《大正藏》第84卷No.2725 往生講式 先西壁安阿彌陀迎接像 次備香華等傳供 歌頌曰 一切諸菩薩 各齎天妙華 寶香無價衣 供養無量佛 咸然奏天樂 暢發和雅音 歌嘆最勝尊 供養無量佛 若人散亂心 乃至以一華 供養於畫像 漸見無數佛 先著座 次法用 次表白 謹敬一代教主釋迦如來。極樂化主彌陀種覺。十方證明恆沙諸佛。稱讚淨土阿彌陀經。法界緣起權實聖教。觀音勢至地藏龍樹等諸大菩薩。身子目連迦葉阿難等諸賢聖眾。總始自極樂界會九品蓮台清淨大海眾。乃至盡虛空徧法界三寶願海令驚啟白。弟子某。希生東隅幸聞西教。億劫一遇如一眼龜。然非宿因今何視聽。悲喜填胸淚浮雙眼。於焉禪林春朝華色自增觀念。孤山秋暮風聲才為知識。夫厭穢土欣淨土。非此時又何時乎。因之迎每月十五日修一座七門講。乞願三寶願海垂哀愍。弟子所願令得成就。講演之趣蓋在於斯矣。 次神分 次勸請 今此講演略有七門 一發菩提心門 二懺悔業障門 三隨喜善根門 四念佛往生門 五讚歎極樂門 六因圓果滿門 七迴向功德門 第一發菩提心者。欲往淨土必發道心。人非木石好自發心。夫欲發菩提心者須觀流來生死。所謂想像。無始以來輪迴六趣備受諸苦。或咽焦熱大焦熱之炎。或閉紅蓮大紅蓮之冰。或沈餓鬼饑饉之愁。或值畜生殘害之悲。人間八苦天上五衰。總輪迴之間受如是苦幾。只由是為一旦名利恣作眾罪也。今度若不厭當來亦可悲。而求名利者今生猶不安。嚴寒凌冰日夜經營。炎天拭汗東西馳走。適有一復少一。付有憂付無憂。身心劬勞無有安時。何況朝開榮華。暮隨無常之風。宵玩朗月曙隱別離之雲。一生是風前之燭。萬事皆春夜之夢。豈只安然眠床上乎。無常忽至何得逃焉。主君不資親眤不替。消北邙露之暮徒送野外。升東岱雲之朝空謗亡室。然獄卒將去之道流淚獨行。魔王呵責之庭屈膝孤悲。哀哉。再歸三途之故鄉重受惡趣之苦果。不如早厭一生之名利偏期菩提之妙果。若得自厭悲他未厭。今求淨土只為眾生。是為菩提心初之初。今一念菩提心之寶珠已系第八賴耶之衣裡。斯實長夜之明珠淨土之玄軌也。抑一華開者天下皆春。一發心者法界悉道。身雖人身心同佛心。既發難發之道心。盍往易往之淨土。彌陀本願雲。十方眾生髮菩提心欲生我國。臨命終時不現其人前不取正覺(文)。是故終焉之暮欲預彌陀引接。各發堅固道心讚歎菩提心禮拜彌陀佛矣。 歌頌曰 菩薩於生死 最初發心時 一向求菩提 堅固不可動 彼一念功德 深廣無涯際 如來分別說 窮劫不能盡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次禮拜 南無西方極樂化主大慈大悲阿彌陀佛(三禮十念) 第二懺悔業障者。前發菩提心。次懺悔業障。夫人之在世誰畏罪業。不知後世恣作眾罪尤愚也。安樂集引經云。人經一日一夜有八億四千萬念。一念起惡得一生惡身。十念發惡受十生惡身。乃至千萬億念復爾(云云)。如是一日惡念之報受盡尚難。況一生之間惡業乎。何況無始已來惡業乎。悲哉。未來無窮生死出離何時乎。幸今值大乘懺悔法。始自無始罪障。皆悉可懺悔。但業障年深懺悔日淺。各三業運誠修事理懺悔。先事懺悔者。五體投地遍身流汗。發露涕泣懺悔罪障也。次理懺悔者。一切業障皆妄想生。自性空也。自性空故本不生也。作此觀時。妄想夢覺生死本無。眾罪露消輪迴爰絕。頓證菩提道無如斯觀門。但事理懺悔不堪者。一心念彌陀佛。一念之間能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何況唸唸乎。是故常念彌陀者。恆修懺悔之人也。今以此等懺悔力。始自弟子罪障。乃至一切有情業障皆悉懺悔。仍各發勇猛懺悔心。懺悔罪障禮拜彌陀佛矣。 歌頌曰 一切業障海 皆從妄想生 若欲懺悔者 端坐思實相 眾罪如霜露 慧日能消除 是故應至心 懺悔六情根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二反) 次禮拜 南無西方極樂化主大慈大悲阿彌陀佛(三禮十念) 第三隨喜善根者。既懺悔罪障。次隨喜善根。謂無始已來應離之生死不離雖悲。無量億劫難遇之聖教得遇是喜。適遇佛教必由宿善。若宿福薄者。佛法流佈之世尚不得生。何況輒得受持讀誦乎。故念佛三昧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此念佛三昧名者。當知彼人非唯二三四五如來所種諸善根。已於無量阿僧祇爾許如來所種諸善根。而獲聞此三昧王名字。何況受持讀誦如法修行(略鈔)。我等思往昔結緣。宿善如恆沙。妄輕自身心不怯弱。值甚難值之教。信極難信之法。自非久殖勝因。何由忽值此緣。愚哉。具恆沙宿善之身。被拘一旦名利。又還三途之舊里。更經多百千劫。積善餘慶幸得人身。若如教修行若如法隨喜。現身何不發三昧哉。臨終何不見如來哉。其時歡喜幾。是故始自弟子宿善。乃至一切有情有漏無漏善根皆悉隨喜。仍各以廣大隨喜心讚歎善根禮拜彌陀佛矣。 歌頌曰 若人無善本 不得聞此經 清淨有戒者 乃獲聞正法 曾更見世尊 則能信此事 謙敬聞奉行 踴躍大歡喜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二反) 次禮拜 南無西方極樂化主大慈大悲阿彌陀佛(三禮十念) 第四念佛往生者。凡玆講之興。志在此門。事是至要。行者留意。先彼極樂中有九品差別。且說下品雲。或人具作十惡五逆。臨命終時遇善知識具足十念。即得往生(略鈔)。餘淨土中未生此等罪人。又彌陀如來在四十八願。第十八願雲。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云云)。餘諸佛中未發如是悲願。設佛無十念願。土生五逆者誰絕望乎。設土無五逆者。佛在十念願蓋系恃乎。是以非極樂者何欣淨土。非本願者誰生極樂。夫佛果曠海雖是一味。因位悲願彌陀尚勝。一子慈悲雖實平等。攝取光明照念佛者。非唯以光攝取。亦忝與聖眾共來摩頂乎。爰知。我等厚結緣於彌陀深悲願於我等。靜思往昔結緣之厚心唸唸在恃。倩思大悲誓願之深淚連連不留。實四十八大願並為眾生。僧祇劫苦行偏為我等也。何彌陀發難發之願引接我等。何我等遇難遇之願不念彌陀。速拋萬事一心稱念。悲願是深。引接何疑。抑一生終有限。長別此界時想像。彌陀如來紫磨黃金之妝嚴與聖眾俱來。黃金色映徹蒼天皆黃。白毫光赫奕國土普明。始見此事時歡喜淚幾。南無西方極樂化主阿彌陀佛。本願不誤必垂引接。南無九品蓮台清淨大海眾。與如來共定為來迎。仍各凝決定往生想。讚歎本願禮拜彌陀佛矣。 歌頌曰 其佛本願力 聞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國 自致不退轉 願我臨欲命終時 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 則得往生安樂國 南無西方極樂化主大慈大悲阿彌陀佛(三禮十念) 第五讚歎極樂者。前明聖眾來迎。次長別娑婆初生極樂。其時想像。琉璃地寶樹行列影光赫奕。七寶池蓮華開敷馨香芬烈。樹下天人聖眾游光映華色。池畔鳧雁鴛鴦囀聲和浪音。又宮殿萬萬樓閣重重。鳳甍連黃金鴛瓦並琉璃。寶幢照地幡蓋翻天。山水影疊疑頗梨之壁畫。華幢像寫誤璃璃之樞華。上珠簾瓔珞垂露隨風亂轉。排金扉異香先薰沉檀交芳。檯布昔聞忍辱之寶衣。帳垂古求解脫之瓔珞。又並寶座又重寶衣。莊嚴鏤七寶光曜瑩鸞鏡。簫笛琴箜篌奏樂於雲上。琶琶鐃銅鍐槍曲於階下。苦無常音大悲之淚先落。空非我調實相之理漸顯。加之徐步琉璃之地金繩界道。漸過栴檀之林落華失路。行功德池濱波唱苦空。至樂音樹下風調常樂。從宮殿至宮殿。從林池至林池。或有說法集會之處。或有坐禪入定之處。或有伎樂歌詠之處。或有神通遊戲之處。宮殿樓閣過過不盡。界道林▲メヅラシイ△池行行無際。實淨土莊嚴見見長今哉。心猶駐者黃金樹林之暮色。淚不留者上品蓮台之曉樂。凡見色聞聲皆見佛聞法之因緣。聞香嘗味。是發心修行之方便也。如是經歷。遂詣大寶宮殿始拜彌陀如來。妙覺高貴體殊珍。佛果圓滿相是新。面輪端正秋月出雲。白毫赫奕春日添光。青蓮眥鮮現慈悲相。丹果唇嚴含愛敬相。凡厥一一相海繞金山王體。莫不無量光照十方世界。尊相蕩蕩威德巍巍。聖眾如星列讚滿月之尊容。諸天如雲集奏微妙之音樂。昔才傳聞彌陀如來名號。今親拜見八萬四千相好。豈圖。空床獨念佛夜。今列眾會忽預巨益矣。加之往返遊行十方世界。初成道佛請轉法輪。入涅槃佛請久住世。得益預記亦復如是。仍各住極大歡喜心。讚歎極樂禮拜彌陀佛矣。 歌頌曰 觀彼世界相 勝過三界道 究竟如虛空 廣大無邊際 面善圓淨如滿月 威光猶如千日月 聲如天鼓俱翅羅 故我頂禮彌陀尊 南無西方極樂化主大慈大悲阿彌陀佛(三禮十念) 第六因圓果滿者。前明自行成就往生極樂。次明利他圓滿證得菩提。謂奉仕彌陀證不退位。請佛加被先來此界。導結緣者訪無緣者。或為慈念鞠育之父母。或為至孝鍾愛之男女。或為春風秋月之良友。或為飛華落葉之同行。斷金契深。芝蘭談芳。然昔在娑婆報謝尚難。今生淨土濟度何煩。夫掉弘誓船普濟四生之波浪。脂慈悲車同越五道之險阻。況大智翼者遙翔法性之空。大悲羽者鎮布生死之泥。如是大悲般若常所輔翼。十地究竟萬行圓滿。等覺夢一覺。彼岸無所不至。是則本覺如來。四智鏡明。三身月圓。抑此等大事是誰力乎。衹是由彌陀願力往生極樂之廣大恩德也。仍各發深固信心。讚歎因果功德禮拜彌陀如來矣 歌頌曰 三僧祇耶大劫中 具修百千諸苦行 功德圓滿徧法界 十地究竟證三身 南無西方極樂化主大慈大悲阿彌陀佛(三禮十念) 第七迴向功德者。若人修善根。不用迴向其善微少。設雖小善。迴向法界眾生即成無邊功德。如小雲遍大虛。設雖一善迴向菩提涅槃。亦成無盡功德。如一雨降大海。迴向功德誠以莫大哉。空含萬像海納百川。淨土之業爰以為足矣。仰願極樂化主彌陀佛。九品蓮台清淨眾。大恩教主釋迦尊。十方護念諸善逝。並青蓮眥知見弟子丹誠。依一座講演成就二世大願。謂生死有終。今生為穢土之終。菩提有始。後世為淨土之始。凡依七門功德讚歎往生極樂。各五體投地拜彌陀如來。 歌頌曰 依此諸功德 願於命終時 得見彌陀佛 無邊功德身 我及餘信者 既見彼佛已 願得無垢眼 證無上菩提 夫往生講演七門大旨大略如此。抑我等從無始以來流轉生死。幹今不知出離方法。過去無量諸佛利益已漏。現在十方諸佛教化未預。哀哉猶為常沒凡夫。可恥可恥。可悲可悲。幸今遇釋尊之遺教勤修往生極樂之業。出離要道何事如之。是豈非大師釋尊之廣大恩德乎。依之今日結眾各以至誠心禮拜讚歎釋迦大師。彌得成就往生淨土之業矣。 歌頌曰 敬禮天人大覺尊 恆沙福智皆圓滿 因圓果滿成正覺 住壽凝然無去來 南無大恩教主釋迦牟尼如來 迴向 願以此功德 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 往生安樂國 往生講式(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