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藏》第75卷No.2392 No. 2392 蘇悉地對受記   安然   雲記雲。夫行者欲作法當知三部大意。胎藏從阿字生起以五輪成身。金剛界從鑁字生起以五相成身行者今此中從吽字生起。以三吽成身。行者先心觀吽字。一誦吽字變成五智金剛。次舌上置同字。次置頂上共變成五股金剛(誦吽准上)即結五股印五處加持。想自身成金剛牙菩薩是則此界初入門也。   海說雲。受觸印。左金拳按腰。右作拳直立大指安臍。三誦了印五處。謂額左右肩。心。咽。次至頂上右三轉回。漸從右頭側下至心二拳相並。次至頂上散之。散了漸從兩邊下至心一度轉迴舞散之。   角說雲。作印同上。唯七誦然後亦誦三遍加持五處。以印立右三轉回。以拳徐徐乘上。即合拳舉頂上散之(云云)。   雲記雲。往穢處左手作拳安腰。右手作拳大指直豎。以印安臍上。誦真言七遍。或三遍。而五處加持。即以印立頂上三遍右轉。從頂右邊徐徐下至於心前。即兩手合掌舉頂上散之。   朱雲。師說曰。先於四處觀置吽字(心。額。喉。頂)頂字變作大火聚流出黑焰燒除內外一切不淨悉成清淨。次右拳三彈指誦唵枳哩枳哩嚩嘮捺囉吽泮。而後以所加持瓶水灑自身(欲往穢處者加持瓶水)竟出即如上護身。   分土洗淨印。海說雲。軌雲。分土洗淨者。謂以五指取土為一聚也。三聚七聚准此亦然。其洗法者以右手五指握取土而入於右掌。洗於下部。第五度亦然。然後以三聚土洗小便處。洗法准前。次以三聚土獨洗左手其洗法者。師云。平右安地。其石上當掌以土摩洗。用土度數同前。次以七聚土共洗兩手。其洗法同前。以七聚洗之。不淨者任意洗之以淨為限。其三聚土以受觸真言印印土。誦一七遍然後用之。五聚七聚亦准此用此真言印。   角說雲。右手掌仰上直申五輪。無名屈中節。大指屈付頭根下。右手執水瓶瀉印掌中誦真言三遍飲三度無有聲。即以無名指頭觸著左右吻。次灑淨左右肩頂後(三處)然後誦真言以印觸二目。口。二耳。鼻及二肩。咽。臍。心。頂上。即成護身諸根清淨。若口中於齒間以舌觸垢穢噴噱欬嗽。更後如前飲水拭唇。亦名洗手面也。   灑身印。海說雲。灑身印。仰右掌中五指屈無名指與掌相當。大母指付頭指下向前。左拳持水瓶瀉水入右掌中。三誦無聲飲之三度。飲了以屈無名指端判口兩唇先右次左。以印水灑三處。謂右肩。左肩。頂也。起灑眼後次復入水右掌洗口並右轉掌先面上勿逆洗也次以水入印掌兩度拭唇。於齒間以舌觸垢穢噴噱欬嗽者更飲水洗口。如前還以此印真言觸兩目。次口。次兩耳(右左)次鼻。次兩肩(右左)次喉。次臍。次心。次頂。觸之即成護身諸根清淨。雲記雲。灑身(又名洗手面)右手仰掌五輪直舒。無名指屈中節。大指屈著風輪本根。左手持水瓶瀉於右掌誦真言三遍。飲之三度勿令有聲。即以無名端著左右吻。次三處灑淨。三處者左右肩頂後也。而後誦真言以印觸兩目。口。兩耳。鼻及兩肩。喉。臍。心頂上。便成護身諸根清淨。若口中齒間以舌觸垢穢及噴啑欬嗽。更復如前飲水拭唇。朱記雲。師曰。二手作金剛印。先外縛仰掌。二地端相跓。以印掬水飲之。具如文。   金剛輪印。角雲。一說用金剛合掌。又說。先合掌二小二無名相叉入掌中。二頭指直立頭相跓。二中指絞食指上節 。二大指入掌中是別印。又云。是塗地印內縛二火合立。以風付絞二火。其端均之二空屈入掌中。心上三誦加持大輪壇。   雲記雲。塗地灑淨(又名無垢印)一說明金剛合掌。又說。先合掌二小二無名相叉入掌中。二風直豎端相柱。二中指絞食指上節 。二大指入掌中。初通印後別印也。   除萎華印。海說雲。謂除壇上萎華。右手執持拂子。拂子者謂以練絹段段裂竹枝著之拂也。其拂法者先從中心佛壇為始。從內漸向外掃去萎華。口誦真言除華。   角說雲。右手執持拂子。拂子者謂以練絹等裂竹枝端著是等也。其拂法者先從中心尊像上為始。從內漸向外掃之。當誦真言拂除。左手安腰。又說。以華作拂子掃之是也。雲記雲。除萎華右手持拂子者掃地印。海說雲。右手持帚。先從四方起旋掃於壇上。左手同前(拳安腰)。   角說。師口私疑壇邊地歟。   雲記雲。右手把彗其掃地法者自西起右回掃之。   塗地印。海說雲。右手五指舒散塗摩壇地如塗壁勢。如是漸一寸二寸及一尺二尺從狹至廣塗成壇地。又云。塗地者申右手觸著壇上地與手不相離。從腕自東北角發手塗。二說同成一事。角無此說。   角說。右手五指舒散塗摩壇地如塗之勢起自東北角塗之。其塗法者如言漸一寸及一尺二尺從狹及廣塗成壇地。   雲記雲。塗地右手散舒五輪如塗壁之勢。自東北角起塗之。其塗法者一寸二寸及一尺二尺徐徐自狹而及廣。   加持供物印。海說雲。如軌左手如掌。凡加持供物印觸類不同。若作軍荼利右手作三股(以空押地甲)加持供物。軌雲。右手作拳。直立頭指印五處。謂額。右肩。左肩。心。喉。至頂散之。次印諸供。   角說雲。軌雲。右手作拳直立頭指。又說如文。若作軍荼利同三股印。右手以大指押小指。各舒三指如三古杵。若作不動尊用大刀印。   雲記雲。加持供物印。右手作拳風指直豎。又說。如文以印五處加持頂散如常。加持供物時。同用此兩印。若作軍荼利用三股印。右手以大指押小指甲。三指散舒如三股杵。若作不動尊用大刀印。以大指押無名小指甲也。   佛部。海說如文。角說同。   雲記雲。佛部三昧耶如文頂散之。   蓮華部。海說如文。角說同。   雲記雲。蓮華部三昧耶用蓮華開敷印。頂散如常。   金剛部。海說如文。角說同。   雲記雲。金剛部三昧耶二手背相著。大指小指互相叉也。頂散如常。   軍荼利印。海說印如文。作此印時當先誦唵字之時作此印也。次當誦真言中矩魯字之時怒目視右邊也。次當誦馱也字之時怒目視左邊。次當誦娑嚩訶字之時怒目視前也。   軌雲。此真言後置滿馱滿馱句者結縛之時置此句也。解界之時置悶奢悶奢句也。軌雲即以兩手三指便取作拳等者。不改前印只屈水火風三指入掌名爾也。把相捻指餘並依舊者無改地空但用印式如前。   角說雲。結縛印二手各作三古印。以左手安右肩上。以右手安左肩上。作此印時當先誦唵字之時作此印也。次當誦真言中矩嚕字之時怒目視右邊也。次當誦馱也字之時怒目視左邊。次當誦發吒字之時怒目視前也。用腳之相如文。若欲結縛者真言後安滿馱滿馱句而不改前印中間三指作拳。若解界時安悶奢悶奢。師云。今案文雲。臨身向前就於左腳者。倚身於左方舒右足而立。今座主雲。臨於左腳者於別本置右字也。左字誤歟。又說雲。向南之時闊展右腳二尺許。以腳指地而踏。怒目左視。想自身如軍荼利。又說雲。二膊即便作拳。三遍誦滿馱滿馱句。應於發聲二拳移各安腋下。謂在膊是闢除法界。在腋下是結縛。當於四方皆作此法。   雲記雲。結縛諸難二手各作三股印。以左印安右肩上。以右印安左肩上。始誦唵字時結印。次至句路字怒目視右邊。次至馱野字視左邊。次至泮吒字視前。但用腳之相如文。若欲結縛者於真言後安滿馱滿馱之句。而不改前印。屈中間三指入掌成拳。若解界時應安悶奢悶奢之句。   朱雲。師曰。文雲屈左腳膝。今案別本置右字。左字是誤歟。又說曰。向前闊展右腳二尺。以腳指地踏之怒目左視。想自身如軍荼利。又說。二肩上下印即便作拳。三遍誦滿馱滿馱句。應泮聲二拳移置腋下(左拳右腋。右拳左腋)謂在肩上是闢除法界。置腋下是結縛也。當於四方作此法。   性記雲。三種三昧耶已後。結縛一切諸魔障者咒印有。   澡浴印。海說雲。外縛並二風以二空博著風下。以此印加持所取土。   角說雲。澡浴印。獨古印。   雲記雲。澡浴。二手作外縛。舒二風端相跓如針二大指並豎。   闢除印。海說雲。左手忿怒拳三誦了怒辟臨印頂上。左三轉闢除。右三轉法界。次印五處。謂額。右肩。左肩。心。喉也。右手三股按腰。   角說左手作三古安腰。左手作忿怒拳。頂上左右轉闢除。及印身。又用腳如前。   座主說如文。左拳五處。後申辟從東南角闢除四方。准世間法可行作之。   雲記雲。闢除。左手作三古印按腰。右手作忿怒拳於頭上左右三轉而印五處。用腳之法如前。   朱雲。師曰。左拳五處之後舒辟從東南角四方闢除。准世間法。   又闢除印名拍手闢除印。海說雲。如文二掌相拍。   角說雲。如文。師曰。仰左以右拍之。又說。二手作三古印。以右印指左印三指。指了即三返磨左掌上。   雲記雲。十輪舒開。以右掌拍左掌三遍。又說。二手作三股印以右印拍左印三遍。三拍已了即三遍摩左掌上。   又闢除印(名彈指闢除)海說雲。右拳空風彈指。左拳按腰(或按臍上也)三彈指了上下四方一度各彈指。先彈上方。次下方。次東。次南。次西。次北。如次彈之。又始東南四角彈之。次印五處。次頂上散。   角說雲。右手彈指是闢除印相三遍彈之。   雲記雲。闢除以右手彈指三遍。是闢除印相也。   性記雲。次有三闢除咒印。   護身印。海說雲。右三股舉頂上逆順三度四轉辟法。次側印打四方。次打四角(並如前次)次打上方。次打下方。每處一誦打之(以印五處頂散)。   角說雲。左拳安腰。右手作三古印。以印舉頂上。左轉三返。右轉三返。而側印打於東方。次南方。次西方。次北方。次東南。次西南。次東北。次上方。次下方。如是次第各打一度。次加持五處。上來軍荼利以下起作之見上。雲記雲。右手作三胡印。左手作拳按腰。以印舉頂上。左轉三遍。次右轉三遍。而倒印打東方。次打西方。次南方。次北方。次東南。次西北。次西南。次東北。次上。次下。如是次第各一度打之。次五處加持。   性記雲。次以咒手用印自身及以土水澡豆等物。   去垢印。海說雲。印如文。唯以左手印印身五處。次觸諸物及印水土等。   角說雲。右手作三古印安腰。指端向前。左手又作同印加持五處。然後觸諸物加持皆成清淨。   雲記雲。右手作三古印按腰。指端向前。左手又作同印五處加持。而後觸諸物加持皆成清淨。 清淨印   海說雲。印如文。以印受水灑諸供物。言灑身者灑身右邊。次灑左邊。言灑頂者灑面上時或灑頂也。乃遍皆清淨。左拳按腰。   角說雲。右手作拳。小許開四輪勿著。當以印取水。誦七遍加持先灑右肩上。次左肩上。次灑面上。乃成清淨。又云。灑面上是灑頂義。灑右左肩是灑身義。   座主說左手作三古印。加持水即解印。申五輪屈水以印取水灑淨如前記。師口右手唯安腰。   雲記雲。清淨。右手作拳小許開四輪汲水誦真言七遍加持之。先灑右肩上次左肩上。此是灑身之義也。次灑面上是灑頂上之義也。即成清淨。   朱雲。師曰。左手恐右手歟。作三古印加持水即解印舒五輪屈水。以印取水灑如前記。   光澤印。海說雲。印如文。以印諸物及印五處。   角說雲。光澤。左手作三古印申臂向外。右手亦作同印承左肘。肘者臂也。從臂至中指指末謂之肘也。   師口承臂下腕上言己身者加持五處也。   雲記雲。光澤左手作三股印舒臂向外。右手作同印承左肘。肘者臂也。自胘至中指末言肘。以印觸諸物及己身己者五處加持也。   性記雲。次作光澤。   攪水印。海說雲。外縛二空入掌。二風屈拄空上風甲相著三誦了。申二風指入湯水中攪之三遍。   角說雲。攪水印。外縛二大指入掌中二頭指屈相著。又攪水印。右手作忿怒拳以中指無名指押大指甲甲背相付。是拳印。是加持洛水印即軌印也。誦真言即加持浴水法也。   座主說外縛大指入掌中。二風申立端相拄。以印取水(取水者可指入湯)。   雲記雲。加持浴水。先作金剛縛屈二風指端安大指上節。誦真言即舒立二風指散發而入湯中。右三轉加持之。是加持浴水之法。   朱雲。師曰。外縛二大指入掌中。二風舒立端相拄。以印取水。   性記雲。次用攪水。   以土塗身印。海說雲。先取土和水也。次二手各作三古取土互揩身上。然後以左手遍塗身上。又本不說印相。其手印相直以二手取土揩身。上右手取土塗身上。是遍塗身印也。   角說雲。取土塗身印。二手各作三??以左手更互相揩。以右手取土遍塗身上。   座主說二手申五輪以掌揩身。   雲記雲。取土塗身如文。先取土和水二手大指各押小指甲上。餘指散開更互相揩。以右手遍塗身上。是塗土洗身印也。   朱雲。師曰。二手舒五輪以掌揩身。   性記雲。次印土塗身。   軍荼利持誦水印。海說雲。印如文。又本雲。以大指押中指無名指甲上。餘同前也(云云)是軍荼利攪水印也。   角說雲。軍荼利持誦水印。印如文。   座主說。但以大指押火甲。本說雲。以印攪水然後。澡浴。   雲記雲。攪水澡浴。右手作忿怒拳。但以中指無名指押大指甲上以印攪水而後澡浴。   朱雲。師曰。以大指押火甲。   性記雲。次以軍荼利攪水。   遣除身中毗那夜迦印。海說雲。印如文。但三度略去(云云)。   角說雲。二手各作拳各申風指。以右風指安左風背。互相入虎口。以印從頂上徐徐從前下至臍前即抽二食指。如是三度。師口此印當靈氣病者抽如有驗。   雲記雲。除遣身中毗那夜伽難。二手作拳各舒風指以右風安左風背互相入虎口。虎口者拳穴是也。以印舉頂徐徐下心前。至臍拔風指。如是三度。想遣除身中毗那夜伽。   性記雲。次遣除毗那夜迦。   軍荼利護身印。海說雲。印如文。   角記雲。如文常被甲印。   雲記雲。護身。二小指相叉。以二無名指拘小指。二中指直豎端相拄。二風指隨中指側一麥許。相去勿令著之。   朱雲。直豎大指左中指側以印印五處。即成護身。是恆例被甲印也。   性記雲。次以軍荼利護身五處。   持誦分土印。海說雲。印如文。文相背者水火背相去也。三聚土了三誦任意入深水浴。次還作印誦真言七遍了當心解之。亦名咒土印。遍轉身者。師云。當於胸前右平轉一度了頂散。   角說雲。分土印。合掌二中指無名指入掌中勿相著背也。二小指二頭指申立端相拄。二大指側相著。具如文。事了以印當心三右轉解印。   座主說同前。但誦軍荼利大咒。以獨鈷印加持。師曰。口內縛二風頭可合。   雲記雲。持誦分土。二手合掌屈二中指無名指入掌中背相背不令相著。二風二小端相拄。二大(朱雲。指頭)側相著。具在軌中。事竟當心三右轉解印。   性記雲。次一一分土。   軍荼利根本隨意浴印。海說雲。此處不印用前攪水印。本記誦此大咒以手攪水隨意澡浴。亦用前攪水印。   座主說。右手中五輪攪水亦得。   雲記雲。次誦軍荼利根本咒。以手攪水隨意澡浴。用前攪水印也。   朱雲。師曰。二手屈水火著掌。二風二地端相拄。二空著火側莫相拄。覆印若誦軍荼利大咒以獨鈷印加持。   性記雲。次隨意入水澡浴。   自灌頂印。海說雲。如文。但仰印手入水。三誦灌頂。   角說雲。結前被甲印以印取水。誦真言三遍而自灌頂。言以印取水者仰印少開而取水。師口。可開大指。   座主說軍荼利大護身印。以二無名指押小指。是軍荼利大護身印。非被甲。   雲記雲。自灌頂結前被甲印。以印取水誦真言三遍而自灌頂。以印取水者仰印取水灌頂也。   朱雲。師曰。以二無名指押小指。是軍荼利大護身印也。非被甲也。   性記雲。次以咒印自身灌頂。   佛部結髮印。海說雲。如文。但以印安頂上。開散中指以下三指執之三度。如執發勢。作了即中以下三指作拳。從右頭邊漸下至心二手至頂共發。左拳仰安心前。   角說雲。左拳安臍上。右拳中頭指大指相捻令圓團。以右手逆安頂上。即散舒餘三指而更二掘如是三度作握發勢即成結發言逆安者仰印安頂向前是師作樣。   雲記雲。結髮。左手作拳安臍上。右手作拳舒風指大指端相合令圓輪。以右手倒安頂上。即散舒餘三指而更又不握。如是三度而作結髮之勢即成結髮(是佛部結髮)。   性記雲。次結髮三。   蓮華部結髮印。海說雲。右拳。但風端不著空也。用印如前。左亦同前。   角說雲。印相如前。但右手大指頭指端不相合以為異也。用法皆如前。   雲記雲。蓮華部結髮。印相如前。但右大指風指以端不合為異。用法皆如前。   金剛部結髮印。海說雲。右拳安頂作執發勢。儀式如前。左亦同前。以上三部印只一說如此。又云。三部結髮印如文。但以印安頂即佛部也。安右頂即蓮華部也。安左頂即金剛部也。   角說雲。右手作拳安頂上。用結法同前。或云。佛部以印安頂上。蓮華安右肩。金剛部安左肩。私疑。又云。三部結髮印如文。但以印安頂即佛部也。安頂右即蓮華也。安頂左即金部也。   雲記雲。金剛部結髮。右手作拳安頂上。用法同前。凡於三印有二說。或云。佛部以印安頂上。蓮華部安右肩。金剛部安左肩。   三部獻水印。海說雲。印如文。印一明三。   角說雲。仰兩手以風捻空。   雲記雲。閼伽(朱雲。軌文名獻三水)雙合二手。以風指捻大指如常。   性記雲。次獻掏水本尊。   阿三忙祇寧解結印。海說雲。印如文。但以手橫之作而稍叉。二空下間以不開指與火院為別。   角說雲。以右手背安左掌內。二大指向上直立橫安之也。以解所結。   座主說。二手申五輪。以右手重付左掌。其右火端至左掌中。二空直立。此印與火院印別。   雲記雲。解結。以右手背安左掌內令無縫罅二大指向上直豎。左轉一遍解所結印。   朱雲。師云。二手舒五輪。以右手背重著左掌。右火端至左掌二空直豎。此印異火焰印。   佛部飲水印。海說雲。印如文。以印入水。三誦飲之了灑頂。   角說雲。仰申左屈無名指中說勿著掌。   雲記雲。三部飲水灑淨如軌中說。但至金剛部印以風令相去中指以小指令相去無名。故云開散飲水。灑淨法則如前說也。   性記雲。次往諸室。次至神室已用前所說咒印。重更飲水灑淨自身。始入神室恭其尊容有三飲水。   蓮部。海說雲。如文。儀式准前。   角說雲。仰申右手屈無名小指向內勿著掌。   金部。海說雲。義式前軌雲。散開者風與火相去。水與地相去(云云)。   角說雲。仰申右手屈無名指。向內勿著掌。散開頭指小指。以頭指相去中指。以小指令相去無名指。   門外灑淨換衣印。海說雲。右拳風以下四指屈勿著掌。但空風如拳時勿離。作了以印入水三誦灑淨。   雲記雲。灑淨換衣如軌文。   性記雲。次以手印等灑門及所換衣。   著衣真言。海說雲。此文無印。但印圖中用普印。又樣二手各作拳取衣三誦著之。   角說雲。或以拳印取衣者。   座主說作虛心合掌以大指取衣。   雲記雲。著衣軌文不說印相。或說以拳執衣著之。   朱雲。師曰。作虛心合掌以大指執衣。   性記雲。次著衣咒。   入室真言印。海說雲。文不說印。師云。如外縛二空端相拄。仰印安臍下是佛部。金剛部印仰右掌安左掌上二空相拄安臍三誦。口誦真言足入堂也。五淨者乳·酪·蘇·糞·尿也。神線者行壇之線名也。茅環者以茅草作環纏行者腰也。   角說雲。本說無印。   座主說用金剛合掌。   五大院私疑無蓮印。   雲記雲。入室之時。口誦真言而入足真言文名入室真言。無印契也。   性記雲。次欲入神室口持誦咒而入。有咒。   佛部三昧耶印。海說雲。如文。   角說雲。本說三部印相如文。   雲記雲。三部三摩耶。三部之印相皆如前。   性記雲。次坐定心已遂。重作三摩耶咒及印依前。   蓮部。金部。海說雲。亦如文。   遣除身中毗那夜迦印。海說雲。如文。   角說雲。印相用法如前。但云。加持五處。   雲記雲。遣除身中毗那夜伽難印相用法如前。   性記雲。次以咒及印遣除身中毗那夜迦(有咒印)。   闢除諸障印。海說雲。如文。   角說雲。印相用法如前。安然問。何故闢除三耶。答雲。可三部印。遣除亦爾。   雲記雲。闢除印相法皆如前。右手作三胡安腰。左手作忿怒拳頂上轉及五處加持等也。後二印亦如前。具在軌文。   性記雲。次闢除(三)。   拍掌闢除印。海說雲。如文。   角說雲。印相用法如前。   彈指闢除印。海說雲。如文。   角說雲。印相用法如前。   去垢印。海說雲。如文。   角說雲。如文。右手作三古安腰。左手作三古加持諸物。   雲記雲。去垢印相如前。右手作三??安腰。左手作三??加持諸物也。   性記雲。次以咒印作瀉淨垢用印諸物令除穢(有四)。   三部心清淨印。海說雲。右拳中指少屈勿著掌。以水入掌灑諸物。一印三明。佛部心印內縛二空並立。蓮部心印如文立右風。金部心印立左風。此三印軌不說。   角說雲。印相如前。即軌印。若作別印先二手內縛二大指立之。是佛部印相。次依內縛申立右大指。是蓮部印相。次依內縛申立左大指是金部印相。此三印文中所不說。   雲記雲。依清淨印如前具在軌文。此印通用三部。   性記雲。次作清淨。   三部光澤印。海說雲。如文。印一明三。   角說雲。印相用法如前。   雲記雲。光澤印相用法皆如前。   性記雲。次光澤(三)。   明王護身印。海說雲。如文。   角說雲。前被甲印如文。   雲記雲。護身印相用法如前。具在軌文。   性記雲。次護身明王護身(同前)。   大護身印。海說雲。與前印同。   雲記大護身印相如前。   性記雲。次作大護身。   被甲印。海說雲。如文。散舒者。二手各散舒諸指。若坐作法不得至足下者想至膝上乃至足下如是三度。更於心前一度回轉。印如舞。謂十指向內一度轉之。   角說雲。先作金剛合掌安頂上。散舒二手徐徐而下仰掌安左右膝上。次作回轉。言回轉被甲者二手作拳申二頭指處處回轉。如金剛界中唵砧被甲。   座主。二手申五輪相並仰不得相付。以印至頂徐徐下之。至足作被甲勢。   雲記雲。被甲先作金剛合掌安頂上。散舒二手徐徐(朱雲。下)仰掌安左右膝上。次作回轉之被甲。回轉被甲者二手作拳舒二風指處處回轉。如金剛界中唵砧被甲。   朱雲。師云。二手舒五輪相雙莫相著。以印舉頂徐徐下至腳作被甲勢。   性記雲。次被甲。   三部結髮印。海說雲。軌雲。與前結髮印同。   角說雲。結髮印。右作拳直申大指印頂上。是結髮印通三部。 座主說以前印大指端逆印安十字處通三部。   雲記雲。結髮。右手作拳直舒大指印於頂上。是結髮印通三部。   朱雲。師曰。以右拳豎大指以大指端倒置十字。通三部用之。   性記雲。次以咒結頂發(三)。   大海印。海說雲。仰內縛安臍上。二空付風側。八指小動想如彼。然後右回轉三度。   角說雲。本說金剛界中大海印是。   雲記雲。大海用金剛界中大海印是別印也。   性記雲。次欲置其座念五個真言。   寶山印。海說雲。內縛令十指中節各有峰。上節間內縛也。   角說雲。金剛界中八峰寶山印是也。   雲記雲。寶山用金剛界中八峰印。   朱雲。是須彌山印也。   師子座印。海說雲。二地二空側相拄。六指各開而各屈二節 令伏而平之勿相著。想如八師子座(六指端相去稍遠)。   角說雲。開敷蓮座印是也。   座主說。二手空風相捻。火水申立。稍屈如蓮華。二地立相合。是師子座印相。故西三條問師子座印何作。   雲記雲。師子座用開敷蓮華座印。   朱雲。師曰。二手空風相捻水火舒立稍屈如蓮華。二地立相合。是師子座印相。   蓮華座印。海說雲。作開敷蓮華印。已上四個印文中不說。故云四玄印勿輒傳之。   角說雲。寶蓮華印用金剛合掌。以上四真言文中隱不說。但說一印總攝四真言。所謂金剛合掌以右押左名諸事印。又云。此四印文中不說故云四玄。   雲記雲。寶蓮華用金剛合掌。已上四真言軌中隱不說。但說一印。總攝四真言。所謂作金剛合掌以右押左名辨諸事印。   寶樓閣印。海說雲。同前辨諸事印者即金剛合掌印也。有本雲。自大海至樓閣用此一印。誦各各真言各各七遍。成就大海乃至樓閣等也。   角說雲。寶樓閣印。但觀行無印。師口樓閣印前海耳(云云)謂別時說雲。金剛合掌稍屈手背是慈覺說也。   雲記雲。寶樓閣用前辨諸事。   閼伽印。海說雲。以辨事真言印加持也。辨事真言印者前闢除等真言印是也。又以部母真言加持之。若奉獻時以本真言印奉獻。二閼伽器。一安左邊用灑供物。一安右邊用奉本尊。此印有二。一似護身印相。軍荼利護身印。有所云。大指頭指側出壽法中。此印上安閼伽器捧而奉獻。又一院雲。合掌開之作掬。二空入掌想水。奉獻閼伽水時。佛部頂上奉之。華部額上奉之。金剛面上奉之。又說雲。閼伽器向尊方少傾想沿三部諸尊也。   角說雲。無此說。以記中師師說有處有似護身印之印。又說。用開蓮華印上安器。又說。作掬各風空相捻上安器。   雲記雲。閼伽具如軌文。   性記雲。次遏伽以辨事真言持誦。復以部母咒咒之置於左邊。辨事真言及手印前所說闢除等真言手印是也。所言部母者三部母也。   佛部母印。海說雲。合掌二風付二火背。以二空付二火下安心三誦。以印從口唇上引至眉間。先以印拭右目上。次拭左目上。次三回拂面上。次印五處頂散。師云。三轉即名為拂也。   角說雲。合掌開二頭指捻中指上節側。二大指入掌中以用印法申師師雲有爾說之處。   雲記雲。佛部佛眼(又名佛母)先合掌開二風指捻中指上節側。二大指入掌中。   性記雲。佛部母眼母咒法而兩手相合屈二大指入掌中。當中節內不屈節 內微屈頭指押中節上節背即成。   華部母印。海說雲。蓮華合掌。謂合掌令中大空。   角說雲。合掌十指端相拄如未開敷蓮華。   座主說。印同前說。但作此蓮部時並立二肘相合。是蓮華莖相。   雲記雲。蓮華部佛眼。先合掌十指端相拄。如未開敷蓮華相也。   朱雲。師曰。蓮華部母印。二腕相著並臂直豎。是蓮華莖也。自餘如文。   性記雲。蓮部母畔拏囉嚩。私作手印。其印兩手合掌。十指並屈頭相著合掌中虛空。如未開敷蓮華即成。   金部母印。海說雲。合掌二風二水屈入掌背相著也。餘亦合直立也。   角說雲。合掌屈二風二無名入掌。如馬頭印相。   雲記雲。金剛部佛母佛眼(名忙莽計)合掌二風二無名入掌中。如馬頭印相。   性記雲。金剛部。部母摩莫雞。手印相合掌二頭指二無名指叉入掌中。又云。背相著。   佛部心印。海說雲。內縛令諸指中節露出也。二空並直立之勿著風也。   師記雲。以印安頂。   角說雲。八指相叉入掌。令八指中節露出也。其大指並立勿著頭指。雲記雲。佛部心。先金剛內縛二大指直豎勿著食指。   華部心印。海說雲。前印唯屈左空入掌。   師記以印安頂右邊。   角說雲。如前印相以左大指入掌。   雲記雲。蓮華部心如前印相以左大指入掌中。   金部心印。海說雲。前印唯屈右空入掌。師記以印安頂左邊。此用印式唯具口決。諸人不知勿輒傳之。   角說雲。如文。   雲記雲。金剛部心如前印相。但右大指入掌中。左大指直立。   性記雲。次欲奉請時。先念淨治空中道路。然後奉請本尊。欲奉請時先執香爐誦真言淨治空中道路。淨治真言。 唵蘇悉地迦裡入嚩(二合)裡多喃哆慕囉多(二合)曳入嚩(二合)囉入嚩(二合)囉滿馱滿馱賀曩賀曩??泮吒(誦三遍)。   送車輅印。海說雲。大師云。作此印已即以二大指著二中指端。外發去三度。是奉送意也。若召請時以此印以二大指著二中指向內三度召之。是召請意也。口決雲。空與火令端爪有聲。   角說雲。先內縛開掌向上申二頭指端相跓也。二大指付中指端每真言撥大指。如十八道送車作法。   雲記雲。奉請本尊(名送車)先作內縛開掌仰上舒二風指端相拄。二大指著二中指。每咒竟二大指散撥之(如十八道送車)。   朱雲。師曰。二大指向外撥。   召請印。海說雲。依前輅印唯以右空著左火端(面合)左空附風側。此一印與師說異。召請明末文雲。此中安來句者若奉請時加句雲。唵翳醯呬翳醯呬若請佛部時可雲唵翳醯呬翳醯。呬怛也哦妒。若請華部時可雲唵翳醯呬翳醯呬缽娜摩。若請金剛部時可雲唵翳醯呬翳醯呬嚩日囉。此即安來句也。後文亦有奉請句可檢知。若送遣尊時雲唵孽瑳孽瑳。若發遣佛部時雲唵蘖瑳孽瑳怛他誐多。若發遣華部及金部時准上言之。大略以此可檢教法。今私檢梵語例可言怛他哦多翳醯呬。或怛他哦多孽瑳孽瑳等。餘准知之。已上三部心奉請時。又真言中安來請可奉請之。   角說雲。以前印大指向前招。佛部召請時雲唵噎呬噎呬怛他娥多。若蓮華部雲噎呬噎呬缽度謨。若金剛部雲噎呬噎呬嚩日囉(二合)若送佛部雲孽瑳孽瑳怛他哦多。送蓮華部雲孽瑳孽瑳缽度謨。送金剛部雲孽瑳孽瑳嚩日囉。   雲記雲。請車輅印相如前送車輅印。但以二大指向前撥根為異。此印與軌少異也。軌中安來句者噎醯噎醯多馱孽多。若蓮華部雲噎醯噎醯半乃母。若金剛部噎醯噎醯嚩日囉。若奉送佛部時者雲孽奢孽奢多馱孽多。送蓮華部雲蘖奢孽奢半乃母。若金剛部奉送時雲孽奢孽奢嚩日囉。   性記如文。   佛部心印。海說雲。用前心印唯招為別。   角說雲。如文。   雲記雲。又召請先作內縛豎二大指招之(佛部)。   性記雲。依前部心印唯以二大指向前招三遍。餘二部真言印在本文(雲)。   華部心印。海說雲。用前心印唯招為別。   角說雲。如文。   雲記雲。又內縛豎右大指招之(蓮華部)。   金剛部心印。海說雲。用前心印唯招為別。 角說雲。如文。   雲記雲。又內縛豎左大指招之(金剛部)。   淨治路印。海說雲。印文不說。   大師記雲。右拳執香爐三誦捧空。右回轉三度。淨治空中道路。是佛部治路印也。若華部金剛部直手執香爐也。別作印得。二拳仰相著。二大直立背也。二風側端相拄。當額三誦淨治空路。然後奉請。壽法中雲。香爐印內縛中節皆露出。大指並立勿著風。故文雲。欲奉請乃至然後奉請佛部華部治路印相如前。軌雲。作此法已乃至此一句一遍。此句在文誦此句已可誦奉請真言。末文有梵漢句其名未明(已上上卷)。   角說雲。佛部以拳印執香爐。蓮部金部不依印相執香爐。淨治路印通三部。   師云。故座主雲。大師說此真言於上文金剛輪真言之後。或時忘念等文雲誦此明者是也。大師甚秘之不傳也。未諮今座主。   雲記雲。治路。二手作拳執香爐(佛部)又不依印相而執香爐(是蓮華金剛兩部治路相也)。   朱雲。師曰。想諸天往來橋路及修羅關鑰悉皆開解。   性記雲。在上明之。   除遣從魔印。海記雲。右三股印安腰。左三股向外托之。托者捧也。師云。以此印先左三轉闢除。次右三轉結界。次印五處。未散前印而示三昧耶。   角說雲。以側三古嚩日囉印左轉三遍成闢除(正記文右手作三古印安腰。左手作三古印向外先左轉三遍。次右轉三遍。次加持五處頂散)。   雲記雲。除遣從魔。右手作三股印安腰。左手又作同印向外。先左轉三遍。右轉三遍。次五處加持之。印未散即視三昧耶。   朱雲。以下下卷印契也。   性記雲。如文。   示三昧耶印。海說雲。三昧耶者左三??印安腰。右三股印向外托之。托字恐誤。作可作矺矺者捧也。   師云。以此印左三轉右三轉印五處如前角雲。左手作三古印安腰。右手亦作同印向外。次記雲。左轉三遍。次右轉三遍。次五處加持。師云。此記不似常法。常法者作前除遣已即捧其印令見之。   雲記雲。視三昧耶。左手作三古印安腰。右手又作同印向外。左轉三遍。次右轉三遍。次五處加持。   性記雲。次以右手示三昧耶。印如文。   閼伽印。海說雲。二地內叉以二水押叉上二火相拄。二風付火二空付風。是通用閼伽印。奉獻儀式如文。唯以器安印上(云云)角說雲。作前被甲印改大指安食指側心想奉閼伽。然後奉蓮華座是觀心也。須有器者印上安之。   性記雲。次奉遏伽。   三部奉座印。海說雲。如文。唯搏著者開而屈之。軌雲。先作四葉者。師云。將作印時先作四葉印。二地一葉。二空一葉。左水火風合一葉。右水火風合一葉。次作八葉印通奉三部。佛部於頂華部於額金部於面奉之。或獻佛座之時。真言初加唵怛他哦多。獻座已時即可誦善來等偈。   角說雲。開敷蓮華印。此印與軌別。佛部真言初加唵怛哦多。餘如文。   雲記雲。奉座。先奉閼伽。然後請座。其閼伽以本真言特誦而獻(言閼伽真言)或通用閼伽真言(在軌)當額(佛部)心(蓮華部)膝(金剛部)或作護身印(被甲印)故大指安於風指側。運心想奉閼伽。而後奉蓮華座。其印相開敷蓮華印也。通三部用之。此印與軌少異也。偈誦善來世尊(云云)具在軌文。   性記雲。次作蓮華座供養。晨朝。日中。日暮。奉座次言。   善來世尊 由本願力 而來降赴 願垂加持 受斯供養 唯垂納受   闢除隨逐本尊毗那夜迦印。海說用前闢除從魔印是也。   角說雲。師軌注雲。至此下置此句。或本無此文。   雲記雲。次闢除隨逐本尊毗那夜迦。並視三昧耶真言法則如前。   性記雲。次更作前除遣從魔印一遍及三昧耶。然後法界坐印通用之。   示三昧耶印。海說雲。亦前示三昧耶印是也。   奉獻衣裳等印。海說雲。文雲以辨事真言持獻即枳哩枳哩真言三??印也。   性記雲。又若辨衣服瓔珞已以辨事咒念誦奉獻之。   結地界印。海說雲。如文。唯大指指地三度。 又云。以印三度觸開於地以印觸著於地舉下之間名為觸開。   角說雲。如文十八道中地結印。但左右少別。   雲記雲。結界以左手中指無名指二風指二小指直豎端相拄。二大指直舒向下端相拄。是金剛撅印名地結印(十八道中地結印。但左右少異)誦真言三度。以大指端印地。   朱雲。師曰。文雲翼二臂者開張二肱。   性記雲。次作結護法。以金剛撅用結地界(印如文)。   金剛鉤欄牆印。海說雲。如文。唯以二空付風側名搏著。   大師記雲。以印舉頂。右三度結上方界。若解界時左三回轉成解界。   角說雲。以前撅印開二大指。付食指側舉頂。左轉三遍成金剛鉤欄。左轉三遍成解界。   雲記雲。結上方作前撅印。開二大指著風指側。以印舉頂上。三遍右轉是金剛鉤欄牆印。若左轉即成解界。   性記雲。金剛鉤用結上方(印如文)。   金剛牆印。海說雲。如文。   大師記雲。唯二空直立當前右三轉。若解界時左三度轉。   角說雲。如文。前撅印開散二大指向前。右轉三遍成金剛牆印。左轉成解界。   師云。解界時撅印如拔撅。鉤欄左轉牆印左轉。   雲記雲。金剛牆作前撅印開散二大指。當心前右轉三遍成金剛牆。若左轉成解界。   性記雲。金剛牆印。從南右轉三遍。用結八方。(印如文)。   金剛罥索印。海說雲。二手各空風相捻令圓。以右左各三指並立。以右三指安左三指上。二空相對勿令著也。似定印相。唯不著空為別。身前右三轉想結東方界頂散。   角說雲。金剛罥索印。以左手食指付大指根。大指直立令有圓孔。右手亦如是。以右手三指付左手三指內。胸前三度右轉成金剛罥索是結界義。以結東方。軌雲。押頭指甲者屈食指上節以大指豎押甲面。非押甲端。   雲記雲。金剛罥索。左手以風指屈著大指根下。以大指直豎押風指甲。微開令有孔。右手亦復如是。以右手三指背著左手三指內。於胸前三度右轉。是成金剛罥索是結界義也。以結東方。   朱雲。師曰。二手地水火各舒合。以右重置左掌似落。   性記雲。次金剛罥索咒印。結東方。印如文。   金剛幡印。海說雲。如文。唯二大指各直立之。置者著之。當胸右三轉結西方界。   角說雲。左手作拳直立大指。右手五輪直申側置左大指上胸前右轉三遍。或以左換右。亦復此印相以結西方。   師云。左拳向前。   雲記雲。金剛幡。左手作拳大指直舒立。右手五輪直舒。橫側置左大指上。於胸前右轉三遍。以左代右。亦復此印相也。以結西方。   性記雲。次金剛幡結西方。印如文。   金剛迦利印。海說雲。印如文。   角說雲。右手申五輪以頭指付大指中節。左手作拳以頭指付大指中節 。以左拳捻右大指端。胸前右轉三遍。此印與軌文大相違。今亦依師傳。 座主說外縛申二風端相拄或前記所結亦得。身前三轉。結北方界。又樣二拳各以風端著空中節內。以左拳握右大指端。此印名一古印。   雲記雲。金剛迦利(此雲一古印)右手舒五輪以風指著大指中節作拳。以風指著大指中節。以左拳握右大指端胸前右轉三邊。此印與軌文大相違。今暫依師傳。   朱雲。師曰。作外縛舒二風端拄。或前記所結亦得。   性記雲。次金剛哥利結北方。印如文。   金剛峰印。海說雲。如文。唯右空付風。右手大指搏著頭指名為相捻。右三轉結南方。此中雲峰者非金剛拳。   有師說雲。二拳二空皆直立。以右拳握左空右三轉。   角說雲。先左手作拳直立大指。右手作拳大指頭指相捻。右手橫側安左手大指上。又說。舒散右手中指以下三指。橫側安左大指上以結南方。   座主說或以左安右手印。   雲記雲。金剛峰。先左手作拳直豎大指。右手又作拳大指風指相捻。以右手橫側置於左手大指上。又說。右手中指以下三指舒散而橫側置左大指上以結南方。   朱雲。師曰。或以左置右手印。   性記雲。次金剛峰結南方印如文。   次結下界上界印。海說雲。申右掌當口七誦。拍地七遍。又仰印拍上方。左手如常。   角說雲。結上下方界印。左手作拳安腰。右手申五輪以掌七遍拍地成結下界。又以右掌仰拍上方虛空七遍成結上方界。   又說。左手作拳安胸上。右手申五輪以頭指刺地七遍成結地界。   雲記雲。左手作拳安腰。右手舒五輪而以掌七遍拍地成結下界。又以右掌仰以拍上方虛空七遍即成結上方。又說。左手作拳安胸上。右手舒五輪而以風指指地七遍成結地界。   朱雲。師說曰。從此已下皆如前記。   性記雲。次用此咒持誦。以右手以拍地結下方上方亦然。印如文。此結界暫閑。   火院印。海說雲。印如文。唯以手橫相著。此印與常印稍別。決雲。前雲立手作之不可爾。須橫手作之。   角說雲。火院印。以右手背安左手內。二大指向上直立。   座主說以下說皆如前記。   雲記雲。火院。以右手背置左手內令無縫。二大指向上直豎右轉一遍即成火院。   性記雲。次普結火院。   重結大界印。海說雲。印如文。以印左三轉闢除。右三轉結界。次結上方次結下方次印五處頂散。   角說雲。結前被甲印舉頂上左轉三遍。次右轉三遍。次上方。次下方。次五處加持頂散。   雲記雲。結前被甲印。於頂上左轉三遍。次右轉。次上方。次下方。次五處加持。結此大界印假令持念一字輪王者不能破壞之。   性記雲。次以真言及印重結大界。   成就●●印。海說雲。軌不說印。細尋文意。有云。左拳按腰右拳持●●當胸持之。文雲真言主者青目金剛也。   性記雲。次說備具金剛法中諸物(云云)。   三部淨數珠印。海說雲。文不說印。   大師記雲。直以本部真言穿於珠孔。   三部成就數珠印。海說雲。文不說印。   大師記雲。直誦本部真言加持香華供養。持誦千遍成成就也。師云。以此成就者意在此也。   三部執珠印。海說雲。大師記雲。三部執珠印相並如文也。有云。印相如文。唯各隨三部。以右手指握持珠顆。以左手二指相捻勿執珠顆。直懸付數珠。隨誦真言抓之。   唐真和尚雲。三部數珠如文。唯作諸法事。若取數珠慾念誦時。隨自本尊先結根本印亦念其尊。次結定印攝其心了則取數珠。依三部執珠法也。其指相捻右三度引轉了也。以數珠繞纏左手風以下四指了則脫之取珠安二掌中也。若佛部十指作虛心合掌勢也。二中指稍開之。若華部中六指折開作蓮華勢。若金剛部作虛心合掌勢也。屈二風安二空端也。而各以數珠安其中也。然後若佛部舉頂上也。若華部與額上齊之。若金部與面上齊之。而各誓願。然後依前法執持數珠。以右二指捻母珠邊一今珠。以左二指除兩今珠捻第四珠子。更依前三部法更各舉三處隨事誓願。然後攝心誦持真言。其念持了更依前法以珠安掌發心誓願安本處也。自初至終令生聲是為善也。安珠了亦結根本印是通一切持念也。是執珠法則也。   角說雲。佛部右手以大指頭捻無名指端。直申中指小以頭指付中指上節側。以右手印執珠。以左手大指捻無名指。二指輪孔之中貫入珠鬘勿正執珠實。師云。是執持之間(なるへし)蓮華部右手如前印。以中指大指相捻。左手亦然。金剛部右手作拳申大指捻頭指端。左手亦然。   雲記雲。執持數珠。以右手大指捻無名指頭。直舒中指小指而微屈著中指上節側。   案軌文雲。通三部應知此佛部印通攝三部。以右手印執珠。左手以大指捻無名。兩指輪穴之中串入珠縵勿執珠。蓮華部執珠。以右大指捻中指頭。餘三指直舒。左手亦如此。金剛部執珠。右手作拳舒大指端。左手亦如此。   性記如文。   臂釧法。海說雲。具如文。   雲記雲。臂釧具如文。   性記雲。臂釧如文。   次作鐶法。如文。   腰線法。海說雲。具如文。   雲記雲。腰線如軌文。   性記雲。腰線如文。   三部奉塗香印。海說雲。申右五指向外立之。以左手掘之(七遍)通三部用。謂頂額面。   角說雲。如文。師云。仰左手把之文在此。而度草等伏之把。   雲記雲。塗香。右手舒五輪向外舒立。以左手把右手脘。四指在外大指在內而握之。   性記雲。次奉塗香。去垢及光澤印。如文。   三部奉華印。海說雲。如前車輅。唯改二空付風側也。車輅印仰內縛二風相拄以空付火也。今改付風側令六指稍高捧之。通三部用如前三處。   角說雲。如文。作車輅改二大指付二頭指側。以此記申師云。餘處作爾。想如盛華。   雲記雲。奉華用前車輅印。唯改二大指附二頭指側(先作金剛內縛仰掌二風指端相拄也)。   性記雲。次奉華(去垢光澤。印如文)。   三部燒香印。海說雲。中指以下六指屈之背相付也。二風申之勿端相拄也。壽法雲。一麥道許。二空付風側也。通三部用三處如前。   角說雲。二手仰相並。以中指以下三指立之相背二頭指端跓。但一麥許勿付。二大指付二頭。   雲記雲。二手仰掌相雙立。中指以下三指向上。二風端相著。但一麥許勿令相著。二大指著風指側以印仰上。   性記雲。次燒香(去垢光澤印如之)。   三部奉食印。海說雲。二地側著也。二水側相著也。二火安水側也。二風屈安火側也。二空付風側通三部用三處如前。   角說雲。二手仰側相付向上。二小指二無名指端相跓也。二頭指小屈博著中指側。以二大指博著頭指側。是與缽印少異。   雲記雲。奉食。二手仰掌向上。小指無名指端相拄。二風指小屈博著中指側。二大指博著風指側是與缽印少異。   性記雲。次飲食(去垢光澤)。   三部奉燈印。海說雲。右拳空火端相捻。左如常。通三部用。三處如前。   大師記雲。右拳空風直立相捻齊端。餘指如常。右印振之舉之下之三度。如燈焰也。又有云。奉燈印。右拳火直立之。以空押風上超之押火面中節文上。   角說雲。師本題首雲。安國寺和上云。此奉燈印右手作拳以大指捻中指中節二指共相立。左手作拳安臍上。師云。是異說餘處有之。   雲記雲。燈以右手作拳舒中指大指相捻直豎。已上五印皆有三轉。性記雲。次燃燈(去垢光澤)。   運心供養印。海說雲。用普印。   角說雲。如文。   雲記雲。運心普供養用金剛合掌。   性記雲。次運心普供養。   讚歎佛法僧菩薩金剛等。   海說雲。具如文。   灌頂前印。海說雲。此秘密印如文。   角說雲。上文灌頂印前雲軍荼利根本真言者前被甲印用法如文。   雲記雲。軍荼利根本攪水澡浴印。   朱雲。有二種印。以前護身以攪水。而念真言七遍。又三七遍及一百八遍隨意澡浴。   次又印。海說雲。如文。此灌頂印。加持土印。又印。此三印名為三玄印。可安彼前注處(云云)。   角說雲。內縛申二頭指。以大指安頭指中。二小指端申相合。以印右轉三匝即成結護。次後至闢除言已。上四個印前隱不說。故於此間說之。是秘密意也。前雲三玄妙印是意也。   雲記雲。加持土別印。觀手作三股印(觀者右手也)此是軍荼利菩薩羯磨印以當加持土。   朱雲。文加持土後加二印。正在文也。今記雲。作三股印者若澡浴印歟。   (朱)   寬治四年九月上旬直病之頃賜金剛壽院御本移點畢院昭 。   (別筆)   文安五卯十一   傳領了實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