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藏》第79卷No.2514 No. 2514 五輪九字明秘密釋一卷(亦名頓悟往生秘觀)   竊惟。二七曼荼羅者。大日帝王之內證。彌陀世尊之肝心。現生大覺之普門。順次往生之一道。所以者何。才見才聞之類遂見佛聞法於此生。一觀一念之流果離苦得樂於即身。況覆信根清淨慇勤修行。是則大日如來之覺位取於證得反掌。彌陀善逝之淨土期於往生稱名。稱名之善猶如是。觀實功德豈虛哉。顯教釋尊之外有彌陀。密藏大日即彌陀極樂教主。當知十方淨土皆是一佛化土。一切如來悉是大日。毗盧彌陀同體異名。極樂密嚴名異一處。妙觀察智神力加持。大日體上現彌陀相。凡得如是觀。上盡諸佛菩薩賢聖。下至世天龍鬼八部。無非大日如來之體。開五輪門顯自性法身。立九字門標受用報身。既知二佛平等。豈終賢聖差別哉。安養都率同佛游處。密嚴華藏一心蓮台。惜哉古賢諍難易於西土。悅哉今愚得往生於當處。重述秘釋意只在此。往生難處有執使然而已。方今釋此真言。略作十門。   擇法權實同趣門 正入秘密真言門   所獲功德無比門 所作自成密行門   才修一行成多門 上品上生現證門   覺知魔事對治門 即身成佛真行門   所化機人差別門 發起問答決疑門   第一擇法權實同趣門者。若欲入此最上秘密不二大乘而修行者。先鬚髮起深般若心。然後當修三密行。若有善男善女才入此門者。則八萬四千迷軍率黨而歸伏。一百六十妄賊引伴而馳走。四重八重群山隨風而飄去。三障五障眾海應波而消滅。由茲流轉生死之業縛證解脫於剎那。沉淪苦海之因絢成破壞於須臾。加之五種有為妄風不厭自滅。三部無相覺寶不求忽得。豈不妙哉。不快乎。如是深義依何經論說此心義。頌曰。   簡擇佛道權實岐 捨劣取勝名勝義   分別法海淺深區 無起妄執稱般若   自性法身徧照尊 受用變化諸佛陀   金剛薩埵妙德尊 古佛龍猛菩薩等   如是變化佛菩薩 所說經論分別說   若欲頓悟成佛者 應當依此心修行   問。佛道有何等數。幾權幾實。何淺何深。頌曰。   異生羝羊耽惡基 愚童持齋修善始   嬰童無畏即天乘 唯蘊無我是聲聞   拔業因種緣覺城 他緣大乘法相家   覺心不生三論宗 一道無為法華宮   極無自性華嚴教 秘密莊嚴真言法   前九住心名淺權 後一心佛號深實   各稱妙覺非實佛 水中圓鏡有何實   併名圓教皆半乘 池上玉泡無其真   從淺向深次第路 捨劣取勝相續位   問。前九種教道佛。後一種真言證道尊。有何差別。頌曰。   顯佛俱無明非明 密佛盡迷妄無餘   顯教應化二身說 密教法身一佛說   顯教立隨他意教 密判為隨自意教   顯教方便權施教 密教真實理盡教   顯教經三劫成佛 密教一生證佛道   顯說一二法身名 密略四五廣無際   顯似說一分理秘 密說事理俱密相   顯似說遮情門義 密兼具說遮表德   顯教名為散說門 真言唯說三摩地   顯教因分可說談 真言果分可說談   顯教修行種因海 真言性德圓滿海   顯說一心真如本 密說三密平等旨   顯佛不說諸一心 密說無量一一心   顯佛不說無量如 密說重重帝網理   顯以理為眾色本 密說不壞色是理   顯說理定無言語 密說理有無量語   顯教法身不說法 密教四身同說法   顯說四弘盡行願 密立五誓為行願   顯法身獨無眷屬 密具四種法身伴   顯理智佛無利生 密恆三世度眾生   顯佛證一真如理 密證過恆重重理   顯具重障不見佛 密設雖具必見佛   顯非智觀不成佛 密唯誦咒亦成佛   顯宗菩薩人師說 密藏四種法身說   顯教正像末興廢 真言常住不變教   顯教因緣所生法 密教法爾自性法   顯教多名句說一 密一字門含諸義   顯教他受應化說 密教自受法樂說   顯說理一事多義 密教俱同俱別談   顯教才說字相門 密教字相字義理   顯不說四印密說 顯不說五相密說   顯不說五智密說 顯六大淺密深廣   顯暗三密密明明 顯暗三部密能達   顯闕兩界密獨說 顯無一觀成佛義   顯無觀字成佛門 顯無結印成佛義   顯指五百塵點始 密談本不生成道   如上差別名勝義   第二正入秘密真言門者。此有三門。一身密修行門。二語密修行門。三意密修行門。今且就語密修行門亦有三門。一誦持門。二觀字門。三解字門。誦持門者。勤暗誦其明不令文句謬誤故。觀字門者。觀明字字形相故。如觀於鼻端.字於後夜分得菩提故。解字門者。解了一一字門如實義門故。就此解了字義門中亦分為二。一略釋各各字義門。二總攝法界法身門。初五輪五智法身門。後九字九品報身門。且法身門。摩訶毗盧遮那本地法身。入一切如來一體速疾力三昧。說法界體性三昧曰。我覺本不生。出過語言道。諸過得解脫。遠離於因緣。知空等虛空。又毗盧遮那佛住降伏四魔金剛戲三昧。說降伏四魔解脫六趣滿足一切智智金剛句。.............。此五字即是降伏四魔真言句也。初句歸命三寶等義。.字是行義。本不生。傍二點是淨除義。能降伏四魔及一切苦。廣釋如下。如地生萬物。.字大地出生六度萬行亦復如是。地者堅固之義。大菩提心堅固不退。必結萬德果。若真言行者於得投華時。於.字心地本有菩提心上。植始覺菩提心種。永離疫病等橫墮之因。速至無上菩提。當知是人一字頂輪王種姓。故不輕己身。可行菩提行。於此真言法。疑謗逆緣猶勝三乘教順行。何況得投華。何況修信行人。是則.字生長義。.字是縛。畫是無礙三昧。即不思議解脫。.字水大能洗煩惱塵垢。心身精進菩提萬行不散亂。.字水大不散義。是則性德圓海。.字淨六根義。能燒業煩惱薪。淨除六根罪障。證菩提果。.字有三義...也。具如吽字義。又三解脫門。如風大能掃輕重塵類。.字風大能掃八萬塵勞證四涅槃理。.字因緣之風止息時。是名大涅槃安樂。.字大空義。週徧法界等空無礙義。如空大能不障萬有生長。.字空大遍淨穢國能成凡聖依正。善無畏三藏雲。金剛頂之肝心。大日經之眼精。最上福田殊勝功德。唯在五字金剛真言。若有受持。所獲功德不可比量。永無災障及諸病苦。消滅重罪雲集眾德。又父母所生身速證大覺位。若日誦一遍。或誦二十一遍乃至四十九遍。校量一遍如轉藏經一百萬遍十二分教。此真言之能讚文。 五大五輪六大法界十界輪圓一切眾生色心實相自身成佛圖雲。安立器世界。   盡上方世界 盡下方世界 T79001201.GIF   上方下方   世   界   依   正T79001301.GIF   右五輪名又名頂輪面輪胸輪腹輪膝輪。依行者立名。金剛界以.字一字變成五輪。胎藏界以.字一字現五輪。或共以.....成五輪世界。若約行者。以白淨信心為五輪種子。白淨信心者淨菩提心。是則如實知自心。豎者顯十重淺深。橫者示塵數廣多。餘如出生國時。三毒罪業任羝羊妄想。可墮三途八難。如實知自心惡業。自別無明父母之家已來。更捨名利心深信無盡莊嚴恆沙己有。是則一重如實知自心。如周處離三害。未生悔三途。如實知持齋[?/卽]食之理。時時受八關。倍倍願成果。雖然紫宸殿前生舊所。五欲妙境眼前所厭。如實知自心。初禪高台過去慢所。離生喜樂久受不新。如實知嬰童自心。漸知火宅薪眠聲緣室。如實知二乘小滅。勿味著生空理。他緣廢詮性有差別。覺心不生獨空慮絕。如實不知有病空疾。出三大遠路期芥石盡。法華本佛猶指五百始。華嚴果佛亦留不談說。是分如實知自心。未滿如實知自心。五相五智之秘密智界理界之莊嚴。自覺本初之住心。是名自然覺。又名如實知自心。深義更問。一切眾生色心實相。無始本際毗盧遮那平等智身。色者色蘊。開為五輪。心者識大。合為四蘊。是則六大法身法界體性智。五輪各具眾德故名為輪。體相廣大稱為大名。五佛自覺覺他故名為佛。五智簡擇決斷故名為智。色者不離心。五大即五智。心者不離色。五智即五輪色即是空。萬法即五智。空即是色。五智即萬法。色心不二故。五大即五藏。五藏即五智。圖雲 T79001302.GIF T79001303.GIF 肝藏主眼阿賴耶識   大圓鏡智寶幢佛   阿閦藥師發菩提心   東木春青 肺藏主鼻意識   妙觀察智轉法輪智   無量壽證菩提果   西金秋白 心藏主舌末那識   平等性智華開敷   寶生多寶行菩提行   南火夏赤 賢藏主耳五識   成所作智不空成就   釋迦天鼓音入涅槃理   北水冬黑 賢藏主耳五識   法界體性智毗盧遮那   佛具足方便   中央土用黃   已上善無畏三藏傳   .土。地。鎮星。中央。黃。土公。堅牢地神。   .水。水。辰星。北方。黑。水天。龍神。江河水神。   .火。火。熒惑星。南方。赤。火天。火神。   .金。風。太白星。西方。白。金神。風天。   .木。空。歲星。東方。青。木神。虛空天。空神。   已上不空三藏傳。   .自心發菩提。大圓鏡智。寶幢。阿閦。東方。   .即心具萬行。平等性智。華開。寶生。南方。   .見心正等覺。妙觀察智。阿彌陀佛。西方。   .證心大涅槃。成所作智。天鼓。不空。釋迦。北方。   .發起心方便。法界體性智。大毗盧遮那佛。中央。   密嚴淨土理智不二五佛五智。即金剛界是胎藏五佛五智。   .發菩提心。大圓鏡智。阿閦。寶幢。   .行菩提行。平等性智。寶生。華開。   .成菩提果。妙觀察智。阿彌陀佛。   .入涅槃理。成所作智。不空。天鼓。釋迦。   .方便具足。法界體性智。大日如來。   金剛界不二摩訶衍五佛心王。是即胎藏即是金剛界不二五佛五智。如知此.字五輪。餘字母亦復如是。各具五智故亦有無際智。圓鏡力故實覺智。此名自心成佛。若行者於四時中不令間斷。在眠在覺觀智不離順三摩地。即身成佛此生非難。   ...肝   ...心   .(寶部五佛).(羯磨部五佛).(虛空部五佛)脾行者觀   ...肺   ...腎   三藏雲。餘依金剛智三藏傳此五字。起信修之及千日。於秋夜滿月忽然而得除蓋障三昧(云云)因茲弟子得聞此秘訣。深信多年修之既得初位三昧。有信禪徒勿生疑惑。若.虛言。修之知自。唯願勿令一生空過。復次.字金剛部阿閦主肝藏眼識。所謂.字即是大日如來理法身自性清淨畢竟本不生不可得空。大悲地輪種子金剛部曼荼羅也。若約色法者。地是色法。五陰中識陰心持地。施其種子不淨。地識動取能招愛有。風空能犯之體。火地所犯之門。水空識種子下住子宮中悉成五藏。是五藏中識陰心發故名地。是色法。今肝主魂魂神氣為東方木精。青色。空青。其青色從本生。木從水生。肝從青氣及腎生。其形如蓮華葉。其中間著團珠。團肉在胸左也。肝出為眼主筋。筋窮為爪也。覺禪師云。肝華八葉青色具五色。.字蓮華部阿彌陀佛主肺藏鼻識。所謂.字是第十一轉聲。.字是第三轉也。即大日如來智水。彌陀大悲水輪種子。神通自在之法名法身。相應相對亦名報身。蓮華部曼荼羅。肺藏主魄。魄神形體其如鼻體。西方金行主秋。其色白色。肺鼻之中自然有風息。即是風大。五陰中想陰心持風。想陰心從識生。識心從過去二因生。現在五果。謂從無明行生識名色等。妄想展轉輪轉無際。即是十二因緣。肺藏生意識。意識生妄想。妄想因緣輪轉。白氣及肺。辛味多入肺增肺損肝。若肺中無魄神。恐怖癲病。心害肺成病。若如火克金。心強肺弱。當止肺於心。以白氣攝取赤氣。肺病則差。白氣者肺名字也。肺華三葉白色半月形。第三推左右一寸五分是所在也。.字寶部寶生尊主心藏口內。所謂.字是大日如來智火。寶生大悲。福德身曼荼羅。火大種子。梵燒一切眾生無始間隔無明妄執塵垢。出生菩提心芽種。即是如來福德之身。實智火燒貧窮業因。令福德自在。心火主夏。其色赤。從赤色生火。火從木生。五陰中受陰心持火。受心從想心生。又心從赤氣及肝生。心出為舌主血。血窮為乳。又主耳識。轉鼻喉鼻樑額頤等。苦味多入心。增心損肺。若心中無神。多忘失前後。腎害心成病。若如水克火。腎強心弱。當止心於腎。以赤氣攝取黑氣。心病則差。赤氣者心名字也。心華赤氣有三角形。第五推正左右一寸五分所在也。.字羯磨部不空成就佛主腎胃。所謂.字是.字十一轉聲也。廣釋如餘。通三五摩多。則大日如來常住壽量釋迦本地。大悲風大種子。三解脫門三際不可得義。羯磨身事業曼荼羅。風則想陰心。持五藏六府之海水。肺風鼓動為生死海。五藏者肝肺心脾腎。胃者六府一名。胃此肚是脾府。五藏六府之海水皆入胃府。五藏六府流皆稟於胃。五味各走流。其嘉味入胃故。腎稟胃也。在第十二推下兩方各一寸半。腎在第十四推兩方各一寸半。又臍腰下左名腎。右名命門。腎敷心腹。窮寢寫米精也。主志。為北方及水。水主冬。其色黑。五陰中行陰心持水。行心從受心生。受心從想生。腎從黑及肺生。主耳。腎出為骨。主髓髓窮為耳乳。骨窮為齒。咸味多入腎。增腎損心。若腎中無志。多悲哭。脾害腎成病。若如土克水。脾強腎弱。當止腎於脾以黑氣攝取黃氣。賢病則差。黑氣者水名字也。.字虛空部上方毗盧遮那大日如來主脾藏舌識。所謂.字則大日如來無見頂相五佛頂輪王。大空智處寂滅真如。十方三世諸佛所證菩提。最上殊勝曼荼羅。脾藏主奄摩羅識。為中央。又主季夏。其色黃色。.字真金色。黃色從地生木。從木生火。五陰中識陰心持地。或為木藏。木青是空也。脾從黃氣及心生主口。為志。甘味多入脾。增脾損腎。若脾中無意神。多迴惑。肝害脾成病。若如木克土。肝強脾弱。當止心於肝。以黃氣攝取青氣。脾病則差也。黃氣者脾名字也。脾華一葉黃色有四隅。五藏如蓮華向下也。內五藏外五行出成形體。此則名色。色即是五大五根。名即想等四陰心也。色心即是六大法身五智如來五大菩薩五大明王。凡日月五星十二宮二十八宿成人形體也。山島大地從.字出生。河海萬流從.字出生。金玉珠寶日月星辰火珠光明從.字出生。五穀萬果眾華開敷因.字結成。秀香美人人畜長養顏色滋味端正相貌福德富貴從.字莊嚴。.字意甚深空寂之體。取之不可取。捨之不可捨。萬法能生之理母。灌頂本源之智體。如論.字。餘字亦復如是。凡毗盧遮那經及金剛頂經採集簡要深妙最上殊勝福田甚深難解功德本體應化所說大乘小乘一切經典唯在五字。若誦一遍。所獲功德不可比量不可思議。乃至息災增益調伏敬愛鉤召眾德皆悉成就。五字真言諸佛之通咒。五印薩埵之總印。修之行者如是當知。永止災難諸病不生。五佛髻珠五智深底。十方如來利生理母。三世賢聖能護智父。加之六大四曼之總體。四身三密之別相。四聖六凡之所歸。五趣四生之實相。降伏四魔解脫六趣。.字金剛地。觀金剛座處。.字金剛水。觀心蓮華台。.字金剛火大。成日輪觀.字金剛慧風。作月輪觀。.字金剛定空。造大空觀。游步大空位而成身秘密。是則無生甘露之極漿。醍醐佛性之妙藥。一字入五藏之中。萬病萬惱即得不生。故大師釋中。一字入藏萬病不生。若觀日月輪。凡夫即成佛。復次凡人汗栗馱心。形猶如合蓮華。有筋脈分八。是八叶心蓮華八分肉團是也。於此心蓮華觀作開敷八葉白蓮華。台上觀.字作金剛色。是則方便具足究竟心王。大日如來法界體性智。常寂滅相本地法身。華台總體。超邊葉方非心言境。唯佛與佛乃能知之。以此方便同於大空而現眾像。中台心空具一切色。無相法身而現色相。即是加持十方世界曼荼羅普門海會。無所不至。遍應法界。皆是大日如來一體色身。具足眾德故佛陀。佛陀皆是大日薩埵。薩埵悉是毗盧。天羅鬼神是法身相。故知五字諸佛總咒。若有眾生傳此教法。當至供養猶如制底。備應供德。何況信修。是人中芬荼利華。是法身舍利。積集毗盧四身。即是等同自性清淨諸佛五智。我性九識依正不二相性同如。真言大我三密平等如太虛空。法界為宮。所處通場無非密嚴。六大本尊。眾生即是無非本尊。本尊行者本來平等。我覺本初。我是古佛。智界理界我心曼荼。五部三部即是我身。能迷五大作三界城。五藏五行流轉生死。.字迷本受苦無窮。能悟五大造四曼相。五佛五智證得涅槃。即是本初。萬法總歸入一.字。地獄天堂佛性闡提。煩惱菩提生死涅槃。邊邪中正空有偏圓。二乘一乘苦樂之相。皆是六大業影果報。既是六大所作為因。還以六大所受為果。由實智故能悟六大。五智四身四曼三密熏修善心能顯能證。成無盡莊嚴大曼荼羅。由妄執故能迷五趣。生死煩惱四重八重五逆謗罪。熏習噁心能受能悲。感大苦果大那洛迦。迷悟在己。無執而到。餘字亦然。所謂.....。是約金剛界又明五藏。即肝心脾肺腎。肝藏色青主木。以.字為本覺。以.字為能破。何者。.字是木行。即肝藏種子。.字是金行。肺藏種子。金能克木故肺亦克肝。故知以.字為能破。以.字為所破也。行者當觀.字字義。作白色觀即思惟本不生理。金變為智劍。截破.字字相無明妄想所生五障百六十心等三重青色妄執木性都盡。即更生長.字字義本不生五智金剛大菩提心木沙羅樹王。其色漸漸增長為大圓鏡智阿閦如來。即令見現金剛菩提心三摩地門。心藏色赤主火。以.字為本覺。以.字為能破。何者。水性克火。腎亦克心。然則以.字字義破.字字相。是故以本不生五智黑色水。沃滅無明妄想所起五障百六十心等三重赤色妄執火。更出生.字本不生五智福德聚金剛赤色火。漸漸增長智火熾燃。為平等性智寶生如來。即令見現福德金剛三摩地門。肺藏色白主金。即以.字為其本覺。以.字為能破。何者。火性克金。心亦克肺。以.字字義破.字字相。是故以本不生五智金剛赤色火。燒煉無明妄想所起五障百六十心等三重白色妄想荒金。變為本不生五智金剛慧真實白色金。漸漸增長成就。為妙觀察智無量壽如來智慧金剛三摩地門。腎藏色黑主水。以.字為本覺。以.字為能破。何者。土性克水。脾亦克腎。以.字字義破.字字相。是故以本不生五智金剛不壞黃色地。理無明妄想所起五障百六十心等三重黑色水。更湧流本不生五智金剛黑色八功德水。漸漸溢盈出生成所作智不空成就如來身羯磨金剛三摩地門。脾藏色黃主土。以.字為本覺。以.字為能破。何者。木性克土。肝克脾。以.字字義破.字字相。是故以本不生五智金剛木。破壞無明妄想所起五障百六十心等三重黃色妄想土。更出生.字本不生五智金剛不壞那羅延黃色本覺土。漸漸增長成法界體性智毗盧遮那如來。此即法界六大金剛三摩地門。若念誦時者。若金剛界者。身入金剛波羅蜜定為彼尊。此即化身之體也。若胎藏者。身入文殊定。謂本尊為化身也。自他冥會。是不壞法身也。膽者果位名為降三世。大腸者果位名為軍荼利。膀胱者果位名為焰鬘德迦。小腸果位名為金剛夜叉。胃果位名為不動。三膲果位名為普賢。   嵯峨天王仰雲。真言宗即身成佛。其證何在。謹惶弟子入五藏三摩地觀。忽然於出家頭上現五佛寶冠。於肉身五體放五色光明。當爾之時。一人起席萬民作禮。諸宗靡旗皇后送衣。故五藏三摩地秘之中秘。不起於座三摩地現前之說。唯彌應仰信而已。   五藏神形 T79001601.GIF 一字入藏萬病不生即身成佛頌曰。   若凡若聖 得灌頂者 手結塔印 口誦.明 觀我大日 無疑惑者   現在生中 頓斷無明 及五逆罪 四重八重 七逆越誓 謗方等經   一闡提等 無量重罪 皆悉斷滅 無有少罪 即身成佛 永離生死   常利眾生 無有間斷 十方如來 同入三昧 三世諸佛 自受法樂   自在神力 見聞秘密 舉手動足 皆是密印 開口發聲 悉是真言   所有心念 自三摩地 萬德妙用 自心曼荼 若結一度 即越常結   一切印契 若誦一遍 亦過恆沙 無量真言 若觀一念 定勝三世   入無量定 修習妙觀 若有眾生 聞此功德 不至信者 當知是人   定墮無間 能摧佛性 諸佛無救 何況餘人 已上頌者鑁之灌頂時所傳也。此頌他人所傳。頗文義相違。仍不寫之。此頌肺一藏處也。餘亦爾也。 已上五輪具足即身門畢   次九字九品往生門。此門中有二。一句義門。二字義門。初句義門者。所謂.........。於此九字略有五句。第一.字有三義。一三身義。二歸命頂禮義。三廣大供養義。廣如守護經。次三字甘露義。如十甘露釋。次二字有六義。一大威德義。具六臂威德故。二大威光義。具徧照光明故。三大威神義。具神境通故。四大威力義。具六大威力故。五大威猛義。具速滅怨家德故。六大威怒義。具怒入地菩薩德故。次二字又有六義。一作佛義。是心作佛得久來如始覺故。二作業義。來迎引接無間斷故。三作用義。有神力自在故。四作念義。迎十念眾生故。五作定義。入妙觀察智三摩地定故。六作願義。發六八大願故。末後一字。四字合成。....也。摧破義。破佛法怨家故。能生義。能生無量真如故。恐怖義。令恐天魔外道故。.字義釋具用之。.字如前。又一百義如經。且就三諦義略有十種。於中有諦出一重諦者。頌曰。   緣起三諦即空諦 緣起三諦即假諦   緣起三諦即中諦 無量一心即空諦   無量一心即有諦 無量一心即中諦   法界三密不生諦 法界三密本有諦   法界三密即中諦 法界三密曼荼諦   如是顯教之中。猶未知其一義。何況具足知十諦深義乎。前三諦於顯教所立三諦之上作不思議三諦妙觀。即是遮情之三諦也。次三諦於密教淺略門中。且約一心成立不思議三諦無量名言。前諸教。若三乘若一乘。皆悉未知一心之位有無量數量。或知六識或知八識。或知九識或知十識。第二三諦中置無量三諦而已。第三三諦直約事事理理廣談三諦理。第三三諦之中攝事理法界而說。猶是可攝諸法。未事事秘密自法不動之諸法故。今直約本來平等無有能所自性不生離一離多之法佛三密。而建立三諦名義焉。第四一諦約本有法界體性智自性法身。不二大乘曼荼羅。深密體相用之上妙諦義矣。次.字一切諸法損減不可得故。以六義故名諸法損減。所謂苦空無常無我故。四相遷變故。不得自在故。不住自性故。因緣所生故。相觀待故。今此.字實義如是如是。當知一切諸法本來常樂我淨。一如不動無有罣礙。安住自性無來無去。遠離因緣本來不生。性同虛空故同一性。故經云。.字報身義。復次有九種損減。所謂前九種住心未知無邊三密無盡數量故。後.字者一切諸法吾我不可得義。謂我者自在義。二種主宰義。自我己。吾我一切凡夫。此外二乘三乘同教一乘別教一乘等。皆有此吾我執。皆計自乘而如究竟自在果佛。於真言門為初心故。復次一切諸法本來平等不二智境界。非能生非所生。能徧非所破。唯是三密一心故。既無二相。何有吾我我者對他故。而離他相故。我亦不可得也。又.字化身義。第三.字門者此字二合。謂.字加.字。染不可得義。或神通不可得字出之。.字化身義。神通變化義。化身義近故。以此義為勝。又.字是一切諸法本性清淨遠離染淨義。又三昧義。妙觀察智蓮華三昧也。第四.字門者。一切諸法如如不可得故。中論雲。涅槃之實際。及與世間際。如是二際者。無毫釐差別。以無差別故。一切諸法無怨對。無怨對故無執持。無執持故亦無如如解脫。第五.字門者。所加.字是則求不可得字。如彼頌曰。同一名如。多故如如。理理無數。智智無邊。恆沙非喻。剎塵猶少。雨足雖多。並是一水。燈光非一。冥然同體。色心無量。實相無邊。心王心數。主伴無盡。互相涉入。帝珠錠光。重重難思。各具五智。多而不異。不異而多。故名一如。一非一一。無數為一。如非如常。同同相似。不說此理。即是隨轉。無盡寶藏。因之秏竭。無量寶車。於此消盡。謂之損減。地墨四身。山毫三密。本自圓滿。凝然不變。求不可得義者。頌曰。   六道四生諸眾生 本來具足無盡德   行住坐臥皆密印 粗細言語悉真言   若悟若迷是般若 或沈或動即三昧   萬得已具我不遠 以何更求於他處   第六.字門者。.亦加.點畫也。.字者一切諸法諦不可得故。.者梵雲薩跢也。此翻為諦。諦謂如諸法真相而知不倒不謬。如說日可令冷。月可令熱。佛說苦諦不可令異。集真是因更無異因。因滅則果滅。滅苦之道即是真道更無餘道。復次涅槃雲。解苦無苦。是故無苦有真諦。餘三亦爾。乃至分別四諦有無量相及一實諦。如聖行品中說之。是為字門之相。然一切法本不生。乃至畢竟無相故。語言斷道故。本性寂靜故。自性鈍故。當知無見無斷無證無修。如是見斷證修悉是不思議法界。亦空亦假亦中。不實不妄無定相可示。故云諦不可得也。點畫如上。第七.字門者。一切諸法因不可得故。梵雲系怛縛。即是因義。若見.字門。即知一切諸法無不從因緣生。是為字相。以諸法展轉待因成故。當知最後無因緣故。說無住為諸法本。所以然者。如中論說。以種種門觀諸法因緣。悉不生故。當知萬法唯心。唯心之實相即是一切種智。即是諸佛法界。法界即是諸法之體。不可得為因。以知之。因是法界。緣是法界。因緣所生法亦是法界。前說.字門從本歸末。畢竟到如是處。今亦.字門亦從末歸本。畢竟到如是處。.字從本不生生一切法。今亦.字以無因為諸法因。始終同歸。則中間旨趣皆悉可知。第八.字門者。一切諸法離一切塵染故。梵雲羅逝。是塵染義。塵是妄情所行處。故說眼等六情行色等六塵。若見.字門。即知一切可見聞觸知法皆是塵相。猶如淨衣為塵垢所染。亦如游塵紛動使太虛昏濁日月不明。是為字相。中論諦求見法無有見者。若無見者誰能用見法分別外色。見可見不可見見法無故。識觸受愛四法皆無。以無愛故。十二因緣分亦無。是故眼見色時。即是涅槃相。餘例亦爾。復次一切諸法悉是毗盧遮那淨法界。豈染污如來六根耶。鴦掘摩羅經云。以佛常眼具足無減。明見常色。乃至意法亦如是等。是.字門真實義也。第九.字門者。具三身義。極略說之。.是字體報身。中有.聲。是法身。.是應身。.是化身。法身攝之略有四種。一自性身。二受用身。三變化身。四等流身。是四種身共名法身何由。頌曰。   六大普遍諸凡聖 平等成立無增減   一心法身自性佛 一體報身受用身   一相變化化身佛 一用平等等流身   納能化義四種身 就所化邊六凡夫   能化三密具所化 所化四曼涉能化   一一互融輪圓足 三三平等即成佛   三密金剛徧法界 不簡佛界非佛界   五秘瑜伽住心宮 無別密嚴非密嚴   復次法身有五種。前四身並法界身故。曼荼羅有五種。前四曼加法界曼荼羅故。聖位經偈曰。自性及受用。變化並等流。佛德三十六。皆同自性身。並法界身故。成三十七也。又禮懺經。自性身外立法界身。依此等證文。四身之外有法界身。法界身者六大法身。復次九字真言.....。常觀誠心。   心中有.字 成七寶樓觀 先凝.水觀 次作.地觀 垂瓔珞幡蓋 飛摩尼閼伽   天雨妙衣服 人燒瞻卜香 華染四珍色 鳥發六種韻 雲路樹下樂 內殿外庭舞   說法句句妙 散曼陀曼殊 入定窟窟靜 湛二六定水 玉流八德澄 幢樂會六律   池水說六度 寶瓶開五莖 燈明燃五智 中台開八葉 上觀九.字 台上觀自在   葉上八佛定 次八葉之上 ..... ...如次 八尊種子身 觀音慈氏尊   虛空普賢尊 金剛手文殊 除蓋障地藏 十二大供養 次第而敷列 眾生本有蓮   覺悟極樂體 清淨大海眾 二十五菩薩 華聚山海會 日夜常守護 ..真言力   變此成極樂   秘密曼荼羅圖曰 T79001901.GIF 此九字曼荼羅源出五輪門中.字門。其.字門。曇摩伽菩薩因位。發四十八願。即是教風出.字門。.字具足即雲.字。自此.字出九字曼荼羅。從是出一百十三字真言。即是...大陀羅尼。   問此陀羅尼句義何知。大梵本句義曰。.......(歸命頂禮三身三寶度我歸依歸敬等義)。....(無惑大聖)。....(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弟子甘露神藥義)。.....(乘如來乘如去)。.........(殺賊不生應供成等正覺等義)。...(即說咒曰)。.(三身義成正覺義供養義歸命義也)。...(甘露相續壽命不老不死等義)。.....(寶座坐御安樂安座)。......(從生往生來迎引接等義)。.....(庫藏虛空藏地藏金剛藏)。.....(成就散去成果成因)。.....(威德威光威勢威猛)。......(極樂安養安樂涅槃)。......(但受諸樂故名極樂)。...(虛空往生離苦界正念安住)。..........(等虛空無障礙無對礙即得往生)。........(好音聲說妙法好音樂自受法樂)。......(一切成就滿足充樂三昧)。..........(作業週徧珍處生護生情養育出生嘉會至時等義)。..(於有緣淨信行者成就來迎願於極惡罪人成就引接)已上略句義畢。   根本秘印。二手外相叉。中指如蓮華形。是名菩提心。亦名決定往生印。亦名九品往生總印。   第三所獲功德無比門者。顯示入真言門剎那所修功德。於一切六度四攝等無盡。顯佛智慧相具住無量阿僧祇劫。常恆修行而所得之中真言之中獨為最上。今所修三密是真實故。問。於三密相應修行所得功德一向可然。若有行者唯誦真言唯結印契而無智慧。設有智慧闕餘二密偏修所得功德分齊如何差別。答。偏修偏念無智。有信所得功德超過顯教經無量劫所得功德。若於真言一生疑惑。成無間業必墮無間。是故非機隱篋泉底。   第四所作自成密行門者。修真言行者。雖無深智。唯信相應唯誦唯結。唯才觀字印形三種秘密身相貌之時。亦雖有往昔無量重障。現在無邊重罪。及過現所起無數恆沙無明妄想等。自此密誦明力觀念力故。還成清淨。才入此門。則三大僧祇越一念之.字。無量福智具三密之金剛。八萬塵勞變為醍醐。五蘊旃陀忽為佛慧。開口發聲真言滅罪。舉手動足印契增福。心之所起妙觀自生。意之所趣等持即成。貧女穢庭忽建如意幢。無明暗室乍懸日月燈。四種魔軍靡旗面縛。六境猾賊率黨入附。心王國土無為之樂旋踵可期。四種法身恆沙之德即身自得。又瑜伽經持誦真言之功能雲。如一切佛心。如一切佛化身。如百千俱胝不可說不可說佛設利攞。如佛真身。如佛舉念。所作事業皆同一切佛。所出言語便成真言。舉動支節便成大印契。目所視處便成大金剛界。身所觸處便成大印。如是證文其數非一。以一知萬。願有智人勿生疑惑焉。   第五才修一行成多門者。修彌陀一法期現當悉地。問。真言教中所有行業其數無量。金剛胎藏各有無量門法。唯入一部一界修行。尚以無量。何況三部五部二十五部等若干行業。何能可修行。然則唯欲修一行一法而成佛又往生淨土。為違背教意趣耶。答。全以不可違背此教意趣也。金剛頂大日經等。皆說此理趣。眾生根機種種不同。或有入一門一尊三昧。而一印一明一觀而成悉地。無論正像末之異。修之時是即正法。悉地不簡時。信修是時。   第六上品上生現證門者。高仰大日悲願。深信彌陀本願。更以無往生異路。韋提月蓋遂現身於往生。龍樹護法期順次往生。 問。但念密行行人。以何等心願遂往生大願答。四種迴向是則往生親因。一誦四無量真言。以此功德與一切眾生共。欲令等同四大菩薩。至心發願深信迴向。二見佛法滅相。欲令等同大師興隆佛法大願。至心發願深信迴向。三為令法界一切眾生即證無上大菩提果。至心發願深信迴向。四為令自他所有善根臨終正念往生極樂。至心發願深信迴向。念誦五輪九字。兼結誦臨終四印明。志懸極樂。止相續心。當待斷末摩水時。往生此時也。臨終四印明者。金剛合掌金剛縛開心入智。各真言往生秘事也。問。真言行者往生極樂者。九品之中何品耶。答。多是上品上生。經云現世證得歡喜地。龍猛菩薩既證初歡喜地。問。往生極樂有幾業耶。答。三歸五戒是往生業。六行四禪十善無我觀等往生業。四諦十二因緣觀往生業。他緣行者。護法戒賢往生人也。覺心不生行者。樹那提婆往生人也。一道無為行者。於...三字觀。空假中觀之。南嶽天台往生人也。極無自性法界行者。香象清涼往生人也。秘密莊嚴。內證三密行者往生人也。謂實慧真然先生極樂後往都率。雜學惑心勿令一生空過。唯以雜學善根迴向極樂。定生懈慢淨土。不還娑婆進生極樂。於自善根生疑惑心迴向極樂。又生邊地淨土進生極樂。問。大日經所說住心品十住心。以諸經論淺深義為擬屬故。復為真言次第行者漸次轉證所經位耶。答。正為真言漸次行者所經位。兼為能攝經論淺深義。覺心不生心行者。捨八不猶暗求一道轉明。見無為寂光證本地常心。靈山常住劫火不燒。曼陀曼殊晝夜而雨。見淨行菩薩從地湧出(云云)。轉證次第所經顯然。求覺薩埵勿永疑慮。非如天台別教有教無人。若不經者。無有是處而已。次第行者必經住心。如住初地轉二地位。第七覺知魔事對治門者。魔事有四種。一魔眾。二外道。三惡鬼。四惡神。魔者魔羅具語。是作障難者。譯雲殺善。障礙善行名為魔羅。令作惡行名外道。障身而令退轉佛道名鬼。障礙於善心而令棄深名神也。乃至或現佛菩薩二乘天人等。或說顯教一乘等相似佛法。而使令退修行者。棄常觀行。忽移他行法。乍至精進。乍至懈怠。又好禪定。又好論談。如是非常此魔所為。大般若經魔事品兩卷持之安之。若魔得便即能障礙一切佛法諸世間善。一向令墮在惡趣也。問。若有如是魔事之時。何當對治。答。有四種。一隨順隨轉對治門。二相逆相違對治門。三俱行對治門。四俱非對治門也。初對治者。當觀一切三世常住佛界魔界。皆是法身本有三密。如是三密互相涉入一味平等。魔羅三密與我三密本來不二。既無二法。豈有障礙。三密與三密本來平等本不生故。諸佛眾魔同一法界。瑜伽三密互相輪圓。離損離減無諍無怨。所有忿怒即是諸教令輪身。動靜威儀無非印契。所出音聲皆是真言。所念意趣悉是禪智。所有隨順可愛諸相亦如來自性輪身。所說言語無非總持。行住坐臥盡是印相。所思所覺亦智亦定。是名密教順對治相。第二相逆相違對治門者。若手結印可避除之。若誦陀羅尼加持治之。心作觀智滅之。作觀法云何。頌曰。   我是持明者 魔即破戒類 諸佛菩薩眾 聲聞諸賢聖 善天龍八部 由護所持法   皆悉加護我 無暫捨離時 何時得其便 能障我真道 魔從無明生 我行本佛道   行者如光明 魔事如黑暗 故明暗不並 同薪火不順 魔事本不生 如幻如夢境   似空華有名 均龜毛無體 暗不消光明 妄何障真道 是曰逆對治   第三俱行對治者。順逆二治並共用之。第四俱非對治。頌曰。諸法本不生。自性離言說。清淨無垢染。因業等虛空。大日經頌曰。心無自性故。遠離於因緣。解脫於業生。生等同虛空。又云。諸趣唯相名。佛相亦復然。佛界諸法本清淨。常樂我淨是真實。我及魔事等畢竟空寂。無所有無念無虛無著取。無增無減無彼此。無體無形無相用。無解無障無礙無自他。虛空不礙於虛空。實相何諍於實相。   第八即身成佛行異門者。凡即身證得大覺位處之行。別略有四種。所謂深智相應印明行。事觀相應結誦行。唯信作印誦明行。隨於一密至功行。第一行者內證甚深智慧皆悉相應具足。能修行印明行而即身成佛故。第二雖無深智觀慧。慇勤手結印口誦明。於字印形三種之中。隨觀修一事即身成佛故。第三行雖無如上二種智觀。唯深信解。應結印誦明自然頓成佛故。第四行設無餘二行及廣智。唯觀一義解一法。至心修行故。即身成佛故。設且無一法智慧及餘二行。唯以信為門觀一字形成佛。觀一印形三摩耶形成佛。觀一尊形相之一相而成佛。及無餘行。唯誦一明一字成佛。並結印契。且無餘密行。唯相應必定即身成佛故。總云爾也。問。正成佛一剎那之時。為三密相應成佛。為當云何。答。正成佛之時。必定三密相應即身成佛也。問曰。若言三密相應即身成佛為當云何。答。彼依二行一行等成佛者。是非正成佛之時。且由修餘二行不思議加持力故。忽出生餘二密等。三密具足即身成佛也。問。何等經論分別說即身成佛義耶。答。如即身義說。   第九所化機人差別門者。於此所化機總有二類。一現身往生。二順次往生。於現身門又二別。一大機即身成佛。二小機即身成佛。又於二各有二。利鈍別故。謂大機利根者直入法界體性三昧橫觀法界即身成佛。所謂一切眾生本有薩埵。法爾應住普賢大菩提心。本有.字所觀之體。本不生智能觀之體。能所一體心一境靜。覺本不生理言語道斷。覺本不生理諸過得解脫。覺本不生理因業不可得。覺本不生理等空不可得。能觀緣慮之一心。所觀字相之一境。能所一體證空理時即身成佛。是名大機橫觀三摩地。大機鈍根豎入法界體性三昧觀觀本有五輪種子。此五字即十五種金剛三昧。一字即十五字。十五字即一字。一字即五字。於此字門以八門觀之。一字攝多門。多字攝一門。一字釋多門。多字釋一門。一字成多門。多字成一門。一字破多門。多字破一門。順觀旋轉十二遍。於十二流轉每字觀察盡生死源。逆觀旋轉十二遍。於十二還滅每字觀察至涅槃理。理者本不生。入十五金剛三昧能觀理理本不生。能所俱絕。.字本不生故。.字言語不可得。言語道斷故。.字染淨不可得。得解脫故。.字因業不可得。得無自性故。.字等空不可得。首尾俱亡見本心時即身成佛。是名漸豎觀(已上共心王機)小機利根就心數別本尊。且約觀音行者釋之。本有九重.字一切眾生本有觀音種子。依慚愧不可得義。能信自性清淨妙蓮不染覺悟蓮華。於四時不令間斷修三密行。住開敷蓮華印。誦......明。住慚愧不可得理。證見本初覺蓮。是名小機觀即身成佛。小機鈍根入蓮華三昧觀....四字。於四時中應於如是勝三摩地四種威儀不暫放捨。此生次第經於十六大菩薩位。發慚愧清淨菩提心。經薩王愛喜位觀....菩提心義證四種位。次修四種菩提行。經寶光幢笑位證....理。次修四種智慧門。經法利因語位得....智。次修四種精進門。經業護牙拳位得四羯磨。於第十六生顯本有心蓮。先證蓮華三昧便轉方便即成大毗盧遮那佛。如論觀自在。餘尊亦復如是。 問。見聞世間真言行者並道心者但念者未必皆往生淨土。以何用心今度遂往生願。既以一念十念說往生親因。有心男女何絕往生思。答。有多因緣。能能當用心。謂或修真言行。或至但念佛。思他人見聞不信佛陀知見。是行非順因。或求他人恭敬作後世苦行。亦非順因。或名利讀誦法華經等。亦非順因。或名聞持戒亦非順因。或自是非他亦非順因。或學人云。十念順因別時意趣。當知同謗方等經。亦非順因。或顯密行業執自非他者。亦非順因。或彌陀彌勒之行者互為是非。是即地獄業因。如論二諦之菩薩。若知如是用心。誰人不往生。大師云。迷悟在己。無執而到(文)。   第十發起問答決疑門者。問。依五輪門機有幾種。答。有二種機。一上根上智期即身成佛。二但信行淺期順次往生。就此行者亦有多。正往生密嚴淨土。兼有期十方淨土。問。何故念誦大日為十方淨土親因。答。此五字真言者。十方諸佛之總咒。三世薩埵之肝心。故持誦此真言。隨思得往生十方淨土乃至彌勒所及阿修羅窟等。同九字真言行者。於.....佛名號。更勿作淺略思。若入真言門時。諸言語皆是真言。何況...。此所立者以三句法門攝諸行業。且舉三部攝令知一切尊。....初一字門菩提為因。次二字大悲為根。後一字方便為究竟。....以初字為因。次二字為根。後一字為究竟。....三句分別如前。總諸佛菩薩金剛天等皆有本種子。其字具四轉故亦具三句。無量三句皆是順次往生親因。問。諸教亦以三業修善為往生業。今宗三密具足其義如何。   法佛三密甚深細 顯教妙覺非所知   智身六大極玄廣 密宗圓智獨能證   一道無為寂光佛 驚怖希哉斷言語   三自本覺帝珠尊 恭敬棄證求真覺   報佛如來默不答 變化善逝秘不談   補處等覺迷其境 飲光受職隔彼域   形體色質即身密 動寂威儀是密印   音韻聲響皆語密 粗細言語悉真言   染淨心識開心密 迷悟分別莫非智   說默情意亦意密 輪圓具足徧法界   事事理理本不二 邪正觀念無非定   色色心心自無異 圓融涉入等虛空   密行任莫令見聞 秘法妄無令傳受   淺智濫顯失福故 劣慧均爭獲罪故   無根秘篋於泉底 不信定摧實際故   非機閉談於喉內 生疑必墮無間故   非惜嬰兒於莫耶 唯恐妄想是害生   非秘顯人於瑜伽 偏非不信只招災   莫輕勿疏三部寶 可重應崇三密珍   能歸深入心蓮海 大信玄仰覺月空 五輪九字明秘密義釋一卷   右書中多載灌頂文。未灌頂者受於師可開。就中五藏秘義是大事。能能受學修之。抑記此秘釋後入三摩地。忽然化現寶生房雲。崑崙一度崩。金石即一物。毗彌兩觀凡聖無二。吾是金色世界古眾。汝亦密嚴淨土新人。若入此瞻卜林。誰人有異熏哉。終此說者如幻不見。於此.不覺淚落慚愧熾盛。忽見密嚴有相。知生死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