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藏》第77卷No.2411   No. 2411   三昧流口傳集   目錄    神供事(一)四種曼荼羅事(二) 三種悉地事(三)尊勝淨水事(四) 尊勝金剛波羅蜜觀(五)熾盛光曼陀羅事(六七十八)藥師事(七)止觀院圖愛染王事(八)   求聞持事(九)如意輪事(十)   北斗事(十一)千手事(十二)   光明真言事(十三)五大虛空藏事(十四)   十一面事(十五)八字文殊事(十六)   靈謀舊重事(十七)阿彌陀事(十八)   吽字事(十九)十八軌事(二十)   法華法事(二十一八十三)歡喜天事(二十二)   水歡喜事(二十三)蘇悉地根本印真言事(二十四)水罈事(二十五)心藏事(二十六)   後夜香水事(二十七)佛眼事(二十八)   小聲念誦事(二十九)三類形等事(三十)   摩利支天軌事(三十一)仁王經事(三十二)   三種物事(三十三)三摩波多事(三十四)   二壇觀本尊事(三十五)回曼荼羅條   滅惡趣事(三十六)護摩雜事(三十七八十八)   延命事(三十八)骨婁草事(三十九)   葉衣事(四十)吉祥天事(四十一)   杓事付橛(四十二)佉陀羅木事(四十三)   二杓空器物事(四十四)供養道具等事(四十五)   羯磨印事(四十六)摘枳王事(線縒事四十七)   後加持事(四十八)三部觀請處事(四十九)   烏樞沙摩印事(五十)灑嗽用不事(五十一)   灑嗽差別事(五十二)童子經事(五十三)   六字法付河臨(五十四)隨求事(五十五)   大佛頂事(五十六)母本印前後事(五十七)   金剛輪功能事(五十八)日光月光事(五十九)   無量壽決定佛事(六十)施鬼印事(六十一)   天等行法事(六十二)部主母等事(六十三)   圓明觀事(六十四)行法中間起事(六十五)   五種護摩印事(六十六)三部蜜印事(六十七八十二)   許可作法事(六十八)合行蜜印事(六十九)   袖袋事(七十)道具置所事(七十一五瓶)   本命日事(七十二)六觀音事(七十三)   安鎮事(七十四)祭文事(七十五)   二股等事(七十六)奉送印明事(七十七)   熾盛決事(七十八)調和毗那耶事(七十九)   冥道供事(八十)無垢淨光事(八十一)   三身印事(八十二六十七)法華事(八十三二十一)   四個真言(八十四)大原許可(八十五)   兩部根本印(八十六)相應物事(八十七)   護摩雜事餘(八十八三十七)踏捨睹嚧事(八十九)   部母坐處事(九十)諸佛集會經(九十一)   念誦時五大願(九十二)兩部悉地大旨(九十三)   胎藏五佛印相(九十四)淨珠真言(九十五)   中間持奉送用不(九十六)肘搩量事(九十七)   焰摩天(九十八)不動(九十九)   芥子燒事(百)大日事(百一)   相應物之代物(百二)示三昧耶印事(百三)   別置聖天壇事(百四)成身觀事(百五百九)   埋五寶等事(百六)大曼荼羅中移本尊事(百七)血脈次第圖(百八)本尊觀事(百九百五)   百光王事(百十)唱禮九方便事(百十一)   香象事(百十二)捧供物次第事(百十三)   臂肘差別事(百十四)觸穢之時觀事(百十五)   台藏雜事(百十六)金剛界雜事(百十七)   勸請總別急用事(百十八)別尊軌雜事(百十九)   灌頂雜事(二百)放印信作法(二百一)   敬愛爐事(二百二)本尊觀事(二百三)   九執事(二百四)作禮觀之文(二百五)   洗浴真言等(二百六)行法儀軌(二百七)   三昧流口傳集捲上   師云。尊勝滅罪生善法也。而以尊勝延命壇修樣。爐延命爐塗之。供養法護摩等如例。前後根本印所結印。誦大陀羅尼七返。次三種悉地印明。次火天壇。   火天真言末施主姓名●●次唵バサラユセイソワカ也   本尊段。先芥子ゴマ。各以除障佛頂真言末施主姓名。姓名次延命真言加讀百返投火也。   私雲。カリム●ビ●キ●ラ●ナ●ハソ●ゾウ●スニ●シャ●。 某甲バ●サラ●ユ●セイ●ソハ●カ●ト可雲歟。   次當段投物(私雲米也)先百返如前。ケシゴマ除障佛頂真言姓名延命真言加讀可投也。殘六百反三種悉地真言末施主姓名。●●次延命真言誦可投也。 私雲。ア●ハン●ラン●カン●ケン●某甲ハ●サラ●ュ●セイ●ソハ●カ●ト可誦歟   三種悉地真言隨一誦之樣(一說本房習也)三種共誦末。姓名延命真言誦樣(知足院睿供奉說也)三種次第下中上(睿供說也)上中下(本房說也)乳木三段燒後。骨盧草百餘枚可投燒也。次名香後之木並香真言等如前(云云)。以除障佛頂真言護摩可用也(此等口傳不可他聞。秘中之秘ナリ)。   師云。三種悉地共誦樣宜也。三形鉤也。種子訶林字。唱禮·曼荼羅主·尊勝佛頂輪王佛。前後如胎藏(池上傳)。   已上北谷口傳(治歷四年三月五日)受之。 尊勝行法等(如常)。五供養。次讚次入定觀念。次上悉地印真言。次中悉地印真言。次下悉地印真言。次根本印真言。次佛眼真言。次淨珠。次念誦(先上悉地百反次。中百反。次下百反。次大陀羅尼)次次如常。   已上受職人所傳也。努力●●。   承保元年十一月十三日於南泉房受之。   尊勝護摩時。本尊段投物時。先大陀羅尼(三反)若七反。次中悉地真言可用也。   師云。師說如此。但三種用人意也(已上又受職人所用也。承保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受之)。   以除障佛頂印真言為尊勝小咒。護摩時可用此真言也。供養法念誦時可用此也(云云。此未受職人所有。同日受之)。   承保元年十一月五日。於大緣房滿尊勝陀羅尼(一千反)同行五人也。   供養法導師。南泉阿闍梨。銅壺一升可入許入淨水。置壇中中心。念誦了後阿闍梨從禮盤下。佛前立壺人令持。先乍立小啟白業障可淨除之由(云云)而後阿闍梨以茅帚浸淨水。先回壇灑之。如曼荼羅供具時灑淨。次灑水。後佛前回立。   又啟白。次禮佛餘眾亦禮佛。次淨水壺如本置之。次闍梨上禮盤後供養等(云云)。   後日闍梨被爾雲。淨水了上禮盤結根本印次五供養等(云云)。   承保元年十月十日。於谷尊勝根本印(不空。一善無畏曰)奉受印相如軌。   七趣者。首楞嚴經云。七趣者六道加神(云云)若是。   (五。)不空軌金剛波羅蜜觀事。   師云。有二儀。一雲。無畏軌與不空軌。其旨異也。善無畏軌曼荼羅出八佛頂。其中尊勝佛頂在。不空軌曼陀羅令坐八大菩薩。不出尊勝佛頂。三藏意趣既異也。不可例。   一雲。口傳雲。   金剛界四波羅蜜攝諸佛頂(云云)仍修尊勝陀羅尼法用金剛波羅蜜菩提成自觀歟。既不出尊勝佛頂。故尊勝印者是只陀羅尼印歟。   (六。)熾盛光(二十四)。   (七。)藥師事。止觀院圖。   七佛藥師。四十九燈一一像前各置七燈此定可作也。若一佛前燈四十九燈者燃七層之燈(云云)此定可作也。是陀羅尼集經意也。修七佛法時。念誦處。七佛藥師經中七佛所說真言。二十一反若。一百反許可讀也。   件陀羅尼依多不書也。   陀羅尼集經·七佛藥師經共達磨笈多譯經奝然法橋儀軌等。皆云幡四十九尺。本願經(玄照)雲。此九搩。師曰。一搩是五寸也仍二丈四尺五寸可造也。一搩五寸事(或書見云云是師說云云)已上南說。   又師云。四十九尺可造大作德彌增歟(云云)。   承保二年九月十一日。於南谷奉受七佛(以上北說)所說陀羅尼。並藥師根本印了。以之為七佛藥師根本咒(云云)。   師說雲。可用例咒ハガハテイ   結線事。若成就可解之。   陀羅尼集經云。作咒索法。得線未搓即燒名香。發願已咒四十九返。香薰竟縒線作索。咒聲莫絕。搓作索已以印拄之(師云。印作拄之)更咒其索四十九返(師云。作印誦咒故縒記。仍只以意七反)記之也。然後結作四十九結。一咒一結數足即止應將一索系彼人身。   師曰。十二神將咒誦可結也。若略者只十二名所許可結也。以五色縷。結我名字故也。已上南說。   藥師奉安大曼陀羅時有二說。一雲。外院東方奉安。其故者。外院天等皆是諸佛眷屬也。五佛等釋迦眷屬(云云)故准此心奉安下院(云云)一雲。中台大日寶幢普賢間奉移寶幢佛。   小許北サマニ寄大日奉居也(是大日經疏本尊奉居中台心也)次大日不奉移。   藥師寶幢傍可奉安歟(云云)南說(云云)或說只以東佛為藥師(云云)北長雲所傳軌雲。不空作結三界印(云云)。   中道說雲。結三界印者。若是大指頭指相捻印歟。所以何。不動立印軌中十四印最後印者件印也。以此印為闢除結界印。故云結三界歟(巳上)南谷傳說。南說雲。伴二本小軌先師所授也。但目錄中全不出此書。或人師口傳中不雲有此書。仍於所疑念也。   藥師像令持壺事者。推量若是珠歟。所以何。   義釋中佛通形像令持寶珠(云云)今藥師佛形像無指說所圖通佛像令佛形像捧寶珠。後人壺形圖作歟(云云)。   七佛藥師七個日御修法支度。   藥師佛像七體(御等身)。   本願藥師經四十九卷(可有快簀可有經機)。   大幡一流(長三十九搩或四十九尺。五色)。   小幡四十九流(長五尺斗リ。五色)。   輪燈七本(各●一層)。   大壇一面(禮盤脅機可有)。   護摩壇一面(可有禮盤脅機)。機七前(七佛御供養料)。   經機三前許(御讀經料)。五色線一丈許(結線料)。   放生(七個日間每日可有之)。淨衣(黃色)。   名香(郁金白檀)。請僧七口(阿闍梨一口伴僧六口)。   伎樂(經云。鼓樂歌讚右繞佛像)。   米三十五石五斗六升內。   八石四斗(大壇供)。七石(七佛供養料)。   四石(阿闍梨供料)。十四石四斗(伴僧料日別一石八斗)。   四斗八升(承仕二人料)九斗六升(驅使六人料)。   三斗八升(見丁二人料)。   油一石二升九合(日別一斗一升七合燈別三合定)。   (已上大原僧都。於日野被支度也。伴僧都御支度有二。大略同之。但人供料米沙汰不注戴者也)。   宇治大納言。令大原法橋修七佛藥師法之樣體作法大略注之。   等身二幅畫像七體(坐像也)每一一佛前各七燈(四十九燈)白紙幡七流(長六尺許)大幡一流(四丈九尺)番僧六口。五色絲(五尺許結線料)日中時結之(餘時不結)。   每日七結(七日之間四十九結)本尊段之令番僧結之。其作法燒供之次。先投胡摩百反(大日真言)次誦調伏息(災)增益咒。投芥子胡摩粳米各●二十一反。ヽ次投乳木(五十四)次誦本尊咒。投芥子百反。次誦同咒。投粳米百反。次誦同咒投胡摩百反。然後取散杖。結線助修方灑水。此時即一結胡摩百反投。又如前灑水又一結。次投乳木(五十四)次胡摩百反了。灑水一結又百反一結如是後。乳木之後五百返五結也。   諸尊段(三部。觀世文殊降三世)世天段(總咒。帝釋炎摩毗沙門歡喜天)十二神將梵號。   金毗羅(寅)和耆羅(卯)彌佉羅(辰)安陀羅(巳)摩尼羅(午)索藍羅(未)因達羅(申)婆耶羅(酉)摩休羅(戌)真持羅(亥)照頭羅(子)毗伽羅(丑)。   已上中堂樣覺空法橋說(云云)。   金毗羅(正月亥神)和耆羅(二戌)彌伽羅(三酉)安陀羅(四申)摩尼羅(五未)索藍羅(六午)因達羅(七巳)波耶羅(八辰已上一行御說云云)摩休羅(九卯)真持羅(十寅)照頭羅(十一丑)毗伽羅(十二子)。   大乘止觀院圖 T77000301.GIF   (八)。愛染王事(本雲。以持明房本寫之寬治。年二月十九日寫之)。   件事異說不同也。   或金剛界愛菩薩(云云)或王菩薩(云云)但大原阿闍梨愛菩薩(云云)二說俱受之-已上普傅說   中道阿闍梨雲。以王菩薩。為愛染王(云云)金剛王軌其文也。畫像弓前ハケテ。上サマニ圖。件阿闍梨不被承引氣色也。以御經藏本可為指南歟。件本左執弓右執箭(云云)瑜祇經云。如射眾星勢(云云)是常文也。表疾武也。非必如射(云云)已上北傳記。   師云。愛染王。只以瑜祇經可為指南也。金剛王軌非此尊軌歟。若是王菩薩書歟(云云)。   根本印經二印。俱受了(愚身受也但無御)行法時ニ身俱用之。被爾雲。隨一用之。可隨人意樂也。但受二印。俱可用也(云云)圓融僧都雲。以金剛王軌為愛染王書是謬說也。尊像二樣。俱可用也(一樣弓箭ハゲヌトナリ)又云。蓮下有寶瓶(云云)慈覺大師御樣。前寶瓶畫。弘法大師御樣。坐下寶瓶畫已上僧都御覽。   愚案雲。最勝心明王經云。行人於佛下書也。此文慈覺大師御樣カナヘリ   愛染軌如射。眾星光。可讀爛脫(北說)。   承歷三年三月十二日。瑜祇經二印受之了。經有二品。前雲染愛王品。後雲愛染王品。於一尋印真言異故為二品歟。但倩案文意前品男愛歟。經云。佛入馬陰藏三摩地說之。馬陰藏即丈夫相也。後品女愛歟。經云。   頂中最勝名金剛薩埵妻(云云)則女義也。或本金剛薩埵定異本不同。即顯影此義也。若如此得意者。修此法隨時可用心也。但二印真言。依何可用也。已上南說也。   以愛菩薩為愛染王。是師說也。王菩薩不見愛染ー義故也(此亦南說也)私雲。經以愛菩薩名染菩薩。金剛王儀軌有說。有云。王菩薩書也。或愛菩薩書也。又或人云。件書中說種子云斛。說三摩耶形雲鉤。故此書中二義有也。   谷說傳聞雲。瑜祇經疏說愛菩薩雲。梵號雲摩●訶●羅●誐●讚中雲羅●惹●下愛染王品名,金剛王,(云云)是故云羅●誐●也(云云)准此釋者。金剛王軌。若愛染王書歟。以愛菩薩名金剛王故(云云)南泉雲。師云。此不可一定事也。但得意如此(云云)。   降三世軌雲。金剛具五峰中有所持明。流射金剛火電光熾盛。羅剎斯經云。口炎熾赫赫如劫災火。流光散射過掣電。 (九)。求聞持事。   可觀。繪佛前坐蓮上有種子字。變成三昧耶形。三昧耶形變成尊形(云云)。   即繪佛與所請佛一體可觀也。   軌雲。楨上蓮華以之為坐(云云)楨字ハリカタト雲字也。即繪佛蓮華為坐可觀也。   軌雲。上圖去他拾須四指(云云)佛指量二十也。周鷹量一尺。此國鐵尺八寸也。故壇高六十四分可造歟。已上中道說。   有乳樹常作法桑カヂ等也。   或說指柏可用(云云)頗不宜事也(北說)   (九)。求聞持禁重法事。   若蘇熾燃時。以部母印真言加持之。以散杖灑水於蘇器之上。禁重法事。蘇熾燃時可心得也。   蓮華母白處尊印。虛心合掌。屈二大指二無名指入月中。真言曰  ●●●●●●●●●●●●●●●曩莫○沒馱南半怛他(引)蘖多尾灑野三婆●●●●●●●●   吠(三)缽娜磨忋履汝(三入)娑縛賀   ●●●●●●●●●   次誦曩莫三曼陀沒馱南鑁之真言。以散杖灑水於蘇上之。   巳上義胤供奉書付也。   十。如意輪事。   念珠手化傍生者。傍生趣種類多也。   故時數多物表之(云云)先德會釋也(已上)北說(先德者若中道)念誦明記物也。即當智義。次此除傍生癡也。傍生趣屬癡故也(云云)南說。根本三個印。   承歷三年四月九日。南泉受之。不空金剛智同之 ●●●●●●●●●●唵(三身歸命)跛娜摩(蓮花大慈)振跢摩抳入縛羅(如意珠又悲也)吽(菩薩心ナリ)●●●●●●●   唵縛羅娜(與願大悲也)跛納銘(大慈ナリ)吽。   (中道房ノ口傳ナリ。是故師尋緣君ノ手跡也。異本雲二ケ真言尋緣君以手跡寫之)。 十一北斗事。   先結印誦真言召請金輪(印真言如北斗軌)。   次印不散誦咒(軌後咒)召──北──斗也。   根本印(北斗)結召請印不召也。   根本真言可用檺災決真言也。   隨方勸請取香呂雙膝著地可啟請也。   本軌文定可誦也。但可加金輪召請句也。是師說也(云云)紙錢以十二為一貫(云云)五供養。   次誦普供養真言可獻也。前後不可用。只前供養可用也。以七捧供養七星也若存略者本命許歟。三時可供養初夜許歟。   護摩初夜蠟燭七杯北斗可供也。   五穀飯。若五穀無。只例飯七杯可供也。   別機ナトニ居テ。五供養次飯食明誦可供也。   後供養不用。若脅機廣。件飯可居置。不然者別機居供養時。一杯ヅツ供承仕可令得也。件飯人不可食。淨處可送。若可施歟餉等也。   臘燭末五六寸許。布廣一寸許切。片端ヒキハツテ可繞也。サキマ如松サスヘシ已上北說。   四十九燈事。可用師說。   四十九燈者。七燈每七前七可奉也(已上大原說云云)。   四燈之外用四十九燈也(云云)南說。   七杯五穀飯供養後。舊圖爐回但隨便宜爐奧方可居也。   誦飯食燈明可供也(已上大原說云云) T77000501.GIF  (私雲北斗總咒出九曜秘歷及宿曜。)   若人屬羅帿計都。若此二星。至於命宮宿。此時可修件法。   紙(師云。生氣色紙)方五寸許切。右回梵書。北斗真言。中書北斗七星形(師云。以朱書之)然後納竹筒。表覆生氣色絹裹之。置壇近邊。一期行法了後。以日燒之(師云。以珠向日取火)。   生氣方色(私雲。或有施主家送)。   卯(青)辰巳(綠)午(赤)未申(黃)酉(白)戌亥(紫)子(黑)丑寅(紅)(私雲)是陰陽道。   承保元年九月十六日。奉受圖融房僧都了。   圖書了置壇上。以件真言百返加持而後納筥。機上置。行法時如後加持加持之也。日後可懸頸。厄會過了後可燒也。   護摩事曜宿段一合可修也。其段主北斗ヲシテ真言百返許可誦也。金輪為本尊段主可修也。   金段如常。   命谷等事。今此法多分息災修也。仍以命谷胡摩合。始自火天段諸段可投也。命木可用也。若桑等當。即當段乳木可用也。若他難得木ナラハ。三枚許可用也。   師云。自所修也。若亦依三昧樣可修也。茅香事。仁海僧正雲。   此世間茅也(云云)人人皆皆此說誤(云云)但件芽是世間吉祥草也。餘吉祥事皆用之。今用之有何事哉。彼唐朝靈龍山茅香難得也。若不得彼香者。代用之。可無過失。   已上同年同月同日。奉受圓融房僧正了。   撰吉日取後夜香水。淨室壇等建立澡浴清淨。先供養法。次念誦百返許。而朱牛黃薰陸龍腦等人名生氣色紙可書也。圖如右書了。   復裹之壇上置。後供養等(云云)燒事若俗作法歟。縱厄會期過。淨室奉安置時時帶之。有何事哉。米新磨可用也。   已上南說。   護摩時別七杯五穀飯不可用之。只壇供飯五穀少可交也。此法以金輪本尊。若七杯宛七星者金輪如何故別不可用。又若命木難得。只息災乳木命木名書可用也。以墨不可書之。以散杖曬水ヒタシテ可書也。又臘燭不可用之。錢必可用之。クシハ只息災乳木木可用也。命谷當段投物相和可投也。若息災胡摩和投也。   已上圓融房御說。   北斗護摩五壇可修也。其故金輪是宿段主也。今ヤ以金輪為本尊故。曜段立佛眼請時。十二宮二十八宿。皆用心奉請也。命谷小土器盛。合物時如之投也。南說(云云)。   命谷命木三昧樣。自火天段至世天段皆用之。不用餘乳木。谷樣本尊段用之。餘段不注之。餘乳木加用之。池上私記雲。隨方勸請。次印明勸請(如本軌)次送車輅。次請車輅。次迎請聖眾(云云)。   今准常行法。不可用印明勸請並送車輅等。若用印明者。不可用車輅等。若用車輅等者。不可印明也。隨一可用也。   私記意併舉也。非必可用歟。若可用本軌印明。請車輅次迎請聖眾可本軌印明也。請車輅真言除蘖羅沙耶句。   可雲曳迦歟叉ウスサナ沙迦羅??多而曩曳皿也。奉送時以本軌印明除召請句。加發遣句可用之。   已上南谷說也。   七星種子。 吠●(貪)羅●(巨)伽●(祿)缽羅●(文)耶●(武)吠盧●(廣)縛●(破)多三昧樣火天段   一字金輪王段。金輪一尊供之。   本命北斗段(九執二十八宿此段供之)諸尊段世天段。池上私記雲。火天段曜段宿段本尊段(金輪為主回安北斗)諸尊段世天段。雖私記如此。合曜宿五段可修。宿曜明雲   唵薩縛怛羅三摩曳室利曳ソワカ(云云)   北說雲。若星等出現之時。誦此明可護摩也。若無怪異時。不可用之   池上私記雲。圓融房僧都御本表紙被書付雲。大鉤善三部勸請   次可用此勸請也   以胎藏奉修別尊時如此。於此可用別勸請   (十二)千手事   根本印結時。先可結四菩薩印。蓮華部要尊故也。若爾者。餘觀音等蓮花部法修時。四印可結也。小咒(云云)或バ●サラ●タ●ルマ●キリ●   榜排之手面形也。令怖畏惡趣心也   三形所持物中隨祈念事隨一可用也   經云。為摧伏一切怨敵者。當於金剛杵手等(云云)如此師說(云云)   承保二年正月十五日。於南泉房奉受根本四個印了。   已上南說。   承保二年正月十六日。北谷根本印奉受。   小咒バ●サラ●タ●ルマ●キリ●三形蓮華。   已上北說。   千手經云誦此咒五返。取五色糸作索。咒四十四結系頂(作法如藥師十一面等)。   (十三)光明真言(三昧和上御直筆本如是缺)。   (十四)五大虛空藏。   根本五印。前印不散。一一誦真言指結替也(南說)五印一一散之(北說)。   (中)中尊(肉色)而乘白馬。   (東)右前(黃色)乘白象(持蓮花)。   (西)右後(赤色)乘迦樓鳥(持羯磨)。   (北)左後(肉色)乘孔雀。   (南)左前(青色)乘師子(安祥寺樣)。   種子●ー中。●ー東。●ー南。●ー西。●ー北。   三形寶(中)寶金剛(東)三面寶(南)大紅蓮華(西)寶羯磨(北)尊形於一圓明中等自身重畫之。於一圓中更分為五。中圓白。前圓黃。(南)右圓青。(西)後圓赤。(北)左圓紫。五大金剛虛空藏。左手皆執鉤。右手如次執前三形印。初法界虛空藏。中毗首羯磨三摩耶。忍願相合峰如針。二金剛虛空藏(東)又改。屈進力如三??。三寶光虛空藏(南)又改屈進力如寶形。四蓮花虛空藏(西)又屈進力如蓮葉。五業用虛空藏(北)戒方進力互相叉。真言讚唱(私雲。讚百八讚也。   (十五)十一面結線。   護摩修本尊段。芥子等後誦本尊大咒。一咒一結。七結以後如常。若七日護摩者。結願日中時可結也。若七日念誦結願時。護摩修結可也。若只如形。一時護摩。修可結也。糸長二尺許(云云)。   經上卷雲若人疫牛疫畜疫對觀自在菩薩取苦練木揾芥子油應作護摩。以緋縷右縒作線粗如銅箸。為兩條誦一返。作一結。乃至七結繫於患者頸下或頭髻(云云)又云。被拏枳汝等取白線。加持系寂靜面經宿。然後二十一結。系疫者頸下。取意也。又云。若有他敵疾疫等。燒薰陸香護摩。五色線系寂靜面(云云)取意。   (十六)八字文殊(附一字等)。   根本印二手外縛。二中指端相合。屈上節如劍形。於中道房受之。未灌頂人。八字軌召請印為根本印也。已灌預人。劍印授也。已上南說。   虛心合掌。二大輪端微開豎之。名為青蓮花印。供奉以之為八字根本印。文殊一字印用五??。印劍印。   一字並一髺印(大原說雲)同用劍印。南說。   文殊六字印真言。以十輪作八葉。即屈十輪如劍形。而稍稍多屈之即成(池上熾盛光私記用之)真言。   ●●●●●●   唵(引)縛髺曩娜莫(六字文殊私勘書之)。   陀羅尼集經第六雲。文殊師利菩薩法印咒第三。反釣二無名指。右押左於掌中合腕。二小指二中指。直豎頭相柱。二頭指曲。各捻中指背上節上。頭指來去。咒曰●●●●●●●●   唵婆雞陀那(雲音)摩莎訶(此文殊師利菩薩六字咒功能口云云)。   大精進印。佛部心印。   私雲。八字三昧經結此印誦八字真言。●●●●●●   唵(光網北方)阿(地惠東北)味(無垢光東方)羅(不思儀東南)吽(召請南方)佉(計設汝西方)●●   左(救護惠西方)洛(烏婆計護西北)。   八字軌雲。復請妙吉祥蜜跡金剛主。   定惠合蓮花二火絞水輪峰端甲背二風屈相柱。二空並豎之。風橫押空峰召請印。文殊八字大威德心真言(印金合也。是普印也。作法無量壽儀軌通用也)  ●●●●●●●●   唵(引)阿(引入惡聲)味(引)羅??佉左路   種子ー滿●法性房御說(云云)   (十七)令法久住   種子●。三摩形ー梵夾   尊形(八叶中文殊為本尊)黃色。或赤色五髺冠。左手青蓮花上三??。右手梵夾黃花印。蓮花合二中指開立(八叶中法住印也)真言   ●●●●●●   阿吠娜尾ソワカ(有歸命)  ●●●●●●●●●●●●●讚縛日羅底歟儭拏摩訶夜曩縛日羅句捨摩●●訶廋●●●●●●●●●●●● 馱曼祖室利縛日羅儼鼻利野縛日羅沒●●●●●   帝曩謨索都帝   唱禮。三身。佛眼。曼荼羅主阿利耶曼殊師利●●●(以下如常)。   行法師說。蘇悉地伴僧可誦加持句真言。   已上南北二說。承保二年四月十六日受之了。   大威德軌雲。過去十阿僧祇俱胝如來。皆於大聖文殊師利菩薩發無上菩提心。說文殊師利真言教法。欲令佛法久住世間。加持國王護持國界。以十善法化導有情。   (十八)阿彌陀軌事。   軌雲。壇上分佈八曼荼羅(云云)師云。若八大菩薩歟。大原說雲。池上云。猶是八葉蓮花也。曼荼羅者壇也(云云)。   大虛空藏菩薩印真言師云。若准例行法者   金剛牆印真言次可有道場觀。但此軌意。用此印真言者。道場觀委可觀極樂寶樹寶池宮殿水鳥等也。今初心行者。觀力微不能備觀故。依此印真言力可令具此等宮殿等。次紇裡次紇裡●字。觀此字。有令水鳥樹。演法音力用故。前印真言出生水鳥等。令具此用也。   次如來拳印真言。雖有上紇裡字力用。非極樂故。樹水鳥等不說法。今此印真言。變世界成極樂故。水鳥等說法也。次有奉請車輅等印。今行法軌儀有二途。一者金牆次道場觀。並本尊種子三形等觀。後車輅印等金牆次道場觀。不觀種子等。如如意輪軌等也。今阿彌陀軌。若是後意歟。但成世界不觀種子等也。但又如來拳次。欲觀種子等者可在人心。已上南說。   觀自在三摩地事。   今軌心。降三世儀軌。觀自在自心真言品也已上南說。   私雲。初八曼タラハ。若是觀自在三摩地觀曼タ羅歟。   如來拳印者。即智拳印也。見金剛界五支法(矣)   彼軌出智拳印出步欠真言。故以彼得心。如來拳印智拳印也。彼軌曰。但以大印不待結界護身。支分生印(云云)說大日三摩耶印之文也。以之準知。大日劍印等。皆具眾事歟。已上南說。   軌雲。壇上分佈八荼茶羅。(云云)私雲。不出尊位。又云。即入觀自在三摩地(云云)委於六帖書之可見。降三世大儀軌雲。時觀自在菩薩。承佛聖旨。即說自心真言曰(私雲此軌不出真言。但異譯經出之) ●●●●   アロリキヤ   適說此心真言時(異譯有十方字)一切如來從本剎土。雲集蘇須彌盧頂毗盧遮那大會之中。圍繞觀自在菩薩。復說自心真言。大曼タラ顯成於八位。方為八葉花中台觀自在。彼一一葉圖畫大覺形。   異本軌雲。復次成就像法。於清淨絹疊上。畫觀自在菩薩。坐蘇彌盧頂。八佛頂圍繞。私雲。觀自在菩薩。於須彌盧頂。說自心真言時。十方諸佛集會山頂。圍繞觀自在菩薩。今此以集僧儀式。則為曼荼羅歟。委旨見本經(矣)。   南師云。中台觀自在菩薩八葉諸佛坐事。先德異義巨多也。一義雲因位所作。必蒙果位加之意歟。私雲。觀自在居因位。不及果位佛事。是經教通途說也。但真言門不可判其優劣歟。其處以者三部有是。皆大日如來功德所證法門也。約此者不可有優劣歟。蓮華部是大悲法門。大日所證法門名觀自在歟。若爾者與果佛不可有優劣。仍今十方佛圍繞歟。是以胎藏大曼荼羅文殊觀音等。   皆坐八葉用為佛部聖主(云云)若爾者普賢文殊等。又與果位不可有勝劣耶。答。成立此義者。彼等又與觀音可同歟(云云)。   (十九)吽●字事   此字可用虎??之音。如菩提流支善無畏等所傳也。不可用吽之音耶(不空譯書等也)師云。●字有阿音故云南說也   故蓮華院良闍梨雲。此字本意グム也。但疾雲故ム聞也。●縛字亦摩聲也此則南說   (二十)十八軌事。   金剛牆三??上下手互鉤回立也。義釋中釋牆界中。五??上下相鉤回立也(云云)此軌以軍タリ為辨事尊故。金剛牆三??也。虛空網三??互鉤覆也。即地至也。八字文殊軌見。火院密縫印縫字也。即密無隙義也。此軌以如意輪軌為本也。已上南說。   軌雲。向身撥中指。向サマニト讀。是古萬葉集讀也。故今軌如彼可讀也。身ムカヘテト讀。頗不相順故也。   (二十一)。法華事(八十二)   無量壽命決定如來為本尊印。智拳印也。後加持阿闍梨發願後。出壽量品偈可誦。伴僧不動真言可誦也。三摩地觀陀羅尼布列。若只阿字可觀。此軌意。以藥王等陀羅尼等為結界也(大原說如此)如來大悲印真言地結用也   普賢行願誦九方便也。已上中道面受也。   軌雲。結定印誦如來(本雲)壽量品。或只思惟品中妙義。深信如來常住在世。當即(本雲)次誦無量壽命決定真言。   師云。行法作法。諸佛常住在虛空徧滿觀也。今此法壽量品令讀。又真言誦。即常住在世義歟。   師云。先師云。此法本尊異說不同也。但軌意。成身時為普賢三摩地。念誦以普賢陀羅尼布列心月輪。依此等意。以普賢可為本尊(印サタ三昧耶之印)修護摩時。本尊段奉請經誦要偈。可奉供養也。跡門十方佛土中。本門常在靈鷲山等歟。本尊真言薩埵三摩耶真言可用。若又依曼タラノ意。以釋迦為本尊者。可用胎藏釋迦真言歟。多寶菩薩經勸請爐段時。不可用別印真言。只觀想也。凡此法以經為本尊。仍入塔奉莊嚴。奉安置壇中心也。藥王等陀羅尼為結界也。無量壽命決定如來異說不同也。或云釋迦。或云別佛也或釋迦報身(云云)已上南說。   愚案雲。圓行以普賢為本○故法華三昧行法。以普賢十願為本體。以普賢為懺悔主也。顯密雖異。其意可同故。此軌意與普賢同體。可修行法華。釋迦既登證位。故可為證誠。普賢今居因位。正修行人可為手本也。然者欲修行法花之人。釋迦可為本尊。教主故。可為普賢身。立普賢行故。若如之者。成身雖為善賢。尚以釋迦可為本尊歟。   愚案如是。不可及他見。但以三身即一佛可本尊也。釋迦應身也。無量壽命決定如來。或說釋迦報身(云云)大日法身也。縱雖隨一為本尊。三身即一佛可雲歟。大原被注書中。問。何故五相成身前修空觀乎。答。師說雲。五相成身是月輪觀也。觀月輪時。必先修空觀也。何以故。以月依空而住故也。故依空觀雲月輪而已。空即月所依也。所以先觀彼所依(云云)又云。普賢陀羅尼不必用之。字數多故也。若以所持明為之。普賢三昧乎。又云。普賢三摩地印。應修普賢行願者。謂指圓明觀。況旋多ラニ等雲也。   三解脫亦是。普賢行願也。謂普賢。菩提。   般若波羅蜜三解脫也(般若即文殊也)故結普賢三摩地印。應修普賢行願者。所謂已下文是也(已上大原)中道雲。布列普賢陀羅尼。若所略者。只可觀阿字(云云)。   無量壽命無量壽命西塔座主多寶(云云)。   石泉御義也(云云)。   教時義一雲。法個儀軌為令眾生得此常壽。說一切如來無量壽決定如來真言。 (二十二)歡喜天。   又云。沐油咒遍(有口傳)裡雲。師傳每日七百反。謂在別之。戒壇口決雲。每日二百返。已上裡雲。大原註給之(云云)。   歡喜天。   浴油先誦咒。以杵加持油百返。次多羅火爐上居。調寒溫之間。合掌可唱南無歸命頂禮摩訶毗盧遮那如來。以手寒溫調後多羅壇上置。以手取像安置多羅中(或以箸奉請)。   次以匙酌油。誦真言奉請。浴匙像頂アツヘカラス。咒遍(後夜四百反。日中三百反)次尊像取上。多羅上箸二筋渡。上可奉立   次五供養等。次尊像奉安置本處後。迴向方便等如常。   或沐油反咒了後。像奉置本處。後五供養等スヘシ。欲浴油之時。壇供等取去。如護摩時。初日水加持。以吉裡吉裡咒奉洗浴。以紙可拭。中結願日奉送後。亦可洗浴(已上中道口決也)   聖天沐浴加持珠後。取多羅居火上誦咒。若用大咒者。不可用小咒。咒遍在心。   次調寒溫後。多羅居壇。以箸取像。奉居多羅可沐也。咒遍可在心。而後取像居土器等。後可奉安本所也。結願時以香水洗。以布紙等可奉拭也。   已上南說。   師云。圓衹是觀想也。非可造圓壇。難可作之故也。念誦前後不可用本尊觀(云云)已上大原說(云云)。   池上記雲。多羅安火上調寒溫間。以杵誦真言加持一百八反。   裡書雲。師曰。擬●哩●虐●咒用之(最空曰。梵字真)(言據小川法師忠快之般中抄改書之)   南雲。聖天不用臘燭也。恐沐油故不用歟。   戒壇上綱口決雲。聖天供更無他念一向可奉供聖天及四大將那由他部類也。又念誦一向可奉念聖天咒。   卷數可書奉念聖天咒若於反奉供聖天供若干度神供若干度(云云)。   (二十三)水歡喜   觀音像(壇像十一面也)壇中心可奉安置供具等如常。可修十一面法也。念誦了以辨事咒加持香水。   次以十一面大咒加持心。次事由啟白觀音像奉移安水器。誦大咒可奉浴。三反。若七反。以紙可奉拭。奉移本處。又香水器。以觀音大咒加持百八反。而後天象移置水器。誦觀音大咒。浴百八反許。以紙可拭。次以散杖灑水自身三反許。若為他人修者。即壇越精進。以件香水可沐浴也。   次後供養等如常。七日許可修歟。三時中日中時可浴也。若十一面行法七日了。結願時可浴也。香水沈丁子白檀入水經一夜後。明日香水汁シタシテ可用也。灑自身時。又可用十一面大咒也。   若數日可浴水器二(觀音料天料)觀音奉浴水移入。加持而可浴天也。若只一時行法水器一也已上北說。   又說。可安二壇也。一壇觀音行法料。一壇天行法料也。先修觀音行法。奉觀音了。儀式如先。   次香水移天壇。又修天行法後誦大咒。可奉浴天也(云云)香水移而後誦辨事咒。更可加持也。天壇可備香花供物等也。自餘事等皆如先說(云云)已上南說。   十一面儀軌上卷奧不空罥索經(十本)可見此文等。   (二十四)蘇悉地秘法爐。   (二十五)水罈事。   舊壇以水洗故云水罈也。中道圓融北谷等說如此。南說亦如此(或云。圓壇水形圓故云雲)。   北斗記雲。作一木壇或圓或方(云云)故圓壇說不可依用歟。又云。水罈カリソメノ義也。水狩等其例也。慈覺大師云。在唐之日。值於天竺三藏寶月而問於水罈。何謂水罈也。三藏答雲。望事而掃地面。隨所修之法。取方圓角肘量數。以水灑限量之內地上。以手磨瑩地面合端嚴。是名水罈也。(池上六壇圖奧有此文)以種種香。和水以作壇故。雲水罈歟。古記文也。更有師傳(云云)此文紙端。安然和尚自筆書付給慮外得之寫取了。   陀羅尼集經第六雲。作一水罈。縱廣四肘。水罈之法如餘部說。   (二十六)心藏事。   五藏中心藏胎藏。觀為八葉。金剛觀為月輪(云云)悉可見下兩部大旨也。   (二十七)後夜香水。   先以吉裡吉裡。加持井水(二十一反若百反)次除障加持(以不動咒加持二十一反)次事由(隨時任心)次散供(以紙米等散也)次誦如來慈護真言(令悅地神也)次心經諦緣度等(云云)次酌水(已上北說)。   房中護身。次加持散米等(並事須彌王等也)次諸天讚。次諦緣度心經等。次事由。   次加持水(辨事●●字也)次酌水覆蓋歸房(云云)酌水之後可結護(已上南說)。   (二十八)佛眼事。   承歷三年三月十二日。根本印於南谷受之畢。被示雲。印有二說。一者開小指者指。端開也。二者端合中開也。二說共受之師云。先師云。二說中後說經文葉。何者文雲。微開二小指。亦如眼笑形(云云)端開不似眼笑。中開似眼笑故也。故以後說可為善歟(云云)已上南說。   金輪一切時處軌出佛眼小咒。   用無所不至印(云云)成身處結八種印○初阿闍梨行位印(成大日也)以定慧手屈肘向上。合掌與肩齊。各屈戒忍方願入掌。或坐或立。皆成就。真言曰   ●●●●●●●●●●●   唵縛日羅索乞史摩摩賀(引)娑(入)怛縛吽吽。   次金剛薩埵菩提心印(次成金剛薩埵也)二手內相叉。各以禪智捻進力。真言曰。   ●●●●●●●●●●   唵縛日羅句捨冒地質多吽.   次根本印真言(如第一帖私雲大原次之)。   次結輪壇印頌百八讚。   次大悲胎藏八字印。如釋迦牟尼缽印。以印從定起。旋轉結本三摩耶印。以二手虛心合掌後當心即成真言。 ●●●●●●●●   阿(入引)尾羅吽欠吽紇利惡。   次五大虛空藏印真言(如上)   次金剛吉祥成就一切明。印相二羽金剛掌。以檀慧內相鉤。戒方雙屈入掌。忍願相合如峰。屈進力各捻忍願上節。以禪智各捻忍願初文。●●●●●●●●●●唵縛日羅室裡(二合)摩訶(引)室利阿你底也 ●●●●●●●●● 室利(引)索摩室利(二合)阿疑(引)羅迦室利●●●●●●●●●●母陀室哩沒羅賀娑破底室哩戍羯羅●●●●●●●●●●●●室哩捨你始者羅始帝室哩摩訶三摩曳●●●   室利(引)娑婆(引二合)賀。   次妙吉祥破諸宿曜明。印內縛痛指節。並通豎二空。明曰。   ●●●●●●●●●●●   唵(引)薩縛怛羅三摩曳室哩曳娑婆賀。   次成就一切明印。以定慧手作不動尊刀印。以刀叉互插掌中即成。明曰。●●●●●●●●●●●唵(短)吒(引)吒吒烏吒烏置智置智吒烏吒烏●●●●●●●●●●●●●●縛日羅薩怛縛·弱吽鑁谷·纈哩郝吽半吒·吽壇置六種物。中央經卷(大品經二十一卷)從左置。   五種物第一法螺。次輪。次鏡。次錍。次五??鈴略頌云。螺輪鏡錍五(云云) T77001101.GIF   同   栗田御本寫 T77001102.GIF (二十九)小聲念誦事。   師說雲。護摩真言也。   石泉護摩私記雲。圓明觀以取珠閉目接心。小聲念誦一百八遍。若有歸命句者。但三七反許誦其歸命。然後省之。從唵起而為初。若本尊真言無唵字者加誦之。   又云。此小聲念誦真言有二種。一者直誦當壇護摩真言。二者本尊真言。隨壇增加句誦之也。   私雲。護摩真言本尊真言增加句誦事見不空譯准提軌(云云)本尊真言增加句事中道房所被面受也。後見此文。彌彌信師說不虛也。   南傳說雲。念誦大日部母本尊護摩也。護摩咒用火天咒。阿我那曳ソワカ問雲。有何心乎。答。後供養之文心。可用五種明也。雖然依師說只用此也被示(云云)大原雲。護摩咒直六種壇用火天咒也(云云)圓融僧都被授潤慶雲。護摩咒者火天咒也(云云)此等說被傳授之。   三昧記雲。大日有功本尊當時本尊護摩真言。各各百返(云云)小山石泉等記。   加誦文殊八字真言(云云)山本記加文殊八字五字也。   或人於此後用大輪壇並金剛輪壇印明何。南雲。尤可也。記文雖無之。私雲可用也(云云)。   大雲。乍持念珠。佛眼金剛輪等誦之。不可必結印。南傳說雲。於此之後念誦者。可誦部心部母明也(云云)是故阿闍梨私記。部主者部心也(云云)是密說也(云云)大原雲。佛眼二三反。金剛輪タラニ三反可誦也。是師說也(云云)三昧記雲。本尊三部心一字。各二十一反若百反。石泉記雲。三部心一字頂輪王佛眼部母金剛輪ダラニ等(云云)川記雲。唱已應念誦三部主明。所修法誤告由以圓滿(云云)。   或本朱付雲。三部主明者。金剛陀羅尼(云云)。   朱付或人云。鎮肅阿闍梨說(云云)。   (三十)三類形事。   三類形以小麥粉染黃膚作也。 人形鳥形狐也各一牧取破摧入掌中昭罪摧罪印明誦結。與吽●發●吒●聲俱投火。火天本尊二段用之。書付ハ天人狗可書也。一段各一牧也歟(已上北說)毒舂アウチ葉アセミノ葉附子相合調舂テ。酢鹽相和也(北說如此南傳文亦如此)辛立·ムハラ·二ヲ含メテ切也T77001201.GIF。如此切也(北說)調伏護摩相應物(三類形)(稻穀鐵末)(毒舂鹽也)(幸立)大原雲。調伏所用辛立三節籠切也。鉤召一節籠切也T77001202.GIF。本尊段七許可用也(云云南傳說)三類形以●作之。如作唐萆子作法(云云)   書付者可書彼人姓名也。又不書有何妨哉。   火天本尊段。許歟。其數廣略可隨便宜也。若七枚一枚也。大雲。天形人形狗形可書也。   小山私記雲。結召罪摧罪印誦明。先取天形三枚入左手。以右指拉碎。加取芥子投之。若摩塗。次地形次人形等(云云)取意。   大原雲。作法如此。南雲。又以如此也。   大雲。小山私記。闢除結界灑水等用之。但不可必爾也。   (三十一)摩利支天軌。   訶梨帝真言法。   若有惡夢誦真言一百八反。則得惡夢消除。   唵弩弩摩(引)裡迦呬帝ソワカ。 文殊一字法。咒索作蓮花形口歟(コレハフ)(シンナリ云云)。   (三十二)仁王經事。   此法以般若菩薩為本尊也。真言軌真言也。般若菩薩軌真言可用。若胎藏般若菩薩真言可用也。印仁王軌印可用也。供養法何可用也。蘇悉地略法可用也。   觀曼荼羅時。般若菩薩非必觀置之。若於觀思。隨宜五大力中尊可安也。經中尊前可安也。護摩時誦要偈請入爐壇可供養也。以法華法可准知也。先達或二諦品偈。或用四非常偈(云云)。   仁王般若菩薩印。二手背相合。指端立屈二地二風。以大指押之(已上南說)仁王經(先師說)。   長歷四年九月十一日說。印二手風以下八指。平相背指端向上(如治路印勢)即左右二風二地屈向掌。以二大指。左右各橫押二風二地背上(云云)。   師云。此法本尊與曼荼羅相違。曼タラニハ在五大力菩薩三昧耶形等。本尊用般若菩薩。修此法時。不必安置般若菩薩像。只可掛彼曼タラ也。但胎藏般若菩薩真言用念誦。並根本咒用印。仁王軌中般若菩薩印用(云云)如上經中所舉真言字數多故。替用也(云云)又軌中舉真言等。隨何界依可修雲可定也。若胎藏般若菩薩以本尊為依胎藏修之有何妨乎。又只可依軌意修之也。五大力印真言。用五大尊印明有何妨乎(已上先師說上綱說)大原上綱雲。戶摩本尊段間。三種合物等末誦二諦品偈四非常偈可供也。上綱雲。後加持用四非常偈二諦品偈有何妨。又不動歟(云云)。   唱禮。南無三身。佛眼。   南無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三反)   南無金剛波羅蜜菩薩。   南無東方金剛手菩薩。   南無南方金剛寶菩薩。   南無西方金剛利菩薩。   南無北方金剛藥叉菩薩。   南無八供養●●●●。   南無四攝智菩薩●●大小自在菩薩。   南無五部●●或●●   番僧事(如法花等法記之已上上綱說)決筆記傳以書之。   根本印明軌雲。私雲。若存略者。用胎藏中般若菩薩真言。念誦若存略者。依軌文略數誦大陀羅尼二十一反。然後誦胎藏中明有何妨乎。修此法相分助修。可為上中下番。不斷令讀仁王經。但上番僧護摩時讀之。伴僧中或可令下番僧護摩也(後讀之已上谷私記注)軌雲。經自心上諦觀圓明鏡智縱引廣一肘漸徧法界布字行烈右旋。次等觀一一字。光明徹照。從外向內。至於地●字。從內向外。漸觀諸字週而復始(云云)疑雲。今此真言中無地●字。又從外向內等文心何。答。地●)字是般若菩薩種子也。今以種子為中台。以真言字周旋布烈歟。地●字為種子者。胎藏般若菩薩真言初字也。般若菩薩軌雲。復於中心想圓明。量周法界於中觀地●字門。   請仰事。   右所被仰仁王經私記大體書注。進上。不可令他見。至於讚者四智讚。若菩薩讚也。部母佛眼他人不可令聞。是密事也謹言。   五月三日僧皇慶狀上   追啟。種子三昧形尊形如胎藏耳。從於源阿闍梨許被奉消息之御返事也。   (三十三)三種事。   師說雲。本尊真言增加句誦之投也。石泉私記雲。投芥子等有二說。一者投三種誦各護摩真言。謂投芥子誦降伏護摩真言。粳米增益胡摩寂災三種合後。只本尊真言也。二者投三種。誦皆本尊真言。但如小聲念誦時。芥子本尊真言加降伏句誦之。粳米胡摩如此三種合後。只誦本尊真言不加句誦之。   息災(芥子胡摩粳米)降伏(胡摩芥子粳米)增益(芥子粳米胡摩)。   居樣此如。投次第息災芥子。粳米。胡摩。降伏胡摩。粳米。芥子。增益芥子。胡摩。粳米。   大原雲。又云。先調伏。次增益。後息災雲。故如此投也(云云)所居次第。息災先取胡摩居中心。次取芥子居左方。次取粳米居右方。餘壇以此准知。以當壇物居中也。又只用當壇物說。是智證大師說也。受傳(云云)可見之。又云。降伏先投芥子。不用方便之說。不用之。   (三十四)三摩波多事。   此說諸尊未修之。古說以如此(云云)。   又本尊段修有何事乎。   南谷傳說。本尊段可修也。但瑜伽護摩軌。本尊諸尊段。仍以彼文定諸尊段乎(嗽口前可修)。   大原雲。依瑜伽護摩軌心者。諸尊段修之依陀羅尼集經者。世天段修之。必護摩終修歟。隨五種段。以息災護摩等真言修之。   石泉記等。諸尊末修之(二十萬反量也鹽也仰也)。   疏雲。即手執小杓緩攣蘇。或乳或蘇乳和合三甜。或油或本法所說物也。蘇經中此句疏不見。可決之(有故或護摩記私記意今相似。但略雲中言也)。   即置杓於其物上誦真言。或本持真言末加寂災護摩真言。與娑縛賀誦俱投火。便長引賀聲。還本物上。又令至蘇器方絕終聲也。   悉地雲。經中至其莎字。即寫爐中。呼其訶字還觸其物。即至藥蘇器。如是來去。三處觸物不得斷絕。瑜伽軌雲。取小杓滿杓蘇。加於所盛物上。誦真言至娑縛(二合)訶字。即舉杓投火。與訶字聲俱下。便長引訶聲。令杓劫至物上。訶(引)方絕。若加持人。即安杓頭上。若用本尊真言無娑縛(二合)訶字者。當加而誦。若遙加持人。或杓名。或前人衣標心而加持。若無蘇即用乳亦得疏雲。若修此法。獻聖眾之後(云云)諸尊段終二杓之後也。   又云。先以葉五重敷上而置其上。   又云。以五重葉而覆其物上(云云)葉加治塗手等也。又云。三甜乳酪蘇也。師云。三摩波多昔人途途。行法時常用。近代不用。仍人人皆ツトツトニヲモヘリ大原上綱雲。近代後加持用此事不用也ナム被示(云云)北說。   (三十五)二壇觀本尊事。回曼荼羅事。   大壇觀曼荼羅時。安本尊有二說一雲。胎藏等大曼荼羅ヲ觀本尊可安本位。一雲。本尊置中心(云云)藥師處抄之可見合。別尊曼荼羅心歟(已上中道說)。北谷說。護摩修時。觀曼ダラ存略。   可觀別尊曼ダラ也(如中道說)南說可觀大曼ダラ(云云如中道前說)即壇時中道說如圖((圖揭中段))   觀曼荼羅有二說。行人縱雖向何方。至曼ダラ圖位者。只可存本方也。依此意。中道一說中護摩壇不回十二天歟。一說隨行者坐方。可回曼荼羅也。此旨見智藏護摩儀軌(云云)此二說私注也。   中道曰移壇樣也。十二天隨方不可回。只可安本方也(云云)。   私雲。案護摩智藏軌意。曼ダラ隨諸尊。隨方皆改本方右繞回之。若准此者。十二天復隨法可回歟。仍舊有二說(云云) 即壇事 T77001401.GIF  (三十六)滅惡趣事。   滅惡趣護摩。嗽口之後酌和合物。誦金剛界摧罪真言投火也。此事摧罪真言。智藏三藏譯護摩軌見ユ。瑜伽軌異本也。智藏不空先名也。用和合物事。華山私記見。嗽口後者。惠林書見(已上中道說)私雲。滅惡趣護摩世天段後修事。見陀羅尼集經(云云)。   古說中如此修有歟。見三昧私記之。滅惡趣護摩用合物事。是善無畏軌心也。仍建立軌如此歟。瑜伽軌世天段時。雲合聚一器(云云)故滅惡趣時不合也(已上南說)   私雲。尊勝善無畏軌。以合物修滅惡趣護之。南傳說雲。用召罪摧罪印無妨歟(云云)。   (三十七)護摩事(八十八)。   爐投之者(木所投也)爐奧方投也(中道說)。   南說雲。軌雲。想花遍諸座(云云)則投之花於本坐(云云)世天壇息災可誦毗沙門真言。降伏可誦羅剎天真言。北說唯願諸佛(火天也)及諸聖者加助衛護。蘇悉地經文。本尊段乳木時。先以一牧誦此偈投火也。火天段上如此之中道說。   或人人件經非乳木事者。若是被思渡歟。   護摩法以祀火法為本尊也。以彼作法。寄真言修之也。北說如此。南說亦如此。悉被示雲。可有事理觀行。一事亦護摩法以祀火法為本法。而彼法心者。世間草木並香谷等。於息災等五種法皆有相應功用。僊人皆知此各別功用。隨法取用以祭祀諸天也。今佛法亦寄此。各以相應草木香谷奉供養聖眾。任意樂祈請息災等法也(云云)二理觀者。火天者是大日如來●字智火。即一切眾生本有菩提心智火也。以此智火燒盡惡業煩惱妄想顛倒乳木等也。世間草木香谷等。皆從虛妄不實顛倒心起故。以此等譬煩惱業惑也。一一對當可見人人說。或見義釋等。是以對己成佛。各隨各各本誓悲願修事相供養凝理觀。上求菩提下化眾生之心。以我所修善根為因緣。自他徧法界。皆為令開悟可修此法也。大略如此。   私記雲。日中時佛供飯並果子等。承任取彼等少分。以小刀切儲。燒供時入杓。阿闍梨受取投火供養之(云云)師云。此大壇護摩二壇時。護摩壇之佛供果子不被供養故。燒供時供養之心也。即壇時五供養之時。此等物供養了。何又重供養之乎。故即壇之時不可為此事(已上南說)。   鉤召可向西。瑜祇雲。仰見遍諸方(軌雲向方歟)北說圓融房說可向西南。南泉說雲。師說可向諸方。仰視遍諸方其文也。私雲。瑜祇疏鉤召諸方鉤召爐中院可書鉤也。不可互羯磨是師說(云云)。南說北說雲。可畫鉤非羯磨(云云)鉤形似羯磨故歟(云云)北三抄雲慈覺大師御樣鉤羯磨也。   弘法大師說鉤也。非羯磨也。   辨供之時。息災用枳裡枳裡真言。增益用軍タリ小心真言。敬愛用馬頭真言。調伏用降三世真言。但枳裡枳裡真言通諸部用加持香水也。已上事見花山護摩私記。私檢注之。   石泉私記雲。爐中薪供物米燒盡。以扇扇火燒盡也。此間小念誦(云云)應和三年十月二十三日。請參橫河也。大原上綱為被待。終一向被住橫川。先奉問積木事。答如先日所承(三角云云)。   問。井欄者四角可積歟。答。只三角如井欄可積問。乳木表何事。答。慥所說不見。但蘇悉地。疏七雲。大智火大悲水煩惱為薪。涅槃種亦飲食等(云云)以此可知耳。又問。燒三類形隻調伏壇可燒乎。答。可爾。息災依有調伏燒之無妨。問。壇壇皆普可燒乎。答。火天曜宿。各可燒三類形。各一集然而天為略事。火天段各一隻。本尊段各六隻燒之。   問。燒鹽表何事。答。調伏心也。   問。骨婁草何段燒之(已上摩火)答。本尊壇之末火天段燒之不受學(云云)中道雲。積薪事有息災井欄積之說。如山本說也。但三角積尤吉也。三角者表火形也。鹽者調伏可用也。息災不可用之。仍予最初自行息災修之鹽不用也。鐵末三類形等調伏用之。但不用者有何妨。可隨事也(云云)仍予次度自行調伏修之。不用此等物也。中道雲。本尊段爐內。大日相加可請並觀也。仍勸請印可用大鉤召印。真言大日真言相加可誦本尊咒也。但觀樣二聖皆向行者可觀也。清涼律師修護摩時。本尊段爐內大日不動相並現給故也以之可為規模也(云云)烏樞軌二聖相對(云云)本尊段行者頗不相順故也(南大二說下注之。可見合也)。   (三十八)延命。   (三十九)骨婁草事。   馬鞭草可用之。見智證大師私記(云云)(中道說)南傳說雲。骨婁草或屈婁草。清涼房流シハヲ用也。先德護摩軌。シハト注給。阿彌房點本歟。   高私記雲。擬遲草(云云)南都良香書雲。遲草者シハト見タリ(云云)太書雲。朱雀門前遲草拂(云云)。   惠運僧都私記雲。唐國並本朝無此章故。代用枯婁草。可見正文。慈覺大師於唐土。人師許問給。指示物即河原生草也。仍大師門徒。皆用シハ高大夫私記雲。遲草(云云)即シハヲ雲歟。智證大師門徒。シハト雲事既無其文。仍用括婁草(云云)雖然高大夫私記雲。遲草何云無其字乎(云云)。   南說傳聞雲。骨草合物次香前誦本尊咒投之也。數有人心。若一千若百八枚歟(云云)北斗等法用之。長三寸若五寸許歟。延命法雲。先辨乳木二十一莖(云云)故先投乳木後。可燒骨婁草(云云)。   大原傳說雲。骨婁草只延命法用也。長乳木定切一千枚。百束一束鹽蘇誦明投也。不用別乳木也。若為他人修之。若乳木持來者。骨婁草可相加也如乳木本末定。束投火也。北斗六字等法燒骨婁草。只本尊咒投之。問。可加延命句乎。答。不可然(云云)法忍僧都。調伏護摩支度出此草(云云)。   大原雲。調伏相具延命之心歟。小山記雲。合物次也。結延命印置臍下。誦真言投屈婁草。七牧印如例。真言曰唵●●●(云云)。   三昧雲。本末揾蘇誦延命真言投之也等(云云)。   (四十)葉衣事。   印(八葉印。葉決雲。三昧乎。印為根本印。即八葉印。此深也。朱付也)真言軌(心真言也)種子●字。   讚(金剛界十六尊西方第一讚也)三昧耶形(八葉蓮花葉決說也)已上十二字朱付也。後加持可用愛王若馬頭。吉祥果(柘榴)也。   タキ王愛染王也。二十八藥叉供鎮宅可用之。   二十八夜叉真言個可書也。賢瓶食物入。   除疫病可用之(已上北說)自第一法至第四法奧有之。   持賢瓶人在前引像行。問。賢瓶何料乎。答。入滿香水插花果。端嚴在像前行。謂是佛像之供具也。莊嚴之料也。其香爐賢瓶等。還將入堂內。隨便宜處安之。或像前壇上安之。兼日儲安之。於堂內便宜之一所安之。還入亦爾也。問。其像如安鎮法口傳安之乎。答。無口傳阿闍梨隨意樂耳。南門外邊(羅城門也或隨便)置一大水瓶。謂瓷瓶許一鬥。兼安門外入水。又入加乳酪。入飯食等種種物。且令人守之乎。問。行道之間。一人所持賢瓶是歟。答。不爾。彼賢瓶佛像莊嚴之具如先(云云)今瓶大瓷瓶也。入水加飲食也當日未出行以前門外安之。且守之待阿闍梨等來耳。此遣鬼事。於夜修之。謂初夜時來入護摩之前修之耳。問。門外食瓶。何故唯以妙色身如來加持乎。答。任經文耳。問。如常用五佛名號。又如常可用神供作法歟。答。阿闍梨意樂耳。   有龍頭鐵橛者(師云。竿本作鐵)息等中依何法修之。師云。依息災修之。供養法依何法乎。師雲在人心耳(若台若金若悉)無間斷誦大陀羅尼。又先誦之加之(云云)加何物乎(像歟竿歟)師云。加持竿也。二人誦讚何讚乎。師云。吉慶及吉祥也。但吉祥讚世無之。師傳曰。四智讚用之。件讚等梵語用之。又此等行位次第何。師云。次第如私記先瓶等(云云)或持杵加持者何。師云。先結印誦明加持道。次持杵加持行。平煩故也(加持道即遣鬼意此注朱付也)壇所在何處乎。師雲經心在外歟。但可隨便。城內坊市一匝者何。師云。經文也。後度目內匝也。當時兼置心何。師云。當時者將修逐法。當日安之。此間助修等在何處乎。師云。助修立回。又誦葉衣觀●●陀羅尼七反(云云)。   加持瓶歟。師云。爾也。其句問師(云云)何。師云。曼荼羅跛乃摩摩之次稱之。闍梨自捨瓶歟。金剛般若兩段偈何。師云。中後二偈也。謂若以色見我等也以下諸法可用佛像何。師云。本尊像也。又修後結願等作法何。師云。還間不吹系。   二十八大將真言隨方位安之(云云)。   心何又小壇心何。師云。小壇安隨方安之。以助修一人。每日(自起首也)令令修供養。助修一人每日(云云)修行法乎。師雲並養任意。若十八道(云云)藥叉為本尊。若以葉衣安中心為本尊。又誦二十八各真言(云云)以胎諸夜叉印為根本印。   又問讚何。師云。諸天讚也。   還入壇雲供養啟白大夜叉者何。師云。如前。於藥叉小壇修供養也。雖無壇上真言唯修之。   除難灌事。口決等事。   師云。除難灌雲者。國王若檀越若自身。可慎之時受灌頂也若為自身修之者。以助伴令灌水(云云)此尊讚何觀音讚(云云)通用(云云)唱禮何任意耳(云云)師云。國王重慎之時。札書藥叉真言。以紙裹土。王居八方懸之。如陰陽符之。下方料溫石刻之。人不踏之處埋之(云云)上書安之。師云。賢瓶入食不雲所以。可有所以歟。但賢瓶者二國和戰之時。先用賢瓶納酒和之(云云)若如此意歟(云云)(已上略小)已上大原上綱御說努力努力不可他見(云云)(此注朱也)。   祭文事。如安鎮私記決之。朱裡書之。此注朱付也。還及鎮後更修戶摩事任意樂耳。若更修者。遂及鎮之前。例護摩了出了如安鎮法也。香爐燒安悉香。安悉香逐鬼料也。謂桃野尼。或即用之。兼日以甘葛等漬用宛之(已上五行朱雲裡書也今以墨書之)。   (四十一)吉祥天事。   次第雲。次三力偈。次禮拜。先禮本佛。次禮經。次禮天女(云云)。   先禮本佛者。天女最初發心之時佛也。   次經者最勝王經也。此法唱禮等不用。可用三禮也(已上北說)。   功德天軌雲。宜台(云云)宣字形作歟。   (四十二)杓事(付錄)。   瑜伽軌雲。如吉祥字相。或本雲吉祥子(云云)。   吉祥字者阿●字也。依此義者。大杓可作方。先德說也。遍僧正也。吉祥子者。雲即柘榴二破指合形也T77001701.GIF是也。中道說。吉祥子形T77001702.GIF如此可作。北說。唐院本圖T77001703.GIF此形(云云)大原說同之歟。口旋一指量大指周圓以為口俓也。即瑜伽異本軌雲。口周禪上節繞匝為其量(云云)此文即其心也。口旋一指量(中道說云云北傳說也) T77001704.GIF   (僊陽被示雲。我造思樣如此。在唐記雲。若明指量者。大指以為量。已上以青門御本改也。已上押紙也(以上朱記)   在唐記雲。若明指量者。大指以為量(云云)   (四十三)佉陀羅木事。   大棗木可用也。故何。佉陀羅木有刺木也。堅木也(云云)大棗即有刺。又堅木。加之出可作橛。棗亦赤棗也。故且赤棗可作橛也(云云)北說。   新羅沙門(山甲)語慈覺大師云。是五茄木也(云云)大原上綱。依之以五茄木被作タリト(云云)或處佉陀羅木之代以苦練木。陀羅尼集經(五)雲。紫橿木(云云)雖然不知何木之目。古人師多用櫻木矣。仁王軌雲。釘佉陀羅木橛。如無此橛木。鐵紫檀木橛亦得。長十二指。入地四指。光記第七雲(論第十一)朅地洛迦印度樹名也。北方南邊亦有此樹。稱為簷木。山上寶樹。其形似彼。從樹為名。舊云。佉陀羅木訛(文)   陀羅尼集經第五雲。無佉陀羅木時。赤棗木代亦得。涅槃經第五雲。如佉陀羅栴檀沉水。其性堅實。   (四十四)二杓空器事。   或說雲。指二杓即雲空器也。或云。置二杓之器也。或云。灑嗽二器也。法三宮護摩抄之義也。中道房被依此說歟(云云)北傳說。或云。閼伽水渧入器也。   此旨見烏芻沙摩軌(北雲)大底以此說被為指南。次南說雲。故阿闍梨二杓即雲空器說吉思食。烏樞軌雲。空揾(云云)若爾者二杓雲空器歟。大傳說雲。蘇乳酪三味中。隨一入器雲空器也。揾乳木等料者。和合用之。只酌用料。蘇若乳盛一器居之也。此事見蘇悉地等。   是師說(云云)但近代作法兼皆融之入油之。   (四十五)供養道具等事。   線縒事。   先佛前備香花供具(如常)次略供養法。次念誦所誦辨事真言可加持。次自所持咒本尊咒。次誦所供養物真言可加持。次略迴向。   供養道具珠杵橛杓等作法也。北說。   私雲。大略見蘇悉地軌。可見四帖第三帖。   先建立大壇四面供養五色糸等如常。道具五瓶等可立置之。私雲。若大作法道具五瓶等。皆具供養者如例可立置。前方便加持供物時。誦辨事真言可加持於道具等也。若誦各各咒可加持鈴等。誦五佛真言可加持也。次略供養法。次五供養時。以散杖閼伽器水可灑也。以塗香可塗於道具等。以花器回道具等上可供養。以燒香煙可薰之餘供不必用之。念誦大日佛眼金剛薩埵許歟。可想輪大日也。橛等金剛薩埵也。次後供養(不如前作法也)次略迴向(云云已上南說)。   又云。先立一水罈(如常)備五供養。即件輪等。以淨水香水等洗之。安壇中。   次修供養法如常(胎藏歟悉地歟)即念誦百反(大日)又若彼輪等各各真言可加誦。次即以灑水灌件輪等。是閼伽供也。次以塗香塗之。次以花器轉上供之。次燒香煙薰之。餘供不必用之。   次如常修之(杵鈴等供養時用此作法也)悉地經等說之五色糸。又大底同之(云云)已上大原說。   輪真言曰。   ●●●●●●●●●   唵婆娑羅(二合)研迦羅吽弱吽鑁斛。   橛真言(地結也又云真言也)金剛錘真言(安鎮處書也)合五色線法大底同之(指上供養)立壇備供。修法如常。次念誦之後合線(云云)不必用別供也。又用無妨(云云)大原記。   仁王軌雲。以五色縷令童女右合。粗細如小指。以系橛雙(云云)疏雲。十五雲。凡合線時。令童女合坐於壇中(義釋十一)而合之。先須作細線。令極均調大小。復總皆令得所。又不得中間斷續連樓之也。又合時以帛掩口也。每一色絲。乘八福牒便成九糸。然後合為一縷(其然但有一雙而屈&福。其帖只之中間不有一雙而續接中間不得接)一縷一色。凡五色合為一繩也。先德一說雲。一色糸唯成九絲(不可成十八糸也云雲。是南說也)但池上等。皆十八絲也。若唯九絲先師密授歟。   私雲。疏釋註文點讀二說顯然也。先儲五種染汁。入別別器。置右脅機上。其染汁者白赤黃青黑也。次如例儲壇場。備供具而後修供養法。前方便表白神分祈願五悔發願供養(胎藏界又悉地)   次大日為本尊念誦。先大日真言百反許次囉●覽●迦●摩(●訶●真言百反。可有歸命句娑婆迦句。次取五種染汁。佛壇上從右安之。次以五古印。先當白色染汁器上。觀器底有●字。其色白字變成白色染汁。次又結五??印當赤色器上。觀底有●字。其色赤色。字變成赤染汁。次黃青黑一一如之。次取糸一一次第染之。次後供如常。次取糸系物幹之。一日所作已了。次第二日糸幹後。如前供養法念誦(香花燈明飲食等供。皆如前備)而後從坐起。從白色而禮誦●字真言(可有歸命)赤色等皆一一誦真言。與禮皆觀。變其字成其成其色。誦●字變成白線。乃至●字變成黑線。合線之時誦降三世真言。而後修後五供養等(云云)又先糸クリソメテ。一色各十八筋也。   寬治二年六月九日。親聞師說決受長宴。   五色縒系略作法。   先調五染色五色糸(其糸每五色十八筋也長三丈五尺許。但縒得定也)以幹糸了縒之。先一一色各縒之。每色以印明加持之。   先白色印(五??大日)明(囉●加歸命)次赤色印(如上寶幢)明(覽●)(加命)。   次黃色印(如上花開)明(迦●歸命)次青色印(如上無量)明(摩●加命)。 次黑色印(如上天鼓)明(訶●加命)。   次白赤黃青黑次第並之。而即右合之。以勝三世印明加持之(在別)搓得之後結糸頭耳。已文谷御說(云云)。   二個條御記。良祐阿闍梨被傳給也。   次勝三世印明加持者。以辨事印明加持也。若爾者以不動等印明可加持歟(云云)又以勝三世真言可加持也(云云)。   又搓ー尻。頭已上結之。結差尻只總紙捻指貫可有也。仁邏僧都雲。五色糸尻頭結樣。他人不知事也。南說雲。若實相房之傳歟。コトコトシウ被示歟。   (四十六)羯磨印。   (四十七)摘枳王事。   北雲。件事中道房被尋事也。但自案之。摘枳王衹是忿怒王也。然故葉衣軌。摘枳王真言出愛染王小咒。二十八夜叉真言。皆有摘枳之句。豈二十八皆是愛染王耶。故知。摘枳者是忿怒王雲事歟。 (四十八)後加持事。   法花法無動寺相應和尚以後自我偈(三反)讀之。中古以往用不動咒(云云)。   仁王經二諦品偈(三反)若散花品偈(一反)若四非常偈(但大原不用此偈云雲)。   愛染王用愛染王品摩訶邏誐咒也。   加持陀羅尼定可讀也。   六字法用阿盧力迦也。 或用六字咒(但宇治殿等不受給耳云云)延命法近來用本尊咒(此等念誦)或用降三世咒。但發願可加教令輪身降三世尊句也。   如意輪用大咒若大威德咒可用歟。請觀音用阿盧力迦。若大威德歟。又馬頭歟。大此意也○阿彌陀用大陀羅尼。又馬頭歟○北斗中古以往用不動咒。近代只用本尊咒○尊勝用大陀羅尼。   但稱名處若公家聖朝安穩等可雲也○千手用大陀羅尼○十一面用本尊咒○准胝用本尊咒○馬頭用本尊咒。五大尊各各本尊咒。烏芻沙摩用大心真言。忿怒聲可讀也。阿閦大身真言垂念誦。   若降三世(勵高聲)無量壽命決定如來垂念誦。   (四十九)三部勸請之處。   佛部法界宮。阿迦尼吒天也。准提軌心如是見タリ。金剛薩埵等諸菩薩忉利天(云云)。   俱舍頌云。金剛手所住(云云)。   金剛部毗沙門宮。烏樞沙摩軌雲。   念至本尊居阿拏迦縛底(云云)菩薩場一字頂輪王經第五(不空)餘類有情慾來障難作是思惟。於阿吒迦縛底王宮不得入(云云)異譯經云(菩提留支)若有起心不伏違逆此心咒者。不得入毗沙門城(云云)以之準知。阿吒迦縛底毗沙門宮也(奉請)今烏樞沙摩居毗沙門也。故知。金剛部件宮奉請也。證文等可尋。已上南說。   (五十)烏樞芻沙摩事。   根本印左手以大指押中指以下三指甲。以右手中指以下三指。入左中指大指中。以大指押右中指以下三指甲。二頭指頭相。著屈如環(軌第二印也)真言(大心也在別帖)種子●又小咒並印(在別。右已上北說)又說。如前根本印。以左頭指入掌。直堅右頭指(以此為根本印。此軌第一印也)南說如此,。   (五十一)灑嗽事。   谷疏私記雲。先灑淨爐火。次勸請火天。次嗽口。次供養。次嗽口。   私記雲。先灑淨爐火。次召請。次灑嗽。次供養。次灑??師云。初說依善無畏心也。件三藏所譯書付等。多以如此。故雖似存略。非馮據。金私記依瑜伽軌文也(云云)。   疑難雲。建立軌依胎藏作也。而件書同供養先後灑水如何。答。建立軌始終儀式。依胎藏作也。其中委細事等。多以瑜伽軌為指南也。加之建立軌之文章起盡。似烏芻沙摩軌。彼軌是不空譯也。故供養前後灑淨水。又用之歟。已上南說。   私雲。後日引檢義釋文。先後灑淨用之如瑜伽軌。可諮決。   (五十二)灑嗽差事。   瑜伽軌雲。嗽口右旋灑火。灑淨處不雲可用作法。故知。嗽口旋灑之。灑淨直可灑歟。   義釋雲。加持淨水巡達散杖爐中。嗽口不旋灑之。此相違如何。答。此亦無畏不空心差別歟。最勝心明王經云。嗽口注也。師云。巡旋繞是嗽口。直灑濺是淨火(云云)不空心。如此歟。故知。瑜伽軌雖灑淨之文不分明。以之可准知也。但私會此相違者。彼是各據一義歟。義釋之護摩作法者。准供養法大作法。大壇廣大故。巡旋灑之令遍淨也。嗽口是供閼伽水也。供養法儀式。閼伽不旋供之。則奉嗽佛御口也。故不旋灑也。義釋心如此。瑜伽軌心雲。灑淨只灑爐火。爐火狹故。不旋灑之。嗽口遍洗爐口也。爐口廣故旋灑也。爐則佛御口也。奉洗佛御口時。四邊遍洗之也。如世人嗽口時。以指雙洗。洗口內也(云云)以此等心。且會釋相違也。至於彼此書實意者所難知也(云云)已上南說。   大日經護摩品疏雲。若初淨火時。右旋順灑。若供養時當直灑之。不旋轉也(云云)義釋加持淨火等者此文也。   (五十三)童子經事。   五色糸雖非九糸。只三糸許可縒歟。若省略時雖非百結。或三十七結許歟。彼如六字法。本經雖七結。人師作百結例省略時。不可必作百結也。結線數經云。說隨時無定也。供養法廣略可在人心(或前後供養。或前供養許歟可任天供養儀式也)其主若釋迦若四臂不動歟。若結印誦咒可用之。梵天座必可用歟。經終蘇波訶●●者。此十五鬼神已下至於ソハカ者大略祈願詞歟。   (五十四)六字法事。   阿闍梨發五大願之時。伴僧之中。早口者一人登高坐讀經。一人於下座誦咒之間。一人取糸結線儲。一人取鍾木。一人取散杖。   讀經ー唱六字神咒王經之聲誦咒百反了唱吽●發●吒●聲。此聲俱時即糸結。引堅並打金。灑水於檀越也。若無檀越者。可灑表物也。此人人用心見合俱時可作也。百八結線七日之間時別分數。結願時可滿結數也。時別五結許歟。百八反一卷一結也。然者百八結線之間。百八卷萬反也。搓線作法十四糸為二分。先一分七糸每筋右搓之。七糸令左縒之。一分七糸亦如是。然後七糸左通二筋合右縒之。   記雲。取小許灰用之(云云)即取燒三類形等之灰。相添結線卷數。送檀越許也。檀主即得灰和食可用也。若大護二壇者。弓箭等如古圖可置之。但中心安六字經(入筥)若即壇者橛本弓箭小刀等可結付也。鏡可側立也。經可安置爐奧方也(已上大原傳說也)北雲。被授私記雲。是亦大原傳歟。   長久四年三月八日。奉受六字護摩法。此方多分護摩修之。其法依胎藏修之。以聖觀音為本尊。多分依息災修之。降增等隨時任意耳。供養法念誦時。多誦觀音真言。少可誦六字真言。投物時。若觀音若六字隨意耳。三類形如本法用之。但以面作之。或亦米粉無妨。又燒三類形作法如例。自餘作法供物等如常護摩。但番僧所掌不同也。謂若六人者。三人讀經。三人六字咒。念誦人之中一人結線(其糸用白色右縒長短大小可隨意)謂三人已下至河臨以下在奧。   進上。   結線一條灰一裹。   右日來結線一百結滿畢。依進上之付線縫裹絹令系御頸御耳。灰加御膳可召也。言上如件。   糸縒作法。白色糸十四糸。經七糸為一分。二分分七糸左縒。二七糸右合也。右糸縒出也。   (五十五)隨求。   根本印(八印中ノ第一印內五??也)真言(第八真言已上北說)印(內五??印)真言(梵號私雲●●●●也可用)已上大原記(云云)   護摩可用梵號。伴僧可讀大陀羅尼。後加持可用辨事咒。或可用第八咒   (五十六)大佛頂。   今此法本尊無定。若依南思注者。以五佛頂可為本尊歟。但如此通總法本尊無定。只以大日可為本尊也。如不空譯尊勝法者。曼荼羅中無尊勝。以大日為中台。仍以大日可為本尊之意有歟。准之大佛頂法。只以大日可為本尊也(已上南說)。   或以五佛頂為本尊者。以中台佛頂可為本尊也。以白傘蓋。為本尊者。以中台佛頂可為本尊也。以白傘蓋為本尊之由。定慶阿闍梨說(云云)。   (五十七)母印前後事。   阿閦軌雲。即結部母印加持本所尊。及護於自身。次結本尊印即當捧珠鬘加持。已頂載諦住而念誦。即入字輪觀。即結本尊印。次誦部母明。如前五供養(云云)部母本尊印結前後以之可知。   (五十八)金剛輪真言事。   阿閦軌雲。由誦真言。如爾入輪壇。共念消破三昧罪。並攝身口二律儀。四重五無間。是等諸罪障。悉皆得清淨事(云云)功能如是。故一切行法時。必此真言可讀也。是則師說也。   大悲成就蓮華部念誦法雲(不空)誦是咒三遍。洗諸供具。所以誦是咒者。為欲淨除犯三昧耶法。一切觸穢之過咎也。義供奉胎藏界次第雲。因此真言。一切闕犯不清淨不具足事。皆悉如法清淨具足圓滿歟。   (五十九)日光月光。   師說以十六尊中南方菩薩。為日光菩薩。賢劫十六尊中以月光菩薩。即月光菩薩(唐院ノ本同之云云)仁海僧正以梵號為真言。第一帖書之。   日光印金剛縛二大指直豎。二食指屈中節而端相柱。餘六指散舒向外三返旋轉(三昧耶也)真言曰。 ●●●●●●   唵縛日羅諦惹暗(羯磨真言)   月光印右手作拳置腰。左手大指水指相捻。如執花豎臂向外。想掌中有臥兔。真言曰。 ●●●●●●●● 唵讚捺羅(二合)缽羅婆野ソワカ(賢劫十六尊月光菩薩也)。   (六十)無量壽命決定如來。   種子阿●。三形寶珠。尊形通佛像可用歟(或釋迦形像歟)。 印定印(法花軌意也大原說)又普印(南說)又智拳印(中道說)真言曰(如法花軌在別帖)讚(佛讚)護摩可用延命真言。池上阿闍梨大師房律師被授(云云)。   唱禮三身佛眼曼陀羅主無量壽命決定怛他誐多耶。聞宇治殿傳說雲。慶祈阿闍梨(云云)。   無量壽命決定如來法雲事。有智證門徒知之。他處不知(云云)又云。可用佛部心印。小咒可用佛部心真言。或大日五字真言●●●●●(已上南說)。   (六十一)施鬼印事。   普集印。右手大指與中指相捻而招。餘指微作曲勢。開地獄門及開咽喉印(不改前印)(誦真言。而內ザマニ彈)加持飲食印(右手大指磨中指甲而外彈)施乳海印(展開五指向下ニ。臨食品中咒鑁●發遣印(仰印外彈)已上作樣阿彌房流房。   飲食印。師說雲。先開掌大指中指甲磨。誦真言三反後作拳。大指頭指彈指令有聲。   (六十二)天等行法事。   大雲。聖天毗沙門等。不護身結界及成身觀也。難雲。十二天供等何。答。不動為主故。不動成身也。十二天眷屬供也。南雲。至於結界道場觀等者必可有也。天部法皆見故也。不成身事者。故阿闍梨然被仰者也。其所以者。出家比丘輩。天等成身有其憚故也。難雲。毗沙門私記等何。答。三部都法阿闍梨。無止故不可成身也。持明行者一尊為本。頗可成身歟。件私記心此意歟。故行者可消息用意事也。   (六十三)部主母等。   部主大日(佛)觀音(蓮)金剛手(金)已上蘇悉地意也。金輪。馬頭。降三世(瑜祇經疏有之此注朱付也)。   已上人師說。成就(三部悉地也)金輪頂不空罥索出現智(已上三部成就法也。在瑜祇疏)部母佛眼(佛)白處尊(蓮)忙莽雞(金)。   明王最勝佛頂訶耶紇哩婆蘇婆汝(已上瑜祇疏說)。   辨事無能勝(佛)馬頭(蓮)降三世(金)。   無能勝。多羅。金剛鉤。已上陀羅尼。   明妃無能勝多羅孫那利菩薩(綱目說)  人師說忿怒尊。不動(佛)軍荼利(蓮)甘露軍荼利(金)已上綱目說。   大日(部主)佛眼(部母)不動軍荼利(辨事。已上三部通用)。   忿怒阿波羅爾彈(佛)白處忿怒(蓮)金剛軍荼利(金)金剛界佛部母佛眼。餘四部部母四波羅蜜。白衣(蓮花部金剛部通用部母不通佛部部母)已上南說。 胎藏辨事不動降三世。見大日經。   金剛界辨事降三世。蘇悉辨事軍陀利。   瞿醯上云。輪王佛頂一字真言。是其佛部明王。馬頭本尊十字真言。是蓮華部明王。殊婆抳忿怒。吽●發●吒●是金剛部明王。其軍荼利尊。通是三部明王。碎諸難故。同經中雲。於佛部中用佛眼真言。於蓮花部用耶輸末底真言。於金剛部用莽摩計真言○然其莽摩計通三部母。   是故通用(已上經文私檢)(注之)阿缽羅爾彈(佛)施婆縛訶(蓮)金剛軍荼利(金)佛部(扇底迦)蓮花部(補瑟底迦)金剛部(阿)(毗遮??迦)三部即三種悉地也。三種各有三種悉地。合為九種悉地(在瑜祇疏)。   已上四行可在上。以大日蓮花部主(見不空罥索經)悉見光明真言處次大日五字真言。 為三部心真言(見五卷頂輪王經)又以同真言為部心真言。又以佛部心印為大日印(見摩利支天軌)准知以大日可為部心尊歟。諸別尊法念誦之後部母印明。隨部用之。不動部使故佛眼用之。見大日經第七卷或用金剛部母。只意樂(池上說大原說)悉地經疏軌。莽摩雞通三部。是非金剛部母。謂忙摩雞者母之義也。三部母中。二部母各有別名准母。得准母之名也(池記大記)。   (六十四)圓明觀事。   建立軌雲。圓明可一肘者。一肘者周圍量也。所以然者。心地秘決雲。量同肘(云云)或本雲。量週一肘(云云)今以同本案之。一肘者周圍量歟。圓明月輪者。心胸之間所觀置也。若一肘徑量者。從身份者可過者也。若月輪過身份者。能收小所收大。凡夫觀行難修歟。故量同一肘本為指南。圓明一肘者。周圍量也可得意也。加之惠心僧都修月輪觀之時。造口徑五寸許月輪形懸壁之件人所作。必可有所由歟(已上中道說北谷說)   (六十五)行法中間起座事。   予幼少之昔。故師深緣君行法之中間客人來著。起坐對面。即客人問雲。御行法中間令立出給如何。君被答雲。大師房阿闍梨被授之。行法之間若有大切事者。起坐可沙汰也(云云)受此說今所對面也(云云)予年來之間所不審思也。雖諮問北谷不被示左右。彌以以不審。然間披見金輪軌之次。見出件事。頗散蒙了。金輪軌雲(時處)若更極驅迫恐間闕時分。但作智拳印誦本尊密言七遍。或三遍。即任行住坐隨意作念誦(云云)大師房律師云。又若中間立於急要時。餘時不可立。本尊段和芥子胡摩粳米三種之後。蟠珠置三種和合物之上。以杵置其上。作本尊印。坐敷觀本尊種子。想令白地起立之間。本尊代於我可護摩給。故成不間斷法成就(云云)。   禪定寺口傳(云云)   (六十六)瑜伽護摩印。   息災結佛印者。師說雲。二手金剛縛豎檀慧禪智。而各頭相柱。是佛印也。亦名蓮花三昧耶印。即不空佛印也。次增益寶標幟者。二手金剛縛豎忍願。如寶形。為寶生如來三昧耶。次句雲。金剛怒降伏者。即降三世印也。二手各作金剛拳。右手加左手腕上。檀慧反相鉤。直立進力安印當心。   次句雲。金剛鉤鉤召者。即金剛鉤召菩薩印也。二手金剛縛進力相曲。二頭相去如鉤相招。是故文雲。大召而相應也(南說雲外縛云云)。   次句雲。敬愛蓮華部者。是無量壽佛三昧耶印也。二手金剛縛忍願相豎。如蓮花形即成也。   次延命真言。私雲。二羽金剛拳。當心。以二頭指作鉤。次右鉤鉤左鉤。即誦真言七遍。加持四處。謂心額喉項。已上印。承歷三年八月十九日。於南泉房受。中道說雲。本尊印真言末。加五種句可用也。 ●●●●●●●●●●   息災雲。唵薩縛幡(引)婆娜訶那縛日羅(二合)●●●   耶ソハカ●●●●●●● 增益雲。唵縛日羅(二合)補瑟吒(二合)曳娑縛。●   (二合)賀。   ●●●●●●●●   降伏雲。吽縛日羅(二合)薩埵縛耶發吒。 ●●●●●●●●   鉤召雲。吽縛日羅(二合)羯哩灑(二合)耶弱。   ●●●●●●●   延命雲。唵縛日羅(二合)喻曬娑縛(二合)訶。 ●●●●●●   敬愛雲。唵縛日羅(二合)吠舍弱(於弱上彼人名ヲ加フ)瑜伽軌雲。息災真言如前。或有教中說用部母息災。或本尊真言。或毗盧遮那真言。娑縛訶上為自化願除一切災。   但增益真言(如前)降伏真言(如前)於發吒●●上加彼人名。或用本法。或用不動尊。或用降三世。或文殊師利六足尊等真言。鉤召真言(如前)於弱●上加彼人名。敬愛真言(如前)於弱上加彼人名。延命真言(如前)於娑縛訶上加心中所願之語。●●●●●●●●●●●●   扇底迦(息災)補瑟置迦(增益)阿毗遮??迦(降伏)●●●●●●●●●●●   鶯俱舍(鉤召)若汝多(延命)縛試迦羅拏(敬愛也)   五種護摩印根本印次結之(云云一說)又本尊段合物次結之。傳法記有其意也(一說)又根本真言末。加扇底迦等句誦之。故不必結印(一說)第三說可然。但本尊壇末結印誦明。尚可為冥(已上南谷傳說云云)大原雲。本尊段結之(云云)。00   戒壇口決雲。五種明不必用之。依無役也。又誦其本尊明。則息災增降之理自成就(云云)是於本明。加其句故歟。如阿彌陀房御說文(云云)大原記也。   (六十七)三部密印(三部許可密印也作法在別)。   胎藏。滿足句。次三印。   一理法身印。二手虛心合掌。二雙指屈。第二節端拄二大指。各付頭指內邊即成●●●●●   二自受用身印。准前印二空併合豎捻頭指端。無所不至印。●●●●●   三應身印小劍印。二手外縛二火合甲。如劍形。●●●●●   次器界建立花台印。次有五印。   先結內縛五??稱●(有歸命佛部歸命)加持自器。   次結外縛五??稱●(有歸命佛部歸命)加持他器。   次結外縛五??稱●(有歸命)置心。   次八葉印稱●(有歸命)置臍(胸)   次轉法輪印稱●(有歸命)置眉間。   已上為安置諸尊。建立三部壇。又成就三部阿闍梨也。   次四處輪大真言王等布字次有五印。   先外縛五??印●(有歸命)置腰。   次八葉印●(有歸命)置臍。   次三角印●(有歸命)置心。   次轉法輪印●(有歸命)置額。   次大慧刀印(虛心合掌)●(有歸命)置頂。   已上為彼法身成五種壇也。方圓三角半月等也(云云)。   次八印。無所不至印。次有四印。   次法身說法印。二手各風空相捻。左仰右覆。如梵篋印不相著。●●●●●●●●●●   唵室多缽羅(二合)底(丁以反三)馱汝(四)迦??(五)弭。   次報身說法印。二手各火空相捻。左仰右覆(如前印)。   ●●●●●●●●。   唵娑縛(二合二)婆縛(三)秋度(四)感。   次應身說法印。二手各水空相捻。左右並立不相著。   ●●●●●●●   唵(一)薩??縛(二合)娑謨(引三)吽(四)   已上三印或皆如前。左仰右覆。或皆並立有一說耳。即第三並立。   次大悲胎藏八字印。缽印如定印掌凹也。   ●●●●●●●●   由此印真言。成胎藏大阿闍梨位耳。   次弟子起拜師。三遍。   金剛界。師云。四玄印。次有七印   先羯磨會大日智拳智真言(如文)。   智法身。次三摩耶會大日印真言(如文)   報身。次羯磨會印。外縛二大二小並立化身也。真言曰。  ●●●●或云●●●●●●。   次三身說法印。三身共用外縛。   法身說法真言。  ●●●●●●●●●●●唵野(引)他薩縛(二合)怛他(引)蘖多(引)娑但(二合)他●   吽(去聲)。   報身說法真言。   ●●●●●●●   唵娑縛(二合)婆縛秫度憾。   應身說法真言。   ●●●●●●●   唵薩??縛(二合)娑謨(引)吽。   攝一切阿闍梨行位印(大原裡書雲。諸印皆座成就。此印若坐若立結之。皆成就之。朱書所也)二手虛心合掌。水火入掌中相背。第二節相合拳肘齊於肩。   ●●●●●●●●●●●   次耳語(云云)。   略授傳法印作法。   先灌頂。次授三部密印。   胎藏無所不至印。金界三摩耶大日。   劍印。蘇悉。三??印(二手內縛二火申合二風屈不相著二火背。二空並立押二水)。   師云。已上三印不示其真言可用兩界如本文。妙成就以三??可為本尊印。   次密讚。法身。無所不至印。 ●●●●●●●●●●● 薩縛尾也(二合)毗婆縛紇羅(上)紇哩野(二)素誐多●●●●●●●●●●●●●●●●地缽帝爾曩(二) 怛??馱都迦摩訶羅闍吠嚧遮●●●●●那。曩謨率都帝。報身外縛。??印●●●●●●●●●●●●●●●阿難多摩(引)畢跢(引)娑虞娜者藍(引)曩莫三摩●●●●●●●●●●●●●●娑膽(二合)素蘖耽怛羅迦攞沓摩賀●●難帝●●●●●●●●●●●●●●●●●摩訶●●紇哩沓摩賀●●拽野摩訶●●阿●●怛摩(二合)南。應身小劍印。外縛二中指如劍形●●●●●●●●●●●●●●●。   縛每迦旨羅娑多擗曩??素多曩娑怛鑁(二合)●●●●●●●●●跛曬(引)迦賀娑多(二合)鼻哩(二合)俱胝(二合)穆佉●●●●●●●●髻迦羅(引)歟懺(二合)悉底哩野(四合)地尾罽爾那●●●●●●●●●●●●縛哩缽羅底僧娑都多娑怛鑁(二合)阿(引)哩摘●●●●●●●●●●   曩摩彌野阿者羅制吒(去)南地焰(引四)。   師云。一說胎藏供養會誦三身讚。   次盡諸尊會(云云)金界成身會誦之。已後盡諸會。又說。兩界皆至旋轉珠之處。先誦三身讚。   次當界諸讚(云云)。   師云。三身各有二種法身(理智)報身(自受用他受用)應身(勝應劣應)贈僧正大和尚受兩個說。   一者法性房(增金和尚御房法名也)二者(清涼房玄昭上綱御房法名也)法性房傳雲。   理法身者(無所不至印)知法身(內縛五??)(印)自受用身(智拳印)他受用身(縛五??印)勝應身(大劍印。謂金三摩耶大日印)劣應身(小劍印謂胎應身印)。   清涼房傳雲。   理法身(缽印)智法身(智拳印)自受身(無所不至)他受用(金三摩耶大日劍印)大化(羯磨印外縛合立二大二)(小)小化(小劍印)諸印真言讚等(云云)   已下文並上綱同日中略作法所受書中無之。他本中有此文等。仍書加之。已上作法。   長保元年(己亥)四月十五日(丁亥)辰時。   於慶圓律師御房受賜既了。取法僧佉(件十五日木曜直日也)上綱同日中略作法。 失禮佛。次加持香水。次灌頂。次內外結。次授五??。次三身印(滿足句加三身印也)次胎傳法印。次金傳法印(三摩耶大日劍印)次蘇悉地(三??印)二手內縛二大申合。二風屈不相著二火背。二空並立押二水。●●●●●●●●●●●●●●●唵戶魯●●底瑟吒(二合)●●滿馱●●加曩●●●●●●●● ●●阿密哩(二合)帝吽發吒   已上三昧樣北谷御說也。   北谷傳三昧樣奧雲。或人受時先灌頂(吽)次授五??。次三身印真言(台)次金劍。次蘇三。次三身讚(並ニ印)   胎藏界(滿足句次有三印)。   一法身印真言。二自受用身印真言。三應身印真言。   已上三印真言前滿足句次三印真言也。   諸會次五??。八葉。轉法輪。無所不至。次大悲胎藏。八字印(印真言如前缽印也)金剛界先羯磨會智拳印真言。三摩耶會大日印真言。   次羯磨印(印如前真言先或云真言也)。   攝一切阿闍梨行位印真言(已上四印真言如前)   次耳語。   人說(橫門共僧正御說)。   三部各授一印(台藏無所不至印真言)。   金剛三摩耶會。劍印ハ●サラ●サ●ナム●ア●   蘇悉地佛眼印真言。   蘇三四印(谷說同之。今說戒壇上綱說也)。   蘇四印(內縛即仰開掌大指各著頭指側是坑印)。   次不改先印。以右頭指置左頭指端上。是八功德水印   次十指內深相交合交中間上手稍直。相豎二臂而後以印置頂上。是蘇印者須彌山印也。   次十指甚開作蓮花印置頂上是獸印。獸印者。師子印也。如蓮花印。但大風稍屈不相著半寸。真言雲。   ●●●●●●●●●   唵阿者羅微疑也莎訶。   次(結蓮華座置其獸印上。是加摩印也。加摩印者蓮花印也)。   次(十指初分相合。是各印。各印樓閣印也)。   又云。二手內縛仰開掌。是坑印(有多異說。且注一說耳。是者明晴供奉於橫川傳受給之)。   次內縛合腕是蘇印。   次(二腕指合。十指散舒。稍屈以或書云云。最極秘密也。二大指各捻二小指甲。是獸印也。不可更雲)。   次十指初分相合。是各印。次蓮花印。是加摩印。三玄云云者。師云。上卷有一加持土印。下卷有二加持土印。合之為三玄印。有人云。添軍荼利身印為三者。恐今以先為吉。朱雲。三玄初。印二手內縛二地直豎相合也。次印准前印。唯二風直豎相合。二空入二風中間。二地直立相合也。第三印。二手內縛二火直豎相合。二風屈置二火背。少不相著。空置火風中間第二節上。   四玄當知者。師云。四印大海等四印也。則五印之中。除樓閣印為四印也。此朱書者。安原阿闍梨(贈僧正受法弟子)被授明請供奉說也極秘密之秘密也。   已上三昧說並二說。蘇三四印等。   治歷三年九月二十三日。於北谷傳受了。   件三四。承歷四年八月十四日。於定林房奉受了。   天正十二(甲申)三月十三日。當寺第十四代寺務亮信秘書二卷。後代現住之外不可見之者也。   右千妙寺御草紙筥蓋書付在之也。   授與。亮海。   寶歷十(庚辰)年十二月日。   東睿山千妙寺三十三世。   五佛院權僧正亮歡。   寬政元年酉三月令書寫同十二日一校了。   覺長。   同二年(庚戌)十一月拜書寫畢。沙門生信。   同四年壬子三月二十一日一校加朱點了。   三昧流口傳集卷下   (六十八)兩部許可。   無所不至四字印明。   台藏傳法大印。釋迦缽八字真言。   阿闍梨行位大印。   次三身說法印(前三昧初說金界三身說法印真言也。僧都裡雲。此三)(身金界中可有云。此界三身印二手可梵篋也)。   金剛初三昧耶會大日印明。   次羯磨會大日真言。次攝一切如來阿闍梨行位印真言(如前)次金剛薩埵印真言二手內相叉。各以禪智捻進力。   大原僧都御裡書雲。進力甲背合。大指捻頭指初分也。   ●●●●●●●●●●   唵縛日羅俱舍冒地節多吽。已上一說雲。私雲。此說清涼流也又說。台藏五印如前。 高大夫說法身印(可用大惠刀印)報身(可用不空成就)應身印(謂文殊同壽命印也。印者大指合。餘八指開敷也)。   不空成就佛印者。外縛二空二地並立。如蓮花三昧耶印置頂。誦其佛真言也。餘四佛加持。   金剛印二手外縛。二大二小直立當心。印外縛二火直立當心。印外縛當心。 已上三印同頂上散之。   次三身印。前三昧初說台藏後三身說法印真言也。   又說台藏初無所不至印明(印二手虛心合掌初心)(真言如文)。   次三身說法印。二手各空火端相捻。令火背立也。各令水風少屈。各令地直立。惠手向外當乳也。定手印仰安心上。是名吉祥印。是應身如來說法相也。此印相令是報身如來說法相也。此印相反定惠。火甲立合。以空押火。俱是法身如來相也。   三昧樣初說。台藏初三身真言也。   真言。   金剛。初三昧耶大日印相。   次三身印相(前三昧初說。台藏後三身印真言也)   (已上三說。康平七年九月十一日。於中道房傳受)。   三部許可。   一說(同中道初說)。   一說台藏四字印(劍印)八字印(釋迦缽印)。   次三身印有二說(一者通用外縛二者二身各別)。  法身印(左右大指頭指相捻左仰右覆)報身(如前法身印但大指中指相捻)化身(如前大指無名指相捻)。   又說法身印(前化身印也)。報身(如前)。化身印(前法身印也)。   次三身讚。   金界五印(如初說。真言又如初說)。   一說(山本)台藏三身印。並三身說法印(如三昧初)(說)   台藏次阿闍梨行位印真言八字印(如前)。   金剛羯磨會大日印真言。法身。   三昧耶會大日印真言。報身。   羯磨印(外縛二小二大各立縛●曰羅●羯磨●●婆●應身。   攝一切如來阿闍梨行位印(如前)   已上三說並蘇悉地印等。康平七年八月十一日。於上房傳受。   許可作法。   先南面佛前敷二座。   一坐北近佛前敷之。師坐也。   一坐其南從師坐後敷之(弟子坐也   )。師云。坐前置高抔一本(其上安種種物燒香香水五??)。次師資威儀具足。共向佛前坐其座。   次師資共起禮佛三反(師曰。稱南無歸命頂禮摩訶毗盧遮那佛)。次師取五胡加持香水。   若授兩部密印時。用大日五字真言。但授台藏密印時。用入佛三昧耶真言。但金剛界密印時。用普賢三昧耶真言。   次啟白事由。次召弟子近於師前。   若台藏時。師向西弟子向東。長跪合掌候於師前。若金界時。師向東弟子向西。長跪合掌候於師前。   次師以左手把弟子合掌之末。右手取散杖灌弟子頂。   次師結內縛五胡印稱●。弟子隨同結印稱●(自灌頂也)。   次師結外縛五胡印稱●。弟子又同結印稱●(他灌頂也)。   次師取五胡插合掌之端。捧持唱頌曰(三反。弟子取次第)頌曰。   諸佛金剛灌頂儀汝已如法灌頂竟   為成諸佛體性故汝應授此金剛杵   次師以五胡授弟子(云云)受五胡豎插合掌。三反拜(不起乍居)次二手橫持五胡杵拜(三反)。   次師云。汝從今日已後。可稱金剛號。   或以其本名無金剛子稱某甲金剛(云云)已上作法通兩界   次授兩部密印真言三身讚(廣略在師意廣狹在)(弟子機)   次授台藏密印。次弟子起拜師(三反)。   次授金剛界密印(先師向東坐。次弟子請師前禮拜三反)。次授密印等(廣略如前)。次甘語(有三昧耶偈。以此為四重)(禁戒)   佛子汝從今。不惜身命故。不應捨正法。   捨離菩提心。慳吝一切法。不利眾生行。   佛說三昧耶。汝善住戒者。如護自身命。   護戒亦如是。   次誡雲。敬師如佛。不可惜身命。何況世間財寶。如是堅守師跡。莫斷佛種。向無三昧耶人。輒不可令說聞此一偈一句一字(云云)若無印之佛結其印。若無真言之佛作其真言。任意可勤修。無佛之世以此人為佛故也。   偈云。   若於此教法解斯廣大義正覺大功德說名阿闍梨諸佛不出世此人即名佛持誦此教法成大日如來。   弟子受此教已頂禮師足曰。如師教誨。我誓修行奉報佛恩。為大師恩不敢背師命。亦不違教理(云云)。   起拜三反。從佛前出後。師往平常居所坐。弟子隨候師前。爾時師手取持印信。次弟子拜三反。次授印信。弟子賜印信捧持。當受拜師三反了。師云。授印信有二樣。一說師向弟子自授之。二說以使者送弟子本房(已上作法諸說皆同之)   又作法(清涼傳)。   先可備閼伽一前。次五瓶水並散杖。次阿闍梨著座(向北坐)次師弟共禮佛。次師啟白。次略供養法。次師以杵加持五瓶次印明。各復加持(四菩薩中台)。次灌頂(次左手把弟子合掌末。則以散杖灌頂。五瓶次第可有次第)。   次次作法如常(印明)授密印等了。次拜師(已上台了)(次呼弟子向西坐。師向東。次加持五瓶。次以五佛印加持之。   次灌頂(作法如前)。次授密印。次師啟白。   事由等(云云)已上作法北谷傳受   (六十九)合行密印 先以一界修行法。若以台藏界修行供養法之時。布字八印。次可結金剛界五智印。若以金剛界修供養法之時。   三摩耶會後可結台藏八印(云云)最秘密努努。   五智者北說雲。三昧耶五佛印真言也。   慈覺大師。玄昭律師。義海和尚。法增阿闍梨。源恩大德。延殷法橋。堯圓大德。宗禪阿闍梨潤慶。   許可灌頂阿闍梨位印。合行。   金界始自大日至長宴十八代。長宴授宗禪。宗禪授潤慶。   台藏始自法身如來至同阿闍梨十七代。長晏授宗禪。宗禪授潤慶。   初虛心合掌屈二頭指。捻二大指端。二頭指一麥許不相至。當心誦真言。想成大日合身也。  ●●●●●●●●●●   次內五??印舉頂上。想戴五佛寶冠。真言曰●●●●●●●●●●   次二手各作金剛拳。左拳安左腰。右拳安眉間誦真言。想成大日。真言曰。  ●●●●●●●●●●   治歷四年五月十九日傳法阿闍梨大法師在判。   已上北谷傳受。   金剛界印可見兩部根本印之處。   (七十)神袋   作法以師右袖覆弟子肩也。是則以如來衣付弟子之心也。或以灌頂諸支物道具等入袋。付屬弟子之心也。或本袖代(云云)已上谷流。   又袖袋者。練絹七尺許。表(赤)裡(白)入綿覆受者左肩。已上中道說。   件事二說不同也。諸文雲神袋。瞿醯雲。神袋末學不知。以何可為指南者也傳聞。於池上御室人人云。三井寺袖袋有表裡之袋用(云云)闍梨(池上)被示雲。不知案內。即如此用歟(云云)南說。   (七十一)置次第((取次第)) T77002701.GIF 又取作法台藏未申角取之。金剛界從丑寅取之。以上皆中道傳也。   已上作法。康平七年秋九月三日。三昧和尚御忌日曼荼羅供。導師中道房阿闍梨所被勤仕也。闍梨予道具。仍如教敕T77002702.GIF   一二共入道具樣如此。大略置次第被入歟。非可必一準歟。   治歷四年九月比。圓融房僧都。於大原勝林院被修逆修善也。結願日十月二十九日也。同曼荼羅供導師大原律師。以快算令置道具次第如此。   唄師賴昭阿闍梨。灑水快算。長音唱禮師賴昭阿闍梨等。讚眾十人也。   讚眾等事。注置雖無益事。次故所注也。北谷被示雲。件道具置次第。慶譽律師說也(云云)又云。或以東為始。或以西為始。多說也。不同也(云云)。   玄鑒和尚說。五智瓶可置灌頂壇上。不可置曼荼羅供(云云)置道具樣。   一說。如常行人向方雖不定。鈴杵之方無改變。   一說。行人雖向何方。行人坐方置五胡鈴也。是依智藏護摩儀軌之意也。軌雲。行人南方座。金剛應在南。寶部而在西。法契當北面。羯磨在東方(云云)   大原僧都說雲。私雲。此軌隨法回曼荼羅也。准此鈴杵可回歟。   (七十二)本命日事   普通說。生年支幹為本命日。令甲子年生人。以甲子日為本命日。仍每年六個日也。師說雲。次本生日為本命日假令正月一日生人。以件日為本命。仍每年一個日也。延命軌雲。三長齊月或月本生日。異本軌雲。   三長齊月或月本生日(云云)以此為證歟(云云)。已上南說傳承之。   巡禮記第二雲。齊時當寺有齊。今日尚書即君生日設長命齊(青州龍興寺也。郎君者當州狎衛也。開成三年四月一日也)第三―六月十一日。今上降誕日。於內裡設齊。會昌元年也。   (七十三)六觀音事   要法門下卷雲。止觀第二雲。六觀世音。即是二十五三昧。  所謂大慈觀世音(破地獄道三)(障)。大悲觀世音(破餓鬼道三障)。師子無畏觀世音(破畜生道三障)。大光普照觀世音(破阿修羅)(道三障)。天人丈夫觀世音(破人道三障)。大梵深遠觀世音(破天道三障)。   有云。六道司命記雲。大悲大慈等。如次聖·千手·馬頭·十一面·准胝·如意輪。或云。悲千手慈聖(云云已上惠心要法門)又一說。除不空加准胝(云云)是則法住房圓賀僧都說耳。   有先德注六觀音中。除准胝加入不空罥索。又仁海僧都六觀音撿文在別紙。 已上義胤供奉被書集也。   注進。六觀音像事。   大慈觀音者正觀變也(救地獄道。身色青白也。左手取青蓮花。)(異例蓮花。右手施無畏也)。   大悲觀音者千手變也(救餓鬼道。身色黃金色也。六面左手取紅蓮花。)(右手施無畏也)。   師子無畏觀音者馬雙變也(救畜生道。身色青。右手取蓮)(花。蓮花上有梵篋。左手施無畏也)。   大光普照觀音者十一面變也(救阿修羅道。身色肉色。右手取紅蓮花。花上有瓶。自瓶口出獨古杵。左無畏也)。   天人丈夫觀音者准提佛母變也(救人道。身色紺青。右手取青蓮花。左手施無畏也)。   大梵深音觀音者如意輪變也(救天道。身色白。左手紅蓮)(花。花上立三古杵。右手施無畏)。   右六觀音名號及所變異名出摩訶止觀。但形體色像取物等。依先師傳所注進如件。   治安三年三月二十二日。權律師仁海。   池說雲。六觀音事。見六字驗記。但件書文義俱不明。只仰信而已。祖師相承書也。六觀音號。大底自六字起歟。   (七十六)二胡四胡事   石泉雲。三昧和尚雲。金剛界中摧罪印。以二火指豎相磨。是二胡印也。   法性房台藏記雲。吽迦羅印者。降三世印。合掌二水外縛。二風舒散不相著。二空著二風側小不相到胡印。   件二個印義供奉注也。   七十五(有下)祭文事。   六(有上)祭文次禮拜。   七(三角等奉送)。   八熾盛決(記文結本尊印觀曼陀羅者。先結智拳印誦一字真言三反)(而後觀之也)。   九調和。   八十冥道。   八十一無垢淨光。   七有下。   (八十二)三身印明(六十七)   法身印。二手各風空相捻。左仰右覆。如梵篋印不相著●●●●●   報身印如前。但火空相捻●●●●●應身印如前。但水空相捻●●●●●已上三身印真言。承歷四年八月五日。於定林房奉受。又隨他人所受。可見三部密印之處。   (八十三)法花事(二十一)   本尊普賢也。可安置法華經於壇中事等。如前南說。但修護摩之時。即壇者立別案於壇奧方。可奉安置也。本尊段頌要偈。可投芥子等也。若合物之時可投之歟。本跡二門或四要品。若三因佛性文等歟   二十四流幡。宇治殿三尺許令縫給。幡色隨方色可造歟。白赤黃青黑色也。除白色以殘四色如次可懸東南西北也。一方六流。即四方並二十四流也。但正方五流。四角各一流即蓋懸也T77002801.GIF   發願。   至心發願唯願大日妙法蓮花   真淨法門本尊界會普賢大士   三部五部諸尊聖眾(乃至云云)   卷數。   奉讀法花經二十一部(七日定)   奉念大日真言衛護本尊真言。乃至復加持發願後。壽量品偈三反(如前注之)。   已上承歷四年八月五日。於定林房奉受。(八十四)四個真言   (八十五)大原許可   (八十六)兩部根本印   台藏若受八印之又。可用無所不至。若五??印可任心也。若未受八印之人。可用五??印。若又可結密印。若存略時不必示也。但次說澄也。若未受八印之人。   可用五??印。已上金剛一說三昧耶會印明(北說)但所據後日可撿(云云)私雲。三摩地法可見之。一說三昧耶會印羯磨會明(南說並大原說)。   但金剛薩埵儀軌觀自在王如來儀軌六見之。所據甚多。修習三摩地法雲(清信士馬烈述)八供養印明。前供養時羯磨會真言三摩耶會印。   復供養時三摩耶會真言。羯磨會印(大夫同)又五相成身本尊印羯磨會印三摩耶會明。金剛界五佛根本印結三摩耶會印誦羯磨會明。謂三摩耶會五佛真言。   唯皆云金剛智(縛日羅惹耶南)無五佛之差別用之(見諸軌等之中)但四波羅蜜已去三十餘尊。皆以三昧耶會印明為根本印明。其明皆有各別之義。故金界以下池說大記也。   金剛行法時結根本印。先誦百字明。次誦根本真言。問。蘇悉地可有根本印明耶答。一說別此部根本印不可有也。其所以者。蘇悉地是兩部羽翼兩部成就法也。仍修此法時。依兩部可用之也。故師闍梨御說如此。已上南說(云云)   一說依金剛界可用之。觀自在王佛儀軌等此者見。依蘇悉地行法。用金剛界印。別尊儀軌此樣甚多也。今以之案之。蘇悉地行法根本印。可金剛界印也已上大原說   (八十七)相應物   鹽事南傳雲。故阿闍梨雲。息災不用何妨耶。文不見故也(云云)禪定僧都雲。自古有之。何除之哉。准世間法。萬物和之。此亦可然也(云云)。   大原雲。四種壇皆可用之。增益用之。經說有者也(云云)可撿之。   丸香事。   大原傳雲。護摩必可用之。當壇相應香以可葛煎丸之。而香類多多難得之。內只甘葛限雖丸之破者也。仍曾久比相和可丸之。大如呵梨勒丸也。之木美香白檀等相加丸之。   團丸事。   大雲。是敬愛相應物也。粉丸以之木美香等。赤色染也。本尊段七許可用歟。又糰粉無者。代用赤小豆(云云)或不用粳米。用赤小豆(云云)   南雲。敬愛米赤染可用也。鉤召亦如此。又不用。無有何事哉。   稻糠(禪)   南雲。是只調伏用之也(モミノカワナリ世雲モミヌカ)大說亦同之。   稻穀花。   南傳雲。谷煎花樣令充也。世謂之是也。是只息災用之歟。   智證大師私記。建立軌心也(云云)   大傳雲。稻穀花如此也。是花代用之也。依求聞持軌心者。喬麥等煎可用也(云云)   南傳雲。燒油可用芥子油子細也。但此國件物希也。仍芥子磨碓可加入油也(云云)   大傳雲。降伏出鐵之汁。和皀莢加入也。息災增益胡麻米也。   已上六條是傳聞也。   (八十八)護摩餘(三十七)   南雲。火天段念大日者。火天即是大日字智火也。仍奉念大日也(云云)   別不請大日。但覺超僧都別可請大日樣被示(云云)大說亦同之。別不請大日。只大日智火也。如此可觀也。內護摩觀心即然也(云云)   南雲。曜段主(佛眼)宿段(一字金輪)本尊段主(部主)世天段主(四臂不動)。   私記雲。釋迦者與金輪同佛故爾雲歟。私記偈口傳者。即勸請詞可相加。此等主也(云云)十二宮曜宿段奉請也。義釋見。大雲。二說也。南雲。依烏苾軌心者。本尊段部主前相對本尊可觀歟。   二聖儼而對(云云)但本尊背行者坐給。頗不相順也。然者不可必依此軌說也。相並可觀也。部主尤左本尊右。大雲。南說同(云云)委被示隨向不背雲。金剛界部主皆向諸方給。以之思之。本尊段二聖相並觀有何事。南雲。本尊段主部主。隨三部五部等可異也。雖然只以大日為其主也。通部主故。又依鳥樞軌心。既以大日為主。餘法可准知之也。北斗等可相異歟。   南雲。建立軌心大壇護摩壇別也。   大雲。爐對曼荼羅(云云)或云。所供如大壇(云云)瑜伽軌心。是即壇也。師說依瑜伽即壇建立六段也。即壇心者。爐回可觀聖眾。又從彼可奉請入爐也。   是說又爐奧方可奉觀曼荼羅也(云云)又一說。師說用後說為宜(云云)依前說者。供養物從聖眾上投越。不心通事歟。但事供養理觀相妨。爾者有何事哉   大雲。即壇行者前方聖眾小許倚奇可觀也。供物其中可投也。故文雲。爐蘇器自身不雲聖眾者也是也。南雲。所供如大壇者。壇供等如大壇置之也。但取上不供養也。是只壇上莊嚴歟。大壇阿闍梨入念誦時。護摩壇阿闍梨初登先加持供物等。次修護摩。護摩後可坐。更不修供養法。南說。   南說雲。乳木末向佛方投也。但調伏末向我方投說有之。   而橫川僧都雲未見證文(云云)今撿一字佛頂等雲書見件事。恐彼僧都不見給歟。   南雲。故阿闍梨御私記。部母次成事業身者。五供養前如供養會。先以不動闢除等成金剛身也。其後可供養也。故阿闍梨面授如此(云云)   和尚被示雲。三井寺樣。世天段不置中尊者也。即又從大師御時之師說。更不置中尊。只奉供十二天者也。慈覺大師御門徒。被供中尊四臂不動之由傳承之。   不知其意趣傳(云云)即和尚向件人被示雲。慈覺大師。大師御門徒。中尊四臂不動奉供者也。其故從大師御時師說也。但非無其所以。護摩儀軌。大師將來給。是二本也。世流佈本不置中尊。但安中尊之本。唐院御座者也。大師依彼本給歟。次雲。師說即依大師御說也ナレト雲シカハ件人云。安中尊之本更不見聞傳。慥件本御座スルニテハ安中尊之說。大道理ニコソ傳侍ナントナム(云云)   (八十九)踏捨睹嚧事(有下永保二年六月六御物語也)(九十)部母坐所事   軍軌雲。瑜伽者即觀。此聖者在本尊前坐蓮花台(云云)   師云。部母面向本尊。背後行者可觀也(云云大原說也)   金剛部如此。餘二部准知之。   (九十一)諸佛集會(有下)   (九十二)念誦時五大願事   故君被示雲。欲入念誦之時。加持珠之後。發五大願。是師說也(云云)仍予其後行法時。雖不見說所。依用之師說。但後日披閱阿彌陀儀軌之次。見付件由者也。即又云。加持已即捧珠頂戴。心發是願雲。一切有情所求世間出世間殊勝大願速得成就(云云)   (九十三)兩部悉地大日(理智法身)   凡台藏者。是自受法樂之理佛故。觀蓮花之八葉。金剛界者。是儀式說法之佛故。觀滿月之一輪。理觀時用蓮花。智觀時用日月輪。凡本尊求於胎藏中。眷屬求金剛界中。故先入胎藏灌頂。後入金剛界灌頂。其次第如此。降三世主金剛界。不動尊主台藏。理智之用有其司耳。   又師說雲。學密教者。先可知其門。三部大法門門各別。言門異者。台藏金剛兩部。以理為正而兼事也。蘇悉地以事為正而兼理。謂之門別也(云云)   或人云。理法身者台藏法身也。智法身者金剛界法身也。仍理出台真言。智用金真言。是則私案得。後聞師說如此(云云)   (九十四)台藏五佛印相   典侍上毛野朝臣宅造台藏金剛界兩部曼タラ。所定台藏八葉東方北方佛位事。右蒙師說曰。案本經云。東方寶幢佛(乃)(至)北方不動佛。一行阿闍梨義釋雲。前雲北方阿閦者經誤也。今以鼓音佛為定(已上本文)餘曾於靈溪聞有說曰。西天曇謹底阿闍梨。以瑜伽中阿閦佛為東方寶幢佛。乃至不空成就佛為天鼓音佛(此國胡阿闍梨說也)今撿舊例。以瑜伽中阿閦佛為北方佛。以不空佛為東方。唐朝本國。且相承此樣。是且一義也。所以皇大後宮御願曼タラ供。依古圖之者。此依曇謹師說。以垂臂觸地為東方佛。以施無畏為北方佛。近來宗睿阿闍梨。又同斯說。諦莫遣編者。恐後代成寒熱。故奉口決。記錄如件。   貞觀九年歲次丁亥八月己酉二十五日。   秘密留學大法弟子延曆寺傳燈大法師位。原傳燈大法師獻憲。   義釋第三雲。次於北方觀不動佛。作離熱清涼。住於寂定之相此是如來涅槃智。是故義云不動。非其本名也。本名當雲鼓音如來。天鼓都無形相亦無住處。而能演說法音警悟眾生。大般涅槃亦復如是。非如二乘永寂都無妙用。故以為喻也。   (九十五)淨珠真言   如意輪不空軌雲。即持念珠。   於掌中以心中心真言加持一遍(云云)准之以本尊真言可用加持珠歟。可聞師說。   金輪時處軌。以覽●字真言為淨珠明(云云)   (九十六)中間時奉送用不事   中道闍梨雲。結願時不用之。   問。云何故爾耶。答雲。行法一期之間奉請安道場。一期行法畢奉送本尊也(云云)若爾者。最初時用勸請。後時不用之歟答。不爾。每時用勸請印明也   問。奉送勸請可例。何故勸請時時用之。奉送者結願時用之耶答。本尊奉請極難。故時時用勸請。發遣最易。故結願時。用奉送也。此等即師說也(云云)但都表如意輪軌。時時用奉送(云云已上中道面授也。都表文第)(四帖書之。可見之)。   (九十七)搩量肘量   高大夫護摩私記雲。搩者自大指頭至中指頭。甚舒取量是也(興善寺和尚之所傳也)。   或書雲。一搩者五寸也。可撿之。   一搩(吒革反)中書雲。一為借音(云云)   陀羅尼集經六雲。如來一搩(常人一肘)   甫正記二雲。三肘半四肘者長尺。准姫周尺為定尺。南州也   東春二雲。肘長一尺八寸。准姫周尺南八。東丈六。西三丈。北六丈(文為知肘量書)(此等文也)。   四分律抄中明坐具雲。四分長佛二搩二行半交本注也。謂展大母指與中指相去也。此字應法。搩字手邊桀也。足邊桀者。此磔字也。癡革反。謂是一舉為磔。二タヒ舉為步。二義各別也(已上注)手廣一搩手半。廣長更增半搩手諸部論搩不定。今依五分。佛一搩手長二尺。准唐尺者。則一尺六寸七分強。北用二尺。為搩手。准姫周尺也。北通陰陽諸國。常准不改。即唐人之雲。尺者週一尺二寸為尺也。但隨流浴則不空量(就之唐國用尺有五六種不同)。   明瞭論雲。人長八尺。佛則倍之丈六是也。又云。五分肘量長短不定。佛令隨身份量。不必依肘。   (九十八)焰摩天   大日梵天帝釋焰摩後太山府君五道大神暗夜神(已上二千一百反)焰摩王(六千三百反)銀錢供(二十一度)臘燭供(二十一步度)金剛般若(二十一卷)。   此焰摩天供卷數也(七日宜也)。   (九十九)不動   決秘要義雲。無動藥廁抳使者(唐云勇健神雲)像一身四手(云云)委可見文。   陀羅尼集經第九雲。五夜叉像法一身四手(云云在青面金剛之中)私雲。此二像圖樣全同之。古說雲。阿??煘唅即配立為本跡四尊種子。阿●字為古裡迦羅種子。●字矜迦羅制吒迦種子。●●二字不動種子。又以●字為不動根本種子(云云)   義釋雲。覽字回印成不動明王。住三角曼荼羅中(云云)是任古說也。可聞師說。   (百)芥子燒事(可見第一帖)   請仰事。   右恐望之間。忝賜恩禮喜悅不少。抑去年登山之比不御坐也之間。已不蒙處分罷還修者也。但所被仰芥子燒之事。定樣不候。只人師心也。大體除乳木燒供等。只用芥子胡摩等也。自餘如護摩作法。來月上旬之頃白地可罷登。待其次萬事上啟。而已不宣。   三月十八日。僧皇慶狀   從良源阿闍梨許所被奉消息御返事也。   (百一)大日事   毗盧遮那略修(護身並供養法種種作法皆如無量壽)。   儀軌心真言(印二手作拳。但舒左手頭指以右手執手當心誦七反)。   唵縛日羅馱都鑁。   種子。●(金剛界●台藏界)   但召請奉送咒印。如不動尊觀音。   念誦略修(用無量壽儀軌印召請印是。已上私記法性房御說云云)。   瑜祇經云。時金剛界如來。復說率都婆法界普賢一字密言曰●鑁   又云。若作曼荼羅。及畫瑜伽像。結率都婆印誦明加四處。普賢三昧耶屈進力如鉤檀惠禪智合。是名彼大印。次誦一字明。結大羯磨印。時時不間斷三十七圓滿。   疏雲。以五??印為一字心根本印。大日根本印用五??印。以此經說為本書(云云)南說也。   又云。台藏用五??印未見其本書。是只師說也。但此經既為大日印。以之得心台藏用之(云云)   無所不至印依台藏用之。智拳印依金界用之。劍印依金剛界用之。但真言有異說。一說用三摩耶會真言(云云)   又五字真言法結此印誦五字真言。   毗盧遮那五字真言修習軌雲(不空譯也)毗盧遮那五字劍印。二手合掌屈二頭指相著如劍形。真言曰。   那莫三曼多沒馱南阿尾羅吽欠   聖觀音軌雲(可見第四帖)師說是。無所不至印也(云云)誦五字真言摩利支天法(云云)結佛部心印誦五字真言。名毗盧遮那佛。委可見上三十一遍也。   (百二)護摩相應物之代物   若無瞿摩夷者。麻花及白紙以之交。若無蘇者用油。若無密用糖。若無乳者麻子散。已上古說。可聞師說。   (百三)示三昧耶印事   大日七支念誦法雲。左轉無動力。解前所結護。還呈本尊契。頂上散開之。心送於聖天。五輪投地禮。   私雲。今文以本尊印為爾三昧耶印歟。可聞師說。   (百四)別置聖天壇事   古說行法時。必別安置聖天壇奉供者也。是則行法之時。毗那夜迦作障礙。仍別奉供之歟。但別置聖天壇事。見持世別行法。則彼法雲。將像於舍利塔前。面向西安置像。前敷設種種香花百味飲食。而為供養。其毗那夜迦。別在一邊。還作種種飲食供養(云云)   (百五)成身觀事(百九不必觀三昧耶形)   台藏傳法私記(阿彌陀房疏)雲。念。中台有阿字。其色黃金。放光照其尊位。各種子分明現在也。   次念。中台阿字變成大日如來。放金色光。普照三重諸尊種子。其種子皆變。各成尊形也。   師云。如是之觀法。此鈍根人觀法。若利根人。觀種子及三摩耶形尊像。一一分明(云云)私雲。對受記雲。意大德說(云云)   凡曼荼羅觀之時。先結其本尊印誦其真言。而後觀之。台藏先結五??印誦阿字明。而後觀曼荼羅(云云)或時先結無所不至誦阿字明。而後觀之。   凡曼次下文池上說大原記也。   (百六)埋五寶事   埋五寶作法(或說以供具供之云云)。   先加持香水。次灑淨壇上   次壇中穿一小坑(陀羅尼集經五寶云云)次加持五寶等瓶子先以地天真言加持一百八反。次以如來慈護真言加持一百八反。次以無能勝真言加持一百八反。既加持已安置坑中。填築令平正。   護摩抄雲。其杵佉陀羅木等作作之築之。   建立軌雲。於壇內掘一肘。不動明加持五寶等。定聖尊位五佛四菩薩。   准泥軌雲(不空)又取諸藥七寶並五穀各少分。掘壇中心深一肘。安諸藥及七寶。復取舊土填滿平治。以右手按誦地天偈三反(云云)   依準(不空)軌意者。填坑復可誦地天偈也。   又受求土記有此說。   次塗拭壇上。   次可有灑淨。   文殊八字軌雲。以白檀香磨作塗香如面。更取精白龍腦薰陸等。復取汁如乳。和塗香磨塗壇(云云)   如意軌雲。以白檀香泥以塗壇(云云)取意。慈氏雲。流水香鬱金香。真言加持。更塗壇中心(云云)取意   陀集雲。即須香泥塗其上。即成壇法(云云)   次塗地印明。   次掃地印明。   陀羅尼集十二雲。此寶物等一下以後。永不得出。從此而起金繩界地。七寶合成諸佛居上。演說大乘轉法輪處。即以此地將佛堂最為第一。凡人居上一無利益。   陀經四雲。以一行緒共裹寶谷。以五色線系絹埋(云云)   先加持香水   次灑淨壇上   次穿水坑   次加持瓶子   次地天真言   次慈護   次無能勝   次置坑中   次塗拭壇上   次地天偈   次灑淨   次以白檀香   次塗地印明   次掃地印明   次加持供物   次啟白   次神分   次九方便   次供養法乃至迴向等   已上二說大原御說。以永保三年九月二十五日第二轉書寫   (百七)對大曼陀羅移本尊事   義釋十二雲曰。凡作餘佛壇。如作彌陀壇。即移彌陀入中。其大日佛移就彌陀位。若是二乘諸天等。即不令坐八葉花。當去之。但於方壇中坐其本坐。八葉上佛菩薩。各移稍近外。各依方所也。其大日佛。當與寶幢並在一處。左右無在。然亦須在中台院內耳。如次以焰摩入中者。其外院本位。但表地印而供養之也。口傳藥師之處書之可見。日野莊安置五佛。但以阿彌陀為中尊。以大日安置彌陀本位。但阿閦在東南。餘佛如次(云云)是則大原僧都奉居給也。   (百八)血脈次第圖 受法人雖有數。非祖師人不注之 T77003301.GIF 依海雲記注之。海雲者義操弟子也。燕公子。 台朱金黑蘇紫也。此圖依印信注之。依對加也。 T77003302.GIF 大師於義真元政所。俱受五瓶灌頂中見也。 大原八部台界除安惠。 唐土人人如上。 T77003401.GIF 中道僊陽。兩界俱不除安惠。 T77003402.GIF 合行。 T77003403.GIF 唐土人人如海雲記。 T77003404.GIF 善無畏―義林阿闍梨―順曉―傳教―廣智―德圓―智證―遍昭―安然―最圓―玄靜―大惠―法三宮―寬昭―長鄰―景雲―皇慶―長宴―良祐法全(台界)―義真(台界入灌頂蘇悉道場)―全雅(金界灌頂)―(惟謹)元征―元政(金界五瓶灌頂)―海雲(或元簡ノ一說アリ)―(唐ノ)宗睿(悉曇)―寶月(悉曇)已上八個阿闍梨大師在唐之時秘教之師也已上出對受記   青州判官。姓簫。名慶中(大師隨之受禪法)   志遠和尚(隨之受學止觀)   天台第八弟子宗穎(隨之研學止觀微旨)   惟謹傳雲。此等皆不惜秘局。   為之指授燈和尚(順曉付法)海和尚(惠果付法)圓仁和尚(法全付)(法)圓行和尚(義操付法)依順禮記從義真受法(云云)   惠運和尚(義操付法)常曉(大元文璨阿闍梨付法)圓珍(法全付法)宗睿和尚(圓覺寺粟田寺法名也禪林寺內有此寺云云)。   (百九)本尊觀事(百五)。   觀大日者法身。本尊者應身。我身者化身。具足三身住諸佛位。廣作佛事利益眾生(云云)。   雜反古中有此說。今見尊勝軌。與此意合。仍書之。軌文可見第四帖護摩觀想篇之。   中道雲行法中道觀場之處。所觀本尊者是法身也。即理身也。所召請之身者報身。即智身也。今則理智合也。故三身可圓滿歟(云云)。   私雲。台藏之五輪成身。金剛界之五相成身。以此等義能能可案得也。   安然和尚說。五輪成身五相成身是一致也。而來以五合五可尋之。但以五輪成身以五相成身。猶是意同歟。   又五輪成身。是因中修行之。五相成身是正成正覺之時行也。   安然以下文。池上說大原記也。   師云。本尊觀之時。本尊坐曼荼羅。謂諸尊如曼荼羅位我圍繞。又我示曼荼羅諸尊本四方圍繞也。本尊隨方光出生諸尊。我隨放光。亦出生我四方諸尊也(云云)入我我入者。先觀我身本尊不二也。謂本尊住曼荼羅。我亦成本尊身了。從我身影現曼荼羅。於我八方如本位安布諸尊。而本尊入我我入本尊也。謂如明鏡浮影像又顯現無障礙也(已上二段同前)。   (百十)百光王事   中道雲。百光王暗●字置頂上。是定水也。安立無垢眼。心置無上句。是慧眼也。   定惠具足故成菩提也(云云)十字佛頂布字法雲(前唐院相承中有之)觀百光徧照王心所謂暗字。放光滿於頂中色。如淨月流注甘露。內外灌灑(內灌外灑)及於骨髓百脈。無所不遍。下至足指。即於兩眼中各置藍●字。猶如燈焰。其兩燈焰作兩條光。從頭中並下。直注心月輪中。合而為一。便右旋照佛心月。其輪令不斷絕。其輪中光有阿字。行者宜諦觀。因此暗字。皆是毗盧遮那如來身。令一切真言皆得成就。亦名不死句。   (百十一)唱禮事(又九方便)   唱禮出台藏界。謂驚發地神之處雲。   先當為一切如來作禮(云云)此即受地之一具文也。先為三寶作禮唱名也。乃至九方便三部被甲。乃至持地印等。皆是受地作法也。以字燒字以後。正是行法也。故一卷軌(金剛智)初以字燒字以下出之。故無受地作法。別尊之諸法。不可必用唱禮也。只為世間聞耳。為莊嚴用之也。全非其法之意也。   又金剛界無唱禮。但是准台用之。但禮懺是青龍童蒙等例時作法也。故是別卷之書也。非彼界之正意也。但於金界五悔。是普賢行願故用之。又別尊法九方便用之。普賢行願故也。   已上池上說大原記之。   良命阿闍梨雲。大和尚雲(無道寺)三昧和尚。別尊唱禮多用三身等(云云)同人記之。   (百十二)香象事   先年圓融房和尚。於勝林院被修逆修善根。結願之日曼荼羅供也。導師定林房僧都也。先參堂時。以十弟子一人令抱香象。在導師後。至堂前時。徐徐步進立置香象。於門前即導師越像入堂(云云)又古私記。十弟子持物之內列香象之也。   和尚(圓融)為導師之時。以香象兼令立門前。十弟子不令抱之。已上隨見私記之。   門前香象(或安門內)昔如來在世有香象薰大會。從此已來用香象(云云)門前以下。池上說大原記也。   (百十三)捧供物次第   供養法時先供果次飯次汁。   或先飯次果次汁(云云池上ノ說大原ノ記)。 (百十四)臂肘差別   師曰。文臂者肩下至臂尻也。肘者臂尻至腕也。池上說大原記。   (百十五)觸穢之時觀   入穢之時。頂上●字。放火光。謂火頭金剛身(不淨金剛)下體(●●)字(左右)。   略出經有短吽。池上說大原記。   (百十六)台藏之雜事。   三重第一重智門。第三重悲門。第二重悲智二門中也。即兼悲智也。台藏意說手印處。動引用經說三昧耶形之文。是常事也(云云)。   良命阿闍梨雲。義釋雲。三藏是釋。禪師是集。無極無心事也。一行非凡夫。額有光(云云)而即文中雲。疏主謬也。   雲若是智嚴詞歟。一行者從三藏前滅。仍後付智嚴。智嚴問三藏次次等(云云)善無畏一行等(云云)   二十五反不動(立印說)。   北公被示雲。二十五反中道房被尋之事也。處處文等被書集。有但自思。二十五反是常途事也。處處皆有此文者也。   求聞持軌見。已上北公說。   蘇悉地軌上卷三部心真言。皆注二十五反私勘之。台軌上云。大安樂不空金剛三昧寶。是古點也。但推之誤歟。所以者何。延命菩薩名大安樂不空真實三昧耶也。   仍此二句舉延命菩薩也若爾者寶字可實字歟被心得侍。已上中道房說也。   中道房雲。五色糸前棟木中引也。   蘇悉地經中並陀羅尼經曼荼羅品見タリ。又栟線法從東北。糸引也。與例五色糸頗別也。又云。四大護第一重門置也。又云。蓮華坐次金剛大惠印是蓮華之莖也。故可用內縛五??印也。可准道場觀所也。已上中道房說也。   器界建立花藏印次五印。觀曼荼羅之前可用之(北說也)。   曼荼羅供時。導師只可誦法身讚許歟。念誦大日真言許歟。   曼荼羅供時。後供養了若申佛名者。別不可申迴向也。是顯教平坐作法也。已上北雲說也。   供養法了。次三解脫觀。次圓明觀。次種子若布字觀故。成本尊也。若不動者十九觀有ヘキ歟。次根本印等(云云)已上中道說。   (百十七)金界雜事   大供養會十六尊印內縛也。北雲說。   金剛界五供養。   一說閼伽香花燈塗(謂雲五供養)。   一說除閼伽加飯食。是普通說也。   印明。   八供養印明(用三昧耶會)。   五供養印明。一說用台藏五供養印明。一說用金剛界大供養會印明。   飯食印明。一說用台藏飯食印明。一說用金剛界薩埵三昧耶印明。   唵薩縛怛他哦多縛日路(二合)波摩三(去)摩地婆(引)縛娜(引)幡那胃惹那縛婆那布惹迷伽三母捺羅薩發(二合)羅拏三(雲)摩曳吽。   普供養印明。一說用台藏普供養印明。   一說用阿彌陀軌廣大不空摩尼供養印明。   (百十八)勸請總別印明之事   凡依大法修別尊法之時。總勸請之次可用別勸請也。若依台藏修別尊者。大鉤召印明之次不用別勸請印明也(大原口決)。   (百十九)別尊軌雜事   馬頭軌雲。面惹者敵也。   補沙星者鬼宿也。見ウス沙摩二卷經。衛護本尊真言。部母真言也(見蘇悉地經下卷)。   安悉香(桃ノヤニ)安息香(烏瓜ノ實也)龍腦香(水下臥楊中根也)。   活兒子者菩提子也。菩提樹名活兒樹。死タル兒置樹下。生活故也(百二十歟已下准之)。   (二百)灌頂雜事   三結修多羅誦戰拏摩訶路左那吽咒三結。北雲說齒木付花事。フトキ方可付也。   中道房說雲。此國作法楊枝。フトキ方ヲカム。仍細方可付花也(云云)。   北雲說准天竺之作法者。猶細方可付花也。   五瓶台中央四方金中央四方。坐上置之。   北雲說環以茅三メクリシテヒトトコロヲ結也。部心咒自所持明以可加持也。北雲說瓶入五寶等。用部尊主真言。或用部母真言。加持百八反也。蘇悉地印若五瓶。以五佛真言加持歟。   (二百一有下)放印信(云云)   (二百二)敬愛爐事   建立軌雲。爐如八葉蓮(內爐八角)開敷具台蕊(云云)池上。六壇ノ圖內外俱八角也。即此文被書付。但谷點本內爐八角之注。以朱八字傍注六字。是即前唐院點本被移也(云云)   大原僧都於平等院被塗置阿彌陀壇。既內爐六角也(云云)井房闍梨御說。亦以如是六角可塗(云云)後日見在唐記雲。外緣八角內爐六角(云云)委可見彼文。   毗沙門種子事。   六觀音事。   (二百三)本尊觀   金剛王軌雲。前所觀者為之法身。今所觀者為之智身。相合表一體故。次應以此心供養開莊嚴世界。中道房示給雲。道場所觀居之佛者是法身。勸請之佛是智身也。新生之理性佛。舊成之智佛請入也。是則佛形像造立神奉入之心也者。今以金剛王軌文相葉先師口決也。   (二百一)授灌頂後放印信作法   先灑水。次授法生印(亮海。私雲。法生恐入佛三摩耶乎)然後請台藏軌上下卷。端二三行奧二三行。又灑水。次授普賢三昧印後讀。   金軌端二三行讀。   次又灑水授外縛五??印。明吽●吽●。   然後讀蘇軌端奧。其後放三部傳法印信了。但若是本隨我不部三部之人事歟。若本自隨習人者不必然歟。   予奉從大原僧都受許可時。未廣被授三部密印之前。被授件三印也。了後廣授之。後日被仰雲。蘇悉地傳法印。台藏之次授之也(云云)   (二百二)敬愛爐   (三)本尊觀   (二百四)九執事   日喻本淨菩提心(即是ヒルサナノ自體ナリ)。   月喻菩提之行(白月十五日眾行圓滿喻成菩薩。黑月十五日眾行皆盡喻)(槃涅槃)。   土曜(持中台台藏)。水曜(持右方蓮花眷屬)。   金曜(持左方金剛部眷屬)。木曜(持上方如來果德)   火曜(持下方大力諸明王)。(已上註本雲)。   土(信)木(進)金(念)水(定)火(惠)   (二百五)作禮觀之文。   疏四雲。當觀此身遍至一切眾聖前。以清淨三業至誠作禮。由此因緣獲無量福(私雲。普賢十願意歟)。   (二百六)洗浴真言   三卷底利三摩耶中雲。洗浴淨水印明(在真言)又云。不動金剛著甲印明(在真言)以此等印明加持五處。隨意洗浴。   (二百七)行法軌儀   行願(九方便等)三昧耶(三昧耶)成身(五輪成身等)道場(道場觀等)供養(五供等)作業(念誦)三摩波多(五供已下)南泉房雲。故師云。一切行法作法如此。諸軌等存略不同也。   台藏生起雲。軌文分為三。   一者奉請供養分(謂供養會)二者總別念誦分(從徧知印至念誦後虛空眼印也總謂等)。三者供養奉送分(後五供已下也)就初文又二(初供養前遠方便次近方便及共方便也)●●●●●●●●●●●●●●●。   俱時讀經畢時(讀經時了時也)亦念誦三人一百八反誦了。六人互見合畢經終咒也。經咒了即六人同音唱吽泮吒之音應音響。一結線(謂欲了經咒糸可結樣相構應泮吒音)(引堅也)應糸引豎結。亦念誦人中一人打合啟。一人灑水於檀越。如是事等皆俱時行之。勿前後。如是若一日二日三日一百日結成者。與檀越令繫頸。若亦五六日乃至七日。只百結滿時與之。俱七日護摩者早結滿了。第四五日與之。時日時不必爾(云云)若檀越病癒。或事平息者。請闍梨令修供養法。而解線(云云)若不解為行者作障解糸者。放咒神歟。其解糸時。先修供養法解之。謂修觀音法歟問。何故修讀經誦咒。   師云。見本法可讀經誦咒故也問護摩六段歟答。五六隨意同結線樣如何答。如二十一結修多羅結樣(云云)。   已上大原被記。治歷三年九月六日於北谷傳受河臨。   長久四年三月八日。奉受河臨法。此法似世河臨禊。覺大師於唐土受此法秘之。其後大師門徒受傳之人。中古殆將絕。故阿彌陀房供奉尋師稟受(師者木寺)(喜書勝內供)。先於檀越之家。   限七日修護摩(作法如先)但先可儲護摩七度料供物等(如恆支具)又大火缽一口。閼伽一具。   幕等鑯人形蘖人形嵩人形各四十九枚(每瀨各七枚長三四寸許)解繩七束許(四五寸許切束之)菅秡七枚(六月稷用物也)散米省之。伴僧二十人許各伴。雖役人少少(云云)舟二艘一艘者。編二艘為一艘。護摩料也。一艘廚船也。載人之食也。其七日護摩第六日師檀等相共。隨身一一物具乘舟。先於流上一瀨。於舟上幕中安火爐如常護摩。但伴僧平人之中四人念誦四人讀經。念誦人中一人結線(如先)一人打磬。一人灑水檀越。   問。先先七日護摩二三日間結線與檀越(云云)今何第六日河臨結線耶。答。先結線未滿百。今河臨時滿之可與之也。其念誦讀經間。雜役人中堪能者。令讀中臣楔。又一人令解線。中臣稧了。即四人件僧口誦六字咒振鈴。四人亦誦咒振錫杖。四人吹螺。又一人不間斷打磬誦咒。檀越應發向。即取鐵等人形各七枚。取令摩身。吹系息置之。即有一人。茅菅秡一枚被檀越。如六月稧。向後越之。而後以散米加彼人形即解繩。並菅秡人形入流河中。即螺錫磬鈴等音止。即護摩等了。次下瀨亦如此。七瀨亦如此。七瀨皆如此。若檀主有力者。每菅秡可脫裝也(云云)六字並河臨時。灑水檀越不用之。又先師不用之。但檀主來可灑之。河臨大鼓二口可有。煩故不記之。   問。自上至下歟。自下至上歟。師云。可尋世法(云云)當日後夜時。如例迴向後臨河(云云)又日中後無妨。四人鈴者鈴歟鈴歟。師云。於豫州見之。契鈴振之。若有金剛鈴者亦無妨。唱禮如古記。或准聖觀音。此法雖息災用三類形。此法或加骨爐草。為檀越延命也。   問。弓箭歟鏡等安之樣何。答。見毗沙門壇於橛處在之。河臨時不結線。解線時。修觀音法。念誦後解之。更不用闢除。此私記大原上綱記給(云云)   治歷三年九月六日於北谷。傳受六字河臨作法如記文。但塗扇底迦爐。並四面供具等如例。第一瀨先供養文唱禮九方便。次略供養法(十八道)次略護摩(段主捨曜宿)此間助修讀經誦咒結線。   灑水打金唱發事等如常(每瀨咒三百經三卷三結)護摩後助修一人讀中臣稧解繩。同助餘助修等振錫枝吹螺振鈴打磐。此間不斷各誦咒。應響以人形等摩身。吹氣加散米菅秡等。作法如記文。此次阿闍梨後供養。此間助修唱誦四智讚等。作法如常。次阿闍梨發遣如常。次移他瀨。他瀨了作法如上。但五悔(云云)   已上作法大原上綱於富家殿被修此法之次書出給(云云)   舟廣者不可編。人形存略有一處。三許歟自下至上可修也。記文雲後夜。若月中後可修(云云)但初夜後可修也。   曰揭焉故初夜時護摩了後供養以前可可臨也河臨後還檀處可修後供養也。糸送檀主。檀主結之百結。若檀主遠處行者結之。向鬼門結之。神供可修之。糸通途用白色。但六字驗記五色糸也。或說了略之。每時之終取燒相應物之灰抹之。食前和粥可用也。糸本法雲。三尺五寸。或師云。四尺五寸(實誓僧都記有之)慈恩雲。五色糸八尺結線事。可有結不結之二糸也。但不結之說尤吉也(云云)北雲說。 T77003801.GIF 河臨法支度。   船一艘(一口加廚船一艘)檀一面(四尺二寸)。禮盤一面。脅機二前。   閦伽檀供等七前(四面)。護摩支分七具。錫枝四枝。鈴四口。   法螺四口。線一丈。   灑水。打磐。   中臣稧僧一人(伴僧之內)解繩七具。菅拔七具。三類形七具。   大幕等。壇敷(蘇密)。   又米十石五斗(瀨別一石五斗)油三升五合。   又米七石。油七升。   又三類形七具(枳鑯未毒舂)小大鼓一口(鼓捊已上大原)御修法所(大原)。   奉讀。   六字神咒經一百八卷。   奉念。   大日真言二千一百反。   護衛本尊●●●●●。   聖觀音二千一百反。   六字●●●十七萬反。   息災護摩●●●●。   三部諸尊●●●●。   諸天曜宿●●●●。   奉供。   大壇。護摩。神供。   六字河臨法(大原)。   奉念   大日●●七百反本尊●●二千一百反。   三部諸尊七百反諸天諸天七百反息災護摩●●●●。   奉供。   大壇供一七度護摩供一七度。   秘密稧法一七度。   右謹依仰命等如常。   一或後供養之前加持百反許。   二白色糸三尺五寸檀主結之百結。壇主若遠所住行者結之。行者向鬼門一萬反百結。   三三四類形外。或咒咀怨家等。各書其名字。或息災或降伏。可修燒供並三類形等。乳本薪等如常。   四讀經卷。或護摩時令伴僧讀之。或時禮盤讀之。   桃楊桑弓葦矢等。   (七十四)安鎮事。   先莊嚴道場大壇護摩壇十二天壇(如常)   但依息災作法。   池上記雲。若偏為安鎮修之者。可依息災法。若餘增益等可依當法之。若依師說者依增益法(云云)   鎮決雲。異國軍來等時修降伏。但不修八鎮。只以神幡向敵鎮之。   以八曼荼羅懸大壇北面。   鎮決雲。神幡之外無別八色幡也。神幡即八色也。次以十六流幡。於大曼荼羅左右懸列之。開眼之後。於壇場八方。不動幡本方天幡。各一流隨方懸之。後於壇東為首。東北為終。   不動左。天王右。私雲。師云。行者左右也。   開眼供養之後。承仕取之。壇所四方。各各乃計天本位。明王當天二流高シテ鳥頭豎之。足金立ヘキ也。大原決雲。幡壁邊寄立也。   次以九方或八方。鎮支物折櫃九合。   或八方安置佛前便宜之處(銅輪鐵橛金剛鎮等兼以供養之具)(作法在別)私雲。此供養作法。大原鎮決有之。   三昧記雲。折櫃九合。池上―記九方銘供養道具。作法中大原說此也。   次辨備供物如常(但護摩壇五味香等並隨方施主紀乳木等備之)。   次阿闍梨助修整威儀共入堂。   次阿闍梨著坐。加持供物等(如常)。   次新像等開眼及啟白。乃至發願(等如常)。   次供養法若台藏若悉地。   鎮決雲。依台藏修之。唱禮等如不動法(云云)   種子三形讚等皆如常。   次讚(加誦諸天讚)乃至護摩作法(如常)   但本尊段作法有口傳(云云)已上注助修念大日五字真言。至本尊段之初誦不動真言(云云)或師傳發願之後。至世天段誦大日真言。歸壇之後誦不動真言(云云)   鎮決雲。問。戶摩並念誦等誦何明耶答。慈救明也。但軌意以大日五字真言為不動明也。又或說雲。伴僧等誦五字也。拂壇之後誦不動也。戶摩之間同用五字(云云)又云。根本印何。答。不動印如常。但前後供養之間令奏音樂(云云)   正鎮事。   先點定九方鎮處。依借屋引縵幕隱藏之。   鎮決雲。問。於第何日點定處雲張幕等。又先點定何方耶。答。隨宜為之。問。鎮處幾許耶。答。師說八方也。或說九方也。問。中心修鎮耶。答。或說於中心亦修鎮。謂九方鎮也。即是以鎮中心之地。如三昧支度等。今師說不必爾也私雲。今師說者池上歟   又鎮決雲。鎮所點定何處耶。答。假於內裡修之者。於四方屋垣之外可修之也。先師於與州於垣內修之。又只可隨宜有。   大原決雲。於內裡修之時。只於垣內可點鎮處。垣外污穢故也。   次阿闍梨即於鎮所。勸請供養地神。其作法(在別)池上記雲。第三日午前。阿闍梨至東方鎮處。勸請地神供養。   鎮決雲。問。勸請地天作法云何。答。可依受地法也。如火天戶摩記等。三部被甲並如常法者。入佛·法界·轉法輪·金―被甲等(乃至)至於驚發地天真言修之。凡如此之事。只隨宜以用心修之。前日說也。後日說雲。如常備供具。於前可修供養法也。若台藏供養會修之堀地二說。或念誦後堀之或驚發偈之次堀之。供養法或只驚發之偈修之。池上決雲。供養者例散米等供養之也。每鎮所在之處。   每八方鎮所勸請地神供養啟白可為之。如護摩壇之時取土作法。深廣如軌。   次食前吉祥時堀鎮所之穴。   池上決雲四角堀之。文雲四角散之軌雲。堀深三肘廣三肘。   三昧記雲。兼令堀地。深四尺許。   次阿闍梨先結鍬印誦真言。印地三反。然後令驅使堀之。 池記雲。供養啟白之後。先結鍬印誦真言堀之。   鎮決雲。問。堀地作法云何。答。先結印觸地。即鍬柄夾二空。結鍬印少計堀始之。令驅使堀之。問。自第三日至第五日。每日堀幾穴耶。答。隨宜為之。問。堀地擇土何用耶。答。不擇者也。   池記雲。此間可誦堀地明(云云)明曰。 ●●●●●●●●●   唵你佉那縛蘇(上)提莎賀   印金剛縛豎禪智進力。並豎是也。   三記雲。第七日午後堀九方穴。次塗飾坑內(軌雲)以瞿摩夷塗飾。   池記雲。此間可誦塗地明。   池決雲。塗地印明。如悉地並建立軌雲●●●●●●●●●●   唵迦羅(引)梨摩訶羅(引)黎莎訶。   塗飾已於九方鎮處儲置肘方壇。辨備香花燈明飲食蘇乳果子等。   次第五日(可當大陽直日。灑水並禮盤如常相加)。   池決雲。蜜日也(撰日事開白吉日並第五日)可當日曜。仍此法阿闍梨撰日也。   大原決雲。擇日如前。又說正鎮之日。不可必當第五日耶。第三四日第六日等。可用中第七日吉。   次初夜時(軌雲當於中夜作戶摩業)。   鎮決雲。中夜者初夜時也。   三記雲。第七日初夜後修鎮事。戶摩畢未修五供養之前。   鎮決雲。彼日初夜時如常。六段修後。未入三摩地未結根本印以前。即鎮支物令送八鎮所也。但未修前送之無妨。行事僧並承仕等遣。於南殿前。薦三四枚方令敷並。其上敷手作布其上敷絹。   三記雲。始自南殿南階邊。點定九方便宜處。可埋鎮物之穴堀之。又云。穴前薦。三四枚方令敷。上敷布敷絹。   次阿闍梨助修共護身。即助修各持不動幡天王幡。令承仕等持鎮支櫃。出壇場行列。帝釋為初。乃至伊捨為後(各先)(不動幡。次本方天幡。次鎮支物。如之次第行列立)。   池記雲。先令承仕持鎮支物。送置鎮所(云云)   池決雲。承仕八人。各令持八所支物。兼テ送之。又闍梨共隨身可在人心(云云)   池記雲。八口助修。各持二流幢幡。明王天像。各各二流。若助修數多。各持一幡。持幡人各誦不動明本方天明。   池記雲。助修在前。誦當天明。帝釋為始。大自在為終。   鎮決雲番僧八口持二幡。天明王也。何只誦天明不誦不動明乎。答。並誦無妨。隨意樂。若番僧數多。各持一流各誦其明。謂不動慈救咒是也。行立次第。先王次天次王次天隨方次耳。   又云。問。當天明者何乎。答。軌所說八天王明也。大阿闍梨在後誦不動明出堂到南殿前。   池記雲。助修闍梨共右一匝。其助修等。始從東方至一一鎮所。   鎮決雲。番僧闍梨。共自八鎮所之外右繞之也。如舍利會大行道也。但自垣外可繞也。即第二匝之行道。各隨方方留立也。於所敷設絹上。隨方立旗旛。但明王天王。皆面向前立之。次鎮支物。各置其前   池記雲。面向中央持幡起立。各誦當天明(云云)   池決雲。面者幡面也。中央者本戶摩所也。   三記雲。折櫃九合記九方銘。各各分入五穀切紙五香七寶等。安置絹上。九方五櫃。上置輪橛傍立置銀錢幣帛。八方如置八方幡。各折櫃前供居閼伽飯食燈明等。   律師記雲。以方折櫃九合先置中心。次置八方。起首自東至東北方耳。次以帛錢各立折櫃。其次第如前。次以八色幡亦每櫃置之。但懸壇所。初夜以後放取持來。乍卷置櫃上也。次以九前閼伽燈明飲食。布烈折櫃前壇布上。   次阿闍梨面向北著坐。   三記雲。伴僧一人。為導師令案內令著坐。   池記雲。其阿闍梨。與一人知法弟子。俱至東方鎮所入於幕內(云云)   私雲。池記雲。此至東方者無中方鎮故。   次護身結界等(共也)池三記無之。次加持香水灑淨諸物等(灑水儲之)。   池記雲。先加持香水。次灑淨。先自身。次同伴。次壇地。次支物等。皆唱吽發音。   鎮決雲。記雲。灑淨唱吽發音者何。   答。灑淨有二說。一隻唱吽發吒灑之。   一誦吉裡吉裡(云云)次以辨事明加持諸物等。   鎮決雲。問。此記雲。辨事者何明耶。答。吉裡吉裡佳矣(云云)次以地天明加持之。   池記雲。一百八反明―如台藏。次以如來慈護明加持之。 ●●●●●●●●●●●   唵沒馱每坦哩耶縛日羅囉乞叉憾。   次以不動明加持之。次結金剛輪印誦真言加持輪。   池記雲。以下真言。先結印誦真言。印之然後加持之。   ●●●●●●●●●   唵縛日羅斫迦羅吽弱鑁斛。   次結金剛橛印。誦真言加持橛(池決出地結)(真言)次結金剛槌印。誦真言加持槌(池記雲。以上加持鎮具了)   鎮決雲。問。槌印明何。答。台界金剛手院錘印明 ●●●●●●●●●●●●●●●曩莫三曼多縛日羅赦娑怖吒野縛日羅三波●●●吠ソワカ   印內縛舒豎二大指。以印上右頂邊。作將打物勢。台軌雲。以像槌形(云云)   次讀祭文。   祭文畢奏音樂。次神分心經三卷計。次大日真言一百反。次不動真言一百反。次八方天真言一百反。次祈願寶號(私不動)。   三記雲。次諸天真言各百反。   件念誦間令奏音樂。先鎮舞。次萬歲樂。次普供養印真言。次祈願寶號。次願以此功德(云云)安鎮供養。   鎮決雲。問。樂人住何處耶。答。隨意耳次大阿闍梨並八方阿闍梨。共起坐各具隨方旗旛並鎮支分。各入當方幕處。二幡並立之。   池記雲。承仕等入於幕內。於鎮所中心安置肘方壇陳列供物等。次以明王旗旛於壇內方豎之。次當方天幡於壇邊豎。次以禮盤安壇前。   鎮決雲。問。於鎮所置幡方何。答。幡向外立之。行者向內修之。長宴私案。此意於壇外可修鎮。又天幡明王邊立之。次大阿闍梨。於中方幕之內修鎮。   池記雲。此間令樂人唱音樂。先開鎮支櫃。取紙敷穴底(誦辨事明三記同之)。次取銅輪安穴內(誦輪真言池記雲。安置坑中心)。   池記意。已上事令弟子為之。次取鎮橛入立輪臍。誦橛真言。   池記雲。又入輪臍穴。次取金剛槌(誦槌真言池記雲。阿闍梨取錘)。次誦不動真言一反。一下錘滿一千八十遍(一千八十了以錘加入穴)(中)。   大原決雲。打槌之間。   本尊明末高聲唱發●吒●也。次取七寶布輪上(誦辨事)(明)。次取五穀五香四方散之(誦辨事)。次取五方色繒彩錢帛鎮之。次取散供散之(加持飯食印明。須彌王印明等加之。池決雲。穴內散米也)。   三記雲。先中方穴底敷紙置輪其上立種子橛。紙書鎮宅真言。押付件橛。其傍並幣帛銀錢等。散五穀切紙。入五香七寶蘇蜜等。並供養閼伽具飲食等桂律記雲。中心五穀五寶閼伽佛供等埋也。次以本土築之令堅固(此間誦辦)(事明)。次結持地印誦真言按地七遍。印二手相背著。大指小指互相鉤置心。誦真言三反。每真言終按地頂散。真言曰   曩莫三滿多沒馱南薩縛怛他蘖多地瑟吒曩地瑟恥帝阿佐麗尾摩麗娑摩羅禰缽羅紇哩底缽哩輸勝ソワカ。   次八方阿闍梨。各修略供養法。同修安鎮(作法在別。更聞口傳)。   池記雲。持幡助修著坐修供養法。   鎮決雲問。持幡之人於鎮處修何法。答。台藏等。隨其人意樂。但十八道佳也。以不動為本尊。加念當天也。若無明王幡者。唯修當天(云云)   又云。問。八方次第鎮之歟俱時也。   答。或八人俱時。各在八方誦明打橛。各發伴●吒●音也。闍梨一人。次第鎮之時克久歟。   三記雲。幡鎮夜中下。   各各卷結隨方加埋也。次九方鎮之大阿闍梨修神供(祭文後至此不絕奏音樂也)。   鎮決雲。便問。於何處修神供耶。答。於便宜處修之。但其作法如常。   又云。同記雲。前後供養兩度戶摩亦奏樂(云云)心何。答。奏樂有二說。一者正鎮之間奏樂也。一者闍梨自上禮盤。   乃至正鎮之後戶摩不絕奏樂故也次大阿闍梨並八方助修。共還入壇處更修戶摩。問。記雲。次阿闍梨入壇處更修戶摩(云云)心何。答。先初夜時如常。   六段―未入三摩地以前趣鎮處也。鎮了之後還壇所。更又修戶摩(如常)   六段也。故此法一七日二十一度戶摩也。而此一度戶摩不入數。即是正鎮一具故也。戶摩了後入三摩地。結根本印。乃至時而後修。後夜之時(云云)或說不必七日修之。   以第五日中夜戶摩為結願(云云)或第七日修鎮(云云)乃至修後供養至明相修功德了。   池記雲。已上始自正鎮至於神供。此間樂人不斷而唱音樂。又前後供養。兩度護摩亦同奏之。兩度護摩亦同奏之。 (私雲。鎮後還壇所更修戶摩。始自火天段至世天段修之也。仍鎮時戶摩支二度料可儲也。今度戶摩了後。入三摩地結根本印修後五供養也)   池記雲。若於鎮處無借屋者。於後夜時。助修各幡持入護摩壇。如本安置之。若有借屋者。各於鎮處每時持念。   又云。師傳雲。西國流軌上從王宮下至黎庶。於其處住中心。安置根本形像。於八鎮所建立精舍。安置四臂大忿怒像。及天王並諸眷屬。每月一日及十五日獻。諸供養。並陳音樂。又於王宮春秋戶摩。   私謂。乃至黎庶普皆修之。何妨耶。   鎮決雲。正鎮已後第六七日。每時往鎮處持念耶。答。不必爾。此國作法不造捨故也。師云。凡此國人師。修之不同也。或第五日中夜戶摩為結願。或第七日修鎮也。皆唯當日掘地―處修鎮(云云)兼日作法。是即法所說也。   或第五日不必當大陽直日(云云)然則以此私記為規模自餘之事。只隨宜用心准修之。勿煩尋之(云云)或說借屋八方造修之。   三記雲。御修法了取御佛入筥。安置仁壽殿樑上便宜所耳。宮中安鎮作法也。又有隨方安鎮法併兵亂時作法。隨師可學也。   件作法以大原鎮記。為本書之注了。池記者池上私記也。鎮決者。大原面決於池上給也。池決者。或人他記中不明事等決也。大原決者。宴公面決僧都也。三記者三昧私記。律記者。飯室僧正記。正鎮夜事許也。   三昧流九方鎮(云云)池流有二說。但今記八方鎮也。大原流又有二說。今記九方鎮也。南說雲。池流無中方鎮(云云)   曼荼羅事。   池支度曼荼羅一鋪。中心可畫四臂不動明王。盤石上置輪。輪上令坐明王。具如軌。八方天王周匝畫之。並如軌說鎮決雲。今所記。但依平等房本記之也。與軌說小異也。又先日說雲。與軌記同。仍略之。   律記雲。曼宅羅中心金色不動。八方四臂不動。外院八方天。   (池流圖樣。八方天持物等。與軌小異。鎮決雲。平等房與軌異云云。然者此圖樣。若平等房本((類-頁)*欠)。可尋也)   三昧流圖樣。中心二臂金色不動。次回四臂不動。各令坐。八輻小輪。九尊總令坐八幅大輪。外院八方畫八方天。   神幡事。 T77004201.GIF   池支度雲。神幡十六流。八流可畫四臂不動明王。八流可畫。八方天王。又如軌。   池決雲。此幡大幡也。壺唯一也。手上下可著也。非例幡樣。   鎮決雲。十六幡色何。答。東(白)東南(黃)南(黑)西南(糝)西(赤)西北(青)北(黃)東北(綠)又云。幡樣何。答。義釋說。壺一幅與例幡異。幡畫像。但以黑書之。不用彩色也。故軌雲。索者絹也。南海傳一讀雲索。   又云。幡文云何。答。隨宜作之。以竿懸幡。竿上有鳥口(云云)   三昧支度雲。七尺(云云)又云。三昧支度雲。八色幡八流不雲十六何。答。或說不造儲明王幡。唯造八方天幡。是尤佳歟。   正鎮之時。即於穴中埋加之。或安置宮(云云)又有秘說耳。   池支度雲。肘方曼荼羅八面(私雲。加禮盤八面)。   池決雲。寬狹在心。一肘二肘乃至三四(云云)   壇供八具燒閼塗花飲食燈明蘇乳果子等。   池支度雲。寶物金銀琉璃珊瑚馬腦真珠虎珀等也。   鎮決―珊瑚若無。此國者可替用餘寶。又以當方色。彩帛裹之。   大原決雲。珊瑚之代可用赤虎珀(法性房傳云云)南說雲。珊瑚代可用水精(云云)或以赤頗梨替之。是又法性房口傳。   池支度雲。五香少少五穀少少。   三昧支度雲。沉檀蘇合龍腦郁金安悉   鎮決雲。沉檀乃至安悉(云云)。何六香耶。答。或沉檀為一種也。   鑌鐵橛事。   鎮支度雲。鑌鐵橛八枚。長八指一半(已上)作獨股形。仍具八楞。已下橛形可入輪臍四指。池決雲。鑌鐵者七度調鐵也。橛半已上八方獨古形。已下圓可造可入輪穴樣也。   輪事。   池支度雲。銅輪八枚。廣一肘。內八幅外八方各出三股半金剛杵。輪臍可有孔可容。   橛樣。鎮決雲輪何。答。   軌說一肘(云云)甚大故(云云)六寸許尤佳(矣)又準隨宜耳。   又軌雲。出半三??(云云)三昧圖獨??(云云)三股煩故也。又中心是穴也。   池支度雲。鐵錘一支。   池決雲。鐵槌者金都知也。柄長可造。繒彩等事。池支度雲。五方色繒彩。錢帛各八具。   鎮決雲。五色繒何。答。以絹染五色也。正鎮之時。以此繒彩加埋也。無別作法也。   池決雲。五色紙錢也。帛又五色割出歟。   池支度雲。散米少少淨鍬新幕等(私加之)。   鎮決雲。幕何。答。或隨事改色故。息災白色等也。或隨當方色作之。唯隨宜耳。幕數何。謂八也。或九。   鎮決雲。淨衣何。答。隨法改色。但為安鎮修之者只息災也。故白色也。又說黃色用之。地色故也。又云。軌修供養時。著赤色衣服者。師之口決雲。修殘食供事時歟。   三支度雲。可用赤淨衣。支度卷數等可有此處。   或說不讀祭文。不令知人埋之吉(云云)(遍敬僧都說耳)。   鎮決雲。三昧卷數之真言四萬三千反(云云)心何。師云。軌意以大日真言為不動咒也。故云爾(云云)雖然猶可誦加不動咒(具如前)   又勝不動國者。阿閦佛國也。   又云。乳木量十二指(云云)何答。息災故也。私雲。降伏法。又云。十二指如大威德法也。   安鎮。御修法支度。   一御佛三幅曼荼羅一幀(圖樣可作佛師)。   一七個日御修法料(如常)   米七十五石(伴僧二十人定)雜谷一斛。   鹽一斛(解字誤也)油四斗二升。   壇敷布淨衣等。但可用赤淨衣。   一安鎮料內(若。息災者可用白色赤色。何沉檀二種為一也)。   五香。沉檀。酥合。龍腦。郁金。安悉。   七寶(總合九裹)金。銀。琉璃。珊瑚。馬腦。真珠。虎珀。   五穀(各一斗)大麥。小麥。小角豆。胡麻。稻穀。    八輪。銅輪(九枚。廣六寸中有穴)。 鑌鐵橛(九枚。長八九寸獨??形。但可作八角)。   五色帖幣(八捧)同色紙一帖(切紙料)。   上紙一帖(銀錢料)絹幡八流(八色各八尺)。   白黃(二流)黑(二)糝(赤黑色)赤青綠。   精米五斗果子三斗。   油二升。澄心二把。   絹六丈(尺大原本)。手作布六丈。   土器十重。折櫃九合。   折敷二枚。桶二口。   杓二柄。續松二十把。   薪一荷。薦三枚。   鍬二柄。鋤二柄。   鑌二柄。   以前支度注了言上如件。   長和四年五月十二日(行事大法師阿闍梨大僧都)。   安鎮家國修法所。謹奏。   奉念。   大日如來真言四十四萬一千反。   寂災護摩●●二千一百反。   三部諸尊●●二千一百反。   奉供。   大壇供七度護摩供二十一度。   九方鎮供具一個度十二天供並神供三度。   右謹依宣旨。始自五月二十五日至今日。並七個日夜之間。二十一日大法師等同勤修。件教法安鎮宮城九方。奉祈聖主萬歲如件。仍勤行事。   謹奏。   長和四年六月三日(行事傳燈大法師位。阿闍梨大僧正法印大和尚位)安鎮國家御修法所。   奉念(今勘之。伴僧八口定一時各百反令勘之)。   大日如來真言一萬八千九百反。   不動明王真言二十萬反。   護衛本尊真言二千一百反。   三部諸尊真言二千一百反。   諸天曜宿●●●●息災護摩●●●●奉供大壇供等如常。   隨方安鎮所。   大日如來真言八百反。   不動明王●●八千八百反。   八方天●●各百反。   壇供八度八方安鎮各一度。   中夜護摩供一個度神供九個度   (已上大原卷數案也)。   鎮決又云。增益爐中幢印。   衣食俱赤(云云)何耶。答。此法增益爐底置幢也(圖2411_,77,0044b20(00))。師云。此法爐樣面見之(云云)。 又赤者以息增相當五方五佛色意也。故增益即東方寶幢佛赤色也。如五色界道也。文勢標也。常說雲。增益黃色(云云)是即受色之次第也。受色者。變白染黃易。變黃染赤易。乃至黑如之故。受色次第。常說黃也。今言赤者。且一往說也。非可用赤色而已。黃色是實說也。   鎮決雲。劍契衣食皆青(云云)何。答。劍契者爐底畫劍也。此法意也。面見之。   又云。出家若行犯大罪者。是一往義也。況無淨行優婆塞之處。如何為之耶。   長宴或師傳。禮天等有二意。一者大日等流身故也。一法身理等故也。法增阿闍梨口傳(云云)   又云。八幡畫天像。軌意別法降怨法也。何安鎮之時用之耶。答。師云。軌意爾也。雖然師云。傳授又以之用安鎮也(云云)南說雲。以朱書鎮宅真言。橛中可籠也(已上私記決等。最可秘之。後見之不可那爾。努努)。   池支度奧書雲。慈覺大師大唐傳受。師資相承於今不絕。依師口傳闍梨之意樂。今私記之。聖意難測。後賢請正。   延曆寺傳燈大法師徧照金剛。依先師無障金剛ノ教示撰之。無障金剛者。先師靜真大法師ノ入壇。灌頂之名也。徧照金剛者。皇慶入壇灌頂之名也。先師昔於豫州館。具被傳授件義式作法耳。   安鎮次第(南谷)。   先支物不動明王根本像一體。八鎮不動明王八體(私雲四臂也)八鎮不動明王幡八捧。八方天王幡各一捧。金輪八枚。鐵橛八支。槌八支。肘方壇八面。七寶少少。五穀少少。四色繒彩錢帛牛蘇四斤。   五穀巨勝乳酪飲食果子蠟燭菉豆子塗香五味香沉檀蘇合龍腦郁金安悉。乳香白芥子蜜。   施主年記乳木等。羅惹上服(若檀越上服)。   闍梨助伴衣服(有黃色)。   護摩雜具等(起首時分)。   三日午前起五日午後始。   成鎮地法。先如例供供養法(乃至)讚歎次主伴共出道場。先令淨人鍬等。次至東方鎮地所。行者―先誦驚發―地神偈。   勸請地神―誦受地偈。次以小供供養而後發遣。次結鍬印。印中持鍬穿之(三反)如此阿闍梨。   相共乃至於伊舍那方如次穿之(若恐時延者兼日之穿之無失)而後以瞿摩夷塗吼內。次以輪布孔中心。若恐時延者。伴人各辨之。次主伴共至戶摩所。阿闍梨持珠杵在前先行。承仕八人捧八方明王幡。次一一承事之後助伴八人。各取本方幡。帝釋為始伊舍那為終。而後出戶摩處。先三匝圍鎮處。闍梨誦明王真言。助修各誦當方明。勵聲可怖畏。   次闍梨一人還入戶摩處。正向佛前立。助伴各於當方向內如丁字立。承事捧明王幡。向外方立。闍梨誦本尊明。助伴各誦當方明。以左手取幡。右手以杵左轉闢除障者(承事打金百反。與金聲共主伴發發音)次助伴不代足跡。衛幡右轉向外方。   次阿闍梨。助修共以杵右轉結界(百反)而後承事打金。與金聲共主伴發聲。   次阿闍梨出戶摩處先至東方。以七寶布輪上。以槌當輪臍。打橛誦明一千八十返。一返一度下錘打。以五穀散四方。   次以綿紙錢繒帛置四角。而後下土填平歟。承事以明王幡向東方。   配鎮所上立之。次以方曼荼羅置鎮處上。次辨備塗香閼伽燈明飯食蘇乳。至於伊舍那方鎮之(若恐時延者。助伴各代闍梨鎮之)。   次主伴共結各各尊印。誦各各明。右旋三反。若五七反。而後闍梨入內引轉念珠。乃至念誦護摩。護摩了後。伴人各向當方明王修供養。修供養後。承事助修。取各各幡入戶摩室立於本方坐本坐處。次闍梨修後供養。以下如例。師云。承事取殘供。施於寺中並施主家。又可施水陸有情。但不可施鳥犬之。   (七十五)祭文事   鎮決雲。師御葉衣記雲。讚後令讀祭文(云云)   大師御熾盛光次第。治路之次發願啟白聖眾(啟白文在儀軌)次奉請(云云已上次第文是注矣)。   師云。此法三度讀之(云云)一勸請一讚後一後閼伽(云云)   持雲。熾盛光法祭文。一說勸請時用之。一說讚後祈願次用之。一說隨方表白次可用之。持者延法橋也。   又云。問。於何處用祭文耶。答。起首一時用之。付之有二說。一者讚之後。念誦之前用之。三昧祭文必可為規模。只以之為潤色用心耳(云云)   熾盛決雲。祭文事如安鎮私記文決之。表丁寧也。或只一度初一度也(勸請時也)讚後祭文後次誓願(云云)以我功德力等(云云)   例發願音唱之。總持院作法也。   東寺他供養法時。有此作法也。   可在葉衣之所。   付第一法明之。   先畫尊像(如經)次可儲道具。   賢瓶一口(盛香水插花果樹枝)。懸像竿一枝(有龍頭鐵橛)法螺二口。大鼓二口(如拔)磬二口(如拔)香呂三口(加香台)。   此等物兼日置壇場內。以辨事真言等加持之(已上注)   次於壇場內安置佛像。七日七夜修護摩法(可具助修十四人)至第七日夜。正作遣除法。於初七夜時修供養法(乃至)念誦(云云云云)   已了未修戶摩。阿闍梨助修相共先三部被甲等。然後出於壇場一人持賢瓶(誦心真言加持之。又誦之持之)一人持像竿(無間斷誦大陀羅尼)○(又先誦之加持之)二人吹螺(誦摘枳王真言加持之。又誦之吹之)二人擊鼓(誦摘枳王真言二十一反加持之可擊之。拔又誦之擊之。令淨人荷此鼓)。   二人鳴磬(誦摘枳王真言二十一反加持可擊之拔又誦之打之。又令淨人持磬)。二人誦讚。三人持香呂(燒安悉香。其香以心真言加持之百八反。又誦之燒之持之。香煙勿令斷絕。又令淨人持香台)阿闍梨在後出行結根本印。而無間斷誦大荼羅尼(或持杵加持之)引入王宮。從南門入右旋一匝。又從南門而出後。從東卻繞城內坊市一匝。便從城南門出。至於城南門外大水瓶所(於中置種種飲食雜果及面等。當時兼置此大瓶。可用瓦瓶也)至彼處竟。阿闍梨誦妙色身如來真言。加持此瓶七反真言曰。   曩莫婆誐縛帝蘇嚕波耶壇他誐多耶娑(引合)訶(引)   又誦葉衣觀自在菩薩荼羅尼七返。   於真言句中(其句可問師)稱國王名字加持之(可雲國王某甲除災安穩增長寶壽願王國界無諸災難)然後於路側曠野。棄擲水瓶令破作是告言。閻魔界中行病鬼等。汝等受領此飲食歸道而於諸有情起大慈心。令此國界無諸災難(金剛合掌誦之。私謂。又誦般若心經仁王經四非常偈。金剛般若兩段偈頌諦緣度等也)。次阿闍梨助修三部被甲等。然後相共還入壇安置佛像護摩法(已上諸法皆可用佛像)。   已上第一法了。第二法如文。   第三法。   又七日七夜修護摩法。書二十八夜叉將真言。建立別壇隨其方位而安置之。(經云。於二十八藥叉將位。各以白檀香塗一小壇云云)次辨備諸供具(經云。壇上燒香雜華飲食燈燭閼伽文)。次助修一人。每日令勤諸供養(讚後令誦祭文)。經云。虔誠啟白告。唯願二十八大藥叉將。並諸眷屬。各住本方護持(某甲)為除災禍不祥疾病夭壽。   獲得色力增長聰惠威肅端嚴果報具足易長易養壽命長遠。   私雲。經文帖真言已作供養啟白。雖然兼日作之有何妨耶。次至第七夜。作護持。於初夜時修供養法(乃至)念誦念誦已未修護摩。阿闍梨助修相共。先作三部被甲等。然後持處寫藥叉將真言。出於壇場。到彼所居之處。隨諸方位次第帖之。帖真言已。阿闍梨助修三部被甲等。然後相共還入壇場。修護摩法。供養啟白大藥叉將(私雲。此法乃至黎庶相共修之。有何妨耶)已上第三法。   第四法是除障難灌頂法也(具可問師之)。   自餘別法如文(又有口受等。可問師之)。已上池上。私記之。   寬德二年十一月上旬說(葉決)   三昧印為根本印(八葉)   羯磨印如別文。已上二印先年受了。   三摩耶形八葉蓮華私雲。種子●字(云云)(四十六)羯磨印事   私雲種子●字(云云)   中道房被示雲。自欲作此印樣。左右手以大指押無名指甲。餘三指直立。左右指相叉(云云)但普通說。腕ヲ相チカヘテ。如十字羯磨作行(云云)北說雲。二手以大指押小指甲。左伏右手ヲ置其左上。左右指端與臂齊作。   (七十七)奉送事   池上熾盛光私記雲。先結佛部心印。誦現前諸尊如來等偈次誦佛部心真言。真言末加蘖車●●句。以二大指向外撥之。三誦三撥。次蓮花部心金剛部心。各誦明外撥之。想諸尊出於道場。各乘車輅。次結請車輅印。誦請車輅明。除明末迦羅灑野句。加蘖車●●句。撥中指端三誦撥之。   師云。十八道奉送。或大法奉送(如常)   又樣誦唵跛折羅母乞叉(二合)莫也。   以右手彈指(云云)此三部通用印咒也。已上南院。   私雲。大原御說傳聞雲。前方便之中。闢除彈指與奉送彈指有差別。不知案內之人同樣用也(云云)   今撿施餓鬼等。大原私記雲。撥遣以右手作拳。以大指頭指。仰掌彈指作聲(云云)故前彈指者可仰掌也。但與傳聞有異又云。可決彈指闢除。或作拳但左轉彈之。又撥遣彈指仰拳彈之。施餓鬼中施飲食彈指。立拳彈之(池上口決大原記之)。   熾盛光例時記雲。二手外縛二中指立。指末插一花。頌現在諸如來等偈。花可投壇中。真言曰。   唵ハサラモキサモク   良明阿闍梨雲。皇公雲。胎藏軌借用金剛界奉送真言曰(私雲ヲンハサラモキサモク)   師說雲。金剛界可出者。是蓮華部奉送也。而可有五部奉送(云云)   圓行和上金剛界私記雲。佛部行法中雲。   唵波馱摩薩壇波穆。   泉雲。此記可然。所以者何。三摩地軌雲。唵摩折羅薩壇波穆。以之案之。隨部改歟(云云)   (七十八六)長久五年九月十三日。於丹州池上御房。   賜新撰熾盛光私記。長宴。   師云。此法如此。私記文安立修之。若不爾者。得此意依台藏修之。其作法如先日所說。又此曼荼羅七十餘尊也。其供養法中。闍梨助修共起禮拜(同音)諸尊法等皆如之。具如記文。又設銀錢等。各別獻諸尊等(不必用幣等)又室內便宜之處造棚。別壇供外安設七十餘壞供具。至飲食供養之處。招承仕二人。先令一人取一壞。闍梨傳取之。捧以獻之。即次一人與之。其一人即取之安本棚。闍梨捧供之。與次一人。先一人又取一壞與闍梨加之。輪轉供七十餘盞。尤有效驗也。又此法曼荼羅如軌所說。具以可令圖繪之也。又若為黎庶等修此法時。唯畫八葉尊。餘諸尊天等。唯點位敷之壇上。若為國主修之者。總委畫一曼荼羅諸尊諸天等敷之壇上。供養持念。而每日時竟設覆。敷覆曼荼羅上。恐穢恐露故也。師口傳雲。五淨居印明五之中。隨一用之。   今軌中有五淨居。又列摩醯首羅。私案等如熾盛光私記。   私記雲。飲食(有口傳)燈明(有口傳)。   師云。飲食口傳者。七十餘盞食設之供也(如上記之)燈明口傳者。又如飲食。設七十餘盞燈明。如食供之。又供燈也。而或蠟燭供奉之。是佳。   用別盞燈是煩故也又紙錢(若クハ黃若クハ白)七十餘捧設之(不必用幣帛近俗故也)普供養印明次奉之。紙錢准天等。冥道供等奉之。不必至佛界耳。   祭文事(上書キ也)次禮拜(云云)   記文結本尊印。觀曼荼羅者。先結智拳印。誦一字真言●(三反)而後觀曼荼羅(云云)次正念誦文殊等八菩薩(文殊八字口傳)問。八葉加佛頂八尊也。菩薩七菩薩也。何云八大菩薩耶。口傳雲。一佛七菩薩也。依多分故唯雲菩薩也。如之大數也。禮諸尊口傳者。阿闍梨助修共起立。如常禮拜。一一唱名號奉禮之也。   日輪想本尊種子等(云云)一字軌雲。處於師子坐日輪白蓮台(云云)   又云。心日輪中臍現一字●金色(云云)禮拜之時必加南無字。故今唯示佛菩薩次第。不加南無也。而寫者加南無字亦無失。此決最可秘之。後見之人不聊爾也努(云云)   護摩之時作法。池上私記有之。   曜段勸請(我今稽首請。摩醯首羅等。七大天王眾。及以九執天。唯願降臨此。)。   供養時誦曜明。可想奉供養十六大天。或可用各別真言。   宿段(我今稽首請。十二宮主天。二十八宿眾。唯願降臨此)。   供養時誦宿明。可想奉供養十二宮二十八宿。或可用各別真言。   本尊(我今稽首請。本尊熾盛光。唯願降臨此)   諸尊(我今稽首請。八大摩訶薩。三部諸聖眾。唯願降臨此)   供養時誦三部總咒。可想奉供養八大薩埵並三部聖眾。或可用各別明。   世天(我今稽首請。四大忿怒尊。八方護世天。及以諸天眾。唯願降臨此)   供養時誦普世明。可想奉供養四大明王護世八天並諸天眾。或可用各別明。   池上私記雲。飲食(有口傳)。燈明(有口傳)。   問雲。如何。答。可儲七十餘壞飲食燈明也須獻蠟燭也。而依數多自然經時克歟。若未遍之前火滅者。還可招其失。仍別別可用也。加之佛菩薩獻蠟燭事無明文。又先德不許事也。至獻天等者。其文在護摩軌。但數多用事猶可有憚歟。已上南泉口決。   私雲。大原私記用七十餘壞蠟燭。加之承歷四年七月比。僧都依開白命。於定林房被修此法之時。用七十餘壞蠟燭供(云云)末代之人。以之可為指南歟。   (七十九)調和毗那夜事   師云。可修別行法也。   儀式如聖天行法但招請時可誦結加軌所出帝珠羅施印並真言也。又念誦時可誦加大自在天咒也(云云)別事不可有。只見軌。   又每事用心回意略可修也(云云)具見大自在天法(云云)已上南說印真言等第一帖可見。   (八十)冥道供事   師云。以齊法齊文二書。為本可修也。圖位多少任人人意樂也。但數日行法圖位多者。於事懈怠多。圖略如形修行法。可供冥道也。   問雲。大原上綱記圖位。初一百餘位。後二百位許如何。答。若隨一一類。各別勸請供者。可成二三百乃至一二千位也。但如此大作法者。只一事ノ行宜歟可然。深山清淨之處廣儲壇。若敷淨薦等。供物多多任意勸請供養後。供物等之沙汰不知之。捨還最可宜歟。問。祭文必可讀乎如何。答。唐朝二文以讀祭文為本歟。況如此天等冥道眾等。供養之時。皆從昔造祭文讀來者也。仍修此法之時可讀祭文也。就中圖位多一時行法者。最讀祭文。運心相加致丁寧。私供者必可有其驗之法也。但此任本書義也。   竊案之續不可有行者意等歟。縱雖不讀祭文。真言威力運心供養豈空。凡讀祭文者。多是准外法也。真言行法以運心為本。祭文所書戴。衹是運心樣體也。從雖發言不述。若能運心想。自然可成真實供養者也。就中檀越住宅若房舍等數日修之。每事存略不讀祭文修之最宜歟。問。齊文圖中無第十位如何。答。見彼圖位。隨所地((卿-即)*(概-木-旡)*卩)主不付次第。若以此可為第十歟。但不經次第者。隨處不定故不注次第歟。   又云。亡僧亡尼等尤然不思(矣)。   只如此圖位回意略可然樣可修也。已上南說。   (八十一)無垢淨光事   問雲。此陀羅尼有印耶。答。無矣又問。若修此陀羅尼法之時。結何印以誰可為本尊乎。答。無印者誦咒之時不必可結印。如此無屬誰佛菩薩之法者。釋迦若大日。以之為本尊常事也。仍修此法之時。以釋迦為本尊。念誦之時可誦此陀羅尼也。   (八十四)四個真言 ●●●●●●●   一唵酥底瑟吒縛折羅(心地神咒) ●●●●●●●●●●●●●● 一曩牟婆伽伐帝烏瑟尼沙唵部林盤陀曳●●●●●●●●●●●●●●●娑婆訶怛他揭都娑婆曳娑婆訶缽頭摩尼娑●●●●●●●●●●●●●●●婆曳娑婆訶跋折羅摩尼娑婆曳娑婆訶摩尼●●●●●●●●●●●●●●●●●●俱羅曳娑婆訶怛侄他??●叭摩尼達哩●●●●●●●●●●●●●●●●??叭吒吽●歌●叭吒摩尼伐折哩??叭吒(緒勳ノ咒)●●●●●●●●●●●●●●三南無喝羅怛那多羅耶夜闍羅摩訶闍羅逗●●●●●●●●●●●遛摩訶逗遛吽急速訶尼攝唵急速訶尼攝速(天廚咒) ●●●●●●●●●   怛侄他唵跋折羅娑婆耶ソハカ(防護咒)   已上毗盧遮那別行經四個真言也。至於陀羅尼說文功能等者。悉可見經文也瑜祇經疏二雲。又─若有誦餘尊真言不成就者。當用此經根本真言。加彼真言而誦持之。決定成就(云云)而下經中不出根本真言。別有毗盧遮那別行經。出蘇悉地真言及功課真言並三種悉地法(云云)   別行經云。毗盧遮那佛言。若人不能成熟三種悉地者。但能誦心地神咒一百萬遍所持之咒當得大驗。持諸咒人。若不如法。被本咒神瞋者。誦心地咒自歡喜。經上文。法身世尊。我今眾生。總持法要者。多所不成就。縱有小功即被毗那夜迦與作種種障難。令遣不成。復令其人即生本性生厭離心退意棄捨。斯等眾生。即為不知心地妙法諸佛境界。是以不成三種悉地。反被鬼神惑亂。唯願世尊。憐愍眾生及為我等說持法要清淨軌則。云何當得三種悉地。云何。安置身心。念誦不被諸惡鬼神與作留難。汝今諦聽。為汝說去魔之法。有大神咒。名心地咒法。持誦之者。速得一切種智。不為諸魔得其便也。不誦此咒而得成者。無有是處○若諸ノ人天將諸餘咒。若不先誦此咒得悉地者。無有是處。若先誦此咒後。將諸咒不成驗者無有是處○誦心咒者。被毗那夜迦惱亂無有此處。何以故。此咒是一切諸佛心地法要。但世間出世間法。不從心地而生者從何而立。   又云。若有人持三部心咒。欲得此心地神咒助法成者。我今為汝分別解說之持佛部咒者。當先誦心地咒百萬遍。若持菩薩咒者。當誦心地咒二百萬遍。若持金剛部咒者。當誦心地咒三百萬遍。若人但依此遍數滿者。隨持本咒皆得成就。何以故。此心咒是一切諸咒之母。是故諸咒神等。無敢違逆。若所作不遂心者。但心念心地咒二十一返。當得大驗(已上文第一咒文也)。   又云。若人持三部咒未得悉地者。為是凡夫無明熾盛。忽生退轉之心。造諸非法。貪著五欲。於所持咒。而令間斷。或經多時。於後忽然自發開悟菩薩之心。重持本咒。我為此等說緒勳心神咒。令諸眾生無間斷性。共本不退一種。即說緒勳咒曰(第二咒也上出之)。   此是緒勳神咒。亦名心地根本神咒。能滅重罪。此罪業能誦此咒。悉能滅之。亦能破一切諸咒功能。復成諸咒功能。不用具論。但有誦持獲驗無量。若人持咒中間斷絕。後欲緒理。隨力先誦本持之咒。少多遍數訖發願稽首毗盧遮那佛。弟子某甲。先誦某咒若干遍數。中間廢闕。今受誦得若干遍。願諸佛與我。於前所誦功德。及今時所持者通洞無間斷。即誦緒功神咒一千八返。又重准前發願。即共本來不退無有異也(已上第二咒文也)。   又云。觀世音菩薩白言。世尊我為求悉地之人。或在深山曠野之中持誦咒法。未得成就乏少糧食之。以是義故令退菩薩之心。我今為此等善男子。說諸天尉神咒。即說咒曰(第三咒上出之)。   先以淨水洗缽。置缽淨巾上。後以淨灰於巾下。灰上鋪巾含中水噀缽。閉目誦咒一百八返。心念上妙天尉。於時諸天遣天童奉送上妙食。於缽中滿。即起頂禮彌勒世尊。次禮觀世音菩薩。即當食之。餘者散施一切多眾生。若人間食不可食。盡得此食。契自然證悉地也。將此咒咒人間飲食二十一遍。施與餓鬼。鬼得是食免餓鬼。若得生彌勒天宮。若至饑荒之年。以此咒咒人間飲食。千八返返。可眾人食之令無盡矣(已上第三咒文也)。   又云。若人能於三年日日不闕作此法者。其利廣多矣。捨此身已得生西方淨土。現世生中增益得福。持諸餘咒悉得成就(第三咒文也)。   又云。爾時金剛藏王菩薩言。諸有情持三部咒未得成就。有少功效。即而為防護。即說咒言(第四咒也上出之)。   若持咒之人。覺有不安。當知。即是諸魔毗那夜迦等惱亂。即急誦此咒。我與十方藏王及諸眷屬。至彼作護之(已上第四文)。   私雲。第一咒是悉地根本咒歟。第二咒所作中絕時可用歟。第三咒行法之間。資糧斷絕難遂時可用之歟。第四咒毗那夜迦等作障難。行法難修之時可用之歟。以此等意奉問師。經意大略如此可得心歟(云云)   疑問雲。此經何以為蘇悉地根本耶。經意普遍諸部可用歟。答。普為諸尊諸部也。悉地根本有何失乎。是師說也(云云)又問。然者酥悉地行法非別法。可為兩部悉地法歟。答。然也。   師說以酥悉地為兩部悉地法(已上南說)   私雲。以此等意。此經諸部肝心究竟悉地也。故能能可秘之。努努不可聊爾也。   八十五大原許可。   六兩部根本。   七相應物。   八護摩雜事(已上有上)。   (八十九)踏捨都嚧事   大威德軌雲。想自身為威德忿怒尊。   以左腳踏捨都嚧心上(云云)。文廣出四帖可見。   師云。以左足大指踏之。左下右上。   大原傳說也。   (九十)部母   (九十一)諸佛集會經   一相應月日。金剛壽命(念誦)法雲。三長齊月。或自本生日。   又本雲。三長齊月。或自生月乃至生日。   普賢延命經。月一日八日十五日。   建立軌雲。月九日至十五日。   一本尊。如本經。又有唐院曼荼羅。   一經。經云。書寫此經。受持讀誦各十九返。師云。各以助修晝夜不斷令轉也。   一僧。經云。請三七比丘清淨僧(云云)   一莊嚴道場可有大壇護摩壇四天王壇初大壇以栴檀抹而塗其地成一方壇。縱廣七肘(云云)燃四十九燈。花香果荼各置十六器。   念誦法。   壇東邊安金剛壽命菩薩像。掛諸幡蓋。次護摩壇(念誦法軌雲)三肘方壇延命壇也可見第三帖。   一供養法。兩界若酥悉地。任行者意樂。讚歎(在別)   經云。高聲讀嘆詠(云云)念誦。   一護摩。   火天壇(儀則如常)。本命曜宿壇(云云)   本尊壇(儀則如常)但每時一千八十莖骨婁草燒之。本尊燒供之後。恆伽河中召集十方諸佛三杓供之。真言(在口傳)次執金剛一杓。次四天王各一杓。次作法如常。   諸尊壇(三部諸尊燒供之後。誦無量壽命決定如來真言二十一返。投粳米云云)。   普世天壇帝釋四天王焰魔天殊供之。太山府君等冥官加供之。次作法(如常)   次經至十五日。一日不食。其日中時。以鬱金香。於其壇上作二十一小壇。其一處中名如來壇。餘二十壇名金剛王壇。又於壇外作四小壇。名四天王壇。   次取麝香龍腦白檀郁金及紫檀末。於如來壇。若散若塗而為供養。自餘諸壇。隨取一香而供養之。又以香油。但本燈十支燈置如來壇。為欲供養十方佛。故自餘諸壇各燃一支。於前所咒諸香之內。取龍腦及沉水。於如來壇而燒供養。其餘壇上然自餘香。將燃香時。其如來壇及餘壇香。後應各別誦此神咒而以咒之。若有眾生得聞此香。非時夭橫靡不除滅(已上)四天王壇上。又以淨水著於瓶內。采十二種果樹之花而置其中。   師云。燒閼塗花等隨方供具(如常)。   調備以知法助修各令修當天法(云云)其作法在別。大壇先取香並燒香盡也。取四天王壇令散於淨處。   七個日支度。   一大壇所。   曼荼羅一幀(圖在別)。   壇一基(方肘)。橛四本。   五色糸。檀敷布。   花瓶五。八供養(如常)   御明四十九燈。香壺一口。   沉香龍腦。白檀丁子(加雞羅香)。   麝香紫檀。郁金。   已上各二兩。結願料。   十支燈一本。一支燈二十本。   鬱金香二十二兩。是第七日料。   一護摩壇所。支分如常。   一四天王壇處。   四天王像各一幀(但第七日行法也。件日當時日者天像兼日可開眼之)。   壇四基(各二肘)十二種果花各四支。   雜瓦瓶八口。叩戶八(御直筆御本)。   器八。燈檯八本。   土器少少。壇敷布。   油四合。乳酪蘇蜜沙糖各少少。   名香雜香少少。白米。   阿闍梨番僧二十人承仕驅仕(已上淨衣黃色也)。   寬德三年正月二十日。於南泉房。池上阿闍梨奉受被示之。秘中甚秘。   建保五年三月二日於鄉二品壇處奉寫也金剛佛子快雅記之(師雲以豪圓之御本也)   元享三年六月九日於九條高倉御坊奉寫亮守時於應永二十三年(丙申)八月九日於常州千妙寺交合了   右此帖為重本之間。令傳與日光山游城房綱清僧都御房畢   永正四年(丁卯)九月二日   千妙寺住持權僧正亮尊(在判)   永正八年(辛未)林鍾二十日於日光山書之了   金剛佛子亮心   日光山清瀧寺亮政   千妙寺寶泉坊光澄   十乘坊亮曉   寶泉坊光英   千妙寺寶藏寄附之   三昧之秘奧。一流之淵源。護法以戴幽函。天童加護極賾。奇妙尊崇。   當寺第十四祖善信記之   天正十二(甲申)年二月日   (書本雲)   正治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賜此御本宿因甚幸(云云)   同二年正月九日。於御社宿所以承顯書之了。同十六日於同宿處社司廣長宅一挍點了。金剛佛子成圓。   又一挍了。成圓。   仁平二年五月一日。以御本(三半厚草子)交了(云云)   桂林院大僧正御自筆也。   寬元元年九月二十七日(庚午)參岡崎僧正御房面許給也。   同二十八九兩日造草子始。自同三十日至十月五日。首尾六日夜。於常住護國院房。出文機以入室弟子印增阿闍梨。於眼前令書寫之。淨行學生無憚故也。自同六日至十七日。晝夜不斷自餘交點了。於時印圓記之生年八八歲。   寬治元年十二月十四日(辛巳)於西林寺中房。巳終許書寫願也。以此微緣必證不壞法身。定利一切眾生矣。抑此書者。今月五日酉刻。於一條殿御壇處賜。即歸西林寺本房。自六日書寫之。陵嚴寒念誦讀經之外。晝夜馳筆。然而年齡肝闌眼心闇鈍也。仍首尾九日終功也。有□亡之條悲淚遮袖也。餘年幾哉。南無金剛薩埵。願者濟度。兼又御本華灑之三半紙之唐閉雙紙也。今急急之間。先書寫此料紙後同必文字本定可書改也。於時求法弟子羊僧榮全記之。●●封行年四十八歲夏臘三十六(在判)。   權僧正大和尚御本。有子細被返本處之間。建長元年十二月十六日又書寫之了。以私本獻上師匠。仍二度書寫之了。願以此功德證彼果海。十二日夜書寫也   ●封真如金剛榮全記之(生年五十歲夏臘三十八)在判。   正元二年十二月十二日。賜林師御本馱翰筆了。但今年饑饉災發。房內寂寥也。求覓料紙之間。不得而歷日數遲留甚。就具顯恐怖入。師又被勘發。仰尤有其謂。若自書若教書筆跡尤狼籍也。閑以尋常之料紙必可書改也。徧照金剛尊賢。   二個月交合十五日返上了。   永仁五年九月十四日夕書寫訖。此本者常相法印證許免。   交了。福聚金剛玄覺。   (校本雲)   自正治元至桂林院●●(必右)   弘長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於北嵯峨房賜師御本書寫了。金剛佛子慈實。   弘安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賜師御本令如交了。金剛佛子慈玄。   弘安五年五月十八日。為挍合申賜之。同六月八日。校點了。金剛佛子源豪。   青蓮院僧正御房慈玄御本燒失之間。以源豪法印書寫本粗重交合了。   金剛佛子玄覺。   建武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賜師御本令書寫訖。賴憲。   此決一帖當流之末子所還於本源之聖教內也。後生□之□。   應永十三歷沽洗三三候。以右御本謹奉傳受之訖。權僧正忠慶。   大永三年三月二十一日。以右御本奉挍。慈運僧正古表依被修補之。加銘並註有其恐者師從松林院殿傳來還歸本理而已。   法務前大僧正公助。   自正治元年已下寶歷十二(壬午)十月二十日於粟田御所拜見。願蒙御許容之砌。賜御本朱點挍合。以他筆令書寫畢。   右御本橫半切表裡一帖記之箱入也。追而御本之通可書改者也。   武州足立吉祥寺二十八世。   徧照金剛豪海(行年五十六夏臘四十一)。   寶歷十庚辰年十二月日授與亮海。   東睿山千妙寺三十三世。   五佛院權僧正亮歡。   寬政元年三月十四日一挍了。   阿闍梨生海(三十六)。   天保二卯年三月二日一挍了。   金剛佛子最空(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