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藏》第84卷No.2716   音律菁花集   音律條條(隨思出注之。不可有外見)   凡音調者。法爾之造作。自然之道理也。其色不見。其形無之。天然而在虛空之中。雖然隨吟詠轉變。應聲韻去來。非人倫之所爲。而又似人倫之所爲。非有非無。阿字不生之理。五大遍法界之謂乎。尤通祕宗之内證。契眞實之妙道者歟。委曲見先哲之抄記(矣)   一。十二律管事   樂書要錄委細載之。以黃鐘一越調之管爲本。甲乙切之。其子細尤可祕之。宜見要錄者也。大概別註之。所詮非耳根聰明之輩則不足爲其器。不依管絃者。不依稽古輩生得事也。   呂律五音七聲事   一。呂七聲事(五音在此内)   樂書要錄所立者。唯呂七聲也。所謂宮商角變徴徴羽變宮也。以十二律管所吹顯其音也。十二調子各成宮。互爲成主伴也。定一調子之時。十二管之内七箇之管相配七聲。餘五箇管者號均外。不入調子之聲也。以圖示之 T84085301.GIF   一。律五音事   八卷藏(安然作)所立者唯律五音也。其外二箇之音加之。所謂。宮。商。瓔商。角。徴羽。瓔羽。也。是商羽之推上末音也。一調子中七箇之管用之。五箇管無名也。以圖示之。 T84085401.GIF   呂律七聲並用事   妙音院(大政大臣師長公)所立者。呂律共七聲立之。所謂呂七聲者如要錄。就律七聲宮商徴羽者三流同之。商之所推上音號律角(八卷藏瓔商)八卷藏所立之角號律變徴。羽之所推上音號律變宮。仍十箇之用意也。宮徴。之次管號犯聲。兩管不入調子之音也。以圖示之。 T84085402.GIF   右三流不同大概如此。號角音之管三流共各別之竹也。不可混亂之。對十二律委可決之。   於音曲四種不同事   一。唯呂曲   理趣經地(但從金剛手言以下律反音曲也)阿彌陀經(短聲)三十二相等。五悔九方便同之。   一。唯律曲   佛讃 吉慶梵語 梵音 錫枝(三條) 伽陀等也。   一。半呂半律曲   理趣經勸請 迴向 供養法(兩界) 勸請 五大願 五誓等。   一。變音曲   四智讃(梵漢) 吉慶漢語 以下大略變音也。祕讃等多以同之。凡於反音者。聲明之祕奧音律之肝腦也。自他流旣欲斷絕。尤無念之次第也。於大原之聲明。以音律沙汰號教相是也。彼流專相傳之。   右音律四種不同事。於管絃音樂專有之。仍聲明之道可同之。彼變音之次第委細可聞口傳也。假令呂坪爲一越調者。律坪者可爲盤涉調。其故者。呂坪之徴音推之。角音動之時。自然成盤涉調之律也。呂坪之羽音成律坪之宮。是則盤涉調也(餘調准之)又立歸呂聲之時者如元。可還一越調也。但至此條者重重子細多之。達音調之人對十二律管可決之。專有口傳。   一。變音調子次第事(七調子十二調子)   七調子略頌曰   雙調·平調·上·黃調·下·一·盤涉·還雙調·(云云)   十二調子三切連之   一越·盤涉·鳧鐘·勝·還一越·鸞鏡·神仙·黃·龍吟·(下無)還鸞鏡·平調·鳳音·(上無)斷金·雙·還平調   已上變音三切結之   變音之沙汰者斯道之大事也。不可處聊爾云。口傳云。練磨不容易者歟。呂坪之宮者。律坪之商·呂坪之商者律坪之角。呂坪之角者律坪之徴。呂坪之徴者律坪之羽。呂坪之羽者律坪之宮也。變音之時。呂律之五音遷變大都之樣也。以十二律委校合時聊有參差之子細。然而少異也。宜聞口傳。七調子變音者廉荒也。十二調子變音微細也。對十二律可知之   一。呂律五音替目事   呂宮(麁顯由之)商(直)角(健)徴(斜動之)羽(直也)律宮(直不由)商(推)角(直)徴(由微細)羽(推)   兩種五音順逆吟詠聲振可知也   一。呂七聲事   變徴角與徴之間聲也。變宮羽與宮之間之聲也。兩音隨便宜推事適有之歟。   呂七聲逆生。從上宮變宮羽徴變徴角商宮吟下也。以唱歌詠之。   上宮 反宮 羽 徴 反徴 角 商 宮   チ  リ ヤ  ラ リ  ヤ ラ リ   T84085403.GIF   麁 少押 直  動 少押 直 直 麁   (如此吟詠之。大概也)   已上五音七聲音便聲移依。或由。或不由。又推。又不推事適有之。然而本音定振舞。其位等自由不可錯亂也。 T84085501.GIF   (以博士姿而定五音。節曲雖連續其體易知也)   一。空調子事(略頌曰)   雙(宮) 一(羽) 黃 。二(羽徴) 盤 。三(羽徴角) 壹 。四(羽徴角商) 平 。五(羽徴角商宮)   假令當調下之宮聲ヲ吟シ。其レヨリ逆ニ羽徴角商宮吟シ下スニ。雙調但羽被吟。黃鐘羽徴被吟。餘調准之。人聲依下聲不及有之。上聲不及亦有之。然而以大概示之。是先達之口決也。七調子者。十二調子者。以此故實。耳根聰ト利之人可搜知之。   十二調子與七聲五音遷轉圖 T84085502.GIF T84085503.GIF T84085504.GIF   十二律管事(可切之次第等)   昔黃帝之時。庭前樹上十二鳳凰飛來鳴。其聲微妙也。十二者雌雄也。仰伶倫令移彼聲作十二管。今十二律是也。崑崙北嶰谷竹厚三分。穴亙三分。合口亙九分也。如此之竹長切九寸。此管黃。鐘。之均一越調管也。以之爲最初。甲乙切之。十一月者黃帝誕生之月也。依之爲最初(云云)又陽員爲九。仍以九寸爲陽之始聲(云云)以三分之損益切五下七上(口傳有之)尤不容易者也   ▲クワウシヨウ△   第一黃鐘(一越調)寸法九寸之竹也(但當時和國之竹。其性柔而其音不定也。然間以音調爲本切定者也。仍大略九寸餘也)   次以黃鐘之管爲甲音。減三分之一爲乙音寸法。六寸也(是又六寸餘也)是林鐘(黃鐘調)管也。   次以林鐘之管爲甲音。增 三分之一爲乙音寸法。八寸也(又八寸餘歟。已下准之)是大簇(平調)管也。   次以大蔟之管爲甲音。減三分之一爲乙   ▲ナンリヨ△   音寸法。任現量(假令五寸餘歟)是南呂(盤涉調)管也。   次以南呂之管爲甲音。增三分之一爲乙   ▲コヤン△   音寸法。任現量。是沽洗(龍吟調號下無)管也。   次以沽洗之管爲甲音。減三分之一爲乙音寸法。任現量。是應鐘(鳳音調號上無)管也。   次以應鐘之管爲甲音。增 三分之一爲乙音寸法。任現量。是蕤賓(鳧鐘調)管也。   次以蕤賓之管爲甲音。增 三分之一爲乙音寸法。任現量。是大呂(鸞鏡調)管也。   次以大呂之管爲甲音減三分之一爲乙音寸法。如現在。是夷則(斷金調)管也。   次以夷則之管爲甲音。增 三分之一爲乙   ▲カウシヨ●△   音寸法。如現在。是夾鐘(勝絕調)管也。   次以夾鐘之管爲甲音。減三分之一爲乙音寸法。如現在。是無射(神仙調)管也。   ▲フエ△   次以無射之管爲甲音。增 三分之一爲乙音寸法。如現在。是仲呂(雙調)管也。仲呂乙音者還最初。當黃鐘之管也。   右十二之管甲乙損(減)益(增 )之次第大概如此。所詮耳根聰明之仁以此口傳可切定者也。和國竹寸法者不定也。音調爲本。三分損益之法。五下七上之故實。非口傳者輒難知者也。   變音事   凡於聲明有四種曲。所謂其四種曲者。   唯宮(始段唄。梵唄等是也) 唯律(伽陀。吉慶。梵語 等是也) 半呂半律(三十二相。孔雀經等是也) 變音(四智。心略梵語。等也)   誦一之變音聲明時。二之調子出來者也。其二調子相事。又有相屬子細。假令雙調呂平調。律平調呂上無調。律如此相並耳。   略頌云。·雙調·平調·上·黃·下·一·盤沙還·雙調(云云)   准雙調·平調。·自餘調子可思之。七調子變音如此。又有十二律變音。略頌任先徳口傳。以私案結。雙·平·鳳·斷還·雙調·黃·龍·鸞神還黃調·盤·鳧·勝·一·還盤調·(云云)准七調子可知之。從聲移于聲時不相違聲也(云云)   若欲決此事者。以笛吹雙調。立呂之笋柱閣之。又吹平調立律笋柱。後掻鳴此二張𥬁時。更不可有相違顯然事也。變音是聲明之骨髓也。顯密聲明多是變音也。知人希於麟角也。宗源上人口傳如此耳。本記云」   正應第二夾鐘上旬候注之   金剛佛子玄慶   宗源上人者樹下聖人乘願房事也。住醍醐下樹下菴。故號樹下聖人也。玄慶聲明傳彼樹下上人也。   于時元弘二年二月三日。自遍知院宮賜此書令書寫了。隨分聲明道之祕書也。可祕(云云) T84085601.GIF T84085602.GIF   私云。墨五音呂。朱五音律也。是則呂與律變音。如今圖者。律商呂宮相當也。雖然實律商呂反宮相當也。其子細以車轉圖可得意事也云云。   應永二十二年二月三十日書寫了。違例之時分之間以外散散式也。後日改直者也。   成純   寶曆五(乙亥)年九月二十七日。以鎌倉正覺院主尊照法印御本。於高野山往生院谷北室院中之會下書寫之。   傳燈大法師義雄眞明   明和七(庚寅)年二月八日。以眞明師御本書寫之了。   義長智春   文化二(乙丑)季四月十六日。以尊師御本書寫之了。   歡應賢周   文化八(辛未)年四月二十日。以右御本書寫之了。   圓雄海善   于時文政四(巳)年三月。   寶幢院谷光明院堯智   天保第十(己亥)年十月朔日。堯智法印以本書寫之。   千手院谷全光院孔道 T84085701.GIF   南無阿心敬禮   阿育王八万四千   釋迦如來眞身   舍利也寶塔婆   南無阿一心敬禮   第二遍變音 第三遍   阿育王八萬四千   釋迦如來眞身、   第三遍變音   舍利也寶塔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