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製題宋版春秋分記   分記原通記尊王義寓中【程公悦宋寧宗時人所春秋分記以史記法取左傳事釐為年表世譜名譜又為厯書天文五行諸書又分記周天王内魯外諸侯以及次國小國四夷之事條分縷析事因左氏義本聖經皆首記天王以見天下之一乎周分記諸國以見列國之所以異詳見公悦自序其弟公許於乾祐三年刻梓以廣其傳】年經國為緯外抑内斯崇統萬乃惟一㑹殊則以同希珍宋槧遣暇可研窮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五   春秋分紀       春秋類   提要   【臣】等謹按春秋分紀九十卷宋程公説撰公説字伯剛號克齋丹稜人居於宣化年二十五登第官邛州教授吳曦之亂棄官擕所著春秋諸書匿安固山中修之甫成而卒年僅三十七是書前有開禧乙丑自序淳祐三年其弟公許刋于宜春凡年表九卷世譜七卷名譜二卷書二十六卷周天王事二卷魯事六卷大國世本二十六卷次國二卷小國七卷附録三卷其年表則冠以周及列國而后夫人以下與執政之卿皆各為一篇其世譜則王族公族以及諸臣每國為一篇魯則増以婦人名仲尼弟子而燕則有録無書盖原闕也名譜則凡名著于春秋者分五類列焉書則厯法天文五行疆理禮樂征伐職官七門其周禮及列國世本以及次國小國附録則各以經傳所載分之條理分明叙述典贍所采諸儒之説與公説所附序論亦皆醇正誠讀春秋者之總滙也明以來其書罕傳故朱彛尊經義考注曰未見顧棟髙作春秋大事表體例多與公説相同棟髙非剽竊著書之人知其亦未見也此本出揚州馬曰潞家與通考所載卷數相合内宋諱猶皆闕筆葢從宋刻影抄者劉光祖作公説墓誌稱所作尚有左氏始終三十六卷通例二十卷比事十卷葢刻意于左氏之學者宋自孫復以後人人以臆見説春秋惡舊説之害巳則舉三傳義例而廢之又惡左氏所載證據分明不能縱横顛倒惟所欲言也則併舉左傳事迹而廢之譬諸治獄務燬案牘之文滅左證之口而是非曲直乃可惟所斷而莫之争也公説當異説坌興之日獨能考核舊文使本末源流犁然具見以杜虚辨之口舌于春秋可謂有功矣乾隆四十三年九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臣】陸費墀   春秋分記序   司馬子長始為紀傳表書革左氏編年之舊踵為史者咸祖述焉近歲程君伯剛又取左書釐而記之一用司馬氏法然則編年果紀傳表書之不若乎按詩王政廢興大小分載是為二雅十五國事各以條列則曰國風此固紀及世家之權輿也懷襄既定邦賦以成厥有禹貢前代時若分職以訓專為周官此則八書之端緒也左氏身為國史讀夫子之春秋将傳焉以翼之遂為席卷載籍包舉典故囊括萬務并吞異聞之規摹然事雜而志繁義叢而詞博非胷臆之大或得此而遺彼非精力之强或舉始而忘終析異合同彚分區别君葢善學左氏者匪編年不紀傳若也始君為卭南校官嘗過漢嘉我先忠公實為守君入謁以春秋官制䞇焉先公異之俾佀往丹鉛㸃勘不以旅寓輟後三十餘載書既藏祕府君弟季與自頌臺薇省作牧宜春鋟而廣之以叙見屬於是從君之子子壬取全書繙閲焉年表之卷九世譜七名譜二書二十有六周天王事二魯六晉至吳世本之數與書等次國小國四夷附録十有三其於諸書力尤浩大凡厥典制宗王揭周侯度不恭是非自辨封建廣狹閏餘舛差說多紛紜訂使歸一當曦之叛棄官入山茹涕修之事定竟死嗚呼夫子春秋有事有文有義尊王抑霸貴夏踐夷此所謂義非耶今事與文君既殫精竭思矣其於義也不惟筆之抑又身之自唐以來或欲獨究遺經閣束三傳不知鑿空而立已見於此事而探聖心所得孰多使與君同時獲見此書必將曰吾改是君名公說籍叙宣化故眉徙云淳祐三年夏四月乙卯南光游佀序   周禮有史官掌邦國四方之事達四方之志諸侯亦各有國史大事書之於策小事簡牘而已春秋魯史也仲尼加筆削為垂世之經孟軻氏發明宗㫖曰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孔子懼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辠我者其惟春秋乎又曰王者之迹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其義則丘竊取之矣嗚呼孟子之言則春秋傳心之要也夫春秋為天子之事當本之周曷為本之魯也本之魯而元年春王正月加王乎其間以魯而系之王示天下諸侯皆當宗王也列國之事不一矣事有隠惡安得盡見之赴告冊所可見者大綱存焉舉其大綱則妙而天道微而物變與夫國異政家殊俗可以推見此春秋詳於内魯而亦該夫侯國之政也左氏傳經紀載博備兼列國諸史之體使後之㳂事以求經不為無取然或謂艷而富其失也誣公穀二傳解經多而叙事畧亦蔽於短俗學者高則束而談經下則徇文而違理嘗竊病之輙推春秋㫖義即左氏傳分而記焉事雖因於左氏而義皆本諸聖經又旁采公穀及諸子之説精且要者附正其下冠以周尊王也次以魯内魯也自晉以下為世本者十有二次國小國各自著録又為年表世譜書揔九十卷目曰春秋分記曲明聖人遺意以示來世至於得失盛衰之變亦備論其故葢春秋則以見天下之當一乎周而分記則以見列國之所以異因其異而一之此分記所為作也尚春秋意也開禧二年歲在乙丑春正月丙戌睂桂枝程公説伯剛甫序   先兄伯剛自童丱至强仕殫思于春秋一書不自覺其心力之耗重以惑時憤懣歿其元身言之可為楚愴猶幸先一年而分記書脱藳持是以待後之學者其為壽也不亦多乎哉兄早登進士科須次親庭及為廣主簿臨邛敎官公許皆得侍左右每見其窮晝夜廢食寝節玩索探討鈎纂竄易前後積藁如山先君子先夫人一日閲所坐團蒲穿破意竊嘉之而亦憂之力戒以惜精神飬壽命兄拱手答曰學不可已而脩短不可期茍得就此書庶無負大人及吾母敎誨二親固疑其語之不祥後一年而卒死生出入意者自有見而然耶公許幼刻意欲自見於詩文所習博雜兄責之甚厲忝繼名第偶以組繡鞶帨見知于當代文章家游引重繆承人乏載筆入直禁省而經訓突奥未之有省多以是有愧于吾先兄是書嘗得備四庫之儲塵乙夜之覽學春秋者多欲傳抄苦於編帙之夥誤恩軄牧宜春六閱月綱條粗整因㠯餘力刻梓公帑廣其傳於四方兄玉立頎秀蜀之儒先若李文懿公楊恭惠公劉文節公游忠公劉清惠公寳謨宇文公皆深知之而鄧元卿薛仲章宋正仲李徳秀馮公輔程元甫李貫之張義立與今秀巖李微之太史諸賢則同志而相與講論者也東南鉅公将指使蜀兄與之際遇尤加賞識而敬愛之厚莫若大諫溫陵傅公傅公在朝訝嗣音之間闊適有故吏上謁亟問以安否状何如吏具以答傅公歎惋不已兄之學於春秋為専門然每與仲遜兄揚㩁今古所著金石刻辭極精詣詩亦雅淡鋭欲以不朽自樹立而皆不克壽可悲也已宇文公正父從南軒㝡乆以學行著西南兄事之期年得南軒講論理性之說益以兹事自任天假之年其所成就詎止是耶猶子子壬頃歲避地下峽乃盡以兄遺文篋藏與俱油口風濤獨分記得免適經進副本留京邑得以參校舛誤斯文之不墜天也而忍使之堙晦無傳可乎若夫仲氏之詩文甚富不幸併燬于兵火矣兄之言行得文節劉公誌墓足以詔永乆論著之法亦已詳所自為序及知院資政毅堂游公冠篇端之作手足鍾情愴慕奚極凡夙昔所親見兄稽古之勤求益之切取友之端具載如上方抑以表見吾兄此書非與淺學編類以備遺忘者同覽者當自知之公論在人小子不敢得而私也淳祐三年癸卯歲立秋節季弟朝奉大夫直寳謨閣知袁州軍州事借紫程公許序   程伯剛墓誌銘   吾友程公說字伯剛眉之丹稜人居于叙之宣化伯剛靜而文方敎授臨卭官滿成都臺府爭辟舉之聞逆曦㠯蜀叛毁車馬弃衣冠即日逃歸入門而號㠯白其父其父與宣化令始知之相與驚憤不能食伯剛白有司乞休官侍親入深山若將避世者對客輙流涕其弟公碩字仲遜時分敎益昌艱危中誓不辱賊賊平而伯剛以積憂傷且方奔避時失食飲節忽忽病醫誤投之藥汗不止遂死開禧三年三月二十二日也年三十有七仲遜丐檄走哭喪次與其父相向慟已而父收涕語曰若兄之未生也吾夜夢立門外一青矜童子挽吾衣曰我為公嗣問其所從來則曰我青神先生兒也明年而若兄生長而父師不煩於敎當此變亂與汝隔不相聞若兄入縣西北安固山為終焉計不復問家事但携所著春秋諸書以自隨謂諸弟曰我嘗遊青城大面諸山徘徊不忍去去之三年日往來于懷也今此山遠城市茂草木吾心有感焉語未既泣數行下曰妖氛未除世路艱棘吾欲從此逝矣疾革父母問所欲言無他語但云仙階淺未足以成功名答其弟其子亦然殮之夕從弟仲藝夢若兄言我故青城山人也吾父乃以為眉之青神宜為我一正其誤先是汝兄方之少城出門連夕雪汝弟公辰夢一黄衣告以兄所辟兩闕俱非當授青城山仙史哀哉數事如合券吾兒之生死如此復相向慟失聲其卒之明年嘉定元年十月乙酉塟之于縣西馬泉山之原仲遜受學於伯剛伯剛與仲遜同年舉進士既仕矣俱以所學孳孳質於余伯剛骨秀而神清尤積學苦志平生於春秋一書究之反覆不厭有春秋分記九十卷左氏始終三十六卷通例二十卷比事十卷勤矣哉而未嘗止也又取諸儒講解鈎纂之名曰精義病中猶不去手書未及成而卒伯剛性恬潔居無惰容得伊洛諸書服膺焉不臻其極不已有語録二卷士訓一卷詩文二十卷程氏大宗譜十二卷此其為志何如也自伯剛率諸弟以學連二舉兄弟同薦者五人伯剛凡兩薦登科時年二十有五既與其弟各調官待次杜門潜心人罕識其面曰它日欲求此樂不可得也及試吏廣都簿遇事人服其公清部使者傅寺丞使代老令理其縣吏不敢侮卭州號多士伯剛掌敎不肯茍不使郡太守奪其職宇文侯下車始得以經訓古道從事士風遂振鄉長老李徳秀盛稱之凡號端方士皆深知伯剛伯剛則行其所學非茍求知者也不幸蚤世以通直郎賁其終伯剛之父名符孫蓄學不售祖諱志行少豪於才以承信郎鎻其㕔薦居詞賦首曽祖諱準兩貢辟廱有聲六世祖自汴歸蜀愛䣕山川而居焉今宣化是也伯剛之母魚耶孫氏有賢徳妻犍為王氏女也二子長曰元子前伯剛七年卒次曰光老女曰寧前一月卒次曰嘉伯剛之塟也仲遜無以塞其父之悲乃來請銘銘曰祠西之峯有翩其童暫下人世兮還山無蹤曷不少俟以遊夫蓬萊道山之宫曰吾未足以成功也獨留遺塚與遺書使思子兮無窮我為勒銘識其幽封月明山空魂其歸來蕭蕭松風已矣乎聊託吾文慰而翁無索之於杳冥之中劉光祖撰   春秋分記例要   名諱例   經傳内聖朝廟諱及御名舊制本字俱不改易惟文字援引則易以他字定讀紹興中故寳文閣直學士胡安國進春秋傳用太常博士王晢所進春秋解例並依監本空闕㸃畫外淵聖御名亦不改易本字覆以黄紙詔俞之其論名諱劄子云臣昨列職經筵專以春秋進讀縁春秋正文有淵聖御名方具奏劄未及進禀得罪去國後聞禮官建議以它字易之定讀為威其經傳本字即不改易事已施行臣今奉㫖纂修於經傳本字既有詔令可遵即未委臣所纂修出於已見援引他經子史有犯淵聖御名者亦許於本字書寫或當遷避有此疑惑臣聞古者不以名為諱堯典稱有鰥在下曰虞舜則堯舜者固二帝之名而堯典乃虞氏史官所作直載其君之名而不避也周人以諡改名於是有諱禮然臨文不諱嫌名不諱二名不偏諱載在禮律其義明白孔子作春秋凢書周魯事雖婉其文至於名諱並依本字若襄王名鄭而書衛侯鄭匡王名班而書曹伯班簡王名夷而書晉侯夷恭王名匄而書晉士匄莊公名同而書同盟于幽僖公名申而書戊申朔襄公名午而書陳侯午定公名宋而書宋仲幾是也按春秋書成當恭王之世也夷即三世之穆也宋即哀公之考也午即皇考之廟諱也而筆削之際並無囘避春秋為尊君父而作仲尼豈不恭者書法如此義亦可知自漢已來此義不行臣子習為諂諛而不知恭順之實則有易人之名以徹為通者易人之姓以莊為嚴者易甲乙之紀以丙為景者易郡縣之號以還淳為青溪者又其甚則有父名晉肅而子不敢應進士舉者忌諱既繁名實愈亂本朝㳂襲漢唐故事未暇盡革恭惟陛下天縱聰明既尊春秋之書以新聖徳宜用春秋之法以斷政事凡所施設動以春秋從事即有撥亂反正之功臣所纂修繕寫進本援引他經子史之類欲乞應犯聖朝廟諱不可遷避者依太常博士王晢所進春秋解例並依監本空闕㸃畫於淵聖御名亦不改易本字覆以黄紙庶幾名實不亂上遵春秋之法亦以消臣子諂諛之端向孟軻氏敬王之義明恭順之實取進止十一月二十七日三省同奉聖㫖依奏仍疾速投進今春秋分記經傳本文與所援引論載並倣王晢胡安國春秋二書之舊為名諱例冠諸篇端   述綱領   文定胡安國曰學春秋者必知綱領然後衆目有條而不紊自孟軻氏而下發明綱領者凡七家今載七家精要之詞于卷首智者即詞以觀義則思過半矣又曰自杜預范甯唐啖助趙匡此數子者用力甚勤時有所取雖造宫牆之側幾得其門而入要皆未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者也七家所造固自有淺深獨程氏嘗為之傳然其說甚略於意則引而不發欲使後學愼思明辨自得於耳目見聞之外善乎其發前儒之秘而推夫子之心法也用仍其故而附以胡氏說之精要者以為學春秋綱領云   孟軻氏曰春秋天子之事也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膺戎狄驅猛獸而百姓寧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又曰王者之迹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其義則丘竊取之矣又曰春秋無義戰彼善於此則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敵國不相征也   莊周曰春秋經世先王之志也聖人議而不辨又曰春秋以道名分   漢董仲舒記夫子之言曰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誦其師說曰撥亂世反之正莫近於春秋【董氏治公羊學】其自言曰有國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讒而不見後有賊而不知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經事而不知其宜遭變事而不知其權為人君父而不通春秋之義者必蒙首惡之名為人臣子而不通春秋之義者必陷簒弑之罪故春秋禮義之大宗也   隋王通曰春秋之於王道是輕重之權衡曲直之繩墨也舍則無所取衷矣又曰春秋其以天道終乎故止於獲麟   宋西都邵雍曰春秋孔子之刑書也功過不相掩五伯者功之首罪之魁也先定五伯之功過而學春秋則大意立矣春秋之間有功者未有大於四國者也有過者亦未有大於四國者也不先治四國之功過則事無統理不得聖人之心矣   横渠張載曰春秋之書在古無有乃仲尼所自作惟孟子為能知之非理明義精殆未可學先儒未及此而治之故其説多鑿   河南程頤曰五經載道之文春秋聖人之用五經之有春秋猶法律之有斷例也又曰五經如藥方春秋猶用藥治病聖人之用全在比書又曰春秋一句即一事是非便見於此乃窮理之要學者只觀春秋亦可以盡道矣又曰春秋傳為按經為斷又曰春秋之文一一意在示人如土功之事無大小莫不書之其意止欲人君重民力也又曰春秋之法極謹嚴中國而用夷禮則夷之韓子之言深得其㫖又曰夫子作春秋為百王不易之大法後世以史視春秋謂褒善貶惡而已經之大法則不知也春秋大義數十炳如日星乃易見也惟微辭隠義時措從宜者為難知耳或抑或縱或與或奪或進或退或微或顯而得乎義理之安文質之中寛猛之宜是非之公乃制事之權衡揆道之模範也夫觀百物而後識化工之神聚衆材而後知作室之用於一事一義而欲窺聖人之用非上智不能也故學春秋者必優游涵泳黙識心通然後能造其微矣   文定胡安國曰古者列國各有史官掌記時事春秋魯史爾仲尼就加筆削乃史外傳心之要典也周道衰微乾綱解紐亂臣賊子接迹當世人欲肆而天理滅矣仲尼天理之所在不以為已任而誰可故曰文王既沒文不在兹乎聖人以天自處斯文之興䘮在己而由人乎哉又曰我欲託之空言不如見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空言獨能載其理行事然後見其用是故假魯史以寓王法撥亂世反之正其志存乎經世其功配於抑洪水膺戎狄放蛇龍驅虎豹其大要則皆天子之事也故曰知我者其唯春秋乎罪我者其唯春秋乎知孔子者謂此書遏人欲於横流存天理於既滅為後世慮至深逺也罪孔子者謂無其位而託二百四十二年南面之權使亂臣賊子禁其欲而不得肆則戚矣是故春秋見諸行事非空言比也公好惡則發乎詩之情酌今古則貫乎書之事興常典則體乎禮之經本忠恕則導乎樂之和著權制則盡乎易之變百王之法度萬世之準繩皆在此書故君子以謂五經之有春秋猶法律之有斷例也學是經者信窮理之要矣不學是經而處大事决大疑能不惑者鮮矣   叙傳授   傳春秋者五家鄒氏夾氏口說無文其學尋廢惟三家之傳行說者因謂左丘明與聖人同時故得授經而公羊穀梁皆子夏門人唐趙匡獨以為不然謂左氏解經義例乖刺非授經之證且曰夫子自比皆引往人故云竊比於我老彭丘明者意必夫子以前賢人如史任遲任之流見稱於當時耳惟司馬遷云丘明失明厥有國語劉歆以私意編之七略班固因而弗革公穀二傳不記事迹解經密於左氏是知必孔門後之門人也先儒或云公羊名高穀梁名赤大抵古者列國各有史官如南史氏董狐氏皆世載史筆意左氏世掌魯史因廣集諸國之文故傳舉其氏史失其名遂指以為丘明耳公穀則戰國時人孔門後之門人是已故謂左氏為丘明者非也若夫三家之學左氏叙事見本末公羊穀梁詞辨而義精學經以傳為按則當閱左氏玩詞以義為主則當習公穀如載惠公元妃繼室及仲子之歸魯即隠公兄弟嫡庶之辨攝讓之實可按而知蔡鄭會于鄧而曰始懼楚則楚為中國患之始可得而見書晉趙盾許世子止事當閱左氏謂此類也若夫來賵仲子以為豫凶事則誣矣王正月之為大一統尹氏卒之為譏世卿當習公羊氏謂此類也若夫母以子貴媵妾許稱夫人則亂矣段弟也弗謂弟公子也弗謂公子賤段而甚鄭伯之處心積慮成於殺也當習穀梁氏謂此類也若夫曲生條例以大夫日卒為正則鑿矣将盡以為可疑而廢傳則無以知其事之本末與義之指歸盡以為可信而任傳則經之意大指或泥而不通矣萬物紛錯懸諸天衆言淆亂折諸聖要在反求諸心約之以理詳考而精擇之可也故分記之作以聖經為本而事則按左氏其左氏間若近誣則采公羊穀梁及先儒義之精以證之文句有小未安者用啖趙集傳例頗為刪削【陸淳曰啖趙所取三傳之文皆委曲翦裁去其妨礙故行有刋句句有刋字實懼曽學三傳之人不達斯意以為文句脱漏隨即注之此則集傳之蠹也閲此記者亦然】若所論述大綱本孟子而微詞多取程氏胡氏之論杜預為左氏學祖其師說今注雖本之而至其曲説以求通則不免有所更定别以新注庶幾無戾乎經非敢必其當也故詳識之與四方同志之士共焉以求真是之歸云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一     宋 程公說 撰年表一   周天王内魯外諸侯年表第一   嗚呼春秋之作聖人豈無㫖哉且其言曰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其義則丘竊取之矣豈以書會盟侵伐齊晉為多歟列國不一而夫子約以魯史魯史紀年而夫子本以周正此以一統萬以同會異之法也故學春秋者必先通編年之譜通編年者當先明書王之㫖或謂春秋魯史故於譜編年冠魯而次周則非也余今表周魯以及外諸侯旁行斜上年經國緯以統其時尊周天王而内魯次之齊晉主盟中夏其事莫詳焉故得列於魯之後而齊之後於晉則以晉於周魯為親且其覇視齊為長也凡諸侯同徳尚爵同爵尚親自齊而下宋衛蔡陳地醜徳齊莫能相尚而宋以公爵列于三國之首衛蔡陳爵皆侯也鄭曹燕秦皆伯也而陳秦獨後焉則異姓為後之義也若楚吳越皆以僣號抑于春秋則附下方由是言之而年表之作可得而觀矣作周天王内魯外諸侯年表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一>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一>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一>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一>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一>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一>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一>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一>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一>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一>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一>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一>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一>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一>   春秋分託卷一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二     宋 程公説 撰年表二   周天王内魯外諸侯年表第二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   春秋分記卷二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巻三    宋 程公說 撰   年表三   周天王内魯外諸侯年表第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三>   春秋分記卷三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四     宋 程公說 撰年表四   周天王内魯外諸侯年表第四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四>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四>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四>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四>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四>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四>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四>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四>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四>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四>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四>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四>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四>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四>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四>   或問大史公表十二諸侯篇言十二實叙十三列吳于下而不數之賤之也賤之者狄之也春秋尊王室抑諸侯内中國外夷狄今子作春秋年表首冠以周誠哉尊王之義而自内魯以及諸侯數吳而並稱之似非春秋外夷狄之法且異乎大史公意也余曰不然也表十二諸侯大史公意也表周天王内魯外諸侯而數吳春秋意也大史公自為一家之書度外出新意曰十二諸侯叙之不數之或可矣若余此書採摭春秋經傳分紀其世則不可也問者又曰大史公意主外狄烏在其不可於春秋哉曰以吳十九世不通中國而僣稱王狄之可也若吳之先與周同出絕之未可也吳與楚何間數楚不數吳非春秋意也且楚出於春秋之初武王僣號稱王至文王春秋方書荆成王改號楚後乃得稱子吳出於春秋之中壽夢始通諸侯書曰吳未幾戚之會書吳人卒書子春秋待吳與楚均也故余於年表而數吳用春秋意也非余私意也   春秋分記卷四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五     宋 程公說 撰年表五   天子之妃曰后諸侯曰夫人有常稱也王后在父母家亦曰王后天下皆王土也夫人稱婦有姑之辭也王后見於春秋者二餘則采之傳夫人見於春秋者八而如會享孫並詳譜之夫惟觀其名則其人可考矣觀其文則其事可見矣作王后内夫人年表   王后年表第一【名譜附】   桓王 【桓八年祭公來 九年紀季姜歸遂逆王后于紀 于京師歸不書】   靈王 【襄十五年劉夏逆王后于齊】   王姚【姚姓荘王妾生子顔】   隗氏狄后【襄王以狄女為后又廢之】   陳媯惠后【陳女媯姓荘十八年原莊公逆王后于陳歸京師為惠王后生大叔帶】穆后【景王后生太子壽昭十五年八月戊寅崩】   内夫人年表第二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五>   嗚呼諸侯無再娶於禮無二適魯在春秋不法不正妾之亂常甚矣然不得稱夫人也稱夫人自成風始由是乃有二祔春秋傷焉作内妾母年表   内妾母年表第三   桓仲子  【隠元年天王使宰咺 五年九月考來歸惠公仲子之賵 仲子之宫】般孟任   僖成風   宣敬嬴      ︵字位過密 無法显示︶   襄定姒 【四年七月戊子     八月辛亥葬夫人姒氏薨      我小君定姒】野敬歸   昭齊歸 【十一年五月甲     九月己亥葬申夫人歸氏薨     我小君齊歸】   哀定姒 【定十五年七月     九月辛巳壬申姒氏卒      葬定似】薨四  歸賵二 葬五  會葬一   卒一      不書三   不書三     考宫一   嗚呼春秋之明人倫信人情也至矣書王姬魯為之主也内女適於諸侯及其大夫皆書焉以為夫婦之道敎之本也適諸侯則尊同而卒葬不書常事爾其書之者義各有見也未嫁而已許嫁笄而字之故死以成人禮書之春秋之明人倫信人情也至矣於此乎見之矣作王姬内女年表   王姬年表第四   齊王姬 【荘元年單伯送王姬秋築王姬之舘于外冬王姬歸于齊】 二年七月齊王姬卒齊王姬 荘十一年冬王姬歸于齊   歸二    卒一   不書一   内女年表第五   紀伯姬     ︵字位過密 無法显示︶   紀叔姬     ︵字位過密 無法显示︶   杞伯姬     【莊二十五年夏六僖二十八年月伯姬歸于杞 秋杞伯姬來】   鄫季姬     【僖十五年九月 十六年四月丙季姬歸于鄫  申鄫季姬卒】   郯伯姬            【宣十六年秋郯伯姬來歸】   齊子叔姬           【文十五年十二月齊人來歸子叔姬】杞叔姬   宋伯姬 ︵字位過密 無法显示︶   莒慶叔姬    【莊二十七年冬莒慶來逆叔姬】   宋蕩伯姬   齊高固叔姬   【宣五年九月齊高固來逆叔姬】   伯姬          【僖九年七月乙酉伯姬卒】   叔姬          【文十二年二月庚子子叔姬卒】納幣一 逆而歸一 卒六  葬三   春秋分記卷五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六     宋 程公說 撰年表六   魯卿年表   子言之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其說曰周自平王東遷隠公始専征伐至昭公十世而大夫逐諸侯自宣公失政季氏始専魯國至定公五世而家臣囚大夫陽虎事季平子至桓子而亡厯昭公定公蓋二世曰三世者孔子於未亡也言之以為不過是也諸侯可以竊之於天子則大夫亦可竊之於諸侯陪臣亦可竊之於大夫其理之逆必至於此然又曰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指當時之事為三桓設云爾故繼之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於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孫微矣甚言魯失政大夫専權其極至于陪臣執國命而莫之禁君子考其世以繹其事得失盛衰可覆視也故余表魯諸卿始隠終哀年經族緯隠桓之間如公子益師之非世卿無駭柔俠之未賜族皆附載于上用見春秋初大夫猶未有世爵之僣由是而下曰臧孫氏曰孟孫氏曰叔孫氏曰季孫氏曰東門氏曰子叔氏則以其昭穆少長次之凡卒則書其子所以著代而會盟征伐詳焉上下推之聖人希不失之嘆粲然可考矣作魯卿年表   按無駭書卒禮命當為大夫傳亦言司空無駭則魯嘗以為卿其不氏蓋未請命未賜族耳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六>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六>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六>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六>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六>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六>   接是年傳云八月立文伯穀文伯疾曰榖之子弱請立難也許之文伯卒立惠叔穆伯請賂以求復惠叔以請將來卒于齊則穀卒在敖之前經傳不詳其年故闕之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六>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六>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六>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六>   晁公武曰叔牙以弑逆誅公敖以淫亂逐而子孫多賢難穀兄弟相及已氏二子耻惡聲而死皆見稱於傳蔑言行尤著速與羯雖無稱然貜能知聖人所以何忌彘問孝載於論語夫以季友行父之賢其後乃有意如慶父敖之惡其後乃有蔑春秋所以惡惡止其身而屢譏世卿云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六>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六>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六>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六>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六>   春秋分記卷六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七     宋 程公說 撰年表七   晉卿年表   春秋諸侯魯晉齊皆侯伯之舊宋則王者之後也魯以周公宋以先王典章在焉若曰諸侯宋魯於是觀禮而齊晉代興務以伯功相尚齊桓晉文之事可覆視也然宋之文獻或不足徵齊之内政務從簡易君子謂其非古矣魯於禮樂以僣為典晉置六軍以僣為强聖人尤傷之蓋魯所重在文物故僣作禮樂而兵權之歸私室者有不能收晉所重在伯權故僣有軍制而典禮之存故府者或不能考則以其國政所施者異也晉作六軍自景公始而考其原已兆於文公被廬之蒐復大於清原之蒐假蒐而僣増軍因軍而僣命卿文公其作俑者歟故其强家世族迭命為卿以執國命而邦國王官之舊皆轉為空官矣逮于悼公新軍之舍稍更其僣然三軍六卿㳂而莫革故余表晉諸卿始文終平皆取諸傳而會盟征伐書于經者咸述焉嗟夫方六卿並命也晉伯於是為盛矣而終之分為六卿其亦勢理之必至歟具著篇端表微君子得以考云作晉卿年表   二十九年   三十年   三十一年   蒐于清原作五軍以禦狄趙衰為卿杜預注衰從原大夫為新軍帥按新軍将佐當有四人而傳僅見衰名文六年遂罷之矣故附于此不復别譜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七>孔穎達曰晉侯将以士縠梁益耳将中軍先克曰狐趙之勲不可廢也以狐射姑将中軍趙盾佐之陽處父改蒐于董更以趙盾将中軍狐射姑佐之是一蒐而三易中軍帥三易者士縠梁益耳将中軍易代前人是一易也狐射姑将中軍是二易也又趙盾将中軍是三易也致使賈季箕鄭之徒怨恨而作亂大抵命元帥而頃刻屢改易何有於君權自趙盾弑靈公中行偃弑厲公馴致六卿分晉其所由來漸矣然則晉之霸業繼於襄公晉之亡形實成於襄公云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七>   【殺大夫先縠士會代之】   按孔穎達曰當是士會佐中軍郤克将上軍不知誰代郤克佐上軍疑是荀首為之嘗考成二年傳知罃之父新佐中軍罃父荀首也宣十七年士會請老後郤克為政而荀首代佐中軍首於十二年邲戰尚為大夫不應宣之末年得佐中軍故穎達疑先穀死後代郤克佐上軍今從其說   按孔穎達曰十六年士會将中軍則林父卒矣當是郤克佐中軍疑是荀首将上軍荀庚佐之嘗考成三年荀庚來聘傳稱中行伯之於晉也其位在三是為将上軍矣林父卒於宣公之季年不應始用荀庚於成公之世故穎達疑林父卒後荀庚即佐上軍云   按孔穎達曰士會請老郤克将中軍當是荀首佐中軍荀庚将上軍甞考成三年荀庚來聘傳稱中行伯之於晉也其位在三是為上軍将也林父之卒雖不詳何年以宣十六年傳士會将中軍推之疑林父已卒矣不應於成三年始用荀庚故穎達疑林父卒後荀庚即佐上軍士會老後荀庚轉将上軍而杜預於成二年鞌之戰以為士燮代荀庚也   十八年   成元年   按此年傳云郤克将中軍士燮佐上軍欒書将下軍而中軍佐上軍将下軍佐皆闕然以其下傳稱楚屈巫對莊王云知罃之父中行伯之季弟也新佐中軍則荀首於此已佐中軍明年荀庚來聘傳稱中行伯之於晉也其位在三則荀庚将上軍矣邲戰以來趙朔無代今欒書将下軍則朔卒而以欒書代之不知誰代欒書佐下軍也   按孔穎達於成二年傳以為不知誰人代欒書佐下軍考六年傳服䖍注趙同佐下軍而此年傳以趙括為新中軍佐則同是年已為下軍佐矣   按十三年傳云韓厥将下軍荀罃佐之此年傳欒書将中軍士變佐之郤錡将上軍荀偃佐之韓厥将下軍郤至佐新軍荀罃居守郤犫如衛杜預云荀罃下軍佐於是郤犫代趙旃将新軍新上下軍俱罷矣蓋自三年作六軍新軍将佐六人皆賞鞌之功死亡不復補至此唯有韓厥在耳郤至佐新軍不言中下是新軍唯一知新上下軍於是罷也   按是年傳悼公即位使魏相士魴魏頡趙武為卿不别其上中下也晉語云悼公即位使吕宣子佐下軍彘恭子将新軍令狐文子為之佐宣子吕相也恭子士魴也文子魏頡也及宣子卒使趙文子佐新軍文子趙武也觀此但書下軍佐及新軍将佐二人而已其中上将佐及下軍将皆不見焉嘗考首末欒書将中軍於厲公之世既弑厲公自此不復見于經其子黶於悼公即位初傳言為公族大夫則是未為卿也至九年傳言欒黶為下軍将始次於韓起而九年以前則莫可得而知矣是時韓厥請老知罃禀以為政而将中軍其佐范匄荀偃将上軍其佐韓起推而上之悼公初政韓厥實将中軍疑知罃為之佐范匄将上軍荀偃為之佐韓起将下軍自下軍佐而下三卿則從國語為正故國語注亦云悼公即位傳曰韓厥為政則厥當代欒書特欒黶不可得而詳也   按九年傳韓厥老矣知罃禀焉以為政范匄少於中行偃而上之使佐中軍韓起少於欒黶而欒黶士魴上之使佐上軍魏絳多功以趙武為賢而為之佐此雖見於九年傳然自韓厥請老范匄為政則其序固當若此用列之七年云   按是年傳云夏荀罃士魴卒晉侯蒐于綿上以治兵使士匄将中軍辭曰伯游長【荀偃】昔臣習於知伯是以佐之非能賢也【謂成十年知罃將中軍士匄佐之】請從伯游荀偃将中軍【代荀罃】士匄佐之使韓起将上軍辭以趙武又使欒黶【以武位卑故不聽更命黶】辭曰臣不如韓起韓起願上趙武君其聽之使趙武将上軍韓起佐之欒黶将下軍魏絳佐之新軍無帥晉侯難其人使其什吏率其卒乘官屬以從於下軍   晉自是不出兵三軍将佐不詳見于傳故叔向曰雖吾公室亦季世也戎馬不駕卿無軍行公乘無人卒列無長按二十九年傳吳季札聘晉說趙文子韓宣子魏獻子故但存此三人云   按五年傳韓起之下趙成中行吳魏舒范鞅知盈杜預注五卿位在韓起之下皆三軍之將佐   二十九年              【中行寅為下卿】   春秋分記卷七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八    宋 程公說 撰   年表八   宋卿年表   余讀書至微子之命未嘗不三嘆息也孔子序書曰成王既黜殷命殺武庚命微子啓代殷後作微子之命殷之亡非周黜之天黜之也武庚以罪殺之微子以賢命之義之盡仁之至也其曰惟稽古崇徳象賢統承先王修其禮物作賔于王家是使得有其國家不廢其典章興滅繼絕之道不臣異代之禮於此可考故宋之制度異於他諸侯有不容槩言也雖然修其禮物則宋實命於周矣禮物之舊則殷禮必有存者矣以官制考之自右師以迄司寇為政卿者六而右師為政卿之首曰大宰少宰顧不常置質之殷典其詳不可得見而較曲禮所紀又復不合何有於統承修物乎中庸載孔子之言吾說夏禮杞不足徵也吾學殷禮有宋存焉而語曰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足則吾能徵之矣由杞視宋則幸殷禮之或存以宋論殷則不足徵之嘆聖人寧無意歟作宋卿年表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三年   十四年   十五年   十六年   十七年   十八年   十九年      【司馬子魚諫襄公用鄫子】   按子魚即目夷在僖九年襄公即位既為左師以聽政時襄公在喪聽政猶聽於冢宰之義於此則云司馬子魚以宋官制言之司馬亞於左師也子魚一人耳前為左師而後為司馬若有疑焉豈於時宋卿職未備目夷以左師而兼司馬乎傳云魚氏世為左師則兼司馬義得之矣   二十年   二十七年   二十八年   二十九年   三十年   三十一年   三十二年   三十三年   文元年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八>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八>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八>   【司寇】   按魚石為左師蕩澤為司馬華喜為司徒向為人鱗朱為司寇考其首末不詳所代今但以傳文次其年而補之尚闕疑之意也又宋六卿備矣然既有大司馬又曰司馬既有大司寇又曰少司寇與大少二宰則六卿外復有四卿今二宰不復録其大司馬並附司馬之下而少司寇則附司寇之下云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八>   按九年傳宋災樂喜為司城以為政杜預曰為政卿孔穎達曰宋以右師為政卿今言司城為政卿者蓋宋華閱是元之子以元有大功使閱繼其父耳然則閱宜繼元為右師但不知何年也子罕賢知故特使為政其詳見職官書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八>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八>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八>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八>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八>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八>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八>   春秋分記卷八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九     宋 程公說 撰年表九   鄭卿年表   嗚呼余觀春秋邦國列官分職皆僣王制以鄭區區介於晉楚既小且偪執政之卿尚有六大國如魯晉抑可見矣自今考之魯諸卿季氏莫彊政權歸焉晉之命卿以戎事則政出於中軍宋之命卿主百官則政出於右師名號雖殊所以為政一也若鄭卿自僖公之立始見于傳既曰政卿又曰當國夫國者君所擅制而卿則君之輔也謂卿為當國君將誰尸乎蓋僖公之世偪於大國至簡公幼弱由公子騑公子嘉公子展命之當國者凡四此於制義固已大戾况可律以禮命之數哉雖然鄭之僣制則固也然方騑嘉為政莫知所出惟其來者予之鄭幾以亡至展則國僑於此為卿一時辭令屬焉以禮自維二國莫能加自僑為政寖乎有立大叔繼之及死駟歂為政而鄭以衰所任賢否而治之興替於此乎驗觸類長之可為有天下之鑒非但以考一國之政尚論古之人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觀余年表斷可識矣作鄭卿年表   鄭多世卿是年騑發輒為盜殺嘉遂當國蠆舍之既外而上則騑之子夏發之子僑輒之子良霄俱當繼立然按十八年傳云子蟜伯有子張從鄭伯伐齊子孔子展子西守是為六卿於時僑年二十四未立為卿至十九年殺子孔子産始為卿則年三十三矣又二十二年傳云鄭公孫黑肱疾立段而卒黑肱為卿於十年是無可疑矣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九>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九>   按二十九年子皮代父為上卿禆諶論鄭卿位次若曰天奪伯有魄子西即世政焉辟子産獨不及子皮者蓋伯有既死子西亦卒子皮作上卿鄭人使知政然非舊卿雖繼其父居高位民望政次未之許也故曰焉辟子産至是子皮授子産政云虎帥以聽以子産位雖下於子皮而子皮推遜之使聽政耳子産為政使伯石次已位則伯石蓋次于子産也然考昭元年閨門外之盟六卿次序則曰罕虎公孫僑公孫段印段游吉駟帶公孫段次于僑與使次已位之文合惟罕虎位次尚在僑上意者子皮雖授子産以政至于位次則子産仍下之乎不然元年傳文何為其序若此也又按是年傳言伯有死始命伯石為卿伯石公孫段也據傳言之則公孫段為卿始於此年而二十九年經書仲孫羯會鄭公孫段云云城杞據經而言則段為卿又在三十年以前經傳若相戾杜預求其說而不得則以城杞之役為公孫段以攝卿行攝卿可施之鄭制而春秋以卿書之豈得為攝嘗考昭元年傳公孫黑不在六卿之數而二年經書鄭殺公孫黑亦得書名氏蓋春秋時侯國敗度不明王制六卿既已僣置或者於六卿外又有散卿特不與六卿之政而其實使為卿故赴告䇿書亦以卿而見歟鄭多世卿凡卿卒必使世嗣惟秉政之卿則不踰於六此公孫段書名於二十九年者當以其既嗣為卿而傳言命卿於三十年則始得列六卿之中也故今表六卿書公孫段始于此年而二十九年城杞之書則不著猶書殺公孫黑之例云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九>   按傳叙六卿餞宣子於郊子齹賦野有蔓草子産賦鄭之羔裘子大叔賦褰裳子游賦風雨子旗賦有女同車子柳賦蘀兮其次第云爾若以六卿嗣其父為次故嬰齊得居上則於此駟帶在五卿之下偃不應列於施癸之上也按下文曰子産拜使五卿皆拜又十三年傳云子産子大叔相鄭伯當以僑為上吉次之自嬰齊以下不詳其次蓋闕疑之意也一時賦詩見志傳者特以賦詩先後叙之非以定班位云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九>   自是而下六卿見于傳者不詳惟駟歂嗣大叔為政自八年以下列之上方若國參之嗣僑游速之嗣吉罕達之嗣嬰齊駟之嗣歂皆見于經則以所見先後之年次第于政卿之下一等云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九>   十三年   【罕達帥師取宋師于嵒】   春秋分記卷九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十     宋 程公說 撰世譜一   傳有之古者受姓命氏以旌有功而衆仲對隠公稱天子建徳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字為諡因以為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蓋姓氏二名也以事考之前世所受者為姓後世所命者為氏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得姓者十有二此因生以賜姓者也至于成周封建列國同姓居多皆以姬為姓如富辰言於王曰管蔡郕霍魯衛毛聃郜雍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昭如字】邘晉應韓武之穆也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裔也則胙之土而命之氏者也若諸侯之或以字則魯之仲叔季展臧以諡則宋有穆襄之族以官則晉之中行宋之司馬司空以邑則晉之魏氏趙氏與苗賁皇之屬觀此則姓氏之别可得而言矣考之王朝如王子叔之為王叔氏則亦以字氏也内史過之為内史氏則亦以官氏也劉氏食采於劉單氏食采於單則亦以邑氏也由是言之姓者百世不易别而言之謂之氏合而言之謂之族故曰姓者生也以此為祖令之相生族者屬也與其子孫共相連屬旁支别屬則各自立氏余用是譜王子其王子之後别氏者别譜為王族而次以諸氏譜譜所未詳則存其名不叙其世猶闕疑之意也諸臣名譜附見于後去古既遠其詳不可得見亦幸其猶有考信云爾雖然古者大夫世禄不世爵春秋時君弱臣彊上替下陵天子大夫世執朝權為周階亂如尹氏武氏書氏以譏世卿盖春秋深致意者考余此譜當自得矣故備著之以俟來世作王子王族諸氏世譜   王子王族諸氏世譜   王子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十>   王子還 王子姑 王子發 王子弱 王子鬷王子延 王子定 王子稠【八子並靈景之族昭二十二年從子朝作亂單子殺之】王孫蘇 王子沒 王子黨 王孫满 王子廖王子突 王子瑕 王子處 王子趙車   【已上並不詳世次杜預世族譜附見雜人譜今列之王子譜後存其名闗其世列國公子譜皆倣此】   王族   王叔氏   劉毅   劉州鳩  劉佗【劉氏族昭二十三年尹圉殺之】   儋氏   諸氏   尹氏   召氏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十>   雜臣名譜附   周任   檀伯達  聃季   陶叔   宰咺   武氏子  南季   家父   仍叔之子 渠伯糾  榮叔   石尚   石速   石張   邊伯【莊二十一年殺三大夫】 子禽祝跪   伯服   游孫伯  桃子【一本作姚】倉葛   簡師父  左鄢父  聃啓   伯輿   史狡   萇   老陽子   冷州鳩  摰荒  司徒醜  公孫黨氏   子旅   夷詭諸【采地】   太史   史佚【武王時太史】 史輿   嬖    宫嬖綽   嗚呼夫子何為作春秋撥亂世反諸正莫近乎春秋於春秋而嚴也則以體乎禮之常典也先王於名分其致謹深矣自周轍東一切決隄壞防甚矣其衰也而春秋於是斷之以禮焉不合於禮者斯見正於春秋是則撥亂世反諸正之意也禮公子稱公子公子之子稱公孫公孫之子以王父字為氏公子公孫雖親然天下無生而貴者是以命為大夫則名氏兩通未命為大夫則得稱名不得稱公子公孫春秋之世請命于天子者誰與由是世為卿大夫凡舉氏者皆專命之氏其極至於有其民出其君而莫之禁職此其故余於是作魯公族譜而别氏者又為公族譜以盡譜之變合則族别則氏考其世觀之成敗得失可睹矣作内魯公子公族諸氏世譜   内魯公子公族諸氏世譜   公子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十>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十>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十>   孟公綽【孟氏族】   叔孫氏【彭生之後别為叔仲氏】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十>   展氏   公子展【附公子譜不詳誰公】孫司空無駭【之子杜預公子展孫隠八年】夷伯【十二月卒】禽【展氏桓父食采栁】瑕   莊叔   王父   喜   郈氏   成叔【下諡曰惠原孫也孝】 昭伯【公八】   諸氏   孔氏【世孫郈孫防叔以上】   防叔【見宋公族譜】子伯夏子叔梁紇子丘【睪夷子奔魯仲尼襄二十二年生】子鯉子伋   雜臣名譜附   費伯【庈父】  挾【再命大夫隠九】 柔【年卒再命大夫桓十一】溺【年盟于析再命大夫】   曹劌   圉人犖  御孫    鍼季【莊三年】公傅   卜齮   夏父弗忌【會齊】 侯叔夏公冉務人 禽鄭   緜房甥   公冶富父終甥 師已   鄫鼓父   狄虒彌   御叔   閔子馬  豐㸃    公巫   召伯仲  黨叔   曽夭    曽阜   萊書   杜泄   謝息    冶區夫司鐸射  慮癸   司徒老祁  饔人檀   僚祖    鬷戾   右師展    女賈【季氏家臣】   公孫朝   洩聲子  魴假    仲梁懷公山不狃【子泄】 公斂陽【公斂處父】 兹無還   公南   侯犯    駟嘉    樂頎    富父槐   正常    莒夷    共劉    公賔庚   公甲叔子  析朱鉏   微虎    邴泄   管周父   汪齮    公孫有山氏 釁夏   鉏商    公孫宿   郭重    巫尫   太史 太史克   太史固   卜  卜楚丘之家 卜楚丘 梓慎   嬖  嬖童   匠  匠慶   異國來奔鮑國【本齊臣】  多【本齊人】   婦人名譜附   戴已 聲已已氏【已上公孫敖妻】   泉丘人 其僚【已上孟僖子妻】國姜【叔孫豹妻】 庚宗婦人【叔孫豹外妻】 小邾夫人【生宋元夫人季孫宿】平子妻秦歂妻【女】 隂忌老【女】 季姒【公鳥妻齊鮑文子女】 南孺子【南氏季桓子妻】季姬【季斯女】 聲伯之母【叔肹妻】 施氏婦【孝叔妻齊管子奚女】   孔子弟子名譜附   南宫閱【敬叔亦見仲孫氏】 琴牢【琴張子開】 澹臺滅明【字子羽】有若 冉求   樊須【一名樊遲】 衛賜【字子貢】   季路【字子由哀十五年結纓而死】高柴【字子羔】 秦丕兹【見諸氏譜】司馬牛【見宋公族譜】   春秋分記卷十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十一    宋 程公說 撰世譜二   嗚呼春秋邦國命卿之制其能無戾於先王之舊哉若昔諸侯歲貢士於天子天子使還治其國故諸侯之卿皆命於天子大夫不世爵使以徳爵以功迄春秋時乃有世為卿大夫者而賢徳之選蔑如也王制曰大國三卿皆命於天子次國三卿二卿命於天子一卿命於其君小國二卿皆命於其君亦由習見春秋小國經不書卿是以云爾天子建國諸侯立家雖尊卑不同而豈無所命乎大國之卿三命次國之卿再命小國之卿一命其於王朝皆士也三命以名氏通再命名之一命略稱人凡見於經者雖不能盡如古制皆當時實録也故隠桓之間去西周未乆先王餘法猶存諸侯僣佚猶少是以魯有無駭柔俠鄭有宛詹秦楚皆稱人至其晩節無不名氏通而邾莒滕薛等國日以益削轉從小國之例稱人而已春秋舉實事以正褒貶傷之也故余既譜周王族魯公族自晉而下復比次之且著其說于首作外諸侯公子公族諸氏世譜   晉公子公族諸氏世譜   公子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十一>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十一>   郤縠【僖二十八年卒】    郤乞   韓氏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十一>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十一>   先氏   丹木   子軫   子縠    子辛   子且居【五年卒霍】 子克   先友 先僕【伯文三年伐】 先都【楚□江】 先蔑   張氏  老【文九】 子君臣  孫趯   栁朔  骼【年殺之】   女叔氏齊游【張孟】  叔【襄二】寛督  伯【十四】   氏伯   宗子  州犂文   㔻氏  鄭【僖十一年春殺之】子豹   董氏  狐  叔  安于   解氏  揚  張【張侯】 狐【揚之後襄三年】   閻氏  嘉  明【亦名沒】   右行氏 辛  右行跪【辛之後】   梁氏    由靡 餘子養 益耳 丙父 嬰父樂氏  王鲋【桓子】徵  霄  丁   成氏  鱄  何   賈氐  佗  華  季  辛   州氏  綽  賔   箕氏  鄭父 遺【襄二十一年范宣子殺】 遺【箕遺昭二十】   邴氏  豫  師   程氏  滑  鄭   涉氏  佗  賔【一年趙午】   屠氏  擊  蒯   雜臣名譜附   師服    潘父  頃父【九完五正】 嘉父【頃父子】   里克    罕夷  杜原欵【申生傅】 虢射飴甥【姓吕氏子金】 叔堅  左行共華  騅歂   纍虎    特宫  山祁    慶鄭   介之推   家僕徒 蛾晢    頭須   顛頡    茅茷  王官無地  陽處父   萊駒    狼瞫  臾駢    戎津公壻池【靈公之壻】 蒯得  鞏朔【鞏伯士莊伯】 詹季【詹嘉】鉏麑   祗彌明【亦曰捉】靈輙   綦母張鮑癸   鄭丘緩  夏陽説  糴茷杜溷羅  茀翰胡  夷羊五  長魚矯孟張   清沸魋  伯子同氏 逢大夫鐸遏寇  和組父  師曠   行人子員田蘇   邢伯   虞丘書  具丙追喜   劉難   黄淵   嘉父司空靖  申書   叔罷   邢蒯斐豹   督戎   輔躒   宛没   行人子朱 絳縣老人 成公般  孟丙   王生   女寛   甯嬴   鄔臧   樂霄   僚安   觀虎   小王桃甲郵無恤  繁羽   宋勇   傅搜   公孫尨  楚隆   折成鲋  酅魁壘司馬寅   史 史蘇   史黯   蔡史墨  史楚   史趙   史   卜 卜偃   辛廖   醫巫醫衍   桑田巫  梗陽巫臯   匠宰匠麗氏  膳宰   屠蒯   嬖寺外嬖梁五東闗嬖五寺人披【勃鞮】外嬖叔【平公嬖】孟張【成十七年】異國來奔舟之僑【本虢大夫】雍子【楚來奔】苗賁皇【本楚臣】齊烏餘【本齊臣】   陽虎【本魯臣】   齊公子公族諸氏世譜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十一>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十一>   公族   【齊公族惟欒高二氏自惠公出其餘公族不詳何公之子故於上公子譜不序其世云】   欒氏   公子欒【惠公子公子譜五世欒氏别祖】子公孫竈【子雅昭三年冬卒】 子施【子旗昭十年奔魯】高氏   公子高【惠公子公子譜五世高氏别祖】子公孫蠆【子尾昭八年七月卒】 子彊【子良】國氏   歸父【字國子莊子】子佐【武子成十八年殺之】子勝   子弱【景子】子夏【惠子哀十六年奔魯】子書【哀十一年吳獲之】子瓘【悼子】子高父【成伯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十一>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十一>】   陳逆【子行陳氏宗】   鮑氏【姒姓】   雜臣名譜附   連稱   徒人費  石之紛如 孟陽雍廪   王子成父 仲孫湫  賔須無蔡朝   公子强  逢丑父  鄭周父析歸父【文子】 殖綽   榖榮  王孫揮成秩   莒恒   曹開   邢公   牢成   狼蘧䟽  侯朝   閻職   桓跳   夏之御宼 燭庸之越 杞殖   公孫敖  封具   鐸父   僂堙   鬷蔑   麻嬰   渻竈   孔虺   司馬竈  梁嬰   公孫傁  梁丘據【子游】裔欵   子囊帶  籍丘子鉏 犂彌   闞止【子我】  江說   弊無存  朱毛   公孟綽  宗樓【子陽】 桑掩胥  諸御鞅   萊章   多【亦曰施】   太史史囂   太史子餘 太史【三弟】  南史氏   卜 卜之登   祝 祝佗父  祝固   嬖寺寺人貂  易牙   雍巫   夙沙衛   異國來奔州綽【本魯臣】 臧紇【本魯臣】王孫氏【本吳伍子胥之】中行文子春秋分記卷十一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十二    宋 程公說 撰世譜二   宋公子公族諸氏世譜   公子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十二>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十二>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十二>   公子榖甥  公孫忌  公孫援  公子丁 公子朱   公族   皇氏   華豹【吕封人】    華免   樂將鉏 樂裔【將鉏子】 樂遄 樂轡【字子蕩】 樂舉 樂髠   仲氏   公子成    子公孫師 子仲江 孫仲幾【字子然】子仲佗【字子服定十年奔陳】孔氏【自仲尼以下見魯諸氏譜】   弗父何    子宋父周子世子勝子正考父子孔父嘉子大金子睪夷子防叔【奔魯】子伯夏子叔梁紇子丘【仲尼】   魚氏   ︵字位過密 無法显示︶   向為人  向帶【二人桓公後盖向氏族也】   鱗氏   公子鱗【世本桓公子公子譜六世鱗氏】子東郷矔子文【别祖】子奏【司徒】子朱【司㓂少】   靈氏   公子圍【字子靈文公子公子譜九世靈氏】 四世孫不緩   褚氏   褚師段【别祖共公子字子石公子譜十世】 子彄【褚氏别祖定十年奔陳】子肥邊氏   子邊【杜曰褚師叚子平公子公子】 孫卭   諸氏   南宫氏 長萬【譜十一世邊氏】  子牛【别祖莊十二年】   莊氏  朝      堇父   雜臣名譜附   仇牧   猛獲   耏班   司寇牛父門尹般  狂狡   羊斟【奔陳】  西鉏吾芮司徒  司馬彊  張匄   臼任   戴惡      鄭翩   豐愆  士平   翟僂新     干犫   厨人濮 省臧   陳寅      蘧富獵  成讙  郜延   田丙      子儀尅   祝史太尹      祝襄   嬖寺寺人惠□【伊戾】   寺人栁  司馬寺人【冝僚】異國來奔郳甲【本小邾穆公子】 楚建【本楚太子】 太叔疾【本衛人】   衛公子公族諸氏世譜   公子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十二>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十二>   公族   齊氏   子叔氏   子叔黑背【穆公子公子譜七世叔氏别祖】子公孫剽  子析朱鉏【成子】公叔氏   當【成子獻公子公 子譜九世公孫氏】公孫發【别祖文子獻公孫成】子公叔戍【子子定十四年春】孟氏   孟縶【奔魯字子孟襄公子公子譜十世公】  子公孟彄【孟氏别祖世本縶無子靈公以】南氏   公子郢【其子彄為後字子南靈公子公子譜】 子公孫彌牟【十一世】   石氏   大叔氏   大叔儀【南氏别祖字子之世叔】 孫大叔申【文子】  子疾【僖侯】   子遺【僖子】   子公子青   寗氏   跪【文仲武公曽孫】子穆仲靜子速【莊子】子俞【武子】子相【成子】子殖【惠子襄二十年冬卒】子喜【悼子襄二十七年衛□大夫寗】孫氏   級【喜莊子武公三世】子昭子子良夫【孫桓】子林父【子文子襄二十六年入于】子嘉   子襄【戚以】   子蒯   北宫氏   括【叛伯國懿子成】 子遺【公曽】   子佗   子喜    子結【孫成子定十四年】   王孫氏王孫牟【夏奔魯】賈  子齊【康叔】   諸氏   孔氏   嬰齊 子達【子昭子宣十四】孫烝鉏【年殺】子羈 孫圉【之成】 子悝史氏   朝  子狗【文子】     鰌【字子魚不知其系】   褚師氏圃    子申【定子】  子比【聲子】   趙氏 黶【昭子一名兼】 子舉【昭子】  子陽【定十四年奔宋】   元氏 咺【僖三十年殺之】 子角   夏氏 戊    子期【司徒】   禮氏 孔    至   蘧氏 瑗【字伯玉】   華氏 龍滑   仲   齊   寅   渠氏 孔    渠子   雜臣名譜附   右宰醜  獳羊肩  黄夷   長䍧公子歂犬 鍼莊子  士榮   周歂冶厪   孫免   師曹   尹公他庾公差  右宰榖  殖綽   公孫免餘雍鉏【孫林父臣】 屠伯   宗魯   慶比鴻駵魋  子王霄  彪傒   子高魴彌子瑕  滑羅   戯陽速  寗跪渾良夫  欒寧   召   鄢武子肹孟黶   許公為  司寇亥  優狡【俳優】拳彌   鄄子士  向禽   仲叔子奚公孫臣  行人子羽 司徒瞞成 子伯季子   祝史 祝鼃  祝佗   祝史揮  胥彌赦【筮史】嬖寺 寺人羅   異國來奔宋朝【本宋公子】 公子整【本晉公子】 仲由【本魯臣】   蔡公子公族世譜   公子   公子駟【哀二年殺之】 公孫獵【哀三年放之吳】公孫姓【哀四年殺之】 公孫盱【亦曰霍哀四年殺之】公孫翩  公孫辰【哀四年奔呉】公孫霍【哀四年殺之】   朝氏  公族   公子朝【文公子公子譜六世朝氏别祖】子公孫歸生【聲子奔楚】 子朝吳   雜臣名譜附   文之鍇   陳公族公子諸氏世譜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十二>   公族   夏氏   少西  子御叔子徴舒【宣十一年楚殺】子晉【之惠】子禦寇子齧子區夫【子哀十三年盜】 ︵字位過密 無法显示︶   轅氏 【殺之申公之後】   濤塗【亦作字宣仲申公九世孫】       僑【僖四年齊執之】   轅頗【濤塗】 轅咺【四世孫】 轅選 轅買   慶氏 虎【桓子司徒頗之族桓公五】 寅【世孫襄二十三年殺】 樂【之虎之】鍼氏 鍼子【弟襄二】  宜咎【十三年殺之】   宋氏 豎【慶氏族僖公】   諸氏   孔氏 寧【公孫寧】    奐【昭八年楚殺之】   雜臣名譜附   歂孫   女叔   原仲【莊二十七年公子友如陳葬之】泄冶儀行父  司徒卬  司馬桓子 干徵師【昭八年楚執殺之】輿嬖   袁克   逢滑   公孫他人芋尹蓋  賈獲   春秋分記卷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十三    宋 程公說 世譜四   鄭公子公族諸氏世譜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十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十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十三>   公孫  公子歸生【子家或云靈】公子宋【公弟】公子魚臣【子公濮 叔宣十二】   公子士洩 公子鰌    叔申  叔禽【年鄭殺之申】   公孫肹  公孫登    公孫林   公族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十三>   諸氏   皇氏 武子  戍【武子之後】 耳【戍之子】 辰  頡石氏 楚   首   制【子服】  【石盂】 甲父【癸】尉氏 止【襄十年殺之】  翩【止之子襄十年奔宋十五年醢之】   司氏 臣【襄十年奔宋】  齊【臣之子十五年醢之】   堵氏 堵叔    女父【襄十五年醢之】 狗【女父族】   侯氏 宣多    羽     獳  晉   洩氏 駕     堵寇【僖二十年】  堵俞彌【二十四年】   高氏 渠彌    克   樂氏 耳     成   鄧氏 廖     析   王子氏伯廖    伯駢   孔氏 叔     將鉏   雜臣名譜附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十三>   雜臣名譜附   公孫會  公孫彊【哀八年宋滅曹執殺之】 豎侯獳   翰胡   僖負羈     大夫【莊二十六年殺其大夫】   秦公子諸氏世譜   公子   公子縶   諸氏   子車氏 奄息【以下三子子車之子文六】 仲行 鍼虎   百里氏 百里奚     孟明視【年殉族譜百里名視字孟】   雜臣名譜附   公孫枝【明奚】  冷至  蹇叔   西乞【之子子桑西乞】白乙【術蹇叔子白乙丙或】繞朝  庶長無地 士雃   詹【曰蹇叔】   庶長鮑 庶長武  子蒲   子虎    杞子  杜囘   右大夫說   逢孫    楊孫  史顆   成差   不更女父【子右大夫】   醫卜 醫緩   醫和  卜徒父   異國來奔㔻豹【不更秦】   春秋分記卷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十四    宋 程公說 撰世譜五   楚公子公族諸氏世譜   公子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十四>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十四>   王孫游  王孫喜   息公子朱 子家   公子燮  公子丙   公子馮  王子罷公子平  公子罷戎  公子茷  公子寅令尹子庚 公子何忌  公子宜榖 公子橐師公子成  公子格   公子齮  王子牟公子申【襄二年冬殺之】公子魴【令尹子魚】王子勝  公子繁公孫由于 王孫圉   太師子榖 右領差車左史老  公孫朝   公子慶  子彊   子駢   子㨗   子楊   子貟   子孟   公族   罷【字子蕩令尹】 蒍射   蒍洩   蒍居   蒍啓彊     蒍圍   蒍越   蒍固【鍼尹】陽氏   王子陽【穆王子公子譜五世陽氏别祖】子尹 子匄 子令終【宫廏尹昭二十七年子常殺令終與其弟完及佗】   子完   子佗   囊氏   公子貞【字子囊莊王子襄十四 年冬卒公子譜六世囊氏】 孫瓦【别祖子常】   子南氏   公子追舒【令尹字子南莊王子襄二十二年殺之公子譜六世子】 子去疾沈氏   沈尹戍【南氏别祖莊王】           子諸梁   子后臧【曽孫司馬】   沈尹朱  沈尹壽      沈尹赤【諸梁之弟】諸氏   鬬氏【亦作尹射得臣之】   鬭丹 鬭章 鬬御彊 鬭梧 鬬克【子儀】鬭勃【子上僖三十三年】   屈氏【殺之世為莫敖莊四年有】   瑕【莫敖屈重桓十】子邊【三年縊死禦】子朱 子蕩 子到 子建【寇息公子子木襄】   子申 子生   屈重【二十八年苝】 屈完   屈氏别族申氏   申公巫臣【字子靈一云屈系出巫屈申之】 子子閻【後子重殺之併殺蕩弗】   子子蕩   子弗忌【忌清】   子晉狐庸【尹質於】   子晉邢侯   屈罷   申氏   申叔氏   申叔時 子叔跪 子叔豫 叔展 壽餘 公子牟伍氏   參   子舉【晉椒】 子奢【舉封棠君昭二十年殺】子尚【之昭二十年殺】   子貟【之子胥尚之弟昭二十年如吳哀十一】   子椒鳴【年賜死】   潘氏   崇 尫【師叔】 子叔黨 子潘子 子臣【子臣見定六年不詳其系】觀氏 丁父 起【襄二十二年轘於四竟】 子從【伯玉】 子瞻連尹氏 襄老 子黒要   工尹氏 工尹齊工尹路工尹夀工尹襄工尹赤工尹麋熊氏 負覊 市南相宜僚   相禖 率且比季氏 季然 莠尹然【季氏之後】   鍾氏 儀【合晉楚成】 建   雜臣名譜附   道朔   閻敖   逢伯  宜申   師晉   宛春   鬻拳  彭仲爽耿之不比 榮黄   范山  期思公復遂   盧戢犂  叔  少宰   許伯   樂伯   欇叔  許偃   養由基  彭名   唐狡  蔡鳩居司馬夘  叔展   叔山冉 穀陽豎鄧廖   雍子   楊豚   尹冝   師祁犂  息桓   牛臣   穿封戍析公   蕩侯   司馬督  囂尹午陵尹喜  僕析父  史猈   須務牟正僕人  枝如子躬 左尹郤宛 費無極鄢将師  晉陳   右司馬稽 武城黒【武城大夫】吳勾卑  彭生   尹大心  左司馬眅鑪金   闉輿罷  藍尹亹  宋木   單浮餘 蔡洧    石乞   圉公陽奮揚  太宰犯   小惟子【舟師帥】   史 左史倚相 史猈   史皇   周太史巫 范巫矞似【范邑之巫】   異國來奔鄭然丹【見鄭公族】蔡聲子【子朝之子歸生】齊公子鉏【南郭且于】公子鱄 衛公孫牟 晉伯州犂 箴尹宜咎【本陳人】齊申鮮虞【為右尹】 齊管修【管仲之後】   吳公子世譜   雜臣名譜附   壽越   公子黨  鱄設諸  公子苦雂偃州貟  泄庸   王犯   徐承胥門巢  展如   王孫彌庸【哀十三年越之】行人且姚 壽於姚  申叔儀   異國來奔狐庸【屈狐庸本晉臣】 慶封【本齊臣】太宰嚭【子餘本楚伯州犂孫犂晉人自晉奔楚至其孫嚭奔吳為吳太宰以謀楚及吳亡又事越】 叔孫輙【子張本魯臣】 公山不狃【子泄本魯臣】 伍貟【子胥本楚臣】   春秋分記卷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十五    宋 程公説 世譜六   世譜叙篇考異上   自昔為春秋學者有譜牒之類逺矣莫得而考也余得杜預世族譜謂春秋時人名莫不詳具然預學左氏自左氏外無所折衷又列其名而闕其世次往往重複牴牾孟子言尚論古之人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自春秋迄今蓋千有餘載左傳記事一人而或稱名或稱字或稱官或稱氏若非詳以世譜則彼此交互漫無據矣最後得春秋世系一書不題人紀列國諸侯大夫之系旁行為圖次第頗可觀然蔡陳曹秦吳全闕不書自餘尚多踈誤沈栝為機括無異名者不録如東門氏曰仲嬰齊子叔氏曰子叔嬰齊季郈之雞鬭傳指季氏郈氏二族鄭之印氏黒肱及豐氏卷有兩子張沈皆合為一近世有纂為經圖不叙以世前後錯出周王子捷一名王札子則謂捷為札之子趙朔盾之子則謂朔為盾之孫季寤斯之弟則謂寤為斯之子宋仲師之子江則謂師字仲江若王札子頃王子也以為荘王子單成公獻公弟也以為獻公子苦此類者未易殫舉余今本以經傳參之杜注又取世譜世系史記世家合而攷之互有得焉古書有世本今不復存間見諸傳注則采之以補遺亡然後春秋之王子王族公子公族諸氏世序井井不紊斯皆昔所未備而成學治古文者不可廢也然而余之譜法蓋譜而為圖使推而上下之則知源流之所自旁行而列之則見子孫之多少經其世緯其人雖衆而不亂又慮脫本於高下前後或差其次則余之譜将不可考矣乃别為序篇若曰某氏甲生子乙丙乙生子某丙生子某合於譜圖于以互見而諸家之異則考之附見其下蓋譜圖之次待叙篇而愈明叙篇之文參考異而後見覽者得以詳焉   王子   平王為一世 生二子曰太子洩曰王子狐為二世【狐無後】洩早卒生二子曰桓王為三世桓王生二子曰莊王曰王子克為四世【克無後】 莊王生三子曰僖王曰王子虎曰王子頹為五世【虎之後别為王叔氏頽無後】 僖王生一子曰惠王為六世 惠王生二子曰襄王曰太叔帶為七世【帶之後别為甘氏】 襄王生一子曰頃王為八世頃王生四子曰匡王曰定王曰札子曰季子為九   世【二王及札子無後季子後别為劉氏】 匡王生一子曰簡王為十世簡王生二子曰靈王曰儋季為十一世【儋季後别為儋氏】靈王生二子曰景王曰佞夫為十二世【佞夫無後】 景   王生四子曰王子壽曰王子猛曰敬王曰子朝為十三世  又王子王孫不系者十七人   考異曰纂圖誤以王札子為莊王子按何休云札子定王庶兄定王頃王子上距莊王蓋五世矣   王族   王叔氏别祖王子虎王子譜之五世也又桓公陳生二人不詳其世【此從族譜】   甘氏别祖太叔帶王子譜之七世也生成公成公生景公景公生二子曰簡公悼公成公孫曰平公【不詳其禰但曰孫系之成公他倣此】平公生桓公 又二人【不詳其系他倣此】   劉氏别祖王季子王子譜之九世也生定公定公生獻公獻公生文公文公生桓公 又三人   儋氏别祖儋季王子譜之十一世也生括括生翩   王室諸氏   尹氏自尹子而下凢五人不詳其世   召氏自穆公至戴公五人不詳其世戴公生襄公襄公生莊公莊公生簡公   單氏單伯生二子長曰穆公穆公生武公武公生平公次曰襄公襄公生頃公頃公生靖公靖公生二子曰獻公曰成公 又一人   考異曰纂圖誤以成公為獻公子今考世族譜世系並獻公弟   周公氏黒肩生忌父自忌父而下不詳其世   原氏原伯生伯貫伯貫生襄公襄公孫伯絞伯絞弟跪尋 又二人   内史氏 過生叔服叔服生興   樊氏  仲山甫至皮不詳其世皮生齊   祭氏  四人不詳其世 鄢氏 肹生羅   南宫氏 極生囂    庾氏 皮生過   冨氏  辰生辛    賔氏 滑生起   詹氏  父生桓伯   成氏 三人不詳其世毛氏  三人不詳其世   蘇氏   鞏氏    蒍氏 各二人不詳其世陰氏【四人然陰忌於昭十二年殺之至二十六年再見姓名俱同疑】   瑕氏   辛氏 各三人不詳其世   魯公子   孝公為一世 生三子曰公子彄【後為臧氏】曰公子益師【後為衆氏】曰惠公為二世 惠公生三子曰隠公【無後】曰桓公曰施父【後為施氏】為三世 桓公生四子曰莊公曰慶父【後為仲氏】曰叔牙【後為叔氏】曰季友【後為季氏】為四世 莊公生四子曰子般【無後】曰僖公曰閔公【無後】曰公子遂【後為東門氏】為五世僖公生一子曰文公為六世 文公生四子曰惡   【無後】曰視【無後】曰宣公曰惠伯肹【後為子叔氏】為七世 宣公生三子曰成公曰偃【無後】曰鉏【無後】為八世 成公生二子曰襄公曰衡【無後】為九世 襄公生三子曰子野【無後】曰昭公曰定公為十世 昭公生四子曰衍曰為曰果曰賁 定公生一子曰哀公為十一世 哀公生二子曰荆曰悼公為十二世   又公子不系者七人   魯公族   臧孫氏别祖公子彄公子譜之二世也彄生達達生缾缾生辰辰生許許生四子曰紇曰賈曰為曰疇紇奔齊賈無後為生賜賜生倉疇生會會生賔如賔如生石   考異曰案世族譜云為之子賜賜之從弟會曰從弟則㑹盖疇之子矣世系乃以會為為之子若然何不曰賜之弟而云從弟乎又譜云賔如從兄曰倉賔如既為會子則倉當是賜子而世系以倉為會子亦非也   衆氏别祖益師公子譜之二世也益師生衆仲   施氏别祖施父公子譜之三世也四世孫孝叔   孟氏别祖慶父公子譜之四世也生敖敖生二子曰穀曰難【難無後】穀生蔑蔑生二子曰速曰子服仲叔【仲叔後為子服氏】 速生二子曰秩【無後】曰羯羯生貜貜生二子曰説曰何忌何忌生二子曰彘支子曰公期彘生捷捷生側 仲叔生椒椒生囘囘生何 又一人   考異曰世族譜缺捷一人又孟之側注為孟氏譜族乃載之雜人非也世系以為捷之子今從之又曰按定公傳八年孟懿子為公期築室杜氏注為孟氏支子則公期當系之懿子下世族譜世系及纂圖並闕今増入之   叔氏别祖公子牙公子譜之四世也生兹兹生二子曰得臣曰叔仲彭生【彭生之後為叔仲氏】 得臣生二子曰僑如【奔齊】曰豹豹生四子曰牛曰丙曰壬【三子無後】曰婼婼生不敢不敢生州仇州仇生二子曰舒曰輙 彭生之孫虺虺生小小生志志生二子曰皮曰衍 又一人考異曰案叔仲彭生之後為叔仲氏文十八年傳云襄仲殺彭生其帑奔蔡既而復立叔仲氏世譜謂虺為彭生孫世系則謂為彭生子竊意彭生之殺其帑既奔至孫虺而後見于傳世譜所載或得之今從世譜 又曰輙子張州仇庶子也世族譜附在雜人非是又纂圖自叔仲彭生氏而下闕不譜今増入之   季氏别祖季友公子譜之四世也生無佚無佚生行父行父生宿宿生四子曰公彌【後為公鉏氏】曰公紇曰公鳥曰公亥【無後】 公彌生頃伯頃伯生隠侯伯隠侯伯生公鉏極公紇生三子曰意如曰公甫靖【後為公甫氏】曰公之【無後】意如生三子曰斯曰寤【無後】曰魴侯【無後】斯生二子曰肥曰南孺子所生男 靖生歜 公鳥生申 又二人   考異曰諸家闕南孺子所生男一人然桓子適子雖殤不可闕也今系于斯之下又曰公彌之後為公鉏氏世系世族譜闕不可續者二世至公鉏極杜注云桓子族子而不詳所系今考得頃伯隠侯伯二世以補公鉏氏闕文世系置公鉏極于季公鳥之下誤矣   東門氏别祖公子遂公子譜之五世也生二子曰歸父曰仲嬰齊【嬰齊無後】歸父生析析生羈   考異曰三傳皆以嬰齊為仲遂之子歸父之弟也以為歸父之弟則同其言稱仲之意則異公羊以為弟無後兄之義使嬰齊為歸父之子則為仲遂之孫故以王父為氏穀梁以為宣八年仲遂卒者為殺子赤踈之不使稱公子其子由父亦踈之不得稱公孫故别言仲氏左氏無傳杜預曰宣十八年逐東門氏既而又使嬰齊紹其後曰仲氏公羊之義精杜預之釋詳穀梁傳則非也必云子由父䟽不得稱公孫則歸父何故稱公孫乎為之後者為之子嬰齊既後歸父故曰仲嬰齊此可謂亂昭穆之序失父子之親者以後歸父則弟不可為兄嗣以後襄仲則是父字為氏亦非矣   又曰案歸父字子家其後曰子家氏世系則闕不書世譜則别録据莊公子遂遂長子歸父歸父之子文伯後為子家氏羈是莊公之孫歸父之孫則羈當為文伯子也今譜歸父子文伯文伯子羈皆諸家所未備   子叔氏别祖叔肹公子譜之七世也生子叔嬰齊嬰齊生叔老叔老生二子曰榮駕鵝【無後】曰叔弓叔弓生三子曰輙曰鞅【鞅無後】曰閱輙生詣詣生還還生青 閱生敬叔   考異曰世系以還為輙之弟鞅之子乃以詣青為還之子世序紊矣今自輙以下以世本為正而改世系之誤 又按杜預於世族譜以叔還為叔弓曽孫於定十年叔還如鄭涖盟注云叔還叔詣曽孫自為異同今考還之去詣甚邇不應以為曽孫懸絶如此以譜為正 又閱敬二人世系譜闕不書   展氏别祖公子展附公子譜不詳何公之子有孫曰無駭自無駭以下不詳其世   考異曰按杜預注謂無駭為公子展孫劉敞曰非也若無駭真公孫之子當其繼大宗也賜氏乆矣何待其死而賜氏乎然則無駭固公孫也以經考之審如敞言謂無駭為公孫則經當曰公孫無駭矣於經無所考而遽曰固公孫云以意推之則亦何往不至也啖助謂魯卿既王命皆書卒隠公不請命大夫故未命之卿亦書卒經不書氏盖不請命故未賜族耳杜預謂為公子展孫當㠯為正特於未氏之說未盡也   郈氏成叔昭伯二人   魯諸氏   孔氏防叔奔魯生伯夏伯夏生紇紇生丘丘生鯉鯉生伋共六人自防叔以上見宋公族譜   秦氏自秦子下堇生㔻兹餘不詳其世   南氏   陽氏   梁氏【各二人】 林氏   冉氏【各三人】 顔氏【五人】  申氏【五人】 並不詳其世   晉公子   穆侯及弟殤叔【無後】為一世 穆侯生二子曰文侯曰曲沃桓叔為二世 文侯生昭侯桓叔生二子曰莊伯曰韓萬【後為韓氏】為三世 昭侯生孝侯莊伯生武公為四世 孝侯生鄂侯武公生獻公為五世 鄂侯生二子曰哀侯曰緡【無後】 獻公生五子曰申生【無後】曰文公曰惠公曰奚齊【無後】曰卓子【無後】為六世 哀侯生小子侯【先晉自此絶】 文公生六子曰襄公曰成公曰雍【自雍以下四子並無後】曰樂曰儵曰劉 惠公生懷公為七世襄公生三子曰靈公【無後】曰捷曰景公為八世 捷生談 景公生厲公【無後】為九世 談生三子曰周子兄以無慧不立曰悼公曰揚干【無後】為十世 悼公生二子曰平公曰整【奔衛無後】為十一世 平公生昭公為十二世 昭公生頃公為十三世 頃公生定公為十四世   晉公族   狐氏唐叔之後突生二子曰毛曰偃毛生溱偃生射姑又鞫居狐氏族附之射姑右不詳其世   欒氏靖侯之後賔生成成生枝枝生盾盾生書書生二子曰黶曰鍼黶生盈  又五人   考異曰按襄十四年傳欒鍼馳死秦師欒黶謂士匄曰余弟死而子來是鍼乃書之子黶之弟明矣世系以欒鍼為黶之子非也又世族譜闕鍼盈二人並増入之   祁氏獻侯之後舉生瞞瞞生高高生奚奚生午午生盈 又一人   羊舌氏大夫生職職生四子曰赤曰肹曰鲋曰虎赤生子容肹生楊石   孝異曰按閔二年傳羊舌大夫為尉杜預注叔向祖父也孔穎達曰羊舌氏也爵為大夫號曰羊舌大夫不知其名此人生羊舌職職生叔向故為叔向祖父譜云羊舌氏晉之公族羊舌其所食邑也或曰羊舌氏姓季名果有人盜羊而遺其頭不敢不受受而埋之後盜羊事發辭連季氏季氏掘羊頭而示之以明已不食唯識其舌舌存得免號曰羊舌氏也或曰不知誰為此言杜所不從記異聞耳故以杜氏為正存羊舌氏於公族且附見其說云   郤氏豹生三子曰稱【無後】曰兾芮曰義【無後】芮生缺缺生克克生錡又芮從子曰步揚曰步招【無後】揚生二子曰犫曰鵲居犫生三子曰至曰溱曰毅 又二人考異曰步揚步招皆芮從子芮有昆弟二人曰稱曰義不知步揚步招何人之子故不得而詳但系之芮曰從子云 又世族譜闕豹鵲居二人而列稱步招溱三人於雜人今附于郤氏   韓氏别祖萬公子譜之三世也生求伯求伯生簡簡生子輿子輿生厥厥生二子曰無忌曰起無忌生襄起生四子曰須曰叔禽曰叔椒曰子羽須生二子曰不信曰固不信生子庚子庚生子虎  又二人考異曰按系本萬生求伯求伯生定伯簡簡生輿輿生獻子厥厥生宣子起起生平子須須生簡子不信不信生荘子庚世家則謂武子三世生厥厥生宣子宣子生貞子須貞子須生簡子簡子生荘子莊子生康子虎自厥而下參之系本無差獨以武子三世生厥則誤也今不從   又曰按世族譜謂萬之孫曰定伯簡與系本及服䖍之說同獨闕求伯一世今以系本補之   又曰按昭五年傳韓襄為公族大夫韓須受命而使矣箕襄邢帶叔禽叔椒子羽皆大家也杜預注襄韓無忌子也須起之門子也箕襄邢帶韓氏族禽椒羽起庶子也世系不辨襄與箕襄之異而誤以箕襄為無忌子不知箕襄及邢帶乃無忌之族非其子也   荀氏逝敖生林父為中行氏林父生二子曰庚曰首首之後為知氏 庚生偃偃生吳吳生寅 首生罃罃生二子曰朔【無後】曰盈盈生躒躒生三子曰徐吾【無後】曰瑕曰申瑕生霄申生瑶  又五人 又别族程氏騅逝敖之孫曰季【不詳其世】騅曽孫鄭   考異曰按世譜謂盈為朔之弟罃之子系本乃以盈為朔之子今考諸家皆以盈為罃之子   晉諸氏   范氏杜伯生隰叔隰叔生蒍蒍生縠縠生會以隨為氏【亦曰范氏】生二子曰燮曰魴燮生匄魴生彘裘【無後】匄生鞅鞅生二子曰吉射曰臯夷 又會從弟穆子為士季氏生渥濁渥濁生弱弱生伯瑕伯瑕生彌牟 又隰叔孫富及范無恤士鲋士蔑不詳其世   考異曰世系及族譜闕杜伯隰叔二世今増入之   魏氏畢萬生芒季芒季生犫犫生三子曰顆曰錡曰絳顆生頡 錡生相 絳生舒舒生二子曰侈曰戊   侈生曼多曼多生駒  又一人   右按系本萬生芒季芒季生武仲州州生莊子絳絳生獻子荼荼生簡子取取生襄子多多生桓子駒駒生文侯斯傳云亦曰孺子  世家萬生武子犫犫生悼子顆顆生昭子絳絳生嬴嬴生獻子獻子生侈侈生桓子桓子生文侯都  世譜萬之孫犫犫之子顆為令狐氏錡為吕氏顆之子頡錡之子相舒之孫曼多  世系萬之孫犫生顆顆生子頡又生子絳絳生嬴嬴生舒舒生侈及戊戊生曼多   考異曰考系本世譜世系俱以犫為萬之孫世譜世系但知為萬孫而闕其禰今以系本芒季參三家之說俱合世家以萬生犫誤也 又曰系本謂武仲州即武子犫也索隠謂州即犫聲近字因以異然左傳記事字必有据今以犫文為正 又曰系本武仲生絳其系本君篇云武子居魏悼子徙霍索隠謂悼子與絳兄弟今取以較杜氏武子之子曰顆曰錡是悼子顆與錡絳俱為武子之子明矣世家以顆生絳世系因而不改誤也 又曰系本世譜俱謂莊子生獻子世家則云莊子生嬴嬴生獻子不知司馬遷何所本増嬴一世世系從之疑 又曰世譜曼多舒之孫而闕其禰今考系本謂舒生侈侈生曼多世系以為戊生曼多誤也   趙氏公明生二子曰共孟【無後】曰夙夙生衰衰生四子曰盾曰同【無後】曰括【無後】曰嬰齊【無後】盾生朔朔生武武生二子曰獲曰成獲之孫曰羅成生鞅鞅生三子曰桓子曰伯魯曰無恤伯魯生周伯 又夙曽孫穿不知所系生旃旃生勝勝生午午生稷稷生朝   考異曰按系本謂公明生共孟及趙夙夙生衰世家謂叔帶五世生夙夙生共孟共孟生衰世譜謂叔帶五世孫曰夙夙之弟曰衰世系謂夙子曰共孟共孟之子曰穿及衰且衰一人耳系本以為夙之子世家以為夙之孫世譜以為夙之弟世系從世家今考左傳夙事獻公以閔元年御戎後五年重耳奔蒲衰從之出則衰當為夙之子若從世家謂衰為夙孫則世數隔遠又系本在諸家前必有所据今以系本次第為正   籍氏黶生頡頡生叔子叔子生官正官正生司徒公司徒公生少襄少襄生太伯太伯生季季生偃偃生談談生秦   考異曰世族譜止載伯黶談秦三世世系加季偃二世今考世本補籍氏之闕   胥氏臣生甲父甲父生二子曰午曰克午生帶克生童先氏丹木生軫軫生二子曰縠曰且居縠生辛且居生   克 又四人   張氏老生君臣君臣之孫趯又栁朔骼不詳其世女叔氏齊生游又叔寛督不詳其世   伯氏伯宗生州犂   㔻氏鄭生豹   董氏   解氏各三人亡其系閻氏右行氏各二人梁氏六人 樂氏四人 成氏二人 賈氏四人州氏二人箕氏三人【有二箕遺疑】邴氏二人程氏二人涉氏二人屠氏二人【並亡其系】   齊公子   莊公為一世 生三子曰得臣【無後】曰僖公曰年為二世僖公生三子曰襄公曰糾曰桓公年生無知【自無知下】   【無後】為三世 桓公生六子曰無虧【無後】曰惠公曰孝公【無後】曰昭公【無後】曰懿公【無後】曰雍【無後】為四世 惠公生三子曰頃公曰欒【後爲欒氏】曰高【後為高氏】昭公生舍為五世頃公生五子曰靈公曰固【無後】曰鑄【無後】曰角【無後】曰勝為六世 靈公生三子曰莊公【無後】曰景公曰牙【無後】勝生青為七世【又有晳捷洴山商周共六子皆云頃公孫不詳其禰並附于七世】 景公生六子曰孺子【無後】曰悼公曰嘉曰駒曰黔曰鉏為八世【自嘉而下無後】 悼公生二子曰簡公曰平公為九世又公子公孫不系者八人   考異曰按隠三年傳衛莊公娶于齊東宫得臣之妹曰莊姜孔穎達曰衛莊公之立在春秋前三十五年齊僖公之立在春秋前八年莊姜必非齊僖公之女盖是莊公女僖公姊妹也得臣為太子早死故僖公立也不言僖公姊妹而繫得臣者見其是適女也今從之系得臣於莊公下   又曰按齊公族惟欒高二氏出惠公子其他雖公族不詳為何公之子則無以知别祖之所自國氏高氏皆姜姓崔氏出自丁公慶氏蒲盧氏則襄十八年傳云慶舍謂盧蒲癸子不辟宗杜預注慶盧蒲氏皆姜姓晏氏閭丘氏出莊公之孫隰氏出莊公曽孫東郭氏出桓公之孫與北郭南郭氏皆為姜姓並附公族譜他國倣此   齊公族   欒氏别祖欒公子譜之五世也生竈竈生施   高氏别祖高公子譜之五世也生蠆蠆生彊   考異曰纂圖於欒氏不著公子欒於高氏不著公子高是没其别祖也又高齮乃敬仲之後纂圖系之子彊下尤失之   國氏歸父生佐佐生二子曰勝【無後】曰弱弱生夏夏生書書生瓘瓘生高父   考異曰按成十八年傳齊殺國佐使清人殺國勝國弱來奔杜預注勝國佐子弱勝之弟則弱為佐之子矣纂圖以弱為佐孫誤也世族譜闕高父一人   高氏傒生莊子莊子生頃子頃子生固固生二子曰無咎曰厚無咎生弱弱生齮 厚生止止生豎 又敬仲曽孫酀及頃子孫偃偃生二子曰張曰發張生無㔻   考異曰世系世族譜皆闕今据世本所載莊子頃子之系又酀敬仲曽孫偃頃子孫也世系誤以酀為敬仲孫以偃為齮之子皆誤   又曰酀不詳其世偃不詳其禰但書敬仲曽孫酀頃子孫偃以别之   崔氏友生杼杼生三子曰成曰彊曰明彊生如   考異曰諸家闕如一人   慶氏克生二子曰封曰佐封生二子曰舍曰嗣又奊一人不許其世   盧蒲氏就魁嫳癸共三人不詳其世   閭丘氏嬰生明明生息   晏氏弱生嬰嬰生二子曰曰圉又父戎一人不詳其世   隰氏朋下亡二世至曽孫鉏又黨一人不詳其世東郭氏偃書賈三人北郭氏佐啓二人南郭氏偃一人並不詳其世   諸氏   陳氏完生稺稺生湣湣生須無須無生無宇無宇生三子曰開【無後】曰乞曰書【無後】乞生九子曰莊曰瓘曰恒曰齒曰夷曰安曰意兹曰盈曰得 恒生盤又須無有孫曰豹 又一人   鮑氏敬生叔牙亡二世至曽孫二人牽及國國又亡二世至曽孫牧 又二人   考異曰諸家譜皆闕叔敬不書   管氏四人 邴氏四人 王氏六人 宛氏二人賈氏二人【並不詳其世】棠氏棠公生無咎   申氏鮮虞生摯又蒯幽不詳其世   工僂氏二人  華氏   顔氏庾生晉   郭氏   吕氏   商氏   烏氏   襄氏各二人   春秋分記卷十五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十六   宋 程公說 撰   世譜七   世譜叙篇考異下   宋公子   戴公為一世 生四子曰武公曰皇父充石【後為皇氏】曰好父說【後為華氏】曰樂術【後為樂氏】為二世 武公生二子曰宣公曰穆公為三世 宣公生殤公【無後】穆公生二子曰莊公曰勃【無後】為四世 荘公生四子曰閔公曰桓公曰公子朝【無後】曰右師成【後為仲氏】為五世 閔公生四子曰公子游【無後】曰弗父何【後為孔氏】曰公孫固【無後】曰公孫鄭【無後】桓公生五子曰目夷【後為魚氏】曰襄公曰向肹【後為向氏】曰鱗【後為鱗氏】曰蕩【後為蕩氏】穆公之曽孫高哀莊公之孫公孫師為六世【老佐一人戴公五世孫不詳所系附在第六世後】襄公生成公為七世 成公生六子曰昭公曰文公曰須曰卭曰孔叔曰鍾離為八世 昭公之子名闕文公生三子曰共公曰圍【後為靈氏】曰肥【無後】為九世 共公生二子曰平公曰段【後為褚氏】為十世 平公生四子曰痤【無後】曰元公曰公子城曰公子邊【後為邊氏】為十一世 元公生四子曰景公曰地曰辰曰端秦為十二世 端秦生周為十三世 周生二子曰昭公得曰啓為十四世又公子公孫不系者九人   考異曰按定十年經書宋公之弟辰出奔陳是年景公之十七年也宋公景公也辰為景公弟則是元公之子明矣杜預於定十年傳公子地母弟辰注云地景公弟辰之兄蓋無疑焉而於昭二十年傳取太子欒與母弟辰公子地為質則誤注以辰及地為元公弟此自相違異也是時蓋元公之十年傳曰母弟者自太子欒而言杜預誤指為元公母弟云   又曰按左傳景公無子取公孫周【元公孫】之子得【昭公】與啓飬諸公宫世家乃謂昭公者元公之曽庶孫也昭公父公孫糾糾父公子端秦元公少子也景公殺昭公父糾故昭公怨殺太子自立二書所載昭公之系則同而昭公父之名則異左傳曰周世家曰糾然左傳先於史記今從之   宋公族   皇氏别祖充石公子譜之二世也二子死於兵並失其名八世孫瑗生二子曰酁般曰麇瑗之從弟二人曰鄖曰仲野仲野生二子曰伯曰非我瑗有從子曰緩非我從弟曰懷不詳所系 又二人   考異曰按文十一年傳引春秋前事鄋瞞伐宋皇父禦之皇父之二子死焉馬融以為皇父之二子從父在軍為敵所殺名不見者方道二子死故得勝之知令皆死誰殺縁斯孔穎達謂於傳文為順今從之又按哀二十六年傳杜預注云皇懷非我從昆弟非我瑗從子則懷亦瑗從子也世族譜乃謂懷為瑗昆弟是躋一世矣哀十八年左傳宋殺皇瑗復皇氏族使皇緩為右師杜注謂皇緩瑗從子也世族譜乃謂瑗為充石八世孫緩為充石十世孫以世譜推之則緩非瑗從子盖瑗從孫矣竊考傳文二事當以傳文及注為正且世族譜亦杜氏學異同乃若此又按哀十七年傳皇瑗之子麇奪其兄酁般邑世族譜誤謂酁般為瑗世父且酁般盖瑗之猶子而麇之兄也從世族譜則是躋猶子為諸父而兄為從祖矣今從左傳   華氏别祖好父説公子譜之二世也生督督生二子曰家曰季老 家生御事御事生二子曰耦【無後】曰元元生二子曰閱曰臣【無後】閱生二子曰椒曰臯比【無後】椒生子曰弱從兄寅不詳所系椒孫定定又生啓 季老生鄭鄭生喜喜生吳 督曽孫司馬子伯 别族牼弟曰亥曰合比曰費遂亥生無慼合比生姓遂生三子曰貙曰多僚曰登 又二人   考異曰按世本督子家家子御事世系族譜並缺世家誤以御事為督子今正之又自督之子季老而下缺不譜今増之 又按昭二十一年傳華費遂生華貙華多僚華登三子皆遂之子也纂圖以多僚及登為貙之子誤矣 又按昭二十年華亥使少司寇牼杜氏注牼亥庶兄纂圖誤以牼為亥子 又弱從兄寅不詳所自椒孫定不知其禰用附寅於弱之左系定於椒之下二世   樂氏别祖術公子譜之二世也生澤澤生須須生吕三世孫喜喜之孫祁犂孫輓孫舍祁犂生溷輓生朱鉏溷生茷   戴公孫曰豫至七世孫曰得曰歂戴公五世孫曰嬰齊至四世孫曰大心戴公六世孫曰懼 又六人考異曰按諸家所述戴公孫豫五世孫嬰齊六世孫懼豫之後七世孫得昆弟歂嬰齊之後四世孫大心不詳所系今别為三派上系之戴公   仲氏别祖成公子譜之五世也生師師生仲江江之孫仲幾仲幾生仲佗   孔氏别祖何公子譜之六世也生周周生勝勝生考父考父生嘉嘉生大金大金生睪夷睪夷生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紇紇生丘   考異曰世系缺勝睪夷兩世纂圖自孔父弗父何正考父三世外全缺今増之自防叔而下見内魯諸氏譜   魚氏别祖目夷公子譜之六世也生友友之孫曰石曰府共四人   考異曰杜預云石府目夷之曽孫友之孫也纂圖世系謂石府為友之子誤矣   向氏别祖盻公子譜之六世也生訾守訾守生二子曰鱣【無後】曰戍戍生五子曰勝曰宜曰鄭曰行【四子並無後】曰寧寧生羅羅生五子曰巢曰魋曰頎曰子車曰牛又二人   考異曰按昭十九年傳鄅夫人宋向戍之女也故向寧請師杜預注寧向戍子也今世譜乃以寧為戍曽孫誤矣又世譜云巢為戍曽孫據巢為戍曽孫則寧為戍子世譜杜預所述自異若此用正世譜之誤云又盻訾守鱣世系世譜並缺今增入之行勝二子戍之子也為人帶向氏族也世譜置之雜人今附載向氏之族   鱗氏别祖鱗公子譜之六世也生矔矔生文文生奏奏生朱   考異曰按世本所載互有得焉世族譜誤以矔為桓公子以朱為桓公孫皆非也杜氏於成十五年傳注朱為矔孫又與族譜自相矛盾盖族譜缺鱗文奏三世故於矔及朱之系前後錯亂世系仍之不復考正纂圖止載鱗矔朱三人今並論諸家闕失云   蕩氏别祖蕩公子譜之六世也生壽壽生二子曰意諸曰虺【無後】意諸生澤   靈氏别祖圍公子譜之九世也下亡三世至四世孫不緩   褚氏别祖段公子譜之十世也段生彄褚師子肥不詳其世   邊氏别祖子邊公子譜之十一世也孫卭   宋諸氏   南宫氏長萬生牛   莊氏朝及堇父不詳其世   衛公子   莊公為一世 莊公生四子曰孝伯曰桓公曰州吁【以上並無後】曰宣公為二世 宣公生七子曰急【無後】曰壽【無後】曰黔牟【無後】曰公子頑曰惠公曰洩【無後】曰職【無後】為三世頑生三子曰齊子【後為齊氏】曰戴公【無後】曰文公 惠公   生懿公為四世【懿公無後】 文公生二子曰成公曰叔武【無後】為五世 成公生三子曰穆公曰子適子儀【適儀無後】為六世 穆公生三子曰定公曰殤公【無後】曰黒背【後為子叔氏】為七世 定公生三子曰獻公曰鱄【無後】曰展【無後】為八世 獻公生七子曰襄公曰公子荆曰蟜曰伯曰皮曰行【自蟜以下無後】曰當為九世 襄公生二子曰孟縶【後為孟氏】曰靈公為十世 靈公生四子曰莊公曰庶子悼公曰郢【後為南氏】曰起又襄公孫般師不詳其禰為十一世 莊公生出公為十二世 又公子公孫不系者五人   衛公族   齊氏别祖齊子公子譜之四世也杜預云齊子無子戴公以其子為後齊子四世孫惡惡生豹   子叔氏别祖黒背公子譜之七世也生剽剽生析朱鉏共三人   考異曰公子曰公子公子之子曰公孫据子叔黒背穆公之子定公之弟是生公孫剽則剽乃定公弟之子穆公之孫史記以剽為定公弟誤也   公叔氏别祖當公子譜之九世也當生公孫發發生戍考異曰世族譜缺當一世案世本云獻公生成子當當生文子拔拔生朱為公叔氏拔或作發朱即戍也   孟氏别祖縶公子譜十世也生彄   南氏别祖郢公子譜之十一世也生彌牟   石氏靖伯孫碏生厚厚生駘仲駘仲生祁子祁子生稷稷生買買生惡惡生曼姑曼姑生魋魋生圍又惡從子圃   考異曰世族譜以祁仲為靖伯八世孫據禮記謂石祁子駘仲子也則當是靖伯五世孫非八世孫也今從禮記為正   太叔氏僖侯八世孫儀儀之子亡一世孫申申生三子曰疾曰遺曰青   寗氏武公曽孫跪生靜靜生速速生俞俞生相相生殖殖生喜   孫氏武公三世孫級生昭子昭子生良夫良夫生林父林父生三子曰嘉曰襄曰蒯   北宫氏成公曽孫括生二子曰遺【無後】曰佗佗生喜喜生結王孫氏牟之後曰賈賈子齊   考異曰據左氏穀梁俱曰成公曽孫括而公羊於成公十七年經衛北宫結帥師侵鄭以括為結按括之曽孫曰結定十四年奔魯者也從公羊則是結同其曽祖諱矣   衛諸氏   孔氏嬰齊生達達之孫烝鉏烝鉏生羈羈之孫圉圉生悝   史氏朝生一子曰狗 鰌不詳其世   褚師氏師圃生申 子比不詳其世   趙氏黶生舉舉生陽   考異曰世譜謂黶之孫陽而闕舉一世今補之   元氏咺生角  夏氏戊生期  禮氏二人   蘧氏一人   華氏四人   渠氏二人   蔡公子   宣公為一世 生三子曰桓公【無後】曰蔡叔曰哀侯為二世哀侯生繆侯為三世 繆侯生莊公為四世 莊   公生三子曰文公曰燮曰履【燮履無後】為五世 文公生二子曰景公曰公子朝【後為朝氏】為六世 景公生靈侯為七世靈侯生太子友為八世 友生三子曰平侯曰悼侯曰昭侯為九世 平侯生蔡侯朱昭侯生三子曰成侯曰子乾曰子元為十世 又公子公孫不系者七人   蔡公族   朝氏别祖公子朝公子譜之六世也生歸生歸生生朝吳   陳公子   文公為一世 文公生桓公及佗【無後】為二世 桓公生四子曰太子免【無後】曰厲公曰莊公【無後】曰宣公為三世厲公生公子完【奔齊為陳氏】宣公生三子曰禦寇【無後】曰   穆公曰少西【後為夏氏】為四世 穆公生共公為五世共公生靈公為六世 靈公生成公為七世 成公生四子曰哀公曰黄曰招曰過【自黄以下並無後】為八世哀公生三子曰偃師曰留曰勝【留勝無後】為九世 偃師生惠公又哀公孫貞子【不詳其禰】為十世 惠公生懷公為十一世 懷公生湣公為十二世   陳公族   夏氏别祖少西公子譜之四世也生御叔御叔生徵舒徵舒生晉晉生禦寇禦寇生齧齧生區夫   考異曰世系於陳譜全闕族譜於夏氏止列御叔徵舒齧區夫四人餘皆略焉今參考而補之 又曰按齧乃徴舒曽孫世譜謂為徵舒三世孫是也杜預於昭二十三年注云徵舒孫自為異同今以世譜為正   轅氏申公九世孫濤塗四世孫僑 又一人   慶氏虎及其弟寅族樂   鍼氏僖公孫鍼子鍼子八世孫宜咎   宋氏宣公六世孫豎   陳諸氏   孔氏寧奐二人不詳其世   鄭公子   武公為一世 生三子曰莊公曰叔段【後為太叔氏】曰原繁為二世 莊公生九子曰昭公【無後】曰厲公曰子亹曰子嬰曰閼曰曼伯曰元曰吕【自子亹而下皆無後】曰子人語【後為子人氏】為三世 厲公生文公為四世 文公生七子曰穆公曰華曰臧曰士曰瑕曰俞彌曰帶【自華而下皆無後】為五世 穆公生十三子曰靈公【無後】曰襄公曰喜【後為罕氏】曰騑【後為駟氏】曰平【後為豐氏】曰睔【後為印氏】曰偃【後為游氏】曰去疾【後為良氏】曰揮【後為羽氏】曰發【後為國氏】曰嘉【後為孔氏】曰孔【後為士孔氏】曰然【後為然氏】為六世 襄公生二子曰悼公【無後】曰成公為七世 成公生五子曰僖公曰繻【無後】曰班曰駹曰申【無後】為八世 僖公生五子曰簡公曰狐曰熈【無後】 曰侯【無後】曰丁【無後】 班生叔 駹生知為九世 簡公生定公 狐生二子曰擊曰惡為十世 定公生獻公為十一世 獻公生二子曰聲公曰共公為十二世又公子公孫不系者十一人   鄭公族   太叔氏别祖段公子譜之二世也生滑滑生定叔子人氏别祖語公子譜之三世也生九   考異曰公子曰公子公子之子曰公孫公孫之子以王父字為氏語為莊公子則當至語之孫方以子人為氏也今語之子九不曰公孫而曰子人未詳   罕氏别祖喜公子譜之六世也生二子曰舍之曰鉏舍之生二子曰虎曰魋【無後】鉏生朔虎生嬰齊嬰齊生達即武子賸   考異曰魋舍之子虎之弟也世譜謂為虎之族世系謂為虎之子今並正之   駟氏别祖騑公子譜之六世也生二子曰夏曰黑 夏生二子曰帶曰乞 黒生一子曰印帶生偃乞生歂偃生絲歂生 又一人   考異曰按穆公之子曰靈公襄公又有十一子子然士子孔子孔三族亡子羽不為卿罕駟豐印游良國是謂七穆世族譜既譜駟氏而於黒别譜為子晢氏不知子晢即駟氏也襄三十年傳曰駟良方争伯有侈子晢好在人上杜預注駟氏子晢良氏伯有未始分為子晢氏也又族譜以公子印為穆公之子亦誤公子印乃公子睔印氏之别祖黒子乃印爾當為穆公曽孫豈得以為穆公子   豐氏别祖平公子譜之六世也生段段生二子曰卷曰施   考異曰鄭有兩子張公孫黒肱字子張以襄二十二年卒則印氏也豐巻字子張襄三十年子産逐之則豐氏也又豐氏曰公孫段即卷之父印氏曰叚即黑肱之子沈括於此誤以兩子張為一人與世系所載其失有三公孫黒肱附之豐氏失一也卷之逐在黒肱卒之後而合為一失二也子豐穆公之子豐氏别祖也世系誤以子豐為黒肱及見其於公子别祖之義有所不合則以子豐為穆公後失三也今並正之   印氏别祖睔公子譜之六世也生黒肱黒肱生叚叚生二子曰堇父曰癸   考異曰子晢之子駟印以印為名也印氏以印為氏也沈括見駟氏公孫黑之子曰印誤以子晢為印氏而以公孫黒肱系之豐氏今正之   游氏别祖偃公子譜之六世也生二子曰蠆曰楚蠆生二子曰眅曰吉眅生良吉生速   良氏别祖去疾公子譜之六世也生輙輙生霄霄生止國氏别祖發公子譜之六世也生僑僑生參   羽氏别祖揮公子譜之六世也生申申生頡   孔氏别祖嘉公子譜之六世也生洩洩生張   士孔氏别祖士子孔公子譜之六世也生大季   然氏别祖子然公子譜之六世也生丹丹生鬷明考異曰世族譜羽氏闕公孫申然氏闕鬷明今增之   鄭諸氏   皇氏武子後曰戍戍生耳至辰及頡不詳其世   石氏五人不詳其世    尉氏止生翩   司氏臣生齊       堵氏三人不詳其世   侯氏四人不詳其世    洩氏三人   高氏  樂氏  鄧氏  王子氏  孔氏各二人不詳其世   曹公子   桓公為一世 桓公生莊公為二世 莊公生世子羈僖公為三世 僖公生昭公為四世 昭公生共公為五世 共公生文公為六世 文公生宣公為七世 宣公生三子曰太子【無後】曰成公曰忻時【無後】為八世 成公生武公為九世 武公生二子曰平公曰隠公【無後】為十世 平公生三子曰悼公曰聲公【並無後】曰靖公為十一世 靖公生伯陽為十二世   燕闕   秦公子   文公為一世 文公生太子竫公為二世 竫公生寧公為三世 寧公生三子曰出子【無後】曰武公【無後】曰徳公為四世 徳公生三子曰宣公【無後】曰成公【無後】曰穆公為五世 穆公生三子曰康公曰公子憖【無後】曰公子【無後】為六世 康公生共公為七世 共公生桓公為八世 桓公生三子曰景公曰伯車【無後】曰鍼【無後】為九世 景公生哀公為十世 哀公生太子夷公為十一世 夷公生惠公為十二世 惠公生悼公為十三世 又公子不系者一人   秦諸氏   子車氏三人不詳其世  百里氏奚生視   楚公子   蚡冒武王為一世 蚡冒生薳章【後為薳氏】武王生二子曰文王曰公子元【無後】為二世 文王生二子曰堵敖【無後】曰成王為三世 成王生二子曰穆王曰王子職【無後】為四世 穆王生六子曰莊王曰嬰齊【無後】曰側【無後】曰壬夫【無後】曰辰【無後】曰陽【後為陽氏】為五世 莊王生五子曰共王曰穀臣【無後】曰貞【後為囊氏】曰追舒【後為子南氏】曰午【無後】為六世 共王生五子曰康王曰靈王曰比【無後】曰黒肱【無後】曰平王為七世 康王生郟敖 靈王生二子曰禄【無後】曰罷敵【無後】 平王生六子曰昭王曰太子建曰申曰結曰啓【無後】曰尹戍【後為沈氏】為八世 郟敖生二子曰幕曰平夏 昭王生二子曰惠王曰子良 建生二子曰勝曰燕 申生二子曰朝曰寧 結生二子曰平曰寛為九世 又公子王子公孫王孫不系者三十七人   楚公族   薳氏别祖章公子譜之二世也生二子曰吕臣【無後】曰賈賈生艾獵艾獵有從子曰子馮不詳其禰馮生掩又八人   陽氏别祖陽公子譜之五世也生尹尹生匄匄生三子曰令終曰完曰佗   考異曰案昭二十七年傳令尹子常殺陽令終與其弟完及佗則完佗與令終俱為匄之子非令終之子也世族譜世系誤以陽完及佗為令終之子今刋之   囊氏别祖貞公子譜之六世也貞之孫曰瓦   子南氏别祖追舒公子譜之六世也生去疾   沈氏莊王曽孫尹戍生二子曰諸梁曰后臧 又三人   鬭氏若敖生四子曰亷曰緡【無後】曰祁曰伯比 亷生申公班班生宜申   考異曰按杜預注以申公班為若敖孫然若敖有四子不知班為孰之子今考世族譜以冝申為鬭亷孫因冝申而證申班意宜申或以父所封名之則宜申其申公班之子乎當考   伯比生三子曰於菟曰子良曰得臣 於菟生般般生克黄克黄生蔓蔓生韋韋生成然成然生三子曰辛曰懷曰巢 子良生越椒越椒生苗賁皇 得臣之後為成氏生二子曰大心曰嘉大心生虎 又六人   屈氏世為莫敖瑕生邊邊生朱朱生蕩蕩生二子曰到曰申 到生建建生生 又重完一人   考異曰按世本蕩建祖父宣十二年邲之戰為右廣者是也襄二十五年楚有屈蕩同姓名盖誤爾不然或同一人也今止書其一 又世族譜以申為蕩之孫据世系申乃蕩之子今從之   屈氏别族申氏屈申之後曰申公巫臣不詳所系巫臣生五子曰閻曰子蕩曰弗忌曰晉狐庸曰晉邢侯又一人   申氏舟生犀 宇生亥 驪包胥不詳其世   申叔氏時生跪跪生叔豫又叔展壽餘公子牟   考異曰按楚之申氏有三申公巫臣之後屈氏别族也申舟之後及申宇即申氏也申叔時而下申叔氏也世族譜乃以申叔時申叔跪合于申氏之後世系從之以叔時系之申亥誤矣今别而書之   伍氏參生舉舉生二子曰奢曰椒鳴奢生二子曰尚曰貟   潘氏崇不詳其世尫生叔黨叔黨生潘子 子臣不詳其世   考異曰潘氏惟崇及子臣二人不詳所系崇見於文元年尫見於宣十二年故用書崇於首而闕其系   觀氏丁父與起不詳其世起生從從生瞻   連尹氏襄老生黑要   工尹氏共五人     熊氏共四人   季氏         鍾氏各二人不詳其世   吳公子   壽夢為一世 壽夢生八子曰諸樊【無後】曰餘祭【無後】曰夷昧曰季札【無後】曰王僚【無後】曰蹶由【無後】曰燭庸【無後】曰掩餘【無後】為二世 夷昧生二子曰闔廬曰夫槩王【無後】為三世 闔廬生三子曰終纍【無後】曰夫差曰子山【無後】為四世 夫差生四子曰友曰地曰姑曹曰慶忌為五世   春秋分記卷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十七    宋 程公說 撰名譜一   春秋列疆分土者衆矣余既作周魯及外諸侯王子王族公子公族諸氏世譜凡先儒之說與諸家之譜悉辨正之至於小國其詳不可得見也而有不可略則先列其君附以國人之名字裒而次之厥有條理作列國君臣名譜   列國君臣名譜第一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十七>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十七>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十七>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十七>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十七>   已上小國爵姓具者四十有四   賴 賴子    子   萊 萊子 萊共工浮來 正輿子【萊大夫】 王湫【萊大夫】譚 譚子   宗 宗子   鍾吾 鍾吾子   已上小國有爵亡姓者六皆子爵   耿【姬姓】  霍【姬姓】  魏【姬姓】  焦【姬姓】  東虢【姬姓】宻【姬姓】  管【姬姓】  毛【姬姓】  雍【姬姓】  聃【姬姓】   邘【姬姓】  胙【姬姓】  蔣【姬姓】  茅【姬姓】  楊【姬姓】   蕭【子姓】  蕭叔  蕭大夫 還無社   杜預釋夷國在晉城陽莊武縣今萊州即墨也莊十六年晉武公伐夷執夷詭諸杜云詭諸周大夫夷采地名是有二夷矣而世族譜於夷國下復係以夷詭諸按夷國妘姓而詭諸則周大夫也夷國逺在東垂而采地則王畿之近也豈可併為一哉詭諸之夷非即墨之夷則明矣   向【姜姓】 申【姜姓】  任【風姓】  顓臾【風姓】    福【偃姓】   黄【嬴姓】 六【偃姓】  舒蓼【偃姓】 蓼【偃姓】     舒庸【偃姓】   已上小國有姓亡爵者二十九   江  厲   英   巢      桐   貳  軫   絞   州      權   道  栢   鄾   房      項邿  遂人遂因氏 頷氏 工婁氏 須遂氏【以上四姓皆遂强宗】   陽  冀   崇   戴      共   已上小國姓爵俱亡者三十   嗚呼春秋詳内而略外其私魯云乎哉二百四十二年間列國事不勝書託魯以治諸侯其私魯云乎哉故内夫人見于經而外夫人不書是以其年莫得而詳然名氏見於傳者有不可闕用緝其名作外夫人名譜   外夫人妾名譜第二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十七>   曹   燕   秦   穆姬   楚   外公女之見于書者鮮矣余讀左傳及考杜預世族譜得其略焉不敢削也裒而録之作外公女名譜   晉   秦穆夫人【獻公女伯姬】妾宦女【惠公女】潞子嬰兒夫人【成公女伯姬酆舒殺之】齊   宋   衛   宋桓夫人【昭伯女】 許穆夫人【昭伯女】   蔡   陳   鄭  二姬【文公女】   曹   燕   秦   簡璧【穆公女夫人所生】秦嬴【桓公女為楚共夫人】   楚   江【文王女】  季【平王女嫁鍾建】  畀我【平王女】   公女止書其名故次夫人譜後公子則序其世故列于公族大夫譜上   春秋分記卷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十八    宋 程公説 撰名譜二   學者多稱三皇五帝之事尚矣略之或失乎陋張之或過乎誇杜預集世族譜亦謂學者上采太史公書世本旁引傳記諸子多有異同莫得其真故止集傳所載古人名字不復他取余用銓次為詳譜焉昔者班固西漢史作古今人物表分為九等以第優劣識者譏之謂其以臆見而品古人且不表今人自異所表之意猶之無益於漢史也余今譜古人物圖列其名雖非春秋時人而皆因見於傳則與古今人物表異矣若古侯國並録于下作古人物名譜   古人物名譜   少昊金天氏【黄帝之子】    金  癸亥  八十四年顓頊高陽氏【黄帝孫昌意子】   水  癸亥  七十八年   五帝帝嚳高辛氏【黄帝曾孫蟜極】徳 木 起辛亥 在位七十年帝堯陶唐氏【子姓伊祁黄帝四世孫】火  甲辰   一百年帝舜有虞氏【帝嚳子姓姚黄帝八】 土  甲申   五十年   黄帝之後世系   右五帝三代皆出黄帝之後故用先列三皇五帝名號紀運年代次則譜黄帝之後世系杜預曰按鯀則舜之五世從祖父也而及舜共為堯臣堯則舜之三從高祖而妻其女此史記之可疑也預之說於理為近然距古既逺不得其詳節志傳記所載云爾八元八愷四凶之族亦出黄帝之後則别譜之   五官五正   木曰勾芒    少皥氏子重為之   火曰祝融    顓頊氏子黎為之   金曰蓐收    少皥氏子該為之   水曰冥    少皥氏子脩及熈為之   土曰后土    共工氏子勾龍為之【惟共工氏工之伯者】右按昭二十九年傳少皥氏有四叔重為勾芒該為蓐收脩及熈為此三祀也共工氏有子勾龍為后土顓頊氏有子黎為祝融二祀也又師之後   昧    允格【昧子】  臺駘【昧子】  沈   姒    蓐    黄【四國】   按昭元年子産曰昔金天氏【少皥】有裔子曰昧為師生允格臺駘沈姒蓐黄實守其祀杜預曰重該脩熈此少昊氏四子主金木及水者少昊氏其官以鳥名然則此五官皆在高陽高辛之世脩及熈皆為㝠未知昧為誰子或是其子孫沈姒蓐收黄臺駘之後高陽之所封也五紀官   太昊氏龍官  共工氏水官  炎帝氏火官黄帝氏雲官  金天氏鳥官   右五紀官見昭十七年傳   忠 伯奮   肅 仲堪  文十八年傳曰昔高辛氏有   八 共 叔獻  才子八人天下之民謂之八懿 季仲  元舜臣堯舉八元使布五教   髙辛氏   宣 伯虎  于四方高陽氏有才子八人   元 慈 仲熊  天下之民謂之八凱舜臣堯惠 叔豹  舉八凱使主后土以揆百事和 季貍   案書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   齊 蒼舒  事允治萬世賴時乃功此舜聖 隤敳  歎美大禹之辭也地平天成何   八 廣 檮戭  與於八凱耶孔安國傳謂禹水淵 大臨  土治曰平五行叙曰成皆禹决   髙陽氏   明 尨降  九川距四海所致也左氏舉而   凱 允 庭堅  歸之於八凱杜預注謂此即益篤 仲容  垂禹臯陶之倫不知八凱乃高誠 叔達  陽氏之子而禹則鯀之子也左   氏既已失而預又併失之矣   四凶   帝鴻氏      渾敦  南裔 【書云放驩兠于崇山】少皥氏 有不才子 窮竒  北裔 【流共工于幽州】   顓頊氏      檮杌  東裔 【殛鯀于羽山】縉雲氏 有不才子 饕餮  西裔 【殺三苗于三危】文十八年傳曰舜臣堯流四凶族投諸四裔以禦魑魅右帝鴻少皥顓頊三氏不才子皆帝子孫惟縉雲氏黄帝時官名非帝之裔故别之   辰參   伯曰閼伯     商丘【宋地】  辰星【商人是因】   髙辛氏   居曠林  遷  主祀   季曰實沈     大夏【晉陽】  參星【唐人是因】昭元年傳曰昔高辛氏二子伯閼季實沈居曠林不相能后帝遷闕于商丘遷沈于大夏   共工氏【大皥以後神農以前諸侯伯有九州者】 子勾龍【即為后土者也】 太嶽【神農後共工之從子孫堯四岳姜姓】烈山氏神農世諸侯 子柱【為稷】   董氏飂叔安【飂古國名祝融之後昭二十九】 董父【舜之豢龍氏叔之裔子杜預曰孫之後為裔帝賜姓】   鬷夷氏【曰董董父】   虞氏幕【之後舜】   瞽瞍【之先舜父即不】 虞思【才子蒙子瞽瞍孫妻少】   箕伯    直柄    虞遂   伯戱【康也皆舜】   后夔氏樂正【之後名夔舜】伯封【樂官封豕後契】 妻【滅之后䕫妃生】   夏   禹【伯封鯀】  啓【之子禹】  相【之子啓】  少康后杼【之子】孔甲【季杼后杼五】臯【世孫葬南】  桀【陵者臯】   后妃  后緡【相妃生少康】 二姚【少康妃虞思女】   有窮氏 后羿【夷羿】 寒伯明  寒浞 澆【有過】豷【戈二子浞之子】   雜人  武羅   伯因 熊髠   尨圉【四子羿賢臣】靡【夏潰臣】  椒【澆臣】   女艾【少康臣】   殷   契【司徒】   相土【契孫】  湯【相二十一世孫】 太甲【湯孫】   盤庚【太甲七世孫】 帝乙【太甲十二世孫】 紂【帝乙之子帝辛】   雜人 伊尹【湯臣】 微子啓【帝乙之子】 箕子   禄父【紂子】    逢伯陵  逢公【逢伯陵後】    條氏   徐氏     蕭氏   索氏      長勺氏   尾勺氏【已上商民六族】 陶氏   施氏      繁氏   錡氏     樊氏   饑氏      終葵氏【已上商民七族】   古國名   郇瑕氏【古國名成六年】 吕【古吕國成七年】 鄶【陸終第四子求言之後襄二十】大庭氏【九年古國氏昭】昆吾【五年陸終氏長子昭十】甲父【二年古國名昭十】封父【六年古諸侯定】  莘【四年古國僖二十】   夏諸侯   有鬲氏     過    戈    斟灌氏【夏同姓】斟尋氏【夏同姓已上並襄四年】觀【夏國】   扈【夏國昭元年】 仍   有緡【昭四年】    有仍氏【哀元年】季萴【虞夏閒諸侯】   殷諸侯   豕韋氏【襄二十四年】  姺    邳【昭元年】  黎【東夷國名昭元年】   宻須【姞姓國】    闕鞏【昭十五年】   周諸侯   唐杜氏【襄二十四年】  邶【襄二十九年】 鄘    豳【周舊國】奄【周國昭元年】   駘【西土昭九年】 亳【昭九年】 蒲姑【東土杜預云殷周之間代逢公者】   四夷名録   戎   驪戎【姬姓男爵】   姜戎【姜姓】    吾離【駒支之祖】 戎子駒支【姜戎】   陸渾戎【姜姓别為允姓】 隂戎【陸渾】  陸渾子   九州之戎【即居陰地陸渾者】   楊拒泉臯伊雒戎   戎蠻    蠻氏   戎蠻子嘉 戎蠻子赤盧戎【南蠻】   狄戎【近楚之戎】   犬戎【西戎】   戎州【西戎之别】 戎州人  戎州已氏   茅戎    徐吾氏   北戎    山戎【北戎之别】 無終【即山戎】 無終子嘉父   大良【北戎帥】少良【北戎帥】 孟樂【無終子臣】   長狄【北方防風氏後】 鄋瞞   長狄縁斯 長狄僑如   焚如  榮如    簡如   虺豹   赤狄   東山臯落氏 潞氏【赤狄最强】 潞子嬰兒夫人【晉景公姊】酆舒【潞相】  仲章【潞臣】   廧咎如【赤狄别種】甲氏  留吁   鐸辰【已上皆咎如之餘】   白狄   白狄子  肥子綿臯【白狄别種】鼓子鳶鞮【白狄别種】介人   淮夷   東夷   苫越   山夷   百濮   夷虎   羣蠻   肅慎【北夷】   春秋分記卷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十九    宋 程公說 撰書一   厯書第一   厯象之作天地生生之本也厯以候二氣之發斂象以凖三辰之運行聖人以為二氣在天漠然無形故推之以厯曰陽之氣於此發而為春陰之氣於此發而為秋然有識之民知之可也無識之民何自知之故又示之以象曰日在某宿而為春星中某宿而為秋夫然有識者以氣而知陰陽之推盪無識者以形而知四時之代謝故耕耨不失其時夷隩不失其所而生生之本於是乎在然厯法精宻積之毫釐乆則不能無差况欲夷考千歲之正閏哉遂使學者以門王為閏月己亥為三豕於此雖有絕智驟欲根考而其法汗漫非可遽曉嘗稽古昔皇極之主皆以厯數為先務盖自黄帝氏作迎日推䇿考定星厯起消息正閏餘堯命羲和中星閏餘明時正度夏正以寅商正以丑周正以子窮則反本循環無窮周道衰天子不協時司厯不協日諸侯不受職日御不分朔邦國有行魯厯者焉有行商厯者焉有以夏正而紀晉國之年者焉有行偽周之厯者焉有各以其國之厯相赴告者焉告朔之羊廢登臺之禮亡閏分乖次孟陬失紀春秋紀時日以正人事故合朔先天則經書日食以糾之中氣後天則傳書南至以明之商魯二厯具在姜岌等考之皆不合於春秋盖孔子所書加王於春正之間明為周王之正則所用必周厯也夫周正皆建子也而今也推之厯法積之氣候驗之日食則春秋所書隠桓之正皆建丑莊閔僖文宣之正建子及丑者相半至成襄昭定哀之正而後建子間亦有建亥者非一代正朔自異尚也厯亂而不之正也其正者偶然也歴自太初至于欽天正朔與經傳未必皆合杜預倣周厯據經及左氏作經傳長厯其合者多矣然於隠元年正月朔則辛巳二年則乙亥諸厯之正皆建子而預之正獨建丑焉日有不在其月則改易閏餘强以求合故閏月相距近則十餘月遠或七十餘月其誤不待闢而審矣大抵東周厯法既亂而預之為厯不辨典要委曲遷就求以附會而失滋甚况夫經傳之文日月之誤如桓十四年五月左氏闕月而二傳則不闕月莊公六年左氏公羊皆王正月而穀梁則王三月文公元年二月癸亥二傳皆不朔而公羊則朔之蜀之春秋石經以甲午為申午以癸卯為葵卯簡冊流傳之失安知其不以十月為五月以日己為乙以日卯為酉也以其文或相似也三傳之經書相異者凡二百四十餘言豈亦聖人自為異哉三傳之文必有一誤於此者安知於日月而不誤也且夫周厯之誤也雖聖人不能不奉王而不書也日月之誤也雖巧厯亦不能以法正之也劉恕作通鑑外紀編年謂前閏後閏大約相去三十二月十九年七閏為一章杜預長厯既違五歲再閏又非歸餘於終但據春秋經傳考日辰晦朔前後甲子則置一閏非厯也恕説善矣而於編年尚仍預之舊則習矣而不察也今用夷考諸家厯書惟開元大衍倚數立法後世作者不可得而易按經布筭截自一千八十一章首復得甲子歲壬申朔旦冬至下求隠之元年積中分以定氣本揲法以定朔累盈餘以定閏氣朔閏正而後考日月交會經傳所書甲子系于其月因具著于篇   杜氏春秋經傳厯大凡七百七十九日【經三百九十三傳三百八十六】大衍經合三百五十九日傳合二百八十一日共計五百四十日視杜預所載十二家厯大衍多二日   日食三十六大衍雖合而朔差者半   開元大衍春秋經傳厯   䇿實一百一十萬三百四十三【一歲之氣三百六十五日七百四十三分】揲法八萬九千七百七十三【一月之日二十九餘一千六百一十三分】掛限八萬七千一十八【閏法】   三元之䇿十五餘六百六十四分秒七【一氣之日】   通法三千四十【日法】   象通二十四【秒法】   乾實一百一十一萬三百七十九太【三百六十五度虚分七百七十九太】   用上䇿實除外歲差三十六分太   轉終六百七十萬一千二百七十九   二十七日餘一千六百八十五分秒七十九秒母八十轉差日一餘二千九百六十七分秒一   交終數八億二千七百二十五萬一千三百二十二二十七日餘六百四十五分一千三百二十二秒秒母一萬   朔差日二餘九百六十七分八千六百七十八秒中日十三餘千八百四十二分五千六百六十一秒望差日一餘四百八十三分九千三百三十九秒望數日十四餘二千三百二十六分五十秒   交限日十二餘一千三百五十八分六千三百二十二秒   交率三百四十三   交數四千三百六十九   元率一百六十三億七千四百五十九萬五千二百年元月二千二十五億二千六百五十六萬三千二百元分一兆八千一百八十一萬四千一百七十一億五千八百一十五萬三千六百中朔同   積日五萬九千八百七億二千九百三十二萬八千二百四十   復見甲子歲【天正】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朔旦冬至大小無餘分   蔀率二億七千二百九十萬九千九百二十年   蔀月三十三億七千五百四十四萬二千七百二十蔀分三百三萬二百三十六億一千九百三十萬二千五百六十中朔同   積日九百九十六億七千八百八十二萬二千一百三十九   復見甲辰歲【天正】甲子月癸未朔旦冬至【大餘一十九小餘分盡】   章率八萬九千七百七十三年   章月一百一十一萬三百四十三   章分九百九十六億七千八百八十二萬二千一百三十九中朔同   積日三千二百七十八萬九千八十六   大餘四十六 小餘六百九十九 庚戌朔旦冬至【丁丑年】   演紀上元甲子至周平王四十九年入春秋魯隠公元年積九千六百九十六萬二百九十六年   第一元   第一蔀   第一千八十章   積九千六百九十五萬四千八百四十年   積月一十一億九千九百一十七萬四百四十積分一百七萬六千五百三十一億二千七百九十一萬一百二十【中朔同】   積日三百五十四億一千二百二十一萬三千一百二十八   大餘八 小餘一千 復見甲子歲【天正】壬申朔旦【冬至】   太陽九千六百九十五萬一千六百三十一周【以乾實除】餘一十一萬八千二百四十七分太【滿通法而一為度不及為分四分之三為太】   太隂一千二億八千五百一十六萬五千一百五十周【先以秒法乗朔積分然後以轉終除之】   餘一百五十八萬二千七百五十【滿秒法而一為分分滿通法為日】   交會一十三億一百三十三萬五千二百一十七周【先以秒法乗朔積分然後以交終數除之】   餘四億七千二百七十九萬三千一百二十六【滿秒分為分分滿通法為日】   自此止用第一千八十一章首之歲求分却加上項所餘除筭更不遠取上元庶見入章之法也   第一千八十一章   章首甲子歲天正朔旦壬申冬至 小餘一千 大餘八積至魯隠公元年己未五千四百五十六年   中積分六十億五千六百九十二萬一千六十五積日爻數去外通上章尾大小餘筭   大餘五十六   小餘一千七百四十五   歸餘之掛二萬六千五百二十八   朔積分六十億五千六百八十九萬四千五百三十七日法除爻數去外通上章尾大小餘筭   大餘四十七   小餘二千五百七十七   周平王四十九年   魯隠公元年己未【氣餘歸餘朔餘見上】   正月辛亥朔大【初十日庚申冬至】 二月辛巳小   三月庚戌大      四月庚辰小   五月己酉大   六月己夘小【經朔月大定朔月小傳五月辛丑今在六月】   七月戊申大【經朔己酉九十五分依經以芒種定氣肭定數一百五十三加成二百四十八又以月入轉朓定數三百四十八減之不足破一度故用戊申為定朔】   八月戊寅大      九月戊申小   十月丁丑大【傳十月庚申今在十一月】 十一月丁未小十二月丙子大   周正皆建子也自三統至欽天正月朔或得辛亥或庚戌壬子視大衍不過前後差一日盖取分不同爾今以傳五月辛丑十月庚申考之則正月朔非辛亥故杜預遷就以辛已為朔然求之僖五年辛亥昭二十年己丑傳兩書南至在三統俱合而得朔獨左氏差一閏以己丑為二月在大衍則氣雖合而俱在晦故郭綱謂正建丑夫二氣與諸厯既不差則今元年冬至在庚申或前後一日其甲子决不可變若從辛巳則冬至不在正月周厯雖差不如是之甚意者差閏止在今年而杜考之不詳耳大抵周厯惟閏法多差左氏所載屢以失閏為譏在當時已知其失則後世自難考正故今止以大衍立法經傳日月合者皆標其日於月下若不合者則注其差云   二年庚申【冬至氣餘二千四百八十八歸 正月朔餘六餘之掛五萬九千五百九十五 百五十三按厯經凡歸餘之掛五萬六千七百六十以上其歲有閏故每年記歸餘之掛所以考閏也】   正月丙午小【二十日乙丑冬至】 二月乙亥大   三月乙巳小     四月甲戌大   五月甲辰小     六月癸酉大   七月癸夘小     八月壬申大【庚辰九日合】   九月壬寅小      十月辛未大   十一月辛丑大【三十日庚午霜降】 閏月辛未小【十五日乙酉立冬】十二月庚子大【旦日小雪十六日乙夘】   三年辛酉【氣餘一百 歸餘二千八 朔餘三百九十一  百八十九  四十二】   正月庚午小【辛未冬至】    二月己亥大   三月己巳小 日食【經不書朔】   經書二月己巳日食以大衍推之三月己巳朔初三日辛未雨水中氣則當以三月為正復考定氣雨水二千三百六十四分而經朔小餘止五百二十八雖同日而氣未交郭綱謂入雨水定氣誤矣今以立春定氣求太陽所躔又依交會法推筭太陰相減外餘一十四度四十九分在少象初爻按經月行入少象初爻老象上爻皆沾黄道當朔望則有虧辰今日食黄道室十二度少   四月戊戌大【經三月庚戌在四月傳三月壬戌在四月】   五月戊辰小【經四月辛夘在五月】 六月丁酉大   七月丁夘小     八月丙申大   九月丙寅小【經八月庚辰在九月】 十月乙未太【傳冬庚戌在十月】   十一月乙丑小    十二月甲午大【經癸未差】   周桓王元年   四年壬戌【氣餘九百 歸餘三萬五千 朔餘一千四三十四  九百五十六  百五十八】正月甲子大【丙子冬至】   二月甲午小【戊申十五日】   三月癸亥大     四月癸巳小   五月壬戌大     六月壬辰小   七月辛酉大     八月辛夘小   九月庚申大     十月庚寅小   十一月巳未大    十二月己丑小   五年癸亥【氣餘一千 六歸餘六 萬九朔餘二千五百  七十七千  二十三百】正月戊午大【七十四二十四日辛】 二月戊子小【巳冬至辛】   三月丁巳大【亥大寒壬】   四月丁亥小【午雨水壬】   五月丙辰大【子春分癸】   六月丙戌大【未穀雨癸】   七月丙辰小【丑小滿甲】  八月乙酉大【申夏至甲】   閏月乙夘小    九月甲申大   十月甲寅小    十一月癸未大   十二月癸丑小【寅大暑辛巳二】   六年甲子【十九日氣 餘二千歸餘 一萬二千朔餘二千 二四百二  十三百一】   正月壬午大【十七百六】  二月壬子小   三月辛巳大    四月辛亥小   五月庚辰大    六月庚戌小【十三丙戌冬至經傳五月】   七月己夘大     八月己酉小   九月戊寅大     十月戊申大   十一月戊寅小    十二月丁未大   七年乙丑【氣餘一百 歸餘四萬五 千朔餘三百二十  三三百八十  四三十】   正月丁丑小【九壬辰冬】   二月丙午大   三月丙子小     四月乙巳大   五月乙亥小     六月甲辰大   七月甲戌小     八月癸夘大【至傳七月庚申今在八】   九月癸酉小    十月壬寅大   十一月壬申小   十二月辛丑大【月傳壬申辛巳】   八年丙寅【差氣餘八 百歸餘七萬 八千朔餘一千四六  十六四百五  十一百五】正月辛未大【十五丁酉】  二月辛丑小【冬至丁夘】   三月庚午大【大寒經庚寅在二十一日】   四月庚子小【戊戌雨水戊辰春分傳甲辰】   閏月己巳大    五月己亥小【辛亥甲寅俱同己亥穀雨經六】六月戊辰大【月己亥辛亥閏差經】七月戊戌小   八月丁夘大【傳八月丙戌與厯合以經七月庚子九月辛夘則八月不當有丙戌疑於此置閏】   九月丁酉小     十月丙寅大【經九月辛夘今在十月】   十一月丙申小    十二月乙丑大   九年丁夘【氣餘一千 歸餘二萬一千 朔餘一千一六百九  七百四十五  百四十四】正月乙未小【壬寅冬至】   二月甲子大   三月甲午小     四月癸亥大【經三月癸酉庚辰今在四月】   五月癸巳大     六月癸亥小   七月壬辰大     八月壬戌小   九月辛夘大       十月辛酉小十一月庚寅大【甲寅二十五日】   十二月庚申小   十年戊辰【氣餘二千三 歸餘五萬四千 朔餘二千百五十二  八百一十一  二百六十】正月己丑大【丁未冬至傳癸丑二十五日】 二月己未小   三月戊子大       四月戊午小五月丁亥大【六月戊申今在五月】   六月丁巳小【經壬戌初六日庚午十四日辛未十五日庚辰二十四日辛巳二十五日】七月丙戌大【傳庚寅五日】   八月丙辰小【傳壬戌七日癸亥八日傳九月戊寅今在】   九月乙酉大     十月乙夘大【八月經壬午二十】十一月乙酉小   十二月甲寅大【八日二十九日壬午小雪餘一千七百 六十】   十一年己巳【六分秒 十氣餘五是 年冬至定歸餘八  萬七千十  五氣退一日   八百七十九朔餘】   正月甲申小     閏月癸丑大   二月癸未小     三月壬子大   四月壬午小       五月辛亥大   六月辛巳小【三百三十六傳五月甲】  七月庚戌大   八月庚辰小【辰今在六月傳七月庚辰】 九月己酉大   十月己夘小     十一月戊申大【壬午今在八月傳十月壬】十二月戊寅大【戌今在十一月經十一月】   桓公元年庚午【壬辰今在 十二月氣餘 七百歸餘三萬  一千朔餘二  九十】   正月戊申小【八一百七】     二月丁丑大   三月丁未小       四月丙子大   五月丙午小【經四月丁未今在五月】六月乙亥大   七月乙巳小     八月甲戌大   九月甲辰小     十月癸酉大   十一月癸夘小    十二月壬申大   二年辛未【氣餘一千五 歸餘六萬四 朔餘一千一百四十一  千二百四十 百四十一】正月壬寅小【癸亥冬至戊申七日】 二月辛未大   三月辛丑小     四月庚午大   五月庚子大【戊申九日】   六月庚午小   七月己亥大     八月己巳小   九月戊戌大【丙寅處暑】   閏月戊辰小   十月丁酉大【丁酉秋分】   十一月丁夘小【丁夘霜降】十二月丙申大   三年壬申【氣餘二千二 歸餘七千五 朔餘八百八十四  百三十四  百三十】正月丙寅小【戊辰冬至】   二月乙未大   三月乙丑小     四月甲午大   五月甲子小     六月癸巳大   七月癸亥小     八月壬辰大朔日食經書七月壬辰朔日食大衍在八月入食限盖春秋閏差故爾以交會法推筭相減外餘十度四十四分在少象初爻日食黄道星初二千七分太   九月壬戌小     十月辛夘大   十一月辛酉小    十二月庚寅大   四年癸酉【氣餘三千 歸餘四萬 朔餘一千九二十七  六百一  百四十六】正月庚申大【癸酉冬至】   二月庚寅小   三月己未大     四月己丑小   五月戊午大     六月戊子小   七月丁巳大     八月丁亥小   九月丙辰大     十月丙戌小   十一月乙夘大    十二月乙酉大   五年甲戌【氣餘七 歸餘七萬三千朔餘二百三十 六百六十八 十二】   正月乙夘小【己夘冬至甲戌二十日】二月甲申大【經正月己丑今在二月】   三月甲寅小     四月癸未大   五月癸丑小     六月壬午大【辛亥小滿】   閏月壬子小     七月辛巳大【旦日夏至】   八月辛亥小     九月庚辰大   十月庚戌小     十一月己夘大   十二月己酉小   六年乙亥【氣餘一千四 歸餘一萬六 千朔餘二千七百七十  三九百六十  二百五十】   正月戊寅大【一甲申冬】   二月戊申小   三月丁丑大      四月丁未大   五月丁丑小      六月丙午大   七月丙子小      八月乙巳大   九月乙亥小【至經八月壬午今在九】 十月甲辰大【月經九月丁夘今在十】   十一月甲戌小     十二月癸夘大   七年丙子【月氣餘二千 二歸餘五 萬朔餘八百百一十  六二十  九二十】   正月癸酉小【七己丑冬】    二月壬寅大   三月壬申小【至經二月己亥今在三】 四月辛丑大   五月辛未小     六月庚子大   七月庚午小     八月己亥大   九月己巳小     十月戊戌大   十一月戊辰小    十二月丁酉大   八年丁丑【氣餘二千九 歸餘八萬三 朔餘一千九百五十九  千九十六  百四十三】正月丁夘大【甲午冬至己夘十三日】二月丁酉小【乙丑大寒】三月丙寅大【乙未雨水】   閏月丙申小   四月乙丑大【丙寅春分】   五月乙未小   六月甲子大【經五月丁丑今在六月】七月甲午小   八月癸亥大     九月癸巳小   十月壬戌大     十一月壬辰大   十二月辛酉小   九年戊寅【氣餘六百 歸餘二萬六 朔餘一千六六十二  千三百九十 百三十二】正月辛夘大【庚子冬至】   二月辛酉小   三月庚寅大     四月庚申小   五月己丑大     六月己未小   七月戊子大     八月戊午小   九月丁亥大     十月丁巳小   十一月丙戌大    十二月丙辰小   十年己夘【氣餘一千 歸餘五萬九 千朔餘二千七四  百五四百  五十七百】正月乙酉大【四十八乙】   二月乙夘小【巳冬至經正月庚申今】   三月甲申大     四月甲寅大   五月甲申小     六月癸丑大   七月癸未小     八月壬子大   九月壬午小     十月辛亥大   十一月辛巳小    閏月庚戌大   十二月庚辰小   十一年庚辰【在二月氣 餘二千歸 餘二千七朔餘二千 四百四十  八百五十】   正月己酉大【一百三十】   二月己夘小   三月戊申大     四月戊寅小   五月丁未大     六月丁丑小【七庚戌冬至經五月癸】   七月丙午大     八月丙子大   九月丙午小     十月乙亥大【傳九月丁亥己亥今在十月】   十一月乙巳小    十二月甲戌大   十二年辛巳【氣餘二千八 歸餘三萬五千 朔餘五百百九十一  八百一十八  一十三】   正月甲辰小【乙夘冬至】   二月癸酉大   三月癸夘小     四月壬申大   五月壬寅小     六月辛未大【經六月壬寅今在七月】   七月辛丑小     八月庚午大【經七月丁亥今在 八月壬辰二十三日】   九月庚子小     十月己巳大   十一月己亥小【經丙戌見俱】 十二月戊辰大【經丁未差】   十三年壬午【氣餘五百 歸餘六萬八千 朔餘一千六九十四  八百八十五  百二十九】正月戊戌大【辛酉冬至】   二月戊辰小【經己巳二日】   三月丁酉大     四月丁夘小   五月丙申大     六月丙寅小   七月乙未大【癸亥夏至】   閏月乙丑小   八月甲午大【甲午大暑】   九月甲子小   十月癸巳大     十一月癸亥小   十二月壬辰大   十四年癸未【氣餘一千三 歸餘一萬二千朔餘一千三百三十七  一百七十九 百一十八】   正月壬戌小【丙寅冬至】    二月辛夘大   三月辛酉小      四月庚寅大   五月庚申小      六月己丑大   七月己未小      八月戊子大   九月戊午小【經八月壬申乙亥今在九月】十月丁亥大   十一月丁巳小     十二月丙戌大【經丁巳差】   十五年甲申【氣餘二 歸餘四萬五千 朔餘二千四千八百 二百四十六  百三十四】正月丙辰大【辛未冬至】   二月丙戌小   三月乙夘大     四月乙酉小【經三月乙未今在四月】五月甲寅大【經四月己巳今在五月】六月甲申小   七月癸丑大【傳六月乙亥今在七月】八月癸未大   九月癸丑小     十月壬午大   十一月壬子小    十二月癸巳大   十六年乙酉【氣餘二千八歸餘七萬八千 朔餘五百二十三 三百一十三  百一十】正月辛亥小【丙子冬至】   二月庚辰大   三月庚戌小     四月己夘大【戊申春分】   閏月己酉小     五月戊寅大【旦日穀雨】   六月戊申小     七月丁丑大   八月丁未小     九月丙子大   十月丙午大     十一月丙子小   十二月乙巳大   十七年丙戌【氣餘五百 歸餘二萬一 朔餘一百二十六  千六百七  九十九】正月乙亥小【壬午冬至】   二月甲辰大【丙午三日經正月丙辰在二月】案桓公十七年經二月丙午公會邾儀父盟於趭杜注二月無丙午丙午三月四日也今分記推丙午為二月三日似合於經   三月甲戌小     四月癸夘大   五月癸酉小     六月壬寅大【經五月丙午在六月】七月壬申小【經六月丁丑今在七月】八月辛丑大   九月辛未小【經八月癸巳今在九月】十月庚子大   十一月庚午小朔日食【傳十月辛夘今在十一月】   十二月己亥大   經書冬十月朔日食以大衍考之在十一月庚午入少象初爻應食日食黄道氐四度   十八年丁亥【氣餘一千三 歸餘五萬四千朔餘一千三百六十九  六百七十四 百一十五】   正月己巳小【丁亥冬至】     二月戊戌大   三月戊辰小       四月丁酉大五月丁夘小【經四月丙子今在五月丁酉旦疑差】六月丙申大   七月丙寅小     八月乙未大【傳七月戊戌今在八月】   九月乙丑小     十月甲午大   十一月甲子小    十二月癸巳大【經己丑差】   春秋分記卷十九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二十   宋 程公說    書二   厯書第二   莊公元年戊子【氣餘二千 歸餘八萬七 千朔餘二千四一十  二七百四十  一百三十】   正月癸亥大【一壬辰冬】   閏月癸巳小   二月壬戌大【至旦日大】   三月壬辰小   四月辛酉大     五月辛夘小   六月庚申大     七月庚寅大   八月庚申小     九月己丑大   十月己未小【寒乙亥十七】  十一月戊子大   十二月戊午小   二年己丑【日氣餘二千 七歸餘三萬 一朔餘二千百五十  五千三十  五一百二】   正月丁亥大【十丁酉冬】   二月丁巳小   三月丙戌大     四月丙辰小   五月乙酉大     六月乙夘小   七月甲申大     八月甲寅小   九月癸未大     十月癸丑大   十一月癸未小    十二月壬子大【乙酉差】   三年庚寅【氣餘四百 歸餘八萬四 朔餘一百五十八  千一百三  九十六】正月壬午小【癸夘冬至】   二月辛亥大   三月辛巳小     四月庚戌大   五月庚辰小     六月己酉大   七月己夘小     八月戊申大   九月戊寅小【丙午處暑】   閏月丁未大   十月丁丑小【旦日秋分】   十一月丙午大   十二月丙子小   四年辛夘【氣餘一千 歸餘七千三 朔餘二千九二百一  百九十六  百二十五】正月乙巳大【戊申冬至】   二月乙亥大   三月乙巳小     四月甲戌大   五月甲辰小     六月癸酉大   七月癸夘小【經六月乙丑今在七月】八月壬申大   九月壬寅小     十月辛未大   十一月辛丑小    十二月庚午大   五年壬辰【氣餘一千九 歸餘四萬四 朔餘一百一十四  百六十三  千一】正月庚子小【癸丑冬至】   二月己巳大   三月己亥小     四月戊辰大   五月戊戌小     六月丁夘大   七月丁酉小     八月丙寅大   九月丙申小     十月乙丑大   十一月乙未小    十二月甲子大   六年癸巳【氣餘二千六 歸餘七萬三 朔餘二千一百八十七  千五百三十 百一十七】正月甲午大【戊午冬至】   二月甲子小【己丑】   三月癸巳大     四月癸亥小   五月壬辰大【庚申】    閏月壬戌小   六月辛夘大【辛夘】    七月辛酉小   八月庚寅大     九月庚申大   十月庚寅小     十一月己未大   十二月己丑小   七年甲午【氣餘三百 歸餘一萬六 千朔餘一九   十八百二十  四八百】   正月戊午大【六甲子冬】   二月戊子小   三月丁巳大     四月丁亥小【至辛夘五】   五月丙辰大     六月丙戌小   七月乙夘大     八月乙酉小   九月甲寅大     十月甲申小   十一月癸丑大    十二月癸未小   八年乙未【日氣餘一千 一歸餘四萬 九千朔餘二千九百三  十三八百九  十一百二】   正月壬子大     二月壬午大【十二經正月甲午今在】   三月壬子小     四月辛巳大   五月辛亥小     六月庚辰大   七月庚戌小     八月己夘大   九月己酉小     十月戊寅大   十一月戊申小    十二月丁丑大【二月經十一月癸未今在十】   九年丙申【二月氣餘一 千八歸餘八 萬二千朔餘九百百  七十六九百  五十八】正月丁未小【甲戌冬至】   二月丙子大【甲辰】   三月丙午小【甲戌】    閏月乙亥大   四月乙巳小【旦日春分】   五月甲戌大   六月甲辰大     七月甲戌小【丁酉二十四日】八月癸夘大【庚申十八日】  九月癸酉小   十月壬寅大     十一月壬申小   十二月辛丑大   十年丁酉【氣餘一千六 歸餘二萬六千 朔餘六百百一十九  二百五十一  八十七】正月辛未小【己夘冬至】   二月庚子大   三月庚午小     四月己亥大   五月己巳小     六月戊戌大   七月戊辰小     八月丁酉大   九月丁夘小     十月丙申大   十一月丙寅小    十二月乙未大   十一年戊戌【氣餘三百 歸餘五萬九千 朔餘一千三十二  三百一十九  八百二】正月乙丑大【乙酉冬至】   二月乙未小   三月甲子大     四月甲午小【丙辰春分】五月癸亥大【戊寅十六日】  六月癸巳小   七月壬戌大     八月壬辰小   九月辛酉大     十月辛夘小【己未秋分】十一月庚申大【己丑霜降】  閏月庚寅小   十二月己未大   十二年己亥【氣餘一千 歸餘二千六 朔餘一千四六十五  百一十三  百九十二】正月己丑大【庚寅冬至】   二月己未小   三月戊子大     四月戊午小   五月丁亥大     六月丁巳小   七月丙戌大     八月丙辰小   九月乙酉大【經八月甲午今在九月】十月乙夘小   十一月甲申大    十二月甲寅小   十三年庚子【氣餘一千 歸餘三萬五 朔餘二千八百八  千六百八十 六百八】正月癸未大【乙未冬至】   二月癸丑小   三月壬午大     四月壬子小   五月辛巳大     六月辛亥大   七月辛巳小     八月庚戌大   九月庚辰小     十月己酉大   十一月己夘小    十二月戊申大   十四年辛丑【氣餘二千 五歸餘六萬 八千朔餘六百百五  十一七百  四十七】   正月戊寅小【八十四庚】   二月丁未大   三月丁丑小     四月丙午大   五月丙子小     六月乙巳大【子冬至甲】   七月乙亥小     八月甲辰大【子十日癸】   閏月甲戌大     九月甲辰小【酉大暑旦】   十月癸酉大     十一月癸夘小   十二月壬申大   十五年壬寅【日處暑氣 餘二百歸 餘一萬二朔餘三  百五十四  千四十】   正月壬寅小【一七十三】   二月辛未大   三月辛丑小     四月庚午大   五月庚子小     六月己巳大   七月己亥小     八月戊辰大   九月戊戌小     十月丁夘大   十一月丁酉小    十二月丙寅大   十六年癸夘【氣餘九百 歸餘四萬五 朔餘一千四九十七  千一百八  百八十九】正月丙申大【辛亥冬至】   二月丙寅小   三月乙未大     四月乙丑小   五月甲午大     六月甲子小   七月癸巳大     八月癸亥小   九月壬辰大     十月壬戌小   十一月辛夘大    十二月辛酉小   十七年甲辰【氣餘一千 歸餘七萬八千 朔餘二千七百四十 一百七十五  六百五】正月庚寅大【丙辰冬至】   二月庚申小   三月己丑大     四月己未小【丁亥春分】   閏月戊子大     五月戊午小【旦日穀雨】   六月丁亥大     七月丁巳小   八月丙戌大     九月丙辰小   十月乙酉大     十一月乙夘小   十二月甲申大   十八年乙巳【氣餘二千四 歸餘二萬一千 朔餘二千二百八十三  四百六十九  百九十四】正月甲寅大【辛酉冬至】   二月甲申小   三月癸丑大     四月癸未小   五月壬子大日食   沈括謂春秋日食三十六淮南衛朴能推算三十五獨不得莊十八年三月者一杜厯得癸未而不入食限劉孝孫得壬子今以大衍推之與孝孫合寔此年五月也經書三月閏差也日食黄道胃十二度少   六月壬午小     七月辛亥大   八月辛巳大     九月辛亥小   十月庚辰大     十一月庚戌小   十二月己夘大   十九年丙午【氣餘一百 歸餘五萬四千 朔餘三八十六  五百三十六  百七十】   正月己酉小【丁夘冬至】   二月戊寅大   三月戊申小    四月丁丑大   五月丁未小    六月丙子大   七月丙午小【傳六月庚申今在】八月乙亥大   九月乙巳小    十月甲戌大   十一月甲辰小    十二月癸酉大   二十年丁未【七月氣 餘九百歸 餘八萬七朔餘一  千四二  十五千】   正月癸夘大【六百三百】   閏月癸酉小   二月壬寅大    三月壬申小   四月辛丑大    五月辛未小   六月庚子大    七月庚午小   八月己亥大    九月己巳小   十月戊戌大    十一月戊辰小   十二月丁酉大   二十一年戊申【八十六壬 申冬至氣 餘一千六歸餘三  萬八朔  餘一千】   正月丁夘小【一百七十】   二月丙申大   三月丙寅小     四月乙未大   五月乙丑大     六月乙未小【經五月辛酉今在六月】   七月甲子大     八月甲午小【經七月戊戌今在八月】   九月癸亥大     十月癸巳小   十一月壬戌大    十二月壬辰小   二十二年己酉【氣餘二千四 歸餘六萬三 千朔餘二千二百一十  五九百六十  四百九十】正月辛酉大【一壬午冬】   二月辛夘小【至經正月癸丑今在二】   三月庚申大     四月庚寅小   五月己未大     六月己丑小   七月戊午大【月乙酉夏】   八月戊子小【至經七月丙申今在八】九月丁巳大【月丙戊處】   十月丁亥大【暑丙辰秋】   閏月丁巳小     十一月丙戌大【分丁】   十二月丙辰小   二十三年庚戌【亥氣餘一 百歸餘七千 二朔餘一千一十  八百五十  八九百八】   正月乙酉大【十戊子冬】   二月乙夘小   三月甲申大     四月甲寅小   五月癸未大     六月癸丑小   七月壬午大     八月壬子小   九月辛巳大     十月辛亥小   十一月庚辰大    十二月庚戌大【甲寅五日】   二十四年辛亥【氣餘八百 歸餘四萬三 朔餘五六十一  百三十五  十六】正月庚辰小【癸巳冬至】   二月己酉大   三月己夘小     四月戊申大   五月戊寅小     六月丁未大   七月丁丑小       八月丙午大九月丙子小【經八月丁丑戊寅今在九月】 十月乙巳大   十一月乙亥小      十二月甲辰大   二十五年壬子【氣餘一千 歸餘七萬三千 朔餘一千一六百四  三百九十二  百十十二】   正月甲戌小【戊戌冬至】   二月癸夘大【二十日壬戌即文十七年傳鄭文公四年二月壬戌杜厯以為無此日誤】   三月癸酉小       四月壬寅大五月壬申大【庚子穀雨】   六月壬寅小【庚午小滿經五月癸丑今在六月】閏月辛未大日食   經書六月辛未朔日食今以大衍考之在閏月入老象上爻日食黄道井初五百九十分半   七月辛丑小【旦日夏至】   八月庚午大   九月庚子小     十月己巳大   十一月己亥小    十二月戊辰大   二十六年癸丑【氣餘二千三歸餘一萬六千 朔餘八百百四十七 六百八十六  六十一】正月戊戌小【癸夘冬至】   二月丁夘大   三月丁酉小     四月丙寅大   五月丙申小     六月乙丑大   七月乙未小     八月甲子大   九月甲午大     十月甲子小   十一月癸巳大    十二月癸亥小朔日食經書十二月癸亥朔日食與大衍合入少象初爻日食黄道尾十度少   二十七年甲寅【氣餘 歸餘四萬九千 朔餘一千九五十 七百五十三  百七十七】   正月壬辰大【己酉冬至】   二月壬戌小   三月辛夘大     四月辛酉小   五月庚寅大     六月庚申小   七月己丑大     八月己未小   九月戊子大     十月戊午小   十一月丁亥大    十二月丁巳小   二十八年乙夘【氣餘七百 歸餘八萬二 千朔餘五九十  三八百二   十十】正月丁亥小【三甲寅冬】   二月丙辰大【至甲申大】   閏月丙戌小【寒甲寅二十九】  三月乙夘大【日旦日雨】   四月乙酉小【水丁未二十三】  五月甲寅大   六月甲申小     七月癸丑大   八月癸未小     九月壬子大   十月壬午小     十一月辛亥大   十二月辛巳小   二十九年丙辰【日氣餘一千 五歸餘二萬 六千朔餘二千七百三  十六一百一  十四百八】   正月庚戌大【十二己未】   二月庚辰小   三月己酉大     四月己夘大   五月己酉小     六月戊寅大   七月戊申小     八月丁丑大   九月丁未小     十月丙子大   十一月丙午小    十二月乙亥大   三十年丁巳【氣餘二千二 歸餘五萬九千 朔餘八百百七十九  一百八十一  五十八】正月乙巳小【甲子冬至】   二月甲戌大   三月甲辰小     四月癸酉大   五月癸夘小【傳四月丙辰今在五月】  六月壬申大   七月壬寅小       八月辛未大九月辛丑 【朔餘一千六百二以月餘加此月當大盡今考大暑定氣朓定數數減朔餘則此月當小盡經八月癸亥今在九月】十月庚午大【當朔辛未小餘一百七十五分以處暑朓定數及入轉朓定數減之定朔為庚午與經書日食合但差一月耳】大衍交會法推算在老象上爻日食黄道翼一十八度少   十一月庚子大      閏月庚午小十二月己亥大   三十一年戊午【氣餘三千 歸餘二千四 朔餘五百二十二  百七十五  四十七】   正月己巳小【己巳冬至】   此雖朔日冬至而歸餘未盡氣朔之餘各不同不可謂之合朔故大衍章法與三統異然大約十九年朔至相去不遠也   二月戊戌大     三月戊辰小   四月丁酉大     五月丁夘小   六月丙申大     七月丙寅小   八月乙未大     九月乙丑小   十月甲午大     十一月甲子小   十二月癸巳大   三十二年己未【氣餘七百 歸餘三萬五千 朔餘一千六二十五  五百四十二  百六十三】正月癸亥大【乙亥冬至】   二月癸巳小   三月壬戌大     四月壬辰小   五月辛酉大     六月辛夘小   七月庚申大【癸巳差】   八月庚寅小【經七月癸巳今在八月】九月己未大【經八月癸亥今在九月】  十月己丑小   十一月戊午大【經十月己未今在十一月】 十二月戊子小   閔公元年庚申【氣餘一千四 歸餘六萬八 朔餘二千七百六十八  千六百九  百七十九】   正月丁巳大【庚辰冬至】     二月丁亥小   三月丙辰大       四月丙戌大   五月丙辰小       六月乙酉大   七月乙夘小【經六月辛酉今在七月】  八月甲申大【癸丑大暑】   閏月甲寅小       九月癸未大【癸未處暑】   十月癸丑小         十一月壬午大十二月壬子小   二年辛酉【氣餘二千二 歸餘一萬一 朔餘二千四百一十一  千九百三  百六十八】   正月辛巳大【乙酉冬至】        二月辛亥小   三月庚辰大         四月庚戌小   五月己夘大【乙酉七日】        六月己酉小   七月戊寅大         八月戊申大九月戊寅小【經八月辛丑今在九月杜厯閏五月以】 十月丁未大   十一月丁丑小    十二月丙午大   僖公元年壬戌【氣餘二千 九歸餘四 萬四 朔餘百百五  十四千九 百七十】   正月丙子小【四十四庚】   二月乙巳大   三月乙亥小     四月甲辰大   五月甲戌小     六月癸夘大   七月癸酉小     八月壬寅大【寅冬至經七月戊辰今】   九月壬申小     十月辛丑大   十一月辛未小【在八月經十月壬午】十二月庚子大【今在十一月】   二年癸亥【丁巳十八 日氣餘六 百歸餘七萬八朔  餘一千五  十七千三】   正月庚午大【十七六百】    二月庚子小   三月己巳大【六十丙申】    四月己亥小   五月戊辰大【冬至丁酉雨水辛巳十】 閏月戊戌小   六月丁夘大【四日丁酉】    七月丁酉小   八月丙寅大      九月丙申小   十月乙丑大      十一月乙未小   十二月甲子大   三年甲子【氣餘一 歸餘二萬一 千朔餘一千三千 四百三百  三十一百】   正月甲午小【四十九辛】   二月癸亥大   三月癸巳大     四月癸亥小   五月壬辰大     六月壬戌小   七月辛夘大     八月辛酉小   九月庚寅大     十月庚申小   十一月己丑大    十二月己未小   四年乙丑【丑冬至氣 餘二千一歸 餘五萬四千朔餘二千  四百四十  三三百九】   正月戊子大【十八百六】   二月戊午小   三月丁亥大     四月丁巳小   五月丙戌大     六月丙辰小   七月乙酉大     八月乙夘大   九月乙酉小     十月甲寅大   十一月甲申小【十五丙午】  十二月癸丑大【冬至辛亥霜降辛】   五年丙寅【巳小雪戊 申差氣餘一 千八歸餘八萬七千  朔餘五百  百八十】   正月癸未小【六四百六十五四十】   傳辛亥日南至三統厯雖合而自魯隱公以後朔皆差二日課日食則不驗今大衍氣合而朔差以意求之周厯置閏在先大衍置閏在後此所以氣在月晦也然大衍日食在春秋視諸厯為最宻則此朔雖差於大體無害云   閏月壬子大     二月壬午小【旦日大寒】   三月辛亥大     四月辛巳小   五月庚戌大     六月庚辰小   七月己酉大     八月己夘小【甲午十六日庚子立秋】九月戊申大朔日食   大衍日食黄道翼七度   十月戊寅大     十一月戊申小【丙辰立冬】十二月丁丑大【傳朔丙子差一日】   六年丁夘【氣餘五百 歸餘三萬七 朔餘二八十九  百五十九  百三十】   正月丁未小【丁巳冬至】   二月丙子大   三月丙午小     四月乙亥大   五月乙巳小     六月甲戌大   七月甲辰小     八月癸酉大   九月癸夘小     十月壬申大   十一月壬寅小    十二月辛未大   七年戊辰【氣餘一千三 歸餘六萬三千 朔餘一千三百三十二  八百二十六  百四十六】正月辛丑小【壬戌冬至】   二月庚午大   三月庚子大     四月庚午小   五月己亥大     六月己巳小   七月戊戌大     八月戊辰小   九月丁酉大     閏月丁夘小   十月丙申大     十一月丙寅小   十二月乙未大   傳於歲尾書閏月盖十二月也經兩書閏皆於歳末此後世所以有歸餘於終之疑盖春秋閏法不正爾   八年己巳【氣餘二千 歸餘七千 朔餘一千七十五  一百二十 三十五】   正月乙丑小【丁夘冬至】   二月甲午大   三月甲子小     四月癸巳大   五月癸亥小     六月壬辰大   七月壬戌大     八月壬辰小   九月辛酉大     十月辛夘小   十一月庚申大    十二月庚寅小【丁未十八日】   九年庚午【氣餘二千八 歸餘四萬一 朔餘二千一百一十八  百八十七  百五十一】正月己未大【壬申冬至】   二月己丑小   三月戊午大【丁丑二十日】  四月戊子小   五月丁巳大     六月丁亥小   七月丙辰大【乙酉三十日】  八月丙戌小   九月乙夘大【戊辰十四日甲子初十日】十月乙酉大   十一月乙夘小    十二月甲申大   十年辛未【氣餘五百 歸餘七萬三千 朔餘二百二十一  二百五十四  二十七】正月甲寅小【戊寅冬至】   二月癸未大   三月癸丑小     四月壬午大   五月壬子小     六月辛巳大【庚戌小滿】   閏月辛亥小     七月庚辰大【旦日夏至】   八月庚戌小     九月己夘大   十月己酉小     十一月戊寅大   十二月戊申小   十一年壬申【氣餘一千二 歸餘一萬六 千朔餘二千九百六十  四五百四十  八百五十】   正月丁丑大【九癸未冬】   二月丁未大   三月丁丑小     四月丙午大   五月丙子小     六月乙巳大   七月乙亥小     八月甲辰大   九月甲戌小     十月癸夘大   十一月癸酉小    十二月壬寅大   十二年癸酉【至氣餘 二歸餘四萬 九千朔餘一千  千七六百一  十五三】   正月壬申小【十二戊子】   二月辛丑大   三月辛未小     四月庚子大   五月庚午小日食   經書三月庚午日食大衍厯在五月考之杜厯當差一月而差二月者盖杜氏於此年二月置一閏出於私意故也日食黄道胃一度   六月己亥大     七月己巳小   八月戊戌大     九月戊辰小   十月丁酉大     十一月丁夘小   十二月丙申大【丁丑差】   十三年甲戌【氣餘二千 歸餘八萬二千 朔餘二千一七百五十 六百八十二  百四十八】正月丙寅大【癸巳冬至】   二月丙申小【甲子大寒】三月乙丑大【甲午雨水】   閏月乙未小   四月甲子大【乙丑日春分】  五月甲午小   六月癸亥大     七月癸巳小   八月壬戌大     九月壬辰大   十月壬戌小     十一月辛夘大   十二月辛酉小   十四年乙亥【氣餘四百 歸餘二萬五千朔餘一千八五十三  九百七十六 百三十七】正月庚寅大【己亥冬至】   二月庚申小   三月己丑大     四月己未小   五月戊子大     六月戊午小   七月丁亥大     八月丁巳小   九月丙戌大【經八月辛夘今在九月】 十月丙辰小   十一月乙酉大    十二月乙夘小   十五年丙子【氣餘一千一歸餘五萬九 朔餘二千九百九十六 千四十三  百五十三】正月甲申大【甲辰冬至】   二月甲寅大   三月甲申小     四月癸丑大日食經書五月日食杜預得壬子劉孝孫得癸未皆不入蝕限景初厯得癸丑而入蝕限以大衍考之十二年庚午日食後見一閏而杜預無閏故四月癸丑乃春秋五月也姜岌曰其食誤者五此其一也日食黄道璧六度半   五月癸未小     六月壬子大   七月壬午小     八月辛亥大   九月辛巳小     十月庚戌大【經九月己夘晦當在十月】   閏月庚辰小     十一月己酉大【壬戌十四日】十二月己夘小   十六年丁丑【氣餘一千 九歸餘二 千三朔餘二千六百三  十九百三  十七百四】   正月戊申大【十二己酉冬至經書】 二月戊寅小   三月丁未大【朔合壬申二】  四月丁丑小【十六丙申二】   五月丙午大     六月丙子大   七月丙午小【十日甲子十】  八月乙亥大   九月乙巳小     十月甲戌大   十一月甲辰小【九日乙夘十】 十二月癸酉大   十七年戊寅【二日氣餘 二千六歸 餘三萬五朔餘七百  百八十二  千四百】   正月癸夘小【四一十八】   二月壬申大   三月壬寅小     四月辛未大   五月辛丑小     六月庚午大   七月庚子小     八月己巳大   九月己亥小     十月戊辰大【甲寅冬至】   十一月戊戌小    十二月丁夘大【乙亥九日辛巳十五日】   十八年己夘【氣餘三百 歸餘六萬八 千朔餘一千八八十  五四百七十  一百三十】   正月丁酉大【四庚申冬】   二月丁夘小   三月丙申大     四月丙寅小   五月乙未大     六月乙丑小【至經五月戊寅今在六】七月甲午大【月壬戌夏】   閏月甲子小【至丁亥二十四】八月癸巳大【日癸巳大】   九月癸亥小   十月壬辰大     十一月壬戌小   十二月辛夘大   十九年庚辰【暑氣餘一千 一歸餘一萬 一千朔餘一千五百二  十八七百六  十五百二】   正月辛酉大【十三乙丑】   二月辛夘小   三月庚申大     四月庚寅小   五月己未大     六月己丑小【冬至己酉二十】   七月戊午大     八月戊子小   九月丁巳大     十月丁亥小   十一月丙辰大    十二月丙戌小   二十年辛巳【氣餘一千八 歸餘四萬四 千朔餘二千六百七十  一八百三十  二百三十】   正月乙夘大【九庚午冬】   二月乙酉小   三月甲寅大     四月甲申小   五月癸丑大     六月癸未大【至經五月乙巳今在六】   七月癸丑小     八月壬午大   九月壬子小     十月辛巳大   十一月辛亥小    十二月庚辰大   二十一年壬午【月氣餘二千 六歸餘七萬七千朔餘七百百一  十四八百九 十九一】   正月庚戌小【十五乙亥】   二月己夘大   三月己酉小     四月戊寅大【冬至丁未】   閏月戊申小     五月丁丑大【春分旦日】   六月丁未小     七月丙子大   八月丙午大     九月丙子小   十月乙巳大     十一月乙亥小   十二月甲辰大【穀雨癸丑】   二十二年癸未【十日氣餘 三百歸餘一 萬一千朔餘四  一十七一百  九十】   正月甲戌小【辛巳冬至】   二月癸夘大   三月癸酉小     四月壬寅大   五月壬申小     六月辛丑大   七月辛未小     八月庚子大【丁未八日】   九月庚午小     十月己亥大   十一月己巳小【經書朔合丙子八日丁丑】十二月戊戌大   二十三年甲申【九日氣 餘一歸餘五 萬四朔餘一千千 六十千二百 六十五百】   正月戊辰大【二十丙戌】   二月戊戌小   三月丁夘大     四月丁酉小   五月丙寅大【冬至庚寅二十】  六月丙申小   七月乙丑大     八月乙未小   九月甲子大     十月甲午小   十一月癸亥大    十二月癸巳小   二十四年乙酉【五日氣餘 一千歸餘八 萬七千朔餘二千六  八百三三百  二十七百】正月壬戌大【三十六辛】   閏月壬辰小【夘冬至傳二月甲午辛丑   壬寅丙午丁未戊申以閏】     二月辛酉大【差一月壬】   三月辛夘小     四月庚申大【傳三月己丑晦今在四月】   五月庚寅大     六月庚申小   七月己丑大     八月己未小   九月戊子大     十月戊午小   十一月丁亥大    十二月丁巳小   二十五年丙戌【氣餘二千五歸餘三萬 六朔餘二千三百四十 六百二十  一百二十】   正月丙戌大【五丙申冬至丙午二十一】二月丙辰小   三月乙酉大【日甲辰二十】  四月乙夘小【日丁巳三日戊午四日癸酉十九】   五月甲申大     六月甲寅小   七月癸未大     八月癸丑大   九月癸未小     十月壬子大   十一月壬午小    十二月辛亥大【日癸亥十三】   二十六年丁亥【日氣餘二 百歸餘六萬 三千朔餘四四  十九六百八  十八】正月辛巳小【百一壬寅】   二月庚戌大【冬至經正月己未今在】   三月庚辰小     四月己酉大   五月己夘小     六月戊申大   七月戊寅小     八月丁未大   九月丁丑小【乙巳處暑】   閏月丙午大   十月丙子小【旦日秋分】   十一月乙巳大   十二月乙亥大   二十七年戊子【氣餘九百 歸餘六千 九朔餘九十  二百八十  二九】   正月乙巳小【十丁未冬】   二月甲戌大   三月甲辰小     四月癸酉大   五月癸夘小     六月壬申大【至庚寅十九】   七月壬寅小     八月辛未大【日乙未二十五】九月辛丑小【日乙巳五日經有日無】 十月庚午大   十一月庚子小    十二月己巳大【月甲戌初六】   二十八年己丑【日氣餘一 千七歸餘 四萬朔餘一千百三  十五四  十九二】   正月己亥小【百六壬子冬至戊申】 二月戊辰大   三月戊戌小【十日丙午】   四月丁夘大【九日戊辰己巳癸酉甲午】五月丁酉大【皆合丙午丁未己酉癸丑】 六月丁夘小【癸亥皆合壬】七月丙申大【午十七日】   八月丙寅小   九月乙未大     十月乙丑小【壬申七日丁丑十三日經有日無月】   十一月甲午大    十二月甲子小   二十九年庚寅【氣餘二千四 歸餘七萬三 千朔餘二千三百七十  八一百一十  六百二十】   正月癸巳大【二丁巳冬】   二月癸亥小   三月壬辰大     四月壬戌小   五月辛夘大     六月辛酉小【至己丑小】   閏月庚寅大     七月庚申大【滿旦日秋】   八月庚寅小     九月己未大   十月己丑小     十一月戊午大   十二月戊子小   三十年辛夘【分氣餘一 百歸餘一萬 六朔餘二千八十  一千四百一 十一十】   正月丁巳大【一癸亥冬】   二月丁亥小   三月丙辰大     四月丙戌小   五月乙夘大     六月乙酉小   七月甲寅大     八月甲申小   九月癸丑大     十月癸未小【至傳九月甲午今在十】   十一月壬子大    十二月壬午大   三十一年壬辰【氣餘九百 歸餘四萬九 千朔餘八二十  四四百七十  七十】   正月壬子小【七戊辰冬】   二月辛巳大   三月辛亥小     四月庚辰大   五月庚戌小     六月己夘大   七月己酉小     八月戊寅大   九月戊申小     十月丁丑大   十一月丁未小    十二月丙子大   三十二年癸巳【至氣餘一千 六歸餘八萬 二千朔餘一千百六  十七五百四  十四二】正月丙午小【百三癸酉】   二月乙亥大【冬至癸夘】   閏月乙巳小     三月甲戌大【大寒旦日雨水經四月己丑今在】   四月甲辰大     五月甲戌小   六月癸夘大     七月癸酉小   八月壬寅大     九月壬申小   十月辛丑大     十一月辛未小   十二月庚子大   三十三年甲午【氣餘二千 歸餘二萬五 千朔餘八百四百  十八百三  十八九】   正月庚午小【十二戊寅】    二月己亥大   三月己巳小【冬至經四月辛巳癸巳今】四月戊戌大   五月戊辰小      六月丁酉大   七月丁夘大【在三月傳八月戊子今】 八月丁酉小   九月丙寅大      十月丙申小   十一月乙丑大     十二月乙未小【在七月乙巳】   春秋分記卷二十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二十一   宋 程公說 撰書三   厯書第三   文公元年乙未【氣餘一百 歸餘五萬八 朔餘二一十三  千九百五  千八】正月甲子大【甲申冬至】   二月甲午小   三月癸亥大日食   經書二月癸亥日食大衍在三月杜厯自隱元年至今有三十四閏大衍三十六閏從杜氏則不入蝕限蓋閏法不得其正爾日食黄道危八度太   四月癸巳小【丁巳二十五日】  五月壬戌大【傳辛酉朔差一日】六月壬辰小【戊戌七日】   七月辛酉大   八月辛卯小     九月庚申大   十月庚寅小【丁未十八日】  十一月己未大   十二月己丑大【戊午小雪】  閏月己未小   左氏曰扵是閏三月非禮也諸厯是年當置閏而不當在三月故逹厯者譏之所謂歸餘扵終蓋言其餘數未盡而已置閏爾   二年丙申【氣餘八百 歸餘二千一 朔餘一千六五十六  百九十九  百九十七】正月戊子大【己丑冬至】   二月戊午小【甲子初七日丁丑二   十日】         三月丁亥大【乙巳十九日】四月丁巳小【己巳十三日】  五月丙戌大   六月丙辰小     七月乙酉大   八月乙卯小【丁卯十三日】  九月甲申大   十月甲寅小     十一月癸未大   十二月癸丑小   三年丁酉【氣餘一千五 歸餘三萬五千 朔餘二千百九十九  二百六十八  八百一十   三】   正月壬午大【甲 冬至】   二月壬子小   三月辛巳大     四月辛亥小【乙亥二十五日】   五月庚辰大     六月庚戌大   七月庚辰小     八月己酉大   九月己卯小     十月戊申大   十一月戊寅小    十二月丁未大【己巳二十三日】   四年戊戌【氣餘二千三 歸餘六萬八千 朔餘八百百四十三  三百三十三  八十九】正月丁丑小【己亥冬至】   二月丙午大   三月丙子小     四月乙巳大   五月乙亥小     六月甲辰大   七月甲戌小     八月癸卯大【壬申大暑】   閏月癸酉大     九月癸卯小【癸卯處暑】   十月壬申大     十一月壬寅小【旦日壬寅】十二月辛未大   五年己亥【氣餘四 歸餘一萬一千 朔餘五百十五  六百二十七  七十八】正月辛丑小【乙巳冬至】   二月庚午大   三月庚子小【辛亥十日】   四月己巳大   五月己亥小     六月戊辰大   七月戊戌小     八月丁卯大   九月丁酉小    十月丙寅大【甲申十九日】十一月丙申小   十二月乙丑大   六年庚子【氣餘七百 歸餘四萬四千 朔餘一千六八十八  六百九十四  百九十四】   正月乙未大【庚戌冬至】  二月乙丑小   三月甲午大    四月甲子小   五月癸巳大    六月癸亥小   七月壬辰大    八月壬戌小【乙亥十四日】   九月辛卯大    十月辛酉小   十一月庚寅大【丙寅差】  十二月庚申小【經閏十二月傳十一月丙寅今在十二月】   是年末經書閏月不告朔以厯法推之未應閏也今而書閏則周閏有所移也今年及哀五年置閏皆以冬焉周閏必以年終以為歸餘扵終之義不知閏積分以成月五歳再閏一章而閏當歳終所謂歸餘扵終非率以年終也故書以糾之   七年辛丑【氣餘一千五 歸餘七萬七千 朔餘二千百三十一  七百六十一  八百一十】正月己丑大【乙卯冬至】   二月己未小【經三月甲戌今在二   月】         三月戊子大   四月戊午大【丙戌春分】   閏月戊子小【經傳四月戊子己丑   今在閏月】        五月丁巳大【榖雨】   六月丁亥小     七月丙辰大   八月丙戌小     九月乙卯大   十月乙酉小     十一月甲寅大   十二月甲申小   八年壬寅【氣餘二千二 歸餘二萬一 朔餘二千百七十四  千五十五  四百九十】   正月癸丑大【庚申冬至】  二月癸未小   三月壬子大    四月壬午小   五月辛亥大    六月辛巳大   七月辛亥小    八月庚辰大【戊申二十九日】   九月庚戌小    十月己卯大【壬午四日乙酉七日   丙戌八日】       十一月己酉小   十二月戊寅大   九年癸卯【氣餘三千 歸餘五萬四千 朔餘五百一十七  一百二十二  七十五】   正月戊申小【乙丑冬至己酉二日乙丑十八日】   二月丁丑大【辛丑二十五日】  三月丁未小【甲戌二十八日】   四月丙子大     五月丙午小   六月乙亥大     七月乙巳小   八月甲戌大     九月甲辰小   十月癸酉大【經九月癸酉今在十月朔】十一月癸卯小   十二月壬申大   十年甲辰【氣餘七 歸餘八萬七千 朔餘一千六百二十 一百八十九  百九十一】   正月壬寅大【辛未冬至】  閏月壬申小   二月辛丑大    三月辛未小【辛卯二十一日】   四月庚子大    五月庚午小   六月己亥大    七月己巳小   八月戊戌大    九月戊辰小   十月丁酉大    十一月丁卯小   十二月丙申大   十一年乙巳【氣餘一千四 歸餘三萬四 朔餘一千百六十三  百八十三  三百八十】   正月丙寅小【丙子冬至】  二月乙未大   三月乙丑大    四月乙未小   五月甲子大    六月甲午小   七月癸亥大    八月癸巳小   九月壬戌大    十月壬辰小【甲午三日】   十一月辛酉大   十二月辛卯小   十二年丙午【氣餘二千 歸餘六萬三 朔餘二千四二百六  千五百五十 百九十六】正月庚申大【辛巳冬至】   二月庚寅小【庚子十一日】   三月己未大     四月己丑小   五月戊午大     六月戊子大   七月戊午小     八月丁亥大   九月丁巳小【乙酉處暑】   十月丙戌大【乙卯秋分】   閏月丙辰小     十一月乙酉大【旦日霜降】十二月乙卯小【戊午四日】   十三年丁未【氣餘二千九 歸餘六千八 朔餘二千百四十九  百四十四  一百八十   五】   正月甲申大【丙戌冬至】   二月甲寅小   三月癸未大     四月癸丑小   五月壬午大【壬午一日】   六月壬子小   七月辛巳大     八月辛亥小   九月庚辰大     十月庚戌大   十一月庚辰小【經十二月己丑今在十一月】   十二月己酉大   十四年戊申【氣餘六百 歸餘三萬九千 朔餘二百五十二  九百一十一  六十一】正月己卯小【壬辰冬至】   二月戊申大   三月戊寅小     四月丁未大【經五月乙亥今在四   月】         五月丁丑小   六月丙午大【癸酉二十八日】  七月丙子小【乙卯差杜云日誤】   八月乙巳大     九月乙亥小【甲申十日】   十月甲辰大     十一月甲戌小   十二月癸卯大   十五年己酉【氣餘一千三 歸餘七萬二千 朔餘二百九十五  九百七十八  百六十   一】   正月癸酉小【丁酉冬至】   二月壬寅大   三月壬申大     四月壬寅小   五月辛未大     六月辛丑小朔日食【戊申八日己巳小滿】   經書朔與大衍合日食黄道昴九度太   閏月庚午大     七月庚子小【旦日夏至】   八月己巳大     九月己亥小   十月戊辰大     十一月戊戌小   十二月丁卯大   十六年庚戌【氣餘二千一 歸餘一萬六千 朔餘一百三十八  二百七十二  千六十   六】   正月丁酉小【壬寅冬至】   二月丙寅大   三月丙申小     四月乙丑大   五月乙未小     六月甲子大【戊辰五日】   七月甲午小     八月癸亥大【辛未九日】   九月癸巳小     十月壬戌大   十一月壬辰小【甲寅二十三日】 十二月辛酉大   十七年辛亥【氣餘二千八 歸餘四萬九千 朔餘二百八十一  三百三十九  千一百   八十二】   正月辛卯大【丁未冬至】   二月辛酉小   三月庚寅大     四月庚申小【癸亥四日】   五月己丑大     六月己未小【癸未二十五日】   七月戊子大     八月戊午小   九月丁亥大     十月丁巳大   十一月丁亥小    十二月丙辰大   十八年壬子【氣餘五百 歸餘八萬二 朔餘二百八十四  千四百六  五十八】正月丙戌小【癸丑冬至】   二月乙卯大【癸未大寒丁丑二十   三日】         閏月乙酉小   三月甲寅大【旦日雨水】   四月甲申小【經五月戊戌今在四   月】         五月癸丑大【經六月癸酉今在五   月】         六月癸未小   七月壬子大     八月壬午小   九月辛亥大     十月辛巳小   十一月庚戌大    十二月庚辰小   宣公元年癸丑【氣餘一千三 歸餘二萬 朔餘二千百二十七  五千七百 九百八十   七】   正月己酉大【戊午冬至】   二月己卯大   三月己酉小     四月戊寅大   五月戊申小     六月丁丑大   七月丁未小     八月丙子大   九月丙午小     十月乙亥大   十一月乙巳小    十二月甲戌大   二年甲寅【氣餘二 歸餘五萬八千 朔餘一千千七十 七百六十七  六十三】   正月甲辰小【癸亥冬至經二月壬子在正月】   二月癸酉大     三月癸卯小   四月壬申大     五月壬寅大   六月壬申小     七月辛丑大   八月辛未小     九月庚子大【乙丑二十六日】十月庚午小【壬申二日乙亥六日】 十一月己亥大【戊辰處暑】   閏月己巳小     十二月戊戌大   三年乙卯【氣餘二千八 歸餘二千 朔餘七百百一十三  六十一  五十三】   正月戊辰小【旦日冬至】   此年至亦在朔餘分未盡不得謂之合朔下倣此   二月丁酉大     三月丁卯大   四月丙申大     五月丙寅小   六月乙未大     七月乙丑小   八月甲午大     九月甲子小【經十月丙戌今在九   月】         十月癸巳大   十一月癸亥小    十二月壬辰大   四年丙辰【氣餘五 歸餘二萬五千 朔餘一千八百十六 一百二十八  百六十八】正月壬戌大【甲戌冬至】   二月壬辰小   三月辛酉大     四月辛卯小   五月庚申大【經六月乙酉今在五月】六月庚寅小【傳七月戊戌今在六   月】         七月己未大   八月己丑小     九月戊午大   十月戊子小     十一月丁巳大   十二月丁亥小   五年丁巳【歳餘一千二 歸餘六萬八千 朔餘二千百五十九  一百九十五  九百八十   四】   正月丙辰大【己卯冬至】   二月丙戌大   三月丙辰小     四月乙酉大   五月乙卯小     六月甲申大   七月甲寅小【壬午夏至】   八月癸未大【壬子大暑】   閏月癸丑小     九月壬午大【旦日處暑】   十月壬子小     十一月辛巳大   十二月辛亥小   六年戊午【歳餘二 歸餘一萬一千 朔餘二千六千二  四百八十九  百七十三】正月庚辰大【甲寅冬至】   二月庚戌小   三月己卯大     四月己酉大   五月己卯小     六月戊申大   七月戊寅小     八月丁未大   九月丁丑小     十月丙午大   十一月丙子小    十二月乙巳大   七年己未【氣餘二千七 歸餘四萬四千 朔餘七百百四十五  五百五十六  四十九】正月乙亥小【己丑冬至】   二月甲辰大   三月甲戌小     四月癸卯大   五月癸酉小     六月壬寅大   七月壬申小     八月辛丑大   九月辛未大     十月辛丑小   十一月庚午大    十二月庚子小   八年庚申【氣餘四百 歸餘七萬七千 朔餘一千八四十八  六百二十三  百六十五】正月己巳大【乙未冬至】   二月己亥小   三月戊辰大     四月戊戌小   五月丁卯大【丙申榖雨】   閏月丁酉小   六月丙寅大【丁卯小滿辛巳十六日壬午十七日戊子二十三日】   七月丙申小     八月乙丑大   九月乙未小     十月甲子大【己丑二十六日庚寅二十七日】   經書七月甲子日食大衍在十月杜預厯自僖公十二年至文公元年五年一閏者二也四年一閏者三也失二閏焉又自文公十六年至宣公十年凡四年一閏者三也又失一閏焉此預據左氏再失閏之説廢閏以爲厯預是為傳而爲厯非為經而爲厯也預厯七月乙未朔不入食限而其甲子晦亦不入食限焉姜岌謂其誤者五此其二也今從大衍日食黄道角五度半   十一月甲午小    十二月癸亥大   九年辛酉【氣餘一千一 歸餘二萬九 朔餘一千五百九十一  百一十七  百五十四】正月癸巳大【庚子冬至】   二月癸亥小   三月壬辰大     四月壬戌小   五月辛卯大     六月辛酉小   七月庚寅大     八月庚申小【經九月辛酉今在八   月】         九月己丑大   十月己未小【癸酉十五日】  十一月戊子大   十二月戊午小   十年壬戌【氣餘一千九 歸餘五萬三千 朔餘二千百三十四  九百八十四  六百七十】正月丁亥大【乙巳冬至】   二月丁巳小   三月丙戌大     四月丙辰大日食【己巳十四日】   經書朔與大衍合日食黄道壁七度少   五月丙戌小【癸巳八日】   六月乙卯大   七月乙酉小     八月甲寅大   九月甲申小     十月癸丑大   十一月癸未小    十二月壬子大   十一年癸亥【氣餘二千六 歸餘八萬七 朔餘七百百七十七  千五十一  四十六】正月壬午小【庚戌冬至】   閏月辛亥大   二月辛巳小【旦日大寒】   三月庚戌大   四月庚辰小     五月己酉大   六月己卯小     七月戊申大   八月戊寅大     九月戊申小   十月丁丑大【丁亥十一日】  十一月丁未小   十二月丙子大   十二年甲子【氣餘三 歸餘三萬二 朔餘四百百八十 百四十五  三十五】正月丙午小【丙辰冬至】   二月乙亥大   三月乙巳小     四月甲戌大   五月甲辰小     六月癸酉大   七月癸卯小【經六月乙卯傳丙辰辛未在七月杜閏五月以偶之】   八月壬申大     九月壬寅小   十月辛未大     十一月辛丑小   十二月庚午大【戊寅初九日】   十三年乙丑【嵗餘一千一 歸餘六萬三千 朔餘一百二十三  四百一十一  千五百   五十一】   正月庚子大【辛酉冬至】   二月庚午小   三月己亥大     四月己巳小   五月戊戌大     六月戊辰小   七月丁酉大     八月丁卯小   九月丙申大     閏月丙寅小   十月乙未大     十一月乙丑小   十二月甲午大   十四年丙寅【氣餘一千八 歸餘六千 朔餘一千百六十六  七百六  二百四十】正月甲子小【丙寅冬至】   二月癸巳大   三月癸亥小     四月壬辰大   五月壬戌大【壬申十一日】  六月壬辰小   七月辛酉大     八月辛卯小   九月庚申小     十月己丑大   十一月己未大    十二月己丑小   十五年丁卯【嵗餘二千 歸餘三萬九千 朔餘二千六百九  七百七十三  三百五十   六】   正月戊午大【辛未冬至】   二月戊子小   三月丁巳大     四月丁亥小   五月丙辰大     六月丙戌小【癸卯十八日辛亥二   十六日】        七月乙卯大【壬午二十八日】   八月乙酉大     九月乙卯小   十月甲申大     十一月甲寅小   十二月癸未大   十六年戊辰【氣餘三百 歸餘七萬二 朔餘四百一十二  千八百四十 三十二】正月癸丑小【丁丑冬至】   二月壬午大   三月壬子小     四月辛巳大【傳三月戊申今在四   月】         五月辛亥小   六月庚辰大【戊申小滿】   閏月庚戌小   七月己卯大【旦日夏至】   八月己酉小   九月戊寅大     十月戊申小   十一月丁丑大    十二月丁未大   十七年己巳【嵗餘一千 歸餘一萬六千 朔餘一百五十五  一百三十四  二十一】正月丁丑小【壬午冬至庚子二十四日】二月丙午大【二日丁未經有日無   月】         三月丙子小   四月乙巳大     五月乙亥小   六月甲辰大【己未十六日】   經書六月癸卯日食以大衍考之不入食限其年有食當在五月乙亥朔故姜岌謂其誤者五此其三也乙亥日食黄道胃十三度少   七月甲戌小     八月癸卯大   九月癸酉小     十月壬寅大   十一月壬申小【壬午十一日】 十二月辛丑大   十八年庚午【氣餘一千七 歸餘四萬九 朔餘一千百九十八  千二百一  二百三十   七】   正月辛未小【丁亥冬至】   二月庚子大   三月庚午小     四月己亥大   五月己巳大     六月己亥小   七月戊辰大【甲戌七日】   八月戊戌小   九月丁卯大     十月丁酉小【壬戌二十六日】   十一月丙寅大    十二月丙申小   成公元年辛未【氣餘二千五 歸餘八萬二千 朔餘百四十一  二百六十八  二千   三百五十三】   正月乙丑大【壬辰冬至】   二月乙未小【辛酉二十七日癸亥   大寒】         三月甲子大【癸未二十日癸巳雨   水】         閏月甲午小   四月癸亥大【旦日春分】   五月癸巳小   六月壬戌大     七月壬辰大   八月壬戌小     九月辛卯大   十月辛酉小     十一月庚寅大   十二月庚申小   二年壬申【氣餘二百 歸餘二萬五千 朔餘二千四十四  五百六十二  四十二】正月己丑大【戊戌冬至】   二月己未小   三月戊子大     四月戊午小【丙戌二十九日】   五月丁亥大     六月丁巳小【壬申十六日癸酉十   七日】         七月丙戌大【己酉二十四日】八月丙辰小【壬午二十七日】  九月乙酉大【庚寅初六日傳云九   月經脱字】        十月乙卯大   十一月乙酉小【丙申十二日】 十二月甲寅大   三年癸酉【氣餘九百 歸餘五萬八千 朔餘一百八十七  六百二十九  一十八】正月甲申小【癸卯冬至辛亥二十八日】二月癸丑大【甲子十二日乙亥二   十三日】        三月癸未小   四月壬子大     五月壬午小   六月辛亥大     七月辛巳小   八月庚戌大     九月庚辰小   十月己酉大     十一月己卯小【丙午二十八日   丁未二十九日】       閏月戊申大【傳十二月甲戌今在   閏月】         十二月戊寅小   四年甲戌【氣餘一千 歸餘一千九 朔餘二千八七百三十 百二十三  百四十七】正月丁未大【戊申冬至】   二月丁丑小   三月丙午大【壬申二十七日】  四月丙子大   五月丙午小【經四月甲寅今在五月】六月乙亥大   七月乙巳小     八月甲戌大   九月甲辰小     十月癸酉大   十一月癸卯小    十二月壬申大   五年乙亥【氣餘一千四 歸餘三萬四 朔餘九百百七十三  千九百九十 二十三】正月壬寅小【癸丑冬至】   二月辛未大   三月辛丑小     四月庚午大   五月庚子小     六月己巳大   七月己亥大     八月己巳小   九月戊戌大     十月戊辰小   十一月丁酉大【己酉十三日】 十二月丁卯小【己丑二十三日】   六年丙子【氣餘一百 歸餘六萬八 朔餘二千七十六  千五十七  三十九】正月丙申大【己未冬至】   二月丙寅小【辛巳十六日】   三月乙未大     四月乙丑小【丁丑十三日】   五月甲午大     六月甲子小【壬申九日】七月癸巳大【辛酉夏至】   閏月癸亥小   八月壬辰大     九月壬戌小   十月辛卯大     十一月辛酉大   十二月辛卯小   七年丁丑【氣餘九百 歸餘一萬一千 朔餘一千七一十九  三百五十一  百二十八】正月庚申大【甲子冬至】   二月庚寅小   三月己未大     四月己丑小   五月戊午大     六月戊子小   七月丁巳大     八月丁亥小   九月丙辰大【經八月戊辰今在九月】十月丙戌小   十一月乙卯大    十二月乙酉小   八年戊寅【氣餘一千一 歸餘四萬四千 朔餘二千百六十二  四百一十八  八百四十   四】   正月甲寅大【己巳冬至】   二月甲申小   三月癸丑大     四月癸未大   五月癸丑小     六月壬午大   七月壬子小     八月辛巳大   九月辛亥小     十月庚辰大【癸卯二十四日】   十一月庚戌小    十二月己卯大   九年己卯【氣餘二千 歸餘七萬七千 朔餘九四百五  四百八十五  百二十】正月己酉小【甲戌冬至】   二月戊寅大   三月戊申小     四月丁丑大   閏月丁未小     五月丙子大   六月丙午大     七月丙子小【丙子一日】   八月乙巳大     九月乙亥小   十月甲辰大【傳十一月戊申庚申今在十月】   十一月甲戌小    十二月癸卯大   十年庚辰【氣餘一 歸餘二萬七 朔餘六百八  百七十九  百九】   正月癸酉小【庚辰冬至】   二月壬寅大   三月壬申小     四月辛丑大   五月辛未小【辛巳十一日】  六子庚子大【丙午七日戊申九日   經有日無月】       七月庚午小   八月己亥大     九月己巳小   十月戊戌大     十一月戊辰大   十二月戊戌小   十一年辛巳【氣餘八百 歸餘五萬三千 朔餘一千五十一  八百四十六  七百二十   五】   正月丁卯大【乙酉冬至】   二月丁酉小   三月丙寅大【己丑二十四日】  四月丙申小   五月乙丑大     六月乙未小   七月甲子大     八月甲午小   九月癸亥大     十月癸巳小   十一月壬戌大    十二月壬辰小   十二年壬午【氣餘一千五 歸餘八萬六千 朔餘二百九十四  九百一十三  千八百   四十一】   正月辛酉大【庚寅冬至】   閏月辛卯小   二月庚申大     三月庚寅大   四月庚申小【傳五月癸亥今在四月】五月己丑大   六月己未小     七月戊子大   八月戊午小     九月丁亥大   十月丁巳小     十一月丙戌大   十二月丙辰小   十三年癸未【氣餘二千三 歸餘三萬 朔餘二千百三十七  二百七  五百三十】正月乙酉大【乙未冬至】   二月乙卯小   三月甲申大     四月甲寅大【戊午五日】五月甲申小【丁亥四日】   六月癸丑大【丁卯十五日己巳十   七日】         七月癸未小   八月壬子大     九月壬午小   十月辛亥大     十一月辛巳小   十二月庚戌大   十四年甲申【氣餘 歸餘六萬三千 朔餘六四十 二百七十四  百六】   正月庚辰小【辛丑冬至】   二月己酉大   三月己卯小     四月戊申大   五月戊寅小     六月丁未大   七月丁丑小     八月丙午大   九月丙子小【傳八月戊戌庚子今在九月】   十月乙巳大     閏月乙亥大【經十月庚寅今在閏   月】         十一月乙巳小   十二月甲戌大   十五年乙酉【氣餘七百 歸餘六千五 朔餘二百八十三  百六十八  九十五】正月甲辰小【丙午冬至】   二月癸酉大   三月癸卯小【乙巳三日癸丑十一日】四月壬申大   五月壬寅小     六月辛未大   七月辛丑小     八月庚午大【庚辰十一日】   九月庚子小     十月己巳大   十一月己亥小【辛丑三日】  十二月戊辰大   十六年丙戌【氣餘一千五 歸餘三萬九千 朔餘一百二十六  六百三十五  千四百   一十一】   正月戊戌小【辛亥冬至】   二月丁卯大   三月丁酉大     四月丁卯小【辛未五日戊寅十三   日】         五月丙申大   六月丙寅小朔日食【癸巳二十八日甲午晦】   經書朔日得六月之正大衍法不差日食黄道畢九度半稍弱   七月乙未大【戊午二十四日】  八月乙丑小   九月甲午大     十月甲子小【乙亥十二日】   十一月癸巳大    十二月癸亥小【乙丑三日乙酉二十三日】   十七年丁亥【氣餘二千二 歸餘七萬二 朔餘二千百六十九  千六百二  五百二十   七】   正月壬辰大【丙辰冬至】   二月壬戌小   三月辛卯大     四月辛酉小   五月庚寅大     六月庚申大【戊辰九日乙酉二十   六日】         閏月庚寅小【壬寅十三日】   七月己未大     八月己丑小【經九月辛丑今在八   月】         九月戊午大【傳十月庚午今在九   月】         十月戊子小   十一月丁巳大【壬申十六日】   經書十二月丁巳朔日食應在十一月大抵春秋閏多差故日食朔不差而月差也日食黄道房初度   十二月丁亥小【乙卯晦傳以為閏月晦蓋春秋時於此歳終置閏也】   十八年戊子【氣餘三千 歸餘一萬五千 朔餘二千一十二  九百九十六  二百一十   六】   正月丙辰大【辛酉冬至 庚申初五日庚午十五日辛巳二十六日甲申二十九日傳   言甲申晦差】       二月丙戌小【乙酉朔差】   三月乙卯大     四月乙酉小   五月甲寅大     六月甲申小   七月癸丑大     八月癸未小【己丑初七日】   九月壬子大     十月壬午大   十一月壬子小    十二月辛巳大【丁未二十七日】   襄公元年己丑【氣餘七百 歸餘四萬九 朔餘二百一十五  千六十三  九十二】正月辛亥小【丁卯冬至己亥差】 二月庚辰大   三月庚戌小     四月己卯大   五月己酉小     六月戊寅大   七月戊申小     八月丁丑大   九月丁未小【辛酉十五日】  十月丙子大   十一月丙午小    十二月乙亥大   二年庚寅【氣餘一千四 歸餘八萬二 朔餘一千百五十八  千一百三十 四百八】正月乙巳小【壬申冬至】   二月甲戌大   三月甲辰大     閏月甲戌小   四月癸卯大     五月癸酉小【庚寅十八日】   六月壬寅大     七月壬申小【庚辰九日己丑十八   日經六月字誤】       八月辛丑大   九月辛未小     十月庚子大   十一月庚午小    十二月己亥大   三年辛卯【氣餘二千 歸餘二萬五千 朔餘一千二百一  四百二十四  九十七】正月己巳小【丁丑冬至】   二月戊戌大   三月戊辰小     四月丁酉大【壬戌二十六日】   五月丁卯大     六月丁酉小【己未二十三日】七月丙寅大【經六月戊寅今在七月據傳盟在秋經字誤】   八月丙申小     九月乙丑大   十月乙未小     十一月甲子大   十二月甲午小   四年壬辰【氣餘二千九 歸餘五萬八千 朔餘二千百四十四  四百九十一  二百一十   三】   正月癸亥大【壬午冬至】   二月癸巳小【經三月己酉今在二   月】         三月壬戌大   四月壬辰小     五月辛酉大   六月辛卯小     七月庚申大【戊子二十九日】八月庚寅大【辛亥二十二日】  九月庚申小   十月己丑大     十一月己未小   十二月己丑大    閏月戊午小   五年癸巳【氣餘六百 歸餘一千七 朔餘一千四十七  百八十五  九百二】正月丁亥大【戊子冬至】   二月丁巳小   三月丙戌大     四月丙辰小   五月乙酉大     六月乙卯小   七月甲申大     八月甲寅小   九月癸未大【丙午二十四日】  十月癸丑小   十一月壬午大【甲午十三日】 十二月壬子小【辛未二十日】   六年甲午【氣餘一千 歸餘三萬四千 朔餘二千三百九十 八百五十三  一十八】正月辛巳大【癸巳冬至】   二月辛亥大   三月辛巳小【壬午二日乙未十五日丁未二十七日】   四月庚戌大     五月庚辰小   六月己酉大     七月己卯小   八月戊申大     九月戊寅小   十月丁未大     十一月丁丑小   十二月丙午大【丙辰十一日】   七年乙未【氣餘二千一 歸餘六萬七 朔餘一千百三十三  千九百十九 九十四】正月丙子小【戊戌冬至】   二月乙巳大   三月乙亥小     四月甲辰大   五月甲戌大     六月甲辰小   七月癸酉大     八月癸卯小   閏月壬申大     九月壬寅小【經傳十月庚戌壬戌   今在九月】        十月辛未大   十一月辛丑小    十二月庚午大【丙戌十七日】   八年丙申【氣餘二千八 歸餘一萬一千 朔餘七百百七十六  二百一十三  八十三】正月庚子小【癸卯冬至】   二月己巳大   三月己亥小     四月戊辰大【庚辰十三日庚寅二   十三日】        五月戊戌小【甲辰初七日】   六月丁卯大     七月丁酉小   八月丙寅大     九月丙申大   十月丙寅小     十一月乙未大   十二月乙丑小   九年丁酉【氣餘五百 歸餘四萬四 朔餘一千八七十九  千二百八十 百九十九】正月甲午大【己酉冬至】   二月甲子小   三月癸巳大     四月癸亥小   五月壬辰大【辛酉三十日】  六月壬戌小   七月辛卯大     八月辛酉小【癸未二十三日】   九月庚寅大     十月庚申小【庚午十一日甲戌十   五日】         十一月己丑大【己亥十一日】十二月己未小【經己亥差傳癸亥五日戊寅二十日】   左傳十二月癸亥門其三門閏月戊寅濟于隂阪侵鄭杜預注以長厯叅校上下此年不得有閏月戊寅是十二月二十日疑閏月當為門五日五字上與門合爲閏則後學者自然轉日爲月晉人三畨四軍更攻鄭門門各五日晉各一攻鄭三受敵欲以苦之癸亥去戊寅十六日以癸亥始攻攻鄭五日凡十五日鄭故不服而去明日戊寅濟于陰阪復侵鄭外邑   十年戊戌【氣餘一千三 歸餘七萬七千 朔餘三千百二十二  三百四十七  一十五】正月戊子大【甲寅冬至】   二月戊午大   三月戊子小【癸丑二十六日】  四月丁巳大【戊午二日丙寅十日】閏月丁亥小【經傳五月庚寅甲午今在閏月】   五月丙辰大【傳六月庚午今在五月】六月丙戌小   七月乙卯大【傳八月丙寅今在七月】八月乙酉小【傳九月己酉今在八   月】         九月甲寅大【傳十月戊辰今在九   月】         十月甲申小【傳十一月己亥丁未   今在十月】        十一月癸丑大   十二月癸未小   十一年己亥【氣餘二千 歸餘二萬六 朔餘二千六十五  百四十一  七百四】正月壬子大【己未冬至】   二月壬午小   三月辛亥大     四月辛巳大【己亥十九日】   五月辛亥小     六月庚辰大   七月庚戌小【己未初十日丙子二十七日】   八月己卯大     九月己酉小【甲戌二十六日】十月戊寅大【丁亥十日】   十一月戊申小   十二月丁丑大【戊寅二日庚辰四日壬午六日己丑十三日】   十二年庚子【氣餘二千 歸餘五萬三 朔餘九八百八  千七百八  百八十】正月丁未小【甲子冬至】   二月丙子大   三月丙午小     四月乙亥大   五月乙巳小     六月甲戌大   七月甲辰小     八月癸酉大   九月癸卯大     十月癸酉小   十一月壬寅大    十二月壬申小   十三年辛丑【氣餘五百 歸餘八萬六千 朔餘一千一十一  七百七十五  八百九十   六】   正月辛丑大【庚午冬至】   閏月辛未小   二月庚子大     三月庚午小   四月己亥大     五月己巳小   六月戊戌大     七月戊辰小   八月丁酉大     九月丁卯小【庚辰十四日】   十月丙申大     十一月丙寅小   十二月乙未大   十四年壬寅【氣餘一千二 歸餘三萬 朔餘一千五百五十四  二千九百 百八十五】正月乙丑大【乙亥冬至】   二月乙未小朔日食經書朔與大衍合日食黄道女十度半   三月甲子大     四月甲午小【己未二十六日】   五月癸亥大     六月癸巳小   七月壬戌大     八月壬辰小   九月辛酉大     十月辛卯小   十一月庚申大    十二月庚寅小   十五年癸卯【氣餘一千九 歸餘一萬三千 朔餘二百九十七  一百三十六  千七百   一】   正月己未大【庚辰冬至】   二月己丑小【己亥十一日】   三月戊午大     四月戊子大   五月戊午小     六月丁亥大   七月丁巳小日食   經書八月丁巳日食大衍得七月朔閏法差也姜岌謂其誤者五此其四也日食黄道井三度强   八月丙戌大     九月丙辰小   十月乙酉大     閏月乙卯小   十一月甲申大【經十一月癸亥今在閏十月及十二月】   十二月甲寅小   十六年甲辰【氣餘二千 歸餘六千 朔餘二千七百四十 四百三十 三百九十】正月癸未大【乙酉冬至】   二月癸丑小【經三月戊寅今在二   月】         三月壬午大   四月壬子大【經五月甲子今在四月】五月壬午小【傳六月庚寅今在五   月】         六月辛亥大   七月辛巳小     八月庚戌大   九月庚辰小     十月己酉大   十一月己卯小    十二月戊申大   十七年乙巳【氣餘四百 歸餘二萬九千 朔餘四百四十三  四百九十七  六十六】正月戊寅小【辛卯冬至】   二月丁未大【庚午二十四日】   三月丁丑小     四月丙午大   五月丙子小     六月乙巳大   七月乙亥小     八月甲辰大   九月甲戌小     十月癸卯大   十一月癸酉小【甲午二十二日】 十二月壬寅大   十八年丙午【氣餘一千 二歸餘七萬 二千朔餘二百八  十六五百  六十四   千五百】   正月壬申大【八十二甲】   二月壬寅小   三月辛未大     四月辛丑小   五月庚午大     六月庚子小   閏月己巳大     七月己亥小   八月戊辰大     九月戊戌小【申冬至傳十月丙寅   今】         十月丁卯大【在九月傳十一月丁   卯朔己卯乙酉今】      十一月丁酉小【在十月傳十二   月戊戌己亥壬寅甲】     十二月丙寅大   十九年丁未【辰在十一 月氣餘一千 九歸餘一萬五千朔  餘一千百  二十九八   一】   正月丙申小【辛丑冬至傳二月甲寅今在正月】   二月乙丑大     三月乙未大【傳四月丁未今在三   月】         四月乙丑小【傳五月壬辰晦今在   四月二十八日】       五月甲午大   六月甲子小【經七月辛卯今在六月】七月癸巳大【經傳八月甲辰丙辰   今在七月】        八月癸亥小【甲辰差丙辰差】   九月壬辰大     十月壬戌小   十一月辛卯大    十二月辛酉小   二十年戊申【氣餘二千六 歸餘四萬八千 朔餘二百七十二  九百二十五  千三百   八十七】   正月庚寅大【丙午冬至辛亥二十二日】二月庚申小   三月己丑大     四月己未小   五月戊子大     六月戊午小【庚申初三日】   七月丁亥大     八月丁巳大   九月丁亥小     十月丙辰大朔日食經書朔日與大衍合日食黄道軫二度太   十一月丙戌小    十二月乙卯大   二十一年己酉【氣餘三百 歸餘八萬一千 朔餘四七十五  九百九十二  百六十   三】   正月乙酉小【壬子冬至】   二月甲寅大   閏月甲申小     三月癸丑大   四月癸未小     五月壬子大   六月壬午小     七月辛亥大   八月辛巳小     九月庚戌大朔日食十月庚辰小朔日食   經書九月庚戌朔日食十月庚辰朔日食以大衍考之九月朔入老象上爻沾黃道當食日食黄道翼九度太十月朔入老象五爻非食限日在黃道角四度弱   十一月己酉大    十二月己卯小   二十二年庚戌【氣餘一千一 歸餘二萬五千 朔餘百一十八  二百八十六  一百   五十二】   正月己酉小【丁巳冬至】   二月戊寅大   三月戊申小     四月丁丑大   五月丁未小     六月丙子大   七月丙午小【辛酉十六日】  八月乙亥大   九月乙巳小【己巳二十五日】  十月甲戌大   十一月甲辰小【傳十二月丁巳在十一月】   十二月癸酉大   二十三年辛亥【氣餘一千八 歸餘五萬八千 朔餘百六十八  三百五十三  一千   二百六十八】   正月癸卯大【壬戌冬至】   二月癸酉小朔日食【經朔壬申定朔癸酉九百六十分】   經書二月癸酉朔日食大衍考之入少象初爻日食黄道女二度少   三月壬寅大【己巳二十八日】  四月壬申小   五月辛丑大     六月辛未小   七月庚子大     八月庚午小【己卯初十日】   九月己亥大     十月己巳小【乙亥初七日】   十一月戊戌大    十二月戊辰小   閏月丁酉大   二十四年壬子【氣餘二千 歸餘一千六 朔餘九百六百四  百四十七  五十七】正月丁卯小【旦日冬至】   二月丙申大   三月丙寅小     四月乙未大   五月乙丑小     六月甲午大   七月甲子小朔日食  八月癸巳大朔日食【定朔癸巳】   經書七月甲子朔日食八月癸巳朔日食大衍考之七月入少象初爻食限日食黄道井二十一度半强八月老象五爻非食限日在黄道星二度弱   九月癸亥大     十月癸巳小   十一月壬戌大    十二月壬辰小   二十五年癸丑【氣餘三 歸餘三萬四千 朔餘二千百七  七百一十四  七十三】正月辛酉大【癸酉冬至】   二月辛卯小   三月庚申大     四月庚寅小   五月己未大【甲戌十一日乙亥十七日丁丑十九日辛巳二十三日丁亥二十九日】六月己丑小【壬子二十四日】  七月戊午大【己巳十二日杜云經   書八月誤】        八月戊子小   九月丁巳大     十月丁亥小【甲午初八日】   十一月丙辰大    十二月丙戌大   二十六年甲寅【氣餘一 歸餘六萬七千 朔餘一百千五十 七百八十一  四十九】正月丙辰小【戊寅冬至】   二月乙酉小【庚寅六日辛卯七日   甲午十日】        三月甲寅大【定朔】   四月甲申大     五月甲寅小   六月癸未大     七月癸丑小   八月壬午大【辛亥大暑壬午旦日】 閏月壬子小   九月辛巳大     十月辛亥小   十一月庚辰大【傳十二月乙酉今在十一月】   十二月庚戌小   二十七年乙卯【氣餘一千七 歸餘一萬一 朔餘二百九十三  千七十五  千八百   七十八】   正月己卯大【癸未冬至】   二月己酉大   三月己卯小     四月戊申大   五月戊寅小【甲辰二十七日丙午二十九日】   六月丁未大【一日丁未二日戊申八日甲寅十日丙辰十六日壬戌二十一日丁卯二十二日戊辰二十四日庚午二十六日壬申】 七月丁丑小【二日戊寅四日庚辰   五日辛巳六日壬午九日乙酉】    八月丙午大   九月丙子小【五日庚辰六日辛巳】 十月乙巳大   十一月乙亥小朔日食   經書十二月乙亥朔日食以大衍考之在十一月蓋春秋厯失閏也左氏曰辰在申司厯過也再失閏矣姜岌曰交會應在此月不為再失閏也岌蓋以十一月推之而得其正左氏以十二月求之而過言其失閏也杜預牽合左氏而頓置兩閏以為長厯詭聽駭俗預盖爲傳而為厯非爲經而爲厯也日食黃道氐七度强   十二月甲辰大   二十八年丙辰【氣餘二千五 歸餘四萬四千 朔餘百三十六  一百四十二  九百   五十四】   正月甲戌小【戊子冬至】   二月癸卯大   三月癸酉小     四月壬寅大   五月壬申小     六月辛丑大   七月辛未大     八月辛丑小   九月庚午大     十月庚子小【丙辰十七日】十一月己巳大【七日乙亥十九日丁亥二十五日癸巳】   十二月己亥小【乙亥朔誤乙字甲寅十七日乙未差乙爲巳】   二十九年丁巳【氣餘二百 歸餘三萬七 朔餘二三十九  千二百九  千七十】正月戊辰大【甲午冬至】   二月戊戌小【癸卯六日】   三月丁卯大     四月丁酉小   五月丙寅大【庚午五日】   閏月丙申小   六月乙丑大     七月乙未小   八月甲子大     九月甲午小【乙未二日】十月癸亥大【庚寅二十八日】  十一月癸巳小【乙卯二十三日】十二月壬戌大【己巳初八日】   三十年戊午【氣餘九百 歸餘二萬 朔餘一千七八十三  七百三  百五十九】正月壬辰大【己亥冬至】   二月壬戌小【癸未二十二日晉悼   夫人食輿人城杞者】      三月辛卯大   四月辛酉小【十五日乙亥二十八日戊子】   五月庚寅大【四日癸巳五日甲午】 六月庚申小   七月己丑大【十二日庚子十三日辛丑十四日壬寅十五日癸卯十七日乙巳二十五   日癸丑】        八月己未小【六日甲子十一日己   巳】         九月戊子大   十月戊午小     十一月丁亥大   十二月丁巳小   三十一年己未【氣餘一千七 歸餘五萬三 朔餘一百二十五  千五百七十 千八百   七十五】   正月丙戌大【甲辰冬至】   二月丙辰大   三月丙戌小     四月乙卯大   五月乙酉小     六月甲寅大【辛巳二十八日】   七月甲申小     八月癸丑大   九月癸未小【癸巳十一日己亥十七日】十月壬子大【癸酉二十二日】   十一月壬午小    十二月辛亥大   春秋分記卷二十一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二十二   宋 程公說 撰書四   厯書第四   昭公元年庚申【氣餘二千四 歸餘八萬六千 朔餘百六十八  六百三十七  九百   五十一】   正月辛巳小【己酉冬至十五日乙未】閏月庚戌大   二月庚辰小【傳三月甲辰今在二月】三月己酉大   四月己卯小【傳五月庚辰癸卯今在四月】   五月戊申大【經六月丁巳今在五月】六月戊寅大   七月戊申小     八月丁丑大   九月丁未小     十月丙子大   十一月丙午小【己酉初四日】 十二月乙亥大【傳甲辰朔庚戌俱差】   二年辛酉【氣餘一百 歸餘一萬九千 朔餘六七十一  九百三十一  百四十】正月乙巳小【乙卯冬至】   二月甲戌大   三月甲辰小     四月癸酉大   五月癸卯小     六月壬申大   七月壬寅小【壬寅旦日】   八月辛未大   九月辛丑小     十月庚午大   十一月庚子大    十二月庚午小   三年壬戌【氣餘九百 歸餘六萬二千 朔餘一千七一十四  九百九十八  百五十六】正月己亥大【癸卯冬至丁未初九日】二月己巳小   三月戊戌大     四月戊辰小   五月丁酉大     六月丁卯小   七月丙申大     八月丙寅小   九月乙未大     閏月乙丑小   十月甲午大     十一月甲子小   十二月癸巳大   四年癸亥【氣餘一千六 歸餘六千二 朔餘一千四百五十七  百九十二  百四十五】正月癸亥大【乙丑冬至】   二月癸巳小   三月壬戌大     四月壬辰小   五月辛酉大     六月辛卯小【丙午十六日】七月庚申大【傳八月甲申今在七月】八月庚寅小   九月己未大     十月己丑小   十一月戊午大    十二月戊子小【二十六日癸丑二十八日乙夘】   五年甲子【氣餘二 歸餘三萬九千 朔餘二千五千四百 三百五十九  百六十一】正月丁巳大【庚午冬至】   二月丁亥小   三月丙辰大     四月丙戌小   五月乙卯大     六月乙酉大   七月乙卯小【戊辰十四日】  八月甲申大   九月甲寅小     十月癸未大   十一月癸丑小    十二月壬午大   六年乙丑【氣餘二 歸餘七萬二千 朔餘六百百三  四百二十六  三十七】正月壬子小【丙子冬至】   二月辛巳大   三月辛亥小【二日壬子傳曰鑄刑書之歳二月或夢伯有曰壬子余將殺帶】   四月庚辰大     五月庚戌小   六月己卯大【丙戌初八日】  閏月己酉小   七月戊寅大     八月戊申小   九月丁丑大     十月丁未小   十一月丙子大    十二月丙午小   七年丙寅【氣餘八百 歸餘一萬五 朔餘三百四十六  千七百二十 二十六】正月丙子小【辛巳冬至癸巳十八日】二月乙巳大【戊午十二日】   三月乙亥小     四月甲辰大朔日食經書朔日與大衍合日食黄道奎十一度太稍强奎爲魯分士文伯所謂去衛地如魯地者也   五月甲戌小     六月癸卯大   七月癸酉小     八月壬寅大【戊辰二十七日】   九月壬申小     十月辛丑大【辛酉二十一日】十一月辛未小【癸未十三日】 十二月庚子大【癸亥二十四日】   八年丁卯【氣餘一千五 歸餘四萬八千 朔餘一千百八十九  七百八十七  四百四十】   正月庚午大【丙戌冬至】   二月庚子小   三月己巳大【甲申十六日】  四月己亥小【三日辛丑二十五日   辛亥】         五月戊辰大   六月戊戌小     七月丁卯大【初八日甲戌十一日   丁丑】         八月丁酉小【庚戌十四日】   九月丙寅大     十月丙申小   十一月乙丑大【壬午十八日】 十二月乙未小   九年戊辰【氣餘二千三 歸餘八萬一千 朔餘二千百三十二  八百五十四  五百五十   八】   正月甲子大【辛卯冬至】   二月甲午小【庚申二十七日】   三月癸亥大     閏月癸巳小   四月壬戌大     五月壬辰小   六月辛酉大     七月辛卯大   八月辛酉小     九月庚寅大   十月庚申小     十一月己丑大   十二月己未小   十年己巳【氣餘三 歸餘二萬五千 朔餘二千二十五  一百四十八  百四十七】正月戊子大【丁酉冬至】   二月戊午小   三月丁亥大     四月丁巳小【傳五月庚辰今在四   月】         五月丙戌大   六月丙辰小     七月乙酉大【戊子初四日】   八月乙卯小     九月甲申大   十月甲寅大     十一月甲申小   十二月癸丑大【甲子十二日】   十一年庚午【氣餘七百 歸餘五萬八千 朔餘二百七十八  二百一十五  二十三】正月癸未小【壬寅冬至】   二月壬子大   三月壬午小【丙申十五日】  四月辛亥大【丁巳初七日】五月辛巳小【甲申四日】   六月庚戌大   七月庚辰小     八月己酉大   九月己卯小【己亥二十一日】  十月戊申大   十一月戊寅小【丁酉二十日】 十二月丁未大   閏月丁丑大   十二年辛未【氣餘一千五 歸餘一千 朔餘一百二十一  五百九  十二】正月丁未小【旦日冬至】   二月丙子大   三月丙午小【壬申二十七日】  四月乙亥大   五月乙巳小     六月甲戌大   七月甲辰小     八月癸酉大【壬午十日】   九月癸卯小     十月壬申大【定朔丙申二十五日   丁酉二十六日】       十一月壬寅小   十二月辛未大   十三年壬申【氣餘二千三 歸餘三萬四千 朔餘一百六十四  五百七十八  千一百   二十八】   正月辛丑小【壬子冬至】   二月庚午大   三月庚子小     四月己巳大   五月己亥大【乙卯十七日丙辰十八日癸亥二十五日】   六月己巳小     七月戊戌大【丙寅二十九日】八月戊辰小【辛未四日壬申五日癸酉六日甲戌七日】   九月丁酉大     十月丁卯小   十一月丙申大    十二月丙寅小   十四年癸酉【氣餘三 歸餘六萬七千 朔餘二千三千七  六百四十三  百四十四】正月乙未大【丁巳冬至】   二月乙丑小   三月甲午大     四月甲子小   五月癸巳大     六月癸亥小   七月壬辰大     閏月壬戌小   八月辛卯大【傳九月甲午今在八月】九月辛酉大   十月辛卯小     十一月庚申大   十二月庚寅小   十五年甲戌【氣餘七 歸餘一萬九 朔餘一千九百一十 百三十七  百三十三】   正月己未大【癸亥冬至經二月癸酉今在正月】   二月己丑小     三月戊午大   四月戊子小     五月丁巳大朔日食【傳六月乙丑今在五月】   經書六月丁巳朔日食大衍考之在五月盖春秋置閏後天也日食黄道胃十四度太強   六月丁亥小     七月丙辰大【傳八月戊寅在七月】   八月丙戌小     九月乙卯大   十月乙酉小     十一月甲寅大   十二月甲申大   十六年乙亥【氣餘一千四 歸餘四萬 朔餘百五十三  四千四  九】   正月甲寅小【戊辰冬至】   二月癸未大【丙申十四日】   三月癸丑小     四月壬午大   五月壬子小     六月辛巳大   七月辛亥小     八月庚辰大【己亥二十日】   九月庚戌小     十月己卯大   十一月己酉小    十二月戊寅大   十七年丙子【氣餘二千一 歸餘七萬七 朔餘一千百九十六  千七十一  一百二十   五】   正月戊申小【癸酉冬至】   二月丁丑大   三月丁未小     四月丙子大   五月丙午大     閏月丙子小   六月乙巳大   經書六月甲戌朔日食按大衍是年閏五月六月朔乙巳非食限五月丙午朔日食黄道婁四度太其甲戌則九月朔名也而亦不入食限姜岌謂其誤者五此其五也是月也魯太史以爲夏之四月而季平子以為非正陽之月也此平子必有所考而言之足明乎食朔之誤也是魯太史之誤非春秋之誤也   七月乙亥小     八月甲辰大【傳九月丁卯今在八   月】         九月甲戌小   十月癸卯大     十一月癸酉小   十二月壬寅大   十八年丁丑【氣餘二千九 歸餘三萬三 朔餘八百百三十九  百六十五  一十四】正月壬申小【戊寅冬至】   二月辛丑大【乙亥十五日】   三月辛未小     四月庚子大   五月庚午小【丙子七日戊寅九日壬午十三日】   六月己亥大     七月己巳小   八月戊戌大     九月戊辰小   十月丁酉大     十一月丁卯小   十二月丙申大   十九年戊寅【氣餘六百 歸餘五萬三千 朔餘一千四十二  四百三十二  九百三十】正月丙寅大【甲申冬至】   二月丙申小   三月乙丑大     四月乙未小   五月甲子大【戊辰五日乙亥十二日己卯十六日】   六月甲午小     七月癸亥大【丙子十四日】   八月癸巳小     九月壬戌大   十月壬辰小     十一月辛酉大   十二月辛卯大   二十年己卯【氣餘一千三 歸餘八萬六千 朔餘百八十五  四百九十九  六】   正月辛酉小【己丑冬至】   傳書二月己丑日南至大衍氣同而朔差正與僖公五年辛亥南至同類蓋自入春秋即差一月故進退其日以晦為朔耳杜預謂當言正月己丑朔時史失閏故傳書以正厯此乃僖辛亥朔冬至爲説不知其失初不在是也春秋閏在八月   二月庚寅大     閏月庚申小   三月己丑大     四月己未小   五月戊子大【傳六月丙申癸卯丙辰丁巳今俱在五月】   六月戊午小【朔合七月】   七月丁亥大【傳八月辛亥今在七   月】         八月丁巳小【閏月戊辰差】   九月丙戌大     十月丙辰小【戊辰十三日】十一月乙酉大【辛卯七日】  十二月乙卯小   二十一年庚辰【氣餘二千一 歸餘二萬九千 朔餘百二十八  七百九十三  二千   七百三十五】   正月甲申大【甲午冬至】   二月甲寅小   三月癸未大     四月癸丑大   五月癸未小【丙申十四日壬寅二十日】六月壬子大【庚午十九日】七月壬午小朔日食   經書朔與大衍不差日食黄道井十三度弱   八月辛亥大【乙亥二十五日】  九月辛巳小   十月庚戌大【丙寅十七日】  十一月庚辰小【癸未四日丙戌   七日】         十二月己酉大   二十二年辛巳【氣餘二千八 歸餘六萬二 朔餘八百七十一  千八百六十 百一十   一】   正月己卯小【己亥冬至】   二月戊申大【甲子十七日己巳二   十二日】        三月戊寅小   四月丁未大【乙丑十九日戊辰二十二日】   五月丁丑小【庚辰四日】   六月丙午大【丁巳十二日壬戌十七日癸亥十八日乙丑二十日丙寅二十一日辛未二十六日乙亥三十日】   七月丙子小【戊寅三日辛卯十六日壬辰十七日】   八月乙巳大【辛酉十七日己巳二十五日庚午二十六日辛未二十七日】   九月乙亥大     十月乙巳小【丁巳十三日庚申十   六日】         閏月甲戌大【傳十一月乙酉己丑   今在閏月】        十一月甲辰小【傳十二月庚戌   今在十一月】       十二月癸酉大朔日食【傳閏月辛丑今在十二月】   是年傳有閏月辛丑在年求經書日食與大衍合杜氏以傳有庚戌及辛丑遂謂十二月朔癸卯不知癸卯不入食限也日食黄道箕四度半强   二十三年壬午【氣餘五百 歸餘六千一 朔餘七十四  百五十四  五百】   正月癸卯小【乙巳冬至壬寅朔癸卯丁未庚戌癸丑俱合】   二月壬申大     三月壬寅小   四月辛未大【乙酉十五日】  五月辛丑小   六月庚午大【壬午十三日癸未十四日丙戌十七日己丑二十日庚寅二十一日甲午   二十五日】        七月庚子小【戊申九日丙辰十七日甲子二十五日丙寅二十七日戊辰晦】  八月己巳大【乙未二十七日丁酉   二十九日】        九月己亥小   十月戊辰大【甲申十七日】  十一月戊戌小   十二月丁卯大   二十四年癸未【氣餘一千三 歸餘三萬九千 朔餘百二十七  二百二十一  一千   六百一十八】   正月丁酉大【庚戌冬至辛丑戊午合】二月丁卯小【丙戌二十日】三月丙申大【庚戌十五日】  四月丙寅小   五月乙未大朔日食   經書朔與大衍厯不差日食黃逍胃四度半强   六月乙丑小【壬申八日】   七月甲午大   八月甲子小     九月癸巳大【經八月丁酉今在九   月經有日無月】       十月癸亥小【癸酉十一日甲戌十   二日】         十一月壬辰大   十二月壬戌小   二十五年甲申【氣餘二 歸餘七萬二千 朔餘二千千六十 二百八十八  七百三十   二】   正月辛卯大【乙卯冬至】   二月辛酉小   三月庚寅大     四月庚申大   五月庚寅小     六月己未大   閏月己丑小     七月戊午大【上辛初四日季辛二   十四日】        八月戊子小【經傳九月戊戌己亥   今在八月】        九月丁巳大【經傳辛酉戊辰壬申   今在九月】        十月丁亥小【經十一月己亥今在   十月】         十一月丙辰大【傳十二月庚辰   今在十一月】       十二月丙戌小   二十六年乙酉【氣餘二千 歸餘一萬五千 朔餘二八百三  五百八十二  千四百   二十一】   正月乙卯大【庚申六日冬至】  二月乙酉小   三月甲寅大     四月甲申小   五月癸丑大【戊午六日戊辰十六日】六月癸未大   七月癸丑小【己巳十七日庚午十八日丙子二十四日丁丑二十五日庚辰二十八日   辛巳二十九日】       八月壬午大   九月壬子小【庚申九日】   十月辛巳大【丙申十日辛丑二十   日】         十一月辛亥小【辛酉十一日癸   酉二十三日甲戌二十四日】    十二月庚辰大【癸未四日】   二十七年丙戌【氣餘一 歸餘四萬八千 朔餘四百百六  一百四十九  九十七】正月庚戌小【丙寅冬至】   二月己卯大   三月己酉小     四月戊寅大   五月戊申小     六月丁丑大   七月丁未小     八月丙子大   九月丙午小【己未十四日】  十月乙亥大   十一月乙巳小    十二月甲戌大   二十八年丁亥【氣餘一千二 歸餘八萬一千 朔餘百四十九  七百一十六  一千   六】   正月甲辰大【辛未冬至】   二月甲戌小   三月癸卯大     閏月癸酉小【經四月丙戊今在閏   月】         四月壬寅大   五月壬申小     六月辛丑大   七月辛未小【癸巳二十三日】  八月庚子大   九月庚午小     十月己亥大   十一月己巳小    十二月戊戌大   二十九年戊子【氣餘一千九 歸餘二萬 朔餘一千百九十二  五千一十 三百二】正月戊辰小【丙子冬至】   二月丁酉大   三月丁卯大【己卯十三日】  四月丁酉小【庚子四日】五月丙寅大【庚寅二十五日】  六月丙申小   七月乙丑大     八月乙未小   九月甲子大     十月甲午小   十一月癸亥大    十二月癸巳小   三十年己丑【氣餘二千七 歸餘五萬八 朔餘二千百三十五  千七十七  四百一十   八】   正月壬戌大【辛巳冬至】   二月壬辰小   三月辛酉大     四月辛卯小   五月庚申大【經六月庚辰今在五月】六月庚寅小   七月己未大     八月己丑大   九月己未小     十月戊子大   十一月戊午小【傳十二月己卯今在十一月】   十二月丁亥大    閏月丁巳小   三十一年庚寅【氣餘四百 歸餘一千三 朔餘二千三十八  百七十五  一百七】正月丙戌大【丁亥冬至】   二月丙辰小   三月乙酉大     四月乙卯小【丁巳三日】   五月甲申大     六月甲寅小   七月癸未大     八月癸丑小   九月壬午大     十月壬子大【庚午十九日】   十一月壬午小    十二月辛亥大朔日食經書朔與大衍合日食黃道尾十二度半强   三十二年辛卯【氣餘一千一 歸餘三萬四千 朔餘百八十一  四百三十八  五百   八十三】   正月辛巳小【壬辰冬至】   二月庚戌大   三月庚辰小     四月己酉大   五月己卯小     六月戊申大   七月戊寅小     八月丁未大   九月丁丑小     十月丙午大   十一月丙子小【己丑十四日】 十二月乙巳大【己未十五日】   定公元年壬辰【氣餘一千九 歸餘六萬七 朔餘一百二十四  千五百五  千二百   九十九】   正月乙亥小【丁酉冬至辛巳七日庚寅十六日】   二月甲辰大     三月甲戌大   四月甲辰小     五月癸酉大   六月癸卯小【癸亥二十一日戊辰二十六日】   七月壬申大【癸巳二十二日】  八月壬寅小   閏月辛未大     九月辛丑小   十月庚午大     十一月庚子小   十二月己巳大   二年癸巳【氣餘二千六 歸餘一萬七 朔餘九百百六十七  百九十八  八十八】正月己亥小【壬寅冬至】   二月戊辰大   三月戊戌小【傳四月辛酉今在三月】四月丁卯大【經五月壬辰今在四   月】         五月丁酉小   六月丙寅大     七月丙申大   八月丙寅小     九月乙未大   十月乙丑小     十一月甲午大   十二月甲子小   三年甲午【氣餘三 歸餘四萬三千 朔餘二千百七十 八百六十六  一百四】正月癸巳大【戊申冬至】   二月癸亥小【辛卯二十九日】   三月壬辰大     四月壬戌小   五月辛卯大     六月辛酉小   七月庚寅大     八月庚申小   九月己丑大     十月己未小   十一月戊子大    十二月戊午大   四年乙未【氣餘一千一 歸餘七萬六千 朔餘一百一十三  九百三十三  百八十】正月戊子小【癸丑冬至】   二月丁巳大【癸巳正月初六日】   三月丁亥小     四月丙辰大【庚辰二十五日】   閏月丙戌小     五月乙卯大   六月乙酉小     七月甲寅大   八月甲申小     九月癸丑大   十月癸未小     十一月壬子大【庚午十九日巳   卯二十八日庚辰二十九日】    十二月壬午小   五年丙申【氣餘一千八 歸餘二萬二 朔餘二千百五十六  百二十七  九百九十】正月辛亥大【戊午冬至】   二月辛巳大   三月辛亥小朔日食   經書朔與大衍合日食黃道室四度半强   四月庚辰大     五月庚戌小   六月己卯大【丙申十八日】  七月己酉小【壬子四日】   八月戊寅大     九月戊申小【乙亥二十八日】十月丁丑大【丁亥十一日己丑十三日庚寅十四日】   十一月丁未小    十二月丙子大   六年丁酉【氣餘二千五 歸餘五萬三千 朔餘九百百九十九  二百九十四  八十五】正月丙午小【癸亥十八日冬至】 二月乙亥大   三月乙巳小     四月甲戌大【己丑十六日】   五月甲辰小     六月癸酉大   七月癸卯大     八月癸酉小   九月壬寅大     十月壬申小   十一月辛丑大    十二月辛未小   七年戊戌【氣餘三 歸餘八萬六千 朔餘二千百三  三百六十一  一百一】正月庚子大【己巳冬至】   閏月庚午小   二月己亥大     三月己巳小   四月戊戌大     五月戊辰小   六月丁酉大     七月丁卯小   八月丙申大     九月丙寅小   十月乙未大【傳十一月戊午今在十月】十一月乙丑大【己巳五日】十二月乙未小   八年己亥【氣餘一千 歸餘三萬九千 朔餘一千四百五  六百五十五  七百九十】   正月甲子大【甲戌冬至傳己丑辛卯今在正月】   二月甲午小     三月癸亥大   四月癸巳小     五月壬戌大   六月壬辰小     七月辛酉大【戊辰八日】   八月辛卯小     九月庚申大   十月庚寅小【辛卯二日壬辰三日癸巳四日】   十一月己未大    十二月己丑小   九年庚子【氣餘一千七 歸餘六萬二 朔餘二千百八十八  千七百二十 九百六】正月戊午大【己卯冬至】   二月戊子大   三月戊午小     四月丁亥大【戊申二十二日】   五月丁巳大     六月丙戌大   七月丙辰小     八月乙酉大   九月乙卯小     十月甲申大   閏月甲寅小     十一月癸未大   十二月癸丑小   十年辛丑【氣餘二千五 歸餘六千 朔餘二千五百三十一  三十六  百九十五】正月壬午大【申午冬至】   二月壬子小   三月辛巳大     四月辛亥小   五月庚辰大     六月庚戌大   七月庚辰小     八月己酉大【丁巳九日】   九月己卯小     十月戊申大   十一月戊寅小    十二月丁未大   十一年壬寅【氣餘二百 歸餘三萬九 朔餘六百三十四  千八十三  七十一】正月丁丑小【庚寅冬至】   二月丙午大   三月丙子小     四月乙巳大   五月乙亥小     六月甲辰大   七月甲戌小     八月癸卯大   九月癸酉小     十月壬寅大   十一月壬申小    十二月辛丑大   十二年癸卯【氣餘九百 歸餘七萬二 朔餘一千七七十七  千一百五十 百八十七】正月辛未大【乙未冬至】   二月辛丑小   三月庚午大     四月庚子小   五月己巳大     六月己亥小   七月戊辰大     閏月戊戌小   八月丁卯大     九月丁酉小【癸亥二十七日】十月丙寅大   經書十有一月丙寅朔日食在大衍為十月朔其年當閏而春秋置在嵗終故差一月也日食黄道角六度太强   十一月丙申小    十二月乙丑大   十三年甲辰【氣餘一千 歸餘一萬五千 朔餘一千七百二十 四百四十四  四百七十   六】   正月乙未大【庚子冬至】   二月乙丑小   三月甲午大     四月甲子小   五月癸巳大     六月癸亥小   七月壬辰大     八月壬戌小   九月辛卯大     十月辛酉小   十一月庚寅大【丁未十八日】 十二月庚申小【辛未十二日】   十四年乙巳【氣餘二千四 歸餘四萬八千 朔餘二百六十三  五百一十一  千五百   九十二】   正月己丑大【乙巳冬至】   二月己未小【辛巳二十三日】   三月戊子大     四月戊午小   五月丁亥大     六月丁巳大   七月丁亥小     八月丙辰大   九月丙戌小     十月乙卯大   十一月乙酉小    十二月甲寅大   十五年丙午【氣餘一百 歸餘八萬一千 朔餘六百六十六  五百七十八  六十八】   正月甲申小【辛亥冬至經二月辛丑今在正月】   二月癸丑大     三月癸未小   閏月壬子大     四月壬午小   五月辛亥大【辛亥一日壬申二十二日】六月辛巳小   七月庚戌大【壬申二十三日】  八月庚辰小朔日食經書朔得八月之正日食黃道星三度太强   九月己酉大【丁巳九日戊午十日】 十月己卯大【辛巳三日】   十一月己酉小    十二月戊寅大   哀公元年丁未【氣餘九 歸餘二萬四千 朔餘三百百九  八百七十二  五十七】正月戊申小【丙辰冬至】   二月丁丑大   三月丁未小     四月丙子大【辛巳六日】   五月丙午小     六月乙亥大   七月乙巳小     八月甲戌大   九月甲辰小     十月癸酉大   十一月癸卯小    十二月壬申大   二年戊申【氣餘一千六 歸餘五萬七千 朔餘一千百五十二  九百三十五  四百七十   三】   正月壬寅大【辛酉冬至】   二月壬申小【癸巳二十二日】   三月辛丑大     四月辛未小【丙子六日】   五月庚子大     六月庚午小【乙酉十六日】   七月己亥大     八月己巳小【甲戌六日】   九月戊戌大     十月戊辰小   十一月丁酉大    十二月丁卯小   閏月丙申大   三年己酉【氣餘二千三 歸餘一千二 朔餘一千七百九十五  百三十三  百六十二】正月丙寅小【丙寅冬至】   二月乙未大   三月乙丑小     四月甲午大【甲午一日】五月甲子大【辛卯二十八日】  六月甲午小【癸卯十日】七月癸亥大【丙子十四日】  八月癸巳小   九月壬戌大     十月壬辰小【癸卯十二日癸丑二   十二日】        十一月辛酉大   十二月辛卯小   四年庚戌【氣餘九 歸餘三萬四 朔餘一千一十八  千三百二  百七十八】正月庚申大【壬申冬至】   二月庚寅小【庚戌二十一日】   三月己未大     四月己丑小   五月戊午大     六月戊子小【辛丑十四日】七月丁巳大【庚午十四日】  八月丁亥小【甲寅二十八日】   九月丙辰大     十月丙戌大   十一月丙辰小    十二月乙酉大   五年辛亥【氣餘八百 歸餘六萬七千 朔餘三百四十一  三百六十七  五十四】正月乙卯小【丁丑冬至】   二月甲申大   三月甲寅小     四月癸未大   五月癸丑小     六月壬午大   七月壬子小     八月辛巳大   閏月辛亥小【經九月癸酉今在閏月】九月庚辰大   十月庚戌小     十一月己卯大   十二月己酉大   六年壬子【氣餘一千五 歸餘一萬六 朔餘四百八十四  百六十一  十三】正月己卯小【壬午冬至】   二月戊申大   三月戊寅小     四月丁未大   五月丁丑小     六月丙午大【戊辰二十三日】七月丙子小【庚寅十五日】  八月乙巳大   九月乙亥小     十月甲辰大【丁卯二十四日】   十一月甲戌小    十二月癸卯大   七年癸丑【氣餘二千三 歸餘四萬三千 朔餘一千百二十七  七百二十八  一百五十   九】   正月癸酉小【丁亥冬至】   二月壬寅大   三月壬申小     四月辛丑大   五月辛未大     六月辛丑小   七月庚午大     八月庚子小【己酉十日】   九月己巳大     十月己亥小   十一月戊辰大    十二月戊戌小   八年甲寅【氣餘 歸餘七萬六千 朔餘二千二三十 七百九十五  百七十五】正月丁卯大【癸巳冬至】   二月丁酉小   三月丙寅大     四月丙申小   五月乙丑大     閏月乙未小   六月甲子大     七月甲午小   八月癸亥大     九月癸巳大   十月癸亥小     十一月壬辰大   十二月壬戌小【癸亥二日】   九年乙卯【氣餘七百 歸餘二萬 朔餘一千九七十三  八十九  百六十四】正月辛卯大【戊戌冬至】   二月辛酉小【甲戌十四日】   三月庚寅大     四月庚申小   五月己丑大     六月己未小   七月戊子大     八月戊午小   九月丁亥大     十月丁巳小   十一月丙戌大    十二月丙辰大   十年丙辰【氣餘一千五 歸餘五萬三千 朔餘百一十六  一百五十六  四十】正月丙戌小【癸卯冬至】   二月乙卯大   三月乙酉小【戊戌十四日】  四月甲寅大   五月甲申小     六月癸丑大   七月癸未小     八月壬子大   九月壬午小     十月辛亥大   十一月辛巳小    十二月庚戌大   十一年丁巳【氣餘二千二 歸餘八萬六千 朔餘七百五十九  二百二十三  千二百   五十六】   正月庚辰小【戊申冬至】   閏月己酉大   二月己卯小     三月戊申大   四月戊寅大     五月戊申小【壬申二十五日甲戌   二十七日】        六月丁丑大   七月丁未小【辛酉十六日】  八月丙子大   九月丙午小     十月乙亥大   十一月乙巳小    十二月甲戌大   十二年戊午【氣餘三千 歸餘二萬九千 朔餘八百八十八  三百一十七  四十五】正月甲辰小【癸丑冬至】   二月癸酉大   三月癸卯小     四月壬申大   五月壬寅小【甲辰三日】   六月辛未大   七月辛丑小【丙辰夏至】   八月庚午大   九月庚子大     十月庚午小【丁亥秋分】十一月己亥大【戊午霜降】  十二月己巳小【戊子小雪】經書十有二月螽郭綱曰仲尼曰火伏而後蟄者畢今火猶西流司厯過也然則螽之書也聖人非専以記異亦以著司厯之妄也一行日度議曰哀公十一年當置閏而失之十二年建戌之月己亥朔先寒露三日日在亢五度其時大火未伏至霜降五日始潛在日下乃月令蟄蟲咸俯焉然則周之十二月當建亥而彼以建戌為十有二月此其所以螽也今以大衍推之建戌月大餘三十五小餘一千七百七十五命得己亥朔入秋分日在亢去大火尚一次火未伏而尚螽是合乎夫子之言也然以己亥為十二月朔則今年五月經書甲辰不合恐非失一閏也   十三年己未【氣餘七 歸餘六萬二千 朔餘二千九百五  五百八十四  百六十一】正月戊戌大【己未冬至】   二月戊辰小   三月丁酉大     四月丁卯小   五月丙申大     六月丙寅小【丙子十一日乙酉二十日丙戌二十一日丁亥二十二日】   七月乙未大【辛丑七日】   八月乙丑小     九月甲午大   閏月甲子小     十月癸巳大   十一月癸亥大    十二月癸巳小   十四年庚申【氣餘一千四 歸餘五千八 朔餘一千百四十八  百七十八  六百五十】正月壬戌大【甲子冬至】   二月壬辰小   三月辛酉大     四月辛卯小【庚戌二十日】五月庚申大朔日食胃十四度【壬申十一日庚辰二十一日】六月庚寅小【甲午五日】   七月己未大   八月己丑小【辛丑十三日】  九月戊午大   十月戊子小     十一月丁巳大   十二月丁亥小   十五年辛酉【氣餘二千一 歸餘三萬八千 朔餘二百九十一  九百四十五  千七百   六十六】   正月丙辰大【己巳冬至】   二月丙戌小   三月乙卯大     四月乙酉大   五月乙卯小     六月甲申大   七月甲寅小     八月癸未大   九月癸丑小     十月壬午大   十一月壬子小    十二月辛巳大   十六年壬戌【氣餘二千九 歸餘七萬二 朔餘八百百三十四  千一十二  四十二】正月辛亥小【甲戌冬至二十九日己卯】二月庚辰大   三月庚戌小     四月己卯六【己丑十一日】   五月己酉小     六月戊寅大   閏月戊申小     七月丁丑大   八月丁未小     九月丙子大   十月丙午大     十一月丙子小   十二月乙巳大   十七年癸亥【氣餘六百 歸餘一萬五千 朔餘五百三十七  三百六十八  三十一】正月乙亥小【庚辰冬至】   二月甲辰大   三月甲戌小     四月癸卯大   五月癸酉小     六月壬寅大   七月壬申小【己卯八日】   八月辛丑大   九月辛未小     十月庚子大   十一月庚午小【辛巳十二日】 十二月己亥大   十八年甲子【氣餘一千 歸餘四萬八千 朔餘一千三百八十 三百七十三  六百四十   七】   正月己巳大【乙酉冬至】   二月己亥小   三月戊辰大     四月戊戌小   五月丁卯大     六月丁酉小   七月丙寅大     八月丙申小   九月乙丑大     十月乙未小   十一月甲子大    十二月甲午小   十九年乙丑【氣餘二千一 歸餘八萬一千 朔餘二百二十三  四百四十二  千七百   六十三】   正月癸亥大【庚寅冬至】   二月癸巳小   三月壬戌大     閏月壬辰大   四月壬戌小     五月辛卯大   六月辛酉小     七月庚寅大   八月庚申小     九月己丑大   十月己未小     十一月戊子大   十二月戊午小   二十年丙寅【氣餘二千八 歸餘二萬四千 朔餘二百六十六  七百三十四  千四百   五十二】   正月丁亥大【乙未冬至】   二月丁巳小   三月丙戌大     四月丙辰小   五月乙酉大     六月乙卯小   七月甲申大     八月甲寅大   九月甲申小     十月癸丑大   十一月癸未小    十二月壬子大   二十一年丁卯【氣餘五百 歸餘五萬七 朔餘五百六十九  千八百一  二十八】正月壬午小【辛丑冬至】   二月辛亥大   三月辛巳小     四月庚戌大   五月庚辰小     六月己酉大   七月己卯小     八月戊申大   九月戊寅小     十月丁未大   十一月丁丑大    十二月丁未小   閏月丙子大   二十二年戊辰【氣餘一千三 歸餘一千 朔餘二百百一十二  九十五  一十七】正月丙午小【丙午冬至】   二月乙亥大   三月乙巳小     四月甲戌大   五月甲辰小     六月癸酉大   七月癸卯小     八月壬申大   九月壬寅小     十月辛未大   十一月辛丑小【丁卯二十七日】 十二月庚午大   二十三年己巳【氣餘二千 歸餘三萬四千 朔餘一五十五  一百六十二  千三百   三十三】   正月庚子小【辛亥冬至】   二月己巳大   三月己亥大     四月己巳小   五月戊戌大     六月戊辰小【壬辰二十五日】   七月丁酉大     八月丁卯小   九月丙申大     十月丙寅小   十一月乙未大    十二月乙丑小   二十四年庚午【氣餘二千七 歸餘六萬七千 朔餘百九十八  二百二十九  二千   四百四十九】   正月甲午大【丙辰冬至】   二月甲子小   三月癸巳大     四月癸亥小   五月壬辰大     六月壬戌小   七月辛卯大     八月辛酉大   閏月辛卯小     九月庚申大   十月庚寅小     十一月己未大   十二月己丑小   二十五年辛未【氣餘五 歸餘一萬五 朔餘二千一百一  百二十三  百三十八】正月戊午大【辛酉冬至】   二月戊子小   三月丁巳大     四月丁亥小   五月丙辰大【庚辰二十五日】  六月丙戌小   七月乙卯大     八月乙酉小   九月甲寅大     十月甲申大   十一月甲寅小    十二月癸未大   二十六年壬申【氣餘一千二 歸餘四萬三 朔餘二百四十四  千三百九十 百一十   四】   正月癸丑小【丙寅冬至】   二月壬午大   三月壬子小     四月辛巳大   五月辛亥小     六月庚辰大   七月庚戌小     八月己卯大   九月己酉小     十月戊寅大【辛巳四日】   十一月戊申小    十二月丁丑大   二十七年癸酉【氣餘一千九 歸餘七萬六千 朔餘百八十七  六百五十七  一千   三百三十】   正月丁未小     二月丙子大   三月丙午大     四月丙子小【己亥二十四日】   五月乙巳大     六月乙亥小   七月甲辰大     八月甲戌小【甲戌旦日】   九月癸卯大     十月癸酉小   十一月壬寅大    十二月壬申小   春秋分記卷二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二十三   宋 程公説 撰書五   天文書   易繫曰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日月星辰之象見乎上而吉凶應乎下聖人因而象之盖自庖犧氏之王天下仰觀象於天至帝顓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天人之際備矣堯復育重黎之後是為羲和命以出納日月考星中以正四時舜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雖二典質略存其大法而周旋乎天理審察乎天度既精且宻其在夏世羲和掌未之有改至扵殷周二氏世司天地而制莫詳扵周寅亮天地燮理隂陽屬之論道經邦之三公又立六卿法天地四時以治事地與四時皆本乎天則尊之曰冢宰大司徒測景求中馮相氏掌歳月辰日星之位辨四時之序而保章氏又掌五物而詔救政訪序事由是言之古之天文是有二道厯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與夫測景占候先其妖祥以備豫兹其能成天下之大順致天下之大利使之和同無間歟占天之家牽合取應學者不道也周衰天理之學弗明聖人作春秋書日食星變以示警戒不言事應按經書魯十二君與内大夫行事甚詳扵他國君大夫興亡治亂亦可槩見惟三辰五星災變之異該扵天道則志内加詳志外甚略春秋災變甚矣不可勝書舉魯以見之也爲天下書非爲一魯書也春秋雖因魯史而作然天地乖謬萬物變異豈獨魯之辠哉自災異而言甚者莫過扵日食日者衆陽之宗人君之表也而有食之則災咎之異象也克謹天戒則雖有其象而無其應弗克畏天災咎之來必矣凡經所書或妾婦乘其夫或臣子背君父或政權移臣下或夷狄侵中國皆陽㣲隂盛之證無用拘拘然泥其事應而强求合也嗚呼春秋之時逺矣而推之以厯筭雖千歳之日食之正否可坐而致也不依交限者間有之焉而行有常度者居多則災而非異矣然每食必書示後世遇災而懼之意也若傳載齊晏子止景公之禳彗星楚莊王之弗禜赤雲皆知道者語此不可不識諸歳星所在傳有明文考之汲冢師春紀述為詳謂歳星每歳而成一分積百四十四年而滿本數則為超辰之限前後推繹數之可知故余首志春秋所書日食星變以明聖人之㫖而採傳所載附列下方以存史氏之舊用見春秋非聖人莫能修之學者得以覽觀焉   日食總三十六   書日書月書朔者二十有六   桓三年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據厯八月壬辰朔食星初二千   七分太】   張冑元曰當交之中月掩日不能畢盡其食反少去交五六時則月在日内掩日便盡其食乃既按大衍課春秋日食視諸厯最宻今法皆本大衍   莊二十有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鼔用牲于   社【據厯閏六月辛未朔食井初五百九十分半】   二十有六年十有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食尾十度   少】   三十年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鼔用牲于社【據厯   日庚午朔食翼十八度少】   僖五年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食翼 大衍厯七度 九月朔】文十有五年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鼔用牲于社   【食昴九度太】   成十有六年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食畢九度半】十有七年十有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據厯十一月丁   巳在房初度】   襄十有四年二月乙未朔日有食之【食女十度半】二十年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食軫二度太】   二十有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食翼九度太】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日在角四度弱非食限】   二十有三年春王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食女二度   少】   二十有四年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既【食井二十一度   半强】   八月癸巳朔日有食之【日在星二度弱非食限】   按厯法前月日有食之既則後月不當再食而春秋有之三傳以下未有説也今以厯法推筭之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日食翼九度二十四年七月甲子日食井二十一度則入食限庚辰日在角四度及癸巳日在星二度弱不入食限焉一行曰使日食皆不可以常數求則無以稽厯數之䟽宻   也若皆可以常數求則無以知政教之休咎也今不入食限而食焉政教使之然也   二十有七年十有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十一月乙   亥朔食氐七度强】   昭七年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食奎十一度太】   十有五年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據厯五月朔食冑十四度   太强】   十有七年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據厯甲戌九月朔五月丙   午朔婁四度太入食限】   二十有一年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食井十三度弱】二十有二年十有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食箕四度   半强】   二十有四年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食冑四度半强】三十有一年十有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食尾十二   度半强】   定五年王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食室四度半强】   十有二年十有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據厯十月丙寅   朔食角六度太强】   十有五年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食星三度太强】   書日書月不書朔者七   隱三年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據厯三月己巳朔食室十二度少】僖十有二年王三月庚午日有食之【據厯五月庚午朔食胃一   度】   文元年二月癸亥日有食之【三月癸亥朔食危八度太】   宣八年七月申子日有食之既【杜厯甲子七月晦日食失據大衍厯   十月甲子朔食角五度半】   十年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據厯四月丙辰朔食壁七度少】十有七年六月癸卯日有食之【據厯五月癸卯晦不入食限五   月乙亥朔食胃十三度少】   襄十有五年秋八月丁巳日有食之【據厯八月無丁巳七月一   日也食井三度强】   書月書朔不書日者一   桓十有七年十月朔日有食之【據厯十一月庚午日食氐四度】   書月不書日不書朔者二   莊十八年三月日有食之【據厯五月壬子朔食胃十二度少不日不朔焉   厯失之也】   僖十有五年五月日有食之【四月癸丑朔食壁六度半】   星災緫四   隕星一   莊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恒星不見月之霸也月霸常在望之中是月也以厯法推之大餘二十三命丁亥五日辛卯月未霸也而恒星隱焉其大星也星隕如雨其㣲星也漢成帝元延元年四月丁酉星隕如雨天文志曰王者失勢諸侯圖霸之象   星孛三   文十有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孛與彗相似而不同彗如帚而芒直上孛如彗而圜其芒四出而氣孛孛然彗與孛固二也傳者一之非也孛水星之變也五星不書而孛書五星正而孛變書其變不書其正也有星孛兵逆之證以李淳風秘筭推之孛日行六十二分度之七凡三千二百三十四日有竒而周天文公十四年七月丙子朔孛歴二百二十八度六十二分度之四十五起室初除之孛在角十度四十五分角去北斗之杓近焉是以孛在角而入于北斗孛循二十八宿而伏行其伏正也其見變也循二十八宿而行正也入于北斗變也   昭十有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   士文伯曰日月之會是謂辰然東方獨以寅卯辰名焉有星孛于大辰是孛于東方寅卯辰之辰也東方之辰角亢位焉以李淳風秘筭歩之昭公十七年冬十月癸卯朔孛歴二百一十八度六十二分度之十二入角一度十二分以其在角是以謂孛于大辰也終冬之月猶在角十一度諸傳皆謂孛于大火然夀星之次角亢居辰為大辰大火居卯非辰名也諸傳之誤李淳風厯法足以證之   哀十三年冬十有一月有星孛于東方   星孛不以天紀而以東方紀焉用春秋厯十一月癸巳朔孛歴一百七十度六十二分度之二十三入張六度六十二分度之二十三其朔日在角一度一百分度之十五其旦井十一度南方中自丁夜至旦孛皆見于東方故公羊曰見于旦是也以大衍厯推之癸巳乃十月朔而十一月朔為癸亥孛歴一百七十三度六十二分度之四十七入氐九度亦爲東方云   彗星   昭二十六年傳齊有彗星【出齊之分野】齊侯使禳之晏子曰無益也祗取誣焉天地不謟不貳其命若之何禳之且天之有彗也以除穢也君無穢徳又何禳焉若徳之穢禳之何損詩曰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厥徳不回以受方國君無違徳方國將至何患扵彗詩曰我無所監夏后及商用亂之故民卒流亡若德回亂民將流亡祝史之爲無能補也公説乃止   赤雲   哀六年是歳也有雲如衆赤鳥夾日以飛三日楚子使問諸周大史周大史曰其當王身乎【日為人君妖氣守之故以為當王身雲在楚上唯楚見之故禍不及他國】若禜之可移扵令尹司馬王曰除腹心之疾而寘諸股肱何益遂弗禜   歳星所在   春秋歳星所在傳有明文今欲求之别為新術按三統厯法歳星一年而行一次一次分為一百四十四分其實歳星一年而行一百四十八分然則每歳而成一分一百四十四年而滿本數所以每一百四十四年而超一次也   按春秋襄十八年傳董叔曰天道多在西北杜云歳在豕韋是歳星在亥也又襄二十八年傳梓慎曰今兹歳在星紀而淫扵枵杜云襄十八年晉董叔曰天道多在西北是歳歳星在亥至此十一年知在星紀曰明年乃枵今已在枵滛行非次也然則歳星今在丑而滛行在子歳星雖在子二年星紀為實沈故求之術曰歳星逆行是每歳行一次也今以襄二十八年歳在星紀為之定次前後覆逆數之即可知十二公元年歳星所在之次也大較每一百四十四年即是超辰之限按昭十五年有事扵武宫先儒以爲超辰之年其昭元年歳在大梁至十五年依次合在鶉首而超在鶉火若從昭十五年逆推至莊二十三年為一百四十四歳其時莊元年歳在鶉尾至二十三年合在實沈而超在鶉首凖此而推雖百代亦可知也猶恐歩筭非詞義所能盡更為圖術扵後   隱元年歳在豕韋一名陬婁之口   桓元年歳在枵   莊元年歳在鶉火二十三   年超在實沈     閔元年歳在大梁   僖元年歳在鶉首   文元年歳在降婁   宣元年歳在夀星   成元年歳在降婁   襄元年歳在夀星   昭元年歳在大梁   定元年歳在枵   哀元年歳在大梁   按襄十八年董叔曰天道多在西北【歳在豕韋】二十八年梓慎曰歳在星紀而滛扵枵【嵗在枵之年】三十年子蟜之卒也【在十九年】將公孫揮與禆竈晨徃會事焉過伯有氏其門上生莠子羽曰其莠猶在乎扵是嵗在降婁降婁中而旦禆竈指之曰猶可以終嵗【指降婁世十二年嵗星終】嵗不及此次也已及其亡也嵗在陬訾之口【二十八年嵗星紀淫在枵三十載歳在陬訾是歳停在枵】其明年乃及降婁昭公八年傳史趙曰今在析木之津【箕斗之間有天漢故謂之析木之津】九年鄭禆竈曰嵗五及鶉火而後陳卒亡楚克有之天之道也【是歳歳在星紀五嵗及大梁而楚復封自大梁四嵗而及鶉火後四周三十八嵗凡五及鶉火五十二年也】十年鄭禆竈言扵子産曰七月戊子晉君將死今兹嵗在顓頊之墟【謂枵也】十一年傳景王問扵萇曰今兹何實吉何實凶對曰蔡凶蔡侯般弑其君之嵗也歳在豕韋【襄三十年蔡世子弑其君嵗在豕韋至今十二嵗復在豕韋般即靈侯也】嵗及大梁蔡復楚凶天之道也【楚靈王弑之歳在大梁至昭公十三年歳在大梁美惡周必復故知楚之㐫也】十五年經書有事于武宫籥入叔弓卒去樂卒事以法求之是此年歳星超次之年依次合在鶉首而超居鶉火服䖍以為有事武宫之年龍度天門虔之意以歳星為東方青龍之象此年歳星超辰故言龍度天門乃一時臆説非通論也何以言之歳星之行每年止行一次至超辰之歳即是龍度天門是每年依次而行亦可言龍順天門乎不寜惟是昭三十二年傳史墨曰越得嵗而吳伐之必受其凶此年歳在星紀呉之分歳星所在其國有福呉先用兵反受其殃昭十五年所推可以參考云圖列于左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三>   歳星每一年而行一次積一百四十四年而嵗星超一辰此理數之自然更無餘術但入春秋至莊二十三年歳星合在實沈而超居鶉首即知莊二十三年還數滿之年又從莊二十三年至昭十五年積一百四十四年歳星合在鶉首而超居鶉火又是限滿之嵗又從昭十五年已後積一百四十四年嵗星合在鶉火而超居鶉尾是每超辰而一移非但在鶉火以此參論理若循環故曰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哀十四年西狩獲麟其後十三年非夫子所終故不緫矣   春秋分記卷二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二十四   宋 程公説 撰書六   五行書   大禹言金木水火土穀惟脩謂之六府及觀洛書而得九疇之次後世有箕子為武王陳洪範言鯀所以亡禹所以興在扵五行之順逆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而不言穀其曰土爰稼穡則亦在其中矣故水火金木土未有一物之用而不由此者也盈天地之間為萬物莫不有自然之性亦莫不有自然之用而五行實造化之最爲初始由一生萬生生不窮而其用大矣自五行而下皆曰用而五行獨不以用言其亦無所不用故不言歟動植之類非有離乎五行也而各得其氣之一偏人為五行之秀氣稟其氣之全故能盡物之性初一曰五行則天所以生物也次之以敬用五事則人所以事天也善理五行者建用皇極以裁節五事發乎身加乎民使歸扵大中之道則水潤下火炎上木曲直金從革土之扵稼穡五行得其性而天下被其福反是為沴氣隂陽寒暑失節以為水旱蟲螟風雹霪雨火災山崩雪霜不時凡此災異之著見者皆生扵亂政而考其所發騐以人事徃往近其所失而以類至然時有推之不能合者豈非天地之大有不可俄而測哉是故天反時為災地反物為妖民反徳為亂而君子之畏災也見夫失其本性則思所以致而為之戒懼雖㣲不敢忽而已禹修六府必曰正徳洪範九章皇極居中此其大略而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雖曰凡物不為災則不書抑未嘗道其所以然者聖人之意以為若推其事應則有合不合有同不同見其合而同則惑者泥扵怪而不經見其不合不同則怠者以為偶然而不懼是以推明五行詳紀災異而不指言事應謹之至也漢儒董仲舒學春秋所著繁露論五行之義厥有源流至推明相勝相生逆順治亂之理率以列國君大夫行事為之證支離附會類多拘牽治國専以春秋災異之變推隂陽所以錯行惑扵縱閉之説而劉向父子皆取春秋附洪範凡一異一災指事以為之應及其難合則旁引曲取遷就其説其傳五行也以極與福歸諸視聽言貌思而有未盡則以皇不極之咎而盡其弱又扵狂僭豫急䝉之咎雨暘燠寒風之罰之外増肫與隂至俾洪範失其倫理而何休之失滋甚如螟災一也在五年劉歆則曰僖伯諫貪利以生倮蟲之孽何休則曰先是隱公張百金之魚設苛令急法以禁民在八年休又謂先是有狐壤之戰中丘之役又受邴田煩擾之兆至九年大雨雪休以爲隱不反桓位發扵九年陽數可以極矣以是求經豈不固哉何休之説君子無取焉而劉向洪範傳由漢以來史氏志五行多采為證余考次春秋雖略依洪範五行傳著其災異然削其事應與眊隂之失庶幾不戾洪範春秋大㫖蓋皇極建則五事正而五行順雨暘燠寒風斯得其時而為福矣皇極不建則五事失而五行逆雨暘燠寒風斯至扵常而為極矣有天下國家者可不戒歟可不懼歟   經曰初一曰五行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言其自然之常性】木曰曲直金曰從革【木可以揉曲直金可以改更】土爰稼穡【種曰稼歛曰穡土可以種可以斂】潤下作鹹【水鹵所生】炎上作苦【焦氣之味】曲直作酸【木實之性】從革作辛【金之氣味】稼穡作甘【甘味生於百穀】   董仲舒繁露五行之義篇曰天有五行一曰木二曰火三曰土四曰金五曰水木五行之始水五行之終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其父子也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後土居中央此其父子之序相受而布也按前漢唐書五行志皆依此為次今倣之著扵篇   五行傳曰田獵不宿飲食不享出入不節奪民農事及有姦謀則木不曲直謂生不暢茂多折槁及為變怪而失其性也又曰貌之不恭是謂不肅厥咎狂厥罰常雨   木不曲直雨木氷一   成十有六年王正月雨木氷   任伯雨曰陽佚而不収隂凝而不散則為氷焉雨木而氷隂大凝也木之性躁而其類則陽性躁而類陽者氷以見隂之廹物甚也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大夫四世矣馴致其道豈一日哉   五行傳曰棄法律逐功臣殺大子以妾爲妻則火不炎上謂火失其性而為災也京房易傳曰上不儉下不節盛火數起燔宫室蓋火主禮云又曰視之不明是謂不哲厥咎舒厥罰常燠時則有草妖時則有羽蟲之孽   火不炎上火災緫十二【凡人火曰火天火曰災】   内災六   桓十有四年八月壬申御廩災   僖二十年五月乙巳西宫災   成三年二月甲子新宫災三日哭   定二年五月壬辰雉門及兩觀災   哀三年五月辛卯桓宫僖宫災   哀四年六月辛丑亳社災   外大災一   莊二十年夏齊大災【傳皆見世本兹不重出下倣此】   外災四   襄九年春宋災   三十年五月甲午宋災   昭九年四月陳災   十有八年五月壬午宋衛陳鄭災   左傳五月火始昬見【心星】丙子風梓慎曰是謂融風火之始也【東北曰融風衣也木火母故曰火之始】七日其火作乎戊寅風甚壬午大甚宋衛陳鄭皆火   火一   宣十有六年夏成周宣榭火   鄭災【左傳】   昭六年六月丙戌鄭災是春三月鄭人鑄刑書士文伯曰火見鄭其火乎火未出而作火以鑄刑器藏争辟焉火如象之不火何爲   常燠【傳曰隂失節也】無氷三   桓十有四年正月無氷   成元年二月無氷   襄二十有八年春無氷【夏正之冬】   草妖一   僖三十有三年十有二月隕霜不殺草李梅實   孫復曰厥罰常燠時則有草木妖邵雍觀物篇曰葉隂也華實陽也李梅冬實常燠之災也   羽蟲之孽一   昭二十五年夏有鸜鵒來巢   五行傳曰治宫室飾臺榭内淫亂犯親戚侮父兄則稼穡不成謂土失其性則有水旱之災草木百穀不熟也又曰思心不睿是謂不聖厥咎霿【莫猴切】厥罰常風時則有臝【魯果切】蟲之孽【劉歆謂螟屬也】時則有木火金水沴土   稼穡不成凶年緫五   無麥苗一   莊七年秋大水無麥苖【周秋夏之五月】   無麥禾一   莊二十有八年冬大無麥禾【周冬夏之九月】   饑三   宣十年冬饑   十有五年秋螽冬蝝生饑   襄二十有四年冬大饑   有年二   桓三年冬有年   宣十六年冬大有年   胡安國曰舊史災異與慶祥並記故有年大有年得見扵經若舊史不記聖人亦不能附益之也然十二公多歴年所有務農重穀閔雨而書雨者豈無豐年而不見扵經是仲尼扵他公皆削之矣獨桓有年宣大有年則存而弗削者縁此二公獲罪扵天宜得水旱凶災之譴今乃有年則是反常也故以爲異特存耳然則天道亦僣乎桓享國十有八年獨此年書有年他年之歉可知也而天理不差信矣此一事也在不修春秋則為慶祥君子修之則為變異是聖人因魯史舊文能立興王之新法也故史文如畫筆經文如化工嘗以是觀非聖人莫能修之審矣有年大有年自先儒説經者多列扵慶瑞之門至程氏發明奥㫖然後以為記異此得扵言意之表者也   常風退鷁一   僖十有六年正月六鷁退飛過宋都【左傳曰風也】   臝蟲之孽蟲災緫十七   螟三   隱五年九月螟【食苖心者曰螟】   八年九月螟   莊六年秋螟   螽十   桓五年秋螽   僖十有五年八月螽   文八年十月螽   宣六年八月螽   宣十有三年秋螽   宣十有五年秋螽   襄七年八月螽   哀十有二年十有二月螽   哀十有三年九月螽   哀十有三年十有二月螽   雨螽一   文三年秋雨螽于宋   蝝生一   宣十有五年冬蝝生【螽之子初生者】   蜚一   莊二十有九年秋有蜚   一   莊十有八年秋有【短狐也蓋以含沙射人】   木火金水沴土山崩地震總七   山崩二【君徳消政易則山崩】   僖十有四年八月辛卯沙鹿崩   成五年夏梁山崩   地震五【隂盛而反常則地震】   文九年九月癸酉地震   襄十有六年五月甲子地震   昭十有九年五月己卯地震   二十有三年八月乙未地震   哀三年四月甲午地震   五行傳曰好攻戰輕百姓飾城郭侵邊境金不從革謂金失其性而為變怪也又曰言之不從是謂不乂厥咎僭厥罰常暘時則有毛蟲之孽   金不從革隕石一【石與金同類】   僖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隕石于宋五   石言于晉【左傳】   昭八年春石言于晉晉平公問扵師曠對曰石不能言或憑焉作事不時怨讟動扵民則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宫室崇侈民力彫盡怨讟並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扵是晉侯方築虒祁之宫叔向曰君子之言信而有徴   常暘不雨旱緫九   不雨七   莊三十有一年冬不雨   僖二年十月不雨   三年王正月不雨   三年夏四月不雨六月雨   文二年自十有二月不雨至扵秋七月   文十年自正月不雨至扵秋七月   十有三年自正月不雨至扵秋七月   大旱二   僖二十有一年夏大旱   宣七年秋大旱   毛蟲之孽麋一   莊十有七年冬多麋【麋多則害五穀】   五行傳曰簡宗廟不禱祀廢祭祀逆天時則水不潤下謂水失其性百川逆溢壞鄉邑溺人民而為災也又曰聽之不聦是謂不謀厥咎急厥罰常寒時則有雷電霜雪雨雹   水不潤下大水緫九   内大水七   桓元年秋大水   十三年夏大水   莊七年秋大水   二十有四年秋大水   宣七年秋大水   成五年秋大水   襄二十有四年秋大水   鼓用牲一   莊二十有五年秋大水鼔用牲于社于門   外大水一   莊十有一年秋宋大水   常寒雨雪總三   大雨雪二   隱九年三月庚辰大雨雪   僖十年冬大雨雪   雨雪一   桓公年十月雨雪【周十月夏八月】   霜二   僖三十有三年隕霜不殺草   定元年十月隕霜殺菽   雹震電緫五   大雨雹三   僖二十有九年秋大雨雹   昭三年冬大雨雹   四年王正月大雨雹   震電二   隱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電   僖十有五年九月己卯晦震夷伯之廟   春秋分記卷二十四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二十五   宋 程公說 撰書七   疆理書第一   昔在黄帝旁行天下方制萬里畫野分州得百里之國萬區唐虡稽古協和萬邦至扵夏殷亡所變更周既克殷監扵二代損益莫詳焉大司徙掌建邦之土地之圖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蓋以土地至廣大司徒特以圖而知天下土地之數則要在扵上也職方氏掌圖而又按其圖以掌天下之地則詳在扵下也方國各自圖之以入扵大司徒職方氏則謂之天下之圖大司徒合而圖之則謂之建邦土地之圖蓋規為千里以為甸服供祀制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餘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寜宇小大相維以蕃王室相與至扵無窮宗周滅扵幽王岐豐方八百里盡失之平王東遷洛邑纔方六百里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職貢不入扵王府命令不行扵中國孔子懼作春秋斷自隱公始傷王者之迹熄而雅道亡變風作刑政不出扵河洛間也自時厥後惠王割虎牢以畀鄭割酒泉以畀虢襄王舉河内陽樊温原櫕茅之田以與晉文公王畿日以朘削諸侯彊者并弱者滅并則益以大滅則不復見春秋書侵伐戰圍入取甚者莫極扵滅仇黨盛戰争興古制泯没愈不足證職此其由抑嘗考受地之制矣書武城曰列爵惟五分土惟三王制孟子皆曰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不逹扵天子附扵諸侯曰附庸而質之周官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地制太廣與書王制孟子之言不合鄭氏以為包附庸而言深求其故理或有之夫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此唐虞三代通制非特周為然故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則未有過扵百里者也禹會諸侯于塗山執玉帛者萬國而商湯之興有三千餘國是四百年間其相吞滅者衆矣逮武王之興成王周公繼之封建有加止千七百餘國是六百年間其相吞滅者又幾半矣而謂無損益變通則固哉之説也大抵周初諸侯封域稍廣者武王成王周公不能奪其地而新封之國又不欲更變古制雖曰百里而附庸之國居多其自黄帝堯舜以來世變至此故歟孟子曰周公之封扵魯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也而儉於百里大公之封扵齊也亦爲方百里也地非不足也而儉扵百里然管仲曰賜我先君履東至扵海西至扵河南至扵穆陵北至扵無棣則非百里之封疆也詩曰錫之山川土田附庸奄有龜䝉遂荒大東則亦非百里之封疆也古謂天子之地象日月諸侯之地象雷震則周官五百里以至百里為兼附庸明矣鄭氏之説不為無據然扵釋王制也謂周公斥大九州之界而益其地以求合職方氏之説君子無取焉傳載子産言扵晉昔者天子之地一圻諸侯一同較之書王制孟子俱合至論春秋之變謂今大國多數圻矣若非侵小將焉所取夫以始焉所受一同之地而極扵數圻之多視王畿千里或相倍蓰扵周官兼附庸之數又相什百也大國如晉楚境延袤而封疆之削何國蔑有欲其合受地之制誠亦難矣用考春秋地理倣大司徒邦國所掌合而圖之紀載博備則圖體廣大窮幅不能盡書是書之作先緫圖國名以存大略乃若其詳則國别為圖尚職方氏天下之圖之遺意書王畿不曰周者明自王畿外邦國封疆皆王土也凡山川國邑道涂關津春秋多見其事盟會侵伐各有所止周旋往來可得而推但據當時列國所屬因以求并吞侵削之迹而考彊弱得失之鑒千載之逺粲然目前使諸侯考禮正刑一徳以尊天子由五十里之國以逹扵千里之畿皆如王制則春秋之變不極而西周之美可尋矣   王畿緫說   武王克殷都于酆鎬而定鼎扵郟鄏至成王在豐使召公先相宅卜澗水東瀍水西而營洛邑是爲王城【郟鄏陌名漢孔安國云王城今河南城周靈王時榖洛鬬毁王宫則左傳齊莊公遣師城郟是也在今城之西】周公往營成周卜瀍水東亦惟洛食遷殷頑民居之【孔安國云將定下都遷殷頑民故併卜之】蓋雍州豫州地也禹貢黒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涇屬渭汭漆沮既從灃水攸同荆岐既旅終南惇物至扵鳥䑕厥土黄壤浮扵積石至于龍門西河會于渭汭荆河惟豫州伊洛瀍澗既入于河滎波旣豬厥土惟壤下土墳壚浮于洛逹于河周禮職方正西曰雍州河南曰豫州在天文雍則鶉首之次東井鬼之分辰居未宫曰巨蟹豫則鶉火之次栁七星張之分辰居午宫曰師子初酆鎬與洛邑通封畿酆鎬地方八百里八八六十四為方百里者六十四雒邑地方六百里六六三十六為方百里者三十六二都得方百里者百而得方千里者十東西長南北短長短相覆為千里及幽王時犬戎作亂西周方八百里之地盡失而屬于秦平王因此自豐鎬遷居雒邑則東周之始王也其後敬王與子朝争立出奔晉定公使魏舒率諸侯之大夫會扵翟泉城成周而居敬王【今在洛陽城東三十餘里故城則周下都也然成周是王城下都之緫號故左氏傳曰萇云西王天棄之東王必大克時子朝居王城故曰西王敬王居翟泉在王城東故曰東王】孝王封其弟桓公扵河南以續周公之官職至孫惠公乃封少子扵鞏號東周惠公王赧立東西周分治【又徙都西都則王城也】其俗雍州之地厥田上上鄠杜之饒號稱陸海民義而健荆河之間四方輻輳故周人善賈趨利而纎嗇李巡云豫者舒也言稟中和之氣性理安舒大抵宗周被山帶河四塞爲固可守可攻雒邑土中風雨所交四通八逹不恃隘害然皆非有徳不王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五>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五>   王畿地釋名   酆【昭四年】   文王伐崇作豐今京兆府鄠縣是也傳言康有酆宫之朝即此酆宫在鄠縣之東長安縣之西北靈臺鄉豐水上   鎬【昭元年宗周】   傳言宗周亦曰京周武王居鎬京在長安縣上林昆明池北鎬陂酆鎬二邑相去二十五里   雒邑【隱元年周】   古郟鄏地成王命召公相宅是為王城公羊傳曰王城者何周也水經注其城方七百二十丈南繫扵洛水北因扵郟山以為天下之湊平王東遷居之後為西周君所封今西京河南府河南縣   成周【隱三年】   周之下都周公營之遷殷頑民是為成周公羊傳曰成周者何東周也至敬王居成周晉合諸侯大夫城之今河南府洛陽縣   宗周成周辨   成王之世以豐為宗周文王宫廟對武王為尊周官以還歸在豐而作其序曰歸扵宗周董正治官是豐爲宗周也康王之世以鎬為宗周以世降殺則鎬爲尊故畢命言王歩自宗周至于豐是鎬為宗周也平王以後緫豐鎬為宗周黍離之詩閔宗周又曰赫赫宗周褒姒滅之是西土緫為宗周也洛邑之下都號為成周洛誥曰周公營成周畢命曰以成周之衆命畢公保釐東郊又曰毖殷頑民宻邇王室康王在鎬而曰密邇者邇王城也晉魏舒城成周亦以敬王自王城居成周也   洛邑成周辨   武王克殷遷九鼎于洛邑成王命召公先相宅在澗水東瀍水西而作召誥以洛邑天地之中四方朝貢道里均焉亦曰王城周公往營成周卜瀍水東亦惟洛食遷殷頑民而作洛誥平王東遷居洛邑王城之地更十三王敬王與子朝爭立子朝據王城扵是晉魏舒合諸侯之大夫城成周以居敬王其後孝王仍封弟桓公扵王城號西周故今之河南縣爲雒邑則爲【于僞反下同】定都而作也洛陽縣為成周則爲遷頑民而作也統而言之皆屬河南郡分而言之則有異   温【隱三年】   司寇蘇忿生所封之田隱十一年王與鄭人蘇忿生之田温原絺樊隰郕櫕茅向盟州陘隤懷即蘇忿生十二邑也僖十年狄滅温蘇子奔衛二十五年晉文公啟南陽遂有陽樊温原櫕茅之田今孟州温縣是也   原【十一年下同】   自原至懐皆蘇忿生之田隱十一年以與鄭僖二十五年以原與晉文公伐原即此二漢為軹縣地晉為沁水縣地釋例縣西北有原城【凡釋例所引皆晉地理下文同】俗以濟水重源所發因謂之濟源城隋開皇十六年置濟源縣唐屬孟州國朝因之沁水今屬澤州非原地也   櫕茅   始以與鄭後以與晉文公懷州修武縣北有櫕城   向   釋例軹縣西有地名向上隋大業初軹縣省入河内後復置唐貞觀元年省入濟源故城在今孟州濟源縣東南   盟   古孟津武王伐紂師渡孟津即此隱十一年以與鄭今孟州河陽縣南孟津   絺   隱十一年以與鄭釋例河内野王縣西南有絺城今懷州河内縣   樊   始與鄭人名曰樊後與晉文則名陽樊其實一也釋例河内野王縣西南有陽城今河内縣故野王縣也【上書懷州河内縣今不重出懷州字餘倣此】   隰   釋例河内懷縣西南有隰城唐貞觀元年懷縣省入武陟在今懷州武陟縣西隰又其西南云   州   釋例河内州縣河内今孟州懷州地   隤   懷州修武縣北隤城   懷   禹貢覃懷之地後歸之晉傳謂赤狄圍懷是也二漢為懷縣屬河内郡唐貞觀元年省入武陟國朝因之故城在今縣西   召【僖二十四年下同】   故雍縣秦徳公卜居雍即此至孝公徙焉二漢屬右扶風釋例扶風雍縣東南有邵亭京相璠曰亭在周城南五十里今鳳翔府天興縣   甘   河南縣西北有甘水   坎欿   司馬彪郡國志鞏有坎欿聚京相璠曰鞏東地名坎欿今河南府鞏縣晉大康地記晉書地道並言在鞏西非也   翟泉【二十九年】   成周城中有翟泉敬王避子朝之難居之釋例河南洛陽新城縣北大倉南池今西京城内有翟泉即大倉西南池水   邥垂【文十七年】   釋例新城縣北有邥垂亭新城今省入河南府伊陽縣   鄇田【成十一年】   武陟縣西南鄇田   轘轅【襄二十一年】   河南府永安縣有轘轅山   景亳【昭四年下同】   帝嚳所都亦古亳邑商有三亳成湯居西亳此其一也至盤庚又自河北徙治此亳商家從此改號殷武王伐紂還欲示休戎之意名為偃師二漢屬河南郡晉省故杜預誤釋以河内鞏縣西南有陽亭為即景亳隋開皇十六年復置國朝因之今河南府偃師縣   歧陽   大王去邠踰梁山邑扵岐山之下詩謂居歧之陽即此文王始以治焉春秋為秦都二漢為美陽縣地屬右扶風今鳳翔府扶風縣歧陽鎮【大音太】   閻田【九年】   周甘人與晉閻嘉爭閻田今河陽縣有閻坎   前城【三十二年下同】   服䖍云前讀為泉洛陽西南五十里伊闕前亭   皇   釋例河内鞏縣南有黄亭今鞏縣   滎錡   寰宇記鞏縣西有滎錡澗   東圉   釋例洛陽縣東南有圉鄉今洛陽縣   谿泉   鞏縣西南有明谿泉   解   釋例洛陽縣西南有大解小解今洛陽縣   鄩【二十三年下同】   鞏縣西南地名鄩中京相璠曰今鞏洛渡北有鄩谷水東入洛謂之下鄩故有上鄩下鄩之名亦曰北鄩扵是有南鄩北鄩之稱也   平隂   漢因之置平隂縣義本此魏文帝改為河隂今洛陽縣北五十里有漢平隂縣故城   訾   釋例河南鞏縣西南訾城今鞏縣   蒯   釋例河南縣西南有蒯鄉今河南縣   尸氏【二十六年下同】   釋例鞏縣西南偃師城今鞏縣   褚氏   釋例河南洛陽縣南有褚氏亭今洛陽縣   闕塞   禹䟽鑿以通水兩山相對望之若闕伊水歴其間北流故曰伊闕釋例河南洛陽縣西南伊闕按伊闕在伊陽縣伊陽扵洛陽爲西南而伊闕在其北闕塞當洛陽伊陽之間   鞏   今鞏縣及求安縣地也永安蓋割鞏縣地所置   彘   周厲王流於彘即此有彘水西南流入汾因曰彘縣釋例晉平陽永安縣東北彘今平陽府霍邑縣   魯縣【二十九年】   在夏爲魯縣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累為御龍氏以事夏孔甲龍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既而使求之懼而遷扵魯縣漢為魯陽今汝州魯山縣   負黍【定六年】   京相璠曰負黍在潁川陽城縣西南二十七里世謂之黄城也今河南府登封縣   穀城【八年】   河南縣西北有漢穀城縣   梁【哀四年下同】   周南鄙邑王畿地後爲戎蠻子邑屬楚鄭之境戰國曰南梁以别大梁少梁焉在漠承休西南四十五里武帝元鼎四年行幸至洛陽詔封姬嘉為周子南君以奉周祀初元五年以周子南君爲承休侯改為承休邑至唐貞觀元年省梁入承休而更名承休曰梁故今汝州梁縣本承休邑而梁則在梁縣西南   霍   汝州西南四十五里故梁縣地有霍陽聚   地名疑者一   唐【昭二十三年】   釋例或曰河南洛陽縣東南有唐亭疑   闕地四十有六   瓦屋【隱八年】   陘【十一年】   單【莊十四年】   夷【十六年】    酒泉【二十一年】  鄄【成十一年邑名】   成【十三年】    平畤【襄三十年】  潁【昭九年】   甘鹿【十七年】   郊【二十二年】   要【二十二年下同】   餞      楊     領   京      圃車    社   陰      侯氏    汜   任人     澤邑【二十三年下同】 牆人   直人     尹【尹氏之邑】   阪道   西闈     左巷    乾祭【二十四年下同】   瑕      杏     施谷【二十六年下同】   渠      荏谷    莒   圉澤     隄上    攜   鄻【二十九年】    馮【定六年下同】  狐人   姑猶     儀栗【七年】   簡城【定八年下同】盂   春秋分記卷二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二十六   宋 程公説 撰書八   疆理書第二   魯地緫說   周公旦佐武王得天下至成王留之相焉封公長子伯禽扵曲阜地方七百里蓋古徐州地也禹貢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又䝉羽其藝大野既豬東原底平厥土赤埴墳草木漸包浮于淮泗逹于河周禮職方并徐州屬青州在天文降婁之次奎婁之分辰居戌宫曰白羊其封域西自大野東薄海北至岱南及淮其俗有聖人之教化故子曰齊一變至扵魯魯一變至扵道言近正也春秋俗漸變子自衛反魯修明六經是以其人好學尚禮義重亷耻去聖既逺人情遷蕩猶有儒風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六>   魯地釋名   魯【隱元年下同】   本壽丘黄帝所生之地亦為少昊氏之虚有大庭氏之庫周封伯禽爲魯侯宅曲阜在城中委曲長七八里其後楚滅魯以為縣漢為魯國今襲慶府仙源縣【襲慶兖州】   蔑   釋例魯國卞縣南有姑蔑城今襲慶府泗水縣南   郎   釋例髙平方與縣東南有郁郎亭今濟州任城縣   唐【二年】   即魯棠邑本宋地隱五年公矢魚扵棠二漢爲方與縣屬山陽郡晉屬髙平縣北有武唐亭魯侯觀魚臺唐更為魚臺縣以城北有臺故也今單州魚臺縣   中丘【七年】   城中丘在沂州臨沂縣東北   防【九年】   釋例琅邪華縣東南防地琅邪今沂宻州地   莵裘【十一年】   釋例泰山梁甫縣南莵裘城今襲慶府奉符縣   讙【桓三年】   釋例濟北蛇丘縣西有下讙亭今襲慶府龔丘縣水經云蛇水西南逕下讙城南蛇水即讙水也   祝丘【五年】   漢為即丘縣故城在沂州臨沂縣東南   成【六年】   釋例大山鉅平縣東南成地今奉符縣   咸丘【七年】   釋例髙平鉅野縣南有咸亭今濟州鉅野縣   闞【十一年】   郡國志東平陸有闞亭釋例東平須昌縣有闞城魯羣公墓地今東平府須城縣【東平鄆州】   曲池【十二年】   釋例魯國汷陽縣北曲水亭汶陽故城在今泗水縣西   蔇【莊九年】   釋例琅邪繒縣北有蔇亭今沂州沂水縣   雩門【十年下同】   公子偃自雩門竊出敗宋師扵乘丘雩門在仙源縣   乘丘   興仁府乘氏縣【興仁曹州】   諸【二十九年】   密州諸城縣   秦【三十一年】   釋例東平范縣西北有秦亭今濮州范縣   小穀【三十二年下同】   經城小穀范甯曰小穀魯地孫復曰魯邑曲阜西北有小穀城按書例亦猶城中丘城祝丘之類左氏扵昭十一年載楚申無宇曰齊桓公城穀而寘管仲焉遂以此年經書城小穀而偶合之曰為管仲也是取申無宇之言而偶合之也杜預因謂小穀為穀城今從范甯孫復之説   稷門   寰宇記古魯城西五門三門曰稷門   逵泉   寰宇記逵泉在曲阜縣東南十里源出縣東南平澤西南流合沙溝共流數里同入扵沂一名連泉曲阜今仙源縣   宻【閔二年】   釋例琅邪費縣北有宻如亭今沂州費縣   汶陽田【僖元年下同】   公賜季友後為齊所侵成二年復取   費   公賜季友其後遂為季氏邑公山弗擾以費叛即此今沂州費縣   甯母【七年】   釋例髙平方與縣東有泥母亭今魚臺縣   卞【十七年】   夫人姜氏會齊侯扵卞即此漢晉里卞縣後廢隋開皇十六年扵卞故城置泗水縣今屬襲慶府   次睢【十九年】   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睢之社東漢地理志臨沂故屬東海有叢亭博物記曰縣東界次睢有大叢社民謂之食人社即次睢之社臨沂今沂州治   昌衍【二十九年】   釋例魯國縣東南有昌平亭今仙源縣   濟西田【三十一年】   濟水西田今濟之鄆城鉅野皆魯西田   重館   釋例髙平方與縣西北重鄉城今魚臺縣   郚【文七年】   釋例卞縣南有郚城今泗水縣南故城存焉魯城之以避邾   鄆【十二年】   本莒鄆邑釋例此東鄆莒魯所争者城陽姑幕縣南有貟亭今沂州沂水縣見莒地列扵魯以别西鄆之異耳   平陽【宣八年】   東平陽也漢晉因曰東平陽縣屬泰山郡今沂州新泰縣   蜀【成二年】   釋例泰山博縣西北有蜀亭今奉符縣   棘【三年】   經書叔孫僑如帥師圍棘左傳曰圍棘取汶陽之田杜預注棘汶陽田之邑在濟北蛇丘縣北棘亭又釋兖州龔鄉縣東北七十五里棘鄉今蛇丘併入龔丘縣則棘亭棘鄉皆龔丘即魯棘邑之地也蓋田在汶水之陽而棘在其中别以邑稱凡有邑稱邑無邑稱田田而有邑則各自有名釋例乃并汶陽之田棘為一地二名誤矣   鄆【四年】   西鄆魯西邑昭公出居于此今齊州鄆城縣   中城【九年】   釋例東海廩丘縣西南中城鄉今海州沭陽縣   聊【襄十年】   釋例魯國魯縣東南莝城今仙源縣   五父衢【十一年】   仙源縣東南二里   台【十二年】   釋例琅邪費縣南有台亭今費縣   桃【十七年下同】   泗水縣東南有桃虚   陽關   釋例泰山鉅平縣東陽闗城今奉符縣   武城【十九年】   即子游為宰絃歌之邑在漢為南城縣晉改為南武城今省入費縣故城在焉有澹臺子羽冢   鹿門【二十三年】   臧紇斬鹿門之關古魯城西五門第一曰鹿門   髙魚【二十六年】   晉東郡廩丘縣東北有髙魚城今濮州雷澤縣   郈【昭二十五年】   魯大夫郈昭伯邑今東平府須城縣東南郈鄉亭   隂田【定十年】   魯頌謂奄有蒙今襲慶府奉符縣龜山即其地   蛇淵囿【十三年】   水經注蛇水西南逕下讙城南蛇水即讙水也漢有蛇丘縣其地今省入龔丘縣城下有水即魯蛇淵囿   唘陽【哀三年】   沂州沂水縣南在漢晉為開陽縣陸徳明云開者為漢景帝諱   邾瑕【六年下同】   濟州任城縣南有邾瑕故城   萊門   陽生請與南郭且于乘出萊門注魯郭門   負瑕【七年】   魯邑故城在襲慶府治瑕丘縣西南昔衛公叔文子升之蘧伯玉從文子曰樂哉斯丘死則我欲焉伯玉曰吾子欲之則瑗請前   闡【八年】   漢剛縣本魯闡鄉即春秋齊人取讙及闡也故城在龔丘縣東北   大野【十四年下同】   濟州鉅野縣東東西百里南北三百里   丘輿   釋例泰山南城縣西北有輿亭縣故城在今費縣   平陽【二十七年】   西平陽也漢爲南平陽縣今省入襲慶府鄒縣   地名疑者四   笙【宣十八年】   釋例魯地闕或四境外疑   紅【昭八年下同】   釋例沛國蕭縣西有紅亭迂逺疑   商衛   釋例泰山奉髙縣西北有衛亭或曰魯衛西界商宋疑   東陽【哀八年】   釋例泰山南城縣西東安城是也疑   闕地四十有九   潛【隱二年】    許田【八年近許之田】 鄧【十年】   社圃【十一年】   向【桓十六年】    趡【十七年下同】   奚      生竇【莊九年】  長勺【十年定四年分魯公以殷民七族有長勺氏】  鄑【十一年】   洮【二十七年】   郿【二十八年】    薛【三十一年】   夷【閔二年】   酈【僖元年】    升陘【二十二年】  鹹【文十一年】   句鼆【十五年下同】  戾丘    巢丘【成二年下同】   陽橋     壞隤【十六年】  鹿囿【十八年】蒲圃【襄四年埸名闕】  劉【十五年下同孔穎達曰魯城外也】   遇      海陘【十六年】  旅松【十七年】   御【二十二年】    陽州【三十一年】  庚宗【昭四年下同】   丘蕕     蚡泉【五年下同】  塞關   比蒲【十一年下同】  泉丘    清丘   昌間【二十二年】   炊鼻【二十六年】  且知【二十七年】東野【定五年】   棘下【八年城内地名】 莒父【十四年下同】   霄      毗【哀五年】   蠶室【八年】   稷曲【十一年】   輸【十五年】   陵阪【二十七年】   晉地緫説   晉故曰唐唐者帝堯舊都堯始居此復遷河東平陽周成王既滅唐以封母弟叔虞扵堯之故墟曰唐侯子變改唐為晉穆侯自晉陽徙都絳孝侯改絳為翼至武公自曲沃徙都復謂之絳成六年景公又遷扵新田蓋古并冀州地也禹貢冀州既載壺口雷首至扵大岳既修太原至扵岳陽覃懷厎績至扵衡漳厥土惟白壤舜以冀州南北闊大分衛水為并州周禮職方正北曰并州髙辛氏子實沈及金天氏子臺駘所居焉在天文實沈之次觜參之分辰居申宫曰隂陽其封域東控齊魯南瞰汴滑西接秦雍北負燕代大行掎之首陽起之黃河迤之大陸靡之扼懷衛浦絳之阻脅天下之肩兼相魏瀛徳之廣折天下之脊包祁定深冀之强拊天下之背故自晉獻公以下累世主盟中夏稱霸諸侯非有他也山河之險地勢便利晉無出則已出則可以横行扵中原其俗剛强多豪傑矜功名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六>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六>   晉地釋名   晉【隱六年】   故唐國堯舊都地南有晉水叔虞子燮改爲晉亦曰晉陽漢因置晉陽縣皇朝建隆四年以為平晉軍太平興國四年廢為平晉縣熙寜三年省入太原府治陽曲縣   曲沃【五年下同】   文侯封弟成師扵此今絳州曲沃縣在州東四十五里解州聞喜縣在曲沃西南亦其地云   翼   本曰絳穆侯自晉陽徙都于此孝侯改絳為翼後為曲沃武公所并自曲沃徙都復曰絳獻公九年又北廣其城方二里今絳州翼城縣   絳【莊二十六年】   即翼城之西絳邑城成六年謀去故絳即此   新田【成六年】   絳州絳縣魏獻子曰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謂此   千畆【桓二年下同】   釋例西河介休縣南地名千畆介休今屬汾州   陘庭   翼城縣南   蒲城【莊二十八年下同】   隰州隰川縣在漢晉為蒲城縣   屈   亦曰北屈地産馬所謂屈産之乘漢晉為北屈縣今爲慈州吉鄉縣屈城在焉   采桑【僖八年】   吉鄉縣西南采桑津   髙梁【九年】   平陽府臨汾縣西南髙梁城【平陽晉州】   韓【十年】   同州韓城縣有韓原   河外列城五【十五年下同】   河之南焦瑕其二城其三闕夷吾所賂秦伯者   東盡虢略   從河西南行而東盡故虢略地今虢州是也   解梁城   解州解縣   狐厨【十六年】   釋例平陽臨汾縣西北狐谷亭今絳州正平縣   令狐【二十四年下同】   河中府猗氏縣本令狐後以猗頓易今名   桑泉   河中府臨晉縣在河中之東重耳濟河入桑泉盖渡河而東也隋置桑泉縣義取此唐改為臨晉   臼衰   釋例河東解縣東南臼城按今解州及臨晉虞鄉俱解縣地臼城在解縣東南蓋虞鄉解縣之間也   郇   猗氏縣有郇城在解州西南   綿上   釋例西河介休縣南地名今汾州介休縣有綿上山謂之介山上有介之推祠隋開皇十六年分介休縣南境置綿上縣屬汾州今屬威勝軍故介休以介山得名而綿上乃介之推田考其田在介山之南本則一也   南陽【二十五年】   在晉山南河北傳言始唘南陽即此今懷州修武縣有南陽城   南河【二十八年下同】   自衛州南渡而東【詳見水門】   河陽   孟州河陽縣   清原【三十一年】   解州聞喜縣北   箕【三十二年】   廣記遼州遼山縣遼陽山古箕城春秋晉人敗狄于箕即此杜以爲在太原陽邑箕城非也豈誤以陽邑為遼陽乎   茅津【文三年下同】   陜州平陸縣有茅津在西南對陜城秦伯伐晉晉人不出遂自茅津濟即此   王官   解州芮城縣北王官谷   甯【五年】   懷州修武縣   董【六年】   釋例河東汾隂縣有董亭今河中府榮河縣   武城【八年】   同州馮翊縣   北徵【十年】   同州澄城縣漢徵縣北廣記云徵澄音相近   河曲【十二年下同】   河中府河東縣南公羊傳河千里而一曲禹貢導河積石至于龍門南至于華隂東至扵底柱自華山北而東行河之曲也   羈馬   此年秦伯伐晉取羈馬故成十三年晉侯使吕相絶秦曰翦我羈馬寰宇記河曲縣南十里有羈馬城在今河中府   瑕   僖十五年傳晉侯許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東盡虢略南及華山内及解梁城既而不與三十年傳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注謂焦瑕是其二其餘三城不可知也孔穎逹曰以河北為内以河南為外列城五者自華山而東盡虢之東界其間有五城解梁城則在河北非此河外五城之數也文十二年傳秦師夜遁復侵晉入瑕十三年春晉侯使詹嘉處瑕以守桃林之塞桃林在河外潼關華陰使詹嘉處瑕以守之則瑕當在河外即上所云河外列城之焦瑕者前年晉欲薄秦師扵河而秦師夜遁復入瑕則是既遁而入其河外之邑也杜預以河外之焦瑕及詹嘉之瑕爲二且以爲在猗氏東北猗氏在河北非河之外失之矣   魏人在東【十三年下同】   陜州芮城縣亦魏國扵秦爲東   桃林塞   自陜州之湖城靈寶至華州之華隂皆古桃林塞   隂地   晉之河南山北自商州上雒縣以東至河南府伊陽縣此是通秦晉要道   邢丘【六年】   漢平皋城應劭曰其地屬晉號邢丘以在河之皋地勢平夷故曰平皋故城在懷州河内縣西   董澤【十二年】   釋例聞喜縣北有董池波今解州聞喜縣水經注東西四里南北三里   曲梁【十五年下同】   漢晉為曲梁縣屬廣平今洺州永年縣   稷   釋例河東聞喜縣西有稷山今絳州稷山縣是也本二漢聞喜縣地至晉尚屬河東後周置曰絳州隋徙絳治正平而稷山遂爲絳屬邑蓋晉聞喜縣地所分置也   野王【十七年下同】   漢晉為野王縣屬河内郡今懷州河内縣   范   士會邑今濮州范縣   盬【成二年】   猗氏縣地在解州西南今解鹽池是也故傳曰沃饒而近盬説文云河東鹽池袤五十一里廣六里周囘百一十四里   瓠丘【襄元年】   釋例河東東垣縣東南壺丘亭今絳州垣曲縣   雞澤【三年】   釋例在廣平曲梁縣西南今洺州所治永年縣即古曲梁也或謂今洺州雞澤縣為古雞澤然參之輿圖古雞澤既在今洺州西南而今雞澤縣乃在洺州東北雞澤縣非古雞澤明矣蓋雞澤縣本漢曲梁縣隋初置意其㮣以曲梁之境為皆古雞澤不復考本在曲梁西南第扵東北創邑而用斯名耳謂今雞澤爲古雞澤非也   著雍【十年】   傳曰晉侯還及此而疾則著雍在河之南   櫟【十一年】   釋例河東北關今黄河東北   長子【十八年下同】   潞州長子縣   純留   潞州屯留縣   梗陽   釋例太原晉陽縣南陽城今太原府清源縣   祁【二十一年】   太原府祁縣   雍榆【二十三年下同】   釋例汲郡朝歌縣東雍榆城今衛州汲縣   朝歌   汲州故朝歌也   孟門   晉隘道   熒庭   絳州翼城縣東南八十五里有古熒庭城傳齊侯伐晉取朝歌分為二隊入孟門登大行張武軍扵熒庭杜注張武軍謂築壘壁水經注紫谷水東出白馬川西經熒庭城南而西出紫谷與乾河合按此城與紫谷相當是古熒庭   東陽   晉之山東今衛州洺州以北   苗【二十六年】   孟州濟原縣南故有亭   木門【二十七年】   寰宇記滄州清池縣西北四十六里古木門城即鱄奔晉託扵木門之地輿地志云中有大樹因名木門   任【三十年】   信徳府任縣【信德邢州】   銅鞮【成九年】   羊舌赤邑今威勝軍銅鞮縣   中都【昭二年】   釋例西河介休縣東南中都城今汾州介休縣東南   楊【五年】   釋例平陽縣故楊國今平陽府洪洞縣   虒祁【八年】   釋例平陽絳邑縣西南汾水上今絳州翼城縣西南   戲陽【九年】   大名府内黃縣北戲陽城   棘津【十七年】   水經河水逕東燕縣故城北則有濟水自北來注之注云亦謂之濟津故南津也僖公二十八年晉師伐曹還自南河即此濟也河水扵是又有棘津之名晉伐陸渾亦扵此渡燕縣今胙城縣則棘津與南河蓋相近而異名也   乾侯【二十八年下同】   大名府成安縣   鄔   太原府鄔縣   塗水   太原府榆次縣   盂   太原府盂縣   平陽   堯時為帝都曰平陽晉以為趙朝食邑今平陽府治臨汾縣   大陸【定元年】   信徳府鉅鹿縣大陸津   邯鄲【十三年】   磁州邯鄲縣   上雒【哀四年下同】   商州治上雒縣京相璠曰楚通上雒阨道也   蒼野   上雒縣西   少習   商州商洛縣東有少習秦謂之武闗   臨   慶源府臨城縣【慶源趙州】   欒   真定府欒城縣   鄗   漢因之爲鄗邑光武更名髙邑縣今屬慶源府   逆畤   中山府北平縣漢為曲逆【中山定州】   壺口   潞州潞城縣有壺口故關   栢人   漢以為栢人縣髙帝過趙欲宿心動問縣名曰栢人上曰栢人者迫於人也去弗宿唐天寳元年改曰堯山今屬信徳府   冠氏【十五年】   大名府冠氏縣   河【十六年】   衛州   地名疑者一   中牟【定九年】   晉車在中牟釋例滎陽中牟縣囬逺疑非也按中牟在河南計非晉境所及至三家分晉中牟屬魏而趙世家曰獻侯即位治中牟則河南之中牟非趙所得都明矣杜之疑扵義為當臣瓚云中牟當在漯水之上   闕地四十有三   隨【隱五年】    鄂【六年】    條【桓二年】   汾隰【三年】    聚【莊二十五年】  東關【二十八年】   隂【僖十五年】    受鐸【十六年下同】 昆都   廬柳【二十四年下同】  屏     樓   被廬【二十七年】   郊【文三年】   夷【六年下同】   郫      菫隂【七年】   諸浮【十三年】黃父【十七年】   向隂【宣七年】  輔氏【十五年下同】   雒      衍之縣  斷道【十七年】赤棘【成元年】   河【十三年下同】  箕郜   苕丘【十七年】   虚【十七年】   長樗【襄三年】   著【二十一年】    鄐【二十六年】   魏榆【昭八年】   平陵【二十八年下同】  馬首    適歴【三十一年】平中【定三年】   五氏【九年】   百泉【十四年】棘蒲【哀元年】   隂人【四年】   英丘【二十三年】邢【襄二十一年】   春秋分記卷二十六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二十七   宋 程公說 撰書九   疆理書第三   齊地緫説   太公望佐文武定天下以功封扵營丘號曰齊蓋古青州地也禹貢海岱惟青州喁夷既略濰淄其道厥土白墳海濵廣斥萊夷作牧浮于汶逹于濟舜分青州為營州周以徐州合青州其土益大周禮職方正東曰青州在天文枵之次女虚危之分辰居子宫曰寳瓶其封域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阻渤澥之險憑河濟之固後據千乘前倚兖濮擅利魚鹽形勢十二故太公用之而富桓公資之以霸自桓公後雖不復霸矣然憑藉地利猶得以雄彊扵諸侯太公治齊修道術尊賢智賞有功至扵今其土多好經術矜功名舒緩闊逹而足智其失則夸奢朋黨季札觀風聞齊音曰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太公乎杜佑曰青州人情變詐皆因管仲輕重而為弊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七>   齊地釋名   齊【隱三年下同】   少昊之世有爽鳩氏虞夏時有季萴湯末有逄公伯陵殷末有蒲姑氏與四國作亂成王滅之以封大公國扵臨淄廣記云南郊山下有天齊淵齊之爲齊義本此   石門   釋例濟北盧縣故城西南濟水以石為門京相璠曰盧縣故城西南六十里有故石門去水三百歩盧縣今濟南府長清縣是也廣記則以二地為在臨邑縣按臨邑居濟南之北長清居濟南之西南長清之西即臨邑之南二邑相近宜盧與石門在二邑間也盧縣雖以春秋盧地得名然曰故城則春秋之盧其故城在晉盧縣境而宻近扵臨邑矣【濟南齊州】   盧   釋例濟北盧縣故城今長清縣   艾【六年】   釋例泰山牟縣東南有艾山又琅邪臨沂縣東艾亭疑按廣記襲慶府奉符縣地有漢牟縣而九域志艾山則屬沂州境注云春秋公會齊侯盟于艾考之輿圖沂屬邑沂水新泰俱在奉符東南則艾山當在沂州境矣   嬴【桓三年】   漢晉爲嬴縣後廢入襲慶府萊蕪縣   穀【莊七年】   此年夫人姜氏會齊侯于穀昭十一年傳曰齊桓公城穀而寘管仲于今頼焉廣記曰城中有管仲井即同會穀之地後漢置穀城縣後廢入東阿今東平府東阿縣東故城在焉有穀城山【或以城小穀為同此誤也詳見内魯】   葵丘【八年下同】   廣記青州臨淄縣有葵丘   貝丘   釋例樂安博昌縣南地名貝丘今青州夀光縣地也又恩州治清河縣有漢貝丘地應劭曰齊侯田于貝丘即此然考之輿地齊都臨淄夀光於臨淄為東而貝丘則在壽光南地之相近襄公田㳺于斯恩州距博州西北博蓋古聊攝之地傳謂聊攝以東言齊地西至聊攝謂恩州爲貝丘則是在聊攝外矣襄公雖至㳺荒豈有自臨淄逺至於聊攝之外邪按廣記恩州在春秋時屬齊後屬晉又水經注亦以應注事近踈博昌即司馬彪郡國志所謂貝中聚者然則貝丘當在夀光非恩州貝丘明矣   乾時【九年下同】   釋例時水在樂安界岐流旱即竭涸故曰乾時今青州千乘縣有樂安城   堂阜   東莞䝉隂縣西北有夷吾亭或曰鮑叔解夷吾縛扵此因以為名今沂州新泰縣有䝉隂故城在東南堂阜在東去州西北二百一十里   柯【十三年】   東平府東阿縣廣記云本齊柯邑【今有阿井甞膠以貢】   陽穀【僖三年】   東平府陽穀縣   穆陵【四年下同】   沂州沂水縣穆山齊之南境在州北一百八十里   無棣   滄州無棣縣南以無棣河為名州南百七十里   酅【二十六年】   釋例濟北穀城縣西北有地名酅下今東阿縣地有穀城縣   周首【文十一年】   釋例濟北穀城縣東北有周首亭京相璠曰濟北所治盧子城故齊周首邑也今東阿縣   平州【宣元年】   釋例泰山牟縣西平州鄉今奉符縣   石窌【成二年下同】   濟南府長清縣東地名石窌   莘   博州武水縣西北故莘城   華泉   濟南府厯城縣有華不注山下有泉   徐關   濟南府章丘縣故徐關城   清【十七年】   大名府莘縣   平隂【襄十八年下同】   東平府平隂縣   防門   釋例平隂城南北防有門今平隂縣水經注河道所由名防門去平隂三里   廣里   傳塹防門而守之廣里水經注防門北有光里齊人言廣音與光同即春秋廣里也   京兹   釋例平隂城東南今平隂縣東南   邿   平隂縣西有邿山   盧   東平府陽穀縣   祝柯【十九年下同】   漢晉為祝柯縣今濟南府禹城縣在府西一百三十里   髙唐   釋例濟南祝阿縣西北髙唐城今博州髙唐縣髙唐在博州之東北禹城在濟南府之西二邑相近故在博州為東北則扵祝阿為西北云   重丘【二十五年】   應劭曰安徳縣北五十里有重丘鄉水經注故重丘縣同盟重丘伐齊今安徳府【安徳徳州】   廩丘【二十六年】   漢晉爲廩丘縣故城在濮州雷澤縣北   崔【二十七年】   釋例樂安東朝陽縣西北有崔氏城東朝陽廢入臨邑今屬濟南府   棘【昭十年下同】   子山故邑釋例齊國西安縣東有戟里亭城今西安故城在青州臨淄縣西北   夫于   釋例濟南於陵縣西北有于亭今淄州長山縣   渠丘【十一年】   臨淄縣西北後漢志齊國有蘧丘里古渠丘   聊攝【二十年下同】   博州聊城縣東北三十里攝域   遄臺   史遷曰胡公徙薄姑城内有髙臺師古云武王初封太公未得爽鳩氏地成王以益之今千乘縣   野井【二十五年】   濟南府禹城縣東野井亭   夾谷【定十年下同】   海州懷仁縣本祝其縣地有夾谷山   犂【哀十年下同】   釋例濟南隰隂縣今考晉地理志濟南郡有縣五無隰隂云   轅   釋例濟南祝阿縣西有轅城今濟南府禹城縣西北   清【十一年】   釋例濟北盧縣東有清亭盧縣故城在今陽穀縣西北   博   奉符縣故博縣地   留舒【二十七年】   齊救鄭及留舒違穀七里穀人不知及濮雨不渉寰宇記在東平府須城縣曰柳舒故城   地名疑者四   黄【桓十七年】   釋例闕或曰東萊黄縣非也經公子遂如齊至黄乃復傳曰盟于黃平齊紀且謀衛故也黃在齊衛之間   申池【文十八年】   釋例或曰齊城南面西頭第一門名申門齊城無池惟此門左右有池疑   弇中【襄二十五年】   釋例大山萊蕪縣西有甕口谷疑   賴【哀六年】   釋例或曰濟南莒縣南有屬亭疑   闕地三十有四   禚【莊二年】    姑棼【八年】   北杏【十三年】落姑【閔元年】   夷【僖元年】   甗【十八年】   郪丘【文十六年】   垂【宣八年】   鞌【去齊五百里成二年下同】   袁婁【去齊五十里】  丘輿    馬陘   東陽【襄二年】   耏外【三年】   郵棠【二十五年】   句瀆之丘【十九年下同】灑藍    棠【二十五年】   邶殿【三十八年】   莒【昭三年】   寜風【五年】   稷【十年】     沛【二十年】   媚【定九年】   駘【哀六年下同】   殳昌淳   潞【八年】   鄎【十年】     艾陵【十一年】  舒州【十四年下同】   豐丘     郭關    顧【二十一年下同】舟道   宋地緫説   周成王誅武庚分其地封㣲子扵宋蓋與東周並古荆河豫州地也禹貢伊洛瀍澗既入于河滎波既豬導菏澤被孟豬厥土惟壤下土墳壚周禮職方河南曰豫州在天文大火之次氐房心之分辰居卯宫曰天蝎其封域西自蔡潁東薄沂泗北極河濟南拒長淮其中廣袤平坦四通八逹然形勢所控無名山大川之限無鴻溝巨塹之阻而魯伺其右晉鄭掉其左衛拊其背呉楚拒其胷陳鄭伺其翼故襄公用之不能以抗諸侯大康地記云豫州之分其人得中和之氣其性安舒其俗阜其人和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七>   宋地釋名   宋【閔元年下同】   髙辛氏子閼伯所居古商丘也武王封㣲子啟是爲宋國今南京應天府宋城縣   黃   釋例陳留外黃縣東有黄城外黃今廢入開封府雍丘縣之東   郜【十年下同】   單州成武縣東南郜城   防   釋例髙平昌邑縣西有防城昌邑今省入金鄉屬濟州   句瀆丘【桓十二年】   興仁府乘氏縣西有二漢句陽縣故城廣記云即句瀆之丘【興仁曹州】   袲【十五年】   宿州符離縣西南   蒙澤【莊十二年下同】   拱州考城縣故蒙縣也十三州志䝉澤在縣東水經注宋萬與公争博弑閔公於斯澤   亳【梁國有二亳】   南亳今南京穀熟縣北亳今考城縣東北   梁丘【三十二年】   釋例髙平昌邑縣西南梁丘鄉今濟州金鄉縣穀梁曰梁丘在曹邾之間去齊八百里   檉【僖元年】   淮寜府宛丘縣西北有檉城【淮寜陳州】   貫【二年】   考城縣西北有貫城   葵丘【九年】   開封府雍丘縣   鹿上【二十一年】   順昌府汝隂縣原鹿城【順昌潁州】   緍【二十三年】   釋例髙平昌邑縣東南有東緍城今濟州金鄉縣   孟諸【二十八年】   應天府虞城縣有孟諸藪禹貢作孟豬【張魚反】左傳爾雅皆作孟諸   承匡【文十一年下同】   釋例陳留襄邑縣西承匡城今拱州襄邑縣   長丘   水經注濟瀆東逕封丘縣南在春秋為長丘焉應劭曰左傳宋敗狄于長丘獲長狄縁斯是也   新城【十四年】   釋例梁國穀熟縣西有新城今應天府穀熟縣   大棘【宣二年】   釋例陳留襄邑縣南有棘鄉今襄邑縣   沙隨【成十六年下同】   拱州寜陵縣北沙隨亭   汋陵   寧陵縣東南二十五里汋陵城   彭城【十八年】   徐州彭城縣   吕【襄元年下同】   釋例彭城吕縣今徐州地在彭城東南五十七里吕梁洪   留   釋例彭城留縣今徐州地在彭城東五十里   犬丘   鄭子然侵宋取犬丘釋例譙國鄼縣東北有犬丘城迂囘疑今亳州鄼縣東北犬丘城於南京爲近且接鄭境非迂囘也   楊梁【十二年】   水經注睢陽東南三十里有故楊梁今曰陽亭也睢陽今宋城縣   盧門【十七年】   宋城南門司馬彪郡國志曰睢陽縣有盧門亭   蒙門【二十七年】   宋城門   良【昭十三年】   釋例下邳良城縣今淮陽軍治   鬼閻【二十年】   釋例長平縣西北有閻亭今淮寧府西華縣   橫【二十一年下同】   釋例梁國睢陽縣南有横亭水經注在睢陽縣西南世謂之光城蓋光橫聲相近睢陽今應天府   鴻口   梁國睢陽縣東鴻口亭今應天府有此亭   曲棘【二十五年】   釋例陳留外黃縣城中有曲棘亭今開封府雍丘縣東   雍丘【哀九年】   雍丘縣   空桐【二十六年】   釋例梁國虞縣南地名空桐有桐亭今應天府虞城縣水經注空桐澤在虞城東南春秋公遊于空澤卒于連中大尹左師興空澤之士千甲奉公自空桐入如沃宫者矣然則空澤與空桐當為一也   地名疑者一   逢澤【哀十四年】   釋例地理志言在滎陽開封縣東北逺疑今東京   闕地三十有二   管【隱十年下同】   老桃    稷【桓二年】   虚【十二年下同】        幽【莊十六年】   盂【僖二十一年】   汋陂【成十六年下同】 夫渠   朝郟【十八年下同】  城郜    幽丘   靡角之谷   訾母【襄十年】  南里【昭二十一年下同】   厨      新里    公里   赭丘     桑林之門  老丘【定十五年】城鉏【哀十一年】   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錫【六田宋鄭之間   隙地哀十一年】    鞌【十四年】   連中【二十六年下同館名】   沃宫     唐盂   春秋分記卷二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二十八    宋 程公説 撰書十   疆理書第四   衛地緫說   成王既黜殷命殺武庚復伐三監以殷餘民封康叔於衛居河淇間封軫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竟取扵有閻之土以共王職取扵相土之東都以會王蒐其後文公徙居楚丘成公復居帝丘蓋古兖州亦冀州南境之交也禹貢濟河惟兖州浮于濟漯逹于河浮于汶達于濟又冀州既載壺口覃懐底績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恒衛既從大陸既作周禮職方河東曰兖州河内曰冀州在天文陬訾之次營室東壁之分辰居亥宫曰雙魚其封疆界于河濟厠居晉齊魯曹陳鄭之間故衛不能以抗大國者封疆狹小地非險固故也其俗雜數國尚儒學端而信然朝歌俗淫猶有紂之餘風存焉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八>   衛地釋名   衛【隱三年】   故商都牧野之邑亦曰殷虚成王滅三監中分其地以立康叔曰衛今衛州黎陽縣衛鎮   楚丘【僖二年】   開徳府衛南縣西南有楚丘城【開徳澶州】   訾婁【十八年】   開封府長垣縣西北十六里訾婁城衛侯師于訾婁即此風俗傳云長垣西北有訾婁是也   帝丘【三十一年】   古顓帝之墟故曰帝丘夏后相居此夏伯昆吾亦都之故曰昆吾之墟成公自楚丘徙焉   清【隱四年】   釋例濟北東阿縣東北有清亭今東平府東阿縣   垂【八年】   釋例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今興仁府乘氏縣   越【桓元年】   近乘氏縣   蒲【三年】   釋例陳留長垣縣西南有蒲城今東京長垣縣   桃丘【十年】   釋例濟北東阿縣東南有桃丘今東阿縣   莘【十六年】   大名府莘縣   首止【十八年】   釋例陳留襄邑縣東南首鄉城今拱州襄邑縣東南首鄉   鄄【莊十四年】   濮州鄄城縣   曹【閔二年】   滑州白馬縣即詩文公野處曹邑   鹹【僖十三年】   開徳府濮陽縣東有鹹城   匡【十五年】   開封府長垣縣西南有匡城   宛濮【二十八年】   釋例陳留長垣縣西南有宛亭近濮水今長垣縣   戚【文元年】   釋例頓丘衛縣西戚城又臨阿縣東有戚城按衛縣今開徳府之觀城而臨阿即觀城之隣邑觀城之西爲臨邑之東兩戚城皆衛之戚也   清丘【宣十二年】   濮州臨濮縣   馬陵【成七年】   大名府元城縣東南地名馬陵   阿澤【襄十四年】   東平府東阿縣西南大澤   柯【十九年】   大名府内黃縣東北柯城後屬晉   澶淵【二十年】   隋開皇十六年置澶淵縣唐避髙祖諱改爲澶水貞觀十年省入臨河今屬開徳府釋例頓丘衛縣南繁汙也衛縣今觀城縣其南境即臨河   西鄙懿氏【二十六年】   釋例戚城西北有懿氏城今觀城縣地   平丘【昭十三年】   釋例陳留長垣縣西南平丘城今東京長垣縣   武父【定四年】   傳曰封略武父以南則武父衛之北境非河南武父也   相土之東都   釋例闕按帝丘即夏后相所都扵衛為東成公自楚丘徙夢康叔曰相奪予享公命祀相帝丘為相土之東都明矣   沙【七年】   經書盟于沙左傳作瑣釋例元城縣南有沙亭今屬大名府按成十二年公會晉侯衛侯于瑣澤公羊作沙澤釋例謂為闕地今以定七年沙瑣參之沙瑣二字實同名異又俱齊衛晉會盟之所則瑣澤與瑣一而已杜别瑣澤繫之闕地下非也   瓦【八年】   釋例東郡燕縣東北有瓦亭今滑州胙城縣   垂葭【十三年】   釋例髙平鉅野縣西有郥亭今濟州鉅野縣西南郥亭   牽【十四年】   傳曰晉人圍朝歌公會齊侯衛侯于脾上梁之間杜注脾上梁間即牽在魏郡黎陽縣東北有牽城今衛縣東北   鐵【哀二年】   釋例戚城南有鐵丘今臨河縣地   黎【十一年】   衛大叔疾寘其妻娣于黎今黎陽縣昭四年傳謂商紂為黎之蒐東夷叛之即此杜以為别是東夷國在魏郡加以疑辭析為二焉非也   平陽【十六年】   釋例東郡燕縣北平陽亭今滑州胙城縣   地名疑者二   五鹿【僖二十三年】   釋例濮陽縣南三十里有五鹿城元城縣東亦有五鹿墟   羊角【襄二十六年】   釋例東郡廩丘縣治羊角城又滑州東南有羊角故城   闕地三十有一   牧【隱五年】    城濮【莊二十七年】 滎澤【閔二年下同戰而又反河則非河南滎澤闕也】  共滕【别邑】   菟圃【僖十八年】   歛盂【二十八年下同】  襄牛    酅   新築【成二年下同】  鞫居    鍼【六年】   近關【襄十四年下同】  丘宫    茅氏【二十六年下同戚東   鄙】      圉     平夀【昭二十年下同】   死鳥     有閻之土【定四年下同】   豚澤【六年】    曲濮【八年下同】  鄟澤   盂【十四年】    外州【哀十一年下同】 巢   鄖      少禘    藉圃【十七年】   蒲【二十五年下同】   泠     城鉏   平莊之上【二十六年】   蔡陳地緫說   周武王賴閼父為陶正封其子嬀滿扵大昊之墟曰陳又封叔度扵蔡皆古豫州地也在天文則得鄭分野之交其封域居宋衛鄭許之間南境接楚春秋時晉楚兵爭陳蔡鄭許當其衝無歳不被其害鄭之國疆視三國稍加又多賢大夫相與維持猶能植立而陳蔡與許則岌岌自保之不暇其後蔡平侯自上蔡遷都新蔡成公又自新蔡遷都州來二國地廣而平無名山大澤西望外方東不及孟豬故地名見扵經傳者無幾用是疆理之狹矣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八>   蔡地釋名   蔡【隱四年】   蔡州上蔡縣州北五十五里   新蔡   古吕國平侯自上蔡遷焉今蔡州新蔡縣   下蔡   故州來國楚滅之夫差時成公自新蔡遷焉今夀春府下蔡縣   鄧【桓二年】   釋例潁川召陵縣西南鄧城故城在今潁昌府郾城縣東   桑隧【成六年】   釋例汝南朗陵縣東北桑里亭朗陵故城在今蔡州確山縣西南   闕地二   莘【莊十年】    郥陽【昭十九年】   陳地釋名   陳【隱三年】   包犧氏都曰大昊之墟周封舜後嬀滿扵此爲陳國在今淮寜府宛丘縣故陳州治也   焦【僖二十三年下同】   亳州譙縣   夷   亦曰夷父及城父今亳州城父縣   壺丘【文九年】   水經注汝水逕壺丘城北故陳也楚侵陳克壺丘是也   辰陵【宣十一年】   水經注京相璠曰潁川長平有故辰亭杜預曰長平縣東南有辰亭今此城在長平城西北長平城在東南或杜氏與傳書之誤長平今淮寜府西華縣則辰陵當在其西北   鳴鹿【成十六年】   亳州鹿邑縣州西二百二十里廣記云本曰鳴鹿東漢置武平縣隋開皇十八年改爲鹿邑   闕地一   大【哀公六年】   春秋分記卷二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二十九   宋 程公說 撰書十一   疆理書第五   鄭地緫説   周宣王初封其母弟友於宗周畿内是為鄭桓公今華州鄭縣也號曰先鄭為幽王大司徒甚得周衆與東北之人問扵史伯曰王室多故余安逃死史伯曰其濟洛河潁之間乎地近虢鄶君若以周難之故寄帑與賄則君之土也桓公從之後三年幽王為犬戎所殺桓公死之子武公立竟取十邑之地而國之實髙辛氏火正祝融之墟號曰新鄭蓋與東周並古豫州地也其國前華後河右洛左濟食溱洧焉土陿而險山居谷汲其俗淫在天文夀星之次角亢之分辰居辰宫曰天秤其封域西聨王畿北抗晉東北並衛東近宋東南倚陳南境並楚邊邑春秋時晉楚交兵鄭無歳不被其害北從晉則楚伐之于南南從楚則晉伐之扵北至子産為相以禮治國晉楚之暴莫能加焉嘗考地勢雖曰荆河通逹而嵩山虎牢之形勢亦有險要故傳言晉悼公城虎牢而鄭服者此也虎牢本王畿其後賜鄭倚以為國蓋在河濟之南伊洛之東居此則晉兵之來可以禦之云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九>   鄭地釋名   先鄭   華州鄭縣附見秦地圖   鄭【隱元年下同】   古有熊國黃帝所都亦為髙辛氏火正祝融之墟其後世為鄶國鄭桓公始封在華州之鄭其子武公與平王東遷乃取鄶徙居焉是為新鄭今鄭州新鄭縣得名以此   鄢   亦曰鄢陵成十六年晉敗楚于鄢陵即此六國曰安陵兩漢晉爲鄢陵縣俱屬潁川郡國朝因其名屬開封府按後漢志曰鄢陵春秋時曰鄢注曰克段于鄢晉敗楚師于鄢陵釋例亦然知其爲鄭之鄢無疑惟是漢陳留郡有曰傿縣潁川郡又有曰郾縣潁川之郾蓋今潁昌之郾城是也陳留之傿則王莽所易為順通在東漢屬梁國者是也應劭扵前漢志誤以陳留之傿爲即克段之鄢水經注據此爲正謂克段于鄢其地在漢屬陳留杜預誤作潁川鄢陵蓋從應劭注耳此自應誤何得云杜誤乎   制   制巖邑也虢叔死焉故東虢也今鄭州滎陽縣   京   叔段居之謂之京城大叔漢為京縣楚漢戰京索間即此今滎陽縣東有京故城   廩延   釋例酸棗縣北有延津縣今屬開封府廣記載滑州白馬縣有滑臺本鄭廩延邑其城甚固或以為疑按酸棗在河南滑州在河北酸棗之北即滑州之南廩延當在滑州由此濟河而南故曰延津水經注滑臺城即鄭廩延邑下有延津   長葛【五年下同】   潁昌府長社縣北有葛城【潁昌許州】   制【虎牢】   傳燕人畏鄭三軍而不虞制人亦曰北制鄭邑也有故虎牢城周穆王獵于鄭圃獲虎命畜之名曰虎牢其地居河洛之南蓋鄭要衝晉悼公城之而鄭服今孟州汜水縣   祊【八年】   釋例琅邪費縣東南有祊城今沂州費縣   時來【十一年下同】   釋例滎陽縣東有釐城今滎陽縣東   鄔   釋例河南緱氏縣西南有鄔聚今河南府偃師縣傳言王取鄔劉蔿邘之田于鄭   劉   釋例河南緱氏縣西北有劉亭今緱氏鎮   祭【桓十一年】   釋例陳留長垣縣東北有祭城今開封府長垣縣   武父【十二年】   釋例陳留濟陽縣東北有武父城今開封府東明縣濟陽鎮   牛首【十四年】   開封府咸平縣有牛首城在陳留西南十一里   櫟【十五年】   潁昌府陽翟縣經書鄭伯突入于櫟左傳突殺檀伯而居之服䖍曰守櫟大夫櫟鄭之大都宋忠曰今陽翟也王隱曰翟本櫟也   滑【莊三年】   釋例陳留襄邑縣西北有滑亭今拱州襄邑縣   大陵【十四年】   京相璠曰潁川臨潁縣東北二十五里有故巨陵亭古大陵也鄭厲公獲傅瑕扵大陵即此   扈【二十三年】   釋例滎陽卷縣西北有扈亭卷縣故城在今鄭州原武縣東   桐丘【二十八年】   水經洧水東南逕桐丘城西南去許昌故城可三十五里其城南即長隄因洧水之北防西面桐丘其城斜長而不方蓋憑丘之稱即城之名矣許昌今潁昌府許田鎮南三十里   清【閔二年】   經鄭棄其師左傳髙克奔陳鄭人為之賦清人按詩鄭國風清人刺文公也鄭氏曰清者髙克所帥衆之邑釋例滎陽中牟縣西有清陽亭今開封府中牟縣   新宻【僖六年】   鄭州密縣   汜【二十四年南汜】   周襄王避叔帶之難出適鄭處于汜以襄王所居因曰襄城今汝州襄城縣南汜城在焉   衡雍【二十八年下同】   釋例滎陽卷縣所治栢雍城在今原武縣東   王宫   鄭州滎澤縣西北有故王城   踐土   故王宫城内東北隅有踐土臺   汜【三十年東汜】   釋例滎陽中牟縣南有汜澤今屬開封府   原圃【三十三年下同】   東京中牟縣西北七里有圃田澤一名原圃寰宇記云其澤東西五十里南北二十六里西限長城東極官渡上承管城縣界曹家陂又益西北流爲二十四陂   鄶城   故鄶國新鄭縣東北有鄶城   匡【文元年】   釋例潁川新汲縣東北匡城今開封府扶溝縣   垂隴【二年】   釋例滎陽縣東有垂隴城今滎陽縣東隴城   狼淵【九年】   潁昌府臨潁縣繁城鎮西南有狼陂水經注青陵陂東入臨潁之狼陂   棐林【宣元年下同】   釋例滎陽宛陵縣東南有林鄉宛陵今開封府尉氏縣地   北林   中牟縣西有林亭在鄭北水經注是亭南去新鄭故城四十許里   邲【十二年下同】   鄭州管城縣南有古邲城晉楚戰處   管   古管國今管城縣   滎澤   滎陽縣東有滎澤   伯牛【成三年】   釋例開封府雍丘縣北有伯牛城   汜祭【四年】   汜水縣   蟲牢【五年】   開封府封丘縣北二里桐牢亭韋昭曰古蟲牢地也   繞角【六年】   汝州魯山縣南有繞角臺   鳴鴈【十六年下同】   釋例陳留雍丘縣西北有鳴鴈亭今雍丘縣水經注今俗人尚謂為白鴈亭   制田   開封府尉氏縣制澤陂   髙氏【十七年下同】   釋例河南陽翟縣西南有髙氏亭今陽翟縣   曲洧   漢宣帝神雀二年置新汲縣扵許之汲鄉曲洧城今扶溝縣西有漢新汲縣故城下臨洧水   鄫【襄元年】   襄邑縣東南有鄫城   城棣【五年】   釋例陳留酸棗縣西南有棣城今開封府陳留縣   隂阪【九年下同】   水經注洧水東逕隂阪北水有梁焉俗謂是濟爲參辰左傳晉伐鄭濟于隂阪次于隂口而還是也杜預曰陰阪洧津也   隂口   近隂阪服䖍曰水南曰隂口者水口也   陽陵【十年】   傳曰諸侯之師還鄭至于陽陵晉與楚夾潁而軍則陽陵在潁北也或以爲襄城武陽縣者非   向【十一年下同】   釋例潁川長社縣東北向鄉今潁昌府長社縣東北   瑣   釋例滎陽宛陵縣西有瑣候亭今尉氏縣   湛阪【十六年】   水經注湛水北悉枕翼魚齒山阜山有長阪又即湛水以名陂   汾【十八年下同】   汝州襄城縣東北汾丘城   魚陵   襄城縣魚齒山   上棘   水經注潁水過陽翟縣又逕上棘城西傳楚師伐鄭城上棘以渉潁者也陽翟縣西有故堰   雍梁   釋例河南陽翟縣東北有雍氏城今潁昌府陽翟縣   棘澤【二十四年】   水經注長社縣北有禀水又東南逕棘城即傳楚子伐鄭次于棘澤者也   黃崖【二十八年】   黃水自尉氏至新鄭黃水之崖   酸棗【三十年】   開封府酸棗縣   鈞臺【昭四年】   夏后有鈞臺之享今陽翟縣有鈞臺在南   菟氏【五年下同】   菟氏城在尉氏縣西北四十里   索氏   晉地道志謂京有大索大索亭今汜水縣   圉   雍丘縣南五十里傳晉韓宣子如楚鄭伯勞諸圉杜疑其路迂非迂也   皋鼬【定四年】   臨潁縣繁城鎮東南有成皋亭   黃池【哀十三年下同】   在户牖西北開封府封丘縣南有黃亭   户牖   釋例外黄縣西北東昬城外黄故城在雍丘東   犫【昭元年下同】   後屬楚在漢為犫縣後廢故城在汝州魯山縣東南   郟   後屬楚潁昌府郟縣   地名疑者一   時門【昭十九年】   寰宇記云拱州襄邑縣北七十五里蛟龍池鄭時門之外洧淵也按洧水在鄭國之近襄邑迂逺非是   闕地三十八   城潁【隱元年下同】  潁谷    蔿【十一年下同】   邘      狐壤    繻葛【桓五年】東郊【十四年】   弭【莊二十一年】  柯澤【僖二十二年】函陵【三十年】   綿訾【文元年】  暴【八年】   棐【十三年】    鯈【十七年】   南里【宣三年下同】   郔      厲【九年下同】   柳棼   鄤【成三年下同】   丘輿    訾【成十三年】   督揚【十六年】   柯陵【十七年下同鄭西地】戲童   鄵【襄七年】    戲【九年】    梧【十年】   亳城北【十一年下同】 蕭魚    濟隧   胥靡【十八年下同】  獻于    城麇【二十六年下同】   樂氏     斗城【三十年】  薰隧【昭元年城門外】   柤【六年】     萑蒲之澤【二十年】   曹地總説   周武王封叔振鐸于曹禹貢兖州陶丘北也在天文得宋分野之交其封域在雷夏菏澤之野昔堯游成陽死而葬焉舜漁於雷澤民俗化其遺風重厚多君子務稼穡薄衣食以致蓄積其封域夾於魯衛之間   曹地釋名   曹【桓九年】   故三朡國曹都焉其後范蠡變姓名寓居扵陶今廣濟軍定陶縣在興仁府東北二十里   黍丘【哀七年】   釋例梁國下邑縣西南有黍丘亭今應天府下邑縣   闕地九   洮【僖八年】    曹隧【襄十七年下同】 重丘   鄸【昭二十年】    郊【定十二年】   揖丘【哀七年下同】   大城     鍾     邘   燕地緫説   召公奭佐文武定天下至成王留之相焉封其子為北燕伯蓋古冀州北境也舜以冀州南北闊大分衛水爲并州燕以北為幽州北方幽昧故曰幽顓頊都帝丘其地北至幽陵即此殷復省幽州入冀州周禮職方東北曰幽州在天文析木之次尾箕之分辰居寅宫曰人馬其境居天下北門鎖夷夏關户右拒遼水左控忻代跨據常山之尾襟憑負海之險然國僻且逺不通中國其俗剛强而好勇慷慨而尚氣春秋説題辭云箕尾為燕隂氣生俗貪利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九>   燕地釋名   燕【莊三十年】   武王封帝堯之後扵薊又封召公扵北燕今河北化外幽州薊縣   阪泉【僖二十五年】   河北化外嬀州城東   冀之北土【昭四年】   古冀州也北土幽燕之屬   唐【十二年】   釋例中山有唐縣鄀地也今中山府唐縣   闕地一   虢【昭七年】   秦地緫説   周孝王命非子養馬汧渭間孝王分為附庸而邑之秦號曰嬴秦今秦州有秦谷亭即秦國始封之邑至襄公討西戎救周平王東遷王城乃以岐豐之地賜之遂有宗周八百里之地秦徳公既立卜居雍曰後世子孫將飲馬于河以為秦都更春秋至戰國孝公乃自秦徙雍【鳳翔府】後又自雍徙都宗周蓋古雍州秦雍俱屬焉禹貢黒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涇屬渭汭漆沮既從酆水攸同厥土黃壤浮于積石至于龍門西河會于渭汭周禮職方正西曰雍州在天文鶉首之次東井輿鬼之分辰居未宫曰巨蟹其封域東阻崤函之險桃林之塞表以大河西有隴坻之隘岐梁之地繞以汧渭南則終南大一連岡乎嶓冢北則髙陵平原踞倚乎涇洛考其初撫封逺且僻未嘗與中國接自入春秋因得西周王畿之地勢力强大遂與中國會盟往來交贄及戰攻相及者晉為多蓋晉國河東境土相接且近焉故也其土曠而腴其民義而健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九>   秦地釋名   秦【桓四年】   秦谷非子始封今秦州隴成縣   雍【僖十三年】   本王畿徳公卜居雍孝公徙焉説者謂四面積髙曰雍宜為神明之隩故有五畤以祠上帝今鳳翔府天興縣   靈臺【僖十五年下同】   釋例始平鄠縣今京兆府鄠縣   王城   故荔戎國秦共公獲之更名臨晉以築髙壘臨晉國故曰臨晉故城在今同州朝邑縣西南而王城在東則爲朝邑之南矣   彭衙【文二年下同】   釋例馮翊郃陽縣西北有彭城郃陽今同州郃陽縣或云彭衙故城在今同州白水縣東北白水二漢衙縣地也按郃陽在白水東北則衙在郃陽白水之間   汪   釋例馮翊臨晉東有故汪城在今朝邑縣南   少梁【十年】   禹貢梁山蓋大梁也今同州韓城縣西少梁亦在縣界   闕地八   具囿【僖三十三年】  邧【文四年下同】  新城   刳首【七年】    麻隧【成十三年下同】 侯麗   新楚     棫林【襄十四年】   春秋分記卷二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三十    宋 程公説 撰書十二   疆理書第六   楚地緫説   周成王封鬻熊曽孫熊繹扵荆蠻胙以子男之田居丹陽今歸州有丹陽故城在焉後徙枝江亦曰丹陽文王熊貲立始都郢初曰荆後改號楚蓋古荆州地也禹貢荆及衡陽惟荆州江漢朝宗于海九江孔殷沱潛既道雲土夢作又浮于江沱潜漢逾于洛至于南河周禮職方正南曰荆州在天文鶉尾之次翼軫之分辰居巳宫曰雙女其境北自汝潁南接衡湘西連巴東並吳方城帶其内長江阻其後而漢水淮水或迤其上或接其下漢東江南之境小國鱗次介于其間楚皆夷滅之其勢雄峙於南方出而北則與晉抗焉荆之為言彊也陽盛物堅其俗急悍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三十>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三十>   楚地釋名   楚【桓二年】   文王自丹陽都此今江陵府江陵縣北紀南城城東有小城名郢   鄢【十三年下同】   楚别都襄陽府宜城縣   荒谷   盛之荆州記云江陵縣東三里餘有三湖湖東有水名曰荒谷   冶父   荆州記云荒谷西北有苑號曰王園北有小城名曰冶父城傳謂莫敖縊于荒谷群帥囚于冶父即此   樠木之下【莊四年】   郡國志云武陵山亦曰樠木山傳謂楚武王卒扵樠木之下即此今郢州   那處【十八年】   釋例南郡編縣東南有那口城今荆門軍長林縣   津【十九年下同】   釋例或曰南郡江陵縣有津鄉江陵即荆南所治而廣記則云荆南枝江縣西有津鄉春秋傳巴敗楚于津之地考之晉志南郡統縣十一江陵枝江其二也枝江在江陵之西南而津鄉又在枝江之西則津不當在江陵縣也晉泰始初江表八郡猶為吳地杜預亦云江表所記特示其略謂為或曰亦疑之之辭以是言之廣記爲是而杜釋爲非按傳巴人伐楚楚子禦之大敗于津巴居楚上流而禦于津則在枝江之西明矣   湫   釋例南郡鄀縣東南有湫城鄀縣今省入襄陽府宜城縣   陘【僖四年下同】   釋例潁川召陵縣南有陘亭召陵故城在今潁昌府郾城縣東   召陵   郾城縣東有漢召陵縣故城   武城【六年】   釋例南陽宛縣北武城今鄧州南陽縣   析【二十五年】   本楚白羽邑昭十八年許遷于白羽後改為析漢因爲析縣今鄧州内鄉縣是也秦人過析隈即此隈謂隱蔽之處   商【文十年下同】   商州上雒縣   渚宫   江陵縣之南水經注今江陵城楚舡官地春秋之渚宫也元和郡國志渚宫楚别宫   期思   釋例弋陽期思縣東北有期思城今省入光州固始縣   廬【十四年】   襄陽府中廬縣   句澨【十六年】   楚國西界地名   沈【宣十二年】   杜注沈或作寢廣記曰本寢丘縣叔敖子所封之邑及秦滅楚蒙恬攻寢即此漢為寢縣今光州固始縣   州來【成七年下同】   故州來國爲楚所滅傳靈王狩于州來次于潁尾地蓋在淮潁之會後吳取之以封季札至夫差時蔡成公畏楚徙此謂之下蔡今夀春府下蔡縣是也釋例以州來爲楚邑而又以延州來為呉邑誤矣其詳見吳地理【夀春夀州】   申   本申國鄧州南陽縣在方城之内申息北門所以備中國   吕   古吕國今蔡州新蔡縣國語當成周之時南有荆蠻申吕其在穆王則有吕侯訓夏贖刑傳謂子重請取于申吕以爲賞田巫臣曰不可此申吕所以邑也是以為賦以御北方若取之是無申吕也晉鄭必至于漢蓋楚以方城爲固而申在方城之上吕在方城之下形勢綿絡實備北方要處   鍾離【十五年下同】   故鍾離子國後爲楚邊邑今濠州鍾離縣在淮之南   葉   汝州葉縣   瑕【十六年】   水經注北肥水逕山桑縣又東積爲陂曰瑕陂陂水又東南逕瑕城南傳楚師還及瑕即此城也故京相璠曰瑕楚地山桑今亳州蒙城縣   繁陽【襄四年】   廣記潁昌府臨潁縣繁城鎮有繁陽亭   棠【十四年】   真州六合縣   雩婁【二十六年下同】   九江壽春記云金明城西南一百二十里有雩婁城堯之婁子城也又淮南子云楚相作期思之陂灌雩婁之野期思陂今安豐軍芍陂是釋例安豐雩婁縣今入安豐軍   棘   釋例譙國鄼縣東北有棘亭今亳州鄼縣   雲夢【昭三年江南之夢定四年雲中】   楚之雲夢跨江南北   雲夢辨   禹貢曰雲土夢作又周禮正南曰荆州其澤藪曰雲瞢昭三年傳楚子與鄭伯田于江南之夢定四年傳楚子入于雲中雲夢之名澤其來尚矣按地理志江夏之西陵南郡之編縣有雲夢宫華容有雲夢澤郡國志云竟陵城西大澤是也鄭康成曰雲夢在華容杜預云南郡枝江縣西有雲夢城江夏安陸縣東南亦有雲夢城或曰南郡華容縣東南有巴丘湖江南之夢也又曰楚之雲夢跨江南北樂史寰宇記曰雲夢澤半在江南半在江北其水中平土丘半出酈元水經謂自江陵東界為雲夢北為雲夢之藪穎逹謂雲夢一澤而每處有名者司馬相如子虚賦云雲夢者方九百里則此澤跨江南北每處名存焉穎逹又引左傳所稱雲中謂此澤亦得單稱雲單稱夢是雲夢一澤也特其疆界闊逺不可明指一處限而言之然諸儒疑禹貢有雲土夢作又及傳有雲中江南之夢之句遂分雲夢為二澤故沈括謂江南為夢江北為雲其筆談所載曰舊尚書曰雲夢土作又本朝太宗時得古本尚書作雲土夢作又詔改禹貢從古本孔安國注雲夢乏澤在江南不然也據左傳吳人入郢楚子渉睢濟江入于雲中王寢盜攻之以戈擊王王奔鄖楚子自郢西走渉睢則當出于江南後渉江入于雲中遂奔鄖鄖則今之安州渉江而後至雲入雲然後至鄖則雲在江北也左傳曰鄭伯如楚子産相楚子享之既享子産乃具田備王以田江南之夢杜預注云楚之雲夢跨江南北曰江南之夢則雲在江北明矣元豐中有郭思者能言漢沔間地理亦以謂江南為夢江北為雲予以左傳騐之思之説信然江南則今之公安石首建寜等縣江北則玉沙監利景陵等縣乃水之所委其地最下江南上浙水出稍髙方土而夢已作又矣此古本之爲允也【以上皆筆談所記】王雱又從而為之辭曰雲之地土見而已夢之地非特土見草木生之矣非特草木生之人有加工又之者矣草木生之謂作也加工又之謂又也嘗以上所引諸書載雲夢地理而證二者之説則沈辨失之拘王説失之鑿且如傳言䢵夫人棄鬭伯比于夢中䢵國今江北復州安陸之區則所棄之夢中近䢵國必無過江南而棄之之理是江北亦有夢非止囿於江南也孔安國謂雲夢之澤在江南此説亦失之然謂其中有平土丘水去可為耕作畎畆之治解釋猶有古風故穎逹曰經之土字在二字之間者蓋史文兼上下也蘇軾云古語如此猶曰纎縞云爾蓋纎字居縞二色之間古文如此下語也意以謂土既見則可作又矣此又足以破王氏之説也必參考而精言則楚之雲夢跨江南北非止一隅如杜預釋左傳地理郡國寰宇水經諸書孔穎逹司馬相如之説皆爲得之要不必指北爲雲南爲夢也今江夏漢沔所會之地淵藪彌望水天一色自江北而言則監利玉沙竟陵之水極多自江南而言則華容石首公安之水亦匯吳分華容置監利縣監利在北而華容在南在南者帶洞庭青草在北者連大㵿白湖杜謂雲夢跨江南北指此信矣所謂九百里雲夢安知不指洞庭青草之屬而言之故今監利華容有大藪澤皆七澤之雲夢也   櫟【昭四年下同】   釋例汝南新蔡縣東北有櫟亭今蔡州新蔡縣   麻   釋例此麻當在汝隂左右今潁昌縣   夏汭   沈尹射奔命于夏汭今漢水曲入江處   乾谿【六年】   亳州城父縣乾谿水在縣南五里   章華【七年】   水經注江陵縣東三湖湖則有章華臺臺髙十丈基廣十五丈韋昭以為章華亦地名   不羮【十一年】   釋例襄城縣東南有不羮城定陵縣西北有不羮亭襄城今汝州屬邑也定陵今潁昌之舞陽也二邑相近襄城東南即定陵西北之境楚子所城當以襄城為正意者亭近扵城故定陵之亭以是為名耳   潁尾【十二年】   壽春府西潁水口水經注蓋水之會淮也   魚陂【十三年下同】   水經注竟陵大城城傍有甘魚陂左傳公子黒肱為令尹次于魚陂者也竟陵縣今屬復州   豫章   楚師還自徐呉人敗諸豫章杜預注曰定二年楚人伐呉師于豫章呉人見舟于豫章而潛師于巢以軍楚師于豫章又柏舉之役【四年】呉人舍舟于淮汭自豫章與楚夾漢此皆當在江北淮水南蓋後徙在江南豫章杜又云豫章漢東江北地名則春秋豫章盖在江北而今豫章隆興府非春秋之豫章也漢地理志豫章郡髙帝置第年代闊逺文字殘闕無從考見所徙年月耳按宋武帝討劉毅遣王鎮惡先襲至豫章口豫章口去江陵城二十里信知春秋豫章去江陵甚近今隆興蓋不相干   鄖【十四年】   使鬬辛居鄖以無忘舊勲廣記云今復州治景陵縣   隂【十九年下同】   遷隂于下隂隂亦曰上隂釋例南鄉隂縣今光化軍乾徳縣   下隂   水經注光化軍故下隂也則下隂去隂不逺矣   城父   大子建居于城父釋例襄城城父縣今汝州葉縣   雞父【二十三年】   釋例安豐縣南有雞備亭今安豐軍   卷【二十五年】   釋例南陽葉縣南有卷亭今汝州葉縣   潛【二十七年下同】   釋例廬江六縣西南潛城今安豐軍   窮   安豐窮谷沈尹戍與呉師遇于窮即此【詳見水門】   容城【定四年下同】   岳州華容縣   大隧 直轅 冥阨   定四年呉師伐楚舎舟淮汭【吳乘舟從淮來過蔡而舍之】自豫章與楚夾漢【豫章漢東北地名後移扵江南置郡】左司馬戍謂子常曰子㳂漢而與之上下【遮使勿渡】我悉方城外以毁其舟【以方城外人毁吳所舎舟】還塞大隧直轅冥阨子濟漢而伐之我自後擊之必大敗之方城自唐州比陽縣界至方城縣又至汝州葉縣大隧直轅阨三者杜云漢東險道疑在信陽軍羅山縣界其縣界石城山甚險峻史記謂之冥阨魏攻之又吕氏春秋九塞冥阨其一焉其地與淮蔡接境在信陽軍東北一百二十里又東北至蔡州二百二十里吳人自淮而來過蔡而舎舟楚司馬戍欲扵此塞之也   栢舉   水經注舉水逕齊安郡西又南東歴赤亭下又分為二水南流注于江謂之舉洲春秋左傳吳楚陳于栢舉京相璠曰漢東地也夏有洰水或作舉齊安今黃州   堂谿【五年】   潁昌府郾城縣   豐【哀四年下同】   鄧州内鄉縣南有酆鄉   三户   内鄉縣丹水鎮有三户亭   橐皋【十二年】   釋例淮南逡遒縣東南槀澤亭合肥志浚遒城在廬州梁縣南三十里東南去橐皋六十里   白【十六年下同】   釋例汝隂褒信縣西南有白亭今蔡州褒信縣西南   慎   漢爲慎縣故城在順昌府潁上縣西北   汝隂田【成十六年】   潁昌府   淮北之田【昭九年下同】   淮水北田宿亳蔡潁之地   夷濮西田【本陳地】   水經注沙水逕新陽縣北又東分為二水即春秋所謂夷濮之水也東南逕城父縣西南枝津出焉俗謂之夷水也一水東注即濮水也夷濮西田在二水之西矣   地名疑者一   柤【襄十年】   杜釋闕或曰彭城傳陽縣西北有柤水溝魯國薛縣西南有柤亭譙國攅縣治戯鄉皆去鍾離五百餘里非諸侯六日再會所至也或曰汝南安城縣西南有鍾離亭西平縣北有柤亭去偪陽近千里又非自會九日之所能滅國皆非也   闕地五十有三   沈鹿【桓八年】   郊郢【十一年】  夕室【莊十九年下同】   絰皇     睽【僖二十七年下同】 蔿   連穀【二十八年】   范【文十年】   大林【十六年下同】   陽丘     訾枝    選   阪髙     臨品    石谿   仞      轑陽【宣四年下同】 烝野   漳澨     臯滸    郔【十一年下同】   沂【楚邑】     新石【成十五年】  巢【十七年下同】   駕      釐     虺   庸浦【襄十三年】   瑣【昭五年下同】  南懷   汝清     中犫【十三年下同】 息舟   訾梁     棘闈    訾   宗丘【十四年】   長岸【十七年】  薳澨【二十三年】圉陽【二十四年】   州屈【二十五年下同】 茄   丘皇     養【昭三十年】   南岡【三十一年】城口【定四年】   稷【五年下同】   軍祥   麇      公壻之谿  脾洩   負函【哀四年下同】  繒關   呉地緫説   大伯遜國去之荆蠻號曰勾呉荆蠻義之歸者千餘家爲呉大伯仲雍嗣之斷髮文身臝以為飾不與中國通蓋古揚州地也禹貢淮海惟揚州彭蠡既豬陽鳥攸居三江既入震澤底定厥土惟塗泥㳂于江海逹于淮泗周禮職方東南曰揚州在天文星紀之次斗牛之分辰居丑宫曰磨蝎其境襟三江帶五湖阻大海逹長淮自夀夢而下呉國愈大通於上國杜佑曰揚州人性輕揚地非形勢然長淮大江皆可拒守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三十>   呉地釋名   呉【成七年】   吳故國周大伯之邑今平江府吳縣按闔廬城周迴三十里水陸十有二門【平江蘇州】   鳩兹【襄三年】   太平州蕪湖縣廣記云本吳鳩兹地   善道【襄五年】   晉人將為吳會諸侯以其道逺故使魯衛先會呉于善道蓋徃會之也穀梁作善稻曰吳謂善伊謂稻緩號從中國名從主人范甯曰善稻呉地夷狄所號地形乃物類當從中國言之以教殊俗故不言伊緩而言善稻則善道之爲呉地灼然無疑而杜預釋例謂為闕地不知屬何國誤矣按阮勝之南兖州記盱眙縣是古善道在淮河南今盱眙軍是也扵呉為北境而距徐境之南且東諸侯之道故魯衛扵此會吳云   朱方【昭四年】   鎮江府丹徒縣廣記云春秋謂之朱方【鎮江潤州】   延【襄三十一年】   常州晉陵縣有季札墓在縣北七十里   延州來辯   傳曰延州來季子其果立乎杜預注延州來季札邑其釋例以州來為楚邑而延州來則附之呉地曰闕不知其處是以州來别為楚邑而延州來則自為吳之一邑也按延陵吳地在今之常州州來楚邑在今之夀春春秋經書吳入州來呉滅州來凡兩見焉公羊傳曰闔廬致國乎季子季子不受去之延陵終身不入呉國檀弓載孔子之言曰延陵季子吳之習於禮者也此延與州來二邑之辨其不可并為一明矣由左傳有延州來季子之言是使杜預惑焉而以延州來為吳之一邑嘗以經傳書州來事跡始末考之成公七年經書吳入州來則吳始以兵入之至襄三十一年傳雖以延州來冠季子之號然昭十二年楚靈王狩于州來州來蓋猶屬楚十三年經書吳滅州來扵此州來方爲呉所滅然二十三年傳言呉人伐州來楚奔命救州來又夫差時蔡成公自新蔡徙焉故州來亦曰下蔡則州來在楚實淮北要地吳雖曽入而滅之未必能守所以再伐焉而楚必救之也服䖍曰延延陵也州來邑名季子讓王位外延陵為大夫食邑州來傳家通言此義為允又按廣記云州來呉取之封季札水經注吳季子始封延陵後邑州來故曰延州來二書所述與服䖍之説合以是言之延陵為季子封邑及季子讓國之延陵吳人尊禮焉以楚州來加其食邑春秋疆埸彼此所屬無常左傳曰延州來季子明季子並食此二邑意者若今帶遥郡之制耳蓋季子吳之望州來吳楚之要境吳以是封季子示重吳而制楚義或有焉固不可謂吳楚有兩州來而遂混延州來爲一也   鵲岸【昭五年】   廬州舒城縣有鵲岸渚   檇李【定十四年下同】   吳南境今嘉興府嘉興縣有檇李故城吳越扵此分境【嘉興秀州】   陘   闔廬還卒于陘去檇李七里則闔廬還國之道當為呉地釋例以爲越地疑非也   夫椒【哀元年】   平江府吳縣西南大湖中有椒山孔潁逹曰杜扵此注以椒為山名土地名以夫椒爲地名以戰必在山旁以山表地耳平江蓋吳地賈逵杜預以夫椒為越地非也   邗【九年】   揚州江都縣有此名韓江射陽今楚州山陽縣至末口入淮謂之韓江口【邗音寒】   鄖【十二年】   泰州海陵縣   笠澤【十七年】   平江府吳江縣上承大湖更逕笠澤   艾【三十年】   隆興府分寜縣本艾縣地【隆興洪州】   闕地四   皋舟隘【襄十四年呉險阨之道】     房鍾【昭六年】   良【哀十五年】    頯黄氏【十六年】   春秋分記卷三十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三十一   宋 程公説 撰書十三   疆理書第七   列國地總説   晉地理志云春秋之初尚有千二百國迄獲麟之末弑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見於經傳者百有七十國百三十有九知其所居三十一國盡亡其處蠻夷戎狄不在其間盖自文武成康以來三十有三世獨宣王能紀綱諸夏幽平以後諸侯放恣雖二霸迭興以攘夷狄尊王室為事而會盟征伐皆自己出顧其所攻滅蓋已多矣况扵荆楚彊暴漢陽諸姬又實盡之則列爵分土宜不能復王制之舊也嘗考杜預釋地諸紀載列國土地名較晉史百七十國之數同是春秋侯國之存者大略無越扵此然黎之蒐衛邑也姒褒女之姓也預皆别以爲國而曰吕曰原曰温曰魏曰宗曰鄾則闕而不書余用是正其誤補其遺自王畿外總為百七十有二國大國十三見扵上方由杞而下爲次國八爲小國百有九爲古侯國四十有一有論春秋侯國者可以折矣若其封疆褊隘介於大國紛錯不一則並附見王畿列國指掌圖尚附扵諸侯之義云   次國   杞地釋名   杞【隱四年下同】   東京雍丘縣   牟婁   釋例城陽諸縣東北婁鄉今宻州諸城縣   淳于【桓五年】   宻州髙宻縣故淳于縣也左傳以為淳于公亡國杞遂并而有之按淳于公不見扵經而牟婁為邑在隱四年已繫之杞牟婁近淳于則淳于為杞地明矣或曰淳于公即杞公也   滕地釋名   滕【隱七年】   徐州滕縣   薛地釋名   薛【隱十一年】   徐州滕縣東有薛城   邳【定元年】   釋例下邳縣故邳國今淮陽軍   莒地釋名   莒【隱二年下同】   宻州莒縣   宻   宻州髙宻縣   向【僖二十六年】   公會莒茲平公盟于向宣四年公伐莒取向蓋向雖莒邑而密在魯境魯是以取焉今沂州承縣東南有向城   鄆【文十二年】   莒邑魯取之今沂州沂水縣   渠丘【成八年】   釋例城陽莒縣南有渠丘今莒縣有蘧里廣記云在宻州安丘縣   介根【襄二十四年】   釋例城陽黔陬縣東北計其城又密東南有古豕根今黔陬省入密州膠西縣   防兹【昭五年】   釋例城陽平昌縣西南有防亭姑幕縣東北有茲亭今平昌故城在宻州安丘縣南   紀鄣【十九年】   海州東海縣四面環海水東北有紀城   鄢陵【文七年】   且于【襄二十三年下同】 夀舒   蒲侯氏    大厖【昭元年下同】  常儀靡   郠【十年】     夀餘【二十二年】   邾地釋名   邾【隱元年】   襲慶府鄒縣   魚門【僖二十二年邾城門】   繹【文十三年】   繹山在鄒縣北   狐駘【襄四年】   釋例魯國蕃縣東南目台亭今徐州滕縣   漆【二十一年下同】   釋例髙平南平縣東北漆鄉今鄒縣   閭丘   釋例髙平南平陽縣西北顯閭亭水經注按漆鄉在縣東北漆鄉東北十里見有閭丘鄉非顯閭也今鄒縣北   濫【昭三十一年】   釋例東海昌慮縣治濫鄉城今徐州滕縣東南有昌慮縣地   漷東田    沂西田【哀二年】   魯伐邾取漷東田及沂西田二田皆在今沂州界   茅【七年下同】   釋例髙平縣西南茅鄉亭今濟州任城縣   范門【邾郭門】   翼【隱元年】    偃【僖元年下同】   虚丘   訾婁【三十三年】   蟲【昭十九年】    離姑【二十三年】   絞【哀二年以上】   小邾地釋名   郳【莊五年】   釋例東海昌慮縣東北有郳城今徐州滕縣   勾繹【哀二年】   越地釋名   越【昭三十二年】   禹會諸侯江南計功而崩因葬焉命曰會稽會稽者會計也其後帝少康封庶子杼于會稽以奉禹祀號爲越今紹興府會稽縣南有會稽山即哀元年越子保于會稽之地【紹興越州】   姑蔑【哀十三年】   衢州龍㳺縣   甬東【二十二年】   慶元府定海縣有大浹江廣記曰越滅吳欲遷吳王夫差于甬東韋昭以爲句章東浹口外洲是也【慶元明州】   【哀十九年】   許地釋名   許【隱十一年】   潁昌府長社縣許田鎮   展陂【成四年下同】  鉏任泠敦田 叔申之封【十四年】棫林【襄十六年下同】  函氏   小國   虞地釋名   虞【桓十年】   陜州平陸縣呉山在西上有虞城   㒹軨【僖二年下同】   陜州平陸縣東北四十里㒹軨坂水經注有東西絶澗左右幽空窮深地壑中則築以成道指南北之路謂之軨橋穆天子傳登于薄㒹軨之際乃宿于虞楚也   鄍   平陸縣東北二十里傳入自㒹軨伐鄍三門   虢地釋名   虢【隱元年上陽】   陜州陜縣東南虢城虢仲所封   西虢【隱元年】   鳳翔府虢縣虢叔所封   莘【莊三十二年】   陜州陜縣有莘原   虢略【僖十五年亦見晉地】   虢州本虢南境後屬晉   下陽【僖二年下同】   陜州平陸縣東北故大陽縣【二傳俱作夏陽按上陽下陽俱虢邑都曰夏非】   桑田   陜州靈寳縣稠桑驛   玤【莊二十一年】   隨地釋名   隨【桓六年】   隨州隨縣在漢水之東   瑕【桓六年】    速杞【八年傳】   邢地釋名   邢【隱五年】   信徳府龍岡縣   夷儀【閔二年】   龍岡縣北有夷儀嶺   聶北【僖元年】   紀地釋名   紀【隱元年】   青州夀光縣有紀故城   浮來【八年】   釋例東莞縣北有邳鄉西有公來山號邳來澗今沂州沂水縣   郱【莊元年下同】   釋例東莞臨朐縣東南郱城今青州臨朐縣   鄑   釋例北海都昌縣西有訾城今濰州昌邑縣   郚   漢為郚城縣其後廢有郚城在焉今故城在宻州安丘縣穀梁以紀郱鄑郚爲四國非也   酅【三年】   齊國東安平縣   梁地釋名   梁【桓九年】   同州夏陽縣   新里【僖十八年傳】   郕地釋名   郕【隱五年】   東平剛縣西南有郕鄉今濟州任城縣南   夫鍾【桓十一年】   郕邽【文十二年傳】   徐地釋名   徐【僖三年】   泗州臨淮縣徐城鎮   婁林【十五年】   釋例大徐城東婁林鄉今臨淮縣西南   蒲隧【昭十六年】   釋例下邳昌慮縣東蒲鄉今徐州滕縣   郯地釋名   郯【宣四年】   淮陽軍下邳縣東八十里有郯子城   羽淵【昭七年】   海州懷仁縣西羽山西南   麇地釋名   麇【文十一年下同】   傳楚子伐麇成大心敗麇師于防渚潘崇復伐麇至于錫穴今均州故麇地於鄖鄉房州為近而庾仲雍荆州記云荆門軍當陽縣本楚之舊邑左傳潘崇伐麇麇當陽也當陽今屬荆門在春秋屬楚當以均州爲是   錫穴   漢漢中郡錫縣莽曰錫治師古曰即春秋所謂錫穴今均州鄖鄉縣   防渚   寰宇記鄖鄉縣西六十里有渚水漢地志云渚水入于漢漢之南房州即古防渚又闞駰云防陵即春秋時防渚也   舒鳩地釋名   舒鳩【襄二十四年下同】   無爲軍巢縣南有舒城皆羣舒邑   荒浦     離城   鄖地釋名   鄖【桓十一年】   復州沔陽縣西北有漢雲杜城雲杜東南有鄖國城   夢中【宣四年】   夢跨江南北【詳見楚地】   蒲騒【桓十一年】   復州應城縣   萊地釋名   萊【宣七年】   登州蓬萊縣   棠【襄六年】   萊州即墨縣棠鄉   鄀地釋名   鄀【僖二十五年下同】   襄陽府宜城縣   商密   在秦楚界上今鄧州内鄉縣丹水鎮本鄀都鄀以國小後遷南陽   黄地釋名   黄【桓八年】   光州定城縣   踖陵【莊十九年傳】   庸地釋名   庸【文十六年下同】   釋例東夷上庸縣今房州竹山縣   方城   竹山縣東有方城   禆   鯈   魚   夔州奉節縣魚復城   小國釋名   畢【僖二十四年】   長安縣西北有畢   祭【隱元年見鄭地】   州【隱十一年見王畿杜誤以為城陽淳于縣非也】   唐【宣十二年】   隨州唐城縣   息【隱十一年】   蔡州新息縣   荀【桓九年】   絳州荀城或云漢栒邑   酆【僖二十四年下同】   釋例始平鄠縣東有豐邑亭今京兆府鄠縣   應   汝州葉縣有應鄉   韓   同州韓城縣   鄧【桓二年】   襄陽府鄧城縣   黎【宣十五年】   釋例上黨壺關縣有黎亭今隆徳府上黨縣   賈【桓九年】   華州蒲城縣   芮【桓三年】   漢地理志臨晉有芮鄉古芮國今同州馮翊縣城在州西九十五里   滑【莊十六年】   滑國都於費今西京偃師縣緱氏鎮   凡【隱七年】   衛州共城縣東南   原【僖二十四年見王畿】   南燕【隱五年】   滑州胙城縣漢晉為燕縣   胡【昭二十三年】   順昌府西有胡城   穀【桓七年】   襄陽府穀城縣   葛【桓十五年】   南京寜陵縣西一百五十里割拱州   頓【僖二十三年】   淮寧府南頓縣   温【僖十年見王畿】   郜【桓二年】   釋例濟隂城武縣東北北郜城今單州城武有兩郜城在州東南五十里   巴【桓九年】   重慶府江津縣故巴郡【重慶叅州】   鄫【僖十四年】   沂州承縣有漢鄫縣廣記曰故鄫國   偪陽【襄十年】   沂州承縣九域志古跡有偪陽城   鄅【昭十八年】   沂州臨沂縣廣記曰本鄅國   沈【文三年】   釋例汝南平與縣北有沈亭今蔡州汝陽縣東有漢平與縣   舒【僖三年】   廬州舒城縣   夔【僖二十六年】   歸州秭歸縣   宿【隱元年】   鄆州須城縣古宿城圖經云古宿國   須句【僖二十二年】   鄆州須城縣   頼【昭十三年】   蔡州褒信縣   【僖五年】   光州仙居縣北   譚【莊十年】   齊州歴城縣北   宗【文十二年】   或云渠州流江縣然按傳謂近羣舒地勢相逺疑   鍾吾【昭二十七年】   耿【閔元年下同】   釋例平陽皮氏縣東南耿鄉今河中府龍門縣   霍   平陽府霍邑縣其地有霍山   魏   釋例河東河北縣按輿地記後因改河北縣爲芮城置永樂郡郡後廢唐武徳元年分芮城置永樂縣屬芮州貞觀元年州廢以芮城屬陜州八年以永樂屬蒲州乾元三年復以蒲爲河中府永樂即古魏國詩序謂魏地狹隘晉獻公滅魏以賜大夫畢萬者也芮城乃魏國地芮伯出居于魏者也今北京大名府元城縣則魏武侯公子元食邑非古魏國漢以畢萬魏大名而名之誤矣   焦【襄二十九年】   農陜縣焦亭今陜州平陸縣   東虢【隱元年注】   鄭州滎陽縣   密【僖十七年】   鄭州宻縣   管【僖二十四年下同】   鄭州管城縣東北管城   毛【属畿内國】   雍   釋例河内山陽縣西有雍城今懷州修武縣西北   聃   邘   懷州河内縣北三十里有邘城當大行南路   胙   滑州胙城縣   蔣   釋例弋陽期思縣蔣鄉亭今光州固始縣商城鎮   茅   釋例髙平昌邑縣西有茅鄉今濟州金鄉縣有昌邑城   揚【襄二十九年】   平陽府洪洞縣   蕭【莊十二年】   徐州蕭縣州西五十里   羅【桓十二年】   國在西山中今襄陽府中廬縣南六十里有羅國城後遷枝江十道志云襄州得春秋羅國之地   夷【隱元年】   萊州即墨縣西   向【隱二年】   譙國龍亢縣東有向城今宿州蘄縣地有龍亢東南有向城   申【見楚地】   任【僖二十一年下同】   濟州任城縣   顓臾   釋例泰山南武縣東北有顓臾城今沂州費縣南武城故城在焉顓臾城在縣西   偪【文六年】   六【文五年】   廬州舒城縣安豐里之南故六縣   舒蓼【文十四年】   安豐軍故蓼縣   蓼【桓十一年】   唐州湖陽縣   舒庸【文十二年傳】   江【僖二年】   信陽縣之東南新息縣之西   厲【僖十五年】   隨州隨縣北有厲鄉   英氏【僖十七年經】   巢【文十二年】   無爲軍巢縣同安志云古巢城在縣南六十五里   桐【定二年】   廬州舒城縣有桐鄉今名桐城   貳【桓十一年下同此】   軫   水經注晉武帝平吳割臨沮之北鄉中廬之南鄉立上黄縣治軫鄉軫鄉抑軫國乎   絞   州   釋例南鄉華容縣東南有州陵城今江陵府監利縣   權【莊十八年】   荆門軍當陽縣有權城   道【僖五年】   蔡州確山縣故道城   栢【僖五年】   釋例汝南西平縣有栢亭今蔡州西平縣   鄾【桓九年】   襄陽府鄧城縣鄾城在縣南八里   房【昭十三年】   釋例汝南有吳防縣今蔡州遂平縣   項【僖十七年】   淮寜府項城縣府東南七十里   邿【襄十三年】   釋例任城亢父縣有邿亭今濟州任城縣南有亢父縣故城   遂【莊十三年】   襲慶府龔丘縣   陽【閔二年】   沂州沂水縣   冀【僖二年】   釋例平陽皮氏縣東北有冀亭今河中府龍門縣   崇【宣元年】   京兆府鄠縣東   戴【隱十年】   按左氏作戴陸徳明左氏釋文云字林作戴穀梁本或作載考之吕忱字林無所引作戴處止有廙字注云籕戴其説不明按漢地理志梁國菑縣注云故戴國後漢志陳留郡考城故菑注引陳留志曰古戴國地杜預曰戴在外黄東南以是考之是爲古戴國審矣古者戴菑聲相近故鄭讀俶戴為熾菑疑是載字又按陸氏云載故國在陳留説文有□字从邑从作代切下亦注云故國在陳留又疑□字篆文與載相類因而致誤徐鍇云宋以伐載召蔡人即□國考之輿地外黄今屬東京雍丘縣之東載城在外黄東南即今拱州考城云   共【隱元年】   衛州共城縣在州東北五十九里   鑄【襄二十三年】   春秋分記卷三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三十二   宋 程公說 撰書十四   疆理書第八   古國地釋名   有虞地   有虞【哀元年下同】   南京虞城縣   綸   虞城縣有綸城   三苗地   三苗【昭元年】   湖南潭岳二州皆三苗地   州【襄十四年】   陜西化外沙州燉煌縣   有窮地   有窮【襄四年下同后羿國名】   鉏   后羿自鉏遷于窮石按開徳府衛南縣有古鉏城則知窮石去鉏不逺   古諸國釋名   微【僖六年】   東平府壽張縣西北有㣲鄉㣲子冢   莘【二十八年】   東京陳留縣地有莘國故城謂之莘墟   郇瑕氏【成六年】   古國名猗氏縣有郇城亦在解州西南   吕【七年】   古吕國【見楚地】   寒【襄四年下同】   釋例寒國北海平夀東有寒亭今濰州北海縣   有鬲   安徳府安徳縣西北有鬲故城   斟灌   夏同姓青州夀光縣東南有灌亭   斟尋   地理志北海有斟縣京相璠曰故斟尋國禹後西北去灌亭九十里今濰州北海縣   過   澆國名萊州掖縣北有過鄉   戈   國名宋鄭之間有戈邑在今陳留雍丘   豕韋【二十四年下同】   滑州韋城縣   唐   太原府   杜   釋例京兆杜縣今京兆府萬年縣   邶【襄二十九年下同】   鄘   邶鄘衛者紂畿内地周武王伐紂三分其地置三監封管蔡霍三叔自紂城而北謂之邶南謂之鄘東謂之衛竹書紀年曰武王封武庚於朝歌分其地為邶鄘衛武王既䘮三監導武庚叛成王既黜殷命殺武庚復伐三監又於此三國建諸侯以殷餘民封康叔於衛使為之長後世子孫稍并二國混而名之   豳   邠州三水縣有漢栒邑故豳國周之先公公劉所居釋例在新平平漆縣東北新平今屬邠州豳地則分屬三水   鄶   鄶城故鄶國鄭州密縣東北或云新鄭縣是詩所謂鄶羔裘者也杜佑通典新鄭縣在唐屬鄭州注曰本鄶國地密縣在唐屬河南注曰亦古鄶國按二縣俱在鄭旁近新鄭又在密東北則均為鄶地矣   觀【昭元年下同】   開徳府觀城縣傳曰虞有三苗夏有觀扈商有姺邳周有徐奄   扈   京兆府鄠縣扈鄉   姺   邳   淮陽軍下邳縣   奄   傳曰成王因商奄之人命以伯禽而封於少皥之虚史記曰出魯奄中張華曰即魯奄里今襲慶府仙源縣古曲阜也   褒   興元府褒城縣   有緡【四年】   釋例金鄉城緡國今濟州金鄉縣   大庭氏【昭五五】   在仙源縣城中   駘【九年下同】   釋例始平武功縣治釐城今京兆府武功縣   歧   扶風縣歧陽鎮【詳見王畿】   蒲姑   地理志曰琅邪姑幕或曰薄姑今在密州莒縣又青州千乗縣亦有蒲姑城蓋古薄姑氏地跨有青徐密州之境   亳   南京有古亳城   昆吾【十二年】   開徳府濮陽縣   密須【十五年】   釋例姞姓安定隂密縣今涇州靈臺縣   闕鞏【十五年】   甲父【十六年】   釋例髙平昌邑縣東南有甲父亭今濟州金鄉縣   飂【二十九年下同古國名】   鬷川   舜帝封飂之後於鬷川   窮桑【少皥之號地在魯北】   封父【定四年】   開封府封丘縣   仍【哀元年】   四夷地釋名   戎地   戎【隱二年】   釋例陳留濟陽縣東南有戎城今東京東明縣濟陽鎮   戎州【哀十七年】   杜預曰近衛者按杜誤以楚丘為衛地故曰近衛非矣   楚丘【隱七年】   戎州已氏邑在今拱州楚丘縣戎蓋昆吾之後别在夷狄周衰入于此天王使凡伯聘魯由雒邑道楚丘至仙源逮其歸戎乃要而伐之楚丘在河南宜為周魯往來之地以其逼近宋都故在二漢晉屬梁國杜誤以此為即僖二年衛所城之邑於隱七年釋云在濟隂城武縣於僖二年城楚丘則釋云衛邑是以城楚丘為即前日戎伐王使之楚丘矣水經亦以戎伐凡伯于楚丘為衛文公徙居于此按濟隂城武縣即今開徳之衛南衛南蓋隋大業初改後此名謂梁郡有楚丘縣故以别之衛為狄所滅東徙渡河野處曹邑文公徙居楚丘曹邑在今滑之白馬衛南為近二邑不出邦域之中斯文公所由徙也又衛南之楚丘在河北凡伯安有踰河北道衛南而使于魯耶故衛南之楚丘為衛所城之邑而拱州之楚丘則戎州已氏邑云   諸戎   驪戎【莊二十八年】   京兆府臨潼縣驪山在南   姜戎【僖三十三年】   晉之南鄙   陸渾戎【僖二十二年】   西京伊陽縣故陸渾縣   隂戎【昭九年】   晉隂地自商州至西京伊陽縣   楊【僖十一年下同】   拒   泉   釋例河南洛陽縣西南有泉亭今西京洛陽縣   臯   伊雒戎   雜戎居洛水伊水間洛陽縣西南有戎城   戎蠻子【昭十六年】   釋例河南新城縣東南有蠻城今鄭州密縣   盧戎【桓十三年】   南蠻在中國者今襄陽府中廬縣   狄戎【襄四年狄在中國者】   犬戎【閔二年戎在中國者】   茅戎【成元年】   釋例河東大陽縣西有茅亭今陜州平陸縣   北戎【隱九年山戎無終】   薊州玉田縣   山戎【莊三十年】   平州盧龍縣   北狄   廣莫【莊二十八年】   北狄地之廣絶蒲屈左右在慈州界   攅函【宣十一年下同此】   衆狄   長狄   長狄鄋瞞【文十一年傳】   赤狄   赤狄【宣三年】   釋例上黨郡地有赤沙城今隆徳府地【隆徳潞州】   東山臯落【閔二年】   赤狄别種在晉東今隆徳府左右   潞氏【文十一年】   隆徳府潞城縣東有古城赤狄潞氏國   甲氏留吁鐸辰【宣十六年赤狄别種】   廧咎如【僖二十三年赤狄别種】   白狄   白狄【僖二十三年】   延安府膚施縣本白狄鄜丹銀綏徳等州皆春秋白狄地   肥【昭十二年】   白狄别種釋例鉅鹿下曲陽縣西南有肥累城今祁州鼔城縣   昔陽【昭十二年】   肥國都釋例樂平沾縣東有昔陽城今平定軍樂平縣   鼔【昭十五年】   白狄别種今祁州鼔城縣   鮮虞【昭十二年】   白狄别種今中山府新樂縣   中人【十三年】   鮮虞地今中山府望都縣有中人亭   中山【定四年】   鮮虞地今中山府安喜縣   夷蠻地   介【僖二十九年】   密州膠西縣   淮夷【僖十三年】   東夷居淮水上者淮夷獻琛言於詩尚矣   敖【哀十九年下同此】   三夷   苫越【定八年】   山夷【文十六年下同此】   濮夷   建寜縣南有濮夷無君長故稱百濮傳曰巴濮楚鄧吾南土也   夷虎【哀四年】   羣蠻【文十六年】   肅慎【昭九年】   洪皓松漠記聞曰古肅愼城四面約五里餘遺堞尚在在渤海國都三十里以石累城脚   梁【哀四年下同亦見王畿】   汝州梁縣西南故蠻子邑   霍   梁南四十五里霍陽聚皆蠻子邑   闕地二十有四   共池【桓十年】  惡曹【十一年下同】 折   垂棘【僖二年下同】 多魚    牡丘【十五年】   女栗【文十年下同】 厥貉    沓【十三年】   上鄍【成二年】  交剛【十二年】  貍脤【十七年】   虚朾【十八年下同】 台谷    大隧【襄十九九年】商任【二十一年】  泮【二十五年】   曠林【昭元年】   祲祥【十一年下同】 厥憖    鄟陵【二十六年】   拔【定三年】   安甫【十年】   渠蒢【十五年】   春秋分記卷三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三十三   宋 程公説 撰書十五   疆理書第九   山   四嶽【昭四年下同】   東嶽泰山   襲慶府奉符縣西北   南嶽衡山   潭州衡山縣㳂湘千里九向九背   西嶽華山   在舜為西嶽周禮為中嶽蓋周宅洛邑與冀不同大華今在華州華隂縣巨靈擘之以通河流少華在華州鄭縣其山聯屬東北至冀東南至豫西南至梁西北至雍四州之境在焉春秋分秦晉界   北嶽恒山   中山府曲陽縣西北連【闕】真定府慶源府媯州蔚州界   三塗   西京伊陽縣有三塗山或謂伊闕大谷轘轅是三道非也   陽城   西京登封縣東北有陽城山洧水所出   大室   地理志云武帝置嵩髙縣以奉大室號為中嶽有少室在大室之西今登封縣地   郟鄏【宣三年】   成王定鼎于郟鄏在洛陽西郟鄏二山相屬   大行【襄二十三年】   地理志云東大行在河内山陽縣西北大行在河内野王縣西北魏郡鄴縣北按北山起於孟州濟源縣界一名皇母山一名女媧山述征記曰大山首始於河内北至幽州凡八陘第一軹關陘在濟源第二大行陘長四十里第三白陘今在懷州河内縣餘五陘在鄴中山幽州界山陽今澤州野王今懷州禹貢曰大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北條地脉於此始畢壯哉   萊柞【昭七年】   魯地今萊蕪縣   具  敖【桓六年】   二山皆魯地在平隂   敖  鄗【宣十二年】   二山皆鄭地鄭州滎陽縣西北有敖山孟州河隂縣有鄗山鄗在敖山東南   殽【僖三十三年】   西京永寜縣西北有三崤山一名嶔崟山崤有二陵自東崤至西崤三十五里東崤長坂數里車不得方軌西崤石陂十二里其地今又屬陜州漢之澠池界   方城【僖四年】   崗阜自唐州比陽縣相比連接西至方城縣又至西汝州葉縣南故號方城楚國方城以為城蓋北門之險   繹【文十三年】   襲慶府鄒縣此山東西二十里髙秀獨出   首山【宣二年】   河中府河東縣東南   靡笄【成二年下同】   齊州長清縣有此   華不注   齊州厯城縣有此   梁山【成五年】   爾雅曰梁晉望也公羊曰河上之山也今在同州韓城縣西是為大梁山及有小梁山亦在邑界禹貢梁山韓奕篇奕奕梁山即此   衡山【襄三年】   湖州南   巫山【襄十八年下同】   東平府東北   梅山   鄭州密縣東北   魚齒   汝州襄城縣   荆山【昭四年下同】   襄陽南漳縣東北有此山   中南   地理志云在扶風武功縣東太一山也今在京兆鳳翔之間自歧山郿縣南連延東至京兆長安縣西武功縣南周之名山關中記曰在天中居都南一名中南一名地胏   歧   地理志云在扶風羙陽縣西北今在鳯翔府岐山縣東北河圖括地象曰歧山在崑崙東南為地乳周之興也鸑鷟鳴人謂之鳯凰堆水經注其峯高峻逈出諸山亦名天柱歧水出焉合漆入渭   塗山   壽春府   羽山【昭七年】   海州懷仁縣   北山【昭二十二年】   王田北山杜預注北邙也在西京洛陽縣登之見孟津   小别大别【定四年】   禹貢曰導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又曰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禹治山通水南條荆山首起嶓冢至于荆山又為内方大别二山内方今復州之竟陵大别今漢陽之漢川也南條其尾至此而極亦壯偉矣孔安國釋南入于江謂觸山廻南入江葢漢水至大别山為大别所擊故回波以南入于江非本性欲南也左傳吳師伐郢楚子常濟漢而陳自小别至于大别京相璠春秋土地名曰大别漢東山名也在安豐縣南顔師古曰大别在廬江安豐杜預釋地曰二别在江夏界近漢之名無縁乃在安豐也案地說言漢水東行觸大别之陂南與江合則與尚書杜預之說同葢小别在今徳安府大别在今漢川縣楚自郢濟漢又自小别至大别地形順便今大别山之北漢口即漢水入江處且安豐至江夏一千五百里相距甚逺又淮水之南非江漢合流之地京相璠顔師古安豐大别之說斯不足證   【定十年】   襲慶府奉符縣有山魯頌謂蒙蓋二山也   蒙【哀十七年】   地理志云蒙山在泰山蒙隂縣西南今在沂州費縣西新泰縣南分二邑界山髙四十里長四十六里齊魯㑹盟即蒙山之隂魯地也   㑹稽【哀元年】   紹興府㑹稽縣南有此山   菟和【哀四年】   商州上雒縣   沙鹿【僖十四年】   北京大名府有五鹿墟即沙鹿也郡國志曰五鹿故沙鹿有沙亭   山闕名六   阜山【文十六年】  萊山【昭五年下同楚地】坻箕之山【楚地】岡山【十一年】  坻山【十二年晉地】 桑山【十六年鄭地】   山釋異   萊山有三   昭五年楚子次萊山楚地   七年與之萊柞魯地   萊國有萊山今登州黄縣   敖山有二   桓六年魯之敖山在平隂   宣十二年鄭之敖山在滎陽   衡山有二   昭四年南嶽衡山在潭州   襄三年衡山在湖州烏程   坻山有二   昭五年坻箕之山楚地   昭十二年坻山晉地   塗山有二   昭四年三塗在西京   禹㑹諸侯于塗山在夀春   水   江【昭三年】   廣雅曰江貢也地理志云出蜀郡湔氐道西徼外岷山東南至江都入海過郡七行二千六百六十里山海經曰岷山東北崍山又東至崌山江水出焉東注大江郭璞曰中江出崍謂今簡州江也北江出崌此皆岷山旁之小江今按江出松州嘉城縣甘松嶺亦曰松桑嶺其地北連析支其水一名汶水流出岷山始大自此遂東南流而悉州沱水東來與江㑹故曰東别為沱東南經成都南經嘉定府沫水入焉至瀘州涪水從西北來東南至重慶府則有嘉陵江巴江入又東經涪州黔江入忠萬夔州有巫水入歸峽有清江又東至枝江有沮水入石首涌水入又東過岳州有澧水從西入洞庭水亦自南入又有浣水湘水從西南來入江共而東至鄂州漢水入焉始經九江至鎮江府有丹陽水從南來入又東經揚州有邗溝水出焉又東經江隂許浦始入于海   河【僖四年】   春秋説題辭曰河之為言荷也荷精分布懷隂引度也釋水云河出崑崙自禹本紀山海經水經皆云然張騫使西域窮河源謂河有兩源一出于闐一出葱嶺同入蒲昌海一名鹽澤按于闐國南河耨逹山或云即崑崙也河源出焉一名首枝河北流七百里入戍水一名計首河北與葱嶺河合同入鹽澤葱嶺在踈勒國西北東入鹽澤去沙州西三百里潛行地下為中國河然既曰濳流頗同臆説非實見鹽澤與河通也至唐吐蕃為大國居積石西南唐聘使始見黄河在吐蕃中西南數千里向東北流與積石河相連吐蕃人言崑崙山在其國内長慶中劉元鼎為盟㑹河之上流西南行二千里水益狹其南三百里三山中髙而四下曰紫山古所謂崑崙也虜人謂悶摩黎山直距長安五千里河源其間澄流緩下稍合衆流則赤它水并注則濁度其源直莫賀延磧尾蓋劒南之西爾禹導河自積石北行至豐州又東至忻州乃南三曲三千餘里至河中府龍門直南至華州鄭縣衝激華山折而東廻故其地曰潼關亦曰衝關即經所謂河曲東包厎柱于陜州東過孟津于河南府東過洛汭于鞏縣至鄭衛之大伾禹以為河所從來者髙水湍悍難以行平地乃釃二渠以引河北載之髙地故自此北過降水在今大名府之南被大陸于邢趙間分為九河流至滄州同為逆河以入大海自積石而下九折行九千四百里   淮【桓八年】   春秋說題辭曰淮者均其勢也禹貢導淮自桐柏地理志出南陽平氏縣東南桐柏大復山東南至臨淮淮陵縣入海過郡四行三千二百四十里水經出胎簪山孔穎逹曰桐柏旁小山也荆州志曰出桐柏濳流三千里東出大復山在唐州桐柏縣【闕】至楚州山陽縣㑹泗沂之水東至漣水縣界入海   濟【隠三年】   春秋說題辭曰濟齊也齊渡也地理志出河東垣縣東北王屋山東南至河内武徳縣入河溢出河南滎陽北地中又東至千乗琅槐入海過郡九行千八百四十里孔穎逹曰泉源為沇流去為濟在溫縣西北平地今濟水出孟州王屋縣東至濟源縣西北三里平地有二源東源周廻七百歩深不測西源周廻六百八十餘歩稍淺山海經曰王屋之東㶌水出焉是也至懷州武徳縣東入河十數里西南截河又並流數里溢出鄭州滎澤縣名南濟水滎口在焉東出曹州定陶縣陶丘北遂為菏入單州魚臺縣㑹泗水又東北至鄆濟間㑹汶水又北折而東至青州博興縣入海謂之海浦又接濵州渤海縣蒲臺南謂之潮口淀皆濟入海處王莽末旱涸濟不越河汴渠成後濟堤又竭今東平濟南淄川北海界中有水入海謂之清河乃菏汶合流爾水經後漢和帝時作謂濟南過滎澤至乗氏等縣蓋非實録   漢【桓六年】   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水經漾水出隴西氐道縣嶓冢山東至武都沮縣為漢水又東北至廣魏白水縣注曰東西兩川俱出嶓冢而同為漢水今西縣嶓冢山西漢水所遵也大抵梁州左山皆曰岷右山皆曰嶓出於岷者皆曰江出於嶓者皆曰漢江有内水中水外水之異漢有西漢水東漢水之殊滄浪水蓋今漢之夏水至漢陽軍觸大别上南入于江   夏汭【昭四年】   漢水觸大别山南折與江水㑹謂之夏汭亦曰夏口在漢陽軍北鄂州西界盛洪之山川記曰二水之間謂之夏洲首尾七百里華容監利二縣在其中矣此水冬塞夏通謂之夏水蓋夏則㑹於荆鄂之間通曰夏汭冬則㑹于漢陽乃為夏口今漢陽軍漢陽縣有沔口是也   渭【閔二年】   地理志云出隴西首陽縣西南鳥䑕同穴山東至京兆船司空縣入河過郡四行二千七百六十里蓋渭出首陽經南安天水扶風略陽始平京兆至農華隂縣入河今渭源在熙州渭源堡鳥䑕山經秦隴鳳翔至京兆咸陽縣㑹灃水于矩山在咸陽南數里又東㑹涇水于髙陵之間在咸陽東數十里山海經曰涇渭合流三日清濁不雜東合漆沮水至潼津入河在華隂縣北入河春秋之渭汭也杜預曰水之隈曲曰汭吕忱曰汭者水相入也   涇【成十三年】   地理志云出安定郡涇陽縣西笄頭山東南至馮翊陽陵縣入渭過郡三行千六十里山在靈州東南土俗謂之开屯山按笄頭山名雞頭山一名崆峒山淮南子云涇水出薄落山亦此山别名水經注大隴山之異名山海經謂出髙山水經謂出髙山之涇谷今在鎮戎軍髙平縣東南過原涇隴耀等州至京兆醴泉縣出山即古之谷口縣至雲陽為涇峽至府東髙陵入渭此外有白公渠引涇注渭在髙陵鄭國渠引涇注洛在瓠口非禹故道   汾【僖十六年】   出憲州静樂縣管涔山至太原府西北   伊【僖十一年下同】   地理志云出農盧氏縣東熊耳山東北入雒過郡二行四百五十里顔師古云出陸渾山水經伊水出南陽縣西荀渠山注引山海經曰蔓渠之山伊水出焉淮南子曰伊水出上魏山按熊耳山在虢州東南盧氏縣之南河南府伊陽縣古陸渾地山在伊闕之西二山相接禹闢伊闕以通水望之如闕伊水厯其間流始大孔安國云㑹洛于洛陽之南為四水之首   洛   地理志云出農上雒縣冢嶺山東北至鞏入河過郡二行一千七十里山海經曰出上洛西山水經曰上洛讙舉山其實一也禹貢曰導洛自熊耳按熊耳山乃在盧氏縣東為伊水之源洛水則出商州上洛縣北冢嶺山東逕熊耳山北博物志曰洛出熊耳蓋開其滯也自此㑹澗瀍于河南之南㑹伊水于洛陽之南又東過偃師縣南至鞏縣東又北入于河   洛汭【昭元年】   天王使劉定公勞趙孟於潁館於洛汭劉子曰美哉禹功即鞏縣東北水曲流曰汭山海經曰洛水成臯西入河是也謂之洛汭即什谷也   彭【桓十二年】   出房州境至襄陽入漢   鄢【桓十三年】   水經注夷水導源中廬縣界康狼山又謂之鄢水東南流厯襄陽府宜城縣北流入漢   睢【僖十九年】   首受陳留浚儀蒗蕩水東經南京亳州沛縣東南流至徐州入泗謂之睢口水經止蕭縣入于睢非也   【僖二十二年】   寰宇記云拱州柘城縣西北三十五里   潁【宣十年】   出西京登封縣西北少室山至夀春府入淮   洧【成十七年下同】   出鄭州密縣西北陽山東南至淮寜府西華縣入潁   汝   出蔡州汝陽縣大孟山東北至褒信入淮   湨【襄十六年下同】   出孟州濟源縣西北源山南遙原山西至溫縣入河春秋㑹于湨梁謂是水之濆梁爾雅曰梁莫大於湨梁梁水堤也   湛   水經注湛水出犫縣北魚齒山西北東南流厯魚齒山下為湛浦方五十餘歩又東於汝水九曲北東入汝犫縣在今汝州魯山縣東南   旃然【十八年】   自孟州汜水縣東南入汴水   黄【襄二十八年】   尉氏縣西有黄水西南至鄭州新鄭縣城西入洧   濮【哀二十七年】   衛地自東京酸棗縣傍河東北經興仁府濟隂至髙平入濟   泜【僖三十三年】   出汝州魯山縣東經汝州襄城縣至潁川入汝   涑【成十三三年】   出解州聞喜縣東山黍葭谷俗謂之華谷過解縣東又西南注張陽池   澮【成六年】   出絳縣東澮山西過翼城縣南又西南過虒祁宫注汾水   濼【桓十八年】   出濟南府厯城縣西南泉源上水涌若輪又北流入濟謂之濼口   濰【襄十八年下同】   地理志云出琅邪箕屋山北至都昌縣入海過郡三行五百二十里淮南子云出覆舟山或云出濰山按濰一名覆舟山在密州莒縣北八十里正漢箕縣地箕縣故城在此山東北又接青州箕山箕山者無木而圓峭縣因名然則箕屋覆舟山同名異水過密州城東北至髙密入濰州及昌邑縣界入海昌邑即古都昌也   沂   地理志云出泰山蓋縣南至下邳入泗過郡五行六百里按沂出沂州沂水縣沂山即東泰山也在縣北百餘里曾晳舞雩之郊其水西南流至淮陽軍下邳縣分為二一從縣城北西南入泗一從城東曲過縣南號小沂水亦入泗   沂【昭二十五年】   出襲慶府仙源縣東南流過下邳縣西南入泗   少水【襄二十三年】   水經注沁水逕沁縣故城北蓋藉水以名縣乃春秋之少水也京相璠曰晉地矣又曰少水今沁水也   窮水【昭二十七年】   水經注窮水出安豐縣窮谷左傳楚救濳司馬沈尹戍與呉師遇于窮谷川流泄注于决水之右北灌安豐之左世謂之豐水亦曰窮水音戎並聲相近字隨讀轉北流注于淮   耏【襄三年】   水經時水東至臨淄縣西屈南過泰山新泰縣東又南至費縣東入于沂注時即耏水也音而春秋齊晉盟于耏者也京相璠曰今淄惟有澅水西北入泲即地理志曰如水也耏如聲相似然則澅水即耏水也蓋以澅與時合得通稱矣   泗【襄十九年】   地理志云出濟隂乗氏縣東南至臨淮睢陵縣入淮過郡六行一千一百一十里今襲慶府泗水縣陪尾山源有四泉俱導因以為名在桃虚西北逕泗水縣故城南即襄二十九年季武子取卞是也南有姑蔑城水出二邑之間西至徐州有沛水睢水入又西南至淮陽軍沂水入與淮水合自此東至楚州山陽縣入淮謂之泗口沂至泗口百餘里   洙【莊九年】   出襲慶府臨樂山至縣西南合入泗   漷【襄十九年】   出沂州費縣西南連青山下東北流又折而西南流入徐州滕縣界至單州魚臺縣入泗   汶【僖元年】   地理志云出泰山萊蕪縣原山西南入泲又云出琅邪朱虚縣東泰山東至安丘入濰師古曰或有二汶水乎述征記曰泰山郡水皆曰汶今襲慶府乾封縣有五汶瀛汶柴汶之屬源别流同則汶不止一源明矣朱虚之汶出沂州沂水縣小泰山至濰州北海縣入濰此水不逹于濟與經不合惟原山在淄川乾封二邑間淄水出其東北東流入海汶水出其西南西流至東平府中都縣接濟州鉅野界入濟   淄【昭二十六年】   地理志云出泰山萊蕪縣原山東北至千乗博昌縣入濟淮南子云出飴山亦是原山在淄州淄川縣東南古萊蕪城在焉流至青州夀光縣與澠水合至博興縣入海本博昌縣後唐避諱改焉溝洫志云自禹後齊通淄濟之間志云淄入濟非古也   澠【昭十二年】   出青州臨淄縣北經夀光縣南界入時水   姑【昭二十年下同】   出登州黄縣山西北經萊州即墨縣至密州膠西縣東南入海   尤   出密州膠西縣姑水東南入海姑尤以東即此   沙水【昭二十七年】   水經自新溝東北經牛首東北渠即沙水也楚東有沙水謂此水東南逕扶溝東又南與蔡陂合又東南逕淮寜府城東曰百尺溝又東南流注潁謂之交口自溝東南逕城父西南入淮謂之沙汭京相璠曰楚東地也子常以舟師及沙汭而還杜預曰沙水名也   溠【莊四年】   出隨州隨縣西北黄山南東南逕隋縣西又南流注于鄖   漳【宣四年】   出襄陽府南漳縣東荆山東南又南至枝江縣北至荆門軍當陽縣東南入沮   睢【定四年下同】   出新城經襄陽府至江陵府枝江縣入江   清發   呉敗楚柏舉從之及于清發水經溳水過江夏安陸縣西注云晉太安二年劉遣皮初與張昌戰於清水昌敗追斬於江涘即春秋清發在今徳安府界   雍澨   禹貢過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孔氏云在江夏竟陵縣入漢三澨之别不可復知今澨水出郢州長夀縣磨石山名澨水東南流至復州景陵縣名汊川至漢陽軍漢川縣入漢傳言濟漢而陳自小别至于大别呉敗楚于雍澨五戰及郢在今景陵漢川間也   涌【莊十八年】   水經江水當華容縣南涌水出焉又東涌水注之注云水自夏水南通於江謂之涌口春秋所謂閻敖游涌而逸於二水之間者也華容今監利石首縣地   桐【哀十五年】   出廣徳軍西南桐源山西北入丹陽湖   洹【成十七年】   出相州林慮縣東北至北京成安縣又東過内黄縣北東入于白溝説文洹水出晉魯之間   成臼【定五年】   水經注水出竟陵縣東北耶屈山一名盧屈山西流注于沔昭王奔隨濟于成臼謂是水也   濡【昭七年】   出順安軍髙陽縣東北至莫州任丘縣入易水任丘漢莫縣也莫州出順安軍七十一里   東海【僖四年】   左傳以齊竟東至于海按禹貢海岱惟青州孔安國曰東北據海又曰海濵廣斥濵言涯也故海環中國而禹貢獨以言青州之境青州跨海故也   南河【僖二十八年】   自河南濟從衛州南渡出衛南而東曹國在今廣濟定陶縣在衛之東故晉侯侵曹假道于衛衛人不許還自南河濟即此   水闕名七   滑【宣八年】  洮【昭元年】   羅【五年】   彭【二十年】  鬷【二十九年】   【哀十三年】   水釋異   洛入于渭者秦地之洛入于河者雒地之雒而北地故歸徳縣亦有洛水入于河   灃在永興入河而南陽有灃水東入汝   涇在永興入渭而宣城有涇水出蕪湖   淮出桐柏東入海而房陵有淮水東入漢故丹陽陵陽縣有淮水北入江   沂水有大沂水小沂水   汶魯水也而茂州有汶水   漢出嶓冢山而蜀漢州有漢水入延   蒲出故曲逆縣蒲陽山東入濡祁州蒲隂亦有蒲水東入河   澮出翼城晉水也而鄭之秦水故澮國居之亦曰澮水彭出故新城昌魏入江而豫章有彭水東入湖   濮衛水也酈元云過韋城分為二瀆北濮出焉又陳地亦有濮又建寜濮夷亦因水命名   春秋分記卷三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三十四   宋 程公說 撰書十六   疆理書第十   地名歸一   王畿   酆鎬【又曰宗周京周】   雒邑【左氏又曰王城郟鄏】   東周【亦曰成周】   温【隱三年 左氏又曰蘇】   樊【十一年下同左氏又曰陽樊】   隰【左氏又曰隰城】   盟【左氏又曰盟津】   翟泉【僖二十九年公羊作狄泉】   京【昭二十二年左氏又曰京楚】   訾【二十三年 左氏又曰東訾】   尸【二十六年下同左氏又曰尸氏】   闕塞【左氏又曰闕外】   魯地   蔑【隱元年 公穀作昧注作姑蔑】   潛【二年 纂例公羊作岑今本作潛】   棠【五年又作唐】   防【九年 公羊作邴】   曲池【桓十二年公羊作毆蛇】   奚【十七年穀梁作郎】   祝丘【莊四年 纂例公羊穀梁作禚今皆作祝】   蔇【九年 公羊作暨】   郿【二十八年公羊作微】   酈【僖元年 公羊作黎穀梁作麗】   卞【十七年 纂例公羊或作弁】   郚【文七年 左氏又曰五郚】   鄆【十二年 左氏又曰鄆田本莒邑公羊作運】   台【襄十二年穀梁作邰】   蚡泉【昭五年 公羊作濆泉穀梁作賁】   昌間【二十二年公羊作昌姦】   啟陽【哀三年 公羊作開陽】   毗【五年 公羊作比陸徳明云本又作芘】   邾瑕【六年 公羊作邾婁葭】   闡【八年 公羊作僤陸徳明云字林作□按類篇僤□同魯地名古字通用】   晉地   晉【昭元年 左氏又曰大夏參墟大原晉陽公穀作大鹵】   曲沃【隱五年 左氏僖四年又曰新城十年又曰下國】   絳【莊二十六年 左氏成六年又曰故絳】   二屈【二十八年左氏又曰屈】   髙梁【僖九年下同 左氏僖十五年又曰髙梁之墟】   沙鹿【十四年 哀四年又曰五鹿】   韓【十五年 左氏作韓原又曰宗丘】   郇【二十四年下同 左氏成六年又曰郇瑕氏】   緜上【左氏又曰緜】   清原【三十一年左氏又曰清】   先茅之縣【三十三年左氏又曰茅】   郫【文六年 左氏又曰郫邵】   黄父【十七年 左氏又曰黒壤】   邢丘【宣六年 成二年亦曰邢】   斷道【宣十七年左氏作卷楚】   絳【成六年 左氏又曰新田】   苕丘【十六年 公羊作招丘】   雍榆【襄二十三年公穀作雍渝】   鄐【襄二十六年左氏又曰鄐田】   楊【昭五年 左氏又曰楊氏】   五氏【定九年 左氏又曰寒氏】   齊地   艾【隱六年公穀同 桓十五年公羊作鄗穀梁作蒿】   禚【莊二年公羊作郜】   穀【昭十一年桓公為管仲城小穀同此】   落姑【閔元年 公榖作洛姑】   酅【僖二十六年公穀作巂】   郪丘【文十六年 公羊作犀丘穀梁作師丘】   袁婁【成二年 榖梁作爰婁】   祝柯【襄十九年 左氏作督楊公羊作祝阿】   夾谷【定十年 左氏作祝其公羊作頰谷】   犂【哀十年 左傳又曰隰】   宋地   宋【隱元年 左氏又曰商丘】   虚【桓十二年下同 公羊作郯】   穀丘【左氏作句瀆之丘】   袲【十五年公羊作侈】   檉【僖元年 左氏作犖公羊作朾】   貫【二年 公羊作貫澤】   盂【二十一年 公羊作霍穀梁作雩或作宇】   緡【二十三年穀梁作閔】   衛地   衛【左氏又曰商虚】   垂【隱八年 左氏作犬丘】   越【桓元年 陸徳明云公羊本作粤按漢書越作粤古字通用】   首止【僖五年 穀梁作首戴】   沙【定七年左氏作 成十二年澤公羊作沙澤同】   垂葭【定十三年 公羊作垂瑕左氏作郥氏】   牽【十四年 左氏作脾上梁之間公羊作堅】   鐵【哀二年 公羊作栗纂例云或作秩】   城鉏【哀二十五年左氏又曰外里】   蔡地   郥陽【昭十九年 二十三年左氏作郥】   陳地   夷【僖二十三年 昭九年經作夷左傳此年及哀六年作城父】   辰陵【宣十一年穀梁作夷陵】   鄭地   制【隱元年 左氏又曰號】   制【五年 又曰虎牢杜註又曰北制】   祊【八年 公穀作邴】   時來【十一年 左氏又作郲公羊作祁黎】   滑【莊三年公穀作郎】   新城【僖六年 左氏作新密】   原【隱十一年 僖三十三年左氏又曰原圃】   垂隴【文二年 公羊作垂斂】   暴【八年 又曰暴隧】   棐林【宣元年 公羊作斐林】   蟲牢【成五年注作桐牢】   鄬【襄七年下同 陸徳明云穀梁本又作䧦】   鄵【公羊穀梁作操】   亳城北【襄十一年 穀梁作京城北】   臯鼬【定四年 公羊作浩油】   曹地   鄸【昭二十年穀梁作夢】   燕地   燕【莊三十年亦曰北燕】   唐【昭十二年亦曰陽】   楚地   楚【莊十四年書曰荆僖公元年書楚 左氏始終作楚傳又曰郢】   那處【十八年 左氏又曰聃】   陘【僖四年 左氏作陘隰】   析【二十五年 左氏又作白羽】   沈【宣十二年或作寢】   州來【成七年 穀梁亦作州來】   雞父【昭二十三年穀梁作雞甫】   召陵【定四年下同 陸徳明云公羊作邵陵】   柏舉【公羊作伯莒穀梁作伯舉】   吴地   善道【襄五年 公穀作善稻】   檇李【定十四年公羊作醉李】   鄖【哀十二年 左氏亦曰發陽公羊作運】   杞地   杞【僖十四年亦曰縁陵】   無婁【宣十五年公羊作牟婁】   莒地   紀【昭十九年亦曰紀鄣】   邾地   邾【隱元年 公羊作邾婁】   偃【僖元年公羊作纓】   訾婁【三十三年 穀梁作訾樓公羊作叢】   繹【宣十年公羊作蘱】   虢地   虢【僖二年下同 公羊作郭穀梁亦作虢】   下陽【公穀作夏陽據上陽下陽俱虢邑都左氏為是】   邢地   夷儀【僖元年 公羊作陳儀】   紀地   浮來【隱八年 公羊作包來】   酅【莊三年 公羊亦作酅】   郕地   郕【隱五年公羊作盛】   夫鍾【桓十一年 公羊作夫童按類篇云夫童郕地】   國名   郳【莊五年經書郳公羊作倪又作兒 僖七年小邾】   越【昭三十二年經書越 定五年於越】   鄫【僖十四年穀梁作繒哀七年公羊作鄫衍】   麇【文十一年公羊作圈】   偪陽【襄十年 公羊作傅陽陸徳明云左氏或作逼】   夔【僖二十六年公羊作隗】   鄖【桓十一年 宣四年左氏作䢵】   須句【文七年 公羊作須勾】   賴【昭四年 公羊榖梁作厲公羊疏云亦有作賴字按厲賴音同】   舒蓼【宣八年 穀梁作舒戮】   邿【襄十三年公羊作詩】   崇【宣元年公羊作柳】   戴【隱十年 左氏作戴公穀作載】   雒戎【文八年 公羊作伊雒戎】   陸渾戎【宣三年 公羊作賁渾戎】   茅戎【成元年 公羊榖梁作貿戎】   廧咎如【成三年 公羊作將咎如穀梁作牆咎如】   古國地   有窮【窮石】   過【有過】   奄【商奄】   鬷川【鬷夷】   有仍【仍】   已上並見左傳   闕地   折【桓十一年 陸德明云公羊一本作析】   貍脤【成十七年 公羊作貍軫穀梁作貍蜃公羊疏云正本亦作辰】   祲祥【昭十一年下同公羊作侵羊】   厥憖【公羊作屈銀】   安甫【定十年公羊作鞌】   渠蒢【定十五年 公羊作蘧蒢左氏作蘧挐】   春秋分記卷三十四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三十五    宋 程公説 撰書十七   疆理書第十一   地理釋異上   魯有二   傳為魯夫人魯國也今襲慶府仙源縣   昭二十九年劉累遷魯縣王畿也今汝州魯山縣   鄭有二   先鄭今華州鄭縣   新鄭今鄭州新鄭縣   曹有二   桓九年曹太子來朝曹國也今廣濟軍定陶縣   閔二年秋立戴公廬于曹衛邑也今滑州白馬縣   燕有二   隱五年衛人以燕師伐鄭南燕也今滑州胙城縣莊三十年謀伐山戎以其病燕北燕也今幽州薊縣   秦有二   桓四年秦師圍魏秦國也今秦州隴城縣   莊三十一年築臺于秦魯地也今濮州范縣   滕有二   隱七年滕侯卒滕國也今徐州滕縣   閔二年共滕之民衛邑也   莒有三   隱二年莒人入向莒國也今密州莒縣   昭三年齊侯田于莒齊東境二十六年隂忌奔莒周邑也   越有二   桓元年公及鄭伯盟于越衛地也其地近垂垂今興仁府乗氏縣   昭三十二年呉伐越越國也今紹興府   虞有二   桓十年虢公出奔虞仲雍之後虞國也今陜州平陸縣哀元年少康奔有虞古虞國也今應天府虞城縣   虢有四   僖五年虢仲虢叔王季之穆此二西虢也【武王克殷封仲於西虢封叔在仲國之西故曰二西虢】   仲之封今陜州陜縣又以别於鳳翔之虢故亦謂之南虢   叔之封今鳳翔府虢縣以虢在中國之西又謂之西虢   隱元年制巖邑也虢叔死焉東虢也今鄭州滎陽縣昭七年齊侯次于虢燕地也   州有二   隱十二年向盟州陘王畿也今河内縣桓五年州公如曹即此左氏誤以州公為淳于公杜遂承誤釋州為淳于國按淳于在今密州髙密縣非州也   桓十一年隨絞州蓼伐楚師州國也今江陵府監利縣   隨有二   隱五年翼侯奔隨晉地也   桓六年楚武王侵隨隨國也今隨州隨縣   邢有二   隱五年邢人伐翼邢國也今信徳府龍岡縣   成二年申公巫臣為邢大夫晉地也亦曰邢丘今懷州河内縣   唐有四   隱二年公及戎盟于唐魯地也今單州魚臺縣   宣十二年楚子使告唐惠侯唐國也今隨州唐城縣昭元年及成王滅唐而封大叔焉唐即晉國今太原府陽曲縣唐叔子燮父改唐為晉   十二年納北燕伯款于唐燕地也亦曰陽今中山府唐縣   鄧有三   隱十年公㑹齊侯盟于鄧魯地也   桓二年蔡侯鄭伯㑹于鄧蔡地也今潁昌府郾城縣九年巴子請與鄧為好鄧國也今襄陽府鄧城縣   黎有三   宣十五年晉立黎侯黎國也今潞州上黨縣   哀十年趙鞅伐齊取黎及轅齊地也   十一年衛大叔疾寘其妻娣於黎衛邑也今黎陽縣   梁有二   桓九年梁伯伐曲沃梁國也今同州夏陽縣   哀四年楚人襲梁及霍蠻子邑也今汝州梁縣   滑有三【三滑皆非今滑州】   莊三年次于滑鄭地也今拱州襄邑縣   十六年滑伯同盟于幽滑國也今西京偃師縣緱氏鎭宣八年楚子及滑汭楚地水名見水門   穀有四   桓七年穀伯綏來朝穀國也襄陽府穀城縣   莊七年夫人㑹齊侯于穀齊地也今東平府東阿縣【鄭樵以為陽榖誤也】   三十二年城小穀魯地也今曲阜西北小穀城【左氏以為齊邑誤詳見内魯】   僖三年㑹于陽穀亦齊地也今東平府陽穀縣   郜有二   桓二年取郜大鼎于宋北郜也今單州成武縣   僖二十年郜子來朝南郜也今單州有兩郜城   成十三年焚我箕郜晉地也   鄫有三   僖十四年季姬及鄫子遇于防哀七年㑹呉于鄫鄫國也今沂州承縣   襄元年諸侯之師次于鄫鄭地也今拱州襄邑縣   沈有二   文三年㑹晉人伐沈沈國也今蔡州汝陽縣東   宣十二年沈尹將中軍楚縣也今光州固始縣   舒有四   僖三年徐人取舒今廬州舒城縣   文十四年楚伐舒蓼今安豐軍   成十七年楚滅舒庸   襄二十四年舒鳩人叛楚今無為軍巢縣【皆羣舒國】   鄖有四   桓十一年鄖人軍於蒲騒鄖國也亦作䢵今復州沔陽縣   昭十四年楚使鬭辛居鄖楚地也今復州竟陵縣哀十一年太叔殯于鄖衛地也   十二年㑹于鄖呉地也今泰州海陵縣   霍有二   閔元年晉滅霍霍國也今平陽府霍邑縣   哀四年襲梁及霍蠻子邑也在梁南四十五里   魏有二   桓三年芮伯出居于魏魏地也今陜州芮城縣   閔元年賜畢萬魏文十三年魏夀餘以魏叛古魏國也今河中府永樂縣   焦有三   僖二十三年楚伐陳取焦夷陳地也今亳州譙縣宣二年秦師圍焦晉河外邑也   襄二十九年虞虢焦滑焦國也今陜州平陸縣   邘有二   隱十一年王取鄔劉蒍邘之田于鄭鄭地也   僖二十四年邘晉應韓【邘國也今懷州】哀七年宋伐曹築邑於邘曹地也   茅有三   隱十一年攅茅王畿也今懷州修武縣   僖二十三年先茅之縣晉地也今陜州平陸縣   二十四年茅周公之也今濟州金鄉縣   夷有四   隱元年紀人伐夷夷國也今萊州即墨縣   莊十六年晉伐夷執夷詭諸王畿也【杜預於世族譜以夷詭諸合紀人所伐之夷誤也】   閔二年齊人殺哀姜于夷齊地也【杜預曰魯南鄙公羊曰齊地按齊人以尸歸當是齊地】   僖二十二年伐陳取焦夷昭九年遷許于夷陳地也夷亦曰城父今亳州城父縣   向有五   隱二年莒人入向國也今宿州蘄縣【鄭樵以為沂州誤也】   十一年蘓忿生之田向及桓七年盟向王畿也今孟州濟源縣   桓十六年城向魯邑也   宣四年公伐莒取向莒地也今沂州承縣   襄十一年師于向鄭地也今潁昌府長社縣   任有二   僖二十一年任宿須句任國也今濟州任城縣   襄三十年羽頡為任大夫晉邑也今信徳府任縣   黄有三   隱元年敗宋師于黄宋邑也今開封府雍丘縣東桓八年黄隨不㑹黄國也今光州定城縣   十七年公㑹齊紀盟于黄齊地也   蓼有二   桓十一年隨絞州蓼伐楚師今唐州湖陽縣   文十四年楚伐舒蓼今安豐軍   巢有二   文十二年楚人圍巢巢國也今無為軍巢縣   哀十一年大叔疾處巢衛地也   莘有五   桓十六年衛侯使盜待諸莘衛地也今大名府莘縣莊十年荆敗蔡師于莘蔡地也   三十二年神降于莘虢地也今陜州有莘原   僖二十八年晉侯登有莘之墟古莘國也今東京陳留縣   成二年師從齊師于莘齊地也今博州武水縣   密有四   隱二年莒紀盟于密莒地也今密州髙密縣   閔二年莒人歸共仲於魯及密魯地也今沂州費縣僖六年圍新密鄭地也亦曰新城今鄭州密縣   昭十五年密須之鼔古密國也今涇州靈臺縣   雒有二   宣三年楚子至于雒王城也今西京   十五年晉侯還及雒晉地也   郟有二   宣三年定鼎于郟鄏王城也郟鄏二山   昭元年犫櫟郟鄭地也後屬楚今汝州襄城縣   王城有二   僖十一年戎入王城二十五年王入于王城今河南府十五年㑹秦伯于王城秦地也今同州朝邑縣   武城有三【非今恩州武城縣】   僖六年許僖公見楚子於武城楚地也今鄧州南陽縣文八年秦人伐晉取武城晉地也今同州   襄十九年城武城魯地也今沂州   新城有四【非今河南新城及臨安新城縣】   僖四年晉申生奔新城晉地也今絳州曲沃縣   六年圍新城鄭地也今鄭州密縣   文四年圍邧新城秦邑   十四年同盟于新城宋地也今南京穀熟縣   方城有二   僖四年方城為城定四年欲悉方城外衆楚方城山也自比陽縣至方城縣   文十六年侵庸及方城庸地也今房州竹山縣   城父有二   昭九年遷許于夷實城父哀六年救陳師于城父今亳州城父縣   十九年太子建居城父楚地也今汝州葉縣   武父有二   桓十二年公㑹鄭伯盟于武父鄭地也今東京濟陽鎮定四年自武父以南衛北界也   姑蔑有二   隱元年公及邾儀父盟于蔑定十二年敗諸姑蔑魯地也今襲慶府泗水縣   哀十三年彌庸見姑蔑之旗越地也今衢州龍游縣   重丘有二   襄十七年飲馬于重丘曹地也   二十五年同盟于重丘齊地也今安徳府   渠丘有二   成八年假道于莒與渠丘公立於池上莒邑也今密州安丘縣   昭十一年齊渠丘實殺無知齊地也今青州臨淄縣   楚丘有二   隱七年戎伐凡伯于楚丘以歸戎邑也今拱州楚丘縣【杜預以為衛邑誤也詳見戎地】   僖二年城楚丘衛文公徙居楚丘衛邑也今開徳府衛南縣   葵丘有二   莊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齊地也今青州臨淄縣西   僖九年公㑹宰周公于葵丘宋地也今東京陳留縣東守戍不出邦域之内故管至父所戍即臨淄之葵丘若盟㑹當於四通五達之都諸侯所畢㑹陳留雍丘實當其衝是宜㑹宰周公於此   亳有三【此外又有亳城在絳州垣曲縣】   莊十二年公子御説奔亳宋地也今南京穀熟縣曰南亳拱州考城縣曰北亳   昭四年湯有景亳之命王畿也今西京偃師縣謂之西亳商自契至祖乙號為商至盤庚治亳殷改曰殷則亳殷今偃師也湯或其先公必常居此故盤庚曰先王適于山及湯為諸侯徙居南北亳故書曰湯始居亳従先王居是也今穀熟去寧陵之葛伯城不逺百里故孟子曰與葛伯為隣此即御説所奔之亳湯所遷也凡西南北三亳湯必居其一而建一以為都春秋時西亳為王畿南亳北亳為宋地   良有二   昭十三年晉侯㑹呉子于良水道不可宋地也今淮陽軍   哀十五年陳侯使公孫貞子弔呉及良而卒呉地也   鄢有二   隱元年鄭伯克段于鄢鄭地也今東京鄢陵縣   桓十三年及鄢亂次以濟昭四年遷頼于鄢楚邑也今襄陽府宜城縣   鄢陵有二   文七年穆叔登鄢陵城莒地也   成十六年晉及楚鄭戰于鄢陵鄭地也今鄢陵縣   濳有二   隱二年公㑹戎于濳魯地也   昭二十七年呉圍濳三十一年呉侵濳六楚邑也今安豐軍   盧有二   隱三年尋盧之盟齊地也今濟南府長清縣   襄十八年圍盧弗克二十九年髙氏以盧叛亦齊地也今東平府陽穀縣   清有六   隱四年公及宋公遇于清衛地也今東平府東阿縣閔二年清人鄭邑也今開封府中牟縣   宣十二年盟清丘亦衛地也今濮州臨濮縣【鄭樵以為在東阿誤也】   十三年赤狄伐晉及清晉地也亦曰清原今解州聞喜縣   成十七年國勝待命于清齊地也今大名府莘縣哀十一年齊國書髙無㔻伐我及清亦齊地也今東平府陽穀縣   棠有二   隱五年公如棠觀魚魯地也今單州魚臺縣   襄十四年楚子囊師于棠昭二十年棠君尚楚邑也今眞州六合縣   艾有二   隱六年公㑹齊侯盟于艾齊地也今沂州   哀二十年呉公子慶忌出居于艾呉地也今隆興府分寜縣   防有三   隱九年公㑹齊侯于防莊二十九年城諸及防魯地也今密州   十年取防宋邑也今單州有西防故城   昭五年莒牟夷以牟婁及防兹來奔莒地也今密州安丘縣   鄔有二   隱十一年王取鄔劉之田莊二十年王及鄭伯入于鄔本鄭地後天王易之今西京偃師縣緱氏鎭【鄭樵以為在懐州誤也】   昭二十八年司馬彌牟為鄔大夫晉地也今鄔縣   蒲有二   桓三年胥命于蒲成九年盟于蒲衛地也今東京長垣縣   莊二十八年重耳居蒲晉地也今隰州隰川縣   櫟有三   桓十五年突入櫟莊二十年王處櫟僖二十四年狄伐鄭取櫟昭元年楚公子圍城犫櫟郟鄭地也今潁昌府陽翟縣   襄十一年秦侵晉及櫟晉地也   昭四年呉伐楚入棘櫟麻楚地也今蔡州新蔡縣   棘有九   宣二年宋鄭戰于大棘宋地也今拱州襄邑縣   成三年僑如圍棘取汶陽田魯邑也今襲慶府龔丘縣襄十八年城上棘鄭地也今潁昌府陽翟縣   二十四年棘澤鄭地也今潁昌府長社縣   二十六年呉克棘楚地也今亳州鄼縣   昭十年桓子召子山而反棘焉齊地也今青州臨淄縣十七年棘津晉地也今滑州胙城縣   二十五年宋公佐卒于曲棘亦宋地也今東京雍丘縣東   哀元年棘蒲晉地也   雍有二   僖十三年自雍及絳秦孝公後徙都焉今鳳翔府天興縣二十四年雍文之昭也今懐州修武縣   齊有二   隱三年齊鄭盟于石門齊國也   昭二十三年劉子焚齊周邑也   京有二   隱元年太叔居于京鄭地也   昭二十二年子朝奔京周地也   楊有二   襄二十九年楊姬姓也屬下陽郡是國名   昭二十二年劉子奔楊是周邑   陘有三   隱十一年蘇忿生之田有陘是周地   僖四年師進次于陘是楚地   定十四年闔廬卒于陘是吳地   祭有二   隱元年祭伯來是畿内國   成十一年祭封人是鄭地   沂有二   宣十一年蒍艾獵城沂是楚地邑名   昭二十五年季平子請待于沂上是魯城南水名   郕有二   莊八年郕降于齊師是國名   襄十六年齊侯伐我北鄙圍郕是魯地亦名成   房有二   昭十三年靈王遷許胡沈道房申於荆焉是國名定五年季平子卒于房是魯地   萊有二   襄六年齊滅萊是國名   昭七年與之萊柞魯二山名   薛有二   隱十一年滕薛來朝是國名   莊三十一年築臺于薛是魯地   東陽有三   襄二年晏弱城東陽齊地也   二十三年趙勝帥東陽之師以追齊師晉地也   哀八年呉師克東陽呉地也   汾有二   成六年有汾澮以流其惡是晉地水名   襄十八年子庚治兵於汾是楚地   洮有三   莊二十七年公㑹杞伯姬于洮是魯地   僖三十一年自洮以南東傅于濟是曹地   昭元年宣汾洮晉地水名   稷有二   成二年㑹于稷是宋地   定五年使楚人先與呉戰而自稷㑹之是楚地   夷儀有二   僖二年邢遷于夷儀是邢地其後衛滅邢而入于衛定九年齊伐晉夷儀是晉地   邿有二   襄十三年取邿是小國   十八年晉伐齊克邿是齊地   杏有二   昭二十四年攻瑕及杏是敬王邑周地也   定九年致禚媚杏於衛又有北杏見莊十三年並齊地   頼有二   昭四年楚滅頼是小國   哀六年使胡姬以安孺子如頼是齊邑   陽有二   閔二年齊人遷陽國名   昭十二年齊納北燕伯于陽燕别邑   虚有二   莊十二年公㑹宋公于虚是宋地   成十七年鄭侵晉虚滑是晉二邑   新里有二   僖十八年梁伯益其國而命之曰新里   昭二十年敗華氏于新里是宋地   鞌有二   成二年戰于鞌是齊地   哀十四年益鞌七邑是宋地   共有二   隱元年太叔出奔共國名   閔二年益以共滕之民衛别邑   申有二   莊六年楚文王伐申小國名   文八年自申至于虎牢之境是鄭地   郲有二   隱十一年㑹于郲鄭地也亦名時來   襄十四年以郲寄衛侯齊地也   南里有二   襄二十六年楚入南里是鄭邑   昭二十一年華氏以南里叛是宋地   郊有五   文三年秦伐晉取王官及郊是晉地   昭二十三年晉人圍郊是周地   定十三年衛伐曹克郊是曹邑   哀十一年及齊師戰于郊是魯地   十三年越伐呉及郊是呉地   厲有二   僖十五年齊師曹師伐厲是小國   宣九年楚子為厲之役故伐鄭是鄭地   柤有二   襄十年㑹呉于柤是楚地   昭六年鄭伯勞楚公子棄疾於柤是鄭地   潁有二   襄十八年楚師伐鄭遂渉潁是水名   昭九年晉率隂戎伐潁是周邑   費有二   僖元年公賜季友汶陽之田及費魯地也   襄十八年楚以銳師侵費滑即滑國所都之費也   酅有二   僖二十六年公追齊師至酅是齊地先屬紀   僖二十八年楚師背酅而舍是衛地險阻處   鄍有二   僖二年伐鄍三門是虞邑   襄十九年楚追越師至鄍是越地又有上鄍見成二年   吕有二   成七年子重請取於申吕古吕國也後為楚地今蔡州新蔡縣   襄元年楚侵宋吕留宋地也今徐州   鄆有二   成四年城鄆昭二十六年處鄆魯地也曰西鄆今濟州鄆城縣   文十二年城諸及鄆成九年楚入鄆襄十二年救台入鄆昭元年伐莒取鄆莒邑也魯取之曰東鄆今沂州沂水縣   鄒有二   襄十年魯鄒邑亦作郰今仙源縣   隱元年邾儀父都于鄒也今鄒縣   翼有二   隱元年盟翼邾地也   五年伐翼晉都也今絳州翼城縣   盂有四   隱十一年王取蒍邘之田于鄭邘亦作盂鄭地也僖二十一年宋楚㑹于盂宋地也   昭二十八年孟丙為盂大夫哀四年齊伐晉取盂晉地也今太原府盂縣   定十四年蒯聵獻盂于齊衛東地也   丘輿有三   成二年晉入丘輿齊地也   三年敗諸丘輿鄭地也   哀十四年葬諸丘輿魯地也今費縣   鄑有二   莊元年齊師遷紀郱鄑郚紀地也今濰州昌邑縣十一年公敗宋師于鄑魯地也   訾有五   成十三年鄭公子班自訾求入鄭地也   昭二十三年單子取訾王畿也今鞏縣   文十六年訾枝   昭十三年訾梁   二十五年訾並楚地   鄄有二   莊十四年㑹于鄄衛地也今濮州鄄城縣   成十一年劉子盟于鄄王畿也   郔有二   宣十一年楚左尹侵宋王待諸郔楚地也   十二年楚子北師次于郔鄭地也   柯有三   莊十三年公㑹齊侯盟于柯齊地也今東平府東阿縣襄十九年盟于祝柯亦齊地也又曰督揚今濟南府禹城縣   㑹晉士匄于柯衛地也今大名府内黄縣   督揚有二   成十六年我師次于督揚鄭地也   襄十九年盟于督揚齊地也見前祝柯   平陽有四   宣八年城平陽魯地也曰東平陽今沂州新泰縣昭二十八年趙朝為平陽大夫晉地也今平陽府臨汾縣   哀十六年衛侯飲孔悝酒於平陽衛地也今滑州胙城縣   二十七年盟于平陽魯西地也曰西平陽今襲慶府鄒縣   平隂有二   襄十八年禦諸平隂齊地也在濟北今東平府平隂縣昭二十三年晉師在平隂王畿也在河陽今西京洛陽縣北   汜有四   僖二十四年襄王處于汜鄭地也今汝州襄城縣三十年秦軍汜南亦鄭地也今開封府中牟縣   成四年取汜祭亦鄭地也今孟州汜水縣   昭二十二年王師軍于汜王畿也   扈有二   莊二十三年盟于扈鄭地也今原武縣   昭元年夏有觀扈古國也今京兆府鄠縣   瑣有三   襄十一年還次于瑣鄭地也今東京尉氏縣   昭五年㑹楚子于瑣楚地也   定七年盟于沙衛地也亦曰瑣今北京元城縣   中牟有二   鄭之中牟今東京中牟縣在河南爾雅曰鄭有圃田郭璞注曰今滎陽中牟縣西圃田澤是也漢書音義臣瓉案河南中牟春秋之時在鄭之疆内及三卿分晉則為魏之邦土   定九年晉車千乗在中牟晉地也在河北趙世家曰獻侯即位治中牟按趙界自漳水以北不及河南臣瓉云案此中牟當在漯水之上   滎澤有二   閔二年衛人及狄人戰于滎澤衛地也在河北   宣十二年楚潘黨逐之及滎澤鄭地也在滎陽   儵有二   文十六年禆儵魚庸三邑也   十七年將悉敝賦以待於儵鄭地也與晉接境   解有二   僖十五年内及解梁城晉地也今解州   昭二十二年王師軍于解王畿也今洛陽   蒍有二   隱十一年王取蒍邘之田于鄭鄭地也   僖二十七年子玉治兵于蒍楚地也   駘有二   昭九年魏駘芮歧畢吾西土王畿也今京兆府武功縣哀六年毛遷孺子於駘齊地也【鄭樵以為魯地誤也】   匡有三   僖十五年遂次于匡衛地也今東京長垣縣   文元年衛侵鄭伐緜訾及匡鄭地也今東京扶溝縣地十一年㑹于承匡宋地也今拱州襄邑縣   潞有二   宣十五年潞子嬰兒之夫人赤狄之潞也今潞州潞城縣   哀八年鮑子及潞齊邑也   垂有三   隱八年宋公衛侯遇于垂衛地也今興仁府乘氏縣宣八年仲遂卒于垂齊地   定十三年齊侯衛侯次于垂葭亦衛地也今濟州   瑕有六   桓六年楚師軍於瑕隨地也   僖三十年許君焦瑕晉二邑也在河南   成六年居郇瑕氏之地晉地也今解州西南   十六年楚師還及瑕楚地也今亳州蒙城縣   哀六年城邾瑕魯地也今濟州任城縣   七年囚諸負瑕魯地也今襲慶府瑕丘縣   圉有四   襄二十六年從衛師敗之圉衛地也   昭五年鄭伯勞諸圉鄭地也今東京雍丘縣   二十二年伐東圉王畿也今洛陽縣   二十六年遂軍圉澤亦王畿也   制有二   隱元年制巖邑鄭地也今滎陽縣   五年不虞制人北制亦鄭地也今汜水縣   蒙有二   莊十二年蒙澤宋地也今拱州考城縣   哀十七年盟于蒙魯地蒙山也今沂州新泰縣   濮有三【皆衛地】   莊二十七年㑹于城濮   僖二十八年盟于宛濮今東京長垣縣   定八年盟于曲濮   郥有二   昭十九年郥陽封人之女奔之生大子建二十三年楚大子建之母在郥蔡邑也   定十三年次于垂葭實郥氏衛地也今濟州鉅野縣   棫林有二   襄十四年伐秦次於棫林注云秦地   十六年次於棫林注云許地   春秋分記卷三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三十六   宋 程公説 撰書十八   禮樂書第一   宗周功徳自文武出衰於厲幽文武之基息矣禮樂賞罰自天子出降而諸侯天子之重去矣春秋之作聖人謹乎名分者于以存禮樂於將墜扶王室於既㣲也而自隱公始其以昉乎東遷而為十世之始歟不書即位知受命之正自是失矣與邾儀父宋人盟皆書曰及知盟誓之禮自是違矣來賵仲子而冢宰書名則以訓嫡庶名分之亂也祭伯朝魯直書曰來則以正人臣私交之失也貢賦不共而武氏子來求賻朝覲不時而凡伯南季來聘况僣郊僣羽大雩禘祭雉門兩觀舉先王之制而蔑之春秋可勿作乎魯在春秋為禮義國若曰猶秉周禮若曰周禮盡在魯若曰諸侯於是觀禮則禮樂必有考信者而以僣自怙豈周公制作本㫖哉明堂位曰四代之服器官魯兼用之此末造也而謂成王之賜與周公之受者妄也如曰成王以天子禮樂康周公又曰命魯公世祀周公以天子禮樂祭統亦云賜之以重器朱干玉戚以舞大武八佾以舞大夏凡此皆漢儒雜記非吾孔氏雅言也嘗考於詩書得之矣周公相成王也制禮作樂頒度量而天下服其亦謹於禮矣禮之有天子諸侯之别由古以來未之有改也成王其忍廢諸惟錫之山川土田附庸以為周公報而命爾元子俾侯于魯實寓曲留周公之至心傳者曰周公拜前魯公拜後此殊典也周命諸侯班班冊書則無有是矣及公在豐將殁欲葬成周公薨成王葬于畢告周公作亳姑孔安國曰不敢臣周公故使近文武之墓此又侈其報於既歿感之切待之厚於是乎證然方公之留治洛也成王以秬鬯二卣綏寜公使之明禋于文武言公之功可以薦神明而無媿而曰拜手稽首以承文武休享則君臣之際嚴矣公曰予不敢宿則禋于文王武王是公未嘗居此錫且弗敢宿留王命也成王之恭周公之孚皆可以示萬世詩書之所載孔子之所刪定吾斯從之矣平輅既東禮廢樂壞迄於春秋諸侯貪冒侵欲不忌魯因以並縁曰吾固周公子孫也而僣佚漸啓聞諸傳曰昔者魯惠公使宰讓請郊廟之禮於天子天子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後在魯實始為墨翟之學故使成王之世而魯已郊則惠公又奚請惠公請之則是魯未始有天子禮樂成王初不之賜伯禽亦莫之受也隱繼惠而立天下無道至是而兆成矣春秋始隱則惠之始僣不得書待郊有變而書之聖人㣲意也然魯則亦有不安者焉周之郊以長至而魯郊於啓蟄曰吾以祈農事半圭曰璋白藏天子青藏諸侯青黒縁者天子之寳而魯之寳璋判其白弓綉其質青其純制異而不齊禮駮而不純此周制所無有魯之子孫咸竊而亂之昔者夫子入大廟每事問非惑之蓋疑之也諸侯之廟而有天子禮樂故問以見正焉是以為禮也馴至大夫之世三臣設撥視桓楹季氏旅於泰山皆竊禮之不中而舞八佾以雍徹敢於僣天子之樂降而陪臣執國命則從祀先公竊寳玉大弓皆肆為之其源蓋有自而又何誅焉若乃列國之制春秋所不詳録宋禮之舊夫子謂不足證而呉楚之即夷則非可以論禮第采傳文列諸下方備著魯一代行事於上以傳世變云   王狩一   左氏晉侯召王以諸侯見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訓故書曰天王狩于河陽非廵狩而曰狩所以伸天子之尊罪晉侯之不臣也   僖二十八年天王狩河陽   王臣聘魯者八   周禮時聘結諸侯之好諸侯朝于天子則天子報聘於諸侯所以通上下之情也春秋王室愈卑魯未嘗朝天子而遣使聘魯者八則禮用之非宜矣故在周盛時用之為禮於春秋為非宜穀梁曰聘諸侯非正也曰非正其以是歟   隱七年凡伯     九年南季   桓四年宰渠伯糾   五年仍叔之子   八年家父      莊二十三年祭叔僖三十年宰周公   宣十年王季子   來求者三   先王制九等之貢以令天下無有逺邇畢獻方物車服器用非特供王之奉又以班寵邦國聞有錫諸侯未聞有求於諸侯也春秋邦國貢賦不入雖䘮紀之具車服之用帑金之費不能自給反求乎下著非禮矣穀梁傳曰歸死者曰賵歸生者曰賻歸之者正也求之者非正求之為言得不得未可知之辭也又曰求車非禮也求金甚矣   隱三年武氏子來求賻   桓十五年天王使家父來求車   文九年毛伯來求金   歸賵脤者三   車馬曰賵珠玉曰含脤膰之禮以親兄弟之國禮也平王賵妾母於前襄王加賜妾母於後敬王不待助祭而歸脤非禮也   隱元年宰咺歸賵   文五年榮叔歸含且賵   定十四年石尚歸脤   來錫命者三   桓公篡立生而王不能討死又加寵文公居䘮未終成公未嘗入覲而錫之命著非禮也   莊元年榮叔來錫公命   文元年毛伯來錫公命   成八年召伯來錫公命   王臣來㑹葬者二   周禮凶禮以哀邦國之憂其别有五一曰䘮禮哀死亡春秋世則異是矣經書天王十有二而莊僖頃三不志崩明王室不能赴也平惠定靈四不書葬見諸侯不復㑹也葬僖公使叔服來葬成風使召伯來是天王反逆施於諸侯   文元年叔服㑹僖公葬   五年召伯㑹成風葬   王臣來者二   檀弓曰古之大夫束脩之問不出竟郊特牲曰朝覲大夫之私覿非禮也大夫執圭而使所以申信也不敢私覿所以致敬也而庭實私覿何為乎諸侯之庭為人臣者無外交不敢貳君也書之不正其外交   隱元年祭伯來   桓八年祭公來   公及大夫朝如者八   春秋王室弱伯權盛諸侯莫有事君以禮者矣故大夫如齊如晉數書簡冊至如京師雖間見之殆不過因事而徃兩朝王所而曰所言非其所也一如京師而不曰朝言非主乎朝王也   僖二十八年公兩朝王所【天王勞晉侯于踐土晉侯召天王于河陽】三十年公子遂如京師   文元年叔孫得臣如京師   八年公孫敖如京師不至而復   宣九年仲孫蔑如京師   成十三年公如京師   襄二十四年叔孫豹如京師   昭二十二年叔鞅如京師   王臣與諸侯㑹盟侵伐者十一   春秋自隱至閔無王臣盟㑹之文至僖公五年齊小白㑹王世子于首止始有王臣㑹盟之事晉重耳繼起乃致天子盟王人有甚於小白然考二霸㑹盟皆在服楚之後蓋克服强楚威振中國自矜其功謂雖天子之尊亦莫或忤矣偃然致王臣於盟㑹雖外假尊周之名而實以伉已也   僖五年㑹王世子于首止   八年㑹王人盟于洮   九年㑹宰周公于葵丘   二十九年㑹王人盟于翟泉   文十年及蘓子盟于女栗   成十六年㑹尹子伐鄭   十七年㑹尹子單子伐鄭同盟于柯陵   㑹單子伐鄭   襄三年公㑹單子盟雞澤   昭十三年㑹劉子盟平丘   定四年㑹劉子于召陵伐楚   逆后嫁姬者四   自逆者而言王者無外王命之斯為后矣故稱王后示天下之母儀也自歸者而言王雖有命未見宗廟則從父母所子而稱化天下以婦道也書王姬魯為之主桓八年祭公來遂逆王后于紀明年紀季姜歸于京師   莊元年王姬歸于齊單伯送王姬   十一年王姬歸于齊   襄十五年劉夏逆王后于齊   命伯之制   莊二十七年王使召伯廖賜齊侯命賜命為侯伯而傳不志其辭僖二十八年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興父䇿命晉侯為侯伯賜之輅服弓矢秬鬯曰王謂叔父則有命辭故文公受䇿以出出入三覲襄十四年王使劉定公賜齊侯命傳亦述其䇿命之文曰昔伯舅太公以下以見齊之世為侯伯也然命之非正蓋異乎盛時侯伯之制矣杜預曰因昬而加褒王室不能命有功   饗醴命宥   凡王覲羣后始則行饗禮先置醴酒示不忘古飲宴則命以幣物宥助也以助勸敬之意惠王即位虢公晉侯來朝【莊十八年】王饗醴命之宥皆賜玉五瑴馬三匹非禮也傳曰王命諸侯名位不同禮亦異數不以禮假人至晉文公納襄王【僖二十五年】朝于踐土【二十八年】王享醴命之宥凡再毛召之難晉景公使士㑹平王室【宣十六年】定王享之原襄公相禮殽烝【升殽於俎】武子私問其故【享當體薦而殽烝故怪問之武子士㑹】王聞之召武子曰季氏而弗聞乎王享有體薦【享則半解其體而薦之所以示共儉】宴有折爼【體解節析升之於爼物皆可食所以示慈惠】公當享卿當宴王室之禮也武子歸而講求典禮以脩晉國之法則是亦僣矣   大路   僖二十八年王䇿命晉文侯為侯伯賜之大輅之服又祝鮀言先王分魯衛晉以大路 襄十九年鄭公孫蠆卒王追賜之大路二十四年齊人城郟【王城】穆叔如周聘且賀城王嘉其有禮也賜之大路夫大路天子車之揔名樂記曰大輅者天子之車也所以贈諸侯陳暘樂書曰蓋商制非周制也商尚質其大路則木路而已周尚文大路豈玉路歟雜記諸侯之賜有乘黄大路則諸侯之大路蓋金路非玉路木路也金路曰大路猶熊侯曰大侯也杜預以賜魯衛晉之大路為金路賜公孫蠆叔孫豹之大路為革木二路於義或然蓋周天子之路以玉為大諸侯以金為大大夫以革木為大   論樂   凡聲音之道由於人心至其發越則當與政通古者天子諸侯卿大夫於樂所以飬行義而防淫佚若其等衰之辨莫嚴焉周徳下衰禮廢樂壞王子頹享五大夫樂及徧舞【莊二十年】鄭厲公享惠王于闕西辟備六代之樂【莊二十一年】下凌上替甚矣其後景王將鑄無射【鐘名射音亦昭二十一年】泠州鳩曰王其以心疾死乎夫樂天子之職也夫音樂之輿也而鐘音之器也天子省風以作樂【省風俗】器以鍾之輿以行之小者不窕【細不滿他彫切】大者不槬【横大不入戸化切】則和於物物和則嘉成故和聲入於耳而藏於心心億則樂窕則不咸槬則不容心是以感感實生疾今鍾槬矣王心弗堪其能乆乎越明年夏四月王田北山有心疾而崩傳者志之以見樂不可妄興也   春秋分記卷三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三十七   宋 程公説 撰書十九   禮樂書第二   内魯   即位   古者諸侯繼世襲封則内必有所承爵位土田受之天子則上必有所稟平王以降天子之命不行於諸侯諸侯之嗣皆專立而無所請命入春秋之始隠公既不稟之王又内不承國於先君聖人即以王法奪之故不書即位而大義正矣其後文成襄昭哀皆受國於先君而不請命於天子者也莊閔僖繼故不書也桓宣繼故書者如其意也定公踰數月而後書即位變也   隠莊閔僖不書   桓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文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宣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成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襄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昭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定元年夏六月癸亥公之䘮至自乾侯戊辰公即位哀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正朔   周禮大史頒告朔於邦國閏月詔王居門終月天子頒朔諸侯受而藏之祖廟每月朝廟北面受而奉行之周衰禮漸廢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孔子謂我愛其禮蓋傷時怠於告朔名存實亡春秋首年雖無事必書春王正月其間或不告朔或不視朝咸謹書之或國君在外不備正朔者亦述焉所以奉天時謹人事端本正始以立王法也   文六年閏月不告月猶朝于廟   十六年夏五月公四不視朔   襄二十九年春王正月書公在楚昭三十年三十一年三十二年春王正月皆書公在乾侯定元年不書正月   世子   桓六年秋九月丁卯子同生左氏傳曰以太子之禮舉之接以太牢【大牢牛羊豕】卜士負之士妻食之【禮世子生三日卜士負之射之以桑弧蓬矢射四方卜士之妻為乳母】公與文姜宗婦命之【世子生三月君夫人沐浴於外寢立於阼階西鄉世婦抱子升自西階君命之乃降蓋同宗之婦】公羊傳曰喜有正也   婚姻   娶妻必親迎禮之正也若夫邦君以爵則有尊卑以國則有小大以道途則有逺邇或迎之於其國或迎之於境上或迎之於所館禮之節也紀侯於魯以小大言則親之者也而使履緰來魯侯於齊以逺邇言則親之者也而使公子翬往是不重大昬之禮失其節矣若莊公納幣於文姜之䘮文公納幣於僖公之䘮而莊公又以讎人之子共祭祀皆書以譏之媵淺事書之亦譏也   内逆女五   桓三年秋公子翬如齊逆女九月齊侯送姜氏于讙夫人姜氏至自齊   莊二十四年夏公如齊逆女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戊寅大夫宗婦覿用幣   文四年夏逆婦姜于齊   宣元年春公子遂如齊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婦姜至自齊   成十四年秋叔孫僑如如齊逆女九月僑如以夫人婦姜氏至自齊   外逆女四   隠二年秋九月紀履緰來逆女   莊二十七年冬莒慶來逆叔姬   僖二十五年夏四月宋蕩伯姬來逆婦   宣五年秋九月齊髙固來逆叔姬   内女歸六   隠二年冬十月伯姬歸于紀   七年春三月叔姬歸于紀   莊十二年春三月紀叔姬歸于酅   二十五年夏六月伯姬歸于杞   僖十五年秋九月季姬歸于鄫   成九年春二月伯姬歸于宋   媵四   莊十九年秋公子結媵陳人之婦于鄄   成八年冬十月衛人來媵   九年夏晉人來媵   十年夏五月齊人來媵   納幣二   莊二十二年冬公如齊納幣【文姜之喪】   文二年冬公子遂如齊納幣【僖公之喪】   郊望揔有十二【郊九望三】   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王制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魯侯國而郊望僣矣書四卜郊五卜郊三卜郊郊牛之口傷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猶三望鼷䑕食郊牛皆因事以貶之聖人無容心也邵雍曰聖人非有意於其間故曰春秋盡性之書也春秋為君弱臣强而作故謂之名分之書   僖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從乃免牲猶三望宣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傷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猶三望   成七年春王正月鼷䑕食郊牛角改卜牛鼷䑕又食其角乃免牛   夏五月不郊猶三望   十年夏四月五卜郊不從乃不郊   十七年秋九月辛丑用郊   襄七年夏四月三卜郊不從乃免牲   十有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從乃不郊   定十有五年春王正月鼷䑕食郊牛牛死改卜牛夏五月辛亥郊   哀元年春王正月鼷䑕食郊牛改卜牛   夏四月辛巳郊   禘二   禮不王不禘禘者帝也諸侯不得祖天子故禘不及諸侯而魯僭禘焉禮曰魯之郊禘非禮也周公其衰矣魯之禘非一因其䘮未終而吉禘大祭而用致夫人變常黷禮故書二禘以著僭或問禘之説子曰不知也知其説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諸掌   閔二年夏五月乙酉吉禘于莊公   僖八年秋七月禘于太廟用致夫人   大雩揔二十有一【大雩二十又雩一】   月令有司大雩帝用盛樂天子之禮也凢雩天子主上帝諸侯主星辰山川大雩主上帝者也雩而雨則言雩雩而不雨則不言雩   桓五年秋大雩   僖十一年秋八月大雩   十三年秋九月大雩   成三年秋大雩   七年冬大雩   襄五年秋大雩   八年秋九月大雩   十六年秋大雩   十七年秋九月大雩   二十八年秋八月大雩   昭三年秋八月大雩   六年秋九月大雩   入年秋大雩   十六年秋九月大雩   二十四年秋八月大雩   二十五年秋七月上辛大雩季辛又雩   定元年秋九月大雩   七年秋大雩   九月大雩   十二年秋大雩   哀十五年秋八月大雩   烝嘗揔三【烝二嘗一】   凢春祠夏礿秋嘗冬烝皆夏時矣周五月烝八月嘗皆不時   桓八年春正月己卯烝   夏五月丁丑烝   十四年秋八月壬申御廪灾乙亥嘗   廟祭揔四   凢時祭曰有事祫祭曰大事諸侯之事祫祭為大凢君在祭樂之中大夫有變不復也不繹而已矣復非禮也不復而繹亦非禮也凢名言其祭而繫所事者叅譏之也不名言其祭而特書所事者將有所見也   文二年秋八月丁卯大事于太廟躋僖公   宣八年夏六月辛巳有事于太廟仲遂卒于垂壬午猶繹萬入去籥   昭十五年春二月癸酉有事于武宫籥入叔弓卒去樂卒事   定八年冬從祀先公   宫廟揔十   凢廟周公稱大廟魯公稱太室羣公稱宫太廟也太室也世世弗毁者也羣公之宫親盡則毁矣親盡而不毁非禮也凢宫宜立而立之則不書不宜立而立之則書凢君薨卒哭而祔祔而作主特祀於寢三年而升於廟過與不及皆非禮也   考宫一   隠五年秋九月考仲子之宫   丹刻二   莊二十三年秋丹桓宫楹   二十四年春王正月刻桓宫桷   穀梁謂天子諸侯黝礱大夫蒼士黈丹楹非禮也天子之桷斵之礱之加密石焉諸侯之桷斵之礱之大夫斵之士斵本刻桷非正也天子之楹刮之而飾以黝堊天子之桷礱之加密石而無飾黝黒飾也堊白飾也爾雅地謂之黝墻謂之堊穀梁之言黝堊則楹而已范寗以黝堊為黒飾誤也   立宫二   成六年春二月辛巳立武宫   定元年秋九月立煬宫   屋壊一   文十三年秋七月大室屋壊   災二   成三年春二月甲子新宫災三日哭   哀三年夏五月辛卯桓宫僖宫災   作主一   文二年春二月丁丑作僖公主   納郜鼎一   桓二年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納于大廟非禮也臧哀伯諫曰君人者將昭徳塞違以臨照百官猶懼或失之故昭令徳以示子孫是以清廟茅屋大路越席大羮不致粢食不鑿昭其儉也衮冕黻珽帶裳幅舄衡紞紘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厲游纓昭其數也火龍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鍚鸞和鈴昭其聲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夫德儉而有度登降有數文物以紀之聲明以發之以臨照百官百官於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今滅徳立違【謂立華督違命之臣】而寘其賂器於大廟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誅焉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官之失徳寵賂章也郜鼎在廟章孰甚焉武王克商遷九鼎于雒邑義士猶或非之而况將昭違亂之賂器於太廟其若之何公不聽   寶玉大弓   穀梁子曰寶玉封圭大弓武王之戎弓周公受賜藏之魯或曰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也子孫世守罔敢失墜以昭先祖之徳存肅敬之心耳古者告終易代璧琬琰天球夷玉兌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莫不陳列非直為美觀也先王所寶傳及其身能全而歸之則可以免矣魯失其政陪臣擅權雖先公分器猶不能守而盜竊諸公宫其能國乎故失之書得之書所以譏公與執政之臣見不恭之大也   定八年冬盜竊寶玉大弓   九年夏四月得寶玉大弓   雉門兩觀   明堂位稱魯之宫廟與天子同者太廟天子明堂庫門天子臯門雉門天子應門公羊傳曰五坂為堵五堵為雉則雉門天子之制也傳稱天子外闕兩觀諸侯内闕一觀則兩觀天子之制也魯僣天子舊矣春秋因其災以見之復書新作又以譏其僣王制而不能革甚之也   定二年夏五月壬辰雉門及兩觀災   冬十月新作雉門及兩觀   新作南門   穀梁傳曰作為也有加其度也言新有故也非作也南門者法門也   僖二十年春新作南門   肆大眚   程頤曰舜典曰眚災肆赦臯陶曰宥過無大易曰君子以赦過宥罪吕刑曰五刑之疑有赦五罰之疑有赦斯先王肆赦之道即未聞大眚也肆大眚者元惡大憝俱肆之辭也上廢天討下虧國典縱釋有罪賊虐無辜莫斯為甚天子尚曰不可况魯國諸侯而敢専肆哉後世惠姦宄賊良民其泥於此乎殊失春秋之㫖也   莊二十有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   觀魚及社揔五   觀魚書觀社書用牲于社于門書譏非禮也   觀魚一   隠五年春公矢魚于棠傳曰公將如棠觀魚者臧僖伯諫曰凢物不足以講大事其材不足以備器用則君不舉焉君將納民於軌物者也故講事以度軌量謂之軌取材以章物采謂之物不軌不物謂之亂政亂政亟行所以敗也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隙以講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歸而飲至以數軍實昭文章明貴賤辨等列順少長習威儀也鳥獸之肉不登於爼皮革齒牙骨角毛羽不登於器則公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澤之實器用之資皂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公曰吾將略地焉遂往陳魚而觀之僖伯稱疾不從【才用反】書曰公矢魚于棠非禮也   觀社一   莊二十有三年夏公如齊觀社   用牲于社三   莊二十有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門   三十年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   論魯車服之失   車服上所以賜下也制有等衰之别用有上下之辨魯君孟春乘大路旂十有二旒祀帝於郊而天王乃使家父來求車【桓十五年】則是上而反求乎下矣鞍之戰【成二年】公㑹晉師于上鄍賜三帥先路三命之服【先路者革路若木路】司馬司空輿帥侯正亞旅皆受一命之服祝柯之盟【襄十九年】晉侯先歸公享晉六卿于蒲圃【六卿過魯】賜之三命之服軍尉司馬司空輿尉候奄皆受一命之服賄荀偃束錦加璧乘馬先吳壽夢之鼎及襄公在楚【二十九年】季武子使公冶問公起居公與公冶冕服則是諸侯而擅賜其臣及他國之臣僣甚矣   論魯饗禮之失   周禮掌客王廵狩百官從者所過之國共其積膳三公眡上公之禮卿眡侯伯之禮大夫眡子男之禮春秋世廵狩之禮廢僖三十年王使宰周公閲聘魯三公而下聘禮之變也饗有昌歜白黑形鹽周公辭何以堪之孔穎達曰周公自謙也然亦以見王室弱周公非因從王廵狩而聘非周制矣凢牛羊豕共三百頭為百牢天子上物不過十二傳曰以為天之大數也【天有十二次故制禮象之】魯待士鞅以十一牢【昭二十一年】待吳以百牢【哀七年】違禮甚矣   論魯禮之變   自隠公鍾巫之祭而祀非典矣   三代時治盛化行神不歆非祀民不饗非類故各有所主隠十一年傳公祭鍾巫至此三代典禮己廢所謂祭非其鬼諂也   莊公乘丘之役而士有誄矣襄公狐駘之役而婦人髽而弔矣   檀弓云士之有誄由莊公始謂莊十年乘丘之役也婦人髽而弔始於臺駘謂襄四年臧武仲與邾人戰敗于狐駘之役也凢檀弓皆主變禮言   冠於衛成公之廟則冠于阼以著代之禮失矣   襄九年公送晉侯晉侯以公宴于河上問公年季武子對曰㑹于沙隨之嵗寡君以生晉侯曰十二年矣是謂一終一星終也國君十五而生子冠而生子禮也君可以冠矣大夫盍為冠具武子對曰君冠必以祼享之禮行之以金石之樂節之【儀禮士冠無祼享之禮無金石之樂此蓋國君之禮也】以先君之祧處之今寡君在行未可具也請及兄弟之國而假備焉晉侯曰諾公還及衛冠于成公之廟假鐘磬焉禮也在禮男子二十曰弱冠士禮也荀卿曰天子諸侯十九而冠誤也小記曰大夫冠而不為殤大夫不待二十而冠豈天子諸侯之冠特先士禮一嵗哉武子對晉侯之言則是行迫於盟主不守其言汲汲焉即他國之廟非冠於阼之禮也左氏以為禮非矣   又甚而尚羔之制因㑹禮始習則典章文物之亡非一矣   定八年公㑹晉師于瓦范獻子執羔趙簡子中行文子皆執雁魯於是始尚羔吕祖謙曰當時先王之禮散在諸國不能備魯秉周禮尚不知羔鴈之别至見晉卿大夫執之方且講明舉此一端則其餘禮之不備蓋多又以推春秋末先王之禮散在天下無所統紀是以孔子删詩定書繫周易作春秋蓋道徳仁義典章文物欲散而未盡非聖人脩之則天下後世無自考證矣然卿大夫所執乃帝王廵狩之禮脩五禮五玉三帛二牲一死贄在虞則有五載一廵狩所脩在周則有十二年廵狩所脩尊卑上下之分政賴玉帛采章以别等差魯不辨羔鴈亦以東遷廵狩之禮乆廢不講故歟   若傳載昭公如晉【五年】自郊勞至于贈賄禮無違者女叔齊謂其焉知禮蓋其言曰是儀也不可謂禮禮所以守其國行其政令無失其民者也今政令在家【在大夫】不能取也有子家羈弗能用也【懿伯】奸大國之盟陵虐小國利人之難【往年莒亂取鄫】不知其私公室四分民食於他思莫在公不圖其終為國君難將及身不恤其所禮之本末將於此乎在而屑屑焉習儀以亟言善於禮不亦遠乎【此段善明禮之本與昭二十五年子大叔論禮為天地之經緯二十六年晏子論禮之為國與天地並異詞同意故附載禮樂書】則魯之不達於禮非一日也而明堂位言魯禮樂刑法政俗未嘗相變也天下以為有道之國是故天下資禮樂焉亦近誣矣   論魯僣樂之失   隠五年考仲子之宫初獻六羽傳曰始用六佾也不謂之佾而曰羽佾干羽之揔稱也羽象文徳干象武功婦人無武事則獨奏文樂故曰羽初者事之始魯僣天子禮樂舊矣羣公之宫皆用八佾仲子以别宫故不敢同羣廟而降用六羽書初獻明前此用八之僣也故曰厲樂然用仲子之宫亦非也襄十年傳云諸侯宋魯於是觀禮魯有禘樂賔祭用之禘王禮而魯有焉亦僣矣而傳云禮者魯以是為禮也二十九年吳公子札來聘請觀於周樂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猶未也然勤而不怨矣為之歌邶【音佩】鄘衛曰美哉淵乎憂而不困者也吾聞衛康叔武公之徳如是是其衛風乎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懼其周之東乎為之歌鄭曰美哉其細己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為之歌齊曰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太公乎國未可量也為之歌豳曰美哉蕩乎樂而不滛其周公之東乎為之歌秦曰此之謂夏【胡雅切】聲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其周之舊乎為之歌魏曰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險而易行以徳輔此則明主也【險當為儉】為之歌唐曰思【息嗣切】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不然何憂之逺也非令徳之後誰能若是為之歌陳曰國無主其能乆乎自鄶以下無譏焉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貳怨而不言其周徳之衰乎猶有先王之遺民焉為之歌大雅曰廣哉熙熙乎曲而有直體其文王之徳乎為之歌頌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邇而不逼逺而不攜遷而不滛復而不厭哀而不愁樂而不荒五聲和八風平節有度守有序盛徳之所同也見舞象箾南籥者【文王樂】曰美哉猶有感【音憾詩維清奏象武也此文王之樂蓋文舞也美哉猶有憾美者美文王之徳憾者盛徳不及究於天下人以為憾也注言文王恨不及己致太平何待文王淺也】見舞大武者【武王樂】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見舞韶濩者【湯樂】曰聖人之也而猶有慙徳聖人之難也見舞大夏者【禹樂】曰美哉勤而不徳非禹其誰能脩之見舞韶箾者【舜樂】曰徳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徳其蔑以加於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己傳以述魯藏周樂之制然實則僣也郊特牲曰諸侯之宫縣而祭以白牡擊玉磬朱干設鍚【用白金以覆其冕】冕而舞大武乘大路諸侯之僣禮也明堂位曰魯升歌清廟【周頌也】下管象【周頌武也】朱干【赤大盾也】玉戚【斧也用玉以飾其柄楚工尹路謂剥圭以鏚柲是也】冕而舞大武【周舞也】皮弁素積禓而舞大夏皆非所當用於侯國者周官小胥正樂縣之位王宫縣諸侯軒縣則諸侯之宫縣僣天子樂縣也舜之鳴球以象天帝玉磬之音諸侯之擊玉磬僣天子樂器也天子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諸侯亦設鍚而用之僣天子樂舞也祭以白牡僣天子用牲之禮也乘以大輅僣天子乘車之禮也   魯以禘禮祀周公於大廟自牡用白牲至爼用梡嶡無非天子之禮也自升歌清廟至納夷蠻之樂於太廟無非天子之樂也大武武樂也所以象征誅必朱干玉戚冕而舞之者以武不可覿故也大夏文樂也所以象揖遜必皮弁素積禓而舞之者以文不可匿故也公羊謂朱干玉戚以舞大夏八佾以舞大武誤矣   末流季氏八佾舞於庭而三家者以雍徹昭公将出禘於襄公【二十五年】萬者二人其衆萬於季氏禮公萬舞三十六人而止存其二故師摯之始樂失其次徒洋洋盈耳而已夫子自衛反魯一嘗治之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雖伶人賤工識樂之正然樂正而魯不用故太師摯適齊亞飯干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於河播鼗武入於漢少師陽擊磬襄入於海散之四方逾河蹈海以去亂由先王之澤浹於人心者尚在不得其職則去又以見聖人俄頃之助功化己如此惜乎其不能用也蓋天子㣲諸侯僣大夫彊諸侯脅於此相貴以等相覿以貨相賂以利而天下之禮樂亂矣   春秋分記卷三十七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三十八   宋 程公説 撰書二十   禮樂書第三   晉   車服饗禮   晉文公圖伯定襄王于郟【僖二十五年】王享醴命之宥請隧勿許曰王章也未有代徳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惡也文公不敢請受地而還後三年【二十八年】鄭伯傅王用平禮也王享醴命晉侯宥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興父策命晉侯為侯伯賜之大輅之服戎輅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秬鬯一卣虎賁三百人命為侯伯曰用平禮以平王時命文侯之禮也   平王享晉文侯以鄭武公為相今襄王享文公復用鄭伯為相舉祖宗舊禮故曰用平禮也大輅賜同姓【詳見上】戎輅專征伐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平王亦曾以此錫文侯秬鬯一卣卣中尊詩所謂黄流在中也黄流即秬鬯周禮鬱人掌和鬱鬯以實彛而陳之釀秬為酒有鬱金之草和之使芬香條鬯故曰秬鬯天子賜同姓諸侯乃秬鬯如宣王賜召穆公秬鬯一卣平王錫晉文侯秬鬯一卣   至景公請于王以黻冕命士㑹亦出王之賜【宣十六年】既而使士㑹平王室定王享之殽烝武子歸乃講求三代之典禮以脩晉國之法於是僣王禮矣其後魯㑹晉師于上鄍魯賜晉三帥先路三命之服司馬司空輿帥候正亞旅皆受一命之服賜出於魯禮又變也【成二年】至若析羽為旌乃王制而齊鄭有之戚之㑹假羽毛於齊【襄十四年】召陵之㑹假羽旄於鄭【定四年】齊鄭則僣矣晉為盟主又從假焉皆其大夫為之也傳曰明日或斾以㑹晉於是乎失諸侯著非禮也   樂   武王克殷成王定之分唐叔以大路密須之鼓闕鞏【甲名】姑洗【鐘名定四年】悼公享魯穆叔金奏肆夏之三工歌文王之三歌鹿鳴之三在禮九夏王夏者天子所用其餘八夏諸侯皆得用之陔夏卿大夫亦得用之自晉以肆夏享穆叔非禮也又可歌兩君相見之樂乎郊特牲曰大夫之奏肆夏也由趙文子始也文子自成十八年為卿於此時已備用肆夏故公以之享穆叔穆叔以為非襄四年傳穆叔如晉悼公享之金奏肆夏之三不拜【肆夏樂曲名周禮以鐘鼓奏九夏其二曰肆夏一名樊三曰韶夏一名遏四曰納夏一名渠擊鍾而奏此三夏曲肆夏一名樊國語云金奏肆夏樊遏渠杜遂分為三夏之别名吕叔玉云肆夏時邁也樊遏執競也渠思文也】工歌文王之三不拜【大雅之首文王大明綿】歌鹿鳴之三三拜【小雅之首鹿鳴四牡皇華】韓獻子使行人子貟問之曰子以君命辱於敝邑先君之禮藉之以樂以辱吾子吾子舍其大而重拜其細敢問何禮也對曰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使臣弗敢與聞文王兩君相見之樂也臣不敢及【稱文王之徳受命作周】鹿鳴君所以嘉寡君也敢不拜嘉四牡君所以勞使臣也敢不重拜皇皇者華君教使臣曰必諮於周臣聞之曰訪問於善為咨咨親為詢咨禮為度咨事為諏咨難為謀臣獲五善敢不重拜   周官大司樂王師大獻則令奏愷樂樂師凢軍大獻教愷歌司馬法曰得意則愷樂所以示喜也蓋師出以律則示其憂師還以愷則示其喜晉文敗楚於城濮振旅愷入于晉尚此意歟   齊   管仲相桓公也王使宰孔賜齊侯胙仲則教桓公以天威不違顔咫尺敢不下拜王以上卿之禮享管仲則辭以有天子之二守國髙在其視舅犯相晉文請隧召王蓋異矣然桓公内嬖如夫人者六人管仲三歸反坫具官君臣昧於正身以啓五公子之禍至靈公僣王者為旌之制而為毛又不可訓逮其季世公室寖衰陳氏益强景公憂焉嘗與晏子坐于路寢公歎曰美哉室其誰有此乎晏子曰敢問何謂也公曰吾以為在徳對曰如君之言其陳氏乎陳氏雖無大徳而有施於民豆區釜鍾之數其取之公也薄其施之民也厚公厚斂焉陳氏厚施焉民歸之矣詩曰雖無徳與女式歌且舞陳氏之施民歌舞之矣後世若少惰陳氏而不亡則國其國也己公曰善哉是可若何對曰唯禮可以己之在禮家施不及國民不遷農不移工賈不變士不濫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公曰善哉我不能矣吾今而後知禮之可以為國也對曰禮之可以為國也久矣與天地並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婦聽禮也君令而不違臣共而不貳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愛而友弟敬而順夫和而義妻柔而正姑慈而從婦聽而婉禮之善物也公曰善哉寡人今而後聞此禮之上也對曰先王所禀於天地以為其民也是以先王上之公不能用而齊後卒為陳氏代之云   宋   宋殷後也㣲子之命曰統承先王修其禮物作賔于王家禮曰宋之郊也契也是天子之事守也其典制有自矣   僖二十四年成公如楚還入於鄭鄭伯將享之問禮於皇武子對曰宋先代之後也於周為客天子有事膰焉有喪拜焉豐厚可也鄭伯從之享宋公有加禮也襄九年警火一段亦見宋制度皆是殷之舊惟用馬於四墉祀盤庚于西門之外或殷祭未可知特逺而難考文獻不足證殆此類歟十年宋公享晉悼公請以桑林荀罃辭荀偃士匄曰諸侯宋魯於是觀禮魯有禘樂賔祭用之宋以桑林享君不亦宜乎舞師題以旌夏師謂樂師旌夏大旌也舞者行列以大旌表識之大射禮舉旌以宫偃旌以商亦其類歟宋王者後用天子禮樂桑林亦殷制也乃若文公之葬【成二年】傳言始厚葬用蜃炭益車馬始用殉重器備椁有四阿棺有翰檜則著非禮之失云   衛   武王克殷成王定之分康叔以大路少帛【雜帛】綪茷旃旌【通帛為旃析羽為旌】大吕【鍾宫】取於有閻之土以共王職取於相土之東都以㑹王之東蒐皆啓以商政疆以周索以有明徳故昭之以分物懿公之敗【閔二年】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務材訓農通商惠工敬教勸學授方任能大布麤布大帛厚繒蓋用諸侯諒闇之服以聴復國也   穆公賞新築人仲叔于奚以邑【成二年】辭請曲縣繁纓以朝許之仲尼聞之曰惜也不如多與之邑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禮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也若以假人與人政也政亡則國家從之弗可止也己衛在春秋僣禮鮮少聖人因曲縣繁纓之予就其㣲以正之故曰惜也謂其餘則不勝責矣   曲縣軒縣也周禮天子樂官縣四周諸侯軒縣闕南方辟王也繁纓繁與鞶同馬大帶也纓馬鞅也玉路金路象路鞶纓皆以五采罽飾之革路鞶纓以條絲飾之木路以淺黑飾韋為鞶鵠色飾韋為纓而以賜大夫非也   衛音   樂記曰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比於慢矣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鄭氏曰濮水之上地有桑間者亡國之音於此之水出也昔殷紂使師延作靡靡之樂己而自沉於濮水後師涓過焉夜聞而寫之為晉平公鼓之   蔡陳曹燕禮樂不詳見   昭四年傳鄭渾罕曰姬在列者蔡及曹滕其先亡乎偪而無禮謂蔡偪楚曹滕偪宋也然宋先代之後曹滕偪而從之尚庶幾焉若蔡以中國而從夷觀其盟㑹攻戰惟楚之從斯其違禮甚矣   陳   哀十五年夏楚伐吳陳侯使公孫弔焉及良而卒將以尸入吳子使大宰嚭勞且辭曰以水潦之不時無乃廪然隕大夫之尸以重寡君之憂寡君敢辭上介芋尹蓋對曰寡君聞楚為不道薦伐吳國滅厥民人寡君使蓋備使弔君之下吏無禄使人逢天之慼大命隕隊絶世于良廢日共積一日遷次今君命逆使人曰無以尸造于門是我寡君之命委于草莽也且臣聞之曰事死如事生禮也於是乎有朝聘而終以尸將事之禮又有朝聘而遭䘮之禮若不以尸將命是遭䘮而還也無乃不可乎以禮防民猶或踰之今大夫曰死而棄之是棄禮也其何以為諸侯主先民有言曰無穢虐士備使奉尸將命苟我寡君之命達于君所雖隕于深淵則天命也非君與涉人之過也吳人内之陳小國而能以禮抗於强吳君子尚之   鄭   鄭伯爵也偪於晉楚而禮樂之僣尚多有之以諸侯而祖厲王   桓十四年宋伐鄭取大宫之椽歸為盧門之椽大宫者厲王之宫也禮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諸侯王宫之設於邦國非禮也劉敞曰鄭之祖厲王猶魯之郊上帝也   賜其臣而以車服   襄二十六年鄭簡公賞入陳之功賜子展先路三命之服賜子産次路再命之服車服皆出於王而諸侯自賜其臣非禮也   析羽以為王旌   定四年晉人假羽旄於鄭析羽為旌王者所建而鄭有之非禮也   享王而僣備樂傳畧志之著其實也   莊二十一年鄭厲公享王于闕西辟備六代之樂僣也   子産以禮相鄭   子産相鄭以禮為政善於辭令雖晉楚之暴莫能加襄二十五年獻捷于晉戎服將事晉人問之曰我先君武莊為平桓卿士城濮之役文公布命曰各復舊職命我文公戎服輔王以受楚捷不敢廢王命也二十八年相鄭伯如楚舍不為壇三十年子産治鄭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廬井有伍豐卷將祭請田焉弗許曰唯君用鮮【野獸】衆給而已三十一年相鄭伯如晉晉侯未之見子産使盡壞其館之垣而納車馬焉士文伯讓之對曰未知見時不敢輸幣亦不敢暴露敢請執事將何所命之北宫文子相衛襄公以如楚宋之盟故也過鄭印段迋勞于棐林如聘禮而以勞辭文子入聘子羽為行人馮簡子與子大叔逆客事畢而出言於衛侯曰鄭有禮其數世之福也其無大國之討乎詩云誰能執熱逝不以濯禮之於政如熱之有濯也濯以救熱何患之有子産之從政也擇能而使之鄭國將有諸侯之事子産乃問四國之為於子羽且使多為辭令與禆諶乘以適野使謀可否而告馮簡子使斷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應對賔客是以鮮有敗事北宫文子所謂有禮也鄭人游於鄉校以論執政然明欲毁鄉校子産曰何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議執政之善否所善吾則行之所惡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毁之昭十三年盟于平丘子産争貢賦之次曰卑而貢重者甸服也鄭伯男也而使從公侯之貢懼弗給也敢以為請晉人許之凢子産為政其於用禮帥本王室而行大叔繼之祖其遺智觀趙簡子問大叔以揖讓周旋之禮【昭二十五年】對曰是儀也非禮也簡子曰敢問何謂禮對曰吉也聞諸先大夫子産曰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實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氣用其五行氣為五味發為五色章為五聲滛則昬亂民失其性是故為禮以奉之為六畜五牲三犧以奉五味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為九歌八風七音六律以奉五聲為君臣上下以則地義為夫婦外内以經二物為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昬媾姻婭以象天明為政事庸力行務以從四時為刑罰威獄使民畏忌以類其震曜殺戮為溫慈惠和以效天之生殖長育民有好惡喜恕哀樂生于六氣是故審則宜類以制六志哀有哭泣樂有歌舞喜有施舍怒有戰鬬喜生於好怒生於惡是故審行信令禍福賞罰以制死生生好物也死惡物也好物樂也惡物哀也哀樂不失乃能協于天地之性是以長久簡子曰甚哉禮之大也對曰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民之所生也是以先王尚之故人之能自曲直以赴禮者謂之成人大不亦宜乎此雖吉之言而曰聞諸先大夫子産則子産信達乎禮矣至作丘賦鑄刑書盡壞先王法度與平日設施大異是猶溺春秋功利之習而不自知歟   鄭聲之邪   春秋惟鄭多以樂與人襄十一年蕭魚之㑹賂晉悼公以師悝師觸師蠲歌鐘二肆【縣鐘十六為一肆二肆三十二枚】及其鎛磬女樂二八【十六人】十五年又以師茷師慧賂宋其鄭聲之謂乎蓋鄭衛為邪音由地近紂都染其餘習魏綘所以勸悼公安其樂而思其終亦見悼分有驕志故規之樂記曰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   秦   秦自秦仲始大宣王命作大夫有車馬禮樂侍御之好國人美之車粼之詩所為美也其後襄公以討西戎始為諸侯受顯服大夫美之終南之詩所為戒也然襄公既有周地好戰不已俗尚武殉葬非禮也   楚 吳   楚之先熊繹辟在荆山胙子男之田篳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禦王事而無分器吳之先斷髮文身臝以為飾豈禮也哉僣號稱王故狄之靈王為申之㑹【昭四年】問禮於左師與子産左師獻公合諸侯之禮六子産獻伯子男㑹公之禮六椒舉侍後以規過卒事不規曰禮吾未見者六焉又何以規夫差為黄池之㑹【哀十三年】欲因魯之禮因晉之權而請冠端而襲【襲衣冠端端】其藉于成周【藉謂貢獻】以尊天王穀梁傳夫差曰好冠来孔子曰大矣哉夫差未能言冠而欲冠也【不知冠有差等唯欲好冠】有論秦楚吳之事固不可以言禮矣   春秋分記卷三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三十九   宋 程公説 撰書二十一   征伐書第一   古先聖人制四海之命法天而不私己盡制而不曲防分天下有徳有功者以地於是有百里七十里五十里不能五十里邦國之制焉於是有千雉百雉三之一五之一九之一之髙城深池焉於是有井邑丘甸縣都之夫數焉於是有十乘百乘千乘萬乘之車數焉於是有伍兩卒旅師軍之制焉故農夫受田而食其力諸侯有國以報其功天子有天下而享其徳此天之分然聖人盡制而已矣蓋封建公天下之大端井牧均天下之大法二者並行不悖而後天下治是以等威之分立争奪之患消禮義興行俗化醇厚刑可措而不用夫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刑用刀鋸其次用纘鑿薄刑用鞭扑大者陳諸原野小者置之市朝兵蓋刑之大者刑猶可措而况兵乎兵刑一道與寓兵於農之意同藏用不示習武不覿要使民閑於教而無鬭狠上藉其力下安於義若國有師田之事則縣師始受法於司馬以作民六官亦惟小司馬職掌不悉書而軍司馬輿司馬行司馬戎僕戎右皆不修官有事斯置事畢則將歸於朝車復於甸甲散於丘卒還於邑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周衰入春秋小役大弱役彊邦國等衰城池大小之制寖以不明王畿不能備六師牙璋不能令邦國王人㑹伐惟侯伯之命王師伐救非有征之師凢兵師討伐國無大小皆擅行之而征伐自諸侯出矣春秋始於魯隠公以政在諸侯之世之始也託魯以訓諸侯訓諸侯以尊天子而春秋之義明矣馴至宣公失政三家專魯帥師征伐又自大夫出三軍作舍大蒐納叛舉魯國聴命焉兵權既移公室益卑逮昭公勢極而不之悟乃謀逐季氏叔孫氏之臣救之公徒釋甲執氷而踞公莫能令孫于齊薨于乾侯定公無正勢之必至也己則不臣三綱淪替又下而陪臣執國命南遺叛陽虎專季斯囚三桓之子孫微矣若乃晉僣天子之制而作六軍齊更井田之舊而作内政鄭尚徒兵作丘賦楚為偏廣賦車馬慢其經界廢亂典常夫家之法廢而民數不可詳民數不可詳而車乗漸變古凢先王經世遺制日以廢壞異時宋向戌欲弭諸侯之兵以為名子罕則曰凢諸侯小國晉楚所以兵威之畏而後上下慈和慈和而後能安靖其國家以事大國所以存也無威則驕驕則亂生亂生必滅所以亡也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誰能去兵考觀春秋之變大抵相觀以兵恃以為國有不能一日去者末流争地以戰殺人盈野争城以戰殺人盈城尚武虣貴權謀使斯民日尋干戈要利於上極而為戰國七雄之争又為秦鞅阡陌之變所謂寢兵措刑寓兵於農之深意掃滅無遺誅始禍者責有在矣用首志春秋所書征伐世變之迹以為永鑒至於列國將卒車陳征戍守衛之詳則比次傳文詳而述之示不沒其實云周制王畿千里近郊五十里【宅田士田賈田】逺郊百里【官田賞田牛田牧田】郊為鄉六鄉百里通十為同為百里者十提封九萬井九十萬夫之地除山川沉斥城池邑居園囿徑路三萬六千井為六萬四千井六十四萬夫之地除公田九分之一為五十萬二千夫又以一易再易三易通之三分去一為三十五萬四百夫率三百五十家賦車一乘【四丘為乗故曰丘乗】積六鄉為千乗而餘率七家賦一兵積六鄉為七萬五千人此六軍之制也【周禮所謂甸即司馬法所謂成也四甸為縣四縣為都則成十為終即周禮二縣加之半終十為同即周禮四都凢六鄉十同盖四十都也特異名耳】二百里曰州州為六遂遂如鄉之法【鄭氏云異其名示相變耳遂之軍法如六鄉】三百里曰野野為削【削亦家稍加邑之田大夫采地】四百里曰縣【亦曰邦縣】縣為小都【小都之田卿采地】五百里曰疆疆為大都【大都之田公采地】都通為鄙【所謂都鄙】為寰内諸侯治之皆如遂之法【鄭氏云六遂之地自逺郊以達于畿内有公邑家邑小都大都】畿方千里為千里者十如鄉之法為三百五十萬四千夫賦車萬乘卒七十五萬人為六軍者十此通畿之兵數也   凢民所與【音預】者軍旅田役而已任之以地之媺惡辨之以國野之逺近均之以嵗之上下小司徒上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也者二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此任之以地也   上地食七人中地食六人下地食五人任之者僅半而已蓋以下養上則不足以上養下則有餘故凢起徒役又無過家一人所謂施從其厚事舉其中與食壯者之食任老者之事同意   鄉大夫國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此辨之以國野也   七尺六尺征之以其才六十六十有五舎之以其齒國中近而役多故晚征而早舍野逺而役少故早征而晩舍欲使勞逸輕重均而已與近郊什一逺郊二十而三甸稍縣都無過十二同意   均人凢均力政以嵗上下豐年則公旬用三日中年則公旬用二日無年則公旬用一日凶札則無力役此均之以嵗也   力政有征於鄉有征於司徒征於司徒則公用之也故豐年公旬用三日則是嵗用二十七日中年公旬用二日則是嵗用十有八日無年公旬用一日則是嵗用九日而已以均力政在嵗成之後惟用於冬故也   其作之也在鄉則族師以鼓鐸旗物帥而至大司徒以鄉之大旗致之在遂則鄼長以旗鼓兵革帥而至遂人以遂之大旗致之   鄉百家為族遂百家為鄼百家然後致之以旗鼓則下於百家者非必旗鼓也司徒於六鄉遂人於六遂以鄉遂之大旗致之則族師鄼長之旗非大旗也鄉有鄉官致之遂有遂官致之至於邦國都鄙甸稍郊里之地縣師又備旗鼓兵器致之則所統有其人所㑹有其地所治有其法此所以如臂使指無不率從也   其不役者國中貴者賢者能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皆舍又八十者一子不從政九十者其家不從政廢疾非人不養者一人不從政父母之䘮三年不從政齊衰大功之䘮三月不從政將徙於諸侯者三月不從政自諸侯徙家期不從政   役之義故民忌其勞舍之仁故民悦其徳是以民有餘力頌聲並作   隨處蒐狩自成什伍【案禮惟為社事單出田里惟與追胥竭作此見蒐狩比屋作民】大司馬逓而征之【案大司馬教兵號名有縣鄙家鄉官野之異旂物有諸侯軍吏都鄉遂郊野之别此見逓征】十年而役一遍終身無過一再公上給事更勞均佚不欲窮民之力逓征之法非徧摘也【鄭氏云凢用役者不必一時皆徧以人數調之使勞佚逓焉】蓋鄉遂以次全軍充調不離部曲案傳記如周有南國之師晉有九州之戎皆全軍更役   在軍之士無非鄉族相望守助猶之田里   什伍之法於州鄉則聯其民於師田則聯其徒於宿衛則聯其官   家有羨卒於師長閭里之故不失守備   古者國有遊倅田有餘夫軍有羨卒皆以副其正也六鄉以三劑致民凢起徒役毋過家一人以其餘為羨則一人為正卒餘可任者皆羨卒也六遂以下劑致民上地可任家三人中地可任二家五人而皆以下地二人任之則一人為正卒一人為羨卒其餘不預所以優野人也惟田與追胥竭作鄉遂皆然以田獵禽獸人所同欲追伺盜賊人所同惡故也羨卒亦謂之餘子餘子自私言之羨卒自公言之故也詩曰其軍三單先儒謂公劉始遷於豳無羨卒是也   凢官有常名有異名内而為比長閭師族師黨正州長鄉大夫此常名也及任以師田之事則為軍將師帥旅帥卒長兩司馬公司馬此異名也外而為公侯伯子男此常名也及寓以連屬之法則為屬長連帥卒正州伯此異名也   屬則繫其人連則結其衆以其民之衆足以禦卒然之變故謂之卒以其地之廣有達于重川之逺故謂之州屬有長則足以長五國而已未足以率十國之衆故連有帥帥足以率十國而已未足以正三十國之衆故卒有正正足以正三十國而已未足以長二百一十國故州有伯則為人長者才也帥人者智也正人者義也長人者仁也   八命作牧【謂侯伯有功徳者加命得征伐當州之内即上二百一十國之州伯也鄭司農云一州之牧王之三公亦八命】九命作伯【上公有功徳者加命為二伯則得專征一方五侯九伯者也分天下而治謂之方即周召二伯分陜是巳鄭司農云長諸侯為方伯】皆得專征惟伯得專討詩序衞不能脩方伯連帥之職公羊傳曰下無賢方伯自内言之則屈於二伯故稱牧周官大宗伯八命作牧曲禮九州之長入天子之國曰牧是也自外言之則伸於諸侯故稱伯王制謂方伯之國是也   王制諸侯賜弓矢然後征賜鈇鉞然後殺孔穎達曰賜弓矢謂八命作牧者若不作牧則不得賜弓矢若七命以下不得弓矢賜者尚書大傳云以兵屬於得專征伐者賜鈇鉞謂上公九命得賜鈇鉞然後鄰國臣弑君子弑父者得專討之晉文公雖受弓矢不受鈇鉞崔氏云以不得鈇鉞故執衛侯歸之於京師   諸侯皆共四方之事畿兵不輕出也   案詩文王出車我出我車于彼牧矣【九牧之地】自天子所謂我來矣幽王大車漸漸之石為東勞西逸而有不遑朝矣之嘆更以周禮司馬法參考王有四方之事則冢宰徵師于諸侯曰某國為不道征之以某年月日師至于某國小宰掌其戒具虎賁氏奉書以牙璋發之【詩常武王命卿士大師皇父整我六師冢宰也王謂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陳行戒我師旅率彼淮浦小宰戒司馬出征也程伯為司馬見史記】則畿兵不遽出也在易未濟之象髙宗伐鬼方三年有賞于大國則雖天子親征亦用諸侯之師【詩周王于邁六師及之則知所在皆成六師】宣王復古北伐其制如此以知畿兵不用其力常完   凢王畿千里車萬乘六軍逓用千乗七萬五千五百人寰内諸侯各從其國之制諸侯之國百里車千乘三軍用五百乘三萬七千七百五十人【傳曰成國不過半天子之軍以司馬之法計之方十里者為方一里者百方百里者為方一里者萬方一里者百其賦十乗方一里者萬其賦千乗則四境所出也五百乗則三鄉所出也魯三郊三遂有六軍之數而止三軍亦逓用也】次國七十里七百乗二軍用三百三十乗二萬五千人小國五十里車五百乗一軍用一百六十五乗萬二千五百人凢三卒而車四乗三旅而車二十乗三師而車百乗三軍而車五百乘六軍千乗此車人參兩以相聯糾之法   率天子用十之一次國大國十之五小國三之一皆足成軍之數天子作師公帥之以征不徳元侯作師卿帥之以奉天子【方伯州牧卒正連帥謂之元侯天子之三公為方伯其餘牧正帥則諸侯有徳者為之】諸侯率教衛以贊元侯自伯子男帥賦以從諸侯【寰内外所以不同者寰内有逓征入衛之勞且各從其國制而寰外止共四方之事勞佚適等也】   平王東遷西周之地盡入于秦東周之地亦復脧削王畿車乗卒伍不能充數又以王人戍申戍甫楊之水刺之畿兵自是輕出矣春秋初伐鄭之役雖有陳蔡衛人從王然合王室之衆僅有三軍則六師之衆不能備又非牙璋發軍之舊矣【傳王以諸侯伐鄭鄭伯禦之王為中軍虢公林父將右軍周公黑肩將左軍】   威權不自王室而出於霸主又其甚出於大夫而王政不足以令矣【僖五年㑹首止八年盟洮則霸主專之昭二十三年晉大夫帥帥圍郊三十二年晉合大夫城成周則大夫專之】   王人㑹伐惟侯伯之命【春秋王臣與諸侯會侵伐四成十六年㑹尹子伐鄭十七年夏㑹尹子單子伐鄭冬又㑹單子伐鄭定四年㑹劉子于召陵侵楚】子突救衛非有征之師【莊六年王人子突救衛王室之弱甚矣】又其甚而戎伐凢伯于楚丘【隠七年】王師敗績于茅戎【成元年】而夷狄之患熾矣凢此始終成敗之故可考而知也   春秋侯國兵制見於經者内魯為詳外諸侯之見於傳者詳畧不齊然變更王制大畧可睹矣   内魯   軍制始末   魯自禽父封於曲阜及僖公能復周公之宇史克作頌其詩曰公車千乗說者以為大國之賦也又曰公徒三萬説者以為大國之軍也故知三軍魯之舊其曰三萬舉成數也【實三萬七千五百人】宣公奢泰初税畆什二而税既益民税及成公謀伐齊【元年】作丘甲丘各一甲又益民賦率一甸而加步卒二十四人甲士一人三甸而加一乗兵車之賦非復司馬法之舊數矣   周禮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丘十六井出戎馬一疋牛三頭四丘為甸甸方八里六十四井出長轂一乗戎馬四疋牛十二頭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又成方十里出長轂一乗古者或以甸為乗或以乗為甸以甸為乗稍人掌丘乗之政令禮記惟社丘乘粢盛是也以乘為甸春秋衛良夫乗甸兩牡是也蓋乗者甸之賦甸者乗之地甸方八里據地言之成方十里兼溝涂言之其實一也今作丘甲者即丘出甲一人是一甸之中共百人為兵也穀梁以為甲非人人之所能為杜預以為丘出甸賦加四倍誤矣   明年戰于鞍四卿並出【前此春秋未有累書帥師者】襄公十一年三桓改作三軍三分魯而各征其一季氏使其乗之人以其役邑入者無征不入者倍征孟氏使其半為臣若子若弟叔孫氏使盡為臣不然不舍至是中軍削矣昭公五年遂舍中軍四分公室季氏擇二二子各一皆盡征之而貢於公季氏專將一軍而孟仲各專一軍之半公無軍焉八年蒐于紅自根牟至于商衛【根牟魯東界商宋也魯西南境衛北隣也】革車千乘故邾人告吳曰魯賦八百乗邾六百乗【邾不再見】蓋竭作也   穀梁傳曰艾蘭以為防置旃以為轅門以葛覆質以為槷流旁握御轚者不得入車軌塵馬蹄揜禽旅御者不失其馳然後射者能中過防弗逐不從奔之道也面傷不獻不成禽不獻禽雖多天子取三十焉其餘與士衆以習射於射宫射而中田不得禽則得禽田得禽而射不中則不得禽是以知古之貴仁義而賤勇力也   考之春秋書蒐五皆在昭定之世自蒐紅之後繼大蒐于比蒲【十一年】于昌間【二十二年】又于比蒲者再【定十三年十四年】獨異於他公者用見二公在位君不得有其國而奪於大夫大夫不得專其政而制於陪臣各恃兵威以為强假大蒐之名隂擇其材力可任者以植私黨使國人莫敢睥睨終於不可制蓋傷公室削弱疾臣下恣横也迄哀公十二年用田賦又以夫田而賦軍旅之征悉變丘乗之制民無餘力矣【丘賦之法因其田財九夫為井十六井為丘通出馬一疋牛三頭今欲别其田及其財各為一賦故言田賦古者田以出粟為主而足食賦以出軍為主而足兵今開田而賦軍旅之征非矣】   三代而上兵權散王有扈之師六事咸在牧野之戰三卿同出書稱太保命仲桓南宫毛俾爰齊侯吕伋以二干戈虎賁百人逆子釗而常武詩亦曰王命卿士南仲太祖太師皇父整我六師王謂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陳行戒我師旅且太保相也非南宫毛之使不能專令兵師齊侯將也非太保之命不敢擅興禁旅夫以二兵百士而二三大臣叅互職掌至於皇父整師尹氏播令程父出征則兵無專將將無重權大略可考是以兵满天下居然若無迨及叔季諸侯更霸大夫藏甲春秋書三軍作舍大蒐帥師皆譏專兵也   晉   軍制㳂革   幽王遭犬戎之難王室東遷文侯股肱周室夾輔平王錫之秬鬯圭瓚作文侯之命是專侯伯之事春秋曲沃武公并晉僖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軍為晉侯【莊十六年】周禮小國一軍豈以初并宗國故以小國之禮命之雖出於王亦以見其非正矣然自武公并晉自是國益大傳曰武獻以下兼國多矣獻公好攻戰而國人多喪葛生之詩所為作也   獻公以莊十八年立僖九年卒案左傳莊二十八年傳稱晉伐驪戎驪戎男女以驪姬閔元年傳曰晉侯作二軍以滅耿滅霍滅魏二年傳云晉侯使大子申生伐東山臯落氏僖二年晉師滅下陽五年傳曰八月晉侯圍上陽冬滅虢又執虞公八年傳稱晉里克敗狄于采桑見於傳者如此是其好攻戰也   至閔元年獻公之十六年作二軍公將上軍大子申生將下軍惠公韓之敗作州兵   僖十五年惠公獲晉吕甥言於衆曰征繕以輔孺子甲兵益多庶有益乎衆説晉於是乎作州兵五黨為州州二千五百家也率一家起五人則是一萬二千五百人古制也孔穎達曰周禮鄉大夫以嵗時登其夫家之衆寡辨其可任者州長則否今以州長管人既少督察易精故使州長治之   文公蒐于被廬作三軍【僖公二十七年】郤縠將中軍郤溱佐之狐毛將上軍狐偃佐之欒枝將下軍先軫佐之二軍則上軍為尊三軍則中軍為尊城濮之戰賦車七百乗【五萬二千五百人】按楚蔿啓彊曰晉十家九縣長轂九百其餘四十縣遺守四千而平公治兵邾南甲車四千乗則晉通國率亦五千乗用七百乘猶齊之法及楚師敗績衡雍之盟獻楚俘于王王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興父䇿命晉侯為侯伯賜之大輅之服戎輅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秬鬯一卣虎賁三百人曰王謂叔父敬服王命以綏四國糾逖王慝雖非先晉之舊尚文侯故實故曰用平禮其後作三行以禦狄【二十八年】荀林父將中行屠擊將右行先蔑將左行成國不過三軍今復増置三行以辟天子六軍之名而實則為六軍【案吳子晉文公召為前行四萬以獲其志意即三行】清原之蒐遂作五軍【三十一年】蓋文公雖増置三行自知其僣故罷之更為上下新軍襄公蒐于夷【文六年】舍二軍以復三軍之制景公邲之戰【宣十二年】三軍増置大夫各二人則猶三行也至鞌之戰【成二年】郤克請益車八百乗始作六軍賞鞌之功【上中下各増新軍成三軍】韓厥趙括鞏朔韓穿荀騅趙旃皆為卿僣更王度若此厲公鄢陵之戰罷新上軍【十六年】悼公初尚四軍【襄公八年楚伐鄭子辰曰晉四軍無闕】其後新軍無帥公使其什吏帥其卒乗官屬以從於下軍明年遂舍之【襄十四年】傳曰禮也成國不過半天子之軍蓋自文公僣王度至悼公方革焉考傳所書㳂革得失之實著矣   軍政盛衰   文公圖霸其戰莫大於城濮按傳不過七百乗當時能服彊楚霸諸侯其後趙盾以諸侯之師八百乗納捷菑于邾【文十四年】蓋非止晉國之兵亦取之諸侯爾鞌之戰郤克再三請益兵遂以八百乘【成二年】傳稱麻隧之役【十三年】晉帥乗和師必有大功鄢陵之戰【十六年】蒐乗補卒秣馬利兵脩陳固列蓐食申禱師有紀律悼公即位【十八年】使魏相士魴魏頡趙武為卿弁糾御戎校正屬焉使訓諸御知義荀賓為右司士屬焉使訓勇力之士時使卿無共御軍尉以攝之祁奚為中軍尉羊舌職佐之魏絳為司馬張老為候奄鐸遏寇為上軍尉籍偃為之司馬使訓卒乗親以聴命程鄭為乘馬御六騶屬焉使訓羣騶知禮凢六官之長皆民譽也舉不失職官不易方爵不踰徳師不陵正旅不偪師民無謗言所以復霸凢晉制每軍二百二十乗二正卿為之一大夫十師下有帥旅平公即位【襄十五年】明年改服修官烝于曲沃警守而下㑹于湨梁自是政在大夫大原之役中行穆子去車為步卒以敗無終及羣狄乃毁車以為行五乗為三伍為五陳以相離兩於前伍於後專為右角參為左角偏為前拒而車戰寖廢矣   昭元年傳晉中行穆子敗無終及羣狄于大原崇卒也將戰魏舒曰彼徒我車所遇又阨以什共車必克困諸阨又克請皆卒自我始乃毁車以為行五乗為三伍荀吳之嬖人不肯即卒斬以徇為五陳以相離兩於前伍於後專為右角參為左角偏為前拒以誘之翟人笑之未陳而薄之大敗之杜云更增十人以當一車之用又云車每困於阨道今去車故為必克詳其文意不然魏舒蓋謂每車乘者三人步者七十二人彼但以十人健卒當我一車則必為所克矣若困我於阨又為所克故請毁之以為徒兵而使五乗之人合為三伍其車下之卒各為一陳五陳相離而虛其中孔穎達曰五陳者即兩伍專參偏是也相離者布置使相逺也服䖍引司馬法云五十乗為兩百二十乗為伍八十一乗為專二十九乗為參二十五乗為偏彼皆準車數多少以為别名此傳去車用卒而有此名不以車數為别也杜云皆臨時處置之名其意不同服説則名與人數不可得知也周禮則五人為伍二十五人為兩無專參偏之名   自是霸業既衰戎馬不駕卿無軍行公乗無人卒列無長【昭二年】比其季也昭公即位【十年】諸侯皆有貳心晉既無策遂掃境内之衆以治兵於邾南欲以服吳甲車四千乗【十三年】平丘之㑹叔向曰寡君有甲車四千乗在其何敵之有耀兵矜衆雖以震動諸侯庶幾一時之彊然文悼之法亡六卿專晉之形成矣   兵官   晉以司馬司空為大夫軍行則置司馬主甲兵司空主營壘軍行三軍將佐偕出則有御戎戎右杜預曰御戎僕也右戎車之右校正掌訓諸御司士掌訓勇力之士軍尉候奄乘馬御皆悼公復霸初置【成十八年】   成二年輿帥主兵車軍行有此大夫從者亞旅則掌散兵軍事又有七輿大夫   襄二十五年五吏三十帥三軍之大夫百官之正長帥旅皆軍内之官   齊   作内政   齊自太公賜履為侯伯之國至桓公相管仲仲説以先王比綴以度【比其衆寡連其夫家度法也】竱本肇末【竱等也肇正也】勸之以賞賜糾之以刑罰班序顛毛為民紀統參其國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於是制國以為二十一鄉【唯士工商農不在焉計四萬二千家】工商之鄉六【工商各三也二者不從戎役】士鄉十五【韋昭謂此士軍士也十五鄉合三萬人數為三軍農野鄙而不暱不在都邑之是則下所云五處是也】參國起案以為三官臣立三宰工立三族市立三鄉澤立三虞山立三衡作内政而寄軍令焉【管子曰君若正卒伍脩甲兵則大國亦將正卒伍脩甲兵君有攻伐之器小國諸侯有守禦之偹則難以速得志若欲速得志於天下諸侯則事可以隠令可以寄政】五家為軌軌為之長十軌為里里有司四里為連連為之長十連為鄉鄉有良人焉以為軍令五家為軌故五人為伍軌長帥之【居則為軌出則為伍所謂寄政】十軌為里故五十人為小戎里有司帥之【小戎兵車也詩云小戎俴收】四里為連故二百人為卒連長帥之十連為鄉故二千人為旅鄉良人帥之五鄉一帥故萬人為一軍五鄉之師帥之公將其一軍而使國子帥五鄉焉髙子帥五鄉焉三軍故有中軍之鼓有國子之鼓有髙子之鼓春以蒐振旅秋以獮治兵是故卒伍整於里軍旅整於郊内教既成令勿使遷徒夜戰聲相聞足以不乖書戰目相視足以相識凢三軍教士三萬人車八百乗【周制戎車一乘步卒七十二人萬二千五百人為軍今齊車一乘五十人萬人為軍以齊法參周制車増三百乗徒損三萬人吳子云齊桓募士五萬人未詳】蓋如鄉之法五鄙制鄙三十家為邑邑有司【制野鄙之政此以下與郊内之政巽】十邑為卒卒有卒帥十卒為鄉鄉有鄉帥三鄉為縣縣有縣帥十縣為屬屬有大夫五屬故立五大夫各使治一屬焉立五正【長也】各使聴一屬焉是故正之政聴屬【正五正聴大夫之治】牧政聴縣【牧五屬大夫聴縣帥之治】下政聴鄉【下政縣帥聴鄉帥之治】自邑積至於五屬為四十五萬家率九家一兵得甲十萬九十家一車得車五千乗可為三軍者四【長勺之戰桓公自謂有帶甲十萬車五千乘蓋斥地甚大非齊舊制】蓋如遂之法以通國之數而逓征之率車用六之一士用十之三大略倣周變從徑便【當時地廣參用王畿之制】正月之朝鄉長復事君親問焉嚴蔽明蔽賢下比之罰其賢者則鄉長進之官長書之公訾相之謂之三選國子髙子退而脩鄉鄉退而脩連連退而脩里里退而脩軌軌退而脩伍伍退而脩家五屬大夫復事擇其寡功者而擿之亦嚴蔽明蔽賢下比之罰五屬大夫於是退而脩屬屬退而脩縣縣退而脩鄉鄉退而脩卒卒退而脩邑邑退而脩家政既成以守則固以征則彊然齊自是無太公之法矣雖以此霸亦以此失閔二年公使公子無虧帥車三百乗甲士三千人以戍曹其車甲之賦與常時異蓋出戍之兵隨事調役古者一車甲士三人三百乘止用九百人齊法九家一兵得甲十萬九千家一車得車五千乗以齊法言之則三百乗當以甲士六千人今止以三千人既違古制又非齊法杜注以為車甲之賦異於常故傳别見之   簡公艾陵之役革車八百乘獲於吳人傳云國書將中軍髙無㔻將上軍宗樓將下軍雖與桓公自帥中軍之制異然三軍尚舊制云【哀十一年】   勇爵陳法   三代國容不入軍軍容不入國儀禮吉凶賓嘉達於天下而軍禮獨藏於大司馬不欲觀兵如此莊公以勇爵名官【襄二十一年】覿武甚矣其後伐衛之役【二十三年】廢舊臣任武力傳謂先驅榖榮御王孫揮召揚為右申驅成秩御莒恒申鮮虞之傅摯為右曹開御戎晏父戎為右貳廣上之登御邢公盧蒲癸為右啓牢成御襄罷師狼蘧䟽為右胠商子車御侯朝桓跳為右大殿商子游御夏之御寇崔如為右燭庸之越駟乘自衛將遂伐晉【先驅謂前鋒軍也申驅次前軍也御戎為右則公御右也貳廣公副車也左翼曰啟右翼曰胠大殿後車駟乗則四人共乘殿車也】晏平仲曰君恃勇力以伐盟主若不濟國之福也不徳而有功憂必及君又明年而有崔杼之禍武不可覿兵不可黷有國家者所宜深戒也   鋭師   成二年傳鋭司徒杜預注主鋭兵者定十三年傳齊師伐晉鋭師伐河内鋭師亦鋭兵與鋭司徒所掌同則齊軍制當别有此兵言其精鋭以别之   春秋分記卷三十九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四十     宋 程公説 撰書二十二   征伐書弟二   宋衛蔡陳軍制不詳見   宋   宋襄公之戰【僖二十二年】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彼衆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後擊之宋師敗績公傷服門官殱焉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子魚曰君未知戰勍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其曰我寡則宋之軍卒不能敵楚矣華元之敗【宣二年】䘮甲車四百六十乘全軍亦三軍之制至大尹興空澤之士千甲【哀二十六年】全軍更役尚周制云若其軍帥則以司馬主甲兵司徒主徒役司城主營壘司馬亦曰司武襄六年華弱為司馬平公曰司武而梏於朝難以勝矣謂其主兵也 襄九年宋災司徒華臣具正徒文十六年夫人謂司城去公六卿皆官而夫人獨使司城去昭公蓋司城與司馬實相關則兵亦兼之矣   凢調兵必請節而後發   哀十四年司馬請瑞焉以命其徒攻桓氏杜預注瑞符以發兵當時兵雖掌於司馬必請瑞而後敢發於此知周之制度兵雖散在鄉遂於卿大夫之家固各有主掌非得符節則不敢發   陳有鸛鵝之名   昭二十一年與華氏戰于赭丘鄭翩【華氏黨】願為鸛其御願為鵝杜預注鸛鵝皆陳名   衛   衛懿公之滅遺民七百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為五千人齊立戴公于曹以車三百乘甲士三千人戍焉合衛人以成軍而文公之立車止三十乘季年始三百乘【詩稱騋牝三千法三百乘用馬一千三百疋云三千者兼牝也】蓋二軍也【閔二年】至出公為支離之卒【哀二十五年杜預注陳名】   鄭   鄭次國制當二軍舊説就左右拒分為中軍考之春秋初則鄭已備三軍北制之師【隠五年】衛人以燕師伐鄭鄭祭足原繁洩駕以三軍軍其前使曼伯與子元潛軍軍其後燕人畏鄭三軍而不虞制人遂敗燕師于北制至繻葛之戰【桓五年】曼伯為右拒祭仲足為左拒原繁髙渠彌以中軍奉公為魚麗之陳亦三軍之制也【髙克清人之詩左旋右抽中軍作好傳在閔二年】三軍之外又多尚徒兵而車戰寖弛矣桓五年王以諸侯伐鄭鄭伯禦之王為中軍虢公林父將右軍蔡人衛人屬焉周公黑肩將左軍陳人屬焉鄭子元請為左拒以當蔡人衛人為右拒以當陳人原繁髙渠彌以中軍奉公為魚麗之陳命二拒曰旝動而鼔旝乃中軍之旗鼓是二拒之鼓國語有髙子之鼓則此中軍亦有鼓鄭乃令中軍動旝而不動鼓何也蓋車進則鼓動今鄭欲先命左右拒以擊陳蔡衛則中軍尚未動此所以動旝而不動鼓特以旝爲號令也   古者車制每車有三人若主將車則主將居中御戎與右在兩傍非主將車則御居中兩傍却有左右故在主將之左者謂之御戎居車之中者謂之御御之制主於馬之六轡右之職却執矛哀二年晉大子曰吾救主於車退敵於下我右之上也郵良曰我兩靷將絶吾能止之我御之上也於此亦見御與右之職同   魚麗之陳縁鄭既分左右二拒以當三國則中軍人少不能敵王故先偏後伍分開人數使行陳廣闊足以盡敵三軍也   鄭出軍必授兵于廟尚有古制然授於武公之廟禮也於大宫非禮也其後大夫歸自授甲則家有藏甲矣隠十一年鄭伯將伐許授兵於大宫古者藏兵於廟大夫家不藏甲凢用兵必取之廟而後授之兵者國重事出必告廟歸必飲至以見不敢輕自專舉之意如書用命賞于祖不用命戮于社亦此意魯莊公治兵楚武王授師孑之類由春秋初遺制尚存然大宫厲王之廟非鄭所當祖也其後凢欲侵伐遂自出師襄十年子西聞盜乃歸授甲則制度敗壞大夫家自藏甲矣   簡公時公孫舍之公孫僑帥車七百乗伐陳始竭作【子産脩廬井之法而兵止一用】其後遂作丘賦矣【制用丘甲】   昭四年鄭子産作丘賦杜預曰丘十六井當出馬一匹牛三頭今子産别賦其田如魯之田賦非也經書用田賦則與作丘甲異文此傳言作丘賦其文與作丘甲類不取於丘甲而取諸田賦疑或非也古者以兵車為賦故言敝邑以賦與陳蔡從又云悉索敝賦以來㑹時事子謂仲由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則子産之作丘賦意以十六井之民賦車一乘矣所以然者鄭國褊小介於晉楚故其賦視他國倍蓰焉   燕【軍制闕】   秦   秦自非子為孝王養馬汧渭之間封為附庸至秦仲有車馬侍御之好車粼之詩秦變風始作秦仲之孫襄公當平王初興兵討西戎以救周平王東遷王城以岐豐之地賜之列為諸侯地與戎相錯襄公修其車馬備其兵甲武事備矣駟驖小戎之詩序田狩車馬莫詳焉前漢地理志曰天水隴西山多林木民以板為屋及安定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脩習戰備髙上氣力以射獵為先故秦詩曰在其板屋又皆言車馬田狩之事蓋其故俗至穆公霸西戎始作三軍伐晉之師【僖三十三年殽之役三帥而車三百乘】過周北門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既不請命直過王畿凌逼甚矣傳言其輕而無禮著無禮於王室也又置陷陣【吳子秦置陷陣三萬】康公好攻戰亟用兵而不與民同欲無衣刺之曰王于興師脩我戈矛與子同仇秦本周地故猶思周盛時而稱先王以見秦人用之異乎周制而民不堪命矣至定五年子蒲子虎帥車五百乘救楚兵力益以强盛   楚   楚自若敖蚡冒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武王始為軍政作荆尸以伐隨授師孑以立陳法   莊四年楚武王荆尸授師孑焉以伐隨按宣十二年隨武子論楚之兵曰荆尸而舉杜預曰荆楚也尸陳也楚武王始更為此陳法遂以為名   孑鎗屬亦楚陳所利大抵陳中有利於長兵者有利於短兵者弓矢利逺即長兵孑是短兵蓋楚參用孑為陳   成王地方千里城濮之役【僖二十八年】子玉請戰王怒少與之師唯西廣東宫與若敖之六卒實從之大抵皆非正軍制亦非古   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將中軍盖兵屬子玉者子西將左子上將右當是西廣東宫之兵傳曰楚右師左師潰楚敗績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敗杜曰三軍惟中軍完則不敗者止若敖之六卒楚軍有兩廣即其親軍【制詳見下方】今曰西廣止分其一而已杜注東宫曰太子有宫甲分取以給之按文元年商臣以宫甲圍成王是東宫兵也   若敖楚武王之祖父葬若敖者子玉之祖也杜預曰六卒子玉宗人之兵六百人言不悉師以益之周禮司馬凢制軍百人為卒知六卒六百人也于時子玉既為令尹而乃請戰蓋欲增兵耳若敖之六卒乃子玉家兵觀宣公四年楚子與若敖氏戰于臯滸敢於敵君戰則兵强可知   穆王接晉文襄霸之後楚益强大時則嚴環衛之屬文元年傳潘崇掌環列之尹杜注宫衛之官列兵而環王宫又宣十二年傳以至于昬内官序當其夜以待不虞【内官當同環列之尹都君子王馬之屬】所以親衛於王出入同之   厥貉之㑹陳鄭及宋受役於司馬以田孟諸時則有右盂左盂兩甄之制   文十年㑹于厥貉宋道楚子以田孟諸宋公為右盂鄭伯為左盂期思公復遂為右司馬子朱及文之無畏為左司馬杜注盂田獵陳名將獵張兩甄故置二左司馬蓋期思公復遂一人為右司馬當中央則左司馬二人張兩甄矣兩甄猶言兩翼   莊王霸强克庸以來【文十六年】無日不討國人而訓之于民生之不易在軍無日不討軍實而申儆之于勝之不可保逮邲之戰【宣十二年】軍制備矣蓋兆於武王備於莊王傳莫詳焉三軍以為正軍   傳曰楚子北師次于郔沈尹將中軍子重將左子反將右此三軍蓋正軍也時孫叔敖為令尹秉政不在三軍之數如南轅反斾軍進退皆由之故知令尹為兼統三軍矣   二廣以爲親軍   傳載欒武子言楚軍制曰其君之戎分為二廣右廣初駕數及日中左則受之以至于昬内官序當其夜鄭氏曰廣車横陳之車杜預注二廣君之親兵按傳楚子分左右廣雞鳴而駕日中而説左則受之日入而説許偃御右廣飬由基為右彭名御左廣屈蕩為右王乘左廣以逐趙旃杜預注楚王更迭載之故各有御右傳又曰王見右廣將從之乘屈蕩尸之曰君以此始亦必以終自是楚之乘廣先左蓋左右二廣為王親軍右廣初駕以及日中左廣受之以及日入嘗在王側内官序當其夜若今之當更循環親衛敵安得掩襲親軍之制詳矣僖二十八年西廣從子玉時子玉專軍政故分西廣以屬之今邲之戰則二廣皆以俟王迭載其曰楚之乘廣先左杜預雖云以乘左得勝然實則楚人尚左故親軍分為二廣而王則乘左   游闕以爲游兵   傳使潘黨率游闕四十乘從唐侯游闕蓋游兵往來游補闕者觀兵陳何處為薄則從而補之所謂竒軍以防敗失【由正軍中逐旋分出不繫步伍之數】   廣有一卒卒偏之兩   傳曰廣有一卒卒偏之兩又曰楚子為乘廣三十乘分為左右司馬法百人為卒二十五人為兩車十五乘為大偏九乘為小偏其尤大者又有二十五乘之偏今一廣十五乘即古大偏之法而曰卒偏之兩者孔穎達謂兩廣之别各有一卒之兵百人也一卒之外復有十五乘之偏并二十五人之兩既言一卒又云卒偏之兩言卒之者成辭婉句耳蓋防正軍有敗則以偏車易之正卒有闕則以偏卒補之   於陳則分左右二拒   傳工尹齊將右拒卒以逐下軍使潘黨率游闕四十乘從唐侯以為左拒以從上軍亦猶鄭二拒蓋楚子在中軍與晉中軍相對臨戰分此二拒右拒當晉下軍左拒當晉上軍故杜預謂為陳名   調卒之法商農工賈不敗其業卒乘輯睦不奸於事行軍之典則右轅左追蓐前茅慮無中權後勁百官象物而動軍政不戒而備   軍行右轅左追蓐凢兵車有甲士有步卒甲士在車不供碎役分歩卒為前左右三處兵車一轅服馬夾之而言挾轅者步卒被分左右者軍行時又分之在兩廂挾轅以為戰備傳曰令尹南轅又曰改乘轅楚陳以轅為主以轅表車正是挾車嚴兵以備不虞其應在左者使之追步草蓐令離道求草不近兵車蓐謂卧止之草以為宿備豫定左右之别在道分使之故云軍行至於對陳則在車左右   前茅慮無爾雅曰茅明也在前者明為思慮所無之事恐卒有非常則預告軍衆使知而為備如今軍行令人逺在軍前斥度候望慮有伏兵使蹹行人持以絳及白為幡與軍人為私號曲禮曰前有水則載青旌前有塵埃則載鳴鳶前有車騎則載飛鴻前有士師則載虎皮前有摯獸則載貔貅與此見賊舉幡相似茅明釋言文舍人曰茅昧之明也杜預注或曰時楚以茅為旌義未詳   中權是中軍大將軍進退之權三軍之心在此權者謂謀之髙下輕重皆當   後勁以精兵為殿凢前曰啓後曰殿前後皆當用精兵後世勁兵多在前或被擊敗則後無應勁兵在後此最良法   百官象物而動物猶類也謂旌旗畫物類也百官尊卑不同象其所建之物而行動軍之政教不待號令而自備周禮大司馬中秋教治兵辨旗物之用王載太常諸侯載旂軍吏載旗師都載旃鄉遂載物郊野載旐百官載旟鄭云軍吏諸軍帥也師都遂大夫也鄉遂鄉大夫也或載旃或載物衆属軍吏無所將也郊謂鄉遂之州長縣正以下野謂公邑大夫載旐以其將羨卒也百官卿大夫載旟者以其屬衛王也凢旗有軍衆者畫異物無者帛而已尊卑所建各有物類案春官司常云及國之大閲贊司馬頒旗物而所建不同者大司馬則中秋教治兵之法司常則中冬教大閱之法鄭云凢頒旗物以出軍之旗則如秋以尊卑之常建則如冬大閱備軍禮旌旗不如出軍時空辟實也是謂時不同故所建異此云象物而動謂軍行時當指治兵之法   行軍之翼日則輜重至   乙夘王乘左廣以逐趙旃及昬楚師軍於邲晉之餘師不能軍丙辰楚重至於邲杜注輜重也楚輜車甞後正軍一日蓋楚軍有法輜重若與正軍過逺則有邀擊之患過近則重兵纔亂正軍亦潰後世用兵先擊輜重取勝者多蓋以非太近則太逺以是知楚輜重逺大兵一日為得宜也   凢此皆軍政之善者也若共王之世公子嬰齊為簡之師組甲被練皆創名之   襄三年傳楚子重伐吳為簡之師使鄧廖帥組甲三百被練三干簡謂選擇也杜預注組甲被練皆戰備也組甲漆甲成文被練練袍賈逵云組甲以組綴甲車士服之被練帛也以帛綴甲步卒服之孔穎達曰甲貴牢固練若不固宜皆用組何當造不牢之甲而令步卒服之豈欲其被傷故使甲不牢也若練以綴甲何以謂之被又組是絛繩不可為衣服安得以為甲裏杜言組甲漆甲成組文今時漆甲有為文者被練文不言甲必非甲名被是被覆衣着之名故以為練袍被於身上雖並無明證而杜説近之吕祖謙曰組甲被練擇兵之精者被練若今軟纒之類   康王以蔿掩為司馬始井沃衍牧隰臯賦車籍馬而有車兵徒兵甲楯之數   襄二十五年楚蔿掩為司馬子木使庀賦數甲兵掩書土田牧隰臯井衍沃量入脩賦賦車籍馬賦車兵徒兵甲楯之數既成以授子木   靈王斥地益大陳蔡不羮邑賦千乘於是有五帥【左氏傳吳人敗諸豫章獲其五帥】平王簡上國東國之兵都外軍師精練有法   昭十四年楚平王使然丹簡上國之兵於宗丘且撫其民使屈罷簡東國之兵於召陵亦如之好於邊疆息民五年而後用師杜預注上國在國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謂之上國按下云簡東國之兵亦如之知此是簡西國之兵也西國東國皆是楚人在國之東西者孔穎達曰西為上則東為下下言東則此是西互見也   至若戍丁則若申息之子弟   僖二十八年楚子入居于申子玉城濮之敗王使謂之曰大夫若入其若申息之老何杜曰申息二邑子弟皆從子玉而死   士兵則若都君子校人則若王馬之屬   昭二十七年傳左司馬戍帥都君子與王馬之屬以濟師杜注在都邑之士有復除者賈逵云平常免其徭役事急乃使之耳君子既為士則不調發唯吳楚多有此事急則從如越有君子六千人是也王馬之屬王養馬官屬校人之類凢此皆以急調役非常法   其爲舟師以待吳寇而卒莫能以得志故曰吳用木也我用革也   楚用舟師自康王始考之經傳吳自成七年始入州來暨共王卒繼侵楚【襄十三年】明年敗楚于臯舟之隘是吳利在舟師【十四年】楚懼無以敵吳後十年康王始為舟師以略吳疆而吳乃滅巢【昭二十四年】昭王時救潛之役【二十七年】令尹子常以舟師及沙汭而還竟無成功其後囊瓦伐吳【定二年】師于豫章吳人見舟豫章而潛師于巢遂敗楚師入郢之後吳太子終纍又敗楚舟師其帥潘子臣小惟子皆為吳獲【六年】蓋楚雖以備吳置舟師而實莫能勝亦地形用便有不同耳   吳   吳國介江湖而通淮利於舟檝其為兵舟楫之兵也自申公巫臣以兩之一卒適吳舍偏兩之一焉教之乘車教之戰陳而吳人始知有車騎之戰終不習也   成七年巫臣使於吳通吳于晉以兩之一卒適吳舍偏兩之一焉與其射御教吳乘車教之戰陳杜云司馬法百人為卒二十五人為兩車九乘為小偏十五乘為大偏蓋留九乘車及一兩二十五人令吳習之孔穎達曰以兩之一謂將二十五人也又言卒謂更將百人也言之者婉句耳凢將一百二十五人適吳也舍偏謂舍一偏之車九乘也兩之一焉又舍二十五人也凢舍九乘車二十五人與吳矣發首言兩之一者為舍此兩之一故先言之又言卒者見巫臣所將非惟有一兩也司馬法車九乘為小偏十五乘為大偏傳言偏不言大當是留九乘車矣   其伐楚則泝淮而上舍舟淮汭而後進㑹於黄池亦通江於淮自淮而上故曰余㳂江泝淮闕溝深水出於商魯之間以徹於兄弟之國凢吳之兵便利於舟故楚為舟師以伐吳則無功而還【襄二十四年】為舟師以畧吳疆而吳反得志【昭二十四年】至豫章之役【定二年】吳人見舟而潛師以敗楚則楚舟師固不能以敵吳異時長岸之戰【昭十七年】楚既大敗吳師獲其乘舟餘皇環塹守之卒為吳公子光所取蓋舟師利於江湖楚是以莫能勝也若其軍數王僚伐楚空國而二將夫差伐齊有上中下左右軍【哀公十一年】蓋可見者四軍夫差益彊帶甲之士十有三萬黄池之㑹三軍皆萬人【按國語三將軍三萬人吳越春秋三萬六千人有中校左右軍】   春秋分記卷四十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四十一   宋 程公説 撰書二十三   職官書第一   昔在黄帝以雲紀故爲雲師而雲名【黄帝軒轅氏姬姓之祖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百官師長皆以雲為名號縉雲氏其一官也】炎帝氏以火紀故爲火師而火名【炎帝神農氏姜姓之祖亦有火瑞以火紀事名百官】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共工在神農前太皥後受水瑞以水名官】太皥氏以龍紀故爲龍師而龍名【太皥伏犧氏風姓之祖有龍瑞故以龍命官】少皥摯之立也鳯鳥適至故紀於鳥爲鳥師而鳥名鳯鳥氏厯正也【鳯鳥知天時故以名厯正之官】鳥氏司分者也【鳥燕也以春分來秋分去】伯趙氏司至者也【伯勞也以夏至鳴冬至止月令仲夏之月鵙始鳴】青鳥氏司啓者也【鶬鷃也以立春鳴立夏止】丹鳥氏司閉者也【鷩雉也以立秋來立冬去入大水為蜃上四鳥皆厯正之属官】祝鳩氏司徒也【鷦鳩也鷦鳩孝故為司徒主教民】瞗鳩氏司馬也【王瞗也鷙而有别故為司馬主法制】鳲鳩氏司空也【鴶鵴也鳲鳩平均故為司空平水土】爽鳩氏司寇也【鷹也鷙故為司寇主盜賊】鶻鳩氏司事也【鶻鵰也春來冬去故為司事】五鳩鳩民者也【鳩聚也治民上聚故以鳩為名】五雉爲五工正【雉有五種西方曰鷷雉東方曰鶅雉南方曰翟雉北方曰鵗雉伊洛之南曰翬雉】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夷平也】九扈爲九農正【扈有九種也春扈鳻□夏扈竊秋扈竊藍冬扈竊黄棘扈竊丹行扈唶唶宵扈嘖嘖桑扈竊脂老扈鷃鷃以九扈為九農之號各隨其宜以教民事】扈民無滛者也【止使民不滛放】自顓頊以來不能紀逺乃紀於近爲民師而命以民事則不能故也【顓頊氏代少皥以民事命官以上皆郯子所言見左氏昭十七年傳故備著于首】堯命羲和四子順天文授民時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舜命禹作司空棄后稷卨司徒咎繇作士垂共工伯益作虞伯夷秩宗典禮夔典樂龍納言周官亦云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名雖異於紀逺而命官分職猶倣諸古夏殷官倍亦克用乂其詳亡聞周則備矣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爲六卿各有徒屬職分用於百事太師太傅太保是爲三公蓋參天子坐而議政無不總統故不以一職名官又立三少爲之副少師少傅少保是爲孤卿與六卿爲九焉諸侯大國三卿次國二卿小國一卿皆命於天子大夫不世爵使以德爵以功周衰侯度不謹官失常守而百職亂迄于春秋周公所作之法度亂其常矣所建之官制廢其守矣孔子陳後王之法曰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凢經書王朝之官曰公曰宰於卿大夫士皆以命數為差尚周公舊典禮經也雖傳廣記備言而六卿之屬官名見者尚鮮蓋禮樂征伐不自上出則其官安得而具若邦國之制則無非僭越者矣諸侯擅其命不復請于天子卿職多其人不復考于古制宋雖先代之後得自命官修其禮物固異他國然安可復備天子之制乎太宰列於六卿之外政卿有右師左師之名較之殷典亦復不合魯世三卿仲叔季氏實秉政權而臧孫東門子叔三氏無非卿職齊立三宰而司寇之置亦踰常法豈周制哉晉並建二孤而實則公以三軍將佐為六卿及增為五軍而卿之數十又為新軍而卿之數十有二置散卿而無軍行以卿官而為大夫僭禮敗度尤不可訓陳卿有三而鄭卿亦六效尤大國誰執其咎秦之不更庶長楚之令尹莫敖義莫得聞國異政家殊俗甚矣其衰也是以春秋士以名氏見大夫以字見以官稱者各有所見也在其國則稱為卿於王朝當曰大夫皆以周公之法繩之左傳紀事於列國官制大畧可覩蓋春秋用王法以繩衰世之失其法簡而嚴傳因紀事以明建置之實其名詳而備因其詳以不沒其實則聖人所為修春秋之意容可類見使諸侯一遵王制之舊則有周官之六典在惟其變古亂常多負成周之法度此春秋官制所以識也夫周室存而别志春秋職官亦足以見當時之失矣故用首著經傳王朝之官以其爲春秋而作則當取諸此由周而下曰魯晉齊宋衛蔡陳鄭曹燕秦楚吳則各自著録因其㳂革以知其得失周官盛典不辨自明矣夫子之得官名於郯子也甞有天子失官之嘆其以先王官制亂於春秋故歟傳者不達乃曰官不脩其職噫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反本尋原失固有在豈但不脩其職云乎哉若邾莒滕薛等國漸以朘削凢經所録無非稱人故畧而不書   公【經書州公 祭公宰周公兩】   天子之公不過九命故八命九命稱公曾為三公而有土為畿内諸侯亦曰公皆以地配公言之蓋古所謂三公也周官曰三公論道經邦官不必備惟其人   大宰兼公   天官大宰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榖梁傳曰天子之宰通乎四海古者三公無其人則以六卿之有道者上兼師保之任冢宰或闕亦以三公下行端揆之職蓋以三公與王坐而論道冢宰揆百官均四海俱為重任禹自司空進宅百揆又曰作朕股肱耳目是以宰臣上兼師保之任也周公為師又曰位冢宰正百工是以三公下行端揆之職也宰周公以冢宰而兼三公矣【傳稱宰孔經言宰周公是知為冢宰兼三公】   卿【祭伯 凢伯 毛伯召伯 渠伯 單伯】   天子之卿不過七命故六命七命稱伯伯即卿也天官大宰卿一人為上大夫公羊於祭伯凢伯傳曰天子之大夫亦以為上大夫矣至渠伯糾傳則曰其稱宰渠伯糾何下大夫也據下大夫稱字如劉夏是己此稱伯何得云下大夫乎   宰【宰周公 宰渠伯糾宰咺】   周官治官之屬大【音太下同】宰卿一人則春秋六命七命稱伯者也小宰中大夫二人則五命稱子者也宰夫下大夫四人則四命稱字者也上士八人則三命名氏通者也中士十有六人則再命名之者也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則一命稱人者也考之經稱宰有三如宰周公是以冢宰兼公也宰渠伯糾大宰之卿也宰咺雖稱名然以官録亦為卿宰書名春秋貶之   司徒   襄二十一年傳欒盈過周王使司徒禁掠欒氏者按周官司寇掌詰姦慝刑暴亂而此命司徒者以司徒掌㑹萬民之卒伍以起徒役以比追胥故追盜是其所掌獲得罪人乃使司寇刑之【衛武公以諸侯入為司徒】   中大夫【蘇子 尹子單子 劉子】   天子之大夫不過五命稱子中大夫也   下大夫【南季 家父 榮叔 祭叔子突 叔服 仍叔之子】   四命字之下大夫也   上士【劉夏 石尚 王子瑕王子虎】   天子之士不過三命三命名氏通上士也   中士   再命中士則稱名謂獨以名舉耳公羊傳宰咺曰宰者何官也宰士也孔穎達曰周禮宰夫小宰皆是大夫未知宰咺是何宰也宰夫職曰凢邦之弔事掌其戒令與其幣器財用鄭云弔事弔諸侯諸臣幣所用賻也既掌弔事或即充使此蓋宰夫也按春秋再命稱名不以官録春秋書曰宰何得直以為中士哉   下士【宰旅】   一命稱人凢書王人皆下士之職又襄二十六年傳韓宣子聘于周曰晉士起將歸時事於宰旅杜預注宰旅冢宰之下士按周禮大宰之屬有旅下士三十有二人是知宰旅為冢宰之下士也以其官卑故下士獨得旅稱   諸侯入爲卿士   春秋初去三代未逺先王遺制猶有存者若鄭武公父子列為周司徒善於其職此外諸侯入為卿士也鄭在西周蓋縣内諸侯及王東遷惟鄭是依故武莊為平王卿士【隠三年】為王左卿士【九年】則猶其世職之舊其後廢置不常如以虢公忌父為卿士而鄭以王貳於虢故疑邦國自是不復入仕于王朝矣   天官之屬   膳夫   莊十九年傳王收膳夫之秩故石速作亂因蘇氏按周官天官之屬膳夫掌王之食飲膳羞以養王及后世子石速為膳夫其任此矣   地官之屬   師   莊十九年傳子頽有寵蔿國為之師周禮地官之屬師氏掌以媺詔王以三徳教國子鄭氏注師氏教國子而世子亦齒焉子頽莊王子以蔿國為之師蓋師氏職云   山人   昭四年傳申豐言藏氷山人取之縣人傳之輿人納之人藏之杜預注山人虞官按周禮司徒之屬山虞掌山林之政令山人猶山虞也   縣人   同上傳杜預注縣人遂屬按周禮司徒之屬有遂人掌邦之野五遂為縣故杜謂為遂屬又縣正亦屬司徒各掌其縣之政令徴比以頒田里以分職事縣人蓋縣正之官   山人縣人輿人人四官雖申豐以荅魯季武子之問然皆序古制非指魯也故列之周輿人人見下方   春官之屬   大史   文十五年傳史佚有言服䖍曰周成王大史又哀六年楚子問諸周大史按周禮大史下大夫二人掌建邦之六典以逆邦國之治甞考春官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而無左右史之名禮記玉藻動則左史書之孔穎達正義云大史記動作之事在君左廂記事則大史為左史也内史掌策命所掌在君之右故為右史酒誥云矧大史友内史友鄭注大史内史掌記言行斯大史當為左史而内史當為右史之證   内史   僖二十八年王命内史叔興父策命晉侯為侯伯按周禮内史中大夫一人掌王八柄之法以詔王治凢命諸侯及孤卿大夫則策命之蓋大宰既以爵禄詔王内史又居中貳之策謂以簡策書王命其文若曰王謂叔父敬服王命晉侯三辭從命受策以出尚周制之舊斯皆言語之事即右史也   卜正   隠十一年傳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按周禮春官大卜下大夫二人其下有卜師卜人人筮人大卜為之長正訓長也故曰卜正   夏官之屬   御士   僖二十四年狄師攻王王御士將禦之杜預注周禮王之御士十二人按周禮無御士之官唯夏官大僕之屬有御僕下士十有二人掌王之燕令鄭云燕居時之令以親近王故欲為王禦寇   輿人人   昭四年傳申豐言藏氷輿人納之人藏之杜預注皆賤官按周禮夏官之屬有僕即輿人之類   候   襄二十一年傳欒盈過周王使候出諸轘轅杜預注候送迎賔客之官也按周禮夏官之属候人各掌其方之道治與其禁令以設候人若有方治則帥而致于朝及歸送之鄭氏注周禮候人即引春秋出諸轘轅事曰是其送之   秋官之屬   尉氏   襄二十一年傳欒盈過周辭曰臣戮餘也請歸死於尉氏杜預注尉氏討姦之官孔穎達曰猶言歸死於司敗明尉氏主刑人故為討姦之官周禮司寇之屬無尉氏蓋周衰官名改易於時有此官耳司敗亦非周禮官名也   行人   襄二十一年傳欒盈過周辭於行人杜預注王行人也按周禮秋官之屬大行人掌大賔之禮及大客之儀以親諸侯小行人掌邦國賔客之禮籍以待四方之使者凢諸侯入朝王則逆勞于畿凢四方之使者大客則擯小客則受其幣而聴其辭又以萬民利害等為五書每國辨異之以反命于王欒盈以罪出奔雖非使者然於是伸其辭尚小行人聴辭而反命之遺意故知此年行人為小行人明矣   冬官之屬   陶正   襄二十五年傳昔虞閼父為周陶正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賴其利器用也蓋司工之官   家臣之屬   宰   襄十年傳王叔之宰與伯輿之大夫瑕禽杜預注宰家臣周禮春官六命賜官大抵官臣亦天子賜謂使自置其臣治家邑如諸侯傳曰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其官臣偃實先後之是也在王朝之卿則大宰云施則於都鄙建其長立其兩是也【諸侯大夫之家臣亦然】   屬大夫   襄十年傳伯輿之大夫瑕禽杜預注屬大夫蓋伯輿之屬也王叔有家臣伯輿卑未至六命不得有宰而止設其屬   内魯   孤   傳   閔二年傳公傅奪卜齮田謂之公傅則周官三孤之一也上公之國孤一人魯侯國不應有孤曰公傅蓋僭置孤卿矣然名同孤卿而國政皆世卿司之   侯國卿大夫士府史之制   周禮大宰之職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乃施典于邦國而建其牧立其監設其參傅其伍陳其殷置其輔蓋以侯伯有功徳者加命作州長謂之牧所謂八命作牧也監謂公侯伯子男各監一國書曰王啓監厥亂為民此封康叔之言也至於參伍殷輔則卿大夫士府史之屬參為卿三人伍謂大夫五人殷衆也謂衆士也王制諸侯上士二十七人【三卿下各陳士九人三九二十七人】輔謂三卿之下各設府史胥徒及庶人在官者皆周制也自入春秋僭禮亂常踰制多矣故於内魯先叙王制之舊而後列邦國改革之僭   三卿   天子之制冢宰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倣天地四時曰六官諸侯并六為三而兼職焉立司徒兼冢宰之事立司馬兼宗伯之事立司空兼司寇之事即上所謂設其參也武王牧野之師惟有司徒司馬司空成王告康叔曰我有司徒司馬司空尹旅又曰圻父農父宏父皆三官之職魯周公之後宜有足證按昭四年傳叔孫聘王【襄二十四年】王賜之路魯使三官書之于時季孫宿為司徒叔孫豹為司馬孟孫羯為司空三卿之數與班序之次尚周舊典如書賜路一事而三官皆與焉亦見相關處然在隠十一年則羽父求為大宰文二年夏父弗忌為宗伯襄二十一年季孫責司寇臧武仲以詰盜則魯又具六卿矣以經考之自莊公世曰臧孫氏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是為四卿若公子結之非世卿不在焉僖公末年東門公子遂亦見於經則為五卿矣宣公末年公弟叔肹後為子叔氏則為六卿矣故成二年戰鞌之役季孫行父臧孫許叔孫僑如公孫嬰齊四卿並出而仲孫蔑仲嬰齊不在帥師之數成十五年仲嬰齊卒自此其後不見於經猶有五卿焉又以譏世卿也   五大夫   周制司徒之下置小卿二人一曰小宰【亦曰大宰大夫】二曰小司徒【亦曰司徒大夫】司空之下亦置小卿二人一曰小司寇【亦曰司寇大夫】二曰小司空【亦曰司空大夫】司馬之下惟置小卿一人曰小司馬【亦曰司馬大夫】此五大夫之職即上所謂傅其伍也春秋世五大夫之名不著而多僭制故具改革之實于下   司徒   周制司徒兼行冢宰之事按昭四年傳言襄二十四年王賜叔孫路時季孫為司徒實書名杜預注書名定位號質之周禮大司徒佐王帥其屬掌邦教曰以賢制爵以庸制禄蓋司徒之職矣而未聞以之兼冢宰則非侯國之制也   司馬   周制司馬兼行宗伯之事昭四年傳言叔孫為司馬與工正書服考之周禮掌邦政其屬有司士掌羣臣之政亦以徳詔爵以功詔禄工正雖不屬司馬然司服巾車皆宗伯之屬今魯使同司馬書服尚兼行宗伯遺意【詳見工正下】然宗伯又别命官亦非侯國之制也   司空   周制司空兼行司寇之事按隠二年傳司空無駭【無駭為司空又書卒盖為卿矣經不書氏以隠未之請命耳】又昭四年傳言孟孫為司空以書勲考之周官司空掌邦土而司勲則屬夏官今司空書勲侵司馬之職矣孔穎達謂春秋之時又是諸侯之法不可盡與禮同况司寇既别命官亦非侯國之制也   大宰   隠十一年傳羽父請殺桓公將以求大宰杜預注大宰官名孔穎達曰羽父求大宰蓋欲令魯特置此官以榮己耳以後更無大宰知魯竟不立之按侯國冢宰之事司徒兼之其下當置小宰大夫曰大宰僣也雖於時不果命翬必魯甞置此官而後翬求為之也考之經在桓公時公子翬竟為命卿且終春秋小宰不一見於傳則魯大宰疑或有焉   宗伯   文二年傳躋僖公逆祀也於是夏父弗忌為宗伯君子以為失禮弗忌宗人夏父展之後當是世為禮官至弗忌為宗伯則古卿官也考之左傳魯宗伯僅一見哀二十四年宗人釁夏亦宗伯之屬故國語夏父弗忌為宗烝將躋僖公宗有司曰非昭穆也曰我為宗伯何常之有是宗伯為卿而宗人特有司之事則魯專命宗伯非以司馬兼之僣矣   司寇   襄二十一年傳魯多盜季孫謂臧武仲曰子盍詰盜子為司寇將盜是務去按周禮司寇掌邦禁詰姦慝刑暴亂雖同其職然侯國司寇之事司空兼之其下當置小司寇今但曰司寇且臧氏世卿必非小司寇大夫之職亦僭矣   論魯卿之序   以昭四年傳三家三官之序言之季孫為司徒叔孫為司馬孟孫為司空尚周制之舊也故前此臧武仲謂季孫為正卿【襄二十一年】而卜楚丘告莊叔【得臣】亦以叔孫豹為亞卿【昭五年】是司徒正卿司馬為亞司空為下矣周禮司寇居司空之上而魯司寇在三卿外蓋由僣制増置司徒不復兼行之舊傳所以志具官之失也   又按襄四年傳謂季孫行父為正卿二十一年傳謂季孫宿為正卿叔孫婼為介卿而昭五年傳亦以叔孫得臣叔孫豹為亞卿是季氏世為正卿而叔孫氏世為亞卿也至婼【豹庶子】以王命為政【昭二十一年】其後季孫意如憎其在己上位而惡諸晉【昭二十一年】則自昭以後叔孫位序在季氏上矣   左宰   襄二十三年傳季氏以公鉏為馬正又出為公左宰杜預注出季氏家臣仕於公左宰其大宰之屬歟   宰人   哀三年傳司鐸火命宰人出禮書以待命杜預注冢宰之屬按周禮宰夫凢禮事贊小宰比官府之具   府人   昭三十二年傳反賜於府人按周禮大府賞九貢九賦九功之貳以受其貨賄之入王府掌王之金玉玩好兵器凢良貨賄之藏内府掌受九貢九賦九功之貨賄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外府掌邦布之入出侯國與王制異然府人司賜子之物亦猶大府玉府内府外府所掌矣   周人   哀三年傳司鐸火命周人出御書俟於宫杜預注周人司周書典籍之官御書進於君者也使待命於宫按周禮司書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則九職九正九事邦中之版土地之圖周人司周書其司書之類歟在魯故以周人别之韓宣子適魯見易象與魯春秋曰周禮盡在魯矣魯周公之後藏周典籍為多故以周人名官   隧正   襄七年傳叔仲昭伯為隧正欲善季氏謂南遺請城費隧正主徒役也五縣為遂則隧正當如周禮之遂人掌諸遂之政令徒役出諸遂之民故為主役徒者按周禮遂人掌邦之野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四里為鄼五鄼為鄙五鄙為縣五縣為遂鄭司農云王國百里内為六鄉外為六遂鄭云郊内比閭族黨州鄉郊外鄰里鄼鄙縣遂異其名者示相變耳尚書費誓云魯人三郊三遂則侯國之有鄉遂亦以郊内外别之城費之命出於季氏城費之役制於昭伯   賈正   昭二十五年傳臧㑹奔郈郈魴假使為賈正焉計於季氏杜預注魴假郈邑大夫賈正掌貨物使有常價若市吏送計簿於季氏按周官賈師二十四則一人各掌其次之貨賄之治辨其物而均平之禁貴價者使有恒賈而屬於司徒此郈邑大夫使為賈正是為郈市之賈正也其後為叔孫私邑此時尚為公邑故使賈正通計簿於季氏昭四年傳季孫為司徒謂季武子也季氏世為正卿平子踐司徒之職賈正送計簿乃其屬云   右左宰而下於周官為大宰之屬隧正賈正為司徒之屬在侯國皆屬之司徒   宗人   哀二十四年傳將以公子荆之母為夫人使宗人釁夏獻其禮曰汝為宗司杜預注宗人禮官也按國語公使宗婦覿用幣宗人夏父展曰臣從有司則展職猶釁夏也宗人以司稱宜為宗伯之屬周禮都宗人掌都祭祀之禮正都禮與服家宗人掌家祭祀之禮與其衣服宫室車旗之禁令宗人蓋司禮者   大祝   昭十七年傳祝史請所用幣按周禮大祝掌六祝之辭小祭祀故以用幣為請   大史   文十八年傳大史對曰先大史臧文仲又昭十七年傳大史曰在此月也按周禮大史掌建邦之六典諸侯大史其職亦同   卜   閔二年傳使卜楚丘之父卜之杜預注魯掌卜大夫按周禮有大卜掌三兆之法掌三易之法掌三夢之法又卜師掌開之四兆   祝宗卜吏四官之重   定四年傳祝宗卜史命以伯禽注大祝宗人大卜大史凢四官即上所述是已古者惟先事人與神此四官賜出王命不得私立是以重之傳述魯四官皆王命之舊云   巾車   哀三年傳巾車脂轄杜預注巾車掌車按周官巾車掌公車之政令辨其用與其旗物而等叙之以治其出入巾猶衣也巾車公車之長   校人   哀三年傳校人乘馬杜預注校人掌馬乘馬謂使四馬相從為駕之易按周禮校人掌王馬之政辨六馬之属凢頒良馬而飬乘之乘馬一師四圉自乘至廏其數二百一十六匹六廏成校校有左右此王制也魯之校人義倣此而馬數不可考蓋不當與王制同   圉人   莊三十二年傳圉人犖杜預注圉人掌養馬者周禮圉人掌養馬芻牧之事以役圉師   右宗人而下於周官為宗伯之屬校人而下為司馬之屬在侯國皆屬之司馬   行人   昭二十三年經晉人執我行人叔孫婼按周官大行人掌大賓之禮及大客之儀以親諸侯小行人掌邦國賓客之禮籍以待四方之使者諸侯之行人當亦通掌此事釋例曰使以行言言以按事信令之要於是乎在古者兵交使在其間或執殺之皆譏也   工正   昭四年傳夫子為司馬與工正書服杜預注車服之器工正所書孔穎達曰工正雖不屬司馬掌作車服故與司馬書服按周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冬官書闕以考工記補之故孔以工正不屢司馬也【按侯國司馬兼行宗伯之事而周禮司服巾車皆宗伯之屬今司馬與工正書服猶兼行宗伯事之遺意惟魯别置宗伯而工正不以車服名官此為不同故附見於此】   大匠   襄四年傳匠慶用蒲圃之檟杜預注魯大匠按周禮考工記有匠人掌建國宫室   右行人於周官為司寇之屬工正而下為司空之屬在侯國皆屬之司空   家臣   宰   襄七年傳南遺為費宰杜預注費季氏邑凢三家私邑皆以宰稱接傳言王叔之宰此王卿家宰也王卿之宰天子賜之而侯國家臣亦然魯政出季氏未必君賜也   馬正   襄二十三年傳季氏以公鉏為馬正杜預注馬正家司馬又定十年公南為馬正【叔孫家臣】昭二十五年叔孫氏之司馬鬷戾皆同此職   工師   定十年傳叔孫謂郈工師駟赤杜預注工師掌工匠之官郈時為叔孫氏私邑工師其家臣矣   春秋分記卷四十一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四十二   宋 程公説 撰書二十四   職官書第二   晉   公孤混稱   大師大傅   文六年傳趙盾將中軍始為國政既成以授大傅陽子與大師賈佗使行諸晉國以為常法孔穎逹曰周官大師大傅大保天子三公也周禮上公之國孤一人王制諸侯三卿晉侯國也而有六卿復有孤二人者晉為霸主多置群官共時所須不能如禮孤尊於卿法由在上故宣子法成授二孤使行之按周官三公太師大傅大保論道經邦三孤少師少傅少保貳公化貳言副之晉侯國不應有孤卿又稱大師大傅則公而非孤矣孔氏既以周官大師大傅為三公釋之又云晉有孤二人是公孤混稱也大抵晉建官置軍僣佚為多卿無常貟復僣天子三公之名而假曰孤卿雖於時趙盾自專國政託於大師大傅其實二人不得而與若漢光武政歸臺閣而尚書奉行之又置大傅於上然名之僣擬安可誣乎   卿而兼傅   宣十六年傳晉侯請於王命士㑹將中軍且為大傅以中軍之將而兼傅尚古兼攝之義也孔穎逹謂為孤卿大傅非孤既言於前矣   大夫而兼傅   成十八年傳悼公使士渥濁為大傅使修范武子之法襄十六年平公即位羊舌肸為傅杜預注代士渥濁此代渥濁亦當為大傅也渥濁肸皆為大夫是以大夫而兼傅孔穎逹曰諸侯之有孤卿猶天子之有三公無人則闕故隨其本官髙下而兼攝之   卿   六卿   晉諸卿皆以三軍將佐為號僖二十七年傳初作三軍郤縠將中軍郤溱佐之狐毛將上軍狐偃佐之欒枝將下軍先軫佐之是僣六卿矣自是而下迭命為代【其詳見晉卿年表】襄二十五年傳自六正五吏杜預注六正三軍之六卿   中軍為尊本司徒之官   僖二十七年傳作三軍謀元帥趙襄曰郤縠可乃使將中軍元長也謂將帥之長軍行則重者居中故晉以中軍為尊而上軍次之又文六年傳晉蒐於夷舍二軍使狐射姑將中軍趙盾佐之陽處父至自温改蒐於董易中軍且謂趙盾能曰使能國之利也是以上之宣子於是始為國政則晉中軍帥是為政卿國政聽之矣中軍本司徒之官侯國三卿司徒為首周制之舊也春秋時王政不行晉前此以僖侯廢司徒故易為中軍【桓六年】   五軍將佐皆卿官   僖三十有一年傳晉蒐清原作五軍以禦狄趙衰為卿杜預注罷三行更為上下新軍趙衰從原大夫為卿新軍帥孔穎逹曰衰將新上軍箕鄭佐之胥嬰將下軍先都佐之如彼文止謂趙衰作五軍故特言趙衰為卿以見之然新軍將佐皆卿也合舊三軍言之晉於是有十卿矣   六軍將佐皆卿官   成三年傳景公作六軍韓厥趙括鞏朔韓穿荀騅趙旃皆為卿賞鞌之功也杜預注晉舊自有三軍今増此故為六軍合將佐言之晉卿十有二矣   散卿   僖三十三年傳襄公以一命命郤缺為卿不在軍帥之數又文十二年傳趙穿不在軍事出追秦師宣子曰秦獲穿也獲一卿矣是時趙盾荀林父郤缺臾駢欒盾胥甲為三軍將佐穿無軍行亦曰卿蓋皆彊族之子為之杜預曰晉自有散位從卿者   以卿官為大夫   成二年傳司馬司空受一命之服杜預注皆大夫孔穎逹曰司馬司空本是卿官之名但晉之諸卿皆以三軍將佐為號其司馬司空本是大夫之官仍有為卿之嫌故云晉司馬司空皆大夫也按侯國三卿司徒司馬司空傳曰鄫無賦於司馬則晉之三卿其舊未始不重自文公置私人以掌軍行國之軍政由是屬之彊家而官之舊典乃為虚噐既廢司徒為中軍若司馬司空無事不復與卿政進退號令始得司之事已旋廢如曰司馬主甲兵司空主營壘皆非王官之舊矣【傳注曰晉云者明他國以為卿晉以為大夫爾】   兩司馬   宣十二年傳邲之戰韓厥為司馬成二年司馬司空受一命之服但曰司馬至十八年魏絳為中軍司馬籍偃為上軍司馬始有兩司馬按晉語云魏絳之勇而不亂也使為元司馬知籍偃之惇帥舊職而共儉也使為輿司馬元大也中軍為尊故曰元輿衆也官與諸軍同故稱輿   兩司空   莊二十六年晉士蒍為大司空杜預注大司空卿官文二年晉司空士縠盟於垂隴注云晉司空非卿也成二年司馬司空亞旅皆受一命之服注又云晉司馬司空皆大夫成十八年右行辛為司空使修士蔿之法實先於御戎校正司士司馬等官疑其使掌大司空之職故升之司馬之上按莊二十五年士蔿為獻公殺群公子次年為大司空則任以卿位明矣司空大夫亞於卿故與亞旅皆受一命之服   掌公族大夫   襄七年傳晉侯謂韓無忌仁使掌公族大夫杜預注為之師長按無忌先為公族大夫今言使掌是與諸公族大夫為師長也故曰掌公族餘子公行旄車盡屬之   公族大夫   宣二年傳自驪姬之亂晉無公族成公即位宦卿之適而為之田以為公族又宦其餘子亦為餘子其庻子為公行趙盾使屏季以其故族為公族大夫杜預注皆官名又成十八年傳荀家荀㑹欒黶韓無忌皆為公族大夫使訓卿之子弟共儉孝弟公族大夫掌公族及卿大夫子弟之官凢卿之適子屬焉晉語云欒伯請公族悼公曰荀家惇惠荀㑹文敏黶也果敢無忌慎靖使兹四人者為之膏梁之性難正也故使惇惠者教之文敏者道之果敢者諗之慎靖者修之使兹四人者為公族大夫是公族專主教誨也襄十六年傳晉平公使祁奚韓襄欒盈士鞅為公族大夫説者謂奚去中軍尉而為公族去劇職就閒官   餘子   宣二年傳成公宦卿之餘子杜預注餘子適子之母弟也亦治餘子之政孔穎逹曰令主教卿大夫適妻之次子下云庻子為公行掌公之戎車然則卿大夫之妾子亦是餘子之官教之矣   公行【亦曰旄車之族】   宣二年傳成公宦卿之適及餘子其庻子為公行晉於是有公族餘子公行趙盾請以括為公族【屏季】冬趙盾為旄車之族杜預注庻子妾子也旄車公行之官掌率公戎行孔穎逹曰掌車而謂之公行知其掌率公戎車之行列魏風有公族公路公行公族公行既與左傳同公路似餘子然餘子不主路車公路非餘子也當與公行為一以其主君路車曰公路主車行列曰公行其實一官耳周禮主衣飾之車謂之巾車則掌建旄之車謂之旄車之族車皆建旄故曰旄也   三行之帥   僖二十八年傳文公作三行禦狄荀林父將中行屠擊將右行先蔑將左行杜預注三行無佐疑大夫帥   中軍大夫上軍大夫下軍大夫   宣十二年傳趙括趙嬰齊為中軍大夫鞏朔韓穿為上軍大夫荀首趙同為下軍大夫蓋軍行置此大夫為三軍將佐之輔其後謀議不合軍制無統皆此數人者實亂之卒以致敗及鞌之戰懲此悉去所増六大夫獨三軍帥耳   御戎   桓三年傳韓萬御戎杜預注御戎僕也孔穎逹曰周禮戎僕掌馭戎車按周禮大御御官之長戎僕次之春秋尚攻戰晉卿佐皆以軍為號御戎雖㳂戎僕之舊蓋御之尊者   戎右   桓三年傳梁為右杜預注右戎車之右孔穎逹曰周禮戎右掌戎車之兵革故知右為戎車之右也   校正   成十八年傳弁糾御戎校正屬焉使訓諸御知義又襄九年傳命校正出馬按周禮校人掌王馬之政是知校正為主馬之官然周禮校人不屬大御今校正屬御戎則諸侯兼官或悼公新法耳既主養馬又知御事者蓋令校正助御戎訓御也諸御謂諸是御車之人設令國有千乘乘有一御皆命教之戎士尚莭義故訓之使知義如羊斟之徒是不知義也   司士   成十八年傳荀賔為右司士屬焉使訓勇力之士時使杜預注司士車右之官按周禮司右掌群后之政凢國之勇力之士能用五兵者屬焉其下更有戎右中大夫齊右下大夫道右上士此三右或官尊於司右而司右掌其政令春秋世車右為尊司士猶周禮司右之類故為車右屬官服䖍以為司士主右之官謂司右也所訓勇力之士皆謂為車右者設令國有千乘乘有一右總使此官訓之勇力之士失於强暴如魏犫之徒不順上命故訓之以共時使不犯法也   軍尉   成十八年傳祁奚為中軍尉羊舌職佐之鐸遏寇為上軍尉晉語云公知祁奚之果而不滛也使為元尉知羊舌職之聰敏肅給也使佐之又云知鐸遏寇之共敬而信强也使為輿尉則中軍為元上軍為輿也悼公官制極多大率増置小官以弱大官之權此年命卿自祁奚以下皆屬官   候正 候奄   成二年傳候正受一命之服杜預注候正主斥候大夫也晉制軍行有此大夫從者又成十八年傳張老為候奄蓋中軍之候奄也晉語云知張老之知而不詐也為元候元大也中軍尊故稱大知而不詐示取其信周禮夏官之屬候人各掌其方之道治與其禁令以設候正候奄疑同一官或職掌相類而分任云   乘馬御【亦曰賛僕】   成十八年傳程鄭為乘馬御六騶屬焉使訓群騶知禮杜預注乘車之僕也六騶六閑之騶周禮諸侯有六閑馬乘車尚禮故訓群騶知禮按晉語云知程鄭之端而不滛且好諌而不隱也使為賛僕則乘馬御亦曰賛僕矣   僕人   襄三年傳魏絳至授僕人書杜預注僕人晉侯御僕按周禮御僕掌群吏之逆及庻民之復鄭司農云逆謂受下奏復謂奏事魏絳以書授之是受下奏蓋掌逆也則僕人其周禮之御僕矣   輿帥   成二年傳輿帥受一命之服杜預注輿帥主兵車大夫晉制軍行有此大夫從者   七輿大夫   僖十年遂殺七輿大夫杜預注侯伯七命副車七乘襄二十三年傳魏氏及七輿大夫與之杜預注七輿官名按周禮大行人侯伯七命貳車七乘貳即副也毎車一大夫主之謂之七輿大夫閔二年申生將上軍故僖十年七輿大夫服䖍以為二年之輿帥七人屬申生者為申生報怨襄十八年欒盈佐下軍則襄二十三年七輿大夫乃下軍輿帥七人故與欒氏云【吕祖謙謂王命晉侯以一軍則七輿大夫惟上軍有之疑欒盈下軍七輿即是前時上軍之制按晉僣増軍制卿官亦多下軍有七輿何疑焉曰下軍明與上軍自異】   亞旅   成二年傳司馬司空輿帥候正亞旅皆受一命之服杜預注亞旅亦大夫也晉制軍行有此大夫從者亞旅次於卿是衆大夫無專職掌散共軍事故後言之   嬖大夫   昭七年傳罕朔奔晉諱宣子問其位於子産子産曰卿違從大夫之位罪人以其罪降古之制也朔於敝邑亞大夫也宣子使從嬖大夫杜預注為子産故使降一等不以罪降孔穎逹曰子産數㳺楚云子晢上大夫女嬖大夫不尊貴也則晉之嬖大夫亦是下大夫矣曰降一等降於亞大夫也   五吏三十帥三軍之大夫 百官之正長師旅   襄二十五年傳齊賂晉侯以宗噐樂噐自六正五吏三十帥三軍之大夫百官之正長師旅又處守者皆有賂杜預注六正三軍之六卿五吏文職三十帥武職皆軍卿之屬官百官正長群有司也師旅小將帥孔穎逹曰此齊以晉將來伐就㑹賂之則五吏三十帥皆軍内之官三軍將佐有六卿與六正數同故以六正為六卿也其五吏三十帥皆是軍内之官以三軍與六正數同必是在軍之官但官軍不復可知下言三軍之大夫百官之正長則軍内群官足包之矣於大夫之上言五吏三十帥此吏帥未必貴於大夫當以有所掌故先言之耳吏者治也故為文職帥者有所率領故為武職杜以意而解不能審悉故云皆軍卿之屬官略言之耳既以帥為武職則帥是大帥下句復云師旅當小於帥故杜以下師旅為小將帥董遇云五吏謂一正有五吏為三帥之長亦以意言之耳俗本三十帥為三十師非也   執秩   僖二十七年傳文公作執秩以正其官杜預注執秩主爵秩之官秩次也秩次不正其餘皆亂如小宰叙正群吏也   司典   昭十五年傳王語籍談曰昔而髙祖孫伯黶司晉之典籍以為大政故曰籍氏及辛有之二子董之晉於是乎有董史女司典之後也何故忘之杜預注辛有二子適晉為太史籍黶與之共董督晉典因為董氏   大史   宣二年傳大史書趙盾弑其君以示於朝昭十五年傳辛有二子董之晉於是乎有董史杜預注適晉為大史按司典大史雖共掌典籍然司典必世掌典籍故以籍為氏而官曰司典大史則實掌史筆如書趙盾是也   史   僖十五年傳史蘇占之杜預注晉卜筮之史   司寇   襄三年傳魏絳曰臣之罪重請歸死於司寇司寇主刑故請致尸使戮之侯國之制司空兼行司寇之事晉别命官司空非兼之也   理官   昭十四年傳士景伯如楚叔魚攝理晉語云士景伯如楚叔魚為賛理孔晁云景伯晉理官叔魚佐之   士兼司盟   襄九年傳士莊子為載書盟書何以是士莊子為之周禮司盟乃秋官之屬春秋時士是獄官莊子為士故為盟書   行人   襄四年傳韓獻子使行人子貟問之杜預注行人通使之官按周禮有大行人小行人諸侯行人當亦通掌此事【詳見用魯官制】   縣師   襄三十年傳以絳縣老人為君復陶為絳縣師杜預注縣師掌地域辨其夫家人民按周禮縣師上士二人掌邦國都鄙稍甸郊里之地域而辨其夫家人民田萊之數凡造都邑量其地而制其域以嵗時徵野之賦貢天子之縣師掌此則諸侯縣師或亦倣之故杜略引周禮以解如周禮則縣師是王朝之官此言絳縣師者絳是晉國所都之邑以居在綘邑故繫絳言之   復陶   同上杜預注復陶主衣之官按昭十二年傳說楚子出獵云皮冠秦復陶翠被豹舄執鞭以出復陶之文在冠履之間知復陶是衣也此言君復陶則當主君衣服之官矣衣服名復陶義則未聞   寺人   僖二十四年傳寺人披請見注寺本文作侍按匡繆正俗云寺人者内小臣在壺闈庭寺之中謂閹人耳後學皆讀寺人為侍人失之   甸人   成十年傳使甸人獻麥周禮天子有甸師甸師掌帥屬而耕耨王籍以時入之以共齍盛侯國不曰甸師制與天子異蓋主為公田者   饋人   成十年傳使甸人獻麥饋人為之饋人掌飲食之人如王朝庖人之類   膳宰   昭九年傳膳宰屠蒯趨入請佐公使尊曰臣實司味亦猶天子之膳夫也檀弓以屠蒯為杜蕢疑音相近曰蕢也宰夫也非刀匕是供又敢與知防膳宰司庖膳固其職云   巾車   襄三十一年傳巾車脂轄杜預注主車之官【義同魯巾車】   人   襄三十一年傳人牧圉各瞻其事周禮僕掌五寢之埽除糞洒之事侯國人職當倣此   齊   管仲制國   齊語云管仲為桓公制國為二十一鄉工商之鄉六士鄉十五參國起案以為三官臣立三宰工立三族市立三郷澤立三虞山立三衡此其大凡也考之經傳官制亦有合而不詳見云   三軍   齊初置三軍公帥中軍國子髙子帥左右軍蓋桓公世中軍屬公而二守司左右二軍哀十一年傅國書將中軍髙無㔻將上軍宗樓將下軍則皆臣帥之矣   三卿   齊語云臣立三宰注三宰三卿也使掌群臣僖十二年傳管仲辭上卿之禮曰臣賤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國髙在管仲受下卿之禮而還杜預注國子髙子天子所命為齊守臣皆上卿也管仲不敢以職自髙卒受本位之禮是國髙為上卿管仲為下卿蓋齊三卿官也三卿之數雖合侯國之制然不曰司徒司馬司空又以司徒掌兵而别置司寇非周制矣【詳見下】   左相   襄二十五年傳崔杼弑莊公立景公而相之慶封為左相詳考首末相左相之名惟見於此蓋列國三卿一卿執政即所謂相矣按莊九年傳桓公自莒入齊鮑叔告公曰管夷吾治於髙傒使相可也齊語桓公自莒反於齊使鮑叔為宰辭以管夷吾而管子小匡篇亦曰桓公自莒反於齊使鮑叔牙為宰鮑叔辭二書所載皆同俱謂為宰則所謂使相者使之為宰也管仲制國臣立三宰注以三宰為即三卿是相與宰同或曰宰或曰相或曰卿言之雖異而實皆執國政者崔杼致逆故以慶封為左相以助己出於非常非舊制也   位卑執國政   管仲以下卿而執國政齊制執政不嫌於位卑也哀十四年傳齊簡公之在魯也闞止有寵焉及即位使為政止班序不詳見其亦位卑而執政歟   大夫   成十七年傳齊侯使崔杼為大夫使慶克佐之十八年慶封為大夫慶佐為司寇大夫次於卿古制也今一則使主兵而置佐一則以居司寇之上雖曰上大夫然與古制甚戾   司徒   成二年傳銳司徒免乎杜預注銳司徒主銳兵者齊以司徒主兵與司徒兼行冢宰事異矣   司寇   成十八年傳慶封為大夫慶佐為司寇封蓋佐之兄先命為大夫而以司寇佐次之是以司寇次於大夫矣侯國當置司寇大夫曰司寇皆僣也此次於大夫豈即司寇大夫乎又是年華免為士官殺國佐以討前擅殺慶氏於是始命封與佐焉華免既以士官掌刑則慶佐為司寇其職非主刑矣是齊司徒司寇不但非卿官而職掌亦異   士官   成十八年傳齊侯使士華免以戈殺國佐杜預注華免齊大夫孔穎逹曰世族譜有華免無士字此注以華免為大夫則士者為士官也士官掌刑故使殺國佐   傅 少傅   襄十九年傳齊靈公使髙厚傅牙以為大子夙沙衛為少傅此二傅以傅大子   大史 南史氏   襄二十五年傳大史書崔杼弑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大史盡死執簡以徃大史史官禮記玉藻動則左史書之孔穎逹引大史書崔杼弑其君事謂記動作之事在君左廂則大史為左史也南史職掌亦同或居於南故氏以别之   工正   莊二十二年傳齊侯使敬仲為卿辭使為工正杜預注掌百工之官管仲制國工立三族工正其任此矣或曰卿官之亞職位亦重   虞人   昭二十年傳齊侯田於沛招虞人以弓不進杜預注虞人掌山澤之官按周禮山虞掌山林之政令澤虞掌國澤之政令齊既有虞候以掌藪之薪蒸是為澤虞此虞人其山虞乎苟從杜注則山澤之官摠名矣   衡鹿【以下四官孔穎逹曰此皆齊自立名故與周禮不同】   昭二十年傳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杜預注衡鹿官名按周禮司徒之屬林衡之官掌廵林麓之禁鄭云衡平也平林麓之大小及所生者竹木生平地曰林山足曰麓此置衡鹿之官守山林之木是其宜也衡者山林之官此加以鹿其專主林乎   舟鮫   昭二十年傳澤之萑蒲舟鮫守之杜預注舟鮫官名按舟是行水之噐鮫是大魚之名澤中有水有魚故以舟鮫名官   虞候   昭二十年傳藪之薪蒸虞候守之杜預注虞候官名按周禮澤虞掌國澤毎大澤大藪中士四人鄭云虞度也度知山之大小及所生者澤水所鍾也水希曰藪澤草所生則藪是少水之澤立官使之候望以虞候為名當是澤虞之職   祈望   昭二十年傳海之鹽蜃祈望守之杜預注祈望官名海是水之大神有時祈望祭之因以祈望為主海之官   侍漁   襄二十五年傳申蒯侍漁者杜預注侍漁監取魚之官尊之所以言侍   卜   文十八年傳惠伯令卜楚丘占之孔穎逹曰周禮大卜大祭祀則視髙命鄭云命告以所卜之事士喪禮卜命云卜其父某甫考降無有近悔如此之類是令之辭也令者告令使知其意與命同   寺人   僖二年傳齊寺人貂始漏師於多魚杜預注寺人内奄官豎貂也孔穎逹曰周禮内宰之屬有内小臣奄上士四人寺人王之正内五人内豎倍寺人之數寺人掌王之内人及女宫之戒令内豎掌内外之通令皆掌婦人之事是自内小臣以下皆用奄人為官侯國其數當降於王名職則無以異鄭云豎未冠者之官名然則此人名貂幼童為内豎之官以為齊侯所寵後雖年長遂呼為豎貂焉此時為寺人之官故稱寺人貂   勇爵   襄二十一年傳齊莊公為勇爵杜預注設爵位以命勇士【詳見征伐書】   春秋分記卷四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四十三   宋 程公說 撰書二十五   職官書第三   宋   宋殷後天子之事守禮秩加於諸侯文八年經書宋司馬宋司城亦以天子之後得自命官也成王命㣲子統承先王修其禮物由是言之宋之制當本之殷然諸侯亦不可盡備天子之制殷制見於書傳無聞焉惟曲禮載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衆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噐司貨典司六職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典制六材五官致貢曰享五官之長曰伯鄭氏注此盖殷時制也孔穎逹曰殷以大宰為一卿以象天時司徒以下五卿法地事但大宰既尊故先列大宰而屬大宰之官既法於天故同受大名六卿外復别立六府者藏物之處使各主其所掌職也立此六工典制六府之材物五官致貢不言大宰以大宰摠領群職爾此殷制可考之大凡也宋官制較之於舊則有異其詳列下方   孤卿   僖九年傳宋襄公即位以公子目夷為仁使為左師以聽政於是宋治宋始蓋以左師為政其後有左右二師襄九年傳二師令四鄉正敬享穎逹曰宋國之法二師分掌其方左右各掌二鄉按周禮鄉老二鄉則公一人此王制也孤貳公上公之國則孤一人宋上公而有左右二師是為二孤倣公孤之名非古也故穎逹曰宋國之法譏其更變之失而違王制耳【文七年傳殺公孫固公孫鄭於公宫六卿和公室書曰宋人殺其大夫孔穎逹曰此二子亦卿官也下云六卿和公室六卿之外有此二子蓋是孤卿之官宋上公禮得有孤嘗考左右師則孔義於此為差】   右師   右師之職於六卿中為貴故華元曰我為右師君臣之訓師所司也【成十五年】襄九年宋災華閲為右師討右官官庀其司向戌討左亦如之孔穎逹曰百司府藏屬左右二師故右官庀其司而左亦如之是府庫之物二師摠令群官所主宋僣立二孤在六卿之上而右師又孤卿之尊者   左師   左師之職亞於右師僖九年公子目夷為左師以聽政宋始以左師為政卿其後有左右二師則右師為之長僣也   六卿   殷制六卿大宰象天時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宼法地事宋六卿之次則曰右師左師司馬司徒司城司寇其不合者有四右師左師命名特異一也大宰列六卿之外二也司徒次司馬之後三也司士之名無聞焉四也然所為戾者多矣   司馬   文八年經宋人殺其大夫司馬司馬主甲兵亦曰司武襄六年傳華弱為司馬平公曰司武而梏於朝難以勝矣謂其主兵也哀十四年傳司馬請瑞兵雖掌於司馬必請瑞而後發尚古制云   司徒   司徒主徒役襄九年傳宋災司徒華臣具正徒杜預注正徒役徒司徒所主按周禮大司徒掌徒庻之政令小司徒凡用衆庻則掌其政教凡國之大事致民孔穎逹曰如是年司里所使遂正所納皆是臨時調民而役之若今之夫役也司徒所具正徒者常共官役若今之正丁也   司城   文八年經宋司城來奔司城本司空主營壘以武公名廢為司城十六年傳夫人將使昭公田孟諸而殺之使謂司城去公六卿皆卿官而獨使司城者以司城與司馬相屬其掌營壘則兵亦兼之矣周禮司空鄉師大役則帥民徒而至以考司空之辟田獵徒役亦不盡役謂若一次起發幾人司城必書其人已用幾日至用之後則不再起是其職也   司寇   司寇掌刑罰襄九年傳使樂遄庀刑噐亦如之杜預注樂遄司寇刑噐刑書   卿官非一   大司馬 少司馬 大司寇 少司寇   僖二十二年傳曰大司馬固諫又曰司馬魚固為大司馬則魚為小司馬矣成十五年向為人為大司寇鱗朱為少司寇凡此皆具官也【大司馬大司寇為天子之官宋不當有】   大宰 少宰   桓二年傳孔父嘉為司馬督為大宰於時宋其二卿為政歟至成十五年傳華元為右師魚石為左師蕩澤為司馬華喜為司徒公孫師為司城向為人為大司寇鱗朱為少司寇則為七卿矣而復有向帶為大宰魚府為少宰孔穎逹曰少司寇二宰等六卿外亦是卿官如魯三卿外别有公孫嬰齊臧孫許但非如六卿世掌國政則宋卿數踰殷制之舊矣【亦如晉三軍將佐皆世卿外有散位從卿者】   大宰所掌   襄九年傳宋災使大宰西鉏吾庀府守杜預注府六官之典按殷制天子建天官先六大而大宰居其一又天子之六府典司六職此言大宰蓋天官之一而府守則六府之職也若如杜言謂為六官之典是與府守異矣孔穎逹曰杜以府為六官之典當是六官之典其事載於書故使具其守劉炫以府守為府庫守藏今知不然者以百司府藏已屬左右二師曲禮言五官致貢曰享不及大宰則以大宰摠攝群職故也雖二師各庀其司而大宰摠庀府守【商書伊訓百官摠已以聼冢宰盖伊尹也冢猶大也説命曰惟說命總百官孔安國注冢宰之任則傅說相髙宗也宋上公修先王禮物大宰名與冢宰同然據傳乃在六卿外非商制之舊矣】   卿   文十四年傳宋髙哀為蕭封人以為卿杜預注蕭宋附庸仕附庸還升為卿孔穎逹曰髙哀仕於蕭國遂被㧞擢升為宋卿是時公子成為右師公孫友為左師華耦為司馬鱗矔為司徒蕩意諸為司城華御事為司寇髙哀為卿在六卿之外宋卿蓋非一矣   司城為政卿   襄九年傳宋災樂喜為司城以為政杜預注樂喜子罕也為政卿知將有火災素戒為備火之政按宋六卿右師為尊司城位居五非政卿也今言司城為政卿杜預注以為專為救火之政而已然從此以後歴檢傳文鄭人請賊宋人獻玉抶築臺之謳削向戌之賞子罕所為皆是政卿之任則子罕以司城為政卿不特救火之政也孔穎逹云宋以華閱是華元之子以元有大功使閲繼其父耳子罕賢知故特使為政齊任管夷吾魯任叔孫婼皆位卑而執國政子罕以司城為政其類此歟   右左官屬   襄九年傳華閱為右師討右官官庀其司向戌討左亦如之杜預注使具其官屬蓋百官有司之分屬於右師左師者   大尹   哀二十六年傳六卿三族降聽政因大尹以逹杜預注大尹近官有寵者六卿因之以自通逹於君   御士   昭二十一年傳多僚為御士杜預注公御士此年傳又曰子皮遇多僚御司馬而朝則公之御士亦為司馬御士矣   校正   襄九年傳宋災命校正出馬工正出車杜預注校正主馬按周禮校人司馬之屬   工正   襄九年傳命校正出馬工正出車備甲兵庀武守杜預注工正主車孔穎逹曰車馬甲兵司馬之職周禮司馬屬官有校人而無主車之官巾車車僕職皆掌車乃屬宗伯昭四年傳載魯叔孫為司馬與工正書服【杜注車服之噐工正所書】蓋侯國之制司馬兼行宗伯之事故工正主車而屬焉殷制天子之六工典制六材其四曰木工注謂輪輿弓廬匠車也工正或猶木工而其名異乎   司里   襄九年傳伯氏司里杜預注司里里宰釋言曰里邑也李廵云里居之邑也是里為邑居之名周禮五鄰為里以五鄰必同居故以里為名里長謂之宰周禮里宰毎里下士一人謂六遂之内二十五家之長也此言司里謂司城内之民若今城内之坊里也里必有長不知官名周禮有里宰故以宰言之非是郊外二十五家之長也使伯氏司此城内諸里之長故曰司耳   隧正   襄九年傳宋災華臣具正徒令隧正納郊保奔火所杜預注隧正官名也五縣為隧孔穎逹曰此隧正如天子之遂大夫按周禮有遂人遂師遂大夫之别遂人職云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四里為鄼五鄼為鄙五鄙為縣五縣為遂遂師各掌其遂之政令戒禁遂大夫各掌其遂之政令諸侯有鄉遂亦以郊内郊外别之郊内屬鄉者近於國都司徒自率以入城郊外屬遂者是郊野保守之民不可全離所守司徒令遂正量其多少納之於國随火所起而奔徃救之   鄉正   襄九年傳宋災二師令四鄉正敬享杜預注鄉正鄉大夫孔穎逹曰周禮毎鄉卿一人天子六卿即以卿為之長此傳云二師令四鄉正則四鄉别立鄉正而二師各摠其二耳周禮卿大夫各掌其鄉之政教正月之吉受教法於司徒退而頒之於其鄉則鄉正當屬司徒此傳言二師命之者上文右師討右左師討左由宋國之法二師分掌其方左右故云二師命四鄉正也費誓云魯人三郊三遂則魯立三卿此云命四鄉正則宋立四卿也周禮卿為一軍大國三軍宋大國不過三軍而有四卿者當時所立非正法矣   迹人   哀十四年傳迹人來告杜預注迹禽獸者周禮迹人掌邦田之地政迹之言跡知禽獸之處   祝   襄九年傳宋災祝宗用馬於四墉杜預注祝大祝按殷制天官先六大四曰大祝主天地鬼神之事   宗   同上杜預注宗宗人按殷制天官先六大二曰大宗鄭氏曰周則大宰宗伯皆為六官盖殷以大宗為大宰之屬所以明其為殷制也主天地鬼神之事以六大之次言之則宗當居大祝之上   行人   定六年經晉人執宋行人樂祁犂行人使人也周禮有大行人小行人諸侯行人當亦通掌此事【詳見周魯官制】   門官   僖二十二年傳宋師敗績襄公傷股門官殱焉杜預注門官守門者師行則在君左右周禮虎賁氏掌先後王而趨以卒伍軍旅㑹同亦如之舍則守王閑王在國則守王宫國有大故則守王門諸侯之禮不得其詳曰門官亦虎賁氏之類故在國則守門師行則在君左右近公故盡死也殱盡釋詁文舍人云殱衆之盡也   司宫   襄九年傳令司宫巷伯儆宫杜預注司宫奄臣掌宫内之事孔穎逹曰昭五年傳楚子欲以羊舌肸為司宫欲加害宫刑以此知司宫奄臣謂奄人為臣主司宫内周禮無司宫巷伯之名唯内小臣奄上士四人掌王后之命正其服位鄭云奄稱士異其賢也奄人之官此最為長則司宫如王朝之内小臣   巷伯【寺人同】   襄九年傳巷伯儆宫杜預注巷伯寺人掌宫内之事孔穎逹曰周禮云寺人王之正内五人鄭云正内路寢也釋宫云宫中巷謂之壼孫炎曰巷舍間道也王肅云今後宫稱永巷巷者宫内道名伯長也宫内門巷之長周禮内小臣其次寺人知巷伯猶寺人矣又詩篇名巷伯經云寺人孟子作為此詩知巷伯寺人一也鄭以巷伯為内小臣既無明文各以意説   内師   襄二十六年傳寺人惠牆伊戾為大子内師孔穎逹曰内師者身為寺人之官公使之監大子内事為在内人之長   衛   卿官   酒誥曰矧惟若疇圻父薄違農父若保宏父定辟圻父司馬農父司徒宏父司空衛三卿官也定四年傳云封康叔少皥之虚聃季授土陶叔授民杜預注聃季司空陶叔司徒皆衛受於王制之舊春秋衛之政卿世歸寗氏孫氏三卿僅見司徒而復有司寇皆異乎舊矣特采可考者著於篇   卿邑   襄二十七年傳免餘曰唯卿備百邑論語云百乗之家大夫稱家邑有百乗是百乗為采邑之極   司寇   昭二十年傳衛公孟縶狎齊豹奪之司寇杜預注豹齊惡之子為衛司寇殺衛侯之兄縶春秋以盜書孔穎逹曰齊豹衛國之卿又曰齊豹為衛司寇守嗣大夫作而不義其書為盜哀二十五年傳云奪司寇亥政是衛以司寇為卿矣侯國三卿司徒司馬司空是也司空兼司寇之事今衛卿止見司徒而以司寇為政卿非周制矣   司徒   哀十五年傳荘公害故政欲盡去之先謂司徒瞞成云司徒卿官   少師下於卿   襄二十七年傳獻公以免餘為少師使為卿辭曰大叔儀能賛大事君其命之乃使文子為卿免餘辭卿而為少師則衛以少師亞於卿矣   右宰   襄十四年傳右宰穀從而逃歸杜預注穀衛大夫則右宰衛之大夫也隐四年傳衛人使右宰醜涖殺州吁於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涖殺石厚於陳衛右宰蓋五大夫之小宰也   御戎戎右   閔二年傳渠孔御戎子伯為右猶晉御戎戎右也   行人   襄十八年經晉人執衛行人石買定七年齊人執衛行人北宫結以侵衛行人言使人也周禮有大行人小行人諸侯行人通掌此事【詳見周魯官制】   右公子 左公子   桓十六年傳衛宣公烝夷姜生急子屬諸右公子為之娶於齊而美公取之生夀及朔屬夀於左公子杜云左右媵之子因以為號孔穎逹曰公子法無左右明其因母為號公羊稱二國媵之以有二媵故分為左右說公羊者則言右媵貴於左媵林栗曰妾媵之子若能操廢立之權則皆自為計矣宣公何以屬所欲立者而左右公子何以合謀為黔牟地乎是知洩職二公子者先君之公子而黔牟者宣公之庻子也左右公子者衛之公族分為左右以洩職二公子分領之耳宗盟之長糾合同姓國人所望宣公是以屬其所愛而二公子卒擅廢立之權非左右媵之子而因以為號矣   大士   僖二十八年傳衛侯與元咺訟寗武子為輔鍼荘子為坐士榮為大士杜預注大士治獄官也周禮命夫命婦不躬坐獄元咺不宜與其君對坐故使荘子為主又使衛之忠臣及其獄官質正大士衛之獄官   大史   閔二年傳狄人囚史華龍滑與禮孔以逐衛人二人曰我大史也實掌其祭周禮大史大祭祀與執事卜日戒又宿之日與群執事讀禮書而協事書酒誥矧大史友内史友鄭注大史内史掌記言記行是内史記言大史記行也衛在春秋無内史之名而大史見於傳衛以王室之命有二史舊矣   祝   襄十四年傳獻公使祝宗告亡祝大祝也按周禮大祝掌六祝之辭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貞掌六祈以同鬼神示作六辭以通上下親䟽逺近辨六號辨九祭辨九小祝掌小祭祀蓋逹祝辭者   宗   同上宗宗人也按周禮小宗伯掌建國之神位凡國之大禮佐大宗伯凡小禮掌事如大宗伯之儀曰宗者是宗伯之屬孔穎逹曰特牲少宰士大夫之祭祀也皆宗人掌其事然則諸是祭神言辭大祝掌之禮儀宗人掌之故祭祀皆祝宗同行其事   大師   襄十四年傳公飲之酒使大師歌巧言之卒章杜預注大師掌樂大夫按周禮春官之屬大師掌六律六同以合隂陽之聲   寺人   哀十五年傳寺人羅御如孔氏周禮寺人王之正内五人諸侯寺人亦掌宫内之事而其貟不同   蔡   大師   襄二十六年傳楚伍參與蔡大師子朝友子朝以公族而為大師任亦重矣然蔡侯國而官名大師僣也   司馬   襄八年傳獲蔡司馬公子燮亦卿官   陳   陳之三卿司徒司馬司空合侯國之制然陳次國也三卿亦汰矣   司徒   襄二十五年傳鄭伐陳入之子美數俘而出司徒致民孔穎逹曰陳國既亂致使民人分散故令陳之司徒招致民人乃還又哀十一年傳陳轅頗為司徒賦封田以嫁公女按周禮司徒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以作民職以令地貢以斂財賦諸侯司徒職掌當亦同故鄭使之致民而陳亦使頗賦封田   司馬   襄二十五年傳鄭入陳陳侯使司馬桓子賂以宗噐杜預注桓子陳之司馬又傳曰司馬致莭孔穎逹曰陳國既亂致使官司廢闕符莭失亡故令陳之司馬致符莭乃還按周禮掌莭屬之司徒而此以司馬掌之春秋時侯國之制未必盡如周制之舊   司空   襄二十五年傳司空致地孔穎逹曰陳國既亂致使民人分散故令陳之司空檢致土地乃還按周官司空掌邦土故使致地也   行人   昭八年經楚人執陳行人干徵師殺之行人使人也周禮有大行人小行人諸侯行人當亦通掌此事【詳見周魯官制】   祝   襄二十五年傳祝祓社周禮女巫掌嵗時祓除釁浴巫祝義則同   輿嬖   昭八年傳輿嬖袁克殺馬毁玉以杜預注嬖人之貴者   芋尹   哀十五年傳芋尹蓋陳大夫也按昭七年楚有芋尹無宇孔穎逹曰陳有芋尹皆以草名官不知其故   春秋分記卷四十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四十四  宋 程公說 撰   書二十六   職官書第四   鄭   六卿   桓十七年傳以髙渠彌為卿宣六年傳公子曼滿欲為卿於時鄭止一卿也至襄二年傳子罕當國子駟為政子國為司馬是為三卿始有三卿始有當國為政司馬之别九年傳載鄭公子騑公子發公子嘉公孫輙公孫蠆公孫舍之是為六卿越明年傳言子駟【騑】當國子國【發】為司馬子耳【輒】為司空子孔【嘉】為司徒於是又有司空司徒之號雖以子耳叙子孔上然司徒之制當上於司空顧所從言異耳   襄十八年傳子蟜伯有子張從鄭伯子孔子展子西守此六卿也十九年殺子孔而子産始為卿或謂子産為卿於十年盜殺發之時則非也二十七年傳鄭伯享趙孟於垂隴子展伯有子西子産子大叔二子石從二子石謂伯石公孫段子石印段也昭三十年傳曰我先君簡公在楚【襄二十九年】我先大夫印段實徃敝邑之少卿也鄭多世卿公子黒肱以二十二年卒而立段印段蓋已為少卿而公孫段為卿則見於三十年傳言伯有既死始命伯石為卿以年考之垂隴之享子展伯有子西子産子大叔印段皆卿而伯石未為卿明矣【二十九年經書公孫段於年表辯之詳矣】昭十六年六卿餞宣子子齹子産子大叔子游子旗子桞子産雖次子齹而其下言子産拜使五卿皆拜以見子産為政卿若傳所次則叙事之文非班序也【詳見鄭卿年表】   當國   侯國政卿以司徒為上襄二年傳鄭成公卒於是子罕當國子駟為政為政之名亦異矣又加以當國杜預謂當國者攝君事也禮君薨聽於冢宰不須攝行君事鄭以子罕當國者間於晉楚國家多難喪代之際或致傾危蓋成公顧命使之當國非常法也沈氏云魯襄四嵗國家無虞今僖公年雖長大為偪於晉楚故令子罕當國沈氏但以晉楚之偪而言耳自後魯襄十年鄭簡公於是九嵗則子駟子孔相繼當國至襄十九年傳又云子展當國杜預亦謂簡公猶幼然是嵗簡公蓋年十八矣國有君而臣曰當國㳂而不革非也   政卿   鄭制首則當國之卿而政卿次之按襄二年傳子罕當國子駟為政子國為司馬子駟為政卿也而次於子罕至十年傳子駟當國子國為司馬不復言政卿豈當國兼之耶或司馬任之也十九年傳子展當國子西聽政若子罕子駟同時之制然自是而下子産大叔駟歂相繼為上卿則曰為政不復有當國矣當國惟在僖簡之世傳言罕氏常掌國政以為上卿【㐮二十九年】則當國蓋猶掌政而權任尤專有卿而當國則以為政貳之不然為政者斯掌國政矣   冢宰   昭元年傅趙孟辭五獻之禮私於子産曰武請於冢宰矣杜預注冢宰子皮以年考之罕虎自襄二十九年代其父子展為政卿至是四年曰冢宰謂其為上卿也   司馬 司空 司徒 司寇   鄭上卿曰當國曰政卿若司馬等官則次之襄二年傳子罕當國子駟為政子國為司馬十年傳子駟當國子國為司馬子耳為司空子孔為司徒是司馬次政卿而司空司徒又次司馬也昭二年子産曰不速死司寇将至又十八年鄭火命司馬司寇列居火道以防姦按侯國三卿司徒司馬司空鄭有政卿又有司寇亦僣矣以司徒下於司馬司空則班序又失之   少正   襄二十二年傳晉人徵朝於鄭鄭人使少正公孫僑對杜預注少正鄭卿官孔穎逹曰十九年傳云立子産為卿知少正是鄭卿春秋時官名變改周禮無此名按傳十九年子産既為少卿曰少正即少卿也襄二十五年齊賂晉侯以宗噐自六正五吏三十帥皆有賂六正指三軍之六卿則春秋時謂卿為正不特鄭也是時子展當國子西聽政皆為上卿而子産為下卿故二十六年傳子産曰臣之位在四則少正之與下卿義一而名二矣   辨攝卿之疑   襄二十九年經仲孫羯㑹晉荀盈鄭公孫段云云城杞據經則公孫段於是列為卿矣而三十年傳伯有死始命伯石為卿伯石即公孫段也前此未為卿何以得書名氏杜預據傳於城杞下注曰蓋以攝卿行孔穎逹曰文七年傳稱晉使先蔑如秦逆公子雍荀林父謂蔑曰攝卿以徃可也何必子是知有使大夫攝卿之法故以為證嘗考之經昭二年書鄭殺其大夫公孫黒此亦以名氏書也其在元年傳云公孫黒彊與於盟使大史書其名且曰七子杜預注欲自同於六卿於時六卿謂罕虎公孫僑公孫段印段㳺吉駟帶也黒不在六卿之數明年乃以卿書於經與公孫段書法同蓋鄭國於六卿外復有散卿春秋據事實書之苟謂為攝則何以書名氏哉   令正   襄二十六年傳子大叔為令正以請印堇父更用子産辭乃獲杜預注主作辭令之正按三十一年傳鄭國將有諸侯之事子産使子羽多為辭令與禆諶謀可否而告馮簡子使斷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應對賔客是以鮮有敗事而語亦云為命禆諶草創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里子産潤色之則子大叔主辭令潤色多出於子産矣   執訊   文十七年傳鄭子家使執訊而與之書以告趙宣子杜預注執訊通訊問之官   行人   襄十一年經楚人執鄭行人良霄行人言使人也周禮有大行人小行人諸侯行人通掌此事【詳見周魯官制】   馬師   襄三十年傳馬師頡奔晉子皮以公孫鉏為馬師昭七年傳罕朔亞大夫也其官馬師也杜預注大夫位馬師職   禇師   昭二年傳請以印為禇師杜預注禇師市官孔穎逹曰蓋相傳説若無所考然如預言必有源流   嬖大夫   哀五年傳鄭駟秦富而侈嬖大夫也而常陳卿之車服晉亦有嬖大夫孔穎逹云下大夫也   開卜大夫   昭十八年傳鄭火子産使公孫登徙大杜預注登開卜大夫   大史   襄三十年傳伯有既死使大夫命伯石為卿辭大史退則請命焉復命之又辭如是三乃受䇿按周禮内史掌䇿命蓋右史書言之職禮記正義云大史記行也鄭使大史命伯石為卿皆大夫主爵命以内史闕故也   祝   昭十八年傳鄭火使祝史徙主祏於周廟祝蓋大祝氏之職   府人 庫人   昭十八年傳鄭火使府人庫人各儆其事曲禮云在府言府在庫言庫皆是藏財賄之處故使其人各自儆守以防火周官有大府内府外府天府玉府泉府而無掌庫之官蓋府庫通言庫亦謂之府是乃王制也諸侯國政殊故府庫並言   司宫   昭十八年傳鄭火商成公儆司宫杜預注司宫巷伯寺人之官   野司寇   昭十八年傳鄭火使野司寇各保其徵杜預注野司寇縣士也孔頴逹曰傳言野司寇則司寇之官在野周禮司寇屬官有縣士掌野司寇是縣士也鄭縣士注云地距王城二百里以外至三百里曰野三百里以外至四百里曰縣四百里以外至五百里曰都都縣野之地其邑非王子弟公卿大夫之采地則皆公邑也謂之縣縣士掌其獄焉言掌野者郊外曰野大摠言之也獄居近野之縣獄在二百里上縣之縣獄在三百里上都之縣獄在四百里上如鄭此言采邑之民有獄則采地之長各自斷之若公邑之見在獄則縣士斷之縣士司寇屬官所掌在野故傳謂之野司寇也縣士職曰各掌其縣之民數而聽其獄訟若邦有大役聚衆庻則各掌其縣之禁令諸侯縣士亦當然   郊人   昭十八年傳鄭火郊人助祝史除於國北周禮鄉在郊内遂在郊外諸侯亦當然郊人謂郊内鄉之人   室老宗人   襄二十二年傳鄭子張召室老宗人立段自天子至卿大夫皆有此官如顧命大保猶室老之類大宗猶宗人之類   曹   上卿   桓九年傳曹大子來朝賔之以上卿杜預注諸侯之適子未誓於天子而攝其君則以皮帛繼子男故賔以上卿各當其國之上卿昭二十三年傳曰列國之卿當小國之君固周制也然則小國之君乃當大國之卿小國之世子必不得當大國之卿故知各如其國之上卿耳   卿   成十六年傳子臧盡致其邑與卿而不出   司城為政   哀七年傳曹公孫彊為司城以聽政乃背晉奸宋宋以武公廢司空曰司城曹國近宋故倣宋司城之名其曰聽政蓋政卿也   大夫   僖二十八年晉侯入曹數之以其乗軒者三百人也且曰獻狀杜預注軒大夫車言其無徳居位者多故責其功狀曹小國而大夫三百人著其濫爵之甚   燕   大夫   昭三年傳燕簡公多嬖寵欲去諸大夫而立其寵人燕國僻在北陲官制不詳豈大夫即為政者歟   秦   為政   文元年傳秦穆公復使孟明為政猶列國政卿也   不更   成十三年傳獲秦成差及不更女父杜預注不更秦爵孔穎逹曰秦之官爵有此不更之名知女父是人之名字不更是官爵之號漢書稱商君為法於秦戰斬一首者賜爵一級其爵名一為公士二上造三簮䮍四不更五大夫六公大夫七官大夫八公乗九五大夫十左庻長十一右庻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駟車庻長十八大車庻長十九闗内侯二十徹侯商君蓋相孝公按傳此年有不更女父襄十一年有庻長鮑庻長武是春秋世已有此名後世以漸増之至商君定為二十非商君盡新作也名之義難得而知秦近夷官制與中國殊   右大夫   襄十一年傳秦右大夫詹帥師從楚子右大夫秦官爵也秦制有公大夫官大夫五大夫右大夫其此類矣   庻長   襄十一年傳秦庻長鮑庻長武伐晉秦制有左庻長右庻長此鮑武並言之豈左右兩庻長乎十二年傳則云秦庻長無地又止一庻長云   楚   令尹為政卿   尹訓正也楚之官多以尹名而令尹為尊僖二十七年傳子文治兵於暌子玉治兵於蒍蒍賈謂子文曰子之傳政於子玉曰以靖國也杜預注子文時不為令尹子玉為令尹曰傳政則楚以令尹為政卿矣宣十二年傳戰於邲令尹南轅反斾行軍進退令尹亦專之是知為政於内統兵於外皆令尹之任也   令尹司馬莫敖皆卿   哀六年傳可移於令尹司馬楚以令尹為尊而司馬次之又十六年傳云王與二卿士皆五百人當之注二卿士謂子西子期時子西為令尹子期為司馬是令尹司馬皆卿官也又桓十一年傳鬬亷呼莫敖為君孔穎逹曰楚呼卿為君則莫敖亦卿官矣   令尹有左尹有右尹   宣十一年傳左尹子重侵宋令尹蒍艾獵城沂至成十六年傳令尹將左右尹子辛將右則楚令尹外又有左右二尹矣   令尹遷授之次   楚卿令尹而司馬次焉莫敖又次焉襄二十二年傳薳子馮為令尹則自大司馬而遷也二十五年子馮卒屈建為令尹則自莫敖而遷也哀十六年傳勝為白公子西曰楚國第我死令尹司馬非勝而誰白楚邑縣尹稱公則白公蓋縣尹也杜預注楚國第謂用士之次第是楚制亦有自縣尹而遷司馬令尹者矣   大司馬   僖二十六年傳司馬子西止一司馬至襄十五年傳薳子馮為大司馬公子槖師為右司馬公子成為左司馬則楚有三司馬而大司馬為尊意其兼摠左右二司馬之職也【三十年傳申無宇曰且司馬令尹之偏而王之四體司馬以貳令尹亦為政卿】   左司馬 右司馬   襄十五年傳公子槖師為右司馬公子成為左司馬則以右司馬而加左司馬之上也昭三十一年傳左司馬戍右司馬稽帥師救則以左司馬而加右司馬之上也命官之序若無一定云   左司馬二人   文十年傳宋逆楚子道以田孟諸期思公復遂為右司馬子朱及文之無畏為左司馬杜預注將獵張兩甄故置二左司馬而右司馬一人當中央楚制有大司馬左司馬右司馬今此左司馬復有二人蓋因獵而置非常法也   令尹司馬沈尹將中軍   僖二十八年傳城濮之戰子玉將中軍子西將左子上將右子玉時為令尹子西時為司馬中軍為尊故使令尹將之至成十六年傳鄢陵之戰司馬子反將中軍令尹子重將左右尹子辛將右則以司馬將中軍與僖二十八年之制異楚制不常豈以主謀者為中軍帥不復循令尹司馬之職乎然宣十二年邲之戰沈尹將中軍子重將左子反將右時子重為左尹叔敖為右尹沈尹蓋是沈邑之尹而以將中軍又不出於令尹司馬矣   兼令尹司馬二事   哀十六年傳白公勝殺子西子期沈諸梁兼二事國寧謂時殺令尹司馬沈諸梁兼之兼猶攝耳旋命寧為令尹寛為司馬則兼二事明非常法   莫敖   桓十一年傳莫敖患之杜預注莫敖楚官名孔穎逹於襄十五年䟽曰楚官名臨時所作莫敖之徒並不可解嘗考楚初有莫敖後來彊盛却有令尹故令尹之權重於莫敖   尹亦稱宰   宣十二年傳蔿敖為宰擇楚國之令典時敖為右尹是右尹亦稱宰矣   大宰   成十年傳晉使糴茷如楚報大宰子商之使也子商即公子辰又襄二十七年傳大宰退告人大宰伯州犂也昭元年傳公子圍即位薳罷為令尹薳啓彊為大宰下於令尹矣   少宰   宣十二年傳楚少宰如晉師曰豈敢求罪於晉二三子無淹乆杜預注少宰官名嘗考少宰之義無聞焉詳檢是年傳文隨武子曰蔿敖為宰時敖為右尹【右尹為宰義詳見上】及聞晉師既濟王欲還嬖人伍參欲戰令尹孫叔敖弗欲乃南轅反斾未幾則楚少宰遂如晉師少宰之辭曰無淹乆是亦不欲戰矣楚子又使求成於晉推繹首尾當時楚君志不在戰其臣賛此議惟右尹叔敖一人及觀少宰之辭若與敖合而少宰獨失其名豈少宰或屬之右尹乎傳注略之當考   大師   文元年傳使潘崇為大師且掌環列之尹又哀十七年傳楚子問帥於大師子穀   師少師   昭十九年傳楚子生大子建使伍奢為之師費無極為少師皆大子之師東宫官也   司敗   文十年傳謂臣將逃臣歸死於司敗又宣四年箴尹歸復命而自拘於司敗司敗猶司寇之職   司徒   宣十一年傳使封人慮事以授司徒杜預注司徒掌役   封人   同上傳杜預注封人其時主城築者   工正   宣四年傳蔿賈為工正   右領   昭二十七年傳鄢將師為右領右領官名若今之將領   左史   昭十二年傳左史倚相趨過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杜預注倚相楚史名又哀十七年傳子穀曰右領差車與左史老皆相令尹司馬以伐陳其可使也子髙曰帥賤民慢杜預注右領左史皆楚賤官按右領將領之職曰賤官猶可左史任一國之史而槩謂之賤官楚夷也與中國異莫得而詳   正僕人   昭十三年傳因正僕人殺大子禄杜預注正僕大子之近官孔穎逹曰正僕人大僕也周禮下大夫一人   御士   襄二十二年傳子南之子棄疾為王御士杜預注御王車者周禮有馭夫御士楚蓋倣此以名官   王馬之屬   昭二十七年傳左司馬沈尹戌帥都君子與王馬之屬以濟師杜預注王之養馬官屬校人也周禮校人掌養馬知王馬之屬是王養馬之官屬也校人職凡頒良馬而養乘之馬一師四圉三乘為皁皁一趣馬三皁為繫繫一馭夫六繫為廏廏一僕夫六廏成校校有左右駑馬三良馬之數麗馬一圉八麗一師八師一趣馬八趣馬一馭夫諸侯六閑養馬之人多矣此唯養馬不給餘役今亦事急而徵使之   都君子   同上傳杜預注在都邑之士有復除者都邑之士以君子為號故知有復除者謂優復其身除其徭役賈逵云今之律令猶名放課役者為復除是漢世以來有此言此人或别有功勞或曲蒙㤙澤平常免其徭役事急乃使之耳   大閽   莊十九年傳楚人以鬻拳為大閽謂之大伯使其後掌之杜預注若今城門校尉官使其子孫常主此官孔穎逹曰周禮天官閽人掌守王宫之中門之禁鄭云閽人司昬晨以啓閉者刑人墨者使守門秋官掌戮墨者使守門刖者使守囿則閽不使刖而鬻拳得為閽者又地官之屬司門下大夫二人掌投管鍵以啓閉國門鄭云若今城門校尉主王城十二門此注亦云若今城門校尉官然則鬻拳大臣楚人以其賢使典此職非為刑而役之其為大閽者當如地官之司門非天官之閽人亦主晨昬開閉通以閽為名焉曰大伯猶長也為門官之長周禮蓋王制楚僣王號倣以名官   泠人   成九年傳鄭人所獻楚囚也問其族對曰泠人也與之琴操南音杜預注泠人樂官   嬖人   宣十二年傳嬖人伍參欲戰嬖人蓋寵嬖者   巫   文十年傳楚范巫矞似杜預注范邑之巫   諸尹   楚官多以尹名尹訓正也令尹為尊見於上别列諸尹之名   箴尹   襄十五年傳屈到為莫敖公子追舒為箴尹以箴尹次莫敖則箴尹任亦重矣又昭四年傳箴尹宜咎城鍾離   工尹【亦曰鍼尹】   楚有工尹氏曰宜齊曰路曰夀曰赤曰麇工尹官名因以為氏定四年傳王使鍼尹固執燧象以奔呉師哀十八年傳云工尹勤先君者也杜預注工尹執燧象則工尹亦曰鍼尹矣又文十年傳王使子西為工尹   連尹   襄十五年傳屈蕩為連尹養由基為宫廏尹服䖍云連尹射官言射相連屬也若是主射當使養由基為之何以使由基為宫廏尹棄能不用豈得為能官人也   宫廏尹【亦曰中廏尹】   同上傳掌宫闈之禁又昭元年宫廏尹子晢出奔鄭六年獲宫廏尹棄疾二十七年殺中廏尹陽令終   環列之尹   文元年傳使潘崇為大師且掌環列之尹杜預注環列之尹宫衛之官列兵而環王宫   寢尹   定四年傳昭王寢盜攻之以戈擊王王孫由于以背受之中肩哀十八年傳惠王曰寢尹工尹勤先君者也杜預注柏舉之役寢尹呉由于以背受戈寢尹蓋司王之寢處   門尹   哀十六年傳石乞尹門杜預注為門尹   郊尹   昭十三年傳奪成然邑而使為郊尹杜預注治郊竟大夫   監馬尹   昭三十年傳使監馬尹逆呉公子   卜尹   昭十三年傳召觀從曰臣之先佐開卜乃使為卜尹杜預注佐卜人開兆按十八年傳鄭子産使公孫登徙大杜預注登開卜大夫則卜尹蓋開卜大夫之屬楚亦有開卜大夫矣   樂尹   定五年傳以鍾建為樂尹杜預注司樂大夫   縣尹   楚縣尹稱公如白公之類凡以邑名皆縣尹也襄二十六年傳曰此子為穿封戌方城外之縣尹也   沈尹   宣十二年傳沈尹將中軍杜預注沈或作寢寢縣也孔穎逹曰楚官多名為尹沈者或是邑名而其字或作寢哀十八年有寢尹呉由于因解寢為縣名按定四年傳王寢盜攻以戈由于以背受之寢尹蓋司寢非邑名也沈或作寢自是邑名   鬬緡尹權   莊十八年傳孔穎逹曰楚官多以尹為名滅權為邑使緡為長則尹之義亦與長同   莠尹   昭三十年傳莠尹然左司馬沈尹戌城之   芋尹   昭七年傳楚子為令尹也為王旌以田芋尹無宇斷之孔穎逹曰芋是草名哀十五年陳有芋尹皆以草名官莫得而詳   呉   大宰   哀七年傳大宰嚭召季康子大宰吳執國政者吳僣稱王故卿亦僣稱大宰   行人   成七年巫臣寘子狐庸為行人於呉以伐楚定四年伍貟為吳行人以謀楚哀十二年初衛人殺吳行人且姚行人言使人也周禮有大行人小行人諸侯行人通掌此事【詳見周魯官制】   春秋分記卷四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四十五   宋 程公説 撰周天王第一   嗚呼周衰而東禮樂征伐不自天子而自諸侯春秋所書皆傷周之㣲而尊王以見志也左氏傳經間紀其事今余分系列國推明尊王著周為冠蓋學春秋者當先考一代之變而後及列國之事春秋時列國不一矣反復東周一代之變觀之則其世可知也其事可證也觸類以推猶指諸掌申叔時之言曰教之春秋而為之聳善而抑惡焉以戒勸其心教之世而為之昭明徳而廢幽昬焉以休懼其動此分記所以因春秋而序其世也夫事未有不成於善而敗於惡治未有不生於明而亂於昬故雖一人而始終不同况異世哉系其世而别之跡昭明廢昬以探春秋聳善抑惡之意蓋所以訓也有天下國家者其鑒於兹   姬姓黄帝之裔后稷封於邰夏之衰后稷子不窋失官竄於西戎大王去邠居岐文王始興武王克殷都鎬京十二世至平王東遷雒邑更十有三世而敬王遷成周周有天下八百六十七年四百年在春秋前二百四十二年在春秋中二百二十五年在春秋後   平王       桓王   莊王       僖王   惠王       襄王   頃王       匡王   定王       簡王   平王【諡灋治而無眚曰平】   【名宜臼幽王大子母曰申后王廢申后及太子太子奔申申侯與犬戎弑幽王諸侯共立之即位四十九年魯隠元年後三年崩在位五十一年】   隠公經元年春王正月   胡安國曰王正月之定於一何也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道無二致政無二門故議常經者黜百家尊孔氏諸不在六藝之科者勿使並進此道術之歸於一也言致理者欲令政事皆出中書而變禮樂革制度則流放竄殛之刑隨其後此國政之歸於一也若乃闢私門廢公道各以便宜行事是人自為政繆於春秋大一統之義矣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   經三年春三月庚戌天王崩夏四月辛夘尹氏卒秋武氏子來求賻   傳三年春王三月壬戌平王崩赴以庚戌故書之劉敞曰王實以壬戌崩而赴以庚戌崩則天下皆謂真以庚戌崩也史自當書庚戌聖人雖欲遷正亦不可得豈故傳其偽乎且於春秋何以見平王非庚戌崩乎   夏四月辛卯尹氏卒   公羊傳曰尹氏卒天子之大夫也其稱尹氏何貶曷為貶譏世卿世卿非禮也   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於虢【王欲分政於虢】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故周鄭交質【音致】王子狐為質於鄭鄭公子忽為質於周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温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君子曰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苟有明信澗谿沼沚【本文作畤音沚】之毛蘋蘩蕰藻之菜【蕰藻聚藻也】筐莒錡釡之噐潢汙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况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風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   宋穆公疾召大司馬孔父而屬殤公焉曰先君舎與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靈獲保首領以没先君若問與夷其将何辭以對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對曰羣臣願奉馮也公曰不可先君以寡人為賢使主社稷若棄徳不讓是廢先君之舉也豈曰能賢光昭先君之令徳可不務乎吾子其無廢先君之功八月庚辰宋穆公卒殤公即位君子曰宋宣公可謂知人矣立穆公其子享之命以義夫商頌曰殷受命咸宜百禄是荷其是之謂乎   冬齊鄭盟於石門尋盧之盟也【盧盟在春秋前】庚戌鄭伯之車僨於濟   隱公傳六年冬京師來告饑公為之請糴於宋衛齊鄭禮也鄭伯如周始朝桓王也王不禮焉周桓公言於王曰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善鄭以勸來者猶懼不蔇【至也】况不禮焉鄭不來矣【新注晉鄭皆姬姓之親周在河内鄭在河南晉在河北至漢世所謂三河之地者】   經七年冬天王使凡伯來聘戎伐凡伯於楚丘以歸傳八年夏虢公忌父始作卿士於周   經九年春天王使南季來聘【無傳】   傳十一年秋王取鄔劉蔿邘之田於鄭而與鄭人蘇忿生之田温原絺樊隰郕攅茅向盟【音孟】州陘隤 君子是以知桓王之失鄭也恕而行之徳之則也禮之經也己弗能有而以與人人之不至不亦宜乎   桓公經四年夏天王使宰渠伯糾來聘   傳四年夏周宰渠伯糾來聘父在故名   劉敞曰武氏子來求賻言世武氏也仍叔之子來聘言幼弱也若糾擅攝父位自取冢宰其貶應甚不得以父在名之而已   經五年夏天王使仍叔之子來聘秋蔡人衛人陳人從王伐鄭   傳五年王奪鄭伯政鄭伯不朝秋王以諸侯伐鄭鄭伯禦之王為中軍虢公林父將右軍蔡人衛人屬焉周公黒肩將左軍陳人屬焉鄭子元請為左拒以當蔡人衛人為右拒以當陳人曰陳亂民莫有鬭心若先犯之必奔王卒顧之必亂蔡衛不枝固將先奔既而萃於王卒可以集事從之曼伯為右拒祭仲足為左拒原繁髙渠彌以中軍奉公為魚麗之陳先偏後伍伍承彌縫【司馬法車戰二十五乘為偏以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失而彌縫闕漏】戰於繻葛命二拒曰旝【旃也】動而鼔蔡衛陳皆奔王卒亂鄭師合以攻之王卒大敗祝聃射王中【丁仲切】肩王亦能軍祝聃請從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無隕多矣夜鄭伯使祭足勞王且問左右仍叔之子弱也【經書夏聘傳釋之於末秋】   傳七年秋鄭人齊人衛人伐盟向【二邑名隠十一年王以與鄭】王遷盟向之民於郟   經八年春天王使家父來聘【無傳】冬祭公來遂逆王后於紀   傳八年冬祭公來遂逆王后於紀禮也   劉敞曰若其得禮文何以無天王使祭公乎先儒論天子親迎多矣或以謂王者無敵不當親迎或以謂在洽之陽造舟於渭即親迎之事以理言之謂王者不親迎非也謂造舟親迎此文王事紂時制不可通於天子矣天子娶后當使同姓諸侯主其辭命而天子之卿逆之父母之國諸卿送之至於京師舎而止然後天子親迎以入也凡諸侯來朝天子猶駕而逆焉况於王后所與共事天地宗廟繼萬世之重哉其親迎不疑矣   經九年春紀季姜歸於京師   傳九年春紀季姜歸於京師凡諸侯之女行唯王后書經十有五年春二月天王使家父來求車三月乙未天王崩【無傳】   傳十五年春天王使家父來求車非禮也諸侯不貢車服天子不私求財   莊王【諡灋勝敵克亂曰莊】   【名佗桓王子桓十五年嗣立明年改元至莊十二年崩在位十五年經傳不書崩葬】   桓公傳十八年秋周公欲殺莊王而立王子克【莊王弟子儀】辛伯告王遂與王殺周公黒肩王子克奔燕 初子儀有寵於桓王桓王屬諸周公辛伯諫曰並后匹嫡兩政耦國亂之本也周公弗從故及   莊公經元年夏單伯逆王姬秋築王姬之館於外冬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王姬歸於齊【傳見内魯】   經三年夏五月葬桓王   傳三年夏五月葬桓王緩也【桓十五年三月崩七年乃葬故曰緩】   馮正符曰自崩至葬凡七年甚矣天下之不尊王也   經六年春王正月王人子突救衛【傳見衛】   經十一年冬王姬歸於齊   僖王【諡灋小心畏忌曰僖】   【名胡齊莊王子莊十二年嗣立明年改元十七年崩在位五年經傳不書崩葬】   莊公傳十六年 初晉武公伐夷執夷詭諸【周大夫夷采地】蒍國請而免之既而弗報【詭諸不報施於蒍國】故子國作亂謂晉人曰與我伐夷而取其地遂以晉師伐夷殺夷詭諸周公忌父出奔虢惠王立而復之   惠王【諡灋愛民好與曰惠】   【名䦘僖王子莊十七年嗣立明年改元三年王子頹立四年王居擽五年鄭及虢殺王子頽納王至僖八年崩在位二十六年】   莊公傳十八年春虢公晉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先置醴酒以幣物宥助】皆賜玉五瑴馬三匹非禮也王命諸侯名位不同禮亦異數不以禮假人   虢公晉侯鄭伯使原莊公逆王后於陳陳嬀歸於京師實惠后【陳嬀後寵愛少子事在僖二十四年】   傳十九年 初王姚嬖於莊王生子頹子頹有寵蔿國為之師及惠王即位【莊王孫】取蔿國之圃以為囿邉伯之宫近於王宫王取之王奪子禽祝跪與詹父田而收膳夫之秩【石速秩禄】故蔿國邉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作亂因蘇氏【蘇氏周大夫桓王奪其十二邑以與鄭自此不和】秋五大夫奉子頹以伐王【石速士故不在五大夫數】不克出奔温蘇氏奉子頽以奔衛衛師燕師伐周冬立子頹   傳二十年春鄭伯和王室不克執燕仲父【南燕伯為伐周故】夏鄭伯遂以王歸王處於櫟秋王及鄭伯入於鄔遂入成周取其寳噐而還 冬王子頹享五大夫樂及徧舞鄭伯聞之見虢叔曰寡人聞之哀樂失時殃咎必至今王子頽歌舞不倦樂禍也夫司寇行戮君為之不舉【去盛饌】而况敢樂禍乎奸王之位禍孰大焉臨禍忘憂憂必及之盍納王乎虢公曰寡人之願也   傳二十一年春胥命於弭夏同伐王城鄭伯將王自圉門入虢叔自北門入殺王子頽及五大夫鄭伯享王於闕西辟樂備【備六代之樂】王與之武公之略【界也】自虎牢以東【平王賜武公自虎牢以東後失其地】原伯曰鄭伯效尤其亦將有咎【效子頽舞徧樂】五月鄭厲公卒王廵虢守【音狩】虢公為王宫於玤王與之酒泉【周邑】鄭伯之享王也王以后之鞶鑑予之虢公請噐王予之爵鄭伯由是始惡於王冬王歸自虢   傳二十七年冬王使召伯廖賜齊侯命且請伐衛以其立子頹也【二十八年齊伐衛詳見齊】   傳二十八年春齊侯伐衛戰敗衛師數之以王命傳二十九年冬樊皮叛王【周大夫樊采地】   傳三十年春王命虢公討樊皮夏四月丙辰虢公入樊執樊仲皮歸於京師   僖公經五年夏公及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㑹王世子於首止秋八月諸侯盟於首止   傳五年夏㑹於首止㑹王大子鄭謀寧周也   劉敞曰此一地也曷為再言首止善是盟也王將以愛易世子桓公為是率諸侯㑹而盟之王室以安則是正乎不正不正則其嘉之何也諸侯以睦天王以尊後嗣以定一㑹而父子君臣之道皆得焉故孔子曰正而不譎此之謂也   傳七年冬閏月惠王崩襄王【大子鄭】惡大叔帶之難懼不立不發喪而告難於齊   經八年春王正月公㑹王人齊侯宋公衛侯許男曹伯陳世子欵盟於洮冬十有二月丁未天王崩   傳八年春盟於洮謀王室也襄王定位而後發喪冬王人來告喪難故也是以緩   劉敞曰左氏前年傳曰惠王崩襄王惡大叔之難懼不立不發喪而告難於齊今年盟於洮謀王室也然則盟於洮之時諸侯已知王崩矣不應練而告諸侯也雖曰有難亦不應匿喪彌年左氏既誤謂王以前年閏月崩見經王崩在今年十二月則謂襄王定位而後發喪皆不可信【若從傳言襄王定位而後發喪則春盟洮歸可以告喪矣安有王以去年冬崩春匿而㑹洮又至十二月始告喪乎按史記二十五年惠王崩惠之二十五年則僖之八年也故取劉敞說而以經為正】   襄王【諡灋因事有功曰襄】   【名鄭惠王子僖八年嗣立明年改元十六年以叔帶難出居於鄭十七年入王城至文八年崩在位三十三年】   僖公經九年夏公㑹宰周公齊侯宋子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於葵丘【傳見齊】   傳十一年夏揚拒泉臯伊雒之戎同伐京師入王城焚東門王子带召之也【王子帶甘昭公也召戎欲因簒位】秦晉伐戎以救周秋晉侯平戎於王   傳十二年夏王以戎難故討王子帶秋王子帶奔齊冬齊侯使管夷吾平戎於王   藺敏修曰王子帶以戎伐周是率敵讐以攻君父也豈惟王惡之天下莫不惡之今王討焉而奔齊齊安然受之夫為天下逋逃主萃淵藪使王討罪人所在齊將不免矣區區使管夷吾仲孫湫聘周以求復之不尊王甚矣   經十有三年夏四月公㑹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於鹹   傳十三年春齊侯使仲孫湫聘於周且言王子帶【言欲復之】事畢不與王言【不言王子帶事】歸復命曰未可王怒未怠其十年乎不十年王弗召也夏㑹於鹹謀王室也秋為戎難故諸侯戍周齊仲孫湫致之   傳十六年秋王以戎難告於齊齊徴諸侯而戍周傳二十二年富辰言於王曰請召大叔【子帶】詩曰協比其鄰昏姻孔云【正月詩】吾兄弟之不協焉能怨諸侯之不睦王說王子帶自齊復歸於京師王召之也   經二十有四年夏狄伐鄭冬天王出居於鄭   傳二十四年鄭之入滑也滑人聽命【在二十年】師還又即衛鄭公子士洩堵俞彌帥師伐滑王使伯服㳺孫伯如鄭請滑鄭伯怨惠王之入而不與厲公爵也又怨襄王之與衛滑也故不聽王命而執二子王怒將以狄伐鄭富辰諫曰不可臣聞之大上以徳撫民其次親親以相及也昔周公弔二叔之不咸故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管蔡郕霍魯衛毛聃郜雍曹勝畢原酆郇文之昭也邘晉應韓武之穆也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也召穆公思周徳之不類故糾合宗族於成周而作詩曰棠棣之華鄂不韡韡凢今之人莫如兄弟其四章曰兄弟䦧於墻外禦其侮如是則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今天子不忍小忿以棄鄭親其若之何庸勲親親暱近尊賢徳之大者也即聾從昩與頑用嚚姦之大者也棄徳崇姦禍之大者也鄭有平惠之勲【平王東遷晉鄭是依惠王奔虢鄭納之】又有厲宣之親【鄭始祖桓公友周厲王子宣王母弟】棄嬖寵而用三良【七年殺嬖臣申侯十六年殺寵子子華三良叔詹堵叔申叔】於諸姬為近四徳具矣耳不聽五聲之和為聾目不别五色之章為昧心不則徳義之經為頑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狄皆則之四姦具矣周之有懿徳也猶曰莫如兄弟故封建之其懷柔天下也猶懼有外侮扞禦侮者莫如親親故以親屏周召穆公亦云今周徳既衰於是乎又渝周召以從諸姦無乃不可乎民未忘禍王又興之【前有子頽之亂中有叔带召狄】其若文武何王弗聽使頹叔桃子出狄師夏狄伐鄭取櫟王徳狄人將以其女為后富辰諫曰不可臣聞之曰報者倦矣施者未厭狄固貪惏王又啓之女徳無極婦怨無終狄必為患王又弗聼初甘昭公【王子帶】有寵於惠后將立之未及而卒昭公奔齊王復之又通於隗氏【王所立狄后】王替【廢】隗氏頹叔桃子曰我實使狄狄其怨我遂奉大叔以狄師攻王王御士將禦之王曰先后其謂我何【惠后】寧使諸侯圖之王遂出及坎欿國人納之秋頹叔桃子奉大叔以狄師伐周大敗周師獲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王出適鄭處於汜大叔以隗氏居於温 冬王使來告難曰不穀不徳得罪於母弟之寵子帶鄙在鄭地汜敢告叔父臧文仲對曰天子䝉塵於外敢不奔問官守王使簡師父告於晉使左鄢父告於秦天子無出書曰天王出居於鄭辟母弟之難也【叔帶即襄王同母弟】天子凶服降名禮也鄭伯與孔將鉏石甲父侯宣多省視官具於汜而後聽其私政禮也   程頥曰襄王避帶之亂越在諸侯之境書曰天王出居於鄭自取之也王者以天下為家故曰自周無出示無外也春秋之時王者政令僅行於境内才出畿甸即非王有故書曰出聖人之法撥亂世反之正則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非諸侯所得專也故書曰居   傳二十五年春秦伯師於河上將納王狐偃言於晉侯曰求諸侯莫如勤王諸侯信之且大義也晉侯辭秦師而下三月甲辰次於陽樊右師圍温【大叔在温故】左師逆王夏四月丁巳王入於王城取大叔於温殺之於隰城戊午晉侯朝王王享醴命之宥請隧弗許曰王章也未有代徳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惡也與之陽樊温原櫕茅之田【詳見晉】   經二十有八年夏五月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衛子莒子盟於踐土陳侯如㑹公朝於王所冬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陳子莒子邾人秦人於温天王狩於河陽壬申公朝於王所晉人執衛侯歸之於京師經二十有九年夏六月㑹王人晉人宋人齊人陳人蔡人秦人盟於翟泉【傳見晉】   經三十年冬天王使宰周公來聘公子遂如京師遂如晉   傳三十年冬王使周公閲來聘饗有昌歜【在感切】白黒形鹽【昌歜昌蒲】辭曰國君文足昭也武可畏也則有備物之饗以象其徳薦五味羞嘉穀鹽虎形以獻其功吾何以堪之   文公經元年春天王使叔服來㑹【僖公】夏四月天王使毛伯來錫公命叔孫得臣如京師   經三年夏五月王子虎卒【五月從赴】   傳三年夏四月乙亥王叔文公卒來赴弔如同盟禮也【與僖公同盟翟泉】   經五年春王正月王使榮叔歸含且賵三月王使召伯來㑹葬【成風】   經八年秋八月戊申天王崩冬十月乙酉公孫敖如京師不至而復丙戌奔莒   傳八年秋襄王崩冬穆伯如周弔喪不至以幣奔莒   頃王【諡灋慈仁和民曰頃】   【名王臣襄王子文八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十四年崩在位六年經不書崩葬】   文公經九年春毛伯來求金【以共葬事】二月叔孫得臣如京師辛丑葬襄王   傳九年春王正月毛伯衛來求金非禮也不書王命未葬也二月莊叔如周葬襄王   經十年秋七月及蘇子盟於女栗   傳十年秋七月及蘇子盟於女栗頃王立故也   傳十四年春頃王崩周公閱與王孫蘇爭政故不赴凡崩薨不赴則不書禍福不告亦不書懲不敬也   秋七月周公將與王孫蘇訟於晉王叛王孫蘇而使尹氏與聃啓訟周公於晉趙宣子平王室而復之   匡王【諡灋貞心大度曰匡】   【名班頃王子文十四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宣二年崩在位六年】   文公傳十七年秋周甘歜敗戎於邥垂乗其飲酒也宣公經二年冬十月乙亥天王崩【無傳】   定王【諡灋大慮慈民曰定】   【名瑜頃王子宣二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成五年崩在位二十一年】   宣公經三年春王正月葬匡王【無傳四月而葬速】   傳三年春楚子【莊王】伐陸渾之戎遂至於雒觀兵於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亦欲偪周取天下】對曰在徳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徳也逺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順也】魑魅罔兩莫能逢之用能協於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徳鼎遷於商載祀六百商紂暴虐鼎遷於周徳之休明雖小重也其姦回昏亂雖大輕也天祚明徳有所底止成王定鼎於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徳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劉安世曰書傳之間大有害事者若卜世卜年是也先王之有天下日慎一日而懼其不終故書曰天難諶命靡常此文武周公之意豈預為歴數乆長之說以告子孫使子孫恃天命恣强虐而不懼危亡乎曰若是則王孫滿之妄乎曰蓋有說矣當楚子之問鼎王室之威不能制也天子之徳不能懷也故假天命神告之事以拒之且曰卜世三十卜年七百而今尚未也楚子問鼎之時定王之世也自武王至是二十四世凡四百餘年矣古人唯司馬遷窺見其意故周紀云王使王孫滿應設以辭楚兵乃去蓋設之以事以拒其言也不然則文武周公之意荒矣   傳六年夏定王使子服求后於齊冬召桓公逆王后於齊   經九年夏仲孫蔑如京師   傳九年春王使來徵聘【徵召也言周微】夏孟獻子聘於周王以為有禮厚賄之   經十年秋天王使王季子來聘   傳十年秋劉康公來報聘   經十有五年夏六月王札子殺召伯毛伯   傳十五年夏六月王孫蘇與召氏毛氏争政使王子捷【王札子】殺召戴公及毛伯衛卒立召襄   經十有六年夏成周宣榭火   傳十六年夏成周宣榭火人火之也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災   秋為毛召之難故王室復亂王孫蘇奔晉晉人復之冬晉侯使士㑹平王室定王享之原襄公相禮殽烝【升也詳見禮樂書】   成公經元年秋王師敗績於茅戎   傳元年春晉侯使瑕嘉平戎於王【平文十七年邥垂之役】單襄公如晉拜成劉康公徼戎將遂伐之【戎平還欲要其無備】叔服曰背盟而欺大國此必敗背盟不祥欺大國不義神人弗助將何以勝不聽遂伐茅戎三月癸未敗績於徐吾氏【茅戎之别】秋王人來告敗   經五年冬十有一月己酉天王崩   傳五年冬十一月己酉定王崩   簡王【諡灋一徳不懈曰簡】   【名夷定王子成五年嗣立明年改元至襄元年崩在位十四年】   成公經八年秋七月天子使召伯來賜公命   傳十一年夏周公楚惡惠襄之偪也【惠王襄王之族】且與伯與争政不勝怒而出及陽樊【晉地】王使劉子復之盟於鄄而入三日復出奔晉 秋晉郤至與周争鄇曰王命劉康公單襄公訟諸晉郤至曰温吾故也故不敢失【郤氏舊邑】劉子單子曰昔周克商使諸侯撫封蘇忿生以温為司宼與檀伯逹封於河蘇氏即狄又不能於狄而奔衛【僖十年】襄王勞文公而賜之温【僖二十五年】狐氏陽氏先處之而後及子若治其故則王官之邑也子安得之晉侯使郤至勿敢争【新注争田而訟諸晉見周室衰】   經十有二年春周公出奔晉   傳十二年春王使以周公之難來告書曰周公出奔晉凡自周無出周公自出故也   經十有三年春三月公如京師   傳十三年春三月公如京師及諸侯朝王遂從劉康公成肅公㑹晉侯伐秦成子受脤於社不敬劉子曰吾聞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則以定命也能者養之以福不能者敗以取禍是故君子勤禮小人盡力勤禮莫如致敬盡力莫如敦篤敬在養神篤在守業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有執膰戎有受脤神之大節也今成子惰棄其命矣其不反乎夏五月成肅公卒於瑕   經十有五年春三月晉侯執曹伯歸於京師   經十有六年秋公㑹尹子晉侯齊國佐邾人伐鄭曹伯歸自京師   經十有七年夏公㑹尹子單子晉侯齊侯宋公衛侯曹伯邾人伐鄭冬公㑹單子晉侯宋公衛侯曹伯齊人邾人伐鄭   襄公元年秋九月辛酉天王崩【無傳】   靈王【諡灋不勤成名曰靈】   【名泄心簡王子襄元年嗣立明年改元至二十八年崩在位二十七年】   襄公經二年春王正月葬簡王【無傳五月而速】   經三年夏六月公㑹單子晉侯宋公衛侯鄭伯莒子邾子齊世子光己未同盟於雞澤   傳五年春王使王叔陳生愬戎於晉【戎陵虣周室告愬於盟主】晉人執之士魴如京師言王叔之貳於戎也【王叔反有二心於戎失奉使之義】   傅十年冬王叔陳生與伯輿争政王右伯輿【右助】王叔陳生怒而出奔及河王復之【欲奔晉】殺史狡以說焉【說王叔】不入遂處之【處之河上】晉侯使士匄平王室王叔與伯輿訟焉王叔之宰與伯輿之大夫瑕禽坐獄於王庭士匄聼之王叔之宰曰蓽門閨竇之人而皆陵其上其難為上矣【言伯輿㣲賤之家】瑕禽曰昔平王東遷吾七姓從王牲用備具王賴之而賜之騂旄之盟曰世世無失職若蓽門閨竇其能來東底乎【底至也】且王何賴焉今自王叔之相也政以賄成而刑放於寵官之師旅不勝其富吾能無蓽門閨竇乎唯大國圖之下而無直則何謂正矣范宣子曰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所左亦左之使王叔氏與伯輿合要王叔氏不能舉其契【要契之辭】王叔奔晉不書不告也單靖公為卿士以相王室【代王叔】   傳十二年冬靈王求后於齊齊侯問對於晏桓子桓子對曰先王之禮辭有之天子求后於諸侯諸侯對曰夫婦所生若而人妾婦之子若而人無女而有姊妹及姑姊妹則曰先守某公之遺女若而人齊侯許昏王使隂里結之   經十五年春劉夏逆王后於齊   傳十五年春官師從單靖公逆王后於齊卿不行非禮也   經二十有四年冬叔孫豹如京師   傳二十有四年冬齊人城郟【王城齊莊叛晉求媚於天子】穆叔如周聘且賀城   經二十八年冬十有二月甲寅天王崩   傳二十八年冬十一月癸巳天王崩未來赴亦未書禮也【嫌時已聞喪當書】十二月王人來告喪問崩日以甲寅告故書之以徵過也   春秋分記卷四十五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四十六    宋 程公說 撰周天王第二   景王        敬王   景王【諡灋由義而齊白景】   【名貴靈王子襄二十八年嗣立明年改元至照二十二年崩在位二十五年】   襄公傳二十九年夏五月葬靈王【不書魯不㑹】鄭上卿有事子展使印段往伯有曰弱不可子展曰與其莫往弱不猶愈乎詩云王事靡盬不遑啟處【四牡】東西南北誰敢寧處堅事晉楚以蕃王室也王事無曠何常之有遂使印段如周   經三十年夏五月天王殺其弟佞夫王子瑕奔晉傳三十年 初王儋【丁甘切】季卒【靈王弟】其子括將見王而嘆單公子愆期為靈王御士過諸廷聞其嘆而言曰鳴呼必有此夫【欲有此朝延之權】入以告王且曰必殺之不慼而願大視躁而足髙心在他矣不殺必害王曰童子何知及靈王崩儋括欲立王子佞夫【靈王子景王弟】佞夫弗知戊子儋括圍蒍逐成愆成愆奔平畤五月癸巳尹言多劉毅單蔑甘過鞏成殺佞夫括瑕廖奔晉書曰天王殺其弟佞夫罪在王也   昭公傳七年單獻公弃親用羇冬十月辛酉襄頃之族殺獻公而立成公   傳九年春周甘人與晉閻嘉争閻田晉梁丙張趯率隂戎伐潁【周邑】王使詹桓伯辭於晉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駘芮歧畢吾西土也【在夏世以后稷功受此五國為西上之長】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巴濮楚鄧吾南土也肅慎燕亳吾北土也吾何邇封之有【邇近】文武成康之建母弟以蕃屏周亦其廢隊是為【為後世廢隊兄弟之國當救之】豈如弁髦而因以敝之【童子垂髦始冠必三加冠成禮而弃其始冠】先王居檮杌于四裔以禦魑魅故允姓之姦居于州【隂戎之祖】伯父惠公歸自秦而誘以來【僖十五年晉惠自秦歸二十二年秦晉遷陸渾之戎於伊川】使偪我諸姬入我郊甸則戎焉取之戎有中國誰之咎也【咎在晉】后稷封殖天下今戎制之不亦難乎伯父圖之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專弃謀主雖戎狄其何有余一人【伯父猶然雖戎狄無所可責】叔向謂宣子曰文之伯也豈能改物【文公雖伯未能改正服色】翼戴天子而加之以共自文以來世有衰徳而暴蔑宗周以宣示其侈諸侯之貳不亦宜乎且王辭直子其圖之宣子說王有姻䘮【外親之䘮】使趙成如周弔且致閻田與襚【送死衣】反潁俘王亦使賔滑執甘大夫襄以說於晉晉人禮而歸之   傳十一年秋單子㑹韓宣子于戚視下言徐叔向曰單子其將死乎朝有著定【朝内列位常處謂之表著】㑹有表【野㑹設表為位】衣有禬【領也】帶有結㑹朝之言必聞于表著之位所以昭事序也視不過結襘之中所以道容貌也言以命之容貌以明之失則有闕今單子為王官伯而命事於㑹視不登帶言不過歩貌不道容而言不昭矣不道不共不昭不從無守氣矣冬十二月單成公卒   傳十二年周原伯絞虐其輿【衆也】臣使曹【羣也】逃冬十月壬申朔原輿人逐絞而立公子跪尋【絞公】絞奔郊甘簡公無子立其弟過過將去成景之族【成公景公皆過先君】成景之族賂劉獻公【欲使殺過】丙申殺甘悼公而立成公之孫鰌【平公】丁酉殺獻大子之傅庾皮之子過殺瑕辛于市及宫嬖綽王孫没劉州鳩隂忌老陽子【甘悼公黨】   經十有三年秋公㑹劉子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膝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平丘   傳十五年夏六月乙丑王大子壽卒【景王子】 秋八月戊寅王穆后崩【夀之母】 冬十二月晉荀櫟【文伯】如周葬穆后籍談為介既葬除䘮以文伯宴樽以魯壺【魯所獻壺】王曰伯氏諸侯皆有以鎭撫王室晉獨無有何也文伯揖籍談對曰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於王室以鎮撫其社稷故能薦彛器於王晉居深山戎狄之與鄰而逺於王室王靈不及拜戎不暇其何以獻器王曰叔氏而忘諸乎【叔籍談字】叔父唐叔成王之母弟也其反無分乎宻須之皷與其大路文所以大蒐也【文王伐宻須得其皷路】闕鞏之甲武所以克商也唐叔受之以處參虚匡有戎狄【參虚實沈之次晉之分野】其後襄之二路【周襄王賜晉文大路戎路】鏚鉞秬鬯【鏚斧鉞金鉞秬黑黍鬯香酒】彤弓虎賁文公受之以有南陽之田【僖二十八年】撫征東夏非分而何夫有勲而不廢有績而載奉之以土田撫之以彞器旌之以車服明之以文章子孫不忘所謂福也福祚之不登叔父焉在且昔而髙祖孫伯黶【談九世祖】司晉之典籍以為大政故曰籍氏及辛有之二子董之晉於是乎有董史女司典之後也何故忘之籍談不能對賔出王曰籍父其無後乎數典而忘其祖籍談歸以告叔向叔向曰王其不終乎吾聞之所樂必卒焉今王樂憂若卒以憂不可謂終王一歳而有三年之䘮二焉於是乎以喪賔宴又求彞器樂憂甚矣且非禮也彝器之來嘉功之由非由䘮也三年之䘮雖貴遂服禮也【天子諸侯除䘮當在卒哭今王既葬而除故譏其不逆新注三年之䘮自天子逹于庶人杜預謂天子諸侯除䘮當在卒哭今王既葬而除此但見春秋時制非古制】王雖弗遂宴樂以早亦非禮也禮王之大經也一動而失二禮無大經矣言以考典典以志經忘經而多言舉典將焉用之   傳十八年春王二月乙夘周毛得殺毛伯過而代之【代居其位】萇曰毛得必亡是昆吾稔之日也侈故之以【昆吾夏伯也侈惡積熟以乙夘日與桀同誅】而毛得以濟侈於王都不亡何待【為二十六年毛伯奔楚傳】 秋葬曹平公往者見周原伯魯焉與之語不說學歸以語閔子馬閔子馬曰周其亂乎夫必多有是說而後及其大人【在位者】大人患失而惑又曰可以無學無學不害不害而不學則苟而可於是乎下陵上替能無亂乎夫學殖也不學將落原氏其亡乎   傳二十一年春天王將鑄無射【鍾名音亦】泠州鳩曰王其以心疾死乎今鐘槬矣王心弗堪其能乆乎【詳見禮樂書】經二十有二年夏四月乙丑天王崩六月叔鞅如京師葬景王王室亂劉子單子以王猛居于皇 秋劉子單子以王猛入于王城 冬十月王子猛卒【未即位不言崩】傳二十二年王子朝賔起有寵於景王【子朝景王長庶子起子朝之傅】王與賔孟【即起】説之欲立之劉獻公之庶子伯蚠事單穆公惡賔孟之為人也願殺之又惡王子朝之言以為亂願去之賔孟適郊見雄雞自斷其尾問之侍者曰自憚其犧也【畏為犧牲故自殘毁】遽歸告王且曰雞其憚為人用乎人異於是犧者實用人人犧實難已犧何害【設使寵人如寵犧則不宜假人以招禍喻子朝欲使王早寵異之】王弗應【十五年大子壽卒王立子猛後復欲立子朝而未定】夏四月王田北山使公卿皆從將殺單子劉子【王知單劉】   【不欲立子朝欲因田獵先殺之】王有心疾乙丑崩于榮錡氏戊辰劉子摯卒無子單子立劉蚠五月庚辰見王【見王猛】遂攻賔起殺之盟羣王子于單氏六月丁巳葬景王王子朝因舊官百工之䘮職秩者與靈景之族以作亂【靈王景王子孫】帥郊要餞之甲以逐劉子【蚠】壬戌劉子奔揚單子逆悼王【子猛】于莊宫以歸王子還【子朝黨】夜取王以如莊宫癸亥單子出【失王故奔】王子還與召莊公謀曰不殺單旗不捷與之重盟必來背盟而克者多矣從之樊頃子曰非言也必不克【樊齊單劉黨】遂奉王以追單子及領大盟而復【領周地欲重盟令單子劉子復歸】殺摯荒以說【委罪於荒】劉子如劉單子亡乙丑奔于平畤羣王子追之單子殺還姑發弱鬷延定稠【八子靈景之族】子朝奔京【其黨死故】丙寅伐之【單子伐京】京人奔山劉子入于王城辛未鞏簡公敗績于京乙亥甘平公亦敗焉 叔鞅至自京師【葬景公還】言王室之亂也閔馬父曰子朝必不克其所與者天所廢也【謂羣䘮職秩者】單子欲告急於晉 秋七月戊寅以王如平畤遂如圃車次于皇【出次以示急】劉子如劉單子使王子處【子猛黨】守于王城盟百工于平宫辛夘鄩肸伐皇【子朝黨】大敗獲鄩肸壬辰焚諸王城之市【焚鄩肸】八月辛酉司徙醜以王師敗績于前城【子朝所得邑】百工叛己巳伐單氏之宫敗焉【為單氏所敗】庚午反伐之【單氏仄伐百工】辛未伐東圉 冬十月丁巳晉籍談荀躒帥九州之戎及焦瑕溫原之師以納王于王城庚申單子劉蚠以王師敗績于郊前城人敗陸渾于社十一月乙酉王子猛卒【乙酉在十一月經書十月誤】不成䘮也己丑敬王即位【王猛母弟王子匄】館于子旅氏十二月庚戌晉籍談荀躒賈辛司馬督帥師軍于隂【籍談所軍】于侯氏【荀躒所軍】于谿泉【賈辛所軍】次于社【司馬督所次】王師軍于汜于汜于解次于任人閏月晉箕遺樂徵右行詭濟師取前城【三子晉大夫】軍其東南王師軍于京楚【子朝所在】辛丑伐京毁其西南   敬王【諡灋令善典灋曰敬】   【名匄景王子昭二十二年景王崩國人立長子猛是為悼王子朝攻殺猛自立晉人攻子朝立匄明年改元四年入成周子朝王城為西周敬王成周為東周十六年子朝之徒復作亂敬王奔晉十七年晉定公入之于周三十九年哀之十四年獲麟經終至哀十八年崩在位四十三年】   昭公經二十有三年春王正月晉人圍郊 秋七月天王居于狄泉尹氏立王子朝   傳二十三年春王正月壬寅朔二師圍郊【王師晉師】癸夘郊鄩潰丁未晉師在平隂王師在澤邑王使告間【音閑子朝敗故】庚戌還【晉師還】 夏四月乙酉單子取訾劉子取牆人直人【三邑屬子朝】六月壬午王子朝入于尹【自京入尹氏邑】癸未尹圉【文公】誘劉佗殺之【劉蚠族敬王黨】丙戌單子從阪道劉子從尹道伐尹單子先至而敗劉子還【單子敗故】己丑召伯奐南宫極以成周人戍尹【子朝之黨】庚寅單子劉子樊齊以王如劉【辟子朝出】甲午王子朝入于王城次于左巷 秋七月戊申鄩羅納諸莊宫尹辛敗劉師于唐丙辰又敗諸鄩甲子尹辛取西闈丙寅攻蒯蒯潰【敬王居狄泉尹氏又立子朝】八月丁酉南宫極震萇謂劉文公曰君其勉之先君之力可濟也【謂蚠之父公欲立子猛未及而卒】周之亡也其三川震【幽王時】今西王之大臣亦震天棄之矣【子朝在王城】東王必大克【敬王居狄泉在王城之東】傳二十四年春王正月辛丑召簡公南宫嚚以甘桓公見王子朝劉子謂萇曰甘氏又徃矣對曰何害同徳度義大誓曰紂有億兆夷人亦有離德余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徳此周所以興也君其務徳無患無人戊午王子朝入于鄔三月庚戌晉侯使士景伯涖問周故【就問子朝敬王曲直】士伯立于乾祭而問於介衆晉人乃辭王子朝不納其使【衆言子朝曲】六月壬申王子朝之師攻瑕及杏皆潰【敬王邑】鄭伯如晉子大叔相見范獻子獻子曰若王室何對曰老夫其國家不能恤敢及王室抑人亦有言曰嫠不恤其緯【織者常苦緯少寡婦所宜憂】而憂宗周之隕為將及焉今王室實蠢蠢焉【動擾貌】吾小國懼矣然大國之憂也吾儕何知焉吾子其早圖之詩曰瓶之罄矣惟罍之恥王室之不寜晉之耻也獻子懼而與宣子圖之乃徵㑹於諸侯期以明年 冬十月癸酉王子朝用成周之寳珪于河【求福于河】甲戌津人得諸河上【珪自出水】隂不佞以温人南侵【敬王大夫晉以温兵助敬王南侵子朝】拘得玉者取其玉將賣之則為石王定而獻之與之東訾   經二十有五年夏叔詣㑹晉趙鞅宋樂大心衞北宫喜鄭游吉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于黄父   傳二十五年夏㑹于黄父謀王室也趙簡子令諸侯之大夫輸王粟具戍人曰明年將納王 宋樂大心曰我不輸粟我於周為客【二王後為賔客】若之何使客晉士伯曰自踐土以來【僖二十八年】宋何役之不㑹而何盟之不同曰同恤王室子焉得辟之子奉君命以㑹大事而宋背盟無乃不可乎右師不敢對受牒而退士伯告簡子曰宋右師必亡奉君命以使而欲背盟以干盟主無不祥大焉冬十月壬申尹文公渉于鞏焚東訾弗克   經二十有六年冬十月天王入于成周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   傳二十六年夏四月單子如晉告急五月戊午劉人敗王城之師于尸氏【王城子朝之徒】戊辰王城人劉人戰于施谷劉師敗績 秋七月己巳劉子以王出庚午次于渠王城人焚劉【燒劉子邑】丙子王宿于褚氏丁丑王次于萑谷庚辰王入于胥靡辛巳王次于滑晉知躒趙鞅帥師納王使女寛守闕塞【晉大夫守之備子朝】 冬十月丙申王起師于滑辛丑在郊【子朝邑】遂次于尸十一月辛酉晉師克鞏召伯盈逐王子朝【伯盈本黨子朝更逐之逆敬王】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嚚奉周之典籍以奔楚隂忌【子朝黨】奔莒以叛召伯逆王于尸及劉子單子盟遂軍圉澤次于隄上癸酉王入于成周甲戌盟于襄宫晉師使成公般【音班】戍周而還十二月癸未王入于莊宫王子朝使告于諸侯曰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並建母弟以藩屏周亦曰吾無專享文武之功且為後人之迷敗傾覆而溺入于難則振救之至于夷王王愆于厥身【厲王父】諸侯莫不並走其望以祈王身至于厲王王心戾虐萬民弗忍居王于彘諸侯釋位以間王政【間與也】宣王有志而後效官至于幽王天不弔周王昏不若用愆厥位攜王【幽王少子】奸命諸侯替之而建王嗣【平王】用遷郟鄏則是兄弟之能用力於王室也至于惠王天不靖周生頹禍心施于叔帶恵襄辟難越去王都則有晉鄭咸黜不端【晉文殺叔帶鄭厲殺子頽為王室去不端直人】以綏定王家則是兄弟之能率先王之命也在定王六年秦人降妖曰周其有髭王亦克能脩其職諸侯服享二世共職【靈景】王室其有間王位諸侯不圖而受其亂災【間王位謂子朝也今子朝以為王猛受亂災謂楚也】至于靈王生而有髭王甚神聖無惡於諸侯靈王景王克終其世今王室亂單旗劉狄【蚠也】剥亂天下壹行不若謂先王何常之有唯余心所命其誰敢討之帥羣不弔之人以行亂于王室侵欲無厭規求無度貫瀆鬼神慢弃刑灋倍奸齊盟傲很威儀矯誣先王晉為不道是攝是賛思肆其罔極茲不穀震盪播越竄在荆蠻未有攸厎若我一二兄弟甥舅奬順天灋無助狡猾以從先王之命毋速天罰赦圖不穀則所願也敢盡布其腹心及先王之經而諸侯實深圖之昔先王之命曰王后無適則擇立長年鈞以徳徳鈞以卜王不立愛公卿無私古之制也穆后及大子壽早夭即世【十五年】單劉賛私立少以間光王亦唯伯仲叔季圖之【伯仲叔季揔謂諸侯】閔馬父聞子朝之辭曰文辭以行禮也子朝干景之命逺晉之大以專其志無禮甚矣文辭何為   經二十七年秋晉士鞅宋樂祁犂衞北宫喜曹人邾人滕人㑹于扈   傳二十七年秋㑹于扈令戍周也 冬十二月晉籍秦致諸侯之戍于周魯人辭以難【昭公孫齊】   傳二十九年春三月己夘京師殺召伯盈尹氏固及原伯魯之子【皆子朝黨】尹固之復也【二十六年尹固與子朝俱奔楚而逍還】有婦   人遇之周郊尤之曰處則勸人為禍行則數                     【日】而反是夫也其過三歳乎 夏五月庚寅王子趙車【子朝之餘】入于鄻以叛隂不佞敗之   經三十有二年冬仲孫何忌㑹晉韓不信齊髙張宋仲幾衞世叔申鄭國參曹人莒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城成周傳三十二年秋八月王使富辛與石張如晉請城成周天子曰天降禍于周俾我兄弟並有亂心【子朝】以為伯父憂我一二親昵甥舅不遑啟處於今十年【二十三年二師圍郊至今】勤戍五年【二十八年晉籍秦致諸侯之戊至今】余一人無日忘之閔閔焉如農夫之望歳懼以待時伯父若肆大惠復二文之業弛周室之憂【文候仇文公重耳】徼文武之福以固盟主宣昭令名則余一人有大願矣昔成王合諸侯城成周以為東都崇文徳焉今我欲徼福假靈于成王脩成周之城俾戍人無勤諸侯用寜蝥賊逺屏晉之力也其委諸伯父使伯父實重圖之俾我一人無徵怨于百姓而伯父有榮施先王庸之范獻子謂魏獻子曰與其戍周不如城之天子實云【云欲罷戍而城】雖有後事晉勿與知可也從王命以紓諸侯晉國無憂是之不務而又焉從事魏獻子曰善使伯音對【韓不信】曰天子有命敢不奉承以奔告於諸侯遲速衰序於是焉在 冬十一月晉魏舒韓不信如京師合諸侯之大夫于狄泉尋盟且令城成周【尋平丘盟】魏子南面衛彪傒曰魏子必有大咎干位以令大事非其任也詩曰敬天之怨不敢戲豫敬天之渝不敢馳驅况敢干位以作大事乎己丑士彌牟營成周計丈數揣髙卑度厚薄仞溝洫物土方議逺邇量事期計徒庸慮材用書餱糧以令役於諸侯屬役賦文書以授帥而效諸劉子韓簡子臨之以為成命   定公經元年春三月晉人執宋仲幾于京師   傳元年春王正月辛巳晉魏舒合諸侯之大夫于狄泉將以城成周魏子涖政屬役於韓簡子及原壽過卒於寗孟懿子㑹城成周庚寅栽【板築】宋仲幾不受功曰滕薛郳吾役也【欲使三國代宋受役】薛宰曰宋為無道絶我小國於周以我適楚故我常從宋晉文公為踐土之盟曰凡我同盟各復舊職若從宋亦唯命仲幾曰踐土固然【薛舊為宋役】薛宰曰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為夏車正奚仲遷于邳仲虺居薛以為湯左相若復舊職將承王官何故以役諸侯仲幾曰三代各異物薛焉得有舊【居周世不得以夏殷為舊】為宋役亦其職也士彌牟曰晉之從政者新【范獻子新為政末習故事】子姑受功歸吾視諸故府仲幾曰縱子忘之山川鬼神其忘諸乎士伯怒謂韓簡子曰薛徵於人宋徵於鬼宋罪大矣且已無辭而抑我以神誣我也啟寵納侮其此之謂矣必以仲幾為戮乃執仲幾以歸三月歸諸京師城三旬而畢乃歸諸侯之戍齊髙張後不從諸侯晉女叔寛曰周萇齊髙張皆将不免萇叔違天髙子違人【天厭周徳萇欲遷都以延祚故曰違天諸侯相帥崇天子而髙子後期故曰違人】天之所壞不可支也衆之所為不可奸也【為哀三年周人殺萇六年髙張來奔起】 周鞏簡公弃其子弟而好用逺人   傳二年夏四月辛酉鞏氏之羣子弟賊簡公   經四年春三月公㑹劉子晉侯宋公蔡侯衛侯陳子鄭伯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國夏于召陵侵楚 秋七月劉卷卒葬劉文公【無傳】傳五年春王人殺子朝于楚   傳六年春二月公侵鄭取匡為晉討鄭之伐胥靡也夏四月周儋翩率王子朝之徒因鄭人将以作亂于周鄭於是乎伐馮滑胥靡負黍狐人闕外六月晉閻没戍周且城胥靡 冬十二月天王處于姑蕕辟儋翩之亂也   傳七年春二月周儋翩入于儀栗以叛 夏四月單武公【穆公子】劉桓公【文公子】敗尹氏于窮谷【尹氏復黨儋翩】 冬十一月戊午單子劉子逆王于慶氏【姑蕕大夫】晉籍秦送王己巳王入于王城館于公族黨氏而後朝于莊宫   傳八年春二月己丑單子伐穀城劉子伐儀栗【討儋翩之黨】辛夘單子伐簡城劉子伐盂以定王室【傳終王室之亂】   經十有四年秋天王使石尚來歸脤【無傳】   哀公傳三年劉氏【周卿士】范氏【晉大夫】世為昏姻萇事劉文公故周與范氏趙鞅以為討【見晉】六月癸卯周人殺萇【終違天之禍新注杜注未必然栁宗元弔萇文殺身之匪予戚子閔宗周之不定莊子外篇謂血化為碧忠義可知矣】   傳十九年冬叔青如京師敬王崩故也【史記皆在十八年】右周天王始終春秋凡十有三王書崩者凡七不書崩者三悼王子猛未踰年書卒敬王後春秋經終敬王子元王八年崩哀之二十六年也元王子貞定王元年左傳終矣元王以下十一世而周亡   論曰王者之迹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邶鄘而下多春秋時詩也而謂詩亡然後春秋作何也自黍離降為國風天下無復雅而王者之詩亡矣春秋作於隱公昉乎雅亡之後詩之所終春秋之所以始也隱之所始平王之所以終也按小雅正月刺幽王詩也而曰赫赫宗周褒姒滅之逮魯孝公末幽王為犬戎所斃惠公初年周既東矣春秋不作於孝公惠公者東遷之始流風遺俗猶有存者鄭武公入為司徒善於其職則猶用賢也晉侯扞王于艱錫之秬鬯則猶有誥命也王曰其歸視爾師則諸侯猶來朝也義和薨諡為文侯則列國猶有請也及平王在位日乆不能自立棄其九族葛藟有終逺兄弟之刺不撫其民周人有束薪流楚之譏逮夫末年失道滋甚以天王之尊下賵諸侯之妾於是三綱淪九經斁人望絶矣祭伯非王命而私交武氏子非王命而求賻以至鄭莊為卿士用舍不出於公而以虚言欺之至其怨王奪政則有交質之舉若敵國然王綱解紐委靡不振皆自平王失之春秋於此蓋有不得已焉託始於隱其傷周室凌遲雖有繼世之王亦不能以復興矣孔子嘗曰如有用我者其為東周乎此春秋撥亂世反諸正尊一王之法也抑嘗求之隱桓之間政自諸侯出而猶未恣横小國未有被執遭滅而邦國尚知有王室焉及莊僖而下霸政代興盟㑹征伐皆霸者司之甚則執其君墟其社稷於王政乎何有又降而政在大夫則夷狄盛陪臣彊變日極矣故備諭之以證東周一代所以升降而明作春秋宗指若其行事則具著于篇   春秋分記卷四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四十七   宋 程公說 撰内魯第一   子言之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知我者其惟春秋乎則何以約乎魯史如曰我欲觀夏道是故之杞杞不足徵也吾得夏時焉我欲觀殷道是故之宋宋不足徵也吾得坤乾焉我觀周道幽厲傷之吾捨魯何適矣春秋所以託魯者約魯史以明王法以尊天王正列國訓大夫非獨為魯也而必因魯以見也始隱終哀十二公書元年正始著受終易代而學公羊者謂春秋託新王受命於魯因録即位其妄如此雖然春秋本諸魯史則魯十二公行事可考見也用次之周曰内魯凡正月無事必書謹魯史之始而盟會征伐於魯詳焉魯史故也自是以下則各自著録云   姬姓侯爵其先出自周文王第四子公旦公旦佐文武命為宰周公留相成王主自陜以東諸侯封長子伯禽於曲阜為魯侯自伯禽至隠公凡十四世春秋始隠公至哀公十二世哀公十四年春秋絶筆獲麟二十七年哀公薨左氏傳終國在今襲慶府仙源縣   隠公       桓公   莊公   隠公【諡灋不尸其位曰隠】   【名息姑惠公子繼室聲子所生在位十一年薨】   傳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繼室以聲子生隠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為魯夫人故仲子歸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隠公立而奉之   經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儀父盟于蔑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冬十有二月祭伯來【新注凡王朝及諸侯之來于魯傳文雖詳見他國而經皆書于此以魯史也下倣此】公子益師卒   傳元年春王周正月   胡安國曰按左氏曰王周正月周人以建子為歳首則冬十一月是也前乎周者以丑為正其書始即位曰惟元祀十有二月則知月不易也後乎周者以亥為正其書始建國曰元年冬十月則知時不易也建子非春亦明矣乃以夏時冠周月何哉聖人語顔回以為邦則曰行夏之時作春秋以經世則曰春王正月此見諸行事之驗也或曰非天子不議禮仲尼有聖徳無其位而改正朔可乎曰有是言也不曰春秋天子之事乎以夏時冠月垂法後世以周正紀事示無其位不敢自專也其㫖㣲矣   不書即位攝也   公説曰禮天子亮隂百官總已以聽於冢宰三年太甲之徂桐宫居憂三年伊尹以冕服奉嗣王成王少周公相之為政七年而後反蓋以冢宰為政耳大誥曰武王崩三監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將黜殷作大誥凡此皆書所載也隠公居位十有一年生稱公歿稱薨安得謂之攝胡安國曰隠公闕即位仲尼削之也内不承國於先君上不稟命於天子諸大夫扳已以立而遂立焉是與爭亂造端而簒弑所由起也春秋首絀隠公以明大法父子君臣之倫正矣   三月公及邾儀父盟于蔑邾子克也公攝位而欲求好於邾故為蔑之盟 夏四月費伯帥師城郎不書非公命也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緩且子氏未薨故名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踰月外姻至贈死不及尸弔生不及哀豫凶事非禮也   公說曰仲子者惠公再娶於宋生桓公者也諸侯無再娶仲子不得為夫人故不稱夫人不書卒葬而書天王歸賵譏之也左氏以為豫凶事子氏未薨故名之是左氏以子氏仲子為一人矣杜預附㑹其說曰子氏仲子也仲子在而來賵其誣甚矣周徳雖衰不應生歸人賵孔穎逹因之曰惠公薨在往年明年仲子始薨於時有疾王聞之謂己薨故使太宰大夫名咺者來魯并歸惠公仲子之賵且有因赴而後賵未有方疾而并歸之也大抵孔氏之說因杜氏杜氏之說因左氏學者以經為斷則傳注豫凶事之說不可以不刪   八月有蜚不為災亦不書惠公之季年敗宋師于黄公立而求成焉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始通也 冬十月庚申改葬惠公公弗臨故不書惠公之薨也有宋師大子少葬故有闕是以改葬衛侯來㑹葬不見公亦不書鄭伐衛請師於邾邾子使私於公子豫豫請往公弗許遂行公子豫及邾人鄭人盟于翼不書非公命也新作南門不書亦非公命也十二月衆父卒公不與小斂故不書日   馮正符曰如左氏言君與斂則書曰然公子牙卒時公有疾公孫敖卒于齊仲遂卒于垂皆不在魯叔孫婼叔詣卒時公在外公孫嬰齊卒于貍脤亦在外者公豈與斂而皆書日哉是左氏之惑也不日者史失之矣   經二年春公㑹戎于潜夏五月無駭帥師入極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九月紀履緰來逆女【傳見紀】   冬十月伯姬歸于紀十有二月乙夘夫人子氏薨【無傳】穀梁傳夫人薨不地夫人者隱之妻也卒而不書葬夫人之義從君者也   傳二年春公會戎于潜修惠公之好也戎請盟公辭夏司空無駭入極費庈父勝之戎請盟秋盟于唐復修戎好也   經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無傳】夏四月辛夘君氏卒 秋武氏子來求賻   傳三年夏君氏卒聲子也不赴于諸侯不反哭于寢不祔于姑故不曰薨不稱夫人故不言葬不書姓為公故曰君氏   公說曰尹氏卒公羊曰天子之大夫也譏世卿穀梁亦曰天子之大夫也獨左氏以為聲子而於文為君氏以尹為君蓋字之訛也故於此辯左氏君氏之非而系尹氏卒于周云   經四年春王二月 夏公及宋公遇于清秋翬帥師㑹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   傳四年春公與宋公為會將尋宿之盟【元年】末及期衞人來告亂【州吁之亂】夏公及宋公遇于清 秋諸侯復伐鄭宋公使來乞師公辭之羽父【公子翬】請以師㑹之公弗許固請而行故書曰翬帥師疾之也【新注鄭康成曰固請而行者著其强恨之性無憚隱之心後終弑隱故是深疾之焉】   經五年春公矢魚于棠 秋九月考仲子之宫初獻六羽螟【無傳】 冬十二月辛巳公子彄卒   傳五年春公將如棠觀魚者臧僖伯諫曰凡物不足以講大事其材不足以備器用則君不舉焉君將納民於軌物者也公曰吾將畧地焉遂往陳魚而觀之僖伯稱疾不從【才用反】書曰公矢魚于棠非禮也且言逺地也【詳見禮樂書】   秋九月考仲子之宫將萬【萬舞】焉公問羽數於衆仲對曰天子用八【八八六十四人】諸侯用六【六六三十六人】大夫四【四四十六人】士二【二二四人】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故自八以下公從之於是初獻六羽始用六佾也 鄭人伐宋入其郛宋來告命公聞其入郛也將救之問於使者曰師何及對曰未及國公怒乃止辭使者曰君命寡人同恤社稷之難今問諸使者曰師未及國非寡人之所敢知也 冬十二月辛巳臧僖伯卒公曰叔父有憾於寡人【憾諫觀魚】寡人弗敢忘葬之加一等   經六年春鄭人來渝平夏六月辛酉公㑹齊侯盟于艾傳六年春鄭人來渝平更成也夏盟于艾始平于齊也經七年春王三月叔姬歸于紀【無傳】 夏城中丘齊侯使其弟年來聘秋公伐邾冬天王使凡伯來聘   傳七年夏城中丘書不時也齊侯使其弟年來聘結艾之盟也秋宋及鄭平公伐邾為宋討也【懼以求宋】   經八年春三月鄭伯使宛來歸祊庚寅我入祊九月辛夘公及莒人盟于浮來螟【無傳】 冬十有二月無駭卒傳八年春鄭伯請釋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許田三月鄭伯使宛來歸祊不祀泰山也秋公及莒人盟于浮來以成紀好也 冬無駭卒【公子展孫】羽父請諡與族公問族於衆仲對曰天子建徳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字為諡因以為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為展氏   經九年春天王使南季來聘三月癸酉大雨震電庚辰大雨雪【周三月今正月】挾卒【無傳未賜族】夏城郎冬公會齊侯于防傳九年春王三月癸酉大雨霖以震書始也庚辰大雨雪亦如之書時失也【夏之正月㣲陽始生未可震電既震電又不當大雨雪故皆為時失】凡雨自三日以往為霖平地尺為大雪 夏城郎書不時也 鄭伯伐宋宋以入郛之役【五年】怨公不告命公怒絶宋使秋鄭人以王命來告伐宋冬㑹齊侯于防謀伐宋也   經十年春王二月公㑹齊侯鄭伯于中丘夏翬帥師㑹齊人鄭人伐宋六月壬戌公敗宋師于菅辛未取郜辛巳取防   傳十年春王正月公㑹齊侯鄭伯于中丘癸丑盟于鄧為師期 夏五月羽父先會齊侯鄭伯伐宋六月戊申公㑹齊侯鄭伯于老桃 壬戌公敗宋師于菅庚午鄭師入郜辛未歸于我庚辰鄭師入防辛巳歸于我【詳見鄭】經十有一年春膝侯薛侯來朝【傳見膝薛】 夏公會鄭伯于時來 秋七月壬午公及齊侯鄭伯入許【新注凡盟會征伐雖他國主之而内魯與焉經皆書下此以魯史也下倣此】 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傳十一年秋七月公會齊侯鄭伯伐許 羽父請殺桓公將以求大宰公曰為其少故也吾將授之矣使營菟裘吾將老焉【菟裘魯邑】羽父懼反譛公於桓公而請弑之公之為公子也與鄭人戰于狐壤止【獲也】焉鄭人囚諸尹氏【鄭大夫】賂尹氏而禱於其主鍾巫【主尹氏所主祭】遂與尹氏歸而立其主【立鍾巫於魯】十一月公祭鍾巫齊【音齊】于社圃館于寪氏壬辰羽父使賊殺公于寪氏立桓公而討寪氏有死者不書葬不成喪也【殺音弑】   劉敞曰桓潜謀弑欲人不知之故歸罪寪氏豈更令其喪禮不成以自發露邪此乃事之不然又明左氏初不授經于仲尼不知薨不書葬之意   桓公【諡灋辟土服逺曰桓】   【名允惠公子夫人仲子所生在位十八年薨】   經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三月公㑹鄭伯于垂鄭伯以璧假許田 夏四月丁未公及鄭伯盟于越秋大水傳元年春公即位   公羊傳曰弑君不言即位此其言即位何如其意也   修好于鄭鄭人請復祀周公卒易祊田公許之三月鄭伯以璧假許田為周公祊故也 夏四月丁未公及鄭伯盟于越結祊成也盟曰渝盟無享國   劉敞曰祊自祊田許自許田以祊易許改為以璧易許是為鄭伯諱不為魯公諱也經書入祊乆矣何故至此乃卒易祊田乎   秋大水凡平原出水為大水   劉敞曰平原出水之事最鮮著為平原出水者記異也   冬鄭伯拜盟   經二年春正月膝子來朝三月公㑹齊侯陳侯鄭伯于稷以成宋亂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納于太廟秋七月杞侯來朝九月入杞【傳見杞】公及戎盟于唐冬公至自唐   傳二年宋大宰督弑殤公㑹于稷以成宋亂以郜大鼎賂公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納于大廟非禮也臧哀伯諫曰君人者將昭徳塞違以臨照百官猶懼或失之故昭令徳以示子孫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官之失徳寵賂章也郜鼎在廟章孰甚焉武王充商遷九鼎于雒邑義士猶或非之而况將昭違亂之賂器於大廟其若之何公不聽周内史聞之曰臧孫逹其有後於魯乎君違不忘諫之以徳【詳見禮樂書】   吕祖謙曰哀伯之諫取郜鼎其中所言周家宗廟制度固當攷然桓公於弑逆猶忍為之哀伯乃諫其取叛臣之鼎是猶不能三年之䘮而緦小功之察者也哀伯亦可謂習而不察矣哀伯魯之賢大夫也周内史周之艮史也尚不知君臣之大義區區然唯納賂之是諫言辭之是取在賢者猶不知而況下此者乎   秋九月公及戎盟于唐脩舊好也冬公至自唐告于廟也凡公行告于宗廟反行飲至舍爵策勲焉禮也特相會往來稱地讓事也自參以上則徃稱地來稱會成事也經三年春正月公會齊侯于嬴夏六月公會杞侯于郕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無傳】公子翬如齊逆女九月齊侯送姜氏于讓公會齊侯于讙【無傳】夫人姜氏至自齊胡安國曰古者昏禮必親迎則授受之義明後世親迎之禮廢於是有父母兄弟越境而送其女者以公子翬往逆則既輕矣為齊侯來乃逆而會之于讙是公之行其重在齊侯而不在姜氏豈禮也哉不言以至者既得見乎公也不能防閑於是在敞笱之刺兆矣禮者所以别嫌明微制治于未亂不可不謹也   冬齊侯使其弟年來聘有年【無傳】   傳三年春㑹于嬴成昏于齊也公㑹杞侯于郕杞求成也秋公子翬如齊逆女脩先君之好故曰公子齊侯送姜氏非禮也凡公女嫁于敵國姊妹則上卿送之以禮於先君公子則下卿送之於大國雖公子亦上卿送之於天子則諸卿皆行公不自送於小國則上大夫送之冬齊仲年來聘致夫人也   經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夏天王使宰渠伯糾來聘【傳見周】   傳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書時禮也   經五年春正月甲戌【二十日纂例云下脫】 夏天王使仍叔之子來聘城祝丘【無傳】 秋大雩螽【無傳】 冬州公如曹   傳五年秋大雩書不時也凡祀啟蟄而郊【夏正建寅月】龍見而雩【建巳月】始殺而嘗【建酉月】閉蟄而烝【建亥月】過則書經六年春正月實來夏四月公㑹紀侯于成 秋八月壬午大閱九月丁夘子同生冬紀侯來朝【傳見紀】   傳六年諸侯之大夫戍齊齊人饋之餼使魯為其班後鄭鄭忽怒故有郎之師【十年】公之未昬於齊也齊侯欲以文姜妻忽忽辭 秋大閱簡車馬也 九月丁夘子同生以大子生之禮舉之接以大牢卜士負之士妻食之公與文姜宗婦命之公問名於申繻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以名生為信【若唐叔虞魯公子友】以徳命為義【文王昌武王發】以類命為象【孔子首象尼丘】取於物為假【伯魚生饋鯉】取於父為類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故以國則廢名以官則廢職以山川則廢主以畜牲則廢祀以器幣則廢禮晉以僖侯廢司徒【僖侯名司徒廢為中軍】宋以武公廢司空【武公名司空廢為司城】先君獻武廢二山【二山具敖也魯獻公名具武公名敖更以其鄉名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公曰是其生也與吾同物命之曰同【物類】   經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無傳】 夏穀伯綏來朝鄧侯吾離來朝   經八年春正月己夘烝【無傳此夏之仲月非為過而書為下五月復烝見瀆也】天王使家父來聘夏五月丁丑烝【無傳】 秋伐邾冬十月雨雪【無傳】 祭公來遂逆王后于紀【傳見紀】   經九年春紀季姜歸于京師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來朝   經十年春王正月秋公㑹衛侯于桃丘弗遇【無傳】 冬十有二月丙午齊侯衛侯鄭伯來戰于郎   傳十年冬齊衞鄭來戰于郎我有辭也初北戍病齊【六年】諸侯救之鄭公子忽有功焉齊人餼諸侯使魯次之魯以周班後鄭鄭人怒請師于齊齊人以衛師助之故不稱侵伐先書齊衛王爵也   經十有一年春正月齊人衛人鄭人盟于惡曹秋九月柔㑹宋公陳侯蔡叔盟于折公㑹宋公于夫鍾冬十有二月公㑹宋公于闞【無傳】   經十有二年春正月夏六月壬寅公㑹紀侯莒子盟于曲池【傳見紀】 秋七月丁亥公㑹宋公燕人盟于穀丘八月公㑹宋公于虚冬十有一月公㑹宋公于丙戌公㑹鄭伯盟于武父十有二月及鄭師伐宋丁未戰于宋【傳見鄭】   經十有三年春二月公㑹杞侯鄭伯己巳及齊侯宋公衛侯燕人戰齊師宋師衛師燕師敗績【傳見鄭】 夏大水【無傳】   經十有四年春正月公㑹鄭伯于曹【傳見鄭】無氷夏五【闕文】鄭伯使其弟語來盟秋八月壬申御廩災乙亥嘗傳十有四年秋八月壬申御廩災乙亥嘗書不害也經十有五年春二月天王使家父來求車夏五月公㑹齊侯于艾邾人牟人葛人來朝冬十有一月公㑹宋公衛侯陳侯于袲伐鄭【傳見鄭】   經十有六年春正月公㑹宋公蔡侯衛侯于曹夏四月公㑹宋公衛侯陳侯蔡侯伐鄭秋七月公至自伐鄭冬城向   傳十六年春㑹于曹謀伐鄭也夏伐鄭秋七月公至自伐鄭以飲至之禮也冬城向書時也   經十有七年春正月丙辰公㑹齊侯紀侯盟于黄二月丙午公㑹邾儀父盟于趡夏五月丙午及齊師戰于奚秋八月及宋人衛人伐邾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傳十七年夏及齊師戰于奚疆事也於是齊人侵魯疆疆吏來告公曰疆埸之事慎守其一而備其不虞姑盡所備焉事至而戰又何謁焉 冬十月朔日有食之不書日官失之也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日官居卿以厎日禮也日御不失日以授百官于朝   經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㑹齊侯于濼公與夫人姜氏遂如齊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齊丁酉公之䘮至自齊冬十有二月己丑葬我君桓公【無傳九月葬緩】   傳十八年春公將有行遂與姜氏如齊申繻曰女有家男有室無相瀆也謂之有禮易此必敗公㑹齊侯于濼遂及文姜如齊齊侯通焉公謫之以告【夫人告齊侯】夏四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乗公公薨于車【上車曰乗彭生多力拉公幹而殺之】魯人告于齊曰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寧居來脩舊好禮成而不反無所歸咎惡於諸侯請以彭生除之齊人殺彭生   胡安國曰與者許可之詞曰與者罪在公也按齊詩惡魯桓微弱不能防閑文姜使至淫亂為二國患而其詞曰敝苟在梁其魚唯唯齊子歸止其從如水言公於齊姜委曲順從若水從地無所不可故為亂者文姜而春秋罪桓公治其本也易曰夫夫婦婦而家道正夫不夫則婦不婦矣乾者天道也以乗御為才坤者婦道也以順承為事易著於乾坤述其理春秋施於桓公見其用   莊公【諡灋勝敵克亂曰莊】   【名同桓公太子文姜所生在位三十二年薨】   經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夫人孫于齊夏單伯逆王姬【無傳】秋築王姬之館于外冬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無傳】王姬歸于齊   傳元年春不書即位文姜出故也   蘇轍曰不書即位繼故也左氏曰文姜出故也文姜之出孰與桓公之薨且出在三月舍其大言其細失之矣   三月夫人孫于齊不稱姜氏絶不為親禮也秋築王姬之館于外為外禮也   穀梁傳曰單伯吾大夫之命乎天子者也築王姬之館于外仇讎之人非所以接婚姻也衰麻非所以接弁冕也   經二年夏公子慶父帥師伐於餘丘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㑹齊侯于禚   傳二年冬夫人姜氏㑹齊侯于禚書姦也   經三年春王正月溺㑹齊師伐衛 冬公次于滑【鄭地】傳三年春溺㑹齊師伐衞疾之也 冬公次于滑將㑹鄭伯謀紀故也【齊遷紀】凡師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為次   趙匡曰案經無信舍之文此例妄也   經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享齊侯于祝丘三月紀伯姬卒冬公及齊人狩于禚【無傳公穀作饗古者饗享通用】   經五年春王正月夏夫人姜氏如齊師【無傳】 秋郳犂來來朝冬公㑹齊人宋人陳人蔡人伐衞   經六年秋公至自伐衞螟【無傳】 冬齊人來歸衞俘傳六年冬齊人來歸衛寳文姜請之也   經七年春夫人姜氏㑹齊侯于防夏四月辛夘恒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秋大水【無傳】無麥苗冬夫人姜氏㑹齊侯于榖   傳七年春文姜㑹齊侯于防齊志也夏恒星不見夜明也星隕如雨與雨偕也秋無麥苗不害嘉榖也   劉敞曰大水無麥苗為記災而書而猶謂之不害嘉穀乎且隱元年例曰凡物不為災不書今不害嘉穀是水不為災不應書大水矣   經八年春王正月師次于郎以俟陳人蔡人甲午治兵夏師及齊師圍郕郕降于齊師秋師還   傳八年春治兵于廟禮也夏師及齊師圍郕郕降于齊師仲慶父請伐齊師公曰不可我實不徳齊師何罪罪我之由夏書曰臯陶邁種徳徳乃降姑務脩徳以待時乎秋師還君子是以善魯莊公   趙匡曰勞師㑹讎何善之有且齊強魯弱自當不敢爭也   經九年春公及齊大夫盟于蔇夏公伐齊納子糾秋八月庚申及齊師戰于乾時我師敗績【傳見齊】 冬浚洙【無傳】經十年春王正月公敗齊師于長勺二月公侵宋【無傳】夏六月齊師宋師次于郎公敗宋師于乘丘   傳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肉食在位者間猶與也】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逺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公與之乗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鼔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夏六月齊師宋師次于郎公子偃曰宋師不整可敗也宋敗齊必還請擊之公弗許自雩門竊出蒙臯比【虎皮】而先犯之公從之大敗宋師于乘丘齊師乃還   經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戊寅公敗宋師于鄑【子斯切】冬王姬歸于齊   傳十一年夏宋為乗丘之役故侵我公禦之宋師未陳而薄之敗諸鄑凡師敵未陳曰敗某師皆陳曰戰大奔曰敗績得雋曰克覆而敗之曰取某師京師敗曰王師敗績于某   經十有二年春王三月紀叔姬歸于酅   經十有三年冬公㑹齊侯盟于柯   傳十三年冬盟于柯始及齊平也【平者盖平九年十年之怨也杜臼始與齊相通好以下凡與齊相㑹盟傳皆詳見齊】   經十有五年夏夫人姜氏如齊【無傳】   經十有六年春王正月 冬十有二月㑹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滑伯滕子同盟于幽   經十有七年春齊人執鄭詹秋鄭詹自齊逃來冬多麋【無傳】   經十有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無傳】 夏公追戎于濟西秋有   傳十八年夏公追戎于濟西不言其來諱之也秋有為災也   經十有九年春王正月秋公子結媵陳人之婦于鄄遂及齊侯宋公盟夫人姜氏如莒冬齊人宋人陳人伐我西鄙【無傳】   經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無傳】   經二十一年春王正月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無傳】經二十有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癸丑葬我小君文姜秋七月丙午及齊髙傒盟于防冬公如齊納幣【無傳】程頥曰莊公於齊義不共戴天迺娶仇讎之女以奉宗廟母喪未終復忘哀而圖婚姻親如齊納幣如齊逆女不孝之惡不待貶絶而自見矣   經二十有三年春公至自齊【無傳】祭叔來聘夏公如齊觀社公至自齊荆人來聘公及齊侯遇于穀【無傳】蕭叔朝公秋丹桓宫楹冬十有二月甲寅公㑹齊侯盟于扈【無傳】傳二十三年夏公如齊觀社非禮也曹劌諫曰不可夫禮所以整民也故㑹以訓上下之則制財用之節朝以正班爵之義帥長幼之序征伐以討其不然諸侯有王王有巡守以大習之非是君不舉矣君舉必書書而不灋後嗣何觀秋丹桓宫之楹   經二十有四年春王三月刻桓宫桷夏公如齊逆女秋公至自齊【無傳】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戊寅大夫宗婦覿用幣大水【無傳】   傳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禮也【并非丹楹】御孫諫曰臣聞之儉徳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先君有共徳而君納諸大惡無乃不可乎 秋哀姜至公使宗婦覿用幣非禮也御孫曰男贄大者玉帛小者禽鳥以章物也女贄不過榛栗棗脩以告䖍也今男女同贄是無别也男女之别國之大節也而由夫人亂之無乃不可乎   公說曰左氏國語皆出於丘明之手國語載魯莊公丹桓宫楹而刻其桷匠師慶諌之注曰匠師慶掌大匠大夫禦孫名也哀姜至公使宗婦覿用幣宗人夏父展諫之注曰宗人宗伯也夏父氏也展名也國語所載刻桷用幣二事所諫者一則禦孫二則展父而左氏所載皆出於御孫夫刻桷匠師諫之用幣宗伯諫之似若有理若謂皆出於御孫則是越匠師而侵宗伯之事矣左氏所載不若國語為正   經二十有五年夏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伯姬歸于杞【無傳】 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門冬公子友如陳   傳二十五年夏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非常也唯正月之朔慝未作日有食之於是乎用幣于社伐鼓于朝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門亦非常也凡天災有幣無牲非日月之眚不鼓   楊時曰若如此說則孔子所書日食非正陽之月者皆空言也夏書亦不當言乃季秋月小雅亦不當言十月之交噫是說也啟庸君荒怠不畏天戒之心甚矣   經二十六年春公伐戎夏公至自伐戎秋公㑹宋人齊人伐徐冬十有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無傳】   經二十有七年春公㑹杞伯姬于洮夏六月公㑹齊侯宋公陳侯鄭伯同盟于幽【傳見齊】 秋公子友如陳葬原仲【傳見陳】 冬杞伯姬來莒慶來逆叔姬杞伯來朝【無傳】公㑹齊侯于城濮【傳見齊】   傳二十七年春公㑹杞伯姬于洮非事也天子非展義不巡守諸侯非民事不舉卿非君命不越竟 冬杞伯姬來歸寜也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出曰來歸夫人歸寧曰如某出曰歸于某   經二十有八年秋公㑹齊人宋人救鄭冬築郿大無麥禾臧孫辰告糴于齊   傳二十八年冬饑臧孫辰告糴于齊禮也築郿非都也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邑曰築都曰城李堯俞曰諸侯救患分災若歸粟於察禮也告糴非正也莊公即位今二十有八年興師者十二盟㑹者九又狩禚觀社丹楹刻桷納幣築郿皆過禮費用是致國家空虚而告糴下又書新延廏城防之類甚之也左氏以為合禮則禮經所謂九年三年之蓄者宜為非禮乎   經二十有九年春新延廏秋有蜚冬十有二月紀叔姬卒【無傳】城諸及防   傳二十九年春新作延廏書不時也凡馬日中而出日中而入【日中春分秋分】秋有蜚為災也凡物不為災不書冬十二月城諸及防書時也凡土功龍見而畢務戒事也【周十一月今九月龍星見】火見而致用【大火心星次角亢】水昏正而栽【今十月定星昏而中】日至而畢   公說曰聞之胡安國傳曰言新者有故也何以書昔韓昭侯作髙門屈宜臼曰不時所謂時者非時日也人故有利不利時前年秦攻宜陽今年旱君不以此時恤民之急而顧益奢此所謂時詘舉贏者也故穀梁子曰古之君人者必時視民之所勤民勤於力則功築罕民勤於財則貢賦少民勤於食則百事廢矣穀梁胡氏以之傳新延廏而公說則併以正左氏城諸及防書時之失也   經三十年春王正月夏次于成秋八月癸亥葬紀叔姬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鼔用牲于社【無傳】 冬公及齊侯遇于魯濟齊人伐山戎   經三十有一年春築臺于郎夏四月築臺于薛六月齊侯來獻戎捷秋築臺于秦冬不雨【無傳】   經三十有二年春城小穀秋七月癸巳公子牙卒八月癸亥公薨于路寢冬十月己未子般卒公子慶父如齊傳三十二年 初公築臺臨黨氏【魯大夫】見孟任從之閟【黨氏女閟不從公】而以夫人言許之【許以為夫人】割臂盟公生子般焉雩講于梁氏女公子觀之【梁氏魯大夫女公子子般妹】圉人犖自牆外與之戲子般怒使鞭之公曰不如殺之是不可鞭犖有力焉能投蓋于稷門【走而自投接其屋之桷】公疾問後於叔牙對曰慶父材【欲進其同母兄】問於季友【莊公母弟成季】對曰臣以死奉般公曰鄉者牙曰慶父材成季使以君命命僖叔待于鍼巫氏使鍼季酖之曰飲此則有後於魯國不然死且無後飲之歸及逵泉而卒立叔孫氏 八月癸亥公薨于路寢子般即位次于黨氏冬十月己未共仲【慶父】使圉人犖賊子般于黨氏成季奔陳立閔公【莊公庶子於是年八歳】   春秋分記卷四十七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四十八   宋 程公説 撰内魯第二   閔公       僖公   文公   閔公【諡灋在國遭難白閔】   【名開莊公庶子荘公娶哀姜無子其娣秘姜所生立年八歳在位二年薨】   經元年春王正月 夏六月辛酉葬我君莊公 秋八月公及齊侯盟于落姑季子來歸 冬齊仲孫來   傳元年春不書即位亂故也 夏六月葬莊公亂故是以緩【十一月乃葬】 秋八月公及齊侯盟于落姑請復季友也齊侯許之使召諸陳公次于郎以待之季子來歸嘉之也 冬齊仲孫湫來省難書曰仲孫亦嘉之也仲孫歸曰不去慶父魯難未巳【時慶父已還魯】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對曰難不已將自斃君其待之公曰魯可取乎對曰不可猶秉周禮周禮所以本也臣聞之國將亡本必先㒹而後枝葉從之魯不棄周禮未可動也君其務寧魯難而親之親有禮因重固間攜貳覆昏亂霸王之器也經二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乙酉吉禘于莊公 秋八月辛丑公薨九月夫人姜氏孫于邾公子慶父出奔莒冬齊髙子來盟   傳二年夏吉禘于莊公速也初公傅奪卜齮田公不禁【公年八歳知愛其傅遂成其意以奪齮田】   藺敏修曰閔公即位年八歳而公傅奪卜齮田是舉也誰執其咎乎公之幼未能從宗廟之事也不以誅公之傅不以誅任政之臣而曰公不禁成王幼不能踐祚周公抗世子法於伯禽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長幼之義也成王有過則撻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左氏修周公之法不能舉是以繩之杜預又仍其繆陋矣   秋八月辛丑共仲使卜齮賊公于武闈成季以僖公適邾共仲奔莒乃入立之以賂求共仲于莒莒人歸之及宻使公子魚請不許哭而往共仲曰奚斯【公子魚】之聲也乃縊 閔公哀姜之娣叔姜之子也故齊人立之共仲通於哀姜哀姜欲立之閔公之死也哀姜與知之故孫【音遜】于邾齊人取而殺之于夷以其尸歸僖公請而葬之成季之將生也桓公使卜楚丘之父卜之曰男也其名曰友在公之右【在右言用事】間于兩社為公室輔季氏亡則魯不昌又筮之遇大有【乾下離上大有】之乾【乾下乾上乾大有六五變而為乾】曰同復于父敬如君所及生有文在其手曰友遂以命之成風【莊公妾僖公母】聞成季之繇乃事之而屬僖公焉故成季立之   僖公【諡灋小心畏忌曰僖】   【名申莊公子閔公庶兄成風所生在位三十三年薨】   經元年春王正月 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于夷齊人以歸【傳在閔二年】八月公㑹齊侯宋公鄭伯曹伯邾人于檉九月公敗邾師于偃 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帥師敗莒師于酈獲莒拏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䘮至自齊傳元年春不稱即位公出故也公出復入不書諱之也諱國惡禮也 秋九月公敗邾師于偃虚丘之戍將歸者也【邾人既送哀姜齊人殺之因戍虚丘欲以謀魯】 冬莒人來求賂【求還慶父之賂】公子友敗諸酈獲莒子之弟挐非卿也嘉獲之也公賜季友汶陽之田及費夫人氏之䘮至自齊君子以齊人之殺哀姜也為已甚矣女子從人者也   經二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辛巳葬我小君哀姜 冬十月不雨【傳在三年】   經三年春王正月不雨 夏四月不雨六月雨 冬公子友如齊涖盟【傳見齊】   傳三年春不雨 夏六月雨自十月不雨至于五月不曰旱不為災也   經四年春王正月公㑹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侵蔡蔡潰遂伐楚次于陘 秋及江人黄人伐陳八月公至自伐楚 冬十有二月公孫兹帥師㑹齊人宋人衛人鄭人許人曹人侵陳【傳見齊】   經五年春杞伯姬來朝其子 夏公孫兹如牟公及齊侯宋公陳侯衞侯鄭伯許男曹伯㑹王世子于首止【傳見齊】 秋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無傳】   傳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視朔遂登觀臺以望而書禮也凡分至啟閉必書雲物為備故也 夏公孫兹如牟娶焉   經六年春王正月夏公㑹齊侯宋公陳侯衛侯曹伯伐鄭圍新城【傳見齊】 冬公至自伐鄭【無傳】   經七年夏小邾子來朝 秋七月公㑹齊侯宋公陳世子款鄭世子華盟于寗母【傳見齊】 公子友如齊【無傳】經八年春王正月公㑹王人齊侯宋公衞侯許男曹伯陳世子款盟于洮【傳見周】 秋七月禘于大廟用致夫人傳八年秋禘而致哀姜非禮也凡夫人不薨于寢不殯于廟不赴于同【同盟】不祔于姑則弗致也   趙匡曰案元年哀姜稱夫人以薨明用夫人䘮禮已乆矣何乃八年始致之乎   經九年夏公㑹宰周公齊侯宋子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于葵丘 秋七月乙酉伯姬卒【無傳】九月戊辰諸侯盟于葵丘【傳見齊】   經十年春王正月公如齊 冬大雨雪【無傳】   經十有一年夏公及夫人姜氏㑹齊侯于陽穀 秋八月大雩【無傳】   經十有二年春王三月庚午日有食之【無傳】   經十有三年夏公㑹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于鹹【傳見齊】秋九月大雩 冬公子友如齊【無傳】   經十有四年夏六月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來朝【傳見鄫】   經十有五年春王正月公如齊三月公㑹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公孫敖帥師及諸侯之大夫救徐【傳見齊】 夏五月日有食之 秋八月螽九月公至自㑹季姬歸于鄫【無傳】己夘晦震夷伯之廟   傳十五年夏五月日有食之不書朔與日官失之也秋九月震夷伯之廟罪之也於是展氏有隱慝焉【夷伯展氏之祖父】   經十有六年春王正月 三月壬申公子季友卒 夏四月丙申鄫季姬卒 秋七月甲子公孫兹卒【無傳】 冬十有二月公㑹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邢侯曹伯于淮【傳見齊】   經十有七年夏滅項 秋夫人姜氏㑹齊侯于卞 九月公至自㑹   傳十七年夏師滅項【魯師】淮之㑹公有諸侯之事未歸而取項齊人以為討而止公秋聲姜以公故㑹齊侯干卞九月公至書曰至自㑹猶有諸侯之事焉且諱之也經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衛人邾人伐齊 夏師救齊【無  前年冬齊傳  桓公卒】   經十有九年冬㑹陳人蔡人楚人鄭人盟于齊【傳見齊宋】經二十年春新作南門 夏郜子來朝 五月乙巳西宫災【無傳】   傳二十年春新作南門書不時也凡啟塞從時   經二十有一年夏大旱 冬公伐邾【傳見邾】 楚人使宜申來獻捷十有二月癸丑公㑹諸侯盟于薄釋宋公【傳見宋】   傳二十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尫臧文仲曰非旱備也脩城郭貶食省用務穡勸分此其務也巫尫何為天欲殺之則如勿生若能為旱焚之滋甚公從之是歳也饑而不害   啖助曰左氏記文仲之言合取其諌辭而略是歳也饑而不害一句   經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須句秋八月丁末及邾人戰于升陘   傳二十二年春伐邾取須句秋邾人以須句故出師公卑邾不設備而禦之臧文仲曰國無小不可易也無備雖衆不可恃也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氷又曰敬之敬之天維顯思命不易哉先王之明徳猶無不難也無不懼也况我小國乎君其無謂邾小蠭蠆有毒而况國乎弗聽八月丁未公及邾師戰于升陘我師敗績邾人獲公胄縣諸魚門   經二十有三年   經二十四年春王正月   經二十有五年冬十有二月癸亥公㑹衛子莒慶盟于洮【衛成為魯平元 傳見年敗莒之怨  衞】   經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己未公㑹莒子衞寗逆盟于向齊人侵我西鄙公追齊師至酅弗及夏齊人伐我此鄙衛人伐齊公子遂如楚乞師冬公以楚師伐齊取穀公至自伐齊【無傳】   傳二十六年春王正月公㑹莒兹平公寗莊子盟于向尋洮之盟也齊師侵我西鄙討是二盟也 夏齊孝公伐我北鄙衛人伐齊洮之盟故也公使展喜犒師使受命于展禽【栁下惠】齊侯未入竟展喜從之曰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於敝邑使下臣犒執事齊侯曰魯人恐乎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齊侯曰室如縣磬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對曰恃先王之命齊侯乃還東門襄仲臧文仲如楚乞師臧孫見子玉而道之伐齊宋以其不臣也 冬公以楚師伐齊取穀凡師能左右之曰以經二十有七年春杞子來朝 秋八月乙巳公子遂帥師入杞【傳見杞】 冬十有二月甲戌公㑹諸侯盟于宋【傳見宋】經二十有八年春公子買戍衛不卒戍刺之 夏五月癸丑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衛子莒子盟于踐土公朝于王所秋杞伯姬來公子遂如齊【無傳】 冬公㑹晉侯齊侯宋公祭侯鄭伯陳子莒子邾子秦人于溫天王狩于河陽壬申公朝于王所【無月闕文】遂㑹諸侯圍許【傳見晉】經二十有九年春介葛盧來 公至自圍許【無傳】 夏六月㑹王人晉人宋人齊人陳人蔡人秦人盟于翟泉秋大雨雹 冬介葛盧來   傳二十九年秋大雨雹為災也   經三十年春王正月 冬天王使宰周公來聘公子遂如京師遂如晉   傳三十年冬王使周公閱來聘東門襄仲將聘于周遂初聘于晉【自入春秋魯始聘晉】   經三十有一年春取濟西田公子遂如晉 夏四月四卜郊不從乃免牲猶三望 冬杞伯姬來求婦【傳見杞】傳三十一年春取濟西田分曹地也使臧文仲往宿於重館重館人告曰晉新得諸侯必親其共不速行將無及也從之分曹地自洮以南東傅于濟盡曹地也襄仲如晉拜曹田也 夏四月四卜郊不從乃免牲非禮也猶三望亦非禮也禮不卜常祀而卜其牲日牛卜日曰牲牲成而卜郊上怠慢也望郊之細也不郊亦無望可也   經三十有二年春王正月   經三十有三年春齊侯使國歸父來聘 夏公伐邾取訾婁 秋公子遂帥師伐邾【傳見邾】 冬十月公如齊十有二月公至自齊乙巳公薨于小寢隕霜不殺草李梅實【無傳】   傳三十三年春齊國莊子來聘臧文仲言於公曰國子為政齊猶有禮君其朝焉 夏公伐邾取訾婁以報升陘之役 秋襄仲復伐邾 冬公如齊朝反薨于小寢即安也 葬僖公緩【文公元年經書四月葬僖公自此以下遂因説作主祭祀之事文相次也】作主非禮也【文二年作主通譏之】凡君薨卒哭而祔祔而作主特祀於主烝嘗禘於廟   文公【諡灋慈惠愛民曰文】   【名興僖公子聲姜所生在位十八年薨】   經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二月癸亥日有食之【無傳】天王使叔服來㑹葬 夏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七月而葬緩】天王使毛來錫公命叔孫得臣如京師 秋公孫敖㑹晉侯于戚【傳見晉】 冬十月公孫敖如齊   傳元年春王使内史叔服來㑹葬公孫敖聞其能相人也見其二子焉叔服曰穀也食子難也收子穀也豐下必有後於魯國【豐下面方為八年公孫敖奔莒傳】 於是閏三月非禮也先王之正時也履端於始舉正於中歸餘於終【步厯之始以為術之端首期之日三百六十有六日日月之行又有遲連而必分為十二月舉中氣以正月有餘日則歸之於終積而為閏】履端於始序則不愆【四時無愆】舉正於中民則不惑【斗建不失其次寒暑不失其常故無疑惑】歸餘於終事則不悖【四時得所則事無悖亂悖必内反】夏四月丁巳葬僖公【七月而葬緩】王使毛伯衛來賜公命叔孫得臣如周拜 冬十月穆伯如齊【公孫敖】始聘焉禮也凡君即位卿出並聘踐脩舊好要結外援好事鄰國以衛社稷忠信卑讓之逍也忠徳之正也信徳之固也卑讓徳之基也   經二年春王二月丁丑作僖公主三月乙巳及晉處父盟 夏六月公孫敖㑹宋公陳侯鄭伯晉士殳盟于垂隴自十有二月不雨至于秋七月【無傳】八月丁夘大事于大廟躋僖公 冬公子遂如齊納幣   傳二年春二月丁丑作僖公主書不時也【過葬十月故曰不時】晉人以公不朝來討公如晉 夏四月己巳晉人使陽處父盟公以恥之【經書三月乙巳經傳必有誤】書曰及晉處父盟以厭之也適晉不書諱之也公未至六月穆伯㑹諸侯及晉司空士縠盟于垂隴 秋八月丁夘大事于大廟躋僖公逆祀也【躋僖閔上】於是夏父弗忌為宗伯尊僖公且明見曰吾見新鬼大故鬼小【新鬼僖公既為兄死時年又長故鬼閔公死時年少弗忌明言其所見】先大後小順也躋聖賢明也【以僖公為聖賢】明順禮也君子以為失禮禮無不順祀國之大事也而逆之可謂禮乎子雖齊聖不先父食乆矣【先悉薦反下不先皆同】故禹不先鯀湯不先契【鯀禹父契湯十三世祖】文武不先不窋【后稷子】宋祖帝乙鄭祖厲王猶上祖也【帝乙微子父厲王鄭桓公父二國不以帝乙厲王不肖猶尊尚之】是以魯頌曰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君子曰禮謂其后稷親而先帝也詩曰問我諸姑遂及伯姊【邶風】君子曰禮謂其姊親而先姑也仲尼曰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下展禽【知栁下患賢而使在下位】廢六關【塞關陽關之属凡六關所以禁絶末遊而廢之】妾織蒲三不仁也【與民争利】作虚器【山節藻梲】縱逆祀【聽躋僖公】祀爰居【海鳥曰爰居止於魯東門外丈仲以為神命國人祀見國語莊子云魯侯御而觴之于廟】三不知也【正義曰魯臣多矣而獨譏文仲者以文仲執國之政有大知之名為不知之事】 冬襄仲如齊納幣禮也凡君即位好舅甥脩昏姻娶元妃以奉粢盛【音成】孝也孝禮之始也   經三年春王正月叔孫得臣㑹晉人宋人陳人衛人鄭人伐沈沈潰【詳見沈】 冬公如晉十有二月己巳公及晉侯盟   傳三年冬晉人懼其無禮於公也請改盟【改二年處父之盟】公如晉及晉侯盟晉侯饗公賦菁菁者莪【既見君子樂且有儀】莊叔以公降拜曰小國受命於大國敢不慎儀君貺之以大禮何樂如之抑小國之樂大國之惠也晉侯降辭登成拜公賦嘉樂【冝民冝人】   經四年春公至自晉【無傳】 夏逆婦姜于齊 秋衞侯使寗俞來聘 冬十有一月壬寅夫人風氏薨【莊公妾】傳四年夏逆婦姜于齊卿不行非禮也君子是以知出姜之不允於魯也【允信也文公薨而見出故曰出姜】曰貴聘而賤逆之君而卑之立而廢之弁信而壞其主在國必亂在家必亡不允宜哉詩曰畏天之威于時保之敬主之謂也劉敞曰正始之道也待之不以夫人之禮故夫人不以其位終國亂子弑強臣擅命幾於亡矣夫文公非不欲存妻子傳世者也闇弱惰慢不能率禮而行以謂苟若而可何禮之守故卒至於禍也夫婦之際人倫之首可不慎哉故鑒末以原本因微以知著又非獨文公之罪也雖夫人預有罪矣當是之時夫人不能早辭喪娶之辱冒大禮以往國人皆賤之遂無所據依以危其身而亡其子由本不正故也殆而呼天不亦晚乎   冬成風薨   經五年春王正月王使榮叔歸含且賵三月辛亥葬我小君成風王使召伯來㑹葬 夏公孫敖如晉【無傳】傳五年春王使榮叔來含且賵召昭公來㑹葬禮也經六年夏季孫行父如陳 秋季孫行父如晉 冬十月公子遂如晉閏月不告朔猶朝于廟   傳六年臧文仲以陳衛之睦也欲求好於陳 夏季文子聘于陳且娶焉 秋季文子將聘於晉使求遭喪之禮以行【聞晉襄疾故】其人曰將焉用之文子曰備豫不虞古之善教也求而無之實難過求何害【所謂三思後行】   藺敏修曰禮之别有五賓之不可以為軍猶吉之不可以為凶也賓以軍則暴軍以賓則怯凶以吉則忍吉以凶則愍禮之所施各當其理而已施而不當非禮也季文子聘晉告于先君之廟而後行其禮之賓者歟禮之吉者歟今求遭喪之禮以行豈禮也哉晉侯雖有疾不幸而死諸侯五月同盟至歸再聘焉可也未死則吾不幾於幸亡樂禍晉以是討焉豈不危哉而曰備豫不虞妄矣嘗讀聘禮見晝幣夕幣陳幣奠幣而無豫備之幣惜乎行父於是獨不三思也   冬閏月不告朔非禮也閏以正時時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於是乎在矣不告閏朔弃時政也何以為民經七年春公伐邾三月甲戌取須句【傳見邾】遂城郚【無傳】夏狄侵我西鄙 秋八月公㑹諸侯晉大夫盟于扈冬公孫敖如莒涖盟   傳七年夏狄侵我西鄙公使告于晉【詳見晉】 秋八月㑹晉趙盾盟于扈晉侯立故也公後至故不書所㑹凡㑹諸侯不書所㑹後也後至不書其國辟不敏也   劉敞曰按經公與盟矣何謂後㑹乎十六年㑹于扈亦不序諸侯寜復魯侯後㑹邪未可以類推也   穆伯【公孫敖】娶于莒曰戴已生文伯【穀】其娣聲已生惠叔【難】戴已卒又聘于莒莒人以聲已辭則為襄仲聘焉【襄仲公孫敖從父昆弟】冬徐伐莒莒人來請盟穆伯如莒涖盟且為仲逆及鄢陵登城見之美自為娶之仲請攻之公將許之叔仲惠伯諫【叔牙孫】曰臣聞之兵作於内為亂於外為宼宼猶及人亂自及也今臣作亂而君不禁以啟宼讎若之何公止之惠伯成之【平二子】使仲舍之【舍不娶】公孫敖反之【還莒女】復為兄弟如初從之   經八年春王正月 冬十月壬午公子遂㑹趙盾盟于衡雍乙酉公子遂㑹雒戎盟于暴公孫敖如京師不至而復丙戌奔莒螽【無傳】   傳八年秋襄王崩晉人以扈之盟來討 冬襄仲㑹晉趙孟盟于衡雍報扈之盟也遂㑹伊雒之戎書曰公子遂珍之也穆伯如周弔䘮不至以幣奔莒從己氏焉經九年春毛伯來求金夫人姜氏如齊三月叔孫得臣如京師【傳見周】三月夫人姜氏至自齊公子遂㑹晉人宋人衛人許人救鄭 秋九月癸酉地震【無傳】 冬楚子使椒來聘秦人來歸僖公成風之襚【傳見秦】   傳九年冬秦人來歸僖公成風之襚禮也諸侯相弔賀也雖不當事苟有禮焉書也以無忘舊好   經十年春王三月辛夘臧孫辰卒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無傳】及蘇子盟于女栗【傳見周】   經十有一年夏叔仲彭生㑹郤缺于承匡【傳見晉】 秋曹伯來朝公子遂如宋【傳見宋】 冬十月甲午叔孫得臣敗狄于鹹   傳十一年秋鄋瞞侵齊遂伐我公卜使叔孫得臣追之吉侯叔夏御莊叔緜房甥為右富父終甥駟乗 冬十月甲午敗狄于鹹獲長狄僑如   經十有二年春王正月郕伯來奔【傳見郕】杞伯來朝二月庚子子叔姬卒 秋滕子來朝秦伯使術來聘【傳見滕秦】冬十有二月季孫行父帥師城諸及鄆   傳十二年春杞桓公來朝始朝公也【公即位始来朝】且請絶叔姬而無絶昏公許之二月叔姬卒不言杞絶也書叔姬言非女也 秋滕昭公來朝亦始朝公也 冬十二月城諸及鄆書時也   經十有三年春王正月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無傳】大室屋壞 冬公如晉衛侯㑹公于沓十有二月己丑公及晉侯盟公還自晉鄭伯㑹公于棐   傳十三年秋七月大室之屋壞書不共也 冬公如晉朝且尋盟衛侯【成公】㑹公于沓請平于晉鄭伯【穆公】㑹公于棐亦請平于晉公皆成之【詳見鄭】   經十有四年春王正月公至自晉【無傳】邾人伐我南鄙叔彭生帥師伐邾【傳見邾】 夏六月公㑹宋公陳侯衞侯鄭伯許男曹伯晉趙盾癸酉同盟于新城【傳見晉】 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公至自㑹【無傳】九月甲申公孫敖卒于齊 冬單伯如齊齊人執單伯齊人執子叔姬【傳見齊】傳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周内史叔服曰不出七年宋齊晉之君皆將死亂【後三年宋弑昭公正年齊弑懿公七年晉弑靈公】穆伯之從己氏也魯人立文伯【穀】穆伯生二子於莒而求復文伯以為請襄仲使無朝聽命復而不出【不得使與聽政事終寢於家】三年而盡室以復適莒文伯疾而請曰穀之子弱【子孟獻子】請立難也【穀弟】許之文伯卒立惠叔穆伯請重賂以求復惠叔以為請許之將來九月卒于齊告䘮請葬弗許   經十有五年春季孫行父如晉三月宋司馬華孫來盟【傳見宋】 夏曹伯來朝【傳見曹】齊人歸公孫敖之䘮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單伯至自齊 秋齊人侵我西鄙季孫行父如晉 冬十有一月諸侯盟于扈十有二月齊人來歸子叔姬齊侯侵我西鄙   傳十五年春季文子如晉為單伯與子叔姬也 夏齊人或為孟氏謀【公孫敖家】曰魯爾親也飾棺寘諸堂阜【堂阜齊魯竟上地飾棺不殯示無所歸】魯必取之從之卞人以告【魯邑】惠叔猶毁以為請立於朝以待命許之取而殯之齊人送之書曰齊人歸公孫敖之䘮為孟氏且國故也葬視共仲【制如慶父以罪降】聲己不視帷堂而哭【惠叔母怨敖從莒女故帷堂】襄仲欲勿哭【怨敖取其妻】惠伯曰䘮親之終也雖不能始善終可也史佚有言曰兄弟致美救乏賀善弔災祭敬䘮哀情雖不同母絶其愛親之道也子無失道何怨於人襄仲說帥兄弟以哭之 他年其二子來【敖在莒所生】孟獻子【穀之子】愛之聞於國或譛之曰將殺子獻子以告季文子二子曰夫子以愛我聞我以將殺子聞不亦逺於禮乎逺禮不知死一人門于句鼆【莫幸切】一人門于戾丘皆死 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鼔用牲于社非禮也日有食之天子不舉【去盛饌】伐鼔于社諸侯用幣于社伐鼔于朝以昭事神訓民事君示有等威古之道也單伯至自齊貴之也秋齊人侵我西鄙故季文子告于晉 冬十一月盟于扈謀伐齊也於是有齊難是以公不㑹書曰諸侯盟于扈無能為故也凡諸侯㑹公不與不書諱君惡也與而不書後也濟侯侵我西鄙謂諸侯不能也   經十有六年春季孫行父㑹齊侯于陽穀齊侯弗及盟夏五月公四不視朔【自二月至三月】六月戊辰公子遂及齊侯盟于郪丘 秋八月辛未夫人姜氏薨【丈公母也】毁泉臺傳十六年春王正月及齊平公有疾使季文子㑹齊侯于陽穀請盟齊侯不肯曰請俟君間【差也】 夏五月公四不視朔疾也 公使襄仲納賂于齊侯故盟于郪丘【信以疾且以賂】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國如先君之數【伯禽至僖公十七君】秋七月辛未齊姜薨毁泉臺【魯人以為蛇妖所出故壞之】   經十有七年夏四月癸亥葬我小君聲姜齊侯伐我西鄙【西當為北經誤】六月癸未公及齊侯盟于穀 秋公至自穀冬公子遂如齊   傳十七年夏四月癸亥葬聲姜有濟難是以緩齊侯伐我北鄙襄仲請盟六月盟于穀 冬十月襄仲如齊拜穀之盟   經十有八年春王二月丁丑公薨于臺下 夏六月癸酉葬我君文公 秋公子遂叔孫得臣如齊 冬十月子卒夫人姜氏歸于齊季孫行父如齊【無傳】   傳十八年春齊侯戒師期【將以伐魯】而有疾醫曰不及秋將死公聞之卜曰尚無及期惠伯令卜楚丘占之曰齊侯不及期非疾也君亦不聞【言君先齊侯終】令有咎二月丁丑公薨 夏六月葬文公 秋襄仲莊叔如濟文公二妃敬嬴生宣公敬嬴嬖而私事襄仲宣公長而屬諸襄仲襄仲欲立之叔仲【惠伯】不可仲見于齊侯而請之齊侯新立而欲親魯許之 冬十月仲殺惡及視而立宣公【惡大子視其母弟殺視不書賤之】書曰子卒諱之也仲以君命召惠伯【詐以子惡命】其宰公冉務人止之曰入必死叔仲曰死君命可也公冉務人曰若君命可死非君命何聽弗聽乃入殺而埋之馬矢之中【惠伯死史畏襄仲不書】公冉務人奉其帑以奔蔡既而復叔仲氏【不絶其後】   晁補之曰襄仲以敬嬴故殺適立庶叔仲初不可是也既立宣公而詐以子惡之命已可以逃矣知非君命而以君命往死之可以死可以無死死傷勇鳴呼惠伯   夫人姜氏歸于齊大歸也【惡視母出姜】將行哭而過市曰天乎仲為不道殺適立庶市人皆哭魯人謂之哀姜莒大子僕弑紀公以其寳玉來奔納諸宣公公命與之邑曰今日必授季文子使司寇出諸竟曰今日必達公問其故季文子使大史克對曰先大夫臧文仲教行父事君之禮行父奉以周旋弗敢失隊【音墜】曰見有禮於其君者事之如孝子之養父母也見無禮扵其君者誅之如鷹鸇之逐鳥雀也先君周公制周禮曰則以觀徳徳以處事事以度功功以食【音嗣】民作誓命曰毁則為賊掩賊為藏竊賄為盜盜器為姦主藏之名頼姦之用為大凶徳有常無赦在九刑不忘行父還【音旋】觀莒僕莫可則也孝敬忠信為吉徳盜賊藏姦為凶徳夫莒僕則其孝敬則弑君父矣則其忠信則竊寳玉矣其人則盜賊也其器則姦兆也保而利之則主藏也以訓則昏民無則焉不度於善而皆在於凶徳是以去之昔高陽氏【顓頊】有才子八人蒼舒隤敳【音皚】檮【直由切】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逹【垂益禹臯陶之倫庭堅臯陶字】齊聖廣淵明允篤誠天下之民謂之八愷髙辛氏【帝嚳】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稷契朱虎熊罷之倫】忠肅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謂之入元此十六族也世濟其美不隕甚名以至于堯堯不能舉舜臣堯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地平天成舉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昔帝鴻氏【黄帝】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凶德醜類惡物頑嚚不友是與比周天下之民謂之渾敦【驩兠】少皥氏【金天】有不才子毁信廢忠崇飾惡言靖譛庸囬服䜛蒐慝以誣盛德天下之民謂之窮竒【共工】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嚚傲很明徳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伯鯀】此三族也世濟其凶增其惡名以至于堯堯不能去縉雲氏【黄帝時官名】有不才子貪于飲食冒于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貪財為饕貪食為餮】舜臣堯賔于四門流四凶族渾敦窮竒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禦魑魅是以堯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為天子以其舉十六相去四凶也故虞書數舜之功曰慎徽五典五典克從無違教也曰納于百揆百揆時序無廢事也曰賔于四門四門穆穆無凶人也舜有大功二十而為天子今行父雖未獲一吉人去一凶矣於舜之功二十之一也庶幾免於戾乎   春秋分記卷四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四十九   宋 程公說 撰内魯第三   宣公       成公   宣公【諡灋善問周逹曰宣】   【名倭文公庶子敬嬴所生襄仲殺適立庶自是公室甲三家强矣在位十八年薨】   經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無傳】公子遂如齊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婦姜至自齊 夏季孫行父如齊公㑹齊侯于平州公子遂如齊六月齊人取濟西田 秋邾子來朝【傳見邾】   傳元年春王正月公子遂如齊逆女尊君命也三月遂以夫人婦姜至自齊尊夫人也 夏季文子如齊納賂以請㑹㑹于平州以定公位東門襄仲如齊拜成六月齊人取濟西之田為立公故以賂齊也   經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傷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猶三望   傳三年春不郊而望皆非禮也望郊之屬也不郊亦無望可也   經四年春王正月公及齊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傳見莒】 秋公如齊公至自齊【無傳】   經五年春公如齊 夏公至自齊 秋九月齊髙固來逆叔姬叔孫得臣卒【無傳】 冬齊髙固及子叔姬來傳五年春公如齊髙固使齊侯止公請叔姬焉 夏公至自齊書過也 秋九月齊髙固來逆女自為也故書曰逆叔姬卿自逆也 冬來反馬也   經六年秋八月螽【無傳】   經七年春衞侯使孫良夫來盟【傳見衞】 夏公㑹齊侯伐萊 秋公至自伐萊大旱【無傳】 冬公㑹晉侯宋公衞侯鄭伯曹伯盟于黑壤   傳七年夏公㑹齊侯伐萊不與謀也凡師出與謀曰及不與謀曰㑹 冬盟于黒壤晉侯之立也【在二年】公不朝又不使大夫聘晉人止公于㑹盟于黄父【即黒壤】公不與盟以賂免故黒壤之盟不書諱之也   經八年春公至自㑹 夏六月公子遂如齊至黄乃復【無傳】辛巳有事于大廟仲遂卒于垂壬午猶繹萬入去籥戊子夫人嬴氏薨【無傳宣公母】 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既【無傳】 冬十月己丑葬我小君敬嬴雨不克葬庚寅日中而克葬城平陽   傳八年夏有事于大廟襄仲卒而繹非禮也 冬葬敬嬴旱無麻始用葛茀雨不克葬禮也禮卜葬先逺日辟不懷也 城平陽書時也   經九年春王正月公如齊公至自齊【無傳】 夏仲孫蔑如京師 秋取根牟【傳見根牟】   傳九年春王使來徵聘 夏孟獻子聘於周   經十年春公如齊公至自齊【無傳】齊人歸我濟西田 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無傳】公如齊五月公至自齊公孫歸父如齊【傳見齊】 秋天王使王季子來聘公孫歸父帥師伐邾取繹大水【無傳】季孫行父如齊 冬公孫歸父如齊齊侯使國佐來聘【傳見齊】饑【無傳】   傳十年春公如齊齊侯以我服故歸濟西之田 夏公如齊奔喪【惠公卒】 秋師伐邾取繹季文子初聘于齊冬子家如齊伐邾故也 國武子來報聘   經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夏公孫歸父㑹齊人伐莒【無傳】經十有三年秋螽【無傳】   經十有四年冬公孫歸父㑹齊侯于穀   傳十四年冬公孫歸父㑹齊侯于穀見晏桓子與之言魯樂桓子告髙宣子曰子家其亡乎懷於魯矣懷必貪貪必謀人謀人人亦謀已一國謀之何以不亡【為十八年歸父奔齊傳】孟獻子言於公曰臣聞小國之免於大國也聘而獻物於是有庭實旅百朝而獻功於是有容貌采章嘉淑而有加貨謀其不免也誅而薦賄則無及也今楚在宋君其圖之公說【時楚莊王圍宋】   經十有五年春公孫歸父㑹楚子于宋 秋螽仲孫蔑㑹齊髙固于無婁【無傳】初稅畝【公田之法十取其一今大履其餘畝復十取其一故哀公曰二吾猶不足】冬蝝生饑   傳十五年春公孫歸父㑹楚子于宋 秋初税畆非禮也穀出不過藉【周法民耕百畝公田十畝借民力而治之稅不過此】以豐財也冬蝝生饑幸之也   經十有六年春王正月 秋郯伯姬來歸【傳見郯】 冬大有年【無傳】   經十有七年春王正月 夏六月癸夘日有食之【無傳】己未公㑹晉侯衛侯曹伯邾子同盟于斷道【傳見晉】 秋公至自㑹【無傳】 冬十有一月壬午公弟叔肸卒   傳十七年冬公弟叔肸卒公母弟也凡大子之母弟公在曰公子不在曰弟凡稱弟皆母弟也   經十有八年春公伐杞【無傳】 秋公孫歸父如晉 冬十月壬戌公薨于路寢 歸父還自晉至笙遂奔齊傳十八年夏公使如楚乞師欲以伐齊【公不事齊齊與晉盟故懼而乞師于楚】楚莊王卒楚師不出既而用晉師【成二年戰于鞌】楚於是乎有蜀之役 公孫歸父【襄仲子】以襄仲之立公也有寵欲去三桓以張公室與公謀而聘于晉欲以晉人去之冬公薨季文子言於朝曰使我殺適立庶以失大援   者仲也夫【新注觀季文子此言盖假正義以濟其私止欲去東門氏耳三家專權始於此】臧宣叔怒曰當其時不能治也後之人何罪子欲去之許請去之遂逐東門氏【襄仲居東門故曰東門氏】子家【歸父】還及笙壇帷復命於介既復命袒括髮即位哭三踊而出遂奔齊書曰歸父還自晉善之也   成公【諡法安民立政曰成】   【名黑肱宣公子穆姜所生在位十八年薨】   經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無冰【無傳周二月今之十二月】三月作丘甲【詳見征伐書】 夏臧孫許及晉侯盟于赤棘   傳元年春為齊難故作丘甲聞齊將出楚師 夏盟于赤棘【與晉盟懼齊楚】 冬臧宣叔令脩賦繕完具守備曰齊楚結好我新與晉盟晉楚争盟齊師必至雖晉人伐齊楚必救之是齊楚同我也知難而有備乃可以逞   經二年春齊侯伐我北鄙 夏六月癸酉季孫行父臧孫許叔孫僑如公孫嬰齊帥師㑹晉郤克衛孫良夫曹公子首及齊侯戰于鞌齊師敗績 秋八月取汶陽田冬十有一月公㑹楚公子嬰齊于蜀丙申公及楚人   秦人宋人陳人衞人鄭人齊人曹人邾人薛人鄫人盟于蜀   傳二年春齊侯伐我北鄙圍龍【魯邑】頃公之嬖人盧蒲就魁門焉【攻龍門】龍人囚之齊侯曰勿殺吾與而盟無入而封弗聽殺而膊諸城上【磔也】齊侯親鼔士陵城三日取龍遂南侵及巢丘 夏臧宣叔如晉乞師主郤獻子【時郤克與齊有笑辱之怨】晉侯許之郤克將以救魯臧宣叔逆晉師且道之季文子帥師㑹之六月癸酉師陳于鞌齊師敗績禽鄭自師逆公【魯大夫逆公㑹晉師】 秋七月晉師及齊國佐盟于袁婁使齊人歸我汶陽之田【詳見晉】   胡安國曰大國三軍次國二卿魯雖大國而四卿並將是四軍也當此時舊制猶存尺地皆公室之地上卿行父與僑如嬰齊各帥一軍㑹戰而臧孫許如晉乞師又逆晉師為之道本不將兵特往來晉魯兩軍之間預謀議耳成公初立主幼國危為季孫一怒掃境内興師而四卿並出肆其憤欲雖無人乎成公之側有不恤也然後政自季氏出矣將稱元帥略其副屬詞之體也而四卿皆書者豈特為詳内錄哉堅冰之戒亦明矣   冬楚師侵衛遂侵我師于蜀使臧孫往【宣叔】辭曰楚逺而乆固將退矣無功而受名臣不敢【不敢虚受退楚名】楚侵及陽橋【魯地】孟孫請往賂之以執斵執鍼織紝皆百人公衡為質【成公子】以請盟楚人許平十一月公及楚公子嬰齊蔡侯許男秦右大夫說宋華元陳公孫寜衛孫良夫鄭公子去疾及齊國之大夫盟于蜀卿不書匱盟也【匱乏】於是乎畏晉而竊與楚盟故曰匱盟楚師及宋公衡逃歸臧宣叔曰衡父不忍數年之不宴【樂也】以棄魯國國將若之何誰居【音基辭也】後之人必有任是夫國棄矣   經三年春王正月公㑹晉侯宋公衛侯曹伯伐鄭【傳見晉】二月公至自伐鄭【無傳】甲子新宫災三日哭【無傳】 夏公如晉公至自晉【無傳】 秋叔孫僑如帥師圍棘【汶陽之邑】大雩【無傳】冬十有一月晉侯使荀庚來聘衛侯使孫良夫來聘丙午及荀庚盟丁未及孫良夫盟   傳三年夏公如晉拜汶陽之田 秋叔孫僑如圍棘取汶陽之田棘不服故圍之 冬十一月晉侯使荀庚來聘且尋盟【尋元年赤棘盟】衛侯使孫良夫來聘且尋盟【尋宣七年盟】公問諸臧宣叔曰中行伯之於晉也其位在三【下卿】孫子之於衛也位為上卿將誰先對曰次國之上卿當大國之中中當其下下當其上大夫【降一等】小國之上卿當大國之下卿中當其上大夫下當其下大夫【降大國二等】上下如是古之制也衛在晉不得為次國【春秋時以强弱為大小故衛雖侯爵猶為小國】晉為盟主其將先之丙午盟晉丁未盟衛禮也經四年春宋公使華元來聘 三月杞伯來朝【傳見宋杞】夏四月甲寅臧孫許卒【無傳】公如晉 秋公至自晉 冬城鄆【無傳】   傳四年夏公如晉晉侯見公不敬 秋公至自晉欲求成于楚而叛晉季文子曰不可晉雖無道未可叛也國大臣睦而邇於我諸侯聽焉未可以貳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楚雖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愛也】我乎公乃止   經五年春王正月杞叔姬來歸【出也】仲孫蔑如宋 夏叔孫僑如㑹晉荀首于穀 秋大水【無傳】 冬十有二月己丑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邾子杞伯同盟于蟲牢【傳見晉】   經六年春王正月公至自㑹【無傳】二月辛巳立武宫取鄟夏六月邾子來朝公孫嬰齊如晉 秋仲孫蔑叔孫   僑如帥師侵宋楚公子嬰齊帥師伐鄭 冬季孫行父如晉晉欒書帥師救鄭   傳六年春二月季文子以鞌之功立武宫非禮也聽於人以救其難不可以立武立武由己非由人也【言魯請晉救難勝非己功】取鄟言易也 夏六月子叔聲伯如晉命伐宋【晉人命聲伯】 秋孟獻子叔孫宣伯侵宋晉命也   啖助辨疑曰傳意以為武軍之宫如楚子所立者非也宣十二年楚自邲戰回作先君宫告成事若然煬宫復何謂乎   經七年春王正月鼷䑕食郊牛角改卜牛鼷䑕又食其角乃免牛 夏五月曹伯來朝【傳見晉】不郊猶三望 秋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救鄭八月戊辰同盟于馬陵 公至自㑹 冬大雩【無傳】   經八年春晉侯使韓穿來言汶陽之田歸之于齊 公孫嬰齊如莒 宋公使華元來聘 夏宋公使公孫壽來納幣 秋七月天子使召伯來賜公命 冬十月癸夘杞叔姬卒 晉侯使士變來聘叔孫僑如㑹晉士變齊人邾人伐郯衛人來媵   傳八年春晉侯使韓穿來言汶陽之田歸之于齊季文子餞之私焉曰大國制義以為盟主謂汶陽之田敝邑之舊也而用師於齊使歸諸敝邑【鞌之戰】今有二命曰歸諸齊信以行義義以成命小國所望而懷也信不可知義無所立四方諸侯其誰不解體聲伯如莒逆也 宋來聘共姬 秋召桓公來賜公命 冬杞叔姬卒來歸自杞故書 晉士變來聘言伐郯也以其事呉故公賂之請緩師文子不可曰君命無貳失信不立禮無加貨事二成君後諸侯是寡君不得事君也變將復之季孫懼使宣伯帥師㑹伐郯衛人來媵共姬禮也凡諸侯嫁女同姓媵之異姓則否   經九年春王正月杞伯來逆叔姬之䘮以歸【傳見杞】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杞伯同盟于蒲公至自㑹【無傳】二月伯姬歸于宋 夏季孫行父如宋致女晉人来媵 冬十有一月城中城   傳九年春為歸汶陽之田故諸侯貳於晉晉人懼㑹於蒲二月伯姬歸于宋 夏季文子如宋致女復命公享之賦韓奕之五章【言蹶父嫁女】穆姜出于房再拜曰大夫勤辱不忘先君以及嗣君施及未亡人先君猶有望也敢拜大夫之重勤又賦綠衣之卒章而入晉人來媵禮也【同姓故】 冬十一月城中城書時也   經十年夏四月五卜郊不從乃不郊五月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衞侯曹伯伐鄭【傳見晉】齊人來媵【無傳異姓非禮】 秋七月公如晉   傳十年秋公如晉【親弔景公非禮】晉人止公使送葬於是糴茷未反【是春晉使糴茷至楚結成晉謂魯貳於楚故留公須糴茷還驗其虚實】 冬葬晉景公公送葬諸侯莫在魯人辱之故不書諱之也   經十有一年春王三月公至自晉晉侯使郤犫來聘己丑及郤犫盟 夏季孫行父如晉 秋叔孫僑如如齊傳十一年春王三月公至自晉晉人以公為貳於楚故止公公請受盟而後使歸郤犫來聘且涖盟 聲伯之母不聘【叔肸妻不聘無媒禮】穆姜曰吾不以妾為姒【昆弟之妻相謂為姒穆姜宣公夫人宣公叔肸同母昆弟】生聲伯而出之嫁於齊管于奚生二子而寡以歸聲伯聲伯以其外弟為大夫而嫁其外妹於施孝叔【魯惠公五世孫】郤犫來聘求婦於聲伯聲伯奪施氏婦以與之婦人曰鳥獸猶不失儷子將若何曰吾不能死亡【言不與郤犫婦懼致禍】婦人遂行生二子於郤氏郤氏亡晉人歸之施氏施氏逆諸河沈其二子婦人怒曰已不能庇其伉儷而亡之又不能字人之孤而殺之將何以終遂誓施氏 夏季文子如晉報聘且涖盟也 秋宣伯聘于齊以脩前好【鞌以前之好】   經十有二年夏公㑹晉侯衛侯于澤【傳見晉】   經十有三年春晉侯使郤錡來乞師三月公如京師夏五月公自京師遂㑹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 秋七月公至自伐秦【傳見晉】   經十有四年春王正月 秋叔孫僑如如齊逆女九月僑如以夫人婦姜氏至自齊   傳十四年秋宣伯如齊逆女稱族尊君命也九月僑知以夫人婦姜氏至自齊舍族尊夫人也【不稱叔孫】故君子曰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汙懲惡而勸善非聖人誰能脩之【新注此得春秋之㫖但於此舉例不當耳】   劉敞曰稱族尊君命舎族尊夫人非也一事而再見者卒名之此春狄之常耳非為尊君命故氏尊夫人故舍族也   經十有五年春三月乙巳仲嬰齊卒【無傳襄仲子公孫歸父弟宣十八年逐東門氏既而又使嬰齊紹其後曰仲氏】癸丑公㑹晉侯衛侯鄭伯曹伯宋世子成齊國佐邾人同盟于戚【傳見晉】公至自㑹【無傳】 冬十有一月叔孫僑如㑹晉士變齊髙無咎宋華元衛孫林父鄭公子鰌邾人㑹呉于鍾離【詳見呉】許遷于葉經十有六年春王正月雨水氷 夏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無傳】晉侯使欒黶來乞師 秋公㑹晉侯齊侯衛侯宋華元邾人于沙隨不見公公至自㑹【無傳】公㑹尹子晉侯齊國佐邾人伐鄭【傳見晉】九月晉人執季孫行父舍之于苕丘 冬十月乙亥叔孫僑如出奔齊十有二月乙丑季孫行父及晉郤犫盟于扈 公至自㑹乙酉刺公子偃   傳十六年春晉厲公將伐鄭使欒黶來乞師孟獻子曰有勝矣六月甲午晦晉楚戰于鄢陵戰之日齊國佐髙無咎至于師衛侯出于衛公出于壞隤 宣伯通於穆姜【成公母】欲去季孟而取其室【季文子孟獻子】將行【公與晉㑹】穆姜送公而使逐二子公以晉難告曰請反而聽命姜怒公子偃公子鉏【公庶弟】趨過指之曰女不可是皆君也【言欲廢公更立】公待于壞隤申宫儆備設守而後行是以後【後晉楚戰期】使孟獻子守于公宫 秋㑹于沙隨宣伯使告郤犫曰魯侯待于壞隤以待勝者【觀晉楚之勝負】郤犫將新軍且為公族大夫以主東諸侯【主膂魯之屬】取貨于宣伯而訴公于晉侯晉侯不見公 七月公㑹尹武公及諸侯伐鄭將行姜又命公如初【復欲使公逐季孟】公又申守而行宣伯使告郤犫曰魯之有季孟猶晉之有欒范也政令於是乎成今其謀曰晉政多門不可從也寧事齊楚有亡而已蔑從晉矣若欲得志於魯請止行父【季文子】而殺之我斃蔑也【孟獻子時留守公宫】而事晉蔑有貳矣魯不貳小國必睦不然歸必叛矣 九月晉人執季文子于苕丘公還待于鄆使子叔聲伯請季孫于晉郤犫曰苟去仲孫蔑而止季孫行父吾與子國親於公室對曰僑如之情子必聞之矣【閒其淫慝情】若去蔑與行父是大棄魯國而罪寡君也若猶不棄而恵徼周公之福使寡君得事晉君則夫二人者魯國社稷之臣也若朝亡之魯必夕亡以魯之密邇仇讎亡而為讎治之何及郤犫曰吾為子請邑對曰嬰齊魯之常也敢介大國以求厚焉承寡君之命以請若得所請吾子之賜多矣又何求范文子謂欒武子曰季孫於魯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可不謂忠乎信䜛慝而棄忠良若諸侯何子叔嬰齊奉君命無私謀國家不貳圖其身不忘其君若虚其請是棄善人也子其圖之乃許魯平赦季孫 冬十月出叔孫僑如而盟之僑如奔齊【諸大夫共盟以僑如為戒】十二月季孫及郤犫盟于扈歸刺公子偃召叔孫豹于齊而立之齊聲孟子通僑如使立於高國之間僑如曰不可以再罪奔衛亦間於卿   經十有七年夏公㑹尹子單子晉侯齊侯宋公衛侯曹伯邾人伐鄭六月乙酉同盟于柯陵【傳見晉】 秋公至自㑹【無傳】九月辛丑用郊【無傳】 冬公㑹單子晉侯宋公衛侯曹伯齊人邾人伐鄭【傳見鄭】十有一月公至自伐鄭【無傳】壬申公孫嬰齊卒于貍脤十有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無傳】傳十七年冬諸侯伐鄭十一月諸侯還初聲伯【子叔嬰齊】夢涉洹【音桓】或與已瓊瑰食之泣而為瓊塊盈其懷從而歌之曰濟洹之水贈我以瓊瑰歸乎歸乎瓊瑰盈吾懷乎懼不敢占也還自鄭壬申至于貍脤而占之曰余恐死故不敢占也今衆繁而從余三年矣無傷也言之之莫【音暮】而卒   經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如晉【經闕月】 夏公至自晉晉使士匄來聘 秋杞伯來朝八月邾子來朝【傳見杞邾】築鹿囿 己丑公薨于路寢 冬晉侯使士魴來乞師十有二月仲孫蔑㑹晉侯宋公衛侯邾子齊崔杼同盟于虚朾丁未葬我君成公   傳十八年春二月晉悼公立公如晉朝 夏六月公至自晉晉范宣子來聘且拜朝也 秋八月築鹿囿書不時也 己丑公薨于路寢言道也【道者薨之道】 冬十一月晉士魴來乞師【將救楚伐宋】季文子問師數于臧武仲對曰伐鄭之役知伯實來下軍之佐也今彘季【士魴】亦佐下軍如伐鄭可也【伐鄭在十七年】事大國無失班爵而加敬焉禮也從之 十二月孟獻子㑹于虚朾謀救宋也孟獻子請于諸侯而先歸㑹葬 丁未葬我君成公書順也【薨于路寢五月而葬國家安静世適承嗣故曰書順也新注以魯十二公觀之隱桓閔被弑僖公薨于小寢文公薨于臺下皆薨不得逍也莊宣雖薨于路寢莊則子般弑宣則歸父出奔惟成公薨葬得禮】   春秋分記卷四十九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五十     宋 程公說 撰内魯第四   襄公   襄公【諡灋因事有功曰襄】   【名午成公太子定姒所生在位三十一年薨】   經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無傳公年四歳】仲孫蔑㑹晉欒黶宋華元衛寗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圍宋彭城【傳見宋】夏晉韓厥帥師伐鄭仲孫蔑㑹齊崔杼曹人邾人杞人次于鄫【傳見齊】秋九月邾子來朝冬衛侯使公孫剽來聘晉侯使荀罃來聘傳元年秋九月邾子【宣公】來朝禮也冬衛子叔晉知武子來聘禮也凡諸侯即位小國朝之大國聘焉以繼好結信謀事補闕禮之大者也   經二年春王正月夏五月庚寅夫人姜氏薨秋七月仲孫蔑㑹晉荀罃宋華元衛孫林父曹人邾人于戚己丑葬我小君齊姜叔孫豹如宋冬仲孫蔑㑹晉荀罃齊崔杼宋華元衛孫林父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于戚遂城虎牢【以偪鄭傳並見晉】   傳二年夏齊姜薨 初穆姜使擇美檟以自為櫬與頌琴季文子取以葬君子曰非禮也禮無所逆婦養姑者也虧姑以成婦逆莫大焉【穆姜成公母齊姜成公婦】詩曰其惟哲人告之話言順德之行【抑詩】季孫於是為不哲矣且姜氏君之妣也詩曰為酒為醴烝甽祖妣以洽百禮降福孔偕【豐年】齊侯使諸姜宗婦來送葬秋穆叔聘于宋通嗣君也經三年春公如晉夏四月壬戌公及晉侯盟于長樗公至自晉【無傳】六月公會單子晉侯宋公衛侯鄭伯莒子邾子齊世子光己未同盟于雞澤戊寅叔孫豹及諸侯之大夫及陳袁僑盟【傳見晉】秋公至自會【無傳】   傳三年春公如晉始朝也夏盟于長樗孟獻子相公稽首知武子曰天子在而君辱稽首寡君懼矣【稽首事天子禮】孟獻子曰以敝邑介在東表宻邇仇讐寡君將君是望敢不稽首   經四年夏叔孫豹如晉秋七月戊子夫人姒氏薨八月辛亥葬我小君定姒冬公如晉   傳四年夏穆叔如晉報知武子之聘也晉侯【悼公】享之金奏肆夏之三不拜【周禮以鐘鼔奏九夏其二曰肆夏】工歌文王之三又不拜【大雅之首文王大明緜】歌鹿鳴之三三拜【小雅之首鹿鳴四牡皇皇若華 詩見禮樂書】秋定姒薨【成公妾襄公母】不殯于廟無櫬不虞匠慶謂季文子曰子為正卿而小君之喪不成不終君也君長誰受其咎 初季孫為已樹六檟於蒲圃東門之外匠慶請木季孫曰略【不以道取為略】匠慶用蒲圃之檟季孫不御【正也】君子曰志所謂多行無禮必自及也其是之謂乎 冬公如晉聴政【貢賦多少之政】晉侯享公公請屬鄫晉侯不許孟獻子曰以寡君之宻邇於仇讐而願固事君無失官命鄫無賦於司馬為執事朝夕之命敝邑敝邑褊小闕而為罪寡君是以願借助焉晉侯許之 十月邾人莒人伐鄫臧紇救鄫侵邾敗於狐駘國人逆喪者皆髽【側切】魯於是乎始髽【髽麻髮合結也遭喪多故不能備㐫服髽而已】國人誦之曰臧之狐裘【紇時服狐裘】敗我於狐駘我君小子朱儒是使朱儒朱儒使我敗於邾【襄公幼弱故曰小子臧紇短小故曰朱儒敗不書魯人諱之紇臧武仲】經五年春公至自晉 夏鄭伯使公子發來聘【傳見鄭】叔孫豹鄫世子巫如晉 仲孫蔑衛孫林父㑹吳于善道【傳見吳】秋大雩 公㑹晉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齊世子光吳人鄫人于戚【傳見吳】公至自會【無傳】冬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齊世子光救陳【傳見晉】十有二月公至自救陳【無傳】辛未季孫行父卒傳五年春公至自晉夏穆叔覿鄫大子于晉以成屬鄫秋大雩旱也九月盟于戚穆叔以屬鄫為不利使鄫   大夫聴命于會【鄫與莒有忿魯不能救】 冬季文子卒大夫入斂公在位宰庀家器為葬備無衣帛之妾無食粟之馬無藏金玉無重器備君子是以知季文子之忠於公室也相三君矣而無私積可不謂忠乎   公說論曰魯公室失政自宣公始季氏專魯自文子始春秋傷焉如曰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言自宣失政至成襄昭定而魯訖不振左氏乃以為季文子相三君而無私積可不謂忠乎三君者指宣成襄也魯國之政季氏專之魯國之民季氏有之而曽謂其家無私積哉盖左氏之嗜誣斯人也已吾無取乎爾也   經六年夏宋華弱來奔秋滕子來朝【傳見宋膝】莒人滅鄫冬叔孫豹如邾季孫宿如晉   傳六年秋莒人滅鄫鄫恃賂也【鄫有貢賦之賂在魯恃之而慢莒】冬穆叔如邾聘且脩乎【平四年狐駘戰】晉人以鄫故來討曰何故亡鄫季武子如晉見且聴命   經七年春郯子來朝【傳見郯】夏四月三卜郊不從乃免牲小邾子來朝【傳見小邾】城費 秋季孫宿如衛 八月螽【無傳】冬十月衛侯使孫林父來聘壬戌及孫林父盟 十有二月公會晉侯宋公陳侯衛侯曹伯莒子邾子于鄬【傳見晉】傳七年夏四月三卜郊不從乃免牲孟獻子曰吾乃今而後知有卜筮夫郊祀后稷以祈農事也是故啓蟄而郊郊而後耕今既耕而卜郊宜其不從也【啓蟄夏正建寅之月耕謂春分】南遺為費宰【費季氏邑】叔仲昭伯【惠伯之孫】為隧正【主役徒】欲善季氏而求媚於南遺謂遺請城費吾多與而役故季氏城費秋季武子如衛報子叔之聘且辭緩報非貳也【子叔聘在元年】冬十月衛孫文子來聘且拜武子之言而尋孫桓子之盟【在成三年】   經八年春王正月公如晉夏季孫宿㑹晉侯鄭伯齊人宋人衛人邾人于邢丘公至自晉【無傳】莒人伐我東鄙秋九月大雩 冬晉侯使士匄來聘   傳八年春公如晉朝且聴朝聘之數夏五月甲辰㑹于邢丘以命朝聘之數使諸侯大夫聴命   公說曰邢丘之會公在晉晉侯不與公會而與季孫宿政在季氏故也   莒人伐我東鄙以疆鄫田 秋九月大雩旱也 冬晉范宣子來聘且拜公之辱告將用師于鄭公享之【詳見晉】經九年夏季孫宿如晉 五月辛酉夫人姜氏薨秋八月癸未葬我小君穆姜【無傳四月而葬速】冬公會晉侯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伐鄭十有二月同盟于戲【詳見晉】   傳九年夏季武子如晉報宣子之聘也 穆姜薨於東宫【穆姜淫僑如故使徙居東宫見成十六年】始徃而筮之遇艮之八【艮下艮上艮周禮大卜掌三易然則雜用連山歸藏周易三易皆以七八為占故言遇艮之八】史曰是謂艮之隨【震下兌上隋史疑古易遇八為不利故更以周易占變爻得隨卦而論之】隨其出也君必速出姜曰亡是於周易曰隨元亨利貞无咎元體之長也亨嘉之會也利義之和也貞事之幹也體仁足以長人嘉徳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然故不可誣也是以雖隨无咎今我婦人而與於亂固在下位而有不仁不可謂元不靖國家不可謂亨作而害身不可謂利棄位而姣【淫别名户交切】不可謂貞有四德者隨而无咎我皆無之豈隨也哉我則取惡能无咎乎必死於此弗得出矣   論艮之八   公說曰易有四象六七八九七八為少少為定位此不變者也六九為老老為變爻此變者也歸藏連山用七八易用六九而七八亦在其中變者以不變者為基不變者以變者為用今史揲而得艮艮之二爻十有七策是為少隂餘三十有二四四而運得八此為定位故唯二不動斯謂之遇艮之八也餘五位皆九六故反焉主變者五而定者一故以八為占盖卦由老數而舉當曰六以筮由蓍數而舉故斥曰八曰八則明其定位而示其用也艮之六二曰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史以為東宫實幽遇此不利故從變爻而占苟以恱姜也何則卦以少為主若定者五而變者一即宜曰之某卦觀之否師之臨是也今變者五定者一宜從少占懼不吉而更之故曰是謂艮之隨是謂云者遷就其說也而杜以為雜用三易烏知少隂四八之數乎   論文言   公說曰文言者文其言也猶序彖說卦之類古有是言或文王或周公之辭孔子因其言而文之傳曰言之不文行而不逺故曰文言按左氏成十六年穆姜徃東宫筮之襄二十一年孔子生上距穆姜二十四年穆姜時雖已誦隨繇之辭因就及乾卦文言然其言與今易稍異删改者二増益者六如易體為善易德為㑹所謂非聖人莫能脩之於此可見則古有是言孔子文之盖信然矣先儒歐陽不信文言為孔子作是知其一而未知其二也   冬十二月晉師侵鄭還公送晉侯晉侯以公宴于河上問公年季武子對曰會于沙隨之歳寡君以生【成十六年】晉侯曰十二年矣是謂一終君可以冠矣曰諾公還及衛冠于成公之廟【詳見禮樂書】   經十年春公會晉侯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會吳于柤【傳見晉】夏公至自會【無傳】秋莒人伐我東鄙公會晉侯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子齊世子光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傳見晉】冬公至自伐鄭【無傳】   傳十年夏㑹于柤晉伐偪陽孟氏之臣秦菫父輦重如役【菫父孟獻子家臣步挽重車以從師】偪陽人啓門諸侯之士門焉【見門開故攻之】縣門發郰人紇抉之以出門者【諸侯之士在門内者紇仲尼父】狄虒彌建大車之輪而蒙之以甲以為櫓【狄虒彌魯人】左執之右拔㦸以成一隊孟獻子曰詩所謂有力如虎者也主人縣布菫父登之及堞而絶之【偪陽人縣布以試外勇者】隊則又縣之蘇而復上者三主人辭焉乃退帶其斷以徇於軍三日師歸孟獻子以秦菫父為右【嘉其勇力】生秦丕兹事仲尼秋七月楚子囊鄭子耳侵我西鄙九月莒人間諸侯之有事也【討鄭之事】伐我東鄙   經十有一年春王正月作三軍【増立中軍萬二于五百人為軍】夏四月四卜郊不從乃不郊公會晉侯宋公衛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秋七月己未同盟于亳城北【傳見晉】公至自伐鄭【無傳】公會晉侯宋公衛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膝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會于蕭魚【傳見晉】公至自會【無傳】   傳十一年春季武子將作三軍告叔孫穆子曰請為三軍各征其軍穆子曰政將及子子必不能武子固請之穆子曰然則盟諸【穆子知季氏將復變易故盟之】乃盟諸僖閎詛諸五父之衢正月作三軍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三子各毁其乘季氏使其乘之人以其役邑入者無征【使軍乘之人入季氏者無公征】不入者倍征【不入季氏使公家倍征之】孟氏使半為臣若子若弟【四分其乘之人三歸公而取其一】叔孫氏使盡為臣【盡取子弟以父兄歸公】不然不舍【此三家盟訊之本言】   經十有二年春王三月莒人伐我東鄙圍台季孫宿帥師救台遂入鄆夏晉侯使士魴來聘冬公如晉   傳十二年夏晉士魴來聘且拜師秋吳子壽夢卒臨於周廟禮也【文王廟也周公出文王故魯立其廟也】凡諸侯之喪異姓臨於外【於城外向其國】同姓於宗廟【所出王之廟】同宗於祖廟【始封君之廟】同族於禰廟【父廟也同族謂高祖以下】是故魯為諸姬臨於周廟【諸姬同姓國】為邢凡蔣茅胙祭臨於周公之廟【即祖廟也六國皆周公之支子别封為國其祖周公新注諸侯不得祖天子今魯有文王廟亦僣矣】冬公如晉朝且拜士魴之辱禮也   趙氏辨疑曰大國使聘即須自徃拜之是公無寧嵗也徃而云禮也一何繆乎   經十有三年春公至自晉夏取邿【傳見邿】冬城防   傳十三年春公至自晉孟獻子書勞于廟禮也 冬城防書事時也於是將早城臧武仲請俟畢農事禮也經十有四年春王正月季孫宿叔老會晉士匄齊人宋人衛人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會吳于向二月乙未朔日有食之【無傳】夏四月叔孫豹會晉荀偃齊人宋人衛北宫括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伐秦莒人侵我東鄙冬季孫宿會晉士匄宋華閱衛孫林父鄭公孫蠆莒人邾人于戚【傳並見晉】   傳十四年春會于向於是子叔齊子為季武子介以會自是晉人輕魯幣而益敬其使【新注賢魯使而減輕其幣】   經十有五年春宋公使向戍來聘二月己亥及向戍盟于劉夏齊侯伐我北鄙圍成公救成至遇【無傳】季孫宿叔孫豹帥師城成郛【備齊】秋八月丁巳日有食之【無傳】邾人伐我南鄙   傳十五年春宋向戍來聘且尋盟【執二年豹之聘尋十一年亳之盟】見孟獻子尤【責也】其室曰子有令聞而美其室非所望也對曰我在晉吾兄為之毁之重勞且不敢間 夏齊侯圍成貳於晉故也於是乎城成郛 秋邾人伐我南鄙使告于晉   經十有六年春三月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溴梁戊寅大夫盟齊侯伐我北鄙夏公至自會五月甲子地震【無傳】叔老㑹鄭伯晉荀偃衛甯殖宋人伐許秋齊侯伐我北鄙圍郕大雩【無傳】冬叔孫豹如晉   傳十六年秋齊侯圍郕孟孺子速【獻子子】徼之齊侯曰是好勇去之以為之名速遂塞海陘而還 冬穆叔如晉聘且言齊故【言齊再伐魯】晉人曰以寡君之未禘祀【喪終吉祭】與民之未息【新伐許及楚】不然不敢忘穆叔曰以齊人之朝夕釋憾於敝邑之地是以大請敝邑之急朝不及夕引領西望曰庶幾乎比執事之閒【音閑】恐無及也見中行獻子賦圻父【掌封畿之兵甲】獻子曰偃知罪矣敢不從執事以同恤社稷而使魯及此見范宣子賦鴻雁之卒章【維此哲人謂我劬勞】宣子曰匄在此敢使魯無鳩乎【集也】   經十有七年秋齊侯伐我北鄙圍桃髙厚帥師伐我北鄙圍防 九月大雩【無傳】冬邾人伐我南鄙   傳十七年齊人以其未得志于我故秋齊侯伐我北鄙圍桃高厚圍臧紇于防師自陽關逆臧孫至于旅松郰叔紇臧疇臧賈帥甲三百宵犯齊師送之而復【夜送臧紇于旅松而復還守防】齊師去之【失臧紇故】齊人獲臧堅【紇之族】齊侯使夙沙衛唁之且曰無死【使無自殺】堅稽首曰拜命之辱抑君賜不終姑又使其刑臣禮於士以杙抉其傷而死【沙衛奄人抉烏穴反】冬邾人伐我南鄙為齊故也【齊未得志於魯邾助之】   經十有八年春白狄來 秋齊師伐我北鄙冬十月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同圍齊【傳見齊】   傳十八年秋齊侯伐我北鄙冬十月會于魯濟謀伐齊齊侯禦諸平隂丙寅晦齊師夜遁 十二月東侵及濰南及沂【詳見齊】   經十有九年春王正月諸侯盟于祝柯 晉人執邾子公至自伐齊 取邾田自漷水 季孫宿如晉秋八   月丙辰仲孫蔑卒【無傳】冬城西郛 叔孫豹會晉士匄于柯 城武城   傳十九年春諸侯還自泝上盟于督揚【祝柯】曰大毋侵小執邾悼公以其伐我故【在十七年】遂次于泗上疆我田取邾田自漷水歸之于我   季武子如晉拜師晉侯享之季武子以所得於齊之兵作林鐘而銘魯功焉臧武仲謂季孫曰非禮也夫銘天子令德諸侯言時計功大夫稱伐今稱伐則下等也【從大夫功】計功則借人也【借晉力】言時則妨民多矣何以為銘且夫大伐小取其所得以作彛器銘其功烈以示子孫昭明德而懲無禮也今將借人之力以救其死若之何銘之小國幸於大國而昭所獲焉以怒之亡之道也 冬城西郛懼齊也齊及晉平盟于大隧故穆叔會范宣子于柯穆叔歸曰齊猶未也不可以不懼乃城武城經二十年春王正月辛亥仲孫速會莒人盟于向【傳見莒】夏六月庚申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膝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于澶淵【傳見齊】秋公至自會【無傳】仲孫速帥師伐邾【傳見邾】叔老如齊冬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無傳】季孫宿如宋   傳二十年秋齊子初聘于齊禮也【齊魯有怨今始復通】冬季武子如宋報向戍之聘也【十五年】褚師段逆之以受享賦常棣之七章以卒【妻子好合如鼔瑟琴】宋人重賄之歸復命公享之賦魚麗之卒章【物其有矣維其時矣】公賦南山有臺【樂得賢也】武子去所曰臣不堪也   經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公如晉 邾庶其以漆閭丘來奔【傳見邾】夏公至自晉 秋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無傳】曹伯來朝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于商任【傳見曹晉】   傳二十一年春公如晉拜師及取邾田也 邾庶其以漆閭丘來奔【邾大夫】季武子以公姑姊妻之皆有賜於其從者於是魯多盜季孫謂臧武仲曰子盍詰盜武仲曰不可詰也紇又不能季孫曰我有四封而詰其盜何故不可子為司寇將盜是務去若之何不能武仲曰子召外盜而大禮焉何以止吾盜子為正卿而來外盜使紇去之將何以能庶其竊邑於邾以來子以姬氏妻之而與之邑其從者皆有賜焉若大盜禮焉以君之姑姊與其大邑其次皁牧輿馬其小者衣裳劍帶是賞盜也賞而去之其或難焉紇也聞之在上位者洒濯其心【新注滌濯其私心】壹以待人軌度其信可明徵也而後可以治人夫上之所為民之歸也上所不為而民或為之是以加刑罰焉而莫敢不懲若上之所為而民亦為之乃其所也又可禁乎夏書曰念兹在兹釋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將謂由已壹也信由已壹而後功可念也庶其非卿也以地來雖賤必書重地也   經二十有二年春王正月公至自㑹【無傳】秋七月辛酉叔老卒冬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沙隨【傳見晉】公至自會【無傳是年孔子生】傳二十二年春臧武仲如晉雨過御叔【魯御邑大夫】御叔在其邑將飲酒曰焉用聖人【武仲多知人謂之聖】我將飲酒而已雨行何以聖為穆叔聞之曰不可使也而傲使人國之蠧也令倍其賦   經二十有三年春王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夏邾畀我來奔【無傳】秋八月叔孫豹帥師救晉次于雍榆【欒盈之難】己夘仲孫速卒 冬十月乙亥臧孫紇出奔邾   傳二十三年秋八月季武子無適子公彌長【公鉏】而愛悼子【紇】欲立之訪於申豐曰彌與紇吾皆愛之欲擇才焉而立之申豐趨退歸盡室將行【季氏屬大夫】他日又訪焉對曰其然將具敝車而行乃止【止不立紇】訪於臧紇臧紇曰飲我酒吾為子立之季氏飲大夫酒臧紇為客既獻臧孫命北面重席新樽絜之召悼子降逆之大夫皆起【臧孫下迎悼子】及旅而召公鉏使與之齒【使從庶子之禮列在悼子之下】季孫失色【恐公鉏不從】季氏以公鉏為馬正愠而不出閔子馬見之曰子無然禍福無門唯人所召為人子者患不孝不患無所敬共父命何常之有若能孝敬富倍季氏可也姦囘不軌禍倍下民可也公鉏然之敬共朝夕恪居官次季孫喜使飲己酒而以具徃盡舍旃故公鉏氏富又出為公左宰【出季氏家臣仕於公】孟孫惡臧孫季孫愛之【愛成己志】孟氏之御騶豐㸃好羯也【羯孟莊子之庶子孺子秩之弟孝伯】曰從余言必為孟孫【為孟孫後】再三云羯從之孟莊子疾豐㸃謂公鉏苟立羯請讐臧氏【使孟氏與公鉏共憎臧孫】公鉏謂季孫曰孺子秩固其所也若羯立則季氏信有力於臧氏矣【臧氏因季孫之欲而為定之猶為有力今若専立孟氏之少則季孫有力過於臧氏】弗應己夘孟孫卒公鉏奉羯立于户側季孫至入哭而出臧孫入哭甚哀多涕出其御曰孟孫之惡子也而哀如是季孫若死其若之何臧孫曰季孫之愛我疾疢也【常志相順從身之害疢恥刃切】孟孫之惡我藥石也美疢不如惡石夫石猶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孟孫死吾亡無日矣孟氏閉門告於季孫曰臧氏將為亂不使我【欲為公鉏讐臧氏】季孫不信臧孫聞之戒冬十月孟氏將辟藉除於臧氏【辟穿臧也於臧氏借人除道】臧孫使正夫助之除於東門甲從已而視之【畏孟氏故從甲】孟氏又告季孫季孫怒命攻臧氏【見其有甲故】乙亥臧紇斬鹿門之關以出奔邾初臧宣叔娶于鑄生賈及為而死繼室以其姪穆姜   之姨子也生紇長於公宫姜氏愛之故立之臧賈臧為出在鑄臧武仲自邾使告臧賈且致大蔡焉【新注大蔡是寳亦非大夫所藏】曰紇不佞失守宗祧敢告不弔紇之罪不及不祀子以大蔡納請其可賈曰是家之禍也非子之過也賈聞命矣再拜受使為以納請【賈為已請】遂自為也【為自為請】臧孫如防【臧孫邑】使來告曰紇非能害也知不足也非敢私請苟守先祀無廢二勲【文仲宣叔新注僖二十六年臧文仲以楚師伐齊取穀成二年宣叔以晉師伐齊取汶陽是為二勲】敢不避邑乃立臧為臧紇致防而奔齊其人曰其盟我乎臧孫曰無辭【廢長立少季孫所忌故謂無辭以罪已】將盟臧氏季孫召外史掌惡臣而問盟首焉對曰盟東門氏也曰毋或如東門遂不聴公命殺適立庶【公子遂殺惡而立宣公】盟叔孫氐也曰毋或如叔孫僑如欲廢國常蕩覆公室【謂譛公與季孟於晉】季孫曰臧孫之罪皆不及此孟椒曰盍以其犯門斬關季孫用之乃盟臧氏曰毋或如臧孫紇干國之紀犯門斬關臧孫聞之曰國有人焉誰居【音基】其孟椒乎 齊侯將為臧紇田臧孫聞之見齊侯與之言伐晉【時齊侯方伐晉歸自道伐晉之功】對曰多則多矣抑君似鼠夫鼠晝伏夜動不穴於寢廟畏人故也今君聞晉之亂而後作焉【晉有欒盈之難】寧將事之非鼠何如乃弗與田仲尼曰知之難也有臧武仲之知而不容於魯國抑有由也作不順而施不恕也夏書曰念兹在兹順事恕施也【新注論語臧武仲以防求為後於魯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經二十四年春叔孫豹如晉仲孫羯帥師侵齊【為晉故】秋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既大水八月癸巳朔日有食之【無傳】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膝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夷儀【詳見晉】冬公至自會【無傳】叔孫豹如京師大饑【無傳】   傳二十四年春穆叔如晉范宣子逆之問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謂也穆叔未對宣子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晉主夏盟為范氏其是之謂乎穆叔曰以豹所聞此之謂世禄非不朽也魯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謂乎豹聞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乆不廢此之謂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絶祀無國無之禄之大者不可謂不朽冬穆叔如周聘王嘉其有禮也賜之大路   經二十有五年春齊崔杼帥師伐我北鄙【傳見齊】夏五月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膝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夷儀【傳見晉】秋公至自會【無傳】   經二十有六年夏晉侯使荀吳來聘公會晉人鄭良霄宋人曹人于澶淵秋晉人執衛甯喜【傳見衛】   經二十七年春齊侯使慶封來聘夏叔孫豹會晉趙武楚屈建蔡公孫歸生衛石惡陳孔奂鄭良霄許人曹人于宋狄七月辛巳豹及諸侯之大夫盟于宋【傳見晉】冬十有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傳二十七年冬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辰在申司歴過也再失閏矣【新注姜岌曰交會應在此月不為再失閈也】   經二十有八年春無冰【傳見宋】夏邾子來朝【傳見邾】秋八月大雩仲孫羯如晉 冬齊慶封來奔【傳見齊】十有一月公如楚   傳二十八年秋八月大雩旱也孟孝伯如晉告將為宋之盟故如楚也【宋之盟晉楚之從交相見在二 七年】冬十二月為宋之盟故公如楚及漢楚康王卒公欲反叔仲昭伯曰我楚國之為豈為一人行也子服惠伯曰君子有逺慮小人從邇飢寒之不恤誰遑其後不如姑歸也叔孫穆子曰叔仲子專之矣子服子始學者也榮成伯曰逺圖者忠也公遂行【從昭伯謀】   經二十有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夏五月公至自楚仲孫羯會晉荀盈齊高止宋華定衛世叔儀鄭公孫段曹人莒人滕人薛人小邾人城杞晉侯使士鞅來聘杞子來盟吳子使札來聘【傳見晉吳】冬仲孫羯如晉   傳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釋不朝正于廟也 夏四月楚康王公送至于西門之外還及方城季武子取卞使公冶問【問公起居】璽書追而與之曰聞守卞者將叛臣帥徒以討之既得之矣敢告公冶致使而退及舍而後聞取卞公曰欲之而言叛祗見疏也公謂公冶曰吾可以入乎對曰君實有國誰敢違君公與公冶冕服固辭强之而後受公欲無入滎成伯賦式㣲乃歸【式㣲胡不歸】五月公至自楚公冶致其邑於季氏而終不入焉【不入季孫家】曰欺其君何必使余季孫見之則言季氏如他日不見則終不言季氏及疾聚其臣曰我死必無以冕服斂非德賞也且無使季氏我 六月范獻子來聘公享之展莊叔執幣射者三耦【二人為耦】公臣不足取於家臣家臣展瑕展玉父為一耦公臣公巫召伯仲顔莊叔為一耦鄫鼔父黨叔為一耦吳公子札來聘見叔孫穆子說之謂穆子曰子其不得死乎好善而不能擇人吾聞君子務在擇人吾子為魯宗卿而任其大政不慎舉何以堪之禍必及子請觀於周樂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幽秦魏唐陳鄶曹【詳見吳】   經三十年春王正月楚子使薳罷來聘秋叔弓如宋宋共姬【傳見宋】   傳三十年冬十月會于澶淵宋災故尤之也不書魯大夫諱之也   經三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夏六月辛巳公薨于楚宫秋九月癸巳子野卒 己亥仲孫羯卒 冬十月滕   子來會癸西我君襄公   傳三十一年春王正月穆叔至自會【澶淵會還】見孟孝伯語之曰趙孟將死矣其語偷不似民主若趙孟死為政者其韓子乎【韓起】吾子盍與季孫言之可以樹善君子也若不樹焉使早備魯【使季子早為魯備】既而政在大夫韓子懦弱大夫多貪求欲無厭齊楚未足與也魯其懼哉孝伯曰人生幾何誰能無偷朝不及夕將安用樹穆叔出而告人曰孟孫將死矣吾語諸趙孟之偷也而又甚焉又與季孫語晉故季孫不從及趙文子卒【昭元年】韓宣子為政魯不堪晉求讒慝多是以有平丘之會【在昭十三年晉人執意如】夏五月公作楚宫【適楚好其宫歸而作之】穆叔曰大誓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君欲楚也夫故作其宫若不復適楚必死是宫也六月辛巳公薨于楚宫叔仲帶竊其拱璧以與御人納諸其懷而從取之由是得罪【得罪於魯人】立胡女敬歸之子子野【敬歸襄公妾】次于季氏秋九月癸巳卒毁也【過哀毁瘠】己亥孟孝伯卒 立敬歸之娣齊歸之子公子稠【昭公名】穆叔不欲曰大子死有母弟則立之無則立長【立庶以年】年鈞擇賢義鈞則卜古之道也非適嗣何必娣之子【子野非適】且是人也居喪而不哀在戚而有嘉容是謂不度不度之人鮮不為患若果立之必為季氏憂武子不聴卒立之比及葬三易衰衰袵如故衰於是昭公十九年矣猶有童心君子是以知其不能終也 冬十月癸酉襄公   春秋分記卷五十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五十一   宋 程公説 撰内魯第五   昭公   昭公【諡法威儀共明曰昭】   【名稠襄公子齊歸所生在位二十五年孫于齊在外七年薨于乾侯共三十二年】   經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無傳】叔孫豹㑹晉趙武楚公子圍齊國弱宋向戍衛齊惡陳公子招蔡公孫歸生鄭罕虎許人曹人于虢三月取鄆秋叔弓帥師疆鄆田傳元年春㑹于虢三月甲辰盟季武子伐莒取鄆莒人告於㑹楚告于晉曰尋盟未退而魯伐莒瀆齊盟請戮其使【時叔孫豹在㑹】樂桓子相趙文子欲求貨于叔孫而為之請使請帶焉【雖指求貨以帶為辭】弗與梁其踁曰貨以藩身子何愛焉叔孫曰諸侯之㑹衛社稷也我以貨免魯必受師是禍之也何衛之為人之有牆以蔽惡也牆之隙壊誰之咎也衛而惡之吾又甚焉【罪甚牆】雖怨季孫魯國何罪【怨其伐莒】叔出季處有自來矣吾又誰怨然鲋也賄弗與不已召使者裂裳帛而與之曰帶其褊矣趙孟聞之曰臨患不忘國忠也【謂言魯國何罪】思難不越官信也【謂言叔出季處】圖國忘死貞也【謂不以貨免】謀主三者義也有是四者又可戮乎乃請諸楚曰魯雖有罪其執事不避難畏威而敬命矣子若免之以勸左右可也若子之羣吏處不辟汚出不逃難其何患之有患之所生汚而不治難而不守所由來也能是二者又何患焉不靖其能其誰從之魯叔孫豹可謂能矣請免之以靖能者子㑹而赦有罪【不伐魯】又賞其賢【赦叔孫】諸侯其誰不欣焉望楚而歸之視逺如邇疆埸之邑一彼一此何常之有王伯之令也【言三王五伯有令徳時】引【正也】其封疆而樹之官舉之表旗而著之制令【旌旗以表貴賤為諸侯作制度法令使不相侵犯】過則有刑猶不可壹於是乎虞有三苗夏有觀扈商有姺邳周有徐奄自無令王諸侯逐進狎主齊盟其又可壹乎恤大舍小足以為盟主又焉用之封疆之削何國蔑有主齊盟者誰能辯【治也】焉吳濮有釁楚之執事豈其顧盟莒之疆事楚勿與知諸侯無煩不亦可乎莒魯爭鄆為日乆矣苟無大害於其社稷可無亢【禦也】也去煩宥善莫不競勸子其圖之固請諸楚楚人許之乃免叔孫夏四月叔孫歸曾夭御季孫以勞之旦及日中不出曾夭謂曾阜【叔孫家臣】曰旦及日中吾知罪矣魯以相忍為國也忍其外不忍其内焉用之【欲受楚戮是忍其外日中不出是不忍其内】阜曰數月於外一旦於是庸何傷賈而欲贏而惡囂乎【言如商賈求贏利不得惡喧囂之聲】阜謂叔孫曰可以出矣叔孫指楹曰雖惡是其可去乎乃出見之 秋叔弓帥師疆鄆田因莒亂也【時莒展輿奔吳】   經二年春晉侯使韓起來聘夏叔弓如晉冬公如晉至河乃復季孫宿如晉   傳二年春晉侯使韓宣子來聘且告為政而來見禮也【代趙武為政】觀書於太史氏見易象與魯春秋曰周禮盡在魯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徳與周之所以王也公享之季武子賦緜之卒章【取文王有四臣能綿綿致興盛】韓子賦角弓【兄弟昏姻無胥逺矣】季武子拜曰敢拜子之彌縫敝邑寡君有望矣武子賦節之卒章【式訛爾心以畜萬邦】既享宴于季氏有嘉樹焉宣子譽之武子曰宿敢不封殖此樹以無忘角弓遂賦甘棠【以宣子比召公】宣子曰起不堪也無以及召公 夏叔弓聘于晉報宣子也晉侯使郊勞辭曰寡君使弓來繼舊好固曰女無敢為賔徹命於執事敝邑矣敢辱郊使請辭致館辭曰寡君命下臣來繼舊好好合使成臣之禄也敢辱大館叔向曰子叔子知禮哉吾聞之曰忠信禮之器也卑讓禮之宗也辭不忘國忠信也先國後己卑讓也詩曰敬慎威儀以近有德夫子近德矣   經三年夏叔弓如滕秋小邾子來朝【傳見小邾】八月大雩冬大雨雹【無傳】   傳三年夏五月叔弓如滕子服椒為介及郊遇懿伯【椒叔父】之忌敬子【叔弓】不入【叔弓禮椒為之辟仇】惠伯曰公事有公利無私忌椒請先入乃先受館敬子從之秋八月大雩旱也經四年春王正月大雨雹九月取鄫冬十有二月乙夘叔孫豹卒   傳四年春王正月大雨雹季武子問於申豐曰雹可禦乎對曰聖人在上無雹雖有不為災古者日在北陸而藏冰【夏十二月日在虚危冰堅而藏】西陸朝覿而出之【夏三月日在昴畢蟄蟲出而用冰】其藏冰也深山窮谷固隂沍寒於是乎取之其出之也朝之禄位賔食喪祭於是乎用之其藏之也黒牡秬黍以享司寒其出之也桃弧棘矢以除其災其出入也時食肉之禄冰皆與焉大夫命婦喪浴用冰祭寒而藏之【享司寒】獻羔而啓之【二月春分獻羔祭韭】公始用之火出而畢賦【火星昏見東方謂三月四月中】自命夫命婦至於老疾無不受冰山人【虞官】取之縣人【遂屬】傳之輿人納之人藏之夫冰以風壯【因風壯而堅壯】而以風出【順春風而散用】其藏之也周【宻也】其用之也徧【及老疾】則冬無愆陽夏無伏隂春無凄風秋無苦雨雷出不震無菑霜雹癘疾不降民不夭札今藏川池之冰棄而不用風不越而殺雷不發而震雹之為菑誰能禦之七月之卒章藏冰之道也【豳風卒章曰二之日鑿冰沖沖謂十二月鑿而取之三之日納于凌隂凌隂冰室也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謂二月春分蚤開冰室以薦宗廟】秋九月取鄫言易也初穆子去叔孫氏及庚宗【成十六年辟僑如之難奔齊】遇婦人使私為食而宿焉問其行告之故哭而送之適齊娶於國氏生孟丙仲壬夢天壓已弗勝【穆子夢】顧而見人黒而上僂【肩傴僂】深目而豭喙【口象猪豭音加】號之曰牛助余乃勝之旦而皆召其徒無之且曰志之及宣伯奔齊饋之【宣伯僑如穆子之兄成十六年奔齊】宣伯曰魯以先子之故將存吾宗必召女召女何如對曰願之乆矣魯人召之不告而歸既立【在齊生孟丙仲壬魯召立為卿】所宿庚宗之婦人獻以雉問其姓【問有子否姓謂子也】對曰余子長矣能奉雉而從我矣【襄二年豎牛五六歲】召而見之則所夢也未問其名號之曰牛曰唯皆召其徒使視之遂使為豎有寵長使為政【家政】公孫明知叔孫於齊【公孫明齊大夫子明與叔孫相親知】歸未逆國姜【孟仲母】子明取之故怒其子長而後使逆之【子孟丙仲壬】田於丘蕕遂遇疾焉豎牛欲亂其室而有之强與孟盟不可叔孫為孟鍾曰爾未際【孟未與諸大夫相接見】饗大夫以落之既具使豎牛請日【饗日】入弗謁出命之日【詐命日】及賔至聞鐘聲牛曰孟有北婦人之客【北婦人國姜客謂公孫明】怒將徃牛止之賔出使拘而殺諸外【殺孟丙】牛又强與仲盟不可仲與公御萊書觀于公【萊書公御士名仲與之私遊觀於公宫】公與之環使牛入示之【示叔孫】入不示出命佩之【新注古者子受人之物必示其父見内則】牛謂叔孫見仲而何叔孫曰何為【怪牛言】曰不見既自見矣【言仲巳自徃見公】公與之環而佩之矣遂逐之奔齊疾急命召仲牛許而不召杜洩【叔孫氏宰】見告之飢渴授之戈【牛不食叔孫叔孫怒欲使杜洩殺之】對曰求之而至又何去焉豎牛曰夫子疾病不欲見人使寘饋于个而退牛弗進則置虚命徹【寫器令空】十二月癸丑叔孫不食乙夘卒【三日絶糧】牛立昭子而相之【豹庶子叔孫婼】公使杜洩叔孫豎牛賂叔仲昭子【叔仲帶】與南遺【季氏家臣】使惡杜洩於季孫而去之【憎洩不與巳同志】杜洩將以路且盡卿禮【王所賜叔孫車】南遺謂季孫曰叔孫未乗路焉用之且冢卿無路介卿以不亦左乎季孫曰然使杜洩舍路不可曰夫子受命於朝而聘於王【襄二十四年】王思舊勲而賜之路復命而致之君【豹不敢自乘】君不敢逆王命而復賜之使三官書之吾子為司徒實書名【謂季孫】夫子為司馬與工正書服【謂叔孫服車服之器工正所書】孟孫為司空以書勲今死而弗以是棄君命也書在公府而弗以是廢三官也若命服生弗敢服死又不以將焉用之乃使以 季孫謀去中軍豎牛曰夫子固欲去之【誣叔孫以媚季孫】   經五年春王正月舍中軍公如晉夏莒牟夷以牟婁及防兹來奔秋七月公至自晉戊辰叔弓帥師敗莒師于蚡泉【蚡扶粉切】   傳五年春王正月舍中軍卑公室也毁中軍于施氏成諸臧氏【季孫不欲親其議】初作中軍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季氏盡征之【無入於公】叔孫氏臣其子弟【以父兄歸公】孟氏取其半焉【復以子弟之半歸公】及其舍之也四分公室季氏擇二二子各一皆盡征之而貢于公以書使杜洩告於殯【叔孫之柩】曰子固欲毁中軍既毁之矣故告杜洩曰夫子唯不欲毁也故盟諸僖閎詛諸五父之衢【襄十一年】受其書而投之帥士而哭之【痛叔孫見誣】叔仲子謂季孫曰帶受命於子叔孫曰鮮者自西門【不以壽終為鮮西門非魯朝正門】季孫命杜洩【命使從西門】杜洩曰卿喪自朝魯禮也吾子為國政未改禮而又遷之羣臣懼死不敢自也既而行仲至自齊【聞喪而來】季孫欲立之南遺曰叔孫氏厚則季氏薄彼實家亂子勿與知不亦可乎南遺使國人助豎牛以攻諸大庫之庭【攻仲壬也】司宫射之中目而死豎牛取東鄙三十邑以與南遺【取叔氏邑】昭子即位朝其家衆曰豎牛禍叔孫氏使亂大從殺適立庶又披其邑將以赦罪罪莫大焉必速殺之豎牛懼奔齊孟仲之子殺諸塞關之外投其首於寧風【齊地】之棘上仲尼曰叔孫昭子之不勞不可能也【不以立己為功勞】周任有言曰為政者不賞私勞不罰私怨詩云有覺徳行四國順之 初穆子之生也莊叔以周易筮之【穆子父得臣】遇明夷【離下坤上明夷】之謙【艮下坤上謙明夷初九變為謙】以示卜楚丘曰是將行【出奔】而歸為子祀以讒人入其名曰牛卒以餒死明夷日也【離為日夷傷也日明傷】日之數十【甲至癸】故有十時亦當十位自王以下其二為公其三為卿日上其中【日中盛明故以當王】食日為二【公位】旦日為三【卿位】明夷之謙明而未融其當旦乎【離在坤下日在地中之象又變為謙故曰明而未融】故曰為子祀日之謙當鳥故曰明夷于飛【離為日為烏離變為謙】明而未融故曰垂其翼【於日為未融於烏為垂翼】象日之動故曰君子于行當三在旦故曰三日不食【旦位在三又非食時】離火也艮山也離為火火焚山山敗【離艮合體故】於人為言【艮為言】敗言為讒故曰有攸徃主人有言言必讒也純離為牛【易離上離下離畜牝牛吉】世亂讒勝勝將適離故曰其名曰牛謙不足飛不翔垂不峻翼不廣故曰其為子後乎【不逺翔故知不逺去】吾子亞卿也抑少不終【莊叔父子世為亞卿位不足以終盡】公如晉自郊勞至于贈賄無失禮晉侯謂女叔齊曰魯侯不亦善於禮乎對曰魯侯焉知禮公曰何為自郊勞至于贈賄禮無違者何故不知對曰是儀也不可謂禮禮所以守其國行其政令無失其民者也今政令在家【在大夫】不能取也有子家羈弗能用也【懿伯】奸大國之盟陵虐小國【伐莒取鄆】利人之難【徃年莒亂取鄫】不知其私公室四分民食於他【新注古者君養民今民食于他言為三家所有也杜謂魯君與民無異未允】思莫在公不圖其終為國君難將及身不恤其所禮之本末將於此乎在而屑屑焉習儀以亟言善於禮不亦逺乎君子謂叔侯於是乎知禮 夏莒牟夷以牟婁及防兹來奔牟夷非卿而書尊地也莒人愬于晉【愬魯受牟夷】晉侯欲止公范獻子曰不可人朝而執之誘也討不以師而誘以成之惰也為盟主而犯此二者無乃不可乎請歸之間【暇也音閑】而以師討焉乃歸公秋七月公至自晉莒人來討戊辰叔弓敗諸蚡泉   經六年夏季孫宿如晉秋九月大雩冬叔弓如楚傳六年夏季孫宿如晉拜莒田也晉侯享之有加籩武子退使行人告曰小國之事大國也苟免於討不敢求貺得貺不過三獻今豆有加下臣弗堪無乃戾也韓宣子曰寡君以為驩也對曰寡君猶未敢况下臣君之也敢聞加貺固請徹加而後卒事晉人以為知禮重其好貨 秋九月大雩旱也 冬叔弓如楚聘   經七年春王正月暨齊平三月公如楚叔孫婼如齊涖盟【無傳】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秋九月公至自楚冬十有一月癸未季孫宿卒   傳七年春王正月暨齊平齊求之也   劉敞權衡曰左氏曰齊求之也杜云齊伐燕【伐燕在去年末】燕人賂之反從求平也予謂杜氏之説與傳意錯傳所云齊求之者以指齊求與魯為平也其下乃云癸巳齊侯次于虢燕人行成若謂齊已暨燕平則齊侯無縁更進次于虢而燕乃行成也且齊侯伐燕燕人賂之則傳當云燕求之經當書暨燕平不當反云齊求之暨齊平也復以事推之自昭公即位以來未嘗與齊通好此年三月叔孫婼如齊涖盟此則魯與齊平之驗矣亦猶定十一年冬及鄭平叔還如鄭涖盟云其文也其理也其事也三襲焉章灼不疑   楚子成章華之臺願與諸侯落之薳啓彊來召公公將徃夢襄公祖【祖祭道神】梓慎曰君不果行襄公之適楚也夢周公祖而行今襄公實祖君其不行子服惠伯曰行先君未嘗適楚故周公祖以道之襄公適楚矣而祖以道君不行何之三月公如楚鄭伯勞于師之梁孟僖子為介不能相儀及楚不能荅郊勞【詳見楚】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晉士文伯曰魯衛惡之其大咎其衛君乎魯將上卿【詳見晉】晉人來治杞田【前叔侯不盡歸今公適楚晉人恨故復來】季孫將以成與之【孟氏邑本杞田】謝息為孟孫守不可曰人有言曰雖有挈缾之知守不假器禮也【喻小知為人守器猶知不借人】夫子從君而守臣喪邑【僖子從公如楚】雖吾子亦有猜焉【季孫亦將疑我不忠】季孫曰君之在楚於晉罪也又不聽晉魯罪重矣晉師必至吾無以待之不如與之間晉而取諸杞吾與子桃成反誰敢有之是得二成也魯無憂而孟孫益邑子何病焉辭以無山與之萊柞乃遷于桃【謝息遷地】晉人為杞取成 秋九月公至自楚孟僖子病不能相禮【不能相儀答郊勞以此為己病】乃講學之苟能禮者從之及其將死也【二十四年卒傳終言】召其大夫曰禮人之幹也無禮無以立吾聞將有達者曰孔丘【僖子卒時孔子年三十五】聖人【商湯】之後也而滅於宋【孔子六代祖孔父嘉為宋督所殺其子奔魯】其祖弗父何以有宋而授厲公【孔父嘉髙祖適嗣當立以讓厲公】及正考父【何曽系】佐戴武宣【宋君】三命兹益共【三命上卿】故其鼎銘云【考父廟鼎】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於是粥於是以餬余口其共也如是臧孫紇有言曰聖人有明德者若不當世其後必有達人今其將在孔丘乎我若獲没必屬説【敬叔】與何忌【懿子】於夫子使事之【皆僖子子】而學禮焉以定其位故孟懿子與南宫敬叔師事仲尼仲尼曰能補過者君子也詩曰君子是則是傚孟僖子可則傚已矣冬十一月季武子卒   經八年夏叔弓如晉秋蒐于紅大雩【無傳】   傳八年秋大蒐于紅自根牟至于商衛革車千乗經九年春叔弓㑹楚子于陳【傳見陳】秋仲孫貜如齊冬築郎囿   傳九年秋孟僖子如齊殷聘禮也【自叔老聘齊至今二十年禮意乆曠今脩盛聘以無忘舊好故曰禮】冬築郎囿書時也季平子欲其速成也叔孫昭子曰詩曰經始勿亟庶民子來焉用速成其以民也無囿猶可無民其可乎   經十年春王正月秋七月季孫意如叔弓仲孫貜帥師伐莒九月叔孫婼如晉【傳見晉】   傳十年秋七月平子伐莒取郠獻俘始用人於亳社【以人祭商社】臧武仲在齊聞之曰周公其不饗魯祭乎周公饗義魯無義詩曰徳音孔昭視民不佻【偷也】佻之謂甚矣而壹用之將誰福哉   經十有一年春王二月叔弓如宋夏五月甲申夫人歸氏薨大蒐于比蒲仲孫貜㑹邾子盟于祲祥秋季孫意如會晉韓起齊國弱宋華亥衛北宫佗鄭罕虎曹人杞人于厥憖【傳見晉】九月己亥我小君齊歸   傳十一年夏五月齊歸薨【昭公母】大蒐于比蒲非禮也孟僖子㑹邾莊公盟于祲祥脩好禮也 泉丘人有女夢以其帷幕孟氏之廟遂奔僖子其僚從之【鄰女為僚友者隨其奔】盟于清丘之社曰有子無相棄也【二女自盟】僖子使助薳氏之簉【簉副也薳氏女為僖子副妾别居在外故僖子納泉丘人女令副助之】反自祲祥宿於薳氏生懿子及南宫敬叔於泉丘人其僚無子使字敬叔【雙生】秋九月齊歸【昭公母】公不慼晉士之送者歸以語史趙史趙曰必為魯郊【言昭公必出在郊野不能有國】侍者曰何故曰歸姓也不思親祖不歸也叔向曰魯公室其卑乎君有大喪國不廢蒐【大蒐比蒲】有三年之喪而無一日之慼國不恤喪不忌君也君無慼容不顧親也國不忌君君不顧親能無卑乎殆其失國   經十有二年夏宋公使華定來聘【傳見宋】公如晉至河乃復冬十月公子憖出奔齊   傳十二年夏公如晉至河乃復取郠之役【十年】莒人愬于晉晉有平公之喪未之治也故辭公公子憖遂如晉冬十月季平子立而不禮于南蒯【南遺子季氏費邑宰】南蒯謂子仲【公子憖】吾出季氏而歸其室於公子更其位我以費為公臣子仲許之南蒯語叔仲穆子且告之故【叔仲帶子叔仲小】季悼子之卒也叔孫昭子以再命為卿【悼子季武子子平子父】及平子伐莒克之更受三命【十年平子伐莒以功加三命昭子不伐莒亦以例加三命】叔仲子欲構二家謂平子曰三命踰父兄非禮也【言昭子受三命自踰其先人】平子曰然故使昭子【使昭子自貶黜】昭子曰叔孫氏有家禍殺適立庶故婼也及此【禍在四年】若因禍以斃之則聞命矣若不廢君命則固有著矣【位次】昭子朝而命吏曰婼將與季氏訟書辭無頗【普河切】季孫懼而歸罪於叔仲子故叔仲小南蒯公子憖謀季氏憖告公而遂從公如晉南蒯懼不克以費叛如齊子仲還及衛聞亂逃介而先【副使】及河聞費叛遂奔齊南蒯之將叛也其鄉人或知之遇之而歎【過蒯而歎】且言曰恤恤乎湫乎攸乎深思而淺謀邇身而逺志家臣而君圖有人矣哉南蒯枚筮之【不指其事汎卜吉凶】遇坤【坤下坤上坤】之比【坤下坎上比坤六五爻變比】曰黄裳元吉【坤六五爻辭】以為大吉也示子服惠伯曰即欲有事何如惠伯曰吾嘗學此矣忠信之事則可不然必敗外彊内温忠也和以率貞信也【水和而土安正】故曰黄裳元吉黄中之色也裳下之節也元善之長也中不忠不得其色下不共不得其飾事不善不得其極外内倡和為忠率事以信為共供養三徳為善【正直剛克柔克新注剛則仰之柔則進之以志意供給長養使合於中道】非此三者弗當且夫易不可以占險將何事也且可飾乎中美能黄上美為元下美為裳參成可筮猶有闕也筮雖吉未也【新注左氏書卜筮事多子服惠伯之論最正】將適費飲鄉人酒【蒯自其家還適費】鄉人或歌之曰我有圃生之杞乎【言蒯在費欲亂如杞生於囿非宜也】從我者子乎去我者鄙乎倍其鄰者恥乎巳乎巳乎非吾黨之士乎平子欲使昭子逐叔仲小【欲以自解説】小聞之不敢朝昭子命吏謂小待政於朝曰吾不為怨府【言不為季氏逐小生怨】   經十有三年春叔弓帥師圍費秋公㑹劉子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平丘八月甲戌同盟于平丘公不與盟晉人執季孫意如以歸公至自㑹【無傳】冬十月公如晉至河乃復傳十三年春叔弓圍費弗克敗焉平子怒令見費人執之以為囚俘冶區夫曰非也若見費人寒者衣之飢者食之為之令主而共其乏困費來如歸南氏亡矣民將叛之誰與居邑若憚之以威懼之以怒民疾而叛為之聚也若諸侯皆然費人無歸不親南氏將焉入矣平子從之費人叛南氏【費叛南氏在明年】秋七月晉合諸侯于平丘八月辛未治兵邾人莒人愬于晉曰魯朝夕伐我幾亡矣【自昭公即位邾魯同好無故怨愬晉人信之】我之不共魯故之以晉侯不見公使叔向辭曰若奉晉之衆用諸侯之師因邾莒杞鄫之怒以討魯罪間其二憂【因南蒯子仲二憂為間隙】何求而弗克魯人懼聴命甲戌盟公不與盟晉人執季孫意如以歸冬十月公如晉晉使士景伯辭公于河季孫猶在晉子服惠伯私于中行穆子曰魯事晉何以不如夷之小國若為夷棄之使事齊楚其何瘳於晉穆子告韓宣子乃歸季孫【詳見晉】   經十有四年春意如至自晉   傳十四年春意如至自晉尊晉罪已也尊晉罪已禮也南蒯之將叛也盟費人司徒老祁慮癸【南蒯家臣】偽廢疾   使請於南蒯曰臣願受盟而疾興若以君靈不死請待間而盟許之二子因民之欲叛也請朝衆而盟【欲因合衆以為亂】遂刼南蒯曰羣臣不忘其君【君謂季氏】畏子以及今三年聴命矣子若弗圖費人不忍其君將不能畏子矣子何所不逞欲請送子【送使出奔】請期五日遂奔齊侍飲酒于景公公曰叛夫【戲之】對曰臣欲張公室也子韓晳曰家臣而欲張公室罪莫大焉司徒老祁慮癸來歸費【歸㑹】齊侯使鮑文子致之   經十有五年春王正月二月癸酉有事于武宫籥入叔弓卒去樂卒事夏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無傳】冬公如晉傳十五年春將禘于武公戒百官梓慎曰禘之日其有咎乎吾見赤黑之祲非祭祥也喪氣也其在涖事乎二月癸酉禘叔弓涖事籥入而卒去樂卒事禮也 冬公如晉平丘之㑹故也   經十有六年夏公至自晉秋九月大雩季孫意如如晉傳十六年春王正月公在晉晉人止公不書諱之也夏公至自晉秋九月大雩旱也   經十有七年春小邾子來朝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秋郯子來朝冬有星孛于大辰   傳十七年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祝史請所用幣【禮正陽之月日食當用幣於社】昭子曰日有食之天子不舉伐鼓於社【責羣隂盛】諸侯用幣於社伐鼔於朝禮也平子禦之【禦禁】曰止也唯正月朔慝未作日有食之於是乎有伐鼓用幣禮也其餘則否大史曰在此月也【正月為建巳正陽之月也於周為六月於夏為四月平子以為六月非正月】日過分而未至【過春分未夏至】三辰有災於是乎百官降物【素服】君不舉辟移時【辟正寢過日食時】樂奏鼓祝用幣史用辭故夏書曰辰不集于房瞽奏鼓嗇夫馳庶人走此月朔之謂也當夏四月是謂孟夏平子弗從昭子退曰夫子將有異志不君君矣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漢經十有八年   經十有九年夏五月己夘地震   經二十年春王正月   經二十有一年夏晉侯使士鞅來聘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八月乙亥叔輒卒冬公如晉至河乃復   傳二十一年夏晉士鞅來聘叔孫為政季孫欲惡諸晉【憎叔孫在己位上欲使得罪於晉】使有司以齊鮑國歸費之禮為士鞅【鮑國歸費在十四年牢禮各如其命數】士鞅怒曰鮑國之位下其國小而使鞅從其牢禮是卑敝邑也將復諸寡君魯人恐加四牢焉為十一牢【為哀七年吳徴百牢起】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公問於梓慎曰是何物也禍福何為對曰二至二分【夏至冬至春分秋分】日有食之不為災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至相過也【二分日夜等故言同道二至長短極故相過】其他月則為災陽不克也故常為水【隂侵陽是陽不勝隂】於是叔輒哭日食昭子曰子叔將死非所哭也八月叔輒卒   劉敞曰梓慎曰二至二分日食不為災非也詩云十月之交朔日辛夘日有食之亦孔之醜周之十月夏之仲秋也若不為災曷為醜之   冬公如晉及河晉將伐鮮虞故辭公   經二十有二年春大蒐于昌間夏六月叔鞅如京師【傳見周】冬十有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無傳】   經二十有三年春王正月叔孫婼如晉癸丑叔鞅卒【無傳】晉人執我行人叔孫婼秋八月乙未地震【魯地傳丁酉南宫極震周地亦震也】冬公如晉至河有疾乃復   傳二十三年春邾人城翼還自離姑【從離姑則道徑魯之武城】武城人塞其前斷其後之木而弗殊遂取邾師邾人愬于晉晉人來討叔孫婼如晉晉人執之書曰晉人執我行人叔孫婼言使人也晉人使與邾大夫坐【坐訟曲直】叔孫曰列國之卿當小國之君固周制也邾又夷也寡君之命介子服囘在【為叔孫介副】請使當之不敢廢周制故也乃不果坐韓宣子使邾人聚其衆將以叔孫與之【與邾使執之】叔孫聞之去衆與兵而朝【欲以身死】士彌牟謂韓宣子曰子弗良圖而以叔孫與其讎叔孫必死之魯亡叔孫必亡邾邾君亡國將焉歸【時邾君在晉】子雖悔之何及所謂盟主討違命也若皆相執焉用盟主乃弗與使各居一館【分别叔孫子服回】士伯聴其辭而愬諸宣子乃皆執之【二子辭不屈故士伯愬而執之】士伯御叔孫從者四人過邾館以如吏【使邾人見叔孫屈辱】先歸邾子士伯曰以芻蕘之難從者之病將館子於都【别都箕也】叔孫旦而立期焉乃館諸箕舍子服昭伯於他邑范獻子求貨於叔孫使請冠焉【以冠為辭】取其冠法而與之兩冠曰盡矣【偽若不解其意】為叔孫故申豐以貨如晉【欲行貨免叔孫】叔孫曰見我吾告女所行貨見而不出【留申豐不使得出】吏人之與叔孫居於箕者請其吠狗弗與及將歸殺而與之食之【示不愛】叔孫所館者雖一日必葺其牆屋去之如始至冬十月公為叔孫故如晉及河有疾而復   經二十有四年春王二月丙戌仲孫貜卒【無傳】婼至自晉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秋八月大雩   傳二十四年春王二月晉士彌牟逆叔孫于箕【將禮而歸之】叔孫使梁其踁待于門内曰余左顧而欬乃殺之【疑士伯來殺己】右顧而笑乃止叔孫見士伯士伯曰寡君以為盟主之故是以乆子【乆執子】不腆敝邑之禮將致諸從者使彌牟逆吾子叔孫受禮而歸二月婼至自晉尊晉也晁補之論曰晉以邾人之愬執叔孫婼館諸箕自以不敢廢周制不肯與邾大夫坐禮也恥以貨免而為不解獻子之求貨與其兩冠外弗與吏人之請犬殺而與食至於申豐以貨如晉將欲免已尚以計留豐見而不出觀其意葢義重於死如此其所館也一日必葺去之日如始至處死者素定暇豫又如此及士彌牟將逆已而歸而已不知謂將殺已隂戒其踁幾害彌牟異哉夫能忍無罪以死而不忍以計自全謂義矣至疑彌牟來害已而欲戕之義安在哉始則不畏死終則欲拒命以不死終始相迕不可知也已   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梓慎曰將水昭子曰旱也日過分而陽猶不克克必甚能無旱乎陽不克莫將積聚也 秋八月大雩旱也   經二十有五年春叔孫婼如宋【傳見宋】夏叔詣會晉趙鞅宋樂大心衛北宫喜鄭游吉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于黄父【傳見晉】有鸜鵒來巢秋七月上辛大雩季辛又雩九月己亥公孫于齊次于陽州齊侯唁公于野井冬十月戊辰叔孫婼卒十有二月齊侯取鄆   傳二十五年季公若之姊為小邾夫人生宋元夫人【平子外姊】生子以妻季平子昭子如宋聘且逆之【平子人臣而因卿逆季氏强横】公若從謂曹氏勿與魯將逐之【曹氏宋元夫人】曹氏告公公告樂祁樂祁曰與之如是魯君必出政在季氏三世矣【文子武子平子】魯君喪政四公矣【宣成襄昭】無民而能逞其志者未之有也國君是以鎮撫其民詩曰人之云亡心之憂矣魯君失民矣焉得逞其志靖以待命猶可動必憂 夏有鸜鵒來巢書所無也師已曰異哉吾聞文武之世童謡有之曰鸜之鵒之公出辱之鸜鵒之羽公在外野徃饋之馬鸜鵒跦跦【張于切】公在乾侯徴褰與襦鸜鵒之巢逺哉遥遥稠父喪勞宋父以驕【稠父昭公死外故喪勞宋父定公代立故以驕】鸜鵒鸜鵒徃歌來哭【昭公生出歌死還哭】童謠有是今鸜鵒來巢其將及乎 秋書再雩旱甚也初季公鳥【公亥兄平子庶叔父】娶妻於齊鮑文子生申公鳥死季公亥與公思展與公鳥之臣申夜姑相其室及季姒【公鳥妻鮑文子女】與饔人檀通而懼乃使其妾抶已以示秦遄之妻【公鳥姊】曰公若【公亥】欲使余余不可而抶余又訴於公甫【平子弟】曰展與夜姑將要余【要刼我以非禮】秦姬以告公之【平子弟】公之與公甫告平子平子拘展於卞而執夜姑將殺之公若泣而哀之曰殺是是殺余也將為之請平子使豎勿内日中不得請有司逆命公之使速殺之故公若怨平子季【平子】郈【昭伯】之雞鬬季氏介其雞【擣芥子播其羽】郈氏為之金距平子怒益宫於郈氏【侵郈氏室以自益】且讓之故郈昭伯亦怨平子臧昭伯【為子】之從弟㑹為讒於臧氏而逃於季氏臧氏執旃【之也】平子怒拘臧氏老將禘於襄公萬者二人其衆萬於季氏【萬舞也禮公當三十六人】臧孫曰此之謂不能庸先君之廟【不能用禮】大夫遂怨平子公若獻弓於公為【昭公子務人】且與之出射於外而謀去季氏公為告公果公賁【公為弟】公果公賁使侍人僚柤告公公寢將以戈擊之乃走公曰執之亦無命也【獨言執之無勅命】懼而不出數月不見公不怒又使言公執戈以懼之乃走又使言公曰非小人之所及也【謂僚柤為小人】公果自言公以告臧孫臧孫以難【言難逐】告郈孫郈孫以可勸告子家懿伯【覊莊公孫】懿伯曰讒人以君徼幸事若不克君受其名【受惡名】不可為也舍民數世以求克事不可必也且政在焉其難圖也公退之辭曰臣與聞命矣言若洩臣不獲死乃館於公【恐受洩命之罪故留公宫以自明】叔孫昭子如闞公居於長府九月戊戌伐季氏殺公之于門遂入之平子登臺而請曰君不察臣之罪使有司討臣以干戈臣請待於沂上以察罪弗許請囚於費弗許請以五乗亡弗許子家子曰君其許之政自之出乆矣隠民多取食焉為之徒者衆矣曰入慝作【日姦人將起叛君】弗可知也衆怒不可蓄也蓄而弗治將藴藴蓄民將生心生心同求將合【與季氏同求叛君者】君必悔之弗聴郈孫曰必殺之公使郈孫逆孟懿子【仲孫何忌】叔孫氏之司馬鬷戾言於其衆曰若之何莫對【衆疑所助】又曰我家臣也不敢知國凡有季氏與無於我孰利皆曰無季氏是無叔孫氏也鬷戾曰然則救諸帥徒以徃陷西北隅以入【陷公圍】公徒釋甲執冰而踞【言無戰心冰箭筩盖】遂逐之【逐公徒】孟氏使登西北隅以望季氏見叔孫氏之旌以告孟氏執郈昭伯殺之于南門之西遂伐公徒子家子曰諸臣偽刼君者而負罪以出君止【使若非君本意者君自可止不出】意如【平子名】之事君也不敢不改公曰余不忍也與臧孫如墓謀遂行己亥分孫于齊次于陽州齊侯將唁公于平隂公先至于野井齊侯曰寡人之罪也使有司待于平隂為近故也【以魯侯過恭先至野井】書曰公孫于齊次于陽州齊侯唁公于野井禮也將求于人則先下之禮之善物也   趙匡辨疑曰禮讓者君子之常豈謂其求然後行之乎左氏言不可以訓故略之   齊侯曰自莒疆以西請致千社【二十五家為社二萬五千家欲以給公】以待君命【待伐季氏之命】寡人將帥敝賦以從執事唯命是聴君之憂寡人之憂也公喜子家子曰天禄不再天若胙君不過周公以魯足矣失魯而以千社為臣誰與之立【為齊臣】且齊君無信不如早之晉弗從臧昭伯率從者將盟載書曰戮力壹心好惡同之信罪之有無繾【音遣】綣【起阮切】從公無通外内以公命示子家子子家子曰如此吾不可以盟羈也不佞不能與二三子同心而以為皆有罪【從者陷君留者逐君皆有罪也】或欲通外内且欲去君二三子好亡而惡定焉可同也陷君于難罪孰大焉通外内而去君君將速入弗通何為而何守焉乃不與盟昭子自闞歸見平子平子稽顙曰子若我何昭子曰人誰不死子以逐君成名子孫不忘不亦傷乎將若子何平子曰苟使意如得改事君所謂生死而肉骨也昭子從公于齊與公言子家子命適公館者執之【恐從公者知叔孫謀】公與昭子言於幄内曰將安衆而納公【昭子請歸安衆】公徒將殺昭子伏諸道左師展告公公使昭子自鑄歸【辟伏兵】平子有異志【不欲復納公】冬十月辛酉昭子齊【音齋】於其寢使祝宗祈死戊辰卒【恥為平子所欺】左師展將以公乘馬而歸公徒執之【展魯大夫欲與公俱輕歸】十一月宋元公將為公故如晉【謀納公】卒于曲棘十二月庚辰齊侯圍鄆【欲取居公】初臧昭伯如晉臧㑹竊其寳僂句【所出地名】以卜為信與僣【不信】僣吉臧氏老將如晉問【問昭伯起居】會請徃【代家老行】昭伯問家故盡對及内子【昭伯妻】與母弟叔孫則不對【若有他故】再三問不對歸及郊會逆問又如初至次于外而察之皆無之執而戮之逸奔郈郈魴假使為賈正焉計於季氏【送計簿於季氏】臧氏使五人以戈楯伏諸桐汝之閭會出逐之反奔執諸季氏中門之外平子怒曰何故以兵入吾門拘臧氏老季臧有惡及昭伯從公平子立臧㑹【主為臧氏後】㑹曰僂句不余欺也   經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三月公至自齊至于鄆夏公圍成秋公會齊侯莒子邾子杞伯盟于鄟陵公至自會居于鄆【無傳】   傳二十六年春王正月庚申齊侯取鄆三月公至自齊處于鄆言魯地也 夏齊侯將納公命無受魯貨申豐從女賈【豐賈季氏家臣】以幣錦二兩縛一如瑱【瑱充耳卷使如充耳易懐藏】適齊師謂子猶【梁丘據】之人髙齮【子猶家臣】能貨子猶為髙氏後粟五千庾【言能為我行貨於子猶當為請使得為髙氏後又致粟】髙齮以錦示子猶子猶欲之齮曰魯人買之百兩一布以道之不通先入幣財子猶受之言於齊侯曰羣臣不盡力于魯君者非不能事君也然據有異焉宋元公為魯君如晉卒於曲棘叔孫昭子求納其君無疾而死不知天之棄魯邪抑魯君有罪於鬼神故及此也君若待于曲棘使羣臣從魯君以卜焉若可師有濟也君而繼之兹無敵矣若其無成君無辱焉齊侯從之使公子鉏帥師從公成大夫公孫朝謂平子曰有都以衛國也請我受師許之【以成邑禦齊師】請納質弗許曰信女足矣告於齊師曰孟氏魯之敝室也用成已甚弗能忍也請息肩于齊【朝詐齊師欲降使取成】齊師圍成成人伐齊師之飲馬于淄者曰將以厭衆【以厭衆心不欲吏知己降】魯成備而後告曰不勝衆師及齊師戰于炊鼻齊子淵捷從洩聲子【魯大夫】射之中楯瓦繇朐汰輈匕入者三寸聲子射其馬斬鞅殪【死也】改駕人以為鬷戾也而助之【人魯人也】子車【淵捷】曰齊人也將擊子車子車射之殪其御曰又之子車曰衆可懼也而不可怒也子囊帶【齊大夫】從野洩叱之【聲子】洩曰軍無私怒報乃私也將亢子又叱之【子囊復叱之】亦叱之【野洩亦叱也言齊無戰心】冉豎【季氏臣】射陳武子【子彊】中手失弓而罵【武子罵】以告平子曰有君子白晢鬒鬚眉甚口平子曰必子彊也無乃亢諸對曰謂之君子何敢亢之林雍羞為顔鳴右下【皆魯人羞為右故下車戰】苑何忌取其耳【不欲殺雍但截其耳】顔鳴去之【其右見獲懼而去之】苑子之御曰視下顧【復欲使苑子擊其足】苑子刜【芳弗切擊也】林雍斷其足鑋【音罄一足行】而乘於他車以歸顔鳴三入齊師呼曰林雍乗【言魯人皆致力季氏不以私怨相棄】秋盟于鄟陵謀納公也   經二十有七年春公如齊公至自齊居于鄆秋晉士鞅宋樂祁犁衛北宮喜曹人邾人滕人會于扈冬邾快來奔公如齊公至自齊居于鄆【無傳】   傳二十七年春公如齊至自齊處于鄆言在外也秋會于扈謀納公也宋衛皆利納公固請之范獻子取貨於季孫謂司城子梁【宋樂祁】與北宫貞子【衛北宫喜】曰季孫未知其罪而君伐之請囚請亡於是乎不獲君又弗克而自出也夫豈無備而能出君乎季氏之復天救之也休公徒之怒而啟叔孫氏之心不然豈其伐人而說甲執冰以游叔孫氏懼禍之濫而自同於季氏天之道也魯君守齊三年而無成季氏甚得其民淮夷與之有十年之備有齊楚之援【公雖在齊齊不致力】有天之賛有民之助有堅守之心有列國之權而弗敢宣也事君如在國【書公行告公至是也】故鞅以為難二子皆圖國者也而欲納魯君鞅之願也請從二子以圍魯無成死之二子懼皆辭乃辭小國而以難復【以難納白晉君】孟懿子陽虎【季氏家臣】伐鄆鄆人將戰子家子曰天命不慆乆矣【慆疑】使君亡者必此衆也【言君據鄆衆以與魯戰必敗亡】天既禍之而自福也不亦難乎猶有鬼神此必敗也嗚呼為無望也夫其死於此乎公使子家子如晉公徒敗於且【子余切】知【近鄆地】冬公如齊齊侯請饗之子家子曰朝夕立於其朝又何饗焉其飲酒也乃飲酒使宰獻而請安【比公於大夫禮宴大夫使宰為主獻齊侯請自安不在坐】子仲之子曰重為齊侯夫人曰請使重見【子仲魯公子憖也十二年謀逐季氏不能奔齊】子家子乃以君出【辟齊夫人】   經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公如晉次于乾侯   傳二十八年春公如晉將如乾侯【齊侯卑公故適晉】子家子曰有求於人而即其安人孰矜之其造於竟弗聴使請逆於晉晉人曰天禍魯國淹恤在外君亦不使一个辱在寡人而即安於甥舅其亦使逆君【言自使齊逆君】使公復於竟而後逆之   劉敞曰晉人曰君淹恤在外亦不使一个辱在寡人非也去年㑹于扈傳曰謀納公魯不告于晉晉何故納之其謀納公也是魯既告晉矣晉且為公謀納豈得誣其不告哉   經二十有九年春公至自乾侯居于鄆齊侯使髙張來唁公公如晉次于乾侯夏四月庚子叔詣卒冬十月鄆潰【無傳】   傳二十九年春公至自乾侯處于鄆齊侯使髙張來唁公稱主君【比公於大夫】子家子曰齊卑君矣君祗辱焉公如乾侯 平子每嵗賈馬【買也音古】具從者之衣屨而歸之于乾侯公執歸馬者賣之【賣其馬】乃不歸馬衛侯來獻其乘馬曰啟服【馬名】塹而死公將為之櫝子家子曰從者病矣請以食之乃以帷裹之 公賜公衍羔裘使獻龍輔【玉名】於齊侯遂入羔裘齊侯喜與之陽穀公衍公為之生也其母偕出【出之産舍】公衍先生公為之母曰相與偕出請相與偕告【留公衍母使待己共白公】三日公為生其母先以告公為為兄公私喜於陽穀而思於魯曰務人為此禍也【公為始與公若謀逐季氏】且後生而為兄其誣也乆矣乃黜之而以公衍為大子   經三十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   傳三十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不先書鄆與乾侯非公且徵過也   公說曰王正月在乾侯者録公之所在不與季氏得奉天子之正朔也左氏以為徵過非聖人意也劉敞曰向者公雖去國然猶居鄆是以不嵗嵗書鄆耳今國非其有書公在以繫一國之事豈但明過哉公雖有過猶不若季氏之悖也   經三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季孫意如㑹晉荀躒于適歴夏四月晉侯使荀躒唁公于乾侯冬黑肱以濫來奔十有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傳三十一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言不能外内也【公内不容於臣子外不容於齊晉】晉侯將以師納公范獻子曰若召季孫而不來則信不臣矣然後伐之若何晉人召季孫獻子使私焉曰子必來我受其無咎季孫意如㑹晉荀躒于適歴荀躒曰寡君使躒謂吾子何故出君有君不事周有常刑子其圖之季孫練冠麻衣跣行伏而對曰事君臣之所不得也敢逃刑命君若以臣為有罪請囚于費以待君之察也亦惟君若以先臣之故不絶季氏而賜之死若弗殺弗亡君之惠也死且不朽若得從君而歸則固臣之願也敢有異心【君魯侯】夏四月季孫從知伯如乾侯子家子曰君與之歸一慙之不忍而終身慙乎公曰諾衆曰在一言矣君必逐之【言晉既憂君君一言使晉晉必逐之】荀躒以晉侯之命唁公且曰寡君使躒以君命討於意如意如不敢逃死君其入也公曰君惠顧先君之好施及亡人將使歸糞除宗祧以事君則不能見夫人已所能見夫人者有如河【夫人謂季氏】荀躒掩耳而走【怪公所言】曰寡君其罪之恐敢與知魯國之難【恐獲不納君之罪】臣請復於寡君退而謂季孫君怒未怠子姑歸祭【歸攝君事】子家子曰君以一乘入于魯師季孫必與君歸公欲從之衆從者脅公不得歸冬邾黑肱以濫來奔賤而書名重地故也君子曰名之不可不慎也如是夫有所有名而不如其已以地叛雖賤必書地以名其人終為不義弗可滅已是故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囘【囘正心也】不為義疚【疚病也】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懲不義也齊豹為衛司寇守嗣大夫作而不義其書為盜【二十年豹殺衛侯兄欲求不畏彊禦之名】邾庶其【襄二十二年】莒牟夷【五年】邾黑肱以土地出求食而已不求其名賤而必書此二物者所以懲肆而去貪也若艱難其身以險危大人而有名章徹攻難之士將奔走之若竊邑叛君以徼大利而無名貪冒之民將寘力焉是以春秋書齊豹曰盜三叛人名以懲不義數惡無禮其善志也故曰春秋之稱微而顯婉而辨上之人能使昭明善人勸焉淫人懼焉是以君子貴之   經三十有二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取闞【無傳】冬仲孫何忌㑹晉韓不信齊高張宋仲幾衛世叔申鄭國參曹人莒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城成周 十有二月己未公薨于乾侯   傳三十二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言不能外内又不能用其人也【其人子家羈】   劉敞曰言不能外内又不能用其人非也公以三十年始居乾侯春秋嵗嵗書之傳亦嵗嵗為説説之盡異此明不如春秋本意也設公今嵗未死明年正月亦書之復欲以何事為解乎   冬十二月公疾徧賜大夫【從公者】大夫不受賜子家子雙琥一環一璧輕服受之大夫皆受其賜己未公薨子家子反賜於府人曰吾不敢逆君命也大夫皆反其賜書曰公薨于乾侯言失其所也 趙簡子問於史墨曰季氏出其君而民服焉諸侯與之君死于外而莫之或罪也對曰物生有兩有三有五有陪貳故天有三辰地有五行體有左右各有妃【音配】耦王有公諸侯有卿皆有貳也天生季氏以貳魯侯為日乆矣民之服焉不亦宜乎魯君世從其失季氏世脩其勤民忘君矣雖死於外其誰矜之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自古以然故詩曰髙岸為谷深谷為陵三后【虞夏商】之姓於今為庶主所知也在易卦雷乘乾曰大壯【乾下震上大壯震在乾上故曰雷乘乾】天之道也【乾為天子震為諸侯而在乾上】昔成季友桓之季也文姜之愛子也始震而卜卜人謁之曰生有嘉聞其名曰友為公室輔及生如卜人之言有文在其手曰友遂以名之既而有大功於魯【立僖公】受費以為上卿至於文子武子世増其業不廢舊績魯文公薨而東門遂殺適立庶魯君於是乎失國政在季氏於此君也四公矣民不知君何以得國是以為君慎器與名不可以假人   春秋分記卷五十一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五十二   宋 程公説 撰内魯第六   定公       哀公   定公【諡法安民大慮曰定】   【名宋昭公弟襄公子昭公薨于乾侯定公立在位十五年薨】   經元年春王   胡安國曰元年必書正月謹始也定何以無正月昭公薨於乾侯不得正其終定公制在權臣不得正其始魯於是曠年無君春秋欲謹之而不可也季氏廢太子衍及務人而立公子宋宋者昭公之弟其主社稷非先君所命而專受之於意如者也故不書正月見魯國無君定公無正主人習其讀而問其傳則未知己之有罪焉耳   夏六月癸亥公之喪至自乾侯戊辰公即位秋七月癸巳我君昭公九月大雩【無傳】立煬宫冬十月隕霜殺菽【無傳】   傳元年夏叔孫成子【婼之子】逆公之喪于乾侯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丁仲切】吾志也吾欲與之從政子必止之且聴命焉子家子不見叔孫易幾而哭【幾哭㑹也不欲見叔孫故】叔孫請見子家子子家子辭曰羈未得見而從君以出【出時成子未為卿】君不命而薨羈不敢見叔孫使告之曰公衍公為實使羣臣不得事君【二子謀逐季氏】若公子宋【定公】主社稷則羣臣之願也【新注公衍公為昭公子李氏欲廢昭公之子而立公子宋故歸罪于二子】凡從君出而可以入者將唯子是聴子家氏未有後季孫願興子從政此皆季孫之願也使不敢以告【不敢成子名】對曰若立君則有卿士大夫與守在羈弗敢知若從君者則貌而出者入可也【貌出謂以義從公與季氏無實怨】寇而出者行可也【與季氏為寇讎者自可去】若羈也則君知其出也而未知其入也羈將逃也喪及壊憒公子宋先入從公者皆自壊隤反【出奔】 六月癸亥公之喪至自乾侯戊辰公即位季孫使役如闞公氏將溝焉【闞魯羣公墓所在季孫惡昭公欲溝絶其兆域】榮駕鵞曰生不能事死又離之以自旌也縱子忍之後必或恥之乃止 季孫問於榮駕鵞曰吾欲為君諡使子孫知之【為惡諡】對曰生弗能事死又惡之以自信也將焉用之乃止秋七月癸巳昭公於墓道南孔子之為司冦也溝而合諸墓【明臣無貶君之義】昭公出故季平子禱于煬公九月立煬宮【平子逐君懼而請禱於煬公】   經二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壬辰雉門及兩觀災冬十月新作雉門及兩觀【無傳】   經三年春王正月公如晉至河乃復【無傳】 冬仲孫何忌及邾子盟于拔   傳三年冬盟于郯【即拔】脩邾好也   經四年春三月公㑹劉子晉侯宋公蔡侯衛侯陳子鄭伯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國夏于召陵侵楚【傳見晉】夏五月公及諸侯盟于臯鼬秋七月公至自㑹【無傳】   經五年夏六月丙申季孫意如卒秋七月壬子叔孫不敢卒【無傳】   傳五年夏六月季平子行【下孟切】東野還未至丙申卒于房陽虎將以璵璠斂仲梁懐【季氏家臣】弗與曰改步改玉【昭公之出季孫行君事佩璵璠祭今定公立復臣位改君步則當去璵璠】陽虎欲逐之告公山不狃【費宰子洩】不狃曰彼為君也子何怨焉既桓子【季斯】行東野及費子洩為費宰逆勞於郊桓子敬之勞仲梁懐弗敬【懐時從桓子行輕慢子洩】子洩怒謂陽虎子行之乎【逐懐】秋九月乙亥陽虎囚季桓子及公父文伯【桓子從父昆弟】而逐仲梁懐冬十月丁亥殺公何藐【季氏族】己丑盟桓子于稷門之   内庚寅大詛【音阻】逐公父歜【昌欲反】及秦遄皆奔齊   經六年春王正月二月公侵鄭【無傳】 夏季孫斯仲孫何忌如晉冬城中城季孫斯仲孫何忌帥師圍鄆   傳六年春二月公侵鄭徃不假道于衛及還陽虎使季孟自南門入出自東門【陽虎將逐三桓使得罪於鄰國】 舍於豚澤衛侯怒使彌子瑕追之公叔文子老矣輦而如公曰尤而效之非禮也昭公之難君將以文之舒鼎成之昭兆【寳】定之鞶鑑苟可以納之擇用一焉公子與二三臣之子諸侯苟憂之將以為之質【為質求納魯昭】此羣臣之所聞也今將以小忿蒙舊徳無乃不可乎大姒之子唯周公康叔為相睦也而效小人以棄之不亦誣乎天將多陽虎之罪以斃之君姑待之若何乃止【新注論語公叔文子時然後言觀此可見】夏季桓子如晉獻鄭俘也陽虎强使孟懿子徃報夫人之幣【虎欲困辱三桓强使正卿報晉聘】晉人兼享之【賤魯故不復兩設禮】孟孫立于房外謂范獻子曰陽虎若不能居魯而息肩于晉所不以為中軍司馬者有如先君【欲使晉厚待之】獻子曰寡君有官將使其人鞅何知焉獻子謂簡子曰魯人患陽虎矣孟孫知其釁以為必適晉故强為之請以取入焉秋陽虎又盟公及三桓於周社盟國人于亳社詛于五父之衢經七年春齊國夏帥師伐我西鄙   傳七年春齊人歸鄆陽關陽虎居之以為政秋齊國夏伐我【齊叛晉故】陽虎御季桓子公斂處父御孟懿子將宵軍齊師齊師聞之墮【許規切毁其軍以誘敵而設伏兵】伏而待之處父曰虎不圖禍而必死【而女也】苫夷曰【季氏家臣】虎陷二子於難不待有司余必殺女虎懼乃還不敗【傳言陪臣强能自相制】   經八年春王正月公侵齊公至自侵齊【無傳】二月公侵齊三月公至自侵齊【無傳】夏齊國夏帥師伐我西鄙公㑹晉師于瓦公至自瓦【無傳】秋九月季孫斯仲孫何忌帥師侵衛冬從祀先公盜竊寳玉大弓   傳八年春王正月公侵齊門于陽州士皆坐列【言無鬬志】曰顔髙【魯人】之弓六鈞【三十斤為鈞六鈞一百八十斤】皆取而傳觀之陽州人出顔髙奪人弱弓籍丘子鉏【齊人】擊之與一人俱斃偃且射子鉏中頰殪顔息【魯人】射人中眉退曰我無勇吾志其目也師退冉猛偽傷足而先【猛魯人欲先歸】其兄㑹乃呼【火故切】曰猛也殿【傳言晉無軍政】二月公侵齊攻廩丘之郛主人焚衝【戰車】或濡馬褐以救之遂毁之【毁郛】主人出師奔陽虎偽不見冉猛者曰猛在此必敗【陽州之役猛先歸】猛逐之顧而無繼偽顛虎曰盡客氣也夏齊國夏髙張伐我西鄙晉士鞅趙鞅荀寅救我公㑹晉師于瓦范獻子【士鞅】執羔趙簡子【趙鞅】中行文子【荀寅】皆執雁魯於是始尚羔【禮卿執羔大夫執雁魯則同之今始知執羔之尊】秋九月師侵衛晉故也【魯為晉討】季寤【桓子弟】公鉏極【公彌曽孫】公山不狃皆不得志於季氏叔孫輒無寵於叔孫氏叔仲志不得志於魯故五人因陽虎陽虎欲去三桓以季寤更季氏【代桓子】以叔孫輒更叔孫氏【代武叔】已更孟氏【陽虎自代懿子】冬十月順祀先公而祈焉辛夘禘于僖公 壬辰將享季氏于蒲圃而殺之戒都車曰癸巳至【虎欲以壬辰夜殺季孫明日癸巳攻二家】成宰公斂處父告孟孫曰季氏戒都車何故孟孫曰吾弗聞處父曰然則亂也必及於子先備諸與孟孫以壬辰為期【期以兵救孟氏】陽虎前驅林楚御桓子虞人以鈹盾夾之陽越殿【虎從弟】將如蒲圃桓子咋【音咤暫也】謂林楚曰而先皆季氏之良也爾以是繼之【欲使免巳於難】對曰臣聞命後陽虎為政魯國服焉違之徵死死無益於主桓子曰何後之有而能以我適孟氏乎對曰不敢愛死懼不免主桓子曰徃也孟氏選圉人之壯者三百人以為公期【孟氏支子】築室於門外【因得聚衆】林楚怒馬及衢而騁陽越射之不中築者闔門【季孫既得入即閉門】有自門間射陽越殺之陽虎刼公與武叔【州仇】以伐孟氏公斂處父帥成人自上東門入與陽氏戰于南門之内弗勝又戰于棘下陽氏敗陽虎説甲如公宫取寳玉大弓以出舎于五父之衢寢而為食其徒曰追其將至虎曰魯人聞余出喜於徵死何暇追余從者曰嘻速駕公斂陽在公斂陽請追之孟孫弗許【畏陽虎】陽欲殺桓子【欲因亂討季氏以强孟氏】孟孫懼而歸之子言辨舎爵於季氏之廟而出陽虎入于讙陽關以叛   經九年春王正月夏得寳玉大弓   傳九年夏陽虎歸寳玉大弓書曰得器用也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 六月伐陽關陽虎使焚萊門師驚犯之而出奔齊請師以伐魯曰三加必取之【三加兵於魯】齊侯將許之鮑文子諌曰臣嘗為於施氏矣【施氏魯大夫成十七年齊人召而立之至今七十四嵗於是文子盖九十餘矣】魯未可取也上下猶和衆庶猶睦能事大國而無天菑若之何取之陽虎欲勤齊師也齊師罷大臣必多死亡已於是乎奮其詐謀夫陽虎有寵于季氏而將殺季孫以不利魯國而求容焉親富不親仁君焉用之君富於季氏而大於魯國兹陽虎所欲傾覆也魯免其疾而君又收之無乃害乎齊侯執陽虎將東之陽虎願東【虎欲西奔晉知齊必反已故詐以東為願】乃囚諸西鄙盡借邑人之車鍥其軸麻約而歸之載葱靈【輜車名説文衣車也】寢於其中而逃追而得之囚於齊又以葱靈逃奔宋遂奔晉適趙氏仲尼曰趙氏其世有亂乎   經十年春王三月及齊平【平八年再侵齊之怨】夏公㑹齊侯于夾谷公至自夾谷【無傳】齊人來歸鄆讙隂田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帥師圍郈秋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帥帥圍郈冬叔孫州仇如齊   傳十年春及齊平夏公㑹齊侯于祝其實夾谷孔丘相【相㑹儀也】犂彌言于齊侯曰孔丘知禮而無勇若使萊人以兵刼魯侯必得志焉齊侯從之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兩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亂之非齊君所以命諸侯也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偪好於神為不祥於徳為愆義於人為失禮君必不然齊侯聞之遽辟之【辟去萊兵】將盟齊人加於載書曰齊師出竟而不以甲車三百乘從我者有如此盟孔丘使兹無還揖對曰而不反我汶陽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 齊侯將享公孔丘謂梁丘據曰齊魯之故【舊典】吾子何不聞焉事既成矣而又享之是勤執事也且犧象不出門嘉樂不野合饗而既具是棄禮也若其不具用秕稗也用秕稗君辱棄禮名惡子盍圖之夫享所以昭徳也不昭不如其己也乃不果享齊人來歸鄆讙隂之田【陽虎五年以此奔齊】   張大同曰夾谷之㑹先儒皆以孔子相儀片言之間能却萊人兵已齊侯之享齊人愧謝遂歸鄆讙隂之田此禮義足以屈强暴之效也或者尚疑經不書盟而傳載盟詞恐未可信觀齊人之詞曰齊師出境不以甲車三百乘從我者有如此盟齊固暴矣而孔子答之詞則曰而不反我汶陽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此語殆似戰國辯士藺相如抗秦王於澠池之比以力爭勝耳使魯果要盟以得汶陽而常以甲車三百乘從齊師其何以枝梧耶諒聖人處變必不肯如此也私謂夾谷之㑹乘二國用兵侵伐之後幸而解怨以平孔子一出周旋數語以禮折衝而强國震懼請歸侵田此聖徳所感豈可誣者今欲删載書之贅詞從經書㑹以全左氏之説然後知夾谷相㑹為孔子之功【公穀並不載盟字今去盟而專書㑹於經意為通】   初叔孫成子欲立武叔公若藐固諫曰不可成子立之而卒公南【叔孫家臣武叔之黨】使賊射之不能殺公南為馬正使公若為郈宰武叔既定使郈馬正侯犯殺公若弗能其圉人曰【武叔圉人】吾以劒過朝公若必曰誰之劒也吾稱子以告必觀之吾偽固而授之末則可殺也使如之公若曰爾欲吳王我乎【鱄諸殺吳王亦用劒刺之】遂殺公若 侯犯以郈叛【以不能副武叔之命故叛】武叔懿子圍郈弗克秋二子及齊師復圍郈弗克叔孫謂郈工師駟赤曰郈非惟叔孫氏憂社稷之患也將若之何對曰臣之業在揚水卒章之四言矣【我聞有命】叔孫稽首【謝受已命】駟赤謂侯犯曰居齊魯之際而無事必不可矣【無所服事】子盍求事於齊以臨民不然將叛侯犯從之齊使至駟赤與郈人為之宣言於郈中【詐為齊使言】曰侯犯將以郈易于齊齊人將遷郈民衆兇懼駟赤謂侯犯曰衆言異矣子不如易于齊與其死也猶是郈也而得紓焉何必此齊人欲以此偪魯必倍與子地且盍多舍甲於子之門以備不虞侯犯曰諾乃多舍甲焉侯犯請易於齊齊有司觀郈將至駟赤使周走呼曰齊師至矣郈人大駭介侯犯之門甲以圍侯犯駟赤將射之【偽為侯犯射郈人】侯犯止之曰謀免我侯犯請行許之【郈人許之】駟赤先如宿侯犯殿每出一門郈人閉之及郭門止之曰子以叔孫氏之甲出有司若誅之羣臣懼死駟赤曰叔孫氏之甲有物吾未敢以出犯謂駟赤曰子止而與之數駟赤止而納魯人侯犯奔齊齊人乃致郈【致其名簿】冬武叔聘于齊【謝致郈】齊侯享之曰子叔孫若使郈在君之他竟寡人何知焉屬與敝邑際故敢助君憂之【以致郈徳叔孫】對曰非寡君之望也所以事君封疆社稷是以敢以家勤君之執事夫不令之臣天下之所惡也君豈以為寡君賜   經十有一年冬及鄭平【六年為晉侵鄭】叔還如鄭涖盟   傳十一年冬及鄭平始叛晉也【魯白僖公以來世服于晉今始叛之】經十有二年夏叔孫州仇帥師墮郈季孫斯仲孫何忌帥師墮費冬十月癸亥公㑹齊侯盟于黄【無傳結叛晉】十有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公至自黄【無傳】十有二月公圍成公至自圍成【無傳】   傳十二年夏仲由【子路】為季氏宰將墮三都【費郈成强盛為害欲毁之】於是叔孫氏墮郈季氏將墮費公山不狃叔孫輒帥費人以襲魯【輒不得志于叔孫氏】公與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臺費人攻之弗克入及公側【至臺下】仲尼命申句須樂頎下伐之費人北國人追之敗諸姑蔑二子奔齊【不狃叔孫輒】遂墮費將墮成公斂處父謂孟孫墮成齊人必至于北門【成在魯北竟故】且成孟氏之保障也無成是無孟氏也子偽不知我將不墮冬十二月公圍成弗克   程頥曰禮曰制國不過千乘都城不過百雉家富不過百乘以此防民諸侯猶有叛者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孫微矣費也郈也成也三家之邑也政在大夫三家越禮各固其城三桓既微陪臣擅命而恃其城數有叛者故三家亦不能制也乃至屢圍而不克帥師墮之費郈則墮矣成猶强不服是以公圍而不果墮公羊曰孔子行乎季孫三月不違曰家不藏甲邑無百雉之城於是墮郈費斯得其義書此足以見有天下國家者可不慎于禮哉   經十有三年夏築蛇淵囿大蒐于比蒲【無傳】   經十有四年夏五月公㑹齊侯衛侯于牽公至自㑹秋天王使石尚來歸脤【無傳】大蒐于比蒲邾子來㑹公城莒父及霄【無傳】   傳十四年夏公會齊侯衛侯于脾上梁之間【即牽】謀救范中行氏【叛晉助范中行】   經十有五年春王正月邾子來朝鼷鼠食郊牛牛死改卜牛夏五月辛亥郊【無傳】壬申公薨于髙寢邾子來奔喪【無傳】秋七月壬申姒氏卒【定公夫人】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九月滕子來㑹【無傳】丁巳我君定公雨不克戊午日下昃乃克辛巳定姒冬城漆【邾庶其邑】   傳十五年春邾隠公來朝【邾子益】子貢觀焉邾子執玉髙其容仰公受玉卑其容俯子貢曰以禮觀之二君者皆有死亡焉夫禮死生存亡之體也將左右周旋進退俯仰於是乎取之朝祀喪戎於是乎觀之今正月相朝而皆不度【不合法度】心已亡矣嘉事不體何以能乆髙仰驕也卑俯替也驕近亂替近疾君為主其先亡乎【為此年公薨哀七年以邾子歸傳】夏五月壬申公薨仲尼曰賜不幸言而中是使賜多言者也秋七月壬申姒氏卒【定公夫人】不稱天人不赴且不祔也定公雨不克襄【成也】事禮也定姒不稱小君不成喪也冬城漆書不時告也   哀公【諡法恭仁短折曰哀】   【名蒋一名昭定公子定姒所生十四年經終西狩獲麟十六年孔子卒而續經終二十七年薨而傳終】   經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鼷鼠食郊牛改卜牛夏四月辛巳郊【無傳】冬仲孫何忌帥師伐邾【無傳】   經二年春王二月季孫斯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帥師伐邾取漷東田及沂西田癸巳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及邾子盟于句繹夏四月滕子來朝【無傳】   經三年夏四月甲午地震【無傳】五月辛夘桓宫僖宫災季孫斯叔孫州仇帥師城啟陽【無傳魯黨晉范氏故懼比年四城】秋七月丙子季孫斯卒冬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帥師圍邾【無傳】傳三年夏五月辛夘司鐸火火踰公宫桓僖災【桓僖廟】救火者皆曰顧府南宫敬叔至【孔子弟子】命周人出御書俟於宫【司周書典籍之官御書進於君】曰庀【具也匹婢切】女而不在死子服景伯【子服何】至命宰人【冢宰之屬】出禮書以待命命不共有常刑校人乗馬巾車脂轄百官官備府庫慎守官人肅給濟濡帷幕鬰攸從之【鬰攸火氣】蒙葺公屋【以濡物䕶公屋】自大廟始外内以悛助所不給有不用命則有常刑無赦公父文伯至命校人駕乗車季桓子至御公立于象魏之外命救火者傷人則止財可為也命藏象魏【周禮三月縣教令于象魏】曰舊章不可亡也富父槐至曰無備而官辦者猶拾瀋也【言不備而責辦不可得瀋尺審切】於是乎去表之槀道還公宫孔子在陳聞火曰其桓僖乎【桓僖親盡廟不毁宜為天所災】秋季孫有疾命正常曰無死【桓子寵臣】南孺子之子男也則以告而立之【桓子妻若生男告公立之】女也則肥【康子】也可季孫卒康子即位既康子在朝南氏生男正常載以如朝告曰夫子有遺言命其圉臣曰南氏生男則以告于君與大夫而立之今生矣男也敢告遂奔衛康子請退【辟退其位】公使共劉視之則或殺之矣乃討之【討殺男者】召正常正常不反   經四年夏城西郛六月辛丑亳社災【無傳】   經五年春城毗【無傳】冬叔還如齊【無專】   經六年春城邾瑕夏齊國夏髙張來奔【傳見齊】叔還㑹吳于柤【無傳】冬仲孫何忌帥師伐邾【無傳】   經七年夏公㑹吳于鄫秋公伐邾八月己酉入邾以邾子益來   傳七年夏公㑹吳于鄫吳來徵百牢子服景伯對曰先王未之有也吳人曰魯牢晉大夫過十【謂范鞅昭二十一年】吳王百牢不亦可乎乃與之【詳見吳】季康子欲伐邾乃饗大夫以謀之子服景伯曰小所以事大信也大所以保小仁也背大國不信【背吳】伐小國不仁民保於城城保於徳失二徳者危將焉保孟孫曰二三子以為何如惡賢而逆之【孟孫賢景伯欲使大夫不逆其言惡猶安音烏】對曰禹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今其存者無數十焉唯大不字小小不事大也知必危何故不言魯徳如邾而以衆加之可乎不樂而出秋伐邾及范門猶聞鐘聲【邾不禦宼】師遂入邾處其公宫衆師晝掠邾衆保于繹師宵掠以邾子益來【隠公】獻于亳社囚諸負瑕負瑕故有繹【舊有繹氏】邾茅夷鴻以束帛乗韋自請救於吳曰魯弱晉而逺吳馮恃其衆而背君之盟辟君之執事以陵我小國邾非敢自愛也懼君威之不立君威之不立小國之憂也若夏盟於鄫衍秋而背之求成而不違四方諸侯其何以事君且魯賦八百乗君之貳也【魯以八百乘之賦貢于吳言其國大】邾賦六百乗君之私也【私屬】以私奉貳唯君圖之吳子從之   經八年春王正月吳伐我夏齊人取讙及闡歸邾子益于邾冬十有二月齊人歸讙及闡   傳八年春吳為邾故將伐魯問於叔孫輒【故魯人定十二年奔齊後自齊奔吳】叔孫輒對曰魯有名而無情【有大國名無情實】伐之必得志焉退而告公山不狃【亦故魯人】公山不狃曰非禮也君子違不適讎國未臣而有伐之奔命焉死之可也所託也則隠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惡廢鄉今子以小惡而覆宗國不亦難乎若使子率子必辭王將使我子張病之【輒也】王問於子泄【不狃】對曰魯雖無與立【緩時若無能立】必有與斃【急則人人知懼皆將死戰】諸侯將救之未可以得志焉晉與齊楚輔之是四讎也夫魯齊晉之脣脣亡齒寒君所知也不救何為三月吳伐我子泄率故道險從武城【故由險道欲使魯成備】初武城人或有因於吳竟田焉拘鄫人之漚菅者曰何故使吾水滋【鄫人亦僑田吳滋濁也】及吳師至拘者道之以伐武城克之【鄫人教吳必可克】王犯嘗為之宰澹臺子羽之父好焉國人懼【王犯吳大夫奔魯為武城宰子羽武城人其父與相善國人懼為内應】懿子謂景伯若之何對曰吳師来斯與之戰何患焉且召之而至又何求焉【言犯盟伐邾所以召吳】吳師克東陽而進舍於五梧明日舍於蠶室公賔庚公甲叔子與戰于夷獲叔子與析朱鉏獻於王王曰此同車必使能國未可望也【同車能俱死是國能使人魯不可望得】明日舎于庚宗遂次于泗上㣲虎【魯大夫】欲宵攻王舍私屬徒七百人三踊於幕庭【於帳前設格令士試躍之】卒三百人有若與焉【卒終也終得三百人任行有若孔子弟子與在三百人中】及稷門之内或謂季孫曰不足以害吳而多殺國士不如己也乃止之吳子聞之一夕三遷【畏㣲虎三息暫切】吳人行成將盟景伯曰楚人圍宋易子而食析骸而爨【宣十五年】猶無城下之盟我未及虧而有城下之盟是棄國也吳輕而逺不能久將歸矣請少待之弗從景伯負載【載書】造於萊門乃請釋子服何於吳吳人許之以王子姑曹當之而後止【魯欲留景伯質吳吳許之復求吳王子交質吳人不欲故遂兩止】吳人盟而還   經十年春王二月邾子益来奔公㑹吳伐齊【傳師于鄎】夏五月公至自伐齊【無傳】   傳十年春邾隠公来奔齊甥也故遂奔齊   經十有一年春齊國書帥師伐我夏五月公㑹吳伐齊甲戌齊國書帥師及吳戰于艾陵齊師敗績獲齊國書傳十一年春齊為鄎故國書高無㔻帥師伐我及清【齊地】季孫謂其宰冉求曰齊師在清必魯故也若之何求曰一子守二子從公御諸竟季孫曰不能求曰居封疆之間季孫告二子二子不可求曰若不可則君無出一子帥師背城而戰不屬者非魯人也魯之羣室衆於齊之兵車【都邑居家】一室敵車優矣子何患焉二子之不欲戰也宜【絶句】政在季氏【言二子恨季氏專政故不盡力】當子之身齊人伐魯而不能戰子之恥也大不列於諸侯矣季孫使從於朝【使冉求隨己之公朝】俟於黨氏之溝武叔呼而問戰焉【問求】對曰君子有逺慮小人何知懿子強問之對曰小人慮材而言量力而共者也武叔曰是謂我不成文夫也【知冉求非己不欲戰】退而蒐乘孟孺子洩帥右師顔羽御邴洩為右【孟氏臣】冉求帥左師管周父御樊遲為右季孫曰須【樊遲】也弱有子【冉求】曰就用命焉季氏之甲七千冉有以武城人三百為己徒卒老幼守宫次于雩門之外五日右師從之公叔務人【公為昭公子】見保者而泣曰事充政重上不能謀士不能死何以治民吾既言之矣敢不勉乎師及齊師戰于郊齊師自稷曲師不踰溝樊遲曰非不能也不信子也請三刻而踰之如之衆從之師入齊軍【冉求之師】右師奔齊人從之【逐右師】陳瓘陳莊【齊大夫】涉泗孟之側後入以為殿【丁練切】抽矢䇿其馬曰馬不進也【不欲伐善】林不狃之伍曰走乎【五人為伍敗而欲走】不狃曰誰不如曰然則止乎不狃曰惡賢【言止戰惡足為賢】徐步而死【徐行而死言魯非無壯士季孫不能使】師獲甲首八十【冉求所得】齊人不能師宵諜曰齊人遁冉有請從之三季孫弗許孟孺子語人曰我不如顔羽而賢於邴洩【二子與孟孺子同車】子羽銳敏【顔羽】我不欲戰而能黙【不言奔】洩曰驅之公為與其嬖僮汪錡乘皆死皆殯孔子曰能執干戈以衛社稷可無殤也冉有用矛於齊師故能入其軍孔子曰義也   晁補之曰不狃徐步而死杜預注魯非無壯士季孫不能使是也雖然不狃當伍非將帥也恥誰不如而不走可也言惡足以為賢而不止亦可也徐步而死以為勇乎則不戰以為怯乎則不走勇怯無當特怨乎不以而捐一死以為名也是役也孔子得三人焉孟之反殿而䇿馬曰馬不進也孔子曰不伐公為與其嬖僮汪錡乘皆死皆殯孔子曰能執干戈而衛社稷可無殤也冉有用矛於齊師故能入其軍孔子曰義也汪錡死孟之反冉有不死皆見取於聖人不狃之死亦義乎孔子將稱之不然不若不死矣故曰非死之難處死則難也   夏為郊戰故公㑹吳子伐齊五月克博壬申至于嬴甲戌戰于艾陵大敗齊師獲國書公孫夏閭丘明陳書東郭書革車八百乘甲首三千以獻于公將戰吳子呼叔孫【武叔州仇】曰而事何也對曰從司馬【從吳司馬所命】王賜之甲劒鈹曰奉爾君事敬無廢命叔孫未能對衛賜進【賜字子貢】曰州仇奉甲從君而拜【拜受之】公使太史固歸國于之元【歸於齊也元首也吳以獻魯】秋季孫命脩守備曰小勝大禍也齊至無日矣【詳見齊】冬衛大叔疾出奔宋【為下孔子歸魯】孔文子之將攻大叔也訪於仲尼仲尼曰胡簋之事則嘗學之矣甲兵之事未之聞也退命駕而行曰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以鳥自喻】文子遽止之曰圉豈敢度其私訪衛國之難也將止魯人以幣召之乃歸【於是自衛反魯正雅頌各得其所】季孫欲以田賦【丘賦之法因其田財通出馬一疋牛三頭今欲别其田及家財各為一賦故言田賦】使冉有訪諸仲尼仲尼曰丘不識也三發【三發問】卒曰【終言】子為國老待子而行若之何子之不言也仲尼不對而私於冉有曰君子之行也度於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如是則以丘亦足矣【丘十六井出戎馬一疋牛三頭】若不度於禮而貪冒無厭則雖以田賦將又不足且子季孫若欲行而灋則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訪焉弗聴   經十有二年春用田賦夏五月甲辰孟子卒公會吳于橐臯秋公會衛侯宋皇瑗于鄖冬十有二月螽   傳十二年春王正月用田賦夏五月昭夫人孟子卒昭公娶于吳故不書姓【諱娶同姓】死不赴故不稱夫人不反哭故不言葬小君孔子與弔適季氏季氏不絻放絰而拜公㑹吳于橐臯吳子使大宰嚭請尋盟【尋鄫盟】公不欲   使子貢對曰盟所以周信也故心以制之玉帛以奉之言以結之明神以要之寡君以為苟有盟焉弗可改也已若猶可改日盟何益今吾子曰必尋盟若可尋也亦可寒也乃不尋盟冬十二月螽季孫問諸仲尼仲尼曰丘聞之火伏而後蟄者畢【火心星火伏在今十月】今火猶西流司厯過也【猶西流言未盡沒】   經十有三年夏公㑹晉侯及吳子于黄池【傳見吳】秋公至自㑹九月螽冬十有一月有星孛于東方十有二月螽【無傳】   經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春秋絶筆於獲麟左傳續經至孔子卒今自西狩獲麟下皆刪續經而不録】   傳十四年春西狩於大野叔孫氏之車子鉏商獲麟以為不祥以賜虞人仲尼觀之曰麟也然後取之 小邾射以句繹来奔曰使季路要我吾無盟矣使子路子路辭季康子使冉有謂之曰千乘之國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對曰魯有事于小邾不敢問故死其城下可也彼不臣而濟其言是義之也由弗能 六月甲午齊陳恒弑其君壬于舒州【簡公】孔丘三日齊而請伐齊三公曰魯為齊弱乆矣子之伐之將若之何對曰陳恒弑其君民之不與者半以魯之衆加齊之半可克也公曰子告季孫孔子辭退而告人曰吾以從大夫之後也故不敢不言   尹焞曰孔子雖去位以其嘗為大夫也故有大事義必告焉臣師程頥曰左氏謂孔子欲以魯國之衆加齊之半誠如此說是以力不以義也若孔子之志必將正名其罪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請命于周率與國而討之至於所以勝齊者孔子之餘事也豈計魯人之衆寡哉當是時天下之亂極矣因是足以正之使孔子得行其志則天下將知畏而有所不敢東周其復興乎魯之君臣終不從之可深惜哉   初孟孺子洩【孟武伯】將圉馬於成成宰公孫宿不受曰孟孫為成之病不圉馬焉【病謂民困】孺子怒襲成從者不得入乃反成有司使孺子鞭之秋八月辛丑孟懿子卒成人奔喪弗内袒免哭于衢聴共弗許懼不歸   傳十五年春成叛于齊【孟孫氏邑】武伯伐成不克遂城輸秋齊陳瓘如楚【陳桓子兄玉也】過衛仲由【子路】見之曰天或者以陳氏為斧斤既斵喪公室而他人有之不可知也其使終饗之亦不可知也若善魯以待時不亦可乎何必惡焉【仲由事孔子故為魯言】子玉曰然吾受命矣子使告我弟【成子】冬及齊平子服景伯如齊子贛為介見公孫成【成宰公孫宿】曰人皆臣人而有背人之心况齊人雖為子役其有不貳乎【言子叛魯齊人亦將叛子】子周公之孫也多饗大利猶思不義利不可得而喪宗國【謂以成邑入齊】將焉用之成曰善哉吾不早聞命【傳言仲尼之徒皆忠於魯】陳成子館客曰寡君使恒告曰寡人願事君如事衛君【言衛與齊好而魯永好】景伯揖子贛而進之對曰寡君之願也昔晉人伐衛【定八年】齊為衛故伐晉冠氏喪車五百【定九年齊衛叛晉】因與衛地自濟以西禚媚杏以南書社五百【二十五家為一社籍書而致之】吳人加敝邑以亂【八年】齊因其病取讙與闡【亦在八年】寡君是以寒心若得視衛君之事君也則固所願也成子病之乃歸成公孫宿以其兵甲入于嬴【齊邑】   傳十六年夏四月己丑孔丘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憗【魚覲切】遺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煢煢余在疚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子贛曰君其不沒於魯乎夫子之言曰禮失則昏名失則愆失志為昏失所為愆生不能用死而誄之非禮也稱一人非名也【天子稱一人非諸侯之名】君兩失之禮記檀弓曰魯哀公誄孔丘曰天不遺耆老莫相予位焉嗚呼哀哉尼父   傳十七年冬十二月公會齊侯【簡公弟平公敬】盟于蒙孟武伯相齊侯稽首公拜齊人怒武伯曰非天子寡君無所稽首武伯問於高柴曰諸侯盟誰執牛耳【執牛耳尸盟者】季羔曰鄫衍之役吳公子姑曹【七年】發陽之役衛石魋【十二年】武伯曰然則彘也【武伯名】   傳二十一年秋八月公及齊侯邾子盟于顧齊人責稽首【責十七年齊侯為公稽首而不見答】因歌之曰魯人之臯數年不覺使我高蹈【言魯人臯緩數年不知答齊稽首故使我高蹈復来為此㑹】唯其儒書以為二國憂【言魯據周禮不肯答稽首含齊邾逺至】是行也公先至于陽穀齊閭丘息曰君辱舉玉趾以在寡君之軍羣臣將傳遽以告寡君比其復也君無乃勤為僕人之未次請除館於舟道【齊地】辭曰敢勤僕人   傳二十三年春宋景曹卒【宋元夫人小邾女季氏外祖母】季康子使冉有弔且送葬曰敝邑有社稷之事使肥【康子】與有職競焉是以不得助執紼使求【冉有】從輿人曰以肥之得備彌甥也【彌逺康子父之舅氏】有不腆先人之産馬使求薦諸夫人之宰其可以稱旌繁乎【終樂祁之言政在季氏】   傳二十四年夏四月晉侯將伐齊使来乞師曰昔臧文仲以楚師伐齊取穀【僖二十六年】宣叔以晉師伐齊取汶陽【成二年】寡君欲徼福於周公願乞靈於臧氏【臧氏世勝齊故】臧石帥師㑹之取廩丘 公子荆【哀公庶子】之母嬖將以為夫人使宗人釁夏獻其禮對曰無之公怒曰女為宗司立夫人國之大禮也何故無之對曰周公及武公娶於薛孝惠娶於商自桓以下娶於齊此禮也則有若以妾為夫人則固無其禮也公卒立之而以荆為大子國人始惡之閏月公如越得大子適郢【得其親說】將妻公而多與之地公孫有山使告于季孫季孫懼使因大宰嚭而納賂焉乃止【季孫恐公因越討已故懼】   傳二十五年夏六月公至自越季康子孟武伯逆於五梧郭重僕【為公僕】見二子曰惡言多矣君請盡之【二子不臣之言甚多使公盡以觀之】公宴於五梧武伯為祝【祝上夀酒】惡郭重曰何肥也季孫曰請飲彘也以魯國之密邇仇讎臣是以不獲從君克免於大行又謂重也肥公曰是食言多矣能無肥乎【激三桓之數食言】飲酒不樂公與大夫始有惡   傳二十七年春越子使后庸来聘二月盟于平陽三子皆從【季康子叔孫文子孟武伯】康子病之【恥從蠻夷盟】言及子贛【思子贛】曰若在此吾不及此夫【不及與越盟】武伯曰然何不召曰固將召之文子曰他日請念【言季孫不能用子貢臨難而後思之】夏四月己亥季康子卒公弔焉降禮【禮不備也】公患三桓之侈也欲以諸侯去之三桓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間公游于陵阪遇孟武伯於孟氏之衢曰請有問於子余及死乎對曰臣無由知之三問卒辭不對公欲以越伐魯而去三桓秋八月甲戌公如公孫有陘氏因孫于邾乃遂如越國人施公孫有山氏   右魯始終春秋凡十二公十一公書薨哀公之薨後春秋經終哀公始出孫于邾魯人立其子寧是為悼公自哀以下九世二百一十七年而楚滅之   論曰春秋始於魯隠公書元年春王正月而不書即位其以示大始而欲正本歟隠公當立也而亦扳以立桓公不當立也而因簒以立此春秋尊王之所以訓也傳者不達或謂隠為攝或謂隠為扳或謂隠為賢或謂隠為讓而春秋之義晦矣葢自隠公乖於大義亂天下繼立之分啓桓公簒奪之禍自桓公簒奪而三桓之兆成由是而下襄仲殺適立庻三桓嗣柄政權極而昭公遜齊定公無正作舍軍伍専命納叛禄去公室故曰大夫之僭禮由三桓也又極而家臣囚大夫三桓之子孫既以衰㣲而春秋終焉然則春秋自元年首絀隠公即位以明王法足以貫二百四十二年行事謂非聖人莫能修之渠不信夫   春秋分記卷五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五十三   宋 程公説 撰晉世本第一   姬姓侯爵其先出自周武王少子成王母弟唐叔虞字子于成王立唐有亂周公誅滅唐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珪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曰天子無戲言請擇日成之遂封叔虞於唐居國大夏曰晉陽唐叔子燮改唐為晉自唐叔至鄂侯十三世莊十五年曲沃武侯并晉先晉遂絶僖二年始見于經晉初都晉陽今太原府陽曲縣穆侯徙都絳孝侯改絳為翼曰翼侯【在春秋前】至武公自曲沃徙都復謂之絳今絳州翼城縣成六年景公又遷於新田今絳縣   鄂侯       哀侯   小子侯      侯緡   武侯       獻公   惠公       懷公   鄂侯   【名郄孝侯子即位二年魯隱之元年後五年奔隨桓王立哀侯六年晉人復逆之於隨納諸鄂在位六年】   隠公傳五年春曲沃莊伯以鄭人邢人伐翼王【桓王】使尹氏武氏助之翼侯奔隨【曲沃晉别封成師之邑莊伯成師子】曲沃叛王秋王命虢公伐曲沃而立哀侯于翼【翼侯奔隨故立其子也】   吕祖謙曰曲沃莊伯本非孽子正當助翼伐曲沃今乃助曲沃伐翼附臣伐君殊非天討君臣之綱亂矣   傳六年春翼九宗五正頃父之子嘉父逆晉侯於隨納諸鄂晉人謂之鄂侯   哀侯   【名光鄂侯子隠五年周桓王立之明年改元至桓三年為曲沃所獲四年曲沃伯稱弑之在位九年】   桓公傳二年 初晉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條之役生大子命之曰仇其弟以千畆之戰生命之曰成師師服曰異哉君之名子也夫名以制義義以出禮禮以體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聽易則生亂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古之命也今君命大子曰仇弟曰成師始兆亂矣兄其替乎惠之二十四年晉始亂故封桓叔於曲沃【晉文侯卒子昭侯元年危不自安封成師為曲沃伯】靖侯之孫欒賔傳之師服曰吾聞國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親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無覬覦今晉甸侯也而建國本既弱矣其能久乎 惠之三十年晉潘父弑昭侯【文侯子】而納桓叔不克晉人立孝侯【昭侯子】惠之四十五年曲沃莊伯【桓叔子】伐翼弑孝侯翼人立其弟鄂侯鄂侯生哀侯哀侯侵陘庭之田陘庭南鄙啟曲沃伐翼   傳三年春曲沃武公【莊伯子】伐翼次於陘庭韓萬【莊伯弟】御戎梁宏為右逐翼侯於汾隰驂絓而止夜獲之及欒共叔【欒賔之子】   小子侯   【哀侯子桓三年曲沃伯稱伐晉虜哀侯晉人立之明年改元是時曲沃益强至桓七年伯稱殺之在位四年】   桓公傳七年冬曲沃伯誘晉小子侯殺之   侯緡   【哀侯弟桓八年周桓王伐曲沃立緡改元至莊十五年曲沃伯稱伐晉侯緡滅之在位二十六年先晉自此絶】   桓公傳八年春滅翼【曲沃滅之】冬王【桓王】命虢仲立晉哀侯之弟緡於晉   傳九年秋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賈伯伐曲沃   武公   【名稱先晉稱侯之曾孫曲沃桓叔之孫曲沃莊伯之子自莊公十五年伐晉滅之盡以其寳器賂周僖王王命為晉侯於是盡併晉地徙都絳翼自桓叔初封曲沃至武公滅先晉而代之凡六十七年武公代晉二年卒】   莊公傳十六年冬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軍為晉侯【僖王就命為晉侯小國故一軍】晉武公以師伐夷殺夷詭諸【詳見周】   獻公【諡法博聞多能曰獻】   【名佹諸武公子莊十七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僖九年卒在位二十六年】   莊公傳十八年春虢公晉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傳二十三年晉桓莊之族偪【桓叔莊伯子孫强偪公室】獻公患之士蒍曰去富子則羣公子可謀也巳公曰爾試其事士蒍與羣公子謀譛富子而去之   傳二十四年秋晉士蒍又與羣公子謀使殺游氏之二子【桓莊之族】士蒍告晉侯曰可矣不過二年君必無患傳二十五年秋晉士蒍使羣公子盡殺游氏之族乃城聚【晉邑】而處之冬晉侯圍聚盡殺羣公子   晁補之曰士蒍對伐虢事言禮樂慈愛戰所畜也夫民讓事樂和愛親哀喪而後可用也何其賢哉賢者而謀人之國則必以其道若患公族之偪則有道以裁之矣無故教其君以滅宗黨戕支傷本如是以為彊公室耶實弱之矣獻公知患其族身死而諸子爭立禍流晉邦申生縊夷吾重耳奔而奚齊卓子其愛子也皆為世大戮盖其事好還也非天啟文公晉其血食哉   傳二十六年春晉士蒍為大司空夏士蒍城絳以深其宫秋虢人侵晉冬虢人又侵晉   傳二十七年冬晉侯將伐虢士蒍曰不可無衆而後伐之欲禦我誰與【詳見虢】   傳二十八年晉獻公【武公子】娶于賈無子烝於齊姜【武公妾】生秦穆夫人及大子申生又娶二女於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晉伐驪戎驪戎男女以驪姬【納女於人曰女昵據切】歸生奚齊其娣生卓子驪姬嬖欲立其子賂外嬖梁五與東關嬖五【二五皆獻公大夫賂之為耳目】使言於公曰曲沃君之宗也蒲與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無主宗邑無主則民不威疆埸無主則啟戎心戎之生心民慢其政國之患也若使大子主曲沃而重耳夷吾主蒲與屈則可以威民而懼戎且旌君伐使俱曰狄之廣莫【狄地曠絶】於晉為都晉之啟土不亦宜乎晉侯説之夏使大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城夷吾居屈羣公子皆鄙【邊邑】唯二姬之子在絳二五卒與驪姬譛羣公子而立奚齊晉人謂之二五耦【二耜相耦廣一尺共起一伐言二人俱共墾傷晉室若此】   閔公傳元年冬晉侯作二軍【晉本一軍見莊十六年】公將上軍大子申生將下軍趙夙御戎畢萬為右以滅耿滅霍滅魏還為大子城曲沃賜趙夙耿賜畢萬魏以為大夫士蒍曰大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將下軍】先為之極又焉得立不如逃之無使罪至為呉大伯不亦可乎猶有令名與其及也且諺曰心苟無瑕何恤乎無家天若祚大子其無晉乎 卜偃曰畢萬之後必大萬盈數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賞天啟之矣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今名之大以從盈數其必有衆 初畢萬筮仕於晉遇屯【震下坎上屯】之比【坤下坎上比屯初九變而為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震為土【震變為坤】車從馬【震為車坤為馬】足居之【震為足】兄長之【震為長男】母覆之【坤為母】衆歸之【坤為衆】六體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殺公侯之卦也公侯之子孫必復其始【萬畢公高之後】   何休曰國之廢興有義有命不以名數按周之先始於棄亦廢名也何以而大   傳二年冬十二月晉侯使大子申生伐東山臯落氏里克諫曰大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視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則守有守則從從曰撫軍守曰監國古之制也夫帥師專行謀誓軍旅君與國政之所圖也非大子之事也師在制命而已稟命則不威專命則不孝故君之嗣適不可以帥師君失其官帥師不威將焉用之且臣聞臯落氏將戰君其舍之公曰寡人有子未知其誰立焉不對而退見大子大子曰吾其廢乎對曰告之以臨民教之以軍旅不共是懼何故廢乎且子懼不孝無懼不得立脩已而不責人則免於難   吕祖謙曰里克之意謂戰敗則害太子戰勝則必中驪姬之讒此所以請君舍之克入告君之言既如此至出見太子則又教之孝國語所謂善處父子之間是矣   大子帥師公衣之偏衣【左右異色其半似公服】佩之金玦狐突御戎先友為右梁餘子養御罕夷先丹木為右羊舌大夫為尉先友曰衣身之偏握兵之要在此行也子其勉之偏躬無慝兵要遠災親以無災又何患焉狐突歎曰時事之徵也衣身之章也佩衷之旗也故敬其事則命以始服其身則衣之純用其衷則佩之度今命以時卒閟其事也【冬十二月閟盡之時】衣之尨服遠其躬也佩以金玦弃其衷也服以遠之時以閟之尨凉冬殺金寒玦離胡可恃也雖欲勉之狄可盡乎梁餘子養曰帥師者受命於廟受脤於社有常服矣不獲而尨命可知也【韋弁服軍之常也尨偏衣】死而不孝不如逃之罕夷曰尨竒無常金玦不復雖復何為君有心矣先丹木曰是服也狂夫阻之曰盡敵而反敵可盡乎雖盡敵猶有内讒不如違之狐突欲行羊舌大夫曰不可違命不孝弃事不忠雖知其寒惡不可取子其死之大子將戰狐突諫曰不可昔辛伯諗周桓公云内寵並后外寵二政嬖子配適大都耦國亂之本也周公弗從故及於難今亂本成矣立可必乎孝而安民子其圖之與其危身以速罪也   藺敏修曰從大子者凡六人皆有言焉先友淺而闇羊舌大夫恭而僻先丹木近而全罕夷簡而持狐突敏而明梁餘子養違而道嗚呼吾其從梁餘子養之言乎夫晉侯之欲殺大子决矣吾寧負違命之罪而使君無殺世子之名故逃之而去者為君也非自為也而梁餘子養知之先丹木之去亦可以全矣然為其身不為其君觀衣而知凉觀時而知殺觀金而知寒觀玦而知離非狐突之明無以及之至於先友則所見淺矣罕夷知君之心而不為太子計亦持之而已羊舌大夫知違命之不孝而不知陷父於不義者不孝之尤者也知棄事之不忠而不知陷君於不義者不忠之尤者也恭則恭矣其僻之尤者也卒之太子死諡之曰恭其入羊舌大夫之言乎   僖公經二年夏五月虞師晉師滅下陽   傳二年晉荀息請以屈産之乗與垂棘之璧假道於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寶也對曰若得道於虞猶外府也乃使荀息假道於虞虞公許之夏晉里克荀息帥師㑹虞師伐虢滅下陽【詳見虞】   傳四年 初晉獻公欲以驪姬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從筮卜人曰筮短長不如從長且其繇【直救切】曰專之渝攘公之羭【渝變也攘除也羭美也言變乃除公之美】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言善易消惡難除】必不可弗聽立之生奚齊其娣生卓子及將立奚齊既與中大夫成謀   國語反自稷桑驪姬謂公曰吾聞申生之謀愈深君若不圖難將至矣公曰吾不忘也抑未有以致罪焉驪姬告優施曰君既許我殺太子而立奚齊矣吾難里克奈何優施飲里克酒中飲優施起舞乃歌曰暇豫之吾吾不如鳥烏人皆集於苑已獨集於枯里克笑曰何謂苑何謂枯優施曰其母為夫人其子為君可不謂苑乎其母既死其子又有謗可不謂枯乎枯且有傷優施出里克辟奠不餐而寢夜半召優施曰曩而言戲乎抑有所聞之乎曰然君既許驪姬殺太子而立奚齊謀既成矣里克曰吾秉君以殺太子吾不忍通復故交吾不敢中立其免乎優施曰免旦而里克見㔻鄭曰優施告我君謀成矣將立奚齊㔻鄭曰子謂何曰吾對以中立㔻鄭曰惜也不如曰不信以疏之亦固太子以攜之多為之故以變其志志少疏乃可間也今子曰中立况固其謀也【况益也】彼有成矣里克曰徃言不可及也里克曰弑君以為亷長亷以驕心因驕以制人家吾不敢抑撓志以從君為廢人以自利也利方以求成人吾不能將伏也明日稱疾不朝三旬難乃成   吕祖謙曰中大夫里克也驪姬欲殺申生而立奚齊所憚者尚有里克使克能執正不回則驪姬之計未必行今優施聞里克之言遂告驪姬姬聞中立之言遂肆行而無忌以國語所載論之所載本末初不同謀殺申生但著優施之教左氏直書中大夫成謀見當時姬憚里克克若能守正不懼殺申生謀必不成克既説中立可以自免驪姬得以肆其謀而無憚雖不須驪姬謀謂之成謀亦可也   姬謂大子曰君夢齊姜必速祭之大子祭於曲沃歸胙於公公田姬寘諸宫六日公至毒而獻之公祭之地地墳【音憤】與犬犬斃與小臣小臣亦斃姬泣曰賊由大子大子奔新城【曲沃】公殺其傳社原欵或謂大子子辭君必辯焉大子曰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飽我辭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樂曰子其行乎大子曰君實不察其罪被此名也以出人誰納我十二月戊申縊於新城姬遂譛二公子曰皆知之重耳奔蒲夷吾奔屈   禮記檀弓晉獻公將殺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謂之曰子盍言子之志於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驪姬是我傷公之心也曰然則盍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謂我欲弑君也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辭於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於死申生不敢愛其死雖然吾君老矣子少國家多難伯氏不出而圖吾君伯氏苟出而圖吾君申生受賜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為共世子也【新注檀弓所載與左氏事同然曰君安驪姬只一安字與左氏逺甚】   經五年春晉侯殺其世子申生冬晉人執虞公   傳五年春晉侯使以殺大子申生之故來告 初晉侯使士蒍為二公子築蒲與屈不慎寘薪焉夷吾訴之公使讓之士蒍稽首而對曰臣聞之無䘮而慼憂必讎焉無戎而城讎必保焉寇讎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廢命不敬固讎之保不忠失忠與敬何以事君詩云懷徳維寧宗子維城君其脩徳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將尋師焉焉用慎退而賦曰狐裘尨茸一國三公吾誰適從及難公使寺人披伐蒲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乃徇曰校者吾讎也踰垣而走披斬其袪遂出奔翟   晁補之曰士蒍始勸晉侯去桓莊之族羣公子皆無罪而以為戮晉公室已弱矣晉侯惑驪姬欲去申生夷吾重耳故為二公子築蒲與屈士蒍賢乎當諫其君無疏諸子自啟禍不然知三年將尋師焉則無築可也築而不慎坐觀晉隙若非已任者而退有後言以謂一國三公夫晉之寵者不惟奚齊卓子乎而二公子何預為臣不忠慢君誤國其罪大矣恐後之人昵其浮詞而不要其衷故辯之   秋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冬十二月丙子朔晉滅虢虢公醜奔京師師還館於虞遂襲虞滅之執虞公公説曰虞公貪璧馬之賂而道晉以伐虢晉獻貪得國之利而滅虢以及虞志於貪而不知禍之踵乎後其失一也盖下陽滅而虞之亡形已成虞虢滅而申生之禍已作得不償失功不救亂可不謂之大惑歟故以一時之事言之則晉獻之勝雖加於虞公若其貪以致失則皆小人釁於勇嗇於禍者也語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傳六年春晉侯使賈華伐屈夷吾不能守盟而行【非不欲校力不能守言不如重耳之賢】將奔狄郤芮曰後出同走罪也不如之梁梁近秦而幸焉乃之梁   經八年夏狄伐晉【傳見狄】   經九年秋九月甲子晉侯佹諸卒冬晉里克殺其君之子奚齊   傳九年秋齊侯盟諸侯於葵丘宰孔遇晉侯曰可無㑹也曰君務靖亂無勤於行晉侯乃還【㣲戒獻公晉將有亂】九月晉獻公卒里克㔻鄭欲納文公故以三公子之徒作亂【申生重耳夷吾】初獻公使荀息傅奚齊公疾召之曰以是藐諸孤辱在大夫其若之何稽首而對曰臣竭其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貞其濟君之靈也不濟則以死繼之公曰何謂忠貞對曰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送往事居耦俱無猜貞也及里克將殺奚齊先告荀息曰三怨將作【三公子徒】秦晉輔之子將何如荀息曰將死之里克曰無益也荀叔曰【荀息】吾與先君言矣不可以貳能欲復言而愛身乎【言可復也】雖無益也將焉辟之且人之欲善誰不如我我欲無貳而能謂人已乎冬十月里克殺奚齊於次【䘮寢】書曰殺其君之子未葬也荀息將死之人曰不如立卓子而輔之荀息立公子卓以葬 十一月里克殺公子卓於朝荀息死之君子曰詩所謂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荀息有焉   晁補之曰獻公嬖驪姬殺太子逐羣公子晉事可知卒欲立驪之子以屬荀息荀息賢乎公子有當立者矣盍姑勸之以與所當立不然辭勿傅以直匡君可矣傅非所立而許之死非也   齊侯以諸侯之師伐晉及高梁而還討晉亂也令不及魯故不書 晉郤芮使夷吾重賂秦以求入曰人實有國我何愛焉入而能民土於何有從之齊隰朋帥師㑹秦師納晉惠公【夷吾】秦伯謂郤芮曰公子誰恃對曰臣聞亡人無黨有黨必有讎夷吾弱不好弄能鬬不過長亦不改不識其他公謂公孫枝曰夷吾其定乎對曰臣聞之唯則定國詩曰不識不知順帝之則【皇矣詩】文王之謂也又曰不僣不賊鮮不為則【抑詩】無好無惡不忌不克之謂也今其言多忌克難哉公曰忌則多怨又焉能克是吾利也禮記檀弓晉獻公之喪秦穆公使人弔公子重耳且曰寡人聞之亡國恒於斯得國恒於斯雖吾子儼然在憂服之中喪亦不可久也時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圖之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辭焉喪人無寶仁親以為寶父死之謂何又因以為利而天下其孰能說之孺子其辭焉公子重耳對客曰君惠弔亡臣重耳身喪父死不得與於哭泣之哀以為君憂父死之謂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義稽顙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子顯以致命於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顙而不拜則未為後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則愛父也起而不私則遠利也   惠公【諡法柔質仁民曰惠】   【名夷吾獻公子小戎子所生僖九年里克殺奚齊卓子惠公自梁入立明年改元至二十三年卒在位十四年】   僖公經十年春晉里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夏晉殺其大夫里克   傳十年夏四月周公忌父王子黨㑹齊隰朋立晉侯晉侯殺里克以説將殺里克公使謂之曰微子則不及此雖然子弑二君與一大夫為子君者不亦難乎對曰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臣聞命矣伏劒而死於是㔻鄭聘於秦且謝緩賂故不及 晉侯改葬共大子【申生】秋狐突適下國【曲沃】遇大子大子使登僕【忽如夢而相見狐突本為申生御故復使登車】而告之曰夷吾無禮余得請於帝矣【請罰夷吾】將以晉畀秦秦將祀余對曰臣聞之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君祀無乃殄乎且民何罪失刑乏祀君其圖之君曰諾吾將復請七日新城西偏將有巫者而見我焉許之遂不見及期而往告之曰帝許我罰有罪矣敝於韓【敝敗也韓晉地獨敝惠公明不復以晉畀秦】㔻鄭之如秦也言於秦伯曰吕甥郤稱冀芮實為不從若重問以召之【不從不與秦賂】臣出晉君君納重耳蔑不濟矣 冬秦伯使泠至報問且召三子郤芮曰幣重而言甘誘我也遂殺㔻鄭祁舉及七輿大夫左行共華右行賈華叔堅騅歂纍虎特宫山祁皆里㔻之黨也㔻豹奔秦【鄭之子】言於秦伯曰晉侯背大主而忌小怨民弗與也伐之必出【大主秦也小怨里㔻】公曰失衆焉能殺違禍誰能出君   經十有一年春晉殺其大夫㔻鄭父   傳十一年春晉侯以㔻鄭之亂來告天王【襄王】使召武公内史過賜晉侯命受玉惰過歸告王曰晉侯其無後乎王賜之命而惰於受瑞先自弃也已其何繼之有禮國之幹也敬禮之輿也不敬則禮不行禮不行則上下昬何以長世   傳十三年冬晉荐饑使乞糴於秦秦伯謂子桑與諸乎對曰重施而報君將何求重施而不報其民必攜攜而討焉無衆必敗謂百里與諸乎對曰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道也行道有福㔻鄭之子豹在秦請伐晉【欲為其父報怨】秦伯曰其君是惡其民何罪秦於是乎輸粟於晉自雍及絳相繼命之曰汎舟之役   經十有四年秋八月辛卯沙鹿崩   傳十四年秋八月沙鹿崩晉卜偃曰期【音基】年將有大咎幾亡國 冬秦饑使乞糴於晉晉人弗與慶鄭曰背施無親幸災不仁貪愛不祥怒鄰不義四徳皆失何以守國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將安傅慶鄭曰弃信背鄰患孰恤之無信患作失援必斃是則然矣虢射曰無損於怨而厚於寇不如勿與慶鄭曰背施幸災民所弃也近猶讎之况怨敵乎弗聽退曰君其悔是哉   經十有五年冬十有一月壬戌晉侯及秦伯戰於韓獲晉侯   傳十五年晉侯之入也秦穆姬【申生姊】屬賈君焉【獻公次妃】且曰盡納羣公子【武獻之族】晉侯烝於賈君又不納羣公子是以穆姬怨之晉侯許賂中大夫既而皆背之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東盡虢略南及華山内及解梁城既而不與晉饑秦輸之粟秦饑晉閉之糴故秦伯伐晉卜徒父筮之吉渉河侯車敗詰之對曰乃大吉也三敗必獲晉君其卦遇蠱曰千乗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夫狐蠱必其君也蠱之貞風也其悔山也歳云秋矣我落其實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實落材亡不敗何待三敗及韓晉侯謂慶鄭曰寇深矣若之何對曰君實深之可若何公曰不孫【音遜】卜右慶鄭吉弗使步揚御戎家僕徒為右乗小駟鄭入也【鄭所獻馬】慶鄭曰古者大事必乗其産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訓而服習其道唯所納之無不如志今乗異産以從戎事及懼而變將與人易【變易】亂氣狡憤隂血周作張【音漲】脉僨興外彊中乾進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弗聽九月晉侯逆秦師使韓簡視師復曰師少於我鬬士倍我公曰何故對曰出因其資入用其寵饑食其粟三施而無報是以來也今又擊之我怠秦奮倍猶未也公曰一夫不可狃况國乎遂使請戰曰寡人不佞能合其衆而不能離也君若不還無所逃命秦伯使公孫枝對曰君之未入寡人懼之入而未定列猶吾憂也苟列定矣敢不承命韓簡退曰吾幸而得囚【得囚為幸言必敗】壬戌戰于韓原晉戎馬還濘而止公號慶鄭慶鄭曰愎諫違卜固敗是求又何逃焉遂去之梁由靡御韓簡虢射為右輅秦伯將止之【止獲】鄭以救公誤之遂失秦伯秦獲晉侯以歸晉大夫反首【反垂頭髮】㧞舍從之秦伯使辭焉曰二三子何其慼也寡人之從君而西也亦晉之妖夢是踐豈敢以至【踐厭也厭突之夢】晉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羣臣敢在下風穆姬聞晉侯將至以大子罃【若耕切】與女簡璧登臺而履薪焉【罃康公名其母弟也簡璧罃姊妹穆姬欲自罪故登臺而荐之以薪】使以免服衰絰逆且告曰上天降災使我兩君匪以玉帛相見而以興戎若晉君朝以入則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則朝以死唯君裁之乃舍諸靈臺大夫請以入公曰獲晉侯以厚歸也既而喪歸焉用之【若將晉侯入夫人或自殺】大夫其何有焉且晉人慼憂以重我【反首拔舍】天地以要我不圖晉憂重其怒也我食吾言背天地也重怒難任背天不祥必歸晉君公子縶曰不如殺之無聚慝焉子桑曰歸之而質其大子必得大成晉未可滅而殺其君祗以成惡且史佚有言曰無始禍無怙亂無重怒重怒難任陵人不祥乃許晉平 晉侯使郤乞告瑕吕飴甥且召之【告吕甥召使迎巳】子金【飴甥字】教之言曰朝國人而以君命賞【恐國人不從故先賞於朝】且告之曰孤雖歸辱社稷矣其卜貳圉也【貳代也圉懐公】衆皆哭晉於是乎作爰田【分公田之稅應入公者爰之於所賞之衆】吕甥曰君亡之不恤而羣臣是憂惠之至也將若君何衆曰何為而可對曰征繕以輔孺子諸侯聞之喪君有君羣臣輯睦甲兵益多好我者勸惡我者懼庶有益乎衆説晉於是乎作州兵【州長各繕甲兵】初晉獻公筮嫁伯姬於秦遇歸妹【兊下震上歸妹】之睽【兊下離上睽歸妹上六變為睽】史蘇占之曰不吉其繇曰士刲羊亦無【音荒】也女承筐亦無貺也【血也貺賜也刲羊士之功承筐女之職上六無應故下刲無血上承無實不吉之象也】西鄰責言不可償也【嫁女於西知有責言不可報償】歸妹之睽猶無相也震之離亦離之震【二卦變而相通】為雷為火為嬴敗姬【嬴秦姓姬晉姓震為雷離為火火動熾而害其母故曰為嬴敗姬】車説其輹火焚其旗不利行師敗于宗丘【震為車離為火上六爻在震則無應故車説輹在離則失位故火焚旗火還害母故敗乃不出國】歸妹睽孤寇張之弧【睽上九爻辭】姪【待結切】其從【才用切】姑【子圉質秦】六年其逋逃歸其國而弃其家【謂子圉婦懷嬴】明年其死於高梁之虛【惠公死之明年文公入殺懷公于高梁】及惠公在秦曰先君若從史蘇之占吾不及此夫韓簡侍曰象也筮數也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數先君之敗徳及可數乎史蘇是占勿從何益詩曰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僔沓背憎職競由人 十月晉隂飴甥【吕甥】㑹秦伯盟于王城秦伯曰晉國和乎對曰不和小人恥失其君而悼喪其親不憚征繕以立圉也曰必報讎寧事戎狄君子愛其君而知其罪不憚征繕以待秦命曰必報徳有死無二以此不和秦伯曰國謂君何對曰小人慼謂之不免君子恕以為必歸小人曰我毒秦秦豈歸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歸君貳而執之服而舍之徳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懷徳貳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納而不定廢而不立以徳為怨秦不其然秦伯曰是吾心也改館晉侯饋七牢焉蛾晳【晉大夫】謂慶鄭曰盍行乎對曰陷君於敗敗而不死又使失刑非人臣也臣而不臣行將焉入十一月晉侯歸丁丑殺慶鄭而後入   藺敏脩曰惠公背秦施而乗鄭駟慶鄭諫之善矣再諫而再不從以道去之可也乃幸其君之敗而不救將獲秦伯而誤之豈理也哉曰君實深之曰固敗是求彼以晉侯為愎吾見鄭其愎之尤也   是歳晉又饑秦伯又餼之粟曰吾怨其君而矜其民且吾聞唐叔之封也箕子曰其後必大晉其庸可冀乎姑樹徳焉以待能者於是秦始征【賦也】晉河東置官司焉傳十六年秋狄侵晉取狐㕑受鐸渉汾及昆都因晉敗也   傳十七年夏晉大子圉為質於秦秦歸河東而妻之惠公之在梁也梁伯妻之梁嬴孕過期卜招父與其子卜之其子曰將生一男一女招曰然男為人臣女為人妾故名男曰圉女曰妾及子圉西質妾為宦女焉【宦事秦為妾】傳二十二年秋大子圉為質於秦將逃歸謂嬴氏曰與子歸乎【秦所妻子圉懷嬴】對曰子晉大子而辱於秦子之欲歸不亦宜乎寡君之使婢子侍執巾櫛以固子也從子而歸弃君命也不敢從亦不敢言遂逃歸   傳二十三年秋九月晉惠公卒【經左明年從赴】懷公【子圉】命無從亡人【重耳】期期而不至無赦狐突之子毛及偃【子狐】從重耳在秦弗召冬懷公執狐突曰子來則免對曰子之能仕父教之忠古之制也策名委質貳乃辟也今臣之子名在重耳有年數矣若又召之教之貳也父教子貳何以事君刑之不濫君之明也臣之願也淫刑以逞誰則無罪臣聞命矣乃殺之卜偃稱疾不出曰周書有之乃大明服已則不明而殺人以逞不亦難乎民不見徳而唯戮是聞其何後之有 晉公子重耳之及於難也晉人伐諸蒲城蒲城人欲戰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於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從者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魏犫】司空季子【胥臣臼季時狐毛賈佗皆從獨舉此五人賢有大功】狄人伐廧咎如獲其二女叔隗季隗納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劉以叔隗妻趙衰生盾將適齊謂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來而後嫁對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則就木焉請待子處狄十二年而行【以五年奔狄至十六年而去】過衛衛文公不禮焉出於五鹿乞食於野人野人與之塊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賜也【得土有國之祥】稽首受而載之及齊齊桓公妻之有馬二十乗【四馬為乗八十匹也】公子安之從者以為不可將行謀於桑下【齊桓既卒知孝公不可恃】蠶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殺之【重耳妻恐孝公怒其去故殺妾以滅口】而謂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聞之者吾殺之矣公子曰無之姜曰行也懷與安實敗名公子不可姜與子犯謀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及曹曹共公聞其駢脅欲觀其裸浴薄而觀之僖負羈之妻曰吾觀晉公子之從者皆足以相國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國反其國必得志於諸侯得志於諸侯而誅無禮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貳焉乃饋盤飱寘璧焉公子受飱反璧及宋宋襄公贈之以馬二十乗及鄭鄭文公亦不禮焉叔詹諫曰臣聞天之所啟人弗及也晉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將建諸君其禮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晉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狐姬所生】離外之患而天不靖晉國殆將啟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從之三也【狐偃趙衰賈佗】晉鄭同儕其過子弟固將禮焉况天之所啟乎弗聽及楚楚子饗之曰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穀對曰子女玉帛則君有之羽毛齒革則君地生焉其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其何以報君曰雖然何以報我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獲命其左執鞭弭右屬櫜鞬以與君周旋子玉請殺之楚子曰晉公子廣而儉【志廣而體儉】文而有禮其從者肅而寛忠而能力晉侯【惠公】無親外内惡之吾聞姬姓唐叔之後其後衰者也其將由晉公子乎天將興之誰能廢之違天必有大咎乃送諸秦秦伯納女五人懷嬴與焉【子圉妻】奉匜【音移】沃盥既而揮之怒曰秦晉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懼降服而囚   藺敏修曰秦伯納女五人懷嬴與焉晉侯受之獨何心哉以禮辭之烏知其不反故夫懼不克而容為權者小人之事也   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請使衰從公子賦河水【朝宗于海】公賦六月【尹吉甫佐宣王征伐喻公子還晉必能康王國】趙衰曰重耳拜賜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級而辭焉衰曰君稱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經二十有四年冬晉侯夷吾卒【是年文公入國】   懷公【諡法慈仁短折曰懷】   【名圉惠公子為質於秦僖公二十三年自秦逃歸嗣立明年文公入懷公出亡即遇殺】   春秋分記卷五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五十四   宋 程公説 撰晉世本第二   文公       襄公   文公【諡法忠信接禮曰文】   【名重耳獻公子狐姬所生在外十九年僖二十四年入殺懷公而立改元霸諸侯至三十二年卒在位九年】   僖公傳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納之不書不告入也【納重耳】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負羈絏從【才用切】君廵於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猶知之而况君乎請由此亡公子曰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璧于河濟河圍令狐入桑泉取臼衰 二月甲午晉師軍于廬栁秦伯使公子縶如晉師師退軍于郇辛丑狐偃及秦晉之大夫盟于郇壬寅公子入于晉師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文公祖武公廟】戊申使殺懷公于髙梁不書亦不告也 吕郤畏偪【吕甥郤芮惠公舊臣】將焚公宫而弑晉侯寺人披請見公使讓之且辭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後余從狄君以田渭濵女為惠公來求殺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雖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猶在【披所斬公衣袂】女其行乎對曰臣謂君之入也其知之矣【知君人之道】若猶未也又將及難君命無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惡唯力是視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無蒲狄乎齊桓公置射鉤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言若反齊桓已將自去不須辱君命】行者甚衆豈唯刑臣公見之以難告【告吕郤欲焚公宫】三月晉侯潜㑹秦伯于王城己丑晦公宫火瑕甥郤芮不獲公乃如河上秦伯誘而殺之晉侯逆夫人嬴氏以歸秦伯送衛於晉三千人實紀綱之僕 初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其出也竊藏以逃【文公出時】盡用以求納之【求納文公】及入求見【賢遍切】公辭焉以沐謂僕人曰沐則心覆心覆則圖反宜吾不得見也居者為社稷之守行者為羈絏之僕其亦可也何必罪居者國君而讎匹夫懼者甚衆矣僕人以告公遽見之 狄人歸季隗于晉而請其二子【伯儵叔劉】文公妻趙衰生原同屏括樓嬰趙姬【文公女】請逆盾與其母子餘辭【衰字】姬曰得寵而忘舊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請許之來以盾為才固請于公以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為内子而已下之 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懷無親外内弃之天未絶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已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盗况貪天之功以為已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姦上下相蒙難與處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誰懟對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對曰言身之文也身將隠焉用文之是求顯也其母曰能如是乎與女偕隠遂隠而死晉侯求之不獲以緜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蘇轍曰晉文公辟驪姬之難處狄十有二年奚齊卓子相繼戮死秦晉之人歸心焉文公深信舅犯靖而待之若將終焉者至於惠公起而赴之如恐不及於是秦人責報於外而里㔻要功於内不能相忍繼以敗滅内外絶望屬於文公然後文公徐起而收之無尺土之賂一金之費晉人戴之遂霸諸侯彼其處利害之計誠審哉是以主盟中夏㡬二百年功業與齊桓等而子孫過之逺甚豈非積之有厚薄故耶   傳二十五年春秦伯師于河上將納王【襄王】狐偃言於晉侯曰求諸侯莫如勤王諸侯信之且大義也繼文之業【晉文侯仇為平王侯伯】而信宣於諸侯今為可矣使卜偃卜之曰吉遇黄帝戰于阪泉之兆公曰吾不堪也對曰周禮未改今之王古之帝也公曰筮之筮之遇大有【乾下離上大有】之睽【兊下離上睽大有九三變而為睽】曰吉遇公用享于天子之卦戰克而王饗吉孰大焉且是卦也天為澤以當日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大有去睽而復亦其所也晉侯辭秦師而下【辭遜秦師使之還順流故曰下】三月甲辰次于陽樊右師圍温左師逆王夏四月丁巳王入于王城取大叔于温殺之于隰城 戊午晉侯朝王王享醴命之宥請隧弗許【闕地通路曰隧王之葬禮】曰王章也未有代徳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惡也與之陽樊温原攅茅之田晉於是始啟南陽陽樊不服圍之倉葛呼曰徳以柔中國刑以威四夷宜吾不敢服也此誰非王之親姻其俘之也乃出其民秋秦晉伐鄀 冬晉侯圍原命三日之糧原不降命去之諜出曰原將降矣軍吏曰請待之公曰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遷原伯貫于冀趙衰為原大夫狐溱為温大夫晉侯問原守於寺人勃鞮對曰昔趙衰以壺飱從徑餒而弗食故使處原   劉器之曰晉文之請隧非欲真請之也示欲逼周取天下若楚莊王之問鼎也故周人窺見其意而與之田名曰與之其實逼天子奪之也且王室都洛而温乃今温縣也原乃今武原也今晉以兵圍而取之其逼王室甚矣而左氏反稱其伐原以示之信何也   傳二十七年冬楚子【成公】及諸侯圍宋宋公孫固【莊公孫】如晉告急先軫曰報施救患取威定霸於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昬於衛若伐曹衛楚必救之則齊宋免矣於是乎蒐于被廬作三軍【閔元年獻公作二軍今復大國之禮】謀元帥趙衰曰郤縠【縠本又作穀】可臣亟聞其言矣説禮樂而敦詩書詩書義之府也禮樂徳之則也徳義利之本也夏書曰賦納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君其試之乃使郤縠將中軍郤溱佐之使狐偃將上軍讓於狐毛而佐之命趙衰為卿讓於欒枝先軫使欒枝將下軍先軫佐之荀林父御戎魏犫為右晉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二十四年】子犯曰民未知義未安其居於是乎出定襄王【二十五年】入務利民民懷生矣將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於是伐原以示之信【二十五年】民易資者不求豐焉明徵其辭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禮未生其共於是乎大蒐以示之禮作執秩以正其官民聽不惑而後用之出穀戌釋宋圍一戰而霸文之教也   經二十八年春晉侯侵曹晉侯伐衛楚人救衛三月丙午晉侯入曹執曹伯畀宋人夏四月己巳晉侯齊師宋師秦師及楚人戰于城濮楚師敗績楚殺其大夫得臣衛侯出奔楚五月癸丑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衛子莒子盟于踐土陳侯如㑹公朝于王所六月衛侯鄭自楚復歸于衛衛元咺出奔晉冬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陳子莒子邾子秦人于温天王狩于河陽壬申公朝于王所晉人執衛侯歸之于京師衛元咺自晉復歸于衛諸侯遂圍許曹伯襄復歸于曹遂㑹諸侯圍許   傳二十八年春晉侯將伐曹假道于衛衛人弗許還自南河濟侵曹伐衛正月戊申取五鹿【衛地】 二月晉郤縠卒原軫將中軍胥臣佐下軍上徳也晉侯齊侯盟于斂盂衛侯請盟晉人弗許衛侯欲與楚國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説于晉公子買戌衛楚人救衛不克公懼於晉殺子叢以説焉謂楚人曰不卒戍也 晉侯圍曹門焉多死曹人尸諸城上【磔晉死人】晉侯患之聽輿人之謀曰稱舍於墓【言將發曹冢】師遷焉曹人兇懼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兇也而攻之三月丙午入曹數之以其不用僖負羈而乗軒者三百人也且曰獻狀【責其功狀】令無入僖負羈之宫而免其族報施也【事見二十三年】魏犫顛頡怒曰勞之不圖報於何有爇僖負羈氏魏犫傷於胷公欲殺之而愛其材使問且視之病將殺之魏犫束胷見使者曰以君之靈不有寧也距躍三百曲踊三百乃舍之殺顛頡以徇于師立舟之僑以為戎右宋人使門尹般如晉師告急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則絶告楚不許我欲戰矣齊秦未可若之何先軫曰使宋舍我而賂齊秦藉之告楚我執曹君而分曹衛之田以賜宋人楚愛曹衛必不許也喜賂怒頑能無戰乎公説執曹伯分曹衞之田以畀宋人   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去穀【二十六年申叔戌穀】使子玉去宋曰無從晉師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晉國險阻艱難備嘗之矣民之情偽盡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廢乎軍志曰允當則歸又曰知難而退又曰有徳不可敵此三志者晉之謂矣子玉使宛春告於晉師曰請復衛侯而封曹臣亦釋宋之圍子犯曰子玉無禮哉君取一臣取二【君取一以釋宋圍惠晉侯臣取二復曹衛以為已功】不可失矣先軫曰子與之定人之謂禮楚一言而定三國我一言而亡之我則無禮何以戰乎不許楚言是弃宋也救而弃之謂諸侯何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讎已多將何以戰不如私許復曹衞以攜之執宛春以怒楚既戰而後圖之公説乃拘宛春於衞且私許復曹衛曹衛告絶於楚子玉怒從晉師晉師退軍吏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師老矣何故退子犯曰師直為壯曲為老豈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報也背惠食言以亢其讎我曲楚直其衆素飽不可謂老我退而楚還我將何求若其不還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退三舍楚衆欲止子玉不可【新注子玉取敗在此一句】   吕祖謙曰子犯之在晉如管仲之在齊然未必一一皆是若使文公從子犯此言則失親鄰報施之義矣頼得先軫諫之以此見謀臣不厭多其後同秦圍鄭子犯又欲與秦戰頼文公不聽又以此見人材雖多亦須人君自識安危治亂之大體   夏四月戊辰晉侯宋公齊國歸父崔夭秦小子憖次于城濮楚師背酅而舍【酅丘陵險阻】晉侯患之聽輿人之誦曰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喻晉軍盛若原田草可以謀立新功】公疑焉子犯曰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裏山河必無害也公曰若楚惠何欒貞子曰漢陽諸姬楚實盡之思小惠而忘大恥不如戰也晉侯夢與楚子搏楚子伏已而盬【音古】其腦是以懼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子玉使鬭勃請戰曰請與君之士戲君馮軾而觀之得臣與寓目焉晉侯使欒枝對曰寡君聞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為大夫退其敢當君乎既不獲命矣敢煩大夫謂二三子戒爾車乗敬爾君事詰朝將見晉車七百乗【五萬二千五百人】韅靷鞅靽晉侯登有莘之虛以觀師曰少長有禮其可用也遂伐其木以益其兵己巳晉師陳于莘北胥臣以下軍之佐當陳蔡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將中軍曰今日必無晉矣子西將左子上將右胥臣蒙馬以虎皮先犯陳蔡【此是攻瑕】陳蔡奔楚右師潰狐毛設二斾而退之欒枝使輿曳柴而偽遁楚師馳之原軫郤溱以中軍公族横擊之狐毛狐偃以上軍夾攻子西楚左師潰楚師敗績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敗晉師三日館穀及癸酉而還甲午至于衡雍作王宫于踐土鄉役之三月【鄉猶屬也城濮役之前三月】鄭伯如楚致其師為楚師既敗而懼使子人九行成于晉晉欒枝入盟鄭伯五月丙午晉侯及鄭伯盟于衡雍丁未獻楚俘于王駟介百乗徒兵千鄭伯傅王用平禮也【以周平王享晉文侯仇之禮】己酉王享醴命晉侯宥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興父䇿命晉侯為侯伯賜之大輅之服戎輅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秬鬯一卣虎賁三百人曰王謂叔父敬服王命以綏四國糾逖王慝晉侯三辭從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揚天子之丕顯休命受策以出出入三覲   孫復曰晉文奮起紹桓尊周首帥四國之衆以破得臣于城濮功信美矣惜其不能遂帥諸侯朝于京師反以乗勝之師致襄王于踐土况又受其侯伯之命弓矢之賜哉雖曰不脅天子吾未之信也是故桓王賜齊侯命襄王命晉侯為侯伯皆没而不書焉噫孔子皆没而不書後世猶有脅天子而取九錫者悲夫   衛侯聞楚師敗懼出奔楚遂適陳使元咺奉叔武以受盟癸亥王子虎盟諸侯于王庭要言曰皆奬王室無相害也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隊其師無克祚國及而孫無有老幼君子謂是盟也信謂晉於是役也能以徳攻得臣及連穀而死晉侯聞之而後喜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 六月晉人復衛侯元咺奔晉 城濮之戰晉中軍風于澤亡大斾之左旃祁瞞奸命司馬殺之以狥于諸侯使茅茷代之師還壬午濟河舟之僑先歸士㑹攝右秋七月丙申振旅愷以入于晉獻俘授馘飲至大賞徵㑹討貳殺舟之僑以狥于國民於是大服君子謂文公其能刑矣三罪而民服【三罪顛頡祁瞞舟之僑】詩云惠此中國以綏四方不失賞刑之謂也【新注魏犫顛頡同罪異罰猶有未能刑處】冬㑹于温討不服也【討衛許】衛侯與元咺訟不勝執衛侯歸之于京師元咺歸衛立公子瑕 是㑹也晉侯召王以諸侯見且使王狩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訓故書曰天王狩于河陽言非其地也且明徳也壬申公朝于王所   趙子辨疑曰左氏言非其地王者無外豈有畿外則非其地此但記所至之處不可别為義也又云以明徳也按晉侯召王而朝之愈乎不朝耳夫子不以為罪以功補過此乃四勤之中未及於禮而謂之為徳無乃過乎   丁丑諸侯圍許 晉侯有疾曹伯之豎侯獳貨筮史使曰以曹為解齊桓公為㑹而封異姓今君為㑹而滅同姓曹叔振鐸文之昭也先君唐叔武之穆也且合諸侯而滅兄弟非禮也與衛偕命【私許復曹衛】而不與偕復非信也同罪異罰非刑也【衛已復故】禮以行義信以守禮刑以正邪舍此三者君將若之何公説復曹伯遂㑹諸侯于許晉侯作三行以禦狄荀林父將中行屠擊將右行先   蔑將左行   經二十有九年夏六月㑹王人晉人宋人齊人陳人蔡人秦人盟于翟泉   傳二十九年夏公㑹王子虎晉狐偃宋公孫固齊國歸父陳轅濤塗秦小子憖盟于翟泉尋踐土之盟且謀伐鄭也卿不書罪之也在禮卿不㑹公侯㑹伯子男可也經三十年秋晉人秦人圍鄭   傳三十年春晉人侵鄭秋九月甲午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文公亡過鄭鄭不禮】且貳於楚也秦伯聽燭之武言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三子秦大夫反為鄭守】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請擊秦夫人謂秦穆公】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傳三十一年秋晉蒐于清原作五軍以禦狄趙衰為卿經三十有二年冬十有二月己卯晉侯重耳卒   傳三十二年春楚鬭章請平于晉晉陽處父報之晉楚始通冬晉文公卒庚辰將殯于曲沃出絳柩有聲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擊之必大捷焉【西師謂秦師卜偃聞秦宻謀故因柩聲以安衆心】   襄公【諡法甲胄有功曰襄】   【名驩文公子僖三十二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文六年卒在位七年】   僖公經三十有三年夏四月辛巳晉人及姜戎敗秦師于殽癸巳葬晉文公秋晉人敗狄于箕冬十有二月晉人陳人鄭人伐許   傳三十三年春秦師滅滑而還晉原軫曰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敵不可縱縱敵患生違天不祥必伐秦師欒枝曰未報秦施而伐其師其為死君乎【言以君死故忘秦施】先軫曰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聞之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時文公未葬未得謂之先君故止謂之君】遂發命遽興姜戎子墨衰絰【文公未葬故襄公稱子】梁御戎萊駒為右 夏四月辛巳敗秦師于殽獲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以歸遂墨以葬文公晉於是始墨文嬴請三帥【文嬴文公夫人襄公適母】曰彼實搆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厭君何辱討焉使歸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許之先軫朝問秦囚公曰夫人請之吾舍之矣先軫怒曰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墮【音隳】軍實而長寇讎亡無日矣不顧而唾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釋左驂以公命贈孟明孟明稽首曰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夏狄侵齊因晉喪也秋狄伐晉及箕八月戊子晉侯敗狄于箕郤缺獲白狄子【狄别種】先軫曰匹夫逞志於君【謂不顧而唾】而無討敢不自討乎免胄入狄師死焉狄人歸其元【元首】面如生【言其有異於人】初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其妻饁之敬相待如賔與之歸言諸文公曰敬徳之聚也能敬必有徳徳以治民君請用之臣聞之出門如賔承事如祭仁之則也公曰其父有罪可乎【缺父冀芮欲殺文公在三十四年】對曰舜之罪也殛鯀其舉也興禹管敬仲桓之賊也實相以濟康誥曰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詩曰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君取節焉可也文公以為下軍大夫反自箕襄公以三命命先且居將中軍【先軫之子其父死敵故進之】以再命命先茅之縣賞胥臣曰舉郤缺子之功也【先茅絶後故取其縣以賞胥臣】以一命命郤缺為卿復與之冀【還其父故邑】亦未有軍行【雖登卿位未有名列】冬晉陳鄭伐許討其貳於楚也陽處父侵蔡楚子上救之楚師退舍遂歸【詳見楚】   文公經元年夏四月晉侯伐衛衛人伐晉秋公孫敖㑹晉侯于戚   傳元年晉文公之季年諸侯朝晉衛成公不朝晉襄公既祥使告于諸侯而伐衞及南陽【今河内地】先且居曰效尤禍也【尤衛不朝今晉亦不朝王】請君朝王臣從師晉侯朝王于温先且居胥臣伐衛衛人伐晉 秋晉侯疆戚田故公孫敖㑹之【晉取衛田而正其疆】   經二年春二月甲子晉侯及秦師戰于彭衙秦師敗績三月乙巳及晉處父盟夏六月公孫敖㑹宋公陳侯鄭伯晉士縠盟于垂隴冬晉人宋人陳人鄭人伐秦【詳見秦】傳二年春秦孟明視帥師伐晉以報殽之役二月晉侯禦之先且居將中軍趙衰佐之王官無地御戎狐鞫居為右甲子及秦師戰于彭衙秦師敗績晉人謂秦拜賜之師【以孟明言三年將拜君賜故嗤之】戰於殽也晉梁御戎萊駒為右戰之明日晉襄公縳秦囚使萊駒以戈斬之囚呼萊駒失戈狼瞫取戈以斬囚禽之以從公乗遂以為右箕之役【箕役在僖三十三年】先軫出之而立續簡伯狼瞫怒其友曰盍死之瞫曰吾未獲死所其友曰吾與女為難瞫曰周志有之勇則害上不登於明堂死而不義非勇也共用之謂勇吾以勇求右無勇而黜亦其所也謂上不我知黜而宜乃知我矣子姑待之及彭衙既陳以其屬馳秦師死焉晉師從之大敗秦師君子謂狼瞫於是乎君子詩曰君子如怒亂庶遄沮又曰王赫斯怒爰整其旅怒不作亂而以從師可謂君子矣   晁補之曰瞫之失右也自謂黜而宜則亦安之苟自謂黜而非宜則亦有君命矣先軫何所受怨哉自以未獲死所而往馳秦師豈死所也哉若恥無勇乎則挺然以身投兕虎亦勇也是匹夫之剛也狼瞫而君子孰非君子   晉人以公不朝來討公如晉夏四月己巳晉人使陽處父盟公以恥之書曰及晉處父盟以厭之也適晉不書諱之也公未至六月穆伯㑹諸侯及晉司空士縠盟于垂隴晉討衛故也【討元年衛人伐晉】書士縠堪其事也   石季長曰内書公孫敖外書晉士縠政在於大夫可見矣垂隴之盟按左氏則公猶在晉處父在晉盟公公孫敖在鄭盟諸侯君弱而臣強可知也左氏貴士縠之堪事宜辯疑削之   經三年春王正月叔孫得臣㑹晉人宋人陳人衞人鄭人伐沈沈潰夏五月秦人伐晉冬公如晉十有二月己巳公及晉侯盟晉陽處父帥師伐楚以救江   傳三年冬晉人懼其無禮於公也請改盟公如晉及晉侯盟   經四年秋晉侯伐秦   傳四年春晉人歸孔達于衛   傳五年冬晉陽處父聘于衛反過甯甯嬴【逆旅大夫】從之及温而還其妻問之嬴曰以剛商書曰沈漸剛克髙明柔克夫子壹之其不沒乎天為剛徳猶不干時况在人乎且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犯而聚怨不可以定身余懼不獲其利而離其難是以去之【為六月晉殺處父傳】晉趙成子欒貞子霍伯臼季皆卒   經六年秋八月乙亥晉侯驩卒冬十月公子遂如晉葬晉襄公晉殺其大夫陽處父晉狐射姑出奔狄   傳六年春晉蒐于夷舍二軍【僖三十一年作五軍今舍二軍復三軍之制】使狐射姑將中軍【代先且居】趙盾佐之【代趙衰】陽處父至自温【往年聘衛過温今始至】改蒐于董易中軍【易以趙盾為帥射姑佐之】陽子成季之屬也【處父嘗為趙衰屬大夫】故黨於趙氏且謂趙盾能曰使能國之利也是以上之宣子【趙盾】於是乎始為國政制事典正法罪辟獄刑董逋逃由質要治舊洿本秩禮續常職出滯淹既成以授大傅陽子與大師賈佗使行諸晉國以為常法 秋八月乙亥晉襄公卒靈公少晉人以難故欲立長君趙孟曰立公子雍【文公子襄公庶弟杜祁所生】好善而長先君愛之且近於秦秦舊好也置善則固事長則順立愛則孝結舊則安為難故故欲立長君有此四徳者難必抒矣【除也】賈季曰不如立公子樂【文公子】辰嬴嬖於二君【辰嬴懷嬴也二君懷公文公】立其子民必安之趙孟曰辰嬴賤班在九人其子何震之有【震威】且為二嬖淫也為先君子不能求大而出在小國辟也母淫子辟無威陳小而遠無援將何安焉杜祁以君故讓偪姞而上之【偪姞生襄公為世子故讓使在已上】以狄故讓季隗而已次之故班在四先君是以愛其子而仕諸秦為亞卿焉秦大而近足以為援母義子愛足以威民立之不亦可乎使先蔑士㑹如秦逆公子雍賈季亦使召公子樂于陳趙孟使殺諸郫 賈季怨陽子之易其班也【本中軍帥易以為佐】而知其無援於晉也【少族多怨】九月賈季使續鞫居殺陽處父書曰晉殺其大夫侵官也【君已命帥處父易之故曰侵官】冬十月襄仲如晉葬襄公 十一月丙寅晉殺續簡伯【續鞫居】賈季奔狄宣子使臾駢送其帑【妻子】夷之蒐賈季戮臾駢臾駢之人欲盡殺賈氏以報焉臾駢曰不可吾聞前志有之曰敵惠敵怨不在後嗣忠之道也夫子禮於賈季我以其寵報私怨無乃不可乎【言已蒙宣子寵位】介人之寵非勇也損怨益仇非知也以私害公非忠也釋此三者何以事夫子盡具其帑與其器用財賄親帥扞之送致諸竟   晁補之曰趙盾為政而賈季專立公子樂乃不討又擅殺陽處父亦不討僅得歸罪續鞫居異哉夫陽處父以能上盾公也賈季怨易班而害處父私也盾自以不足當政耶則去之苟無愧於公而李再逞私盾力不足以禁又送其帑無政莫甚焉   春秋分記卷五十四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五十五   宋 程公説 撰晉世本第三   靈公       成公   景公   靈公【諡法亂而不損曰靈】   【名夷臯襄公子文七年嗣立改元至宣二年遇弑在位一十四年】   文公經七年夏四月戊子晉人及秦人戰于令狐晉先蔑奔秦秋八月公㑹諸侯晉大夫盟于扈   傳七年夏四月秦康公送公子雍于晉曰文公之入也無衛故有吕郤之難乃多與之徒衛穆嬴【襄公夫人靈公母】日抱太子以啼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適嗣不立而外求君將焉寘此出朝則抱以適趙氏頓首於宣子曰先君奉此子也而屬諸子曰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賜不才吾唯子之怨今君雖終言猶在耳而弃之若何宣子興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偪乃背先蔑而立靈公以禦秦師箕鄭居守趙盾將中軍先克佐之荀林父佐上軍先蔑將下軍先都佐之歩招御戎戎津為右及堇隂宣子曰我若受秦秦則賔也不受冦也既不受矣而復緩師秦將生心先人有奪人之心軍之善謀也逐寇如追逃軍之善政也訓卒利兵秣馬蓐食潜師夜起戊子敗秦師于令狐至于刳首 己丑先蔑奔秦士㑹從之先蔑之使也荀林父止之曰夫人太子猶在而外求君此必不行子以疾辭若何不然將及攝卿以往可也何必子同官為寮吾嘗同寮敢不盡心乎弗聽為賦板之三章【芻蕘之言猶不可忽】又弗聽及亡荀伯盡送其帑及其器用財賄於秦曰為同寮故也士㑹在秦三年不見士伯【先蔑】其人曰能亡人於國不能見於此焉用之士季曰吾與之同罪【俱有迎公子雍之罪】非義之也將何見焉及歸遂不見【士㑹歸在十三年】狄侵我西鄙公使告于晉趙宣子使因賈季問酆舒【狄祖】且讓之酆舒問於賈季曰趙衰趙盾孰賢對曰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冬日可愛夏日可畏】秋八月齊侯宋公衞侯陳侯鄭伯許男曹伯㑹晉趙盾盟于扈晉侯立故也晉郤缺言於趙宣子曰日衛不睦故取其地【在文元年】今已睦矣可以歸之叛而不討何以示威服而不柔何以示懷非威非懷何以示徳無徳何以主盟子為正卿以主諸侯而不務徳將若之何夏書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勿使壞九功之徳皆可歌也謂之九歌六府三事謂之九功水火金木土穀謂之六府正徳利用厚生謂之三事義而行之謂之徳禮無禮不樂所由叛也若吾子之徳莫可歌也其誰來之盍使睦者歌吾子乎宣子説之【為明年晉歸鄭衛田張本】   經八年冬十月壬午公子遂㑹晉趙盾于衡雍   傳八年春晉侯使解揚歸匡戚之田于衛且復致公壻池之封自申至于虎牢之竟【公壻池晉君女壻取衛地封之今并還衛】夏秦人伐晉晉人以扈之盟來討冬襄仲㑹晉趙盾盟于衡雍 夷之蒐晉侯將登箕鄭父先都【在六年】而使士縠梁益耳將中軍先克曰狐趙之勲不可廢也從之【狐偃趙衰有從亡之勲】先克奪蒯得田于堇隂故箕鄭父先都士縠梁益耳蒯得作亂   經九年春二月晉人殺其大夫先都三月晉人殺其大夫士縠及箕鄭父楚人伐鄭公子遂㑹晉人宋人衛人許人救鄭   傳九年春王正月己酉使賊殺先克乙丑晉人殺先都梁益耳三月甲戌晉人殺箕鄭父士縠蒯得范山言於楚子曰晉君少不在諸侯北方可圖也楚子【穆王】師于狼淵以伐鄭鄭及楚平公子遂㑹晉趙盾宋華耦衛孔達許大夫救鄭不及楚師卿不書緩也以懲不恪夏楚侵陳以其服於晉也秋陳及楚平   經十年夏秦伐晉   傳十年春晉人伐秦夏秦伯伐晉   經十有一年夏叔仲彭生㑹晉卻缺于承匡   傳十二年夏叔仲惠伯㑹晉卻缺于承匡謀諸侯之從於楚者【九年陳鄭及楚平十年宋聽楚命】   經十有二年冬十有二月戊午晉人秦人戰于河曲傳十二年秦為令狐之役故冬秦伯伐晉取羈馬晉人禦之趙盾將中軍荀林父佐之郤缺將上軍臾駢佐之欒盾將下軍胥甲佐之范無恤御戎以從秦師于河曲臾駢曰秦不能久請深壘固軍以待之從之秦人欲戰秦伯謂士㑹曰若何而戰【晉士㑹七年奔秦】對曰趙氏新出其屬曰臾駢必實為此謀將以老我師也趙有側室曰穿晉君之壻也有寵而弱不在軍事好勇而狂且惡臾駢之佐上軍也若使輕者肆焉其可秦伯以璧祈戰于河十二月戊午秦軍掩晉上軍趙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糧坐甲固敵是求敵至不擊將何俟焉軍吏曰將有待也穿曰我不知謀將獨出乃以其屬出宣子曰秦獲穿也獲一卿矣秦以勝歸我何以報乃皆出戰交綏【司馬法曰遂奔不逺從綏不及逐奔不遠則難誘從綏不及則難陷然則古名進軍為綏】秦行人夜戒晉師曰兩君之士皆未憖【缺也】也明日請相見也臾駢曰使者目動而言肆懼我也將遁矣薄諸河必敗之胥甲趙穿當軍門呼曰死傷未收而弃之不惠也不待期而薄人於險無勇也乃止秦師夜遁復侵晉入瑕   藺敏修曰河曲之役晉不欲戰以老秦師而士㑹乃為之謀卒侵晉入瑕嗚呼悲夫武子而忍為此夫樂毅得罪於燕懼而奔趙趙王與毅謀伐燕毅曰臣事燕猶事大王也臣若獲戾逃於他國終身不敢謀趙之徒介若毅者可謂知道矣   經十有三年冬公如晉十有二月己丑公及晉侯盟【傳見内魯】   傳十三年春晉侯使詹嘉處瑕以守桃林之塞 晉人患秦之用士㑹也夏六卿相見於諸浮趙宣子曰隨㑹在秦賈季在狄【六年奔狄】難日至矣若之何中行桓子曰請復賈季能外事且由舊勲郤成子曰賈季亂且罪大【殺陽處父】不如隨㑹能賤而有恥柔而不犯其知【音智】足使也且無罪乃使魏夀餘偽以魏叛者以誘士㑹執其帑【夀餘子】於晉使夜逸請自歸于秦秦伯許之【許受魏邑】履士㑹之足於朝【躡其足欲使行】秦伯師于河西【將取魏】魏人在東夀餘曰請東人之能與夫二三有司言者吾與之先【欲與晉人在秦者先往告】使士㑹士㑹辭曰晉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為戮無益於君不可悔也秦伯曰若背其言所不歸爾帑者有如河乃行繞朝贈之以策【馬撾】曰子無謂秦無人吾謀適不用也既濟魏人譟而還【喜得士㑹】秦人歸其帑其處者為劉氏【士㑹堯後劉累之别族復累之姓】   呂祖謙曰其處者為劉氏此一句本無謂左氏之文無閒句前後必有相應後面既無應所以見得是添入在前漢時如公穀皆有博士以授人此書故治得此經惟左氏則不曾立學官或是私家自習亦不得治此經亦如今世有儀禮而人不得自治是也後人欲此經行於世乃附㑹其説以漢姓劉氏至後漢乃置博士此亦陋見   公説嘗考左氏本末自哀帝建平中劉歆欲立左氏移書太常議遂止建武初陳元雖抑范叔之議左氏得立學官既立尋廢肅宗降意儒術好左氏傳賈逵條奏謂光武興立左氏穀梁㑹二家先師不曉圖讖故令中道而廢二經家皆無以證圖讖明劉氏為堯後者而左氏獨有明文補益實多書奏始令逵自選諸生教以左氏然則謂漢儒增此一句以迎合時好者其信而有證矣   經十有四年夏六月公㑹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晉趙盾癸酉同盟于新城秋七月晉人納捷菑于邾弗克納【傳見邾】   石季長曰邾有成君晉欲變人之主非義也捷菑既庶晉欲廢人之嫡非正也書曰晉人人以疾之甚矣公羊大其弗克納則失之也傳之解晉人左氏一以為趙盾公羊一以為郤缺穀梁一以為郤克雖不同要之皆非微者故知書人為貶也明矣   傳十四年夏六月同盟于新城從於楚者服【陳鄭宋】經十有五年夏六月晉郤缺帥師伐蔡戊申入蔡冬十有一月諸侯盟于扈   傳十五年新城之盟蔡人不與晉郤缺以上軍下軍伐蔡曰君弱不可以怠戊申入蔡以城下之盟而還凡勝國曰滅之獲大城焉曰入之冬十一月晉侯宋公衛侯蔡侯陳侯鄭伯許男曹伯盟于扈尋新城之盟且謀伐齊也齊人賂晉侯故不克而還   經十有七年春晉人衛人陳人鄭人伐宋夏六月諸侯會于扈【傳見宋鄭】   宣公經元年夏晉放其大夫胥甲父于衛秋楚子鄭人侵陳遂侵宋晉趙盾帥師救陳宋公陳侯衛侯曹伯會晉師于棐林伐鄭冬晉趙穿帥師侵崇晉人宋人伐鄭傳元年夏晉人討不用命者放胥甲父于衛【胥甲下軍佐又十二年戰河曲不肯薄秦於險】而立胥克【甲之子】先辛奔齊【辛甲之屬大夫】   公説論曰趙盾為政穿其猶子也則為卿河曲之戰【成十二年】秦掩晉軍穿追不及欲復追之而盾已有獲穿之懼乃為之出戰徒然而退盾之黨穿委曲若此臾駢欲薄諸河上此善謀也而穿及胥甲實止之乃今不用命之討獨及甲而穿不與同罪異罰何以為政謂不必薄諸河耶則甲無庸放謂不薄之為失機耶則穿何獨免靈公之昬而盾之擅於是可見桃園之攻此其兆歟太史書趙盾之弑君誅之嚴矣吾故要其始而論之   宋人之弑昭公也晉荀林父以諸侯之師伐宋宋及晉平宋文公受盟于晉又會諸侯于扈將為魯討齊皆取賂而還鄭穆公曰晉不足與也遂受盟于楚陳共公之卒楚人不禮焉陳靈公受盟于晉秋楚子侵陳遂侵宋晉趙盾帥師救陳宋㑹于棐林以伐鄭也楚蒍賈救鄭遇于北林囚晉解揚晉人乃還 晉欲求成於秦趙穿曰我侵崇秦急崇必救之吾以求成焉冬趙穿侵崇秦弗與成 晉人伐鄭於是晉侯侈趙宣子為政驟諫而不入故不競於楚   經二年春秦師伐晉夏晉人宋人衛人陳人侵鄭秋九月乙丑晉趙盾弑其君夷臯   傳二年春秦師伐晉以報崇也遂圍焦夏晉趙盾救焦遂自隂地及諸侯之師侵鄭 晉靈公不君厚斂以彫牆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九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殺之寘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㑹請先不入則子繼之三進及溜【屋霤】而後視之【公知欲諫故佯不視】曰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豈唯羣臣賴之又曰衮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能補過也君能補過衮不廢矣猶不改宣子驟諫公患之使鉏麑賊之晨往寢門闢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   栁宗元非國語曰麑之死善矣然而宣子為政之良諫君之直其為社稷之衛也久矣麑胡不聞之廼以假寐為賢耶不知其大而賢其小歟使不及其假寐則固已殺之矣是宣子大徳不見稱而以小敬免也麑固賊之悔過者賢可盡乎斯言當矣抑又不知宣子寢門方闢盛服假寢麑退而嘆乃為之言其誰聞之其誰見之又寢門者宣子之奥地寧無守閽以察姦者麑何為遽至彼乎此天下後世所以未能無疑也噫麑晉之力士勇者也勇而有仁心又知所謂忠與信者為人而死生享榮名然既曰力士果能文其所言如是乎愚恐左氏美宣子之賢侈鉏麑之仁以誣天下後世未可知也   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其右提彌明知之趨登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殺之【獒猛犬也】盾曰弃人用犬雖猛何為鬬且出提彌明死之 初宣子田於首山舍于翳桑【桑之多䕃翳者】見靈輙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問之曰宦三年矣【宦學也】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去家近】請以遺之使盡之而為之簞食與肉寘諸橐以與之既而與為公介【靈輙為公介士】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問何故對曰翳桑之餓人也問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趙穿攻靈公於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盾出奔聞公弑而還】太史書曰趙盾弑其君以示於朝宣子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宣子曰嗚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慼其我之謂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隠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   趙匡辨疑曰董狐云亡不越境言行未遂遠而君被弑反又不討賊狀渉同謀耳非謂越境即無罪也作傳者不達此意遂妄附㑹為此言誣何甚不然則姦臣令人弑君身越境而還即無罪乎故當辨情狀之邪正不合論越境與不越境   宣子使趙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文公子】壬申朝于武宫 初驪姬之亂詛無畜羣公子自是晉無公族【無公子故廢公族之官】及成公即位乃宦卿之適子而為之田以為公族又宦其餘子亦為餘子其庶子為公行晉於是乎有公族餘子公行【皆官名】趙盾請以括為公族曰君姬氏之愛子也微君姬氏則臣狄人也公許之冬趙盾為旄車之族【旄車公行之官】使屏季以其故族為公族大夫【屏季即趙括】   成公【諡法刑民克服曰成】   【名黑臀文公子母周氏宣二年嗣立明年改元至九年卒在位七年】   宣公經六年春晉趙盾衛孫免侵陳   經七年冬公㑹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于黑壤經八年夏六月晉師白狄伐秦   傳八年春白狄及晉平夏㑹晉伐秦 晉胥克有蟲疾郤缺為政秋廢胥克使趙朔佐下軍【為十七年胥童怨郤氏張本】經九年秋九月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㑹于扈晉荀林父帥師伐陳辛酉晉侯黑臀卒于扈楚子伐鄭晉郤缺帥師救鄭【傳見鄭】   傳九年秋㑹于扈討不睦也陳侯不㑹晉荀林父以諸侯之師伐陳晉侯卒于扈乃還   景公【諡法布義行剛曰景】   【名獳成公子宣九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成十年卒在位十九年】   宣公經十年夏六月晉人宋人衛人曹人伐鄭【傳見鄭】經十有一年秋晉侯㑹狄于攅函   傳十一年晉郤成子求成于衆狄衆狄疾赤狄之役遂服于晉秋㑹于攅函衆狄服也是行也諸大夫欲召狄卻成子曰吾聞之非徳莫如勤非勤何以求人能勤有繼其從之也詩曰文王既勤止文王猶勤况寡徳乎經十有二年夏六月乙卯晉荀林父帥師及楚子戰于邲晉師敗績冬十有二月晉人宋人衛人曹人同盟于清丘   傳十二年春楚子圍鄭退二十里而許之平潘尫入盟子良出質夏六月晉師救鄭荀林父將中軍先縠佐之士㑹將上軍郤克佐之趙朔將下軍欒書佐之趙括趙嬰齊為中軍大夫鞏朔韓穿為上軍大夫荀首趙同為下軍大夫韓厥為司馬及河聞鄭既及楚平桓子【林父】欲還曰無及於鄭而勦民焉用之楚歸而動不後随武子曰善【士㑹】㑹聞用師觀釁而動徳刑政事典禮不易不可敵也不為是征楚君討鄭怒其貳而哀其卑叛而伐之服而舍之徳刑成矣伐叛刑也柔服徳也二者立矣昔歳入陳【十一年伐陳討夏徴舒】今兹入鄭民不罷【音皮】勞君無怨讟政有經矣荆尸而舉【荆楚也尸陳也楚武王始更為此陳法】商農工賈不敗其業而卒乗輯睦事不奸矣蒍敖為宰擇楚國之令典軍行右轅左追蓐前茅慮無【備慮有無也茅明也或曰時楚以茅為旌識】中權後勁百官象物而動軍政不戒而備能用典矣其君之舉也内姓選於親外姓選於舊舉不失徳賞不失勞老有加惠旅有施舍君子小人物有服章貴有常尊賤有等威禮不逆矣徳立刑行政成事時典從禮順若之何敵之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經也子姑整軍而經武乎猶有弱而昧者何必楚仲虺有言曰取亂侮亡兼弱也汋曰於鑠王師遵養時晦耆昧也武曰無競惟烈撫弱耆昧以務烈所可也彘子曰不可【先縠】晉所以霸師武臣力也今失諸侯不可謂力有敵而不從不可謂武由我失霸不如死且成師以出聞敵彊而退非夫也【非丈夫】命為軍師而卒以非夫唯羣子能我弗為也以中軍佐濟知莊子曰【荀首】此師殆哉周易有之在師【坎下坤上師】之臨【兌下坤上臨師初六變而之臨】曰師出以律否臧凶執事順成為臧逆為否衆散為弱川壅為澤有律以如已也故曰律否臧且律竭也盈而以竭天且不整所以凶也不行之謂臨有帥而不從臨孰甚焉此之謂矣果遇必敗彘子尸之雖免而歸必有大咎【為明年晉人殺先縠傳】韓獻子謂桓子曰彘子以偏師陷子罪大矣子為元帥師不用命誰之罪也失屬亡師為罪已重不如進也事之不捷惡有所分與其專罪六人同之不猶愈乎師遂濟楚子北師次於郔聞晉師既濟王欲還嬖人伍參欲戰令尹孫叔敖弗欲令尹南轅反斾伍參言於王曰晉之從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縠剛愎不仁未肯用命其三帥者專行不獲聽而無上衆誰適從此行也晉師必敗王病之告令尹改乗轅而北之次于管以待之晉師在敖鄗之間鄭皇戍使如晉師曰鄭之從楚社稷之故也未有貳心楚師驟勝而驕其師老矣而不設備子擊之鄭師為承楚師必敗彘子曰敗楚服鄭於此在矣必許之欒武子曰楚自克庸以來【文十六年】其君無日不討國人而訓之于民生之不易禍至之無日戒懼之不可以怠在軍無日不討軍實而申儆之于勝之不可保紂之百克而卒無後訓之以若敖蚡冒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箴之曰民生在勤勤則不匱不可謂驕先大夫子犯有言曰師直為壯曲為老我則不徳而徼怨于楚我曲楚直不可謂老其君之戎分為二廣【右曠切】廣有一卒卒偏之兩【十五乗為一廣司馬法百人為卒二十五人為兩車十五乗為大偏今廣十五乗亦用舊偏法】右廣初駕數及日中左則受之以至于昏内官序當其夜以待不虞不可謂無備子良鄭之良也師叔楚之崇也【潘尫】師叔入盟子良在楚楚鄭親矣來勸我戰我克則來不克遂往以我卜也鄭不可從趙括趙同曰率師以來惟敵是求克敵得屬又何俟必從彘子知季曰原屏咎之徒也趙莊子【趙朔】曰欒伯【武子】善哉實其言必長晉國 楚少宰如晉師曰寡君將鄭是訓定豈敢求罪于晉隨季對曰昔平王命我先君文侯曰與鄭夾輔周室毋廢王命今鄭不率寡君使羣臣問諸鄭豈敢辱候人敢拜君命之辱彘子以為謟使趙括從而更之曰行人失辭寡君使羣臣遷大國之迹於鄭曰無辟敵羣臣無所逃命楚子又使求成于晉晉人許之盟有日矣楚許伯御樂伯攝叔為右以致晉師【示不欲和以疑晉羣帥】晉人逐之左右角之樂伯左射馬而右射人角不能進矢一而已麋興於前射麋麗晉鮑癸當其後使攝叔奉麋獻焉 晉魏錡求公族未得而怒欲敗晉師請致師弗許請使許之遂往請戰而還楚潘黨逐之及熒澤見六麋射一麋以顧獻曰子有軍事獸人無乃不給於鮮敢獻於從者【見六得一言其不如楚】叔黨命去之趙旃求卿未得且怒於失楚之致師者請挑戰弗許請召盟許之與魏錡皆命而往郤獻子【郤克】曰二感往矣【感亦作憾】弗備必敗彘子曰鄭人勸戰弗敢從也楚人求成弗能好也師無成命多備何為士季曰備之善若二子怒楚楚人乗我喪師無日矣不如備之楚之無惡除備而盟何損於好若以惡來有備不敗且雖諸侯相見軍衛不徹警也彘子不可【不肯設備】士季使鞏朔韓穿帥七覆于敖前故上軍不敗趙嬰齊使其徒先具舟于河故敗而先濟潘黨既遂魏錡【錡見逐而退】趙旃夜至於楚軍席於軍門之外使其徒入之【布席坐示無畏】乙卯逐趙旃趙旃弃車而走林屈蕩摶之得其甲裳晉人懼二子之怒楚師也使軘車逆之【鄭曰屯守之車】楚疾進師車馳卒奔乗晉軍桓子不知所為鼓於軍中曰先濟者有賞中軍下軍爭舟舟中之指可掬也晉師右移上軍未動工尹齊【楚大夫】將右拒卒以逐下軍使潘黨率游闕四十乗從唐侯以為左拒以從上軍駒伯曰待諸乎【郤克上軍佐】随季曰楚師方壯若萃於我吾師必盡不如收而去之分謗生民不亦可乎【同奔為分謗不戰為生民】殿其卒而退不敗晉人或以廣隊不能進【廣兵車隊音墜】楚人惎之【惎教也其器切】脫扄少進馬還又惎之拔斾投衡乃出顧曰吾不如大國之數奔也趙旃以其良馬二濟其兄與叔父以他馬反遇敵不能去弃車而走林逢大夫與其二子乗謂其二子無顧【不欲見趙旃】顧曰趙傁在後【傁老稱也素口切】怒之使下指木曰尸女於是授趙旃綏以免明日以表尸之皆重獲在木下楚熊負羈囚知罃知莊子以其族反之厨武子御下軍之士多從之每射抽矢菆納諸厨子之房厨子怒曰非子之求而蒲之愛【蒲楊栁可以為箭】董澤之蒲可勝既乎知季曰不以人子吾子其可得乎吾不可以苟射故也射連尹襄老獲之遂載其尸射公子穀臣【楚王子】囚之以二者還及昏楚師軍於邲晉之餘師不能軍宵濟亦終夜有聲【言其兵衆將不能用】秋晉師歸桓子請死晉侯欲許之士貞子諫曰不可【士渥濁】城濮之役晉師三日穀【僖二十八年】文公猶有憂色左右曰有喜而憂如有憂而喜乎【言憂喜失時】公曰得臣猶在憂未歇也困獸猶鬭况國相乎及楚殺子玉公喜而後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是晉再克而楚再敗也楚是以再世不競【成王穆王】今天或者大警晉也而又殺林父以重楚勝其無乃久不競乎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也若之何殺之夫其敗也如日月之食焉何損於明晉侯使復其位晉原縠宋華椒衛孔達曹人同盟于清丘曰恤病討貳於是卿不書不實其言也【宋伐陳衛救之不討貳也楚伐宋晉不救不恤病也】   經十有三年冬晉殺其大夫先縠   傳十三年秋赤狄伐晉及清先縠召之也【邲戰不得志故召狄欲為變】冬晉人討邲之敗與清之師歸罪於先縠而殺之盡滅其族君子曰惡之來也已則取之其先縠之謂乎經十有四年夏晉侯伐鄭   傳十四年夏晉侯伐鄭為邲故也告於諸侯蒐焉而還中行桓子之謀也曰示之以整使謀而來鄭人懼使子張代子良于楚鄭伯如楚謀晉故也   經十有五年夏六月癸卯晉師滅赤狄潞氏以潞子嬰兒歸   傳十五年春宋人使樂嬰齊告急于晉晉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天方授楚未可與爭雖晉之彊能違天乎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汙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使解揚如宋使無降楚曰晉師悉起將至矣鄭人囚而獻諸楚楚子厚賂之使反其言不許三而許之登諸樓車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將殺之使與之言曰爾既許不榖而反之何故非我無信女則弃之速即爾刑對曰臣聞之君能制命為義臣能承命為信信載義而行之為利謀不失利以衛社稷民之主也義無二信信無二命君之賂臣不知命也受命以出有死無霣又可賂乎臣之許君以成命也死而成命臣之禄也寡君有信臣下臣獲考死又何求楚子舍之以歸夏六月癸卯晉荀林父敗赤狄于曲梁辛亥滅潞【詳見狄】秋七月秦桓公伐晉次于輔氏壬午晉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及雒魏顆敗秦師于輔氏獲杜回初魏武子【魏犫】有嬖妾無子武子疾命顆【犫子】曰必嫁是疾病則曰必以為殉及卒顆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及輔氏之役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禦也】杜回躓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余而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報 晉侯賞桓子狄臣千室亦賞士伯【貞子】以瓜衍之縣曰吾獲狄土子之功也㣲子吾喪伯氏矣【伯桓子字邲之敗晉侯將殺林父士伯諫而止】羊舌職説是賞也曰周書所謂庸庸祗祗者謂此物也夫士伯庸中行伯【言中行伯可用】君信之亦庸士伯此之謂明徳矣文王所以造周不是過也故詩曰陳錫載周能施也率是道也其何不濟 晉侯使趙同獻狄俘于周不敬劉康公曰不及十年原叔必有大咎【原叔趙同】天奪之魄矣【心之精爽是為魂魄】   經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晉人滅赤狄甲氏及留吁傳十六年春晉士㑹帥師滅赤狄甲氏及留吁鐸辰三月獻狄俘【獻于王】晉侯請于王戊申以黻冕命士㑹將中軍且為大傅於是晉國之盜逃奔於秦羊舌職曰吾聞之禹稱善人不善人遠此之謂也夫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氷善人在上也善人在上則國無幸民諺曰民之多幸國之不幸也是無善人之謂也   經十有七年夏六月己未公㑹晉侯衛侯曹伯邾子同盟于斷道   傳十七年春晉侯使郤克徴㑹于齊齊頃公帷婦人使觀之郤子登婦人笑於房【跛而登階故笑之】獻子怒出而誓曰所不此報無能渉河獻子先歸使欒京廬待命于齊曰不得齊事無復命矣郤子至請伐齊晉侯弗許請以其私屬又弗許齊侯使高固晏弱蔡朝南郭偃㑹及斂盂高固逃歸【聞郤克怒故】   穀梁傳曰魯行父秃晉郤克眇衛孫良夫跛曹公子首傴故婦人笑之   夏㑹于斷道討貳也盟于卷楚【即斷道】辭齊人晉人執晏弱于野王執蔡朝于原執南郭偃于温苗賁皇使見晏桓子【賁皇自楚奔晉】歸言於晉侯曰夫晏子何罪昔者諸侯事吾先君皆如不逮舉言羣臣不信諸侯皆有貳志齊君恐不得禮【不見禮待】故不出而使四子來左右或沮之曰君不出必執吾使故髙子及斂盂而逃夫三子者曰若絶君好寧歸死焉為是犯難而來吾若善逆彼以懷來者吾又執之以信齊沮吾不既過矣乎過而不改而又久之以成其悔何利之有焉使反者得辭【反者髙固】而害來者以懼諸侯將焉用之晉人緩之逸秋八月晉師還范武子將老召文子曰【武子子】燮乎吾聞之喜怒以類者鮮易者實多【易遷怒也】詩曰君子如怒亂庶遄沮君子如祉亂庶遄已君子之喜怒以已亂也弗已者必益之郤子其或者欲已亂於齊乎不然余懼其益之也余將老欲使郤子逞其志庶有豸乎【豸解也】爾從二三子唯敬乃請老郤獻子為政   經十有八年春晉侯衛世子臧伐齊   傳十八年春晉侯衛大子臧伐齊至于陽穀齊侯㑹晉侯盟于繒以公子彊為質于晉晉師還蔡朝南郭偃逃歸   成公經元年夏臧孫許及晉侯盟于赤棘   經二年夏六月癸酉季孫行父臧孫許叔孫僑如公孫嬰齊帥師㑹晉郤克衛孫良夫曹公子首及齊侯戰于鞍齊師敗績秋七月齊侯使國佐如師己酉及國佐盟于袁婁八月取汶陽田   傳二年春齊侯伐我北鄙孫桓子還於新築不入【為齊敗於新築】遂如晉乞師臧宣叔亦如晉乞師皆主郤獻子【克至齊為婦人所笑遂怒故魯衛因之】晉侯許之七百乗郤子曰此城濮之賦也【在僖二十八年】有先君之明與先大夫之肅故捷克於先大夫無能為役請八百乗許之郤克將中軍士燮佐上軍欒書將下軍韓厥為司馬以救魯衛臧宣叔逆晉師且道之季文子帥師㑹之及衛地韓獻子將斬人郤獻子馳將救之至則既斬之矣郤子使速以徇告其僕曰吾以分謗也【不欲使韓氏獨受謗】師從齊師于莘六月壬申師至于靡笄之下齊侯使請戰曰子以君師辱於敝邑不腆敝賦詰朝請見對曰晉與魯衛兄弟也來告曰大國朝夕釋感【音憾】於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羣臣請於大國無令輿師淹於君地能進不能退君無所辱命齊侯曰大夫之許寡人之願也若其不許亦將見也癸酉師陳于鞍邴夏御齊侯逢丑父為右晉解張御郤克鄭丘緩為右齊侯曰余姑翦滅此而朝食不介馬而馳之【介甲也】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未絶鼔音曰余病矣張侯曰【解張】自始合而矢貫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輪朱殷豈敢言病吾子忍之【言血多汙車輪御猶不敢息】緩曰自始合苟有險余必下推車子豈識之然子病矣張侯曰師之耳目在吾旗鼔進退從之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擐甲執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轡右援桴而鼓馬逸不能止師從之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山名】晉師從齊師入自丘輿擊馬陘齊侯使賔媚人賂以紀甗玉磬與地晉人許之曰羣臣帥賦輿以為魯衛請若苟有以藉口而復於寡君君之惠也【詳見齊】秋七月晉師及齊國佐盟于爰婁使齊人歸我汶陽之田公㑹晉師于上鄍賜三帥先路三命之服【郤克士燮欒書】司馬司空輿帥侯正亞旅皆受一命之服晉師歸范文子後入武子曰無為吾望爾也乎對曰師有功國人喜以逆之先入必屬耳目焉是代帥受名也故不敢武子曰吾知免矣郤伯見公曰子之力也夫對曰君之訓也二三子之力也臣何力之有焉范叔見勞之如郤伯對曰庚所命也克之制也燮何力之有焉欒伯見公亦如之對曰燮之詔也士用命也書何力之有焉 冬十一月晉侯使鞏朔獻齊捷于周王弗見使單襄公辭焉曰蠻夷戎狄不式王命滛湎毁常王命伐之則有獻捷王親受而勞之所以懲不敬勸有功也兄弟甥舅侵敗王略王命伐之告事而已不獻其功所以敬親暱禁滛慝也今叔父克【能也】遂有功于齊而不使命卿鎮撫王室所使來撫余一人而鞏伯實來未有職司於王室又奸先王之禮余雖欲於鞏伯【欲受其獻】其敢廢舊典以忝叔父夫齊甥舅之國也而大師之後也寧不亦滛從其欲以怒叔父抑豈不可諫誨士莊伯不能對【莊伯鞏朔】王使委【屬也】於三吏【三公也】禮之如侯伯克敵使大夫告慶之禮降於卿禮一等王以鞏伯宴而私賄之使相【相禮】告之曰非禮也勿籍【籍書也王畏晉故私宴賄以慰鞏朔】   經三年春王正月公㑹晉侯宋公衛侯曹伯伐鄭秋晉郤克衛孫良夫伐廧咎如   傳三年春諸侯伐鄭討邲之役也 夏晉人歸楚公子穀臣與連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邲之戰楚獲知罃】於是荀首佐中軍矣【罃父】故楚人許之王【共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對曰二國治戎臣不才不勝其任以為俘馘執事不以釁鼓使歸即戮君之惠也臣實不才又誰敢怨王曰然則徳我乎對曰二國圖其社稷而求紓其民各懲其忿以相宥也兩釋纍囚以成其好二國有好臣不與及其誰敢徳王曰子歸何以報我對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徳【任音壬】無怨無徳不知所報王曰雖然必告不穀對曰以君之靈纍臣得歸骨於晉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若從君惠而免之以賜君之外臣首首其請於寡君而以戮於宗亦死且不朽若不獲命【君不許戮】而使嗣宗職次及於事而帥偏師以脩封疆雖遇執事其弗敢違其竭力致死無有二心以盡臣禮所以報也王曰晉未可與爭重為之禮而歸之 秋伐廧咎如討赤狄之餘焉 冬十二月甲戌晉作六軍【僣王萬二千五百人為軍】韓厥趙括鞏朔韓穿荀騅趙旃皆為卿賞鞍之功也荀罃之在楚也鄭賈人有將寘諸褚中以出既謀之未行而楚人歸之賈人如晉荀罃善視之如實出已賈人曰吾無其功敢有其實乎吾小人不可以厚誣君子遂適齊傳四年夏公如晉晉侯見公不敬季文子曰晉侯必不免【後十年陷厠而死】詩曰敬之敬之天維顯思命不易哉夫晉侯之命在諸侯矣可不敬乎 晉趙嬰通于趙莊姬【嬰盾之弟莊姬朔妻朔盾之子】   經五年夏叔孫僑如㑹晉荀首于穀梁山崩冬十有二月己丑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邾子杞伯同盟于蟲牢   傳五年春原屏放諸齊【放趙嬰】嬰曰我在故欒氏不作我亡吾二昆其憂哉且人各有能有不能【言已雖滛而能令莊姬䕶趙氏】舍我何害弗聽嬰夢天使謂已祭余余福女使問諸士貞伯貞伯曰不識也既而告其人曰神福仁而禍滛滛而無罰福也祭其得亡乎【以得放遣為福】祭之明日而亡 夏晉荀首如齊逆女故宣伯餫諸穀【野饋曰餫】梁山崩晉侯以傳召伯宗【驛傳】伯宗辟重曰辟傳重人曰待我不如捷之速也【捷邪出】問其所曰絳人也問絳事焉曰梁山崩將召伯宗謀之問將若之何曰山有朽壤而崩可若何國主山川故山崩川竭君為之不舉【去盛饌為于偽反】降服【損盛服】乗縵【車無文】徹樂【息八音】出次【舍於郊】祝幣【陳玉帛】史辭【自罪責】以禮焉其如此而已雖伯宗若之何伯宗請見之【見於晉君】不可【不肯見】遂以告而從之【從重人言】冬同盟于蟲牢鄭服也經六年秋楚公子嬰齊帥師伐鄭冬季孫行父如晉晉欒書帥師救鄭   傳六年晉人謀去故絳【晉復命新田為絳】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沃饒而近盬【鹽也】國利君樂不可失也韓獻子將新中軍且為僕大夫公揖而入獻子從公立於寢庭謂獻子曰何如對曰不可郇瑕氏土薄水淺其惡易覯易覯則民愁民愁則墊隘【羸困也】於是乎有沈溺重膇之疾【沈溺濕疾重膇足腫】不如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澮以流其惡且民從教十世之利也夫山澤林盬國之寶也國饒則民驕佚近寶公室乃貧不可謂樂公説從之夏四月丁丑晉遷于新田 秋楚子重伐鄭 冬季文子如晉賀遷也 晉欒書救鄭與楚師遇於繞角楚師還晉師遂侵蔡楚公子申公子成以申息之師救蔡禦諸桑隧趙同趙括欲戰請於武子武子將許之【欒書】知莊子【荀首中軍佐】范文子【士燮上軍佐】韓獻子【厥新中軍將】諫曰不可吾來救鄭楚師去我吾遂至於此是遷戮也戮而不已又怒楚師戰必不克雖克不令成師以出而敗楚之二縣何榮之有焉若不能敗為辱已甚不如還也乃遂還於是軍帥之欲戰者衆或謂欒武子曰聖人與衆同欲是以濟事子盍從衆子為大政將酌於民者也子之佐十一人其不欲戰者三人而已【知范韓】欲戰者可謂衆矣商書曰三人占從二人衆故也武子曰善鈞從衆【鈞等也】夫善衆之主也三卿為主可謂衆矣從之不亦可乎【為八年晉侵蔡傳】   經七年秋楚公子嬰齊帥師伐鄭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救鄭八月戊辰同盟于馬陵傳七年秋楚伐鄭諸侯救鄭鄭囚鄖公鍾儀獻諸晉八月同盟于馬陵尋蟲牢之盟且莒服故也晉人以鍾儀歸囚諸軍府【為九年見鍾儀張本】   經八年春晉侯使韓穿來言汶陽之田歸之于齊欒書帥師侵蔡夏晉殺其大夫趙同趙括冬十月叔孫僑如㑹晉士燮齊人邾人伐郯   傳八年春晉侯使韓穿來言汶陽之田歸之于齊季文子餞之私焉曰大國制義以為盟主是以諸侯懷徳畏討無有貳心謂汶陽之田敝邑之舊也而用師於齊使歸諸敝邑今有二命曰歸諸齊信以行義義以成命小國所望而懷也信不可知義無所立四方諸侯其誰不解體詩曰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徳【氓詩】七年之中一與一奪二三孰甚焉士之二三猶喪妃耦而况霸主霸主將徳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長有諸侯乎詩曰猶之未逺是用大簡【簡諫也】行父懼晉之不逺猶而失諸侯也是以敢私言之晉欒書侵蔡【六年未得志故】遂侵楚獲申驪【楚大夫】楚師之還也【六年遇於繞角時】晉侵沈獲沈子揖初從知范韓也【繞角之役欒書從知莊子范文子韓獻子之言不與楚戰自是常從其謀師出有功】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詩曰愷悌君子遐不作人【旱麓】求善也夫作人斯有功績矣趙莊姬為趙嬰之亡故譛之于晉侯曰原屏將為亂欒郤為徴【欒氏郤氏徴其為亂】夏六月晉討趙同趙括武從姬氏畜于公宫【趙武莊姬子】以其田與祁奚韓厥言於晉侯曰成季之勲【趙衰】宣孟之忠【趙盾】而無後為善者其懼矣三代之令王皆數百年保天之禄夫豈無辟王【邪辟之王】頼前哲以免也周書曰不敢侮鰥寡所以明徳也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經九年春王正月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杞伯同盟于蒲秋七月晉人執鄭伯晉欒書帥師伐鄭冬十有一月秦人白狄伐晉   傳九年春為歸汶陽之田故諸侯貳於晉【歸田在前年】晉人懼㑹於蒲以尋馬陵之盟【七年】季文子謂范文子曰徳則不競尋盟何為范文子曰勤以撫之寛以待之堅彊以御之明神以要之柔服而伐貳徳之次也將始㑹呉呉人不至秋鄭伯如晉晉討其貳於楚也執諸銅鞮欒書伐鄭鄭使伯蠲行成晉人殺之非禮也 晉侯觀於軍府見鍾儀問之曰南冠【楚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問其族曰泠人也與之琴操南音范文子曰楚囚君子也盍歸之使合晉楚之成公從之重為之禮使歸求成   藺敏修曰成者國之大事也國人願之大臣謀之卜筮參乏君斷之使介行之玉帛將之鬼神誓之七者具而後成可合也雖然猶恐有讒慝之口間之信不由中者敗之今也一縲紲之泠人可以望其久好也哉故辱國體一非宜使楚人輕我二非宜惜夫范文子知楚囚之為君子而不知國體事宜之有所不順也   冬十一月秦人白狄伐晉諸侯貳故也 十二月楚子使公子辰如晉報鍾儀之使請脩好結成   經十年夏五月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衛侯曹伯伐鄭丙午晉侯獳卒【據傳丙午六月七日歴六月六日】   傳十年春晉侯使糴茷如楚報大宰子商之使也【公子辰】晉侯有疾五月晉立大子州蒲以為君而㑹諸侯伐鄭【生立子為君此父不父子不子】   劉敞權衡曰按經但言晉侯也無以明其是州蒲若欲貶晉書其名乃明耳此大事也仲尼豈忘之哉   晉侯夢大厲被髮及地搏膺而踊曰殺余孫不義【六年晉殺趙同趙括】余得請於帝矣壞大門及寢門而入公懼入于室又壞户公覺召桑田巫巫言如夢【巫云鬼怒如公所夢】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言公不得及食新麥】公疾病求醫于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肓鬲也心下為膏】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逹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公曰良醫也厚為之禮六月丙午晉侯欲麥【周六月今四月麥始熟】使甸人獻麥饋人為之召桑田巫示而殺之將食張【脹滿音漲】如厠陷而卒小臣有晨夢負公以登天及日中負晉侯出諸厠遂以為殉秋公如晉晉人止公使送葬於是糴茷未反【疑魯貳楚】冬葬晉景公公送葬   春秋分記卷五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五十六   宋 程公說 撰晉世本第四   厲公       悼公   厲公【諡灋殺戮不辜曰厲】   【名州蒲按應劭舊君諱議云周穆王名滿晉厲公名州滿又有王孫滿作州蒲誤考之杜注亦云或作州滿滿蒲字相近則曰蒲者非也景公大子成十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十八年遇弑在位八年】   成公經十有一年春王三月晉侯使郤犨來聘己丑及郤犫盟【傳見魯】   傳十一年宋華元善於令尹子重又善於欒武子聞楚人既許晉糴茷成而使歸復命矣冬華元如楚遂如晉合晉楚之成 秦晉為成將㑹于令狐晉侯先至焉秦伯不肯涉河次于王城使史顆盟晉侯于河東晉郤犫盟秦伯于河西范文子曰是盟也何益齊盟所以質信也㑹所信之始也始之不從其可質乎秦伯歸而背晉成【為十三年伐秦傳】   經十有二年夏公㑹晉侯衛侯于澤 秋晉人敗狄于交剛【傳見狄】   傳十二年春宋華元克合晉楚之成【終前年事】 夏五月晉士燮㑹楚公子罷許偃【二子楚大夫】癸亥盟于宋西門之外曰凢晉楚無相加戎好惡同之同恤菑危備救凶患若有害楚則晉伐之在晉楚亦如之交贄往來道路無壅【放勇切】謀其不協而討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使也】隊其師無克胙國鄭伯如晉聽成㑹于澤成故也狄人間宋之盟以侵晉 秋晉人敗狄于交剛晉郤至如楚聘且涖盟楚子享之子反相為地室而縣焉【縣鐘鼔也】郤至將登金奏作於下驚而走出子反曰日云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賔曰君不忘先君之好施及下臣貺之以大禮重之以備樂如天之福兩君相見何以代此下臣不敢【言此兩君相見之禮】子反曰如天之福兩君相見無亦唯是一矢以相加遺焉用樂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賔曰若讓之以一矢禍之大者其何福之為世之治也諸侯間於天子之事則相朝也於是乎有享宴之禮享以訓恭儉宴以示慈惠恭儉以行禮而慈惠以布政政以禮成民是以息百官承事朝而不夕此公侯之所以扞城其民也故詩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及其亂也諸侯貪冒侵欲不忌争尋常以盡其民略其武夫以為己腹心股肱爪牙故詩曰赳赳武夫公侯腹心【兎置】天下有道則公侯能為民干城而制其腹心亂則反之今吾子之言亂之道也不可以為灋然吾子主也至敢不從遂入卒事歸以語范文子文子曰無禮必食言吾死無日矣夫冬楚公子罷如晉聘且涖盟十二月晉侯及楚公子   罷盟于赤棘   經十有三年春晉侯使郤錡來乞師三月公如京師夏五月公自京師遂㑹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   傳十三年春晉侯使郤錡來乞師將事不敬孟獻子曰郤氏其亡乎禮身之幹也敬身之基也郤子無基且先君之嗣卿也受命以求師將社稷是衛而惰弃君命也不亡何為【為七年晉殺郤錡傳】 三月公如京師宣伯欲賜【欲王賜已】請先使王以行人之禮禮焉孟獻子從王以為介而重賄之公及諸侯朝王遂從劉康公成肅公㑹晉侯伐秦夏四月戊午晉侯使吕相絶秦曰昔逮我獻公及穆   公【晉獻公秦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穆公夫人獻公之女】天禍晉國文公如齊惠公如秦無禄獻公即世穆公不忘舊徳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晉【僖十年秦納惠公】又不能成大勲而為韓之師【僖十五年】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文公躬擐【音患】甲胄跋履山川踰越險阻征東之諸侯虞夏商周之而朝諸秦則亦既報舊徳矣鄭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帥諸侯及秦圍鄭【晉自以鄭貳於楚故圍之鄭非侵秦也晉以誣秦在僖三十年】秦大夫不詢于我寡君擅及鄭盟諸侯疾之將致命于秦文公恐懼綏静諸侯秦師克還無害則是我有大造于西也無祿文公即世穆為不弔蔑死我君【新注謂輕蔑文公以為死無知矣】寡【弱也】我襄公迭我殽地奸絶我好伐我保城殄滅我費滑散離我兄弟撓亂我同盟傾覆我國家我襄公未忘君之舊勲而懼社稷之隕是以有殽之師【僖三十三年】猶願赦罪于穆公穆公弗聽而即楚謀我天誘其成王隕命【秦使鬭克歸楚求成事見文十四年文元年楚殺成王】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穆襄即世康靈即位康公我之自出【晉外甥】又欲闕翦我公室傾覆我社稷帥我蝥賊以來蕩揺我邉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文七年】康猶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羈馬我是以有河曲之戰【文十二年】東道之不通則是康公絶我好也及君之嗣也【秦桓】我君景公引領西望曰庶撫我乎君亦不惠稱盟【稱尺證反】利吾有狄難【晉滅路氏】入我河縣焚我箕郜【古報反】芟夷我農功䖍劉我邊陲我是以有輔氏之聚【宣十五年】君亦悔禍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獻穆使伯車來命我景公曰吾與女同好弃惡復脩舊徳以追念前勲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㑹【十一年】君又不祥背弃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讎而我昏姻也君來賜命曰吾與女伐狄寡君不敢顧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君有二心於狄曰晉將伐女狄應且憎【言狄雖應荅秦而心實憎秦無信】是用告我楚人惡君之二三其徳也亦來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來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穆康共】楚三王【成穆莊】曰余雖與晉出入余唯利是視不穀惡其無成徳是用宣之以懲不壹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寡人帥以聽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顧諸侯矜哀寡人而賜之盟則寡人之願也其承寜諸侯以退【承君意以寜静諸侯】豈敢徼亂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諸侯退矣敢盡布之執事俾執事實圖利之 秦桓公既與晉厲公為令狐之盟而又召狄與楚欲道以伐晉諸侯是以睦於晉晉欒書將中軍荀庚佐之士燮将上軍郤錡佐之韓厥將下軍荀罃佐之趙旃將新軍郤至佐之郤毅御戎欒鍼為右孟獻子曰晉帥乘和師必有大功五月丁亥晉師以諸侯之師及秦師戰于麻隧秦師敗績獲秦成差及不更女父【不更秦爵】曹宣公卒于師師遂濟涇及侯麗而還迓晉侯于新楚成肅公卒于瑕   傳十四年夏晉侯使郤犫送孫林父衛侯饗苦成叔【郤犫】寗惠子相苦成叔傲寗子曰苦成家其亡乎古之為享食也【音嗣】以觀威儀省禍福也故詩曰兕觵其觩㫖酒思柔彼交匪傲萬福來求【桑扈】今夫子傲取禍之道也【為十七年郤氏亡傳】   經十有五年春三月癸丑公㑹晉侯衛侯鄭伯曹伯宋世子成齊國佐邾人同盟于戚晉侯執曹伯歸于京師冬十有一月叔孫僑如㑹晉士燮齊髙無咎宋華元   衛孫林父鄭公子鰌邾人㑹呉于鍾離   傳十五年夏六月楚將北師子囊曰新與晉盟而背之無乃不可乎子反曰敵利則進何盟之有楚子侵鄭遂侵衛欒武子欲報楚韓獻子曰無庸使重其罪民將叛之無民孰戰 冬晉三郤害伯宗譛而殺之及欒弗忌伯州犂奔楚【伯宗子】韓獻子曰郤氏其不免乎善人天地之紀也而驟絶之不亡何待 初伯宗毎朝其妻必戒之曰盜憎主人民惡其上子好直言必及於難十一月㑹吳于鍾離始通呉也   經十有六年夏六月晉侯使欒黶來乞師甲午晦晉侯及楚子鄭伯戰于鄢陵楚子鄭師敗績 秋公㑹晉侯齊侯衛侯宋華元邾人于沙隨不見公公至自㑹公㑹尹子晉侯齊國佐邾人伐鄭九月晉人執季孫行父舍之于苕丘   傳十六年春楚子求成于鄭鄭叛晉子駟從楚子盟于武城【為晉伐鄭起】 夏四月衛侯伐鄭至于鳴鴈為晉故也晉侯將伐鄭范文子曰若逞吾願諸侯皆叛晉可以逞【晉厲無道三郤驕故欲使諸侯叛冀其懼而修徳】若唯鄭叛晉國之憂可立侯也欒武子曰不可以當吾世而失諸侯必伐鄭乃興師欒書將中軍士燮佐之郤錡將上軍荀偃佐之韓厥將下軍郤至佐新軍荀罃居守郤犫如衛遂如齊皆乞師焉欒黶來乞師孟獻子曰有勝矣戊寅晉師起鄭人聞有晉師使告于楚姚句耳與往楚子救鄭司馬將中軍【子反】令尹將左【子重】右尹子辛將右【壬夫】五月晉師濟河聞楚師將至范文子欲反曰我偽逃楚可以紓憂夫合諸侯非吾所能也以遺能者我若羣臣輯睦以事君多矣武子曰不可六月晉楚遇於鄢陵范文子不欲戰郤至曰韓之戰惠公不振旅【僖十五年】箕之役先軫不反命【死於狄僖三十三年】邲之師荀伯不復從【荀林父奔走不復故道在宣十二年】皆晉之恥也子亦見先君之事矣【見先君成敗之事】今我辟楚又益恥也文子曰吾先君之亟戰也有故秦狄齊楚皆彊不盡力子孫將弱今三疆服矣【齊秦狄】敵楚而已唯聖人能外内無患自非聖人外寜必有内憂盍釋楚以為外懼乎甲午晦楚晨壓晉軍而陳【音陣下同】軍吏患之范匄趨進曰塞井夷竈陳於軍中而踈行首晉楚唯天所授何患馬文子執戈逐之曰國之存亡天也童子何知焉欒書曰楚師輕窕固壘而待之三日必退退而擊之必獲勝焉郤至曰楚有六間不可失也其二卿相惡【子重子反】王卒以舊鄭陳而不整蠻軍而不陳陳不違晦【晦月終隂之盡故兵家以為忌】在陳而嚻合而加嚻各顧其後莫有鬬心舊不必良以犯天忌我必克之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子重使大宰伯州犂侍于王後【州犂晉伯宗子前年奔楚】王曰騁而左右何也曰召軍吏也皆聚於中軍矣曰合謀也張幕矣曰䖍卜於先君也徹幕矣曰將發命也甚嚻且塵上矣曰將塞井夷竈而為行也皆乘矣左右執兵而下矣曰聽誓也戰乎曰未可知也乘而左右皆下矣曰戰禱也伯州犂以公卒告王【公晉侯】苗賁皇在晉侯之側亦以王卒告【賁皇楚鬬椒子宣四年奔晉】皆曰國士在且厚不可當也【晉侯左右皆以伯州犂在楚知晉之情且謂楚衆多故憚合戰】苗賁皇言於晉侯曰楚之良在其中軍王族而已請分良以擊其左右而三軍萃於王卒必大敗之公筮之史曰吉其卦遇復【震下坤上復無變】曰南國䠞射其元王中厥目國䠞王傷不敗何待公從之有淖於前乃皆左右相違於淖歩毅御晉厲公欒鍼為右彭名御楚共主潘黨為右石首御鄭成公唐苟為右欒范以其族夾公行陷於淖欒書將載晉侯鍼曰書退國有大任【元帥】焉得專之【君前故子名其父】且侵官冒也失官慢也離局姦也有三罪焉不可犯也乃掀公以出於淖 癸已潘尫之黨與飬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札焉【黨潘應之子】以示王曰君有二臣如此何憂於戰王怒曰犬辱國詰朝爾射死藝【言以射自多必以是藝死】吕錡夢射月中之退入於泥占之曰姬姓日也異姓月也必楚王也射而中之退入於泥亦必死矣【錡退入泥亦死象】及戰射共王中目王召飬由基與之兩矢使射吕錡中項伏弢【弓衣音叨】以一矢復命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免胄而趨風【疾如風】楚子使工尹襄問之以弓【問遺也】曰方事之殷也有韎【音妹】韋之跗注君子也【韎赤色跗注戌服若袴而屬於跗】識見不穀而趨無乃傷乎郤至見客免胄承命曰君之外臣至從寡君之戎事以君之靈間蒙甲胄不敢拜命敢告不寜君命之辱為事之故敢肅使者三肅使者而退晉韓厥從鄭伯【從遂也】其御杜溷羅曰速從之其御屢顧不在馬可及也韓厥曰不可以再辱國君乃止【二年鞌戰辱齊侯】郤至從鄭伯其右茀翰胡曰諜輅【五嫁反】之余從之乗而俘以下【欲遣輕兵單進以距鄭伯車前而自後登其車以執之】郤至曰傷國君有刑亦止石首曰衛懿公唯不去其旗是以敗於熒乃内旌於弢中唐苟謂石首曰子在君側敗者壹大我不如子子以君免我請止乃死【石首為御當御君以退唐苟為車右當死戰】楚師薄於險叔山冉謂飬由基曰雖君有命為國故子必射乃射再發盡殪叔山冉搏人以投中車折軾晉師乃止囚楚公子茷【為郤至兄譛張本】欒鍼見子重之旌請曰楚人謂夫旌子重之麾也彼其子重也日臣之使於楚也子重問晉國之勇臣對曰好以衆整曰又何如【又問其餘】臣對曰好以暇今兩國治戎行人不使不可謂整臨事而食言不可謂暇請攝飲焉公許之使行人執榼承飲造于子重曰寡君乏使使鍼御持矛是以不得犒從者使某攝飲子重曰夫子甞與吾言於楚必是故也不亦識乎受而飲之免使者而復皷旦而戰見星未已子反命軍吏察夷傷補卒乗繕甲兵展車馬雞鳴而食唯命是聽晉人患之苗賁皇徇曰蒐乗補卒秣馬利兵脩陳固列蓐食申禱明日復戰乃逸楚囚王聞之召子反謀榖陽豎獻飲於子反子反醉而不能見王曰天敗楚也夫余不可以待乃宵遁晉入楚軍三日穀【食楚粟三日此用城濮例】范文子立於戎馬之前曰君幼諸臣不佞何以及此君其戒之【戒勿驕】周書曰惟命不于常有德之謂楚師還及瑕子反曰側亡君師敢忘其死王使止之弗及而卒戰之日齊國佐髙無咎至于師衛侯出于衛公出于壞隤【魯邑】秋㑹于沙隨謀伐鄭也【鄭猶未服】宣伯使告郤犫曰魯侯待于壊隤以待勝者【觀晉楚之勝負】晉侯不見公 七月公㑹尹武公及諸侯伐鄭諸侯之師次于鄭西我師次于督揚不敢過鄭子叔聲伯使叔孫豹請逆于晉師為食於鄭郊師逆以至聲伯四日不食以待之食【音似】使者而後食諸侯遷于制田知武子【荀罃】佐下軍以諸侯之師侵陳至于鳴鹿遂侵蔡未反諸侯遷于潁上戊午鄭子罕宵軍之宋齊衛皆失軍宣伯使告郤犫曰魯之有季孟猶晉之有欒范也政令於是乎成今其謀曰晉政多門不可從也寜事齊楚有亡而已蔑從晉矣若欲得志於魯請止行父而殺之我斃蔑也【蔑孟獻子】而事晉蔑有貳矣九月晉人執季文子于苕丘公還待于鄆使子叔聲伯請季孫于晉乃許魯平赦季孫冬十二月季孫及郤犫盟于扈 晉侯使郤至獻楚捷于周與單襄公語驟稱其伐單子語諸大夫曰溫季其亡乎【郤至】位於七人之下【佐新軍位在八】而求掩其上怨之所聚亂之本也多怨而階亂何以在位夏書曰怨豈在明不見是圖將慎其細也今而明之其可乎   經十有七年夏公㑹尹子單子晉侯齊侯宋公衛侯曹伯邾人伐鄭 六月乙酉同盟于柯陵秋九月晉侯使荀罃來乞師冬公㑹單子晉侯宋公衛侯曹伯齊人邾人伐鄭十有二月晉殺其大夫郤錡郤犫郤至   傳十七年春王正月鄭子駟侵晉虚滑公㑹尹武公單襄公及諸侯伐鄭范文子反自鄢陵使祝宗祈死曰君驕侈而克敵是天益其疾也難將作矣愛我者唯祝我使我速死無及於難范氏之福也六月戊辰士燮卒吕祖謙曰鄢陵之戰晉直楚曲勝敗之勢顯然易見然楚敗之後君臣戒懼終始得全厲公一勝之後殺三郤又欲殺欒書中行偃君臣相賊范文子雖見之明憂之深終不能救厲公之驕至使祝宗祈死但以不見禍為幸使其加之講學必將見幾而作或出或處亦不至於徒欲速死而已   乙酉同盟于柯陵尋戚之盟也冬諸侯伐鄭楚公子申救鄭厲公侈多外嬖【愛幸大夫】反自鄢陵欲盡去羣大夫而立其左右胥童【克之子】以胥克之廢也怨郤氏而嬖於厲公郤錡奪夷陽五田五亦嬖於厲公郤犫與長魚矯爭田執而梏之與其父母妻子同一轅既矯亦嬖於厲公欒書怨郤至以其不從已而敗楚師也欲廢之【鄢陵戰欒書欲固壘郤至言楚有六間以取勝】使楚公子茷告公曰此戰也郤至實召寡君【鄢陵戰晉囚公子茷以歸】以東師之未至也【齊魯衛之師】與軍帥之不具也曰此必敗吾因奉孫周以事君【周晉襄曾孫悼公君楚王】公告欒書書曰其有焉不然豈其死之不恤而受敵使乎【謂鄢陵戰時楚子問郤至以弓】君盍嘗使諸周而察之郤至聘于周欒書使孫周見之公使覘之信遂怨郤至 十二月厲公田與婦人先殺而飲酒後使大夫殺【厲公無道先婦人而後卿佐】郤至奉豕寺人孟張奪之郤至射而殺之公曰季子【郤至】欺余厲公欲作難胥童曰必先三郤族大多怨去大族不偪敵多怨有庸公曰然郤氏聞之郤錡欲攻公曰雖死君必危郤至曰人所以立信知勇也信不叛君知不害民勇不作亂失兹三者其誰與我死而多怨將安用之君實有臣而殺之其謂君何我之有罪吾死後矣若殺不辜將失其民欲安得乎待命而已受君之禄是以聚黨有黨而爭命罪孰大焉【傳言郤至無反心】壬午胥童夷羊五帥甲八百將攻郤氏【八百人】長魚矯請無用衆公使清沸魋助之【亦嬖人】抽戈結衽而偽訟者三郤將謀於榭【講武堂】矯以戈殺駒伯【郤錡】苦成叔【郤犨】於其位温季曰逃威也遂趨矯及諸其車以戈殺之皆尸諸朝胥童以甲刼欒書中行偃於朝矯曰不殺二子憂必及君公曰一朝而尸三卿余不忍益也對曰人將忍君臣聞亂在外為姦在内為軌御姦以徳御軌以刑不施而殺不可謂徳臣偪而不討不可謂刑徳刑不立姦軌並至臣請行遂出奔狄公使辭於二子【辭謝書與偃】曰寡人有討於郤氏郤氏既伏其辜矣大夫無辱其復職位【胥童刼而執之故云辱】皆再拜稽首曰君討有罪而免臣於死君之惠也二臣雖死敢忘君徳乃皆歸公使胥童為卿公遊于匠麗氏【嬖大夫家】欒書中行偃遂執公焉召士匄士匄辭召韓厥韓厥辭曰昔吾畜於趙氏孟姬之讒吾能違兵古人有言曰殺老牛莫之敢尸而况君乎二三子不能事君焉用厥也閏月乙夘晦欒書中行偃殺胥童民不與郤氏胥童道君為亂故皆書曰晉殺其大夫   經十有八年春王正月晉殺其大夫胥童【傳在前年】庚申晉弑其君州蒲【一作州滿見上注】公如晉夏晉侯使士匄來聘冬晉侯使士魴來乞師十有二月仲孫蔑㑹晉侯宋公衛侯邾子齊崔杼同盟于虚朾   傳十八年春王正月庚申晉欒書中行偃使程滑弑厲公葬之于翼東門之外以車一乗【諸侯葬車七乗言不以君禮葬】使荀罃士魴逆周子于京師而立之生十四年矣大夫逆于清原周子曰孤始願不及此雖及此豈非天乎抑人之求君使出命也立而不從將安用君二三子用我今日否亦今日共而從君神之所福也對曰羣臣之願也敢不唯命是聽庚午盟而入館于伯子同氏辛巳朝于武宫逐不臣者七人【夷羊五之屬】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故不可立二月乙酉朔晉悼公即位于朝始命百官【朝廟五日而即位厲公弑絶故悼公不以嗣子居喪】施舍已責逮鰥寡振廢滯匡乏困救災患禁淫慝薄賦斂宥罪戾節器用時用民欲無犯時使魏相士魴魏頡趙武為卿荀家荀㑹欒黶韓無忌為公族大夫使訓卿之子弟共儉孝弟使士渥濁為大傅使脩范武子之法【武子為景公大傅】右行辛為司空使脩士蒍之法【士蒍獻公司空】弁紏御戎校正屬焉使訓諸御知義荀賔為右司士屬焉使訓勇力之士時使卿無共御立軍尉以攝之祁奚為中軍尉羊舌職佐之魏絳為司馬【魏犫子】張老為候奄鐸遏寇為上軍尉籍偃為之司馬使訓卒乗親以聽命程鄭為乘馬御六騶屬焉使訓羣騶知禮凡六官之長皆民譽也舉不失職官不易方爵不踰徳師不陵正旅不偪師民無謗言所以復霸也【此以上通言悼公所行未必皆在即位之年】公如晉朝嗣君也夏六月晉范宣子來聘且拜朝也君子謂晉於是乎有禮 秋杞伯朝于晉而請為昏冬十一月楚子重救彭城伐宋宋華元如晉告急韓獻子為政曰欲求得人必先勤之【勤恤其急】成霸安疆自宋始矣晉侯師于台谷以救宋楚師還士魴來乞師十二月㑹于虚朾謀救宋也   悼公【諡灋中身早夭曰悼】   【名周大父捷菑襄公少子不得立號耳叔生惠伯談談生悼公成十八年迎於周立之明年改元至襄十五年卒在位十五年】   襄公經元年春王正月仲孫蔑㑹晉欒黶宋華元衛寗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圍宋彭城【傳見宋】夏晉韓厥帥師伐鄭仲孫蔑㑹齊崔杼曹人邾人杞人次于鄫【傳見鄭】經二年夏六月晉師宋師衛寗殖侵鄭秋七月仲孫蔑㑹晉荀罃宋華元衛孫林父曹人邾人于戚冬仲孫蔑㑹晉荀罃齊崔杼宋華元衛孫林父曹人邾人膝人薛人小邾人于戚遂城虎牢   傳二年秋七月鄭伯腀卒【成公】晉師侵鄭㑹于戚謀鄭故也【鄭乆叛晉謀討之】孟獻子曰請城虎牢以偪鄭【虎牢舊鄭邑今屬晉】知武子曰善鄫之㑹吾子聞崔子之言今不來矣【元年孟獻子與齊崔杼次于鄫崔杼有不服晉之言】滕薛小邾之不至皆齊故也【三國齊之屬】寡君之憂不唯鄭【憂齊叛】罃將復於寡君而請於齊得請而告吾子之功也若不得請事將在齊吾子之請諸侯之福也豈唯寡君頼之 冬復㑹于戚齊崔武子及膝薛小邾之大夫皆㑹知武子之言故也遂城虎牢鄭人乃成   經三年夏四月公及晉侯盟于長樗六月公㑹單子晉侯宋公衛侯鄭伯莒子邾子齊世子光已未同盟于雞澤陳侯使袁僑如㑹戊寅叔孫豹及諸侯之大夫及陳袁僑盟【戊寅七月十三日據傳盟在秋】冬晉荀罃帥師伐許   傳三年夏晉為鄭服故且欲脩呉好將合諸侯使士匄告于齊曰寡君使匄以歳之不易不虞之不戒寡君願與一二兄弟相見以謀不協請君臨之使匄乞盟齊侯欲勿許而難為不協乃盟於耏外祁奚請老【致仕】晉侯問嗣焉【續其職者】稱解狐其讎也將立之而卒【狐卒】又問焉對曰午也可【奚子】於是羊舌職死矣晉侯曰孰可以代之對曰赤也可【職子伯華】於是使祁午為中軍尉羊舌赤佐之【各代其父】君子謂祁奚於是能舉善矣稱其讎不為諂立其子不為比舉其偏不為黨商書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其祁奚之謂矣解狐得舉【未得位故曰得舉】祁午得位伯華得官建一官【軍尉】而三物成能舉善也夫唯善故能舉其類詩云唯其有之是以似之【裳裳者華】祁奚有焉   劉安世曰祁奚外舉其讎内舉其子是也而謂之請老非也晉悼公之三年乃魯襄公之三年祁奚請老而舉解狐又舉祁午後十八年晉平公之七年乃魯襄公二十二年晉討欒氏之難囚叔向叔向曰救我者必祁大夫外舉不弃讎内舉不失親其獨遺我乎於是祁奚老矣聞之見宣子而免之以七十請老至此年幾九十矣雖不足怪然不若史記所載按晉世家悼公之三年晉㑹諸侯公問羣臣之可用者祁奚舉解狐又舉祁午據此則是時祁奚未必七十而請老也但舉羣臣之中可用者耳當以世家為正   六月公㑹單頃公及諸侯己未同盟于雞澤晉侯使荀㑹逆呉子于淮上呉子不至 陳成公使袁僑如㑹求成晉侯使和組父告于諸侯【告陳服】秋叔孫豹及諸侯之大夫及陳袁僑盟陳請服也 晉侯之弟楊干亂行於曲梁【行陳次戸郎切】魏絳戮其僕晉侯怒謂羊舌赤曰合諸侯以為榮也揚干為戮何辱如之必殺魏絳無失也對曰絳無貳志事君不辟難有罪不逃刑其將來辭何辱命焉言終魏絳至授僕人書將伏劒士魴張老止之公讀其書曰日君乏使使臣斯【此也】司馬臣聞師衆以順為武軍事有死無犯為敬君合諸侯臣敢不敬君師不武執事不敬罪莫大焉臣懼其死以及揚干無所逃罪不能致訓至於用鉞臣之罪重敢有不從以怒君心請歸死於司寇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親愛也吾子之討軍禮也寡人有弟弗能教訓使干大命寡人之過也子無重寡人之過敢以為請晉侯以魏絳為能以刑佐民矣反役與之禮食使佐新軍張老為中軍司馬士富為候奄許靈公事楚不會于雞澤冬知武子伐許   傳四年冬無終子【山戎國名】嘉父使孟樂如晉因魏莊子納虎豹之皮以請和諸戎【欲戎與晉和】晉侯曰戎狄無親而貪不如伐之魏絳曰諸侯新服陳新來和將觀於我我徳則睦否則攜貳勞師於戎而楚伐陳必弗能救是弃陳也諸華必叛戎禽獸也獲戎失華無乃不可乎夏訓有之曰有窮后羿公曰后羿何如【恠其言不次故問之】對曰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遷于窮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脩民事而淫于原獸弃武羅伯因熊髠尨圉【四子皆羿賢臣】而用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讒子弟也伯明后寒弃之夷羿収之【夷氏】信而使之以為已相浞行媚于内【宫人】而施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樹之詐慝以取其國家外内咸服羿猶不悛將歸自田家衆殺而亨之以食其子【食羿子】其子不忍食諸死于窮門靡奔有鬲氏浞因羿室【就其妃妾】生澆及豷恃其讒慝詐偽而不徳于民使澆用師滅斟灌及斟尋氏處澆于過處豷于戈靡自有鬲氏收二國之燼以滅浞而立少康少康滅澆于過后杼滅豷于戈有窮由是遂亡失人故也昔周辛甲之為大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闕於虞人之箴曰芒芒禹迹畫為九州經啓九道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家【一本攸處】徳用不擾在帝夷羿冒于原獸忘其國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獸臣司原敢告僕夫虞箴如是可不懲乎於是晉侯好田故魏絳及之公曰然則莫如和戎乎對曰和戎有五利焉戎狄荐居貴貨易土【易輕也以䜴反】土可賈焉一也邊鄙不聳民狎其野穡人成功二也戎狄事晉四鄰振動諸侯威懷三也以徳綏戎師徒不勤甲兵不頓四也鑒于后羿而用徳度逺至邇安五也君其圖之公說使魏絳盟諸戎脩民事田以時經五年秋公㑹晉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齊世子光吳人鄫人于戚冬戍陳楚公子貞帥師伐陳公㑹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齊世子光救陳【傳見陳及吳】   傳六年冬晉人以鄫故來討曰何故亡鄫   經七年冬十有二月公㑹晉侯宋公陳侯衞侯曹伯莒子邾子于鄬陳侯逃歸   傳七年冬十月晉韓獻子告老公族穆子【厥長子無忌】有廢疾將立之【代厥為卿】辭曰詩曰豈不夙夜謂行多露【行露】又曰弗躬弗親庶民弗信【節南山】無忌不才讓其可乎請立起也【無忌弟宣子】與田蘇游而曰好仁【田蘓晉賢人言起好仁】詩曰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小明】恤民為徳正直為正正曲為直參和為仁如是則神聽之介福降之立之不亦可乎庚戌使宣子朝遂老【韓厥致仕】晉侯謂韓無忌仁使掌公族大夫楚圍陳㑹于鄬以救之陳侯逃歸經八年春王正月公如晉夏季孫宿㑹晉侯鄭伯齊人宋人衛人邾人于邢丘   傳八年春公如晉朝且聽朝聘之數 夏五月甲辰㑹于邢丘以命朝聘之數使諸侯之大夫聽命季孫宿齊髙厚宋向戍衛寗殖邾大夫㑹之大夫不書尊晉侯也冬鄭及楚平范宣子聘魯告將用師于鄭公享之宣子賦摽有梅【欲魯及時共討鄭取其汲汲相赴】季武子曰誰敢哉【誰敢不從】今譬於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言同類】歡以承命何時之有【遲速無時】武子賦角弓【兄弟昏姻無相逺矣】賔將出武子賦彤弓【欲使晉君繼文之棠復受彤弓】宣子曰城濮之役我先君文公獻功于衡雍受彤弓于襄王以為子孫藏匄也先君守官之嗣也敢不承命君子以為知禮   經九年冬公㑹晉侯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伐鄭十有二月己亥同盟于戲   傳九年夏秦景公使士雃乞師于楚將以伐晉楚子許之子囊曰不可當今吾不能與晉爭晉君類能而使之舉不失選官不易方其卿譲於善其大夫不失守其士競於教其庶人力於農穡商工皁不知遷業韓厥老矣知罃稟焉以為政范匄少於中行偃而上之使佐中軍韓起少於欒黶而欒黶士魴上之使佐上軍魏絳多功以趙武為賢而為之佐君明臣忠上讓下競當是時也晉不可敵事之而後可君其圖之王曰吾既許之矣雖不及晉必將出師秋楚子師于武城以為秦援秦人侵晉晉饑弗能報也   晁補之曰天下有逹尊三爵一齒一徳一孟子以謂烏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蓋貴老敬長所以訓孝弟而賢能所在不必老長是以晉政類能少者位上羣臣樂推彊國罷争才之所在不繫乎年也   冬十月諸侯伐鄭【鄭從楚】甲戌師于汜令於諸侯曰脩器備盛餱糧歸老幼居疾于虎牢肆眚圍鄭鄭人恐乃行成中行獻子曰遂圍之以待楚人之救也而與之戰不然無成知武子曰許之盟而還師以敝楚人吾三分四軍【分四軍為三部】與諸侯之銳以逆來者【來者楚也】於我未病楚不能矣【晉各一動而楚三來故曰不能】猶愈於戰暴骨以逞不可以争大勞未艾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先王之制也諸侯皆不欲戰乃許鄭成十一月己亥同盟于戲鄭服也晉人不得志於鄭以諸侯復伐之十二月戊寅濟于隂阪侵鄭次于隂口而還晉侯歸謀所以息民魏絳請施舍輸積聚以貸自公以下苟有積者盡出之國無滯積【散在民】亦無困人【不匱乏】公無禁利【與民共】亦無貪民【禮讓行】祈以幣更【不用牲】賔以特牲【務崇省】器用不作【因仍舊】車服從給【足給事而已】行之期年國乃有節三駕而楚不能與争【十年牛首十一年向及東門】經十年春公㑹晉侯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㑹呉于柤夏五月甲午遂滅偪陽晉師伐秦秋公㑹晉侯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子齊世子光膝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冬戍鄭虎牢傳十年夏四月戊午㑹于柤晉荀偃士匄請伐偪陽五月滅之宋公享晉侯於楚丘請以桑林【商天子之樂名】荀罃辭荀偃士匄曰諸侯宋魯於是觀禮魯有禘樂賔祭用之宋以桑林享君不亦可乎舞師題以旌夏【大旗也題識也以大旗表識其行列】晉侯懼而退入于房去旌卒享而還及著雍疾【晉侯疾】卜桑林見【音晛祟見於卜】荀偃士匄欲奔請禱焉荀罃不可曰我辭禮矣彼則以之猶有鬼神於彼加之【自當加罪於宋】晉侯有間六月荀罃伐秦報其侵也秋九月諸侯伐鄭齊崔杼使大子光先至于師故長於滕己酉師于牛首諸侯之師城虎牢而戍之晉師城梧及制士魴魏絳戍之書曰戍鄭虎牢非鄭地也言將歸焉鄭及晉平楚子囊救鄭十一月諸侯之師還鄭而南至於陽陵楚師不退知武子欲退曰今我逃楚楚必驕驕則可與戰矣欒黶曰逃楚晉之耻也合諸侯以益恥不如死我將獨進師遂進己亥與楚師夾潁而軍子矯曰諸侯既有成行必不戰矣【言有欲去之志】不如從楚亦以退之宵涉潁與楚人盟【夜渡畏晉知之】欒黶欲伐鄭師【伐涉潁者】荀罃不可曰我實不能禦楚又不能庇鄭鄭何罪不如致怨焉而還【致怨為後伐之資】今伐其師楚必救之戰而不克為諸侯笑克不可命不如還也丁未諸侯之師還侵鄭北鄙而歸   經十有一年夏四月公會晉侯宋公衛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 秋七月己未同盟于亳城北公㑹晉侯宋公衛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膝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㑹于蕭魚傳十一年夏四月諸侯伐鄭六月㑹于北林師于向圍鄭觀兵于南門鄭人懼乃行成秋七月同盟于亳范宣子曰不慎必失諸侯諸侯道敝而無成能無貳乎【數伐鄭皆罷於道路】乃盟載書曰凡我同盟無蕰年【蕰積年穀而不分災】毋壅利毋保姦母留慝救災患恤禍亂同好惡奬王室或間兹命司慎司盟名山名川羣神羣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國之祖明神殛之俾失其民隊命亡氏踣其國家 秋九月諸侯悉師以復伐鄭觀兵于鄭東門鄭人使王子伯駢行成甲戌晉趙武入盟鄭伯冬十月丁亥鄭子展出盟晉侯【詳見鄭】十二月戊寅㑹于蕭魚晉侯使叔告于諸侯公使臧孫紇對曰凡我同盟小國有罪大國致討苟有以藉手鮮不赦宥寡君聞命矣   蘇轍曰悼公與楚争鄭三合諸侯之師其勢足以舉鄭而却楚晉之羣臣中行偃欒黶之徒欲一戰以服楚者衆矣惟知罃為中軍將知用兵之難勝負之不可必三與楚遇皆遷延稽緩不與之戰卒以弊楚而服鄭此則知罃不用兵之功也   鄭人賂晉侯以師悝師觸師蠲【皆樂師】廣車軘車淳十五乗甲兵備凡兵車百乗歌鍾二肆及其鎛【音搏】磬女樂二八晉侯以樂之半賜魏絳曰子教寡人和諸戎狄以正諸華八年之中九合諸侯【新注八年者從四年至十一年也五年㑹于戚其年又㑹于城棣救陳七年㑹于鄬八年㑹于邢丘九年盟于戯十年㑹于抯又伐鄭戍虎牢十一年同盟于亳城北又㑹于蕭魚是為九合】如樂之和無所不諧請與子樂之辭曰夫和戎狄國之福也八年之中九合諸侯諸侯無慝君之靈也二三子之勞也臣何力之有焉抑臣願君安其樂而思其終也詩曰樂只君子殿天子之邦樂只君子福祿攸同便蕃左右亦是帥從【采菽】夫樂以安徳義以處之禮以行之信以守之仁以厲之而後可以殿邦國同福祿來遠人所謂樂也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敢以此規公曰子之教敢不承命抑微子寡人無以待戎不能濟河【渡河南服鄭】夫賞國之典也藏在盟府不可廢也子其受之魏絳於是乎始有金石之樂禮也【禮大夫有功則賜樂】秦伐晉以救鄭己丑戰于櫟晉師敗績易秦故也【詳見秦】   傳十三年夏荀罃士魴卒晉侯蒐于緜上以治兵使士匄將中軍辭曰伯游長【荀偃】昔臣習於知伯是以佐之非能賢也【謂成七年知罃將中軍士匄佐之】請從伯游荀偃將中軍【代荀罃】士匄佐之使韓起將上軍辭以趙武又使欒黶【以武位卑故不聽更命黶】辭曰臣不如韓起諱起願上趙武君其聽之使趙武將上軍韓起佐之欒黶將下軍魏絳佐之新軍無帥晉侯難其人使其什吏率其卒乗官屬以從於下軍禮也晉國之民是以大和諸侯遂睦君子曰讓禮之主也范宣子讓其下皆讓欒黶為汰弗敢違也晉國以平數世頼之刑善也夫一人刑善百姓休和可不務乎書曰一人有慶兆民頼之其寜惟永其是之謂乎周之興也其詩曰儀刑文王萬邦作孚【大雅】言刑善也及其衰也其詩曰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北山刺幽王】言不讓也世之治也君子尚能而讓其下小人農力以事其上是以上下有禮而讒慝黜逺由不争也謂之懿徳及其亂也君子稱其功以加小人小人伐其技以馮君子是以上下無禮亂虐並生由争善也謂之昏徳國家之敝恒必由之經十有四年春王正月季孫宿叔老㑹晉士匄齊人宋人衛人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㑹呉于向夏四月叔孫豹㑹晉荀偃齊人宋人衛北宫括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伐秦冬季孫宿㑹晉士匄宋華閱衛孫林父鄭公孫蠆莒人邾人于戚   傳十四年春㑹于向為吳謀楚也夏諸侯之大夫從晉侯伐秦以報櫟之役也晉侯待于竟使六卿帥諸侯之師以進及涇不濟【諸侯之師不肯渡】叔向見叔孫穆子穆子賦匏有苦葉【義取於深則厲淺則掲已志在於必濟】叔向退而其舟魯人莒人先濟鄭子蟜見衛北宫懿子曰與人而不固取惡莫甚焉若社稷何懿子説二子見諸侯之師而勸之濟濟涇而次秦人毒涇上流師人多死【飲毒水故】鄭司馬子蟜帥鄭師以進師皆從之至于棫林不獲成焉【秦不服】荀偃令曰鷄鳴而駕塞井夷竈唯余馬首是瞻【言進退從已】欒黶曰晉國之命未是有也余馬首欲東乃歸【黶惡偃自專弃之歸】下軍從之左史謂魏莊子曰不待中行伯乎莊子曰夫子命從帥【夫子謂偃】欒伯吾帥也吾將從之從帥所以待夫子也伯游曰吾令實過悔之何及多遺秦禽乃命大還晉人謂之遷延之役欒鍼【黶弟】曰此役也報櫟之敗也役又無功晉之恥也吾有二位於戎路【二位謂黶將下軍鍼為戎右】敢不恥乎與士鞅馳秦師死焉士鞅反【匄子】欒黶謂士匄曰余弟不欲往而子召之余弟死而子來是而子殺余之弟也弗逐余亦將殺之士鞅奔秦於是齊崔杼宋華閱仲江㑹伐秦不書惰也向之㑹亦如之衛北宫括不書於向【亦惰】書於伐秦攝也【能自攝整從鄭子嶠俱濟涇】秦伯問於士鞅曰晉大夫其誰先亡對曰其欒氏乎秦伯曰以其汰乎對曰然欒黶汰虐已甚猶可以免其在盈乎【黶子】秦伯曰何故對曰武子之徳在民【武子欒書】如周人之思召公焉愛其甘棠况其子乎欒黶死盈之善未能及人武子所施沒矣而黶之怨實章將於是乎在秦伯以為知言為之請於晉而復之師歸自伐秦晉侯舍新軍禮也成國【大國】不過半天子之軍周為六軍諸侯之大者三軍可也於是知朔生盈而死【朔罃長子盈朔弟盈生而朔死】盈生六年而武子卒彘裘亦幼【士魴子】皆未可立也新軍無帥故舍之 冬會于戚謀定衛也【時衞獻公出奔剽已立㑹而定之】范宣子假羽毛於齊而弗歸齊人始貳【析羽為旌王者游車所建】   經十有五年冬十有一月癸亥晉侯周卒   傳十五年秋邾人伐我使告于晉將為㑹以討邾莒晉侯有疾乃止冬晉悼公卒遂不克㑹【為明年㑹湨梁張本】鄭公孫夏如晉奔䘮子蟜送葬   春秋分記卷五十六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五十七   宋 程公說 撰晉世本第五   平公       昭公   平公【諡灋執事有制曰平】   【名彪悼公子襄十五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昭十年卒在位二十六年】   襄公經十有六年春王正月葬晉悼公【踰月而葬速】三月公㑹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湨梁戊寅大夫盟晉人執莒子邾子以歸夏五月叔老㑹鄭伯晉荀偃衛寗殖宋人伐許【傳見許】   傳十六年春葬晉悼公平公即位羊舌為傳張君臣為中軍司馬祁奚韓襄欒盈士鞅為公族大夫虞丘書為乗馬御改服脩官烝于曲沃警守而下【順河東行故曰下】㑹于湨梁命歸侵田【諸侯相侵之田】以我故執邾宣公莒犂比公【邾莒數侵魯晉將為魯討之悼公卒不克㑹故平公終其事】且曰通齊楚之使【邾莒在齊楚往來道中故并以此責之】晉侯與諸侯宴于温使諸侯大夫盟齊髙厚髙厚逃歸於是叔孫豹晉荀偃宋向戍衛寗殖鄭公孫蠆小邾之大夫盟曰同討不庭   董仲舒繁露竹林篇云湨梁之盟信在大夫而春秋刺之為其奪君尊也   經十有八年冬十月公㑹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膝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同圍齊   傳十八年秋齊侯伐我北鄙中行獻子將伐齊夢與厲公訟弗勝【厲公獻子所弑】公以戈擊之首隊於前跪而戴之奉之以走見梗陽之巫臯他日見諸道與之言同【巫言夢見獻子與厲公訟】巫曰今兹主必死若有事於東方則可以逞獻子許諾晉侯伐齊將濟河獻子以朱絲係玉二瑴【雙玉曰瑴】而禱曰齊環【齊靈公名】怙恃其險負其衆庶弃好背盟陵虐神主曾臣彪【晉平公名】將率諸侯以討焉其官臣偃實先【悉薦反】後之苟捷有功無作神羞官臣偃無敢復濟唯爾有神裁之沈玉而濟 冬十月㑹于魯濟尋湨梁之言同伐齊齊侯禦諸平隂丙寅晦齊師夜遁十一月丁夘朔入平隂遂從齊師晉人欲逐歸者魯衛請攻險已夘荀偃士匄以中軍克京兹乙酉魏絳欒盈以下軍克邿【音詩】趙武韓起以上軍圍盧弗克十二月己亥焚雍【於用切】門及西郭南郭劉難【乃多切又如字】士弱率諸侯之師焚申池之竹木壬寅焚東郭北郭范鞅門于揚門州綽門于東閭甲辰東侵及濰南及沂   經十有九年春王正月諸侯盟于祝柯晉人執邾子秋七月晉士匄帥師侵齊至穀聞齊侯卒乃還【靈公】冬叔孫豹會晉士匄于柯   傳十九年春諸侯還自沂上盟于督楊【即祝柯】曰大毋侵小執邾悼公晉侯先歸公享晉六卿于蒲圃賜之三命之服軍尉司馬司空輿尉候奄皆受一命之服賄荀偃束錦加璧乗馬先呉壽夢之鼎荀偃癉疽生瘍於頭濟河及著雍病目出大夫先歸者皆反士匄請見弗内請後曰鄭甥可【士匄中軍佐故問後也鄭甥荀呉其母鄭女】二月甲寅卒而視不可含宣子盥而撫之曰事呉敢不如事上猶視欒懷子曰其為未卒事於齊故也乎乃復撫之曰主苟終所不嗣事于齊者有如河乃瞑受含宣子出曰吾淺之為丈夫也【自恨以私待人】   晁補之曰宣子以事其子呉自誓而猶視而懷子以嗣事於齊禱之則瞑故宣子自以為淺期也然宣子懷子皆晉之望也譬巫覡妾婦撫尸喋囁何其妖且鄙哉桓譚言病而目出初死目未合尸冷乃合非其有所知也譚言是矣   晉欒魴帥師從衛孫文子伐齊【為懷子之言】季武子如晉拜師晉侯享之范宣子為政賦黍苗季武子興再拜稽首曰小國之仰大國也如百穀之仰膏【如字】雨焉若常膏【古報切】之其天下輯睦豈唯敝邑賦六月【尹吉甫佐天子征伐之詩】冬十一月齊及晉平盟于大隧故穆叔㑹范宣子于柯穆叔見叔向賦載馳之四章【控于大邦誰因誰極】叔向曰敢不承命經二十年夏六月庚中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膝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于澶淵傳二十年夏盟于澶淵齊成故也【齊與晉平】   經二十有一年秋晉欒盈出奔楚冬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于商任   傳二十一年欒桓子【欒黶】娶於范宣子生懷子【欒盈】范鞅以其亡也怨欒氏【十四年欒黶强逐范鞅奔秦】故與欒盈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桓子卒欒祁【桓子妻宣子女盈之母】與其老州賔通幾亡室矣懷子患之祁懼其討也愬諸宣子曰盈將為亂以范氏為死桓主而專政矣【桓主欒黶】曰吾父逐鞅也不怒而以寵報之【謂宣子不為黶責鞅而反與鞅寵位】又與吾同官而專之【同為公族大夫鞅專其欋】吾父死而益冨死吾父而專於國有死而已吾蔑從之矣其謀如是懼害於主吾不敢不言范鞅為之徴懷子好施士多歸之宣子畏其多士也信之懷子為下卿宣子使城著【晉地】而遂逐之【新注盈時無過獨平時多養士以此可疑盖有戰國四公子氣象】秋欒盈出奔楚宣子殺箕遺黄淵嘉父司空靖邴豫董叔邴師申書羊舌虎叔罷【卜子皆盈黨】囚伯華叔向籍偃人謂叔向曰子離於罪其為不知乎【譏其受囚而不能去知音智】叔向曰與其死亡若何詩曰優哉游哉聊以卒歳知也樂王鮒見叔向曰吾為子請叔向弗應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室老聞之曰樂王鮒言於君無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許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樂王鮒從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舉不棄讎内舉不失親其獨遺我乎詩曰有覺徳行四國順之【抑詩】夫子覺者也晉侯問叔向之罪於樂王鮒對曰不棄其親其有焉於是祁奚老矣聞之乗馹而見宣子曰詩曰惠我無疆子孫保之【烈文】書曰聖有謨勲明徵定保夫謀而鮮過惠訓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猶將十世宥之以勸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棄社稷不亦惑乎鯀殛而禹興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無怨色管蔡為戮周公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棄社稷子為善誰敢不勉多殺何為宣子說與之乗以言諸公而免之不見叔向而歸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 初叔向之母妬叔虎之母美而不使【不使見叔向父】其子皆諫其母其母曰深山大澤實生龍蛇彼美余懼其生龍蛇以禍女女敝族也國多大寵不仁人間之不亦難乎余何愛焉使往視寢生叔虎美而有勇力欒懷子嬖之故羊舌氏之族及於難欒盈過於周周西鄙掠之辭於行人曰天子陪臣盈得罪於王之守臣【范宣子為王所命】將逃罪罪重於郊甸無所伏竄敢布其死昔陪臣書能輸力於王室王施惠焉其子黶不能保任其父之勞大君若不棄書之力亡臣猶有所逃若棄書之力而思黶之罪臣戮餘也將歸死於尉氏【討姦之官】不敢還矣敢布四體唯大君命焉王曰尤而效之其又甚焉【尤晉逐盈而自掠之】使司徒禁掠欒氏者歸所取焉使候出諸轘轅 冬㑹於商任銅欒氏也【禁錮欒盈使諸侯不得受】知起中行喜州綽邢蒯出奔齊皆欒氏之黨也樂王鮒謂范宣子曰盍反州綽邢蒯勇士也宣子曰彼欒氏之勇也余何獲焉王鮒曰子為彼欒氏乃亦子之勇也   經二十有二年冬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沙隨   傳二十二年秋欒盈自楚適齊晏平仲言於齊侯曰商任之㑹受命於晉今納欒氏將安用之小所以事大信也失信不立君其圖之弗聽 冬㑹于沙隨復錮欒氏也欒盈猶在齊   經二十有三年夏晉欒盈復入于曲沃秋齊侯伐衛遂伐晉八月叔孫豹帥師救晉次于雍榆 冬十月晉人殺欒盈   傳二十三年春杞孝公卒晉悼夫人䘮之【晉平母杞孝公姊妹】平公不徹樂非禮也禮為鄰國闕夏晉將嫁女于呉齊侯使析歸父媵之以藩載欒盈及其士納諸曲沃【盈邑】欒盈夜見胥午而告之【守曲沃大夫】對曰不可天之所廢誰能興之子必不免吾非愛死也知不集也盈曰雖然因子而死吾無悔矣我實不天子無咎焉許諾伏之而觴曲沃人【胥午匿盈而飲其衆】樂作午言曰今也得欒孺子【謂盈】何如對曰得主而為之死猶不死也皆歎有泣者爵行又言皆曰得主何貳之有盈出徧拜之四月欒盈帥曲沃之甲因魏獻子【魏舒】以晝入絳初欒盈佐魏莊子【獻公父】於下軍獻子私焉故因之趙氏以原屏之難怨欒氏【成八年】韓趙方睦中行氏以伐秦之役怨欒氏【十四年晉伐泰欒黶違荀偃命曰余焉首欲東】而固與范氏和親知悼子【荀盈】少而聽於中行氏程鄭嬖於公【鄭荀氏宗】唯魏氏及七輿大夫與之樂王鮒【桓子】侍坐於范宣子或告曰欒氏至矣宣子懼桓子曰奉君以走固宫必無害也且欒氏多怨子為政欒氏自外子在位其利多矣既有利權又執民柄將何懼焉欒氏所得其唯魏氏乎而可强取也夫克亂在權子無懈矣公有姻喪【平夫人有杞䘮】王鮒使宣子墨縗冒絰二婦人輦以如公奉公以如固宫范鞅逆魏舒【用王鮒計欲强取之】則成列既乗將逆欒氏矣趨進曰欒氏帥賊以入鞅之父與二三子在君所矣使鞅逆吾子鞅請驂乗持帶遂超乗右撫劒左援帶命驅之出僕請鞅曰之公宣子逆諸階【逆獻子】執其手賂之以曲沃初斐豹也著於丹書【蓋犯罪没為官奴以丹書其罪】欒氏之力臣曰督戎國人懼之斐豹謂宣子曰苟焚丹書我殺督戎宣子喜曰而殺之所不請於君焚丹書者有如日乃出豹而閉之督戎從之踰隱而待之【隱短墻也】督戎踰入豹自後擊而殺之范氏之徒在臺後欒氏乗公門宣子謂鞅曰矢及君屋死之鞅用劒以帥卒欒氏退攝車從之【鞅攝宣子戎車】遇欒樂曰樂免之死將訟女於天樂射之不中又注則乗槐本而覆或以㦸鉤之斷肘而死欒魴傷欒盈奔曲沃晉人圍之 秋齊侯伐衛遂伐晉取朝歌為二隊入孟門登大行張武軍於熒庭戍郫邵封少水以報平隂之役乃還趙勝【旃之子】帥東陽之師以追之獲晏氂八月叔孫豹帥師救晉次于雍榆禮也【詳見齊】馮正符曰救而言次者緩也先言救者魯君之命也後言次者罪豹之專止也左氏謂之禮非焉   冬十月晉人克欒盈于曲沃盡殺欒氏之族黨魴出奔宋書曰晉人殺欒盈不言大夫言自外也   黎錞曰前書曰晉欒盈出奔楚則非晉大夫也次書曰欒盈入于晉入于曲沃則晉之寇也此書曰晉人殺欒盈則討賊之辭也晉人者舉衆也   經二十有四年秋八月公㑹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膝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夷儀   傳二十四年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二月鄭伯如晉子産寓書於子西以告宣子曰子為晉國四鄰諸侯不聞令徳而聞重幣僑也惑之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夫諸侯之賄聚於公室則諸侯貳若吾子賴之則晉國貳諸侯貳則晉國壞晉國貳則子之家壞何没没【如字一音妹】也將焉用賄夫令名徳之輿也徳國家之基也有基無壞無亦是務乎有徳則樂樂則能乆詩云樂只君子邦家之基【南山有臺】有令徳也夫上帝臨女無貳爾心【大明】有令名也夫恕思以明徳則令名載而行之是以逺至邇安毋寜使人謂子子實生我而謂子浚我以生乎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宣子説乃輕幣 秋㑹于夷儀將以伐齊水不克冬晉侯嬖程鄭使佐下軍鄭行人公孫揮如晉聘【子羽】程鄭問焉曰敢問降階何由子羽不能對歸以語然明【鬷蔑】然明曰是將死矣不然將亡貴而知懼懼而思降乃得其階下人而已又何問焉且夫既登而求降階者知人也不在程鄭其有亡釁乎不然其有惑疾將死而憂也   經二十有五年夏五月公㑹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夷儀 秋八月己巳諸侯同盟于重丘   傳二十五年夏五月晉侯濟自泮㑹于夷儀伐齊以報朝歌之役【在二十三年】齊人以莊公說使隰鉏請成慶封如師男女以班賂晉侯以宗器樂器自六正五吏三十帥三軍之大夫百官之正長師旅及處守者皆有賂晉侯許之使叔向告於諸侯公使子服惠伯對曰君舍有罪以靖小國君之惠也寡君聞命矣 秋七月己巳同盟于重丘齊成故也趙文子為政令薄諸侯之幣而重其禮穆叔見之謂穆叔曰自今以往兵其少弭矣齊崔慶新得政將求善於諸侯武也知楚令尹若敬行其禮道之以文辭以靖諸侯兵可以弭【為二十七年晉楚盟于宋傳】冬十二月晉程鄭卒   傳㑹于夷儀之歳齊人城郟【在二十四年】其五月秦晉為成晉韓起如秦涖盟秦伯車如晉涖盟成而不結   經二十有六年夏晉侯使荀呉來聘公㑹晉人鄭良霄宋人曹人于澶淵秋晉人執衛寗喜   傳二十六年春秦伯之弟鍼如晉脩成【脩㑹夷儀歳之成】叔向命召行人子貟【欲使答泰命音云】行人子朱曰朱也當御【言次當行】三云叔向不應子朱怒曰班爵同【同為大夫】何以黜朱於朝撫劒從之叔向曰秦晉不和乆矣今日之事幸而集晉國賴之不集三軍暴骨子貟道二國之言無私子常易之姦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拂衣從之人救之平公曰晉其庶乎【庶幾於治】吾臣之所争者大師曠曰公室懼卑臣不心競而力争不務徳而争善私欲已侈能無卑乎吕祖謙曰叔向知子朱之姦而不能去罪一也激子朱之怒致按劒相逐罪二也叔向之罪則然矣亦平公庸闇有以致之安有行人持刃於朝曾無顧忌平公方且曰吾臣所争者大此以亂為治以危為安闇之極者也幸而得一師曠與之言私欲侈公室争覇業能無衰乎   晉人為孫氏故召諸侯將以討衛也夏中行穆子來聘召公也 六月公㑹晉趙武宋向戍鄭良霄曹人于澶淵以討衛疆戚田晉人執寗喜北宫遺使女齊以先歸衛侯【獻公】如晉晉人執而囚之於士弱氏 秋七月齊侯【景公】鄭伯【簡公】為衛侯故如晉晉侯兼享之晉侯賦嘉樂國景子相齊侯賦蓼蕭子産相鄭伯賦緇衣叔向命晉侯拜二君曰寡君敢拜齊君之安我先君之宗祧也敢拜鄭君之不貳也國子使晏平仲私于叔向曰晉君宣其明徳於諸侯恤其患而補其闕正其違而治其煩所以為盟主也今為臣執君若之何叔向告趙文子文子以告晉侯晉侯言衛侯之罪使叔向告二君【言殺晉戍三百人為罪不以林父故】國子賦轡之柔矣【逸詩義取寛政以安諸侯若柔轡之御剛焉】子展賦將仲子兮【義取衆言可畏】晉侯乃許歸衛侯 冬十二月衛人歸衛姬于晉乃釋衛侯【衛侯以女說晉而後得免】君子是以知平公之失政也【新注平公衰甚又晉衛本同姓】晉韓宣子聘于周王使請事【何事來聘】對曰晉士起將歸時事於宰旅無他事矣王聞之曰韓氏其昌阜於晉乎辭不失舊齊人城郟之歳【二十四年】其夏齊烏餘以廩丘奔晉襲衛羊角取之遂襲我髙魚有大雨自其竇入介于其庫【入髙魚庫而介其甲】以登其城克而取之【取魯髙魚】又取邑于宋於是范宣子卒【范匄】諸侯弗能治也及趙文子為政乃卒治之文子言於晉侯曰晉為盟主諸侯或相侵也則討而使歸其地今烏餘之邑皆討類也而貪之是無以為盟主也請歸之公曰諾孰可使也對曰胥梁帶能無用師晉侯使往【新注杜云胥梁帶能無用師言有權謀然晉擇之使往亦見無意於覇業矣】   經二十有七年夏叔孫豹㑹晉趙武楚屈建蔡公孫歸生衛石惡陳孔奐鄭良霄許人曹人于宋秋七月辛巳豹及諸侯之大夫盟于宋   傳二十七年春胥梁帶使諸䘮邑者【齊魯宋】具車徒以受地必周【周宻也必宻來】使烏餘具車徒以受封烏餘以其衆出使諸侯偽效烏餘之封者而遂執之盡獲之皆取其邑而歸諸侯諸侯是以睦於晉 宋向戍善於趙文子又善於令尹子木欲弭諸侯之兵以為名五月甲辰晉趙武至於宋 六月甲寅晉荀盈從趙武至壬戌楚公子黒肱成言於晉丁夘宋向戍如陳從子木成言於楚子木謂向戍請晉楚之從交相見也秋七月戊寅左師至庚辰子木至自陳辛巳將盟於宋西門之外晉楚争先晉人曰晉固為諸侯盟主未有先晉者也楚人曰子言晉楚匹也若晉常先是楚弱也且晉楚狎主諸侯之盟也乆矣豈專在晉叔向謂趙孟曰子務徳無争先乃先楚人書先晉晉有信也壬午宋公兼享晉楚之大夫趙孟為客【一坐所尊】子木問於趙孟曰范武子之徳何如對曰夫子之家事治言於晉國無隱情其祝史陳信於鬼神無愧辭子木歸以語王王曰尚矣哉能歆神人宜其光輔五君以為盟主也【謂文襄靈成景】子木又語王曰宜晉之伯也有叔向以佐其卿楚無以當之不可與争晉荀盈遂如楚涖盟九月楚薳罷如晉涖盟晉侯享之【詳見宋】傳二十八年夏齊侯陳侯蔡侯北燕伯杞伯胡子沈子白狄朝于晉宋之盟故也齊侯將行慶封曰我不與盟何為於晉【以宋盟釋齊秦】陳文子曰先事後賄禮也小事大未獲事焉從之如志禮也雖不與盟敢叛晉乎重丘之盟未可忘也子其勸行   經二十有九年夏仲孫羯㑹晉荀盈齊髙止宋華定衛世叔儀鄭公孫段曹人莒人膝人薛人小邾人城杞晉侯使士鞅來聘   傳二十九年晉平公杞出也【公母杞女】故治杞【理其地脩其城】六月知【音智】悼子合諸侯之大夫以城杞孟孝伯㑹之鄭子大叔與伯石往子大叔見大叔文子與之語文子曰甚乎其城杞也子大叔曰若之何哉晉國不恤周宗之闕而夏肄是屏【周諸姬夏杞也肄餘也】其棄諸姬亦可知也已諸姬是棄其誰歸之吉也聞之棄同即異是謂離徳詩曰協比其鄰昬姻孔云晉不鄰矣其誰云之【云猶旋歸】范獻子來聘拜城杞也【謝魯為杞城】晉侯使司馬女叔侯來治杞田【使魯歸前侵杞田】弗盡歸也晉悼夫人愠曰齊也取貨【謂叔侯取貨於魯不盡歸杞田】先君若有知也不尚取之公告叔侯叔侯曰虞虢焦滑霍揚韓魏皆姬姓也【皆晉所滅】晉是以大若非侵小將何所取武獻以下兼國多矣【武公獻公】誰得治之杞夏餘也而即東夷魯周公之後也而睦於晉以杞封魯猶可而何有焉魯之於晉也職貢不乏玩好時至公卿大夫相繼於朝史不絶書府無虚月如是可矣何必瘠魯以肥杞且先君而有知也毋寜夫人而焉用老臣呉季札聘于晉説趙文子韓宣子魏獻子曰晉國其萃於三族乎説叔向將行謂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將在家吾子好直必思自免於難   經三十年冬十月晉人齊人宋人衛人鄭人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㑹于澶淵宋災故【傳見宋】傳三十年春二月癸未晉悼夫人食【音似】輿人之城杞者絳縣人或年長矣無子而往與於食有與疑年使之年【使言其年】曰臣小人也不知紀年臣生之歳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於今三之一也【三分六甲之一得甲子甲戍盡癸未】吏【或作使】走問諸朝師曠曰魯叔仲惠伯㑹郤成子于承匡之歲也【文十一年】是歳也狄伐魯叔孫莊叔於是乎敗狄于鹹獲長狄僑如及虺也豹也而皆以名其子七十三年矣史趙曰亥有二首六身【亥字二畫在上併三六為身如筭之六】下二如身是其日數也【下亥上二畫豎置身旁】士文伯曰然則二萬六千六百有六旬也趙孟問其縣大夫則其屬也【屬趙武】召之而謝過焉曰武不才任君之大事以晉國之多虞不能由【用也】吾子使吾子辱在泥塗乆矣武之罪也敢謝不才遂仕之使助為政辭以老與之田使為君復陶【主衣服官】以為綘縣師【縣師掌地域辨其夫家人民】而廢其輿尉【以役孤老故】於是魯使者在晉歸以語諸大夫季武子曰晉未可媮也有趙孟以為大夫有伯瑕以為佐【士文伯】有史趙師曠而咨度焉有叔向女齊以師保其君其朝多君子其庸可媮乎勉事之而後可   劉安世曰臣生之歳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於今三之一也七十三年之中閏餘乗除可得此甲子之數所謂其季於今三之一者季者末也今今日也謂已得四百四十四全甲子其末一甲子六十日而今日乃癸未纔得二十日也故曰三之一文公之十一年夏叔彭生㑹晉郤缺于承匡冬十月甲午叔孫得臣敗狄于鹹文公盡十八年宣公盡十八年成公盡十八年至襄公三十年通七十四年以表考之文公十一年嵗在乙巳襄公三十年嵗在戊午今乃云七十三年者謂襄公之三十年上距文公之十一年得七十三年也所謂亥二首六身者注云亥字二畫在上併三六為身如算之六蓋古之亥字如此寫故曰二首六身其下六畫如算子三箇六數所謂下二如身是其日數者注云下亥上二畫立置身傍蓋如者往也移下亥上二畫往于亥字身反則當如此□寫其左豎者二畫乃二萬也其右重者六畫乃三箇算子六數則六千六百六旬也故曰是其日數也且四百四十五甲子合得二萬六千七百今乃差四十日者則前所謂其季於今三之一謂其末甲子纔得二十日故少四十日也不謂之日而謂之旬古以甲子數日故謂之旬與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同義   傳三十一年春王正月穆叔至自㑹【澶淵㑹還】見孟孝伯語之曰趙孟將死矣其語偷不似民主且年未盈五十而諄諄焉如八九十者弗能乆矣【成二年戰于鞌趙朔已死於是趙武子始生至襄三十年㑹澶淵盖年四十七八故言未盈五十】若趙孟死為政者其韓子乎【韓起】晉君將失政矣若不樹焉使早備魯【使韓子早為魯備】既而政在大夫韓子懦弱大夫多貪求欲無厭齊楚未足與也魯其懼哉又與季孫語晉故【如與孟孫言】季孫不從及趙文子卒【在昭元年】晉公室卑政在侈家韓宣子為政不能圖諸侯魯不堪晉求讒慝多是以有平丘之㑹【在昭十三年】昭公經元年春王正月叔孫豹㑹晉趙武楚公子圍齊國弱宋向戍衛齊惡陳公子招蔡公孫歸生鄭罕虎許人曹人于虢夏六月晉荀呉帥師敗狄于大鹵   傳元年春㑹于虢尋宋之盟也祁午謂趙文子曰宋之盟楚人得志於晉【謂先歃】今令尹之不信諸侯之所聞也子弗戒懼又如宋【恐楚腹得志】子木之信稱於諸侯猶詐晉而駕焉况不信之尤者乎楚重得志於晉晉之恥也子相晉國以為盟主於今七年矣【襄二十五年始為政】再合諸侯【襄二十五年㑹夷儀二十六年㑹澶淵】三合大夫【襄二十七年㑹于宋三十年㑹澶淵及今㑹虢】服齊狄寜東夏平秦亂城淳于師徒不頓國家不罷民無謗讟諸侯無怨天無大災子之力也有令名矣而終之以耻午也是懼吾子其不可以不戒文子曰武受賜矣【受午言】然宋之盟子木有禍人之心武有仁人之心是楚所以駕於晉也今武猶是心也楚又行僣非所害也武將信以為本循而行之譬如農夫是穮【音瀌】是蓘【音衮】雖有饑饉必有豐年且吾聞之能信不為人下吾未能也詩曰不僣不賊鮮不為則信也能為人則者不為人下矣吾不能是難楚不為患楚令尹圍請用牲讀舊書加于牲上而已【舊書宋之盟書楚恐晉先歃故欲從舊書】晉人許之三月甲辰盟夏四月趙孟叔孫豹曹大夫入于鄭【㑹罷過鄭】鄭伯兼享   之子皮戒【享也】趙孟禮終趙孟賦瓠葉【取古人不以微溥廢禮】子皮遂戒穆叔且告之穆叔曰趙孟欲一獻【匏葉義取薄物以獻酬知欲一獻】子其從之子皮曰敢乎【言不敢】穆叔曰夫人之所欲也又何不敢及享具五獻之籩豆於幕下趙孟辭私於子産曰武請於冢宰矣【子皮】乃用一獻趙孟為客禮終乃宴穆叔賦鵲巢【鵲有巢而鳩居喻晉有國趙孟治之】趙孟曰武不堪也又賦采蘩曰小國為蘩大國省穡而用之其何實非命子皮賦野有死麕之卒章【喻趙孟以義撫諸侯無以非禮相加陵】趙孟賦常棣【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且曰吾兄弟比以安尨也可使無吠穆叔子皮及曹大夫興拜舉兕爵曰小國賴子知免於戾矣【兕爵以罰不敬言知免此罰戮】飲酒樂趙孟出曰吾不復此矣 天王使劉定公勞趙孟於潁舘於雒汭劉子曰美哉禹功【見河雒而思禹功】明徳逺矣微禹吾其魚乎吾與子弁冕端委以治民臨諸侯禹之力也子盍亦逺績禹功而大庇民乎對曰老夫罪戾是懼焉能恤逺吾儕偷食朝不謀夕何其長也劉子歸以語王曰諺所謂老將知而耄及之者其趙孟之謂乎為晉正卿以主諸侯而儕於人朝不謀夕棄神人矣神怒民叛何以能乆趙孟不復年矣【言不復見明年】神怒不歆其祀民叛不即其事祀事不從又何以年【為此冬趙孟卒】 六月晉中行穆子敗無終【山戎】及羣狄于太原崇卒也為五陳以相離兩於前伍於後專為右角參為左角偏為前拒以誘之翟人笑之未陳而薄之大敗之【詳見征伐書】 秋晉侯有疾鄭伯【簡公】使公孫僑【子産】如晉聘且問疾叔向問焉曰寡君之疾病卜人曰實沈臺駘為祟史莫之知敢問此何神也子産曰昔髙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沈居于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后帝不臧【帝堯】遷閼伯于商丘主辰【商丘宋地主祀辰星大小】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實沈于大夏主參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當武王邑姜【武王后】方震大叔【懐胎為震大叔叔虞】夢帝謂已余命而子曰虞將與之唐屬諸參而蕃育其子孫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滅唐而封大叔焉故參為晉星由是觀之則實沈參神也昔金天氏【少皥】有裔子曰昧為師【水官】生允格臺駘臺駘能業其官宣汾洮障大澤以處大原帝【顓頊】用嘉之封諸汾川沈姒蓐黄實守其祀【四國臺駘之從】今晉主汾而滅之矣【滅四國】由是觀之則臺駘汾神也抑此二者不及君身山川之神則水旱癘疫之災於是乎禜之日月星辰之神則雪霜風雨之不時於是乎禜之若君身則亦出入飲食哀樂之事也山川星辰之神又何為焉僑聞之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於是乎節宣其氣勿使有所壅閉湫底以露其體兹心不爽而昏亂百度今無乃壹之則生疾矣僑又聞之内官【嬪御】不及同姓其生不殖美先盡矣則相生疾君子是以惡之故志曰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違此二者古之所慎也男女辨姓禮之大司也今君内實有四姬焉【同姓姬四人】其無乃是也乎若由是二者弗可為也已四姬有省猶可無則必生疾矣叔向曰善哉未之聞也此皆然矣叔向出行人揮送之叔向問鄭故焉且問子晢對曰其與幾何【言將敗不乆】無禮而好陵人怙富而卑其上弗能乆矣晉侯聞子産之言曰博物君子也重賄之晉侯求醫於秦秦伯使醫和視之曰疾不可為也是謂近女室疾如蠱非鬼非食惑以䘮志良臣將死天命不祐【良臣不正救君過將死】公曰女不可近乎對曰節之先王之樂所以節百事也故有五節【五聲之節】遲速本末以相及中聲以降五降之後不容彈矣於是有煩手淫聲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聽也物亦如之至於煩乃舍也已無以生疾君子之近琴瑟以儀節也非以慆心也天有六氣降生五味【金味辛木味酸水味鹹火味苦土味甘】發為五色【辛色白酸色青鹹色黑苦色赤甘色黄】徵為五聲【白聲商青聲角黑聲羽赤聲徵黄聲宫】淫生六疾六氣曰隂陽風雨晦明也分為四時序為五節過則為葘隂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未疾【未四支】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女陽物而晦時淫則生内熱惑蠱之疾今君不節不時能無及此乎出告趙孟趙孟曰誰當良臣對曰主是謂矣主相晉國於今八年晉國無亂諸侯無闕可謂良矣和聞之國之大臣榮其寵祿任其大節有菑禍興而無改焉必受其咎今君至於淫以生疾將不能圖恤社稷禍孰大焉主不能禦吾是以云也趙孟曰何謂蠱對曰淫溺惑亂之所生也於文皿蟲為蠱穀之飛亦為蠱【榖乆積則變為飛蠱】在周易女惑男風落山謂之蠱【巽下艮上蠱巽為長女為風艮為少男為山少男而說長女非匹】皆同物也趙孟曰良醫也厚其禮而歸之 冬十二月晉既烝【冬祭】趙孟適南陽將㑹孟子餘【趙衰武曽祖往祭之】甲辰朔烝于溫庚戌卒【終劉定公之言】鄭伯如晉弔及雍乃復   經二年春晉侯使韓起來聘夏叔弓如晉至河乃復冬公如晉至河乃復季孫宿如晉   傳二年春晉侯使韓宣子來聘【魯昭即位】且告為政而來見【代趙武為政】遂如齊納幣【聘少姜】夏四月韓須如齊逆女齊陳無宇送女致少姜少姜有寵於晉侯晉侯謂之少齊謂陳無宇非卿【欲齊以適夫人禮送少姜】執諸中都少姜為之請曰送從逆班畏大國也猶有所易是以亂作 秋七月晉少姜卒公如晉及河晉侯使士文伯來辭曰非伉儷也請君無辱公還季孫宿遂致服焉【襚服】叔向言陳無宇於晉侯曰彼何罪君使公族逆之齊使上大夫送之猶曰不共君求以貪國則不共而執其使君刑已頗何以為盟主且少姜有辭【謂請無宇之辭】冬十月陳無宇歸十一月鄭印段如晉弔   傳三年春王正月鄭游吉如晉送少姜之葬梁丙與張趯見之梁丙曰甚矣哉子之為此來也【卿共妾葬禮過甚】子大叔曰將得已乎【言不得已】昔文襄之伯也其務不煩諸侯三歳而聘五嵗而朝有事而㑹不協而盟君薨大夫弔卿共葬事夫人士弔大夫送葬足以昭禮命事謀闕而已無加命矣今嬖寵之䘮不敢擇位而數於守適【不敢以其位卑而令禮數如守適夫人】唯懼獲戾豈敢憚煩少齊有寵而死齊必繼室今兹吾又將來賀不唯此行也張趯曰善哉吾得聞此數也然自今子其無事矣譬如火焉【心星】火中寒暑乃退【心以季夏昏中而暑退季冬旦中而寒退】此其極也能無退乎晉將失諸侯諸侯求煩不獲二大夫退子大叔告人曰張趯有知【音智】其猶在君子之後乎【譏無隱諱】齊侯使晏嬰請繼室於晉曰寡君使嬰曰寡人願事君朝夕不倦將奉質幣以無失時則國家多難是以不獲【不得自来】不腆先君之適以備内官焜燿寡人之望則又無祿早世殞命寡人失望君若不忘先君之好惠顧齊國辱收寡人徼福於大公丁公照臨敝邑鎮撫其社稷則猶有先君之適及遺姑姊妹若而人【言如常人】君若不棄敝邑而辱使董振擇之以備嬪嬙【婦官】寡人之望也韓宣子使叔向對曰寡君之願也寡君不能獨任其社稷之事未有伉儷在縗絰之中是以未敢請君有辱命惠莫大焉若惠顧敝邑撫有晉國賜之内主豈唯寡君舉羣臣實受其貺其自唐叔以下實寵嘉之既成昬【詐昬成】晏子受禮叔向語曰齊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齊其為陳氏矣叔向曰然雖吾公室今亦季世也戎馬不駕卿無軍行公乗無人卒列無長庶民罷敝而宫室滋侈道殣相望而女冨溢尤民聞公命如逃宼讎欒郤胥原狐續慶伯降在皁【八姓晉舊臣之族】政在家門民無所依君日不悛以樂慆憂【新注謂慆藏憂於樂中】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讒鼎之銘曰昧旦丕顯後世猶怠况日不悛其能乆乎晏子曰子將若何叔向曰晉之公族盡矣聞之公室將卑其宗族枝葉先落則公從之之宗十一族唯羊舌氏在而已又無子公室無度幸而得死豈其獲祀 夏四月鄭伯如晉公孫段相甚敬而卑晉侯嘉焉授之以策曰賜女州田伯石再拜稽首初州縣欒豹之邑也及欒氏亡范宣子趙文子韓宣子皆欲之文子曰溫吾縣也二宣子曰自郤稱以别三傳矣【郤稱晉大夫始受州自是州與温别至今傳三家】晉之别縣不唯州誰獲治之文子病之乃舍之二子曰吾不可以正議而自與也皆舍之及文子為政趙獲曰可以取州矣文子曰退二子之言義也違義禍也余不能治余縣又焉用州其以徼禍也君子曰弗知實難【患不知禍所起】知而弗從禍莫大焉有言州必死豐氏故主韓氏【豐氏至晉故以韓為上人】伯石之獲州也韓宣子為之請之為其復取之之故【後若還晉因自欲取】五月晉韓起如齊逆女公孫蠆為少姜之有寵也以其子更公女而嫁公子【更嫁公女】人謂宣子子尾欺晉晉胡受之宣子曰我欲得齊而逺其寵寵將來乎【寵謂子尾】秋七月鄭罕虎如晉賀夫人張趯使謂大叔曰自子之歸也【是年春大叔如晉時晉張趯見之】小人糞除先人之敝廬曰子其將來今子皮實來小人失望大叔曰吉賤不獲來畏大國尊夫人也且孟【張趯】曰而将無事吉庶幾焉   傳五年春楚子【靈王】使令尹子蕩莫敖屈生如晉逆女晉侯送女於邢丘子産相鄭伯㑹晉侯於邢丘晉韓宣子如楚送女【致女於楚晉伯自是更衰矣】叔向為介鄭子皮子大叔勞諸索氏大叔謂叔向曰楚王汰侈已甚子其戒之叔向曰汰侈已甚身之災也焉能及人若奉吾幣帛慎吾威儀守之以信行之以禮敬始而思終終無不復從而不失儀敬而不失威道之以訓辭奉之以舊法考之以先王度之以二國雖汰侈若我何及楚楚子朝其大夫曰晉吾仇敵也苟得志焉無恤其他今其來者上卿上大夫也若吾以韓起為閽【刖足使守門】以羊舌為司宫【加宫刑】足以辱晉可乎大夫莫對薳啟彊曰可苟有其偹何故不可恥匹夫不可以無備况耻國乎城濮之役【僖二十八年】晉無楚備以敗於邲【宣十二年】邲之役楚無晉備以敗於鄢【成十六年】自鄢以來晉不失備而加之以禮重之以睦是以楚弗能報而求親焉既獲姻親又欲恥之以召宼讎君亦圖之晉之事君臣曰可矣求諸侯而麇至【麇羣也丘眞切】求昬而薦女君親送之上卿及上大夫致之猶欲耻之君其亦有備矣不然柰何韓起之下趙成中行吳魏舒范鞅知盈羊舌之下祁午張趯籍談女齊梁丙張骼輔躒苗賁皇皆諸侯之選也韓襄為公族大夫韓須受命而使矣【襄韓無忌子為公族大夫須起之門子年雖㓜己任出使】箕襄邢帶【韓氏族】叔禽叔椒子羽【韓起庶子】皆大家也韓賦七邑皆成縣也【成縣賦百乘】羊舌四族皆彊家也【伯華叔向叔魚叔虎】晉人若䘮韓起楊五卿八大夫輔韓須楊石因其十家九縣長轂九百其餘四十縣遺守四千奮其武怒以報其大耻伯華謀之中行伯【吳】魏舒帥之其蔑不濟矣君將以親易怨實無禮以速寇而未有其備使羣臣徃遺之禽以逞君心何不可之有王曰不穀之過也大夫無辱厚為韓子禮王欲敖叔向以其所不知而不能【言叔向多知】亦厚其禮韓起反鄭伯勞諸圉辭不敢見禮也【互見楚】   傳六年夏六月楚公子棄疾如晉報韓子也韓宣子之適楚也楚人弗逆公子棄疾及晉竟晉侯將亦弗逆叔向曰楚辟【邪也】我【正也】若何效辟詩曰爾之教矣民胥效矣從我而已焉用效人之辟書曰聖作則無寜以善人為則而則人之辟乎匹夫為善民猶則之况國君乎晉侯説乃逆之   冬十一月齊侯【景公】如晉士匄相士鞅逆諸河禮也【今傳本皆作士匄相士鞅古本士匄或作王正董遇王肅本同學者皆以士匄是范宣子即士鞅之父不應取其父同姓名人以為介今傳本誤也依王正為是王元規云古人質口不言之耳何妨為介也案士文伯是士鞅之族亦名匄無妨今相范鞅即文伯也然士文伯名古木無有作正者】   傳七年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晉侯問於士文伯曰誰將當日食對曰魯衛惡之衛大魯小公曰何故對曰去衛地如魯地【衛地豕韋魯地降婁日食於豕韋之未及降婁之始乃息】於是有災魯實受之其大咎其衛君乎魯將上卿公曰詩所謂彼日而食于何不臧者何也對曰不善政之謂也國無政不用善則自取謫于日月之災故政不可不慎也務三而已一曰擇人二曰因民三曰從時晉人来治杞田為杞取成鄭子産聘于晉晉侯有疾韓宣子逆客私焉曰寡君寢疾於今三月矣並走羣望有加而無瘳今夢黄能【音雄】入於寢門其何厲鬼也對曰以君之明子為大政其何厲之有昔堯殛鯀于羽山其神化為黄能以入于羽淵實為夏郊三代祀之晉為盟主其或者未之祀也乎韓子祀夏郊【祀鯀】晉侯有間【差也】賜子産莒之二方鼎子産為豐施歸州田於韓宣子【三年晉以州田賜段施段之子】曰日君以夫公孫段為能任其事而賜之州田今無祿早世不獲乆享君徳其子弗敢有不敢以聞於君私致諸子【此年正月段卒】宣子辭子産曰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負荷施將懼不能任其先人之祿其况能任大國之賜縱吾子為政而可後之人若屬有疆埸之言敝邑獲戾而豐氏受其大討吾子取州是免敝邑於戾而建置豐氏也敢以為請宣子受之以告晉侯晉侯以與宣子宣子為初言病有之【謂與趙文子争州田】以易原縣於樂大心【宋大夫晉以原賜之】 秋八月衛襄公卒使獻子如衛弔且反戚田【襄二十七年晉納孫林父叛取戚田】冬十一月季武子卒晉侯謂伯瑕曰【士文伯】吾所問日食從矣可常乎對曰不可六物不同民心不壹事序不類官職不則同始異終胡可常也詩曰或燕燕居息或憔悴事國其異終也如是公曰何謂六物對曰嵗時日月星辰是謂也公曰多語寡人辰而莫同何謂辰對曰日月之㑹是謂辰【一歳日月十二㑹辰所㑹之辰】故以配日經八年夏四月叔弓如晉   傳八年春石言于晉魏榆【晉地】晉侯問於師曠曰石何故言對曰石不能言或馮焉【精神馮依石而言皮氷切】不然民聽濫也【濫失】抑臣又聞之曰作事不時怨讟動於民則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宫室崇侈民力彫盡怨讟並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於是晉侯方築虒【音斯】祁之宫叔向曰子野【師曠】之言君子哉君子之言信而有徴故怨逺於其身小人之言僣而無徵故怨咎及之詩曰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唯躬是瘁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處休其是之謂乎是宫也成諸侯必叛君必有咎夫子知之矣夏四月叔弓如晉賀虒祁也㳺吉相鄭伯以如晉亦賀虒祁也史趙見子大叔曰甚哉其相蒙也可弔也而又賀之子大叔曰若何弔也其非唯我賀將天下實賀   傳九年春周甘人與晉閻嘉争閻田晉梁丙張趯率隂戎伐潁【周邑】王使詹桓伯辭於晉曰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㧞本塞原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余一人叔向謂宣子曰文之伯也豈能改物【言文公雖霸末能改正朔易服色】翼戴天子而加之以共自文以來世有衰徳而暴蔑宗周以宣示其侈諸侯之貳不亦宜乎宣子説王有姻䘮使趙成如周弔且致閻田與襚反潁俘 夏四月晉荀盈如齊逆女【自逆女】還六月卒于戲陽殯于絳未葬晉侯飲酒樂膳宰屠蒯趨入請佐公使尊【請佐酌酒】許之而遂酌以飲工【樂師師曠】曰女為君耳將司聦也辰在子夘謂之疾日【紂以甲子䘮桀以乙夘亡國君以為忌日】君徹宴樂學人舍業為疾故也君之卿佐是為股肱股肱或虧何痛如之女弗聞而樂是不聦也又飲外嬖嬖叔曰女為君目將司明也服以旌禮禮以行事事有其物物有其容今君之容非其物也而女不見是不明也亦自飲也曰味以行氣氣以實志志以定言言以出令臣實司味二御失官而君弗命臣之罪也【工與嬖叔侍御君者失官不聰明】公説徹酒初公欲廢知氏而立其外嬖為是悛而止秋八月使荀躒佐下軍以説焉禮記檀弓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飲酒師曠李調侍鼓鐘杜蕢自外來聞鐘聲曰安在曰在寢杜蕢入寢厯階而升酌曰曠飲斯又酌曰調飲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飲之降趨而出平公呼而進之曰蕢曩者爾心或開予是以不與爾言爾飲曠何也曰子夘不樂知悼子在堂斯其為子夘也大矣曠也大師也不以詔是以飲之也爾飲調何也曰調也君之䙝臣也為一飲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飲之也爾飲何也曰蕢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與知防是以飲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過焉酌而飲寡人杜蕢洗而揚觶公謂侍者曰如我死則必毋廢斯爵也至于今既畢獻斯揚觶謂之杜舉   經十年秋七月戊子晉侯彪卒九月叔孫婼如晉葬晉平公【三月而葬速】   傳十年春王正月有星出于婺女鄭裨竈言於子産曰七月戊子晉君將死今兹歳在顓頊之虚【枵】姜氏任氏實守其地【齊薛守枵地】居其維首而有妖星焉告邑姜也【客星居枵之維首邑姜齊大公女晉唐叔母星占婺女為既嫁之女織女為處女邑姜齊之既嫁女妖星在婺女】邑姜晉之妣也天以七紀戊子逄公以登星斯於是乎出吾以是譏之 秋七月戊子晉平公卒鄭伯如晉及河晉人辭之游吉遂如晉九月叔孫婼齊國弱宋華定衛北宫喜鄭罕虎許人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如晉葬平公也   昭公【諡灋容儀共美曰昭】   【名夷平公子昭十年嗣立明年改元是時六卿彊公室卑矣至十六年卒在位六年】   昭公經十有一年秋季孫意如㑹晉韓起齊國弱宋華亥衛北宫佗鄭罕虎曹人杞人于厥憗   傳十一年楚師在蔡【四月靈王殺蔡靈侯】晉荀呉謂韓宣子曰不能救陳又不能救蔡物以無親晉之不能亦可知也己為盟主而不恤亡國將焉用之秋㑹于厥憗謀救蔡也晉人使狐父請蔡于楚弗許   經十有二年冬晉伐鮮虞   傳十二年夏齊侯【景公】衛侯【靈公】鄭伯【定公】如晉朝嗣君也公如晉至河乃復晉侯享諸侯子産相鄭伯辭於享請免䘮而後聽命【鄭簡末葬】晉人許之晉侯以齊侯宴中行穆子【荀呉】相投壺晉侯先穆子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為諸侯師中之齊侯舉矢曰有酒如澠【音繩】有肉如陵寡人中此與君代興亦中之伯瑕【士文伯】謂穆子曰子失辭吾固師諸侯矣壺何為焉其以中雋也齊君歸弗來矣【欲與晉君代興是弱之】穆子曰吾軍帥彊禦卒乘競勸今猶古也齊將何事公孫傁趨進曰日旰君勤可以出矣以齊侯出【傳言晉之衰】六月晉荀吴偽㑹齊師者假道於鮮虞【白狄種】遂入昔陽秋八月壬午滅肥以肥緜臯歸冬晉伐鮮虞因肥之役也   經十有三年秋公㑹劉子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平丘八月甲戌同盟于平丘公不與盟晉人執季孫意如以歸冬十月公如晉至河乃復   傳十三年晉成虒祁【在八年】諸侯朝而歸者皆有貳心為取郠故【魯十年伐莒取郠】晉將以諸侯來討叔向曰諸侯不可以不示威乃並徵㑹告于呉秋晉侯㑹呉子于良水道不可呉子辭乃還七月丙寅治兵于邾南甲車四千乗【三十萬人】羊舌鮒【叔向弟】攝司馬遂合諸侯于平丘子産子大叔相鄭伯以㑹次于衛地叔鮒求貨於衛淫芻蕘者【欲使衛患之而致貨】衛人使屠伯饋叔向羮與一箧錦曰諸侯事晉未敢攜貳况衛在君之宇下【喻近也】而敢有異志芻蕘者異於他日敢請之叔向受羮反錦曰晉有羊舌鮒者瀆貨無厭亦將及矣【及禍】為此役也【役事也】子若以君命賜之其已客從之未退而禁之【禁芻蕘者】晉人將尋盟齊人不可【有貳心故】晉侯使叔向告劉獻公【王卿士】曰抑齊人不盟若之何對曰盟以底信君苟有信諸侯不貳何患焉告之以文辭董之以武師雖齊不許君庸多矣天子之老請帥王賦元戎十乗以先啓行遲速唯君【欲佐晉討齊】叔向告于齊曰諸侯求盟已在此矣今君弗利寡君以為請對曰諸侯討貳則有尋盟若皆用命何盟之尋叔向曰國家之敗有事而無業事則不經【貢賦之業】有業而無禮經則不序有禮而無威序則不共有威而不昭共則不明不明棄共百事不終所由傾覆也是故明王之制使諸侯歳聘以志業間朝以講禮【三年一朝正班爵之義率長幼之序】再朝而㑹以示威【六年而一㑹以訓上下之則制財用之節】再㑹而盟以顯昭明【十二年一盟所以昭信義】志業於好講禮於等示威於衆昭明於神自古以來未之或失也存亡之道恒由是興晉禮主盟懼有不治奉承齊犧而布諸君求終事也君曰余必廢之何齊之有唯君圖之寡君聞命矣齊人懼對曰小國言之大國制之敢不聽從既聞命矣敬共以徃遲速唯君叔向曰諸侯有間矣【間隙】不可以不示衆八月辛未治兵建而不斾【建立旌旗不曳其斾】壬申復斾之諸侯畏之【軍將戰則斾】邾人莒人愬于晉曰魯朝夕伐我幾亡矣【自昭公即位邾魯同好無故怨愬晉人信之】我之不共魯故之以【不共晉貢以魯故】晉侯不見公使叔向來辭曰諸侯將以甲戍盟寡君知不得事君矣請君無勤子服惠伯對曰君信蠻夷之訴以絶兄弟之國棄周公之後亦唯君寡君聞命矣叔向曰寡君有甲車四千乗在雖以無道行之必可畏也况其率道其何敵之有牛雖瘠僨於豚上其畏不死南蒯子仲之憂其庸可棄乎若奉晉之衆用諸侯之師因邾莒杞鄫之怒以討魯罪間其二憂【因南蒯子仲二憂為間隙】何求而弗克魯人懼聽命晁補之曰子産鑄刑書自謂以捄弊而叔向貽書切責以謂三辟之興皆叔世也其詞甚美子産屈之若晉之衰又甚於鄭侈成虒祁而不能諌諸侯皆叛而不知圖合衆示威以誣先王朝㑹之意而不知恥似非叔向之為也至耀車甲之多曰雖以無道行之而可畏其亦窮矣   甲戌同盟于平丘齊服也令諸侯日中造于除【除地為墠盟㑹之處】癸酉退朝子産争承【貢賦之次】曰昔天子班貢輕重以列鄭伯男也而使從公侯之貢懼弗給也自日中以争至于昬晉人許之既盟子大叔咎之曰諸侯若討其可瀆乎子産曰晉政多門貳偷之不暇何暇討國不競亦陵何國之為公不與盟晉人執季孫意如以幕蒙之使狄人守之司鐸射【魯大夫】懐錦奉壺飲氷以蒲伏焉守者御之乃與之錦而入【竊徃飲季孫氷箭筩蓋可以取飲以壺盛飲用此氷以飲之】晉人以平子歸子服湫從荀呉自著雍以上軍侵鮮虞及中人驅衝競【驅衝車與狄競】大獲而歸 冬十月公如晉荀呉謂韓宣子曰諸侯相朝講舊好也執其卿而朝其君有不好焉不如辭之乃使士景伯辭公于河季孫猶在晉子服惠伯私於中行穆子曰魯事晉何以不如夷之小國魯兄弟也土地猶大所命能具若為夷棄之使事齊楚其何瘳於晉親親與大賞共罰否所以為盟主也子其圖之諺曰臣一主二【一臣必有二主道不合則去事他國】吾豈無大國【言非獨晉可事】穆子告韓宣子且曰楚滅陳蔡不能救而為夷執親將焉用之乃歸季孫惠伯曰寡君未知其罪合諸侯而執其老若猶有罪死命可也【死晉命】若曰無罪而惠免之諸侯不聞是逃命也何免之為請從君惠於㑹【欲得盟㑹見遣不欲私去】宣子患之謂叔向曰子能歸季孫乎對曰不能鮒也能乃使叔魚叔魚見季孫曰昔鮒也得罪於晉君自歸於魯君【襄二十一年叔虎與欒氏黨得罪】微武子之賜不至於今【季平子祖父】雖獲歸骨於晉猶子則肉之敢不盡情歸子而不歸鮒也聞諸吏將為子除館於西河其若之何且泣平子懼先歸惠伯待禮   傳十四年春意如至自晉尊晉罪已也 冬十二月晉邢侯【楚巫臣子】與雍子【亦故楚人】争鄐田【新注襄二十六年巫臣奔晉晉人與之邢雍子奔晉晉人與之鄐爭疆界】乆而無成士景伯如楚【晉理官】叔魚攝理【攝代景伯】韓宣子命斷舊獄罪在雍子雍子納其女於叔魚叔魚蔽【斷也】罪邢侯邢侯怒殺叔魚與雍子於朝宣子問其罪於叔向叔向曰三人同罪施生戮死可也【施行罪】雍子自知其罪而賂以買直鮒也鬻獄邢侯專殺其罪一也已惡而掠美為昏貪以敗官為墨殺人不忌為賊夏書曰昬墨賊殺【逸書三者皆死刑】臯陶之刑也請從之乃施邢侯而尸雍子與叔魚於市仲尼曰叔向古之遺直也治國制刑不隱於親三數叔魚之惡不為末減【末薄也】曰義也夫可謂直矣平丘之㑹數其賄也【謂言瀆貨無厭】以寛衛國晉不為暴歸魯季孫稱其詐也【謂言鮒也能】以寛魯國晉不為虐邢侯之獄言其貪也以正刑書晉不為頗三言而除三惡加三利殺親益榮猶義也夫   經十有五年秋晉荀呉帥師伐鮮虞   傳十五年秋八月晉荀呉帥師伐鮮虞圍鼔【白狄之别】鼔人或請以城叛穆子弗許左右曰師徒不勤而可以獲城何故不為穆子曰吾聞諸叔向曰好惡不愆民知所適事無不濟或以吾城叛吾所甚惡也人以城來吾獨何好焉賞所甚惡若所好何若其弗賞是失信也何以庇民力能則進否則退量力而行吾不可以欲城而邇姦所䘮滋多使鼔人殺叛人而繕守備圍鼓三月鼔人或請降使其民見曰猶有食色姑脩而城軍吏曰獲城而弗取勤民而頓兵何以事君穆子曰吾以事君也獲一邑而教民怠將焉用邑邑以賈怠不如完舊賈怠無卒棄舊不祥鼓人能事其君我亦能事吾君率義不爽好惡不愆城可獲而民知義所有死命而無二心不亦可乎鼔人告食竭力盡而後取之克鼓而反不戮一人以鼔子䳒鞮歸【䳒音鳶】冬公如晉平丘之㑹故也   經十有六年秋八月己亥晉侯夷卒九月季孫意如如晉冬十月葬晉昭公【三月而葬速】   傳十六年夏公至自晉子服昭伯【子服冋】語季平子曰晉之公室其將遂卑矣君幼弱六卿彊而奢傲將因是以習習實為常能無卑乎平子曰爾幼惡識國秋八月晉昭公卒冬十月季平子如晉葬昭公平子曰子服回之言猶信子服氏有子哉   春秋分記卷五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五十八   宋 程公説 撰晉世本第六   頃公       定公   出公   頃公【諡灋慈仁和民曰頃】   【名去疾昭公子昭十六年嗣立明年改元滅祁氏羊舌氏於是晉益弱六卿皆大至三十年卒在位十四年】   昭公經十有七年秋八月晉荀呉帥師滅陸渾之戎傳十七年秋晉侯使屠蒯如周請有事於雒與三塗萇謂劉子曰客容猛非祭也其伐戎乎陸渾氏甚睦於楚必是故也君其備之乃警戎備九月丁夘晉荀呉帥師渉自棘津使祭史先用牲于雒陸渾人弗知師從之庚午遂滅陸渾數之以其貳於楚也陸渾子奔楚其衆奔甘鹿【周地】周大獲【先警戎備故獲】宣子夢文公攜荀吳而授之陸渾故使穆子帥師獻俘于文宫   傳二十一年冬公如晉及河鼓叛晉晉將伐鮮虞故辭公   傳二十二年晉之取鼓也【十五年】既獻而反鼓子焉【獻於廟】又叛於鮮虞【叛晉屬鮮虞】六月荀呉略東陽使師偽糴者負甲以息於昔陽之門外遂襲鼔滅之以鼓子鳶鞮歸使渉佗守之【守鼔之地】   經二十有三年春晉人圍郊   經二十有五年夏叔詣㑹晉趙鞅宋樂大心衛北宫喜鄭游吉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于黄父【謀王室子朝之難傳見周】   經二十有七年秋晉士鞅宋樂祁犂衛北宫喜曹人邾人滕人㑹于扈【令戍周且謀納公傳見内魯】   傳二十八年晉祁勝與鄔臧通室【祁盈家臣】祁盈將執之【午子】訪於司馬叔游【叔侯子】叔游曰鄭書有之惡直醜正實蕃有徒【害正直者實多徒衆】無道立矣子懼不免詩曰民之多辟無自立辟姑已若何盈曰祁氏私有討國何有焉遂執之祁勝賂荀躒荀躒為【于偽切】之言於晉侯晉侯執祁盈祁盈之臣曰鈞將皆死憖使吾君聞勝與臧之死也以為快【憖發語之音】乃殺之 夏六月晉殺祁盈及楊食我【叔向子伯石】食我祁盈之黨也而助亂故殺之遂滅祁氏羊舌氏初叔向欲娶於申公巫臣氏【夏姬女】其母欲娶其黨叔向曰吾母多而庶鮮【息淺切】吾懲舅氏矣【言父多妾媵而庶子鮮少嫌母氏性不曠】其母曰子靈之妻殺三夫【陳御叔楚襄老巫臣】一君【陳靈】一子【徵舒】而亡一國【陳】兩卿矣【孔寜儀行父】可無懲乎吾聞之甚美必有甚惡是鄭穆少妃姚子之子子貉之妹也子貉早死無後而天鍾美於是【夏姬】將必以是大有敗也昔有仍氏生女黰黒而甚美光可以鑑名曰妻樂正后夔取之生伯封實有豕心貪惏無饜忿類無期謂之封豕有窮后羿滅之夔是以不祀且三代之亡共子之廢皆是物也【夏以末喜殷以妲已周以褒姒而亡共子晉申生以驪姬廢】女何以為哉夫有尤【異也】物足以移人苟非徳義則必有禍叔向懼不敢取平公强使取之生伯石伯石始生子容之母【叔向㛐伯華妻】走謁諸姑【叔向母】曰長叔姒生男姑視之及堂聞其聲而還曰是豺狼之聲也狼子野心非是莫䘮羊舌氏矣遂弗視秋晉韓宣子卒魏獻子為政分祁氏之田以為七縣【鄔祁平陵梗陽塗水馬首盂也】分羊舌氏之田以為三縣【銅鞮平陽揚氏】司馬彌牟為鄔大夫賈辛為祁大夫司馬烏為平陵大夫魏戊為梗陽大夫知徐吾為塗水大夫韓固為馬首大夫孟丙為盂大夫樂霄為銅鞮大夫趙朝為平陽大夫僚安為楊氏大夫謂賈辛司馬烏為有力於王室【二十二年帥師納敬王】故舉之謂知徐吾趙朝韓固魏戊餘子之不失職能守業者也【餘子卿之庶子】其四人者皆受縣而後見於魏子以賢舉也魏子謂成鱄吾與戊也縣人其以我為黨乎對曰何也戊之為人也逺不忘君近不偪同居利思義在約思純有守心而無淫行雖與之縣不亦可乎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皆舉親也夫舉無他唯善所在親䟽一也詩曰唯此文王帝度其心莫其徳音其徳克明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王此大國克順克比比于文王其徳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孫子心能制義曰度徳正應和曰莫照臨四方曰明勤施無私曰類教誨不倦曰長賞慶刑威曰君慈和徧服曰順擇善而從之曰比經緯天地曰文九徳不愆作事無悔故襲天祿子孫賴之主之舉也近文徳矣所及其逺哉賈辛將適其縣見於魏子魏子曰辛來昔叔向適鄭鬷蔑惡【貌醜】欲觀叔向從使之收器者而往立於堂下一言而善【正義曰舊說云一言者謂設由上徹由下】叔向將欲飲酒聞之曰必鬷明也【素聞其賢故聞其言而知】下執其手以上曰昔賈大夫惡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臯射雉獲之其妻始笑而言賈大夫曰才之不可以已我不能射女遂不言不笑夫今子少不颺【貌不揚顯】子若無言吾幾失子矣言之不可以已也如是遂如故知今女有力於王室吾是以舉女行乎敬之哉毋墮【音隳】乃力仲尼聞魏子之舉也以為義曰近不失親【舉戊】逺不失舉【舉賢】可謂義矣又聞其命賈辛也以為忠【先賞王室之功】詩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忠也魏子之舉也義其命也忠其長有後於晉國乎冬梗陽人有獄魏戊不能斷以獄上【上魏子】其大宗賂以女樂【訟者之大宗】魏子將受之魏戊謂閻没女寛【魏卜之屬】曰主以不賄聞於諸侯若受梗陽人賄莫甚焉吾子必諫皆許諾退朝待於庭饋入召之比置三歎既食使坐魏子曰吾聞諸伯叔諺曰唯食忘憂吾子置食之間三歎何也同辭而對曰或賜二小人酒不夕食饋之始至恐其不足是以歎中置自咎曰豈將軍食之而有不足是以再歎及饋之畢願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屬厭而已【屬足也言小人之腹飽猶知厭足】獻子辭梗陽人   傳二十九年秋龍見于絳郊魏獻子問於蔡墨【晉大史】曰吾聞之蟲莫知於龍以其不生得也謂之知信乎對曰人實不知非龍實知【言龍無知乃人不知之耳】古者畜龍故國有豢龍氏有御龍氏獻子曰是二氏者吾亦聞之而不知其故是何謂也對曰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實甚好龍能求其耆欲以飲食之龍多歸之乃擾畜龍以服事帝舜帝賜之姓曰董氏曰豢龍封諸鬷川鬷夷氏其後也故帝舜氏世有畜龍及有夏孔甲擾于有帝【少康後九世君】帝賜之乗龍河漢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獲豢龍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于豢龍氏以事孔甲能飲食之夏后嘉之賜氏曰御龍以更豕韋之後【在襄二十四年】龍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饗之既而使求之【求致龍】懼而遷于魯縣范氏其後也獻子曰今何故無之對曰夫物物有其官官脩其方朝夕思之一日失職則死及之失官不食官宿其業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鬰湮不育故有五行之官是謂五官實列受氏姓封為上公祀為貴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収水正曰土正曰后土龍水物也水官棄矣故龍不生得不然周易有之在乾【乾下乾上乾】之姤【巽下乾上姤乾初九變】曰潜龍勿用其同人【離下乾上同人乾九二變】曰見龍在田其大有【乾下離上大有乾九五變】曰飛龍在天其夬【乾下兊上夾乾上九變】曰亢龍有悔其坤【坤下坤上坤乾六爻皆變】曰見羣龍無首吉坤之剥【坤下艮上剥坤上六變】曰龍戰于野若不朝夕見誰能物之獻子曰社稷五祀誰氏之五官也【問五官之長是誰】對曰少皥氏有四叔【金天氏】曰重曰該曰脩曰熈實能金木及水使重為句芒該為蓐収脩及熙為冥世不失職遂濟窮桑此其三祀也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后土此其二祀也后土為社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棄亦為稷自商以來祀之【墨之博物】 冬晉趙鞅荀寅帥師城汝濵遂賦晉國一鼔鐵以鑄刑鼎著范宣子所為刑書焉仲尼曰晉其亡乎失其度矣夫晉國將守唐叔之所受灋度以經緯其民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能尊其貴貴是以能守其業貴賤不愆所謂度也文公是以作執秩之官為被廬之灋以為盟主今棄是度也而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貴貴何業之守貴賤無序何以為國且夫宣子之刑夷之蒐也晉國之亂制也【文六年一蒐而三易中軍帥】若之何以為法蔡史墨曰范氏中行氏其亡乎中行寅為下卿而干上令擅作刑器以為國法是法姦也又加范氏焉易之亡也其及趙氏趙孟與焉然不得已若徳可以免【為定十三年朝歌之叛】   經三十年夏六月庚辰晉侯去疾卒秋八月葬晉頃公【三月而葬速】   傳三十年夏六月晉頃公卒秋八月葬鄭游吉弔且送葬   定公【諡法安民法古曰定】   【名午頃公子昭三十年嗣立明年改元三十一年哀之十四年獲麟經終至哀二十年卒在位三十七年】   昭公經三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季孫意如㑹晉荀躒于適厯【傳見内魯】   經三十有二年冬仲孫何忌㑹晉韓不信齊髙張宋仲幾衛世叔申鄭國參曹人莒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城成周【傳見周天王】   定公經元年春三月晉人執宋仲幾于京師   傳元年春王正月辛已晉魏舒合諸侯大夫以城成周魏子涖政【代天子大夫為政】衛彪傒【衛大夫】曰將建天子【立天子之居】而易位以令非義也大事奸義必有大咎晉不失諸侯魏子其不免乎是行也魏獻子屬役於韓簡子【不信】及原壽過【周大夫】而田於大陸焚焉還卒於寗范獻子去其柏椁以其未復命而田也宋仲幾不受功乃執仲幾以歸三月歸諸京師【詳見周】   傳三年秋九月鮮虞人敗晉師于平中獲觀虎恃其勇也   經四年春三月公㑹劉子晉侯宋公蔡侯衛侯陳子鄭伯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國夏于召陵侵楚夏五月公及諸侯盟于臯鼬秋七月晉士鞅衛孔圉帥師伐鮮虞【無傳】   傳四年春三月劉文公合諸侯于召陵謀伐楚也【時蔡為楚拘辱請伐於晉】晉荀寅求貨於蔡侯弗得言於范獻子曰國家方危諸侯方貳將以襲敵不亦難乎水潦方降疾瘧方起中山不服【鮮虞】棄盟取怨無損於楚而失中山不如辭蔡侯吾自方城以來楚未可以得志【襄十六年晉敗楚侵方城】祗取勤焉乃辭蔡侯晉人假羽旄於鄭鄭人與之【析羽為旌王者遊車所建】明日或斾以㑹晉於是乎失諸侯   劉敞曰晉與諸侯十有八國之衆㑹于召陵以侵楚天子使大夫臨之甚矣晉荀寅求貨於蔡蔡人弗與既而辭諸侯㑹于臯鼬亦無事焉晉是以失諸侯中國遂大亂呉入郢自臯鼬之盟始也   經五年冬晉士鞅帥師圍鮮虞   傳五年冬晉士鞅圍鮮虞報觀虎之敗也   經六年秋晉人執宋行人樂祁犂【傳見宋】   經七年秋齊侯【景公】鄭伯【獻公】盟于鹹【叛晉而盟】   經八年秋七月晉士鞅帥師侵鄭遂侵衛【傳見鄭衛】   經十年夏晉趙鞅帥師圍衛【傳見衛】   經十有三年秋晉趙鞅入于晉陽以叛冬晉荀寅士吉射入于朝歌以叛晉趙鞅歸于晉   傳十三年晉趙鞅謂邯鄲午曰歸我衛貢五百家吾舍諸晉陽【鞅邑】午許諾歸告其父兄父兄皆曰不可衛是以為邯鄲【言衛以五百家在邯鄲常與邯鄲親】而寘諸晉陽絶衛之道也不如侵齊而謀之【侵齊則齊當來報欲因懼齊而徙則衛與邯鄲好而不絶】乃如之而歸之于晉陽【欲如是謀而後歸衛貢】趙孟怒召午而囚諸晉陽使其從者説劒而入渉賔不可【午家臣】乃使告邯鄲人曰吾私有討於午也二三子唯所欲立遂殺午趙稷【午子】涉賔以邯鄲叛 夏六月上軍司馬籍秦圍邯鄲邯鄲午荀寅之甥也荀寅范吉射之姻也而相與睦故不與圍邯鄲將作亂董安于聞之【趙氏臣】告趙孟曰先備諸趙孟曰晉國有命始禍者死為後可也安于曰與其害於民寜我獨死【懼見攻必傷害民】請以我說趙孟不可【晉國若討可殺我以自説】秋七月范氏中行氏伐趙氏之宫趙鞅奔晉陽晉人圍之范臯夷【范氏側室】無寵於范吉射而欲為亂於范氏梁嬰父嬖於知文子【荀躒】文子欲以為卿韓簡子【不信】與中行文子【荀寅】相惡魏襄子【曼多】亦與范昭子【士吉射】相惡故五子謀【范息夷梁嬰父知文子韓簡子魏襄子】將逐荀寅而以梁嬰父代之逐范吉射而以范臯夷代之荀躒言於晉侯曰君命大臣始禍者死載書在河【為盟書沈之河】今三臣始禍而獨逐鞅刑已不均矣請皆逐之   劉敞曰尋傳前云董安于勸趙孟先為備孟不肯曰不欲始禍則始禍者非鞅也可言二臣首禍不可言三臣始禍也   冬十一月荀躒韓不信魏曼多奉公以伐范氏中行氏弗克二子將伐公齊髙彊曰三折肱知為良醫【昭十年奔魯遂適晉】唯伐君為不可民弗與也我以伐君在此矣三家未睦【知韓魏】可盡克也克之君將誰與若先伐君是使睦也弗聽遂伐公國人助公二子敗從而伐之丁未荀寅士吉射奔朝歌韓魏以趙氏為請十二月辛未趙鞅入于絳盟于公宫   經十有四年夏公㑹齊侯衛侯于牽秋齊侯宋公㑹于洮   傳十四年春梁嬰父惡董安于謂知文子曰不殺安于使終為政於趙氏趙氏必得晉國盍以其先發難也討於趙氏文子使告於趙孟曰范中行氏雖信為亂安于則發之是安于與謀亂也晉國有命始禍者死二子既伏其罪矣敢以告【使討安于】趙孟患之安于曰我死而晉國寜趙氏定將焉用生人誰不死吾死莫【音暮】矣乃縊而死趙孟尸諸市而告於知氏曰主命戮罪人安于既伏其罪矣敢以告知伯從趙孟盟而後趙氏定祀安于於廟【新注韓非子曰董安于性緩佩以自急】夏晉人圍朝歌公㑹齊侯衛侯于脾上梁之間【即牽】謀救范中行氏析成鮒小王桃甲率狄師以襲晉【范中行氏之黨】戰于絳中不克而還士鮒奔周桃甲入于朝歌秋齊侯宋公㑹于洮范氏故也【謀救范氏】冬十二月晉人敗范中行氏之師於潞獲籍秦髙彊又敗鄭師及范氏之師于百泉【鄭助范氏】   哀公經元年秋齊侯衛侯伐晉   傳元年夏四月齊侯衛侯救邯鄲圍五鹿秋八月齊侯衛侯㑹于乾侯救范氏也師及齊師衛孔圉鮮虞人伐晉取棘蒲冬十月晉趙鞅伐朝歌【討中行氏】   經二年夏晉趙鞅帥師納衛世子蒯聵于戚秋八月甲戌晉趙鞅帥師及鄭罕達帥師戰于鐵鄭師敗績傳二年六月乙酉晉趙鞅納衛大子于戚【太子即蒯聵定十四年奔宋故今納之】秋八月齊人輸范氏粟鄭子姚【罕逹】子般【駟】送之士吉射逆之趙鞅禦之遇於戚陽虎曰吾車少以兵車之斾與罕駟兵車先陳罕駟自後隨而從之彼見吾貌必有懼心於是乎㑹之必大敗之從之卜戰焦【兆不成】樂丁曰詩曰爰始爰謀爰契我【緜詩】謀協以故兆詢可也簡子誓曰范氏中行氏反易天明斬艾百姓欲擅晉國而滅其君寡君恃鄭而保焉今鄭為不道棄君助臣二三子順天明從君命經徳義除詬耻在此行也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士田十萬庶人工商遂【得遂仕進】人臣圉免【去厮役】志父無罪君實圖之若其有罪絞縊以戮桐棺三寸不設屬辟【棺之重數】素車樸馬無入于兆下卿之罰也【為衆設賞自設罰】甲戌將戰郵無恤【王良】御簡子衛大子為右登鐵上望見鄭師衆大子懼自投于車下子良授大子綏而乗之曰婦人也【言其怯】簡子廵列曰畢萬匹夫也七戰皆獲有馬百乗死於牖下【言得壽終】羣子勉之死不在寇繁羽御趙羅宋勇為右羅無勇麇之【麇東縛也】吏詰之御對曰痁作而伏衛大子禱曰曾孫蒯聵敢昭告皇祖文王烈祖康叔文祖襄公鄭勝亂從【勝鄭聲公名釋君助臣為從於亂】晉午在難【午晉定公名】不能治亂使鞅討之【鞅簡子名】蒯聵不敢自佚備持矛焉敢告無絶筋無折骨無面傷以集大事無作三祖羞大命不敢請佩玉不敢愛鄭人擊簡子中肩斃于車中獲其蠭旗大子救之以戈鄭師北獲溫大夫趙羅大子復伐之鄭師大敗獲齊粟千車趙孟喜曰可矣傅傁曰雖克鄭猶有知在憂未艾也【言知氏將為難後竞有晉陽之患】初周人與范氏田公孫尨稅焉【尨范氏之臣】趙氏得而獻之【得尨以獻簡子】吏請殺之趙孟曰為其主也何罪止而與之田【還具所稅】及鐵之戰以徒五百人宵攻鄭師取蠭旗於子姚之幕下獻曰請報主徳追鄭師姚般公孫林殿而射前列多死趙孟曰國無小既戰簡子曰吾伏弢嘔血鼔音不衰今日我上也【功為上】大子曰吾救主於車退敵於下我右之上也郵良曰我兩靷將絶吾能止之我御之上也駕而乗材兩靷皆絶【傳言簡子不讓下自伐】   傳三年劉氏【周卿士】范氏【晉大夫】世為婚姻故周與范氏趙鞅以為討冬十月晉趙鞅圍朝歌師于其南【范中行所在】荀寅伐其郛使其徒自北門入已犯師而出癸丑奔邯鄲十一月趙鞅殺士臯夷惡范氏也   經四年夏晉人執戎蠻子赤歸于楚   傳四年秋七月齊陳乞施衛寗跪救范氏庚午圍五鹿九月趙鞅圍邯鄲冬十一月邯鄲降荀寅奔鮮虞趙稷奔臨十二月施逆之遂墮臨國夏伐晉取邢任欒鄗逆畤隂人盂壺口【晉地】㑹鮮虞納荀寅于柏人   經五年夏晉趙鞅帥師伐衛   傳五年春晉圍柏人荀寅士吉射奔齊初范氏之臣王生惡張栁朔言諸昭子【吉射】使為柏人【為柏人宰】昭子曰夫非而讎乎對曰私讎不及公好不廢過惡不去善義之經也臣敢違之及范氏出【出柏人奔齊】張栁朔謂其子爾從主勉之我將止死王生授我矣【授我死節】吾不可以僣之遂死於柏人【為吉射距晉戰死】夏趙鞅伐衛范氏之故也遂圍中牟【衛助范氏】   經六年春晉趙鞅帥師伐鮮虞   傳六年春晉伐鮮虞治范氏之亂也   經七年春晉魏曼多帥師侵衛【傳見衛】   傳九年夏宋公伐鄭晉趙鞅卜救鄭遇水適火【新注服䖍云兆南行適火卜法横者為土立者為木邪向經者為金背經者為火因兆而細曲者為水】占諸史趙史墨史史曰是謂沈陽【火陽得水故沈】可以興兵【兵隂類】利以伐姜【謂齊】不利子商【謂宋】伐齊則可敵宋不吉史墨曰盈水名也子水位也【趙鞅姓盈宋姓子水盈坎乃行子姓又得北方水位】名位敵不可干也炎帝為火師姜姓其後也水勝火伐姜則可史趙曰是謂如川之滿不可游也【波流盛】鄭方有罪不可救也【鄭以嬖寵伐人故以為罪】救鄭則不吉不知其他陽虎以周易筮之遇泰【乾下坤上泰】之需【乾下坎上需泰六五變】曰宋方吉不可與也【不可與戰泰六五曰帝乙歸妹以祉元吉】㣲子啓帝乙之元子也宋鄭甥舅也【宋鄭為婚姻甥舅之國也】祉禄也若帝乙之元子歸妹而有吉禄我安得吉焉乃止   經十年夏晉趙鞅帥師侵齊   傳十年夏趙鞅帥師伐齊大夫請卜之趙孟曰吾卜於此起兵事不再令卜不襲吉行也於是取犂及轅毁髙唐之郭侵及賴而還   經十有三年夏公㑹晉侯及呉子于黄池【傳見呉】秋晉魏曼多帥師侵衛【無傳】   傳十七年夏六月趙鞅圍衛齊國觀陳瓘救衛得晉人之致師者子玉使服而見之曰國子實執齊柄而命瓘曰無辟晉師豈敢廢命【欲必敵晉】子又何辱簡子曰我卜伐衛未必與齊戰乃還【畏子玉】   傳二十年春齊人來徴㑹夏㑹于廩丘為鄭故謀伐晉【十五年晉伐鄭續經不書】鄭人辭諸侯秋師還【晉公室卑】   出公【沈約諡法出字有諡人無諡法】   【名錯定公子哀二十年嗣立明年改元七年哀之二十七年左氏之傳終矣在位十七年卒】   哀公傳二十三年夏六月晉荀瑶伐齊髙無㔻帥師御之知伯視齊師馬駭遂驅之曰齊人知余旗其謂余畏而反也及壘而還將戰長武子【晉大夫】請卜知伯曰君告于天子而卜之以守於宗祧吉矣吾又何卜焉且齊人取我英丘君命瑶非敢耀武也治英丘也【治齊取英丘】以辭伐罪足矣何必卜壬辰戰于犂丘齊師敗績知伯親禽顔庚【齊大夫】   吕祖謙曰知伯始見於此知伯初為政小試之勇便能摧堂堂之大國然輕敵寡謀正是覆亡之始   傳二十四年夏四月晉侯將伐齊使來乞師臧石帥師㑹之取廩丘軍吏令繕將進萊章【齊大夫】曰君卑政暴徃歳克敵【禽顔庚】今又勝都【取廩丘】天奉【扶用切】多矣又焉能進是躗【過也戸快切】言也役將班矣晉師乃還餼臧石牛大史謝之【晉大史】曰以寡君之在行【在軍行】牢禮不度敢展謝之傳二十七年夏四月晉荀瑶帥師伐鄭次于桐丘鄭駟請救于齊齊師將興陳成子屬孤子【㑹死事者之子】三日朝乃救鄭及濮雨成子衣製杖戈【製雨衣也衣於既切】立於阪上馬不出者助之鞭之知伯聞之乃還【畏得衆心】曰我卜伐鄭不卜敵齊使謂成子曰大夫陳子陳之自出陳之不祀鄭之罪也【十七年楚滅陳非鄭罪蓋智伯誣陳子故陳子怒其多陵人也】故寡君使瑶察陳焉謂大夫其恤陳乎若利本之顛瑶何有焉成子怒曰多陵人者皆不在知伯其能乆乎中行文子【荀寅】告成子曰有自晉師告寅者將為輕車千乗以厭齊師之門則可盡也成子曰寡君命恒曰無及寡無畏衆雖過千乗敢辟之乎將以子之命告寡君文子曰吾乃今知所以亡【自恨已無知】君子之謀也始終皆舉之而後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悼之四年晉荀瑶帥師圍鄭【悼公哀公之子寜】未至鄭駟曰知伯愎而好勝卑下之則可行也乃先保南里以待之知伯入南里門于桔柣之門鄭人郛酅魁壘【晉人】賂之以知政【欲使反為鄭】閉其口而死將門知伯謂趙孟入之對曰主在此【主謂知伯】知伯曰惡而無勇何以為子【簡子廢適子伯魯而立襄子故知伯言其醜】對曰以能忍耻庶無害趙宗乎知伯不悛趙襄子由是惎知伯【惎毒也其冀切】遂䘮之知伯貪而愎故韓魏反而䘮之【史記晉懿公之四年魯悼公之十四年知伯帥韓魏圍趙襄子於晉陽韓魏反與趙氏謀殺知伯於晉陽之下在春秋後二十七年䘮息浪反】   右晉始終春秋凡二十公書卒者十不書卒者六有故者二定公出公卒後春秋經終自出公以下五世八十二年而韓趙魏分晉   論曰王道衰霸政作聖人其有所憂也亦有所幸也五霸桓文為盛然聖人於桓文抑揚不同如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譎正相反桓文心迹判焉至稱管仲如其仁如其仁則以為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予仲則予桓公矣齊介居山東桓公出而㑹盟北杏陽穀猶在齊境而幽檉貫葵丘皆宋之地鄄首止鹹皆衛之地寗母洮則魯曹之地要以㑹諸侯而已文公以河東形勢臨之一出而為城濮之戰遂㑹十國于溫要天王于河陽盟王人列國于翟泉皆近在王畿推其本趣外則挾王室以警列國内則怙威勢以逼天子兹譎正之所由辨也夫諸侯之度守莫嚴於疆土職莫謹於命卿法莫詳於軍制而文公方定大叔之難遂逼取樊溫原櫕茅之田其圍陽樊陽樊之人呼曰此誰非王之親姻其俘之也傳者曰晉於是始啓南陽則文公僣有王土其罪大矣且晉自曲沃伯初命以一軍為晉侯至獻公作二軍文公蒐于被廬遂作三軍將佐皆卿官合而為六清原之蒐璔為五軍至景公僣天子六軍之制卿官十有二原其始僣自文公始是以晉國天下莫彊世為盟主馴至平公政在大夫溴梁之㑹大夫司盟君若贅旒然繼以昭公六卿彊公室卑逮其末也析為韓魏趙而晉亡矣春秋終於獲麟左氏盡哀公之二十七年引而伸之以及於韓趙魏之滅智伯質諸行事深切著明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故備著其始終彊弱之變以為世戒   春秋分記卷五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五十九  宋 程公說 撰   齊世本第一   姜姓侯爵其先出自炎帝裔孫伯夷伯夷為堯四岳佐禹平水土有功賜姓姜氏封于吕謂之吕侯殷末太公吕望起漁釣為周文武師號師尚父佐定天下以功封于營丘為齊侯得征五侯九伯自太公至僖公十三世國在今青州臨淄縣   僖公       襄公   桓公       孝公   昭公       懿公   僖公【諡灋小心畏忌曰僖】   【名祿父莊公子立九年魯隠元年至桓十四年卒在位三十三年】   隠公經三年冬十有二月齊侯鄭伯盟于石門【傳見鄭】經六年夏五月辛酉公㑹齊侯盟于艾   傳六年夏盟于艾始平于齊也【春秋前魯與齊不平故言始】   經七年夏齊侯使其弟年來聘   傳七年夏齊侯使夷仲年來聘結艾之盟也   經八年秋七月庚午宋公齊侯衛侯盟于瓦屋【新注諸侯參盟於此始】   傳八年春齊侯將平宋衛【平宋衛於鄭】有㑹期齊人卒平宋衛于鄭秋㑹于温盟于瓦屋以釋東門之役禮也 冬齊侯使來告成三國公使衆仲對曰君釋三國之圖以鳩其民君之惠也寡君聞命矣敢不承受君之明徳經九年冬公㑹齊侯于防【謀伐宋】   經十年春王正月公㑹齊侯鄭伯于中丘夏翬帥師㑹齊人鄭人伐宋【傳見鄭】   經十有一年秋七月壬午公及齊侯鄭伯入許【傳見鄭】桓公經二年春三月公㑹齊侯陳侯鄭伯于稷以成宋亂【傳見宋】   經三年春正月公㑹齊侯于嬴夏齊侯衛侯【宣公】胥命于蒲 秋九月齊侯送姜氏于讙冬齊侯使其弟年來聘【傳見魯】   傳三年夏齊侯衛侯胥命于蒲不盟也   經五年夏齊侯鄭伯如紀【傳見紀】   傳六年夏北戎伐齊齊侯使乞師于鄭鄭大子忽帥師救齊六月大敗戎師獲其二帥甲首三百以獻於齊於是諸侯之大夫戍齊   經十有一年春正月齊人衛人鄭人盟于惡曹   經十有四年冬十二月丁巳齊侯禄父卒【無傳】宋人以齊人蔡人衛人陳人伐鄭   吕祖謙曰方周盛時未嘗無方伯連帥之職然皆稟王命也平王東遷無以緫合係屬人心諸侯稍有才智自出㑹盟此霸之名所以立僖公謂之小霸非惟政事權謀不可以望桓文當時亦未可以為霸盟于宋衛告成三國不過三國之盟其後齊衛鄭宋盟于惡曹亦止四國蓋春秋初王綱尚在至王室陵替凡㑹盟征討天下侯國皆在焉故王道霸業相為消長以齊一國論之僖公霸業不如桓公以天下之勢論之桓公時不如僖公之時傳者論桓公謂大國言齊宋逺國言江黄其餘莫不至則霸業之盛茲王道所以消亡也然僖公小霸如成宋亂又與桓公㑹以黨簒逆以至班爵不同帥諸侯來戰于郎凡此無非私意云   襄公【諡灋辟土有徳曰襄】   【名諸兒僖公大子桓十四年嗣立明年改元至莊八年遇弑在位十二年】   桓公經十有五年夏四月己巳葬齊僖公【無傳】五月公㑹齊侯于艾【傳見許】   經十有七年春正月丙辰公㑹齊侯紀侯盟于黄夏五月丙午及齊師戰于奚   傳十七年春盟于黄平齊紀夏及齊師戰于奚疆事也【爭疆界】   經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㑹齊侯于濼公與夫人姜氏遂如齊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齊丁酉公之喪至自齊【傳見内魯】   莊公經元年春王正月夫人孫于齊夏單伯逆王姬秋築王姬之館于外冬王姬歸于齊齊師遷紀郱鄑郚經二年秋七月齊王姬卒【無傳】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㑹齊侯于禚   經三年秋紀季以酅入于齊【為附庸傳見紀】   經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享齊侯于祝丘夏齊侯陳侯鄭伯遇于垂【無傳】冬公及齊人狩于禚   經七年春夫人姜氏㑹齊侯于防冬夫人姜氏㑹齊侯于穀【無傳】   經八年夏師及齊師圍郕郕降于齊師秋師還冬十有一月癸未齊無知弑其君諸兒   傳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時而往曰及而代期戍公問不至請代弗許故謀作亂僖公之母弟曰夷仲年生公孫無知有寵於僖公衣服禮秩如適【音的】襄公絀之二人【連稱至父】因之以作亂連稱有従妹在公宮無寵使間公【伺公間隙】曰捷吾以女為夫人 冬十二月齊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貝丘見大豕従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見射之豕人立而啼【彭生事在桓十八年】公懼隊于車傷足喪屨反誅屨於徒人費弗得鞭之見血走出遇賊于門刼而束之費曰我奚御哉袒而示之背信之費請先入伏公而出鬬死于門中石之紛如【齊小臣】死于階下遂入殺孟陽【齊小臣】于牀曰非君也不類見公之足于户下遂弑之而立無知初襄公立無常【政令無常】鮑叔牙曰君使民慢亂將作矣奉公子小白出奔莒亂作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糾來奔初公孫無知虐于雍廩【齊大夫】公說曰齊襄公絶滅天常縦肆人欲甚矣其荒也而曾不知耻妄意功名當魯桓之末為奚之戰以爭疆埸粤明年乃㑹桓於濼桓之昬庸信可責矣而襄之罪可勝誅哉未幾桓公有彭生之禍襄公其將何辭於魯也自時厥後姜氏來孫襄公宜亦少愧矣夫何初㑹于禚次享于祝丘又次如齊師又一歳而再㑹為惡益逺紀何辜也遷其三邑必使大去其國而後已衛何與也荐興伐之之師至以其寶來歸最後又偕魯圍郕安受其降魯師書還於秋而無知之禍作於冬矣蕭墻之不謹而動干戈於外非人欲之蔽而何春秋於魯桓責其昧齊家之義失立國之道至于殞其身於莊責其忘父之讎甚母之惡至於徇強國而襄公之過豈復可掩合而推之彭生之禍與無知之變若同一轍皆禍滛之明驗也詩於襄公南山刺其滛甫田刺其求大功盧令刺其荒用以見襄公内滛而外暴將及于亡而不自知甚矣其荒也至於敝笱之刺文姜猗嗟之刺魯莊而載驅之刺宣滛皆列之齊國風于以參譏之詩之刺春秋之貶也故予紀内魯既著其事而復采春秋之經列諸齊世本所以著襄公之過而明萬世之戒必觀刺文姜魯莊之詩叙於齊國風然後知余著文姜之事於齊世本之意云   桓公【諡灋克敵服逺曰桓】   【名小白僖公庶子襄公季弟初襄公立無常小白奔莒糾奔魯莊八年襄公卒九年魯人納糾小白自莒先入是歳改元七年始霸合諸侯至僖十七年卒在位四十三年】   莊公經九年春齊人殺無知公及齊大夫盟于蔇夏公伐齊納子糾【公穀作納糾】齊小白入于齊秋七月丁酉葬齊襄公八月庚申及齊師戰于乾時我師敗績九月齊人取子糾殺之   傳九年春雍廩殺無知公及齊大夫盟于蔇齊無君也夏公伐齊納子糾桓子自莒先入秋師及齊師戰于乾時我師敗績公喪戎路傳乗而歸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以誤齊師】是以皆止鮑叔帥師來言曰子糾親也請君討之管召讎也請受而甘心焉乃殺子糾于生竇【魯地】召忽死之管仲請囚鮑叔受之及堂阜而稅之歸而告曰管夷吾治於髙傒使相可也公従之【言管仲治政之才多於傒】經十年春王正月公敗齊師于長勺夏六月齊師宋師次于郎公敗宋師于乗丘冬十月齊師滅譚譚子奔莒傳十年春齊師伐我戰于長勺齊師敗績夏六月齊師宋師次于郎大敗宋師于乗丘齊師乃還【詳見内魯】齊侯之出也過譚譚不禮焉及其入也諸侯皆賀譚又不至冬齊師滅譚譚無禮也   經十有一年冬王姬歸于齊   傳十一年冬齊侯來逆共姬   經十有三年春齊侯宋人陳人蔡人邾人㑹于北杏夏六月齊人滅遂冬公㑹齊侯盟于柯   傳十三年春㑹于北杏以平宋亂【宋萬弑閔公】遂人不至夏齊人滅遂而戍之冬盟于柯始及齊平也宋人背北杏之㑹   經十有四年春齊人陳人曹人伐宋夏單伯㑹伐宋冬單伯㑹齊侯宋公衛侯鄭伯于鄄   劉敞曰單伯㑹齊侯宋公衛侯鄭伯于鄄杜氏曰齊卒平宋亂宋人服従欲歸功天子故赴以單伯㑹諸侯為文非也夫單伯者魯之孤也左氏見周有單子遂誤以單伯亦為周大夫凡王人出㑹諸侯無不序公侯之上者宰周公劉子之類是也既序公侯之上則是主㑹之人矣何必赴以單伯㑹諸侯乃成主㑹乎彼見春秋記外之盟㑹無分别主㑹之人者唯魯公及大夫㑹之則分别焉左氏既誤以單伯為周大夫杜氏因為之飾說欲證單伯使必為周人而委曲承合非解經之體也   傳十四年春諸侯伐宋齊請師于周【請師假王命示大順】夏單伯㑹之取成于宋而還 冬㑹于鄄宋服故也   經十有五年春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㑹于鄄秋宋人齊人邾人伐郳鄭人侵宋   傳十五年春復㑹焉齊始霸也秋諸侯為宋伐郳鄭人間之而侵宋   劉敞曰凢霸者則當主諸侯諸侯莫先焉此年秋伐郳宋序齊上明年夏伐鄭宋亦序齊上齊之未主諸侯明矣然則齊始伯在十六年十二月七國同盟于幽之時也自此始為諸侯上矣   經十有六年夏宋人齊人衛人伐鄭秋荆伐鄭冬十有二月㑹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滑伯滕子同盟于幽   傳十六年夏諸侯伐鄭宋故也 冬同盟于幽鄭成也經十有七年春齊人執鄭詹夏齊人殱于遂【傳見遂】秋鄭詹自齊逃來【無傳】   傳十七年春齊人執鄭詹鄭不朝也   經十有九年秋公子結媵陳人之婦于鄄遂及齊侯宋公盟 冬齊人宋人陳人伐我西鄙【無傳】   經二十年夏齊大災冬齊人伐戎【無傳】   經二十有二年秋七月丙申及齊髙傒盟于防【無傳議昏】傳二十二年春陳人殺其大子御寇【經書公子】陳公子完與顓孫奔齊顓孫自齊來奔齊侯使敬仲【公子完】為卿辭曰羇旅之臣幸若獲宥及於寛政赦其不閑於教訓而免於罪戾弛於負擔君之惠也所獲多矣敢辱髙位以速官謗請以死告詩云翹翹車乗招我以弓豈不欲往畏我友朋使為工正飲桓公酒樂公曰以火繼之辭曰臣卜其晝未卜其夜不敢君子曰酒以成禮不繼以滛義也以君成禮弗納於滛仁也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謂鳳凰于飛和鳴鏘鏘【七羊切】有媯之後將育于姜【媯陳姓姜齊姓】五世其昌並于正卿八世之後莫之與京陳厲公蔡出也故蔡人殺五父而立之生敬仲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陳侯使筮之遇觀【坤下巽上】之否【坤下乾上】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賔于王此其代陳有國乎不在此其在異國非此其身在其子孫光逺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風也乾天也風為天於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於是乎居土上故曰觀國之光利用賔于王庭實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賔于王猶有觀焉故曰其在後乎風行而著於土故曰其在異國乎若在異國必姜姓也姜大嶽之後也山嶽則配天物莫能兩大陳衰此其昌乎及陳之初亡也【昭八年楚滅陳】陳桓子始大於齊其後亡也【哀十七年楚復滅陳】成子得政   劉安世曰物禁太盛盛者乃衰之始也齊自太公以來無盛於桓公之時桓公七年始霸而㑹諸侯【㑹鄄】至十四年陳公子來奔是年歳在已酉而不知有齊國者由此人也又經三己酉至齊簡公之四年歳在庚申田恒弑其君遂專齊國後二年楚滅陳自己酉至庚申一百九十二年其事始驗   經二十有三年夏公及齊侯遇于穀 冬十有二月甲寅公㑹齊侯盟于扈【無傳】   經二十有六年秋公㑹宋人齊人伐徐   經二十有七年夏六月公㑹齊侯宋公陳侯鄭伯同盟于幽冬公㑹齊侯于城濮【無傳將討衛】   傳二十七年夏同盟于幽陳鄭服也 冬王使召伯廖賜齊侯命且請伐衛以其立子頹也   經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甲寅齊人伐衛衛人及齊人戰衛人敗績【傳見衛】秋荆伐鄭公㑹齊人宋人救鄭【傳見鄭】經三十年秋七月齊人降鄣【無傳】冬公及齊侯遇于魯濟齊人伐山戎   傳三十年冬遇于魯濟謀山戎也以其病燕故也經三十有一年夏六月齊侯來獻戎捷   傳三十一年夏六月齊侯來獻戎捷非禮也凢諸侯有四夷之功則獻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國則否諸侯不相遺俘   經三十有二年春城小穀夏宋公齊侯遇于梁丘 冬狄伐邢【無傳】   傳三十二年春城小穀為管仲也 齊侯為楚伐鄭之故【在二十八年】請㑹于諸侯宋公請先見於齊侯夏遇于梁丘   閔公經元年春王正月齊人救邢秋八月公及齊侯盟于落姑【傳見内魯】   傳元年春狄人伐邢管敬仲言於齊侯曰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暱不可棄也晏安酖毒不可懷也詩云豈不懷歸畏此簡書簡書同惡相恤之謂也請救邢以従簡書齊人救邢   經二年春王正月齊人遷陽【無傳】冬十有二月狄入衛傳二年冬十二月狄滅衛 初惠公之即位也少齊人使昭伯烝於宣姜生齊子戴公文公文公適齊及敗宋桓公送諸河立戴公以廬于曹齊侯使公子無虧帥車三百乗甲士三千人以戍曹 僖之元年齊桓公遷邢于夷儀二年封衛于楚丘邢遷如歸衛國忘亡   僖公經元年春王正月齊師宋師曹伯次于聶北救邢夏六月邢遷于夷儀齊師宋師曹師城邢 秋七月楚人伐鄭八月公㑹齊侯宋公鄭伯曹伯邾人于檉傳元年春諸侯救邢邢人潰出奔師師遂逐狄人具邢器用而遷之師無私焉夏邢遷于夷儀諸侯城之救患也凢侯伯救患分災討罪禮也 秋楚人伐鄭鄭即齊故也盟于犖謀救鄭也【犖即檉】   經二年春王正月城楚丘秋九月齊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貫   傳二年春諸侯城楚丘而封衛焉不書所㑹後也吕祖謙曰齊桓公始霸之初狄滅衛又伐邢當時夷狄慿陵中國如此之甚向非齊威封衛遷邢則中國幾何而不淪胥為夷此孔子所以有㣲管仲吾其被髮左衽之嘆也   秋盟于貫服江黄也【楚與國始服齊】齊寺人貂始漏師于多魚公說曰桓公自救邢之師及盟貫之㑹而還方霸業隆盛時召陵未㑹也葵丘未命也首止未盟也而桓公寵寺貂已漏師于多魚兵事上神密貂則漏泄之齊之禍蓋兆于此桓公不自知覺管仲不能正救惜哉左傳先經始事提此一句於僖之二年用見十七年之禍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經三年秋齊侯宋公江人黄人㑹于陽穀冬公子友如齊涖盟楚人伐鄭   傳三年秋㑹于陽穀謀伐楚也【三年楚侵鄭故】齊侯為陽穀之㑹來尋盟冬公子友如齊涖盟楚人伐鄭鄭伯【文公】欲成孔叔不可曰齊方勤我棄徳不祥齊侯與蔡姬乗舟于囿蕩公公懼變色禁之不可公怒歸之未之絶也蔡人嫁之   經四年春王正月公㑹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侵蔡蔡潰遂伐楚次于陘夏楚屈完來盟于師盟于召陵齊人執陳轅濤塗 秋及江人黄人伐陳冬十有二月公孫茲帥師㑹齊人宋人衛人鄭人許人曹人侵陳   傳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玉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昭王成王孫南巡狩涉漢船壞而溺】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濵師進次于陘夏楚子使屈完如師師退次于召陵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乗而觀之【新注楚不興師敵齊使屈完來者以齊是節制之兵故】齊侯曰豈不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穀同好如何對曰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収寡君寡君之願也齊侯曰以此衆戰誰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徳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衆無所用之屈完及諸侯盟陳轅濤塗謂鄭申侯曰師出於陳鄭之間國必甚病若出於東方觀兵於東夷循海而歸其可也申侯曰善濤塗以告齊侯許之申侯見曰師老矣若出於東方而遇敵懼不可用也若出於陳鄭之間共其資粮屝屨其可也齊侯說與之虎牢【新注見覇者權專】執轅濤塗秋伐陳討不忠也冬叔孫戴伯帥師㑹諸侯之師侵陳陳成歸轅濤塗經五年夏公及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㑹王世子于首止秋八月諸侯盟于首止鄭伯逃歸不盟傳五年夏㑹于首止㑹王太子鄭謀寧周也秋諸侯盟鄭伯逃歸不盟【詳見鄭】   經六年夏公㑹齊侯宋公陳侯衛侯曹伯伐鄭圍新城秋楚人圍許【以救鄭】諸侯遂救許   傳六年夏諸侯伐鄭以其逃首止之盟故也圍新密【新城】秋楚子圍許以救鄭諸侯救許乃還   經七年春齊侯伐鄭秋七月公㑹齊侯宋公陳世子欵鄭世子華盟于寗母   傳七年春齊人伐鄭秋盟于寗母謀鄭故也管仲言於齊侯曰臣聞之招攜以禮懷逺以徳懷禮不易無人不懷齊侯脩禮於諸侯諸侯官受方物【諸侯官司各於齊受其方所當貢天子之物】鄭伯使大子華聴命於㑹言於齊侯曰洩氏孔氏子人氏三族實違君命君若去之以為成我以鄭為内臣君亦無所不利焉【以鄭事齊如封内臣】齊侯將許之管仲曰君以禮與信屬諸侯而以姦終之無乃不可乎子父不奸之謂禮守命共時之謂信違此二者姦莫大焉公曰諸侯有討於鄭未捷今苟有釁従之不亦可乎對曰君若綏之以徳加之以訓辭而帥諸侯以討鄭鄭將覆亡之不暇豈敢不懼若緫其罪人以臨之【子華奸父之命即罪人】鄭有辭矣何懼且夫合諸侯以崇徳也㑹而列姦何以示後嗣夫諸侯之㑹其徳刑禮義無國不記記姦之位【㑹位也子華為姦人而列在㑹位將為諸侯所記】君盟替矣作而不記非盛徳也君其勿許鄭必受盟夫子華既為大子而求介於大國以弱其國亦不必免鄭有叔詹堵叔師叔三良為政未可間也齊侯辭焉子華由是得罪於鄭 冬鄭伯使請盟子齊   經八年春王正月公㑹王人齊侯宋公衛侯許男曹伯陳世子欵盟于洮鄭伯乞盟【詳見周天王】   經九年夏公㑹宰周公齊侯宋子【襄公立在喪桓公未葬】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于葵丘秋九月戊辰諸侯盟于葵丘傳九年夏㑹于葵丘尋盟且脩好禮也王使宰孔賜齊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祭事】使孔賜伯舅胙齊侯將下拜孔曰且有後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七十曰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對曰天威不違顔咫尺小白余敢貪天子之命無下拜恐隕越于下以遺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   吕祖謙曰管仲相桓公務在正名分觀王使宰孔賜齊侯胙管仲則教桓公以天威不違顔咫尺敢不下拜觀王以上卿之禮享管仲則辭以有天子之二守國髙在至於舅犯之相晉文則不然如請隧是也召王是也故孟子曰桓公之於管仲學焉而後臣之猶着一箇學字其它則無此一字矣   秋齊侯盟諸侯于葵丘曰凢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歸于好宰孔先歸遇晉侯曰可無㑹也齊侯不務徳而勤逺略故北伐山戎南伐楚西為此㑹也東畧之不知西則否矣【言或向東必不能復西畧】其在亂乎君務靖亂無勤於行晉侯乃還   晁補之曰葵丘之㑹天子初使賜胙齊方霸諸侯未有大失而宰孔徒以勤逺畧知終在亂遽勸晉侯以無㑹其知逺矣   冬齊侯以諸侯之師伐晉及髙梁而還討晉亂也【奚齊之亂】經十年夏齊侯許男伐北戎【無傳】   經十有一年夏公及夫人姜氏㑹齊侯于陽穀【無傳】傳十二年冬齊侯使管夷吾平戎于王使隰朋平戎于晉【前年晉救周伐戎】王以上卿之禮饗管仲管仲辭曰臣賤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國髙在若節春秋來承王命何以禮焉陪臣敢辭王曰舅氏余嘉乃勲應乃懿徳謂督不忘往踐乃職無逆朕命管仲受下卿之禮而還君子曰管仲之世祀也宜哉讓不忘其上詩曰愷悌君子神所勞矣【旱麓】   經十有三年夏公㑹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于鹹   傳十三年夏㑹于鹹淮夷病杞故且謀王室也【子帶之亂】經十有四年春諸侯城縁陵   傳十四年春諸侯城縁陵而遷杞焉不書其人有闕也經十有五年春王正月楚人伐徐三月公㑹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公孫敖帥師及諸侯之大夫救徐 秋七月齊師曹師伐厲傳十五年春楚人伐徐徐即諸夏故也三月盟于牡丘尋葵丘之盟且救徐也孟穆伯帥師及諸侯之師救徐諸侯次于匡以待之秋伐厲以救徐也   經十有六年冬十有二月公㑹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邢侯曹伯于淮   傳十六年夏齊伐厲不克救徐而還冬十二月㑹于淮謀鄫且東略也城鄫役人病有夜登丘而呼曰齊有亂不果城而還   經十有七年春齊人徐人伐英氏秋夫人姜氏㑹齊侯于卞冬十有二月乙亥齊侯小白卒   傳十七年春齊人為徐伐英氏以報婁林之役也齊侯之夫人三王姬徐嬴蔡姬皆無子齊侯好内多内寵内嬖如夫人者六人長衛姬生武孟【公子無虧】少衛姬生惠公【公子元】鄭姬生孝公【公子昭】葛嬴生昭公【公子潘】密姬生懿公【公子商人】宋華子生公子雍公與管仲屬孝公於宋襄公以為大子雍巫有寵於衛共姬因寺人貂以薦羞於公【雍巫易牙屬】亦有寵公許之立武孟管仲卒五公子皆求立冬十月乙亥齊桓公卒易牙入與寺人貂因内寵以殺羣吏而立公子無虧孝公奔宋十二月乙亥赴辛巳夜殯【六十七日乃殯】   蘇轍曰管仲身有三歸桓公内嬖如夫人者六人此固適庻爭奪之禍所従起也然桓公之老也管仲與桓公為身後之計知諸子之必爭乃屬世子於宋襄公夫父子之間至使它人與焉智者蓋至此乎   孝公【諡法協時肇享曰孝】   【名昭桓公子僖十七年桓公卒豎刁立無虧明年宋襄公伐齊齊人殺無虧立孝公即位改元至僖二十七年卒在位十年】   僖公經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衛人邾人伐齊夏師救齊【無傳】五月戊寅宋師及齊師戰于甗齊師敗績狄救齊【無傳】秋八月丁亥葬齊桓公   傳十八年春宋襄公以諸侯伐齊三月齊人殺無虧【以說宋】齊人將立孝公不勝四公子之徒遂與宋人戰【無虧己死故曰四公子】夏五月宋敗齊師于甗立孝公而還秋八月葬齊桓公   經十有九年冬㑹陳人蔡人楚人鄭人盟于齊   傳十九年陳穆公請脩好於諸侯以無忘齊桓之徳冬盟于齊脩桓公之好也【宋襄暴虐故思齊桓】   吕祖謙曰觀陳穆公欲脩桓公之好使孝公有志復興伯業甚易惜其不能也   經二十年秋齊人狄人盟于邢   經二十有三年春齊侯伐宋圍緡【傳見宋】   吕祖謙曰宋襄㑹諸侯孝公俯首而㑹之及宋敗便興師伐之此所以不能復齊桓之業   傳二十六年春齊師侵我西鄙公使展喜犒師【勞齊師】使受命于展禽【栁下惠】齊侯未入竟展喜従之曰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於敝邑使下臣犒執事齊侯曰魯人恐乎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齊侯曰室如縣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對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曰世世子孫無相害也載在盟府大師職之桓公是以糾合諸侯而謀其不協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昭舊職也及君即位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用此舊盟故不聚衆保守】曰豈其嗣世九年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齊侯乃還 冬公以楚師伐齊取穀寘桓公子雍於穀易牙奉之以為魯援楚申公叔侯戍之桓公之子七人為七大夫於楚【言孝公不能撫公族】   經二十有七年夏六月庚寅齊侯昭卒秋八月乙未葬齊孝公【無傳三月而葬速】   傳二十七年夏齊孝公卒有齊怨【前年齊再伐魯】不廢喪紀禮也   昭公【諡灋聖聞周逹曰昭】   【名潘桓公子僖二十七年衛公子開方殺孝公子而立之明年改元至文十四年卒在位二十年】   僖公傳三十三年春齊國莊子來聘自郊勞至于贈賄禮成而加之以敏臧文仲言於公曰國子為政齊猶有禮君其朝焉臣聞之服於有禮社稷之衛也夏四月狄侵齊因晉喪也【文公卒】冬公如齊且弔有狄師也【詳見内魯】文公經四年夏狄侵齊【無傳】   經九年夏狄侵齊【無傳】   經十有一年秋狄侵齊   經十有四年夏五月乙亥齊侯潘卒秋九月齊公子商人弑其君舎冬單伯如齊齊人執單伯齊人執子叔姬傳十四年子叔姬妃【音配】齊昭公生舎叔姬無寵舎無威公子商人驟施於國而多聚士盡其家貸於公有司以繼之夏五月昭公卒舎即位秋七月乙卯夜齊商人弑舎而讓元【商人兄惠公】元曰爾求之久矣我能事爾爾不可使多蓄憾將免我乎爾為之 齊人定懿公使來告難故書以九月齊公子元不順懿公之為政也終不曰公曰夫已氏【猶言某甲】襄仲使告于王請以王寵求昭姬于齊【子叔姬】曰殺其子焉用其母請受而罪之冬單伯如齊請子叔姬齊人執之又執子叔姬【欲以耻辱魯】   劉敞權衡曰王使單伯如齊非也若單伯為周大夫何以明年書單伯至自齊乎   懿公【諡法行見中外曰懿】   【名商人桓公子文十四年弑昭公子舎而自立明年改元至十八年遇弑在位四年】   文公經十有五年春季孫行父如晉夏六月單伯至自齊秋齊人侵我西鄙冬十有一月諸侯盟于扈十有二月齊人來歸子叔姬齊侯侵我西鄙遂伐曹入其郛傳十五年春季文子如晉為單伯與子叔姬也夏六月齊人許單伯請而赦之使來致命【以單伯執節不移且畏晉故許之】書曰單伯至自齊貴之也秋齊人侵我西鄙冬十一月盟于扈謀伐齊也齊人賂晉侯故不克而還齊人來歸子叔姬王故也齊侯侵我西鄙謂諸侯不能也遂伐曹入其郛討其來朝也季文子曰齊侯其不免乎已則無禮【執王使伐無罪】而討於有禮者曰女何故行禮禮以順天天之道也已則反天而又以討人難以免矣詩曰胡不相畏不畏于天君子之不虐幼賤畏于天也在周頌曰畏天之威于時保之不畏于天將何能保以亂取國奉禮以守猶懼不終多行無禮弗能在矣【為十八年齊弑商人傳】   經十有六年春季孫行父㑹齊侯于陽穀齊侯弗及盟夏六月戊辰公子遂及齊侯盟于郪丘【詳見内魯】   傳十七年夏四月齊侯伐我北鄙襄仲請盟六月盟于穀冬十月襄仲如齊拜穀之盟復曰臣聞齊人將食魯之麥以臣觀之將不能齊君之語偷臧文仲有言曰民主偷必死【詳見内魯】   經十有八年夏五月戊戌齊人弑其君商人秋公子遂叔孫得臣如齊   傳十八年春齊侯戒師期【將以伐魯】而有疾醫曰不及秋將死惠伯令卜楚丘占之曰齊侯不及期非疾也齊懿公之為公子也與邴歜之父爭田弗勝及即位乃掘而刖之而使歜僕【御也】納閻職之妻而使職驂乗夏五月公游于申池二人浴于池歜以扑抶職職怒歜曰人奪女妻而不怒一抶女庸何傷職曰與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乃謀弑懿公納諸竹中歸舎爵而行齊人立公子元秋襄仲莊叔如齊惠公立故且拜葬也【謝齊來㑹葬魯文公】   春秋分記卷五十九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六十    宋 程公說 撰齊世本第二   惠公       頃公   靈公       莊公   惠公【諡灋愛民好與曰惠】   【名元桓公子文十八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宣十年卒在位十年】   宣公經三年秋赤狄侵齊   經四年夏六月赤狄侵齊【並無傳】   經十年夏四月已巳齊侯元卒齊崔氏出奔衛六月公孫歸父如齊葬齊惠公秋季孫行父如齊冬齊侯使國佐來聘   傳十年夏齊惠公卒崔杼有寵於惠公髙國畏其偪也公卒而逐之奔衛書曰崔氏非其罪也且告以族不以名凡諸侯之大夫違告於諸侯曰某氏之守臣某失守宗廟敢告所有玉帛之使者則告不然則否公如齊奔喪 秋季文子初聘于齊【頃公初即位】冬國武子來報聘   頃公【諡灋祗勤追懼曰頃】   【名無野惠公子宣十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成九年卒在位一十七年】   宣公經十有三年春齊師伐莒   傳十七年春晉侯【景公】使郤克徵㑹于齊齊頃公帷婦人使觀之郤子登婦人笑於房獻子怒出而誓曰所不此報無能涉河郤子至請伐齊齊侯使髙固晏弱蔡朝南郭偃㑹及斂盂髙固逃歸夏㑹于斷道晉人執晏弱蔡朝南郭偃苗賁皇言於晉侯緩之逸【詳見晉】   傳十八年春晉侯衛大子臧伐齊齊侯㑹晉侯盟于繒以公子彊為質   成公經二年春齊侯伐我北鄙夏四月丙戌衛孫良夫帥師及齊師戰于新築衛師敗績六月癸酉季孫行父臧孫許叔孫僑如公孫嬰齊帥師㑹晉郤克衛孫良夫曹公子首及齊侯戰干鞌齊師敗績秋七月齊侯使國佐如師己酉及國佐盟于袁婁八月取汶陽田   傳二年春齊侯伐我北鄙圍龍遂南侵及巢丘衛侯使孫良夫將侵齊與齊師遇夏衛師敗孫桓子如晉乞師臧宣叔亦如晉乞師皆主郤獻子晉郤克将中軍士燮佐上軍欒書將下軍韓厥為司馬以救魯衛師従齊師于莘六月壬申至靡笄之下齊侯使請戰髙固入晉師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乗其車繫桑本焉以徇齊壘曰欲勇者賈余餘勇癸酉師陳于鞌邴夏御齊侯逢丑父為右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詳見晉】韓厥夢子輿【厥父】謂已曰且辟左右故中御而従齊侯【自非元帥御者皆在中將在左】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謂之君子而射之非禮也【齊侯不知戎禮】射其左越【墜也】于車下射其右斃于車中綦毋張喪車従韓厥曰請寓乗従左右皆肘之使立於後韓厥俛定其右逢丑父與公易位將及華泉驂絓於木而止丑父寢於轏【士産切臥車也】中蛇出於其下以肱擊之傷而匿之故不能推車而及韓厥執縶馬前再拜稽首奉觴加璧以進曰寡君使羣臣為魯衛請曰無令輿師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屬當戎行無所逃隠且懼奔辟而忝兩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攝官承乏【言欲以己不敏攝承空乏従君俱還】丑父使公下如華泉取飲鄭周父御佐車宛茷為右載齊侯以免韓厥獻丑父郤獻子將戮之呼曰自今無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於此將為戮乎郤子曰人不難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勸事君者乃免之齊侯免求丑父三入三出【重其代已故三入晉軍求之】每出齊師以帥退入于狄卒【齊師大敗皆有退心故齊侯輕出其衆以帥厲退者遂迸入狄卒狄卒狄人従晉討齊者】狄卒皆抽戈楯冒之以入于衛師衛師免之遂自徐闗入齊侯見保者曰免之齊師敗矣【所過城邑皆勉厲其守者】辟女子女子曰君免乎曰免矣曰銳司徒免乎曰免矣曰苟君與吾父免矣可若何乃奔【走辟君】齊侯以為有禮既而問之辟司徒之妻也予之石窌【邑名】晉師従齊師入自丘輿擊馬陘齊侯使賔媚人賂以紀甗玉磬與地不可則聴客之所為賔媚人致賂晉人不可曰必以蕭同叔子為質【同叔蕭君之字齊侯外祖父難斥言其母故逺言之】而使齊之封内盡東其畝對曰蕭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敵則亦晉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於諸侯而曰必質其母以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既醉】若以不孝令於諸侯其無乃非徳類也乎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詩曰我疆我理南東其畝【信南山】今吾子疆理諸侯而曰盡東其畝而已唯吾子戎車是利無顧土宜其無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則不義何以為盟主其晉實有闕四王之王也【禹湯文武】樹徳而濟同欲焉五霸之霸也勤而撫之以役王命今吾子求合諸侯以逞無疆之欲詩曰布政優優百祿是遒子實不優而棄百禄諸侯何害焉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則有辭矣曰子以君師辱於敝邑不腆敝賦以犒従者畏君之震師徒橈敗吾子惠徼齊國之福不泯其社稷使繼舊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愛子又不許請収合餘燼背城借一敝邑之幸亦云従也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聴魯衛諫曰齊疾我矣其死亡者皆親暱也子若不許讎我必甚唯子則又何求子得其國寳我亦得地【齊歸所侵】而紓於難其榮多矣齊晉亦唯天所授豈必晉晉人許之對曰羣臣帥賦輿【兵車】以為魯衛請若苟有以藉口而復於寡君君之惠也敢不唯命是聴秋七月晉師及齊國佐盟于袁婁使齊人歸我汶陽之田   傳三年冬齊侯朝于晉將授玉【行朝禮】郤克趨進曰此行也君為婦人之笑辱也寡君未之敢任【不任當此惠音壬】晉侯享齊侯齊侯視韓厥韓厥曰君知厥也乎齊侯曰服改矣【戎朝異服】韓厥登舉爵曰臣之不敢愛死為兩君之在此堂也   經八年春晉侯使韓穿來言汶陽之田歸之于齊【詳見魯】經九年秋七月丙子齊侯無野卒冬十有一月葬齊頃公【無傳】   靈公【諡法亂而不損曰靈】   【名環頃公子成九年嗣立明年改元至襄十九年卒在位二十八年】   成公經十有七年秋齊髙無咎出奔莒   傳十七年齊慶克【慶封父】通于聲孟子與婦人蒙衣乗輦而入于閎鮑牽見之以告國武子武子召慶克而謂之慶克久不出而告夫人曰國子讁我【譴責也直革反】夫人怒國子相靈公以㑹髙鮑處守及還將至閉門而索客孟子訴之曰髙鮑將不納君而立公子角國子知之 秋七月壬寅刖鮑牽而逐髙無咎無咎奔莒髙弱【無咎子】以盧叛齊人來召鮑國而立之【牽之弟文子】初鮑國去鮑氏而來為施孝叔臣施氏卜宰匡句須吉施氏之宰有百室之邑與匡句須邑使為宰以讓鮑國而致邑焉施孝叔曰子實吉對曰能與忠良吉孰大焉鮑國相施氏忠故齊人取以為鮑氏後仲尼曰鮑莊子之知不如葵葵猶能衛其足 冬十一月齊侯使崔杼為大夫使慶克佐之帥師圍盧【討髙弱】國佐従諸侯圍鄭以難請而歸遂如盧師殺慶克以榖叛【疾克滛亂故殺之】齊侯與之盟于徐闗而復之 十二月盧降使國勝【佐子】告難于晉待命于清【齊欲討國佐故留其子於外】   經十有八年春王正月齊殺其大夫國佐   傳十八年春王正月齊為慶氏之難故甲申晦齊侯使士華免以戈殺國佐于内宫之朝師逃于夫人之宫書曰齊殺其大夫國佐棄命專殺以穀叛故也使清人殺國勝國弱來奔【勝之弟】王湫奔萊慶封為大夫慶佐為司宼【封佐皆克子】既齊侯反國弱使嗣國氏禮也   襄公傳元年春齊人不㑹彭城【圍宋也】晉人以為討二月齊大子光為質【音致】於晉   傳二年春齊侯伐萊萊人使正輿子賂夙沙衛【齊寺人】以索馬牛【索簡好者】皆百匹齊師乃還君子是以知齊靈公之為靈也 夏使晏弱城東陽以偪萊   經六年冬十有二月齊人滅萊【傳見萊】   傳十年春三月癸丑齊髙厚相大子光以先㑹諸侯于鍾離不敬士莊子曰髙子相大子以㑹諸侯將社稷是衛而皆不敬棄社稷也其將不免乎【為二十五年弑其君光傳】傳十四年秋王使劉定公賜齊侯命【將昏於齊】曰昔伯舅大公右我先王股肱周室師保萬民世胙大師以表東海王室之不壞繄伯舅是賴今余命女環兹率舅氏之典纂乃祖考無忝乃舊敬之哉無廢朕命 冬㑹于戚范宣子假羽毛於齊而弗歸齊人始貳【析羽為旌王者游車所建齊私有之因謂羽毛】   傳十五年夏齊侯圍成貳於晉故也【貳晉覇以伐魯】   傳十六年春㑹于溴梁晉侯【平公】與諸侯宴于温使諸大夫舞曰歌詩必類齊髙厚之詩不類【齊有二心故】荀偃怒且曰諸侯有異志矣使諸大夫盟髙厚逃歸秋齊侯圍郕傳十七年齊人以其未得志于我故秋齊侯伐我北鄙圍桃髙厚圍臧紇于防 冬齊晏桓子卒晏嬰麤縗斬苴絰帶杖菅屨食鬻居倚廬寢苫枕草其老曰非大夫之禮也曰唯卿為大夫   經十有八年秋齊師伐我北鄙冬十月公㑹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同圍齊   傳十八年秋齊侯伐我北鄙冬十月㑹于魯濟同伐齊齊侯禦諸平陰塹防門而守之廣里夙沙衛曰不能戰莫如守險弗聽諸侯之士門焉齊人多死范宣子告析文子【齊大夫子家】曰吾知子敢匿情乎魯人莒人皆請以車千乗自其鄉入既許之矣若入君必失國子盍圖之子家以告公公恐晏嬰聞之曰君固無勇而又聞是弗能乆矣齊侯登巫山以望晉師晉人使司馬斥山澤之險雖所不至必斾而疏陳【直覲反】之使乗車者左實右偽【偽以衣服為人形】以斾先輿曳柴而従之齊侯見之畏其衆也乃脫歸丙寅晦齊師夜遁師曠告晉侯曰鳥烏之聲樂齊師其遁【得空營故樂】邢伯告中行伯曰有班馬之聲【夜遁馬不相見故鳴班别也】齊師其遁叔向告晉侯曰城上有烏齊師其遁十一月丁夘朔入平陰遂從齊師夙沙衛連大車以塞隧而殿殖綽郭最曰子殿國師齊之辱也子姑先乎乃代之殿衛殺馬於隘以塞道【恨二子故塞其道殺使晉得之】晉州綽及之射殖綽中肩兩矢夾脰【頸也】曰止將為三軍獲不止將取其【復欲射兩矢中央】顧曰為私誓州綽曰有如日乃弛弓而自後縛之其右具丙【州綽之右】亦舍兵而縛郭最皆衿甲面縛坐于中軍之鼔下晉人欲逐歸者魯衛請攻險已夘荀偃士匄以中軍克京兹乙酉魏絳欒盈以下軍克邿趙武韓起以上軍圍盧弗克十二月戊戌及秦周伐雍門之萩【音秋】范鞅門于雍門其御追喜以戈殺犬于門中【示閒暇】孟莊子【孺子速】斬其橁【木名勅倫切】以為公琴已亥焚雍門及西郭南郭劉難士弱率諸侯之師焚申池之竹木壬寅焚東郭北郭范鞅門于揚門州綽門于東閭左驂迫還于門中以枚【馬檛】數闔齊侯駕將走郵棠太子與郭榮扣馬【太子光也榮齊大夫】曰師速而疾略也將退矣君何懼焉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輕【遣政反】輕則失衆君必待之將犯之夫子抽劒斷鞅乃止甲辰東侵及濰南及沂經十有九年夏衛孫林父帥師伐齊 秋七月辛夘齊侯環卒晉士匄帥師侵齊至穀聞齊侯卒乃還八月齊殺其大夫髙厚冬葬齊靈公【無傳】   傳十九年齊侯娶于魯曰顔懿姬無子其姪鬷聲姬生光以為大子諸子仲子戎子戎子嬖仲子生牙屬諸戎子【諸子諸妾姓子者二子皆宋女】戎子請以為大子許之仲子曰不可廢常不祥間諸侯難光之立也列於諸侯矣今無故而廢之是專黜諸侯而以難犯不祥也君必悔之公曰在我而已遂東大子光【廢徙東鄙】使髙厚傳牙以為大子夙沙衛為少傳齊侯疾崔杼㣲逆光疾病而立之光殺戎子尸諸朝非禮也婦人無刑雖有刑不在朝市 夏五月壬辰晦齊靈公卒【經書七月辛夘光定位而後赴】莊公即位執公子牙於句瀆之丘以夙沙衛易已衛奔髙唐以叛晉士匄侵齊及穀聞喪而還禮也 秋八月齊崔杼殺髙厚於灑藍而兼其室書曰齊殺其大夫従君於昏也 齊慶封圍髙唐弗克【夙沙衛以叛】冬十一月齊侯圍之見衛在城上號之乃下問守備焉以無備告揖之乃登聞師將傳食髙唐人殖綽工僂㑹夜縋納師醢衛于軍齊及晉平盟于大隧   莊公【諡法勝敵克亂曰莊】   【名光靈公太子襄十九年嗣立明年改元至二十五年遇弑在位六年】   襄公經二十年夏六月庚申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于澶淵【齊與晉平】   傳二十一年春齊侯使慶佐為大夫【崔杼黨】復討公子牙之黨執公子買于句瀆之丘公子鉏來奔叔孫還奔燕冬會於商任齊侯衛侯不敬叔向曰二君者不免㑹朝禮之經也禮政之輿也政身之守也怠禮失政失政不立是以亂也 晉州綽奔齊齊莊公朝指殖綽郭最曰是寡人之雄也州綽曰君以為雄誰敢不雄然臣不敏平隂之役先二子鳴【十八年晉伐齊及平陰州綽獲殖綽郭最】莊公為勇爵【設爵位命勇士】殖綽郭最欲與焉州綽曰東閭之役臣左驂迫還於門中識其枚數【亦在十八年】其可以與於此乎公曰子為晉君也對曰臣為新【言但為僕尚新耳】然二子者譬於禽獸臣食其肉而寢處其皮矣   傳二十二年秋欒盈自楚適齊晏平仲言於齊侯曰商任之㑹受命於晉今納欒氏將安用之弗聽退告陳文子曰君人執信臣人執共忠信篤敬上下同之天之道也君自弃也弗能久矣 冬欒盈猶在齊晏子曰禍將作矣齊將伐晉不可以不懼【為明年齊伐晉傳】   經二十有三年秋齊侯伐衛遂伐晉冬齊侯襲莒傳二十三年秋齊侯伐衛先驅【前鋒】穀榮御王孫揮召揚為右申驅【次前軍】成秩御莒恒申鮮虞之傅摯為右曹開御戎晏父戎為右貳廣【公副車】上之登御邢公盧蒲癸為右啓牢成御襄罷師狼蘧䟽為右【左翼曰啓】胠商子車御侯朝桓跳為右【右翼曰胠】大殿【後軍】商子游御夏之御寇崔如為右燭庸之越駟乗自衛将遂伐晉晏平仲曰君恃勇力以伐盟主若不濟國之福也不徳而有功憂必及君崔杼諌曰不可臣聞之小國間大國之敗而毁焉必受其咎君其圖之弗聴陳文子見崔武子曰將如君何武子曰吾言於君君弗聴也以為盟主而利其難羣臣若急君於何有【言急弑之以說晉】子姑止之文子退告其人曰崔子將死乎謂君甚而又過之不得其死過君以義猶自抑也况以惡乎齊侯遂伐晉取朝歌為二隊入孟門登大行張武軍於熒庭戍郫邵【晉邑】封少水【封晉尸】以報平陰之役乃還【平陰役在十八年】趙勝帥東陽之師以追之獲晏氂【齊大夫】冬齊侯還自晉不入遂襲莒門于且于【莒邑】傷股而退明日將復戰期于夀舒【莒地】杞殖華【戸化切】還【音旋二子齊大夫】載甲夜入且于之隧宿於莒郊明日先遇莒子於蒲侯氏莒子重賂之使無死曰請有盟華周【即華還】對曰貪貨棄命亦君所惡也昏而受命日未中而棄之何以事君莒子親鼔之従而伐之獲杞梁【即杞殖】莒人行成齊侯歸遇杞梁之妻於郊使弔之辭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於罪猶有先人之敝廬在下妾不得與郊弔齊侯弔諸其室【新注孟子曰華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臧紇奔齊見齊侯與之言伐晉【齊侯自道伐晉之功】對曰多則多矣抑君似䑕夫鼠晝伏夜動不穴於寢廟畏人故也今君聞晉之亂而後作焉【時晉有欒盈之難】寧將事之非鼠何如   經二十有四年春仲孫羯帥師侵齊秋七月齊崔杼帥師伐莒   傳二十四年春二月孟孝伯侵齊晉故也【魯為晉】夏齊侯既伐晉而懼將欲見楚子楚子使薳啓彊如齊聘且請期齊社蒐軍實使客觀之陳文子曰齊將有寇吾聞之兵不戢必取其族 秋齊侯聞將有晉師使陳無宇従薳啓彊如楚辭且乞師崔杼帥師送之遂伐莒㑹于夷儀將以伐齊水不克【晉侯會諸侯伐齊】冬楚子伐鄭以救齊諸侯還救鄭楚子還使薳啓彊帥師送陳無宇【詳見鄭】齊人城郟【王城齊叛晉求媚於天子】   經二十有五年春齊崔杼帥師伐我北鄙夏五月乙亥齊崔杼弑其君光公㑹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夷儀秋八月己巳【七月十一日經誤】諸侯同盟于重丘   傳二十五年春齊崔杼帥師伐我北鄙以報孝伯之師也公患之使告于晉孟公綽曰崔子將有大志【志在弑君】不在病我必速歸何患焉其來也不寇使民不嚴異於他日齊師徒歸 齊棠公【棠邑大夫】之妻東郭偃之姊也東郭偃臣崔武子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弔焉見棠姜而美之使偃取之【為己取】偃曰男女辨姓今君出自丁【齊丁公杼之祖】臣出自桓不可【同姜姓不可昏】武子筮之遇困【坎下兊上】之大過【巽下兊上困六三變為大過】史皆曰吉【阿崔子】示陳文子文子曰夫従風【坎為中男故曰夫變而為巽故曰従風】風隕妻不可取也且其繇曰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見其妻凶困于石往不濟也據于蒺藜所恃傷也入于其宫不見其妻凶無所歸也崔子曰嫠也何害先夫當之矣【寡婦曰嫠言棠公己當此凶】遂取之莊公通焉驟如崔氏以崔子之冠賜人侍者曰不可公曰不為崔子其無冠乎崔子因是【因是怒公】又以其間伐晉也【間晉之難而伐之】曰晉必將報欲弑公以說于晉而不獲間公鞭侍人賈舉而又近之乃為崔子間公 夏五月莒子朝于齊甲戌饗諸北郭崔子稱疾不視事【欲使公來】乙亥公問崔子遂従姜氏姜入于室與崔子自側戸出公拊楹而歌侍人賈舉止衆従者而入閉門甲興公登臺而請弗許請盟弗許請自刃於廟弗許皆曰君之臣杼疾病不能聴命近於公宫陪臣千掫【行夜】有滛者不知二命公踰牆又射之中股反隊遂弑之賈舉州綽邴師公孫敖封具鐸父襄伊僂堙皆死【八子皆齊勇力之臣】祝佗父祭於髙唐【齊别廟】至復命不說弁而死於崔氏申蒯侍漁者退謂其宰曰爾以帑免我將死其宰曰免是反子之義也與之皆死崔氏殺鬷蔑于平陰晏子立於崔氏之門外其人曰死乎曰獨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歸乎曰君死安歸君民者豈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豈為其口實社稷是養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若為已死而為已亡非其私暱誰敢任【音壬】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將庸何歸門啓而入枕尸股而哭興三踊而出人謂崔子必殺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盧蒲癸奔晉王何奔莒【二子莊公黨為二十八年殺慶舎張本】叔孫宣伯之在齊也【成十六年僑如奔齊】叔孫還【齊羣公子】納其女於靈公嬖生景公丁丑崔杼立而相之慶封為左相盟國人於大宫曰所不與崔慶者晏子仰天歎曰嬰所不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與有如上帝乃歃辛巳公與大夫及莒子盟大史書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舎之南史氏聞大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閭丘嬰以帷縛其妻而載之與申鮮虞乗而出鮮虞推而下之曰君昏不能匡危不能救死不能死而知匿其暱其誰納之行及弇中將舎【弇於檢切】嬰曰崔慶其追我鮮虞曰一與一誰能懼我【言道狹雖衆無所用】遂舎枕轡而寢食馬而食駕而行出弇中謂嬰曰速驅之崔慶之衆不可當也遂來奔 崔氏側莊公于北郭【側瘞埋之】丁亥葬諸士孫之里【死十三日便葬】四翣【諸侯六翣所甲切】不蹕下車七乗不以兵甲 晉侯【平公】濟自泮㑹于夷儀伐齊以報朝歌之役【在二十三年】齊人以莊公說【以弑莊公說晉】使隰鉏請成慶封如師男女以班賂晉侯以宗器樂器自六正五吏三十帥三軍之大夫百官之正長師旅及處守者皆有賂晉侯許之 秋七月己巳同盟于重丘齊成故也   春秋分記卷六十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六十一   宋 程公說 撰齊世本第三   景公       安孺子   悼公       簡公   平公   景公【諡注耆意大圖曰景】   【名杵臼靈公子襄二十五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哀五年卒在位五十八年】   襄公經二十有七年春齊侯使慶封來聘   傳二十七年春齊慶封來聘其車美孟孫謂叔孫曰慶季之車不亦美乎叔孫曰豹聞之服美不稱必以惡終美車何為叔孫與慶封食不敬為賦相鼠亦不知也【為明年慶封來奔傳】齊崔杼生成及彊而寡娶東郭姜生明東郭姜以孤入曰棠無咎【棠公之子】與東郭偃【姜之弟】相崔氏崔成有疾而廢之而立明成請老于崔崔子許之偃與無咎弗予曰崔宗邑也必在宗主成與彊怒將殺之告慶封曰夫子【謂杼】之身亦子所知也唯無咎與偃是従父兄莫得進矣大恐害夫子敢以告慶封曰子姑退吾圖之告盧蒲嫳曰彼君之讐也【謂弑莊公】天或者將弃彼矣彼實家亂子何病焉崔之薄慶之厚也他日又告慶封曰苟利夫子必去之難吾助女九月庚辰崔成崔彊殺東郭偃棠無咎於崔氏之朝崔子怒而出其衆皆逃求人使駕不得使圉人駕寺人御而出且曰崔氏有福止余猶可【恐滅家禍不止其身】遂見慶封慶封曰崔慶一也是何敢然請為子討之使盧蒲嫳師甲以攻崔氏崔氏堞其宫而守之弗克使國人助之遂滅崔氏殺成與彊而盡俘其家其妻縊【東郭姜】嫳復命於崔子且御而歸之至則無歸矣乃縊【終入于其宫不見其妻凶】崔明夜辟諸大墓辛巳崔明來奔慶封當國崔氏之亂【在二十五年】申鮮虞來奔僕賃於野以喪莊公【為齊莊公服喪】冬楚人召之遂如楚為右尹   經二十有八年冬齊慶封來奔   傳二十八年齊慶封好田而耆酒與慶舎政【封子】則以其内實遷于盧蒲嫳氏易内而飲酒數日國遷朝焉【就於盧蒲氏朝見封】使諸亡人得賊者以告而反之【亡人辟崔氏難出奔者】故反盧蒲癸癸臣子之【慶舎】有寵妻之【子之以其女妻之】慶舎之士謂盧蒲癸曰男女辨姓子不辟宗何也【慶氏盧蒲氏皆姜姓】曰宗不余辟余獨焉辟之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惡識宗癸言王何而反之二人皆嬖使執寢戈而先後之公膳【卿大夫所供膳】日雙雞饔人竊更之以鶩御者知之則去其肉而以其洎饋【饔人御者欲使諸大夫怨慶氏減其膳盖盧蒲癸王何之謀】子雅子尾怒慶封告盧蒲嫳【以二子怒告嫳】盧蒲嫳曰譬之如禽獸吾寢處之矣使析歸父告晏平仲【欲與共謀子雅子尾】平仲曰嬰之衆不足用也知無能謀也言弗敢出有盟可也子家曰【析歸父】子之言云又焉用盟告北郭子車子車曰人各有以事君非佐【子車】之所能也陳文子謂桓子【文子之子無宇】曰禍將作矣吾其何得對曰得慶氏之木百車於莊文子曰可慎守也已盧蒲癸王何卜攻慶氏示子之兆曰或卜攻讎敢獻其兆子之曰克見血冬十月慶封田于萊陳無宇従丙辰文子使召之請曰無宇之母疾病請歸慶季卜之示之兆曰死奉【音捧】而泣【無宇泣】乃使歸慶嗣聞之曰禍將作矣謂子家【慶封字】速歸禍作必於嘗【秋祭】歸猶可及也子家弗聽亦無悛志子息曰亡矣幸而獲在吳越【子息慶嗣】陳無宇濟水而戕舟發梁【不欲慶封得救難】盧蒲姜【癸妻】謂癸曰有事而不告我必不捷矣癸告之【告欲殺慶舍】姜曰夫子愎莫之止將不出我請止之癸曰諾十一月乙亥嘗于大公之廟慶舎涖事盧蒲姜告之且止之弗聽曰誰敢者遂如公麻嬰為尸【尸祭】慶奊【名純】為上獻盧蒲癸王何執寢戈慶氏以其甲環公宫陳氏鮑氏之圉人為優慶氏之馬善驚士皆釋甲束馬而飲酒且觀優至於魚里欒髙陳鮑之徒介慶氏之甲【樂子雅髙子尾陳須無鮑國】子尾抽桷擊扉三盧蒲癸自後刺子之王何以戈擊之解其左肩猶援廟桷動於甍以俎壺投殺人而後死【言其多力】遂殺慶繩麻嬰公懼鮑國曰羣臣為君故也【言欲尊公室非為亂】陳須無以公歸税服而如内宫慶封歸遇告亂者丁亥伐西門弗克還伐北門充之入伐内宫弗克反陳于嶽請戰弗許遂来奔獻車於季武子美澤可以鑑展莊叔見之【魯大夫】曰車甚澤人必瘁冝其亡也叔孫穆子食慶封慶封汜祭【不共】穆子不說使工為之誦茅鴟【逸詩刺不敬】亦不知既而齊人來讓【責魯受封】奔吳吳句餘子之朱方聚其族焉而居之富於其舊子服惠伯謂叔孫曰天殆富滛人慶封又富矣穆子曰善人富謂之賞滛人富謂之殃天其殃之也其將聚而殱旃 崔氏之亂喪羣公子故鉏在魯叔孫還在燕賈在句瀆之丘及慶氏亡皆召之具其器用而反其邑焉與晏子邶殿其鄙六十弗受子尾曰冨人之所欲也何獨弗欲對曰慶氏之邑足欲故亡吾邑不足欲也益之以邶殿乃足欲足欲亡無日矣在外不得宰吾一邑不受邶殿非惡富也恐失富也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為之制度使無遷也夫民生厚而用利於是乎正徳以幅之使無黜嫚謂之幅利利過則為敗吾不敢貪多所謂幅也與北郭佐邑六十受之與子雅邑辭多受少與子尾邑受而稍致之公以為忠故有寵釋【放也】盧蒲嫳于北竟求崔杼之尸將戮之不得叔孫穆子曰必得之武王有亂臣十人崔杼其有乎不十人不足以葬【葬必須十人崔氏不能令十人同心故必得】既崔氏之臣曰與我其拱璧【崔氏大璧】吾獻其柩於是得之 十二月乙亥朔齊人遷莊公殯于大寢【更殯路寢】以其棺尸崔杼於市國人猶知之皆曰崔子也   經二十有九年秋九月齊髙止出奔北燕   傳二十九年春二月癸夘齊人葬莊公於北郭 夏六月齊髙子容【髙止】與宋司徒見知伯【時城杞】女齊【司馬侯】相禮賔出司馬侯言於知伯曰二子皆將不免子容專司徒侈皆亡家之主也知伯曰何如對曰專則速及侈將以其力斃專則人實斃之將及矣 吳季札聘于齊說晏平仲謂之曰子速納邑與政無邑無政乃免於難齊國之政將有所歸未獲所歸難未歇也故晏子因陳桓子以納政與邑是以免於欒髙之難【在昭八年】 秋九月齊公孫躉公孫竈放其大夫髙止於北燕乙未出書曰出奔罪髙止也髙止好以事自為功且專故難及之 為髙氏之難故髙豎【止子】以盧叛十月庚寅閭丘嬰帥師圍盧髙豎曰苟使髙氏有後請致邑齊人立敬仲【髙傒】之曾孫酀良敬仲也【良猶賢也】十一月乙夘髙豎致盧而出奔晉晉人城緜而寘旃【晉人善其致邑】   傳三十一年齊子尾【髙氏】害閭丘嬰欲殺之使帥師以伐陽州【魯地】我問師故夏五月子尾殺閭丘嬰以說于我師工僂灑渻竈孔虺賈寅出奔莒【四子嬰黨】出羣公子【為昭十年欒髙之難復羣公子起】   昭公傳二年春晉韓宣子如齊納幣【為平公聘少姜】見子雅子雅召子旗【子雅之子】使見宣子宣子曰非保家之主也不臣見子尾子尾見彊【子尾之子】宣子謂之如子旗【亦不臣】大夫多笑之唯晏子信之曰夫子君子也【韓起】君子有信其有以知之矣【為十年欒髙來奔張本】   傳三年春齊侯使晏嬰請繼室於晉【晉既聘少姜而卒齊欲繼之】既成昏晏子受禮叔向従之晏相與語叔向曰齊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齊其為陳氏矣公棄其民而歸於陳氏齊舊四量豆區釡鍾四升為豆各自其四以登於釡【四豆為區區斗六升四區為釡釡六斗四升登成也】釡十則鍾【六斛四斗】陳氏三量皆登一焉鍾乃大矣【加舊量之一】以家量貸而以公量收之【貸厚收薄】山木如市弗加於山魚鹽蜃【食軫切】蛤【古荅切】弗加於海民參其力二入於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蠧而三老凍餒國之諸市屨賤踊貴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燠於喻切休虚喻切】其愛之如父母而歸之如流水欲無獲民將焉辟之箕伯直柄虞遂伯戲【四人皆舜後陳氏先】其相胡公大姬己在齊矣【胡公四人之後周始封陳之祖大姬其妃】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嚻塵不可以居請更諸爽塏者辭曰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於臣侈矣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煩里旅【衆也】公笑曰子近市識貴賤乎對曰既利之敢不識乎公曰何貴何賤於是景公繁於刑有鬻踊者故對曰踊貴屨賤既已告於君故與叔向語而稱之景公為是省於刑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齊侯省刑詩曰君子如祉亂庶遄已其是之謂乎及晏子如晉公更其宅反則成矣既拜【拜謝新宅】乃毁之而為里室皆如其舊則使宅人反之【還其故室】且諺曰非宅是卜唯鄰是卜二三子先卜鄰矣【二三子謂鄰人】違卜不祥君子不犯非禮小人不犯不祥古之制也吾敢違諸乎卒復其舊宅公弗許因陳桓子以請乃許之秋八月齊侯田於莒盧蒲嫳見泣且請曰余髮如此種種余奚能為【種種短也自言衰老不能復為害】公曰諾吾告二子【子雅子尾】歸而告之子尾欲復之子雅不可曰彼其髮短而心甚長其或寢處我矣九月子雅放盧蒲嫳于北燕冬十月齊公孫竈卒【子雅】司馬竈見晏子曰又喪子雅   矣晏子曰惜也子旗不免殆哉【以其不臣】姜族弱矣而媯將始昌二惠競爽猶可【子雅子尾】又弱一个焉姜其危哉經六年冬齊侯伐北燕【傳見燕】   經七年春王正月暨齊平【傳見内魯】   傳八年秋七月甲戌齊子尾卒子旗【欒施】欲治其室【并治家政】丁丑殺梁嬰【子尾家宰】八月庚戌逐子成子工子車【子尾之屬】皆來奔而立子良氏之宰其臣曰孺子長矣【謂子良】而相吾室欲兼我也授甲將攻之陳桓子善於子尾亦授甲將助之或告子旗子旗不信則數人告將往又數人告於道遂如陳氏桓子將出矣聞之而還【聞子旗至】游服而逆之【去戎備著常服】請命【問桓子所至】對曰聞彊氏授甲將攻子子聞諸曰弗聞子盍亦授甲無宇【桓子】請従子旗曰子胡然彼孺子也吾誨之猶懼其不濟吾又寵秩之【為之立宰】其若先人何子盍謂之【謂之使無攻我】周書曰惠不惠茂不茂康叔所以服大也桓子稽顙曰頃靈福子【頃公靈公欒氏所事之君】吾猶有望遂和之如初【和欒髙二家】   經十年夏齊欒施來奔   傳十年齊惠欒髙氏皆耆酒【欒髙二族皆出惠公】信内多怨【說婦人言】彊於陳鮑氏而惡之夏有告陳桓子曰子旗子良將攻陳鮑亦告鮑氏桓子授甲而如鮑氏遭子良醉而騁遂見文子【鮑國】則亦授甲矣使視二子【子旗子良】則皆將飲酒桓子曰彼雖不信【彼傳言者】聞我授甲則必逐我及其飲酒也先伐諸陳鮑方睦遂伐欒髙氏子良曰先得公陳鮑焉往【欲以公自輔助】遂伐虎門【欲入公不聴故伐公門】晏平仲端委立于虎門之外四族召之無所往【欒髙陳鮑】其徒曰助陳鮑乎曰何善焉助欒髙乎曰庸愈乎然則歸乎曰君伐焉歸公召之而後入公卜使王黒【齊大夫】以靈姑銔【旗】率吉請斷三尺焉而用之【不敢與君同】五月庚辰戰于稷欒髙敗又敗諸莊國人追之又敗諸鹿門欒施髙彊來奔陳鮑分其室晏子謂桓子必致諸公讓徳之主也讓之謂懿徳凡有血氣皆有爭心故利不可強思義為愈義利之本也藴利生孽姑使無藴乎可以滋長桓子盡致諸公而請老于莒桓子召子山【子山子商子周襄三十一年子尾所逐羣公子】私具幄幕器用従者之衣屨而反棘焉【棘子山故邑】子商亦如之而反其邑子周亦如之而與之夫于【子周本無邑故更與之】反子城子公公孫捷【八年子旗所遂】而皆益其祿凢公子公孫之無禄者私分之邑【桓子以已邑分與之】國之貧約孤寡者私與之粟曰詩云陳錫載周能施也桓公是以霸公與桓子莒之旁邑辭穆孟姬【景公母】為之請髙唐陳氏始大 秋九月昭子至自晉【葬平公】大夫皆見髙彊【子良】見而退昭子語諸大夫曰為人子不可不慎也哉昔慶封亡子尾多受邑而稍致諸君君以為忠甚竉之將死疾于公宫【在公宫被疾】輦而歸君親推之【推其車而送之】其子不能任是以在此忠為令徳其子弗能任罪猶及之難不慎也喪夫人【謂子尾】之力棄徳曠宗以及其身不亦害乎詩曰不自我先不自我後其是之謂乎   傳十二年春齊髙偃納北燕伯欵于唐夏齊侯如晉朝嗣君也【晉昭新立】   傳十三年秋八月甲戌同盟于平丘齊服也   經十有六年春齊侯伐徐   傳十六年春王正月齊侯伐徐二月丙申齊師至于蒲隧徐人行成徐子及郯人莒人㑹齊侯盟于蒲隧賂以甲父之鼎叔孫昭子曰諸侯之無伯害哉【為小國害】齊君之無道也興師而伐逺方㑹之有成而還莫之亢也無伯也夫詩曰宗周既滅靡所止戾正大夫離居莫知我肄【雨無正】其是之謂乎   經十有九年秋齊髙發帥師伐莒【傳見莒】   傳二十年冬齊侯疥遂痁期【音基】而不瘳諸侯之賔問疾者多在【在齊】梁丘據與裔款【齊嬖大夫】言於公曰吾事鬼神豐於先君有加矣今君疾病為諸侯憂是祝史之罪也諸侯不知其謂我不敬君盍誅於祝固史嚚以辭賔【欲殺嚚固以辭謝來問疾之賔】公說告晏子晏子曰日宋之盟【襄二卜七年】屈建問范會之徳於趙武趙武曰夫子之家事治言於晉國竭情無私其祝史祭祀陳信不媿其家事無猜其祝史不祈建以語康王【楚王】康王曰神人無怨宜夫子之光輔五君以為諸侯主也【文襄靈成景】公曰據與款謂寡人能事鬼神故欲誅於祝史子稱是語何故對曰若有徳之君外内不廢上下無怨動無違事其祝史薦信無媿心矣【君有功徳祝史陳說之無所媿】是以鬼神用饗國受其福祝史與焉其所以蕃祉老夀者為信君使也其言忠信於鬼神其適遇滛君外内頗邪上下怨疾動作辟違従欲厭私髙臺深池撞鍾舞女斬艾民力輸掠其聚以成其違不恤後人暴虐滛従肆行非度無所還忌【還猶顧也】不思謗讟不憚鬼神神怒民痛無悛於心其祝史薦信是言罪也【以實白神是為言君之罪】其蓋失數美是矯誣也進退無辭則虚以求媚是以鬼神不饗其國以禍之祝史與焉所以夭昏孤疾者為暴君使也其言僣嫚於鬼神公曰然則若之何對曰不可為也【言非誅祝史所能治】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澤之萑【音丸】蒲舟鮫守之藪之薪蒸虞候守之海之鹽蜃祈望守之【衡鹿舟鮫虞候祈望皆官名也言公專守山澤之利不與民共】縣鄙之人入従其政偪介之闗暴征其私【言邊鄙入服政役又為近闗所征稅】承嗣大夫強易其賄布常無藝徵斂無度宫室日更滛樂不違内寵之妾肆奪於市外寵之臣僣令於鄙私欲養求不給則應【所求不給則應以罪】民人苦病夫婦皆詛祝有益也詛亦有損聊攝以東【齊西界】姑尢以西【齊東界】其為人也多矣雖其善祝豈能勝億兆人之詛君若欲誅於祝史脩徳而後可公說使有司寛政毁闗去禁薄斂已責十二月齊侯田于沛【音貝疾愈行獵】招虞人以弓不進【掌山澤官】公使執之辭曰昔我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見皮冠故不敢進乃舎之仲尼曰守道不如守官【君招當往道之常非物不進官之制】君子韙之【韙是也新注孟子曰齊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將殺之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齊侯至自田晏子侍子遄臺子猶【梁丘據】馳而進焉【新注言嬖人取媚如此】公曰唯據與我和夫晏子對曰據亦同也焉得為和公曰和與同異乎對曰異和如羮焉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燀之以薪【燀章善反然也】宰夫和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洩其過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千民無爭心故詩曰亦有和羮既戒既平鬷嘏無言時靡有爭先王之濟五味和五聲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聲亦如味一氣二體【舞有文武】三類【風雅頌】四物【雜用四方之物以成器】五聲【商宫角徴羽】六律【黄鍾太蔟姑洗蕤賔夷則無射】七音【宫商角徵羽變宫變徵】八風【東北曰條風東方曰明庶風東南曰清明風南方曰景風西南曰凉風西方日閶闔風西北曰不周風北方曰廣莫風】九歌【六府三事皆可歌】以相成也【言此九者合然後相成為和樂】清濁小大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髙下出入周䟽以相濟也君子聴之以平其心心平徳和故詩曰徳音不瑕今據不然君所謂可據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聴之同之不可也如是飲酒樂公曰古而無死其樂若何晏子對曰古而無死則古之樂也君何得焉昔爽鳩氏始居此地【少皥氏司寇】季萴因之【虞氏諸侯代爽鳩氏者仕側切】有逄伯陵因之【商諸侯姜姓】蒲姑氏因之【商周之間代逄公者】而後大公因之古若無死爽鳩氏之樂非君所願也   經二十有二年春齊侯伐莒【傳見莒】   傳二十五年秋九月己亥公孫于齊【昭公為季氏所逐】次于陽州齊侯唁公于野井齊侯曰自莒疆以西請致千社以待君命君之憂寡人之憂也公喜子家子曰失魯而以千社為臣誰與之立【為齊臣】且齊君無信不如早之晉弗従   經二十有六年秋公㑹齊侯莒子邾子杞伯盟于鄟陵傳二十六年春王正月齊侯取鄆三月公至自齊處千鄆夏齊侯將納公命無受魯貨申豐従女賈【豐賈皆季氏家臣】以幣錦二兩【二丈為一端二端為一兩所謂匹也二兩二匹】縛一如瑱【縛卷也易懷藏】適齊師謂子猶之人髙齮【子猶家臣】能貨子猶為髙氏後粟五千庾【若能為我行貨於子猶當為請使得為髙氏後又當致粟五千庾庾十六斗凢八千斛】髙齮以錦示子猶子猶欲之受之言於齊侯曰宋元公為魯君如晉卒於曲棘叔孫昭子求納其君無疾而死不知天之棄魯邪抑魯君有罪於鬼神故及此也君若待於曲棘使羣臣従魯君以卜焉【卜知可伐否】若可師有濟也君而繼之茲無敵矣若其無成君無辱焉齊侯従之使公子鉏帥師従公【新注齊侯病根在梁丘據魯之家臣知之故以貨取焉中其欲毫髮不差】秋盟于鄟陵謀納公也【齊侯謀】冬十二月齊有彗星齊   侯使禳之晏子曰無益也祗取誣【欺也】焉天道不謟【疑也】不貳其命若之何禳之公說乃止【詳見天文書】齊侯與晏子坐于路寢歎曰矣哉室其誰有此乎晏子曰敢問何謂也公曰吾以為在徳對曰如君之言其陳氏乎陳氏雖無大徳而有施於民豆區釡鍾之數其取之公也薄其施之民也厚公厚歛焉陳氏厚施焉民歸之矣詩曰雖無徳與女式歌且舞陳氏之施民歌舞之矣後世若少惰陳氏而不亡則國其國也已公曰善哉是可若何對曰唯禮可以已之公曰善哉寡人今而後聞此禮之上也對曰先王所稟於天地以為其民也是以先王上之【詳見禮樂書】   定公經七年秋齊侯鄭伯【獻公】盟于鹹齊人執衛行人北宫結以侵衛齊侯衛侯【靈公】盟于沙齊國夏帥師伐我西鄙   傳七年秋齊侯鄭伯盟于鹹徴㑹于衛衛侯欲叛晉諸大夫不可使北宫結如齊而私於齊侯曰執結以侵我齊侯従之乃盟于【即沙】齊國夏伐我【齊叛晉故】   經八年春王正月公侵齊二月公侵齊夏齊國夏帥師伐我西鄙   傳八年春王正月公侵齊門于陽州二月公侵齊攻廩邱之郛夏齊國夏髙張伐我西鄙【詳見魯】   經九年秋齊侯衛侯次于五氏   傳九年秋齊侯伐晉夷儀【為衛討晉】敝無存之父將室之辭以與其弟【室之為取婦】曰此役也不死反必娶於髙國【無存欲有功還取卿相女】先登求自門出死於霤下東郭書讓登【讓衆使後而已先登】犂彌従之曰子讓而左我讓而右使登者絶而後下【恐書先下故又譎以讓之下入城也】書左彌先下書與王猛息【戰訖共止息】猛曰我先登書斂甲曰曩者之難今又難焉【起欲擊猛】猛笑曰吾従子如驂之靳【靳車中馬猛不敢與書爭言已従書如驂馬之隨靳傳言齊師和所以能克】晉車千乗在中牟衛侯如五氏卜過之焦【兆不成】衛侯曰可也衛車當其半寡人當其半敵矣【衛侯怒晉甚不復顧卜欲以身當五百乗】乃過中牟中牟人欲伐之衛褚師圃亡在中牟曰衛雖小其君在焉未可勝也齊師克城而驕其帥又賤遇必敗之不如従齊乃伐齊師敗之【獲齊車五百乗事見哀十五年】齊侯致禚媚杏於衛【三邑齊西界】齊侯賞犂彌犂彌辭曰有先登者臣従之皙幘而衣貍製公使視東郭書曰乃夫子也吾貺子公賞東郭書辭曰彼賔旅也乃賞犂彌齊師之在夷儀也齊侯謂夷儀人曰得敝無存者以五家免【給其五家令不共役】乃得其尸公三襚之與之犀軒與直蓋而先歸之坐引者以師哭之親推之三   經十年春王三月及齊平 夏公㑹齊侯于夾谷齊人來歸鄆讙陰田   經十有三年春齊侯衛侯次于垂葭   傳十三年春齊侯衛侯次于垂葭實郥氏【郥古閴切】使師伐晉將濟河諸大夫皆曰不可邴意茲曰可銳師伐河内傳必數日而後及絳絳不三月不能出河則我既濟水矣乃伐河内齊侯皆斂諸大夫之軒唯邴意茲乗軒【以其言當】齊侯欲與衛侯乗與之晏而駕乗廣載甲焉使告曰晉師至矣齊侯曰比君之駕也寡人請攝【以己車攝代衛車】乃介而與之乗驅之或告曰無晉師乃止【傳言齊侯輕故不能成功】哀公經五年夏齊侯伐宋【無傳】 秋九月癸酉齊侯杵臼卒冬叔還如齊閏月葬齊景公【無傳】   傳五年齊燕姬生子不成而死【景公夫人不成未冠】諸子鬻姒之子荼嬖諸大夫恐其為大子也言於公曰君之齒長矣未有大子若之何公曰二三子間於憂虞則有疾疢亦姑謀樂何憂於無君公疾使國惠子【夏】髙昭子【張】立荼寘羣公子於萊秋景公卒冬十月公子嘉公子駒公子黔奔衛公子鉏公子陽生來奔【景公子在萊者】萊人歌之曰景公死乎不與埋三軍之事乎不與謀師乎師乎何黨之乎【哀羣公子失所】   安孺子   【名荼景公子妾鬻姒所生哀五年嗣立明年改元陽生使人殺之在位一年】   哀公經六年夏齊國夏及髙張來奔 秋七月齊陽生入于齊齊陳乞弑其君荼   傳六年齊陳乞偽事髙國者【髙張國夏受命立荼陳乞欲害之故先偽事焉】每朝必驂乗焉所従必言諸大夫【言其罪過】曰彼皆偃蹇將棄子之命皆曰髙國得君必偪我盍去諸固將謀子子早圖之圖之莫如盡滅之需事之下也及朝則曰彼虎狼也見我在子之側殺我無日矣請就之位【欲與諸大夫謀髙國故求就之】又謂諸大夫曰二子者禍矣恃得君而欲謀二三子曰國之多難貴寵之由盡去之而後君定既成謀矣盍及其未作也先諸作而後悔亦無及也大夫從之夏六月戊辰陳乞鮑牧【國之孫】及諸大夫以甲入于公宮昭子聞之與惠子乗如公戰于莊敗國人追之國夏奔莒遂及髙張晏圉施來奔秋八月齊邴意茲來奔【髙國黨】陳僖子使召公子陽生【召在七月今在八月下記事之次】陽生駕而見南郭且于【齊公子鉏在魯南郭】曰嘗獻馬於季孫不入於上乗故又獻此請與子乗之出萊門而告之故闞止【子我】知之先待諸外【待外俱去】公子曰事未可知反與壬也處【壬陽生子簡公】戒之遂行【使無洩言】逮夜至於齊國人知之僖子使子士之母養之與饋者皆入【僖子令陽生隨饋食之人入處公宮】冬十月丁夘立之將盟鮑子醉而往其臣差車鮑㸃曰此誰之命也陳子曰受命于鮑子遂誣鮑子曰子之命也鮑子曰女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而背之也【孺子荼也景公常御繩為牛使荼牽之荼頓地故折其齒】悼公【陽生】稽首曰吾子奉義而行者也若我可不必亡一大夫【言已可為君必不怨鮑子】若我不可不必亡一公子【公子自謂】義則進否則退敢不唯子是従廢興無以亂則所願也鮑子曰誰非君之子乃受盟使胡姬【景公妾】以安孺子如賴去鬻姒殺王甲拘江說囚王豹于句竇之丘【三子景公嬖臣荼之黨也】公使朱毛告於陳子曰㣲子則不及此然君異於器不可以二器二不匱君二多難敢布諸大夫僖子不對而泣曰君舉不信羣臣乎以齊國之困困又有憂少君不可以訪是以求長君庶亦能容羣臣乎不然夫孺子何罪毛復命公悔之【悔失言】毛曰君大訪於陳子而圖其小可也【大謂國政小謂殺荼】使毛遷孺子於駘不至殺諸野幕之下葬諸殳冒淳   公羊傳景公謂陳乞曰吾欲立舎何如陳乞曰所樂乎為君者欲立之則立之不欲立則不立君如欲立之則臣請立之陽生謂陳乞曰吾聞子蓋將不欲立我也陳乞曰夫千乗之主將廢正而立不正必殺正者吾不立子者所以生子者也走矣與之王節而走之景公死而舍立陳乞使人迎陽生于諸其家【于諸寘也齊人語也】除景公之喪諸大夫皆在朝陳乞曰常之母有魚菽之祭願諸大夫之化我也諸大夫皆曰諾於是皆之陳乞之家坐陳乞曰吾有所為甲請以示焉諸大夫皆曰諾於是使力士舉巨囊而至于中霤諸大夫見之皆色然而駭開之則闖然公子陽生也陳乞曰此君也已諸大夫不得已皆逡廵北面再拜稽首而君之爾自是往弑舍   悼公【諡灋肆行無禮曰悼】   【名陽生景公子哀六年陳僖子使人之魯召而立之明年改元至哀十年齊人賊之在位四年】   哀公經八年夏齊人取讙及闡冬十有二月齊人歸讙及闡   傳八年齊悼公之來也【五年來奔】季康子以其妹妻之即位而逆之季魴侯【季康叔父】通焉女言其情弗敢與也齊侯怒夏五月齊鮑牧帥師伐我取讓及闡 或譛胡姬【景公妾】於齊侯曰安孺子之黨也六月齊侯殺胡姬 齊侯使如吳請師將以伐我秋及齊平九月臧賔如如齊涖盟齊閭丘明來涖盟且逆季姬【即魴侯所通者】以歸嬖 鮑牧又謂羣公子曰使女有馬千乗乎【馬千乗為君也】公子愬之公謂鮑子或譛子子姑居於潞【齊邑】以察之若有之則分室以行若無之則反子之所出門使以三分之一行半道使以二乗及潞麇之以入遂殺之【麇束縛丘殞切】冬十二月齊人歸讙及闡季姬嬖故也   傳九年春齊侯使公孟綽辭師于吳【齊與魯平故辭吳師】吳子曰昔歳寡人聞命今又革之不知所従將進受命於君冬吳子使來儆師伐齊【前年齊與吳謀我魯齊既與魯成吳恨之反與魯謀伐齊】經十年春王二月公㑹吳伐齊 三月戊戌齊侯陽生卒【以疾赴不書弑】夏五月葬齊悼公【無傳】   傳十年春公㑹吳子邾子郯子伐齊南鄙師于鄎齊人弑悼公赴于師【以說吳】吳子三日哭于軍門之外徐承【吳大夫】帥舟師將自海入齊齊人敗之吳師乃還秋吳子使來復儆師   簡公【諡灋平易不訾曰簡】   【名壬悼公子哀十年齊人立之明年改元哀十四年遇弑是年獲麟經終在位四年】   哀公經十有一年春齊國書帥師伐我夏五月公㑹吳伐齊甲戌齊國書帥師及吳戰于艾陵齊師敗績獲齊國書   傳十一年春齊為鄎故國書髙無㔻帥師伐我及清【齊地】師及齊師戰于郊齊師自稷曲 夏為郊戰故公㑹吳子伐齊五月克傅壬申至于嬴【齊邑】中軍從王【吳中軍】胥門巢將上軍王子姑曹將下軍展如將右軍【吳大夫】齊國書將中軍髙無㔻將上軍宗樓將下軍陳僖子謂其弟書爾死我必得志宗子陽【宗樓】與閭丘明相厲也【相厲致死】桑掩胥御國子【國書】公孫夏曰二子必死將戰公孫夏命其徒歌虞殯【送葬歌曲示必死】陳子【陳逆】行命其徒具含玉公孫揮命其徒曰人尋約吳髮短【八尺為尋吳髮短欲以繩貫其首】東郭書曰三戰必死於此三矣【三戰夷儀五氏與今】使問【道也】多以琴【多齊人六年奔魯】曰吾不復見子矣陳書曰此行也吾聞鼔而已不聞金矣【鼔以進軍金以退軍】甲戌戰于艾陵展如敗髙子【齊上軍敗】國子敗胥門巢【吳上軍亦敗】王卒助之大敗齊師獲國書公孫夏閭丘明陳書東郭書革車八百乗甲首三千以獻于公【哀公】公使大史固歸國子之元【歸於齊元首也吳以獻魯】寘之新篋褽之以纁加組帶焉寘書于其上曰天若不識不何以使下國【言天識不善故殺國子】秋季孫命脩守備曰小勝大禍也齊至無日矣   傳十四年齊簡公之在魯也闞止【子我】有寵焉【事在六年】及即位使為政陳成子憚之驟顧諸朝諸御鞅言於公【鞅齊大夫】曰陳闞不可並也君其擇焉弗聴子我夕【夕視事】陳逆殺人逢之【鮑子行也子我逢之】遂執以入陳氏方睦使疾而遺之潘沐備酒肉焉【使詐病因内潘沐并得内酒肉潘米汁可以沐頭】饗守囚者醉而殺之而逃子我盟諸陳於陳宗【失陳逆懼其反為患故盟之】初陳豹欲為子我臣使公孫言已【言己介逹之】已有喪而止既而言之【既終喪】曰有陳豹者長而上僂望視【目望陽】事君子必得志欲為子臣吾憚其為人也【恐多詐】故緩以告子我曰何害是其在我也使為臣他日與之言政說遂有寵謂之曰我盡逐陳氏而立女若何對曰我逺於陳氏矣且其違者不過數人何盡逐焉遂告陳氏子行曰彼得君弗先必禍子子行舍於公宮【子行逃而隠於陳氏今又隠於公宫】夏五月壬申成子兄弟四乗如公【成子兄弟昭子莊簡子齒宣子夷穆子安廩丘子意茲芒子盈惠子得凢八人二人共一乗】子我在幄出逆之遂入閉門【成子入反閉門不納子我】侍人御之【子我侍人】子行殺侍人公與婦人飲酒于檀臺成子遷諸寢公執戈將擊之【疑其作亂】大史子餘曰非不利也將除害也成子出舍于庫聞公猶怒將出曰何所無君子行抽劒曰需事之賊也【需疑則害事】誰非陳宗【言陳宗族衆多】所不殺子者有如陳宗【言子若欲出我必殺子】乃止子我歸屬徒攻闈與大門皆不勝乃出陳氏追之失道於弇中【狹路】適豐丘【陳氏邑】豐丘人執之以告殺諸郭闗成子將殺大陸子方【子我名】陳逆請而免之以公命取車於道【子方取道中行人車】及耏衆知而東之出雍門陳豹與之車弗受曰逆為余請豹與余車余有私焉事子我而有私於其讎何以見魯衛之士【傳言陳氏務施】東郭賈【子方】奔衛庚辰陳恒執公于舒州公曰吾早従鞅之言不及此【悔不誅陳氏】六月甲午齊陳恒弑其君壬于舒州孔丘三日齊【側皆切】而請伐齊三公曰魯為齊弱久矣子之伐之將若之何對曰陳恒弑其君民之不與者半以魯之衆加齊之半可克也公曰子告季孫孔子辭退而告人曰吾以従大夫之後也故不敢不言【新注論語記夫子告於哀公請討之公曰告夫三子之三子告不可此言辭不告當以論語為正】   平公【諡灋布綱持紀曰平】   【名鷔簡公之弟哀十四年田恒立之明年改元十三年左氏之傳終矣在位二十五年】   哀公傳二十三年夏六月晉荀瑶【知伯】伐齊髙無㔻帥師御之知伯視齊師馬駭遂驅之壬辰戰于犂丘齊師敗績知伯親禽顔庚【齊大夫詳見晉】   傳二十七年夏四月晉荀瑶帥師伐鄭鄭駟請救于齊陳成子屬孤子三日朝【屬㑹死事者之子使朝三日以禮之】設乗車兩馬繫五邑焉召顔涿聚之子晉曰隰之役而父死焉【隰役在二十三年】以國之多難未女恤也今君命女以是邑也服車而朝毋廢前勞乃救鄭及留舒違穀七里穀人不知【言其整也】及濮雨不涉子思曰大國在敝邑之宇下是以告急今師不行無及也【子思國參】成子衣製杖戈【製雨衣也】立於阪上馬不出者助之鞭之知伯聞之乃還曰我卜伐鄭不卜敵齊   右齊始終春秋凢十五公書卒者九有故者四簡公之弑後春秋經終見于續經平公後春秋卒平公以下後二世七十年而田氏代齊大公之後遂滅   論曰孟子有言霸必有大國王不待大此徳力之辨也故春秋圖霸非力有餘不能海内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而晉國之大亦曰天下莫彊焉雖戰國齊晉之謂亦春秋之故也故五霸齊創之而晉次焉然齊表東海五侯九伯皆得征之桓公九合一匡之功莫能以得晉宋文公城濮一戰霸業迭傳與春秋相終始果何以哉齊晉在春秋地醜徳齊其相服也難方桓公之霸也晉雖間不靖而獻公崛彊難制逮桓公没以孝公之庸懦繼之昭公區畫草創則文公可以聲勢致其従故葵丘之㑹五霸莫盛獻公於是従齊一聞宰周公道塗之言則飜然而去楚狄非我族類孝公畏之至與之盟㑹則昭公之初冝其屈畏於文公一戰而霸之威也桓公處其艱文公偶其易茲齊晉傳霸逺近所従判歟故自晉襄以降齊之従晉者甚寡而駕者不一翟泉以後不通晉㡬五十年戰鞌同圍之後晉刼之以従而與君代興之志實未嘗一日忘自時厥後晉霸下衰景公肆然興復伯之謀連鄭連衛兵魯兵晉然趑趄狂妄汔以無成末年廢長立少階之為禍陳乞陳恒世為弑逆而田氏卒以代齊故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不君則臣不臣父不父則子不子而景公烏乎知之陳恒弑其君孔子沐浴而朝告於哀公請討焉淵乎孔子之志哉不然變齊變魯其有望於斯矣   春秋分記卷六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六十二   宋 程公說 撰宋世本第一   子姓公爵其先出自殷帝乙之首子紂之庶兄曰微子啓紂為不道微子抱祭器奔周武王誅紂立紂子武庚武庚以三監畔成王誅之中分其地封微子為宋公以奉湯祀周二王後也自微子至穆公十四世國今在南京   穆公       殤公   莊公       閔公   桓公       襄公   成公       昭公   文公       共公   穆公【諡法布徳執義曰穆】   【名和宣公弟立七年魯隠元年後三年卒在位九年】   隠公經元年秋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經三年秋八月庚辰宋公和卒冬十有二月癸未葬宋穆公【無傳】   傳三年宋穆公疾召大司馬孔父而屬殤公焉曰先君舎與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靈得保首領以殁先君若問與夷其將何辭以對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對曰羣臣願奉馮也公曰不可先君以寡人為賢使主社稷若棄徳不讓是廢先君之舉也豈曰能賢光昭先君之令徳可不務乎吾子其無廢先君之功使公子馮出居于鄭【辟殤公】八月庚辰宋穆公卒殤公即位君子曰宋宣公可謂知人矣立穆公其子饗之命以義夫商頌曰殷受命咸宜百禄是荷其是之謂乎【鳥詩】   劉敞曰宋宣公可謂知人矣立穆公其子饗之宋宣公知人何如哉知其必反國於已子耶則是挾詐而讓也知其賢足以任國為君耶則穆公竟不能止後嗣之亂若但以穆公今能反國因曰知人則堯讓舜舜不讓丹朱舜讓禹禹不讓商均堯舜反為不知人也   殤公【諡法短折不成曰殤】   【名與夷宣公子穆公兄子隠三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桓二年華督弑之在位十年】   隠公經四年夏公及宋公遇于清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 秋翬帥師㑹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   傳四年宋殤公之即位也公子馮出奔鄭鄭人欲納之及衛州吁立【州吁以今春弑桓公而立】使告於宋曰君若伐鄭以除君害【害謂公子馮】君為主敝邑以賦與陳蔡従則衛國之願也宋人許之於是陳蔡方睦於衛故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 秋諸侯復伐鄭   經五年秋九月邾人鄭人伐宋 冬十有二月宋人伐鄭圍長葛   傳五年宋人取邾田邾人告於鄭曰請君釋憾於宋敝邑為道鄭人以王師㑹之伐宋入其郛以報東門之役宋人使來告命公聞其入郛也將救之問於使者曰師何及對曰未及國公怒乃止辭使者曰君命寡人同恤社稷之難今問諸使者曰師未及國非寡人之所敢知也 冬十二月宋人伐鄭圍長葛   經六年冬宋人取長葛   傳七年秋宋及鄭平七月庚申盟于宿公伐邾為宋討也   經八年春宋公衛侯遇于垂 秋七月庚午宋公齊侯衛侯盟于瓦屋   傳八年春齊侯將平宋衛【平宋衛於鄭】有㑹期宋公以幣請於衛請先相見衛侯許之故遇於犬丘【即垂】 齊人卒平宋衛于鄭 秋㑹于温盟于瓦屋以釋東門之役禮也冬齊侯使來告成三國【齊侯冬來告稱秋和三國】   傳九年宋公不王【不共王職】鄭伯為王左卿士以王命討之伐宋   經十年夏翬帥師㑹齊人鄭人伐宋 六月壬戌公敗宋師于菅辛未取郜辛已取防 秋宋人衛人入鄭【乗虚入鄭】宋人蔡人衛人伐戴鄭伯伐取之【詳見鄭】   傳十一年冬十月鄭伯以虢師伐宋壬戌大敗宋師以報其入鄭也   桓公傳元年冬宋華父督見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豔   經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與夷及其大夫孔父三月公㑹齊侯陳侯鄭伯于稷以成宋亂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納于太廟   傳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殺孔父而取其妻公怒督懼遂弑殤公君子以督為有無君之心而後動於惡故先書弑其君㑹于稷以成宋亂為賂故立華氏也 宋殤公立十年十一戰民不堪命孔父嘉為司馬督為大宰故因民之不堪命先宣言曰司馬則然【言公之數戰則孔父使爾】已殺孔父而弑殤公召莊公于鄭而立之以親鄭【公子馮隠二年出居鄭】以郜大鼎賂公齊陳鄭皆有賂故遂相宋公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納于大廟非禮也   莊公【諡法勝敵克壯曰莊】   【名馮穆公子桓二年督弑殤公召于鄭而立之明年改元至莊二年卒在位十八年】   桓公經十有一年 秋九月宋人執鄭祭仲突歸于鄭鄭忽出奔衛【詳見鄭】柔㑹宋公陳侯蔡叔盟于折公㑹宋公于夫鍾 冬十有二月公㑹宋公于闞   經十有二年秋七月丁亥公㑹宋公燕人盟于穀丘八月公㑹宋公于虛 冬十有一月公㑹宋公于傳十二年公欲平宋鄭秋公及宋公盟于句瀆之丘【宋以立厲公故多責賂於鄭】宋成未可知也故又㑹于虛 冬又㑹于宋公辭平故與鄭伯盟于武父遂帥師而伐宋戰焉宋無信也君子曰苟信不繼盟無益也詩云君子屢盟亂是用長無信也   經十有三年春二月公㑹紀侯鄭伯己巳及齊侯宋公衛侯燕人戰齊師宋師衛師燕師敗績   傳十三年春宋多責賂於鄭鄭以紀魯及齊與宋衛燕戰   經十有四年冬十有二月宋人以齊人蔡人衛人陳人伐鄭   經十有五年冬十有一月公㑹宋公衛侯陳侯于袲伐鄭   經十有六年春公㑹宋公蔡侯衛侯于曹夏四月公㑹宋公衛侯陳侯蔡侯伐鄭【傳並見鄭】   莊公經二年冬十有二月乙酉宋公馮卒【無傳】   閔公【諡法在國遭難曰閔】   【名捷莊公子莊二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十二年遇弑在位十年】   莊公經三年夏四月葬宋莊公【無傳】   經十年春二月公侵宋 三月宋人遷宿【無傳宋強遷有其地】夏六月齊師宋師次于郎公敗宋師于乗丘【傳見内魯】經十有一年秋宋大水   傳十一年夏宋為乗丘之役故侵我公禦之宋師未陳而薄之敗諸鄑【傳見内魯】秋宋大水公使弔焉曰天作滛雨害於粢盛若之何不弔對曰孤實不敬天降之災又以為君憂拜命之辱臧文仲曰宋其興乎禹湯罪已其興也悖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且列國有凶稱孤禮也言懼而名禮其庶乎既而聞之曰公子御說之辭也【桓公】臧孫達曰是宜為君有恤民之心 乗丘之役公以金僕姑【矢名】射南宮長萬公右歂孫生搏之宋人請之宋公靳之【戲而相愧曰靳】曰始吾敬子今子魯囚也吾弗敬子矣病之   經十有二年秋八月甲午宋萬弑其君捷及其大夫仇牧 冬十月宋萬出奔陳   傳十二年秋宋萬弑閔公于蒙澤遇仇牧于門批而殺之遇大宰督于東宮之西又殺之立子游【宋公子】羣公子奔蕭公子御說奔亳南宮牛【萬之子】猛獲帥師圍亳公羊傳曰何以書賢也何賢乎仇牧仇牧可謂不畏彊禦矣聞君弑趨而至遇之于門手劒而叱之萬臂榝仇牧碎其首齒著乎門闔仇牧可謂不畏彊禦矣   冬十月蕭叔大心及戴武宣穆莊之族【宋五公子孫】以曹師伐之殺南宫牛于師殺子游于宋立桓公【御說】猛獲奔衛南宫萬奔陳以乗車輦其母一日而至【宋去陳二百六十里言萬之多力】宋人請猛獲于衛衛人欲勿與石祁子曰不可天下之惡一也惡於宋而保於我保之何補得一夫而失一國與惡而棄好非謀也【宋衛本同好國】衛人歸之亦請南宫萬于陳以賂陳人使婦人飲之酒而以犀革裹之比及宋手足皆見宋人皆醢之   桓公【諡法辟土服逺曰桓】   【名御說莊公子閔公弟莊十二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僖九年卒在位三十一年】   莊公傳十三年春㑹于北杏以平宋亂 冬宋人背北杏之㑹   經十有四年春齊人陳人曹人伐宋   傳十四年春諸侯伐宋冬㑹于鄄宋服也   僖公傳八年冬宋公疾大子兹父固請曰目夷【茲父庶兄子魚】長且仁君其立之公命子魚子魚辭曰能以國讓仁孰大焉臣不及也且又不順遂走而退   經九年春王三月丁丑宋公御說卒 夏公㑹宰周公齊侯宋子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于葵丘   傳九年春宋桓公卒未葬而襄公㑹諸侯故曰子凡在喪王曰小童公侯曰子【㑹于葵丘書宋子】宋襄公即位以公子目夷為仁使為左師以聴政於是宋治故魚氏世為左師   公說曰孟子曰好名之人能讓千乘之國茲父之欲讓目夷非必讓也而有欲讓之意茲其好名盖有利而為之終貽于顛沛而弗悟異時之敗可鑒矣故凡蔽於人欲而苟於求名者未始不敗也   襄公【諡法因事有功曰襄】   【名茲父桓公大子僖九年嗣立明年改元至二十三年卒在位十四年】   僖公經十有五年冬宋人伐曹【討莊十四年曹伐宋】   經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隕石于宋五是月六鷁退飛過宋都   傳十六年春隕石于宋五隕星也六鷁退飛過宋都風也周内史叔興聘于宋宋襄公問焉對曰是何祥也吉凶焉在對曰今茲魯多大喪【此年魯有季友鄫姬公孫茲之喪】明年齊有亂【齊桓公十七年卒】君將得諸侯而不終退而告人曰君失問是隂陽之事非吉凶所生也吉凶由人吾不敢逆君故也   經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衛人邾人伐齊 夏五月戊寅宋師及齊師戰于甗齊師敗績   傳十八年春宋襄公以諸侯伐齊【五公子爭立】夏五月宋敗齊師于甗立孝公而還【詳見齊】   經十有九年春王三月宋人執滕子嬰齊夏六月宋公曹人邾人盟于曹南鄫子㑹盟于邾己酉邾人執鄫子用之 秋宋人圍曹冬㑹陳人蔡人楚人鄭人盟于齊傳十九年春宋人執滕宣公 夏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雎之社欲以屬東夷司馬子魚曰古者六畜不相為用小事不用大牲而况敢用人乎祭祀以為人也民神之主也用人其誰饗之齊桓公存三亡國以屬諸侯義士猶曰薄徳今一㑹而虐二國之君又用諸滛昬之鬼將以求霸不亦難乎得死為幸 秋宋人圍曹討不服也子魚言於宋公曰文王聞崇徳亂而伐之軍三旬而不降退脩教而復伐之因壘而降詩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今君徳無乃猶有所闕而以伐人若之何盍姑内省徳乎無闕而後動陳穆公請脩好於諸侯以無忘齊桓之徳 冬盟于齊脩桓公之好也【宋襄暴虐故思齊桓】   傳二十年宋襄公欲合諸侯臧文仲聞之曰以欲従人則可以人従欲鮮濟   經二十有一年春宋人齊人楚人盟于鹿上秋宋公楚子陳侯蔡侯鄭伯許男曹伯㑹于盂執宋公以伐宋冬楚人使宜申來獻捷【無傳】十有二月癸丑公㑹諸侯盟于薄釋宋公   傳二十一年春宋人為鹿上之盟以求諸侯於楚楚人許之公子目夷曰小國爭盟禍也宋其亡乎幸而後敗秋諸侯㑹宋公于盂子魚曰禍其在此乎君欲已甚   其何以堪之於是楚執宋公以伐宋 冬㑹于薄以釋之子魚曰禍猶未也未足以懲君   公說曰盟于薄釋宋公者楚也春秋没楚不書而目公與諸侯為之者盖不予楚子之竊伯權所以尊中國抑夷狄也   經二十有二年夏宋公衛侯許男滕子伐鄭 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于宋師敗績   傳二十二年春鄭伯如楚夏宋公伐鄭子魚曰所謂禍在此矣 楚人伐宋以救鄭宋公將戰大司馬固諫曰天之棄商乆矣君将興之弗可赦也已弗聽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于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未盡渡水】司馬曰【子魚】彼衆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後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殱焉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宋商之後】不鼔不成列子魚曰君未知戰勍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賛我也阻而鼔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敵也雖及胡耉獲則取之何有於二毛明恥敎戰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鼔儳可也經二十有三年春齊侯【孝公】伐宋圍緡 夏五月庚寅宋公茲父卒   傳二十三年春齊侯伐宋圍緡以討其不與盟于齊也【十九年盟于齊宋不㑹】夏五月宋襄公卒傷於故也   成公【諡法安民立政曰成】   【名王臣襄公子僖二十三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文七年卒在位十七年】   僖公傳二十四年秋宋及楚平宋成公如楚還入於鄭鄭伯將享之問禮於皇武子對曰宋先代之後也於周為客天子有事膰焉有喪拜焉豐厚可也鄭伯従之享宋公有加禮也   經二十有五年夏宋蕩伯姬來逆婦宋殺其大夫【無傳】經二十有六年冬楚人伐宋圍緡   傳二十六年宋以其善於晉侯也【重耳亡宋襄公贈以馬二十乘】叛楚即晉 冬楚令尹子玉司馬子西帥師伐宋圍緡經二十有七年冬楚人陳侯蔡侯鄭伯許男圍宋 十有二月甲戌公㑹諸侯盟于宋【無傳】   傳二十七年冬楚子及諸侯圍宋宋公孫固如晉告急【詳見晉】   文公經三年秋雨螽于宋   傳三年秋雨螽于宋隊而死也   經七年夏四月宋公王臣卒宋人殺其大夫   傳七年夏四月宋成公卒於是公子成為右師【莊公子】公孫友為左師【目夷子】樂豫為司馬【戴公孫】鱗矔為司徒【桓公孫】公子蕩為司城【桓公子】華御事為司寇【華元父】昭公將去羣公子樂豫曰不可公族公室之枝葉也若去之則本根無所庇廕矣葛藟猶能庇其本根故君子以為比况國君乎此諺所謂庇焉而縦尋斧焉者也必不可君其圗之親之以徳皆股肱也誰敢攜貳若之何去之不聴穆襄之族率國人以攻公殺公孫固公孫鄭于公宫六卿和公室樂豫舎司馬以讓公子卭昭公即位而葬書曰宋人殺其大夫不稱名衆也且言非其罪也   昭公【諡法容儀恭美曰昭】   【名杵臼成公少子文七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十六年遇弑在位九年】   文公經八年冬宋人殺其大夫司馬宋司城來奔傳八年冬宋襄夫人襄王之姊也昭公不禮焉【昭公之適祖母】夫人因戴氏之族【華樂皇皆戴族】以殺襄公之孫孔叔公孫鍾離及大司馬公子卬皆昭公之黨也司馬握節以死故書以官司城蕩意諸來奔效節於府人而出公以其官逆之皆復之亦書以官皆貴之也   劉敞曰公以其官逆之皆書官非也計司馬握節未如仇牧之手劒司城奉身以退不及荀息之死之而左氏摧彼二人為貶申此二人為賢賞罰昏錯莫甚於此且居亂兵之中苟棄節偷生則為大罪握節而死大臣常事爾既無智力以禦亂又欲負節而私逃亦大罪也效節而出自求免罪而已未見可貴之美也魯公庸人不識大義則妄以其官逆之春秋亦為珍之耶   傳十年楚子【穆王】次于厥貉將以伐宋華御事曰楚欲弱我也先為之弱乎何必使誘我我實不能民何罪乃逆楚子遂道以田孟諸【宋大藪】宋公為右盂違命無畏抶其僕以徇【詳見楚】   經十有一年秋公子遂如宋   傳十一年秋襄仲聘于宋且言司城蕩意諸而復之【八年來奔】因賀楚師之不害也   經十有四年秋九月宋子哀來奔   傳十四年秋九月宋髙哀為蕭封人以為卿不義宋公而出遂來奔書曰宋子哀來奔貴之也【貴其不食汚君之禄辟禍速】經十有五年春三月宋司馬華孫來盟   傳十五年春三月宋華耦來盟其官皆従之書曰宋司馬華孫貴之也公與之宴辭曰君之先臣督得罪於宋殤公名在諸侯之䇿臣承其祀其敢辱君請承命於亞旅【上大夫】魯人以為敏【無故揚其先祖之罪是不敏魯人以為敏明君子不與】經十有六年冬十有一月宋人弑其君杵臼   傳十六年宋公子鮑【昭公庶弟文公】禮於國人宋饑竭其粟而貸之年自七十以上無不饋詒也時加羞珍異無日不數於六卿之門國之材人無不事也親自桓以下無不恤也【桓鮑曽祖】公子鮑美而豔襄夫人欲通之【鮑適祖母】而不可乃助之施昭公無道國人奉公子鮑以因夫人於是華元為右師公孫友為左師華耦為司馬鱗矔為司徒蕩意諸為司城公子朝為司冦初司城蕩卒公孫夀辭司城【蕩子】請使意諸為之【夀之子】既而告人曰君無道吾官近懼及焉【禍及己】棄官則族無所庇子身之貳也姑紓死焉雖亡子猶不亡族既夫人將使公田孟諸而殺之公知之盡以寶行蕩意諸曰盍適諸侯公曰不能其大夫至于君祖母以及國人諸侯誰納我且既為人君而又為人臣不如死盡以其寶賜左右而使行夫人使謂司城去公對曰臣之而逃其難若後君何 冬十一月甲寅宋昭公將田孟諸未至夫人王姬使師甸攻而殺之蕩意諸死之書曰宋人弑其君杵臼君無道也文公即位使母弟須為司城【代意諸】華耦卒而使蕩虺為司馬【意諸之弟】   文公【諡法慈惠愛民曰文】   【名鮑成公子昭公庶弟文十六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成二年卒在位二十二年】   文公經十有七年春晉人衛人陳人鄭人伐宋夏六月諸侯㑹于扈   傳十七年春晉荀林父衛孔達陳公孫寧鄭石楚伐宋討曰何故弑君猶立文公而還 夏六月晉侯復合諸侯于扈平宋也   傳十八年宋武氏之族道昭公子將奉司城須以作亂【須文公弟】十二月宋公殺母弟須及昭公子使戴莊桓之族攻武氏於司馬子伯之館【子伯華耦】遂出武穆之族【穆族黨於武氏故】使公孫師為司城【莊公孫】公子朝卒使樂吕為司寇以靖國人【戴公曽孫】   宣公經元年秋楚子鄭人侵陳遂侵宋   傳元年宋人之弑昭公也【文十六年】晉荀林父以諸侯之師伐宋宋及晉平宋文公受盟于晉取賂而還 秋楚子侵陳遂侵宋晉趙盾師師救陳宋   經二年春王二月壬子宋華元帥師及鄭公子歸生帥師戰于大棘宋師敗績獲宋華元夏晉人宋人衛人陳人侵鄭   傳二年春鄭公子歸生受命于楚伐宋【受楚命本或作命於楚】宋華元樂吕御之二月壬子戰于大棘宋師敗績囚華元獲樂吕及甲車四百六十乗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狂狡輅【五嫁反】鄭人鄭人入于井倒㦸而出之獲狂狡【宋大夫】君子曰失禮違命宜其禽也戎昭果毅以聴之之謂禮殺敵為果致果為毅易之戮也將戰華元殺羊食士其御羊斟不與及戰曰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與入鄭師故敗君子謂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恨也音憾】敗國殄民於是刑孰大焉詩所謂人之無良者其羊斟之謂乎殘民以逞宋人以兵車百乗文馬百駟以贖華元于鄭半入華元逃歸立于門外告而入【告宋城門而後入言不苟】見叔牂曰子之馬然也【叔牂羊斟】對曰非馬也其人也【叔牂知前言以顯故不敢讓罪】既合而來奔【叔牂言畢遂奔魯合猶答】宋城華元為植【直吏切將主也】廵功城者謳曰睅其目皤其腹棄甲而復【棄甲謂亡師】于思【西才切】于思棄甲復來使其驂乗謂之曰牛則有皮犀兕尚多棄甲則那役人曰従其有皮丹潻若何華元曰去之夫其口衆我寡 夏晉趙盾自陰地及諸侯之師侵鄭以報大棘之役   經三年秋宋師圍曹   傳三年宋文公即位三年殺母弟須及昭公子武氏之謀也【事在前十八年】使戴桓之族攻武氏於司馬子伯之館盡逐武穆之族武穆之族以曹師伐宋 秋宋師圍曹報武氏之亂也   經十有二年冬十有二月晉人宋人衛人曹人同盟于清丘宋師伐陳衛人救陳   傳十二年冬楚子伐蕭宋華椒以蔡人救蕭 晉原縠宋華椒衛孔達曹人同盟于清丘曰恤病討貳於是卿不書不實其言也【宋伐陳衛救之不討貳也楚伐宋晉不救不恤病也】宋為盟故伐陳【陳貳於楚】衛人救之   經十有三年夏楚子伐宋   傳十三年夏楚子伐宋以其救蕭也君子曰清丘之盟惟宋可以免焉   經十有四年秋九月楚子圍宋   傳十四年夏楚子使申舟聘于齊曰無假道于宋宋人殺之 秋九月楚子圍宋【詳見楚】   經十有五年春公孫歸父㑹楚子于宋 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   傳十五年春公孫歸父㑹楚子于宋宋人使樂嬰齊告急于晉晉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言非所擊】天方授楚未可與爭君其待之乃止使解揚如宋使無降楚曰晉師悉起將至矣鄭人囚而獻諸楚楚子厚賂之使反其言不許三而許之登諸樓車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舎之以歸【詳見晉】夏五月楚師將去宋【在宋九月不能服宋】申犀稽首於王之馬   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廢王命王棄言焉王不能答【未服宋而去故曰棄言】申叔時僕【御也】曰築室反耕者宋必聴命従之【築室於宋分兵歸田示無去志】宋人懼使華元夜入楚師登子反之牀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㸑雖然城下之盟有以國斃不能従也【寧以國斃不從城下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聴子反懼與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華元為質盟曰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公說曰按史記宋世家文公十七年楚莊王圍宋五月不解宋城中急無食華元乃夜私見楚將子反子反告莊王王問城中何如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莊王曰誠哉言我軍亦有三日之粮以信故遂罷去如史記之說則是莊王信子反之說而遂罷兵而非于反與華元既盟之後然後告莊王也析骨易子之言乃子反之告莊王而非華元告子反也其事大同小異以理推之則馬遷為得而左氏幾近於誣况華元雖夜入楚師未有遂直登子反之牀也   成公經二年秋八月壬午宋公鮑卒   傳二年秋八月宋文公卒始厚葬用蜃炭【燒蛤為炭以禦濕】益車馬始用殉重器備椁有四阿棺有翰檜【四阿四注椁也翰旁飾檜上飾皆王禮】君子謂華元樂舉於是乎不臣臣治煩去惑者也是以伏死而爭今二子者君生則縦其惑死又益其侈是棄君於惡也何臣之為   共公【諡法敬長事上曰共】   【名固文公子成二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十五年卒在位十三年】   成公經三年春王正月公㑹晉侯宋公衛侯曹伯伐鄭【宋衛未葬而稱爵以接隣國非禮也】二月乙亥葬文公【無傳七月而葬緩】   經四年春宋公使華元來聘   傳四年春宋華元來聘通嗣君也   經五年春仲孫蔑如宋   傳五年春孟獻子如宋報華元也 秋八月宋公子圍【文公子】為質于楚而歸華元享之請鼔譟以出鼔譟以復入曰習攻華氏宋公殺之【宣十五年宋楚平後華元使代己為質】冬同盟于蟲牢諸侯謀復㑹宋公使向為人辭以子靈之難【圍】   經六年春衛孫良夫帥師侵宋 秋仲孫蔑叔孫僑如帥師侵宋   傳六年春三月晉伯宗夏陽說【晉大夫】衛孫良夫寗相鄭人伊雒之戎陸渾蠻氏侵宋以其辭㑹也 秋孟獻子叔孫宣伯侵宋晉命也   經八年春宋公使華元來聘夏宋公使公孫夀來納幣傳八年春宋華元來聘聘共姬也【成公姊妹為宋公夫人】夏宋公使公孫夀來納幣禮也   傳九年春二月伯姬歸于宋   傳十一年宋華元善於令尹子重又善於欒武子 冬如楚遂如晉合晉楚之成   經十有五年夏六月宋公固卒 秋八月庚辰葬宋共公【三月而葬速】宋華元出奔晉宋華元自晉歸于宋宋殺其大夫山宋魚石出奔楚   傳十五年夏六月宋共公卒 秋八月葬宋共公於是華元為右師魚石為左師蕩澤為司馬華喜為司徒公孫師為司城向為人為大司宼鱗朱為少司寇向帶【音帶】為大宰魚府為少宰蕩澤弱公室殺公子肥華元曰我為右師君臣之訓師所司也今公室卑而不能正【不能討蕩澤】吾罪大矣不能治官敢賴寵乎乃出奔晉二華戴族也【華元華喜】司城莊族也六官者皆桓族也【魚石蕩澤向為人鱗朱向帶魚府皆出桓公】魚石將止華元魚府曰右師反必討是無桓氏也【恐華元還討蕩澤並及六族】魚石曰右師苟獲反雖許之討必不敢且多大功國人與之不反懼桓氏之無祀於宋也右師討猶有戍在【向戍桓公曽孫言其賢華元必不討】桓氏雖亡必偏【不盡】魚石自止華元于河上請討許之乃反使華喜公孫師帥國人攻蕩氏殺子山書曰宋殺其大夫山言背其族也魚石向為人鱗朱向帶魚府出舍於睢上華元使止之不可冬十月華元自止之不可乃反魚府曰今不従不得入矣【不得復入宋】右師視速而言疾有異志焉若不我納今將馳矣登丘而望之則馳騁而従之則决睢澨閉門登陴矣左師二司寇二宰遂出奔楚華元使向戍為左師老佐為司馬樂裔為司寇以靖國人   趙匡辨疑曰案經文云奔晉又云自晉歸而傳云魚石自止華元于河上請討許之乃反殊相違矣   春秋分記卷六十二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六十三   宋 程公説 撰宋世本第二   平公       元公   景公   平公【諡法治而無眚曰平】   【名成共公少子共公卒蕩澤弱公室華元使喜攻蕩氏立之成十五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昭十年卒在位四十四年】   成公經十有六年夏四月鄭公子喜帥師侵宋   傳十六年夏四月滕文公卒鄭子罕代宋【膝宋與國鄭因滕有喪而伐宋】宋將鉏樂懼敗諸汋陂退舎於夫渠不儆鄭人覆之敗諸汋陵獲將鉏樂懼宋恃勝也   經十有七年夏公㑹尹子單子晉侯齊侯宋公衛侯曹伯邾人伐鄭   經十有八年夏楚子鄭伯伐宋魚石復入于彭城冬楚人鄭人侵宋 十有二月仲孫蔑㑹晉侯宋公衛侯邾子齊崔杼同盟于虚朾   傳十八年夏六月鄭伯侵宋及曹門外遂㑹楚子伐宋取朝郟楚子辛鄭皇辰侵城郜取幽丘同伐彭城納宋魚石向為人鱗朱向帶魚府焉以三百乘戍之而還書曰復入凡去其國國逆而立之曰入復其位曰復歸諸侯納之曰歸以惡曰復入【謂身為戎首稱兵入伐害國殄民】宋人患之西鉏吾曰何也若楚人與吾同惡以德於我吾固事之不敢貳矣【惡謂魚石】大國無厭鄙我猶憾不然而收吾憎使賛其政以間吾釁亦吾患也今將崇諸侯之姦而披其地以塞夷庚【夷庚吳晉往來之要道楚封魚石彭城欲絶吳晉之道】逞姦而攜服毒諸侯而懼吳晉吾庸多矣非吾憂也且事晉何為晉必恤之 秋七月宋老佐華喜圍彭城老佐卒焉 冬十一月楚子重救彭城伐宋宋華元如晉告急韓獻子曰成霸安疆自宋始矣晉侯師于台谷以救宋遇楚師于靡角之谷楚師還 十二月孟獻子㑹于虚朾謀救宋也宋人辭諸侯而請師以圍彭城   襄公經元年春王正月仲孫蔑㑹晉欒黶宋華元衛寗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圍宋彭城 秋楚公子壬夫帥師侵宋   傳元年春己亥【傳不書月正月無己亥】圍宋彭城非宋地追書也於是為宋討魚石故稱宋且不登叛人也謂之宋志彭城降晉晉人以宋五大夫在彭城者歸寘諸瓠丘胡安國曰書圍彭城者魯史舊文也曰圍宋彭城者仲尼親筆也楚已取彭城封魚石戍之三百乘矣則曷為繫之宋楚不得取之宋魚石不得受之楚雖專其地君子不登叛人所以正疆域固封守謹王度也   秋楚子辛救鄭侵宋吕留鄭子然侵宋取犬丘   經二年春王正月鄭師伐宋【楚令】   經六年夏宋華弱來奔   傳六年宋華弱與樂轡【子蕩】少相狎長相優又相謗也子蕩怒以弓梏【古毒切】華弱于朝平公見之曰司武而梏於朝難以勝矣遂逐之 夏華弱來奔司城子罕曰同罪異罰非刑也專戮於朝罪孰大焉亦逐子蕩子蕩射【食亦切】子罕之門曰幾日而不我從【言我射女門亦當以不勝任見逐】子罕善之如初   經九年春宋災   傳九年春宋災樂喜【子罕】為司城以為政【素戒為備火之政】使伯氏司里火所未至徹小屋塗大屋陳畚【音本蕢籠】梮【音局土輿】具綆缶備水器量輕重蓄水潦積上塗廵丈城繕守備表火道使華臣具正徒令隧正納郊保奔火所使華閱討右官官庀其司【庀具也芳婢切】向戍討左亦如之使樂遄庀刑器亦如之使皇鄖命校正出馬工正出車備甲兵庀武守使西鉏吾庀府守令司宫巷伯儆宫二師令四鄉正敬享祝宗用馬于四墉祀盤庚【宋遠祖】于西門之外 晉侯問於士弱曰吾聞之宋災於是乎知有天道何故【問宋何故自知天道將災】對曰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音晝】以出内火是故咮為鶉火心為大火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紀時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相土契孫商祖】商人閱其禍敗之釁必始於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公曰可必乎對曰在道國亂無象不可知也   傳十年夏四月㑹于柤晉荀偃士匄請伐偪陽而封宋向戍焉 五月滅偪陽以與向戍向戍辭曰君若猶辱鎮撫宋國而以偪陽光啓寡君羣臣安矣其何貺如之若專賜臣是臣興諸侯以自封也其何罪大焉敢以死請乃予宋公宋公享晉侯於楚丘請以桑林【桑林殷天子之樂名】荀罃辭荀偃士匄曰諸侯宋魯於是觀禮魯有禘樂賔祭用之宋以桑林享君不亦可乎【詳見偪陽】 六月楚子囊鄭子耳伐宋師于訾毋庚午圍宋門于桐門衛侯救宋師于襄牛 秋七月圍蕭八月丙寅克之 九月子耳侵宋北鄙   經十有一年夏四月鄭公孫舎之帥師侵宋 秋七月楚子鄭伯伐宋【詳見鄭】   經十有二年冬楚公子貞帥師侵宋   傳十五年冬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寳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寳爾以玉為寳若以與我皆喪寳也不若人有其寳稽首而告曰小人懷璧不可以越鄉納此以請死也子罕寘諸里使玉人為之攻之富而後使復其所經十有七年秋九月宋華臣出奔陳【從告】   傳十七年冬宋華閱卒華臣【閱弟】弱臯比【閱子】之室使賊殺其宰華吳賊六人以鈹殺諸盧門合左師之後【合向戍邑屋後】左師懼曰老夫無罪賊曰臯比私有討於吴遂幽其妻【吳妻】曰畀余而大璧宋公聞之曰臣也不唯其宗室是暴大亂宋國之政必逐之左師曰臣也亦卿也大臣不順國之恥也不如蓋之乃舎之左師為已短䇿苟過華臣之門必騁【惡之】十一月甲午國人逐瘈狗入於華臣氏國人從之華臣懼遂奔陳   晁補之曰大臣擅相賊君欲討而卿不忍蓋國弱也國弱斯恥矣左師向戍為賢乎則欲靖國而縱有罪何哉既謂之君舎之矣而過必騁以示惡之奚補   宋皇國父為大宰為平公築臺妨於農収【周十一月今九月】子罕請俟農功之畢公弗許築者謳曰澤門之晳實興我役【國父白晳而居近澤門】邑中之黔實慰我心【子罕黑色而居邑中】子罕聞之親執扑以行築者而抶其不勉者曰吾儕小人皆有闔廬以辟燥濕寒暑今君為一臺而不速成何以為役謳者乃止或問其故子罕曰宋國區區而有詛有祝禍之本也   經二十有六年秋宋公殺其世子痤   傳二十六年 初宋芮司徒生女子赤而毛棄諸堤下共姬之妾取以入名之曰棄長而美平公【共姬子】入夕共姬與之食公見棄也而視之尤【甚也】姬納諸御嬖生佐【元公】惡而婉大子痤美而很合左師【向戍】畏而惡之寺人惠牆伊戾為大子内師而無寵 秋楚客聘於晉過宋大子知之請野享之公使往伊戾請從之公曰夫【謂大子】不惡女乎對曰小人之事君子也惡之不敢遠好之不敢近敬以待命敢有貳心乎縱有共其外莫共其内臣請往也遣之至則欿用牲加書徵之【詐作盟處為大子反徵】而騁告公曰大子將為亂既與楚客盟矣公曰為我子又何求對曰欲速【欲速得位】公使視之則信有焉問諸夫人【佐母棄】與左師則皆曰固聞之公囚大子大子曰唯佐也能免我【以其婉】召而使請曰日中不來吾知死矣左師聞之聒而與之語【欲使佐失期】過期乃縊而死佐為大子公徐聞其無罪也乃烹伊戾左師見夫人之歩馬者問之對曰君夫人氏也左師曰誰為君夫人余胡弗知圉人歸以告夫人夫人使饋之錦與馬先之以玉曰君之妾棄使某獻左師改命曰君夫人而後再拜稽首受之【傳言平公闇左師諛大子無罪而死】   經二十七年夏叔孫豹㑹晉趙武楚屈建蔡公孫歸生衛石惡陳孔奐鄭良霄許人曹人于宋 秋七月辛巳豹及諸侯之大夫盟于宋   傳二十七年宋向戍善於趙文子又善於令尹子木欲弭諸侯之兵以為名如晉告趙孟趙孟謀於諸大夫韓宣子曰兵民之殘也財用之□【音蠹】小國之大菑也將或弭之雖曰不可必將許之弗許楚將許之以召諸侯則我失為盟主矣晉人許之如楚楚亦許之如齊齊人難之陳文子曰晉楚許之我焉得已且人曰弭兵而我弗許則固攜吾民矣將焉用之齊人許之告於秦秦亦許之皆告於小國為㑹於宋 五月甲辰晉趙武至於宋丙午鄭良霄至 六月丁未朔宋人享趙文子叔向為介司馬置折爼禮也【折爼體解節折升之於爼合卿享宴之禮】仲尼使舉是禮也以為多文辭 戊申叔孫豹齊慶封陳須無【文子】衛石惡至甲寅晉荀盈從趙武至丙辰邾悼公至壬戌楚公子黑肱先至成言於晉丁卯宋向戍如陳從子木成言於楚【就於陳成楚之要言】戊辰滕成公至子木謂向戍請晉楚之從交相見也庚午向戍復於趙孟趙孟曰晉楚齊秦匹也晉之不能於齊猶楚之不能於秦也【不能服而使之】楚君若能使秦君辱於敝邑寡君敢不固請於齊【請齊使朝楚】壬申左師復言於子木子木使馹謁諸王【馹傳音日】王曰釋齊秦他國請相見也【經所以不書齊秦】 秋七月戊寅左師至【從陳還】是夜也趙孟及子晳盟以齊言【素要齊其辭盟時不復訟争】庚辰子木至自陳陳孔奐蔡公孫歸生至曹許之大夫皆至以藩為軍【示不相忌】晉楚各處其偏【晉處北楚處南】伯夙謂趙孟曰楚氛甚惡懼難【言楚有襲晉之氣】趙孟曰吾左還入於宋若我何【營在宋北東頭為上故晉營在東有急可左回入宋東門】辛巳將盟於宋西門之外楚人甲伯州犂曰合諸侯之師以為不信無乃不可乎夫諸侯望信於楚是以來服若不信是棄其所以服諸侯也固請釋甲子木曰晉楚無信乆矣事利而已苟得志焉焉用有信趙孟患楚甲以告叔向叔向曰何害也匹夫一為不信猶不可單斃其死若合諸侯之卿以為不信必不捷矣食言者不病非子之患也夫以信召人而以僣濟之必莫之與也安能害我且吾因宋以守病【為楚所病則欲入宋城】則夫能致死與宋致死雖倍楚可也子何懼焉又不及是曰弭兵以召諸侯而稱兵以害我吾庸多矣非所患也 季武子使謂叔孫以公命曰視邾滕【兩事晉楚則貢賦重故欲比小國季孫恐叔孫不從故假公命】既而齊人請邾宋人請滕皆不與盟【私屬二國】叔孫曰邾滕人之私也我列國也何故視之宋衛吾匹也乃盟故不書其族言違命也   劉敞曰不書其族言違命也非也蔡許失位左氏貶之今魯欲自同人之私失位甚矣貢賦雖重所不得已也大夫出境有可以重社稷猶曰專之今命出季氏而以謂不可違何哉誠使豹徇季氏之命輕貢賦之數雖偷得一時之益而其貶魯國之秩已多矣反不當疾之耶   晉楚争先晉人曰晉固為諸侯盟主未有先晉者也楚人曰子言晉楚匹也若晉常先是楚弱也且晉楚狎主諸侯之盟也久矣豈專在晉叔向謂趙孟曰諸侯歸晉之德只【辭也】非歸其尸盟也子務德無争先且諸侯盟小國固必有尸盟者楚為晉細不亦可乎【欲推使楚主盟】乃先楚人書先晉晉有信也壬午宋公兼享晉楚之大夫趙孟為客【一坐所尊】子木與之言弗能對使叔向侍言焉子木亦不能對也乙酉宋公及諸侯之大夫盟于蒙門之外宋左師請賞曰請免死之邑【謙言免死之邑】公與之邑六十以示子罕子罕曰凡諸侯小國晉楚所以兵威之畏而後上下慈和慈和而後能安靖其國家以事大國所以存也無威則驕驕則亂生亂生必滅所以亡也天生五材【金木水火土】民並用之廢一不可誰能去兵兵之設久矣所以威不軌而昭文德也聖人以興亂人以廢廢興存亡昬明之術皆兵之由也而子求去之不亦誣乎以誣道蔽諸侯罪莫大焉縱無大討而又求賞無厭之甚也削而投之【削賞左師之書】左師辭邑向氏欲攻司城【子罕】左師曰我將亡夫子存我德莫大焉又可攻乎君子曰彼己之子邦之司直【鄭風】樂喜之謂乎何以恤我我其收之【逸詩】向戍之謂乎   吕祖謙曰宋向戍欲合晉楚之成左氏於前書曰欲弭諸侯之兵以為名既有以誅其心於後又書左師請賞公與之邑六十則有以指其實上而為名下而為利左氏眞有書法   傳二十八年春無氷梓愼曰今兹宋鄭其饑乎歳在星紀而淫於枵【星紀在丑枵在子】以有時菑隂不堪陽蛇乘龍【蛇武之宿虚危之星龍歳星歳星木也】龍宋鄭之星也【歳星本位在東方房心為宋角亢為鄭故以龍為宋鄭之星】宋鄭必饑枵虚中也【枵三宿虚星在其中】枵耗名也土虚而民耗不饑何為【歳為宋鄭之星今失常入於虚耗之次時復無氷地氣發洩故曰土虚民耗】 冬十二月為宋之盟故公及宋公陳侯鄭伯許男如楚及漢楚康王卒公欲反叔仲昭伯曰我楚國之為豈為一人行也公遂行宋向戍曰我一人之為非為楚也饑寒之不恤誰能恤楚姑歸而息民待其立君而為之備宋公遂反   傳二十九年夏鄭饑子皮餼國人粟宋司城子罕聞之曰鄰於善民之望也宋亦饑請於平公出公粟以貸使大夫皆貸司城氏貸而不書為大夫之無者貸宋無饑人叔向聞之曰鄭之罕宋之樂其後亡者也二者其皆得國乎民之歸也施而不德樂氏加焉其以宋升降乎晁補之曰展皮私施以収民而取國政罪也司城慕而效之皆權臣自培祿去公室之道也夫請於公出公粟以貸可也貸而不書以獨取一家之譽其可乎使大夫皆貸可也為大夫之無者貸以家擅一國之名其可乎子貢贖人而不受金於府仲尼曰魯自此不復贖人則貸而不書使後不貸之道也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仲尼曰孰謂微生高直則為大夫之無者貸不直之類也又田恒驟施以有齊國古之姦臣多託此以收衆幸而不亡而叔向以謂其後亡者何哉施而不直其干民譽多矣君子以謂不免於罪而叔向以謂樂氏加焉何哉   經三十年夏五月甲午宋災宋伯姬卒秋七月叔弓如宋葬共姬 冬十月晉人齊人宋人衛人鄭人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㑹于澶淵宋災故傳三十年夏五月或叫于宋大廟曰譆譆出出【譆熱出戒伯姬】鳥鳴于亳社【商社】如曰譆譆【火妖】甲午宋大災宋伯姬卒待姆也【女師】君子謂宋共姬女而不婦女待人婦義事也【伯姬時年六十左右】   劉敞曰君子謂宋共姬女而不婦女待人婦義事也非也如共姬之守禮死義不求生以害生亦可免矣反謂之不婦乎易曰恒其德貞婦人吉共姬當之矣所謂婦也   穀梁傳取卒之日加之災上者見以災卒也其見以災卒奈何伯姬之舎失火左右曰夫人少辟火乎伯姬曰婦人之義傅母不在宵不下堂左右又曰夫人少辟火乎伯姬曰婦人之義保母不在宵不下堂遂逮乎火而死婦人以貞為行者也伯姬之婦道盡矣詳其事賢伯姬也   秋七月叔弓如宋葬共姬也 為宋災故諸侯之大夫㑹以謀歸宋財 冬十月叔孫豹㑹晉趙武齊公孫蠆宋向戍衛北宫佗鄭罕虎及小邾之大夫㑹于澶淵既而無歸於宋故不書其人君子曰信其不可不愼乎澶淵之㑹卿不書不信也夫諸侯之上卿㑹而不信寵名皆棄不信之不可也如是詩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信之謂也又曰淑愼爾止無載爾偽不信之謂也書曰某人某人㑹于澶淵宋災故尤之也不書魯大夫諱之也昭公經六年夏宋華合比出奔衛   傳六年夏宋寺人柳有寵【有寵於平公】太子佐惡之華合比曰我殺之柳聞之乃坎用牲埋書而告公曰合比將納亡人之族【亡人華臣襄十七年奔衛】既盟于北郭矣公使視之有焉遂逐華合比合比奔衛於是華亥欲代右師【亥合比弟欲得合比處】乃與寺人柳比從為之徵曰聞之久矣公使代之【代合比為右師】見於左師【向戍】左師曰女夫也必亡【謂亥】女喪而宗室於人何有人亦於女何有詩曰宗子維城毋俾城壞母獨斯畏女其畏哉【為二十年華亥出奔衛】   晁補之曰向戍知柳與亥之詐亥又徵其兄而戍身為左師不能為國討罪既許亥代之矣尚面誚責陳詩揚義亦何為哉前此宋華臣亦暴其宗公欲逐之而左師不逐但過門必騁而已與此事終始意同傳載其言不足賢也   經十年十有二月甲子宋公成卒【無冬闕文】   傳十年冬十二月宋平公卒 初元公【太子佐】惡寺人栁欲殺之及喪柳熾炭于位將至則去之【使公坐其處】比葬又有寵【好惡無常】   元公【諡法始建國都曰元】   【名佐平公子昭十年嗣立明年改元至二十五年如晉求納昭公卒于曲棘在位十五年】   昭公經十有一年春王二月叔弓如宋葬宋平公傳十一年春王二月叔弓如宋葬平公也   經十有二年夏宋公使華定來聘   傳十二年夏宋華定來聘通嗣君也公享之為賦蓼蕭弗知又不答賦昭子曰必亡宴語之不懷寵光之不宣令德之不知同福之不受將何以在【為二十年華定出奔傳】經十有八年夏五月壬午宋衛陳鄭災   傳十九年春二月宋公伐邾圍蟲三月取之乃盡歸鄅俘【前年邾俘鄅人】夏五月邾人郳人徐人㑹宋公乙亥同盟于蟲   經二十年冬十月宋華亥向寧華定出奔陳   傳二十年春王二月己丑日南至梓愼望氛曰今兹宋有亂國幾亡三年而後弭叔孫昭子曰然則戴桓也【戴族華氏桓族向氏】汰侈無禮巳甚亂所在也 宋元公無信多私而惡華向華定華亥與向寜謀曰亡愈於死先諸華亥偽有疾以誘群公子公子問之則執之夏六月丙申殺公子寅公子御戎公子朱公子固公孫援公孫丁拘向勝向行於其廩公如華氏請焉弗許遂刼之【刼公】癸卯取大子欒【景公】與母弟辰公子地以為質公亦取華亥之子無慼向寧之子羅華定之子啓與華氏盟以為質宋華向之亂公子城【平公子】公孫忌樂舍司馬彊向宜向鄭【皆向戍子】楚建【楚亡大子】郳甲【小邾穆公之子】出奔鄭【八子宋大夫】其徒與華氏戰于鬼閻敗子城子城適晉【為明年子城以晉師至起本】華亥與其妻必盥而食所質公子者而後食公與夫人每日必適華氏食公子而後歸華亥患之欲歸公子向寧曰唯不信故質其子若又歸之死無日矣公請於華費遂【大司馬】將攻華氏對曰臣不敢愛死無乃求去憂而滋長乎【恐殺大子憂益長】臣是以懼敢不聽命公曰子死亡有命余不忍其訽【恥也】冬十月公殺華向之質而攻之戊辰華向奔陳華登奔吳【費遂之子】向寧欲殺大子華亥曰干君而出又殺其子其誰納我且歸之有庸【可以為功善】使少司寇牼以歸【以三公子歸公】曰子之齒長矣不能事人以二公子為質必免【送公子歸可以自明不叛之信】公子既入華牼將自門行【從公門去】公遽見之執其手曰余知而無罪也入復而所   經二十有一年夏宋華亥向寧華定自陳入于宋南里以叛   傳二十一年宋華費遂生華貙【勑俱切】華多僚華登貙為少司馬多僚為御士與貙相惡乃譛諸公曰貙將納亡人【亥等】亟言之公曰司馬以吾故亡其良子【費遂為大司馬良子謂華登】死亡有命吾不可以再亡之對曰君若愛司馬則如亡【言當亡走失國】死如可逃何遠之有公懼使侍人召司馬之侍人宜僚飲之酒而使告司馬【告司馬使逐貙】司馬歎曰必多僚也吾有讒子而弗能殺吾又不死抑君有命可若何乃與公謀逐華貙將使田孟諸而遣之公飲之酒厚酬之賜及從者司馬亦如之【亦如公賜】張匄尤之【匄華貙臣怪賜之厚】曰必有故使子皮【貙】承宜僚以劒而訊之【問也】宜僚盡以告【告欲因田以遣】張匄欲殺多僚子皮曰司馬老矣登之謂甚【言登亡傷司馬心已甚】吾又重之不如亡也夏五月丙申子皮將見司馬而行則遇多僚御司馬而朝張匄不勝其怒遂與子皮臼任鄭翩殺多僚刼司馬以叛而召亡人壬寅華向入樂大心豐愆華牼禦諸横華氏居盧門以南里叛六月庚午宋城舊鄘及桑林之門而守之   登以吳師救華氏【登前年奔吳】齊烏枝鳴戍宋厨人濮曰軍志有之先人有奪人之心後人有待其衰盍及其勞且未定也伐諸若入而固則華氏衆矣悔無及也從之丙寅齊師宋師敗吳帥于鴻口獲其二帥公子苦雂偃州貟【吳大夫】華登帥其餘【吳餘師】以敗宋師公欲出【出奔】厨人濮曰吾小人可藉死而不能送亡君請待之【請君待復戰决勝負】乃徇曰揚徽者公徒也【徽識】衆從之公自揚門見之【見國人皆揚徽】下而廵之曰國亡君死二三子之恥也豈專孤之罪也齊烏枝鳴曰用少莫如齊致死齊致死莫如去備彼多兵矣請皆用劒從之華氏北【敗走】復即之厨人濮以裳裹首而荷以走曰得華登矣遂敗華氏于新里翟僂新居于新里既戰說甲于公而歸【居華氏地而助公戰】華妵居于公里亦如之十一月癸未公子城以晉師至【前年奔晉今還救宋】曹翰胡㑹晉荀吳齊苑何忌【齊大夫】衛公子朝【前年奔晉今還衛】救宋丙戌與華氏戰于赭丘鄭翩願為鸛其御願為鵞【翩華氏黨鸛鵞陳名】子祿御公子城莊菫為右干犫御吕封人華豹張匄為右相遇城還華豹曰城也城怒而反之【怒其呼己反戰】將注豹則關矣曰平公之靈尚輔相余豹射出其間【出子城子祿之間】將注則又關矣曰不狎鄙抽矢城射之殪【豹死】張匄抽殳【音殊】而下射之折股扶伏而擊之折軫又射之死【匄死】干犫請一矢【求死也】城曰余言女於君對曰不死伍乘軍之大刑也于刑而從子君焉用之子速諸乃射之殪【犫死】大敗華氏圍諸南里華亥搏膺而呼見華貙曰吾為欒氏矣【襄二十三年晉欒盈還入作亂而死】貙曰子無我迋【恐也求枉反】不幸而後亡使華登如楚乞師華貙以車十五乘徒七十人犯師而出【犯公師出送華登】食於睢上哭而送之乃復入【入南里】楚薳越帥師將逆華氏大宰犯諫曰諸侯唯宋事其君今又爭國釋君而臣是助無乃不可乎王曰而告我也後既許之矣   經二十有二年春宋華亥向寧華定自宋南里出奔楚傳二十二年春王二月楚薳越使告于宋曰寡君聞君有不令之臣為君憂無寧以為宗羞寡君請受而戮之對曰孤不佞不能媚於父兄【華向公族故稱父兄】以為君憂拜命之辱抑君臣日戰君曰余必臣是助亦唯命人有言曰唯亂門之無過君若惠保敝邑無亢不以奬亂人孤之望也唯君圖之楚人患之諸侯之戍謀曰若華氏知困而致死楚恥無功而疾戰非吾利也不如出之以為楚功其亦無能為也已救宋而除其害又何求乃固請出之宋人從之己巳宋華亥向寜華定華貙華登皇奄傷省臧士平出奔楚宋公使公孫忌為大司馬【代費遂】邊卬為大司徒【代華定】樂祁為司城仲幾為左師【代向寧】樂大心為右師【代華亥】樂輓為大司寇以靖國人【終梓愼之言三年而後弭】   經二十有五年春叔孫婼如宋 冬十有一月己亥宋公佐卒于曲棘   傳二十五年春叔孫婼聘于宋桐門右師見之【樂大心居桐門】語卑宋大夫而賤司城氏【樂氏大宗】昭子告其人曰右師其亡乎君子貴其身而後能及人是以有禮今夫子卑其大夫而賤其宗是賤其身也能有禮乎無禮必亡【為定十年樂大心出奔傳】宋公享昭子賦新宫【逸詩新注人多以為斯干之詩】昭子賦車轄【小雅周人思得賢女以配君子為季孫迎宋公女】明日宴飲酒樂宋公使昭子右坐語相泣也樂祁佐退而告人曰今兹君與叔孫其皆死乎吾聞之哀樂而樂哀皆䘮心也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冬十一月宋元公將為公故如晉【請納昭公】夢太子欒即位於廟已與平公【元公父】服而相之旦召六卿公曰寡人不佞不能事父兄【華向】以為二三子憂寡人之罪也若以群子之靈獲保首領以殁唯是楄柎所以藉幹者【楄柎棺中笒牀幹骸骨也】請無及先君仲幾對曰君若以社稷之故私降昵宴群臣弗敢知若夫宋國之灋死生之度先君有命矣群臣以死守之弗敢失隊【音墜】臣之失職常刑不赦臣不忍其死君命祗辱宋公遂行己亥卒于曲棘   景公【諡法布義行剛曰景】   【名欒若頭曼元公子昭二十五年嗣立明年改元三十六年哀之十四年獲麟經終至三十六年卒在位四十八年】   昭公經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葬宋元公【三月而葬速】傳二十六年春王正月葬宋元公如先君禮也   定公經六年秋晉人執宋行人樂祁犂   傳六年秋八月宋樂祁言於景公曰諸侯唯我事晉今使不往晉其憾矣樂祁告其宰陳寅陳寅曰必使子往他日公謂樂祁曰唯寡人說子之言子必往陳寅曰子立後而行吾室亦不亡【寅知晉政多門往必有難】唯君亦以我為知難而行也見溷而行【溷祁子見於君立以為後】趙簡子逆而飲之酒於緜上獻楊楯六十於簡子陳寅曰昔吾主范氏今子主趙氏又有納焉以楊楯賈禍弗可為也已【知范氏必怨】然子死晉國子孫必得志於宋范獻子言於晉侯曰以君命越疆而使未致使而私飲酒不敬二君不可不討也乃執樂祁   傳八年春二月趙鞅言於晉侯曰諸侯唯宋事晉好逆其使猶懼不至今又執之是絶諸侯也將歸樂祁士鞅曰三年止之無故而歸之宋必叛晉獻子【范鞅】私謂子梁【樂祁】曰寡君懼不得事宋君是以止子子姑使溷代子子梁以告陳寅陳寅日宋將叛晉是棄溷也不如待之【留待勿以子自代】樂祁歸卒于大行士鞅曰宋必叛不如止其尸以求成焉乃止諸州   傳九年春宋公使樂大心盟于晉且逆樂祁之尸辭偽有疾乃使向巢如晉盟且逆子梁之尸子明【樂溷】謂桐門右師出【右師往到子明舍子明逐使出門去】曰吾猶衰絰而子擊鐘何也【忿其不逆父䘮】右師曰䘮不在此故也既而告人曰己衰絰而生子余何故舎鐘【己子明也】子明聞之怒言於公曰右師將不利戴氏【樂氏戴公族】不肯適晉將作亂也不然無疾乃逐桐門右師   經十年秋宋樂大心出奔曹【傳在前年】宋公子地出奔陳冬宋公之弟辰暨仲佗石彄出奔陳   傳十年宋公子地【景公弟辰之兄】嬖遽富獵十一分其室而以其五與之【與富獵】公子地有白馬四公嬖向魋【司馬桓魋】魋欲之公取而朱其尾鬛以與之地怒使其徒抶魋而奪之魋懼將走公閉門而泣之目盡腫母弟辰曰子分室以與獵也而獨卑魋亦有頗焉【音坡偏也】子為君禮不過出竟君必止子公子地出奔陳公弗止辰為之請弗聽辰曰是我迋【欺也】吾兄也以國人出君誰與處 冬母弟辰暨仲佗石彄出奔陳   經十有一年春宋公之弟辰及仲佗石彄公子地自陳入于蕭以叛 秋宋樂大心自曹入于蕭   傳十一年春宋公母弟辰暨仲佗石彄公子地入于蕭以叛 秋樂大心從之大為宋患寵向魋故也【惡宋公寵不義以致國患】   經十有四年秋宋公之弟辰自蕭來奔   經十有五年夏鄭罕達帥師伐宋齊侯衛侯次于渠蒢傳十五年夏鄭罕達敗宋師于老丘【宋公子地奔鄭鄭人為之伐宋欲取地以處之事見哀十二年】齊侯衛侯次于蘧挐謀救宋也   哀公經七年春宋皇瑗帥師侵鄭【為鄭叛晉】   經八年春王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陽歸   傳十四年宋桓魋之寵害於公公使夫人【景公母】驟請享焉而將討之未及魋先謀公請以鞌易薄【鞌向魋邑薄公邑欲因易邑而作亂】公曰不可薄宗邑也乃益鞌七邑而請享公焉【偽喜於受賜】以日中為期家備盡往【甲兵之備】公知之告皇野【司馬子仲】曰余長魋也今將禍余請即救司馬子仲曰有臣不順神之所惡也而况人乎敢不承命不得左師不可【魋兄向巢】請以君命召之左師每食擊鐘聞鐘聲公曰夫子將食既食又奏公曰可矣以乘車往曰迹人來告【主迹禽獸者】曰逢澤有介麋焉【介大也】公曰雖魋未來得左師吾與之田若何【皇野稱公命】君憚告子野曰嘗私焉君欲速故以乗車逆子與之乗至公告之故拜不能起司馬曰君與之言【使公與要誓】公曰所難子者上有天下有先君【言雖誅魋要不負言使禍及子】對曰魋之不共宋之禍也敢不唯命是聽司馬請瑞焉【瑞符節以發兵】以命其徒攻桓氏【向魋】其父兄故臣曰不可其新臣曰從吾君之命遂攻之子頎【魋弟】騁而告桓司馬司馬欲入【入攻君】子車止之【魋弟】曰不能事君而又代國民不與也祗取死焉向魋遂入于曹以叛【哀八年宋滅曹以為邑】六月使左師巢伐之欲質大夫以入焉【巢不能克魋恐公怒欲得國内大夫為質】不能亦入于曹取質【不能得大夫故入曹刼曹人子弟而質之欲以自固】魋曰不可既不能事君又得罪于民將若之何乃舍之【舎曹子弟】民遂叛之向魋奔衛向巢来奔宋公使止之曰寡人與子有言矣不可以絶向氏之祀辭曰臣之罪大盡滅桓氏可也若以先君之故而使有後君之惠也若臣則不可以入矣司馬牛致其邑與珪焉而適齊向魋出於衛地公文氏攻之【衛大夫】求夏后氏之璜焉與之他玉而奔齊陳成子使為次卿司馬牛又致其邑焉而適吳吳人惡之而反趙簡子召之陳成子亦召之卒於魯郭門之外阬【苦庚切】氏葬諸丘輿   傳十七年宋皇瑗之子麇有友曰田丙而奪其兄酁般邑以與之酁般愠而行告桓司馬之臣子儀克【十四年魋作亂克在下邑未與其亂】子儀克適宋告夫人曰麇將納桓氏公問諸子仲【皇野】初子仲將以杞姒之子非我為子【為適子】麇曰必立伯也【非我兄】是良材子仲怒弗從故對曰右師則老矣不識麇也【言右師老不能為亂麇則不可知】公執之【執麇】皇瑗奔晉召之【召令還】   傳十八年春宋殺皇瑗公聞其情復皇氏之族使皇緩為右師【緩瑗從子言景公無常】   傳二十三年春宋景曹卒【元公夫人小邾女】   傳二十六年宋景公無子取公孫周【元公孫】之子得【昭公】與啓【得弟】畜諸公宫未有立焉於是皇緩為右師皇非我為大司馬皇懷為司徒靈不緩為左師樂茷為司城樂朱鉏為大司寇六卿三族降聽政【和同】因大尹以達【六卿因之自通於君】大尹常不告而以其欲稱君命以令【不告君】國人惡之司城欲去大尹左師曰縱之使盈其罪重而無基能無敝乎冬十月公逰於空澤辛巳卒於連中【館名】大尹興空澤之士千甲奉公自空桐入如沃宫【奉公尸】使召六子曰聞下有師君請六子畫【畫計】六子至以甲刼之曰君有疾病請二三子盟乃盟于少寢之庭曰無為公室不利大尹立啓奉喪殯于大宫三日而後國人知之司城茷使宣言于國曰大尹惑蠱其君而專其利今君無疾而死死又匿之是無他矣大尹之罪也得夢啓北首而寢於盧門之外【北首死象門外失國】已為烏而集於其上咮【音晝鳥口】加於南門尾加於桐門曰余夢美必立大尹謀曰我不在盟【少寢盟但以君命盟六卿大尹不盟】無乃逐我復盟之乎使祝為載書六子在唐盂將盟之祝襄以載書告皇非我皇非我因子潞【樂茷】門尹得【樂得】左師謀曰民與我逐之乎皆歸授甲使徇于國曰大尹惑蠱其君以陵虐公室與我者救君者也衆曰與之大尹徇曰戴氏皇氏將不利公室【戴即樂氏】與我者無憂不富衆曰無别【惡其號令與君無别】戴氏皇氏欲伐公【啓也】樂得曰不可彼以陵公有罪我伐公則甚焉使國人施于大尹大尹奉啓以奔楚乃立得司城為上卿盟曰三族共政無相害也   右宋始終春秋凡十三公書卒者九有故者三景公後春秋經終景公子昭公得元年左氏之傳終矣後五世一百七十年而齊魏楚共滅之   論曰宋王者之後而中國之望也齊晉之伯可稱者三君未嘗不加意於宋桓公之興首㑹北杏以平宋亂㑹鄄以求其服急於得宋如此暨其既得則為之伐附庸之郳伐隣怨之鄭求以懐宋諸侯之望既歸而始霸之烈以定大國言齊宋凡齊之盟㑹征伐無不與焉荆始伐鄭而救之之師出於魯齊宋則齊之所仰亦以天下之望也桓公既沒襄公於是乎欲繼齊之伯一盟曹南諸侯寖寖従之乃不能内自省德急於合諸侯執滕子嬰齊非伯討不足以示威盟曹而復圍之非同志不足以示信甚則與楚盟㑹豈攘夷狄尊王室之義乎春秋人宋公於鹿上之盟盂之㑹直書其事而不隠于之敗詞繁不殺所以深貶之也然襄公圖霸則失之矣而宋為諸侯之望曾不改舊故晉文公之興急於恤宋悼公之興急於救宋出穀戍釋宋圍執曹伯畀宋人於是乎成一戰之霸師台谷退楚兵討魚石從宋志於是乎成三駕之功若曰宋人告急舎之則絶又曰成霸安疆自宋始矣此足以驗當時之大勢矣故余序宋於晉齊之後而備論其故云   春秋分記卷六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六十四   宋 程公說 撰衛世本第一   姬姓侯爵其先出自周文王少子武王母弟封為成王大司宼食采於康謂之康叔成王誅武庚滅三監分其地以立康叔封為衛侯分以大路綪茷旃旌大吕之樂自康叔至桓公十三世國在今衛州衛縣熈寧六年省為鎮入黎陽縣其後文公居楚丘在今開徳府衛南縣成公復居帝丘在今濮陽縣   桓公       宣公   恵公       黔牟   恵公後      懿公   戴公       文公   成公       穆公   桓公【諡法辟土服逺曰桓】   【名完莊公太子即位十三年魯隠元年後四年遇弑在位十六年】   隠公傳三年衛莊公娶于齊東宫得臣之妹曰莊姜美而無子衛人所為賦碩人也【莊姜美而不見答終以無子國人憂之】又娶于陳曰厲媯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媯生桓公莊姜以為已子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寵而好兵公弗禁莊姜惡之石碏諫曰臣聞愛子敎之以義方弗納於邪驕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禄過也將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猶未也階之為禍夫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重也】者鮮矣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逺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君人者將禍是務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弗聴其子厚與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劉敞曰石碏曰將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猶未也階之為禍碏之意則是碏之言則非使君聴碏而立州吁又當大亂碏何義以免此責乎則不若謂君曰先王有禮長幼有序君必黜州吁以杜亂君之愛州吁乃可謂愛矣君聴州吁好兵以凌太子百歲之後州吁必為亂國人必討之君雖欲全之不可得矣君之愛州吁乃害之也如此則可然左氏亦不須此四句自足為義無用連之以誤後也   經四年春二月戊申衛州吁弑其君完 秋九月衛人殺州吁于濮 冬十有二月衛人立晉   傳四年春衛州吁弑桓公而立將修先君之怨於鄭【二年鄭人伐衛之怨】而求寵於諸侯以和其民使告宋伐鄭於是陳蔡方睦於衛故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圍其東門【詳見宋鄭】公問於衆仲曰衛州吁其成乎對曰臣聞以徳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無衆安忍無親衆叛親離難以濟矣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於是乎不務令徳而欲以亂成必不免矣公說曰邶風擊鼔詩序云怨州吁也衛州吁用兵暴亂使公孫文仲將而平陳與宋按左傳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用師不久而衛人之怨如此者身犯大逆衆叛親離莫肯為之用爾   秋諸侯復伐鄭州吁未能和其民厚問定君於石子【石碏也以州吁不安諮其父】石子曰王覲為可【新注謂於王處行覲禮此事是為可也】曰何以得覲曰陳桓公方有寵於王陳衛方睦若朝陳使請必可得也厚從州吁如陳石碏使告于陳曰衛國褊小老夫耄矣無能為也此二人者實弑寡君敢即圖之陳人執之而請涖於衞【請衛自臨討之】九月衛人使右宰醜涖殺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涖殺石厚于陳君子曰石碏純臣也惡州吁而厚與焉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 衛人逆公子晉【宣公】于邢 冬十二月宣公即位書曰衛人立晉衆也   宣公【諡法善問周達曰宣】   【名晉桓公弟隱四年衛人立之明年改元桓十二年卒在位十九年】   隱公經五年夏四月葬衛桓公秋衛師入郕   傳五年夏葬衛桓公衛亂是以緩【十四月乃葬】四月鄭人侵衛牧以報東門之役衛人以燕師伐鄭 衛之亂也郕人侵衛故衛師入郕   經八年春宋公衛侯遇于垂 秋七月庚午宋公齊侯衛侯盟于瓦屋   傳八年春齊侯將平宋衛故遇于犬丘【即垂】齊人卒平宋衛于鄭 秋㑹于温盟于瓦屋以釋東門之役禮也桓公經三年夏齊侯衛侯胥命于蒲   經十有二年冬十有一月丙戌衛侯晉卒【無傳】   惠公【諡法柔質慈民曰惠】   【名朔宣公庶少子桓十二年嗣立明年改元四年桓之十六年左右公子立黔牟惠公奔齊】   桓公經十有三年春三月葬衛宣公【無傳】   經十有六年冬十有一月衛侯朔出奔齊   傳十六年 初衛宣公烝於夷姜【宣公庶母】生急子屬諸右公子為之娶於齊而美公取之生壽及朔屬壽於左公子夷姜縊【失寵自經】宣姜【宣公所取急子之妻】與公子朔構急子公使諸齊使盜待諸莘將殺之壽子告之使行不可曰棄父之命惡【音烏】用子矣有無父之國則可也及行飲以酒壽子載其旌以先盜殺之急子至曰我之求也此何罪請殺我乎又殺之二公子故怨惠公 十一月左公子洩右公子職立公子黔牟惠公奔齊   黔牟   【宣公子急之弟桓十六年立明年改元至莊六年惠公入衛黔牟奔周在位八年】   桓公經十有七年春公㑹齊侯紀侯盟于黄   傳十七年盟于黄謀衞故也【衛逐其君】   莊公經五年冬公㑹齊人宋人陳人蔡人伐衛   傳五年冬伐衛納惠公也   經六年春王正月王人子突救衛 夏六月衛侯朔入于衛 冬齊人來歸衛俘【公穀經傳皆言衛寳此傳亦言寳唯此經言俘疑經誤俘囚也】   公說曰書有俘厥寳玉之文諸儒遂以俘寳同義按釋詁俘取也取而寳之此二義非一也古文寳字作猿與俘相似因而致誤當以衛寳為正   傳六年春王人救衛夏衛侯入放公子黔牟于周放寗跪於秦殺左公子洩右公子職乃即位君子以二公子之立黔牟為不度矣夫能固位者必度於本末而後立焉不知其本不謀知本之不枝弗強詩云本支百世冬齊人來歸衛寳   劉敞曰君子以二公之立黔牟為不度非也王人子突救衛春秋貴之則是黔牟王所欲立也簒王所立朔則有罪今朔不見貶而黔牟顧先蒙惡豈春秋意哉又朔比衎黔牟比剽兩兩相似而左氏君剽而退黔牟存朔而絶衎賞罰無章莫此甚焉   惠公後   【前在位四年出奔齊在外八年復入十九年莊之二十五年卒前後共在位二十三年】   莊公經二十有五年 夏五月癸丑衛侯朔卒【無傳】   懿公【諡法温善柔克曰懿】   【名赤惠公子莊二十五年嗣立明年改元至閔二年狄伐衛殺之在位九年】   莊公經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甲寅齊人伐衛衛人及齊人戰衛人敗績   傳二十八年春齊侯伐衛戰敗衛師數之以王命取賂而還   閔公經二年冬十有二月狄入衛   傳二年冬十二月狄人伐衛衛懿公好鶴鶴有乗軒者【軒大夫車】將戰國人受甲者皆曰使鶴鶴實有祿位余焉能戰公與石祁子玦與寗莊子矢使守曰以此賛國擇利而為之與夫人繡衣曰聽於二子渠孔御戎子伯為右黄夷前驅孔嬰齊殿及狄人戰于熒澤衛師敗績遂滅衛衛侯不去其旗是以甚敗狄人囚史華龍滑與禮孔以逐衛人二人曰我大史也實掌其祭不先國不可得也【夷狄畏鬼故以畏之】乃先之至則告守曰不可待也夜與國人出狄入衛遂從之又敗諸河 初惠公之即位也少【懿公父蓋年十五六】齊人使昭伯烝於宣姜不可強之【昭伯惠公庶兄宣公子頑也昭伯不可】生齊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許穆夫人文公為衛之多患也先適齊及敗宋桓公逆諸河【迎衛敗衆】宵濟【夜渡畏狄】衛之遺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為五千人立戴公以廬于曹【戴公名申立其年卒而立文公】許穆夫人賦載馳【載馳許穆夫人痛衛之亡思歸唁之不可】齊侯使公子無虧帥車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歸公乘馬祭服五稱牛羊豕雞狗皆三百與門材歸夫人魚軒重錦三十兩 僖之元年齊桓公遷邢于夷儀二年封衛于楚丘邢遷如歸衛國忘亡【忘其滅亡之困】衛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務材訓農通商惠工敬教勸學授方任能元年革車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衛文公以此年冬立季年在僖十五年】   戴公【諡法典禮無愆曰戴】   【名申宣公子昭伯公于頑之子閔二年宋桓公立之廬于曹是年卒】   文公【諡法忠信接禮曰文】   【名燬戴公之弟閔二年齊桓公伐狄而立之明年改元至僖二十五年卒在位二十五年】   僖公經二年春王正月城楚丘【傳曰封衛】   楊時曰齊桓公攘戎狄而封衛未嘗請命于天子而專封之故春秋書城楚丘而不言其封衛蓋無取焉然則木瓜美桓公孔子何以取曰木瓜衛人之詩也衛為狄所滅桓公救而封之其恩豈可忘也欲厚報之不亦宜乎其取之也以衛人之義而巳若春秋褒貶示天下之公故無取   傳十二年春諸侯城衛楚丘之郛懼狄難也   經十有三年春狄侵衛   經十有八年冬邢人狄人伐衛   傳十八年冬邢人狄人伐衛圍菟圃衛侯以國讓父兄子弟及朝衆曰苟能治之燬請從焉衆不可而後師于訾婁狄師還   經十有九年秋衛人伐邢   傳十九年秋衛人伐邢以報菟圃之役於是衛大旱卜有事於山川不吉甯莊子曰昔周饑克殷而年豐今邢方無道諸侯無伯天其或者欲使衛討邢乎從之師興而雨   傳二十年秋齊狄盟于邢為邢謀衛難也於是衛方病邢   經二十有一年春狄侵衛【無傳】   傳二十四年衛人將伐邢禮至曰不得其守國不可得也【禮至衛大夫守謂邢正卿國子】我請昆弟仕焉乃往得仕   經二十有五年春王正月丙午衛侯燬滅邢   夏四月癸酉衛侯燬卒秋葬衛文公 冬十有二月公㑹衛子莒慶盟于洮【平莒魯怨】   傳二十五年春衛人伐邢二禮從國子廵城掖以赴外殺之正月丙午衛侯燬滅邢同姓也故名禮至為銘曰余掖殺國子莫余敢止【惡其不知恥詐以滅同姓而反銘功於器】冬衛人平莒于我 十一月盟于洮脩衛文公之好且及莒平也【莒以元年酈之役怨魯衛文公將平之未及而卒成公追成父志】   成公【諡法立政安民曰成】   【名鄭文公子僖二十五年嗣立明年改元三年奔楚元咺立叔武既復晉人執之歸于京師元咺立公子瑕二年衛人殺之成公復位至宣九年卒前後在位及子瑕共三十五年】   僖公經二十有八年春晉侯伐衛公子買戍衛不卒戍刺之楚人救衛 夏四月衛侯出奔楚 五月癸丑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衛子【叔武】莒子盟於踐土六月衛侯鄭自楚復歸于衛衛元咺出奔晉 冬晉人執衛侯歸之于京師衛元咺自晉復歸于衛   傳二十八年春晉侯將伐曹假道于衛衛人弗許還自南河濟侵曹伐衛正月戊申取五鹿 二月晉侯齊侯盟于斂盂衛侯請盟晉人弗許衛侯欲與楚國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說于晉衛侯出居于襄牛【成公】公子買戍衛【衛楚之昏姻魯欲與楚故戍衛】楚人救衛不克公懼於晉殺子叢【公子買】以說焉謂楚人曰不卒戍也【詐告楚人言子叢不終戍事而歸故殺之】劉敞曰公懼於晉殺子叢以說焉然則魯公妄以罪惡誣殺買耳非買之實不戍也則春秋曷為遂從其誣辭直以不戍罪買哉疑買見機設權不卒戍事而公貪與楚歡遂以不卒戍罪買不復計其有權也按此經殺公子買畢楚人乃救衞而傳云楚人救衛不克公乃殺子叢與經相背詎可盡信哉   五月衛侯聞楚師敗【敗於城濮】懼出奔楚遂適陳【自襄牛出】使元咺奉叔武以受盟【奉使攝君事】或訴元咺於衛侯曰立叔武矣其子角從公公使殺之咺不廢命奉夷叔以入守黃成孫曰四月衛侯出奔楚衛侯鄭也其五月盟于踐土稱衛子蓋叔武也攝衛侯之位治而復之云爾謂之叔武則列於諸侯矣謂之衛侯則非叔武之志也凡諸侯立而未成君稱子曰衛子云者未成君也明叔武之立乎此攝而已矣   六月晉人復衛侯寗武子與衛人盟于宛濮曰天禍衛國君臣不協以及此憂也今天誘其衷使皆降心以相從也不有居者誰守社稷不有行者誰扞牧圉不協之故用昭乞盟于爾大神以誘天衷自今日以往既盟之後行者無保其力居者無懼其罪有渝此盟以相及也明神先君是糾是殛國人聞此盟也而後不貳衛侯先期入寗子先長牂守門以為使也與之乘而入公子歂犬華仲前驅叔武將沐聞君至喜捉髮走出前驅射而殺之公知其無罪也枕之股而哭之歂犬走出公使殺之元咺出奔晉【元咺以衛侯驅入殺叔武故至晉愬之】 冬㑹于温討不服也【討衛侯】衛侯與元咺訟【争殺叔武事】寗武子為輔鍼莊子為坐士榮為大士衞侯不勝【三子辭屈】殺士榮刖鍼莊子謂寗俞忠而免之執衛侯歸之于京師寘諸深室寗子職納槖饘焉 元咺歸于衛立公子瑕【公子適】   經三十年秋衛殺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衛侯鄭歸于衛   傳三十年夏晉侯使醫衍酖衛侯寗俞貨醫使薄其酖不死公為之請納玉於王與晉侯皆十瑴【雙玉曰瑴】王許之秋乃釋衛侯衛侯使賂周歂冶厪曰苟能納我吾使   爾為卿周冶殺元咺及子適子儀公入祀先君周冶既服將命周歂先入及門遇疾而死冶厪辭卿【見周歂死而懼】經三十有一年冬狄圍衛十有二月衛遷于帝丘傳三十一年冬狄圍衛衛遷于帝丘卜曰三百年衛成公夢康叔曰相奪予享【相夏啓之孫居帝丘】公命祀相寗武子不可曰鬼神非其族類不歆其祀杞鄫何事【杞鄫夏後】相之不享於此久矣非衛之罪也不可以間成王周公之命祀請改祀命   經三十有二年夏衛人侵狄 秋衛人及狄盟   傳三十二年夏衛人侵狄狄請平焉秋衛人及狄盟文公經元年夏四月晉侯伐衛衛人伐晉秋公孫敖㑹晉侯于戚   傳元年晉文公之季年諸侯朝晉衛成公不朝使孔達侵鄭伐綿訾及匡晉襄公既祥使告于諸侯而伐衛及南陽先且居胥臣伐衛 五月辛酉朔晉師圍戚六月戊戌取之獲孫昭子衛人使告於陳陳共公曰更伐之我辭之衛孔達帥師伐晉君子以為古古者越國而謀 秋晉侯疆戚田故公孫敖㑹之   傳二年夏六月盟于垂隴晉討衛故也陳侯為衛請成于晉執孔達以說   傳三年春衛侯如陳拜晉成也   經四年秋衛侯使寗俞來聘   傳四年春晉人歸孔達于衛以為衛之良也故免之夏衛侯如晉拜 秋衛寗武子來聘公與之宴為賦湛露及彤弓不辭又不答賦使行人私焉對曰臣以為肄業及之也昔諸侯朝正於王【朝而受政教】王宴樂之於是乎賦湛露則天子當陽諸侯用命也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敵猶當也愾恨怒也】王於是乎賜之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以覺【明也】報宴今陪臣來繼舊好君辱貺之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   傳八年春晉歸匡戚之田于衛自申至于虎牢之竟經十有三年冬衛侯㑹公于沓狄侵衛   宣公經七年春衛侯使孫良夫來盟   傳七年春衛孫桓子來盟始通且謀㑹晉也   經九年冬十月癸酉衛侯鄭卒【無傳】   穆公【諡法布徳執義曰穆】   【名速成公子宣九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成二年卒在位十一年】   宣公傳十二年冬晉原榖宋華椒衛孔達曹人同盟于清丘曰恤病討貳宋為盟故伐陳【陳貳於楚故】衛人救之孔達曰先君有約言焉若大國討我則死之【衛成公陳共公有舊好故孔達欲背晉盟救陳而以死謝晉】   傳十三年夏清丘之盟晉以衛之救陳也討焉使人弗去曰罪無所歸特加而師孔達曰苟利社稷請以我說【欲自殺以說晉】罪我之由我則為政而亢大國之討將以誰任【謂禦宋討陳也】我則死之   經十有四年春衛殺其大夫孔達   傳十四年春孔達縊而死衛人以說于晉而免【以殺告故免伐】遂告于諸侯曰寡君有不令之臣達搆我敝邑于大國既伏其罪矣敢告衛人以為成勞復室其子【以有平國之功故以女妻之】使復其位【襲父禄位】   成公經二年夏四月丙戌衛孫良夫帥師及齊師戰于新築衛師敗績 秋八月庚寅衞侯速卒【傳書九月歴九月五日經脫月】冬楚師鄭師侵衛   傳二年春衛侯使孫良夫石稷寗相向禽將侵齊與齊師遇【齊伐魯還相遇於衛地】石子欲還孫子曰不可以師伐人遇其師而還將謂君何若知不能則如無出今既遇矣不如戰也夏有【闕文失戰于新築事】石成子【石稷】曰師敗矣子不少須衆懼盡子喪師徒何以復命皆不對又曰子國卿也隕子辱矣子以衆退我此乃止且告車來甚衆【新築人救孫桓子故並告令軍中】齊師乃止次于鞫居新築人仲叔于奚救孫桓子桓子是以免既衛人賞之以邑【賞于奚】辭請曲縣繁纓以朝許之仲尼聞之曰惜也不如多與之邑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詳見禮樂書】孫桓子還於新築不入遂如晉乞師晉侯許之七百乗郤克將以救衛六月癸酉師陳于鞌齊師敗績 秋九月衛穆公卒晉三子自役弔焉【鞌之戰】哭於大門之外衛人逆之婦人哭於門内送亦如之遂常以葬【至葬行此禮】   春秋分記卷六十四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巷六十五     宋 程公說 撰衛世本第二   定公        獻公   殤公        獻公後   襄公        靈公   出公        莊公   公子起       出公後   定公【諡法純行不爽曰定】   【名臧穆公子成二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十四年卒在位十二年】   成公經三年春王正月辛亥葬衛穆公【無傳】   經六年春二月衛孫良夫帥師侵宋   傳六年春三月晉伯宗夏陽說衛孫良夫侵宋師于鍼衛人不保【不守備】說欲襲衛曰雖不可入多俘而歸有罪不及死伯宗曰不可衞唯信晉故師在其郊而不設備若襲之是棄信也雖多衛俘而晉無信何以求諸侯乃止師還衛人登陴經七年冬衛孫林父出奔晉   傳七年衛定公惡孫林父冬孫林父出奔晉衛侯如晉晉反戚焉【戚林父邑】   經十年春衛侯之弟黒背帥師侵鄭【晉命】   經十有四年夏衛孫林父自晉歸于衛冬十月庚寅衛侯臧卒   傳十四年春衛侯如晉晉侯強見孫林父焉【欲歸之】定公不可夏衛侯既歸晉侯使郤犫送孫林父而見之衛侯欲辭定姜曰不可是先君宗卿之嗣也大國又以為請不許將亡雖惡之不猶愈於亡乎君其忍之安民而宥宗卿不亦可乎衛侯見而復之【復林父位】秋九月衛侯有疾使孔成子甯恵子立敬姒【定公妾】之子衎以為太子 冬十月衛定公卒夫人姜氏既哭而息見太子之不哀也不内酌飲歎曰是夫也將不唯衛國之敗其必始於未亡人嗚呼天禍衛國也夫吾不獲鱄也使主社稷【鱄衎之母弟】大夫聞之無不聳懼孫文子自是不敢舎其重器於衛盡寘諸戚【文子邑】而甚善晉大夫【備亂起以為援】   獻公【諡法聰明睿智曰獻】   【名衎定公子成十四年嗣立明年改元十八年襄之十四年出奔齊】   成公經十有五年春王二月衛定公【無傳】   傳十六年夏四月衛侯伐鄭至于鳴雁為晉故也傳十七年春王正月鄭侵晉衛北宫括救晉侵鄭襄公經元年冬衛侯使公孫剽來聘   經七年秋季孫宿如衛 冬十月衛侯使孫林父來聘壬戌及孫林父盟   傳七年冬十月孫文子來聘公登亦登叔孫穆子相趨進曰諸侯之㑹寡君未嘗後衛君今吾子不後寡君寡君未知所過吾子其少安孫子無辭亦無悛容穆叔曰孫子必亡為臣而君過而不悛亡之本也詩曰退食自公委蛇委蛇謂從者也衡而委蛇必折【為十四年林父逐君起本】傳十年夏楚子囊伐宋衛侯救宋師于襄牛鄭皇耳【皇戍子】帥師侵衛孫文子卜追之獻兆於定姜姜氏問繇【兆辭】曰兆如山陵有夫出征而喪其雄姜氏曰征者喪雄禦冦之利也大夫圖之衛人追之孫蒯獲鄭皇耳于犬丘【蒯孫林父子】經十有四年夏四月巳未衛侯出奔齊 冬季孫宿㑹晉士匄宋華閲衛孫林父鄭公孫蠆莒人邾人于戚傳十四年夏衛獻公戒孫文子甯惠子食皆服而朝日旰不召而射鴻於囿二子從之不釋皮冠而與之言二子怒孫文子如戚孫蒯入使【文子之子】公飲之酒使大師歌巧言之卒章【巧言卒章彼何人斯居河之麋無拳無勇職為亂階戚衛河上邑以喻文子居河上為亂】大師辭師曹請為之初公有嬖妾使師曹誨之琴師曹鞭之公怒鞭師曹三百故師曹欲歌之以怒孫子以報公公使歌之遂誦之【恐孫蒯不解】蒯懼告文子文子曰君忌我矣弗先必死并帑【子也】於戚而入見蘧伯玉曰君之暴虐子所知也大懼社稷之傾覆將若之何對曰君制其國臣敢奸之雖奸之庸知愈乎【言逐君更立未知當差否】遂行從近關出公使子蟜子伯子皮與孫子盟于丘宫孫子皆殺之四月巳未子展奔齊公如鄄【衛地音絹】使子行於孫子孫子又殺之公出奔齊孫氏追之敗公徒于阿澤鄄人執之初尹公佗學射於庾公差庾公差學射於公孫丁二子【佗差】追公公孫丁御公【為公御】子魚【差】曰射為背師不射為戮射為禮乎射兩軥而還尹公佗曰子為師我則逺矣乃反之【反欲射丁】公孫丁授公轡而射之貫臂【貫佗臂】   藺敏修曰左氏所書之事與孟子異所聞異辭疑以傳疑可也左氏所取之義與孟子反不辭而闢之豈知師道之貴哉孟子曰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左氏曰子為師我則逺矣乃反之夫事其父以及其祖天下所共知也今曰吾知有父而已不知其他則孰不指為害恩義賊名教之人哉   子鮮從公及竟公使祝宗告亡且告無罪定姜曰【公適母】無神何告若有不可誣也有罪若何告無舎大臣而與小臣謀一罪也先君有冢卿以為師保而蔑之二罪也【謂不釋皮冠之比】余以巾櫛事先君而暴妾使余三罪也告亡而已無告無罪 公使厚成叔弔于衛曰寡君使瘠聞君不撫社稷而越在他竟若之何不弔以同盟之故使瘠敢私於執事曰有君不弔有臣不敏君不赦宥臣亦不帥職増淫發洩其若之何衛人使大叔儀對曰群臣不佞得罪於寡君寡君不以即刑而悼棄之以為君憂君不忘先君之好辱弔羣臣又重恤之敢拜君命之辱重拜大貺厚孫歸復命語臧武仲曰衛君其必歸乎有大叔儀以守有母弟鱄以出或撫其内或營其外能無歸乎 齊人以郲寄衛侯【齊所滅郲國】及其復也以郲糧歸【言其貪】右宰穀從而逃歸衛人將殺之【以其從君故】辭曰余不説初矣【言初從君非説之不獲已耳】余狐裘而羔袖【言一身盡善唯少有惡】乃赦之衛人立公孫剽【穆公孫】孫林父甯殖相之以聽命於諸侯衛人在郲臧紇如齊唁衛侯衛侯與之言虐退而告其人曰衛侯其不得入矣其言糞土也亡而不變何以復國子展子鮮聞之見臧紇與之言道臧孫説謂其人曰衛君必入夫二子者或輓之或推之欲無入得乎師曠【晉樂太師子野】侍於晉侯【悼公】晉侯曰衛人出其君不亦   甚乎對曰或者其君實甚良君將賞善而刑淫養民如子蓋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愛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匱神乏祀百姓絶望社稷無主將安用之弗去何為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為之貳使師保之勿使過度是故天子有公諸侯有卿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朋友庶人工商皁牧圉皆有親暱以相輔佐也善則賞之過則匡之患則救之失則革之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補察其政史為書瞽為詩工誦箴諌大夫規誨士傳言庶人謗商旅于市百工獻藝故夏書曰遒人以木鐸狥于路官師相規工執藝事以諌正月孟春於是乎有之諌失常也天之愛民甚矣豈其使一人肆於民上以從【音縱】其淫而棄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晉侯問衛故於中行獻子對曰不如因而定之衛有君矣【謂剽已立】伐之未可以得志而勤諸侯史佚有言曰因重而撫之仲虺有言曰亡者侮之亂者取之推亡固存國之道也君其定衛以待時乎 冬㑹于戚謀定衛也   殤公【諡法短折不成曰殤】   【名剽定公弟襄十四年文子等既逐獻公乃立剽明年改元至二十六年遇弑獻公復入在位十二年】   襄公經十有六年春三月公㑹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湨梁【殤公始㑹諸侯詳見晉】傳十七年夏衛石買孫蒯伐曹取重丘曹人愬于晉經十有八年夏晉人執衛行人石買   傳十八年夏晉人執衛行人石買于長子執孫蒯于純留為曹故也   經十有九年夏衛孫林父帥師伐齊   傳十九年冬衛石共子卒【買】悼子不哀【惡】孔成子曰是謂蹷其本必不有其宗【為二十八年石惡出奔傳】   傳二十年冬衛寗恵子疾召悼子【寗喜】曰吾得罪於君悔而無及也名藏在諸侯之䇿曰孫林父甯殖出其君君入則掩之【掩惡名】若能掩之則吾子也若不能猶有鬼神吾有餒而已不來食矣悼子許諾惠子遂卒   傳二十一年冬㑹于商任衛侯不敬叔向曰衛君必不免   經二十有五年秋八月衛侯入于夷儀【衛侯衎】   傳二十五年晉侯使魏舒宛役逆衛侯將使衛與之夷儀崔子止其帑以求五鹿【崔杼欲得衛之五鹿故留衛侯妻子於齊以質之】秋八月衛獻公入于夷儀 冬十二月衛獻公自夷儀使與甯喜言【求復國】甯喜許之大叔文子聞之曰嗚呼詩所謂我躬不説皇恤我後者甯子可謂不恤其後矣將可乎哉殆必不可君子之行思其終也思其後也書曰慎始而敬終終以不困詩曰夙夜匪解以事一人今甯子視君不如奕棋其何以免乎奕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九世之卿族一舉而滅之可哀也哉【甯氏出自衛武公及喜九世】   經二十有六年春王二月辛夘衛甯喜弑其君剽衛孫林父入于戚以叛甲午衛侯衎復歸于衛夏公㑹晉人鄭良霄宋人曹人于澶淵 秋晉人執衛甯喜   傳二十六年春衛獻公使子鮮為復【使為已求反國為于僞切】辭敬姒強命之【敬姒獻公及子鮮之母】對曰君無信臣懼不免敬姒曰雖然以吾故也許諾初獻公使與甯喜言【言復國】甯喜曰必子鮮在不然必敗【子鮮賢國人信之】故公使子鮮子鮮不獲命於敬姒以公命與甯喜言曰苟反政由甯氏祭則寡人甯喜告蘧伯玉伯玉曰瑗不得聞君之出敢聞其入【十四年孫氏逐獻公瑗從近闗出】遂行從近關出告右宰穀右宰榖曰不可獲罪於兩君【前出獻公今殺剽】天下誰畜之悼子曰吾受命於先人不可以貳【甯喜受命在二十年】穀曰我請使焉而觀之遂見公於夷儀反曰君淹恤在外十二年矣而無憂色亦無寛言猶夫人也若不已死無日矣悼子曰子鮮在右宰穀曰子鮮在何益多而能亡於我何為【言子鮮為義多不過亡出】悼子曰雖然弗可以已孫文子在戚孫嘉聘於齊孫襄居守【二子孫文子子】二月庚寅甯喜右宰穀伐孫氏不克伯國傷【孫襄】甯子出舎於郊【欲奔】伯國死孫氏夜哭國人召甯子甯子復攻孫氏克之辛夘殺子叔【衛剽】及大子角書曰甯喜弑其君剽言罪之在甯氏也孫林父以戚如晉【以邑屬晉】書曰入于戚以叛罪孫氏也臣之禄君實有之義則進否則奉身而退専禄以周旋戮也甲午衛侯入書曰復歸國納之也大夫逆於竟者執其手而與之言道逆者自車揖之逆於門者頷之而已【頷揺其頭言衎驕心易生】公至使讓大叔文子曰寡人淹恤在外二三子皆使寡人朝夕聞衛國之言吾子獨不在寡人古人有言曰非所怨勿怨寡人怨矣對曰臣知罪矣臣不佞不能負羈絏以從扞牧圉臣之罪一也有出者有居者臣不能貳通外内之言以事君臣之罪二也有二罪敢忘其死乃行從近關出公使止之   檀弓下曰衛獻公出奔反於衛及郊將班邑於從者而后入栁莊曰如皆守社稷則孰執羈靮而從如皆從則孰守社稷君反其國而有私也毋乃不可乎弗果班   衛人侵戚東鄙【林父叛故】孫氏愬于晉晉戍茅氏【戚東鄙】殖綽【齊人奔衛】伐茅氏殺晉戍三百人孫蒯追之弗敢擊文子曰厲之不如【厲惡鬼】遂從衛師敗之圉雍鉏獲殖綽復愬于晉晉人為孫氏故召諸侯將以討衛也 六月公㑹晉趙武宋向戍鄭良霄曹人于澶淵以討衛疆戚田取衛西鄙懿氏六十以與孫氏於是衛侯㑹之晉人執甯喜北宫遺使女齊以先歸【討其弑君伐孫氏】衛侯如晉晉人執而囚之於士弱氏【晉主獄大夫】秋齊侯鄭伯為衛侯故如晉晉侯兼享之國子使晏平仲私於叔向曰晉為盟主今為臣執君若之何【謂晉為林父執衛侯】叔向告趙文子文子以告晉侯晉侯言衛侯之罪使叔向告二君【言殺晉戍三百人不以林父故】國子賦轡之柔矣【逸詩】子展賦將仲子兮【言衛侯雖有罪而人謂晉為臣執君】晉侯乃許歸衛侯 冬十二月衛人歸衛姬于晉乃釋衛侯   獻公後   【前在位十八年在外十二年復歸三年襄二十九年卒前後共在位二十一年】   襄公經二十有七年夏衛殺其大夫甯喜衛侯之弟鱄出奔晉   傳二十七年春衛甯喜専公患之公孫免餘請殺之公曰微甯子不及此吾與之言矣事未可知祇成惡名止也對曰臣殺之君勿與【音預】知乃與公孫無地公孫臣謀使攻甯氏弗克皆死公曰臣也無罪父子死余矣【獻公出時公孫臣之父為孫氏所殺】夏免餘復攻甯氏殺甯喜及右宰穀尸諸朝石惡將㑹宋之盟受命而出衣其尸枕之股而哭之欲斂以亡懼不免且曰受命矣乃行【為明年石惡奔傳】子鮮曰逐我者出【謂孫林父】納我者死【謂甯喜】賞罰無章何以沮勸君失其信而國無刑不亦難乎且鱄實使之遂出奔晉公使止之不可及河又使止之止使者而盟於河託於木門不鄉衛國而坐木門大夫勸之仕不可曰仕而廢其事罪也從之昭吾所以出也將誰愬乎吾不可以立於人之朝矣終身不仕公喪之如稅服終身公與免餘邑六十辭曰唯卿備百邑臣六十矣下有上祿亂也臣不敢聞且甯子唯多邑故死臣懼死之速及也公固與之受其半以為少師公使為卿辭曰大叔儀不貳能賛大事君其命之乃使文子為卿   經二十有八年夏衛石惡出奔晉   傳二十八年夏衛人討甯氏之黨故石惡出奔晉衛人立其從子圃以守石氏之祀禮也   經二十有九年夏五月庚午衛侯衎卒 秋九月衛獻公【無傳】   傳二十九年夏六月吳季札適衛説蘧瑗史狗史鰌【音秋】公子荆公叔發公子朝曰衛多君子未有患也自衛如晉將宿於戚聞鍾聲焉曰異哉吾聞之也辯而不徳必加於戮夫子獲罪於君以在此懼猶不足而又何樂夫子之在此也猶燕之巢于幕上君又在殯而可以樂乎【獻公卒未】遂去之文子聞之終身不聽琴瑟【聞義能改】   襄公【諡法辟土有徳曰襄】   【名惡獻公子襄二十九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昭七年卒在位九年】   襄公傳三十一年冬十二月北宫文子相衛襄公以如楚宋之盟故也   昭公傳二年春晉韓宣子自齊聘於衛衛侯享之北宫文子賦淇澳【言宣子有武公之徳】宣子賦木瓜【欲厚報以為好】   經七年秋八月戊辰衛侯惡卒 冬十有二月癸亥衛襄公   傳七年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晉士文伯曰其大咎其衛君乎【詳見晉】 秋八月衛襄公卒晉大夫言於范獻子曰衛事晉為睦晉不禮焉庇其賊人而取其地【納孫林父戚地】故諸侯貳詩曰䳭鴒在原兄弟急難又曰死喪之威兄弟孔懷兄弟之不睦於是乎不弔况逺人誰敢歸之今又不禮於衛之嗣【新君】衛必叛我是絶諸侯也獻子以告韓宣子宣子説使獻子如衛弔且反戚田 衛齊惡告喪于周且請命王使成簡公如衛弔且追命襄公曰叔父陟恪在我先王之左右以佐事上帝余敢忘髙圉亞圉【二圉周之先為殷諸侯亦受殷王追命者】衛襄公夫人姜氏無子嬖人婤【音周】姶【烏合切】生孟縶孔成子【烝鉏】夢康叔謂已立元【孟縶弟夢時元未生】余使羈之孫圉與史苟相之【羈烝鉏子苟史朝子】史朝亦夢康叔謂已余將命而子苟與孔烝鉏之曾孫圉相元史朝見成子告之夢夢協晉韓宣子為政聘于諸侯之嵗【在二年】婤姶生子名之曰元孟縶之足不良弱行【跛也】孔成子以周易筮之曰元尚享衛國主其社稷遇屯【震下坎上】又曰余尚立縶尚克嘉之遇屯之比【坤下坎上屯初九爻變】以示史朝史朝曰元亨又何疑焉【周易曰屯元亨】成子曰非長之謂乎【謂年長非謂元名】對曰康叔名之可謂長矣孟非人也將不列於宗不可謂長且其繇曰利建侯嗣吉何建建非嗣也【嗣子有常位故無所卜又無所建】二卦皆云【再得屯卦皆有建侯之文】子其建之康叔命之二卦告之筮襲於夢武王所用也弗從何為【太誓曰朕夢協朕卜襲於休祥】弱足者居侯主社稷臨祭祀奉民人事鬼神從㑹朝又焉得居各以所利不亦可乎故孔成子立靈公 十二月癸亥衛襄公   靈公【諡法亂而不損曰靈】   【名元襄公子昭十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哀二年卒在位四十二年】   昭公傳十二年夏衛侯如晉朝嗣君也【晉昭新立】   經十有八年夏五月壬午宋衛陳鄭災【傳見鄭】   經二十年秋盜殺衛侯之兄縶   傳二十年衛公孟縶【靈公兄】狎齊豹【惡之子為司宼】奪之司冦與鄄【豹邑】有役則反之無則取之公孟惡北宫喜【貞子】褚師圃欲去之公子朝通于襄夫人宣姜【靈公適母】懼而欲作亂故齊豹北宫喜褚師圃公子朝作亂 初齊豹見【薦達也賢遍切】宗魯於公孟為驂乘焉【為公孟驂乘】將作亂而謂之曰公孟之不善子所知也勿與乘吾將殺之對曰吾由子事公孟子假吾名焉故不吾逺也雖其不善吾亦知之抑以利故不能去是吾過也今聞難而逃是僣子也【使子言不信】子行事乎吾將死之以周事子而歸死於公孟其可也丙辰衛侯【靈公】在平夀公孟有事於蓋獲之門外【有事祭也】齊子氏帷於門外而伏甲焉【齊豹之家】使祝鼃【烏媧切】寘戈於車薪以當門使一乘從公孟以出【亦如前車寘戈於薪尋其後】使華齊御公孟宗魯驂乘及閎中齊氏用戈擊公孟宗魯以背蔽之斷肱以中公孟之肩皆殺之公聞亂乘驅自閲門入慶比御公公南楚驂乘使華寅乘貳車及公宫鴻駵魋駟乘于公公載寶以出褚師子申遇公于馬路之衢遂從【才用切下注同】過齊氏使華寅肉袒執盖以當其闕齊氏射公中南楚之背公遂出寅閉郭門踰而從公【踰郭出】公如死鳥析【星厯切】朱鉏宵從竇出徒行從公齊侯使公孫青【子石】聘于衛既出聞衛亂使請所聘公【齊景公】曰猶在竟内則衛君也乃將事焉遂從諸死鳥請將事辭曰亡人不佞失守社稷越在草莽吾子無所辱君命賔曰寡君命下臣於朝曰阿下執事【阿比也命已使比衛臣下】臣不敢貳主人曰君若惠顧先君之好照臨敝邑鎮撫其社稷則有宗祧在乃止衛侯固請見之【欲與青相見】不獲命以其良馬見為未致使故也衛侯以為乘馬【喜其敬已故貴其物】賔將掫【行夜側尤切又祖侯切】主人辭曰亡人之憂不可以及吾子草莽之中不足以辱從者敢辭賔曰寡君之下臣君之牧圉也若不獲扞外役是不有寡君也臣懼不免於戾請以除死親執鐸終夕與於燎【設火燎以備守】齊氏之宰渠子召北宫子【北宫喜也】北宫氏之宰不與聞謀殺渠子遂伐齊氏滅之丁已晦公入與北宫喜盟于彭水之上【喜本與齊氏同謀故公先與喜盟】秋七月戊午朔遂盟國人八月辛亥公子朝褚師圃子玉霄子髙魴出奔晉【皆齊氏黨】閠月戊辰殺宣姜【與公子朝通謀故】衛侯賜北宫喜諡曰貞子【滅齊氏故】賜析朱鉏諡曰成子【宵從公故】而以齊氏之墓予之【皆未死而賜諡及墓田故傳終言之】衛侯告寧于齊且言子石【言其有禮】齊侯將飲酒徧賜大夫曰二三子之教也【喜青敬衛侯】苑何忌辭曰與於青之賞必及於其罰在康誥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况在羣臣臣敢貪君賜以干先王琴張【名牢字子開】聞宗魯死將往弔之仲尼曰齊豹之盜而孟縶之賊女何弔焉【言齊豹所以為盜孟縶所以見賊皆由宗魯】君子不食姦【知公孟不善而受其禄是食姦】不受亂【許豹行事是受亂】不為利疚於回不以回待人不盖不義【以周事豹是盖不義】不犯非禮【以二心事縶是非禮】   定公傳四年春三月劉文公合諸侯於召陵將㑹衛子行敬子言於靈公曰㑹同難嘖有煩言莫之治也【嘖至也音責】其使祝佗從【子魚】公曰善乃使子魚子魚辭曰臣展四體以率舊職猶懼不給而煩刑書若又共二【共二職音恭】徼大罪也且夫祝社稷之常也社稷不動祝不出竟官之制也君以軍行祓社釁鼓祝奉以従於是乎出竟若嘉好之事君行師從卿行旅從臣無事焉公曰行也及臯鼬【將盟】將長蔡於衛【欲令蔡先衛歃】衛侯使祝佗私於萇曰聞諸道路不知信否若聞蔡將先衛信乎萇曰信蔡叔康叔之兄也先衛不亦可乎子魚曰以先王觀之則尚徳也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選建明徳以蕃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於周為睦分魯公以大輅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大弓名】殷民六族條氏徐氏蕭氏索氏長勺氏尾勺氏使帥其宗氏輯其分族將其類醜以法則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職事于魯以昭周公之明徳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備物典䇿官司彞器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於少皥之虚【曲阜】分康叔【衛之祖】以大輅少帛【雜帛】綪茷【大赤取染草名也綪七見切】旃旌大吕【鐘名】商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饑氏終葵氏封畛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竟取於有閻之土以共王職取於相土之東都以㑹王之東蒐聃季授土【周公弟司空】陶叔授民命以康誥而封於殷虚皆啓以商政疆以周索分唐叔【晉祖】以大輅宻須之鼓闕鞏【甲名】姑洗【鐘名】懷姓九宗職官五正命以唐誥而封於夏虚啟以夏政疆以戎索三者皆叔也而有令徳故昭之以分物不然文武成康之伯猶多而不獲是分也唯不尚年也管蔡啟商惎間王室【惎毒音忌】王於是乎殺管叔而蔡蔡叔【蔡蔡上素達及下如字】以車七乘徒七十人其子蔡仲改行帥徳周公舉之以為已卿士見諸王而命之以蔡其命書云王曰胡無若爾考之違王命也若之何其使蔡先衛也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為太宰康叔為司寇聃季為司空五叔無官豈尚年哉【管叔鮮蔡叔度成叔武霍叔處毛叔聃】曹文之昭也【文王子】晉武之穆也【武王子】曹為伯甸非尚年也【以伯爵居甸服言小】今將尚之是反先王也晉文公為踐土之盟衛成公不在夷叔其母弟也猶先蔡其載書云王若曰晉重【文公】魯申【僖公】衛武【叔武】蔡申午【莊侯】鄭捷【文公】齊潘【昭公】宋王臣【成公】莒期【兹丕公】藏在周府可覆視也吾子欲復文武之略而不正其徳將如之何萇説告劉子與范獻子謀之乃長衛侯於盟經七年秋齊侯【景公】鄭伯【獻公】盟于鹹齊人執衛行人北宫結以侵衛齊侯衛侯盟于沙   傳七年秋齊侯鄭伯盟于鹹徴㑹于衛衛侯欲叛晉諸大夫不可使北宫結如齊而私於齊侯曰執結以侵我齊侯從之乃盟于【即沙】   經八年秋七月晉士鞅帥師侵鄭遂侵衛 九月季孫斯仲孫何忌帥師侵衛 冬衛侯鄭伯盟于曲濮傳八年夏晉師將盟衛侯于鄟澤【自㑹魯于瓦還就衛盟】趙簡子曰羣臣誰敢盟衛君者【前年衛叛晉屬齊簡子意欲摧辱之】涉佗成何曰我能盟之衛人請執牛耳【尊者涖牛耳】成何曰衛吾温原也焉得視諸侯將歃渉佗捘衛侯之手及捥衛侯怒王孫賈趨進曰盟以信禮也有如衛君其敢不唯禮是事而受此盟也衛侯欲叛晉而患諸大夫王孫賈使次于郊大夫問故公以晉詬語之且曰寡人辱社稷其改卜嗣寡人從焉【使改卜他公子以嗣先君】大夫曰是衛之禍豈君之過也公曰又有患焉謂寡人必以而子與大夫之子為質大夫曰苟有益也公子則往羣臣之子敢不皆負羈絏以從將行王孫賈曰苟衛國有難工商未嘗不為患使皆行而後可【欲以激怒國人】公以告大夫乃皆將行之行有日公朝國人使賈問焉曰若衛叛晉晉五伐我病何如矣皆曰五伐我猶可以能戰賈曰然則如叛之病而後質焉何遲之有乃叛晉晉人請改盟弗許 秋晉士鞅侵鄭遂侵衛 九月師侵衛晉故也【魯為晉討衛】   經九年秋齊侯衛侯次于五氏   傳九年秋齊侯伐晉夷儀【為衛討晉】衛侯將如五氏卜過之焦【兆不成】衛侯曰可也衛車當其半寡人當其半敵矣齊侯致禚媚杏於衛【三邑皆齊西界詳見齊】   經十年夏晉趙鞅帥師圍衛 冬齊侯衛侯鄭游速㑹于安甫【無傳】   傳十年夏晉趙鞅圍衛報夷儀也 初衛侯伐邯鄲午【晉大夫】於寒氏城其西北而守之宵熸及晉圍衛午以徒七十人門於衛西門殺人於門中曰請報寒氏之役涉佗曰夫子則勇矣然我往必不敢啓門亦以徒七十人旦門焉步左右皆至而立如植日中不啓門乃退反役晉人討衛之叛故曰由涉佗成何【捘衛侯手】於是執涉佗以求成於衛衛人不許晉人遂殺涉佗成何奔燕君子曰此之謂棄禮必不鈞【言必見殺不得與人等】詩曰人而無禮胡不遄死涉佗亦遄矣哉   經十有二年夏衛公孟彄帥師伐曹   傳十二年夏衛公孟彄伐曹克郊還滑羅殿未出不退於列【未出曹竟】其御曰殿而在列其為無勇乎羅曰與其素厲寧為無勇【素空也厲猛也言伐小國何在空猛】   經十有三年夏衛公孟彄帥師伐曹【無傳】   傳十三年 初衛公叔文子朝而請享靈公【欲令公臨其家】退見史鰌而告之史鰌曰子必禍矣子富而君貪罪其及子乎文子曰然吾不先告子是吾罪也君既許我矣其若之何史鰌曰無害子臣可以免【言執臣禮】富而能臣必免於難上下同之戍也驕其亡乎【文子之子】富而不驕者鮮吾唯子之見驕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戍必與焉及文子卒衛侯始惡於公叔戍以其富也公叔戍又將去夫人之黨【靈公夫人南子黨宋朝之徒】夫人愬之曰戍將為亂   檀弓下曰公叔文子卒其子戍請諡於君曰日月有時將矣請所以易其名者君曰昔者衛國凶饑夫子為粥與國之餓者是不亦惠乎昔者衛國有難夫子以其死衛寡人不亦貞乎【難謂魯昭公二十年盜殺衛侯之兄縶也時齊豹作亂公如死鳥】夫子聽衛國之政脩其班制以與四隣交衛國之社稷不辱不亦文乎故謂夫子貞惠文子【後不言貞惠者文足以兼之】   經十有四年春衛公叔戍來奔衛趙陽出奔宋 夏衛北宫結來奔 秋衛世子蒯聵出奔宋衛公孟彄出奔鄭   傳十四年春衛侯逐公叔戍與其黨故趙陽奔宋戍來奔夏衛北宫結來奔公叔戍之故也 秋衛侯【靈公】為夫人南子召宋朝【宋公子舊通于南子】㑹于洮太子蒯聵獻孟于齊過宋野【盂邑名就會獻之】野人歌之曰既定爾婁豬盍歸吾艾豭【婁豬求子豬以喻南子艾豭喻宋朝艾老也】太子羞之謂戲【許宜切】陽速曰從我而朝少君少君見我我顧乃殺之速曰諾乃朝夫人夫人見太子太子三顧速不進夫人見其色啼而走【見太子色變】曰蒯聵將殺余公執其手以登臺太子奔宋盡逐其黨故公孟彄出奔鄭自鄭奔齊太子告人曰戲陽速禍余戲陽速告人曰太子則禍余太子無道使余殺其母余不許將戕於余若殺夫人將以余説余是故許而弗為以紓余死諺曰民保於信吾以信義也   劉敞曰左氏敘蒯聵事曰蒯聵欲殺夫人夫人啼而走公執其手以登臺太子出奔宋予謂蒯聵雖不善謀安有此事哉且殺夫人蒯聵獨得全乎彼所羞者以夫人名惡也如殺其母為惡愈大反不知可羞乎蓋蒯聵聞野人之歌其心慙焉則以謂夫人夫人惡其斥已淫則啼而走言太子將殺余以誣之靈公惑於南子所言必聽從故外則召宋朝内則逐公叔戍趙陽彼不恥召宋朝固亦不難逐蒯聵矣此其真也又蒯聵出乃奔宋宋南子家也蒯聵負殺南子之名而走又入其家使真有其事者敢乎哉此亦一證也   哀公經二年夏四月丙子衛侯元卒晉趙鞅帥師納衛世子蒯聵于戚 冬十月葬衛靈公【無傳七月而葬緩】   傳二年初衛侯遊于郊子南僕【靈公子郢】公曰余無子將立女不對他日又謂之對曰郢不足以辱社稷君其改圖君夫人在堂三揖在下君命祇辱夏衛靈公卒夫人曰命公子郢為太子君命也對曰郢異於他子且君沒於吾手若有之郢必聞之【言當以臨沒為正】且亡人之子輒在【蒯聵之子出公】乃立輒 六月乙酉晉趙鞅納衛太子于戚宵迷陽虎曰右河而南必至焉使太子絻【始發䘮之服】八人衰絰偽自衛逆者【欲為衛人逆故衰絰】告於門哭而入遂居之胡安國曰世子不言納位其所固有國其所宜君謂之儲副則無所事乎納矣今趙鞅帥師以蒯聵復國而書納者見蒯聵無道為國人之所不受也國人不受而稱世子者罪衛人之拒之也所以然者縁蒯聵出奔靈公未嘗有命廢之而立他子及靈公卒大臣又未嘗謀於國人數蒯聵之罪選公子之賢者以主其國乃從輒之所欲而君之以子拒父此其所以稱世子也人莫不愛其親而志於殺莫不敬其父而忘其䘮莫不慈其子欲其子之富且貴也而奪其位蒯聵之於天理逆矣何疑於廢黜然父雖不父子不可以不子輒乃據國而與之爭可乎故特係納衛世子蒯聵于戚於趙鞅帥師之下而鞅不知義靈公與衛國大臣不能早正國家之本以致禍亂其罪皆見矣   出公【沈約諡法出字有諡人無諡法】   【名輒靈公孫太子蒯聵子哀二年嗣立明年改元十二年哀之十四年獲麟經終明年孔悝納蒯聵出公奔魯】   哀公經三年春齊國夏衛石曼姑帥師圍戚   傳三年春齊衛圍戚求援于中山   經五年夏晉趙鞅帥師伐衛【傳見晉】   經七年春晉魏曼多帥師侵衛   傳七年春晉師侵衛衛不服也【五年伐衛至今不服】   經十年夏五月衛公孟彄自齊歸于衛【無傳】   經十有一年冬衛世叔齊出奔宋   傳十一年冬衛太叔疾出奔宋【即齊】初疾娶于宋子朝【宋人在衛為大夫】其娣嬖子朝出【出奔】孔文子使疾出其妻而妻之疾使侍人誘其初妻之娣寘於犂而為之一宫如二妻文子怒欲攻之仲尼止之遂奪其妻或滛于外州外州人奪之軒以獻【以獻於君】恥是二者故出衛人立遺【疾弟】使室孔姞【孔文子女疾妻】疾臣向魋【為宋向魋臣】納美珠焉與之城鉏宋公求珠魋不與由是得罪及桓氏出【在十四年】城鉏人攻太叔疾衛莊公復之使處巢死焉殯於鄖葬於少褅【言其失所】初晉悼公子憗亡在衛使其女僕而田太叔懿子止   而飲之酒遂聘之生悼子悼子即位故夏戊為大夫【悼子之甥】悼子亡衛人剪夏戊【剪削爵邑】   經十有二年秋公㑹衛侯宋皇瑗于鄖   傳十二年吴徴㑹于衛 初衛人殺吳行人且【子餘切】姚而懼謀於行人子羽子羽曰吳方無道無乃辱吾君不如止也子木曰吳方無道國無道必棄疾於人吳雖無道猶足以患衛往也長木之斃無不摽也國狗之瘈無不噬也而况大國乎 秋衛侯㑹吳于鄖公及衛侯宋皇瑗盟而卒辭吳盟吳人藩衛侯之舎子服景伯謂子貢曰夫諸侯之㑹事既畢矣侯伯致禮地主歸餼以相辭也今吳不行禮於衛而藩其君舎以難之【難乃旦切】子盍見太宰乃請束錦以行【以賂吴】語及衛故太宰嚭曰寡君願事衛君衛君之來也緩寡君懼故將止之子貢曰衛君之來必謀於其衆其衆或欲或否是以緩來其欲來者子之黨也其不欲來者子之讎也若執衛君是墮【音隳下同】黨而崇讎也夫墮子者得其志矣且合諸侯而執衛君誰敢不懼墮黨崇讎而懼諸侯或者難以霸乎太宰嚭説乃舎衛侯衛侯歸效夷言【效吳言】子之【公孫彌牟】尚幼曰君必不免其死於夷乎執焉而又說其言從之固矣【出公輒後卒死於越】   經十有三年夏晉魏曼多帥師侵衛【無傳】   傳十五年衛孔圉【文子】取太子蒯聵之姊【伯姬】生悝【苦回反】孔氏之豎渾良夫長而美孔文子卒通於内【通伯姬】太子在戚孔姬使之焉【使良夫詣太子】太子與之言曰苟使我入獲國服冕乘軒三死無與與之盟為請於伯姬【良夫為太子請】閏月良夫與太子入舎於孔氏之外圃昏二人䝉衣而乘【太子良夫】寺人羅御如孔氏孔氏之老欒寧問之稱姻妾以告遂入適伯姬氏既食孔伯姬杖戈而先太子與五人介輿豭従之迫孔悝於厠強盟之【刼悝欲令逐輒】遂刼以登臺欒寧將飲酒炙未熟聞亂使告季子【子路】召獲【衛大夫】駕乘車【言不欲戰】行爵食炙奉衛侯輒來奔季子將入遇子羔將出【衛大夫髙柴】曰門已閉矣季子曰吾姑至焉子羔曰弗及不踐其難季子曰食焉不辟其難【食孔氏祿】子羔遂出子路入及門公孫敢門焉【守門】曰無入為也季子曰是公孫也求利焉而逃其難由不然利其祿必救其患有使者出乃入曰太子焉用孔悝雖殺之必或繼之【言已必繼孔悝為難攻太子】且曰太子無勇若燔臺半必舎孔叔太子聞之懼下石乞盂黶敵子路【蒯聵黨】以戈擊之斷纓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結纓而死孔子聞衛亂曰柴也其來由也死矣孔悝立莊公【蒯聵】莊公害故政欲盡去之【故政輒之臣】先謂司徒瞞成曰寡君離病於外久矣子請亦嘗之歸告褚師比欲與之伐公不果   莊公【諡法勝敵克亂曰莊】   【名蒯聵靈公太子出公父定十四年出奔哀二年靈公卒衛立出公十五年莊公因孔悝入立明年改元至十七年晉出之立般師莊公被弑在位二年】   哀公傳十六年春瞞成褚師比出奔宋【欲伐莊公不果而奔】衛侯使鄢武子告于周曰蒯聵得罪于君父君母逋竄于晉晉以王室之故不棄兄弟寘諸河上天誘其衷獲嗣守封焉使下臣敢告執事王使單平公對曰以嘉命來告余一人往謂叔父余嘉乃成世復爾祿次敬之哉方天之休弗敬弗休悔其可追 夏六月衛侯飲孔悝酒於平陽重酬之大夫皆有納焉【財賄】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夜遣者慙負孔悝不欲令人見】載伯姬於平陽而行【載其母而俱去】及西門使貳車反祏【音石】於西圃【使副車還取廟主】子伯季子初為孔氏臣新登于公【外為大夫】請追之遇載祏者殺而乘其車許公為返祏【孔悝怪載祏者不來使公為逆之】遇之曰與不仁人爭明無不勝必使先射射三發皆逺許為許為射之殪【子伯不仁所以死】或以其車從得祏於橐申孔悝出奔宋 衛侯占夢嬖人【以能占夢見愛】求酒於太叔僖子【太叔遺】不得與卜人比而告公曰君有大臣在西南隅弗去懼害【託占卜夢而言】乃逐太叔遺遺奔晉 衛侯謂渾良夫曰吾繼先君而不得其器若之何【國之寳器輒皆將去】良夫代執火者而言【將密謀屏左右】曰疾與亡君皆君之子也召之而擇材焉可也【召輒】若不材器可得也【輒若不材可廢其身因得其器】豎告太子太子使五人輿豭從已刼公而強盟之【盟求必立已】且請殺良夫公曰其盟免三死【盟在十五年】曰請三之後有罪殺之公曰諾哉   傳十七年春衛侯為虎幄於籍圃成求令名者而與之始食焉太子請使良夫【以良夫應為令名】良夫乘衷甸兩牡【卿車】紫衣狐裘至袒裘不釋劒而食【食而熱故偏袒不敬】太子使牽以退數之以三罪而殺之【三罪紫衣袒裘帶劒】晉趙鞅使告于衛曰君之在晉也志父為主請君若太子來以免志父不然寡君其曰志父之為也衛侯辭以難太子又使椓之【椓訢父欲速得其處】夏六月趙鞅圍衛齊國觀【書之子】陳瓘救衛【詳見晉】衛侯夢于北宫見人登昆吾之觀被髪北面而譟曰登此昆吾之虚綿綿生之瓜【良夫言已以小成大若之生謂使衛侯得國】余為渾良夫叫天無辜【本盟當免三死而并數一時之事為三罪殺之故自謂無辜】公親筮之胥彌赦占之曰不害與之邑寘之而逃奔宋【言衛侯無道卜人不敢以實懼難而逃】衛侯貞卜其繇曰如魚竀尾【竀赤也魚勞則尾赤】衡流而方羊裔焉【不能自安裔水邊言衛侯將若此魚也】大國滅之將亡闔門塞竇乃自後踰【此晉繇辭】冬十月晉復伐衛入其郛將入城簡子曰止叔向有言曰怙亂滅國者無後衛人出莊公而與晉平晉立襄公之孫般師而還 十一月衛侯自鄄入般師出【辟蒯聵】初公登城以望見戎州問之以告公曰我姬姓也何戎之有焉翦之【削壞邑聚】公使匠乆【乆不休息】公欲逐石圃未及而難作辛已石圃因匠氏攻公公闔門而請弗許踰于此方而隊折股【終如卜言乃自後踰】戎州人攻之太子疾公子青【疾弟】踰從公戎州人殺之公入于戎州已氏初公自城上見已氏之妻髮美使髠之以為吕姜髢【莊公夫人髢大計切】既入焉而示之璧曰活我吾與女璧已氏曰殺女璧其焉往遂殺之而取其璧衛人復公孫般師而立之 十二月齊人伐衛衛人請平立公子起【靈公子】執般師以歸舎諸潞【齊邑】   公子起   【靈公子哀十七年齊執般師以歸而立之明年改元石圃逐之奔齊出公自齊復歸在位一年】   哀公傳十八年夏衛石圃逐其君起起奔齊【齊所立故】衛侯輒自齊復歸逐石圃而復石魋與太叔遺【皆蒯聵所逐】   出公後   【前在位十三年在外三年復入七年奔宋前後共在位二十年哀二十六年卒于越】   哀公傳二十五年夏五月庚辰衛侯【輒】出奔宋衛侯為靈臺于籍圃與諸大夫飲酒焉褚師聲子韤而登席【古者見君解韈】公怒辭曰臣有疾異於人若見之君將䐨之【許角切嘔吐也】是以不敢公愈怒大夫辭之不可褚師出公㦸其手曰必㫁而足聞之褚師與司寇亥乗曰今日幸而後亡公之入也奪南氏邑【子南之子公孫彌牟】而奪司寇亥政公使侍人納公文懿子【公文要】之車于池 初衛人剪夏丁氏【十一年】以其帑賜彭封彌子彌子飲公酒納夏戊之女嬖以為夫人其弟期【夏戊子】太叔疾之從孫甥也【姊妹之孫】少畜於公以為司徒夫人寵衰期得罪公使三匠乆公使優狡盟拳彌【優狡俳優拳彌衛大夫使俳優盟之欲恥辱也】而甚近信之故褚師比【韈登席者】公孫彌牟【䘮邑者】公文要【失車者】司寇亥【奪政者】司徒期因三匠與拳彌以作亂皆執利兵無者執斤使拳彌入于公宫【近信之故得入】而自太子疾之宫譟以攻公鄄子士請禦之彌援其手曰子則勇矣將若君何不見先君乎君何所不逞欲【蒯聵亂不速奔為戎州所殺欲令早去】且君嘗在外矣豈必不反當今不可衆怒難犯休而易間也乃出將適蒲【近晉邑】彌曰晉無信不可將適鄄【齊晉界上邑彌詐不知謀故公信之】彌曰齊晉争我不可將適冷【近魯邑】彌曰魯不足與請適城鉏【近宋邑】以鉤越越有君乃適城鉏彌曰衛盜不可知也請速自我始乃載寶以歸【言君以寳自隨將致衛盜請速行已為先發而同載寳歸衛】公為支離之卒【陳名】因祝史揮以侵衛衛人病之懿子知之【知揮為内間】見子之【公孫彌牟之子】請逐揮文子曰無罪懿子曰彼好專利而妄夫見君之入也將先道焉【若見君有入勢必道助之】若逐之必出於南門而適君所夫越新得諸侯將必請師焉揮在朝使吏遣諸其室揮出信弗内五日乃館諸外里【公所在】遂有寵使如越請師   傳二十六年夏五月叔孫舒帥師㑹越臯如后庸宋樂茷納衛侯文子欲納之懿子曰君愎而虐少待之必毒於民乃睦於子矣【民睦】師侵外州大獲【越納輒之師】出禦之大敗【衛師敗】掘褚師定子【褚師比父】之墓焚之于平莊之上文子使王孫齊私於臯如曰子將大滅衛乎抑納君而已乎臯如曰寡君之命無他納衛君而已文子致衆而問焉曰君以蠻夷伐國國幾亡矣請納之衆曰勿納曰彌牟亡而有益請自北門出【欲觀衆心】衆曰勿出重賂越人申開守陴而納公【開重門嚴設守備欲以恐公使不敢入】公不敢入師還立悼公【蒯聵庶弟公子黚也起亷反】南氏相之以城鉏與越人公曰期則為此【司徒期】令苟有怨於夫人者報之【夫人期姊勅宫女令苦困期姊】司徒期聘於越【為悼公聘】公攻而奪之幣期告王【越王】王命取之期以衆取之公怒殺期之甥之為太子者遂卒于越【終言之也終效夷言死于夷】衛出公自城鉏使以弓問子贛且曰吾其入乎子贛稽首受弓對曰臣不識也私於使者曰昔成公孫於陳【僖二十八年衛成奔楚適陳】甯武子孫莊子為宛濮之盟而君入【僖二十八年】獻公孫於齊【襄十四年】子鮮子展為夷儀之盟而君入【襄二十六年】今君再在孫矣【十五年辟蒯聵孫魯今又孫宋】内不聞獻之親外不聞成之卿則賜不識所由入也詩曰無競維人四方其訓之【烈文】若得其人四方以為主而國於何有   右衛始終春秋凡十七公書卒者九不書卒者三有故者二莊公公子起出公卒後春秋經終出公既出蒯聵庶弟公子黚立是為悼公立二年左氏之傳終矣悼公以下十一世二百五十五年而秦滅之   論曰王道之行起於人倫之適其正也故先王謹之為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自意誠心正身修家齊國治而天下平王道之原舉積諸此周衰王道微人倫斁孔子傷焉以為不可不正之也而春秋作二百四十二年一有戾乎綱常者斯見正於春秋兹其為撥亂世反諸正之義歟衛宣公專欲興禍是使急子夀子爭相為死及卒而立朔朔立四年左右公子逐之朔出奔齊而立黔牟又八年而齊襄納朔放黔牟而衛始定衛國之亂凡十有五年稽其禍宣公為之也至於靈公黜其子而子其孫出公不父而禰其祖逮莊公謀入父子相攻人道之絶甚矣昔者子路問於孔子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又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故蒯聵復國而書納見其無道為國人之所不受而正其世子之名書之所以篤君臣父子之大經也不然貪國叛道之人接踵于後世矣   春秋分記卷六十五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六十六   宋 程公說 撰蔡世本   姬姓侯爵其先岀自周文王子叔度武王克殷封於蔡蔡叔以罪放蔡仲繼焉自蔡仲至戴侯九世國在今蔡州上蔡縣其後平侯自上蔡遷新蔡在今新蔡縣成公自新蔡遷州來在今夀春府下蔡縣   宣公       桓侯   哀侯       繆侯   莊公       文公   景公       靈侯   平公       蔡侯朱   悼侯       昭公   成侯   宣公【諡法善問周達曰宣】   【名考父戴侯子即位二十八年魯隠元年至八年卒在位三十五年】   隠公經四年夏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   經八年夏六月已亥蔡侯考父卒 秋八月葬蔡宣公【無傳三月而葬速】   桓侯【謚法辟土服逺曰桓】   【名封人宣公子隠八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桓十七年卒在位二十年】   桓公經二年秋蔡侯鄭伯㑹于鄧   傳二年秋蔡侯鄭伯㑹于鄧始懼楚也   經五年秋蔡人衛人陳人従王伐鄭   經六年秋八月蔡人殺陳佗   經十有一年秋九月柔㑹宋公陳侯蔡叔盟于折經十有四年冬十有二月宋人以齊人蔡人衛人陳人伐鄭經十有六年春正月公㑹宋公蔡侯衛侯于曹夏四月公㑹宋公衛侯陳侯蔡侯伐鄭【並詳見鄭】   經十有七年夏六月丁丑蔡侯封人卒 秋八月蔡季自陳歸于蔡【蔡侯弟】癸巳葬蔡桓侯   傳十七年夏蔡桓侯卒蔡人召蔡季于陳 秋蔡季自陳歸于蔡蔡人嘉之也   公説曰凡歸入在諸侯則先所自在京師則先所歸先所自者自彼有奉而后歸于此也先所歸者天王已命我矣不待奉而自可歸也   哀侯【諡法恭仁短折曰哀】   【名獻舞桓侯弟桓十七年嗣立明年改元至莊十年楚執之在位十一年經傳不載卒年通鑑外紀亦闕不書】   莊公經十年秋九月荆敗蔡師于莘以蔡侯獻舞歸傳十年蔡哀侯娶于陳息侯亦娶焉息媯將歸過蔡蔡侯曰吾姨也止而見之弗賔息侯聞之怒使謂楚文王曰伐我吾求救於蔡而伐之楚子從之 秋九月楚敗蔡師于莘以蔡侯獻舞歸   經十有四年秋七月荆入蔡   傳十四年蔡哀侯為莘故繩【譽也】息媯以語楚子楚子滅息以息媯歸未言【息媯未言】楚子問之對曰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弗能死其又奚言楚子以蔡侯滅息遂伐蔡【欲以悅息嬀】秋七月楚入蔡君子曰商書所謂惡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鄕邇其猶可撲滅者其如蔡哀侯乎   繆侯【謚法蔽仁傷賢曰繆】   【名哀侯子經傳不載所立年通鑑外紀以為魯莊二十年改元至僖十四年卒在位二十九年】   僖公傳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詳見齊楚】   傳六年冬蔡繆侯將許僖公以見楚子於武城【詳見許】經十有四年冬蔡侯卒【無傳】   莊公【謚法克敵勝壯曰莊】   【名甲午繆侯子僖十四年嗣立明年改元經傳不載卒年史記通鑑載文公十五年卒在位三十四年】   僖公經二十一年秋宋公楚子陳侯蔡侯鄭伯許男曹伯㑹于盂執宋公以伐宋   經二十八年夏五月癸丑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衛子莒子盟于踐土   傳三十三年冬楚子上侵陳蔡陳蔡成晉陽處父侵蔡楚子上救之【詳見楚】   文公經十年冬楚子蔡侯次于厥貉   經十有五年夏六月晉郤缺帥師伐蔡戊申入蔡傳十五年新城之盟【在十四年】蔡人不與晉郤缺以上軍下軍伐蔡戊申入蔡以城下之盟而還   文公【諡法慈恵接禮曰文】   【名申莊公子文十五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宣十七年卒在位二十年】   宣公經十有七年春王正月丁未蔡侯申卒夏蔡文公【無傳】   景公【諡法由義而濟曰景】   【名固文公子宣十七年嗣立明年改元至襄三十年遇弑在位四十九年】   成公傳二年楚令尹子重為陽橋之役王卒盡行蔡景公為左許靈公為右冬十一月盟於蜀蔡侯許男不書乗楚車也謂之失位君子曰位其不可不慎也乎蔡許之君一失其位不得列於諸侯况其下乎詩曰不解于位民之攸墍其是之謂矣【乗楚王車為左右有相臣僕之意此春秋所以不書而左氏謂之失位也】   傳六年冬晉師侵蔡楚公子申公子成以申息之師救蔡晉乃還   傳八年春晉欒書侵蔡【六年未得志故並詳見晉】   襄公經八年夏鄭人侵蔡獲蔡公子燮【詳見鄭】   經二十年秋蔡殺其大夫公子燮蔡公子履出奔楚傳二十年秋蔡公子燮欲以蔡之晉蔡人殺之公子履其母弟也故出奔楚 初蔡文侯欲事晉曰先君與於踐土之盟【莊侯盟在二十八年】晉不可棄且兄弟也畏楚不能行而卒【宣十七年】楚人使蔡無常【徴發無常】公子燮求從先君以利蔡不能而死書曰蔡殺其大夫公子燮言不與民同欲也   傳二十八年夏蔡侯朝于晉 秋八月蔡侯歸自晉入于鄭鄭伯享之不敬子産曰蔡侯其不免乎日其過【古禾切】此也君使子展迋勞於東門之外而傲吾曰猶將更之今還受享而惰乃其心也君小國事大國而惰傲以為已心將得死乎若不免必由其子其為君也淫而不父【通太子般之妻】僑聞之如是者恒有子禍   經三十年夏四月蔡世子般弑其君固 冬十月蔡景公【無傳】   傳三十年夏四月蔡景侯為太子般娶于楚通焉太子弑景侯   靈侯【諡法亂而不損曰靈】   【名般景公子襄三十年弑其君景自立明年改元至昭十一年楚子誘殺之在位十二年】   昭公經四年夏楚子蔡侯陳侯鄭伯許男徐子滕子頓子胡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會于申楚人執徐子 秋七月楚子蔡侯陳侯許男頓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呉執齊慶封殺之遂滅賴   經十有一年夏四月丁已楚子䖍誘蔡侯般殺之于申楚公子棄疾帥師圍蔡 秋季孫意如會晉韓起齊國弱宋華亥衛北宫佗鄭罕虎曹人杞人于厥憗 冬十有一月丁酉楚師滅蔡執世子有以歸用之【殺以祭山】傳十一年春王二月景公問於萇曰今兹諸侯何實吉何實凶對曰蔡凶此蔡侯般弑其君之歳也歳在豕韋【襄三十年般弑其君歳在豕韋至今十三歲復在豕韋】弗過此矣楚將有之然壅也歳及大梁蔡復楚凶天之道也【楚靈弑立之歳嵗在大梁到昭公十三年歳復在大梁美惡周必復】楚子在申召蔡靈侯靈侯將往蔡大夫曰王貪而無信唯蔡於感【音憾】今幣重而言甘誘我也不如無往蔡侯不可三月丙申楚子伏甲而饗蔡侯於申醉而執之 夏四月丁巳殺之刑其士七十人公子棄疾帥師圍蔡 秋㑹于厥憗謀救蔡也晉人使狐父請蔡于楚弗許 冬十一月楚子滅蔡用隱大子于岡山【靈侯太子廬之父】   平公【謚法内外賔服曰平】   【名廬靈侯孫隱太子子昭十三年楚平王求而立之復蔡國至二十年卒在位八年】   昭公經十有三年秋蔡侯廬歸于蔡 冬十月葬蔡靈公【蔡復而後以君禮之】   傳十三年秋楚平王【棄疾】即位封蔡而復之隠太子之子歸于蔡禮也 冬十月蔡靈公禮也   經十有五年夏蔡朝吳出奔鄭   傳十五年楚費無極害朝呉之在蔡也欲去之謂其上之人【蔡人在上位者】曰王唯信呉故處諸蔡二三子莫之如也而在其上不亦難乎夏蔡人逐朝吳朝呉出奔鄭王怒無極曰吳在蔡蔡必速飛去吳所以翦其翼也【以鳥喻也言呉在蔡必能使蔡速强而背楚詳見楚】   胡安國曰朝吳蔡之忠臣雖不能存蔡而能復蔡其從於棄疾者謂蔡滅而棄疾必能封之也棄疾以其忠於舊君而信之使居舊國可謂知所信矣則曷為出奔費無極害其寵也無極楚之讒人去朝吳出蔡侯朱䘮太子建殺連尹奢屏王耳目使不聰明讒人為亂可不畏乎   經二十年冬十有一月辛夘蔡侯廬卒【無傳】   蔡侯朱   【名朱平公子昭二十年嗣立明年改元蔡人出之在位一年】   昭公經二十有一年春王三月葬蔡平公冬蔡侯朱出奔楚   傳二十一年春三月葬蔡平公太子朱失位位在卑大夫送葬者歸見昭子昭子問蔡故以告昭子嘆曰蔡其亡乎若不亡是君也必不終詩曰不解于位民之攸墍今蔡侯始即位而適卑身將從之【為蔡侯朱出奔傳】冬十一月蔡侯朱出奔楚費無極取貨於東國【隱太子子平侯廬弟】而謂蔡人曰朱不用命於楚君王將立東國若不先從王欲楚必圍蔡蔡人懼出朱而立東國【詳見楚】   悼侯【謚法恐懼徙處曰悼】   【名東國靈侯孫隱太子子昭二十一年蔡人出朱而立之明年改元至二十三年卒在位二年】   昭公經二十有三年夏六月蔡侯東國卒于楚【無傳】秋七月戊辰吳敗頓胡沈蔡陳許之師于雞父   公說曰朱平公之子也東國平公之弟也先書朱出奔楚而後書東國卒于楚則二子必争國朱不勝而奔楚爾不書二君之歸入後世不可詳其亦朱詐於楚楚拘東國歟不然安得卒於楚也   昭公【諡法容儀恭美曰昭】   【名申悼侯弟昭二十三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哀四年盜弑之在位二十八年案宣十七年蔡侯申卒是文侯也今昭侯是其孫不容與高祖同名未知孰誤】   定公傳三年蔡昭侯為兩佩與兩裘以如楚獻一佩一裘於昭王昭王服之以享蔡侯蔡侯亦服其一令尹子常欲之弗與三年止之蔡人聞之固請而獻佩于子常蔡侯歸如晉以其子元與其大夫之子為質焉而請伐楚【詳見楚】   經四年春三月公會劉子晉侯宋公蔡侯衛侯陳子鄭伯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國夏于召陵侵楚 冬十有一月庚午蔡侯以呉子及楚人戰于柏舉楚師敗績   傳四年春三月合諸侯于召陵謀伐楚也晉荀寅求貨於蔡侯弗得言於范獻子乃辭蔡侯夏蔡滅沈秋楚為沈故圍蔡蔡侯以其子乾與其大夫之子為質於吳冬蔡侯吳子唐侯伐楚十二月庚午二師陳于柏舉【詳見楚】經五年夏歸粟于蔡   傳五年夏歸粟于蔡以周亟矜無資【蔡為楚所國飢乏故魯歸之粟】哀公經元年春楚子陳侯隨侯許男圍蔡   傳元年春楚子圍蔡報柏舉也里而栽廣丈髙倍【廣一丈髙二丈】夫屯晝夜九日如子西之素【子西計壘九日而成】蔡人男女以辨【各别系纍出降】使疆于江汝之間而還【楚欲使蔡徙國在江水之北汝水之南】蔡於是乎請遷于吳【叛楚就吳】   經二年冬十有一月蔡遷于州來蔡殺其大夫公子駟傳二年吳洩庸如蔡納聘而稍納帥師畢入衆知之蔡侯告大夫殺公子駟以說哭而遷墓【將遷與先君辭故哭】冬蔡遷于州來   經三年秋七月蔡人放其大夫公孫獵于吳【無傳駟黨】經四年春王二月庚戍盜殺蔡侯申蔡公孫辰出奔吳夏蔡殺其大夫公孫姓公孫霍【皆弑君黨】冬十有二月蔡昭公【無傳亂是以緩】   傳四年春蔡昭侯將如吳諸大夫恐其又遷也承【音懲楚言】公孫翩逐而射之入於家人而卒以兩矢門之衆莫敢進【翩以矢自守其門】文之鍇後至曰如牆而進多而殺二人鍇執弓而先翩射之中肘鍇遂殺之故逐公孫辰而殺公孫姓公孫盱【即霍】   成侯【諡法安民立政曰成】   【名朔昭公子哀四年嗣立明年改元十年哀之十四年獲麟經終至哀二十三年卒在位十九年】   右蔡始終春秋凡十三公書卒者六不書卒者二有故者四成侯卒後春秋經終成侯子聲侯立之四年左氏之傳終矣聲侯十四年卒自聲侯以下二世二十八年而楚滅之   論曰荆楚自西周已為中國患宣王盖嘗命將南征矣及周東遷僣號稱王慿陵江漢而蔡鄭邇焉桓侯莊公懼而謀之首為鄧之㑹鄭之從違世或不常若蔡則一傳而哀侯啟釁于息以致楚師及莘之敗楚執以歸自是遂折而從楚桓公召陵伐楚之師先侵蔡以形之異時莊公雖從文公踐土之盟而旋就楚求成焉迫近夷俗不能自植甘為之服役迄于般致誘殺之禍世子友蒙歸用之虐終春秋世從楚而受楚禍聖人葢傷之也天下莫大於理莫强於仁義循天理崇信義以自守其國家荆楚雖大何畏焉及春秋之季昭侯以裘佩之故為楚執辱請討于晉召陵之㑹政在大夫以貨而辭有愧伯討之義而柏舉之戰遂移於吳則蔡固失矣而中國之伯主兹重可貴也故觀諸侯㑹盟離合之迹而夷夏盛衰之由可考矣觀春秋進退予奪抑揚之㫖而知安中夏討四夷之道矣   春秋分記卷六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六十七   宋 程公說 撰陳世本   媯姓侯爵其先出自帝舜堯妻舜女居媯汭因為姓舜之後封於有虞虞幕裔孫閱父為周武王陶正能利器用王賴之以元女大姬嫁其子滿而封諸陳使奉祀虞帝滿謚胡公自胡公至桓公十二世國在今淮寧府宛丘縣   桓公       厲公   莊公       宣公   穆公       共公   靈公       成公   哀公       恵公   懐公       湣公   桓公【謚法辟土服逺曰桓】   【名鮑文公之長子即位二十三年魯隱元年桓五年卒在位三十八年】   隠公經四年夏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傳見宋衛】   傳六年夏五月庚申鄭伯侵陳大獲往嵗鄭伯請成于陳陳侯不許五父諌曰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君其許鄭陳侯曰宋衛實難鄭何能為遂不許君子曰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之謂乎長惡不悛從自及也雖欲救之其將能乎商書曰惡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鄉邇其猶可撲滅周任有言曰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藴崇之絶其本根勿使能殖則善者信矣【信如字又音申】傳七年冬陳及鄭平十二月陳五父如鄭涖盟壬申及鄭伯盟歃如忘洩伯曰五父必不免不賴盟矣【洩息列切】鄭良佐如陳涖盟辛巳及陳侯盟亦知陳之將亂也吕祖謙曰觀五父前曰親仁善鄰之諫所見甚善一年間如鄭涖盟則歃如忘其初本有善心豈非師傅不善故放蕩其心耶墓門之詩亦可見矣   桓公經二年春三月公會齊侯陳侯鄭伯于稷以成宋亂【傳見宋】經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陳侯鮑卒【甲戌正月二十日己丑此年二月六日】夏葬陳桓公【無傳】 秋蔡人衛人陳人従王伐鄭【傳見鄭】傳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陳侯鮑卒再赴也於是陳亂文公子佗殺大子免而代之公疾病而亂作國人分㪚故再赴   趙匡辨疑曰豈有正當禍亂之時而暇遣使人赴告假如再赴夫子亦當詳定取其實日何乃總載之乎傳云公疾而難作此文亦據陳國史而記之驗此則經文甲戌下當記陳佗作亂之事全簡脫之耳左氏不達此意遂妄云再赴也   厲公【謚法殺戮不辜曰厲】   【名躍桓公子桓六年蔡人殺陳佗立之改元至十二年卒在位七年】   桓公經六年秋八月蔡人殺陳佗   經十有二年秋八月壬辰陳侯躍卒【無傳】   莊公【謚法勝敵克亂曰莊】   【名林桓公子厲公弟桓十二年嗣立明年改元至莊元年卒在位七年】   莊公經元年冬十月乙亥陳侯林卒【無傳】   宣公【諡法善問周達曰宣】   【名杵臼莊公少弟莊元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僖十二年卒在位四十五年】   莊公經二年春正二月葬陳莊公【無傳】   經二十有二年春陳人殺其公子御冦   傳二十二年春陳人殺其太子御冦【傳稱太子以實言】陳公子完與顓孫奔齊顓孫自齊來奔齊侯使敬仲為卿辭使為工正及陳之初亡也陳桓子始大於齊其後亡也成子得政【詳見齊】   經二十有五年春陳侯使女叔【陳卿】來聘 冬公子友如陳【報女叔之聘】   傳二十五年春陳女叔來聘始結陳好也嘉之故不名經二十七年秋公子友如陳葬原仲   傳二十七年夏同盟于幽陳鄭服也【服齊桓】秋公子友如陳原仲非禮也原仲季友之舊也   僖公經四年夏齊人執陳轅濤塗 秋及江人黄人伐陳 冬十有二月公孫兹帥師會齊人宋人衛人鄭人許人曹人侵陳   傳四年夏次于召陵陳轅濤塗謂鄭申侯曰師出於陳鄭之間國必甚病若出於東方觀兵於東夷循海而歸其可也申侯曰善濤塗以告齊侯許之申侯見曰師老矣若出於東方而遇敵懼不可用也齊侯執轅濤塗 秋伐陳討不忠也 冬諸侯之師侵陳陳成歸轅濤塗   經十有二年冬十有二月丁丑陳侯杵臼卒   穆公【謚法布徳執義曰穆】   【名欵宣公子僖十二年嗣立明年改元至二十八年卒在位十六年】   僖公經十有三年夏四月葬陳宣公【無傳】   經十有九年冬㑹陳人蔡人楚人鄭人盟于齊   傳十九年冬陳穆公請修好於諸侯以無忘齊桓之徳冬盟于齊修桓公之好也【宋襄暴虐故思齊桓】   經二十有三年秋楚人伐陳   傳二十三年秋楚成得臣帥師伐陳討其貳於宋也遂取焦夷城頓而還【詳見楚】   經二十有八年夏盟于踐土陳侯如會六月陳侯欵卒【無傳】 冬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陳子莒子邾人秦人于温   共公【諡法敬長事上曰共】   【名朔穆公子僖二十八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文十三年卒在位十八年】   文公傳六年臧文仲以陳衛之睦也欲求好於陳 夏季文子聘于陳且娶焉【經見内魯】   傳九年齊楚侵陳克壺丘以其服於晉也 秋楚公子朱自夷伐陳陳人敗之獲公子茷陳懼乃及楚平傳十年秋七月陳侯鄭伯會楚子于息   經十有三年夏五月壬午陳侯朔卒【無傳】   靈公【諡法亂而不損曰靈】   【名平國共公子文十三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宣十年遇弑十一年楚王帥諸侯伐陳誅徴舒因縣陳申叔時為言乃立太子午在位十五年】   宣公經元年秋楚子鄭人侵陳晉趙盾帥師救陳傳元年陳共公之卒楚人不禮焉陳靈公受盟于晉秋楚子侵陳晉趙盾帥師救陳   傳五年冬陳及楚平晉荀林父伐陳   經六年春晉趙盾衛孫免侵陳   傳六年春晉衛侵陳陳即楚故也   經八年冬楚師伐陳   傳八年冬陳及晉平楚師伐陳取成而還   經九年秋九月晉荀林父帥師伐陳冬陳殺其大夫洩冶   傳九年夏㑹于扈討不睦也【謀齊陳】陳侯不㑹荀林父以諸侯之師伐陳晉侯卒于扈乃還 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通於夏姬【陳大夫御叔妻】皆衷其衵服以戲于朝【衷懐也衵服近身衣】洩冶諫曰公卿宣淫民無效焉且聞不令君其納之【納藏衵服】公曰吾能改矣公告二子二子請殺之公弗禁遂殺洩冶孔子曰詩云民之多辟無自立辟其洩冶之謂乎   陳師道曰傳引詩而罪冶非聖人之言左氏之瞽言也孔子稱三仁則曰比干諫而死答曽參則曰當不義臣不可不争於君如洩治可謂争而合義蹈忠履仁得其死者也孔子其罪之耶春秋大夫殺而累上者皆以國殺為文嗚呼忠於君義於國蹈道而死者孔子猶非之烏得為孔子哉曰然則孔氏云冶居淫亂之邦不能去而諫是取死之道何也曰不合春秋者之言也春秋時亂臣賊子疊跡而出有忠君死義者聖人貴之録之不暇又書而罪之耶靈無道而冶不去之何也曰士之未仕如是焉可也已仕而亂去不以義不可也冶位為大夫諫未及三雖曰取死義不可得而去也   經十年夏五月癸巳陳夏徴舒弑其君平國   傳十年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飲酒於夏氏公謂行父曰徴舒似女對曰亦似君徴舒病之公出自其廏射而殺之【射食亦切】二子奔楚   成公【謚法安民立政曰成】   【名午靈公太子宣十一年嗣立改元至襄四年卒在位三十年】   宣公經十有一年夏楚子陳侯鄭伯盟于辰陵 冬十月楚人殺陳夏徴舒丁亥楚子入陳納公孫寧儀行父于陳   傳十一年夏楚盟于辰陵陳鄭服也 冬楚子為陳夏氏亂故伐陳謂陳人無動將討於少西氏【徴舒祖子夏名】遂入陳殺夏徴舒轘諸栗門因縣陳陳侯在晉申叔時曰夏徴舒弑其君其罪大矣討而戮之君之義也抑人有言曰牽牛以蹊人之田而奪之牛牽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奪之牛罰已重矣王曰善哉乃復封陳鄉取一人以歸謂之夏州書曰楚子入陳納公孫寧儀行父于陳書有禮也【詳見楚】   經十有二年春葬陳靈公【無傳賊討國復二十一月然後得葬】冬十有二月宋師伐陳衛人救陳【傳見宋衞】   襄公經三年夏六月己未同盟于雞澤【詳見晉】陳侯使袁僑如會戊寅叔孫豹及諸侯之大夫及陳袁僑盟傳三年夏盟于雞澤楚子辛為令尹侵欲於小國陳成公使袁僑如會求成晉侯使和組父告于諸侯【告陳服】秋及陳袁僑盟陳請服也 楚司馬公子何忌侵陳陳叛故也   經四年春王三月己酉陳侯午卒秋七月陳成公【無傳】冬陳人圍頓   傳四年春楚師為陳叛故猶在繁陽【前年何忌之師】韓獻子患之言於朝曰文王帥殷之叛國以事紂唯知時也今我易之難哉【晉力未能服楚受陳為非時】三月陳成公卒楚人將伐陳聞䘮乃止【軍禮不伐喪】陳人不聴命【不聴楚命】臧武仲聞之曰陳不服於楚必亡大國行禮焉而不服在大猶有咎而况小乎 夏楚彭名侵陳陳無禮故也 冬楚人使頓間陳而侵伐之故陳人圍頓   哀公【諡法共仁短折曰哀】   【名溺成公子襄四年嗣立明年改元至魯昭八年公病其弟司徒招殺悼大子偃師立公子留為太子哀公憂恚自縊在位三十五年】   襄公經五年冬戍陳楚公子貞帥師伐陳公㑹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齊世子光救陳   傳五年秋九月丙子盟于戚命戌陳也楚子囊為令尹【公子貞】范宣子曰我䘮陳矣楚人討貳而立公子囊必改行【改子辛所行】而疾討陳陳近於楚民朝夕急能無徃乎有陳非吾事也無之而後可 冬諸侯戌陳【備楚】子囊伐陳十一月甲午㑹于城棣以救之   經七年冬十月楚公子囊帥師圍陳十有二月㑹于鄬陳侯逃歸   傳七年冬十月楚子囊圍陳㑹于鄬以救之【晉㑹諸侯】陳人患楚【楚圍陳故】慶虎慶寅謂楚人曰吾使公子黄往而執之楚人從之二慶使告陳侯于㑹曰楚人執公子黄矣君若不來群臣不忍社稷宗廟懼有二圖【背君屬楚】陳侯逃歸經十有七年春宋人伐陳   傳十七年春宋莊朝伐陳獲司徒卬卑宋也【卑宋而不設備】經二十年秋陳侯之弟黄出奔楚   傳二十年秋陳慶虎慶寅畏公子黄之偪愬諸楚四與蔡司馬同謀【此年蔡公子燮欲以蔡之晉】楚人以為討【責陳】公子黄出奔楚書曰陳侯之弟黄出奔楚言非其罪也公子黄將出奔呼於國曰慶氏無道求専陳國暴蔑其君而去其親五年不滅是無天也   經二十有三年夏陳殺其大夫慶虎及慶寅陳侯之弟黄自楚歸于陳   傳二十三年春陳侯如楚公子黄愬二慶於楚楚人召之使慶樂往殺之慶氏以陳叛 夏屈建從陳侯圍陳陳人城【城以距君】板隊而殺人役人相命各殺其長遂殺慶虎慶寅楚人納公子黄君子謂慶氏不義不可肆也故書曰惟命不于常   經二十有四年冬陳鍼宜咎出奔楚   傳二十四年冬陳人復討慶氏之黨鍼宜咎出奔楚經二十五年夏六月壬子鄭公孫舎之帥師入陳 冬鄭公孫夏帥師伐陳   傳二十五年初陳侯㑹楚子伐鄭【在前年】當陳隧者井堙木刋鄭人怨之六月鄭子産子展帥車七百乗伐陳宵突陳城遂入之陳侯扶其太子偃師奔墓遇司馬桓子曰載余曰將巡城【不欲載公以巡城辭】遇賈獲載其母妻下之而授公車公曰舍而母辭曰不祥與其妻扶其母以奔墓亦免子展命師無入公宫與子産親御諸門陳侯使司馬桓子賂以宗器陳侯免擁社【免音問喪服也擁抱社主】使其衆男女别而纍以待於朝子展執縶而見再拜稽首承飲而進獻子美入數俘而出祝祓社司徒致民司馬致節司空致地乃還 冬十月子西復伐陳陳及鄭平   傳二十八年夏陳侯朝于晉宋之盟故也【詳見晉】十二月為宋之盟故陳侯如楚【詳見楚】   傳三十年夏六月鄭子産如陳涖盟歸復命告大夫曰陳亡國也不可與也聚禾粟繕城郭恃此二者而不撫其民其君弱植公子侈太子卑大夫敖政多門以介於大國能無亡乎不過十年矣   昭公經八年春陳侯之弟招殺陳世子偃師夏四月辛丑陳侯溺卒楚人執陳行人干徴師殺之陳公子留出奔鄭 秋陳人殺其大夫公子過【古木切】冬十月壬午楚師滅陳執公子招放之于越殺陳孔奐【無傳】陳哀公傳八年陳哀公元妃鄭姬生悼太子偃師二妃生公子留下妃生公子勝二妃嬖留有寵屬諸司徒招與公子過【招過哀公弟】哀公有廢【甫肺切】疾三月甲申公子招公子過殺悼太子偃師而立公子留夏四月辛亥哀公縊【憂恚自殺辛丑三日辛亥誤】干徴師赴于楚且告有立君公子勝愬之于楚楚人執而殺之【殺干徴師】公子留奔鄭書曰陳侯之弟招殺陳世子偃師罪在招也楚人執陳行人干徴師殺之罪不在行人也 秋八月陳公子招歸罪於公子過而殺之 九月楚公子弃疾帥師奉孫呉圍陳【孫呉悼太子子恵公】宋戴惡會之 冬十一月壬午滅陳【壬午十月十八日】輿嬖袁克殺馬毁玉以葬【欲以非禮厚哀公】楚人將殺之請寘之既又請私【私盡君臣恩】私於幄加絰於顙而逃【不欲臣楚】使穿封戍為陳公晉侯問於史趙曰陳其遂亡乎對曰未也公曰何故對曰陳顓頊之族也嵗在鶉火是以卒滅陳將如之【顓頊以嵗在鶉火而滅火盛水滅】今在折木之津猶將復由【箕斗之間有天漢故謂之析木之津】且陳氏得政于齊而後陳卒亡自幕至于瞽瞍無違命舜重之以明徳寘徳於遂遂世守之及胡公不淫故周賜之姓使祀虞帝臣聞盛徳必百世祀虞之世數未也繼守將在齊其兆既存矣   惠公【謚法柔質慈民曰惠】   【名吳悼太子偃師子昭八年公子招殺偃師吳奔晉十三年楚平王求而立之改元至定四年卒在位一十四年】   昭公經九年春叔弓㑹楚子于陳夏四月陳災   傳九年春叔弓宋華亥鄭游吉衛趙黶㑹楚子于陳夏四月陳災鄭裨竈曰五年陳將復封封五十二年而遂亡子産問其故對曰陳水屬也火水妃【音配】也而楚相也【楚之先祝融為火正】今火出而火陳【火心星】逐楚而建陳也【水得妃陳興楚衰】妃以五成故曰五年【五行各相妃得五而成】嵗五及鶉火而後陳卒亡楚克有之天之道也故曰五十二年【是嵗嵗在星紀五嵗及大梁而陳復封自大梁四嵗而及鶉火後四周四十八嵗凢五及鶉大五十二年】經十有三年秋陳侯吳歸于陳   傳十三年秋楚平王【棄疾】即位封陳而復之悼太子之子呉歸于陳禮也   經十有八年夏五月壬午宋衛陳鄭災   傳十八年夏五月火始昬見【心星】丙子風戊寅風甚壬午大甚宋衛陳鄭皆火陳不救火君子是以知陳之先亡也【詳見鄭】   經二十有三年秋七月戊辰呉敗頓胡沈蔡陳許之師于雞父獲陳夏齧【傳見呉】   定公經四年春王二月癸巳陳侯吳卒 夏六月陳恵公【無傳】   懐公【諡法慈仁短折曰懐】   【名栁恵公子定四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八年卒在位四年】   定公經八年秋七月戊辰陳侯栁卒九月葬陳懐公【無傳三月而葬速】   湣公【謚法禍亂方作曰湣】   【名越懐公子定八年嗣立明年改元二十一年哀之十四年獲麟經終哀十七年楚滅陳殺之在位二十四年】   哀公傳元年呉之入楚也【在定四年】使召陳懐公懐公朝國人而問焉曰欲與楚者右欲與吳者左陳人從田無田從黨【都邑之人無田者隨黨而立不知所與故直從所居田在西者居右在東者居左】逢滑當公而進【當公不左不右】曰臣聞國之興也以福其亡也以禍今呉未有福楚未有禍楚未可棄吳未可從而晉盟主也若以晉辭呉若何公曰國勝君亡非禍而何【楚為吳所勝】對曰國之有是多矣何必不復小國猶復况大國乎臣聞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為土芥是其禍也楚雖無徳亦不艾殺其民呉日敝於兵暴骨如莽而未見徳焉天其或者正訓楚也禍之適呉其何日之有陳侯從之及夫差克越乃修先君之怨秋八月呉侵陳修舊怨也   經六年春呉伐陳   傳六年春呉伐陳復修舊怨也楚子曰吾先君與陳有盟【昭十三年】不可以不救乃救陳師于城父   經九年夏楚人伐陳   傳九年夏楚人伐陳陳即吳故也   經十年冬楚公子結帥師伐陳呉救陳   傳十年冬楚子期伐陳吳延州來季子救陳   經十有一年夏陳轅頗出奔鄭   傳十一年夏陳轅頗出奔鄭初轅頗為司徒賦封田以嫁公女有餘以為已大器【鐘鼎之屬】國人逐之故出道渇其族轅咺進稻醴粱糗腶脯焉喜曰何其給也對曰器成而具曰何不吾諫對曰懼先行【懼言不從先見逐】   經十有三年夏楚子申帥師伐陳冬十有一月盜殺陳夏區夫【無傳】   傳十五年夏楚子西子期伐呉及桐汭陳侯使公孫貞子弔焉【弔為楚所伐】及良【吳地】而卒將以尸入【聘禮若賔死未將命則既歛於棺造於朝介將命】吳子使大宰嚭勞且辭芋尹葢對【陳大夫】曰先民有言無穢虐士【死者】備使奉尸將命苟我寡君之命達于君所雖隕于深淵則天命也吳人内之【詳見禮樂書】傳十七年楚白公之亂【在前年】陳人恃其聚而侵楚楚既寧將取陳麥楚子問帥於大師子穀與葉公諸梁子髙【葉公】曰天命不謟令尹有憾於陳【十五年子西伐呉陳使貞子弔呉以此為恨】天若亡之其必令尹之子王卜之武城尹吉【子西子公孫朝】使帥師取陳麥陳人御之敗遂圍陳秋七月己卯楚公孫朝帥師滅陳【終鄭禆竈言五及鶉火陳卒亡】   右陳始終春秋凡十二公書卒者十有故者一湣公後春秋經終之三嵗當哀十七年而楚滅之   嗚呼舜之徳其可謂至也矣安萬民肇十有二州雖動植無不被其澤者禪位于夏其子封於虞武王克殷復求其後得媯滿封之陳以奉虞祀楚既滅陳而田恒得政於齊卒為建國葢自舜之後血食者厯三代春秋戰國百世弗絶苗裔蕃滋有土者綿綿然傳曰盛徳必百世祀信哉   春秋分記卷六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六十八   宋 程公說 撰鄭世本第一   姬姓伯爵其先出自周厲王少子宣王母弟友宣王二十二年封友於先鄭是為桓公幽王之難寄帑於虢鄶之間死武公滑突立是為新鄭今鄭州新鄭縣是也   莊公       忽   厲公       昭公【忽也】   子亹       子嬰   厲公後      文公   穆公       靈公   襄公       悼公   莊公【謚法勝敵克壯曰莊】   【名寤生武公子立二十二年魯隱元年春秋作至桓十一年卒在位四十三年】   隠公經元年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   傳元年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立為大子】亟請於武公公弗許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嚴【五銜切又作巖】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音泰】叔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方文曰堵三堵曰雉】先王之制犬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新注此一字當為斷句】草猶不可除况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公子吕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太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衆公曰不義不暱厚將崩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啓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乗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書曰鄭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劉敞曰段出奔共不言出奔難之也非也若段得生奔他國則鄭伯有伐弟之惡無殺弟之惡春秋但當云鄭伯伐段于鄢即解云不言出奔難之也乃可爾何有改伐為克哉傳例又曰得雋曰克若大叔奔共是不得雋何以書克此年十月傳曰共叔之亂公孫滑奔衛滑為是段子父子宜相從今於傳數見段子不見段身盖段見殺之後其子出奔左氏誤云段出奔爾又云如二君故曰克春秋二君相伐多矣皆曰伐不曰克不知何据而以為二君言克耶   遂寘姜氏于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黄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羮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其月切】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以鼓切】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劉敞曰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非也莊公既自悔其與母誓矣考叔已聞其心若此當明言曰君之誓母不孝也鬼神所惡也雖有醜誓鬼神弗聴也君不如迎母反之此所謂遷善徙義君子之道鬼神所福也莊公聞若言必欣然不辭何者彼悔誓其母左右莫能導其君者故至於此使考叔能為此言莊公何遽不従而晻昧致説苟公不恠其舍肉事未可知也又闕地作隧自云黄泉上之不足誑鬼下之不足誣人内之不足欺心而徒教其君恥過作非此孟子所謂又従而為之辭者何謂純孝乎   鄭共叔之亂公孫滑出奔衛【叔段之子】衛人為之伐鄭取廪延鄭人以王師虢師伐衛南鄙請師於邾   經二年冬十有二月鄭人伐衛   傳二年冬鄭人伐衛討公孫滑之亂也   經三年冬十有二月齊侯鄭伯盟于石門   傳三年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于虢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故周鄭交質【詳見周】冬齊侯鄭伯盟于石門尋盧之盟也【盧盟在春秋前】庚戌鄭伯之車僨于濟【既盟而遇大風蓋紀異】經四年夏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秋翬帥師㑹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   傳四年衛州吁立將修先君之怨於鄭【二年鄭人伐衛之怨】使告於宋故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秋諸侯復伐鄭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   經五年秋九月邾人鄭人伐宋【邾主兵故序鄭上】冬十有二月宋人伐鄭圍長葛   傳五年夏四月鄭人侵衛牧以報東門之役衛人以燕師伐鄭鄭祭足原繁洩駕以三軍軍其前使曼伯與子元潛軍軍其後燕人畏鄭三軍而不虞制人六月鄭二公子以制人敗燕師于北制君子曰不備不虞不可以師史楠曰案僖公三十一年鄭洩駕惡公子瑕鄭伯亦惡之公子瑕出奔楚且自隠公歴閔莊僖至此已九十年矣而洩駕尚在洩駕鄭大夫也使九十而在位其事當不止於兩見或二人同名耶或左氏之誤耶   秋九月邾人鄭人以王師㑹伐宋入其郛以報東門之役【詳見宋】冬十有二月宋人伐鄭圍長葛以報入郛之役也   經六年春鄭人來渝平冬宋人取長葛   傳六年春鄭人來渝平更成也   師協曰鄭入春秋於隠公雖未有盟㑹之好然未嘗稱兵四年秋翬帥師㑹四國以代之則鄭固有憾於魯矣既而鄭從邾伐宋公初欲救以怒使者失辭之故弗救也復思厚鄭此鄭聞之而來平歟曰輸平者言屈損以有就也且魯嘗有伐鄭之怨而鄭未有以報今鄭先來非有屈損而何若曰渝平則前此未見其平又既以告絶則自此後殊無結好之因而八年不當使宛來歸祊也是則渝平之為輸平明矣左氏雖為更成而於字不通公穀皆為輸而又以墮成言之音又未暢此皆無取   夏五月鄭伯侵陳大獲【詳見陳】秋宋人取長葛冬鄭伯如周始朝桓王也王不禮焉【詳見周】   傳七年秋宋及鄭平冬陳及鄭平鄭公子忽在王所陳侯請妻之鄭伯許之乃成昏   經八年春三月鄭伯使宛來歸祊庚寅我入祊   傳八年春三月鄭伯使宛來歸祊【詳見内魯】夏四月甲辰鄭公子忽如陳逆婦媯卒亥以媯氏歸甲寅入于鄭陳鍼子送女先配而後祖鍼子曰是不為夫婦誣其祖矣非禮也何以能育 八月丙戌鄭伯以齊人朝王禮也傳九年宋公不王鄭伯為王左卿士以王命討之伐宋秋鄭人以王命來告伐宋冬北戎侵鄭鄭伯禦之患戎師曰彼徒我車懼其侵軼我也公子突曰使勇而無剛者嘗冦而速去之君為三覆以待之戎輕而不整貪而無親勝不相讓敗不相救先者見獲必務進進而遇覆必速奔後者不救則無繼矣乃可以逞從之戎人之前遇覆者奔祝聃逐之衷戎師前後擊之盡殪戎師大奔十一月甲寅鄭人大敗戎師【新注衷戎師謂師在三伏之中】   經十年春王二月公㑹齊侯鄭伯于中丘 夏翬帥師㑹齊人鄭人伐宋六月壬戌公敗宋師于菅辛未取郜辛巳取防秋宋人衛人伐戴鄭伯伐取之冬齊人鄭人入郕   傳十年春王正月公㑹齊侯鄭伯于中丘癸丑盟于鄧為師期【尋九年㑹于防謀伐宋】夏五月羽父先㑹齊侯鄭伯伐宋六月戊申公㑹齊侯鄭伯于老桃壬戌公敗宋師于菅庚午鄭師入郜辛未歸于我庚辰鄭師入防辛巳歸于我君子謂鄭莊公於是乎可謂正矣以王命討不庭不貪其土以勞王爵正之體也蔡人衛人郕人不㑹王命【不伐宋】秋七月庚寅鄭師入郊猶在郊宋人衛人入鄭【宋衛竒兵乗虚入鄭】蔡人從之伐戴八月壬戌鄭伯圍戴癸亥克之取三師焉宋衛既入鄭而以伐戴召蔡人蔡人怒故不和而敗九月戊寅鄭伯入宋   吕祖謙曰鄭以王命討宋得其土地當歸之王鄭何得専以與魯不臣甚矣豈可反謂之正乎   經十有一年夏公㑹鄭伯于時來秋七月公及齊侯鄭伯入許   傳十一年夏公㑹鄭伯于郲謀伐許也鄭伯將伐許五月甲辰授兵於大宫公孫閼與潁考叔爭車潁考叔挾輈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及大逵弗及子都怒秋七月公㑹齊侯鄭伯伐許庚辰傳于許潁考叔取鄭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顛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火故切】曰君登矣鄭師畢登壬午遂入許許莊公奔衛齊侯以許讓公公曰君謂許不共故從君討之許既伏其罪矣雖君有命寡人弗敢與聞乃與鄭人鄭伯使許大夫百里奉許叔以居許東偏曰天禍許國鬼神實不逞于許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億其敢以許自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恊而使餬其口於四方其况能久有許乎吾子其奉許叔以撫柔此民也吾將使獲也佐吾子【鄭大夫公孫獲】若寡人得沒于地天其以禮悔禍于許無寧兹許公復奉其社稷唯我鄭國之有請謁焉如舊昏媾其能降以相從也無滋他族實偪處此以與我鄭國爭此土也吾子孫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許乎寡人之使吾子處此不唯許國之為亦聊以固吾圉也乃使公孫獲處許西偏曰凡而器用財賄無寘於許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於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孫日失其序夫許大岳之也天而既厭周德矣吾其能與許爭乎君子謂鄭莊公於是乎有禮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者也許無刑而伐之服而舎之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無累後人可謂知禮矣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以詛射潁考叔者君子謂鄭莊公失政刑矣政以治民刑以正邪既無徳政又無威刑是以及邪邪而詛之將何益矣王取鄔劉蒍刊之田于鄭而與鄭人蘇忿生之田【詳見周】息侯伐鄭鄭伯與戰于竟息師大敗而還【詳見息】冬十月鄭伯以虢師伐宋大敗宋師以報其入鄭也   桓公經元年春三月公㑹鄭伯于垂鄭伯以璧假許田夏四月丁未公及鄭伯盟于越【詳見内魯】   經二年春三月公會齊侯陳侯鄭伯于稷以成宋亂【傳見宋】秋蔡侯鄭伯㑹于鄧   傳二年秋蔡侯鄭伯㑹于鄧始懼楚也   經五年夏齊侯鄭伯如紀 秋蔡人衛人陳人從王伐鄭   傳五年王奪鄭伯政鄭伯不朝秋王以諸侯伐鄭鄭伯禦之曼伯為右拒祭仲足為左拒原繁髙渠彌以中軍奉公為魚麗之陳先偏後伍伍承彌縫戰于繻葛命二拒曰旝動而鼓蔡衛陳皆奔王卒亂鄭師合以攻之王卒大敗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軍祝聃請從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夜鄭伯使祭足勞王且問左右   傳六年夏北戎伐齊鄭大子忽帥師救齊六月大敗戎師獲其二帥大良少良甲首三百以獻於齊於是諸侯之大夫戍齊齊人饋之餼使魯為其班後鄭鄭忽以其有功也怒故有郎之師【在十年】公之未昬於齊也齊侯欲以文姜妻鄭大子忽忽辭人問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齊大非吾耦也詩云自求多福在我而已大國何為君子曰善自為謀及其敗戎師也齊侯又請妻之【欲以他女妻之】固辭人問其故太子曰無事於齊吾猶不敢今以君命奔齊之急而受室以歸是以師昏也民其謂我何遂辭諸鄭伯【假父之命以為辭】   吕祖謙曰北戎伐齊鄭忽救齊齊侯請妻之忽辭其言曰自求多福在我而已大國何為此言甚善祭仲之諫特以利害論之耳後世徒見昭公奔衛則咎其不用祭仲之言卒以無大國之助殊不知忽之敗不在此特以不能充自求多福之言耳自求多福雖以堯為父而不能與丹朱舜為子而不能與瞽䏂周公為兄而不能與管蔡况大國乎後世不可因昭公之失而廢其言也   傳七年夏盟向求成于鄭【二邑隠十年王以與鄭蘇忿生之田】既而背之秋鄭人齊人衛人伐盟向王遷盟向之民于郟   經十年冬十有二月丙午齊侯衛侯鄭伯來戰于郎【以魯後鄭班詳見内魯】   經十有一年春正月齊人衛人鄭人盟于惡曹 夏五月癸未鄭伯寤生卒秋七月葬鄭莊公九月宋人執鄭祭仲突歸于鄭鄭忽出奔衛   傳十一年春齊衛鄭宋盟于惡曹鄭昭公之敗北戎也齊人將妻之昭公辭祭仲曰必取之君多内寵子無大援將不立三公子皆君也【子突子亹子儀】弗從夏鄭莊公卒初祭封人仲足有寵於莊公莊公使為卿為公娶鄧曼生昭公故祭仲立之宋雍氏女於鄭莊公曰雍姞生厲公雍氏宗有寵於宋莊公故誘祭仲而執之曰不立突將死亦執厲公而求賂焉祭仲與宋人盟以厲公歸而立之秋九月丁亥昭公奔衛己亥厲公立   趙鵬飛曰鄭莊天下巨姦脫天刑而死牖下幸矣姜氏初愛幼子叚請於武公將立之武公不從莊公於此蓋憾其母而疾其弟也憾而疾之宜疎矣而莊愈親之母為請京公曰諾段收二邑公不制繕甲治兵公不詰若仁且友也而實稔其惡必克之而後己母子兄弟之間心如丘壑尚何有於他人宋兵圍其長葛求魯之援而告不以情要之以利約輸祊田其實無意入祊也既魯卒俟祊入而後出兵其謀不遂其情可見矣脅齊扳魯而入許逐其君而疆其田乃曰許太岳之嗣也吾其能與許爭乎攘人之地而文之以義君子信之否乎始於魯隠有同盟之好借兵之助至隠為桓所賊莊不能討幸可脅以責祊則為垂之㑹藉璧假許實責償祊也莊公老而姦謀益深矣齊將襲紀鄭附於齊使齊侯獨如紀則紀必疑而備之故莊助其姦與齊俱行蓋以鄭逺於紀將致紀於不疑而成齊襲紀之計也幸紀覺之而謀不遂不然紀國為墟矣甚者至於帥師入于成周取麥及禾既又有不朝之罪王師臨之鄭掃境來戰射王中肩且曰不敢陵天子以詞飾其姦甚矣春秋書克段書輸平書入許書璧假許田書如紀書王伐鄭莊之姦情其又何逃故備論之所以發鄭莊之姦而明春秋之藴非苟傳經也   忽   【莊公世子莊公娶鄧曼生世子忽又娶宋雍氏生公子突桓十一年莊公卒忽立立四月而出經書鄭忽出奔衛不曰子言不能因先君之位也】   胡安國曰忽以國氏正也出奔而名不能君也攷於詩有女同車刺無大國之助也山有扶蘇所美非美然蘀兮君弱臣彊不唱而和也狡童不能與賢臣圖事權臣擅命也夫以狡童目其君聖人猶録其詩所以見忽之失國亦其自取非蔡仲之罪矣或曰詩人刺忽之不昏于齊至於見逐欲固其位者必待大國之援乎曰鄭自五霸之後益以侵削他日子産相焉馳詞執禮以當晉楚至於壊諸侯之館垣却逆女之公子于野皆變其常度以晉楚之彊卒莫能屈亦待大國之助乎然則仲見脅忽出奔咸其自取焉耳春秋書法如此欲人自彊於為善也   厲公【謚法暴慢無親曰厲】   【名突莊公次子突桓十一年莊公卒忽立宋莊公執祭仲祭仲歸立突忽奔衛明年改元立五年桓之十五年奔蔡】   桓公經十有二年秋七月丁亥公㑹宋公燕人盟于穀丘八月公㑹宋公于虚冬十一月公㑹宋公于丙戌公㑹鄭伯盟于武父十有二月及鄭師伐宋丁未戰于宋   傳十二年公欲平宋鄭【宋以立厲公故多責賂於鄭鄭人不堪故不平】秋公及宋公盟于句瀆之丘【穀丘】宋成未可知也故又㑹于虚冬又㑹于宋公辭平故與鄭伯盟于武父【宋公㑹鄭賂故與公三㑹而卒辭不與鄭云】遂帥師而伐宋戰焉   經十有三年春二月公㑹紀侯鄭伯已已及齊侯宋公衛侯燕人戰齊師宋師衛師燕師敗績   傳十三年春宋多責賂於鄭鄭不堪命故以紀魯及齊與宋衛燕戰不書所戰後也鄭人來請修好   經十有四年春正月公㑹鄭伯于曹夏鄭伯使其弟語來盟冬十有二月宋人以齊人蔡人衛人陳人伐鄭傳十四年春㑹于曹夏鄭子人來尋盟且修曹之㑹冬宋人以諸侯伐鄭報宋之戰也【在十二年】焚渠門入及大逵伐東郊取牛首以大宫之椽歸為盧門之椽【大宫鄭祖厲王廟】劉敞曰鄭祖厲王非禮也非禮之禮其不可毁何也曰天子固命之矣國人固奉之矣有王者作是不可復存則已矣   經十有五年夏五月鄭伯突出奔蔡鄭世子忽復歸于鄭秋九月鄭伯突入于櫟冬十有一月公㑹宋公衛侯陳侯于袲伐鄭【袲音侈】   胡安國曰忽嘗嗣位君其國歸而獨稱世子則亡其君位明矣其稱復歸者謂既絶而復歸也   傳十五年祭仲專鄭伯患之使其婿雍糾殺之將享諸郊雍姬知之謂其母曰父與夫孰親其母曰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舎其室而將享子於郊吾惑之以告祭仲殺雍糾尸諸周氏之汪公載以出曰謀及婦人宜其死也   藺敏修曰父子之合天也恩也夫婦之合人也義也恩不可廢猶義之不可廢也而曰人盡夫也父一而已不已悖哉祭仲以臣放君有所不恤無恠其子之以婦殺夫也   夏厲公出奔蔡六月乙亥昭公入秋鄭伯因櫟人殺檀伯而遂居櫟冬㑹于袲謀伐鄭將納厲公也弗克而還胡安國曰經於厲公復國削而不書獨書入于櫟何也夫制邑之死虢君共城之叛太叔皆莊公所親戒也今又城櫟而寘子元焉使昭公不立何謀國之誤也衛有蒲城而出獻公楚有陳蔡不羮而叛棄疾末大必折有國之害也故夫子行乎季孫曰古者家不藏甲邑無百雉之城遂堕三都以張公室於厲公復國削而不書者若曰既入于櫟則其國已復矣于以明居重馭輕彊榦弱枝以身使臂之義為天下與來世之鑒也為國者可不謹於禮乎   昭公【謚法容儀恭美曰昭】   【昭公世子忽也桓十一年莊公卒忽立四月出奔祭仲立厲公立五年出居櫟昭公入嗣立明年改元至十七年遇弑在位二年】   桓公經十有六年春正月公㑹宋公蔡侯衛侯于曹夏四月公㑹宋公衛侯陳侯蔡侯伐鄭   傳十六年春正月㑹于曹謀伐鄭【前年冬謀納厲公不克故復更謀】夏伐鄭   傳十七年初鄭伯將以髙渠彌為卿昭公惡之固諫不聴昭公立懼其殺已也冬十月辛卯弑昭公而立公子亹【昭公弟】君子謂昭公知所惡矣公子逹曰髙伯其為戮乎復惡己甚矣   子亹   【名亹莊公子昭公弟桓十七年嗣立明年改元齊侯師于首止子亹往㑹齊人殺之在位一年】   桓公傳十八年秋齊侯師于首止【陳師首止討鄭弑君】子亹㑹之髙渠彌相【不知齊欲討己】七月戊戌齊人殺子亹而轘髙渠彌祭仲逆鄭子于陳而立之是行也祭仲知之故稱疾不徃人曰蔡仲以知免仲曰信也   子嬰   【名嬰字子儀莊公子子亹弟桓十八年亹被殺于首止祭仲迎嬰于陳立之明年改元至莊公十四年傳瑕殺之納厲公在位十四年】   莊公經四年夏齊侯陳侯鄭伯遇于垂【無傳】   公說論曰杜預蘇轍皆謂此年鄭伯遇于垂者子儀也然此當為厲公非子儀焉按春秋突歸于鄭之後其出奔蔡入于櫟皆以名書猶繫於爵雖纂而實君雖君而實簒不沒其實也忽雖世子其出奔猶不得稱子其復歸猶不得稱伯以其實不能君也而况子儀雖間得立其為君微矣豈敢輕去國都㑹于外乎故知遇于垂者乃厲公也其始終書爵不沒其實也亦可以為居正而不能保者之戒矣【趙鵬飛曰㨿傳所書則此遇亦非子嬰所為齊襄伐鄭問弑昭之罪亹㑹之為齊所執祭仲立子嬰則祭仲固齊讎而子嬰祭仲所立敢冒不測以㑹耶則垂之遇必非子嬰也以聖人明鄭之世統則鄭伯亦當是突以左氏著子嬰之事則鄭伯決非子嬰傳世之統聖人重之】   傳十四年夏鄭厲公自櫟侵鄭及大陵獲傳瑕曰苟舍我吾請納君與之盟而赦之六月甲子傳瑕殺鄭子及其二子而納厲公初内蛇與外蛇鬭於鄭南門中内蛇死六年而厲公入公聞之問於申繻曰猶有妖乎對曰人之所忌其氣燄【音艶】以取之妖由人興也人無釁焉妖不自作人棄常則妖興故有妖厲公入遂殺傳瑕使謂原繁曰傅瑕貳周有常刑既伏其罪矣納我而無二心者吾皆許之上大夫之事吾願與伯父圖之且寡人出伯父無裏言【無納我之言】入又不念寡人寡人憾焉對曰先君桓公命我先人典司宗祏社稷有主而外其心其何貳如之苟主社稷國内之民其誰不為臣臣無二心天之制也子儀在位十四年矣而謀召君者庸非貳乎莊公之子猶有八人若皆以官爵行賂勸貳而可以濟事君其若之何臣聞命矣乃縊而死【八人傳唯見四人子忽子亹子儀並死獨厲公在八人名字記傳未聞】   厲公後   【前在位五年出居櫟在外十四年復入七年莊二十一年卒前後其在位十二年】   莊公經十有五年秋鄭人侵宋   傳十五年諸侯為宋伐郳鄭人間之而侵宋【詳見齊】經十有六年夏宋人齊人衛人伐鄭秋荆伐鄭冬十有二月㑹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滑伯滕子同盟于幽傳十六年夏諸侯伐鄭宋故世鄭伯自櫟入緩告于楚秋楚伐鄭及櫟為不禮故也 鄭伯治與【音預】於雍糾之亂者九月殺公子閼則强鉏【祭仲黨】公父定叔出奔衛【共叔段孫】三年而復之【新注如書言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齒】曰不可使共叔無後於鄭使以十月入曰良月也就盈數焉【數滿於十】君子謂強鉏不能衛其足冬同盟于幽鄭成也   經十有七年春齊人執鄭詹鄭詹自齊逃來   傳十七年春齊人執鄭詹鄭不朝也   傳二十年春鄭伯和王室不克執燕仲父夏鄭伯遂以王歸王處于櫟秋王及鄭伯入于鄔【鄔王所取鄭邑】遂入成周取其寳噐而還冬王子頽享五大夫樂及徧舞鄭伯聞之見虢叔曰哀樂失時殃咎必至今王子頹歌舞不倦樂禍也盍納王乎虢公曰寡人之願也   經二十有一年夏五月辛酉鄭伯突卒冬十有二月葬鄭厲公【無傳八月而葬緩】   傳二十一年夏鄭伯將王自圉門入殺王子頽鄭伯享王于闕西辟【辟旁側之語】樂備【備六代之樂】王與之武公之畧自虎牢以東【畧界也鄭武公傅平王平王賜之自虎牢以東後失其地故惠王今復與之】原伯曰鄭伯效尤其亦將有咎【效子頽舞徧樂】五月鄭厲公卒王巡虢守虢公為王宫于玤王與之酒泉鄭伯之享王也王以后之鞶鑑予之虢公請器王予之爵鄭伯由是始惡於王【為僖二十四年鄭執王使張本】   文公【謚法慈惠愛民曰文】   【名㨗厲公子莊二十一年嗣立明年乃改元至僖三十一年卒在位四十五年】   莊公經二十八年秋荆伐鄭公㑹齊人宋人救鄭傳二十八年秋楚子元以車六百乘伐鄭入于桔柣之門諸侯救鄭楚師夜遁鄭人將奔桐丘諜告曰楚幕有烏乃止【詳見楚】   經二十有九年夏鄭人侵許   傳二十九年夏鄭人侵許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   閔公經二年冬十有二月鄭棄其師   傳二年冬十二月鄭人惡髙克使帥師次于河上乆而弗召師潰而歸髙克奔陳鄭人為之賦清人【刺文公退臣不以道危國亡師之本】   楊時論曰觀清人之詩序可見矣文公惡髙克使之將兵禦秋乆而不召遂使衆散而歸豈非棄其師乎蓋惡其人而使之將兵以外之兵何罪故止罪鄭   僖公經元年秋七月楚人伐鄭八月公㑹齊侯宋公鄭伯曹伯邾人于檉【宋地】   傳元年秋楚人伐鄭鄭即齊故也盟于犖【即檉】謀救鄭也經二年冬楚人侵鄭   傳二年冬楚人伐鄭鬬章囚鄭聃伯   經三年冬楚人伐鄭   傳三年秋㑹于陽穀謀伐楚也【二年楚侵鄭故詳見齊】冬楚人伐鄭鄭伯欲成孔叔不可曰齊方勤我棄徳不祥   傳四年盟于召陵陳轅濤塗謂鄭申侯曰師出於陳鄭之間國必甚病申侯曰善濤塗以告齊侯許之申侯見曰師老矣若出於東方而遇敵懼不可用也若出於陳鄭之間共其資糧屝屨其可也齊侯説與之虎牢執轅濤塗【詳見齊】   經五年夏公及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㑹王世子于首止秋八月諸侯盟于首止【公榖作首戴】鄭伯逃歸不盟   傳五年陳轅宣仲怨鄭申侯之反已於召陵故勸之城其賜邑曰美城之大名也子孫不忘吾助子請乃為之請於諸侯而城之美遂譛諸鄭伯曰美城其賜邑將以叛也申侯由是得罪秋諸侯盟王使周公召鄭伯曰吾撫女以從楚輔之以晉可以少安【新注王恨齊桓首止之盟定太子之位故召鄭使叛齊】鄭伯喜於王命而懼其不朝於齊也故逃歸不盟孔叔止之曰國君不可以輕【遣政切】輕則失親失親患必至病而乞盟所䘮多矣君必悔之弗聴逃其師而歸經六年夏公㑹齊侯宋公陳侯衛侯曹伯伐鄭圍新城冬公至自伐鄭   傳六年夏諸侯伐鄭以其逃首止之盟故也圍新宻【新城】鄭所以不時城也秋楚人圍許以救鄭   經七年春齊人伐鄭夏鄭殺其大夫申侯   傳七年春齊人伐鄭孔叔言於鄭伯曰諺有之曰心則不競何憚於病既不能彊又不能弱所以斃也國危矣請下齊以救國公曰吾知所由來矣姑少待我【欲以申侯説】對曰朝不及夕何以待君夏鄭殺申侯以説于齊且用陳轅濤塗之譛也初申侯申出也【姊妹之子為出】有寵於楚文王文王將死與之璧使行曰唯我知女女專利而不厭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從我取求我不汝咎】後之人將求多於女【求多以禮責汝】女必不免我死女必速行無適小國將不女容焉既葬出奔鄭又有寵於厲公子文聞其死也曰古人有言曰知臣莫若君弗可改也已秋盟于寗母謀鄭故也鄭伯使太子華聴命於㑹言於齊侯曰洩氏孔氏子人氏三族實違君命君若去之以為成我以鄭為内臣君亦無所不利焉【以鄭事齊如封内臣】齊侯將許之管仲曰子華既為太子而求介於大國以弱其國亦必不免鄭有叔詹堵叔師叔三良為政未可間也齊侯辭焉子華由是得罪于鄭冬鄭伯使請盟于齊   傳八年春盟于洮鄭伯乞盟請服也   經十有四年秋狄侵鄭【無傳】   傳十六年冬十一月乙卯鄭殺子華   傳十八年春鄭伯始朝于楚【十七年齊桓卒無霸故】楚子賜之金既而悔之與之盟曰無以鑄兵故以鑄三鐘   經二十有二年夏宋公衛侯許男滕子伐鄭   傳二十二年春三月鄭伯如楚夏宋公伐鄭【襄公】秋八月楚人伐宋以救鄭   經二十有四年夏狄伐鄭   傳二十四年鄭之入滑也滑人聽命師還又即衛鄭公子士洩堵俞彌帥師伐滑王使伯服游孫伯如鄭請滑鄭伯怨惠王之入而不與厲公爵也又怨襄王之與衛滑世故不聴王命而執二子王怒使頽叔桃子出狄師夏狄伐鄭取櫟【詳見周】鄭子華之弟子臧出奔宋【十六年殺子華之故】好聚鷸冠鄭伯聞而惡之使盜誘之八月盜殺之于陳宋之間君子曰服之不身之災也【衷猶適也】詩曰彼已之子不稱其服子臧之服不稱也夫詩曰自詒伊慼其子臧之謂矣夏書曰地平天成稱也   匡繆正俗曰按鷸水鳥天將雨則鳴古人以其知天時乃為冠象此鳥之形使掌天文者冠之蓋子臧以兄見殺故與知天文者遊聚鄭伯恐其作亂令誘殺之   傳二十八年夏四月鄭伯如楚致其師為楚師既敗而懼【時楚敗城濮】使子人九行成于晉晉欒枝入盟鄭伯五月丙午晉侯及鄭伯盟于衡雍   經三十年秋晉人秦人圍鄭   傳三十年晉人侵鄭以觀其可攻與否秋九月甲午晉侯秦伯【穆公也】圍鄭以其無禮於晉【文公亡過鄭鄭不禮之】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汜南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逺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陪益也】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晉君謂惠公焦瑕晉河外五城之二邑】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圗之秦伯説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三子秦大夫反為鄭守】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㣲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謂秦穆公】吾其還也亦去之初鄭公子蘭出奔晉【穆公】從於晉侯伐鄭請無與圍鄭許之使待命於東【晉東界】鄭石甲父侯宣多逆以為大子以求成于晋晋人許之   傳三十一年冬鄭洩駕惡公子瑕鄭伯亦惡之故公子瑕出奔楚   經三十有二年夏四月已丑鄭伯捷卒【無傳】   傳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潜師以來國可得也秦師遂東   穆公【謚法布徳執義曰穆】   【名蘭又公子妾燕姞所生文公逐群公子蘭奔晋事晋文公甚謹因求入鄭僖三十年晋人圍鄭鄭逆之以為大子僖三十二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宣三年卒在位二十二年】   僖公傳三十三年秦師及滑鄭商人髙將市於周遇之以乗韋先【音鮮】牛十二犒師曰寡君聞吾子將歩師出於敝邑敢犒從者不腆敝邑為從者之淹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且使遽告于鄭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使皇武子辭焉曰吾子淹乆於敝邑惟是脯資餼牽竭矣為吾子之將行也鄭之有原圃猶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閒敝邑若何杞子奔齊逢孫楊孫奔宋孟明曰鄭有備矣不可冀也滅滑而還冬楚令尹子上侵陳蔡陳蔡成遂伐鄭將納公子瑕【三十一年瑕奔楚】門于桔柣之門瑕覆于周氏之汪【車傾覆】外僕髠屯禽之以獻【殺瑕以獻穆公】文夫人歛而之鄶城之下   文公經九年楚人伐鄭公子遂晉人宋人衛人許人救鄭   傳九年春三月楚子師于狼淵以伐鄭因公子堅公子尨及樂耳【鄭大夫】鄭及楚平公子遂會晉趙盾宋華耦衛孔達許大夫救鄭不及楚師   經十三年冬十有二月公還自晉鄭伯會公于棐傳十三年冬公如晉盟還鄭伯與公宴于棐子家賦鴻鴈【義取侯伯哀鰥寡有征行之勞也】季文子曰寡君未免於此文子賦四月【義取行役踰時】子家賦載馳之四章【小國有急】文子賦采薇之四章【豈敢定居】鄭伯拜公答拜   傳十七年夏六月晋侯蒐于黄父遂合諸侯于扈於是晋侯不見鄭伯以為貳於楚也鄭子家使執訊而與之書以告趙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與之事君【魯文二年】九月蔡侯入于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難寡君是以不得與蔡侯偕十一月克減侯宣多而隨蔡侯以朝于執事十二年六月歸生佐寡君之嫡夷【歸生子家名夷鄭大子名】以請陳侯于楚而朝諸君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蕆陳事十五年五月陳侯自敝邑往朝于君往年正月燭之武往朝夷也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陳蔡之宻邇於楚而不敢貳焉則敝邑之故也雖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見于君夷與孤之二三臣相及於綘雖我小國則蔑以過之矣今大國曰爾未逞吾志敝邑有亡無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餘㡬又曰鹿死不擇音【音蔭】小國之事大國也徳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命之罔極亦知亡矣將悉敝賦以待於儵唯執事命之文公二年六月壬申朝于齊四年二月壬戌為齊侵蔡亦獲成於楚居大國之間而從於强令豈其罪也大國若弗圖無所逃命晉鞏朔行成於鄭趙穿公壻池【晉侯女壻】為質焉冬十月鄭大子夷【靈公】石楚為質于晉   宣公經元年秋宋公陳侯衛侯曹伯會晉師于棐林伐鄭冬晉人宋人伐鄭   傳元年宋人之弑昭公也【文十六年】晉荀林父以諸侯之師伐宋又會諸侯于扈將為魯討齊皆取賂而還【文十五年十七年二扈之盟皆受賂】鄭穆公曰晉不足與也遂受盟于楚秋會于棐林以伐鄭也楚蒍賈救鄭遇於北林【與晉師遇】囚晉解揚冬晉人伐鄭以報北林之役   經二年春王二月壬子宋華元帥師及鄭公子歸生戰于大棘宋師敗績獲宋華元夏晉人宋人衛人陳人侵鄭   傳二年春鄭公子歸生受命于楚伐宋二月壬子戰于大棘宋師敗績【詳見宋】夏晋趙盾及諸侯之師侵鄭以報大棘之役楚鬬椒救鄭遂次于鄭以待晋師   經三年夏楚人侵鄭冬十月丙戌鄭伯蘭卒葬鄭穆公傳三年春晋侯伐鄭及郔鄭及晉平士㑹入盟夏楚人侵鄭鄭即晋故也冬鄭穆公卒初鄭文公有賤妾曰燕姞【南燕姓】夢天使與已蘭曰余為伯儵【南燕祖】余而祖也以是為而子以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見之與之蘭而御之辭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將不信敢徴蘭乎公曰諾生穆公名之曰蘭文公報鄭子之妃曰陳媯【鄭子文公叔父子儀漢律淫季父之妻曰報】生子華子臧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僖十六年】使盜殺子臧於陳宋之間又娶于江生公子士朝于楚楚人酖之及葉而死又娶于蘇生子瑕子俞彌俞彌早卒洩駕惡瑕文公亦惡之故不立也公逐群公子公子蘭奔晋從晋文公伐鄭【僖三十年】石癸曰吾聞姬姞耦其子孫必蕃姞吉人也后稷之元妃也今公子蘭姞甥也天或啓之必將為君其後必蕃先納之可以亢【極也】寵與孔將鉏侯宣多納之盟于大宫而立之以與晉平穆公有疾曰蘭死吾其死乎吾所以生也刈蘭而卒   靈公【諡法亂而不損曰靈】   【名夷穆公子宣三年嗣立明年改元遇弑在位一年】   宣公經四年夏六月乙酉鄭公子歸生弑其君夷冬楚子伐鄭   傳四年楚人獻黿於鄭靈公公子宋與子家將見子公之食指動【第二指】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嘗異味及入宰夫將解黿相視而笑公問之子宋以告及食大夫黿召子公而弗與也子公怒染指於鼎嘗之而出公怒欲殺子公子公與子宋謀先子家曰畜老猶憚殺之而况君乎反譛子家子家懼而從之夏弑靈公書曰鄭公子歸生弑其君夷權不足也【子公殺而書子家罪其懼譛而從弑君故書以首惡】君子曰仁而不武無能達也凡弑君稱君君無道也稱臣臣之罪也鄭人立子良【穆公庶子】辭曰以賢則去疾【子良】不足以順則公子堅長乃立襄公襄公將去穆氏【逐群兄弟】而舎子良【以其讓己】子良不可曰穆氏宜存則固願也若將亡之則亦皆亡去疾何為乃舎之皆為大夫冬楚子伐鄭鄭未服也   襄公【謚法辟土有徳曰襄】   【名堅靈公庶弟宣四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成四年卒在位十八年】   宣公經五年冬楚人伐鄭   傳五年冬楚子伐鄭晋荀林父救鄭   傳六年冬楚人伐鄭取成而還【九年十一年傳稱厲之殺蓋在此】鄭公子曼滿與王子伯廖語欲為卿【二子鄭大夫】伯廖告人曰無徳而貪其在周易豐【離下震上】之離【豐上六變而為純離豐上六曰豐其屋三嵗不覿凶義取無徳而大其屋不過三嵗必滅亡】弗過之矣【不退三年】間一嵗鄭人殺之   傳七年鄭及晋平公子宋之謀也故相鄭伯以㑹冬盟于黑壤   經九年冬楚子伐鄭晋郤缺帥師救鄭   傳九年冬楚子為厲之役故伐鄭晉郤缺救鄭鄭伯敗楚師于栁棼國人皆喜唯子良憂曰是國之災也吾死無日矣【自是晉楚交兵伐鄭十二年卒有楚子入鄭之禍】   經十年夏六月晉人宋人衛人曹人伐鄭冬楚子伐鄭傳十年夏鄭及楚平諸侯之師伐鄭取成而還冬楚子伐鄭晉士會救鄭逐楚師于潁北諸侯之師戍鄭鄭子家卒鄭人討幽公之亂斵子家之棺而逐其族【四年弑君故】改葬幽公諡之曰靈   經十一年夏楚子陳侯鄭伯盟于辰陵   傳十一年春楚子伐鄭及櫟子良曰晉楚不務徳而兵爭與其來者可也晉楚無信我焉得有信乃從楚夏楚盟于辰陵陳鄭服也厲之役【在六年】鄭伯逃歸自是楚未得志焉鄭既受盟于辰陵又徼事于晉【十年鄭及楚平辰陵盟後徼事晉】   經十有二年春楚子圍鄭   傳十二年春楚子圍鄭旬有七日鄭人卜行成不吉卜臨【力鴆切】于大宫且巷出車吉國人大臨守陴者皆哭楚子退師鄭人修城進復圍之三月克之入自皇門至于逵路鄭伯肉袒牽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懐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聴其俘諸江南以實海濵亦唯命其翦以賜諸侯使臣妾之亦唯命若惠顧前好徼福於厲宣桓武不泯其社稷【周厲王宣王鄭所自出也鄭桓公武公始封賢君也】使改事君夷於九縣【楚滅九國以為縣願得比之】君之惠也孤之願也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君實圗之左右曰不可許也得國無赦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庸可㡬乎退三十里而許之平潘尫入盟【楚大夫】子良出質【鄭伯弟】夏六月晋師救鄭在敖鄗之間鄭皇戍使如晋師曰鄭之從楚社稷之故也未有貳心楚師驟勝而驕其師老矣而不設備子擊之鄭師為承楚師必敗彘子曰敗楚服鄭於此在矣欒武子曰楚鄭親矣來勸我戰以我卜也鄭不可從乙卯楚進師乗晋軍及昬楚師軍於邲晋之餘師不能軍【詳見楚及晋】是役也鄭石制【子服】實入楚師將以分鄭而立公子魚臣【僕叔】辛未鄭殺僕叔及子服君子曰史佚所謂母怙亂者謂是類也詩曰亂離瘼矣爰其適歸歸於怙亂者也夫鄭伯許男如楚經十有四年夏五月晉侯伐鄭   傳十四年夏晉侯伐鄭為邲故也告於諸侯蒐焉而還鄭人懼使子張【穆公孫】代子良于楚【十二年子良質於楚】鄭伯如楚謀晉故也鄭以子良為有禮故召之【有遜國之禮】   成公經三年春王正月公會晉侯宋公衛侯曹伯伐鄭夏鄭公子棄疾帥師伐許冬十有一月鄭伐許【無傳】傳三年春諸侯伐鄭次于伯牛討邲之役也遂東侵鄭【晉潜軍深入】鄭公子偃帥師禦之使東鄙覆諸鄤敗諸丘輿皇戍如楚獻捷夏許恃楚不事鄭鄭子良伐許   經四年春三月壬申鄭伯堅卒夏四月鄭襄公【無傳】冬鄭伯伐許【悼公】   傳四年冬十一月鄭公孫申帥師疆許田許人敗諸展陂鄭伯伐許取鉏任泠敦之田晉欒書將中軍荀首佐之士燮佐上軍以救許伐鄭取汜祭楚子反救鄭鄭伯與許男訟焉皇戍攝鄭伯之辭子反不能决也曰君若辱在寡君寡君與其二三臣共聴兩君之所欲成其可知也不然側不足以知二國之成【側子反名】   悼公【謚法恐懼徒處曰悼】   【名費襄公子成四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六年卒在位二年】   成公經五年十有二月己丑公㑹晋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邾子杞伯同盟于蟲牢   傳五年夏許靈公愬鄭伯于楚六月鄭悼公如楚訟不勝楚人執皇戍及子國【以鄭伯不直】故鄭伯歸使公子偃請成于晋秋八月鄭伯晉趙同盟于垂棘冬同盟于蟲牢鄭服也   經六年夏六月壬申鄭伯費卒秋楚公子嬰齊帥師伐鄭冬晋欒書帥師救鄭   傳六年春鄭伯如晉拜成子游相【公子偃】授王于東楹之東士貞伯曰鄭伯其死乎自弃也已視流而行速不安其位宜不能乆夏六月鄭悼公卒秋楚子重伐鄭鄭從晉故也晉欒書救鄭與楚師遇于繞角楚師還   春秋分記卷六十八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六十九   宋 程公說 撰鄭世本第二   成公       僖公   簡公   成公【諡法安民立政曰成】   【名睔襄公子悼公弟成六年嗣立明年改元三年晉執之四年三月鄭立公子繻四月殺繻立髠頑五月成公歸至襄二年卒仕位十四年】   成公經七年秋楚公子嬰齊帥師伐鄭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救鄭八月戊辰同盟于馬陵   傳七年春鄭子良相成公以如晉見且拜師 秋楚子重伐鄭師于汜諸侯救鄭鄭共仲侯羽【鄭大夫】軍楚師八月同盟于馬陵尋蟲牢之盟   傳八年春晉欒書侵蔡遂侵楚楚師之還也晉侵沈鄭伯將㑹晉師門于許東門大獲焉   經九年秋七月晉人執鄭伯晉欒書帥師伐鄭 冬十有一月鄭人圍許   傳九年春二月楚人以重賂求鄭鄭伯㑹楚公子成于鄧秋鄭伯如晉晉人討其貳於楚也執諸銅鞮 欒書伐鄭鄭人使伯蠲行成晉人殺之非禮也兵交使在其間可也楚子重侵陳以救鄭【陳與晉故】 冬十一月鄭人圍許示晉不急君也是則公孫申謀之曰我出師以圍許【示不畏晉】為將改立君者而紓晉使【勿亟遣使請晉示欲更立君】晉必歸君   經十年春衛侯之弟黒背帥師侵鄭 夏五月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衛侯曹伯伐鄭   傳十年春衛子叔黒背侵鄭晉命也 鄭公子班【子如】聞叔申之謀【改立君之謀】三月子如立公子繻夏四月鄭人殺繻立髠頑【成公大子】子如奔許欒武子曰鄭人立君我執一人焉何益不如伐鄭而歸其君以求成焉晉侯有疾五月晉立大子州蒲以為君而㑹諸侯伐鄭鄭子罕賂以襄鍾【鄭襄公之廟鍾】子然盟于修澤子駟為質辛已鄭伯歸【不書鄭不告入】六月鄭伯討立君者戊申殺叔申叔禽【申之弟】君子曰忠為令徳非其人猶不可况不令乎   傳十二年春宋華元克合晉楚之成夏鄭伯如晉聴成【詳見晉】   傳十三年夏六月丁夘夜鄭公子班自訾求入于大宫不能殺子印子羽【十年班出奔許今還欲為亂】反軍于市巳已子駟帥國人盟于大宫遂從而盡焚之殺子如【班】子駹【班弟】孫叔【子如子】孫知【子駹子】   經十有四年秋鄭公子喜帥師伐許   傅十四年秋八月鄭子罕伐許敗焉戊戍鄭伯復伐許庚子入其郛許人平以叔申之封   經十五年夏六月楚子伐鄭   傳十五年夏六月楚子侵鄭及暴隧鄭子罕侵楚取新石【詳見楚】   經十六年夏四月鄭公子喜帥師侵宋 六月晉侯使欒黶來乞師甲午晦晉侯及楚子鄭伯戰于鄢陵楚子鄭師敗績 秋公㑹尹子晉侯齊國佐邾人伐鄭傳十六年春楚子自武城使公子成以汝陰之田求成于鄭鄭叛晉子駟從楚子盟于武城【為晉伐鄭起】 夏四月鄭子罕伐宋敗宋于汋陂衛侯伐鄭至于鳴鴈為晉故也 晉侯將伐鄭戊寅晉師起鄭人使告于楚姚句耳【鄭大夫】與往楚子救鄭六月晉楚遇于鄢陵楚師敗績秋㑹于沙隨謀伐鄭也七月公㑹尹武公及諸侯伐鄭【詳見晉】   經十有七年春衛北宫括帥師侵鄭 夏公㑹尹子單子晉侯齊侯宋公衛侯曹伯邾人伐鄭六月乙酉同盟于柯陵 冬公㑹單子晉侯宋公衛侯曹伯齊人邾人伐鄭   傳十七年春王正月鄭子駟侵晉虚滑【晉邑】衛北宫括救晉侵鄭至于髙氏 夏五月鄭大子髠頑侯獳為質於楚楚公子成公子寅戌鄭公㑹尹武公單襄公及諸侯伐鄭自戲童至于曲洧六月乙酉同盟于柯陵楚子重救鄭師于首止諸侯還 冬諸侯伐鄭十月庚午圍鄭楚公子申救鄭師于汝上十有一月諸侯還   傳十八年夏六月鄭伯侵宋及曹門外遂㑹楚子伐宋取朝郟   襄公經元年夏晉韓厥帥師伐鄭仲孫蔑㑹齊崔杼曹人邾人杞人次于鄫 秋楚公子壬夫帥師侵宋傳元年夏五月晉韓厥荀偃帥諸侯之師伐鄭入其郛敗其徒兵於洧上於是東諸侯之師次于鄫以待晉師晉師自鄭以鄫之師侵楚焦夷及陳晉侯衛侯次于戚以為之援 秋楚子辛救鄭侵宋吕留鄭子然侵宋取犬丘   經二年春鄭師伐宋 夏六月庚辰鄭伯睔卒【庚辰七月九日經書六月誤】晉師宋師衛寗殖侵鄭 秋七月仲孫蔑㑹晉荀罃宋華元衛孫林父曹人邾人于戚 冬仲孫蔑㑹晉荀罃齊崔杼宋華元衛孫林父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于戚遂城虎牢   傳二年春鄭師侵宋楚令也 鄭成公疾子駟請息肩於晉公曰楚君以鄭故親集矢於其目【鄢陵戰晉射楚王目】非異人【不為他人】任寡人也若背之是弃力與言其誰暱我免寡人唯二三子秋七月庚辰鄭伯睔卒於是子罕當國子駟為政子國為司馬晉師侵鄭諸大夫欲從晉子駟曰官命未改【不欲違先君意】 㑹于戚謀鄭故也孟獻子請城虎牢以偪鄭冬復㑹于戚遂城虎牢鄭人乃成【詳見晉】   僖【謚法小心畏忌曰僖】   【名髠頑成公子襄三年嗣立明年改元至襄七年卒在位五年】   襄公經五年夏鄭伯使公子發來聘   傳五年夏鄭子國來聘通嗣君也   經七年冬十有二月㑹于鄬鄭伯髠頑如㑹未見諸侯丙戍卒於鄵   傳七年冬㑹于鄬鄭僖公之為大子也於成之十六年與子罕適晉不禮焉又與子豐適楚亦不禮焉及其元年朝于晉【鄭僖元年魯哀三年】子豐欲愬諸晉而廢之子罕止之及將㑹于鄬子駟相又不禮焉侍者誎不聴又諫殺之及鄵子駟使賊夜弑僖公而以瘧疾赴于諸侯簡公生五年奉而立之   趙子辨疑曰諸侯死例書名此則為上文已言鄭伯如㑹下不可又云鄭伯髠頑卒又不可上言鄭伯如㑹下但言髠頑卒所以須於如㑹時便書名以便其文耳三傳不達此體見其文特異不能釋得妄云被殺若實見殺而以疾赴則從而書之諸國弑君豈有實告乎按經文未見諸侯則是巳出境臨欲相見云耳   簡公【諡法一徳不懈曰簡】   【名嘉僖公子襄七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昭十二年卒在位三十六年】   襄公經八年夏葬鄭僖公【無傳】鄭人侵蔡獲蔡公子爕冬楚公子貞帥師伐鄭   傳八年鄭羣公子以僖公之死也謀子駟子駟先之夏四月庚辰辟殺子狐子熈子侯子丁孫擊孫惡【二孫子孤子】出奔衛 庚寅鄭子國子耳侵蔡獲蔡司馬公子爕鄭人皆喜唯子産不順曰小國無文徳而有武功禍莫大焉楚人來討能勿從乎從之晉師必至晉楚伐鄭自今鄭國不四五年弗得寜矣子國【子産父】怒之曰爾何知國有大命而有正卿童子言焉將為戮矣 五月㑹于邢丘鄭伯獻㨗于㑹故親聴命 冬楚子囊伐鄭討其侵蔡也子駟子國子耳欲從楚子孔子蟜子展欲待晉【待晉來救】子駟曰周詩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夀幾何兆云詢多職競作羅【兆卜詢謀也言既卜且謀多則競作羅網之難無成功】謀之多族民之多違事滋無成民急矣姑從楚以紓吾民晉師至吾又從之敬共幣帛以待來者小國之道也犠牲玉帛待於二境以待彊者而庇民焉宼不為害民不罷病不亦可乎子展曰小所以事大信也小國無信兵亂日至亡無日矣五㑹之信【三年㑹雞澤五年㑹戚又會城棣七年㑹鄬八年㑹邢丘】今將背之雖楚救我將安用之親我無成【晉親鄭】鄙我是欲【楚以鄭為敝邑】不可從也不如待晉晉君方明四軍無闕八卿和睦必不弃鄭楚師遼逺糧食將盡必將速歸何患焉舍之【子展名】聞之杖莫如信完守以老楚杖信以待晉不亦可乎子駟曰詩云謀夫孔多是用不集發言盈庭誰敢執其咎如匪行邁謀是用不得于道【小旻】請從楚騑【子駟名】也受其咎乃及楚平使王子伯駢【晉大夫】告于晉曰君命敝邑修而車賦儆而師徒以討亂畧蔡人不從敝邑之人不敢寧處悉索敝賦以討于蔡獲司馬爕獻于邢丘今楚來討曰女何故稱兵于蔡焚我郊保馮陵我城郭敝邑之衆夫婦男女不遑啟處以相救也翦【盡也】焉傾覆無所控告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夫人愁痛不知所庇民知窮困而受盟于楚孤也與其二三臣不能禁止不敢不告知武子使行人子貟對之曰君有楚命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而即安于楚君之所欲也誰敢違君寡君將帥諸侯以見于城下唯君圖之   經九年冬公㑹晉侯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伐鄭 十有二月巳亥同盟于戲楚子伐鄭   傳九年冬十月諸侯伐鄭庚午季武子齊崔杼宋皇鄖從荀罃士匄門于鄭門衛北宫括曹人邾人從荀偃韓起門于師之梁滕人薛人從欒黶士魴門于北門杞人郳人從趙武魏絳斬行栗【表木】道甲戍師于汜令於諸侯曰修器偹盛餱糧歸老幼居疾于虎牢肆眚圍鄭鄭人恐乃行成諸侯皆不欲戰乃許之十一月已亥同盟于戲鄭服也將盟鄭六卿公子騑【子駟】公子發【子國】公子嘉【子孔】公孫輙【子耳】公孫蠆【子蟜】公孫舍之【子展】及其大夫門子【卿之適子】皆從鄭伯晉士莊子為載書曰自今日既盟之後鄭國而不唯晉命是聴而或有異志者有如此盟公子騑趨進曰天禍鄭國使介居二大國之間大國不加徳音而亂以要之使其鬼神不獲歆其禋杞其民人不獲享其土利夫婦辛苦墊隘無所底告自今日既盟之後鄭國而不唯有禮與彊可以庇民者是從而敢有異志者亦如之荀偃曰改載書公孫舍之曰昭大神要言焉若可改也大國亦可叛也知武子謂獻子曰我實不徳而要人以盟豈禮也哉非禮何以主盟姑盟而退修徳息師而来終必獲鄭何必今日我之不徳民將棄我豈唯鄭若能休和逺人將至何恃於鄭乃盟而還 晉人不得志於鄭以諸侯復伐之十二月癸亥門其三門閏月戊寅濟于陰阪侵鄭次于陰口而還子孔曰晉師可擊也師老而勞且有歸志必大克之子展曰不可【新注杜云此年不得有閏月癸亥去戊寅十六日疑閏月當為門五日五字上與門合為閏則後學自然轉日為月詳見晉書】楚子伐鄭子駟將及楚平子孔子蟜曰與大國盟口血未乾而背之可乎子駟子展曰吾盟固云唯彊是從今楚師至晉不我救則楚彊矣盟誓之言豈敢背之且要盟無質神弗臨也所臨唯信信者言之瑞也善之主也是故臨之明神不蠲要盟背之可也乃及楚平公子罷戎入盟同盟于中分   經十年夏楚公子貞鄭公孫輙帥師伐宋 秋公㑹晉侯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子齊世子光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 冬盜殺鄭公子騑公子發公孫輙戍鄭虎牢楚公子貞帥師救鄭   傳十年夏六月楚子囊鄭子耳伐宋衛侯救宋師于襄牛鄭子展曰必伐衛不然是不與楚也得罪於晉又得罪於楚國將若之何子駟曰國病矣子展曰得罪於二大國必亡病不猶愈於亡乎諸大夫皆以為然故鄭皇耳帥師侵衛楚令也衛人追之孫蒯獲鄭皇耳于犬丘秋七月子囊子耳侵我西鄙還圍蕭八月丙寅克之九月子耳侵宋北鄙孟獻子曰鄭其災乎師競已甚周猶不堪競况鄭乎有災其執政之三士乎 諸侯伐鄭已酉師于牛首【鄭地】 初子駟與尉止有爭將禦諸侯之師而黜其車【滅損其車】尉止獲又與之爭【獲囚俘】子駟抑尉止曰爾車非禮也遂弗使獻【不使獻其所獲之俘】初子駟為田洫司氏堵氏侯氏子師氏皆䘮田焉【侵四族田】故五族聚羣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亂【八年子駟所殺公子熈之黨】於是子駟當國子國為司馬子耳為司空子孔為司徒冬十月戊辰尉止司臣侯晉堵女父子師僕帥賊以入晨攻執政于西宫之朝殺子駟子國子耳刼鄭伯以如北宫子孔知之故不死書曰盜言無大夫焉子西【子駟子】聞盜不儆而出尸而追盜盜入於北宫乃歸授甲臣妾多逃器用多䘮子産聞盜【子國子】為門者【置守門】庀羣司【具衆官匹婢切】閉府庫慎閑藏完守備成列而後出兵車十七乘【千二百七十五人】尸而攻盜於北宫子蟜帥國人助之殺尉止子師僕盜衆盡死侯晉奔晉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齊奔宋   晁補之曰子西子駟子也子産子國子也子西之才不及子産不待此而知也均人子也盜戕其父聞難匍匐遑遽而往猶恐不及而責子西以不儆善子産以庀完此豈雍容時耶傳失之矣且言國事則三執政喋血朝廷言家事則父暴尸衢巷而咎臣妾之逃悼噐用之䘮豈但鄙細不知務而已哉   子孔當國【代子駟】為載書以位序聴政辟大夫諸司門子弗順將誅之【欲誅不順者】子産止之請為之焚書【既止子孔又勸令燒除載書】子孔不可曰為書以定國衆怒而焚之是衆為政也國不亦難乎子産曰衆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不如焚書以安衆子得所欲衆亦得安不亦可乎專欲無成犯衆興禍子必從之乃焚書於倉門之外衆而後定 諸侯之師城虎牢而戍之晉師城梧及制書曰戍鄭虎牢非鄭地也言將歸焉鄭及晉平楚子囊救鄭十一月諸侯之師還鄭而南至於陽陵   楚師不退欒黶獨進師遂進已亥與楚師夾潁而軍子蟜曰諸侯既有成行必不戰矣從之將退不從亦退退楚必圍我猶將退也不如從楚亦以退之宵涉潁與楚人盟【畏晉知之】欒黶欲伐鄭師荀罃不可曰我實不能禦楚又不能庇鄭鄭何罪不如致怨焉而還【致怨以為後伐之資】丁未諸侯之師還侵鄭北鄙而歸【欲以致怨】楚人亦還【鄭服故也】經十有一年夏四月鄭公孫舍之帥師侵宋 公㑹晉侯宋公衛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秋七月已未同盟于亳城北【一本亳作京】楚子鄭伯伐宋公㑹晉侯宋公衛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㑹于蕭魚 楚人執鄭行人良霄   傳十一年鄭人患晉楚之故諸大夫曰不從晉國㡬亡楚弱於晉晉不吾疾也晉疾楚將辟之何為而使晉師致死於我楚弗敢敵而後可固與也子展曰與宋為惡諸侯必至吾從之盟楚師至吾又從之則晉怒甚矣晉能驟來楚將不能吾乃固與晉大夫説之使疆埸之司惡於宋【使侵犯宋】宋向戍侵鄭大獲子展曰師而伐宋可矣若我伐宋諸侯之伐我必疾吾乃聴命焉且告於楚楚師至吾又與之盟而重賂晉師乃免矣夏鄭子展侵宋四月諸侯伐鄭已亥齊大子光宋向戍先至于鄭門   于東門其莫【音暮】晉荀罃至于西郊東侵舊許衛孫林父侵其北鄙六月諸侯㑹于北林師于向右還次于瑣圍鄭觀兵于南門西濟于濟隧鄭人懼乃行成秋七月同盟于亳 楚子囊乞旅于秦秦右大夫詹帥師從楚子將以伐鄭鄭伯逆之丙子伐宋 九月諸侯悉師以復伐鄭鄭人使良霄大宰石㚟【勑略切】如楚告將服于晉曰孤以社稷之故不能懐君君若能以玉帛綏晉不然則武震以攝威之孤之願也楚人執之書曰行人言使人也諸侯之師觀兵于鄭東門鄭人使王子伯駢行成甲戍晉趙武入盟鄭伯冬十月丁亥鄭子展出盟晉侯十二月戊寅㑹于蕭魚庚辰赦鄭囚皆禮而歸之納斥候禁侵掠鄭人賂晉侯以師悝師觸師蠲廣車軘車淳十五乗甲兵備凡兵車百乗歌鍾二肆及其鎛磬女樂二八   程頥曰晉悼公推誠以待反覆之鄭信而不疑鄭自是不背晉者二十四年   傳十三年冬鄭良霄大宰石㚟猶在楚【十一年執至今】石㚟言於子囊曰先王卜征五年而嵗習其祥祥習則行【新注習因也祥善也嵗因其善謂去年吉今年又吉善因則行謂五年五吉善善相因】不習則増修徳而改卜今楚實不競行人何罪止鄭一卿以除其偪【良宵】使睦而疾楚以固於晉焉用之使歸而廢其使怨其君以疾其大夫而相牽引也不猶愈乎楚人歸之   傳十五年鄭尉氏司氏之亂其餘盜在宋【亂在十年】鄭人以子西伯有子産之故納賂于宋【三子父為尉氏所殺】以馬四十乘與師茷師慧【樂師】三月公孫黒為質焉司城子罕以堵女父尉翩司齊之之良司臣而逸之【賢而放之】託諸季武子武子寘諸卞鄭人醢之三人也【女父尉翩司齊】師慧過宋朝將私焉【私小便】其相曰朝也慧曰無人焉相曰朝也何故無人慧曰必無人焉若猶有人豈以其千乘之相易淫樂之矇必無人焉故也【千乘相謂子産等言不為子産殺三盗得賂而歸之】子罕聞之固請而歸之 冬十二月鄭人奪堵狗之妻而歸諸范氏【狗女父之族娶於晉范氏故奪其妻歸之】   經十八年冬楚公子午帥師伐鄭   傳十八年冬十二月鄭子孔欲去諸大夫將叛晉而起楚師以去之使告子庚【楚令尹】子庚帥師治兵於汾子蟜伯有子張從鄭伯伐齊子孔子展子西守二子【子展子西】知子孔之謀完守入保子孔不敢㑹楚師楚師伐鄭次于魚陵右師城上棘遂涉潁次于旃然蒍子馮公子格率鋭師侵費滑胥靡獻于雍梁右回梅山侵鄭東北至于蟲牢而反子庚門于純門信于城下而還涉於魚齒之下甚雨及之【詳見楚】   經十有九年秋八月鄭殺其大夫公子嘉   傳十九年於四月丁未鄭公孫蠆卒赴於晉大夫范宣子言於晉侯以其善於伐秦也【十四年晉伐秦子蟜見諸侯師而勸之濟涇】六月晉侯請於王王追賜之大路使以行禮也 秋八月鄭子孔之為政也專國人患之乃討西宫之難【十年尉止作難西宫子孔知而不言】與純門之師【前年子孔召楚師至純門】子孔當罪以其甲及子革子良氏之甲守甲辰子展子西率國人伐之殺子孔而分其室書曰鄭殺其大夫專也子然子孔宋子之子也士子孔圭媯之子也圭媯之班亞宋子而相親也士子孔亦相親也僖之四年子然卒【鄭僖四年魯襄六年】簡之元年士子孔卒【鄭簡元年魯襄八年】司徒孔實相子革子良之室三室如一故及於難子萃子良出奔楚于革為右尹鄭人使子展當國子西聴政立子産為卿   傳二十二年夏晉人徴朝于鄭鄭人使少正公孫僑【子産】對曰在晉先君悼公九年我寡君於是即位【魯襄八年】即位八月而我先大夫子駟從寡君以朝于執事執事不禮於寡君寡君懼因是行也我二年六月朝于楚【因晉不見禮】晉是以有戲之役【九年】楚人猶競而申禮於敝邑敝邑欲從執事而懼為大尤曰晉其謂我不共有禮是以不敢攜貳於楚我四年三月先大夫子蟜又從寡君以觀釁於楚【實朝言觀釁飾辭也】晉於是乎有蕭魚之役【十一年】謂我敝邑邇在晉國譬諸草木吾臭味也【晉鄭同姓】而何敢差池楚亦不競寡君盡其土實重之以宗器以受齊盟【同盟】遂帥群臣隨于執事以㑹嵗終貳於楚者子侯石盂歸而討之溴梁之明年【十六年】子蟜老矣公孫夏從寡君以朝于君見於嘗酎【月令孟夏天子嘗酎酎者重醸之酒】與執燔焉間二年聞君將靖東夏【二十七年澶淵盟】四月又朝以聴事期不朝之間無嵗不聘無役不從以大國政令之無常國家罷病不虞荐至無日不惕豈敢忘職大國若安定之其朝夕在庭何辱命焉若不恤其患而以為口實其無乃不堪任命而翦為仇讐敝邑是懼其敢忘君命委諸執事執事實重圖之 秋九月鄭公孫黒肱【子張】有疾歸邑于公召室老宗人立叚【子石黒肱子】而使黜官薄祭祭以特羊殷以少牢足以共祀盡歸其餘邑曰吾聞之生於亂世貴而能貧民無求焉可以後亡敬共事君與二三子生在敬戒不在富也已已伯張卒君子曰善戒詩曰慎爾侯度用戒不虞鄭子張其有焉 冬十二月鄭游昄【公孫蠆子子明】將歸晉未出竟遭逆妻者奪之以館于邑【舍止其邑】丁巳其夫攻子明殺之以其妻行子展廢良【昄子】而立太叔【昄弟】曰國卿君之貳也民之主也不可以苟請舍子明之類求亡妻者使復其所使游氏勿怨曰無昭惡也【交怨則父之不修益明也】經二十有四年冬楚子蔡侯陳侯許男伐鄭   傳二十四年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二月鄭伯如晉子産寓書於子西以告宣子曰子為晉國四隣諸侯不聞令徳而聞重幣僑也惑之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夫諸侯之賄聚於公室則諸侯貳若吾子頼之則晉國貳諸侯貳則晉國壊晉國貳則子之家壊何沒沒也將焉用賄夫令名徳之輿也徳國家之基也有基無壊無亦是務乎有徳則樂樂則能久詩云樂只君子邦家之基有令徳也夫上帝臨女無貳爾心有令名也夫恕思以明徳則令名載而行之是以逺至邇安毋寧使人謂子子實生我而謂子浚我以生乎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宣子說乃輕幣是行也鄭伯朝晉為重幣故且請伐陳也鄭伯稽首宣子辭子西相曰以陳國之介恃大國而陵虐於敝邑寡君是以請罪焉敢不稽首 秋㑹於夷儀將以伐齊冬楚子伐鄭以救齊門于東門次于棘澤諸侯還救鄭晉侯使張骼輔躒致楚師求御于鄭鄭人卜宛射犬吉子大叔戒之曰大國之人不可與也【言不可與等】對曰無有衆寡其上一也大叔曰不然部婁【小阜】無松栢二子【張骼輔躒】在幄坐射犬于外既食而後食之使御廣車而行巳皆乗乗車【安車】將及楚師而後從之乗皆踞轉而鼓琴近不告而馳之【射犬恨故近敵不告而馳】皆取胄於櫜而胄入壘皆下搏人以投收禽挾囚弗待而出皆超乗抽弓而射既免復踞轉而鼓琴曰公孫同乗兄弟也胡再不謀【謂不告而馳不待而出】對曰曩者志入而已今則怯也皆笑曰公孫之亟也楚子自棘澤還   傳二十五年初陳侯㑹楚子伐鄭當陳隧者井堙木刋鄭人怨之夏六月鄭子展子産帥車七百乗伐陳宵突陳城遂入之陳侯免【䘮服音問】擁社【抱社主】子美入【子産】數俘而出司徒致民司馬致節司空致地乃還【詳見陳】秋八月鄭子産獻捷于晉戎服將事晉人問陳之罪對曰昔虞閼父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賴其利器用也與其神明之後也庸以元女大姬妃胡公而封諸陳以備三恪則我周之自出至于今是頼桓公之亂蔡人欲立其出【蔡出厲公也楚陳佗之亂】我先君莊公奉五父而立之蔡人殺之我又與蔡人奉戴厲公至於莊宣皆我之自立【陳莊宣皆厲公子】夏氏之亂成公播蕩又我之自入君所知也【宣十一年】今陳忘周之大徳蔑我大惠弃我姻親介恃楚衆以馮陵我敝邑不可億逞【億度也逞盡也】我是以有往年之告未獲成命則有我東門之役【前年陳從楚伐鄭東門】當陳隧者井堙木刋敝邑大懼不競而恥大姬天誘其啓敝邑心陳知其罪授手于我用敢獻功晉人曰何故侵小對曰先王之命唯罪所在各致其辟【誅也】且昔天子之地一圻【方千里】列國一同【方百里】自是以衰【差降】今大國多數圻矣若無侵小何以至焉晉人曰何故戎服對曰我先君武莊為平桓卿士城濮之役文公【晉文公】布命曰各復舊職命我文公戎服輔王以授楚捷不敢廢王命故也士莊伯不能詰復於趙文子文子曰其辭順犯順不祥乃受之 冬十月子展相鄭伯如晉拜陳之功子西復伐陳陳及鄭平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逺晉為伯鄭入陳非文辭不為功慎辭哉十二月晉程鄭卒子産始知然明【前年然明謂程鄭將死今如其言故知之】問為政焉對曰視民如子見不仁者誅之如鴈鸇之逐鳥雀也子産喜以語子大叔且曰他日吾見蔑之面而已【蔑然明名】今吾見其心矣子大叔問政於子産子産曰政如農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終朝夕而行之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其過鮮矣   經二十六年冬楚子蔡侯陳侯伐鄭   傳二十六年鄭伯賞入陳之功三月甲寅朔享子展賜之先路三命之服先八邑賜子産次路再命之服先六邑子産辭邑曰自上以下降殺以兩禮也臣之位在四且子展之功也臣不敢及賞禮請辭邑公固予之乃受三邑公孫揮曰子産其將知政矣讓不失禮 夏楚子秦人侵鄭五月至于城麇鄭皇頡戍之出與楚師戰敗穿封戍囚皇頡楚人以皇頡歸印菫父與皇頡戍城麇楚人囚之以獻於秦鄭人取貨於印氏以請之子大叔為令正以為請子産曰不獲【謂大叔辭以貨請菫父必不得】受楚之功而取貨於鄭不可謂國秦不其然若曰拜君之勤鄭國微君之惠楚師其猶在敝邑之城下其可弗從遂行秦人不予更幣從子産而後獲之【更遣使執幣用子産之辭乃得菫父】 秋七月鄭伯如晉叔向曰鄭七穆罕氏其後亡者也子展儉而壹 鄭伯歸自晉使子西如晉聘辭曰寡君來煩執事懼不免於戾使夏【子西】謝不敏君子曰善事大國冬十月楚子伐鄭鄭人將禦之子産曰晉楚將平諸侯將和【在明年】楚王是故昧於一來不如使逞而歸乃易成也夫小人之性釁於勇嗇於禍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釁動也嗇貪也】非國家之利也若何從之子展説不禦宼十二月乙酉入南里墮其城涉於樂氏【津名】門于師之梁【鄭城門】縣門發獲九人焉涉于汜而歸   傳二十七年秋七月鄭伯享趙孟于垂隴【自盟宋還過鄭】子展伯有子西子産子大叔二子石從【印段公孫段】趙孟曰七子從君以寵武也請皆賦以卒君貺武亦以觀七子之志子展賦草蟲【未見君子憂心忡忡】趙孟曰善哉民之主也抑武也不足以當之伯有賦鶉之賁賁【刺君混亂】趙孟曰牀第之言不踰閾况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聞也子西賦黍苗之四章【肅肅謝功召伯營之】趙孟曰寡君在武何能焉子産賦隰桑【思見君子盡心以事之】趙孟曰武請受其卒章【心乎愛矣】子大叔賦野有蔓草【邂逅相遇適我願兮】趙孟曰吾子之惠也印段賦蟋蜶【無以大康】趙孟曰善哉保家之主也吾有望矣公孫段賦桑扈【君子有禮文】趙孟曰匪交匪敖福將焉往【此桑扈詩卒章】若保是言也欲辭福祿得乎卒享文子告叔向曰伯有將為戮矣詩以言志志誣其上而公怨之以為賔榮其能久乎幸而後亡叔向曰然巳侈所謂不及五稔者夫子之謂矣文子曰其餘皆數世之主也子展其後亡者也在上不忘降印氏其次也樂而不荒樂以安民不淫以使之後亡不亦可乎   傳二十八年春無氷梓慎曰今兹宋鄭其饑乎【詳見天文書】蔡侯之如晉也【在此年夏】鄭伯使游吉如楚及漢楚人還之曰宋之盟【宋之盟晉楚之從交相見事見宋】君實親辱今吾子來寡君謂吾子姑還吾將使驛奔問諸晉而以告子大叔曰宋之盟君命將利小國而亦使安定其社稷鎮撫其民人以禮承天之休此君之憲令而小國之望也寡君是故使吉奉其皮幣以嵗之不易聘於下執事今執事有命曰女何與政令之有必使而君弃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小國將君是望敢不唯命是聴無乃非盟載之言以闕君徳而執事有不利焉小國是懼不然其何勞之敢憚子大叔歸復命 九月鄭游吉如晉告將朝于楚以從宋之盟子産相鄭伯以如楚舍不為壇外僕言曰【外僕掌次舍者】昔先大夫相先君適四國未嘗不為壇自是至今亦皆循之今子草舍無乃不可乎子産曰大適小則為壇小適大苟舍而巳焉用壇僑聞之大適小有五美宥其罪戾赦其過失救其菑患賞其徳刑教其不及小國不困懷服如歸是故作壇以昭其功宣告後人無怠於德小適大有五惡説其罪戻請其不足行其政事共其職貢從其時命不然則重其幣帛以賀其福而弔其凶皆小國之禍也焉用作壇以昭其禍所以告子孫無昭禍焉可也 冬十二月公如楚過鄭鄭伯不在【已在楚】伯有迋勞於黄崖不敬穆叔曰伯有無戾於鄭鄭必有大咎敬民之主也而棄之何以承守鄭人不討必受其辜濟澤之阿行潦之蘋藻寘諸宗室季蘭尸之敬也敬可棄乎   傳二十九年夏五月鄭子展卒子皮即位【代父為上卿】於是鄭饑而未及麥民病子皮以子展之命餼國人栗户一鍾是以得鄭國之民故罕氏常掌國政以為上卿宋司城子罕聞之曰鄰於善民之望也 六月呉季札聘於鄭見子産如舊相識與之縞帶子産獻紵衣焉謂子産曰鄭之執政侈難將至矣政必及子子為政慎之以禮不然鄭國將敗 冬十一月鄭伯有使公孫黒【子晳】如楚辭曰楚鄭方惡而使余往是殺余也伯有曰世行也【世為行人】子晳曰可則往難則已何世之有伯有將强使之子晳怒將伐伯有氏大夫和之十二月已已鄭大夫盟於伯有氏禆諶曰是盟也其與幾何詩曰君子屢盟亂是用長今是長亂之道也禍未歇也必三年而後能紓然明曰政將焉往禆諶曰善之代不善天命也其焉辟子産舉不踰等則位班也擇善而舉則世隆也天又除之奪伯有魄子西即世將焉辟之天禍鄭久矣其必使子産息之乃猶可以戾【定也】不然將亡矣   經三十年秋七月鄭良霄出奔許自許入于鄭鄭人殺良霄   傳三十年春正月子産相鄭伯以如晉叔向問鄭國之政焉對曰吾得見與否在此嵗也駟良方爭未知所成【駟氏子晳良氏伯有】若有所成吾得見乃可知也叔向曰不既和矣乎對曰伯有侈而愎子晳好在人上莫能相下也雖其和也猶相積惡也惡至無日矣夏四月已亥鄭伯及其大夫盟【駟良爭故】君子是以知鄭難之不已也 六月鄭子産如陳涖盟歸復命告大夫曰陳亡國也不過十年矣【詳見陳】秋七月鄭伯有耆酒為窟室而夜飲酒擊鍾焉朝至未巳朝者曰公焉在【家臣故謂伯有為公】其人曰吾公在壑谷皆自朝布路【分散】而罷既而朝【伯有朝鄭君】則又將使子晳如楚歸而飲酒庚子子晳以駟氏之甲伐而焚之伯有奔雍梁醒而後知之遂奔許大夫聚謀子皮曰仲虺之志云亂者取之亡者侮之推亡固存國之利也罕駟豐同生【同母兄弟】伯有汰侈故不免人謂子産就直助彊子産曰豈為我徙【言不以駟良為黨】國之禍難誰知所敝或主彊直難乃不生姑成吾所辛丑子産歛伯有氏之死者而殯之不及謀而遂行印叚從之【義子産】子皮止之衆曰人不我順何止焉子皮曰夫子禮於死者况生者乎遂自止之壬寅子産入癸夘子石入皆受盟于子晳氏乙巳鄭伯及其大夫盟于大宫盟國人于師之梁之外伯有聞鄭人之盟巳也怒聞子皮之甲不與攻已也喜曰子皮與我矣癸丑晨自墓門之瀆入因馬師頡介于襄庫以伐舊北門駟帶率國人以伐之【子西之子】皆召子産【駟氏伯有俱召】子産曰兄弟而及此吾從天所與伯有死於羊肆子産襚之枕之股而哭之斂而殯諸伯有之臣在市側者既而葬諸斗城子駟氏欲攻子産子皮怒之曰禮國之幹也殺有禮禍莫大焉乃止於是游吉如晉還聞難不入復命于介八月甲子奔晉駟帶【子上】追之及酸棗與子上盟用兩珪質于河使公孫入盟大夫已已復歸【游吉歸】書曰鄭人殺良霄不稱大夫言自外入也 於子蟜之卒也【公孫蠆卒在十九年】將葬公孫揮與禆竈晨㑹事焉過伯有氏其門上生莠子羽【公孫揮】曰其莠猶在乎【以莠喻伯有】於是嵗在降婁降婁中而旦【奎婁】禆竈指之曰猶可以終嵗【嵗星十二年而一終】嵗不及此次也已【不及降婁】及其亡也嵗在娵【子須切】訾之口【娵訾營室東壁二十八年嵗星滛在枵今三十年在娵訾是嵗星停在枵二年】其明年乃及降婁僕展從伯有與之皆死羽頡出奔晉為任大夫雞澤之㑹【在三年】鄭樂成奔楚適晉羽頡因之與之比而事趙文子言伐鄭之說焉以宋之盟故不可【宋盟約弭兵故】子皮以公孫鉏【子罕子】為馬師 冬十月鄭子皮授子産政辭曰國小而偪族大寵多不可為也子皮曰虎帥以聼誰敢犯子子善相之國無小小能事大國乃寛子産為政有事伯石【公孫叚有事欲使之】賂與之邑子大叔曰國皆其國也奚獨賂焉子産曰無欲實難皆得其欲以從其事而要其成非我有成其在人乎何愛於邑邑將焉往子大叔曰若四國何【恐為四鄰所笑】子産曰非相違也而相從也四國何尤焉鄭書有之【鄭國史書】曰安定國家必大焉先【先和大族而後國家安】姑先安大以待其所歸既伯石懼而歸邑卒與之伯有既死使大史命伯石為卿辭大史退則請命焉復命之又辭如是三乃受䇿入拜子産是以惡其為人也【惡其虚飾】使次已位【畏其作亂】   晁補之曰以子産之賢察伯石之偽而惡之可以廢矣顧乃寵之使次已位何也以謂廢之則力未可為若恥與同列而巳自去耶則鄭不可以無子産故寧少假焉且與之偕而不自去為鄭國慮故也嗚呼君子之馭小人有道抑孔子所謂人而不仁疾之巳甚亂也子産其懼此也   子産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廬井有伍大人之忠儉者【謂卿大夫】從兩與之泰侈者因而斃之豐卷將祭請田焉弗許【田獵也】曰唯君用鮮【野獸】衆給而已子張【豐巷】怒退而徴役【召兵欲攻子産】子産奔晉子皮止之而逐豐卷豐卷奔晉子産請其田里【請于公不役入】三年而復之反其田里及其入焉【田里所入】從政一年與人誦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産吾其與之及三年又誦之曰我有子弟子産誨之我有田疇子産殖之子産而死誰其嗣之   傳三十一年公薨之月【是年六月魯襄公薨】子産相鄭伯以如晉晉侯以我䘮故未之見也子産使盡壊其館之垣而納車馬焉士文伯讓之曰敝邑以刑政之不修宼盜充斥無若諸侯之屬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館髙其閈閎厚其墻垣以無憂客使今吾子壊之雖從者能戒其若異客何以敝邑之為盟主繕完葺牆以待賔客若皆毁之其何以共命寡君使匄請命【士文伯】對曰以敝邑褊小介於大國誅求無時是以不敢寧居悉索敝賦以來㑹時事逢執事之不間而未得見【賢遍反下同】又不獲聞命未知見時不敢輸幣亦不敢暴露其輸之則君之府實也非薦陳之不敢輸也其暴露之則恐燥濕之不時而朽蠧以重敝邑之罪僑聞文公之為盟主也宫室卑庳無觀臺榭以崇大諸侯之館館如公寢庫廏繕修司空以時平易道路圬人以時塓館宫室【塓塗也莫歴反】諸侯賔至甸設庭燎僕人巡宫車馬有所賔從有代巾車脂轄人牧圉各瞻其事百官之屬各展其物公不留賔而亦無廢事憂樂同之事則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賔至如歸無寧菑患不畏宼盜而亦不患燥濕今銅鞮之宫數里而諸侯舍於人門不容車而不可踰越盜賊公行而夭癘不戒賔見無時命不可知若又勿壊是無所藏幣以重罪也敢請執事將何所命之雖君之有魯喪亦敝邑之憂也【鄭魯同姓】若獲薦幣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憚勤勞文伯復命趙文子曰信我實不徳而以人之垣以贏【受也】諸侯是吾罪也使士文伯謝不敏焉晉侯見鄭伯有加禮厚其宴好而歸之乃築諸侯之館叔向曰辭之不可已也如是夫子産有辭諸侯頼之若之何其釋辭也詩曰辭之輯矣民之協矣辭之繹矣民之莫矣其知之矣 鄭子皮使印叚如楚以適晉告禮也 十二月北宫文子相衛襄公以如楚過鄭印段迋【子放切往也】勞于棐林如聘禮而以勞辭文子入聘子羽為行人馮簡子與子大叔逆客事畢而出言於衛侯曰鄭有禮其數世之福也其無大國之討乎子産之從政也擇能而使之馮簡子能斷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孫揮能知四國之為而辨於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貴賤能否而又善為辭令禆諶能謀謀於野則獲謀於邑則否鄭國將有諸侯之事子産乃問四國之為於子羽且使多為辭令與禆諶乘以適野使謀可否而告馮簡子使斷之事成乃授子大叔傳使行之以應對賔客是以鮮有敗事北宫文子所謂有禮也 鄭人遊於鄉校以論執政然明謂子産曰毁鄉校何如子産曰何謂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毁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後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實不才若果行此其鄭國實頼之豈唯二三臣仲尼聞是語也曰以是觀之人謂子産不仁吾不信也 子皮欲使尹何為邑子産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愛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學焉夫亦愈知治矣子産曰不可人之愛人求利之也今吾子愛人則以政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子之愛人傷之而已其誰敢求愛於子子於鄭國棟也棟折榱崩僑將厭焉敢不盡言子有美錦不使人學製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學者製焉其為美錦不亦多乎僑聞學而後入政未聞以政學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譬如田獵射御貫【有患切】則能獲禽若未嘗登車射御則敗績厭覆是懼何暇思獲子皮曰善哉虎不敏吾聞君子務知大者逺者小人務知小者近者我小人也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逺而慢之微子之言吾不知也他日我曰子為鄭國我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今而後知不足自今請雖吾家聴子而行子産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豈敢謂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謂危亦以告也子皮以為忠故委政焉子産是以能為鄭國   昭公經元年春叔孫豹㑹晉趙武楚公子圍齊國弱宋向戍衛齊惡陳公子招蔡公孫歸生鄭罕虎許人曹人于虢   傳元年春楚公子圍聘于鄭且娶於公孫段氏伍舉為介將入館鄭人惡之使行人子羽與之言乃館於外既聘將以衆逆子産患之使子羽辭曰以敝邑褊小不足以容從者請墠聴命令尹命大宰伯州犂對曰君辱貺寡大夫圍謂圍將使豐氏撫有而室圍布几筵告於莊共之廟而來若野賜之是委君貺於草莽也是寡大夫不得列於諸卿也不寧唯是又使圍蒙其先君將不得為寡君老其蔑以復矣唯大夫圖之子羽曰小國無罪恃實其罪將恃大國之安靖巳而無乃包藏禍心以圖之小國失恃而懲諸侯使莫不憾者距違君命而有所壅塞不行是懼不然敝邑館人之屬也其敢愛豐氏之祧伍舉知其有備也請垂櫜而入許之正月乙未入逆而出遂㑹於虢尋宋之盟也 鄭徐吾犯之妹美公孫楚【子南】聘之矣公孫黒【子晳】又使強委禽焉【禽鳫】犯懼告子産子産曰是國無政非子之患也唯所欲與犯請於二子請使女擇焉皆許之子晳盛飾入布幣而出子南戎服入左右射超乗而出女自房觀之曰子晳信美矣抑子南夫也【言丈夫】夫夫婦婦所謂順也適子南氏子晳怒既而櫜甲以見子南欲殺之而取其妻子南知之執戈逐之及衝擊之以戈子晳傷而歸告大夫曰我好見之不知其有異志也故傷大夫皆謀之子産曰直鈞幼賤有罪罪在楚也【先聘子南直子南用戈子晳直子産未能討歸罪於楚】乃執子南而數之曰國之大節有五女皆奸之畏君之威聼其政尊其貴事其長養其親五者所以為國也今君在國女用兵焉不畏威也奸國之紀不聼政也子晳上大夫女嬖大夫而弗下之不尊貴也幼而不忌不事長也兵其從兄不養親也君曰余不女忍殺宥女以逺勉速行乎無重而罪五月庚辰鄭放游楚於吳將行子南子産咨於大叔大叔曰吉不能亢身焉能亢宗【亢蔽也】彼國政也非私難也子圖鄭國利則行之又何疑焉周公殺管叔而蔡蔡叔【蔡放也】夫豈不愛王室故也吉若獲戾子將行之何有於諸游 鄭為游楚亂故【子南】六月丁已鄭伯及其大夫盟於公孫段氏罕虎公孫段印段游吉駟帶私盟于閨門之外實薫隧公孫黒彊與於盟使大史書其名且曰七子【自欲同於六卿】子産弗討 晉侯有疾鄭伯使公孫僑如晉聘【詳見晉】   經二年秋鄭殺其大夫公孫黒   傳二年秋鄭公孫黒將作亂欲去游氏【大叔之族】而代其位傷疾作而不果駟氏【黑氏之族】與諸大夫欲殺之子産在鄙聞之懼弗及乘遽而至【遽傳驛】使吏數之曰伯有之亂【在襄二十一年】以大國之事而未爾討也爾有亂心無厭國不女堪專伐伯有而罪一也昆弟爭室而罪二也【爭徐吾犯妹】薫隧之盟女矯君位而罪三也【使大史書七子】有死罪三何以堪之不速死大刑將至再拜稽首辭曰死在朝夕無助天為虐子産曰人誰不死凶人不終命也作凶事為凶人不助天其助凶人乎請以印為褚師【印子晳子褚師市官】子産曰印也若才君將任之不才將朝夕從女女罪之不恤而又何請焉不速死司宼將至七月壬寅縊尸諸周氏之衢加木焉【書其罪於木加尸上】十一月鄭印段如晉弔   晁補之曰子産為鄭叔向為晉晏嬰為齊皆三國季世而晉齊甚焉初子皮授子産政辭曰國小而偪族大寵多不可為也及為政有事伯石賂與之邑子大叔曰國皆其國也奚獨賂焉子産曰無欲實難卒與之夫為政而令不行於公族至有所欲使而用賂國於何有哉然子産所以為此抑可言矣子南子晳之争子南直也若罪其用戈則子晳先櫜甲往殺子南子南用戈但應之也而曰直鈞幼賤有罪罪在子南雖後子晳强與於盟亦弗即討則其忍可知矣及子晳獲罪然後方數以大國之事未爾討而摘其昆弟争室至此則晳之直安在哉乘遽而至迫以縊死則子産本心可見矣惟初忍而後決始逆而終伸事定國靖而衆方知其心是乃子産所以為賢而稱於孔子也昭三年齊侯使晏嬰請繼室於晉叔向從之宴相與語曰齊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齊其為陳氏矣叔向曰然雖吾公室亦季世也政在家門民無所依夫以鄭晉齊三國有臣若是然至世微政去皆不能救鄭未裂於彊臣子産猶因事正之晉齊將亡賢如叔向平仲特相與私語而太息豈不哀哉   傳三年春王正月鄭游吉如晉送少姜之【詳見晉】 夏四月鄭伯如晉公孫段相甚敬而卑禮無違者晉侯【平公】嘉焉授之以䇿曰子豐【段之父】有勞於晉國余聞而弗忘賜女州田以胙乃舊勲伯石再拜稽首受䇿以出君子曰禮其人之急也乎伯石之汰也一為禮於晉猶荷其祿况以禮終始乎詩曰人而無禮胡不遄死其是之謂乎 秋七月鄭罕虎如晉賀夫人【晉逆齊女】且告曰楚人曰徴敝邑以不朝立王之故【楚靈新立】敝邑之往則畏執事其謂寡君而固有外心其不往則宋之盟云【云交相見】進退罪也寡君使虎布之宣子使叔向對曰君若辱有寡君在楚何害修宋盟也君苟思盟寡君乃知免於戾矣君若不有寡君雖朝夕辱於敝邑寡君猜焉君實有心何辱命焉君其往也苟有寡君在楚猶在晉也 冬十月鄭伯如楚子産相楚子享之賦吉日【宣王田獵詩楚王欲與鄭伯共田故】既享子産乃具田備王以田江南之夣【雲夣】   傳四年秋九月鄭子産作丘賦【丘十六井當出馬一疋牛三頭今子産别賦】國人謗之曰其父死於路【謂子國為尉氏所殺】已為蠆尾【謂重賦毒百姓】以令於國國將若之何子寛以告子産曰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且吾聞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濟也民不可逞度不可改詩曰禮義不愆何恤於人言【逸詩】吾不遷矣渾罕【子寛】曰國氏其先亡乎君子作法於凉【薄也】其敝猶貪作法於貪敝將若之何姬在列者【在列國】蔡及曹滕其先亡乎偪而無禮【蔡偪楚曹滕偪宋】鄭先衛亡偪而無法政不率法而制於心民各有心何上之有   傳五年春鄭罕虎如齊娶於子尾氏晏子驟見之陳桓子問其故對曰能用善人民之主也【謂授子産政】   傳六年春三月鄭人鑄刑書叔向使詒子産書曰始吾有虞於子【虞度】今則巳矣昔先王議事以制不為刑辟懼民之有爭心也猶不可禁禦是故閑之以義糾之以政行之以禮守之以信奉之以仁制為祿位以勸其從嚴斷刑罰以威其淫懼其未也故誨之以忠聳之以行教之以務使之以和臨之以敬涖之以彊斷之以剛猶求聖晢之上明察之官忠信之長慈惠之師民於是乎可任使也而不生禍亂民知有辟則不忌於上並有爭心以徴於書而徼幸以成之弗可為矣夏有亂政而作禹刑商有亂政而作湯刑周有亂政而作九刑三辟之興皆叔世也今吾子相鄭國作封洫【襄三十年】立謗政【作丘賦在四年】制㕘辟鑄刑書將以靖民不亦難乎詩曰儀式刑文王之徳日靖四方【我將】又曰儀刑文王萬邦作孚【文王】如是何辟之有民知爭端矣將弃禮而徵於書錐刀之末將盡爭之亂獄滋豐賄賂並行終子之世鄭其敗乎聞之國將亡必多制其此之謂乎復書曰若吾子之言僑不才不能及子孫吾以救世也既不承命敢忘大惠【以見箴戒為惠】士文伯曰火見鄭其火乎【火心星周五月昏見】火未出而作火以鑄刑噐藏爭辟焉火如象之不火何為夏六月丙戍鄭災 楚公子棄疾如晉報韓子也過鄭鄭罕虎公孫僑游吉從鄭伯以勞諸柤【詳見楚】   傳七年夏鄭子産聘于晉【詳見晉】 鄭人相驚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則皆走不知所往【襄三十年鄭殺伯有】鑄刑書之嵗二月【在前年】或夢伯有介而行【甲胄】曰壬子余將殺帶也【六年三月三日】明年壬寅余又將殺段也【此年正月二十八日】及壬子駟帶卒國人孟懼齊燕平之月【新注此年正月當作齊魯平之月詳見内魯曰燕誤也】壬寅公孫段卒國人愈懼其明月子産立公孫洩【子孔子襄十九年殺子孔】及良止【伯有子】以撫之乃止子大叔問其故子産曰鬼有所歸乃不為厲吾為之歸也大叔曰公孫洩何為【子孔不為厲何為復立洩】子産曰說也為身無義而圖說【伯有無義以妖鬼故立之】從政有所反之以取媚也不媚不信不信民不從也及子産適晉趙景子問焉伯有猶能為鬼乎子産曰能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用物精多則魂魄彊是以有精爽至於神明匹夫匹婦彊死其魂魄猶能馮依於人以為淫厲况良霄我先君穆公之胄子良之孫子耳之子敝邑之卿從政三世矣鄭雖無腆抑諺曰蕞爾國而三世執其政柄其用物也矣其取精也多矣其族又大所馮厚矣而强死能為鬼不亦宜乎子皮之族飲酒無度故馬師氏與子皮氏有惡齊師還自燕之月【此年二月】罕朔殺罕魋【子皮弟】罕朔奔晉韓宣子問其位於子産子産曰君之羇臣苟得容以逃死何位之敢擇卿違從大夫之位【以禮去者降位一等】罪人以其罪降【罪重降多】古之制也朔於敝邑亞大夫也其官馬師也獲戾而逃唯執政所寘之得免其死為惠大矣又敢求位宣子為子産之敏也使從嬖大夫   傳十年秋七月戊子晉平公卒鄭伯如晉及河晉人辭之游吉遂如晉九月罕虎如晉葬平公也鄭子皮將以幣行【見新君贄】子産曰䘮焉用幣用幣必百兩【載幣用車百乘】百兩必千人千人至將不行不行必盡用之【不得見新君將自費用盡】㡬千人而國不亡子皮固請以行既葬諸侯之大夫欲因見新君叔孫昭子曰非禮也弗聴叔向辭之曰大夫之事畢矣【既葬禮畢】而又命孤孤斬焉在衰絰之中【既未卒哭故稱服斬衰】其以嘉服見則䘮禮未畢其以䘮服見是重受弔也大夫將若之何皆無辭以見子皮盡用其幣歸謂子羽曰非知之實難將在行之夫子知之矣我則不足書曰欲敗度縱敗禮我之謂矣夫子知度與禮矣我實縱欲而不能自克也   經十有二年春三月壬申鄭伯嘉卒 夏五月鄭簡公【三月而速】   傳十二年春三月鄭簡公卒將為除【道】及游氏之廟【子大叔族】將毁焉子大叔使其除徒執用以立而無庸毁曰子産過女而問何故不毁乃曰不忍廟也諾將毁矣【教毁廟者之辭】既如是子産乃使辟之司墓之室有當道者毁之則朝而塴【塴下棺北鄧切】弗毁則日中而塴子大叔請毁之曰無若諸侯之賔何子産曰諸侯之賔能來㑹吾䘮豈憚日中無損於賔而民不害何故不為遂弗毁日中而葬君子謂子産於是乎知禮禮無毁人以自成也 夏鄭伯如晉朝嗣君也【晉昭新立】晉侯享諸侯子産相鄭伯辭於享請免䘮而後聴命晉人許之禮也【新注諸侯在䘮皆稱子簡公未而言鄭伯亦見制度漸變】六月鄭簡公   春秋分記卷六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七十    宋 程公說 撰鄭世本第三   定公       獻公   聲公   定公【謚法純行不爽曰定】   【名寧簡公子昭十二年嗣立明年改元至二十八年卒在位十八年】   昭公傳十三年秋七月晉合諸侯于平丘子産子大叔相鄭伯以㑹子産以幄幕九張行子大叔以四十既而悔之毎舍損焉及㑹如之八月甲戍同盟于平丘令諸侯日中造于除【除地為墠】癸酉退朝子産命外僕速張於除【張幄幕】子大叔止之使待明日及夕子産聞其未張也使速往乃無所張矣【地巳滿言子産每事敏於大叔】及盟子産争承【貢賦之次】曰昔天子班貢輕重以列列尊貢重周之制也【公侯地廣所貢者多】卑而貢重者甸服也【天子畿内】鄭伯男也而使從公侯之貢懼弗給也敢以為請諸侯靖兵好以為事行理之命無月不至貢之無藝【藝法制】小國有闕所以得罪也諸侯修盟存小國也貢獻無極亡可待也存亡之制將在今矣自日中以爭至于昏晉人許之既盟子大叔咎之曰諸侯若討其可瀆乎子産曰晉政多門貳偷之不暇何暇討國不競亦陵何國之為子産歸未至聞子皮卒哭且曰吾巳無為為善矣唯夫子知我仲尼謂子産於是行也足以為國基矣詩云樂只君子邦家之基【南山有臺】子産君子之求樂者也且曰合諸侯藝貢事禮也   傳十六年春三月晉韓起聘于鄭鄭伯享之子産戒曰苟有位於朝無有不共恪孔張後至立於客間執政禦之適客後又禦之適縣間【縣樂肆音】客從而笑之事畢富子諫曰夫大國之人不可不慎也幾為之笑而不陵我我皆有禮夫猶鄙我國而無禮何以求榮孔張失位吾子之恥也子産怒曰發命之不衷出令之不信刑之頗類獄之放紛㑹朝之不敬使命之不聽取陵於大國罷民而無功罪及而弗知僑之恥也孔張君之昆孫子孔之後也執政之嗣也為嗣大夫承命以使周於諸侯國人所尊諸侯所知立於朝而祀於家有禄於國有賦於軍䘮祭有職受脤歸脤其祭在廟已有著位在位數世世守其業而忘其所僑焉得恥之辟邪之人而皆及執政【言為過謬者自應用刑罰】是先王無刑罰也子寧以他規我宣子有環其一在鄭商宣子謁【請也】諸鄭伯子産弗與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子大叔子羽謂子産曰韓子亦無幾求晉國亦未可以貳晉國韓子不可偷也【偷薄】若屬有讒人交鬬其間鬼神而助之以興其凶怒侮之何及吾子何愛於一環其以取憎於大國也盍求而與之子産曰吾非偷晉而有二心將終事之是以弗與忠信故也僑聞君子非無賄之難立而無令名之患僑聞為國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難無禮以定其位之患夫大國之人令於小國而皆獲其求將何以給之一共一否為罪滋大大國之求無禮以斥之何饜之有吾且為鄙邑則失位矣若韓子奉命以使而求玉焉貪淫甚矣獨非罪乎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韓子成貪將焉用之且吾以玉賈【音古】罪不亦銳乎【銳小】韓子買諸賈人既成賈矣商人曰必告君大夫韓子請諸子産曰日起請夫環執政弗義弗敢復也今買諸商人曰必以聞敢以為請子産對曰昔我先君桓公與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耦【用次相從耦耕】以艾殺此地斬之蓬蒿藜藋而共處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爾無我叛我無强賈毋或匄奪爾有利市寶賄我勿與知恃此質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今吾子以好来辱而謂敝邑彊奪商人是教敝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吾子得玉而失諸侯必不為也若大國令而共無藝鄭鄙邑也亦弗為也僑若獻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韓子辭玉曰起不敏敢求玉以徼二罪敢辭之吕祖謙曰子産不與宣子玉環後世徒曰子産能自立而巳不知子産之深意一則宣子在晉居六卿之長以宣子求之鄭尚不與則下於宣子者必不敢求矣觀宋樂氏以揚楯六十獻趙簡子范氏怒執宋之使終身不得反以此一事可見一則宣子在晉居六卿之中尚知畏義識道理猶可以告語故子産所以再三拒之借宣子以杜六卿誅求之心而宣子果辭玉以此見子産處事凡百見㣲知著則精審詳宻如此   夏六月鄭六卿餞宣子於郊宣子曰二三君子請皆賦起亦以知鄭志子齹【才何切】賦野有蔓草【邂逅相遇】宣子曰孺子善哉吾有望矣子産賦鄭之羔裘【舍命不渝】宣子曰起不堪也子大叔賦褰裳【豈無他人】宣子曰起在此敢勤子至於他人乎子大叔拜宣子曰善哉子之言是不有是事其能終乎子游賦風雨【既見君子】子旗賦有女同車【洵美且都】子栁賦籜兮【唱予和女】宣子喜曰鄭其庻乎二三君子以君命貺起賦不出鄭志皆昵燕好也二三君子數世之主也可以無懼矣宣子皆獻馬焉而賦我將【日靖四方】子産拜使五卿皆拜曰吾子靖亂敢不拜徳宣子私覲於子産以玉與馬曰子命起舍夫玉是賜我玉而免吾死也敢不藉手以拜 秋九月鄭大旱使屠擊祝款豎祔有事於桑山斬其木不雨子産曰有事於山蓻山林也而斬其木其罪大矣奪之官邑   傳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漢申須【魯大夫】曰彗所以除舊布新也諸侯其有火災乎梓慎曰往年吾見之是其徵也火出而見今兹火出而章必火入而伏其居火也久矣【厯二年】其與不然乎【言必然】火出於夏為三月【昬見】於商為四月於周為五月夏數得天【得天正】若火作其四國當之在宋衛陳鄭乎宋大辰之虚也【大火宋分野】陳大皥之虚也【大皥大火所自出】鄭祝融之虚也【高辛氏之火正居鄭】皆火房也【房舍】星孛及漢漢水祥也衛顓頊之虚也故為帝丘其星為大水【衛星營室水也】水火之牡也其以丙子若壬午作乎水火所以合也【丙午火壬子水水火合而相搏】若火入而伏必以壬午不過其見之月【火見周五月】鄭禆竈言於子産曰宋衛陳鄭將同日火若我用瓘斚王瓚鄭必不火【欲以禳火】子産弗與經十有八年夏五月壬午宋衛陳鄭災   傳十八年夏五月火始昏見【心星】丙子風梓慎曰是謂融風火之始也【東北曰融風木也木火母故曰火之始】七日其火作乎【從丙子至壬午七日壬午水火合之日】戊寅風甚壬午大甚宋衛陳鄭皆火梓慎登大庭氏之庫以望之曰宋衛陳鄭也數日皆来告火禆竈曰不用吾言鄭又將火【謂用瓘斚禳火】鄭人請用之【信竈言】子産不可子大叔曰寶以保民也若有火國㡬亡可以救亡子何愛焉子産曰天道逺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竈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豈不或信遂不與亦不復火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産曰將有大祥民震動國幾亡吾身泯焉弗良及也【將先災死】國遷其可乎子産曰雖可吾不足以定遷矣及火里析死矣未葬子産使輿三十人遷其柩【以其嘗與已言故】火作子産辭晉公子公孫于東門【晉人新來未入故辭】使司宼出新客【新来聘者】禁舊客勿出於宫【恐知國恉】使子寛子上巡羣屏攝至于大宫【屏攝祭祀之位大宫鄭祖廟】使公孫登徙大龜使祝史徙主祏於周廟告於先君【祏廟主石函周廟有災故合羣主於祖廟易救䕶】使府人庫人各儆其事商成公儆司宫【巷伯寺人之官】出舊宫人寘諸火所不及【先公宫人】司馬司宼列居火道行火所焮城下之人伍列登城明日使野司宼各保其徵【戒保所徵役之人】郊人助祝史除於國北【國北者就大陰禳火】禳火于【水神】回祿【火神】祈於四鄘【城積土隂氣所聚故祈祭之】書焚室而寛其征與之材三日哭國不市使行人告於諸侯宋衛皆如是陳不救火許不弔災君子是以知陳許之先亡也秋七月鄭子産為火故大為社祓禳於四方振除火災禮也乃簡兵大蒐除【治兵于廟城内地迫故除廣之】子大叔之廟在道南其寢在道北其庭小過期三日【處小不得一時畢】使除徒陳於道南廟北曰子産過女而命速除乃毁於而鄉子産朝【朝君】過而怒之【怒不毁】除者南毁子産及衝使從者止之曰毁於北方【言子産仁不毁人廟】火之作也子産授兵登陴子大叔曰晉無乃討乎【辭晉公子公孫而授兵似叛晉】子産曰吾聞之小國忘守則危况有災乎國之不可小有備故也既晉之邉吏讓鄭曰鄭國有災晉君大夫不敢寧居卜筮走望不愛牲玉鄭之有災寡君之憂也今執事然授兵登陴【襇遐板反勁忿貌】將以誰罪邉人恐懼不敢不告子産對曰若吾子之言敝邑之災君之憂也敝邑失政天降之災又懼讒慝之間謀之以啓貪人薦為敝邑不利以重君之憂幸而不亡猶可説也不幸而亡君雖憂之亦無及也鄭有他竟望走在晉【言鄭雖與他國為竟贍望晉歸赴之】既事晉矣其敢有二心   傳十九年是嵗也鄭駟偃卒子游【駟偃】娶於晉大夫生絲弱【少也】其父兄立子瑕【子游叔父駟乞】子産憎其為人也且以為不順弗許亦弗止駟氏聳【懼也】他日絲以告其舅冬晉人使以幣如鄭問駟乞之立故駟氏懼駟乞欲逃子産弗遣請以卜亦弗予大夫謀對子産不待而對客曰鄭國不天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夭昏今又䘮我先大夫偃其子幼弱其一二父兄懼隊宗主私族於謀而立長親寡君與其二三老曰抑天實剥亂是吾何知焉諺曰無過亂門民有兵亂猶憚過之而况敢知天之所亂今大夫將問其故抑寡君實不敢知其誰實知之平兵之㑹【在十三年】君尋舊盟曰無或失職若寡君之二三臣其即世者晉大夫而專制其位是晉之縣鄙也何國之為辭客幣而報其使晉人舍之 鄭大水龍鬬于時門之外洧淵國人謀為禜【為命切】焉子産弗許曰我鬬龍不我覿也龍鬬我何覿焉禳之則彼其室也【淵龍之室】吾無求於龍龍亦無求於我乃止   傳二十年冬鄭子産有疾謂子大叔曰我死子必為政唯有徳者能以寛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翫之則多死焉故寛難疾數月而卒大叔為政不忍猛而寛鄭國多盜取人於萑【音九】苻【音蒲】之澤大叔悔之曰吾早從夫子不及此興徒兵以攻萑苻之盜盡殺之盜少止仲尼曰善哉政寛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寛寛以濟猛猛以濟寛政是以和詩曰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施之以寛也無從詭隨以謹無良式遏寇虐慘不畏明糾之以猛也柔逺能邇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競不絿不剛不柔布政優優百禄是道和之至也及子産卒仲尼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馬永卿曰子産長於孔子三十五歳孔子以魯襄公二十二年庚戌生推而上之得鄭悼公元年嵗在乙亥而子産生簡公三年子駟當國子耳為司空子孔為司徒冬十月尉止等作亂攻執政于朝子産討平之時年二十四矣簡公之十二年丁未子産為卿時年三十三雖為卿而在衆卿之下至二十二年季札適鄭謂子産曰政將歸子二十三年鄭有良霄之亂子産平之始為政史記年紀聲公五年子産卒左氏昭公二十年鄭子産有疾疾數月而卒而鄭定公之八年也其去聲公之五年乃隔二十五年不應如此懸逺恐有一誤鄭悼公之元年乙亥至定公八年已夘計共五年若至聲公五年乙已計三十一年當鄭釐公之時方晉悼公楚共王爭為盟主而鄭在二大國之間楚師朝至朝從楚盟晉師暮至暮從晉盟故鄭以玉帛待而求彊者庇焉及子産為政悼公巳薨平公嗣位志不在諸侯六卿更用事而公室卑矣是時楚有郟敖之難繼以靈王平王之亂而楚衰矣或有疑孔子子産之年不應相去如此然子産平尉止之亂乃襄公之十年後十三年孔子生昭公二十五年晉趙簡子問禮于子大叔對曰吉也聞諸先大夫子産云   傳二十五年夏㑹于黄父子大叔見趙簡子問揖讓周旋之禮焉對曰是儀也非禮也簡子曰敢問何謂禮對曰吉也聞諸先大夫子産曰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簡子曰甚哉禮之大也對曰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民之所以生也是以先王尚之故人之能自曲直以赴禮者謂之成人大不亦宜乎簡子曰鞅也請終身守此言也【詳見禮樂書】   經二十有八年夏四月丙戍鄭伯寧卒六月葬鄭定公【無傳三月而葬速】   獻公【謚法博聞多能曰獻】   【名蠆定公子昭二十八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定九年卒在位十二年】   昭公傳三十年夏晉頃公卒秋八月葬游吉弔且送葬魏獻子使士景伯詰之曰悼公之䘮子西弔子蟜送葬【襄十五年】今吾子無貳何故【弔䘮共使】對曰諸侯所以歸晉君禮也禮也者小事大小字小之謂事大在共其時命字小在恤其所無以敝邑居大國之間共其職貢與其備御不虞之患豈忘共命先王之制諸侯之䘮士弔大夫送葬唯嘉好聘享三軍之事於是乎使卿晉之䘮事敝邑之閒先君有所助執紼矣若其不閒雖士大夫有所不獲數矣【不得如先王禮數】大國之惠亦慶其加而不討其乏明底其情取備而已以為禮也靈王之䘮【襄二十九年】我先君簡公在楚我先大夫印段實往敝邑之少卿也王吏不討恤所無也今大夫曰女盍從舊舊有豐有省不知所從從其豐則寡君幼弱是以不共從其省則吉在此矣唯大夫圖之晉人不能詰   定公傳四年春㑹于召陵晉人假羽旄於鄭鄭人與之反自召陵鄭子大叔未至而卒晉趙簡子為之臨【力鴆切】甚哀曰黄父之㑹【昭二十五年】夫子語我九言曰無始亂無怙富無恃寵無違同無傲禮無驕能無復【扶又切】怒無謀非徳無犯非義   經六年春王正月癸亥鄭游速帥師滅許以許男斯歸二月公侵鄭   傳六年春鄭滅許因楚敗也 二月公侵鄭取匡為晉討鄭之伐胥靡也 夏鄭伐馮滑胥靡負黍狐人闕外經七年秋齊侯【景公】鄭伯盟于鹹【叛晉】   傳七年秋齊侯鄭伯盟於鹹徴㑹于衛   經八年秋七月晉士鞅帥師侵鄭遂侵衛 冬衛侯鄭伯盟于曲濮【無傳】   傳八年秋晉士鞅㑹成桓公侵鄭圍蟲牢報伊闕也冬鄭駟歂嗣子大叔為政   經九年夏四月戊申鄭伯蠆卒六月葬鄭獻公【無傳三月而葬速】   傳九年春駟歂殺鄧析而用其竹刑【欲改鄭鑄舊制私造刑書書於竹簡】君子謂子然【駟歂】於是不忠苟有可以加於國家者弃其邪可也静女之三章取彤管焉竿旄何以告之取其忠也故用其道不弃其人詩云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思其人猶愛其樹况用其道而不恤其人乎子然無以勸能矣   晁補之曰鄭自子産鑄刑書而叔向難子産固自以救世鄧析又改焉其不得巳而用可知矣鄧析春秋時亂人之雄也破律改作王制之所誅夫天下無王而諸侯有政能使亂人不得作是乃駟歂所以為賢也君子不以人廢言故鄧析雖邪竹刑有時而或用不以言取人故鄧析雖能為竹刑不足以救死而傳載君子之言謂子然不忠夫子然可謂忠矣誅一邪臣不過忠於鄭去一亂人之雄忠於先王後世之人多矣而又以謂苟可以加於國家者棄其邪可也夫謂之邪矣何可以加於國家哉李斯為秦立法漢滅秦亦因之不害於治然漢用李斯可存之法則善使李斯而在漢雖欲不棄得乎哉又列子載鄧析被殺事異而意同曰鄧析操兩可之説設無窮之辭當子産為政數難子産子産屈之俄而誅之以謂鄧析非能屈子産不得不屈子産非能誅鄧析不得不誅雖不云駟歂殺之要鄧析之不可不誅列子亦云爾也   聲公【謚法不生其國曰聲】   【名勝獻公子定公九年嗣立是時六卿彊侵鄭鄭益弱二十年哀之十四年獲麟經終三十三年左氏之傳終矣在位三十八年卒】   定公經十年冬齊侯衛侯鄭游速㑹于安甫【無傳闕文安甫地名】經十有一年冬及鄭平叔還如鄭涖盟   傳十一年冬及鄭年始叛晉也   傳十四年冬晉人敗鄭師及范氏之師于百泉   經十有五年夏五月鄭罕逹帥師伐宋【公羊作軒逹】   傳十五年夏五月鄭罕達敗宋師于老丘   哀公經二年秋八月甲戍晉趙鞅帥師及鄭罕逹帥師戰于鐡鄭師敗績【傳見晉】   傳五年鄭駟秦富而侈嬖大夫也而常陳卿之車服於其庭鄭人惡而殺之子思曰詩曰不解于位民之攸塈【嘉樂】不守其位而能久者鮮矣商頌曰不僣不濫不敢怠皇命以多福   經七年春宋皇瑗帥師侵鄭 冬鄭駟帥師救曹傳七年春宋師侵鄭鄭叛晉故也【定八年鄭始叛】   經九年春宋皇瑗帥師取鄭師于雍丘 秋宋公伐鄭傳九年春鄭武子賸【罕逹一字子姚】之嬖許瑕求邑無以與之請外取許之故圍宋雍丘宋皇瑗圍鄭師【許瑕師】毎日遷舍壘合鄭師哭子姚救之大敗二月甲戍宋取鄭師于雍丘使有能者無死以郟張與鄭羅歸【鄭有能者】 夏宋公伐鄭   經十年夏宋人伐鄭【無傳】   經十有二年秋宋向巢帥師伐鄭   傳十二年宋鄭之間有隙地焉曰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錫【凡六邑】子産與宋人為成曰勿有是【俱棄之】及宋平元之族自蕭奔鄭【定十五年】鄭人為之城嵒戈錫【以處平元之族】九月宋向巢伐鄭取錫殺元公之孫遂圍嵒十二月鄭罕逹救嵒丙申圍宋師   經十有三年春鄭罕逹帥師取宋師于嵒   傳十三年春宋向魋救其師鄭子賸使狥曰得桓魋者有賞魋也逃歸遂取宋師于嵒獲成讙郜延【宋大夫】以六邑為虚   傳二十七年夏四月晉荀瑶帥師伐鄭次于桐丘鄭駟請救于齊陳成子救鄭及留舒違榖七里穀人不知及濮雨不涉子思曰【國參】大國在敝邑之宇下是以告急今師不行恐無及也成子衣製【雨衣】杖戈馬不出者助之鞭之知伯聞之乃還曰我卜伐鄭不卜敵齊   右鄭始終春秋凡十六公書卒者十一不書者三有故者一聲公後春秋經終自聲公以下五世八十七年而韓滅之   論曰楚方北征諸夏而陳蔡許鄭適當其衝其為國也難哉陳蔡許始終春秋甘心為楚之從而鄭介于晉楚謀國得失之異可覆視也善乎蘇轍劉安世之推言之也轍之論曰鄭之諸公桓武之後稱莊公然其為人喜權而任數桓武之風衰焉叔段之亂諸大夫皆欲早為之所莊公之明足以制之然釋而不問俟其惡成而後加之以大戮此非不忍於弟葢忍之至也孔子深探其心書曰鄭伯克叚于鄢而左氏謂之鄭志葢謂此也周平王桓王貳於虢公莊公既質王子取麥禾矣則又率齊而朝之伐宋而說之政不可得於是兵交中原射王中肩嗚呼其忮心發于中卒不可制葢如此鄭自莊公始畏楚穆襄之後無嵗不被晉楚之兵子駟子展為政不知所出惟其来者與之鄭幾于亡及晉悼公三帥諸侯以敝楚師楚不能争而子産受之以禮自固難晉楚之暴不能加焉詩曰誰能執熱逝不以濯又曰無競維人四方其訓之吳季札過鄭謂子産政將及子子為政必慎以禮不然鄭國將敗子産用之鄭以復安如季子可謂知務矣哉安世之語曰鄭蕞爾國又時有君臣之亂其後得子産然後鄭乃安然子産為相時晉楚漸衰又能事晉楚大夫故終子産世可保無事區區小國攝乎大國之間自保已為難若妄作則滅亡矣傳稱子産善相小國謂此也故兼取之使學者由此以考鄭一代之行事葢信而有證云   春秋分記卷七十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七十一   宋 程公說 撰曹世本   姬姓伯爵其先出自周文王子曹叔振鐸成王克殷封之陶丘自振鐸至桓公十二世國在今廣濟軍定陶縣   桓公       莊公   僖公       昭公   共公       文公   宣公       成公   武公       平公   悼公       聲公   隠公       靖公   伯陽   桓公【謚法辟土服逺曰桓】   【名終生惠伯子即位三十五年魯隠元年至桓十年卒在位五十五年】   桓公經九年冬曹伯使其子射姑来朝   傳九年冬曹大子来朝賔之以上卿禮也享曹大子初獻樂奏而嘆施父曰曹大子其有憂乎非歎所也經十年春王正月庚申曹伯終生卒 夏五月葬曹桓公【無傳】   莊公【謚法勝敵克壯曰莊】   【名射姑桓公子桓十年嗣立明年改元莊二十三年卒在位三十一年】   桓公傳十四年春公㑹鄭伯于曹曹人致餼禮也經十有六年春正月公㑹宋公蔡侯衛侯于曹   傳十六年春正月㑹于曹謀伐鄭也   莊公經十有四年春齊人陳人曹人伐宋【從齊桓公】   經二十有三年冬十有一月曹伯射姑卒【無傳】   僖公【謚法小心畏忌曰僖】   【名赤莊公子莊二十四年嗣立是年改元至三十二年卒在位九年經傳不志葬卒日月】   莊公經二十有四年春王三月葬曹莊公 冬戎侵曹曹羈【羈曹世子】出奔陳赤歸于曹【無傳赤曹僖公為戎所納故曰歸】   經二十有六年夏曹殺其大夫【無傳】   昭公【謚法威儀共明曰昭】   【名班僖公子莊二十一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僖七年卒在位九年】   僖公元年春王正月齊師宋師曹伯次于聶北救邢夏齊師宋師曹師城邢 八月公㑹齊侯宋公鄭伯曹伯邾人于檉【詳見齊】   經七年秋七月曹伯班卒冬葬曹昭公【無傳】   共公【謚法敬長事上曰共】   【名襄昭公子僖七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文九年卒在位三十五年】   僖公經十有五年冬宋人伐曹   傳十五年冬宋人伐曹討舊怨也【莊十四年曹與諸侯伐宋】   經十有九年夏六月宋公【襄公】曹人邾人盟于曹南 秋宋人圍曹【詳見宋】   經二十有八年春晉侯侵曹晉侯伐衛三月丙午晉侯入曹執曹伯畀宋人 冬曹伯襄復歸于曹   傳二十八年春晉侯將伐曹假道于衛衛人弗許還自南河濟侵曹伐衛二月晉侯圍曹門焉多死曹人尸諸城上晉侯患之聴輿人之謀曰稱舍於墓【言發曹冢】師遷焉曹人兇懼因而攻之三月丙午入曹數之以其不用僖負羈而乗軒者三百人也且曰獻狀【責其功狀】令無入僖負羈之宫而免其族報施也【事見二十三年盤飱之施】執曹伯分曹衛之田以畀宋人冬晉侯有疾曹伯之豎侯獳貨筮史使以曹為解公說復曹伯【並詳見晉】   晁補之曰貨史而託神欺也利在復國忠也事順而辭恭禮也行一欺而二善得侯獳有焉淮南王書曰子貢詐而全魯詐不可以為恒髙誕而存鄭誕不可以為恒夫道不可遵而功有難廢故二子所以全存二國之名至今語曰屈寸而伸尺君子為之小枉而大直聖人行之也   傳三十一年春取濟西田分曹地也【二十八年晉文討曹分其地】自洮以南東傅于濟盡曹地也   文公傳四年春曹伯如晉㑹正【㑹受貢賦之政】   經九年秋八月曹伯襄卒冬葬曹共公【無傳】   文公【謚法慈惠愛民曰文】   【名夀共公子文九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宣十四年卒在位十三年】   文公經十有一年秋曹伯来朝   傳十一年秋曹文公来朝即位而来見也   經十有五年夏曹伯来朝 冬十有二月齊侯侵我西鄙遂伐曹入其郛   傳十五年夏曹伯来朝禮也諸侯五年再相朝以脩王命古之制也   趙子辨疑曰案周禮諸侯猶各以年數朝天子若五年諸侯再相朝即須四面而往無停歇時矣以理推之諸侯除州伯之外當無相朝之限有事乃行耳   冬齊侯侵我西鄙遂伐曹入其郛討其来朝也【齊與晉有隙以曹朝魯故伐之】   宣公經三年秋宋師圍曹【傳見宋】   經十有四年夏五月壬申曹伯夀卒秋九月葬曹文公【無傳】   宣公【諡法善問周逹曰宣】   【名廬文公子宣十二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成十三年卒在位十七年】   成公經七年夏五月曹伯来朝   傳七年夏曹宣公来朝   經十有三年夏五月㑹伐秦曹伯廬卒于師冬葬曹宣公   傳十三年夏五月晉師以諸侯之師及秦師戰于麻隧曹宣公卒于師曹人使公子負芻守使公子欣時【子臧】逆曹伯之䘮秋負芻殺其大子而自立也【宣公大子】諸侯乃請討之晉人以其役之勞請俟他年 冬葬曹宣公既葬子臧將亡國人皆將從之成公【負芻】乃懼告罪且請焉【請留子臧】乃反而致其邑【還邑於成公】   檀弓下曰諸侯伐秦曹桓公卒于㑹諸侯請含使之襲   成公【謚法安民立政曰成】   【名負芻宣公庻子成十三年殺大子嗣立明年改元二年晉執之三年歸至襄十八年卒在位二十三年】   成公經十有五年春三月癸丑公㑹晉侯衛侯鄭伯曹伯宋世子成齊國佐邾人同盟于戚晉侯執曹伯歸于京師   傳十五年春㑹于戚討曹成公也執而歸諸京師書曰晉侯執曹伯不及其民也君不道於其民諸侯討而執之則曰某人執某侯不然則否   劉敞權衡曰負芻殺大子而簒之國人不義舉欲隨公子欣時而亡此非不道而何且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有人殺其君反輕於不道其民乎有忍其君而非不道其民乎   諸侯將見子臧於王而立之子臧辭曰前志有之曰聖逹節次守節下失節為君非吾節也雖不能聖敢失守乎遂逃奔宋   經十有六年秋曹伯歸自京師   傳十六年秋曹人請於晉曰自我先君宣公即世國人曰若之何憂猶未弭而又討我寡君【前年晉侯執曹伯】以亡曹國社稷之鎮公子【子臧奔宋】是大泯曹也【泯滅】先君無乃有罪乎若有罪則君列諸㑹矣君唯不遺徳刑以霸諸侯豈獨遺諸敝邑敢私布之七月曹人復請于晉晉侯謂子臧反吾歸而君子臧反曹伯歸子臧盡致其邑與卿而不出   襄公經十有七年夏衛石買帥師伐曹   傳十七年春衛孫蒯田于曹隧【林父子越境而獵】飲馬于重丘【曹邑】毁其瓶重丘人閉門而訽之曰親逐而君爾父為厲【厲惡鬼林父逐君在十四年】是之不憂而何以田為夏衛石買孫蒯伐曹取重丘曹人愬于晉   經十有八年冬十月公㑹曹伯同圍齊曹伯負芻卒于師   武公【諡法克定禍亂曰武】   【名滕成公子襄十八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昭十四年卒在位二十七年】   襄公經十有九年春葬曹成公【無傳】   經二十有一年冬曹伯来朝   傳二十一年冬曹武公来朝始見也【即位三年始来見公】   昭公經十有四年春三月曹伯滕卒秋葬曹武公【無傳】   平公【謚法布綱持紀曰平】   【名須武公子昭十四年嗣立明年改元十八年卒在位四年】   昭公經十有八年春王正月曹伯須卒秋葬曹平公傳十八年春三月曹平公卒秋葬曹平公   悼公【謚法肆行無禮曰悼】   【名午平公子昭十八年嗣立明年改元至二十七年卒在位九年】   昭公經二十年夏曹公孫㑹自鄸出奔宋【無傳】   經二十有七年冬十月曹伯午卒【無傳】   聲公【諡法不生其國曰聲】   【名野平公子悼公弟昭二十七年嗣立明年改元三十二年遇弑在位五年】   昭公經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葬曹悼公【無傳六月而葬緩】   隠公   【名通平公弟案史記年表云通弑聲公代立昭三十二年嗣立定元年改元至四年被弑在位四年】   右聲公隠公不志於春秋然吏記外紀所載者故存之   靖公【謚法恭仁鮮言曰靖】   【名露史記云聲公弟弑隠公而代之定四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八年卒在位四年】   定公經八年春三月曹伯露卒秋七月葬曹靖公【無傳】   伯陽   【靖公子定八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哀八年宋執而殺之在位十五年】   定公經十有二年夏衛公孟彄帥師伐曹   傳十二年夏衛公孟彄伐曹克郊【曹邑】   經十有三年夏衛公孟彄帥師伐曹【無傳】   哀公經三年夏五月宋樂髠帥師伐曹【無傳】   經六年冬宋向巢帥師伐曹【無傳】   經七年秋宋人圍曹 冬鄭駟帥師救曹   傳七年秋宋人圍曹鄭桓子思曰宋人有曹鄭之患也不可以不救冬鄭師救曹侵宋 初曹人或夢衆君子立于社宫而謀亡曹曹叔振鐸【曹始祖】請待公孫彊許之旦而求之曹無之戒其子曰我死爾聞公孫彊為政必去之及曹伯陽即位好田弋曹鄙人公孫彊好弋獲白鴈獻之且言田弋之說說之因訪政事大說之有寵使為司城以聴政夢者之子乃行彊言霸説於曹伯曹伯從之乃背晉而奸宋宋人伐之晉人不救築五邑於其郊曰黍丘揖丘大城鍾邘   經八年春王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陽歸   傳八年春宋公伐曹將還褚師子肥殿【宋大夫】曹人詬之不行【殿兵止】師待之公聞之怒命反之遂滅曹執曹伯及司城彊以歸殺之   右曹始終春秋凡十五公書卒者十一不書卒者三有故者一聲公隠公之弑不見于春秋哀八年宋滅之   論曰春秋志用兵輕重淺深各有不同而其甚莫極於滅滅者亡國之重辭曰上下同力也宋景公入曹以曹伯陽歸春秋止書入而左氏傳其事謂曹伯陽好田弋曹之鄙人公孫彊因進田弋之說陽好之彊因言霸說陽乃背晉而奸宋宋伐之晉不救而遂滅且曹實滅矣而書入者言其自滅也故削其見滅之迹猶虞之亡書晉人執虞公而不言滅也是罪在曹伯陽而惡不在宋也春秋筆削之法輕重抑揚厥有深㫖後之有國有家者聽辯言以亂舊政好游田以廢民事將自取滅亡而不之悟觀春秋書曹伯陽之事可以鑒矣   春秋分記卷七十一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七十二   宋 程公說 撰燕世本   姬姓伯爵其先出自周同姓功臣曰君奭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為周太保食邑於召曰召康公相成王主自陜以西諸侯封其子為北燕伯國僻且逺不通諸夏自召公至簡公款二十九世始見于經案春秋又有南燕姞姓莊公二十年鄭執燕仲父是也司馬遷繫之北燕誤矣在河北化外幽州薊縣   繆侯       宣侯   桓侯       莊公   襄公       桓公   宣公       昭公   武公       文公   懿公       簡公   悼公       共公   平公       惠公   獻公   繆侯【謚法名與實爽曰繆】   【鄭侯子立七年魯隠元年至桓元年卒在位十八年】   宣侯【諡法聖善周聞曰宣】   【繆侯子桓元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十四年卒在位十五年】   桓侯【諡法克敬勤民曰桓】   【宣侯子徙都臨易桓十四年嗣立明年改元至莊三年卒在位七年】   莊侯【諡法勝敵克亂曰莊】   【桓侯子莊三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僖二年卒在位三十三年】   莊公傳三十年冬遇於魯濟謀山戎也以其病燕故也【魯莊公之三十年即燕莊侯之二十七年司馬遷史記及劉恕外紀蘇轍古史皆繫之北燕又曰使修召公之法則是為北燕矣】   襄公【謚法因事有功曰襄】   【莊侯子僖二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文九年卒在位四十年】   桓公【諡法辟土服逺曰桓】   【文九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宣七年卒在位十六年】   宣公【諡法善問周逹曰宣】   【宣七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成四年卒在位十五年】   昭公【諡法容儀恭美曰昭】   【成四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十七年卒在位十三年】   武公【諡法克定禍亂曰武】   【成十七年嗣立明年改元至襄十八年卒在位十九年】   文公【諡法慈惠愛民曰文】   【襄十八年嗣立明年改元至二十四年卒在位六年】   懿公【諡法愛民質淵曰懿】   【襄二十四年嗣立明年改元至二十八年卒在位四年】   襄公傳二十八年夏北燕伯朝于晉宋之盟故也【宋盟曰晉楚之從交相見故今朝晉】   簡公【諡法一徳不懈曰簡】   【名款懿公子襄二十八年嗣立明年改元昭三年奔齊六年齊納之不克在位九年】   襄公經二十九年秋九月齊高止出奔北燕   昭公經三年冬北燕伯款出奔齊   傳三年燕簡公多嬖寵欲去諸大夫而立其寵人冬燕大夫比以殺公之外嬖公懼奔齊書曰北燕伯款出奔齊罪之也   經六年冬齊侯伐北燕   傳六年冬齊侯如晉請伐北燕也晉侯許之十二月齊侯遂伐北燕將納簡公晏子曰不入燕有君矣民不貳吾君賄左右諂諛作大事不以信未嘗可也   悼公【諡法中身早夭曰悼】   【世本以昭七年齊師平而還國人立悼公改元至昭十三年卒在位七年】   昭公傳七年春王正月癸已齊侯次于虢燕人行成曰敝邑知罪敢不聽命先君之敝器請以謝罪公孫晢曰受服而退俟釁而動可也二月戊子盟于濡上燕人歸燕姬賂以瑶甕玉櫝斝耳不克而還   經十有二年春齊高偃帥師納北燕伯于陽   傳十二年春齊高偃納北燕伯款于唐因其衆也   共公【諡法敬長事上曰共】   【昭十三年嗣立明年改元十八年卒在位五年】   平公【諡法内外賔服曰平】   【昭十八年嗣立明年改元定五年卒在位十九年】   惠公【諡法愛民好予曰惠】   【定五年嗣立明年改元哀二年卒在位十二年】   按春秋昭三年書北燕伯款奔齊傳曰燕簡公奔齊書曰北燕伯款出奔齊罪之也史記則以款為惠公而以惠公為簡公外紀又以前後皆為簡公則是有兩簡公矣今依左傳以伯款為簡公而以平公之後者為惠公云   獻公【諡法博聞多識曰獻】   【哀二年嗣立明年改元十二年哀之十四年獲麟經終二十五年左氏之傳終矣悼三年卒在位二十八年】   右燕始終春秋凡十七公春秋不書獻公以下後十三世而秦滅之   論曰春秋中國諸侯霸彊代興至于起自逺方而通上國則惟江南楚吳越焉燕召公之後國於北陸其地距中國亦逺與江南大略相似而僻陋滋甚終春秋世玉帛不通其在襄公之二十八年傳言北燕伯朝于晉而名不書逮簡公以嬖寵出奔因之略見于經世次年紀之詳經傳皆亡之雖然惟其僻逺而不與中國通也故歴春秋戰國最為永世西都邵雍嘗言曰燕處北陸之地去中原特逺苟不隨韓趙魏齊楚較利刃争虚名則足以養徳待時觀諸侯之變秦雖虎狼亦未易加害延十五六年後天下事未可知也雍之言其有以審之矣余因摭世本外紀古史等文參校異同緝其始終春秋傳國之序以補燕闕文云   春秋分記卷七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七十三   宋 程公說 撰秦世本   嬴姓伯爵其先出自顓頊裔孫女之子大業生大賈與禹平水土佐舜調馴鳥獸賜姓嬴氏是為伯翳十九世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汧渭間馬大蕃息孝王分為附庸而邑之秦使續氏嬴至曾孫秦仲宣王又命作大夫始有車馬禮樂侍御之好國人美之秦仲之孫襄公為平王攘犬戎有功列為諸侯賜以岐豐之地襄公子文公七傳更七十八年穆公始見于春秋國在今秦州隴城縣   文公       寧公   出子       武公   徳公       宣公   成公       穆公   康公       共公   桓公       景公   哀公       惠公   悼公   文公【諡法忠信接禮曰文】   【襄公子即位四十四年魯隠元年至七年卒在位五十年】   寧公【沈約諡法寧字有諡人無謚法】   【文公孫大子竫公子隠七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桓八年卒在位三十七年】   桓公傳四年秋秦師侵芮敗焉小之也冬王師秦師圍魏執芮伯以歸   出子   【寧公少子桓八年寧公卒庶長弗忌等廢大子立之時年五嵗明年改元至桓十四年庶長三父等弑之立寧公故大子在位六年】   桓公傳十年秋秦人納芮伯萬于芮   武公【諡法克定禍亂曰武】   【寧公故大子桓十四年嗣立明年改元至莊十六年卒在位三十年】   徳公【諡法忠純淑曰徳】   【武公弟莊十六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十八年卒在位二年】   宣公【諡法善聞周逹曰宣】   【徳公子莊十八年嗣立明年改元至三十年卒在位十二年】   成公【諡法安民立政曰成】   【宣公弟莊三十年嗣立明年改元至閔二年卒在位四年】   穆公【諡法布徳執義曰穆】   【名任好徳公少子閔二年嗣立明年改元益國十二聞地千里遂霸西戎至文六年卒在位三十九年】   僖公傳九年冬晉郤芮使夷吾重賂秦以求入齊隰朋帥師㑹秦納晉惠公【夷吾】   傳十年丕鄭聘于秦且謝緩賂冬秦伯使泠至報問【詳見晉】傳十一年夏秦晉伐戎以救周   傳十二年冬晉薦饑使乞糴于秦秦於是乎輸粟于晉自雍及絳相繼命之曰汎舟之役   傳十四年冬秦饑使乞糴于晉晉人弗與   經十有五年冬十有一月壬戌晉侯及秦伯戰于韓獲晉侯   傳十五年秋秦伯伐晉三敗及韓九月晉侯逆秦師使韓簡視師復曰師少於我鬭士倍我壬戌戰于韓原獲晉侯以歸穆姬聞晉侯將至以太子罃與女簡璧登臺而履薪焉【罃康公名其母弟簡璧罃姊妹】使以免服衰絰逆且告曰上天降災使我兩君匪以玉帛相見而以興戎若晉君朝以入則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則朝以死唯君裁之乃舎諸靈臺大夫請以入公曰獲晉侯以厚歸也既而䘮歸焉用之【若將晉侯入則夫人或自殺】大夫其何有焉必歸晉君公子縶曰不如殺之無聚慝焉子桑曰歸之而質其大子必得大成晉未可滅而殺其君祗以成惡乃許晉平十月晉隂飴甥㑹秦伯盟于王城秦伯改館晉侯是嵗晉又饑秦伯又餼之粟於是秦始征晉【賦也】河東置官司焉【並詳見晉】   傳十九年冬秦取梁【詳見梁】   傳二十二年秋秦晉遷陸渾之戎于伊川   傳二十三年秋九月晉惠公卒重耳及楚送諸秦公享之   傳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納之不書不告入也二月甲午晉師軍于廬栁秦伯使公子縶如晉師三月晉侯潜㑹秦伯于王城【並詳見晉】   傳二十五年春秦伯師于河上納王【襄王】狐偃言於晉侯曰求諸侯莫如勤王諸侯信之且大義也晉侯辭秦師而下【新注此見秦穆公好處與晉文自專之意甚不同】秋秦晉伐鄀鄀降秦師【詳見鄀】   經二十有八年夏四月己巳晉侯齊師宋師秦師及楚人戰于城濮冬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陳子莒子邾子秦人于温   經二十有九年夏六月㑹王人晉人宋人齊人陳人蔡人秦人盟于翟泉   經三十年秋晉人秦人圍鄭   傳三十年九月甲午晉侯秦伯圍鄭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越國以鄙逺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舎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詳見鄭】   傳三十二年冬杞子【三十年秦盟鄭使杞子逢孫楊孫戍鄭而還】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潜師以来國可得也穆公訪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逺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逺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於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夀爾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禦師必於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臯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秦師遂東   經三十有三年春王二月秦人入滑夏四月辛巳晉人及姜戎敗秦師于殽   傳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左右免胄而下超乗者三百乗王孫滿尚幼觀之言於王曰秦師輕【遣政切】而無禮必敗輕則寡謀無禮則脫入險而脫又不能謀能無敗乎及滑鄭商人高將市於周遇之以乗韋先【音鮮】牛十二犒師曰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於敝邑敢犒從者孟明曰鄭有備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滅滑而還晉發命遽興姜戎子墨衰絰【時文公未葬故襄公稱子】夏四月辛巳敗秦師于殽獲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以歸文嬴請三帥公許之先軫朝問秦囚公曰夫人請之吾舎之矣先軫怒曰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堕【音隳】軍實而長寇讎亡無日矣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釋左驂以公命贈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纍臣釁鼓使歸就戮于秦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秦伯素服郊次鄉師而哭曰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過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徳【新注書序秦誓云秦穆公伐鄭晉襄公帥師敗諸殽還歸作秦誓其畧曰惟古之謀人則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謀人姑將以為親雖則云然尚猶詢兹黄髮則罔所愆古之謀人謂蹇叔等也今之謀人謂孟明等也】   文公傳元年殽之役晉人既歸秦帥秦大夫及左右皆言於秦伯曰是敗也孟明之罪也必殺之秦伯曰是孤之罪也周芮良夫之詩曰大風有隧貪人敗類聴言則對誦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悖是貪故也孤之謂矣孤實貪以禍夫子夫子何罪復使為政   經二年春王二月甲子晉侯及秦師戰于彭衙秦師敗績冬晉人宋人陳人鄭人伐秦   傳二年春秦孟明視帥師伐晉以報殽之役二月甲子及秦師戰于彭衙秦師敗績晉人謂秦拜賜之師【以嗤之】秦伯猶用孟明孟明増修國政重施於民趙成子言於諸大夫曰【成子趙襄】秦師又至將必辟之懼而増徳不可當也詩曰母念爾祖聿脩厥徳孟明念之矣念徳不怠其可敵乎冬晉先且居宋公子成陳轅選鄭公子歸生伐秦取汪及彭衙而還以報彭衙之役卿不書為穆公故尊秦也謂之崇徳   胡安國曰按左氏四國伐秦報彭衙之役則皆國卿也其貶而稱人者晉人再勝秦師在常情亦可以已矣而復興此役結怨勤民是全不務徳尃欲力爭而報復之無已也以致濟河焚舟之師故特貶而稱人   經三年夏五月秦人伐晉   傳三年夏秦伯伐晉濟河焚舟【示必死】取王官及郊晉人不出遂自茅津濟封殽尸而還遂霸西戎用孟明也君子是以知秦穆之為君也舉人之周也與人之壹也孟明之臣也其不解【音懈】也能懼思也子桑之忠也其知人也能舉善也【初舉孟明】詩曰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秦穆有焉夙夜匪觧以事一人孟明有焉詒厥孫謀以燕翼子子桑有焉   經四年秋晉侯伐秦   傳四年秋晉侯伐秦圍祁新城以報王官之役楚人滅江秦伯為之降服出次不舉過數大夫諫公曰同盟滅雖不能救敢不矜乎吾自懼也君子曰詩云惟彼二國其政不獲惟此四國爰䆒爰度其秦穆之謂矣   經五年夏秦人入鄀【傳見鄀】   傳六年夏秦伯任好卒以子車【昌遮切】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為殉皆秦之良也國人哀之為之賦黄鳥君子曰秦穆之不為盟主也宜哉死而棄民先王違世猶詒之法而况奪之善人乎詩曰人之云亡邦國殄瘁無善人之謂若之何奪之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長是以並建聖哲樹之風聲分之采物著之話言為之律度陳之藝極引之表儀予之法制告之訓典教之防利委之常秩道之以禮則使母失其土宜衆頼之而後即命聖玉同之今縱無法以遺後嗣而又收其良以死難以在上矣君子是以知秦之不復東征也   孫復曰或問秦穆公何如曰秦之賢公也然則死而以子車氏之三子為殉皆秦之良也奪而殺之斯可謂之賢公歟曰以三良為殉非穆公過也罪在康公矣康公穆公子也子之事父也生則盡其恭死則致其哀葬則以其禮彼康公之事穆公也生則未聞其恭死則不見其哀葬則非用其禮而又以善人為殉罪孰重焉且厚葬非古也矧用人哉行孝者國之大本也是故善為國者必根乎仁而本乎孝仁以懐其衆孝以奉其親彼則殺人以從葬非仁也陷父於不義非孝也觀乎穆公當國稱賢勸能棄罪捐釁用敗崤之帥飲盜馬之徒軍旅外嚴恩信内治所以威行東夏奄宅西戎斯可謂之賢公也豈其將死而有棄民之侈惡哉故曰以三良為殉非穆公過也罪在康公矣晉魏顆葬武子不以嬖妾為殉懼陷其父於不義左氏傳而善之今康公葬穆公以三良為殉是陷其父於不義也不譏之得非明於此而暗於彼耶不然何先後之不顧如是哉矧嬖妾之微而三良之大乎古今罪穆公以人從死非也此自其國俗嘗有願殉者而三良亦在其中耳詩曰如可贖兮人百其身者傷其自欲從殉不可救止也史記穆公葬雍從死者百七十七人又曰獻公元年下令止從死者然則自穆至康其國俗既以願殉為義國亦不立法禁故獻公既葬出子知非令典始以法禁之   康公【諡法安樂撫民曰康】   【名罃穆公大子文六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十八年卒在位十三年】   文公經七年夏四月戊子晉人及秦人戰于令狐晉先蔑奔秦   傳七年夏四月秦康公送公子雍于晉【時晉襄公卒晉使先蔑士㑹来逆公子雍】宣子與諸大夫背先蔑立靈公以禦秦師戊子敗秦師于令狐【詳見晉】己丑先蔑奔秦士㑹從之   傳八年夏秦人伐晉取武城以報令狐之役   經九年冬秦人来歸僖公成風之襚【傳見魯】   經十年夏秦伐晉   傳十年春晉人伐秦取少梁夏秦伯伐晉取北徵經十有二年秋秦伯使術来聘冬十有二月戊午晉人秦人戰于河曲   傳十二年秋秦伯使西乞術来聘且言將伐晉襄仲辭玉曰君不忘先君之好照臨魯國鎮撫其社稷重之以大器寡君敢辭玉對曰不腆敝器不足辭也主人三辭賔答曰寡君願徼福于周公魯公以事君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諸執事以為瑞節要結好命所以藉寡君之命結二國之好是以敢致之襄仲曰不有君子其能國乎國無陋矣厚賄之秦為令狐之役故冬秦伯伐晉取羈馬晉人禦之秦伯以璧祈戰于河十二月戊午秦軍掩晉上軍晉師出戰交綏秦師夜遁復侵晉入瑕傳十三年夏晉人患秦之用士㑹也乃使魏夀餘偽以魏叛者以誘士㑹執其帑於晉使夜逸請自歸于秦秦伯許之履士㑹之足於朝秦伯師于河西魏人在東夀餘曰請東人之能與夫二三有司言者吾與之先使士㑹士㑹乃行繞朝【秦大夫】贈之以策曰子無謂秦無人吾謀適不用也既濟魏人譟而還秦人歸其帑   經十有六年秋楚人秦人巴人滅庸【詳見楚】   經十有八年春王二月秦伯罃卒【無傳】   共公【諡法敬長奉上曰共】   【名稻康公子文十八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宣四年卒在位四年】   宣公經元年冬晉趙穿帥師侵崇【傳見晉秦與國】   經二年春秦師伐晉【傳見晉報崇役】   經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稻卒【無傳】   桓公【諡法辟土服逺曰桓】   【名榮共公子宣四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成十四年卒在位二十八年】   宣公經八年夏六月晉師白狄伐秦   傳八年夏白狄㑹晉伐秦晉人獲秦諜殺諸絳市六日而蘇   經十有五年夏六月秦人伐晉【無傳】   傳十五年秋七月秦桓公伐晉次于輔氏及雒魏顆敗秦師于輔氏獲杜回秦之力人也【詳見晉】   成公經九年冬十有一月秦人白狄伐晉   傳九年冬十一月秦人白狄伐晉諸侯貳故也   傳十一年冬秦晉為成史賴盟晉侯于河東郤犫盟秦伯于河西秦伯歸而背晉成   經十有三年夏五月公自京師遂㑹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   傳十三年夏四月戊午晉侯使吕相絶秦桓公既與晉厲公為令狐之盟而又召狄與楚欲道以伐晉諸侯是以睦於晉五月丁亥晉侯以諸侯之師及秦師戰于麻隧秦師敗績獲秦成差及不更女父【不更秦爵詳見晉】   經十有四年冬十月秦伯卒【無傳】   景公【諡法布義行剛曰景】   【名厚桓公子成十四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昭五年卒在位四十年】   襄公傳九年夏秦景公使士雃【苦田切】乞師于楚將以伐晉秋楚子師于武城以為秦援秦人侵晉   經十年夏晉師伐秦   傳十年夏六月晉荀罃伐秦報其侵也   經十有一年冬秦人伐晉   傳十一年秋楚子囊乞旅于秦秦右大夫詹帥師從楚子將以伐鄭鄭伯逆之冬十二月秦庻長鮑庻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鮑先入晉地士魴御之少秦師而弗設備壬午武濟自輔氏與鮑交伐晉師己丑秦晉戰于櫟晉師敗績易秦故也   傳十二年冬楚子囊秦庻長無地伐宋秦嬴歸于楚【景公妹為共王夫人】   經十有四年夏四月叔孫豹㑹晉荀偃齊人宋人衛北宫括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伐秦【報十一年櫟之役】   傳十四年夏諸侯之大夫從晉侯伐秦以報櫟之役也濟涇而次秦人毒涇上流師人多死欒鍼與士鞅馳秦師死焉士鞅奔秦秦伯問於士鞅曰晉大夫其誰先亡乎對曰其欒氏乎秦伯以為知言為之請於晉而復之【詳見晉】   傳二十六年春秦伯之弟鍼如晉脩成夏楚子秦人侵吳   昭公經元年夏秦伯之弟鍼出奔晉   傳元年秦后子有寵於桓如二君於景【后子桓公子景公母弟鍼】其母曰弗去懼選【懼選其罪】癸卯鍼適晉其車千乘書曰秦伯之弟鍼出奔晉罪秦伯也后子享晉侯造舟于河【通秦晉之道】十里舍車【一舍八乘為八反之偹】自雍及絳【雍絳相去千里用車八百乗】歸取酬幣終事八反司馬侯問焉曰子之車盡於此而已乎對曰此之謂多矣若能少此吾何以得見【言已坐車多故出奔】女叔齊【司馬侯】以告公且曰秦公子必歸臣聞君子能知其過必有令圖令圖天所賛也后子見趙孟趙孟曰吾子其曷歸對曰鍼懼選於寡君是以在此將待嗣君趙孟曰亡乎對曰何為一世無道國未艾也國於天地有與立焉不數世淫弗能斃也趙孟曰天乎對曰有焉趙孟曰其幾何對曰鍼聞之國無道而年榖和熟天賛之也鮮不五稔趙孟視蔭曰朝夕不相及誰能待五后子出而告人曰趙孟將死矣主民翫嵗而愒日其與幾何晉侯求醫於秦秦伯使醫和視之曰疾不可為也趙孟曰良醫也厚其禮而歸之【詳見晉】冬十一月楚公子干奔晉【以公子圍之亂】從車五乘叔向使與秦公子同食【食禄】皆百人之餼趙文子曰秦公子富叔向曰底禄以德徳鈞以年年同以尊公子以國不聞以富且夫以千乘去其國彊禦已甚詩曰不侮鰥寡不畏彊禦秦楚匹也使后子與子干齒辭曰鍼懼選楚公子不獲是以皆来亦唯命且臣與羇齒無乃不可乎【后子先来欲同於晉臣子干後来以為羇客矣】史佚有言曰非羇何忌【新注非是羇客何須敬之言子干為客且所當敬】   經五年秋七月秦伯卒【無傳】   傳五年冬秦后子復歸於秦景公卒故也   哀公【諡法共仁短折曰哀】   【景公子昭五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定九年卒在位三十六年】   昭公經六年春王正月葬秦景公   傳六年春王正月大夫如秦葬景公禮也   傳十九年春正月楚夫人嬴氏至自秦【平王娶秦女】夏令尹子瑕聘于秦拜夫人也【秦自是與楚好】   定公經九年秋秦伯卒冬葬秦哀公【無傳】   惠公【諡法柔質慈民曰惠】   【哀公孫大子夷公蚤死定九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哀三年卒在位九年】   哀公經三年冬十月癸夘秦伯卒【無傳】   悼公【謚法肆行無禮曰悼】   【惠公子哀三年嗣立明年改元十一年哀之十四年獲麟經終至十八年卒在位十五年】   哀公經四年春王二月葬秦惠公【無傳】   右秦始終春秋凡十五公書卒者六不書卒者八惟悼公後春秋經終悼公子厲共公以下十三世一百八十八年而始皇并六國及二世而項羽滅之   論曰春秋之世國於河東者晉為大國於江南者楚為彊齊國於山東秦國於河西皆天下形勢之國勢足以相扼力足以相抗故傳曰晉楚齊秦匹也晉之不能於齊猶楚之不能於秦也此亦足以驗當時天下大勢所在矣然齊晉主盟中夏經營用力莫先於制楚而楚之北向以爭中原也嘗與齊晉角由江漢以犯間上國終春秋世以楚為虞雖然中國之霸既衰而荆楚之勢亦矣獨秦在當時以百二之勢帶山阻河縣隔千里地勢便利穆公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其國無事而威莫加於東方雖與諸侯盟㑹而交贄往来彊埸侵戰止於河東之晉焉鬭克之遣聘士雃之乞師秦楚始通而亦莫能以數也是以隠然獨彊於西陲而東方諸侯亦無以難秦逮于戰國諸侯之大夫公族其權力與其國君爭於是或遷其世祀割其土地如横波悍流奔潰四散各極其勢而止大國至有三分小國往往并滅其相與歃血於境上者多非其諸侯之子孫也而秦則祖禰相授恬然内安終之皆折而歸於秦焉勢也是何也秦無事諸侯多事故也無事者日蓄其威而多事者徒内自潰亂也聖人編詩十五國風之次列秦於邶鄘衛王鄭齊魏唐八國之後葢以見其足兼八國而有之書費誓秦誓終焉亦以周無周公則天下必歸於秦也故備論之以記春秋戰國之變而秦之所以遂為秦歟   春秋分記卷七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七十四   宋 程公說 撰楚世本第一   芉姓子爵其先出自顓頊孫重黎為高辛氏火正能光融天下命曰祝融其弟吳回嗣之生陸終生六子皆剖坼而産最少者季連季連之苗裔鬻熊為周文武師成王時舉文王武王勤勞之後嗣得鬻熊曽孫熊繹封於荆蠻胙以子男之田自鬻熊至武王十七世僣號稱王武王之子文王莊十年春秋始書荆僖公元年伐鄭書楚人二十一年㑹盂書楚子由是得與諸侯齒楚始封丹陽今歸州有丹陽城後徙枝江亦曰丹陽文王自丹陽徙郢至九世平王城之今江陵府江陵縣東南故城在焉其後昭王畏吳自郢遷郡今襄陽宜城縣地是也   武王       文王   堵敖       成王   穆王       莊王   武王【劉炫云號為武非諡】   【名熊通霄敖子蚡冒弟蚡冒卒熊通殺其子代立十九年魯隠元年三十五年伐隨隨人使請于周尊其號周不聴三十七年自立為武王至莊四年卒在位五十一年】   桓公經二年秋七月蔡侯【桓侯】鄭伯【莊公】㑹于鄧   傳二年秋七月蔡侯鄭伯㑹于鄧始懼楚也   傳六年春楚武王侵隨使薳章求成焉軍於瑕以待之隨人使少師董成少師請追楚師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隨侯懼而修政楚不敢伐   傳八年夏楚子合諸侯于沈鹿黄隨不㑹使薳章讓黄楚子伐隨軍於漢淮之間戰于速杞隨師敗績秋隨及楚平乃盟而還【並詳見隨】   傳九年春巴子使韓服告于楚請與鄧為好楚子使道朔將巴客以聘於鄧鄧南鄙鄾人攻而奪之幣殺道朔及巴行人楚子使薳章讓於鄧夏楚使鬭亷帥師及巴師圍鄾鄧師大敗鄾人宵潰   傳十一年春楚屈瑕將盟貳軫鄖人軍於蒲騒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莫敖患之鬭亷曰鄖人軍其郊必不誡且日虞【度也】四邑之至也君次於郊郢以禦四邑我以鋭師宵加於鄖鄖有虞心而恃其城莫有鬭志若敗鄖師四邑必離莫敖曰盍請濟師於王對曰師克在和不在衆商【紂王】周【武王】之不敵君之所聞也成軍以出又何濟焉莫敖曰卜之對曰卜以决疑不疑何卜遂敗鄖師於蒲騒卒盟而還【卒盟貳軫】   傳十二年冬楚伐絞軍其南門莫敖屈瑕曰絞小而輕輕則寡謀請無扞采樵者以誘之從之絞人獲三十人明日絞人爭出驅楚役徒於山中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   傳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羅鬭伯比送之還謂其御曰莫敖必敗舉趾高心不固矣遂見楚子曰必濟師【難言屈瑕将敗故以益師諷諌】楚子辭焉入告夫人鄧曼【武王夫人】鄧曼曰大夫其非衆之謂其謂君撫小民以信訓諸司以徳而威莫敖以刑也莫敖狃於蒲騒之役將自用也必小羅君若不鎮撫其不設備乎夫固謂君訓衆而好鎮撫之召諸司而勸之以令徳見莫敖而告諸天之不假易也【言天不借貸慢易之人】不然夫豈不知楚師之盡行也楚子使賴人追之不及莫敖使徇于師曰諫者有刑及鄢亂次以濟遂無次且不設備及羅羅與盧戎兩軍之大敗之莫敖縊于荒谷羣帥囚于冶父以聽刑楚子曰孤之罪也皆免之莊公傳四年春王三月楚武王荆尸【更為楚陳兵之法】授師孑【㦸也】焉以伐隨將齊【音齋】入告夫人鄧曼曰余心蕩鄧曼嘆曰王祿盡矣盈而蕩天之道也先君其知之矣故臨武事將發大命而蕩王心焉若師徒無虧王薨於行國之福也王遂行卒於樠木之下令尹闕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溠營軍臨隨隨人懼行成莫敖以王命入盟隨侯且請為㑹於漢汭而還濟漢而後發喪   文王【諡法忠信接禮曰文】   【名熊貲武王子莊四年嗣立明年改元始都郢十九年卒在位十五年】   莊公傳六年楚文王伐申過鄧鄧祁侯享之騅甥甥養甥請殺楚子鄧侯弗許還年【戊申還之年】楚子伐鄧十六年楚復伐鄧滅之   經十年秋九月荆敗蔡師于莘以蔡侯獻舞歸   程頥曰莊十年荆敗蔡師于莘荆始見于經十四年入蔡十六年伐鄭皆止書曰荆荆本子爵僻在蠻夷不能從中國政令居中國爵號王祭不共故春秋外之莊二十三年書曰荆人来聘於此始能修聘而未能備中國之禮故秪書人二十八年荆伐鄭者猶前志也僖元年書楚人伐鄭至是始改號楚葢自此寖強矣故皆稱人焉然終齊桓之世唯秪書人而不得與中國之㑹盟者為齊桓能制其強也至十有七年齊桓卒楚於是始横十九年則已盟于齊矣二十一年又盟于鹿上用見周衰㣲荆楚方張矣至秋之㑹則書宋公楚子㑹于盂執宋公以伐宋楚於是乎大張列位於陳蔡之上而書爵矣所以著其強大難制中國不能抗也至冬告捷以威諸侯也聖人復書曰楚人使宜申来獻捷貶其爵又書獻所以抑其強爾從是後有事於中國皆用其爵唯貶而人之者各隨其事以見焉   經十有四年秋七月荆入蔡   傳十四年蔡哀侯為莘故【息啓楚伐莘】繩息媯以語楚子楚滅息以息媯歸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以蔡侯滅息遂伐蔡秋七月楚入蔡【詳見蔡】   經十有六年秋荆伐鄭冬十有二月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滑伯滕子同盟于幽【傳見齊】   傳十八年初楚武王克權使鬭緡尹之以叛圍而殺之遷權於那處使閻敖尹之及文王即位與巴人伐申而驚其師巴人叛楚而伐那處取之遂門于楚閻敖游涌而逸楚子殺之其族為亂冬巴人因之以伐楚   傳十九年春楚子禦之大敗於津還鬻拳弗納遂伐黄敗黄師于踖陵還及湫有疾 夏六月庚申卒鬻拳葬諸夕室亦自殺也而葬於絰皇初鬻拳強諌楚子楚子弗從臨之以兵懼而從之鬻拳曰吾懼君以兵罪莫大焉遂自刖也楚人以為大閽謂之大伯使其後掌之君子曰鬻拳可謂愛君矣諫以自納於刑刑猶不忘納君於善   公說曰為人臣之禮不顯諫三諫而不聼則逃之臣之於君分不可踰也鬻拳之諫君則是而臨之以兵則非人臣無將而以兵臨君將何所不至前則以兵廹君後則以刖自處若拳者殆勇而不知義非為臣子之法也而左氏顧以為刑猶不忘納君於善且飾以君子之言謂為愛君吾不知其說   堵敖【杜預云不成君無謚號者楚皆謂之敖他倣此】   【名熊鱚文王子莊十九年嗣立明年改元至二十二年弟頵與隨襲殺堵敖而代立經傳皆不書】   成王【諡法安民立政曰成】   【名頵史記作憚文王子莊二十二年殺兄堵敖代立明年改元至文元年遇弑在位四十六年】   莊公經二十有三年夏荆人来聘【無傳】   經二十有八年秋荆伐鄭公㑹齊人宋人救鄭【新注齊霸主魯望國宋王者之後此救鄭制楚之始而出於三國葢天下大勢所在】   傳二十八年楚令尹子元欲蠱文夫人【文王夫人息媯子元文王弟蠱惑以淫事】為舘於其宫側而振萬焉夫人聞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習戎備也今令尹不尋諸仇讎而於未亡人之側不亦異乎御人【夫人侍人】以告子元子元曰婦人不忘襲讎我反忘之 秋子元以車六百乘伐鄭入于桔柣之門子元鬭御疆鬭梧耿之不比為斾鬭班王孫游王孫喜殿衆車入自純門及逵市縣門不發楚言而出子元曰鄭有人焉【縣門施於内城門鄭示楚以閒暇不閉城門出兵而效楚言故子元畏不敢進】諸侯救鄭楚師夜遁鄭人將奔桐丘課告曰楚幕有烏乃止   傳三十年夏楚公子元歸自伐鄭而處王宫【欲遂蠱文夫人】鬭射師諫則執而梏之秋申公鬭班殺子元鬭榖於菟為令尹自毁其家以紓楚國之難   僖公經元年秋楚人伐鄭【荆始改號曰楚鄭即齊故】   經二年冬楚人侵鄭   經三年冬楚人伐鄭【傳見鄭】   經四年春王正月公㑹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侵蔡蔡潰遂伐楚次于陘夏楚屈完来盟于師盟于召陵   傳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反也不虞君之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徴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濵【昭王時漢非楚竟故不受罪】師進次于陘夏楚子使屈完如師師退次于召陵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齊侯曰以此衆戰誰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徳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衆無所用之屈完及諸侯盟   經五年秋八月楚人滅子奔黄【傳見】   傳五年秋楚鬭穀於菟滅子奔黄於是江黄道栢方睦於齊皆姻也子恃之不事楚故亡   經六年秋楚人圍許諸侯遂救許【傳見許】   經十有一年冬楚人伐黄   經十有二年夏楚人滅黄   經十有五年春王正月楚人伐徐冬楚人敗徐于婁林傳十八年春三月鄭伯始朝于楚【中國無霸故按十七年冬十月齊桓公卒而鄭文公遂朝楚云】楚子賜之金   經十有九年冬會陳人蔡人楚人鄭人盟于齊   胡安國曰盟㑹皆君之禮也㣲者盟㑹不志於春秋凡所志者必有君與貴大夫居其間也然則為此盟者乃公與陳蔡楚鄭之君或其大夫矣曷為内則沒公外則人諸侯與其大夫諱是盟也楚人之得與中國㑹盟自此始也莊公十年荆敗蔡師始見于經其後入蔡伐鄭皆以號書夷狄之也僖公元年改而稱楚經亦書人於是乎浸強矣然終桓公世皆止書人而不得與中國盟㑹者以齊修霸業能制其強故也桓公既沒中國無霸鄭伯首朝于楚其後遂為此盟故春秋沒公㑹陳蔡諸侯而以鄭列其下葢深罪之也又二年復盟于鹿上至㑹于盂遂執宋公以伐宋而楚於是乎大張列位於陳蔡之上而書爵矣聖人書此豈與之乎所以著蠻荆之強傷中國之衰莫能抗也故深諱此盟一以外蠻荆二以惡諸侯之失道三以謹盟㑹之始也   經二十年冬楚人伐隨【傳見隨】   經二十有一年春宋人齊人楚人盟于鹿上秋宋公楚子陳侯蔡侯鄭伯許男曹伯㑹于盂執宋公以伐宋冬楚人使宜申来獻捷十有二月癸丑公㑹諸侯盟于薄釋宋公   經二十有二年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于宋師敗績   傳二十二年秋楚人伐宋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于宋師敗績丙子晨鄭文夫人芉氏【楚女】姜氏【齊女】勞楚子於柯澤楚子使師縉示之俘馘君子曰非禮也婦人送迎不出門見兄弟不踰國戎事不邇女器丁丑楚子入享于鄭九獻庭實旅百加籩豆六品享畢夜出文芉送于軍取鄭二姬以歸【文芉女】叔詹曰楚王其不沒乎【不以壽終】為禮卒於無别不可謂禮將何以沒諸侯是以知其不遂霸也   經二十有三年秋楚人伐陳   傳二十三年秋楚成得臣帥師代陳討其貳於宋也遂取焦夷城頓而還子文以為之功使為令尹叔伯曰子若國何對曰吾以靖國也夫有大功而無貴仕其人能靖者與【絶句】有幾   傳二十田年秋宋及楚平宋成公如楚   經二十有五年秋楚人圍陳納頓子于頓   傳二十五年秋秦晉伐鄀楚鬭克屈禦㓂以申息之師戍啇宻令尹子玉追秦師弗及遂圍陳納頓子于頓經二十有六年夏公子遂如楚乞師秋楚人滅䕫以䕫子歸【傳見䕫】冬楚人伐宋圍緡【宋叛楚即晉】公以楚師伐齊取榖【傳見魯】   經二十有七年冬楚人陳侯蔡侯鄭伯許男圍宋傳二十七年秋楚子將圍宋使子文治兵於暌終朝而畢不戮一人子玉復治兵於蒍終曰而畢鞭七人貫三人耳【新注貫耳古者軍中之刑說文以箭貫耳曰聅】國老皆賀子文子文飲之酒蒍賈尚幼後至不賀子文問之對曰不知所賀子之傳政於子玉曰以靖國也靖諸内而敗諸外所獲幾何子玉之敗子之舉也舉以敗國將何賀焉子玉剛而無禮不可以治民過三百乗其不能以入矣苟入而賀何後之有冬楚子及諸侯圍宋   經二十有八年春晉侯侵曹晉侯伐衛楚人救衛夏四月己巳晉侯齊師宋師秦師及楚人戰于城濮楚師敗績楚殺其大夫得臣   傳二十八年春晉侯侵曹伐衛楚人救衛不克三月晉侯執曹伯分曹衛之田以畀宋人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去穀【二十六年申叔戍穀事見齊】使子玉去宋曰無從晉師子玉使伯棼【越椒】請戰曰非敢必有功也願以間執讒慝之口【蒍賈以不能三百乗故欲杜之】王怒少與之師唯西廣東宫與若敖之六卒實從之子玉使宛春告晉師曰請復衛侯而封曹臣亦釋宋之圍文公用先軫謀拘宛春於衛且私許復曹衛曹衛告絶於楚子玉怒從晉師楚衆欲止子玉不可夏四月戊辰晉次于城濮楚師背酅而舍已已晉師陳于莘北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將中軍曰今日必無晉矣子西將左子上將右左師潰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敗 初子玉自為瓊弁玉纓未之服也先戰夢河神謂己曰畀余余賜女孟諸之麋【孟諸宋藪澤水草之交曰麋】弗致也大心【子玉子孫伯】與子西使榮黄諫弗聼榮季【榮黄】曰死而利國猶或為之况瓊玉乎是糞土也而可以濟師将何愛焉弗聴出告二子曰非神敗令尹令尹其不勤民實自敗也既敗王使謂之曰大夫若入其若申息之老何【申息二邑子弟皆從子玉而死】子西孫伯曰得臣將死二臣止之曰君其將以為戮及連榖而死晉侯聞之而後喜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蒍吕臣實為令尹奉己而已不在民矣【詳見晉】傳三十二年春楚鬭章請平于晉晉陽處父報之晉楚始通   傳三十三年冬楚令尹子上侵陳蔡陳蔡成晉陽處父侵蔡楚子上救之與晉師夾泜而軍陽子患之使謂子上曰吾聞之文不犯順武不違敵【新注吕祖謙曰此二句處父自况謂子上若渉泜而来我必不半渡而薄汝此謂文不犯順我若退舎非是舎敵而走此謂武不違敵】子若欲戰則吾退舍子濟而陳遲速唯命不然紓我老師費財亦無益也乃駕以待子上欲涉大孫伯曰不可晉人無信半涉而薄我悔敗何及不如紓之乃退舍陽子宣言曰楚師遁矣遂歸楚師亦歸大子商臣譛子上曰受晉賂而辟之楚之恥也罪莫大焉王殺子上   文公經元年冬十月丁未楚世子商臣弑其君頵傳元年初楚子將以商臣為大子訪諸令尹子上子上曰君之齒未也而又多愛黜乃亂也楚國之舉【立也】恒在少者且是人也蠭目而豺聲忍人也不可立也弗聽既又欲立王子職【商臣庶弟】而黜大子商臣商臣聞之而未察告其師潘崇曰若之何而察之潘崇曰享江芉【戍王娣】而勿敬也從之江芉怒曰呼役夫宜君王之欲殺女而立職也告潘崇曰信矣潘崇曰能事諸乎【能事職不】曰不能能行乎曰不能能行大事乎曰能冬十月以宫甲圍成王王請食熊蹯而死【熊掌難熟兾乆有外救蹯音煩掌也】弗聽丁未王縊諡之曰靈不瞑曰成乃瞑穆王立以其為大子之室與潘崇使為大師且掌環列之尹   吕祖謙曰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以其有三綱也以楚甲兵之衆土地之廣固足以抗衡中國至於傳國立嗣之際則失其大倫亂其大本所以多有戕弑之禍以無三綱故也觀其上有天王而僣稱王號則無君臣之綱矣立嫡以長而常在少者則無父子之綱矣息媯絶於蔡哀侯而息遂見滅以息媯歸則無夫婦之綱矣三綱既絶此春秋所以惡楚也   穆王【諡法布徳執義曰穆】   【名啇臣成王大子文元年弑成王自立明年改元至十三年卒在位十二年經傳不書】   文公經三年秋楚人圍江冬晉陽處父帥師伐楚以救江【傳見江】   經四年秋楚人滅江   經五年秋楚人滅六【傳見六】   經九年春三月楚人伐鄭冬楚子使椒来聘   傳九年春三月范山言於楚子曰晉君少不在諸侯北方可圖也楚子師于狼淵以伐鄭鄭及楚平【詳見鄭】夏楚公子朱伐陳陳人敗之獲公子茷陳懼及楚平【詳見陳】冬楚子越椒来聘執幣傲叔仲惠伯曰是必滅若敖氏之宗傲其先君神弗福也   經十年夏楚殺其大夫宜申冬楚子蔡侯次于厥貉傳十年初楚范巫矞似【范邑之巫】謂成王與子玉子西曰三君皆將強死城濮之役王思之故使止子玉曰母死不及止子西子西縊而縣絶【在僖二十八年】王使適至遂止之使為商公㳂漢泝江將入郢王在渚宫下見之懼而辭曰臣免於死又有讒言謂臣將逃臣歸死於司敗也王使為工尹又與子家謀弑穆王穆王聞之五月殺鬭宜申及仲歸【子家】 秋陳侯鄭伯㑹楚子于息冬遂及蔡侯次于厥貉將以伐宋宋華御事曰楚欲弱我也先為之弱乎何必使誘我我實不能民何罪乃逆楚子勞且聽命遂道以田孟諸【宋大藪】宋公為右盂鄭伯為左盂【田獵陳名】期思公復遂為右司馬子朱及文之無畏為左司馬命夙駕載燧宋公違命無畏【子舟】抶其僕以徇或謂子舟曰國君不可戮也子舟曰當官而行何彊之有詩曰剛亦不吐柔亦不茹毋從詭隨以謹㒺極是亦非辟彊也敢愛死以亂官乎   經十有一年春楚子伐麇   經十有二年夏楚人圍巢   傳十二年春楚令尹大孫伯卒成嘉為令尹 羣舒叛楚夏子孔執舒子平及宗子遂圍巢   莊王【諡法勝敵克壯曰莊】   【名旅穆王子文十三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宣十八年卒在位二十三年】   文公傳十四年楚莊王立子孔潘崇將襲羣舒使公子爕與子儀守而伐舒蓼二子作亂城郢而使賊殺子孔不克而還八月二子以楚子出將如商宻廬戢棃及叔䴢誘之遂殺鬭克及公子燮初鬭克囚于秦【僖二十五年】秦有殽之敗【僖三十三年】而使歸求成成而不得志公子燮求令尹而不得故二子作亂   經十有六年秋八月楚人秦人巴人滅庸   傳十六年秋八月楚大饑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師于大林又伐其東南至于陽丘以侵訾枝庸人帥羣蠻以叛楚麇人率百濮聚於選將伐楚於是申息之北門不啓【備中國】楚人謀徙於阪高蒍賈曰不可我能往寇亦能往不如伐庸夫麇與百濮謂我饑不能師故伐我也若我出師必懼而歸百濮離居將各走其邑誰暇謀人乃出師旬有五日百濮乃罷自廬以往振廪同食【上下無異饌】次于句澨【楚西界】使廬戢黎侵庸及庸方城庸人逐之囚子揚䆫三宿而逸曰庸師衆羣蠻聚焉不如復大師且起王卒合而後進師叔曰不可【師叔楚大夫潘尫】姑又與之遇以驕之彼驕我怒而後可克先君蚡冒所以服陘隰也又與之遇七遇皆北唯禆鯈魚人實逐之庸人曰楚不足與戰矣遂不設備楚子乗馹㑹師于臨品分為二隊子越自石溪子貝自仭以伐庸秦人巴人從楚師羣蠻從楚子盟遂滅庸   宣公經元年秋楚子鄭人侵陳遂侵宋【傳見晉】   傳二年夏晉趙盾侵鄭楚鬭椒救鄭曰能欲諸侯而惡其難乎遂次于鄭以待晉師趙盾曰彼宗競于楚殆將斃矣姑益其疾乃去之   經三年春楚子伐陸渾之戎夏楚人侵鄭【鄭即晉】   傳三年春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於雒觀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孫满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示欲偪周取天下】對曰周徳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詳見周】經四年冬楚子伐鄭   傳四年初楚司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子良之兄】曰必殺之是子也熊虎之狀而豺狼之聲弗殺必滅若敖氏矣諺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子良不可子文以為大慼及將死聚其族曰椒也知政乃速行矣無及於難且泣曰鬼猶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及令尹子文卒鬭般為令尹【子文之子子揚】子越為司馬蒍賈為工正譛子揚而殺之子越為令尹已為司馬子越又惡之【惡賈】乃以若敖氏之族圄伯嬴【蒍賈】於轑陽而殺之遂處烝野將攻王王以三王之子為質焉弗受【文成穆】師于漳澨秋七月戊戌楚子與若敖氏戰于臯滸伯棼【越椒】射王汰輈及皷跗著於丁寧【輈舟轅汰過也丁寧鉦也】又射汰輈以貫笠轂師懼退王使廵師曰吾先君文王克息獲三矢焉伯棼竊其二盡於是矣皷而進之遂滅若敖氏 初若敖娶於䢵生鬭伯比若敖卒從其母畜於䢵淫於䢵子之女生子文焉䢵夫人使棄諸夢中【雲夢】虎乳之䢵子田見之懼而歸夫人以告遂使收之楚人謂乳穀謂虎於菟故命之曰鬭穀於菟以其女妻伯比實為令尹子文【鬬氏始自子文為令尹】其孫箴尹克黄使於齊還及宋聞亂其人曰不可以入矣箴尹曰棄君之命獨誰受之君天也天可逃乎遂歸復命而自拘於司敗王思子文之治楚國也曰子文無後何以勸善使復其所改命曰生【易其名】   經五年冬楚子伐鄭   經八年夏六月楚人滅舒蓼冬楚師伐陳   傳八年夏六月楚為衆舒叛故伐舒蓼滅之楚子疆之【正其罪也】及滑汭盟吳越而還 冬陳及晉平楚師伐陳取成而還   經九年冬十月楚子伐鄭   經十年冬楚子伐鄭【傳並見鄭】   經十有一年夏楚子陳侯鄭伯盟于辰陵 冬十月楚人殺陳夏徴舒丁亥楚子入陳納公孫寧儀行父于陳傳十一年夏楚盟于辰陵陳鄭服也 楚左尹子重侵宋王待諸郔【楚地】令尹蒍艾獵【孫叔敖】城沂使封人慮事以授司徒量功命日分財用平板榦稱畚築程土物議逺邇略基趾具餱糧度有司事三旬而成不愆于素 冬楚子為陳夏氏亂故伐陳【十年夏徴舒弑君】謂陳人無動將討於少西氏【徴舒之祖子夏之名】遂入陳殺夏徴舒轘諸栗門【車裂】因縣陳【滅陳以為楚縣】陳侯在晉【靈公子成公午】申叔時使於齊反復命而退王使讓之曰夏徴舒為不道弑其君寡人以諸侯討而戮之諸侯縣公皆慶寡人女獨不慶寡人何故對曰猶可辭乎王曰可哉曰夏徵舒弑其君其罪大矣討而戮之君之義也抑人亦有言曰牽牛以蹊人之田而奪之牛牽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奪之牛罰已重矣諸侯之從也曰討有罪也今縣陳貪其富也以討召諸侯而以貪歸之無乃不可乎王曰善哉吾未之聞也反之可乎對曰可哉吾儕小人所謂取諸其懐而與之也乃復封陳鄉取一人焉以歸謂之夏州【州鄉属示討夏氏所獲】故書曰楚子入陳納公孫寧儀行父于陳書有禮也   經十有二年春楚子圍鄭夏六月乙夘晉荀林父帥師及楚子戰于邲晉師敗績冬十有二月戊寅楚子滅蕭傳十二年春楚子圍鄭旬有七日國人大臨守陴者皆哭楚子退師鄭人脩城進復圍之三月克之鄭伯肉袒牽羊以逆左右曰得國無赦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退三十里而許之平潘尫入盟子良出質【潘尫楚大夫子良鄭伯弟】夏六月晉師救鄭桓子欲還【林父】曰楚歸而動不後【動矣伐鄭】隨武子曰善㑹聞用師觀釁而動徳刑政事典禮不易不可敵也不為是征楚君討鄭怒其貳而哀其卑叛而伐之服而舍之徳刑成矣伐叛刑也柔服徳也二者立矣昔嵗入陳今兹入鄭民不罷勞君無怨讟政有經矣荆尸而舉商農工賈不敗其業而卒乗輯睦事不奸矣蒍敖為宰擇楚國之令典【令尹蒍孫叔敖】軍行右轅左追蓐前茅慮無中權後勁百官象物而動軍政不戒而備能用典矣其君之舉也内姓選於親外姓選於舊舉不失徳賞不失勞老有加惠旅有施舍君子小人物有服章貴有常尊賤有等威禮不逆矣徳立刑行政成事時典從禮順若之何敵之彘子不可【先縠】以中軍佐濟韓獻子謂桓子曰彘子以偏師陷子罪大矣子為元帥師不用命誰之罪也失屬亡師為罪已重不如進也師遂濟楚子北師次於郔【鄭北地】沈尹將中軍子重將左子反將右將飲馬於河而歸聞晉師既濟王欲還嬖人伍參欲戰令尹孫叔敖弗欲曰昔嵗入陳今兹入鄭不無事矣戰而不捷參之肉其足食乎參曰若事之捷孫叔為無謀矣不捷參之肉將在晉軍可得食乎令尹南轅反斾伍參言於王曰晉之從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縠剛愎不仁未肯用命其三帥者専行不獲聽而無上衆誰適從此行也晉師必敗且君而逃臣若社稷何王病之告令尹改乘轅而北之次于管以待之晉師在敖鄗之間鄭皇戍使如晉師曰鄭之從楚社稷之故也未有貳心楚師驟勝而驕其師老矣而不設備請擊之鄭師為承楚師必敗彘子曰敗楚服鄭於此在矣必許之欒武子曰楚自克庸以来其君無日不討國人而訓之于民生之不易禍至之無日戒懼之不可以怠在軍無日不討軍實而申儆之于勝之不可保紂之百克而卒無後訓之以若敖蚡冒篳路藍縷以啓山林箴之曰民生在勤勤則不匱不可謂驕先大夫子犯有言曰師直為壯曲為老我則不徳而徼怨于楚我曲楚直不可謂老其君之戎分為二廣廣有二卒卒偏之兩右廣初駕數及日中左則受之以至于昏内官序當其夜以待不虞不可謂無備子良鄭之良也師叔楚之崇也師叔入盟子良在楚楚鄭親矣来勸我戰我克則来不克遂徃以我卜也鄭不可從趙括趙同曰必從彘子楚少宰如晉師曰寡君少遭閔凶不能文聞二先君之出入此行也【成王穆王】將鄭是訓定豈敢求罪于晉二三子無淹乆楚子又使求成于晉晉人許之盟有日矣楚許伯御樂伯攝叔為右以致晉師【示不欲和以疑晉師】許伯曰吾聞致師者御靡旌摩壘而還【靡旌驅疾也摩近也】樂伯曰吾聞致師者左射以菆【左車左菆失之善者】代御執轡御下兩馬掉鞅而還【而飾也掉正也示間暇】攝叔曰吾聞致師者右入壘折馘執俘而還皆行其所聞而復晉人逐之左右角之樂伯左射馬而右射人角不能進矢一而已麋興於前射麋麗【麗著也背之隆髙當心也】晉鮑癸當其後使攝叔奉麋獻焉曰以嵗之非時獻禽之未至敢膳諸從者鮑癸止之曰其左善射其右有辭君子也既免晉魏錡請致師弗許請使許之遂往請戰而還楚潘黨逐之及熒澤見六麋射一麋以顧獻叔黨命去之【見六得一言不如楚】趙旃夜至楚軍楚子為乗廣三十乗分為左右右廣鷄鳴而駕日中而說【舒銳切舍也】左則受之日入而說許偃御右廣養由基為右彭名御左廣屈蕩為右乙夘王乗左廣以逐趙旃趙旃棄車而走林屈蕩搏之得其甲裳潘黨望其塵使騁而告曰晉師至矣楚人亦懼王之入晉軍也遂出陳孫叔曰進之寧我薄人無人薄我詩云元戎十乗以先啓行先人也軍志曰先人有奪人之心薄之也遂疾進師車馳卒奔乗晉軍工尹齊將右拒卒以逐下軍楚子使唐狡與蔡鳩居告唐惠侯曰不穀不徳而貪以遇大敵不穀之罪也然楚不克君之羞也敢藉君靈以濟楚師使潘黨率游闕四十乗從唐侯以為左拒以從上軍王見右廣將從之乗屈蕩尸【止也】之曰君以此始亦必以終自是楚之乗廣先左楚師軍於邲晉之餘師不能軍丙辰楚重至於邲【輜重】遂次于衡雍潘黨曰君盍築武軍而收晉尸以為京觀【積尸封土其上】臣聞克敵必示子孫以無忘武功楚子曰非爾所知也夫文止戈為武【文字】武王克商作頌曰載戢干戈載櫜弓矢我求懿徳肆于時夏允王保之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爾功其三曰鋪時繹思我徂惟求定其六曰綏萬邦屢豐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衆豐財者也故使子孫無忘其章今我使二國暴骨暴矣觀兵以威諸侯兵不戢矣暴而不戢安能保大猶有晉在焉得定功所違民欲猶多民何安焉無徳而強爭諸侯何以和衆利人之幾【危也】而安人之亂以為己榮何以豐財武有七徳我無一焉何以示子孫其為先君宫告成事而已武非吾功也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鯨鯢而封之以為大戮於是乎有京觀以懲淫慝【鯨鯢大魚名以喻不義之人吞食小國】今罪無所【晉罪無所犯也】而民皆盡忠以死君命又何以為京觀乎祀于河作先君宫告成事而還 冬楚子伐蕭宋華椒以蔡人救蕭蕭人囚熊相宜僚及公子丙王曰勿殺吾退蕭人殺之王怒遂圍蕭蕭潰申公巫臣曰師人多寒王廵三軍拊而勉之三軍之士皆如挾纊遂傅於蕭【詳見蕭】   經十有三年夏楚子伐宋【以救蕭故】   經十有四年秋九月楚子圍宋   傳十四年夏楚子使申舟【無畏】聘于齊曰無假道于宋亦使公子馮聘于晉不假道于鄭申舟以孟諸之役惡宋【文十年佚宋公僕】曰鄭昭宋聾晉使不害我則必死王曰殺女我伐之見犀而行【犀申舟子以子託王】及宋宋人止之華元曰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我亡也【以我比其邉鄙是與亡國同】殺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乃殺之楚子聞之投袂而起屨及於窒皇【寢門闕】劒及於寢門之外車及於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圍宋   經十有五年春公孫歸父㑹楚子于宋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   傳十五年春公孫歸父㑹楚子于宋宋人使樂嬰齊告急于晉晉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天方授楚未可與爭雖晉之強能違天乎乃止使解揚如宋使無降楚鄭人囚而獻諸楚夏五月楚師將去宋【在宋九月不能服宋】申犀稽首於王之馬前曰無畏知死而不敢廢王命王棄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時僕【御也】曰築室反耕者宋必聴命從之【示無去志】宋人懼使華元夜入楚師告子反退三十里宋及楚平【新注公羊言子反曰吾軍亦有七日粮亦見楚粮之欲盡宋雖不盟楚亦自退詳見宋】   經十有八年秋七月甲戌楚子旅卒   傳十八年夏公使如楚乞師欲以伐齊秋楚莊王卒楚師不出既而用晉師【成二年戰于鞌】楚於是乎有蜀之役   春秋分記卷七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七十五   宋 程公說 撰楚世本第二   共王       康王   郟敖   共王【諡法敬長奉上曰共】   【名審莊王子宣十八年嗣立明年改元至襄十三年卒在位三十一年】   成公經二年冬楚師鄭師侵衛十有一月公㑹楚公子嬰齊于蜀丙申公及楚人秦人宋人陳人衛人鄭人齊人曹人邾人薛人鄫人盟于蜀   傳二年秋九月楚之討陳夏氏也【宣十一年】莊王欲納夏姬巾公巫臣曰不可君召諸侯以討罪也今納夏姬貪其色也貪色為淫淫為大罰周書曰明徳慎罰文王所以造周也明徳務崇之之謂也慎罰務去之之謂也若興諸侯以取大罰非慎之也君其圗之王乃止子反欲取之巫臣曰是不祥人也是夭子蠻【鄭靈公夏姬之兄殺死無後】殺御叔【夏姬之夫早死】弑靈侯【陳靈公】戮夏南【夏姬子徴舒】出孔儀【孔寧儀行父】䘮陳國【楚滅陳】何不祥如是人生實難其有不獲死乎天下多美婦人何必是子反乃止王以予連尹襄老襄老死于邲【宣十二年】不獲其尸其子黒要烝焉巫臣使道焉曰歸吾聘女【道夏姬使歸鄭】又使自鄭召之曰尸可得也【襄老尸】必来逆之姬以告王王問諸屈巫【巫臣】對曰其信知罃之父【荀首】成公之嬖也而中行伯【林父】之季弟也新佐中軍而善鄭皇戍甚愛此子【愛知罃】其必因鄭而歸王子【穀臣】與襄老之尸以求之【邲之戰囚知罃欲歸罃請穀臣及襄老尸事見三年】鄭人懼於邲之役而欲求媚於晉其必許之王遣夏姬歸將行謂送者曰不得尸吾不反矣巫臣聘諸鄭鄭伯許之【聘夏姬】及共王即位將為陽橋之役使屈巫聘于齊且告師期巫臣盡室以行申叔跪【時之子】從其父將適郢遇之曰異哉夫子有三軍之懼而又有桑中之喜宜將竊妻以逃者也【桑中衛風淫奔之詩】及鄭使介反幣而以夏姬行將奔齊齊師新敗【鞌之敗】曰吾不處不勝之國遂奔晉而因郤至【克族子】以臣於晉晉人使為邢大夫子反請以重幣錮之王曰止其自為謀也則過矣其為吾先君謀也則忠忠社稷之固也所葢【覆也】多矣且彼若能利國家雖重幣晉將可乎若無益於晉晉將棄之何勞錮焉【為七年楚滅巫臣族晉南通吳張本】宣公使求好于楚莊王卒宣公薨不克作好【宣十八年事見魯】公即位受盟于晉【元年盟赤棘】㑹晉伐齊衛人不行使于楚而亦受盟于晉從於伐齊故楚令尹子重為陽橋之役以救齊【時晉為魯衛敗齊于鞌齊從楚故】將起師子重曰君弱【傳曰寡人生十年而䘮先君共王即位至是三年葢年十二三矣】羣臣不如先大夫師衆而後可詩曰濟濟多士文王以寧夫文王猶用衆况吾儕乎且先君莊王屬之曰無徳以及逺方莫如惠恤其民而善用之乃大户【閱民户口】已責【棄逋責】逮鰥【施及老鰥】救乏赦罪悉師王卒盡行彭名御戎蔡景公為左許靈公為右二君弱皆彊【其丈切】冠【音貫】之 冬楚師侵衛遂侵我師于蜀侵及陽橋孟孫請往賂之公衡【成公子】為質以請盟楚人許平十一月盟于蜀蔡侯許男不書乗楚車也謂之失位【乗楚王車為左右則有相臣僕之意】楚師及宋公衡逃歸是行也晉辟楚畏其衆也君子曰衆之不可以已也大夫為政猶以衆克况明君而善用其衆乎大誓所謂商兆民離周十人同者衆也   經六年秋楚公子嬰齊帥師伐鄭   經七年秋楚公子嬰齊帥師伐鄭【傳並見鄭】   傅七年秋楚子重伐鄭鄭共仲侯羽軍楚師囚鄖公鍾儀獻諸晉晉人以鍾儀歸囚諸軍府楚圍宋之役【宣十四年】師還子重請取於申吕以為賞田王許之【分申吕之田以自賞】申公巫臣曰不可此申吕所以邑也是以為賦以御北方若取之是無申吕也晉鄭必至於漢王乃止子重是以怨巫臣子反欲取夏姬巫臣止之遂取以行子反亦怨之及共王即位子重子反殺巫臣之族子閻子蕩及清尹弗忌【皆巫臣族】及襄老之子黒要而分其室子重取子閻之室使沈尹與王子罷分子蕩之室子反取黒要與清尹之室巫臣自晉遺二子書曰爾以讒慝貪惏事君而多殺不辜余必使爾罷於奔命以死巫臣請使於吳晉侯許之吳子壽夢說之乃通吳于晉以兩之一卒適吳舍偏兩之一焉與其射御教吳乗車教之戰陳教之叛楚寘其子狐庸焉使為行人於吳吳始伐楚伐巢伐徐子重奔命【救巢徐】馬陵之㑹吳入州来子重自鄭奔命子重子反於是乎一嵗七奔命蠻夷屬於楚者吳盡取之是以始大通吳於上國   經九年冬十有一月楚公子嬰齊帥師伐莒庚申莒潰楚人入鄆   傳九年秋晉侯【景公】觀于軍府見鍾儀問之曰南冠【楚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使稅之【解也】召而弔之再拜稽首問其族對曰泠人也【樂官】公曰能樂乎對曰先父之職官也敢有二事【言不學他事】使與之琴操南音【楚聲】公曰君王何如對曰非小人之所得知也固問之對曰其為大子也師保奉之以朝于嬰齊而夕于側也【嬰齊子重側子反言其尊卿敬老】不知其他公語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稱先職不背本也樂操土風不忘舊也稱大子抑無私也名其二卿尊君也【尊晉君】不背本仁也不忘舊信也無私忠也尊君敏也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行之事雖大必濟君盍歸之使合晉楚之成公從之重為之禮使歸求成 冬十一月楚子重自陳伐莒圍渠丘衆潰戊申楚入渠丘莒人囚楚公子平楚人曰勿殺吾歸而俘莒人殺之楚師圍莒庚申莒潰楚遂入鄆十二月楚子使公子辰如晉報鍾儀之使請脩好結成   傅十年春晉侯使糴茷如楚報大宰子商之使也【公子辰】傳十一年冬宋華元如楚遂如晉合晉楚之成   傳十二年夏五月晉士燮㑹楚公子罷許偃癸亥盟于宋西門之外曰凡晉楚無相加戎好惡同之同恤菑危備救凶患【並詳見晉】秋郤至如楚聘且涖盟楚子享之子反相為地室而縣焉【縣鐘鼓也】冬楚公子罷如晉聘且涖盟十二月晉侯及楚公子罷盟于赤棘   經十有五年夏六月楚子伐鄭   傳十五年夏六月楚將北師【侵鄭衛】子囊曰新與晉盟而背之無乃不可乎子反曰敵利則進何盟之有申叔時老矣在申聞之曰子反必不免信以守禮禮以庇身信禮之亡欲免得乎楚子侵鄭及暴隧遂侵衛及首止鄭子罕侵楚取新石欒武子欲報楚韓獻子曰無庸使重其罪民將叛之無民孰戰   經十有六年夏六月甲午晦晉侯【厲公】及楚子鄭伯戰于鄢陵楚子鄭師敗績楚殺其大夫公子側   傳十六年春楚子自武城使公子成以汝隂之田求成于鄭【汝水之南】鄭叛晉子駟從楚子盟于武城 夏四月戊寅晉師起鄭人聞有晉師使告于楚姚句耳與往楚子救鄭司馬將中軍【子反】令尹將左【子重】右尹子辛將右【公子壬夫】過【音戈】申子反入見申叔時曰師其何如對曰徳刑詳義禮信戰之器也徳以施惠刑以正邪詳以事神義以建利禮以順時信以守物民生厚而徳正用利而事節時順而物成上下和睦周旋不逆求無不具各知其極故詩曰立我烝民莫匪爾極【思文】是以神降之福時無災害民生敦庬和同以聽莫不盡力以從上命致死以補其闕此戰之所由克也今楚内棄其民而外絶其好瀆齊盟而食話言奸時以動【禮不順時周四月今二月妨農業】而罷民以逞民不知信進退罪也人恤所底其誰致死子其勉之吾不復見子矣姚句耳先歸子駟問焉對曰其行速過險而不整速則失志不整䘮列志失列䘮將何以戰楚懼不可用也六月晉楚遇于鄢陵甲午晦楚晨壓晉軍而陳軍吏患之欒書曰楚師輕窕固壘而待之三日必退退而擊之必獲勝焉郤至曰楚有六間不可失也其二卿相惡【子重子反】王卒以舊【罷老不代】鄭陳而不整【不整】蠻軍而不陳陳不違晦【晦月終隂之盡兵家以為忌】在陳而嚻合而加嚻各顧其後莫有鬭心舊不必良以犯天忌我必克之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伯州犂以公卒告王【公晉侯】苗賁皇在晉侯之側亦以王卒告【楚鬬椒子宣四年奔晉】及戰吕錡射共王中目王召養由基與之兩矢使射吕錡中項伏弢以一矢復命楚師薄於險旦而戰見星未已子反命軍吏察夷傷補卒乗繕甲兵展車馬鷄鳴而食唯命是聴【復欲戰】晉人患之苗賁皇徇曰蒐乗補卒秣馬利兵脩陳固列蓐食申禱明日復戰乃逸楚囚王聞之召子反謀穀陽豎獻飲於子反子反醉而不能見王曰天敗楚也夫余不可以待乃宵遁晉入楚軍三日穀楚師還及瑕王使謂子反曰先大夫之覆師徒者君不在【謂子玉敗城濮時王不在軍】子無以為過不穀之罪也子反再拜稽首曰君賜臣死死且不朽臣之卒實奔臣之罪也子重使謂子反曰初隕師徒者而亦聞之矣盍圖之【聞子玉自殺終二卿相惡】對曰雖㣲先大夫有之大夫命側側敢不義側亡君師敢忘其死王使止之弗及而卒   經十有七年冬十有二月楚人滅舒庸【傳見舒庸】   經十有八年夏楚子鄭伯伐宋冬楚人鄭人侵宋襄公經元年秋楚公子壬夫帥師侵宋【救鄭故】   經二年冬楚殺其大夫公子申   傳二年冬楚公子申為右司馬多受小國之賂以偪子重子辛楚人殺之故書曰楚殺其大夫公子申   經三年春楚公子嬰齊帥師伐吳   傳三年春楚子重伐吳為簡之師【簡選練】克鳩兹至于衡山使鄧廖帥組甲三百被練三千以侵吳吳人要而擊之獲鄧廖其能免者組甲八十被練三百而已子重歸既飲至三日吳人伐楚取駕駕良邑也鄧寥亦楚之良也君子謂子重於是役也所獲不如所亡楚人以是咎子重子重病之遂遇心疾而卒楚子辛為令尹侵欲於小國陳成公求成於晉秋楚司馬公子何忌侵陳經五年秋楚殺其大夫公子壬夫冬楚公子貞帥師伐陳   傳五年秋楚人討陳叛故曰由令尹子辛實侵欲焉乃殺之書曰楚殺其大夫公子壬夫貪也君子謂楚共王於是不刑詩曰周道挺挺我心扄扄講事不令集人来定已則無信而殺人以逞不亦難乎夏書曰成允成功楚子囊為令尹范宣子曰楚人討貳而立子囊必改行而疾討陳冬諸侯戍陳子囊伐陳   經七年冬十月楚公子貞帥師圍陳   經八年冬楚公子貞帥師伐鄭   經九年冬十有二月楚子伐鄭   傳九年冬十二月楚子伐鄭【是年鄭與晉平】鄭及楚平楚莊夫人卒【共王母】王未能定鄭而歸   經十年夏楚公子貞鄭公孫輙帥師伐宋冬楚公子貞帥師救鄭【時晉㑹諸侯伐鄭】   經十有一年秋七月楚子鄭伯伐宋楚人執鄭行人良霄【以鄭服晉】   經十有二年冬楚公子貞帥師侵宋   傳十二年冬楚子囊秦庶長無地伐宋師于楊梁以報晉之取鄭也【在十年】秦嬴歸于楚【景公妹為共王夫人】楚司馬子庚聘于秦為夫人寧禮也   經十有三年秋九月庚辰楚子審卒   傳十三年楚子疾告大夫曰不榖不徳少主社稷生十年而䘮先君未及習師保之教訓而應受多福是以不徳而亡師于鄢【成十六年】以辱社稷為大夫憂其多矣若以大夫之靈獲保首領以歿於地唯是春秋窀穸之事所以從先君於禰廟者請為靈若厲【欲受惡諡】大夫擇焉莫對及五命乃許 秋楚共王卒子囊謀諡大夫曰君有命矣子囊曰君命以共若之何毁之赫赫楚國而君臨之撫有蠻夷奄征南海以屬諸夏而知其過可不謂共乎請諡之共大夫從之 吳侵楚養由基奔命子庚以師繼之養叔曰吳乗我䘮謂我不能師也必易我而不戒子為三覆以待我我請誘之子庚從之戰于庸浦大敗吳師獲公子黨君子以吳為不弔【不相弔恤】詩曰不弔昊天【莭南山】亂靡有定【為明年㑹向傅】   康王【諡法安樂撫民曰康】   【名昭共王子襄十三年嗣立明年改元至二十入年卒在位十五年】   襄公經十有四年秋楚公子貞帥師伐吳   傳十四年秋楚子為庸浦之役故子囊師于棠以伐吳吳不出而還子囊殿以吳為不能而弗儆吳人自臯舟之隘要而擊之楚人不能相救吳人敗之獲楚公子宜穀 冬楚子囊還自伐吳卒將死遺言謂子庚必城郢【楚子都郢未有城郭】君子謂子囊忠君薨不忘増其名【諡君為共】將死不忘衛社稷可不謂忠乎忠民之望也詩曰行歸于周萬民所望忠也【都人士】   傳十五年春楚公子午為令尹公子罷戎為右尹蒍子馮為大司馬公子橐師為右司馬公子成為左司馬屈到為莫敖公子追舒為箴尹屈蕩為連尹養由基為宫廏尹以靖國人君子謂楚於是乎能官人官人國之急也能官人則民無覦心詩云嗟我懐人寘彼周行能官人也王及公侯伯子男甸采衛大夫各居其列所謂周行也   傳十六年夏六月晉荀偃欒黶帥師伐楚以報宋楊梁之役【十二年】楚公子格帥師及晉師戰于湛陂楚師敗績晉師遂侵方城之外   經十有八年冬楚公子午帥師伐鄭   傳十八年冬十二月鄭子孔欲去諸大夫將叛晉而起楚師以去之使告子庚【楚令尹午】子庚弗許楚子聞之使楊豚尹宜告子庚曰國人謂不榖主社稷而不出師死不從禮不榖即位於今五年師徒不出人其以不榖為自逸而忘先君之業矣大夫圖之其若之何子庚歎曰君王其謂午懐安乎吾以利社稷也見使者稽首而對曰諸侯方睦於晉臣請嘗之若可君而繼之不可收師而退可以無害君亦無辱子庚帥師治兵於汾於是子蟜伯有子張【黑肱】從鄭伯伐齊子孔子展子西守二子【子展子西】知子孔之謀完守入保子孔不敢㑹楚師楚師伐鄭次於魚陵右師城上棘遂涉潁次于旃然蒍子馮公子格率銳師侵費滑胥靡獻于雍梁右回梅山侵鄭東北至于蟲牢而反子庚門于純門信【再宿】于城下而還涉於魚齒之下甚雨及之楚師多凍役徒幾盡晉人聞有楚師師曠曰不害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南風不競多死聲【師矌歌南北風以聴晉楚之強弱南風音㣲故曰不競也】楚必無功董叔曰天道多在西北【嵗在豕韋月又建亥故曰多在西北】南師不時必無功叔向曰在其君之徳也   傳二十一年夏楚子庚卒楚子使薳子馮為令尹訪於申叔豫叔豫曰國多寵而王弱國不可為也遂以疾辭方暑闕地下氷而牀   視之復曰瘠則甚矣而血氣未動【言無疾】乃使子南為令尹【公子追舒】   經二十有二年冬楚殺其大夫公子追舒   傳二十二年冬楚觀起有寵於令尹子南未益祿而有馬數十乗楚人患之王將討焉子南之子棄疾為王御士王每見之必泣棄疾曰君三泣臣矣敢問誰之罪也王曰令尹之不能爾所知也國將討焉爾其居乎對曰父戮子居君焉用之洩命重刑【洩漏君命】臣亦不為王遂殺子南於朝轘觀起於四竟子南之臣謂棄疾請徙子尸於朝曰君臣有禮唯二三子【不欲犯命移尸】三日棄疾請尸王許之既葬其徒曰行乎曰吾與【音預】殺【如字又音弑】吾父行將焉入曰然則臣王乎曰棄父事讎吾弗忍也遂縊而死【傳譏康王與人子謀其父失君臣之義】   藺敏修曰楚王將殺子南三泣以告其子棄疾王之泣者有不忍於其父子之間之心也而棄疾以不洩命為忠子南遂死焉嗚乎悲夫棄疾其忍哉臣子不幸而處於此必有道矣盍亦告於王損其禄離其黨而捨之盍亦告於父致其位辭其人而逺之若是可以少安而忠孝兩立矣初曰洩命重刑臣亦不為既而曰棄父事讎吾弗忍也遂縊而死刑所當誅而有子者皆指以為讎是士師與王為怨府豈理也哉死無益於其父而重君之過君子不為也   復使蒍子馮為令尹公子齮為司馬屈建【子木】為莫敖有寵於薳子者八人皆無祿而多馬他日朝與申叔豫言弗應而退從之入於人中又從之遂歸退朝見之曰子三困我於朝吾懼不敢不見吾過子姑告我何疾我也對曰吾不免是懼何敢告子【言恐與子并罪】曰何故對曰昔觀起有寵於子南子南得罪觀起車裂何故不懼自御而歸不能當道至謂八人者曰吾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已死復生白骨更肉】知我者如夫子【申叔】則可不然請止辭八人者而後王安之   經二十有四年夏楚子伐吳冬楚子蔡侯陳侯許男伐鄭   傳二十四年夏楚子為舟師以伐吳不為軍政無功而還齊侯【莊公】既伐晉而懼欲見楚子楚子使薳啓彊如齊聘秋齊侯使陳無宇從薳啓彊如楚諸侯㑹夷儀將伐齊冬楚子伐鄭以救齊 吳人為楚舟師之役故召舒鳩人舒鳩人叛楚楚子師于荒浦使沈尹壽與師祁犂讓之舒鳩子敬逆二子而告無之且請受盟二子復命王欲伐之薳子曰不可彼告不叛且請受盟而又伐之伐無罪也姑歸息民以待其卒卒而不貳吾又何求若猶叛我無辭有庸乃還   晁補之曰舒鳩實叛楚楚責之急偽逆二子欺言無之楚王欲伐其欺亦可矣而子馮不可其意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彼以不叛来請盟斯受之而已如是而復叛楚雖滅之楚可無罪易曰田有禽利執言无咎子馮以之   經二十有五年秋八月楚屈建帥師滅舒鳩   傳二十五年秋七月楚薳子馮卒屈建為令尹屈蕩為莫敖   史楠曰案世夲言屈蕩屈建之祖父也宣公十二年邲之役楚有屈蕩者為左廣之右至此相去五十八年豈其尚存必左氏之誤也杜預知其不可乃謂之同姓名國與時異而同姓名理或有之豈有同國同時耳目不相逺而偶合耶按屈氏楚惟一族非若他姓之泛泛者使出於其族則是不諱其祖父矣   舒鳩人卒叛楚令尹子木伐之及離城【舒鳩城】吳人救之子木遽以右師先子彊息桓子捷子駢子盂帥左師以退吳人居其間七日【居楚兩軍之間】子彊曰乆將墊隘隘乃禽也【墊隘慮水雨】不如速戰請以其私卒誘之簡師陳以待我我克則進奔則亦視之乃可以免不然必為吳禽從之五人以其私卒先擊吳師吳師奔登山以望見楚師不繼復逐之傅諸其軍簡師㑹之吳師大敗遂圍舒鳩舒鳩潰八月楚滅舒鳩 冬十月楚蒍掩為司馬子木使庀【治也四婢反】賦數甲兵甲午蒍掩書土田度山林鳩藪澤辨京陵表淳鹵數疆潦規偃豬【尚書傳云停水曰豬】町原防牧隰臯井衍沃【九夫為井】量入脩賦賦車籍馬賦車兵徒卒甲楯之數既成以授子木禮也 十二月楚子以滅舒鳩賞子木辭曰先大夫蒍子之功也以與蒍掩   經二十有六年冬楚子蔡侯陳侯伐鄭   傳二十六年夏楚子秦人侵吳及雩婁聞吳有備而還遂侵鄭五月至于城麇【之倫切】鄭皇頡戍之出與楚師戰敗穿封戍囚皇頡公子圍與之爭之正於伯州犂乃立囚曰所爭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為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為穿封戍方城外之縣尹也誰獲子【上下手以道囚意】囚曰頡遇王子弱焉戌【音恤】怒抽戈逐王子圍弗及楚人以皇頡歸 初楚伍參與蔡大師子朝友其子伍舉與聲子【子朝子】相善也伍舉娶於王子牟王子牟為申公而亡楚人曰伍舉實送之伍舉奔鄭將遂奔晉聲子將如晉遇之於鄭郊班荆相與食而言復故【布荆坐地】聲子曰子行也吾必復子及宋向戍將平晉楚【平在明年】聲子通使於晉還如楚令尹子木與之語問晉故焉且曰晉大夫與楚孰賢對曰晉卿不如楚其大夫則賢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雖楚有材晉實用之【言楚亡臣多在於晉】子木曰夫【謂晉】獨無族姻乎對曰雖有而用楚材寔多歸生【聲子名】聞之善為國者賞不僣而刑不濫賞僣則懼及淫人刑濫則懼及善人若不幸而過寧僣無濫與其失善寧其利淫無善人則國從之【從之亡】詩曰人之云亡邦國殄瘁【瞻卬】無善人之謂也故夏書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懼失善也商頌有之曰不僣不濫不敢怠皇命于下國封建厥福【殷武】此湯所以獲天福也古之治民者勸賞而畏刑恤民不倦賞以春夏刑以秋冬是以將賞為之加膳加膳則飫賜此以知其勸賞也將刑為之不舉不舉則徹樂此以知其畏刑也夙興夜寐朝夕臨政此以知其恤民也三者禮之大節也有禮無敗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於四方而為之謀主以害楚國不可救療所謂不能也子儀之亂析公奔晉【文十四年】晉人寘諸戎車之殿以為謀主繞角之役【成六年】晉將遁矣析公曰楚師輕窕易震蕩也若多鼓鈞聲以夜軍之楚師必遁晉人從之楚師宵潰晉遂侵蔡襲沈獲其君敗申息之師於桑隧獲申麗而還鄭於是不敢南面楚失華夏則析公之為也雍子之父兄譛雍子君與大夫不善是也【不是其曲直】雍子奔晉晉人與之鄐以為謀主彭城之役晉楚遇於靡角之谷【成十八年】晉將遁矣雍于發命於軍曰歸老幼反孤疾二人役歸一人簡兵蒐乗秣馬蓐食師陳焚次明日將戰行歸者而逸楚囚楚師宵潰晉降彭城而歸諸宋以魚石歸【元年】楚失東夷子辛死之【事見陳】則雍子之為也子反與子靈【巫臣】爭夏姬而雍害其事子靈奔晉晉人與之邢以為謀主扞禦北狄通吳於晉教吳叛楚教之乗車射御驅侵使其子狐庸為吳行人焉吳於是伐巢取駕克棘入州来楚罷【音皮】於奔命至今為患則子靈之為也【成七年】若敖之亂伯賁之子賁皇奔晉晉人與之苗【宣四年】以為謀主鄢陵之役【成十六年】楚晨壓晉軍而陳晉將遁矣苗賁皇曰楚師之良在其中軍王族而已若塞井夷竈成陳以當之欒范易行【户郎切】以誘之中行二郤必克二穆【子重子辛出於穆王】皆吾乃四萃於其王族必大敗之晉人從之楚師大敗王夷師熸【夷傷也吳楚之間謂火滅為熸子潜反】子反死之鄭叛吳興楚失諸侯則苗賁皇之為也子木曰是皆然矣聲子曰今又有甚於此椒舉娶於申公子牟子牟得戾而亡君大夫謂椒舉女實遣之懼而奔鄭引領南望曰庶幾赦余亦弗圖也今在晉矣晉人將與之縣以比叔向彼若謀害楚國豈不為患子木懼言諸王益其禄爵而復之聲子使椒鳴逆之【鳴伍舉子】許靈公如楚請伐鄭八月卒于楚楚子曰不伐鄭何以求諸侯冬十月楚子伐鄭涉于汜而歸經二十有七年夏叔孫豹㑹晉趙武楚屈建蔡公孫歸生衛石惡陳孔奐鄭良霄許人曹人于宋秋七月辛巳豹及諸侯之大夫盟于宋   傳二十七年宋向戍善於趙文子又善於今尹子木欲弭諸侯之兵以為名如晉告趙孟晉人許之如楚楚亦許之皆告於小國為㑹於宋五月甲辰晉趙武至於宋六月壬戌楚公子黒肱先至成言於晉丁夘宋向戍如陳從子木成言於楚子木謂向戍請晉楚之從交相見也秋七月戊寅左師至庚辰子木至自陳辛巳將盟于宋西門之外楚人衷申伯州犂曰合諸侯之師以為不信無乃不可乎子木曰晉楚無信乆矣苟得志焉焉用有信大宰退告人曰令尹將死矣不及三年求逞志而棄信志將逞乎志以發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參以定之信亡何以及三晉楚爭先晉人曰晉固為諸侯盟主未有先晉者也楚人曰子言晉楚匹也若晉常先是楚弱也且晉楚狎主諸侯之盟也久矣豈専在晉叔向謂趙孟曰子務徳無爭先乃先楚人書先晉晉有信也【葢孔子追正之】晉荀盈遂如楚涖盟【詳見宋】九月楚薳罷如晉涖盟晉侯享之將出賦既醉叔向曰薳氏之有後於楚國也宜哉承君命不忘敏子蕩將知政矣敏以事君必能養民政其焉往   經二十有八年冬十有一月公如楚十有二月乙未楚子昭卒【十二月無乙未日誤】   傳二十八年夏鄭伯使游吉如楚及漢楚人還之曰宋之盟君實親辱【君謂鄭伯】子大叔復命告子展曰楚子將死矣不脩其政徳而貪昧於諸侯以逞其願欲乆得乎周易有之在復【震下坤上復】之頥【震下艮上頥復上六變頥】曰迷復凶其楚子之謂乎欲復其願【謂欲得鄭】而棄其本復歸無所是謂迷復能無凶乎君其往也送而歸以快楚心楚不幾十年未能恤諸侯也吾乃休吾民矣禆竈曰今兹周王及楚子皆將死嵗棄其次而旅於明年之次以害鳥帑周楚惡之【嵗星棄星紀之次客在枵禍衝在南南為朱鳥鳥尾曰帑鶉火鷄尾周楚之分故周王楚子受其禍】 冬十二月公及宋公陳侯鄭伯許男如楚及漢楚康王卒宋公遂反 楚屈建卒趙文子䘮之如同盟禮也   郟敖   【名麇康王子襄二十八年嗣立明年改元昭公元年公子圍弑而代之在位四年】   襄公經二十有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   傳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楚人使公親襚公患之穆叔曰祓殯而襚則布幣也乃使巫以桃茢先祓殯楚人弗禁既而悔之 夏四月葬楚康王公及陳侯鄭伯許男送于西門之外諸侯之大夫皆至于墓楚郟敖即位王子圍為令尹鄭行人子羽曰是謂不宜必代之昌松栢之下其草不殖   經三十年春王正月楚子使薳罷来聘   傳三十年春王正月楚子使薳罷来聘通嗣君也穆叔問王子圍之為政何如對曰吾儕小人食而聼事猶懼不給命而不免於戾焉與知政固問焉不告穆叔告大夫曰楚令尹將有大事子蕩將與焉助之匿其情矣秋楚公子圍殺大司馬蒍掩而取其室申無宇曰王子必不免善人國之主也王子相楚國將善是封殖而虐之是禍國也且司馬令尹之偏而王之四體也絶民之主去身之偏艾王之體以禍其國無不祥大焉何以得免傳三十一年衛侯【襄公】在楚北宫文子見令尹圍之威儀言於衛侯曰令尹似君矣將有他志雖獲其志不能終也詩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終之實難令尹其將不免公曰子何以知之對曰詩云敬慎威儀惟民之則令尹無威儀民無則焉民所不則以在民上不可以終公曰善哉何謂威儀對曰有威而可畏謂之威有儀而可象謂之儀君有君之威儀其臣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有其國家令聞長世臣有臣之威儀其下畏而愛之故能守其官職保族宜家順是以下皆如是是以上下能相固也衛詩曰威儀棣棣不可選也【選數也】言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内外大小皆有威儀也周書數文王之徳曰大國畏其力小國懐其徳言畏而愛之也詩云不識不知順帝之則言則而象之也紂囚文王七年諸侯皆從之囚紂於是懼而歸之可謂愛之文王伐崇再駕而降為臣蠻夷帥服可謂畏之文王之功天下誦而歌舞之可謂則之文王之行至今為法可謂象之有威儀也故君子在位可畏施舎可愛進退可度周旋可則容止可觀作事可法徳行可象聲氣可樂動作有文言語有章以臨其下謂之有威儀也   昭公經元年春王正月叔孫豹㑹晉趙武楚公子圍齊國弱宋向戍衛齊惡陳公子招蔡公孫歸生鄭罕虎許人曹人于虢冬十一月己酉楚子麇卒【以瘧疾赴故不書弑】楚公子比出奔晉   傳元年春楚公子圍聘于鄭且娶於公孫段氏伍舉為介將入舘鄭人惡之使行人子羽與之言乃館於外既聘將以衆逆【以兵逆婦】子産患之使子羽辭曰以敝邑褊小不足以容從者請墠聴命【欲於城外除地為墠行婚禮】令尹命大宰伯州犂對曰君辱貺寡大夫圍謂圍將使豐氏撫有而室圍布几筵告於莊共之廟而来若野賜之是委君貺於草莾也是寡大夫不得列於諸卿也不寧唯是又使圍䝉其先君將不得為寡君老【大臣穪老懼辱命而黜退】其蔑以復矣唯大夫圖之子羽曰小國無罪恃實其罪【恃大國而無備】將恃大國之安靖已而無乃包藏禍心以圖之小國失恃而懲諸侯使莫不憾者距違君命而有所壅【於勇切】塞不行是懼不然敝邑舘人之屬也其敢愛豐氏之祧伍舉知其有備也請垂櫜而入許之正月乙未入逆而出遂㑹於虢尋宋之盟也三月甲辰盟楚公子圍設服離衛【設君服二人執戈於前以自衞新注衛二人分立若離坐離立之類】叔孫穆子曰楚公子美矣君哉【似君】鄭子皮曰二執戈者前矣蔡子家曰蒲宫有前不亦可乎【特緝蒲為王殿屋】楚伯州犂曰此行也辭而假之寡君【聞諸大夫譏之故言假】鄭行人揮曰假不反矣【言將遂為君】伯州犂曰子姑憂子晳之欲背誕也【襄三十年鄭子晳殺伯有背命放誕言子且自憂此】子羽曰當璧猶在假而不反子其無憂乎【當璧謂棄疾事在昭十三年】齊國子曰吾代二子愍矣【謂圍此冬簒位不能終州犂尋為圍所殺】陳公子招曰不憂何成二子樂矣衛齊子曰苟或知之雖憂何害宋合左師曰大國令小國共吾知共而已晉樂王鮒曰小旻之卒章善矣吾從之【非唯暴虎馮河可畏不敬小人亦危】退㑹子羽謂子皮曰叔孫絞而婉【譏其似君】宋左師簡而禮樂王鲋字而敬【字愛也】子與子家持之皆保世之主也齊衛陳大夫其不免乎國子代人憂子招樂憂齊子雖憂弗害夫弗及而憂與可憂而樂與憂而弗害皆取憂之道也憂必及之大誓曰民之所欲天必從之三大夫兆憂憂能無至乎言以知物其是之謂矣令尹享趙孟賦大明之首章【文王】趙孟賦小宛之二章【各敬爾儀天命不乂】事畢趙孟謂叔向曰令尹自以為王矣何如對曰王弱令尹彊其可哉雖可不終趙孟曰何故對曰彊以克弱而安之彊不義也不義而彊其斃必速詩曰赫赫宗周褒姒滅之【詩正月作褒姒烕之】彊不義也令尹為王必求諸侯晉少懦矣諸侯將往若獲諸侯其虐滋甚民弗堪也將何以終夫以彊取不義而克必以為道【以不義為道】道以淫虐弗可乆已矣 秋楚公子圍使公子黑肱伯州犂城犫櫟郟鄭人懼子産曰不害令尹將行大事【謂將弑君】而先除二子也【黑肱伯州犂】禍不及鄭何患焉 冬楚公子圍將聘于鄭伍舉為介未出竟聞王有疾而還伍舉遂聘十一月己酉公子圍至入問王疾縊而弑之遂殺其二子幕及平夏【郟敖子】右尹子干【王子比】出奔晉宫廏尹子晢出奔鄭殺大宰伯州犂于郟王于郟謂之郟敖使赴于鄭伍舉問應為後之辭焉【問赴者】對曰寡大夫圍伍舉更之曰共王之子圍為長子干奔晉從車五乗 楚靈王即位薳罷為令尹薳啓彊為大宰鄭游吉如楚郟敖且聘立君歸謂子産曰具行器矣楚王汏侈而自說其事必合諸侯吾往無日矣子産曰不數年未能也【為四年㑹申傅】   春秋分記卷七十五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七十六    宋 程公說 撰楚世本第三   靈王   靈王【諡法亂而不損曰靈】   【即公子圍共王子昭元年賊郟敖及其子而代立更名熊䖍明年改元昭十二年伐徐次于乾谿十三年樂乾谿不能去公子比與公子棄疾殺其子祿立子比為王靈王亡五月而卒在位十二年】   昭公經四年夏楚子蔡侯陳侯鄭伯許男徐子滕子頓子胡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㑹于申楚人執徐子秋七月楚子蔡侯陳侯許男頓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呉執齊慶封殺之遂滅頼   傳四年春王正月許男如楚楚子止之遂止鄭伯復田江南許男與焉【前年楚子已與鄭伯田江南故言復】使椒舉如晉求諸侯二君待之【許鄭】椒舉致命曰寡君使舉曰日君有惠賜盟於宋【在襄二十七年】曰晉楚之從交相見也以歲之不易【言有難以豉切】寡人願結驩於二三君使舉請間君若苟無四方之虞則願假寵以請於諸侯晉侯欲勿許司馬侯曰不可楚王方侈天㦯者欲逞其心以厚其毒而降之罰未可知也其使能終亦未可知也晉楚唯天所相不可與爭君其許之而修徳以待其歸若歸於徳吾猶將事之况諸侯乎若適淫虐楚將棄之【棄不以為君】吾又誰與爭公曰晉有三不殆【危也】其何敵之有國險而多馬齊楚多難【簒弑之難】有是三者何鄉而不濟對曰恃險與馬而虞鄰國之難是三殆也四嶽三塗陽城大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險也是不一姓【雖天下至險無徳則滅亡】冀之北土馬之所生無興國焉恃險與馬不可以為固也從古以然是以先王務修徳音以亨【通也】神人不聞其務險與馬也鄰國之難不可虞也㦯多難以固其國啓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若何虞難齊有仲孫之難而獲桓公至今賴之【莊九年】晉有里㔻之難而獲文公是以為盟主【僖九年】衛邢無難敵亦喪之【閔二年狄滅衛僖二十五年衛滅邢】故人之難不可虞也恃此三者而不修政德亡於不暇又何能濟君其許之紂作淫虐文王惠和殷是以隕周是以興夫豈爭諸侯乃許楚使使叔向對曰寡君有社稷之事是以不獲春秋時見諸侯君實有之何辱命焉椒舉遂請昏【蓋楚子遣舉時兼使求昏】晉侯許之楚子問於子産曰晉其許我諸侯乎對曰許君晉君少安不在諸侯【安於小】其大夫多求莫匡其君在宋之盟又曰如一若不許君將焉用之王曰諸侯其來乎對曰必來從宋之盟承君之歡不畏大國【晉也】何故不來不來者其魯衞曹邾乎曹畏宋邾畏魯魯衛偪於齊而親於晉唯是不來其餘君之所及也誰敢不至王曰然則吾所求者無不可乎對曰求逞於人不可與人同欲盡濟 夏諸侯如楚魯衛曹邾不㑹曹邾辭以難公辭以時祭衛侯辭以疾鄭伯先待于申六月丙午楚子合諸侯于申椒舉言於楚子曰臣聞諸侯無歸禮以為歸今君始得諸侯其愼禮矣霸之濟否在此㑹也夏啓有鈞臺之享商湯有景亳之命周武有盟【音孟】津之誓成有歧陽之蒐康有酆宫之朝穆有塗山之會齊桓有召陵之師【僖四年】晉文有踐土之盟【僖二十八年】君其何用宋向戍鄭公孫僑在諸侯之良也君其選焉王曰吾用齊桓【用會召陵之禮】王使問禮於左師與子産左師曰小國習之大國用之敢不薦聞獻公合諸侯之禮六【宋爵公故獻公禮】子産曰小國供職敢不薦守獻伯子男會公之禮六君子謂合左師善守先代子産善相小國王使椒舉侍於後以規過【規正二子之過】卒事不規王問其故對曰禮吾所未見者有六焉又何以規【六禮楚未嘗行】宋大子佐後至王田於武城久而弗見椒舉請辭焉王使往曰屬有宗祧之事於武城寡君將墮幣焉【堕許規反布也服云輸也】敢謝後見徐子吳出也以為貳焉故執諸申楚子示諸侯侈椒舉曰夫六王二公之事【六王啟湯武成康穆二公齊桓晉文】皆所以示諸侯禮也諸侯所由用命也夏桀為仍之會有緡叛之商紂為黎之蒐東夷叛之周幽為大室之盟戎狄叛之皆所以示諸侯汰也諸侯所由棄命也今君以汰無乃不濟乎王弗聴子産見左師曰吾不患楚矣汰而愎諫不過十年左師曰然不十年侈其惡不逺逺惡而後棄善亦如之德逺而後興 秋七月楚子以諸侯伐呉宋大子鄭伯先歸宋華費遂鄭大夫從使屈申圍朱方【呉邑慶封所封】八月甲申克之執齊慶封而盡滅其族將戮慶封椒舉曰臣聞無瑕者可以戮人慶封唯逆命是以在此其肯從於戮乎【言不肯黙從戮】播於諸侯焉用之王弗聽負之斧鉞以徇於諸侯使言曰無或如齊慶封弑其君弱其孤以盟其大夫【崔杼弑君慶封其黨】慶封曰無或如楚共王之庶子圍弑其君兄之子麇而代之以盟諸侯王使速殺之遂以諸侯滅賴賴子面縛銜璧士袒輿櫬從之造於中軍王問諸椒舉對曰成王克許【僖六年】許僖公如是王親釋其縛受其璧焚其櫬王從之遷賴於鄢楚子欲遷許於賴使鬬韋龜與公子棄疾城之而還申無宇曰楚禍之首將在此矣召諸侯而來伐國而克城竟莫校【築城於外竟諸侯無與爭】王心不違民其居乎民之不處其誰堪之不堪王命乃禍亂也 冬呉伐楚入棘櫟麻以報朱方之役楚沈尹射奔命於夏汭【呉兵在東北楚盛兵在東南絶其後】箴尹宜咎城鍾離薳啓彊城巢然丹城州來東國水不可以城彭生罷賴之師   經五年春楚殺其大夫屈申冬楚子蔡侯陳侯許男頓子沈子徐人越人伐吳   傳五年春楚子以屈申為貳於吳乃殺之以屈生為莫敖使與令尹子蕩如晉逆女過鄭鄭伯勞子蕩於氾勞屈生于菟氏晉侯送女於邢邱子産相鄭伯會晉侯于邢邱晉韓宣子如楚送女叔向為介鄭子皮子太叔勞諸索氏大叔謂叔向曰楚王汰侈已甚子其戒之叔向曰汰侈已甚身之災也焉能及人若奉吾幣帛慎吾威儀雖汰侈若我何及楚楚子朝其大夫曰晉吾仇敵也苟得志焉無恤其他今其來者上卿上大夫也若吾以韓起為閽以羊舌為司宮足以辱晉吾亦得志矣可乎大夫莫對薳啓彊曰可苟有其備何故不可恥匹夫不可以無備况耻國乎是以聖王務行禮不求耻人朝聘有珪享頫有璋小有述職大有巡功設机而不倚爵盈而不飲宴有好貨飱有陪鼎入有郊勞出有贈賄禮之至也國家之敗失之道也則禍亂興城濮之役【僖二十八年】晉無楚備以敗於邲【宣十二年】邲之役楚無晉備以敗於鄢【成十六年】自鄢以來晉不失備而加之以禮重之以睦是以楚弗能報而求親焉既獲姻親又欲耻之以召宼讎備之若何誰其重此【言怨重】若有其人耻之可也【謂有賢人以敵晉則可耻之】若其未有君亦圖之晉之事君臣曰可矣求諸侯而麇至求昏而薦女君親送之上卿及上大夫致之猶欲耻之君其亦有備矣不然柰何晉人若喪韓起楊五卿八大夫輔韓須楊石因其十家九縣長轂九百其餘四十縣遺守四千奮其武怒以報其大耻伯華謀之【叔向兄】中行伯魏舒帥之【中行呉】其蔑不濟矣君將以親易怨實無禮以速寇而未有其備使羣臣往遺之禽以逞君心何不可之有王曰不穀之過也大夫無辱厚為韓子禮冬十月楚子以諸侯及東夷伐呉以報棘櫟麻之役薳射以繁楊之師㑹於夏汭越大夫常夀過帥師會楚子於瑣聞呉師出薳啓彊帥師從之【從吳師】遽不設備呉人敗諸鵲岸楚子以馹【音日傳也】至於羅汭呉子使其弟蹶由犒師楚人執之將以釁鼓王使問焉曰女卜來吉乎對曰吉此行也其庸有報志【言吳有報楚意】乃弗殺楚師濟於羅汭沈尹赤會楚子次於萊山薳射帥繁揚之師先入南懐楚師從之及汝清呉不可入【有備】楚子遂觀兵於坁箕之山是行也呉早設備楚無功而還以蹶由歸楚子懼呉使沈尹射待命於巢薳啓彊待命於雩婁禮也經六年秋九月楚薳罷帥師伐呉冬叔弓如楚   傳六年夏六月楚公子棄疾如晉報韓子也過鄭鄭罕虎公孫僑游吉從鄭伯以勞諸柤辭不敢見【賢遍切】固請見之見如見王【見鄭伯如見楚王】以其乗馬八匹私面見子皮如上卿以馬六匹見子産以馬四匹見子太叔以馬二匹禁芻牧采樵不入田不樵樹不采蓻不抽屋不强匄誓曰有犯命者君子廢小人降舎不為暴主不慁賓往來如是鄭三卿皆知其將為王也秋九月楚子使薳洩伐徐呉人救之令尹子蕩帥師伐呉于豫章而次于乾谿呉人敗其師於房鍾獲宮廐尹棄疾子蕩歸罪於薳洩而殺之冬叔弓如楚聘且弔敗也   經七年春三月公如楚   傳七年楚子之為令尹也為王旌以田芋【于附切】尹無宇斷之曰一國兩君其誰堪之及即位為章華之宮納亡人以實之無宇之閽入焉無宇執之有司弗與曰執人於王宮其罪大矣執而謁諸王【執無宇】王將飲酒無宇辭曰天子經略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內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誰非君臣故詩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有十日【甲至癸】人有十等【王至臺】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皁皁臣輿輿臣臣僚僚臣僕僕臣臺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今有司曰女胡執人於王宮將焉執之周文王之灋曰有亡荒閲【有亡人常大蒐其衆】所以得天下也吾先君文王作僕區【刑書名烏侯切】之灋曰盜所隠器與盜同罪所以封汝也若從有司是無所執逃臣也逃而舍之是無陪臺也【言皆將逃】王事無乃闕乎昔武王數紂之罪以告諸侯曰紂為天下逋逃主萃淵藪故夫致死焉【人欲致死誅紂】君王始求諸侯而則紂無乃不可乎若以二文之法取之益有所在矣王曰取而臣以徃盜有寵未可得也遂赦之【赦無宇】楚子成章華之臺願與諸侯落之太宰薳啓彊曰臣能得魯侯薳啓彊來召公辭曰昔先君成公命我先大夫嬰齊曰吾不忘先君之好將使衡父照臨楚國鎮撫其社稷以輯寧爾民嬰齊受命于蜀【成二年】奉承以來弗敢失隕而致諸宗祧曰我先君共王引領北望曰月以冀傳序相授於今四王矣【共康郟敖靈王】嘉恵未至唯襄公之辱臨我喪【襄二十八年如楚弔康王喪】孤與其二三臣悼心失圖社稷之不皇況能懐思君徳今君若步玉趾辱見寡君寵臨楚國以信蜀之役致君之嘉恵是寡君既受貺矣何蜀之敢望【但欲使君來不敢望如蜀復有質子】其先君鬼神實嘉賴之豈唯寡君君若不來使臣請問行期寡君將承質幣而見于蜀以請先君之貺三月公如楚楚子享公于新臺使長鬛者相好以太屈【弓名】既而悔之薳啓彊聞之見公公語之拜賀公曰何賀對曰齊與晉越欲此久矣寡君無適與也而傳諸君君其備禦三鄰愼守寳矣敢不賀乎公懼乃反之   晁補之曰薳啓彊諫楚君以毋辱宣子叔向而恥晉國道聖王所以務行禮蓋賢大夫也抑兩君相見問以弓矢物之至末何足道哉楚子悔焉而啓彊詐魯以還之君吝臣欺何以為國彼哉彼哉   經八年夏四月楚人執陳行人干徵師殺之冬十月楚師滅陳執陳公子招放之于越殺陳孔奐   傳八年秋九月楚公子棄疾奉孫呉圍陳【陳悼大子偃師之子惠公】冬十一月壬午滅陳使穿封戍為陳公曰城麇之役不諂【在襄二十六年戌與靈王爭皇頡】侍飲酒於王王曰城麇之役女知寡人之及此女其辟寡人乎對曰若知君之及此臣必致死禮以息楚國   經九年春叔弓會楚子于陳   傳九年春二月楚公子棄疾遷方城外人於許【詳見許】經十有一年夏四月丁巳楚子䖍誘蔡侯般殺之於申楚公子棄疾帥師圍蔡冬十有一月丁酉楚師滅蔡執蔡世子有以歸用之   傳十一年春王二月楚子在申召蔡靈侯三月丙申楚子伏甲而饗蔡侯於申醉而執之夏四月丁巳殺之刑其士七十人公子棄疾帥師圍蔡韓宣子問於叔向曰楚其克乎對曰克哉蔡侯獲罪於其君【弑父而立】而不能其民天將假手於楚以斃之何故不克然肹聞之不信以幸不可再也楚王奉孫吳以討於陳曰將定而國陳人聽命而遂縣之今又誘蔡而殺其君以圍其國雖幸而克必受其咎弗能久矣桀克有緡以喪其國紂克東夷而隕其身楚小位下而亟㬥於二王能無咎乎天之假助不善非祚之也厚其凶惡而降之罰也且譬之如天其有五材而將用之力盡而敝之是以無拯不可没振【謂不可復振】楚師在蔡晉荀呉謂韓宣子曰不能救陳又不能救蔡【八年楚滅陳今年楚滅蔡】將焉用之秋㑹於厥憗謀救蔡也鄭子皮將行子産曰行不逺不能救蔡也蔡小而不順楚大而不德天將棄蔡以壅楚盈而罰之【盈楚惡】蔡必亡矣且喪君而能守者鮮矣三年王其有咎乎美惡周必復王惡周矣【元年楚子弑君郟敖而立歳在大梁後三年十三年歳星周復在大梁】晉人使狐父請蔡于楚弗許冬十一月楚子滅蔡用隠大子于岡山【殺以祭山】申無宇曰不祥五牲【牛羊豕犬雞】不相為用況用諸侯乎王必悔之 十二月楚子城陳蔡不羮使棄疾為蔡公王問於申無宇曰棄疾在蔡何如對曰擇子莫如父擇臣莫如君鄭莊公城櫟而寘子元焉使昭公不立齊桓公城穀而寘管仲焉至于今賴之【莊三十二年】臣聞五大不在邊五細不在庭【五官之長專盛過節則不可居邊細弱不勝任亦不可居朝廷】親不在外羇不在內今棄疾在外鄭丹在內【襄十九年丹奔楚】君其少戒王曰國有大臣何如對曰鄭京櫟實殺曼伯宋蕭亳實殺子游【莊十二年】齊渠丘實殺無知【荘九年】衛蒲戚實出獻公【襄十四年】若由是觀之則害於國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徒弔切】君所知也【詳見蔡】   經十有二年夏楚殺其大夫成熊冬十月楚子伐徐傳十二年夏楚子謂成虎若敖之餘也【令尹子玉之孫同出於若敖】遂殺之㦯譖成虎於楚子成虎知之而不能行書曰楚殺其大夫成虎懐寵也 冬十月楚子狩于州來【冬獵】次于潁尾使蕩侯潘子司馬督【音篤】嚻尹午陵尹喜帥師圍徐以懼呉【徐吳與國】楚子次于乾谿以為之援雨雪王皮冠秦復陶翠被豹舄執鞭以出僕析父從【木用切】右尹子革夕【以夕見王】王見之去冠被舍鞭與之語曰昔我先王熊繹與吕伋【齊太公子丁公】王孫牟【衛康叔子康伯】燮父【晉唐叔子】禽父【周公子伯禽】並事康王四國皆有分我獨無有【齊晉魯衛分珍寳之器分扶問切下皆同】今吾使人於周求鼎以為分王其與我乎對曰與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荆山蓽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禦王事齊王舅也【成王母齊太公之女】晉及魯衞王母弟也楚是以無分而彼皆有今周與四國服事君王將唯命是從豈其愛鼎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舊許是宅【昆吾鲁居許地】今鄭人貪賴其田而不我與我若求之其與我乎對曰與君王哉周不愛鼎鄭敢愛田王曰昔諸侯逺我而畏晉今我大城陳蔡不羮賦皆千乘子與有勞焉諸侯其畏我乎對曰畏君王哉是四國者專足畏也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工尹路請曰君王命剝圭以為鏚柲【鏚斧也音戚柲柄也音祕破圭玉以飾斧柄】敢請命【請制度】王入視之析父謂子革吾子楚國之望也今與王言如響國其若之何【譏其順王如響應聲】子革曰摩厲以須王出吾刃將斬矣【以已喻鋒刃欲自摩厲以斷王淫慝】王出復語左史倚相趨過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對曰臣嘗問焉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將皆必有車轍馬跡焉祭公謀父作祈招之詩以止王心王是以獲殁於祇宮臣問其詩而不知也若問逺焉其焉能知之王曰子能乎對曰能其詩曰祈招之愔愔式昭徳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無醉飽之心王揖而入饋不食寢不寐數日【深感子革之言】不能自克以及於難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已復禮仁也信善哉楚靈王若能如是豈其辱於乾谿   經十有三年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晉歸于楚弑其君䖍于乾谿楚公子棄疾殺公子比秋蔡侯廬歸于蔡陳侯呉歸于陳   傳十三年楚子之為令尹也殺大司馬薳掩而取其室及即位奪薳居田【居掩之族言薳氏所以怨】遷許而質許圍【九年圍許大夫】蔡洧有寵於王王之滅蔡也其父死焉【在十一年】王使與於守而行【使洧守國王行至乾谿】申之會越大夫戮焉【四年】王奪鬭韋龜中犨【地名】又奪成然【韋龜子】邑而使為郊尹蔓成然故事蔡公【棄疾】故薳氏之族及薳居許圍蔡洧蔓成然皆王所不禮也因羣喪職之族啓越大夫常夀過作亂【申會所戮者】圍固城克息舟城而居之 觀起之死也其子從在蔡事朝呉【在襄二十二年】曰今不封蔡蔡不封矣我請試之【觀從以父死怨楚故欲試作亂】以蔡公之命召子干子晳【靈王弟元年子干奔晉子皙奔鄭】及郊而告之情【告以蔡公不知謀】彊與之盟入襲蔡蔡公將食見之而逃觀從使子干食坎用牲加書而速行【偽與蔡公盟徵驗以示衆】已徇於蔡【已觀從也音紀】曰蔡公召二子將納之與之盟而遣之矣將師而從之蔡人聚將執之【執觀從】辭曰失賊成軍而殺余何益乃釋之【言蔡公巳成軍殺巳不解罪】朝呉曰二三子若能死亡則如違之以待所濟【言若能為靈王死則可違蔡公之命以待成敗】若求安定則如與之以濟所欲【言與蔡公可得安定】且違上何適而可衆曰與之乃奉蔡公召二子而盟于鄧依陳蔡人以國 楚公子比【子干】公子黑肱【子晳】公子棄疾【蔡公】蔓成然蔡朝呉帥陳蔡不羮許葉之師因四族之徒【薳氏許圍蔡洧蔓成然】以入楚及郊陳蔡欲為名故請為武軍【築壘壁以示後人為復讎之名】蔡公知之曰欲速且役病矣請藩而已乃藩為軍蔡公使須務牟與史猈先入因正僕人【大子近官】殺大子祿及公子罷敵公子比為王公子黑肱為令尹次于魚陂公子棄疾為司馬先除王宫使觀從從師于乾谿而遂告之【從乾谿之師告使叛靈王】且曰先歸復所後者劓師及訾梁而潰【靈王還至訾梁衆散】王聞羣公子之死也自投于車下曰人之愛其子也亦如余乎侍者曰甚焉小人老而無子知擠于溝壑矣王曰余殺人子多矣能無及此乎右尹子革曰請待于郊以聽國人王曰衆怒不可犯也曰若入於大都而乞師於諸侯王曰皆叛矣曰若亡於諸侯以聽大國之圖君也王曰大福不再祇取辱焉然丹乃歸于楚王㳂夏將入于鄢芋尹無宇之子申亥曰吾父再奸王命【謂斷王旌執人於章華宫】王弗誅恵孰大焉君不可忍恵不可棄吾其從王乃求王遇諸棘闈以歸夏五月癸亥王縊于芋尹申亥氏【經書四月誤】申亥以其二女殉而葬之觀從謂子干曰不殺棄疾雖得國猶受禍也子千曰余不忍也子玉【觀從】曰人將忍子吾不忍俟也乃行國每夜駭曰王入矣【相怨以靈王】乙夘夜棄疾使周走而呼曰王至矣國人大驚使蔓成然走告子千子晳曰王至矣國人殺君司馬將來矣【棄疾】君若早自圖也可以無辱衆怒如水火焉不可為謀又有呼而走至者曰衆至矣二子皆自殺丙辰棄疾即位名曰熊居葬子干于訾實訾敖【不成君無號諡楚皆謂之敖】殺囚衣之王服而流諸漢乃取而葬之以靖國人使子旗【蔓然】成為令尹楚師還自徐【前年圍徐之師】呉人敗諸豫章獲其五帥平王封陳蔡復遷邑【復九年所遷邑】致羣賂施舎寛民宥罪舉職召觀從王曰唯爾所欲【觀從教子干殺棄疾平王不念怨而召用之】對曰臣之先佐開卜乃使為卜尹使枝如子躬聘于鄭且致犫櫟之田【犫櫟本鄭邑故還鄭】事畢弗致【知鄭自說服不復須賂故】鄭人請曰聞諸道路將命寡君以犫櫟敢請命對曰臣未聞命既復王問犫櫟降服而對曰臣過失命未之致也王執其手曰子毋勤姑歸不穀有事其告子也他年芋尹申亥以王柩告乃改葬之初靈王卜曰余尚得天下不吉投龜詬天而呼曰是區區者而不余畀【區區小天下】余必自取之民患王之無厭也故從亂如歸初共王無冢適有寵子五人無適立焉乃大有事于羣望而祈曰請神擇於五人者使主社稷乃徧以璧見於羣望曰當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誰敢違之既乃與巴姬密埋璧於大室之庭【共王妾】使五人齊【音齋】而長入拜【從長幼以次拜】康王跨之靈王肘加焉子干子晳皆逺之平王弱抱而入再拜皆厭紐【㣲見璧紐】鬬韋龜屬成然焉【知其將立故托其子】且曰棄禮違命楚其危哉【棄長立之禮違當璧之命終致靈王之亂】子干歸韓宣子問於叔向曰子干其濟乎對曰難宣子曰同惡相求如市賈焉何難【言如市賈同利相求】對曰無與同好誰與同惡取國有五難有寵而無人一也有人而無主二也有主而無謀三也有謀而無民四也有民而無徳五也子干在晉十三年矣晉楚之從不聞達者可謂無人【晉楚之士從子千游皆非達人】族盡親叛可謂無主無釁而動可謂無謀為羈終世可謂無民【終身羈客】亡無愛徴可謂無徳【楚人無愛之者】王虐而不忌【靈王】楚君子干涉五難以弑舊君誰能濟之有楚國者其棄疾乎君陳蔡城外屬焉苛慝不作盜賊伏隠私欲不違民無怨心先神命之國民信之芉姓有亂必季實立楚之常也獲神一也【當璧拜】有民二也【民信之】令徳三也【無慝】苛寵貴四也【貴妃子】居常五也【棄疾季】有五利以去五難誰能害之子干之官則右尹也數其貴寵則庶子也以神所命則又逺之其貴亡矣其寵棄矣民無懷焉國無與焉將何以立宣子曰齊桓晉文不亦是乎對曰齊桓衞姬之子也有寵於僖有鮑叔牙賓須無隰朋以為輔佐有莒衞以為外主有國高以為內主從善如流下善齊肅不藏賄不從欲施舎不倦求善不厭是以有國不亦宜乎我先君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寵於獻好學而不貳生十七年有士五人【狐偃趙衰顚頡魏武子司空季子】有先大夫子餘【趙衰】子犯【狐偃】以為腹心有魏犫賈佗以為股肱有齊宋秦楚以為外主有欒郤狐先以為內主【欒枝郡穀狐突先軫】亡十九年守志彌篤惠懷棄民民從而與之獻無異親民無異望【獻公之子九人唯文公在】天方相晉將何以代文此二君者異於子干共有寵子國有奥主【謂棄疾】無施於民無援於外去晉而不送歸楚而不逆何以冀國 楚之滅蔡也靈王遷許胡沈道房申於荆焉平王即位既封陳蔡而皆復之禮也隠大子之子廬歸于蔡悼大子之子呉歸于陳禮也 冬十月呉滅州來令尹子旗請伐呉王弗許曰吾未撫民人未事鬼神未修守備未定國家而用民力敗不可悔州來在呉猶在楚也子姑待之   春秋分記卷七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七十七   宋 程公說 撰楚世本第四   平王       昭王   惠王   平王【諡法布綱持紀曰平】   【名棄疾共王少子康王弟昭十三年殺公子比而立改名熊居明年改元至二十六年卒在位十三年】   昭公傳十四年夏楚子使然丹簡上國之兵於宗丘且撫其民分貧振窮長孤幼養老疾取介特【單身民也】救災患宥孤寡赦罪戾詰姦慝舉淹滯禮新叙蒨祿勲合親任良物官【物事也新注量事而官之曰物官】使屈罷簡東國之兵於召陵亦如之【如然丹】好於邉疆息民五年而後用師禮也 楚令尹子旗有徳於王【佐立之徳】不知度與養氏比而求無厭王患之秋九月甲午楚子殺鬬成然而滅養氏之族使鬭辛【子旗子】居鄖以無忘舊勲   經十有五年夏蔡朝呉出奔鄭   傳十五年楚費無極害朝呉之在蔡也【朝呉有功於平王】欲去之乃謂之曰王唯信子故處子於蔡子亦長矣而在下位辱必求之吾助子請又謂其上之人【蔡人在上位者】曰王唯信吳故處諸蔡二三子莫之如也而在其上不亦難乎弗圖必及於難【乃旦切】夏蔡人逐朝吳朝呉出奔鄭王怒曰余唯信呉故寘諸蔡且㣲吳吾不及此女何故去之無極對曰臣豈不欲吳然而前知其為人之異也【言多權謀】呉在蔡蔡必速罪去吳所以翦其翼也   經十有六年春楚子誘戎蠻子殺之   經十有七年冬楚人及呉戰于長岸   傳十七年冬吳伐楚陽匄為令尹卜戰不吉司馬子魚【公子魴】曰我得上流何故不吉且楚故【楚典故】司馬令龜我請改卜今曰魴也以其屬死之楚師繼之尚大克之吉戰于長岸子魚先死楚師繼之大敗吳師獲其乘舟餘皇【舟名】使隨人與後至者守之呉人大敗之取餘皇以歸傳十八年冬楚子使王子勝遷許於析實白羽【經詳見許】傳十九年春楚工尹赤遷陰于下陰令尹子瑕城郟叔孫昭子曰楚不在諸侯矣其僅自完也以持其世而已楚子之在蔡也郥陽封人之女奔之生大子建及即位使伍奢【舉之子】為之師費無極為少師無寵焉【無寵於太子】欲譖諸王曰建可室矣王為之聘於秦無極與逆勸王取之正月楚夫人嬴氏至自秦【王自取之故稱夫人】夏五月楚子為舟師以伐濮【書所謂㣲盧彭濮人】費無極言於楚子曰晉之伯也邇於諸夏而楚辟陋故弗能與爭若大城城父而寘大子焉以通北方王収南方是得天下也王說從之故大子建居於城父令尹子瑕聘于秦拜夫人也 秋楚人城州來沈尹戍曰楚人必敗【十三年呉縣州來今就城而取之】昔呉滅州來【在十三年】子旗請伐之王曰吾未撫吾民今亦如之而城州來以挑呉能無敗乎侍者曰王施舎不倦息民五年可謂撫之矣戍曰吾聞撫民者節用於內而樹德於外民樂其性而無寇讎今宮室無量民人日駭勞罷死轉忘寢與食非撫之也 令尹子瑕言蹶由於楚子【吳王弟五年靈王執以歸】曰彼何罪諺所謂室於怒市於色者楚之謂矣【言靈王遷怒】舍前之忿可也乃歸蹶由   傳二十年費無極言於楚子曰建與伍奢將以方城之外叛自以為猶宋鄭也齊晉又交輔之將以害楚其事集矣王信之問伍奢對曰君一過多矣【一過納建妄】何信於讒王執伍奢使城父司馬奮揚殺大子未至而使遣之【知大子寃故遣令出】三月大子建奔宋王召奮揚奮揚使城父人執已以至王曰言出於余口入於爾耳誰告建也對曰臣告之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熊苟貳奉初以還【奉初命以周旋】不忍後命故遣之既而悔之亦無及已王曰而敢來何也對曰使而失命召而不來是再奸也逃無所入王曰歸從政如他日【善其言舍使還】無極曰奢之子材若在吳必憂楚國盍以免其父召之彼仁必來不然將為患王使召之曰來吾免而父棠君尚【奢子】謂其弟員曰爾適呉我將歸死吾知【音至】不逮我能死爾能報聞免父之命不可以莫之奔也親戚為戮不可以莫之報也奔死免父孝也度功而行仁也擇任而往知也知死不辟勇也父不可棄【俱去為棄父】名不可廢【俱死為廢名】爾其勉之相從為愈伍尚歸奢聞貟不來曰楚君大夫其旰食乎【將有呉憂不得寧食】楚人皆殺之 貟如呉言伐楚之利於州于【呉子僚】   傳二十一年冬蔡侯朱出奔楚費無極取貨於東國【隱大子子平侯廬弟】而謂蔡人曰朱不用命於楚君王將立東國若不先從王欲楚必圍蔡蔡人懼出朱而立東國朱愬于楚楚子將討蔡無極曰平侯與楚有盟故封其子【謂朱】有二心故廢之靈王殺隱大子其子與君同惡德君必甚又使立之不亦可乎且廢置在君蔡無他矣【經見蔡】傳二十三年秋七月呉伐州來楚薳越帥師及諸侯之師救州來呉人禦諸鍾離子瑕卒楚師熸戊辰晦戰于雞父楚師大奔 楚大子建之母在郥【平王娶秦女廢太子建故母歸其家】召呉人而啓之冬十月甲申呉大子諸樊入郥取楚夫人與其寶噐以歸楚司馬薳越追之不及將死衆曰請遂伐呉以徼之薳越曰再敗君師死且有罪亡君夫人不可以莫之死也乃縊于薳澨楚囊瓦【子常】為令尹城郢【楚用子襄遺言已築郢城今畏吳復増修】沈尹戍曰子常必亡郢苟不能衛城無益也古者天子守在四夷天子卑守在諸侯諸侯守在四鄰諸侯卑守在四竟慎其四竟結其四援民狎其野【安習】三務成功【春夏秋】民無内憂而又無外懼國焉用城今呉是懼而城於郢守已小矣卑之不獲能無亡乎昔梁伯溝其公宫而民潰【僖十八年】民棄其上不亡何待夫正其疆場修其土田險其走集【邉竟之壘壁】親其民人明其伍候信其鄰國慎其官守守其交禮不僣不貪不懦不耆【懦弱耆强】完其守備以待不虞又何畏矣詩曰無念爾祖聿修厥徳無亦監乎若敖蚡冒至于武文【四君楚先君之賢者】土不過同【方百里為一同言未滿一圻】慎其四竟猶不城郢今土數圻【千里為圻】而郢是城不亦難乎   經二十有四年冬呉滅巢   傳二十四年冬十月楚子為舟師以略呉疆沈尹戍曰此行也楚必亡邑不撫民而勞之呉不動而速之呉踵楚而疆埸無備邑能無亡乎越大夫胥犴勞王於豫章之汭越公子倉歸王乘舟倉及壽夢【越大夫】帥師從王王及圉陽而還呉人踵楚而邊人不備遂滅巢及鍾離而還沈尹戍曰亡郢之始於此在矣王壹動而亡二姓之帥幾如是而不及郢詩曰誰生厲階至今為梗其王之謂乎   傳二十五年冬十二月楚子使薳射城州屈復茄人焉【復茄人於州屈音加】城丘皇遷訾人焉【移訾人於丘皇】使熊相禖郭巢季然郭卷【使二大夫為巢卷築其郭】子大叔聞之曰楚王將死矣使民不安其土民必憂憂將及王弗能乆矣   經二十有六年秋九月庚申楚子居卒   傳二十六年秋九月楚平王卒令尹子常欲立子西【平王長庶】曰大子壬弱【昭王】其母非適也王子建實聘之子西長而好善立長則順建善則治王順國治可不務乎子西怒曰是亂國而惡君王也國有外援不可凟也王有適嗣不可亂也敗親速讎亂嗣不祥【外援秦也不立壬秦将來討是速讎】我受其名賂吾以天下吾滋不從也楚國何為必殺令尹令尹懼立昭王   昭王【諡法威儀恭明曰昭】   【名軫平王子昭公二十六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十年定之四年呉伐楚昭王出奔明年九月歸郢至襄六年卒在位二十七年】   昭公經二十有七年夏楚殺其大夫郤宛   傳二十七年春呉子欲因楚喪而伐之使公子掩餘公子燭庸帥師圍潛楚莠尹然工尹麋帥師救潛左司馬沈尹戌帥都君子與王馬之屬以濟師與呉師遇於窮令尹子常以舟師及沙汭而還左尹郤宛工尹夀帥師至于潛呉師不能退夏四月呉公子光弑王公子掩餘奔徐公子燭庸奔鍾吾楚師聞呉亂而還 郤宛直而和國人説之鄢將師為右領與費無極比而惡之【惡郤宛】令尹子常賄而信讒無極譖郤宛焉謂子常曰子惡欲飲子酒【郤宛】又謂子惡令尹欲飲酒於子氏子惡曰我賤人也不足以辱令尹令尹將必來辱為惠巳甚吾無以酬之若何無極曰令尹好甲兵子出之吾擇焉取五甲五兵曰寘諸門令尹至必觀之而從以酬之【曰無極辭】及饗日帷諸門左【張帷陳甲兵】無極謂令尹曰吾幾禍子子惡將為子不利甲在門矣子必無徃且此役也【此春救潛之役】呉可以得志子惡取賂焉而還又誤羣帥使退其師曰乘亂不祥呉乘我喪我乘其亂不亦可乎令尹使視郤氏則有甲焉不往召鄢將師而告之將師退遂令攻郤氏且爇之【燒也】子惡聞之遂自殺也國人弗爇令曰不爇郤氏與之同罪或取一編菅焉或取一秉秆焉國人投之遂弗爇也令尹炮之【炮燔郤宛】盡滅郤氏之族黨殺陽令終【匄子】與其弟完及佗與晉陳及其子弟【晉陳楚大夫皆郤氏之黨】晉陳之族呼於國曰鄢氏費氏自以為王專禍楚國弱寡王室䝉王與令尹以自利也令尹盡信之矣國將如何令尹病之 楚郤宛之難國言未已進胙者【國中祭祀】莫不謗令尹沈尹戍言於子常曰夫左尹【郤宛】與中廏尹【陽令終】莫知其罪而子殺之以興謗讟至于今不已戍也惑之仁者殺人以掩謗猶弗為也今吾子殺人以興謗而弗圖不亦異乎夫無極楚之讒人也民莫不知去朝呉出蔡侯朱喪大子建殺連尹奢屏王之耳目使不聰明不然平王之温恵共儉有過成莊無不及焉所以不獲諸侯邇無極也今又殺三不辜【郤氏陽氏晉陳氏】以興大謗㡬及子矣子而不圖將焉用之夫鄢將師矯子之命以滅三族國之良也而不愆位吳新有君【光新立】疆埸【音亦】日駭楚國若有大事子其危哉知者除讒以自安也今子愛讒以自危也甚矣其惑也子常曰是瓦之罪敢不良圖 九月己未子常殺費無極與鄢將師盡滅其族以説于國謗言乃止   傳三十年秋吳子使徐人執掩餘使鍾吾人執燭庸【二十七年奔故】二公子奔楚楚子大封而定其徙使監馬尹大心逆吳公子使居養莠尹然左司馬沈尹戍城之取於城父與胡田以與之將以害呉也子西諫王弗聽呉子怒冬十二月吳子執鍾吾子遂伐徐己夘滅徐 伍貟言於呉子曰楚執政衆而乖莫適任患若為三師以肄焉【肄猶勞也】一師至彼必皆出彼出則歸彼歸則出楚必道敝【罷敝於道】亟肄以罷之【亟數也】多方以誤之既罷而後以三軍繼之必大克之闔廬從之楚於是乎始病   傳三十一年秋吳人侵楚伐夷侵潛六楚沈尹戍帥師救潛呉師還圍左司馬戍右司馬稽帥師救及豫章吳師還   定公經二年秋楚人伐吳   傳二年桐叛楚吳子使舒鳩氏誘楚人曰以師臨我【使以師臨吳】我伐桐為我使之無忌【偽為吳畏楚師助其伐桐】秋楚囊瓦伐吳師于豫章吳人見舟于豫章而潛師于巢冬十月吳軍楚師于豫章敗之遂圍巢克之獲楚公子繁   傳三年蔡昭侯為兩佩與兩裘以如楚獻一佩一裘於昭王昭王服之以享蔡侯蔡侯亦服其一子常欲之弗與三年止之唐成公如楚有兩肅爽【音霜】馬子常欲之弗與亦三年止之唐人或相與謀請代先從者許之飲先從者酒醉之竊馬而獻之子常子常歸唐侯蔡人聞之固請而獻佩于子常子常朝見蔡侯之徒命有司曰蔡君之久也官不共也【言楚禮遣蔡侯之物不共也】明日禮不畢將死蔡侯歸及漢執玉而沈曰余所有濟漢而南者有若大川蔡侯如晉以其子元與其大夫之子為質焉而請伐楚   經四年春三月公會劉子晉侯宋公蔡侯衛侯陳子鄭伯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國夏于召陵侵楚秋七月楚人圍蔡冬十有一月庚午蔡侯以呉子及楚人戰于柏舉楚師敗績楚囊瓦出奔鄭庚辰吳入郢   傳四年春三月劉文公合諸侯于召陵謀伐楚也晉荀寅求貨於蔡侯弗得辭蔡侯 伍貟為吳行人以謀楚楚之殺郤宛也【昭二十七年】伯氏之族出【郤宛黨】伯州犂之孫嚭為吳太宰以謀楚楚自昭王即位無歲不有吳師蔡侯因之以其子乾與其大夫之子為質於吳 冬蔡侯吳子唐侯伐楚舎舟於淮汭自豫章與楚夾漢左司馬戍謂子常曰子㳂漢而與之上下我悉方城外以毁其舟【毁吳舎舟】還塞大隧直轅冥阨【三者漢東隘道】子濟漢而伐之我自後擊之必大敗之既謀而行武城黑謂子常曰吳用木也我用革也不可乆也不如速戰史皇謂子常楚人惡子而好司馬【沈尹戌】若司馬毁吳舟于淮塞城口而入是獨克吳也子必速戰不然不免乃濟漢而陳自小别至于大别【在江夏界】三戰子常知不可欲奔史皇曰安求其事難而逃之將何所入子必死之初罪必盡說【言致死以克吳可免貪賄致寇之罪】十一月庚午二師陳于柏舉闔廬之弟夫㮣王晨請於闔廬曰楚瓦不仁【子常】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而後大師繼之必克弗許夫㮣王曰所謂臣義而行不待命者其此之謂也今日我死楚可入也以其屬五千先擊子常之卒子常之卒奔楚師亂吳師大敗之子常奔鄭史皇以其乗廣死   吕祖謙曰楚之致敗固非一曰然所以速亡亦自有説當時司馬戍之謀欲使子常禦吳人於前司馬以奇兵繞出吳之後使子常聴之勝敗未可知正縁史皇謂子常楚人惡子而好司馬之一言所以喪師㡬亡國在此惟子常私心疾忌謂楚惡已而好司馬恐司馬有功不使之先戰所以敗也史皇雖區區能死與自經於溝瀆何異   呉從楚師及清發將擊之夫㮣王曰困獸猶鬭況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敗我若使先濟者知免後者慕之蔑有鬬心矣半濟而後可擊也從之又敗之楚人為食吳人及之奔食而從之敗諸雍澨五戰及郢己夘楚子取其妹季芈畀我以出涉睢【世族譜季芈畀我皆平王女服云畀我季芈宇】鍼尹固與王同舟王使執燧象以奔呉師庚辰呉入郢以班處宫子山處令尹之宫夫㮣王欲攻之懼而去之夫㮣王入之左司馬戍及息而還敗呉師于澭澨傷【敗呉師身被創】初司馬臣闔廬故恥委禽焉【嘗在吳為闔廬臣】謂其臣曰誰能免吾首吳句卑曰臣賤可乎司馬曰我實失子可哉【失不知子賢】三戰皆傷曰吾不可用也已句卑布裳剄而裹之藏其身而以其首免【傳言司馬忠壯】楚子涉睢濟江入於雲中王寢盜攻之以戈擊王王孫由于以背受之中肩王奔鄖鍾建負季芈以從由于徐蘇而從【以背受戈故時悶絶】鄖公辛之弟懷將弑王曰平王殺吾父我殺其子不亦可乎【昭十四年楚平王殺成然】辛曰君討臣誰敢讎之君命天也若死天命將誰讎詩曰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禦唯仁者能之違彊陵弱非勇也乘人之約非仁也滅宗廢祀非孝也動無令名非知也必犯是余將殺女鬭辛與其弟巢以王奔隨吳人從之謂隨人曰周之子孫在漢川者楚實盡之天誘其致罰於楚而君又竄之周室何罪君若顧報周室施及寡人以奬天君之惠也漢陽之田君實有之楚子在公宮之北【隨公宮】吳人在其南子期似王【子期昭王兄公子結】逃王而已為王曰以我與之王必免隨人卜與之不吉乃辭吳曰以隨之辟小而密邇於楚楚實存之世有盟誓至于今未改若難而棄之何以事君執事之患不唯一人若鳩楚竟敢不聴命吳人乃退鑢【音慮氏也】金初宦於子期氏實與隨人要言【要言無以楚王與吳】王使見辭曰不敢以約為利王割子期之心以與隨人盟【當心前割取血】 初伍員與申包胥友其亡也謂申包胥曰我必復楚國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復之我必能興之及昭王在隨申包胥如秦乞師曰呉為封豕長蛇以荐食上國虐始於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徳無厭若鄰於君疆埸之患也逮呉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與呉共分楚地】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靈撫之世以事君秦伯使辭焉曰寡人聞命矣子姑就館將圖而告對曰寡君越在草莽未獲所㐲下臣何敢即安立依於庭牆而哭日夜不絶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秦哀公為之賦無衣【詩秦風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九頓首而坐秦師乃出   傳五年夏六月申包胥以秦師至秦子蒲子虎帥車五百乘以救楚子蒲曰吾未知吳道【道猶法術】使楚人先與呉人戰而自稷㑹之大敗夫槩王于沂吳人獲薳射於柏舉【楚大夫】其子帥奔徒【楚散卒】以從子西敗呉師于軍祥秋七月子期子蒲滅唐九月夫槩王歸自立也以與王戰而敗奔楚為堂谿氏吳師敗楚師于雍澨秦師又敗吳師吳師居麇子期將焚之子西曰父兄親暴骨焉不能收又焚之不可【前年楚與吳戰多死麇中】子期曰國亡矣死者若有知也可以歆舊祀豈憚焚之焚之而又戰吳師敗又戰于公壻之谿吳師大敗吳子乃歸囚闉【音因】輿罷【楚大夫】闉輿罷請先遂逃歸葉公諸梁之弟后臧從其母於吳不待而歸葉公終不正視 冬十月楚子入于郢初鬭辛聞吳人之爭宮也曰吾聞之不讓則不和不和不可以逺征吳爭於楚必有亂有亂則必歸焉能定楚王之奔隨也將涉於成臼藍尹亹涉其帑不與王舟及寧王欲殺之子西曰子常唯思舊怨以敗君何效焉王曰善使復其所吾以志前惡王賞鬭辛王孫由于王孫圉鍾建鬭巢申包胥王孫賈宋木鬬懐【九子皆從王有大功】子西曰請舍懐也【以初謀弑王】王曰大徳滅小怨道也申包胥曰吾為君也非為身也君既定矣又何求且吾尤子旗其又為諸【子旗以有徳於平王求欲無厭平王殺之】遂逃賞王將嫁季芉辭曰所以為女子逺丈夫也鍾建負我矣以妻鍾建以為樂尹王之在隨也子西為王輿服以保路國于脾洩【失王恐國人潰散故偽為王車服立國脾洩以保安道路人】聞王所在而後從王王使由于城麋復命子西問高厚焉弗知子西曰不能如辭城不知髙厚大小何如對曰固辭不能子使余也人各有能有不能王遇盜於雲中余受其戈其所猶在袒而示之背曰此余所能也脾洩之事余亦弗能也【傳言昭王有賢臣所以復國】傳六年夏四月己丑吳大子終纍敗楚舟師獲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楚國大惕懼亡子期又以陵師敗于繁揚令尹子西喜曰乃今可為矣於是乎遷郢於鄀而改紀其政以定楚國   經十有四年春二月辛巳楚公子結陳公孫佗人帥師滅頓以頓子牂歸【傳見頓】   經十有五年春二月辛丑楚子滅胡以胡子豹歸【傳見胡】哀公經元年春王正月楚子陳侯隨侯許男圍蔡傳元年春楚子圍蔡報柏舉也里而栽廣丈高倍夫屯晝夜九日如子西之素蔡人男女以辨【各别係纍而出降】使疆于江汝之間而還【使蔡徙國】   經四年夏晉人執戎蠻子赤歸于楚   傳四年夏楚人既克夷虎【夷叛楚者】乃謀北方左司馬眅申公壽餘葉【音攝】公諸梁致蔡於負函致方城之外於繒關【致者㑹其衆】曰吳將泝江入郢將奔命焉為一昔之期襲梁及霍【偽辭避吳夜結期襲梁霍】單浮餘【楚大夫】圍蠻氏蠻氏潰蠻子赤奔晉陰地司馬起豐析與狄戎【司馬即眅發此二邑人及戎狄】以臨上雒左師軍於菟和右師軍于倉野使謂陰地之命大夫士蔑曰晉楚有盟好惡同之若將不廢寡君之願也不然將通於少習【武關】以聽命士蔑請諸趙孟趙孟曰晉國未寧安能惡於楚必速與之【有范中行之難】士蔑乃致九州之戎將裂田以與蠻子而城之且將為之卜【詐與卜城】蠻子聽卜遂執之與其五大夫以畀楚師于三户司馬致邑立宗焉以誘其遺民而盡俘以歸   經六年秋七月庚寅楚子軫卒   傳六年春吳伐陳楚子曰吾先君與陳有盟【昭十三年】不可以不救乃救陳師于城父秋七月楚子在城父将救陳卜戰不吉卜退不吉王曰然則死也再敗楚師不如死棄盟逃讎亦不如死死一也其死讎乎命公子申為王不可則命公子結亦不可則命公子啓【皆昭王兄】五辭而後許將戰王有疾庚寅昭王攻大卒于城父子閭退曰君王舎其子而讓羣臣敢忘君乎從君之命順也立君之子亦順也二順不可失也與子西子期謀潛師閉塗逆越女之子章立之而後還 是嵗也有雲如衆赤鳥夾日以飛三日楚子使問諸周大史大史曰其當王身乎【日為人君妖氣守之雲在楚上故當王身】若禜【音詠禳祭】之可移於令尹司馬王曰除腹心之疾而移諸股肱何益不穀不有大過天其夭諸有罪受罰又焉【於䖍切】移之遂弗禜初昭王有疾卜曰河為祟大夫請祭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諸侯望祀竟内山川】江漢睢漳楚之望也禍福之至不是過也不穀雖不德河非所獲罪也遂弗祭孔子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國也宜哉夏書曰惟彼陶唐帥彼天常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亂其紀綱乃滅而亡又曰允出兹在兹由已率常可矣   惠王【諡法愛民好與曰惠】   【名章昭王子哀六年嗣立明年改元八年哀之十四年獲麟經終十七年白公勝刼王置之高府自立月餘白公敗復位紀二十一年左氏之傳終矣五十七年卒】   哀公經九年夏楚人伐陳   經十年冬楚公子結帥師伐陳   經十有三年夏楚公子申帥師伐陳【傳並見陳】   傳十六年楚大子建之遇讒也自城父奔宋【昭十九年】又辟華氏之亂於鄭【昭二十年】鄭人甚善之又適晉與晉人謀襲鄭乃求復焉鄭人復之如初晉人使諜於子木【建】請行而期焉【請行襲鄭之期】子木暴虐於其私邑邑人訴之鄭人省之得晉諜焉遂殺子木其子曰勝在吳子西欲召之葉公【沈諸梁音攝】曰吾聞勝也詐而亂無乃害乎子西曰吾聞勝也信而勇不為不利舎諸邉竟使衛藩焉葉公曰周仁之謂信率義之謂勇吾聞勝也好復言而求死士殆有私乎【私謀復讎】復言非信也期死非勇也子必悔之弗從召之使處吳竟為白公【白楚邑】請伐鄭子西曰楚未節也【楚國新復政今未得節制】不然吾不忘也他日又請許之未起師晉人伐鄭楚救之與之盟勝怒曰鄭人在此讎不逺矣【比子西於鄭人】勝自厲劒子期之子平見之曰王孫何自厲也曰勝以直聞不告女庸為直乎將以殺爾父平以告子西子西曰勝如卵余翼而長之楚國第【用士之次第】我死令尹司馬非勝而誰勝聞之曰令尹之狂也得死乃非我【言我必殺之若得自死我不復成人】子西不悛勝謂石乞【勝之徒】曰王與二卿士【子西子期】皆五百人當之則可矣乞曰不可得也曰市南有熊宜僚者若得之可以當五百人矣乃從白公而見之與之言說告之故辭【宜僚辭距】承之以劔不動勝曰不為利謟不為威惕不洩人言以求媚者去之吳人伐愼白公敗之請以戰備獻【與吳戰所得鎧杖兵器備而獻欲因為亂】許之遂作亂秋七月殺子西子期于朝而刼惠王子西以袂掩面而死【慙於葉公】子期曰昔者吾以力事君不可以弗終抉豫章以殺人而後死【効其多力】石乞曰焚庫弑王不然不濟白公曰不可弑王不祥焚庫無聚將何以守矣乞曰有楚國而治其民以敬事神可以得祥且有聚矣何患弗從葉公在蔡方城之外皆曰可以入矣子高曰吾聞之以險徼幸者其求無饜偏重必離聞其殺齊管脩也而後入【管脩楚賢大夫知其殺賢可討】白公欲以子閭為王【平王子啓五辭王者】子閭不可遂刼以兵子閭曰王孫若安靖楚國匡正王室而後庇焉啓之願也敢不聽從若將專利以傾王室不顧楚國有死不能遂殺之而以王如高府石乞尹門【為門尹】圉公陽穴宮負王以如昭夫人之宮【王母越女】葉公亦至及北門㦯遇之曰君胡不胄國人望君如望慈父母焉盜賊之矢若傷君是絶民望也若之何不胄乃胄而進又遇一人曰君胡胄國人望君如望歳焉日月以㡬【冀君來音冀】若見君面是得艾也【艾魚廢切安也】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奮心猶將旌君以徇於國而又掩面以絶民望不亦甚乎乃免胄而進【言葉公得民心】遇箴尹固師其屬將與白公【欲與白公並】子高曰㣲二子者楚不國矣【子西子期柏舉之敗二子功多】棄徳從賊其可保乎乃從葉公使與國人以攻白公白公奔山而縊其徒㣲之【匿也】生拘石乞而問白公之死焉對曰余知其死所而長者使余勿言【長者謂白公】曰不言將烹乞曰此事克則為卿不克則烹固其所也何害乃烹石乞王孫燕【勝弟】奔頯黄氏沈諸梁兼二事【令尹司馬】國寜乃使寧為令尹【子西之子】使寛為司馬【子期之子】而老於葉   傳十七年楚白公之亂陳人恃其聚而侵楚楚既寜將取陳麥楚子問帥於大師子穀與葉公諸梁子穀曰右領差車與左史老皆相令尹司馬以伐陳其可使也【二人嘗輔子西子期伐陳】子高曰率【音帥下同】賤民慢之懼不用命焉子穀曰觀丁父鄀俘也武王以為軍率【楚武王】是以克州蓼服隨唐大啓羣蠻彭仲爽申俘也文王以為令尹實縣申息朝陳蔡封畛於汝唯其任也何賤之有子高曰天命不謟令尹有憾於陳【十五年子西伐吳陳使貞子弔呉以此為恨】天若亡之其必令尹之子是與君盍舎焉【舎右領與左史】臣懼右領與左史有二俘之賤而無其令德也王卜之武城尹吉【子西子公孫朝】使帥師取陳麥遂圍陳秋七月己夘公孫朝帥師滅陳 王與葉公枚卜子良【惠王弟】以為令尹沈尹朱曰吉過於其志葉公曰王子而相國過將何為他日改卜子國【寧】而使為令尹   傳十八年春巴人伐楚圍鄾 初右司馬子國之卜也觀瞻【楚開卜大夫】曰如志故命之【命為右司馬】及巴師至將卜帥王曰寧【子國】如志何卜焉使帥師而行請承【承佐】王曰寢尹工尹勤先君者也【柏舉之役寢尹吳由于以背受戈工尹執燧象奔吳師皆為先君勤勞】三月楚公孫寧吳由于薳固敗巴師于鄾故封子國於析君子曰恵王知志夏書曰官占惟能蔽志昆命于元龜其是之謂乎志曰聖人不煩卜筮恵王其有焉右楚始終春秋凡十三君書卒者六不書卒者四有故者二惟恵王後春秋經終自恵以下十一世二百九年而秦滅之   論曰自昔外域之强弱常視中夏之盛衰非外域之自為强弱也由中夏盛衰而致之也天地之間大而隂陽消長之機小而川谷竭虚之應而人之一身元氣客邪互為損益皆是理也荆楚之猾夏尚矣詩曰維女荆楚居國南鄉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厥徳中衰則不庭故武丁之興撻彼殷武奮伐荆楚罙入其阻而後帖服焉及周盛時周公為相天下莫不一乎周也故詩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懲則莫我敢承而桃弧棘矢以供禦王事篳路藍縷以處草莽及周中僨則有不咸宣王復興蠢爾荆蠻大邦為讎方叔元老克壯其猶而後能服之平輅東遷荆楚復悍然於江南至武王僭號抗衡中國故春秋夷狄之患非一也而楚為甚翦伐諸姬敗我王略極之觀兵周疆可無以制之哉故伯政雖王道之衰而春秋猶幸之者謂其攘夷狄尊中國故也方蔡鄭懼楚而始為鄧之㑹諸侯莫知適從南夷與北夷交中國不絶如綫齊桓公經營三十年召陵之師不戰而卒帖荆桓公殁宋襄公起而紹伯不得其道乃與為㑹而顧䝉執敗之辱幸晉文公嗣出制於城濮之役而楚焰始抑矣然推其始思其艱則桓公之功為大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袵矣茲春秋取桓公微㫖也逮襄公世晉霸既衰中國政在大夫合左師欲弭兵以為名而盟于宋楚屈建請晉楚之從交相見自是諸侯大夫南向而朝楚及申之㑹蠻夷之君簒弑之賊大合十有一國之衆而用齊桓召陵之禮然後知桓公有功於春秋而聖人拳拳於中夏外域盛衰之變者深矣   春秋分記卷七十七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七十八   宋 程公説 撰吳世本   姬姓子爵其先岀自周大王長子大伯與弟仲雍避少弟季厯賢而有聖子去之荆蠻號曰句吴句或為工夷言發聲也端委以治周禮荆蠻義之歸者千餘家為吳大伯大伯卒無子仲雍嗣立斷髮文身臝以為飾不與中國通及武王克商求其後得周章已為吳君别封其弟虞仲為虞虞在中國吳在蠻夷自大伯五世而得封十二世晉滅虞虞滅二世而吳始大至壽夢稱王壽夢以上世數可知而年紀則畧宣公八年楚盟吳越始見於傳成七年經書吳襄公五年㑹滅書人十二年書子由是得與中國㑹盟國在今平江府呉縣   壽夢       諸樊   餘祭       夷昧   王僚       闔廬   夫差   宣公傳八年夏楚滅舒蓼及滑汭盟呉越而還   吕祖謙曰當楚莊王時楚之威北加中國南被蠻夷所謂盟吳越而還如傳所載則與舒絞州蓼相似莊王既没共王繼之呉始大晉申公巫臣以五乘車教吳楚自此疲於奔命其後至於入郢幾滅楚楚衰吳盛至夫差堕越又起矣   壽夢   【名乘簡王元年即位魯成之六年也至襄十二年卒在位二十五年】   成公經七年春吳伐郯秋八月吳入州來   傳七年春吳伐郯郯成季文子曰中國不振旅蠻夷入伐而莫之或恤無弔者也夫詩曰不弔昊天亂靡有定其此之謂乎有上不弔其誰不受亂【上謂伯主】吾亡無日矣君子曰知懼如是斯不亡矣   程敦厚曰自郯之伐至黄池之㑹凡一百有二年方郯之伐吳之勢已侈矣柰何當時諸侯皆莫以為恤而獨魯季文子歎焉而諸侯之不䘏者以其害之弗及也是不知郯之為中國之權輿也郯舉則中國殆矣使當時諸侯合謀併力以為郯之援而制之於始則吳安能以遽熾乎   秋楚巫臣自晉使吳吳子壽夢説之乃通吳于晉以兩之一卒適吳舎偏兩之一焉與其射御教呉乘車教之戰陳教之叛楚寘其子狐庸焉使為行人於吳吳始伐楚伐巢伐徐子重奔命馬陵之㑹吳入州來子重自鄭奔命子重子反於是乎一嵗七奔命蠻夷屬於楚者呉盡取之是以始大通吳於上國   傳八年秋晉侯使申公巫臣如吳假道于莒   傳九年諸侯㑹于蒲是行也將始㑹吳吳人不至經十有五年冬十有一月叔孫僑如㑹晉士爕齊高無咎宋華元衞孫林父鄭公子鰌邾人㑹吳于鍾離傳十五年冬十一月㑹吳于鐘離始通吳也   董仲舒繁露觀徳篇云呉魯同姓也鍾離之㑹不得序而稱君殊魯而㑹之為夷狄之行也   襄公經三年春公子嬰齊帥師伐吳   傳三年春楚子重伐呉克鳩兹至于衡山使鄧廖侵吳呉獲鄧廖伐楚取駕【詳見楚】 夏晉欲修呉好將合諸侯六月己未同盟于雞澤晉侯使荀㑹逆呉子于淮上吳子不至   經五年夏仲孫蔑衞孫林父㑹呉于善道 秋公㑹晉侯宋公陳侯衞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齊世子光呉人鄫人于戚   傳五年夏吳子使壽越如晉辭不㑹于雞澤之故且請聴諸侯之好晉人將為之合諸侯使魯衞先㑹呉且告㑹期故孟獻子孫文子㑹呉于善道 秋九月丙午盟于戚㑹吳也   經十年春公㑹晉侯宋公衞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㑹呉于柤   傳十年春㑹于柤㑹呉子壽夢也   經十有二年秋九月呉子乘卒   傳十二年秋呉子壽夢卒臨【力䕃切】於周廟禮也   諸樊   【名遏壽夢長子夀夢有四子長諸樊次餘祭次夷昧次季札札賢壽夢欲立之札遜不可襄十二年夀夢卒諸樊立明年改元既除喪遜札札棄其室而耕至二十五年卒在位十三年】   襄公傳十三年秋楚共王卒呉侵楚戰于庸浦大敗呉師獲公子黨君子以呉為不弔【詳見楚】   經十有四年春王正月季孫宿叔老㑹晉士匄齊人宋人衞人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㑹呉于向秋楚公子貞帥師伐呉   傳十四年春呉告敗于晉㑹于向為呉謀楚故也范宣子數呉之不徳也以退呉人【呉伐楚喪故曰不徳】呉子諸樊既喪【諸樊乘長子乘卒至此春十七年既葬而除喪】將立季札【諸樊少弟】季札辭曰曹宣公之卒也諸候與曹人不義曹君【成十三年負芻殺大子而自立】將立子臧子臧去之遂弗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節君義嗣也【諸樊適子故曰義嗣】誰敢奸君有國非吾節也札雖不才願附于子臧以無失節固立之棄其室而耕乃舎之秋楚子為庸浦之役故子囊伐吳吳自臯舟之隘要   而擊敗之【詳見楚】   經二十有四年夏楚子伐吳   傳二十四年夏楚子為舟師以伐吳 冬吳人召舒鳩人叛楚   經二十有五年冬十有二月吳子遏伐楚門于巢卒傳二十五年秋七月楚伐舒鳩及離城吳人救之子木遽以右師先子彊息桓子捷子駢子盂帥左師以退【五人不及子木與吳相遇而退】吳人居其間七日【居楚兩軍之間】子彊曰請以其私卒誘之簡師陳以待我乃可以免不然必為吳禽從之五人以其私卒先擊吳師吳師奔登山以望見楚師不繼復逐之傅諸其軍簡師㑹之吳師大敗 冬十二月吳子諸樊伐楚以報舟師之役門于巢巢牛臣曰吳王勇而輕若啓之將親門我獲射之必殪是君也死疆其少安從之吳子門焉牛臣隱於短牆以射之卒   餘祭   【壽夢次子襄二十五年嗣立明年改元至二十九年遇弑在位四年】   襄公傳二十六年夏楚子秦人侵吳及雩婁聞吳有備而還   經二十有九年夏五月閽弑吳子餘祭吳子使札來聘傳二十九年夏五月吳人伐越獲俘焉以為閽使守舟吳子餘祭觀舟閽以刀弑之 六月吳公子札來聘【吳子既遣札而後死札以六月到魯未聞喪】請觀於周樂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邶鄘衞王鄭齊豳秦魏唐陳雅頌其出聘也通嗣君也【吳子餘祭嗣立】故遂聘于齊聘于鄭見子産如舊相識與之縞带子産獻紵衣焉適魏適晉【詳見禮樂書】   夷昧   【壽夢次子襄二十九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昭十五年卒在位十七年欲兄弟傳立以次立札札逃去乃立王僚】   襄公傳三十一年冬十一月呉子使屈狐庸聘于晉通路也【通呉晉路】趙文子問焉曰延州來季子其果立乎【新注杜云延州來季子邑是以三字為一邑矣詳見疆理書】巢隕諸樊閽戕戴呉【餘祭】天似啓之何如對曰不立是二王之命也非啓季子也若天所啓其在今嗣君乎【夷昧嗣君】甚徳而度徳不失民度不失事民親而事有序其天所啓也有呉國者必此君之子孫實終之季子守節者也雖有國不立   昭公經四年秋七月楚子蔡侯陳侯許男頓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呉   傳四年秋七月楚子【靈王】以諸侯伐呉圍朱方冬呉伐楚經五年冬楚子蔡侯陳侯許男頓子沈子徐人越人伐呉   傳五年冬十月楚子伐呉呉人敗諸鵲岸楚子至羅汭呉子使其弟蹶由犒師楚人執之將以釁鼔王使問焉曰女卜來吉乎對曰吉寡君聞君將治兵於敝邑卜之以守龜曰余亟使人犒師請行以觀王怒之疾徐而為之備尚克知之龜兆告吉曰克可知也君若驩焉好逆使臣滋敝邑休怠而忘其死亡無日矣今君奮焉震電馮怒虐執使臣將以釁鼔則呉知所備矣敵邑雖羸若早修完其可以息師難易有備可謂吉矣且呉社稷是卜豈為一人使臣獲釁軍鼓而敝邑知備以禦不虞其為吉孰大焉國之守龜其何事不卜一臧一否其誰能常之城濮之兆其報在邲【城濮戰楚卜吉其效在邲】今此行也其庸有報志【言呉有報楚意】乃弗殺呉早設備楚無功而還以蹶由歸   經六年秋九月楚薳罷帥師伐呉   傳六年秋九月楚伐徐呉人救之敗其師於房鍾獲宮廏尹棄疾【詳見楚】   經十有三年冬呉滅州来   傅十三年夏五月楚子【靈王】縊而死楚師還呉人敗諸豫章獲其五帥【蕩侯等五子】冬呉滅州來令尹子旗請伐呉平王【棄疾】弗許   經十有五年春王正月呉子夷昧卒【無傳】   王僚   【名僚夷昧子昭十五年嗣立明年改元至二十七年遇弑在位十二年】   昭公經十有七年冬楚人及呉戰于長岸   傳十七年冬呉伐楚戰于長岸大敗呉師獲其乘舟餘皇【舟名】使隨人與後至者守之環而塹之及泉盈其隧炭陳以待命【隧出入道】呉公子光【闔廬】請於其衆曰喪先王之乘舟豈唯光之罪衆亦有焉請藉取之以救死【藉衆力以取舟】衆許之使長鬛者三人【長鬛多髭詐為楚人】潛伏於舟側曰我呼餘皇則對師夜從之【呉師】三呼皆迭對楚人從而殺之楚師亂呉人大敗之取餘皇以歸   傳十九年秋令尹子瑕言蹶由於楚子乃歸蹶由傳二十年春三月伍貟如呉【時楚平王以譖殺其父奢】言伐楚之利于州于【王僚】公子光曰是宗為戮而欲反其讎不可從也貟曰彼將有他志【光欲弑僚】余姑為之求士而鄙以待之【進勇士求入於光】乃見鱄設諸焉而耕於鄙   晁補之曰世皆罪楚平王之信讒奪婦賊殺不辜而多伍貟忍垢含恥卒報平王蓋聲烈光於百世而如存獨申包胥謂為已甚揚子雲亦論而非之然以貟事言之始干吳王僚以伐楚而病公子光之不從若退而别求所以報楚尚或可也知光欲簒至進刺客陷人弑君成已報父人誰無父僚何辜焉昔之人求子者曰不以人子吾子其可得乎其言悲矣貟誠以其父故不暇避此而罪則當為世大戮   經二十有三年秋七月戊辰吳敗頓胡沈蔡陳許之師于雞父胡子髠沈子逞滅獲陳夏齧   傳二十三年秋七月吳人伐州來楚薳越帥師【令尹以疾從戎薳越攝事】及諸侯之師奔命救州來吳人禦諸鍾離子瑕卒楚師熸【吳楚謂火滅為熸】吳公子光曰諸侯從於楚者衆而皆小國也畏楚而不獲已是以來吾聞之曰作事威克其愛雖小必濟胡沈之君幼而狂陳大夫齧壯而頑頓與許蔡疾楚政楚令尹死其師熸帥賤【薳越】多寵政令不壹七國同役而不同心【楚頓胡沈蔡陳許】帥賤而不能整無大威命楚可敗也若分師先以犯胡沈與陳必先奔三國敗諸侯之師乃揺心矣諸侯乖亂楚必大奔請先者去備薄威後者敦陳整旅呉子從之戊辰晦戰于雞父【二十九日違兵忌晦戰擊楚所不意】呉子以罪人三千先犯胡沈與陳【囚徒不習戰示不整】三國爭之呉為三軍以繫於後中軍從王【吳王】光帥右掩餘帥左呉之罪人或奔或止三國亂呉師擊之三國敗獲胡沈之君及陳大夫舎胡沈之囚使奔許與蔡頓曰吾君死矣師譟而從之三國奔【許蔡頓】楚師大奔書曰胡子髠沈子逞滅獲陳夏齧君臣之辭也不言戰楚未陳也 楚大子建之母在郥召呉人而啓之冬十月甲申呉大子諸樊入郥【案呉子遏號諸樊王僚是遏庶弟何容其弟乃取遏號為名恐傳寫誤耳未詳】   經二十有四年冬呉滅巢【傳見楚】   昭二十有七年夏四月呉弑其君僚   傳二十七年春呉子欲因楚喪而伐之【前年楚平王卒】使公子掩餘公子燭庸帥師圍潛使延平來季子聘于上國遂聘于晉以觀諸侯楚莠尹然工尹麇帥師救潛左司馬沈尹戍帥都君子與王馬之屬以濟師與呉師遇于窮令尹子常以舟師及沙汭而還左尹郤宛工尹壽帥師至于潛呉師不能退呉公子光曰此時也弗可失也【欲因其師徒在外國堪役以弑】王不告鱄設諸曰上國有言曰不索何獲我王嗣也吾欲求之事若克季子雖至不吾廢也鱄設諸曰王可弑也母老子弱是無若我何光曰我爾身也夏四月光伏甲於堀室而享王王使甲坐於道及其門門堦户席皆王親也夾之以鈹羞者獻體改服於門外執羞者坐行而入執鈹者夾承之及體以相授也光偽足疾入于堀室鱄設諸寘劔於魚中以進抽劔刺王鈹交於胷遂弑王闔廬以其子為卿季子至曰苟先君無廢祀民人無廢主社稷有奉國家無傾乃吾君也吾誰敢怨哀死事生以待天命非我生亂立者從之先人之道也復命哭墓復位而待呉公子掩餘奔徐公子燭庸奔鍾吾楚師聞呉亂而還   吕祖謙曰呉子間楚喪以伐楚而不知根本之虚賢者國之望也乃使公子掩餘公子燭庸伐潛用兵於外而又使季子聘于上國一時親賢皆在外故公子光得窺伺間隙以行其謀觀公子光伏甲享王之時呉王亦自知其謀故使甲坐于道及其門門階户席皆王之親當時設備如此其嚴然終不免於禍是明知其謀而明陷於禍也   闔廬   【名光諸樊子昭二十七年賊其君僚代立明年改元至定四年伐越傷指病死在位九年】   昭公經三十年冬十有二年呉滅徐徐子章羽奔楚傳三十年秋呉子使徐人執掩餘使鍾呉人執燭庸【二十七年奔故】二公子奔楚楚子大封而定其徙使監馬尹大心逆呉公子使居飬莠尹然左司馬沈尹戍城之取於城父與胡田以與之將以害呉也子西諫曰呉光新得國而親其民視民如子辛苦同之將用之也若好吾邉疆使柔服焉猶懼其至吾又彊其讎以重怒之無乃不可乎呉周之胄裔也而棄在海濱不與姬通今而始大比于諸華光又甚文將自同於先王【大王王季亦自西戎始】不知天將以為虐乎使剪喪呉國而封大異姓乎其抑亦將卒以祚呉乎其終不逺矣我盍姑億吾鬼神而寧吾族姓以待其歸將焉用自播揚焉王弗聴呉子怒冬十二月呉子執鍾吾子遂伐徐防山以水之己夘滅徐【詳見徐】呉子問於伍貟曰初而言伐楚【在二十年】余知其可也而恐其使余徃也又惡人之有余之功也今余將自有之矣伐楚何如對曰楚執政衆而乖莫適任患若為三師以肄焉【肄猶勞也】一師至彼必皆出彼出則歸彼歸則出楚必道敝亟肄以罷之多方以誤之既罷而後以三軍繼之必大克之闔廬從之楚於是乎始病   傳三十一年秋呉人侵楚伐夷侵潛六楚沈尹戍帥師救潛吳師還楚師遷潛於南岡而還吳師圍左司馬戍右司馬稽帥師救及豫章吳師還始用子胥之謀也 冬十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是夜也趙簡子夢童子臝而轉以歌旦占諸史墨曰吾夢如是今而日食何也對曰六年及此月也吳其入郢乎終亦弗克入郢必以庚辰【庚日有變日在辰尾故曰庚辰】日月在辰尾庚午之日日始有謫火勝金故弗克【庚午十月十九日去辛亥朔四十一日雖食在辛亥更以始變為占也午南方楚之位也午火庚金也日以庚午有變故災在楚楚之仇敵唯吳故知入郢必吳火勝金者金為火妃食在辛亥水也水數六故六年】   經三十有二年夏吳伐越【傳見越】   定公經二年秋楚人伐吳   傳二年秋楚囊瓦伐吳師于豫章冬十月吳敗楚遂圍巢克之【詳見楚】   經四年冬十有一月庚午蔡侯以吳子及楚人戰于柏舉楚師敗績庚辰吳入郢   傳四年伍貟為吳行人以謀楚楚之殺郤宛也【在昭三十七年】伯氏之族出【郤宛黨】伯州犂之孫嚭為呉大宰以謀楚楚自昭王即位無嵗不有呉師蔡侯因之以其子乾與其大夫之子為質於呉冬蔡侯呉子唐侯伐楚十一月庚午二師陳于柏舉闔廬之弟夫槩王晨請先伐之弗許以其屬五千先擊子常之卒楚師亂呉師大敗之五戰及郢庚辰呉入郢以班處宫子山處令尹之宫夫槩王欲攻之懼而去之槩王入之【呉軍無紀律詳見楚】   經五年夏於越入呉   傳五年夏越入呉呉在楚也六月申包胥以秦師至救楚大敗夫槩王于沂秋九月夫槩王歸自立也以與王戰而敗奔楚為堂谿氏呉師大敗呉子乃歸初鬬辛聞呉人之爭宫也曰不讓則不和不和不可以逺征呉争於楚有亂必歸焉能定楚【詳見楚】   傳六年夏四月己丑呉大子終纍敗楚舟師獲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   經十有四年夏五月於越敗呉于檇李呉子光卒傳十四年夏呉伐越越子勾踐禦之陳于檇李勾踐患呉之整也使死士再禽焉不動使罪人三行屬劔於頸而辭曰二君有治【治軍旅】臣奸旗鼓不敏於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歸死遂自剄也師屬之目越于因而伐之大敗之靈姑浮【越大夫】以戈擊闔廬傷將指【其足大指見斬遂失屨】取其一屨還卒於陘去檇李七里夫差使人立於庭苟出入必謂己曰夫差而忘越王之殺而父乎則對曰唯不敢忘三年乃報越【後二年哀元年】   夫差   【闔廬子定十四年嗣立明年改元即位之十五年哀之十四年獲麟經終至二十二年自剄死在位三十三年】   哀公傳元年春呉王夫差敗越于夫椒報檇李也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㑹稽使大夫種因呉大宰嚭以行成呉子將許之伍貟曰不可臣聞之樹徳莫如滋去疾莫如盡昔有過澆殺斟灌以伐斟鄩滅夏后相后緡方娠逃出自竇歸于有仍生少康焉為仍牧正惎【毒也音忌】澆能戒之澆使椒求之逃奔有虞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於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諸綸有田一成有衆一旅【方十里為成五百人為旅】能布其徳而兆其謀以収夏衆撫其官職使女艾諜澆【少康臣諜候也】使季杼誘豷遂滅過戈復禹之績祀夏配天不失舊物今吳不如過而越大於少康或將豐之不亦難乎【難乃旦切】勾踐能親而務施施不失人親不棄勞與我同壤而世為仇讎於是乎克而弗取將又存之違天而長寇讎後雖悔之不可食已【食消也】姬之衰也日可竢也【吳姓】介在蠻夷而長寇讎以是求伯必不行矣弗聴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謂吳宫室廢壞當為池沼】三月越及吳平吳入越不書吳不告慶越不告敗也 吳之入楚也使召陳懷公懷公不徃及夫差克越乃修先君之怨【定四年闔廬入楚】秋八月吳侵陳修舊怨也 吳師在陳楚大夫皆懼曰闔廬惟能用其民以敗我於柏舉今聞其嗣又甚焉將若之何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無患吳矣昔闔廬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壇器不彤鏤【魯豆切】宫室不觀舟車不飾衣服財用擇不取費在國天有災癘親巡孤寡而共其乏困在軍熟食者分而後敢食其所嘗者卒乘與焉勤恤其民而與之勞逸是以民不罷【音皮】勞死知不曠吾先大夫子常易之所以敗我也今聞夫差次有臺榭陂池焉宿有妃嬙嬪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從珍異是聚觀樂是務視民如讎而用之日新夫先自敗也已安能敗我   經六年春呉伐陳夏叔逺㑹呉于柤   經七年夏公㑹呉于鄫【一本作繒】   傳七年夏公㑹呉于鄫呉來徴百牢子服景伯對曰先王未之有也呉人曰宋百牢我【時呉過宋】魯不可以後宋且魯牢晉大夫過十【謂范鞅昭二十一年】呉王百牢不亦可乎景伯曰晉范鞅貪而棄禮以大國懼敝邑故敝邑十一牢之君若以禮命於諸侯則有數矣若亦棄禮則有淫者矣【瑶過】周之王也制禮上物【天子之牢】不過十二以為天之大數也【天十二次】今棄周禮而曰必百牢亦唯執事呉人弗聴景伯曰呉將亡矣棄天而背本不與必棄疾於我乃與之大宰嚭召季康子康子使子貢辭大宰嚭曰國君道長【言君長大於道路】而大夫不出門此何禮也對曰豈以為禮畏大國也【畏大國不敢虚國盡行】大國不以禮命於諸侯苟不以禮豈可量也寡君既共命焉其老豈敢棄其國大伯端委以治周禮仲雍嗣之斷髮文身臝以為飾豈禮也哉有由然也【言其權時制宜以辟災害非以為禮】反自鄫以呉為無能為也經八年春王正月呉伐我【詳見内魯】   傳九年秋呉城邦溝通江淮   經十年春王二月公㑹呉伐齊【傳見齊】 冬呉救陳傳十年冬楚子期伐陳呉延州來季子救陳謂子期曰二君【呉楚】不務徳而力争諸侯民何罪焉我請退以為子名務徳而安民乃還【季子呉王壽夢少子壽夢以魯襄十二年卒至今七十七嵗壽夢卒季子已能讓國年當十五六至今蓋九十餘矣】   經十有一年夏五月公㑹呉伐齊甲戍齊國書帥師及呉戰于艾陵齊師敗績獲齊國書   傳十一年夏公㑹呉伐齊五月克博壬申至于嬴中軍從王胥門巢將上軍王子姑曹將下軍展如將右軍【三將呉大夫】甲戍戰于艾陵大敗齊師獲國書以獻于公【哀公】呉將伐齊越子率其衆以朝焉王及列士皆有饋賂呉人皆喜唯子胥懼曰是豢呉也夫【若人飬犧牲將殺之】諫曰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於我夫其柔服求濟其欲也不如早從事焉得志於齊猶獲石田也無所用之【石田不可耕】越不為沼呉其泯矣使醫除疾而曰必遺類焉者未之有也盤庚之誥曰其有顛越不共則劓殄無遺育無俾易種于兹邑是商所以興也今君易之將以求大不亦難乎弗聴使於齊屬其子於鮑氏為王孫氏【改姓王孫】反役王聞之使賜之屬鏤以死【艾陵役】將死曰樹吾墓檟檟可材也呉其亡乎三年其始弱矣盈必毁天之道也   經十有二年夏五月公㑹呉于橐臯【詳見魯】   經十有三年夏公㑹晉侯及呉子于黄池於越入呉傳十三年夏公㑹單平公晉定公吳夫差于黄池六月丙子越子伐呉為二隧【道也】疇無餘謳陽自南方先及郊呉大子友王子地王孫彌庸壽於姚自上觀之【觀越師】彌庸見姑蔑之旗【姑蔑越地】曰吾父之旗也【彌庸父為越所獲故姑蔑人得旌旗】不可以見讎而弗殺也大子曰戰而不克將亡國請待之彌庸不可屬徒五千王子地助之乙酉戰彌庸獲疇無餘地獲謳陽越子至王子地守丙戌復戰大敗呉師獲大子友王孫彌庸壽於姚丁亥入呉呉人告敗于王王患其聞也自剄七人於幕下【以絶口】 秋七月辛丑盟呉晉爭先呉人曰於周室我為長【呉為大伯後故為長】晉人曰於姬姓我為伯趙鞅呼司馬寅曰日旰矣大事未成二臣之罪也【鞅寅】建鼔整列二臣死之長幼必可知也對曰請姑視之反曰肉食者無墨【墨氣色下】今呉王有墨國勝乎【國為敵所勝】大子死乎且夷徳輕不忍乆請少待之乃先晉人【新注呉語云呉人先此夸大之辭】呉人將以公見晉侯子服景伯對使者曰王合諸侯則伯帥侯牧以見於王伯合諸侯則侯帥子男以見於伯自王以下朝聘玉帛不同故敝邑之職貢於吴有豐於晉無不及焉以為伯也今諸侯㑹而君將以寡君見晉君則晉成為伯矣敝邑將改職貢魯賦於吴八百乘若為子男則將半邾以屬於吴【半邾三百乘】而如邾以事晉【如邾六百乘】且執事以伯召諸侯而以侯終之何利之有焉吴人乃止既而悔之【謂景伯欺之】將囚景伯景伯曰何也【何景伯名】立後於魯矣將以二乘與六人從遲速唯命遂囚以還及户牖謂大宰曰魯將以十月上辛有事於上帝先王季辛而畢何世有職焉【有職祭祀】自襄以來未之改也【魯襄】若不㑹祝宗將曰吴實然【言魯祝宗將告神云景伯為吴所囚吴人信鬼故以恐之】且謂魯不共而執其賤者七人何損焉大宰嚭言於王曰無損於魯而祇為名不如歸之乃歸景伯 吴申叔儀【吴大夫】乞糧於公孫有山氏【魯大夫】曰佩玉繠兮余無所繫之【繠然服飾備也已獨無以繫佩言吴王不恤下】㫖酒一盛兮余與褐之父睨之【一盛一器睨視也褐寒賤之人言但得視不得飲】對曰梁則無矣麤則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則諾【軍中不得出糧故為私隠庚西方主穀癸北方主水傳言吴子不與士共飢渴所以亡】王欲伐宋殺其丈夫而囚其婦人大宰嚭曰可勝也而弗能居也乃歸冬呉及越平   傳十七年春三月越子伐呉呉子禦之呉師大亂遂敗之【詳見越】   傳十九年春越人侵楚以誤呉也【誤呉使不為備】   傳二十年呉公子慶忌驟諫呉子曰不改必亡弗聴出居於艾遂適楚聞越將伐呉冬請歸平越遂歸欲除不忠者以說於越呉人殺之 冬十一月越圍呉趙孟降於喪食【襄子無恤時有父簡子之喪】楚隆曰三年之喪親暱之極也主又降之無乃有故乎趙孟曰黄池之役先主與吴王有質【在十三年先主簡子】曰好惡同之今越圍呉嗣子不廢舊業而敵之【欲敵越救呉】非晉之所能及也吾是以為降楚隆曰若使呉王知之若何趙孟曰可乎隆曰請嘗之乃徃先造于越軍曰吳犯間上國多矣聞君親討焉諸夏之人莫不欣喜唯恐君志之不從請入視之許之告於吳王曰寡君之老無恤使陪臣隆敢展謝其不共黄池之役君之先臣志父得承齊盟曰好惡同之今君在難無恤不敢憚勞非晉國之所能及也使陪臣敢展布之王拜稽首曰寡人不佞不能事越以為大夫憂拜命之辱與之一簞珠使問趙孟【問遣也】曰句踐將生憂寡人寡人死之不得矣王曰溺人必笑吾將有問也【以自喻所問不急猶溺人不知所為而反笑】史黯何以得為君子【晉史黯云不及四十年吳當亡吳王感問此也】對曰黯也進不見惡退無謗言王曰宜哉   傳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丁夘越滅呉請使吳王居甬東辭曰孤老矣焉能事君乃縊越人以歸【以其尸歸】   吳語夫差將死使人説於子胥曰使死者無知則已矣若其有知吾何面目以見員也   右吳始終春秋凡七君書卒者四有故者二惟夫差後春秋經終哀二十二年越滅之   論曰呉國於東南而近楚故其通於中國也道逺而艱其接於荆楚也境近而切攷之春秋宣八年及越從楚盟始見于傳成七年呉伐郯始見于經蒲及雞澤之㑹以道逺不至而于鍾離于善道于柤皆於楚地焉就而㑹之其交于中國者于戚于向而止爾蓋聴㑹同之外無他事今日而入州來明日而滅州來今日而楚伐呉明日而呉敗楚由巫臣通呉而後楚屢疲於奔命無復異時城濮鄢陵之戰吾中國則呉人之為也故論者多以通呉制楚為晉之權抑不思自晉通呉其後魯亦援之以戰齊呉遂乘之以駕晉則資之以利者適以貽中國之大患然後知古先聖人謹内外之防而絶外援之意足以為萬世鑒自郯之伐至黄池之㑹凡一百有二年微之不謹末流必至於是春秋傷之始書呉伐郯呉入州來末書公㑹晉侯及呉子于黃池於越入呉而春秋終焉則尊王室攘僣竊之分嚴而得失成敗之勢楚呉越盛衰之變可覩矣   春秋分記卷七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七十九   宋 程公說 撰次國第一   杞        滕   薛        莒   杞   姒姓公爵周二王後其先出自夏禹夏亡湯封夏後於杞周武王克殷求禹之後得東樓公於杞仍封其故國桓二年三年書侯莊二十七年書伯僖二十三年二十七年書子文十二年成四年五年七年九年十八年襄六年九年十年十一年十六年十八年二十年二十二年二十四年又書伯二十九年又書子昭二十六年定四年又書伯遂以伯爵終春秋案夏後九命公也侯非本爵矣然自桓二年始以侯見於經訖定四年其爵凡六變焉國在今開封府雍丘縣杜預推尋事迹以為桓六年淳于公亡國杞侯并之遷都淳于僖十四年又遷緣陵襄二十九年晉人城杞之淳于杞又遷淳于然考淳于於牟婁為近以隠四年經推之則二邑宜皆為杞地云   武公       靖公   共公       惠公【或云徳公】   成公       桓公   孝公       文公   平公       悼公   隠公       僖公   湣公   武公【諡法克定禍亂曰武】   【謀娶公之子二十九年魯隠元年桓八年卒在位四十七年】   隠公經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婁【無傳】   桓公經二年秋七月杞侯來朝九月入杞   傳二年秋七月杞侯來朝不敬杞侯歸乃謀伐之九月入杞討不敬也   經三年夏六月公㑹杞侯于郕   傳三年夏公㑹杞侯于郕   傳五年冬淳于公如曹度其國危遂不復   按學左氏者以為淳于公亡國杞并有之遂遷都焉淳于公不見于經考隱四年莒人伐杞取牟婁牟婁為邑近于淳于則淳于為杞地宜有自矣或曰淳于公蓋杞公也杞初國於陳留桓六年遷于淳于今宻州是也其遷以地稱故曰淳于公如東樓公之類實則杞公也故但附之杞下而淳于公不復别著   靖公【諡法恭仁鮮言曰靖】   【武公子桓八年嗣立明年改元至莊十三年卒在位二十三年】   桓公經十有二年夏六月壬寅公㑹杞侯莒子盟于曲地   共公【諡法敬長奉上曰共】   【靖公子莊十三年嗣立明年改元至莊二十一年卒在位八年】   惠公【諡法愛民好予曰惠】   【共公子或云徳公莊二十一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僖五年卒在位十八年】   莊公經二十有五年夏六月伯姬歸于杞【無傳】   經二十有七年春公㑹杞伯姬于洮冬杞伯姬來【傳見魯】杞伯來朝【無傳】   僖公經五年春杞伯姬來朝其子【無傳】   成公【諡法安民立政曰成】   【惠公子僖五年嗣立明年改元至二十三年卒在位十八年】   僖公傳十三年夏㑹于鹹淮夷病杞故   經十有四年春諸侯城緣陵   傳十四年春諸侯城緣陵而遷杞焉不書其人有闕也   經二十有三年冬十有一月杞子卒   傳二十三年冬十有一月杞成公卒書曰子杞夷也右上五世春秋不詳見其名諡但書曰杞侯杞伯杞子云爾至成公方書卒而不書名自桓公以下始書焉今止用世本及史記年表劉恕外紀編年參考年月存其世次云   桓公【諡法辟生服逺曰桓】   【名姑容成公弟僖二十三年嗣立明年改元至襄六年卒在位十七年】   僖公經二十有七年春杞子來朝秋八月乙巳公子遂帥師入杞【乙巳九月五日】   傳二十七年春杞桓公來朝用夷禮故曰子公卑杞杞不共也秋入杞責無禮也   經二十有八年秋杞伯姬來【無傳】   經三十有一年冬杞伯姬來求婦【無傳自為其子成昏】   文公經十有二年春王正月杞伯來朝   傳十二年春杞桓公來朝始朝公也   宣公經十有八年春公伐杞【無傳】   成公經四年春三月杞伯來朝   傳四年春杞伯來朝歸叔姬故也【將出叔姬故先朝魯】   經五年春王正月杞叔姬來歸   經八年冬十月癸卯叔姬卒【傳見魯】   經九年春王正月杞伯來逆叔姬之喪以歸   傳九年春杞桓公來逆叔姬之喪請之也杞叔姬卒為杞故也逆叔姬為我也   經十有八年秋杞伯來朝   傳十八年秋杞桓公來朝勞公且問晉故公以晉君語之【時晉悼初立魯成朝晉而歸】杞伯於是驟朝于晉而請為昏襄公經六年春王三月壬午杞伯姑容卒秋葬杞桓公【無傳】   傳六年春杞桓公卒始赴以名同盟故也   孝公【諡法秉徳不囘曰孝】   【名匄桓公子襄六年嗣立明年改元至二十三年卒在位十七年】   襄公經二十有三年春三月己巳杞伯匄卒夏葬杞孝公【無傳】   傳二十三年春杞孝公卒晉悼公夫人喪之【晉平母孝公姊妹】平公不徹樂非禮也   文公【謚法道徳博聞曰文】   【名益姑孝公弟襄二十三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昭六年卒在位十四年】   襄公經二十有九年夏仲孫羯㑹晉荀盈齊髙止宋華定衞世叔儀鄭公孫段曹人莒人滕人薛人小邾人城杞杞子來盟   傳二十九年晉平公杞出也故治杞六月知悼子合諸侯之大夫以城杞使司馬女叔侯來治杞田【使魯歸前侵杞田】杞文公來盟書曰子賤之也【賤用夷禮】   昭公經六年春王正月杞伯益姑卒夏葬杞文公傳六年春王正月杞文公卒弔如同盟禮也   平公【謚法執事有律曰平】   【名郁釐文公弟昭六年嗣立明年改元至二十四年卒在位十八年】   昭公傳七年夏四月晉人來治杞田為杞取成   經二十有四年秋八月丁酉杞伯郁釐卒【丁酉九月四日有日無月】冬葬杞平公【無傳】   悼公【謚法肆行無禮曰悼】   【名成文公弟昭二十四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定四年卒在位十二年】   定公經四年春三月㑹于召陵夏五月盟于皋鼬杞伯成卒于㑹秋七月葬杞悼公【無傳】   隠公【謚法不顯尸國曰隠】   【名乞悼公子定四年嗣立是年遇弑】   隠公不見於春秋案史記世家悼公卒子隠公乞立七月隠公弟遂弑隠公而自立是為僖公參之世本外紀所載皆同今從之   僖公【謚法有伏有遷曰僖】   【名過悼公子隠公弟定四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哀八年卒在位十九年】   哀公經八年冬十有二月癸亥杞伯過卒【無傳】   案世族譜云僖公過悼公曽孫按悼公祖文公以昭六年卒父平公以昭二十四年卒悼公以定四年卒未應有曽孫可以授之國也杞世家僖公過乃悼公子為得之矣   湣公【諡法使民悲傷曰湣】   【名維僖公子哀八年嗣立明年改元六年哀之十四年獲麟經終二十四年卒在位十六年】   哀公經九年春王二月葬杞僖公【無傳三月葬速】   右杞始終春秋凡十三公書卒者七不書卒者四有故者一湣公後春秋經終湣公弟哀公三年左氏之傳終矣哀公十年卒自哀公以下二世十三年而楚滅之   論曰杞夏之後而天子之事守禮樂制度所從信也考其始九命為公在春秋桓之二年書侯至莊之二十七年降書伯僖之二十三年又降書子三書而三黜焉豈惟文獻不足以徴而禮秩之降甚矣子曰吾說夏禮杞不足徴也其是之謂乎   榺   姬姓侯爵其先出自文王子錯叔繡武王封錯於滕自錯至宣公十七世宣公之父隠七年卒書侯而不名宣公始書侯後書子遂以子爵終春秋國在今徐州滕縣   滕侯       宣公   昭公       文公   成公       悼公   頃公       隱公   滕侯   【不詳嗣立改元之年隱七年卒不見名諡】   隱公經七年春三月滕侯卒   傳七年春滕侯卒不書名未同盟也凡諸侯同盟於是稱名故薨則赴以名告終稱嗣也以繼好息民謂之禮經   劉敞曰不書名未同盟也非也嘗同盟者卒未必皆名未嘗同盟者卒未必皆不名而左氏又云赴以名則書之不然則否若實從例則不當從赴若實從赴則無用設例今進不必從赴退不必從例徒用是紛紛也且吾論同盟諸侯卒不必書名何者欲以名别同盟邪同盟已見於經不必書名乃知之也   宣公【諡法善問周達曰宣】   【名嬰齊僖十九年宋人執之春秋經傳皆不載卒葬月日】   隱公經十有一年春滕侯薛侯來朝   傳十一年春滕侯薛侯來朝爭長薛侯曰我先封【薛祖奚仲夏所封在周前】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後之公使羽父請於薛侯曰君輿滕君辱在寡人周諺有之曰山有木工則度之賓有禮主則擇之周之宗盟異姓為後寡人若朝于薛不敢與諸任齒【薛任姓】君若辱貺寡人則願以滕君為請薛侯許之乃長滕侯   桓公經二年春滕子來朝【無傳】   僖公經十有九年春王三月宋人執滕子嬰齊   傳十九年春宋人執滕宣公   昭公【諡法容儀恭美曰昭】   【宣公孫經傳不見嗣立改元之年宣九年卒】   文公經十有二年秋滕子來朝   傳十二年秋滕昭公來朝始朝公也【公即位始來朝】   宣公經九年秋八月滕子卒冬十月宋人圍滕   傳九年秋滕昭公卒冬宋人圍滕因其喪也   文公【諡法忠信接禮曰文】   【宣九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成十六年卒在位二十五年】   宣公經十年夏六月宋師伐滕   傳十年滕人恃晉而不事宋六月宋師伐滕   成公經十有六年夏四月辛未滕子卒   傳十六年夏四月滕文公卒   成公【諡法安民立政曰成】   【名原世族譜文公子成十六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昭三年卒在位三十六年】   襄公經六年滕子來朝   傳六年秋滕成公來朝始朝公也   傳三十一年冬十月滕成公來㑹葬【襄公】惰而多涕子服惠伯曰滕君將死矣怠於其位而哀已甚兆於死所矣能無從乎   昭公經三年春王正月丁未滕子原卒夏叔弓如滕五月葬滕成公   傳三年春王正月丁未滕子原卒同盟故書名夏五月叔弓如滕葬滕成公子服椒為介   悼公【諡法恐懼從處曰悼】   【名寜昭三年嗣立明年改元至二十八年卒在位二十五年】   昭公經二十有八年秋七月癸巳滕子寧卒冬葬滕悼公【無傳】   頃公【諡法祗勤追懼曰頃】   【名結魯昭二十八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哀四年卒在位二十三年】   哀公經二年夏四月滕子來朝   經四年秋八月甲寅滕子結卒冬十有二月葬滕頃公【無傳】   隱公【諡法不尸其位曰隱】   【名虞母哀四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十一年卒在位七年】   哀公經十有一年秋七月辛酉滕子虞母卒冬十一月葬滕隱公【無傳】   右滕始終春秋凡八公書卒者七不書卒者一公之後六世而齊滅之   薛   任姓侯爵黃帝苗裔奚仲之後也夏封奚仲為薛侯後遷于邳仲虺居薛為湯左相武王復以其胄為薛侯隱十一年稱侯自襄五年戚之㑹稱伯遂以伯爵終國在徐州滕縣   薛侯       獻公   襄公       伯比   惠公   薛侯   【魯隱十一年來朝稱侯卒稱伯不知名諡】   隱公傳十一年春滕侯【宣公】薛侯來朝爭長薛侯曰我先封【為夏所封在周之前】滕侯曰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後之公使羽父請於薛侯曰周之宗盟異姓為後寡人若朝于薛不敢與諸任齒薛侯許之乃長滕侯【詳見滕】   莊公經三十有一年夏四月薛伯卒【無傳】   獻公【名穀諡法質智有聖曰獻】   昭公經三十有一年夏四月丁巳薛伯穀卒秋葬薛獻公【無傳】   傳三十一年夏四月薛伯穀卒同盟故書   襄公【名定諡法闢土有徳曰襄】   定公傳元年春正月城成周宋曰薛吾役也【使代宋役】薛宰曰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為夏車正奚仲遷于邳仲虺居薛以為湯左相若復舊職將承王官何故以役諸侯經十有二年春薛伯定卒夏葬薛襄公【無傳】   伯比   定公經十有三年冬薛弑其君比【無傳】   惠公【名夷諡法寛裕不苛曰惠】   哀公經十年夏五月薛伯夷卒秋葬薛惠公【無傳】   右薛始終春秋凡五公卒者四有故者一春秋後莫得而詳   論曰滕侯宣公繼世以侯爵見於經自桓二年宣公來朝乃降稱子先儒謂為時王所黜或言其喪稱獨文定胡安國之言曰使時王能黜諸侯春秋豈復作乎且終春秋之世不復稱侯無喪稱之説矣春秋為誅亂臣討賊子而作法尤嚴於亂賊之黨今桓公弟弑兄臣弑君天下大惡凡民罔弗憝也已不能討又先鄰國而朝之是反天理肆人欲與夷狄無異降而稱子狄之也嗚呼其責之深矣自是齊桓之伯九合諸侯不以兵車雖江黄逺國猶繼來盟而滕介齊宋之間不與衣裳之㑹者三十有七年至宋襄繼起遂見執焉春秋名以惡之蓋滕之降爵固以見其日就卑替然稽其始降則昉乎宣公為之也薛庶姓始以侯終以伯與滕壤地相錯故附于滕之後云   莒   巳姓子爵其先出自顓頊之後陸終氏産六子第一子曰樊巳姓武王封兹輿期於莒初都計後徙莒自兹輿期十一世而兹㔻始見於春秋世族譜云莒嬴姓少昊之後世本自紀公以下為巳姓不知誰是按莒既為陸終苗裔不得為少昊之後又文公八年傳穆伯奔莒從巳氏此為巳姓明矣國在宻州巳縣   莒子        兹㔻公   紀公       厲公   渠丘公      犁比公   展輿       著丘公   郊公       共公   莒子狂   莒子   隱公經二年夏五月莒人入向冬十月紀子帛莒子盟于宻   傳二年春莒子娶于向向姜不安莒而歸夏莒人入向以姜氏還   經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婁【無傳】   經八年秋九月辛夘公及莒人盟于浮來   傳八年秋公及莒人盟于浮來以成紀好也【二年密之盟】桓公經十有二年夏六月壬寅公㑹杞侯莒子盟于曲池   傳十二年夏盟于曲池平杞莒也【隠四年莒人伐杞】   莊公經二十有七年冬莒慶來逆叔姬【無傳慶大夫叔姬莊公女】閔公經二年秋九月公子慶父出奔莒【傳見内魯】   兹㔻公   僖公經二十有五年冬十有二月公㑹衞子【成公】莒慶盟于洮【平莒挐之怨】   經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己未公㑹莒子衞甯速盟于向   傳二十六年春正月公㑹莒兹㔻公盟于向【並詳見内魯】右二君春秋止書莒子及兹㔻公而不著其諡不紀其年云   紀公   【名庶其經傳不見嗣立改元之年文十八年被弑】   文公經十有八年冬莒弑其君庶其   傳十八年冬莒紀公生大子僕又生季佗愛季佗而黜僕且多行無禮於國僕因國人以弑紀公以其寳玉來奔納諸宣公公命與之邑曰今日必授季文子使司寇出諸竟曰今日必達【詳見魯】   厲公   【名季佗紀公子世族譜次之渠丘公之上而闕其年今從之】   渠丘公   【名朱文十八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成十四年卒在位三十二年】   宣公經四年春王正月公及齊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   傳四年春公及齊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莒邑】非禮也平國以禮不以亂伐而不治亂也以亂平亂何治之有無治何以行禮   經十有一年夏公孫歸父㑹齊人伐莒【無傳】   經十有三年春齊師伐莒   傳十三年春齊師伐莒莒恃晉而不事齊故也   成公傳七年秋八月同盟于馬陵莒服故也【莒本屬齊齊服故莒從之】   傳八年秋晉侯使申公巫臣如呉假道于莒與渠丘公立於池上【城池也】曰城已惡莒子曰辟陋在夷其孰以我為虞對曰夫狡焉【狡猾之人】思啓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國蔑有唯然故多大國矣唯或思或縱也勇夫重閉况國乎經九年冬十有一月楚公子嬰齊帥師伐莒庚申莒潰楚人入鄆   傳九年冬十一月楚子重自陳伐莒圍渠丘渠丘城惡衆潰奔莒戊申楚入渠丘【十月五日】莒人囚楚公子平楚人曰勿殺吾歸而俘莒人殺之楚師圍莒莒城亦惡庚申莒潰【十月十七日】楚遂入鄆【莒别邑】莒無備故也君子曰恃陋而不備罪之大者也備豫不虞善之大者也莒恃其陋而不修城郭浹辰之間而楚克其三都無備也夫【浹辰十二日】詩曰雖有絲麻無棄菅蒯雖有姬姜無棄蕉萃凡百君子莫不代匱言備之不可已也   經十有四年春王正月莒子朱卒【無傳】   犁比公   【名密州成十四年嗣立明年改元至襄公三十一年遇弑在位三十五年】   襄公經六年秋莒人滅鄫【鄫賂魯莒滅之】   傳八年夏莒人伐我東鄙以疆鄫田   經十年秋莒人伐我東鄙   傳十年秋九月莒人間諸侯之有事也【時諸侯討鄭】故伐我東鄙   經十有二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我東鄙圍台季孫宿帥師救台遂入鄆   傳十二年春莒人伐我東鄙圍台季武子救台遂入鄆取其鍾以為公盤   經十有四年夏四月莒人侵我東鄙【無傳】   傳十四年春㑹于向執莒公子務婁以其通楚使也【晉執之】   傳十六年春㑹于湨梁以我故執莒犂比公且曰通齊楚之使   經二十年春王正月辛亥仲孫速㑹莒人盟于向傳二十年春及莒平孟莊子㑹莒子盟于向督揚之盟故也【十九年盟曰大毋侵小】   經二十有三年冬齊侯襲莒   傳二十三年冬齊侯還自晉不入遂襲莒門于且于傷股而退莒子親鼓之獲杞梁莒人行成   傳二十四年秋齊崔杼帥師遂伐莒侵介根   傳二十五年夏五月莒為且于之役故莒子朝于齊甲戌饗諸北郭乙亥崔杼弑莊公丁丑立景公辛巳公與大夫及莒子盟   經三十有一年冬十有一月莒人弑其君宻州   傳三十一年莒犂比公生去疾及展輿既立展輿又廢之犂比公虐國人患之十一月展輿因國人以攻莒子弑之乃立【自立為君】去疾奔齊齊出也【母齊女故】展輿吳出也書曰莒人弑其君買朱鉏【宻州之字】言罪之在也   胡安國曰經以傳為案傳有乖謬則信經而弃傳可也若密州之事是矣左氏稱莒子生去疾及展輿既立展輿又廢之莒子虐國人患焉展輿因國人以攻莒子弑之乃立信斯言則子弑其父也而春秋有不書乎故趙匡謂其文當曰展輿因國人之攻莒子弑之乃立而後來傳寫誤為以字爾   展輿   【密州子襄三十一年嗣立明年改元出奔吳在位一年】   昭公經元年春三月取鄆秋莒去疾自齊入于莒莒展輿出奔吳叔弓帥師疆鄆田   傳元年春三月季武子伐莒取鄆 莒展輿立而奪羣公子秩公子召去疾于齊秋齊公子鉏納去疾展輿奔呉叔弓帥師疆鄆田因莒亂也於是莒務婁瞀胡及公子滅明以大厖與常儀靡出奔齊【三子展輿黨大厖常儀靡莒二邑】君子曰莒展之不立弃人也夫人可弃乎詩曰無競維人善矣【烈文】   劉敞權衡曰君子曰莒展之不立弃人也若是末哉君子之言也夫展輿親弑其君而不問弃人而譏之是謂弃人重於弑父也藉使展輿但勿弃人以濟其不義之身則固以為賢矣不亦害教乎   著丘公   【名去疾犂比公子襄三十一年出奔齊昭元年復入立明年改元至十四年卒在位十三年】   昭公經四年秋九月取鄫   傳四年秋九月取鄫言易也莒亂著丘公立而不撫鄫鄫叛而來故曰取   石季長曰莒嘗與魯争鄫而滅之今復為魯之所取也不繫之莒不許莒之有鄫   經五年夏莒牟夷以牟婁及防兹來奔秋七月戊辰叔弓帥師敗莒師于蚡泉   傳五年夏莒牟夷以牟婁及防兹來奔莒人愬于晉秋七月莒人來討不設備戊辰叔弓敗諸蚡泉莒未陳也傳十年秋七月平子伐莒取郠獻俘【並詳見内魯】   經十有四年秋八月莒子去疾卒 冬莒殺其公子意恢傳十四年秋八月莒著丘公卒郊公不慼國人弗順欲立著丘公之弟庚輿蒲餘侯【茲夫】惡公子意恢而善於庚輿郊公惡公子鐸而善於意恢公子鐸因蒲餘侯而與之謀曰爾殺意恢我出君而納庚輿許之冬十二月蒲餘侯兹夫殺莒公子意恢郊公奔齊公子鐸逆庚輿於齊齊隰黨公子鉏送之有賂田【莒賂齊以田】   郊公   【著丘公子昭十四年嗣立數月奔齊】   共公   【名庚輿著丘公之弟昭十四年立明年改元至二十三年来奔在位九年】   昭公經十九年秋齊高發帥師伐莒   傳十九年秋齊高發帥師伐莒莒子奔紀鄣【莒邑】使孫書伐之初莒有婦人莒子殺其夫已為嫠婦【嫠婦寡也力之切】及老託於紀鄣紡焉以度而去之【連所紡纑以度城而藏之以待外攻者欲報讎】師至則投諸外或獻諸子占【孫書】子占使師夜縋而登登者六十人縋絶師鼓譟城上之人亦譟莒共公懼啟西門而出七月丙子齊師入紀   經二十有二年春齊侯伐莒   傳二十二年春王二月甲子齊北郭啟帥師伐莒莒子將戰苑【於元切】羊牧之諫【莒大夫】曰齊帥賤其求不多不如下之大國不可怒也弗聴敗齊師于壽餘齊侯伐莒莒子行成司馬竈如莒涖盟莒子如齊涖盟盟于稷門之外莒於是乎大惡其君   經二十有三年秋七月莒子庚輿來奔   傳二十三年秋七月莒子庚輿虐而好劔苟鑄劔必試諸人國人患之又將叛齊烏存【莒大夫】帥國人以逐之庚輿將出聞烏存執殳而立於道左懼將止死苑羊牧之曰君過之烏存以力聞可矣何必以弑君成名遂來奔齊人納郊公   郊公後   【嗣立未踰年出奔在外九年今復入】   莒子狂   哀公經十有四年夏五月莒子狂卒   右莒始終春秋凡十公書卒者二不書卒者四有故者三狂卒在春秋經終見於續經云   論曰齊魯皆山東大國莒介居齊境之東南而魯之東境也考其首末隱二年紀莒盟于密為和魯也八年而為浮來之盟終隱公世未嘗侵伐至閔僖間慶父奔莒莒挐受獲渝前盟而兆新怨矣雖有于洮于向之盟至宣公世伐莒者二而襄公時莒人伐我者三侵我者一我既不勝則㑹盟於向以求之至昭公而取鄆取鄫雖僅能勝莒然納牟夷之邑興蚡泉之師其曲在魯逮于伐莒取郠兵戈相尋迄無寧歲若齊則自宣十一年㑹魯伐莒之後侵之伐之襲之而莒曽不敢少陵齊焉故觀莒之所以待齊魯則知魯之不敵於齊也尚矣嗚呼以勢相加以力相鬬而燮齊至魯燮魯至道之風邈乎其不能復可嘆也   春秋分記卷七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八十    宋 程公説 撰次國第一   邾        小邾   越        許   邾   曹姓子爵其先出自顓頊之後陸終氏産六子第五子曰晏安周武王克商封晏安苖裔曹俠于邾為附庸自安至儀父十二世其後數從齊桓公莊公十六年稱子國在今襲慶府鄒縣其後文公遷于繹在鄒縣北   儀父克      邾子瑣   文公       定公   宣公       悼公   莊公       隱公   桓公       大子何【案太子何傳作公子何】儀父克   【名克王未賜命以為諸侯故以字名其後儀父事齊桓公以奬王室王命為邾子莊十六年卒】   隱公經元年春三月公及邾儀父盟于蔑   傳元年春三月公及邾儀父盟于蔑邾子克也未王命故不書爵曰儀父貴之也   孫復曰邾附庸國儀父字附庸之君未得列于諸侯故書字以别之桓十七年公㑹邾儀父盟于趡莊二十三年蕭叔朝公是也   冬鄭人以王師伐衞請師於邾邾人鄭人盟于翼經五年秋九月邾人鄭人伐宋   傳五年宋人取邾田邾人告于鄭鄭人以王師㑹之伐宋【詳見宋】   經七年秋公伐邾   傳七年秋七月公伐邾為宋討也【公距宋而與鄭平鄭與宋盟故懼而伐邾以求宋】   桓公經十有五年夏邾人牟人葛人來朝【無傳】   經十有七年春二月丙午公㑹邾儀父盟于趡秋及宋人衛人伐邾   傳十七年春及邾儀父盟于趡尋蔑之盟也秋伐邾宋志也【邾宋爭彊魯從宋志背趡盟】   莊公經十有六年冬十有二月邾子克卒【無傳】   邾子瑣   【名瑣邾子克子莊十六年嗣立明年改元至二十八年卒在位十二年】   莊公經二十有八年夏四月丁未邾子瑣卒【無傳】   文分【諡法慈惠愛民曰文】   【名蘧蒢邾子瑣子莊二十八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文十三年卒在位五十二年】   僖公經元年秋八月公㑹齊侯宋公鄭伯曹伯邾人于檉【新注邾㑹諸侯始此】   傳元年秋九月公敗邾師于偃虚丘之戍將歸者也【虚丘邾地】   經二十有一年冬公伐邾【無傳】   傳二十一年冬邾人滅須句須句子來奔   經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戰于升陘   傳二十有二年春伐邾取須句 秋邾人以須句故出師公卑邾不設備而御之臧文仲曰國無小不可易也君其無謂邾小蠭蠆有毒而况國乎弗聽八月丁未公及邾師戰于升陘我師敗績邾人獲公胄縣諸魚門胡安國曰記稱邾婁復之以矢蓋自戰于升陘始也魯師敗績邾亦幾亡輕用師徒害及兩國亦異於誅暴禁亂之兵矣   經二十有八年冬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陳子莒子邾人秦人于温   經三十有三年夏公伐邾取訾婁秋公子遂帥師伐邾傳三十三年夏公伐邾取訾婁以報升陘之役邾人不設備秋襄仲復伐邾   文公傳七年春公伐邾間晉難也【晉襄公卒】三月甲戌取須【句】寘文公子焉【邾文公子叛在魯】   經十有三年夏五月邾子蘧蒢卒   傳十三年邾文公卜遷于繹【邾邑】史曰利於民而不利於君制子曰苟利於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樹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與焉左右曰命可長也君何弗為邾子曰命在養民死之長短時也民苟利矣遷也吉莫如之遂遷于繹五月邾文公卒君子曰知命   定公【諡法安民大慮曰定】   【名貜且文公子文十三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成十七年辛在位四十年】   文公經十有四年春王正月邾人伐我南鄙叔彭生帥師伐邾秋七月晉人納捷菑于邾弗克納   傳十四年春邾文公之卒也公使弔焉不敬邾人來討伐我南鄙故惠伯伐邾 邾文公元妃齊姜生定公二妃晉姬生捷菑文公卒邾人立定公捷菑奔晉六月同盟于新城且謀邾也【謀納捷菑】 秋七月晉趙盾以諸侯之師八百乗【六萬人】納捷菑于邾邾人辭曰齊出貜且長宣子【趙盾】曰辭順而弗從不祥乃還   宣公經元年秋邾子來朝【無傳】   經十有八年秋七月邾人戕鄫子于鄫【傳見邾】   成公經六年夏六月邾子來朝【無傳】   經十有七年冬十有二月邾子貜且卒【無傳】   宣公【諡法善聞周逹曰宣】   【名牼定公子成十七年嗣立明年改元至襄十七年卒在位十八年】   成公經十有八年秋八月邾子來朝   傳十八年秋八月邾宣公來朝即位而來見也   襄公傳四年冬十月邾人莒人伐鄫臧紇救鄫侵邾敗於狐駘   傳六年冬穆叔如邾聘且脩平【平匹年狐駘戰】   經十五年秋邾人伐我南鄙【詳見魯】   傳十六年春㑹于湨梁以我故執邾宣公【前年邾人我魯晉平為魯討之】   經十有七年春二月庚午邾子牼卒【無傳】 冬邾人伐我南鄙【傳見曾】   悼公【謚法恐懼從處曰悼】   【名華宣公子襄十八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昭元年卒在位十五年】   襄公經十有九年春晉人執邾子取邾田自漷水傳十九年春諸侯盟于督揚執邾悼公以其伐我故取邾田自漷水歸之于我   經二十年秋仲孫速帥師伐邾   傳二十年邾人驟【數也】至以諸侯之事弗能報也【十五年十七年伐魯】秋孟莊子伐邾以報之   經二十有一年春邾庻其以漆閭丘來奔【傳見魯】   經二十有三年夏邾畀我來奔【無傳庶其之黨】   經二十有八年夏邾子來朝   傳二十八年夏邾悼公來朝時事也   昭公經元年夏六月丁巳邾子華卒秋葬邾悼公【無傳】   莊公【謚法勝敵克亂曰莊】   【名穿悼公子昭元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定三年卒在位三十四年】   昭公經十有八年夏六月邾人入鄅   傳十八年夏六月邾人襲鄅鄅人將閉門邾人羊羅攝其首焉【斬得閉門者首】遂入之盡俘以歸鄅子從帑於邾莊公反鄅夫人而舎其女   經十有九年春宋公伐邾   傳十九年鄅夫人宋向戌女也故向寧請師二月宋公伐邾圍蟲三月取之乃盡歸鄅俘   傳二十三年春邾人城翼還將自離姑【從離姑則道經魯之武城】公孫鉏【邾大夫】曰魯將御我欲自武城還循山而南徐鉏丘弱茅地【三子邾大夫】曰道下遇雨是不歸也【謂此山道下濕】遂自離姑武城人塞其前【以兵塞其前道】斷其後之木而弗殊邾帥過之乃推而蹷之遂取邾帥獲鉏弱地邾人愬于晉晉人來討【詳見内魯】   經二十有七年冬邾快來奔【無傳】   經三十有一年冬黑肱以濫來奔   傳三十一年冬邾黑肱以濫來奔賤而書名重地故也定公傳二年冬邾莊公與夷射姑飲酒私出閽乞肉焉奪之杖以敲之   經三年春二月辛夘邾子穿卒秋葬邾莊公【六月而葬緩】冬仲孫何忌及邾子盟于㧞   傳三年春二月辛夘邾子在門臺臨廷閽以缾水沃廷邾子望見之怒閽曰夷射姑旋【小便】焉命執之【見其不潔故執射姑】弗得滋怒自投于牀廢【墮也】于爐炭爛遂卒先葬以車五乗殉五人莊公卞急而好潔故及是   隠公【諡法不尸其位曰隠】   【名益莊公子定三年嗣立哀七年魯執之呉人歸之又奔魯奔齊奔越越人歸之三年而又執之以歸】   定公經十有四年邾子來㑹公【無傳】   經十有五年春邾子來朝【傳見魯】   哀公經元年冬仲孫何忌帥師伐邾【無傳】   經二年春王二月季孫斯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帥師伐邾敢漷東田及沂西田癸巳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及邾子盟于句繹   傳二年春伐邾將伐絞【邾邑】邾人愛其土故賂以漷沂之田而受盟   經三年冬十月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帥師圍邾【無傳】經六年冬仲孫何忌帥師伐邾【無傳】   經七年秋公伐邾八月己酉入邾以邾子益來   傳七年秋魯伐邾及范門猶聞鍾聲【邾不禦寇】大夫諫不聴茅成子【邾大夫】請告於呉不許曰魯擊析聞於邾呉二千里不三月不至何及於我且國内豈不足【足以距魯】成子以茅叛師遂入邾處其宫衆師晝掠邾衆保于繹以邾子益來獻于亳社囚諸負瑕邾茅夷鴻以束帛乗韋自請救於呉【詳見魯】   桓公【諡法辟土服逺曰桓】   【名革隠公子哀八年吴囚隠公而立革是為桓公立七年魯哀之十四年獲麟經終二十二年奔越在位十五年】   哀公經八年春呉伐我夏歸邾子益于邾   傳八年春呉為邾故伐魯呉人行成盟而還夏六月歸邾子【隠公】邾子又無道呉子使大宰子餘討之囚諸樓臺栫之以棘使諸大夫奉太子革以為政   經十年春王二月邾子益來奔   傳十年春邾隠公來奔齊甥也故遂奔齊   傳二十二年夏四月邾隠公自齊奔越曰呉為無道執父立子【為桓公】越人歸之【歸隠公】大子革奔越   公子何   【名何大子革弟哀公二十四年越人復執隠公而立何四年左氏之傳終矣】   哀公傳二十四年邾子【隠公】又無道越人執之以歸而立公子何何亦無道   傳二十七年春越子使后庸來聘且言邾田封于駘上【欲使魯還邾田封竟至駘上】二月盟于平陽   右邾始終春秋凡十公書卒者七有故者二公子何後春秋經終何以下七世而楚滅之小邾   曹姓子爵其先出自小邾俠之後世本云邾顔居邾肥徙郳宋仲子注云邾顔别封小子肥於郳為小邾子則顔是邾君肥始封郳譜云小邾邾俠之後也夷父顔有功於周其子友别封為附庸居郳世本言肥杜譜言友當是一人也初本郳國犂來佐齊桓公王命為小邾子穆公之孫恵公以下春秋後六世而楚滅之國在今徐州滕縣東南   郳犂來       穆公   小邾子   郳犂來   莊公經五年秋郳犂來來朝   傳五年秋郳犂來來朝名未王命也【未受爵為諸侯】   胡安國曰郳國也犂來名也國何以名夷狄之附庸也中國附庸例書字邾儀父蕭叔是也夷狄附庸例書名郳犂來介葛盧是也能修朝禮故特書曰朝其後王命以為小邾子蓋於此已能自進於禮矣   經十有五年秋宋人齊人邾人伐郳   傳十五年秋諸侯為宋伐郳【郳屬宋而叛故齊桓為宋伐之】   僖公經七年夏小邾子來朝【無傳郳犂來始得王命而來朝】   穆公【諡法布德執義曰穆】   【世族譜名魁郳犂來之孫】   襄公經七年夏小邾子來朝   傳七年夏小邾穆公來朝始朝公也   昭公經三年秋小邾子來朝   傳三年秋七月小邾穆公來朝季武子欲卑之穆叔曰不可曹滕二邾實不忘我好敬以逆之猶懼其貳又卑一睦焉【謂小邾】逆羣好也其如舊而加敬焉志曰能敬無災又曰敬逆來者天所福也季孫從之   經十有七年春小邾子來朝   傳十七年春小邾穆公來朝公與之燕季平子賦采叔【君子來朝何錫與之】穆公賦菁菁者莪【既見君子樂且有儀】昭子曰不有以國其能久乎   小邾子   哀公經四年春宋人執小邾子【無傳不詳名世】   傳十四年春小邾射以句繹來奔【詳見内魯】   右小邾穆公之孫惠公以下春秋後六世而楚滅之   論曰春秋書蔑之盟邾儀父以字見書郳犂來朝皆附庸也自是得與中國玉帛之好卒書邾子小邾子則俱受命班於五等矣左傳志文公遷繹也祝史以利於民不利於君為言文公曰民既利也孤何患焉遷繹而卒君子謂其知命而穆公之如魯觀其荅賦之詩有得於禮顧不諒歟   越   姒姓子爵其先夏少康庶子杼封於㑹稽以奉禹祀號於越於者夷言發聲也濵在南海不與中國通宣八年楚子盟吳越始見於傳至允常二十七世外傳曰芊姓歸越越非夏后之後此誤也國在今紹興府㑹稽縣   宣公傳八年夏楚滅舒蓼及滑汭盟呉越而還   允常   【春秋不書允常而史記以為魯定公十四年允常卒句踐立云】   昭公經三十有二年夏呉伐越   傳三十二年夏呉伐越始用師於越也史墨曰不及四十年越其有呉乎【魯哀二十二年越滅呉至此三十八嵗】越得嵗而呉伐之必受其㓙【此年嵗在星紀越之分嵗星所在其國有福呉先用兵必受其殃】   定公經五年夏於越入呉   傳五年夏越入呉呉在楚也【時呉入郢】   句踐   【允常子并呉伯諸侯案紀年云晉出公十年十一月於越子句踐卒春秋後七世大為楚所破遂㣲弱矣】   定公經十有四年夏五月於越敗呉于檇李   傳十四年夏呉伐越越子句踐禦之於檇李大敗之靈姑浮以戈擊闔廬闔廬傷指還卒於陘【詳見呉】   哀公傳元年吳王夫差敗越於夫椒報檇李也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㑹稽使大夫種因吳大宰嚭以行成吳子將許之伍員曰不可句踐能親而務施施不失人親不弃勞與我同壤而世為仇讎於是乎克而弗取將又存之違天而長宼讎後雖悔之不可食已【食消也已止也】姬之衰也日可俟也【姬吳姓】弗聽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三月越及吳平   傳十一年吳將伐齊越子率其衆以朝焉王及列士皆有饋賂吳人皆喜惟子胥懼曰是豢吳也夫【詳見吳】經十有三年夏於越入吳   傳十三年夏公㑹單平公晉定公吳夫差于黄池六月丙子越子伐吳為二隧【隧二道也】疇無餘謳陽【越大夫】自南方先及郊乙酉戰丙戌復戰大敗吳師獲大子友王子地王孫彌庸夀於姚丁亥入吳冬吳及越平【夫差以秋盟而歸】傳十七年春三月越子伐吳吳子禦之笠澤夾水而陳越子為左右句卒使夜或左或右鼓譟而進呉師分以御之越子以三軍潛渉當呉中軍而鼓之呉師大亂遂敗之   傳十九年春越人侵楚以誤呉也【誤呉使不為備】夏楚公子慶公孫寛追越師至冥【越地】不及乃還秋楚沈諸梁伐東夷【報越】三夷男女及楚師盟于敖【從越之夷三種】   傳二十年冬十一月越圍呉   傳二十二年夏五月越人始來【越勝呉始遣使適魯】   傳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丁夘越滅呉呉王縊越人以歸【以其尸歸詳見呉】   傳二十三年秋八月叔青如越始使越也越諸鞅來聘報叔青也   傳二十四年閏月公如越得大子適郢【適郢越王大子得相親説】傳二十七年春越子使后庸來聘且言邾田封於駘上二月盟于平陽   右越自句踐滅呉霸中國卒春秋後七世大為   楚所破遂以微弱   論曰越句踐其可謂有志也己奮於僻陋之邦苦心焦思卒滅強呉時方春秋季世霸降為強以句踐之功雖不敢望五霸而於忍苦雪耻君子猶有取焉惜其自是遂安於蠻夷忘意於中國故自句踐後皆固陋無聞然惟其無聞也故亦不至驟以覆亡也豈以見呉之崛強而知鑑之歟   許   姜姓男爵與齊同祖其先出自炎帝裔孫伯夷為堯四岳武王封其苗裔文叔於許以續大岳之祀自文叔至莊公十一世國在潁昌府長社縣許田鎮靈公徙葉悼公遷夷又居析至斯處容城云   莊公       穆公   僖公       昭公   靈公       悼公   許男       元公   莊公【諡法勝敵克亂曰莊】   【未詳名出次及年世族譜名苴人茀隠十一年鄭伐許莊公奔衛杜預注云并不書兵亂遁逃未知所在孔潁達正義云以是年卒】   隠公經十一年秋七月壬午公及齊侯鄭伯入許傳十一年夏公㑹鄭伯于郲【時來】謀伐許也 秋七月公㑹齊侯鄭伯伐許庚辰傅【音附】于許鄭師畢登壬午遂入許許莊公奔衞齊侯以許讓公公曰君謂許不共【音恭】故從君討之許既伏其罪矣雖君有命寡人弗敢與聞鄭伯使許大夫百里奉許叔以居許東偏曰天禍許國而假手于我寡君吾子其奉許叔以撫柔此民也夫許大岳之也吾其能與許爭乎【詳見鄭】   穆公【諡法布徳執義曰穆】   【名新臣莊公弟一名許叔隠十一年鄭伐許莊公奔衛鄭使許大夫奉許叔居東偏桓十五年乃入居位僖四年卒居外十五年入居位四十二年共五十七年】   桓公經十有五年夏許叔入于許公㑹齊侯于艾傳十五年夏六月許叔入于許公㑹齊侯于艾謀定許也   黎錞曰特書許叔入于許欲見許中興於叔也叔當書名而特書字者欲見其異於簒者也案例國逆曰歸否曰入叔書入者亦欲見許無人焉但叔哀社稷之隕而自入也   莊公經二十有九年夏鄭人侵許   僖公經四年夏許男新臣卒秋八月葬許穆公   傳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伐楚夏次于召陵許穆公卒于師葬之以侯禮也【男而以侯禮加一等】凡諸侯薨于朝㑹加一等死王事加二等於是有以衮斂【力驗切】   僖公【諡法小心畏忌曰僖】   【名業穆公子僖四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文五年卒在位三十四年】   僖公經六年秋楚人圍許諸侯遂救許   僖六年夏諸侯伐鄭秋楚子【成王】圍許以救鄭諸侯救許乃還 冬蔡穆公將許僖公以見楚子於武城許男面縛銜璧大夫衰絰士輿櫬楚子問諸逢伯對曰昔武王克殷微子啟如是武王親釋其縛受其璧而祓之焚其櫬禮而命之使復其所楚子從   公說曰聞之劉敞曰經書諸侯救許許圍已觧安得自忍追降于楚哉自後㑹洮許男與㑹亦足以知其初不降楚也敞因疑左氏之妄如此今考之書殷既錯天命微子誥父師少師曰我其發出狂吾家耄遜于荒孔安國注曰我念商亡發疾生狂在家耄亂欲遯出荒野而語亦曰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諌而死史記亦曰紂愈淫亂不止微子數諫不聴乃與大師少師謀遂去則是紂未滅之前微子已去商矣安有武王克商之後微子乃備亡國之禮而出降乎若然則與為奴等耳豈自靖人自獻先王之意哉以書論語史記所述微子本末而證左氏載許男之事疑近誣云   傳二十八年冬丁丑諸侯圍許【十月十二日有日無月】   經三十有三年冬十有二月晉人陳人鄭人伐許傳三十三年冬晉陳鄭伐許討其貳於楚也   文公經五年冬十月甲申許男業卒【無傳】   昭公【諡法容儀恭美曰昭】   【名錫我僖公子文五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宣十七年卒在位三十年】   文公經六年春葬許僖公【無傳】   宣公經十有七年春王正月庚子許男錫我卒夏葬許昭公【無傳】   靈公【諡法亂而不損曰靈】   【名甯昭公子宣十七年嗣立明年改元至襄二十六年卒在位四十五年】   成公傳二年楚令尹子重為陽橋之役王卒盡行蔡景公為左許靈公為右 冬十一月盟于蜀蔡侯許男不書乗楚車也謂之失位君子曰位其不可不慎也乎蔡許之君一失其位不得列於諸侯况其下乎詩曰不解于位民之攸塈其是之謂矣【乗楚王車為左右有求臣僕之意此春秋所以不書而左氏謂之失位也】   傳三年夏許恃楚而不事鄭鄭子良伐許【詳見鄭】   傳四年冬鄭公孫申帥師疆許田許人敗諸展陂鄭伯伐許取鉏任泠敦之田鄭伯與許男訟焉【經見鄭】   傳五年夏許靈公愬鄭伯于楚   傳八年春晉侵楚鄭伯將㑹晉師門于許東門大獲焉【過許乗其無備】   經十有四年秋鄭公子喜帥師伐許   傳十四年秋八月鄭子罕伐許敗焉戊戌鄭伯復伐許庚子入其郛許人平以叔申之封【四年鄭公孫申疆許田許人敗之不得定其封疆】   經十有五年冬十有一月許遷于葉   傳十五年冬十一月許靈公畏偪于鄭請遷于楚辛丑楚公子申遷許于葉   襄公傳三年許靈公事楚不㑹于雞澤【晉悼為雞澤盟】冬晉知武子帥師伐許   經十有六年夏叔老㑹鄭伯晉荀偃衛甯殖宋人伐許傳十六年春㑹于湨梁許男請遷于晉【欲叛楚】諸侯遂遷許許大夫不可晉人歸諸侯【惟以師討許之不肖遷】鄭子蟜聞將伐許遂相鄭伯以從諸侯之師穆叔從公齊子帥師㑹晉荀偃書曰㑹鄭伯為夷故也【夷平也】夏六月次于棫林庚寅伐許次于函氏晉荀偃欒黶帥師伐楚復伐許而還   經二十有六年秋八月壬午許男甯卒于楚冬楚子蔡侯陳侯伐鄭葬許靈公   傳二十六年許靈公如楚請伐鄭【十六年晉伐許他國皆大夫從獨鄭伯自行故許急欲報之】曰師不興孤不歸矣八月卒于楚楚子曰不伐鄭何以求諸侯 冬十月楚子伐鄭十二月入南里墮其城歸而後葬許靈公【許見鄭】   悼公【諡法恐懼徒處曰悼】   【名買靈公子襄二十六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昭十九年遇弑卒在位二十四年】   昭公傳四年春王正月許男如楚楚子止之田江南許男與焉   經九年春許遷于夷   傳九年春二月庚申楚子弃疾遷許于夷實城父取州來淮北之地以益之【益許田】伍舉授許男田然丹遷城父人於陳以夷濮西田益之遷方城外人於許   傳十三年楚之滅蔡也靈王遷許於荆焉平王即位而復之禮也   經十有八年冬許遷于白羽   傳十八年夏五月宋衞陳鄭火許不弔災君子是以知許之先亡也 楚左尹王子勝言於楚子曰許於鄭仇敵也而居楚地以不禮於鄭【十三年平王復遷邑許自夷還葉】晉鄭方睦鄭若伐許而晉助之楚喪地矣君盍遷許許不専於楚鄭方有令政許曰余舊國也【許先鄭封】鄭曰余俘邑也【隠十一年鄭滅許復存之故曰我俘】葉在楚方城外之蔽也土不可易國不可小【謂鄭】許不可俘讎不可啟君其圖之楚子説冬楚子使王子勝遷許於析實白羽   經十有九年夏五月戊辰許世子止弑其君買【加弑者責止不舍藥物】冬葬許悼公【無傳】   傳十九年夏許悼公瘧五月戊辰飲大子止之藥卒【止獨進藥不由醫】大子奔晉書曰弑其君君子曰盡心力以事君舎藥物可也   蘇轍曰許悼公瘧飲世子止之藥而卒其以弑書之何也止雖不志乎弑而君由止以卒則亦止弑之也君由止以卒而不以弑君書之則臣將輕其君子將輕其父亂之道也故止之弑君雖異乎楚商臣蔡般也而春秋一之所以隆君父也   許男   【名斯悼公子昭十九年嗣立明年改元二十年定之六年鄭滅許以許男斯歸不詳卒年】   昭公經二十有三年秋七月戊辰吴敗頓胡沈蔡陳許之師于雞父   定公經四年夏六月許遷于容城【無傳】   經六年春王正月癸亥鄭游速帥師滅許以許男斯歸傳六年春鄭滅許因楚敗也【時吴破楚入郢】   元公【諡法主善行德曰元】   【名成不詳何年嗣立世族譜悼公孫】   哀公經元年楚子陳侯隨侯許男圍蔡【定六年鄭滅許此後見者蓋楚復封之】   經十有三年夏許男成卒秋葬許元公【無傳】   右許始終春秋凡八公書卒者五不書卒者一有故者二元公子結元年哀之十四年春秋經終後二十四世楚滅之   論曰許之為國既小而偪在靈公世始遷于葉至悼公自葉遷夷自夷遷白羽許男斯又遷于容城夫為諸侯而不能守其境土保其社稷數遷數易奔走之不暇春秋詳録而譏之若曰許遷于某者猶其意也用見許之危弱而不能自守矣悲夫   春秋分記卷八十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八十一   宋 程公説 撰小國第一   虞        虢   畢        祭   州   虞   姬姓公爵其先出自大王子仲雍生季簡季簡生叔達叔達生周章虞仲及武王克殷求大伯仲雍之後得周章已為呉君别封其弟虞仲於周之北故夏墟為西吳後世謂之虞公自虞仲至虞公十二世公羊傳曰天子三公稱公王者之後稱公其餘大國稱侯小國稱伯子男然則三公之外稱公者惟二王後杞與宋耳此虞公及虢公畢公州公並小國而得稱公鄭王制注以為殷地三等武王克殷雖制五等之爵而因殷三等之地及周公制禮所因殷諸侯亦以功黜陟之是以周世有爵尊而國小爵卑而國大者言爵尊國小指虞公州公也孔穎達難鄭云案虞是克殷始封非為殷之餘國鄭言不可通於此矣服䖍云春秋前以黜陟之法進爵為公劉炫難服云雖復周公大公之勲齊桓晉文之霸位止通侯未升上等州有何功得遷公爵若爵稱公土亦應廣安得爵為上公地仍小國若地被黜爵亦宜減安得地既削小爵尚尊崇是理之不通也杜預解注皆無明言纂例云或曽為三公或見為三公未可定也按虞虢在東西周之間皆王畿地虢公為卿士于周畢祭州皆仕王朝則是曾為三公而有土為畿内諸侯明矣今陜州平陸縣東有虞城   桓公傳十年初虞叔有玉【虞公弟】虞公求旃弗獻既而悔之曰周諺有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賈害也乃獻之又求其寶劍叔曰是無厭也無厭將及我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   僖公經二年夏五月虞師晉師滅下陽   傳二年晉荀息請以屈産之乗與垂棘之璧假道於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寳也對曰若得道於虞猶外府也公曰宫之竒存焉對曰宫之竒之為人也懦而不能強諫且少長於君君暱之雖諫將不聴乃使荀息假道於虞曰冀為不道入自顛軨伐鄍三門冀之既病則亦唯君故【言虞能病冀稱其強以悦虞心】今虢為不道保於逆旅【虢遣人分依客舍聚衆抄晉邉邑】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請假道以請罪于虢虞公許之且請先伐虢宫之竒諌不聴遂起師夏晉里克荀息帥師㑹虞師伐虢滅下陽先書虞賄故也   經五年冬晉人執虞公   傳五年秋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宫之竒諌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翫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輔頰輔車牙車】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為文王卿士勲在王室藏於盟府將虢是滅何愛於虞且虞能親於桓莊乎其愛之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惟偪乎【桓叔莊伯之族晉獻公之從祖昆弟獻公患其偪盡殺之】親以寵偪猶尚害之况以國乎公曰吾享祀豐絜神必據我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徳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徳繄物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馮依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弗聽許晉使宫之竒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八月甲午晉侯圍上陽冬十二月丙子朔晉滅虢虢公醜奔京師師還館于虞遂襲虞滅之執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歸其職貢於王故書曰晉人執虞公罪虞且言易也   穀梁傳非國而曰滅重夏陽也虞先晉何也為主乎滅夏陽也夏陽者虞虢之塞邑也滅夏陽而虞虢舉矣虞之為主乎滅夏陽何也晉獻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産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晉國之寶也如受吾幣而不借吾道則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國之所以事大國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幣如受吾幣而借吾道則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廏而置之外廏也公曰宫之竒存焉必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宫之竒之為人也達心而懦又少長於君達心則其言略懦則不能彊諫少長於君則君輕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國之後此中知以上乃能慮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宫之竒諌曰晉國之使者其辭卑而幣重必不便於虞虞公弗聽遂受其幣而借之道宫之竒諫挈其妻子以奔曹獻公亡虢五年而後舉虞荀息牽馬操璧而前曰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   虢   姬姓公爵其先出自王季子文王弟虢仲虢仲與虢叔為王卿士勲在王室藏於盟府而文王友愛二弟謂之二虢武王克殷封仲於西虢封叔亦在仲國之西周室東遷虢公忌父林父為天子之相仲所封在今陜州陜縣叔所封在鳯翔府虢縣皆王畿采邑   隱公傳三年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於虢鄭伯怨王王曰無之王崩【平王】周人將畀虢公政   傳八年夏虢公忌父始作卿士于周   桓公傳九年秋虢仲芮伯荀侯賈伯伐曲沃   傳十年春虢仲譖其大夫詹父於王詹父有辭以王師伐虢夏虢公出奔虞   莊公傳十八年春虢公晉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詳見周】傳二十六年秋虢人侵晉 冬虢人又侵晉   傳二十七年冬晉侯將伐虢士蒍曰不可虢公驕若驟得勝於我必弃其民無衆而後伐之欲禦我誰與夫禮樂慈愛戰所畜也夫民讓事樂和愛親哀喪而後可用也虢弗畜也亟戰將饑   傳三十年春王命虢公討樊皮【詳見周】   傳三十二年秋七月有神降于莘【虢地】惠王問諸内史過曰是何故也對曰國之將興明神降之監其徳也將亡神又降之觀其惡也故有得神以興亦有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王曰若之何對曰以其物享焉其至之日亦其物也【若以甲乙日至祭先脾】王從之内史過往聞虢請命【聞虢請於神求賜土田之命】反曰虢必亡矣虐而聽於神神居莘六月虢公使祝應宗區史嚚享焉神賜之土田史嚚曰虢其亡乎吾聞之國將興聽於民將亡聽於神神聦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虢多凉徳其何土之能得   閔公傳二年春虢公敗犬戎于渭汭舟之僑曰無徳而禄殃也殃將至矣遂奔晉   晁補之論曰孟子論出則無敵國常亡善哉舟之僑之觀國於其得志而憂之可謂知矣   僖公經二年夏虞師晉帥滅下陽   傳二年夏晉里克荀息帥師㑹虞師伐虢滅下陽胡安國曰下陽虞虢之塞邑猶秦有潼闗蜀有劍嶺皆國之門户也潼劍不守則秦蜀破下陽既舉而虞虢亡矣   秋虢公敗戎于桑田晉卜偃曰虢必亡矣亡下陽不懼而又有功是天奪之鍳而益其疾也必易晉而不撫其民矣不可以五稔【熟也】   傳五年秋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八月甲午晉侯圍上陽問於卜偃曰吾其濟乎對曰克之公曰何時對曰童謡云丙之晨龍尾伏辰【日月之會曰辰日在尾故尾星伏不見】均服振振取虢之旂【戎事上下同服】鶉之賁賁天策焞焞火中成軍虢公其奔【鶉火星賁貢鳥星之體言丙子平旦鶉火中軍事有成功】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是夜日月合朔於尾月行疾故至旦而過在䇿】鶉火中必是時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晉滅虢虢公醜奔京師【詳見虞】   畢   姬姓公爵僖公二十四年傳文之昭也嘗考康王之誥曰畢公率東方諸侯入應門右蓋畢公髙也其後以父師保釐東土作畢命世食采畿内在長安縣西北   祭   姬姓公爵傳曰周公之穆王時有祭公謀父入春秋書祭伯則六命稱伯也又書祭公則八命稱公也又書祭叔四命稱子也亦由本封絶滅世仕王朝食采畿内故爵亦異數今第本其公爵之舊在今東京長垣縣   隱公經元年冬十有二月祭伯來   傳元年冬十二月祭伯來非王命也   桓公經八年冬祭公來   莊公經二十有三年春祭叔來聘【無傳】   州   姜姓公爵寰内采邑在王畿之西蘇忿生采地十二邑之一至是以為州公食邑故曰州公杜預承左氏之誤以淳于公為即州公釋其國在晉城陽淳于葢杞之邑在今宻州髙宻縣非州國也州今孟州温縣   桓公經五年冬州公如曹   經六年春正月實來【不言州公者承上五年冬經如曹之文】   傳六年春自曹來朝書曰實來不復其國也   趙鵬飛曰杞以夏後宋以商後故爵以公其它惟天子三公稱公祭公虞公虢公與此州公是也州寰内采邑在王畿之西葢蘇忿生采地十二邑之一【今懐州】至是為州公食邑公公爵也左氏乃以為淳于公且淳于公葢杞公也杞初國於陳留【開封府】桓六年遷于淳于今之宻州是也其遷以地稱故曰淳于公如東樓公之類實則杞公也左氏但見淳于公事偶同年繆以甲為乙矣外相如不書此何以書為六年寔來起也以地考之魯南鄰於曹曹西連於周王臣來魯必經曹衛之邦州公葢本來魯中道朝于曹故先書州公如曹而繼書寔來簡文以承上也所以見王法不謹王臣外交一出而交二國與隱元年祭伯來之義同或以過我故書且自周來曹自曹來魯勢也安有先過我復如曹既如曹復來魯何州公往返之不憚勞也或又以寔為州公名謂失地名此又求其義而不得穿鑿至是耶   論曰虞虢脣齒之國下陽虢之重地虢恃下陽而虞恃虢勢也二國之滅自下陽始滅下陽則虞與虢俱墟矣宮之奇舟之僑知之而其君不悟春秋兆其釁於滅下陽著其患於執虞公為世大戒畢祭州亦皆曾為三公而有土於畿内者為國小於事不詳焉   春秋分記卷八十一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八十二   宋 程公說 撰小國第二   隨        邢   唐        息   荀        酆   應        韓   記        鄧   黎        梁   隨   姬姓侯爵國在今京西南隨州隨縣   桓公傳六年春楚武王侵隨使薳章求成焉軍於瑕以待之隨人使少師董成【董正也】鬬伯比言於楚子曰吾不得志於漢東也我則使然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以武臨之彼則懼而協以諜我故難間也漢東之國隨為大隨張必弃小國小國離楚之利也少師侈請羸【弱也】師以張之熊率且比曰季梁【隨之賢臣】在何益鬬伯比曰以為後圖少師得其君王毁軍而納少師少師歸請追楚師隨侯將許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誘我也君何急焉臣聞小之能敵大也小道大淫所謂道忠於民而信於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辭信也今民餒而君逞欲祝史矯舉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豐備何則不信對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聖王先成民而後致力於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碩肥腯謂民力之普存也謂其畜之碩大蕃滋也謂其不疾瘯【七木切】蠡也謂其備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絜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三時春夏秋】奉酒醴以告曰嘉栗㫖酒謂其上下皆有嘉德而無違心也所謂馨香無讒慝也故務其三時脩其五教親其九族以致其禋祀於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動則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雖獨豐其何福之有君姑脩政而親兄弟之國庶免於難隨侯懼而脩政楚不敢伐   傳八年隨少師有寵楚鬬伯比曰可矣讎有釁不可失也 夏楚子合諸侯于沈鹿黄隨不㑹使薳章讓黄楚子伐隨軍于漢淮之間季梁請下之【請服也】弗許而後戰所以怒我而怠宼也少師謂隨侯曰必速戰不然將失楚師隨侯禦之望楚師季梁曰楚人上左君必左無與王遇且攻其右右無良焉必敗偏敗衆乃攜矣少師曰不當王非敵也弗從【不從季梁之謀】戰于速杞隨師敗績隨侯逸鬬丹獲其戎車與其戎右少師秋隨及楚平楚子將不許鬬伯比曰天去其疾矣【隨少師見獲死】隨未可克也乃盟而還   莊公傳四年春王三月楚武王伐隨王行卒令尹鬬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溠營軍臨隨隨人懼行成【詳見楚】僖公經二十年冬楚人伐隨   傳二十年隨以漢東諸侯叛楚冬楚鬭穀於菟帥師伐隨取成而還君子曰隨之見伐不量力也量力而動其過鮮矣善敗由己而由人乎哉詩曰豈不夙夜謂行多露   定公傳四年吳破楚入郢鬭辛與其弟巢以王奔隨吳人從之謂隨人曰周之子孫在漢川者楚實盡之天誘其致罰於楚而君又竄之君若顧報周室施及寡人漢陽之田君實有之隨人辭吳曰以隨之辟小而宻邇於楚楚實存之世有盟誓至于今未改若難【乃旦切】而弃之何以事君吳人乃退鑪金初宦於子期氏實與隨人要言王割子期之心以與隨人盟【詳見楚】   哀公經元年春楚子隨侯圍蔡   論曰楚自入春秋寖以强盛考之傳其加兵則自隨始鬭伯比之言曰漢東之國隨為大隨張必棄小國小國離楚之利也自楚視隨則隨為東楚為西二國相距限以漢水蔡鄧江黄皆近於隨使隨與諸國相親則楚不得志於漢東矣此所以先於謀隨歟自少師死季梁諫行言聽楚之計不施則求以結隨而離漢東小國之援若曰周之子孫在漢東者楚實盡之獨隨迄春秋之季猶存可謂善持其國哉故要其始終而備論之   邢   姬姓侯爵國在今信德府   莊公經三十有二年冬狄伐邢【無傳】   閔公經元年春王正月齊人救邢   傳元年春狄伐邢齊人救邢   僖公經元年春王正月齊師宋師曹伯次于聶北救邢夏六月邢遷于夷儀齊師宋師曹師城邢   傳元年諸侯救邢邢人潰出奔師師遂逐狄人具邢器用而遷之夏邢遷于夷儀諸侯城之【詳見齊】   經十有八年冬邢人狄人伐衛   傳十九年秋衛人伐邢以報菟圃之役【詳見衛】   經二十年秋齊人狄人盟于邢   傳二十年秋齊狄盟于邢為邢謀衛難也於是衛方病邢   傳二十四年衛人將伐邢禮至曰不得其守國不可得也【守謂邢政卿國子】我請昆弟仕焉乃往得仕   經二十有五年春王正月丙午衛侯燬滅邢   傳二十五年春衛人伐邢二禮從國子廵城掖以赴外殺之正月丙午衛侯燬滅邢同姓也故名   唐   姬姓侯爵屬楚之小國在今隨州唐城縣   宣公傳十二年楚伐鄭晉救之與楚戰楚子使唐狡與蔡鳩居告唐惠侯曰不穀不德而貪以遇大敵不穀之罪也然楚不克君之羞也敢藉君靈以濟楚師使潘黨率游闕四十乗從唐侯以為左拒以從上軍   定公傳三年唐成公如楚有兩肅爽馬【爽音霜】子常欲之弗與三年止之唐人或相謀請代先從者許之飲先從者酒醉之竊馬而獻之子常子常歸唐侯自拘於司敗【竊馬者自拘】曰君以弄馬之故隠君身弃國家羣臣請相夫人以償馬必如之唐侯曰寡人之過也二三子無辱皆賞之   傳四年冬蔡侯吳子唐侯伐楚吳入郢【詳見楚】   傳五年申包胥以秦師至敗吳軍秋七月楚子期秦子蒲滅唐【從吳伐楚】   息   姬姓侯爵國在今蔡州新息縣   隱公傳十一年鄭息有違言息侯伐鄭鄭伯與戰于竟息師大敗而還君子是以知息之將亡也不度德不量力不親親不徴辭不察有罪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宜乎   呂祖謙曰息侯伐鄭此段須就息上看得楚當是時如息如蔡尚與中國相通皆㑹盟征伐及楚一盛則與中國絶矣   莊公傳十年蔡哀侯娶于陳息侯亦娶焉息媯將歸過蔡蔡侯止而見之弗賓息侯聞之怒使謂楚文王曰伐我吾求救於蔡而伐之楚子從之秋九月敗蔡師于莘傳十四年蔡哀侯為莘故繩息媯【譽其美】以語楚子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滅息以息媯歸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息媯不言】楚子問之曰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不能死其又奚言楚子以蔡侯滅息遂伐蔡【詳見蔡】   荀   姬姓侯爵國在今絳州荀城   桓公傳九年秋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賈伯伐曲沃   酆   姬姓侯爵僖公二十四年傳文之昭也今永興軍鄠縣   應   姬姓侯爵僖公二十四年傳武之穆也今汝州葉縣有應鄉   韓   姬姓侯爵僖公二十四年傳武之穆也國在今同州韓城縣   論曰邢衛皆齊桓所存之亡國也衛侯不念桓之大德以絶先祖之裔蔑骨肉之恩甚矣故生而名之嗚呼天下之亂時無賢伯衛不能修其舊職又重可歎也唐息皆近楚而為楚所滅漢陽諸姬楚實盡之夫中國懿親内自相戕而外夷又何誅焉荀酆應韓皆同姓其事則略云   紀   姜姓侯爵莊三年始分為齊附庸國在今臨朐縣東夀光縣西   隱公經二年秋九月紀履緰來逆女冬十月伯姬歸于紀【無傳】紀子帛莒子盟于宻   傳二年九月紀裂繻來逆女卿為君逆也 冬紀子帛莒子盟于宻魯故也   劉曰解者多以譏不親迎不親迎固可譏然聖人之意不特在此紀與齊有累世之讎紀侯求昏於魯以結援又嫁女於周以託王卒不免齊侯之滅是以春秋詳伯姬叔姬季姜之行以為紀侯去國之張本所謂屬辭比事春秋教也   經七年春王三月叔姬歸于紀【無傳】   桓公經五年夏齊侯鄭伯如紀   傳五年夏齊侯鄭伯朝于紀欲以襲之紀人知之經六年夏四月公㑹紀侯于成冬紀侯來朝   傳六年夏㑹于成紀來諮謀齊難也【齊欲滅紀故來謀之】 冬紀侯來朝請王命以求成于齊公告不能   經八年冬祭公來遂逆王后于紀   經九年春紀季姜歸于京師【傳見周】   經十有三年春二月公㑹紀侯鄭伯己巳及齊侯宋公衛侯燕人戰齊師宋師衛師燕師敗績   經十有七年春正月丙辰公㑹齊侯紀侯盟于黄傳十七年春盟于黄平齊紀也   莊公經元年冬齊師遷紀郱鄑郚【無傳】   經三年秋紀季【紀侯弟】以酅入于齊   傳三年秋紀季以酅入于齊紀於是乎始判【言分為附庸始於此】冬公次于滑將㑹鄭伯謀紀故也鄭伯辭以難【厲公在櫟故】經四年春三月紀伯姬卒【無傳隠二年裂繻所逆者】夏紀侯大去其國六月乙丑齊侯葬紀伯姬   傳四年紀侯不能下齊以與紀季夏紀侯大去其國違齊難也   經十有二年春王三月紀叔姬歸于酅【紀侯去國叔姬守節以終婦道故系之紀】   經二十有九年冬十有二月紀叔姬卒   經三十年秋八月癸亥葬紀叔姬【並無傳】   鄧   曼姓侯爵國在今襄陽府鄧城縣   鄧侯吾離   桓公經七年夏鄧侯吾離來朝   傳七年春鄧侯來朝名賤之也【以春來夏乃行朝禮故經書夏】   傳九年春巴子使韓服告于楚請與鄧為好楚子使道朔將巴客以聘於鄧鄧人弗受夏楚使鬬亷帥師及巴師圍鄾鄧養甥帥師救鄾三逐巴師不克鬭亷衡陳其師於巴師之中以戰而北【偽北走也】鄧人逐之背巴師而夾攻之鄧師大敗鄾人宵潰   祁侯【諡法經典不易曰祁】   莊公傳六年楚文王伐申過鄧鄧祁侯曰吾甥也止而享之騅甥聃甥養甥【鄧甥仕於舅氏】請殺楚子鄧侯弗許三甥曰亡鄧國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圖後君噬齊【若齧腹齊喻不可及】其及圖之乎圖之此為時矣鄧侯曰人將不食吾餘【言自害其甥必為人所賤】對曰若不從三臣抑社稷實不血食而君焉取餘弗從還年楚子伐鄧【伐申還之年】十六年楚復伐鄧滅之【魯莊公十六年并言於此】   論曰巴鄧隨楚國於南方傳載王使詹伯辭於晉謂巴濮楚鄧吾南土也則其初葢皆敵國爾自入春秋楚益彊大巴居楚之西鄧居楚之北其勢莫能以相謀楚之急圖宜莫先乎此也巴子使告于楚請與鄧為好而鄧南鄙鄾人攻而襲之豈惟失巴人與國之利適以啟彊楚攻伐之釁况又縱楚越其國都以伐申則謀之失滋甚社稷不血食雖激於楚伐申之後然實兆於殺巴行人之時可不戒哉可不戒哉   黎   子姓侯爵故黎侯書謂西伯戡黎詩謂狄廹逐黎侯是也國在今隆德府上黨縣   宣公傳十五年夏五月晉侯【景公】將伐潞伯宗曰棄仲章【潞賢臣】而奪黎氏地必伐之六月癸夘晉敗赤狄辛亥滅潞秋七月晉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還【狄奪其地故晉復之】   梁   嬴姓侯爵國在今同州夏陽縣   桓公傳九年秋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賈伯伐曲沃僖公傳十八年冬梁伯益其國而不能實也【多築城邑而無民以實之】命曰新里秦取之   經十有九年冬梁亡   傳十九年春遂城而居之【承前年傳取新里故不復言秦】 冬梁亡不書其主自取之也初梁伯好土功亟城而弗處民罷而弗堪則曰某寇將至乃溝公宫曰秦將襲我民懼而潰秦遂取梁   董仲舒繁露王道篇云梁為役民無已其民不能堪使民比地為伍一家亡殺五家殺刑其民田先亡者封後亡者刑其民魚爛而去國中盡空春秋曰梁亡亡者自己也非人亡之也   論曰抑夷狄同中夏者霸主之事興滅國繼絶世者先王之道晉景公繼霸雖不足以望桓文然滅赤狄復立黎侯君子有取焉若秦之於梁葢同姓之國且相近也穆公乃間而取之能無愧乎雖然秦肆其暴春秋没而不書以梁自己為文聖人之意若曰乗人之危惡易見滅人之國罪易知而自取滅亡者其事㣲所以為有天下國家之戒深切著明矣   春秋分記卷八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八十三   宋 程公說 撰小國第三   賈        郕   芮        滑   凢        原   南燕       胡   穀   賈   姬姓伯爵國在今同州蒲城縣   桓公傳九年秋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賈伯伐曲沃   郕   姬姓伯爵史記管蔡世家稱郕叔處文王子武王母弟後世無所見按郕其先公爵於經傳則伯爵國在今濟州任城縣南   隱公經五年秋衛師入郕   傳五年秋衛之亂也【州吁之亂】郕人侵衛故衛師入郕經十年冬十月壬午齊人鄭人入郕   傳十年夏伐宋郕人不㑹王命冬齊人鄭人入郕討違王命也   莊公傳八年夏師及齊師圍郕郕降於齊師   文公傳十一年郕大子朱儒自安於夫鍾【郕邑】國人弗徇【順也】   經十有二年春王正月郕伯來奔   傳十二年春郕伯卒郕人立君【大子自安於外邑故】大子以夫鍾與郕邽來奔公以諸侯逆之非禮也故書曰郕伯來奔不書地尊諸侯也   芮   姬姓伯爵尚書顧命成王將崩有芮伯為卿士   桓公傳三年芮伯萬之母芮姜惡芮伯之多寵人也故遂之出居于魏   傳四年秋秦師侵芮敗焉小之也 冬王師秦師圍魏執芮伯以歸   傳九年秋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賈伯伐曲沃   傳十年秋秦人納芮伯萬于芮   滑   姬姓伯爵都費國在今西京偃師緱氏鎮   莊公經十有六年冬十有二月㑹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滑伯滕子同盟于幽   僖公經二十年夏鄭人入滑   傳二十年滑人叛鄭而服於衛夏鄭公子士洩堵寇帥師入滑   經三十有三年春王三月秦人入滑   傳三十三年春秦師滅滑而還   凡   姬姓伯爵傳曰周公之國在今衛州共城縣   隠公經七年冬天王使凡伯來聘戎伐凡伯于楚丘以歸   傳七年 初戎朝于周發幣于公卿凡伯弗賓冬天王使凡伯來聘還戎伐之于楚丘以歸   原   姬姓伯爵傳曰文王之昭葢原伯之後世為王臣或本封絶滅食采畿内國在今孟州濟源縣   僖公傳二十四年秋頽叔奉大叔伐周獲原伯   傳二十五年冬晉師圍原命三日之糧原不降退一舍而原降遷原伯貫于冀【詳見晉】   論曰成周封建同姓為多賈郕芮滑凡原皆姬姓而凡原又食采於王畿也凡伯以王命聘魯戎伐之于楚丘春秋不没其實非惟見戎之暴因是以傷王室之弱甚矣原距王城為近晉文公始霸圍而取之左氏忽其大言其小顧以退一舍為文公之信非信史也   南燕   姞姓伯爵其先出自黄帝之後國在今滑州胙城縣   隱公傳五年夏四月衛人以燕師伐鄭燕人畏鄭三軍而不虞制人六月鄭二公子以制人敗燕師于北制桓公經十有二年秋七月丁亥公㑹宋公燕人【南燕】盟于穀丘   經十有三年春二月公㑹紀侯鄭伯己巳及齊侯宋公衛侯燕人戰齊師宋師衛師燕師敗績   莊公傳十九年秋五大夫奉王子頹伐王【惠王】衛師燕師伐周冬立子頹   傳二十年春鄭伯和王室不克執燕仲父【南燕伯為伐周故】論曰燕見于春秋者二榖丘之盟稱人則㣲乎微者也吾考魯宋之為是盟也為鄭平宋徒盟無信也而燕人之㣲犯不韙以從之越明年又從宋與紀魯鄭戰慢信悖義繼以䘮師而亡證見矣以傳考之前此則從燕師伐鄭而為鄭人所敗後此則同衛師伐周立子頹而為鄭伯所執孤特僻陋惟無出則已出則皆悖於理焉終至於執辱而不悟葢其所由來也漸矣   胡   媯姓伯爵今潁昌府西有胡城   昭公經四年夏楚子蔡侯陳侯鄭伯許男徐子滕子頓子胡子㑹于申   傳十二年楚之滅蔡也【十一年】靈王遷胡於荆平王即位而服之禮也   經二十有三年秋七月戊辰吳敗頓胡沈蔡陳許師于雞父胡子髠滅   定公經十有五年春二月辛丑楚子滅胡以胡子豹歸傳十五年吳之入楚也【四年】胡子盡俘楚邑之近胡者楚既定胡子豹又不事楚曰存亡有命事楚何為多取費焉二月楚滅胡   榖   嬴姓伯爵國在今襄陽府榖城縣   桓公經七年夏榖伯綏來朝   傳七年榖伯來朝名賤之也   春秋分記卷八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春程分記卷八十四   宋 程公說 撰小國第四   徐        頓   温        郜   巴        鄫   郯        麇   偪陽       鄅   沈        舒   舒鳩       夔   鄖        宿   徐   姬姓子爵吳與國在今泗州臨淮縣徐城鎮   莊公經二十六年秋公㑹宋人齊人伐徐【無傳】   僖公經三年夏徐人取舒【無傳】   經十有五年春楚人伐徐三月公㑹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公孫敖帥師及諸侯之大夫救徐冬楚人敗徐于婁林   傳十五年春楚人伐徐徐即諸夏故也三月盟于牡丘救徐也孟穆伯帥師及諸侯之師救徐諸侯次于匡以待之冬楚子敗徐于婁林徐恃救也   傳十六年夏齊伐厲不克救徐而還   經十有七年春齊人徐人伐英氏   傳十七年春齊人為徐伐英氏以報婁林之役也文公經七年冬徐伐莒   昭公傳四年夏楚子【靈王】合諸侯于申徐子吳出也以為貳焉故執諸申【詳見楚】   傳六年秋徐儀楚聘于楚楚子執之逃歸懼其叛也使薳泄伐徐吳人救之   傳十二年冬十月楚子狩于州來使蕩侯潘子司馬督嚻尹午陵尹喜帥師圍徐以懼吳【詳見楚】   傳十六年春齊侯伐徐二月丙申齊師至于蒲隧徐人行成賂以甲父之鼎【詳見齊】   傳二十七年吳公子掩餘奔徐【為光弑王僚故出奔】   經三十年冬十有二月吳滅徐徐子章羽奔楚   傳三十年吳子使徐人執掩餘【二十七年奔故】掩餘懼奔楚冬十二月吳子伐徐防山以水之巳夘滅徐徐子章羽斷其髮攜其夫人以逆吳子吳子唁而送之使其邇臣從之遂奔楚楚沈尹戌帥師救徐弗及遂城夷使徐子處之   頓   姬姓子爵國在今淮寧府南頓縣   僖公經二十有五年秋楚人圍陳納頓子于頓   傳二十五年秋楚令尹子玉圍陳納頓子于頓【頓廹於陳出奔楚故楚圍陳以納之】   襄公經四年冬陳人圍頓   傳四年冬楚子使頓間陳而侵伐之故陳人圍頓昭公經二十有三年秋七月戊辰吳敗頓胡沈蔡陳許之師于雞父   定公經十有四年春二月辛巳楚公子結陳公孫佗人帥師滅頓以頓子牂歸   傳十四年春頓子牂欲事晉背楚而絶陳好二月楚滅頓   温   姬姓子爵蘇氏邑國在今河南温縣   莊公傳十九年秋五大夫【蒍國邊伯詹父子禽祝跪】奉子頽以伐王【惠王】不克出奔温蘇子奉子頽以奔衛   僖公經十年春王正月狄滅温温子奔衛   傳十年春狄滅温蘇子無信也蘇子叛王即狄又不能於狄狄人伐之王不救故滅蘇子奔衛【蘇子國於温】   郜   姬姓子爵其先文王子聃季弟也宋與國按郜有二南郜則來朝者是也北郜則取郜鼎者是也今單州城武縣有兩郜城故合書之   隠公經十年夏六月壬戌公敗宋師于管辛未取郜桓公經二年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納于大廟僖公經二十年夏郜子來朝【無傳】   巴   姬姓子爵國在今重慶府   桓公傳九年春巴子使韓服告于楚請與鄧為好楚子使道朔將巴客以聘于鄧鄧南鄙鄾人攻而奪之幣殺道朔及巴行人 夏楚使鬭亷帥師及巴師圍鄾鄧救鄾三逐巴師不克鄧師大敗鄾人宵潰   莊公傳十八年巴人叛楚而伐那處取之遂門于楚冬伐楚   傳十九年春楚子禦之大敗于津【為巴人所敗】   文公傳十六年春秦人巴人從楚師滅庸   哀公傳十八年春巴人伐楚圍鄾三月楚敗巴師于鄾【詳見楚】   鄫【亦作繒】   姒姓子爵今沂州承縣有故鄫國   僖公經十有四年夏六月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來朝   傳十四年春鄫季姬來寧公怒止之以鄫子之不朝也夏遇于防而使來朝   經十有五年秋九月季姬歸于鄫【無傳】   經十有六年夏四月鄫季姬卒【無傳】   傳十六年冬十二月㑹于淮謀鄫也【鄫為淮夷所病】   經十有九年夏六月宋公曹人邾人盟于曹南鄫子㑹盟于邾巳酉邾人執鄫子用之【若用畜産】   傳十九年夏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睢之社欲以屬東夷【詳見宋】   宣公經十有八年秋七月邾人戕鄫子于鄫   傳十八年秋邾人戕鄫子于鄫凡自虐其君曰弑自外曰戕   襄公傳四年冬公如晉聴政【貢賦多少之政】晉侯享公公請屬鄫晉侯不許孟獻子曰鄫無賦於司馬為執事朝夕之命敝邑褊小闕而為罪寡君是以願借助焉晉侯許之冬十月邾人莒人伐鄫臧紇救鄫【詳見魯】   經五年夏叔孫豹鄫世子巫如晉   傳五年夏穆叔覿鄫大子于晉以成屬鄫書曰叔孫豹鄫大子巫如晉言比諸魯大夫也秋九月盟于戚穆叔以屬鄫為不利使鄫大夫聴命于㑹【鄫與莒有忿魯不能救】經六年秋莒人滅鄫   傳六年秋莒人滅鄫恃賂也【鄫有貢賦之賂在魯恃之而慢莒故滅之】傳八年夏莒人伐我東鄙以疆鄫田   昭公經四年秋九月取鄫   傳四年秋九月取鄫言易也莒亂著丘公立而不撫鄫鄫叛而來故曰取凡克邑不用師徒曰取   郯   嬴姓子爵今淮陽軍有古郯城   宣公經四年春公及齊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詳見莒】經十有六年秋郯伯姬來歸   傳十六年秋郯伯姬來歸出也   成公經七年春吳伐郯【傳郯與吳成】   經八年冬叔孫僑如㑹晉士燮齊人邾人伐郯   傳八年冬晉士燮來聘言伐郯也以其事吳故公請緩師文子【士燮】不可季孫懼使宣伯帥師㑹伐郯   襄公經七年春郯子來朝   傳七年春郯子來朝始朝公也   昭公經十有七年秋郯子來朝   傳十七年秋郯子來朝公與之宴昭子問焉曰少皥氏鳥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雲紀故為雲師而雲名炎帝氏【神農】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大皥氏【伏義】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我髙祖少皥摯之立也鳯鳥適至故紀於鳥為鳥師而鳥名自顓頊以來不能紀逺乃紀於近為民師而命以民事則不能故也仲尼聞之見於郯子而學之既而告人曰吾聞之天子失官學在四夷猶信【詳見職官書】   麇   嬴姓子爵近楚今均州鄖鄉縣   文公傳十年冬楚及蔡侯次于厥貉厥貉之㑹麇子逃歸   經十有一年春楚子伐麇   傳十一年春楚子伐麇成大心敗麇師于防渚潘崇復伐麇至于錫穴【麇地】   傳十六年秋八月楚大饑麇人率百濮聚於選將伐楚蒍賈曰麇與百濮謂我饑不能師故伐我也若我出師必懼而歸百濮離居將各走其邑乃出師旬有五日百濮乃罷   偪陽   妘姓子爵國在今沂州承縣   襄公經十年春㑹吳于柤夏五月甲午遂滅偪陽傳十年夏四月戊午㑹于柤晉荀偃士匄請伐偪陽而封宋向戌焉荀罃曰城小而固勝之不武弗勝為笑固請丙寅圍之弗克孟氏之臣秦堇父輦重如役偪陽人啟門諸侯之士門焉【見門開故攻之】縣門發郰人紇【孔子父】抉之以出門者【諸侯之士在門内者】狄虒彌建大車之輪而蒙之以甲以為櫓左執之右㧞㦸以成一隊孟獻子曰詩所謂有力如虎者也主人縣布【偪陽人】堇父登之及堞而絶之隊則又縣之蘇而復上者三主人辭焉乃退帶其斷以徇於軍三日諸侯之師久於偪陽荀偃士匄請於荀罃曰水潦將降懼不能歸請班師知伯【荀罃】怒投之以几【案几傳作机註机本又作几】出於其間曰女成二事而後告余【二事伐偪陽封向戌】余恐亂命以不女違女既勤君而興諸侯牽帥老夫以至於此既無武守而又欲易余罪曰是實班師不然克矣余羸老也可重任乎七日不克必爾乎取之五月庚寅荀偃士匄帥卒攻偪陽親受矢石甲午滅之書曰遂滅偪陽言自會也以與向戌向戌辭乃予宋公 晉侯以偪陽子歸獻于武宫謂之夷俘偪陽妘姓也使周内史選其族嗣納諸霍人禮也【霍晉邑内史掌爵禄廢置者】   鄅   妘姓子爵國在今沂州臨沂縣   昭公經十有八年夏六月邾人入鄅   傳十八年夏六月鄅人藉稻【君自出藉稻葢履行之】邾人襲鄅鄅人將閉門邾人羊羅攝其首焉【斬得閉門者頭】遂入之盡俘以歸鄅子曰余無歸矣從帑於邾邾莊公反鄅夫人而舍其女   傳十九年鄅夫人宋向戌之女也故向寧請師二月宋公伐邾三月盡歸鄅俘   沈   姒姓子爵今蔡州汝陽縣   文公經三年春王正月叔孫得臣㑹晉人宋人陳人衛人鄭人伐沈沈潰   傳三年春莊叔㑹諸侯之師伐沈以其服于楚也沈潰凡民逃其上曰潰在上曰逃   成公傳八年春晉侵沈獲沈子揖【詳見晉】   昭公傳十三年楚之滅蔡也【十一年】靈王遷沈于荆平王即位而復之禮也   經二十有三年秋七月戊辰吳敗頓胡沈蔡陳許之師于雞父沈子逞滅【傳見吳】   定公經四年夏四月庚辰蔡公孫姓帥師滅沈以沈子嘉歸殺之   傳四年沈人不㑹于召陵晉人使蔡伐之夏蔡滅沈【是年三月㑹】   舒   偃姓子爵國在今廬州舒城縣春秋有舒有舒鳩有舒庸有舒蓼故曰羣舒皆為偃姓然舒舒鳩則子爵今類次舒及舒鳩于此而舒蓼舒庸則别著   僖公經三年夏徐人取舒【無傳】   文公傳十二年羣舒叛楚夏子孔執舒子平及宗子【平舒君名】遂圍巢   傳十四年楚莊王立子孔潘崇將襲羣舒使公子燮與子儀守而伐舒蓼【詳見楚】   舒鳩   偃姓子爵楚之屬國舒之别封也今無為軍巢縣有舒城   襄公傳二十四年冬吳人為楚舟師之役故【在此年夏】召舒鳩人舒鳩人叛楚楚子師于荒浦使沈尹夀與師祁犂讓之舒鳩子敬逆二子而告無之且請受盟二子復命王欲伐之薳子曰不可彼告不叛且請受盟而又伐之伐無罪也若猶叛我無辭有庸乃還   經二十有五年秋八月楚屈建帥師滅舒鳩   傳二十五年秋七月舒鳩人卒叛楚令尹子木伐之及離城吳人救之先擊吳師吳師奔大敗遂圍舒鳩舒鳩潰八月楚滅舒鳩   夔   芉姓子爵祝融髙辛氏之火正楚子逺祖也鬻熊祝融之十二世孫夔楚之别封故亦世紹其祀國在今歸州   僖公經二十有六年秋楚人滅夔以夔子歸   傳二十六年夔子不祀祝融與鬻熊楚人讓之對曰我先王熊摯有疾鬼神弗赦而自竄于夔【熊摯楚嫡子有疾不得立】吾是以失楚又何祀焉秋楚成得臣鬬宜申帥師滅夔以夔子歸   鄖   嬴姓子爵今復州沔陽縣   桓公傳十一年春楚屈瑕將盟貳軫鄖人軍于蒲騒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莫敖患之鬬廉曰鄖人軍其郊必不誡且日虞四邑之至也【四邑隨絞州蓼】君次于郊郢以禦四邑我以銳師宵加于鄖鄖有虞心而恃其城莫有鬬志若敗鄖師四邑必離遂敗鄖師于蒲騒   宿   風姓男爵國在今東平府須成縣   隠公經元年秋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經八年夏六月辛亥宿男卒【無傳】   莊公經十年春三月宋人遷宿【無傳宋强遷而有其地】   須句   風姓子爵附庸在今鄆州須成縣   僖公傳二十一年任宿須句顓臾風姓也實司大皥【伏羲】與有濟之祀以服事諸夏邾人滅須句須句子來奔因成風也成風為之言于公曰崇明祀保小寡周禮也蠻夷猾夏周禍也若封須句是崇皥濟而脩祀紓禍也經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須句   傳二十二年春伐邾取須句反其君焉禮也   又公經七年春公伐邾三月甲戌取須句   傳七年春三月甲戌取須句寘文公子焉非禮也【邾文公子叛在魯絶大皥之祀以與鄰國之叛臣】   論曰余觀春秋彊凌弱大凌小其諸異乎先王之制矣胡頓舒鳩夔近楚則楚滅之徐沈近吳則吳滅之宿近宋則宋遷之郜鄫近魯則魯取之鄅近邾則邾入之舒近徐則徐取之偪陽距晉為逺則滅之以予宋温近在王畿至為狄所熸葢小國之存無幾矣天子弱諸侯恣諸侯恣夷狄暴跡其禍亂豈一夕一朝之故春秋書入取遷滅以悉用兵之淺深而撥亂反正之意寓焉嘆之也   春秋分記卷八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八十五   宋 程公說 撰小國第五   有爵亡姓   賴           萊        譚   宗        鍾吾   賴   子爵亡姓國在今蔡州襃信縣   桓公傳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羅楚子使賴人追屈瑕不及   昭公經四年秋楚子【靈王】滅頼   傳四年秋八月楚子以諸侯滅賴賴子面縛銜璧士袒輿櫬從之造於中軍王問椒舉曰成王克許【在僖八年】許僖公如是王親釋其縛受其璧焚其櫬王從之遷賴於鄢      子爵亡姓國在今光州仙居縣   僖公經五年秋八月楚人滅子奔黄   傳五年秋楚鬬穀於菟滅子奔黄於是江黄道栢方睦於齊皆姻也子恃之而不事楚又不設備故亡   昭公傳三十一年秋吳師圍左司馬戌右司馬稽帥師救吳師還   萊   子爵亡姓國在今登州蓬萊縣   宣公經七年夏公㑹齊侯【惠公】伐萊【詳見魯】   經九年夏齊侯【惠公】伐萊【無傳】   襄公傳二年春齊侯【靈公】伐萊萊人使正輿子賂夙沙衛【齊寺人】以索馬牛皆百匹齊師乃還 夏齊侯召萊子萊子不㑹故晏弱城東陽以偪之   經六年冬十有二月齊人滅萊【書十二月從告】   傳六年冬十一月齊侯滅萊萊恃謀也【恃夙沙衛之謀】於鄭子國之來聘也四月【在五年】晏弱城東陽而遂圍萊甲寅堙之環城傅於堞及杞桓公卒之月【此年三月】乙未王湫帥師及正輿子棠人軍齊師齊師大敗之丁未入萊萊共公浮柔奔棠正輿子王湫奔莒莒人殺之四月陳無宇獻萊宗器于襄宫【齊襄公廟】晏弱圍棠十一月丙辰而滅之遷萊于郳髙厚崔杼定其田   譚   子爵亡姓國在今齊州厯城縣   莊公經十年冬十月齊師滅譚譚子奔莒   傳十年齊侯之出也過譚譚不禮焉及其入也諸侯皆賀譚又不至冬齊師滅譚譚無禮也譚子奔莒同盟故也   宗   子爵亡姓羣舒之屬或云今渠州以地理考之迂逺疑   文公傳十二年夏楚子孔執舒子平及宗子   鍾吾   子爵亡姓   昭公傳二十七年夏四月吳光弑王僚公子掩餘奔徐公子燭庸奔鍾吾   傳三十年秋八月吳子使徐人執掩餘使鍾吾人執燭庸二公子奔楚冬十二月吳子執鍾吾子遂伐徐   春秋分記卷八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八十六   宋 程公說 撰小國第六   有姓亡爵   耿        霍   魏        焦   東虢       宻   管        毛   雍        聃   邘        胙   蔣        茅   楊        蕭   鄀        羅   夷        向   申        任   顓臾       偪   黄         六   舒蓼        蓼   舒庸   耿   姬姓在今河中府龍門縣   霍   姬姓在今晉州霍邑縣   魏   姬姓在今河中府永樂縣   閔公傳元年晉侯【獻公】滅耿滅霍滅魏還賜趙夙耿賜畢萬魏以為大夫   焦   姬姓襄公二十九年傳虞虢焦滑焦國也今陜州平陸縣   東虢   姬姓隠元年傳制嚴【音巖】邑也虢叔死焉杜預注東虢也國在今鄭州滎陽縣   密   姬姓僖十七年傳宻姬生懿公國在今鄭州宻縣   管   姬姓僖二十四年傳文之昭也國在今鄭州管城縣   毛   姬姓僖二十四年傳文之昭也杜預釋闕按毛為畿内國云   雍   姬姓僖二十四年傳文之昭也國在今懷州修武縣   耼   姬姓僖二十四年傳文之昭也案定四年傳聃季為司空豈即聃之始封耶又五叔無官句杜註有毛叔聃則當是始封於毛者皆武王母弟也   邘   姬姓僖二十四年傳武之穆也懷州河内縣北有邘城   胙   姬姓僖二十四年傳周公之也今滑州胙城縣   蔣   姬姓僖二十四年傳周公之也今光州固始縣   茅   姬姓僖二十四年傳周公之也今濟州金鄉縣   楊   姬姓襄二十九年傳虞虢焦滑霍揚韓魏皆姬姓也晉是以大若非侵小將何所取武獻以下兼國多矣杜預注八國皆晉所滅今平陽府洪洞縣即古楊國云   蕭   子姓宋附庸國在今徐州蕭縣   莊公十二年傳秋宋萬弑閔公于䝉澤立子游【宋公子】羣公子奔蕭公子御說奔亳南宮牛猛獲帥師圍亳冬十月蕭叔大心【叔蕭大夫名】及戴武宣穆莊之族以曹師伐之殺南宮牛于師殺子游于宋立桓公【御說】   經二十有三年夏蕭叔朝公【無傳】   僖公經三十年秋介人侵蕭【無傳】   宣公經十有二年冬十有二月戊寅楚子滅蕭   傳十二年冬楚子伐蕭宋華椒以蔡人救蕭蕭人囚熊相宜僚及公子丙王曰勿殺吾退蕭人殺之王怒遂圍蕭蕭潰遂傅于蕭還【音旋】無社【蕭大夫】與司馬夘言號申叔展【夘展皆楚大夫無社素識叔展故因夘而呼之】叔展曰有麥麴乎曰無有山鞠窮乎曰無【麥麴鞠窮所以禦濕欲使無 社逃泥水中無社不解故曰無】河魚腹疾柰何曰目於眢【烏丸切】井而拯之【無社意解將欲入井】若為茅絰哭井則已【叔展又教結茅以表井須哭乃可應以為信】明日蕭潰申叔視其井則茅絰存焉號而出之   鄀   允姓廣記曰楚附庸杜預釋本在商宻楚界小國後遷於南郡鄀縣按其地今襄陽府宜城縣   僖公傳二十五年秋秦晉伐鄀楚鬬克屈禦寇以申息之師戍商宻【鄀别邑】秦人過析隈【析楚邑隈隱蔽之處】入而係輿人以圍商宻昏而傅焉【係縛輿人詐為克析得其囚俘者】宵坎血加書偽與子儀子邉盟者商宻人懼曰秦取析矣戍人反矣乃降秦師秦師囚申公子儀【鬭克】息公子邉【禦寇】以歸楚令尹子玉追秦師弗及   文公經五年夏秦人入鄀   傳五年 初鄀叛楚即秦又貳於楚夏秦人入鄀   羅   熊姓國始都西山中今襄陽府宜城縣後徙在今江陵府枝江縣   桓公傳十二年伐絞之役【是年冬楚伐絞】楚師分涉於彭羅人欲伐之使伯嘉【羅大夫】諜【伺也】之三廵數之   傳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羅及鄢亂次以濟遂無次且不設備及羅羅與盧戎兩軍之大敗之【詳見楚】   夷   妘姓國在今京東萊州即墨縣西莊公十六年晉武公伐夷執夷詭諸杜預云詭諸周大夫夷采地名而世族譜於妘姓之夷復繫以夷詭諸是併二夷為一矣按夷逺在東垂不得為周大夫之采地世譜誤也今止録紀人伐夷於妘姓夷下而詭諸則係諸周公   隠公傳元年秋八月紀人伐夷夷不告故不書   向   姜姓今宿州蘄縣地有向城   隠公經二年夏莒人入向   申   姜姓隠元年傳鄭武公娶于申國在今為鄧州南陽縣   隠公傳元年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成公傳七年子重請取於申呂以為賞田王許之申公巫臣曰不可此申吕所以邑也是以為賦以御北方若取之是無申吕也晉鄭必至于漢王乃止   昭公傳十三年楚之滅蔡也【十一年】靈王遷申於荆焉平王即位而復之禮也   任 顓臾   風姓僖二十一年傳任宿須句顓臾風姓也實司太皥與有濟之祀案任在今濟州任城縣顓臾在今沂州費縣   偪   姞姓文六年傳杜祁以君故讓偪姞而上之地闕   黄   嬴姓楚與國在今光州定城縣   六   偃姓亡爵在今廬州舒城縣   文公經五年秋楚人滅六   傳五年六人叛楚即東夷秋楚成大心仲歸帥師滅六冬楚公子爕滅蓼臧文仲聞六與蓼滅曰皋陶庭堅不祀忽諸徳之不建民之無援哀哉【蓼六皆皋陶後庭堅皋陶字】   舒蓼   偃姓國在夀春府安豐縣   文公傳十四年秋七月楚伐舒蓼   宣公經八年夏六月楚人滅舒蓼   傳八年夏楚為衆舒叛故伐舒蓼滅之楚子疆之   蓼   偃姓舒蓼别封國在唐州湖陽縣   桓公傳十一年春楚屈瑕將盟貳軫鄖人軍於蒲騒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   文公傳五年冬楚公子爕滅蓼臧文仲聞六與蓼曰皋陶庭堅不祀忽諸徳之不建民之無援哀哉【蓼六皆皋陶後庭堅皋陶字】   舒庸   偃姓亡爵東夷國   成公經十有七年冬十有二月楚人滅舒庸   傳十七年舒庸人以楚師之敗也【敗於鄢陵】道吳人圍巢伐駕圍釐虺遂恃吳而不設備楚公子橐帥襲舒庸滅之論曰春秋小國有爵而亡姓者有之有姓而亡爵者有之爵者以封而異也姓者因生以别也故書曰列爵惟五分土惟三而傳曰天子建徳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葢自黄帝堯舜氏作皆以封建治厯夏商周因而修之制莫嚴焉周室既東漸以壞亂而先王經制猶有存者霸彊代興不能修而益壞之其極至于為秦而公天下之大端亡矣悲夫   春秋分記卷八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八十七   宋 程公說 撰小國第七   爵姓俱亡   江        厲   英        巢   桐        貳   軫        絞   州        權   道        栢   鄾        房   項        邿   遂        陽   冀        崇   戴        共   鑄        於餘丘   鄣        極   鄟        牟   根牟       庸   江   楚與國在今信陽縣之東南新息縣之西   僖公經二年秋九月齊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貫經三年秋齊侯宋公江人黄人㑹于陽榖   經四年秋及江人黄人伐陳   文公經三年秋楚人圍江冬十有二月晉陽處父帥師伐楚以救江   傳三年秋楚師圍江晉先僕伐楚以救江冬晉以江故告于周王叔桓公晉陽處父伐楚以救江門于方城遇息公子朱而還   經四年秋楚人滅江   傳四年秋楚人滅江秦伯為之降服出次不舉過數   厲   楚與國在今隨州   僖公經十有五年秋七月齊師曹師伐厲【時楚伐徐以救徐故】傳十六年夏齊伐厲不克救徐而還   英   楚與國   僖公經十有七年春齊人徐人伐英氏   傳十七年春齊人為徐伐英氏以報婁林之役也【在十五年楚入徐事見徐】   巢   吳楚間小國在今無為軍巢縣   文公經十有二年夏楚人圍巢   傳十二年羣舒叛楚夏楚子孔執舒子平及宗子遂圍巢【宗巢舒之屬】   桐   小國今廬州舒城縣有桐鄉今名桐城   定公傳二年夏桐叛楚吳子誘楚人曰以師臨我我伐桐【詳見楚】   貳 軫 絞 州   四國杜釋並闕按水經晉於中廬之南立軫鄉疑為軫國今荆南府監利縣東南有州陵城   桓公傳十一年春楚屈瑕將盟貳軫鄖人軍於蒲騒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莫敖遂敗鄖師於蒲騒卒盟而還【卒盟貳軫】   傳十二年冬楚伐絞軍其南門屈瑕曰絞小而輕請無扞采樵者以誘之絞人獲三十人明曰絞人争出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詳見楚】   權   韓愈曰商武丁之子降封於權江漢間小國也今荆門軍   莊公傳十八年 初楚武王克權使鬬緡尹之以畔圍而殺之遷權於那處   道 栢   蔡州確山縣有故道城栢在蔡州西平縣   僖公傳五年於是江黄道栢皆姻也子恃之而不事楚   昭公傳十三年楚之滅蔡也【十一年】靈王遷道於荆焉平王即位復之禮也   鄾   國在鄧州鄧城縣寰宇記云鄾城即古鄾子之國按傳止曰鄾人云   桓公傳九年春楚子使道朔將巴客以聘於鄧鄧南鄙鄾人攻而奪之幣殺道朔及巴行人夏楚使鬬廉帥師及巴師圍鄾鄧養甥聃甥帥師救鄾三逐巴師不克鄧師大敗鄾人宵潰   哀公傳十八年春巴人伐楚圍鄾   房   故房國國語謂周昭王娶于房曰房女是也楚滅以為邑國在今蔡州遂平縣   昭公傳十三年楚之滅蔡也靈王遷房於荆焉平王即位復之禮也   項   今陳州項城縣   僖公經十有七年夏滅項   邿   今濟州任城縣   襄公經十有三年夏取邿   傳十三年夏邿亂分為三師救邿遂取之凡書取言易也用大師焉曰滅弗地曰入   遂   今襲慶府龔丘縣   莊公經十有三年夏六月齊人滅遂   傳十三年春㑹于北杏遂人不至夏齊人滅遂而戍之經十有七年夏齊人殱【盡也】于遂   傳十七年夏遂因氏頜氏工婁氏須遂氏饗齊戍醉而殺之齊人殱焉   陽   世本闕其世并地名杜預注國名釋地闕在今沂州沂水縣   閔公經二年春王正月齊人遷陽【無傳】   冀   今河中府有冀亭   僖公傳二年晉荀息假道於虞曰冀為不道入自顛軨伐鄍三門冀之既病則亦唯君故   崇   秦與國公羊作柳杜預釋地闕今雍州鄠縣東   宣公經元年冬晉趙穿帥師侵崇   傳元年晉趙穿曰我侵崇秦急崇必救之冬趙穿侵崇   戴   杜預釋晉陳留外黄縣東南有戴城按外黄今屬東京雍丘縣之東戴城在外黄東南即今拱州之考城云   隠公經十年秋宋人蔡人衛人伐戴鄭伯伐取之傳十年秋七月庚寅鄭師入郊猶在郊蔡人從之伐戴八月壬戌鄭伯圍戴癸亥克之取三師焉   共   閔公二年傳益之以共滕之民在今衛州共城縣   隠元年傳鄭公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鑄   襄公二十三年傳臧宣叔娶于鑄今襲慶府龔丘縣【龔丘縣春秋為鑄遂二國】   於餘丘   爵姓俱亡近魯小國附庸杜預云國名公羊榖梁以為邾别邑或云後為邾所并   莊公經二年夏公子慶父帥師伐於餘丘   鄣   爵姓俱亡紀附庸今京東鄆州須成縣   莊公經三十年秋七月齊人降鄣   極   爵姓俱亡附庸小國賈氏云戎邑也極為戎邑於傳無文云   隠公經二年夏五月無駭帥師入極   傳二年夏司空無駭入極費庈父勝之   鄟   爵姓俱亡附庸   成公經六年春二月取鄟   傳六年春二月取鄟言易也   牟   爵姓俱亡附庸國在今襲慶府奉符縣   桓公經十有五年夏牟人來朝【無傳】   根牟   國在今沂州沂水縣南   宣公經九年秋取根牟   傳九年秋取根牟言易也   庸   今房州竹山縣杜曰屬楚東夷小國   文公經十有六年秋八月楚人秦人巴人滅庸   傳十六年秋八月楚大饑庸人帥羣蠻以叛楚楚出師使廬戢黎侵庸及庸方城庸人逐之囚子揚䆫【戢黎官屬】三宿而逸曰庸師衆羣蠻聚焉不如復大師師叔曰不可姑又與之遇以驕之彼驕我怒而後可克又與之遇七遇皆北唯禆鯈魚人實逐之【庸三邑】庸人曰楚不足與戰矣遂不設備楚子乗馹㑹師于臨品分為二隊子越自石溪子貝自仞以伐庸羣蠻從楚子盟遂滅庸【詳見楚】   論曰嗚呼春秋之變可傷也已余考成周封建之制五等受地計其等衷皆不足以當王畿之數迄于春秋已非周公之舊典禮經嘗稽其故大國如魯如晉如齊如宋如秦如楚則至數圻之多降是而下如陳如蔡曽自保之不暇其諸小國可推見矣况爵姓俱亡㣲而不能自立者哉又以其時言之江南之國楚為大而江厲英巢桐貳軫絞州權道栢鄾房之屬介于其境或滅或伐累累見于冊書若魯之滅項取邿齊之殱遂遷陽秦之伐崇鄭之圍戴視楚彊暴雖若有間而於王制乎何有故具著於篇   春秋分記卷八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八十八   宋 程公說 撰四夷附録第一   戎        驪戎   姜戎       陸渾戎【陰戎附】   揚拒泉皋伊雒戎  戎蠻   廬戎       狄戎   犬戎【茅戎附】     北戎【山戎無終附】   戎   杜預釋晉東南有戎城今東京開封陽明縣濟陽鎮又戎州己氏在拱州楚丘縣其地與戎城相近   隠公經二年春公㑹戎于潛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   傳二年春公㑹戎于潛戎請盟公辭戎請盟秋盟于唐復修戎好也   經七年冬天王使凢伯來聘戎伐凢伯于楚丘以歸傳七年冬天王使凢伯來聘戎伐之于楚丘以歸【即戎州已氏者】   桓公經二年秋九月公及戎盟于唐   傳二年秋九月公及戎盟于唐修舊好也   莊公經十八年夏公追戎于濟西【傳見魯】   經二十年冬齊人伐戎【無傳】   經二十有四年冬戎侵曹【無傳】   經二十有六年春公伐戎【無傳】   僖公傳二年秋虢公敗戎于桑田   文公傳十七年秋周甘歜敗戎于邥垂乘其飲酒也成公傳元年春晉侯使瑕嘉平戎于王【平邥垂之役】   哀公傳十七年衛公【莊公】登城以望見戎州問之以告公曰我姬姓也何戎之有焉剪之戎州人攻公大子疾公子青踰從公戎州人殺之公入于戎州已氏【戎人姓】   驪戎   姬姓男爵今京兆府臨潼縣   莊公傳二十八年晉伐驪戎驪戎男女以驪姬【納女於人曰女】   姜戎   姜姓四嶽之後居晉南鄙   僖公經三十有三年夏四月辛巳晉人及姜戎【駒支之先】敗秦師于殽【傳見秦】   襄公傳十四年春㑹于向將執戎子駒支范宣子親數諸朝【行之所在亦有朝位】曰來姜戎氏昔秦人迫遂乃祖吾離于【古華切】州乃祖吾離被苫蓋䝉荆棘以來歸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與女剖分而食之今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蓋言語漏泄則職女之由詰朝之事爾無與焉【不得使與㑹】與將執女對曰昔秦人負恃其衆貪于土地逐我諸戎惠公蠲其大德謂我諸戎是四嶽之裔胄也【姜姓】毋【音無】是剪棄賜我南鄙之田狐貍所居豺狼所嗥我諸戎除剪其荆棘驅其狐貍豺狼以為先君不侵不畔之臣至于今不貳昔文公與秦伐鄭秦人竊與鄭盟而舎戍焉【僖三十年】於是乎有殽之師晉禦其上戎亢其下秦師不復我諸戎實然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與晉踣之戎何以不免自是以來晉之百役與我諸戎相繼于時以從執政猶殽志也豈敢離逷今官之師旅無乃實有所闕以攜諸侯而罪我諸戎我諸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贄幣不通言語不達何惡之能為不與於㑹亦無瞢焉賦青蠅而退【取其豈弟君子無信讒言】宣子辭焉【辭謝】使即事於㑹成愷悌也   陸渾戎   姜姓之後别為允姓今西京伊陽縣即古陸渾   僖公傳二十二年 初平王之東遷也辛有適伊川見被髮而祭於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禮先亡矣秋秦晉遷陸渾之戎于伊川   藺敏修評曰辛有見被髮而祭而知其後之必戎道則固然誰能易之其後秦晉遷陸渾之戎于伊川事應矣豈被髮而祭之所致哉夫被髮而祭而其人遂為夷此風俗之變也今秦晉之所遷則秦晉一時之失也   宣公經三年春楚子伐陸渾之戎【詳見楚】   成公傳六年春三月晉伯宗夏陽說衛鄭陸渾蠻氏侵宋   昭公傳九年春二月晉梁丙張趯率隂戎【陸渾之戎】伐潁【周邑】王使辭於晉曰先王居檮杌于四裔故允姓之姦居于州【隂戎祖與三苗俱放三危】伯父惠公歸自秦而誘以來【僖二十二年秦晉遷陸渾戎】使偪我諸姬入我郊甸則戎焉取之戎有中國誰之咎也   昭公經十有七年秋八月晉荀吳帥師滅陸渾之戎傳十七年秋九月丁夘晉荀吳帥師渉自棘津使祭史先用牲于雒陸渾人弗知師從之遂滅陸渾數之以其貳於楚也陸渾子奔楚其衆奔甘鹿【詳見晉】   哀公傳四年夏楚人既克夷虎【蠻夷叛楚者】單浮餘圍蠻氏【浮餘楚大夫】蠻氏潰蠻子赤奔晉隂地司馬起豐析與狄戎【楚司馬眅也豐析皆楚邑發此二邑人及戎狄】使謂隂地之命大夫士蔑曰將通於少習以聽命士蔑乃致九州之戎【在晉隂地陸渾之戎】   揚拒泉皋伊雒戎   揚拒泉皋皆戎邑及諸雜戎居伊水雒水之間者伊闕北有泉亭又洛陽縣西南有戎城   僖公傳十一年夏楊拒泉皋伊雒之戎同伐京師入王城焚東門王子帶召之也秦晉伐戎以救周秋晉侯平戎於王   文公經八年冬十月乙酉公子遂㑹雒戎盟于暴傳八年冬襄仲㑹晉趙孟盟于衡雍遂㑹伊雒之戎成公傳六年春三月晉伯宗夏陽說伊雒之戎侵宋   戎蠻   戎别種亦曰蠻氏杜釋晉新城縣東南有蠻城今鄭州宻縣   成公傳六年春三月晉伯宗夏陽說伊雒之戎陸渾蠻氏侵宋   昭公經十有六年春楚子誘戎蠻子殺之   傳十六年春王正月楚子聞蠻氏之亂與蠻子之無質也【質信】使然丹誘戎蠻子嘉殺之遂取蠻氏既而復立其子焉禮也   哀公經四年夏晉人執戎蠻子赤歸于楚   傳四年夏楚單浮餘圍蠻氏蠻氏潰蠻子赤奔晉隂地司馬【楚司馬眅】起豐析與狄戎以臨上雒晉士蔑乃致九州之戎將裂田以與蠻子而城之【以詐蠻子】且為之卜【卜城】蠻子聴卜遂執之與其五大夫以畀楚司馬致邑立宗焉以誘其遺民而盡俘以歸【詳見楚】   盧戎   南蠻也今襄陽府中盧縣   桓公傳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羅羅與盧戎兩軍之大敗之   狄戎   杜闕近楚之戎   哀四年傳夏楚人既克夷虎【蠻夷叛楚者】乃謀北方司馬起豐析與狄戎【楚司馬販也豐析皆楚邑發此二邑人及戎狄】以臨上雒   犬戎【茅戎附】   姬姓西戎之别居中國其先唐叔子先别在戎狄云又别種曰茅戎今陜州平陸縣有茅亭   莊公傳二十八年晉獻公娶犬戎狐姬生重耳   閔公傳二年春虢公敗犬戎于渭汭   成公經元年秋王師敗績于茅戎【書秋從告】   傳元年春晉侯使瑕嘉平戎于王【平文十七年邥垂之役事見戎】劉康公徼戎遂伐茅戎三月癸未敗績于徐吾氏【徐吾茅戎之别】   北戎【山戎無終附】   其别者曰山戎山戎之别又曰無終今河北化外薊州玉田縣   隠公傳九年冬北戎侵鄭鄭伯【莊公】禦之公子突曰使勇而無剛者嘗寇而速去之君為三覆以待之戎輕而不整貪而無親勝不相讓敗不相救從之戎人之前遇覆者奔祝耼逐之戎師前後擊之盡殪戎師大奔十一月甲寅鄭人大敗戎師   桓公傳六年夏北戎伐齊齊侯使乞師于鄭鄭大子忽帥師救齊六月大敗戎師獲其二帥大良少良甲首三百以獻於齊   莊公經三十年冬齊人伐山戎【北戎】   傳三十年冬遇于魯濟謀山戎也以其病燕故也經三十有一年夏六月齊侯來獻戎捷   襄公傳四年冬無終子嘉父使孟樂如晉【山戎國名孟樂其使臣】因魏莊子納虎豹之皮以請和諸戎【欲戎與晉和】悼公使魏絳盟諸戎   昭公傳元年夏六月晉中行穆子敗無終及羣狄于太原【詳見晉】   論曰戎狄舉號外之也余觀春秋書戎戎蠻山戎皆外之之辭若其别見于傳者又不一焉其在楚丘與戎城相近則曰戎州已氏在京兆而姬姓者曰驪戎在晉南鄙而姜姓者曰姜戎姜姓之後别居陸渾者又為允姓曰陸渾戎曰陰戎曰九州之戎唐叔之後别居中國者同為姬姓曰犬戎曰茅戎曰徐吾氏又有揚拒泉皋伊雒戎其近楚者有廬戎有狄戎若夫戎蠻葢戎之别而戎蠻又有曰蠻氏山戎盖北戎之别而山戎又有曰無終云   春秋分記卷八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八十九   宋 程公說 撰四夷附録第二   狄        長狄   赤狄       白狄   狄   北狄地之廣絶蒲子北屈左右   莊公傳二十八年晉驪姬賂外嬖梁五與東闗嬖五使言於公曰【獻公】若使大子主曲沃而重耳夷吾主蒲與屈則可以威民而懼戎且旌君伐使俱曰狄之廣莫於晉為都晉之啟土不亦宜乎【詳見晉】   經三十有二年冬狄伐邢【無傳】   閔公傳元年春狄人伐邢【在往年冬】管敬仲言於齊侯【桓公】曰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暱不可棄也宴安酖毒不可懐也請救邢齊人救邢   經二年冬十有二月狄入衛   傳二年冬十二月狄人伐衛衛懿公及狄人戰于熒澤衛師敗績遂滅衛狄入衛【詳見衛】   僖公經八年夏狄伐晉   傳八年春晉里克帥師梁由靡御虢射為右以敗狄于采桑梁由靡曰狄無恥從之必大克里克曰懼之而已無速衆狄虢射曰期年狄必至示之弱矣 夏狄伐晉報采桑之役也復期月【明期年之言驗音基】   經十年春王正月狄滅温温子奔衛【詳見温】   經十有四年秋狄侵鄭【無傳】   傳十六年秋狄侵晉取狐厨受鐸渉汾及昆都   經十有八年夏五月狄救齊【五公子爭立】冬邢人狄人伐衛經二十年秋齊人狄人盟于邢【狄再稱人】   經二十有一年春狄侵衛   經三十年夏狄侵齊   傳三十年狄間晉之有鄭虞也夏狄侵齊【齊晉與國晉時伐鄭】經十有一年冬狄圍衛   經三十有二年秋衛人及狄盟   傳三十二年夏狄有亂衛人侵狄狄請平秋衛人及狄盟   經三十有三年夏四月狄侵齊秋晉人敗狄于箕傳三十三年夏四月狄侵齊因晉䘮也【晉文公卒】秋狄伐晉及箕八月戊子晉侯【襄公】敗狄于箕   文公經四年夏狄侵齊【無傳】   經七年夏四月狄侵我西鄙   經九年夏狄侵齊【無傳】   經十年冬狄侵宋【無傳】   經十有三年冬狄侵衛【無傳】   宣公經十有一年秋晉侯㑹狄于攢函   傳十一年晉郤成子求成于衆狄衆狄疾赤狄之役遂服于晉秋㑹于攢函衆狄服也   成公經十有二年秋晉人敗狄于交剛   傳十二年狄人間宋之盟以侵晉而不設備【是年夏晉楚盟于宋】秋晉人敗狄于交剛   昭公經元年夏六月晉荀吳帥師敗狄于大鹵   傳元年夏六月晉中行穆子敗羣狄于大原崇卒也為五陳以相離以誘之翟人笑之未陳而薄之大敗之   長狄   亦曰鄋瞞防風氏之後   文公經十有一年秋狄侵齊冬十月甲午叔孫得臣敗狄于鹹   傳十一年秋鄋瞞侵齊【鄋瞞狄國名防風之後漆姓說文作□云北方長狄國也在夏為防風氏商為汪芒氏】遂伐我公卜使叔孫得臣追之吉侯叔夏御莊叔【得臣】綿房甥為右富父終甥駟乗冬十月甲午敗狄于鹹獲長狄僑如【鄋瞞之君蓋長三丈】富父終甥摏其喉以戈殺之埋其首於子駒之門以命宣伯【因名宣伯曰僑如】初宋武公之世鄋瞞伐宋【在春秋前】司徒皇父帥師御之耏班御皇父充石公子穀甥為右司冦牛父駟乗以敗狄于長丘獲長狄縁斯【僑如之父】皇父之二子死焉宋公於是以門賞耏班使食其征謂之耏門晉之滅潞也【宣十五年】獲僑如之弟焚如齊襄公之二年【桓十六年】鄋瞞伐齊齊王子成父獲其弟榮如【榮如焚如弟焚如後死而先說者欲其兄弟伯季相次榮如以桓之十六年死至宣十五年一百三嵗其兄猶在傳言既長且夀有異於人】埋其首於周首之北門衛人獲其季弟簡如鄋瞞由是遂亡【長狄種絶】   赤狄   强者曰潞氏别種曰東山皋落氏曰甲氏留吁曰廧咎如今潞州潞城縣   閔公傳二年冬十二月晉侯【獻公】使大子申生伐東山皋落氏   文公傳七年夏狄侵我西鄙公使告于晉趙宣子使問酆舒且讓之【按經止書秋不詳其為赤狄與否而傳因及酆舒酆舒潞相也故記傳讓酆舒事于赤狄下云】   宣公經三年秋赤狄侵齊【無傳】   經四年夏六月赤狄侵齊【無傳】   傳六年秋赤狄伐晉圍懐及邢丘晉侯欲伐之中行桓子曰使疾其民【驟則數戰為民所疾】以盈其貫【習也】將可殪也【盡也】周書曰殪戎殷此類之謂也   傳七年赤狄侵晉取向陰之禾【無秋字闕文】   傳十一年郤成子求成于衆狄衆狄疾赤狄之役【赤狄潞氏最强服役衆狄】遂服于晉   傳十三年秋赤狄伐晉及清   經十有五年夏六月癸夘晉師滅赤狄潞氏以潞子嬰兒歸   傳十五年潞子嬰兒之夫人晉景公之姊也酆舒【潞相】為政而殺之又傷潞子之目晉侯將伐之諸大夫皆曰不可酆舒有三雋才【才藝勝人者三】不如待後之人伯宗曰必伐之狄有五罪雋才雖多何補焉不祀一也耆酒二也棄仲章而奪黎氏地三也虐我伯姬四也傷其君目五也怙其雋才而不以茂徳兹益罪也後之人或者將敬奉徳義以事神人而申固其命若之何待之不討有罪曰將待後後有辭而討焉毋乃不可乎夫恃才與衆亡之道也商紂由之故滅天反時為災地反物為妖民反徳為亂亂則妖災生故文反正為乏【文字】盡在狄矣晉侯從之六月癸夘晉荀林父敗赤狄于曲梁辛亥滅潞酆舒奔衛衛人歸諸晉晉人殺之 秋七月壬午晉侯治兵于稷以畧狄土立黎侯而還晉侯使趙同獻狄俘于周經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晉人滅赤狄甲氏及留吁傳十六年春晉士㑹帥師滅赤狄甲氏及留吁鐸辰【鐸辰不書留吁之屬】三月獻狄俘【獻于王】   成公經三年秋晉郤克衛孫良夫伐廧咎如   傳三年秋晉郤克衛孫良夫伐廧咎如討赤狄之餘焉廧咎如潰上失民也【此傳釋經之文而經無廧咎如潰盖經闕此四字】   白狄   狄之别種其白狄之别又有曰肥曰鼔曰鮮虞今延安府膚施縣及祁州鼓城縣鮮虞在今中山府新樂縣   僖公傳三十三年秋八月戊子晉侯敗狄于箕郤缺獲白狄子   宣公經八年夏六月晉師白狄伐秦   傳八年春白狄及晉平夏㑹晉伐秦   襄公經十有八年春白狄來   傳十八年春白狄始來【未嘗與魯接】   昭公經十有二年冬晉伐鮮虞   傳十二年夏六月晉荀吳偽㑹齊師者假道于鮮虞【白狄别種】遂入昔陽秋八月壬午滅肥以肥子綿皋歸冬晉伐鮮虞因肥之役也   傳十三年秋鮮虞人聞晉師之悉起也【㑹于平丘】而不警邉且不脩備晉荀吳自著雍以上軍侵鮮虞及中人驅衝競【驅衝車與狄競】大獲而歸   經十有五年秋晉荀吳帥師伐鮮虞   傳十五年秋晉荀吳帥師伐鮮虞圍鼓鼓人或請以城叛穆子弗許使鼓人殺叛人而繕守備圍鼓三月鼓人或請降使其民見曰猶有食色姑脩而城鼓人告食竭力盡而後取之克鼔而反不戮一人以鼔子䳒【音鳶】鞮歸【詳見晉】   傳二十二年晉之取鼔也【在昭十五年】既獻而反鼔子焉【獻于廟】又叛於鮮虞【叛晉屬鮮虞】六月荀吳略東陽使師偽糴者負甲以息于昔陽之門外遂襲鼓滅之以鼔子䳒鞮歸定公傳三年秋九月鮮虞人敗晉師于平中獲觀虎經四年秋七月晉士鞅衛孔圍帥師伐鮮虞【無傳】   經五年冬晉士鞅帥師圍鮮虞【傳言報觀虎之敗】   哀公經六年春晉趙鞅帥師伐鮮虞   論曰狄始見於春秋莊之三十有二年曰狄僖之十有八年與邢人伐衛書狄人二十年與齊人盟邢狄又書人凡再書人傳者曰人狄所以狄邢狄齊也乃若種類之别曰長狄曰赤狄曰白狄其赤狄之彊者曰潞氏别者曰東山皋落氏曰甲氏留吁曰廧咎如白狄之别者曰肥曰鼓曰鮮虞   春秋分記卷八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九十     宋 程公說 撰四夷附録第三   介         淮夷   山夷         濮夷   夷虎         羣蠻   肅慎   介   今宻州膠西縣杜日東夷國   僖公經二十有九年春介葛盧來冬介葛盧來   傳二十九年春介葛盧來朝舍于昌衍之上公在㑹【㑹晉圍許】饋之芻米禮也冬介葛盧來以未見公故復來朝禮之加燕好介葛盧聞牛鳴曰是生三犧皆用之矣其音云問之而信經三十年秋介人侵蕭   淮夷   東夷居淮水者又有敖東夷地   僖公傳十三年夏㑹于鹹淮夷病杞故【經見齊】   昭公經四年夏楚子蔡侯陳侯鄭伯許男徐子滕子頓子胡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㑹于申秋七月楚子蔡侯陳侯許男頓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吳   哀公傳十九年秋楚沈諸梁伐東夷三夷男女及楚師盟于敖【從越之夷三種】   山夷   杜預此年戎即山夷   文公傳十六年秋八月楚大饑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師于大林又伐其東南至于陽丘以侵訾枝   濮夷   南夷也建寧縣南有濮夷   文公傳十六年秋八月麇人率百濮聚于選將伐楚楚人謀徙阪髙蒍賈曰麇與百濮謂我饑不能師故伐之也若我出師必懼而歸百濮離居誰暇謀人乃出師旬有五日百濮乃罷   昭公傳九年春二月楚然丹遷城父人於陳以夷濮西田益之   傳十九年夏五月楚子為舟師以伐濮   夷虎   蠻夷叛楚者   哀公傳四年夏楚人既克夷虎乃謀北方圍蠻氏【詳見楚及戎蠻】   羣蠻   文公傳十六年秋八月庸人帥羣蠻以叛楚子分為二隊以伐庸羣蠻從楚子盟【見楚莊强故】   肅慎   北夷也在渤海國都三十里   昭公傳九年周王【景王】使辭於晉曰肅慎燕亳吾北土也論曰余讀書至肅慎來賀而有感焉成王東伐淮夷曽何與於肅慎氏而能格其來賀乎先王以徳懷要荒其有叛亂者則先以文告次以威讓而猶有不服焉則行征誅以正之罪之大者或至於遷滅蓋徳以起其仁心威以折其彊很故畏威者服懐徳者來周成王東伐淮夷遂踐奄遷其君於蒲姑威亦怒矣肅慎氏懷其德以來則非有所彊而致也肅慎為國逺在東北其事莫得而詳傳載景王之辭曰肅慎燕亳吾北土也則肅慎之世服於周室於是見矣嗚呼天下有道守在四夷先王以徳懷要荒則逺人安有覬覦之心王者之跡熄而戎狄之患啟故春秋撥亂世反之正則内齊晉而外呉楚所以嚴其訓也自王氏以新説為國是春秋之學為世大禁斷國論者無所折人欲日長天理日消其效使神州陸沈而莫之拯物極必反否必泰二帝三王之道有能紹而明之推原春秋大公至正之法則闢邪説正人心用夏變夷復帝王之治舉而措之無難矣   春秋分記卷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