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楚墓竹简 》          老子(甲乙丙) 太一生水    缁衣 鲁穆公问子思    穷达以时 五行    唐虞之道 忠信之道    成之闻之 尊德义    性自命出 六德    语丛(一、二、三、四)      老子(甲乙丙)      甲   □(绝)智(知)弃卞(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恻(贼)亡又(有)。□(绝)□(伪)弃□,民复(复)季(孝)子(慈)。三言以1为□(辨)不足,或命(令)之或□(乎)豆(属)。视索(素)保仆(朴),少厶(私)须〈寡〉欲。江□(海)所以为百浴(谷)王,以其2能为百浴(谷)下,是以能为百浴(谷)王。圣人之才(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其才(在)民上也,以3言下之。其才(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才(在)民前也,民弗害也。天下乐进而弗□(厌)。4以其不静(争)也,古(故)天下莫能与之静(争)。□(罪)莫厚□(乎)甚欲,咎莫佥(憯)□(乎)谷(欲)得,5化(祸)莫大□(乎)不智(知)足。智(知)足之为足,此亘(恒)足矣。以□(道)差(佐)人□(主)者,不谷(欲)以兵强6于天下。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弗发(伐),果而弗乔(骄),果而弗□(矜),是胃(谓)果而不强。其7事好。长古之善为士者,必非(微)溺玄达,深不可志(识),是以为之颂(容):夜(豫)□(乎)奴(若)冬涉川,猷(犹)□(乎)其8奴(若)□(畏)四□(邻),敢(严)□(乎)其奴(若)客,□(涣)□(乎)其奴(若)怿(释),屯□(乎)其奴(若)朴,□□(乎)其奴(若)浊。竺(孰)能浊以束(静)9者,□(将)舍(徐)清。竺(孰)能□以□者,□(将)舍(徐)生。保此□(道)者不谷(欲)□(尚)□(盈)。为之者败之,执之者远10之。是以圣人亡为古(故)亡败;亡执古(故)亡□(失)。临事之纪,誓(慎)冬(终)女(如)□(始),此亡败事矣。圣人谷(欲)11不谷(欲),不贵难得之货,□(教)不□(教),复众之所□(过)。是古(故)圣人能□(辅)万勿(物)之自□(然),而弗12能为。□(道)亘(恒)亡为也,侯王能守之,而万勿(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将)贞(镇)之以亡名之□(朴)。夫13亦□(将)智(知)足,智(知)以束(静),万勿(物)□(将)自定。为亡为,事亡事,未(味)亡未(味)。大少(小)之多惕(易)必多□(难)。是以圣人14猷(犹)□(难)之,古(故)终亡□(难)。天下皆智(知)□(美)之为□(美)也,亚(恶)已;皆智(知)善,此其不善已。又(有)亡之相生也,15□(难)惕(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型(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圣(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堕(随)也。是16以圣人居亡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勿(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恃)也,成而弗居。天〈夫〉唯17弗居也,是以弗去也。道亘(恒)亡名,仆(朴)唯(虽)妻(微),天□(地)弗敢臣,侯王女(如)能18□(守)之,万勿(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也,以逾甘□(露)。民莫之命(令)天〈而〉自均安。□(始)折(制)又(有)名。名19亦既又(有),夫亦□(将)智(知)止,智(知)止所以不□(殆)。卑(譬)道之才(在)天下也,猷(犹)少(小)浴(谷)之与江□(海)。20      又(有)□□(□)成,先天□(地)生,□□(穆),蜀(独)立不亥(改),可以为天下母。未智(知)其名,□(字)之曰道,□(吾)21强为之名曰大。大曰□,□曰□〈远〉,□〈远〉曰反(返)。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国中又(有)四大安,王□(居)一安。人22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之□(间),其猷(犹)□(橐)□〈钥〉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23      至虚,亘(恒)也;兽(守)中,□(笃)也。万勿(物)方(旁)□(作),居以须复也。天道员员,各复其堇(根)。24      其安也,易□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畔(判)也。其几也,易□(散)也。为之于其25亡又(有)也。□(治)之于其未乱。合□□□□□□□,九成之台甲□□□□□□□□□26足下。智(知)之者弗言,言之者弗智(知)。□(闭)其□(兑),赛(塞)其门,和其光,□(同)其□(尘),□其□,解其纷,27是胃(谓)玄同。古(故)不可得天〈而〉新(亲),亦不可得而疋(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28不可得而贵,亦可不可得而□(贱)。古(故)为天下贵。以正之(治)邦,以□(奇)□(用)兵,以亡事29取天下。□(吾)可(何)以智(知)其□(然)也。夫天多期(忌)韦(讳),而民尔(弥)畔(叛)。民多利器,而邦慈(滋)昏。人多30智(知)天〈而〉□(奇)勿(物)慈(滋)□(起)。法勿(物)慈(滋)章(彰),□(盗)恻(贼)多又(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事而民自□(富)。31我亡为而民自□(化)。我好青(静)而民自正。我谷(欲)不谷(欲)而民自朴。32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虫它(蛇)弗□(□),攫鸟□(猛)兽弗扣,骨溺(弱)□(筋)□(柔)而捉33固。未智(知)牝戊(牡)之合然□(怒),精之至也。终日□(乎)而不□(忧),和之至也,和曰□〈□(常)〉,智(知)和曰明。34□(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勿(物)□(壮)则老,是胃(谓)不道。      名与身□(孰)新(亲)?身与货35□(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厚)□(藏)必多□(亡)。古(故)智(知)足不辱,智(知)止不怠(殆),可36以长旧(久)。      返也者,道□(动)也。溺(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勿(物)生于又(有),生于亡。      □而□(盈)37之,不不若已。湍而群之,不可长保也。金玉□(盈)室,莫能兽(守)也。贵福(富)乔(骄),自遗咎38也。攻(功)述(遂)身退,天之道也。39      乙   绐(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是以□(早)备(服)是胃(谓)……1不=克=则莫智(知)其亘(恒)〈亟(极)〉,莫智(知)其亘〈亟(极)〉可以又(有)□(国)。又(有)□(国)之母,可以长……, 2长生□(旧=久)视之道也。 学者日益,为道者日员(损)。员(损)之或员(损),以至亡为3也,亡为而亡不为。□(绝)学亡□(忧),唯与可(呵),相去几可(何)?□(美)与亚(恶),相去可(何)若?4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宠)辱若缨(惊)。贵大患若身。可(何)胃(谓)□(宠)5辱?□(宠)为下也。得之若缨(惊),□(失)之若缨(惊),是胃(谓)□(宠)辱缨(惊)。□□□□□6 若身?□(吾)所以又(有)大患者,为□(吾)又(有)身。□(及)□(吾)亡身,或可(何)□□□□□□7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若可(何)以□天下矣。8      上士昏(闻)道,□(勤)能行于其中。中士昏(闻)道,若昏(闻)若亡。下士昏(闻)道,大□(笑)之。弗大9□(笑),不足以为道矣。是以建言又(有)之:明道女(如)□(□),□(夷)道□□□10道若退。上□(德)女(如)浴(谷),大白女(如)辱,□(广)□(德)女(如)不足,建□(德)女(如)□□贞(真)女(如)愉。11大方亡禺(隅),大器曼成,大音祗圣(声),天象亡□(形),道…… 12      闷(闭)其门,赛(塞)其□(兑),终身不□。启其□(兑),赛其事,终身不□。大成若13 □(缺),其□(用)不敝。大□(盈)若中(盅),其甬(用)不□(穷)。大□(巧)若□(拙),大成若诎,大植(直)14 若屈。□(燥)□(胜)苍(沧),青(清)□(胜)然(热),清清(静)为天下定(正)。善建者不拔,善□者15不兑(脱),子孙以其祭祀不屯。攸(修)之身,其□(德)乃贞(真)。攸(修)之□(家),其□(德)又(有)舍(余)。攸(修)16之向(乡),其□(德)乃长。攸(修)之邦,其□(德)乃奉(丰)。攸(修)之天下□□□□□□□17□(家),以向(乡)观向(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可(何)以智(知)天□□□□□18      丙   大上下智(知)又(有)之,其即(次)新(亲)誉之,其既〈即(次)〉□(畏)之,其即(次)□(侮)之。信不足,安1又(有)不信。猷(犹)□(乎)其贵言也。成事述(遂)□(功),而百□(姓)曰我自□(然)也。古(故)大2道发(废),安有□(仁)义。六新(亲)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安又(有)正臣。3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坪(平)大。乐与饵,□(过)客止。古(故)道□□□,4淡可(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圣(听)之不足□(闻),而不可既也。5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古(故)曰兵者□□□□□□6得已而甬(用)之。□□为上,弗□(美)也。□〈美〉之,是乐杀人。夫乐□□□7以得志于天下。古(故)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卞(偏)□(将8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礼)居之也。古(故)杀□□,9则以□(哀)悲位(莅)之;战□(胜)则以丧礼(礼)居之。10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圣人无为,古(故)无败也;无执,古(故)□□□。11□(慎)终若□(始),则无败事喜(矣)。人之败也,亘(恒)于其□(且)成也败之。是以□12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之所□(过)。是以能□(辅)□(万)勿(物)13之自□(然),而弗敢为。14   太一生水      大(太)一生水,水反□(辅)大(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大(太)一,是以成□(地)。天□(地)□□□1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2复相□(辅)也,是以成仓(沧)然(热)。仓(沧)然(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澡(燥)。湿澡(燥)复相□(辅)也,成□(岁)3而止。古(故)□(岁)者,湿澡(燥)之所生也。湿澡(燥)者,仓(沧)然(热)之所生也。仓(沧)然(热)者。四时4者,□(阴)□(阳)之所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5者,大(太)一之所生也。是古(故)大(太)一□(藏)於水,行於时。□而或□□□□6□(万)勿(物)母;□(一)块(缺)□(一)□(盈),以□(纪)为□(万)勿(物)经。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7不能厘,□(阴)□(阳)之所不能成。君子智(知)此之胃(谓)……8      天道贵溺(弱),雀(爵)成者以益生者,伐於□(强),责於……9      下,土也,而胃(谓)之□(地)。上,□(气)也,而胃(谓)之天。道亦其□(字)也。青(请)昏(问)其名。以10道从事者,必□(托)其名,古(故)事成而身长。圣人之从事也,亦□(托)其11名,古(故)功成而身不剔(伤)。天□(地)名□(字)并立,古(故)□(过)其方。不思相□□□□12於西北,其下高以□(强);□(地)不足於东南,其上□□□□□□□13者,又(有)馀於下;不足於下者,又(有)馀於上。14   缁衣      【简】夫子曰:好美如好缁衣,恶恶如恶巷伯,则民咸力而型不顿。《诗》1云:“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记】子曰:好贤如缁衣,恶恶如巷伯,则爵不渎而民作愿,刑不试而民咸服。《大雅》曰:“仪刑文王,万国作孚。”(2)      【简】子曰:为上可望而知也,为下3可类而志也,则君不疑其臣,臣不惑于君矣。《诗》云:“淑人君子,其仪4不忒。”《尹诰》曰:“惟尹允及汤,咸有一德。”◆      子曰:有国者章善瘅恶,以示民厚,则民情不贰。《诗》云:“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记】子曰:为上可望而知也,为下可述而志也,则君不疑于其臣,而臣不惑于其君矣。《尹吉》曰:“惟尹躬及汤,咸有一德。”《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10)      【简】子曰: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5知则君长劳。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欲,慎恶以御民淫,则民不惑矣。臣事君,6不言其所不能,不辞其所能,则君不劳矣。《大雅》云:“上帝板板,下民卒疸。”《小雅》云:“匪其7止共,惟王之邛。”◆      【记】子曰: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恶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臣仪行,不重辞,不援其所不及,不烦其所不知,则君不劳矣。《诗》云:“上帝板板,下民卒疸。”《小雅》曰:“匪其止共,惟王之邛。”(12)      【简】子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好则体安之,君好则民欲8之。故心以体废,君以民亡。《诗》云:“谁秉国成,不自为正,卒劳百姓。”《君雅》曰:“日暑雨,小民9惟日怨,”◆      【记】子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庄则体舒,心肃则容敬。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诗》云:“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国家以宁,都邑以成,庶民以生。谁能秉国成,不自为正,卒劳百姓。”《君雅》曰:“夏日暑雨,小民惟曰怨,资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17)      【简】子曰:上好仁,则下之为10仁也争先。故长民者,章志以昭百姓,则百姓致行己以说其上。11《诗》云:“有觉德行,四方顺之。”◆      【记】子曰:上好仁,则下之为仁争先人。故长民者,章志、贞教、尊仁,以子爱百姓,民致行己以说其上矣。《诗》云:“有梏德行,四国顺之。”(6)      【简】子曰: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道,岂必12尽仁《诗》云:“成王之孚,下土之式。”《吕刑》曰:“一人有庆,兆民赖13之。”◆      【记】子曰: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遂焉,岂必尽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甫刑》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大雅》曰:“成王之孚,下土之式。”(5      【简】子曰: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以命,而从其所行。上好此物也,14下必有甚焉者矣。故上之好恶,不可不慎也,民之表也。《诗》15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记】子曰: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从其所行。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矣。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4)      【简】子曰:长民者,衣服不改,从容有常,则民德16一。《诗》云:“其容不改,出言有训,黎民所信。”◆      【记】子曰:长民者,衣服不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一。《诗》云:“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9)      【简】子曰:大人不亲其所贤,而17信其所贱;教此以失,民此以烦。《诗》云:“彼求我则,如不我得。执我18仇仇,亦不我力。”《君陈》曰:“未见圣,如其弗克见;我既见,我弗迪圣。”◆      【记】子曰:大人不亲其所贤,而信其所贱;民是以亲失,而教是以烦。《诗》云:“彼求我则,如我不得。执我仇仇,亦不我力。”《君陈》曰:“未见圣,若己弗克见;既见圣,亦不克由圣。”(15)      【简】子19曰:大臣之不亲也,则忠敬不足,而富贵已过也。邦家之不宁20也,则大臣不治,而亵臣托也。此以大臣不可不敬,民之蕝也。故21君不与小谋大,则大臣不怨。祭公之顾命云:毋以小谋败大22作,毋以嬖御疾庄后,毋以嬖御疾大夫、卿士。◆      【记】子曰:大臣不亲,百姓不宁,则忠敬不足,而富贵已过也。大臣不治,而迩臣比矣。故大臣不可不敬也,是民之表也;迩臣不可不慎也,是民之道也。君毋以小谋大,毋以远言近,毋以内图外,则大臣不怨,迩臣不疾,而远臣不蔽矣。叶公之顾命曰:毋以小谋败大作,毋以嬖御人疾庄后,毋以嬖御士疾庄士、大夫、卿士。(14)      【简】子曰:长民者教之23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劝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免心。24故慈以爱之,则民有亲;信以结之,则民不倍;恭以莅之,则民25有逊心。《诗》云:“吾大夫恭且俭,靡人不敛。”《吕刑》云:“非用==,制以刑,26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记】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故君民者,子以爱之,则民亲之;信以结之,则民不倍;恭以莅之,则民有孙心。《甫刑》曰:“苗民匪用命,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是以民有恶德,而遂绝其世也。(3      【简】子曰:政之不行,教之不成也,则刑罚不27足耻。而爵不足劝也。故上不可以亵刑而轻爵。《康诰》曰:“敬28明乃罚。”《吕刑》曰:“播刑之迪。”◆      【记】子曰:政之不行也,教之不成也,爵禄不足劝也,刑罚不足耻也。故上不可以亵刑而轻爵。《康诰》曰:“敬明乃罚。”《甫刑》曰:“播刑之不迪。”(13)      【简】子曰:王言如丝,其出如缗,王言如素;29其出如绋。故大人不倡流。《诗》云:“慎尔出话,敬尔威仪。”◆      【记】子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纟孛。故大人不倡游言。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则民言不危行,而行不危言矣。《诗》云:“淑慎尔止,不==于仪。”(7)      【简】子曰:可言30不可行,君子弗言;可行不可言,君子弗行。则民言不危行,[行]不危31言。《诗》云:“淑慎尔止,不愆于仪。”◆      【简】子曰:君子道人以言,而恒以行。故言32必虑其所终,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诗》云:“穆穆33文王,于缉熙敬止。”◆      【记】子曰: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诗云:“慎尔出话,敬尔威仪。”《大雅》曰:“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8)      【简】子曰:言从行之,则行不可匿。故君子顾言34而行,以成其信,则民不得大其美而小其恶。《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小雅》曰:“允也君子,展也大成。”《君奭》曰:“昔在上帝,周田观文王之德,其集大命于厥躬。”◆      【记】子曰:言从而行之,则言不可饰也;行从而言之,则行不可饰也。故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则民不能大其美而小其恶。《大雅》云:“白圭之玷,尚可35磨也;此言之玷,不可为也。”《小雅》曰:“允也君子,展也大成。”《君奭》36曰:“昔在上帝,割绅观文王德,其集大命于厥身。”(24)      【简】子曰:君子言有物,行有37格,此以生不可夺志,死不可夺名。故君子多闻,质而守之;多志,质而38亲之;精知,略而行之。《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一也。”《君陈》云:“出入自尔师虞,39庶言同。”◆      【记】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故君子多闻,质而守之;多志,质而亲之;精知,略而行之。《君陈》曰:“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一也。”(18)      【简】子曰:苟有车,必见其辙;苟有衣,必见其敝;人苟有言,必闻其声;苟行之,必见其成。49《诗》云:“服之无怿。”◆      【记】子曰:苟有车,必见其轼;苟有衣,必见其敝;人苟或言之,必闻其声;苟或行之,必见其成。《葛覃》曰:“服之无射。”(23)      【简】子曰:私惠不怀德,君子不自留焉。《诗》云:“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记】子曰:私惠不归德,君子不自留焉。《诗》云:“人之好我,示我周行。”(22)      【简】子曰:唯君子能好其匹,小人岂能好其匹。故君子之友也42有向,其恶有方。此以迩者不惑,而远者不疑。《诗》云:“君子好逑。”◆      【记】子曰: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故君子之朋友有乡,其恶有方;是故迩者不惑,而远者不疑也。《诗》云:“君子好仇。”(22)      【简】子曰:43轻绝贫贱,而重绝富贵,则好仁不坚,而恶恶不着也。人虽曰不利,吾弗信44也。《诗》云:“朋友攸摄,摄以威仪。”◆      【记】子曰:轻绝贫贱,而重绝富贵,则好贤不坚,而恶恶不着也。人虽曰不利,吾不信也。《诗》云:“朋友攸摄,摄以威仪。”(21)      【简】子曰:宋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为45卜筮也。其古之遗言与龟筮犹弗知,而况于人乎《诗》云:“我龟既厌,不我告犹。”◆      【记】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卜筮。古之遗言与龟筮犹不能知也,而况于人乎《诗》云:“我龟既厌,不我告犹。”《兑命》曰:“爵无及恶德,民立而正事。纯而祭祀,是为不敬;事烦则乱,事神则难。”《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恒其德侦,妇人吉,夫子凶。”(25)      【记】子言之曰:为上易事也,为下易知也,则刑不烦矣。(1)      【记】子曰:小人溺于水,君子溺于口,大人溺于民,皆在其所亵也。夫水近于人而溺人,德易狎而难亲也,易以溺人。口费而烦,易出难悔,易以溺人。夫民闭于人,而有鄙心,可敬不可慢,易以溺人。故君子不可以不慎也。《大甲》曰:“毋越厥命以自覆也;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厥度则释。《兑命》曰:惟口起羞,惟甲胄起兵,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大甲》曰:“天作孽,可违也;自作孽,不可以逭。”《尹吉》曰:“惟尹躬天,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   鲁穆公问子思      鲁穆公问于子思曰:“何如而可谓忠臣?”子思曰:“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公不悦,揖而退之。成孙弋见,公曰:“乡者吾问忠臣于子思,子思曰:‘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寡人惑焉,而未之得也。”成孙弋曰:“噫,善哉,言乎!夫为其君之故杀其身者,尝有之矣。恒称其君之恶,未之有也。夫为其[君]之故杀其身者,效禄爵者也。恒称 其君之恶者,远禄爵者[也]。为义而远禄爵,非子思,吾恶闻之矣。”   穷达以时      有天有人,天人有分。察天人之分,而知所行矣。有其人,无其1世,虽贤弗行矣。苟有其世,何难之有哉?舜耕于厉山,陶埏2于河浒,立而为天子,遇尧也。邵繇衣胎盖,帽绖冢巾,3释板筑而佐天子,遇武丁也。吕望为臧棘津,战监门4棘地,行年七十而屠牛于朝歌,尊而为天子师,遇周文也。5管夷吾拘囚弃缚,释桎梏而为诸侯相,遇齐桓也。6百里奚馈五羊,为伯牧牛,释板==而为朝卿,遇秦穆。7      孙叔[敖]三斥恒思少司马,出而为令尹,遇楚庄也。8初韬晦,后名扬,非其德加。子胥前多功,后戮死,非其智9衰也。骥厄张山,骏穴于邵棘,非亡体壮也。穷四海,至千10里,遇造[父]故也。遇不遇,天也。动非为达也,故穷而不11怨,隐 非为名也,故莫之智而不吝。芷 兰 生 于 林 中,12不 为 人 莫嗅而不芳。无== ==,愈宝山石不为开,非 以 其善负己也。穷达以时,德行一也。誉毁在旁,听之弋母,缁白不厘。穷达以时,幽明不再。故君子敦于反己。      五行      【经1】五行:仁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义形于内谓之德之1行,不形于内谓之行。礼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2行。智形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圣形于内谓之德3之行,不形于内谓之(德之)行。[1]◆      【经2】德之行五,和谓之德,四行和谓之善。善,人4道也。德,天道也。君子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智,无中心之智则无中心5之 悦 ,无中心之悦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无德。◆      (君子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圣,无中心之圣则无中心之悦,无中心之悦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无德。)[2]      【经3】五行皆形于内而时行6之,谓之君子。士有志于君子道,谓之志士。善弗为无近,德弗7志不成,智弗思不得。思不精不察,思不长不得,思不清[3]不形,[不形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8[则]无德。      【经4】不仁,思不能清。不智,思不能长。[不仁不智],未见君子,忧心9不能惙惙[4];既见君子,心不能悦[5]。《诗》曰:“[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之,亦既观之,我心则10悦。”此之谓也。      不仁,思不能清。不圣,思不能轻。不仁不圣,未见君子,忧心不能忡忡;既见君子,心不能降。◆      【经5】仁之思也清,精12则察,察则安,安则温,温则悦,悦则戚,戚则新(亲),新(亲)则爱,爱则玉色[6],玉色则形,形则仁。◆13      【经6】智之思也长,长则得,得则不忘,不忘则明,明则见贤人,见贤人则玉色,玉色则形,形14则智。◆      【经7】圣之思也轻,轻则形,形则不忘,不忘则聪,聪则闻君子道,闻君子道则玉音,玉音则形,形15则圣。◆      【说7】“圣之思也轻”。思也者,思天也;轻者尚矣。      “轻则形”。形者,形其所思也。酉下子思轻于翟,路人如斩;酉下子见其如斩也,路人如流。言其思之轻也。      “不忘则聪”。聪者,圣之藏于耳者也,犹孔子之闻轻者之鼓而得夏之庐也。      “聪则闻君子道”。道者,天道也,闻君子道之志耳而知之也。      “闻君子道则玉音”。□□□□□□而美者也,圣者闻志耳而知其所以为□者也。      “玉音则形”。□□□□。      “形则圣”。□□□□圣。      【经8】“[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能为一,然后能为君子,慎其独也。◆16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能差池其羽,然后能至哀。君子慎其17独也。◆      【说8】“鸤鸠在桑”。直也。      “其子七兮”。鸤鸠二子耳,曰七也,兴言也。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淑人者□,仪者义也。言其所以行之义之一心也。      “能为一然后能为君子”。能为一者,言能以多为一;以多为一也者,言能以夫五为一也。      “君子慎其独”。慎其独也者,言舍夫五而慎其心之谓也。独然后一,一也者,夫五为□心也,然后得之。一也,乃德已。德犹天也,天乃德已。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兴也,言其相送晦也。方其化,不在其羽矣。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能差池其羽然后能至哀。言至也。差池者,言不在衰绖,不在衰绖也,然后能至哀。夫丧,正绖修领而哀杀矣,言至内者之不在外也。      “是之谓独”。独也者,舍体也。      【经9】君子之为善也,有与始,有与终也。君子之为德也,18有 与 始,无 与 终 也。      【说9】“君子之为善也,有与始,有与终”。言与其体始与其体终也。      “君子之为德也,有 与 始,无 与 终”。有与始者,言与其体始;无与终者,言舍其体而独其心也。      【经10】金声而玉振之,有德者也。◆金声,善也;玉音,圣也。善,人19道也;德,天道也。唯有德者,然后能金声而玉振之。      【说10】      “金声而玉振之”。………      ………□□□由德重。善也者,有事焉者,可以刚柔多合为。故□善□□□。      “德,天道也”。天道也者,己有弗为而美者也。      “唯有德者然后能金声而玉振之”。金声而玉振之者,动□而□□形善于外,有德者之□。      [【经11】 不聪不明,[不明不圣],不圣不20智,不智不仁,不仁不安,不安不乐,不乐无德。◆[7]      【说11】“不聪不明”,聪也者,圣之藏于耳者也;明也者,智之藏于目者也。聪,圣之始也;明,智之始也。故曰。      “不聪明则不圣智”,圣智必由聪明。圣始天,智始人;圣为崇,智为广。      “不智不仁”,不智所爱则何爱,言仁之乘智而行之。      “不仁不安”,仁而能安,天道也。      “不安不乐”,安也者,言与其体偕安也,安而后能乐。      “不乐无德”,乐也者流体,机然忘塞,忘塞,德之至也,乐而后有德。      【经12】不变不悦,不悦不戚,不戚不新(亲),不新(亲)不爱,不爱不仁[8]。◆      【说12】“不变不悦”。变也者,勉也,仁气也。变而后能悦。      “不悦不戚”。悦而后能戚所戚。      “不戚不亲”。戚而后能亲之。      “不亲不爱”。亲而后能爱之。      “不爱不仁”。爱而后仁。      【经13】不直不肆,不肆不果,不果21不简,不简不行,不行不义。◆      【说13】“不直不肆”。直也者,直其中心也,义气也。直而后能肆。肆也者,终之者也;弗受于众人,受之于孟贲,未肆也。      “不肆不果”,果也者,言其弗畏也,无介于心□也。      “不果不简”,简也者,不以小害大,不以轻害重。      “不简不行”,行也者,言其所行之□□□      “不行不义”,□□□□[9]义也。      【经14】不远不敬,不敬不严,不严不尊,不尊不恭,不恭无礼。◆      【说14】“不远不敬”。远心也者,礼气也。质近者,□弗能□,□□□敬之[10]。 远者,动敬心,作敬心者也。左麾而右饭之,未得敬□□□      “不敬不严”,严犹==,==者,敬之积者也。      “不严不尊”,严而后己尊。      “不尊不恭”,恭也者,[用上]敬下也。恭而后礼也,有以礼气也。      【经15】未尝22闻君子道,谓之不聪。未尝见贤人,谓之不明。闻君子道而不知23其君子道也,谓之不圣。见贤人而不知其有德也,谓之不智。◆      【说15】“未尝闻君子道,谓之不聪。”同此闻也,独不色然于君子道,故谓之不聪。      “未尝见贤人,谓之不明。”同此见也,独不色贤人,故谓之不明。      “闻君子道而不知其君子道也,谓之不圣。”闻君子道而不色然,而不知其天之道也,谓之不圣。      “见贤人而不知其有德也,谓之不智。”见贤人而不色然,不知其所以为之,故谓之不智。      【经16】见而知之,智也。闻而知之,圣也。明明,智也。虩虩,圣也。“明明在下,虩虩26在上”,此之谓也。◆      【说16】“闻而知之,圣也。”闻之而遂知其天之道也,圣也。      “见而知之,智也。”见之而遂知其所以为之,口口智也。      “明明,智也。”智也者,由所见知所不见也。      “虩虩,圣也。”口口言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此之谓也。”明者始在下,赫者始在上,口口口口口谓圣智也。      【经17】闻君子道,聪也。闻而知之,圣也。圣人知天道也。知而行之,义也[11]。行之而时,德也。见贤人,明也。见而知之,27智也。知而安之,仁也。安而敬之,礼也。圣[12],智礼乐之所由生也,五行之所和也。和则乐,乐则有德,有德则邦家兴。文王之见也如此。“文29王在上也,于昭于天”,此之谓也。◆      【说17】“闻君子道,聪也。”同此闻也,独色然辩于君子道,(道者)聪也,聪也者,圣之藏于耳者也。      “闻而知之,圣也。”闻之而遂知其天之道也,是圣矣。      “圣人知天之道。”道者,所道也。      “知而行之,义也。”知君子之所道而摋然行之,义气也。      “行之而时,德也。”时者,和也;和也者,惠德也。      “见贤人,明也。”同此见也,独色然辩于贤人,明也。明也者,智之藏于目者,明则见贤人。      “贤人见而知之,智也。”曰:何居?孰休烝此而遂得之,是智也。      “智而行之,仁也。”知君子所道而媆然安之者,仁气也。      “[行](安)而敬之,礼也。”既安之矣,而又愀愀然而敬之者,礼气也。口口口口天道口。      “仁气,礼乐所由生也。”言礼乐之生于仁义口口口口口口。      “五行之所和,和则乐。”和者,有犹五声之和也。乐者,言其流体也,机然忘塞也。忘塞,德之至也。      “乐而后有德,有德而国家兴。”国家兴者,言天下之兴仁义也,言其口口乐也。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此之谓也。”言大德备成矣。      【经18】见而知之,智也。知而安之,仁也。安30而行之,义也。行而敬之,礼也。仁,义礼所由生也[13],四行之所和也。和31则同,同则善。◆      【说18】“见而知之,智也。”见者,口也;智者,言由所见知所不见也。      “知而安之,仁也。”知君子所道而媆然安之者,仁气也。      “安而行之,义也。”既安之矣,而摋然行之,义气也。      “行而敬之,礼也。”既行之矣,又愀愀然敬之者,礼气也。      所安所行所敬,人道也。      “仁(知)[义],礼[智]所由生也。”言礼智生于仁义也。      “四行之所和。”言和仁义也。      “和则同。”和者,有犹五声之和也。同者,守约也,与心若一也,言舍夫四也,而四者同于善心也。同,善之至也。      “同则善矣。”口口口口口口口人行之大,大者,人行之口然者也。《世子》曰:人有恒道,达口口口。[14]      【经19】颜色容貌温变[15]也。以其中心与人交悦也,中心悦焉。迁32于兄弟,戚也。戚而信之,新(亲)也。新(亲)而笃之,爱也。爱父,其继爱人,仁也。◆      【说19】“颜色容貌恋恋也”,恋恋也者,勉勉也,逊逊也,能行恋恋者也。能行恋恋者,□□心悦,心悦然后颜色容貌温,以悦恋也。      “以其中心与人交悦也”,毂毂□□□□□□……      “中心悦焉”,……是□悦已。人无悦心也者,弗迁于兄弟也。      “迁于兄弟,戚也”,言迁其悦心于兄弟而能戚也。兄弟不相能者,非无所用悦心也,弗迁于兄弟也。      “戚而信之,亲也”,言信其[体]也。剐尔四体,予汝天下,弗为也。剐汝兄弟,予汝天下,弗迷也;是信之已。信其[体]而后能相亲也。      “亲而笃之,爱也”,笃之者厚,厚亲而后能相爱也。      “爱父,其杀爱人,仁也”,言爱父而后及人也。爱父而杀其邻之子,未可谓仁也。      【经20】中心33辩然而正行之,直也。直而遂之,肆也。肆而不畏强御,果也。不34以小道害大道,简也。有大罪而大诛之,行也。贵贵,其等尊贤,义也。◆35      【说20】“中心辩然而正行之,直也”,有天下美食于此,吁嗟而予之,中心弗迷也。恶吁嗟而不受吁嗟,正行之,直也。      “直而遂之,肆也”, 肆者,遂直者也。直者,□贵□□□□□□□□□□肆也。      “肆[而]弗畏强御,果也”,强御者,勇力也,谓□□□□□□□□□之以□□□,无介于心,果也。      “不以小道害大道,简也”,简也者,不以小爱害大爱,不以小义害大义也。见其生也,不食其死也,祭亲执诛,简也。      “有大罪而大诛之,行也”,无罪而杀人,有死弗为之矣;然而大诛之者,知所以诛人之道而[行]焉,故谓之行。      “贵贵,其等尊贤,义也”,贵贵者,贵众贵也。贤贤,长长,亲亲,爵爵,选贵者无私焉。其等尊贤,义也。尊贤者,言等贤者也,言选贤者也,言加诸上位。此非以其贵也,此其义也。贵贵而不尊贤,未可谓义也。      【经21】以其外心与人交,远也。远而庄之,敬也。敬而不懈,严也。严而畏36之,尊也。尊而不骄,恭也。恭而博交,礼也。◆      【说21】“以其外心与人交,远也。”外心者,非有他心也。同此心也,而有谓外心也,而有谓中心。中心者,媆然者;外心者也,其==廓然者也,言此心交远者也。      “远而庄之,敬也。”敬者,口口口口口口。      “敬而不懈,严也。”严者,敬之不懈者,口之积者也,是厌口口口口口口      “严而威之,尊也。”口之又从而畏忌之,则夫间何由至乎哉?是必尊矣。      “尊而不骄,恭也。”言尊而不有口口已事君与师长者,弗谓恭矣。故厮役人之道口口恭焉。恭生于尊者也。      “恭而博交,礼也。”博者,辩也,言其能柏(?)然后礼也。      【经22】不简,不行。不匿,不察37于道。有大罪而大诛38之,简也。有小罪而赦之,匿也。有大罪而弗大38诛也,不[行]也。有小罪而弗赦也,不察于道也。◆      【说22】“不简不行。”简也,简则行矣。      “不匿,不辨于道。”匿者,言人行小而轸者也。小而实大,大之口者也。《世子》曰:“知轸之为轸也,斯公然得矣。”轸者,多也;公然者,心道也。不周于匿者,不辨于道也。      “有大罪而大诛之,简;有小罪而赦之,匿也。有大罪而弗口诛,不行也。有小罪而弗赦,不辨于道也。      【经23】简之为言犹练39也,大而晏者也。匿之为言也犹匿匿也,小而防者也。简,义之方也。匿,40仁之方也。强,义之方。柔,仁之方也。“不竞不浗,不刚不柔”,此之谓41也。◆      【说23】“简为言,犹衡也,大而罕者。”直之也。      “匿为言也,犹匿慝,小而轸者。”直之也。      “简,义之方也;匿,仁之方也。”言仁义之用心之所以异也。义之尽,简也;仁之尽,匿。大义加大者大仁加小者,故义取简而仁取匿。      “《诗》云:不竟不求浗,不刚不柔,此之谓也。”竟者强也,浗者急也,非强之也,非急之也,非刚之也,非柔之也,言无所争焉也。此之谓者,言仁义之和也。      【经24】君子集大成。能进之,为君子,弗能进也,各止于其里。大而42晏者,能有取焉。小而轸者,能有取焉。胥肤肤达诸君子道,谓之贤者。君43子知而举之,谓之尊贤;知而事之,谓之尊贤者也。前,王公之尊贤者也;后,士之尊贤者也。◆      【说24】“君子集大成。”成也者,犹造之也,犹具之也。大成也者,金声玉振之也。唯金声而玉振之者,然后己仁而以人仁,己义而以人义。大成至矣,神耳矣!人以为弗可为也,无由至焉耳,而不然。      “能进之,为君子,弗能进,各止于其里。”能进端,能充端,则为君子耳矣。弗能进,各各止于其里。不藏欲害人,仁之理也;不受吁嗟者,义之理也。弗能进也,则各止于其里耳矣。充其不[藏]欲害人之心,而仁覆四海;充其不受吁嗟之心,而义襄天下。仁覆四海,义襄天下,而诚由中心行之,亦君子已!      “大而晏者,能有取焉。”大而晏者,言义也,能有取焉也者,能行之也。      “小而轸者,能有取焉。”小而轸者,言仁也;能有取焉者也,能行之也。      “胥肤肤达诸君子道,谓之贤。”胥肤肤也者,言其达于君子道也。能仁义而遂达于君子道,谓之贤也。      “君子知而举之,谓之尊贤。”君子知而举之者,犹尧之举舜,商汤之举伊尹也。举之也者,诚举之也。知而弗举,未可谓尊贤。      “君子从而事之”也者,犹颜子、子路之事孔子也。事之者,诚事之也。知而弗事,未可谓尊贤也。      “前,王公之尊贤者也,后,士之尊贤者也。”直之也。      【经25】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所役也。心曰唯,莫敢不唯;[心曰][16]诺,莫敢不诺;[心曰]45进,莫敢不进;[心曰]后[17],莫敢不后;[心曰]深,莫敢不深;[心曰]浅,莫敢不浅。和则同,同则善。◆46      【说25】“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所役也”,耳目者,悦声色者也;鼻口者,悦臭味者也;手足者,悦佚愉者也。心也者,悦仁义者也。此数体者皆有悦也,而六者为心役,何也?曰:心贵也。有天下之美声色于此,不义,则不听弗视也。有天下之美臭味于此,不义,则弗求弗食也。居而不间尊长者,不义,则弗为之矣。何居?曰:几不[胜] □,小不胜大,贱不胜贵也哉!故曰心之役也。耳目鼻口手足六者,人□□,[人]体之小者也。心,人□□,人体之大者也,故曰君也。      “心曰唯,莫敢不唯”,心曰唯,耳目鼻口手足声貌色皆唯,是莫敢不唯也。诺亦然,退亦然。      “心曰深,莫敢不深;心曰浅,莫敢不浅”,深者甚也,浅者不甚也,深浅有道矣。故父呼,口[含]食则吐之,手执业则投之,唯而不诺,走而不趋,是莫敢不深也。于兄则不如是其甚也,是莫敢不浅也。      “和则同”,和也者,小体恋恋然不患于心也,和于仁义。仁义,心[也]。同者,与心若一也,□约也,同于仁[义]。仁义,心也,同则善耳。      【经26】目而知之谓之进之。喻而知之,谓之进之。辟而知之,谓之进之[18]。47几而知之,天也。“上帝贤汝,毋贰尔心”,此之谓也。◆      【说26】“目而知之,谓之进之”,弗目也,目则知之矣,知之则进耳。目之也者,比之也。“天监在下,有命既集”者也,天之监下也,集命焉耳。循草木之性,则有生焉,而无好恶。循禽兽之性,则有好恶焉,而无礼义焉。循人之性,则巍然知其好仁义也。不循其所以受命也,循之则得之矣,是目之已。故目万物之性而[知人]独有仁义也,进耳。“文王在上,于昭于天”,此之谓也。文王源耳目之性而知其好声色也,源鼻口之性而知其好臭味也,源手足之性而知其好佚愉也,源心之性则巍然知其好仁义也。故执之而弗失,亲之而弗离,故卓然见于天,着于天下,无他焉,目之也,故目人体而知其莫贵于仁义也,进耳。      “譬而知之,谓之进之。”弗譬也,譬则知之矣,知之则进耳。譬丘之与山也,丘之所以不口名山者,不积也。舜有仁,我亦有仁,而不如舜之仁,不积也。舜有义,而我亦有义,而不如舜之义,不积也。譬比之而知吾所以不如舜,进耳。      “喻而知之,谓之进之。”弗喻也,喻则知之矣,知之则进耳。喻之也者,自所小好喻乎所大好。“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思色也。“求之弗得,寤寐思服。”言其急也。“优哉游哉,辗转反侧。”言其甚急也。如此其甚也,交诸父母之侧,为诸?明有死弗为之矣。交诸兄弟之侧,亦弗为也。交诸邦人之侧,亦弗为也。畏父兄,其杀畏人,礼也。由色喻于礼,进耳。      “几而知之,天也。”几也者,赉数也。唯有天德者,然后几而知之。      “上帝临汝,毋贰尔心。”上帝临汝,口几之也;毋贰尔心,俱几之也。      【经27】天施诸其人,天也。其48人施诸人,狎[19]也。(其人施诸人,不得其人不为法。)◆      【说27】“天生诸其人,天也。”天生诸其人也者,如文王者也。      “其人施诸人”也者,如文王之施诸闳夭、散宜生也。      “其人施诸人,不得其人不为法。”言所施之者,不得如散宜生、闳夭者也,则弗为法也矣。      【经28】闻道[20]而悦者,好仁者也。闻道而畏者,好49义者也。闻道而恭者,好礼者也。闻道而乐者,好德者也。◆50      【说28】“闻君子道而悦者,好仁者也。”道也者,天道也,言好仁者之闻君子道而以之其仁也,故能悦。悦也者,形也。      “闻君子道而威,好义者也。”好义者之闻君子道而以之其义也,故能威。威也者,形也。      “闻道而恭,好礼者也。”言好礼者之闻君子道而以之其礼也,故能恭。恭者,形也。      “闻道而乐,有德者也。”道也者,天道也,言好德者之闻君子道而以夫五也为一也,故能乐,乐也者和,和者德也。      附录《德圣》   四行成,善心起,四行形,圣气作;五行形,德心起,和谓之德,其要谓之一。其爱谓452之天,有之者谓之君子,五者一也。◆清浊者,德之[人](居),德者清浊之渊,身调而神453过,谓之玄同。◆圣之{足音}然者,{言夜}然者,发挥而盈天下者。圣,天知也。知人454道曰知,知天道曰圣。圣者声也,圣者知,圣之知知天,其事化翟,其谓之圣者,取诸455声也,知天者有声。知其不化,智也;化而弗知,德矣;化而知之,叕也。道者、德者、一者、天者、君子者,其闭塞谓之德,其行谓之道,其贤口者口备口口口457口口,故曰奋然作矣。口至之者。……贤者以……经经者至率(素)至青(精)何以能为者……广……则……目为者有聪明焉不可……为者手足不用……不用焉……460口可以口度为者……度为者……知……461……坐而忘退聪明去知俞己而上同……462……姓者谓所受口口有厚薄,其之善同后为之,后之已高,所登愈高,463……其所受,受其有也,口口有也,不可以求得也。464         --------------------------------------------------------------------------------      [1] 帛书本此段次序为仁、智、义、礼、圣。与竹简次序不同。      [2] 据帛书本补。      [3] 帛书作“轻”。      [4] 帛书作“精长”。      [5] 帛书此两句作“思不精长,不能悦”。      [6] 帛书以上几句补作“温则见君子道,见君子道则不忧,不忧则玉色”。玉色,《荀子法行》:“孔子曰:……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缜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也。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此之谓也。”      [7] 帛书本此章在经十四“不远不敬”后。      [8] 帛书以上几句作“不恋不悦,不悦不戚,不戚不亲,不亲不爱,不爱不仁”。      [9] 浅野本补作“行而后能”义也。      [10] 浅野本补作质近者,“中”弗能“远,外不能”敬之。      [11] 帛书本经作“圣”,说作“义”,“圣”可能有误。      [12] 帛书本此句脱漏,但说中有“仁气,礼乐所由生也。言礼乐生于仁义………”等。      [13] 帛书本此句作“仁义,礼智之所由生也。”      [14] 此一大段帛书本在经二十一“以其外心与人交”之后。      [15] 帛书本作“恋恋”      [16] 据帛书本补,下同。      [17] 帛书本作“退”。      [18] 帛书本此两句次序相反。      [19] 帛书本作“人”。      [20] 帛书本作“君子道”。      唐虞之道      唐虞之道,禅而不传。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也。禅而不传,圣之1盛也。利天下而弗利也,仁之至也。故昔贤仁圣者如此。身穷不贪,没2而弗利,穷仁矣。必正其身,然后正世,圣道备矣。故唐虞之道,禅3也。         夫圣人上事天,教民有尊也;下事地,教民有新(亲)也;时事山川,教民4有敬也;新(亲)事祖庙,教民孝也;太学之中,天子亲齿,教民弟也。先圣5与后圣,考后而甄先,教民大顺之道也。         尧舜之行,爱亲尊贤。爱6亲故孝,尊贤故禅。孝之方,爱天下之民。禅之传,世亡隐德。孝,仁之冕也。7禅,义之至也。六帝兴于古,咸由此也。爱亲忘贤,仁而未义也。尊贤8遗亲,义而未仁也。古者虞舜笃事瞽叟,乃戴其孝;忠事帝尧,乃戴其臣。9爱亲尊贤,虞舜其人也。禹治水,益治火,后稷治土,足民养生。夫唯10顺乎肌肤血气之情,养性命之正,安命而弗夭,养生而弗伤,知天下11之政者,能以天下禅矣。         古者尧之与舜也;闻舜孝,知其能养天下22之老也;闻舜弟,知其能事天下之长也;闻舜慈乎弟□□□知其能23为民主也。故其为瞽盲子也,甚孝;及其为尧臣也,甚忠;尧禅天下24而授之,南面而王天下,而甚君。故尧之禅乎舜也,如此也。古者圣人二十而25冠,三十而有家,五十而治天下,七十而致政,四肢倦惰,耳目聪明衰,禅天下而26授贤,退而养其生。此以知其弗利了。         《虞诗》曰:“大明不出,万物皆暗。圣27者不在上,天下必坏。”治之至,养不肖。乱之至,灭贤。仁者为此进,28明礼、畏守、乐逊,民教也。咎繇内用五刑,出载兵革,罪轻法也,虞12用威,夏用戈,征不服也。爱而征之,虞夏之治也。禅而不传恒绝,夏13始也。         古者尧生为天子而有天下,圣以遇命,仁以逢时,未尝遇贤。虽14并于大时,神明将从,天地佑之。纵仁圣可与,时弗可及矣。夫古者15舜居于草茅之中而不忧,身为天子而不骄。居草茅之中而不忧,知命16也。身为天子而不骄,不专也。求乎大人之兴,美也。今之戴于德者,微17年不戴,君民而不骄,卒王天下而不疑。方在下位,不以匹夫为18轻;及其有天下也,不以天下为重。有天下弗能益,无天下弗能损。极仁19之至,利天下而弗利也。禅也者,上德授贤之谓也。上德则天下有君而20世明,授贤则民兴效而化乎道。不禅而能化民者,自生民未之有也,21如此也。         忠信之道      不讹不孚,忠之至也。不欺弗知,信之至也。忠集则可亲也,信集则可恶也。忠1信集而民弗亲信者,未之有也。至忠如土,化物而不伐;至信如时,毕至而不结。忠人无2讹,信人不负。君子如此,故不诳生,不负死也。         太久而不渝,忠之至也。陶而睹常,信3之至也。至忠无讹,至信不负,夫此之谓此。大忠不说,大信不期。不说而足养者,地也。不期4而可遇者,天也。似天地也者,忠信之谓此。         口惠而实弗从,君子弗言尔;心[疏而貌]5亲,君子弗申尔。故行而争悦民,君子弗由也。三者,忠人弗作,信人弗为也。         忠之为道也,百工不楛,而人养皆足。信之为道也,群物皆成,而百善皆立。君子其施也7忠,故恋亲附也;其言尔信,故亶而可受也。忠,仁之实也。信,义之期也。是故古之所8以行乎====者,如此也。         成之闻之      成之闻之曰:古之用民者,求之于己为恒。行不信则命不从,1信不着则言不乐。民不从上之命,不信其言,而能含德者,未之2有也。故君子之莅民也,身服善以先之,敬慎以守之,其所在者入矣。3上苟身服之,民必有甚焉者。君袀冕而立于阼,一宫之人不胜7其敬。君衰绖而处位,一宫之人不胜其哀。君冠胄带甲而立于军,8一军之人不胜其勇。上苟倡之,则民鲜不从矣。虽然,其存也不厚,9其重也弗多矣。是故君子之求诸己也深。不求诸其本而攻诸其10末,弗得矣。         是[故]君子之于言也,非从末流者之贵,穷源反本者之贵。11苟不从其由,不反其本,未有可得也者。君上享成不唯本,功[弗就矣]。12农夫务食,不强耕,梁弗足矣。士盛言不行,名弗得矣。是故君子之于言也,非从末流者之贵,穷言反本者之贵。苟不从其由,14不反其本,虽强之弗入矣。         上不以其道,民之从之也难。是以民可15敬导也,而不可掩也;可御也,而不可牵也。故君子不贵庶物,而贵与16民有同也。秩而比次,故民欲其秩之遂也。富而分贱,则民欲其17富之大也。贵而能让,则民欲其贵之上也。反此道也,民必因此厚也18以复之,可不慎乎?故君子所复之不多,所求之不远,窃反诸己而可以19知人。是故欲人之爱己也,则必先爱人;欲人之敬己也,则必先敬人。20是以智而求之不疾,其去人弗远矣。勇而行之不果,其疑也弗往矣。21         是故凡物在疾之。《君奭》曰:“唯冒丕单称德”何?言疾也。君子曰:疾之,22行之不疾,未有能深之者也。勉之遂也,强之工也;申之淹也,辞之工也,23民孰弗从?形于中,发于色,其诚也固矣,民孰弗信?是以上之恒24务,在信于众。《=命》曰:“允师济德”[何]?此言也,言信于众可以25济德也。         圣人之性与中人之性,其生而未有非志。次于而也,26则犹是也。虽其于善道也亦非有怿,数以多也。及其博长而厚27大也,则圣人不可由与墠之。此以民皆有性而圣人不可慕也。28《君奭》曰:“襄我二人,毋有合在音”何?道不悦之辞也。君子曰:唯有其恒而29可,能终之为难。“槁木三年,不必为邦旗”何?言寅之也。是以君子贵[寅]。30         天降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着为父子之新(亲),分31为夫妇之辨。是故小人乱天常以逆大道,君子治人伦以顺32天德。         《大禹》曰:“余才宅天心”曷?此言也,言余之此而宅于天心也。是故33君子衽席之上,让而爱幼;朝廷之位,让而处贱。所宅不远矣。小人34不逞人于恩,君子不逞人于礼。津梁争舟,其先也不若其后也。言35语嗥之,其胜也不若其已也。君子曰:从允释过,则先者除,来者信。36         唯君子,道可近求,而[不]可远借也。昔者君子有言曰“圣人天德”何?37言慎求之于己,而可以至顺天常矣。《康诰》曰“不还不戛,文王作罚,38刑滋无赦”何?此言也,言不逆大常者,文王之型莫厚焉。是39故君子慎六位,以祀天常。         尊德义      尊德义,明乎人伦,可以为君。去忿戾,改惎胜,为人上者之务也。1         赏与刑,祸福之基也,或前之者矣。爵位,所以信其然也。征侵,所以2攻□[也]。刑[罚],所以□与也。杀戮,所以除害也。不由其道,不行。         仁为可新(亲)3也,义为可尊也,忠为可信也,学为可益也,教为可类也。         教非改道也,教之也。4学非改伦也,学己也。禹以人道治其民,桀以人道乱其民。桀不易5禹民而后乱之,汤不易桀民而后治之。圣人之治民也,民之道也。禹6之行水,水之道也。造父之御马,马之道。后稷之艺地,地之道也。莫7不有道焉,人道为近。是以君子,人道之取先。         察者出,所以知8己。知己所以知人,知人所以知命,知命而后知道,知道而后知行。由礼知9乐,由乐知哀。有知己而不知命者,无知命而不知己者。有10知礼而不知乐者,无知乐而不知礼者。善取,人能从之,上也。11         行此度也,然后可逾也。因恒则固,察曲则无僻,不党则无17怨,尚思则□□。夫物而有职者也,非教所及也。教其政,18不教其人,政弗行矣。故终是物也而有深焉者,可教也而不可疑也。19可教也而不可迪其民,而民不可止也。         尊仁、亲忠、敬庄、归礼,20行矣而无违,养心于子谅,忠信日益而不自知也。         民可使道21之,不可使知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桀不谓其民必乱,而民有22为乱矣。受不若也,可从也而不可及也。         君民者治民复礼,民除害智,23==劳之轨也。为邦而不以礼,犹==之无==也。非礼而民悦24哉,此小人矣。非伦而民服,世此乱矣。治民非还生而已也,25不以嗜欲害其义。         轨民爱,则慈也;弗爱,则仇也。民五之方格,26十之方争,百之而后服。         善者民必富,富未必和,不和不安,不安不乐。27善者民必众,众未必治,不治不顺,不顺不平。是以为政者教导之12取先。教以礼,则民果以劲。教以乐,则民弗德争将。教13以辩说,则民艺==长贵以忘。教以艺,则野以争。教以技,14则民少以吝。教以言,则民吁以寡信。教以事,则民力啬以湎利。15教以权谋,则民淫昏,违礼无亲仁。先人以德,则民进善焉。16(故为政者,或论之,或议之,或由中出,或设之外,论列其类。30凡动民必顺民心,民心有恒,求其永。重义集理,言此章也。39)         为古率民向方者,唯德可。德之流,速乎置邮而传28命。其载也无厚焉,交矣而弗知也,亡。德者,且莫大乎礼乐29焉。治乐和哀,民不可惑也。反之此,往(枉)矣。刑不逮于君子,礼不31逮于小人。攻□往者复,依惠则民材足,不时则无劝也。         不32爱则不亲,不□则弗怀,不赖则无威,不忠则不信,弗勇则33无复。咎则民==,正则民不吝,恭则民不怨。均不足以平政,埒34不足以安民,勇不足以蔑众,博不足以知善,决不足以知伦,杀35不足以胜民。         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命,而从其所行。上好是物也,36下必有甚焉者。夫唯是,故德可易而施可转也。有是施,小37有利,转而大有害者,有之。有是施,小有害,转而大有利者,有之。38(行此度也,然后可逾也。)         故为政者,或论之,或义之,或由中出,或设之外,论列其类。30凡动民必顺民心,民心有恒,求其永。重义集理,言此章也。39         性自命出      凡人虽有性,心亡奠志,待物而后作,待悦而后行,待习而后奠。喜怒哀悲之气,性也。及其见于外,则物取之也。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于情,情生于性。始者近情,终者近义。知 情 者 能出之,知义者能内(入)之。      好恶,性也。所好所恶,物也。善不善 性 也,所善所不善,势也。凡性为主,物取之也。金石之有声, 弗 扣 不 鸣, 人 之虽有性,心弗取不出。凡心有志也,无与不 可, 性 不 可独行[1],犹口之不可独言也。      牛生而长,雁生而伸,其性 使 然, 人而学或使之也。凡物无不异也者,刚之柱也,刚取之也。柔之约[也],柔取之也。四海之内,其性一也。其用心各异,教使然也。      凡性,或动之,或逆之,或交之,或厉之,或出之,或养之,或长之。凡动性者,物也;逆性者,悦也;交性者,故也;厉性者,义也;出性者,势也;养性者,习也;长性者,道也。      凡见者之谓物,快于己者之谓悦,物之势者之谓势,有为也之谓故。义也者,群善之蕝也。习也者,有以习其性也。      道者,群物之道。凡道,心术为主。道四术,唯人道为可道也。其三术者,道之而已。      《诗》、《书》、《礼》、《乐》,其始出皆生于人。《诗》,有为为之也;《书》,有为言之也;《礼》、《乐》,有为举之也。      圣人比其类而论会之,观其先后,而逆训之,体其义而节度之,理其情而出入之,然后复以教。教,所以生德于中者也。      礼作于情,或兴之也,当事因方而制之。其先后之舍(序)则义道也。或舍(序)为之节则也。      致容貌,所以度节也。君子美其情, 贵 其 义,善其节,好其容,乐其道,悦其教,是以敬焉。拜,所以 为 ? 与,其谀度也。币帛,所以为信与证也,其词义道也。      笑,礼之浅泽也。乐,礼之深泽也。凡声,其出于情也信,然后其入拨人之心也厚。闻笑声,则鲜如也斯喜。闻歌谣,则陶如也斯奋。听琴瑟之声,则悸如也斯叹。观《赉》、《武》,则齐如也斯作。观《韶》、《夏》,则勉如也斯俭。咏思而动心,==如也,其居次也旧(久),其反善复始也慎,其出入也顺,司(始)其德也。郑卫之乐,则非其听而从之也。凡古乐龙(动)心,益(淫)乐龙(动)指(嗜),皆教其人者也。《赉》、《武》乐取,《韶》、《夏》乐情。      凡至乐必悲,哭亦悲,皆至其情也。哀、乐,其性情相近也,是故其心不远。哭之动心也,浸杀,其央恋恋如也,戚然以终。乐之动心也,浚深郁陶,其央则流如也悲,悠然以思。      凡忧,思而后悲;凡乐,思而后忻。凡思之用,心为甚。叹,思之方也,其声变则 其 心 变,其心变则其声亦然。吟游(流)哀也,噪游(流)乐也,啾游(流)声[也],呕游(流)心也。      喜斯陶,陶斯奋,奋斯咏,咏斯犹,犹斯作。作,喜之终也。愠斯忧,忧斯戚,戚斯叹,叹斯辟,辟斯通。通,愠之终也。      凡学者隶[求]其心为难。从其所为,近得之矣,不如以乐之速也。唯[虽]能其事,不能其心,不贵。求其心有为也,弗得之矣。人之不能以为(伪)也,可知也。其过十举,其心必在焉,察其见者,情安失哉?      察,义之方也。义,敬之方也。敬,物之节也。笃,仁之方也。仁,性之方也。性或生之。忠,信之方也。信,情之方也。情出于性。      爱类七,唯性爱为近仁。智类五,唯义道为近忠。恶类三,唯恶不仁为近义。所为道者四,唯人道为可道也。      凡用心之躁者,思为甚。用智之疾者,患为甚。用情之至者,哀乐为甚。用身之弁者,悦为甚。用力之尽者,利为甚。目之好色,耳之乐声,郁陶之气也,人不难为之死。      有其为人之节节如也,不有夫柬柬之心则采。有其为人之柬柬如也,不有夫恒怡之志则缦。人之巧言利词者,不有夫诎诎之心则流。人之悦然可与和安者,不有夫奋作之情则侮。有其为人之快如也,弗牧不可。有其为人之渊如也,弗辅不足。      凡人伪为可恶也。伪斯吝矣,吝斯虑矣,虑斯莫与之结矣。慎,仁之方也。然而其过不恶。速,谋之方也,有过则咎。人不慎斯有过,信矣。      凡人情为可悦也。苟以其情,唯(虽)过不恶;不以其情,唯(虽)难不贵。苟有其情,唯(虽)未之为,斯人信之矣。      未言而信,有美情者也。未教而民恒,性善者也。未赏而民劝,含福者也。未型(刑)而民畏,有心畏者也。贱而民贵之,有德者也。贫而民聚焉,有道者也。      独处而乐,有内(入)礼者也。恶之而不可非者,达于义者也。非之而不可恶者,笃于仁者也。      行之不过,知道者也。闻道反上,上交者也。闻道反下,下交者也。闻道反己,修身者也。上交近事君,下交得众近从政,修身近至仁。      同方而交,以道者也。不同方而 交, 以 ? 者[也][2]。同悦而交,以德者也。不同悦而交,以猷者也。门内之治,欲其逸也。门外之治,欲其制也。      凡悦人勿吝也,身必从之,言及则明举之而毋伪。凡交毋央,必使有末。凡于征毋畏,毋独言。独处则习父兄之所乐。苟毋大害,少枉内(入)之可也,已则勿复言也。      凡忧患之事欲任,乐事欲后。身欲静而毋==,虑欲渊而毋拔,行欲勇而必至,貌欲壮而毋拔,[心][3]欲柔齐而泊,喜欲智而亡末,乐欲怿而有志,忧欲俭而毋惛(闷),怒欲盈而毋希,进欲逊而毋巧,退欲循而毋轻,欲皆度而毋伪。      君子执志必有夫光光之心,出言必有夫柬柬之信,宾客之礼必有夫齐齐之容,祭祀之礼必有夫齐齐之敬,居丧必有夫恋恋之哀。君子身以为主心。         --------------------------------------------------------------------------------      [1] 性字或补作人字。(李零《校读》)      [2] 李零补作“义”。      [3] 此确一字,李零补作“心”,或可作“容”。   六德       ……此。何谓六德?圣、智也,仁、义也,忠、信也。圣与智就矣。1仁与义就矣,忠与信就[矣]。作礼乐,制刑法,教此民尔,使2之有向也,非圣智者莫之能也。新(亲)父子,和大臣,寝四邻3之抵牾,非仁义者莫之能也。聚人民,任土地,足此民尔,4生死之用,非忠信者莫之能也。君子不别,如导人之……         君子如欲求人,道□[□□□□□□□□□□□□□□]6[□□□□□□□。苟不]由其道,虽尧求之弗得也。生民7[斯必有夫妇、父子、君臣,此]六位也。有率人者,有从人者;8有使人者,有事人[者;有]教者,有受者。此六职也。既有9夫六位也,以任此[六职]也。六职既分,以卒六德。六德者10[□□□□□□□□□]赏庆焉,知其以有所归也。材11虽在山岳之中,苟贤[□□□□□□□□□□□□□□]12[□□□□□□□□□□□]□父兄任者,子弟大材艺者13大官,小材艺者小官,因而施禄焉,使之足以生,足以死,谓14之君,以义使人多。义者,君德也。非我血气之新(亲),畜我如其15子弟,故曰:苟济夫人之善也,劳其藏腑之力弗敢惮也,16危其死弗敢爱也,谓之[臣],以忠事人多。忠者,臣德也。知可17为者,知不可为者;知行者,知不行者,谓之夫,以智率人多。18智也者,夫德也。能与之齐,终身弗改之矣。是故夫死有主,终19身不变,谓之妇,以信从人多也。信也者,妇德也。既生畜之,20又从而教诲之,谓之圣。圣也者,父德也。子也者,会==长材21以事上,谓之义,上共下之义,以==□□,谓之孝,故人则为22[人也,谓之]仁。仁者,子德也。故夫夫、妇妇、子子、君君、臣臣,六者各23行其职,而谗谄无由作也。观诸《诗》、《书》则亦在矣,观诸24礼、乐则亦在矣,观诸《易》、《春秋》则亦在矣。观此多也,钦此多25[也],美此多也,道御止。--         仁,内也。义,外也。礼乐,共也。内立父、子、26夫也,外立君、臣、妇也。疏斩布绖杖,为父也,为君亦然。疏衰27齐牡麻绖,为昆弟也,为妻亦然。袒免,为宗族也,为朋友28亦然。为父绝君,不为君绝父。为昆弟绝妻,不为妻绝昆弟。为29宗族疾朋友,不为朋友疾宗族。人有六德,三新(亲)不断。门内30之治恩掩义,门外之治义斩恩。仁类==而速,义类==而绝。仁==而放,义强而简。放之为言也,犹放放也,少而32==多也。逸其志,求养新(亲)之志,害无不已也。是以放也。--         男女33别生言,父子新(亲)生言,君臣义生言。父圣子仁,夫智妇信,君义34臣忠。圣生仁,智率信,义使忠。故夫夫、妇妇、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此六者各35行其职,而谗谄蔑由作也。君子言信言尔,言焬言尔,设外36内皆得也。其反,夫不夫,妇不妇,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37臣不臣,昏所由作也。君子不啻明乎民微而已,又以知38其一矣。男女不别,父子不新(亲)。父子不新(亲),君臣无义。是故先王之39教民也,不使此民也忧其身,失其体。孝,本也。下修其41本,可以断谗。生民斯必有夫妇、父子、君臣。君子明乎此42六者,然后可以断谗。道不可体也,能守一曲焉,可以讳43其恶,是以断谗速。凡君子所以立身大法三,其绎之也44六,其衍十又二。三者通,言行皆通。三者不通,非言行也。45三者皆通,然后是也。三者,君子所生与之立,死与之敝也。46         ……人民少者,以修其身,为道者必由47此。新(亲)戚远近,唯其人所在。得其人则举焉,不得其人则止也。48         ……生。故曰:民之父母新(亲)民易,使民相新(亲)难。      语丛(一、二、三、四)      语丛一   凡物由亡生。1      有天有命,有物有名。2天生伦,人生卯。3      有命有度有名,而后4有伦。5|有地有形有++,而后6有厚。7      有生有知,而后好恶8生。9      有物有繇有==,而后10教生。11      有天有命,有地有形,12有物有容,有家有名。13      有物有容,有++有厚,14有美有善。15      有仁有智,有义有礼,16有圣有善。17      夫天生百物,人为贵。人18之道也,或由中出,或由19外入。20      由中出者,仁、忠、信。由21 外 入 者,礼 ? ?。      仁生于人,义生于道。22或生于内,或生于外。23      其生也亡为乎?其刑62生德,德生礼,礼生乐,由乐24知刑。25**      知己而后知人,知人而后26知礼,知礼而后知行。27      其知博,然后知命。28      知天所为,29然后知道,知道然后知命。30      礼因人之情而为之,31善理而后乐生。32      贤者能理之。54      礼生于庄,乐生于亳。33礼齐乐灵则戚,乐==34礼灵则==。35      《易》,所以会天道人道36也。37      《诗》,所以会古今之诗38也者。39      《春秋》,所以会古今之40事也。41      《礼》,交之行述也。43      《书》,口口口口者也。44      凡有血气者,皆有喜45有怒,有慎有庄。其体46有容,有色有声,有嗅47有味,有气有志。凡物48有本有卯(末),有始有终。49      容色,目司也。声,耳司50也。嗅,鼻司也。味,口司51也。气,容司也。志,心司。52      义亡能为也。53      为孝,此非孝也;为弟,55此非弟也;不可为也,56而不可不为也。为之,57此非也;弗为,此非也。58      人无能为。83      政其然而行,怠焉尔也。59政不达度,生乎不达60其然也。教,学其也。61      政其然而行,怠焉。67      知礼然后知刑。63      刑非==也。64      上下皆得其所之谓信。65信非至齐也。66      察天道以化民气。68      父子,至上下也。69      兄弟,[至]先后也。70      无物不物,皆至焉,而71无非己取之者。72      悲,亡其所也,无非是。73      之弗也。74      者,去==不逮,从一道。75      口口者义,然不然。76      厚 于 仁,薄于义,亲而77不尊。厚于义,薄于仁,82尊而不亲。79      口口父,有亲有尊,78长弟,亲道也。友君臣,80无亲也。81      有察善,无为善。84      察所知,察所不知。85      势与圣为可察也。86      君臣、朋友,其择者也。87      宾客,清庙之度也。88      多好者,无好者也。89      数,不尽也。90      夬生乎未得也。91      爱善之谓仁。92      仁义为之臬。93      备之谓圣。94      {土寺}由敬作。95      有生乎名。96      节度者也。97      丧,仁之端也。98      求者,无有自来也。99      盈圣之谓圣。100      罐,可去可归。101      凡同者通。102      礼不同,不害不妨。103      凡物由望生。104      物各止于其所,我行105      皆有之。106      快与信,器也,各以谵辞毁也。108      乎与容与,夫其行者。109      食与色与,疾。110      止之。111      乐==。112      语丛二   情生于性,礼生于情,1严生于礼,敬生于严,2望生于敬,耻生于望,3悡生于耻,廉生于悡。4      爱生于性,亲生于爱,8忠生于亲。9      欲生于性,虑生于欲,10倍生于虑,争生于倍,11党生于争。12      智生于性,卯生于智,20悦生于卯,好生于悦,21从生于好。22      子生于性,易生于子[i],23肆生于易,容生于肆。24      恶生于性,怒生于恶,25胜生于怒,惎生于胜,26贼生于惎。27      喜生于性,乐生于喜,28悲生于乐。29      愠生于性,忧生于愠,30哀生于忧。31      惧生于性,监生于惧,32望生于监。33      强生于性,立生于强,34断生于立。35      弱生于性,疑生于弱,36北生于疑。37      贪生于欲,负生于贪,13==生于负。14      喧生于欲,哗生于喧,15慌生于哗。16      浸生于欲,恧生于浸,17逃生于恧。18      急生于欲,==生于急。19      度生于礼,博生于度。5      大生于……6      愠生于忧。7      凡悔,已道者也。38      凡咎,有不行者也。39      凡过正一,以失其它40者也。41      凡悦,作于誉者也。42      名数也,由==鲧生。44      其所之同,其行者异。52有行而不由,有由而53不行。54      疑取再。49      未有善事人而不返者。45未有哗而忠者。46      哗,自安也。贼,退人也。43知命者无咎。47      有德者不移。48      小不忍败大势。51      毋失吾势,此势得矣。50      语丛三   父无恶。君犹父也,其弗恶1也,犹三军之旌也,正也,所2以异于父者,君臣不相戴也,3则可已;不悦,可去也;不4义而加诸己,弗受也。5      父孝子爱,非有为也,8友君臣之道也。长弟,孝6之方也。7      与为义者游,益。与庄9者处,益。起习度章,益。10与亵者处,损。与不好11学者游,损。处而无==12习也,损。自示其所能,损。13自示其所不足,益。游14==,益。崇志,益。在心,益。15[有]所不行,益。必行,损。16      志于道,狎于德,依于50仁,游于艺。51      天型成人,与物斯理。17[口]物以日,物有理而18地能贪之生之者,在早。19物不备,不成仁。39      不善择,不为智。38      仁,厚之[口也。]22      [丧,仁]之端也。23      义,德之进也。24      义,善之方也。25      丧,仁也。义,宜也。爱,仁35也。义,处之也。礼,行之36也。37      治者卯。32      卯则难犯也。45      交,交行则口[者口。]34      及行则治者中。33      德至区者,治者至无26间。27      至无间,则成名。29      未有其至,则仁治者28莫得善其所。47      知治者寡悔。31      爱治者亲。30      爱亲则其方爱人。40      恸,哀也。三恸,度也。41      强之树也,强取之也。46度依物以情行之者,44或由其辟,或由其42不进,或由其可。43      宾客之用币也非正,55入货也,礼必及。60      进食之道,此食作安。56行进此,友矣。62      人之性非与?止乎其57孝。61      有性有生,呼生。有==58(春秋,无不以其生也亡20耳。21)      忠则会。63      思无疆,思无期,思无怠,思48无不由义者。49      善日过我,我日过善,贤54者唯其止也以异。53      乐,服德者之所乐也。54得者乐,失者哀。59      毋意,毋固,毋我,毋必。65a      无无由也者。66 a      名二,物三。67a      有天有命有68a[度,口口口口]69a生。70a      命与度与,71a呼物。72a      无物不物,皆至焉。65b      无非乐者。66b      生为贵。67b      有性有生,呼68b名,69b      为其形。70b      有性有生71b者。72b      语丛四   口不慎而户之闭,恶言复己而死无日。4◆      凡说之道,急者为首。既得其急,言必有及5之。及之而不可,必度以过,毋命知我。彼邦亡6将,流泽而行。7◆      窃钩者诛,窃邦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义士8之所存。9◆      车辙之==醢,不见江湖之水。匹妇愚夫,10不知其乡之小人、君子。食非恶知终其世。11      ==举贤人,是谓詇行。贤人不在侧,是12谓迷惑。不与智谋,是谓自欺。==与智谋,是13谓重欺。      邦有巨雄,必先与之以为明。虽难14之而弗恶,必尽其故。尽之而疑,必== 鋊鋊。15其==如将有败雄,是谓割。      利木阴者,不折16其枝。利其渚者,不塞其溪。善使其下,若17==蛩之足,举而不割,割而不仆。善事其上18者,若齿之事舌,而终弗噬。善[事其君]19者,若两轮之相转,而终不相败。善使20其民者若四时,一逝一来,而民弗害也。21      山亡==则堕,城无蓑则堕,士亡友不可。君有22谋臣,攘地不削。士有谋友,则言谈不23弱。      虽勇力闻于邦,不如材。金玉盈室,不24如谋。众强甚多,不如时。故谋为可贵。      一25家事,乃有==。三雄一雌,三{缶夸}一{缶是},一王母26保三婴儿。      听君而会,视庙而入。入之又入之,至之又至之,至而无及也,已。27a、2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