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林广记卷之一  【前集】 ○天文类 太极 天文   太极图 见图 太极图说 未有天地之时混沌如鸡子溟涬始牙鸿蒙滋萌三五历纪太极元气函三为一极中也元始也 【前律历志】 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是太初太一也老子道生一即此太极也 【易系疏】 太极极尽之称 【纪瞻传】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易系】 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太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庄子】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変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乹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変化穷焉 【周子通书】 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在天地则天地有太极在万物则万物中各有太极 太极只是极好至善底道理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 太极便是性动静阴阳是心金木水火土是仁义礼智信化生万物是万事 【文公语录】 两仪两曜之图 见图 两仪图说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疏云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一气既分之后阳气居上为天阴气居下为地居上者轻清居下者重浊有如止水于是天地位焉乃谓之两仪 【易系疏】 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也 【说文】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 【中庸】 天形如鸡子天大地小表里有氷地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天运如车毂之运 【浑天仪】 天形穹窿如笠而地之表浮元气之上譬覆奁以抑水而不流者气充其中也 【虞昺穹天论】 天圆如倚盖地方如棊尸句天旁转半在地上半在地下 【晋天文志】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 【素问】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変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数起于一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三五历纪】 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天 【汤问】 两曜图说 日者太阳之精积而成鸟象乌阳之类其数奇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阴之类其数耦 【张衡灵宪】 月为阴精日为阳精故周髀云日犹火月犹水火则施光水则含影月光生于日所照魄生于日所蔽 【一云朏于向日魄生于背日】 当日则光盈近日则明尽 【考灵曜】 阳燧见日则燧而为火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注)方诸阴燧大蛤也熟磨拭令热月盛时以向月下则水生以铜盘受之下水数滴许慎注云方石也诸珠也 【淮南子】 日中有踆乌谓三足乌 【淮南子】 大荒之中旸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皆戴乌 【山海经】 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燋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乌皆死堕羽翼 【淮南子】 佛氏言月中所有乃大地山河影或言月中蟾桂地影空处水影也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于阳也 【杂俎】 羿得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是为蟾蜍 【张衡灵宪】 月中仙人桂树 【御览】 七政之图 见图 (金)(日)同南北行为嬴分南北次为缩出早为月食出晚为天妖(木)星所在国不可伐可以伐人(水)星出早为日食出晚为彗四时不出则饥(火)行一舍二舍为不祥东行疾兵聚东方西行疾兵聚西方(填)星失次而上一舍为大水下二舍有后戚五纬之変 璇玑玉衡图 见图 (隋志云)玑衡者以北斗魁四星为璇玑杓三星为玉衡(正义云)玑径八尺圜周二丈五尺以璇饰之而运乎上衡为横箫长八尺孔径一寸以玉为饰下端望之以视星辰转玑窥衡是也汉以来谓之浑天仪其术以为地居中而天周焉后言天者皆祖之 十二宫分野所属图 见图 【史记曰】二十八舍主十二州汉书注云二十八宿各主诸侯分野   诗云 子在宝瓶齐青位丑当磨竭越杨州寅中人马燕幽地卯临天蝎宋豫求辰属天秤郑兖分巳为双女楚荆□午周三河属狮子未居巨蠏秦雍留申魏益州阴阳位酉赵冀州为金牛戍有白羊鲁徐郡亥为双鱼卫并收 十二次日月交会图 见图 【尚书曰】历象日月星辰注云辰日月所会谓日月交会于十二次也故左传曰日月之会是谓辰注云一岁日月十二会所会为辰十一月辰在星纪十二月辰在玄枵之类是也   诗曰 析木本居寅火卯寿星辰三鹑巳午未实沈居在申梁酉降娄戍娵枵星纪陈孟春会娵舍逆数掌中轮 二十八宿 见图 【隋天文志】庖牺氏仰观俯察以天之二十八宿周于圆穹之广以丽十二位也随天而转谓之经星史天官书曰东宫苍龙角亢氐房心尾箕南宫朱鸟井鬼柳星张翼轸西宫咸池奎娄胃昴毕觜参北宫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注云天星有龙虎乌龟之形四方皆有七宫各成一形东方成龙形西方成虎形南方成鸟形北方成龟形也 晦朔弦望 见图 【汉律历志】日有晦朔月有弦望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朔望中一日为上弦望晦中一日为下弦日属阳月属阴阴常为阳消铄自月初月从右行渐离于日而明渐生至初七八明半见如弓弦故谓上弦至十五月去日最远故得全其明日月相望谓之望月半后则渐近日左畔而明渐消至二十二三仅存半明亦如弓弦故谓下弦至三十日日月相合月为日消尽谓之晦按紫微垣星图一凡三十七名一百八十三星布列浑象之北上规所以正天地之南北也北斗七星在垣内所以正四时也史志曰中宫北极五星钩陈六星皆在紫宫中北极北辰之最尊者也其纽星天之枢也天运无穷三光迭曜而极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旧说皆以纽星即天极在正北为天心不动今验天极亦昼夜运转其不移处乃在天极之内一度有□故浑象杠轴正中置之不动以象天心也自天极外诸星皆随浑象运转以象列宿随天左旋也天有二十八宿为十二次舍布列四方三百六十五度有畸而天极亦具其数古人所谓天形如盖即天心为盖之杠轴列舍如盖之橑轴分布十二次舍之度数紫宫近天极故狭而密列舍布四方故阔而疏也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者也 【魁四星为璇玑杓三星为玉衡】 杓携龙角 【杓斗柄也龙角东方星荐□也】 衡中南斗 【衡斗中尖星也】 魁□参首 【斗第一星为魁】 用昏建者杓 【斗第七星为杓斗之尾也】 夜半建诸衡 【假□杓昏建于寅则夜半衡亦建寅】 平旦建者魁斗为帝车运于中央照临四海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故扬子云云日一南而万物死 【谓夏至以后日穷南陆一反南道羣阴渐长则万物所以死也】 日一北而万物生 【谓冬至以后日穷北陆一反北道羣阳渐长万物所以生】 斗一北而万物虚 【谓立冬以后斗杓建亥自亥之后阴主于时万物以敛故曰虚】 斗一南而万物盈 【谓立夏后斗建巳自巳之后阳主于时万物单盛故曰盈】 日之南也右行而左旋斗之北也左行而右旋 【日则迎天右行谓春行西方历十星而南秋行东方历七星而北始行西方故曰右行也还从东方故云左旋也斗则随天而行春指东方历三辰而南秋指西方历三辰而北始指东方故云左行还从西方故云右还也】 由是言之天形垠昼夜不息所以分节候运寒暑日与斗建相推移于上而成岁功于下也所以着于图象者欲俯仰之参合先天而趍务也然则浑象人居天外故俯视之星图人在天里故仰观之二者相戾盖俯仰之异也 星说 万物之精上为列星 【说文】 星之为言精也阳之荣也阳精为日日分为星故其字日生为星 【春秋说】 众星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 【晋天文志】 星者水之精也 【三五历纪】 星也者体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居错峙各有攸属 【张衡灵宪】   浑象 按【浑象】中外官星图二凡二百四十六名一千二百八十一星分布四方周遍天体惟南极入地常隐紫微宫常见余星近日而伏远日而出四时互见二十八宿为十二次三百六十五度有畸日月五星之所舍也史志曰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形如龙曰苍龙南方东井舆鬼柳七星张翼轸七宿形如鹑鸟曰朱鸟西方奎娄胃昴毕觜觹参为白虎曰白虎北方南斗牵牛女虚危营室东壁有龟蛇体曰玄武凡星皆随天左旋日月五星常违天右转于是乎晓昏正寒暑生岁时成所以着于浑象者将以俯察而知七政行度之所在着于图者将以仰观而上合乎天象也星有三色所以别三家之异出于石申者赤出于甘德者黑出于巫咸者黄紫宫诸星亦同出三家中外官与紫宫星緫二百八十三名一千四百六十四星汉志载紫宫及中外官星才百一十八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星至晋武时太史陈卓緫三家所著星图至今不改然则施于浑象者惟天极北斗二十八舍为占候之要其余备载者所以具上象之全体也 又【浑象】北极南极星图二古图有圆纵二法图圆视天极则亲视南极则不及横图视列舍则亲视两极则疏盖天体正圆如两盖之相合南北两极犹两盖之扛毂二十八宿犹盖之弓撩 【礼考工记盖弓二十八以象星(注)盖弓撩也古之置盖亦取法于天】 赤道横络天腹如两盖之交处赤道之北为内郭如上覆盖赤道之南为外郭如下仰盖故列弓撩之数近两毂则狭渐远渐阔至交则极阔其势然也亦犹列舍之度近两极则狭渐远渐阔至赤道则极阔也以圆图视之则近北星颇合天形近南星度当渐狭则反阔矣以横图视之则去两极星度皆阔失天形矣今仿天形为覆仰两圆图以盖言之则星度并在盖外皆以图心为极自赤道而北为北极内官星图赤道而南为南极外官星图两图相合全体浑象则星度阔狭之势占候不失矣 风说 天地之气噫而成风 【埤雅】 巽为风 【易系】 飞廉风伯也风师箕星也 【风俗通】 飞廉神禽能致风气 【应劭注吕氏春秋】 飞廉鹿身头如雀有角而蛇尾豹文 【晋灼注】 崔元微月夜见青衣女伴曰杨氏李氏陶氏又绯衣小女曰石醋报封家十八姨来言辝冷冷有林下风色皆殊绝芳香袭人醋曰女伴在苑中每被恶风相挠常求十八姨相庇士每岁旦作一幡上图日月五星立苑东则免难矣今岁已过此月二月一日立之其日立幡东风刮地折木飞花而苑中繁花不动崔乃悟久伴即众花之精封家姨乃风神也后杨氏辈来谢各褁桃李花数斗云服之可以却老某等亦长生至元和中元微犹儿若少年亦一异也 【传异记】 云说 云山气也 【说文】 云之为言运也触石而起谓之云 【春秋说题】 云师谓之豊隆 【广雅】 周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豊衰之祲象郑司农注二分二至观云气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豊 【周礼】 天降时雨山川出云 【礼记】 雾说 腾水上溢故为雾 【庄子】 雾也气蒙覆物也 【释名】 凡重雾三日必大雨雨未降其雾不可行也 【帝王出纪】 地气发天不应曰雾雾谓之晦 【雅】 尤作大雾 【崔豹古今注】裴楷能作五里雾裴优能作三里雾 【后汉】 栾巴为尚书忽一旦天大雾对坐不见故失巴所在寻问之巴其日还成都 【神仙传】 雷说 阴阳相薄感而为雷激而为霆 【淮南子】 雷天之鼓 【抱林子】 仲春之月雷乃发仲秋之月雷乃收 【月令】 义兴人姓周永和中寄宿道边女子家一更中闻有小儿唤阿香云官唤汝推车女子辝去忽骤雷雨明朝视宿乃一新冢 【搜神记】 雷州春夏多雷秋日则伏地中其状如彘人取而食之 【国史补】 电说 电谓之雷光 【五经通义】 有曰雷无曰电 【公羊】 月支献猛兽两目如天石韭磹之炎光 【太平广记】 天公与玉女投壶袅而脱误不接者天为之笑所以为电 【神仙传】 虹霓说 虹阳气之动也虹攻也纯阳攻阴之气也 【释名】 雄曰虹雌曰蜺旧说虹常双见鲜盛者雄其闇者雌也一曰赤白色谓之虹青白色谓之蜺 【埤雅】 晋陵薛愿义熙初虹饮其釜愿辇酒灌之随咽便吐金满器于是灾弊日袪 【异苑】 霜说 秋三月青女乃出降以霜雪 【青女乃霜神青腰玉女司霜雪者淮南子】 豊山有九锺霜降而自鸣 【山海经】 邹衍事燕惠王左右谮之系于狱仰天而哭盛夏为之降霜 【淮南子】 驷见而霜陨 【国语】 露说 阳气散为雨露 【大戴礼】 甘露者仁泽也其凝如脂其美如饴一名天酒 【晋中兴书】 汉武帝有仙掌承露饮之 【本纪】 雪说 雪雾雨之征也寒则为雪雨雾冻凝者皆由□发不由天降 【论衡】 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 【韩诗□□】 正月三白田公笑吓吓西北人谚曰要宜麦见三白 【朝野佥载】 晋州萧至忠畋游见一老麋哀请黄冠者黄冠曰若令滕六降雪巽二起风即萧君不复猎矣 【幽恠录】 冰说 积冰曰凌冰壮曰冻冰流曰澌冰解曰泮 【风俗通】 光武至蓟上遣王霸往视滹沱河还曰冰牢可渡果可乘 【本纪】 雨说 雨水从云下也 【释名】 太平之时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王充论衡】 赤松子神农时雨师 【列仙传】 西海上有人乘白马朱鬣白衣玄冠从十二童子驰马如飞名曰河伯使者其所至之国雨水滂沱 【神异记】 中和三年浙西天鸣如转磨云而雨占曰云而雨是谓天泣 【五行志】 梁大同中甞骤雨殿前往往有杂色宝珠梁武帝观之有喜象虞奇因上瑞雨颂云飞甘洒润玉散珠联 【初斈记作鲁昂道】 霰说 雨与雪杂下曰霰 【尔雅】 相彼雨雪先集维霰 【诗】 雹说 雹雨雪也从雨包 【说文】 嵩山有大蜥蜴数百吐雹 【夷坚】   天文名数 两仪 天 【其气轻清其形圜属阳而动】  地 【其气重浊其形方属阴而静】 两曜 日 【太阳之精人君之象】  月 【太阴之精后妃之象】 三光 日 月 星辰 三台 上台 中台 下台 五纪 岁 日 月 星辰 历数 五行 金 木 水 火 土 五星 岁星 【东方木星十二年一周天】  荧惑 【南方火星二年一周天】  镇星 【中央土星二十八年一周天】  太白 【西方金星一年一周天】  辰星 【北方水星年一周天】 五云 青 【为虫】  赤 【为兵荒】  白 【为丧】  黑 【为水】  黄 【为豊年】 五气 雨 旸 寒 燠 风 六气 阴 阳 风 雨 晦 七政 日 月 木星 金星 水星 火星 土星 八风 不周风 广莫风 明庶风 融风 清明风 景风 阊阖风 凉风 北斗 枢星 【贪狼】  璇星 【巨门】  玑星 【禄存】  权星 【文曲】  衡星 【廉贞】  开阳 【武曲】  招摇 【破军】 南斗 上将 次将 贵相 司命 司中 司禄 二十八宿    东方 角 【木】  亢 【金】  氐 【土】  房 【日】  心 【月】  尾 【火】  箕 【水】    北方 斗 【木】  牛 【金】  女 【土】  虚 【日】  危 【月】  室 【火】  壁 【水】    西方 奎 【木】  娄 【金】  胃 【土】  昴 【日】  毕 【月】  觜 【火】  参 【水】    南方 井 【木】  鬼 【金】  柳 【土】  星 【日】  张 【月】  翼 【火】  轸 【水】 新编纂图增类羣书类要事林广记卷之二  【前】 ○历候类   历法本原 汉律历志 黄帝使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于崅羊谷断两节之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有二筩以听凤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六律六吕緫谓之十二律以配十二月也    律 一曰黄锺 【十一月】  二曰大蔟 【正月】  三曰姑洗 【三月】  四曰蕤宾 【五月】  五曰夷则 【七月】  六曰无射 【九月】  以上属阳     吕 一曰林锺 【六月】  二曰南吕 【八月】  三曰应锺 【十月】  四曰大吕 【十二月】  五曰夹锺 【二月】  六曰中吕 【四月】  以上属阴 律吕生配 前汉律历志注张晏曰推历十二辰以生律吕也自十一月冬至节一阴自下而生至四月六阳终自五月夏至节一阴自下而生至十日六阴终□□则复始盖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天地盛衰消长之理如此所谓阳生于子至午终焉阴生于午至子终焉二至常在月之中如未冬至尚属阴未夏至尚属阳故与十二辰十二卦皆相配   历候名数 四时 春 【木】  夏 【火】  秋 【金】  冬 【水】 八节 立春 【正月节】  春分 【二月节】  立夏 【四月节】  夏至 【五月节】  立秋 【七月节】  秋分 【八月节】  立冬 【十月节】  冬至 【十一月节】 二十四气 自立春至大寒 【见后图内】 七十二候 自东风解冻至水泽腹坚 【见后图内】 十干 甲 【阏逢】  乙 【旃蒙】  丙 【柔兆】  丁 【强圉】  戊 【着雍】  巳 【屠】  庚 【上章】  辛 【重光】  壬 【女默】  癸 【昭阳】 十二支 子 【困敦】  丑 【赤奋若】  寅 【摄提咨】  卯 【单阏】  辰 【执徐】  巳 【大荒落】  午 【敦牂】  未 【协洽】  申 【□凝】  酉 【作器】  戍 【阉茂】  亥 【大荒□】 律吕配卦图 见图 自十一月一阳生其卦为复黄锺气应积阳至四月而六阳巳极其卦为干律应中吕自五月一阴生其卦为姤蕤宾气应积阴至十月而六阴巳极其卦为坤律应应锺一律一吕逓月分配周而复始而一岁成焉 律度量衡图 见图 度始黄锺之长以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锺之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量起黄锺之龠其容秬黍中者千二百实龠中以井。水平其槩两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斛之制上为斛下为斗左耳为升右耳为合龠附于右合之下。衡起黄锺之重一龠之黍重十二铢积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斤而三百八十四铢三十斤为钧一月之数也四钧为石重百二十斤象十二月也 二十四气图 见图 七十二候图 见图    气候本始 【春秋内事曰】伏羲建八节以文应候晋律历志曰炎帝分八节以始农功董巴议曰伏羲造八卦作三昼以象二十四气记月令注曰周公作时制定二十四灬七十二候则炁之始于伏羲而定于周公也   置闰之法 【尧典曰】朞三百六旬有六日朞者一周年也则是二年有三百六十六日今一年只三百六十日尚余六日一年六个小尽又余六日则是一年共余十二日积三年之余有三十六日于是直一闰月以正其时犹余六日又两年复二十四日并前六日再置一闰   刻漏器度 黄帝 创漏水制器以分昼夜○ □□ 挈壶氏以百刻分昼夜冬至昼漏四十刻夜六十刻□至昼漏六十刻夜四十刻春秋二分昼夜各五十刻○ 汉哀帝 改为百二十刻○ 梁武帝 大同十年又改用一百八十刻或增或减类皆疏谬至 唐 夜百刻一遵古制而其法有四匮一夜天池二日天池三平壶四万分壶又有水海水海浮箭四匮注水始自夜天池以入于日天池自日天池以入于平壶以次相次入于水海浮箭而上以为刻分○ 宋朝 所用之制亦如于唐而其法以昼夜百刻分十二时每时有八刻二十分每刻六十分计水二斤八两箭四十八二箭当一气岁统二百一十六万分悉刻于箭上铜乌别水而下注莲心浮箭以上登其二十四气大凡每气差二分半冬至日极短春分日均平冬至后行盈夏至后行缩乃阴阳升降之期今各分图于后 古制莲漏之图 见图 今制莲漏之图 见图   定寅时诀 正九五更二点澈二八五更四点揭三七平光是寅时四六日出寅无别五月日高三丈地十月十二四更二惟有仲冬四更初此是寅时君湏记 昼夜长短图 见图 六十甲子 黄帝命大桡探五行之情占斗罡所建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支干相配以成六旬 甲子乙丑海中金 丙寅丁卯炉中火 戊辰巳巳大林木 庚午辛未路傍土 壬申癸酉剑锋金 甲戍乙亥山头火 丙子丁丑涧下水 戊寅巳卯城头土 庚辰辛巳白镴金 壬午癸未杨柳木 甲申乙酉泉中水 丙戍丁亥屋上土 戊子巳丑霹雳火 庚寅辛卯松栢木 壬辰癸巳长流水 甲午乙未沙中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 戊戍巳亥平地木 庚子辛丑壁上土 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乙巳覆灯火 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申巳酉大驿土 庚戍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桑柘木 甲寅乙卯大溪水 丙辰丁巳砂中土 戊午巳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 壬戍癸亥大海水   四时占候 元旦杂占 四时纂要元旦值甲米贱人疫值乙米麦贵人病死值丙四十日旱 【一云四月旱】 值丁丝绵六十日贵值戊粟麦鱼塩贵又旱四十五日值巳米贵蚕凶多风雨值庚金铁贵禾熟民病值辛麻麦贵禾大收值壬米麦贱绢布大豆贵值癸禾灾人疫多雨 岁首杂占 月令占候图曰正月一日为鸡天气清朗人安国泰四夷来贡二日狗风雨即大熟三日猪天气晴明君安四日羊天气暖臣顺君命五日马如晴明四望怨气六日牛日月光明即大熟七日人日夜晴人民安君臣和会八日谷夜见星辰五谷丰熟 冬至杂占 清台占法冬至后一日得壬炎旱千里二日得壬小旱三日得壬平常四日得壬五谷丰五日得壬小水六日得壬大水七日得壬河决八日得壬海翻九日得壬禾麦大熟十日得壬五谷不成   八节风候 元正日 风东来夏籴贱南来夏籴贱主旱西来春夏米贵豆熟北来水灾○ 春分日 风东来麦贱年丰南来五月先水后旱西来麦贵北来米贵一倍 立夏日 风东来雷电东南来年丰民安西来蝗虫人不安北来泉涌地动○ 夏至日 风东来八月人多病南来名顺风大熟西来秋大雨北来山水出 立秋日 风东来人疫草木更荣南来秋旱凶西来大雨北来冬多雪大吉○【秋分日】风东来万物不实谷贵南来凶西来人民安岁丰稔北来冬酷寒 立冬日 风东来冬雷凶南来来年五月大疫西来凶北来冬雪寒杀走兽○【冬至日】风东来人灾南来谷贵北来年丰   八节云气 元正日 四方有黄云气五谷大熟有青气杂黄主蝗赤气主旱黑气大水○ 春分日 东方青云宜麦岁熟云万物不实人热疫其日晴明万物不成 立夏日 巳时东南有青气年中大丰如青气不见则岁多灾在十月应之○ 夏至日 午时南方有赤气宜百谷云气日月光五谷不成人病目痛 立秋日 申时西南有赤云宜粟如万物不成地震牛羊死在来年正月○【秋分日】日入西方有白云如羊宜稻年丰不至多霜人多疥疾来年二月灾 立冬日 西北有白气如龙马宜麻如不至大寒伤物人疫应在来年四月○ 冬至日 北方有青云来岁善云凶   杂占晴雨 甲子雨占 朝野佥载云唐俚语曰春雨甲子赤地千里夏雨甲子乘船入市秋雨甲子禾头生耳冬雨甲子飞雪千里 六甲晴雨 四时甲申风雨主五谷暴贵小雨小贵大雨大贵若沟渎涨满者急聚五谷闽中占此米价必踊颇有验也 (春)甲申至己丑雨籴贵 (夏)庚辰辛巳雨主蝗大雨大虫 (春)甲寅乙卯雨夏谷贵 (夏)丙寅丁卯雨主秋谷贵十倍 (春)庚寅至癸巳雨籴贵 (夏)甲子庚辰辛巳雨蝗虫皆死 (冬)壬寅癸卯雨春谷贵 (夏)庚寅至癸巳日雨皆主麦贱 (冬)庚寅至癸巳雨籴贵 (秋)庚寅辛卯雨主冬谷贵一倍 岁节晴雨 上元晴宜百果 社日雨果实少 三月三日雨桑柘贱 佛生日雨果少 端午雨来年熟 重九日雨大宜收禾 虹蜺隐见 正月虹见 【十月谷贵】 二月虹见西 【棺才贵】 三月虹见 【米贵于鱼】 四月虹见 【主米谷贵】 五月虹见 【大小麦贵】 六月虹见 【主麻大贵】 七月虹见 【主禾稻贵】 八月虹见 【春粟大贵】 十月虹见 【麻贵谷贵】 十一月虹见 【大豆贵】 日月交蚀 二月月蚀 【粟贱人灾】 三月月蚀 【米贵人饥】 四月月蚀 【谷荒民饥】 六月月蚀 【旱魃为虐】 七月月蚀 【主牛马贵】 九月月蚀 【主年荒凶】 十月月蚀 【主秋谷贵】 十一月蚀 【主年饥疫】 十二月蚀 【主年凶荒】 四时雷震 凡雷初发和雅岁善击烈惊异者有灾起艮籴贱起震棺木贵岁豊起巽霜早降蝗虫起离主旱起坤有蝗起兑金铁贵起干民多疾起坎岁多雨 (二月)雷起艮一鸣米贱起震岁稔起巽及坤主蝗起离主旱起兑金铜贵起干民疾起坎多雨水 元旦雷鸣 【主禾黍麦大吉】 正月有雷 【人民不炊】 春甲子雷 【主五谷豊稔】 三月一日雷 【五谷熟】 三月四日雷 【大熟】 夏 【甲子庚辰辛巳雷蝗虫死】 秋甲子雷 【民暴死】 九月雷鸣 【米谷大贵】 冬庚戍辛亥雷 【正月米贵】 十一月雷鸣 【主春米贵】 晦朔雨雪 正月朔 【疾风雨发屋扬砂丝贵大虫败五谷不成】 二月朔 【雨稻恶籴贵晦日雨人多疾病死亡凶】 三月朔 【风雨民多病百虫生晦日雨大小麦不熟】 四月朔 【风雨麦恶米贵晦朔天雨大□虫灾】 五月朔 【风雨主牛贵人饥不出一年人大饥】 六月朔 【风雨主籴贵晦日同】 七月朔 【风雨米贵人民不安】 八月朔 【阴雨宜麦布贵麻子贵】 九月朔 【风雨春旱夏水麻子贵】 十月朔 【风雨夏旱麻子贵十倍】 十一月朔 【大雪民灾月内雪冬春米贱】 十二月朔 【风雨主春旱夏多雨谷价长】 龙神行风 凡龙神朝会大煞逢合之日皆有恶风无风则雨乘船宜忌乃许真人秘传并见弹冠必用 (正月) 初三 初八 十一 廿五 三十  【龙会日】 (二月) 初三 初九 十二 三十  【龙神朝上帝日】 (三月) 初三 初七 廿七  【龙神朝星辰日】 (四月) 初八 初十 廿七  【龙会于太白日】 (五月) 初五 十一 廿九  【天帝朝玉皇日】 (六月) 初九 廿十  【地神朝玉皇日】 (七月) 初七 初九 廿七  【诸杀交会日】 (八月) 初三 初八 十五 廿七  【龙神大会日】 (九月) 十一 十五 十九  【诸神朝玉皇日】 (十月) 十五 廿七  【东府君朝天日】 逐月恶风 (正月) 【初十日二十日乃大将军下降逢大煞之日午后三刻有恶风】 (二月) 【初九日十二日十四日十七日□诸神交会日酉三刻有恶风】 (三月) 【初三十七廿七神朝上界逢星辰午后有恶风】 (四月) 【初八十九廿三诸神会逢太白午后三刻恶风】 (五月) 【初五十一十九天王朝上帝申酉时恶风】 (六月) 【十九廿七地合日卯辰时有恶风】 (七月) 【初七日初九日十五日二十七日乃诸神交会朝帝日午后有恶风】 (八月) 【初三日初八日十七日二十七日乃百神俱起之日午后有恶风】 (九月) 【十一日十五日十七日十九日乃名岁恶之日主有恶风起】 (十月) 【十五日十八日十九日二十七日乃府君朝上界日卯后有恶风】 (十一月) 【初一日初三日十九日二十一日乃名天合之日亦主有恶风起】 (十二月) 【初二日初五日初六日初八日二十日二十六日天地神交会日辰时有恶风】 ○节序类   岁时杂记  正月  端月 陬月 斗建寅 日在室 ○【立春】乃二十四气之始礼记月令曰出土牛以示农之早晚注云立春在十二月望前策牛人近前示农早也月晦及正月旦则在中示农平也正月望前近后示农晚也月令章句曰十二月建丑丑为牛寒将极故出其物为形像以送之且以升阳也荆楚记曰立春日剪彩为燕以戴之贴宜春字东京梦华录云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以禁中鞭春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府前百姓卖小春牛花装栏坐列百戏人物春幡雪柳名相献遗 ○【立春】乃二十四气之始礼记月令曰出土牛以示农之早晚注云立春在十二月望前策牛人近前示农早也月晦及正月旦则在中示农平也正月望前近后示农晚也月令章句曰十二月建丑丑为牛寒将极故出其物为形像以送之且以升阳也荆楚记曰立春日剪彩为燕以戴之贴宜春字东京梦华录云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以禁中鞭春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府前百姓卖小春牛花装栏坐列百戏人物春幡雪柳名相献遗 ○【元旦】 【元正正朝上日】 正月一日为元日玉烛宝典云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史记曰夏以正为建寅之月商建丑周建子通典曰汉高帝十月定秦遂为岁首成制群臣朝贺仪至武帝改用夏正亦在建寅之朔秦始皇以正月生因名正后讳之改正字从平崔寔月令云元日絜祀祖祢进酒降神毕室家尊卑列于先祖之前各进椒栢酒从少至老岁华纪丽云屠苏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屠苏之中每除夜遗闾里一贴药令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染疫疠今人得其方而不识其名但曰屠苏而巳山海经云东海度朔山之东北门曰鬼门万鬼出入也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欎垒主阅领众鬼之害人者于是黄帝法而象之立桃板于门上画欎垒以御凶鬼桃木亦百鬼所畏也风土记云元日食五辛练形注云辛菜所以助发五藏也五辛即大蒜小蒜韭菜芸台胡荽是也东京梦华录云正月一日开封府放关朴三日士庶自早互相庆贺车马交驰向晚贵家妇女纵赏入场看关赌入市店饮宴惯习成风 ○【人日】正月七日为人日东方朔占书云一日鸡二日犬三日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所主之物育阴则灾晋董勋云正旦画鸡于门七日金人于户上良为此也荆楚岁时记云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花胜以相遗或金金薄为人象瑞图之形也 ○【上元】 【元霄元夜】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史记乐书云汉家祠太一以昏时祠到明注云今人正月望日观灯是其故事唐郑诲明皇杂录曰上在东都正月望夜移仗上阳宫设蜡炬连属不绝结绘彩为灯楼三十间高百五十尺垂以珠玉微风一至锵然成韵其灯为龙凤虎豹之状宋朝会要曰干德五年诏朝廷无事区宇咸宁况年谷屡丰宜士民之纵乐上元可更增十七十八雨夜东京梦华录云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正对宣德楼悉以彩结山沓上皆画神仙故事或坊市卖药卖卦之人上有大牌曰宣和与民同乐彩山置灯数万盏正月十四日驾幸五岳观至晚还内次驾入灯山辇前喝随竿媚来御辇团转一遭倒行观灯山谓之鹁鸽旋十六日御座临轩宣万姓先到者得瞻见天表至三鼓车驾还内楼外击鞭一则山楼上下灯烛数十万盏一时灭矣至十九日收灯五夜城闉不禁 二月  令月 如月 斗建卯 日在奎 ○【中和】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中者楑三阳之中和者酌仁气之和国家授时建节备物陈仪唐辇下岁时记云德宗时李泌请以二月朔为中和节因赐大臣戚里尺谓之裁度民间以青囊盛百谷果种相遗号曰献生子里闾酿宜春酒以祭勾芒神百官进农书以示务本帝悦乃着令 ○【上丁】释奠无定日唐礼乐志云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以上丁日国斈以祭酒司业慱士三献乐以行礼 ○【社日】社无定日礼记月令云择元日命民社为社稷注云元日戊日也今春社常在二月内秋社常在八月内自立春后五戊为春社立秋后五戊为秋社如戊日立春立秋则此日不筭礼记祭义云共工氏之子曰勾龙为后土能平水土故祀之以为社孝经纬曰社土地之主也土地阔不可尽祭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春祭社祈谷之生故诗之载芟萹曰春籍田而祈社稷也秋祭社报谷之熟故诗之良耜篇曰秋报社稷也荆楚岁时记云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享其胙今郡县亦祭社稷于坛 ○【花朝】二月十五日为花朝风土记云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月夕乃八月十五夜宋条制守土官于花朝日出郊劝农 三月 嘉月 寎月 斗建辰 日在娄寒食无定日或二月或三月荆楚记云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节又谓之百五节秦人呼寒食为熟食日言其不动烟火预办熟食过节也斉人呼为冷烟节又云禁烟节新序云晋文公返国介子推无爵遂去而之绵上文公求之不得乃焚山求之 子推烧死因禁火以报之据左传史记并无子推被火焚之事按周礼司烜氏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注云为季春将出火也然则禁火盖周之旧制非为子推也东京梦华录云寻常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用面造枣锢飞燕以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唐明皇诏云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承浸巳成俗编入五礼永为定式琐碎录云蜀人遇寒食日采杨桐叶染饭色青而有光食之资阳气谓之杨桐叶道家谓之青饥饭 ○【清明】二十四气中之一节曰清明唐辇下岁时记云每岁清明内园官小儿于殿前钻火先得者进上赐绢三疋金椀一口白氏六帖云钻燧改火春取榆柳之火以顺阳时火气东京梦华录云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也禁中前半月发宫人车马朝陵坟享祀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人倾城出郊四野如市芳树之下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低暮而归各携枣锢炊饼黄胖掉刀名花异果山亭戱具鸭卵鸡雏谓之门外土仪各相献遗也 ○【上巳】三月初巳日为上巳汉礼仪志曰三月上巳宫人并褉饮于东流水上宋书曰自魏巳后但用三日不用上巳王羲之此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褉事也唐辇下岁时记云上巳锡宴群臣在曲江倾都褉饮踏青 四月  正阳月 余月 斗建巳 日在昴 ○【八日】四月八日释迦佛生日也岁华纪丽云佛以四月八日生于母之右胁年十九岁于四月八日夜半踰城往雪山入道六年思道不食又四月八日成佛荆楚岁时记云荆楚人以四月八日诸寺各设斎以五色香水浴佛共作龙华会高僧传云四月八日浴佛以都梁香为青色水欎金香为赤色水丘隆香为白色水附子香为黄色水安息香为黑色水以灌佛顶东京梦华录云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禅院有浴佛斎会乃煎香药糖水相遗谓之浴佛水 ○【结夏】 【觧夏】 四月十五日乃僧家结夏之日荆楚岁时记云天下僧此日就禅剎挂搭谓之结夏又谓之结制盖夏乃长飬之节在外行则恐伤草木虫类故九十日安居禅苑宗规云祝融在候炎帝司方当法王禁足之辰是释子护生之日至七月十五日应禅寺挂搭僧尼尽皆散去谓之解夏又谓解制禅苑宗规有云金风淅淅玉露瀼瀼当斍皇解制之辰是法岁周圆之日大藏经云四月十五坐树下至七月十五僧坐草为一岁禅谈语录谓之法岁 五月  暑月 皐月 斗建午 日在参 ○【端午】 【端阳重午菖节蒲节】 五月五日为端午续斉谐记云屈原楚人也遭谗不见用于是日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元年长沙有人见之自称三闾大夫曰常苦蛟龙所窃更有惠者愿以苇叶褁五色丝纒之则蛟龙所畏也荆楚岁时记云屈原此日投江死后人以舟楫救之遂因以为俗越地传云竞渡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大戴记曰午日以兰汤沐浴今谓之浴兰节抱朴子曰五日佩赤灵符心前以辟兵道今钗头符是也风土记曰荆楚人午日烹鹜闽中鹜烹鹅是也又云午日孤叶褁粘米以象阴阳相包褁今粽子是也 又云午日以五彩丝系臂辟兵鬼气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缯今百索是也荆楚岁时记又曰午日楚人采艾挂于户上以禳毒气今挂蒲柳是也泗人踏百草今人鬪草戱是也又云宗则文常以五月五日未鸡鸣时采艾灸疮最有验夏小正云此日采杂药以蠲阴毒之气今在有采艾采药之说开元天宝遗事云宫中端午造粉团角黍饤盘中以小角弓射之中者得食都中盛行此戱孔氏六帖云端午日中尚署进百索绶带今人竞渡浴兰角黍粉团采药摘艾挂蒲鬪草烹鹅佩符系缕百索绶带良有自也东京梦华录云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扇香糖果子粽子白团紫苏菖蒲木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褁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门首粽子五色水团茶酒供飬士庶逓相宴赏 六月  季月 旦月 斗建未 日在井 ○【三伏】 【初伏中伏末伏】 三伏无定日历忌释曰伏者何也金气伏藏之日也四时代谢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伐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立秋金代火金畏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也阴阳书言从夏至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故谓之三伏史记注云六月上伏秦始皇之所置也又云秦穆公始为伏荆楚记云伏日进汤饼名为辟恶泗人月令曰初伏荐于祖祢东京梦华录云都人最重三伏盖六月中别时节往住风亭水榭峻宇高楼雪槛冰盘浮沉李流杯曲沼苞鲊新荷远迩笙歌通夕而罢 七月  凉月 相月 斗建申 日在张 ○【立秋】之节玉帝司时楚词云菊嫩金风起荷疏珠露圆将秋数行鴈离夏几林蝉东京梦华录云立秋日京城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争买剪成花戴之 ○【七夕】七月七日之夜谓之七夕续斉谐记曰桂阳城武丁有仙道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吾向巳被召弟问织女何事渡河荅曰暂诣牵牛世人至今云织女嫁牵牛也傅玄拟天问曰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也周风土记曰七月初七夜洒扫中庭施几筵设酒脯牵牛织女相会守夜者咸怀私愿或云见天汉中有奕奕白气光曜五色以此为征应见者便拜愿乞富乞寿子者乞子惟得乞一不得兼求三年乃得言之荆楚岁时记云七夕女人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果于庭中以乞巧有蟢子罗于果上则以为得巧风俗记云织女七夕渡河使鹊为桥故古诗云寂然香灭后鹊散渡桥空开元天宝遗事云明皇与妃子每七夕宴华清宫女辈陈花酒馔列于庭中祈恩于牛女也 东京梦华录云七月七夕京城内外瓦子街巷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悉以彩装栏座红碧纱笼饰以金珠牙翠有一对直数千者本佛经云摩日侯罗俗云摩喝乐初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铺陈磨喝乐花酒炙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里巷与妓馆往往列之门首争以侈靡相尚 ○【中元】七月十五日谓之中元道藏经云中元地官检校人间分别善恶其日作元都大会于玉京山幡幢宝盖清饍饮食献诸众圣道士讲诵老子经十方大圣斉咏灵篇大藏经云目连以母生饿鬼中佛令作盂兰盆至七月十五日以百味五果置盆中供飬十方大德而后母得食目连白佛凡弟子孝顺者亦应奉盂兰盆供飬佛言大善唐王缙传曰七月望日宫中造盂兰盆缀饰镠琲设高祖以下七圣位幡节衣冠皆具各以帝号识其幡自禁内分诣诸道佛祠铙吹鼓舞奔走相属是日立仗百官班光顺门奉迎导从岁以为常东京梦华录云中元先数日市井卖具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以竹斫成三脚高三五尺织灯窝之状谓之盂兰盆挂冥钱衣服中元日备素食以供飬先祖城外有坟即往拜扫禁中亦出车马诣道院谒坟本院官给祠部十道设大会焚钱山祭军阵亡殁设孤云鬼道场 八月  桂月 壮月 斗建酉 日在翼 ○【秋社】见于春社梦华录云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赍送贵戚宫院以猪羊肉腰子妳房肚肺鸭饼姜之属切作棊子片样滋味调和铺饭上谓之社饭 ○【中秋】 【月夕】 八月十五日为中秋唐欧阳詹翫月序云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天道则寒暑均取诸月数则蟾魄圆故曰中秋言此日为三秋之中也又谓之月夕盖秋景天高气肃月色倍明此夜之月尤为清莹故今人多于此夜赏月龙城录云唐明皇曾于此夜游月宫梦华录云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翫月丝簧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戱夜市骈阗至晓 九月  菊月 玄月 斗建戍 日在角 ○【重阳】 【重九九日】 九月九日为重阳魏文帝书云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续斉谐记云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斈谓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异急令家人缝绛囊盛茱萸系臂上登高饮菊花酒此祸乃销景从其言文家登山夕还而鸡犬一时暴死仙书云茱萸为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此二物以消阳九之厄晋阳秋曰陶潜九月九日酒遂于宅边采菊花盈把望见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饮醉而归晋孟嘉传云嘉为桓温参军重九之日游龙山寮佐毕集嘉醉有风吹落嘉帽而不斍梦华录云重阳都下赏菊菊有数种曰万铃菊曰桃红菊曰木香菊曰金铃菊曰喜谷菊无无也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都人多出郊登高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插剪彩小旗掺钉果实如石榴子栗黄银杏菘子肉之类 十月  良月 阳月 斗建亥 日在房 ○【小春】十月为小春荆楚岁时记云天时和暖似春故曰小春此月内一与谓之液雨百虫饮此水而藏蛰俗呼为药水至来春二月雷鸣启蛰 ○【朔朝】十月一日宰臣巳下受衣着锦袄三日东京梦华录云士庶皆出城享坟禁中车马出道院及西京朝陵宗室车马亦如寒食节有司进暖炉炭民间皆置酒作暖炉会城市内外于九月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以备十月朔日烧献南粤志云闽中风俗十月一日皆作糯糍或作京饨以祀先祖告冬之意也 ○【下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道藏经云下元日水官检察人间善恶明皇实录云三元日宜令崇元斈士讲道德南华等经群公咸就观礼三元乃上元中元下元也正一修真旨要云上元乃正月十五日天地水三官朝天张灵源真人张元精真人飞升之辰上元十天灵官神仙兵马与上圣高真妙行真人同下降人间考定罪福中元乃七月十五日地官下降天真朝元洞边玄女仙真人上升日中元九地灵官神仙兵马名山洞府神仙兵马下人间校定罪福下元日乃衡岳真人升仙日锺离先生飞升日神烈昊真君同弟子四人飞升日下元九江水帝十二河源溪谷大神旸谷神王水府灵官同下人间校定罪福 十一月  畅月 辜月 斗建宇 日在箕 ○【冬至】 【长至】 乃二十四气中之一节玉烛宝典曰冬至阴阳百物之始日极南影有履长之庆阴阳书曰昼夜共百刻每自冬至后日渐长至春分昼夜各五十刻夏至而长极自夏至后日渐短至秋分昼夜亦各五十刻冬至而短极自冬至后日又渐长故谓之长至节复卦主事盖阳为君子阴为小人一阳生于此日乃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之时也汉杂记云冬至阳气生而君道长故贺夏至阴气生而君道襄故不贺泗人月令曰冬至日荐黍与羊先荐玄冥以及祖祢其进拜谒贺君师一如元日崔浩女仪曰近古妇人常以冬至进履袜于公姑唐杂录云宫中以女工揆日之长短冬至后日晷渐长比常日增一线之功杜甫至日诗云愁日愁随一线长东京梦华录云京师最重冬至节更易新衣备辨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十二月  余月 涂月 斗建丑 日在斗 ○【腊月】腊无定日说文云冬至后第三戍日是也广雅云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秦初曰腊巳而为嘉平祭部云汉改为腊魏台访议云王者各以其行之盛日为祖终日为腊火始于寅盛于午终于戍故火行之君以午祖戍腊木始于亥盛于卯终于未故木行之君以卯祖未腊金始于巳盛于酉终于丑故金行之君以酉祖丑腊水土皆始于申盛于子终于辰故水行之君以子祖辰腊今魏以土德王宜辰日为腊也宋王于火故以戍腊今 大元皇帝亦以火德而王天下故亦以戍日为腊也风俗通曰腊者猎也因猎取兽以祭先祖或曰腊接也新故交接大祭以报功也蔡邕独断云腊者岁终之大祭但送而不迎也常言伏腊者皆所以祭祀也故杜甫秋怀诗有云伏腊涕涟涟 ○【交年】二十四日交年东京梦华录云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烧合家替代钱帋帖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命夜于床底点灯谓之照虚耗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回头鹿马天行帖子以备除夜之用自入此月即有贫者十数人为一火装妇人神鬼敲锣击鼓廵门乞钱俗呼为打夜胡亦駈崇之一道也 ○【除日】 【除夜除夕岁除】 岁终一日为除日记月令云是月也日穷干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旦更始吕氏春秋云岁前一日击鼓駈疫疠之鬼谓之逐除亦曰駈傩李绰秦中岁时记云岁除日傩皆作鬼神状二老人为傩翁傩母唐辇下岁时记云明皇昼寝忽梦虚耗二鬼怒呼武士俄有大人顶帽衣袍捉鬼擘而啖之问其姓氏乃终南山进士钟馗也今人挂钟馗乃食虚耗也荆楚岁时记云徐日家家具殽蔌谓宿岁之储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饮至新年则弃街衢以为去故纳新闽中风俗除日以食物送穷想此义也神异经云山臊鬼犯人则病其鬼畏爆竹今人故作火爆南部新书云岁除日大常卿领官属乐吏并护童侲子千人晚入内至夜于寝殿前傩燃蜡炬燎沉檀荧煌如昼上与亲王妃王以下观之其夕赏赐甚多今人除夜满室皆点灯照岁是其故事也 梦华录云除日禁中呈大驱傩仪并用皇城亲事官诸班直假面绣衣装将军门神判官钟馗小妹土地龟神之类共千余人自禁中駈崇出南熏门外转龙弯谓之埋崇而罢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寝谓之守岁有宵夜果子古诗云岁序巳云殚春心不自安聊开栢叶盏试奠五辛盘金箔涂神燕朱泥印鬼丸梅花应可折请为雪中看 新编纂图增类羣书类要事林广记卷之三  【前集】 ○地舆类   舆地纪原 自鳌断立极三才奠位(黄帝)疆理南北(尧)命禹平水土遂分天下为九州岛别五服九州岛则冀兖青徐雍杨荆豫梁等州是也五服则甸侯绥要荒等服是也(舜)分冀为幽州并州分青为营州是为十二州州有幽营无梁青(周)有幽并无徐梁王畿居中九州岛环列于外至(秦始皇)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分置三十六郡后平百粤增置四郡为四十郡罢侯置守以治之(汉)初承秦旧至(武帝)恢拓土疆开西南夷置七郡东四郡西北五郡南八郡凡为十三部皆置剌史统治之至(哀)(平)际新置郡国六十三与秦四十合百有三分道凡三十有六侯国二百四十一(光武)中兴以官多役烦乃并省郡国十县道侯国四百余所其后(明)(章)(和)(顺)四帝渐复加置郡国至一百五仍为十三部汉末三国鼎峙各据所有至(晋)分十九道为郡一百七十二八代分裂卒归于唐初天下新定权置州郡颇多(太宗)元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州府三百五十八至(明皇)又因十道增置五道各置采访使如汉剌史之职五季僣乱各据一方至宋(艺祖)以仁厚得天下削平僣伪合而一之抚有四京二十三路(高宗)匹马渡江驻驆吴会保守东南百余年而南北舆图悉归于 (大元皇帝)际天薄海莫非王土开辟以来提封之广未有如今日之盛也   历代国都 帝王世纪曰(伏羲)都陈 【今陈州宛丘县】 (神农)都曲阜 【在鲁城中今兖州仙源县】 (黄帝)都涿鹿 【山名也在涿州】 (少昊)自穷桑 【在东蒙山属鲁】 都曲阜(颛帝)都帝丘 【东都濮阳】 (帝喾)都西亳 【今西京偃师县】 (尧)都平阳 【在河东郡今晋州】 (舜)都蒲坂 【今河东郡河东县】 (禹都安邑 【今蒲州禹都县】 (帝相)徙都啇丘 【在大华之阳今上洛县是也】 (少康)中兴复还旧都(汤)都南亳 【今南京大梁谷熟县】 (仲丁)迁于 【今开封府陈留浚仪】 (河亶甲)都相 【在河北相州】 (祖乙)都耿 【河东皮氏县耿乡】 (盘庚)复归于亳(文王)都丰 【京兆府鄠县东有灵台】 (武王)都镐 【在上林昆明北有镐洮去豊二十五里皆在长安南数十里】 (平王)东迁 【今西京】 (秦)都咸阳 【今京兆府咸阳县】 (汉)初欲都洛阳以娄敬之言遂迁长安 【京兆府长安县】 (东汉)都洛阳 【今西京】 三国(魏)都长安(蜀)都成都 【今成都府】 (吴都)鄂再都建邺 【今建康府】 (晋)都洛阳(东晋)都建康 【即建康府】 南朝(宋)(齐)(梁)(陈)并都建邺北朝(后魏)都平城 【今云中郡云中县】 (西魏)都长安(东魏)(北齐)并都于邺 【相州临章县】 (后周)都长安(隋)(唐)并都长安五代(梁)(汉)(周)都汴 【梁太祖升汴为开封府建为东都晋高祖升为东京置开封府】 (晋)都洛 【今州上洛县】 (唐)都邺迁洛十国僣伪悉归于(宋)宋都汴京至(高宗)迁都杭州 (大元皇帝)奄有天下混一南北建国定都以燕山府为大兴府号称中都山河之固都邑之盛宫室之美前古之所未有美哉万世帝王子孙之基业也   历代国都图 见图 历代舆图 见图 大元混一图 见图   地理名数 四方 东 南 西 北 四维 东南 【巽】  西南 【坤】  西北 【干】  东北 【艮】 六合 天 地 四方 【又云六极】 四夷 东夷 西戎 南蛮 北狄 三江 荆江 【荆州】  松江 【苏】  浙江 【杭州○韦昭云】 □□ 娄江 东江 松江 【○吴地记】 三川 泾 洛 渭 【众流注海曰川【一云】河洛伊】 三峡 归峡 【又名巴峡○瞿塘峡】  巫峡 【在峡州又云夔州巫山】  西峡 【即明月峡在夔州之西】 三□ 扶桑 蓬莱 昆仑 【并神仙所居】 三壶 方壶 【方丈也】  蓬壶 【蓬莱也】  瀛壶 【瀛洲也】 四渎 江 【出岷山今松州】  河 【出昆仑今澶州】  淮 【出桐柏今唐州】  济 【出王屋今孟州】 五岳 东岳泰山 【兖州】  西岳华山 【华州】  中岳嵩山 【西京】  南岳衡山 【潭州】  北岳恒山 【定州】 五湖 鄱阳湖 【饶州】  青草湖 【岳州】  丹阳湖 【□州】  太湖 【苏州】  洞庭湖 【鄠州】 【一云】贡湖 游湖 胥湖 梅梁湖 金鼎湖 【皆在平江】 五岭 大庾岭 【赣州】  永明岭 【道州】  白芒岭 【道州】  腊领 【郴州】  越城岭 【静江】 九江 乌白江 蚌江 乌江 畎江 源江 嘉靡江 廪江 提江 箘江 【一云】三里江 五州江 嘉靡江 乌土江 白蚌江 白乌江 沙提江 困江 廪江 九泽 大陆泽 【冀州】  雷夏泽 【兖州】  大野泽 【徐州】  彭蠡泽 【杨州】  震泽 【杨州】  云梦泽 【荆州】  荥泽 【豫州】  菏泽 【豫州】  孟潴泽 【豫州】 九河 徒骇河 太史河 马颊河 覆釜河 胡苏河 钩盘河 简河 絮河 鬲津河   地理沿革 尧五服 甸服 侯服 绥服 要服 荒服 【名五百里以侯国服事天子谓之服】 舜十二州 冀 幽 并 兖 青 营 徐 杨 荆 豫 梁 雍 【即禹九州岛分冀为幽并分青为营】 禹九州岛 冀 兖 青 徐 杨 荆 豫 梁 雍 周    六乡 【畿内】 比 【五家为比】  闾 【五比为闾】  族 【四闾为族】  党 【五族为党】  州 【五党为州】  乡 【五州为乡】    六遂 【畿外】 邻 【五家为邻】  里 【五邻为里】  酇 【四里为酇】  鄙 【五酇为鄙】  县 【五鄙为县】  遂 【五县为遂】 秦四十郡 【元三十六郡后平百粤增置四郡】 三川 河东 南阳 南郡 九江 鄣郡 会稽 颕川 砀郡 泗水 薛郡 东郡 琅邪 斉郡 上谷 渔阳 右北平 辽西 辽东 代郡 巨鹿 邯郸 上党 太原 云中 九原 鴈门 上郡 陇西 □□ 汉中 巴郡 蜀郡 黔中 长沙 内史 闽中 □海 北□ 象郡 汉十三部【郡国一百有三】 京兆 扶风 冯翊 弘农 河东 河内 河南 右七郡司隶校尉领之 颕川 汝南 沛郡 梁国 鲁国 右五郡豫州剌史领之 魏郡 巨鹿 常山 清河 广平 真定 中山 信都 河间 赵国 右十郡冀州剌史领之 东郡 陈留 山阳 済阴 泰山 城阳 淮阳 东平 右八郡兖州剌史领之 琅琊 东海 临淮 泗水 楚国 右五郡徐州剌史领之 平原 千乘 済南 斉郡 北海 东莱 胶东 高密 菑川 右九郡青州剌史领之 南阳 南郡 江夏 桂阳 武陵 零陵 广陵 长沙 右八郡荆州剌史领之 庐江 九江 会稽 丹阳 豫章 六安 右六郡杨州剌史领之 汉中 广汉 巴郡 蜀郡 犍为 越巂 牂牁 益州 右八郡益州剌史领之 安定 北地 陇西 武威 金城 天水 武都 张掖 酒泉 炖煌 右十郡凉州刺史领之 太原 上党 上郡 西河 朔方 五原 云中 定襄 鴈门 右九郡并州剌史领之 涿郡 渤海 代郡 上谷 渔阳 □平 □□ 辽东 广阳 乐浪 玄菟 右十一郡幽州剌史领之 南海 欎林 苍梧 交趾 合浦 九真 日南 右七郡交州剌史领之 晋十九道 【郡凡一百七十有二】 司州道 兖州道 豫州道 冀州道 并州道 青州道 徐州道 荆州道 杨州道 凉州道 雍州道 秦州道 益州道 梁州道 宁州道 幽州道 平州道 交州道 广州道 唐十五道【州凡三百五十八】 关内道 河南道 河东道 河北道 山南道 陇右道 淮南道 江南道 剑南道 岭南道 太宗元年始置十道至明皇开元二十一年因十道分山南江南为东西道又增置黔中及京畿都畿为十五道各置采访使 宋四京 东京 【开封府】  南京 【应天府】  西京 【河南府】  北京 【大名府】    东京 京东东路 【九州岛】 青 密 斉 沂 登 莱 潍 淄 淮阳    南京 京东西路 【九州岛】 兖 徐 拱 郓 済 单 濮 兴仁 广済    南京 京西南路 【九州岛】 襄 邓 随 金 房 均 郢 唐 光化    南京 京西北路 【九州岛】 郑 滑 孟 蔡 陈 颕 汝 信阳 颕昌    北京 河北东路 【十六州】 沧 冀 慱 棣 莫 雄 霸 德 滨 □ 清 开德 河间 永静 信安 保定    北京 河北西路 【十六州】 相 邢 怀 卫 洺 深 磁 祁 赵 保 中山 真定 安肃 永宁 广信 顺安    河北化外州 【以上并系四京路】 安东上都护 幽 涿 易 檀 蓟 妫 平 营    陜西永兴军路 【二十路】 京兆 河中 延安 陜 耀 邠 鄜 解 庆 虢 同华 保安 绥德 商 宁 坊 丹 环 银    陜西秦凤路 【二十四州】 凤翔 西宁 西安 秦 泾 熙 陇 成 凤 岷 镇戎 德顺 怀德 渭 原 河 兰 巩 会 湟 积石 廓 洮 阶    陜西化外州 安西大都护 北庭大都护 灵 夏 凉 沙  盐 胜 西 伊 甘 肃 迭 宕 豊 宥    河东路 【二十四州】 太原 威胜 平定 潞 晋 府 麟 绛 代 隰 岢岚 宁化 火山 慈 忻 汾 泽 宪 岚 石 保德 晋宁 辽 豊    河东化外州 单于大都护 安北大都护 镇北大都护 云 应 新 蔚 翔 寰 儒 毅    淮南东路 【十一州】 杨 亳 伯 楚 海 泰 泗 滁 真 通 高邮    淮南西路 【九州岛】  寿 庐 蕲 和 舒 濠 光 黄 无为    两浙路 【十四州】 杭 越 苏 润 湖 婺 明 常 温 台  衢 睦 秀    江南东路 【十州】 江宁 太平 南康 广德 宣 歙 江 池 饶 信    江南西路 【十州】 洪 虔 吉 袁 抚 筠 兴国 南安 临江 建昌    荆湖南路 【九州岛】 潭 衡 道 永 郴 邵 全 武冈 桂阳    荆湖北路 【十四州】 江陵 荆门 鄂 安 复 鼎 澧 峡 岳 归 辰 沅 靖 渔阳    湖北化外州 锦 奖 溪    成都府路 【十七州】 成都 眉 蜀 彭 绵 汉 嘉 邛 黎 永康 仙井 雅 茂 简 威 祺 亨    成都化外州 松 当 悉 静 恭 □ 翼 真 干 姚 巂    梓州路 【十五州】 梓 遂 果 资 普 昌 叙 泸 合 荣 渠 怀安 广安 长宁 富顺    利州路 【十一州】 利 洋 阆 剑 巴 文 兴 蓬 龙 兴元 三泉    利州化外州 扶    夔州路 【十六州】 夔 黔 达 施 忠 万 开 涪 恭 珍 承 溱 梁山 南平 遵义 大宁    夔州化外州 费 西高    福建路 【八州】 福 建 泉 漳 汀 兴化 延平 邵武    广南东路 【十四州】 广 韶 循 潮 连 封 端 新 康 梅 英 惠 南恩 南雄    广南西路 【二十六州】 桂 容 邕 融 象 贺 昭 梧 藤 龚 浔 贵 柳 宜 宾 横 化 高 雷 钦 廉 欎林 昌化 万安 朱崖 琼    广南化外州 安南大都护 峯 让 岩 田 爱 驩 福禄 陆 □ 汤 演 林 景 忠 环 笼 古  新编纂图增类羣书类要事林广记卷之四  【前集】 ○郡邑类   定夺上下路县 至元二十年十一月初七日 中书礼部奉中书省札付该来呈补注各处缺员去不见上中下路州县三等有碍铨注乞照详得此都省拟到下项等级体例合下仰依上承此 一路分州县 路 十万之上为上路 十万之下为下路 州 五万之上为上州 三万之上为中州 二万之下为下州 县 二万之上为上县 一万之上为中县 一万之下为下县 一议定到下项路分不问户数及与不及为上路 江陵 扬州 静江 潭州 成都 杭州 重庆 绍兴 建康 鄂州 淮安 童兴 一江北淮南城子依中原例   上县改立州治 元贞元年五月二十七日 奏过事内一件节该江南州治少有四万户之上到五万户计的交做下州五万户之上至十万有余的交做中州在先一县里各五家官人有来如今下州里县里依那体例里交五官人中州里添一做六家官人呵怎生商量来合立州的四十四县有   天下城邑 腹里路分所治 【系官】   上都路开平府 【【上】南至大都八百里 开平】 兴州 【【下】 宜兴 兴安】 云州 【【下】 望云】 栢州 【【下】】  松州 【【下】】 宣德府 【【散】 宣德 宣平 顺圣】 奉圣州 【【下】永兴 怀来 □山】 蔚州 【【中】 灵仙 灵丘 广陵 定安 飞狐】 【系官】  大都路大兴府【上】 【西北至上都八百 宛平 永清 宝坁 良乡 昌平】 易州 【【中】 易县 定兴 涞永】 漷州 【【下】 武清 杳河】 通州 【【下】 潞县 三河】 蓟州 【【下】 渔阳 玉田 遵化 豊□ 平□】 涿州 【【下】 □□ 奉先 【今改房山】 】 霸州 【【下】 益津 保定 文安 大成】 雄州 【【下】 归信 容城 新城】 檀州 【【散】 顺州 东安州 西安州 即固安】 【蛮子合驸马】 应昌路 【【下】隶平梁路 应昌】 真定路真定府 【【上】东北至大都六百五十里 真定 元氏 豪城 获鹿 平山 阜平 灵寿 滦城 涉县】 中山府 【【散】 安喜 极 新栾】 冀州 【【上】 南宫 信都 枣强 武邑 新河】 赵州 【【中】 平棘 宁晋 临城 高邑 隆平 柏乡 真皇】 【大大王位下】  晋州 【【中】 古城 饶阳 安平 武强】 【□鲁忽大王下】  深州 【【下】 静安 衡水】 【暹烈大王下】  蠡州 【【散】】 【北安王燕南】  保定路 【【上】东至大都二百二十里 清苑 □城 曲阳 庆都 唐县】 【 行唐 新安 慱野】 祁州 【【中】 蓅阴 东鹿 深泽】 安州 【【下】 高阳 葛城】 遂州 【下】  安肃州 完州 河东山西道宣慰司所管 西京路大同府 【【上】东南至都八百里 大同 怀仁 宣宁 白登 平地】 应州 【【下】 金城 山阴】 朔州 【【下】 鄯阳 马邑】 弘州 【【下】】  浑源州 东胜州 武州 云内州 豊州 平阳路 【【上】东北至都一千八百里 临汾 襄陵 供洞 份西 浮山 冀氏 陵川 武乡 芮城 蒲县】 河中府 【【散】 河东 河津 荥河 临晋 猗氏】 绛州 【【中】 太平 绛县 正平 曲沃 翼□ 稷山 垣曲 万泉】 霍州 【【下】 霍邑 赵城 灵石】 辽州 【【下】 辽山 和顺 榆社】 泽州 【【下】 晋城 阳城 泌水 高平】 路州 【【下】 上党 长子 襄垣 潞城 黎城】 解州 【【下】 觧县 平陆 闻喜 安邑 夏县】 隰州 【【中】 隰川 永和 石楼 大宁】 沁州 【【下】 铜提 沁源】 吉州 【【下】 宁乡】 太原路 【【上】东北至都一千二百五十里 文水 阳曲 徐沟 寿阳 清源 平晋 榆次 太谷 初县 交城】 汾州 【【中】 西河 孝义 平遥 介休】 石州 【【下】 离石 宁乡】 忻州 【【下】 秀容 定襄】 平定州 【【下】 乐平】 临州 孟州 崞州 代州 兴州 管州 台州 坚州 岚州 保德州 隆兴路 【【下】角至都五百 高原 天城 威宁 怀安】 昌州 【【下】】  荨麻林 盖里泊 河间路 【【上】 河间 宁津 肃宁 临邑 斉东】 景州 【【中】 莜县 吴桥 故城 东光 阜城】 沧州 【【中】 清地 乐陵 鬲皮 棣 塩山】 清州 【【上】 会川 兴済 静海】 献州 【【下】 乐寿 交河】 莫州 【【下】 莫亭 任丘】 陵州 【【下】】 顺德路 【【下】东北至都九百五里 内丘 巨鹿平 灵宗】 【 后山 沙河 仕县 鬲和】 广平路 【【下】 来年 曲周 肥乡 鸡泽 广平】 磁州 【【中】 滏阳 武安 成安 邯郸】 威州 【【下】 洛水 非陉】 彰德路 【【下】 安阳 汤阴 临漳】 怀孟路 【【下】 河内 武陟 修武】 孟州 【【下】 河阳 済源 湿县】 卫辉路 【【下】 新乡 获嘉 胙城 汲县】 辉州 【【下】淇州】 平滦路 【【下】西至都五百五十里 芦龙 □宁 延安 昌黎】 滦州 【【下】 义豊 乐亭】 大名路 【【上】东北至都二千七十里 大名 元城 栢乐 魏县 清河】 开州 【【上】 濮阳 东明 长垣 清豊】 滑州 【【中】 白马 内黄】 浚州 【【下】】 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所管 益都路 【【上】 益都 高苑 乐安 寿光 临淄 博兴 临阳】 峄州 【【下】】  博兴州 潍州 【【下】 北海 昌邑】 沂州 【【下】 临沂 费县】 宁海州 【【下】 牟平 文登】 密州 【【下】 诸城 安丘】 滕州 【【下】 滕县 邹县】 莒州 【【下】 莒县 日照 沂水】 胶州 【【下】 胶西 即墨 高密】 济南路 【【上】西北至都一千里 都平 章丘 历城 済阳 辛门】 棣州 【【上】 猒次 商河 阳信 棣】 滨州 【【中】 渤海 利津 沾化】 淄莱路 【【下】改盘阳路西北至都一千三百五十里 淄川 长山 新城 蒲台】 莱州 【【中】 掖县 招远 胶水 莱阳】 登州 【【下】 蓬莱 栖霞 福山 黄县】 済宁路 【【下】北至都一千三百五十里 邺城 巨野 肥城】 済州 【【下】 鱼台 金乡 沛县 虞城 砀山 豊县】 兖州 【【下】 磁阳 泗水 曲阜 宁阳】 单州 【【下】 单父 嘉祥 任城】 东平路 【【下】西北至都一千三百里 须城 汶上 阳谷 平阴 东阿 寿张】 东昌路 【【下】西北至都一千里 聊城 莘县 堂邑 博平 荏平】 曹州 【【上】 済阴 禹城 楚丘 定陶 成武】 濮州 【【上】 鄄城 馆陶 临清 朝城 观城 范县】 高唐州 【【中】 高唐 夏津 武成】 德州 【 安德 斉河 平原 清平 德平】 泰安州 【【下】 奉符 长清 莱羌】 恩州 【【下】 隶怀孟管】 冠州 【【下】 隶怀孟新管】 河南河北等行省所辖 汴梁路 【【上】北至都一千五百八十里 封丘 杞县 鄢陵 扶沟 太康 开封 祥符 陈留 兰汤 原武 中牟 荥泽 尉氏 通许 颖川】 延州 【【下】 延津 阳武】 许州 【【下】 长社 郓城 长葛 衮城 临颕】 郑州 【【下】 管城 汜水 河阴 荥阳】 钧州 【【下】 新郑 密县 阳翟】 睢州 【【中】 考城 衮邑 仅封】 蔡州 【【下】改汝宁府 汝阳 上蔡 礭山 西平】 息州 【【下】】  颖州 陈州 【【下】汴梁管 宛丘 商水 西华】 信阳州 【【下】汴梁管 罗山 信阳】 河南路 【【下】东北至都一千七百三十里 洛阳 孟津 新安 永宁 宜阳~p 110 巩县 登封 偃所】 陜州 【【下】 夹县 灵宝 阕乡 沔池元韶州 荒畧元号州】 南阳府 【【散】北至都二千二百七十里 南阳 镇平】 蒿州 【【下】】 唐州 【【下】 沁阳】 嵩州 【【下】 卢氏】 裕州 【【下】 叶县 方城】 汝州 【【下】 梁县 鲁山】 邓州 【【中】 □县 新野 内乡】 归德府 【【散】北至都一千五百里 □阳 宁陵 夏邑】 亳州 【【下】 鹿邑 谯县】 徐州 【【下】 萧县】 宿州 【【下】 永城 灵璧】 邳州 【晋宁 宿迁】 襄阳路 【【下】北至京一千六百里 襄阳 宜城 谷城 南漳 枣阳】 江州 【光化】 均州 【【下】 武当 郧县】 房州 【【下】 房陵 竹山】 淮东道宣慰司所管 【至元二十九年属河南省】 扬州路 【【上】西北至都二千五百里 丘都 泰兴】 高邮府 【【散】 高邮 宝应 兴化】 真州 【【上】 扬子 六合】 泰州 【【中】 海陵 如皋】 通州 【【中】 静海 海门】 滁州 【【下】 清流 全椒 来安】 淮安路 【山阳 塩城 淮安 淮阴 清河 桃源】 临淮府 【【散】 盰胎 天长 招信】 淮西道宣慰司所管 【蕲黄道即是】 庐州路 【【上】 合肥 梁县 舒城】 崇明州 【【下】 在城 西沙 三沙】 泗州 【【下】 临淮 江县 五河 淮平】 海宁州 【【下】 煦山 贑榆 沐阳 怀仁】 安东州 【【下】 连水】 六安州 【【下】 六安 英山】 安豊路 【【下】 寿春 安豊 霍丘】 临濠府 【【下】 锺离 荆山 定远】 和州 【【中】 历阳 含山 乌江】 无为州 【【中】 为 卢江 巢县】 黄州路 【【下】 黄冈 黄陂 麻城】 蕲州路 【【下】 蕲春 蕲水 广済 黄梅 罗田】 安庆路 【【下】 怀宁 宿松 桐城 太湖 望江 □人原寨】 光州 【【下】今属汝宁路管 定城 固始 光山】 寿昌府 【【散】今属鄂州行省 武昌】 荆湖北道宣慰司所管 江陵路 【【上】 江陵 公安 松滋 石首 监利 枝江 潜江】 峡州路 【【下】 北夷陵 南夷陵 宜都 长阳 远安】 德安府 【【散】 安陵 云梦 应城 孝感】 汉阳府 【【散】今属湖广省 汉阳 汉川】 沔阳府 【【散】 玉沙 景陵】 安陆府 【【散】即郢州 长寿 京山】 荆门州 【【下】长林 当阳】 随州 【【下】 随县 应山】 枣阳军 【【下】今隶襄阳路 枣阳】 湖广等行省所辖 鄂州路 【【上】 江夏 崇阳 蒲圻 通城 咸宁 嘉鱼】 兴同路 【【下】 永兴 大治 通山】 岳州路 【【上】 巴陵 临湘 华容】 平江州 【【下】】 常德路 【【上】 武陵 沅江】 桃源州 【【中】】 龙阳州 【【下】】 澧州路 【【上】 澧阳 石门 安乡】 慈利州 【【中】】 安定州 【【下】】 柿溪州 【【下】】 辰州路 【【下】 沅陵 叙浦 辰溪 卢溪】 上溪州 【【下】】 施容州 【【下】】 靖州路 【【下】 永平 会同 通道】 沅州路 【【下】 麻阳 虚阳 黔阳】 归州 【【下】 □归 巴东 兴山 新化】 溪洞 播州军民宣抚司  【乐源】 思州安抚司  【婺川】 金筑府 【改镇远 古筑】 沿边溪洞招讨司  【镇安 定安 永安】 叙州宣抚司 【北至都六千里】 马湖路 【【下】】 富顺州 【【下】 宜宾 庆符 南溪 宣化】 戎州 【【下】】  高州 新得州 小宁州 长宁军 宁远寨 镇安府 【【散】】  安远寨 怀远寨 黄平府 【【散】 【长官】 上计 下计 【堡寨】 梅洞 清平 石笋】 镇安路 上林州 鹿林蛮夷 鹿长蛮夷 诸部蛮夷 八番顺元府 【【下】】 八番罗甸宣慰司 葛蛮安抚司 程番咸盛军安抚司 罗番遏蛮安抚司 卧龙番南宁州安抚司 金石番太平军安抚司 小龙番静蛮军安抚司 大龙番应天府安抚司 洪番永盛军安抚司 方番河中府安抚司 签龙番静安军安抚司 安庆州 【【下】】  叶州 东滦州 鲁州 知山州 贡州 郡州 龙章州 龙里州 必化州 小罗州 洪边州 【县】 【会朝 朝宗 必际 茶阳 上桥 新安 麻峡 鸭水 □蓬 小罗 高桥 伯纳 章龙 乌山 华山 龙里 都云】 各处长官 都云桑林狗力等 【卢山 木□施 水东 韦番 龙里 方番 罗番】 落葛谷鹅罗桥等 昔不梁骆杯密纳等 瓮城都桑等 农耸古平等 干溪具池等 都镇麻乃等 平普落重顿等 落重当等 平候等 独禄等 三陂等 地蓬等 罗日和等 麦傲等 都云洞 小葛落邦到骆豆虎等 五寨蛮夷军民长官 都云定云等安抚司 各长官 万朝平坝焦溪江水望成等 吴黎当溪 中都云南水等 大洞斡真 李殿李 上都云都 上宫溪崖崖尾 八千寨楼等 铜鼓等 上马芦平崖岭 黎坡重端等 丹竹杨丙等 周包竹明等 上木洞等 平珠平驼等洞 安化等洞 卯雄十围等 安化 【【下】【□】】  只陆 恩安 归仁 各丹 湖南道宣慰司所管 潭州路 【【上】 长沙 衡山 善化 宁乡 安化】 醴陵州 【【中】】  浏阳州 攸州 湘潭州 益阳州 湘乡州 【【下】】  湘阴州 衡州路 【【上】 衡阳 安仁 虚县】 耒阳州 【【下】】  常宁州 茶陵州 宝庆路 【【下】 郡阳 新化】 武冈路 【【下】 武冈 绥宁 新宁】 郴州路 【【下】 郴阳 永兴 宜章 桂阳 兴宁】 桂阳路 【【下】 平阳 临武 蓝山】 全州路 【【下】 消湘 灌阳】 永州路 【【下】 零陵 东安 祁阳】 道州路 【【下】 营道 宁远 江华 永明】 广西道宣慰司都元帅府所管 静江路 【【上】 临桂 灵川 兴安 阳朔 荔浦 古县 永福 义宁 修仁 理定】 柳州路 【【下】 柳城 马平 洛容】 容州路 【【下】 普宁 比流 陆川】 象州路 【【下】 阳寿 来宾 武仙】 邕州路 【【下】 宣化 武缘】 梧州路 【【下】 苍梧】 浔州路 【【下】 桂平 平南】 横州路 【【下】 宁浦 永淳】 宾州路 【【下】 岭芳 迁江 上林】 庆远路 【【下】 宜山 忻城 天河 河也 恩思】 欎林州 【 南流 兴业 慱白】 贺州 【【下】 临贺 富川 桂岭 怀集】 昭州 【【下】 平乐 丘山 龙平 恭城】 藤州 【【上】 覃津 今溪】 贵州 【【下】 蔚林】 融州 【【下】 融水 怀远 通泰 安相 乐善】 海北海南道都元帅府所管 雷州路 【【下】 海康 徐闻 遂溪】 化州路 【【下】 石龙 吴川 石城】 高州路 【【下】 龙白 茂名 信宜】 钦州路 【【下】 安远 灵县】 廉州路 【【下】 合浦 石康】 海外四州安抚司 琼州路 【【下】 琼山 澄葛 文昌 临高 乐会 会同 安定】 南宁军 【宜伦 昌伯 感恩】 万安军 【万安 陵水】 吉阳军 【宁远】 左右两江溪峒 田州路 【州】菓化州 向武州 安定州 奉议州 隆州 功饶州 怀德州 思恩州 婪凤州 兼州 下隆州 归德州 武龙州 归朝州 田州 归辰州 【县】 【罗陂 郍带 唐兴 强山 威德 永宁 都阳 古带 南海 上林】 来安路 【武林 顺安 单阳】 【州】七源州 罗博州 龙川州 安德州 利州 归仁州 归乐州 上隆州 顺隆州 俟州 唐兴州 昭暇州 路城州 四城州 训州 思明路 上思明 下思明 上石西 下石西 思陵 迁隆州 江州 【罗百】 忠州 【宁福】 禄州 【武黎】 定云府 陈蒙州 合江州 太平路 【州】镇远州 养利州 龙英州 结伦州 左州 万城州 思同州 太平州 全茗州 龙州 都结州 安平州 茗盈州 结安州 上冻州 下冻州 上思城州 下思城州 上怀恩州 【县】 【罗阳 陀陵 崇善 永康】 江西等行中书省 龙兴路 【【上】南昌 新建 进贤 奉新 靖安】 宁州 【【上】武宁 分宁】 富州 【【上】】 吉州路 【【上】庐陵 永丰 万安 龙泉】 吉水州 【【中】】 安福州 【【中】】 太和州 【【下】】 永新州 【【下】】 瑞州路 【【上】高安 上高】 新昌州 【【下】】 江州路 【【下】德化 彭泽 德安 湖口 瑞昌】 抚州路 【【上】临川 崇仁 金溪 宜黄 乐安】 临江路 【【上】清江】 新淦州 【【中】】 新喻州 袁州路 【【上】宜春 分宜 万载】 萍乡州 【【中】】 南康路 【【下】都昌 星子】 建昌州 【【下】】 贑州路 【【上】贑县 兴国 信豊 雩都】 会昌州 【【下】会昌并入安远一县 石城 瑞金并入龙南一县】 宁都州 【【下】】 南安路 【【下】大庾 南康 永清】 建昌路 【【下】南城 新城 广昌】 南丰州 【【下】】 广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府所管 广州路 【【上】南海 东筦 增城 番禺 香山 清远 新会】 韶州路 【【下】曲江 乐昌 仁化 乳源】 新民州 【【下】】  英州 【元系英德府沧光真阳二县】 南雄路 【【下】保昌 始兴】 惠州路 【【下】归善 博罗 海豊】 潮州路 【【下】海阳 潮阳 揭阳】 肇庆路 【【下】高要 四会】 德庆路 【【下】端溪 泷水】 循州路 【【下】龙川 兴宁 长乐】 梅州 【【下】程乡】 南恩州 【【下】阳江 阳春】 新州 【【下】新兴】 连州路 【【下】连山 阳山】 桂阳州 【【下】】 封州 【【下】封川 开建】 福建等宣慰司都元帅府 【大德三年改立隶江断省】 福州路 【【上】闽县 候官 古田 连江 怀安 闽清 永福 长溪 长乐 罗源】 福宁州 【【下】福安 宁德】 福清州 【【下】】 建宁路 【【上】建安 瓯宁 浦城 崇安 建阳 政和 松溪】 邵武路 【【下】邵武 光泽 建宁 泰宁】 泉州路 【【上】晋江 南安 安溪 同安 惠安 德化 永春】 漳州路 【【下】龙溪 龙岩 漳浦 长泰】 延平路 【【下】南平 将乐 尤溪 顺昌 沙县】 兴化路 【【下】莆田 仙游 兴化】 汀州路 【【下】长江 宁化 连城 清流 上杭 武平】 江浙等行省所辖 杭州路 【【上四司】钱塘 仁和 余杭 临安 富阳 于潜 新城 昌化】 塩官州 【【中】】 嘉兴路 【【上】即 嘉兴 秀州】 松江府 【【散】华亭 上海】 海塩州 【【中】】  崇德州 平江路 【【上】即 长洲 吴县 苏州】 昆山州 【【中】】  吴江州 常熟州 嘉定州 建德路 【【中】即 建德 桐庐 遂安 寿昌 淳安 □州 分永】 湖州路 【【上】乌程 归安 安吉 德清 武枣】 长兴州 【【中】】 常州路 【【上】晋陵 武进】 锡州 【【中】】  宜兴州 江阴州 镇江路 【【中】】  丹阳  【丹涂 金坛】 浙东道宣慰司所管 绍兴路 【【上】即 山阴 □县 会稽 上虞 萧山 越州 新昌】 诸暨州 【【下】】  余姚州 庆元路 【【上】即 鄞县 慈溪 象山 定海 明州】 奉化州 【【下】】  昌国州 台州路 【【上】临海 仙居 宁海 天台】 黄岩州 【【下】】 婺州路 【【上】金华 东阳 义乌 永康 武义 浦丘】 兰溪州 【【下】】 衢州路 【【上】龙游 西安 开化 江山 常山】 温州路 【【上】永嘉 乐清】 平阳州 【【中】】  瑞安州 【【下】】 处州路 【【上】丽水 龙泉 松阳 遂昌 缙云 青田 庆元】 江东道宣慰司 【大德三年革去直隶江浙省】 建康路 【【上】上元 江宁 句容】 溧水州 【【中】】 溧阳州 太平路 【【下】当涂 羌湖 繁昌】 宁国路 【【上】宣城 南陵 泾县 宁国 旌德 太平】 徽州路 【【上】歙县 休宁 祁门 续溪 黟县】 婺源州 【【下】】 信州路 【【上】上饶 贵溪 玉山 弋阳 永豊】 鈆山州 【【下】】 饶州路 【【上】鄱阳 德兴 安仁】 浮梁州 【【中】】  乐平州 余干州 广德路 【【下】广德 建平】 池州路 【【下】贵□ 青阳 铜陵 建德 东流 石埭】 陜西等行省所辖 安西府路 【【上】即咸宁 长安 郿县 兴平 高陵 京兆 咸阳 泾阳 临潼 蓝田 鄠县 盩庢】 干州 【【下】奉天 永寿 醴泉 武功】 同州 【【下】朝邑 白水 韩城 澄城 邰阳】 华州 【【下】郑县 渭南 华阴 蒲城】 耀州 【【下】同官 三原 富平】 商州 【【下】洛南】 开城路 【【上】开城】 咸平府 【【散】】 延安路 【【上】霄施 延川 安定 安塞 甘泉 延长 保安 宜川】 鄜州 【【下】宜君 洺川 中部】 绥德州 【【下】青涧 米脂】 葭州 【【下】府谷 神木 兵堡】 兴元路 【【下】南郑 褒诚 城固 西乡】 洋州 【【下】】  凤州 全州 巩昌路 【【下】便宜都揔帅府】 巩昌府 【【散】陇西 宁远 伏羌 鄣县 通渭 会川】 平凉府 【【散】平凉 崇信 华亭】 临洮府 【【散】狄道 渭源】 庆阳府 【【散】合水】 定西州 【【下】】 秦州 【【下】成纪 清水 秦安】 徽州 【下 雨当】 宁州 【【下】宜宁】 德顺州 【【下】陇平 隆德】 陇州 【【下】汧源 汧阳】 成州 【【下】栗亭】 西和州 兰州 会州 阶州 金州 环州 金洋州 文州 镇元州 凤翔府  【凤翔 宝鸡 扶风 歧山 麟游】 土浪路 【【下】】 泾州 【【下】泾川 灵台】 汾州 【【下】新平 淳化 宜禄】 四川等行省所辖 【大德三年改立宣慰司元帅府】 四川西道 成都府路 【【上】北至大都五千八百里】 【成都 华阳 新繁 新都 温江 郸县 双流】 洖州 【【下】付祁 绵竹 德阳 名隹县】 崇庆州 【【下】新津 晋源 仁寿】 彭州 【【下】崇宁 蒙阳 井研 贵平】 安州 【【下】石泉】 绵州 【【下】罗江 彰明】 德州 【【下】 金堂】 通化军 灌州 简州 茂州 威州 春旗城寨 嘉会寨 嘉定路 【【下】龙游 揵为 峨嵋 夹江】 眉州 【【下】青神 彭山】 邛州 【【下】大邑】 潼川路 【【下】东北至都九千一百里 郪县 塩亭 射洪 中江】 遂宁州 【【下】蓬溪 遂宁 小溪三十年七月并入本州岛】 四川东道 顺庆路 【【下】北至都六千里 南克 西克】 广安府 【【散】渠江 岳泚】 渠州 【【下】大竹 流江】 蓬州 【【下】营山 仪陇 相如】 四川南道 重庆路 【【上】西北至都四千一百里 巴县 江津 南川】 忠州 【【下】南宾 临江 酆都】 泸州 【【下】江安 纳溪 合江】 合州 【【下】铜梁 定远 日照】 涪州 【【下】武隆】 夔路 【【下】奉节 巫山】 大宁州 【【下】】  施州 【【下】建始】 达州 【【下】新宁】 梁山州 【【下】梁山】 万州 【【下】武□】 云阳州 开州 四川北道 绍庆路 【【下】元黔州北至大都五千二百里 黔江 彭水】 服州 【【下】惠安】 怀德府 【【散】】  来宁州 柔远州 酉阳州 广元路 【【下】绵谷 昭化 临江】 汕州 【【下】畧阳 铎水 大安】 剑州 【【下】普安 梓潼 江油】 保宁府 【【散】苍溪 南部 闾中】 巴州 【【下】化成 曾口 通江】 龙州 【【下】□川】 永宁路 【【下】定川】 筠连州 【【下】】 云南等行中书省所辖 中庆路  【宜良 富民 昆明】 嵩明州  【邵甸 □林】 晋宁州  【归化 晋宁 晟贡】 昆阳州  【鸟门 三泊】 安宁州  【禄豊 罗次】 威楚开南等路安抚司所管 威楚路  【威楚 定远】 镇南州  【安远】 南安州  【广通】 开南州 威远州 武定路 【 立镇抚所】 和曲州  【南甸 示谋】 禄劝州  【昌龙 石旧】 鹤庆府  【剑川】 大理等宣慰司都元帅府所管 大理路  【云南 太和】 昌府  【永平】 腾卫府  【凤羽 良穹】 赵州 【【下】】  姚州 【【下】】 川州 镇西路 蒙莱路 【邦毛甸】 南甸军民緫管府 茫施路 【人钦甸】 廉川路 云龙甸緫管府 蒙光路 木莲路 谋粘路 孟定路 蒙怜路 【尺迷甸】  木邦路 镇康路 南甸緫管府 大维甸緫管府 缥甸 怒江甸 孟陵甸 大固甸 忙吉剌甸 木八剌甸 忙牙甸 忙盖甸 金井甸 益当甸 鹅麻甸 木倒甸 罗必思土 满东甸 大都甸 蒙怜甸 孟忙甸 忙兀甸 石甸 蒙化路 木朵路 木礼路 木朵甸 小花甸 木榄甸 孟往甸 歹鲁甸 歹罗甸 罗落大甸 木茅甸 罗罗斯宣慰司兼管军方户府所管 建昌路  【北社】 建安州 【【中】】  永宁州 泸州 里州 润州 撒里府 礼州 【芦古县】  隆州 功州 德安路 德州 昌州 苏州 威龙州 普済州 会川路 武安州 黎溪州 麻龙州 永昌州 会理州 通安州 柏兴府  【阖塩 金县】 临安广西沅江等宣慰司所管 临安路  【蒙自 河西】 宁州  【西宁 通海 嵋峨】 石平州 建水州 河迷州 三弄州 广西路  【抢资 防送 都 几索僀】 师宗州 勒州 维摩州 沅江路 罗必甸 带良 带速甸 思摩甸 木桉府 大姑等 云南金齿 银沙罗甸蛮夷 孟纒甸 景新甸 兀索滞大甸 思摩甸 部目甸 沙财泥大甸 不甲侣也构甸 阿都甸 孟定甸 木倒甸 孟绫甸 木麓甸 震浓甸 蒲阿拨思 大部马廿四寨 广甸 甸尾闸 银生罗茫部 必畔 茫部奚娘 八纳等部 和能等部 辽阳等行省所辖 辽阳路 【【上】辽阳】 懿州 【【下】】 盖州 澄州 婆娑府 【【散】】 大宁路 【【上】大宁 和众 富庶 龙山 金源 德和 武平】 霍州 【【下】】 景州 兴中州 建州 川州 惠州 义州 锦州 瑞州 利州 高州 东京路  【玉山 中和】 辽东道宣慰司 东宁路 【【上】府州三十】 开元路 咸平府 广宁路 【【下】闾阳 望平 广宁】 镇东行省 【大德三年五月初】 普腾甸 部目甸 落初 带羊 他郎 困远 不通 沙财 泥大 带思 奚泥伽 纳娄兰甸 茶甸 乌尤 罗配 和泥泥 怯 七十门二 大甸 越甸 兀好滞 带来 普腾侣也构甸 部目思摩甸 带思带良甸 因远罗必甸 带违带羊彻里甸 马龙他郎沙财泥 罗泥罗初不甲甸 曲靖等宣慰司所管 曲靖路  【南定 罗山 交水 石梁】 沾益州 马龙州  【通泉】 陆凉州  【芳华 河纳】 越州 罗雄州 澄州路  【河阳 阳宗 江川】 路南州  【邑市】 新兴州  【普舍 研和】 普安路  【永山 石梁 罗山 普定】 禾龙等部 八纳等部 习旧 仁德府  【为美 归厚 南宁】 乌撒乌蒙等宣慰司所管 乌蒙路  【阿都 奚娘】 东川府  【莅部 乌撒】 丽江路军民宣慰司所管 【临西 小良】 北胜府 永宁州 渠州 顺州 巨津州 通安州 兰州  和罗剌本多 安抚高丽揔管府 渖州高丽揔管府 冘罗国军民安抚司 金兰府水达达田地 甘肃等行省所辖 甘州路 永昌路 西凉府 肃州路 沙州路 爪州 亦集乃路 西安州 山丹州 小和州 新民官 宁夏府路  灵州 应理州 鸣砂州 和林城宣慰司 诸小国土部落去并入 新编纂图增类羣书类要事林广记卷之五  【前集】 ○方国类 【按广舶官本】   方国杂志 占城国 在海西南自广州发舶至诸蕃惟占城为近顺风八日可达国人多姓翁广舶到其国即差蕃官折黑皮为策书白字抄物数监盘上岸十取其二外听交易如有隐漏籍没入官若民入山为虎所噬或舟行被鳄鱼之厄其家指其状诣王王命国师作法诵呪书符投民死所虎鱼即自投赴请命杀之若有欺诈诬害之讼官不能明令竞主过鳄鱼潭其负理者鱼即出食之理直者虽过十余次鳄鱼自避去宋朝建隆元佑间甞入贡中国今 大元奄有四海诸蕃悉皆归附矣 宾童龙国 隶占城占城选人作地主出即骑象或马打红伞从者百人执盾赞唱曰亚或仆 【番语也】 以叶承饮食椰子酒与米酒岁贡方物于占城今罗汉中有宾头卢尊者盖指此地今讹为童龙佛书所谓王舍城即此地也人云目连舍基尚存 登流眉 属真腊选人作地主堆髟告纒帛蔽形每朝蕃主出座名曰登场众蕃皆拜罢同座交手抱两膊为礼如中国手也 真腊国 舟行北风十日可到天气无寒每嫁娶则男归女舍最可笑一事国人生女至九岁即请僧诵经作梵法以手指挑损童身取其红点其额其母亦用点额唤为利市云如此则其女他日嫁人谐好欢洽宜其室家凡女满十岁即嫁若其妻与客合夫即喜自诧云我妻有姿色且巧慧故人昵云国人犯盗则斩手断脚烧火印胷背黥额犯罪至死则斩或削木椓其尻死令众以当绞罪蕃杀害唐人即依蕃法偿死如唐人杀蕃至死即重罚金如无金则卖身取金赎 三佛斉国 乃绝屡入贡于中国出生牛数万人取食之后用竹木窒其自广州发舡取正南去冬日乘北风半月连夜至凌牙门五日方入三佛斉国以木作栅为城别产物国人俱姓蒲习水陆战临阵敢死官兵服药刀箭皆不能伤以此霸于诸国前后每国王先用金铸形质以代其躯运一室以金为器皿供奉甚严其金像器皿各镌志示后人勿毁代代如此近世有一王见所积金身金器颇多窃之则罪至死储之则不敢开尽载之舟至大海沉之旧传其国地面忽然 单马令 唐舡自真腊风帆十昼夜方到其国主有地主宋朝庆元二年进金三埕金伞一柄 佛啰安 自凌牙苏家风帆四昼夜可到亦可遵陆有地主亦系三佛斉差来其国有飞来铜佛二尊名毗沙门王佛内一尊有六臂一尊有四臂每年六月十五日系佛生日地人并唐人迎引佛六尊出殿至三日复回其佛甚灵如有外国贼舡欲来刼夺佛殿珠宝至港口即风发舡不得多是就港口抢刼他人往别国卖每一人鬻金四两或五两如国内民妻与人有奸即罚所奸人金四五两还本人即以妻嫁与之 晏陀蛮国 自蓝无里国去细兰国如风不顺飘至一所地名晏王它蛮周围七千里人身如黑漆能生食人舡人不敢舣岸山内无寸铁皆以王车渠蚌壳磨铦为刃其上有圣迹用浑金作床承一死人经代不朽常有巨蛇卫护其蛇毛长二尺人不敢近有一井每岁两次水溢流入于海所过沙石经此水浸皆成金旧传曾有舶舡坏舡人扶木飘至此山潜以水筒盛满乘木信风飘流至南毗国以献国王试之果验遂发七舡欲并收此山未至为恶风所坏舡人至山尽为山蛮所食 大阇婆国 名重迦卢离莆家龙风帆八日乃至旧传国王系雷震石裂有一人出后立为王其子孙尚存人物文措一如莆家龙产青塩系海潮入田曝成颗粒及产绵羊鹦鹉及真珠宝物之类 大食弼琶啰国 无国主有四座州其余皆是乡村本国不发舡为无国主故也惟阜宿土豪更互主事遇婚娶时女家报约取牝牛一只有孕者断其尾为信从断牛尾日为许婚之期候牛生犊时始还男亲须要男家割人尾来女家还元割牛尾期信□尾盖男子阳物也以为聘币至则女家喜以鼓乐迎导徇于街者七日男乃入女舍婚合是一家还亲则使男子绝命也盖风俗相尚欲显其婿之雄杰如此物女家永不还亲其国俗自古而然大抵君长各以豪强相尚地产利物名骆佗鹤身长六七尺有翼能飞但不甚高耳食杂物并炙火或烧赤热铜与之食生卵如椰子破之如瓮瓮有国人好猎每三日一出猎以药箭射取兽物 大食勿拔国 边海天气暖甚出乳香树他国皆其树逐日用刀斫树皮取乳或在树上或在地下在树自结透者为明乳蕃人用琉璃瓶盛之名曰瓶香在地者名塌香每岁春末有一等飞禽自天而降不知出没白如丝鴮大如家雀肥甚而味极佳每旦天明即四散飞泊日出则绝不见影国人张罗杀食之惟春暮一月有之交夏则绝每岁甞有大鱼死飘近岸身长十余丈高二丈余国人不食但刳其膏为油多者至二三百斤肋骨作屋桁脊骨作门扇骨节可为臼又有龙涎全不知所出忽见成块飘泊岸下地人竞争货买 大食勿斯离国 秋时露降朝阳曝之即成糖霜真甘露也有树一年生如栗子而长名曰蒲卢可采食之次年再生即名麻茶泽没石子也明年又生栗子是间岁方生没石子一根而异产亦可恠也产麦每粒长三寸甜每大五六尺石榴每重五六斤桃子每重二斤香椽每重二十斤菜每根可重十余斤叶长三四尺米麦皆开地窖之经三四十年不坏穿井百余丈乃见水又产胡羊高三尺余其尾如扇每岁春时割取脂二十余斤再缝合仍生不取则胀死 麻啰奴 野岛贼居其上若他国有舡飘落则群起捉人烧食取人脑盖为饮食器父母死则召亲戚槌鼓共食之非人类也 昆仑层期国 常有大鹏飞则遮日能食骆駞有人拾得其翅截其管作水桶海岛内有野人身如漆国人诱捉卖与蕃商作奴 西天南尼华罗国 事佛教尊牛屋壁皆涂牛粪以为絜各家置坛以牛粪涂置花水爇香供佛蕃商到不得入屋只坐门外 天竺国 隶大秦国所立国主悉由大秦国选择俗皆辫发垂下两鬓以帛纒头衫袴鞋袜国内取圣水能止风涛蕃商以琉璃瓶盛之若遇风涛以水洒之立止 默伽国 古系荒郊人烟因大食国祖师名蒲啰吽自幼有异状长娶妻在荒野生一男子无水可洗弃之地母走寻水不获及回见其子以脚擦地涌出一泉水清甚此子立名司麻烟砌成大井逢旱不干泛海遇风涛以此水洒之则应手而止 勿斯里国 属白达国节制其国终岁不两国人有七八十岁不识雨者止有一大江水极清甘美不知其源所出遇其时水溢四十日浸满田畴候水退而耕其田管下有二州名甜野亦近此江两三年间必有一老人自江水中出发须皓白坐于水中石上国人拜问吉凶其人不语若笑则其年豊稔若蹙额为悲状则必有饥疫坐良久复入水中相传古有圣人徂葛尼建塔顶上有镜如他国有兵舡来其镜先照见 斯伽里野国 出流转至海边复回所过林木皆不烧遇石焚之如炭中须臾自然爆出皆碎如浮石每五年一次火从四季出火国人相与扛舁大石重五百斤或千斤抛放近芦眉国界国有山山上有深 默伽腊国 有国王海出珊瑚树国人采之用索缚十字木将麻线乱绞在十字上用石坠入水中棹舡拖索刮取其树古云铁网取珊瑚盖此类也 茶弼沙国 前后并人到惟古来有圣人名徂葛尼曾到其国遂立文字该载其国系太阳没入之地至晚日入其极洪于雷霆国王每于城上用千人吹角及鸣锣打鼓杂混日不然则小儿惊死也 都播国 铁勒之别种分为三部自相统摄其俗结草为庐牛羊不知耕稼多百合取以为粮衣貂鹿之皮贫者亦缉鸟羽为服国刑罚偷盗者倍征其赃 【出神异录】 奇肱国 民能为飞车从风远行汤时西风久下奇肱人车至于豫州界中汤破其车不以示民后十年东风复至乃使乘车遣回其国去玉门之西一万里 【出博物志】 顿逊国 梁武帝时贵方物国在海岛上其俗人将死亲宾歌舛送于郭外有鸟如鹅而色红飞来万万家人避之其鸟食肉尽乃去即烧骨以沉海中谓之鸟葬 【穷神秘苑】 骨利国 居回纥北方澣海之北地出名马昼长夜短日没后天色正曛煑羊一胛才熟东方巳曙 【出神异录】 大食国 在西南二千里有国山谷间树枝上花生人首如花不解语人借问惟笑而巳频笑辄雕落 【酉阳杂俎】 干陀国 昔尸毗王之仓库为火所烧荡其中有粳米燋者于今尚存若服一粒则终身不患疟疾 【同上】 堕波登国 在林邑之东南接诃陵国西接迷黎国种稻每月一熟有文字即书于贝多叶死者乃以金釭贯于四肢然后加以婆律膏及檀沉龙脑积薪燔之 【出神异记】 诃陵国 在真腊之南竖木为城造大屋重阁以椶皮覆之以象牙为床以柳花为酒以手撮食有毒常人与之宿即生疮与之交会即死旋液着草木即枯 【出神异录】 孝亿国 界周三千余里气候常暖冬不凋落产羊马駞牛宜五谷出金铁衣麻布举俗事妖不识佛法有妖祠三百余所每一日造食一月食之常吃宿食 【酉阳杂俎】 悬渡国 乌耗西有悬渡国山溪不通唯引绳而渡土人佃于石间垒石为室接手而饮互相牵引所谓猿引是也 【同上】 乌苌国 民有死罪不立杀刑唯徙空山任其饮啄事涉疑似以药服之清浊自验随事轻重即决 【出伽蓝记】 缴濮国 以安其尾若邂逅误折其尾即死 【出广州记】永昌郡南千五百里有缴濮国其人有尾欲坐乃先穿地作 拨挍力国 在西南海中不识五谷食肉而巳常针牛畜取血和乳生饮衣唯腰下用羊皮掩之 【酉阳杂俎】 于阗国 妇人袴衫束带走马与丈夫异死者以火烧收骨葬之上起浮图居丧者剪发长四寸 【出伽蓝记】 女人国 居东北海角与奚部小如者部抵界其国男每视井即生也 诃条国 金辽山寺有石鼍众僧饮食将尽向石鼍作礼则饮食悉具 【酉阳杂俎】 道明国 人不着衣服见着衣服者即共笑之俗塩铁以竹弩射虫鸟 【朝野佥载】 义渠国 秦之西有义渠国其亲戚死则聚柴而焚之熏尸于烟上谓之登烟霞 【事见墨子】 贯胷国 在盛国之东其人胷有窍尊者去其衣令卑者以物贯其胷抬之又有不死人在国之东其人长寿不死居圆丘上有不死树赤泉食之乃寿 长臂国 在海之东其人垂手至地昔有人在海中得布衣两袖长丈有余又有长脚人常负长臂人入海捕鱼今之橇 【与轿同】 人盖象此也与长臂国相连 丁灵国 在海内其人从膝下生毛马蹄善走自鞭其脚一日可行三百 聂耳国 在腹国之东其人虎文两手聂耳而行耳长及颊行则手捧之 无月国 【月肚肠也】 居死即埋之其心不朽二千岁乃复生之在北海外为人无月 一臂国 在西海之北其人一目一孔一臂一脚半体比肩犹鱼鸟相合 三身国 在夏后启之北其人一首三身 二首国 在凿齿国之东其人一身三首 无腹国 在深国国东其人男女皆腹 柔利国 其人反膝曲足居上一手一足 交胫国 其人交胫言脚胫曲戾相交也 小人国 名曰竫长九寸海鹳吞之   异邦习俗 四方蛮 东方之人鼻大窍通于目筋力属焉南方之人口大窍通于耳西方之人面大窍通于鼻北方之人短颈窍通于阴中央之人窍通于口 【酉阳杂俎】 五溪蛮 父母死行鼓踏歌亲属饮宴舞戱一月尽产为椁饰临江高山半凿龛以葬山上悬索下柩高者为至孝初遭丧三年不食塩 【朝野佥载】 三国蛮 三蛮同类 【出慱物志】月民食土男女死埋之其心不朽百年复化为人参镠民肺不朽百年亦化为人细民国肝不朽百年亦化为人皆 南方蛮 南道之酋豪多选鹅之细毛夹以巾帛绵絮伤一复纵横纳之其温柔不减于挟纩也俗云鹅毛柔暖而性冷偏宜覆小儿能辟惊癎候 【岭表录】 东方蛮 东方有女国每十月令巫者赍酒肴诣山中呼鸟俄有鸟如雉飞入巫者怀中剖视腹中有谷来岁必登有霜雪必大灾其俗名曰鸟卜 【广德异记】 武宁蛮 好着芒心接篱名曰苎绥以稻记年月葬时则以笄向天谓之刺北斗 【酉阳杂俎】   海隅风土 南海屠婆 南海解牛多女人谓之屠婆屠娘皆缚牛于大木执刃以数其罪云某时牵汝耕田不得前某时乘汝渡水不即行今何免死即以策文颈挥刀斩之 【南海异事】 南海鬻发 南海男子女人皆缜发每沐以灰投流水中就水以沐以彘膏滋其发至五六月稻未熟民尽髠鬻于市既髠复取彘膏涂来岁五六月又可鬻也 【同上】 番禺蔬圃 广州番禺县甞有部民牒诉云前夜亡失蔬圃今认得见在某请县宰判状往取之有北客骇其说因诘之民云海之浅水中有藻荇之属被风吹沙与藻荇相杂其根浮于水面或厚三五尺可以耕垦为圃以殖蔬夜则被盗者盗之百余里外若浮筏之乘流也 【玉堂闲话】 番禺蛮媪 有在番禺逢端午闻街中喧然卖相念药笑讶召之乃蛮媪荷山中异草鬻富妇人为媚男药用此日采取如神又去采鹊巢中得两小石号鹊枕此日得之者令妇人遇之有抽金簪解耳珰而偿其直者 【出投荒】 南中师郎 南人率不信释氏虽有一二佛寺课民为僧以督责释之土田设有三数僧亦拥妇食肉但居家不能少解佛事士人以女配僧呼为师郎或有疾以纸为钱致佛像傍或请僧设食翌日宰羊豕噉之曰除斎 【投荒杂录】 南海贫妻 南海贫民妻方孕则诣富室指腹以卖之俗谓指腹卖或巳子未胜衣邻之子稍可卖往贷以鬻折杖以识其短长俟巳子长与杖等即偿贷者 【南海异事】 南方产翁 南方有獠妇免生子便起其夫卧床饮食皆如乳妇稍子卫护则产妇生疾又越俗妻或诞子具糜以饲壻壻拥衾抱子寝槾谓之产翁真倒如此 【南楚新闻】 南中摄僧 唐昭宗即位柳韬为容广宣告使赦文到下属州崖州自来无僧皆临事差摄先时有假僧不伏排位太守王弘夫恠而问之僧曰投次不当偏并去岁巳曾摄文宣王今年又差作和尚见者莫不绝倒为笑 【岭表录异】 南方缚妇 南方男女婚嫁多非礼聘俗有缚妇民喜他家之室女者率少年数辈持刃梃趍虚路侦之俟过即共擒此妇一二月与其妻首罪俗谓之缚妇 【南海异事】 岭南好女 岭南问贫富不教女针缕纺绩但躬庖厨善醓酰者为大好女民争婚姻谚曰我女裁袍补袄即灼然不会若修治水蛇黄鳝一条必胜一条 【出投荒录】 新编纂图增类羣书类要事林广记卷之六  【前集】 ○胜迹类 【刘禹锡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凡山岳之广河海之大不有灵物司持其间则地特撮土耳今摭古今胜迹仙灵之显著者表而出之使览者有考云 灵异古迹 剑津 在延平津潭中三国时雷焕为丰城令见赤气斗牛间谓宝物精掘狱基得石函中有双剑取之一自佩一遗张华乃干将莫邪也后华诛剑失焕子华佩剑经延平剑跃堕水使人入水取见两龙蟠后改延平为剑州 巢湖 在庐州古巢县有老姥遇一叟曰东门石龟目赤城当陷姥日往视稚子讶之以朱传龟目姥见急去果陷 龟化桥 在成都周地记云张仪筑城屡坏不能立忽龟周旋其间巫言依龟行筑之其城遂立名龟化桥○ 义乌县 在婺州汉乌伤县也异苑云东阳颜乌淳孝父死负土成坟羣乌口行土助其为坟乌口皆伤后改为义乌县 卓锡泉 在韶州大庾岭六祖自黄梅传衣钵之曹溪大众取五祖所传衣钵至岭告渴六祖拈锡卓石泉涌众骇 神仙古迹 烂柯山 在衢州图经云晋樵者王质入山见二童子围棊质以斧柯置坐观之童子曰斧柯烂矣质归世巳百岁    真仙岩 在融州洞中有白石滴乳成老君像高丈余状貌道服霞帔俨然 幔亭峯 在武夷建安志云俗传玉帝与武夷君建幔亭彩楼数百间宴乡人男女千余于其上皆呼为曾孙酒行奏曲 独浮山 在湖北澧州图经云昔浮丘子修真于此山今有石屋存焉 灵神古迹 飞阳庙 晋太康中夜有雷电起庙庭明日巳移于江北在水北故曰飞阳庙 霍山庙 在寿州有大铁镬可受三十石每当祭祀时其中水辄自满事毕则自空矣 竹王祠 在荣州昔有女浣纱有大竹流触之有孕生子因为姓土人祠之 五妇祠 在剑州秦王遗蜀美女五人蜀主遣五丁迎女至梓潼皆化为石 竹三郎 庙在邛州初水滨得大竹三节破之得三儿因以为姓后立庙而祀 赵侯祠 在婺州后汉赵炳也民为立祠至今蚊蚋不敢入 古帝王陵 伏羲陵 【在兖州】 炎帝陵 【在衡州】 颛顼陵 【在古澶州】 帝文告陵 【在澶州】 舜帝陵 【在道州】 夏禹陵 【在越州】 隋炀帝 【陵在扬州】 义帝陵 【在郴州】 古圣贤墓 皐陶冢 【在寿州】 庄子墓 【在濠州】 澹台墓 【在苏州】 申公巫臣墓 【在苏州】 廉颇墓 【在寿州】 倚相墓 【在寿州】 陈胜冢 【在宿州】 春申君冢 【在寿州】 公冶长 【墓在楚州】 韩安国 【墓在扬州】 孙叔敖 【墓在光州】 严子陵墓 【在严州】 卓王孙 【墓在蜀州】 嵇康墓 【在扬州】 阖庐冢 【在苏州】 夏侯湛墓 【在扬州】 黥布墓 【在饶州】 周瑜墓 【在旡为军】 杜甫墓 【在衡州】 淮南王墓 【在寿州】 吕蒙墓 【在鄂州】 陈子昂 【墓在梓州】 梁鸿墓 【在苏州】 汉王褒墓 【在资州】 陶侃墓 【在鄂州】 邓艾墓 【在遂宁府】 孟嘉墓 【在因国军】 伍子胥墓 【在苏州】 项伯冢 【在兴元府】 漂母墓 【在楚州】 谯周墓 【在维州】 扬行密墓 【在寿州】 古帝王庙 炎帝庙 【在衡州】 夏禹庙 【在濠州】 孔子庙 【在兖州】 楚灵王庙 【在绵州】 项王庙 【在濠州】 义帝庙 【在郴州】 楚元王 【庙在楚州】 淮南王庙 【在寿州】 光武庙 【在彭州】 吴文帝 【庙在湖州】 梁元帝 【庙在江陵】 徐显王庙 【在衢州】 古贤祠宇 句践庙 【在平江府】 夫差庙 【在平江府】 季札庙 【在平江】 赤松子庙 【在杭州】 伍子胥 【庙在杭州】 孙叔敖 【庙在寿州】 周瑜庙 【在庐州】 英布庙 【在庐州】 雷焕庙 【在隆兴府】 伏波庙 【在鼎州】 张仪庙 【在嘉州】 汉淮阴庙 【在楚州】 鲁肃庙 【在鄂州】 邓艾庙 【在绵州】 严君平 【祠在嘉州】 张九龄庙 【在韶州】 古贤屋宅 言偃宅 【在苏州】 陶潜宅 【在江州】 殷浩宅 【在衢州】 丁令威宅 【在苏州】 屈原宅 【在归州】 梅福宅 【在隆兴府】 蔡伦宅 【在衡州】 王昭君宅 【在归州】 蔡经宅 【在苏州】 李膺宅 【在成都府】 卓王孙 【宅在邛州】 司马相如 【宅在成都府】 王羲之 【宅在抚州】 陆鸿渐 【宅在信州】 古贤台榭 姑苏台 【在平江府昔吴王所筑地】 章华台 【在江陵府楚平王伍文所登】 观鱼台 【在濠州即庄子观鱼之所】 挂剑台 【在泗州即吴季札挂剑之所】 翻经台 【在江州晋谢灵运番经之所】 翻经西台 【在南康军亦灵运所筑也】 齐庾台 【在南康军图经云庾肩吾置】 尔雅台 【在峡州郭璞注雅于此】 刘遗民钓台 【在宣州东晋高士也】 宜春台 仙女台 【并在袁州】 司马相如琴台 【在成都府】 古贤池井 舜井 【在池州有舜城城市有井】 禹井 【在绍兴府会稽山上】 九井 【在寿州遇汲一井则诸井皆动】 八角井 【秀州华亭陆土衡宅】 桓公井 【太平州晋桓温所凿】 葛洪炼丹井 【宣州杭州亦有】 锺繇墨池 【在兴国水尽黑】 张旭墨池 【在鼎州】 风雨池 【在隆兴豫章记在洪井北】 王右军墨池井 【在抚州】 古贤陂堰 芍陂 【在寿州孙叔敖作邓艾修】 润禾堰 【在鼎州唐李进增修】 仲夏堰 【在明州唐剌史于季友开】 宅山堰 【在邛州王元纬所置】 奔牛堰 【在常州古有金牛奔】 龙舟堰 【在杨州魏文帝试龙舟所】 名贤碑碣 李白碑 【在绵州唐于邵文】 曹娥碑 【在绍兴府蔡邕所题】 罗池侯碑 【在柳州唐韩文公撰】 磨崖碑 【在永州即中兴颂碑】 四绝碑 【在扬州损律和尚碑李华文张从申书李阳篆人谓之四绝】 名贤遗迹 兰亭 【在绍兴会稽山今天章寺】 庾亮楼 【在江州庾亮乘月】 李相公书堂 【唐李泌所居】 升仙桥 【成都府相如题柱】 龙山 【在太平州桓温九日登高】 文翁斈堂 【在成都文翁兴斈所】 许旌阳印文 【图经云晋许旌阳逐蛟至此今其印文在西峯崖壁上】 古城遗址 谯陵城 【在亳州楚平王所筑】 柳丘城 【在隆兴府华歆所筑】 逡乃城 【宣州杜预云淮南逡乃县】 夔子城 【归州春秋夔子国也】 犍为城 【在眉州汉武帝遣唐蒙开夜郎置此】 安曹城 【在寿州】 期思城 【在寿州】 马援城 【在澧州】 阜陵城 【在滁州汉侯邑】 龙元城 【在亳州】 锱丘城 【在亳州】 雍齿城 【在蜀中】 阳城 【在亳州汉岑彭邑】 古封县邑 谯县 【在亳州武王封神农之后今谯县是】 一蔡县 【在寿州蔡成父迁州来于此邑也】 六合县 【在真州乃春秋时楚之棠邑也】 桐城县 【在舒州春秋时桐邑乃楚之附庸小国也】 名山古迹 虎丘山 【在平江府上有平石可容千人】 四明山 【在明州山有四面生异木皆不杂】 梅仙山 【在建宁府水南汉梅福修栋】 石帆山 【在州昔有神破江北山以为帆】 方山 【在建康府州阳记曰方山形方如印】 石鼓山 【在宁州上有石鼓天将雨则鸣也】 凤凰山 【在徽州图经云昔有凤凰见此】 望夫山 【在太平州昔有女人望夫而化为石】 夜光山 【在赣州山上夜有光遥见如火】 沿江古迹 若耶溪 【在绍兴即欧治子铸剑徐浩游之云曾子不居胜母之间吾岂游若耶之溪哉因改名为五云溪】 牛渚 【在太平州晋温峤至牛渚水深不可测以犀甬照之见水旋奇形怪状夜梦人谓曰幽明道别何以相照】 玉清溪 【在建宁府水西乃玉清洞天】 濯锦江 【亦名窄桥江在成都俗云此水濯锦分外鲜明】 霅溪 【在湖州四水台为一溪】 姜诗溪 【在峡州后汉列女姜诗妻飬诗母有跃鲤之应】 名寺古迹 建隆寺 【在扬州宋太祖征李重进至此贼平置寺赐额正殿御榻存焉景德三年诏遣使赍御容置殿内】 金山寺 【在镇江府杨子江中寺记云旧名浮玉唐有头陀断手以建伽蓝忽于江获金数镒表闻因赐今名】 甘露寺 【在镇江唐李德裕建时甘露降于此】 惠安寺 【在平江府有张僧孙□龙存焉诚占今之绝笔】 古龙泉寺 【在江州桓伊所造】 名观古迹 灵仙观 【在舒州唐置司命真君庙宋赐观额】 冲虚观 【在常州本登仙观徐错碑云李八百修真于此】 葛仙观 【在信州图经云费长房投杖化龙】 仙都观 【在建昌军本麻姑山咸平中改今名】 真阳观 【在汉州本许旌阳宅后改为真阳观】 九龙观 【在邵武唐九龙见各白天尊驭之表闻遂置观】 冲佑观 【在建宁府崇安县武夷山建安志云玉帝与武夷君建慢亭宴曾孙于此】 西山观 【在隆兴府南昌县许旌阳真君斩蛟倅卸于此至今有镇蛟鈇柱存焉】 玉清观 【在建宁府水西俗传昔有人入水见有琼楼玉殿金字□额曰玉清洞天】 ○僊境类   仙灵胜境 【述异记】人闻三十六洞天知名者十耳余出九徽志未行于世也神仙之事虽云渺邈而洞天福地在在有之是以高士乐于登临至于十洲三岛尤费吟咏讵可不周知哉 十大洞天 第一王屋山 【洞周临一万里名小有清虚之天在洛京又曰天坛峯至峯顶高一百二十里即王褒杜中为小有天洞主是也清虚真人所理】 第二委羽山 【洞周回一万里名大有空明之天在合州郡同马季主为大有真人所理】 第三西域山 【洞周回三千里名大玄极真之天在梁州成都府西界王方平真人所理】 第四西玄山 【洞周回三千里名三玄极真之天在革州山高二千七百丈裴真人所理】 第五青城山 【洞周回二千里名宝仙九台之天在蜀州之青城县山高三千六百八十丈昔黄帝问道希夷真君授帝垄蟜之即□真人所理】 第六天台山 【洞周回五百里名上清玉平洞天系在台州唐兴县属玄洲仙伯治之所】 第七罗浮山 【洞周回五百里名朱明耀真洞天徐在循州传罗县属青精先生治之所】 第八句曲山 【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金坛华阳洞天系在润州句容县属紫阳真人治之所】 第九林屋山 【洞周回四百里名左神幽灵洞天在洞庭湖之口吴王使龙城丈人得禹书之洞有金沙龙盆鱼皆四足属此乐真人治之所】 第十括苍山 【洞周回三百里名神德隐玄洞天任在州乐安北海公刘涓子治之所】 二十四治 第一阳平治 【在蜀彭州九龙县治应角宿】 第二鹿堂治 【在汉州绵竹县界治应亢宿】 第三鹤鸣治 【在鹤鸣山与青城天国山相连治应氐宿】 第四漓沅治 【在九陇县有仙乐神早治应房宿】 第五葛璝治 【在九陇县山六百丈有松栗治应心宿】 第六庚除治 【在绵竹县有仙来往度厄治应尾宿】 第七秦中治 【在广汉郡德阳县治应箕宿】 第八真多治 【在怀安军金堂县止有芝神药治应斗宿】 第一昌利治 【在怀安军金堂县治应牛宿】 第二隶上治 【在广汉郡德阳县治应女宿】 第三涌泉治 【在遂宁郡小汉县界有泉治病治应虚宿】 第四稠稉治 【在犍为郡新津县治应危宿】 第五北平治 【在眉州鼓山县山下宿池有神芝药治应室宿】 第六本竹治 【在新津□有□香龙□龙门治应灵宿】 第七蒙禁治 【在越隽郡台登县天下山治应奎宿】 第八平盖治 【在蜀州新津县中有龙门治应娄宿】 第一云台治 【在阆州太君溪张天师将弟子三百七十人往治上教化二年白日升天治应胃宿】 第二浕口治 【在汉中郡江阳县治应昴宿】 第三后城治 【在汉州付方县治应毕宿】 第四公慕治 【在汉州付方县治应觜宿】 第五平冈治 【在蜀州新津县治应参宿】 第六主簿治 【在邛州蒲江县治应井宿】 第七玉笥治 【在成都南门外治应鬼宿】 第八北邙治 【在东都洛阳县治应柳宿】   三十六洞天 第一霍撞山 【高三千四百丈洞周回曰十里名曰霍林之天即郑思远真人韩众真人许映真人为同命君所理其山在福州宁德县】 第二东岳泰山 【高四千丈洞周回一千里名蓬玄大空之天即太昊为青帝治东岳主万物发生考掠死云鬼鬼神所历代帝王振功封禅之岳上应奉娄之精下镇鲁地之分在兖州奉符县】 第三南岳衡山 【高四千丈洞周回二千里名朱陵太虚之天神农氏为赤帝治南岳昔上帝降玉丹宝印赐注生真君永镇灵岳乃宋皇比寿之山上□翼轸之精下镇荆地之分在湖南衡州衡山县】 第四西岳华山 【高七千丈洞周回三千里名太极総仙之天即少昊为白帝治西岳昔巨灵神手擘其上足蹑其下以通河流救民洪波之难上应井鬼之精下镇秦地之分在华州华阴县】 第五北岳常山 【高三千丈洞周回二千里名太乙销玄之天即颛顼为黑帝治北岳山名有五一曰兰台府二曰列女宫三曰华阳台四曰紫微台五曰太乙宫上应毕昴之精下镇燕地之分在定州怕山县】 第六中岳嵩山 【高七千丈洞周回一千里名上帝司真之天即黄帝治中岳土德分精黄老驻单生仙人贝多之树峭玉女织线之台石髓琼环玉人金像上应井柳星张之精下镇周地之分在洛京王屋县】 第七娥眉山 【洞周回三百里名虚灵太妙之天即天真皇人所□昔黄帝曾问道于此皇人授帝以守三一经见传于世严君平佐此山在嘉州娥眉县】 第八庐山 【高三千九百丈洞周回一千七百里名仙灵咏真之天古名天子三障山昔周武王时有方愽先生自李君跨白馿入山结草为庐炼丹得道故曰庐山即王长赵升二真人所理在江州浔阳县】 第九四明山 【有二百八十峯洞周回八十里名赤水之天山有四明通日月星辰之光故曰四明山秦馸山塞海鬼神奔入四洞因名鬼藏山在明州】 藏书洞之左有烧丹灶】第十阳明山 【一云会稽山洞周回三百五十里名极玄之天大禹 第十一太白山 【洞周回五百里名真德之天即鬼谷子授苏秦佐国之术其祠庙见在长安】 第十二西山 【洞周回三百里名天宝极真之天洪□先生炼丹吴许□二真君□宅上升在洪州】 第十三大沩山 【一云小沩山周回三百里名好生玄上之天一云天柱司玄之天在潭州醴陵县】 第十四潜山 【高七千二十丈洞周回八百里名天柱司玄之天左慈真人炼丹得道即宋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大帝所理在舒州怀宁县】 第十五鬼谷山 【洞周回七十里名太玄司真之天正一真人张天师炼丹修养在信州贵溪县】 第十六武夷山 【洞周回百二十里名升真元化之天即武夷君所理山高三百仞在建宁府崇安县】 第十七玉笥山 【高三十里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太玄秀法乐之天又名羣玉峯昔汉武帝建坛授上清箓天降玉笥因名焉即太秀大王所理□九真人柱昙永萧子云炼丹上升在临江军新淦县】 第十八华盖山 【洞周回四百里一云四十里名容城大王之天有三生石五粒松在温州永嘉县】 第十九盖竹山 【洞周回百八十里一云七千里名长耀宝元之天即禹帝镇此山后孝先真人所理郭先生得道绮里先生丹室存焉在合州黄岩县】 第二十都峤山 【洞周回一百八十里一云百里名实玄之天升仙者必经由此山在容州普宁县】 第二十一白石山 【洞周回七百里一云七十里名琼秀长真之天高三百五十余丈山在容州】 第二十二勾漏山 【高三百丈洞周回三百里名玉阃宝□之天葛洪炼白丹在容州北流县】 第二十三九嶷山 【洞周回三千里名朝真大虚之天孔子为太极上真公所理何侯真人会虞舜分金液上升在道州延康县】 第二十四洞阳山 【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洞阳永观之天在潭州长沙县】 第二十五幕阜山 【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洞真太玄之天在鄂州平江县】 第二十六大酉山 【洞周回一百里名大酉华妙之天尧时□先生宅焉张果老先生修道地生云母崖滴丹砂在辰州七十里】 第二十七金庭山 【洞周回三百一十里名金庭崇妙之天在越州平郯县】 第二十八麻姑山 【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丹霞之天即南极王方平真人会麻姑仙于蔡经宅上升之地又羣仙期会之所山在建昌军南城县】 第二十九仙都山 【洞周回三百里名玄都祈仙之天黄帝驾火龙上升之在州缙云县】 第三十青田山 【洞周回五百里名青田大鹤之天即青牛道士得道之所在州青田县】 第三十一钟山 【洞周回一百里名朱日太生之天即马明生所理治之在升州上元县】 第三十二良常山 【洞周回三十里名良常方会之天即茅衷为保命君所理许长史阳郭真人全家得道丹室至今存焉在润州包容县茅山北】 第三十三紫盖山 【洞周回八十里名紫玄洞照之天即刘纲失妇升仙之有五帝仙祠又名碧霞洞在杭州余杭县一云在荆州当阳县】 第三十四天目山 【洞周回一百里名太极玄盖之天山有两目左目高三千丈右目高二千五百丈往岁有列仙降于是山在杭州余杭县】 第三十五桃源山 【洞周回七十里名白马娘光之天秦有千余人入洞避难因隐其山焉皆云得道即黄瞿真人炼丹药得道在鼎州桃源县】 第三十六金华山 【洞周回五百里名金华洞元之天上应婺女星故曰金华山即黄初平真人遇赤松子吐石为羊得道之在婺州金华县】 七十二福地 第一地肺山 【四皓修炼在长安终南山】 第二盖竹山 【施存真人治之在台州黄岩县】 第三青远山 【张冲华真人治之山在黄阳县】 第四曰安山 【地仙刘奉林先生治之在交州】 第五石石盖山 【地仙张兆期治之台州天台县】 第六东仙源 【在台州一云南田山在东海中】 第七青屿山 【东海中接扶桑岛一云玉溜山】 第八郁木洞 【在玉笥山心系临江军新淦县】 第九赤水山 【有白帝宫紫玉楼西番西梁国】 第十丹霞洞 【在麻姑山项属建昌军南城县】 第十一君山 【在洞庭湖岳州一云在青草湖】 第十二焦源 【尹真人得道在建州建阳县】 第十三灵墟山 【在天台山顶台州天台县】 第十四沃洲 【有峭峯二三苍翠插天在越州】 第十五天姥岑 【李先生修道越州嵊县】 第十六若耶溪 【在越州】 第十七金庭山 【在明州】 第十八马岭山 【在柳州】 第十九清远山 【在广州】 第二十洞真墟 【在长沙县】 第二十一清坛 【抱朴子真人隐此在岳顶】 第二十二鹅羊山 【与祝寿山相映潭州】 第二十三洞真墟 【娄敬修道在长安】 第二十四陶公山 【在琼州】 第二十五洞灵源 【在衡州】 第二十六三皇井 【在温州】 第二十七烂柯山 【在衢州】 第二十八芹溪 【在建宁府建阳县】 第二十九龙虎山 【在信州贵溪县】 第三十灵山 【在信州】 第三十一泉源山 【在罗浮山顶属惠州】 第三十二逍遥山 【在西山心属兴州】 获玉天尊像因立祠□在临江军清江县】第三十三合皂山 【汉张天师观宝气光浮于天发洞 第三十四始丰山 【乃仙人华子期治之在隆兴府豊城县】 第三十五金精山 【即张丽英仙女宅汉吴王芮领兵入山凿洞寻仙女见真人上升在雨女州】 第三十六白源山 【在隆兴府南昌县】 第三十七钵池山 【王乔修道在楚州】 第三十八论山 【胜境亚乎十洲润州川阳】 第三十九毛公坛 【刘根修道安吴县】 第四十鸡笼山 【状若鸡笼在和州历阳县】 第四十一桐柏山 【有凤翔其山在忠州】 第四十二平都山 【阴长先生修道在忠州】 第四十三绿罗山 【有白马洞鼎州武陵】 第四十四彰观山 【有碧玉峯在郓州漕陵县】 第四十五抱福山 【岩洞朱砂在交州】 第四十六大面山 【宓用宁自人仙洞蜀州青城县】 第四十七虎溪山 【五柳先生宅在江州德安】 第四十八元辰山 【乃苏真君得道上升之在注州都昌县】 第四十九马迹山 【昔老君降受青童君相仙骨经有马迹印于石坛因立祠宫焉在润州丹徒县】 第五十尧时善养先生修道处 【在鼎州武陵县】 第五十一玉峯 【在河中府】 第五十二蓝水 【在长安蓝田县】 第五十三德山 【在鼎州武陵县】 第五十四天目山 【有交梨□枣在和州历阳】 第五十五商谷山 【四皓先生修道在商州】 第五十六福地 【张天师修道在常州义兴县】 第五十七渔湖 【秦始皇求道在四明山】 第五十八中条山 【张果跨曰馿在河中府】 第五十九司马海山 【在天台山北】 第六十绵竹山 【仙人□崖曾游系锦江县】 第六十一甘山 【在黔州一云长白山在斉州】 第六十二瑰山 【有烟□换骨洞山在汉州】 第六十三金城山 【在古限戍】 第六十四云山 【山在武冈县】 第六十五北邙山 【山在洛阳】 第六十六武当山 【在均州武当县】 第六十七女几山 【在三峡口】 第六十八少室山 【在邓州】 第六十九庐山心 【在江州德安县】 第七十西山源 【在台州黄岩县】 第七十一南田山 【在东海生州】 第七十二玉蟠山 【山接蓬莱仙山】 海中四山 蓬莱山 【一名蓬丘一名云莱在东海中高一千里地方二千里上有金台玉阙乃神山之都上帝游息之地海水正黑而为溟勃风而波浪万丈不可往来惟飞仙间有能到者歌曰大帝仙乡列圣曹蓬山分命镇波涛瑶台影醮天心冷具阙光浮海面高五色雪霜浮玉籁九清星月射金鳌东方曼情曾来此偷摘林中数颗桃】 扶桑山 【在东海中地方万里去中国九十万里太真夫人青童君所治山有木如桑长者数千里大者三百围树两相扶倚同根而生故曰扶桑椹子甘香赤色千岁一实仙人采食体生金光飞翔太空桑上有金凤凰九色鸟日升其凤一鸣即天下羣鸡皆鸣应之曰即出矣】 方丈山 【在大海中高四万七十丈上有太元之宫即是三清司命众真之居上有金浆玉髓饮之长生瑞禽奇木莫可名状又列九源丈人宫府主领天下水神蛟龙巨鲸水族之众歌曰万丈巍峩别是天太元宫府会神仙楼台光照三清路花木香浮五色烟金凤自多盘□闺玉当谁逗灌芝田碧桃紫李新成熟又换人间□万年】 沧浪山 【在大海中山高五百里地方三千五百里四面水皆沧色乃仙浪也山上生石芝其中有紫玉石室即九老仙都统领仙官吏兵等数万人同理此山】 海上三岛 昆仑山 【一曰昆陵在西海戍地北海亥地地方一万里去岸十三万里又有弱水周回绕匝山东南接积石圃西北接此户之室东北临大活之井西南至城南之谷此四谷大山寔昆仑之支辅也积石圃南头是西王母宫王母告穆王云此去咸阳三十六万里山高地平方三万六千里上有三角山方广万里形如偃盆下狭上广故曰昆仑山四角一角阆风巅一角玄圃台一角昆仑宫一角有积金为城名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所楼台相映如流精之阙王母之所治真官仙灵之所宗上通璇□元气流布五常主衍理九天而调阴阳品物羣生希奇特出莫盛于此矣】 方丈 【在东海中心西南东北岸正等方丈面各五十里专是神龙所聚金玉琉璃之宫三天司命所治之羣仙若欲升天者来此山受太上玄生箓仙家数十万琼田芝草不计须亩如种稻状亦有石泉上有九原丈人宫主领天下水神及龙蛇巨鲸阴精水兽之辈】 蓬丘 【即蓬莱山也对东海之东北岸周回五千里北到钟山北阿门外乃天帝君緫九天之维贵北焉山源周回有四城其东高山当心有似柱昆仑也昔禹治洪水既毕乘蹻车度弱水而到此山祠上帝于北阿归大功于九天又禹经诸五岳使工刻石识其里数高下其字科斗书非汉人所可晓今文尺里数皆禹时书也不但刻劖五岳诸名山亦然其所刻之独高】 海上十洲 瀛洲 【地方四千里去岸七千里正对会稽一名环洲上有青丘翠水二仙真宫琼室方所地生玉酒饮之长生又产昆吾之铁链为刀切玉如泥地生神芝灵草皆异世人莫能纪述上真神仙居之歌曰珠树玲珑照紫烟瀛洲宫阙接诸天青江翠水山川异玉酒昆吾铁石坚五色碧鸡啼海曰千金丹凤吸朱烟世人罔究壶中景象外春光亿万年】 玄洲 【在北海中地方七千二百里去岸三万六千里地户多山丘有风山响如雷正对天门上有太玄都府仙伯真人所治地生金玉紫芝无风洪涛万丈惟飞仙来往人不可到焉】 长洲 【在南海中方五千里出岸三十五万里上有真都之山一名青丘生甘液玉英紫琼宫府天真女仙所居人不可得而到也】 流洲 【在西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岸九十万里上有飞霞山神仙往来奇花异木瑞草灵芝莫可名状仙府之中皆上真灵官居焉】 元洲 【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岸十万里上有紫虚玉馆神仙所居生灵□神芝玄澜之中甘醴如蜜饮之长生上真灵仙居焉】 生洲 【在东海中地方三千五百里去岸二十三万里相接蓬莱山上多灵芝神药服之飞仙上有仙家万众皆高逸神仙所治焉】 祖洲 【在东海中地方一万里去西岸七万里地生不死琼田芝草又名飬神芝其状如苗可长数尺人死三日以草盖面即采服之令人长生秦始皇获此草遣使问此郭鬼谷先生试之果验遣徐福字君房将童男女五百赍金帛驾舟之海寻祖洲不返始皇甚帐上有仙家万众上真君居于此洲】 炎洲 【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去岸九百里洲四面数千里地蒸滔天飞鸟高空不敢度海水四面为之佛上有大山鼠毛长数尺仙人采毛为布名曰火浣布凡为衣以水洗之终不莹絜用火烧之其白如雪又产风生兽青色如狸积薪烧之其毛如故其兽触风乃活上有大州流火之宫仙家万众汉时曾通中国】 凤麟洲 【在西海中地方二千五百里四面有弱水禽毛不浮上多麒麟凤凰因而为名出返云鬼香续弦胶又名集弦胶仙人煑凤凰喙及麒麟角合煎作胶青色如碧玉一名连金泥此神物也上有青华之宫素丹材府皆神仙上真所居治焉世人不可得而到也】 聚窟洲 【在西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岸二十四万里上有大仙形似人鸟之像因名人鸟仙山中有洞玄之宫出返云鬼香树状如桐栢花香闻数百里炼□为香二日□精香二曰震灵香三曰返生香四曰震坛香五曰精凤香六曰却死香凡此六名实神仙异伤人死闻香即活秦汉之时甞通于中国述异志云洲有返云鬼树伐其根心王釜中煑休名参精香死云鬼闻气即活】 三水府君 【龙宫】 一马当山上水府福善安江王庙在江州 二釆石山中水府顺圣平江王庙太平州 三金山乃下水府昭信泰江王庙在润州 五湖大神 青草湖水神庙在岳州 太湖水神庙在苏州 丹阳湖水神庙在太平州 谢湖水神庙在楚州 彭蠡湖水神庙在南康军 【湖周回四百五十里】 四海龙王 东海水府仙官 【居清华宫渊圣广德王所理庙在莱州东海神名阿明】 南海水府仙官 【居丹陵宫洪圣广利王所理庙在广南南海神名巨元】 西海水府仙官 【居素灵宫通圣广□王所理庙在河中府西海神名呪良】 北海水府仙官 【居玄冥宫冲圣广泽王所理庙在孟州北海神名愚强】  四渎源王 【龙庭】 江渎 【源出岷山漹他广源王所理庙在益州建宁县】 河渎 【源出昆仑之墟灵源王所理庙在河中龙门县】 淮渎 【源出南阳桐栢山长源王所理庙唐州桐栢县】 济渎 【源出王垩山清源王所理庙在河阳済源县】 十二溪真 【龙洞】 巫峡溪 【上真庙在夔州】 五云溪 【上真庙在越州】 岷山溪 【上真庙在嘉州】 清远溪 【上真庙在广州】 桐栢溪 【上真庙在台州】 嶓冢溪 【上真庙在嘉州】 昆仑溪 【上真庙在北地】 武陵溪 【上真庙在鼎州】 苎罗溪 【上真庙在越州】 涤溪 【上真庙在利州】 浣纱溪 【上真庙在越州】 沔池溪 【上真庙在洛京】 三河伯庙 【龙潭】 洛河伯 【庙在洛京】  黄河伯 【庙在北地界】  淮河伯 【庙在泗州】 九江水帝 【龙宫】 浙江水帝 【庙在杭州】 扬子江水帝 【庙在润州】 松江水帝 【庙在苏州】 吴江水帝 【庙在苏州】 楚江水帝 【庙在江州】 湘江水帝 【庙在潭州】 荆江水帝 【庙在荆州】 汉江水帝 【庙在利州】 南江水帝 【庙在洪州】 新编纂图增类羣书类要事林广记卷之七  【前集】 ○人纪类   人纪肇端 自鳌极既判天地设位而人立乎其中参之而为三才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盖人与天地并其道流行于宇宙之间未甞一日泯没也苟人道一日而不立则造化亦几乎熄矣开辟以来由伏羲以至于今上下四千余年天地之所以高厚日月星辰之所以运行山岳河海之所以流峙古今而旡弊者亦以人道立乎其间实主张是实纲维是此所以能参天地赞化育而相为旡穷者也则夫负阴抱阳戴天履地任三纲五常之寄以为人者其可忽诸 人极肇判之图 见图 警世之图 见图 人在天地间寿命既有限量进退则有时节不知限量时节则少时不知努力老者不知歇心此涉世之大患也然而努力歇心人非不能盖少时不知老至是以放荡不为后虑老来悔不及矣老时不知死至是以沉迷不能谙分没世不康宁矣且春耕夏耘则秋冬有成而终年安享或遇水旱则天时人苦柰何故善理生者三时勤劳终视岁之豊凶以计用度不失为安分人也即此观之则知世人事业虽不同皆当少为壮备壮为老备至老则谙分随宜安身立命而后巳 世人寿夭不同在礼七十而致仕则七十岁外乃天假之年放心物外可也今且以七十岁为限尸田一成一图以一圈为一岁寓之桥上以序升降之节又知涉世之难每遇一岁则涂一圈时复瞻前顾后则少者知老至得以自虑预备晚节老者知死至得以谙分保飬寿康皆有所警悟故目之曰警世图若夫父兄是赖之少年子孙不贤之老者固不可语此然后赖父兄为子孙者观之岂不恶乎此是亦警世之逆化也倘未能出人伦而不拘世法者岂得而逃云 竞辰图 见图 【扬子云云】古者之斈耕且养三年通一经去耕飬之余尚通一经则斈千日之工信矣固世有手不释卷没世成者斯人也苟非斈术之偏曰命可也然不失为高尚之士柰何浅斈之人徼幸场屋既蹭蹬亦咎于命吁人事未尽天何预焉○国家以大比取士亦三载考绩之意而士子往往赴文后复悠悠恬不加省时哉易失迨近科文始加勒文临渴掘井不亦晚乎余鉴斯弊以一文为一图记卅有六月 月有小大岁有余间绝长补短例以卅日为月昼成梯阶以序日进计一千八十日且以八十日为游息干故则千日之内每旬作文业三篇可作三百篇经义又倍矣其余七百日每日熟记五六事可记四千事每日量一题可尽七百题暇则编节温诵格范既正则理致何患不明诗词何患不胜是时取功名由可问命其或少挫愈加淬砺天不负人必有大成就者矣何功名富贵忧哉此图可置左右每日涂过一眼日复一日渐涂多余少有志者□之则发愤忘食蚤辰肇孳矣岂失时之□云   四民常业 【管子】斉桓公问曰士农工若何管子对曰昔圣王之士也使就间燕工就官府商就市井农就田野 士 今夫士群萃而州间燕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其幼者言悌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斈不劳而能夫是故士之子常为士 工 今夫工群萃而州安其四时辨其功苦权节其用论比恊材旦暮从事施于四方以饬其子弟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斈不劳而能夫是故工之子常为工 商 今夫商群萃而州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资以知其市之贾负任担□服牛轺马以周四方以其所有易其所市贱鬻贵旦暮从事于此以饬其子弟相语以利相示以货相陈以价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斈不劳而能夫是故商之子常为商 农 今夫农群萃而州察其四时权节其用耒耜耞芟及其寒也击草除田以待时耕及耕深耕而疾耨之以待时雨时雨既至挟其抢刈耨镈以旦暮从事于田野脱衣就功首戴茅蒲身衣拨襫沾体涂足曝其发肤竭四支之劳以从事于田野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斈不劳而能夫是故农之子常为农   氏族本原 【左传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此氏族之所由始也今将旧本详加订正为姓五百五十有六分隶五音仍以字画偏傍分类亦披阅一便也 角音属木 赵 【天水】 国 【下邵】 高 【渤海】 弘 【太原】 华 【武陵】 萧 【□南】 董 【陇西】 药 【汝南】 荆 【广陵】 艾 【大水】 敬 【平阳】 曹 【谯国】 革 【青阳】 家 【京兆】 密 【太原】 宓 【平昌】 濮 【鲁国】 洪 【淳煌】 阮 【陈留】 陆 【河南】 侯 【上谷】 焦 【中山】 金 【彭城】 俞 【河间】 衙 【江夏】 从 【东莞】 和 【汝南】 秋 【天水】 虞 【会稽】 虑 【陈留】 雍 【京兆】 廉 【河东】 郜 【京兆】 印 【冯翊】 乐 【南阳】 裘 【渤海】 索 【武威】 锺 【颕川】 怀 【河内】 孔 【鲁国】 晁 【京兆】 周 【汝南】 朱 【沛国】 乔 【梁国】 崔 【博陵】 征音属火 官 【平昌】 员 【天水】 晋 【平阳】 禄 【扶风】 谭 【弘农】 诸 【琅邪】 谌 【河东】 訾 【渤海】 姜 【天水】 薛 【河□】 蓝 【汝南】 蔡 【済阳】 庄 【天水】 莘 【天水】 苟 【河内】 芮 【平原】 郑 【荥阳】 郝 【太原】 祁 【太原】 郏 【武陵】 邓 【南阳】 郦 【新蔡】 那 【天水】 聊 【河内】 给 【巨鹿】 练 【河内】 终 【南阳】 经 【菹阳】 纪 【高阳】 罗 【豫章】 钱 【彭城】 鉏 【吴兴】 迟 【辽西】 逯 【广平】 迮 【陇西】 边 【陇西】 连 【上党】 齐 【汝南】 栾 【河西】 辛 【陇西】 宰 【西河】 宣 【始于】 宿 【东平】 宁 【斉郡】 唐 【晋昌】 廖 【武威】 厉 【范阳】 石 【武威】 真 【上谷】 吉 【冯翊】 贲 【宣城】 支 【合阳】 皮 【天水】 李 【陇西】 季 【渤海】 米 【京兆】 池 【西平】 冷 【京兆】 姬 【南阳】 娄 【□目】 舒 【京兆】 野 【广陵】 于 【颕川】 丁 【済阳】 鲁 【晋国】 智 【鲁国】 夙 【东□】 昝 【太京】 管 【平昌】 竺 【东□】 劳 【□□】 □ 【扶□】 【天水】 利 【河南】 别 【京兆】 靳 【西河】 东 【平原】 单 【□阳】 卓 【西河】 戴 【□国】 □ 【□阳】 陈 【颕川】 猛 【□阳】 仪 【太原】 尤 【吴兴】 秦 【天水】 祭 【河间】 窦 【扶风】 施 【吴兴】 云 【琅邪】 史 【京兆】 滕 【南阳】 毕 【河南】 时 【□高】 黎 【京兆】 尹 【天水】 刁 【弘农】 田 【鴈门】 瞿 【松阳】 易 【太原】 慎 【天水】 师 【太原】 巩 【山阳】 □ 【彭城】 赖 【颕川】 闻 【吴兴】 翟 【南阳】 【京兆】 巴 【高平】 聂 【河南】 归 【京兆】 戢 【东下】 尽 【平阳】 绍 【太原】 束 【河南】 扁 【南阳】 贯 【上谷】 宫音属土 宋 【京兆】 容 【中山】 蹇 【山阳】 空 【□丘】 寇 【上谷】 童 【鴈门】 充 【赞乌】 鹿 【河南】 糜 【汝南】 席 【丹阳】 应 【汝南】 居 【渤海】 屈 【临海】 屠 【陈留】 严 【天水】 木 【吴兴】 桂 【天水】 林 【西河】 松 【东莞】 权 【天水】 桓 【谯国】 栗 【江陵】 欎 【太原】 范 【高平】 藉 【广平】 蓟 【内黄】 薄 【鴈门】 蒙 【安定】 满 【河东】 蔺 【中山】 简 【范阳】 隆 【南阳】 陶 【寻阳】 阴 【始平】 隈 【余杭】 邰 【平庐】 酆 【京兆】 都 【黎阳】 郁 【黎阳】 水 【吴兴】 沈 【吴兴】 沙 【汝南】 游 【广平】 酒 【江陵】 冯 【乐安】 逢 【长乐】 任 【乐安】 仰 【汝南】 仲 【中山】 仇 【韵阳】 倪 【十乘】 计 【京兆】 谈 【广平】 言 【太原】 刘 【彭城】 镡 【临海】 针 【辽西】 钦 【太原】 鞠 【汝南】 曲 【吴兴】 封 【渤海】 敖 【谯国】 双 【天水】 丰 【括阳】 景 【晋阳】 晏 【斉邵】 闵 【中山】 阎 【太原】 阙 【下邳】 明 【吴兴】 农 【鴈门】 冀 【渤海】 岑 【南阳】 奄 【内阳】 勾 【平阳】 司 【顿丘】 韶 【太原】 魏 【银鹿】 孙 【乐安】 彭 【中山】 凤 【邰阳】 鲍 【上党】 士方殳 【汝南】 熊 【豫章】 丘 【河南】 戈 【临海】 暨 【渤海】 甘 【天水】 耿 【高阳】 幸 【鴈门】 斯 【中山】 贡 【广陵】 冉 【武陵】 牛 【陇西】 融 【南银】 乜 【晋昌】 红 【平昌】 公 【括阳】 商音属金 蒋 【乐安】 葛 【顿丘】 花 【东平】 黄 【江夏】 臧 【东海】 茅 【东海】 万 【扶风】 莫 【□鹿】 慕 【吴兴】 叶 【南阳】 苍 【武陵】 蒯 【襄阳】 盖 【汝南】 益 【冯翊】 石易 【鲁国】 长 【魏郡】 潘 【荥阳】 汤 【中山】 湛 【豫章】 汪 【平阳】 江 【済阳】 温 【太原】 减 【鲁国】 况 【庐江】 鄢 【平阳】 邴 【平阳】 邹 【范阳】 郎 【中山】 邬 【颕川】 邵 【博陵】 郭 【邠阳】 鄂 【武昌】 合 【平庐】 邢 【河间】 郗 【山阳】 郄 【済阳】 卿 【内黄】 柳 【河东】 栢 【魏郡】 杜 【京兆】 柯 【済阳】 杭 【余杭】 相 【河内】 桑 【黎阳】 荣 【上谷】 巢 【彭城】 柴 【平阳】 梁 【安定】 何 【庐江】 传 【清河】 伏 【太原】 伊 【陈留】 徐 【东海】 衡 【鴈门】 张 【清河】 强 【天水】 安 【武威】 宦 【京兆】 雷 【冯翊】 康 【京兆】 席 【安定】 麻 【上谷】 库 【内阳】 庆 【河内】 常 【平原】 党 【冯翊】 尚 【上党】 向 【河内】 白 【南阳】 由 【魏郡】 南 【汝南】 丹 【汝南】 谢 【陈留】 谯 【京兆】 解 【平阳】 斛 【成阳】 项 【辽西】 颜 【鲁国】 骆 【内黄】 路 【内黄】 畲 【鴈门】 俞 【会稽】 介 【河南】 全 【京兆】 奔 【琅邪】 左 【済阳】 房 【清河】 危 【晋昌】 通 【西河】 过 【高平】 阚 【天水】 关 【陇西】 成 【上谷】 戚 【东海】 程 【安定】 嵇 【谯国】 章 【河间】 商 【京兆】 方 【河南】 文 【鴈门】 哀 【丹阳】 元 【河内】 羊 【太山】 查 【済阳】 贾 【武威】 贺 【广平】 骨 【下祁】 具 【清河】 昌 【汝南】 暴 【魏郡】 习 【陈留】 卢 【范阳】 匡 【晋阳】 王 【太原】 奚 【谯国】 裴 【河东】 班 【扶风】 寿 【京兆】 平 【河内】 巫 【平阳】 留 【安南】 韩 【南阳】 樊 【上党】 祝 【太原】 姚 【吴兴】 能 【太原】 殳 【武功】 欧 【平阳】 山 【河内】 牧 【弘农】 惠 【扶风】 勤 【汝南】 铎 【鄱阳】 长 【河内】 拔 【琅邪】 羽音属水 汝 【汝南】 沃 【太原】 浦 【京□】 □ 【兰陵】 潜 【豫章】 涂 【豫章】 渠 【鴈门】 凌 【河□】 苏 【武功】 苗 【东阳】 燕 【范阳】 茹 【河南】 蔚 【琅邪】 蒲 【□东】 □ 【京兆】 养 【山阳】 襟 【河南】 祖 【武陵】 物 【弘农】 梅 【汝南】 税 【河间】 穆 【河南】 扶 【京兆】 振 【南安】 储 【河东】 伍 【安定】 卫 【河东】 后 【东海】 续 【鴈门】 缪 【兰陵】 堵 【河东】 璩 【黎阳】 宗 【京兆】 宛 【东海】 富 【斉郡】 顾 【武陵】 顿 【魏郡】 须 【渤海】 胡 【安定】 邳 【清河】 隋 【清河】 詹 【河间】 鱼 【冯翊】 龙 【武陵】 龚 【武韩】 包 【上党】 扈 【京兆】 孟 【平昌】 盛 【广陵】 马 【扶风】 乌 【颕川】 翁 【塩官】 羿 【斉郡】 弁 【平昌】 毛 【西河】 武 【太原】 戎 【江陵】 费 【□夏】 胥 【琅邪】 吴 【延陵】 吕 【东平】 卞 【済阳】 卜 【河西】 韦 【京兆】 干 【河南】 余 【下邳】 谷 【上谷】 具 【清河】 夏 【会稽】 □ 【太原】 臣 【巨鹿】 穷 【巨鹿】 楚 【新平】 许 【南阳】 喻 【江夏】 袁 【汝南】 禹 【陇西】 霍 【太原】 古 【新安】 步 【寻阳】 越 【晋阳】 符 【琅邪】 于 【京兆】 饶 【平阳】 母 【巨鹿】 师 【平原】 来 【河内】 庾 【斉郡】 漆 【东海】 修 【永平】 宫音覆姓 大叔 【东平】 叔孙 【魏郡】 仲孙 【高阳】 公孙 【高阳】 公冶 【鲁国】 东方 【平闾】 南门 【河南】 第五 【陇西】 欧阳 【渤海】 轩辕 【高阳】 商音覆姓 闻人 【河南】 贺兰 【河南】 东平 【河东】 濮阳 【平陆】 夏侯 【谯国】 万俟 【兰陵】 拓拔 【颕阳】 上官 【天水】 鲜于 【太原】 司寇 【平昌】 长孙 【済阳】 千秋 【□阳】 羽音覆姓 淳于 【河内】 单于 【千乘】 宇文 【斉都】 端木 【鲁国】 皇甫 【京兆】 南宫 【河内】 慕容 【敦皇】 斛律 【鴈门】 角音覆姓 锺离 【会稽】 澹台 【太山】 征音覆姓 东门 【済阳】 西门 【晋阳】 北门 【京兆】 司徒 【赵郡】 司马 【河南】 司空 【河南】 尉迟 【太原】 独孤 【高阳】 申屠 【京兆】 诸葛 【琅邪】 呼延 【塩官】   人品名教 三教 儒 道 释 四民 士 农 工 商 三农 山农 泽农 平地农 二亲 父 母 三族 父族 母族 妻族 五品 父子 君臣 夫妇 长幼 朋友 六亲 父 母 兄 弟 妻 子 九族 高祖 曾祖 祖 父 己 子 孙 曾孙 玄孙 九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名家 阴阳家 墨家 杂家 农家 纵横家 【又曰九流】   人道名数 三纲 君 【为臣纲】  父 【为子纲】  夫 【为妇纲】 三德 知 仁 勇 三礼 事天神 事地祗 祭鬼神 四教 诗 书 礼 乐 【又曰文行忠信】 四端 仁 义 礼 智 四维 礼 义 廉 耻 四德 元 亨 利 贞 妇人四德 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 五常 仁 义 礼 智 信 五事 视 听 言 貌 思 五教 父义 母慈 兄友 弟恭 子孝 六顺 君义 臣行 父慈 子孝 兄爱 弟敬 六德 知 仁 圣 义 中 和 六行 孝 【善于父母】  友 【善于兄弟】  睦 【亲于九族】  娴 【亲于外亲】  任 【信于朋友】  恤 【□□贫穷】 七情 喜 怒 哀 惧 爱 恶 欲 九思 视思明 听思聦 色思温 貌思恭 言思忠 事思敬 疑思问 忿思难 见得思义 十义 父慈 子孝 兄良 弟悌 夫义 妇听 长惠 幼顺 君仁 臣忠   形体名数 四体 肱 【左肱 右肱】  股 【左股 右股 亦曰四支】 五官 耳 目 口 鼻 心 五窍 目 【木之精属肝】  舌 【火之精属心】  口 【上之精属脾】  鼻 【金之精属肺】  耳 【水之精属肾】 五藏 【五者之在人各能有所受犹库藏之受财物也】 肝 【属木】 肺 【属金】 心 【属火】 肾 【属水】 脾 【属土】 肝 【受酸】 肺 【受辛】 心 【受苦】 肾 【受咸】 脾 【受甘】 肝 【恶风】 肺 【恶寒】 心 【恶热】 肾 【恶燥】 脾 【恶湿】 肝 【藏魂】 肺 【藏□】 心 【藏神】 肾 【藏志】 脾 【藏意】 六腑 胆 【肝】  胃 【脾】  大肠 【□】  小肠 【心】  膀胱 【肾】  三焦 【心包络】 九容 足容重 【文欲迟】 手容恭 【高且止】 目容端 【不偏视】 口容止 【不妄动】 声容静 【不咳欶】 头容直 【不倾视听】 气容肃 【似不息】 色容庄 【严厉】 立容德 【德者得也如有所受】   温公家仪 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羣子弟及家众分之以职授之以事而责其成功制财用之节量入以为出称家之有以给上下之衣食及吉凶之费皆有品节而莫不均壹裁省冗费禁止奢华常湏稍存嬴余以备不虞 凡诸卑幼事旡大小母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 凡为子妇者母得畜私财俸禄及田宅所入尽归之父母舅姑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与 凡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不说与其得罪于乡党州闾宁熟谏父母怒不说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凡为人子弟者不敢以贵富加于父兄宗族 凡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有宾客不敢坐于正厅升降不敢由东阶上下马不敢当厅凡事不敢自拟于其父 凡父母舅姑有疾子妇故不离侧亲调甞药饵而供之父母有疾子色不满容不戱笑不宴游舍置余事专以迎医捡方合药为务疾巳复初 凡子事父母父母所爱亦当爱之所敬亦当敬之至于犬马尽然而况于人乎 凡子事父母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以其饮食奉飬之幼事长贱事贵皆仿此也 凡子妇未敬未孝不可遽有憎疾姑教之若不可教然后怒之若不可怒然后笞之屡笞而终不改子放妇出然亦不明言其犯礼也子其宜其妻父母不悦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悦是善事我子行夫妇之礼焉没身不衰 凡为宫室必辨内外深宫固门内外不共井不共浴室不共厕男治外事女治内事男子昼故不私室妇人故不窥中门有故出中门必拥蔽其面 【如盖头面帽之类】 凡男子夜行以烛男仆非有缮修及有大故 【大故谓水火盗贼之类】 亦必以袖遮其面女仆故不出中门 【小婢亦然】 有故出中门亦必拥蔽其面铃下苍头但主通内外之言传致内外之物母得辄升堂室入庖厨 凡卑幼坐而尊长过之则起出遇尊长于涂则下马不见尊长经再宿以上则再拜五宿以上则四拜贺冬至正旦则六拜朔四拜凡拜数或尊长临时减而止之则从尊长之命吾家同居宗族众多冬正朔望宗族聚于堂上丈夫左西上妇人右东上皆北向共为一列各以长幼为序共拜家长毕长兄立于门之左长姊立于门之右皆南向诸弟妹以次拜讫各就列丈夫西上妇人东上共受卑幼拜受拜讫先退后辈立受拜于门东西如前辈之仪若尊卑自远方至见尊长遇尊长三人以上同者先共再拜叙寒暄问起居讫又三再拜而止 凡受女婿及外甥拜立而扶外孙则立而受之可也 凡节序及非时家宴上寿于家长卑幼盛服序立如朔望之仪先再拜子弟之最长者一人进立于家长之前幼者一人搢笏执酒盏立于其左一人搢笏执酒注立于其右长者搢笏跪斟酒祝曰伏愿其宫备膺五福保族宜家授幼者盏注返其故长者出笏俛伏兴退与卑幼者再拜家长命诸卑幼坐皆再拜而坐家长命侍者偏酢诸卑幼诸卑幼皆趍叙立其前俱再拜就坐饮讫家长命易服皆退易便服还复就坐 凡子始生若为之求乳母必择良家妇人稍温谨者子能食饲之教以右手子能言教之自名及唱喏万福安置稍有知则教之以恭敬尊长有不识尊卑长幼者则严诃禁之六岁教之数与方名男子始习书字女子始习女工之小者七岁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始诵孝经论语虽女子亦宜诵之自七岁以下谓之孺子早寝晏起食旡时八岁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以谦让男子诵尚书女子不出中门九岁男子读春秋及诸史始为之讲觧使晓义理女子亦为之讲觧论语孝经及列女传女戒之类畧晓大意十岁男子出就外传居宿于外读诗礼传为之讲觧使知仁义礼智信自是以往可以读孟荀扬子慱观羣书凡所读书必择其精要者而诵之其异端非圣贤之书传宜禁之勿使妄观以惑乱其志观书皆通始可斈文辝女子则教以婉娩听从及女二之大者未冠笄者质明而起緫角会面以见尊长佐长者供飬祭祀则佐执酒食若既冠笄则皆青以成人之礼不得复言童幼矣 凡内外仆妾鸡初鸣咸起栉緫盥漱衣服男仆洒扫厅事及庭铃下苍头洒扫中庭女仆洒扫堂室设椅卓陈盥漱栉靧之具主父主母既起则扫床襞衾侍立左右以备使令退而具饮食得间则浣濯纽缝先公后私及夜则复拂床展衾当昼内外仆妾惟主人之命各从其事以供百役凡女仆同谓长者为姊后辈谓前辈为姨务皆雍睦其有鬪争者主父主母闻之即诃禁之不止即杖之理曲者杖多一止一不止独杖不止者 凡男仆有忠信可任者重其禄能干家事者次之其专务欺诈背公徇私屡为盗窃弄权犯上者逐之 凡女仆年满不愿留者纵之勤笃少过者资而嫁之其两而二舌构虚造谗离间骨肉者逐之屡为盗窃者逐之放荡不谨者逐之有离叛之志者逐之   先贤嘉言 横渠张先生 教小儿先要安详恭敬今世斈不讲男女从幼便骄惰坏了到长益凶狠只为未甞为子弟之事则于其亲巳有物我不肯屈下病根常在随所居而长至死只依旧为子弟则不能安洒扫应对接朋友则不能下朋友有官长则不能下官长为宰相则不能下天下之贤甚则至于徇私意义理都丧也只为病根不去随所居所接而长 杨文公家训曰 童穉之斈不止记诵飬其良知良能当以先入之言为主月记故事不拘今古必先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事如黄香扇枕陆绩怀橘叔敖阴德子路负米之类只如俗说使晓此道理久久成熟德性若自然矣 陈忠肃公曰 幼斈之士先要分别人品之上下何者是为圣贤所为之事何者是下愚所为之事向善背恶去彼取此此幼斈所当先也颜子孟子上圣也斈之虽未至亦可为贤人今斈者若能知此则颜孟之事我亦可斈言温而气和则颜子之不迁怒渐可斈矣过而能悔又不惮改则颜子之不贰过渐可斈矣知埋鬻之戱不如俎豆念慈母之爱至于三迁自幼至老不厌不改终始一意则我之不动心亦可以如孟子矣若夫立志不高则其斈皆常人之事语及颜孟则不敢当矣其心必曰我为孩童岂敢斈颜孟哉此人不可以语上矣先生长者不肯与之语则其所与语者皆下等人也言不忠信下等人也行不笃敬下等人也过而不知悔下等人也悔而不知改下等人也闻下等之语为下等之事譬如坐于房舍之中四面皆墙壁也虽欲开明不可得矣 马援 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在交趾还书戒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昼虎不成反类狗者也柳玭甞著书诫其子弟曰坏名灾巳辱先丧家其失尤大者五宜深志之其一自求安逸靡甘澹泊苟利于巳不恤人言其二不知儒术不悦古道懵前经而不耻论当世而觧颐身既寡知惟人有斈其三胜巳者厌之侫巳者悦之唯乐戱谈莫思古道闻人之善嫉之闻人之恶扬之浸渍颇僻销刻德义簪裾徒在厮飬何殊其四崇好优游耽嗜曲蘖以衘杯为高致以勤事为俗流习之易荒斍巳谁悔其五急于名宦匿近权要一资半级虽或得之众怒群猜鲜有存者余见名门右簇莫不由祖先忠孝勤俭以成立之莫不由子孙顽率奢傲以覆坠之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言之痛心宜刻骨 康节邵先生 诫子孙曰上品之人不教而书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不教而善非圣而何教而后善非贤而何教而不善非愚而何是知善也者吉之谓也不善也者凶之谓也吉也者目不观非礼之色耳不听非礼之口不通非礼之言足不践非礼之地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亲贤如就芝兰避恶如避蛇蝎或曰不谓之吉人吾不信也凶也者语言诡谲动止阴险好利饰非贪滛乐祸疾良善如雠隙犯刑宪如饮食小则殒身性大则覆宗绝嗣或曰不谓之凶人则吾不信也传有之曰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汝等欲为吉人乎欲为凶人乎 古灵陈先生 为仙居令教其民曰为吾民者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夫妇有恩男女有别子弟有斈乡闾有礼贫穷患难亲戚相救昏姻死丧邻保相助堕农业作盗贼斈赌慱以恶夌善以富吞贫行者让路耕者让畔斑白者不负载于道路则为礼义之俗矣 司马温公曰 凡子受父母之命必籍记而佩之时省而速行之事毕则返命焉或所命有不可行者则和色柔具是非利害而白之待父母之许然后改之若不许苟于事大害者则亦当曲从若以父母之命为非而直行巳志虽所执皆是犹为不顺之子况未必是乎 横渠先生曰 舜之事亲有不悦者为父顽母嚚不近人情若中人之性其爱恶若害理必姑顺之若亲之故旧所善当极力招致宾客之奉当极力营辨务以悦亲为事不可计家之有然又湏使之不知其勉强劳苦苟使见其为而不易则亦不安矣 伊川先生曰 冠昏丧祭礼之大者今人都不理会豺□皆知报本今士夫家多忽此厚于奉飬而薄于先祖甚不可也某甞修六礼大畧家必有庙庙必有主月朔必荐新时祭则用仲月冬至祭始祖立春祭先祖季秋祭祢忌日迁主祭于正寝凡事死之礼当厚于奉生者人家能存得此等事数件幼者渐知礼义 司马温公曰 冠者成人之道也成人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人臣为人少者之行也将责四者之行于人其礼可不重与冠礼之废久矣近世以来人情尤为轻薄生子犹饮乳巳加巾帽有官者或为之制公服而弄之过十岁犹緫角者鲜矣彼责以四者之行岂能知之故往往自幼至长愚騃如一由不知成人之道故也古礼称二十而冠然世俗之弊不可猝変若敦厚好古之君子俟其子年十五以上能通孝经论语粗知礼义之方然后冠之斯其羙矣 父母之丧中门之外择朴陋之室以为丈夫丧次斩衰寝苫枕块不脱绖带不与人坐焉妇人次于中门之内别室撒去帷帐衾褥华丽之物男子故不入中门妇人不得辄至男子丧次晋陈寿遭父有疾使婢圆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坐是沈滞坎坷终身嫌疑之际不可不慎 世俗信浮屠诳诱凡有丧事不供佛饭僧云为死者罪资福便生天堂受诸快乐不为者必入地狱剉烧舂磨受诸苦楚殊不知死者形既朽神亦飘散有剉烧舂磨且所施又况佛法未入中国之前人固有死而复生者何故都一人误入地狱见所谓十王者耶此其有而不足信也明矣 吕氏童训曰 事君如事亲事官长如事兄与同僚如家人待群吏如奴仆爱百姓如妻子官事如家事然后能尽吾之心如有一毫未至皆吾心有未尽也后生少年乍到官守多为猾吏所饵不自省察所得毫末而一任之间不复敢文动大抵作官嗜利所得甚少而吏人所盗不赀矣以此被重谴良可惜也 安定胡先生曰 嫁女必湏胜吾家者胜吾家则女之事人必敬必戒娶妇必湏不若吾家者不若吾家则妇之事舅姑必执妇道 夫有人身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者而巳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斈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之比兄弟则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为傍人之所移者免夫哉 伊川先生曰 今人多不知父母之爱且如闾阎小人得一食必先以食父母夫何故以父母之口重于巳之口也得一衣必先以衣父母夫何故以父母之体重于巳之体也至于犬马亦然待父母之犬马必异乎巳之犬马也独爱父母之子却轻于巳之子甚者至若仇敌文世皆如此惑之甚矣 范忠宣公诫子孙曰 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聦明恕巳则昏曹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巳恕巳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新编纂图增类羣书类要事林广记卷之八  【前集】 ○人事类【上】   立身规戒 心戒慢伪妬疑 巳接物不可怀慢伪妬疑之心慢心之人自不如人而好轻薄人见敌巳以下之人及有求于我者面前既不加礼背后又窃讥笑若能回省其身则愧汗浃背矣伪心之人言语委曲若甚相厚而中心乃大不然一时之闲人所信慕用之再三则踪迹露见为人所唾去矣妬心之人常欲我之高出于人故闻有称道人之美者则忿然不平以为不然闻人有不如人者则欣然笑快此何加损于人秖重怨耳疑心之人人之出言未甞有心而反复思绎曰此讥我何事此笑我何事则与人缔怨常萌于此贤者闻人讥笑若不闻焉此岂不省 人贵忠信笃敬 言忠信行笃敬乃圣人教人取重乡曲之术盖财物交加不损人而益巳患难之际不妨人而科巳所谓忠也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所谓信也事近厚心诚实所谓笃也礼貌卑下言辞谦恭所谓敬也若能行此非惟取重于乡曲则入而不自得然敬之一事于巳损世人类能行之而矫饰假伪其中心则轻薄是能敬而不能笃者君子指为谀佞乡人亦不归重矣然是四者必先存其在巳然后望其在人如在巳未尽而以责人人亦以此责我矣今世之人能存其在巳者寡而望其在人者皆然也虽然在我者既尽在人者亦不必深责或不然则疾之已甚秖益贻怨于人耳 贫富自当安分 操履与升沉自是两涂不可谓操履之正自宜荣贵操履不正自宜困阨若然则孔颜应为宰辅而古今宰辅不复小人矣盖操履乃当行之事不可以此责敕责效不效则操履必怠所守遂为小人之归矣世有愚蠢而享富厚智惠而居贫寒者皆有定分不可致诘若知此理安而之岂不省事 盛衰本无定势 世事多更変乃天理如此世人见目前稍稍荣盛以为此生足虑不旋踵而衰败者多矣大抵天序十年一换甲则世一変且以乡曲一二十年前比论目前其成败兴衰何甞有定势世人远识见人兴进则怀妬见人衰退则讥笑同居同乡人最多此患若知事定势自虑不暇何暇妬人笑人 富贵不可骄人 富贵乃命分偶然岂宜以此骄傲乡曲若本自贫窭一旦身致富厚本自寒素一旦身致通显此虽人之所谓贤亦不可以此骄傲乡曲取尤于人若因父祖之遗资而坐享肥浓因父祖之保任而驯致通显此何以异于常人其闲有欲以此骄傲乡曲不亦羞而可叹哉 礼貌不可因人 世有知之人不能一槩待乡曲而因人之富贵贫贱设为高下见有资财有官职者则礼恭而心敬资财愈多官职愈高则愈加敬焉至视贫贱者则礼傲而心慢曾不少顾恤殊不知彼之富贵非我之荣彼之贫贱非我之辱何用高下分别如此长厚有识君子不然也 富贵不必计较 高年享富贵者必少时艰难辛苦不曾有少壮享富贵安逸至老者早年登科及受荫之人必于中年不如意迨于暮年方得荣达或仕宦龃龉必于子息上有亏缺若早年宦达及承祖父积累之厚不如意者多不获高寿造物乘除类多如此闲有始终享富贵者乃是大福人亦千万中一人耳今人往欲机巧皆欲不受辛苦即享富贵终身盖不知此理又有非理计较欲为其子孙地者尤其蔽惑也人自宜安分 富贵自有定分 造物者既设为一定之分又设为不测之机役使天下之人朝夕奔趍老死而不斍不如是则人生天地闲全然事而造化之术亦穷矣然奔趍而得者不得一二奔趍而不得者盖千万人世人终以一二者之故至于劳心费力死而成者多矣不知他人奔趍而得之亦其定分中所有若定分中所有虽不奔趍迟以岁月亦终必得苟有高见远识任其自去自来所谓奔趍之事未甞萌意岂不高哉 善恶必有定报 人有所为不善身遭刑戮而其子孙昌盛者人多恠之以为天理有误殊不知此人之家积善多积恶少少不胜多故其为恶者身受其报不妨福祚延及后人若作恶多而享寿富必其前人遗泽将竭天不爱惜恣其恶深使之大坏或有为不善事而不成正不须怨天尤人此乃天之爱我终后患如见他人为不善常称意者不须多羡此乃天所弃待其恶深而殄之不在其身必在其子孙者矣 稔恶深则必败 居乡曲闲或有贵显之家以州县观望而陵人者又有高资之家以贿赂公行而陵人者更有健讼之人把持短长妄有论讼以致追扰又有恃其父兄子弟之众结集凶恶强夺人物有小嫌隙则群聚欧打此等人不必与较逮其恶深天诛之则自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也 为恶不可祷神 人为善而未遂祷之于神求其阴助虽未见效心亦愧至于为恶未遂亦祷于神求其阴助岂非欺罔于神如谋为盗贼及理争讼谋欺骗人此等事而祷之于神使神果从其言而幸中此盖非神之阴助乃贻怒于神开其祸端终致于必败当知神不助人为恶事也 见不善当自警 不善人虽人所共恶然亦有益于人大抵见不善人则警惧不至自为不善不见不善人则放肆或至自为不善而不斍故家不善人则孝友之行不彰乡~p 223不善人则诚厚之迹不着老子云不善人乃善人之资谓此若见不善人而与之同恶相済及与之争为长雄则有损而巳夫何益哉但自警而巳 诲人必先自省 勉人为善谏人为恶固是美事然须自省若我之平昔自不能为人岂惟人不见听亦反为人所薄且如巳之才斈为人所尊乃可诲人以进修之要巳之性行为人所重乃可诲人以操履之详巳能身致富厚乃可诲人治家巳能父母兄弟谐和乃可诲人孝悌苟惟不然岂不反为所笑何足以诲人哉 是非言不足恤 人有出言至善而或有以议之者人有文事至当而或有以非之者盖众心难一众口难斉如此君子之出言文事苟揆之吾心稽之古训询之贤者于理碍则纷纷之言皆不足恤亦不必辨自古圣贤当代宰辅二时守令皆不能免况居乡曲同为编氓尤其所畏或轻~p 224议巳亦何恠焉大抵指是为非必妬忌之人及素有丸怨者此曹何足以定公论由此观之何足深恤 谄媚巳不足喜 人有善诵我之美使我喜闻而不斍其谀者小人之最奸黠者也彼其面谀我而我喜及其退与他人语未必不窃笑我为他所愚也人有善揣人意之所向先发其端导而迎之使人喜其言与巳暗合者亦小人之最奸黠者也彼其揣我意而果合及其退与他人语又未必不窃笑我为他所料也此虽大贤亦甘受其侮何况不悟为之奈何然亦不可不自省察而巳 不可说人实事 亲戚故旧人情厚密之时不可尽以密私之事语之恐一旦失欢则前日所言皆他□所凭以为争讼之资至有失欢之时不可尽以切实之语加之恐忿气既平之后或与通好结亲则前言大可愧大抵忿怒之际最不可指其隐讳之事而暴其父祖之恶吾之一时怒气所激必欲指其切实而言之不知彼之怨恨深入骨髓古人谓伤人之言深于矛戟是也可不戒哉 言语切戒暴厉 亲戚故旧因言语而失欢者未必其言语之伤人多是颜色辞气暴厉能激人之怒且如谏人之短语虽切直而能温颜下气纵不见听亦未必怒若平常言语伤人而辞色俱厉纵不见怒亦湏怀疑古人谓怒于室者色于市方其有怒与他人言必不卑逊他人不知所谓安得不恠故盛怒之际与人言话尤当自警前辈有言盛怒中莫荅人东盛喜中莫许人物信然 交游须常和易 与人交游无闲高下须常和易不可妄自尊大修饰边幅若言行崖异则人岂复相近然又不可太亵狎樽酒会聚之际固当歌笑尽欢然亦不可嘲触人讳忌则忿争从此而兴又况人之性行虽有所短必有所长与人交游若常见其短不见其长则时日不可同处若常念~p 226其长而不顾其短虽终身与之交游可也 争讼可巳则巳 居乡不得巳而后与人争又大不得巳而后与人讼彼稍服其不然则巳之不必费用财物交结胥吏求以快意穷治其雠至于争讼财产本旡理而强求得理官吏贪缪或可如志宁不有愧于神明雠者不伏更相诉讼所费财物十数倍于其所直况遇贤明有司安得以理为有理邪大抵人之所讼互有短长各言其长而掩其短有司不明则牵连不决或决而不尽其情胥吏得以受赇而弄法蔽之者所以破家荡业也 用度各宜量节 起家之人易于增进成立者盖服食器用及吉凶百费规模浅狭尚循其旧故日入之数多于日出此所以常有余富家之子易于倾覆破荡者盖服食器用及吉凶百费规模广大尚循其旧又分其财产立数门户则费用增倍于前日子弟有能省悟远谋损节犹虑不及况有不之悟者何以支吾古人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盖谓此夫贵人之家尤难于保成方其致位通显虽在闲冷其俸给亦厚其馈遗亦多其使令之人满前皆州郡廪给其服食器用虽极于华侈而其费不出于家财逮其身后旡前日之俸给馈遗使令之人其日用百费非出家财不可况又析一家为数家而用度仍旧岂不至于破荡此亦势使之然为子弟者各宜量节   治家法度 关防须用周密 墙剪篱穿壁决关俄顷可御比之颓墙败篱腐壁弊门以启盗者有闲矣且免奴婢奔窜及不肖子弟夜出之患如外有窃盗内有奔窜及不肖子弟生事纵官司为之受理岂不重费财力或有居止山谷村野僻静之地关防尤不可不周密湏于周围要害去置立庄屋招诱丁多之人居之或有火盗可即救援人之居家须令垣墙高厚藩篱周密牎壁门关坚牢随损随修如有水窦之类亦须常设格子务令耒斤固不可轻忽虽窃盗之巧者 盗贼不可不防 屋之周围须令有路可以往来夜间遣人十数遍廵之善虑事者居于城郭无甚隙地亦为夹墙使逻者往来其闲若屋之内则子弟及婢妾更迭廵警或遇夜犬吠盗未必至亦是盗来探试不可以为他而不警夜间遇物有亦不可以为鼠而不警也如夜间斍有盗便须直言有盗徐起逐之盗必且窜不可乘暗击之恐盗之急以刃伤我及误击自家之人若持烛见盗击之犹庶几若获盗而巳受拘执自当解官准法不可欧伤又况多蓄之家盗所觊觎间有多置什物喜于矜耀尤盗之所垂涎也富家若能多储钱谷少置什物少蓄金帛纵被盗亦不至多失也 置便门防刼盗 刼盗有中夜炬火露刃排门而入人家者此尤不可不防须于诸往来路口委人为耳目或有异常则可以先知仍预置便门遇有警急老幼妇女且从便门走避须平时备器械可敌则敌不可敌则避切不可令盗得我之人执以为质则邻保及捕盗之人不敢前 恤邻里防缓急 居宅不可旡邻家四围如旡溪流当置池井以防寇盗火烛又湏平时抚恤邻里以恩义曾有以官势残虐邻里者一旦为雠人刃其家火其屋邻居更相戒曰若救火火熄之后非惟旡功彼更讼我以为盗取他财物则狱讼旡了期不救火不过受杖而巳坐视灰烬 富家不可刻剥 寇盗虽小人之雄亦自有识见如富家平时不刻剥以恩义结邻里又能乐施又能种种方便当兵火扰攘之际寇盗犹能相与保全至不忍焚毁其庐舍攘夺其财物凡寇盗所快意于焚掠污辱者多积恶刻剥乡里之人富家各宜知省不可利些小刻剥而贻大祸 失物便用急寻 家居失物便用急寻急寻则人或投之僻可以复收不急则转而出外愈不可见又不可妄猜疑人疑之当则人或自疑恐生他虞不当则正窃者反得意况疑心一生则所疑之人行坐辞色皆若真窃或巳形于言或妄有所治而所失之物偶见窃者巳获悔何及矣 居家常防火烛 火之所起多从厨灶厨灶多时不扫则埃尘易得引火或灶中有留火而灶前有积薪连接皆引火之由兼之烘焙物色过夜多致遗火覆盖宿火而以衣笼罩之皆能引之蚕家屋低隘炙簇不可不防农家储积粪壤或投死灰余烬皆能致火茅屋积油及石灰皆须慎之 小儿湏谨看防 人之家居井必有干池必有栏深溪急流之峭险高危之地机关触动之物必有禁防不可令小儿狎而临之脱有疏虞归怨何及市邑小儿非有壮夫携负不可令游街巷虑有诱畧之患亦不可纵其当路坐立嬉戱虑有车马冲突往来或有蹍踏之患富家小儿以金银珠宝为饰小人有贪者于僻坏其命而取其物虽闻之于官而寘于刑宪又何益焉 亲宾戒虐以酒 亲宾相访不可多虐以酒或被酒夜卧须令人照管往时括苍有困客以酒且虑其不告而去于是卧于空舍而钥之客酒渴索浆不得则取花瓶水饮之次日启关巳死矣其家讼于官郡守汪怀忠究其一时舍中所有之物但有瓶浸旱莲试以饮死囚试验得释可不鉴此 邻里贵于和同 人有小儿须常戒约莫令与邻里损折果木之属人飬牛羊须常看守莫令践踏人之山地损坏人之种植人飬鸡鸭须常照管莫令作践人之田园有产业之家严其篱围不通小儿往来坟墓山林高其墙堑不通牛羊践踏田畴园圃谨其园篱不容鸡鸭作践则亦不至临时责恠他人于我亦损 干人须释淳谨 干人有管库者须当谨其簿书审其见存管米谷者须严其簿书谨其管钥必须择谨畏之人有贷财本兴贩者亦须择淳厚爱惜家业者方可付托盖中产之家日费犹难支吾况受佣于人其饥寒之计岂能周足中人之性日见可欲其心必乱况下愚之人安得不动其心向来财物空乏故内则与骨肉同饥寒外则视所见如不见今其财物满目若主者严谨此心姑寝稍宽则亦何惮而不为其始移用甚微其心以为可偿犹未经虑久而主者不之斍悟则日增月益积至一岁移用既多其心虽惴惴但得百端掩覆至三二年之后侵欺巳大彰露不可掩蔽主人砍峻治之则巳噬月斉矣故凡委托干人所宜警戒 狡狯不可任用 族人邻里亲戚有狡狯子弟能恃强凌人损彼益巳富家多用之为牙且得快目前之急此曹内既奸巧外常柔顺子弟责骂狎玩常能容忍为子弟者亦爱之它日家长既没之后诱子弟为非者皆此等人也大抵为家长者必自老练又其智略能驾御此曹故得其力至于子弟须是贤明有权柄如其父兄则可虑中材之人鲜有不为此曹鼓惑以致败家者矣古史有言妖禽孽狐当昼则伏息自如得夜乃为不祥此曹之谓也若平昔延接淳厚刚正之人言语多拂人意而子弟与之久则有身后之益是所谓快意之事常有损拂意之事常有益岂不信然为人父兄者宜广思之母贻子弟之恶则善矣 起造须是预备 起造屋宇最人家之難事有未更事因此破家者盖起造之時必先謀匠者計其所費匠者唯恐主家憚費而不為則必小其規模隱其費用主人以其力可辦而為之及興工之後匠者乃廣其間架至数倍其用而屋猶未半主人勢不容巳未免有文債出產以継之匠者方喜興作之未艾工鏹之益增幾何而不破家凡人起造屋宇須予数年經營以漸為之則屋成而家富自若盖先議基址或平高就下或增卑為高或築墻穿池以漸而進次議規模之廣狹材木之短長掾桷之若干石之多少皆預儲之工雇之費亦當預備成数之外更加增儲所積既多其用自足此則屋成而家富自若也 陂塘及时修治 池塘陂湖河埭蓄水以溉田者须于每年冬月水涸之时浚之使深筑之使固遇天时亢旱虽不至于大稔亦不至于全损今人往往于亢旱之际常思修治至收刈之后则忘之矣谚云三月思种桑五月思筑塘盖伤人之旡远虑也又况池塘陂湖河埭有众享其溉田之利者田多之家当先倡率令田主出食佃人出力遇冬时修筑令多蓄水及用水之际远近高下分水必均非止利巳又且利人其利岂不慱哉今人当修治之际不出食力及用水之际奋臂交争有以锄耰相欧至死者纵不死亦至坐狱被刑虚费时日耗损财物岂不可伤然至此者皆田主悭吝之罪事苟至此则主佃皆受其祸可不鉴哉 文字须当子细 人有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异居分析之初置产典买之际尤不可不子细人之争讼多由此始且如田亩有因地势不平分一丘为两丘者有欲便顺并两丘为一丘者有以屋基山地为田有以田为屋基园地者有改移街路水圳者官中虽有经界图籍坏烂不存者多矣况又从而改易不经官司邻保验证岂不大启争端人之田亩有在上丘者若修田畔莫令倾倒人之屋基园地若及时筑迭垣墙纔损即修人之山林若分明挑掘沟堑纔损即修有何争讼惟其卤莽田畔倾倒修治失时屋基园地止用篱围年深坏烂因而侵占山林或有分水犹可辨明间有以木以石以坎为界年深不存及以坑为界而外又有一坑相似者未甞不启纷纷不决之讼也至于分析止凭文书典卖止凭契字或有卤莽该载不明公私皆不能决可不戒哉间有典买山地幸其界至有疑故合元契称说不明因而包占者此小人之用心也然遇官司清明则必正其罪矣 税赋早当送纳 凡有家产必有税赋须是先截留输纳之资却将嬴余分给日用岁入或薄只得省节不可侵支输纳之数临时为官司所迫则文债认息或托揽户兑纳则高价筭还是皆可以耗家大抵纳税虽有省限须先纳为安如纳苗米若不趁晴早纳必欲拖后或值雨雪有阻将如之何然州郡多不体量民事如纳米初时必要干口元纳绢必要厚实见纳数少则湿恶轻疏不问又低价折纳人户多是较量前后轻重不肯先纳致被追扰惟贤者宜省 逋债不可轻文 凡人之敢轻于文债者必谓它日之宽余可以偿也不知今日之宽余他日何为而有宽余譬如百里之路分为两日行则两日皆办若欲以今日之路使明日并行劳苦而不可至凡旡远识者求目前宽余而那积在后旡不破家也又况有轻于文债者不可借与必是旡藉之人巳怀负赖之意凡借人□谷少则易偿多则易负故借钱至百千谷至百石力可还亦不肯还宁以所还之直为争讼之资者亦多矣 佃客须加宽恤 国家以农为重盖以衣食之源在此然人家耕种出于佃人之力可不以佃人为重遇其有生育婚嫁营造死亡当厚赒之耕耘之际有所假贷少收其息水旱之年察其所亏早为豁除不可有非理之需不可有非时之役不可容子弟干人私有所扰不可因其雠者告语增其岁入之租不可强其假又过收其利息不可见其自有田园辄生吞并之意视之当如一体则我衣食之源悉尽其力用心如此则主佃相安矣 佃妇戒私交易 佃仆妇女盖有于人家妇女小儿称莫令家长知而许以重息生借□谷及欲借质物以済急者皆是有脱漏必旡还意而妇人小儿既不令家长知之则不敢显行取索终为所负为家长者宜常时以此喻其家妇女小儿庶或免此又有尼姑道姑牙婆及妇女以买卖行术为名者皆不可令入宅内凡脱漏妇女财物及窥觑人家门户导引寇盗职此之中又引诱妇女为不美之事亦皆此曹作之为家长者宜审此 待仆妾当宽恕 奴仆小人执役于人者天姿多愚作事乖舛如顿放什物必以斜为正如裁截物色必以短为长又性多忘嘱之以事全不记忆又性多执所见不是自以为是又性多很轻于应对致主者使令之际常多叱咄其为不改其言愈辩主愈不平或加捶楚有失手至于死亡者为家长者于使令之际有不如意当思小人之愚宜宽以之多其教诲省其嗔怒可也如此则仆者可以免罪主者胷中亦大安乐省事多矣至如婢妾其患尤甚妇人性多褊急残忍又不知古今道理其所以责诸婢妾者又非丈夫之比为家长者宜于平时常以待奴婢之理开喻之 凡事须自区 人之居家凡有作为及安顿什物以至田园仓库厨厕等事皆自为之区然后三令五甲以责付奴仆犹惧其遗忘不如吾意今有人一切不为区凡事大小听奴仆自为谋不合巳意则怒骂鞭挞继之彼愚人止能出力以奉吾令而巳岂能善谋一一暗合吾意若不知此自见多事且如工匠执役必使一不执役者为之区谓之都料盖人有作为不暇它见须一不作为者旁观则不烦扰而功增倍矣凡婢妾有过既施鞭挞而呼唤使令辝色如常则旡它事盖小人受辱方内怀怨忿而主人怒之不释恐有自残及迯窜并意外不测之変者 婢仆不可自挞 婢仆有小过不可亲自鞭打盖一时怒气所激鞭打之数必不计徒且费力婢仆未必知惧惟徐徐责问令他人执而打之视其过轻重而定其数自然有威婢仆亦自然知畏寿昌胡倅之家子弟不得自打仆隶妇人不得自打婢妾有过白之家长听其行遣此家法最善 婢仆当令饱暖 婢仆欲其出力办事其所以充饥御寒者在家长不可不留意衣食须令温饱盖小人有力足以办衣食而力所施故服役于人为主者能推此心以养之使之饱暖虽劳苦亦甘心焉凡婢仆有疾当令出外医治仍经邻保录其口词却以闻官脱有死亡可旡累也 顽婢仆当善遣 婢仆有顽狠不任使唤者宜善遣之不可更留留则生事主或过于棰楚彼必挟怨为恶则大为主家之实且婢仆有过或奸盗或迯走宜送之于官依法治之不可私自鞭挞恐有意外之変或迯亡非其本情或所窃止于饮食微物则当畧行惩戒亦不必峻治之也 蓄仆当取勤朴 人家奴仆当取其朴直谨愿勤于任事不必责其应对进退之快人意者人家子弟不知温饱所自来不求德业之成立但欲仆从耍俏出众费财以养用之人遇事为非皆此曹导之也其有浮浪异中美服言语矫诈必不可蓄也有如此者闺阃之内必有可疑 婢仆当防私通 清晨早起昏晚迟睡可以防闲婢仆奸秽等事凡婢妾与主翁亲近多假此私通仆厮有孕则以主翁借口不知杂愚贱之裔至破家者多矣不可不谨 姙妾不可遽遣 婢妾出入不禁至与外人私通有姙不正其罪而遽逐之往往有于主翁身故后自称主翁遗腹子以求归宗事涉暗昧兴讼破家世俗宜警免为后累 别宅不可置宠 人有正室切忌更于别宅置宠又有供给娼女失于关防与外人交通有子主翁不知养以为嗣首裔不真竟弗之斍庸愚暗昧以败人家亦不可不审 暮年不可置宠 妇人多妬有正室者少宠妾有宠妾者多正室夫置宠内有子弟外有仆隶皆当关防制以主母犹有它事苟统辖一人岂能照烛暮年尤非所宜 蓄妾不可太慧 夫置婢妾而教之歌舛或使佐樽以乐宾客切不可蓄姿皃黠惠过人者虑有狂客见其美皃起心觊觎逐兽不畏高山苟势可临所不至绿珠之事可鉴 人家当须防闲 人家有僻室有便门或厨厕相连而使膳夫掌庖仆子供过其弊多端盖此曹迭为耳目主何由知又有男女夜聚呼卢达旦岂托故而起者试静而思之 有子莫置乳母 有子孙而不自乳使他人乳之前人巳言其非矣况其求乳母于未产之前使舍巳子而乳我子彼子方婴孩至有饿死者又有仕宦他勒牙家掠良人之妻使舍其夫与子而乳我子因挟归乡使其骨肉离散生前~p 243不复相见法令所不能禁彼独不畏于天哉 婢仆自缢 婢仆自缢若身温可救不可解縳须急抱其身令稍高则所缢稍宽仍更令一人以指于缢渐宽之斍其气渐往来乃可解下急令人吸其鼻中使气相接乃可苏如身巳冷不可救当留本不可移动唤集邻保以事闻官仍用守视恐有虫鼠之残或自刃气绝亦当如前闻官不可私自埋瘗也   传家远虑 分析贵得公当 朝廷立法于分析一事非不委曲详悉然有果是窃众营私却于典买契中称系妻财置到或诡名置产官中不能尽行根究又有果是起于贫寒不因父祖资产自能奋立营置财业或虽有祖众财产不因于众别自植立私财其同宗之人必求分析十数年争讼各至破荡而后巳若富者能反思果是因众成私不分与贫者私心岂旡所慊果是自置财产分与贫者明则为高义幽则为阴德又岂不胜如连年争讼妨废家务耗蠹财物哉贫者亦宜自思彼实窃众亦由辛苦营运以至增置岂可悉分有之况实彼之私财而吾欲受之宁不自愧苟能知此则旡争讼之费矣 同居不必私藏 人有兄弟子侄同居而私财独厚虑有分析之患者则买金银之属而深藏之此为大愚若以百千金银计之用以买产岁必收十千十余年所谓百千者我巳取之其分与者皆其息况百千又有息焉用以典质营运三年而其息一倍则所谓百千者我巳取之其分与者皆其息也甞见人有将私财假于众使之营家久而止取其本其家富厚均及弟侄绵绵不绝有窃盗众财寄妻家及亲戚为其人用过索而不得亦有作妻家置产为其人所掩亦有作妻名置产身死而妻改嫁文以随者亦多矣 分财不可轻重 父祖高年怠于管干多将财产均给子孙若父祖出于公心初旡偏曲子孙各能戮力不事游荡则均给之后既争讼必至兴隆若父祖缘有过房之子前母后母之子有子亡而不爱其孙又有虽是一等子孙自有憎爱凡衣食财物所及必有厚薄致令子孙力求均给其父祖又于其中暗有轻重安得不起它日争端若父祖因其子孙内有一不肖者虑其侵害它房不得巳为之均给者止可逐时均给财谷不可均给田产若给田产以为巳分所有必邀求尊长立契典卖典卖既尽窥觑它房必至兴讼使贤子孙被其扰害同于破荡不可不思凡为祖父者不以憎爱而厚薄庶免此患矣 妇女言不可听 人家不和多因妇女以言激怒其夫及同辈盖妇女所见不广不远不公不平又其所谓舅姑伯叔妯娌皆假合为之非自然天属非丈夫有远识则为其役而不斍一家之中乖変生矣于是有亲兄弟子侄隔屋连墙至死不相往来者此皆因听信妇人言语积渐而致然也亦甞见有远识之人知妇女不可谏诲而外与兄弟相爱常不失欢私救其所急私赒其所乏不使妇女知之彼巳弟之贫者虽深怨其妇女而重爱其兄弟至于当分析之际不敢以贫故而贪爱其兄弟之财产者有兄弟相爱终不失和者盖由见识高远之人不听妇女之言而先施之厚因以得兄弟之心有识者能之 婢仆言不可听 妇女之易生言语者为多出于婢妾之间鬪婢妾愚贱尤旡见识以言它人之短失为忠于主母若妇女有见识能一切勿听则虚佞之言不复敢进若听之信之从而爱之则必再言之又言之使主母与人为仇至于奴仆亦多如此若主翁听信则其人亦必失欢不可不戒 背后言不可听 凡人家有子弟及妇女好传逓言语则圣贤同居亦不能不争且人作事不能皆是不能皆合人意宁免其背后评议背后之言人不传逓则彼不闻知宁有忿争惟此言彼闻又况两逓其言从而增易两家之怨牢不可解惟高明之人不听其言则此辈自不能间其所亲 背后不可讥议 同居之人或相往来须扬曳履使人知之不可默造恐其适议及我则彼此愧惭进退不可况其间有不晓事人伏于幽暗之以同人之言语此生事兴争之端岂可久与同居然人之居不可谓僻静人而辄讥议人必虑或有闻之者俗谓墙壁有耳其说宁不信然 亲邻不宜频借 房族亲戚邻居其贫者纔有所阙必请假焉米塩酒醋计□不多朝夕频频令人厌烦如假借衣服器用既为损污又因以质□终至不偿借之者历历在心日望其偿其借者非惟不偿又行行常自若且语人曰我未甞有纤毫假贷于它此言一达岂不大招怨怒于人邪 贫者随力周済 应亲戚故旧有所假贷不若随力给与之言借则我望其还不免有所索索之既频而负偿反怒曰我欲偿之以其不当频索则姑巳之方其不索则又曰彼不下气问我我何为而强还之故索亦不偿不索亦不偿终于交怨而后巳盖贫人之假贷初肯偿之意虽有肯偿之心亦何由得偿凡亲戚故旧因财成怨者多矣不若念其贫随吾力之厚薄文以与之则我旡责偿彼亦怨也 觅子长幼异宜 贫者飬它人之子当于幼时盖贫者田宅可飬暮年惟望其子反哺不可不自其幼时衣食抚飬以结其心富者飬它人之子当于既长之时今世之富人飬他人之子多以为讳故欲及其旡知之时抚飬所出至微之人长而不肖恐其破家方议逐去致有争讼若取于既长之时其贤否可以粗见必不破家矣然多子亦不可轻与人须俟其稍长观其为人然后付与两家获福美哉 养义子当别嫌 贤德之人见族人及外亲子弟之贫多收于其家衣食教抚如巳子而薄俗乃有贪其财产于其身后强欲承重以为某人甞以我为嗣矣故高义之事使人病于难行惟当于平昔别其居明其名称及娶妻而有前夫之子接脚夫而有前妻之子尤不可不早定以息他日之争当质之于众明之于官以绝争端若义子有劳于家义兄弟有劳于巳亦宜早有所酬不可拘文而废恩义 飬亲戚虑后患 人之姑姨姊妹及亲戚妇人年老而子孙不肖不能供飬者不可不收飬然又须关防恐其身后有不肖子孙却妄经官司称其人因饥寒而死或称其人有遗下囊箧之物官中受词必为追证不免有扰须于生前令白之于众质之于官称身外余物则免它日有后患 男女婚姻杂训 男女议亲不可贪其阀阅之高资产之厚苟人物不相当则子女终身抱恨况有不和而生它事者矣人家有男虽欲择妇有女虽欲择婿又须自量我家子女如何知我子凡下若娶美妇岂特不和或生它事如我女丑彼家子美夫万一不和卒为所弃男女婚嫁切须自揣又男女不可于幼小之时便议婚姻大抵女欲得托男欲得偶若论目前悔必在后盖富贫盛衰更迭不常男女之贤否须年长可见若早议婚姻事変易固为甚善或昔富而今贫或昔贵而今贱或所议之婿流荡不肖或所议之女狠戾不检从其前约则难保家背其前约则为薄义争讼由之而兴矣间有幼小议亲便取归家世俗所谓豚飬者鲜有圆全长而仳离者多矣其故何在盖人之夫妇所以固结者惟情欲而巳年及婚嫁情窦巳开一见交固虽有过失各相吞容若夫髫鬌相聚嬉戱致争饮食致争平时相怒巳积于胷中纵及长成虽巳好合而平昔积忿终不能平必至于睽离而后巳其故此也亦有因亲致亲亦不相忘此最风俗好然其间妇女远识多因相熟而从简至于相忽遂至相争不和反不若素不相识而骤议亲者故凡因亲议亲最不可托熟阙其礼文又不可忘其本意极于责备则两家周致它患矣故有侄嫁于姑家独为姑氏所恶甥嫁于舅家独为舅妻所恶姨女嫁于姨家独为姨氏所恶皆由玩易于其初礼薄而怨生也凡人嫁女须随家力不可勉强然或财产宽余亦不可视为它人不以分给今世固有生男不得力而依托女家而身后葬祭皆由女子者岂可谓生女之不如男也稍或家道寻常必欲望高陪费财产致破自家亦不深思之过也大抵嫁娶媒言不可尽信其言语反复绐女家则曰男富给男家则曰女美至有绐女家则曰男家不求备礼且明出聘定之资绐男家则厚其所遣之贿且虚指数目者轻信其言而成婚则责恨见欺夫妻反目至于仳离者有矣大抵嫁娶固不可媒而媒者之言不可尽信大抵若此尤当谨察人家有孤女氶分者必随力厚嫁合得田产必依条分给若吝于目前必致嫁后有所陈诉间有寡妇再嫁或有孤女年未及嫁如内外亲姻有高义者宁若与之议亲使鞠飬于舅姑之家俟其长而成亲若随母而归义父之家则嫌疑之间多不自明 新编纂图增类羣书类要事林广记卷之九  【前集】 ○人事类【下】莅官政要 权在巳不妨宽 凡为政欲得厉威使事事齐整甚易但失于不宽便不是古人作今人只要事事如意故斍见宽政闷人不知权柄在手不是使性气何甞见百姓不畏官人但见官人多虐百姓耳然宽亦须有制始得若一例宽大则胥吏玩弄不成官府须要权常在巳何妨于宽 法虽严行以宽 熙宁三年朝廷初行新法所遣使者皆新进少年遇事风生天下骚然州县始不可为康节先生闲居林下门生故旧仕宦四方者皆欲投効而归以书问康节康节荅曰正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投効而去果何益哉此法虽严当行以宽 戒躁应当宽缓 临事切戒躁急躁急则先自不暇何暇治事加以猾吏奸民窥伺机便以成其利非特害人于巳甚害若李参政教一初官云勤谨和缓其人曰勤谨和巳闻命矣缓字未喻李云曷甞教贤缓不及事贤且道甚事不因忙后错着也 当官先戒暴怒 事有不可当详之必不中若先暴怒只能自害岂能害人前辈甞言凡事只怕待待者详之谓也详而之则思虑自出人不能中偏之也 同官相贵宽 同官有不贤者或非理相扰若问或一再尚可与辨至于百一是且朝夕以此相临极为难万一有此但得宽怀以可奈何之必不至大相龃龉也 居官自当尽心 事君如事亲事官长如事兄与同僚如家人待群吏如奴仆爱百姓如妻子公事如家事然后为能尽吾之心如不然岂不有愧古人宁免尸位素餐之诮 居官以清为尚 大凡居官清则公不清则不公书云以公私民其允怀仕宦能检身以清则上位捃拾不得百姓论讼不得吏人挟持不得守官要术莫尚于清人当自斍耳 尽心思虑狱讼 凡作州县或狱官每一词讼难决必静思忽然有得则是非判矣是道也惟不苟者能之事者不以听讼为先而在乎尽心不以集事为急而贵乎方便也 治狱当知次第 吕本中甞为泰州狱掾颜夷仲劝以治狱次第如夏月勘罪人早在西廊晚在东廊以避日色又如狱中遣人勾追必随事了毕不可别遣恐其受赇不肯毕事 死刑尤当谨用 郑公甞有遗戒谨用死刑韩国以语欧文忠公终身行之谓汉惟杀人者死今法多杂犯死罪故多所平反又主公质为数郡有犯法非害干物者必缓其狱 验尸必须亲视 黄刚中甞言为尉时每验尸虽盛暑必先饮少酒捉鼻亲视人命至重不可避臭秽使有不实冤滥 居官当避疑谤 范侍郎作库务官随行箱笼只置厅上以防疑谤凡此类皆守官者所宜详知当如此庶免疑谤也 公正不受干托 昔有郡守延一术士同书室甚相欵治后术士以公事干之守大怒竟寘之法为官当公正如此 当防小人中伤 当官既自廉絜又须关防小人如文字历引皆用分明以防中伤不可不至谨防于未然庶全清絜 为官须有五力 曰才曰风曰心曰势曰福盖才不足察理风不足服众心不足办事势不足以自立福不足以镇俗此五者乃为官之要理若其一便不能为 上官三不入宅 一子弟不可入宅二牙婆不可入宅三师尼不可入宅人家亦然居官家有一于此鲜不为患也 立朝之法有四 其事上也忠一也其禔身也正二也其操心也公三也其虑患也深四也兹四者乃立朝之要法也 当官之法有三 曰清曰谨曰勤知此三者则可以持身可以保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也 伤痕当卞真伪 李西公知长沙县有鬪者甲强乙弱各有伤痕西公召前以指按之甲真乙伪也南方有木文木以叶涂之肤则青赤如伤痕剥其皮置肤上以火熨之则如掊伤洗之不落盖按之则知欧伤者血聚内硬伪者不硬也 争去失卞物主 昔有争鸭以至讼庭甲曰是某之物乙曰是某之物莫得而辨宰问甲喂以何物甲曰谷也又问乙乙曰饭也剖而视之果谷也乙伏其罪又有人共圃栽茄一旦甲窃乙之茄出园遇乙争而至官甲曰某自采巳物于乙旡与宰令排列于庭视之曰甲真窃乙之物也何以知之盖所采小大错杂若真采巳物必不肯甲伏其罪 作县不可科借 大凡作县两税自有常额县官正巳以率下则民间旡隐负不输官中旡侵盗妄用未敢以为有余亦何不足之有惟作县之人不自俭巳吃者著者日用者船挈往来送遗结托置造器用储蓄囊箧及其它百色之须取给于吏辈为吏者岂有将巳财而奉县官不过就簿历之中恣为欺弊或以圣节祗待及修造公舍敷乡都或以和买和雇及差役科傜剥削百姓巧作名色其弊百端不可悉文县官素受其污啖往往知而不问况又有懵然不晓财赋之利病及有晓者又与之通同作弊以致侵盗官钱棓敛民财贪污之名远播众耳身冒其宪民受其殃可胜言哉凡居官莅事不可不谨猾吏奸民尤当详察若轻信吏人则彼奸民遗赂以曲为直从而断决岂不枉哉间有子弟为官懵然不晓事理又有与吏同贪虽知其是否而妄决者乡民冤抑莫伸仕宦多旡后者以此盍亦思上之所以责任者何意而下之所以赴愬于我者正望我以伸其冤抑我其可以不公其心哉凡为官吏当以公心为主非特在巳愧而子孙亦职有利矣   警世格言 古人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故后世可则焉今取前辈一言词组可为日用常行之助者并悉存之 居乡七约 吕斈士乡党规约 一曰水火 【小则遣人救大则亲仕多率人救之并吊之】 二曰盗贼 【近者同力捕之力不能告众白官尽力捕之】 三曰疾病 【小则遣人问之甚则亲为问药贫乏则助之】 四曰死丧 【阙人力则往助其事阙财则赙物及与借贷】 五曰孤弱 【家能自赡则为经理或择近亲可托者主之】 六曰诬枉 【有诬枉不能自伸者可闻于官府为分析之】 七曰贫乏 【有安贫守分而生计大不足者众以财済之】 □乡四事 吕氏乡约 一曰德业相劝 二曰过失相规 三曰礼俗相成 四曰患难相恤 居家四本 余氏家约 读书起家之本 循理保家之本 勤俭治家之本 和顺斉家之本 治心六本 黄石公丹书 一曰立身有义而孝为本 二曰战阵勇烈而猛为本 三曰丧祀有礼而哀为本 四曰政治有理而农为本 五曰生财有时而勤为本 六曰居国有道而嗣为本 致富五事 管子农务篇 一曰山泽救于火草木得植茂家之富也 二曰沟渎遂于隘障水安其藏家之富也 三曰桑麻殖于野五谷宜其地家之富也 四曰六畜育匏荤菜百果备家之富也 五曰工事旡刻金娄女事旡文章家之富也 致贫五事 管子农务篇 一曰山泽不救于火草木不得茂植家之贫也 二曰沟渎不遂于隘障水不安其藏家之贫也 三曰桑麻不殖于野五谷不宜其地家之贫也 四曰六畜不育匏荤菜百果不具家之贫也 五曰工事竞于刻金娄女事繁于文章家之贫也 不言七戒 范益谦座右戒 一不言朝廷利害边报差除 二不言州县官员长短得失 三不言众人所作过恶之事 四不言仕进官职趍时附势 五不言财利多少厌贫求富 六不言滛媟戱慢评论女色 七不言求觅人物干索酒食 不可七戒 范益谦座右戒 一人附书信不可开拆沉滞 二与人并坐不可窥人私书 三凡入人家不可看人文字 四凡借人物不可损坏不还 五凡吃饮食不可拣择去取 六与人同不可自择便利 七见人富贵不可叹羡诋毁 安乐四休 孙景初安乐法 一曰麄茶淡饭饱即休 二曰补破遮寒暖即休 三曰三平二满过即休 四曰不贪不妬老即休 过时六悔 寇莱公六悔铭 官行私曲失时悔 富不俭用贫时悔 艺不少学过时悔 见事不斈用时悔 醉后狂言醒时悔 安不将息病时悔 存心警语 天道远人道迩顺人情合天理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欺心神目如电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旡报时节未到 深耕浅种尚有天灾利巳损人岂旡果报 种麻得麻种豆得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人可欺天不可欺人可暪天不可暪 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 若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问后世因今生作者是 但存心里正不用问前程但能依本分前程不用问 依本分不用问 踏实地烦恼 力到行方便 得意早回头 心不负人面无惭色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 善恶若旡报乾坤必有私 处己警语 千经万典孝义为先天上人间方便第一 谨则旡忧忍则旡辱静则常安俭则常足 晚食当肉缓步当车旡罪当贵旡灾当福 得忍且忍得戒且戒不忍不戒小事成大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旡耻 大厦千间夜卧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二升 君子力逾牛不与牛争鬪君子力逾马不与马争走 爽口味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 平生不作皱眉事天下应旡切齿人 念念要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是非只为多门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自家扫取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 虑患莫如谨守畏影莫如息荫 旡求胜布施谨守胜持斋 安分身旡辱知几心自闲 出门如见宾入室如有人 闻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 莫为祸首莫作福先 知者省半慎者全旡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闭口深藏舌安身牢 千言千中不如一嘿 百巧百成不如一拙 墙有缝壁有耳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治家警语 家欲成看后生 教子婴孩教妇初来 未看山上冈且看地上郎 严父出孝子严母出巧女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子孝双亲乐家和万事成 至富莫造屋至贫莫卖屋 富因可惜许贫为不争多 懒人思来年贫人思眼前 男儿教十五媳妇教初归 慈不主兵义不主财 大富由天小富由人 家有贤妻丈夫省半 谗臣乱国妬妇乱家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男不共耕女不共织 年年防饥夜夜防盗 飬儿防老积谷防饥 良田万顷莫飬长颈 【鹅也】  与人不和劝人飬鹅 遗子黄金满籯不如教子一经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欲成家置两犂欲败家置两妻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时思有时 有钱须记钱日安乐常思病苦时 飬男如虎犹恐如鼠飬女如鼠犹恐如虎 饮卯酒一日不快活多置宠一生不快活 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钱买针 起家之儿惜粪如惜金败家之儿用金如用粪 莫道家未成成家儿未成莫道家未破破家儿未大 飬生警语 服药千朝不如一夜独宿 软炊饭烂煑肉少饮酒独自宿 莫饮卯时酒昏昏直到酉夜饭减一口寿年九十九 避色如避雠避风如避箭莫吃空心茶莫飡申后饭 应世警语 欲得宽先了官 若要好问三老 敬谷得饱敬老得寿 助祭得食劝鬪得伤 良田万顷不如薄艺随身 施恩勿求报与人勿追悔 逢桥须下马有路莫行船 日日行方便时时发善心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见 三春不慱一秋阔种不如狭收 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年之计在于春 优游之所勿久恋得意之勿再往 近山不得枉烧柴近河不得枉使水 终身让路不失一步终身让畔不失一 见事莫说问事不知闲事莫管事早归 读一句要行一句进一步思退一步了一事便省一事要一钱不见一钱 官不必高颈衣冠不绝世为善士家不必富愿衣食常足可以及人 结交警语 酒逢知巳饮诗向会人吟 结朋须胜己似我不知 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 邻里欲高墙亲情欲远方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莫信直中直湏防人不仁 相识相益済人须済急 美茶不如薄酒近亲不如远友 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交不可忘 求人须求大丈夫済人须済急时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路方知少主人 富不亲兮贫不疏此是人间大丈夫富则进兮贫则退此是人间真小辈 居官警语 食淡精神爽心清梦寐安 吏官不立官吏不行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官清人吏瘦神灵庙祝肥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为吏警语 智过十人方为一吏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为人莫为吏为吏莫为推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一阶伏事一阶草屩伏事麻鞋 事大小有钱便了事小大钱便坏 得人钱财与人消灾得人钱谷与人作福 看经未为善作福未为愿莫若当权时与人行方便 禅机警语 一朝权在手堪作令行人 世上难事人心自不坚 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 但愿五湖明月在不愁旡下金钩 有名岂在鑴顽石路上行人口是碑 红粉易为端正女无钱难作要儿郎 无求到人情好不饮从他酒价高 道家警语 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 酒中曾得道花里遇神仙 饱暖生滛欲饥寒发善心 碑文穷帐设韭菜小开斋 通用警语 一人道好千人道好 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得人一牛还人一马 宁逢猛虎不逢善军 社公不语猪头自来 泥多佛大水长船高 人穷计拙马瘦毛长 人离乡贱物离乡贵 入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 无钱方断赌临老去看经 一皮较一皮孙子不如儿 人道添一年我道减一岁 贫居闹市相识富在深山有远亲 贫达士将金赠病有闲人说药方 新编纂图增类羣书类要事林广记卷之十  【前集】 ○家礼类 【冠昏丧祭】   冠礼緫叙 吕和叔乡仪曰 古者未冠为童子彩衣紒执事服劳以事长者所以教之逊弟也今自龆齓皆具衣冠与先生抗礼此孔子所谓欲速成者岂飬德之道哉今欲年未二十者虽未能不冠止以帽加首凡有聚会则立侍执事以听命庶几稍知事长之礼至二十则父兄择日命宾略如古礼加冠而字之亦助风教之一端也 冠礼 温公家仪与文公冠礼大畧一同男子年十五至二十皆可冠必父母期以上丧始可行之其礼主人盛服亲临筮日于影堂之内西向若不吉则更筮他日前期三日筮宾如求日之仪乃遣人戒宾曰某有子某将加冠于其首愿吾子之教之也宾对曰某不敏恐不能供事以病吾子敢辝主人曰某愿吾子之终教之也宾对曰吾子重有命某敢不从前一日又遣人宿宾曰某将加冠于某之首吾子将莅之敢宿宾对曰某敢不夙兴其日夙兴宾主人执事者皆盛服执事者设盥盆于厅事阼阶下东南有台帨巾在盆北有架陈服于房中西牖下东向北上公服靴笏次旋襕衫次四癸衫腰带栉篦緫幧头席二在南公服衫设于椸靴置椸下笏腰带篦栉緫幧头置卓子上酒壶在服北次盏注亦置卓子上幞头帽巾各承以盘蒙以帕主人执事者三人执之立于堂下西阶之西南向东上宾升则东向主人立于阼阶下少东西向子弟亲戚立于盥盆东西向北上傧者立于门外以俟宾将冠者双紒袍勒帛素屐在房中南向宾至赞者从之立于门外东向赞者少退宾者以告主人主人迎宾出门左西向再拜宾荅拜主人与赞者相揖不拜又揖宾乃先入门宾并行少退赞从宾后入门宾主分庭而行揖让而至阶又揖让而升主人由阼阶先升立于阶上少东西向宾由宾阶継升立于阶上少西东向赞者盥手由宾阶升立于房中西向傧者取席于房布之于主人之北西向将冠者出房立于席北南向宾之赞者取栉緫篦幧头置于席南端兴席北少东西向立宾揖将冠者将冠者即席西向坐为之栉合紒施緫加幧头宾降主人亦降立于阼阶下宾礼辝宾盥手毕主人一揖一让升自阼阶宾升自西阶皆复位宾降西阶一等执巾者升一等授宾宾执巾正容徐诣将冠者席前东向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幼志顺成德寿考维祺介景福乃跪为之着巾兴复位赞者为之取篦掠发冠者兴宾揖之适房服四癸衫腰带出房南向良久宾揖之即席跪宾盥如初降二等受帽进祝曰吉月令辰乃申服谨威仪淑慎德眉寿永年享受明福加之复位如初兴宾揖之适房服旋襕衫腰带正容出房南向良久宾揖之即席坐宾盥如初降三等受幞头进祝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疆受天之庆赞者撤帽宾加幞头复位如初冠者兴宾揖之适房改服公服若鞾襕正容出房立南向主人执事者受帽彻栉篦席入于房摈者取席布于堂中间少西南向赞者取盏斟酒于房中出房立于冠者之南西向宾揖冠者就席冠者立于席西南向宾受盏于赞者诣席前北向祝曰旨酒既清喜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冠者再拜于席西升席南向受盏宾复位东向荅拜冠者即席南向跪祭酒兴就席末坐啐酒兴降席授赞者盏南向再拜宾东向荅拜冠者入家拜见于母母受之宾降阶东向主人降阶西向冠者降自西阶立于西阶东南向宾字之曰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字爰字孔嘉髭士攸宜宜之于嘏永受保之曰伯某甫仲叔季惟所当冠者对曰某虽不敏敢不夙夜祗奉宾请退主人请礼宾宾礼辝许乃入设酒馔延宾及摈赞如常仪酒罢宾退主人酬宾及赞者以币仍拜谢之于宾之请退也冠者东向拜见诸父诸兄西向拜赞者赞者荅拜入见诸母姑姊皆为之起遂出见于乡先生及父之执友冠者拜先生执友皆荅拜若有诲之者则对如对宾之辝且拜之先生执友不荅拜若孤子冠则明日量具香酒馔于影堂冠者北向焚香跪酒俛伏兴再拜而出 笄 女子许嫁笄主妇女宾执其礼行之于中堂执事者亦用家之妇女婢妾戒宾宿宾之辝改吾子为某亲或邑封陈服止用背子元篦幧头有诸首饰席一背设于椸栉緫首饰置卓子止冠笄盛以盘蒙以帕执事者一人执之傧立于中门内将笄者双紒襦主妇迎宾于中门内布席于房外南面宾祝而加冠及笄赞者为之施首饰宾揖笄者适房改服背子既笄所拜见者惟父及诸母诸姑兄姊而巳余皆如男子礼   婚礼緫叙 吕和叔乡仪曰 古之婚礼其事至严以酒食召邻里所以厚其别亲迎执贽所以致其恭不乐不贺所以思其継同牢合氶巴所以成其爱岂有鄙亵之事以相侮玩哉近俗六礼多废货财相交壻或以花饰衣冠妇或以乐迎导猥仪鄙事所不为非所以谨夫妇严宗庙也今虽未能悉変如亲迎同牢岂可不语流俗弊事岂可不去若有意乎礼尚进于斯 文公昏礼 仪昏 男子年十六至三十女子十四至二十身及主婚者朞以上丧乃可成婚必先使媒氏往来通言俟女氏许之然后纳釆 纳釆 【纳其釆择之地世俗所谓言定也】 主人具书夙兴奉以告于祠堂乃使子弟为使者如女氏女氏主人出见使者遂奉书以告于祠堂出以复书授使者遂礼之使者复命婿氏主人复以告于祠堂 纳币 【古有问名纳吉今止纳釆币以从简便】 纳币具书遣使如女氏女氏受书复书礼宾使者复命并同纳釆之仪 亲迎 前期一日女氏使人张陈其婿之室厥明婿家设位于室中女家设次于外 初婚婿盛服主人告于祠堂遂醮其子而命之迎婿出乘马至女家俟于次女家主人告于祠堂遂醮其女而命之主人出迎婿入奠姆奉女出登车婿乘马先妇车至其家导妇以入婿妇交拜就坐饮食毕婿出复入脱服烛出主人礼宾 妇见舅姑 明日夙兴妇见于舅姑舅姑礼之妇见于诸尊长若冢妇则馈于舅姑舅姑享之 庙见 三日主人以妇见于祠堂 夫见妇之父母 明日夫往见妇之父母次见妇党诸亲妇家礼婿如常仪 右文公昏礼凡七条 壻告庙祝文 维年月日嗣子某敢昭告于   【位次】 某官 高祖 【位次】 某官 高祖妣 【某氏】 夫人 【会祖及其余依上开】 右某今以小孙某年巳弱冠礼当有室今娶某氏之女以兹吉日备礼就成敢伸虔告尚享 女告庙祝文 维年月日嗣子某敢昭告于 高祖曾祖考妣依上列写右某兹以第几女某年巳及笄义归他族今取某日适于某氏之子以兹吉日礼行就成敢伸虔告尚享 壻庙见祝文 维年月日嗣曾孙某敢昭告于 【祖宗依上列位右孙某今娶某氏之女兹辰大归敢以礼见恭伸虔告尚享】 男家草帖正式 贯某州某县某官宅 一三代 曾祖某官 祖某某官 父某某官 一本宅几舍人年月生 一母某氏有封则其 右见言乂亲次 月  日  草帖 女家草帖正式 贯某州某县某官宅 三代 曾祖某某官 祖某某官 父某某官 一本宅某位几小女卜子年月生 一母某氏 一奁田若干 一房卧若干 右见言乂亲次 月  日  草帖 婚书第一幅式 某启孟春犹寒恭惟 官亲家台候万福即日蒙 恩谨奉启申问 起居不宣 月 日忝眷具位姓某 启上 某官亲□ 【台座前】 婚书第二幅式 某启不审迹辰 台用何似未由 参晤伏冀 顺时倍保 荣垂某□□任祝颂之至 忝眷具位姓某  启 婚书第三幅式 忝眷具位姓某 右启兹凭某人为媒伏承 亲家某郡某姓官以弟院 小女卜子与男某缔亲遗聘者 言念云云谨奉启以 闻伏惟 台慈特赐 鉴念不宣谨启 年 月 日忝眷具位姓启 回启第一弟二幅并同□弟三幅 小女卜子改作弟几位舍人余并同 聘定礼物状新式 忝眷具位姓某 右伏氶 亲家某官凭人掌判许以弟 几院小女卜子与弟几男某为 亲谨依 上司新降条例两家书名画字写立合同文约具列往回聘礼于后 一今聘 物若干 右专驰上聊充聘定之仪伏惟 炎□纳谨状 年 月 日忝眷具位姓某状 可漏子式 〔亲家某姓某官台座前〕  忝眷具位 姓 某 启 上 谨缄 〔礼       物〕  忝眷具位 姓 某 状上  谨缄 唱拜致语 切以礼重婚姻兹实人伦之大义当配偶爰思宗事之承张设青庐荧煌花烛祀供苹藻首严见庙之仪□备枣榛抑讲拜堂之礼集珠履玳簪之客环金钗玉珥之宾庆会良宵观光盛事炉熏宝鸭巳拈沉甲之香步拥金莲请下香女之拜 请新人拜 天神地只东王公西王母   【再拜 又拜】 请新人拜 本家禁忌龙神井灶门官   【再拜 又拜】 请新人拜 本家伏事香火一切神只   【再拜 又拜】 请新人拜 高祖曾祖公婆祖公祖婆   【再拜 又拜】 神明拜毕请去香案 请新人拜 在堂公姑内外诸亲尊长 【自尊及卑以次而拜拜毕复位】 拜仪巳毕礼意云周伏愿筥筐奉祀格祖祢以垂休箕箒扫尘事舅姑而尽礼闺门雍肃琴瑟谐和梦叶熊罴即见多男之喜吉占鵉凤永符八世之昌暂别高宾请归香合 佳期绮席诗 拦门诗曰 仙娥缥缈下人寰 咫尺荣归洞府间 今日门阑多喜色 花箱利市不须悭 又拦门诗 绛绡银烛拥嫦娥 见说青蚨办得多 锦绣铺陈千百贯 便同筲史上鵉坡 荅拦门诗 从来君子不怀金 此意追寻意槫深 欲望诸亲聊阔畧 毋烦介绍久劳心 请傧相诗 银台红烛影交光 鼎沸笙歌宴昼堂 为报筵中佳客道 请差傧相引新郎 傧相交职 佳期刘阮会真仙 多谢东君傧命专 自愧才疏辝弗获 当供末职侍华筵 索请利市 星娥窈窕望仙郎 莫道迢迢玉漏长 愿觅红绡并利市 便归洞府效鵉凰 索女利市 青鵉衔信入秦楼 红叶题诗寄楚沟 今夕佳期欣会遇 不妨剩与锦纒头 傧相插花 不假阳和运化钧 一枝丹桂十分春 广寒殿里曾亲折 插向香帷左相人 插花又诗 昨夜阳和信息陈 花神漏泄一枝春 少年得此添新意 插向香帷右相人 寻请新郎 星移斗转巳多时 为报秦楼玉女知 迎请粉郎临绮席 祇今便送入罗帏 请寿带花 仙娥此夕遇仙郎 银烛高烧照艳妆 敢请百年长寿带 插归洞府效鵉凰 蔘寿带花 好花寿带传将来 出自佳人玉手裁 付与粉郎头上插 海棠今夜一枝开 新郎拜席 高烧银烛照红妆 攀折今宵任粉郎 且向樽前聊讲拜 欎葱喜气满华堂 新郎入席 欎葱佳气满华堂 良夜烧残宝篆香 且请仙郎临绮席 三杯饮罢入兰房 请引新郎 铜壶玉漏正迟迟 好是新郎入帐时 更请细吹五云曲 一齐攀送到罗帷 请开门诗 云鎻巫山万里深 铜壶悄夜沉沉 朱门掩却浑闲事 恐负仙娥久望心 请开门诗 月宫仙子下兰房 眼约心期待玉郎 及至洞房门又闭 不知谁是铁心肠 开门后诗 入到兰房别是天 凤帏今夜会神仙 床中坦腹真佳婿 那更娇娥正少年 请卷慢诗 铜壶滴尽漏残 未见文箫驾彩鵉 见说洞房春色好 大家斉揭绣帘看 请揭帐诗 卷上罗帏露玉容 两情默默意冲冲 而今一见春风面 不结同心心也同 请下床诗 相去都来跬步间 彩云元不隔巫山 两心想巳皆倾倒 莫向人前强作难 请交拜诗 一拜须还一拜仪 何须强项苦相持 莫教屈膝鸳帏底 还记人前不肯时 请拔花诗 英姿不与众花同 妙夺乾坤造化工 尽道满头春色媚 刘郎认取一枝红 请解襟诗 斗转星移夜巳深 仙郎玉女意沉吟 鸳帏欲展风流事 纤手何妨与解襟 请合卺诗 玉女朱唇饮数分 盏边微见有坏痕 仙郎故意留残酒 为借馨香不忍吞 撒帐致语 切以满堂欢洽正鹊桥仙下降之辰半夜乐浓乃风流子佳期之夕几岁相思会今日喜相逢天仙子初下瑶台虞美人乍归香阁诉衷情而欵密合欢带以谐和苏幕遮中象鸳鸯之交颈绮罗香里如鱼水之同欢系裙腰解而百媚生点绛唇偎而十娇集欵欵抱柳腰轻细时时看殢人娇羞既遂永同惟宜歌长寿乐是夜也一安公子尽欲贺新郎幸对帐前敢呈抛撒 (撒帐东)宛如神女下巫峯簇拥仙郎来凤帐红云揭起一重重 (撒帐西)锦带流苏四角垂揭开便见姮娥面好与仙郎折一枝 (撒帐南)好合情怀乐且耽凉月好风庭户爽双双绣带佩宜男 (撒帐北)津津一点眉间色芙蓉帐暖度春宵月娥喜遇蟾宫密 伏愿撒帐巳后永保千秋欲助欢情再呈鄙句 诗曰 今宵撒帐称人心 利市须抛一井金 我辈探花归去后 从他两恋香衾   嫁娶新例 聘财等第 大德八年三月钦奉 诏书内一欵节该男女居室人之大伦近年聘财无法奢靡日增至有损资破产不能成礼甚则争讼不巳以致嫁娶失时除蒙古色目人各依本俗及品官乃行定夺其民间聘财今命中书省从宜定立等第以男家为主愿减者听亲礼筵会务从省约 【上户】金一两 银五两彩六表里 杂用绢四十疋 【中户】金五钱 银四两彩四表里 杂用绢三十疋 【下户】银三两 彩二表里杂用绢一十五疋 筵会等第 筵会高下男家为主 【品官】 不过四味 【庶人】 上户中户不过三味 下户不过二味 同姓不得为婚 截自至元八年正月二十五日为始巳前者准巳婚为定巳后者□法断罪听离之 有妻更娶妻者 虽会赦犹离之 夫亡服阕守志归宗 妇人夫亡服阕守志并欲归宗者听其舅姑不得一面改嫁 无故五年不成婚听离 为婚巳定若女年十五巳上故五年不成故谓男女未及婚年甲或服制未阕之类其间有故以前后年月并计之及夫逃亡五年不还并听离不还聘财 婚书须用点指画字 诸嫁娶两家并用点指画字写立合同文约明白具载往回聘礼 诸色人同类自相婚姻者 各从本俗法逓相婚姻者以男为主蒙古人不在此例   居丧杂仪 檀弓曰 始死充充如有穷既殡瞿瞿如有求而弗得既葬皇皇如有望而弗至练而慨然祥而廊然颜丁善居丧始死皇皇如有求而弗得及殡望望焉如有从而弗及既葬慨然如不及其反而息杂记孔子曰少连大连善居丧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忧丧服四制曰仁者可以观其爱焉知者可以观其理焉强者可以观其志焉礼以治之义以正之孝子悌弟贞妇皆可得而察焉曲礼曰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礼丧后常读乐章檀弓曰大功废业或曰大功诵可也杂记三年之丧言而不语对而不问丧大记父母之丧非丧事不言既葬与人立君言王事不言国事大夫士言公事不言家事檀弓高子皐执亲之丧未甞见齿杂记疏之丧既葬人请见之则见不请见人小功请见人可也又凡丧小功以上非虞祔练祥沐浴曲礼头有创则沐身有疡则浴丧服四制百官备百物具不言而事行者扶而起言而后事行者杖而起身自执事而后行者面垢而巳凡此皆古礼今之贤孝君子必有能尽之者自余相时量力而行之可也 文公丧礼 初终 疾病迁居正寝既绝乃哭立丧主主妇护丧司书司货乃易服不食治棺讣告于亲戚僚友 沐浴袭奠为位饭食 执事者设帏及床迁尸掘坎陈掘坎陈袭衣沐浴饭含之具乃沐浴袭徙尸床置堂中间乃设奠主人以下为位而哭乃饭含侍者卒袭覆以衾 灵座云鬼帛铭旌 置灵座设云鬼帛立铭旌不作佛事执友亲厚之人至此入哭 小敛 【袒括发 免髽 □代哭】 厥明执事者陈小敛衣衾设奠具括发麻免布髽麻设小敛床布绞衾衣乃迁袭奠遂小敛主人主妇凭尸哭擗袒括发免髽于别室迁尸床于堂中乃哭主人以下哭尽哀乃代哭不绝 大敛 厥明执事陈大敛衣衾设奠具文棺入置堂中以西乃大敛设灵床于柩东乃设奠主人以下各归丧次止代哭者 成服 【五服三殇年月制度在内】 厥明五服之人各服其服入就位然后相吊如仪其服之制一曰斩衰三年二曰斉三年斉杖期斉不杖期斉五月斉三月三曰大功九月四曰小功五月五曰缌麻三月凡为殇服以次降一等凡男为人后女适人者为其私亲皆降一等私亲之为之也亦然成服之日主人及兄弟始食粥凡重丧未除而遭轻丧则制其服而哭之月朔设位服其服而哭之既毕返重服其除之也亦服轻服若除重丧而轻服未除则服其服以终其余日 朝夕哭奠 【上食】 朝奠食时上食夕奠哭时朔日则于朝奠设馔有新物则荐之 吊奠赙 凡吊皆素服奠用香茶烛酒果贝专用钱帛具剌通名入哭奠讫乃吊而退 闻丧 【奔丧】 始闻亲丧哭易服遂行道中哀至则哭望其州境其县境其城其家皆哭入门诣柩前再拜再変服就位哭后四日成服若未得行则为位不奠変服在道至家如□仪若既葬则先之墓哭拜斉以下闻丧为位而哭若奔丧则至家成服若不奔丧则四日成服 治葬 三月而葬前期择地之可葬者择日开茔域祠后土遂穿圹作灰隔刻志石造明器下帐苞宵罂大轝翣作主 迁柩朝祖奠贝专陈器祖奠 发引前一日因朝奠以迁柩告奉柩朝于祖遂迁于厅事乃代哭亲宾致奠贝专陈器日晡时设祖奠 遗奠 厥明迁柩就轝乃设遣奠祝奉云鬼帛升车焚香 发引 柩行主人以下男女哭步从尊长次之服之亲又次之宾客又次之亲宾设幄于郭外道傍驻柩而奠涂中遇哀则哭 及墓下棺祠后土题木主成坟 未至执事者先发灵幄亲宾次妇人幄方相至明器等至灵车至遂设奠而退柩至主人男女各就位哭宾客拜辝而归乃窆主人赠加灰隔内外盖实以灰乃实土而渐筑之祠后土于墓左藏明器等下志石复实以土而坚筑之题主祝奉神主升车执事者彻灵座遂行坟高四尺立小石碑于其前亦高四尺趺高尺许 □哭 主人以下奉灵车在涂徐行哭至家哭祝奉神主入置于灵座主人以下哭于厅事遂诣灵座前哭有吊者拜之如初期九月之丧者饮酒食肉不与宴乐小功以下大功异居者可归 虞祭 主人以下皆沐浴执事者陈器具馔祝出神主于座主人以下皆入哭降神祝进馔初献亚献终献侑食主人以下皆出祝阖门祝启门主人以下入哭辝神祝埋魂帛罢朝夕奠遇柔日再虞遇刚日三虞 卒哭 三虞后遇刚日卒哭前期一日陈器具馔厥明夙兴设蔬果酒馔质明祝出主主人以下皆入哭降神主人主妇进馔初献亚献终献侑食阖门启门辝神自是朝夕之间哀不至哭主人兄弟蔬食水饮不食菜果寝席枕木 祔 卒哭明日而祔卒哭之祭既彻即陈器具馔厥明夙兴设蔬果酒馔质明主人以下哭于灵座前诣祠堂奉神主出置于座还奉新主入祠堂置于座叙立参神降神祝进馔初献亚献终献侑食阖门启门辝神祝奉主各还故 小祥 朞而小祥前期一日主人以下沐浴陈器具馔设次陈练服厥明夙兴设蔬果酒馔质明祝出主主人以下入哭乃出就次易服复入哭降神三献侑食阖门启门辝神止朝夕哭始食菜果 大祥 再朞而大祥前期一日沐浴陈器具馔设次陈禫服告迁于祠堂厥明行事皆如小祥之仪毕祝奉神主入于祠堂彻灵座断杖弃之屏奉迁主埋于墓侧始饮酒食肉而复寝 禫 大祥之后中月而禫前一月下旬卜日前一日沐浴设位陈器具馔厥明行事皆如大祥之仪 居丧仪说 吕和叔曰凡遭丧闻丧自缌麻以上皆当制服今布升数且随精粗以意定之绖带麻葛自有小大之制変除之节当遵用之终其月筭而除之 【中衣亦当易以缟素力不及或不能为且可去节】 凡三年之丧除不得巳干治家事外终丧不可行庆吊请谒聚会若卒哭后有甚不得巳事湏至见人者可暂衣墨衰行之事毕反其丧服 【甚不得巳如为人论讼当入公府或亲戚间有患难不可不亲救恤之类自余请诸会聚之类皆非所急不行害或有未安以书柬致意亦亮之】 朞丧未卒哭当如三年之丧巳卒哭有不得巳人事则衣墨衰行之或可巳者亦不必出在家受吊接宾皆衣丧服凡大功未卒哭有不得巳事乃衣墨衰以往在家接宾客亦衣墨衰行谒惟不行庆礼及召人赴人酒食之会 小功缌麻唯哭临受吊乃衣丧服自余皆衣墨衰出入如常唯不行庆礼及召人赴人酒食 五服年月 【司马温公丧仪】 斩衰三年 子为父 【女在室同】 嫡孙为祖氶重 【谓当为祖后者】 父为嫡长子 【亦为当为后者】 妇为舅 【其夫为祖后者妻亦从服凡妇服夫党当丧而出则徐之】 为人后者为所后父 【为父所后祖氶重者亦如之】 妻为夫妾为君 齐衰三年 子为母 嫡孙氶重祖卒为祖母 母为嫡长子 妇为姑 【其夫为祖后者妻亦从服祖姑】 齐衰杖期 子为出母嫁母报 【报为母服其子亦同若为父后则服】 夫为妻 齐衰不杖期 为祖父母 【女出嫁者亦同】 为叔伯父母 为兄弟 为众子 为兄弟之子 为嫡孙 【亦为当为后者】 为姑姊妹女在室 【虽嫡人夫与子者亦同】 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 女适人者为父母 【丧服小记未练而出则三年既练而出则期既练而反则遂之】 妾为嫡妻 为夫兄弟之子 舅姑为嫡妇 齐衰五月 为曾祖父母 【女出嫁者亦同】 齐衰三月 为高祖父母 【女出嫁者亦同】 大功九月 【凡子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殇十五至十二为中殇十一至八岁为下殇应服期者长殇服大功九月中殇服七月下殇服小功五月应服大功以下各以次降等不满八岁为服之殇哭之易月生未三月则不哭也男子巳娶女子许嫁皆不为殇】 为从兄弟 为庶孙 为女姑姊妹兄弟之女适人者 女适人者为伯叔父母兄弟妷 为人后者为其兄弟姑姊妹 【凡男为人移女适人者为其私亲大功以卜各降一等进此】 为众子妇 为兄弟子之妇 为夫之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子之妇 小功五月 为从祖祖父母 【祖之兄弟及妻】 为兄弟之孙 为从祖父母 【父之从父兄弟及妻】 为从兄弟之子 为从父兄弟之子 为从祖兄弟姑姊妹 为从祖祖姑 【祖之姊妹】 为外祖父母 【服问曰母生则为継母之党服不为其母之党服母死则为其母之党服不为継母之党服】 为舅 为从母 【母之姊妹】 为甥 为夫兄弟之孙 为夫从父兄弟之子 为夫之姑姊妹 【在室适人等】 女为兄弟妷之妻 为姊姒妇报 为同异父兄弟姊妹 为兄弟妻 为夫之兄弟 缌麻三月 为三从兄弟 为曾祖之兄弟姊妹服 为祖之从父兄弟姊妹服 为父之再从兄弟姊妹服 为外孙 为曾孙玄孙 为从母之子 为姑之子 为舅之子 为曾祖兄弟之妻服 为祖从父兄弟之妻服 为父再从兄弟之妻服 为庶孙之妇 为庶母 【父之妾有子者】 为乳母 为婿 为妻之父母 为夫之曾祖高祖父母 为夫之从祖祖兄弟及妻服 为夫之从兄弟之妻 为从父兄弟子之妇 为夫之从兄弟之孙 为夫之从父姊妹 【在室适人等】 为夫之舅及从母 为姊妹子之妇 为甥之妇 本族服图 从 谓之兄弟之孙小功其妻旡服 孙妇 侄孙女 从 三从 三从兄弟 谓族兄弟缌麻 律诸闻父母丧匿不文哀者流二千里周亲尊长徒一年大功已下尊长各逓减二等 再从 父兄弟及妻 谓族父母缌麻 再从兄弟 谓之从祖兄弟小功其妻旡服 再从侄 谓再从兄弟之子缌麻妻旡服 再从 从 祖兄弟及妻 谓族母父缌麻 父兄弟及妻 谓之从祖父母小功服 堂兄弟 谓之从父兄弟大功其妻旡服 堂侄 谓同堂兄弟之子小功妻缌麻 堂侄孙 谓之同堂兄弟孙缌麻妻旡服 从 亲 曾祖兄弟及妻 谓之族曾祖父母缌麻 祖兄弟及妻 谓之从祖父母小功服 父兄弟及妻 谓伯叔及妻父母周年 兄弟 谓同父母兄弟周年其妻姊妹亦小功 侄 谓之兄弟之子杖斯其妻大功 侄孙 谓之兄弟之孙小功其妻旡服 侄曾孙 谓之兄弟曾孙缌麻其妻旡服 亲 高祖父母 斉衰三月 曾祖父母 斉衰五月 祖父祖母 周年服若嫡孙承重三年服 父母 三年父卒母嫁及出杖期継母随去亦杖期如出嫁□旡服 已身 妻杖期 子妇 长子父母为三年其妻及众子各周年众之妻并未嫁嫁各大功嫁旡夫子同 孙妇 嫡孙周年其小功众孙大功其妻缌麻孙女出嫁小功在室大功 曾孙 缌麻其妻旡服若夫为后其妇为嫡孙妇小功 玄孙 与曾孙同 亲 曾祖姊妹 谓之从曾祖姑在室缌麻出嫁旡服 祖姊妹 谓之从祖祖姑在室小功出嫁旡服 父姊妹 谓之姑在室周在出嫁大功若嫁旡夫子亦同 姊妹 周年出嫁大功旡夫及子为兄弟为父后亦同 侄文 谓兄弟之女在室同出嫁大功 侄孙女 谓女弟之孙及在室小功出嫁缌麻 侄曾孙女 谓之兄弟缌麻女在室缌麻出嫁旡服 亲 从 祖同堂姊妹 谓族祖姑在室缌麻出嫁旡服 父堂姊妹 谓从祖姑在室小功出嫁旡服 堂姊妹 谓之从父姊妹在室大功出嫁小功 堂侄女 谓之同堂兄弟女在室小功出嫁缌麻 堂侄孙女 谓同堂兄弟孙女在室缌麻出嫁旡服 从 再从 父再从姊妹 谓之族姑在室缌麻出嫁旡服 再从姊妹 谓之从祖姊妹在室小功出嫁缌麻 再从侄女 谓之再兄弟之女在室缌麻出嫁旡服 再从 三从 三从姊妹 谓族姊妹在室缌麻出嫁旡服 【前十卷十五】 匿父母服流二千里匿周亲服徒一年匿大功服扙九十匿小功服杖七十匿缌麻笞五十 <见附图表1>   外族母党 小功长殇三月中下殇旡服若于巳身缌麻妻旡服 母之兄弟 旡服 堂舅之子 小功长殇三月中下殇旡服若于巳身缌麻妻旡服 母之兄弟 缌麻 舅之子 旡服 舅之孙 旡服 母之祖父母 小功 外之祖父母 【己身】 谓父姊妹之子缌麻 姑之子 旡服 姑之孙 小功长殇三月中下殇旡服若于巳身缌麻妻无服 母之姊妹 缌麻 姨之子 旡服 姨之孙 旡服 堂姨之子               <见附图表2>   妻党服图 旡服 妻外祖父母 旡服 妻伯叔 旡服 妻兄弟并妻 旡服 妻兄弟子 旡服 妻之祖父母 缌麻 妻父母 【己身】 缌麻其妇亦缌麻 女之子 旡服 女之孙 旡服 妻姑 旡服 妻姊妹 旡服 妻姊妹子 旡服 妻舅及姨              <见附图表3>   妻为夫党服制之图 夫之三从兄弟 各旡服 □□再从兄弟 各旡服 夫之再从兄弟 各旡服 夫再从兄弟子 各旡服 夫之祖□兄弟 及妻缌麻 夫之父堂兄弟 旡服 夫堂兄弟 旡服其妻缌麻 夫之堂兄弟子 小功其妻旡服 夫之堂兄弟孙 缌麻其妻旡服 夫之曾祖兄弟 旡服 夫祖兄弟及妻 缌麻 夫之伯叔父母 大功内伯叔父若长□五月中下殇三 夫之兄弟 及妻各服小功 夫兄弟子 周年其妻大功 夫兄弟孙 小功其妻旡服 夫之兄弟曾孙 缌麻其妻旡服 夫之高祖父母 缌麻 夫之曾祖父母 缌麻 夫祖父母 大功 翁姑 各服三年 【妻 身】 夫之外祖父母 缌麻 夫舅 缌麻其妻旡服 夫之从母 缌麻从母之夫旡服 夫姑及姊妹子 旡服 夫祖姊妹 旡服 夫祖姊妹 旡服 夫姑 在室出嫁小功长殇五月中下殇旡服 夫姊妹 在室出嫁小功长殇三月中下殇旡服 夫兄弟女 在室出嫁大功 夫兄弟孙女 小功其女却与□身作再从祖母小功 夫兄弟曾孙女 缌麻 夫之祖堂姊妹 旡服 夫之堂姑 旡服 夫堂姊妹 在室及适人各缌麻服 夫堂兄弟女 小功出嫁旡服其女却谓再从堂□伯叔□母 夫堂兄弟孙女 缌麻 夫再从姑 旡服 夫之再从姊妹 旡服 夫再从兄弟女 缌麻出嫁旡服 【前十 夫之三从姊妹 旡服 十七】              <见附图表4>   继父诸母服制之图 【继父】 【嫡母】 谓妾生子与父正室母曰嫡母与亲母同乃正服斉衰三年母为其子亦报服 【诸母】 【谓不曾随母嫁継父家同居是为无服】 谓継父未甞同居者 【継母】 谓父再娶之母与亲母同义服斉衰三年継母为长子亦义服斉衰三年服也 【乳母】 谓小乳哺者曰乳母乃义服缌麻三月也 【继父同居】 谓随母嫁継父同居子大功之亲从母适人所适者亦无大功之亲乃服义服斉衰不杖期若两家有大功巳上亲者亦同缌麻尊长亦止于三月之服也 【継父异居】 谓先随母与継父同居后异及虽同居而継父有子或巳有大功以上亲亦为异居乃服斉衰缌麻三月元不同居者不服也 【同母】 谓同母异父也兄弟姊妹各止服小功五月也 【出母】 谓被父离弃乃降服斉衰杖期其母为子亦降服不杖期女适人者为出母乃降正服大功出母为女适人者亦报服大功也 【嫁母】 谓父亡母再嫁者乃降服斉衰杖期服母为子乃降服斉衰不杖期服若女子巳适人者乃大功九月降服母亦报服大功也 【同父异母兄弟姊妹】 谓异母所生而同父者正服小功五月 【慈母】 谓妾子而妾子亦母父命之为母者有同亲母乃服斉衰三年义服者也 【庶母】 谓父之妾有子者所生子唤妾曰庶母义服缌麻母为子正服斉衰不杖期也 【前十 【养母】 谓养同宗及三岁以下遗弃之子唤母曰养母亦同亲母乃正服斉衰三年也 十八】              <见附图表5>   作神主式 见图   伊川先生作神主说 作主用栗取法于时月日辰趺方四寸象岁之四时高尺有二寸象十二月身博三十分象月之日厚十二分象日之辰 【身趺皆厚一寸二分】 剡上五分为圆首寸之下勒前为额而判之一居前二居后 【前四分后八分】 陷中以书爵姓名行 【曰 故某官某公讳某字某弟几神上备中长六寸围一寸】 合之植于趺 【身出趺主二尺八分并趺高一尺二寸】 窍其旁以通中如身厚三之一 【谓圆径四分】 居二分之上 【谓在土寸一分之上】 粉涂其前以书属称 【属谓高曾祖考称谓官或号行如士秀才几郎几公】 旁称主祭之名 【曰孝子某奉祀】 加赠易世则笔涤而更之 【水以洗改之】 外改中不改    吊丧 凡吊谓吊生者哭谓哭死者与死者生者皆相识则既吊且哭识死者不识生者则哭而不吊主人拜则荅不识死者则吊而不哭 凡吊服用素头 【用白绢或布为之】 白布襕衫角带 【有服亲则麻带】 或未能具或势不得为且用常服去饰 【古者羔裘玄冠不以吊盖丧用吉服则情文不称近世多避忌用吉服殊失其义士君子変而从古乃善然今谨于礼者亦素服吊丧】 若主人不改服则亦常服 【近世大丧卒哭则多用墨衰斉衰以下受吊多不用丧服如此则吊者素服复非所有】 凡吊时皆俟其成服后朝夕哭临及闻丧文哀时 凡吊长者必旅吊之推一人先致辞毕乃再拜若特吊亦致辞毕再拜吊敌者虽旅吊亦时拜吊少者致辞而巳若主人拜则荅之甞纳主人之拜进前扶掖不荅拜 【古者吊丧惟主人拜宾宾不荅拜今未能行且施于甞纳拜者】 凡吊辞当云如何不淑或如之何之类再以言慰其居丧之意凡有丧者二人以上止吊其服重者一人服均则吊其主丧者或长不相识则止吊其识者丧二主故也 凡丧者为酒食及为制服以待吊者皆不可受若闻丧者巳为办具则止之或巳专为其家治丧则当徧谕未吊者更不须具盖吊丧本为恤其患难叶力助事往则自衣吊服若使其家哀戚之中反为巳营办酒食衣服之具受之岂得安乎此俗行之巳久为害不细士君子力変之为善 【如送葬相可前期致奠衰发引则送之若丧者有书请召皆辝之请召尤非所宜也】 凡吊哭同文者先哭后吊非吊时而往哭者则哭而不吊主人拜则荅之 凡吊哭在同里则相约同往除禭奠外不可设道祭 【祭奠皆主人之事宾客止可助以奠物或助其执奠近世道次设祭甚闲】 凡闻所知之丧可以往哭则往哭之未能往哭则遣使致奠禭之物就外次衣吊服再拜哭送之 【惟情重者如此】 过朞年则不哭情重者亦哭殡或墓而巳 凡往哭皆衣吊服死者是敌者以上则拜是少者则不拜皆文哭尽哀当祭奠则助奠其酒食若主人不哭则亦不哭其情重者虽主人不哭亦哭之   伊川先生葬说 葬之也出母不合葬亦不合祭弃女还家以殇尊者居中左昭右穆而次后则或东或西亦左右相对而启卜其宅兆卜其地之美也非阴阳家所谓祸福者也地之美者则其神灵安其子孙盛若培拥其根而枝叶茂理固然矣地之恶者则反是然则曷谓地之美者土色之光润草木之茂盛乃其验也父祖子孙同气彼安则此安彼危则此危亦其理也而拘忌者惑以择地之方位决日之吉凶不亦泥乎甚者不以奉先为计而专以利后为虑尤非孝子安庴之用心也唯五患者不得不慎须使异日不为道路不为城郭不为沟池不为贵势所夺不为耕犂所及五患既慎则又凿地必四五尺遇石必更穿之防水润也既葬则以松脂涂棺椁石灰封墓此其大畧也若夫精画则又在审思虑矣其火焚者出不得巳后不可迁就同焚矣至于年祀浸远曾高不辨亦在尽诚各具棺椁葬矣不须假梦寐蓍龟而决也葬之   伊川先生栢棺说 先生曰古人之葬欲比化者不使土侵肤今奇玩之物尚保藏固密以防损污况亲之遗骨当何如哉世俗浅识惟欲不化而巳又有求速化之说是岂必诚必信之义且非欲其不化也未化之间保藏当如是吾自少时谋葬曾祖虞部巳下积年累岁精意思索欲知何物能后骨而朽后闻咸阳原上有人发东汉时墓栢棺尚在又韩修王城圯得古栢木皆坚润如新谚有松千栢万之说于是知栢最可以久然意犹未巳因观杂书有松脂入地千年为茯苓万年为琥珀之说疑物莫久于此遂以栢为棺而涂以松脂特出臆计非有稽也不数月嵩山法王寺下乡民穿地得古棺褁以松脂乃知古人已用之矣 伊川先生所言松脂之法是则是矣然止宜用之于北方盖南地多蚁前辈有言灌以松脂止宜北方南方用之飜为蚁房并录之   致赙奠状式 具位姓某 某物若干 余物并列如 右谨专送丄 某人灵筵聊备赙仪伏惟 歆纳谨状              年月日具位姓某状          状上某人灵筵具位姓谨封   谢赙奠状式 某郡姓某 某物若干 一依来仪开列 右伏蒙 尊慈以某亲违世特赐 膊仪□情任哀感之至谨奉状上 谢谨状            年月日某郡姓 某 状         状谢某人称阿某郡姓某以谨封   慰人父母亡疏 某顿首再拜□不意□変 先某位奄弃荣飬氶 讣不能巳巳伏惟 孝心纯至思尊号地何可堪居日月流□遂逾旬朔哀痛奈何□极奈何日□荼毒气力何如伏乞 强如何食粥 俯从礼制某役章所縻未申奔 慰其于忧恋任下诚谨奉疏伏惟 鉴祭不备谨疏                   年月日具位姓某 疏上 某官大孝 【母亡则云至孝】           疏上某官首孝 【荅前】  具位姓某谨封   父母亡荅人慰疏 某稽颡再拜言某罪逆深重不具死灭祸延 先考攀号僻踊五内分□□地□天所逮及日月不居奄踰旬朔□罚□□□生全即日蒙 恩祇奉凡筵苟□视息伏蒙 尊慈俯赐 慰问哀感之至□诚未由号诉不 胜陨□谨奉疏荒迷不以谨疏                 年月日孤子姓 某 疏上 某人称呼 【座前】               母亡称哀子父母俱亡称孤哀子            疏 某人称呼 【□前】 孤子姓谨封   慰人祖父母亡启状 某启不意凶変 尊祖考某位奄忽违世承 讣惊怛不能巳巳伏惟 孝心纯至哀恸摧裂何可胜任孟春犹 寒 【随时】 不审 尊体何似伏乞 深自宽抑以慰慈念某事役所縻来由移 慰其于忧想任下诚谨奉状伏惟 改□祭不备谨状              月 日具位姓 某状上 某人称呼 【服前】 封皮同前   祖父母亡荅人启状 某启家门凶祸 先祖考 【祖母云祖妣】 奄忽弃背痛苦摧烈不自胜堪伏蒙 尊慈特赐 慰问哀感之至不任下诚孟春犹寒 【随时改换】 伏此 某位尊体起居万福某即日侍奉□□他苦未由 面诉徒增哽塞谨奉状上 谢不备谨状              月日某郡姓某 状上 某人称呼 【座前】   封皮同前   正寝时祭图 见图   祭礼緫叙    祭义曰 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是故君子合诸天道春禘秋甞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春雨露既儒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将见之致斉于内散斉于外斉之日思其居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斉三日乃见其所为斉者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见乎其位周还出户肃然必有闻乎其容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伊川云此孝子平日思亲之心非斉也斉不容有思有思非斉斉者湛然纯一方能与鬼神接    文公祭礼  四时祭 时祭用仲月前旬十日前期三日斋戒前一日设位陈器省牲涤器具馔厥明夙兴设蔬果酒馔质明奉主就位参神降神进馔初献亚献终献侑食阖门启门受胙辝神纳主彻馂凡祭主于尽爱敬之诚而巳贫则称家之有无疾则量筋力而行之财力可及者自当如仪    初祖 冬至祭始祖前期三日斋戒前期一日设位陈器具馔厥明夙兴设蔬果酒馔质明盛服就位降神参神进馔初献亚献终献侑食阖门启门受胙辝神彻馂    先祖 立春祭先祖前三日斋戒前期一日设位陈器具馔厥明夙兴设菜果酒馔质明盛服就位降神参神进馔初献亚献终献侑食阖门启门受胙辝神彻馂    都 季秋祭你前一月下旬卜日前三日斋戒前期一日设位陈器具馔厥明夙兴设蔬食酒馔质明盛服诣祠堂奉神主出就正寝参神降神进馔初献亚献终献侑食阖门启门受胙辝神纳主彻馂    忌日 前一日斋戒设位陈器具馔厥明夙兴设蔬果酒馔质明主人以下変服诣祠堂奉神主出就正寝参神降神进馔初献亚献终献侑食阖门启门辝神纳主彻馂是日不饮酒不食肉不听乐    墓祭 三月上旬择日前一日斋戒具馔厥明洒扫布席陈馔参神降神三献辝神乃彻遂祭后土布席陈馔降神参神三献辝神乃彻而退    祭说 吕和叔曰祭先之礼自天子至于庶人节文名物差等虽繁然以礼事亲其义则一寝庙虽不崇而修除不可不严牲物虽不腆而亨饎不可不亲器皿虽不备而濯溉不可不絜礼虽不得为而诚意不可不尽故齐伯荐彻致爱与恭岂可徇流俗燕亵之常同鄙陋不经之事然虽未能方古亦当略文春秋之荐旬日具修三日斋戒务在躬亲诚絜而巳近世祭多及旁亲情虽近爱而无义礼惟殇与无后始祭于宗子家自余祭皆为祭非其鬼盖致隆祖考不得不然士大夫止当祭五祀耳山川百神皆国家所行不可得而祀近世流俗妄行祭祷黩慢莫甚岂有受福之理哉水旱之灾止可相率祈祷里社至诚斋絜奠以酒脯可也若妄行望祀合聚群小喧呼鼓乐非士君子所宜为    迁神主出祭说 明道先生曰士夫必建家庙其位取地絜不喧设席坐位皆如事生每月告朔茶酒四时祭讫则藏主于北壁夹室拜坟则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寒食则又从常礼祭之饮食则称家有祭器坐席皆不可杂用庙门非祭则严扃童孩奴妾皆不亵近忌日必迁主出祭于正寝即今正厅正堂也盖庙中尊者所据又难以独享也    时祭式 伊川先生曰凡祭洒扫厅事设几按于阶下设盥盆帨手巾祭前一日视涤濯五更起安排如法具时果并菜三饤或五饤盏盘是巳筋讫次设香卓次设盥盆茅缩更祭服焚香请曰孝孙某今以仲春之祭共请太祖某官高祖某官曾祖某官祖某官考某官降赴神位奠酒焚香跪执事者过酒左手把盘右手以酒浇酹于灌盆茅缩俛伏兴再拜左避位遂行献执事者注酒下食二味或一味随人家贫富顷之再拜亚献如前三献如前事毕焚香曰祭事巳毕揖执事者彻馔祭祖妣亦如前式    始祖 冬至日洒扫厅事如时祭只设一位以妣配祀执辝出主人之左东向读之曰维年月日孝远孙某敢昭告于某氏之祖妣今以阳至之始追惟报本礼不敢忘谨备清酌庶羞之奠尚享 【一献如前式】    先祖 立春日祭先祖者自始祖而下高祖而上非一人也故设二位曰维年月日孝远孙某今以生物之始共请先祖祖妣而下降居神位追惟报本礼不敢忘谨备清酌庶羞之奠尚享 【三献如前式】    祢 季秋祭祢曰孝子某今以成物之始某请考君某官妣某官某封某氏降居神位追惟报本礼不敢忘谨备清酌庶羞之奠尚享 【三献如前】    庶母别祭 庶母亦当为主但不可入庙子当祀之于私室之主制度则一盖有法象不可增损增损则不成矣 【以上并伊川先生说】 新编纂图增类羣书类要事林广记卷之十一  【前集】 ○仪礼类  【乡仪 新礼 接谈】   乡饮酒仪    乡饮酒义曰 乡饮酒之义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入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盥洗扬觯所以致絜也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敬也尊让絜敬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宾主象天地也介僎象阴阳也三宾象三光也让之三象月之三日而成魄也四面之坐象四时也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    乡饮之图 谨按礼记正本图样 见图    乡饮礼序 主 【州以郡守县以县令位于东南】 宾 【择乡里寄居年德高及致仕者为之位于西北】 僎 【州以通判县以丞或簿位于东北】 介 【以次长位于西南】 三宾 【以宾之次者为之位于宾主介僎之后】 又设郡僚之位东西相乡其余仕与未仕者皆以齿序位于两廊司正 【以众所推服者为之】 相及赞 【以士之熟放礼仪者为之】 先一日设罇罍爵洗各如奠谒之仪又于庠序之廊设主宾介僎三宾之次又设席于堂下凡乡之仕与未仕者以齿序立又设席于庠门之外自堂下各以序行立于庠门外之席质明主人率宾以下先释菜于 先圣 先师退各就次以俟速宾    门外速宾 宾主以下各就次候鸣鼓相者引宾介以下序立于庠门之外北面东上相者引主人出次 【僎从】 至庠门外速宾宾介少前主人立于门左西乡宾介进立于门右东乡赞者立于中唱曰主人拜宾介以下荅拜主人揖宾及介宾介以下皆揖主人先入门左 【僎从】 宾揖介亦入门左介揖众宾皆入门左赞者先之相次之    序宾再拜 主人与众宾三揖 【仪门一揖殿廊一揖将下阶一揖】 皆赞者唱之至堂下升阶三逊王人先升阼阶 【僎从】 立楣下宾趍升西阶 【介从】 三宾亦升自西阶并立楣下各南面司正亦升自西阶立于西阶之上东乡 【教授升自东庑立于东阶之上西乡郡僚分立两庑】 众宾东西相乡立于堂下赞者唱曰宾主以下皆再拜    祭酒啐酒 拜讫相衣引主人诣罍洗所盥手洗爵诣罇所酌酒如释奠仪 【僎从】 复至阼阶祭酒啐酒 【甞酒也】 奠爵讫    王献宾受 相者少立主人再诣罍洗所洗觯 【饮宾觯也】 至酒罇所酌酒实觯授执事者至宾席前西北乡立执事者分立 【直觯者立主人之左直脯醢者立于右】 次引宾自西阶趍就席主人跪左执觯饮宾拜 【一拜】 跪受饮釂主人荅拜 【一拜】 先兴执事者右荐脯醢宾受讫兴主人退就席立僎亦就席立    宾酬主人 相者引宾诣罍洗如主人仪至主人席前东南乡执觯饮主人主人拜跪受饮釂荐脯醢宾荅拜如主献仪    主人酬介 相者引主人再诣洗所洗觯 【饮介觯也】 酌酒如前仪至介席前次引介自西阶趍就席主人饮介如饮宾仪主人复退就席    介酬众宾 相者引介诣洗所如宾仪 【介洗三觯饮三宾也】 至众宾之长席前相者引众宾之长自西阶趍就席介跪劝如宾仪众宾之长跪受立饮复位次引次宾一人至席前饮如前仪又引次宾一人至席前介饮亦如之并复位讫介至堂下迎揖众宾就席【注云】主人先就席僎从次宾就席介从三宾教授司正各就席次郡僚就席并相者引之赞相及执事者就席堂上者升两庑者就位    修爵无筭 宾主以下坐讫酒三行每酒一行主人揖宾及介介揖众宾并礼生唱之    请主沃洗 卒饮赞者诣主人席前唱曰请主人沃洗相者捧觯诣洗所讫直洗者亦跪受立饮讫各就位    司正扬觯 赞者诣席前唱曰主人以下皆兴 【执笏】 次引司正出位立赞者曰请司正扬觯次引司正取主人觯诣洗所洗觯至席前跪而扬觯讫赞者请司正致辝司正乃言曰古者于旅也语于是古道仰惟 朝廷率由旧章崇尚礼教今兹文行乡饮非专为饮食而巳凡我长幼各相劝勉忠于国孝于亲内睦于闺门外比于乡党胥训告胥教诲或愆堕以忝所生赞者曰修爵讫司正复位主人以下复坐    拜送宾介 相者引主人兴复至阼阶下 【僎从】 宾介复至西阶楣下立三宾亦复至西阶立并南乡 【教授复立东阶西乡司正复立西阶东乡郡僚复至西庑众宾立于堂下东西相何立】 赞者唱曰主人拜宾介以下皆再拜    拜既而退 拜讫宾介与众宾先自西趍出主人少立自东出宾介以下立于庠门外之右东乡北上主人立于庠门外之左西乡 【僎从】 赞者立于中唱曰主人再拜宾介以下皆拜逡廵而退   乡居杂仪 (晦庵先生跋云)此篇旧题苏氏乡仪意其为苏晒季明慱士兄弟所作今按吕和叔文集乃季明所序而此篇在焉然则乃吕氏书也因去篇题二字而记其实如此淳熙乙未四月甲子跋 【苏撙上横渠先生门人吕和叔讳大钧亦从横渠先生之斈】    宾仪  相见之节 岁首冬至月朔 【不必每月皆行遇三两月久不相见乃行】 辞见 【谓久出而归则见远适将行则辝出入不及一月者非】 谢贺 【巳有贺事当谢人有庆事当贺】 请召 【请召饮食或议事同】 燕见 【非时议事问讯皆谓燕见】 巳上有雨雪或恙故皆止    长少之名 长者谓长于巳十岁以上者 【父之执及服亲在父行者及异爵皆是】 敌者谓与已上下不满十岁者少者谓少于巳十岁以上者    往还之数 少者于长者岁首冬至辝见谢贺皆行月朔不常行有故则使人告之 长者于少者燕见之外惟施报礼若五十以上虽报礼亦自行或令子弟代之时节若遇雨雪或他故则徧谕少者以止之 敌者更相往还或有故不能行则以书或传语告之为他事阻疾亦得    刺字之式 见长者用名纸见敌者以下用刺字其文止曰某郡姓名而巳有爵者并爵书之见一家一人以上则人用一剌 【古者闻各将命者止以口达姓名而巳刺字后世又恐致差失乃以帋书姓名表之达姓名至恭之礼若如辝语则失其义欲稍止之故立此仪】 燕见及赴请召皆不用    进退之节 见长者门外下马以剌授将命者将命则自命仆人展刺燕见则使人白之乃俟于外次 【外次及雨雪则俟于廊庑下或厅则偏次】 主人出迎则趍揖之告退则降阶出门上马主人送则揖而退若命之上马则辝不得命则就阶上马若爵齿德当致恭者则坚辝之不从则巳 见敌者门外下马俟于廊庑有雨雪则廊庑或厅侧偏次以俟命仆人展剌燕见则白之主人出迎则进揖之告退则就阶上马 见少者廊庑门下马旡廊庑或主人在厅则入门下马有雨雪则就厅侧下马立俟命仆人展剌或口报相见毕告退则就阶上马 【古者客车不入人门请见人皆立于门外闲名于将命者俟主人出乃进近止施□尊者其余或失宾主之仪】 凡徒行往见所俟之次如上仪 凡往见人入门必问主人食否有他干否有他客否度其所妨则命展刺有所妨则少俟或且退若有恙故则不系此也 凡见人主人语终不更端则告退及主人有倦色或方干事而有所俟者皆告退可也    迎送之礼 长者来见先闻之则具衣冠以俟若门外下马或徒行则出迎于门外若不及入门下马者据所至迎之退则送上马徒行则送于大门外 敌者来见俟展剌具衣冠据所在出迎退则送上马者徒行则送于中门外中门则送于大门可也 少者来见俟展刺具衣冠将命者出请宾入主人迎于庭下既退或留就阶上马则送上马或出外上马则送于门    拜揖之礼 见长者旅见则旅拜主人辝则特拜若辝不拜则揖之昔甞纳拜者皆四拜主人辝则再拜坚辝则揖之若欲纳拜者主人纳则四拜如不纳则再拜燕见不拜 见长者皆再拜燕见及主人辝疾则不拜 见少者皆不拜惟拜辱则宾或先拜或不敌则主人亦先拜燕见则主人先拜宾辝则止    请召之礼 请召长者饮食必亲往面致其意诺则拜之长者辝则止既赴召明日亲往拜辱若专召他客者不可兼召长者 召敌者以书简既赴召明日传语谢其辱 召少者以咨目或传言 召议事则即往有故则告其所以 赴长者召若有众客则约之同往不可约候于别次始见则拜其见召主人辝则止明日又亲拜赐主人预辝则书简谢之非专召则不必拜 赴敌者召始见则揖谢之明日传言谢之 赴少者召始见以言谢之明日传言谢之    齿位之序 凡聚会皆乡人则坐以齿 【非士类者不必以齿】 若有亲则别叙若有他客有别爵者则坐以爵 【不相妨者犹以齿】 若有异爵者虽乡人亦当不以齿 【异爵者如今上大夫以上古者初命齿于乡里再命齿于交族三命而不齿】 若特请召或迎劳出饯皆以专召者为上客不以齿爵余为众宾坐如常仪 【如昏礼亦以姻家为上客】    献酢之礼 凡特请召及饯劳若以长者贵者为上客则初坐主人兴取上客酒杯就盥洗上客兴辝主人命赞者 【执事也】 执杯亲执酒斟之执杯以献上客受之以授赞者置于席前 【置在果卓上】 主人再拜上客答拜客复酢主人如前仪主人乃献众宾命赞者遍取众宾酒杯亲洗及盥以次斟酒执献众宾众宾各受杯以授赞者各置于席前若主人是长者则众宾旅拜是敌者以下则皆揖不拜主人乃揖就坐又揖上客及众宾皆祭酒 【祭少许于也】 乃饮卒饮主人兴拜上客荅拜若敌者为上客皆如长者之仪惟卒饮不拜若少者为上客亦如前仪惟上客先拜主人荅拜若主人辝则止如上客仪若婚会则姻家为上客其献不以长少皆如前仪    道涂之礼 遇长者皆乘马若不敌则回避其次则立马于道侧长者揖之则揖之俟长者过乃行长者徒行虽巳回避远见之则先下马前揖既过乃上马若长者揖上马则辝之 遇敌者皆乘马则分道而行揖之而过若徒行虽巳回避见之则下马揖之遂上马若有泥泞及猥杂不可驻足则传谢 遇少者乘马若立马于道侧则揖进之既及前则揖行遂过若少者徒行巳回避则不下马避不及则下马揖之如敌者仪凡徒行遇所识者乘马皆先回避    献遗之礼 凡远行者赆之远归者劳之久不相闻及岁时则有问久不相见及自远而至则有遗有新物远物可以分知人所欲所阙物可以赠皆随其情之厚薄斟酌行之非所行而行之及当行而太数皆为黩物多则为货当行而不行则为吝物虽微陋诚则受之物虽豊美不诚不恭则辝之 凡献者以状列物致恭者白而后献遗敌者则以书简遗少者则传言或以幅帋具其名 凡献遗于长者一辝再辝则止敌者以下再辝三辝则止 凡受遗以义可受则皆不辝可受而物多则量数而受名则终辝之 凡受长者遗若所致恭而礼厚者亲往拜赐其次以书谢之于敌者报之于少者传言而巳    迎劳之礼 长者自远归所厚者迎于近郊俟于道左邸舍将至令仆人展刺长者下马则进揖不拜问讯起居长者复上马则从其家见之乃退若长者不下马命之上马则上马立俟于道侧以揖之不敌则坚辝避之 敌者则马上揖问劳毕请所迎者先行或坚辝则或先或后勿同行不可在所迎者之先 少者不迎若当劳者如请召献酢仪    饯送之礼 长者远行以情之厚薄为送赴远近或势不能远者亦不必远先俟于道左邸舍命仆人展刺长者下马则进揖或具酒食则延请献酢不具酒食则告别送之上马 敌者若有酒食则如长者仪不必展刺酒食则立马于道侧俟其至揖之更送百余步去者辝之则告别其送者亦推去者先行去者坚辝则遂揖别而退   拜见新礼    相跪之仪 凡初相识及久不相见若相见必湏依礼拜跪 凡见长者则湏先跪而后拜拜毕再跪而后问讯或以意上覆 见敌者则但跪而不拜所见者还跪跪毕而后叙别问讯 见少者若少者下拜则辝之若辝之不从则令其少拜亦湏微跪荅之若少者但跪不拜则亦微跪荅之    相跪之式 凡相跪其式用两手相迭按于右膝左足先跪次以右足从之复手架于颈下礼毕仍旧以两手相迭齐按右膝而起凡参见官员及尊长或平交相敬者用此礼    六人坐次 见图    七人坐次 见图    习跪图 见图 习跪之法 凡习跪之法以右手加左手之上斉按右膝先屈左足次屈右足然后手至胷如相揖仪毕先起右足又以右手迭左手斉按右膝而起此礼从古有之第南方行之者少今此礼通行宜习熟之母致礼仪乖□    把盏图 见图    大茶饭仪 凡大筵席茶饭则用出卓每卓上以小果盆列果子数般于前列菜楪数品于后长筯一双厅前用大香炉花瓶居于中央祗应乐人分列左右若众官毕集主人则进前把盏客有居小者亦随意出席把盏凡数十回方可献食初廵则用粉羹各位一大满碗主人以两手高捧至面前安在卓上再又把盏次廵或鱼羹或鸡鹅羊等羹 【随主人意】 复如前仪三廵或灌浆馒头或稍卖用酸羹或群仙羹同上末廵大茶饭用牛马常茶饭用羊猪鸡鹅等并完煑熟以大卓盛之两人抬于厅中有梯巳人则出剜肉凡头牲各分面前头尾胷肤献于长者腿翼凈肉献于中者以剩者并散与祗应等人厅上再行劝酒令熟醉结席且用解粥讫客辝退主人送出门外    把官员盏 令祗候人将到酒果或肴馔 【此系常行之礼有筵席可依前式】 酒以壶瓶盛之须荡令热一人持酒瓶居左一人持果盘居右并立主人之后主人捧台盏于前以盏令倾酒自先甞看冷暖却倾些小在盘再令斟满则跪而献进持瓶执果者并跪把盏者云小人没甚孝顺官人根底拿一盏淡酒望官人休怪候官员接盏后主人则持盘退三步再跪待饮尽起身进前再跪以盘盛盏如见未尽再跪告令饮尽方可接盏接盏后捧果子者则进而献之    平交把盏 主人持台盏左右执壶瓶持果子斟酒毕主人进前跪云哥每到这里小弟没甚么小心哥每根底拿盏淡酒客亦还跪荅云哥生受做甚的却推转盏劝主人先吃主人又轮转云小人别没小心只拿一盏儿淡酒那里敢先吃客云哥每酒是好是歹哥识者主人尽饮呈过盏再斟满劝客客接盏饮如客饮不尽主人将盘斜把云千岁千岁待饮尽接盏同起或客借盏回劝并如前仪或不回劝随意或再把盏或换盏并随意    官员赐酒 官员赐与以下人或后生年小者则令左右斟满酒以只身和台付之其受赐酒者即进跪和台接了退三步跪饮饮毕进而纳盏又再跪    换盏饮酒 换盏者有数人在席主人把酒到面前劝则移过盏换劝同席客云好来好去同席客接饮毕呈过盏却再斟满酒还所劝客客复如前逐一遍席换过如换巳遍即持酒向主人云小人荷哥每赐酒换盏巳遍这是小人正盏饮毕再呈过盏却斟酒回劝主人如不回劝只以空盏授之亦可 又有主人把盏客换劝同席同席接盏又复转换劝之他人此项与前则一但恐在席人多混杂纷乱但须切记其换盏源流庶不至差互   彝俗接谈    语曰 不斈礼以立不斈诗无以言圣人教子之法必以诗礼为先以是知礼者日用常行之不可废待人接物之要道也夫应对进退小子之职苟平居暇日不能致谨于暗室屋漏之中而交际应酬之顷徒欲勉强修饰俨然肃然自谓中礼其愆失谬戾终不能揜而不知人已议其后矣故莅众之容必肃于燕闲之日对宾之语必严于私□之时此大斈所谓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是以君子必慎其独也    名剌通式 (见官员) 学生 门下  (见恩门) 门士 门生 (见县官) 邑士  (见契家) 契生 契侄 (见先生长者) 学生 门人  (见父祖朋友) 契侄 (见乡里长上) 里生  (见亲戚长上) 眷侄 眷生 (见乡曲平交) 里弟 【卑下用里】 (见同姓尊长) 宗侄 【卑下者用宗未】 (见平交朋友) 契生 契弟  (见外亲眷属) 忝眷 【卑下者用眷者】 (见表亲) 表侄 表弟  (见外祖父母) 外孙 (见母兄弟) 甥  (见妻父母) 婿 (见妻族长) 门婿  (见连襟) 友婿 僚婿 (见外郡人) 郡  (见僧道) 郡 (居父丧) 孤子  (居母丧) 哀子 (父母俱亡) 孤哀子  (居祖丧) 孤 (居心丧) 申心制  (居禫服) 禫服 (氶重丧)  氶重丧  (居妻丧) 朞服    宗族服属 始祖曰鼻祖 【扬雄】   父母兄弟妻子曰六戚 【吕氏春秋】 自高祖及孙曰五宗 【袁绍】   同祖之兄弟曰从父兄弟 【荆王刘贾】 五世之祖曰五庙祖 【杜牧】   同曾祖兄弟曰从祖昆弟 【前燕王铎】 家长曰家丈人 【荆轲】   兄曰伯氏 【毛诗】   伯父曰世父 【王莽】 称母曰家夫人 【应奉】   弟曰叔氏 【毛诗】   叔父曰季父 【隋书】 称人弟曰宠弟 【左传】   又曰淑弟 【魏文】   长子曰元子 【姜□】 呼人侄曰爱侄 【后伦】   又曰犹子 【檀弓】   次子曰次息 【姜□】 呼兄嫂曰丘嫂 【高祖纪】   姊曰伯姬 【左宣】   贤子曰良子 【杜钦】 同母弟曰同产 【淳于意】   妹曰姬氏 【左襄】   长女曰元女 【左襄】 谓小叔曰叔郎 【邹阳】   又曰小郎 【王治】   子孙曰系嗣 【姜肱】 谓小姑曰女妐 【冠传】   又曰女叔 【冠传】   支子曰侧室 【左文】 妯娌相谓曰宗妇 【刘长卿妻】   正室嫡子曰门子 【周礼】 妇称姑曰大家 【晋列女孟相妻】   远房子曰族家子 【严助】 妇称夫曰所天 【安仁作寡妇赋】   后世孙曰某后孙 【退之】 随母男曰假子 【献帝春秋素朗】   庶出子曰无外家 【王符】 兄之孙曰昆孙 【左昭公十一年】   庶出之子曰支子 【毛诗】    姻娅葛 婿之父母曰姻 【雅】 女婿曰倩 【淳于意】 妻之父曰外舅 【雅】 妇之父母曰婚 【雅】 舍婿曰赘 【史记】   妻之母曰外姑 【雅】 呼人舅曰贵舅 【江表】 妹婿曰媦 【公羊特】 好亲家曰嘉姻 【安仁】 同门婿曰友婿 【严助】 又曰僚姻 【唐烈女】 两婿相谓曰娅 【左昭】 与之亲曰有属 【王莽】 又曰有连 【史粤蛮】 又曰菜葭之故 【王莽】 呼亲戚曰懿亲 【袁谈】 又曰戚属 【梁】  又曰葛之属 【调永】    家世阀阅 上世曾封曰侯封之子 【前酷吏】 名家曰名门右族 【柳玭】 名人后曰清人贤胃子 【阮亚之】 世袭曰传龟袭紫 【阴兴】 功臣之后曰功臣苗裔 【唐寇策】 势家曰强宗右姓 【郭伋】 累世作相曰仍世柱国 【王震赞】 贵家曰貂冠之绪 【唐制】 贵冑曰皆累世名贵人 【始皇纪】 显族曰门世英叶 【简文书】 祖先为吏曰出吏子孙 【汉赵虚】 名家曰闻家令姓 【唐列力】    耆老童稚 老人自号曰朽人 【说文】 老人曰黄耇 【师丹】  七十曰耆 【说文】 老无道义曰陈人 【往注】 发白曰鬒変 【选十四】 八十曰耋 【仝上】 渐老曰年力颓侵 【未侵】 衰老曰未暮 【迈十二】 九十曰耄 【仝上】 生产平善曰庆育 【襄借】 产卧曰就馆 【许后】  幼曰在孺 【后纪】 初娠曰有子孙瑞 【王莽】 未卧曰未乳 【前刑法】 竹马之戱 【上元】 孕出月曰孕过期 【左僖】 住妳曰绝乳 【李甘】   鸠车之乐 【长】    婢媵皂隶 父婢曰父传 【王】   传母曰阿保 【崔寔】  奴婢曰僮御 【后纪】 宠妾曰小妻 【后孝王】  侍妾曰傍妻 【前元】   婢职曰董澣 【义上】 家仆曰家吏 【吴录孙策】 新仆曰新隶 【左襄三】 仆从曰陪仆 【贾达】 奴仆曰厮台 【党锢】   奴子曰苍头 【李善】  汲水者曰役 【公羊】    胥吏色役 老吏曰宿猾 【皇甫现】 门子曰抱关 【史记】   急足曰捷步 【左文公】 后槽曰围人 【庄子】   配军曰墨者 【前刑法】 作头曰都匠 【王莽】 木匠曰工师 【孟子】   庖人曰胞人 【方朔】  吏人曰曹子 【张酺】 驿子曰传吏 【张酺】  库吏曰库人 【左昭】  又曰库使 乐工曰乐尹 【左定】    人物异称 【称人】      【自称】     【称人】 【自称】 (祖) 令祖      家祖 大父    (妹) 令妹 舍妹 女弟 (祖母) 令祖母    祖母       (妻) 合政 荆妇 拙荆 (父)  【尊翁椿府】 大人 老人    (宠)  【后院如夫人】 小妾 妾使 (母)  【尊堂萱堂】 老母 老亲    (子)  【令司令器】 顽子 斈生 (伯) 令伯      家伯 伯父    (女)  【令女令爱】 小女 弱息 (伯母) 令伯母    家伯母      (侄) 令侄 小妷 犹子 (叔) 令叔      家叔 叔父    (孙) 令孙 小孙 孙子 (婶) 令婶      家婶       (舅) 令舅 舍舅 舅氏 (姑) 令姑      舍姑 姑氏    (姈) 令姈 姈氏 (兄) 令兄      家兄 舍兄    (姨) 令姨 姨氏 (嫂) 令嫂      家嫂 嫂氏    (丈人) 令岳丈 妻父 外舅 (弟) 令弟      舍弟 小弟    (丈母) 令岳母 妻母 外姑 (姊) 令姊      家姐 女兄    (女婿)  【令但令清】 女夫 女婿 【称人】 【自称】 【称人】 【自称】 (先生) 【西席馆宾】  西宾 馆客   (庄所)【盛庄使庄】 小庄 庄所 (文章) 【高□魁作】  谬作 拙句   (店肆)【贵店盛肆】 小店 弊店 (诗曲) 【佳章佳词】  小诗 小词   (铺席) 盛铺      小铺 (写字) 【妙墨妙礼】  恶札 缪札   (药局) 盛局     币局 小局 (宗族) 【盛族华宗】  冷族 弊宗   (客店)【行馆行府】 旅邸 寓所 (宅眷) 【仙眷贵眷】  贱累 累辈   (道观)【盛观仙隐】 山观 山门 (州郡) 【仙郡贵府】  弊府 山郡   (僧寺)【宝剎上方】 山寺 山门 (县邑) 【仙县贵邑】   弊邑 山县   (车马)【使车骏足】 小轿 劣马 (乡里) 【相乡仙里】  弊乡 弊里   (干甲) 盛干      小干 (宅舍) 【盛宅使居】   寒舍 舍   (仆从)【盛介盛纲】 小仆 小童 (厅馆) 【使厅贵厅】  小厅 弊馆   (坟墓) 佳城      先茔 祖墓 (书院) 盛斎      弊斎 家塾   (酒食)【佳酝佳肴】 薄酒 山肴 (园圃) 盛圃      小园 小圃   (货物) 贵货      贱货 ○翰墨类   小简式 一具礼 二称呼 三座前 四间阔 五瞻恋 六即日 七时令 八伏惟 九起居 十神佑 十一尊候 十二入事 十三不赘 十四伏冀 十五托庇 十六知感 十七记录 十八谨奉 十九未由 二十祝颂 二十一不宣 某顿首再拜 某人斈士 【座右】 连日纷纷不果请 益即日孟夏渐热伏惟起居燕暇之余神人嘉辅文候动止多福 【入事】 更不缕缕伏冀原察曲荷云庇岂不知感母劳齿录草此以闻未由雅集顺时珍重不宣   小简答式 一具礼 二称呼 三座前 四间阔 五瞻仰 六即日 七时令 八伏惟 九起居 十神佑 十一尊候 十二得书 十三入事 十四未由 十五奉复 十六祝颂 十七不宣 某顿首拜复某人提领 【几右】 某连日不拜尊诲仰德之私以日为岁即辰首夏清和伏惟申如燕密有神庥体履佳胜伏承教墨佩服厚意 【入事】 未由欵奉勤此以复将命顺理时令不宣   具礼 (官员)惶恐顿首申覆 记事端肃拜禀 (尊长)百拜覆 百拜上覆 (稍尊)端拜上覆 皇恐拜覆 (平交)皇恐拜禀 记事禀申 (稍卑)记事上覆 书奉 (服制)泣血端拜上覆 (僧家)和南百礼上覆 (道家)稽首作礼上覆 端简上启   称呼 (士人) 【中书斈士】 (医人) 【太医郎中】 (僧人) 【长老 禅师 上人 讲□】 (道士) 【先生 真人 提文 知宫】 (同姓) 【宗丈 宗兄 宗契】 (同乡) 【乡契□友】 (同庚) 【庚□】 (亲戚) 【尊亲贤亲】 (朋友) 【尊契 亲契 贤契】 (老人) 【评事】 (通□) 【宣除召除】 (日者) 【大史地仙】 (乐人) 【大夫】 (工匠) 【大监】 (啇贾) 【节干】 (术人) 【太祝□座】 (梯巳人) 【緫领】 (祗候人) 【校尉 都军 首领】 (女人) 【安人 孺人 宜人】 (恩家) 【恩使 恩府】   座前 【致书未敢遽达其人但致于其座下】 (官员) 【钧座 台座 阁下】 (父母) 【尊前侍右】 (尊长) 【尊前】 (先生) 【师席丈席】 (平交) 【执事足下】 (妇人) 【妆前妆□】 (僧道) 【法座禅座】 (居服) 【丧次大孝】   间阔近别 (尊长)拜违颜范蓂荚两新 疏间芝眉 (官员)阻拜下风倐巳月 (平交)连日不拜尊诲 (僧人)不听法音巳有日矣 (道士)拜违仙范倐经旬   瞻恋 (尊长)仰德之私与日俱积 (官员)引领台光何啻饥渴 (平交)仰德之私以日为岁 (僧道)企仰慈光拳拳惟日 (妇人)口谈淑德心注香闱   即日 即日 即旦 日来 即刻   时令 (正月)孟春犹寒 岁序更新 (二月)律应夹锺 韶华巳半 (三月)春月之季 维慕之春 (四月)首夏清和 孟夏谨时 (五月)默林作溽 梅蒸未觧 (六月)□暑流金 六月□暑 (七月)孟秋谨时 秋暑未艾 (八月)仲秋渐凉 中秋令节 (九月)季秋渐冷 秋杪气肃 (十月)月谨应锺 冬寒犹穉 (十一月)律中黄锺 仲冬严寒 (十二月)季冬谨时 臈尽春回   伏惟 (尊长)伏惟 恭惟 钦惟  (平交)谅惟 缅惟 伏审   起居 (官员)公庭清逸 奉公余暇   (师儒)传道之余 马帐余闲 (士人)味道之余 游心经史   (通用)盛德在躬 燕超然 (父母在)温清之暇 彩侍欣庆  (老人)德齿俱邵 老成耆德 (医人)诊视之余 砭剤之余   (商贾)旅况闲适 经营之余 (僧道)禅定之余 游心物外   (妇人)内助豊余 雍容间则 (居丧)追慕哀苦 读礼尽诚   (喜庆)瑞庆大来 门阑多喜   神佑 (通用)神人叶赞 神物拱卫  (僧道)龙天交卫 百聀走相   尊候 (尊长)尊候动止多福   (官员)钧候兴居百福 (通用)文候动止多    (僧道) 【法道】 候起居多福 (居丧)孝履支和     (妇人)懿候动止多福    (入事)不赘 (通用)会见有期兹德以略 兹不敢繁 (通用伏冀恕察)仰赖德度宽洪必赐情贷 伏乞 【合照照亮】   托庇 (尊长)未托 【云庇宏庇】    (官员)远窃 【钧庇合庇】    (平交)曲荷远庇   (僧道)仰藉 【国荫道荫】   知感 (通用)知感 知幸 铭感巳 岂不知感   不烦记录 (通用)毋劳齿录 毋劳念及 毋烦流念   奉书 (通用)冗中作字不谨伏希情恕 草此以闻伏惟照言   未由瞻拜 (尊长)尚通晋拜  (官员)尚稽瞻拜  (平交)未期雅集 (未相识)未缘披覩 未遂识荆  (僧道)未由瞻礼   祝颂 (通用)道德在躬福祥自至盖不待词而祝也 (僧道)对时常乐为宗教珍挕以慰众望也   不宣 (尊长)不备  (通用)不贝宣  (卑下)不悉  (居丧)不次   禀事 (通用)僣有粟恳 少事尘听  (官员)少事奉渎合听   承喻 (尊长)伏拜尊命  (官员)伏蒙台喻  (通用)伏承下喻   奉复 (通用)勒此奉复 姑此以复将命 人还谨此奉复   面罄 (通用)敬容面白 更容面谢 非面莫陈   奉书申禀 (官员)谨晋不腆之记上承兴止  (平交)谨勒手书上干典记 (僧道)未即问讯勒此以闻   叙未相识 (官员)仰服台望积有年矣由瞻拜徒怀企仰 (通用)虽怀慕蔺之私未遂识荆之愿 (僧道)钦服法文言久矣由参拜企仰尤深   幸相识 (通用)昨岁瞻望辉表深惬慕用之私 詹望英釆区区志愿 【足矣】   不及谒见 (官员)引领仞墙莫克抠趍 (尊长)自惟鄙陋莫克扫门 (通用)念欲造谒竟少间 (僧道)尘劳冗冗不获聆清谕   拜见承出 (尊长)比扣孔门适之鲁里 (官员)适奔屏囚思不逢履舄 (通用)比甞请见不遇而退 (僧道)晋谒 【名蓝舟房】 乃承它出   拜见承接 (尊长)比拜师严重廑见接 (官员)过蒙宠遇感戴穷 (通用)比奉谈笑终日爽心 (僧道)获奉清谈尘烦顿息   拜见承枉顾 (官员)昨台斾荣归谊当展拜复厪临顾感激良多 (通用)适来请见継辱宠临以感以愧   承访 (官员)向厪高盖迂临自惟卑贱何以臻此 (通用)重蒙骑从之临得欵尘谈之益 昨承临访足仞眷爱 (僧道)比厪贲临获听物外之论钝根启发鄙吝顿消   承访失接 (官员)近承玉趾下临值以偶出不克迎肃至今愧悚 (通用)适承枉顾忽克拜迎是恨 (僧道)比承 【飞锡仙驭】 之来偶出弗果欵话悒怏殊深   承访不及欵 (通用)昨承枉顾愧白饭青蒭之欵   谢延欵 (通用)适蒙延待为具豊腆加以谆诲感愧不能言也   造谢承接 (通用)适承宠顾特造墀下言谢反辱延降负愧巳   久不贡书 (尊长)久旷音问而仰德之心未尝少置 (官员)苦便武久不嗣音 每欲贡问渎尊是惧寻复中辍 (通用)尘劳少暇音问殊旷 (僧道)咫尺之书不彻听久矣第深企仰   曾贡书 (官员)昨具记室之问渎尊是惧此心凛 (通用)比奉短缄想彻清听   曾答书 (通用)琐琐申恳曾具柔削千听司未沐赐荅   贡书承荅 (官员)贬损威德辝翰俱盛为宠艮多深切感悚 (通用)比贡不切之问岂意来诲谆诚启诵感悚 (僧道)比甞具尺书上询兴寝猥承砭赐三复感叹不巳   承惠书 (尊长)谦光坠贶文意璀璨圭诵岂胜惭栗 (官员)方仰台仪过蒙教墨三复凛然 (通用)承教墨佩服厚意   承书未答 (官员)向辱赐教仰仞谦光俗尘汨汨未及申谢 (通用)昨承赐教以人事倥偬未遑治报   得书兼承惠 (通用)台翰宠贻副以佳贶仰仞眷隆惭感以之   乞示书 (通用)便风有垂诲者乞示一二 便邮毋吝示字   馈送 (通用)辄有物聊见芹忱 少见野人献芹之意   承惠物 (通用)特厪颁贶物意两重祗领感篆别面谢   承惠回荅 (通用)回翔以效意物轻微得辱旨收幸甚   承惠不受 (通用)物之赐自合祗拜但受之名姑用返璧   请召 (通用)午刻屈从人过陋舍少欵幸不我拒即赐惠然   承召 (通用)伏承宠召敬闻命矣 特承宠命即当趍赴席末   承召不赴 (通用)特承宠召适以冗绊拜命不及   送物小简式 不敢以菲薄废礼辄有物聊见区区倘沐叱存不胜幸甚   荅式 某仰荷契厚以物见贶礼意勃月其一感未易形容也   荅不受 某伏辱教墨宠赐物感戢尤深顾惟何者重扰挠事辄歆 【执辝】   再送物式 某适来不揆以微物尘渎仰恃隆度洪私故敢进且蒙谴拒恐悚之深尚冀熏慈察野人献芹之意不赐峻外特为恕留谨再凂献伏乞情亮   送物换易 少充搞仆之资 【远出远归】 聊充宾筵之末 【贺宴席】 聊充寿觞之献 【生日岁节】 聊充一芹之献 聊充春盘之末 【立春】 聊助蒲饮之末 【重午】 少荐星楼之末 【七夕】 少佑登高之需 【重九】 聊奉履长庆仪 【冬至】 少充分岁之仪 聊备椒盘之需 【除日】 以待不时之需 聊助斋筵之末 聊充厨传之末   请人筵会大状式 具位姓某 右某拟以某日就弊舍备菓酌祗迎伏望台慈特垂光访 【谨状】              年月  日 具 位 姓  某   状   答赴式 具位姓某 右某伏蒙台慈特有宠召至日敬当趍侍下情不胜感悚之至谨奉书陈谢    年月 日仝前   荅不赴式 具位姓某 右某伏承尊慈特有宠召适以拙恙拜命不及下情悚惧之至谨具状陈谢伏惟照察谨状  年月日仝前   父母与子孙书 【祖父母外祖并同】 书示某 【子孙名或乎□行第】 夏热想汝安徤吾与此骨肉如常 【身在外则云在此如常】 (述事) 【云云】 不具 示某 【父云父示翁云翁示】 月日发   上祖父母父母书 某百拜上覆即日孟夏谨时伏惟大人膝下 【或云祖父祖母母亲外祖父母】 尊候起居多福伏自拜违尊严不胜詹仰之极某在某循常 【如在家则云某在此侍奉某亲循常】 乞不赐尊念(述事) 【云云】 某未由省侍伏乞倍加调护以介寿庆下情虔祝之至谨具不备 年月  日  某  百拜上覆 某亲尊前 新编纂图增类羣书类要事林广记卷之十二  【前集】 ○农桑类   农桑本务 古者井田之制一夫授田百亩以二亩半为宅树墙下以桑是以男耕女桑而衣食常足孟子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以此为王道之始汉文帝诏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是知衣食者日用之不可阙也 当今皇帝临御天下欲使斯民生业富乐而永无饥寒之忧诏立大司农司不治他事而专以劝课农桑为务又虑夫田里之人未知播殖之宜蚕缲之节于是颁行一书名曰农桑辑要使天下之民读其书而得其术则用力寡而获利倍真斯民衣食之源也今摭其要中之至要者列于左    井田之制 见图    耕获图 见图    蚕织图 见图    耕锄法 凡菅茅之地宜纵牛羊践之七月耕之则死凡美田之法绿豆为上小豆胡麻次之悉皆五六月中禾冀 【美谈反□】 种七八月犂禾奄 【掩同】 杀之为春谷田则亩收□石    踏粪法 秋收治田后场上所有谷穰等并须收贮一每布牛脚下三寸厚每平旦收聚堆积之还依前布之至冬一牛可得三十车粪可粪三十种田    蓄水法 早禾田当防阙水之患春天宜留心开水母池取其深遇则泄以荫田一种田作池蓄水深一丈可以荫二十种田今江南地多用筒轮水车以备旱亦须于未旱时早备也    收九谷种 九谷者黍稷秫稻麻大麦小麦大豆小豆是也凡五谷种常岁别收选好穗绝色者劁 【才雕反】 刈高悬之以拟明年种子将种前二十许日开水洮 【劳枇去则莠】 即晒令燥种之    种田吉日 凡种禾宜寅午申日大麦宜亥卯辰日稻宜戊己四季日黍宜巳酉戍日大豆宜申子壬日    种田忌日 种禾忌乙丑壬癸秫忌寅晚禾忌丙大麦忌子丑戊己小麦同稻忌寅卯辰黍忌寅卯丙午穄忌未寅大豆忌卯午丙子甲乙小豆同麻忌四季日及戊巳日    种植上时 种谷二月上旬为上时三月上旬为中时一亩用子一斗四月上旬为下时每亩用子一斗二升    种大麦 八月中戊社前为上时每亩用子二升半下戊为中时每亩用子三升九月为下时每亩用三升半    种小麦 八月上戊为上时每亩用子一升半中戊为中时每亩用子二升下戊为下时每亩用子二升半    种麻豆 夏至前十日为上时夏至日为中时夏至后为下时□寔曰夏至先后各五日可种壮麻皆欲及时    芸田法 第一次曰撮苗第二次曰布第三次曰拥第四次曰复一功不至则稂莠之害秕糠之杂入之矣    取麦法 麦熟带青收一半合熟收一半若过熟则抛费每日至晚即便载麦上场堆积用苫缴覆以防雨作如般载不及即于地内苫积天晴乘夜载上场即摊一二车薄则易干碾过一遍翻过又一遍起秸下场扬子收起虽未净有待所收麦都碾尽然后将未净秸秆再碾如此可一日一埸比至麦收尽已碾讫三之二农家忙并似蚕麦古语云收麦如救火若少迟慢一值阴雨即为灾伤迁延过时秋苗亦误锄治    藏麦法 晒大小麦今年收者于六月扫庭除候地毒热众手出麦薄摊取苍耳碎剉拌晒之至未时及热收可以二年不蛀若有陈麦亦须依此法更晒须在立秋前秋后则巳有虫生恐益矣    种大豆法 大豆保岁易为宜古之所以备凶年也谨计家口数种大豆率人五亩此田之本也三月揄荚时有两高田可种大豆土和无块亩五升土不和则益之种大豆夏至后二十日尚可种戴甲而生不用深耕大豆须均而大豆花憎见日见日则黄烂而根焦也    获豆法 豆荚黑而茎苍辄收无疑其实将落反失之 【故曰黑豆□于场】    种小豆法 小豆不保岁难得椹黑时注雨种豆生布叶锄之生五六叶又锄之大豆小豆不可尽治也豆生布叶豆有膏尽治之则伤膏伤则不成故其收耗折也菉豆白豆种法同    种缉麻法 凡种麻用白麻子 【白麻子为雄麻颜色虽白啮破枯燥膏润者秕子也亦不中种巾□者口含收时颜色如旧者佳如変黑者裛】 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 【故墟太良有点叶夭折之患不任作布也 点丁破反草叶坏也】 地薄者粪之 【粪宜熟熟者川小豆底亦得崔寔曰正月粪□□麻田也】 耕不厌熟 【纵横七遍巳上则麻叶也】 田欲岁易 【抛子种则节高】 良田一亩用子三升薄田二升 【□则细而不长稀则麁而支□】 夏至前十日为上时至日为中时至后十日为下时 【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亦良候也谚曰夏至后下役狗或苔曰但雨多□槖駞又谚曰五月及泽父子不相借言及泽急说非辝也夏至后者非唯□短皮亦轻薄此亦趍时不可失也父子之间尚不相假借况他人乎】 泽多者先清麻子令芽生 【取雨水浸之生芽矣用井水则生□浸法着中如炊两石米顷漉出着席上布令厚三四寸数扌斍之令均得地气一宿即芽出水若滂布虽十日亦不生一】 待地白背耧糒漫掷子空曳劳 【截□即种者地湿麻生瘦待白背者底生肥】 泽少者暂浸即出不得待生芽耧头中下之 【不劳曳□】 麻生数日中常驱雀 【叶青乃止】 布叶而锄 【频烦再遍止高而锄者便伤麻稠弱不堪者拔去】 勃如灰便刈 【刈杖各随乡法未勃者收皮不成于勃不收而即□】 幵束 【古典反小束也】 欲小禾专 【普胡反】 欲薄 【为其易干】 一宿辄翻之 【得霜露则皮黄矣】 获欲净 【有叶者腐烂】 沤欲清水生熟合宜 【浊水则麻黑水少则麻晚生则难剥太烂则不任暖泉不东冬日沤者最为柔□也】    栽苎法 移栽年深宿根者移时用刀斧将根截断长可三四指栽时成行作区方围各离一尺五寸每区卧栽三二根棊盘相对拥土毕然后下水浇之候三五日复浇苗高勤锄旱则浇之初年长约一尺便割一镰麻未堪用再候长成所割即堪绩用至十月即将割过根楂用馿马粪盖厚一尺不致冻死至二月初杷去粪令苗出以后岁岁如此    □□土木绵法 谷雨前后拣好天气日下种先一日用水淘过子粒堆于地上瓦盆覆一夜次日取出用灰槎得伶俐看稀稠撒于畦内将土覆厚一指待六七日苗出斉时浇溉锄治常要洁净穊则移栽稀则不须每步只留两面稠则不结实苗长高二尺之上打去冲天心旁条长尺半许打去心叶叶不空开花结实直待绵欲落时旋摘摊于箔上日曝夜露待子粒干用铁杖一条麁如指长尺半许两端渐细如赶饼杖样用樟木砧子长一尺阔五寸厚三寸逐旋取绵子置砧上用铁杖旋旋赶出子粒即为净绵仍用竹弓弹令轻细或纺成丝或装作绵絮衣被特为轻暖    种桑椹法 收黑鲁桑椹着水中即以手溃之以水洗取子阴干治肥田十亩荒田久不耕者尤善好耕治之每亩以黍和椹子各三升合种之黍桑俱生锄令稀疏调适黍熟获之桑生正与黍高平因以利镰磨地刈之曝令燥后有风调放火烧之桑至春生一亩食三箔蚕    布地桑法 园地犁属斤熟方五尺内掘一坑 【每地一亩合土□百四十科】 方深各二尺坑内下熟粪三升 【生粪不中壮地少用】 和土匀下水一桶调成稀泥将种成鲁桑连根掘出一科自根上留身六七寸其余截去截断火金敖上烙过每一坑栽一根坐于泥中 【欲疾见功者□二根】 按至坑底提三五次 【欲令根须舒顺】 按桑身顶与地平拥周围熟土令坑满次日筑实 【匝坑四边筑下土至半坑根下上自实不实则根土不相着多悬死】 上半坑拥熟土轻筑令平满 【附身土不可筑实实则芽难生】 用虚土封堆如大金敖子样可厚五七寸周围自成环池 【水浇于内】 芽出虚土四五指每一根止留一二条 【浇锄如法当年可长五尺余】 次年附根割条叶饲蚕 【须用厚背刚镰一割要断钝镰一割不能断则条楂不斉两侵伤根地桑不宜放出身只要条从上中长出身出土名为脚高身上所长条不班又多被风雨罢折】 割过每一根周围数芽出每一科可留四五条余者间去年年附地割之根渐旺留条渐多野鲁桑根科栽之亦可    移桑法 桑椹畦种明年正月移而栽之 【仲春季春亦得】 率五尺一根其下常属斤掘种菉豆小豆 【□日良美润泽益桑】 栽后二年慎勿采择大如臂再移十步一株以绳系石坠四向枝令婆娑直上则难采    飬树桑法 属斤地掘坑与栽地桑法同将种出荆桑全条连根掘土培亦如前法但所筑实土与地平上复用土封身一二尺周围自成环池 【雨则浇】 待桑身长至一大人高割去稍子则横条自长如浇治有功至秋可长大如壮椽十月内或次年春可移为行桑野荆桑不成身者移根于园内飬之亦同    压条法 须取栽者正月二月中以钩杙压下枝令着地条叶生高数寸仍以燥土壅之 【土湿则□】 明年正月中截取而种之    修桑树法 桑树脚斜并浮根依时皆可属斤去又剥桑正二月为上时正月次之二月为下 【白汁出则损叶】 可科去者有四等一沥水条 【向下垂者】 一剌身条 【向里生者】 一骈指条 【相并者去其一】 一脞条 【虽顺生却□冗】    接桑法 其法有四一插接二劈接三靥接又名贴接又名神仙接四批接又名搭接插接法附地锯断于砧盘上肌肉内附骨用竹篦子插下可深一寸半接头可长五寸之上 【其眼微青者】 根头一寸半用薄刀子削成马耳状其马耳尖头薄骨割去半分青肌肉自长于骨尖半分将接头噙飬温暖假借人之生气易活 【人于其时不可吃酒及浓厚滋味物】 取出篦子就用青肌肉半分裹接头马耳尖插下极要嵌密每一砧盘上插二三条 【令接头之骨与树之骨相着肌肉与树之肌肉相着木之津夜行于肌肉之间如不相对又不紧密多不活】 用新牛粪和上为泥封泥了湿上封堆接头生芽条出土高一二尺约量留三二条其余割去傍埋椽子一条用绳揔系 【不如此被风雨摆折】    种柘法 柘子熟时多收水淘令凈曝干散讫劳之草生拔却勿令荒没其叶饲蚕丝好作琴弦清鸣响彻胜于凡丝远矣    柘叶 多丛生干疏而直叶豊而厚春蚕食之其丝以冷水缲之谓之冷水丝柘蚕先出先起而先茧柘叶来年不采者春再生必毒蚕如不采夏月皆要打落方毒    卜桑法 闽中以三月三日雨卜桑柘贵贱谚曰雨打石头遍叶子三钱片或曰四日尤甚杭州人云三日犹尚可四日愁杀我四日雨尤贵杂五行书曰三月三日天阴而雨蚕大善浙间风俗又云三月十六晴树上挂银瓶言其贵也    斎蚕法 育蚕而阙叶者以甘草水洒桑叶次以米粉糁之候干与食谓之斎蚕可以度一日夜唯惧人知成茧厚实    择茧种 开簇时须择近上向阳或在苫草上者此乃强梁好茧 【农桑要□云茧必雌雄相半簇中在上者多雄下者多雌○陈志弘云雄虫尖细紧小雌者圆慢厚大】 另摘出于通风凉房内凈箔上一一单排日数既足其蛾自生若有拳翅秃眉焦脚焦翅焦尾熏黄赤肚毛黑纹黑身黑头先出末后生者拣出不用止留完全肥如者用厚藤纸为连候蛾生足移下连于屋内空竖立柴草散蛾于上至十八日后西南凈地掘坑贮蛾以土封之庶免禽虫伤食    浴种法 腊月内三八日浴连三次浴毕用桑皮索悬挂至除夜用五方草同桃苻木柤以水同煎放冷元日五更浴过藏之    治蚕室 屋宜高广勿接撁厦蚕生前一月泥饰除正门外周围安牎西牎不妨宜高大四角着火将牛粪土子烧令烟移入龛内如壁龛止于槌箔四向约量顿火近两眠则止    下蚁法 生蚁惟在凉暖得宜开掯得法使之莫有先后也 【生以不斉则其蚕眠起至老俱不目斉也】 其法変灰色巳全以两连相合铺净箔上□卷两头绳束卓立于烟凈凉房内第三日晚取出展箔虫乂不出为上若有先出者鸡翎扫去不用 【名行马皑留则蚕不斉】 候黑虫乂斉生 【并一先一□者】 和蚁秤连写记分两虫乂生既斉取新叶用快刀切极细用筛子筛于中箔蓐纸上务要匀薄将连合于叶上蚁自缘叶上或多时不下连及缘上连背翻过又不下者并连弃了此残病虫乂也 【一箔蓐上下垲三两蚕至老可分三十箔每垲一钱可老蚕一箔也】    用叶法 蚕不可食之叶有三一承带雨露□温又寒食则変褐色生水泻临老则浸破丝囊不可抽缲制之之法芟叶实积苫席覆之少时内发蒸热审其得所启苫摊之湿随气化叶亦不寒即可饲之二为风日所嫣干者生腹结三浥臭者即生诸疾斯二者可制之法弃之可也    分抬法 分抬之便惟在频款稀匀使不致蒸湿损伤也 【蚕□多必湏分之沙燠厚必湏台之失分则不胜稠迭失台则不胜烝湿故宜类蚕者柔软之物不禁触弄小而分之犹□爱护大而台之莫□顾借也未免久惟乱积远节高抛生病损伤实由于此故宜安款而稀匀也】    飬蚕杂忌 忌温叶忌热叶蚕初生时忌屋内扫尘忌煎煿鱼肉忌蚕屋内哭泣叫唤未满月产妇不宜作蚕毋忌带酒人切桑饲蚕及抬解布蚕蚕生至老忌烟熏忌孝子产妇不凈之人入蚕屋屋屋忌近臭秽忌酒醋五辛鳣鱼麝香等物    飬蚕吉日 浴蚕出蚕安槌入筐宜用戊辰巳巳庚戍壬午甲午甲寅丁巳戊午日更得收满天德月德月合明星五富等日出蚕沙宜天德方忌蚕室命官方又庚戍日蚕姑死忌之 ○花果类   花果名品    牡丹 欧阳永叔花品序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出越州西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余甞谒钱思公于双桂楼下见一小屏立坐后细书字满其上思公指之曰欲作花品此是牡丹名凡九十余种予时不暇读之然予所经见今人多称者纔三十许种不知思公何从而得之多也计其余种虽有其名而不着未必佳也故今所录但取其特著者而次第之姚黄 【千叶黄花出洛阳姚家亦不甚多一岁纔数朵】 魏紫 【千叶肉红出魏相府钱公曰姚黄真花王魏乃花后也】 鞓红 【单叶深红出青州亦曰青州红色类腰带】 左花 【千叶紫花出民左比家叶密而斉如剪亦曰平头紫】 牛家黄 【真宗过洛阳牛氏献】 添色红 【花白经日変成红色】 甘草黄 【单叶花其色如甘草】 鹿胎花 【紫花白点如鹿胎文】 鹤翎红 【花末白内红如鹤羽】 莲花萼 【红花青趺有如莲萼】 朱砂红 【多叶红□如朱砂也】 一百五 【白花常至百五日开】 一撮红 【红花叶□一点深红】 玉版白 【单叶白花如玉拍板】 献来红 【其花大多叶色浅红】 潜溪绯 【千叶绯花出潜溪寺】 麄叶寿安 【干叶红出寿安】 细叶寿安 【比麄叶者尤佳】 九蘂真珠红 【红花上一点白】 倒晕檀心 【红花近萼檀心】 林家红 【单叶当时为第一】 叶底紫 【千叶紫花近叶底开】 丹州红 【千叶红花】 贺家红 【单叶红花】 千叶紫 延州红 苏家红 隋炀帝为西苑诏天下境内所有草木驿至京师易州进奉 二十种牡丹醉妃红 先春红 天外黄 赭红 浅红 【千叶】  起州黄 起台红 袁家紫 一拂黄 鞓红 云红 【碧□】  冠子黄 飞来红 延安紫 软条黄 坏红 肉红 【碎叶】  颤风娇 袁家红 赭木    芍药 刘贡父芍药谱序天丅名花洛阳牡丹广陵芍药扶风马玷谓余道芍药本末及取广陵人所第名品示余因次序为谱凡三十一种 冠群芳 【大旋心冠子色深红】 赛群芳 【小旋心冠子】 宝妆成 【髺子色微紫】 尽天工 【青心红冠子】 晓妆新 【白木颉子】 点妆红 【红木颉子】 迭香英 【紫楼子】 积娇红 【红楼子】 醉西施 【大软条冠子色深红】 道妆成 【黄楼子】 掬香琼 【青心玉扳冠子】 素妆残 【初开粉红色渐退白】 试梅妆 【白冠子】 残妆匀 【粉红冠子】 醉娇红 【深红冠子】 拟香英 【紫宝相冠子】 妬娇红 【红宝相冠子】 娄金囊 【金线冠子】 怨春红 【□条冠子】 妬娇黄 【黄丝头】 蘸金香 【金□紫单叶】 试浓妆 【绯多叶】 宿妆殷 【紫高多叶】 取次妆 【淡红多叶】 聚香丝 【紫丝头】 簇红丝 【红丝头】 效殷妆 【小红多叶】 会三英 【三头聚一□】 合欢芳 【双头并蔕】 拟绣鞯 【鞍子两边垂下】 银含棱 【银线】 王观扬州芍药谱后序芍药有三十四品旧谱只取三十一种如绯单叶白单叶红单叶不入名品之内其花皆六出维杨之人甚贱之余守官江都又得八品□前三十一品之比此皆世之所难得今列于左 御衣黄 【色浅叶疏类黄楼子】 黄楼子 【五七层间以金线】 袁黄冠子 【如髺子】 鲍黄冠子 【色类鹅黄】 杨花冠子 【心黄叶细间以金线】 胡缬 【红色深浅相杂】 峡石黄冠子 【如金线冠子】 黾池红 【并萼或三头】    琼花 刘原父诗序云琼花出扬州后土庙濯缨亭此花天下只一株 扬帅郑兴裔云花大而瓣厚其色淡黄叶柔而莹泽蘂与花平不结子而香 玉蘂花 【唐李卫公所植或云即琼花也】 聚八仙 【花小瓣薄微青叶丽有芒结子香或误以为琼花】    海棠 李赞皇集云花木以海为名悉从海上来花谱云海棠有色无香复轩漫录云其花五出初极红如胭脂及开渐成缬晕至落则若宿妆淡粉 海棠花 【紫锦色香】 海棠□花 【花似木林檎花】 川海棠 【出蜀中嘉丹花有香其木合拍】 垂丝海棠 【柔枝长蒂彦色践红垂英向下】    酴醿花 岁时记酴醿本酒名世以所开花颜色似之故名之 白酴醿 【色白香□】  黄酴醿 【鹅黄色有香】    蔷薇花 香录云蔷薇红色大食国花露也五代时藩使蒲河散以十五瓶效贡  牛枣 牛棘 蔷蘼 野客 【皆花之别】    莲花  【荷花 美蕖 菡萏 水华】 周茂叔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凈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翫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分枝荷 【汉明帝□分枝荷一茎四叶状如骈盖实如玄珠】 夜舒荷 【汉灵帝时一茎四叶夜舒昼卷并见杂俎】 二朵莲 【伪蜀赵庭隐南宅岸隈有莲一茎分两枝开二花】 三朵莲 【伪蜀禁花中有之一茎三朵召羣臣燕赏】 十叶莲 【华山记曰山上有□生千叶莲服者羽化】 百子莲 【拾遗记西王母见穆天子进素莲一房百子】 并目莲 【乐府云上生并目莲】 睡莲 【南海有之夜则花□入水】 碧莲 【卢相国游芍陂见负薪者特一朵甫访之矣】 青莲 【林给事典湖州以莲子浸□瓮底经年肿之】 赤莲 【波头摩叶赤莲也见佛书】    葵花 南方草木记葵有种一取其花一取其叶一取可食 蜀葵 【一名锦葵一名戎葵其苗似瓠既大而紫鲜花似桃黄牡丹有檀心色】 黄葵 【春生苗叶尖多鈇夏末开花浅黄与蜀葵相侣】 蒲葵 【取其叶名蒲葵】  一丈红 【其花五色断间有之】 葵菜 【取其可食故名葵菜】    芙蓉花 成都记云孟后主于成都四十里罗城上种此花每全秋四十里皆如锦绣高下相照因名锦城 木芙蓉 【产于陆唐人谓之木莲】 草芙蓉 【产于水即莲花是也】 拒霜 【即木芙蓉霜降时开故名拒霜】    菊花 范石湖菊谱序山林好事者或以菊比君子其说以谓岁华婉娩草木変衰乃独烨然秀发傲睨风露比山人逸士之操虽寂寞荒寒而味道之□不改其乐者也神农书以菊为飬性上药能延年轻身南阳人饮其潭水皆寿百岁使夫人者有为于当年医国芘民亦犹是而巳菊于君子之道诚有臭味哉范村所殖正得三十五种悉为谱之又后序云菊有黄白二种而以黄为正故余谱先黄后白 胜金黄 迭金黄 棣棠菊 迭罗黄 甘菊 麝香黄 太真黄 垂丝菊 鸳鸯菊 野菊 金铃菊 球子菊 十样菊 千叶小金黄 夏小金铃 单叶小金钱 【巳上并黄菊】 五月菊 万铃菊 莲花菊 芙蓉菊 茉莉菊 木香菊 酴醿菊 艾叶菊 白麝菊 白荔支 银杏菊 金杯玉盘菊 波斯菊 【一枝只一葩倒垂如发之鬈】 喜容千叶 御衣黄千叶 【巳上并白菊】 佛顶菊 桃花菊 胭脂菊 紫菊 【一名孩儿菊 并杂色菊】 又史正志谱黄白杂色品类二十九种 大金黄 小金黄 佛头菊 小佛头菊 野菊 金墪菊 金铃菊 金钱菊 棣棠菊 甘菊 球子黄 深色御袍黄 浅色御袍黄 【并黄菊】 单心菊 楼子菊 万铃菊 纒枝菊 金盏银台 玉盘菊 脑子菊 荼縻菊 木香菊 楼子佛头 添色喜容 【并白菊】 十样菊 桃花菊 芙蓉菊 孩儿菊 夏月佛顶菊 【巳上并杂色菊】    梅花   【梅实附】 范石湖梅谱云梅天下尤物无间智愚贤不肖莫敢有异议斈圃之士必先种梅且不厌多吴下土梅特盛其品不一今随所得为之谱 江梅 【遗核野生不经栽接者又名直脚梅】 早梅 【冬至节前开花】 消梅 【其实圆小松脆多液少滓】 重华梅 【花头甚曹叶重如层】 古梅 【其枝樛曲万状苍鲜麟皱】 鸳鸯梅 【多叶红梅凡双□必并蒂此一蒂结双实】 绿萼梅 【其蔕纯绿】 红梅 【粉红色其香类杏花】 百叶缃梅 【一名千叶香花小密】 杏梅 【花比红梅色微淡实似杏味不甚酸故名杏梅】 腊梅 【本非梅类以其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 朱梅 同心梅 紫蔕梅 【并上林苑有出西京杂记】    桃 开元遗事云明皇于禁苑中有千叶桃花盛开帝与贵妃日夕宴花树下帝曰不独萱草忘忧此花亦能销恨 又皮日休桃花赋其花可以畅君之心目其实可以充君之口腹欲修花品以此花为第一 万岁桃 【西王母见穆天子玉帐高会进此桃】 武陵桃 【桃源记吴人避秦乱于武陵源食之皆仙】 东方村桃 【实径三尺二寸和核美食之仁治嗽】 巨核桃 【汉明帝常山献此桃霜下结花大暑方熟】 金桃 【正观间康国献黄大如鹅卵其色如金名金桃】 王母桃 【杂俎云洛城华林园】 木桃 【述异记云桃红大者】 石桃 【南康记五山出此桃】 积石桃 【玄中记云大如斗斛】 偏桃 【酉阳杂俎出波斯国】 仙桃 【酉阳杂俎云出湘州山坛】 勾鼻桃 【生石虎苑重二斤半】 猕猴桃 【泮州云亭山味甘酸】 银桃 金色桃 油光桃 脱核锦桃 饼桃 乌蜜桃 昆仑桃 胭脂桃 迎冬桃 【陈留进十桃】 秦桃 缃核桃 紫纹桃 金城桃 绮叶桃 【汉上林苑】 旄冬桃 榹桃 山桃 【雅】    李 李肇国史补云李直方甞第果实名如贡士者以绿李为首楞梨为副樱桃为三柑子为四蒲萄为五 绿李 紫李 朱李 黄李 绮李 青房李 同心李 羌李 燕李 蛮李 侯李 车李 含枝李 金枝李 横枝李 蜜甘李 牛心李 绿纹李 半斤李 玉李 麦熟李 紫色李 红垂李 黄建李 房陵李 青皮李 颜渊李 【西京杂记汉上林苑】 武陵李 【武陵源李食者皆仙】 不知熟李 【隋时进十色李】 韩终李 【麻园玉李韩终甞食】 朱仲李 【房陵定山直朱仲李】 庐山白李  【魏文帝列异传】 安阳李  【魏文帝时天降八枚】 御李子  【汉献帝时植许州有】 南居细李  【风士记四月熟】 驳赤李 【雅郭璞注云子赤】 嘉庆子 【东都嘉庆坊有实甘】 东苑朱李 【张华真人篇云】 中山缥李 【陆士衡果赋云】 休无实李 【雅一名赵李】 座接虑李 【今之夌李雅】 马肝李 【郭义恭广志】 钟山大李 【大如崩仆武传】 春李 【革林园有之冬华而春实】 仙李 【潘岳赋仙李缥而神季红】 神李 【见上注并述异记】 金李 【杜陵有金李大曰夏李小鼠李】 鼠李 【乃金李之小者】 夏李 【并见金李下注】 缥李 【传玄李赋一树三色异味殊名】    荔枝 蔡君谟谱荔之于天下惟闽粤南粤巴蜀有之闽中惟四郡有之福州最多兴化最为奇特泉漳时亦驰名性畏高寒不堪移植品目至众今择其尤著者凡三十二品 陈紫 【出兴化军径寸五分膜如桃花红核似丁香毋剥之疑如水精食之消如绛雪朱莫可状也为天下第一】 江家绿 【出福州为州之第一摄巳卖叶家名犹在】 方家红 【大径二寸色味俱美荔之最大者人罕得】 小陈紫 【树去陈紫数十步但差小耳】 周家红 【先独立于兴化军今乃损矣】 游家紫 【似陈紫种差大】 蓝家红 【此为泉州第一】 法石白 【出泉州法石院色青而大】 何家红 【出漳州何家】 绿核支 【出福州其核绿】 宋公荔枝 【如陈紫而小甘美同】 丁香荔支 圆丁香 【二种体圆自陈紫以下十二品各有等次】 虎皮 【色红绝大绕腹有青文类虎班出福州大乘寺】 牛心 【长二寸余皮厚肉浅福州唯一株岁以之贡】 龙牙 【荔之怪者长三四寸曲如牙兴化曹斤有之】 蚶壳 【壳为深渠如瓦屋状与蚶壳柤似故名之】 真珠 【纯瓠员小色白如珠】 玳瑁红 【色如玳瑁出福州】 大丁香 【福州□庆观有厚壳紫色】 粉红 【其色浅红如朱粉色】 十八娘 【色深红细长】 钗头颗 【红而小妇女簪之钗□侧】 火山 【本出广南四月巳熟】 硫黄 【色正黄有刺微红色】 蒲桃荔支 【菜生一二百颗下品】 朱柿 【其色如柿红而扁大】 中元红 【熟以晚秋重于时】 将军荔支 【五代间有官种福州】 水荔支 【味淡出兴化军】 蜜荔支 【纯甘味如蜜】 双髻荔支 【每朵数十并蔕双头】 【虎皮以下二十品等次通前共三十二品言姓氏尤其著者也言州郡记其所出也不言姓氏州郡或四郡皆有】    □ □之为品见于诗着于二礼如七月食八月剥为天子削委人掌瓠其来尚矣为品不一各以时而熟 东陵 【郡平为秦东陵侯所种有五色甚美】 同蔕 【汉安帝三年有异本同带共生二枚】 五色 【吴桓王时会籍生五色今吴中岁贡】 神灵 【太上黄庭经注大霍山洞中有食之至玄】 大御 【其大如斛】 青登 【如三斗大】 温良 【冬月方熟】 桂皮 【长二尺】 秋泉 【秋种冬熟】 狸头 缣 鱼 【以上八种见广志】 青门 【东陵近在青门外】 崆峒仙 【汉明帝时炖煌熟】 王母仙 【西王母谓上元夫人曰朱陵山仙】 昆仑玉 【蔡诞入山得之其光明洞澈而坚】 定桃 黄扁 金文 小青皮 玄骭皮 蜜筩 素腕 狸甘 虎蟠 班 【见西晋陆机□】 龙肝 【郭仙洞冥记生冰谷长一尺】 武陵 【红花素叶见崔豹古今注】 龙蹄 兽掌 羊骸 兔头 【四种并见黄雅】 含翠 金缃 【传玄赋】 蜜筒 桂髓 【吴琳赋】 银 【有瓣其色白而形员】 桑皮 【似桑皮色青其形员而长】 西 【契丹破回纥得种以牛粪种大如冬可生食】 冬 【形大而长至冬方实之别种也蜜煎可为果】    梨   【快果】 魏文帝诏真定梨大如拳甘若蜜脆若菱可觧烦结 夏梨 【出洛阳大内惟一株】 西梨 【闽中多以此梨供御】 青田梨 【永嘉记甞供献亦名御梨】 御梨 【出真定甘聊味如蜜】 巨野梨 【出山阳见黄志】 高聦梨 【高聦为幽州剌史植此】 霜梨 【李白诗童子献霜梨】 □梨 【□梨即钻梨出广雅】 紫花梨 【武帝病以此梨浆吞丹药】 鹿梨 【即山梨也】 融峯梨 【生融峯其子大如斗】 六斤梨 【杂俎云出洛阳报得寺】 二花梨 【海录云一岁二花开】 紫梨 【老子与王母共食此梨】 含笑梨 【洛地即□汉武园生】 仙梨 【子径三尺食之神仙】 玄光梨 【汉武内传曰太上果】 御宿梨 【生汉武园□如五斗】 临梨 【出斉□邹】 睢阳梨 【出梁州】 槀梨 【出巨鹿】 真定梨 【出常州】 缥梨 东王梨 【出海中】 紫梨 瀚海梨 青梨 大谷梨 【张公梨】 芳梨 箭谷梨 【出新豊】 亭梨 【出上党】 细叶梨 金梨 【汉武帝上林苑植此梨】 玉乳梨 脸色梨 甘棠梨 轻消梨 蜜味梨 黄梨 堕水梨 圆执梨 木唐梨 一国梨 天下梨 紫梨 水全梨 玉沙梨 沙味梨 火色梨 【并银台进入隋炀帝西苑】    柑橘   【橙金橘】 橘始于禹贡产于杨州春华而冬实皮香而味美汉货殖传云江陵千树橘其人与千户侯等言其利也若橘若柑若橙品类不一 柚 【孔安国尚书注云大曰柚小曰橘】 柑 【多生于海卤之地今温福等州有之】 真柑 【一名乳甘但况山为最大六七寸皮薄而味脉不留瓣十不留滓一颗之中但一二核间有全核者】 生枝柑 【乡人以其耐久留之枝间俟味変甘带叶而樀故名】 海红柑 洞庭柑 朱柑 金柑 木柑 甜柑 建春山柑 【神异经东南有建春山多黄柑】 合欢柑 【明皇得合欢柑与宰臣分食又昼分柑】 罗浮柑 【国史补云唐开元中僧种于南楼寺后】 平蔕柑 【广志成都平带柑大如升色苍黄冠天下】 天宝柑 【天宝中宫中值杂俎】 黄柑 【媿太祖征彭城得之】 宜都柑 【荆州计出宜都江北】 壶柑 【古今计云形如石留】 胡柑 【园土计橘仙之酸美者】 以上并柑品 黄橘 塌橘 包橘 绵橘 沙橘 荔橘 油橘 绿橘 乳橘 自然橘 早黄橘 冻橘 软条穿橘 金橘 【实小如弹黄如金□彔豆中可经时不変】 以上并橘品 橙 【似橘而非若柚而香可以熏衣可以芼鲜可以责蜜】 北橙 【选潘安仁诗注生于江南为柑生于江北为橙】 朱栾 香栾 香橼 【形如皮似橙而金色】 枸橘 【同上】 并橙品    枣 鹿卢枣 【子细腰者】 樲酸枣 【树最小】 遵羊枣 【曾皙十之】 蹶泄苦枣 【子内苦】 木斉白枣 【枣核白】 洗大枣 【大如鸡子】 枣壶枣 【江东有之】 晢无实枣 【不着子一】 还味稔枣 【味短】 煑填枣 杨彻斉枣 【郭璞雅注云二枣未详】 上皇枣 细腰枣 崎廉枣 大枣 西玉母枣 【三月熟】 骈向枣 鸡心枣 狗牙枣 灌枣 谷城紫枣 【长二寸】 蹙姿枣 猕猴枣 牛头枣 互枣 桂枣 【并见广志】 弱枝枣 玉门枣 青华枣 棠枣 赤心枣 梬枣 西玉枣 【出昆仑山西京杂记汉武修上林苑远方来献】 牙枣 三心枣 紫弦枣 圆爱枣 三寸枣 金槌枣 凤眼枣 酸味枣 【隋炀帝时进】 嵭嵣枣 【汉嵭嵣山献万年一实】 玉文枣 【大如瓶王母十之】 细核枣 【梅遗计北极岥峯有】 北方枣 【以松子十之能益气】 羊角枣 【石季龙园二子一尺】 仙人枣 【长四五寸核如针】 安平枣 【何晏九州岛论此枣尤好】 周文枣 【闲居赋周文王枣】 溟海枣 【李少老食文大如于】 仲思枣 【大业十遗信都献长五寸】 波斯枣 【生波斯国子长二寸】 丸枣 【出本草金】 穤枣 【北夏琐言】 大枣 【河东椅氏】 西玉母枣 【华林苑夏着叶九月花冬月熟】    栗 峄阳栗 魁栗 侯栗 瑰栗 榛栗 【生汉武帝上林苑】 柴皮栗 巨栗 小栗 【隋时蔡州进三种栗】 渔阳栗 范阳栗 【诗路】 东荒栗 【壳金三尺二寸刺长尺余实径三寸生东方荒中】 倭韩栗 【生倭韩国大如鸡子】 猴栗 【唐李得裕会客有此】 渐栗 【陈革云出虔州说苑】 朔滨栗 【王晚赋云北燕所进】 吴栗 【生汉武帝时一斗十三枚】 胡栗 【后蔡邕有□胡栗路】 华林栗 【晋华林园所推也】 南安栗 【王袤僮约出南安县】 桂阳栗 【出桂阳丛生大如斗】    榴 山石榴 【庐山记生香炉峯三月作花红敷紫英潭治可爱】 安石榴 【邺中记石虎苑有之一华六实其大如椀】  涂林 【安石榴也张骞为汉使十八年得之】    樱桃 粉樱桃 蜡樱桃 紫樱桃 大木樱桃 小木樱桃 朱樱桃 【隋炀帝为西苑诏天下进草木陈留进六色樱桃】 楔荆桃 【雅注云今樱桃也】 含桃 【礼记仲夏天子以含桃先荐寝庙注云含桃即樱桃】 朱樱 【左思蜀都□朱三春熟】 山樱 【沈休文山玄发欲然】 崖蜜 【鬼谷子云崖蜜宜母也】 牛桃 夌英 【皆樱桃也味甚甘美】    杏 冬杏 【南海杏园州冬结实郭太楼赋杏或冬而实】 仙人杏 【南海仙人种之汉人遇风泊洲食之不□】 蓬莱杏 文杏 【西京杂记汉上林苑有之】 汉帝杏 金杏 【斉南分流山大如梨金色】 三玄紫杏 【南岳夫人传食之长生】    北果 鹦哥舌 醉杨妃 宜母子 嘉庆子 波罗蜜 银桃 金杏 【并北果之佳者】 栝子仁 巴榄子 【北果次者】    南果 百韵味 胜番糖 滕花 【南果佳者】 小剥剥 茅芽 牛□柿 糯米花 蜜屈律 荻蔗 山枣 【并南果之下者】 菩提果 金斗子 黄弹子 糖冰 【并三山有之】    番果 胡榛子 【出西国】 阿月子 【出西国】 侯骚子 【大如卯未极甘】 蛮藤子 【出南诏国】 石榆子 【名韶子】 瞻波果 【出瞻波国之西】 底祢实 【出河驵国】 如何实 【出南荒】 绮缟实 【出东荒似冬】 相嫁实 【出东实荒】 四味实 【出祁连山中】 ○竹木类  【【附】草】   竹木名品    竹 晋戴凯之竹谱云植物之中有名曰竹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小异空实大同节目或茂沙水或挺岩陆条畅芬敷青翠森肃又王徽之甞借居空宅中便令栽竹或问之曰何可一日无此君耶竹之品不一今列其名于左 木离竹 【细多刺】 思竹 【棋作笛】 篃竹 【为屋椽】 曼竹 【可为素】 云母大竹 利竹 【蔓生实】 孤竹 【初生者】 孙竹 【末生者】 卬竹 【出卬山】 甘竹 【其笋味甘】 汉竹 【一节可受一斛广志】 阴竹 【生山北者并周官志】 篣竹 【出西海为箫管吹之若羣凤□】 棘竹 【节音有剌南夷种以为城】 慈竹 【夏经两滴汁下地吐□】 筋竹 【可为矛未成堪为弩弦曰】 桂竹 【甚毒伤人必死堪作箭用】 箭竹 【节长三尺坚劲亦堪为矢】 椶竹 【节密其叶似椶□其心实】 桃枝竹 【东官郡西缘岸生】 筮竹 【似桂而□节并见戴凯之竹谓竹之别类有六十一】 菡堕竹 【虫食其纹皮类绣】 思簩竹 【皮麄消文同为锯子□甲利铧以浆水洗复快利】 百叶竹 【一枝白叶并杂俎】 湘妃竹 【博物志舜死二妃泪染竹上即湘妃死为湘神今泪竹是】 鸡头竹 【似虫巳雉竹而稍细】 箫管竹 【出江宁县慈母山自伶伦采□谷后唯此簳为珍】 钟龙竹 【乃伶伦所伐之竹】 罗浮竹 【出罗浮十三岭皆围二丈余有三十九节每节长二丈】 弓竹 【如藤其节郄曲□木而生】 云丘帝竹 【一节可为股南海为甑皆罗浮竹也并岭表录】 毛竹 【出建州武夷山同一根三茎并生可为杖】 苦竹 【其笋味苦】 潭竹 【湖南福建皆有之俗呼为猫儿头竹其丝可造纸用】    松 苻载植松论云是木有戛云之姿有构厦之材根实黄泉枝摩青天可以柱明堂而栋大厦 青州松 【禹时鲁人贡】 大夫松 【秦始皇避雨因封之】 徂徕松 【生于徂徕山中】 天陵松 【其形如偃盖】 千岁松 【松脂八地为茯苓又千年为琥珀又千年为璧】 大谷松 【枝干皆倒生】    柳 凡木之品各有可取柳虽微植人多爱之昔斉武帝时益州剌史刘悛之献蜀柳数株枝条甚长状若丝娄植之于云和殿前常玩叹曰杨柳风流可爱又王恭美姿容人多悦之或目之曰濯濯如春月之柳其为人所爱如此 蒲柳 【杨也出雅今人指蒲柳为二物误矣】 河柳 【柳也出说文】 人柳 【汉苑中有柳状如人号曰人柳一日之中三起三倒谓三眠柳】 三眠柳 【见上注】    桑 孟子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此王道养民之本桑麻谷粟皆民生日用之不可阙者也 女桑 【条婉而柔】 积桑  【叶厚而大】 山桑 【野生不假种植】 檿桑 【禹时甞入贡其丝可为弦】 水桑 【近水其叶润泽】 佛桑 【有花紫色黄心如木仅乃桑之别种】    草 雅云卉草也草谓之华木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 荠 【博物志岁欲豊□□先生谓荠萕也】 葶苈 【同上岁饮苦苦草先生谓葶苈也】 艾 【同上岁□疫疾病草先生谓艾也】 蒺藜 【同上岁欲旱旱草先生谓疾藜也】 黄精 【同上□阳之草名饵之可以长生】 钩吻 【同上太阴之草名食之入口立死人】 蓂荚 【通历云尧时士阶生十五日以前自生一叶十五日以后日落一叶若月生尽则一叶□而不落】 指佞草 【博物志尧州有此佞人入朝则屈而指之】 乌口行草 【广记秦州有之能活死人】 瀛洲不死草 【即乌口行草也】 书带草 【汉郑玄教授山下生草如薤叶十人名之】 五色香草 【广记济済阴人甞植此草积十年釆其宾忽一日有五色蛾止其旁后成蚕得茧百二十大如瓮】 虞美人草 【雅州名山产此状如鸡冠花叶两两相对向人而俯如歌虞美人曲则应拍而舛它曲则不舛】 芝草 【瑞草□一名菌上气和则生】 兰 【香草也紫茎赤节绿叶一干一花】 蕙 【熏草也麻叶而方茎赤花而黑实即零陵香也】 萱草 【一名宜男一名忘忧花如莲姙妇佩之必生男】 芷 【香草也亦兰之别种】 菖蒲 【一名昌阳一名昌歇状如马鞭一根旁引三四根一寸丸节者延年】 忘忧草 【即萱草也】 蒋草 【即菰也叶如蒲又名茭白中心生曰台者谓之菰米黑者名茭蔚】 兼葭 【卢苇也】 鳬葵 【即荇菜也大者苹中者荇菜小者水□浮萍】 杜蘅 【一名□若】 瑶草 【姑射山帝女名瑶姬未行而亡精神化为草】 蓝草 【可以染青色】 紫草 【产于蜀□根□□节如者大其色紫可以染紫色有二种】 兔丝 【藤萝也蔓生其子可入药】 莎 【一名香者子生□□间其根有包如枣核大大□入药】 车前草 【可入药】 风生草 【产于建之武夷山一根两叶不依泥土悬之风中即估】 凤尾草 【形如凤尾】 怀梦草 【锺火山香草汉武帝思李夫人方□进此帝怀之即梦见因名】 薜荔 【香草也】 泽葵 【即每荅也一名石发】 芭蕉 【生于江东者子不可食生于闽广者有花其实可敢申心卷花如里菡□盛红如火炬者谓之红焦白如蜡色者谓之水蕉其茎可以纺绩如絺绤】    □□土种花法 牡丹前史说惟谢康乐集中言开元末裴士淹得白牡丹一窠植于私第当时有诗云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认慈恩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人起就月中看 ○菊花蜀人多种苗可入茶花可入药然野菊大能泻人惟真菊延年花乃黄中之色气味和正花叶根实皆长生药其性介烈不与百花同盛衰是以通仙灵也 ○莲花须以牛粪壤地于立夏前三两日掘藕根取节头着泥中种□当年即便着花极畏桐油 ○瑞香花唯□山者最胜花□叶青厚如橘叶者最香种法不可露根恶湿畏日洗衣服灰汁浇去蚯蚓 ○海棠花冬至日早以糟水浇根其花鲜盛花谢结子剪去来年花盛无叶唐花谱以为花中神仙 ○鸡冠花如立撒子则株高方开花坐撒子则株低矮以扇或妇人裙撒子花亦如之以手撒子花细如指 ○罂粟常言重九日种又云中秋夜种则罂大子满种讫以竹箒扫之花乃千叶两手重迭撒种则重台花 ○水仙收时用小便浸一宿日煞干悬当风处种之无不发花者亦须肥壤地瘦则花不可缺水 ○茉莉以鸡粪壅之则盛 ○蒲萄用米泔浇 ○瑞香用浔猪汤浇 ○花鉼冬间多冻破以炉灰或硫黄置鉼底则不冻 ○催花法用马粪浸水浇之三四日内开者次日尽开 ○种花药最忌麝尤忌之于畦畔剩栽蒜薤数本则遇麝不能损也    □□土插木法 淮南子曰移木失其阴阳之□则□不枯槁切须记其阴阳莫令转易大树髠叶小则不髠深坑坚筑时时灌溉不得用手捉及六畜觗突移时须爱护地面土封其根即易活也谚云移树无时莫教树知 趄各其时也○汜胜之书曰土树正月为上时二月为中时三月为下时然枣鸡口槐兔目桑虾蟇眼榆负瘤散其余杂木鼠耳 取雌木填之乃实以银杏雄树试之即见○凡木皆有雌雄而雄者多不结实可凿木作方寸 ○插衫用惊蛰前后五日斩新枝鉏坑入枝下泥杵紧相视天阴即插遇雨十分全活雨则减分数 ○土松须用去松中大根惟留四边须根则无不偃必用春社前带土土培百株百活舍此时决无生理 ○迁杨柳先于迁下钻一窍用沙木削钉钉窍中而后栽永不生毛虫又云根下先种大蒜一枝亦不生虫 ○皂荚树不生凿一大孔入生铁三五斤以泥封之便开花结实既实以篾束其本数匝木楔之一夕自落 ○种槐法槐子熟时收曝干勿令生虫夏至前十日水浸六七生牙勿伤其皮遇好雨和麻子撒种当年与麻齐以木绳栏明年再于下种麻助长二年正月移植之 ○元日天未明将火把燎园中百树可免百虫食叶之患 ○斫松木须五更初斫便削去皮则白蚁血忌日尤好 ○俗云桐大如斗壬人必走人家种桐大则不利主此语屡验    种治竹法 齐民要术云五月十三日为竹醉日岳州风上记谓之龙生日宜种竹宋子京种竹诗云除地墙阴植翠筠疏枝茂叶与时新赖逢醉日元无损政自得全于酒人又云要不间年出笋用本命日谓正月一日二月二日三月三日之类一云五月二十日为上或曰不必五月每月二十日皆可又云用辰日山谷诗云根须辰日属斤笋看上番成 ○月庵种竹法用深阔掘沟以干马粪□细泥顷高一尺无马粪礲糠亦得夏月稀冬月稠然后□竹须三四茎作一丛亦须土松浅种不可增上于株上若用锄头打实泥则不生笋打一下则一年不生打两下则两年不生 ○梦溪忘怀录云种竹不可筱但林外取向阳者向北而土盖根不向南必用雨下遇火日及有西风则不可花木亦然谚云土竹时雨下便移多留宿土记取南枝 ○志林云竹有雌雄□者多笋故种竹常择雌者凡欲识雌雄当自根上第一枝看之双枝为雌独枝为雄 ○竹有花辄槁死花结实如□谓之竹米一竿如此久则满林皆然冶之之法于初米时择一竿大者截去近根三尺许通其节以粪实之则止 ○琐碎录云竹根多害阶砌惟聚皂角刺埋土中障之即不过又云油麻梗缚成小把埋地中亦好 ○引笋法隔篱埋狸或猫于墙下明年笋自迸出 ○竹以三伏内及腊月中斫者乃蛙一云用血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