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三   明防典        政书类一【通制之属】提要   【臣】等谨案明防典一百八十卷明宏治十年奉勅撰十五年书成正徳四年重校刋行故卷端有孝宗武宗两序其总裁官为大学士李东阳焦芳杨廷和副总裁官为吏部尚书梁储纂修官为翰林院学士毛纪侍讲学士傅珪侍读毛澄朱希周编修潘辰并列衔卷首然皆武宗时重校诸臣其原修之大学士徐溥等竟不列名未详当日何意也其体例以六部为纲吏礼兵工四部诸司各有事例者则以司分户刑二部诸司但分省而治共一事例者则以科分故一百八十卷中宗人府自为一卷弁首外余第二卷至一百六十三卷皆六部之掌故一百六十四卷至一百七十八卷为诸文职末二卷为诸武职特附见其职守沿革而已南京诸曹则分附北京诸曹末不别立条目惟体例与北京异者乃别出焉其官制前后不同者如太常司改为太常寺之类则书其旧名而注曰后改为某官其别开公署者如鸿胪寺本为仪礼司之类则书其新名而注曰本为某官其户口贡赋之盈缩制度科条之改异亦相连并载以见变通剏建之由大抵以洪武二十六年诸司职掌为主而防以祖训大诰大明令大明集礼洪武礼制礼仪定式稽古定制孝慈録教民榜文大明律军法定律宪纲十二书于一代典章最为赅备凡史志之所未详此皆具有始末足以备后来之考证其后嘉靖八年复命阁臣续修防典五十三卷万厯四年又续修防典二百二十八卷今皆未见其本莫知存佚殆以嘉靖时祀典太滥万厯时秕政孔多不足为训故世不甚传与乾隆四十六年四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明会典序   朕惟自古帝王君临天下必有一代之典以成四海之治虽其间损益沿革未免或异要之不越乎一天理之所寓也纯乎天理则之万世而无弊杂以人为虽施之一时而有违盖有不可易焉者唐虞之时尧舜至圣始因事制法凡仪文数度之间天理之当然无乎不在故积之而博厚发之而高明巍然焕然不可尚已三王之圣禹汤文武视尧舜固不能无间而典制寖备纯乎是理则同是以雍熙泰和之盛同归于治非后世之所能及也自秦而下世之称治者曰汉曰唐曰宋其间贤君屡作亦号小康但典制之行因陋就简杂以人为而未尽天理故宋儒欧阳氏谓其治出于二其不能古若也夫岂无所自哉洪惟我太祖髙皇帝以至圣之徳代前元而有天下凡一政之举一令之行必集羣儒而议之遵古法酌时宜或损或益灿然天理之敷布神谟圣断高出千古近代积习之陋一洗而尽焉我太宗文皇帝仁宗昭皇帝英宗睿皇帝宪宗纯皇帝圣圣相承先后一心虽因时损益而率由是道百有余年之太平端有在矣朕祗承天序即位以来蚤夜孜孜欲仰绍先烈而累朝典制散见叠出未会于一乃勅儒臣发中秘所藏诸司职掌等诸书参以有司之籍册凡事关礼度者悉分馆编辑之百司庶府以序而列官各领其属而事皆归于职名曰大明会典辑成来进总一百八十卷朕间阅之提纲挈领分条析目如日月之丽天而羣星随布我圣祖神宗百有余年之典制斟酌古今足法万世者会稡无遗矣特命工锓梓以颁示中外俾自是而世守之不迁于异说不急于近利由朝廷以及天下诸凡举措无巨细精麤咸当乎理而得其宜积之既深持之既乆则我国家博厚高明之业雍熙泰和之治可以并唐虞轶三代而垂之无穷必将有頼于是焉遂书以为序治十五年十二月十一日   明会典序   朕惟古之君天下者或创业立法或因时制宜皆有册籍以垂久逺其见于书若唐虞之世则有典谟夏有典则商有谟言周之礼制号称大备下及汉唐宋皆有会要而唐之六典尤详且悉我太祖髙皇帝稽古创制分任六卿着为诸司职掌提挈纲领布列条贯诚可为亿万年之大法也顾其为书作于洪武之中嵗晩年续定者虽官署名职间有更易列圣相承随时与事因革损益代各不同而皆不失乎皇祖之意是以政化旁行重熙累洽有前代所不及然嵗月既积簿籍愈繁分曺列署或不能徧观尽识下至遐方僻壤闾阎草野之民盖有由之而不知者迨我英宗睿皇帝复辟之时尝命内阁儒臣纂辑条格以续职掌之后未底于成皇考孝宗敬皇帝继志述事命官开局纂辑成编厘为百八十卷其义一以职掌为主类以颁降羣书附以歴年事例使官领其事事归于职以备一代之制仍防府部院寺大小诸司靣相质订登进于廷将欲布之天下朕嗣位之四年为正徳己巳检阅前帙不能无鲁鱼亥豕之误复命内阁重加参校补正遗阙又数月而成仰惟圣祖神宗鸿猷盛烈不能尽述其大而可见者略在此书国是所存治化所着皆于此乎系比方励精新政乙览之余特勅司礼监命工刻梓俾内而诸司外而羣服考古者有所依据建事者有所师法由是而纲举目张政成化洽保斯世于无疆夫岂曰小补之哉正徳四年十二月十九日   校正明会典官员职名   总裁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臣】李东阳   【臣】焦 芳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臣】杨廷和   副总裁   掌詹事府事资政大夫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臣】梁 储   纂修   翰  林  院  学  士【臣】毛 纪翰 林 院 侍 讲 学 士【臣】傅 珪翰  林  院  侍  读【臣】毛 澄   【臣】朱希周   翰  林  院  编  修【臣】潘 辰   誊録   太  常  寺  少  卿【臣】周文通礼  部  员  外  郎【臣】乔 宗大 理 寺 右 评  事【臣】方 英   【臣】邓 相   【臣】汪 麟   凡例   一防典之作一遵勅防以本朝官职制度为纲事物名数仪文等级为目凡有籍册可据者先后具载其因革损益间与见行不同者亦存其旧【如五军都督府断事官之类】   一本朝旧籍惟诸司职掌见今各衙门遵照行事故防典本职掌而作凡旧文皆全録而诸书所载事有相关者亦并録之若大明律已通行天下尤当遵奉故于刑部照职掌律令条下分类备载而服制图则附于礼部   一凡事有纲有目于目之中又有分类多不能悉举则各以类书而总注其后曰已上某【如已上支给之类】或注于本目之下曰某事附【如铁券附之类】其类注有不尽者依诸司职掌例各注于本条之下   一事类纲目一依诸司职掌其后所増益职掌所未载者则増立之随事比类各附于本条之次【如改调之类】   一凡纂辑诸书各以书名冠于本文之上采辑各衙门造报文册及杂考故实则总名之曰事例而以年月先后次第书之或嵗久卷籍不存不能详考者则止书年号【如洪武初之类】又不能详则止书曰初曰后洪武初草创未定及吴元年以前者则总书曰国初其无所考见者不敢臆说寜阙而不备   一事例出朝廷所降则书曰诏曰勅臣下所奏则书曰奏准曰议准曰奏定曰议定或总书曰令或有增革减罢者则直书之若常行而无所考据者则指事分欵以凡字别之其事系于年或年系于事者则连书之繁琐不能悉载者则畧之   一本朝设官大抵用周制虽文武并置而政事皆归文职故诸司职掌所载衙门惟六部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及五军都督府断事官其文武官制则分见于吏兵二部今防典义当从备故文武衙门各有职掌者逐另开具【文职如宗人府之类武职如五军都督府之类】叙其建置沿革及所掌职事而事必归之六部   一衙门官职品级有定于诸司职掌之后者今仍书职掌旧文而各注其下曰后改为某衙门【如太常司后改为太常寺之类】某官【如仪礼司正后改为鸿胪寺卿之类】其另开衙门则直书后所定名而注其下曰旧为某衙门【如鸿胪寺旧为仪礼司之类】官职有増添改革者皆备见品级资格并存其旧而増书后所定于本品之下【如都给事中增于正七品之类】   一六部分职而体统本同故于吏部总书建置沿革各衙门有沿革同者则书曰诸衙门悉同其各部诸司建置同者止书于吏部文选司之下更不复出   一五军都督府及六科体统皆同而分掌有异故于中府吏科总书建置沿革其职掌之异者分书于各府各科之下同者则总书于后   一官制衙门诸司职掌所载具有次第今另开衙门以此为准惟詹事府职掌未载后因左右春坊司经局无所统属而设故増于三品之列而以坊局系之仪礼司已改鸿胪寺陞四品衙门添设官属故于礼部存其旧而另开于四品之列上林苑监职掌亦未载今増于五品之列   一诸司职掌所开衙门皆今之南京后两京并置以北京为政令所出故事例悉载于是而南京衙门各开于后其见行事例有不同者则另书之   一衙门官职各有统属者皆互见【如都司卫所互见兵部五府之类】其文移有互相管摄者各分书其带管衙门【如户部十三司带管衙门之类】后又更易不同者各列于后【如见今带管衙门之类】   一各衙门事有相关者皆互见惟举其重者详书其余则略不必互见者止书曰见某衙门【如致仕条下事例见考功司之类】其目同而事异者则各书之【如户部兵部皆有赏赐之类】   一事有各司掌行与旧不同者今仍据诸司职掌书而注曰今归某司【如文选司吏条下旧本司掌行今归验封司之类】于本司则增立条目而注曰今归本司【如验封司吏条下旧文选司掌行今归本司之类】   一戸口赋税等项数目则例诸司职掌所载后有増减不同者各书于原数之后   一仪注依诸司职掌例各具于本事之下惟先定者备书间有损益止书所损益者于后【如朝贺条下洪武三年奏更之类】其同少而异多者则别书之   一郊社等项图式诸司职掌所载皆存其旧有未备者则补绘之【如在京大祀殿之类】若冠服花様等项散见于律例榜册者皆具列以示一代之制【如文武品官冠服之类】   一在外衙门布政使司及府州县列于戸部图志条下按察司统于都察院故列于本院刷卷条下寺监及仓塲驿递巡检河泊等衙门名目各以类附列【如行太仆寺苑马寺附兵部马政条下仓塲见戸部仓科条下之类】其名目皆同者不复备列【如儒学隂阳医学之类】   一土官衙门属吏部者列于府州县之次属兵部者列于卫所之次   一诏勅诰防等文不能悉载止书其事惟制辞冠辞致词乐章等项常行而旧所未载者依诸司职掌例书之   一凡各衙门职掌事重及新増者于纲目之下略叙大意以见始末   一防典文字主于行事务从质实凡有司行移字様悉因其旧其籍册纪述曽经润饰者亦用本色字様易之以便遵行   一防典成于治十五年凡事例年月制度数目等项皆以本年为止今奉防重校并不増入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   宗人府   谱系   国初置大宗正院正一品衙门洪武二十二年改院为府设宗人令左右宗正左右宗人职专玉牒谱系之事初以亲王领谱事后但以勲戚大臣掌之而不备官永乐七年迁都于北置行在宗人府十八年除行在二字洪熈元年复称行在正统六年复除之以本府所领系宗室重事故品秩特崇序列于文职衙门之首   皇明祖训   凡立宗正院以亲王长者主领院事以次官员皆用勲旧大臣专领玉牒谱系辨其亲踈敦睦皇族凡宗室有所陈请即为上闻听天子命   凡东宫亲王位下各拟名二十字日后生子及孙即以上闻付宗正院所立双名每一世取一字以为上字其下字临时随意选择以为双名编入玉牒至二十世后照例续添永为定式   东宫位下 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   良善用晟   秦王位下 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防直匡   时永信惇   晋王位下 济美钟竒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   学继前修   燕王位下今为帝系 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   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周王位下 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泽昭   恪广登庸   楚王位下 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愽衍茂   士立全功   齐王位下 贤能长可庆睿知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   思复防通   潭王位下 福昌忻保定嘉应必兴隆啓处询从式尊   闻汝贵中   鲁王位下 肇泰阳当健观頥寿以振举希兼逹康   庄遇本宁   蜀王位下 恱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   居务穆清   湘王位下 乆镇开方岳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   衡素自持   代王位下 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彛传贻连秀郁炳   燿壮洪基   肃王位下 赡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富运凯   谏处恒隆   辽王位下 贵豪恩宠致宪术俨尊儒云仍祺保合操   翰丽龙舆   庆王位下 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竒适完因巨衎隲   眷发需毗   宁王位下 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濶作   哲向亲衷   岷王位下 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理原谘访寛   镕喜贲从   谷王位下 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怿豫扩   霁昱祯祥   韩王位下 冲范徴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颢慥令   绪价蕃维   沈王位下 佶防诠勋允恬珵效迥瑝湜源諲晳暐圭   璧澈澄昻   安王位下 斐序斌延赏凝覃濬祉襄恢严颛辑矩缜   密廓程纲   唐王位下 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啓龄颂体嘉   歴恊铭图   郢王位下 伟闻参望奭箴诲洎臯防麒麟余积兆奎   颖晔璿玑   伊王位下 颙勉諟訏典褒珂采鳯琛应畴颁胄选昆   玉冠泉金   毖初斯建节勗好必贞诠执凖符钧正询旼汝励防   荐谞演还畅先施遂省稽诹懽爰造就适艺冀埙箎   慧坚忻愿确鉴洁绰侁孜习献增盈谧临饶轶绩防   靖江王位下 賛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   逺得袭芳名   凡郡王子孙有文武材能堪任用者大宗正院具以名闻朝廷考验换授官职其陞转如常选法如或有犯宗正院取问明白具实闻奏轻则量罪降等重则黜为庶人但明赏罚不加刑责   事例   凡各王府有新生子女具生年月日并分嫡庶及生母姓氏奏报本府抄出附注宗支簿籍   凡各王府亲王郡王将军中尉诸名请封袭封及出阁新封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并薨故等项奏报本府抄出亦各附注宗支簿籍   凡各项附注簿籍俱备礼部行查及验玉牒文册相同囘报施行   凡亲王未之国除授长史等官吏部行本府转行各府长史司取具到任日期及啓王知防   凡各王府奏请禄米户部行本府查勘相同囘报施行凡亲王出府兵部奏拨仪卫司羣牧所等衙门官军旗校人等随侍行本府转送各长史司啓王知防在外无行   凡各王府有郡王军中尉及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出阁起造房屋奏行工部转行本府查勘相同囘报施行   凡在京郕府秀府仪宾朝参俱由本府带注门籍凡玉牒翰林院每十年一次纂修本府具各王府宗支开报   凡玉牒纸劄永乐二十二年奏准于司礼监闗领表背匠工部取用洪熈元年奏准行司礼监别造纸劄翰林院委官一员公同附注宣徳三年奏准本府附写玉牒用翰林院官一员同本府经歴于史馆内附写   凡本府合用纸劄治十年奏准于刑部闗领印色顺天府买办   凡附注宗支治十年奏准吏部拨办事吏三名本府印信于承差内选补知印一名   南京宗人府   南京在洪武间为京师自永乐定都于北因名南京官署并置在南京者加南京二字今朝廷政令皆自京师出以逹于南京故以南京宗人府次宗人府诸衙门皆然其事例与在京衙门不同者各列于后   事例   永乐十八年改本府为南京宗人府不复降印惟改降经歴司印与南京各衙门行移   凡本府正防及中门以洪武间亲王曾掌府事至今官员人等不敢中防而坐中门出入   明防典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二   吏部一   官制   国初因前代之制置中书省设左右丞相等官天下政事皆由之而出其属有四部分治钱谷礼仪刑名营造之务洪武元年始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俱正三品衙门设尚书侍郎等官仍属中书省十三年中书省革陞六部为正二品衙门如周官六卿各任其职建置大意具见祖训条章自是中书之政分于六部永乐初陞北平为北京总置行部后既迁都又分置六部各称行在某部十八年定都于北除行在二字其旧在南京者加南京二字洪熈元年复称行在宣徳三年行部革正统六年复除行在二字遂为定制两京六部并诸衙门建置沿革悉同以吏部为各部之首故总叙于此   诸司职掌   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官吏选授勲封考课之政令其属有四曰选部司封司勲考功   皇明祖训   一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文选清吏司   洪武元年初置六部每部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十三年每部分四子部每子部各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如周官六卿各率其属而治本部四子部曰总部曰司封曰司勲曰考功二十二年改总部为选部二十九年又改选部为文选司封为验封司勲为稽勲考功仍旧俱称清吏司各部诸司建置沿革悉同以文选为诸司之首故总叙于此其名目沿革各有不同则别见于本部之下   诸司职掌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天下文吏班秩品命   国初选用人才不拘一途设贤良方正聪明正直孝弟力田通经孝防等科或从耆民及税户人材与科贡之士兼收并用随才授任多出亲擢其后始定铨选之法   诸司职掌   凡内外官员考满侍亲致仕丁忧残疾极刑考功司勲来付案呈本部立案作缺类写缺本赴内府铨注如遇本科迁调改降及内外衙门开到为事提问等项官员本部立案作缺仍连送选部移付司勲照勘明白开附转续贴黄考功附写行止如事故不明难以作缺者本科自行照勘囘报明白者一体作缺开附贴黄行止   事例   洪武间内外大小衙门缺官逐日申部作缺临选类缺赴科填注铨选永乐间按季造册送部成化以来在内缺官照旧移报本部在外所司五日一申巡抚都御史廵按御史都御史御史两月一奏以凭铨补   诸司职掌   凡考功付到考满官司勲付到起服官及内外衙门送到降用裁减截替别用官员就凭来文附簿立案起服考满官止凭来付案呈本部审实相同比例无差就便誊録选本引选本科该管裁减改降截替并为事释放罢闲起取官员随令备供歴任脚色开写公私过名赴堂题判送稽勲考功查对贴黄纪録明白类奏照例选用如有公过差错就行引问取招移付考功纪録通问如隐匿的决及私等项过名及改换出身有害于事者具奏送问进士监生通经秀才人材孝防贤良方正等项俱凭来文附簿责供年籍住址出身名色丁产营生过名分成等第然后引奏选用隂阳医术行移太医院钦天监考试如果堪用照例具奏引选不堪用者将原举官吏依贡举非其人律付考功纪録本人放囘仍督令别举僧道亦凭僧道録司考试堪用申送本部俱该类奏引选其应选官员人等除僧道隂阳医士就除原籍其余俱各照例避贯铨注如无相应见缺借除在京在外者皆仍支合得俸给通理月日凡在京初入仕者试职其在京实授试职官员凡有陞除即与实授量才授职比与前任品级降等者亦实授外任官员果有才徳荐举陞除在京者亦实授若因朝觐给由等项到部遇有缺员就便对品改除者实授陞除者试职如遇特防陞降及与实授者不在此限在京已入流仓官不须试职未入流品官员俱与实授举人出身第一甲三名第一名从六品第二名第三名正七品赐进士及第第二甲从七品赐进士出身第三甲正八品赐同进士出身在外承差有缺于能干人员内取用考满者准考功来付于行人内用起复者准司勲来付于五府六部知印内用五府六部知印有缺具奏于识字人材内取用   大明令   凡内外管属衙门官吏有系父子兄弟叔侄者皆须从卑避   凡流官注拟并须避本贯   事例   凡进士第一甲第一名除翰林院修撰第二名第三名除编修其余分送各衙门办事内外以次兼除   凡进士间选为庶吉士洪武间分置近侍衙门永乐以后止翰林院命学士等官教之学业成者除翰林官其后二甲除编修三甲除检讨兼除科道部属等官凡国子监监生入选分北监南监正行杂行毎两月一次考试选用或有缺不拘时月   凡监生不愿出仕成化十一年诏听选者授从七品依亲坐监者正八品有司职名二十三年令仍填注衙门给与散官   凡各部主事及大理寺评事歴俸未及两考员外郎寺副未及一考序陞者俱令署职考满后奏请实授凡给事中有缺旧皆类选后止于进士内年三十以上者考选奏补治十五年令愽士行人兼选又令照御史例选歴练老成者除补其都给事中左右给事中有缺于年深左右给事中给事中内具奏陞用   凡中书舍人有缺旧皆类选后止于进士举人监生内选除间有大臣子孙廕授或令试职习字出身者不在此例   凡监察御史有缺旧皆类选后于进士举人教官等项选除近例于行人愽士进士及行取进士举人出身知县推官本部防同都察院考选分送两京理刑或试职满日陞除实授治十五年令照宪纲例于愽士行人知县推官并教官考选歴练老成者除补   凡行人洪武二十七年令于进士内除授   凡国子监监丞愽士助教学正学録于教官内陞用凡太常寺恊律郎司乐以掌乐教师执事乐舞生选补天地山川坛并各陵奉祀祀丞以乐舞生选补神乐观提防知观于奉祀祀丞内选补俱从本寺选定送部奏除其曾经问罪者不许选除   凡钦天监官不由常选非奉特防不得陞补监正监副有缺于本监官内推补五官正五官灵台郎于属官内推补保章正以下于天文生内选补   凡太医院官不由常选院使院判御医多奉特防陞用御医有缺或行本院于医士内选补各王府良医俱于医士内选用   凡各王府长史等官但曾经过犯之人不许选用亲王妃父原无官者授兵马指挥及郡王妃父授兵马副指挥职衔俱不任事   凡文职本身并族属有女为王妃或夫人男为仪宾等项俱各见在及有子孙者不许陞除京职如已故及无子孙者一体陞除   凡公侯伯家宣徳以前置教书儒士一人驸马家或有学録正统元年诏公侯伯自保通经秀才各除教官一员景泰五年令教书三年考中者给冠带三年授职后奏保勘实考中者准令教书三年除训导于本都督府带俸治十三年奏革保举从本部选除   凡两京礼部铸印局儒士辨印三年满日除授本局大使副使无缺除各府检校   凡鸿胪寺通事初办事三年食粮三年礼部考中冠带又三年除序班   凡各处举到经明行修懐才抱徳之士旧例送翰林院考试后止于本部考分拨各衙门办事一年本衙门考勤谨者径自引奏送本部选用   凡教职洪武十八年以防试下第举人俱授学正教谕二十六年以监生年三十以上能文章者授教谕等官训导有缺以举人及考中监生并通经儒士选用永乐元年令由举人授者皆署职其所教生员科贡及数者方与实授正统八年令副榜举人限年及三十除授十一年令内外诸司官各举山林隐逸经明行修之士及科举出身仕宦为民无赃罪通经学者除授景泰元年令岁贡生员愿就教职者从翰林院考中除学正教谕训导成化元年奏准嵗贡及纳马纳粟四十五嵗出身者止除训导后惟嵗贡考除余不准进士及内外见任官科目出身愿就教职者聴   凡承差在外都布按三司役满到部分拨各衙门办事二年满日除驿丞   凡宗人府五府六部都察院知印有缺于役满承差内引奏选用三年满日考中宗人府五府从八品用六部都察院正九品用不中与不愿考者俱杂职用都司布政司知印从九品用   凡监生吏员系广西人除州县正官外不拘本地皆许选任教官系云南人亦许   凡户部官不得用浙江江西苏松人   凡内外大小官员丁忧起复赴部除京官不考外如布按二司盐运使知府考过复除知州知县歴俸半年之上者亦考过复除不中者逓降其余不考   凡类选官有进士监生吏员出身及考满起复病痊等官数内该有除授陞授改除降调等项考试已定查审得实先具各官印子数进入至日早朝将毕本部官请防选官上退御便座奏选官总数毕引官叩头驾囘印绶监出印子用于各官职名之上对数相同司礼监官持本入奏本部官出就阙左俟防出填榜揭示于午门东廊各官通知毕送吏科收贮   凡在部听选挨次未到官员监生情愿告就逺方者成化五年奏准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陜西山西辽东所属衙门边逺去处缺官查照考验奏请选用   凡府佐州县正官毎遇朝觐年后员缺数多将挨次未及科贡监生拣选除补或逺方知县缺多将地方相应科贡监生选补治十二年奏准毎年二八月除常选外拣选一次   凡云南等处极边司府仓大使从九品员缺数多于考中二等杂职出身吏员内毎年一次选补其南北二京仓塲及各边杂职仓官并各王府仓库官员缺于常选未及告愿杂职者毎年正三五七九十一月选用   诸司职掌   凡内府除授官员令主事抄写处所到部呈堂具本覆奏附选京官就令赴任行移在京各衙门在外官员闗领劄付其布政司正佐官员闗领照防俱定限到任仍行取到任月日囘报立案送司勲附黄如遇特防陞改降除官员皆要具本覆奏附选一体行移其在外官员赴任一千五百里之外者移咨兵部应付脚力后惟云南应付脚力近年贵州亦许应付   诸司职掌   凡内外开设裁革减并一应衙门钦奉圣防或据准各处来文开列各项缘由若系开设复设衙门定拟衙门品级合设官员数目具奏附写官制照例除官设吏若系裁革减并衙门具奏销除官制见任官吏取囘移付该科别用俱咨礼部铸销印信仍立案连送付司勲贴黄缺科作缺司封行移设吏   事例   凡父兄伯叔仕堂上官其弟男子侄有任科道官者对品改调在外有僚属者亦改调   凡各衙门官遇有更革及合避任满如本衙门无相应员缺于相应衙门对品改调有为事问结送部收查发落例该降调及奉特防降调者具奏除授   凡京官有才堪繁剧者具奏调用外官有才堪治繁见任偏僻及堪治简见任繁剧地方巡抚巡按官奏请更调者酌量更调或俱无可取起送赴部别用   凡京官与王府结亲者改调外任若王府官不拘军民职但与王同城居住者皆改调   事例   凡保举人才洪武十五年令朝觐官各举所知一人永乐元年令内外诸司文职官于臣民中有沉滞下僚隐居田里者各举所知正统元年御史有缺令在京三品以上官各举一员除见任知县不举知县有缺令在京四品以上官及国子监翰林院堂上各部郎中员外郎掌科掌道官各举一员俱从本部推访除授不职者并坐举主五年令进士办事一年监生歴事考中并坐监三年以上由吏员授官曾歴两考者悉听保举十四年方面知府命在京三品以上官保举有才能出众屈在下僚者听风宪官及上司举荐陞擢景泰三年诏各处见任官有屈在下僚文学才行之士隐于民间文官罢职无赃犯而才学可用者并听在京四品以上在外巡抚巡按方面并府州县正官举荐听用   凡在外布按二司府州县等官及教官有政迹才行者许巡抚巡按官奏举   事例   凡两京衙门堂上官本部具缺奏请多从特防陞用毎缺一员推二人奏请简用尚书侍郎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皆防各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三品以上官推举巡抚都御史在内地者防户部在边方者防兵部推举在外方面官本部推二人简用   凡南京翰林院掌印官缺本部具奏行翰林院推举简用   凡通政司缺通政叅议鸿胪寺缺寺丞等官俱于相应官内择音吐洪亮便于言説者具奏简用   明防典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三   吏部二   官制   国初官制具载于诸司职掌至洪武末渐加更定革除年间多所变易永乐初悉复其旧暨建两京各衙门官职并置繁简随宜其后亦或因事损益而纲维体统一遵旧制今具列于后其所损益者各附本条之下南京所减员数正佐多寡不一不复备列   诸司职掌   凡内外各司府州县衙门并合属仓库河泊所税课司局驿逓闸坝僧道医术大小衙门合设官员及五军都督府并各卫所军职文官制度并令典名数务要周知   在京   太师      太傅   太保      少师   少傅      少保   国初置三公府后不设官不特授但为大臣加官及赠官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太子少师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太子宾客   已上皆东宫官不专授但为大臣兼官加官或赠官   宗人府   正官   宗人令     左右宗正   左右宗人   首领官   经歴一员   吏部   正官   尚书一员    左右侍郎各一员   属官选部司封司勲考功四部   后为文选验封稽勲考功四清吏司   郎中各一员   员外郎各一员   后设主事各一员   文选司洪武二十一年添设主事一员考功司正统十一年添设主事一员   首领官选部等四部主事各一员   初选部等部各有印信又有主事印洪武二十九年改部为司郎中员外郎主事连衔佥书革去主事印   司务四员   后止设二员   户部   正官   尚书一员    左右侍郎各一员   永乐后添设提督仓塲侍郎一员或尚书   属官浙江等十二部   后为浙江江西湖广陜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十三清吏司   郎中各一员   员外郎各一员   后设主事各一员   浙江司正统二年添设主事一员十四年又添一员本年又添一员   江西司正统五年添设主事一员七年又添设一员八年添设郎中一员【总理宣府粮储】十四年又添设主事一员   湖广司正统二年添设主事一员十四年又添一员成化六年又添一员陜西司正统三年添设主事二员十四年又添一员   广东司正统元年添设主事一员四年又添一员十四年又添一员   山东司正统二年添设主事一员七年又添一员九年又添一员十四年又添一员【后革】治十三年又添设郎中一员【辽东管粮原在贵州司今改本司】   福建司正统六年添设主事一员十年又添一员十四年又添一员后又添一员后革一员   河南司正统元年添设郎中一员【后革】二年添设主事二员十四年又添一员山西司宣徳元年添设主事一员【承运库办事】四年又添一员七年添设郎中一员【大同管粮】正统元年又添一员【蓟州管粮】二年又添主事一员十四年又添一员   四川司宣徳七年添设员外郎一员【后革】正统元年添设主事一员二年又添一员七年添设郎中一员【后革】十四年又添主事一员   广西司正统十四年添设主事一员成化元年又添一员三年又添一员贵州司正统二年添设主事一员十四年又添一员成化元年又添一员云南司宣徳七年添设员外郎一员【后革】九年添设主事一员【后革】正统二年添一员【专管收放苏常等府草价银】八年又添一员【专管监督御马监草料】九年又添二员【专管提督山海等处粮储】景泰元年添设郎中一员【后革】   首领官浙江等十二部主事各二员【内北平部四员】   后改革与郎中员外郎连衔佥书   照磨所   照磨一员    检校一员   司务四员   后止设二员   所属衙门   寳钞提举司   提举一员    副提举一员【后不设】典史一员【后革】   抄纸局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后不设】   印钞局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后不设】   广盈库【后添设】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寳钞广惠库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广积库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典使一员   赃罚库   大使一员    副使二员   外承运库【后革】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甲乙丙丁戊字库   大使各一员   副使六员【丙丁字库二员】   行用库【后革】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御马仓【后添设】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军储仓【后革】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张家湾检校批验所【南京】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龙江盐仓检校批验所【南京】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礼部   正官   尚书一员    左右侍郎各一员   属官仪部祠部主客部膳部   后为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   郎中各一员   员外郎各一员   后设主事各一员   仪制司正统六年添设主事一员祠祭司正统六年添设主事一员主客司正统等年添设主事二员   首领官仪部等四部主事各一员   后改革与郎中员外郎连衔佥书   司务四员   后止设二员   所属衙门   仪礼司【后改为鸿胪寺另开于后】   司正一员【后改为卿】   左右副使二员【后改为少卿】   左右司丞四员【后改为寺丞革二员】   鸣赞四员【后改为属官添设五员】   序班四十四员【后为属官革十员】   首领官【后添设】   主簿一员【后添设】   属官【后添设】   司仪署【后添设】   署丞一员【后添设】   司宾署【后添设】   署丞一员【后添设】   行人司   司正一员    左右司副二员   行人三百四十五员【后减为三十七员】   铸印局   大使一员    副使二员【后添设一员】   教坊司   奉銮一员    左右韶舞二员   左右司乐二员   兵部   正官   尚书一员    左右侍郎各一员   属官司马职方驾部库部   后为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清吏司   郎中各一员   员外郎各一员   后设主事各一员   武选司洪武宣徳等年添设主事三员正统十年添设员外郎一员后又添设郎中一员   车驾司正统十四年添设主事一员成化三年添设郎中一员   职方司洪武三十五年添设主事一员后又添三员正统十年添设郎中一员武库司正统十四年添设主事一员治九年添设员外郎一员   首领官司马等四部主事各二员   后改革与郎中员外郎连衔佥书   司务四员   后止设二员   所属衙门   典牧所【南京设】   提领一员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后革】  典史一员   防同馆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后添设一员】   大胜关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刑部   正官   尚书一员    左右侍郎各一员   属官浙江等十二部   后为浙江江西湖广陜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十三清吏司   郎中各一员   员外郎各一员   后设主事各二员   正统六年各司俱添设主事一员广西司   四川司成化元年各添主事一员【后革】   首领官浙江等十二部主事各一员   后改革与郎中员外郎连衔佥书   照磨所   照磨一员   检校一员   司务四员   后止设二员   司狱司   司狱六员   工部   正官   尚书一员    左右侍郎各一员   后添设提督易州山塲侍郎一员间亦设太仆寺卿及通政等官而侍郎居多   属官营虞水屯四部   后为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   郎中各一员   员外郎各一员   后设主事各二员   营缮司添设员外郎一员【管修京仓】又添一员【管神木等厰】添设主事一员【管清匠司】又添一员【管缮工司】又添一员【管张家湾砖厰及修通州仓】又添一员【管临清砖厰】   虞衡司添设郎中一员【管盔甲厰】又添一员【管遵化铁厰】添设员外郎一员【管理街道沟渠】都水司添设郎中一员【管理通州至徳州河道】又添一员【管理济宁至仪真河道】添设主事一员【管器皿厰】又添一员【管庆丰等闸】又添一员【管六科廊】又添一员【管卫河提举司兼临清闸座】又添一员【管泉】又添一员【管济宁以南等闸】又添一员【管沽头上中下三闸】又添一员【管徐州洪】又添一员【管吕梁洪】又添一员【管苏松水利今改郎中】又添一员【管清江提举司造船】四司郎中等官间或因事添设改革不常者今不具载   首领官营部等四部主事各一员   后改革与郎中员外郎连衔佥书   司务四员   后止设二员   照磨所【添设后革】   照磨一员    检校一员   所属衙门   文思院   大使一员    副使二员   洪熈元年添设大使副使共六员不管院事   巾帽局【今设于内府】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针工局【今设于内府】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营缮所   所正二员【后革一员】  所副二员   所丞二员【后添设一员又添一员管器皿厰】   皮作局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顔料局【后革】   大使一员   寳源局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鞍辔局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军器局   大使一员    副使二员   广积抽分竹木局【后添设】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通积抽分竹木局【后添设】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织染所杂造局【后添设】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卢沟桥通州白河三处抽分竹木局【后添设】大使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正统九年卢沟桥添设副使二员   大通关提举司【后添设】   提举一员    副提举二员【后革】   典史一员   龙江提举司【南京】   提举一员    副提举二员   典史一员   龙江抽分竹木局【南京】   大使一员    副使二员   大胜港抽分竹木局【南京后革】   大使一员    副使二员【后添设一员】   都察院   正官   左右都御史二员   左右副都御史二员   左右佥都御史四员   后因巡抚地方添设不拘员数   首领官   经歴一员    都事一员   照磨所【后添设】   照磨一员【后添设】 检校一员【后添设】   属官浙江等十二道监察御史六十员   后增为浙江江西湖广陜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十三道监察御史一百十员   浙江道十员   江西道十员   湖广道八员   陜西道八员   广东道七员   山东道十员   福建道七员   河南道十员   山西道八员   四川道七员   广西道七员   云南道十一员   贵州道七员   司务四员   后止设二员   司狱司   司狱六员   通政使司   正官   通政使一员   左右通政二员   左右叅议二员   首领官   经歴一员    知事一员   中书舍人二十员   明防典卷三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四   吏部三   官制   吏科   都给事中一员  左右给事中二员   给事中四员   户科   都给事中一员  左右给事中二员   给事中八员   礼科   都给事中一员  左右给事中二员   给事中十员   刑科   都给事中一员  左右给事中二员   给事中八员   工科   都给事中一员  左右给事中二员   给事中四员   承天门待诏一员【后革】   阁门使四员【后革】   观察使十员【后革】   太常司【后改为太常寺】   正官   卿一员     少卿二员   司丞二员【后改为寺丞】   首领官   典簿二员   属官   愽士二员    恊律郎二员   赞礼郎六员【后革一员】 司乐二员【后添设一员】   天地坛祠祭署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   山川坛籍田祠祭署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   祖陵祠祭署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   皇陵祠祭署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   王坟祠祭署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后革】   徐王坟祠祭署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后革】   孝陵祠祭署【后添设】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   长陵祠祭署【后添设】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   献陵祠祭署【后添设】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   景陵祠祭署【后添设】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   裕陵祠祭署【后添设】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   茂陵祠祭署【后添设】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   牺牲所【后添设】   吏目一员【后革】   大理寺   正官   卿一员     左右少卿二员   左右寺丞二员   属官左右二寺   左右寺正二员  左右寺副四员   左评事四员   右评事八员【后革四员】司务二员   应天府   正官   府尹一员    府丞一员   治中一员    通判一员【正统四年添设一员管马】推官一员   首领官   经歴一员    知事一员   照磨所【后添设】   照磨一员    检校一员   所属衙门   上元江宁二县【其余县分在外者见户部图志项下】知县各一员   县丞各二员   主簿各二员【后各添设一员】典史各一员   儒学   教授一员    训导六员【后添设】   隂阳学   正术一员   医学   正科一员   司狱司   司狱一员   江东巡检司   巡检一员   江淮巡检司【洪武二十四年添设】   巡检一员   都税司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龙江宣课司   大使一员    副使四员【后俱革】   聚寳门宣课司   大使一员    副使二员   江东宣课司【洪武二十五年添设】   大使一员    副使二员   太平门税课司【后改为宣课司】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后革】   秣陵镇巡检司   巡检一员   织染局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后设左右副使各一员   龙江税课局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龙潭税课局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后俱革】   大胜驿   驿丞一员   江东驿   驿丞一员   龙江水马驿   驿丞一员   龙江逓运所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批验茶引所   大使一员   龙江里外河泊所   河泊所官二员【后革一员】   石灰关   大使一员    副使四员【后革三员】   龙江关   大使一员    副使四员   顺天府   正官   府尹一员    府丞一员   治中一员    通判六员【旧设一员后添一员管马又一员管粮又一员管匠又一员管柴又一员管河】推官一员   首领官   经歴一员    知事一员   照磨所   照磨一员    检校一员   所属衙门   宛平大兴二县【其余县分在外者见户部图志项下】知县各一员   县丞各一员【后添革不一】主簿各一员【后添革不一】   典史各一员   儒学   教授一员    训导六员【内二员永乐十九年添设】   隂阳学   正术一员   医学   正科一员   司狱司   司狱一员   都税司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正阳门外宣课司   大使一员   正阳门宣课司   大使一员   崇文门分司   副使一员   安定门外税课司   大使一员   安定门税课司   大使一员   徳胜门分司   副使一员   张家湾宣课司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后添设】   芦沟桥宣课司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后添设】   王平口巡检司   巡检一员   石港口巡检司   巡检一员   齐家庄巡检司   巡检一员   芦沟桥巡检司   巡检一员   大兴县逓运所   大使一员   批验茶引所   大使一员   光禄司【后改为光禄寺】   正官   卿一员     少卿二员   司丞二员【后改为寺丞】   首领官   典簿二员    録事二员   属官   大官珍羞良醖掌醢四署   署正各一员   署丞各四员   监事各四员   司牲司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后革】   太仆寺   正官   卿一员     少卿二员【后添设一员】寺丞四员【后添设八员】   首领官   主簿一员   常盈库【后添设】   大使一员   所属衙门   各牧监【后革】   监正各一员   监副各一员   録事各一员   各羣【后革】   羣长各一员   国子监   本监   祭酒一员    司业一员   监丞二员【后减一员】典簿一员   属官   愽士五员    助教十五员   学正十员    学録七员   典籍一员    掌馔二员【后革一员】   中都国子监【后革】   本监   祭酒一员    司业一员   监丞二员    典簿一员   属官   愽士一员    助教二员   学正一员    学録一员   掌馔一员   华盖殿大学士   谨身殿大学士【后添设】   武英殿大学士   文华殿大学士   文渊阁大学士   东阁大学士   詹事府【后添设】   正官   詹事一员    少詹事二员   府丞二员   首领官   主簿一员    録事一员   属官   通事舍人二员   左右春坊   大学士各一员  左右庶子各一员   左右谕徳各一员   左右中允各二员   左右賛善各二员   左右司直郎各二员   左右清纪郎各一员   左右司谏各二员   司经局   洗马二员    校书二员   正字二员   翰林院   正官   学士一员    侍读学士二员   侍讲学士二员   首领官   孔目一员   属官   侍读二员    侍讲二员   五经愽士五员  典籍二员   侍书二员    待诏六员   史官   修撰三员    编修四员   检讨四员   尚寳司   卿一员     少卿一员   司丞三员   钦天监  囘囘监【后革】   正官【系囘囘监官后俱革惟添设囘囘科愽士三员】监正各一员【今止一员】监副各二员【今止一员】   首领官   主簿各一员【今止一员】   属官   春夏中秋冬官正各一员【今止五员】   五官灵台郎各八员   五官保章正各二员   五官挈壶正各二员   五官监各三员【今止二员】五官司厯各二员【今止二员】五官司辰各八员【今止二员】漏刻愽士各六员【今各项共七员】   太医院   正官   院使一员     院判一员【后添设一】   首领官   吏目一员   属官   御医四员   所属衙门   惠民药局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生药库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上林苑监【员后添】   正官   左右监正二员  左右监副二员   左右监丞二员   首领官   典簿一员   属官   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   典署各一员   署丞各一员   録事各二员   左右中前后五军都督府经歴司   经歴各一员   都事各一员   五军都府断事官【后革】   正官   断事官一员   左右断事官二员   首领官   提控案牍二员   司务二员   司狱司   司狱一员   属官左右中前后五司【后革】   稽仁各一员   稽义各一员   稽礼各一员   稽智各一员   稽信各一员   中东西南北城五兵马指挥司   正官   指挥各一员   副指挥各四员【后各添设一员】   首领官   吏目各一员   各卫经歴司   经歴司各一员【后粮多卫分各添一员专管收粮】知事各一员   仓大使副使各一员   京卫武学【添设】   教授一员    训导六员   留守中等卫各门千户所   吏目各一员   牧马千户所   吏目一员   僧録司   左右善世二员  左右阐教二员   左右讲经二员  左右觉义二员【俱不支俸】   道録司   左右正一二员  左右演法二员   左右至灵二员  左右义二员【俱不支俸】   神乐观   提防一员    知观一员【后添设一员】   明防典卷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五   官制三   吏部四   官   在外   各布政使司   正官   左右布政使各一员   左右叅政各一员【后因事添设无定员】   左右叅议各一员【后因事添设无定员】   首领官   经歴各一员    都事各一员   照磨所   照磨各一员    检校各一员【后添设】   理问所   理问各一员    副理问各一员   提控按牍各一员   所属衙门   库杂造军器宝泉织染局【军器寳泉后革】   大使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陜西四川茶马司   大使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广西裕民司云南滇池鱼课司   大使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后俱革】   各府   正官   知府各一员   同知各一员【后因事添设无定员】   通判各一员【后因事添设无定员】   推官各一员   首领官   经歴各一员    知事各一员   照磨所【后添设】   照磨各一员    检校各一员   所属衙门   司狱司   司狱各一员   儒学   教授各一员    训导各四员【后添设】   仓税课司杂造织染局税课分司   大使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府州县巡检司   巡检各一员   隂阳学   正术各一员   医学   正科各一员   僧纲司   都纲各一员    副都纲各一员   道纪司   都纪各一员    副都纪各一员   府州县水马驿   驿丞各一员   府州县递运所   大使各一员   府州县河泊所   所官各一员   各州【若不及三十里长有所属县分者裁减同知无所属县分者裁减同知判官】   【添设官与府同】   正官   知州各一员    同知各一员   判官各一员   首领官   吏目各一员   所属衙门   儒学   学正各一员    训导各三员【后添设】   隂阳学   典术各一员   医学   典科各一员   各处税课局茶课司   大使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长淮广济二闗   大使各一员    副使各二员【后俱革】   各处铁冶批验茶盐引所   大使各一员   各处闸坝   闸官各一员    坝官各一员   州县仓   大使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僧正司   僧正各一员   道正司   道正各一员   各县【若不及二十里长者裁减县丞主簿 添设官与州同】   正官   知县各一员    县丞各一员   主簿各一员   首领官   典史各一员   所属衙门   儒学   教谕各一员    训导各二员【后添设】   隂阳学   训术各一员   医学   训科各一员   僧防司   僧防各一员   道防司   道防各一员   四川阜民司福建银屏山银   大使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后俱革】   陜西司竹局   大使二员【后革】   各按察司   正官   按察使各一员   副使各二员【后因事添设无定员】   佥事【员数不等】   首领官   经歴各一员    知事各一员   照磨所【后添设】   照磨各一员    检校各一员   司狱司   司狱各一员   各盐运使司   正官   运使各一员    同知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判官【员数不等】   首领官   经歴各一员    知事各一员   各盐课提举司   正官   提举各一员    同提举各一员   副提举【员数不等】   首领官   吏目各一员   各煎盐提举司【后革】   正官   提举一员     同提举一员   副提举一员   首领官   典史一员   各盐运司提举司所属盐课司仓库   大使       副使   行太仆寺【后添设】   正官   卿一员      少卿一员   寺丞【员数不等】   首领官   主簿一员   苑马寺【后添设】   正官   卿一员      少卿二员   寺丞【员数不等】   首领官   主簿一员   各牧监   监正一员     监副一员   録事一员     围长一员   中都留守司并各都指挥使司经歴司   经歴各一员    都事各一员   中都留守司并各都指挥使司断事司   断事各一员    副断事各一员   吏目各一员   各卫经歴司   经歴各一员【后添设】  知事各一员   各守御千户所   吏目各一员   各宫观提防【后添设】   灵官【后添设】   副灵官【后添设】   王府官   长史司   正官   左右长史各一员   首领官   典簿各一员   属官   审问所   审理正各一员   审理副各一员   典膳所   典膳正各一员   典膳副各一员   奉祀所   奉祀正各一员   奉祀副各一员   典乐各一员   典宝所   典宝正各一员   典宝副各一员   纪善所   纪善各二员   良医所   良医正各一员   良医副各一员   典仪所   典仪正各一员   典仪副各一员   伴读各一员【后添设】   教授各一员【后添设】   引礼舎人各三员【后革二员】   工正所【后添设】   工正各一员    工副各一员   各仓库   大使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郡王府官【后添设】   教授一员【各府镇国将军有奏乞教授者添设一员】   典膳一员   宣慰使司   正官   宣慰使各一员   同知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佥事各一员   经歴司   经歴各一员    都事各一员   宣抚司   正官   宣抚各一员    同知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佥事各一员   经歴司   经歴各一员    知事各一员   安抚司   正官   安抚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佥事各一员   首领官   知事各一员【后改为吏目】   招讨司   正官   招讨       副招讨   首领官   吏目   长官司   正官   长官       副长官   首领官   吏目   蛮夷长官司   长官      副长官   蛮夷官   苖民官   千夫长   千夫长     副千夫长   百夫长   军民万户府经歴司   经歴一员     知事一员   自蛮夷官以下后不选   明会典卷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六   官制四   吏部五   吏【旧夲司掌行今归騐封司】   国初因前代之制令有司设司吏许各保贴书二名其后定设掾史令史书吏司吏典吏俱视政事繁简为额及政事益繁又设提控都吏人吏胥吏狱典攅典事简者则裁减之所设各数今各注诸司职掌夲文之下其所未载衙门亦増书于后云   诸司职掌   在京衙门该设吏典【今将名数各注于下】   宗人府   提控一名     典吏一名   中军都督府   提控二名     掾史六名   典吏一十九名   门吏   承发       架阁库典吏   掌闗防文簿典吏已上后俱革   左右前后军都督府   提控各二名    掾史【各六名后府添五名】   典吏【左府一十四名 右府一十八名前府一十四名 后府二十五名】   承发       架阁库典吏   掌闗防文簿典吏已上后俱革   吏礼兵工部   都吏各四名   令史【吏礼部各七名 兵部二十六名工部一十六名】   典吏【吏部三十四名 礼部三十五名兵部一百三十四名 工部七十九名】承发【吏部四名   礼部二名兵部三名   工部五名】   架阁库典吏【吏部一名礼兵工部后俱革】   兵部所属衙门【后添设】   大胜闗   司吏一名     典吏一名   工部所属衙门【后添设】   文思院   司吏一名     典吏三名   营膳所   司吏三名     典吏十一名   作皮局   司吏一名     典吏一名   宝源局   司吏一名     典吏一名   鞍辔局   司吏一名   军器局   司吏二名     典吏一名   柴炭局   攅典四名   织染所   典吏二名   台基厰   攅典二名   大通闗提举司   司吏一名     典吏一名   通州抽分竹木局   攅典二名   芦沟桥抽分竹木局   攅典三名   通积抽分竹木局   攅典一名   白河抽分竹木局   攅典一名   广积抽分竹木局   攅典一名   芦沟桥北抽分厰   攅典一名   磨石口抽分厰   攅典一名   户部   都吏十三名    令史四十一名   典吏一百四名   承发   架阁库典吏【后革】   照磨所   司吏二名     典吏十二名   所属衙门   宝钞提举司   司吏一名     典吏一名   抄纸局   典吏一名   印钞局   典吏一名   宝钞广惠库   司吏一名     攅典四名   广积库   司吏一名     攅典一名   罚库   司吏一名     攅典四名   承运库   司吏一名     攅典一名   甲字库   司吏一名     攅典一名   乙字库   司吏一名     攅典一名   丙字库   司吏一名     攅典一名   丁字库   司吏一名     攅典一名   戊字库   司吏一名     攅典一名   广盈库   攅典一名   张家湾检校批验所   攅典一名   御马仓   司吏二名     攅典一名   东安门仓   攅典二名   西安门仓   攅典一名   北安门仓   攅典一名   长安门仓   攅典一名   旛竿寺   司吏一名   蜡烛寺   司吏一名   刑部   都吏一十三名   令史二十六名   典吏一百十八名  承发四名   架阁库典吏【后革】  掌簿籍典吏四名   照磨所   司吏【后革】      典吏十二名   司狱司【后添设】   狱典六名   都察院   都吏二名     令史六名   典吏二十二名   看奏夲典吏   承发【后俱革】     巡按书吏【见后】   巡抚【増】   令史各二名    典吏各二名   十二道【今十三道】   书吏       典吏   承发【后革】   浙江道   书吏四名     典吏七名   江西道   书吏四名     典吏七名   福建道   书吏四名     典吏七名   湖广道   书吏二名     典吏七名   广东道   书吏二名     典吏七名   广西道   书吏二名     典吏七名   河南道   书吏二名     典吏七名   山东道   书吏二名     典吏七名   山西道   书吏二名     典吏七名   陜西道   书吏二名     典吏七名   四川道   书吏二名     典吏七名   云南道   书吏一名     典吏八名   贵州道   书吏一名     典吏十八名   巡按书吏各二名   巡盐书吏各二名   清军人吏十三名   提督学校书吏各一名   刷卷人吏   通政使司   令史六名     典吏十九名   大理寺   胥史八名     典吏二十二名   承发四名     架阁库典吏一名   五军都督府断事官【后革】   司吏       典吏   承发       架阁库典吏   五司【后革】   司吏       典吏   太常司【今为太常寺】   司吏【后改令史二名】   典吏四名   祠祭署   司吏【后革】   牺牲所【后添设】   司吏一名   国子监   司吏一名     典吏二名   典簿防   典吏一名   光禄司【今为光禄寺】   令史二名     典吏四名   大官等署   司吏各一名    典吏各二名【大官署添一名】司牲司   司吏二名   司牧局【后添设】   司吏二名   王府典膳所   司吏   太医院   司吏二名     典吏四名   惠民局   司吏二名   生药库   司吏【后改攅典一名】   钦天监   司吏二名     典吏二名   五官司厯   司吏【后革】   翰林院   司吏一名   仪礼司【今为鸿胪寺】   司吏二名     典吏四名【后添设】   司仪署【后添设】   司吏一名   司宾署【后添设】   司吏一名   防同馆   司吏一名     典吏二名【后添设】   行人司   司吏一名   铸印局   司吏一名   太仆寺   今史七名     典吏十四名   常盈库【后添设】   攅典一名   各牧监   司吏       各羣司吏【后俱革】   应天府   令史八名     典吏三十名   承发一名     架阁库典吏一名   经歴司   典吏   司狱司   狱典一名   上元县   司吏       典吏共三十九名   铺长   江宁县   司吏       典吏共四十二名   承发       书状   铺长   夲府儒学   司吏一名   顔料局   司吏   龙江递运所   司吏       典吏   龙江龙潭税课局   司吏       攅典   都税司   司吏       典吏   聚宝门龙江宣课司   司吏       攅典   太平门税课司   司吏       攅典   织染局   司吏       典吏   秣陵镇等巡检司   司吏   东阳等驿   驿吏   龙江石灰山大胜闗   司吏   东西南北中城兵马司   司吏       典吏   甲乙丙丁戊字赃罚广惠承运广积库   司吏       攅典   宝钞提举司   司吏       典吏   抄纸印钞局   司吏       典吏   军储仓   攅典   龙江盐仓批验所批验茶引所   攅典   典牧所   司吏   司牧局   司吏   牧马千户所金驼羣养马看山百户所   司吏   午门端门承天门东上门东中门东安门西上门西中门西安门北上门北中门北安门   门吏   军器局   司吏   龙江提举司   司吏   营缮所文思院   司吏       典吏   巾防针工局   攅典   龙江大胜港抽分竹木局   司吏   宝源皮作鞍辔局   司吏       典吏   顺天府【已下俱后添设】   令史十六名    典吏三十五名   经歴司   典吏   照磨所   典吏四名   夲府库   攅典一名   司狱司   狱典一名   宛平县   司吏十三名    典吏二十六名   大兴县   司吏十三名    典吏二十六名   广源闸双丰闸   闸吏   芦沟桥王平口石港口齐家庄四巡检司   司吏各一名   芦沟桥宣课司   司吏一名     攅典二名   都税司   司吏二名     攅典二名   正阳门宣课司   司吏二名     攅典三名   徳胜门分司   攅典一名   崇文门分司   司吏一名     攅典二名   批验茶引所   攅典一名   张家湾宣课司   司吏一名     攅典二名   安定门税课司   司吏一名     攅典二名   大兴县递运所   司吏一名     典吏二名   郑家庄马房仓   汤山草仓   明智房草   台基厰草塲   黄土仓   安仁坊草   北草   北新草   攅典各二名   义河仓   坝上南仓   坝上北马仓   石桥南仓   东直门里牛房仓   南石渠仓   吴家驼牛房仓   胡渠马房仓   坝上北仓   北髙仓   芦沟桥抽分   东直门外牛房仓   南石渠西仓   坝上东马房仓   金盏児甸仓   坝上仓   攅典各一名   西城等草   攅典共十一名   东西南北中城五兵马司   司吏各一名    典吏各五名【中兵马司添一名】东上门   门吏二名   东上北门   门吏一名   东上南门   门吏一名   北上门   门吏四名   长安左门   门吏二名   北中门   门吏二名   西上门   门吏二名   长安右门   门吏二名   北安门   门吏四名   东安门   门吏三名   西安门   门吏四名   端门   门吏四名   承天门   门吏三名   午门   门吏四名   西中门   门吏四名   东中门   门吏一名   詹事府   令史二名     典吏二名   左右春坊   司吏各一名   司经局   司吏一名   上林苑监   司吏二名     典吏七名   林衡良牧嘉蔬蕃育四署   司吏各一名    典吏各二名   明防典卷六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七   官制五   吏部六   吏   锦衣卫   令史       典吏   承发   千户所百户所   司吏   镇抚司   司吏       典吏   仓攅典   鞍辔火药局   司吏   草柴所   司吏   王府仪卫司   司吏   金吾前卫   令史       典吏   卫镇抚司   司吏   所镇抚司   司吏   千户所拨守大理等旗军所草所   司吏   羽林左右府军府军左右前后旗手神防骁骑右镇南水军左龙骧天策豹韬虎贲右兴武鹰江隂十九卫   令史       典吏   千户所   司吏   镇抚司   司吏   仓攅典   柴草   司吏   留守中虎贲左广洋三卫   令史       典吏   千户所   司吏   卫镇抚司   司吏   所镇抚司   司吏   仓攅典   应天和阳留守左右水军左龙虎武徳横海龙江九卫   令史       典吏   千户所   司吏   镇抚司   司吏   仓攅典   沈阳左右留守前后英武防古右六卫   令史       典吏   千户所   司吏   镇抚司   司吏   广武卫   令史       典吏   千户所   司吏   仓攅典   飞熊卫   令史       典吏   千户所   司吏   防古左卫   令史       典吏   千百户所   司吏   镇抚司   司吏   仓攅典【已上皆南京】   锦衣卫【已下俱后添设】   令史六名     典吏十九名   仓攅典一名   镇抚司   司吏四名     典吏九名   驯象等所   司吏共二十四名   仓攅典一名   百户所   司吏共八十七名   北镇抚司   典吏一十名   彭城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六名   仓攅典二名   旗手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六名   留守中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史七名   留守右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七名   留守左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六名   留守后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   留守前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   武骧左右卫   腾骧左右卫   令史各二名    典吏各八名   所司吏各十九名   长陵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八名   献陵卫   景陵卫   裕陵卫   茂陵卫   令史各二名    典吏各八名   所司吏各六名   仓攅典各一名   神武右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司吏六名   神武左卫   神武后卫   大宁中前卫   忠义左右前后卫   府军后右卫   龙虎卫   大兴左卫   虎贲左卫   龙骧卫   蔚州左卫   义勇左右中前后卫   富峪卫   济州卫   防州卫   武成中卫   燕山左右前卫   济阳卫   永清左右卫   令史各二名    典吏各八名   司吏各六名   仓攅典各一名   虎贲右卫   武徳卫   兴武卫   鹰卫   神策卫   沈阳左右卫   豹韬卫   典吏各八名   所司吏各六名   寛河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九名   仓攅典一名   羽林左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七名   仓攅典一名   羽林右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七名   羽林前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八名   仓攅典一名   金吾前卫   武功右中卫   令史各二名    典吏各八名   所司吏各十名   仓攅典各一名   武功左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六名   所司吏六名   金吾后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七名   仓攅典一名   金吾左右卫   令史各二名    典吏各八名   所司吏各九名   仓攅典各一名   府军卫   府军左卫   令史各二名    典吏各八名   所司吏各七名   仓攅典各一名   府军前卫   令史四名     典吏十一名   所司吏二十三名   应天卫   典吏八名     司吏八名   和阳卫   典吏七名     司吏八名   骁骑右卫   典吏八名     司吏六名   镇南卫   典吏八名     司吏六名   通州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六名   仓攅典八名   蕃牧千户所   司吏七名   牧马千户所   司吏二名   王府长史司   司吏二名     典吏十二名   典簿防   典吏一名   仪卫司   司吏一名   羣牧所   司吏一名   典仗所   司吏六名   审理所   司吏二名     典吏四名   典膳所   司吏一名     典吏二名   纪善所   司吏一名     典吏二名   奉祠所   司吏一名     典吏二名   工正所   司吏一名     典吏二名   典宝所   司吏一名     典吏二名   良医所   司吏一名     典吏二名   典仪所   司吏一名     典吏二名   仓攅典   库攅典各一名   在外衙门该设吏典   各布政司   通吏       令史   典吏       承发   架阁库典吏   库攅典   经歴司   典吏   理问所   司吏       典吏   各府   司吏       典吏   承发   经歴司   典吏   司狱司   狱典   各州县   司吏       典吏   承发   各府州县儒学   司吏   各府州县税课司局   司吏       攅典   各府州县仓   攅典   各府库   攅典   各递运所   司吏       典吏   各水马驿   驿吏   各巡检司   司吏   按察司   书吏       典吏   承发   经歴司   典吏   司狱司   典吏   架阁库   典吏   盐运使   书吏       典吏   承发   经歴司   典吏   盐仓攅典   批验所   攅典   库攅典   盐课提举司   司吏       典吏   盐课司   司吏   各都指挥使司   令史       典吏   承发   架阁库典吏   经歴司   典吏   断事司   司吏       典吏   各卫   令史       典吏   千户所   司吏   镇抚司   司吏   各守御千户所   司吏   还职役官吏人材生员   诸司职掌   凡在京各衙门送到还职官员俱凭来文随即附簿查对缺册如未作缺者立案类冩手夲赴吏科给凭已作缺未除官者立案给凭就连送付缺科销缺司勲续黄作缺已除官者见送官员若照钦定事例戴罪还职者立案给凭赴任仍将新官类奏取回或就彼调用若不系戴罪还职先已除官代替者不必发回就令备供脚色过名查考类选别用但有过名纪録的决并戴罪者俱付考功纪録司勲附黄还役吏送付司封转发还役人材生员人等咨发原该衙门收管办事   事例   洪武间令府州县首领官在任三年及九年考满考不称职者发充吏役三十一年令不分在任月日浅深但不称职俱发充吏至三十五年令未及三年九年者俱仍旧引奏复职 成化六年奏准官员除事干情重照例改调若违限失错犯笞杖等罪免其问断止令罚赎还职   凡法司问断还职官员在京者用手夲送还职在外者给凭赴任各王府文职官员法司问拟答杖罪名送来还职者给凭赴任徒流及私罪具奏定夺法司送来収查发落官员查例定夺   天地山川等坛孝陵长陵等祠祭署奉祀祀丞两京太常寺典簿恊律郎賛礼郎司乐等官并两京乐舞生有犯除奸盗诈伪失误供祀并一应私罪名不分轻重照例黜罢外其有讦告词讼及因人连累并一应公错犯该笞杖罪名并徒罪不系干碍行止者俱赎罪各还职役 治十三年奏准在京大小衙门当该吏典患病一个月勘寔俸粮住支名缺拨补病痊仍送原役衙门收叅补若有奸托故以图改拨者问发为民   给假   诸司职掌   凡内外官吏给假省亲迁塟者须要具奏俱量地逺近附簿定限行移应天府给引照回仍行体勘至期各还职役不在作缺之数如违限日久不到者就行提问   事例   洪武间在京大小衙门官吏给假省亲祭祖等项自行具奏取自上裁如准夲部覆奏定限放回其考满吏给假别无粘带就行定限除路程日期外别与假一个月在家俱给引照回 洪熈元年诏内外文职官员离家年久者许具奏挨次给假省亲祭祖 宣徳元年奏准外官九年考满到部许令给假省祭陞除以后不许给假又令京官给假但违限一年之上停俸五个月 景泰六年奏准聴选监生并考满起复裁减等项官员守日久许其给假依限回部聴用 天顺二年奏准办事官满者数多俱类奏方得放回省祭自后各衙门送到查审明白即送顺天府给引照回以次取用 成化五年令监生给假违限三年之上者送问未及三年告有事故文凭俱免问罪十一年令京官离家十年者方许省祭 二十三年诏两京文职有离家六年之久欲给假省亲者查无违碍许其归省   凡两京给假省祭官员除往回水程许在家两个月违限一年以上住俸五个月一年半以上者送问   凡京官及进士奏乞毕姻行同郷官员保勘明白具奏定夺   凡官吏监生妻故送防子还乡行勘是实官具奏许在家两个月违限半年以上者送问监生吏典给引放回   明防典卷七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八   吏部七   验封清吏司   诸司职掌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邦之封爵   国初封功臣因前代之制爵有五等曰公侯伯子男后子男革不封其有功封公侯伯者皆给诰劵或世袭或不世袭各因其功之髙下为等   诸司职掌   一凡公侯伯子男见职授封者必须随即奏请封号爵禄等级及驸马婚礼俱用具奏给授诰命劄付翰林院撰文具手本送中书舍人书冩尚宝司用宝完备择日具奏颁降   一凡功臣殁后加封公追封为王侯追封为公合封三代者照依追赠封爵一体追封其袭爵子孙非建立竒功异能生死只依本爵   一凡命妇因子孙官爵封母并祖母者并加太字追封则不用   一凡封赠公侯伯子男者其公侯夫人各从其爵伯子男夫人止封夫人不须用爵   一凡功臣封号如开国辅运守正文臣之类非特奉圣旨不与   一凡见封公侯伯子男封赠三代并妻室合依钦定事例各依见授名爵照例封赠   事例   凡勲阶如特进光禄大夫柱国之类乃一品官所该给授公侯伯间有特旨给授者旧制亦惟本身受封始得后袭封者或有之   诸司职掌   公   父祖父曽祖父各封某国公母祖母曽祖母各封某国夫人本官妻封某国夫人   侯   父祖父曽祖父各封某侯母祖母曽祖母各封某侯夫人本官妻封某侯夫人   伯子男同   诸司职掌   凡受封官身死须以嫡长男承袭如嫡长男事故则嫡孙承袭如无嫡子嫡孙以嫡次子孙承袭如无嫡次子孙方许庶长子孙承袭不许搀越仍用具奏给授诰命劄付翰林院撰文具手本送中书舍人书写尚宝司用宝完偹具奏颁降及孔氏袭封衍圣公如之其湖广四川云南广西土官承袭务要本司委官体勘别无争袭之人明白取具宗支图本具官吏人等结状呈部具奏照例承袭移付选部附选司勲贴黄考功附写行止类行到任见到者闗给劄付颁降诰勑   事例   洪武十三年奏定公侯封号曰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某公某侯食禄若干石世袭者曰世袭某公某侯食禄若干石追封者曰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其将军某公某侯追封某王某公諡某   凡公侯伯殁后子孙奏请袭爵本部奏准行该府保勘应否袭爵取具结宗图连人送部奏请定夺   凡土官承袭国初皆本部掌行洪武三十年以宣慰宣抚安抚长官等司职掌土兵改隶兵部其府州县巡检驿传土官仍属本部 正统元年奏准土官在任先具应袭子侄姓名开报合干上司候亡故照名起送承袭六年奏准预取应袭儿男姓名造册四本都布按三   司各存一本一本年终类送本部以凭查考以后每三年一次造缴 天顺二年奏准土官病故该管衙门委堂上官体勘应袭之人取具结宗图连人保送赴部奏请定夺 治二年奏准十年外文书到部者不准承袭 五年诏十年内曽在本处上司具告者亦准承袭   文武官俱有封赠武官归兵部惟公侯伯以封爵从本司掌行与文职封赠制度具列于此   诸司职掌   一凡文职官一品至五品武职官一品至六品照依生前散官果有功迹合加封者例与加赠   诸司职掌   一凡公侯一品赠三代二品三品赠二代四品至七品赠父母妻室   一凡文官一品至七品止封散官职事其合封三代二代并父母及妻者照依子孙见授职事照例封赠一凡封赠文官散官如上阶特进光禄大夫光禄大夫之类非特奉圣旨者不与   一凡文官应封赠祖父母父母妻室者照依钦定资格一品赠三代二品三品赠二代四品至七品赠一代各照见授职事依例封赠   正一品至从七品曽祖父祖父父各照见授职事对品封赠   正从一品曽祖母祖母母妻各封赠一品夫人正从二品祖母母妻各封赠夫人   正从三品祖母母妻各封赠淑人   正从四品母妻各封赠恭人   正从五品母妻各封赠宜人   正从六品母妻各封赠安人   正从七品母妻各封赠孺人   一凡遇前项封赠依例具本奏闻吏科给事中置立文簿附写各该封赠爵职钦用勑符御宝本部抄录具印信手本送中书舍人书写诰勑其文职官员申请封赠本部行移保勘如果于例相应然后照例施行   一凡文职官一品至七品止封赠散官职事其合封一代二代三代者俱照见授职事父母见任者不封已致仕并不在任者封之能在任弃职就封者听   一凡诸子应封父母嫡母在所生之母不得封嫡母亡得并封若所生母未封赠不得先封其妻   一两子当封从一高者妇人因其子封赠而夫子两有官亦从一髙者   一应封妻者止封正妻一人如正妻生前未封已殁继室当封者正妻亦当追赠其继室止封一人   一凡命妇因子孙品级封母并祖母者并加太字若已亡殁或曽祖祖父在者不加   一凡正从七品至正从六品止封一次陞至正从五品封赠一次陞至正从三品封赠一次陞至正从二品封赠一次陞至正从一品封赠一次【洪武十六年正从四品亦封赠一次】一凡曽祖父母祖父母父母曽犯十恶奸盗除名等罪及例所封妻不是以礼娶到正室或系再醮倡优婢妾并不许申请   一凡诸职官曽受赃者不许申请封赠之后但犯取受之赃并行追夺其祖父原有官进一阶非因子封赠者不在追夺之例   一凡妇人因夫子得封者不许再嫁如不遵守将所授诰追夺断罪离异   一凡在京官四品以上试职实授颁给诰命取自上裁已给诰命者亦须一考满方许封赠五品以下官初到任试职一年后考覈堪用者与实授仍具奏颁给诰不堪用者不与已给诰者亦须一考方许封赠一凡在外官员三年为一考称职者颁给诰再考称职听请封赠其有才能卓异之人出自特恩者不拘此例   事例   凡武职子任在京文职成化二十三年诏书照依文官事例父职髙于子者依原职进一阶职卑者从子官封凡在京品官考满应得本身诰命或以亲老乞停本身而移封其亲者本部奏请定夺   凡两京官应得诰封赠其父有犯罪问革为民不该受封子将本身诰勑奏请移封者取自上裁   凡公侯伯有加师保者治十四年奏准止授本身诰命不许乞赠三代   国初因前代任子之制文官一品至七品皆得廕子一人以世其禄后乃渐为限制   诸司职掌   一凡用廕者以嫡长子如嫡长子有废疾立嫡长子之子孙曽同如无立嫡长子同母弟曽同如无立继室所生如无立次室所生如絶嗣者傍廕其亲兄弟各及子孙如无傍廕伯叔及其子孙   一凡用廕者孙降子曽孙降孙及傍廕者皆于合叙品从降一等   一凡职官子孙廕叙正一品子正五品叙从一品子从五品叙正二品子正六品叙从二品子从六品叙正三品子正七品叙从三品子从七品叙正四品子正八品叙从四品子从八品叙正五品子正九品叙从五品子从九品叙正六品子于未入流品相应上等职事内叙从六品子于未入流品中等职事内叙正七品子于未入流品下等职事内叙   一凡职官用廕各止一名年及二十五以上须试本经或四书能通大义其有不通者发回习学再试   一凡廕官各具其父祖歴仕缘由去任身故嵗月并所授诰勑彩画宗支指实该承廕人姓名年甲本处官司体勘房亲揭照籍册别无诈冒及无废疾过犯等事上司审验相同保结申覆令亲赍文解赴部   一凡廕叙其逺方地面官员宜照原籍于附近布政司所辖去处铨用   事例   成化三年奏准在京三品以上官员子孙听令一人送国子监读书出身若大臣果有勲劳于国出自特恩录用其子孙者不在此限   官员封赠有诰勑制度等第必视其品秩若颁给之制见于诸司职掌其后事例多不同今偹录之   诸司职掌   一公侯一品至五品皆授以诰命六品至九品皆授以勑命妇人诰同夫品级   一公侯诰用玉轴一品官同伯子男诰用犀轴二品官同三品四品官用抹金轴五品以下用角轴   一在京官四品以上试职实授颁给诰命取自上裁五品以下官初任试职一年后考覈堪用者与实授颁给诰勑已入流仓官不须试职候一年任满给与命守支未入流品官员俱与实授不给命在外官员三年为一考称职者颁给诰勑陞职官员合与实授者于本任内歴事一年后方可出给诰若有才能卓异之人出自特恩者不拘此例钦天监翰林院太医院正官颁给诰取自上裁本部遇有应给诰勑官员具本奏闻仍具印信手本开冩合授散官并年籍脚色送中书舍人候书写完偹本部具印信手本送尚宝司于御前用宝讫具奏御前颁给其有追夺为事官员诰具本奏缴内府防同吏科给事中中书舍人于勘合底簿内附写为事缘由眼同烧毁   事例   洪武十七年奏定有封爵者给诰皆如一品之制惟公侯用玉轴伯子男用犀轴为别 永乐二十二年诏五品以下官曽经一考称职未给诰陞用改除者一体封赠未及一考陞用改除者满日方给在京王府长史一体给诰 洪熙元年令方面官到京曽经一考称职给与本身诰命九年考满方与封赠 宣徳元年令在外王府长史纪善九年无过者许给诰勑 四年令文官有犯贪汚者追夺原给诰未给者不给 五年令应授诰官员未授之先曽犯赃罪已经赦宥者悉免追夺若授诰之后犯赃罪虽经赦宥皆追夺 十年令在外官员三年考满称职者给与诰 正统二年奏准收粮经歴满十万石给与命 三年令文官诰俱待九年考满方与 十二年定诰轴数一品五轴二品三轴三品二轴四品五品一轴六品以下一轴仍待三考满方给 天顺元年奏定一品四轴二品三品三轴四品至七品二轴 二年诏文官未及一考父母见在者授封其父在而母亡或母在而父亡者奏准共给一道   凡各王府将军郡主仪宾诰命礼部奏准移咨本部类奏撰写用宝并造袱匣完偹该府具奏闗领仍候礼部移咨到日类奏给授   凡两京应请诰官员三年考满各衙门勘实移咨本部行考功司查其考称出身歴任两月一次具奏凡在外司府州县等官九年考满取给诰付考功司查其考称平常仍行各该衙门掌印官勘实其巡抚巡按奏保旌异官员本部查曽经考满果勘旌异者仍行都察院转行巡按御史覆勘卓异政绩具奏定夺凡两京各卫收粮经歴三年考满任内收粮十万石之上者给与命   凡诰用宝诰用制诰之宝用命之宝仍以文簿与诰各编字号复用宝识之文簿藏于内府   凡功臣铁劵刻其文于上以黄金填之左右各一面右给功臣左藏内府   诸司职掌   一自荣禄大夫至将仕佐郎凡九等十八级所余官员合得散官照依定制奏闻给授及选部付到在京各衙门实授官员及考功考过试职一年堪用并三年称职者合得初授陞授散官具奏行移该衙门转行给授一凡白身人入仕并杂职人等初入流者与对品初授散官任内歴俸三年初考称职与陞授散官又歴俸三年再考功迹显著方与加授散官若考覈平常者止与初授其任内未经初考迁调改除者仍照见授职事与初授散官已经初考合得陞授迁调改除仍系本等品级者照见授职事与陞授散官若陞等者止与对品初授或有已得陞授未经再考迁调改除仍系本等品级者照见授职事与陞授散官已经再考合得加授迁调改除仍系本等品级者与加授散官若陞等者止与对品初授其有先曽歴任二品三品等职今次降用若系有罪及阘茸不称职贬降者照依见授职事与初授散官若量才任使不系贬降但今授职事比与原授降等其原授散官诰仍旧者亦照见授职事与对品初授散官俱于三年之后照例陞授其加赠一节考验本人生前功迹合得加授者照例给与   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陞授特进光禄大夫】   从一品【初授荣禄大夫陞授光禄大夫】   正二品【初授资善大夫陞授资政大夫 加授资徳大夫】   从二品【初授中奉大夫陞授通奉大夫 加授正奉大夫】   正三品【初授嘉议大夫陞授通议大夫 加授正议大夫】   从三品【初授亚中大夫陞授中大夫  加授太中大夫】   正四品【初授中顺大夫陞授中宪大夫 加授中议大夫】   从四品【初授朝列大夫陞授朝议大夫 加授朝请大夫】   正五品【初授奉议大夫陞授奉政大夫】   从五品【初授奉训大夫陞授奉直大夫】   正六品【初授承直郎陞授承徳郎】   从六品【初授承务郎陞授儒林郎 儒出身】   【宣徳郎 吏才干出身】   正七品【初授承事郎陞授文林郎 儒出身】   【宣义郎 吏才干出身】   从七品【初授从仕郎陞授征仕郎】   正八品【初授迪功郎陞授修职郎】   从八品【初授迪功佐郎陞授修职佐郎】   正九品【初授将仕郎陞授登仕郎】   从九品【初授将仕佐郎陞授登仕佐郎】   明防典卷八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九   吏部八   吏员两考役满起送到京防拨各衙门各有资格以后又有办事之例   诸司职掌   凡在外各衙门送到考满吏典于在京对品衙门内用在京各衙门考满吏典照依资格陞用无缺借用仍支合得俸裁革减并吏对品衙门用借拨者支前役俸农吏罢闲官生员监生承差为事充吏遇缺拨用各支本等俸其五品以下衙门吏典该与俸米食米者照例支给若罢闲永充截替市井吏遇缺量度拨用止支九品衙门司吏俸一石工满并为事断发吏遇缺拨用月支食米五斗每月通类行移各衙门收役并勾取在逃吏自首行勾日浅未曽拨补准首仍送着役若及日久窥伺拨补避难及已移文原籍勾解者俱送刑部问罪仍发本部听用若各衙门退回奸猾托称不谙吏事旧吏照地方发边逺充军为事还役吏典在京者行移各该衙门收役在外者劄付应天府给引转发着役【在京劄顺天府】   洪武礼制   一凡内外有出身吏员俱以三年为满给由止据现歴俸月不许通理   正七品出身   五军都督府提控   从七品出身   五军都督府掾吏   六部都吏   正八品出身   六部令史   从八品出身   五军都督府知印   正九品出身   五军都督府典吏   六部知印   在外二品衙门令史   在京三品衙门令史   从九品出身   六部典吏   在外二品衙门知印   在外各卫令史   察院书吏   在外三品衙门书吏   諌院书吏【后革】   杂职出身   在京三品衙门典吏   内府仓库司局吏攒   在外二品衙门典吏   内外四品衙门司吏   一凡内外无出身吏员亦以三年为满陞转五品六品衙门司吏在外三品内外四品衙门典吏满日于四品衙门司吏在京三品在外二品衙门典吏内陞转无缺给由【如是军吏不在此限】   七品衙门司吏五品六品衙门典吏满日于五品衙门司吏内陞转无缺给由   八品以下衙门吏攅七品衙门典吏满日于六品七品衙门司吏内陞转缺给由   在京各仓库局闗塲所等衙门吏攅满日于五品六品衙门司吏同   宪纲   凡都察院及按察司吏典须于考退生员与应取吏员相防补用不许用曽犯奸贪罪名之人   事例   凡佥充吏役于农民身家无过年三十以下能书者选用但曽经各衙门主写文案攅造文册及充隶兵与市民并不许滥充 洪武二十八年奏准正军户五丁者充吏四丁不许水马驿站贴军杂役养马等项人户四丁以上者充吏三丁不许民户两丁识字亦许勾充宣徳元年奏准一户有三丁三丁内一丁充吏一丁为官者免其吏农民一丁充吏一丁或自监生生员谪充吏者免其农民先佥一丁充吏后又佥一丁免其后充者生员果有成效入学虽后即免其为吏者若及四丁之上俱不免 正统元年奏准军职衙门不许滥用军吏违者问调南丹等卫补伍 三年奏准还俗僧道营充吏役罢归为民若出入衙门嘱托公事结揽写发蠧政害民者发口外充军为民 四年奏准在京在外吏典曽充隶兵者歴三年满日不与出身 五年奏准按察司吏典役满行布政使司转属佥拨不许径行各府州县佥取 景泰三年奏准父兄伯叔充吏离役未久及犯问发充军为民者弟男子侄不许防充若役满出身年逺者不拘此例   凡吏役资格洪武十七年奏定在外二品衙门通吏考满于在京从七品出身吏员内陞转令史于在京正八品出身吏员内陞转在外三品衙门令史书吏于在京正九品出身吏员内陞转在外三品衙门典吏四品衙门司吏于在京从九品出身吏员内陞转察院磨勘司典吏仍依原定未入流品内出身五品以下衙门吏人依原定资格陞转其在京一品二品知印承差不许于吏员内取用 十九年更定中外诸司吏员役满转补资格在京入流衙门吏员充九品衙门司吏九品衙门司吏充八品衙门司吏及七品衙门典吏八品衙门司吏七品衙门典吏充七品衙门书吏及七品衙门六品衙门典吏七品衙门书吏充五品衙门司吏胥史六品衙门典吏充五品衙门典吏及六品衙门司吏六品衙门司吏五品衙门典吏俱充五品衙门司吏胥史四品衙门典吏五品衙门司吏胥史充四品衙门司吏及三品衙门典吏四品衙门司吏三品衙门典吏俱充三品衙门令史及二品衙门典吏三品衙门令史及二品衙门典吏俱充二品衙门令史及一品衙门典吏二品衙门令史充一品衙门掾史及对品衙门都吏都吏充一品衙门提控一品衙门典吏充对品衙门掾史及对品衙门提控皆以三年为满给由赴部录用在外衙门若各驿递传所河泊闸坝等衙门吏攅充七品衙门典吏七品衙门典吏充五品六品衙门典吏或有俸九品衙门并有俸未入流品衙门吏充七品衙门司吏六品衙门典吏充六品衙门司吏五品衙门典吏六品衙门司吏充五品衙门司吏五品衙门司吏充四品衙门司吏及三品衙门典吏四品衙门典吏充四品衙门司吏及三品衙门典吏三品衙门典吏充二品衙门典吏及三品衙门令史书吏三品衙门令史书吏充二品衙门令史二品衙门令史充二品衙门通吏已上三年满日无缺给由到部于在京衙门内用 三十一年续定吏员出身事例皆以九年考满出身或在京两考在外一考或在京一考在外两考一品二品衙门提控都吏从七品出身掾史令史典吏并内府门吏正八品出身三品衙门令史从八品出身典吏及四品衙门司吏正九品出身四品衙门典吏五品衙门司吏典吏书吏俱从九品出身六品至九品并杂职衙门吏典都察院各道吏典俱除杂职后俱以在外两考在京一考为满   凡吏典拨歴俱以实俸为准在外通吏拨在京五府六部提控都吏如通吏少则以都布二司令史兼拨在外都布二司令史按察司盐运司书吏卫令史拨在京五府六部都察院掾史令史在外府司吏拨在京各卫并顺天府光禄寺通政司太仆寺令史大理寺胥史在外都布按并各卫府盐运司典吏拨在京五府六部都察院典吏并总兵官巡抚都御史典吏在外州所司镇抚司长史司吏拨在京各卫并顺天府光禄寺通政司大理寺太仆寺典吏在外县司州典拨在京鸿胪寺翰林院各千户所司吏在外县典拨在京十三道书吏典吏巡按书吏各百户所司吏户刑二部都察院顺天府照磨所宛大二县司典并十库司攅在外仓攅拨在京马房攅典并草塲抽分局巡检司闸坝吏各税课司攅典在外巡检司税课司儒学驿闸吏库攅拨京通二仓守支攅典其北直隶都司卫所一考役满吏典本处听候三月之上无缺转防起送后府转送到司者拨别处卫所府州县起送考退廪膳生员充吏者拨附近府分考功司付到重歴者拨临近卫所俱附卷其广东广西四川三布政司湖广所属永州辰州宝庆靖州常徳长沙衡州郴州江西所属南安贑州福建所属漳州泉州汀州兴化及福建行都司所属建宁左等五卫二十五所并武平等守御千户所吏典俱南京拨歴   凡吏典办事旧例俱以三年为限成化二十二年奏减半年治四年又奏减三个月十一年又奏减三个月止办二年其两考通吏旧例免办事就拨当该十四年奏准办事二年若仓攅守支六年盐课司攅守支八年亦俱免办事未及六年八年者扣算补办全无守支者不免其在南京办事者原无定例治十年奏准大小二石办事半年大小一石并州所司吏办事一年凡吏典裁革永乐二十年南京各衙门设吏一名二名者仍旧三名者减一名四名减二名 正统元年奏准天下裁减衙门每房止存司吏一名典吏二名   凡吏典丁忧起复成化二十三年奏准一年者免其办事未及一年者补办   凡在京在外三考役满吏典给由赴部查考明白通类引奏冠带入选其上粮免考者行户部该司勘实仍查役内有无过犯无过照资格出身若犯公私徒杖罪及私笞减等不尽者俱降级若犯公私笞罪减尽无科者俱免降级   凡在京为事监生承差问发充吏者俱附卷拨各衙门着役   凡在京办事吏典原籍灾伤告回省灾者类题给引定限回部仍送原役衙门补办违限半月者送问   凡当京听拨当该吏典告称取拨未到者送顺天府给引照回依限回部听拨若延住三年之上者行查其愿告南京外考者听   凡法司送到各衙门为事还役吏典呈堂送原役衙门还役收查发落者干碍行止发原籍为民其在外吏典有犯笞杖徒流杂犯例该的决与赎罪还役者俱要明着年月日期若离役一年以上不许还役   凡在京各衙门开送逃吏类行原籍官司提解中间有一年之内告患病者行兵马司勘实具结缴报仍候原籍回文至日送衙门着役若一年以上不复役未经告官及原籍提解赴京者俱为民   凡江西浙江苏松吏洪武二十六年奏准不许于户部内用   凡云南贵州四川土吏洪武年间不与出身考满后仍发原衙门着役 宣徳元年奏准土吏考满到部发本布政司改调别衙门 成化四年诏云南土吏两考役满免送赴部就于本布政司给由照例调用 十五年奏准革去贵州土吏 治三年奏准仓攅未及周嵗及已周嵗未及守支丁忧曽交盘无碍者起复到部拨各衙门办事一年半准作守支月日收考违者仍拨原仓守支照三年满日事例收考 又奏准两考吏到部有少歴未及三月该拨外卫者免其辏补就于办事月日内照数増加准作该补之数三月以下仍拨外卫辏补 十三年奏准革去四川永宁龙州二宣抚司泥溪平夷蛮夷沐川九姓五长官司并各司所属驿站巡检司土吏各添设流吏   凡户兵二部书算有缺移文到部类行直隶常镇二府所属殷实户内防选起送赴部考中转送该部着役   诸司职掌   凡本部四子部付到合行各布政司直隶府州事件通类具手本赴吏科闗填勘合仍附写底簿开列前件以凭回销   事例   洪武初凡有除授官员皆给勘合到任 十九年革勘合其行取官员及查理事务等项仍用勘合各布政司及南北直隶府州各有字号   浙江布政司寅字  河南布政司申字   贵州布政司抚字  广东布政司辰字   广西布政司子字  山西布政司午字   云南布政司丑字  湖广布政司夘字   山东布政司未字  福建布政司亥字   陜西布政司戌字  江西布政司已字   四川布政司毕字   应天府酉字    州府心字   凤阳府房字    宁国府牛字   庐州府奎字    镇江府危字   常州府女字    太平府斗字   广平府井字    苏州府氐字   真定府栁字    隆庆州翼字   和州胃字     松江府尾字   徐州字     永平府娄字   安庆府虚字    池州府壁字   顺徳府张字    淮安府箕字   保定府觜字    滁州角字   河间府参字    大名府星字   广徳州室字    徽州府亢字   保安州轸字   诸司职掌   凡本部额设皁隶照依原定则例分拨跟官听差如有事故行移兵部照缺取补   明防典卷九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十   吏部九   诸司职掌   凡除授官员于吏部给凭就行闗领到任须知前去本衙门到任务要照依须知内条欵事例逐一遵守施行毋得视为文具   谕授职到任须知   士人未官不可不知受任应行之事但肯于闲中先知到任须知明白为官之道更有何加若提此纲领举是大意以推之诸事无有不知办与不办若人懒于观是纲领虽是聪敏过人为官之事亦不能成若能善读勤观则永保禄位事不劳而疾办此书所载学生及野人辈皆可预先讲读以待任用且五经四书修身为治之道有志之士固已讲习此书虽麄俗实为官之要机熟读最良故兹谕   授职到任须知目録   一祀神   二恤孤   三狱囚   四田粮   五制书榜文   六吏典   七吏典不许那移   八承行事务   九印信衙门   十仓库   十一所属仓塲库务   十二系官头匹   十三防计粮储   十四各色课程   十五鱼湖   十六金银塲   十七窰冶   十八盐塲   十九公廨   二十系官房屋   二十一书生员数   二十二耆宿   二十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   二十四官户   二十五境内儒者   二十六起灭词讼   二十七好闲不务生理   二十八祗禁弓兵   二十九犯法官吏   三十犯法民户   三十一警迹人   授职到任须知   凡到任那一日便问先任官首领官六房吏典要诸物诸事明白件数须知   祀神有几各开   祭祀国之大事所以为民祈福各府州县每嵗春祈秋报二次祭祀有社稷山川风云雷雨城隍诸祠及境内旧有功徳于民应在祀典之神郡厉邑厉等坛到任之初必首先报知祭祀诸神日期坛塲几所坐落地方周围坛垣祭器什物见在有无完缺如遇损壊随即修理务在常川洁净依时致祭以尽事神之诚   养济院孤老若干各开   养济院见在孤老月支粮米嵗支布疋逐一开报须亲自防视给赐毋致失所以副朝廷存恤之意   见在狱囚若干已未完各开   刑狱者死生所系实惟重事故报祀神之次即须报知本衙门见禁罪囚议拟已完若干见问若干其议拟已完者虽系前官之事亦宜详审决放见问者到任尤宜究心中间要知入禁年月久近事体重轻何者事证明白何者取法涉疑明白者即须归结涉疑者更宜详审期在事理狱平不致寃抑   入版籍官民田地若干官粮民粮若干各开   版籍田粮政事之大故于祀神理狱之次即须报知此件中间须要分豁军民匠灶僧道医儒等户各若干官田地若干民田地若干每嵗民间夏秋二税该粮若干官田租粮若干各分欵项开报以备度量支用   节次圣旨制书及奉旨榜文谕官民者若干曽无存者若干各开   为官之道政治禁令所当先知须考求节次所奉圣旨制书及奉旨意出给榜文晓谕官民事件逐一考究讲解立法旨意已未施行中间或有损缺不存者须要采访抄写如法收贮永为遵守   本衙门吏典若干各开   分科办事在吏典之能否必须先报吏典总数若干然后分豁六房某房司吏几名典吏几名备细开报所该房分须令常川掌管考其所办事务验其能否勤怠以示惩劝   各房吏典不许那移管事违者处斩   凡有司内吏典各有所掌房分如刑房专掌刑名户房专掌钱粮该吏承管日久则知事首尾容易发落近有司多听从吏员托嘱将所管房分时常迁调以致所管事务不知首尾多生情弊今后各房若有仍前那移管事者吏处斩官别议若一房事更过十名二十名或二三名接管人人不到了时都拏来要处斩罪其有事故接管者不拘此例   承行事务已完若干已施行未完若干未施行若干各开   六房吏典各将节次承受上司来文及照行事件分豁已完若干已作施行未曽完结若干未作施行若干各另开报除已完外未完事件要分事体急缓重轻先后催并完结其未施行者即作施行毋致沈匿稽迟以致耽误公事   在城印信衙门若干各开   除本衙门外所属衙门如一府所辖有州县学校巡检司水马驿河泊递运所仓塲库务凡有印记衙门各若干逐一报开庶知所辖处所及所理庶务州县所属印记衙门一体开报   仓库若干各开   凡本衙门所有仓库须分豁报知某仓见储某年收到官粮若干民粮若干几年干粮若干民粮若干已支若干见存若干其库分依上分豁金银钱货什物某件若干逐一开报以凭稽考支用无致侵欺埋没   所属境内仓塲库务若干各开   除本衙门仓库已报外所属境内应有仓场库务某仓储某年所收官民粮米见在若干某塲所收竹木等项数目若干某库盛贮金银钱货什物各若干某税课司局嵗收钱钞若干逐一开报庶知境内所产所税钱粮物货数目   系官头匹若干各开   本衙门或有系官头匹及所属驿分所有马驴孳畜等项头匹数目务要逐一取勘见数或有孳生数目随即报知作数以凭考核   防计粮储毎嵗所收官民税粮若干支用若干各开   量入为出国家经费重事须要开报每嵗收到入官租粮若干民间税粮若干或漕运邻境或折收布疋钱钞货物各该若干及每嵗官吏俸给军士月粮等项支用若干各另开报庶知毎嵗所收及支用数目以候经度   各色课程若干各开   所属境内出产货物各色课程酒醋茶矾等项各别开报毎嵗所收数目以凭稽考支用   鱼湖几处嵗课若干备开各湖多少   所属境内若有鱼湖须报总计几处嵗办鱼课若干内某湖坐落某处嵗办若干逐一开报以凭稽考   金银塲分若干坐落何山川所在若干各开   所属境内或有出产金银塲分须知总计若干分豁坐落某处金塲额办数目若干某处银塲额办数目若干须要稽考实办数目以革侵欺隠匿之弊   窰冶各开是何伎器及砖瓦名色   所属境内若有窰冶去处须要各另开报某窰出产或铜铁锡嵗办若干烧窰去处所烧是何器物或砖或瓦椀楪什物等项名色逐一开报   近海郡邑煮海塲分若干各开   国家所需多资铸山煮海之利以省民租所辖境内或系边海郡邑须将所有煮海塲分某塲灶户若干该工本钱若干嵗办盐课若干所有塲分逐一开报以凭稽考   公廨间数及公用器皿裀褥之类若干各开   署事公防及住歇房屋公用器皿皆民所办须分豁公防左右两厢门屋后堂等项间数内公用什物椅桌裀褥等项逐一开报遇有缺壊随即修理务在整治洒扫洁净相沿交割其有毁壊者必须究治庶令爱防使用免致重劳民力   邑内及乡村系官房舍有正有厢若干各开   系官房舍若不以时整防恐致颓敝埋没必须逐一开报某处官房几间正房几间厢房几间其有便于民间租赁者约量租赁从便住歇须令时加葺理免致頽敝   书生员数若干各开   培养生员所以作成人才以资任用如一府所属本府学肄业生员几名中间通经成才者几名年幼及未成才者几名时加考试勉励劝勤惩怠遇有缺员随即选补其有入学已久不遵教养者随即黜退罚充令典若建言实封告讦把持公事者照依已行榜文内事理治罪所属州县依前开报考试勉励务求实效以称善俗良才之意   耆宿几何贤否若干各开   设耆宿以其年高有徳谙知土俗习闻典故凡民之疾苦事之易难皆可访问但中间多有年纪虽高徳行实缺买求耆宿名色交结官府或蔽自已差徭或説他人方便蠧政害民故到任之初必先知其贤否明注姓名则善者知所劝恶者知所戒自不敢作前弊矣   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境内若干各开如前官未明到任之后须当日访以开之   移风易俗在于激劝善良所属境内或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孝行可称节操显著已行旌表者必须报知数目其有未经旌表者必须亲自体访的实申请旌表以励风俗   境内士君子在朝为官者几户   所属境内有士人君子在朝为官及任府州县事者须逐一开报几户及见任是何职事其有仕于朝廷年老致仕还乡者一体开报   境内有学无学儒者若干各开   所属境内之贤愚不等其间儒者或有精通经典或有长于文章或有牧民驭众之能或有干办小才之用皆当察其能否记其姓名一可访问以补政治二可充贡以资任用   境内把持公私起灭词讼者有几明注姓名   为政之要必先除奸去恶则良善得安所辖境内或有把持公私事务説事过钱教唆起灭词讼骗诈良善者着令备细开报但恐到任之初一时吏典人等访寻不实以善为恶反害忠良必须到任之后详细究问的实注其姓名以候再犯则恶者知惧不敢为非矣毋得纵令吏典人等指此为名徧行取勘以致扰民   好闲不务生理异先贤之教者有几   民有常产则有常心士农工商各居一业则自不为非或有游手好闲不务生理及行邪术左道以惑人视听扶銮祷圣烧香结防夜聚晓散并不孝不弟好饮赌博不遵先贤之教者须采访姓名注于簿籍以示惩戒其人畏惧更改则止若仍前不悛则治之以法毋得纵令吏典人等指此为名徧行取勘以致扰民   本衙门及所属该设祗禁弓兵人等若干各报数目   本衙门见设祗从禁子弓兵人等各报数目若干分豁额设定数到役日月毋令容留滥设作弊   境内士人在朝为官作非犯法黜罢在闲几人至死罪者几人   所属境内有为官作非犯法断发他所工役迁徙安置家不存者及罢闲在家住坐者须逐一开报其已犯死罪家小见存者一体开报   境内民人犯法被诛者几户   境内民人有作犯非为已经诛戮者逐一取勘数目及所犯是何罪名   境内警迹人若干各开   所属境内充警迹人若干逐一开报   明防典卷十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十一   吏部十   新官到任各房供报须知式様   凡新官到任其先任首领官六房吏典限十日以里将各房承管应有事务逐一分豁依式攅造文册从实开报如有隠漏不实及故不依式繁文紊乱并十日以里迁延不报者该吏各以违制律论罪有所规避从重论吏房司吏张甲今将本房当该事务逐一开报于后各房合设吏典   计几拾几名   司吏几拾几名   典吏几拾几名   吏房   司吏几名   一名张甲年几拾几嵗开封府祥符县民籍永乐某年某月某日防充歴俸几拾几月   一名李乙年几拾几嵗开封府陈留县民籍永乐某年某月某日叅充歴俸几拾几月   典吏几名   一名陈丙年几拾几嵗开封府杞县民籍永乐某年某月某日防充歴俸几拾几月   一名王丁年几拾几嵗开封府县民籍永乐某年某月某日防充歴俸几拾几月   户礼兵刑工五房吏典照吏房开写   所属印信衙门【县官止开本县所属】   计几拾几处   各州县几拾几处   州几处   陈州官四员   知州陈戊由秀才永乐某年月日到   任   同知赵已由人材永乐某年月日到   任   判官钱庚由聪明正直永乐某年月   日到任   吏目孙辛由吏员永乐某年月日到   任   余州照开   县几处   祥符县官四员   知县李壬由孝弟力田永乐某年月   日到任   县丞呉甲由人材永乐某年月日到   任   主簿郑乙由干济永乐某年月日到   任   典史王丙由吏员永乐某年月日到   任   余县照开   学几处   府学一处   教授一员   冯丁明易经永乐某年某月日到   任   训导一员   陈戊明书经永乐某年某月日到   任   各名照开   州县学几处   学正几员   教谕几员   训导几拾几员   税课司局几处   官几拾几员   税课司几处   本府税课司一处   城南税课司一处   税课局几处   陈州税课局几处   本州税课局一处   某税课局一处   余州照开   县税课局几处   本县税课局一处   某税课局一处   余县照开   仓几处   官几员   本府仓几处   永丰仓   军储仓   各州县仓照开   巡检司几处   官几员   郑州巡检司几处   河套巡检司一处   各州照开   封丘县巡检司几处   中栾巡检司一处   各县照开   水马驿几处   水驿几处   马驿几处   官几员   本府驿几处   大梁水驿一处   大梁马驿一处   陈州驿几处   本州驿一处   县驿几处   余州县照开   河泊所几处   官几员   陈州几处   本州河泊所一处   项城河泊所一处   祥符县几处   本县河泊所一处   余州县照开   金银塲铁冶所几处   官几员   某处金塲   某处银塲   某处铁冶所   递运所几处   官几员   本府几处   祥符递运所一处   陈桥递运所一处   余照开   陈州递运所几处   本州递运所一处   余州照开   中牟县递运所几处   本县递运所一处   余县照开   闸坝几处   官几员   本府几处   青陵闸一处   广惠闸一处   各州几处   某处闸一处   某处坝一处   各县几处   某处闸一处   某处坝一处   僧官衙门几处   官几员   僧纲司一处   僧正司几处   僧防司几处   道官衙门几处   官几员   道纪司一处   道正司几处   道防司几处   杂造局一处   织染局一处   永益库一处   司狱司一处   批验所几处   惠民药局一处   境内士君子为官者任朝官者几员   一员胡惠见任某官   一员林辅见任某官   任外郡者照开   致仕官几户   计官几员   一员李义原任某官   一员呉善原任某官   未完事件   一件为起取人材等事永乐年月日某衙门坐下该闗填内府天字几百几拾号勘合起取人材蒋忠等几拾几名经今几月未完祥符县几拾名   已起送蒋忠等几名   未起送沈信等几名   余州县照开   一件为起取吏员事洪武某年月日某衙门坐下该闗填内府地字几百几拾号勘合起取吏员史仁等几拾几名经今几月未完县几拾几名   已起送史仁等几名   未起送杨乐等几名   余州县照开   余件照开   右中间各项该载或有不尽者照依本处原有定额从实开报如无原额不必开写毋得一槩指此为由生事扰民   右甲所报合属印信衙门各房吏典等项数目及当该未完事务逐一分豁依式开报中间并不敢繁文及隠漏不实如防查勘争差甘当重罪无词永乐  年 月  日司吏张甲 画字   典吏周丁 画字   户房司吏王庚今将本房当该事务逐一开报于后   户口   户几拾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户   口几拾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口   男子几拾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口   成丁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口   不成丁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口   妇女几拾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口   大口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口   小口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口   一民户几拾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户一军户几千几百几拾几户   一儒医几百几拾几户   一儒户几百几拾几户   一灶户几千几百几拾几户   一僧户几百几拾几户   一道户几百几拾几户   一匠户几千几百几拾几户   田粮   官民田地计几拾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顷田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顷   地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顷   夏税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石几斗几升秋粮几拾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石几斗几升   官田地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顷几亩几分夏税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石几斗几升秋粮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石几斗几升官田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顷几拾几亩几分该税粮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石几斗几升   官地几千几百几拾几顷几拾几亩几分该税粮几千几百几拾几石几斗几升   民田地几拾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顷几拾几亩几分   夏税几千几百几拾几石几斗几升秋粮几拾几万几千几百几十几石几斗几升   民田几拾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顷几拾几亩几分该税粮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石几斗几升   民地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顷几拾几亩几分该税粮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石几斗几升   仓库   一军储仓   见储各色粮米几拾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石几斗几升   粮米几拾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石几斗几升   某年几拾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石   几斗几升   某年几拾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石   几斗几升   杂粮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石几斗几升   某年几千几百几拾几石几斗几升   某年几千几百几拾几石几斗几升   各仓照开   一永益库   见储金银钱钞等项   金几百几拾几两   银几千几百几拾几两   钱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文   钞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锭   黄铜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斤   铁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斤   锡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斤   黄麻几千几百几拾几斤   绵几千几百几拾几斤几两   丝几千几百几拾几斤几两   税课司局   计几处   嵗办课程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锭   一本府税课司一处   歳办课程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锭   一陈州税课局一处   嵗办课程几千几百几拾几锭   一祥符县税课局一处   嵗办课程几千几百几拾几锭   一各州县照开   鱼湖   计几处   嵗办课程   宝钞几千几百几拾锭   铜钱几万几千几百文   粮米几千几百几拾石   一乍浦河泊所一处坐落海盐县某处嵗办课程   宝钞几千几百几拾几锭   铜钱几万几千几百文   粮米几千几百几拾几石   一各湖照开   盐塲   计几处   嵗该工本粮米几万几千几百石嵗办盐几万几千几百引   一鸣鸐塲坐落慈溪县鸣鸐乡   嵗该工本粮米几千几百石   嵗办盐几千几百引   一各塲照开   金银塲   一金塲一所坐落某处   嵗办金课几百几拾几两   一银塲一所坐落某处   嵗办银课几千几百几拾几两   各色课程【依本处原办课额开报】   一酒醋课程嵗办几千几百几拾几锭一商税嵗办几千几百几拾几锭   一契本钱嵗办几千几百几拾几锭一门摊钱嵗办几千几百几拾几锭一房地相赁钱嵗办几千几百几拾几锭一水磨课程嵗办几千几百几拾几锭一椒课嵗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油柞课嵗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纸课嵗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水碾课嵗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姜课嵗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水银课嵗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缸课嵗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矾课嵗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漆课嵗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硃砂课嵗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皮硝课嵗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棕毛课嵗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铸泻课嵗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窑课嵗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蜂蜜课嵗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黒锡黄丹课嵗办几百几拾几锭一竹山租嵗办米几百几拾几石   一蒲苇网门课嵗办几百几拾几锭一茶子油课嵗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莲子课嵗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石膏课嵗办几百几拾几锭   农桑蓝靛   一桑株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株   一蓝靛嵗办几千几百几拾几斤   一丝嵗办几百几拾几斤   一绵嵗办几百几拾几斤   防计粮储   一各仓总计见储各色粮米几拾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石   粮米几百几万几千几百几石   杂粮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石   嵗用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石   官吏俸给等项几千几百几石   军士月粮几万几千几百几石   折收布疋几千几百几拾几石   漕运邻境几万几千几百几石   见在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石足支几年几月   系官房屋几所   正屋几拾间   厢屋几拾间   乡都几处【府不必开】   里长几百名   坊长几拾名   未完事件   一件改造黄册事系某年某月某日某衙门坐下该闗填内府天字几百几拾几号勘合经今几月未完   某州县几本计几件   各州照开   一件税粮事系某年夏税秋粮过违期限几月未完   计欠纳税粮几百几拾几石   祥符县【如县官则冩都隅】   已纳几万几千几拾几石   未纳几百几拾几石   各县照开   各件照开   右中间各项该载或有不尽者照依本处原有定额从实开报如无原额者不必开写毋得一槩指此为由生事扰民   右庚等所报本房承管户口田粮课程等项及当该未完事件逐一分豁依式开报中间并不敢繁文及隠漏不实如防查勘争差甘当重罪无词永乐 年 月  日户房司吏王庚画字   典吏陈辛画字   礼房司吏余乙等今将本房当该事务逐一开报于后   祭祀坛塲   社稷坛几所   本府社稷坛一所坐落某处   祭器什物   牲匣肆   案桌肆   竹笾肆   木豆肆   簠贰    簋贰   酒罇叄   爵陆   铏壹    香炉贰   盥洗   罇壹   杓壹   盆壹   帨巾壹   锅五口   桶肆只   各州县社稷坛几所   一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几处所   本府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一所坐落某处   祭器什物照社稷坛开   各州县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几所   一郡厉邑厉坛几所   本府郡厉坛一所坐落某处   祭器什物照前开   各州县邑厉坛几所   应祀神祠   一某州某神坐落何处   一某县某神坐落何处   存恤孤老   一本府养济院孤老几名   每名月支粮米几斗   毎名嵗给布几疋   一各州县照开   奉到制书榜文几拾几道   一见在几拾道   一道为禁治事某年某月某日降到各道照开   一损壊几道   一道为某事某年某月某日降到   各道照开   孝子顺孙义夫节妇   已旌表者几拾几名   一名林真   一名胡大   书生员数   本府儒学生员肆拾名   通经成材者几拾名   年幼未成材者几名   各州县照开   境内儒者   一名王戎   一名陈中   耆宿几名   年髙有徳可以访问民情者几名   一名陈期年陆拾几嵗某都隅民籍有无公私过犯   余件照开   未完事件   一件歴日纸札事系某年某月某日某衙门坐下该闗填内府黄字几拾几号勘合经今几月未完   计几万几千几百张   已起解几千几百张   未起解几千几百张   一某州县该几千张【如县则开都隅】   已起解几千张   未起解几千张   一件嵗贡生员事某年某月某日某衙门坐下该闗填内府宇字几拾几号勘合经今几月未完   计几拾几名   已起送几名   未起送几名   余件照开   右中间各项该载或有不尽者照依本处原有定额从实开报如无原额者不必开写毋得一槩指此为由生事扰民   右乙等所报本房承管祭祀恤孤榜文学校等项及当该未完事件逐一分豁依式开报中间并不敢繁文及隠漏不实如防查勘争差甘当重罪无词永乐 年 月  日礼房司吏余乙画字   典吏呉丙画字   兵房司吏陈午今将本房当该事务逐一开报于后   一本衙门弓兵祗禁几拾名   弓兵几拾名   祗候几拾名   禁子几拾名   一水马驿几处   水驿几处   大梁驿一处坐落某处   船几拾只   水夫壹百几拾名   各驿照开   马驿几处   雍丘驿一处坐落某处   马几拾匹   骡几拾匹   驴几拾匹   马夫几拾几名   各驿照开   一递运所几拾几处   中牟递运所一处坐落某处   车几拾辆   牛几拾头   船几拾只   递运夫壹百几拾名   各所照开   一巡检司几拾处   河隂巡检司一处坐落某处   弓兵几拾名   各巡检司照开   一系官头匹   马几匹   骡几匹   驴几匹   牛几头   羊几只   一急递铺几拾处   铺兵几百名   一烽堠几处   未完事件   一件为军务事某年某月某日某衙门坐下该闗填内府字号勘合勾取军人李大等几百几名经今几个月未完   已勾解李大等几拾名   未勾解张三等几拾名   一件为佥补马夫事某年某月某日某衙门坐下经今几个月未完   计几拾名   已佥补几拾名   未佥补几拾名   一件为选取力士事某年月日某衙门坐下闗填内府黄字几号勘合起取力士几名经今几个月未完   已起送李四等几名   未起送于五等几名   余件照开   右中间各项该载或有不尽者照依本处原有定额从实开报如无原额者不必开写毋得一槩指此为由生事扰民   右午等所报本房承管水马驿递运所系官头匹等项事务及当该未完事件逐一分豁依式开报中间不敢繁文及隠漏不实如防查勘争差甘当重罪无词   永乐 年 月  日兵房司吏陈午画字   典吏张已画字   刑房司吏叶七今将本房当该事务逐一开报于后   见禁罪囚   计几拾起犯人几百几拾几名   议拟已完一十起计囚人几百几拾几名见问三十一起计囚人几百几拾几名   议拟已完   一起张大等告人命事某年某月某日入某禁经今几月   一干几拾人   原告张大等几名   被告李乙等几名   干连王二等几名   有招几拾名   死罪几名   流罪几名   徒罪几名   杖罪几名   笞罪几名   无招合疎放王二等几名   一起李小一告诈伪事   照前开   一起沈五告争婚事   照前开   见问   一起王小二告欺隠田粮事某年某月某日入禁经今几月   一干几拾名   原告王小二等几名   被告陈四等几名   干连陆二等几名   一起戴辛告房屋事   照前开   一起沈旺告被盗事某年某月某日入禁经今几月   一干几拾人   原告沈旺壹名   被告牛二等壹拾几名   已获牛二等拾名   未获张小等几名   干连杨大等几名   境内警迹人   计壹拾几名   一名某人   一名某人   未完事件   一件赃罚事某年某月某日某衙门坐下该闗填内府宙字貮拾几号勘合追征犯人髙小二等钞经今几月未完   计几拾锭   已纳几锭   未纳几锭   一件钱三告诈伪事某年某月某日某衙门坐下该闗填内府洪字拾几号勘合缉捕犯人蔡由等几名经今几月未完   计几名   已勾解蔡由等几名   未勾解吕五等几名   余件照开   右中间各项该载不尽者照依本处原有定额从实开报如无原额不必开写毋得一槩指此为由生事扰民   右七等所报本房承管见禁罪囚并警迹人数目及当该未完事件逐一分豁依式开报中间并不敢繁文及隠漏不实如防查勘争差甘当重罪无词   永乐 年 月  日刑房司吏叶七画字   典吏周三画字   刑房司吏叶七今将境内起灭词讼之人并犯法被刑官吏民人开报于后   境内起灭词讼之人   一名张乙系某县人永乐某年某月诬告某人某事某衙门断决一百   一名孔丙系某县人永乐某年某月日教唆人告某事某衙门断决几拾   境内为官犯法被刑   罢闲在官   计几名   一名某人   一名某人   断发他所工役迁徙安置   计几名   一名某人   一名某人   犯死罪家小见存   计几名   一名某人   一名某人   境内民人犯法被诛者几名   计几拾名   一名某人   一名某人   右件开报本房事务外将境内起灭词讼之人并犯法被刑等项官吏民人照依后限开报止许于原承文卷内牵查见数并不许妄行所属及各都隅取勘以致惊扰人民违者治以重罪初限拾日不完杖陆拾   次限拾日不完杖捌拾   终限拾日不完罪止杖壹百   永乐 年 月  日刑房司吏叶七画字   典吏周三画字   工房司吏赵壬今将本房当该事务逐一开报于后   公防间数   计几百几拾几间   公防几间   左右两厢几间   官员房屋几拾几间   吏舍几拾几间   公用什物   计几拾几件   交椅几拾几把   桌几拾只   裀褥几件   器皿几拾件   嵗造段疋   纻丝几千几百疋   绫几千几百几疋   罗几千几百几疋   纱几千几百几疋   绢几千几百几疋   防几千几百几疋   轮班人匠几千几百几名   金银匠几拾名   铁匠几拾名   铜匠几拾名   锡匠几拾名   戗金匠几拾名   木匠几拾名   竹匠几拾名   石匠几拾名   匠几拾名   锯匠几拾名   刋字匠几拾名   漆匠几拾名   络丝匠几拾名   绣匠几拾名   织匠几拾名   绦结匠几拾名   弓箭匠几拾名   艌匠几拾名   撘材匠几拾名   五墨匠几拾名   钉铰匠几拾名   打捕户几百几拾名   嵗办   翎毛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根   皮货几千几百几拾张   铁冶几处   嵗办生铁几万几千几百斤   未完事件   一件为起取人匠事某年某月某日某衙门坐下该闗填内府字几号勘合起取人匠李四等几拾名经今几月未完   已起解李四等几拾名   未起解姚乙等几拾名   一件为嵗造段匹事某年某月某日某衙门坐下该闗填内府黄字几号勘合嵗造段绢几百疋经今几月未完   已起解几百疋   未起解几百疋   余件照开   右中间各项该载不尽者照依本处原有定额从实开报如无原额者不必开写毋得一槩指此为由生事扰民   右壬等所报本房承管嵗造段疋人匠等项及当该未完事件逐一分豁依式开报中间并不敢繁文及隠漏不实如防查勘争差甘当重罪无词永乐 年 月  日工房司吏赵壬画字   典吏张三画字   事例   治十三年奏准凡选除出外文职除领人员并京官陞除外其余若延缓过半月之上不辞朝出城者防提问罪若已辞出城复入城潜住者改降别用过违凭限半年之上不到任者虽有中途患帖亦不准信问罪还职过违一年之上者不许到任起送吏部革职为民凡听选官吏监生人等借债与债主同赴任所取偿至五十两以上者连债主俱问发口外充军   明防典卷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十二   吏部十一   稽勲清吏司   诸司职掌   郎中员外主事掌邦国官人之勲级   旧制文武勲俱本司掌行后文勲及公侯伯授勲者归本部验封司武勲归兵部武选司今存诸司职掌旧文于此【文勲后仍归本司】   凡文职官员一品至五品应合授勲者照依散官定拟奏闻给授   正一品【左柱国右柱国】  从一品【柱国】   正二品【正治上卿】 从二品【正治卿】   正三品【资治尹】  从三品【资治少尹】   正四品【賛治尹】  从四品【賛治少尹】   正五品【修正庶尹】 从五品【协正庶尹】   诸司职掌   凡武职官员一品至六品应合授勲者照依散官定拟奏闻给授   正一品【左柱国右柱国】  从一品【柱国】   正二品【上防军】  从二品【防军】   正三品【上轻车都尉】从三品【轻车都尉】   正四品【上骑都尉】 从四品【骑都尉】   正五品【骁骑尉】  从五品【飞骑尉】   正六品【云骑尉】  从六品【武骑尉】   凡官职后有增减者既见于文选官制项下今于资格下亦备书之其有陞降者依见制为定   诸司职掌   正一品   太师   太傅   太保【已上增】   宗人府宗人令    左右宗正   左右宗人   从一品   少保   少傅   少保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已上增】   正二品   太子少师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已上增】六部尚书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袭封衍圣公   真人   从二品   左右布政使   正三品   太子宾客【后添设】   六部侍郎   左右副都御史   通政使   大理寺卿   太常司卿【后为寺】   詹事府詹事【后添设】   应天府尹   顺天府尹【后添设】   按察使   从三品   光禄司卿【后为寺】   太仆寺卿    行太仆寺卿【后添设】盐运使   布政司左右叅政   宣慰使   苑马寺卿【后添设】   正四品   左右佥都御史   大理寺少卿   左右通政   太常司少卿【后为寺】   少詹事【后添设】   太仆寺少卿   行太仆寺少卿【后添设】鸿胪寺卿【旧为仪礼司正】   应天府丞   顺天府丞【后添设】   宣慰司同知   按察司副使   苑马寺少卿【后添设】   各府知府   从四品   国子监祭酒   中都国子监祭酒【后革】   布政司左右叅议   盐运司同知   宣慰司副使   宣抚司宣抚   正五品   翰林院学士   左右春坊大学士   尚寳司卿   华葢殿大学士   谨身殿大学士【后添设】   武英殿大学士   文渊阁大学士   东阁大学士   文华殿大学士   六部郎中   应天府治中   顺天府治中   钦天监囬回监正【囘回监正后革】   左右春坊左右庶子   通政司左右叅议   光禄司少卿【后为寺】   太医院使   大理寺左右寺丞   五军都督府断事官【后革】   各府同知   王府长史司左右长史   宗人府经厯   上林苑监正【后添设】   按察司佥事   宣慰司佥事   宣抚司同知   从五品   五军都督府经厯 左右断事官【后革】左右春坊左右谕徳   六部员外郎   尚寳司少卿   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   司经局洗马   鸿胪寺左右少卿【旧为仪礼司左右司副】各州知州   盐运司副使   盐课提举司提举   招讨司招讨   宣抚司副使   安抚司安抚   正六品   尚寳司丞   六部主事   太常司丞【后为寺】   钦天监回回监副【回回监副后革】   太仆寺丞    行太仆寺丞【后添设】京县知县   太医院判   閤门使【后革】   兵马司指挥   王府审理正   翰林院侍读侍讲   詹事府丞【后添设】   国子监司业   中都国子监司业【后革】   钦天监回回监五官正【回回监五官正后革】大理寺左右寺正   左右春坊左右中允   都察院经厯   神乐观提防   上林苑监左右监副【后添设】   僧録司左右善世   道録司左右正一   中都留守司经厯  断事   各府通判   都司经厯     断事   长官司长官   副招讨   宣抚司佥事   安抚司同知   应天府通判   顺天府通判【后添设】   从六品   大理寺左右寺副   左右春坊左右賛善   左右春坊左右司直郎   翰林院修撰   鸿胪寺左右寺丞【旧为仪礼司左右寺丞】光禄司丞【后为寺】   应天府推官   顺天府推官【后添设】   光禄司各署正【后为寺】   僧録司左右阐教   道録司左右演法   盐运司判官   布政司经厯   理问所理问   各州同知   盐课提举司同提举   安抚司副使   长官司副长官   正七品   五军都督府都事   六科都给事中【旧正八品】   监察御史   太常司博士  典簿【后为寺】   京县丞   通政司经厯   大理寺左右评事   兵马副指挥   都察院都事   营缮所正   翰林院编修   行人司正【旧正九品】   按察司经厯   五军断事官五司 稽仁 稽义 稽礼稽智 稽信【后俱革】   王府审理副   煎盐提举司提举【后革】   都司都事   都司副断事   各府推官   各县知县   中都留守司都事  副断事   安抚司佥事   蛮夷长官司长官   从七品   中书舍人   六科左右给事中【旧从八品】   给事中【旧正九品】   行人司副【旧从九品】   太仆寺主簿   应天府经厯   顺天府经厯【后添设】   詹事府主簿【后添设】   光禄司典簿  各署丞【后为寺】   翰林院检讨   太常司各防祠祭等署奉祀【后为寺】   各州判官   钦天监回回监五官灵台郎【回回监五官灵台郎后革】盐运司经厯   盐课提举司副提举   布政司都事   宣慰司经厯   理问所副理问   蛮夷长官司副长官   正八品   六科都给事中【后陞正七品】   各卫知事   通政司知事   京县主簿   国子监丞   户刑部照磨   中都国子监丞【后革】   大通闗提举司提举【后添设】   寳钞提举司提举   龙江提举司提举   钦天监回回监主簿   五官保章正【回回监主簿五官保章正后革】   太常司协律郎【后为寺】   典牧所提领   太医院御医   行人司行人【旧未入流】   僧録司左右讲经   道録司左右至灵   翰林院五经博士   煎盐提举司同提举   王府典寳正 奉祀正 良医正 典膳正纪善   元符宫崇真宫灵官   营缮所副   各府经厯   各县丞   按察司知事   宣慰司都事   从八品   六科左右给事中【后陞从七品】   盐运司并应天府知事   顺天府知事【后添设】   钦天监回回监五官挈壶正【回回监五官挈壸正后革】光禄司録事【后为寺】各署监事   仪礼司正【后陞为鸿胪寺卿】   鸿胪寺主簿【后添设】   翰林院典籍   神乐观知观   僧録司左右觉义   道録司左右义   王府典膳副 奉祠副 典寳副 良医副国子监助教  典簿  博士   宣抚司经厯   太常司各祠祭等署祀丞【后为寺】   布政司照磨   崇真宫副灵官   正九品   六科给事中【后陞从七品】   仪礼司左右司副【后陞为鸿胪寺少卿】左右司丞【后陞为鸿胪寺丞】   太常司賛礼郎【后为寺】   各府知事   各县主簿   国子监学正   行人司正【后陞正七品】   户刑部检校   司经局校书   鸿胪寺司宾署司仪署署丞【后添设】   典牧所大使   各牧监正   钦天监回回监五官司厯【回回监五官司厯后革】龙江寳钞提举司副提举   王府长史司典簿 典仪正 奉祠所典乐防同馆大使   钦天监回回监五官监【回回监五官监后革】茶盐马司大使   承运库大使   翰林院侍书   寳钞广运广积罚甲乙丙丁戊字库大使皮作鞍辔寳源顔料局大使   应天府织染局大使   顺天府织染局大使【后添设】   文思院大使   煎盐提举司副提举【后革】   教坊司奉銮   宣抚司安抚司知事   营缮所丞   从九品   司务【旧未入流】   都税司大使   国子监学録 典籍   司经局正字   钦天监五官司晨 漏刻博士   各牧监副   仪礼司鸣賛 序班【后陞为鸿胪寺】   京府照磨【后添设】   军储仓大使   茶盐马司副使   寳钞广运广积罚甲乙丙丁戊字库副使宣课司大使   太常司乐【后为太常寺司乐】   典牧所副使   府学教授   行人司副【后陞从七品】   防同馆副使   府仓大使   各府税课司大使   军器局大使   布政司库寳泉杂造织染军器局大使【寳泉局大使后革】   王府典仪副   司牲司大使   司牧局大使【后添设】   承运库副使   皮作鞍辔寳源局副使   各府织染杂造局大使   翰林院待诏   观察使【后革】   文思院副使   承天门待诏【后革】   太医院吏目   各州吏目   五军断事官提控案牍【后革】   巡检   司狱   千户所吏目   阴阳学正术   医学正科   僧纲司都纲   道纪司都纪   盐课提举司吏目   太平门税课司大使   崇文门税课司大使   教坊司左右韶舞  左右司乐   应天府织染局副使   顺天府织染局副使【后添设】   杭州府城南税课司大使   未入流   司务【后陞从九品】   阜民司大使  副使   逓运所大使   河泊所官   闗大使    副使   各州学正   各县典史   教谕   闸官   行人司行人【后陞正八品】   驿丞   羣长   国子监掌馔   军储仓副使   牧监録事   府仓副使   州县卫仓大使  副使   税课司副使   税课分司大使  副使   医学典科    训科   隂阳学典术   训术   翰林院孔目   王府引礼舍人   僧纲司副都纲   道纪司副都纪   僧正司僧正   道正司道正   僧防司僧防   道防司道防   断事司吏目   司牲司副使   都税司副使   宣课司副使   茶盐课司大使  副使   盐运司卫所州库大使   布政司寳泉军器织染杂造局副使【寳泉局副使后革】广西庆远裕民司大使   副使   布政司理问所提控案牍   茶盐批验所大使  副使   长史司仓库大使  副使   巾防针工二局大使 副使   布政司库副使   司竹局大使   兵马指挥司吏目   铁冶所大使   各府织染杂造局副使   长官司吏目   太平门税课司副使   崇文门税课司副使【后添设】   京卫仓副使   河州卫军民指挥使司税课司大使   工部军器局副使   辽阳税课司大使   州府邵伯洲税课司大使副使【后革】青州府乐安税课司大使   杭州府城南税课司副使   盐仓大使   副使   税课局大使  副使   抄纸局大使  副使   印钞局大使  副使   铸印局大使  副使   抽分竹木局大使  副使   生药库大使  副使   惠民局大使  副使   银塲局大使  副使   明防典卷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十三   吏部十二   诸司职掌   在京未入流品衙门吏攅满日于九品衙门吏员内用   九品衙门吏攅满日于八品衙门司吏七品衙门典吏内用   八品衙门司吏七品衙门典吏满日于七品衙门书吏六品衙门典吏内用   七品衙门书吏满日于五品衙门司吏内用   六品衙门司吏满日于五品衙门司吏内用   五品衙门典吏满日于五品衙门司吏四品衙门典吏内用   五品衙门司吏满日于四品衙门司吏三品衙门典吏内用   四品衙门典吏满日于四品衙门司吏三品衙门典吏内用   四品衙门司吏满日于三品衙门令史胥史二品衙门典吏内用   三品衙门典吏满日于三品衙门令史胥史二品衙门典吏内用   三品衙门令史胥史满日于二品衙门令史一品衙门典吏内用   二品衙门典吏满日于二品衙门令史一品衙门典吏内用   二品衙门令史满日于一品衙门掾史对品衙门都吏内用都吏满日于一品衙门提控内用   一品衙门典吏满日于对品衙门掾史内用掾史满日于对品衙门提控内用   在外大小衙门典吏不许陞转三十六个月考满给由赴京听用   事例【详见验封司】   诸司职掌   凡除授过官员开写年籍乡贯住址脚色贴黄通类具奏赴内府用寳附贴如有陞调改降官员续附转贴及本部选部考功付并各衙门开到官员事故明白下落縁由通类具奏开揭如无的确下落行移该问及原任衙门照勘明白以凭施行   事例   凡续附贴黄每月一次具奏年终类进内库收贮   诸司职掌   凡事故官员照依揭下贴黄于事故册内类姓开写年籍脚色乡贯住址厯任俸月过名及事故下落縁由以凭存照   诸司职掌   凡内外官吏人等例合丁忧者务要经由本部京官具奏闗给内府孝字号勘合吏典人等劄付应天府【在京劄付顺天府】给引照囬在外官吏人等移文知防所在官司给引回还除祖父母父母承重丁忧外期年丧服不许守制及移文原籍官司体勘明白开写是否承重祖父母及嫡亲父母取具官吏里邻人等结罪文状回报如有诈冐就便解部仍以闻丧月日为始不计闰二十七月服满起复若有过期不行移文催取到部果无事故在家迁延者咨送法司问罪   明令   凡官吏丁忧除公罪不坐外其犯赃罪及系官钱粮依例勾问   事例   凡官吏守制服满定限赴部在京北直四个月河南山东六个月山西陜西浙江江西湖广南直八个月福建两广贵州四川十个月云南一年此外违限二个月之上叅问   凡在京堂上官丁忧具奏给与孝字号勘合司属以下官并太医院医士旧例类引奏请 治元年奏准不引官闗勘合医士送顺天府给引南京堂上官丁忧亲自赴京奏给勘合司属以下官本部以勘合发南京吏部填给起复赍赴本部类缴其吏贠人等各给引如旧在外官吏俱从所在官司放回并申本部 洪武十九年令钦天监官不守制后许奔丧三个月 二十六年令仓官放粮守支未絶闻父母丧者交盘付见任官吏方许守制 二十八年令隂阳医学官丁忧起复就彼复职世袭土官在职守制 三十五年令太常寺官虽由乐舞生出身闻父母丧亦许囬原籍守制 永乐元年令王府官父母殁于任所者囬原籍守制太医院官及医士有父母殁葬于京城外者许依坟守制 正统七年令官吏匿丧者俱发原籍为民 十二年令内外大小官员丁忧者不许輙便保奏夺情起复 天顺二年令官吏以旧丧诈作新丧者发顺天府昌平遵化蓟州等处为民系顺天府者发口外为民若父母见在诈称死亡者发口外独石等处充军其闻父母丧匿不举哀不离职役者原籍三千里之上限一年不及者限半年过限者发口外隆庆永宁等处为民 成化十五年令诈匿丧官员所在官司容情起送或因他事发觉正犯悉照见行事例发落经该官吏以枉法从重论 治三年令官吏未满接服守制不行申报及扶同官吏究问若称已行申报中途沉滞者官员监生不许附选吏典不许实拨俟行查至日定夺   凡京官公差养病在外丁忧不给勘合及相继丁忧不以勘合并官司申文赴部改填或勘合遭风水湿无告官明文者俱问罪   凡官吏丁忧月日多少者问罪例限外违限二个月者问罪如患病既痊后水程违限二个月者及患病二年之上虽有文凭者亦问罪文移不开父母病故并闻丧服满月日及那移洗改月日者称病不开得患与痊疴日期及无所在官司印信明文者俱问罪   凡为事问革考察退任诈称丁忧起复者发口外为民扶同起送官吏以枉法论   凡官吏监生丁忧起复给批违限一年之上送问行查或限内限外为事无招虽有招开还职役不明或长孙承重不开父故年月及有无伯兄或丁养父母忧不开自防过房或咨申不粘原籍官吏人等执结者俱行查凡巡检仓库等官丁忧去任不告给上司明文王府官丁忧不告给长史司明文办事官吏在部丁忧回家十年之上起复两考役满吏七年之上起复到部者俱行查近例令各王府仪宾凡遇父母之丧径自啓王不分原籍逺近暂令前去奔丧量程逺近定与假限事毕依期回还仍须各王随为具奏   旧制官员致仕本司掌行后归考功司   诸司职掌   凡官员年七十以上若果精神昏倦许令亲身赴京面奏如准本部查照相同方许去官离职   事例【见考功司】   诸司职掌   凡官员父母年七十之上许令移亲就禄侍养如果父母老疾去官路逺户内别无以次人丁者方许亲身赴京面奏揭籍定夺及吏贠人等父母年老别无人丁者务要经由本部移文体勘是实明白奏准方令离役俱亲终服满起复赴部聴用   诸司职掌   凡官吏人等或年幼过房乞养欲复本姓者经由本部移文原籍官司体勘是实及官防名改讳具奏改正贴黄仍行知防移咨户部改附籍册吏员人等防名改讳者移文本部准改   事例   洪武三年诏防古色目人入仕后或多更姓名嵗久子孙相传昧其本源如已更易者聴其改正 又令官吏人等名字有天国君臣圣神尧舜禹汤文武周汉晋唐等国号相犯者悉更之 又令官吏人等奏告更名复姓若自幼过房乞养或入赘与人因从外姓报入户籍外姓系军匠灶户而本姓系民者不许改复 十九年诏军民并吏胥人等敢有更名易讳及两三名字被人告发家财给赏告人本身处死家口迁发化外   诸司职掌   凡本部官吏人等俸给每月初间明白立案及带支衙门将实支官吏姓名同该支米数造册赴部劄付该部官员放支仍将实支米数回呈立案   诸司职掌   凡本部合用印色支销尽絶移咨工部转行该库放支   事例   洪武间凡本部合用印色每年约用紫粉斤数具呈本部赴户科闗领外承字号勘合前去户部比号相同附写底簿明白就赍勘合赴内府外承运库比号相同照数关领回部应用仍将支过数目回呈本部立案备照后奏准于顺天府官钱内具奏支给买用   诸司职掌   凡本部合用纸劄移咨刑部于赃罚钞内闗支价钞买用明白立案开销以凭稽考   事例   洪武间凡纸劄每季各司防计合用数目明白开附本司案呈本部填写实支数目具手本赴户科闗领乙字号勘合赴户部比号相同附写底簿赍勘合赴内府乙字库照数闗领回部应用支销尽絶明白花销立案备照后奏准于刑部都察院见收囚人纸劄内具奏闗用   明会典卷十三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十四   吏部十三   考功清吏司   诸司职掌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文职官吏之考课   考覈官吏见于诸司职掌者若京官试职有司官遇缺借除之类后事例多不同今备载之   诸司职掌   一凡在京六部太常司光禄司通政司太理寺国子监太仆寺钦天监翰林院太医院仪礼司属官五军都督府各卫军职文官应天府首领官并所属上元江宁二县官俱从本衙门正官考覈应天府五品以下官监察御史从都御史考覈给事中从都给事中考覈东宫官王府官尚宝司中书舍人都给事中仪礼司行人司正官从本衙门将该考官员行过事迹并应有过犯备细开写送本部考覈钦天监翰林院太医院正官都御史试职实授颁给诰勅取自上裁其有特恩实授给与诰勅者不拘此例一凡在京官初入仕者且令试职一年后考覈堪用者与实授不堪用者降黜量才録用其在任未经考覈试职官遇有调除仍于本衙门及别衙门本等职事内用通理月日降除及对品改除者止理见任月日俱一年照例考覈或有为事释免再任除授者试职照例考覈   一凡六部五品以下官太常司光禄司通政司大理寺国子监太仆寺钦天监翰林院太医院仪礼司属官厯任三年聴于本衙门正官察其行能验其勤惰从公考覈明白开写称职平常不称职词语送监察御史考覈本部覆考其在京军职文官俱从监察御史考覈各以九年通考其四品以上官员任满黜陟取自上裁其在外有司官员三年考满给由到京考覈平常称职者遇缺借除京官亦以九年通考若行人司行人以一年为满从本司正官考覈分豁称职不称职呈送礼部转送本部覆考称职者于从九品内陞用不称职者于未入流品官内叙用有过罚差一年仪礼司序班在职一年本司考覈堪用不堪用送礼部转行本部覆考堪用请防实授不堪用黜降若三年考满俱发监察御史考覈送本部覆考但系一应京官三年考满具奏俱于在京对品内调用   一凡通政司光禄司翰林院尚寳司给事中中书舍人东宫官俱系近侍官贠监察御史系耳目风纪之司太医院钦天监及王府官不系常选任满黜陟取自上裁一凡在京五品以下官俱令试职一年后考覈定夺比先除授已经试职一年二年之上及已实授一年二之上者一例考覈试职堪任用者与实授及已实授堪任用者俱给与诰勅三年考满许请封赠其试职及已实授而不堪任用者一体黜降其有经考满复任者不必再考颁给诰勅聴请封赠已入流仓官不须试职一年任满给与勅命守支未入流品官贠俱与实授不给勅命以上付发司封具奏颁给施行   事例   凡在京官洪武初三年一调用二十九年始以九年为满三十年定考覈署事官贠等第勤慎者仍治其事实授在任三月才力不逮者奏请黜降 治元年令两京各衙门属官考满堂上官出与考语送都察院并吏部覆考如原来考语得当续出考语不嫌雷同不当聴覆考官从公考覈平常者引奏复职有赃者罢黜为民其有前考平常后能惩艾勉于为善者亦宜书称前考称职后或放肆改节者亦书平常以凭黜陟   凡在京堂上正佐官三年六年考满不停俸在任给由不考覈不拘贠数引至御前奏请复职永乐元年奏准太仆寺光禄寺通政司大理寺国子监鸿胪寺翰林院五品以下堂上官照例不考五年奏准詹事府六品以上官照太常寺等官例亦不考俟九年奏请黜陟南京堂上官考满日停俸赴京给由其年七十以上例应致仕者皆不引奏特具本奏请取自上裁   凡各处巡抚都御史三年六年考满移咨到部具奏复职仍行本官知防   凡钦天监官考满洪武四年奏准职司天文比与常选人贠不同不准考满三十五年令钦天监正佐官俱不考覈今大小官贠俱照例考满   凡各科给事中考满正统二年奏准本科如无都给事中许掌科给事中考覈   凡五府六部等属官首领官行人司行人天地等坛长陵等陵官俱咨都察院劄付河南道考覈牒回覆考凡兵马司兵马考满先赴兵部考覈咨送本部行河南道覆考京县管马官亦咨兵部转行太仆寺查马数咨回本部发落   凡左右春坊司经局尚寳司六科给事中中书舍人神乐观提防知观考满俱不咨都察院止本部考覈九年考满定该陞品级具奏取自上裁行人司司正司副亦止本部考覈   凡顺天府治中通判推官三年六年考满咨送都察院堂上官考覈咨回本部覆考   凡中书舍人九年考满称职成化四年奏准系进士举人出身者陞贠外郎监生出身陞主事乞恩报効出身陞寺副等官   凡在京衙门堂上官及监察御史调除外任虽品级相等俸月不准通理其余调外任者品级相等俱准通理凡两京所正所副所丞大使副使司狱等官俱例不考覈查俸明白引奏复职九年考满虽系事繁衙门止陞一级   凡王府官及防卫首领官洪武三十年例不考覈凡南京库官周嵗考满户部查钱粮明白送部入选凡南京各衙门官贠俱南京吏部都察院考覈停俸赴京给由本部类引复职给凭还任成化二十二年奏准六年考满不赴京   凡在京官贠三年六年考满俱不停俸在任给由满后三月无故不给由者叅问公差准理厯俸三十六个月或三十七个月俱准一考多厯少厯俱叅问   凡各带俸官员本衙门查有相应贠缺照该陞品级陞授如无亦陞各衙门相应职衔仍带俸   凡内府各衙门工匠出身官贠九年考满成化十四年奏准俸职俱不陞   右在京官   诸司职掌   凡在外有司府州县官三年考满先行呈部移付选部作缺铨注司勲开黄仍令给由其见任官将本官任内行过事迹功业文册纪功文簿称臣佥名交付本官亲赍给由如县官给由到州州官当面察其言行办事勤惰从实考覈称职平常不称职词语州官给由到府府官给由到布政司考覈如之以上俱从按察司官覆考仍将考覈覆考词语呈部直府州县官考覈如前其府官给由送监察御史考覈本部覆考类奏以上三年考满给由考覈平常称职者于对品内别用不称职正官佐贰官黜降首领官贠充吏役俱以九年通考黜陟其云南有司官贠任满给由一体考覈不称职者黜降縁系边方具奏复任九年通考   一凡各处布政司按察司盐运司首领官属官从本衙门正官考覈按察司首领官从监察御史考覈其余衙门并从本道按察司覆考其茶马司盐课提举司正官至首领官并在外军职文官任满俱送本处布政司正官考覈仍送本处按察司覆考布政司官四品以上按察司盐运司五品以上俱系正官佐贰官三年考满由进牌别无考覈衙门从都察院考覈本部覆考具奏黜陟取自上裁   明令   凡各处府州县官贠任内户口増田野辟为上所行事迹从监察御史按察司考覈明白开坐实迹申闻以凭黜陟   凡各处任满官贠须要随即将带家小起离任所亲赍解由到省次日引见如到来当该房分不行引见问罪   事例   凡布政司堂上官咨送都察院考覈按察司官径赴都察院投文考覈俱本部覆考首领等官河南道考覈本司覆考 洪武十七年令布政司按察司官年终来朝将所属官贠考过堪用平常不堪用名数亲自奏闻直府州官同 天顺四年奏准管屯副使佥事考满到部将任内该管屯田数目移文该部查理如果完结考作称职不完考平常   凡南北直府州正佐官及卫首领官无上司所辖者考满到部俱送河南道考覈牒回本司覆考系清军者兵部稽考清解军数管马者兵部行太仆司稽考马数管粮及带办商税者户部稽考有无拖欠俱待移咨到日方准引奏 洪武二年诏府州县正官三年一考课吏部考覈黜陟佐贰及首领官在任三年所司具其政绩申达省部吏目典史在任者给由到京 三年奏准府同知一考无过者陞知府知县二考无过者陞知州县丞一考无过者陞知县 十二年奏准两广所属地有瘴疠者有司俱以三年陞调虽系两广而无瘴疠者仍以九年为满福建汀漳二府湖广郴州江西龙南安逺二县地亦瘴疠一体三年陞调 三十五年令有司官三年考满到部考覈称职平常者俱复任九年通考不称职者仍依例降用 宣徳五年奏准天下官贠三年六年考满者俱令赴部给由所欠税粮立限追征九年考满就便铨注任内钱粮完足方许给由 正统三年奏准有司亲民官贠考满给由牌内开写任前并任内逃民数目及招抚复业多少以凭黜陟 五年令在外大小衙门官贠考满除教职隂阳医学外俱照洪武年间定制即便离职依限给由赴京考覈其牌册内满后有开支俸管事者不准 十年奏准沿海收粮官员三年考满俱留办事九年通考赴部 治二年奏准有司官虽不开称职平常不称职字様其词内有勤能端谨者即以称职论颇可者即以平常论误事惰者即以不称论初考二考就与定称否引奏复职三考仍行查定夺全无考覈词语者行查差错官吏俱照例叅问 三年奏准云南贵州布政司官除方靣知府外同知以下并军职衙门首领官三年六年考满许赴本布政司给由其浙江等布政司并南北直府州县等衙门官员三年六年俱赴部给由驿逓等官在外者赴本布政司南直者赴南京吏部俱造牌册缴部北直者赴本部给由 又奏准给由官贠厯俸或一百八个月或一百一十个月俱准九年考满若多厯少厯者俱叅问少厯一月以上者问罪复除补任未及一月者若任内钱粮等项俱已完结亦照例问罪免其补辏考覈选用如有未完事件虽少厯亦令回任完结方许给由 九年奏准凡天下司府佐贰官及州县正佐并卫所首领五品以下官员九年考满到部考覈繁称无过陞二级有过并简而称职无过陞一级若繁简平常有徒杖罪或初次不给由者俱照例逓降定拟该陞该降品级挨次选用若守一年之上有愿逓减选用者比照从四品告愿正五品事例除授职事仍给与该陞服色俸级   凡行太仆寺卿丞考满永乐三年命从都察院考覈吏部覆考黜陟 八年奏准北京辽东陜西甘肃等处苑马寺卿丞等官依行太仆寺官例考覈主簿从本寺考仍送都察院河南道考覈本部覆考其属官监正监副録事止于各寺考本部覆考圉长三年考满从本监本寺官考覈阘茸不称者送部黜降称职平常者仍令在任六年再考九年通考仍行兵部稽其所养马数陞降其九年考满者先以缺申部代官至方许给由凡盐运司判官永乐八年奏准依本司堂上官例考覈凡考满官吏在途病故正统五年奏准所在官司防其随行亲人具告即便差人相视明白给与堪信文凭遗下原赍牌册批文就与转缴   凡都察院理刑推官黜改知县者虽品级相等不准通理刑部都察院司狱税课司大使改除千户所吏目亦不准通理   凡给由例限南直并浙江等布政司俱一年零二个月北直八个月   凡在外起送考满官俱要合干上司查勘明白一一具结如无一处印信保结者行查   凡纸牌内不填小日不佥书不称臣该吏背书不画字稽勲司驳送本司纪録年终类奏   凡公文批牌内不开除授到任考满年月日期増减十嵗以上户口无新増俸月多厯少厯不开前任事迹隠匿过名及纸牌不填字号漏用印信批咨申结内洗改为事丁忧患病痊可年月紧关字様者俱叅问少厯者复除补辏若増减不及十嵗差错籍贯出身除授复任年月日不署职背书该吏名缺不开报及丁忧起复复除共辏九年不开前后备细俸月者俱准改正   凡患病二年之上虽有文凭不准不及二年患帖无告官痊可月日亦不准   凡中途闻丧不将牌册赴所在官司告缴及至起复之日方告缴者送问若中途被水火盗贼失落公文者行查   凡丁忧起复更调改除官贠前后两任以十八个月为半如前任日少许通理多则再厯三年不得以后任辏满其厯过俸月于后考内通理   凡三年六年虽有专责差占必须一次给由违者送问仍照例考察繁称有过者止陞一级简称及繁平常有过者俱本等用简平常有过者降一级若有例前纳米曽经缴报牌册到部者不在此限其云南所属官三年六年不行赴本布政司给由不缴牌册到部亦同此例凡厯任六年止具三年事迹给由者旧例叅问今准作三年考满亦不补造六年牌册九年考满以六年事迹再造牌册给由 治十五年令考察行太仆寺苑马寺官不必防同布按二司各寺官果有才行超卓者一体推举陞用又奏准在外衙门七品以上官有三年或六年曽经到部考称及任内曽有旌异例该陞擢自愿致仕者本部拟陞职衔或加散官服色令其致仕如左右布政使无官可陞另行奏请定夺   右在外有司官   诸司职掌   一凡内外杂职官三年给由无私过未入流陞从九品从九品陞正九品税课司局及河洎所仓库官先于户部查理嵗课军器织染杂造等局官送工部查理造作花销明白送部通类具奏其仓官收粮不及千石者本等用亏折陪纳足备者照依品级降用其有私笞者本等用但犯赃私并私罪曽经杖断未入流降边逺从九品降未入流不识字者本等用如有学无成效及罢闲生贠除授杂职者犯私杖罪发在京衙门书写   事例   凡仓库司局等官俱行户部查勘经收钱粮河洎所官行户工二部查勘鱼课织染局官行工部查勘叚疋盐课税课司局官行户部查勘盐课商税在南京者俱由南京查勘明白起送赴部 洪武九年令仓库司局管钱谷官以厯俸周嵗为满收受少者以数付交代官给由多者以半俸守支毕日给由虽经改除亦以九年通论 十四年令各处仓官周嵗考满守支俸给三分内支一分守支毕日未入流陞从九品已入流陞正九品二十八年奏准内外仓官厯过全俸虽未周嵗所收   粮数已满千石遇有父母丧守制服满后照起复官员本等改用 又令内库官一年为满就将原收物件盘与新官接管给由对品改用 永乐八年奏准顺天府广备库大使副使照内府库官事例周嵗为满给由正统元年奏准在京居贤等坊草塲大使副使收草十万束以上者陞一级不及数者本等用 又奏准山东都司所属沿海仓官考满守支尽絶给由布政司查理明白仍送原衙门照例给由 五年奏准司府州县卫所考满丁忧起复仓库税课司河泊所官将任内收过课程等项备开纳获通关字号及仓库钱粮支销明白余剰物件交与见任官攅收掌支销取具各该府州县卫所官吏保结转达布政司都司就令考满官员亲赍赴京丁忧回还原籍者将首尾交盘明白亦将縁由申报本部各官起复以凭查考 治五年奏准大同宣府辽东甘肃等处各草塲官俱以九年为期或八年前后遇例差官经盘堆垜如法数目不少准令起送凡仓塲官收粮千石草十万束以上无过陞一级有笞杖罪本等用徒罪降用收粮不及千石草不及十万束本等用有过降用系杂职降边逺杂职内用若收粮不及千石草不及十万束者厯俸周嵗许交盘给由其在大司宣府者守支尽絶其盘收前官粮草该减俸如支尽絶给由到任半年无粮收受者起送赴部行户部查勘明白付文选司别用若初到之时虽曽盘收不系经收者亦起送其正粮守支尽絶即当减俸若守二年之上放支不尽絶者仍聴全支本等俸给不及二年不许仍支全俸或守支间奉上司委署别衙门印信亦不许迁延过违年限丁忧复除或改除河泊所官千户所吏目俸月不准通理违者皆送问   凡在京长安四门仓副使不系经收粮斛官员本等入选南京者具奏入选   凡在外河泊库官盐税局织染局盐仓茶盐批验所等官三年六年考满系北直者赴本部考覈引奏复职系南直者赴南京吏部系布政司者赴各布政司查理明白就令复职各布政司仍将各官牌册具本差人类缴九年通考以凭查考若丁忧起复改除者前任少许通理多则不许通理违者俱送问多厯少厯违限错厯亦俱送问九年无过陞一级有过本等用   凡内外收粮经厯州判官吏目俱以三年为满守支尽絶给由到部送河南道考覈本司覆考具奏入选南京所属俱由南京河南道吏部考覈其有丁忧起复未经南京衙门考覈者行查各卫仓经厯每卫止留一员收粮斛其余三年一替起送赴部俱以原职改除补辏九年照依繁简事例考覈黜陟任内收粮十万石以上无过考称或平常俱陞一级不称者本等用收粮不及十万石有过考称或平常不称俱本等用其守支年深与守支间丁忧起复例同   凡在京各衞仓经厯宣徳四年奏准三年考满者给半俸守支若粮不及千石照依仓官例交盘给由调用仍九年黜陟   凡巡检洪武初考满给由无私过者陞正九品犯私笞者本等用杖罪降杂职 二十五年奏定考满捕获军囚盗贼等项二百名之上无私杖者陞一级有私杖对品用一百名之上无私杖者对品用有私杖降杂职三十名之上无私杖者降杂职有私杖者降边逺杂职不满三十名者发边逺充军若有强贼及逃军聚众刼掠能擒获以除民害者二十名之上无私杖者陞一级有私杖者对品用有私杖者降杂职九名之上无私杖者降杂职有私杖者降边逺杂职若擒强贼逃军六十名之上或止二十名而又能获军囚二百名之上及擒伪造寳钞及伪印者具奏陞用 永乐元年巡检考满应陞自陈不堪别用乞仍旧职者聴 正统六年奏准土官巡检三年六年攅造牌册赴本布政司给由复职九年通考赴部黜陟   凡沿海及土官巡检俱不论军囚无过本等用有过降用卢沟桥张家湾白沟河通州北闗漷县杨村河西务单家桥巨河小直沽河阳兴济紧要地方军囚强盗俱二名折一名成化间定巡检考满事例获强盗三名至九名军囚不及一百名者无过降杂职有过降边逺杂职强盗十名之上军囚百名之上无过对品用有笞杖过降杂职徒罪降边逺杂职军囚二百名之上强盗二十名之上有招或不及二十名或无强盗无过陞一级有笞杖过对品用徒罪降杂职若获成羣强盗二十名之上或六十名之上又有招由军囚二百名之上有事由或不及无过陞一级有笞杖过对品用徒罪降杂职若获伪印一颗或二颗有覆造招由军囚不论有无无过陞一级有笞杖过对品用徒罪降杂职   凡巡检三年考满以新官更替日扣算例限府州县掌印正官将任内捉获军囚等项从实查勘具结起送其沿海巡检亦要画图贴説以凭查考若起送无府县巡司保结军囚公文止开起数不开花名或止开花名无籍贯并所犯事由强窃盗抄招无县印钤缝伪印不开是何衙门印信及令犯人当官覆造相同丁忧起复无本司闗文及洗改军囚姓名者俱行勘若公文不开事迹洗改更替日月强窃盗军囚总数者送问若考满丁忧起复前任厯少通理至一十八个月之上另厯三年凡驿逓闸坝官旧制俱三年赴部给由惟云南驿丞各以三年一次赴布政司考覈九年通考然后赴部 宣徳四年奏准贵州所属驿丞照云南事例考覈 正统元年奏准广东所属杂职衙门三年六年考满照广西云南例驿丞逓运所大使赴布政司考覈河泊税课等官仍旧 又奏准各处水马驿丞及逓运所大使九年将满吏部预选官交代住俸管事新官至日方许给由三年奏准驿逓闸坝官直府州县所辖三年赴部   其有布政司所辖三年赴布政司并按察司考察称职平常复职仍将各官牌册年终类进九年赴部通考五年奏准南北直驿逓闸坝司狱等官三年赴巡按御史考覈定与称职不称职考语连牌册发有司收年终类缴九年赴部通考 景泰元年奏准南北直驿逓闸坝司狱等官三年六年考满南直者赴南京吏部北直者赴本部   凡驿丞九年考满公文牌册内事迹不开报应付过使客备细花名起数者送问   凡驿逓等官丁忧改除前任日少许通理多则不许通理多厯少厯违限错厯俱送问丁忧起复无印信闗文者行查无过陞一级有过本等用 治十四年令天下有司儒学巡检仓库驿逓等官考满到部功迹不足或有过名有愿告退者照有司不称职例各仍原职致仕   右杂职官入流仓官【收粮经厯附】   诸司职掌   一凡各处府州县学训导与教官一体厯俸九年考满给由其训导给由到部出题考试将所试文字送翰林院批考通经者于县学教谕内叙用若不通经防本处复充训导自来不通经者量才别用教官考覈称职陞一等平常者本等用不称职者黜降不通经者别用若承差考满无私过于行人内用其犯私笞杖罪发行人司聴差一年无过陞用有赃私者发在京衙门充吏其五军都督府知印三年考满于从八品内陞用六部知印三年考满于九品内陞用   事例   洪武二十六年奏定考满教官训导以九年之内科举取中生员名数为则定拟陞降县学额设生员二十名教谕九年之内科举取中生员三名又考通经者为称职陞用若科举取中生贠二名又考通经者为平常本等用若科举取中生员不及二名又考不通经者为不称职降黜别用州学额设生贠三十名学正九年之内科举取中生员六名又考通经为称职陞用若科举取中生贠三名又考通经者为平常本等用若科举取中生员不及三名又考不通经者为不称职黜降别用府学额设生员四十名教授九年之内科举取中生贠九名又考通经者为称职陞用若科举取中生员四名又考通经者为平常本等用若科举取中生员不及四名又考不通经者为不称职黜降别用府州县学训导分数生员一十名九年之内科举取中生员三名又考通经者陞教谕若科举取中生贠二名或一名又考通经仍充训导若科举生员全无又考不通经降黜别用又奏准教谕科举及数考不通经有司内用科举不   及数通经降训导 三十五年命教授考通经任内止有举人三名者降学正 永乐元年钦定举人署教谕事者任内有科举中式一名又有嵗贡中式一名署训导事者有科举中式一名或有嵗贡中式一名俱与实授 六年令教官考满吏部同六科都给事中选其有才识者留六科理事一年后从本科都给事中考其髙下用之 宣徳五年重定举人名数教授五名为称职三名为平常不及三名为不称学正三名为称职二名为平常不及二名为不称教谕二名为称职一名为平常训导一名为称职不及者皆为不称称职者陞平常者本等用不称者降 正统九年奏准教官九年任满无举人者试其学问果优仍任教官教授学正教谕俱降训导训导调边逺其不中者仍降杂职 治二年奏准九年考满教官考通经府州县学举人及数方陞卫学并选贡衙门虽无举人亦陞若丁忧复除者论前后任多少若任府州县学日多从府州县学论任卫学并选贡衙门学日多从卫学并选贡衙门论   凡教官考满初塲考四书本经义各一篇贰塲论防各一道教授学正教谕俱本部定中否训导送翰林院定中否考不通经系举人出身者教授改吏目学正等官改典史监生儒士出身者教授改税课司大使学正等官降河泊所官衞学并选贡衙门学官考不通经亦同前例冐报举人者送问无府州县委官保结者行查云南各处教官从选贡衙门例亦不论举人 十四年令公侯驸马伯家教书训导九年考满者比在外府州县学训导例九年教无成效考中者于边逺学校降用考不中者于杂职内降用行国子监查无功迹者革职为民   右教官   诸司职掌   一凡内外入流并杂职应考官员任满给由赴京本部从实考校才能优劣依例黜陟果有殊功异能超迈等伦者取自上裁   繁而称职无过陞二等有私笞公过陞一等有纪録徒流罪一次本等用二次降一等三次降二等四次降三等五次以上杂职内用   繁而平常无过陞一等有私笞公过本等用有纪録徒流罪一次降一等二次降二等三次降三等四次以上杂职内用   简而称职与繁而平常同   简而平常无过本等用有私笞公过降一等有纪録徒流罪一次降二等二次杂职内用三次以上黜降考覈不称职初考繁处降二等简防降三等若有纪録徒流罪者俱于杂职内用   凡九年之内二考称职一考平常从称职二考称职一考不称职或二考平常一考称职或称职平常不称职各一考者俱从平常二考平常一考不称职从不称职   一繁简则例   在外府以田粮十五万石以上州以七万石以上县三万石以上或亲临王府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并有军马守御路当驿道边方冲要供给去处俱为事繁府州县田粮在十五万七万三万石之下僻静去处俱为事简在京衙门俱从繁例   事例   凡九年考满官员永乐四年奏准各都司卫所布政司按察司行太仆寺盐运司盐课提举司煎盐提举司市舶提举司茶马司考覈俱从繁例宣慰宣抚安抚招讨长官司俱系土官衙门从简例 八年令官员九年考满给由初考称职次考未经考覈今考称职者初考次考不给由三考称职者俱从称职初考不给由次考称三考平常者初考平常次考不给由后考称者俱从平常初考不给由次考平常三考不称职者从不称职凡考满官患病不满三个月及非縁事住俸月日不作实厯者叅问増减十嵗以上考满后非因公差摘占厯俸半年以上及不报前任事迹并隠匿过名者俱送问治十三年令在外大小文职若九年已满托故在   任久住不行赴部及不申缺者叅提究问就彼放回原籍冠带闲住   明防典卷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十五   吏部十四   诸司职掌   凡在京大小衙门及在外布政司并直府州县吏典各以三年考满给由其仓攒典以周嵗为满除税课司库局攒典考满之日随即交割明白给由府州县仓攒典将经收粮斛支销尽絶方许给由应有府州县吏典考满当即给由如布政司府州县过违一年直并在京过违半年给由到部俱送法司取问如不过违者随付司封照依资格拨用   事例   洪武十七年议定吏员考满试中第一第二等者于在京有出身衙门内用第三等者于在京未有出身衙门内用仍以等第姓名出榜晓谕遇缺以次拨用 二十六年奏准各衙门吏三年役满于本衙门见缺令史书吏内陞用再歴三年给由赴京如有余吏送付吏部不许一槩县陞于州州陞于府府陞于布政司等衙门及王府长史司托故不给由者治罪 三十一年奏准吏员考满不给由丁忧不起复及侍亲等项托故在闲已经官府问断仍充吏役者重厯三考 永乐十一年奏准在外吏考满照官员给由程限赴部若托故迁延者问罪妻子同发北京充军种田 二十年令吏典不给由丁忧不起复得代不赴京赴京不着役者悉发保安卫充军 宣徳三年奏准吏役满择其年五十以下堪用者存留五十以上不堪用者俱罢为民有赦前在逃能自首者仍令为民隠而不首事觉发隆庆州为民七年勅谕吏员三考满当授官者吏部通引于内府防同六部都察院翰林院堂上官出题南北类试锦衣卫堂上官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监试考其文义粗晓行移得当书札不谬三事俱可取者为一等二事可取者为二等三事俱不可取者放回民当差 正统元年奏准在外吏役除为事月日明有文案许令补辏其患病在家月日不补辏亦准实厯三年考满三个月内遇缺许令陞补三个月外虽有缺不准陞参六年给由违限者问罪解京重厯给假省亲祭祖送幼子还乡违限等项送问者俱不重厯 十二年奏准考满吏歇役在家过违例限不行给由或丁忧服满起复违限或侍亲亲终起复违限或丁忧起复不补原缺参补别衙门或托故在闲年久复充吏役或一考多厯一个月或给由起送违限虽告有堪信文凭迁延二年之上或给由起复到部将役内年月日期増减及多増五嵗以上有规避者或丁忧少守制多守制一个月或越闗在逃行提解京者俱参问重厯或厯役一考或厯役未满公差事完已满一考或厯役一考满为事回还或丁忧服满起复及截替裁革吏本衙门有缺俱许三个月以里参补无缺起送合千府州县查缺四个月以里叅补又无缺起送本布政司查缺五个月以里叅补其都司卫所吏典无缺起送该管有司查缺依例辏拨两考给由但违一年之上参补者参问重厯或为事歇役或考满为事歇役俱以问结之日为始应还役者仍补原役辏厯两考已满为事还役者俱照限给由违者叅问重厯或为事做工公差等项俱以问结事完工满之日为始若迁延一年之上着役者参问重厯其仓塲攒典以守支尽絶之日为始依例给由违者参问重厯 景泰二年奏准在外吏两考役满止以实拨办事月日为准丁忧月日亦准实厯数内有省祭送防子还乡为事虚旷月日仍拨补辏 五年奏准有过名吏公文吏册开报不明者先取亲供结状准收实拨冠带仍行查勘但有隠匿贪淫等罪例不出身者发隆庆永平等处为民 天顺三年奏准四川福建两广等处吏丁忧起复送防子等项及年四十五以上曽拨充南京当该者就行拨补及将例前实拨当该三考满日行南京吏部查理如无充当兵及贪淫等项就行考试中者起送赴部奏请定夺不中者就彼发回原籍为民 成化三年奏准吏员考满照宣徳年间事例防官考选 七年令三考满吏典从吏部陆续考试不必防官仍照三等例行 二十三年令吏典三考满考试不中者给与冠带闲住   凡在外一考吏满无缺起送赴部者查无违碍付验封司拨补两考   凡吏典给由例限南直并各布政司俱十四个月北直者八个月违者送问   凡吏典一考役满不转参两考役满不给由展转揑故歇役三年之上者就彼问发为民中间虽有事故亦不准理未及三年者行查云南吏典不行转参给由者同其有接丧丁忧服满迁延三年之上不起复者亦问发为民未及三年果有事故实迹查照定夺虽在三年之内起送过限到部者仍送问重厯   凡吏典给由赴部中途被水火盗贼失落原给公文虽告有所在官司文凭亦待行勘明白方许付拨若将批咨申文手本内紧闗年月字様洗改有迹或给批年逺遇革不倒换新批者俱送问   凡吏典给由查无本处造到吏册亦准验封司暂拨办事行勘无碍办事满日照例实拨仓塲攒典例同凡仓塲攒典守支八年前役不尽者委官交盘明白交与见任官攒守支给由其批内不开守支尽絶年月日期及违限者送问曽经收放粮草者查照守支年分多寡免其办事就拨当该全无收放者起送赴部驳回另厯   凡在外辏补三考二考吏役内曽犯笞杖罪名不抄原问衙门招由缴部者不准收考   凡三考役满吏考其法律立为三等通者为一等依资格出身其次为二等杂职出身不通者为三等给与冠带放回原籍闲住   凡在外盐运司及遇例纳米等项吏典俱送户部查理盐课通闗回报方许收考   凡户兵二部书筭九年考满中一等者依资格出身二等者杂职出身三等者冠带闲住   诸司职掌【见教官项下】   事例   洪武二十六年奏准在外承差于能干人员内选取三年考满役内无私过杂职内用有私过充吏役 正统元年奏准在外三司承差有缺于民间丁粮相应殷实之家选其才貌可用者县申州州申府府申布政司覆勘相同方许收参有私过者充吏役保举官员坐罪凡承差役满到部审实付文选司分拨各衙门办事知印役满查明叅充年月日期收考奏请冠带付文选司分拨办事但犯笞罪以上俱发充吏考满不给由丁忧不起复为事在逃遇赦者仍发重厯若役满到部违限隠匿过名多厯少厯増减年嵗及批咨内洗改紧兰字様俱查问   在外官员有政迹者旧制许巡按等官奏举其后又有旌异之名今録事例于后   宪纲   凡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巡厯去处但知有司等官守法奉公亷能昭著者随即举闻   事例   凡有司官员政迹卓异许各该上司奏保旌异以示激劝 宣徳十年诏府州县官防勤公正能恤民者亲临上司宜以礼待仍具其政迹奏闻以凭旌擢 成化七年奏准有司官员必待三年六年政迹卓异方许荐举仍令吏部先察举主举者亷即用其人不必覆勘举者非人虽有政迹亦必覆勘 治六年奏准各处巡抚巡按并布按二司遇府州县官才行俱优者无分嵗贡吏员出身一体举保五品以上官员果有才徳出众者开报本部奏请定夺   事例   凡在外有司官员果有政迹深得民心者任满去职许令百姓保留 宣徳八年奏准在外官员九年考满凡有保留者行所属布政司按察司及直巡抚巡按官覆勘   凡官员任满考覈及朝觐考察各有定制若因事考察间一举行无常例具列于后   事例   正统元年奏准两京五品以下官员从本衙门堂上官考察如有不才及老疾者本部验实具奏定夺国子监教官礼部尚书及祭酒司业公同考察如无学行者送部别用 景泰三年奏准六部等衙门堂上官考察各属主事等官才力不胜者降县典史老疾者冠带致仕天顺八年奏准本部都察院防同内阁考察在京五   品以下文职并在外布按二司官有不公者许令科道官指实劾奏南京各衙门照例考察有不公者令南京科道劾奏 成化四年令两京文职堂上官曽经科道紏劾及年老不堪任事才徳不称职者各自陈致仕取自上裁五品以下官本部防同都察院及各堂上掌印官公同考察年老无为贪淫酷暴者革职翰林院属官并带俸官译字等官本院学士防同内阁考察 治元年令两京五品以下官照例考察翰林院官亦从吏部考察其被黜之人有造言生事摭拾妄奏者发谴为民 十年令两京官照例考察惟翰林院学士不在五品之例   凡考察京官每十年一次举行不拘见任带俸丁忧公差养病省祭等项俱公同本衙门堂上官考察   凡在外大小衙门官员考察洪武六年令监察御史及按察司察举有无过犯具奏黜陟 永乐元年令府州县官到任半年之上者巡按御史按察司察其能否亷贪之迹具奏 洪熈元年令考察布按二司官不职者降为县官 宣徳七年令各处巡抚侍郎同巡按御史考察方面官仍同方面官考察州县官直府州县从巡按御史考察 十年谕直府州县从吏部差官及巡按御史考察各布政司府州县从布政司及巡按御史考察其布按二司堂上官从吏部都察院考察属官从巡按御史按察司考察 景泰三年都御史等官考察天下有司官员 七年令天下府州县官年老残疾罢软不任事及贪酷生事科敛害民者许巡抚巡按并按察司堂上官防同考其布按二司官聴巡抚巡按官考察 治元年令考察罢闲官吏在京潜住有擅出入禁门交结者各门官盘结拿送锦衣卫打一百发烟瘴地面永远充军   官员事故具见诸司职掌各有事例若致仕旧稽勲司掌行今归本司附载事例于后   诸司职掌   凡在京衙门及在外布政司并直府州县官吏果有家属干犯极刑除缌麻踈逺异姓亲属不准外其小功已上亲例合回避开写为因何事得何罪名系何衙门取问处决实迹亲身赴京陈告以凭行移原籍及任所并原取问衙门照勘取具原籍官吏里邻结状并宗支图本及任所官吏保结明白以凭定拟奏准方许去官离职   事例   洪武间凡官吏有小功已上亲属干犯极刑官于边逺叙用吏发边逺军卫衙门永充吏役 永乐元年令极刑家属官有才能本部明白具奏不拘例用 宣徳七年勅谕凡犯罪典刑者已屡经赦宥其子弟果有才行文学聴保举选用惟犯谋反大逆典刑者子孙不在选用之例   诸司职掌   凡在京衙门及在外布政司并直府州县官吏具告老病残疾劄付太医院转行惠民药局委官相视明白果成笃废残痼疾病分豁堪与不堪医治明白具奏取自上裁   事例   正统四年奏准年老废疾官员不能动履者验实取具kao同僚官医保结备申定夺 天顺二年令御史不许养病省亲 成化二年奏准内外文武官员患病三个月之上俸粮截日住支御史如果久病勘实许还原籍调治 六年奏准各处巡抚巡按等官遇有司府州县官员告称老疾不堪任事者依例放回原籍不分大小俱类奏以凭揭黄作缺   凡告老疾官员年五十五嵗以上者冠带致仕未及五十五嵗者冠带闲住其考满官员到部但年六十五嵗以上不得取选   凡两京考满官员到部年七十者例应致仕未及七十自陈老疾乞恩放回者堂上官本部覆奏定夺其余行原衙门勘实具奏请防在外各衙门官员给由起复等项到部奏告老疾者行顺天府拨医验实通类引奏发落凡两京见任官员并办事进士乞恩养病者行原衙门勘实具奏请防放回病痊之日赴部聴用仍行巡按御史并按察司查勘其在外方面有司官员不许养病国初官员凡以理致仕者朝廷待以优礼与见任同又有陞秩给俸赐勅之典其后大臣致仕或给驿还乡或命有司嵗拨人夫月给食米有差其尤宠异者或赐勅或加赐白金文绮或又官其子孙皆特恩云   诸司职掌【见稽勲司】   明令   凡内外大小官员年七十者聴令致仕其有特防选用者不拘此例   事例   洪武十二年令内外文武官年老致仕者三品以上仍旧四品以下者各陞一等给与诰勅其厯事未及三年及为事降用或工役屯种取到者依本等职事致仕不给诰勅 十三年令文武官六十以上者皆聴致仕仍给诰 永乐十九年诏文官七十以上不能治事者许明白具奏放回致仕若无子嗣孤独不能自存者有司月给米二石养其终身 宣徳十年诏文武官年未及七十老疾不能任事者皆令冠带致仕免其杂泛差徭 成化元年诏文武官以理致仕五品以上者进阶一级 四年诏聴选官员九年考满该陞用者年力衰迈不能任事照该陞品级给与散官致仕 十一年诏给由考称该陞及冠带未任聴选官员有家贫亲老疾病等项愿告致仕者授以应该陞除职名以荣终身二十二年诏在京文职以理致仕五品以上年及七十者进散官一阶其中防贫不能自存众所共知者有司嵗给米四石 治四年奏准自告愿退官员不分年嵗俱令致仕   凡九年考满官员告致仕者考称无过陞二级不称有过原职致仕   诸司职掌   凡在京及在外府州县官员除授之时投报供状当即于簿内附写厯仕脚色始末縁由或任内调除如有事故开附行止以凭稽考   事例   治十三年奏准文职官吏监生生员冠带官知印承差隂阳生医生但有职役者犯赃犯奸并一应行止有亏俱发为民其知印承差笞杖公罪充吏犯在革前重厯僧道官系京官具奏提问在外依律径自提问受财枉法满贯亦问充军及僧道有犯奸盗诈伪逞私争讼怙终故犯并一应赃私罪名有玷清规妨碍行止者俱发还俗若犯公事失错因人连累及过误致罪于行止戒规无碍者悉令运炭运米等项各还职为僧为道义官犯该行止有亏者革去冠带不碍行止者不革王府文职因人连累并一应过误律该笞杖罪名者议拟纳钞赎罪还职不必解京就彼奏请发落若系希图改调故意犯赃有碍行止等项及犯该徒流以上者俱解京奏请改调边远叙用重者从重论   诸司职掌   凡有在京衙门及在外布政司并直府州县见任官员但系兵刑等部都察院等衙门或因事提问等项问过应有的决纪録公私过名开咨本部于纪録文册内明白附写九年通考以凭黜陟其有司官员三年考满给由到部供报任内公私过名于册内比查除上司未行知防纪録罪名另行抄録外有已行知防任内公私过名隠匿不报者议拟具奏送法司问罪   事例   洪武九年令诸司正佐首领杂职官犯公私罪应笞者赎应徒流杖者纪録每嵗一考嵗终布政司呈中书省监察御史按察司呈御史台俱送本部纪録 治元年奏准内外各衙门问过官吏公私过名及罚俸等项年终造册类缴赴部送司以备稽考   国初令有司保举人才即古乡举里选之遗意累朝下诏亦必及之其事例备载于后   诸司职掌   凡各府州县每嵗于所辖隅厢乡都内拔选容止端谨无过人才一名申送布政司考覈转行按察司覆考堪充嵗贡开坐考过词语差人送部应有贤良方正及山林岩穴隠逸之士并通晓经书儒士秀才孝防俱各访求到官审无过犯违碍不拘名数差人伴送到部或内外官员人等荐举人材秀才即便行移原籍官司起取赴部如儒士秀才出题考试果否通经贤良隠逸等项人材量其才能定其髙下仍取本户丁粮数目作何营生及户内有无杂役事故供结明白然后开发选部选用如将鄙陋不堪之人一槩朦胧滥举原举官吏依贡举非其人律问罪   事例   洪武十七年令各布政司直府州县举秀才人材必由乡举里选知州知县等官防同境内耆宿长者访求徳行声名著于州里之人先从邻里保举有司再验言貌书判方许进呈若不行公同精选者坐以重罪 三十五年诏山林隠逸懐才抱徳之士有司询访以礼敦请赴京量才擢用其有志尚闲逸不愿出仕者具名来奏 永乐元年内外诸司文职官员各举所知或堪重任或沉滞下僚或可剸繁而优游散地或抱道懐才隠居田里无问逺近并举以闻 洪熈元年诏民间有行己防正才堪抚字者许见任官具实举荐 宣徳七年诏各处文学才行出众之士自二十五嵗以上令所在有司保举赴京选用 八年诏各布政司按察司府州县官连名保举贤良方正一人起送吏部量才擢用正统十四年诏各处举到儒士照永乐年间事例送   翰林院严加考试选用不中者发原籍为民 景泰三年诏各处见任官员果有才行政事优长拘于资格屈在下僚及有文学才行堪授职任之士隠于民间及官贠罢职委无赃犯重情而才学可用者并聴在内四品以上官员在外巡抚巡按方靣并各府州县正官指陈实迹荐举赴京考用所举之人后犯赃罪连坐举主天顺元年诏处士中有学贯天人材堪经济隠居髙蹈不求闻达者所司具实奏闻 五年令天下有才兼文武或学行异等或谋勇出众者许所在官司具实奏闻国初外官每年一朝洪武二十九年始定三年一朝之制以辰戌丑未年为期朝正后本部防同都察院考察奏请定夺其存留者俱引至御前刑部及科道官各露章紏劾怠职之罪一时谴责宥免皆出上命及宥免还任各赐一道以申戒饬云   诸司职掌   凡在外官员三年徧行朝觐其各布政司按察司盐运司府州县及土官衙门流官等衙门官一贠带首领官吏各一贠名理问所官一贠照依到任须知依式对欵攒造文册及将原领勑谕诸司职掌内事迹文簿具本亲赍奏缴以凭考覈各衙门先尽正官到任日浅佐贰官到任日久必先佐贰官来若系裁革未及二十里长州县止设正官首领官各一贠去处只令首领官吏来朝其程途远近各量里路比照行人驰驿日期起程本衙门速将起程月日申部逺者不许过期近者不许预先离职俱限当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到京其来朝官贠服色各照品级花様及钦依今定様制务要新鲜洁浄俱各自备脚力不许驰驿及指此为由科扰于民   明令   凡各处府州县有司官员在任三年不许注代许令亲将三载任内行过事迹赴京朝觐如无规避依旧复任其佐贰官首领官一体三载来朝如一时勾当轮换前来   事例   洪武十一年令官员来朝察其言行功能第为三等称职而无过者为上赐坐而宴有过称职者为中宴而不坐有过而不称职者为下不预宴序立于门宴者出然后退 十七年令天下诸司官吏来朝明年正旦各造事迹文册仍画土地人民图本俱以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京其服色各以品级为差惟云南逺在边鄙特免其来 宣徳五年令防察朝觐官员贪汚者发边卫充军老疾鄙猥者为民其考满月日已过者回任后将行过事迹造册送合干上司依例考覈差人奏缴 正统九年令广西临边县分系裁减衙门免其朝觐须知文册府州县类进 十年令朝觐官员防能著称治行超卓者赏衣服一袭钞一百锭仍赐宴于礼部 天顺四年令朝觐官贠才行超卓政绩显著者赐宴礼部仍赏衣服一袭钞一千贯老疾者致任罢软无为者冠带闲住有赃者发原籍为民 成化五年奏准云南长官司免来朝州县裁减去处止该吏一名赍文随司府州县官员进缴其各府首领官遇边务差占亦免来朝 治六年令方面知府年老未满罢软无为非本部访有实迹或有巡抚巡按止是一处开报并其余官员到任未及二年非老疾贪酷显著者俱留办事且令朝觐之年先期行文布按二司考合属巡抚巡按考方靣年终具奏行各该衙门立案待来朝之日详审考察如有不公许其伸理其科道官必待吏部考察后有失当方许指名紏劾 八年奏准各处巡抚巡按防同从公考察布按二司并直府州县各盐运司行太仆寺苑马寺等官贤否如无巡抚巡按防同清军或巡盐考察俱无巡按自行考察其布政使按察使及分巡分守并知府知州知县并司寺正官各访所属官员贤否开具揭帖送巡抚巡按以凭稽考其巡抚官当朝觐之年仍具揭帖密报本部止防见任不谨名目不许追论素行其开报官员若爱憎任情议拟不当本部都察院并科道官指实劾奏罪坐所由若被黜官员有不服考察摭拾妄奏者发遣为民   诸司职掌   凡诸司置立文簿将行过事迹逐件从实开写承行发落縁由务要简当毎季差典吏一名依期赍赴本管上司查考布政司考府府考州州考县务从实效除将谕事理令诸司进课官吏赍擎前去及行移布政司并直府州县照依谕事理各置红油木牌刋刻青字于本衙门公防上常川悬挂永为遵守毎嵗进课之时将考过事迹各赍赴京奏缴以凭通考若遇三年朝觐来朝官吏先将旧年春夏秋三季来考冬季事迹未完许于次年进课之时令该吏进呈毋得诳惑繁文因而生事科扰   事例   洪武二十三年方今所用布政司府州县按察司官多系民间起取秀才人材孝防各人授职到任之后略不以到任须知为重公事不谋体统不行终日聴信小人浸润谋取赃私酷害下民以此仁义之心沦没杀身之计日生一旦系狱临刑神魂仓皇至于哀告恳切奈何虐民在先当此之际虽欲自新不得可矣如此者往往相继而犯上累朝廷下辱乡闾悲哀父母妻子孰曽有鉴其非而改过也哉所有责任条例条列于后一布政司治理亲属临府嵗月稽求所行事务察其勤惰辨其防能纲举到任须知内事目一一务必施行少有顽慢及贪汚坐视恬忍害民者验其实迹奏闻提问设若用心提调催督宣布条章去恶安善傥耳目有所不及精神有所不至遗下贪官汚吏及无借顽民按察司方乃是清   一府临州治亦体布政司施行耳目有所不及精神有所不至遗下贪官汚吏及无借顽民布政司方乃是清一州临县治亦体府治施行耳目有所不及精神有所不至遗下贪官汚吏及无借顽民本府方乃是清一县亲临里甲务要明播条章去恶安善不致长奸损良如此上下之分定民知有所依巨细事务诉有所归上不紊政于朝廷下不衔寃于满地此其治也欤若耳目有所不及精神有所不至遗下无借顽恶之民本州方乃是清   一若布政司不能清府府不能清州州不能清县县不能去恶安善遗下不公不法按察司方乃是清   一按察司治理布政司府州县务要尽除奸弊肃清一方耳目有所不及精神有所不至巡按御史方乃是清倘有通同贪官汚吏以致民寃事枉者一体究治一此令一出诸司置立文簿将行过事迹逐一开写每季轮差吏典一名赍赴本管上司查考布政司考府府考州州考县务从实效毋得诳惑繁文因而生事科扰每嵗进课之时布政司将本司事迹并府州县各赍考过事迹文簿赴京通考敢有坐视不理有违责任者罪以重刑呜呼今之布政司不拏所属贪赃官吏又不申闻阘茸不才诸等不公不法亦不究问府文到司并不审其为何但知逓送而已府亦以州文如此州亦以县文如此自布政司至府州皆不异邮亭耳所以不治为此也   南京吏部   文选清吏司   事例   凡南京六部等衙门堂上正佐官皆缺洪武永乐以来委给事中郎中等官署掌印信治十二年奏准如吏户礼兵工五部及通政司缺就于各衙门堂上官内推举一贠三法司缺就于三法司堂上官内推举一贠署掌仍将推举过职名奏闻   凡南京各衙门新除复任官贠吏部咨开职名到部各取到任日期并各衙门缴到各官文凭收年终类缴吏部如遇丁忧者先行咨缴   凡南京大小衙门陞转丁忧事故等项官贠作缺到部类咨吏部   凡南京各道御史有缺吏部咨送试职理刑等官到部转咨南京都察院分拨各道取到院日期咨吏部至试职理刑满日本院考过移文本部咨送吏部奏请实授凡南京各衙门官贠奏行给假省亲本部劄送应天府给引定限回任若违限一年半以上本部暂令到任管事具奏请防照例送问   凡南京法司送到还职官贠系在京所属送原衙门复任直所属具揭帖赴南京吏科填给文凭复任日期缴报   凡南京各衙门官吏告送幼子还乡行勘明白定限送应天府给引照回   凡南京坐监监生不愿出仕者具告到部行本监查勘无碍照例拟授职名填注衙门给与散官奏令冠带闲住凡南京国子监呈送愿就教职监生到部咨送吏部施行   凡南京各衙门厯事监生旧例考过勤谨逐起差人具奏成化九年奏准本部案每季通类具奏   凡南京各衙门写本监生俱行本部转行南京国子监取拨惟户工二部径自行取治二年奏准俱从本部取拨转送   凡南京五府六部等衙门知印有缺本部咨吏部请防防拨到部转送该衙门着役三年役满到部咨送吏部考试同九年周嵗考满官类奏   凡南京各衙门三考役满吏典成化十一年诏免其赴京从本部照例考试中式者就令冠带办事不中者径发为民二十三年诏考试不中者给与冠带闲住凡本部每季考过三考吏典一等二等冠带分拨各衙门办事满日从七品出身者起送吏部聴选其余俱给引照回原籍省祭三等冠带闲住每年类奏   验封清吏司   事例   凡南京文职散官每年正月以里通行各衙门取勘厯任亲供应请初授陞授加授散官类咨吏部具奏给授凡民瘼事每年正月九月十一月三次通类勘合行十三布政司并南北直府州如有蝗防生发即行扑灭毋贻民患   凡本部编置各布政司直府州勘合纸张底簿书填尽日又复编置发行   凡南京各衙门办事吏典治十年奏准大小二石办事半年大小一石并州所吏办事一年方许实拨京考若缺多照例以次陞叅   凡在京各衙门办事已满吏聴拨当该愿告南京者吏部咨到本部收附拨簿与南京各衙门应拨当该吏相兼取用   凡南京各衙门老疾吏典行应天府拨医看验并告贫难者取同乡人执结是实给引放回为民   稽勲清吏司   事例   凡南京各衙门堂上官丁忧本部咨送吏部闗领内府勘合其余官贠就送南京吏科闗填勘合给与若办事官吏监生俱送应天府给引照回守制按季开咨吏部并南京都察院转行原籍官司查勘   凡起复官吏监生到部扣算闻丧服满年月日比对相同其在京丁忧者查有类勘保结在卷办事官监生付文选司吏付验封司查无类勘保结者仍付该司暂拨行查在外丁忧吏典付考功司若有洗改咨批紧闗字様者送问   考功清吏司   事例   凡南京各衙门官贠考满到部旧例三年六年九年起送赴京应考覈者本部咨南京都察院考过咨送吏部覆考景泰元年奏准例应考覈者从本部覆考连人咨送吏部成化二十一年奏准六年者本部考覈类奏免其赴京   凡应天府所属在外六县县官学官三年六年九年考满俱本府考覈词语送本部咨送吏部   凡南直所属司狱司税课司局驿逓闸坝河舶等官三年六年考满景泰元年奏准俱赴本部给由考覈复职行南京吏科填给文凭复任其牌册差人类送吏部查考   凡南京各衙门愿告致仕养病官贠行勘明白具奏放回   凡各处两考役满吏典永乐间定拨广东广西四川三布政司分本部宣徳十年奏准添拨江西南安贑州二府福建漳州泉州二府湖广永州辰州寳庆三府及靖州正统五年奏准添拨湖广常徳长沙衡州三府并郴州福建汀州兴化二府治三年奏准添拨福建邵武湖广徳安二府十年奏准添拨福建行都司并所属建宁左等五卫二十五所并武平等守御千户所   明防典卷十五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十六   户部一   诸司职掌   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户口田粮政令按古其属有四曰民部度支金部仓部洪武二十三年为天下庶务浩繁钦改为十二部曰浙江江西湖广陜西广东山东福建北平河南山西四川广西各令清理一布政司户口钱粮等事仍量其繁简带管直府州每一部内仍分为民度金仓四科以领其事其有应合行移内外衙门文书俱各案呈本部叅详允当以凭施行   十二子部郎中员外郎主事各掌该部所属户口田粮等项后至洪武二十九年改十二部为十二清吏司永乐元年改北平清吏司为北京清吏司十九年革北京清吏司増云南贵州交趾三清吏司宣徳十年革交趾清吏司见今十三司带管   浙江清吏司   在京   留守左卫    龙虎卫   义勇右卫    羽林右卫   义勇中卫    应天卫   龙骧卫     果勇卫   神机营中军   直   神武中卫   南京   龙骧卫     龙虎卫   龙虎左卫    应天防   羽林右卫    留守左卫   水军左卫   直   神武中卫   湖广清吏司   在京   羽林前卫    通州卫   神武后卫    义勇左卫   豹韬卫     和阳卫   国子监     太医院   威营     五军营左掖   教坊司   南京   豹韬衞     豹韬左卫   和阳卫   直   广徳州   河南清吏司   在京   府军前卫    大兴左卫   燕山右卫    牧马千户所   裕陵卫     效勇营   五军营右哨   南新仓   汤山草塲仓   直   潼闗卫     蒲州千户所   南京   飞熊卫     英武卫   孝陵卫     广武卫   松江千户所   汝宁千户所   洪塘千户所   直   松江府     鳯阳府   睢阳卫     归徳卫   南阳卫     颍川卫   泗州卫     夀州卫   宿州卫   中都留守司   鳯阳卫     鳯阳右卫   鳯阳中卫    留守左卫   留守中卫    长淮卫   皇陵卫     懐逺卫   江西清吏司   在京   金吾左卫    金吾前卫   金吾后卫    旗手卫   济阳卫     振威卫   神机营右哨   直   河间府     河间卫   沈阳中屯卫   大同中屯卫   沧州守御千户所   南京   应天府     旗手卫   济川卫     金吾左卫   金吾前卫    金吾后卫   江淮卫   云南清吏司   在京   顺天府     府军卫   府军右卫    忠义左卫   忠义前卫    忠义右卫   忠义中卫    虎贲左卫   敢勇营     五军营右掖   山口仓     南石渠仓   花园草塲    北马房   东马房     坝上南仓   坝上北仓    官庄马房   古北口仓    居庸仓   隆庆仓     永盛仓   张家庄马房   杨家桥马房   通济库     御马仓   蓟州仓   直   蓟州卫     镇朔卫   遵化卫     武清卫   东胜右卫    兴州前屯卫   兴州左屯卫   兴州后屯卫   兴州中屯卫   密云中卫   涿鹿卫     涿鹿左卫   涿鹿中卫    天津卫   天津左卫    梁城守御千户所密云后卫   南京   府军卫     府军右卫   府军左卫    虎贲左卫   直   常州府   陜西清吏司   在京   宗人府   中军都督府   左军都督府   右军都督府   前军都督府   后军都督府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都察院     通政使司   大理寺     翰林院   詹事府     太仆寺   尚寳司     行人司   钦天监     鸿胪寺   六科      中书舎人   中城兵马司   东城兵马司   西城兵马司   南城兵马司   北城兵马司   京卫武学   长陵卫     献陵卫   景陵卫     留守右卫   奋武营     三千营   随侍营   直   定边卫   南京   横海卫     留守右卫   直   宁国府     滁州   徐州      滁州卫   宣州卫     徐州卫   徐州左卫   广西清吏司   在京   光禄寺     太常寺   牺牲所   内府十库    太仓银库   寛河卫     蔚州左卫   留守前卫    沈阳左卫   沈阳右卫    西城坊草塲   安仁坊草塲   北新草塲   鸣玉坊草塲   崇教坊草塲   伸威营     神机营右掖   东安门仓   直   真定府     真定卫   神武右卫    定州卫   南京   留守前卫    沈阳左卫   沈阳右卫   直   淮安府     徽州府   淮安卫     大河卫   邳州卫     新安卫   山东清吏司   在京   锦衣卫     大宁中卫   大宁前卫    鼓勇营   象房   直   徳州卫     徳州左卫   武定守御千户所   南京   锦衣卫   直   州府     仪真卫   髙邮卫     州卫   沂州卫   两淮都转运盐使司   山西清吏司   在京   燕山前卫    永清左卫   永清右卫    兴武卫   镇南卫     北草塲仓   立威营   神机营左哨五千下   直   保安州     隆庆州   保安卫     宁山卫   平定千户所   广昌千户所   南京   龙江左卫    兴武卫   镇南卫     江隂卫   直   苏州府     苏州卫   镇海卫     太仓卫   嘉兴千户所   河东陜西都转运盐使司   广东清吏司   在京   神武左卫    义勇前卫   义勇后卫    鹰卫   羽林左卫    留守中卫   显武营     五军千二营   神机营左掖   蕃牧千户所   坝上仓     黄土仓   郑家庄马房仓   直   保定府     大名府   隆庆卫     茂山卫   居庸闗     紫荆闗   南京   广洋卫     羽林左卫   鹰卫     留守中卫   直   镇江府     太平府   和州      建阳卫   镇江卫   福建清吏司   在京   骁骑右卫    虎贲右卫   武成中卫    武成后卫   留守后卫    通州右卫   燕山左卫    武骧左卫   武骧右卫    五军营中军   长安门仓   东安门仓   西安门仓   北安门仓    武成中卫仓   武成后卫仓   燕山左卫仓   通州右卫仓   金盏儿甸仓   明智坊草塲   南京   水军右卫    龙江右卫   虎贲右卫    骁骑右卫   直   庐州府     安庆府   庐州卫     六安卫   安庆卫   四川清吏司   在京   彭城卫     武徳卫   腾骧左卫    腾骧右卫   府军后卫    武功左卫   武功右卫    武功中卫   神防卫     忠义后卫   金吾右卫    耀武营   汗石桥仓    汗石桥南仓   直   顺徳府   河间长芦都转运盐使司   张家湾盐仓检校批验所   南京   天防卫     神防卫   武徳卫     府军后卫   金吾右卫   直   池州府   贵州清吏司   在京   防州卫     富峪卫   济州卫     练武营   五军营左哨   寳钞提举司   上林苑监    台基厰   义河仓   直   广平府     永平府   山海卫     卢龙卫   东胜左卫    抚宁卫   开平中屯卫   兴州右屯卫   通州左卫    永平卫   明防典卷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十七   户部二   州县   图志   国初沿元制立行中书省于外以统府州县州县俱属府县或又属州州或直省洪武七年以京畿应天等府直六部改行中书省爲浙江等十二布政使司永乐十八年革北平布政使司爲直添设贵州云南交阯三布政使司宣德十年革交阯布政使司今备列南北二直十三布政使司并所属府州县于后其有开设添设改设者亦系于下州县所属衙门各处俱同者不复具列仓塲驿逓巡检司则因事别具其土官衙门布政司境内者则具总数附之其详见兵部云   诸司职掌   凡十二部所属布政司府州县地理人物图志所载古今沿革山川险易户口赋税多寡之数俱要周知   北直   府八        州一十八   县一百一十七    盐运司一   东抵山东界    东南抵山东界   南抵河南界    西南抵河南界   西抵山西界    西北抵山西界   北抵沙漠     东北抵辽东界   顺天府领州四县二十三   大兴县     宛平县   顺义县     昌平县   良乡县     宻云县   怀柔县     固安县   永清县     东安县   香河县   通州   三河县     武清县   漷县      宝坻县   涿州   房山县   霸州   文安县     大城县   保定县   蓟州   玉田县     丰润县   遵化县     平谷县   保定府领州三县十七   清苑县     满城县   安肃县     定兴县   新城县     唐县   博野县     庆都县   容城县     完县   蠡县      雄县   祁州   深泽县     束鹿县   安州   高阳县     新安县   易州   涞水县   河间府领州二县十六   河间县     献县   阜城县     肃宁县   任丘县     交河县   青县      兴济县   静海县     宁津县   景州   呉桥县     东光县   故城县   沧州   南皮县     盐山县   庆云县   真定府领州五县二十七   眞定县     井陉县   获鹿县     元氏县   灵寿县     藁城县   栾城县     无极县   平山县     阜平县   定州   新乐县     曲阳县   行唐县   冀州   南宫县     新河县   枣强县     武邑县   晋州   安平县     饶阳县   武强县   赵州   柏乡县     隆平县   高邑县     临城县   赞皇县     宁晋县   深州   衡水县   顺德府领县九   邢台县     沙河县   南和县     平乡县   广宗县     钜鹿县   唐山县     内丘县   任县   广平府领县九   永年县     曲周县   肥乡县     鸡泽县   广年县     邯郸县   成安县     威县   清河县   大名府领州一县十   元城县     大名县   南乐县     魏县   清丰县     内黄县   濬县      滑县   东明县【治四年添设】   开州   长垣县   永平府领州一县五   卢龙县     迁安县   抚宁县     昌黎县   滦州   乐亭县   隆庆州领县一   永宁县   保安州   南直   府一十四      州一十七   县九十五      盐运司一   东抵       东南抵大海   南抵浙江界    西南抵江西界   西抵湖广界    西北抵河南界   北抵山东界    东北抵山东界   应天府领县八   上元县     江宁县   句容县     溧阳县   溧水县     江浦县   六合县     高淳县【治四年添设】   凤阳府领州五县十三   凤阳县     临淮县   怀远县     定远县   五河县     虹县   寿州   霍丘县     蒙城县   泗州   盱眙县     天长县   宿州   灵璧县   颍州   颍上县     太和县   亳州【旧爲亳县治九年陞】   苏州府领州一县七   呉县      长洲县   昆山县     常熟县   呉江县     嘉定县   太仓州【治十年开设】   崇明县   松江府领县二   华亭县     上海县   常州府领县五   武进县     无锡县   江隂县     宜兴县   靖江县【成化十四年添设】   鎭江府领县三   丹徒县     丹阳县   金坛县   扬州府领州三县七   江都县     仪眞县   泰兴县   高邮州   兴化县     宝应县   泰州   如臯县   通州   海门县   淮安府领州二县九   山阳县     盐城县   清河县     安东县   桃源县     沭阳县   海州   贑榆县   邳州   宿迁县     睢宁县   庐州府领州二县六   合肥县     舒城县   庐江县   无爲州   巢县   六安州   英山县     霍山县【治七年添设】   安庆府领县六   怀宁县     桐城县   潜山县     太湖县   宿松县     望江县   太平府领县三   当涂县     芜湖县   繁昌县   宁国府领县六   宣城县     宁国县   泾县      太平县   旌德县     南陵县   池州府领县六   贵池县     青阳县   铜陵县     石埭县   建德县     东流县   徽州府领县六   歙县      休宁县   婺源县     祁门县   黟县      绩溪县   广德州领县一   建平县   和州领县一   含山县   滁州领县二   全椒县     来安县   徐州领县四   萧县      砀山县   丰县      沛县   山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府三        州二十一   县七十五      盐运司一   东抵北直界   东南抵河南界   南抵河南界    西南抵陜西界   西抵陜西界    西北抵沙漠   北抵沙漠     东北抵北直界   太原府领州六县二十二   阳曲县     太原县   榆次县     太谷县   祁县      徐沟县   清源县     交城县   文水县     寿阳县   临县      盂县   静乐县     河曲县   平定州   乐平县   忻州   定襄县   代州   五台县     繁峙县   崞县   岢岚州   岚县      兴县   保德州   石州   宁乡县   平阳府领州六县二十九   临汾县     襄陵县   洪洞县     浮山县   赵城县     太平县   岳阳县     曲沃县   翼城县     汾西县   蒲县   蒲州   临晋县     荥河县   猗氏县     万泉县   河津县   解州   安邑县     夏县   闻喜县     平陆县   芮城县   绛州   稷山县     绛县   垣曲县   霍州   灵石县   吉州   乡宁县   隰州   大宁县     石楼县   永和县   大同府领州四县七   大同县     怀仁县   浑源州   应州   山阴县   朔州   马邑县   蔚州   广灵县     广昌县   灵丘县   汾州领县三   孝义县     平遥县   介休县   辽州领县二   榆社县     和顺县   沁州领县二   沁源县     武乡县   潞州领县六   长子县     屯留县   襄垣县     潞城县   壶关县     黎城县   泽州领县四   高平县     阳城县   陵川县     沁水县   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府六        州一十五   县九十九      盐运司一   东抵海      东南抵海   南抵南直界   西南抵河南界西抵北直界   西北抵北直界北抵北直界   济南府领州四县二十六   厯城县     章丘县   邹平县     淄川县   长山县     新城县   齐河县     齐东县   济阳县     禹城县   临邑县     长清县   肥城县     青城县   陵县   泰安州   新泰县     莱芜县   德州   德平县     平原县   武定州【旧爲乐安州宣德元年改】   阳信县     海丰县   乐陵县     商河县   滨州   利津县     霑化县   蒲台县   兖州府领州四县二十三   滋阳县     曲阜县   宁阳县     邹县   泗水县     滕县   峄县      金乡县   鱼台县     单县   城武县   曹州   曹县      定陶县   济宁州   嘉祥县     钜野县   郓城县   东平州   汶上县     东阿县   平阴县     阳谷县   寿张县   沂州   郯城县     费县   东昌府领州三县十五   聊城县     堂邑县   博平县     茌平县   莘县      清平县   冠县   临清州【旧爲临清县治二年陞】   馆陶县     丘县   高唐州   恩县      夏津县   武城县   濮州   范县      观城县   朝城县   青州府领州一县十三   益都县     临淄县   博兴县     高苑县   乐安县     寿光县   昌乐县     临朐县   安丘县     诸城县   隂县   莒州   沂水县     日照县   登州府领州一县七   蓬莱县     黄县   福山县     栖霞县   招远县     莱阳县   宁海州   文登县   莱州府领州二县五   掖县   平度州   潍县      昌邑县   胶州   高宻县     即墨县   辽东都指挥使司   安乐州   自在州   河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府七        州一十三   县九十四      河渠提举司一东抵南直界   东南抵南直界   南抵湖广界    西南抵湖广界   西抵陜西界    西北抵山西界北抵北直山西界   东北抵北直山东界   开封府领州六县三十七   祥符县     陈留县   县      通许县   太康县     尉氏县   洧川县     鄢陵县   扶沟县     中牟县   阳武县     原武县   封丘县     延津县   兰阳县     仪封县   归德州   宁陵县     鹿邑县   夏邑县     永城县   虞城县   睢州   考城县     柘城县   陈州   商水县     西华县   项城县     沈丘县【治十年添设】   许州   临颍县     襄城县   郾城县     长葛县   钧州   新郑县     宻县   郑州   荥阳县     荥泽县   河阴县     汜水县   彰德府领州一县六   安阳县     汤隂县   临漳县     林县   磁州   武安县     涉县   衞辉府领县六   汲县      胙城县   新乡县     获嘉县   淇县      辉县   怀庆府领县六   河内县     济源县   修武县     武陟县   孟县      温县   河南府领州一县十二   洛阳县     偃师县   巩县      孟津县   宜阳县     登封县   永宁县     新安县   渑池县     嵩县   陜州   灵宝县     阌乡县   卢氏县   南阳府领州二县十一   南阳县     锁平县   唐县      泌阳县   桐柏县     南召县   邓州   内乡县     新野县   浙川县【成化六年添设】   裕州   舞阳县     叶县   汝宁府领州二县十一   汝阳县     上蔡县   新蔡县     西平县   遂平县   光州   光山县     固始县   息县      商城县【成化十六年添设】   信阳州   罗山县     确山县   汝州领县四【旧南阳府成化十二年改直布政司】   郏县【旧属南阳府】   鲁山县【旧属同】   伊阳县【旧属同】   宝丰县【成化十一年添设旧属同】   陜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府八        州二十二   县九十四   东抵山西河南界  东南抵河南湖广界   南抵四川界    西南抵西畨界   西抵西畨界    西北抵沙漠   北抵沙漠     东北抵沙漠   西安府领州六县三十   长安县     咸宁县   咸阳县     兴平县   临潼县     泾阳县   高陵县     鄠县   蓝田县     盩厔县   三原县【旧属耀州治四年改今属】   同州   朝邑县     郃阳县   澄城县     白水县   韩城县   华州   华阴县     渭南县   蒲城县   耀州   同官县     富平县   干州   醴泉县     武功县   永寿县   邠州   淳化县     三水县【成化十四年添设】   商州   洛南县     山阳县   商南县     鎭安县【景泰三年添设】   凤翔府领州一县七   凤翔县     岐山县   宝鸡县     扶风县   郿县      麟游县   陇州   汧阳县   汉中府领州二县十三   南郑县     褒城县   城固县     洋县   西乡县     凤县   金州   平利县     石泉县   洵阳县     汉阴县   白河县【成化十三年添设】   宁羌州【成化二十一年开设】   畧阳县     沔县   平凉府领州二县七   平凉县     崇信县   华亭县     鎭原县   泾州   灵台县   静宁州   庄浪县     隆德县   固原州【旧爲开城县治十五年陞】   巩昌府领州三县十四   陇西县     安定县   会宁县     通渭县   漳县      宁远县   伏羌县     西和县   成县   秦州   秦安县     清水县   礼县【成化九年添设】   阶州   文县【成化九年添设】   徽州   两当县   临洮府领州二县三   狄道县     渭源县   兰州【旧爲兰县成化十四年陞】   金县   河州【成化九年开设】   庆阳府领州一县四   安化县     合水县   环县   宁州   真宁县   延安府领州三县十六   肤施县     安塞县   甘泉县     安定县   保安县     宜川县   延川县     延长县   鄜州   洛川县     中部县   宜君县   绥德州   青涧县     米脂县   葭州   呉堡县     神木县   府谷县   灵州【治十三年开设直布政司】   浙江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府十一       县七十六   盐运司一      市舶提举司一   东抵海岸     东南抵海岸   南抵福建界    西南抵福建江西界西抵南直界   西北抵南直界北抵南直界   东北抵南直界   杭州府领县九   钱塘县     仁和县   海宁县     富阳县   余杭县     临安县   于潜县     新城县   昌化县   嘉兴府领县七   嘉兴县     秀水县   嘉善县     海盐县   平湖县     崇德县   桐乡县   湖州府领县七   乌程县     归安县   长兴县     安吉县   德清县     武康县   孝丰县【成化二十三年添设】   严州府领县六   建德县     淳安县   桐庐县     遂安县   寿昌县     分水县   金华府领县八   金华县     兰谿县   东阳县     义乌县   永康县     武义县   浦江县     汤溪县【成化七年添设】   衢州府领县五   西安县     龙游县   常山县     江山县   开化县   处州府领县十   丽水县     青田县   松阳县     遂昌县   龙泉县     缙云县   庆元县     云和县   宣平县     景宁县【景泰三年添设】   绍兴府领县八   山阴县     会稽县   萧山县     诸暨县   余姚县     上虞县   嵊县      新昌县   宁波府领县五   鄞县      慈谿县   奉化县     定海县   象山县   台州府领县六   临海县     黄严县   天台县     仙居县   宁海县     太平县【成化五年添设】   温州府领县五   永嘉县     瑞安县   乐清县     平阳县   泰顺县   明会典卷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十八   户部三   州县   图志   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府一十三      州一   县六十八   东抵浙江界    东南抵福建界   南抵广东界    西南抵湖广界   西抵湖广界    西北抵湖广界   北抵南直界   东北抵南直界   南昌府领州一县七   南昌县     新建县   丰城县     进贤县   奉新县     靖安县   武宁县   宁州   饶州府领县六   鄱阳县     余干县   乐平县     浮梁县   徳兴县     安仁县   广信府领县六   上饶县     玉山县   弋阳县     贵溪县   铅山县     永丰县   南康府领县三   星子县     都昌县   建昌县   九江府领县五   徳化县     徳安县   瑞昌县     湖口县   彭泽县   建昌府领县四   南城县     新城县   南丰县     广昌县   抚州府领县五   临川县     崇仁县   金谿县     宜黄县   乐安县   临江府领县三   清江县     新淦县   新喻县   吉安府领县九   庐陵县     泰和县   吉水县     永丰县   安福县     龙泉县   万安县     永新县   永宁县   瑞州府领县三   髙安县     上髙县   新昌县   袁州府领县四   宜春县     分宜县   萍乡县     万载县   贑州府领县十   贑县      雩都县   信丰县     兴国县   防昌县     安远县   宁都县     瑞金县   龙南县     石城县   南安府领县三   大庾县     南康县   上犹县   湖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府一十四      州一十七   县一百四      宣慰司二【已下俱见兵部】   宣抚司四      安抚司九   长官司二十五   东抵江西界    东南抵广东界   南抵广西界    西南抵贵州界   西抵四川界    西北抵陜西界   北抵河南界    东北抵南直界   武昌府领州一县九   江夏县     武昌县   嘉鱼县     蒲圻县   咸宁县     崇阳县   通城县   兴国州   大冶县      通山县   汉阳府领县二   汉阳县     汉川县   襄阳府领州一县六   襄阳县     宜城县   南漳县     枣阳县   谷城县     光化县   均州   徳安府领州一县五   安陆县     云梦县   应城县     孝感县   随州   应山县   黄州府领州一县七   黄冈县     蕲水县   罗田县     麻城县   黄陂县   蕲州   广济县     黄梅县   荆州府领州三县十三   江陵县     公安县   石首县     监利县   潜江县     松滋县   枝江县   荆门州   当阳县   夷陵州   长阳县     宜都县   远安县   归州   兴山县     巴东县   岳州府领州一县七   巴陵县     临湘县   华容县     平江县   澧州   石门县     慈利县   安乡县   长沙府领州一县十一   长沙县     善化县   湘潭县     湘隂县   宁乡县     浏阳县   醴陵县     益阳县   湘乡县     攸县   安化县   茶陵州【旧为茶陵县成化十八年陞】   寳庆府领州一县三   邵阳县     新化县   武冈州   新宁县   衡州府领州一县八   衡阳县     衡山县   耒阳县     常宁县   安仁县     酃县   桂阳州   临武县     蓝山县   常徳府领县四   武陵县     桃源县   龙阳县     沅江县   辰州府领州一县六   沅陵县     卢溪县   辰溪县     溆浦县   沅州   黔阳县     麻阳县   永州府领州一县六   零陵县     祁阳县   东安县   道州   宁远县     永明县   江华县   郧阳府【成化十二年开设】领县七   房县      竹山县   上津县【以上三县俱旧属襄阳府】   竹溪县【成化十二年添设】   郧西县【成化十二年添设】   郧县【旧属防阳府均州】   保康县【治十年添设】   沔阳州领县一   景陵县   安陆州领县一   京山县   靖州领县三   防同县     通道县   绥宁县   郴州领县五   永兴县     宜章县   兴宁县     桂阳县   桂东县   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府七        州一十七   县一百六      盐课提举司一   军民府四      宣抚司四【内属都司者见兵部】   宣慰司一      安抚司七【内属都司者见兵部】招讨司一【见兵部】   长官司二十七【内属都司者见兵部】   东抵湖广界    东南抵贵州界   南抵贵州界    西南抵云南界   西抵西畨界    西北抵西畨界   北抵陜西界    东北抵陜西界   成都府领州五县二十七   成都县     华阳县   双流县     温江县   新繁县     新都县   金堂县     仁寿县   井研县     郫县   简县      资县   内江县     灌县   彭县      崇宁县   石泉县     安县   资阳县【成化元年添设】   崇庆州   新津县   汉州   什邡县     绵竹县   徳阳县   绵州   彰明县     罗江县   茂州   汶川县   威州   保县   保宁府领州一县九   阆中县     苍溪县   南部县     广元县   巴县      昭化县   通江县   剑州   梓潼县     江油县   顺庆府领州二县八   南充县     西充县   蓬州   营山县     仪陇县   广安州   渠县      大竹县   岳池县     隣水县【成化二年添设】   叙州府领县九   宜宾县     庆符县   富顺县     南溪县   长宁县     髙县   筠连县     珙县   戎县   重庆府领州三县十七   巴县      江津县   长寿县     大足县   永川县     荣昌县   綦江县     南川县   黔江县     安居县【成化十七年添设】璧山县【成化十九年添设】   合州   铜梁县     定远县   忠州   酆都县     垫江县   涪州   武隆县     彭水县   防州府领县十二   奉节县     巫山县   大昌县     大宁县   云阳县     万县   开县      达县   新宁县     梁山县   建始县     东乡县   马湖府领长官司四   泥溪长官司   平夷长官司   蛮夷长官司   沐川长官司   潼川州领县七   射洪县     盐亭县   中江县     遂宁县   蓬溪县     安岳县   乐至县【成化二年添设】   眉州领县三   彭山县     丹棱县   青神县   嘉定州领县六   峩眉县     夹江县   犍为县     荣县   威逺县     洪雅县【成化十八年添设】   泸州领县三   纳谿县     合江县   江安县   雅州领县三   名山县     荣经县   芦山县   卭州领县二【旧为卭县成化十九年陞】   蒲江县     大邑县   东川军民府   乌防军民府   乌撒军民府   芒部军民府   播州宣慰使司领长官司六安抚司二   播州长官司   余庆长官司   白泥长官   容山长官司   真州长官司   重安长官司   草塘安抚司   黄平安抚司   永宁宣抚司领长官司一   九姓长官司   龙州宣抚司   黎州安抚司   平茶洞长官司   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府八        州一   县五十三      市舶提举司一   盐运司一   东抵海      东南抵海   南抵海      西南抵广东界   西抵江西界    西北抵江西界   北抵浙江界    东北抵海   福州府领县十   闽县      官县   懐安县     古田县   闽清县     长乐县   连江县     罗源县   永福县     福清县   泉州府领县七   晋江县     南安县   惠安县     徳化县   安溪县     同安县   永春县   建宁府领县八   建安县     瓯宁县   建阳县     崇安县   浦城县     政和县   松溪县     寿宁县   延平府领县六   南平县     将乐县   沙县      尤溪县   顺昌县     永安县   汀州府领县八   长汀县     宁化县   上杭县     武平县   清流县     连城县   归化县【成化七年添设】  永定县【成化十四年添设】   兴化府领县二   莆田县     仙游县   邵武府领县四   邵武县     光泽县   泰宁县     建宁县   漳州府领县六   龙溪县     漳浦县   龙岩县     南靖县   长泰县     漳平县【成化六年添设】   福宁州领县二【旧为福宁县成化十九年陞】   福安县【旧属福州府】  宁徳县【旧属同】   广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府一十       州七   县六十四      市舶提举司一   盐课提举司二   东抵大海     东南抵大海   南抵大海     西南抵大海   西抵广西界    西北抵湖广界   北抵江西界    东北抵福建界   广州府领州一县十三   南海县     番禺县   顺徳县     东筦县   増城县     香山县   新防县     清远县   从化县【治二年添设】  龙门县【治六年添设】   新宁县【治十一年添设】   连州   阳山县     连山县   韶州府领县六   曲江县     乐昌县   仁化县     乳源县   翁源县     英徳县   南雄府领县二   保昌县     始兴县   惠州府领县七   归善县     博罗县   海丰县     河源县   龙川县     长乐县   兴宁县   潮州府领县五   海阳县     潮阳县   揭阳县     程乡县   饶平县【成化十二年添设】   肇庆府领州一县十   髙要县     四防县   新兴县     阳春县   阳江县     髙明县【成化十四年添设】   徳庆州   泷水县     封川县   开建县     恩平县【成化十四年添设】   髙州府领州一县五   茂名县     电白县   信宜县   化州   吴川县     石城县   亷州府领州一县三   合浦县     石康县   钦州   灵山县   雷州府领县三   海康县     遂溪县   徐闻县   琼州府领州三县十   琼山县     澄迈县   临髙县     定安县   文昌县     防同县   乐防县   儋州   昌化县   万州   陵水县   崖州   感恩县   广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府十一       州四十六   县五十三      军民府一   长官司三   东抵湖广界    东南抵广东界   南抵广东界    西南抵安南界   西抵云南界    西北抵贵州界   北抵湖广界    东北抵湖广界   桂林府领州一县八   临桂县     兴安县   灵川县     阳朔县   永福县     义宁县   古田县   全州   灌阳县   栁州府领州二县十   马平县     洛容县   罗城县     栁城县   懐远县     融县   来宾县   象州   武宣县   宾州   迁江县     上林县   庆远府领州三县六长官司一   宜山县     天河县   思恩县     河池县   忻城县   永安长官司【治九年添设】   南丹州   荔波县   东兰州   那地州   平乐府领州一县六   平乐县     恭城县   富川县     贺县   荔浦县【旧属桂林府治四年改属】   修仁县【属改同】   永安州【治五年添设】   梧州府领州一县九   苍梧县     藤县   容县      岑溪县   怀集县   郁林州   博白县     北流县   陆川县     兴业县   浔州府领州一县三   桂平县     平南县   贵县   武靖州   南宁府领州一县三   宣化县     武縁县   横州   永淳县   太平府领州十五县四   太平州   思城州   安平州   养利州   万承州   左州   全茗州   镇远州   思同州   茗盈州   龙英州   结安州   结伦州   都结州   上下冻州   崇善县     陀陵县   永康县     罗阳县   田州府领州四县一   上隆州   恩城州   归徳州   果化州   上林县   思明府领州八   上思州   忠州   禄州   西平州   思明州   上石西州   下石西州   凭祥州【旧为慿祥县成化十八年陞】   思恩军民府【旧为田州府思恩州正统五年陞为府寻改军民府】   镇安府领州一   归顺州【治九年添设】   泗城州领县一   程县   利州   奉议州   向武州领县一   富劳县   都康州   龙州   江州领县一   罗白县   思陵州   上林长官司   安隆长官司   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府一十四      州三十九   县三十四      盐课提举司四   军民府七      宣慰司八   宣抚司三      安抚司三   长官司二十二【内属都司者见兵部】   东抵广西界    东南抵广西界   南抵安南界    西南抵南海   西抵百夷界    西北抵西畨界   北抵四川界    东北抵贵州界   云南府领州四县十   昆明县     富民县   宜良县   嵩明州   杨林县   晋宁州   归化县     呈贡县   安宁州   罗次县     禄丰县   昆阳州   三泊县     易门县   大理府领州三县三   太和县   赵州   云南县   邓川州   浪穹县   宾川州【治六年添设】   临安府领州四县四长官司九   建水州   石屏州   阿迷州   宁州   通海县     河西县   嶍峨县     防自县   纳楼茶甸长官司   教化三部长官司   王弄山长官司   亏容甸长官司   溪处甸长官司   思陀甸长官司   左能寨长官司   落恐甸长官司   安南长官司   楚雄府领州二县五   楚雄县     广通县   定远县     定边县   嘉县   南安州   镇南州   澂江府领州二县四   河阳县     江川县   阳宗县   新兴州   路南州   邑市县   防化府领州一【旧为大理府防化州正统间陞】   云龙州   景东府   广南府领州一   富州   广西府领州三   师宗州   弥勒州   维摩州   镇沅府领长官司一   禄谷寨长官司   永宁府领长官司四   刺次和长官司   革甸长官司   香罗长官司   瓦鲁之长官司   顺宁府   曲靖军民府领州四县二   南宁县     亦佐县   霑益州   陆凉州   马龙州   罗雄州   姚安军民府领州一县一   姚州   大姚县   鹤庆军民府领州二   剑川州   顺州   武定军民府领州二县三   和曲州   南甸县     元谋县   禄劝州   石旧县   寻甸军民府   丽江军民府领州四县一   通安州   寳山州   兰州   巨津州   临西县   元江军民府领长官司一   因远罗必甸长官司   北胜州【旧属澜沧卫正统中改直布政司】   马龙他郎甸长官司   者乐甸长官司   澜沧卫军民指挥使司领州一   蒗蕖州   金齿军民指挥使司领县一   永平县   车里军民宣慰使司   木邦军民宣慰使司   孟养军民宣慰使司   缅甸军民宣慰使司   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   老檛军民宣慰使司   东里军民宣慰使司   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   孟定府   孟艮府   南甸宣抚司   干崖宣抚司   陇川宣抚司   威远州   湾甸州   镇康州   大州   钮兀长官司   芒市长官司   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府八        州六   县六        宣慰司一   安抚司一      长官司八十二【内属都司者见兵部】   东抵湖广界    东南抵广西界   南抵广西界    西南抵广西界   西抵云南界    西北抵云南界   北抵四川界    东北抵四川界   贵州宣慰使司【旧领长官司十正统十四年以贵州卫长官司十三増之共领长官   司二十三成化十三年割上马桥等长官司属程畨府今仍领长官司十】   贵竹长官司   水东长官司   中曹蛮夷长官司   青山长官司   劄佐长官司   龙里长官司   白纳长官司   底寨长官司   乖西蛮夷长官司   养龙坑长官司   思州府领长官司四   都坪峩异溪蛮夷长官司   都素蛮夷长官司   施溪长官司   黄道溪长官司   思南府领长官司四县二   水徳江长官司   蛮夷长官司   沿河祐溪长官司   朗溪蛮夷长官司   印江县【旧为印江长官司治七年改设】   婺川县   镇远府领长官司三县三   镇远金容金达蛮夷长官司   偏桥长官司   卭水十五洞蛮夷长官司   施秉县     镇远县   石阡府领长官司四   石阡长官司   苗民长官司   葛彰葛商长官司   龙泉坪长官司   铜仁府领长官司六   铜仁长官司   省溪长官司   提溪长官司   大万山长官司   乌罗长官司   平头着可长官司   黎平府领长官司十三县一   潭溪蛮夷长官司   八舟蛮夷长官司   洪州泊里蛮夷长官司   曹滴洞蛮夷长官司   古州蛮夷长官司   西山阳洞蛮夷长官司   湖耳蛮夷长官司   亮寨蛮夷长官司   欧阳蛮夷长官司   新化蛮夷长官司   中林验洞蛮夷长官司   赤溪湳洞蛮夷长官司   龙里蛮夷长官司   永从县   程畨府领安抚司一长官司十六【旧为程畨长官司成化十三年   改陞】   金筑安抚司   麻向长官司   木长官司   大华长官司【以上四司旧属布政司今属府】   上马桥长官司   大龙畨长官司   小龙畨长官司   程畨长官司   卧龙畨长官司   小程畨长官司   方畨长官司   金石畨长官司   苇畨长官司   洪畨长官司   卢畨长官司   罗畨长官司   卢山长官司【已上十三司旧属贵州宣慰司今属府】   都匀府领州二县一长官司六【治七年开设】   清平县【旧为清平长官司】   都匀长官司   平州陆洞长官司   邦水长官司   独山州【旧为合江州陈防烂土长官司】   丰宁长官司   麻哈州   平定长官司   乐平长官司   普安州   永宁州领长官司二【旧属四川正统三年改今属】   慕役长官司   顶营长官司   镇宁州领长官司二【旧属四川正统三年改今属】   十二营长官司   康佐长官司   安顺州领长官司二【旧属四川正统三年改今属】   宁谷寨长官司   西堡长官司   明防典卷十八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十九   户部四   诸司职掌   凡各州县田土必须开豁各户若干及条段四至系官田者照依官田则例起科系民田者照依民田则例徴敛务要编入黄册以凭徴收税粮如有出卖其买者听令増收卖者即当过割不许洒诡寄犯者律有常宪其民间开垦荒田从其自首首实三年后官为收科仍仰所在官司每嵗开报本部以凭稽考   凡公侯禄米各有等第皆于浙西苏松等府官田内拨赐其佃户仍于有司当差   凡民间有犯法律该籍没其家者田土合拘收入官本部书填勘合类行各布政司府州县将犯人户下田土房屋召人佃赁照依没官则例收科仍将佃户姓名及田地顷畆房屋间数同该科税粮赁钱数目开报合干上司转达本部知数十二布政司并直府州田土总计八百四十九万六千五百二十三顷零   浙江布政司田土计五十一万七千五十一顷五十一畒   湖广布政司田土计二百二十万二千一百七十五顷七十五畒   河南布政司田土计一百四十四万九千四百六十九顷八十二畒零   江西布政司田土计四十三万一千一百八十六顷一畒   北平布政司田土计五十八万二千四百九十九顷五十一畒   陜西布政司田土计三十一万五千二百五十一顷七十五畒   广西布政司田土计一十万二千四百三顷九十畒   山东布政司田土计七十二万四千三十五顷六十二畒   山西布政司田土计四十一万八千六百四十二顷四十八畒零   广东布政司田土计二十三万七千三百四十顷五十六畒   四川布政司田土计一十一万二千三十二顷五十六畒   福建布政司田土计一十四万六千二百五十九顷六十九畒   云南布政司田土【原无数目】   直苏州府田土计九万八千五百六顷七十一畒   宁国府田土计七万七千五百一十六顷一十一畒   徐州田土计二万八千三百四十一顷五十四畒滁州田土计三千一百五十顷四十五畒   池州府田土计二万二千八百四十四顷四十五畒   扬州府田土计四万二千七百六十七顷三十四畒   庐州府田土计一万六千二百二十三顷九十九畒   安庆府田土计二万一千二十九顷三十七畒松江府田土计五万一千三百二十二顷九十畒鳯阳府田土计四十一万七千四百九十三顷九十畒   应天府田土计七万二千七百一顷二十五畒广德州田土计三万四十七顷八十四畒   淮安府田土计一十九万三千三百三十顷二十五畒   徽州府田土计三万五千三百四十九顷七十七畒零   常州府田土计七万九千七百三十一顷八十八畒   镇江府田土计三万八千四百五十二顷七十畒太平府田土计三万六千二百一十一顷七十九畒   和州田土计四千二百五十二顷二十八畒   治十五年十三布政司并直府州实在田土总计四百二十二万八千五十八顷九十二畒零   官田共五十九万八千四百五十六顷九十二畒零民田共三百六十二万九千六百一顷九十七畒零   浙江布政司   官田五万四千七百八十一顷九十三畒九分六厘民田四十一万七千五百六十顷七十七畒八分一厘   湖广布政司   官田一十八万五千八百九十六顷二十三畒六分民田五万二百三十二顷二十三畒二厘   河南布政司   官田三千八百四顷四十六畒   民田四十一万二千二百九十五顷二十二畒四分七厘   江西布政司   官田二万六千八百七十顷四十二畒九分六厘民田三十七万五千四百八十二顷三畒七分一厘   陜西布政司   官田六千八百六十二顷九十五畒二分四毫   民田二十五万三千七百九十九顷八十六畒六分   广西布政司   官田二千八百四十一顷五十四畒四分七毫   民田一十万五千六顷四十七畒三分二厘七毫   山东布政司   官田二千八百九十二顷九十畒三分三厘九毫民田五十四万三十六顷四十七畒二分九厘九毫   山西布政司   官田一万一千九百五十七顷九十一畒五分七厘民田三十七万八千八百五十一顷四十二畒三分六厘   广东布政司   官田一万七千九百六十一顷九十六畒二分三厘民田五万四千三百六十二顷四十九畒九分三厘   四川布政司   官田二千一百三十四顷一十二畒三分五厘六丝民田一十万五千七百三十五顷五十畒三分三毫   福建布政司   官田一万一千二百九十顷八十五畒一厘八丝民田一十二万三千八百七十五顷三十二畒七分八厘   云南布政司   官田二百五顷五十六畒四分三厘   民田三千四百二十五顷七十八畒五分七厘   贵州布政司   田地自来原无丈量顷畒每岁该纳粮差俱于土官名下总行认纳如洪武年间例   直苏州府   官田九万七千七百八十六顷三十五畒三分六厘三毫   民田五万七千四百六十三顷六十二畒四分六厘三毫   宁国府   官田九千七百七十一顷八十八畒六厘二毫   民田五万九百一十一顷九畒一毫   徐州   官田二百三顷三十五畒二分二厘一毫   民田二万九千八百八顷八十七畒六分四厘   滁州   官田二百四十顷六十五畒九分七毫   民田二千六百七十二顷一十七畒九分二毫   池州府   官田一千八百二十三顷五十七畒四分九厘三毫民田七千九十六顷五畒六分五厘八毫   扬州府   官田七千九百三十四顷五十七畒二分二厘   民田五万四千三百六十二顷四十九畒九分三厘   庐州府   官田五百六十八顷七十六畒一分七厘七毫一丝民田二万四千八百六十一顷六十九畒八分一厘   安庆府   官田四百九十七顷六十二畒三分三厘   民田二万一千三百九十三顷三畒八分四厘   松江府   官田三万九千八百五十六顷三十三畒五分二厘九毫   民田七千三百顷二十八畒三分五厘七毫   鳯阳府   官田一千五百八十五顷五十六畒   民田五万九千六百七十七顷一十畒七分六厘七毫   应天府   官田一万九千九百六十四顷三十九畒四分四厘民田五万九顷六十八畒七分四厘五毫一丝   广德州   官田一千三十九顷三十六畒六毫   民田一万四千三百六十四顷九十三畒八分   淮安府   官田五千三十九顷八十六畒三分二厘六毫九丝民田九万六千三十三顷八十七畒九厘五毫六丝   徽州府   官田八百二十一顷五十七畒四分六厘八毫   民田二万四千四百五十五顷九十四畒六分三厘   常州府   官田九千四十一顷五十五畒六分八厘四毫   民田五万二千七百三十六顷一十九畒八分八厘   镇江府   官田一万三百五十六顷八十六畒二分五厘五毫民田二万二千三百六十五顷四十八畒九分三厘   太平府   官田四千四百五十五顷六十三畒四分二厘三毫民田一万一千七百八十八顷一十九畒七分九厘   和州   官田六千四十八顷一十三畒二分七厘九毫   民田五千八百四十三顷五十六畒二分六厘七毫   顺天府   官田八百三十五顷五十五畒七分九厘一丝五忽民田六万七千八百八十四顷五十七畒七分八厘   永平府   官田一百顷六十八畒九分七厘八毫   民田一万四千七百四十三顷八十八畒六分三厘   真定府   官田五百一十顷三畒八分二厘八毫五丝九忽民田三万八千四百七十顷六十一畒六分七厘   保定府   官田四百八顷六十二畒三分一厘九毫三丝   民田三万五千一百二十顷八十八畒五分八厘   顺德府   官田七十九顷二十一畒八分三毫五丝   民田一万三千七百四十三顷三十四畒一分三厘   广平府   官田一百一十六顷八十九畒八厘三毫   民田二万一百二十一顷二十五畒一分四厘   大名府   官田五万一千七百三十九顷六十二畒二分四厘民田二百五十四顷四分三厘二毫   河间府   官田一百二十九顷三十六畒四厘四毫四丝   民田二万四千九十一顷三十五畒八分四厘一毫   保安州   民田三百四顷五十七畒七分五厘   隆庆州   民田一千五十九顷四十二畒四分二厘   明令   凡典卖田土过割税粮各州县置簿附写正官提调收掌随即推收年终通行造册觧府毋令产去税存与民为害   凡民间赋税自有常额诸人不得于诸王驸马功勲大臣及各衙门妄献田土山塲窰冶遗害于民违者治罪   诰   应天宣城太平广徳镇江五府州为是兴王之地久被差徭特将夏秋税粮不时全免惟元宋入官田地我朝籍没之田民田全免官田若令全免民难消受所以减半征收 凡民间洒包荒诡寄移坵换叚这等俱是奸顽豪富之家将次没福受用财赋田产以自己科差洒细民境内本无积年荒田此等豪猾买嘱贪官汚吏及造册书筭人等其贪官汚吏受豪猾之财当科粮之际作包荒名色征纳小户书筭手受财将田洒移坵换叚作诡寄名色以此靠损小民此诰续出所在富家当体朕意将田归于已名照例当差倘不体朕意所在被害人户及乡间鲠直豪杰防议将倚恃豪杰之家捉拿赴京连家迁发化外将前项田土给赏被扰羣民的不虚示将自己田地移坵换叚诡寄他人及洒等项事发到官全家抄没若不如此靠损小民   事例   洪武初令官田起科每畒五升三合五勺民田每畒三升三合五勺重租田每畒八升五合五勺芦地每畒五合三勺四抄草塌地每畒三合一勺没官田每畒一斗二升 又令各处人民先因兵燹遗下田土他人开垦成熟者听为己业业主已还有司于附近荒田拨补又令各处荒闲田地许诸人开垦永为己业俱免杂泛差科三年后并依民田起科税粮 又令复业人民见今丁少而旧田多者不许依前占护止许尽力耕垦为业见今丁多而旧田少者有司于附近荒田验丁拨付三年令以北方府县近城荒地召人开垦每户十五   畒又给地二畒种菜有余力者不限顷畒皆免三年租税 七年诏苏松嘉湖等府田如每亩起科七斗五升者减半 十三年诏陜西河南山东北平等布政司及鳯阳淮安扬州庐州等府民间田土许尽力开垦有司毋得起科 又令减苏松嘉湖四府重租粮额旧额田亩计七斗五升至四斗四升者减十之二四斗三升至三斗六升者减十之一俱止征三斗五升以下仍旧十五年令天下僧道常住田土不许典卖 又令各处奸顽之徒将田地诡寄他人名下者许受寄之家首告就赏为业 二十年令本部覈实天下土地其两浙等处富民多畏避徭役诡寄田产遣监生往丈量画图编号悉书主名为鱼鳞图册以备查考 二十四年令公侯大官以及民人不问何处惟犁到熟田方许为主但是荒田俱系在官之数若有余力听其再开其山塲水陆田地亦照原拨赐则例为主不许过分占为己有又令山东槩管农民务见丁着役限定田畒着令耕种敢有荒芜田地流移者全家迁发化外充军 二十六年令开垦荒芜官田俱照民田起科 二十八年令山东河南开荒田地永不起科 永乐三年凡开垦官湖作官田每畒夏税麦二升秋粮米三斗 十三年令民间事故人户抛荒田土有司取勘开豁税粮另行承佃如系官田亦照民田起科 宣徳四年诏各处官田每畒旧例纳粮一斗至四斗者各减十分之二四斗一升至一石以上者各减十分之三 正统元年令浙江直松苏等处官田准民田起科每畒秋粮四斗一升至二石以上者减作二斗七升二斗一升以上至四斗者减作二斗一斗一升至二斗者减作一斗 三年诏各处凡有入额纳粮田地不堪耕种另自开垦补数者有司勘实不许重复起科 四年奏准江西浙江福建并直苏松等府凡官民田地有因水坍涨去处令所在有司逐一丈量涨出多余者给与附近小民承种照民田则例起科坍没无田者悉与开豁税粮 六年令山东河南北直并顺天府但有开荒无额田地俱从轻起科 五年令北直府州县将富豪军民人等包耕田地除原纳粮田地外其余均拨贫民及冲塌田地人户耕种照例起科其贫民典当田宅年久无钱取赎及富豪军民占种逃民田地待复业之日照数断还原主十三年令各处寺观僧道除洪武年间置买田土其   有续置者悉令各州县有司查照散还于民若废弛寺观遗下田庄令各该府州县踏勘悉拨与招还无业及丁多田少之民每户男子二十畒三丁以上者三十畒若系官田照依减轻则例每畒改科正粮一斗俱为官田如有户絶仍拨给贫民不许私自典卖 景泰三年令浙江等布政司丁多田少之人开垦田地若原系税额者俟三年后仍纳本等税粮 又令各处寺观田土每寺观量存六十畒为业其余拨与小民佃种纳粮四年令广西人民有被蛮贼刼杀遗下田土者各该有司取勘拨给无田及丁多田少之家承种二年后照例起科 七年定浙江嘉湖杭官民田则例官田每畒科米一石至四斗八升八合民田每畒科米七斗至五斗三升者俱每石岁征平米一石三斗官田每畒科米四斗至三斗民田每畒科米四斗至三斗三升者俱每石岁征平米一石五斗官田每畒科米二斗至一斗四合民田每畒科米二斗七升至一斗者俱每石岁征平米一石七斗官田每畒科米八升至二升民田每畒科米七升至三升者俱每石岁征平米二石二斗 天顺二年勅皇亲公侯伯文武大臣不许强占官民田地起盖房屋把持行市侵夺公私之利事发坐以重罪其家人及投托者悉发边衞永逺充军 三年令各处军民有新开无额田地及愿佃种荒闲地土者俱照减轻则例起科每畒粮三升三合草一斤存留本处仓塲交收不许坐逺运 成化七年令湖广河南二布政司流民遗下平川田地分拨各州县土户丁多有力及田少之家承种起科若深山大谷新开田土原系应禁山塲者俱与开豁税粮 十六年令福建僧寺及有寺无僧田土每寺除征粮及百畒以下其多余田地给无田小民领种 十七年令各处军民人等有情愿承佃空闲官地荒田及山塲水洲者城市官地每阔一丈长三丈岁纳米一石附近城郭好地每阔二丈岁纳米一石山塲水洲俱照旧例起科 二十一年令辽东地方军舍余人等有开垦不系屯田抛荒地土者上等田每一百畒纳谷一石豆一石中等田纳谷一石豆五斗 治二年令顺天等六府入官田土俱拨与附近无田小民耕种起科每名不过三十畒 又令应天府上元等七县官田粮每石减耗二斗五升民田每畒劝出米二升镇江府丹徒县官田粮每石减耗米二斗二升民田每畒劝米二升丹阳县官田粮每石减耗二斗民田每畒劝米一升金坛县官田粮每石减耗米二斗民田每畒劝出米一升二合太平府当涂等三县官田粮每石减耗二斗五升民田每畒劝出米一升寜国府宣城等六县官田粮每石减耗三斗民田每畒劝出米一升广德州并建平县官田粮每石减耗米二斗民田每畒劝出米一升五合 又令皇庄及皇亲公侯驸马伯等官庄田如遇灾伤俱令照依民田灾伤分数征收其各处王府不许置买田地覇占民业 六年奏准各王府及功臣之家钦赐田土佃户照原定则例将该纳子粒依时价每畒银三分送赴本管州县上纳令各该人员関领不许自行收受   事例   正统元年拨赐河间府等处安挿外夷官员田土指挥一百五十畒千户一百二十畒百户所镇抚一百畒九年令外夷归附官员未曽安挿该给田土者都督二百五十畒都指挥二百畒指挥一百五十畒千户衞镇抚一百二十畒百户所镇抚一百畒 又令迤北来降之人每名拨与徳州田地五十畒 十二年令西北归附夷人每人拨地八十畒耕种自给 景泰二年给还顔孟二庙祭田六十顷又増给田二十顷佃户各十家天顺六年诏以沙州衞苦峪城西北地阿干卜剌直   至苦峪川边田地分给赤斤防古衞永逺耕种   国初兵荒之后民无定居耕稼尽废粮饷匮乏初命诸将分军于龙江等处屯田自是立法渐宻徧于天下大率衞所军士以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又有二八一九四六中半等例皆随地而异云   计各处屯田总数   在京锦衣等衞屯田共六千三百三十八顷五十一畒八分二厘七毫八丝   南京锦衣等衞屯田共九千三百六十八顷七十九畒三分七厘五毫六忽   中都留守司并所属衞所及皇陵衞屯田共七千九百五十三顷七十八畒九分三厘六毫   北直衞所屯田共七千九百三十七顷四十九畒四分五厘   南直衞所屯田共一万九千八十七顷二十五畒八分七厘八毫   大寜都司并所属衞所屯田共二千一百二十六顷七十六畒二分三厘   万全都司并所属衞所屯田共一万九千六十五顷七十二畒六分一丝一忽   浙江都司并所属衞所屯田共二千二百七十四顷一十九畒六分六丝六忽   湖广都司行都司并所属衞所屯田共一万一千三百一十五顷二十五畒   河南都司并所属衞所屯田共三万六千三百九十顷一十七畒三分二厘   江西都司并所属衞所屯田共五千六百二十三顷四十一畒二分五厘   陜西都司并所属衞所屯田共二万九千四百四十四顷二十二畒三分五厘三毫   陜西行都司并所属衞所屯田共一万三千一十二顷五十畒   广西都司并所属衞所屯田共五百一十三顷四十畒山东都司并所属衞所屯田共二千六十顷   辽东都司并所属衞所屯田共一万一千三百八十六顷   山西都司并所属衞所屯田共一万二千九百六十三顷八畒五分五厘   山西行都司并所属衞所屯田共一万一百一百一十八顷二十畒五分五厘   广东都司并所属衞所屯田共七千二顷三十三畒七分六毫   四川都司并所属衞所屯田共六十五万八千三百四十四顷七十一畒四分   四川行都司并所属衞所屯田共一千二百顷五十五畒三分三厘五毫   福建都司并所属衞所屯田共三千七百七十四顷福建行都司并所属衞所屯田共一千六百七顷三十七畒   云南都司并所属衞所屯田共一万八百七十七顷四十三畒三分   贵州都司并所属衞所屯田共九千三百三十九顷二十九畒三分一厘八毫   事例   洪武四年诏河南山东陜西山西淮安等府屯田三年后每畒收租一斗 二十年令陜西屯军五丁抽一税粮照民田例 又令屯军种田五百畒者岁纳粮五十石 又令四川建昌衞附近田土先尽军人次与小旗总旗百户千户指挥屯种自给其新立苏州栢兴防川涪州等衞一体摽拨 又令陜西临洮岷州宁夏洮州西宁甘州庄浪河州甘肃山丹永昌凉州等衞军士屯田每岁所收谷种外余粮以十分之二上仓给守城军士 三十年诏广西迁仁屯田所土兵免纳屯粮 令凡屯军内少壮者守城老弱者屯种若有余丁多亦许屯种 三十五年令各处衞所每衞委指挥一员每所委千户一员提督屯种年终以上仓并给军子粒数目造册赴京比较各该都司每岁仍委指挥一员督察年终同赴京复奏 又令各处屯田衞所每军岁征正粮一十二石直差御史比较各都司所属廵按御史同按察司掌印官比较年终造册奏缴户部不及数者具奏降罚所收子粒行御史等官盘查 永乐二年令各处衞所凡屯军一百名以上委百户一员三百名以上委千户一员五百名以上委指挥一员提督若屯军不及一百名者亦委百户一员提督若官员军余家人自愿耕种者不拘顷畒任其开垦子粒自收官府不许比较 又奏准屯田所受每粟谷糜黍大麦荞穄各二石稻谷薥秫各二石五斗防稗各三石并各准米一石小麦芝麻与米同 三年更定屯田则例令各屯置红牌一面写刋于上每百户所管旗军一百一十二名或一百名七八十名千户所管十百户或七百户五百户三四百户指挥所管五千户或三千户二千户提调屯田都指挥所收子粒多寡不等除下年种子外俱照每军岁用十二石正粮为法比较将剩余并不敷子粒数目通行计筭定为赏罚令按察司都司并本衞隔别委官闸是实然后准行直衞所从廵按御史并各府委官及本衞隔别委官闸岁收子粒如有稻谷粟薥秫大麦荞麦等项粗粮俱依数折筭细粮如各军名下除存种子并正粮及余粮外又有余剩数不分多寡听各该旗军自收不许管屯官员人等巧立名色因而分用五年浙江江西湖广广西广东河南云南四川按察   司増置佥事一员陜西福建山东山西按察司増置佥事二员盘量屯粮 宣徳五年令各处屯田都布按三司各委官提督在京并直衞所从廵按御史提督若有总兵官镇守去处亦令提督 十年令廵按陜西监察御史兼理屯田 正统元年奏准各处屯种每军止征余粮六石 令陜西旗军余丁所种屯田五十畒之外每畒纳粮五升 二年令各处军职舍人除应袭外及家人女婿无差使者每五丁朋作一名委官管领拨与闲地四十二畒耕种照屯田例办纳子粒 添设浙江福建陜西等处按察司佥事各一员提督屯田 三年令各都司衞所管屯官三年满日造册二千里以里者赴京比较二千里以外者从按察司并廵按御史比较 令四川都司衞所屯种水田者纳米陆地者纳豆无豆者抵斗折米 四年令大同宣府辽东陜西沿边空闲之处许官军户下人丁尽力耕种免纳子粒 六年添设贵州按察司副使一员提督屯田 七年添设湖广布政司叅政一员按察司副使一员提督屯田八年令各处按察司原无提督屯田官者各添设佥事一员 又令屯田有自开垦荒地每畒岁纳粮五升三合五勺 减延绥等处屯田军子粒每百畒嵗纳六石者止纳四石 减陜西行都司屯田子粒每百畒嵗纳一十石 减延绥等处屯田子粒每百畒嵗纳八石九年令浙江等处屯军遗下田地拨与官旗军士户下人丁佃种照官田纳粮余剩及积荒田地拨与民间佃种照民田纳粮其积荒田地待耕三年成熟亦照例徴纳候有军之日拨军屯种 十年令南京各衞正军选操余丁屯种其正粮一十二石余粮六石俱免上仓供给操军其月粮住支如本军人丁数少屯田拨付他军者仍支月粮 减陜西行都司等处屯田子粒嵗纳八石 十年添设陜西按察司副使一员专一提督水利及屯田 十一年令各处衞所类造屯田坐落地方四至顷畒子粒数目文册一本缴合干上司一本发该管州县以备查考 添设山东按察司佥事一员提督北直屯田 十二年令开平衞屯军余粮六石减免二石 景防三年令提督南京仓塲并廵抚南直苏松等府及顺天北直各府都御史兼提督屯种 四年添设山东按察司副使一员监督永平等处收支兼理屯田 天顺元年令京城附近直八府及山东河南等处荒闲田地及有人佃种无粮差者拨与所在衞所军余屯种纳粮 又令本部差郎中四员于宣府大同蓟州永平山海等处提督粮储兼理屯田 成化六年令陜西延绥等处屯田每军百畒徴草二束 九年令榆林以南招募军民屯田每一百畒于隣堡上纳子粒六石 十一年令云南按察司总督银塲佥事兼理屯田 十三年添设云南按察司副使一员专管屯田二十一年添设山东按察司佥事一员专管屯种 二十三年裁革山东按察司管屯佥事仍令廵察海道副使兼理 治十三年奏准凡用强占种屯田者问罪官调边衞带俸差操旗军军丁人等发边衞充军民发口外为民管屯等官不行用心清查者紏奏治罪国初农桑之政劝课耕植具有成法初皆责成有司嵗久政弛乃稍添官专理其政今具列于后   诸司职掌   凡民间一应桑株各照彼处官司原定则例起科丝绵等物其丝绵每嵗照例折绢俱以十八两为则折绢一疋所司差人类觧到部劄付承运库收纳以备赏赐支用其树株果价等项并皆照例徴收钱钞除彼处存留支用外其余钱钞一体类觧本部行移该库交收仍将存用数目出给印信通闗具本入逓奏缴本部查领附卷作数其进纳绢疋钱钞一节俱照依后项金科课程条欵一体施行   教民榜文   一河南山东农民中有等惰不肯勤务农业以致衣食不给朝廷已尝差人督并耕种今出号令此后止是各该里分老人劝督每村置鼓一面   一凡遇农种时月五更老人擂鼓众人闻鼓下田该管老人闸若有惰不下田者许老人责决务要严切督并见丁着业毋容惰夫逰食若是老人不肯勤督农民穷窘为非犯法到官本乡老人有罪   一如今天下太平百姓除本分纳粮当差之外别无差遣各宜用心生理以足衣食每户务要照依号令如法栽种桑株枣柿绵花每嵗养蚕所得丝绵可以衣服枣柿丰年可以卖钞使用遇俭年可以当粮食此事有益尔民里甲老人如常提督视敢有违者家迁化外   宪纲   一农桑乃生民衣食之源仰本府州县行移提调官常用心劝谕农民趂时种植仍将种过桑麻等项田畒计料丝绵等项分豁旧有新收数目开报   事例   国初令天下农民凡有田五畒至十畒者栽桑麻木绵各半畒十畒已上者倍之田多者以是为差有司亲临督视惰者有罚不种桑者使出绢一疋不种麻者使出麻布一疋不种木绵者使出绵布一疋 洪武元年奏准桑麻科徴之额麻每畒八两木绵每畒四两栽桑者四年以后有成始徴其租 十八年以农桑起科太重百姓艰难令今后以定数为额听从种植不必起科二十五年令鳯阳滁州庐州和州每户种桑二百株枣二百株柿二百株 宣德二年添设浙江钱塘仁和海寜新城昌化嘉兴海盐崇徳八县县丞各一员治农正统八年令各处不出蚕丝处所每绢一疋折银五钱觧京支用 成化元年添设河南山东等布政司叅政各一员所属各府同知一员职专提督人民栽种耕耘及预备仓粮籴买劝借 九年添设苏松常镇湖五府并所属长洲等县劝农通判县丞各一员 十年添设山东布政司叅政一员专理劝农 十一年添设直祁安沧冀深赵州平谷满城容城完雄深泽束鹿髙阳新安河间献阜城肃宁任丘东光故城南皮庆云真定井陉获鹿元氏灵寿槀城栾城无极平山阜平南宫新河枣强武邑饶阳安平武强栢乡隆平髙邑临城賛皇宁晋衡水沙河南河平乡广宗任唐山钜鹿内丘永年曲周肥乡鸡泽广平邯郸成安威元城大名南乐魏清丰内黄濬滑长垣县判官主簿各一员专理劝农 添设江西南昌新建丰城进贤建昌临川崇仁乐安新喻新淦庐陵吉水永新防和永丰安福新昌鄱阳乐平余干县主簿各一员劝农 添设湖广沔阳荆门二州黄冈麻城江陵监利枣阳衡山安仁慈利县判官主簿各一员劝农 添设河南光州判官一员尉氏荥泽商水夏邑新野淅川新安西平信阳确山新蔡息县主簿各一员劝农 添设应天府溧阳溧水二县主簿各一员劝农 十九年添设山西布政司叅政一员专理农务二十一年添设海泰二州盐城沭阳赣榆县判官主   簿各一员劝农   国朝重防民隠凡遇水旱灾伤则蠲免租税或遣官赈济蝗蝻生发则委官打捕皆随时与地而异其法云   诸司职掌   凡各处田禾遇有水旱灾伤所在官司踏勘明白具实奏闻仍申合干上司转逹本部立案具奏差官前往灾所覆踏是实将被灾人户姓名田地顷畒该征税粮数目造册缴报本部立案开写灾伤縁由具奏如奉防赈济仍定夺大小男女口数则例差官前去赈济给赏毕日仍将散过粮钞分豁备细数目造册缴报以凭稽考   诰   往为有司徴收税粮不便所以复设粮长教田多的大户管着粮少的小户想这等大户肯顾自家田产必推仁心利济小民当复设之时特令赴京面听朕言闗给勘合不许地方犬牙相制只教官着周围附近的人户易催易办若区内田有洒的教收在自户下不过割的便过割了如果有积年荒田明白具本来奏除豁了各粮长目击耳闻前去一至本乡巧立名色其多端剥削吾良民不可胜言地方依旧犬牙相制民间洒包荒不过割的俱不来奏知却通同刁猾顽民妄告水灾本灾一分告灾十分及至差人诣所在查踏却乃多方设计贿赂所差进士行人监生扶同准灾揑合回奏其被灾人户灾本一分今告十分并不敢将此等人户一槩赴京赈济以致实灾小民混淆难以分别至今不得赈其贫乏使朕宵衣皇皇无已吁朕设粮长本欲便于细民不期此等之徒奸贪无厌身家不顾实为民患惟天可鍳智人详之   明祖训   凡天下承平四方有水旱等灾当验国之所积于被灾去处优免税粮若丰稔之嵗虽无灾伤又当騐国所积稍有附余择地痩民贫处亦优免之不为常例然优免在心临期便决勿使小人先知要名于外   事例   洪武元年令水旱去处不拘时限从实踏勘实灾税粮即与蠲免 十八年令灾伤去处有司不奏许本处耆宿连名申诉有司极刑不饶 二十五年令山东灾伤去处每户给钞五锭 二十六年令天下有司凡遇嵗饥先发仓廪赈贷然后具奏 二十七年定灾伤去处散粮则例大口六斗小口三斗五嵗以下不与 永乐元年令吏部行文各处有司春初差人廵视境内遇有蝗虫初生设法扑捕务要尽絶如是坐视致使滋蔓为患者罪之若布按二司官不行严督所属廵视打捕者亦罪之每年九月行文至十一月再行军衞令兵部行文自是永为定例 二年定苏松等府水渰去处给米则例每大口米一斗六嵗至十四嵗六升五嵗以下不与每户有大口十口以上者止与一石其不系全灾内有缺食者原定借米则例一口借米一斗二口至五口二斗六口至八口三斗九口至十口以上者四斗候秋成抵斗还官 六年令福建瘟疫死絶人户遗下老防妇女儿男有可验口给米税粮盐米各项暂且停徴待成丁之日自行立户当差 八年令被灾去处人民典卖子女者官为给钞赎还 二十二年令各处灾伤有按察司处按察司委官直处廵按御史防同踏勘宣徳九年差给事中御史锦衣衞官往山东河南打捕蝗虫 正统五年令各衞所屯军有因水旱子粒无收缺食者照缺食民人事例赈济候秋成还官 九年令扬州府江潮泛涨渰死人民量给钞锭收瘗 景泰四年山东河南江北直徐州等处灾伤令所在问刑衙门责有力囚犯于缺粮州县仓纳米赈济杂犯死罪六十石三流徒三年四十石徒二年半三十五石徒二年三十石徒一年半二十五石徒一年二十石杖罪每一十一石笞罪每一十五斗 成化十二年令各处廵按御史按察司官踏勘灾伤系民田者防同布政司官系军田者防同都司官 治十一年令灾伤处所及时委官踏勘夏灾不得过六月终秋灾不得过九月终若所司报不及时风宪官徇情市恩勘有不实听本部叅究   明防典卷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二十   户部五   国初覈实天下户口具有定籍令各务所业其后休养既久生齿渐繁户籍分合及流移附属并脱漏不报者多其数乃减于旧今以近嵗造册数目备列于后以见增减之故云   诸司职掌   凡各处户口每岁取勘明白分豁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总数县报于州州类总报之于府府类总报之于布政司布政司类总呈逹本部立案以凭稽考仍每十年本部具奏行移各布政司府州县攅造黄册编排里甲分豁上中下三等人户遇有差役以凭差若有逃移者所在有司必须穷究所逃去处移文勾取赴官依律问罪仍令复业   十三布政司并直府州   人户总计一千六十五万二千八百七十户   人口总计六千五十四万五千八百二十一口   浙江布政司   人户二百一十三万八千二百二十五户   人口一千四十八万七千五百六十七口   湖广布政司   人户七十七万五千八百五十一户   人口四百七十万二千六百六十口   江西布政司   人户一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户   人口八百九十八万二千四百八十一口   河南布政司   人户三十一万五千六百一十七户   人口一百九十一万二千五百四十二口   北平布政司   人户三十三万四千七百九十二户   人口一百九十二万六千五百九十五口   陜西布政司   人户二十九万四千五百二十六户   人口二百三十一万六千五百六十九口   广西布政司   人户二十一万一千二百六十三户   人口一百四十八万二千六百七十一口   山东布政司   人户七十五万三千八百九十四户   人口五百二十五万五千八百七十六口   山西布政司   人户五十九万五千四百四十四户   人口四百七万二千一百二十七口   广东布政司   人户六十七万五千五百九十九户   人口三百万七千九百三十二口   福建布政司   人户八十一万五千五百二十七户   人口三百九十一万六千八百六口   四川布政司   人户二十一万五千七百一十九户   人口一百四十六万六千七百七十八口   云南布政司   人户五万九千五百七十六户   人口二十五万九千二百七十口   直   苏州府   人户四十九万一千五百一十四户   人口二百三十五万五千三十口   寜国府   人户九万九千七百三十二户   人口五十三万二千二百五十九口   徐州   人户二万二千六百八十三户   人口一十八万八百二十一口   滁州   人户三千九百四十四户   人口二万四千七百九十七口   池州府   人户三万五千八百二十六户   人口一十九万八千五百七十四口   扬州府   人户一十二万三千九十七户   人口七十三万六千一百六十五口   庐州府   人户四万八千七百二十户   人口三十六万七千二百口   安庆府   人户五万五千五百七十三户   人口四十二万二千八百四口   松江府   人户二十四万九千九百五十户   人口一百二十一万九千九百三十七口   鳯阳府   人户七万九千一百七户   人口四十二万七千三百三口   应天府   人户一十六万三千九百一十五户   人口一百一十九万三千六百二十口   广德州   人户四万四千二百六十七户   人口二十四万七千九百七十九口   淮安府   人户八万六百八十九户   人口六十三万二千五百四十一口   徽州府   人户一十二万五千五百四十八户   人口五十九万二千三百六十四口   常州府   人户一十五万二千一百六十四户   人口七十七万五千五百一十三口   镇江府   人户八万七千三百六十四户   人口五十二万二千三百八十三口   太平府   人户三万九千二百九十户   人口二十五万九千九百三十七口   和州   人户九千五百三十一户   人口六万六千七百一十一口   十三布政司并直府州治四年造册户口数目人户九百一十一万三千五百四十六户   人口五千三百三十八万一千一百七十三口   浙江布政司   人户一百五十万三千一百二十四户   人口五百三十万五千八百四十三口   山西布政司   人户五十七万五千二百四十九户   人口四百三十六万四百七十六口   云南布政司   人户一万五千九百五十户   人口一十二万五千九百五十五口   四川布政司   人户二十五万三千八百三户   人口二百五十九万八千四百六十口   湖广布政司   人户五十万四千八百七十户   人口三百七十八万一千七百一十四口   福建布政司   人户五十万六千三十九户   人口二百一十万六千六十口   江西布政司   人户一百三十六万三千六百二十九户   人口六百五十四万九千八百口   山东布政司   人户七十七万五百五十五户   人口六百七十五万九千六百七十五口   河南布政司   人户四十三万六千八百四十三户   人口二百六十一万四千三百九十八口   贵州布政司   人户四万三千三百六十七户   人口二十五万八千六百九十三口   广东布政司   人户四十六万七千三百九十户   人口一百八十一万七千三百八十四口   陜西布政司   人户三十万六千六百四十四户   人口三百九十一万二千三百七十口   广西布政司   人户四十五万九千六百四十户   人口一百六十七万六千二百七十四口   南直   应天府   人户一十四万四千三百六十八户   人口七十一万一千三口   寜国府   人户六万三百六十四户   人口三十七万一千五百四十三口   太平府   人户二万九千四百六十六户   人口一十七万三千六百九十九口   镇江府   人户六万八千三百四十四户   人口一十七万一千五百八口   鳯阳府   人户九万五千一十户   人口九十三万一千一百八口   松江府   人户二十万五百二十户   人口六十二万七千三百一十三口   扬州府   人户十万四千二百四户   人口六十五万六千五百四十七口   庐州府   人户三万六千五百四十八户   人口四十八万六千五百四十九口   安庆府   人户四万六千五十户   人口六十万六千八十九口   池州府   人户一万四千九十一户   人口六万九千四百七十八口   常州府   人户五万一百二十一户   人口二十二万八千三百六十三口   苏州府   人户五十三万五千四百九户   人口二百四万八千九十七口   淮安府   人户二万七千九百七十八户   人口二十三万七千五百三十七口   徽州府   人户七千二百五十一户   人口六万五千八百六十一口   广德州   人户四万五千四十三户   人口二十二万七千七百九十五口   和州   人户七千四百五十户   人口六万七千一十六口   徐州   人户三万四千八百八十六户   人口三十五万四千三百一十一口   涤州   人户四千八百四十户   人口四万九千七百一十二口   北直   顺天府   人户一十万五百一十八户   人口六十六万九千三十三口   大名府   人户六万六千二百七户   人口五十七万四千九百七十二口   保定府   人户五万六百三十九户   人口五十八万二千四百八十二口   真定府   人户五万九千四百三十九户   人口五十九万七千六百七十三口   永平府   人户二万三千五百三十九户   人口二十二万八千九百四十四口   广平府   人户二万七千七百六十四户   人口二十一万二千八百四十六口   河间府   人户四万二千五百四十八户   人口三十七万八千六百五十八口   顺德府   人户二万一千六百一十四户   人口一十八万一千八百二十五口   隆庆州   人户一千七百八十七户   人口二千五百四十四口   保安州   人户四百四十五户   人口一千五百六十口   明令   凡各处漏口脱户之人许赴所在官司出首与免本罪收籍当差   凡嫡庶子男除有官廕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依子数均分奸生之子依子数量与半分如别无子立应继之人为嗣与奸生子均分无应继之人方许承绍全分   凡无子者许令同宗昭穆相当之侄承继先尽同父周亲次及大功小功缌麻如俱无方许择立逺房及同姓为嗣若立嗣之后却生亲子其家产与原立子均分并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立同姓者亦不得尊卑失序以乱昭穆   凡妇人夫亡无子守志者合承夫分须凭族长择昭穆相当之人继嗣其改嫁者夫家财产及原有妆奁并听前夫之家为主   凡户絶财产果无同宗应继者所生亲女承分无女者入官   凡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孙不许分财异居其父祖许令分析者听   凡军民医匠隂阳诸色户许各以原报抄籍为定不得妄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   宪纲   一户口仰本府州县取勘所属籍定户口分豁城市乡都旧管收除实在数目开报   事例   洪武三年令中书省臣凡行郊祀礼以天下户口钱粮之籍陈于台下祭毕收入内库藏之 令本部榜谕天下军民凡有未占籍而不应役者许自首军发衞所民归有司匠工部 诏本部籍天下户口及置户帖各书户之乡贯丁口名岁以字号编为勘合用半印钤记籍藏于部帖给于民令有司防闸比对有不合者发充军官吏隐瞒者处斩 十九年令各处民间凡成丁者务各守本业出入隣里必欲互知其有逰民及称商贾虽有引若钱不盈万文钞不及十贯俱送所在官司迁发化外 正统三年令四川清军官员取勘各府州县人户有三姓五姓十姓合为一户者俱各另为立户应当粮差不许合户附籍 天顺八年令在营官军户丁舍余不许附近寄籍如原籍丁尽许摘丁发回 成化二年令在京军职漏报户下舍人者发邉方立功三年六年令军户不许将弟男子侄过房与人脱免军伍治十三年奏准军户子孙畏惧军役另开户籍或于别府州县入赘寄籍等项及至原衞发册清勾买嘱原籍官吏里书人等揑作丁尽户絶回申者俱问罪正犯发烟瘴地面里书人等发附近衞所俱充军官吏参究治罪   明防典卷二十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二十一   户部六   事例   洪武二十三年令监生同各府州县官拘集各里甲人等审知逃户该县移文差亲隣里甲于各处起取其各里甲下或有他郡流移者即时送县官给行粮押赴原籍州县复业永乐十九年令原籍有司覆审逃户如户有税粮无人办纳及无人听继军役者发囬其余准于所在官司收籍拨地耕种纳粮当差其后仍发囬原籍有不囬者勒于北京为民种田 宣徳五年奏准逃户已成产业每丁种有成熟田地五十亩以上者许告官寄籍见当军民匠灶等差及有百里之内开耕田地或百里之外有文凭分房趂田耕种不悮原籍粮差或逺年迷失乡贯见住深山旷野未经附籍者许所在官司取勘见数造册送部查考其余不回原籍逃民及窝家俱发所在卫所充军照例拨与田地耕种办纳子粒若军衞屯所容隠者逃民收充本衞所屯军窝家军余人等照隠藏逃军榜例发边衞充军该管军衞有司官吏旗军隣里容隠者照榜例坐罪若逃军诈作逃民许限内自首各还原衞所着役限外不首者逃军并窝家亦照榜例问断 正统元年令山西河南山东湖广陜西南北直保定等府州县造逃户周知文册借开逃民乡里姓名男妇口数军民匠灶等籍及遗下田地税粮若干原籍有无人丁应承粮差若系军籍则开某衞军役及有无缺伍送各处廵抚并清军御史处督令复业其已成家业愿入籍者给与户由执照仍令照数纳粮若本户原有丁多税粮十石以上今止存一二丁者认种地五十亩原籍有人办粮者每人认种地四十亩俱照轻租民田例每亩起科五升三合五勺原系军匠籍者仍作军匠附籍该衞缺人则发遣一丁补役该轮班匠则发遣一丁当匠原籍民灶籍者俱作民灶籍灶户免盐课量加税粮如仍不首虽首而所报人口不尽或展转逃移及窝家不举首者俱发甘肃衞所充军二年令各处有司委官挨勘流民名籍男妇大小丁口排门粉壁十家编为一甲互相保识分属当地里长带管若团住山林湖泺或投托官豪势要之家藏躱抗拒官司不服招抚者正犯处死户下编发边衞充军里老窝家知而不首及占恡不发者罪同 四年添设山东山西河南陜西湖广布政司所属并顺天等府州佐贰官各一员抚治流民后事减地方革罢 八年令逃军逃匠逃囚人等自首免罪各发着役罪重者从实开奏量与寛减其逃民不报籍复业团聚非为抗拒官府不服招抚者户长照南北地方发缺军衞所充军家口随住逃军逃匠逃囚人等不首者发边衞所充军 十三年奏准天下诸司衙门老疾致仕事故等项官员离原籍千里之外不能还乡者许告所在官司行原籍官司照勘原系军民匠籍照旧收附如遇缺伍失班即送壮丁补役若原籍无人办纳税粮于附籍州县照数拨与地亩承种纳粮抵补原籍该纳之数若附近原籍不及千里者仍发回纳粮当差 景泰三年令文职改调事故等项官员遗下家人子弟如有畏避原籍军匠灶役朦胧报作民籍寄住以致原籍缺役者不分年月久近己未附籍押发原籍官司收听继 天顺八年添设湖广布政司叅议一员于荆襄汉阳等府抚治流民 成化元年添设陜西按察司副使一员于汉中府抚治流民 六年奏准流民愿归原籍者有司给与印信文凭沿途军衞有司每口给口粮三升其原籍无房屋者有司设法起盖草房四间仍不分男妇每大口给与口粮三斗小口一斗五升每户给牛二只量给种子审验原业田地给与耕种优免粮差五年仍给下帖执照 七年令荆襄南阳等处深山穷谷系旧禁山塲若不附籍流民潜住团聚为非者许军衞有司廵捕官兵里老人等拘送各该官司问刑衙门问发边逺充军窝藏之人罪同若不系禁约山塲止于余外平地州县军屯官庄藏住不报籍者逓发原籍当差逃囚军匠人等不分山内山外俱发边衞充军 十七年添设四川按察司副使一员于重防保顺四府抚治流民 十八年令各衞所附籍军丁无粮草者尽发原衞当差有者户留一丁应纳丁老及有他故仍于本衞取回一丁顶补其原无籍名有产欲报者亦准一丁附籍 二十三年诏陜西山西河南等处军民先因饥荒逃移将妻妾子女典卖与人者许典卖之家首告准给原价赎取归宗其无主及愿留者听隠匿者罪同 治八年添设河南布政司叅政一员于南阳府抚治流民 九年令河南分廵汝阳道佥事兼理抚民听廵抚郧阳御史节制 十三年奏准凡问发直隆庆保安二州为民人犯但有在逃及违限不赴配所者俱行提问罪仍改发辽东自在安乐二州为民   事例   洪武十四年诏天下府州县编赋役黄册以一百一十户为里推丁多者十人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嵗役里长一人管摄一里之事城中曰坊近城曰厢乡都曰里凡十年一周先后则各以丁数多寡为次每里编为一册册首总为一图鳏寡孤独不任役者则带管于百一十户之外而列于图后名曰畸零册成一本进户部布政司及府州县各存一本 二十四年奏准攅造黄册格式有司先将一户定式誊刻印板给与坊长厢长里长并各甲首令人户自将本户人丁事产依式开写付该管甲首其甲首将本户并十户造到文册送各该坊厢里长坊厢里长各将甲首所造文册攅造一处送赴本县本县官吏将册比照先次原造黄册查筭如人口有増即为作数其田地等项买者从其増添卖者准令过割务不失原额所据排年里长仍照黄册内原定人户应当设有消乏许于一百户内选丁粮近上者补充图内有事故户絶者于畸零内补辏如无畸零方许于隣图人户内拨补其上中下三等人户亦照原定编排不许更改果有消乏事故有司验其丁产从公定夺仍于各文册前面本县照依式様类总填图所在有司官吏里甲敢有团局造册科敛害民或将各处写到如式无差文册故行改抹刁蹬不收者许老人指实连册绑缚害民吏典赴京具奏犯人处斩若顽民妆诬排防者抵罪若官吏里甲通同人户隠瞒作弊及将原报在官田地不行明白推收过割一槩影射减除粮额者一体处死隠瞒人户家长处死人口迁发化外凡编排里长务不出本都且如一都有六百户将五百五十户编为五里剩下五十户分本都附各里长名下带管当差不许将别都人口补辏其畸零人户许将年老残疾并防小十嵗以下及寡妇外郡寄庄人户编排若十嵗以上者编入正管且如编在先次十嵗者今已该二十嵗其十嵗已上者各将年分逺近编排候长一体充当甲首其有全种官田人户亦编入图内轮当凡册式内定列田地山塘房屋车船各项欵目所在官司有者依式开写无者不许虚开若类县总都总收除项下止许开写人丁事产总数不必备开花户其州县将各里文册类总填图完备仍依定式将各里人丁事产攅造一处另造类册一本于内分豁各乡都人丁事产总数正官首领官吏躬亲磨筭查对相同于各里并本州县总册后书名画字用印觧赴本府其提调正官首领官吏于各州县造到文册躬亲检阅磨筭相同本府依定式另造总册一本于内分豁各州县人丁事产总数并州县造到各项册后一体开写年月书名画字用印直府州本府委官一员率各州县提调造册官吏亲赍其布政司所辖府州仍申觧布政司本司官吏躬亲检阅磨筭相同依式类造总册一本于内分豁各府州人丁事产总数于各州造到总册后填写年月书名画字用印委官一员率各府州县官吏亲赍俱限年终进呈凡庵观寺院已给度牒僧道如有田粮者编入黄册与里甲纳粮当差于户下开写一户某寺院庵观其僧某道当几年里长甲首无田粮者编入带管畸零下作数凡黄册字様皆细书大小行欵髙低照坐去式様面上乡都保分等项照式刋印不许用纸浮贴其各州县每里造册二本进呈册用黄纸面布政司府州县册用青纸面 又令各处布政司及直府州县并各土官衙门所造黄册俱送户部转送后湖收架委监察御史二员户科给事中一员户部主事四员监生一千二百名以旧册比对清查如有户口田粮埋没差错等项造册径奏取防其官员监生合用饮馔器皿等项并膳夫俱于国子监取用如不敷于都税司并上元江寜县等衙门支拨纸札于刑部都察院闗领不敷之数并笔墨于应天府支给官钱买办查册房屋册架过湖船及卓橙什物俱工部等衙门添拨夫匠修造凡官员监生吏卒人匠等每五日一次过湖晾晒司礼监户部收掌鎻钥不许一应诸人往来 又奏准凡云南各府攅造黄册除流官及土官驯熟府分依式攅造外其土官用事边逺顽野之处里甲不拘定式听从实编造贵州宣慰司不造播州宣慰司附近通汉语者编造其余夷民不造 正统十二年奏准南京户部清查各处黄册于国子监取监生四十名本部委官一员提督另誊查对发各该司府州县对欵改造差吏径送南京户部仍类造改过总册一本送部查考差错官吏人等查提问罪景泰二年奏准凡各图人户有父母俱亡而兄弟多年各防者有父母存而兄弟近年各防者有先因子防而招壻今子长成而婿归宗另防者有先无子而乞养异姓子承继今有亲子而乞养子归宗另防者俱准另籍当差其兄弟各防者查照各人户内如果别无军匠等项役占规避窒碍自愿分户者听如人丁数少及有军匠等项役占窒碍仍照旧不许分居凡各里旧额人户除故絶并全户充军不及一里者许归并一里当差余剩人户发附近外里辏图编造不许寄庄若有诡立姓名者许首告改正其有自愿卖与本处人民为业除豁寄庄户籍者听若违例寄庄者所在有司拘问田地入官其军衞官下家人旗军下老幼余丁曽置附近州县田地愿将人丁事业于所在州县附籍纳粮当差者听凡各处招抚外郡人民在境居住及军民官员事故改调等项遗下家人弟男子侄置有田地已成家业者许令寄籍将户内人事产报官编入图甲纳粮当差仍于户下注写原籍贯址军民匠灶等户及今收籍縁由不许止作寄籍名色如违所在官司觧京发口外充军田产入官凡攅造黄册如有奸民豪户通同书手或诡寄田地飞走税粮或瞒隠丁口脱免差徭或改换户籍埋没军伍匠役者或将里甲那移前后应当者许自首改正入籍免本罪其各司府州县委官并当该官吏提督书筭从实攅造仍先以提调委官并书筭姓名贯址造册一本缴部如有似前作弊者事发问罪充军 三年令各处攅造黄册官吏里书人等揑甲作乙以有为无以无为有者事发所在官司觧京并发口外为民 六年奏准四川威州并保县极边畨夷黄册免造 天顺五年奏准各处流移人户及军民官员事故遗下家人先年编成里甲开垦荒地为业已久者各府委官丈量俱照轻则每畒起科秋粮米三升三合草一斤造入黄册纳粮当差如仍寄籍及不附籍者觧原籍复业田产入官凡各司府州县总册各委官吏亲赍进呈其各里文册另差官径送南京户部 治三年奏准各处大造黄册俱责成分廵分守知府正官其州县监造官不拘正佐但推选行止端庄年力精锐干办明敏者专管仍先令里书抄写原本旧管交监造官即拘排年里甲亲供似册供词细开人口正耗税粮出入户籍縁由其有旧本宿弊许自首改正免罪监造官叅详考订攅造册稿然后别选谙晓书手依稿誊写定限二三月完送本府知府亲自磨对仍拘原供排年里甲覆审明白申送分廵分守处辨验印封类觧如经该官吏不用心查对里书故将原册改抹致有丁口増减田粮飞走户籍错乱者本犯发附近衞所充军里书发口外为民若干碍监造官员亦治以枉法重罪其黄册字俱照题本字様真楷书写事完选委司府官员率领各属经该官吏定限年终到部送后湖查考中间查有洗改字様过违限期先将差来人问罪若事干军伍税粮重情一体查究照例处治其黄册俱用厚纸背面如法装钉仍于册内乡都图里之上书写某府州县里保军民匠灶等籍易于查究 四年奏准先年造册之时有将丁口漏报或税粮诡寄户籍那移者许先行备开縁由自首本管州县申详合干司府查对相同明白改正免罪其官吏里书人等如有通同作弊照例问罪造册完日州县各计人户若干填写帖文各一纸后开年月并填委官里书人役姓名用印钤盖申逹司府知会给发各户亲领执照使知本户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丁粮各若干慿此纳粮当差下次造册各户抄誊似本开报州县以为慿防 十三年令攅造黄册系军户者务备开某户某人及于某年月日为某事发充某衞所军其有事故等项亦备细开具以便查考   事例   洪武二十四年令选取各处富民充实京师 永乐元年令选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四川广东广西陜西河南及直苏松常镇扬州淮安庐州太平寜国安庆徽州等府无田粮并有田粮不及五石殷实大户充北京富户附顺天府籍优免差役五年 宣德三年令应当富户之家所在官司再免二丁杂泛差役以备供送 六年令富户在京入籍逃回原籍或躱避他处顺天应天府官查出申部令所在官司即时挨究觧发若亲隣里老知者许于官司出首免罪本人能自首赴京者亦免罪若知而不首及有司占恡不发即便究问正犯发口外充军事故死絶等项各该官司照数佥补 正统元年令刑部都察院所犯死罪官吏及粮长大户免运砖收籍顺天府其原佥富户有病故者免佥补 七年诏免年七十以上无依单丁无力富户仍照数于本州县殷实人户内佥补逃者本身问罪全家起发永逺充军十一年令顺天府每十年一次委官审勘富户若有   年老消乏等项行移原籍官司佥补 天顺八年诏在京富户今后如有事故不必佥补 成化十四年令顺天府查勘在逃富户应清勾者造册送部发各该司府州县拘觧补役 十六年令各府委官清理原造富户籍册不得违例佥补勾丁及以应放免者重役其富户为事抵充在厢病故者免勾补逃亡病故者仍勾一丁终身除豁   明防典卷二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二十二   户部七   诸司职掌   凡各处有司十年一造黄册分豁上中下三等人户仍开军民灶匠等籍除排年里甲依次充当外其大小杂泛差役各照所分上中下三等人户防差   明令   凡民年八十之上止有一子若系有田产应当差役者许令雇人代替出官无田产者许存侍丁与免杂役   宪纲   仰本府州县严督所属凡有一应差役须于黄册丁粮相应人户内从公防差周而复始毋致放富差贫作弊扰民   事例   洪武三年令各处军民凡有未占籍而不应役者许自首 十七年令各处赋役必验丁粮多寡产业厚薄以均其力违者罪之 十八年令有司第民户上中下三等为赋役册贮于防事凡遇徭役取验以革吏弊 二十一年令税课司局廵拦止取市民殷实户应当不许佥防农民 二十四年令寄庄人户除里甲原籍排定应役其杂泛差役皆随田粮应当 令在外布政司按察司府州县官俱给官钱买马市民轮流防养 三十一年令各都司衞所在营军士除正军并当房家小其余尽数当差 正统五年令各府州县每嵗查见在人户凡有粮而产去及有丁而家贫者为贫难户止听轻役 景防元年令里长户下空闲人丁与甲首户下人丁一体当差若隠占者许甲首首告 令各处有司马夫二十丁买马十丁养马俱于市民内佥充 成化六年令有司马夫不许占役丁多富户及办纳月钱 十五年令各处差徭户分九等门分三甲凡遇上司坐买办采办务因所多少定民输纳不许隔年通徴银两在官 治元年令各处审编均徭先查该年人户丁田分为等第止编本等差役不许分外加増余银若贫难下户并逃亡之数听其空闲亦不许预收余银负累见在里甲凡额外滥设差役尽行革罢如违听廵抚廵按官紏举不举者坐罪镇守衙门不许干预均徭又令在京事故校尉力士防军厨役随住人口照回当差其有在京潜住冐顶军匠者逓囬 四年令各处郡王受封之后若有入继亲王并病故无后者原拨校尉悉发有司聼差不许容隐占用 五年令顺天府所属人民有私自投充陵户海户及勇士校尉军厨躱避粮差者除本役外其户下人丁照旧纳粮当差 七年令布按二司及各府官马夫于所属州县各佥中等三丁人户十户共出银四十两觧送掌印官处分给各官自行买马餧养其州县者于隔别府分佥充亦徴银觧送各掌印官分给买马餧养 十三年奏准各布政司并直府州掌印官如遇各部到物料从公斟酌所属大小丰歉坐若豪猾规利之徒买嘱该吏妄禀偏下属承揽害民者俱问发附近衞所充军各该掌印官听从者叅究治罪   明令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   事例   洪武元年诏民年七十之上者许一丁侍养免杂泛差役 四年令免阙里孔氏子孙二十六户徭役 令各府县军户以田三顷为率税粮之外悉免杂役余田与民同役 七年令山东正军全免差役贴军免百畆以下余田与民同役 又令官员亡故者免其家徭役三年 十三年令六部都察院应天府并两县判禄司仪礼司行人司随朝官员除本户合纳税粮外其余一应杂泛差役尽免又各处功臣之家户有田土除合纳粮草夫役其余粮长里长水马驿夫尽免鳯阳扬州二府及和州民畜养马一匹者免二丁 十六年令鳯阳临淮二县民免杂泛差役 二十七年令浙江盐丁免杂泛差役 永乐八年令各处军衞有司军匠在京充役者免家下杂泛差役 九年令自愿徙北京为民及免杖而徙者免徭役五年徒流而徙者免徭役三年 二十三年令天寿山种树人户免杂泛差役 宣德元年令天地坛坛户免杂泛差役 二年令各处灶户免杂泛差役 三年令迤北回还军余民人收充御马监勇士者免其原衞原籍户下人丁差役 四年令各衞所军每一名免户下一丁差役若在营有余丁亦免一丁供给 正统元年令在京文武官员之家除里甲正役外其余一应杂泛差役俱免凡先圣子孙流寓他处及先贤道国公周敦頥豫国公程颢洛国公程頥温国公司马光徽国公朱熹之嫡子孙所在有司俱免差役四年令云南土马军自备鞍马兵器粮食听征者免   本户差役四丁 六年令陜西土军优免五丁余聴科差 七年令天文生隂阳生俱免差役一丁其陜西土军土民余丁若户丁有在边操备者亦免杂泛差役十年令监生家免差役二丁 十一年令交阯老疾致仕官员遗下妻子家人许于所在有司入籍不拘丁数俱待本官故后三年当差子孙家小入籍者拨田耕种亦待三年后当差 十二年令云南土官四品以上优免一十六丁五品六品一十二丁七品十丁八品九品八丁杂职六丁其余人丁俱另立籍与民一体当差景防元年令各处操备民壮户内每名免三丁杂泛差役 成化二年令宛平昌平二县坟户免杂泛差役治元年奏准亲王王亲杂役免二丁郡王王亲一丁镇国等将军夫人亲父一丁昌平县坟户等户免三丁不许全户优免 又令京城火夫御马监养马勇士除本身免二丁其余与不系养马者见丁编当尚膳监光禄寺厨役将军力士轿夫旗校寡妇吏典并御用监司礼监银作局髙手匠役俱免本身其余见丁编当军民诸色人等并赁房诸色人等见丁编当凡火夫总甲一年一次以有抵业行止者充当 十三年令免光禄寺酒户差役二丁其有消乏者除豁佥补 十五年令陵户海户坟户庙户坛户园户户果户米户藕户窑户羊户每户俱量留二三丁供役其余丁多者悉查出当差如有投充影射者发邉逺充军   诸司职掌   凡民间男女嫁娶不许同姓及尊卑亲属相为婚姻违者律有常宪   明令   凡嫁娶皆由祖父母父母主婚祖父母父母俱无者从余亲主婚若夫亡携女适人者其女从母主婚若已定婚未及成亲而男女或有身故者不追财礼其定婚夫作盗及犯徒流移乡者女家愿弃者聴还聘财其定婚女犯奸经断夫家愿弃者追还聘财五年无故不娶及夫逃亡过三年不还者并聴经官告给执照别行改嫁亦不追财礼   凡招婿须凭媒妁明立婚书开写养老或出舍年限止有一子者不许出赘如招养老女婿者仍立同宗应继者一人承奉祭祀家产均分如未立继身死从族长依例议立   凡男女婚姻各有其时或有指腹割衫襟为亲者并行禁止   教民榜文   一乡里人民贫富不等婚姻死防吉凶等事谁家无之今后本里人户凡遇此等互相赒给且如某家子弟婚姻其家贫窘一时难办一里人户每户或出钞一贯人户一百便是百贯每户五百便是五十贯如此资助岂不成就日后某家婚姻亦依此法轮流赒给   事例   洪武五年令蒙古色目人氏既居中国许与中国人家结婚姻不许与本类自相嫁娶违者男女两家抄没入官为奴婢其色目竒彻自相婚姻不在此限 永乐四年诏北京山东等处人民流移各处趂食有将女凭媒礼嫁在处人民为妻已生男女者保勘明白仍许完聚不必发回原籍 正统四年令武职不得与所管旗军结婚 十一年令云南四川贵州所属宣慰宣抚安抚长官司并邉夷府州县土官衙门不分官吏军民其男女婚姻皆依朝廷礼法违者罪之 治二年令有讦告服内成婚者如亲病已危从尊长主婚招婿纳妇罪止坐主婚免离异若亲死虽未成服輙婚配仍依律断离异   诸司职掌   凡民间须要讲读大诰律令敕谕老人手榜及见丁着业牌面沿门轮逓务要通晓法意仍仰有司时加提督   教民榜文   一民间子弟七八嵗者或十三嵗者此时欲心未动良心未防早令讲读三编大诰诚以先入之言为主使知避防趋吉日后皆称贤人君子为良善之民免贻父母忧虑亦且不犯刑宪永保身家   宪纲   凡国家律令并续降条例事理有司官吏须要熟读详玩明晓其意监察御史按察司官所至之处令其讲读或有不能通晓者依律究治   事例   洪武二十一年赐天下武臣大诰令其子弟诵习 二十四年令天下生员兼读诰律 二十五年诏令各处官民之家传诵大诰三编凡遇乡饮酒礼一人讲説众人尽聴使人皆知趋吉避凶不犯刑宪其秀才教训子弟引赴京考试有记一编两编或全记者俱受赏仍具赏过名数晓谕天下 永乐元年令各处教官训导依前教读讲觧聴候考试其市井乡村秀才一体用心教训如不熟读及闻知考试推托不赴者治罪 十七年令各处军衞有司凡洪武年间一应榜文俱各张挂遵守如有藏匿弃毁不张挂者凌迟处死 成化元年奏准各处修盖榜房将洪武永乐正统年间节次颁降榜文誊写张挂谕众通知 四年奏准各处有司每遇朔望诣学行香之时令师生讲説大明律及御制书籍俾官吏及合属人等通晓法律伦理违者治罪   明防典卷二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二十三   户部八   天下税粮有司徴收皆有定数每嵗防计存留起运以供军国之需俱从本部定夺宣徳后事例渐宻今具列于后   诸司职掌   凡所在有司仓廪储积粮斛除存留彼处衞所三年官军俸粮外务要防计周嵗関支数目分豁见在若干不敷若干余剩若干每嵗开报合干上司转逹本部定夺施行仍将次年实在粮米及该收该用之数一体分豁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开报   事例   洪武初天下有司钱粮按季开报后以季报太繁令一年一次将当年已支见在并下年该收该用数目尽行开报 宣德七年令浙江布政司等处逓年实徴文册并缴到开豁钱粮勘合等项内有埋没并重者查追革后者追究奏请定夺 八年令各布政司都司并直府州衞所嵗报税粮等项文册查理明白各造总册差该吏亲赍俱限年终到部违限及数目不清者先将差来吏送问经该官吏通行查问 正统三年奏准各处嵗报钱粮文册贵州都司陜西行都司限五月终广西广东云南都司限六月终到部 景泰六年令广东布政司所属府州县实徴并嵗用总册照旧年终造报其嵗支钱粮年终仓库钱帛及户口总册俱限次年八月终到部 治三年奏准各处军衞有司预偹仓粮文册俱限年终造完次年二月以里到部违者照例问罪   各处草料徴收折纳己见诸司职掌若因时制宜措偹收放其法不一具列于后   诸司职掌   凡各处仓塲收积草料以偹军马往来支用草于本处官司照田粮徴收料于秋粮内折纳务要常存预偹果系调拨军马及有本部印信文凭方许支给仍仰所在官司将支过数目申逹合干上司作数   事例   洪武三年令应天寜国等六府近京师者重租田一顷输草十六束轻租田加倍池州安庆等十六府逺京师者输剉草重租田一顷十八包包各十五斤轻租田加倍 二十三年令官田每顷科草七包半民田加倍俱起运赴京定塲交纳 宣德七年顺天府覇州东安等州县拖欠草束每束折纳钞五贯就本处官库收贮偹用 正统二年令山西布政司嵗徴马草俱存留万全等处折米偹用 七年奏准每年四月至八月纲运粮到令各处收草官员协助有不敷者再量差官助收至次年三月各处纳草堆积亦令收粮官协助 又奏准凡南直各府起运马草愿纳价银者每束纳银三分觧部送太仓银库收贮候用草时召商上纳照时价支给 八年令山东布政司实徴马草除定拟起运京塲外其存留本处偹用数目每束折米五升于用粮处所交纳 九年令各塲该用草束止许殷实军民中纳如有内外该管官员令子弟家人伴当假托军民出名承纳又行嘱托规从轻省者聴监收御史举劾 十年令应天苏松等府州该徴草束内折色米豆量为存留本处偹用其本色起运户部交纳者每束折银三分北直真定等府州起运草内量减每束折钞一锭类觧十四年令浙江湖州嘉兴并直苏松等府该徴马草愿纳本色折色各从民便不许一槩徴银 景泰五年令浙江嘉湖并应天直府州草束原纳折色者照例徴银觧京其存留之数每包束折米豆五升于用粮处所收积 成化十九年令镇江府寄庄与实在民田一体均纳养马草束 二十二年令各处收受粮草等官凡纳户纳完正粮正草之外不许追收余价若有余价聴令部运人员追收帯回本布政司发各该州县收贮别用   已上征纳   正统元年令刑部都察院问完囚人以四分为率内二分纳草赎罪其斩绞罪者纳草一千八百束三流并徒三年者一千四百束徒二年半者一千二百束徒二年者一千束徒一年半者八百束徒一年者六百束笞杖者每一十四十束每束重一十五斤 十四年令陜西西安庆阳延安等衞府官吏舍人所犯不系赃罪笞杖徒流及军民人等犯该笞杖与军犯该笞杖不该立功者定拨各堡纳草 又奏准召商纳草不分官员军民之家每谷草一百束官给价银三两禾草一百束二两二钱就于京塲上纳 又令开中两淮两浙河间长芦运司存积四分官塩不分四品以上官员之家及军民人等俱于在京西城等坊草塲上纳草束 景泰元年令直真定等府儒学生员纳草四千束者给与冠帯以荣终身 成化元年独石马营龙门所云州四仓急缺粮料开中淮浙长芦河东运司官塩九十五万二千三百二十二引召商上纳米豆至六年报中未完除两淮仍令照旧两浙等运司酌量时价改中草束 二年奏准在京各衙门办事吏典有办事一年以下纳豆一百石二年以下八十石三年以下六十石免其考试就便实拨当该其办事一年以下纳豆二百石二年以下一百五十石三年以下一百石送吏部免其京考给与冠即照资格挨次选用在京各衙门当该官吏典有着役一年以下纳豆八十石二年以下六十石给与冠帯就便照依资格挨次选用 在京各衙门办事官有该正从八品选用者纳豆一百石就便照依资格挨次选用 十二年大同等处各城堡仓塲开中长芦运司官塩十万引每引纳料豆四斗河东运司官塩二十万引每引纳糓草八束 十四年令辽东各邉客兵调集去处草束不敷许于本处官库赃罚银内酌量给与官军买用如再不敷许用折粮官银补辏 又令辽东二十五衞囚犯纳草赎罪除笞罪并真犯死罪及例该充军等项并无力外其余杂犯死罪纳草三百五十束徒三年纳草二百五十束徒二年纳草二百束徒一年纳草一百五十束杖罪每一十纳草十束 又令本部运银十万两分送陜西榆林给与官军准折草料仍行山西河南附近州县或借拨或儧运或买办料豆各万石谷草各一百五十万束俱纳榆林一帯仓塲   已上措偹   洪武十五年令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湖广江西布政司淮安苏州等衞马草不许科收马料不许支给 永乐七年钦定征操马疋闗支草料公六疋侯五疋伯四疋指挥千百户各一疋征进马疋草料公十疋侯伯八疋都督六匹都指挥三匹指挥二匹千百户各一匹非征进之数不许関支 十一年令上直马每匹日支料豆四升草一束其下塲牧放马匹止関料豆一月 十四年令防豹马日支料四升草一束自九月初一日起至十一月止 二十二年令常川上直马每疋日支料三升草半束余半束折支钞二贯骑操等项马每疋日支料三升草一束折支钞四贯 宣德五年令御马监勇士马并逹官调习马每疋按月原支草三十束内支本色草一十五束余折白绵布一疋 正统二年令五军三千神机等营操偹官军马月支料豆九斗添与一斗以后照旧関支 陜西寜夏等处官军骑操马每嵗自九月半起関支料豆至次年四月半住支 大同宣府等处操偹廵哨马每月原支料豆九斗添与三斗至次年三月半住支 四年令大同宣府镇守总兵等官凡马匹不系官给之数不许関支草料 六年令北边使臣马驼初到京每匹日支草半束一月之后又添半束每日仍支料一升 甘肃操偹马料自十一月初一日至次年二月终日支四升其九月下半月及次年三月四月上半月仍照旧日支三升 八年令直真定衞逹官自已马草料住支其官马照官军例支给 九年令万全都司廵哨操偹马添支四月下半月料豆六斗十年令甘肃庄凉等处官军马料日支四升外添支   青稞一升 又令大同右玉林等衞官马月支谷草十束与自偹野草相兼喂饲 十三年令在京各衞官军上直马每疋日支料豆四升骑操马三升按月开数及月分大尽小尽文册二本送部一本存留偹照一本发仓照数放支 十四年令各处马房上直骑操并起取等项马草每一束折支银二分 居庸関骑操马自十月十五日起每马一匹日支草一束 五军三千神机等营骑操马自本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起至次年二月终止每疋日加料豆一升 景泰元年长陵等三陵神官监长随内使领到御马监马馿行令昌平县每马一疋日支料三升草一束驴一头日支草半束料一升每年十月初一日起三月终止如有事故截日住支 二年奏减上直马料豆一升与五军等营骑操马一例関支三升 五军等营骑操马自十月十五日起本月终止每马一疋给银一钱十一月给银二钱买草十二月至次年正月终止每马関本色草一十五束 三年令减给防豹马料豆一升照例自九月初一日起至三月初一日住支 又令五军等营存操马自五月初一日为始大月仍支料九斗草十五束候至六月青草长茂止関料豆草束住支至十月初一日起草束依例関支七年令寜夏等衞马队旗军照甘肃例每嵗九月十   六日起至次年四月十五日止日支料豆三升 又令勇士小厮马月支料豆九斗草三十束 天顺元年奏准勇士小厮马自本年十二月起至次年三月终月支料豆一石待丰年有积照永乐宣德年间事例月支一石二斗 二年令新降逹官每人准马一匹月支料七斗草三十束 成化元年奏准凡内外镇守官员马不拘官私止给四疋草料 五年令京营官军草料俱编填勘合方许支给 十二年令原选聴征下塲马预先调取来京每疋于九月一月支草二十束九月以后仍有邉报却将十一月分该支草料移在十月分十二月分移在十一月分接续照例秋草糓草兼支间月折与价银买草 十三年令下塲取回聴征马八月九月每马一疋按月支与草价银二钱三分 十七年令聴征官军马一万五千疋每疋月给草价银一钱日支料豆三升续因马匹痩损添给草价银一钱 二十年奏准聴征马四月五月每月添给料豆一斗辏前九斗共支一石草价银辏前二钱共支二钱三分 二十一年令永平山海蓟州等处三屯等营官军骑操马按月造册三月関支料豆十月折支草束 治二年令各营骑操马本年十二月至春季向一月每疋月添草价银一钱以后该支月分仍旧 议准京营存操马每年四月分関支料豆一半其余下塲回还马每年関支折草银两月 六年令存操马四月分料豆准与全支 十二年奏准存留下塲听征马自五月初一日为始除料豆照常外每马折给草价银二钱内存操马先已支过者照数扣除候声息稍缓仍令下塲牧放草料住支   已上支给   国初官军马草征自民间洪武二十五年以百姓供给艰难令北平等处衞所官军不支草束自采野草偹用是后遂有秋青草事例宣徳以来通命在京在外军衞有司量军夫采打置塲收纳嵗有常额与民纳草相兼支用   事例   永乐九年令天城阳和等衞所采取青草给大同都司官马以平阳泽潞等府州县草纳附驿站 十二年令五府各衞每嵗差拨有马官军下塲采打秋青草偹用宣德四年令行在五府所属衞所锦衣等衞顺天等   府所属州县各起倩军余人夫采取秋青草运赴京塲及在外驿站收贮偹用其山西河南山东陜西四布政司所属驿站并有操偹马衞所行各布政司都司量军夫采打秋青草就本处收贮聴支 正统十一年令延绥一自定邉安邉营西抵寕夏花马池东至府谷县大小营堡官军马皆自偹野草支用 景泰元年奏准西湖并城濠草俱令本部借拨军民人等采取偹用不许诸人私占 又令陜西寕夏甘肃延绥山西大同并偏头鴈门二関辽东万全都司所属及直山海永平宻云紫荆倒马居庸一帯沿邉関口及山东偹倭处所马草总兵镇守及管粮郎中布按二司等官于秋草长茂之时量起军夫趂时采取每束重一十五斤设法堆积委官看守以偹支用 三年令南海子大木厰西湖并城濠内青草本部差官督同各城兵马司委官率领弓兵并当坊火甲时常廵护至期行取三拨官军采打搬运京塲 天顺三年令甘肃庄浪沿邉十三衞所官军余丁舍人每名采草一百五十束堆积偹用不许官豪势要占据近地肥饶草塲其平凉等府原地畒谷草每束折收银二分运送邉城以偹买草支用 成化二年令陜西都行二司各衞所军士余丁不该轮班在营者每人采草一百二十束各于官塲上纳各驿及逓运所马牛夫甲军每人八十束俱于本驿逓上纳三年令辽阳广寜等军衞趂秋青草牧放马匹不许指以征操为由擅支在官堆积草束 九年令延绥寕夏各堡马歩军余采草十一月终不完者本堡把总官住俸年终不完者管粮参政及监收副使等官住俸 治二年令甘肃等处总兵官与分守守偹等官预计秋草长茂之时将官军舍余名数并湖塲逺近里数开报廵抚与管粮官处照依本部奏行事例甘州等处总兵官防廵抚与太监副总兵等官庄凉等处分守守偹等官防布按二司并管粮等官公同查议以均运   明防典卷二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二十四   户部九   防计   军马所在转运供给诸司职掌已具见今各处钱粮除存留外其起运京边各有定数备列于后若起运南京者则见于南京户部   诸司职掌   凡有军马去处所需钱粮等项本部必先查考某处蓄积有余某处歳用不给量其水陆路程地理逺近难易计其人夫多寡明白具奏差官于粮多去处拨运阙粮卫分支用   事例   治十五年起运数目   浙江布政使司   夏税京库折银麦八万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丝绵三十二万两丝绵折绢一百九十六万两每二十两折绢一疋   秋粮供用库白熟粳米二万三千石准糙米二万五千三百石酒醋麫局糯米二千七百石准糙米二千九百七十石惜薪司白熟糯米一十五石一斗准糙米一十六石六斗一升京库白糯米一百石准糙米一百一十石光禄寺白熟粳米二万五千石准糙米二万九千五百石白熟糯米四千三百八十五石七斗准糙米四千八百二十四石二斗七升京库折银米六十万五百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京仓兊军儧运米六十万石   山东布政使司   夏税京仓小麦三万四千七十五石京库绵布二万疋准小麦二万四千石丝折绢五万四千九百九十疋一丈五尺四寸七分六厘边仓本色小麦一万八千七百七十五石钞五十万锭照例折银准小麦五万石绵布一十三万二千四百一十八疋准小麦一十五万石千九百一石六斗   秋粮京仓米石十五万五千六十石京库绵布一万五千疋准米一万五千石绵花六万二千斤准米六千二百石边仓本色米二十万八千八百石绵布一十二万九千疋准米一十二万九千石绵花七万七千斤准米七千七百石京塲草二百一十二万四千三百八十束京库折银草一百七万五千一百束边塲草三十二万束   河南布政使司   夏税京仓粮一万七千九百五十石边仓小麦九千六百石秋粮京仓米二十九万二千六十五石三斗京库绢二万五千七百五十疋零布八万一千八百三十七疋花绒一十三万三百四十二斤四钱户口食盐钞六百一十四万七千一百一十贯京塲草一百五十三万七千八百九十六束边仓粟米七万一千六百九十石   山西布政司   夏税大同麦二万九千三百石大同府银亿库布四万二千五百疋准麦五万一千石宣府麦一万七千八百石万全万亿库布六千疋准小麦七千二百石雁门等三关麦一万二千石京库农桑丝折绢四千七百七十七疋   秋粮大同米二十九万石千五百石宣府米二万五千石大同府银亿库绵布一十八万疋准米一十八万石花绒八万斤准米八千石万全都司万亿库绵布六万二千五百疋准米六万二千五百石花绒二万二千五百斤准米二百五十石大同在城幷在外草塲草二百四十四万四千四百四十八束偏头等三关米八万一千石偏头关幷代州草塲草一百一十万束边库户口食盐钞一百五十万七千三百九十锭三贯   湖广布政使司   夏税京库折绢二万二千九百二十一疋一丈六尺五寸三分九厘六丝七忽二微二尘七纤一渺   秋粮京库折银米七万二千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   江西布政司   夏税京库折银米麦六万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丝绢折绢八千二十九疋二丈三尺八寸四分八厘农桑丝折绢三千四百八十六疋二丈二尺一寸一分五厘秋粮京仓兊军儧运米四十万石京库折银米九十七万石每石折钱二钱五分阔白苎布五万疋准米三万五千石   福建布政使司   秋粮京库折银米三十六万四千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   广东布政使司   秋粮京库折银米四十万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   顺天府   夏税京仓小麦二千一百一十石边仓喜峰口等仓小麦八千七百四十石   秋粮京仓米豆七百三十七石边仓山海等仓米豆二万三千七百二十石七斗京库人丁丝折绢二万一千七十五疋一丈六尺六寸农桑丝折绢一千七百六十四疋一丈七尺三寸一厘三毫五丝地亩绵花绒九千四百三十六斤一十四两五钱六分四厘戸口食盐钞四十九万五百九十三贯   直真定府   夏税京仓粮九千二百五十石边仓粮五千五百七十石京库绢一万四千一百三十三疋九尺五寸   秋粮京仓米二万五千九百一十八石四斗六升边仓米一万二千五百石京库花绒三万五千三十三斤一两户口食盐钞一百二十四万五百六十八贯折银草三十八万九千束每束折银三分   直保定府   夏税京仓小麦二千七百五十石边仓小麦一千三百五十石京库人丁丝折绢一千一百五十六疋农桑丝折绢一千六百一十一疋九尺二分五厘本色丝二百二十四斤一两一钱二分户口食盐钞四十五万九百三十六贯钱钞中半   秋粮京仓米三千四百二十五石京库花绒九千五百七十四斤八两五钱六分边仓米二万一千五百石京塲草六十八万九千二百九十束京库折银草三十六万束每束折银三分   直大名府   夏税京仓小麦八千五百二十五石京库阔白布二千四百疋边仓小麦九千一百石边库阔白布一千三百疋京库人丁丝折绢六千八百二十八疋一丈四尺一寸农桑丝折绢八百一十疋二丈七尺九寸四分一厘二毫边库户口食盐钞七十八万一千一百三十一贯秋粮京仓米三万四百石边仓米四万一千四百五十石边库阔白布二千疋京塲草一百六万一千七百八十二束京库折银草四十五万五千束边仓草二十九万束   直河间府   夏税京仓小麦六千六百六十八石边仓小麦三千一百七十五石京库人丁丝折绢四千九百二疋二丈六尺三寸三分一厘三毫七丝五微   秋粮京仓米一万五千九百石边仓米八千八百五十石京库地亩花绒四千六百四十七斤一十三两五钱京塲草六千万六千九百束边仓草五万束京库绵花绒三万斤准米三千石钞一十四万四千六百七十贯   直顺徳府   夏税京仓麦豆共一万一千四百五十石京仓农桑丝折绢三百五十一疋一丈二尺六寸八分五耗人丁丝折绢一千五百四十八疋地亩绵花绒五千五斤四两户口食盐钞三十五万七千三百五十四贯边仓麦豆共五千四百二十石   秋粮京仓米豆芝麻一万六千九百七十五石边仓米豆共五千九百六十石京塲草三十四万九千一百束京库折银草一十七万三百束   直广平府   夏税京仓麦一万五百五十石边仓麦四千六百石京库绢三千一百四十疋一丈八寸四分户口食盐钞六十六万三千一十八贯   秋粮京仓米一万一千八百石边仓米二万一千三百石京库花绒一万四千五百八十四斤一十五两八钱一分京塲草五十三万九千八百束京库折银草二十四万四千束每束折银三分五厘   直永平府   京库绢一百七十四疋一丈五寸京塲草三万束   应天府   秋粮京仓兊军儧运米一十万石京库折银草三十万三千九百包每包折银三分   直苏州府   夏税京库麦三万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   秋粮在京各衙门白粳米五万四千八百石京仓兊军儧运米六十五万五千石京库阔白布十九万疋准米十九万石折银米七十六万六千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丝折绢一万二千五百五十五疋折银草三十七万包每包折银三分户口食盐钞八十万八千四百六十四锭二贯   直松江府   夏税京仓粮六万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   秋粮京仓米四万七千六十五石五斗京库布一十七万五千疋折银米二十八万石折银草二十二万包每包折银三分户口食盐钞四十六万三千六十五贯   直常州府   夏税京库折银小麦九万石   秋粮在京吏部等衙门米四万三千四百七十二石七斗三升京仓兊军儧运米一十七万五千石京库折银米二十五万六千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折阔白布米五万石每石折布一疋折银草五十三万包每包折银三分人丁丝折绢一千五百七十三疋一丈一尺一分七厘一毫农桑丝折绢三百二十四疋二丈四尺六寸户口食盐钞二百三十六万一千三十九贯   直淮安府   夏税京仓粮三千石京库绢一千四百六十一疋一丈九尺七寸五分   秋粮京仓米二万六千石京库绢一千四百四十一疋一丈九尺折银草二十三万七千包每包折银三分戸口食粮钞一百九十六万八千三百九十贯   直镇江府   夏税京库人丁丝折绢二百五疋二丈八尺六寸二分七厘九毫农桑丝折绢一十三疋二丈七尺六寸三分户口食盐钞二十四万七千三百六十五贯钱钞中半   直徽州府   夏税京库折银粮二万二千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秋粮京库折银粮七万一千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户口食盐钞七十七万九千七百贯   直宁国府   秋粮京仓兊军儧运米三万石京库折银草五十七万包每包折银三分户口食盐钞五十一万五千九百九十三贯   直凤阳府   夏税京仓粮三千石京库绢一千三百八十疋折银草一十一万八千包每包折银三分户口食盐钞九十五万六千二十五贯   直安庆府   夏税京库农桑丝绢三百五十三疋二丈九尺折银草一十二万包每包折银三分户口食盐钞一十四万五千二百七十六贯九百三十文钱钞中半   直太平府   夏税京库人丁丝折绢一百二疋九尺六寸四分二厘农桑丝折绢一百一十六疋一丈六尺九分四厘户口食盐钞一十七万八千八百四十五贯钱钞中半   直扬州府   夏税京仓小麦二百石   秋粮京仓米六万一百石京库折银草二十二万包丝绵折绢八百四十一疋二丈四尺   直庐州府   夏税京仓小麦一千石京库农桑丝绢六百八十七疋一丈三尺二分六厘二毫五丝折银草五万包每包折银三分户口食盐钞十十九万九千六百四十二贯三百七十五文钱钞中半   直池州府   夏税京库丝折绢一十五疋农桑丝折绢一百九十八疋   秋粮京仓兊军儧运米二万五千石京塲草六万二千包京库户口食盐钞一十二万九千九百三十八贯   直徐州   夏税酒醋麫局小麦一千石京库丝折绢三千二十五疋二丈二寸四分二厘五毫八丝农桑丝折绢二千五百五十八疋二尺六寸九分五厘   秋粮京仓兊军米三万石京库折银草五万包每包折银三分户口食盐钞五十一万四千三百九十八贯   直广徳州   秋粮京库折银草二十三万包每包折银三分戸口食盐钞八十八万二千八十四贯   直滁州   夏税京库农桑丝折绢二百一十七疋五尺四寸四分五厘折银草一万一千包每包折银三分户口食盐钞五万二千六百九十五贯   直和州   夏税京库农桑丝折绢九十五疋二丈七尺二寸六分户口食盐钞五万九千九百一十贯钱钞中半   明会典卷二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二十五   户部十   漕运   国朝自永乐迁都于北军国之需皆仰给东南漕运之法日益详备今特具列于后   事例   运粮卫所   南京三十四卫   锦衣卫     府军左卫   府军右卫    府军卫   虎贲左卫    鹰扬卫   广洋卫     羽林左卫   留守中卫    神策卫   府军后卫    武德卫   水军左卫    留守左卫   龙虎左卫    羽林右卫   龙虎卫     应天卫   留守右卫    横海卫   龙江右卫    水军右卫   骁骑右卫    虎贲右卫   沈阳右卫    金吾前卫   金吾后卫    旗手卫   豹韬卫     豹韬左卫   龙江左卫    江隂卫   镇南卫     兴武卫   直三十三卫所   庐州卫     六安卫   安庆卫     淮安卫   大河卫     新安卫   邳州卫     九江卫   蘓州卫     镇海卫   太仓卫     嘉兴中左千户所   宿州卫     武平卫   夀州卫     泗州卫   河南颍川卫   颍上守御千户所   归德卫     扬州卫   通州守御千户所 髙邮卫   盐城守御千户所 防州守御千户所   仪真卫     兴化守御千户所金山松江守御千户所   镇江卫     建阳卫   徐州卫     徐州卫   滁州卫     宣州卫   中都留守司八卫所   留守左卫    留守中卫   凤阳卫     凤阳右卫   凤阳中卫    怀逺卫   长淮卫     洪塘湖屯田千户所   浙江都司一十三卫所   杭州前卫    杭州右卫   温州卫     宁波卫   绍兴卫     台州卫   防州卫     海宁卫   海宁守御千户所 湖州守御千户所严州守御千户所 衢州守御千户所金华守御千户所   山东都司九卫所   德州卫     德州左卫   东昌卫     济宁卫   平山卫     兖州防卫   濮州守御千户所 东平中守御千户临清卫   湖广都司一十二卫所   武昌卫     武昌左卫   蕲州卫     黄州卫   荆州卫     荆州左卫   荆州右卫    阳卫   岳州卫     襄阳卫   安陆卫     德安守御千户所   江西都司一十二卫所   南昌前卫    南昌左卫   袁州卫     贑州卫   吉安守御千户所 安福守御千户所永新守御千户所 抚州守御千户所建昌守御千户所 山守御千户所广信守御千户所 饶州守御千户所   永乐元年令于淮安用船可载三百石以上者运粮入淮河沙河至陈州颍岐口跌坡下用浅船可载二百石以上者运至跌坡上别以大船载入黄河至八栁树等处令河南车夫运赴卫河转输北京 二年命总兵官一员副总兵官一贠统领官军海运 又以海运粮到直沽用三板划船装运至通州等处交卸水路阁浅迟误海船囬还令于小直沽起盖芦囤二百八座约収粮一十万四千石河西务起盖仓囤一百六十间约収粮一十四万五千石转运北京 三年令总督粮储官于天津卫城北造露囤一千四百所 五年令山东布政司量起车夫将济南府并济宁州仓粮运送德州仓卫河船接运 六年令海运船运粮八十万石于京师其会通河卫河以浅河船相兼转运 八年令湖广江西浙江三处仓粮除本处支用其余粮本部差官督各该司府起运 十二年令湖广造浅船二千只歳于淮安仓支粮运赴北京其太仓旧纳粮悉改纳淮安仓収贮 又令北京山东山西河南中都直徐州等卫俱选官军运粮各都指挥一员统领 十三年罢海运粮令浙江嘉湖杭与直蘓松常镇等府秋粮除存留并起运南京及供给内府等项之数其余并坐太仓海运之数尽改拨运赴淮安仓扬州凤阳淮安三府秋粮内每岁定拨六十万石徐州并山东兖州府秋粮内每岁定拨三十万石俱运赴济宁仓令浅河船于会通河以三千只支淮安粮运至济宁以二千只支济宁粮运赴通州仓每岁通运四次其天津并通州等卫各拨官军于通州接运至北京 又令浙江都司并直卫分官军于淮安运粮至徐州置仓収囤京卫官军于徐州运粮至德州置仓収囤山东河南都司官军于德州运粮至通州交収淮安当盈仓徐州仓本部各委主事一贠监督収放其儧运粮每石俱两平斛斗収于官军儧运止一尖一平定为例 又令各卫所运粮官军行粮每贠名不分逺近俱支三石 十六年令浙江湖广江西布政司并直蘓松常镇等府所属税粮除存留及起运南京外余粮坐拨二百五十万石令粮里人户自船只运赴北京通州河西等处上仓 又令沿河闸坝每三处差御史一员儧运 十七年令侍郎副都御史并武职大臣各一员催督浙江等布政司直蘓松等府起运粮储仍令各部差郎中员外郎等官分投整理二十一年奏准每岁漕运以两运赴京仓一运赴通   州仓交収 洪熈元年令官军运粮船内许附载物货资给盘剥折耗之费 宣德二年令运粮军船工部及诸衙门不许拨载他物致误运 又令浙江江西湖广并直蘓松等府起运淮安徐州仓粮拨民自运赴通州仓其运粮军士于淮安南京仓支运 本年差侍郎五贠都御史一贠催督浙江等布政司南直苏松等府民运粮及淮安等仓官军支运粮 三年奏准各都司卫所不差原选委官及军阙不补者正官并首领官俱罚俸半年 又令各都司卫所选委指挥等官专一提督运粮不许别项差操军士阙即为拨补 四年仍令江西湖广浙江民运粮一百五十万石贮淮安仓蘓松宁国池州庐州安庆广德民运粮二百七十四万石贮徐州仓应天镇江常州太平淮安扬州凤阳及滁和二州民运粮二百二十万石贮临清仓令官军支运山东河南北直府州县粮径赴北京其儧运军船量地逺近与粮多寡如淮安上粮民船十抽其一徐州十三抽一临清十五抽一给与官军兼旧船运载 本年差侍郎都御史少卿郎中贠外郎等官催督各司府儧运粮储 五年奏准运粮官军船南京中都留守及直卫所于淮安脩理山东等都司于临清修理湖广江西浙江都司皆囘原卫修理有司给与材料 又令河南南阳怀庆汝寕三府粮运于临清仓开封彰德衞辉三府粮运于德州仓交収 又令巡按御史布按二司及原漕运都指挥选军菅运官员军多衞分指挥二员少者一贠 又令江南民粮兊拨附近衞所官军运载至京量其逺近给与路费耗米 六年奏准浙江江西湖广苏松常镇太平等府佥拨民丁及军多衞所添拨军士与见运军士通二十四万分両班更替儧运 本年差给事中御史于南京各卫会同该府堂上在外会同各都司按察司堂上官及中都留守司直卫所防选运粮官军其管运官贠不能抚防以致逃故者从总兵官处治所亏粮仍令补还 七年令官军运粮各于附近府州县水次交兊江南府州县民运粮于洲淮安二处交兊河南所属民粮运至大名府小滩兊与遮洋船官军领运 又令增拨南京豹韬左等卫及各都司直卫所军余幷见运官军共一十六万儧运粮储八年令兊运民粮加耗湖广每一石八斗江西浙江七斗南直六斗江北扬州淮安凤阳五斗徐州四斗山东河南三斗若民自运至淮安洲等处兊军者四斗九年令漕运官军有犯罚运淮安徐州仓粮赴京赎   罪流罪五十石徒罪五等自四十石至十五石杖罪每一十一石笞罪每一十五斗 又令官军运粮五百万石以三分为率通州仓収二分京仓収一分各该兊粮处布政司委堂上官二贠按察司一贠总理 十年令各处运粮官军但有软弱事故者于见操屯田军官内兊补其提督运粮都指挥等官许乘粮船一只量带官粮 又令湖广江西浙江耗米俱六斗南直五斗江北直四斗徐州三斗五升山东河南二斗五升 又令各衞所官军行粮止支二石 又令漕运总兵官每年八月赴京议事又又令各处起运京仓大小米麦先封干圎洁净様米送部转发各仓収运粮到日比对相同方许收纳 正统元年奏准兊运粮务二月以里兊完其加耗江北淮安凤阳四斗五升浙江蘓松等府民自运至洲兊运者三斗七升淮安者三斗余如旧又令民运粮至淮就令扬州淮安府卫委官并该   仓官攅见数交兊 又令浙江湖广江西山东河南中都留守并南直卫所官军行粮皆于本处官仓支给如仓无见在于存留粮内平斛兊支南京各卫于应天府原定各卫秋粮内兊支旧支二石五斗今增为二石七斗山东河南北直路近者不增 三年令各卫所运粮官有比试违限者俱住俸于淮安仓支粮运米数赴京完纳复职 又令犯罪罚运者仍运该运之数无力者发极边卫分 五年赏运粮官军钞指挥八锭千户卫镇抚六锭百户所镇抚五锭旗军四锭加本处无钞许赍本部勘合徐州迤南卫分于淮安所属州县关支徐州迤北卫分于卫辉府官库关支 六年令各卫兊军民粮兊完就出通关若路途窎逺卫所于本都司出给通关填给勘合 七年令漕运官军若一卫有数船遭风漂流者委官覈实全卫改拨于通州及天津仓上纳 八年令运粮船损坏拨附近地方产有物料于清江卫河提举司脩造每防工部差官一贠监収督造各卫所仍差拨官军葢立厰房相兼匠作用功及贻办物料 九年令各防民粮每岁该起运京师之数先尽本都司卫所兊运其有不尽者布政司坐拨各府县轮流运送于淮安徐州临清徳州等仓交収 十一年差本部主事一贠于各处提督军民兊粮 十三年令各防兊运民粮每二石与新芦席一领其淮安等防仓支运者每二石领垫仓旧席一领至京通二仓每百领除损坏止纳七十领 又令兊军粮料于东安等门并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及京仓収六分通州仓収四分支军粮料于淮安徐州临清徳州等仓关支于通州仓収遮洋船运于东店仓収十万石林南仓収五万石又奏准各防原坐兊军京粮或有灾伤免徴者许于原坐徐州淮安南京该纳粮改拨辏兊 又令各防觧纳在京及通州仓粮每石俱一尖一平斛收两平斛放支民粮送纳临清淮安仓者每石俱一尖一平斛收两平斛放支官军儧运俱一尖一平斛支赴京通二仓交收 又令湖广江西浙江加耗俱六斗五升南直五斗五升江北扬州淮安凤阳四斗五升河南民粮于萧县水次兊者四斗民自运至淮等处兊军运者三斗其兊运料豆加耗亦准此例 十四年令蘓州府委官督粮里及殷实大户人等自运京储旗军退回屯守 景泰元年令都御史一贠总督漕运 又令蘓松常镇等府民粮自运至州兊军者加耗四斗五升淮安兊军者四斗五年令河南山东布按二司管粮官催督兊运军粮青州济南二府运送德州仓兖州东昌二府及河南布政司所属运送临清仓每石加耗四斗 七年令扬州迤南卫所运粮官军每贠名支行粮三石淮安迤北卫州每贠名二石 天顺元年令各处监兊民粮司府州官每岁承委后先行本部知防径赴总督漕运官处比较四年令运粮官军杂犯死罪者比流罪加纳米三十   石共八十石于淮安徐州仓支运 六年江南粮运有未到通州者令户部侍郎一贠催儧就扵天津德州附近仓分収贮仍量留耗米以待下年带运 七年令运粮官军犯罪者照例纳米収赎罢淮徐支运粮例 八年令官军运粮或遇风水不测损坏船粮若在百里内者务要府州县正官在百里外者许所在有印信官司勘实结申总兵等官处如有诈妄罪坐原勘官粮米仍依原定分数交纳 成化元年奏准各处运粮旗军附带土产物货河西务张家湾等处免其税课 三年令浙江江西湖广南直卫所并南京各卫俱于本处支行粮三石江北凤阳等八卫所幷直庐州安庆六安滁州泗州寿州仪真扬州八卫俱于淮安仓支米麦二石八斗髙邮淮安大河邳州徐州滁州左六卫俱于徐州仓支米麦二石六斗遮洋船幷南京水军左等八卫于南京各卫仓大河等五卫于淮安常盈仓山东于临清仓俱支米二石四斗徳州天津等九卫于徳州仓支米二石六斗 令蘓松等府民自运粮仍旧军运 七年令运粮都指挥幷把摠指挥军伴于相应军余内拨二十名就令驾船俱照运粮军余一体关支行粮赏钞八年令运粮至京仓北直幷河南山东卫所限五月初一日南直幷凤阳等卫所限七月初一日若过江支兑者限八月初一日浙江江西湖广都司卫所限九月初一日其把总都指挥及领运千百户等官违限二十日以上住俸戴罪儧运若连三年违限者递降一级二年不违限者量加奬异三年不违限者量加旌擢俱奏请定夺 九年奏准运粮官军盘剥费用正粮不敷总督等官出给印信文凭付把总官于太仓折草等项银内借与完纳下年照数送还 十年令湖广江西浙江加耗每石四斗应天幷江南直各府一斗五升徐州二斗山东河南一斗五升 十六年令各处运粮通加耗一斗各把总官变卖时价解送清江卫河提举司给与官军造船其有司木料幷抽分木植价银停止又令河南民粮岁用遮洋船于元城县小滩水次领兊又令蘓松常镇四府岁运兊军粮仍旧交兊于淮   水次其洲南京户部差官一贠督兊淮安委本部常盈仓収粮官督兊 又令遮洋船运粮蓟州者如遇风水漂流照浅河船例改拨补数 十七年南京运粮官军行粮令江西蘓松等处该纳南京仓粮就同兊运带去洲淮安扣支每米一石增水脚价一斗五升 二十年以河道浅阻粮运迟滞令所运粮已到者悉免晒飏每石加収耗米四升未到者令在京各卫所官军人等于通州张家湾等处地方临船预支三个月每石加脚价米三升河西务七升其所兊粮每石兊运该収耗米五升幷免晒米四升俱作正数放支如无本色者每斗折银五分送本色库其兊之未尽者俱于通州仓上纳 二十一年令每年本部差官一贠于山东河南南京差官四贠于浙江江西湖广南直地方督同各司府州县正官幷分巡分守管粮官将原防兊军粮米征完俱限十二月以里运赴原定水次仓交兊不完者各管粮官住俸次年正月终不完者革去冠带经该官吏幷管粮委官拏问若民粮已到领兊官军未迟或刁蹬者领运官防问 又令运粮把摠等官每年粮完清查欠债旗军开报巡仓御史及本部监督委官防不分逺近年分止依律加息三分偿还其各卫所官借银千两以上者革去冠带五千两者住俸万两者降一级不许管军管事若运粮俱完不欠债至六年之上者许总兵等官具奏把总都指挥及卫所千百户等官俱量陞一级 又令运粮官贠老疾不胜任者赴漕运衙门告验听把摠官坐名报取代补若无相应官许于军政佐二内取补规避运粮官贠仍发上运旗军不上运或逃避者究问仍发运粮 又令各府州县兊运军粮如十二月及次年正月不完者管兊官照例革去冠带住俸至五月不完者经该官吏及管粮官从重参究若管运军官至正月终不到水次领兊者一体住俸交兊完日问罪 二十三年令改造遮洋运船为浅船从新河儧运其该运粮并人夫亦照浅船例均每船旗军十名治二年议准每嵗本部郎中贠外郎主事内推选   一贠领勑催儧粮船禁革奸 又奏准漕运粮遭风漂流者勘实具奏将兊运京仓减除通州仓上纳如漂流十石减除一百石每石省脚价米一斗正粮照例加耗所省米两平収受以补漂流之数 又令官军上纳京通二仓兊运者加耗七升改兊加耗四升支运幷遮洋船仍旧一尖一平斛収受 三年耴囘各处监兊主事等官止令各该管粮官监兊 五年令运粮官军借债但系三年以前者尽为革罢近年者止照律出息若放债之家倚势逼放及擅执官军考掠粜卖官粮准折者军发边卫充军民发口外为民果有穷困卫所阙少脚价者许于太仓量借银两完纳下年照数送还 七年令两京戸部仍差主事等官于湖广江西浙江山东河南及南直各府催督兼监兊民粮 八年奏淮各处兊运粮每嵗布按二司及直府州县管粮官督属徴収年终运赴水次正月交兊如有不完提巡抚等官依例究治初违限一年二年者附过还职连违三年者以罢软起送吏部其各该分巡分守管粮官员以十年为率五分不完者亦照此例把总及运粮官亦依限前去水次领兊如违管运官照府州县例把总官照分巡分守例一体查处连违限三年听漕运衙门黜退不许管军管事 十二年奏准自天津该运京通二仓粮储脚价不敷许令太仓银库借用如把摠等官纵容旗军花费及私下还债以监守自盗论立功满日带俸差操债主以盗官物论罪势豪官贠奏请发落家人伴当发广西烟瘴卫分充军 又奏准运粮都司卫所把总官所管运船俱以十分为率若有一半以上违限寄放德州等处不行到仓者令漕运都御史提问降一级纳米完日照旧管运一半以上者参奏提问 又令本部会同兵部及漕运都御史等官考察运粮各卫所指挥千百户廉干有为者存留管事贪婪无为者革退另选相应官代补 又勑本部侍郎一员会漕运总督等官令本部原委郎中幷収粮主事分投催儧粮船如遇亲王黄船二只经过一时廻避外其余王府各船务令两岸分行撦牵不许混挤以阻粮运 十三年奏准官军漕运将正耗粮米照数交兊不许折収轻赍及中途粜卖违者军余欠十石小旗欠五十石总旗欠一百石以上者俱问发边卫哨了百戸欠三百石千户欠五百石指挥欠一千石把总都指挥等官欠三千石以上俱问发原卫带俸差操若总欠数多总督漕运总兵等官另行奏请定夺原卖官银责付领运交纳所得价银入官又定各处兊运衙门解送様米山东直限三月以   内江北直凤阳等处限五月以内南京幷江南等处限六月以内浙江湖广江西限七月以内到部如有故违迟悮先将差来人役送问承行幷管粮官吏行各该巡按御史一体究治 又令运粮卫所各置文薄一扇凡兊过粮数幷脚米多寡一应盘费使用及侵欺债负等项逐一附写事完之日送漕运衙门查究   边粮   事例   洪武二年令户部于蘓州府太仓储粮三十万石以备海运供给辽东 四年令青州府官军运山东粮储给辽东定辽边卫 兰州凉州河州岷州洮州宁夏庄浪西宁临洮甘肃山丹永昌等卫军粮每岁令西安等府送纳大路官军转运边卫 二十四年令兰州岷州临洮宁夏四卫官军以平凉巩昌等府民纳米麦对拨供给其洮州凉州河州西宁荘浪甘肃山丹永昌八卫以各府见在仓粮陆续儧运供给 二十五年令海运蘓州太仓粮米六十万石供给辽东官军下年同 二十九年以陜西各府州县民转运边饷道逺令扵驿道有军民处置仓各就近地计程接逓 三十年令法司将徒流迁徙死罪囚人先自平凉起摆到西凉将运去粮米就西凉収贮摆到甘肃完讫却从西凉起摆至平凉接逓每囚二名共买车一辆牛二只运米四石后每车一辆再贴囚人两名共当 永乐十年令陜西巩昌临洮等府税粮以附近府县民运纳兰县抵甘州每五十里设一站令囚人及官军转运 十三年发山东山西河南及凤阳淮安徐邳等防民丁十五万运粮赴宣府各给行粮脚价仍免差役一年 十七年以口外粮料数少令于京仓支拨选取营造次拨旗军儧运其摆堡运粮及坐堡管堡官除军职外仍于吏部听选方靣府州县官内选取一百贠差用以文职大臣把总管运十九年以宣府等处阙粮令法司囚人运粮赎罪杂   犯死罪十石流罪八石徒罪六石杖罪四石笞罪二石二十年令各府州县民运边粮者各免差役一年   宣德三年令行在戸部差官以九月终发永平府属县民及东胜诸卫军兼运林南东店仓粮于遵化城内供给官军 五年令岁开运平粮四万石自京师至独石立十一堡每堡屯军一千名各具连车以六十日为限其开平御官军轮班于独石搬运仍令都督一贠领军防防伯一贠总督 六年令五军操备幷彭城永清左右三卫旗军摆堡儧运粮料一十万石赴独石等处差武职一贠把总提督 七年奏准法司囚犯送本部通类差官押赴通州各卫仓支粮自备车辆运赴山海卫仓 正统元年令陜西各府岁纳甘州各卫税粮民运至兰县自兰县起发军夫运至凉州自凉州运至各卫 二年令山西嵗运宣府税粮一半改运大同 七年令直蘓州等府起运南京粮折银五万两运赴陜西布政司转运甘肃等处籴粮给军 九年令山东等布政司直大名等府税粮折布俱运赴永平山海江西等布政司直蘓常等府州税粮折银运山海辽东籴买粮料 十二年令每嵗运粮十万两于辽东籴买粮料仍令直永平府永平卢龙等卫罪囚运山海仓粮赴辽东宁逺等仓赎罪 又令每岁运银十五万两于宣府籴买粮料 景泰三年令五军等营拨军七万运粮七万石于懐来每人给脚银三钱 四年令法司及直罪囚于通州仓支豆运赤城直幷万全都司等处罪囚于隆庆卫仓支米运龙门 又令召人自通州仓运米赴独石每石给脚银六钱马营五钱五分六年令法司罪囚领运通州仓粮赴宣府不完者发巡抚官防减半自俻米纳宣府斩绞罪二十石流幷徒三一十六石徒二年半十三石五斗徒二年十一石一年半九石一年六石五斗杖每十四斗   杂行   诸司职掌   凡一应钱粮等事行移各布政司及直十八府州本部预为编置勘合幷底簿二扇一扇本部収贮一扇发下各司府州如有行移将各该事件移付通类科通行于原编底簿内附冩置立前件书填勘合内云洪武某年某月某日书填某字几号勘合照防某布政使或劄付某府州仰比对朱墨字号相同行下所属照依坐去勘合内事件施行事完呈报到部于前件下注冩囘销縁由以凭稽考其内外仓库司局等衙门官贠任满湏从本部查考任内钱粮等项如是収支明白别无欠然后咨发吏部听用若有亏少及収支不明必湏究问至若本部官贠考覈及皂更替公用印色纸劄等事悉皆理之   石刻职掌   凡没官房租钱印造茶盐引由钱法契本勘合通关等事时估除授给由吏役照刷文卷纪录屯种夫役漕运差批通类迟错勘合等事吏役各库文簿改革考较编置通类勘合等事斛斗秤尺通类勘合税粮通关市舶等事并皆掌之   事例   洪武四年令内外仓库放令钱粮内则中书外则行省第其字号为符劵然后放出 十四年置半印勘合下诸司収掌六部都察院应有行移即便比对勘合朱墨相同火速奉行诸司亦置六部都察院册七扇如勘合至日即便附冩縁由本衙门収贮仍将原文缴囘内府其勘合附冩縁由明白满日差人赴内府奏缴 十九革各衙门出纳官物勘合令该部行文书下库用印信手本于各门关防出入 二十九年令内外衙门关支物料本部编置勘合送内府収掌其该衙门奏领勘合赴该库比号相同照数放支 又令司礼监编置内官衙门勘合底簿本部编置在外衙门勘合与底簿内将一扇送内府収贮本衙门与该库各収一扇凡各衙门関领物件自行开数具奏关出勘合填冩物数赍赴本部比号誊録底簿佥押用印仍与该衙赍去该库比号照数支领本库将勘合送司礼监収销或有差错等项该衙门即便具奏改正用印钤葢 宣徳五年奏准编直勘合付各衙门填冩实徴总数遣该吏亲赍赴部查理近者限本本十月逺者十二月到部自后俱循此例其各年开豁之数一体编发勘合令填缴以凭查勘   明防典卷二十五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二十六   户部十一   度支科   经费   国朝赏赐用钞锭胡椒蘓木铜钱幷银两衣服等项不一其系礼兵二部掌行者具见各部惟嵗给军士冬衣布花等件系本部掌行故备载于此   诸司职掌   凡在京赏赐该用钞锭本部量数具奏于内府关支凡有钦赏官军人等当该衙门将该赏人名钞数于本部委官处磨筭相同将该赏数目附簿验名给散其委官仍将日逐各起赏过钞数开呈本部立案备照季终本部将原关幷赏过钞数通类具奏及赏赐胡椒蘓木铜钱等项亦如之其在外如有钦依赏赐官军及赈济饥民等项本部约量会计钞锭具奏委官赴内府照数关领防闸明白于户科给批差人管运仍行移所在官司如运钞到彼照依坐去则例眼同验名给散造册回报本部以凭稽考   事例   洪武三年给赏四川盐井等六卫军士每名绵布二疋绵花一斤仍加绢一疋 六年给赏北平军士永平居庸古北口为一等密云蓟州为一等北平在城为一等通州真定为一等 二十八年令陜西行都司甘州等卫新发充军者照旧军事例给赏冬衣布花一年以后减半 永乐五年令赏赐北平各卫军士冬衣布花该布绢三疋者内绢一疋折与蘓木一斤八两该布二疋者一疋折蘓木一斤该布一疋者仍旧奉天征讨旗军原卫无家小并全家在京者全赏其北京有家小者在京赏绵布一疋原卫家小布二疋绵花一斤八两为事发充局匠布一疋牧马千戸所养马防军于赃罚库关赏旧衣三件 八年令甘州等卫洪武三十一年以后充军人数照旧军例给赏冬衣布花 十一年令南京操练民间子弟幷余丁防军照例给赏夏布 十四年令在京各卫军士该赏夏布三疋及二疋者内各一疋折新钞三锭 十五年令北京所属卫所军士全赏本色布花辽东都司所属卫分正军恩军有家小者绵布二疋绵花一斤八两只身旗军幷养羊小厮及老防久病残疾复役未及三年逃军幷习学军匠绵布一疋绵花一斤八两防军一岁至五岁只身在营有一母伯叔父母一姐者幷六岁至十四岁只身者各给绵布一疋绵花一斤若在营有一母一伯叔父母一姐一妹一弟者照养羊小厮例 十七年定赏山西都司所属卫分布花则例振武卫正军有家小绵布四疋绵花一斤八两只身旗军幷巡营守门铺养马防仓防草老防久病残疾复役未及三年逃军绵布二疋绵花一斤八两太原左右中三防卫太原左右前三卫镇西卫宁化千户所正军校尉续添校尉幷各防卫牧养马匹军人有家小绵布三疋绵花一斤八两只身旗军校尉巡营守门铺养马看仓看草老防久病残疾复役未及三年逃军及沈阳中防卫平阳潞州卫沁州汾州千户所正军校尉幷巡营守门铺养马看仓防草老防残疾复役未及三年逃军绵布二疋绵花一斤八两山西行都司所属大同左右前后朔州天城阳和安东中屯等卫正军恩军校尉幷旗手等卫调去入伍军匠有家小者绵布四疋绵花一斤八两只身旗军校尉幷旗手等卫调去入伍军匠及巡营守门铺养马看仓看草老幼久病残疾复役未及三年逃军绵布二疋绵花一斤八两 又令在京各卫军士该赏布一疋者与本色二疋者内一疋折新钞五锭三疋四疋者各支二疋余每疋折新钞五锭十八年令赏赐各卫军士冬衣布花照先钦定赏赐   例绢每疋折与蘓木一斤六两胡椒四两布每疋折蘓木一斤胡椒三两 十九年令在京各卫军士该赏布三疋者内一疋折蘓木一斤一疋折新钞三锭该布二疋者内一疋折蘓木一斤该布一疋者仍旧在京者与绵布南京者与夏布其南京随住北京者仍于南京给之 二十二年令在京各卫军士该赏布三疋绵花一斤半者与绢二疋胡椒一斤该布二疋绵花一斤半者与绢二疋该布一疋绵花一斤半者与绢一疋胡椒半斤其南京卫所军士止赏布疋该三疋者内二疋折绢一疋一疋折胡椒一斤该二疋者折绢一疋该一疋者折胡椒一斤 宣德五年令在京各卫军士该赏绵布三疋二疋者内一疋折钞五锭南京各卫军士全给绵布不支绵花 八年令梁城守御千户所军士照例给赏冬衣布花 十年令军士冬衣布花在京差监察御史给事中会戸部官在外巡按御史等官会戸部委官给散 正统元年令西安左卫旗军调宁夏各边备御者全支绵布三疋绵花一斤八两 增给辽东操备军士绵花为三斤 三年令报效家人义男女婿民人余丁各赏布三疋本色二疋折钞一疋逃囚布一疋逃军布二疋内折钞一疋绵花俱一斤八两 四年奏准北直卫分军士冬衣布花每岁七月中差官给散俱限十二月终囘京 又令在京幷南京各卫所旗军力士校尉将军人等该赏布花见在幷征差在营有家小只身及年十五岁以上矮小军人在营有家小幷年十四岁以下防军在营或有一母一伯叔父母一姐一妹一弟者征差运粮阵亡失陷伤故落水渰死病故但有长防儿男同家小在营者在营亡故有儿男家小在营者初年下屯关支月粮未収子粒有无家小者年老残疾还乡换丁在营有家小者王府随侍旗军校尉幷养马军人医兽操练民间子弟幷余丁俱布三疋为事发遣征进在京有家小者年老残疾无丁代役幷习学局匠及赦前为事发充局匠俱有家小及矮小只身军人年十五岁以上者各卫烧窑挑柴防桐漆树种苜蓿及四门厨房做饭食粮恩军赦前収役在营有家小者俱布二疋征差运粮阵亡失陷伤故落水渰死在营止有老军与只身妻女幷年六岁至十四岁只身男及同籍只身弟婿等项在营者为事食粮恩军在营只身者在营亡故止有六岁至十四岁只身男在营者为事发遣征进在彼病故在京有儿男者旗军年老残疾无丁代役幷习学局匠及赦前为事发充局匠在营俱只身者赦后为事发充局匠及王府养羊防军小厮俱布一疋牧马千戸所养羊防军旧衣三件征差只身幷在营止有防男女年十岁以下本军囘还照例补赏为事被监有无家小复役补赏 七年令陜西都司调去甘肃沿边操备腹里屯军每名给赏绵布三疋内折钞一疋绵花一斤八两 八年令甘肃延绥等处操备旗军有家小者每名给赏布三疋只身布二疋绵花俱一斤八两令陜西都司所属宁夏中防卫河州洮州岷州宁夏   左右前屯卫宁夏寜夏中靖虏等卫宁夏羣牧千户所正军恩军校尉有家小者每名给赏布四疋只身旗军校尉幷养羊小厮巡营守门铺养马看仓看草老防乆病残疾复役未及三年逃军布二疋绥德卫庆阳延安西安右防卫西安左西安后巩昌汉中秦州平凉等卫鳯翔守御千户所西固城礼店千户所阶州守御千户所平凉中防卫兰州西安前甘州中防等卫甘州羣牧守御千户所郑府仪卫司羣牧千户所正军校尉有家小者布三疋只身旗军校尉及巡营守门铺养马看仓看草老防久病残疾复役未及三年逃军布二疋绵花俱一斤八两宁夏在城驿幷宁夏逓运所及髙桥儿等各驿逓运所恩军花布各照彼处附近卫所军士原定腹里口外事例给赏陜西行都司所属甘州左甘州右中前后凉州西宁永昌山丹庄浪镇番等卫古浪城镇夷守御千户所正军恩军幷镇夷守御千户所京卫纪罪旗军幷凉州庄浪二卫自买马疋充军报效士民有家小者布四疋只身旗军校尉幷养羊防军巡营守门铺养马看仓看草老防久病残疾复役未及三年逃军布二疋绵花俱一斤八两 九年令各卫军士该赏布花许在卫妻子家人代领只身无亲者照数印封责亲管官旗领送本军 十年令陕西延庆西安秦巩凤翔等卫所屯田旗军分调定边等卫备冬者每名给赏布二疋内折钞一疋绵花一斤八两 又令聚落阳和天城三驿摆站囚军每名给赏绵布二疋绵花一斤八两又令河南都司幷直宁州卫南阳卫頴上守御千   户所旗军于延安绥德等处备边过冬者每名给赏布一疋绵花一斤八两钞二十五贯 又令陜西延绥庆阳二卫幷西安左等四卫旗军原调守边备冬者每名给赏布四疋内二疋幷绵花一斤八两给与家小余布二疋再增绵花一斤八两给守边正军若本家有选差常川守边备冬余丁者每名再给布一疋绵花一斤本卫守城操练者照旧 又令河南都司所属卫所旗军于宣府操备过冬者每名给赏布三疋绵花一斤八两十二年令陜西宁夏备御宁卫军士每名给赏布   二疋绵花一斤八两其家小在原卫者则给绵布二疋绵花一斤八两 又令广昌守御千户所照例给赏布花钞锭 景泰三年令永宁夜不収马军幷保安等城旗军内陆续解到卫新军给赏冬衣布花 又定后军都督府所属通州右等卫所幷大宁万全二都司所属卫所赏赐布花则例通州左右永平蓟州遵化忠义中镇朔隆庆东胜左右密云中兴州中屯左屯右屯前屯后屯营州中屯右屯左屯前屯后屯定州河间大同中屯沈阳中屯茂山保定前后左右中定边开平中屯天津天津左右武清抚宁真定涿鹿左涿鹿卢龙涿鹿中神武中右等卫及广昌平定蒲州梁城寛河等守御千户所正军恩军有家小该布三疋者内一疋折钞五锭绵花一斤八两只身旗军及发去异姓军士巡营守门铺养马防仓看草老防久病残疾复役未及三年逃军该布二疋者内一疋折钞五锭绵花一斤八两平定蒲州二守御千户所正军及巡营守门铺养马看仓看草老防久病残疾复役未及三年逃军该布二疋者内一疋折钞五锭绵花一斤八两宣府前左右万全左右懐来山海密云后开平蔚州保安保安右永宁怀安隆庆左右龙门等卫兴和美峪龙门等守御千户所除夜不収守墩旗军布四疋全支本色其余正军恩军幷旗手等卫调去入伍军匠有家小该布四疋者内一疋折钞绵花一斤八两只身旗军调去入伍军匠只身者及养羊小厮巡营守门铺养马看仓看草老防久病残疾复役未及三年逃军及习学军匠不分有无家小全支布二疋绵花一斤八两 又令陜西宁临洮二卫金州文县二守御千户所镇边玉林威逺云川髙山等卫及山隂马邑守御千户所军士俱照例给赏冬衣布花 成化六年令直遵化等卫所军士调拨喜峯等极边口堡守备过冬者有家小赏布三疋无家小者二疋 七年令各边民夜不収给赏布一疋绵花半斤 十四年令给赏冬衣布花事故扣除之数该属五府者送该府经歴司亲军卫所送掌印官同首领官封収待下年给散 又令给赏冬衣布花以七月初一日奏领勘合八月初一日下库关领十五日以给陆续给散 十五年令南京赏赐各卫军士夏布每岁三月初旬取勘四月终旬给赏 又令辽东幷万全都司宣府前等卫守哨夜不収旗军人等每名给赏布四疋内半疋折钞 又令永平蓟州沿边关营操守军士该赏布疋全关本色十九年令陕西文县阶州西固城守御千户所有家   小正军每名给赏布一疋绵花一斤八两只身幷把门等项布一疋如不足数布一疋给银二钱绵花一斤五分 又令四川荗州上班守备旗军每名给赏布二疋绵花一斤 二十三年令赏赐军士冬衣布花每布一疋折银二钱五分绵花每斤折银七分 治三年令四川建昌等六卫军士每名给赏布二疋内布一疋折钞五锭如无钞折银一钱五分绵花一斤折银七分又令山西都司所属卫所振武卫幷雁门千户所屯守正军有家小每名绵布四疋本色二疋折钞二疋绵花一斤八两本色一斤折钞八两只身旗军幷巡营守门铺养马看仓看草老防久病残疾复役未及三年逃军每名绵布二疋本色一疋折钞一疋绵花一斤八两本色一斤折钞八两保徳州守御千户所屯守正军有家小每名绵布三疋折钞一疋绵花一斤八两只身旗军幷巡营守门铺养马看仓看草老防久病残疾复役未及三年逃军每名支绵布二疋绵花一斤八两太原左右前镇西卫宁化守御千户所晋府仪卫司宁化等王府正军校尉有家小每名绵布三疋本色一疋折钞二疋绵花一斤八两本色一斤折钞八两只身旗军校尉幷巡营守门铺养马看仓看草老防残疾乆病复役未及三年逃军每名绵布二疋本色一疋折钞一疋绵花一斤八两本色一斤折钞八两平阳潞州沈阳中护卫汾州守御千户所沁州守御千户所沈府仪卫司正军校尉巡营守门铺看仓看草老防久病残疾每名绵布二疋本色一疋折钞一疋绵花一斤八两本色一斤折钞八两山西行都司所属大同左右前后朔州天城阳和安东中屯镇边玉林威逺云川髙山山隂守御千户所马邑守御千户所代府长史司带管屯田旗军有家小每名绵布二疋屯田老防等项旗军无家小每名绵布一疋绵花俱一斤八两 又令陜西都司所属固原卫西安前千户所庆府仪卫司正军恩军校尉人等赏布花如正统七年例 又令见在宁夏西安左等卫幷延绥庆阳三卫操备有马余丁每名绵布二疋绵花一斤 又令秦府仪卫司韩府仪卫司肃府仪卫司正军校尉有家小每名绵布三疋绵花一斤八两只身旗军及巡营守门铺养马看仓看草老防久病残疾复役未及三年逃军每名绵布二疋绵花一斤八两 又令陜西行都二司所属卫所旗军该赏布花如不勾全赏照例减赏原支四疋者支与三疋原支三疋者支与二疋不敷布花照例折钞每绵布一疋折钞五锭绵花一斤折钞二贯   明会典卷二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二十七   户部十二   经费   诸司职掌   凡内外卫所正伍旗军岁用粮米已行各该有司编置勘合对拨着令人户自行依期送纳外其仕京有未对军人及未入正伍等项带支人数如遇按月支粮百戸所将所管军人造册申缴千户所本所类总缴申本卫该卫类总具解申缴合干上司转逹本部磨算相同明立文案编给半印勘合字号仍定夺合于本卫仓某年分某字厫某粮米内支给将文册缴囘原行衙门转下该仓眼同该卫委官及本仓官攅照数支放如有事故扣除还官支毕将实支扣除数目申达本部知数仍于原编字号底簿内注写实支扣除数目以凭稽考其支过粮数另于内府粮册内明白注销其在外卫所军人支粮亦合一体造册编给勘合放支   军法定律   一指挥千百户管军官吏酷害军人尅减月粮将无作有以有为无者许旗首军人奏闻即将害人的官吏抄没家财就与告人再加重赏若旗首通同官吏害军者许军人自告   大军月粮式【全支照此式】   某卫某千户所某百户某人下见在旗军一百一十二名该支洪武 年 月分粮各支不等   总旗支米一石五斗二名   小旗支米一石二斗一十名   头军支米一石五十八名   次军支米八斗二十三名   只身支米六斗一十九名   实支米一百二石八斗整   洪武  年  日百户某人押字吏某人   事例   洪武初令在京在外各卫所马军曾经出塞三次马匹不曾倒死者月支粮二石步军总旗一石五斗小旗一石二斗军一石 二十一年令民匠充军者月支粮八斗 又令牧马千户所军士月支粮一石 二十二年令民丁编军操练者月支粮一石 二十三年令普定贵州平越三卫乌撒毕节永宁黄平千户所兴隆普安层台赤水四卫军士有家小者月支粮一石无家小者五斗 又令广洋卫安挿达军成户者月支粮一石不成户只身妇女防男五斗 二十五年令各处极边军士不拘口数多少月支粮一石 又令陜西宁夏左屯卫未堪入伍纪録旗军有家小者月支粮五斗只身月支三斗俟出防补役屯种之日住支 二十七年令江隂横海水军右等卫稍班碇手月支粮一石五斗 又令绍兴卫三江千户所驾海船民兵月支粮一石 二十八年令阵亡病故军月支粮一石在营病故者五斗永乐元年令松潘等处旗军十口之上月支粮一石   九口八口八斗七口六口七斗五口四口六斗三口以下五斗 五年令陜西临边卫分守城征哨旗军俱全支米 八年令山东都司各卫所守城余丁月支口粮三斗 又令粮多地方旗军月粮八分支米二分支钞少者照旧 九年令中都留守司河南浙江湖广都司各卫所守城旗军照旧全支米山西都司各卫所陜西都司腹里各卫所八分米二分钞福建广东广西四川都司各卫所七分米三分钞江西都司各卫所米钞中半兼支 又令小河叠溪茂州威州四卫马军月支粮一石四斗步军七斗余折钞 十三年令在京各衙门官军该支俸粮钞锭按月总关至卫戸部差监生会同本卫官唱名给散若有事故不到者将钞封収到给与若在乡里随屯住者运钞至屯支给 十六年令差徃赛玛尔堪舍人余丁原无月粮者支米一石以起程日为始回日住支 十九年令锦衣卫将军月支本色米一石余折钞各卫旗军力士校尉厨役人等有家小者月支本色米六斗无家小者四斗五升余折钞 二十二年令锦衣卫将军总小旗每月添支粮五斗各卫总小旗军力士校尉人等有家小者四斗无家小者一斗五升 洪熙元年令大同宣府操备官军月支粮四斗 又令天夀山营造人匠有家小者月添米三斗宣德元年令铜鼓卫边军有家小者月支粮八斗无家小五斗 三年令各处选调在京操备官军月支行粮三斗民匠民夫四斗 四年令在京旗军该支月粮如过期三月不关者扣除在官正収作数各衙门经该迟悮造册官吏叅奏拿问 又今在京各卫军士月粮每卫选委指挥一贠提督关给委官通同作弊者许监察御史紏举 又令在京在外各卫所总小旗军有马者止支本等月粮 八年令旗军月粮文书到仓一月半月不关者住支扣除 九年令各都司卫所旗军月粮文书到日过三月不支者折支钞锭 十年令四川松潘旗军验口给粮小河叠溪茂州威州四卫所马军支粮一石步军有家小者七斗无家小五斗 又令陕西行都司卫所旗军有家小者月支粮八斗无家小六斗调来操备者五斗有家小者八斗 又令陜西行都司卫所旗军月粮每石月支本色米五斗余五斗折支银布备御官军月支米五斗 又令居庸等驿甲军照军士例支月粮 正统元年令湖广五开卫守城旗军月粮先减五斗者仍令全支一石 二年令在京幷外卫修盖城楼旗军人匠旗军每名月添支米一斗军匠每名月支三斗民匠无月粮月支米五斗余丁匠三斗 又令陜西肃州卫境外墩军月支粮八斗 三年令湖广浙江都司卫所旗军月粮照金山等卫所旗军例有家小原支本色米六斗者添二斗无家小原支米四斗五升者添一斗 又令浙江观海等卫安揷囘回月支粮四斗 又令各边夜不収军士每月添支口粮二斗又令广东所属卫所旗军月粮全支 又令四川盐井宁畨会川建昌二卫茂州越嶲卫幷小河威叠三千户所贵州赤水等卫所湖广瞿塘卫忠州千户所四川成都左防卫成都右等一十卫幷雅州等千户所旗军每月添支米二斗 又令陕西西安等卫边军有家小者月支粮六斗无家小四斗五升余折钞 又令各营报効甲军月支粮一石 又令征进川旗军自起程日为始月给本色米一石事完照旧 又令陕西边卫仓所収青稞支旗军月粮每六斗准作五斗大绢一疋折粮一石二斗大布一疋折六斗小布一疋折四斗 四年令滁州卫旗军原支粮六斗者今添为八斗北直幷大宁都司旗军有家小原支五斗者添一斗无家小原支四斗者添五升老防原支二斗者添一斗 又令陕西宁夏等四卫守墩军士月粮有家小者添支本色八斗折色二斗无家小本色四斗八升折色一斗二升又令陕西宁夏甘肃巡哨官军月添支行粮三斗   五年令中都留守司凤阳右等卫所旗军有家小支米六斗者添支二斗无家小支四斗五升者添支一斗五升残疾幷防军月支米三斗如旧所添粮俱于折色内扣除 又令贵州各卫选操旗军总旗月支粮七斗五升小旗六斗军人有家小者五斗无家小三斗余俱于四川布政司官库折支钞 又令大河淮安二卫及凤阳各卫所旗军月粮有家小者每月添支米二斗无家小者添支一斗五升于折色内扣除 又令辽东广宁等卫及定逺左等卫军士有家小者每月添支米三斗只身二斗纪録防军一斗 又令直梁城守御千户所旗军月支粮三斗 七年令密云中后二卫守关操备旗军有家小者幷兴州后屯等卫调去官军每月俱支米八斗行粮住支 又令陕西宁夏等卫旗军每月添支米一斗余折布绢 八年令陕西西安左等卫调拨甘肃延绥等处操备旗军有家小原支本色六斗者添支一斗无家小原关四斗五升者添支五升 又令天夀山上工官军每月行粮四斗外添支口粮二斗又令陜西腹里卫所旗军三个月全支米一石余月米钞兼支甘肃操备旗军四个月全支米一石余月照旧 又令陜西肃州卫为事发问立功守了犯人月支口粮三斗 又令直苏州松江幷浙江沿海等卫所旗军月粮有家小者添为一石 九年令大同宣府军粮有家小者月支本色八斗折钞二斗无家小月支本色六斗折钞四斗 又令陜西延绥守边旗军有家小者月支米五斗豆二斗余三斗折布 又令陜西行都司卫所夜不収月粮全支 十年令各处起取军匠定拨在京武功中卫帯管支粮 又令福建沿海卫所备倭旗军月支米一石 又令辽东属卫守城军月粮六斗内本色三斗折钞三斗守边者月支本色米五斗其沿边操哨军月支本色米五斗一斗折钞 十一年令陜西甘肃旗军月粮折河南起运阔白绵布每疋八斗陜西绵布每疋仍折六斗 又令陜西猎户土民选出壮丁本卫所操者月支口粮四斗 十二年令万全都司所属卫分不分旗军月支米一石米与折色银布间月闗支如遇闰月全支米 十三年令山西行都司卫所屯军马队操练者月支口粮三斗 又令陕西甘肃选操屯军有供丁者月支米三斗十四年令通州等卫充斗级余丁月支口粮三斗 又   令神机营牌刀余丁月支米六斗 景泰元年令在京将军旗校操备报効等项官军人等该支食米一石之上者俱月支本色米一石余折钞 又令京营头拨官军月粮每月各添一斗次拨五升 三年令京通各卫仓军等月粮有家小支六斗者添为一石无家小支四斗者添为六斗 又令神机营操练余丁月粮仍支六斗 又令寺子峪等二十六营操守军士大安口等驻操八营巡哨听调军士有家小者月支米八斗无家小六斗行粮住支 又令各营报效舍余有冠带者月支米一石无冠带有家小者八斗无家小六斗外卫官旗头拨五斗 又令各营舍余选出操练者月支米三斗又令各处老防残疾屯军俱令守城把门月支米三   斗 又令口外旗军照旧支月粮一石 四年令神机敢勇报効等营并御马监操备舍人余丁原支三斗及今加六斗者俱支四斗内有冠带者八斗遇有调用各加行粮二斗 五年令倒马关旗军月粮有家小者八斗无家小六斗 六年令土木榆林二驿摆站军士月粮有家小者八斗无家小六斗 又令修理城垣官军每月添支口粮一斗 又令四川征进守备旗军每月支米八斗守城旗军五斗老疾纪录三斗 天顺元年令各边军人不分马步俱支本色米一石 又令各防土兵秋冬操练支口粮春夏住支 二年令通州添盖仓厫旗军月支口粮三斗 又令守了囚徒月支粮三斗 成化二年令各卫旗军月粮添支本色五升 又令四川成都右卫旗军月粮照贵州卫所新定事例俱米钞中半兼支军人无家小者月粮六斗本色四斗折钞二斗老疾并纪録各支本色三斗松茂威叠小河五卫所总旗本色一石折钞五斗小旗本色九斗折钞三斗有家小军人本色八斗折钞二斗无家小者本色四斗五升折钞一斗五升其拨堡贴守总旗本卫本色五斗五升该堡支四斗五升小旗本卫本色四斗五升该堡支四斗五升有家小正军本卫支米三斗五升该堡支四斗无家小者该堡支米四斗五升不支行粮续令松潘等卫所旗军有家小者月支本色一石无家小者米八斗者减去三斗老疾纪録俱支五斗 又令四川各卫所旗军月粮添支本色五斗 七年令陜西延绥二卫旗军照庆阳卫例总旗月支本色八斗折钞七斗小旗月支本色六斗折钞六斗有家小军人月支本色六斗折钞四斗 又令贵州军粮总旗八斗三升者添为九斗六斗八升者为八斗军士有家小五斗八升者为七斗无家小四斗八升者为五斗五升如粮不敷折给银布 八年令大同宣府选操上班舍人照操军例月支粮一石 九年令各边军夜不収月粮添为五斗又令宣府选操旗军照边军例支粮 又令陕西延   绥庆阳三卫在榆林备边者月支本色米六斗折色四斗支银钱 十一年令陜西洮河岷州三卫在边操备旗军照洮州卫例月支本色米一石在卫守城杂差等项照临洮等卫例月支本色六斗折钞四斗 十二年令长陵等卫洒扫寳山做工旗军月支粮一石 十四年令在京各卫余丁选取在营操练者月支米六斗十六年令种苜蓿旗军照养牛种菜等例月支粮一石十七年令大同宣府延绥寜夏甘凉辽东沿边墩军月   支米三斗 又令六科廊裁缝军匠月支米五斗 十八年令锦衣卫女户月支粮一石 十九年令宣府各城选操舍余照在城例月支粮一石 二十年令在京各卫军人月粮五月六月七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京仓关支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九月十月通州关支 二十一年令永清等卫所余丁防匠月支米五斗 又令漕运军余月粮八斗俱支本色 又令各处沿边沿海军士月支粮八斗 二十二年令各边守了及为事问发各边墩台四徒月支米一石者减为四斗 治元年令山东沿海卫所官军月粮上半年支本色下半年折色每石折银二钱五分 二年令尚书监选到锦衣卫军匠防丁月支米一石 又令交阯夷人兵仗织染局上工者月支米一石 又令御马监养鹰余丁月粮添为五斗 三年令万全都司所属卫所官军俸粮折色照大同例每年会计山东河南幷大名等府税粮折布户口食盐钱钞摘拨解赴管粮官防支给 六年令各王府近年有司佥充及民间投充校尉不许支粮月盐   诸司职掌   凡内外大军关支月盐有家小者月支二斤无家小者月支一斤其在京卫分如遇按月支盐将该支军名盐数造册申缴合干上司转逹本部磨筭相同立案将原缴文出给勘合字号坐定军名盐数劄付龙江盐仓放支如有事故就便扣除支毕将实収扣除数目申报本部扵原编勘合字号底簿内注销以凭稽考仍立案备照其在外卫所军士月盐亦有支钞去处每盐一斤折钞一百文照例行移有司于系官钱内支给如有事故一体扣除不支   事例   正统二年令修盖徳胜等门做工军余人匠每名月支食盐一斤 三年令甘肃等处官军于本地出盐去处自行捞取食用 四年令京卫调出辽东操备军士照彼处例每名月给盐二斤 成化十二年令见今营造军民人匠每名月给食盐一斤 十三年令南北二京锦衣等卫军校及各处旗校军士月盐一体住支   官民戸口盐钞   事例   洪武二十四年令扬州府泰州灶户照温台处三府例支食官盐折纳钞贯每引二百斤米四石每米一石折钞二贯五百文其钞就准工本工本数多而钞少官为补支工本数少而钞多扣除工本外余钞纳官 永乐二年令两京官吏人等及各处官民户口食盐每岁大口纳钞一十二贯支盐一十二斤小口纳钞六贯支盐六斤市民食盐每引纳钞二百贯乡民食盐每引纳米五石每石折钞一百贯每引该钞五百贯 三年令浙江等布政司幷北直府州县官民人等户口食盐各随地徴収岁用粮多处徴米岁用粮少处征钞 四年令未食盐官民人等一体见丁纳钞支盐大口十五岁以上月支盐一斤纳钞一贯小口十岁以上月支盐半斤纳钞五百文 八年令给孝陵神宫监食盐每岁六十斤 洪熈元年令免徴贵州宣慰使诸种人盐钞正统三年令关支戸口官军食盐各该运司给批总填盐斤数目定与程期给付报照各处批验所巡检司照数称掣盘验关防给散毕在京于户部在外于本衙门依限送缴仍将前批通发运司查销 又令各处徴収户口食盐钞贯不拘软烂但有字贯者即与収受 又令天下户口盐钞俱减半徴収官吏并随住大口全徴四年令该关食盐如过期三年之上者住支 又令   未出防男女及孤寡残疾充军当匠亡故人口免徴盐钞 又令免徴贵州镇逺等府盐钞 七年令山东布政司户口食盐布疋照例折钞 九年令浙江等布政司幷南北直蘓松等府州县户口食盐米钞先委官取勘该管人户分豁旧管収除实在男妇大小人口幷该徴米钞数目造册赍缴照税粮实徴文册定限差人送部如违限及数目不清差来人送问经该官吏查提问罪 景防五年令官吏人等食盐吏典承差许报五口至十口文武官贠许报十五口至三十口 成化二年令户口盐该纳米者仍旧纳米该纳钞者钱钞中半兼収 六年令免今年各处户口盐钞以后不许折収银米 十年令户口盐价起解京库者钱钞兼収每钞一贯折钱二文存留本处愿纳米者听纳钞者照旧治二年令各处户口食盐钞许原封折腰对半徴収各封成块就于批文内填冩实数解部验进该库交収   杂支   诸司职掌   凡仓库一应关支钱粮及工部成造军装等项必须计其所用物料转行本部劄付各该仓库照数支给将支过数目申报作数其各司府州县遇有祭祀及庆贺等项俱扵系官钱粮内支用务要明白花销开申上司以凭稽考   事例   永乐间令守卫官每直支米五升 七年令皇城四门守卫官军该支直米照数于行部支给旗军自造食用十一年令在京皇城四门守卫官军饭食照旧支食十六年令给浣衣局囚妇白粳糙米青盐食用 十   八年令孝陵神宫监鸡鸭每一只日给稻谷一合喂养应天府于存留粮内折送 正统八年令守卫官直米住支 天顺元年令仍给守卫官直米 成化十二年令光禄寺日给五军营围子手正直把总指挥酒饭正直随伍官军及守卫各卫官贠管队指挥等官每该班三日支米五升于皇城四门仓支给   明会典卷二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二十八   户部十三   经费   国初廪禄自诸王及公侯文武官以下皆为定制其后又有折色之例随时损益今具録之   王府禄米   明祖训   凡亲王每岁合得粮储皆在十月中一次尽数支拨其本府文武官吏俸禄及军士粮储皆系按月支给每月不过初五其甲仗接阙拨付所在有司照依原定数目不湏每次奏闻敢有破调稽迟者斩   凡亲王钱粮就于王所封国内府分照依所定则例期限放支毋得移文当该衙门亦不得频奏若朝廷别有赏赐不在已定则例之限   凡亲王郡王王子王孙及公主郡主等每岁支拨亲王唐制岁该谷四千八百石绢四千八百匹绵四百五十斤宋制领节度使岁该谷二千四百石钱四千八百贯绢二百疋绫一百疋罗十疋绵五百两今定米一万石   郡王唐制岁该米七百石田六十顷宋制领观察使岁该粟一千二百石钱二千四百贯绢二十疋绵五十两今定米二千石   镇国将军唐制岁该米六百石田五十顷宋制郡王子以下量材授官照其官品髙下给禄今定米一千石   辅国将军唐制岁该米五百石田四十顷今定米八百石   奉国将军唐制岁该米四百石田二十五顷今定米六百石   镇国中尉唐制嵗该米三百石田十四顷今定四百石   辅国中尉唐制岁该米二百石田八顷今定米三百石   奉国中尉唐制岁该米一百石今定二百石公主及驸马食禄米二千石   郡主及仪賔食禄米八百石   县主及仪賔食禄米六百石   郡君及仪賔食禄米四百石   县君及仪賔食禄米三百石   乡君及仪賔食禄米二百石   凡皇太子次嫡子幷庻子既封郡王之后必俟出閤每岁拨赐与亲王子已封郡王者同女俟及嫁每嵗拨赐与亲王女已嫁者同   凡郡王嫡长子袭封郡王者其嵗赐比初封郡王减半支给   各府禄米   秦府   秦王岁支禄米一万石米钞中半兼支郡王初封岁支禄米二千石本色五百石折色一千五百石袭封一千石米钞中半兼支镇国将军嵗支禄米一千石辅国将军嵗支禄米八百石奉国将军嵗支禄米六百石镇国中尉嵗支禄米四百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晋府   晋王嵗支本色禄米一万石郡王初封嵗支禄米二千石袭封一千石米钞中半兼支镇国将军嵗支禄米一千石辅国将军岁支禄米八百石奉国将军嵗支禄米六百石镇国中尉嵗支禄米四百石俱米钞中米兼支   周府   周王嵗支本色禄米二万石袭封嵗支本色禄一万二千石郡王初封嵗支禄米二千石袭封一千石俱米钞中半兼支镇国将军嵗支禄米一千石辅国将军嵗支禄米八百石奉国将军嵗支禄米六百石镇国中尉嵗支禄米四百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楚府   楚王嵗支本色禄米一万石郡王初封嵗支禄米二千石袭封一千石俱米钞中半兼支镇国将军嵗支禄米一千石辅国将军嵗支禄米八百石奉国将军嵗支禄米六百石镇国将军嵗支禄米四百石辅国中尉嵗支禄米三百石俱米钞中米兼支   鲁府   鲁王嵗支禄米一万石米钞中半兼支郡王初封嵗支禄米二千石袭封一千石俱钞米中半兼支镇国将军嵗支禄米一千石辅国将军嵗支禄米八百石奉国将军嵗支禄米六百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蜀府   蜀王嵗支本色禄米一万石郡王初封嵗支米二千石袭封一千石俱米钞中半兼支镇国将军嵗支禄米一千石辅国将军嵗支禄米八百石奉国将军嵗支禄米六百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代府   代王嵗支禄米六千石米钞俱中半兼支郡王初封嵗支禄米二千石袭封一千石俱米钞中半兼支镇国将军嵗支禄米一千石辅国将军嵗支禄米八百石奉国将军嵗支禄米六百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肃府   肃王嵗支禄米一千石本色七百石折色三百石郡王初封嵗支禄米一千石米钞中半兼支袭封同   辽府   辽王嵗支本色禄米二千石郡王初封嵗支禄米二千石袭封一千石俱米钞中半兼支镇国将军嵗支禄米一千石辅国将军嵗支禄米八百石奉国将军嵗支禄米六百石镇国中尉嵗支禄米四百石辅国中尉嵗支禄米三百石奉国中尉嵗支禄米二百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庆府   庆王嵗支禄米一万石本色七千五百石折色二千五百石【正德五年革禄米三之一】郡王初封嵗支禄米一千石米钞中半兼支袭封同镇国将军嵗支禄米一千石辅国将军嵗支禄米八百石奉国将军嵗支禄米六百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宁府   宁王嵗支禄米一万石米钞中半兼支郡王初封嵗支禄米一千石米钞中半兼支袭封同镇国将军嵗支禄一千石辅国将军嵗支禄米八百石奉国将军嵗支禄米六百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岷府   岷王嵗支本色禄米一千五百石郡王初封嵗支禄米五百石米钞中半兼支袭封同镇国将军嵗支禄米一千石辅国将军嵗支禄米八百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韩府   韩王嵗支禄米三千石本色二千石折色一千石郡王初封嵗支禄米一千石米钞中半兼支袭封同镇国将军嵗支禄米一千石辅国将军岁支禄米八百石奉国将军嵗支禄米六百石镇国将军嵗支禄米四百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沈府   沈王嵗支禄米一万石本色六千石折色四千石郡王初封嵗支禄米二千石袭封一千石俱米钞中半兼支镇国将军嵗支禄米一千石辅国将军嵗支禄米八百石奉国将军嵗支禄米六百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唐府   唐王嵗支本色禄米五千石郡王初封嵗支禄米二千石袭封一千石俱米钞中半兼支镇国将军嵗支禄米一千石辅国将军嵗支禄米八百石奉国将军嵗支禄米六百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伊府   伊王嵗支本色禄米二千石郡王初封嵗支禄米二千石袭封一千石俱米钞中半兼支镇国将军嵗支禄米一千石米钞中半兼支   赵府   赵王嵗支禄米一万石米钞中半兼支郡王初封嵗支禄米二千石袭封一千石米钞中半兼支镇国将军嵗支禄米一千石辅国将军嵗支禄米八百石   郑府   郑王嵗支本色禄米一万石郡王初封嵗支禄米二千石袭封一千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襄府   襄王嵗支本色禄米一万石郡王初封嵗支禄米二千石袭封一千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荆府   荆王嵗支本色禄米一万石郡王初封嵗支禄米二千石袭封一千石俱米钞中半兼支镇国将军嵗支禄米一千石米钞中半兼支   淮府   淮王嵗支禄米一万石米钞中半兼支郡王初封嵗支禄米一千石米钞中半兼支袭封同   徳府   德王嵗支本色禄米一万石郡王嵗支禄米二千石米钞中半兼支   秀府   秀王嵗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后国絶】   崇府   崇王嵗支本色禄米一万石郡王初封嵗支禄米二千石米钞中半兼支   吉府   吉王嵗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徽府   徽王嵗支本色禄米一万石郡王初封嵗支禄米二千石袭封一千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兴府   兴王嵗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岐府   岐王嵗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后国絶】   益府   益王嵗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衡府   衡王嵗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雍府   雍王嵗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后国絶】   夀府   寿王嵗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汝府   汝王嵗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泾府   泾王嵗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荣府   荣王嵗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靖江王府   靖江王嵗支本色禄米一千石辅国将军嵗支禄米八百石奉国将军嵗支禄米六百石镇国将军嵗支禄米四百石辅国中尉嵗支禄米三百石奉国中尉嵗支禄米二百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会典所载俱系治十五年以前事例惟王府禄米事重且切其以后续封幷已国絶者特备録之以便观覧   事例   永乐二十二年令郑王越王襄王荆王梁王淮王滕王禄米暂各给三千石俟之国别立常典【自后亲王受封未之国俱如此例】 宣德八年奏淮王府禄米折色每石钞十五贯正统七年令各主府禄米折钞俱依文武官例每一石折钞二十五贯 十二年奏准各王府禄米将军自赐名受封日为始县主并仪县官出阁成婚日为始皆于附近州县秋粮内定拨钞于官库内支给 又令王府禄米折钞每石仍十五贯 景防七年令给郡王将军等禄米若出阁在前受封在后以受封日为始受封在前出阁在后以出閤日为始 成化二年奏准郡王禄米俱于亲王府仓上纳聼按季支用镇国将军等禄米于有司官仓収贮二次攴给 十七年奏准亲王原有额设官攅者布按二司委官督同长史司并该仓官攅収受郡王以下无官攅者发附近有司官仓另厫収贮听各府差人关领若原属本城大府収者仍旧自后不许奏讨本府自収及折収银两 治三年奏准各王府郡王将军仪賔禄米本色折色俱依先定之数不得奏讨折色改支本色 又令王府将军等重出领状冒支官粮者革去所支禄米十分之二自后将军仪賔有犯悉照此例 七年奏准各王府仪賔禄米俱本色四分折色六分 十三年奏准王府禄米若本府官贠内使旗校管庄人等干预拨置折収银两多収米麦索要财物及邀截纳户用强兊支并擅自差人下府州县催徴骚扰者旗校人等杖罪以上发边卫充军官贠内使监奏请发落若辅导官及布按两司巡守官纵容不举幷府州县官听从差来人役徴扰者俱参问奏请降调   已上支给   正统二年令亲王郡王薨及将军等卒禄米即住支所遣男女以封者皆奏请量给养赡米册封住支其无男女之妃与夫人或庻母亦奏请量给米养赡身终住支若由郡王袭封亲王者郡王禄米住支凡该住支而过支者于见支禄米内扣除 又令亲王郡王将军等有坐罪降为庻人者皆临时请防令所在官司量给衣米布帛薪油什物之类养赡用度卒后所遗妻子亦如之其有嵗久人口渐增者仍请防量为加增 治元年奏准庻人使女止许四口每口月给米一石嵗给绢布各一疋 十二年奏定凡亲王薨子防或无子者其所遗母妃及女并宫人嵗给米二百石袭封日停止郡王薨母及妃女并宫人嵗给米一百石母妃故女受封各减十石镇国等故军故母及夫人淑人及女幷家眷嵗给米五十石母夫人淑人故女封各减十石镇国等中尉故母及恭人宜人安人女幷家眷嵗给米三十石母恭人宜人安人故女受封各减五石自郡王而下所给米无子者俱止养赡终身子防者俱袭封日停止其郡王宫人并将军中尉等家眷本部十年一次行各布政司查勘有亡故者每一人亦减五石所减米俱自查勘日为始亡故尽则通行停给   已上养赡   公侯驸马伯禄米   事例   洪武初凡公侯驸马伯禄米皆给官田令量其原定官粮私租之数依主佃分数収取 二十五年令公侯伯皆给禄米论功定数旧赐田还官与驸马仪賔禄米俱全支本色 永乐二年令公侯驸马伯禄米照文武官例米钞兼支五千石至三千五百石者支米二千石二千五百石者支米一千五百石二千石者支米一千石一千五百石至一千一百石者支米八百石一千石者支米七百石九百石者支米六百石八百石者支米五百石四百石者支米二百五十石其余折钞二百以下全支米 二十二年令公侯驸马伯禄米折钞俱于南京支麦 洪熙元年令公侯驸马伯折钞禄米米麦兼支 宣徳六年令以承运库生绢准给公侯伯禄米一半每疋折米二石 正统元年令仍照旧米麦兼支十一年令公侯驸马以南京该支三分本色照在京军职折支绢者听 十二年奏准公侯伯禄米有自愿分与族亲者听不愿与者亲族不许争讼分夺 景泰元年令公侯伯禄米仍米钞兼支 六年令以龙江盐仓盐照文武官例准支南京公侯驸马伯禄米 七年令以太仓库折草银准支公侯驸马伯折色钞每银一两准钞七百贯 成化十九年奏准公侯伯禄米本色折色之数子孙承袭之时俱照旧该部奏请取自上裁二十年令公侯驸马伯本色禄米每石暂折银七钱以后仍照旧例 治元年令公侯驸马伯本色禄米仍折支银 十年令两京公侯驸马伯本色禄米自后每石折银七钱   明防典卷二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二十九   户部十四   廪禄二   俸给一   诸司职掌   凡在京五军都督府首领官吏并六部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官吏俸给本部每岁于秋粮内会定数目起运拨赴各衙门仓内收贮按月造册照依品从等第分豁该支粮数委官验名支给其各卫军官俸给已将人户对定编给勘合自行依期送纳供给其首领官吏俸给该卫造册到部定仓放支年终通为稽考及在外各布政司府州县官吏俸给照例每米一石折钞二贯五百文按月于系官钱钞内支给其支过数目通行岁报本部以慿查考   正一品每员月支米八十七石岁该一千四十四石五军左右都督   从一品每员月支米七十四石岁该八百八十八石五军左右都督同知   正二品每员月支米六十一石岁该七百三十二石   六部尚书      左右都御史   五军佥都督     中都留守正   都指挥使   从二品每员月支米四十八石岁该五百七十六石   左右布政使     都司指挥同知   正三品每员月支米三十五石岁该四百二十石   六部侍郎      副都御史   通政使       太常司卿   大理寺卿      按察使   应天府尹      都司指挥佥事   各卫指挥使     中都留守副   从三品每员月支米二十六石岁该三百一十二石   光禄司卿      太仆寺卿   布政司叅政     盐运使   宣慰使       各卫指挥同知   正四品每员月支米二十四石岁该二百八十八石   佥都御史      太常司少卿   左右通政      大理寺少卿   太仆寺少卿     应天府丞   按察司副使     各府知府   宣慰司同知     各卫指挥佥事   从四品每员月支米二十一石岁该二百五十二石   国子监祭酒     布政司叅议   盐运司同知     宣慰司副使   宣抚司宣抚     中都国子监祭酒   正五品每员月支米一十六石岁该一百九十二石   宗人府经歴     尚寳司卿   六部郎中      通政司叅议   太医院使      光禄司少卿   钦天监正      钦天回回监正   大理寺丞      翰林院学士   左右春坊大学士   左右春坊左右庶子   应天府治中     按察司佥事   各府同知      宣抚司同知   五军断事官     各千户所正千户   王府长史   从五品每员月支米一十四石岁该一百六十八石   尚寳司少卿     五军都督府经歴   六部员外郎     侍读学士   侍讲学士      盐运司副使   各州知州      盐课司提举   宣慰司佥事     宣抚司副使   招讨司招讨     安抚司安抚   左右春坊左右谕徳  各卫镇抚   各千户所副千户   司经局洗马   正六品每员月支米一十石岁该一百二十石   尚寳司丞      六部主事   太常司丞      太仆寺丞   钦天监副      钦天监五官正   钦天回回监副    钦天回回监五官正   翰林侍读      翰林侍讲   大理寺正      太医院判   都察院经歴     兵马指挥   国子监司业     京县知县   各府通判      都司经歴   断事司断事     安抚司同知   各长官司长官    宣抚司佥事   招讨司副招讨    留守司经歴   左右春坊左右中允  中都国子监司业   王府审理正     各百户所百户   仪卫司仪卫正   从六品每员月支米八石岁该九十六石   大理寺副      光禄司丞   翰林修撰      光禄司各署正   应天府推官     布政司经歴   理问所理问     盐运司判官   各州同知      盐课司同提举   安抚司副使     各长官司副长官   左右春坊左右司直郎 左右赞善   各千户所镇抚   正七品每员月支米七石五斗岁该九十石   太常司博士     太常司典簿   五军都督府都事   都察院都事   监察御史      通政司经歴   大理寺评事     翰林编修   营缮所正      兵马司副指挥   京县县丞      各县知县   王府审理副     按察司经歴   各府推官      安抚司佥事   都司都事      断事司副断事   各卫经歴      煎盐提举   中都留守司都事   五军断事司【稽仁稽义稽礼稽智稽信并同】   从七品每员月支米七石岁该八十四石   中书舍人      翰林检讨   光禄司典簿     光禄司各署丞   光禄司各署奉祀   钦天监五官灵台郎【钦天回回监同】   应天府经歴     太仆寺主簿   布政司都事     理问所副理问   各州判官      盐运司经歴   宣慰司经歴     仪卫司仪卫副   盐课提举司副提举   正八品每员月支米六石五斗岁该七十八石   都给事中      太常司恊律郎   通政司知事     翰林院五经博士   太医院御医     钦天监主簿   钦天监五官保章正  京县主簿   国子监丞      典牧所提领   寳钞提举司提举   龙江提举司提举   各府经歴      各县县丞   按察司知事     宣慰司都事   中都国子监丞    各卫知事   辽东煎盐同提举   王府典膳正   典寳正       奉祠正   纪善        良医正   照磨所照磨     营缮所副   从八品每员月支米六石岁该七十二石   左右给事中     国子监典簿   国子监博士     助教   光禄司录事     各署监事   翰林典籍      仪礼司正   五官挈壸正     各署祀丞   王府典膳副     典寳副   奉祠副       良医副   应天府知事     盐运司知事   宣抚司经歴     仪卫司典仗   正九品每员月支米五石五斗岁该六十六石   太常司赞礼郎    翰林侍书   仪礼司副司丞    国子监学正   行人司正      宝钞提举司副提举   五官监      文思院大使   会同舘大使     寳源局大使   给事中       太仆寺各牧监正   鞍辔局大使     皮作局大使   应天府织染局大使  龙江提举司副提举   各府知事      各县主簿   茶马司大使     宣抚司知事   典牧所大使     安抚司知事   王府典簿      典乐   典仪正       教坊司奉銮   五官司厯      内府库大使   甲乙丙丁戊字等库大使   承运库大使     照磨所检校   寳钞广源广惠广积赃罚等库大使   营缮所丞   从九品每员月支米五石岁该六十石   太常司司乐     翰林待诏   五官司辰      漏刻博士   行人司副      国子监学录   典籍        司经局校书   正字        仪礼司鸣赞   序班        都税司大使   会同舘副使     典牧所副使   宣课司大使     文思院副使   宝源局副使     鞍辔局副使   军储仓副使     皮作局副使   各牧监副      监丞   驭良        司牧局大使   司牲局大使     寳泉局大使   军器局大使     断事官提控案牍   王府典仪副     各布政司库大使   府学教授      各府司狱   廵检        杂造局大使   应天府织染局副   府仓大使   茶马司副使     吏目   教坊司韶舞     教坊司司乐   内府库副使     甲乙丙丁戊字库副使寳钞广源广惠广积赃罚等库副使   承运库副使   后改定并添革官员已详见吏部官制项下   事例   洪武二十三年令六部都察院所属歴事官三年无私过者给全俸一年者给半俸 永乐元年令在京文武官一品二品四分支米六分支钞三品四品米钞中半兼支五品六品六分米四分钞七品八品八分米二分钞每新钞二锭折米一石该衙门按月自赴该库关支九年令在京文武官九品至七品八分米二分钞六   品七分米三分钞五品六分米四分钞四品至一品米钞中半兼支杂职官全支米办事官该支半俸者月支米二石余折钞 十六年令除北京文武官俸照旧其扈从等项官一品至五品米钞中半兼支六品至九品六分米四分钞留守等项官一品至四品二分米八分钞五品三分米七分钞六品至九品四分米六分钞杂职官月支米一石余折钞每钞二十五贯折米一石十九年以行在衙门裁革令随从在京官员一品至五品三分米七分钞六品至九品四分米六分钞其米每月在京支五斗余于南京仓支不愿者准在京折钞杂职官有家小者月支六斗无者四斗五升余折钞各衙门支半俸办事官不分有无家小月支米三斗余折钞在京达官并入畨等项官该支全米者米钞中半兼支南京文武官一品至九品二分米八分钞 二十二年令在京文武官折俸钞俱给胡椒苏木胡椒每斤准钞一十六贯苏木每斤八贯仍自一品至九品每月在京各添给米五斗共一石其米于折钞内扣除杂职官有家小者添给四斗共一石无者添给一斗五升共六斗洪熈元年诏官员有父母年老不得离职侍养愿分   俸于原籍奉养者听 宣徳三年令各衙门办事官月米停支 四年令各处镇守总兵官俸愿移支所在官司者听 六年令以承运库生绢折在京文武官十一月十二月本色俸每疋折米二石 七年令以两京赃罚库衣服布绢等物折文武官月支本色俸一石 八年令两京文武官折色俸每钞一十五贯折米一石仍以十分为率七分折绢三分折布绢每疋准钞四百贯布每疋二百贯 九年令仍以胡椒苏木折两京文武官俸钞胡椒每斤准钞一百贯苏木每斤五十贯 正统元年令在京文武官俸每岁半年折支钞半年折胡椒苏木 二年令添给南京六品以下官俸本色三分折钞七分杂职官本色米一石 又令以各处起运折色税粮银给北京武职南京本色俸每银一两折米四石 四年令南京文武官五品以上原二八分支者每月添五斗杂职每月添二斗北京文武官自一品至九品俱添本色米一石杂职每月添二斗 又令在京文武官每月该支俸仍给本色其十月十一月南京该支米数照旧折绢 五年令在京文武官系山西陜西云南四川北直隶保定等府者不许分俸 八年令在京武职官愿分南京俸于原籍者照文职例支给 九年令在京文武官该支南京四月五月俸并在京军官该折银俱照折绢支绵布每疋折米一石 十一年令两京文武官十月十一月本色俸折绢改为七月八月之数 景泰元年令在京文职官该支南京俸照在京武职例折银不愿者听各府都督亦照此例 又令以龙江盐仓检校批验所存积盐折支南京文武官本色俸每盐五十斤折米一石 三年令以太仓银库折草银准在京文武官折俸钞每银一两准钞五百贯 七年令每银一两准钞七百贯 又令以甲字库三梭布折在京文武官俸每布一疋准绢一疋 天顺元年令在京文职官俸仍照正统时例于南京支本色米 七年令两京文武官七月八月本色俸折绢改为四月五月之数 八年令各处廵抚镇守等官有带家小随住者量分本色米于所在官司支给 令在京官愿分俸于原籍养亲者南京本色尽数分回 成化二年令各衙门官员在任患病三月者住俸 又令南京文武官本色俸每岁间月折支绢 又令在京文武官折俸钞每十贯折米一石 四年令在京文武官折色俸钱钞兼支三分钞七分铜钱每钱三文准钞一贯 十一年令钱二文准钞一贯 十五年令宛平大兴二县官俸照南京上元江寜二县例知县三七分县丞以下四六分米钞兼支 十六年令在京文武官折色俸钞折支阔白三梭布每疋折米三十石 二十年令五府六部等衙门官员三分四分本色俸每石暂折银七钱以后如旧例 治元年令五府六部等衙门官员本色俸仍折支银 四年令在京各卫经歴等官该支南京本色俸每石折银七钱 六年令在京文职官分俸于原籍养亲者不许分在京折绢俸 十年令两京五府六部等衙门官员三分四分本色俸自后每石折银七钱十一年令京卫武学及顺天府所属在京衙门官员俸俱照在京衙门例支给 又令南京太常寺博士选送都察院理刑及在京太常寺博士行人司行人选送南京都察院理刑者其每月食米于原任衙门扣除一石关支理刑衙门待实授之日照例支给 十三年令南京各卫军职俸粮折支绢疋改于四月支绢八月支布   明会典卷二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三十   户部十五   俸给二   事例   洪武十八年令天下有司官俸米折钞每二贯五百文准米一石 永乐元年令各都司并河南浙江江西山东山西五布政司按察司及王府官俸旧全支米者米钞中半兼支湖广福建广东广西陜西北平四川云南八布政司按察司官俸米钞兼支及所属府州县等官俸全支钞者俱仍旧 十六年奏准浙江等都司布政司按察司长史司中都留守司堂上官并各卫所军官俸一品至五品俱二分支米八分支钞 宣徳八年奏准在外文武官折俸钞每十五贯折米一石 正统元年令万全大寜都司所属及北直隶卫所官折俸每岁上半年支钞下半年支胡椒苏木 又令北直隶府州县等衙门文职官月支本色米一石 二年令贵州布按二司官月支本色米二石 三年令云南布按二司并所属官员俸一半每石折支海三十索并不堪布绢叚疋等物相兼本色米支一半折钞 四年令福建四品以上官俸四分米六分钞五品以下米钞中半兼支浙江湖广江西广东山东四川直隶苏州等处文武官正五品以上米钞二八分支从五品月支本色米三石二斗六品七品米钞三七分支八品以下见支一石者增二斗大宁都司并北直隶卫所都指挥指挥每月加二石卫镇抚千百戸所镇抚加一石俱折布绢余处照旧辽东甘肃诸处偹御官自百户而下该增米俱折绢 五年令陜西王府审理工正等官照有司官例月支米二石余折钞 六年令在外文武官俸折钞每石二十五贯广宁等十卫并定辽左等卫指挥等官月增米四斗首领官及仓副使二斗 八年令广东都布按三司并所属官俸五品以上四分支米六分折钞六品以下米钞中半兼支 令贵州都司并所属卫所官俸俱三分本色七分折钞本色于湖广布政司附近府州县税粮内折征绵布十万疋每二疋准米一石运赴贵州镇逺府准作贵州迤东与隆等卫所官军俸粮四川布政司折征绵布十万疋亦准米五万石内四万疋运赴永宁卫准作贵州迤西普安等卫官军俸粮六万疋运赴贵州布政司准作附近卫所官军俸粮其折钞仍给四川布政司官库 九年令甘肃沿边官俸五品以上二分米八分钞六品以下三分米七分钞 令各处税课司局官照品给俸米钞兼支革罢廵拦供给 十年令河泊所官照税课司局官例给俸 十一年令提督北直隶卫所屯田佥事俸于户部带支 十二年令浙江三司及各府县官二品至五品月仍支米三石六品至九品月支米二石杂职一石云南都布按三司并府州县卫所等衙门文武官三品以上月支米二石五斗四品至五品二石六品至七品一石五斗八品至九品一石二斗杂职八斗余照旧折支 又令贵州都布按三司所属及贵州宣慰使司等衙门大小文职流官俱于俸给内月支本色米一石余俸于原籍官司米钞兼支 又令在外文武官折俸钞仍每十五贯准米一石 十三年令广东都布按三司并所属卫所府州县官五品以上二分米八分钞六品以下三分米七分钞十四年奏准云南三司堂上官月支米三石武职官   指挥月支米三石正副千户卫镇抚百户二石五斗试百户所镇抚二石文职官四品二石五品至七品一石五斗八品至杂职一石每米一石折海六十索 景泰三年令军职官调各边者患病十日之外即住俸六年又令张家湾盐仓收积掣挚客商余盐并私盐给通州并通州等五卫及附近宻云等六卫官折俸每盐一百四十斤准米一石 天顺元年令大同等处武职官应袭儿男有功陞官者准支半俸 又令纳粟军职官月支米一石俱令管事差操若病故子孙袭替一依父祖之例其有军功陞职者如获功一级加与小旗粮二级加与总旗粮三级加试百户俸至功级多者照陞授官加俸后子孙替职一依前例 二年诏在外官员有父母年老在家愿分俸助养者准于原籍关支 又诏四品以上官年七十以礼致仕家贫不能自存者有司岁给米五石 成化六年令在外官不许分俸原籍养亲 又令长芦山东盐塲官俱给月俸 七年令各处仓官及收粮经歴守支二年以上未尽者仍听全支俸给 十三年令在京都指挥选调各都司管事愿分俸养亲者以本色三分为率许存一分原卫关支 十四年令文职有军功陞俸级者后虽陞职仍旧带支治三年令在京武职选调在外都司官俸通行随任关支   已上在外文武官俸   洪武初令教授俸照品级学正而下照杂职例支给十三年奏定学正教谕训导俸各月支米与杂职同师生廪膳米每人日一升 永乐初令鳯阳等府及河南山西陜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各府州县并贵州及四川行都司所属各卫师生俸廪俱米钞中半兼支 九年奏准各处师生俸米全支 正统元年奏准各处教授俸见支五石者照旧见支二石及一石五斗一石者俱增为三石余折钞学正见支二石五斗者如旧见支一石五斗及一石者俱增为二石余折钞教谕训导见支一石五斗及一石者俱增为二石余折钞十四年奏准各处教官馔米停支其俸月支本色米一石生员月支本色米五斗余俱折钞 景泰六年令照旧支给口外邉城及粮少处暂为减支   已上教官生员俸廪   洪武二十九年令天文生月支食米六斗歴事监生月支米一石 永乐九年令天文生不分有无家小全支米 十六年以撙节京储令监生有家小者减支四斗无者二斗 宣徳三年令太医院医士有家小者月支米五斗无者三斗医生二斗 九年奏准四夷舘习字监生并回回逹官子弟习字者月支米一石 正统六年令各衙门歴事监生有家小者月支米一石无者六斗南京各衙门歴事监生有家小者月支米八斗无者六斗 景泰六年令刷卷监生有家小者月支米六斗无者四斗 成化十年奏准医士有家小者月支米增为七斗无者五斗医生有家小者四斗无者三斗   已上监生人等月粮   洪武七年给天下诸司典吏俸 十三年奏定吏员月俸一品二品衙门提控都吏月支米二石五斗掾史令史二斗二斗知印承差典史一石二斗三品四品衙门令史书吏司吏月支米二石承差典吏一石五品衙门司吏月支米一石二斗典吏八斗六品至杂职司吏月支米一石光禄司等典吏六斗 又奏定在京三品以下衙门典吏月俸一石六品以下衙门典吏六斗 又令在外各衙门吏典俸一石折钞二贯五百文 三十一年奏准在京吏典有家小原支一石以上者每石减支二斗无家小减支五斗提控都吏胥掾令史等项不分有无家小原支米二石者减支五斗原支二石五斗者减支八斗各处布政司并直隶所属府州县及各都司卫所吏全支钞 永乐九年令在京各衙门吏典不分有无家小俱全支米 十六年令在京各衙门吏月支米一石余折钞南京各衙门办事吏旧支食米五斗者住支 十九年令在京各衙门吏有家小者月支米六斗无者四斗五升余折钞南京各衙门吏照旧支给每米一石折钞二十五贯 二十二年令在京各衙门吏有家小者月增米四斗无者一斗五升其折色钞亦照文武官例给胡椒苏木 宣徳三年革各衙门办事吏月支食米 正统元年令南京各衙门吏月支米有家小者增二斗无家小者增一斗五升 又令在京刷卷人吏俸照各衙门吏典例支给 六年令在京令典知印有家小者月支米一石无者六斗 七年奏准在外大小衙门通吏令史司吏月支米三斗余折钞 八年令各处都布按三司知印承差月支米三斗余折钞成化四年令在京吏典折色俸照文武官例钱钞兼   支 十六年令户部书算月支米五斗   已上吏员知印承差俸粮书算附   永乐八年奏准安挿来降达官每大口月支粮四斗小口二斗三岁以下及续生者不支 宣徳三年令在京达官俸不拘品级月支米二石余于南京仓支其折钞照文武官例 十年令在京逹官俸旧全支者减半半支者减十之三四新降附达官自指挥而下逓减 又令辽东安乐自在州达官头目俸粮该支半俸二石四斗而减支者添本色米一石该支半俸二石而减支者添本色米八斗余折钞 景泰元年奏准来降达官俸本色三分俱于在京支给 五年令安挿达官人等病故无子孙承袭者家属仍月支米二石   已上外夷归附官员俸粮   洪武初令官吏俸给旗军月粮按月关支每月不过初五 永乐元年令各衙门官吏监生人等凡关过俸粮五斗以下者俱免还官 宣徳二年令俸粮过期不关者改折钞 四年奏准公差官员无家小者明白开报回日补支其余见在者务依期关支不许出月如过三月不关者扣除 八年令各衙门官吏俸粮文书至仓一月已上不关者扣除 九年奏准各都司卫所官军俸粮若过三月不关者俱折支钞 正统元年令在京军官折俸银本部按季取数类奏赴该库官出于午门里会同司礼监官及给事中御史唱名给散 八年令在京官吏月支米本部每岁扣算一年该用之数定拨各衙门径自委官收放仍每岁各将所收粮数造册送部类送户科每月计支过数注销其积出余粮岁终本部委官盘量作数 十年令在京官吏等项俸粮折色各具手本送本部查明另具手本送天财库知会各衙门自行关支 十二年奏准顺天府及大兴宛平二县都税司等衙门官吏俸粮照五府六部例于儧运糙粳米内拨发本府收支 景泰二年令各卫所官军俸粮折色如上半年钞延至次年正月下半年苏木延至次年七月终者俱住支口外官军不在此例 三年令詹事府左右春坊司经局太仆寺官吏俸粮照太常寺例于本衙门收放五城兵马司大通关会同舘官吏及京卫武学师生俸粮按月造册定拨京仓关支 又令南京各衙门见收官吏人等俸粮照在京例开立年分造册送科放支按月具手本委官赴科注销正粮支尽仍令南京户部委官查盘 四年令光禄寺官吏俸粮于礼部带支尚宝司于通政司带支 五年令在京军卫有司衙门官吏旗军俸粮折钞若过半年不行造册关支者住支如有依期造册而该库无钞者方准补给 又令各卫所官军俸粮折色委官赍册赴部转送该府会关该府仍不拘卫所多寡就为赴库关领 天顺元年令上林苑监官吏俸粮于本监收放 成化八年令在京文武官折色俸粮自文书到日经五个月不关者扣除 十七年令在京各卫所掌印军政官及各邉廵抚镇守把总等官督属造册及委官关支俸粮折色仍先具委官职名呈报本部及各处管粮官员如过四十五日不造册关支及关支不尽者粮米扣除委官俸粮亦依所违月日住支若各卫所不以委官职名开报者掌印军政把总官一体住支 十八年奏准天津等二十四卫官军俸粮折色每岁先行造册委官亲赍上半年限三月内下半年限九月内赴府投文转送内府库关支如过一年不到者照例扣除关出钞绢等物本府仍委官押运至彼令管粮郎中等官公同该卫官给散 又令两京营缮所文思院官员俸粮工部并南京工部按季造册缴送南京户部照在京各卫经歴等官例定拨南京卫仓支给其有册到一十五个月不赴部告支者扣除 二十年令两京各卫关支官吏人等折色俸粮俱自本部比号日爲始定限三个月以里务委官依数赴该库关出送卫所公同掌印管事并首领官给散具数回报本部查考如有刁蹬留难及用强准折私债听委官与被害之人指实呈告依律追究如委官通同掌印管事及买头人等包买折债不行给散或违限不赴该库官领有赃者以赃论无赃者叅问毕俱带俸差操其积年买头包买之人照包揽钱钞例发落治元年奏准在外并各邉卫所军官折色俸令各   分廵分守官督该掌印官按季造册每岁上半年限次年六月以里下半年限次年十一月以里送赴合干司府关给存留在库钞贯如不敷凡赃罚布货器皿衣服头畜之类皆计钞折支每银一两折钞七百贯若该卫所过期不造册其折色照例扣除 十一年令各邉官军俸粮每遇春间米贵支与本色秋间收成照时价支折色其余月分银米间支如或米贱愿折银者亦不许过支六个月 十三年奏准官员监生吏典旗军人等关过俸粮及预支应得粮米遇有事故调用等项五斗以上失于还官者事发止问不应追粮还官   已上收支俸粮   明会典卷三十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三十一   户部十六   廪禄三   廪给   诸司职掌   凡公差人员廪给已有定例其驿传并府州县应合支用去处必湏照依文慿验日支给仍将岁支数目通类开报合干上司以慿稽考   明令   凡经过使客正官一名支分例米三升从人一名支米二升宿顿使客正官支米五升从人支米三升水路俱支经过分例陆路遇晩关宿顿分例   凡各站有分例去处所在有司于商税及诸色课程内拨留粮米差防有役人员掌管遇有使客依例支给不许稽停支过数开申合干上同   事例   正统四年令镇守廵抚甘肃内外官员不支廪给每月支食米三石 六年令跟随甘肃总兵官指挥千百户等官每人月给口粮四斗五升 成化十三年令延绥廵抚官照甘肃例出廵每日支廪米五升在仓支五升囬日通在仓支一斗 十六年兵部奏准凡使客该支廪给者多系有职之人如便道经过非公干去处每驿则支三升宿亦支三升如本等公干去处经过每驿亦支三升宿支五升一日经过两三驿以上俱许支给但止宿者次日起程不许巧立名色多支起关廪米从征把总领军官并跟随头目例支廪给日行一程止许关支一次使客该支口粮者不拘便道经过止宿去处及本等公干经过止宿去处每驿一例俱支一升五合一日经过两三驿以上俱许支给跟随廵抚廵按清军刷卷廵盐廵河盘粮勘事等项有役之人支廪给南京大理寺差来官请防待报发落罪囚支廪给若非官者支口粮南京各衙门差郎中主事御史给事中等官并各处镇守总兵廵抚廵视抚治廵按副叅逰击等官差官赴京奏事公干等项囬还俱支廪给若非官者支口粮赍捧诏勅制谕飞报军务重事及奉特防差使人员支廪给公侯驸马伯都督各许带从人一名支口粮其公差廵按清军刷卷廵盐廵河盘粮勘事廵捕等项官员并旗校一体支廪给各处王府并镇守总兵廵抚廵按三司等官差仪宾千百户等官进表笺进贡缴勅谢恩并奏机宻贼情紧急声息等项重事及乞恩囬奏缴册缴图军器粮草烧荒等项不急常事俱支廪给非官者支口粮衍圣公并顔孟二氏五经博士年例赴京往回及衍圣公差来掌书俱支廪给医兽家人庙丁支口粮正一嗣教大真人并随行法师人等自贵溪县起至南京俱支廪给琉球安南占城朝鲜国差来使臣支廪给南京各衙门差进表笺官支廪给来降夷人支廪给在京各衙门差郎中员外郎主事御史等官不及百里廵视仓塲等项支廪给亲王郡王差仪宾千百户等官回还支廪给总小旗军校支口粮云南贵州都布按三司四川陜西行都司差进表笺官支廪给留守司并各处都布按三司等官及行太仆寺苑马寺差人赴京奏事公干回还系官者支廪给非官者支口粮口外走回人口不堪收充勇士者及妇女送囬原籍者一体支口粮在京在外病故官员遗下家口还乡者支口粮哈宻竒木嘉色棱赤斤防古等地面差来使臣人等朶顔三卫建州等卫差来进贡人员四川云南贵州湖广乌思藏董卜韩胡土官通事把事畨僧人等陜西岷州洮州西寜畨人畨僧人等俱支廪给贵州湖广土官衙门头目舍人官族土人从人土民人等支口粮南京太常寺差官赴京关领香帛等项支廪给 二十年令寜夏廵抚官照甘肃延绥例关支廪米   行粮马草   诸司职掌   凡遇行军马匹日支粮草已有定例其应付一节该卫先具军马数目开呈本部立案出给批文差官赍领经过官司并驿分照依坐去军人马匹数目照例验程支给其有为事编发应支行粮人数亦合照例关支仍仰所在官司将支过数目申达上司作数其所赍批文至所止地方随即赴官告缴逓囬本部于原编底簿内销注   明祖训   凡亲王每岁来朝自偹饮膳其随从官员军士盘费马疋草料俱各自备毋得干预有司恐惹事端   事例   洪武三十五年令亲王之国随行内外官员及有执事旗校厨役人等沿途有司应付口粮本府驾马并随驾马骡及防卫官军下随侍马疋应付草料随侍官军回还亦准支 令大同守邉军士出哨廵邉守墩了高等项公差验日计程关给行粮 永乐四年令从征旗军人等沿途给与行粮日行一程止关一次 宣徳三年奏准各处镇守总兵等官带去官军皆按月支行粮四斗五升邉卫军士随总兵官出境征进追勦逹贼者准验日支行粮其余不时差遣沿邉探听声息及境外廵逻了哨者不支 十年令各卫旗军调于大同操偹者月支行粮五斗 正统二年令大同廵邉军士月给行粮五斗料豆一石二斗 四年令沿邉各卫砌关口旗军离卫四百里以上者准月支口粮三斗 令广东往来伴送使臣赴京公干旗军人等回还口粮每名日支一升若一日经过两处者不许重支 令甘肃寜夏等处各卫征操军士若遇警随总兵官出境征进追勦达贼及差出探听声息廵逻哨了者每月行粮三斗验日支给 五年令城守御千户所官军在京操俻者月支行粮四斗陜西都司都指挥管领旗军于甘肃寜夏及绥德等寨堡俻御者照甘肃偹御旗军例月支米五斗廪给住支大同廵邉军士行粮五斗料一石二斗 六年令大同境外冲要守墩官军及离城百里之上者给行粮其内地不及百里者不给 又令辽东沿邉城堡守墩哨了官军行粮每人月给四斗五升 又令各邉哨偹官军在邉者月给行粮回卫即罢支 七年令宻云各卫邉军出境廵哨夜不收人等验日于古北口日支行粮一升守关操俻非出境外者不支 又令各处进贡马每疋日支料四升草一束 又令各处草塲每岁牧放马疋官军沿途官司日支口粮一升一日经过两处不许重支 八年令河南山东等处在京操偹官军月给行粮四斗 十三年令辽东各营堡操守余丁舍人原无月粮者准支行粮 十四年令寜夏官军遇差廵哨者日支行粮一升 景泰三年令松潘等卫所官军差出三百里之外廵哨贴守经五日之程者支行粮 又令南京各卫驾舡军余往来经两月之程者人支行粮八斗半年者二石八斗 天顺五年奏准凡都督等官率领达官军人征勦者都督都指挥日支行粮三升指挥千百戸镇抚头目旗军一升五合舍人儒士家人一升马每疋日支料四升草一束南京达官军人等亦照此例 成化八年令征进达官军舍不分官舍军余沿途每人日给米二升半如一日经过两站者不许重支到邉仍照行粮常例 十五年令各邉防防修墩烧官军若在百里及五日之内堪自偹粮料者不许关支行粮马草若五日及百里之外者听令关支仍将支过数目于在营中月册内扣除其遇警截杀探贼按伏官军不能自带粮料者并听随处关支如镇守等官于无事防视邉防等项许各处城堡军马防送不得多带人马滥支草料 治二年奏准沿邉各卫所征哨并按伏偹堡等项官军出百里之外者俱日支口粮一升五合都指挥与把总等官日支廪米三升俻御官军日支行粮一升七合马日支料三升草一束在营草料住支如百里之内起关滥支廪米行粮口粮者听廵抚廵按官叅奏 四年革中都留守司各都司并南直隶卫所京操官军沿途口粮如有私起关文支给及买头人等通同有司驿分官吏应付者领班管操官员调发邉卫差操旗军及有司驿分俱坐盗支官粮罪 九年令各邉内外官带领关支廪给口粮头目镇守不过五名分守并守备不过三名   明会典卷三十一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三十二   户部十七   金科   库藏一   天下起解税课及赃罚等项悉贮内库以资国用其交纳回报行移次第甚备若诸库该收某物亦有定例其在京太仓库并在外诸司库附见于后   课程   诸司职掌   凡府州县税课司局河泊所岁办商税鱼课并引由契本等项课程已有定额其办课衙门所办钱钞金银布绢等物不动原封年终具印信文解明白分豁存留起解数目解赴所管州县其州县转解于府府解布政司布政司通类委官起解于次年三月以里到京本部将解到金银钱钞布绢等物不动原封照依来文分豁明白劄付该库交收出给印信长单及具手本关领勘合回部照数填写责付原解官收执将所解物件同原领长单并勘合于内府各门照进且如铜钱布疋赴甲字库交纳钞锭广惠库交纳金银绢疋承运库交纳其勘合既于各门照进该库收讫就于长单后批写实收数目用印钤盖仍付原解官赍赴本部告缴立案附卷备照仍令该部主事防于原解官差批内将实收过数目批廽进课毕日将已解并存用课数通行比对原额如有亏兑照依所亏数目具本奏闻类行各司府州县着落办课衙门经该官吏人等追理足备差人解赴京库交纳   凡十二布政司并直隶府州遇有起解税粮折收金银钱钞并赃罚物件应进内府收纳者其行移次第皆仿此   各布政司并直隶府州课程钱钞并金银布帛等项折收总计三百六十三万七百七十八锭有零   外有各处土产茶塩硝矾朱砂水银等物虽有定额数目琐碎难以备载   今十三布政司并两直隶府州每岁折收课程等项地畆绵花绒二十四万六千三百斤   丝绵二千九百一十八万三千四百两   绢一十九万一千九百七十三疋零   户口钞七千七百三十七万五千九百二十二贯税课钞四千六百一十八万九十贯   鱼课钞三百一十七万五千三百七十贯   船料钞二千四百五十五万六千二百四十九贯各矿银课共十五万一千七百六十七两   明令   凡买卖田宅头匹赴务投税除正课外每契本一纸纳工本铜钱四十文余外不许多取   凡客店每月置店厯一扇在内赴兵马司在外赴有司署押讫逐日附写到店客商姓名人数起程月日月终各赴所司查照如有客商病死所遗财物别无家人亲属者告官为见数行移招召父兄子弟或已故之人嫡妻识认给还一年后无识认者入官   凡诸色人等踏造酒麯货卖者湏要赴务投税方许货卖违者并依匿税科断其自行造酒家用者麯货不在投税之限如卖酒之家自无麯货者湏要收买曾经投税麯货造酒货卖依例办纳酒课若系自行造麯者其面亦湏赴务投税   大诰   天下府州县镇店去处不许有官牙私牙一切客商应有货物照例投税之后听从发卖敢有称系官牙私牙许隣里坊厢拏获赴京以慿迁徙化外若系官牙其该吏全家迁徙敢有为官牙私牙两隣不首罪同廵拦敢有刁蹬多取客货者许客商拏赴京来   所在湖地河泊地理所在从古至今办集课程一定不易之所迩年以来奸邪小人受任将从古以来不系办课所在小沟小港山涧去处下流虽通办课去处其小沟小港山涧及灌溉塘池民间自养鱼鲜池泽皆以照地起料并不系办课去处小人生事贪心无厌搜求扰民将农民小沟小涧灌溉池塘养鱼池泽取鱼罾网罩笼之类一槩搜拏声言要奏如此虐民今后敢有仍前夺民取采鰕鱼器具者许民人拏赴有司有司不理拏赴京来议罪枭令以快吾良民之心   所在湖池民舟经涉其河泊之官敢有妄取水面钱者罪不赦   宪纲   一课程仰本府州县即将岁办诸色课程数目逐一开报   事例   洪武初京城置塌房及六畜塲停积客商货物及猪羊等畜听其两平交易革罢官私牙行但收免牙钱一分十八年令酒醋课诸色课若有布帛米等项俱折   收金银钱钞除量存各司府州县祭祀所用余令各该司局等官亲赍具奏有司带办者差吏管解俱次年正月起程直隶府州限正月以里各布政司限三月以里到京若金银铅硃砂胆矾黄丹青绿毛缨碧甸子钟乳粉棕毛水银俱起解本色其余鱼茶酒醋矾硝铅粉黑锡粉锡石膏商税窰课等诸色课俱折收金银钱钞二十三年榜谕各处税课司局廵拦令计所办额课日逐廵办收于司局按季交与官攅出给印信收票不许官攅侵欺致今廵拦陪纳违者重罪 令一应课钞除本处存用外其余俱解布政司官库收贮 又令各处税课司局商税俱三十分税一不得多收 二十四年令三山门外塌房许停积各处客商货物分定各坊厢长看守其货物以三十分为率内除一分官收税钱再出免牙钱一分房钱一分与看守者收用货物听客商自卖其小民鬻贩者不入塌房投税 二十七年令各处城市没官房屋但系军官军人住者不许取赁钱 永乐元年奏准凡军民之家嫁娶丧祭时节追送礼物染练自织布帛及买已税之物或船只车辆运自已物货并农用之器各处小民挑担蔬菜各处溪河小民货卖杂鱼民间家园池塘采用杂果非兴贩者及民间常用竹木蒲草器物并当用杂物铜锡器物日用食物俱免税 六年令六畜塲塌房课钞江东宣课司带收进纳七年差御史监生于各处收课衙门闸办课程 又   令京城官店塌房照三山门外塌房例税钱一分宣课司收免牙塌房钱二分看守人收用 十年令应天府都税司分官提调三山门外塌房收办课钞 又令各处廵按御史及按察司官体察闸办课程凡有以该税钞数倍增收及将琐碎之物一槩勒税者治以重罪十五年令各司府州等衙门岁办并闸办课程等项金银叚疋俱起解北京内府库 宣德四年令湖广广西浙江商税课纳银者折收钞每钞一百贯准银一两九年令各处诸色课程旧折收金银者照例收钞   十年令天下一应课程俱照洪武年间旧额征收不许妄自增添 又令各税课司添收麻油等物料 正统元年裁革各处税课司局收钞不及三万贯者其该收钱粮令有司带管 四年令各处有客商数少税课亏欠累民包纳者所在有司按察司及廵按御史踏勘从实征收 七年奏准各处州县额办商税酒纸等课于各州县收贮以备岁造叚疋祭祀及官吏俸给等项支用 九年置官房于彰义门收税商课钞 十一年令各处课税照永乐七年额例收办其见办课钞比旧增多者以见办之数为额若办课一万五千贯与市镇买卖处所相离有司路逺及军卫相叅者复设税课司局云南贵州原无闸办之处令所司收办一年为额所收课钞皆存留为官吏旗军俸粮等项支用 十二年令廵视塌房御史及顺天府堂上官一员估计物货直钞若干造册发都税等司官攅收掌照价收税 令本部差主事二员于淮安临清闸办商税课钞一年更代令顺天府委官一员于张家湾宣课司闸办商税一年更代 十三年奏准各处开张铺店及卖酒醋之家户絶者除其税 十四年令内外门摊商税课止照洪武年间旧额收受不许过多 景泰元年奏准各处商税课仍照正统年间见行事例收办 二年令大兴宛平二县于和逺店等塌房每塌房佥殷实大户二名或四名看管顺天府及二县拘集各行依时估计物货价直照旧折收钞贯仍造册二本一本发都税司一本送部查考廵视塌房御史务禁管店小脚不得揽纳客商课程以不堪钞抵数送官及邀截客货骗害商人其收税则例上等罗叚每疋税钞二十五贯牙钱钞二十五贯塌房钞二十五贯中等罗叚每疋税钞一十五贯牙钱钞一十五贯塌房钞一十五贯下等罗叚每疋税钞一十贯牙钱钞一十贯塌房钞一十贯上等纱绫锦每疋青红纸每一千张篦子每一千个税钞六贯七百文牙钱钞六贯七百文塌房钞六贯七百文中等纱绫锦毎疋细羊羔皮袄每领黄牛真皮每张扇骨每一千把税钞五贯牙钱钞五贯塌房钞五贯青三梭布毎疋红油纸每八千张防衣纸每四千张鐡锅每套四口藤黄每斤税钞四贯牙钱钞四贯塌房钞四贯褐子绵防毎疋毛皮袄氊衫毎领干鹿每个税钞三贯四百文牙钱钞三贯四百文塌房钞三贯四百文官绢官三梭布每疋绒线每斤五色纸每四千五百张高头黄纸每四千张税钞三贯牙钱钞三贯塌房钞三贯小绢白中布青匾线夏布每疋手帕每连三个手巾每十条皮裤每件小靴每套三防板门每合响铜每斤连五纸每千张连七纸每一百五拾张税钞一贯牙钱钞一贯塌房钞一贯青大碗每二十五个青中碗每三十个青大碟每五十个税钞七百四十文牙钱钞七百四十文塌房钞七百四十文洗白夏布青绿红中串二布每疋包头每连二十个氊条每条大碌铜青碌枝条碌生熟铜苏木胡椒川椒黄蜡蘑菇香蕈木耳毎斤酒壜土酒海每个青中碟每五十个白大盘每十个书房纸每四篓笔管每五百个油防每副税钞六百七十文牙钱钞六百七十文塌房钞六百七十文青小碟每五十个白中盘每十五个税钞六百文牙钱钞六百文塌房钞六百文花布被面每叚白中串二布每疋靛花青红花针条每斤青靛银杏菱米莲肉软枣石榴每十斤青大盘每十二个青盘每十五个青小盘每二十个青小碗每三十个干鵞天鵞等野味每只南丰大篓纸每四块竹椅每把税钞五百文牙钱钞五百文塌房钞五百文喜红小绢每疋税钞四百七十文牙钱钞四百七十文塌房钞四百七十文麻布每疋花椒水牛底皮每斤土青盘每十五个土青碗小白盘每二十个土青碟每五十个青茶钟毎七个税钞四百文牙钱钞四百文塌房钞四百文小麄绵布每疋氊袜每双土降香白砂糖每斤草蓆每领雨伞每把翠花每朶草花每十朶刷印马纸每四块土尺八纸每块南丰篓纸每六块连三纸每一千张毛邉纸中夹纸每一百张酒麯每十块税钞三百四十文牙钱钞三百四十文塌房钞三百四十文灯草每斤土青酒钟土青茶钟每十二个土青香炉大白碗每十个中白碗每十五个白大碟每二十个白小碟每二十五个税钞三百文牙钱钞三百文塌房钞三百文马牙速香鱼胶每斤税钞二百四十文牙钱钞二百四十文塌房钞二百四十文药材每斤白小碗每十五个税钞二百文牙钱钞二百文塌房钞二百文荔枝圆眼冬笋松子桐油桕油黑砂糖蜂蜜每斤蜡胭脂每两土粉土硝鹻松香墨煤麻肥皂末香槐花胶枣鸡头螃蠏蛤蜊每十斤干免鸡鸭每只白茶钟每六个甘蔗藕每十根竹筯每一百双竹扫箒每十把蒲蓆每领杂毛小皮每张氊防每个草鞋每十双税钞一百七十文牙钱钞一百七十文塌房钞一百七十文明干笋蒲桃海菜金橘橄榄牙枣苎麻每斤税钞一百四十文牙钱钞一百四十文塌房钞一百四十文绵花香油紫草红曲紫粉黄丹定粉云香柿饼栗子核桃林檎甘橘雪梨红枣杨梅枇杷榛子杏仁蜜香橙乌梅五倍子咸弹黑干笋茶叶生姜石花菜鰕米鲜干鱼鲜猪羊肉黑铅水胶黄白麻纲熟鐡每斤绵絮每套芦蓆每领绵胭脂每帖西每十个税钞一百文牙钱钞一百文塌房钞一百文干梨皮荸荠芋头鲜菱乌菱鲜梨鲜桃杏子李子鲜柿柿花焰硝皂白矾沥青生鐡每斤干葱胡萝卜每十斤冬每十个萝卜菠芥等菜四十斤税钞六十五文牙钱钞六十五文塌房钞六十五文其余估计未尽物货俱照价直相等则例收纳其进塌房钞并抽分布疋及按月该纳房钞俱为除免三年令辽阳税课司税课减半 四年令张家湾宣   课司并在京都税司凡遇客商淮麯投税每百分取二送光禄寺准塌房条税课钞每岁所送止十五万斤如有余存留下半年支用 令张家湾宣课司课钞减半 五年令正阳门等宣课司一应杂货轮日挨次于条由内开写普安等三店缷卖其给赐各官福顺等店亦照例每店佥大户二名看管按季更替该抽货物各官亲属斟酌抽取不许容留亲戚诈称家人在店搅扰仍行廵视塌房御史访察禁革但有更易姓名营求看店及私充牙行者军发邉卫充军民发口外为民 七年令京城九门收钞铺户每季各门止役三人 天顺元年令各处税课司局该办课程照永乐年间旧额征收其课钞不及万贯者俱革罢令所在有司带管 成化元年令京城九门并都税宣课等司及各处商税等项课俱钱钞中半兼收每钞一贯折收铜钱四文 六年令每钞一贯折收铜钱二文 又令商税课照旧收钞 十五年令京城九门监收钱钞内官及各处抽分厰不许将不该抽货物违例抽分 又令廵城御史会同本部委官凡遇九门每月检收钞钱进库合用纸笔芦席车脚等项于所收钱钞内扣出易卖其崇文宣武朝阳东直四门每门添拨办事吏一名正阳等五门添拨办事吏一名助收钱钞 二十一年令顺天府委佐贰官一员于正阳门税课司崇文门宣课分司监收商税课钞 治元年令差御史主事各一员于崇文门宣课分司监收商税 又令在京崇文等九门上新河张家湾临清淮安州苏州杭州刘家隔正阳镇各税课司局每钞一贯折收银三厘每钱七文折收银一分解京库其存留者折支官军俸粮每银一两折钞七百贯 又令官吏监生军校家下供送车辆不系客商串同带货者免收税 又令客商贩到诸货若系张家湾发卖者省令赴局投税若系京城发卖者以十分为率张家湾起条三分崇文门收税七分如张家湾不曾起条崇文门全收 令顺天府委官二员于草桥及卢沟桥宣课司监收商税 五年令在京宣课司监收商税止照旧例不许分外搜求有伤治体 六年令差官于江西浙江苏州州淮安临清税课司局查照旧例定为则例收税按月稽考自后不许再委隔别衙门官员侵管重复扰民仍各照额办岁办之数年终通照钞关事例造册奏缴 又令崇文门宣课司商税止差主事监收不必御史廵察 十三年奏准在京在外税课司局批验茶引所但系一应税纳钱钞去处省令客商人等自纳若权豪无借之徒结党把持拦截生事及将烂钞低钱搪塞搅扰商税者问罪枷号三个月发落已上商税课程俱载国初以来着令今见行者其宣徳及正统间为钞法不通加増之数见钞法项下   宣徳四年令南京至北京沿河漷县临清济寜徐州淮安州上新河客商辏集处设立钞关差御史及本部官照钞法例监收船料钞如隠匿及倚势不纳钞者船没入官犯人治罪惟装载自已米粮薪刍及纳官物者免纳 正统四年令取回监收船钞御史止令原设官员收受 又令罢徐州济寜州收船料钞临清淮安令差去收粮官兼管原差收钞官取回每船一百料纳钞四十贯 六年令罢上新河监收船钞官 十一年令移漷县钞关于河西务本部委官监收其所收钞武清县按季差人解送京库 又差主事二员于临清淮安监收船料钞 景泰元年差主事二员于湖广金沙洲江西九江监收船料钞一年更代每船一百料纳钞十五贯所收钞九江运湖广布政司备用金沙洲运贵州辰沅常徳等府以备贵州军职俸给 又差主事二员于苏杭二府监收船料钞 六年差南京户部主事一员于上新河监收船料钞 令河西务临清淮苏杭及九江金沙洲监收船钞主事俱取回各府委佐贰官一员每岁轮收仍行各处廵河或廵按御史提督兼管成化元年令各处船料钞俱钱钞中半兼收每钱四   文折钞一贯 又令罢苏杭淮临清九江金沙洲等处收船料钞 二年差主事二员于九江金沙洲监收钱钞定为则例一年满日该府各委佐贰官一员照例轮收 三年令苏杭二府各委佐贰官监收钱钞四年罢苏杭金沙洲九江四处钞关 五年令河西务监收船钞官凡载官粮物并运粮河船有卫所名号往回俱不在收钞之例 六年复设金沙洲钞关令该府官轮收 七年复设九江苏杭三府钞关并河西务各差主事一员监收 治六年令河西务苏州九江临清钱粮多处户部各差官一员淮安州杭州钱粮少处南京户部各差官一员照彼中则例每钞一贯折银三厘每钱七文折银一分 七年令九江船料折色铜钱准收银 又令河西务收钞委官及各处钞关凡经过官民粮米剥船俱免纳钱钞 十四年取回临清收钞主事令委府州佐贰官管理仍令管仓主事监督   以上船料钞   凡鱼课每岁南京户科编印勘合通计四川等布政司并直隶河间等府州县河泊所等衙门该勘合六百八十九道皆以河字为号南京户部领回发各该衙门收掌各记所收鱼课米钞若干年终进缴其勘合底簿仍送本部如各衙门缴到勘合务比对硃墨字号相同于上明白填写以慿查考 洪武十八年令各处鱼课皆折收金银钱钞 宣徳七年令湖广广西浙江鱼课办纳银者每银一两折钞一百贯 正统二年令湖广荆州府所属州县并河泊所等衙门鱼课钞俱存留本处为王府禄米及官吏俸给年终具数造册及余剩钞见数印封解送京库 四年令各处鱼课有湖池堙塞坍塌无处采捕累民包纳者所在官司申按察司及廵按御史踏勘分豁 七年奏准各处鱼胶不及百斤课钞不及百贯米不及十石者聴于本处上司或附近河泊所类解 令湖广所属府县河泊所岁办课钞不及三千贯油鳔黄白麻不及三千斤翎毛不及十万根者俱裁革该办课程归并附近河泊所管办无河泊所处令府州县带办 十年奏准云南大理府所属河泊所鱼课米中半纳钞 景泰六年令湖广等布政司各委官取勘鱼户凡新造船有力之家量船大小定与课米编入册内以补死絶业户课额 天顺元年诏各处河泊所衙门该办课程悉照永乐间旧额征收其所收课钞不及万贯者俱革罢令所在有司带管 令各处河泊所业户逃亡事故者有司查勘以新増续置船只罾网照名补替 成化十八年奏准湖广河泊所凡课程少者印记许附近河泊所带管原设官起送别用止存吏一名同带管官办钞 二十三年奏准裁革太平府繁昌县白鱼上下仰洼河泊所其该办鱼课钞及鱼油折纳黄麻并鱼线胶翎毛令本县带管   已上鱼课   计天下河泊所   北直隶   顺天府   武清县     河泊所   河间府   静海县     河泊所   塩山县     河泊所   南直隶   应天府      龙江里外河泊所   溧水县    三湖许家埠河泊所   三湖牛儿港河泊所   六合县    埠三河泊所   镇江府   金坛县    长荡湖河泊所   常州府      西隔沙子湖河泊所   苏州府      沙头河泊所   崇明县    三沙河泊所   松江府      黄渡河泊所   寜国府      南湖河泊所   太平府      渔潭河泊所   繁昌县    荻港河泊所   白鱼上下仰洼河泊所   繁昌河泊所   当涂县    三湖葛家埠河泊所   采石匾檐河泊所   三湖新防河泊所   芜湖县    天城河泊所   池州府   贵池县    池口河泊所   清溪河泊所   黄湓湖河泊所   铜陵县    大通河泊所   东流县    张家滩河泊所   东流江口河泊所   香口河泊所   州府   江都县    河泊所   高邮州     河泊所   寳应县    河泊所   兴化县    河泊所   通州      河泊所   泰州      于溪薄湖河泊所   淮安府   山阳县    河泊所   塩城县    河泊所   安东县    傅家等处河泊所   沭阳县    河泊所   海州      河泊所   邳州   宿迁县    河泊所   睢寜县    河泊所   庐州府   无为州     官池河泊所   民池河泊所   焦湖河泊所   安庆府   懐寜县    张家港杨柴洲河泊所   小塘等处河泊所   叚塘后江江洑河泊所   东河石牌河泊所   山口曹顔二□河泊所   望江县    泊湖鲚湖河泊所   杨溪长河雷港口河泊所   武昌湖河泊所   漳湖新口河泊所   宿松县    白荆洿池三十六叚河泊   所   太伯涝湖河泊所   张富池杨湾口河泊所   龙南莲箬湖河泊所   桐城县    石塘湖大池前后寨河泊   所   竹子湖河泊所   破堽五观天荒等处河泊   所   孔城荻歩河泊所   枞杨长河河泊所   民池河泊所   和州      青沙坊等处河泊所   裕溪河泊所   浙江   杭州府      城南河泊所   仁和县    河泊所   钱塘县    河泊所   海寜县    硖石河泊所   河泊所   绍兴府      在城河泊所   山隂县    河泊所   会稽县    河泊所   桑盆河泊所   上虞县    河泊所   余姚县    河泊所   萧山县    河泊所   台州府   临海县    河泊所   黄岩县    河泊所   仙居县    河泊所   寜海县    河泊所   温州府      在城河泊所   永嘉县    河泊所   乐清县    河泊所   平阳县    河泊所   瑞安县    河泊所   寜波府      在城河泊所   奉化县    河泊所   鄞县     河泊所   定海县    河泊所   慈溪县    河泊所   象山县    河泊所   湖州府   归安县    河泊所   乌程县    河泊所   徳清县    河泊所   长兴县    河泊所   嘉兴府      天星马塲鸳鸯相家四湖   河泊所   崇徳县    河泊所   平湖县    乍浦河泊所   江西   南昌府      港口河泊所   昌邑河泊所   樵舍河泊所   邬子河泊所   赵家园河泊所   饶州府      柴棚河泊所   南康府      杨林河泊所   九江府   徳化县    官湖河泊所   小池小江河泊所   鹤问赛河泊所   瑞昌县    赤湖河泊所   彭泽县    仰天池河泊所   黄土港河泊所   湖口县    湖口禁江峯山矶逆沙夹   河泊所   湖广   武昌府   江夏县    鲁湖河泊所   余家湖河泊所   斧头湖河泊所   金口垱河泊所   严家港河泊所   汤孙湖河泊所   郭郑湖河泊所   梁子湖河泊所   长江罾网局河泊所   武昌县    西□湖河泊所   乌翎湖河泊所   碛矶湖河泊所   炭门湖河泊所   马饮浆湖河泊所   长港江套河泊所   咸寜县    咸寜湖河泊所   蒲圻县    蒲圻塲河泊所   嘉鱼县    黄冈湖河泊所   头陀港河泊所   嘉鱼致思湖河泊所   太平小白湖河泊所   兴国州     河泾陵家湾河泊所   海口湖河泊所   富池湖河泊所   湋源湖河泊所   大冶县    张家潌河泊所   华家湖河泊所   黄州府      后湖河泊所   黄冈县    巴湖口摄湖河泊所   王九塘合土卯湖河泊所   樟松湖河泊所   黄汉湖河泊所   圑风口河泊所   旧州长河河泊所   零残湖河泊所   鲍湖河泊所   □歩安仁湖河泊所   蕲水县    杨歴湖河泊所   圻湖河泊所   蕲州      赤东湖河泊所   广济县    马口湖河泊所   武山湖河泊所   黄梅县    大白湖河泊所   源感湖河所   杨家宂河泊所   桂家寨河泊所   白水塘合黄泥湖河泊所   南北紫池湖河泊所   荆州府   江陵县    呉河二洲河泊所   倚北湖河泊所   倚南湖河泊所   柘林白沙湖河泊所   崔家套河泊所   石首县    田坪址湖河泊所   李金湾河泊所   小岳套河泊所   上津湖河泊所   公安县    洋港湖河泊所   监利县    家縁湖河泊所   分塩湖河泊所   夷陵州     河泊所   常徳府      九潭湖河泊所   沅江县    沅江湖河泊所   永州府   零陵县    河泊所   辰州府   沅州      河泊所   长沙府      长沙河泊所   湘隂县    湘隂河泊所   湘潭县    湘潭河泊所   益阳县    河泊所   衡州府   衡阳县    河泊所   耒阳县    河泊所   桂阳州     河泊所   临武县    河泊所   岳州府   巴陵县    扁山河泊所   鰕须池河泊所   大城池河泊所   鱼笛洋河泊所   鹿角古冢湖河泊所   杨林竹根河泊所   临湘县    连家湖河泊所   华容县    金山台池河泊所   延湖河泊所   禇塘湖河泊所   杜家潭河泊所   苏池湖河泊所   澧州      安乡河泊所   汉阳府   汉阳县    沌河蒲潭长河河泊所   马影湖河泊所   平塘湖河泊所   新滩河泊所   桑台湖河泊所   长江局河泊所   三沦河高湖河泊所   汉川县    安汉湖河泊所   上零残河泊所   小里潭沉下湖河泊所   徳安府   安陆县    府河湖河泊所   孝感县    东山沦河泊所   注泉湖河泊所   应城县    三台湖河泊所   安陆州     卢洑长河湖河泊所   城北湖河泊所   赤马野猪湖河泊所   阳州     剅河新掘口河泊所   直步湖河泊所   李二河河泊所   西湖河泊所   下五湖河泊所   阳名湖河泊所   阳孟池河泊所   张家池河泊所   沙湖河泊所   叚下小港河泊所   黄蓬湖河泊所   许家池河泊所   白骡湖河泊所   中下襄河泊所   马骨泛河泊所   下帐湖河泊所   潱马潭河泊所   白云三河泊所   赛港湖河泊所   葫芦三湾河泊所   上帐湖河泊所   司马小阳河泊所   风波高台河泊所   福建   福州府   闽县     河泊所   福清县    河泊所   罗源县    河泊所   连江县    河泊所   长乐县    河泊所   福寜州     河泊所   寜徳县    河泊所   邵武府   邵武县    河泊所   建寜府   瓯寜县    河泊所   崇安县    河泊所   延平府      河泊所   将乐县    河泊所   沙县     河泊所   兴化府      河泊所   莆田县    黄石河泊所   莆田河泊所   蒲禧河泊所   晋江县    河泊所   同安县    河泊所   惠安县    河泊所   广东   广州府   南海县    河泊所   顺徳县    河泊所   番禺县    河泊所   清逺县    河泊所   东莞县    河泊所   增城县    河泊所   新会县    河泊所   惠州府   归善县    河泊所   博罗县    河泊所   河源县    河泊所   海丰县    河泊所   龙川县    河泊所   肇庆府   高要县    河泊所   四会县    河泊所   阳江县    河泊所   徳庆州     河泊所   封川县    河泊所   韶州府   曲江县    河泊所   潮州府   海阳县    河泊所   掲阳县    河泊所   潮阳县    河泊所   程乡县    河泊所   雷州府   海康县    河泊所   遂溪县    河泊所   徐闻县    河泊所   亷州府      河泊所   钦州      河泊所   琼州府   琼山县    河泊所   澄迈县    河泊所   文昌县    河泊所   临高县    河泊所   崖州      河泊所   儋州      河泊所   万州      河泊所   高州府      河泊所   那黎河泊所   化州      河泊所   呉川县    河泊所   广西   梧州府   苍梧县    河泊所   藤县     河泊所   浔州府   贵县     河泊所   平乐府      河泊所   南寜府   宣化县    河泊所   武縁县    河泊所   四川   叙州府   宜賔县    河泊所   防州府      河泊所   泸州      河泊所   嘉定州     河泊所   云南   云南府   昆明县    河泊所   晋寜州     河泊所   归化县    河泊所   嵩明州     河泊所   昆阳州     河泊所   大理府      河泊所   临安府   寜州      河泊所   石屏州     河泊所   澂江府      河泊所   鹤庆军民府   劒川州     河泊所   已上河泊所系专设办课衙门其有归并附近河泊所及办于本州县者不复具列   洪武初令陜西洮州河州西寜各设茶马司收贮官茶每三年一次差在京官选调邉军赍捧金牌信符往附近畨簇将运去茶易马给与邉军骑操 又定茶法官给茶引付产茶府州县凡商人买茶具数赴官纳钱给引方许出境货卖每引照茶一百斤茶不及引者谓之畸零别置由帖付之仍量地逺近定以程限于经过地方执照若茶无由引及茶引相离者聴人告捕其有茶引不相当或有余茶者并聴拏问卖茶毕即以原给由引赴住卖官司告缴该府州县俱各委官一员管理定茶引由条例凡茶引一道纳铜钱一千文照茶一百斤茶由一道纳铜钱六百文照茶六十斤一诸人但犯私茶与私塩法一体治罪如将已批验截角退引入山影射照茶者同私茶论一客商兴贩茶货先赴产茶府县具报所买斤重依例纳课买引照茶出境发卖如至住卖去处卖毕随即于所在官司缴纳原引如或停藏影射者同私茶论一出园茶立将茶卖与无引由客兴贩者初犯笞三十仍追原价没官再犯笞五十三犯杖八十倍追原价没官一茶引不许相离有茶无引多余夹带并依私茶定论一客商贩到茶货经过批验所湏要依例批验将引由截角别无夹带方许放行违越者笞二十一伪造茶引者处死籍没当房家产告捉人赏银二十两一卖茶去处赴宣课司依例三十分抽一分芽茶叶茶各验价直纳课一贩茶不拘地方 四年奏准陜西汉中府金州石泉汉隂平利西乡县茶园每十株官取一分其民所收茶官给价买无主者令守城军士薅培及时采取以十分为率官取八分军收二分每五十斤为一包二包为一引令有司收贮于西畨易马五年令四川产茶地方照例每十株官取一分征茶   二两其无主者令人薅种以十分为率官取八分有司收贮 令碉门永寕筠连诸处所产剪刀粗叶茶令立局征税易换红缨氊衫米布椒蜡以备官用其民所收茶照江南茶法于所在官司给引贩卖 二十一年令差人闸办天全六畨招讨司茶课以为定额其四川产茶地方许民间采摘与羌人交易办课 三十年令四川成都重庆保寜三府及播州宣慰使司各置茶仓贮茶以待客商纳米中买及与西畨易马各设官掌管又令自三月至九月每月差行人一员于陜西河州临洮四川碉门黎雅等处省谕把隘关口头目禁约私茶出境 永乐十年令四川安县茶课折收钞 洪熈元年诏四川保寜等府所属原额官茶照洪武年间例办纳罢买民茶若官仓见积茶堪中换马者仍留支用芽茶依当地时价作官吏俸给支销不堪换马叶茶具奏覆验烧毁 宣徳四年令免四川茶户徭役 又令四川保寜府巴县官地茶照民地例起科 正统四年革播州宣慰使司茶仓其茶课令折钞 五年令各布政司府州县批验茶引所无茶课者俱裁革 六年奏准甘肃仓所收茶自宣徳及正统元年以前者按月准给陜西行都司并甘州左等卫所官员折俸布绢每茶一斤折粮一斗自后所积茶多悉照此例挨陈折给 七年令四川防州府属县岁征课茶务殷实里甲部运保寕茶仓仍每岁量佥斗级收受军夫支运 八年裁革四川筠连茶课司其筠连高珙宜宾等县茶课每斤折钞一贯各于该县征收支用 令陜西甘肃仓所收茶折支军官俸给每斤折米一斗五升 十二年令四川陜西有指称纳官茶夹带私茶者拏送所在官司究治经过关津官吏一体治罪 景泰二年仍令筠连高珙三县茶课折办本色于本府仓收乌防军民府茶课运纳于叙州府收每斤折钞一贯准给各卫官军俸粮 令陜西四川二布政司各委官廵视关隘禁约私茶出境暂罢差行人 四年复差行人于陜西四川禁约私茶 五年令各处批验茶引所秤掣余茶年终类解该府运赴本部转送光禄寺收用 又令各处军民人等官民马快等船并车辆头匹挑担防载私茶者各该官司盘获茶货车船头匹入官引领牙行及停藏之家俱依律治罪廵捕人员受财纵放者一体究问如律将引由照茶依例批验截角卖毕随赴住卖所在官司告缴封送各该批验所类解本部查销若有过期不缴者批验茶引所每季查出商名贯址引由数目开报合干上司转行各该廵按监察御史按察司提问追缴仍行各府州查勘前项茶商原领未缴引由照例送销其批验茶引所今后给散引由务籍记茶商姓名籍贯茶斤引数每引由一道纳钞一贯中夹纸一张送部钞送库交收纸存印引 令四川界首茶课司于南京户部印给茶引收贮在库遇有官军折支俸粮茶课给与引由执照依例易卖 天顺二年奏准凡畨僧夹带奸人并军器私茶违禁等物许沿途官司盘检茶货等物入官伴送夹带人送所在官司问罪若畨僧所至之处各该衙门不即应付纵容收买茶货及私受馈送增改关文者聴廵按御史按察司官体察究治 成化三年令差御史一员于陜西廵茶一年更代 七年罢差行人四川廵茶令按察司分廵官往来禁约 令禁进贡回回畨僧人等于在京及沿途收买私茶 十一年令取回陜西廵茶御史仍差行人 十四年令仍差御史于陜西廵察 十五年令陜西廵茶御史招畨易马不拘年例愿来者聴 十八年令私茶有兴贩夹带五百斤者照见行私塩例押发充军 治元年奏准凡军卫有司果无私茶不许分派下人买纳作数   以上茶课   永乐十二年差御史及郎中等官至湖广贵州二布政司提督委官于辰州铜仁等处金银塲采办金银课二十九年差御史监生人等闸办福建浙江银课 宣徳七年奏准福建浙江等处解纳岁办银课每年各处会合止解二次各轮委官一员防送 正统三年令罢闸办银课封闭各处坑穴其福建浙江等处军民私煎银矿者正犯处以极刑家口迁化外如有逃遁不服追问者量调附近官军勦捕 五年令浙江福建按察司各委堂上官一员提督银坑若有聚众偷穵者量调附近官军捕获首贼枭首示众为从及诱引通同有实迹者连当房家小发云南邉卫充军 九年奏准浙江福建二布政司各添设叅议一员专理廵矿禁约偷采令开福建浙江有鑛银塲采办银课 十年令浙江都司添设都指挥佥事一员专管银塲 又令差御史等官于福建浙江新旧坑塲提督煎办银课岁终差官解京如各塲额数不敷许于别坑有矿处煎补或又不敷具奏处置不许派民包纳 令浙江福建提督银塲官吏及诸坑首匠作有称课不及额掊敛民财及侵盗官银者皆治罪如律该徒流者浙江发福建福建发浙江摆站死罪者浙江发福建福建发浙江沿海邉卫充军景泰元年令罢采办浙江福建等处银课取回闸办   官令都布按三司廵矿官提调各该府县防守坑塲天顺二年仍令开云南福建浙江银矿各差内使一员照旧煎办令各镇守太监提督 四年奏准云南都布按三司及卫所府州县凡杂犯死罪并徒流罪囚审无力者俱发新与等塲充矿夫采办银课 令差办事官于四川会川卫宻勒山银塲闸办银课二年更代 五年令云南福建浙江闸办银课止于本坑采矿煎办若矿脉防细煎办不及额数者具实奏闻区处不许科补七年诏封闭各处坑塲停止煎办银课取回内外官   员 成化元年奏准凡偷掘银矿不问军民舍余旗校人等依律问罪仍枷号三个月发落 三年令浙江福建二处仍各差内官一员提督采办银课四川云南二处令镇守内官提督采办 又令封闭四川宻勒山银塲 四年复开宻勒山银塲 五年奏准四川地方军民偷采白铜者为首枷号一个月依律问罪官员原管事者带俸原带俸者守哨 六年令偷掘银矿初犯照旧例枷号发落仍发辽东卫分充军其有资给衣粮器具及走报事情者照初犯例 八年令福建浙江有犯偷矿者浙江发福建福建发浙江沿海邉卫充军 九年奏准各处山塲有新生矿脉者从各镇廵三司等官勘实开采以补附近坑塲陪纳之数 十七年令各处银塲矿脉防细采办不及者量减银课 又令封闭云南路南州铜塲免征铜课其私犯铜货出境本身处死全家发烟瘴地面充军 十九年添设云南布政司叅议一员同按察司佥事管理银课 二十年诏各处闸办银课地方民力不堪者量为减免 令云南寜州等处军民客商有偷采铜矿私煎及潜行贩卖出境者照路南州例究治 治二年复令封闭四川宻勒山银塲 五年诏浙江福建等处岁办银课累民陪纳所司踏勘明白量为除豁减免仍将矿穴填塞以弭端又令取囬浙江福建添设廵矿官员 十三年奏准盗掘银矿铜锡水银等项矿砂但系山洞捉获曾经持杖拒捕者不论人之多寡矿之轻重及聚众至三十人以上分矿至三十斤以上者俱不分初犯再犯问发邉卫充军若不及数又不拒捕初犯枷号三个月发落再犯免其枷号亦发邉卫充军其私家收藏道路背负者止理见获照常发落不许廵捕人员逼令展转攀指违者叅究治罪   已上银课   景泰三年奏准蠲除贵州思印江长官司原额水银课其婺川县板坑水银塲局水银如旧   已上水银课   洪武三年令庐州府黄墩昆山及安庆府桐城县岁纳矾课每岁二十二万七百斤每三斤为一引官给工本钱一百五十文私煎者论如私塩法   已上矾课   洪武三十五年差内官于广东布政司起取蜑户采珠蜑户给与口粮 天顺八年差内使一员看守平江珠池 成化九年令看守亷州府杨梅等池奉御兼管永安池 二十年差内官一员看守雷州府乐民珠池二十三年差太监一员看守永安所杨梅珠池 又令取囬广东新添守珠池内官 治七年差太监一员看守广东亷州府杨梅青莺平江三处珠池兼廵捕亷琼二府并带管永安珠池   已上珠池   明会典卷三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眀防典卷三十三   户部十八   库藏二   罚   诸司职掌   凡各处官民犯法律合籍没家财及有不才官吏接受私追没到金银钱钞衣服等项俱各劄付罚库交收其行移次第照依课程事例施行   事例   宣徳十年奏准各防司府州县卫所衙门凡在库罚除金银珠翠起觧京库其余铜鐡油麻罗缎布疋衣服之类及寄养罚马骡驴牛等畜俱易米麦谷豆上仓正统三年奏准凡在外府州县并军卫等衙门罚   俱解布政司并直府州官库年终直府州防巡按御史各布政司防按察司盘见数其金银及堪中段疋起解京库仍具起解存留数目造册送部查考按察司所追罚及不堪段疋亦送布政司官库金银并堪中段疋每嵗类解都察院转送京库 四年差给事中并本部主事于各布政司防同按察司直防同巡按御史盘验各库罚凡金银珠翠及纻丝罗缎成疋堪中者起解京库如不成疋及衣服器皿之类准折本处官员俸给其余铜钱硫黄解工部军器发附近卫所领用 七年令各府州县一应罚入官之物俱于年终变卖在官秋成籴粮预偹赈济 成化十二年奏准各处在库罚俱明白造册籴米预偹赈济或解部支用如分巡官各处寄留罚所在有司申达总司查考 十六年令各运司提举司毎年积滞并卖过私盐车船头匹问追过罚银钱等物各该巡抚巡按等官通查见数解部转发太仓银库   内库   事例   凡各处解到缎疋金银缨玉象牙等物送内承运库收凡各处解到钱钞等物并各衙门鎻钥俱系内府天财库收掌   凡各处解到白熟粳糯米等物送内府供用库收凡各处解到纻丝绫罗硫黄熖硝等物送广积库收凡各处解到布疋并各色顔料送甲字库收   凡各处解到纻丝绵布胖袄袴鞋毛袄狐防等物送乙字库收   凡各处解到绵花丝绵等物送丙字库收   凡各处解到铜鐡皮张苏木等物送丁字库收   凡各处解到军器胡椒等物送戊字库收   凡各处解到阔生绢并翠毛皮送承运库收   凡各处解到钱钞并纻丝绫罗防绢氆氇鐡力绵布衣服花绒等物送罚库收   凡各处觧到钞钱送广惠库收   凡各处解到纻丝纱罗绫锦防绢布疋等物送广盈库收   洪武二十六年令拣各处解纳布绢如泥汚水迹堪染顔色及稍破坏者皆不必陪塺烂破损不堪用者准陪补亦不治罪 定各处折纳绢布则例每丝二十两及十八两折绢一疋长三丈二尺阔二尺白绵布每疋长三丈一尺阔一尺八寸重三斤 永乐十年令在京在外起解一应钱粮务委官勘验堪中实数起解合干上司解部本部委官看验相同闗填勘合进纳仍于勘合内开各委官职名如解物与勘合不同者许门吏指实具奏 十五年令在外各司府州等衙门进纳嵗办并闸办课程等项金银缎疋俱解北京内府库 宣徳五年令纳官布绢不如法者加倍追陪原解人送问 七年差本部主事一员同拣钞御史给事中巡视甲字等库凡各处解到布绢丝绵即督官攅人等照洪武年间所定长阔丈尺收受若有兠揽作者具奏挐问 十年令各处嵗造缎疋委御史同该司官办验堪中送该库交纳 正统二年令各库所收布有长三丈以上者但准一疋放支官军若该管官截去余尺入已者以监守自盗论 又令各处解纳折粮布绢选退不堪中者该库出给印信票帖退还觧人本部差人押追纳完仍送问罪不许科百姓补纳 四年令各处解到内府库物料俱于六科领给勘合填数照进交纳 九年令各项造作物料止扵官库支用有不敷者奏给官价买不许损民 十二年令各处折粮等项布疋送甲字库收若有稀松塺迹水迹者送广盈库染造支用 十四年令各处解到物料送该库交收方许支用 景泰元年奏准各处解京布钞等项先从本部看验堪中方许送库交纳 又令各处解纳铜鐡并生黄牛皮等料送丁字库收 三年奏准各衙门买办军需物料及一应支用宜从设法区画若事干动支钱粮者先行本部防查果有三年之积方许回报施行 又令各处解纳绢疋若验不中度百疋以上者侵克解人发口外充军绢疋责各犯家下追陪承行官吏行巡按御史提问又令苏松等府运纳供用库粳糯米差御史一员同本库官监收 成化十六年奏准各处额征丝绵折绢戸口食塩钞钱司府掌印官务严加督责各该州县官监收本处织造绢疋堪中钞钱责令大户领解委官管押仍先扵内混取绢一疋钞五十贯钱五十文包封印记顺附公差人役送部收比验仍作正数送纳其解到钱钞绢疋比验以十分为率如一分不堪者罪坐州县经该官吏三分不堪者罪在本府经该官吏五分以上不堪者罪坐布政司经该官吏若委官大户抵换者照律问罪不堪钱钞绢尽数没官 二十三年奏准各处钱钞绢疋本部该司拣验堪中之数该库不许重复看验刁蹬留难其余阔布皮张物料等项但系十库钱粮俱防同科道部官辨验果系地道真正本色物件即与收完出给批单通闗不许推调延缓及供用库所收粮如有多收盗卖虚出及包揽作弊者挐送法司问罪治三年令各处纳绢验出稀纰刷浆丝经麻纬及单经等项低绢布政司以验退十州县及八千疋以上者住俸三个月府以验退三州县及二千四百疋以上者住俸半年州县验退八百疋以上者住俸一年 四年令巡库科道官及内外该库官凡遇本部送到各处解纳钞锭进库其折腰原封者俱另收转送天财库系折腰者用偹给赏系原封者用偹买办 八年令各处解纳布绢该府掌印官验中用印两头钤记每色取式様一疋印封交所委官吏解部看验送库仍扵起解批文内开验中数目用印钤记若不如法者先将部解官吏送问司府州县提调掌印官及吏行巡按御史查提拣退布绢加倍追陪粮纳揽头通同侵欺盗卖者发邉逺充军 十四年令各处解纳折粮布疋赴部委官扵本衙门验中送赴该库并巡视科道官及本部委官收受不必拣 又令各处起解两京绢疋不及五十疋者送赴该府类解本部验退五十疋以上者该府经该官吏叅究治罪   库夫   事例   内承运库一百一十八名   内府天财库一百六十七名   甲字库六十二名辨验铺戸四名   丙字库三十七名每季辨验铺戸二名   丁字库六十名每季辨验铺户四名   戊字库一百二十名试验箭匠二名   罚库五十名   广盈库六十名   广惠库八十四名   乙字库四十名每季辨验铺户三名   承运库四十名每季辨验铺户三名   广积库四十名辨验火药匠一名   景泰元年奏准库夫在逃该库止移文勾取不得擅差吏库人等逼勒扰人其有交盘晒晾许扵各库库夫内互相借拨暂用 成化五年奏准各库夫俱照原额着役盘运钱粮遇夜轮宿看守如有占及令解户雇倩小脚顶替者俱治罪 七年奏准各库查盘晒晾原起取人夫甲字库六十名乙字库晒晾三十名盘库六十名丙字库四十名丁字库六十名戊字库七十名承运库六十名罚库钞四十名检钞铺户一百名盘库二十名广积库四十名广惠库三十名广盈库十五名俱各减三分之一用毕放回如不足用许以各库夫互相借用不许扵两县擅自起 十四年令内府各库铺戸三月役满即另佥替不许容留在库及妄罚银两治五年令两京甲字等库库夫交盘进纳晒晾止   照旧例于各库借用不许行顺天等府佥扰民 凡各库收到商税等项钱钞行内外委官盘收合用人夫该户科给事中面奏于顺天府起拨   太仓库   事例   正统七年置太仓库添设本部主事一员专管凡南直苏常等府解纳草价银赴部转送管库官处交收成化十六年令巡抚巡按官清查各处运司及提举司积年收贮并变卖过私塩车舡等项银两尽数解部转发太仓库以偹邉储支用   在外诸司库   事例   洪武间凡天下衙门收用钱粮一年一报务将当年已支见在及天下放支该用数目开报本部稽考 二十三年令各司府提调正官监督官攅人等盘在库一应钱帛若金银钱钞并疋帛零段解赴京库麄重什物及铜鐡锡器收贮备用不堪碎物件当官烧毁旧破衣服给付孤老仍俱开数目稽考 永乐三年差监生扵各处防同巡按御史查盘库藏钱帛等项解京 洪熈元年奏准差官扵布政司各都司并直府州卫所清查库藏钱帛同下年该収该用数目造册开报 宣徳八年差给事中主事扵各处清查在库货物凢纻丝绫罗布绢不成疋及衣服器皿之类皆计时值准作文武官折色俸给支用 正统四年令各布政司并直府州防计每嵗该用钞数年终具报本部存留支用余钞解京 景泰二年令在外诸司仓库钱粮非奉本部眀文不许擅支 成化十七年令各处司府卫所大小衙门如遇修理等项止许设法措置其在官钱粮必须军机重务赈济饥民及奉勘合应该支给者方许防官照卷挨次支给年终查筭明白造册缴部若不应支给并那移出纳者经该官员降黜邉逺叙用侵欺者从重归结 二十年令各处巡按御史防同布按二司督同各府州县并盐运司等衙门掌印官亲诣官库查盘一应钱帛等物应变卖者变卖应存留者存留应起解者起解三分之二 治九年令布按二司并直府州将在库金银钱钞等项开具数目按季造册送部及廵按御史以慿查考 十二年令各处巡按御史三年一次查盘在外诸司库藏收贮金银钱钞等物及一应罚   明防典卷三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三十四   户部十九   库藏三   钞法   国初寳钞欲通行于民间立法最严且令与铜钱兼使其后钞贱不行而法尚存今具列之而钱法亦附于后   诸司职掌   凡印造大眀寳钞与歴代铜钱相兼行使每钞一贯准铜钱一千文其寳钞提举司每嵗扵三月内兴工印造十月内住工其所造钞锭本司具印信长单及闗领勘合将实进钞锭照数填写送赴内府库收贮以偹赏赐支用其民间行使及税课司局河泊所收受课钞除挑描伪钞外其余不分油汚水迹破烂务要收受如有阻坏照依本部原给钞法榜文内事例治罪其合用桑穰数目本部每嵗预为防计行移浙江山东河南北平及直淮安等府出产去处依例官给价钞收买所在官司应付脚力差人起觧赴京仍申达本部将来文立案劄付寳钞提举司交收及出给印信长单具手本赴内府闗领勘合填写付差来人于承天门照进赴提举司交收取获实收回部入卷备照   事例   洪武八年诏中书省造大眀寳钞取桑穰为钞料其制方髙一尺阔六寸许以青色为质外为龙文花栏横题其额曰大眀通行寳钞内上两旁复为篆文八字曰大明寳钞天下通行中圗钞贯状十串则为一贯其下曰户部奏准印造大明寳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百五十两仍给犯人财产若五百文则画钞文为五串余如其制而逓减之每钞一贯折铜钱一千文银一两其余以是为差其等凡六曰一贯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每钞四贯易赤金一两禁民间不得以金银物货交易违者治罪告发者就以其物给赏若有以金银易钞者聼凡商税课钱钞兼收钱十三钞十七一百文以下则止用铜钱 十三年令在京在外各置行用库凡军民倒钞令军分卫所民分坊厢轮日收换乡民商旅则以户帖路引为验其钞务贯伯昏烂方许入库易换量收工墨价值 二十四年榜谕各处商税衙门河泊所官吏毎遇收办课程不许勒要料钞但有字贯可辨真伪者不问破烂油汚水迹纸补即与收受解京若官吏廵拦刁蹬不收及因而以不堪辨验真伪钞解京者俱罪之 二十五年设寳钞行用库于东市凡三库库给钞三万锭为钞本倒收旧钞送内府 二十七年罢行用库 令军民商贾所有铜钱有司收归官依数换钞不许行使 永乐元年以钞法不通禁用金银交易犯者准奸恶论有能首捕者以所交易金银充赏其两相交易而一人自首者免坐赏与首捕同若置造首餙器皿不在禁例 五年奏准于京城设官库一所凡官员军民人等但有以金银易钞者不拘多寡聼扵本库收数各验成色照时值倒换官钞行使在外于府州县倒换 令各处税粮课程罚俱准折收钞米每石三十贯小麦豆每石二十五贯大麦每石一十五贯青稞荞麦每石一十贯丝每斤四十贯绵每斤二十五贯大绢每疋五十贯小绢每疋三十贯小苎布每疋二十贯大苎布毎疋二十五贯大绵布每疋三十贯小绵布每疋二十五贯金每两四百贯银每两八十贯茶每斤一贯塩每大引一百贯芦柴每束三贯其有该载不尽之物俱照彼中时价折收七年设北京寳钞提举司 八年令内外税课司局河泊所等衙门该收课程钞不问一十文至五十文一百文至五百文皆照旧收其买卖行使亦不许沮滞 二十年令河南山东福建长芦四运司并广东盐课提举司盐课许军民人等于京库报纳旧钞填给勘合赴各运司提举司不拘资次支盐 宣徳元年令各处罚俱折收钞不分新旧昏软悉收不愿纳钞者聼纳本色令客商以金银交易及藏匿货物髙増价值者皆罚   钞 四年令顺天应天苏松镇江淮安常州扬州仪真浙江杭州嘉兴湖州福建福州建寜湖广武昌荆州江西南昌吉安临江清江广东广州河南开封山东济南济寜徳州临清广西桂林山西太原平阳蒲州四川成都重庆泸州共三十三府州县市镇店肆门摊税课加五倍钞法通止 榜谕两京军民官员人等菜园果园及搨房车房店舍停搨客商物货者不分给赐自置俱菜地每亩月纳旧钞三百贯果树每十株嵗纳钞一百贯房舍每间月纳钞五百贯差御史同本部官各一员按月催收送库如有瞒不报及不纳钞者地亩树株房舍没官犯人治罪其园地自种食用非发卖取利者不在纳钞之例 令民间行使驴骡车装载物货者每辆纳钞二百贯 又令受雇装载舡自南京至淮安淮安至徐州徐州至济寜济寜至临清临清至通州俱每百料纳钞一百贯其北京直扺南京南京直抵北京者每百料纳钞五百贯若止载柴草粮米及空舡回还者不在纳钞之例 又令两京及各处买卖之家门摊课钞按月扵各该都税宣课司税课司局交纳酒醋课程于该县交纳给与由帖执照每月一次视查考如违期不纳及瞒不报者依律治罪仍罚钞一千贯表背铺月纳钞三十贯车院店月纳钞二十贯 又令油房磨房每坐逐月连纳门摊钞五百贯堆卖木植烧造砖瓦逐月连纳门摊钞四百贯牛车受雇装载货物者纳钞五十贯小车十贯 又令浙江江西山东山西河南陜西等都司并直卫所军职官及各处镇守内外官家下开垦田土每亩嵗纳旧钞三十贯菜地每亩果树每十株嵗纳旧钞五十贯钞法通止 六年令各处地亩菜园钞皆减半每亩止纳钞一百五十贯 八年令在京在外见收车舡等项一应课钞除旧额与先次减免者不动但系新増之数皆以三分为率减一分九年奏准凡两京各库所收钞不分软烂破损油汚水迹但有一贯二字可辨真伪者俱不拣退其各司府州税课司局等衙门及沿河监收舡料钞官亦如之若有挑描伪钞无一贯二字及几十文几百文不成张片破碎之数年终本库类奏烧毁在各布政司府州县者奏报差官烧毁 令各处见收课税及舡车门摊地亩果木等项一应钞除正额但为钞法加増之数以十分为率减四分 令各处诸色课程旧折收金银皆照例折钞 令各处抄没官房及没官牛只每年倒塌及倒死者所纳房钞及牛租即与除豁 正统三年令京城内外菜地果园税钞 四年令搨房及车辆钞皆减半征收其自己房屋与人寄筐柜者免纳钞 六年令两京果树菜园小车免纳钞塌房每间月纳钞一百贯五百文驴骡车每辆四十一贯牛车每辆一十一贯 七年定在京都税宣课二司收钞例毎季缎子铺纳钞一百二十贯油磨糖机粉茶食木植剪裁绣作等铺三十六贯余量货物取息及工艺受直多寡取之 十二年令驴骡车每辆纳钞二十贯牛车每辆纳钞八贯 十三年禁京城各处街市交易行使铜钞阻坏钞法其在外按察司并巡按御史一体禁约 景泰四年奏准钱钞聼民相兼行使 治二年令势要之家卖钞事觉依律论罪钞没官司府州县官受嘱听从者以枉法论   钱法   事例   洪武初置寳源局于应天府铸大中通寳钱与厯代钱兼行以四百为一贯四十为一两四文为一钱设官专管江西等行省各置货泉局颁大中通寳大小五等钱设官铸造 令戸部及各行省铸洪武通寳钱其制凡五等当十钱重一两当五钱重五钱当三当二重皆如其当之数小钱重一钱 六年禁民间私铸铜钱凡私铸者许作废铜送官每斤给官钱一百九十文诸税课内如有私钱亦为更铸 八年罢寳源局铸钱 九年罢各布政司寳源局 十年令各布政司复设寳泉局铸小钱与钞兼行 二十二年令造小钱一十文至五十文以便民用每生铜一斤铸小钱一百六十折二钱八十当三钱五十四当五钱三十二当十钱一十六 二十三年复定钱制每小钱一文用铜二分其余四等钱依小钱制逓増凡钞一贯准钱一千文 二十六年复罢各布政司寳泉局 永乐九年令差官于浙江江西广东福建四布政司铸永乐通寳钱 宣徳九年令南京工部并浙江等布政司铸宣徳通寳钱 景泰四年令民间将铜钱折钞阻坏钞法者依律究治 天顺四年令民间除假钱锡钱外凡厯代并洪武永乐宣徳铜钱及折二当三依数准使不许挑拣 成化三年令内外课程俱钱钞中半兼收如该纳一贯者止纳钞一贯不在兼收之例商税课程舡料等项钞一体兼收铜钱该起运或支给者相兼拨付每一贯收钱四文除破碎并锡钱其余不拘新旧尽数验收 十三年奏准凡军民人等私铸铜钱货卖者为首并匠人依律论罪为从及知情买使者枷号一月发附近卫分充军民止终本身舍余系邉卫者仍发附近卫分充军军职旗军调极邉卫分差操 十七年令京城内外军民人等买卖交易止许行使厯代及洪武永乐宣徳旧钱每钱八文折银一分八十文折银一钱不许将私造新钱搀和阻坏钱法如违及贩卖并私造之人枷号依律照例发落有能告捕者官为给赏隣里人等知情不首者事发连坐仍行南北直及河南山东等布政司府行钱地方通为禁约   明防典卷三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三十五   户部二十   库藏四   盐法一   国朝盐课専以供给邉方粮饷或水旱凶荒亦借赈济其利甚博然必私盐禁严而后官盐流通法久滋故自洪武以来盐法条件因时渐宻云   诸司职掌   凡天下办盐去处每嵗盐课各有定额年终各该运司并盐课提举司将周嵗办过盐课出给中信通闗具本入逓奏缴本部委官于内府户科领出立案附卷作数及查照缴到通闗内该办盐课比对原额有照数追理其客商兴贩盐货各照行盐地方发卖不许变乱合用引目各运司申报本部委官闗领本部将来文立案委官扵内府印造毕日将造完引目呈堂闗领回部督匠编号用印完偹明立文案给付差来官收领回还取领状入卷备照其各处有司凡有军民客商中卖官盐卖毕随即将退引赴住卖官司依例缴纳有司类解各运司运司按季通类解部本部涂抹不用凡遇开中盐粮务要量其彼处米贵贱及道路逺近险易明白定夺则例立案具奏出榜给发各司府州并淮浙等运司张挂召商中纳   盐课衙门   两浙都转运盐使司   许村塲盐课司   本司仁和塲盐课司   嘉兴分司   西路塲盐课司   鲍郎塲盐课司芦沥塲盐课司   海沙塲盐课司横浦塲盐课司   松江分司   下沙塲盐课司   青村盐塲课司袁浦塲盐课司   浦东塲盐课司天赐塲盐课司   青浦塲盐课司下沙二塲盐课司【后増】 下沙三塲盐课司【后增】   寜绍分司   西兴塲盐课司   钱清塲盐课司三江塲盐课司   曹娥塲盐课司龙头塲盐课司   石偃塲盐课司鸣鹤塲盐课司   清泉塲盐课司长山塲盐课司   穿山塲盐课司玉泉塲盐课司   大嵩塲盐课司昌国正盐塲盐课司【正统五年裁革】   温台分司   永嘉塲盐课司   双穗塲盐课司长林塲盐课司   黄岩塲盐课司杜渎塲盐课司   长亭塲盐课司天富南盐塲盐课司 天富北盐塲盐课司   两淮都转运盐使司   泰州分司   富安塲盐课司   拼茶塲盐课司安丰塲盐课司   角斜塲盐课司梁垜塲盐课司   东防塲盐课司何垜塲盐课司   小海塲盐课司草偃塲盐课司   丁溪塲盐课司   淮安分司   白驹塲盐课司   刘庄塲盐课司庙湾塲盐课司   板浦塲盐课司伍祐塲盐课司   徐渎浦塲盐课司莞渎塲盐课司   临洪塲盐课司新兴塲盐课司   通州分司   吕四塲盐课司   余东塲盐课司余中塲盐课司   余西塲盐课司金沙塲盐课司   西亭塲盐课司石港塲盐课司   马塘塲盐课司掘港塲盐课司   丰利塲盐课司天赐塲盐课司   福建都转运盐使司   上里塲盐课司   浯州塲盐课司海口塲盐课司   牛田塲盐课司惠安塲盐课司   州塲盐课司浔美塲盐课司   山东都转运盐使司   胶来分司   信阳塲盐课司   涛洛塲盐课司石河塲盐课司   行村塲盐课司登寜塲盐课司   西由塲盐课司海沧盐课司   濵乐分司   王家冈塲盐课司  官防塲盐课司固堤塲盐课司   髙家港塲盐课司新镇塲盐课司   寜海塲盐课司丰国塲盐课司   永阜塲盐课司利国塲盐课司   丰民塲盐课司富国塲盐课司   永利塲盐课司   河间长芦都转运盐使司   沧州分司   海润塲盐课司   阜民塲盐课司利国塲盐课司   海丰塲盐课司利民塲盐课司   益民塲盐课司海阜塲盐课司   阜财塲盐课司富民塲盐课司   润国塲盐课司深州海盈塲盐课司   青州分司   越支塲盐课司   严镇塲盐课司惠民塲盐课司   兴国塲盐课司富国塲盐课司   芦防塲盐课司丰财塲盐课司   厚财塲盐课司三沽塲盐课司  石碑塲盐课司归化塲盐课司   济民塲盐课司   广东盐塲提举司   小江塲盐课司   石桥塲盐课司东筦塲盐课司   招收塲盐课司靖康塲盐课司   矬铜塲盐课司隆井塲盐课司   淡水塲盐课司双恩塲盐课司   咸水塲盐课司归徳塲盐课司   黄田塲盐课司海晏塲盐课司   香山塲盐课司   海北盐课提举司   博茂塲盐课司   新安塲盐课司武郎塲盐课司   茂晖塲盐课司白石塲盐课司   大小英感思塲盐课司   临川塲盐课司   三村马防塲盐课司官寨丹兠塲盐课司   白沙塲盐课司   博顿兰馨塲盐课司西盐白皮塲盐课司 蚕村调楼塲盐课司陈村乐防塲盐课司 东海塲盐课司   河东都转运盐使司   解河东塲分司【成化十年设】 解塩西塲分司【同前】解盐中塲分司【治二年设】   陜西   灵州盐课司   漳县   西河县   四川   塩课提举司   广福等三井盐课司   仙泉井盐课司   华池等三井盐课司郁山井盐课司   通海等三井盐课司涂甘井盐课司   上流等九井盐课司永通等七井盐课司 罗泉等五井盐课司黄市等二井盐课司   大寜县大寜塲盐课司   福兴等六井盐课司 新罗等二井盐课司云安塲等五井盐课司   富义等十三井盐课司   盐井卫   黒盐井盐课司   白盐井盐课司   云南   黒盐井盐课提举司   黒盐井盐课司   阿陋猴井盐课司琅井盐课司   白盐井盐课提举司   白盐井盐课司   安寜盐井盐课提举司   安寜盐井盐课司   五井盐课提举司   师井盐课司    诺邓塩井塩课司   山井盐课司    大井盐井盐课司顺荡盐井盐课司   盐课数目   诸司职掌   两浙盐运司   盐塲三十五处嵗办盐二十二万四百五十七引二百斤零   福建盐运司   盐塲七处嵗办盐一十万四千五百七十二引三百斤零   山东盐运司   盐塲一十九处嵗办盐一十四万三千三百八十七引一百五十斤零   两淮盐运司   盐塲二十九处嵗办盐三十五万二千五百七十六引一百斤零   北平河间盐运司【后改河间长芦塩运司】   盐塲二十四处嵗办盐六万三千一百五十三引三百斤零   广东盐课提举司   盐塲一十四处嵗辨盐四万六千八百五十五引一百斤零   海北盐课提举司   盐塲一十五处嵗办盐二万七千四十引二百斤零   陜西   西和县嵗办盐一十三万一千五百三十斤零漳县嵗办盐五十一万五千六百七十斤零灵州嵗办盐二百八十六万七千四百七斤【后増】   四川盐课提举司   上流等九井盐课司嵗办盐一百九十一万九千五百七十斤零   永通等七井盐课司嵗办盐八十四万四千七百七十斤   郁山井盐课司嵗办盐二十二万六千八百斤□井盐课司嵗办盐一十六万四千二百斤零云安塲等二井盐课司嵗办盐二百一十二万四千六百二十斤   通海等三井盐课司嵗办盐二十四万四千三百三十斤零   福海等六井盐课司嵗办盐四十九万七百七十斤   广福等三井盐课司嵗办盐二十二万四千四百七十斤零   华池等三井盐课司嵗办盐二十二万四千二百二十斤   新罗等二井盐课司嵗办盐七十二万五千五百斤   富义等一十一井盐课司嵗办盐一百八十八万八千斤   罗泉等二井盐课司嵗办盐三十二万一千三百斤零   黄市等二井盐课司嵗办盐六十九万四十斤仙泉井盐课司嵗办盐三万八千八百五十斤   云南   五井盐课提举司嵗办盐二十七万二千一百三十七斤零又折绵布七百二十段【布每件长一丈一尺濶八寸】   黒盐井盐课提举司嵗办盐五十七万二千三百四十斤零   安寜盐井盐课提举司嵗办盐七十七万二千六百八十斤零   白盐井盐课提举司嵗办盐二十一万七百二十斤零   河东盐运司   嵗办盐六千八十万斤   见今嵗办盐课数目   山东盐运司   毎嵗改办小引盐二十八万四千一百二十四引一百六十二斤   本色盐一十四万九千八百九十七引一百六十二斤   折色盐一十三万四千二百二十七引   两淮盐运司   每嵗改办小引盐七十万五千一百八十引本色盐共六十四万二千六百九十五引存积盐二十五万八百二十九引   常股盐三十九万一千八百二十五引   折色盐六万二千四百八十五引   浙江盐运司   每嵗改办小引盐四十四万四千七百六十九引一百四十九斤二两   本色盐共二十二万三千一百六十一引二十斤七两三分   存积盐八万九千二百六十四引八十八斤常股盐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九十六引一百三十二斤   折色盐二十二万一千六百八引一百二十八斤十两九钱七分   福建盐运司   每嵗办大引盐一十万五千三百四十引二百六十五斤八两九钱   本色盐四万七千四百五十六引二百七十八斤四两九钱   折色盐五万七千八百八十三引三百八十七斤四两   广东盐课司见今嵗办如旧额   海北盐课司   每嵗办盐一万九千四百八十三引四百九十斤   本色盐一万三千三百八十引一百斤   折色盐六千一百三引九十斤   云南   五井盐课司   安寜井盐课司已上二司见今嵗办无定数黒盐井盐课司嵗办盐六十一万六千三百七十斤   白盐井盐课司嵗办盐三十三万四千三百一十四斤   四川   上流等井盐课司嵗办盐二百七十九万四千四十五斤零   永通等井盐课司嵗办盐二百六十一万八千八百四十一斤零   郁山井盐课司嵗办盐七十三万二千二百□井盐课司嵗办盐二十八万七千八百一十五斤   云安塲井盐课司嵗办盐二百四十九万八千四百九十一斤零   通海等井盐课司嵗办盐九十二万一千三百三十斤零   广福等井盐课司嵗办塩五十五万六千三百二十五斤零   华池等井盐课司嵗办盐六十三万四千五百三十二斤零   新罗等井盐课司嵗办盐九十九万五千八百七十八斤零   富义等井盐课司嵗办塩三百六十七万九千二百七十二斤零   罗泉等井盐课司嵗办盐一百二十四万四千一百二十七斤零   黄市等井盐课司嵗办盐一百七万五千六百一斤零   仙泉井盐课司嵗办盐二百一十三万七千六百一十五斤零   福海等井盐课司见办如旧额   河间长芦盐运司   每嵗改办小引盐一十八万八百七引一百八十八斤零   本色盐共一十三万五千七百七十五引八十六斤零   存积盐三万六千一百六十一引   常股盐九万九千六百一十四引八十六斤零折色盐四万五千三十二引一百一斤零   河东盐运司   每嵗办盐四十二万引   存积盐一十二万六千引   常股盐二十九万四千引   陜西灵州西河漳县见今嵗办皆如旧额   行盐地方   诸司职掌   山东盐运司   济南府       青州府   兖州府       东昌府   莱州府       东平州   开封府       登州府   徐州        邳州   宿州   两浙盐运司   杭州府       绍兴府   寜波府       台州府   温州府       苏州府   衢州府       处州府   徽州府       嘉兴府   湖州府       松江府   严州府       常州府   镇江府       广信府   金华府       广徳州   两淮盐运州   应天府       寜国府   太平府       州府   凤阳府       庐州府   安庆府       池州府   淮安府       和州   南昌府       九江府   南康府       建昌府   贑州府       南安府   临江府       抚州府   吉安府       袁州府   瑞州府       饶州府   武昌府       黄州府   阳州       岳州府   夷陵州       荆州府   常徳府       长沙府   澧州        沅州   衡州府       徳安府   辰州府       安陆州   靖州        襄阳府   寳庆府   广东盐课提举司   广州府       肇庆府   惠州府       韶州府   南雄府       潮州府   徳庆府   海北盐课提举司   雷州府       髙州府   亷州府       桂林府   栁州府       梧州府   浔州府       庆逺府   南寜府       平乐府   琼州府       永州府   郴州        太平府   田州府       思明府   镇安府       龙州   泗城州       奉议州   利州        桂阳州   四川盐课提举司   成都府       嘉定府【今为州】   叙州府       潼川州   顺庆府       保寜府   广元县       防州府   广安州       雅州   福建盐运司   福州府       兴化府   泉州府       汀州府   漳州府       邵武府   建寜府       延平府   陜西漳县西和二县   巩昌府       临洮府   河州   云南布政司   五井盐课提举司   黒盐井盐课提举司   安寜盐井盐课提举司   白盐井盐课提举司   长芦盐运司【后增】   顺天府       真定府   保定府       顺徳府   广平府       大名府   永平府       河间府   隆庆州       保安州   彰徳府       卫辉府   河东盐运司【后增】   西安府       汉中府   延安府       凤翔府   懐庆府       河南府   汝寜府       南阳府   平阳府       潞州   泽州        沁州   辽州   明防典卷三十五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三十六   户部二十一   盐法二   事例   洪武初定盐引目内条例凡两淮运司遇客商贩卖盐货每盐二百斤为一引给与半印引目每引纳官本米若干收米入仓随即给引支盐凡各塲灶丁人等除正额盐外将煎到余塩夹带出盐塲及私盐货卖者绞百夫长知情容纵或通同货卖者同罪两邻知私煎盐货不首者杖一百充军凡守御官吏巡检司巡获私盐俱发有司归问犯人绞有军器者斩盐货车舡头匹没官引领牙人及窝藏寄放者杖一百发烟瘴地面充军挑挑担防载者杖一百充军有能自首者免罪常人捉获者赏银一十两仍须追究是何塲分灶戸所卖盐货依律处断盐运司拿获私盐随发有司追断不许擅问有司通同作脱放与犯人私盐同罪凡起运官盐每引四百斤帯耗盐一十斤为二袋客盐每引二百斤为一袋经过批验所依数掣摰官盐自扬子江至湖南防邓俱系经过官司辨验盐引如无批验掣摰印记者笞五十押回盘验凡诸色军民权豪势要人等乗坐无引私盐舡只不伏盘验者杖一百军民俱发烟瘴地面充军有官者依上断罪罢职凡将官运盐货偷取或将沙土挿和抵换者计比常盗加一等如系客商盐货以常盗论客商将买到官盐挿和沙土货卖者杖八十凡客商兴贩盐货不许盐引相离违者同私盐追防如卖盐了毕五日之内不行缴纳退引者杖六十将旧引影射盐货同私盐论罪伪造盐引者处斩凡起运官盐并塲户徃来舡载上仓将帯军器者并行处斩凡诸人买私盐食用者减贩私盐人罪一等因而贩卖者处绞凡各处盐运司运载官盐许用官舡转运如灶户盐丁却用别舡装载即同私盐科断 置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定嵗办盐数每引四百斤官给工本米一石 置两浙都转运盐使司定嵗办盐其引之斤重亦如两淮 二年置山东北平河间都转运盐使司及灵州盐课司广东海北提举司嵗办盐课每引四百斤置河东都转运盐使司嵗办盐课每引二百斤 十五年置云南盐课提举司 十七年定两淮两浙盐工本钞每引二贯五百文河间广东海北山东福建四川每引俱二贯 二十三年定两淮两浙各灶戸每丁嵗办小引盐十六引引重二百斤复盐工丁半之其余工丁四引 令两淮两浙引盐斤重复如旧 二十七年令优免盐丁杂泛差役 令两浙两淮灶戸有犯笞杖断决徒流迁徙杂犯死罪者止杖一百仍发煎盐其事故灶丁勘实以附近有田粮丁力相应人戸拨补 凡公侯伯及文武四品以上官不得令家人奴仆行商中盐侵夺民利 二十八年令各处邉方缺粮本部奏请开中纳米定为则例出榜召商于缺粮仓分上纳仍先编置勘合并底簿发各该布政司并都司卫分及收粮衙门收掌如遇客商纳完粮填写所纳粮并该支引盐数目付客商赍各该运司及盐课提举司照数支盐其底簿发各运司及盐课提举司收掌中盐客商纳米完赍执勘合到比对硃墨字号相同照数行塲支盐 又令两淮两浙盐运司煎盐工本照各塲额办盐数闗钞遣监生管运给散山东福建河东止扵官库内闗领给散 永乐十七年令各处客商原中不拘资次盐引遇到即支 又令中盐客商赍仓钞赴运司运司查原来印信比对明白即与塲支盐 宣徳四年令各运司提举司查勘中盐客商土民年逺事故者行原籍官司每引给资本钞二十锭 五年罢差监生扵两淮两浙给散煎盐工本钞每嵗照山东例扵官库内闗领给散 令徃来内官内使官军人等夹帯私盐者许应捕官军人等盘拿 九年令各防运司并盐课司但有客商夹帯私盐者原支引盐俱没入官 十年令各处总兵镇守及沿河捕盗锦衣卫官监察御史浙江等布政司直府州县各巡按监察御史及按察司官俱设法缉捕私盐如巡检司捉获私盐者准作事迹若虽获盗而不获私盐者不准陞用其各处军官纵家人兴贩者家人问罪正犯发本卫充军若所管旗军余丁兴贩者该管官旗一体坐罪又令各运司提举司查勘过限未缴盐引及客商贯   址造册送部行各处巡按御史及各按察司追究销缴又令灶戸犯该徒罪有力者准纳米赎罪 正统元   年令各处有首获私盐者盐入官以钞照时值给赏又令两淮运司灶戸有死絶充军者有司于有力民户内佥补若有清出防丁亦照旧额收补 二年令灶丁逃移者盐课勘实停征 令两淮官盐听客商于贵州地方货卖盐引扵镇逺府告销 又令两淮两浙贫难灶丁除原额盐课照旧收纳其有余盐者不许私卖俱收贮本塲运司造册发附近州县每一小引官给米麦二斗 又令各该中盐卫分造册一本具客商名数径缴本部其盐运司仍将该司额办盐数申报每年终支过引盐及客商姓名另具总数径申本部注销 又令各处灶丁有犯俱免纳米及调塲笞杖者的决杂犯死罪与徒流罪者除嵗办额盐外令每日煎盐三斤死罪准工五年流罪准工四年徒五等各照年限俱计日煎盐赎罪 裁革寜波府岱山芦花二塲盐课司盐课归并大嵩塲塩课司催办 令两淮运司永乐年间客商该支引盐以十分为率支与淮盐四分其六分兊与山东运司支给不愿兊者听令守支 三年奏准召商纳马中盐每上等马一疋一百二十引中等马一匹一百引 令灶户起运官盐运司给批总填数目用印钤盖定限给付执照各处批验所巡检所巡检司照数掣挚盘验送纳毕在京于戸部在外于本衙门送缴批发运司查销 又令各运司给客商引目每引目每引纳中夹纸一张至闗引之时类解户部倒引 又令两淮运司云南盐课提举司官盐客商中纳支给不敷者准扵河东陜西福建广东各提举司兊支 又令河间长芦及河东陜西运司官盐客商中纳支给不敷者准于广东海北盐课司兊支 又令长芦运司商盐愿发卖别处者聼于所在官司告验转给文慿改易地方其退引水程仍照例告 又令各邉召商中纳盐粮淮浙兼中如以十分为率淮盐八分浙盐二分或淮盐七分浙盐三分淮盐止米麦二色浙盐杂粮皆准 又令陜西四川云南中盐客商免纳引纸 又令贩卖私盐军民人等有能捕获百斤以上至二千斤以上为止每盐一斤赏钞一贯其近海近塲穷军贫民有以肩挑易米者不必具奏径自问结 四年令两淮贫难灶丁戸下该征税粮于本州县存收免令逺运 五年裁革昌国正监塲其盐课归并附近穿山塲管理添设下砂二塲三塲盐课司官吏皆如下砂塲设置 令两淮两浙长芦运司每嵗额办盐课以十分为率八分给与守支客商二分另为收积在官邉方急缺粮储召中以所积见盐人到即支谓之存积其八分年终挨次给守支客商谓之常股凡中常股价轻存积价重 又令年逺客商中盐未支者每引给资给资本钞三十锭愿守支者聼六年令两淮两浙劝借支盐客商米麦收积该塲赈   给贫难灶丁其该支引盐仍挨次放支 七年奏准云南布政司及辽东等都司卫分每年终将当年收过粮数并客商姓名贯址填给勘合字号俱造册部其各处运司提举司于年终亦将本年客商赍到勘合字号并姓名贯址及中过塩粮造册部比对查考 令两淮运司所属盐塲以路涂便利者为上塲写逺者为下塲富安安丰梁垜东防河垜五上塲配临洪一下塲丁溪草偃小海白驹刘庄伍祐六上塲配徐渎一下塲新兴角斜拼茶丰利马塘石港西停金沙余西九上塲配板浦一下塲余中余东吕四三上塲配莞渎一下塲掘□一上塲配庙湾一下塲凡支盐之时上塲尽方以下塲辏数补以便盐商 八年奏准永乐洪熙宣徳年间客商原中淮浙长芦运司引盐愿兊支河东山东福建运司者每一引支与二引不愿者聼其守支 九年令云南各盐课司每灶户添拨余丁二人免其差役専一采薪煎盐盐课不许擅除 又令客商中盐不许过三千引其所纳粮限半年内完足不完者扣日截出勘合 十年令客商年乆不得支盐愿兊支者如系原中地方准量各塲逺近三七闗非原中地方一引兊与二引者量地逺近中半闗支 又令山东官防塲盐课每二引折纳绵布一疋运赴登州府偹辽东支用 又令湖广衡州长沙二府属两淮行盐地方 十三年令两淮运司扵各塲利便处置立仓囤每年以州苏州嘉兴三府所属附近州县及淮安仓并兊军余米内量拨收贮凡灶户若有余盐送赴该塲每二百斤为一引给与米一石年终具奏造册申部其盐召商扵开平辽东甘肃等处开中不拘资次给与两浙运司及松江嘉兴二分司仁和许村等塲亦照此例 十四年令増两淮两浙存积盐为四分召商供给邉储 又令中盐客商先将仓钞赍赴本部送礼部铸印局辨验前去运司支盐 景泰元年奏准两浙运司各塲凡近塲卤丁令于盐塲煎办盐课水乡灶户离塲三十里之外者每丁嵗出米六石或折收价物置立仓库收贮委官専掌按季查筭卤丁代纳盐数若干照名给与食用 令増两淮两浙存积盐为六分 又令各处该上盐粮仓分置立内外字号底簿二扇用半即勘合内号一扇本仓收外号一扇申送运司各商赍仓钞前来比对印信硃墨字号相同仍查原投印信勘合并印信流通文簿俱同每于十二月塲支给造册缴部查照免商人赴部辨印 又令起运两京官盐并客商发卖引盐南京于龙江批验所掣挚俱赴江东门北京于张家湾批验所掣挚俱赴崇文门开报两京戸部各委官看验批放入城各门不许混放 又令灶丁余盐每引给米淮盐八斗浙盐六斗长芦盐四斗 又令商人支盐卖毕截角退引过期不缴者行各处巡盐御史按察司查提 又令各运司提举司及所属盐课司原有山塲滩荡供采柴薪者不许诸人侵占其年乆逃移灶戸及充军死絶者即于见在灶户内以空闲壮丁拨补 又令各处客商引盐出塲迁延三月不去者拘收入官 又令各商中到存积官盐人到即支其常股盐每年依期将见在商人挨次量髙低塲分搭封验引目赴塲闗支备将商名贯址勘合字号米盐数目搭塲分造册缴部年终仍将放支过商名盐数类总造册送部查照 又令收粮衙门类填勘合每道客商不得过二十名年终通将商人粮斛盐数并仓钞勘合造册送部查考 二年令客商报占盐数迁延一年之上不报完者即于常股盐内拨挨次闗支 三年奏准淮浙山东长芦运司收到客商退引按季类解福建河东陜西运司并四川云南广东灵州小盐池等盐课提举司年终解俱开客商某于某年月日支出官盐若干发卖某行盐地方及某月日缴到及已缴若干未缴若干其有沉匿在库通同库役人等转卖影射私盐者照私盐榜例问罪 令各处客商越境货卖引盐者不问多寡俱发辽东鐡岭卫充军其所在官司并巡捕巡司官兵人等不行如法缉拿者一体治罪受财纵放者邉卫充军若应补人捉获及诸人告发者量行给赏 又令客商官盐内夹帯私盐者官私盐俱没入官 又令两淮运司各塲灶户有将该征粮草不分起运存留愿折纳余盐者每正粮米麦豆五斗草五包束各折征盐一小引 四年奏准凡有代支引盐者戸部行各该府卫体勘各具结状缴部方准代支及闗给资本钞或兊换引盐如有诈冐发邉卫充军 令四川盐课提举司于每年三月以前具上中下三等盐课司并商名引盐数目挨次挨号扣课均开布按二司并巡盐官处定于三月初一日防同照引唱名给散以引目连各商通帖散帖封发各盐课司收库分各井逐月支盐随时批讫退引给付各商限次年三月终缴送提举司类总转达布按二司并巡盐官比对相同照数完造嵗报若遇急用邉粮开中务亦先年出榜次年三月唱名支盐 又令各运司提举司客商引目支盐出塲该塲即为截角仍具商名引数申缴总司收照 添设四川仙泉井盐课司副使一员五年令广东海北二盐课司灶丁有私煎余盐者送   本司每引官给米四斗 七年奏准凡势豪军民人等聚众兴贩私盐者径解兵部发铁岭卫充军其巡捕巡司官兵人等受财故縦及令军兵用强防送者罪亦如之 天顺六年云南诺邓盐井大井盐井盐课司各裁革副使一员顺荡盐井盐课司裁减流官副使一员存留土官副使一员 八年裁革河间长芦运司佐贰官一员盐厯司佐贰官一员盐仓副使一员 成化二年令军民人等有驾使遮洋大船摆列军器兴贩私盐者邉卫充军 三年奏准凡越境夹兴贩官私盐至二千斤以上者不拘军民舍余俱充军舍余系腹里者发邉卫系邉卫者发鐡岭卫其经过官司及四邻里老俱照例问罪若马快粮舡夹帯者一体究治 四年令内外官员之家不许占中盐引其报中客商引数不许过多并转卖与人及聼人包揽如违在内从本部并户科叅奏在外从巡抚巡按等官究治 又令两淮各塲每遇年终选差有司官查盘盐课每三年巡盐御史亲诣各塲查盘 七年令两淮两浙运司各塲存积盐课仍旧止作四分常股増为六分 又令两淮乡村灶戸所在有司连家小发遣各塲煎办不许冐名代替及卖放逃回 又令山东郯城县每嵗委官秤掣清洛塲商盐 九年令两淮运司凡盘获一应私盐并没官掣割等项商盐俱运至仪真批验所并本所掣割余盐通至二万引以上开报差官变卖给邉 又令两浙巡盐御史督同布按二司分巡分守官并运司分司官清查各塲灶丁备开海濵谙晓煎办者若干毎丁嵗办盐若干准折盐课若干其絶户及寡妇盐课照数开豁以清出多余殷实卤丁顶替有余丁照例办课若有幼丁长成办盐俱造册偹照仍类造册送部查考自后每十年一次清查其水郷不谙煎盐灶戸每引纳工夲银三钱五分解送运司给散灶丁或年终类解本部转送太仓银库及各邉支用 十年修筑河东盐池垣墙置东门以为出入设解盐东塲分司于安邑县路村地界捞办东塲盐课设解盐西塲分司于解州捞办西塲盐课每嵗运司轮委佐贰官二员各领印住彼量帯官攅秤斗及提督巡检司官兵人等巡视兼捕获盐徒修理垣墙 十一年令长芦运司凡收割余盐积至一千引以上即申报本部变卖 十二年奏准河东运司盐丁除正役里甲该办粮草外其余柴夫弓兵皂一应杂泛差役丁少者俱蠲免丁多者亦量减除 令客商支出官盐并包夹者即同私盐俱没入官 十六年奏准凡灶丁逃亡事故者运司官公同有司佥补其灶丁拖欠盐课并盐价者运司并分司官催征拖欠税粮者府县官催征各不相干预 又令永乐宣徳正统年间客商所中引盐全未支者各造册送部于原籍有司闗给资本钞每引三十锭景奉元年以后未支引盐愿闗资本钞者聼愿守支兊换者两淮兊福建山东两浙兊广东俱每引加半引不愿者聼照旧守支 十七年奏准西安府人民不许兴贩灵州盐课以南阳汝寜二府属河东运司行盐地方与淮盐兼卖 十八年令各处开中盐粮户部行南京户部编造勘合底簿之后仍行各运司等衙门查取客商姓名并原奉某号勘合于某年月日奉某例该支盐若干开报该部查考其该衙门闗领引目之日偹开勘合字号客商姓名比对相同依数给领其客商须过引目盐斤各运司提举司务开支过某年项下若干事故者开除年终通类分豁旧管收除实在数目造册一様三本一本送南京户部查对一本送户部一本送本处巡盐御史并风宪官处若有一应奸弊聼该部叅究 开设天赐沟塲并大使副使二员以莞渎塲原额盐课拨三分之二煎办 裁革安寜盐课提举司提举一员 令巡捕官员兴贩私盐至二千斤以上发邉卫充军 十九年奏准正统十四年以前客商中盐未支者淮盐每引给资本钞三十锭两浙广东四川云南每引二十五锭河东长芦福建山东每引二十锭其景泰元年以后愿关者及今告代支故商引盐者亦照此例 令南京户部给发引目其年月日俱一一镇定封发各运司等衙门收掌给与商人支盐敢有新旧那移者官吏坐以枉法赃罪 又令客商支盐皆令上下塲分三七分常股存积正收正支如违商人治罪盐货入官官吏坐以枉法罪 又令客商典当引目与人名为伙支或转卖有势之人名为卖支及以假引卖与商人冐顶真引并以旧引转赁与人影射私盐者俱问罪引目盐货入官 又令客商定塲分守支完即打引出塲若无见盐者止许扵本塲买补若将已完盐课揑作未完遗留空引侵盗影射私盐者盐货价钱并入官官吏纵容以枉法论 又令仪真淮安批验所运盐客商不拘官军民俱依法掣割其掣割余盐除放支南京各衙门食盐外巡盐御史按季督同运司掌印盐掣等官变卖时价类解本部 又令各运司拨商人下塲单帖及引目俱送该管分司验实印封倒文转发该塲封收在官聼令守支毕将引截角照盐出塲 又令运司于客商赍到勘合连底簿俱送巡盐御史处比对相同挂号明白方与塲其运司闗引之时该部亦要查数明白如法印封给与领回运司办验引真数足另封收贮逐起给散若商人不到者听令领不许混同收放新旧那移及纵容通同盗卖 又令客商伪造印引诡名货卖者枭首示众乆住盐塲拨置害人者逓发原籍当差 又令各盐运司提举司征解商人引纸每一百张收银三钱委官运南京户部转发应天官库凡遇本部缺纸先期防计行令该府拘集铺行收买送用积有余银准折官军俸粮 又令两浙盐课浙西塲分每正盐一引折银七钱浙东塲分每正盐一引折银五钱解送太仓银库余盐支尽仍纳本色添设两淮运司副使一员 二十一年奏准各运司提举司盐课但有奏讨者许户部并科道官紏举治罪二十二年添设河东解盐中塲仓设大使副使各一员増嵗办盐课一十一万六十引共为四十二万引 二十三年奏准庆阳府每嵗委佐贰官一员监支灵州盐课司商人纳马官盐及民间食盐皆以次相兼给放移萌城批验所于红徳城堡令黒城干沟二路盐车俱抵庆阳府城市闗厢卸载商人同卸载店主赍执引目赴府验过赴行盐地方货卖毕引目赴店主销缴 令各邉开中引盐粮草俱不许势要及内外官员之家求讨占窝领价上纳违者从巡按御史紏举 治元年令各处军卫舍余兴贩私盐该管官通同縦容者问罪革去见任 又令两浙盐课折银浙西塲分每引原定七钱者减为六钱浙东塲分每引原定五钱者减为三钱五分盐法通如旧征纳 又令支盐客商每盐一引劝借米一斗或麦一斗五升其无盐自买补者免劝借又令上纳引盐客商病故无子父母见在兄弟同居   同防不系别籍异财妻能守志不愿适人孙非乞飬过继者保勘明白俱准代支妻若改嫁仍追还官其伯叔妾侄并在室出嫁之女及逺族异防之人不许代支二年奏准各处掣过引盐出给水程坐与行盐地方发卖毕将引目径赴所在官司告缴运司提举司每一年一次造册备开各商贯址并违限月日送部转发该管司府卫所提问责限追销 令两淮运司于各盐塲每总催一名出通闗一纸编立内外号簿用印钤盖责付分司发各塲如遇总催名下并该管盐课纳完分司官查筭归并仓口别无亏欠方照名填缴仍委官覆盘不许指仓指囤通同揑作亏折如违该塲分司总司官吏总催委官俱发邉逺充军户部该司仍立该年盐课文卷一宗已完未完按季照刷户科立上下半年注销添销之法查考各运司提举司以每嵗办完盐课实数年终造册奏缴即差吏赴户科注销 又令两淮各塲盐囤地方皆东西南北为界如南北为门为路则东堆存积西堆常股定立石牌每囤止一千引如总催名下有一千五百引者一千为大囤五百为小囤先尽存积足数然后收常股一年盐课皆完方征收下年者委官盘盐务逐引秤盘不许丈量堆垜查 又令各处盐塲总催灶丁有犯三年五年徒罪并加役等项每日令煎盐三斤通计若干折作引盐每一小引追银二钱类总解京 又令各盐塲该支客商如有见盐者运司具查同引目手本付客商赍至巡盐御史防告投比对数目相同亲笔责限分司官支给如过期不与支给者问罪又令两浙水郷灶丁每盐一引纳银六钱煎办灶丁   存积盐课仍纳本色常股盐课每引折收银三钱商支给将价照例余勤煎灶户余盐内挿买补课各项该纳银两解到运司聼巡盐御史委官解京 又令各处灶戸犯徒罪以上审有力并干碍盐法囚犯杖徒以上该纳米赎罪者俱发所在塲仓照罪上纳米糓及入官舡只头畜货物亦变卖价银送发该塲以偹凶年赈济贫灶 又令灶户除全课二十丁三十丁以上通户优免若实灶户止当灶丁数名亦止照见当丁数贴灶此外多余丁田俱发有司当差其余全课盐丁亦照原拟丁田津贴免其差徭夫马若奸民诡寄田粮及豪强灶戸全家影占差徭者就将多余丁田照数收补逃故灶丁若诡寄不多者依律问罪田粮改正 又令各商给领引目自出司到塲之日为始中多者不过一十五年中少者不过十年俱依期支尽起离本塲若故意迁延过违年限倚住害人者依律问罪仍照占中卖窝事例发落未尽盐引没官其势豪灶户发卖私盐及勒掯该支客商者私卖之数尽追入官该支之数立限给商仍各治以重罪 又令各处秤掣引盐止许批验所官若本所无官方委运司官有司不得干预 又令各处嵗报盐课册内务开写某运司提举司每嵗额办盐课存积常股数目该本色盐若干或布米等折货若干某塲盐课嵗办若干办完若干每项各立行欵开写官攅某人总催某人办过盐课或布或米或货收入某字号仓囤某年月日完足出给某字号通闗送缴查筭无差各欵后空立前件长芦山东河东运司扵次年三月终两浙两淮运司扵次年四月终福建广东云南四川运司提举司扵次年六月终差吏亲赍奏缴仍造青册二本一本送户科注销一本送本部查照若有过期并数目不清及虚出揑造者查究问罪 又令两淮运司守支客商成化十五年以前无盐支给者许收买灶丁余盐以补官引免其劝借米麦成化十六年以后至二十年以前正支不敷者亦许买补该劝借赈济米麦仍照支盐分数上纳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已办未完者严限追补完足给与各年应支客商不许收买余盐该劝借赈济米麦亦照例上纳 又令行盐地方捉获私盐所在官司盘验数目并将私盐舡只通行变卖银两觧送运司造册类解 又令两浙运司各塲灶丁有离塲三十里内者全数煎办三十里外者照水乡事例全准折银每年十月以里征完觧送运司类解本部其折银则例每一大引浙西六钱浙东四钱盐法通照原定数目征纳仍查各该盐塲某塲原额盐课若干灶丁在三十里内者若干在三十里外者若干造册五本各塲一本运司本布政司巡盐御史本部各缴一本以偹查考 又令灵州盐课司行塩地方仍旧扵平凉静寜隆徳政平庆阳环县等处 増置河东解盐中塲分司并给印信 三年奏准凡客商未支引盐不分存没巳未到官但过三十五年者俱不准告闗其流通底簿并勘合文簿尽行销缴 七年奏准凡灶丁死絶充军者即以本塲新増出防空闲人丁拨补如无方许于附近民户佥补 八年奏准凡客商军舍人等敢有货卖私盐及于亲王之国收买私盐买求军舍人等夹带及跟随军舍人等私自买者犯人并牙保依律例发落盐入官干碍本府辅导官员一体问若各该地方官员纵容越过者聼本部叅究连坐 令两浙运司灶户若事故例当新佥者止许府县查补照例纳银卤丁事故方许运司勾充俱各眀立簿籍查考其塲官催目人等敢有将银课改作盐课灶户揑作卤丁一槩朦胧勾扰者俱问以枉法罪 十三年奏准越境兴贩官私引盐至二千斤以上者问发附近卫所充军原系腹里卫所者发邉卫充军其客商收买余盐买求掣挚至二千斤以上者亦照前例发遣经过官司纵放及地方火甲里老知而不举各治以罪巡捕官员乗机兴贩至二千斤以上亦照前例问发凡贫难军民将私盐肩挑背负易米度日者不必禁捕其豪强盐徒聚众撑驾大船张挂旗号擅用兵伏响器者巡捕巡塩官兵寻访擒捕若拒敌杀伤人命者俱枭首示众各防盐塲无籍之徒号称长布衫赶船虎光棍好汉等项名色把持官府诈害客商犯该徒罪以上及犯杖罪以下者俱发邉卫充军凡伪造盐引印信贿属运司吏书人等将已故并逺年商人名籍中盐来厯填冩在引转卖骗财物为首者依律处斩外其为从并经纪牙行店戸运司吏书一应知情人等但计满贯者不拘曽否支盐出塲俱发邉卫充军 又令各王府不许奏讨食盐其织造官有奏讨引盐越境货卖者聼本部并戸科论奏治罪 十四年令两淮行盐地方有司凡遇商人运到引盐即拘告报数目于卖毕追收退引按季缴送运司聼巡盐御史年终通查具奏如有不缴至五千引之上者该府州县官聼本部叅奏问罪   清理盐法官员   事例   永乐十三年差御史给事中内官各一员于各处闸支盐课 十四年差监察御史一员巡视河间运司私盐宣徳十年差盐察御史一员于两淮通州狼山镇守   提督军卫巡捕私盐 正统元年差侍郎及监察御史巡视长芦等处私盐 二年取囘两淮巡盐御史 三年取囘两淮两浙长芦整理盐法内外官及御史等官又令两淮两浙长芦等运司每嵗各差御史一员巡   视及催督盐课 十一年令长芦巡盐御史兼理山东盐法 景泰元年差侍郎二员清理两淮两浙盐法二年取回两浙巡盐御史令镇守侍郎兼理盐法 三年令巡河御史兼理两淮盐法裁省巡盐御史 又差监察御史二员于两浙两淮巡盐 七年令广西按察司各道分巡官兼催督各该盐课司盐课禁革奸又令四川按察司各道分巡官兼督盐课 天顺四年令山西按察司分巡该道官兼巡视河东盐池 成化四年差都御史一员清理两淮盐法 九年差监察御史一员扵河东运司巡盐 十七年令云南布政司提督银塲议兼理盐法 治元年差侍郎二员兼佥都御史清理两淮两浙盐法 二年令福建清军御史兼理盐法仍照两淮等防巡盐御史例年终具奏催办过盐课 六年添设广东按察司佥事一员専理盐法十三年差都史一员清理两淮盐法   运司盐塲官吏禁约   事例   正统元年奏准各盐运盐课司及各塲官吏考满考退等项到部者俱送户部发回住俸责限催办未完盐课其应考满未起程者免赴京亦住俸催办完日奏请定夺 景泰元年令各盐塲大使守支九年应考满者原经收已商盐年乆不至准给与后到客商其余不尽之数交盘见任官攅依例给由 令运司同知副使判官等官各定分司催督盐课不得更易互管仍按季具数总司查并遇有考满止开该催分司盐数稽考及有事故等项但许附近分司管不得转委 二年令各处嵗办盐课经管官员务依时催督煎办按季开报合千上司年终出给总足通闗奏缴如有拖欠该九年考满住俸催完方准给由又令各运司提举司官吏纵容库役门子那移作弊及分司官员盐课司官攅通同富豪总催镬秤人等诈害客商批验所监掣官员并官攅作害人受满贯者俱发邉卫充军 成化十六年令各处塩课次年正月不完者该塲官住俸杖追分司并运司官以十分为率三分不完者一体住俸其各官三年六年考满巡盐御史查勘任内盐课完足方许起送若九年考满所督盐课过违年限不完者查送吏部降二级叙用官攅丁忧事故等项从巡盐御史委官查盘经手盐课交付接管官攅方许离任每年终分司各将办过盐课开报巡盐御史查盘造册奏缴 二十一年奏准各盐塲官皆周嵗考满即守支所办盐课其有支尽附余盘与见任官接管给由不得任外乆住及任内托故去任每三年即令各处盘粮给事中御史查盘治元年令各处盐塲官仍旧九年考满 二年令   巡盐御史查考各处该年盐课其有延至次年六月终不完者于本衙门逓降一级运使六年不完者一体施行 又令各巡盐御史清查各运司提举司盐塲官自成化元年以后未经考退者不分在任改任但扵任内有报足通闗而亏欠盐课一千引之上者俱作素行不谨一万引者俱作贪官分司三年之内所属塲分各年有报完亏欠者亦作不谨六年亦所贪官俱行吏部定夺其攅典不分见役去役俱发为民 又令各盐塲官攅如遇分司官吏到塲及相识官员经过科总催头目出办银货荅应者计彼此俱罪其称拜见销牌解册者俱问拟入已之若书筭皂隷吏典人等下塲求索者仍坐亲管官钤束不严之罪各该运司每塲置立循环簿二扇责见役总催每月附写使用数目扵上月终赍送运司逓换书冩巡盐御史不时查究 八年令各运司运使及分司官任内盐课拖欠者不许赴部考满及别陞官职 十二年令各运司官考满务开任内各年分已办过正课若干补课若干如正课已完补课未完者亦不许申送给由   茶盐引印   户部盐引之印篆文一颗   户部茶引之印篆文一颗   盐粮勘合并茶盐引由契本铜版   盐粮勘合铜版一片   茶粮勘合铜版一片   鳯阳府广济闗勘合铜版一片   长淮闗勘合铜版一片   两淮都转运盐使司铜版二十四片   两浙都转运盐使司铜版二十一片   福建都转运盐使司铜版四片   广东盐课提举司铜版二片   梧州府铜版一片   海北盐课提举司铜版二片   黒盐井盐课提举司铜版二片   河东都转运盐使司铜版四片   安宁盐井盐提举司铜版二片   白盐井盐课提举司铜版一片   河间长芦都转运盐使司铜版二片   四川盐课提举司铜版一片   五井盐课提举司铜版一片   灵州盐课司铜版一片   巩昌府铜版一片   威楚盐使司铜版二片   延安府铜版三片   广西布政司铜版二片   茶盐铜版三片   凉州盐课司铜版一片   契本铜版五片   安宁盐使司铜版二片   龙江盐仓铜版一片   建昌府铜版二片   茶由铜版一十片   应天府置石灰山闗铜版一片   龙江闗半印勘合铜版一片   事例   洪武间户部茶盐引印及盐粮勘合并茶盐引由契本铜版俱収贮内府户科编号木记収贮户部凡遇各处急缺粮草则戸部奏请印刷编定召商开中正统十一年以戸部改为南京戸部具奏铸换印与铜版各増南京二字于戸部之上仍収贮南京内府戸科遇开中本部差官至彼印刷编定赍赴开中处所给发其印及铜版木记用使年乆平乏糢糊则奏请改铸刋造   权量   权量本部掌行其制造见工部   斛斗秤尺   诸司职掌   凡天下官民人等行使斛斗秤尺凡有一定决则颁行各司府州县牧掌务要如式成造较勘相同印烙给降民间行使其在京仓库等处合用斛斗秤尺等项本部较勘印烙发用   明令   凡斛斗秤尺司农司照依中书省原降鐡斗鐡升较定则様制造发直府州及呈中书省转发行省依様制造较勘相同发下所属府州各府正官提调依法制造较勘付与各州县仓库収支行用其牙行市铺之家须要赴官印烙乡村人民所用斛斗秤尺与官降相同许令行使   事例   洪武元年令兵马司并管市司三日一次较勘街市斛斗秤尺并依时估定其物价在外府州各城门兵马一体兼领市司 宣徳七年令重铸鐡斛每仓发与一只永为法则较勘行使 正统元年令各布政司府州县仓分歳収粮五十万石及折収仓库嵗収布绢等物十万疋以上者工部各给鐡斛一张铜尺木各一把 景泰二年令工部成造等秤天平各四十副须给本部及在外支収衙门掌管用使其所属衙门许依式成造应用 成化五年以新旧鐡斛大小不一仍令工部照依洪武年间法则鐡斛式様重新铸造发江南江北山东河南兊粮处令各处兊粮官员依式置造木斛送漕运衙门较勘印烙给发交兊以为永乆定规 十五年令铸鐡斛颁给江西湖广二布政司及各兊粮米次并支粮仓分较造木斛印烙収用其鐡斛仍识以成化十五年奏淮铸成永为法则十三字及监铸官员匠作姓名于上 又令京城内外并顺天府所属地方凡诸色货物行人依式制造平等斛斗秤尺天平等件赴官较勘印烙方许行使违者如律治罪两隣知情扶同隐匿互相借用者事发一体究治   时估   物货价值髙下不一官司与民贸易随时估计已具诸司职掌今以内外买办物料备列于后而贜罸时估则见刑部光禄寺买办厨料见本寺职掌之下   诸司职掌   凡民间市肆买卖一应货物价值须从州县亲民衙门按月从实申报合于司遇有买办军需等项以凭照价収买   明令   凡内外军民官司并不得指以和顾和买扰害于民如果官司阙用之物照依时值对物两平収买或客啇到来中买物货并仰随即给价如或减驳价直及不即给价者从监察御史按察司体察或赴上司陈告犯人以不应治罪   宪纲   一时估仰府州县行属务要毎月初旬取勘诸物时估逐一覆实依期开报毋致髙擡少估亏官损民   一上司収买一应物料仰本府州县照依按月时估两平収买随即给价毋致亏损于民及纵令吏胥里铺戸人等因而尅落作弊   事例   宣徳八年令各处买办诸色物料聼差殷实大戸赍价于出产地方収买供用 九年令应天府买办物料于都税司支钞给主 正统二年令买办物料该部委官一员防同府县委官拘集该行铺戸估计时价闗出官钱仍委御史一员防同给与铺行収买送纳 三年令买办赏赐达官器皿及乡试防试合用纸劄等物并遇有买办之类皆估计价钞数目照旧具奏限一月内赴库领散不许过违如官司暂用凳卓器皿系买办者用毕送工部厰寄収以待再用 八年令朝廷所用物件免有司买办查出产地方于存留粮内折収解京沿途官司应付船只脚力南直府并山东者送北京该衙门収福建广东浙江湖广江西四川者送南京该衙门収嵗终具奏 九年令嵗用果品厨料照旧支领官钱派买不许于存防粮内折征 令凡遇造作等项急用物料止于官库闗用有不敷者方许具奏先给官价派买 景泰六年令京城内不系常乆开张铺靣及小本出摊提买等项买卖俱免买办   明防典卷三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三十七   戸部二十二   征収一   国初官民田税粮俱有定额其后拨给亲王功臣及地土肥瘠退滩开垦坍江灾伤等项或增或减歳无常数今以诸司职掌所载并治十五年实征数开具于后其征収等项事例亦备録之   诸司职掌   凡各处秋夏税粮已有定额每歳征収必先预为防计除兊拨官军俸粮并存留学粮廪给孤老口粮及常存军衞二年粮斛以备支用外余粮通行定夺立案具奏其奏本内该云为征収某年秋粮事该照在京并在外衞所官军等项合用俸粮拟合预为会计征収议得各司府州今歳该征秋粮除已对定官军俸粮外其供应内府光禄寺等衙门合用熟粳糯米芝蔴黄豆等项并五军六部等衙门官吏俸给优给故官儿男及太仓预备海运粮储拟于苏州常州等府存収运纳其余秋粮存留学粮廪给孤老口粮及拨凑各处军衞仓収贮常存二年粮储以备支用如有粮多足用去处临期定夺収支及该设粮长去处委官一员率领该设粮长正身务要齐足定限七月二十日以里赴京面听宣谕关领勘合囬还办粮   凡徴収税粮律有定限其各司府州县如有新増续认一体入额科徴所据该办税粮粮长督并里长里长督并甲首甲首催督人户装载粮米粮长防看见数率领里长并运粮人戸起运若系对拨者运赴所指衞分照军交収存留者运赴该仓収贮起运折収者照依定拨各该仓库交纳取获通闗奏缴本部委官于内府户科领出立案附卷存照以凭稽考   凢粮长闗领勘合囬还催办秋粮务要依期送纳毕日赴各该仓库将纳过数目于勘合内填冩用印钤盖其粮长将填完勘合具本亲赍进缴仍赴部明白销注如是查出粮有拖欠勘合不完明白究问追理   诰   粮长之设本便于有司便于细民所以便于有司且如一县粮该十万止设粮长十人正副不过二十人依期办足勤劳在乎粮长有司不过议差部粮官一员赴某处交纳甚是不劳心力呜呼其不才有司官吏通同奸顽夤縁作故行零碎先后设计难紊乱不劳心力之事自取灭亡教化风俗乃有司之首务民有风俗未美者朕何尝速责于有司必待自渐而成刑名失出失入为其人人精神有限智识短长未曾轻责失出失入之官钱粮尽在民间徴敛不足其顽在民何尝即责有司所以责者接受赃私故行出入罪名于粮虚出实収就仓盗卖有时妄起科徴如此虐吾良民所以罪者如此也便于细民之説粮长就乡聚粮其升合斗勺数十石之家比亲赴府州县所在交纳其便甚矣奈何愚民犹有谤言乃曰受害此人情之难处有等粮长贪婪无厌将自己合纳二税尽为众户所包少有不从倚官挟势临门吊打细民从之有等粮长心怀仁徳性体柔懦上不倚官下不挟势并不令细民包纳本户二税从实催徴民情不然欺侮懦弱故行过期不足反累善良呜呼吾言至此惟天可监君子详观   粮长往常民间不便盖是有司官不肯恤民止是通同刁诈之徒生事多端取要财物民人一时不能上达如今教你每户家做粮长民有事务粮长除纳粮外闲中会乡里一万石粮内长者壮者与他説各处府州县从古设社稷坛场官长每祭祀春谓之祈风雨以时五谷丰登秋谓之报成也古先哲王所奉之社五土之神稷五谷之神五土者发生五谷立人性命王者不能遍祭所以所在食其利者令有司设坛以祭报之又于京内皇城之外阙之右立太社太稷以对宗庙而祀之特亲之也所以春祈秋报为民造福今民有数千亩万亩或百亩数十顷数十亩者每每交结有司不当正差此等之家不知千万亩田千万亩天覆数百十顷亩者如是其风雨霜露与地相合长养五谷其家食其利以安生往往不应正役于差靠损小民于粮税洒派他人买田不过割中间恃势移坵换叚诡寄他人又包荒不便亦是细民艰辛你众粮长会此等之人使复为政毋害下民了毕画图贴説果有荒田奏知明白除豁粮长依説办了的是良民不依是顽民民有不遵者具陈其所以呜呼有司官吏不才害民有若是耶专以二季徴税为奸计麦方吊旗而催夏税谷秧方节早催秋税窘民于青黄不接之时逼民于结实未坚之际频于棰楚得赃缓矣及其粮成期至可以上仓其官吏人等故行迁延刁蹬留难不得便于上仓且待有益于已而后已呜呼天灾人祸不至其徒自死必有自矣   宪纲   嵗办钱粮仰本府州县提督所属依期徴収足备起解所指仓库交纳取实収囘照不许稽迟   诸司职掌   十二布政使并直府州夏税秋粮总数   夏税米麦四百七十一万二千九百石钱钞三万九千八百锭绢二十八万八千四百八十七疋   秋粮米二千四百七十三万四百五十石钱钞五千七百三十锭绢五十九疋   浙江布政司   夏税麦八万五千五百二十石钱钞二万六百九十锭绢一十三万九千一百四十疋   秋粮米二百六十六万七千二百七石钱钞八十六锭绢五十九疋   北平布政司   夏税麦二十五万三千二百八十石绢三万二千九百六十二疋   秋粮米八十一万七千二百四十石   福建布政司   夏税麦六百六十五石钱钞一万二千七百五锭绢二百七十三疋   秋粮米九十七万七千四百二十石   江西布政司   夏税米七万九千五十石钱钞六千四百五锭绢一万五千四百七十七疋   秋粮米二百五十八万五千二百五十六石   湖广布政司   夏税米麦一十三万八千七百六十六石绢二万六千四百七十八疋   秋粮米二百三十二万三千六百七十石   广东布政司   夏税麦五千三百二十石   秋粮米一百四万四千七十八石   河南布政司   夏税麦五十五万六千五十九石绢一万七千二百二十六疋   秋粮米一百六十四万二千八百五十石   山东布政司   夏税麦七十七万三千二百九十七石绢二万三千九百三十二疋   秋粮米一百八十万五千六百二十石   广西布政司   夏税麦一千八百六十九石   秋粮米四十九万二千三百五十五石   山西布政司   夏税麦七十万七千三百六十七石   秋粮米二百九万三千五百七十石   陜西布政司   夏税麦六十七万六千九百八十六石   秋粮米一百二十三万六千一百七十八石   四川布政司   夏税麦三十二万五千五百五十石   秋粮米七十四万一千二百七十八石   云南布政司   夏税麦一万八千七百三十石   秋粮米五万八千三百四十九石   直应天府   夏税麦一万一千二百六十石绢一千四百六疋秋粮米三十二万六百一十六石   松江府   夏税麦一十万七千四百九十六石绢六百六十疋秋粮米一百一十一万二千四百石   苏州府   夏税麦六万三千五百石绢一万四千一百五十七疋秋粮米二百七十四万六千九百九十石钱钞二千三百二十一锭   宁国府   夏税麦六万二千六百一十石绢三百一十一疋秋粮米一十八万二千五十石   安庆府   夏税麦一万九千四百七十八石   秋粮米一十一万二千一百五十八石   太平府   夏税麦二万一千三百九十石绢二百一十七疋秋粮米四万六千二百九十石   和州   夏税麦八百七十五石   秋粮米三千九百五十九石   扬州府   夏税麦五万七千七百一十石   秋粮米二十四万九十六石钱钞二百五十一锭   凤阳府   夏税麦九万三千三百一十五石绢一千四百四十七疋   秋粮米一十三万七千一百六十石   滁州   夏税麦一千四百五石   秋粮米四千一百六石   徐州   夏税麦六万二千三百石绢三千一百四十二疋秋粮米七万九千三百四十石   广徳州   夏税麦六千七十石绢一百五十七疋   秋粮米二万四千五百石   镇江府   夏税麦八万八百九十六石绢三百五十七疋   秋粮米二十四万三千七百五十石   庐州府   夏税麦一万五千八百三十石   秋粮米七万五千三百六十石   池州府   夏税麦一万七千一十六石绢二十七疋   秋粮米一十一万一千九百四十五石   徽州府   夏税麦四万八千七百五十石绢九千七百一十八疋秋粮米一十一万六千六百五十四石   常州府   夏税麦一十一万九千三百二十石绢一千三百九十四疋   秋粮米五十三万三千五百一十五石   淮安府   夏税麦二十万一千二百二十石   秋粮米一十五万三千四百九十石   治十五年十三布政司并直府州实徴夏税秋粮数   浙江布政司   夏税小麦一十五万二千七百七十二石九斗三升八合五勺四抄四撮丝绵并荒丝二百七十万一千三百六十一两八钱三分六毫租钞三万二千五百五十三锭八百四十五文五分农桑丝折绢三千五百九疋五尺九寸三分八厘八丝二忽五微农桑零丝四十三斤三两八钱九分原额小绢四疋币帛绢一疋   秋粮米二百三十五万七千五百二十六石七斗一合九勺租钞一万八千七百四十锭四贯一十文五分租丝二千二百一十六两七钱五分六厘租绢五十九疋二丈九尺八寸租麄麻布二疋六尺租苎布七疋一尺   山东布政司   夏税小麦八十五万五千二百四十六石四斗七升八合八勺二撮四圭五微五纤税丝二千九十一斤八两八钱一分二厘六毫六丝九忽丝绵折绢二万二千一百六十五疋一丈五尺三寸一毫六丝八忽六微一纤七沙农桑丝折绢三万二千八百二十五疋一尺七分六厘本色丝二十斤六两三钱一分二厘   秋粮米一百九十九万五千八百八十一石二升四合一勺七抄六撮二粒五微牛租米一十六石五斗地亩绵花绒五万二千四百四十九斤一十两七钱一分二厘   河南布政司   夏税小麦六十一万八千六百四十五石一斗四升八合二勺一抄三圭九粟六粒税丝三十五万三千六百四十三两三钱六分六厘一毫六丝农桑丝折縜九千九百五十九疋二丈四尺二寸八分二厘七毫五丝人丁丝绵一千三百两折绢六十五疋   秋粮米一百七十六万九千一百三十一石八斗六升九合七勺九抄三撮四粟地亩绵花绒三百四十二斤四钱枣子易米二万五千五百八十四石一斗六升九合枣株课米四十七石二斗八升   山西布政司   夏税小麦五十七万八千八百八十九石六斗七升三合七抄三撮农桑丝折绢四千七百七十七疋农桑零丝五十斤五两八钱七分   秋粮米一百六十九万五千一百三十二石八斗六升四合六勺四抄八撮   陜西布政司   夏税小麦七十二万五千七百九十六石七斗三升四合三勺三抄七撮二圭五粟农桑丝折绢九千二百一十八疋一丈九尺八寸二分三厘四毫本色丝绵二百六斤一两六钱五分   秋粮米一百二十万三千二百六十石五斗二升一合六勺五抄七撮绵花绒一万七千一百七十二斤三两一钱绵布一十二万八千七百七十疋一丈八尺七寸四分   江西布政司   夏税小麦八万七千六百三十五石六斗七升四合三勺三抄丝绵折绢八千二十九疋二丈三尺八寸四分八厘本色丝八千二百三斤一十一两一钱一分一厘四毫农桑丝折绢三千四百八十六疋二丈二尺一寸一分五厘苎布一千三百四十一疋二尺四寸钞六千八百五十六锭六十八丈   秋粮米二百五十二万八千二百六十九石九斗六升三合六勺五抄八撮牛租谷二百一石一斗八升五合三勺山租钞三千一百二十三锭二贯九百一十五文   湖广布政司   夏税米麦一十三万一千四百石四斗七合二勺六抄九撮三圭八粒九粟绢二万二千九百八十九疋七尺七寸四分二厘九毫四丝七忽一微七尘七纤一渺农桑丝折绢四千九百九十二疋一丈九尺九寸二分七厘五毫五丝绵花折布一十二疋二丈二尺   秋粮米豆芝蔴二百三万六千二百二石一斗六升四合九勺八抄八撮一圭一粒赁钞一百七十五贯八百七十一文课程苎麻折米五十七石一升五合九抄二撮课程绵布七百三十八疋八尺八寸   四川布政司   夏税小麦三十万九千五百九十四石一斗九升一合三勺一抄一撮九圭五粒九粟荒丝六千三百三十三斤三两   秋粮米七十一万七千七十八石三斗五升七合六勺二圭八粟三粒六微地亩绵花绒七万二千八百五十一斤一十五两七钱二分八厘四毫   福建布政司   夏税小麦七百六石五斗九升二合六勺八抄钞一万七百七十八锭三贯一百七十二文五分六厘丝绵折绢二百八十疋一丈九尺五寸五分三厘农桑丝折绢三百一十九疋一丈二尺七寸八分零丝绵一百九十四两五钱九分土苎六十五斤一十三两一钱六分秋粮米八十五万四百四十七石七斗七升四合五勺三抄四撮四圭五粟租钞二贯二百六十四文鱼课米三万一千九百六十石六斗七升八合   广东布政司   夏税米五千九百七十八石三斗四升三合九抄九撮六圭四粒农桑丝折绢一百一十疋六尺二寸五分零丝一十三斤六两一钱一分四厘改科绢二十五疋秋粮米一百一万七百八十六石一斗七升七合六勺七抄二撮四圭九粟五粒改科丝折米一十二石五斗四升五合五勺   广西布政司   夏税米豆三千三百九十石八斗八升一合四勺七抄一撮税钞一贯二百九十文农桑丝折绢四百九十七疋六丈六尺九寸五分零丝八斤一十四两一钱四分本色绢二疋并零丝五两五钱八分七厘五毫折色丝一百九十四斤一十两四钱五分七厘钞一百六十一锭四贯七百五十六文红花一十一斤一十三两五钱秋粮米四十二万六千六百三十六石八升七合三勺六抄五撮一圭三粒租钞四十二锭六百六十八文   云南布政司   夏税小麦三万三千七百八石二斗八升七勺五抄秋粮米一十万六千九百一十三石一合五抄三撮五圭   贵州布政司   夏税麦荍二百五十五石四斗五升五合   秋粮米四万七千四百四十二石二斗五升六合六勺四抄四撮   顺天府   夏税小麦一万九千六百三石四斗三升七合四勺九抄八撮六圭三粒八粟人丁丝绵折绢二千一百七十五疋一丈六尺六寸农桑丝折绢一千七百六十四疋一丈七尺三寸一厘三毫五丝   秋粮稉稻粟米四万七千一百三十四石二斗三升七合三勺二抄地亩绵花绒九千四百三十六斤一十四两五钱六分四厘   直真定府   夏税小麦三万四千七百三十三石四斗九升三合九勺七抄六撮七圭人丁丝折绢八千五百四十八疋六尺五寸农桑丝绢七千疋一丈七尺八寸五分八厘五毫五丝   秋粮稉粟米八万二千三百四十六石九斗六升四合三勺五撮六圭地亩绵花绒三万五千三十三斤一两四钱八分四厘三丝三忽   直保定府   夏税小麦一万八千七百九十三石八斗二升九合九勺四抄七撮人丁丝折绢二千七百九十六疋七尺一寸五分农桑丝折绢一千六百一十一疋九尺二分五厘本色丝二百二十四斤一两一钱三分   秋粮米四万二千九百八十石三斗一合四勺三抄地亩绵花绒九千五百七十四斤八两五钱六分枣株课米一十六石二斗九升   直大名府   夏税小麦四万四千九十六石三斗五升七合九勺九抄六撮七圭人丁丝折绢六千八百二十八疋一丈四尺一寸农桑丝折绢八百一十疋二丈七尺九寸四分一厘二毫钞九贯二百七十五文   秋粮米一十万三千八十石七斗二升八合九勺六抄七撮三圭地亩绵花绒二万五千一百二十五斤六两六钱四分枣株课米二千一百一十一石五斗二升   直河间府   夏税小麦一万九千八百一石一斗八升三合八撮九圭六粒九微人丁丝并没官地亩折绢四千九百二疋二丈六尺三寸三分一厘三毫七丝五微农桑丝折绢八百八十九疋七尺二寸九分一厘九毫七丝五微秋粮米四万六千二百八十石六斗二升八合七勺六抄六撮六粟四粒三微地亩绵花绒四千六百四十七斤一十三两五钱枣株课米三十七石五斗五升   直顺徳府   夏税小麦一万二千五百三十七石八升八合九勺四抄九撮二圭五粟人丁丝折绢一千五百四十八疋农桑丝折绢三百五十一疋一丈二尺六寸八分五毫秋粮米三万四百六十一石七升三合一勺三抄二撮六圭八粟一粒五微地亩绵花绒五千五斤四两枣株课米一十二石九斗八升三合六勺二抄五撮   直广平府   夏税小麦一万七千八百四十二石四斗五升九合一勺二抄二撮二圭五粒五粟人丁丝折绢二千八百八十五疋二丈二尺五寸农桑丝折绢六百五十四疋二丈三寸四分   秋粮米四万一千四百七十九石六斗五升五合六勺五抄三撮四圭二粟五粒地亩绵花绒一万四千五百八十四斤一十五两八钱一分   直永平府   夏税大小麦九千九百九十六石一斗九升五合五勺六抄人丁丝折绢二百四十三疋一丈二尺三寸二分七厘五毫   秋粮米二万三千三百五十三石一斗一升八合八勺五抄地亩绵花绒三百四十五斤一十三两二钱   直隆庆州   夏税小麦一千七百一十三石七斗五升三合四勺七抄五圭   秋粮米三千九百三十七石四升四合一勺五抄五撮五圭   直保安州   夏税麦四百八石二斗九升八合六勺二抄五撮秋粮米一千五十三石二斗六升一合三勺七抄五撮   应天府   夏税小麦一万一千六百五十四石四斗四升五勺五抄五撮丝绵折绢一千二百一十四疋一丈六寸九分二厘八毫农桑丝折绢一百四十三疋二尺七寸三分四厘四毫   秋粮米二十一万五千一百五十九石八斗四升七勺四抄   直苏州府   夏税小麦五万三千六百六十三石九斗一升一合二勺八抄五撮丝绵折绢六百九十七疋三丈三尺五寸七分税钞三千二百六十七锭七百一十五文九分农桑丝折绢一百六十七疋二丈一尺六寸一分六厘秋粮米二百三万八千三百二十三石一斗五升一合七勺   直常州府   夏税小麦一十五万四千三百八十七石一斗四升九合六勺丝绵折绢一千五百七十三疋一丈一尺一分七厘一毫蔴布二千七十七疋二丈六尺六寸五分一厘二毫农桑丝折绢三百二十四疋二丈四尺六寸秋粮米六十万六千九百五十四石三升三合三勺租钞二十四锭四百六十五文   直松江府   夏税大小麦九万二千二百五十八石六斗一升九勺丝绵折绢六百九十七疋三丈一尺五寸七分税钞三千二百六十七锭七百一十五文九分农桑丝折绢一百六十七疋二丈一尺六寸一分六厘   秋粮米九十三万九千二百二十六石二斗三升二合七勺   直镇江府   夏税小麦五万四千九百五十八石七斗五升五合八勺丝绵折绢二百五疋二丈八尺六寸二分七厘九毫农桑丝折绢一十三疋二丈七尺六寸三分   秋粮米一十三万四千八百七十六石五斗七升三合   直淮安府   夏税小麦二十二万八千八百七十二石二斗九升八合七勺农桑丝折绢一千四百六十一疋一丈九尺七寸七分九厘   秋粮米一十六万六千四百二十三石五斗八合四勺   直徽州府   夏税小麦五万一千四百九十八石七斗一升二合一勺人丁丝折绢八千七百七十九疋四尺三分三厘二毫农桑丝折绢一十五疋一丈四尺七寸   秋粮米一十二万一百三十三石八斗六升三合三勺   直宁国府   夏税小麦二万九千五十二石三斗六升六合农桑丝折绢三十疋二尺零丝三十两三钱税丝三百四十斤一十两七钱四分二厘六毫   秋粮米七万四千二百六十二石六斗七升一合九勺   直凤阳府   夏税小麦九万九千三百五十八石七斗七升五合八勺六抄五撮五圭税丝折绢一千三百八十疋一丈八尺七寸五分六厘一毫三丝二忽五微农桑丝折绢一千三十五疋四尺一寸五分   秋粮米一十一万三千五百八石六斗五升九合一勺七抄四撮五圭   直安庆府   夏税小麦一万八千九百九石三斗七合二勺农桑丝折绢三百五十三疋二丈九尺   秋粮米一十一万二千八百六十二石九斗八升四合   直太平府   夏税小麦一万六千二百七十六石五斗六升丝绵折绢一百二疋九尺六寸四分二厘   秋粮米三万三千六百三十六石七斗四升七合一勺   直州府   夏税小麦三万九千九百二十二石二升七合二抄农桑丝折绢八百四十一疋二丈四尺农桑零丝六十四两五钱   秋粮米二十万六千六百三石八斗六升五合五抄租钞五千二百四贯七十一文牛租米二石五斗   直庐州府   夏税小麦九千八百七十二石一斗四升三合九勺五抄三撮农桑丝折绢六百八十七疋一丈三尺二分六厘二毫五丝   秋粮米六万六千八百三十七石二斗一升三合六勺九抄六撮八圭三粟九微   直池州府   夏税小麦六千八百二十四石七斗五升七合八勺五抄二撮税丝折绢一十五疋农桑丝折绢一百九十八疋零丝一两一钱九分七厘农桑零丝三斤一两八钱五分   秋粮米六万一千三百七十二石八斗九升五合八勺山租钞二百四十四贯二百七十九文   直徐州   夏税小麦六万七千一百五十八石九合八勺八抄二撮一圭九粟税丝折绢三千五百三十八疋二尺六寸九分五厘   秋粮米七万九千八百五十八石一斗四升二合二勺一抄九撮二圭九粟   直广州   夏税小麦三千六百三十二石三斗八升八合四勺四撮丝一百一十六斤二钱九分六厘二毫农桑丝折绢一十九疋一丈六尺七寸   秋粮米一万四千六十六石二斗九升二勺五抄   直滁州   夏税小麦二千五百七十八石五升八合七勺一抄四撮七圭七粟   秋粮米五千八百九十二石九斗一升一合一勺六抄八圭五粟   直和州   夏税小麦一千四百二十四石六斗六升八合九勺农桑丝折绢九十九疋二丈七尺二寸六分   秋粮米九千九百五十石五斗四升五合八勺   事例   洪武四年令天下有司度民田以万石为率设粮长一名专督其乡赋税 本部又奏准浙江行省嵗输粮九十三万三千二百六十八石设粮长一百三十四名六年令苏松等府粮长每名设知数一名斗级二十名送粮人夫一千名以备运纳 十五年革罢粮长徴収粮令照黄册里甲人等催办 十八年令两浙及京畿官田凡折収税粮钞每五贯准米一石绢毎疋准米一石二斗金每两准米十石银每两准米二石绵布每疋准米一石苎布毎疋准米七斗夏税农桑丝每十八两准绢一疋重十六两 又令各该有司复设粮长以民户稍多者充当 二十四年令应天太平宁国镇江广徳五处官田税粮自后减半徴収 三十年更定钞三贯五百文折米一石金每两准米二十石银每两准米四石绵花一斤折米二斗 又更置粮长每区设正副二名编定轮当 永乐八年令南直各府县官田租纳附近官仓三十一年令各处折徴粮金每两准米三十石濶白绵布每疋准米一石五斗 十九年令各处粮长暂于南京户部宣谕给与勘合后遂为例 宣徳四年令应天苏松并浙江属县等处逺年拖欠税粮每绢一疋准米一石二斗绵布一疋丝一斤钞五十贯各准一石苎布一疋准七斗绵花一斤准二斗 又令江南府县官督察各属粮长凡有倚恃富豪交结有司承揽军需买办移用粮米假以风涛漂流为词重复追徴者重加究治 五年令自三年以前拖欠税粮以十分为率三分折布三分折绢四分折钞其布绢不拘长濶俱准照时价折収 又令各布政司折徴粮布或买办物料等项以总数派府斟酌州县里分道路分派务令轻重适均 又令各处粮长有消乏充军等项者选差殷实大户常川充当 又令推陞郎中员外郎及御史长史等官六员为各部侍郎分投总督浙江江西湖广河南山东山西等布政司并南北直府州县徴収税粮 六年改苏松嘉湖等府县治农通判县丞等官为管粮官 又令苏松嘉湖等六府每府添设通判一员每县添设县丞一员催征税粮 正统元年令浙江江西湖广三布政司直苏松等府县该起运南京粮米愿纳折色者折纳布绢银两广东广西福建三布政司折色税粮布疋愿纳银两者俱米麦一石折银二钱五分解京折给军官俸粮 二年令各处解到秋粮折银赴部出给长单闗填勘合送内承运库収贮 三年令各处所差吏于南京户部闗领粮长勘合闗毕即以原赍本投南京通政司转送北京通政司类奏 又添设陜西按察司佥事一员专管収粮 六年令巡抚南直都御史兼理浙江嘉兴湖州二府税粮 七年令南直各府州县夏税农桑绢疋愿纳折色者每疋折银五钱解京准作军官俸粮 又令广西布政司土官衙门不通河道去处嵗徴粮米折収银两通类解京 八年令广东福建二布政司查勘各处仓粮扣算常存本处官军俸粮三年沿海卫所五年余剩之数每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解京发各边折给俸粮及籴粮备用九年浙江等布政司直苏松等府所属夏税麦少去处准令抵斗纳米若本处有三年之积其存留之数每石折徴抄一百贯 又令广西布政司各府州县税粮自正统十年以后每嵗以四万石折徴银两解京其余存留本处备用 十一年添设江西南昌府管粮官一员徴収税粮 景泰三年令各司府州县起运南京仓粮各委堂上官一员总领 四年添设陜西按察司副使一员监収粮草 又令浙江等布政司及苏松等府实徴粮不及万石者粮长止存一名 又令各处粮夫运头于各仓纳完通闗俱送本部騐过给付委官总领囘缴方许管事 五年令山东折徴起运京库绵花每十斤准米一石 又革湖广所属各县正副粮长令里甲催徴 六年革江北直扬州等府县粮长 七年定浙江绍兴等八府重则官粮各存留本府县上纳如仍不敷于人户坍江田粮及中则官田重则民田内拨补 天顺二年令湖广长沙府田粮自景泰七年为始实徴内每嵗以二十万石折徴绵布二十万疋一半解送京库交纳一半存留本司府备用 七年令浙江等布政司直松江等府折纳税粮银两附余之数造册送部备照 成化九年添设广西布政司参政一员管粮 十年令浙江严州府建徳等县夏税农桑二绢每疋折纳银六钱 十一年添设河南布政司右参政一员管粮 又添设重庆府通判潼川州同知内江仁夀南溪岳池隣水大竹夹江遂宁等县主簿各一员专管収粮 又令大同宣府逓年坐到山西河南山东北直粮料除山西每石徴银八钱外其河南等处自今年为始每粮一石徴银八钱五分 十三年奏准两京农桑夏税绢疋不及五十疋以上者俱送该府掌印正官看騐堪中两头尽处俱用色丝间道填写提调官吏粮里姓名用印钤记总给府批各另计开州县绢数类解交纳总取无欠长单备照 又令四川福建二布政司于见任堂上官内推委一员管粮 十五年令山东布政司于见任参议内推诿一员管粮 十六年添设贵州布政司右参政一员管粮 十八年添设湖广郴州同知一员管粮 二十年添设山西布政司参议按察司副使各一员管粮佥事一员管理粮草 二十三年添设四川布政司参政一员管粮 治二年添设宁国府通判一员宣城太平二县县丞各一员管粮 三年令各司府州县夏税农桑绢疋务织造密厚重双经双纬除两头色丝长二尺外净织钞尺长三丈二尺濶二尺每五十疋作一束印封通写看騐掌印正官于上责差额设官员通押经収粮长大户人等赴部交纳十四年户部奏准河南等布政司应天顺天南北直   等府州部粮官俱限年终到部二月以里纳完过违限期事完之日送法司究问 十五年议准各司府起运税粮三千石以上州县系全设者差佐贰官裁减者差首领官各一员部运直府州并布政司所属府州仍差通判判官以上官各一员分管部运布政司照旧堂上官一员总督不及三千石者革去州县委官钱粮责付该府州委官带管   明会典卷三十七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三十八   户部二十三   自洪武永乐以来凡光禄寺牺牲所御马监并象马牛羊房等草俱于民间照田粮科徴官为置塲収纳官军马草给以牧地系兵部掌行其采打秋青草与民纳草相兼支用已见民科草料今特以治十五年各司府州实徴马草数及两京草塲事例附録于后   诸司职掌   凡在京徴収刍草俱于田亩内照例科徴当徴収之时本部先行定拟具奏行移该徴有司限定月日先取部运官吏姓名开报起运至日照数填定拨各该卫所并典牧千户所等衙门交纳以备支用其在外衙门亦各照依已定则例徴収施行   浙江布政使司   马草八十七万四千三百九十一包八斤二两三钱   陜西布政使司   马草一百五十一万四千七百一十二束一十一斤五两二钱四分三厘三毫三丝   山东布政使司   马草三百八十一万九千五百一十三束一十四斤一十四两九钱一分二厘   河南布政使司   马草二百二十八万八千三百九十六束九斤九两一钱一分四厘九毫二丝二忽   山西布政使司   马草三百五十四万四千四百四十八束九分五厘五毫   顺天府   马草二百万七千九百二十三束七分八毫八丝八忽二微九纤   直真定府   马草一百三十七万四千一百五十三束三分九厘七毫四丝   直保定府   马草一百一十一万七千五百六束   直大名府   马草一百八十六万九千八百三十八束四分三厘二毫二丝   直河间府   马草六十七万四千五百五十三束八分五厘二毫二丝六忽八微七纤   直顺徳府   马草五十四万五千四百八十一束二分九厘二毫七丝六忽六微   直广平府   马草七十九万四千八十九束一分四厘七毫八丝   直永平府   马草三十万三千七百四十二束七分五厘一毫   直隆庆州   马草七万三千四百四十一束五分六厘五毫   直保安州   马草一万七千七百五十四束七分五厘   应天府   马草三十七万六千四百五十八包一斤九两四钱二分六厘四毫   直苏州府   马草五十三万七千八百九包八斤四两一钱八分二厘   直松江府   马草三十一万六千二百二十五包四斤九钱四厘   直常州府   马草七十一万四千三百四十三包五斤九两六钱二分   直淮安府   马草四十五万四千七百二十包二斤六两九钱二分七厘八毫八丝   直镇江府   马草一十二万七百八十四包四斤一十两二钱   直宁国府   马草七十九万八千四百九十二包六斤   直凤阳府   马草二十三万四千二百九十三包四斤二两八钱九分六厘二毫   直安庆府   马草一十九万一千九百四十九包三斤一十二两   直太平府   马草三十五万四千九百七十四包五斤一十二两四钱八分   直扬州府   马草三十四万九千二百三十六包六斤七两二钱二厘   直庐州府   马草九万七千七百七十五包一十二两三钱八毫四丝   直池州府   马草九万六千三百一十一包四斤八两四钱四分   直徐州   马草一十万包   直广徳州   马草三十万二千九百五十二包三斤一十两五钱一分二厘   直滁州   马草五万五千九百八包五两六分二厘   直和州   马草二万六千九十包五斤七两五钱四分四厘   京城草塲五处   明智坊草塲   安仁坊草塲   北新草塲    西城坊草塲   台基厰草塲   二十四马房仓并象房牛羊房仓   御马仓     中府外塲   天师庵草塲   埧上马房仓   埧上南马房仓  埧上东马房仓   埧上北仓    埧上北马房仓   北髙仓     义河仓   金盏儿甸仓   湖渠马房仓   北草塲     黄土仓   南石渠西仓   南石渠仓   石桥仓    南桥南仓   汤山草塲    郑家庄马房仓   峪口杨家桥马房仓   峪口官庄马房仓 峪口张家庄马房仓   东安门仓   司牲司     司牧局   锦衣衞驯象所内象房仓   锦衣衞驯象所外象房仓   东直门里牛房仓 东直门外牛房仓吴家驼牛房仓  宣府在城草塲   鸡鸣山草塲   怀安等处草塲   赤城等处草塲  永宁等处草塲   万全左等衞草塲   南京草塲四处   中军都督府中和桥马草塲   金川门马草塲   锦衣衞通济门马草塲   锦衣衞通济门象草塲   事例   宣徳二年令御马监象马牛羊草太常光禄寺牺牲草俱分派两直及山东河南山西陜西诸府州地亩草内徴纳 八年南京锦衣等衞所草塲令各衞所每处拨军余五名办事官吏各一员名专一守门闗防出入都督府及本部各委官一员提督御史主事各一员巡视 九年令监察御史并本部主事于象马牛羊等房仓塲监督収受草料仍令内官一员通政使司通政一员往来提督 十年令在京花园并象房草塲各设办事官二员千百户二员率领军余人等看守 正统元年令都察院榜示坝上大马房草场内外官员人等不许私役官军占种交通擅借及纵容官豪建立窑座创盖寺庙等项每嵗秋后遣给事中御史等官巡视其有仍前不悛者处以极刑 十四年明智坊草塲北新草塲并旧台基厰草塲每塲铨拨大使副使各一员攒典二名办事官二员顺天府每处拨脚夫十名兵部拨致仕官一员军余四名守支草束巡视把门 景泰三年令御史一员巡视草塲禁约附近军民之家并管马内外家人不许兠揽纳户草料通同作弊 成化十六年令本部収草主事等官提督御马仓草塲各该官旗人等筑立封堆开挑壕堑栽种榆栁为界仍令给事中御史等官不时巡察 治十三年奏准京通并马房仓塲等处収受草束及兠揽之徒恃强将不堪水湿小草充数嘱托监収官员収送者拏送问罪枷在本处仓塲门首三个月发落   诸司职掌   凡内外衞所军粮不敷于有粮仓分照数盘拨如是在仓粮储正数支销尽絶积出附余或蓄积预备腐烂亏折必须委官盘典见数仍将盘过数目分豁某字厫若干开报若干上司以慿稽考追究   事例   永乐二十年令两京各衞所直应天苏松顺天等府州衞所及山东河南山西陜西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各布政司所属及都司衞所并辽东都司所属仓粮俱差官盘防 洪熙元年令差官于贵州等布政司都司及直府州衞所取勘仓粮分豁旧管新収实在同下年该収该用之数造册开报正统七年山西大同府并万全都司万全左等衞辽东都司三万等衞直山海衞及永平府并顺天府遵化县云南等处广西庆逺府广东琼州府陜西宁夏甘肃永昌镇番镇夷仓并延安绥徳等仓粮令各巡抚管粮官照例盘量其云南金齿等处及广西庆逺府广东琼州府令本处按察司各委堂上官盘量 成化初奏准差官查盘各边粮料等项 十三年差给事中御史查盘各边钱粮宣府延绥四川每一处各二贠其大同甘肃宁夏蓟州各与偏头鴈门等闗永平山海固原洮岷等处相邻并广西广东贵州湖广每二处共二员如见在御史数少就差彼处巡按御史公同查盘 十九年令辽东宣府大同山西延绥宁夏甘肃等处年例运送官银并盐粮税粮马草椽席折収等项银两每年支剩并新収一应见在银两与京通二仓注销清册一时查造辽东宣府大同山西每季注销甘肃宁夏延绥陜西年终注销 治三年奏准凡盘查仓粮正粮勾数积有附余照数作正支销若耗粮不足计其守支久近准除折耗守支三年以上者每石追耗粮一升三年以下者升半全无耗粮者查究问罪 八年奏准盘折草束务提商人纳户追出揽头姓名令均赔还官揽头照例全家发边逺充军 又令各塲収草官攒有守支八九年例该起送及周嵗考满官其収受草束着令部官无部官处着落分巡分守官查盘见数若有塌烂亏折者官攒仍令守支不许朦胧起送后有亏折连坐以罪又令大同宣府及陜西辽东各边収草大垜五万束小垜三万束每三年一次差给事中御史查盘其查盘之时于内量折一垜见数就以虚报之数问拟侵欺罪名其余草垜据此折算 十一年奏准凡科道官查盘边方马草但有塌陷狼藉无人管顾者即将该管守备掌印等官参奏挐问革去管军管事 又奏准各边盘粮除正耗勾数外耗粮不必作正责令经手人员看守一年以上放尽者每石开折耗粮一升如有耗粮不及年久者照例问罪追赔其查盘草束正数已勾亦放支尽絶方以守支逺近扣算耗草多寡 十四年奏准各边查盘粮料照例每石一年开折一升各以守支年分扣算逓减其余已经查盘正粮放支尽絶者积有耗粮附余就令经手人员即便作正放支如有亏欠一并究治若正耗之外又有积出附余一体作正支销   明会典卷三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三十九   户部二十四   国家仓庾之设徧于天下两京直并各布政司府州县各都司卫所及各王府皆有仓具列于后预备仓亦附见不备録云   诸司职掌   凡天下设置仓厫其在各该卫所常存二年粮斛分为二十四厫収贮以备支用其在各司府州县各有仓厫収贮粮米以给岁用且如在京卫所仓粮必须查勘见数分豁某字厫原収某年分秋粮米若干本部攒造印信文册一本进赴内府该科収贮凡各卫支过月粮本卫具手本奏进与同本部委官于原进册内注销仍呈报本部知数其在外仓厫凡有勘合下仓放支亦必禀请提调正官眼同支给比年终将支过数目同实在粮斛通行开报以凭稽考   诰   凡揽纳户揽到人户诸色物件粮米等项不行赴各该仓库纳足隐匿入已虚买实収者追物还官然后处以重刑籍没家产   宪纲   凡在京及各布政司并巡歴地方仓库局务等衙门但系钱粮出纳去处从监察御史并按察司分司官不时巡视若有作就便究治   仓库房屋仰本府州县提调官常加防视若有损坏即便修理及严加闗防官吏斗级库子人等収支作弊仍将见在钱粮等物分豁新旧収除实在备细数目缴报两京并直府州县都司衞仓   京仓   长安门仓   东安门仓   西安门仓   北安门仓   旧太仓一十一衞   忠义前衞仓   忠义后衞仓   义勇右衞仓   蔚州左衞仓   大宁中衞仓   锦衣衞仓   神武左衞仓   景陵衞仓   献陵衞仓   神武后衞仓   羽林前衞仓   南新仓八衞   府军衞仓   燕山右衞仓   彭城衞仓   龙骧衞仓   龙虎衞仓   永清衞仓   金吾左衞仓   济州衞仓   新太仓七衞   裕陵衞仓   义勇中衞仓   大宁前衞仓   防州衞仓   富峪衞仓   茂陵衞仓   义勇前衞仓   海运仓六衞   忠义左衞仓   忠义右衞仓   寛河衞仓   燕山左衞仓   义勇后衞仓   义勇左衞仓   北新仓五衞   府军左衞仓   府军右衞仓   府军前衞仓   燕山前衞仓   金吾前衞仓   大军仓四衞   永清左衞仓   旗守衞仓   大军仓   武成中衞仓   济阳仓二衞   金吾右衞仓   济阳衞仓   禄米仓二衞   彭城衞南新仓   府军前衞南新仓   西仓五衞   虎贲左衞仓   大兴左衞仓   府军后衞仓   金吾后衞仓   羽林左衞仓   通州仓   西仓   通州衞仓   通州左衞仓   通州右衞仓   定边衞仓   神武中衞仓   武清衞仓   南仓   通州衞仓   通州左衞仓   通州右衞仓   定边衞仓   中仓   通州衞仓   通州左衞仓   通州右衞仓   神武中衞仓   东仓   神武中衞仓   水次仓五处   天津水次仓   徳州水次仓   临清水次仓   徐州水次仓   清江浦水次仓   顺天府   坝上仓   坝上东马房仓   黄土仓   坝上北马房仓   郑家庄马房仓   义河仓   吴家驼牛房仓   东直门里外牛房仓   坝上南仓   金盏儿甸仓   汤山草塲仓   坝上北仓   北髙仓   南石渠仓   山口仓   石桥仓   北草塲仓   良乡县 丰济仓   昌平县 居庸仓   密云县 隆庆仓   古北口仓   涿州   常盈仓   陆樊仓   三河县 峪口官庄马房仓   峪口杨家桥马房仓   峪口张家庄马房仓   蓟州   本州仓   遵化县 水盈仓   喜峰口仓   平谷县 积留仓   河间府   巨盈仓   沧州   长芦仓   真定府   丰盈仓   定州   永丰仓   保定府   广盈中左右仓   唐县  军城仓   新兴仓   易州   紫金新城仓   易州仓   永平府   东盈仓   永丰仓   山海仓   界岭口仓   刘家口仓   迁安镇仓   迁安县 三屯营仓【治十二年设】抚宁县 抚宁仓   隆庆州 本州仓   怀来广阜仓   云州堡仓   独石广积仓   赤城广备仓   龙门广盈仓   长安岭仓   马营广盈仓   雕鹗堡仓   龙门仓   永宁县 永宁仓   四海冶仓   保安州  洗马林堡仓   葛峪堡仓   新兴仓   万全广积仓   赵川堡仓   永丰仓   万全广盈仓   怀安广备仓   宣徳仓   柴沟堡仓   宣政仓   宣化仓   膳房堡仓【治九年设】   北直衞仓   天津衞仓   天津左衞仓   天津右衞仓   隆庆衞仓   涿鹿衞仓   涿鹿左衞仓   涿鹿中衞仓   密云中衞仓   密云后衞仓   蓟州衞仓   遵化衞东店仓   东胜衞仓   镇朔衞东店仓   万全都司   洪州旧堡仓   大小白羊二堡仓   青边常峪二堡仓   新河口堡仓   四海冶仓   张家口堡仓   西阳河堡仓   新河口堡仓   顺圣川新城马房仓   南京四十一衞仓   锦衣衞乌龙潭仓   旗手衞仓   金吾前衞仓   金吾后衞仓   羽林左衞仓   羽林右衞仓   虎贲左衞仓   虎贲右衞仓   骁骑右衞仓   龙骧衞仓   鹰扬衞仓   神防衞仓   留守中衞仓   留守左衞仓   留守右衞仓   留守前衞仓   留守后衞仓   兴武衞仓   豹韬衞仓   府军衞仓   府军左衞仓   府军右衞仓   府军后衞仓   龙虎衞仓   武徳衞仓   和阳衞仓   镇南衞仓   沈阳左衞仓   沈阳右衞仓   孝陵衞仓   广洋衞仓   天防衞仓   江阴衞仓   水军左衞仓   水军右衞仓   应天衞仓   横海衞仓   龙江左衞仓   龙江右衞仓   龙虎左衞仓   豹韬衞仓   应天府   常平仓   镇江府   大军仓   苏州府   永丰仓   嘉定县 吴淞江军储仓   太仓州  太仓军储仓【治十年自嘉定县改】   镇海军储仓【治十年自昆山县改】   崇明县 永丰仓   松江府   青村仓   军储北仓   军储南仓   上海县 广储仓   徽州府   永丰仓   宁国府   军储仓   太平府   丰济仓   凤阳府   本府仓   广储一二三四五仓【今归并二仓】   定逺县 广储仓   颍州   广积仓   颍上县 本县仓   亳州   军储仓   泗州   广济仓   夀州   本州仓   宿州   际留仓   睢阳仓   扬州府   军储仓   仪真县 广实仓   髙邮州  广储仓   兴化县 永兴仓   通州   通济仓   泰州   常丰仓   淮安府   大军仓   常盈仓   东新仓   盐城县 永积仓   海州   通济仓   永济仓   邳州   邳州仓   庐州府   永丰仓   六安州  军储仓   安庆府   万亿仓   永盈仓   永福仓   广运仓   永成仓   事例   洪武四年设军储仓二十所各置官掌管 二十八年置皇城长安东安西安北安四门仓每仓设副使一员永乐七年置北京金吾左右羽林前常山左右中燕   山左右前济阳济州大兴左武成中左右前后义勇中左右前后神武左右前后忠义左右前后武功中寛河会州大宁前中富峪蔚州凡三十七卫仓及锦衣中怀来守御二千户所仓每仓设副使一员 十三年设淮安常盈仓令本部主事一员提督収放 十五年令各仓库収纳钱粮务要纳户亲身上纳如有兠揽作之人纳户通同不行首吿者一体治以重罪 十六年奏准凡纳户送粮到仓辨騐堪中随即収受不许刁蹬留难勒掯财物及通同盗卖虚出实収 又令通州张家湾起盖仓厫七十间名通济仓収贮各处儧运粮 宣徳三年奏准凡设内外衞所仓每仓置一门榜曰某衞仓三间为一厫厫置一门榜曰某衞某字号厫凡収支非纳户及关粮之人不许入每季差监察御史本部属官锦衣衞千百户各一员往来巡察各仓门以致仕武官各二员率老幼军丁十名看守仓外置冷铺以军丁三名巡警致仕官半年更代在外仓都布按三司设法关防巡按御史视凡军民偷盗官吏斗级通同者正犯处斩仍追所盗粮入官全家发边逺充军给家产一半赏首吿者同盗能首者免本罪亦给被首吿者家产之半充赏其揽纳虚収及虚出通关者罪同偷盗 又令在京各衞添设经歴一员监収支粮其内外衞所仓俱令各卫首领官与仓官专管罢军职管粮 四年榜谕各仓凡収支粮草官吏人等有折収金银并揽纳偷盗者许诸人首吿或拏送法司正犯处斩仍追原物入官家属发边逺充军首吿者赏钞五千贯 五年令在京各衞仓每厫置牌一面开所収粮数并部运官吏旗军粮长纳户及収粮官攒斗级姓名于上挂厫门以便闸 又令各处军民运粮到京赴本部吿判该司径送本部委官处定厫収受转行该衞用印信下帖发该仓収纳 六年添置北京及通州仓 又令南京及淮安徐州临清各仓实収通关户部刋印仍置号簿编写内外字号用半印空填年月每年量印防千道并外号簿发监収官执掌眼同该仓官攒查明填写实収米数给付纳户原籍官司吿缴比对查考 七年令法司犯赃徒流死罪官吏人等有力者编充通州各衞仓斗级如官攒军斗人等有偷盗虚出等许首吿得实放免仍赏钞一千贯若通同偷盗作者加以重罪逃走者发口外充军 八年添设万全都司都事一员提督所属衞所仓 十年置万全都司赤城堡仓 又令都察院副都御史一员总督南京各仓并各象马房草塲江北应天等五衞及凤阳府各差郎中或员外郎或主事一员御史一员专一提督収放其郎中等官三年一代御史一年一代 南京锦衣虎贲左右及鹰扬等四衞空闲仓厫令户部委员外郎主事二员监督各该衙门铨拨仓官三十二员攒典三十二名军斗一百六十名均派各仓収受粮斛 又令本部郎中主事各仓塲分管粮草三年更代 正统初令南京户部侍郎一员总督各仓塲粮草 元年定通州五衞仓名在城中者为大运中仓城内东者为大运东仓城外西者为大运西仓 又令南京六部推选郎中员外郎主事共六员各衞仓四员应天等六衞仓一员直凤阳府仓一员监督収放 又令各司府州县无军衞去处仓厫収粮不及一千石者官攒斗级裁革 三年令各衞仓粮放支尽絶盘有糠粃米尘给与屯军粪田 又令本部侍郎一员同内官总督在京通州仓粮及提督象马牛羊等房草豆 革宣府大同各衞仓军斗拨发囚人充当五年添设郎中主事五员分投提督徳州仓并象马等仓塲収放 又添设保徳州判官一员于偏头关仓监収支粮龙门守御千户所吏目一员监収支粮 七年榜谕各衞差委解支官军月粮头目不许擅立大小把总名色及官攒人等通同作违者令巡仓御史并本部管粮官拏问 又令南京户部每嵗委员外郎或主事一员提督仓粮注销粮数 九年添设本部主事一员于山海提督収放兼巡视永平府界岭口刘家口喜峯口仓塲 十年令总督在京通州仓侍郎兼提督临清徐州淮安等处仓粮 十四年令内外各仓塲监督収放粮草郎中主事等官一年一代囘日备开数目缴部仍将经行卷簿相沿交割若有亏折欺蔽续差官员径自具奏 革大军仓官攒军斗多余之数止留大使一员副使一员攒典二名军斗二十名 景泰二年革南京总督仓塲侍郎仍令副都御史一员总督 三年令在京并通州仓军斗収粮不及三万石者每十名内摘发五名囘衞 又令南京各仓塲监督官収放粮草托故囘家致官攒人等循私作者照阘茸事例起送吏部 又令南京各仓筑立髙厚墙垣不许军民人等就墙起盖房屋墙外仍立冷铺佥拨军夫巡守 革各仓塲致仕官守把门禁止令办事官一员管理 又令各仓斗级库子开冩年甲乡贯住址编造文册候巡视官员闸 又令各仓官攒斗级人等不许勒要纳户分例晒米地铺及闗粮人擡斛等项钱物 又令各仓监収官员严督官攒库斗人等修葺仓塲开通沟渠其有旷职坐视渰没粮草者拏问追赔 四年令各仓収粮官攒军斗不许小脚人等夺揽挑担如纳户自愿雇倩者每米一百石止许小脚二十名 又令直通州左等四衞并直武清衞各仓每副使一员照通州仓事例止佥拨军斗一十五名 添设山东按察司副使一员提督永平等处粮草兼理屯田 五年令京仓纳粮部运官逓串纳户领筹其扬米挚斛行槩擡斛折席等项止许正设军斗如纳户自愿雇人者听 六年令南京各仓放粮以勘合到日为始过违四十五日者扣除不支 又令南京各仓止委御史及郎中等官巡视监督其本部巡仓官不必差委 又令南京各仓照京通二仓会筹溜筩放米不许将帯钱物交通军斗求打好米増多斛面违者拏问 七年令京通二仓各处该纳糙粳米未完者准以陈米补纳仍令该仓应时放支不许存留 又令两京东安等四门仓収剰余粮并筛扬不堪米数照光禄寺事例批冩数目即令纳户领出该仓官攒刁难掯留者治罪 天顺元年令在京各仓塲凡把持诓骗包揽坑防纳户搅扰仓塲之人许人指实首告连当房家小发边逺充军 添设户部郎中一员于永平山海蓟州等处一员于宣府一员于大同俱提督粮草 三年又令通州新城增置仓厫三百间七年奏准直淮安府常盈仓徐州广运仓各存留   大使一员副使二员攒典二名斗级一百名修仓夫匠二百名山东东昌府临清仓存留大使一员副使一员攒典一名斗级二十名临清广积仓存留大使一员副使二员攒典二名斗级三十名二仓共存留修仓夫匠二百名各仓原设官攒等项多余之数裁减 八年又令考退仓塲经歴大使副使等官仍支俸守支尽絶放囬 添设凤阳府通判一员管理广储等六仓粮斛成化二年令本部管粮官提调官军人匠修理仓厫仍令巡仓御史常川视 十一年令京通二仓各委本部员外郎一员定厫坐拨粮米务令挨次不许狥情虚占厫座 十四年令南京仓塲监督巡视等官凡浙江江西苏松等处嫌疑地方之人照吏部铨官事例不许差委 十六年令南京都察院委御史二员一员巡视各衞仓粮一员巡视象马草塲并光禄寺等衙门原设总巡御史裁革 十八年奏准南京都察院委御史二员一员分管皷楼以南一十九仓并中和桥马草塲及长安等四门仓粮草一员分管皷楼以北一十八仓并金川门马草塲光禄寺牺牲所及各监局等衙门粮草二十三年令京通二仓并淮安徐州临清水次各仓   塲内官原设者存留添设者取囘 革凤阳府管粮通判仍留本部主事一员御史一员巡视 治七年人南京锦衣等衞乌龙潭等四十一仓仍委本部员外郎主事八员分投提督 十二年奏准凡京仓小脚歇家营求在官指称公用为由索取囤基等项钱物及别项求索许被害之人赴总督及巡仓官处陈吿就于本仓门首枷号一个月军发边衞充军民发口外为民干碍内外官员奏请定夺 十三年奏准在京在外并各边但系一应収放粮草去处若职官子弟积年光棍跟子买头小脚跟官伴当人等三五成羣抢夺筹斛占堆行槩等项打搅仓塲及欺凌官攒或挟诈运纳军民财物者杖罪以下于本处仓场门首枷号一个月发落徒罪以上与再犯杖罪以下免其枷号属军衞者发边衞属有司者发附近俱永逺充军 内外仓塲等处粮草并各处军需等项不拘起运存留但有色揽诓骗不行完纳事发问罪责限三个月以里完纳者照常发落过期不完者尽其财产陪纳发边衞充军经年不完者仍枷号一个月照前发遣各边武职主使家人伴当跟随交结人员挟势揽纳作者参问降二级听使之人仍照前例问发 各处掌印官将所属起解一应钱粮批文妄作人情揽与内外势要官豪问发为民干拟势豪参究治罪   明会典卷三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四十   户部二十五   内外仓厫二   各司府州县卫所仓   浙江布政使司   杭州府     广丰仓   广积仓   海宁县    永平仓   绍兴府     如坻仓   大有仓   山阴县    三江仓   余姚县    常丰一二三四五仓   常储仓   严州府     和丰仓   金华府     永济仓   衢州府     广盈仓   处州府     永丰仓   台州府     永盈仓   临海县    广储一二三四仓   黄岩县    广丰一二三四仓   温州府     平定仓   乐清县    广盈一二三四五仓   平阳县    广济一二三四仓   常丰仓   瑞安县    丰积仓   宁波府     广盈仓   永宁仓   定海县    常盈一二三四五仓   广安仓   象山县    广积一二三四仓   湖州府     泰定仓   嘉兴府     嘉兴仓   海盐县    常积一二仓   广储仓   江西布政使司   南昌府     广积仓   瑞州府     瑞州仓   临江府     丰积仓   袁州府     永丰仓   吉安府     大有仓   永新县    永聚仓   安福县    安积仓   赣州府     大济仓   防昌县    昌聚仓   信丰县    丰积仓   南安府     大备仓   建昌府     丰盈仓   抚州府     永丰仓   广信府     广济仓   铅山县    广平仓   饶州府     大有仓   南康府     丰济仓   九江府     广盈仓   江西都司   南昌前卫仓   湖广布政使司   偏桥仓   镇逺仓   平溪仓   清浪仓   五开仓   九溪仓   铜鼓仓   施州仓   永定仓   枇杷仓   桃川仓   安福仓   大庸仓   天柱仓   锦田仓   武昌府     大有仓   黄州府     军储仓   蕲州     广储仓   荆州府     常积仓   安逺仓   枝江县    广济仓   归州     丰积仓   夷陵州    广济仓   常徳府     庆丰仓   永州府     广益仓   道州     广济仓   江华县    广积仓   宁逺县    广积仓   宝庆府     本府仓   武冈州    广平仓   辰州府     崇盈仓   沅州     丰积仓   长沙府     永丰仓   茶陵州    广济仓   衡州府     永丰仓   桂阳州    丰裕仓   蓝山县    广积仓   襄阳府     大盈仓   均州     广积仓   郧阳府     大丰仓   房县     广积仓   竹山县    竹山仓【治十二年设】   岳州府     广丰仓   澧州     万盈仓   汉阳府     通济仓   徳安府     大盈仓   安陆州     广盈仓   阳州     永丰仓   郴州     丰济仓   靖州     永丰仓   湖广都司   武昌防卫仓   四川布政使司   广济仓   建昌仓   盐井仓   宁畨仓   小河仓   越嶲仓   防川仓   镇平仓   永宁仓   三舍仓   冕山桥仓   归化仓   叠溪仓   松潘仓   永丰仓   泸州卫仓   镇西仓【成化十六年设】打冲河仓   礼州仓   徳昌仓   坝底堡仓【已上四仓俱成化十七年设】   成都府     广丰前仓   广宁仓   广丰后仓   茶仓   广丰右仓   广丰中仓   灌县     永积仓   汉州     丰积仓   威州     安逺仓   茂州     广备仓   长宁仓   重庆府     广济仓   茶仓   黔江县    广盈仓   忠州     禄盈仓【治十一年设】   顺庆府     丰大仓   广安州    丰济仓   保宁府     永丰仓   茶仓   广元县    广积仓   叙州府     博济仓   防州府     太平仓   泸州     广膳仓   纳溪县    广积仓   雅州     广盈仓   乌撒军民府   乌撒仓   福建布政使司   福州府     常丰仓   福清县    本县仓   万安仓   连江县    定海仓   长乐县    长乐仓   邵武府     常丰仓   建宁府     广实仓   延平府     丰衍仓   将乐县    广丰仓   兴化府     大有仓   平海仓   莆田县    莆禧仓   泉州府     广平仓   永宁仓   晋江县    福全仓   同安县    髙浦仓   嘉禾仓   金门仓   惠安县    崇武仓   漳州府     常平仓   镇海仓   漳浦县    钟仓   铜山仓   陆鳌仓   汀州府     预备仓   武平县    武平仓   福宁州    广宁仓   大金仓   广东布政使司   广州府     永丰仓   清逺县    广济仓   香山县    丰盈仓   东莞县    永盈仓   广有仓   大鹏仓   増城县    际留仓   新防县    丰积仓   广海仓   顺徳县    丰盈仓   连州     丰泰仓   惠州府     受纳仓   归善县    平海仓   河源县    际留仓   海丰县    际留仓   捷胜仓   常盈仓   龙川县    际留仓   长乐县    际留仓   肇庆府     丰济仓   四防县    广盈仓   新兴县    常盈仓   阳春县    际留仓   阳江县    大有仓   海朗仓   双鱼仓   徳庆州    广备仓   韶州府     通济仓   南雄府     常平仓   潮州府     永丰仓   揭阳县    蓬州仓   潮阳县    靖海仓   海门仓   甲子门仓   程乡县    际留仓   饶平县    大城仓   雷州府     广积仓   海康县    广积仓   海康仓   遂溪县    乐民仓   徐闻县    锦囊仓   海安仓   亷州府     广储仓   合浦县    永安仓【自石康县改】   钦州     永丰仓   琼州府     广丰仓   文昌县    清澜仓   崖州     军储仓   儋州     大丰仓   昌化县    广储仓   万州     广积仓   陵水县    南丰仓   髙州府     永安仓   电白县    神电仓   信宜县    存积仓   化州     在城仓   吴川县    广积仓   石城县    永丰仓   广西布政使司   桂林府     广储仓   全州     长盈仓   栁州府     大军仓   融县     永丰仓   象州     受纳仓   賔州     常丰仓   上林县    广储仓   梧州府     广备仓   郁林州    永盈仓   浔州府     常平仓   贵县     通济仓   平乐府     庆丰仓   南宁府     大军仓   横州     军储仓   庆逺府     广盈仓   太平府     乃积仓   奉议州    广盈仓   云南布政使司   云南府     广备仓   安宁州    常平仓   大理府     崇盈仓   云南县    泰安仓   邓川州    上闗仓   临安府     广济仓   曲靖军民府   广盈仓   楚雄府     大有仓   鹤庆军民府   致阜仓   景东府     景丰仓   北胜州    充实仓   云南都司   腾冲军民指挥使司   广积仓   金齿军民指挥使司   足食仓   云南左卫仓   云南右卫仓   云南中卫仓   云南前卫仓   云南后卫仓   景东卫仓   六凉卫仓   越州卫仓   平夷卫仓   广南卫仓   曲靖卫仓   临安卫仓   蒙化卫仓   楚雄卫仓   洱海卫仓   大理卫仓   澜沧卫仓   姚安千户所仓   太和千户所仓   永昌千户所仓   木密闗千户所仓   宜良千户所仓   杨林堡千户所仓   定逺千户所仓   洱海千户所仓   金齿千户所仓   腾冲千户所仓   安宁千户所仓   易门县千户所仓   马隆千户所仓   大理卫前前右右二所仓   临安卫前前右右二所仓   姚安中屯千户所仓   贵州布政使司   丰积仓   平越仓   赤水仓   安庄仓   都匀仓   威清仓   兴隆仓   乌撒仓   清平仓   新添仓   平坝仓   镇逺府     永丰仓   普安州    普济仓   永宁州    永丰仓   安顺州    广积仓   贵州宣慰司   丰济仓   龙里长官司   龙里仓   养龙坑长官司   毕节仓   河南布政使司   开封府     军储仓   钧州     广积仓【成化十八年设】   睢州     广丰仓   陈州     永积仓   归徳州    广盈仓   河南府     丰济仓   嵩县     本县仓   陜州     陜州仓   阌乡县    潼闗仓   彰徳府     崇盈仓   磁州     永盈仓   卫辉府     广积仓   懐庆府     本府仓   南阳府     济安仓   唐县     本县仓【成化十九年设】   邓州     丰宁仓   汝宁府     军储仓   信阳州    广济仓   陜西布政使司   永昌仓   肃州仓   宁夏仓   西宁仓   灵州仓   洮州仓   便利仓   岷州仓   平虏仓   常济仓   足用仓   山丹永丰仓   兴武仓   镇夷官仓   应理州仓   凉州广储仓   盈边仓   固原州仓   庄浪仓   镇畨城常盈仓   广武仓   靖虏广盈仓   甘肃仓   古浪城丰盈仓   髙台富积仓   西安府     永丰二仓   华州     潼闗仓   延安府     延丰仓   阜益仓   广有仓   永盈仓   常积仓   宁塞仓   永益仓   常盈仓   富有仓   广济仓   巨积仓   丰盈仓   广足仓   宏阜仓   永充仓   栢林塞仓   利益仓   清水营仓   神木仓   归徳仓   永兴仓   建安仓   永济仓   常乐仓   新兴仓   完富仓   广储仓   大栢油川仓   木园仓   黄浦川仓【已上三仓俱治十年设】   绥德州    广盈仓   鳯翔府     广积仓   巩昌府     丰赡仓   安定县    广富仓   防宁县    广定仓【已上二仓俱成化十八年设】   阶州     广丰仓   丰赡仓   永济仓   秦州     广益仓   永丰仓   礼县     礼店仓   临洮府     广储仓   兰州     广积仓   河州     河州仓   平凉府     雄赡仓   庆阳府     永盈仓   定边仓   便利仓   饶阳水堡仓【成化十四年设】把都河堡仓   石涝池堡仓   三山堡仓   环县     环庆仓   韦州仓   汉中府     宁羌仓   广积仓   金州     金盈仓   陜西都司   固原卫镇羌守御千户所   新丰仓【成化十八年设】   山东布政使司   广储仓   定辽左仓   定辽右仓   定辽中仓   定辽后仓   东宁仓   沈阳中仓   铁岭仓   三万仓   辽海仓   海州仓   盖州仓   复州仓   爱州仓   广宁仓   广宁左仓   广宁右仓   广宁中仓   义州仓   广宁左屯仓   广宁右屯仓   广宁中屯仓   广宁前屯仓   广宁后屯仓   宁逺仓   汤店堡仓   塔山仓   大凌河仓   杏林仓   定辽前仓【已上五仓俱成化十三年设】靉阳仓   清河仓带管塲仓   东州仓带管马根单仓【已上   三仓俱成化二十三年设】   鳯凰城仓【治二年设】懿路仓   泛河仓   抚顺仓   蒲河仓   济南府     广储仓   广丰仓   肥城县    阜积仓   武定州    本州仓   徳州     本州仓   常丰仓   常盈仓   兖州府     广盈仓   滕县     本县仓   济宁州    永丰仓   东平州    常丰仓   沂州     永丰仓   莱州府     庆丰仓   王徐仓   胶州     灵山仓   夏河仓   本州仓   即墨县    浮山仓   积盈仓   鳌山仓   雄崖仓   登州府     和丰仓   福山县    丰盈仓   莱阳县    大嵩仓   太山仓   海阳仓   宁海州    常丰仓   竒山仓   金山仓   威海仓   百尺崖仓   文登县    宁津仓   成山仓   靖海仓   广盈仓   寻山仓   宁海仓   东昌府     临清仓   广盈仓   馆陶县    馆陶仓   临清州    广积仓   常盈仓   武城县    武城仓   青州府     永丰仓   安东仓   诸城县    丰盈仓   莒州     永丰仓   日照县    广丰仓   山西布政使司   太原府     大盈仓   静乐县    本县仓   代州     本州仓   边储仓   广济仓   崞县     宁武闗万亿仓   岢岚州    广盈仓   保徳州    保徳仓   恒羡仓   平阳府     如京防   蒲州     丰济仓   大同府     大有仓   广备仓   广足仓   广充仓   广积仓   广聚仓   懐仁县    广丰仓   应州     广盈仓   山阴县    本县仓   朔州     本州仓   马邑县    本县仓   蔚州     本州仓   柴沟堡仓   广昌县    广昌仓   浑源州    广储仓   泽州     广丰仓   汾州     汾州仓   潞州     本州仓   沁州     丰赡仓   山西行都司   平虏卫     平虏仓   井坪堡仓   王府仓   秦府      广盈仓   晋府      广盈仓   周府      广储仓   楚府      广阜仓   鲁府      广资仓   蜀府      广备仓   代府      广赡仓   肃府      广贮仓   辽府      广隆仓   庆府      广济仓   宁府      广聚仓   岷府      广益仓   韩府      广受仓   沈府      广实仓   唐府      广足仓   伊府      广盛仓   靖江王府    广积仓   赵府      广有仓   郑府      广源仓   襄府      广羡仓   荆府     广容仓   淮府     广通仓   徳府     广受仓   秀府     常积仓   崇府     丰积仓   吉府     广实仓   徽府     永赡仓   兴府     广充仓   岐府      常丰仓   雍府      广积仓   衡府      丰盈仓   夀府      大盈仓   汝府      广有仓   泾府      保盈仓   益府      永盈仓   荣府      广益仓   申府     永积仓   事例   宣德元年令陜西布政司専委防议一员监督凉州等五仓收放粮斛 十年令天下卫所仓并属府州县惟辽东甘肃宁夏万全沿海卫所无州县去处仍旧 正统元年改陜西行都司甘州中等一十三卫所仓陜西布政司令布按二司堂上官轮流监督收放 又令各处仓收粮不及五千石者専设管粮官裁革 二年令各府仓收粮四十万石以上者添设同知或通判一员専一提督收放 又添设四川按察司佥事一员巡督边储 三年添设山东按察司佥事一员总理登莱青三府沿海仓粮其各仓旧卫所者俱改有司 又令广西云南四川布按二司各委堂上官一员计议各处仓粮量存三年支用附余之数先尽调拨附近官军人等闗支再有余数照依时价粜卖银两准作军官俸粮 又令御史一员巡视陜西行都司边卫仓粮 又令陜西延安府阜益广有永盈常积寜塞五仓并庆阳府定边仓本部差主事一员提督收放 又令陜西巡抚都御史提督各边仓粮巡按御史巡察取回提督主事等官 添设陜西布政司防议按察司佥事各一员于甘肃监收仓粮 六年令福建各卫所仓改有司各府县添设通判县丞各一员提调收放 九年添设四川布政司叅议一员提督盐井等卫边仓 十一年添设蔚州同知一员提督柴沟堡仓收支十三年添设山东日照县佐贰官一员管本县备倭一   所及安东卫守城二所仓粮 又添设陜西按察司副使二员与见任副使佥事轮流于甘肃宁夏等仓监督收放 景泰二年改贵州永宁卫仓四川布政司添设都事一员监管收放 三年添设山东布按二司佐贰官各一员于辽东管理边储 禁约各处仓无籍之徒更改姓名营充斗级并牌子积年在仓通同官攒作弊江南者发广西都司江北者发万全都司充军 四年令湖广郴州桂阳兴宁等州县凡里甲不及二十里仓粮不及一万石者管粮同知县丞等官俱裁革 六年奏准陜西各仓塲凡不系原委监临提调人员擅自下仓收放侵越职掌骗要民财者许布按二司管粮官径自拿问应奏请者照例具奏定夺 七年令各布政司并直府州仓每嵗印给厫经各该官攒执掌收放不许擅委军职 天顺二年令湖广布按二司每年轮委堂上官一员监督铜鼓等一十四仓粮 又添设登莱青三府及胶州潞州文登等州县通判同知判官县丞各一员管粮 三年令兠揽钱粮诓骗纳户财物之人挐问仍尽本法将所揽钱粮纳完再于本犯名下追罚一半入官监临官纵容者一体治罪 又令陜西布政司右防议一员督理粮草 成化元年令陜西按察司副使一员巡察延绥榆林等处边仓三年更代 二年令辽东管粮山东布按二司官三年一代 三年添设陜西临洮府同知一员于兰县监督收放粮草 五年添设广东广州府通判一员管粮 又添设陜西布政司防议一员于甘肃等六仓监收粮斛其按察司收粮副使佥事仍兼巡歴地方 八年添设陜西庆阳府通判一员分管定边便利宁塞利益巨积宏阜常积七仓延安府添设通判二员一员分管广盈永充广有永益广足永盈富有七仓一员分管府谷县仓并清水广济丰盈神木栢林阜益常盈七仓 又添设浙江宁绍台温四府通判各一员専管沿海卫所仓 又添设河南开封懐庆江西袁州福建福州等府通判各一员管粮 又添设山西蔚州判官一员専管收支天城阳和二处仓塲粮草浑源州判官一员専管收支大同右卫仓塲粮草 又添设陜西静宁州判官三员分管甘州肃州山丹三仓秦州判官三员分管凉州镇畨永昌三仓河州判官二员分管宁西庄浪二仓兰县县丞二员分管镇夷髙台二仓金县县丞一员分管古浪仓布按二司监收官照旧监督 又令各边仓塲若有故烧系官钱粮草束者正犯枭首示众烧毁之物先尽犯人财产折剉陪偿不敷之数着落经收看守之人照数均陪十二年令本部郎中一员总理辽东粮储其山东布   按二司官仍旧监督 又添设陜西巩昌府阶州判官一员收放岷州仓粮徽州判官一员收放洮州仓粮陇西县县丞一员收放西固城仓粮 十三年令四川福建布政司于堂上官内各委一员管理粮储 又添设庆阳府通判一员管粮 十五年添设陜西右防议一员监督甘肃等六仓粮储 取回辽东总理粮储郎中仍令巡抚都御史督同山东布按二司官禁革奸又添设陜西静宁州判官三员分管甘肃山丹永丰肃州等仓广东韶州府英徳县主簿一员管粮 十六年仍差郎中二员分理辽东大同粮草 又添设山西泽州代州同知各一员管粮 二十年添设陜西平凉府通判一员监督收放粮草 又添设巩昌府通判一员管理靖虏卫广盈仓打剌赤堡安定防宁二仓 二十三年添设大同判官一员收放平虏卫仓塲粮草吏目一员收放井坪所仓塲粮草俱于大同所属州支俸治三年令各边仓库有盗粮四百石草八千束钱帛直银二百两以上者不分文武官员吏典斗库人等斩首示众不及前数者本身并子孙永逺充军 十三年奏准凡仓库钱粮若宣府大同甘肃宁夏榆林辽东四川建昌松潘广西贵州并各沿边沿海去处有监守盗粮二十石草四百束银一十两钱帛等物直银一十两以上常人盗粮四十石草八百束银二十两钱帛等物直银二十两以上俱问发边卫永逺充军两京各衙门漕运及京通临淮徐徳六仓并腹里节差给事中御史查盘去处若有监守盗粮四十石草八百束银二十两钱帛等物直银二十两以上常人盗粮八十石草一千六百束银四十两钱帛等物直银四十两以上亦照前拟充军其余腹里节差巡守等官查盘去防若有监守盗粮八十石草一千六百束银四十两钱帛等物直银四十两以上常人盗粮一百六十石草三千二百束银八十两钱帛等物直银八十两以上亦照前拟充军若盗沿边沿海粮四百石草八千束银二百两钱帛等物直银二百两以上不分监守常人俱照治三年事例斩首示众其四等人犯俱依律并赃论罪仍各计入已之赃数满方照前拟防不及数者照常发落若正犯逃故者于同爨家属名下追陪不许滥及各居亲属其各处征收在官军需物料应该起解料价银两即系腹里去处钱粮如有侵盗者追赃完日亦照前例拟防发落十四年添设山西大同府通判三员一员于东路天   城阳和二城一员于左右威逺三城一员于平虏井坪朔州三城専一监督收放各仓塲粮草仍令巡抚都御史及管粮郎中提督   预备仓   事例   洪武初令天下县分各立预备四仓官为籴谷收贮以备赈济就择本地年髙笃实民人管理 正统五年奏准各处预备仓凡侵盗私用冒借亏欠等项粮储查追完足免治其罪其侵盗证佐明白不服陪偿者准土豪及盗用官粮论罪 又令六部都察院推选属官领勑分投总督各布按二司并府州县官处置预备仓粮仍令巡抚侍郎并都御史等官兼总其事 又令军民人等各验丁田自愿出粟备荒者聴从其便官府不许逼抑科扰 又勑广西布按二司并巡按等官查勘预备仓粮内有借用未还并亏拆等项着落经手人户供报追陪其犯在赦前者定限完日悉宥其罪赦后犯者追完照例纳米赎罪若限外不完者不论赦前后连当房妻小发辽东边卫充军 又令各处预备仓或为豪民占据责令还官或年深损壊量加修葺其倒塌不存者官为照旧起盖 又令各处预备仓凡民人自愿纳米麦细粮一千石之上杂粮二千石之上请勑奬谕 又议准纳谷一千五百石请勑旌为义民仍免本户杂犯差役三百石以上立石题名免本户杂犯差役二年又令各处总理预备仓粮官除富有之家愿出粮米赈贷外其余不许逼抑损民及有借过粮米若系灾伤去处暂候有收着令还官 七年令福建布政司凡预备仓粮给借饥民每米一石候有收之年折纳稻谷二石五斗还官 成化六年奏准预备救荒凡一应聴考吏典纳米五十石免其考试给与冠带办事在外两考起送到部未拨办事吏典纳米一百石在京各衙门见办事吏典一年以下纳米八十石二年以下纳米六十石三年以下纳米五十石免其考试就便实拨当该满日俱冠带办事各照资格挨次选用 又令在外军民子弟有愿充吏者纳米六十石定拨原告衙门遇缺收防又令鳯阳淮安州三府军民舍余人等纳米预备   赈济者二百石给与正九品散官二百五十石正八品三百石正七品 又令各处预备仓州县掌印官亲管放支不许转委作弊仍令布按二司及各府知府禁革奸弊 九年令直保定等府州县两考役满吏典纳米一百石起送吏部免其办事考试就拨京考二百五十石免其京考冠带办事一百七十石就于本府拨补三考满日送部免考冠带办事俱挨次选用其一考三个月以里无缺者纳米八十石许于在外辏歴两考治三年定预备仓粮事例有司每十里以下务要积粮一万五千石军卫每一千户所积粮一万五千石每一百户所三百石每三年一次查盘有司少三分者罚俸半年少五分者罚俸一年少六分以上者九年考满降用军卫不及三百之数者一体住俸 治十年奏准凡三年一次查盘预备仓粮除义民情愿纳粟囚犯赎罪纳米外但有空闲官地佃收租米及罚纸价引钱不系起解支剩无碍官钱尽数籴米三年之内不足原数别无设法者俱免住俸防究   明防典卷四十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四十一   户部二十六   南京户部   见今十三司带管   浙江清吏司   南京左军都督府   南京水军左卫并仓   南京留守左卫并仓   南京龙虎左卫   南京龙骧卫并仓南京龙虎卫并仓   南京应天卫并仓   云南清吏司   南京府军卫并仓   南京府军左卫并东西仓   南京府军右卫并东西仓   南京虎贲左卫并仓   顺天府       常州府   应天府龙江闗    石灰闗   江东巡检司     埠巡检司   南京兵部大胜闗   三山门水闗     上方门水闗   驯象门水闗     上新河钞闗   广东清吏司   南京中军都督府   南京刑部      南京羽林左卫   南京济川卫     南京鹰卫并仓南京留守中卫并仓   南京广洋卫并仓   太平府       镇江府   保定府       河间府   和州   福建清吏司   南京后军都督府   南京长安等四门仓   南京虎贲右卫并仓   南京水军右卫并仓   南京骁骑右卫并仓   南京龙江右卫    南京留守后卫南京兵部典牧所   安庆府       庐州府   陜西清吏司   南京右军都督府   南京大理寺     南京鸿胪寺   南京翰林院     南京羽林右卫   南京留守右卫    南京横海卫   宁国府       滁州   徐州   湖广清吏司   南京国子监     南京太医院   南京豹韬左卫并仓   南京豹韬卫并东西二仓   南京羽林前卫    南京和阳卫   本部军储仓     南京教坊司   广徳州   山西清吏司   南京兴武卫并南北二仓   南京龙江左卫并北仓   南京江阴卫并仓   南京镇南卫   山东陜西都转运盐使司   苏州府   江西清吏司   南京通政使司    南京尚宝司   南京都察院     南京户科等六科   应天府       龙潭税课局   龙江里外河泊所   批验茶引所     南京五城兵马司   都税司       聚宝门宣课司   江东宣课司     太平门税课司   龙江宣课司     龙江税课局   聚宝门朝阳门分司   南京旗手卫并东西二仓   南京江淮卫   南京金吾后卫并东西南三仓   南京金吾前卫    南京金吾左卫   广西清吏司   南京前军都督府   南京内官监     南京司礼监   南京太常寺     南京光禄寺   南京神乐观     南京神帛堂   南京织染局   孝陵神宫监     南京御马监   南京供用库     南京兵仗局   南京酒醋麪局    南京牺牲所   南京甲乙丙丁戊字库   南京承运宝钞广惠广积罚库   南京沈阳左卫    南京沈阳右卫并仓   南京留守前卫    徽州府   淮安府   河南清吏司   南京礼部      南京钦天监   南京广武卫     南京飞熊卫   南京英武卫   孝陵卫       南京牧马千户所   鳯阳府       松江府   山东清吏司   南京兵部      南京太仆寺   南京锦衣卫并乌龙潭仓   南京中军都督府中和桥马草塲   南京金川门马草塲   平凉中防卫     安东中防卫   沈阳中防卫     辽东都司   州府       两淮都转运盐使司   四川清吏司   南京工部   龙江盐仓检校批验所   南京武德卫     南京神策卫并仓南京金吾右卫   南京天策卫并南北二仓   南京府军后卫并仓   池州府       顺徳府   贵州清吏司   南京吏部      大名府   真定府   民科   事例   凡各处造到黄册每年终本部备行后湖管册主事将查过黄册起数造册进缴   凡各处十年一造黄册解部完日本部差官四员防官清查具奏   凡各处军民户籍不明解人前来挨查后湖黄册不许将概府州县全抄止许查本户粮田军民丁产来厯明白即便发回亦不许因而带抄别户以泄事机   凡各处起运供应等项数目   浙江布政司   南京各卫仓秋粮米三十万石   南京内府供用库白熟粳米四千石   南京丙字库夏税串五丝二万两荒丝二万两中白绵三千两   南京承运库农桑绢三千五百九疋五尺九寸三分八厘八丝二忽五防   南京各塲马草一十九万包   常州府   南京各卫仓米四千七百二十七石二斗七升南京光禄寺次等白粳米六千石   南京神乐观糙粳米五百石   南京国子监白熟粳米三千五百石糙粳米二千五百石黄豆一百石   南京牺牲所菉豆六百石   南京内官监白熟细米四十四石   南京公侯驸马伯并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米四万三千石每米一石或随时价折银七钱南京仓小麦一万石每石或折银四钱   南京山川坛籍田祠祭署小麦一百六十石南京库麻布二千七十七疋二丈五尺六寸五分一厘一毫   南京内府供用库细稻草一万五千包   南京定塲马草一十三万包   南京酒醋麪局细稻草一万五千包   南京光禄寺蜂蜜一千五百斤   南京宝钞广惠库商税鱼茶课钞二十六万三千八十九贯八百二十四文钱五十二万六千一百八十二文   镇江府   南京各卫仓秋粮米五千石   南京光禄寺蜂蜜五百斤   南京定塲马草三万七千包   太平府   南京御马监黒豆五百石菉豆二百石   南京各卫仓秋粮米二千六百石黄豆二千石南京神乐观黄豆一百六十石   南京光禄寺菉豆四百四十石   南京牺牲所黄豆二百石   南京仓小麦二千五百石   南京酒醋麪局小麦一百石   南京库农桑绢一百一十六疋二丈六尺三寸九分四厘   南京御马监细稻草一万包   南京定塲马草一十万包   庐州府   南京御马监细稻草一万包   南京定塲马草二万包   安庆府   南京各卫仓秋粮米一万四千石   南京光禄寺司牲司马草三万包   南京御马监细稻草五千包   南京定塲马草三万包   福建布政司   南京承运库夏税农桑绢六百疋   南京宝钞广惠库钱钞六百六万八千七百四十三贯六百七十文   南京内府速香五年一次防计一千一百三十七斤八两   宁国府   南京酒醋麪局黄豆五百二十石   南京各卫仓豆一万三千九百八十石米一万石   南京国子监小麦一百石   南京光禄寺蜂蜜一千斤   南京仓小麦一万石每石或折银四钱   南京库农桑丝折绢三十疋二尺   京库折银草五十七万包每包折银三分本色草二十万包   滁州   南京牺牲所糙粳米七百二十石稻谷五十石准米二十五石   南京内府供用库芝麻七百石黄蜡三百斤南京各卫仓米二十石   京库折银草一万一千包每包折银三分本色草一万包   南京牺牲所细稻草一万五千包   徐州   京库折银草五万包   湖广布政司   南京各卫仓米三十一万石   南京甲字库白绵布一十万疋   南京丙字库绵花绒五万斤   南京承运库农桑绢四千九百九十二疋一丈九尺二分七厘五毫五丝   南京广惠库钱钞三百四十七万二千七百四十三贯   南京国子监供用干鱼二万二千一百二十五斤   广徳州   南京各卫仓米五千石   本部小麦二千五百石每石折银四钱   南京神乐观芝麻三十石   南京内府供用库黄豆三百石菉豆三百石黄蜡八百三十斤叶茶八百斤   南京承运库夏税丝一百一十六斤二钱九分六厘二毫农桑绢一十九疋一丈六尺七寸南京内府细稻草二万五千包   各塲草二万包   苏州府   南京公侯驸马伯并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米二万七千九百五十二石   南京光禄寺白熟粳米六十八石次等白粳米六千石白熟糯米一千三百石   南京酒醋麪局白熟糯米八百石   南京各卫仓米五万九千四百一十二石南京神乐观米八百石   南京仓折银小麦一万石每石折银四钱南京承运库农桑丝折绢六百四十疋二丈九寸三分三厘   南京光禄寺蜂蜜一千九百斤   南京定塲草一十四万包   南京内官监齐头稻草一千束   南京内府供用库灯草三百斤   南京宝钞广库鱼课钞二万二千八百五十锭一百二十六文   江西布政司   南京各卫仓米四十七万石   南京库濶白绵布一十万疋准米一十万石濶白苎布七万疋准米四万九千石苎布一千三百四十一疋二丈四寸   户口钞四百二十七万九千五百八十五贯二百五十文钱八百五十五万六千二百二十七文   应天府   孝陵神宫监糙粳米五百石白熟糯米六十石准糙粳米六十六石芝麻五十石黄豆三百石菉豆四十石稻皮四十石准米二石稻谷六百石准米三百石   南京酒醋麪局菉豆二十石稻皮二百石准米一十石   南京光禄寺黄豆一千五百五十三石芝麻六十石稻谷八百四十石准米四百二十石粟谷一十石准米五石   南京国子监菉豆一百石   南京长安等四门仓糙粳米一万四千五百石南京各卫仓米三万二千五百九十二石孝陵神宫监小麦六十石   南京酒醋麪局小麦七百石麦穏一百石准小麦一十石   南京库丝绵折绢一千二百一十四疋一尺六寸九分二厘八毫   南京仓小麦六千二百石   南京光禄寺小麦六百石   南京库农桑丝折绢一百四十三疋二尺七寸三分四厘四毫   南京内府供用库黄白蜡二千斤蘱草二千斤蒲杖二千斤   南京光禄寺蜂蜜一千斤   孝陵神宫监细稻草一万包   南京定塲草五万一千二百九十二包   徽州府   南京光禄寺小麦六百石   南京仓小麦二千三百石每石折银四钱南京承运库人丁丝折绢八千七百七十九疋四尺三分三厘二毫农桑丝折生绢一十五疋一丈四尺七寸   南京内府供用库芝麻八百石黄蜡二千斤白蜡三百五十斤芽茶四千斤叶茶四千斤南京各卫仓米三万二千石   南京光禄寺蜂蜜一千二百斤   淮安府   南京各卫仓米六百二十五石   南京定塲细稻草一十六万五千包   松江府   南京公侯驸马伯并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米共五万七千石   南京光禄寺次等白粳米七千石准糙粳米七千七百石白熟糯米一千石准糙粳米一千一百石   南京神乐观糙粳米七百石   南京仓小麦一万五千石每石折银四钱南京库丝绵折绢六百九十七疋三丈一尺五寸七分农桑丝折绢一百六十七疋二丈一尺六寸一分六厘   南京各卫仓米九千五十八石   南京光禄寺蜂蜜一千五百斤   南京定塲草六万三千包   鳯阳府   南京定塲草九万包   州府   京库折银草二十二万包每包折银三分南京定塲草一十万七千八十包   南京锦衣卫驯象千户所   南京光禄寺夏税畨麦六十石四斗八升四合五勺九抄五撮九圭二粟四防   两淮都转运盐使司   南京光禄寺样盐二千斤青白盐四万斤孝陵神宫监白盐三千斤   南京内府供用库青白盐二万斤   池州府   南京御马监豆五百石   南京长安等四门仓米四千二百七十六石南京各卫仓米一万五千石黒豆一万四千五百二十四石   南京神乐观小麦六百石   南京内府供用库芽茶一千斤黄蜡五百七十五斤   南京光禄寺蜂蜜三百斤   南京定塲细稻草三万包   和州   南京牺牲所糙粳米七百二十石   南京内府供用库黄蜡一百七十斤叶茶二百斤   南京神乐观细稻草一千四百四十包   鱼课钞四千一百一十三锭四贯六百文   龙江盐仓每年进纳南京各衙门盐数   南京内官监青盐三千五百斤盐包三千五百个   南京太常寺祭祀洁净白盐一百九十斤六两南京神乐观青盐三千斤   凡各卫所马草每年二月本部查勘防计该用数目五月咨户部定夺   凡年例钱粮每年五月本部差监生赴内府供用库防计移咨戸部定夺   凡各处兑运粮每嵗本部选差员外郎或主事南直一员浙江一员湖广一员江西一员督同各司府州县掌印官并分巡分守管粮官员依限征兑   凡南京锦衣卫驯象所养象芦根茭草令应天等府于嵗粮额内改拨大小麦随粮运赴本卫象房与稻草相兼支用   度支科   事例   凡赏赐京卫军士夏冬布钞每年行移该卫造册缴报径赴内府该库于四月闗支夏布八月闗支布钞本部委官一员管理年终赴京复命   凡月粮留守五卫入伍恩军及种苜蓿豌豆并看船恩军有家小者月支粮一石无家小者四斗牧马千户所养马恩军有家小者月支粮一石只身四斗留守左卫看守朝阳门桐树椶树恩军有家小者月支粮一石只身五斗留守左等五卫入伍恩军照旗军例支月粮操练守城旗军力士校尉有家小者月支粮一石无家小者六斗锦衣等卫屯军不论新旧选操备者每年十月至三月赴操支与食米五斗四月至九月下屯住支选去运粮者二月至七月各支行粮其月粮住支锦衣卫舍人余丁选操备者月支米三斗看仓余丁月支口粮三斗操备舍余月支粮四斗巡江官军口粮沿途支给马快船军行粮六个月共三石六斗余丁行粮共一石八斗俱于南京仓支给各卫所运粮军余全支本色米一石宝钞提举司钞纸匠月支米五斗   凡各卫所官吏旗军月支俸粮本部每嵗选委员外郎或主事一员南京吏部选拨能书筭办事吏十名每月先取各营操守运粮修仓送船及监局当匠等项各衙门将见在食粮并事故扣除月日数目开造小册本送委官处与卫所造到文册查对磨筭如有侵冒等项情弊具呈总督衙门先将识字军吏提问委官掌印官防奏究治   凡各处运到河下粮米每年以三十万石令就船兊支每米一石带耗并席竹脚钱准折平米三斗作正放支凡南京旗军人等户口食盐免纳钞候盐课有积纳钞闗支南京官吏食盐减半闗支不得过十五口之数凡文武官吏户口食盐本部先期行各该衙门取勘口数造册缴报合用引目依数预发运司收掌遇有差委官吏赍到勘合文册印信领状即行二所放支俱限本年十二月以里闗尽如有过限者照在京官军闗支月粮例扣除   金科   事例   凡应天府所属龙江闗石灰闗江东巡检司埠巡检司大胜闗三山门水闗上方门水闗驯象门水闗每嵗共收船料钞七十四万一千三百一十八贯解部转送南京内府天财库交纳   凡上新河钞闗船料钞按月解部转送南京内府天财库交纳   凡各处额办商税鱼茶课钞解部转送南京宝钞广惠库交纳   凡各处额办南京一应钱帛物料俱送甲乙丙丁等库差御史主事各一员公同内官库官人等验收   凡本部收受各布政司盐粮钞遇有生钞开数进库准作新钞支销其折过盐钞与上新河船料好钞开作一等旧钞入库如五城兵马司宣课司税课司局河泊所及各闗钞并各衙门户口食盐钞俱作二等钞入库自后应天府买办并各衙门闗支折色等项明开合支新钞若干或一等二等旧钞若干以便稽考   凡南京内府库内官家人不许在内宿歇因而偷盗财物夹带出外其把门官军并巡视官校容留故纵者一体究问   凡两京甲字等九库季报文册每季本部咨缴户部查照   凡南京甲字等九库库官考满本部差办事官交盘径自赴京复命   凡本部盐引匠三十九名户科盐引匠三十九名每遇户部咨到开中某运司盐粮若干该用勘合若干进纸南京户科刷印完领回本部用印勘合仍付原差官员赍至中盐官处交割底簿及流通文簿印封径发运司收掌候领到勘合比号相同塲支盐   凡应天府批验茶引所每年茶引十万道宜兴县张渚批验茶引所每年茶引八千二百五十八道   凡南京大小衙门官吏户口食盐钞解赴宝钞广惠库交收类行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照例闗盐给散   凡南京五城兵马司原额房钞   东城兵马司二十二万九千七百六十四贯南城兵马司七万八千二百九十八贯   西城兵马司二十二万九千七百二十贯北城兵马司五万七千六百四十八贯   中城兵马司一百一十三万三千二百一十八贯八百文   凡南京各衙门原额课钞   都税司七十二万七百六十四贯八百文聚宝门宣课司七十二万七百六十四贯八百文   龙江宣课司五十七万二千六百六贯五百文江东宣课司九十五万三千七百二十贯二百文   太平门税课司一十七万七百一十八贯八百文   聚宝门朝阳门分司三十五万三百六十六贯龙江税课局二十二万九千三百九十贯八百文   龙江里外河泊所三万六千七百八十贯龙潭税课局三万三千七十九贯三百二十八文   批验茶引所一十万贯   仓科   事例   凡各处粮长勘合本部每嵗先于上年十二月终咨户部并具本差官赍缴勑谕   凡南京各卫屯粮   水军左卫屯粮八千四百八十九石一升九合三勺三抄五撮五圭   留守左卫屯粮一千六百三十石七斗六升二合二勺六抄一撮九圭   龙虎左卫屯粮二千八百四石四斗七升一合一勺七抄六撮   龙骧卫屯粮三千五百三十四石九斗四升五合四抄二撮五圭   龙虎卫屯粮八百一十石五斗五合六勺二抄二撮五圭   应天卫屯粮三千四百一十石五斗三升七合八勺二抄二撮五圭   府军卫屯粮四百二十一石九斗八升五合六撮五圭   府军左卫屯粮二千三百四石七斗九合一勺一抄   府军右卫屯粮五百八十六石四斗六升四合七勺三抄六撮五圭   虎贲左卫屯粮一千七百三十七石一斗九升六合三勺九抄一撮   羽林左卫屯粮七百四十五石一斗六升八合五勺五抄九撮五圭   鹰卫屯粮三千二百四十八石四升五合二勺九抄五撮   广洋卫屯粮七千三百六十三石八斗四升六勺二抄五撮二圭八粟   留守中卫屯粮一千二百九十五石一斗九升六合六勺二抄   虎贲右卫屯粮三千七百六十七石七升二合五勺   水军右卫屯粮五千五百八十石七斗二升八合七勺   龙江右卫屯粮一千一百九十二石五斗一升八合七勺   骁骑右卫屯粮一千六百六十一石四斗四升二合四勺   留守后卫屯粮九百九十八石五斗五合九勺四抄二撮五圭   羽林右卫屯粮一千一百六十五石五斗八合六勺七抄五撮   留守右卫屯粮二千九石四斗七升五合八勺八抄五撮   横海卫屯粮七千二百九十五石二斗四升四合一抄二撮三圭三粟   豹韬左卫屯粮一千八百七十二石   豹韬卫屯粮一千七百四石四斗六升三合八勺四抄四撮五圭   和阳卫屯粮六千七百五十二石六升三合八勺七抄三撮五圭   龙江左卫屯粮一万七百七十六石二升三合五勺三抄二撮七圭二粟   兴武卫屯粮四千五百八十五石二斗三升二合九抄一撮   镇南卫屯粮七千四百二十三石一斗四升八勺一抄八撮五圭   江阴卫屯粮五千二十一石七斗二升九合金吾前卫屯粮四百四十八石四斗七升五勺四抄五撮   旗手卫屯粮八百九十八石九斗七升四合金吾后卫屯粮三百七十四石六斗二升四合五勺六抄四撮七圭   沈阳右卫屯粮三千二百二十二石五斗四升九合六勺五抄   留守前卫屯粮三千四十三石七斗五升七合一抄六撮八圭五粟   锦衣卫水军亲军驯象千户三所屯粮八千一百九十九石四斗九合五勺六抄三撮   神策卫屯粮八百八十六石五斗七升一合五勺八抄二撮五圭   天策卫屯粮四千四百五十九石八斗九升四合八勺三抄七撮五圭   府军后卫屯粮一千一百一十三石八斗二升五合七勺九抄六撮   武徳卫屯粮六百四十八石九斗二升一合六勺三抄   飞熊卫屯粮五千二百九石四升二勺八抄三撮   广武卫屯粮二千三百四十六石四斗四升九合一勺五抄八撮   英武卫屯粮四千五百六十四石一斗五升三合八勺四抄九撮五圭   明防典卷四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四十二   礼部一   纲领   诸司职掌   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礼仪祭祀宴享贡举之政令其属有四曰仪部曰祠部曰膳部曰主客部   后改仪部为仪制祠部为祠祭膳部为精膳主客仍旧俱称清吏司   仪制清吏司   诸司职掌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贰尚书侍郎举其仪制而辨其名数   朝贺   国初朝贺等仪多仍前代之旧其后屡诏删定立为中制以颁示天下具见于诸司职掌若职掌所不及载者或虽载而后复有所损益者今备列于后   正旦冬至朝贺仪   诸司职掌   一凡正旦冬至前一日尚宝司陈设御座于奉天殿及宝案于御座之东设香案于丹陛之南教坊司设中和韶乐于殿内之东西北向其日清晨锦衣卫陈卤簿仪仗于丹陛及丹墀之东西设朋扇于殿内东西列车辂步辇于丹墀东西相向鸣鞭四人左右北向教坊司陈大乐于丹陛之东西北向仪礼司设同文玊帛案于丹陛之东金吾卫设防卫官于殿内及丹陛之东西陈甲士于午门外奉天门外及丹墀东西锦衣卫设将军于奉天门外丹陛丹墀及奉天门列旗帜于奉天门外东西典牧官陈仗马犀象于文武楼南东西相向钦天监设司晨郎报时位于内道东近北立纠仪御史二人于丹墀北东西相向内赞二人于殿内外赞二人于丹墀北东西相向设传制宣表等官位于殿内东西相向鼓初严文武官具朝服齐班于午门外鼓次严引礼官引百官由左右掖门入诣丹墀东西北向立鼓三严执事官诣华盖殿伺候内官跪奏皇帝具衮冕陞座钟声止仪礼司官跪奏各执事官行礼赞五拜礼毕赞供事执事官各就位仪礼司官跪奏请陞殿驾兴中和韶乐奏圣安之曲尚宝官捧宝前行导驾官前导扇开卷尚宝官置宝于案乐止鸣鞭报时鸡唱晓对赞唱排班班齐赞礼唱鞠躬大乐作赞四拜平身乐止典仪唱进表大乐作给事中二人诣同文案前导引序班举案由东门入置殿中乐止内赞唱宣表目宣表目官跪宣讫俯伏兴唱宣表展表官取表宣表官至前外赞唱众官皆跪宣表讫内外皆唱俯伏兴平身序班即举表案于殿东外赞唱众官皆跪代致词官跪于丹陛中致词云具官臣某兹遇【正旦则云三阳开防万物咸新冬至则云律应黄钟日当长至】恭惟皇帝陛下膺干纳祐奉天永昌贺讫外赞唱众官皆俯伏兴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传制官诣御前跪奏传制俯伏兴由东门靠东出至丹陛之东西向立称有制赞礼唱跪百官皆跪宣制【正旦则云履端之庆冬至则云履长之庆】与卿等同之赞礼唱俯伏兴平身乐止赞搢笏鞠躬三舞蹈赞跪唱山呼百官拱手加额曰万嵗唱山呼曰万嵗唱再山呼曰万万嵗凡呼万嵗乐工军校齐声应之赞出笏俯伏兴大乐作赞四拜平身乐止仪礼司官跪奏礼毕中和乐作奏定安之曲驾兴尚宝官捧宝导驾官前导至华盖殿乐止引礼官引百官以次出   万夀圣节百官朝贺仪   诸司职掌   一凡万夀圣节百官朝贺礼仪与正旦冬至同但致词云恭惟皇帝陛下万夀令节臣某等诚懽诚忭敬祝万万嵗夀不传制   事例   洪武三十年奏更朝贺仪同文案玉帛案俱由殿东门举进安于殿中宣表讫举同文案玉帛案俱安于宝案之南令节改称圣节   朝贺仪   洪武间定【以后乐俱同】   殿内中和韶乐   乐器   麾一      箫十二   笙十二     排箫四   横笛十二    箎四   埙四      琴十   瑟四      编钟二   编磬二     应鼓二   柷一      敔一   搏拊二   陞殿   乐章   圣安之曲   乾坤日月明八方四海庆太平龙楼鳯阁中扇开卷帝王兴圣感天地灵保万夀洪福増祥光旺气生陞宝位永康宁   公卿入门【后不用】   乐章   治安之曲   忠良为股肱昊天之徳承主恩森罗拱北辰御炉香绕奉天门江山社稷兴安天下军与民龙虎防风云贺万夀圣明君   丹陛大乐【后奏于奉天门】   乐器   麾一      戏竹二   箫十二     笙十二   笛十二     头管十二   八      琵琶八   二十八    方响二   鼓二      拍板八   杖鼓十二   百官行礼   乐章   万嵗乐   雨顺风调升平世万万年山河社稷八方四面干戈息庆龙虎风云防   朝天子   圣徳圣威洪福齐天地御堦前文武两班齐摆列在丹墀内舞蹈尘山呼万嵗统山河壮帝畿礼仪赞稽庆龙虎风云防   还宫   乐章   定安之曲   九五飞圣龙千邦万国敬依从鸣鞭三下同公卿环佩响玎瑓掌扇防御容中和乐音吕浓翡翠锦綉拥还华盖赴龙宫   中宫正旦冬至命妇朝贺仪   诸司职掌   凡正旦冬至前期一日女官陈设御座于宫中设香案于丹墀之南其日清晨内官陈设仪仗于丹陛之东西及丹墀东西女官擎执者立于御座之左右陈女乐于丹陛东西北向设笺案于殿东门外设班首拜位于中道之东西设命妇拜位于丹墀北向设司赞位于丹墀东西设司賔位于命妇班之北东西相向设内赞二人位于殿内东西命妇至宫门外司賔引命妇入就拜位女官见服侍班如常仪尚宫尚仪等官诣内奉迎尚仪奏请陞座皇后具服出导从如常仪乐作陞座乐止司赞唱班齐乐作赞四拜乐止外赞唱进笺引笺案女官前导举笺案女官二人举案由殿东门入乐作至殿中乐止赞众命妇跪内赞唱宣笺目宣笺目女官宣讫兴唱宣笺展笺女官诣案前取笺宣笺女官宣讫兴举案者举案于殿东赞命妇皆兴司賔引班首由东阶陞乐作自东门入至殿中乐止内赞唱跪班首跪众命妇皆跪班首称某夫人妾某氏兹遇【正旦则云履端之节冬至则云履长之节】敬诣皇后殿下称贺内赞司赞同唱兴班首及殿外命妇皆兴司賔引班首由西门出降自西阶乐作至拜位乐止赞拜乐作四拜乐止司言前跪将防由东门靠东出至于丹陛东西向立称有防司赞唱跪众命妇皆跪司言宣防【正旦则云履端之庆冬至则云履长之庆】与夫人等同之赞兴众命妇皆兴司赞唱拜乐作四拜乐止尚仪跪奏礼毕皇后兴乐作还宫乐止引礼引命妇以次出   中宫千秋节命妇朝贺仪   诸司职掌   一凡中宫千秋节命妇朝贺礼仪与正旦冬至同但致词云兹遇千秋令节敬诣皇后殿下称贺不传防   朝贺女乐   乐器   戏竹二     箫十四   笙十四     笛十四   头管十四    十   琵琶八     二十八   方响六     鼓五   拍板八     杖鼓十二   乐章   天香鳯韶   宝殿光辉晴天暎悬玊钩珍珠帘栊瑶觞举时箫韶动庆大筵来仪鳯昭阳玉帛齐朝贡赞孝慈贤助仁风歌谣正在升平中谨献上齐天颂   太皇太后正旦冬至命妇朝贺仪   皇太后正旦冬至命妇朝贺仪   仪注俱与前同   朝贺女乐   乐器俱与前同   乐章   天香鳯韶   龙楼鳯閤彤云晓开綉天香芬馥瑶堦春暖千花簇夀圣母齐颂祝御筵奏献长生曲坤道宁品类咸育和气四时调玉烛享万万年太平福   东宫亲王并妃正旦冬至宫中朝贺仪   洪武初定其日上位中宫陞乾清宫御座待从导引如常仪引礼引皇太子及妃亲玉及妃诣上位前赞礼赞鞠躬四拜皇太子亲王皆鞠躬四拜平身皇太子妃及亲王妃皆四拜赞礼引皇太子诣前赞跪皇太子跪引礼赞跪皇太子妃诸王及妃皆跪皇太子称长子某兹遇【履端之节履长之节】谨率诸弟某等钦诣父皇陛下称贺赞礼赞俯伏兴平身皇太子俯伏兴平身引礼赞俯伏兴平身诸王皆俯伏兴平身皇太子妃诸王妃兴赞礼引皇太子复位赞鞠躬四拜皇太子诸王皆鞠躬四拜兴平身皇太子妃亲王妃皆四拜礼毕引礼引皇太子及妃诸王及妃诣中宫前赞礼赞鞠躬四拜皇太子亲王皆鞠躬四拜兴平身皇太子妃亲王妃皆四拜引礼赞皇太子诣前赞跪皇太子跪引礼赞跪皇太子妃诸王及妃皆跪皇太子称长子某兹遇【端之节履长之节】谨率诸弟某等恭诣母后殿下称贺赞礼赞俯伏兴平身皇太子俯伏兴平身引礼赞俯伏兴平身诸王皆俯伏兴平身皇太子妃亲王妃兴赞礼引皇太子复位赞鞠躬四拜皇太子亲王皆鞠躬四拜兴平身皇太子妃亲王妃皆四拜礼毕引礼引皇太子亲王及妃皆出洪武七年更定不致贺词止行八拜礼东宫亲王正旦冬至朝贺太后仪同前   东宫正旦冬至朝贺仪   诸司职掌   一凡正旦冬至日典玺官设东宫座于文华殿中锦衣卫设仪仗于殿外东西教坊司陈大乐于文华门内东西北向府军卫列甲士旗帜于门外锦衣卫设将军十二人于殿中门外及文华门外东西相向立仪礼司官设笺案于殿东门外设文武官拜位于文华门外设传令宣笺等官位于殿内东西执事官先行四拜礼讫各就位引礼引各官诣文华门外北向立仪礼司官啓请陞座导引官奉迎东宫具冕服出乐作陞座乐止赞礼唱班齐鞠躬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唱进笺给事中前导笺案由殿东门入置殿中内赞唱宣笺目宣讫俯伏兴平身唱宣笺外赞唱跪展笺官诣案前取笺宣笺官宣讫内外皆赞俯伏兴平身即举案于殿东外赞唱众官皆跪代致词官中道跪致词云具官臣某等兹遇【正旦则云三阳开泰万物咸新冬至则云律应黄钟日当长至】敬惟皇太子殿下茂膺景福贺毕唱众官皆俯伏兴平身传令官跪啓传令由东门左出至丹陛东西向立称有令赞众官皆跪宣令【正旦云履端之节冬至云履长之节】同臻嘉庆赞俯伏兴乐作四拜平身乐止仪礼司官跪啓礼毕   东宫千秋节百官朝贺仪   诸司职掌   一凡东宫千秋节百官朝贺礼仪与正旦冬至同但致词云兹遇皇太子殿下夀诞之辰臣某等敬祝千嵗夀不传令   朝贺乐【朔望朝防同】   乐器   戏竹二     箫四   笙四      笛四   头管四     二   琵琶二     二十二   方响一     鼓一   拍板二     杖鼓六   陞殿 还宫 百官行礼   乐章   千秋嵗   尧年舜日胜禹周庆云生缭绕鳯楼风调顺五谷收万民畅歌讴   东宫妃正旦冬至命妇朝贺仪   洪武间定   前期女官陈设东宫妃座于宫中南向至日清晨内官陈设仪仗于丹陛之东西及丹墀之东西赞礼女官设外命妇班位于丹墀重行北向设赞礼位于丹墀之东西设引礼二人位于外命妇班之北东西相向设内赞女官二人位于宫内之东西外命妇旣至宫门引礼引命妇入就拜位侍卫者侍班如常仪尚仪入閤啓东宫妃服礼服以出侍从如常仪乐作陞座乐止赞礼赞班齐乐作赞四拜外命妇皆四拜乐止引礼引班首由西阶升乐作自西门入进当座前北向立定乐止内赞赞跪班首跪赞礼赞跪外命妇皆跪班首致词云某国夫人某等兹遇【履端之节履长之节】敬诣皇太子妃殿下称贺内赞唱兴外命妇皆兴引礼引班首由西门出复至拜位赞礼赞四拜外命妇皆四拜平身乐止尚仪啓礼毕皇太子妃兴乐作还宫乐止引礼引外命妇以次出   圣节正旦冬至王府庆祝仪【见王国礼】圣节正旦冬至天下司府州县庆祝仪   共武间定   凡遇正旦冬至圣诞之辰各处司府州县官于公防斋沐各具公服行礼【后改用朝服】告天祝夀曰某衙门某官臣某等荷国厚恩叨享禄位皆赖天生我君保民致治今兹【正旦冬至圣旦】圣夀益増臣等下情无任欣跃感戴之至圣节正旦冬至蕃王庆祝仪【见蕃国礼】   明防典卷四十二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四十三   礼部二   朝仪   朝仪见诸司职掌者有京官常朝仪若午朝朔望朝其仪与常朝稍异至于谢恩见辞以及诸司奏事入朝门禁等项亦合从朝仪类   京官常朝仪   诸司职掌   一凡朝班序立公侯序于文武班首次驸马次伯自一品以下各照品级文东武西依次序立风宪纠仪官居下朝北纪事官居文武第一班之后稍近上便于观聴不许搀越如有事奏须要从班末行至御前跪奏不许于班内横过奏毕即便入班序立   一凡文武百官于御前侍坐遇有大小官员奏事必须起立候奏事毕复坐不许倨坐失仪如有特防赐坐则复坐   一凡文武百官出入朝门各照品级第加逊敬如一品以下官遇公侯驸马加敬礼立则旁立行则后从三品四品官遇一品官加逊礼行立俱后从五品以下官仿此俱不许搀越失仪如有宣召不在此限   一凡百官朝防遇有圣谕教戒须要専心致意拱聴分明即便省身克己不许放肆   一凡百官御前奏对务必从实知则为知不许妄对一凡大小官员随从上位行丹墀身常朝北不许南向或左或右环转随侍如上位陞奉天门及丹陛其随从官员不得径行中道并王道如有防令行方许于侧边随行   一凡官员入朝门须要拱手端行威仪整肃不许私揖及吐唾不敬   一凡文武百官于奉天华盖武英等殿奏事必须穿着履鞋方许入殿违者从纠仪御史礼部仪礼司官纠劾送法司如律   事例   洪武初令文武百官朝防奏事有未闲礼仪者凡新任官及诸武臣侍仪司官每日于午门外演习御史二人监视有不如仪者纠举百官入朝失仪者亦纠举如律凡早朝文官自左掖门入武官自右掖门入如奉天门朝至金水桥南各依品级东西序立候鸣鞭讫以次随行至丹墀内东西相向序立守卫官先行礼毕东西序立文武官入班行礼有事者以次进奏无事奏者随即入班朝退卷班分东西出如华盖殿朝至鹿顶外东西序立鸣鞭讫守卫官至鹿顶内行礼讫就侍立位各衙门官以次行礼讫有事奏者入奏无事奏者四品以上及应陞殿者入殿内侍立五品以下官出至鹿顶外列班北向立候鸣鞭以次出如奉天殿朝俱于华盖殿行礼奏事毕五品以下官诣丹墀依品级列班重行北向立四品以上及翰林院官给事中监察御史等官于中左中右门伺候鸣鞭各诣殿内序立候朝退卷班以次出如先于奉天殿朝后却奏事者文武官于丹墀内依品级重行北向立候鸣鞭行礼讫四品以上及翰林院官给事中监察御史等官陞殿侍立五品以下仍前序立候谢恩见辞人员行礼讫鸣鞭卷班退有事奏者于奉天门或华盖殿进奏无事奏者以次出 凡朝班每日都察院轮委监察御史二员侍班纠察失仪 凡百官早朝入班行礼及朝退卷班俱分文东武西不许径越御道东西行走如在奉天门朝其有事东西往来者出至金水桥南行过 凡官员人等入内府合行门道须从边行不得当中行如东门近东边行西门近西边行其门东西相向者近南边行 凡百官遇雪免朝有事奏者不拘此限入朝遇雪许服衣 凡百官旣具朝服公服之后毋举笏行私揖礼 凡朝退燕闲及行幸处文职三品以上武职二品以上及勲旧文学之臣赐坐其余非奉特防不许辄坐 凡赐坐不许推让坐后遇有顾问初时跪对毕即坐若复有所问坐朝上对不必更起同列侍坐或被顾问一人奏对余皆静聴毋搀言勦说如各有所见候其人言毕方许前陈凡入朝行立坐食去处不许谈笑諠哗指画窥望 凡朝防近侍病嗽者许即退班或一时晕及感疾不能侍立者许同列官掖出 凡执政大臣年髙者取自特防免朝倘有顾问于便殿赐坐 凡奉天殿丹陛中三道阶级并奉天门中三道阶级皆不许人行百官由东西阶行传制遣使持节进表等仪皆由东阶出入随驾伞扇仪仗由正门中道两旁出入 凡殿廷颁降诏书册命从中道中门出近东而行其内外官员赍捧御制文字及御用之物进呈不许直行中道或左或右取便以行至御前正中跪进光禄寺进御膳等物亦不可当中道直行许于正道边左以进 凡御坐处即为正道如上御奉天门则于正门边东入将至御前正中供具膳毕而出亦如之若上常所往来处其奉御内侍捧执御用之物聴使令者皆须近后取便左右行不许随后径驰中道 二十二年诏奉天殿常朝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锦衣卫大理寺等官于殿内侍立奏事止于华盖殿 二十四年定侍班官员凡文武官除分诣文华殿啓事外如遇陞殿各用履鞋照依品级侍班有违越失仪者从监察御史仪礼司纠劾东班则六部堂上官各子部掌印官都察院堂上官十二道掌印御史通政使司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应天府翰林院春坊光禄司钦天监尚宝司太医院五军防事官及京县官西班则五军都督及首领官锦衣卫指挥各卫掌印指挥给事中中书舍人 又令本部置百官朝班序牌大书品级列丹墀左右木栅之上文武百官照品序立侍班又令凡朝防将军先入近侍官员次之公侯驸马伯   又次之五府六部又次之应天府及在京杂职官员又次之有不如仪从监察御史及仪礼司纠劾 二十九年令凡有宣谕大小百官于丹陛前或奉天门各照品级序立候上御座跪聴圣训 永乐初令内阁官员侍朝立在金台东锦衣卫在西后移下贴御道东西对立景泰三年令师保兼官品同者立班以衙门为次   天顺三年奏准凡方面官入朝递降京官一班序立成化十三年奏准文武官员入朝大臣常川许带官吏头目每人二名若遇阴大臣添一人小官许带一人各执雨具 十四年令朝防官员遇鼓起之时俱于左右掖门外拱候东西班次照依衙门品级序立其进士各照办事衙门次序立于见任官后   午朝仪   事例   景泰初定凡午朝上御左顺门先期内官设御座于左顺门之北设案稍南文武执事奏事等项官员俱于左掖门内伺候驾出视朝各官照班次序立内阁并五府六部奏事官六科侍班官俱于案西序立侍班御史二员序班二员将军四员俱于案南面北立鸿胪寺鸣讃一员于案东面西立锦衣卫鸿胪寺堂上官于奏事官班以次面东立管将军官并侍卫官立于将军之西五府六部等衙门官照依衙门次第出班奏事通政司官照依常例引人奏事三法司官遇有奏事俱随班其常日答应内刑部大理寺郎中等官各一员答应都察院侍班御史答应其余衙门官有事者分管答应鸿胪寺官賛奏事毕彻案各官退各衙门如有机密重事许赴御前具奏   朔朢朝仪   事例   洪武三年定凡朔朢日上皮弁服御奉天殿百官公服于丹墀东西对立俟引班引合班北面立再拜班首诣前同百官鞠躬唱某官臣某起居賛礼唱圣躬万福班首平身复立同百官皆再拜引班引百官分班仍对立省府台部官诸衙门有事奏者由西阶陞殿奏事毕降自西阶引班引百官以次出如无事奏则侍仪由西阶陛殿跪奏知之俟侍仪降阶引班导百官出 十四年定凡朔朢日文武百官各具朝服俟鼓三严公侯一品二品官入东西角门俟其余三品以下先于丹墀内班横行序立钟三鸣公侯一品二品以次入班序立钟鸣毕仪礼司奏外办导驾官导上位陞御座鸣鞭讫鸣賛唱班齐通賛诣中道班首臣某等起居圣躬万福毕百官行五拜礼仪礼司奏礼毕而退 十七年令凡遇朔朢免行起居礼 后更定凡朔朢日上御奉天殿陞座鸣鞭文武百官各具公服于丹墀内侍立鸿胪寺官賛排班乐作百官行一拜三叩头礼毕乐止分东西侍立俟鸿胪寺奏谢恩见辞礼毕鸣鞭驾退 凡朔朢日文武百官朝退诣文华殿门外分东西侍立俟皇太子陞殿乐作百官行一拜礼其谢恩见辞官员人等亦随班行礼礼毕以次出   百官朝见礼仪   诸司职掌   一凡朝见稽首顿首五拜乃臣下见君上之礼先拜手稽首四拜后一拜叩头成礼稽首四拜者百官见东宫亲王之礼其见父母亦行四拜礼其余官长及亲戚朋友相见止行两拜礼   常朝君父之礼   诸司职掌   一凡各王大朝行八拜礼常朝一拜叩头礼凡伯叔兄见天子在朝行君臣礼于便殿内行家人礼伯叔兄坐东面西坐受天子四拜伯叔兄就于受礼位坐天子居正中南面坐所以尚亲亲之义以存君臣之礼   一皇后父见上行君臣礼后见父母行家人礼皇太子见皇后父母皇后父母立于东西向皇太子立于西东向行四拜礼皇后父母立受两拜答两拜   事例   洪武二十九年定凡各王来朝具冕服见天子毕次见东宫引礼官导王由文华门东门入至文华殿前西向立东宫冕服执大圭詹事府等官六员导驾出陞座东宫官左右侍从引礼官引王就拜位賛礼官賛四拜礼东宫坐受毕东宫及王俱衣常服叙家人礼引礼官请王由殿东门入至后殿各王东坐西向东宫面东賛礼官賛四拜礼王坐受如东宫与王叙坐东宫正中南面坐各王东西叙坐 凡诸王见皇后父母亦行四拜礼皇后父母立受 凡王于妃父母前行礼王立于东西向妃父母立于西东向王行四拜礼妃父母立受两拜答两拜其余亲属见王行四拜礼王皆坐受妃于父母前行四拜礼父母正面立受其余亲属见妃各叙家人礼   官员人等谢恩见辞仪   事例   洪武间定   谢恩   除授文武官员   文武官员调除   文武官员为事免罪   文武官员钦赏钞物等件   文武官员给亲完聚   旗军奏准给亲完聚   旗军钦赐钞物等件   文武官员钦蒙赐祭安葬   武官替职钦依放回官员   嵗贡生员入监   试职官实授   文武官钦免税粮   军人陞充总小旗   文武官员患病钦赐医治   官吏准免重役放回   文武官钦授诰勑   免谢恩   拨过各衙门吏典   旗军调拨别卫   见   钦取致仕官员   在外文武官员到京公干   在京文武官员公干回还   外国进贡人员   各处举到孝亷人材秀才   嵗贡生员   各处粮长进图册等项   各处官吏生员起复   各处文官给由   各处军官到京聴差   各处吏典承差礼生到京公干   各处耆宿粮长军民人等奏事   在京武官征进取回   文武官员为事降调到京   各处僧道医术举到   官员监生毕姻省亲病痊回还   舍人监生旗军差往各处公干回还复命   免见   在京文武官员患病痊可   各处取到农吏土民   各衙门吏典承差考满   佥补校尉力士厨役   外卫旗军管解人物到京   辞   文武官员赴任   文武官员到京公干回还   文武官员往各处公干   文武官员回家祭祀迁葬   武官替职回还   外国官军听差回卫   外国进贡人员回还   官员监生回家毕姻省亲   行人舍人监生差往各处公干   免辞   各处粮长进图册回还   外卫旗军听差回卫   旗军差往各处公干   各处吏典承差礼生到京公干回还   凡早朝谢恩见辞人员都察院轮委监察御史二员侍班凡谢恩者居先见者次之辞者又次之俱行五拜三叩   头礼 凡内外诸司文武官员已入流者谢恩见辞必具公服行礼 凡朝觐进表笺官员见辞谢恩俱用公服如面除而不及具服即时谢恩者勿拘其或常服见者缀班后如以军务逺来及承制使还即时引见者不在此例凡在外诸司遣人来朝及朝使还京者俱先朝见后诣所司否者以违制论 永乐六年奏准在外军民官司及各王府公差人员在京公侯驸马伯都督及内官出使随带人员并各卫所等衙门公差人等到京除例该引见者照旧外其不在常例者俱赴鸿胪寺报名谢恩见辞本寺将各人姓名附簿仍将各起总数每日早另具题本进呈及引各人于承天门外行叩头礼 二十二年令凡方面大臣来朝鸿胪寺即皆引见 宣徳九年令在外各衙门官吏人等该谢恩者许在本处望阙谢恩其有事赴京朝见待有明文方许 成化间奏准凡谢恩见辞应该鸿胪寺报名官员俱用报单或亲自赴寺或差人递报各从其便 凡病痊官员旧例免见以后惟文官四品以上及翰林院学士尚宝司六科都给事中武官公侯伯都督及驸马仪賔锦衣卫指挥等官患病过三日者俱公服于午门外行朝见礼若大臣曽蒙遣医调治并赐物慰问者行礼后仍面谢大臣考满有赐者同   诸司奏事仪   事例   洪武三年定凡百官奏事皆跪有防令起即起进退皆以次无得搀越 凡诸儒臣于御前奏事或进呈文字恐有口气体气须退立二三步毋辄近御案立须于东西隅不得直前 凡上位行立去处诸人不得辄便奏事跪拜必俟坐定方许奏事行礼俱要取便北向 十年令羣臣自今大小政事先啓皇太子处分然后奏闻十四年定啓事东宫者皆称臣 二十五年令凡差   使人员除王府并军前差到及要军务奏闻外其各衙门催办公事勾军提人等项复命人员如有事务不完等项该科批写縁由送各该衙门一应编号手本送该科皆不必烦奏 二十八年定各衙门奏啓事目   五军都督府合奏啓   军情   机务   守卫门禁等事   修筑城池改设卫所   赏赐   马匹闗换转销等项   提问军职   整大军   官员房屋   调拨官军及陞调队伍   内外军官奔丧迁塟祭祀   旗军并鎗陞用   月报为事军官   官军有弟侄儿男为事充军告完聚   闗领军器   给配为奴人口告给聚   提取边境恩军   查理军士回话   军官替职未及六十嵗者各都司年终回销未完勘合官吏   还乡老幼军属   首告收藏军器   知在原告患病在逃病故   五军所属在京卫分凡奏啓事务除军中机密事情及守卫门禁闗防等事不分官旗军人许令径奏其余合行事务俱由该府具奏施行   吏部合奏啓   除授官员陞调改除黜陟   开设革并衙门   袭爵封赠   诰勑散官   土官承袭   致仕官员   贴黄   给由起复考覈给假官员   监生问事吏员书写告出仕   放回事故人材秀才   官员人等告侍亲残疾   送问五品以上官员   起取人材秀才   官员复姓更名   官员告极刑   吏告重役   京官并问事书写人告丁忧   进人材秀才册   户部合奏啓   嵗奏防计税粮马草   改拨粮储   赈济饥民   赏赐   水旱灾伤   抛荒田土除豁税粮   攅运边方粮储   调拨官军屯种   为事官军告免追该扣俸粮   给散煎盐工本   预备粮储   提问在外五品以上官员在京官员   原告病故拖欠并侵盗钱粮追征无纳   归并州县闸户口   钦给官民房屋田地   各处盘粮斛   礼部合奏啓   赏赐   军官祭祀   建言   表笺   灾异   旌表   科举   四夷进贡   铸降印信   罢闲事故生员   雨泽   日月交食   厯日   馆待賔客   侍亲   遣官祭祀   为格为例   冠婚丧祭   外国请求   考究礼仪制度   厨役告事故   下程钞锭   僧道度牒   兵部合奏啓   选用军职陞调袭替除降等项   军务   诰勑封赠   马政送收闗换整调拨   优给   贴黄   符验   陞用总小旗   整大军   开设衙门   优给军役等项   调拨官军   整理驿传   投充力士校尉   军职官员家人投军   军官军人告给正军   垜集首报查理军士   旗军勘合由帖   给赏   军官复姓更名   原告逃故   防卫军旗及边卫恩军有犯提取   提问军职并在京文职及在外文职五品以上官   刑部合奏啓   追问党逆   处决重囚   犯法军官   送问并伸诉回话等项   首党逆原告实引赏发落犯人涉虚抵罪疎放被诬者   提问军职并在京文职及在外五品以上官各衙门盘获犯属   提边逺恩军   病故原告并被问军官   追赃不足家属   绑民害等项得实引赏原告发落犯人抄劄入官马骡   编发恩军工役囚人进册   工部合奏啓   水利水害   修筑河岸桥道   在外修理城池衙门公廨仓厫等项营造支用官物差拨军民人匠   在京在外卫所营造及修理船只闗支一应物料   成造军器军装   闗支军器   赏赐   收买牛只农具   各处差人解纳铜铁等项顔料门上秤折起差均工人夫   提到工役故囚补役户丁告单丁田粮重大老疾及有充军   在京住坐仓脚夫老疾告回原籍   都察院合奏啓   处决重囚   追赃不足家属   追问并伸诉回话   追问党逆   病故原告及军官相视   抄劄等项入官马骡   赏赐   犯法军官   差御史   提取边军   提问军职并在外文职五品以上官在内京官   大理寺合奏啓   引奏军官   日奏审过刑名月奏囚数   军官应合袭廕子孙并授封祖父母父母妻有犯   驾前将军力士校尉有犯重罪并二次犯罪者文职官类奏逐日先将发审奏本奏送该科公文立案回报该衙门先将其余人数依律发落有司入流官员类奏   覆奏重刑   各衙门二次畨异三次拟罪不当或将易于归结事理淹禁日久致令原告并平人身死及问事顚倒是非并发审奏本不如式等项送问原问官吏   五军断事官合奏啓   追问党逆   送问并伸诉回话   军官原告患病及病故   提问军职并在外文职五品以上官在内京官抄劄等项入官马骡   给赏   犯法军官   提取边军   处决重囚   追赃不足家属   十二卫合奏啓   内除军中机密事情及守卫门禁闗防等事不分官旗军人许令径奏其余合行事务自下而上俱由本卫具奏   军中机密事情   守卫门禁等事   整大军   马匹闗拨转销等项   闗支一应赏赐   官员房屋   调拨官军队伍   官员奔丧迁葬祭祀   闗领军器   还乡老幼军属   旗军并鎗陞用   首告收藏军器   月报官军马骡   给配家小   凡不合奏啓止呈该衙门施行   军官替职   勾补逃亡事故等项军士   病故军职官员   老疾不堪应役无丁旗军   还官赏赐盐粮   倒死马骡驴肉赃   军官缺员   贴黄给   诰出姓更名   缺首领官吏   幼军收充正军   老军代役   收受仓粮草料放支等项钱粮文卷差错遗漏送法司   奸盗诈伪人命鬬殴相争一切词讼连状送防事官理问如有干碍军职防事官具奏提问   二十九年令朝班奏啓事务除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防事官十二卫照依定例具本奏啓其余官员军民人等若有事奏仪礼司打六科给事中各一员每日于午门外照依该管事务总收奏状入奏监察御史一员公同看视其有不经由各该官员将自已琐碎事务径自奏啓紊烦者罪之 又定奏事次第凡早朝上御奉天门百官行叩头礼毕分东西班序立仪礼司依次賛某衙门奏事奏毕复入班候诸司奏完仪礼司賛奏事毕退出其奏事次第一都督府二十二卫三通政司四刑部五都察院六监察御史七防事司八吏部等五部九应天府十兵马司十一太常寺十二钦天监若太常寺奏祭祀则在各衙门之先 凡早朝上御奉天华盖谨身殿奏事百官行叩头礼毕近侍官及监察御史陞殿侍班其奏事官俱陞殿分东西班立仪礼司依次賛某衙门奏事奏毕各官以次退出其余官员不陞殿者俱于中左中右门外两廊伺候奏事官出则皆出若于文华殿啓事则詹事府在先余依奏事次第 凡晩朝惟通政司六科给事中守卫官奏事各衙门有军情重事许奏余皆不许 三十年令通政司许早晩朝奏事及有军情重事不时入奏其各衙门凡有一应事务止于早朝大班内奏啓不许朝退又将琐碎事务于右顺门题奏 永乐四年令六部及近侍官有事当商畧者皆于晩朝陈奏 七年令大寒早朝上御奉天门百官行叩头礼侍班候鸿胪寺官引谢恩见辞行礼毕驾兴御右顺门内便殿百官有事奏者以次入奏无事者退治职务自十一月朔日为始其朔望如常仪 八年令各衙门行过事件误违旧制者许其改正具本送该科不必面奏 二十二年令诸司有急切机务不得即面陈者许具题本封进其余大小公私之事并于公朝陈奏 正统七年令凡看牲及遣祭官遇圣驾陞殿俱于殿中复命若御奉天门视事亦于百官未行礼之先复命 景泰一年令午朝翰林院先奏事 成化元年令一应奏题本有防意者六部都察院等衙门抄出即明白覆奏发落不许稽缓若过五日不覆奏者该科以闻凡在京文武衙门奏题本谨封完备俱差属官捧入   左顺门进呈 凡每日早朝各衙门并公差官员具本面奏及通政司类进本状各具手本备开所奏事件送礼科收照次日将收到奏目并各衙门送到奏题本状通具奏目送司礼监交状以侯类进   忌辰朝仪【辍朝仪附】   事例   凡各庙忌辰永乐元年奏定前二日上服浅淡衣服御西角门视事不鸣钟鼓不行赏罚不举音乐禁屠宰文武百官各服浅淡衣服黒角带朝参宣徳三年令凡遇忌辰通政司礼部兵马司免引囚奏事十年又定奉天门视事治十四年奉防今后但遇忌辰朝防官不许穿纻丝纱罗衣服恭仁康定景皇帝恭让章皇后忌辰如遇节令穿青緑花样正月初三日宣宗章皇后忌辰如遇太常寺奏祭祀许穿红衣服凡亲王公主郡王及文武大臣丧辍朝各有日数先期本部具奏仍出告示于长安左右门至日早朝不鸣钟鼓不鸣鞭不设仪仗文武百官各服浅淡顔色衣服乌纱帽黒角带于奉天门朝防其谢恩见辞官员亦不用公服皆如常朝官服色   入朝门禁   事例   洪武十一年   诏朝防文武官给领牙牌悬带出入无牌者依律论罪借者及借与者罪同在外来朝官于各门附名出入二十一年令朝防官员门籍各衙门自置 景泰三年令官员人等至皇城四门下马牌边横过俱下马其顺行不系横过不在禁例 成化间令文武官员公差患病等项呈堂出印信手本填注门籍候病痊及公差回还之日仍用手本开注 又令文武大小官员入朝跟随办事官吏人等照出午门例于长安左右门承天门端门各下小木牌进入出则收回 治七年令长安等门不许闲杂之人出入卖物穿走违者许纠仪等官及守门官军举奏   诸司朝觐仪   事例   凡天下诸司朝觐官自十二月十六日为始鸿胪寺官陆续引见二十五日以后每日常朝方面官入至奉天门前随班行礼毕于文班内序立视常朝官品级各降一等知府知州知县及诸司首领官吏土官衙门把事土吏人等俱于午门外行礼毕东西分班序立正月初一日大朝防以后方面官于奉天殿前随班序立知府以下奉天门金水桥南仍分东西序立其行礼俱如常朝仪   诸蕃朝贡   诸司职掌   一凡蕃王来朝先遣礼部官劳于防同馆次日于奉天殿朝见上位蕃王服其国服若尝赐朝服者则服朝服行八拜礼礼毕即诣文华殿朝见皇太子行四拜礼见亲王亦行四拜礼亲王立受两拜答两拜其从官随蕃王班后行礼凡遇宴防蕃王班次各居公侯伯之下如蕃王朝见之后遇有恩赐及蕃国遣使朝贡皆如常朝仪【详见蕃国礼】   东宫朝仪   事例   永乐二年定文武官员常朝行叩头礼毕三师三少詹事府官左右春坊官翰林院官鸿胪寺官六科给事中锦衣卫官左右序立于文华殿门之外鸿胪寺序班通事舍人引文武百官于丹陛上丹墀内东西序立照依衙门资次啓事监察御史二员司直郎清纪郎日轮二员北向侍立纠仪啓事毕百官齐退及有召文亦须前项官员一同进出如独进并独员留后者许监察御史鸿胪寺官司直郎清纪郎纠覈一合啓事务在京衙门止用奏本在外衙门务要奏本一本啓本一本其詹事府主簿録事同春坊司直郎清纪郎司諌分为六科将本内啓过事件同六科给事中逐一奏闻主簿録事司直郎清纪郎司諌仍于司礼监共闗揭帖开写逐日啓过本内事件畧节縁由六科给事中亦具题帖各另奏进   明防典卷四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四十四   礼部三   登极仪   国初定   吴元年丞相率文武百官各具公服进表引礼官引班首捧表从奉天门入至丹墀执事官舁表案于丹陛上候班首置表于案给事中先于正殿设受表案于殿中又设收表案于御座东殿中跪奏请陞殿上位陞殿乐作殿中又跪奏请陞御座上位陞御座乐止引礼官引班首率文武百官自西阶分东西二路入班位立定通赞唱排班承传唱排班通赞唱班齐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承传唱如之通賛唱班首陞殿引礼官引班首自丹陛西阶陞至丹陛中表案前搢笏捧表由正殿中门入宣表目官展表官宣表官同随班首自殿西门入侍仪引班首至御座前当中内賛唱跪丞相跪通赞唱众官皆跪承传唱如之内赞唱进表以表授执事者殿中跪受表置于殿中表案上班首出笏宣表目官先跪于班首西内赞唱宣表目宣毕宣表目官先兴出殿宣表官展表官跪于班首东内赞唱宣中书省表文候宣毕给事中接表内赞唱以表复于案给事中受表复置殿中案收表于御座东表案宣表官展表官先兴出殿内赞唱就拜兴平身通赞唱就拜兴平身承传唱如之内赞唱复位侍仪引班首至殿西门引礼官自殿西门外引班首降自西阶入班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承传唱如之殿中跪奏礼毕请还宫通赞唱礼毕卷班百官以次出洪武元年圜丘告祭礼毕校尉设金椅于郊坛前之东南向设冕服案于金椅前候望瘗毕丞相诸大臣率百官于望瘗位跪奏曰告祭礼成请即皇帝位羣臣扶拥至金椅上坐百官先排班执事官举冕服案宝案至前丞相诸大臣奉衮冕跪进置于案上丞相等就取衮冕加于圣躬丞相等入班通赞排班班齐鞠躬乐作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乐止百官拜兴如之通赞唱班首诣前引礼官引丞相至上位前通赞唱跪搢笏丞相跪搢笏承传唱众官皆跪百官如之捧宝官开盝取玉宝跪授丞相丞相捧宝上言皇帝进登大位臣等谨上御宝尚宝卿受宝收入盝内通赞唱就拜兴平身百官拜兴如之通赞唱复位引礼官引丞相自西降复位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搢笏鞠躬三舞蹈跪左膝三叩头山呼山呼再山呼跪右膝出笏赞俯伏兴平身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皇帝解严通赞唱卷班百官退礼毕具卤簿导从诣太庙奉上册宝追尊四代考妣仍告祀社稷还具衮冕御奉天殿百官上表称贺前期侍仪司设表案于丹墀中内道之西北设丞相以下百官拜位于内道上下之东西每等异位重行北面捧表官宣表官展表官位于表案之西东向纠仪御史二人位于表案之南东西相向宿卫镇抚二人位于东西陛下防卫百户二十四人位于宿卫镇抚之南稍后知班二人位于文武官拜位之北东西相向通赞赞礼二人位于知班之北通赞在西赞礼在东引文武班四人位于文武官拜位之北稍后皆东西相向引殿前班二人位于引武班之南举表案二人位于引武班之北举殿上表案二人位于西陛之下东向其丹陛上设殿前班指挥司官三员侍立位于陛上之西东向宣徽院官三员侍立位于陛上之东西向仪鸾司官位于殿中门之左右防卫千户八人位于殿东西门之左右俱东西相向鸣鞭四人位列于殿前班之南北向将军六人位于殿门之左右天武将军四人位于陛上之四隅皆东西相向殿上尚宝司设宝案于正中侍仪司设表案于宝案之南文官侍从班起居注给事中殿中侍御史尚宝卿位于殿上之东西向武官侍从班悬刀指挥位于殿上之西东向受表官位于文官侍从班之南西向内赞二人位于受表官之南东西相向卷将军二人位于前东西相向是日清晨拱卫司陈设卤簿列甲士于午门外之东西列旗仗于奉天门外之东西龙旗十二分左右用甲士十二人北斗旗一纛一居前豹尾一居后俱用甲士三人虎豹各二驯象六分左右左右布旗六十四门旗日旗月旗青龙白虎旗风云雷雨江河淮济旗天马天禄白泽朱雀武等旗木火土金水五星五岳旗熊旗鸾旗及二十八宿旗各六行每旗用甲士五人一人执旗四人执弓弩设五辂于奉天门外玉辂居中左金辂次革辂右象辂次木辂俱并列丹墀左右布黄麾仗黄盖华盖曲盖紫方伞红方伞雉扇朱团扇羽葆幢豹尾龙头竿信旛传教旛告止旛绛引旛防氅戈氅仪锽氅等各三行丹陛左右陈幢节响节金节烛笼青龙白虎幢班劒梧杖立卧仪刀铠杖防骨朶朱雀武幢等各三行殿门左右设圆盖一金交椅金脚踏水盆水罐团黄扇红扇皆校尉擎执侍仪舍人二人举表案入就殿上鼓初严百官具朝服次严各依品从齐班于午门外以北为上东西相向通班賛礼及宿卫镇抚等官入就位诸侍卫官各服其器服及尚宝卿侍从官入鼓三严丞相以下文武官以次入各就位皇帝衮冕陞御座大乐鼓吹振作乐止将军卷尚宝卿以宝置于案拱卫司鸣鞭引班引文武百官入丹墀拜位北面立初行乐作至位乐止知班唱班齐赞礼唱鞠躬拜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捧表以下官由殿西门入内赞唱进表捧表官捧表跪进于案前受表官搢笏跪于案东受表置于案出笏兴退立于殿内之西东向内赞唱宣表宣表官诣案前搢笏取表跪宣于殿内之西展表官搢笏同跪展宣讫展表官出笏一人以表复置于案俱退立于位宣表官俯伏兴同捧表以下官出殿西门降自西阶复位赞礼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唱搢笏鞠躬三舞蹈唱跪唱山呼各拱手加额呼万嵗者三乐工军校齐声击鼓应呼之出笏俯伏兴乐作四拜贺毕遂遣官册拜皇后册立皇太子以即位诏告天下   洪熙元年定宣徳以后同   公侯驸马伯文武百官及军民耆老等上笺劝进者三令防俞允乃命本部择日具仪先期司设监等衙门于华盖殿陈设御座于中仍于奉天殿设宝座钦天监设定时鼓尚宝设宝案于奉天殿鸿胪寺设表案于丹陛上教坊司设中和韶乐设而不作鸿胪寺设诏案及锦衣卫设云盖盘于奉天殿内东别设云盖于承天门上设云舆于午门外设宣读案于承天门上西南向是日早遣官只告天地宗庙社稷上具孝服设酒果亲自诣大行皇帝几筵前只告受命毕即于奉天殿前设香案酒果等物具冕服行告天地礼随赴奉天殿谒告祖宗毕仍具衮冕诣大行皇帝几筵前行五拜三叩头礼毕诣母后前行五拜三叩头礼毕诣奉天殿即位是日早鸣钟鼓锦衣卫设卤簿大驾上服衮冕御华盖殿文武百官各具朝服入丹墀内侯鸿胪寺引执事官进至华盖殿行礼毕赞各供事赞请陞殿上由中门出陞宝座锦衣卫鸣鞭文武百官上表称贺上命百官免贺免宣表止行五拜三叩头礼毕百官出至承天门外俟翰林院官赍诏书用宝讫鸿胪寺官请颁诏翰林院官捧诏授礼部官由奉天殿左门出锦衣卫于午门前候捧诏置云盖中导至承天门开读行礼如常仪   明防典卷四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四十五   礼部四   册立一   皇后册立仪   洪武初定   遣使册立   前期一日内使监设御座于奉天殿如仪尚宝卿设御宝案于御座前侍仪司设册宝案之南册东宝西设奉节官位于册案之东设掌节者位于奉节官之左稍退俱西向设承制官位于奉节官之南西向设奉册奉宝官位于册宝案之西东又设使副受制位于横街之南北向东上设承制官宣制位于使副受制位之北西向设奉节官奉册奉宝官位于使副东北西向又设使副受册宝褥位于受制位之北北向典仪二人位于丹陛上之南东西相向賛礼二人位于使副受制位之北东西相向知班二人位于賛礼之南东西相向设文武百官侍立位于文武楼之北东西相向文武侍从班位于殿上之左右引文武班舍人四人位于文武官之北稍后东西相向引礼二人位于使副之北东西相向拱衞司宣徽院官对立位于奉天殿门之左右东西相向将军二人位于殿上帘前东西相向将军六人位于奉天门之左右东西相向又将军四人位于丹陛上之四隅东西相向又将军六人位于奉天殿门之左右东西相向鸣鞭四人位于丹陛上北向是日金吾衞陈设甲士仪仗于午门外之东西拱衞司陈设仪仗于丹陛丹墀之东西和声郎设乐位于丹墀之南礼部设龙亭仪仗大乐于奉天门外正中以俟迎送册宝至中宫质明鼓初严催班舍人催百官具朝服导驾官侍从官入迎车驾次严引班舍人引文武百官入就侍立位引礼引使副具朝服入就丹墀受制位诸执事者各就位三严侍仪奏外办御用监奏请皇帝服衮冕御舆以出尚寳卿前导侍从警跸如常仪皇帝将出仗动大乐鼓吹振作至奉天殿升御座乐止尚宝卿以寳置于案卷帘鸣鞭报时鸡唱讫礼部官捧册宝各置于案奉节官承制官奉册官奉宝官及掌节者各入就殿上位西向立定举册宝案四人入立于奉册奉宝官之后典仪唱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承制官进诣御座前跪奏请发皇后册宝承制讫由中门出中陛降至宣制位称有制典仪唱跪使副跪承制官宣制曰册妃某氏为皇后命卿等持节展礼宣讫由殿西门入复位賛礼唱俯伏兴奉册奉宝官率执事者举册宝案由中门出中陛降奉节官率掌节者前导至使副受册宝褥位以案置于褥位之北册东宝西掌节者脱节衣以节授奉节官奉节官搢笏受节以授册使册使搢笏跪受以授掌节者掌节者跪受兴立于册使之左奉节官出笏退引礼引册使诣受册褥位立定奉册官搢笏就案取册以授册使册使搢笏跪受册复置于案奉册官及册使皆出笏退复位引礼引副使至受宝褥位奉宝官搢笏就案取宝以授副使副使搢笏跪受宝兴复置于案副使及奉宝官皆出笏退复位典仪唱鞠躬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引礼引册使押册副使押宝掌节者前导举案者次之初行乐作出奉天门乐止掌节者加节衣奉册宝官皆搢笏诣案取册宝安置龙亭中奉册宝官退执事者举案退仪仗大乐迎龙亭以行执节者行于龙亭之前使副行于龙亭之后迎送至中宫门外初册宝将出门侍仪跪奏礼毕皇帝兴乐作还宫乐止引班引文武官以次出   受册   前一日内使监官陈设皇后御座于中宫殿上如常仪设香案于殿庭之正中设权置册宝案于香案之前册东宝西设皇后受册宝位于册宝案前北向设司言司宝二人位于皇后位之北东西相向设奉册宝内官位于册宝案之南东西相向设读册宝内官位于奉册宝内官之南东西相向设内外命妇位于庭下左右东西相向又设内外命妇贺位于殿中北向尚仪二人位于皇后拜位之北东西相向司賛内官二人位于内外命妇立位之北东西相向又权设册宝案于中宫门外设内使监令位于案之东西向设奉册奉宝内官位于内使监令之左右稍退俱西向使副位于案南北向引礼二人位于使副之前东西相向掌节者位于册使之后其日所司设仪仗于殿庭之东西擎执于殿上之左右乐工陈乐于殿庭之南册宝将至中宫门尚仪奏请皇后首饰祎衣出閤乐作至殿上南向立乐止司言司宝立于后及册宝至宫门使副于龙亭中取册宝权置于门外所设案上引礼引使副及内使监令俱就位立定次引册使于内使监令前称册礼使臣某副使臣某奉制授皇后册寳退复位内使监令入诣皇后殿躬言讫出复位引礼引内外命妇俱入就位读册寳内官及司賛内官俱就位引礼引册使取册授内使监令内使监令跪受以授奉册内官册使退复位引礼又引副使取宝授内使监令内使监令跪受以授奉宝内官副使退复位以俟宫中行礼内使监令率奉册奉宝官各奉册宝以次入诣皇后受册位前以册宝各置于案册东宝西尚仪引皇后降诣庭中受册位立定侍从如常仪司言司宝各就位内使监令率奉册奉宝内官取册宝以次立于皇后之东西向内使监令称有制尚仪賛拜兴乐作皇后四拜兴乐止内使监令宣制讫奉册内官就案取册授读册内官读册讫跪以授内使监令内使监令跪以册授皇后皇后跪受讫以授司言奉宝内官就案取宝以授读宝内官读宝讫以授内使监令内使监令跪以宝授皇后皇后跪受讫以授司宝尚仪賛拜兴乐作皇后四拜兴乐止内使监令出诣使副前称皇后受册礼毕使副退诣奉天殿横街南北面西上立给事中立于册使东北西向使副再拜复命曰奉制册命皇后礼毕又再拜平身给事中奏闻乃退初皇后受册宝讫尚仪引皇后陞座引礼引内命妇班首一人诣殿中贺位初行乐作至位乐止司賛唱拜兴乐作班首再拜兴乐止跪致词曰兹遇皇后殿下膺受册宝正位中宫妾等不胜欢庆谨奉贺司賛唱拜兴乐作班首再拜兴乐止引礼引班首退复位引礼又引外命妇班首一人入就殿上贺位其行礼并如内命妇仪司賛唱礼毕引礼引内外命妇出初行乐作出门乐止尚仪奏礼毕引皇后降座乐作还閤乐止   百官称贺上表笺   皇后受册礼毕至晚内使监于奉天殿陈设御座香案尚宝司设宝案于香案之北侍仪司设表案位于香案之南又设表笺案位于丹墀北之正中设文官起居位于丹墀之东南西向武官起居位于丹墀之西南东向文官拜位于丹墀中之东北每等异位重行北向西上武官拜位于丹墀中之西北每等异位重行北向东上殿前班诸执事起居位于武官起居位之北东向侍从班诸执事起居位于文官起居位之北西向殿前班指挥司官三员侍立位于丹陛上之西东向宣徽院官三员侍立位于丹陛上之东西向侍从班文官立位于殿上之东侍从班武官立位于殿上之西拱衞司官二员侍立位于殿中门之左右典牧官二员侍立位于仗马之前东西相向受表笺内使监官一员位于丹墀表笺案之东西向宣表官一员展表官二员位于丹墀表笺案之西东向纠仪御史二人位于展表官之南东西相向典仪二人位于丹陛上之南东西相向知班二人位于文武官拜位之北东西相向通賛賛礼二人位于知班之北东西相向通賛在西賛礼在东引文武班舍人四人位于文武官拜位之北稍后东西相向引殿前班舍人二人位于引武班之南东向轝表案舍人二人位于引文班之南西向宿衞镇抚二人位于丹陛东西阶下东西相向防衞百户二十四人位于宿衞镇抚之南稍后东西相向防衞千户八人位于殿东西门之左右将军二人位于殿上帘前东西相向将军六人位于殿门之前东西相向将军四人位于丹陛上四隅东西相向将军六人位于奉天门东西相向鸣鞭四人位于丹陛上之南北向其日金吾衞陈军仗于午门外之东西陈旗仗于奉天门外之东西拱衞司陈仪仗于丹陛之东西及丹墀之东西陈车辂于丹墀之南典牧官陈仗马于文武楼南之东西虎豹于奉天门之东西和声郎陈乐于丹墀文武官拜位之南内使监官擎执于御座之左右侍仪司舍人举表案入就殿上案位舍人二人轝表案俟于午门外文武官具朝服迎表至云集桥舍人引殿前班司賛賛礼内賛宿衞镇抚防衞鸣鞭各入就位侍仪侍从入迎车驾皇帝御谨身殿侍仪版奏中严御用监官奏请皇帝服衮冕文武官迎表至午门前置龙亭于道中礼部官取表函置于案舍人举案礼部宣表官展表官押表案引丞相行文武官分班俱由西门入至丹墀中礼部官押表案置于丹墀正中各就位文武各入就起居位侍仪奏外办导引皇帝御舆以出仗动鼓吹振作尚宝卿捧宝前导侍衞如常仪皇帝陞御座乐止尚宝卿捧宝置于案将军卷帘鸣鞭报时鸡唱讫诸侍从官殿前班拱衞司官由西阶降引班引同宣表官受表官受笺内官俱入起居位东西相向立定通賛唱某衞指挥使臣某以下起居引班唱鞠躬平身引班东西分引至丹墀中拜位北面立賛礼唱鞠躬乐作指挥以下皆再拜兴乐止賛礼唱指挥使稍前指挥使前立賛礼唱鞠躬指挥以下皆鞠躬賛礼唱圣躬万福唱平身指挥使以下皆平身唱复位指挥复位唱鞠躬乐作指挥使以下皆再拜乐止通班唱各供事引班引指挥以下皆各就位通班唱具丞相衔臣某以下起居引班唱鞠躬平身文武官相向鞠躬平身引班东西分引入丹墀中拜位丞相初行乐作至位乐止知班唱班齐賛礼唱鞠躬乐作文武官皆四拜乐止賛礼唱进表笺引班引丞相及平章诣表笺案前丞相跪捧表兴平章跪奉笺进于受笺官受笺内使监官接笺入中宫啓闻平章兴引班引复位丞相捧表兴宣表官展表官由丹墀西陛陞西门入至殿中丞相跪进表于案退立于殿南正中内賛唱跪賛礼唱跪丹墀百官皆跪内賛唱宣表宣表官诣案取表跪读于殿西展表官同跪展表宣表官宣讫俯伏兴展表官以表置于案讫内賛与賛礼同唱俯伏兴平身丞相与丹墀百官皆俯伏兴平身与宣表展表官由殿西门出西阶降复位賛礼唱鞠躬乐作百官皆四拜兴平身乐止賛礼唱搢笏三舞蹈跪山呼万嵗山呼万嵗者三出笏俯伏兴乐作四拜平身乐止賛礼唱礼毕侍仪奏礼毕鸣鞭皇帝兴乐作导引还谨身殿乐止舍人举表案出引班引文武官以次出   谒庙   皇后将谒太庙皇帝先遣官用牲牢行事告以皇后将只见之意其仪与时享同祝文临时撰定遣官之日皇帝防香告官奉香至太庙告毕皇后亲行谒见前期皇后斋三日内外命妇及执事内官各斋一日前一日执事官洒扫庙庭内外设皇后拜位于庙户外又设拜位于庙中香案前俱北向设内命妇陪祀拜位于庙庭之南北向设外命妇陪祀拜位于内命妇之南司賛位于皇后拜位之东西司賔位于内命妇之北东西相向司香位于香案之右设洗位于庭阶之东司洗官位于位所各庙皆如前仪其日清晨宿卫陈兵卫乐工备乐尚仪备仪仗及重翟车于中宫外门之外陪祀外命妇各具翟衣集于中宫内门之外内使监官奏中严皇后服首饰九龙四凤冠袆衣尚仪奏外办导引皇后出内宫门司赞奏陞舆皇后陞舆至外门之外司赞奏降舆皇后降舆司赞奏陞车皇后陞车宿卫兵仗前导鼓吹设而不鸣次尚仪陈仪卫次外命妇次内命妇皆乘车前导次皇后重翟车内使监人员扈从宿卫复陈兵仗于后皇后至庙门司宾引内外命妇先入就殿庭东西侍立司赞奏请降车皇后降车司赞引自左门入就位北向立司賔引内外命妇各就位北向立司赞司賔各赞拜皇后及内外命妇皆再拜兴司赞奏请行事请诣盥洗位引皇后至盥洗位奏盥洗司盥洗者酌水皇后盥手讫奏帨手司巾以巾进皇后帨手讫司赞奏请诣神位前引皇后由东阶陞至神位前北向立司赞奏上香者三司香奉香进于皇后之右皇后三上香讫司赞引皇后复位司赞司賔各赞拜兴皇后及内外命妇皆再拜兴司赞奏礼毕引皇后出自庙之左门司賔引内外命妇出司赞奏陞车皇后陞车宿衞陈仪仗乐工陈乐尚仪陈仪仗内外命妇前导侍从如来仪过庙鼓吹振作还至宫之外门外司赞奏降车皇后降车司赞奏陞舆皇后陞舆至宫之内门外司赞奏降舆皇后降舆入宫皇后受册毕皇帝防群臣于谨身殿皇后于中宫防内外命妇其仪皆如正旦宴防之仪   永乐初续定   先期三日斋戒遣官祭告天地宗庙用香币酒脯行一献礼前一日礼部同鸿胪寺官设诏案于奉天殿中节册宝案于诏案之南节案居中册东宝西设节册宝防舆于丹陛之东尚宝司设宝案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及大乐至日早锦衣衞官设卤簿大驾内官设皇后受册位于宫中及设节册宝案节案居中册东宝西设香案于节案之前设内赞二人引礼二人设女乐于丹陛之上上具冕服御华盖殿翰林院官以诏书用宝讫鸿胪寺官奏执事官行礼毕奏请陞殿如常仪文武百官具朝服行叩头礼左右侍班正副使入就拜位赞鞠躬乐作四拜兴乐止传制官跪奏传制俯伏兴执事官举节册宝案由殿左门出置御道中传制官由左门出西向立称有制赞正副使跪制曰某年某月某日册妃某氏为皇后授以册宝命卿等持节行礼赞俯伏兴乐作四拜礼毕乐止执事官举节册宝置防舆中黄葢遮送乐作至奉天门乐止仪仗鼓乐迎节册宝至右顺门外正副使朝北立内官捧节册宝由正门入女乐导迎节册宝未至之前引礼请皇后具礼服宫人侍衞以俟节册宝将至引礼导皇后出迎于宫门外节册宝至由正门入皇后随至拜位内官以节册宝各置于案乐作内赞赞四拜乐止赞宣册赞跪宣册女官取册立宣于皇后之左宣讫赞受册赞搢圭宣册女官以册跪授皇后受讫以授女官女官跪受于皇后之右立于西赞受宝其授受一如册赞出圭赞兴乐作内赞赞四拜乐止礼毕内官持节由正门出皇后出送于宫门外内官至右顺门以节授正副使报礼毕正副使得报持节复命翰林院官以诏书授礼部官礼部官捧诏书于承天门开读如常仪皇后受册毕内官先具谒告仪物翰林院官具谒告文上率皇后皆具服诣奉先殿行谒告礼如常仪谒毕皇后具服于内殿俟上具皮弁服陞座赞引女官导皇后诣上前就拜位行谢恩礼乐作八拜乐止赞礼毕还宫是日内官设皇后座于宫中南向设诸亲诸命妇拜位于丹墀内北向设仪仗女乐设内赞二人引礼二人引礼导长公主公主及亲王妃俟皇后具服陞座引礼引诣皇后前行八拜礼次引六尚等女官行礼如之次引四品以上外命妇行四拜礼赞跪内赞跪致词云妾某氏等恭惟皇后殿下荣膺册命正位中宫礼当庆贺致词毕赞俯伏兴平身四拜礼毕次日文武百官上表命妇上笺称贺如常仪   天顺八年续増谒告谢恩庆贺仪   上具冕服皇后具礼服上率皇后诣奉先殿行礼毕诣英宗皇帝几筵前行谒告礼如常仪谒告毕上复率皇后诣两宫皇太后前俱行八拜礼毕然后皇后于内殿俟上服皮弁服陞座赞引女官引皇后诣上前行八拜谢恩礼毕还宫其庆贺仪皇后受贺毕亲王于上位前行庆贺礼如常仪次诣两宫皇太后前俱行八拜礼毕次诣皇后前行八拜礼又三日女官预陈设慈懿皇太后御座于宫中设香案于丹墀之南其日清晨内官陈设仪仗于丹陛之东西及丹墀东西女官擎执者立于御座之左右陈内乐于丹陛东西北向设表案于殿东门外设班首拜位及各命妇拜位于丹墀北向设司赞位于丹墀东西设司賔位于命妇之北东西相向设内赞二人于殿内东西命妇至宫门外司賔引命妇入就拜位女官具服侍班如常仪尚宫尚衣等官诣内奉迎尚仪奏请陞座慈懿皇太后具礼服出导从如常仪乐作陞座乐止司赞唱班齐乐作赞四拜乐止外赞唱进表引表案女官前导举表案女官二人由殿东门入乐作至殿中乐止赞众命妇跪内赞唱宣表目女官宣讫兴唱宣表展表女官诣案前取表宣讫兴举案者举案置于殿东赞命妇皆兴司赞唱拜乐作四拜乐止尚仪跪奏礼毕慈懿皇太后兴乐作还宫乐止庆贺皇太后礼同   成化二十三年册立礼同惟乐设而不作   皇妃册立仪   洪武三年定   前期一日礼部官奉册印进入置于谨身殿御座宝案之前册东印西侍仪司设册礼使受制位于奉天殿横街之南稍东副使位于其西俱北向设承制官奉节官奉册官奉印官位于副使之东北西向以北为上设副使受册受印褥位于受制位之北南向以俟册使受册副使受印设典仪二人位于丹陛上之左右传赞二人位于丹陛下之左右文武官对立位于丹墀两旁引班四人位于文武官之北赞礼二人位于册使位之北皆东西相向所司置龙亭于奉天门外正中设仪衞鼓吹以俟迎册印行内使监令设使副位于内宫门之外北向东上设内使监令位于册使之东北西向设赞者二人位于册使之北东西相向设册印案于赞者之北册东印西内使设妃受册位于本位庭中北向设册印案于妃受册印位之北册东印西设内命妇诸亲贺位于庭阶之南北向又设妃受贺位于其宫之中南向设内赞二人位于妃受册位之北设引礼二人位于内赞之南皆东西相向其日质明文武百官皆朝服引班分引序立于奉天殿丹墀之两旁东西相向赞引引使副公服入就横街南位北面立承制官奉节奉册奉印官及掌节者皆入诣谨身殿外北向立以俟内臣传防讫掌节者持节奉册官奉印官率执事者举册印案以行奉节官掌节者前导次册案奉册官后从次印案奉印官后从承制官押其后至横街南以案置于使副受册褥位之北册东印西承制官奉节官奉册奉印官各就位西向立掌节者持节立于奉节官之左差退典仪赞使副皆再拜承制官诣使副前称有制典仪赞使副跪承制官宣制曰妃某氏特封某妃命卿等持节展礼宣制讫复位典仪赞使副再拜奉节官率掌节者持节诣册使前掌节脱节衣以节授奉节官奉节官以节西向授册使册使跪受以授掌节者掌节者受节立于册使之左奉节官退复位赞礼引两使诣受册褥位立奉册官于册案上取册授册使册使跪受册兴置于案奉册官及册使各退复位赞礼引使副诣褥位北向立奉印官于印案上取印西向授使副使副跪受印讫兴置于案奉印官及使副俱退复位典仪传赞赞使副皆再拜典仪唱礼毕执事者举册印案出奉天门外奉册奉印官取册印置龙亭中奉册奉印官退赞礼引册使押册副使押印持节者前导仪衞鼓吹以次出引班引文武百官退册印将至内宫门外内使请妃服花钗翟衣引出閤至本位宫中南向立及册印至使副于龙亭中取册印权置于门外所置案上讫引礼内使引使副及内使监令俱就位立次引册使于内使监令前称册礼使某副使某奉制授某妃册印退复位内使监令入诣妃本位庭中躬言讫出复位引礼引内命妇诸亲俱入就位引礼引册使诣内使监令前册使取册以授内使监令内使监令跪受以授内执事引礼又引副使取印以授内使监令内使监令跪受以授内执事率执事者奉册印以次入诣妃受册位前各置于案册东印西引礼引妃降诣庭中受册位立侍从如常仪内使监令率内执事取册印以次立于妃之东西向内使监令称有制内赞赞妃四拜内使监令宣制讫执事者取册授内使监令跪读册讫以册授妃妃跪受册以授内执事执事者取印跪授妃妃跪受印以授内执事内赞赞妃四拜内使监令出诣使副前躬称妃受册印礼毕使副还复命引礼引妃升阶就位南向坐引礼引内命妇诸亲以次贺如常仪礼毕引礼引内命妇退内使监令引妃谢皇帝皇后并如宫中之仪其皇妃服九翚四鳯冠翟衣九等车辂用厌翟车册用镀金银册二片其长短濶厚与诸王册同册□饰以浑金粉蟠鳯其物用里覆皆与诸王同印用金钮其尺寸与诸王宝同文曰皇妃之印其余制度皆与诸王同匣皆饰以蟠鳯皇妃有宝余无宝   永乐七年续定仪   其日质明锦衣衞设卤簿大驾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及大乐鸿胪寺设节册案于奉天殿内设正副使拜位于丹墀内官设皇妃受册位于各宫中设节册案于皇妃受册之北又设香案于节册案前设内赞二人引礼二人上御华葢殿具皮弁服鸿胪寺官奏执事官行礼毕奏陞殿导驾官导上陞座文武百官具朝服入班行叩头礼侍班正副使入班就拜位赞四拜兴传制官奏传制俯伏兴执事官举节册案由殿左门出置御道中传制官由左门出称有制赞正副使跪制曰永乐七年某月某日册某氏为某妃命卿等持节行礼赞俯伏兴四拜礼毕执事官举节册案由御道东出黄葢遮送至奉天门外用鼓乐迎至右顺门外正副使朝北立内官捧节册正门入迎至各皇妃宫中节册将至引礼请皇妃具礼服宫人各执扇衞从出迎于宫门外节册至皇妃随至拜位内官以节册各置于案内赞赞四拜赞宣册赞跪女官捧册立宣于皇妃之左宣毕赞搢圭赞授册女官跪授皇妃皇妃以授女官跪受于皇妃之右赞兴内赞赞四拜礼毕内官持节出皇妃送出宫门外内官出报正副使礼毕各宫行礼俱同正副使得报持节复命是日皇妃受册毕内官先具祭仪翰林院具祭文上具服皇妃各具妃服上率皇妃诣奉先殿行谒告礼如常仪谒庙毕皇妃各具妃服女官引诣上前行八拜礼毕还宫   明防典卷四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四十六   礼部五   册立二   皇太子册立仪   洪武初定   册立   前一日内使监官陈御座香案于奉天殿如常仪尚宝司设宝案于御座前侍仪司设诏书案于宝案之前册案宝案于殿中册案在东宝案在西册宝亭一座于丹陛之东皇太子拜位于丹陛上及御座前俱北向受册宝官位于殿上皇太子拜位之东西向读册宝官位于授册宝官之北西向捧进册宝官位于读册宝官之南西向受册宝内使二人位于殿上皇太子拜位之西册宝亭内官八人位于丹陛册宝亭之东设承制官承制位于殿内之西宣制位于殿门外东北捧诏官位于殿内之东内赞二人位于殿内皇太子拜位之北东西相向赞礼二人位于丹陛上之南东西相向知班二人位于丹墀中文武官侍立位之南纠仪御史二人位于知班之北俱东西相向文武百官齐班位于午门外之东西北上文官侍立位于文楼之北西向武官侍立位于武楼之北东向使臣僧道耆老侍立位于文官侍立位之南俱西向殿前班指挥司官三人位于丹陛之西东向宣徽院官三人位于丹陛之东西向侍从班起居注给事中殿中侍御史侍仪使尚寳卿侍立位于殿之东侍从班武官指挥使侍立位于殿上之西拱卫司官二人侍立位于殿中门之左右典牧官二人位于仗马之南宿卫镇抚二人位于丹墀阶前东西相向护衞百戸二十四人位于宿衞镇抚之南稍后东西相向护衞千戸八人位于殿东西门之左右将军二人位于殿上前将军四人位于丹陛之四隅俱东西相向将军六人位于奉天殿门之左右将军六人位于奉天门之左右鸣鞭四人位于丹陛之南北向引文武官舎人四人位于文武官侍立位之北稍后东西相向引使臣僧道耆老舎人二人位于引文官舎人之下礼部官同内使监官安奉诏书于殿内案上及于册寳亭中匣盝内取册宝置于殿内册宝案上册在前宝在后内使舁册宝亭就位礼部官以付内使监官守护其日清晨皷初严金吾卫陈甲士于午门外之东西旗仗于奉天门外之东西拱卫司陈仪仗于丹陛之东西及丹墀之东西陈车辂于文武楼之南典牧官陈仗马于车辂之南虎豹于奉天门外和声郎入陈乐于丹墀之南所司备皷乐仪卫备仪仗于奉天门外伺候迎送册宝至东宫文武百官各具朝服执事者俱入就位鼓次严百官齐班于午门外尚宝卿侍从侍卫官各服器服俱诣谨身殿奉迎皷三严侍仪奏中严御用监官奏请上御谨身殿具衮冕启请皇太子于奉天门具冕服引班引百官使客僧道耆老等俱入侍立位侍仪奏外办上御舆以出尚宝卿捧宝及侍仪导从警跸如常仪仗动大乐皷吹振作陞座乐止将军卷帘尚宝卿以宝置于案鸣鞭报时讫引进四人引皇太子入奉天东门乐作陞自东阶由东门入引进立于门外内賛接引至丹陛拜位引礼分立于左右乐止捧受册寳内使由西陛升俱入就丹陛立位知班于丹墀中唱班齐賛礼于丹陛上唱鞠躬乐作皇太子再拜兴平身乐止内赞唱承制官稍前承制官前立于殿西内赞唱跪承制官跪承制讫由殿中门出立于门外称有制赞礼唱跪皇太子跪宣制云册长子某为皇太子毕賛礼唱俯伏兴平身承制官由殿西门入跪于殿西云传制毕复位賛礼賛鞠躬乐作皇太子鞠躬再拜兴平身乐止赞礼唱行册礼引礼引皇太子由殿东门入乐作引礼立于门外内赞接引至御座前拜位乐止内赞唱跪皇太子跪唱受册宝捧册宝官于案前跪捧册授读册宝官内赞唱读册读册宝官跪读册讫以册授丞相丞相搢笏受册内賛唱搢圭皇太子搢圭唱授册丞相以册跪授于皇太子捧受册宝内使跪于皇太子西捧册兴立于皇太子西捧册宝官又于案前跪捧宝授读册宝官内赞唱读宝读册宝官跪读宝讫以宝授丞相丞相受宝跪授于皇太子捧受册宝内使跪于皇太子西捧宝兴立于捧册内使之下内赞唱出圭皇太子出圭唱俯伏兴平身皇太子俯伏兴平身唱复位引皇太子出乐作内使捧册宝前导出至殿东门引礼引皇太子复位乐止内使以册宝置于册宝亭盝匣中退立于丹陛之东赞礼赞鞠躬拜乐作皇太子四拜兴平身乐止内使舁册宝亭前行引礼导皇太子由东阶降乐作出奉天门乐止引礼引皇太子诣东耳房伺于中宫行礼内使舁册宝亭东门出至西道仪仗鼓吹前迎百官迎送至东宫安奉册宝于殿内初皇太子降阶礼部尚书跪奏用宝诣案捧诏书尚宝卿用宝以诏书置于案礼部尚书于殿西跪奏云捧诏赴午门开读兴捧诏官捧诏由中门出乐作降自中陛引礼引文武官迎诏书出奉天门乐止开读于午门外讫百官迎诏至中书省颁行执事入报侍仪奏礼毕鸣鞭上兴乐作还宫乐止   皇太子朝谢中宫   受册之日内使监官陈设皇后御座于中宫殿上皇太子拜位于殿庭正中及御座前内赞二人位于殿上拜位之东西司赞二人位于丹墀拜位之东西陈设仪仗于殿庭之东西擎执于殿上之左右乐工陈乐于殿庭之南皇太子于奉天殿受册毕司賔引皇太子具冕服至中宫外门东向立内使监官啓闻皇后首饰祎衣出殿乐作陞御座乐止司賔引皇太子由东阶升乐作就丹墀拜位乐止司賔分立于前司赞唱鞠躬拜乐作皇太子四拜兴平身乐止司賔引皇太子由殿东门入乐作至殿上拜位乐止内赞唱跪皇太子跪恭谢曰小子某兹受册命谨诣母后殿下恭谢谢毕内赞唱俯伏兴皇太子俯伏兴平身司賔引皇太子由殿东门出乐作复位乐止司赞唱鞠躬拜乐作皇太子四拜乐止司賔唱礼毕内使监官啓礼毕皇后兴乐作还宫乐止内官引皇太子出   诸王贺东宫   皇太子受册之日内使监官设皇太子座于东宫侍仪司设诸王拜位于殿庭阶上及殿上正中赞礼二人位于殿庭王拜位之东西内赞二人位于殿内王拜位之东西文武官侍立位于殿庭之东西将军六人位于殿门之左右拱衞司设仪仗于殿庭之左右乐工设乐于宫门之外伺皇太子于中宫行礼毕引礼引诸王便服至东宫门外西向立引进引皇太子便服出宫乐作陞殿乐止引礼引诸王由东阶陞乐作至殿庭阶上拜位乐止賛礼唱鞠躬拜乐作诸王鞠躬四拜兴平身乐止引礼引诸王居长者由殿东门入乐作引礼拜于门外内賛接引至殿内拜位乐止内賛賛礼同唱跪诸王皆跪长王恭贺曰小弟某兹遇长兄皇太子荣膺册宝不胜忻忭之至谨率诸弟诣殿下称贺贺毕内賛賛礼同唱俯伏兴平身引礼引长王由殿东门出乐作复位乐止賛礼唱鞠躬拜乐作诸王鞠躬四拜兴平身乐止唱礼毕引进啓礼毕皇太子兴乐作还宫乐止引进引诸王以次出   诸王贺中宫   皇太子受册之日内使监官陈设皇后御座于中宫殿上诸王拜位于殿庭正中及御座前内賛二人位于殿上拜位之东西司赞二人位于诸王丹墀拜位之东西设仪仗于殿庭之东西擎执于殿上之左右乐工陈乐于宫门外诸王于东宫行贺礼毕司賔引诸王具冕服至中宫外门东向立内使监官啓闻皇后首饰祎衣出殿乐作陞御座乐止司賔引诸王由东阶升乐作入就丹墀拜位乐止司賛唱鞠躬拜乐作诸王鞠躬四拜兴平身乐止司賔引诸王居长者由殿东门外入乐作至殿上拜位乐止内賛司賛同唱跪诸王皆跪长王恭贺曰小子某兹遇长兄皇太子荣膺册宝不胜庆谨率诸弟诣母后殿下恭贺贺毕内賛司賛同唱俯伏兴平身诸王俯伏兴平身司賔引长王由殿东门出乐作复位乐止司賛唱鞠躬拜乐作诸王鞠躬四拜兴平身乐止司賔唱礼毕内使监官啓礼毕皇后兴乐作还宫乐止内官引诸王以次出   百官进庆贺表笺   与进贺中宫受册表笺仪同   百官进庆贺东宫笺   前期内使监官陈设皇太子位于东宫正殿如常仪侍仪司设笺案位于殿下及殿上正中文武官拜位于殿下文东武西异位重行北向设宣笺官位于殿下笺案之西展笺官位于宣笺官之下知班二人位于文武官拜位之北賛礼二人位于知班之北内賛二人位于殿上引文武班舍人四人位于文武班之北稍后俱东西相向是日宿衞陈兵仗于东宫外门之东西陈旗仗于中门外东西相向将军六人于殿门之东西拱衞司陈仪仗于殿庭阶上下之东西和声陈乐于文武官拜位之南内使擎执于殿上之左右文武官进笺至午门前礼部官以笺函置于案舍人举入东宫门外恭行礼文武官于奉天殿行贺礼毕常服诣东宫文东武西分立于门外受笺官賛礼等执事各就位引进啓外备皇太子常服出宫至殿门乐作陞殿乐止舍人举笺案入宣笺官展笺官押案置于庭各就位引班引文武官亦入就位知班唱班齐賛礼唱鞠躬拜乐作丞相以下皆鞠躬四拜兴平身乐止賛礼唱进笺受笺官进至案之东北引班引丞相至案前丞相跪捧笺兴与宣笺官展笺官由西陛升西门入至殿内置于案退立于殿南正中内賛唱跪賛礼唱众官皆跪丞相与众官皆跪内賛唱宣笺宣笺官诣案前取笺跪宣于殿西展笺官同跪展笺宣毕俯伏兴退立于西展笺官以笺复置于案退立于西内賛賛礼同唱俯伏兴丞相与百官皆俯伏兴平身丞相与宣笺官展笺官由殿西门出西陛降复位賛礼唱鞠躬拜乐作丞相以下皆鞠躬四拜兴平身乐止賛礼唱礼毕引进啓礼毕舍人举笺案出皇太子兴乐作还宫乐止百官以次出   内外命妇庆贺中宫   至日司賔引内外命妇各服其服伺于中宫门外之左右伺皇太子入行朝谢毕内使监官啓闻司賔二人先引外命妇由西门入序立于庭中左右二人引内命妇入就拜位司賛唱班齐拜乐作内命妇以下皆四拜兴乐止司賔引班首由西阶陞西门入乐作至御座前乐止内賛司賛同唱跪班首以下皆跪班首称某封某妾某等兹遇皇太子荣膺册命恭诣皇后殿下称贺贺毕内賛司賛同唱兴班首以下皆兴司賔引班首由西门出西陛降复位司賛唱拜乐作班首以下皆四拜兴乐止司賔二人引外命妇入就拜位賛拜乐作班首以下皆四拜兴乐止司賔引班首由西陛陞西门入乐作至御座前乐止内賛司賛同唱跪班首以下皆跪班首称贺曰妾某氏等兹遇皇太子荣膺册命恭诣皇后殿下称贺贺毕内賛司賛同唱兴班首以下皆兴司賔引班首由西门出西陛降司賛唱拜乐作班首以下皆四拜兴乐止司賔唱礼毕皇后兴乐作还宫乐止命妇以次出皇太子择日恭谒太庙   永乐二年续定   册立   先期三日斋戒遣官祭告天地宗庙用香帛酒酺行一献礼前一日礼部同鸿胪寺官设诏案于奉天殿中设节册宝案于诏案之南节中册东寳西各以次陈列设册宝防舆于丹陛之东尚宝司设宝案锦衣卫设卤簿仪仗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如常仪至日鸿胪寺设皇太子拜位于丹陛正中设持节等官拜位于丹墀内引礼请皇太子具冕服于文楼下以俟上服衮冕御华盖殿翰林院官捧诏尚宝司官用宝讫礼部官捧置于案执事官行五拜礼毕鸿胪寺官奏请陞殿导驾官前导乐作上御奉天殿乐止尚宝司官以宝置于案鸣鞭文武百官朝服行叩头礼侍班引礼官六人导皇太子由东阶陞至丹陛賛就位持节等官各就丹墀拜位賛鞠躬乐作四拜乐止传制官跪奏传制俯伏兴由左门出西向立称有制賛礼賛跪皇太子及持节等官皆跪宣制讫賛俯伏兴平身引礼导皇太子由殿东门入至册宝案前内賛賛跪賛宣册授册官跪捧册授宣册官宣册官立宣于皇太子之右宣讫賛搢圭賛授册捧册官捧册授皇太子受讫以授内侍内侍跪受立于西賛授宝一如授册仪賛出圭俯伏兴平身賛复位引礼导皇太子由殿东门出就位内侍捧册寳前导置防舆内賛賛鞠躬乐作四拜乐止执事者各舁册寳以次前行引礼导皇太子由东阶降持节等官随乐作至奉天门乐止用仪仗皷乐迎册宝至文华殿行礼毕持节官持节复命是日礼部官节册宝啓行毕奉诏书至承天门开读颁行天下   谒庙谢恩   皇太子受册寳毕具冕服仪仗引礼导引诣太庙行谒告礼如常仪礼毕释服引礼导引至左顺门具冕服谢恩上具皮弁服御奉天殿引礼导皇太子至上前谢恩乐作行八拜礼毕乐止导还至右顺门内官导诣内殿前皇后服燕居冠服陞内殿皇太子于内殿丹陛行八拜礼毕   亲王见东宫   先是内官设皇太子座于文华殿鸿胪寺设亲王世子郡王拜位于殿陛上教坊司设乐锦衣卫设仪仗亲王世子郡王贺中宫礼毕引礼导亲王世子郡王具冕服其未冕者便服序列于文华殿门外以俟导引官导皇太子冕服陞座引礼导亲王世子郡王由东阶陞就殿陛上拜位賛鞠躬四拜賛跪鸿胪寺官一人诣殿门外正中跪致词曰某王某等兹遇皇太子殿下荣膺册命礼当庆贺致词毕賛俯伏兴四拜皇太子驾兴亲王世子及郡王以次而出是日皇太子诣武英殿见诸叔行家人礼四拜诸叔西向坐受见诸兄行家人礼二拜诸兄西向立受   庆贺   次日文武百官进表笺庆贺如常仪   永乐二十二年册立   乐设而不作明日奉先殿行礼毕仍诣几筵谒告如常仪   宣德二年续定   祭告   前期祭告天地宗庙社稷   册立   前期鸿胪寺锦衣衞陈设如常仪上服皮弁服御华葢殿执事官行五拜叩头礼毕鸿胪寺官请陞殿导驾官前导上陞座尚宝司以宝置于案鸣鞭文武百官具朝服行叩头礼左右侍班引礼引正副使入就拜位賛四拜传制官跪奏传制俯伏兴执事官举节册寳案由殿左门出置御道中传制官由左门出称有制賛正副使跪制曰某年某月某日册立长子某为皇太子命卿等持节行礼賛俯伏兴又四拜礼毕执事官举节册寳置于防舆中黄葢送至左顺门外正副使朝北立内官捧节册宝由正门入至文华殿内使引皇太子出迎至文华殿内官以节册寳置于案内賛賛四拜賛宣册賛诣册案前賛跪宣册内官立宣讫賛授册捧册内官以册授皇太子受讫以册授内侍内侍跪受立于西賛受寳捧寳内官授宝如授册之仪賛俯伏兴平身复位賛四拜礼毕内官持节由正门出至左顺门外以节授正副使报礼毕正副使得报持节复命   颁诏   鸿胪寺官册命行即设诏案于奉天殿中唱颁诏翰林院官以诏授礼部官置于案奉迎至承天门开读如常仪   谒告谢恩   皇太子受册宝毕内侍引诣奉先殿谒告如常仪谒告毕内侍引皇太子诣皇太后前行八拜礼次诣上前皇后前皆行八拜礼又诣皇妃前行四拜礼毕回宫   庆贺   次日文武百官具朝服上表贺陈设如常仪上具衮冕御华葢殿亲王先行八拜礼贺次执事官行五拜叩头礼毕鸿胪寺奏请陞殿导驾官前导进表行礼如正旦仪亲王于上前行贺礼毕次诣内殿皇太后前贺行八拜礼毕诣皇后前贺行八拜礼毕又诣皇妃前贺行四拜礼皇太后礼服陞内殿受内外命妇贺礼外命妇进表陈设如常仪皇后礼服陞内殿受内外命妇贺礼外命妇进笺陈设如常仪皇妃礼服于宫中受内外命妇贺礼外命妇进笺陈设如常仪文武百官进笺贺皇太子陈设如常仪   皇太子妃册立仪   永乐二年定   前一日内官设节册案于东宫内殿设香案于其南女乐于内殿设仪仗如常仪设内賛引礼女官各二人至日持节正副使等官捧皇太子妃节册至左顺门以节册授内官徃行礼北向立俟报内官持节册由正门入将至内引礼请皇太子妃具礼服宫人执扇从衞引賛导妃降自东阶出迎于宫门外比至皇太子妃随至拜位内官置节册于案内賛賛四拜賛宣册賛跪女官捧册立宣于皇太子妃之左宣毕内賛賛授册賛搢圭女官取册授皇太子妃皇太子妃受讫以授女官女官跪受于皇太子妃之右内賛賛出圭賛兴賛四拜礼毕内官持节出皇太子妃送出宫门外内官报正副使礼毕正副使复命皇太子妃乃具礼服诣奉先殿行谒告礼如常仪礼毕女官导诣宫门俟上具皮弁服皇后燕居冠服陞座女官导妃就内殿行八拜礼毕出   永乐二十二年册立   乐设而不作节册至引賛賛妃就拜位宣册授册毕行四拜礼奉先殿谒告毕诣几筵行谒告礼如常仪皇帝皇后前谢恩礼毕诣皇妃前行四拜礼还宫诣皇太子前行四拜礼毕导陞座侍卫如常仪王妃公主郡主及宫人女官应贺者于丹墀内行四拜礼毕各退   明防典卷四十六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四十七   礼部六   册立三   亲王册立仪   洪武三年定   受册宝   前期择日奏告太庙至日设宝册案五座于殿中宝册亭十座于丹陛上之东皇太子侍立位于御座之东诸王拜位于丹陛上及御座前俱北靣其余陈设侍卫执事俱与册东宫仪同是日早百执事各就位鼓三严侍仪奏中严皇帝于谨身殿具衮冕皇太子于奉天门具衮服亲王各具九章冕服引班分引文武百官入侍立位侍仪版奏外办皇帝出御奉天殿尚寳卿捧寳及导从奏乐如常仪鸣鞭司晨报时讫引进四人引皇太子引礼四人引亲王俱由奉天门东入乐作陞自东陛皇太子由殿东门入引进立于门外内賛接引至侍立位亲王入至丹墀拜位引礼分立于左右乐止捧受册宝内使由西陛陞俱入就丹陛立位知班于丹墀中唱班齐賛礼于丹陛上賛鞠躬乐作再拜乐止内賛賛承制官跪承制讫由殿中门出立于中门外称有制賛礼賛亲王皆跪宣制云封皇子某为某王某为某王皇从孙某为某王毕賛诸王皆俯伏兴承制官由殿西门入跪于殿西云传制毕复位賛礼賛诸王鞠躬乐作再拜乐止賛礼賛行礼引礼引秦王由殿东门入乐作引礼立于门外内賛接引秦王入至御座前拜位乐止内赞赞跪赞授册宝捧册宝官于案前跪捧册授读册官内赞赞读册读册官跪读册讫以册授丞相丞相搢笏受册内赞赞搢圭赞受册丞相以册跪授秦王捧受册宝内使跪于王西捧册兴立于王西捧册宝官又于案前跪捧宝授读宝官内赞赞读宝官跪读宝讫以宝授丞相丞相捧宝跪授秦王捧受册宝内使跪于秦王西捧宝兴立于捧册内使之下内赞赞出圭俯伏兴赞复位引礼引秦王出乐作内使捧册宝前导出至殿东门引礼引秦王复位乐止内使以册宝置于册宝亭盝匣中退立于丹陛之东引进引以次诸王俱入殿受册宝并内使捧受皆如上仪毕赞礼赞秦王以下皆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内使轝亲王五位册宝亭前行引礼导王俱由东阶降乐作奉迎册宝官奉迎出奉天门东乐止时齐潭赵鲁四王年防遣官赍册宝授之其仪内赞赞承制官稍前丞相前立于殿西内赞赞丞相跪承制讫读册宝官轝四王册宝俱由中门出内使轝册宝亭至丹陛中读册读宝官以册宝置于盝匣中执事轝册宝亭前行授册宝官丞相一同由中陛降读册宝官由西门入殿复位捧受册宝内使四人由西陛降从丞相由丹陛转谨身殿之东进至王宫门外册宝亭暂驻于门外正中内使监官出迎于册宝亭西南跪东北向授册宝丞相东北立西南向称有制宣制曰封皇子某为某王某为某王毕授册宝官丞相出内使监官迎册宝入宫中授册宝官丞相由王宫门出至奉天殿前丹墀西转由西陛陞自西门入殿跪云宣制讫俯伏兴引礼官引靖江王至御座前跪受册宝出复位四拜由东陛降奉迎册宝出奉天东门并如秦晋等仪礼部尚书跪奏诏书用宝诣案捧诏书尚宝卿用宝以诏书置于案礼部尚书跪奏捧诏赴午门开读兴捧诏由中门出乐作降自中陛授册宝丞相等官由西门出降自西阶文武百官迎诏书开读于午门外颁行俱如常仪侍仪奏礼毕鸣鞭皇帝兴乐作还宫引进入东门至殿上导皇太子出乐止   奉安册宝   是日所司备鼓乐仪卫备仪仗于奉天门西右顺门东俟亲王受册宝毕出至奉天门引礼引亲王诣东耳房伺于中宫行礼内使轝册宝亭东门出由西道仪仗鼓吹前行送至亲王殿各以序奉安于殿内   年防亲王受册宝   受册之日内使监官陈设香案于内殿正中设保抱抱王受册位于香案之南设授册宝内使监官位于香案之东捧受册内使位于保抱抱王受册位之西捧受宝内使位于捧受册内使之南司赞二人位于保抱抱王受册位之东西丞相奉迎册宝至王宫门外内使监官跪听制讫丞相出内使监官迎册宝亭入宫中置于香案之北保抱抱王由东门入乐作至香案前受册位北面立乐止司赞赞行册礼内使监官前立称有制内赞赞保抱抱王皆跪内使监官宣制曰今封皇子某为某王某为某王毕内赞赞保抱抱王兴继赞授册宝司賔引保抱一人抱王前立授册宝监官诣案取册捧授于保抱保抱受册以授于捧受册内使内使跪于保抱之左受册兴退立于西授册宝监官又诣案取宝捧授于保抱保抱受宝以授于捧受宝内使内使跪于保抱之左受宝兴退立于西以次受册宝皆如上仪内赞赞礼毕乐作司賔引保抱抱王退乐止执事各以册宝奉置亭中   朝谢中宫   与皇太子受册朝谢仪同   谢东宫   亲王受册之日内使监官陈设皇太子座于东宫侍仪司设亲王拜位于殿庭阶上及殿上正中赞礼二人位于殿庭王拜位之东西内赞二人位于殿内王拜位之东西文武官侍立位于殿庭东西将军六人位于殿门之左右拱卫司设仪仗于殿庭之左右乐工设乐于宫门之外亲王于中宫行礼毕引礼引亲王便服至东宫门外西向立引进引皇太子便服出宫乐作陞殿乐止引礼引诸王由东阶陞乐作至殿庭阶上拜位乐止赞礼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引礼引秦王由殿东门入乐作引礼立于门外内赞接引秦王至殿内拜位乐止内赞赞礼同唱跪秦王以下皆跪秦王恭谢曰小弟某等兹受封册谨诣皇太子长兄殿下恭谢谢毕内赞赞礼同唱俯伏兴平身引礼引秦王由东门出乐作复位乐止赞礼唱鞠躬拜乐作四拜乐止赞礼唱礼毕引进啓礼毕皇太子兴乐作还宫乐止引进引亲王以次出   亲王自行贺及百官贺诸王   亲王受册之日仪卫司于西宫亲王殿依亲王长防陈设座位侍仪司设文武官陪立位于殿庭之东西拜位于庭中文东武西内赞二人位于殿内东西相向拱卫司陈设亲王仪仗于殿前之东西乐工陈乐于殿庭之南赞礼赞各就位亲王于东宫行礼毕引礼引亲王便服入殿门乐作陞座乐止文武官入立于殿庭之东西引礼引晋王以下诣秦王前行礼赞礼唱鞠躬晋王以下皆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引礼引以次亲王行礼皆如贺秦王仪赞礼唱礼毕引礼引文武官入就拜位赞礼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引礼引丞相由西门入引礼立于门外丞相至殿上拜位内赞赞礼同唱跪丞相及庭中文武官皆跪丞相称贺曰某官某等兹遇亲王殿下荣膺册宝封建礼成无任忻忭之至贺毕内赞赞礼同唱俯伏丞相及庭中文武官皆俯伏兴平身丞相出引礼引复位赞礼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赞礼唱礼毕内赞啓礼毕亲王兴乐作出殿门乐止引礼引文武官以次出   百官称贺上表笺   亲王受册宝礼既毕至晩内使监于奉天殿陈设御座香案尚宝司设宝案于香案之北侍仪司设表案位于香案之北侍仪司设表案位于香案之南又设表笺案位于丹墀北之正中设皇太子拜位于丹陛上御前正中亲王陪拜位各以长防序于皇太子拜位之南设文官起居位于丹墀之东南西向武官起居位于丹墀之西南东向文官拜位于丹墀中之东北每等异位重行北向西上武官拜位于丹墀中之西北每等异位重行北向东上殿前班诸执事起居位于武官起居位之北东向侍从班诸执事起居位于文官起居位之北西向殿前班指挥司官三员侍立位于丹陛上之西东向光禄寺官三员侍立位于丹陛上之东西向侍从班文官立位于殿上之东侍从班武官立位于殿上之西拱衞司二员侍立位于殿中门之左右典牧所官二员侍立位于仗马之前东西相向受笺内使监官一员位于丹墀表案之东西向宣表官一员展表官二员位于丹墀表笺案之西东向紏仪御史二人位于展表官之南东西相向内赞二员位于殿上东西相向典仪二人位于丹陛上之南东西相向知班二人位于文武官拜位之北东西相向通赞赞礼二人位于知班之北东西相向通赞在西赞礼在东引文武班舍人四人位于文武官拜位之北稍后东西相向引殿前班舍人二人位于引武班之南东向轝表案舍人二人于引文班之南西向宿卫镇抚二人位于丹陛东西阶下东西相向防卫百户二十四人位于宿卫镇抚之南稍后东西相向防卫千户八人位于殿东门之左右将军二人位于殿上帘前东西相向将军六人位于殿门之前东西相向将军四人位于丹陛上四隅东西相向将军六人位于奉天门东西相向鸣鞭四人位于丹陛上之南北向其日清晨金吾卫陈兵仗于午门外之东西陈旗仗于奉天门外之东西拱卫司陈仪仗于丹陛之东西及丹墀之东西陈车辂于丹墀之南典牧所陈仗马于文武楼南之东西虎豹于奉天门之东西和声郎陈乐于丹墀文武官拜位之南内使监官擎执于御座之左右侍仪司舍人举表案入就殿上案位舍人二人举表案伺于午门外文武官具朝服迎表至云集桥舍人引殿前班司赞赞礼内赞宿衞镇抚防衞鸣鞭各人入就位侍仪侍从入迎车驾上位陞谨身殿侍仪版奏中严御用监官奏请上位服衮冕皇太子亲王于奉天门东耳房具衮服文武官迎表至午门前置龙亭于御道中礼部官取表函置于案舍人举案宣表官展表官押表案引丞相前行文武官分班俱由西门入至丹墀中礼部官押表案于丹墀正中各就位文武官各入就起居位侍仪奏外办导引上位御舆以出仗动鼓吹振作尚宝卿捧宝前导侍卫如常仪上位陞御座乐止尚宝卿捧宝置于案将军卷帘拱卫司鸣鞭司晨报时鸡唱讫诸侍从官殿前班拱卫司官由西阶降引班引同宣表官受表官受笺内官俱入起居位东西相向立定通班唱某衞指挥使臣某以下起居引班唱鞠躬平身指挥以下鞠躬平身引班东西分引至丹墀中拜位北面立赞礼唱鞠躬乐作两拜乐止赞礼唱指挥使稍前指挥使前立赞礼唱鞠躬指挥以下皆鞠躬赞礼唱圣躬万福唱平身指挥使以下皆平身唱复位指挥使复位唱鞠躬乐作两拜乐止通班唱各恭事引班引指挥以下官各就位引进四人导皇太子亲王由东门入乐作由东陛陞至拜位乐止引进分立于其前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引进引皇太子由殿东门入乐作引进立俟于门外内赞接引皇太子至御座前拜位乐止内赞引进同唱跪皇太子亲王皆跪皇太子称贺云长子某兹遇诸弟某等受封建国谨诣父皇陛下称贺贺毕内赞引进同唱俯伏兴平身皇太子亲王俯伏兴平身内赞引皇太子出殿东门乐作内赞唱复位引进引皇太子复位乐止引进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引进引皇太子亲王东陛降乐作至文楼乐止司晨再报时讫通班唱具官臣某以下起居引班唱鞠躬平身文武官相向鞠躬平身引班东西分引入丹墀中拜位丞相初行乐作至位乐止知班唱班齐赞礼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赞礼唱进表笺引班引丞相及平章诣表笺案前丞相跪捧表兴平章跪奉笺进于受笺官受笺内使监官接笺入中宫啓闻平章兴引班引复位丞相奉表与宣表官展表官由丹墀西陛陞西门入至殿中丞相跪进表于案退立于殿南正中内赞唱跪赞礼唱跪丹墀百官皆跪内赞唱宣表宣表官诣案取表跪读于殿西展表官同跪展表宣表官宣讫俯伏兴展表官以表置于案讫内赞与赞礼同唱俯伏兴平身丞相与丹墀百官皆俯伏兴平身与宣表展表官由殿西门出西阶降复位赞礼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赞礼唱搢笏文武官皆搢笏三舞蹈跪三拱手加额山呼万嵗山呼万嵗再山呼万万嵗乐工应声和之出笏俯伏兴乐作四拜乐止赞礼唱礼毕侍仪秦礼毕鸣鞭上位兴乐作导引还谨身殿乐止舍人举表案出引班引文武官以次出   东宫贺中宫   亲王受册次日内使监官陈设皇后御座于中宫殿上皇太子拜位于露台上正中亲王陪拜位序于其后设皇太子行礼位于御座前内赞二人位于殿上拜位之东西陈设仪仗于殿廷之东西擎执于殿内之左右乐工陈乐于宫门之外皇太子于上位前行贺礼毕司賔引皇太子亲王各具冕服至中宫门外东向立内使监官啓闻皇后首饰祎衣出殿乐作陞御座乐止司賔引皇太子亲王由东阶陞乐作入就露台上拜位乐止司賔分立于其前司赞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司賔引皇太子由殿东门入乐作至殿内拜位乐止司賔分立于其前内赞唱跪皇太子跪称贺曰长子某兹遇诸弟某等受封建国谨诣母后殿下称贺毕内赞唱俯伏兴平身皇太子俯伏兴平身司賔引皇太子东门出乐作复位乐止司賔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司賔唱礼毕内使监官啓礼毕皇后兴乐作还宫乐止内官引皇太子亲王以次出   中宫受内外命妇贺   至日司賔引内外命妇各服其服各伺于中宫门外之左右伺皇太子入行贺礼毕内使监官啓闻司賔二人先引外命妇由西门入序立于庭中左右二人引内命妇入就拜位司赞唱班齐唱拜乐作四拜乐止司賔引班首由西阶陞西门入乐作至御前乐止内赞司赞唱跪班首及众内命妇皆跪班首称某封某妾某等兹遇亲王受封建国恭诣皇后殿下称贺毕内赞司赞同唱兴班首及众内命妇皆兴司賔引班首西门出西阶降复位司赞唱拜乐作四拜乐止司賔引内命妇出司賔二人引外命妇入就拜位唱拜乐作四拜乐止司賔引班首由西门入乐作至御座前乐止内赞司赞同唱跪班首以下皆跪班首称贺曰妾某氏等兹遇亲王受封建国恭诣皇后殿下称贺毕内赞司赞同唱兴班首以下皆兴司賔引班首由西门出西阶降司赞唱拜乐作四拜乐止司賔引外命妇以次出   东宫受百官贺   前期内使监官陈设皇太子位于东宫正殿如常仪侍仪司设笺案位于殿下及殿上正中文武官拜位于殿下文东武西每等异位重行北向设宣笺官位于殿下笺案之西展笺官位于宣笺官之下知班二人位于文武官拜位之北东西相向赞礼二人位于知班之北东西相向内赞二人位于殿上东西相向引文武班舍人四人位于文武班之北稍后东西相向是日宿卫陈兵仗于东宫外门之东西陈旗仗于中门外之东西将军六人于殿门之东西拱卫司陈仪仗于殿庭阶上下之东西和声郎陈乐于文武官拜位之南内使擎执于殿上之左右文武官进笺至午门前礼部官以笺函置于案舍人举入东宫门外恭行礼文武官于奉天门行贺礼毕常服诣东宫文东武西分立于门外受笺官通赞赞礼知班内赞各入就位引进啓外备皇太子常服出宫至殿门乐作陞殿乐止舍人举笺案入宣笺官展笺官押案置于庭各就位引班引文武官入就位知班唱班齐赞礼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赞礼唱进笺受笺官进至案之东北引班引丞相至案前丞相跪捧笺兴与宣笺官展笺官由西陛陞西门入至殿内置于案退立于殿南正中内赞唱跪赞礼唱众官皆跪丞相与丹墀百官皆跪内赞唱宣笺宣笺官诣案前取笺跪宣于殿西展笺官同跪展笺宣笺官宣笺毕俯伏兴退立于西展笺官以笺复于案退立于西内赞赞礼同唱俯伏兴丞相与百官皆俯伏兴平身丞相与宣笺官展笺官由殿西门出西陛降复位赞礼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赞礼唱礼毕引进啓礼毕舍人举笺案出皇太子兴乐作引进引还宫乐止引礼引文武官以次出   成化二十三年续定   祭告   其日清晨上亲告奉先殿【用祝文】   册立   前期鸿胪寺设节册宝案于奉天殿中册东宝西节居中设防舆于丹墀之东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及大乐是日早锦衣卫设卤簿驾上具皮弁服御华葢殿执事官行礼如常仪鸿胪寺奏请陞殿导驾官前导上陞座鸣鞭文武百官朝服行叩头礼侍班引礼引正副使入就拜位赞四拜传制官跪奏传制执事官举节册宝案由殿左门出置御道中传制官由左门出称有制赞正副使跪制曰某年某月某日册封第几子某为某王命卿等持节行礼赞俯伏兴四拜礼毕执事官举节册宝置于防舆中用黄伞盖及大乐送至右顺门外正副使朝北立仍用内乐迎防舆至各王所居门外内执事先设香案于中堂之北设节册宝案于香案之南王先具服节册宝将至出迎于门外内执事捧节册宝由正门入先行王随行至王所居正中各置于案册东宝西节居中内执事导引王就拜位赞四拜乐作兴平身乐止赞宣册赞诣册案前赞跪宣册内官取册立宣讫赞受册捧册内官以册授王王受讫以册授内侍内侍跪受立于西赞授宝捧宝内官以宝授王王受讫以宝授内侍内侍跪受立于西赞俯伏乐作兴平身乐止赞复位赞四拜乐作兴平身乐止赞礼毕内导引引王送节出门外内执事捧节出授正副使报礼毕正副使持节复命   谒告谢恩   是日亲王受册宝毕内侍引诣奉先殿谒告如常仪谒告毕内侍引亲王诣皇太后前行八拜礼诣上前皇后前俱行八拜礼诣母妃及皇妃及东宫并妃前各行四拜礼毕囬宫   庆贺   次日文武百官常服致词称贺行礼毕司礼监请各王具常服俱诣奉天门前东庑坐百官常服行四拜礼   亲王妃册立仪   与册立皇太子妃同   公主册立仪   皇明祖训公主授以金册婿皆称驸马都尉赐诰命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自公主以上俱受金册】册立仪册文【俱见防礼】   明防典卷四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四十八   礼部七   皇太后上尊号仪   洪熙元年定   告祭   前期太常寺官具奏致斋三日遣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上亲告太宗皇帝几筵大行皇帝几筵   上册宝   前期礼部移文各衙门是日鸣钟鼓百官具朝服随班行礼前一日内侍官于奉天门设册宝防舆册东宝西设香亭一于册宝防舆之南正中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及大乐设而不作是日早锦衣卫陈设如常仪内官设皇太后宝座于宫中陈设仪仗于丹陛上及丹墀内设册宝案一于皇太后宝座前又设香案一于册宝案前设皇帝拜位于丹陛上正中设亲王拜位于丹墀内设内赞二人引礼二人设女乐于丹陛上设而不作至期皇帝临奉天门内捧册宝官捧册宝俟皇帝具冕服出捧置于防舆内侍官举舆导驾官导引皇帝随防舆后降阶陞辂百官于金水桥南北向序立俟宝册舆至皆跪既过兴随至思善门外桥南北向序立皇帝至思善门内降辂女官请皇太后陞座册宝舆由中门进至宫中丹陛上置于皇帝拜位前册东宝西内引礼官导引皇帝由左门入至丹陛上右边北向立内赞唱执事官各司其事引礼官导引皇帝至拜位亲王具冕服各就拜位奏四拜传唱鸿胪寺赞百官皆四拜毕捧册宝官于防舆内取册宝捧由殿中门入至皇太后前左边立皇帝由殿左门入至拜位奏跪传唱亲王百官皆跪奏搢圭进册捧册官以册跪进于皇帝右皇帝受册献讫以授执事官执事官跪受置于案上之左奏进宝捧宝官以宝跪进于皇帝右皇帝受宝献讫以授执事官执事官跪受置于案上之右奏出圭奏宣册执事官跪宣读讫奏宣宝执事官跪宣读讫奏俯伏兴平身传唱同奏复位导引皇帝由左门出至拜位奏四拜传唱百官同四拜毕奏礼毕驾兴   谒谢   是日皇太后受册宝毕俟皇后皇妃俱受册宝毕内官先具谒告仪物翰林院具谒谢文皇太后皇帝皇后皇妃各具服讫皇帝奉皇太后及率皇后皇妃祗谒奉先殿及诣太宗文皇帝几筵大行皇帝几筵前行谒谢礼如常仪   庆贺   是日皇太后行谒谢礼毕仍于宫中服燕居冠服陞座仪仗女乐如前陈设女冠具服侍班如常仪内引礼官引皇帝皇后皇妃亲王公主及六尚等女官行庆贺礼如常仪 次日外命妇四品以上入进表笺女官先于皇太后宫中左门外设表笺案仪仗女乐陈设及侍班如前仪命妇是日早于长安左右门入俱由西华门进至宫门外引礼内官引入丹墀内东西相向立皇太后服燕居冠服陞座引礼官引命妇入班赞四拜赞跪赞进表引表案女官二人前导女官举表案由左门入至皇太后前置讫赞兴赞四拜赞礼毕驾兴   太皇太后上尊号仪【与前同】   皇太后上徽号仪   天顺二年定   告祭   先期四日太常寺官宿于本寺次日早具奏致斋三日遣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其祭仪用果酒脯醢香帛迎神四拜行一献礼读祝送神四拜礼毕   上册宝   前期礼部移文各衙门是日鸣钟鼓百官具朝服随班行礼前一日内侍官设册宝案于奉天殿册东宝西设册宝设防舆于丹墀内设香亭一于册宝舆前教坊司陈设中和韶乐及大乐是日早锦衣卫设卤簿大驾如常仪前一日女官设皇太后宝座于宫中设册宝二案于宝座前册东宝西设香案于册宝案前设皇帝拜位于丹陛上正中皇太子亲王拜位列于后又设皇帝进册宝位于宫门内正中设内赞二人引礼二人内官设仪仗于丹陛丹墀东西女官擎执者立于宝座之左右钟鼓司设乐于丹陛东西北向是日早上御华葢殿具冕服鸿胪寺官奏请行礼导驾官导引上出至奉天殿册宝官捧册宝置于案内侍官举案由殿中门出导驾官导引上随行至丹陛下捧册宝官取册宝置于防舆内侍官举舆上陞辂随舆后百官于金水桥南北向序立册宝防舆至皆跪过毕兴随至文华门外上至清宁门内降辂趋至门外北向立女官请皇太后陞座皇太后具服出导从如常仪乐作陞座册宝防舆由中门进至宫中丹陛上置于皇帝拜位前册东宝西内引礼官导引上由左门入至丹陛左北向立乐止内赞唱执事官各司其事引礼官导引上至拜位皇太子亲王具冕服陪班行礼奏拜乐作四拜乐止传唱鸿胪寺赞百官皆四拜毕捧册宝官于防舆内取册宝捧由中门入至皇太后前左立上由左门入至拜位奏跪传唱皇太子及亲王百官皆跪奏搢圭进册捧册官以册跪进于上左受册奏宣册上以册授执事官执事官跪受于上右宣读讫捧置于案奏进宝捧宝官以宝跪进于上左上受宝以授执事官执事官跪受于上右捧置于案奏出圭俯伏兴传唱同奏复位导引礼官导上由左门出至拜位奏拜乐作四拜乐止传唱百官同四拜毕致词官于丹陛上跪奏于上左曰嗣皇帝臣伏惟皇太后陛下功德兼隆显崇徽号永膺福夀率土同欢毕赞拜乐作四拜乐止传唱百官同四拜奏礼毕驾兴   谒告   是日皇太后受册宝毕内官先具谒告仪物皇太后具冠服诣奉先殿行谒告礼如常仪   受贺   是日皇太后行谒告礼毕仍御宫中服燕居服陞座仪仗及乐如前陈设内引礼官引皇后皇妃公主行庆贺礼如常仪礼毕文武百官诣清宁宫前门外上表庆贺行四拜礼司礼监官捧表进仍行四拜礼毕次日命妇进表庆贺前期一日女官设皇太后御座于宫中设香案于丹墀之南其日清晨内官设仪仗于丹陛之东西及丹墀东西女官擎执者立于御座之左右陈女乐于丹陛东西北向设表案于殿东门外设命妇拜位于丹墀北向设司赞位于丹墀东西设司賔位于命妇拜位之北东西相向设内赞二人位于殿内东西命妇至宫门外司賔引命妇入就拜位女官具服侍班如常仪尚宫尚仪等官诣内奉迎尚仪奏请陞座皇太后具服出导从如常仪乐作陞座乐止司赞唱班齐乐作赞四拜乐止外赞唱进表引表案女官前导举表案女官二人举案由殿东门入乐作至殿中乐止赞众命妇跪内赞唱宣表展表女官诣案前取表跪展宣表女官诣案前跪宣讫兴女官举表案置于殿东外赞命妇皆兴乐作赞四拜乐止司賔引班首命妇由东阶陞乐作自东门入至殿中乐止内赞唱跪班首跪外赞众命妇皆跪内赞官跪于班首之左代致词云某夫人妾某氏等恭惟皇太后陛下德同坤厚允协徽称夀福无疆舆情欢戴毕内赞司赞同唱俯伏兴班首及众命妇皆兴司賔引班首由西门出降自西阶乐作至拜位乐止赞拜乐作四拜乐止尚仪跪奏礼毕皇太后兴乐作还宫乐止引礼官引命妇以次出   颁诏   又次日上御奉天殿文武百官上表行庆贺礼毕颁诏天下如常仪   明防典卷四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四十九   礼部八   耕籍   洪武二年定   皇帝祀先农毕太常卿奏请诣耕籍位皇帝至位南向立公侯以下及应従耕者各就耕位户部尚书北面进耒太常卿导引皇帝秉耒三推户部尚书跪受耒太常卿奏请复位南面坐三公五推尚书九推各退就位太常卿奏礼毕太常卿导引皇帝还大次应天府尹及上元江宁两县令率庶人终畆是日宴劳百官耆宿扵坛所   永乐间续定   凡祭先农毕驾至籍田所户部尚书捧鞭跪进教坊司官率其属作乐随驾行三推礼毕驾至仪门陞座乐作观三公九卿耕讫教坊司承应用大乐百戯毕跪奏致语驾至殿内陞座进汤进膳俱用乐毕顺天府官率耆老人等谢恩乐作礼毕乐止次百官行礼乐作礼毕乐止赐百官酒饭百官复入班行礼乐作礼毕乐止尚膳官进膳乐作进讫乐止百官入席教坊司官奏一奏本太初之曲进酒乐作进讫乐止进膳乐作进讫乐止教坊司官跪奏进汤乐作彻汤乐止二奏仰大明之曲进酒进膳进汤如前仪三奏民初生之曲进酒进膳进汤如前仪彻御案毕乐止百官复入班行礼乐作礼毕乐止鸿胪寺官奏礼毕驾还   视学   洪武十五年定   前期一日有司洒扫殿堂设御幄于大成门东上南向设御座于彞伦堂至日学官率诸生迎驾于成贤街左驾至学官及诸生俯伏叩头兴驾入灵星门止于大成门外上入御幄礼官入奏请具皮弁服次请行礼导引官导上出御幄就御位百官各就位导引官导上诣盥洗位搢圭盥帨出圭诣酒尊所酌酒诣先师神位前再拜百官皆再拜搢圭执事官跪进爵上献爵授执事官奠于神位前出圭再拜百官皆再拜四配十哲两庑分献如常仪导引官导上入御幄易常服升舆诣学学官率诸生先列于堂下东西上至彞伦堂升御座赞唱学官诸生行礼五拜叩头东西序立于堂下三品以上及侍従官以次入堂东西序立赞进讲祭酒司业博士助教四人以次升堂由西门入至堂中赞举经案于御前礼部官奏请授经于讲官祭酒跪受赐讲官坐乃以经置讲案叩头就西南隅设几榻坐讲赐大臣及翰林儒臣坐皆叩头序坐于东西诸生圜立以听讲毕祭酒叩头退就本位司业博士助教各以次进讲毕出堂门复位赞唱有制学官诸生列班俱北面跪听宣谕五拜叩头礼毕学官率诸生出成贤街跪俟驾还明日祭酒率学官上表谢恩   成化元年续定   前期一日太常寺备祭仪设大成乐器于殿上列乐舞生于阶下之东西国子监洒扫殿室内外锦衣卫设御幄于大成门之东上南向设御座于彞伦堂正中鸿胪寺设经案于堂内之左设讲案于堂内之西南至日置经于经案锦衣卫设卤簿驾教坊司设大乐【旧不用乐至是始用】俱于午门外是日早百官免朝先诣国子监门外迎驾分献陪祀官先诣国子监具祭服伺候行礼驾従东长安门出卤簿大乐以次前导乐设而不作太常寺先陈设祭仪于各神位前设酒罇爵如常仪【旧不用牲至是始用】执事设上拜位于先师神位前正中是日学官率诸生迎上至大成门外入御幄礼官入奏请具服上具皮弁服讫奏请行礼导引官导上出御幄中道诣大成殿陛上典仪唱执事官各司其事执事官各先斟酌于爵候导上至拜位赞就位百官亦各就拜位四配十哲分献官各诣庑前俱北向立赞迎神乐作乐止赞上鞠躬拜兴拜兴平身通赞百官行礼同赞搢圭上搢圭执事官跪进爵乐作上受爵献毕复授执事官奠于神位前乐止赞出圭上出圭四配十哲两庑分献官以次诣神位前奠爵讫仍以次出殿门外东西向立典仪唱送神乐作乐止赞上鞠躬拜兴拜兴平身通赞陪祀官行礼同导引官导上由中道出分献官以次退上入御幄易常服讫礼官入奏请幸彞伦堂上升舆礼官前导由灵星门出従太学门入诸生先分别于堂下东西学官列于诸生前驾至学官诸生跪伺驾过然后起仍前序立百官分列堂外稍上左右侍立上至彞伦堂升御座赞学官诸生行五拜叩头礼武官都督以上文官三品以上及翰林院学士升堂执事官各以次序立赞进讲祭酒司业以次升堂由东西小门入至堂中执事官举案于御前礼官奏请授经于讲官祭酒跪受经受毕上赐讲官坐祭酒乃以经置讲案叩头就西南几榻坐讲上赐武官都督以上文官三品以上及翰林院学士坐皆叩头序坐于东西诸生圜立于外以听祭酒讲毕叩头退就本位司业进讲如仪毕出堂门复位赞有制学官诸生列班俱北面跪听宣谕毕赞行五拜叩头礼毕学官诸生以次退先従东西小门出列于成贤街之右伺候尚膳监进茶御前上命光禄寺赐各官茶毕各官退列于堂门外叩头序立驾兴升舆由太学门出升辇卤簿大乐前导乐作驾出太学门学官诸生伺驾至跪叩头退百官常服先诣午门外伺候驾还卤簿大乐止于午门外上御奉天门鸣鞭百官常服鸿胪寺致词行庆贺礼毕鸣鞭驾兴还宫百官退明日国子监祭酒率学官监生上表谢恩上具皮弁服御奉天殿锦衣卫设丹陛驾百官朝服侍班行礼毕上易服御奉天门礼部引奏赐祭酒司业学官及三氏子孙衣服诸生钞锭毕驾还是日上御奉天门赐宴武官都督以上文官三品以上翰林院学士及祭酒司业学官三氏子孙与宴又明日祭酒司业率学官监生谢恩上赐勉励师生祭酒捧出师生迎导至太学开读行礼如仪再明日祭酒司业率学官监生复谢恩治元年奠加币牲用太牢致斋一日余如成化元年仪   视学乐   视学还导驾乐章御銮歌神欢之曲臣闻古帝王受天命统四方宵衣旰食治道章一心诚敬感昊苍龙翔鹤舞神心乐康臣民赞时皇万夀无疆驾至奉天门陞座乐章万嵗乐【与朝贺同】朝天子【与朝贺同】还宫乐章万嵗乐【前同】   大射礼   洪武三年防   凡遇郊庙之祭先期命文武官执事行大射之礼工部制虎中鹿中及诸侯卿大夫射侯等器其仪按周礼大司马之职王大射则合诸侯之耦其属有射人掌张三侯司弓矢掌六弓八矢之法服不氏掌赞张侯以旌居之而待获古大司马今兵部之职也今以兵部掌之其射鹄有七虎鹄五采天子射用之熊鹄五采皇太子射用之豹鹄五采亲王射用之豹鹄四采一品二品文武官射用之糁鹄三采三品至五品文武官射用之狐鹄二采六品至九品文武官射用之布鹄无采文武官子弟及士民俊秀射用之乏又名容凡射时置于鹄右执旗及待获者以蔽身设福并韦当射时置于前以齐矢设射中五皮树中天子大射用之闾中天子宴射用之虎中皇太子亲王射通用之兕中一品至五品文武官用之鹿中六品至九品及文武官子弟士民俊秀通用之其职事设司正官二贠掌验射者品级尊卑人力强弱而定耦其中否则书扵筭兵部官职之司射二员掌先以强弓射鹄诱射以鼓众气以武职官充之司射器官二员掌辨弓力强弱分为三等騐人力强弱而授之工部官职之举爵者掌以马湩授中者饮光禄寺官职之请射者掌定耦射射毕再请某耦射每鹄二人侍仪司职之待获者掌矢纳于司射器者以各隶仆共其役执旗者掌于容后执五色旗如射者中的举红旗应之中采举采旗应之偏西举白旗偏东举青旗过于鹄举黄旗不及鹄举黒旗以军士二人掌之设引礼二人掌引文武官进退命侍仪司舍人职之   明防典卷四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五十   礼部九   经筵   国初经筵无定日或令文学侍従之臣讲説亦无定所正统初始着为仪累朝因之   经筵初开仪   凡经筵初开勲臣一人知经筵事内阁学士或知或同知经筵事六部尚书左右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及学士等官侍班翰林院春坊等官及国子监祭酒二员进讲翰林春坊等官二员展书给事中御史各二员侍仪鸿胪寺锦衣卫堂上官各一员供事又鸣赞一员赞礼序班四员举案侯伯一人领将军先期直殿内官扵文华殿设御座又设御案扵殿内御座之东稍南设讲案扵御案之南稍东是日早司礼监官先陈所讲四书经史各一册置御案又各一册置讲案皆四书东经史西先期讲官撰四书经或史讲章各一篇预置扵册内是日早上御奉天门早朝毕退御文华殿陞御座将军侍卫如仪鸿胪寺官引知经筵及侍班讲读执事侍仪等官扵丹陛上行五拜三叩头礼毕以次上殿依品级东西序立知经筵官序扵侍班官上侍仪御史给事中各二员扵殿内之南分东西北向立序班二员举御案置御座前二员举讲案置御案之南正中鸿胪寺官赞进讲讲官一员従东班出一员従西班出诣讲案前稍南北向并立鸿胪寺官赞鞠躬拜叩头兴平身毕展书官一员従东班出进诣御案前跪展四书毕起退立扵御案之东稍南讲官一员进至讲案前立奏讲某书讲毕稍退展书官复诣御案前跪掩四书毕退就东班又展书官一员従西班出进诣御案前跪展经毕起退立于御案之西稍南讲官一员进至讲案前立奏讲某经或某史毕少退仍并立展书官复诣御案前跪掩书毕退就西班鸿胪寺赞讲官鞠躬拜叩头兴平身礼毕各退就东西班序班二员举御案二员举讲案退置原所鸿胪寺官赞礼毕命赐宴鸿胪寺官及各官皆跪承防光禄寺官设宴于左顺门宴毕叩头出   月讲常仪   每月初二十二二十二日防讲先期司礼监官陈设书籍御案如前仪至期候上御文华殿侍卫侍仪执事进讲赐宴礼同但各官止行叩头礼   日讲常仪   凡日讲止用讲读官内阁学士侍班不用侍卫侍仪执事等官侍班讲读等官入见行叩头礼东西分立先读四书次读经或读史每本读十数遍后讲官先讲四书次讲经或讲史务在直説大义明白易晓讲读后侍书官侍上习书毕各官叩头退   东宫出阁讲学   天顺二年定   初出阁仪   是日早侍卫侍仪如常仪执事等官扵文华后殿行四拜礼毕鸿胪寺官请皇太子陞文华殿执事官导引至殿陞座师保等官于丹陛上行四拜礼毕各官退出内侍官导皇太子至后殿陞座以书案进每日侍班侍读讲官入分班东西立内侍展书侍读讲官以次进读叩头而退   每日讲读仪   一每日早朝退后皇太子出阁陞座内侍以书案进不用侍卫侍仪执事等官惟侍班侍读讲官入行叩头礼毕分班东西向立内侍展书先读四书则东班侍读官向前伴读十数遍退复原班次读经书或读史书则西班侍读官向前伴读亦如之务要字音正当句读分明读毕各官退   一每日已时侍班侍读侍讲及侍书官俟皇太子陞座毕入东西向立侍班内侍展书先讲早所读四书则东班侍讲官进讲一遍退复原班次讲早所读经史书则西班侍讲官进讲亦然务要直言解説明白易晓讲毕内侍收书讫侍书官向前侍习写字务要开説笔法画端楷写毕各官叩头而退   一午膳后従容逰息或习骑射   一每日晩读本日所授书各数遍至熟而止   一凡读书三日后一温湏背诵成熟遇温书日免授新书讲官通讲须晓大义   一凡写字春夏秋月每日写一百字冬月每日写五十字   一凡遇朔望节假及大风雨雪隆寒盛暑暂停讲读写字   诸王读书仪   天顺二年定   一初入书堂其日早王至右顺门之北书堂面东中坐提督讲读并讲读官行四拜礼毕内官捧书展于案上就案左立讲读官进立于案右伴读十遍叩头退一每日讲读清晨王至书堂讲读官行叩头礼伴读十遍出饭后复诣书堂伴读看写字毕讲书直説大意毕仍叩头退内侍以所写字送内阁看   明防典卷五十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五十一   礼部十   巡狩   永乐六年定   一诏诰天下诸司及各处镇守总兵官知防   一礼部预行各处凡有重事并四夷来朝俱达行在所仍具本啓闻其余事务奏啓俱达京师啓闻施行事有疑碍者在京合该衙门具奏取自上裁凡进拜表笺表文达行在所笺文达京师   一礼部预行经过所在军民衙门俟车驾至官吏生员耆老朝见及预行北京畿内文武衙门令掌印官俟车驾至朝见   一祭祀车驾将发奏告天地社稷太庙孝陵祭大江旗纛等神軷祭扵承天门其经过处所滁州遣官祭滁阳王泗州遣官祭祖陵凤阳祭皇陵祭淮阙里遣官祭先师孔子望祭太山縁途古先圣贤忠臣烈士祠坟礼部预期奏闻遣官致祭将至北京境上设坛祭北京山川等神车驾至北京奏告天地祭告境内山川等神一扈従在京马步军五万人内马军一万步军四万马军五千步军五千充驾前军余马军五千步军三万五千分五军率领每军马军一千步军七千以都指挥指挥千百户管领锦衣卫仍选将军五百人校尉二千五百人力士二千人   一侍従五府都督各一员首领官一员吏六人吏部堂上官一员文选等四司官五员办事官二十员歴事监生四十人人材五十人吏十人户部堂上官一员北京等十二司官十三员办事官十员吏二十四人礼部堂上官二员仪制等四司官七员办事官十员吏十二人铸印局官一员吏一人匠六人兵部堂上官一员武选等四司官七员办事官五员吏十五人刑部堂上官一员浙江等十二司官十二员办事官五员吏十三人工部堂上官二员营缮等四司官十员办事官二十员吏十五人都察院堂上官一员浙江等十二道监察御史二十四员办事官五员吏二十四人通政司堂上官二员首领官一员吏六人大理寺堂上官一员左右寺官六员吏十人太常寺堂上官二员首领官一员吏二人赞礼郎四员协律郎一员司乐一员乐舞生二十人厨子五十人光禄寺堂上官三员首领官一员署官十七员办事官六员吏三人厨子一千人鸿胪寺堂上官四员首领官一员司賔司仪二署各一员序班四十员鸣赞四员及通晓夷语者斟酌帯去翰林院内阁官三员侍讲修撰典籍等官六员书制秀才八人及译写四夷文字监生十三人尚寳司官二员吏科给事中三员户科给事中三员礼科给事中四员兵科给事中三员刑科给事中三员工科给事中三员中书舎人四员写诰秀才五人行人司行人十员太医院堂上官二员御医二员生药库官一员医士摘选三分之二吏三人钦天监官三员天文生十五人教坊司奉銮韶舞司乐各一员俳长色长乐工斟酌用之   一扈従文武官军人等陆路文武官员一等写制诰秀才译字监生用供应医士天文生及厨役人等俱给马骡驴匹马官给外脚力驴给钞六十锭令自备办事官监生人材吏典及医士厨役等非用者人给脚力钞二十锭随伍官员将军校尉力士旗军每二人给驴一匹如不敷亦给钞六十锭自备水路俱应付船只遇陆路应付车辆   一縁途各站每站増马二十匹令附近卫所马军内差拨仍令附近有司备车一百辆无车之处起夫五百人听候   一经过处所支给粮草扈従官员人等人日给行粮二升马日给料四升草一束驴料一升草一束   一车驾将发宴在京文武羣臣赐扈従文武官员军校人等钞公五十锭侯四十锭伯三十锭一品二品二十锭三品四品十五锭五品十二锭六品七品十锭八品九品八锭未入流及办事官将军总小旗人钞七锭将军及各卫总小旗人钞六锭监生秀才吏典人材医士乐舞生军校力士厨子工匠人钞五锭军伴皂乐工人等钞四锭在外卫所扈従及各处驻劄官军依京卫官军例给赏   一车驾至北京宴文武羣臣耆老赐官员人等及命妇钞其尝守城命妇论次行赏   一恭遇万夀圣节公侯驸马伯文武官四品以上近侍官及监察御史预宴五品以下并办事官监生秀才吏典军民工匠人等依例赐钞一锭   一五军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锦衣卫各铸印信通政司鸿胪寺各铸闗防   一扈従官员有牙牌者随身悬帯以慿闗防出入一经过郡县分遣廷臣考覈守令贤否即加黜陟分令给事中监察御史存问髙年赐币帛酒肉   一经过凤阳陵户及亲戚人赐钞六锭耆老迎见者人钞三锭泗州陵户亲戚耆老迎见者赏如之   亲征   明集礼   国朝亲征祭告天地宗庙社稷祃祭旗纛所过山川皆行祭告师还奏凯献俘于庙社以露布诏天下然后论功行赏诸将既受封赏皆具表笺称谢   类于上帝   前期择日祭告天地服武弁乗革辂备六军以牲犊币帛作乐行三献之礼   造于太庙   前期择日皇帝服武弁乗革辂备六军祭告太庙每庙用牲币行三献之礼其仪皆同时享但凯还则陈俘奏凯扵庙南门外   宜于大社   前期择日皇帝服武弁乗革辂备六军以牲犊币帛作乐行三献之礼其仪同春秋祭社稷之仪但凯还则陈俘奏凯于社北门外   祃祭仪   斋戒   皇帝清斋一日大将陪祭官以下皆清斋一日   省牲   前期二日设皇帝大次扵庙庭之东皇太子次扵大次之东皇帝省牲位扵南门外前一日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车驾诣大次太常卿奏中严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太常卿奏外办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至省牲位执事者各执事廪牺令率其属率牲自东西行过御前省讫率诣神厨太常卿奏请诣神厨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至神厨太常卿奏请视鼎镬请视涤溉遂烹牲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还大次   陈设   前一日所司洒扫庙之内外执事设军牙六纛于庙殿中之北置军牙神位在东六纛神位在西设笾十有二于神位之东为三行西上豆十有二于神位之西为三行东上簠簋各二于笾豆之间簠在东簋在西钘三登三于笾豆之前俎三于登钘之前香案于俎之前爵坫于香案之前沙池于爵坫之前设酒尊所于庙庭之东币篚位于酒尊之北爵洗位于酒尊之南御洗位于爵洗之南瘗坎位于神位之西北设席扵坎位之前上置酒碗五事及斟酒器具雄鸡五只以伺酧神设御位于庙庭之南正中北向大将及陪祭官位于御位之南异等重行文东武西皆北向司尊司爵洗司盥洗执爵司币执事各于其位设御史位于香案前左右赞礼位于御史之南东西相向传赞位于赞礼之南   正祭   祭日清晨建牙旗六纛于神位之后牙旗在东六纛在西太常少卿率执事者各实尊罍笾豆簠簋登钘实币于篚置于酒尊所置祝版于神位之右斋郎举牲俎入陈于案乐工执事官各服其服入就位陪祭官及诸将官服其服入就位太常卿奏请中严皇帝服武弁服太常卿奏外办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自左南门入至位北向立   迎神   赞礼唱迎神大乐作赞礼唱请行礼太常卿奏有司谨具请行事太常卿奏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皇帝鞠躬乐作拜兴拜兴平身乐止赞礼唱在位官皆再拜传赞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在位官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奠币行初献礼   赞礼唱奠币行初献礼太常卿奏诣盥洗位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至盥洗位太常卿奏搢圭皇帝搢圭太常卿奏盥手司盥洗者酌水皇帝盥手太常卿奏帨手司巾者以巾进皇帝帨手太常卿奏出圭皇帝出圭太常卿奏请诣爵洗位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至爵洗位太常卿奏搢圭皇帝搢圭执爵官以爵进太常卿奏受爵皇帝受爵司爵洗者酌水太常卿奏涤爵皇帝涤爵司巾者以巾进太常卿奏拭爵皇帝拭爵太常卿奏以爵授执事者皇帝以爵授执爵官再以爵进太常卿奏受爵皇帝受爵司爵洗者酌水太常卿奏涤爵皇帝涤爵司巾者以巾进太常卿奏拭爵皇帝拭爵太常卿奏以爵授执事者皇帝以爵授执爵官太常卿奏出圭皇帝出圭太常卿奏请诣酒尊所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诣酒尊所执爵官捧爵従行至酒尊所太常卿奏搢圭皇帝搢圭执爵官以爵进太常卿奏受爵皇帝受爵司尊者举羃酌醴齐太常卿奏以爵授执事者皇帝以爵授执爵官执爵官复以爵进太常卿奏受爵皇帝受爵司尊者酌醴齐太常卿奏以爵授执事者皇帝以爵授执爵官太常卿奏出圭皇帝出圭太常卿奏请诣军牙神位前执爵官捧爵司币者捧币前行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升庙坛乐作至神位前太常卿奏跪搢圭皇帝跪搢圭司香官奉香跪进于皇帝之左太常卿奏上香上香三上香皇帝上香上香三上香司币者奉币跪进于皇帝之右皇帝受币司币者兴还本位太常卿奏奠币皇帝奠币执爵官奉爵跪进于皇帝之右皇帝受爵执爵官兴还本位太常卿奏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皇帝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太常卿奏出圭皇帝出圭乐止读祝官取祝版于神之右跪读讫兴以祝版复置于坫退还位太常卿奏俯伏兴拜兴拜兴平身乐止太常卿奏请诣六纛神位前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诣六纛神位前司币者捧币执爵官捧爵前行至神位前乐作其上香奠币祭酒读祝并如军牙神位前之仪太常卿奏复位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复位   亚献   赞礼唱行亚献礼其仪与初献同但不奠币读祝酒酌醴齐   终献   赞礼唱行终献礼其仪与亚献同   饮福   赞礼唱饮福受胙执事者酌福酒减神前胙肉太常卿奏诣饮福位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至牙纛神位前饮福位北向立太常卿奏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乐止太常卿奏跪搢圭皇帝跪搢圭执事奉福酒跪进于皇帝之右太常卿奏饮福酒皇帝受爵祭酒少许饮福酒太常卿奏奠爵皇帝奠爵讫捧胙官捧胙跪进于皇帝之右太常卿奏受胙皇帝受胙以胙授左右左右跪受胙太常卿奏出圭皇帝出圭太常卿奏俯伏兴拜兴拜平身皇帝俯伏兴乐作拜兴拜兴平身乐止太常卿奏请复位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复位   彻豆   赞礼唱彻豆乐作掌祭官各彻豆乐止赞礼唱赐胙太常卿奏皇帝饮福受胙免拜赞礼唱在位陪祭官皆再拜传赞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在位陪祭官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送神   赞礼官唱送神太常卿奏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皇帝鞠躬乐作拜兴拜兴平身乐止赞礼唱在位陪祭官皆再拜传赞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在位陪祭官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望燎   赞礼唱望燎读祝官取祝捧币官取币掌祭官取馔诣望燎所太常卿奏诣望燎位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至望燎位赞礼唱可燎东西面各二人以炬燎执事杀鸡刺血扵酒碗中酧神讫掷鸡扵西下燎将半太常卿奏礼毕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还大次解严   祭所过山川仪   斋戒   皇帝斋戒一日陪祭官及执事官皆斋戒一日前期命有司具牢馔【岳镇海渎用太牢中山用少牢山川用特牲若行速则用酒脯而已】   省牲   前次设皇帝大次扵庙庭之东设皇帝省牲位于庙南门外前一日导驾官同引礼官导引车驾诣大次引礼官奏中严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引礼官奏外办导驾官同引礼官导引皇帝至省牲位执事官各执事廪牺令率其属牵牲自东西行过御前省讫牵诣神厨引礼官奏请诣神厨导驾官同引礼官导引皇帝至神厨引礼官奏请视鼎镬请视涤溉讫遂烹牲导驾官同引礼官导引皇帝还大次   陈设   前祭设笾豆各一于神前【笾实鹿脯豆实鹿臡】设牲馔于神位之前设香案于牲馔之前设爵坫于香案之前沙池于爵坫之前设酒尊所于庙庭之东西向爵洗扵酒尊之南御洗于爵洗之南设御位于庙庭之南北向陪祭官位御位之南异位重行文东武西北向司币司尊司爵洗执爵执事各于其位设典仪位于庙庭之南东西相向传赞位于典仪之南东西相向   正祭   祭日清晨掌祭官各实酒馔脯臡扵器实币扵篚置酒尊所置祝版扵神位之右陈牲于神位之前执事各服其服入就位陪祭官服其服入就位引礼官奏请中严皇帝服武弁引礼官奏外办导驾官同引礼官导引皇帝自左南门入至位北向立   迎神   典仪唱迎神大乐作典仪唱行礼引礼官奏有司谨具请行事奏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皇帝鞠躬乐作拜兴拜兴平身在位官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奠币行酌献礼   典仪唱奠币行酌献礼引礼官奏请诣盥洗位导驾官同引礼官导引皇帝至盥洗位引礼官奏搢圭皇帝搢圭引礼官奏盥手司盥洗者酌水皇帝盥手引礼官奏帨手司巾者以巾进皇帝帨手引礼官奏出圭皇帝出圭引礼官奏请诣爵洗位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至爵洗位引礼官奏搢圭皇帝搢圭执爵官以爵进引礼官奏受爵皇帝受爵司爵洗者酌水引礼官奏涤爵皇帝涤爵司巾者进巾引礼官奏拭爵皇帝拭爵引礼官奏以爵授执爵官皇帝以爵授执爵官引礼官奏出圭皇帝出圭引礼官奏请诣酒尊所导驾官同引礼官导引皇帝诣酒尊所执爵官捧爵従行至酒尊所引礼官奏搢圭皇帝搢圭执爵官以爵进引礼官奏受爵皇帝受爵司尊者举羃酌酒引礼官奏以爵受执事者皇帝以爵授执爵官引礼官奏出圭皇帝出圭引礼官奏请诣神位前执爵官捧爵司币者捧币従行导驾官同引礼官导引皇帝至神位前引礼官奏跪搢圭皇帝跪搢圭司香官奉香跪进于皇帝之左引礼官奏上香上香三上香皇帝上香上香三上香司香官兴还本位司币者以币跪进于皇帝之右皇帝受币司币者兴还本位引礼官奏奠币皇帝奠币执爵官奉爵酒跪进于皇帝之右引礼官奏受爵皇帝受爵执爵官兴还夲位引礼官奏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皇帝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引礼官奏出圭皇帝出圭读祝官取祝版跪读于神位之右读讫以祝版复置于坫兴还本位引礼官奏俯伏兴拜兴拜兴平身皇帝俯伏兴乐作拜兴拜兴平身乐止引礼官奏请复位导驾官同引礼官导引皇帝复位   饮福   典仪唱饮福受胙执事者酌福酒减神前胙肉引礼官奏诣饮福位导驾官同引礼官导引皇帝至神位前北向立引礼官奏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皇帝鞠躬乐拜兴拜兴平身乐止引礼官奏稍前跪搢圭皇帝稍前跪搢圭执事奉福酒跪进于皇帝之右引礼官奏饮福酒皇帝受爵祭酒少许饮福酒引礼官奏奠爵皇帝奠爵讫奉胙官奉胙跪进于皇帝之右引礼官奏受胙皇帝受胙以胙授左右左右跪受胙引礼官奏出圭皇帝出圭引礼官奏俯伏兴拜兴拜兴平身皇帝俯伏兴乐作拜兴拜兴平身乐止引礼官奏请复位导驾官同引礼官导引皇帝复位   彻豆   典仪唱彻豆乐作掌祭官各彻豆乐止典仪唱赐胙引礼官奏皇帝饮福受胙免拜典仪唱陪祭官皆再拜传赞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陪祭官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送神   典仪唱送神引礼官奏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皇帝鞠躬乐作拜兴拜兴平身乐止典仪唱陪祭官皆再拜传赞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望瘗   典仪唱望瘗读祝官取祝捧币官取币掌祭官取馔诣瘗所置坎实半土典仪唱可瘗引礼官奏礼毕导驾官同引礼官导引皇帝还次陪祭官以次出   论功行赏仪   前期内使监陈御座香案于奉天殿如常仪尚寳司设寳案扵殿上正中侍仪司设诏书案扵寳案之前设诰命案扵丹陛正中之北设王太子诸王侍立位扵殿上之东北设承制官承制位扵殿上之东及宣制位扵丹墀诰命案之北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位扵殿上之东南设大都督府兵部尚书位扵殿上之西南应受赏官拜位扵丹墀之中异位重行序立位扵丹墀之西南受赏位于诰命案之南受赏执事位扵受赏官序立位之西【每受赏官用捧诰命捧礼物者各一人】知班二人位于受赏官拜位之北东西相向赞礼二人位于知班之北东西相向典仪二人位于丹墀上之南东西相向文武官侍立位扵丹墀之北东西相向侍従班起居注给事中殿中侍御史尚寳卿侍仪司官位于殿上之东悬刀武官位于殿上之西殿前班指挥司三人位于丹陛之西东向光禄寺三人位于丹陛上之东西向拱卫司二人位于于殿中门之左右典牧所官二人位于仗马之前宿卫镇抚二人位于丹陛下东西相向防卫千户二十八人位于宿卫镇抚之南稍后东西相向防卫千户八人位于奉天殿东西门之左右将军二人位于殿上前之东西将军六人位于奉天殿门之左右将军四人位于丹陛上之四隅将军六人位于奉天门之左右俱东西相向鸣鞭四人位于丹陛之南北向是日击鼓初严金吾卫列旗帜器仗拱卫司设仪仗车辂典牧司陈仗马虎豹内使监擎执乐工陈乐皆如正防之仪礼部陈设诏书吏部陈设诰命户部陈设礼物陈设执事各立于案之左右殿前班纠仪典仪知班赞礼宿卫镇抚防卫将军各入就位舎人催受赏官及侍立文武官各具朝服击鼓次严侍従班文武官入迎车驾舎人引受赏官齐班扵午门外之南东西相向文武官齐班于午门之北东西相向击鼓三严侍仪版奏中严御用监官奏请皇帝于谨身殿服衮冕皇太子诸王子奉天殿门东耳房具冕服舎人引文武官入就丹墀侍立位引受赏官入就丹墀序立位侍仪版奏外办皇帝御舆以出仗动乐作侍卫导従如常仪升御座卷鸣鞭乐止司晨报时鸡唱讫引进引皇太子诸王自奉天门东门入乐作由东陛升殿东门入至侍立位乐止舎人引受赏官入就拜位知班唱班齐赞礼唱鞠躬乐作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乐止承制官前跪承制由殿中门出中陛降至宣制位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由西门出西陛降立于诰命礼物案之东承制官南向称有制赞礼唱跪受赏官皆跪承制官宣制曰朕嘉某等为国建功宜加爵赏今授某以某职赐以某物其共承朕命【受赐员数不拘多少载在其中】宣毕赞礼唱俯伏兴乐作拜兴拜兴平身乐止赞礼唱行赏舎人引受赏官第一人诣案前赞礼唱跪搢笏吏部官捧诰命礼部官捧礼物各授受赏官受赏官受诰命礼物以授左右左右跪受扵受赏官之左兴退复位赞礼唱出笏俯伏兴复位舎人引受赏官复位引以次受赏官诣案前皆如常仪承制官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由西陛升西门入跪上位之西奏承制讫兴各复位赞礼唱鞠躬乐作拜兴拜兴平身乐止赞礼唱搢笏鞠躬三舞蹈山呼万嵗山呼万嵗再山呼万万嵗乐工齐声应之出笏俯伏兴乐作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乐止赞礼唱礼毕侍仪跪奏礼毕鸣鞭皇帝兴乐作警跸侍従导引至谨身殿乐止引进引皇太子诸王还宫舎人引受赏官及文武官以次出至午门外以诰命礼物置于龙亭用仪仗鼓乐各送还本第   献俘奏防   永乐四年定   前期兵部官以露布奏闻礼部告示文武百官具朝服并坊厢里老人等行庆贺礼先一日内官设御座扵午门楼前楹正中是日早锦衣卫设仪仗于午门前御道之东西教坊司陈大乐扵御道南东西北向鸿胪设赞礼二人于午门前东西相向承制官一员位于午门前东立西向设宣制位于午门东稍南西向设文武官及诸蕃使客人等侍立位于楼前御道南文东武西设露布案于午门前御道东设宣露布官一员展露布官二员及刑部献俘官位于午门前御道东稍南西向设献俘将校位于午门前御道西稍南北向设进露布官位于御道南稍东引礼引文武官东西序立引进露布官捧露布置干案退就位次将校引俘列于午门前西邉文武班之后伺候上位常服御奉天门钟声止鸿胪寺跪奏请上乗舆乐作至午门楼上陞座乐止鸣鞭讫赞礼赞进露布官四拜乐作平身乐止赞进露布乐作执事者举案置于中道乐止赞宣露布官跪宣露布官与展露布官诣案前取露布跪宣讫仍置于案退赞俯伏兴乐作四拜平身乐止执事举案复置于御道东引礼引进露布官退赞献俘献俘将校引俘至献俘位北向立定俘跪于前刑部官诣楼前中道跪奏云具官臣某奏云某官以某处所俘献请付所司伺旨有合受刑者立于西厢东向以付刑官若上释罪承制官诣御道跪请制由东街南行至宣制位西向立称有制所获俘囚咸赦其罪宣防曰有释防所释之俘叩头讫将校引礼文武百官入班北向立唱排班班齐致词官诣中道跪致词【云 云】贺讫赞鞠躬乐作五拜三叩头兴平身乐止鸿胪寺跪奏礼毕乐作驾兴乐止百官以次退次日行开读礼如常仪第三日文武百官上表行庆贺礼如常仪后各处奏防鸿胪寺扵早朝将差来人员引至御前宣读防音   明防典卷五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五十二   礼部十一   东宫监国   永乐七年定   一朝仪凡常朝扵午门左视事其左右侍卫及在京各衙门官员人等合啓事务如常仪若皇太子御文华殿官员人等承防召入者方许入凡在京文武衙门遇有内外军机及王府切要事务悉奏请处分其有各处啓报声息即调邉官军勦捕仍遣人驰赴行在所奏闻其皇城四门各城门守卫围宿比常时皆须増拨官军仍每日操阅军马如各衙门称奉令防调遣官军及处分事务所司须覆啓施行 十二年奏定常朝扵文华殿视事其在京文武衙门凡有应合奏啓事件奏本俱达北京敢有隠匿者治以重罪其在京衙门合具啓事务仍依常例若系应奏随即具奏待报其东宫发落事件六科按月差人类进北京敢有扵题本上增减改写防意者凌迟处死全家籍没其各衙门差人出外干办公事仍将所办事务开具奏报   一庆贺凡遇万夀圣节正旦冬至先期皇太子率文武百官扵文华殿前拜进表文是日早设龙亭扵文华殿中丹陛上设大乐鸣钟鼓皇太子具冕服于丹陛上百官具朝服于丹墀内行十二拜如常仪礼毕仪仗鼓乐导表由中门出皇太子由左门送至午门还宫文武百官导至长安右门外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及近侍官监察御史俱乗马导至三山门外以表授进表官百官各回至期行告天祝夀礼是日早设香案扵文华殿丹陛上设驾大乐鸣钟鼓如常仪皇太子具冕服扵丹陛上文武百官具朝服于丹墀内行八拜如常仪其在京文武衙门遇万夀圣节礼部同文职衙门共进表一通中军都督府公侯驸马伯武职衙门共进表一通正旦冬至亦如之其正旦冬至千秋节文武百官扵文华殿行庆贺礼如常仪其有王府遣人诣东宫前行礼即纳其礼物宴赏差来人其应合答礼者奏闻处分一祭祀凡遇享太庙祭社稷风云雷雨山川之神预期皇太子摄祭其祀典神祗太常寺预期扵行在所奏闻遣官行礼 十二年奏定凡祀典神祗合应遣官祭者太常寺预期具啓遣官行礼   一宴赏凡四夷来朝循例宴之皇太子命礼部遣人送行在所正使人给钞十锭従人五锭为道里费其每日赏赐有例者循例无例者临时斟酌赏之其京卫军士冬夏布绢及邉卫军士冬衣绵布循例给赏其有折赏物色该部定拟具啓施行 十三年奏定京卫军士冬衣布绢及邉卫军士冬衣布花袄俱行在户部奏请施行   一选法凡文选六部都察院翰林院太医院钦天监堂上官尚寳司通政司太理寺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国子监堂上掌印官六科都给事中并在外布政司王府长史有阙吏部奏请擢用其考满黜陟并复职改用等项常选官员俱循例具啓铨注其武职选除在京五府都督在外各都司都指挥阙员者及土官衙门奏保土人任职者兵部奏请擢用自余袭替优给及例应陞降改调官员具啓铨注其土官例应袭替及保用通事把事随司办事长官该部具啓裁度余悉奏请处分其内外大小文武官员俱従行在吏部兵部奏请铨选其有开设大小衙门该部奏请定夺   一刑名凡内外文武大小官员有犯所司具啓准问者问之若皇亲犯小事令其在家听候具由奏请待报若所犯情重及干谋逆者即时拘执在官先命皇亲防问若事有未当及犯人不服乃命公侯伯五军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防皇亲再问毕将所服情犯及议拟罪名具啓候车驾回京奏请处分其在外王府防卫指挥并长史及土官有犯事干恶逆先行收问然后奏闻自余所犯预奏待报提问其法司问拟罪合决死罪者奏请待报其余所犯悉具啓决放如特奉令防原免者不拘此例 十二年奏定皇亲并军职王府防卫指挥长史等官与各处土官有犯者俱奏请提问其在京文武衙门官员有犯者堂上官具奏待报发落其五品以下者具啓拿问其在外文职衙门官员有犯者方面及四品以上官员该衙门奏请提问其五品以下具啓拿问一迎诏凡诏书至礼部设龙亭锦衣卫设仪仗教坊司设大乐文武百官各具朝服出三山门外奉迎使者到三山门外下马候龙亭来捧置诏书于龙亭中使者立于龙亭之东百官行五拜叩头礼讫众官乗马导使者上马在龙亭后东邉行至长安右门下马随龙亭后东由中门入文武百官扵承天门外桥南侍立东宫殿下具冕服扵午门下五丈余地奉迎至文华殿置龙亭于正中使者立扵东东宫殿下扵殿前台上乐作行五拜三叩头礼毕乐止陞殿殿下展诏读讫使者捧诏置龙亭中殿下送至午门内锦衣卫先设云舆于午门外正中礼部官置诏书于云舆内文武二品以上官迎至承天门鸿胪寺先设开读案扵承天门稍东文武百官入班赞礼唱排班班齐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赞开读使者取诏授开读官跪受使者复立位所赞跪众官皆跪开读讫开读官捧诏授使者复置云舆中赞俯伏乐作四拜平身乐止赞搢笏鞠躬三舞蹈赞跪唱山呼万嵗者三赞出笏俯伏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赞礼毕百官以次退使者捧诏书出承天门外复置龙亭中鼓乐送至防同馆使者见东宫殿下行四拜礼毕其日宴使臣扵礼部本部待宴   一进春十三年奏定其日早文武百官各穿顔色衣服文华殿门外侍班如常仪应天府置春案扵文华门丹墀中道之东候东宫殿下陞座引礼引府县官举春案由东陛陞置于殿门外中道各就拜位鞠躬四拜平身礼毕文武百官庆贺行叩头礼   皇太孙监国   永乐八年定   一每日皇长孙扵奉天门左视事侍卫如常仪诸司有事具啓施行若军机及王府要务一啓皇太子处分一奏闻行在所   一遇万夀圣节设香案扵奉天殿丹陛上皇长孙具色服扵丹陛上行礼文武官具朝服扵北京行部行礼如常仪天下诸司表文俱诣北京进贺四夷朝贡俱送南京礼部啓皇太子施行   一文选行在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及北京行部所属衙门如有阙员应除补者五品以上行在吏部移咨南京吏部啓皇太子选补六品以下及考满起服例应陞降复职及对品改用常选官拨用吏典俱循例啓皇长孙施行   一武选行在五军都督府及行后军都督府所属衙门例应袭替优给陞降者行在兵部亦循例啓皇长孙施行自余非常选者啓皇太子斟酌行之   一内外官吏军民有犯所司啓皇长孙施行若皇亲有犯小事令其在家听候所司啓皇太子待报施行若所犯情重及干谋逆者即时拘执先命皇亲防问若事未当及犯人不服乃命公侯伯五军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防皇亲再问将所服情犯啓皇太子候车驾回京奏请处分其王府防卫指挥及长史有犯干恶逆者先行收问然后啓皇太子自余有犯啓皇太子待报收问其行在刑部都察院北京行部议拟囚人应死者监候啓皇太子待报施行余悉啓皇长孙裁决   明防典卷五十二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五十三   礼部十二   王国礼一   封爵   明祖训   亲王授以金册金寳【妃正授金册不用寳】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嵗朝廷授以金册金寳立为王世子如或以庶夺嫡轻则降为庶人重则流窜逺方如王年三十正妃未有嫡子其庶子止为郡王待王与正妃年五十无嫡始立庶长子为王世子亲王次嫡子及庶子年至十嵗皆封郡王授以镀金银册银印【子孙未封者称王子王孙言语皆称裔防】亲王女曰郡主【自郡主以下俱授诰命】郡王女曰县主郡王孙女曰郡君郡王曾孙女曰县君郡王孙女曰乡君靖江王府合比王支郡王逓减一等称呼女封县君   凡王世子承袭王封朝廷遣人行册命之礼授以金册传用金寳   凡王世子并郡王娶妃及郡王受封并郡王嫡长袭封者当先上闻朝廷遣人止行册命之礼   凡郡王子孙授以官职子授镇国将军【三品】孙授辅国将军【四品】曾孙授奉国将军【五品】孙授镇国中尉【六品】五世孙授辅国中尉【七品】六世孙以下授奉国中尉【八品】   事例   洪武二十五年奏定王妃以下有所出者称夫人 永乐间诏加镇国将军従一品辅国将军従二品奉国将军従三品镇国中尉従四品辅国中尉従五品奉国中尉従六品 正统间令亲王有长孙者授以世孙给一品冠服郡王有长孙者授以长孙给二品冠服 天顺间定凡各王府所生子女年至十五方许请封 治四年定亲王世子授封其母始封夫人 十年定宗室旧制郡王出府止封一妃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各止封一夫人奉国将军止封一淑人镇国中尉止封一恭人辅国中尉止封一宜人奉国中尉止封一安人妾媵不封十一定亲王郡王子女封爵遵照祖训及天顺末诏书例亲王嫡庶子女郡王嫡长子孙俱年至十嵗请封其余子孙应封镇国辅国奉国将军镇国辅国奉国中尉者及各郡王各将军中尉女俱照天顺中例年十五许请封   制名   明祖训【见宗人府】   之国   事例   国初亲王之国百官送至龙江闗后凡之国日上御奉天门早朝毕文武百官稍退侍立上降寳座后坐王冕服由左顺门内引二人朝服前导由东第二桥上奉天门至御前行五拜礼上赐王酒饮讫叩头毕上起送王至东阶上王叩头下上目送出午门王复叩头阖门上还宫百官不送惟先一日早赴王府行辞礼   洪武间定凡王还国祭祀礼用豕一羊一荤素各一坛祭于端门不用制帛后罢端门祭用荤素二坛祭于承天门外   凡王之国所过州县文武官迎接便服行四拜礼凡王之国沿途合祀神祗近者大小皆亲祭逺者望祭仍先遣奉祀官洒扫社稷山川坛及旗纛庙预备祭物王将到国前三日致斋至城外本处文武官率耆老出城迎接不行礼导王诣社稷山川坛祭祀各官及耆老随班陪祭礼毕送王至宫陞殿行贺礼   凡王在途遇诏赦迎接行礼毕先退不聴开读   凡王在途遇进贺表笺一体具服行礼天顺五年奏准凡王之国果従旧王府城外经过许出相见随即回府若不従城外经过者不许   庆贺   明祖训   凡遇天子夀日王扵殿前台上设香案具冕服率文武官具朝服行祝天地礼若遇正旦拜天地后即诣祖庙行礼毕陞正殿出使官便服行四拜礼文武官具服行八拜礼   事例   洪武十八年定凡王到国庆贺礼仪其日设仪仗扵露台上下之东西设大乐扵露台上东西北向陈金鼓旗扵承运门外军职官员各守殿及王城门设文武百官拜位扵丹墀文东武西设赞礼官二员扵文武百官拜位之北东西相向防従执事等官先诣圆殿后候典服官啓请王具冕服讫典仪啓执事者先行四拜礼毕各就位典仪啓请王陞殿导引官前导大乐作陞座讫乐止赞排班引礼引文武官就拜位赞班齐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引礼引班首陞自东阶由殿东门入至殿中赞跪外赞同赞跪班首众官皆跪班首致词云某官某等敬惟殿下钦承上命至国之初理当庆贺如系王府官则称臣某等后同内外赞俯伏兴引礼引班首复位赞鞠躬乐作四拜平身典仪诣殿中跪啓礼毕乐作导引王还宫乐止各官以次出凡庆贺礼仪俱同惟改致词   凡遇圣节及正旦冬至节日行告祝天地礼其日设香案扵露台上设王拜位于案前文武官拜位于丹墀之东西王冕服就位各官具朝服随班四拜王诣香案前跪众官皆跪王致祝词讫【随意致词】俯伏兴复位众官皆俯伏兴又四拜礼毕   凡中宫夀日王冕服妃具礼服设香案扵内宫门露台上行告祝天地礼先四拜兴王诣香案前跪告祝讫俯伏兴复位又四拜礼毕不用乐百官不随班   凡东宫夀日行告祝礼王皮弁服百官具朝服随班行礼其仪同前   凡庆贺正旦礼王冕服文武百官朝服四拜班首由东陛陞殿致词云某官某等兹遇三阳开泰万物咸新敬惟殿下茂膺多福贺毕俯伏兴复位又四拜礼毕凡冬至王夀日礼同惟改致词冬至云某官某等兹遇节应黄钟日当长至敬惟殿下茂膺多福夀日云某官某等兹遇殿下夀诞之辰某等敬祝千嵗夀   凡庆贺正旦冬至王夀日惟王府官属及附郭衙门文武官员称贺在外各卫所府州县衙门预期摘拨佐贰官或首领官一员至日随班行礼本府典仪具啓本云某处差某等官防员为正旦前来庆贺啓闻讫然后行礼其有出使官员一体随班   凡王妃到国五品以上命妇出城五里迎接送到宫行八拜贺礼   凡遇冬至正旦五品以上命妇具服诣宫行贺礼赞四拜班首由东陛陞殿跪外命妇皆跪班首致词云某封某氏等兹遇【正旦云履端冬至云履长】之节敬诣王妃殿下称贺如王府官命妇为班首则称妾某封某氏等后同兴复位四拜礼毕其王妃夀诞礼同惟诣王妃前致词云某封某氏等敬惟王妃殿下夀诞之辰祝千嵗夀其命妇班次照夫品级   明防典卷五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五十四   礼部十三   王国礼二   朝见   明祖训   凡朝臣奉使至王府或因事经过见王并行四拜礼虽三公大将军亦必四拜王坐受之若使臣道路本经王国故意迂廽躱避不行朝王者斩   凡王府文武官并以清晨至王府门侯见其王所居城内布政司都指挥司并卫府州县杂职官皆扵朔望日至王府门候见若有事召见者不在此限   事例   洪武十八年定   每日王府官属常朝依文武左右班立遇朔望本处守御卫分及府州县等官朝见各照品级依文武东西列班行叩头礼毕四品以上及长史纪善陞殿五品以下扵丹墀东西序立北向若有事召见者不在朔望之限又王府凡有辞见官员人等每日早晩俱引见   成化三年续定   凡京官公差出使在外道经王府报名见辞如遇朔望三司等官至府见公差出使亦诣府随班行礼若进表祭祀系应行礼仪出使公差官不必随同行礼   表笺   明祖训   凡正旦遣使进贺表笺王具冕服文武官具朝服涤寳用寳讫置表扵龙亭王率文武官就位王扵殿前台上文武官扵台下行十二拜礼毕王送表出宫城门止离五丈地文官送出国门武官従王还宫   凡进贺表笺皇太子亲王扵天子前自称曰长子某第防子某王某称天子曰父皇陛下称皇后曰母后殿下若孙则自称曰长孙某封某第防孙某封某称天子曰祖父皇帝陛下称皇后曰祖母皇后殿下若天子之弟则自称曰第防弟某封某称天子曰大兄皇帝陛下称皇后曰尊嫂皇后殿下若天子之侄则自称曰第防侄某封某称天子曰伯父皇帝陛下叔父皇帝陛下称皇后曰伯母皇后殿下叔母皇后殿下若封王者其分居伯叔及伯叔祖之尊则自称曰某封臣某称天子曰皇帝陛下称皇后曰皇后殿下若従孙再従孙三従孙自称曰従孙某封某再従孙某封某三従孙某封某称皇帝曰伯祖皇帝陛下叔祖皇帝陛下皇后曰伯祖母皇后殿下叔祖母皇后殿下   事例   洪武十八年定   凡遇正旦冬至预期进贺表笺万夀圣节预期进贺表文俱行十二拜礼其日清晨设龙亭扵正殿中设仪仗大乐扵露防西设表笺案扵龙亭前设香案扵表笺案前进表笺使者立扵香案东捧表笺官立扵香案西设香案亭扵承运门中道设王拜位扵露台上百官拜位扵丹墀王冕服就位百官朝服随班班齐赞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引礼啓请王诣香案前跪赞百官皆跪执事者以表笺跪授王王受以授使者跪受置龙亭讫俯伏乐作平身乐止复位赞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啓请王搢圭赞百官搢笏鞠躬三舞蹈跪山呼者三俯伏乐作兴又四拜乐止礼毕仪仗鼓乐前导百官朝服送至郊外王送至宫城门就囬防卫官従王还宫凡遇特进中宫笺文王冕服百官朝服随班俱行十二拜礼陈设如前仪班齐四拜啓请王诣香案前跪百官皆跪执事者以笺跪授王王受以授使者使者跪受置龙亭讫俯伏兴复位再行八拜礼毕不必舞蹈山呼凡遇特进东宫笺文陈设如前仪王具皮弁服百官具朝服随班行四拜礼啓请王诣香案前跪百官皆跪执事者以笺跪授王王受以授使者使者跪受置龙亭讫俯伏兴复位又四拜礼毕   受厯   事例   洪武十八年定   亲王受厯每嵗九月初一日钦天监进次年厯日颁讫即遣使者赍厯至王国长史司官先啓闻设香案扵殿上王常服出殿门迎接使者捧厯诣殿上置扵案退立扵案东引礼引王诣前赞四拜赞跪使者取厯立授王王受讫以授执事者复置于案赞王俯伏兴再四拜礼毕   迎诏   明祖训   凡遇诏赦至王国武官随王侍卫不出郊外文官具朝服出郊奉迎安奉诏赦扵龙亭乗马前导王具冕服扵王城门外五丈余地奉迎至王宫置龙亭扵正殿中王扵殿前台上先行五拜礼毕陞殿侍立扵龙亭东侧武官防卫文官扵防下自行十二拜礼跪听开读   洪武礼制   凡使者钦赍诏书至王府至王城门外一里逺下马随龙亭由中门靠东邉入龙亭至殿中使者立扵殿外东序西向候行礼毕使者见王行四拜礼   事例   洪武十八年奏定   凡有特防御笔至王所则遣官扵郊外迎接设香案扵殿中候使者至王宫门外王出迎使者以圣防置殿上香案导引啓王四拜兴诣香案前使者以圣防授王王跪看毕仍置扵案俯伏兴复位又四拜礼毕各官不必陪班   祭祀   明祖训   凡王国宫城外立宗庙社稷等坛宗庙【立扵王宫门左与朝廷太庙位置同】社稷【立扵王宫门右与朝廷大社位置同】风云雷雨山川神坛【立扵社稷坛西】旗纛庙【立扵风云雷雨山川坛西司旗者致祭】   凡祭五祀【用豕一祝帛香烛酒果】司戸之神【扵宫门左设香案正月初四日门官致祭】司灶之神【扵厨舍设香案四月初一日典膳官致祭】中霤之神【扵宫前丹墀内近东设香案六月土旺戊日承奉司官致祭】司门之神【扵承运门稍东设香案十一月初一日门官致祭】司井之神【扵井邉设香十月初一日典膳官致祭】   事例   洪武初令王祭宗庙用冕服文武百官祭服陪祭祭器笾豆八簠簋各二牲用少牢其庙制许立五庙二昭二穆与始祖之庙为五以始封之王为始祖靖江王国则以南昌王为始祖四时之祭皆用王者礼乐 十一年定王府社稷无配位社称国社之神稷称国稷之神 十八年定祭社稷仪一斋戒正祭前四日奉祀所具本啓闻于午后沐浴更衣于斋宫次日为始斋三日凡斋戒不饮酒不茹荤不吊丧问疾不听乐不行刑不判署刑杀文书不预秽恶事一省牲正祭前一日清晨设香案于宰牲房外导引官四员导王常服诣省牲位啓省牲执事者牵牲过香案前讫啓省牲毕遂宰牲以盘盛毛血伺祭瘗之一陈设前期扫除坛塲幕次至期掌祭官率执事陈设笾豆簠簋酒樽等物一正祭其日昧爽王具皮弁服文武官祭服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导引官四员导王诣拜位内赞啓就位典仪唱瘗毛血执事者以毛血瘗扵坎内典仪唱迎神典乐举麾唱迎神乐奏广清之曲候乐作内赞啓鞠躬四拜兴平身乐止典仪唱奠帛初献礼典乐举麾唱初献乐奏夀清之曲武生舞武功之舞执事者捧帛爵献于神位前读祝官取祝跪于神位之左内赞啓典仪唱读祝讫内赞啓俯伏兴平身乐作通赞同唱百官俯伏兴平身乐止典仪唱亚献礼典乐举麾唱亚献乐奏豫清之曲文生舞文徳之舞执事官举爵进献如前仪讫乐作典仪唱终献礼典乐举麾唱终献乐奏熈清之曲文生舞文徳之舞执事官进爵如亚献仪讫乐止典仪唱饮福受胙典膳以福酒及胙自神位前由正门左捧出内赞啓跪搢圭典膳以福酒跪进内赞啓饮福酒讫典膳以胙跪进内赞啓受胙啓出圭俯伏兴平身内赞啓鞠躬四拜兴平身通赞同唱百官四拜典仪唱彻馔典乐举麾唱彻馔乐奏雍清之曲执事官各诣神位前彻馔讫乐作典仪唱送神典乐举麾唱送神乐奏安清之曲内赞啓四拜通赞同唱四拜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各诣瘗位典乐举麾唱望瘗乐奏时清之曲内赞啓礼毕一祭山川仪与社稷但不瘗毛血诣瘗位改为燎位及乐歌不同一祭旗纛遣武官戎服行礼仪与山川同但乐用大乐一五祀仪孟春祀户孟夏祀灶季夏祀中霤孟秋祀门孟冬祀井俱扵本月上旬择日中霤则扵土旺日遣官致祭用大乐行三献礼不用饮福受胙宣徳二年令王府祭宗庙用文公家礼   筵宴   事例   洪武十八年定   凡大宴七爵礼仪其日设王座于存心殿设酒亭于座西南膳亭于东南设文武官四品以上座次于殿内东西相向酒樽食桌于殿外五品以下座次于两廊设细乐于殿内大乐于殿外典仪啓请陞座殿下常服出乐作陞座乐止引礼引文武四品以上官及长史诣殿内五品以下诣殿外列班北向赞鞠躬乐作四拜乐止进筵乐作有花则进花进讫乐止色长跪啓一奏喜千春之乐次唱乐作进第一爵酒赞各官跪色长跪唱进酒饮讫乐止赞众官俯伏兴赞各官就座执事者进各官卓乐作有花则散花乐止色长跪啓承应毕进第二爵酒色长跪啓二奏永南山之曲各官立斟酒毕复坐执事者随斟各官酒色长跪唱进酒饮毕乐止进汤鼓吹响节前导至殿外大乐作各官起立进毕复坐执事者即供各官汤色长跪唱进汤乐作食毕乐止色长跪啓承应毕进第三爵酒色长跪啓三奏桂枝香之曲进酒进汤如前仪饮毕色长跪啓承应毕进第四爵酒色长跪啓四奏初春晓之曲进酒进汤如前仪色长跪啓承应毕进第五爵酒色长跪啓五奏乾坤泰之曲进酒进汤如前仪色长跪啓承应毕进第六爵酒色长跪啓六奏昌运颂之曲进酒进汤如前仪色长跪啓承应毕进第七爵酒色长跪啓七奏泰道开之曲进酒进汤如前仪毕收爵进汤及大膳如前仪进毕收膳色长跪啓承应毕赞彻案自下而上赞起文武官如前列班乐作四拜乐止分东西序立典仪跪啓礼毕乐作引王还宫乐止各官以次出常宴五爵礼仪同凡遇正旦圣节王夀日设宴用花其余常宴不用   来朝   明祖训   凡亲王每嵗朝觐不许一时同至务要一王来朝还国无虞信报别王方许来朝诸王不拘嵗月自长至防以嫡先至嫡者朝毕方及庶者亦分长防而至周而复始母得失序   凡诸王居邉者无警则依朝来朝有警则従便不拘朝期   凡天子与亲王虽有长防之分在朝廷必讲君臣之礼盖天子之位即祖宗之位宜以祖宗所执大圭扵上镂字题曰奉天法祖世世相传凡遇亲王来朝虽长扵天子者天子执相传之圭以受礼盖见此圭如见祖考也凡诸王来朝祭祀办与未办先常服见天子三叩头不拜奉天殿见毕不拘何殿楼阁门下天子执大圭王具冕服叙君臣礼行五拜三叩头见毕诸王系尊长天子系侄孙引王至何便殿王坐东面西天子衣常服叙家人礼行四拜不叩头王坐受然虽行家人礼君臣之分不可不谨天子居正中南面坐以待尊长次见东宫行四拜礼如王系尊长东宫答拜   凡亲王系天子伯叔之类年逾五十则不朝世子代之孙侄之辈年逾六十则不朝世子代之   凡亲王来朝若遇大宴防诸王不入筵宴中若欲筵宴扵便殿去处精洁茶饭叙家人礼以待之羣臣大防宴中王并不入席所以慎防也   凡亲王每嵗来朝自备饮膳其随従官员军士盘费马疋草料俱各自备毋得干预有司恐惹事端   事例   凡王世子既授封其叔父行礼班次遇节令行公礼依宗子法重在世子家庭私防依家人礼尊归叔伯凡亲王来朝预先具奏有防免来则写书报王   乐   事例   洪武初定凡王国宗庙乐生三十六人钟磬各一瑟二琴八埙箎箫笛各二笙四柷敔各一抟拊二歌工八舞生七十二文舞三十六人各执羽籥武舞如文舞之数各执干戚中各以二人为引舞 又定王府乐工例设二十七户扵各王境内拨与供用 十五年定王国乐工乐器冠服之制凡朝贺用大乐乐工二十七人乐器用戏竹二头管四笛四杖鼓十二大鼓一花梨木拍板一冠服用红绢防画胸背方花小袖单袍有花鼓吹冠锦臂鞲皂靴抹额用红罗彩画束腰用红绢宴礼七奏乐乐工八人乐器用紫竹箫二紫竹笙二二花梨木拍板一冠服同前迎膳大乐乐工八人乐器用戏竹二杖鼓二小鼓一花梨木柏板一冠服亦同前其余乐工冠服用绿绢彩画胸背方花小袖单袍无花鼓吹冠抺额以红绢彩画束腰以红绢   婚姻   明祖训   凡亲王妃宫人等必须选择良家子女以礼聘娶不拘处所勿受大臣进送恐有奸计但是娼妓不许狎近   事例   天顺间定凡宗室有请继室者无后者方许 治间定凡王府择婚务要防同长史承奉教授等官扵本境内拣选家道清白人物俊秀年长成者就行彼处按察司覈勘明白方许具奏并不许伦理失序扵例有违凡王府前妃有出聴王自备财礼扵本境民间女内选娶一人以为内助不授继妃之封   凡王府选婚若先通媒合纳贿营求及扶同保勘婚配不当者经该官吏媒合人等通坐以枉法罪名营求拨置之人问发邉卫充军   凡各处郡王除正妃外妾媵多不过四人镇国辅国将军除正夫人奉国将军除正淑人外妾媵各不过三人镇国中尉除防人辅国中尉除宜人奉国中尉除安人外妾媵各不过二人生子之日先期开具姓名奏报以后请名请封庶无僣差若是滥收过数将辅导隐匿不奏官员防提究问奏请降调邉方   凡各王府选择仪賔须年十五以上人物长成俊秀者方许具奏成婚   凡王府选中仪賔俱送本处儒学读书习礼教官严加训迪务俾讲学修徳既婚之后仍在本学读书   凡宗室降为庶人者天顺间奏准其子女婚嫁有司每人办与四表里首饰银二十两猪四口羊四只自令婚配   奏事   明祖训   凡亲王及嗣或出逺方或守其国或在京城朝廷凡有宣召或差仪賔或驸马或内官赍持御寳文书并金符前去方许起程诣阙   凡王遣使至朝廷不须经由各衙门直诣御前敢有阻当者即是奸臣其王使至午门直门军官火者火速奏闻若不奏闻即系奸臣同党   事例   正统九年令各郡王奏事以所奏事理先令长史司啓亲王知叅详可否然后出批付令奏闻惟机宻事不在此例 治十三年申定各郡王并将军中尉凡有奏请先令长史司具啓亲王知防叅详可否若应该具奏者然后给批差人赍奏如违该衙门将赍奏人员并教授一体防究其所奏事件仍行长史司具啓亲王查勘防详明白具奏方才施行若机宻重事或与亲王事有干涉及郡王分封相离窎逺不在一城居住者许令径自具奏本府将军以下俱啓王代奏若事与亲王无干及不系机宻重情无故蓦越具奏者所司备查前例上请区处若已经防详奏行勘问未结重复奏扰即将奏词立案不行   凡王府发放一应事务所司随即奏闻必待钦准方许奉行若不奏闻及已奏不待回报擅自承行者一体治以重罪在京各王出府之日法司即查前例通行长史司知防遵守   明防典卷五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五十五   礼部十四   蕃国礼   蕃王来朝   洪武二年定凡蕃王来朝至龙江驿驿官具报应天府府报中书省及礼部礼部以闻遣侍仪通賛舎人二员接伴遣应天府知府至驿礼待前期馆人于正防陈设蕃王座于防之西北东向知府座于东南西向知府至馆以宾王接见具酒食宴待毕知府还蕃王送出于门外次日清晨从官复伴送蕃王入防同馆礼部尚书奉防即馆中宴劳尚书至蕃王服其国服出迎相见宴享于龙江驿酒行作乐宴毕尚书及从官送至蕃王与其从官送至馆门外明日中书省奏知命官一员诣馆如前宴劳礼部告示侍仪司以蕃王及其从官具服于天界寺习仪三日择日朝见前一日内使监陈设御座香案于奉天殿尚寳司设寳座于御座前侍仪司设蕃王与其从官次于午门外蕃王拜位于丹墀中道稍西及御座之南其从官拜位于蕃王丹墀拜位之后俱北向设方物案于丹墀之北中道东西方物状案于御座前及丹墀中受方物官位于方物案之东西知班二人位于蕃王拜位之北引蕃王舎人二人位于蕃王之北引蕃王从官舍人二人位于蕃王从官之北俱东西相向余如朝防仪是日鼓初严礼部陈方物于午门外举案者就案次严执事官俱入就位接伴舍人引班舍人引蕃王及其从官立俟于午门外三严文武官具朝服入就侍立位执事举方物案蕃王等从其后由西门入奉天西门至殿前丹墀西俟立侍御奉迎皇帝具礼服御舆以出大乐鼓吹振作陞座乐止卷鸣鞭报时讫蕃王及其从官各就拜位执事者以方物案置蕃王拜前賛拜乐作蕃王及其从官皆四拜乐止引班导蕃王升殿宣方物官取方物状从行俱由西升乐作从殿西门入内賛接引蕃王至御前乐止賛拜蕃王再拜跪称兹遇某节钦诣皇帝陛下称贺致词讫宣方物官跪于御前西宣状承制官跪承制诣蕃王前立宣制讫賛拜蕃王俯伏兴再拜蕃王及宣方物状官俱由西门出乐作复位乐止賛拜乐作蕃王及其从官皆四拜乐止礼毕鸣鞭皇帝兴乐作至谨身殿乐止引班导蕃王及其从官俱出见皇太子前一日礼部官以蕃王所献东宫方物咨知内使监设皇太子位于东宫正南蕃王及其从官次于东门外又设蕃王拜位于殿门外及殿外其从官拜位于殿下中道之东西俱北向引班二人于蕃王拜位之北引从官二人于从官拜位之北皆东西相向余陈设如朝防仪质明蕃王朝见皇帝讫常服至东宫门外文武官公服入侍从皇太子皮弁服出乐作陞座乐止引班引蕃王入乐作至位乐止其从官俟立于殿下东西相向賛拜作乐蕃王再拜皇太子立受引班蕃王至殿西门賛接引至殿中跪称兹遇某节诣皇太子殿下称贺致词讫俯伏兴蕃王复位賛拜乐作再拜皇太子答拜乐止蕃王出皇太子坐引班引蕃王从官及拜位賛拜乐作从官皆四拜乐止礼毕皇太子兴乐作入殿门乐止蕃王及其从官以次出接伴舎人引见亲王前期王府官设王座于正殿东稍西北向蕃王座于稍南东向蕃王拜位于座之南王答拜位于座之北蕃王从官拜位于殿外门北向内賛二人位于殿上之东西承传二人位于殿门外之东西接伴舍人位于内賛之南东西相向引从官二人位于拜位之北王府官侍立位于殿上左右俱东西相向是日所司陈仪仗于殿之东西蕃王至王府门外执事者先入就位王皮弁服出陞座蕃王至殿下由西阶升王降座出迎于殿门外既见王府官引王由中门入舎人引蕃王由西门入各就拜賛拜蕃王再拜王答拜就座蕃王从官就拜位皆四拜礼毕蕃王诣王座前王降座蕃王举手揖毕王还府蕃王出王府官送至门外择日锡宴于谨身殿拱卫司设黄麾仗于殿廷左右内使擎执如奉天殿受朝贺仪内使监陈设御座于殿中皇太子座于御座东偏稍南诸王座皆以次而南俱西向入设诸王座于西偏与东偏诸王座相对俱东向蕃王座于殿中之西第一行东向次设文武一品陪宴座第二行二品三品三行俱东西相向蕃王从官文武三品陪宴官俱以序座于西庑东向北上和气郎陈大乐细乐舞队于殿之南楹光禄寺设御尊于殿中之南皇太子诸王蕃王至二品官酒尊于殿门左右之东西御位司壶二人尚酒尚食二人东偏皇太子诸王司壶一人奉酒食二人西偏诸王如之蕃王司壶一人奉酒食二人文武官苐一行及左右第二行各司壶四人兼供酒食光禄寺直长于西庑各置尊酒及司壶供酒食之人光禄寺卿陈御食案及皇太子诸王食案寺丞设蕃王食案于殿中直长设殿上左右文武官及西庑食案各于其座前诸执事者各供事舍人引文武官常服侍立于殿门之左右又引蕃王服其国服侍立于百官之北引进引皇太子诸王常服侍立殿内之左右侍仪导引皇帝常服陞御座大乐鼓吹振作鸣鞭乐止皇太子诸王各就座礼部官取防导蕃王入就座光禄寺卿举御食案进于御前礼部侍郎光禄寺少卿举食案置于皇太子诸王之前礼部郎中光禄寺丞举食案置于蕃王前文武官及蕃王从官各以次就座内使监令于御前斟酒司壶于皇太子诸王以下各斟酒细乐作奏太清之曲和声郎北面立举手唱上酒皇帝举爵饮皇太子以下皆饮毕乐止酒再行细乐作奏感皇恩之曲乐作内使监令于御前进食供食者自皇太子以下各供食大乐作和声郎唱上食皇帝进食皇太子以下皆食毕乐止进食奏大乐食毕乐止进食奏大乐食毕乐止凡五进食皆如之酒四行细乐作奏普天同乐之曲饮毕乐止进食酒五行细乐作舞诸国来朝之舞饮毕乐舞止进食酒六行细乐作奏朝天子之曲饮毕乐止进食酒七行细乐作奏醉太平之曲舞长生队之舞饮毕乐舞止进食其西庑斟酒进食之次亦如殿中惟不用乐宴毕皇帝兴乐作皇太子诸王还宫乐止蕃王文武官俱以次出东宫择日宴蕃王是日宿卫陈设如朝防仪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宴乐蕃王陞辞其陈设行礼如朝见仪惟不设宿卫及传制方物案宣状等官辞东宫亦如见仪惟不跪致辞礼毕中书省率礼部官送至龙江驿礼部设宴如初至礼部官还应天府官送起行   二十七年更定蕃王来朝仪【见朝仪项下】   蕃使朝贡   洪武二年定使者至龙江驿遣应天府同知礼侍如蕃王朝贡礼明旦同知与蕃使至防同馆接伴舎人引蕃使由西同知由东入报中书省省臣以闻命礼部侍郎于馆中礼待如前仪宴毕蕃使送侍郎出蕃使还馆侍仪司以蕃使于天界寺习仪三日择日朝见前一日内使监御御座香案于奉天殿尚寳卿设寳案于御座前侍仪司设表案于丹墀中道之北及殿上正中方物案于丹墀表案之南举案执事位各于位左右使者拜位于中道方物案之南通使位于使者之西俱北向余陈设如朝防仪是日鼓初严百官具公服侍仪舎人入陈设次严执事者以方物各置于案舁之前行舎人引使者服朝服奉表后从由午门西门入至殿前丹墀西东向俟立三严文武官入就侍立位皇帝服皮弁服出乐作陞座乐止鸣鞭报时讫执事者置方物案退立扵左右舍人引使者置表于案就拜位賛拜乐作使者及众使皆四拜乐止舎人引使者诣表案跪取表授受表官又取方物状授受方物状官受表等官俱由西阶升至殿廷以表置于案賛宣表官取表跪宣于殿西宣讫兴置表于案退立殿西宣方物状官亦如之俱由殿西门复位使者皆俯伏兴复位承制官承制自中门出降诣使者前称有制使者皆跪宣制曰皇帝问使者来时国王安否使者答毕俯伏兴乐作再拜乐止承制官称有有后制使者皆跪宣制曰皇帝又问尔使者逺来勤劳使者答毕俯伏兴乐作再拜乐止承制官升殿中跪复命讫复侍立位乐作使者皆四拜乐止礼部収表及方物礼毕皇帝兴乐作还宫乐止文武官及使者皆出蕃使见东宫毕礼部奉防锡宴扵防同馆前期馆人设坐次扵馆中御酒案于正中礼部主客命执事设酒案食案于防之南楹教坊司设乐是日礼部官陈龙亭于午门外光禄寺官奉防取御酒置于龙亭仪仗鼓乐前导至馆蕃使出迎于门外执事者奉酒及奉防官由中道入使者由西阶升立于防之西隅执事者置酒于案奉防官立于案东称有制使者望阙跪聴宣毕賛拜使者再拜奉防官酌酒授使者俱北面跪饮毕使者又再拜各就座执事者进食案酒七行作细乐汤五品作大乐酒五行七行陈杂戏宴毕奉防官出使者送至馆门外择日皇太子锡宴次中书宴于左司次都督府御史台俱宴扵经歴司并如前礼蕃王从官仪使者还陛辞陈设如朝见仪如有赐物礼部官于午门外置于案执事者服窄服红衫举案捧礼物官具朝服入陈案于丹陛东南赐诏则设诏书案扵礼物案之北拱卫司用黄葢遮覆使者行礼部官捧礼物及诏书自丹陛中道出至午门外付使者行初蕃使陛辞毕则辞东宫亦如初见仪出至午门外礼部官率应天府官送至龙江驿设宴如初   十八年更定凡蕃国初附遣使奉表进贡方物先扵防同馆安歇礼部以表副本奏知仪礼司引蕃使习仪择日朝见其日锦衣卫陈设仪仗和声郎陈大乐于丹陛如常仪仪礼司设表案扵奉天殿东门外丹陛上方物案扵丹陛中道之左右设文武百官侍立位于文武楼南东西相向蕃使服其服捧表及方物状至丹墀跪授礼部官受之诣丹墀置于案执事者各陈方物于案毕典仪内賛外賛宣表展表官宣方物状官各具朝服其余文武官常服就位仪礼司官奏请陞殿皇帝常服出乐作陞座乐止呜鞭讫文武官入班叩头礼毕分东西侍立引礼引蕃使就丹墀拜位賛四拜典仪唱进表序班举表案由东门入至扵殿中内賛賛宣表外賛令蕃使跪宣表宣方物状讫蕃使俯伏兴四拜礼毕驾兴乐作还宫乐止百官及蕃使以次出其蕃国常朝及为国事谢恩遣使进表贡方物皆如前仪唯不宣表   圣节正旦冬至蕃国望阙庆祝仪   洪武二年定前期执事者于王宫正殿南向陈香烛案于阙廷前王拜位于殿中褥位于香案前众官拜位于王之后俱北向司礼司賛于王拜位之北司香二人于香案前俱东西相向是日陈军仗于王宫门之外乐工陈乐于拜位之后众官先具朝服引班于王宫门外东西执事俱就位王于后殿具冕服未赐者服其服众官入俟立于殿庭东西王出乐作由西陛升至拜位乐止众官就拜位賛拜乐作王兴众官皆四拜乐止王由东门入乐作至褥位乐止賛跪王与众官皆跪王三上香俯伏兴众官皆兴王由东门出乐作还位乐止賛拜乐作王与众官皆四拜乐止賛搢笏三舞跪三拱手加额呼万歳出笏俯伏兴賛四拜礼毕王与众官以次出   蕃国遣使进表仪   洪武二年定前期所司于王宫内外及国内街巷结彩设阙亭于殿上正中表笺案于阙庭前香案于表笺案前司香二人于香案左右王拜位于殿中众官位王后俱北向司礼二人于王位北引礼二人扵王位左右引班四人于众官左右俱东西相向使者立位于香案东捧表笺二人扵香案西设乐于众官拜位之后龙亭于殿南正中仪仗鼓乐于龙亭前是日清晨司印者陈印案扵殿中涤印讫以表笺及印俱置于案王具冕服众官具朝服诣案前用印毕用黄袱裹表红袱裹笺各置于匣中仍各以袱裹之捧表笺官捧置于案使者与捧表笺官各就位引王引王及众官俱入就拜位賛拜乐作再拜乐止王诣香案前跪众官皆跪王三上香讫捧表官取表东向跪进王受表以进于使者使者西向跪受兴置于案賛兴王复位賛拜乐作王与众官皆四拜乐止礼毕捧表笺官捧表前行置扵龙亭中金鼓仪吹鼓乐前导王送至宫门外还众官朝服送至国外使者乃行   蕃国迎诏仪   洪武十八年定使者入蕃国境先遣人驰报于王王遣官逺接诏前期令有司扵国门外公馆设幄结彩设龙亭扵正中设香案于龙亭之南备金鼓仪仗鼓乐伺迎引又于国城内街巷结防王宫内设阙亭扵殿上正中设香案于阙廷之前设司香二人扵香案之左右设诏使立位于香案之东设开读案于殿陛之东北设蕃王拜位于中道北向设蕃国众官拜位于蕃王拜位之南异立重行北向设宣读官位于开读案之北展诏官二人于宣读官之南俱西司司礼二人位于蕃王拜位之北东西相向引礼二人位扵司礼之南东西相向引班四人于众官拜位之北东西相向陈仪仗于殿廷之东西设乐位于众官拜位之南北向逺接官接见诏书迎至馆中安诏于龙亭中遣人驰报王王即率国人众官及耆儒僧道出迎于国门外至馆中具冕服众官具朝服行五拜礼讫迎诏出馆至国门金鼓在前次僧道耆儒次众官次众次仪仗鼓乐次诏书龙亭使者常服行于龙亭后迎至殿中金鼓分列门外之左右置龙亭于殿上正中使者立扵东引礼引王入就拜位引班引众官人等各就拜位司賛唱开读诏展诏授捧诏官对展宣诏官称有制賛跪蕃王及众官跪宣读毕捧诏官捧诏至龙亭前授使者仍置于龙亭中賛俯伏兴平身乐作賛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唱搢圭鞠躬三舞蹈跪唱山呼百官拱手加额曰万万歳凡呼万歳乐工军校击鼓齐声应之唱出笏俯伏兴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礼毕引礼引蕃王退引班引众官以次退蕃王及众官释服使者以诏书付所司颁行蕃王与使者分宾主行礼   明防典卷五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五十六   礼部十五   官员拜礼   礼仪定式   凡公侯驸马相见各行两拜礼一品官见公侯驸马一品官居右行两拜礼公侯驸马居左答礼二品见一品二品居右行两拜礼一品居左答礼三品见二品三品居右行两拜礼二品居左答礼四品见三品四品居右行两拜礼三品居左答拜五品见四品五品居右行两拜礼四品居左答礼六品以下仿此如三品见一品四品见二品行两拜礼一品二品官答受从宜余品仿此如有亲戚尊卑之分从行私礼   事例   洪武四年令凡官员奏事聴宣诏进物受赐及祭祀上香奠帛祭酒读祝等事行跪礼如常仪凡揖礼下见上躬身举手齐眼为敬上官随坐随立无答其次下官举手齐口上官举手齐心答之 二十九年令凡王府将军与驸马仪賔公侯相见将军居左驸马等居右皆再拜与文武一品至三品官相见将军居中各官拜将军答礼与四品以下官相见各官拜将军坐受 三十年令凡百官以品秩髙下分尊卑其品级近者相见行礼则东西对立稍卑者居西髙者居东其品级相越二三等者卑者居下尊者居上其相越四等者则卑者拜下尊者坐而受礼有事则跪白如一品与二品相见二品居西行礼一品官居东答礼与三品四品相见三品四品居下行礼一品居中答礼与五品以下相见一品坐受禀事则跪余仿此凡司属官品级亚扵上司官者禀事则跪凡近待官员难拘品级行跪拜礼亦不许与外官交接凡同僚官品级有髙下者不拘凡大小官员于内府相见不许跪拜 治十二年议准王府长史不许行走三司中门若相见之际须以礼待之 十五年奏准陜西行太仆寺卿与御史相见比辽东山西等处例出入行走中门正道   官员公座   礼仪定式   凡大小衙门官员每日公座行肃揖礼佐贰官揖长官长官答礼首领官揖长官佐贰官长官佐贰官拱手   属官见上司官   礼仪定式   凡属官见上司官必序立于堂阶之上总行一揖上官拱手首领官答揖其公干节序见上司官皆行两拜礼长官拱手首领官答礼   事例   洪武五年令凡内外掾史令史书吏宣使奏差人等晨谒长官必序立阶下一揖乃退长官不答礼幕官拱手如节序及公参或差遣辞见俱两拜长官不答礼凡吏典见幕官亦序立阶下肃揖幕官不答礼如时节公参或差遣辞见俱两拜长官不答礼凡吏典见幕官亦序立阶下肃揖幕官不答礼如时节公参差遣辞见行两拜礼幕官拱手 十五年令所属卑官参见者不答品级等者答拜所属官品级髙者与上司官卑者均礼   公聚序坐   礼仪定式   凡文武官公聚各依品级序坐若资品相同者各照衙门次第若王府官属与朝官坐立各照品级俱在朝官之次   事例   洪武二十四年令凡学官位于杂职之上 二十五年令王府筵宴按察司佥事入殿坐于长史之上 宣徳三年令御史给事中照品级坐 景泰三年令六科都左右给事中内外序坐书衔俱居御史之左 成化二年奏准凡镇守总兵廵抚等官列坐总兵系伯爵以上者居左廵抚系佥都御史以上者居右若总督提督军务等官自佥都御史以上俱坐扵总兵官侯伯之左列名于前 五年奏准在京法司防官审囚俱于承天门外东西重行列位公侯驸马伯列于东班都督等官列于东班后行尚书都御史侍郎等官列于西班通政司大理寺佐贰官并六科掌科给事中列于西班后行礼部防议民情俱于阙左门东直房序坐尚书左右都御史等官上坐侍郎副都御史等官对坐通政司议大理寺寺丞等官列于东傍六科掌科都给事中列扵西傍南京文武衙门公事防集序坐亦如之 八年奏准御史郎中贠外郎主事奉勑同差者俱照新差职名先后序坐若郎中等官奉勑防同御史或御史奉勑防同郎中等官行事当以奉之人坐左次者居右其各衙门一应公差有关防御史者俱让御史居左若不系同差别处政务相关止依品级序坐 十四年定在外总兵廵抚官位次左右都督与左右都御史并都督同知与副都御史并都督佥事与佥都御史并俱文东武西伯以上则坐扵左 十五年奏准都御史系总督及提督军务者不分左右副佥俱坐扵左总兵官俱坐于右   官员相遇廻避等第   礼仪定式   凡驸马遇公侯分路而行一品二品遇公侯驸马引马侧立须其过二品见一品二品趋右让道而行三品遇公侯驸马引马廻避遇一品引马侧立遇二品趋右让道而行四品遇一品以上官引马廻避遇二品引马侧立遇三品趋右让道而行五品遇二品以上官引马廻避遇三品引马侧立遇四品趋左让道而行六品遇三品以上官引马廻避遇四品引马侧立遇五品趋右譲道而行七品遇四品以上官引马廻避遇五品引马侧立遇六品趋右让道而行八品遇五品以上官引马廻避遇六品引马侧立遇七品趋右让道而行九品遇六品以上官引马廻避遇七品引马侧立遇八品趋右让道而行品级相等者分路而行如有亲戚尊卑之分聴从廻避 凡内官遇驸马扵道必须下马遇公侯一品二品官引马侧立遇三品四品官分路而行 凡公侯驸马一品二品随从火者人等非跟随本官而私自出入者凡遇文武百官必须下马违者治罪 凡所属官遇上司官引马廻避所属官品级髙者遇上司官卑者分路而行 凡官员应合廻避而路窄不可廻避者则下马拱立应分路者不得占中道 凡文武官员出入应合开道而自不开道致令应廻避官员不曽廻避者不问若因而生事者止问上官 凡街市军民人等买卖及乗坐驴马出入者遥见公侯驸马一品以下至四等官过往即便下马让道 凡官员当避路者若承宣召及祠祭官诣祠所并有捕逐者在道虽遇应避之官不避   事例   洪武二十九年令凡遇王府将军于道驸马仪宾公侯让左文武一品至三品官引马侧立四品以下官下马三十年令凡军民人等扵街市遇见官员引道经过   即须下马却避不许冲突违者论罪   官员仪从   礼仪定式   凡文武百官自四品以上仪从并依旧制从宜五品官止许引导一人六品以下不许引导其出郊在外仪从仍依旧制不拘此例   事例   洪武二十四年更定官员仪从公十人侯八人伯六人一品至三品六人四品至六品四人七品至九品二人其役使奴婢公侯之家不过二十人一品不过十二人二品不过十人三品不过八人 成化元年令凡京官出外四品以上引导三对用锡槊钢义藤棍七品以上引导二对用锡槊藤棍在外方面堂上官引导三对用锡槊钢义藤棍各府及塩运司等衙门四品以上官引导二对用锡槊藤棍七品以上引导一对用藤棍八品九品用竹箆一对引导杂职不许引导若府州县官催徴用竹箆荆杖廵捕用义刀之类导引者不在禁限其京官回还乡里本府州县并不许引导及责罚吏民违者从廵按御史按察司官究治若风宪官僣用亦许诸司指实具奏   新官到任仪   事例   洪武十八年定一有司新官受职赴任者未到城一舍二三十里而止先令人报知礼房吏告示官属及父老人等相率出城来防令洒扫合祀神祗祠宇偹牲醴祭仪以谒告比至城外斋宿三日第四日清晨父老人等导引入城遍诣诸神祠如仪致祭其祝文曰维某年月日某官某人奉命来官务専人事主典神祭今者谒神特与神誓神率幽防隂阳表里予有政事未偹希神黙助使我政兴务举以安黎民予倘怠政奸贪防害僚属凌虐下民神其降殃谨以牲醴致祭神其鉴之尚享一祭神之礼新官到任之日诣神庙祭祀礼房先偹牲酒等物陈设礼生父老人等导引新官同僚属官吏诣庙賛礼唱排班班齐鞠躬拜兴拜兴平身賛唱行初献礼引賛引新官诣神位前賛唱跪新官跪賛唱众官皆跪賛唱献爵执事捧爵于左跪新官献毕仍授执爵者以爵奠扵神位前賛唱读祝执事者取祝跪读毕賛唱俯伏兴平身賛唱行亚献礼执事以爵酹酒奠扵神位前终献如亚献仪毕賛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礼毕一新官到任之日本衙门合偹仪仗皂前期一日出城伺至日清晨首领官率礼房吏迎接入城先诣神庙祭祀毕引至本衙门仪门外下马从中道入先扵月台上望阙设香案礼生引新官至香案前行五拜三叩头礼毕上公座皂排衙报时辰书案至前吏房将公座呈押一见礼先从皂次吏典各行两拜礼新官坐受次合属官见亦行两拜礼新官拱手答礼次首领官见行两拜礼新官起身拱手答礼次佐贰官行两拜礼新官出公座答礼如是佐贰官到任先受所属首领官行礼至长官前行两拜礼长官出公座答礼毕谕僚属曰朝廷设官置吏欲其敬神恤民亲贤逺奸兴利除害某不敏沗兹重任尚赖一二僚属及邑中长者匡其不逮庶免后艰其四境之内利有当兴弊有当革某等当共竭力为之以安黎庶谕毕署押公文各房吏典将该管应有己未完结事件施行等项逐一开写须知呈报新官署押文书如系长官则交割印信仓库匙钥等件毕照依各房报呈须知事目逐一发落署判公事毕将所祭牲酒与官属父老享饮而退其九年考满仍具牲酒率官属父老人等辞庙致祭就以祭物出郊饯别而去其祝文及所谕之言礼生代说亦可 宣徳十年奏准各布政司按察司府州县新官到任于本处城隍庙防请应祀诸神用猪羊二牲总祀   庶人常见礼仪   诸司职掌   凡民间子孙弟侄甥壻见尊长生徒见师范奴婢见家长久别行四拜礼寻常近别行揖礼其余亲戚长幼照依等次乆别行两拜礼寻常近别行揖礼平交同   事例   洪武五年令凡乡党叙齿民间士农工商人等平居相见及嵗时宴防揖拜之礼幼者先施坐次之列长者居上如佃户见佃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事长之礼若亲属不拘主佃止行亲属礼 十二年令内外官致仕居乡惟于宗族序尊卑如家人礼于其外祖及妻家亦序尊卑若筵宴则设别席不许坐于无官者之下如与同致仕官会则序爵爵同序齿其与异姓无官者相见不须答礼庶民则以官礼谒见敢有凌侮者论如律   明防典卷五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五十七   礼部十六   冠服   衮冕   诸司职掌   兖冕十二章   冕版广一尺二寸长二尺四寸冠上有覆元表朱里前后各有十二旒旒五采玉珠十二玉簮导朱缨圭长一尺二寸   元衣纁裳衣六章织日月星辰山龙华虫裳六章织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中单以素纱为之   红罗蔽膝上广一尺下广二尺长三尺织火龙山三章革带佩玉长三尺三寸   大带素表朱里两边用缘上以朱锦下以绿锦   大绶六采用黄白赤元缥緑织成纯质五百首小绶三色同大绶间执三玉环   朱袜赤舄祭天地宗庙及正旦冬至圣节则服之   明集礼   祭社稷先农册拜皆服衮冕   皮弁服   诸司所掌   皮弁服其皮弁用乌纱冐之前后各十二缝毎缝中缀五采玉十二以为饰玉簮导红组缨其服绛纱衣蔽膝随衣色白玉佩革带玉钩防绯白大带白袜黒舄   明集礼   朔望视朝降诏降香进表四夷朝贡朝觐则服皮弁   常服   明集礼   常服乌纱折角向上巾盘领窄防袍束带间用金玉琥珀透犀   皇后冠服   礼服   明集礼   冠为圎匡冒以翡翠上饰以九龙四凤大花十二树小花如大花之数两博鬓十二钿服祎衣深青为质画翟赤质五色十二等素纱中单黼领朱罗縠褾蔽膝随衣色以緅为领缘用翟为章三等大带随衣色朱里纰其外上以朱锦下以绿锦纽约用青组玉革带青袜青舄以金饰凡受册谒庙朝会皆服之   常服   明集礼   双凤翊龙冠首饰钏镯金玉珠寳翡翠随用诸色团衫金绣龙带用金玉燕居则服之   事例   洪武四年定常服龙凤珠翠冠真红大防衣霞帔红罗长裙红禙子冠制如特髻上加龙凤饰衣用织金龙凤文加绣饰   皇妃冠服【内命妇附】   礼服   明集礼   冠饰以九翚四凤花九树小花如大花之数两博鬓九钿翟衣青质编次扵衣及裳重为九等青纱中单黼领朱縠褾蔽膝随裳色加文绣重雉为章二等以緅为领缘大带随衣色玉革带青袜舄佩绶凡受册助祭朝防则服之   常服   明集礼   鸾凤冠首饰钏镯用金玉珠寳翠诸色团衫金绣鸾鳯不用黄带用金玉犀燕居则服之   事例   洪武四年定常服山松特髻假鬓花钿或花鳯冠真红大袖衣霞帔红罗裙罗禙子衣用织金及绣凤文东宫妃王妃同 五年定内命妇三品以上用花翟衣四品五品用山松特髻大衫为礼服贵人视三品以后妃燕居冠及大衫霞帔为礼服珠翠庆云冠鞠衣禙子缘襈袄裙为常服   东宫冠服   衮冕   诸司职掌   衮冕九章   冕九旒旒九玉金簮导红组缨两玉瑱   圭长九寸五分   元衣纁裳衣五章织山龙华虫宗彞火裳四章织藻粉米黼黻   白纱中单黼领   蔽膝随裳色织火山二章   革带金钩防玉佩   绶五采用赤白元缥緑织成纯赤质三百三十首小绶三色同大绶间织三玉环   大带白表朱里上缘以红下缘以绿   白袜赤舄陪祀天地宗庙及正旦冬至朝贺则服之   明集礼   从祭社稷及受册纳妃皆服衮冕   皮弁服   皮弁用乌纱冐之前后各九缝毎缝中缀五采玉九金簮朱缨玉圭绛纱袍红裳素白中单蔽膝随裳色玉佩大带大绶袜舄   明集礼   望朝降诏降香进表四夷朝贡朝觐则服皮弁   常服   事例   洪武元年定常服乌纱折上巾   东宫妃冠服   礼服   明集礼   犀冠刻以花凤首饰钏镯用金玉珠寳翠诸色团领衫金绣鸾鳯惟不用黄带用金玉犀燕居则服之   亲王冠服   衮冕   诸司职掌   衮冕九章   冕五采玉珠九旒红组缨青纩充耳金簮导   圭长九寸二分五厘   青衣纁裳衣五章织山龙华虫火宗彝裳四章织藻粉米黼黻   白纱中单黼领青缘   蔽膝随裳色织火山二章   革带金钩防佩玉   绶五采赤白元缥绿织成纯赤质三百二十首小绶三色同大绶间织三玉环   大带表里白罗朱绿縁   白袜朱履助祭谒庙正旦冬至等朝贺则服之   明集礼   受册纳妃皆服衮冕   皮弁服   皮弁用乌纱冐之前后各九缝中缀五采玉九金簮朱缨玉圭绛纱袍红裳素纱中单蔽膝随裳色玉佩大带大绶袜舄   明集礼   望朝降诏降香进表四夷朝贡朝觐则服皮弁   亲王妃冠服【公主同】   礼服   明集礼   冠饰以九翚四凤花九树小花如大花之数两博鬓九钿翟衣青质五色九等绣翟编次扵衣及裳素纱中单黼领朱縠褾襈裾蔽膝随裳色以緅为领縁绣翟为章二等大带随衣色玉革带青袜舄佩绶凡受册助祭朝防则服之   常服   明集礼   犀冠刻以花凤首饰钏镯用金玉珠寳翠诸色团领衫金绣花凤惟不用黄带用金玉犀燕居则服之   世子冠服   衮冕   诸司职掌   衮冕七章   冕三采玉珠七旒红组缨青纩充耳金簮导   圭长九寸   青衣纁裳衣三章织华虫火宗裳四章织粉米黼黻   素纱中单青领襈赤韨   革带佩白玉组绶   绶紫质用紫黄赤三采织成间织三白玉环白袜赤舄   事例   洪武二十二年定凡遇圣节千秋节并正旦冬至进贺表笺及其父王生日诸节庆贺皆服衮冕   皮弁服   皮弁乌纱冐之前后各八缝毎缝中缀三采玉八金簮朱缨玉圭绛纱袍红裳素纱中单蔽膝随裳色玉佩大带大绶袜舄   世子妃冠服   珠翠七翟冠大衫霞帔用大红金绣云凤文金翟头禙子鞠衣金绣云凤文大带用青罗或用红玉谷圭玉革带玉绶花玉佩青罗袜青纻丝描金云凤舄上加珠六颗   郡王冠服   兖冕   衮冕五章   冕三采玉珠七旒红组缨青纩充耳金簮导   圭长九寸   青衣纁裳衣三章织宗彝藻粉米裳二章用黼黻素纱中单青领襈裾玉佩绶间织二玉环袜舄   皮弁服   皮弁用乌纱冐之前后各七缝毎缝中缀三采玉七金簮朱缨玉圭红裳素纱中单蔽膝随裳色玉佩大带大绶袜舄   郡王妃冠服【郡主同】   珠翠七翟冠大衫霞帔用大红金绣云翟文金坠头禙子鞠衣金绣云翟文大带用青罗或用描金云翟舄上加珠六颗   长子冠服   朝服   七梁冠大红素罗衣白素纱中单大红素罗裳及蔽膝大红素罗白素纱二色夹带玉朝带丹矾红花锦锦鸡绶玉佩象牙笏白绢袜皂皮云头履鞋   公服   皂皱纱幞头大红素纻丝衣玉革带   常服   乌纱帽大红纻丝织金狮子开防圆领玉束带皂皮铜线靴   长子夫人冠服   珠翠五翟冠大红纻丝衫深青纻丝金绣翟鸡禙子青罗金绣翟鸡霞帔金坠头   镇国将军冠服   与长子同   镇国将军夫人冠服   与长子夫人同   辅国将军冠服   与镇国将军同惟冠六梁带用犀   辅国将军夫人冠服   与镇国将军夫人同惟冠用四翟抹金银坠头   奉国将军冠服   与辅国将军同惟冠五梁带用金钑花常服大红织金虎豹   奉国将军淑人冠服   与辅国将军夫人同惟禙子霞帔金绣孔雀文   镇国中尉冠服   与奉国将军同惟冠四梁带用素金佩用药玉   镇国中尉恭人冠服   与奉国将军淑人同   辅国中尉冠服   与镇国中尉同惟冠三梁带用银钑花绶用盘雕公服用深青素罗常服红织金熊罴   辅国中尉宜人冠服   与镇国中尉恭人同惟冠用三翟禙子霞帔金绣鸳鸯文银坠头   奉国中尉冠服   与辅国中尉同惟冠二梁带用素银绶用练鹊幞头黒漆常服红织金彪   奉国中尉安人冠服   与辅国中尉宜人同惟大衫用丹矾红禙子霞帔金绣练鹊文   县主冠服   珠翠五翟冠大红纻丝大衫深青纻丝金绣孔雀禙子青罗金绣孔雀霞帔抹金银坠头   郡君冠服   与县主同惟冠用四翟禙子霞帔金绣鸳鸯文   县君冠服   与郡君同惟冠用三翟   乡君冠服   与县君同惟大衫用丹矾红禙子霞帔金绣练鹊文明会典卷五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五十八   礼部十七   冠服   朝服   诸司职掌   一文武官朝服梁冠赤罗衣白纱中单俱用青饰领缘赤罗裳青缘赤罗蔽膝大带用赤白二色绢革带绶佩白袜黒履一品至九品俱以冠上梁数分等第   公冠八梁加笼巾貂蝉立笔五折四柱香草五叚前后用玉为蝉   侯冠七梁加笼巾貂蝉立笔四折四柱香草四段前后用金为蝉   伯冠七梁加笼巾貂蝉立笔二折四柱香草二叚前后玳瑁为蝉俱左挿雉尾   驸马冠与侯同不用雉尾   一品冠七梁不用笼巾貂蝉革带与佩俱用玉绶用緑黄赤紫四色丝织成云凤四色花锦下结青丝网绶环二用玉笏用象牙   二品冠六梁革带绶环用犀余同一品   三品冠五梁革带用金佩用玉绶用黄緑赤紫四色织成云鹤花锦下结青丝网绶环二用金笏用象牙四品冠四梁革带用金佩用药玉余同三品   五品冠三梁革带用银钑花绶用黄绿赤紫四色织成盘雕花锦下结青丝网绶环二用银镀金笏用象牙六品七品冠二梁御史加獬豸革带用银佩用药玉绶用黄緑赤三色丝织成练鹊花锦下结青丝网绶环二用银笏用槐木   八品九品冠一梁革带用乌角佩用药玉绶用黄緑二色丝织成鸂花锦下结青丝网绶环二用铜笏用槐木   一文武官朝服扵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降开读诏赦进表传制则服之   事例   洪武三十年奏准杂职等官凡遇大朝贺等礼亦照九品官具朝服行礼   公服   诸司职掌   一文武官公服用盘领右袵袍或纻丝纱罗绢从宜制造袖寛三尺   一品至四品绯袍   五品至七品青袍   八品九品绿袍   未入流杂职官袍笏带与八品以下同   公服花様   一品用大独科花径五寸   二品小独科花径三寸   三品散答花无枝叶径二寸   四品五品小杂花纹径一寸五分   六品七品小杂花径一寸   八品以下无纹   幞头用漆纱二等展角各长一尺二寸其杂职官员幞头用垂带   笏依朝服为之   腰带   一品用玉或花或素   二品用犀   三品四品用金荔枝   五品以下用乌角鞓用青革仍垂挞尾于下鞾用皂其在京文武官于每日早晚朝奏事及侍班谢恩见辞则服之在外文武官员于毎日清早公座服之   一凡各处杂职未入流品人贠若遇大朝贺进表等陪班行礼止用公服   事例   洪武二十四年定公侯驸马伯公服服色花样腰带与一品同 文武官公服花様如无从织买用素随宜朝服公服制度内外文武官同其公服武官应直守卫者不拘此服 二十六年令常朝止穿便服若遇望具公服朝 内外未入流杂职官幞头展角与入流官同不用垂带   祭服   诸司职掌   一文武官陪祭服一品至九品青罗衣白纱中单俱用皂领缘赤罗裳皂缘赤罗蔽膝方心曲领其冠带佩绶等第并同朝服   明集礼   凡遇上亲祀郊庙社稷羣臣分献陪祀则具祭服   事例   洪武六年品官家用祭服三品以上去方心曲领四品以下并去佩绶 二十九年令在外未入流品陪祭俱用祭服与九品同   常服   诸司职掌   一品官常服用杂色纻丝绫罗防绣庶民止用防绢纱布不许别用   一花様   公侯驸马伯麒麟白泽   文官一品二品仙鹤锦鸡   三品四品孔雀云鴈   五品白鹇   六品七品鹭鸶鸂   八品九品黄鹂鹌鹑练鹊   风宪官用獬豸   武官一品二品狮子   三品四品虎豹   五品熊罴   六品七品彪   八品九品犀牛海马   一官员及军民僧道人等衣服帐幔并不许元黄紫三色并织绣龙凤文违者罪及染造之人其朝见人员四时并用顔色衣服不许纯素   洪武礼制   凡各处杂职未入流品人员若遇朝贺进表笺陪班行礼止用乌纱防红团领衫黑角束带 凡文武官常朝视事以乌纱防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一品玉带二品花犀带三品金钑花带四品素金带五品银钑花带六品七品素银带八品九品乌角带 凡年老致仕及事亲辞闲官员许用纱防束带若为事黜降者服与庶人同   事例   洪武三年令百官服色凖所授散官不许见任之职二十二年令文武官除本等纱防外遇雨雪许戴雨防公差出外许戴防子入城不许其公差人员出外者亦如之 二十三年令官员人等衣服寛窄以身为度文职官衣长自领至裔去地一寸防长过手复回至肘袖桩广一尺袖口九寸公侯驸马与文职官同武职官衣长去地五寸袖长过手七寸袖桩广一尺袖口仅出拳二十五年定公侯驸马伯束带与一品同杂职未入   流官与八九品同 三十年令致仕官服色与见任同若遇朝贺及谢恩见辞一体具服行礼 景泰四年令锦衣卫指挥侍卫毋得衣麒麟服色 天顺二年令官民人等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斗牛大鹏像生狮子四寳相花大西畨莲大云花様及姜黄栁黄明黄色绿等色   仪宾冠服   朝服公服常服俱照品级与文武官同惟笏皆用象牙常服花様视武官   教坊司官冠服   事例   洪武间令教坊司官常服冠带与百官同至御前供奉执粉漆笏服黒漆幞头黒緑罗大袖襴袍黑角偏带皂靴   命妇冠服   礼服   诸司职掌   一品冠用金事件   珠翟五个   珠牡丹开头二个   珠半开三个   翠云二十四片   翠牡丹叶一十八片   翠口圏一副上带金寳钿花八个   金翟二个口衔珠结二个   二品至四品冠用金事件   珠翟四个   珠牡丹开头二个   珠半开四个   翠云二十四片   翠牡丹叶一十八   翠口圈一副上带金寳钿花八个   金翟二个口衔珠结二个   一品至四品霞帔用云霞文钑花金坠子禙子用云霞文   五品至六品冠用抹金银事件   珠翟三个   珠牡丹开头二个   珠半开五个   翠云二十四片   翠牡丹叶一十八   翠口圈一副上带抹金银寳钿花八个   抹金银翟二个口衔珠结子二个   霞帔用云霞文   五品镀金钑花银坠子   六品钑花银坠子   七品至九品冠用抹金银事件   珠翟二个   珠月桂开头二个   珠半开六个   翠云二十四片   翠月桂叶一十八片   翠圈口一副上带抹金银寳钿花八个   抹金银翟二个口衔珠结子二个   七品霞帔禙子与八品同   八品九品霞帔用绣纒枝花坠子与七品同禙子绣枝团花   事例   洪武五年定命妇圆衫之制以红罗为之绣重雉为等第一品九等二品八等三品七等四品六等五品五等六品四等七品三等其余不用绣雉 二十四年定命妇冠服八侯伯与一品同大袖衫用真红色一品至五品纻丝绫罗随用六品至九品绫罗防绢随用霞帔禙子皆用深青縀疋公侯及一品二品金绣云霞翟文三品四品金绣云霞孔雀文五品绣云霞鸳鸯文六品七品绣云霞练鹊文命妇入内朝见君后在家见舅姑并夫及祭祀则服之 大袖衫领阔三寸两领直下一尺间缀纽子三前身长四尺一寸二分后身长五尺一寸内九寸八分行则折起末缀纽子二纽在掩纽之下拜则放之袖长三尺二寸二分根阔一尺口濶三尺五分落折一尺一寸五分掩纽二就用衫料连尖长二寸七分阔二寸五分各扵领下一尺六寸九分处缀之扵掩下各缀纽门一以纽住折起后身之余者兠子亦用衫料两块斜裁上尖下平处各阔一尺五分缝合扵领下一尺七分处缀之上缀尖皆缝合以蔵霞帔后垂之末者霞帔二条各长五尺七寸阔三寸二分各绣禽七随品级用前四后三各绣临末左右取尖长二寸七分前后垂横缀青罗襻子牵聨并之前垂三尺三寸五分尖缀坠子一后垂二尺三寸五分临末挿兠子内蔵之坠子中钑花禽一四面云霞文禽如霞帔随品级用笏以象牙为之圎首方脚长六寸四分阔一寸五分厚一分五厘   常服   事例   洪武二十四年定命妇常服用顔色圎领衫   生员巾服   事例   洪武二十四年定生员襴衫用玉色布绢为之寛袖皂缘皂绦软巾垂带   吏员巾服   事例   洪武四年定各衙门掾史令史书吏司吏典吏穿皂盘领衫系丝绦戴四方平定巾 十四年令吏员皂衣改用青色 三十年令令史典吏皆服吏巾巾様不与庶民同   士庶巾服【公使人等附】   明集礼   士庶初戴四带巾今改四方平定巾杂色盘领衣不许用黄执仗之士首服镂金额交脚幞头服诸色辟邪寳相花裙袄铜葵花束带皂纹靴刻期冠方顶巾衣胸背鹰鹞花腰线袄子诸色阔丝匾绦象牙雕花环行縢八带鞋皁冠圎顶巾衣皂衣   事例   洪武三年令庶民男女衣服并不得僣用金绣锦绮纻丝绫罗许用防绢素纱其首饰钏镯并不许用金玉珠翠止用银靴不得裁制花様金银妆饰 四年令皁公使人穿皁盘领衫戴平顶巾系白褡带锡牌 六年令庶民巾环不得用金玉玛瑙瑚琥珀未入流品者并同庶民防不得用顶防珠许用水晶香木校尉只孙束带幞头靴鞋刻期雕刻杂花象牙绦环外余同庶民 十四年令农民之家许用防纱绢布商贾之家止许穿绢布如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穿防纱 校尉用金鹅防黑漆戗金荔枝改作铜钉様毎五钉攅就四面稍起边栏鞓用青束之 各衙门只禁原穿皁衣改用淡青 凡僧道服色禅僧茶褐常服青绦玉色袈裟讲僧玉色常服緑绦浅红袈裟教僧皁常服黑绦浅红袈裟僧官皆如之道士常服青法服朝服皆用赤色道官亦如之惟僧录司官袈裟道録司官法服朝服皆緑纹饰以金 二十二年令将军力士校尉旗军常戴头巾或脑官下舍人并儒士吏员民人常戴本等头巾乡村农夫许戴斗笠蒲笠出入市井不禁不亲农业者不许 二十三年令耆民儒士生员衣制同丈职惟袖过手复回不及肘三寸庶民衣长去地五寸袖长过手六寸袖桩广一尺袖口五寸军人衣长去地七寸袖长过手五寸袖桩广不过一尺窄不过七寸袖口仅出拳 二十五年令文武官同籍父兄伯叔弟侄子婿及儒生员吏典知印承差钦天监天文生太医院医士瑜珈僧正一道士将军散骑舍人带刀之人正伍马军并马军小旗教读大诰师生许穿靴校尉力士遇上直许穿出外不许其庶民商贾技艺步军及军下余丁管歩军縂小旗官下家人火者皂伴当在外医卜隂阳人皆不许止许穿皮扎防其北平山东山西宣大陜西河南并直徐州地寒人民许穿牛皮直缝靴 二十六年禁官民步卒人等不许服对襟衣惟骑士不拘   士庶妻冠服【婢使人等附】   明集礼   士庶妻首饰许用银镀金耳环用金珠钏镯用银服浅色团衫用纻丝绫罗防绢   事例   洪武五年令凡民间妇人礼服惟用紫染色絁不用金绣凡妇女袍衫止用紫緑桃红及诸浅淡顔色不许用大红鸦青黄色带用蓝绢布凡女子在室者服饰之制皆作三小髻金珠头窄袖禙子凡婢使人等绾髙顶髻用绢布狭领长袄长裙小婢使绾双髻用长袖短衣长裙 成化十年禁官民人等妇女不许僣用浑金衣服寳石首饰   乐人巾服   明集礼   乐艺冠青卍字顶巾系红緑褡乐妓则戴明角冠皂禙子不许与庶民妻同   事例   洪武十二年令教坊司伶人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之服 十四年令乐人戴鼓吹冠不用锦绦惟用红膊服色不拘红绿 二十一年令教坊司妇人不许戴冠穿禙子 二十五年令乐工当承应许穿靴出外不许三十年令乐人衣服许用明绿桃红玉色水红茶褐   顔色其余不得穿用俳色长乐工俱戴皂头巾系杂色余凡御前供奉俳长皆服鼓吹冠红罗胸背小袖袍红绢褡膊皂靴   色长皆服鼓吹冠红青緑纻丝衫画百花袍红绢褡膊歌工皆服弁冠红罗织锦胸背大袖袍红生绢锦领中单黒角束带红熟绢锦脚袴皂皮琴鞋白绵布夹袜乐工服色与歌工同凡中宫供奉女乐奉鸾等官妻本色防髻青罗圎领   提调女乐服黒漆唐巾大红罗销金裙袄胸带大红罗抹额青緑罗彩画云肩描金牡丹花皂靴   奏乐女乐服色与歌章同   明防典卷五十八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五十九   礼部十六   房屋器用等第   诸司职掌   一凡官员葢造房屋并不许歇山转角重檐重栱绘画藻井其楼房不系重檐之例聴从自便公侯前防七间或五间两厦九架造中堂七间九架后堂七间七架门屋三间五架门用金漆及兽面摆锡环家庙三间五架俱用黒板瓦盖屋脊用花様瓦兽梁栋斗栱檐角防色绘饰牕房柱用金漆或黒油饰其余廊庑库厨从屋等房从宜葢造俱不得过五间七架   一品二品防堂五间九架屋脊许用瓦兽梁栋斗栱檐桷青碧绘饰门屋三间五架门用緑油及兽面摆锡环三品至五品防堂五间七架屋脊用瓦兽梁栋檐桷青碧绘饰正门三间三架门用黒油摆锡环   六品至九品防堂三间七架梁栋止用土黄刷正门一间三架黒门铁环   一品官房舍除正防外其余房舍许从宜葢造比正屋制度务度减小不许太过其门牕户牖并不许用朱红油漆   一庶民所居房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栱及防色装饰   一器皿公侯一品二品酒注酒盏用金余用银   三品至五品酒注用银酒盏用金   六品至九品酒注酒盏用银余皆用滋漆木器并不许用硃红及抹金描金雕琢龙凤文庶民酒器用锡盏用银余滋漆   一葢一品二品银浮屠顶茶褐罗表红绢里三檐三品四品用红浮屠茶褐罗表红绢里三檐已上伞盖俱用黒色茶褐雨伞俱用红油绢   五品用红浮屠顶青罗表红绢里雨檐雨伞同四品六品至九品用红浮屠顶青绢表红绢里两檐两伞俱用油纸   一官员牀面屛风槅子并用杂色漆饰不谁雕刻龙鳯文并金饰硃漆   一官员鞍辔公侯一品二品用银减铁事件防用描银三品至五品用银减铁事件防用油画   六品至九品用摆锡铁事件防用油画   一凡军官军士应用弓矢止是黒漆弓袋箭囊并不许用硃漆描金妆饰   一已上服色器皿房屋等项并不许雕刻刺绣古帝王后妃圣贤人物故事及日月龙凤狮子麒麟犀象等形   明令   凡官民服色冠带房舍鞍马贵贱各有等第上可以兼下下不可以僣上官员任满致仕与见任同其父祖有官身没非犯除名不叙子孙许居父祖房舍衣服车马比父祖用有官者依品级其御赐者及军官军人服色不在禁例   一车舆并不得雕饰龙凤纹   职官一品至三品许用间金妆饰银螭绣带青幔四品五品素丝头绣带青幔   六品至九品用素云头素带青幔轿子比同车制庶民车用黒油齐头平顶皂幔轿子比同车制并不许用云头   一帐幔并不许得用赭黄龙凤纹   职官一品至三品许用金花刺绣纱罗   四品五品刺绣纱罗   六品以下许用素纱罗   一伞葢庶民并不得用罗绢凉伞许用油纸雨伞一鞍辔庶民不得描金惟用铜铁妆饰   稽古定制   一在京功臣宅舍地势寛者住宅后许留空地十丈住宅左邉右边各许留空地五丈若见住旧居所在地势窄隘已有年矣左右前后皆是军民所居止仍旧居不许那移军民以留地   一京城系人烟辐辏去处其地有限设使官员之家往往窥觑住宅左右前后空地日侵月占围在墙内作园种植菜蔬及为防玩处所甚妨军民居住且京城官员不下数千若一槩仿效京城内地多为菜园百十万军何处居住今后官员住宅照依前定丈尺不许多留空地如有过此即便退出与军民居住令子孙赴告官给园地另于城外量拨一在京文职官员所居房屋临时奏请量拨居住   凡公侯内外文武四品以上官不得令子孙家人奴仆于市肆开张铺店生放钱债及出外行商中咸兴贩物货以给家用器物之类遣人扵外卖买以给家用不系商贾取利者不在禁例   一古先哲王之制大邑不过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且如国王所居之城九里公侯所居之城止得三里伯止得一二里伯八十步子男止得一里古人尊卑之分如此今已矣功臣之家不守分限往往扵住宅前后左右多占地丈葢造亭馆或开掘池塘以为防翫似此越礼犯法所以不能保守前功共享太平之福一古人扵地有王气之处往往埋金以厌之或井其地以泄之前代帝王如此用心今京城已故各官多有不谙道理扵住宅内自行开挑池塘养鱼种莲以为玩好非惟泄断地胍实于本家不利以致身亡家破今后京城内官员宅院不许开挑池塘亦不得于内取土筑墙掘成坑坎   事例   洪武三年令寺观庵院除殿宇梁栋门牕神座案卓许用红色外其余僧道自居房舍并不许起造斗栱彩画梁栋及僣用红色什物床榻椅卓 六年令凡各处僧道寺观金采装饰神佛龙凤等像除旧有外不许再造凡舟车坐轿除红漆外许杂色漆饰五品以上车用   青幔余并不许其坐轿止许妇人及官民老疾者乗之凡伞葢京城内一品二品许用其余止许用雨伞京城外聴用之 凡帐幔职官一品至五品许用绫罗纱被褥用纻丝锦绣六品至九品帐幔用纱绢被褥用绫罗防绢庶民用防绢布 十六年令尚书侍郎左右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应天府尹国子祭酒翰林等学士许张伞葢 三十五年申明军民房屋不许葢造九五间数一品二品防堂各七间六品至九品防堂梁栋止用粉青刷饰庶民所居房舍从屋虽十所二十所随所宜葢但不得过三间官员伞葢不许用金绣硃红装饰公侯驸马伯与一品二品同官民人等不许僣用金酒爵其椅卓木器之类并不许用硃红金饰鞍辔马颔下缨并秋辔俱用黒色不许红缨及描金嵌金天青硃红妆饰军民用铁事件黒緑油防余同诸司职掌 正统十二年令庶民房屋架多而间少者不在禁限 景泰四年令在京三品以上许乗轿其余不许违例在外各衙门俱不许乗轿 天顺八年诏京城内外寺观今后不许増修请额 成化九年申明两京官员油伞遇雨任用其凉伞京城内不许张设若出郊出外不拘此限治七年申明两京及在外文武官员除奉有特防   及文职例应乗轿者止许四人扛其两京五府管事并在京在外镇守守偹等项公侯伯都督等官不分老少皆不许乗轿违例乗轿及擅用八人者指实奏闻   明防典卷五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六十   礼部十九   冠礼   天子冠礼   明集礼   前期太史院奉制筮日工部制冕服翰林院撰祝文辞或用古辞或临时修撰礼部偹仪注中书省承制命某官摄太师某官摄太尉既筮日遣某官奏告天地宗庙行一献礼讫告示文武百官于皇城守宿清晨具朝服行礼前一日内使监令陈御冠席于奉天殿正中设香案与冕服案于御冠席之南香案又御座之南尚寳卿设寳案于香案之南侍仪司设太师太尉起居位于文楼之南西向设文官起居位扵太师太尉起居位之后设武官起居位扵武楼之南设太师太尉拜位于丹墀内道稍西北向东上设太师太尉侍立位于殿上御席之西东向设盥洗位于丹陛西阶之下东向内賛二人位于殿上南楹之左右东西相向设文官拜位于内道之东毎等异位重行北面西上设武官拜位于丹墀内道之西毎等异位重行北面东上设使客位于文官拜位之东北面西上殿前班诸执事起居位于武官起居位之北东向设侍从班诸执事起居位于文官起居位之北西向设宿卫镇抚二人位于东西陛下东西相向防卫百户二十四人位扵宿卫镇抚之南稍后东西相向典牧所官二人位于乗马之前东西相向知班位二人于文武官拜位之北东西相向通賛典礼二人位于知班之北东西相向通賛在西賛礼在东引太师太尉二人位于太师之北西立东向引文武班四人位于文武官拜位之北稍后东西相向引殿前班二人位于引武班之南引使者二人位于文班之南设殿前班指挥司官三员侍立位扵丹陛上之西东向光禄官二员位于丹陛上之东西向拱立司官位扵殿门之左右东西相向文官侍从班起居注给事中殿中侍御史尚寳卿位扵殿上之东西向侍从班悬刀指挥位于殿上之西东向防卫千户八人位于殿东西门之左右东西相向典仪二人位扵丹陛上之南东西相向鸣鞭四人位扵丹陛上北向将军二人于殿上前之左右将军六人位扵殿门之左右将军四人位于丹陛上之四隅将军六人于奉天门之左右东西相向是日清晨金吾卫陈设甲士扵午门外之东西陈五辂扵丹墀之南北向典牧所陈仗马扵文武楼之南东西相向陈虎豹于奉天门外东西相向协律郎陈乐于丹墀文武官之南击鼓初严催班舍人催文武百官具朝服击鼓次严引班引文武官各依品从齐班于午门外以北为上东西相向通班賛礼知班典仪内賛宿卫镇卫鸣鞭殿内将军殿外将军俱入就位引班引殿前班挥挥光禄卿各依品从序立于起居位东西相向诸侍卫官俱各服其器服及尚寳卿侍从官入诣谨身殿后迎击鼓三严引班引文武官以序入起居位引使客立于文班之后侍仪版奏外办御用监令奏请皇帝服空顶帻双童髻双玉导绛纱袍御舆以出侍卫导从警跸如常仪皇帝将出仗动和郎作乐太常博士引太常导至奉天殿即御位乐止卷鸣鞭鸡唱报时讫拱卫司官由殿西门出降西阶引班引入起居位通班唱各供事殿前班侍从班及诸执事各就本位引礼引太师太尉先入就拜位引班引文武官俱入就丹墀拜位知班唱班齐典仪唱拜賛礼唱鞠躬乐作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太师太尉及文武官皆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乐止引礼引太师先诣盥洗位西向立引礼唱搢笏盥手太师搢笏盥手引礼唱帨手司巾以巾进太师帨手讫引礼唱出笏太师出笏引礼引太师由西陛升引礼退就本位本师至殿西门接引至御席西东向立引礼复引太尉诣盥洗位西向立引礼賛搢笏盥手太尉搢笏盥手引礼賛帨手司巾者以巾进太尉帨手引礼賛出笏太尉出笏引礼引太尉由西陛升引礼退复位太尉至殿西门内賛接引入立扵太师之南侍仪跪奏请加元服退复位太尉进就皇帝座前少右跪搢笏脱空顶帻以授内使内使跪受帻兴置巾毕设纚出笏兴退立扵西太师进至御前北向立内使监令就案取冕立于太师之左太师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夀考维祺以介景福内使监令奉冕跪授太师太师搢笏跪受冕加冠加簮缨讫出笏兴退立于西内使监令彻栉纚箱御用监令跪奏请皇帝着衮服皇帝兴着衮服讫侍仪跪奏请就御座内賛賛进醴乐作太师进就御座北面立光禄卿奉酒进授太师太师搢笏受酒至御前北面祝曰甘醴维厚嘉荐令芳承天之休夀考不忘祝讫跪授内使内使跪受酒捧进皇帝皇帝受酒祭少许啐酒讫以虚盏授内使乐止内使捧盏降授太师太师受盏兴以授光禄卿光禄卿受盏退太师出笏退复位内賛引太师太尉出殿西门乐作降自西阶引礼接引就丹墀拜位立定乐止引礼退复位典仪唱拜賛礼唱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太师太尉及文武官皆鞠躬乐作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乐止賛礼搢笏鞠躬三舞蹈跪三拱手加额山呼山呼太师太尉文武百官皆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再山呼出笏就拜兴平身典仪唱鞠躬乐作賛礼唱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乐止典仪唱礼毕侍仪奏礼毕皇帝兴乐作警跸侍从导引入宫乐止引礼引太师太尉及文武百官以次出皇帝改服通天冠绛纱袍入宫拜谒太后如正旦仪择日谒太庙其仪与时祭同见庙之明日百官具公服称贺毕赐宴于谨身殿并如正旦冬至朝防仪   明防典卷六十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六十一   礼部二十   冠礼   皇太子冠礼   洪武元年定前期太史监承制筮曰工部制衮冕逺游冠折上巾服翰林撰祝文祝辞礼部仪注中书省承制命某官为赞既筮日遣官奏告天地宗庙礼部告示文武百官于皇城守宿至期之前一日内使监令陈御座香案于奉天殿中侍仪司设皇太子次于殿之东房賔賛次于午门外皇太子拜位于丹陛上正中賔賛受制位于皇太子拜位之西北东向承制官位于御座之东西向宣制官位于皇太子位之东北西向賔賛拜位于内道之东北面西上余陈设如朝会仪至日侵晨执事官设罍洗于东阶东南罍在洗东篚在洗西内使监官设皇太子冠席于殿上东南西向醴席于西阶上南向张帷幄于东序内设褥席于帷中又张帷于序外御用监陈服于帷内东领北上衮服九章逺游冠绛纱袍折上巾绛纱袍缁纚犀簮二物同箱在服南栉实于箱又在南司尊实醴于侧尊加勺羃设醴于席之南设坫于尊东置二爵于坫进馔者实馔设于尊北诸执事者各就其所冕九旒逺逰冠十八梁折上巾冠冕各盛一箱执事者各执其物立于阶西东面北上鼓初严文武百官具朝服次严防卫等各就位东宫官导从皇太子至殿门賛礼同太常博士引诣奉天殿东房侍卫官入诣谨身殿奉迎三严文武百官入就位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御舆以出乐作陞座乐止卷鸣鞭报时讫賔賛就位乐作四拜乐止侍仪司跪承制降自东阶诣賔前稍东西向称有賔賛跪侍仪宣制曰皇太子冠命卿等行礼宣讫賛皆四拜文武侍从班俱就殿内位賔賛及应行礼官诣东阶下位东宫官太常博士诣殿前东房引皇太子入就冠席乐作皇太子即席乐止賔賛诣罍洗乐作搢笏盥帨出笏乐止升自西阶执事者捧折上巾进賔降一等受之右执项左执前进皇太子席前北面祝云云皆随时撰述祝毕跪冠乐作兴席南北面立賛冠者进席前跪正冠兴立于賔后内使跪进服服讫乐止賔揖皇太子复坐賔賛降诣罍洗如前仪賛冠者进跪脱折上巾置于箱兴以授内使内使跪受置于席执事捧逺逰冠进賔降二等受之乐作进冠如前仪賛冠者进跪簮结纮内使进服乐止賔揖皇太子复坐诣罍洗脱冠俱如前仪执事者捧衮冕进賔降三等受之进冠亦如前仪毕太常愽士引皇太子下降自东阶乐作由西阶升即醴席南向坐乐止賔诣罍洗乐作盥帨升自西阶乐止賛冠取爵诣司尊前酌醴授賔跪进爵于皇太子席前祝云云祝毕皇太子搢圭跪授爵乐作饮讫奠爵执圭进馔者捧馔设于皇太子席前皇太子搢圭食讫乐止执圭执事官彻爵与馔太常博士引皇太子降自西阶殿东房易朝服诣丹墀拜位乐作东宫官各就拜位乐止賔賛诣皇太子位稍东西向賔少进字之辞曰奉字某太常博士啓皇太子再拜跪聴宣毕复再拜兴进御前跪奏曰臣不敏敢不祗奉奏毕复位侍立官并降殿复位在位官皆四拜礼毕皇帝兴乐作还宫乐止内给事导皇太子入内朝见皇后如朝正旦仪百官以次出明日谒庙如时享礼陪祀官先赴庙庭皇太子服衮冕执圭太常博士前导由南门入至拜位皇太子及陪祭官皆再拜兴皇太子陞殿诣神位前三上香复位及陪祭官皆再拜毕皇太子还宫明日百官俱朝服诣奉天殿称贺退易公服诣东宫称贺赐宴   成化十四年续定   习仪   前期一日各执事官先于本部习仪次日赴文华殿习仪   告庙   前期一日遣官具特牲告庙行一献礼   陈设   前期一日锦衣卫设幕次文华殿之东序鸿胪寺设节案于殿内之北正中设香案于节案之南设冠席于殿内之东南向设醴席于西上南向内使张帷幄于东序内设座椅几案防褥于幄中又张帷于序外陈袍服皮弁衮服圭带舄等物各以箱盛置于帷中案上具翼善冠皮弁九旒冕各用盘盛以红袱覆之置于东阶之南案上光禄寺设盥洗所于东阶冠案之南稍东设司尊所于醴席之西南司尊者实醴于尊侧加勺羃设坫于尊东置二爵于坫进馔者实馔设于尊北诸执事者皆立于其所教坊司设乐   遣官   是日早上位具皮弁服御奉天殿传制遣官文武百官各具朝服侍班如常仪制词曰朕皇太子某冠命卿等持节行礼   迎节   至期内侍导皇太子先于东序帷幄中坐持节将至礼部诣东序啓皇太子迎节乐作礼部官导皇太子出迎于殿门外持节官捧节入置于案头立于节案之东乐止礼部等官导皇太子诣香案前乐作行四拜礼毕乐止持节官同賔賛并宣戒等官序立于东南盥洗所之次   就冠席   礼部啓皇太子就冠席乐作礼部等官导皇太子诣至冠席内侍二人夹侍皇太子即席西南向坐乐止   初加   鸿胪寺鸣讃賛行初加冠礼乐作引礼序班引賔賛皆诣盥洗所賔賛皆搢笏以次盥手讫出笏乐止鸣讃二人稍南东西向立賔賛官陞自东阶稍西向内使掲盖袱乐作以盘捧翼善冠陞賔降阶一等受之乐止賔右手执冠后左手执冠前进皇太子席前北面立祝曰吉月令辰乃加元服懋敬是承永介景福乐作賔跪进冠兴复位賛者跪正冠兴立于賔后乐止礼部官啓易服皇太子入帷幄易新袍服出礼部官啓复坐   再加   鸣讃賛行再加冠礼乐作内侍掲盖袱以盘捧皮弁陞賔降二等受之乐止賔右手执皮弁后左手执皮弁前前进如前仪祝曰冠礼申举以成令徳敬慎威仪惟民之式乐作内侍释翼善冠賔跪进皮弁兴复位賛者跪正皮弁兴立于賔后乐止礼部官啓易服皇太子入帷幄易皮弁服舄出礼部官啓复坐   三加   鸣讃賛行三加冠礼乐作内侍掲盖袱以盘捧冕旒陞賔降阶三等受之乐止进如前仪祝曰章服咸加饬敬有防永固皇图于千万年乐作内侍释皮弁冠賔跪进冕旒兴复位賛者跪簮结纮兴立于賔后乐止礼部官啓易服皇太子入帷幄易衮服出礼部官啓复坐   釂礼   鸣赞赞行釂礼礼部官啓皇太子诣醴席乐作礼部等官引皇太子降自东阶由西阶陞即醴席南向坐乐止光禄寺官举醴卓乐作引礼序班引賔賛诣盥洗所賔賛搢笏盥手讫出笏陞西阶賛者取爵诣司尊所酌醴授賔賔执爵诣席前立乐止祝曰防酒孔馨嘉荐载芳受天之福万世其昌毕賔跪进爵鸣讃賛皇太子搢圭受爵置于案教坊司啓乐奏喜千春之曲次啓进酒皇太子举爵饮讫奠爵于案乐止光禄寺官进馔乐作馔至案乐止馔讫賛出圭彻卓賔賛复位   受戒   鸣讃賛受勅戒礼部官啓请皇太子诣受勅戒位礼部等官引皇太子降自阶由东阶诣拜位乐作引礼礼序班引宣戒官诣皇太子拜位稍东西向立乐止称有制鸣讃賛跪皇太子跪宣勅戒曰孝事君亲友于兄弟亲贤爱民居仁由义毋怠毋骄荗隆万世乐作俯伏兴四拜兴平身乐止礼部官捧节出乐作礼部等官引皇太子送节至殿门外引还东序内侍引还宫持节及賔賛宣勅戒等官复命   谒见   当日皇太子具冕服谒祭奉先殿用乐行礼如常仪谒祭奉慈殿用乐行礼如常仪毕皇太子仍具冕服诣太皇太后前谢诣皇太后前谢诣上位前谢诣皇后前谢俱行五拜三叩头礼俱用乐   称贺   次日早上位具皮弁服御华盖殿鸿胪寺奏请陞殿文武百官具朝服称贺词曰皇太子冠礼既成礼当庆贺行五拜三叩头礼毕就诣文华殿行贺皇太子礼锦衣卫陈设仪仗如常仪   明会典卷六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六十二   礼部二十一   冠礼   皇太孙冠礼   永乐九年定前期二日各执事官于本部习仪次日赴华葢殿习仪前期锦衣卫设幕次于华盖殿之东序鸿胪寺设掌賛宣戒等官位于殿内道之东北向西上设应行礼官属位于内道东西上设防卫武官位于内道之西东上设诸执事起居位于武官位之东北向设通賛典礼二人位于殿内东西相向内侍设皇太孙冠席于殿内东南西向设醴席于西上南向张帷幄于东席内陈设裀褥于幄中又张帷于序外内侍陈服于内内东领北上衮服九章翼善冠绛纱袍缁纚网巾犀簮三物同箱在服南栉实于箱又在南司尊实醴于侧尊加勺羃设于醴席之南设坫于尊东置二爵于坫进馔者实馔设于尊北诸执事者皆立于其所冕九旒翼善冠缁纚网巾各以箱盛是日早上御奉天殿传制遣官制词曰朕皇太孙某冠命卿等持节行礼传制毕掌冠官持节至华盖殿行礼节至礼部鸿胪寺等官诣东序啓皇太孙出迎殿门外赞礼导皇太孙迎节至殿置于中设香案乐作赞礼赞皇太孙行四拜礼毕礼部等官啓皇太孙诣冠席内侍二人夹侍皇太孙即席正南向乐止引礼引賔赞以次诣罍洗乐作搢笏盥手帨手讫出笏乐止自西阶执缁纚及网巾者升掌冠降一等受之进皇太孙席前北面立祝曰吉月令辰乃加元服懋敬是承永介景福毕供奉官束髪掌冠跪加网巾乐作賔兴席南北面立赞冠者北面跪正之兴立于掌冠后内使跪进服讫乐止掌冠啓皇太孙复坐执翼善冠者升掌冠降二等受之右执项左执前进皇太孙席前北面立祝曰冠礼申举以成令徳敬慎威仪惟民之式毕乃跪冠乐作掌冠兴席南北面立賛跪进席前面北跪正冠兴立于掌冠后皇太孙兴内使进绛纱袍服讫乐止掌冠啓皇太孙复坐赞冠进席前北面跪脱翼善冠置于箱兴内侍跪脱服亦置于席执衮冕者升賔降三等受之右执项左执前进皇太孙席前北面立祝曰章服咸加饬敬有防永固皇图于千万年毕乃跪冠乐作掌冠兴席南北向立赞冠者进席前北面跪簮结纮兴立于掌冠后内侍跪进衮服讫乐止礼部等官引皇太孙降自东阶乐作由西阶升即醴席南向坐乐止引礼引掌冠诣罍洗乐作搢笏盥手讫出笏升西阶乐止赞冠者取爵诣司罇所酌醴授掌冠掌冠受爵跪进于皇太孙席前北面祝曰防酒孔馨嘉荐载芳受天之福万世其昌毕皇太孙搢圭受爵乐奏喜千春之曲饮讫奠爵进馔者捧馔设于皇太孙席前皇太孙食讫出圭执事彻馔乐止礼部等官啓请引皇太孙降自西阶诣拜位乐作就位引礼引宣戒官诣皇太孙位稍东西向称有制赞皇太孙跪乐止聴宣戒词曰孝事君亲友于兄弟亲贤爱民居仁由义毋怠毋骄荗隆万世乐作俯伏兴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乐止礼部官啓礼毕赞礼毕乐作礼部官引皇太孙送节至殿门外引还东序内侍引还宫乐止掌冠等官复命皇太孙当日谒庙毕就诣上位前谢及东宫前谢次日文武百官具朝服称贺词曰皇太孙冠礼既成当庆贺次诣文华殿称贺次诣皇太孙前行贺礼   亲王冠礼   诸司职掌   一前期三日各执事官于本部习仪至日传制遣官持节行礼一前期仪卫司先设王邸在东序张帷幄设防褥于序中又张帷于序仪制司设掌賛宣戒等官序立位于王邸东稍西向具九旒冕翼善冠绛纱袍等服并网簮金簮二物各以箱成持节者至礼部仪礼司等官啓王出迎门外賛礼导王行节入王邸置中庭乐作赞王诣香案前四拜毕礼部等官啓就冠席西南向内侍二人夹侍乐止引礼引賔赞以次诣罍洗乐作搢笏盥手乐止通赞典仪二人露防东西向冠席在东序南西向醴席在西南向行礼之时诸执事官陞自东阶稍西向掌冠者执网巾陞賔降一等受之进王席前稍北面立祝曰惟兹吉日冠以成人克敦孝友福禄来臻毕供奉官束髪掌冠跪进网巾乐作赞冠者跪正之兴立掌冠后内侍跪进服讫乐止掌冠啓王复坐执翼善冠陞賔降二等受之右手执冠后左手执冠前进如前仪祝曰冠礼斯举寔由成徳敬慎威仪惟民之则毕跪进冠兴乐作掌冠啓复坐赞冠进跪脱翼善冠兴内使跪脱袍服执衮冕者陞賔降三等受之进如前仪祝曰冠至三加命服用章敬神事上永固藩邦跪进服兴乐作赞冠跪簮结纮兴立掌冠后王兴内侍跪进衮服讫乐止礼部官引王降自东阶乐作由西阶陞醴席南向坐乐止引礼引掌冠诣罍洗乐作搢笏盥手讫陞西阶乐止赞冠者取爵诣司尊所酌醴授賔賔跪进席前北面祝曰防酒嘉荐载芬载芳受兹景福百世其昌毕王搢圭受爵乐奏喜千春之曲饮讫奠爵出圭进馔馔讫引王降自西阶诣东序易服讫乐止请王诣拜位乐作引礼引宣戒官至中庭西向立称有制王跪乐止宣戒曰孝于君亲友于兄弟亲贤爱民率由礼义毋溢毋骄永保富贵乐作俯伏兴四拜兴乐止礼部官啓礼毕引王还乐止掌冠等官复命王是日谒庙毕就诣父皇及东宫前谢次日百官称贺毕诣王府行叩头礼成化二十三年续定   习仪   前期各执事官于奉天门前东庑习仪三日   陈设   前期鸿胪寺设王冠所于奉天门前东庑左顺门之北设节案香案各一于庑内之北正中设冠席于东阶之上西向设醴席于西阶之上东向光禄寺设司尊所一于东阶之下稍南设盥洗所一于司尊所之南内侍设帷幄于香案之东冠席之后稍北俱西向帷中设坐椅几案各一别设案于东阶之南司尊所之北具翼善冠皮弁九旒冕皆以盘盛红袱覆之置于案具袍服皮弁服衮服圭带舄等物皆以箱盛置于幄中案上教坊司设乐于南   遣官   是日早皇上预告奉先殿毕具皮弁服御华盖殿鸿胪寺奏请陞殿传制遣官持节行礼文武百官各具朝服侍班如常仪   迎节   至期内侍导王先于帷幄中坐持节将至礼部官啓王迎节乐作礼部同鸿胪寺卿导王王出阶下节至持节官捧节入置于北正中案上乐止王随节入持节官立于节案之东賔及宣戒宣祝等官序立于东南盥洗所之次礼部官鸿胪寺卿导王诣香案前立乐作行四拜礼毕乐止   就冠席   礼部官啓王就冠席乐作礼部官同鸿胪寺卿导王诣冠席坐乐止内侍二人立于王左右   初加   鸿胪寺鸣赞赞行初加冠礼乐作引礼序班引賔诣盥洗所搢笏盥手讫乐止鸣赞二员稍南北向立賔陞自东阶稍西向乐作内侍掲盖袱以盘捧翼善冠陞賔降一等受之乐止賔右手执冠后左手执冠前诣王席前稍东面立赞宣祝宣祝官祝曰【祝辞与诸司职掌同】祝讫乐作賔跪进冠讫兴复位乐止礼部官啓易服王入帷幄易新袍服出礼部官啓复坐   再加   鸣赞赞行再加冠礼乐作内侍掲盖袱以盘捧皮弁陞賔降二等受之乐止賔以右手执弁后左手执弁前如前仪赞宣祝宣祝官祝曰【祝辞与诸司职掌同】祝讫乐作内侍释翼善冠賔跪进皮弁讫兴复位乐止礼部官啓易服王入帷幄易皮弁服舄出礼部官啓复坐   三加   鸣赞赞行三加冠礼乐作内侍掲盖袱以盘捧冕旒陞賔降三等受之乐止进如前仪赞宣祝宣祝官祝曰【祝辞与诸司职掌同】祝讫乐作内侍释皮弁賔跪进冕旒讫兴复位乐止礼部官啓易服王入帷幄易衮服出礼部官啓复坐   釂礼   鸣赞赞行釂礼礼部官啓王诣釂席乐作礼部官同鸿胪寺卿引王降自东阶由西阶陞醴席东向坐乐止光禄寺举醴卓置于前乐作引礼序班引賔诣盥洗所搢笏盥手讫取爵诣司尊所酌醴由西阶陞诣席前立乐止赞宣祝宣祝官祝曰【祝辞与诸司职掌同】祝讫賔跪进爵鸣赞赞王搢圭受爵置于案教坊司啓乐奏喜千春之曲次啓进酒王举爵饮讫奠爵于案賔兴乐止光禄寺官进馔大乐作馔至案乐止馔讫赞出圭彻卓賔复位   受戒   鸣赞赞受戒礼部官啓王诣受戒位礼部同鸿胪胪寺卿引王降自西阶由东阶诣拜位立乐作引礼序班引宣戒官至庭中西向立乐止称有制鸣赞赞王跪宣戒曰【戒辞与诸司职掌同】乐作王俯伏兴四拜兴乐止鸿胪寺卿啓礼毕持节官捧节出王送节出门外节行至阶下内侍引王还帷中释衮冕具翼善冠服回宫持节及賔赞宣戒等官复命   谒见   是日王具冕服谒祭奉先殿用乐行礼如常仪仍具冕服谒见皇太后毕谒见皇上皇后俱行五拜三叩头礼次谒皇妃东宫及妃各行四拜礼皆用乐   称贺   次日早上位常服陞金台百官常服称贺致词云皇子冠礼已成礼当称贺行五拜三叩头礼毕是日朝罢司礼监请皇子具常服诣奉天门前东庑坐百官常服行四拜礼   明防典卷六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六十三   礼部二十二   冠礼   品官冠礼   明集礼   前期择日主者告于家庙无庙则告于祠堂北面再拜告云某之子某年渐长成将以某月某日加冠于其首谨以告乃筮賔主者北面再拜告云卜以某甲子吉冠某速某賔加冠庶几临之谨告前二日主者戒賔及賛冠者主者至賔大门外掌次者引之次傧者受主者之命入告賔曰某之子某将加冠愿吾子教之賔曰某不敏恐不能供事以辱吾子敢辞主者曰某犹愿吾子教之賔曰吾子重有命某敢不从主者再拜賔答拜主者还賔拜送主者戒賛冠者亦如之【亦通使子弟戒之】前一日掌事者设次于大门外之右南向其日夙兴掌事者设洗于堂阼阶东南东西当东霤【六品以下当东荣】南北以堂深罍水在洗东加勺羃篚在洗西南肆实巾一于篚加羃席于东房内西牖下【无房者张帷为之】陈服于席东领北上莞筵四加藻席四在南侧尊甒醴在服北加勺羃设坫【四品以下设篚无坫】在尊北馔陈于坫北设洗于东房近北罍水在洗西篚在洗东北肆实以巾质明賔賛至于主者大门外掌次者引之次賔賛公服诸行事者各服其服【无公服者服常服】执尊罍篚者皆就位其冠各一箱各一人执之待于西阶之西东面北上设主者之席于阼阶上西面賔席于西阶东面冠者席于主者东北西面主者公服立于阼阶下当东序西靣诸亲公服非公服者常服立于罍洗东南西靣北上【尊者在别室】傧者公服立于门内道东北靣将冠者【双童髻空顶帻双玉导金寳饰防袴褶锦绅乌皮履六品以下导不以玉】立于房内南靣主者赞冠者公服立于房内戸东西靣賔及賛冠出次立于门西赞冠者稍退俱东靣北上傧者进于主者之左北靣受命出立门东西面曰敢请事賔曰某子有嘉礼命某执事傧者入告主者迎賔于大门之外东西靣再拜賔答拜【凡主賔拜揖皆赞礼者相导】主者揖賛冠者赞冠者报揖主者又揖賔賔报揖主者入賔及赞冠者次入及内门行至阶【主者立于阶东西面宾賛立于阶西东面】主者请升賔曰某偹将事敢辞主者固请賔固辞主者终请賔三辞主者升自阼阶立于西东西向賔升自西阶立于席西东向赞冠者及庭盥于洗升自西阶入于东房立于主者赞冠者之南俱西面主者赞冠者引将冠者立于房外之西南面賔之賛冠者取纚栉簮跪奠于冠者筵南端席北稍东西面立賔揖将冠者賔主俱即席坐将冠者进升席西南坐賔之賛冠者进筵前东面跪脱双童髻置于箱栉毕设纚兴复位立賔主俱兴賔降至罍洗盥手讫诣西阶主者立于席后西面賔立于西阶上东面执缁布冠者升授賔賔降一等受之右执项左执前进将冠者筵前东向立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慎尔成徳夀考维祺介尔景福乃跪冠兴复西阶上席后东面立賔之赞冠者进筵前东面跪结缨兴复位冠者兴賔揖冠者冠者适房賔主俱坐冠者【着青衣素裳之服】出房户西南面立賔主俱兴賔揖冠者冠者进升席西向坐賔之赞冠者跪脱缁布冠置于箱栉毕设纚兴复位执进贤冠者升賔降二等受之右执项左执前进冠者筵前东向立祝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恭尔威仪淑慎尔徳眉夀万年永受胡福乃跪冠兴复位賔之赞冠者跪设簮结缨兴复位冠者兴賔揖冠者冠者适房賔主俱坐冠者【着绛纱服】出自房戸西南面立賔主俱兴賔揖冠者冠者进升席西向坐賔之賛冠者跪脱进贤冠置于箱栉毕设纚兴复位执爵弁者升賔降三等受之右执项左执前进冠者筵前东向立祝曰以嵗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耉无疆受天之庆乃跪冠兴复位賔之賛冠者跪设簮结缨兴复位冠者兴賔揖冠者适房賔主俱坐主者賛冠者撤纚栉簮箱及筵入于房又设筵于室戸西南向冠者着爵弁之服出房户西南面立賔主俱兴主者賛冠者盥手洗觯于房酌醴出房南面立賔揖冠者冠者就筵西南面立賔进受醴进冠者筵前北面立祝曰甘醴维厚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夀考不忘冠者筵西拜受觯賔复西阶上东面答拜执馔者奉馔荐于冠者筵前冠者左执觯右取脯祭于笾豆之间赞冠者取胏一以授冠者冠者奠觯于荐西以祭冠者坐取觯祭醴奠觯再拜执觯兴賔答拜賔主俱坐冠者升筵跪奠觯于荐东兴进北面跪取脯降自西阶入见母进奠脯于席前退再拜以出冠者母不在则使人受脯于西阶下初冠者入见母賔主俱兴賔降当西序东面立主者降当东序西面立冠者既见母出立于西阶东南面賔少进字之曰礼仪既偹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嘏永受保之曰伯某甫冠者曰某虽不敏夙夜祗奉賔出主者送于内门外主者西向请賔曰吾子辱执事请礼从者賔曰某得将事敢辞主者固请賔曰某既不得命敢不从賔就次主者入初賔出冠者东面见诸亲诸亲拜之冠者答拜冠者西面拜賔之賛冠者賔之賛冠者答拜讫见诸尊于别室賔主既释服改席讫賔与众賔俱出次立于门西东面主者出门东西面主者揖賔賔报揖主者先入賔及众賔从之至阶賔立于西阶上賛冠者在北少退俱东面主者立于东阶上西面众賔降立于西阶下东面掌事者以币篚升授主者主者授币篚于賔賔受之又以币篚授赞冠者賛冠受之俱复位主者还阼阶上北面拜送賔賛降自西阶主者送賔于大门外之东西面再拜賔出主者入孤子则诸父诸兄戒賔冠之日主者紒而迎賔拜揖让如冠主冠于阼阶之下礼賔拜送皆如上仪明日见庙冠者朝服质明赞礼者引入庙南门中庭道西北向赞再拜讫引出   士庶冠礼   洪武三年定凡男子年十五至二十皆可冠将冠筮日筮賔于祠堂戒賔俱同品官仪是日夙兴张帷为房于聴事之东賔主执事者皆盛服设盥于阼阶下东南陈服于房中西牖下东向北上席二在南酒壶在服北次盏注幞头帽巾各盛以盘防以巾帕执事者三人捧之立于堂下西阶之西南向东上主人立于阼阶下子弟亲戚立于盥东傧者立于门外以俟賔将冠者双紒袍勒帛素履待于房中賔至主人出迎揖而入坐定将冠者出于房执事者请行事賔之赞者取栉总箆幧头置于席南端賔揖将冠者将冠者即席西向坐賔之賛者为栉合紒施总加幧头賔主皆降主人立于阼阶下賔盥讫主人揖让升自西阶皆复位执事者以巾进賔降西阶一等受之诣冠者席前东向云云跪为着巾兴复位冠者兴賔揖冠者适房易服深衣大带出房即冠席賔盥讫降二等受帽进祝赞者彻巾賔跪冠兴复位冠者兴賔揖冠者入房易服旋服襴衫腰带出房即冠席賔盥讫降三等受幞头进祝三祝皆同品官词赞者彻防加幞头复位冠者兴賔揖冠者适房易公服出房执事者彻冠席入帷中更设醴席于西阶南向赞者酌醴出房立于冠者之南賔揖冠者即醴席西向立賔受醴诣席前北面祝同品官词冠者于席西拜受賔答拜执事者荐馔冠者即席坐饮食讫再拜賔答拜冠者离席立于西阶之东南向賔字同品官词冠者拜賔答拜冠者拜父母父母为之起拜诸父之尊者遂出见乡先生及父之执友先生执友皆答拜讫賔退主人请礼賔辞固请许诺乃入设酒馔延賔及傧赞者賔退主人酬賔赞侑以币乃拜谢礼毕主人以冠者见祠堂告曰某之子某冠毕敢见冠者北面焚香再拜出   明会典卷六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六十四   礼部二十三   婚礼   天子纳后仪   正统七年定   纳采问名   前期择日遣官告天地宗庙至期前一日所司设御座于奉天殿鸿胪寺设制案节案于御座前内官监礼部陈礼物于文楼下教坊司设中和乐于殿内至期清晨锦衣卫设卤簿于丹陛下礼部陈礼物于丹陛上内官监设防舆于奉天门外教坊司设大乐于奉天门内质明鼓三严钟止鸿胪寺奏请陞殿上具冕服导驾奉引如常仪陞座文武官朝服叩头讫执事引正副使朝服就拜位行四拜礼传制官奏传制讫由东门出执事举制案节案由中门出礼物在丹陛上者随之俱置丹陛中道传制官宣制曰兹选某官某女为皇后命卿等持节行纳采问名礼正副使又行四拜礼鸿胪寺奏礼毕上兴引礼引制案节案用伞盖遮防由奉天门中门出执事引文楼下礼物随出至奉天门外正副使取制书置防舆中仪仗大乐前导从中门中道行出大明门外正副使释朝服乘马行诣皇后第行礼皇后第前一日设正副使幕次于大门外左南向设香案于正堂中设制案节案于香案南别设案于香案之北其日正副使至大门外仪仗大乐分列置防舆于正中设制案节案于防舆北引礼引正副使入幕次执事官陈礼物于正堂正副使出幕次取制书置案上礼官一员先入正堂立于东主婚者朝服出见立于西礼官曰奉制建后遣使行纳采问名礼引主婚者出迎引礼引正副使捧制书及节先行主婚者随行至正堂置制书及节于案正使立于案左副使立于案右引礼引主婚者就拜位行四拜礼诣案前跪正使取纳采制宣讫授主婚者主婚者受之授执事者置于北案上稍左副使取问名制宣讫授主婚者主婚者受之授执事者置于北案上稍右主婚者俯伏兴平身执事者举答问名表案于主婚者后少西取表授主婚者主婚者受表跪授正使主婚者俯伏兴平身退就拜位又行四拜礼毕正副使出置表防舆中讫主婚者至正副使前致词云请礼从者酒馔毕主婚者捧币以劳正副使正副使出主婚者送至大门外正副使进发防舆于大明等门左门入至奉天门外以表节授司礼监官奏闻复命   纳采制   朕承天序钦绍鸿图经国之道正家为本夫妇之伦乾坤之义实以相宗祀之敬恊奉养之诚所资维重祗遵圣祖母太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命今遣使持节以礼采择   问名制   朕惟夫妇之道大伦之本正位乎内必资名家特遣使持节以礼问名尚伫来闻   答辞   臣某伏承嘉命正使某官某等重宣制诏问臣名族臣女臣夫妇所生先臣某官某之孙先臣某官某之曽孙先臣某官某之孙先臣某官某之外孙臣女今年若干谨具奏闻   纳吉纳征告期   前一日所司设制案节案礼物中和乐至期清晨设卤簿防舆大乐传制遣使并同前纳采问名仪但纳征用纁束帛六马等物制词云兹聘某官某女为皇后命卿等持节行纳吉纳征告期礼皇后第前一日设正副使幕次香案制案节案别设案并同前受纳采问名仪惟更设玉帛案其日正副使至皇后第于防舆中取制书玉帛置案上少执事先设皇后冠服诸礼物于正堂六马陈于堂下礼官一员入正堂主婚者出见礼官曰奉制聘皇后遣使行纳吉纳征告期礼主婚者出迎执事举玉帛案前行正使于案取纳吉纳征制书捧之副使取告期制书及节捧之次行主婚者后随至正堂正副各有制书及节置案上退立案之左右相向置玉帛案于制书案之南引礼引主婚者就拜位行四拜礼引诣案前跪正使取纳吉纳征以次宣讫授主婚者主婚者受制以授执事者执事者跪受置于北案正使捧圭授主婚者主婚者受圭以授执事者执事者跪受置于北案副使捧纁授主婚者主婚者受以授执事者执事者跪受置于北案副使取告期制书宣讫授主婚者主婚者受制以授执事者执事者跪受置于北案主婚者俯伏兴平身复位行四拜礼毕正副使持节出以节置防舆中主婚者送至门外请礼从者及捧币劳正副使俱同前正副使还至奉天门外以节授司礼监官捧入复命   纳吉制   大婚之卜龟筮卿士恊从敬循礼典遣使持节告吉   纳征制   卿女有贞静之徳称母仪之选宜共承天地宗庙特遣使持节以礼纳征   告期制   嵗令月良吉日某甲子大婚维宜特遣使持节以礼告期   发册奉迎   前一日所司设乐仪仗如常仪至期清晨鸿胪寺设制书案节案册案寳案于御座前礼部陈鴈及礼物于丹陛上设防舆于奉天门外内官监陈设皇后卤簿车辂礼物于防舆南其传制遣使并同前纳采问名仪但改制词云兹册某官某女为皇后命卿等持节奉册寳行奉迎礼其制册寳节用盖遮防从中门出执事举鴈及礼物随行正副使亦随行诣皇后第行礼其奉迎用旗手卫鼓吹前导设而不作教坊司作乐如常仪是日内官设皇后幕次于内殿南北向设上与皇后各更服处于内殿皇后第前一日设正副使幕次于大门外南向设香案制书案节案寳册案于正门中又设香案制书案节案于正堂别设案于正堂北其日正副使至于防舆中取制书册寳置案上入次少女官奉皇后首饰祎服入中堂左内官陈仪仗车辂等物于大门内礼官一贠先入主婚者朝服出见礼官曰奉制册后遣使持节奉册寳行奉迎礼主婚者出迎执事者举册寳案前行正副使捧制书及节次行执事者执鴈及礼物随入主婚者从行至正堂正副使置制节于案执事者置册寳案于制节之南册东寳西正使立于案左副使立于案右相向引礼引主婚者就拜位行四拜礼退立于西南女官以首饰祎服进皇后内官进皇后仪仗于中堂前设女乐于堂下作止如常仪司礼监官进前受节册寳正副使于案取节册寳授之仍前立内赞二人引捧节册寳监官入中堂前各置于案皇后具服出閤女官及宫人拥防诣香案前向阙立内赞赞行四拜礼赞宣册赞跪皇后跪宣册官取册立宣于皇后之左讫赞受册赞搢圭宣册官以册进授皇后皇后受册以授女官女官跪受立于西赞宣寳宣寳官取寳立宣于皇后之左讫赞受寳宣寳官以寳进授皇后皇后受寳以授女官女官跪受立于西赞出圭赞兴又赞四拜礼毕皇后入閤持节监官由正门出授正副使报受册寳礼毕引礼引主婚者诣案前跪正使取奉迎制宣讫授主婚者主婚者授执事置于北案执事者以鴈及礼物进副使以次受之授主婚者主婚者授执事皆置于案又赞四拜礼毕正副使出大门外置节防舆中主婚者请礼从者及以币劳正副使同前司礼监官严整卤簿复以奉迎礼入达于女官女官奉请皇后冠服出閤女乐前导宫人擎执拥防自东阶下立香案前内执事赞四拜礼请皇后陞堂南向立主婚者进立于皇后之东西向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命毕退立于东阶西向母进立于皇后之西东向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无违毕退立于西阶东向内执事奏请乘舆皇后降阶陞舆侍从如仪内执事导从出门奉迎仪仗大乐前行防舆次行正副使随行司礼监官拥导皇后卤簿册寳防舆行宫人乘轿内官内使卫防从大明门中门入文武百官具朝服于承天门外东西向立班迎舆入承天门退皇后舆辂至午门外鸣钟鼓卤簿止正副使以节授司礼监官先入复命捧册寳官捧册寳伞扇仪仗女乐前导宫人拥防皇后舆由奉天门进内庭幕次捧册寳监官以册寳授女官皇后出舆由西阶进上由东阶降迎于庭揖皇后入内殿内侍请上诣更服处具衮冕女官请皇后诣更服处更礼服上同皇后诣奉先殿行礼捧册寳女官以册寳置皇后宫中内官以皇后车舆卤簿入午门过御桥由中右门进皇后宫中   册文   朕躬膺天命只嗣祖宗大位统驭天下致理之本肇自正家惟夫妇之道体乾坤之义越稽古先圣君明王咸有令徳辅成于内以兴王化之美以厚万福之原咨尔某氏生于勲门天禀纯茂慈惠贞淑静一诚庄敬承姆师恒循礼度敷求懿徳穆卜大门今遣使持节以金册金寳立尔为皇后于戱惟君暨后奉神灵之统理万物之宜惟孝惟诚以奉九庙之祀惟敬惟爱以承两宫之懽惟勤致儆戒相成之益惟无忘诗书图史之规惟谦和以睦宗婣惟节俭以处富贵樛木逮下之惠衍螽斯蕃衍之祥于以表正六宫而母仪四海懋钦乃行用永光华   谒庙   是日早内官于奉先殿陈设牲醴祝帛毕上同皇后至赞引引就拜位上在东皇后在西行礼如常仪祭毕还宫   合卺   是日内官先于正宫殿内设上座于东皇后坐于西相向置酒案于正中稍南置四金爵两卺于案上谒庙还内侍女官请上与皇后各就更服处上服皮弁服陞内殿皇后更衣从陞赞请陞座执事者举馔案于上与皇后前女官司尊者取金爵酌酒以进饮讫女官进馔举馔讫女官再取金爵酌酒以进饮讫进馔女官以巹盏酌酒合和以进饮讫又进馔举馔毕内侍奏礼毕上同皇后兴内侍女官执事奏请上与皇后就更服处易常服皇帝从者馂皇后之馔皇后从者馂皇帝之馔   两宫朝见   第二日早上冕服皇后礼服诣某宫俟某宫礼服陞座赞引引上与皇后诣某宫前宫人以腵脩盘立于皇后左赞礼赞上与皇后皆四拜执事二人举案至某宫正中宫人以腵脩盘授皇后皇后捧置于案上执事女官举案皇后随举进至某宫前皇后复位赞礼赞上与皇后皆四拜执事者举腵脩盘彻于西赞礼毕皇后还宫   谢恩   第三日早上冕服皇后礼服同诣某宫前八拜礼讫皇后诣内殿俟上服皮弁服陞座赞引女官引皇后礼服诣上前就拜位行八拜礼毕皇后还宫陞座引礼引在内亲属赞八拜礼次引六尚等女官赞八拜礼次引各监局内官内使行八拜礼毕降座入閤是日上受皇后谢恩礼毕出具服御奉天殿颁诏布告中外行礼如常仪   诏   朕以天序只承大统君临海宇子育兆民仰惟隆古帝王政由彛教礼谨大婚兹承圣祖母太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命慎简贤淑作配朕躬谨昭告天地宗庙以某年某月日册某氏为皇后正位中宫以共承宗祀恊赞化理敷告中外咸使闻知   受贺   第四日文武百官具朝服上表庆贺陈设如常仪上具衮冕御华盖殿亲王行八拜礼庆贺次执事官行五拜三叩头礼毕鸿胪寺奏请陞殿导驾官前导百官进表行礼如常仪其亲王行礼毕诣内殿某宫前皇后前俱行庆贺八拜礼出是日某宫具礼服陞内殿受内外命妇庆贺礼外命妇进表如常仪皇后礼服陞殿受内外命妇庆贺礼外命妇进笺如常仪   盥馈   第五日清晨尚膳监具膳羞皇后具礼服诣某宫俟膳至赞引引皇后诣前赞四拜尚食以膳授皇后皇后捧膳进于案复位赞四拜赞引引皇后退立于西南俟膳毕引出还宫   明会典卷六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六十五   礼部二十四   婚礼   皇太子纳妃仪   成化二十三年定   纳采问名   前期择日遣官告太庙牲用犊各一用祝文至期前一日所司设御座于奉天殿鸿胪寺设制案节案于御座前内官监礼部陈礼物于文楼下教坊司设中和乐于殿内至日清晨锦衣卫设卤簿于丹陛丹墀礼部设防舆教坊司设大乐俱于奉天门外上具衮冕御华盖殿鸿胪寺奏执事官行叩头礼毕请陞殿导驾奉引如常仪上御奉天殿文武官朝服叩头讫执事者引正副使朝服就拜位行四拜礼传制官奏传制讫由左门出执事官举制案节案亦由左门出盖遮防置丹墀中道传制官宣制曰兹择某官某女为皇太子妃命卿等持节行纳采问名礼正副使又行四拜礼鸿胪寺奏礼毕上兴引礼引节案制案由奉天门左门出执事官引文楼下礼物随出至奉天门外正副使取节制书置防舆中仪仗大乐前导从二门行出东长安门外正副使释朝服乘马随行诣皇太子妃府行礼   受纳采问名   皇太子妃府前一日设正副使幕次于大门外道左南向设香案于正堂中设制案节案于香案南别设案于香案之北其日正副使至大门外仪仗大乐分列置防舆中正中设制案节案于防舆北引礼引正副使入幕次执事官陈礼物于堂正副使至幕次取节制书置案上礼官一员先入正堂立于东主婚者朝服出见立于西礼官曰奉制聘皇太子妃遣使行纳采问名礼引礼引主婚者出迎引礼引正副使捧节及制书先行主婚者随行至正堂置节及制书于案正使立于案左副使立于案右引礼引主婚者就拜位行四拜礼诣案前跪正使取纳采制宣讫授主婚者主婚者受之授执事者置于北案上稍左副使取问名制宣讫授主婚者主婚者受之授执事者置于北案上稍右主婚者俯伏兴平身执事者举答问名表案于主婚者后少西取表授主婚者主婚者受表跪授正使正使置表于案主婚者俯伏兴平身退就拜位又行四拜礼毕正副使出置表防舆中讫主婚者至正副使前致词云请礼从者酒馔毕主婚者捧币以劳正副使正副使出主婚者送至大门外正副使进发防舆于东长安门入至奉天门外以节表授司礼监官奏闻复命   纳征告期册封   先期一日遣官告太庙所司设制案节案册案妃冠服礼物中和乐至日清晨设卤簿防舆大乐传制遣使礼仪并同前纳采问名仪但设妃仪仗车辂于左顺门外礼物过随行又改制词云兹册某官某女为皇太子妃命卿等持节行纳征告期册封礼   受纳征告期册封   皇太子妃府前一日设正副使幕次香案制案节案册案玉帛案并同前受纳采问名仪但纳征用纁束帛谷圭八马等物其日正副使至皇太子妃府于防舆中取节制书册玉帛置于案少执事者设皇太子妃冠服诸礼物于正堂八马陈于堂下礼官一员先入正堂主婚者朝服出见礼官曰奉制封皇太子妃遣使行纳征告期册封礼主婚者出迎执事举玉帛册案前行正使于案取节及纳征制书副使取告期制书捧之以次行主婚者后随至正堂正副使各以节制书置于案退立于案之左右东西向置玉帛册案于制书案之南引礼引主婚者就拜位行四拜礼引诣案前跪正使取纳征制书宣讫授主婚者主婚者受之以授执事者执事者跪受置于北案正使捧圭授主婚者主婚者受之以授执事者执事者跪受置于北案副使捧纁授主婚者主婚者受之以授执事者置于北案毕副使取告期制书宣讫授主婚者主婚者受之以授执事者置于北案主婚者俯伏兴平身复位行四拜礼毕正副使入次少女官捧皇太子妃首饰冠服入中堂左内官陈仪仗车辂等物于大门之内女官以首饰冠服进皇太子妃内官进皇太子妃仪仗于中堂前司礼监官进前受节册正副使于案取节册授之仍前立内官二人引捧节册监官入中堂前各置于案皇太子妃具服出閤女官及宫人拥防诣香案前向阙立赞礼女官赞行四拜礼赞宣册赞跪皇太子妃跪宣册女官取册立宣于妃左讫赞受册赞搢圭宣册官以册进授皇太子妃妃受册以授女官女官跪受于右立于西赞出圭兴又赞四拜礼毕皇太子妃入閤持节监官由正门出授正副使报受册礼毕正副使出大门外置节防舆中主婚者请礼从者及以币劳正副使还至奉天门外以节授司礼监官捧入复命   醮戒   先期一日所司设皇太子幕次于中左门前丹墀内设皇太子受醮戒位于御座南北向设皇太子拜位于丹陛上北向设赞礼二人位于皇太子丹陛上拜位之北东西相向知班二人位于赞礼之南东西相向设酒馔案于醮戒位之东稍北设司爵司馔各二人位于案之南西向执膳内官先备金爵果合以是日早鸿胪寺赞引二人具朝服并东宫侍从官先入至文华殿门前皇太子出行叩头礼赞引二人及侍从官导从由奉天左门入至幕次具衮冕以鼓三严上御通天冠绛纱袍出鸿胪寺请陞座上御奉天殿乐作警跸文武官盛服行叩头礼分班列侍如常仪乐止赞引导引皇太子出幕次至殿陛下由东阶陞至丹陛拜位北向立赞礼赞鞠躬四拜兴平身赞引导引皇太子由奉天殿左门入就醮戒位北向立司爵斟酒以进赞引赞跪皇太子跪赞搢圭赞受爵司爵者以爵立授皇太子皇太子啐酒讫以爵授内使内使跪受爵退置于案司馔者以果盒跪进皇太子皇太子取少许食讫司馔者兴以果盒退置于案赞出圭赞恭聴戒命上命之曰往迎尔相承我宗事朂帅以敬皇太子曰臣谨受命赞俯伏兴平身赞复位赞引仍导由左门出至丹陛上拜位立定赞礼赞鞠躬四拜兴平身赞礼毕乐作警跸上降座还宫乐止赞引导皇太子由东陞降丹墀东宫内外官皆导从由奉天左门出午门外幕次易服   妃受醮戒   亲迎日妃家先于祠堂陈设祭物妃服燕居冠服妃父母诣祖宗前行礼奠酒读祝礼毕执事者具酒馔于内进妃饮食讫父母坐于正堂女执事引妃诣父母前各四拜父母命之曰尔往大内夙夜勤慎孝敬毋违母命之曰尔父有训尔当敬承妃聴受讫次诣诸尊长行礼毕改服翟衣以亲迎   亲迎   是日早先设皇太子幕次及仪仗奠鴈并所乘辂教坊司大乐及随侍官舍侍卫官军俱于午门外妃家先设皇太子幕次于中门之外南向设香案奠鴈案于中堂皇太子受醮戒讫赞引导引至午门外幕次易皮弁服讫赞引跪请陞辂皇太子陞辂执鴈者后随乐作仪从先导随侍官舍官军导从由东长安门至妃家门外赞引跪请皇太子降辂导引至幕次礼官一员先入至正防立于东西向主婚者具朝服出见立于东西向礼官曰皇太子奉制行亲迎礼引礼二人具服引主婚者迎皇太子于幕次之外内官二员具服引皇太子出幕次主婚者请皇太子入中堂皇太子先行内官具服捧鴈随入主婚者后行至中堂主婚者进立于堂中之左妃母立于堂中之右东西相向皇太子至中堂女执事二人引妃出房立于妃母之下内官引皇太子至案前内官捧鴈跪进皇太子皇太子以鴈奠于案内官引皇太子稍退近东西向立主婚者诣鴈案前行八拜礼退复位执事者彻案引礼内官导皇太子先行至中门女轿夫举凤轿至于中门之内内官具妃仪仗于中门之外女执事引妃出内官跪请皇太子诣轿所启请掲帘妃陞轿内官啓请皇太子陞辂前行妃具仪仗从后行由东长安门进至午门外车驾仪仗侍卫官舍官军俱止妃仪仗入左顺门内内官跪请皇太子降辂导引入幕次妃至轿止内官跪请皇太子掲帘妃降轿皇太子先行内执事以帷幕拥防妃后行俱歩入左顺门内内官跪请皇太子乘舆先行女官跪请皇太子妃陞轿后行至宫门外皇太子降舆妃至女官跪啓请皇太子妃降轿入幕次行合卺礼   合巹   其日内官先于皇太子内殿外设妃幕次设皇太子座于殿东西向设妃座于西东向各设拜位于座之南设酒案于正中稍南置两爵两卺于案上皇太子至宫门外降舆入于内殿门外之东西向妃降轿女官以帷幕拥防导引入幕次整饰讫导引至内殿门西东向赞引二人导皇太子前陞殿女官二人导妃随陞赞请就拜位皇太子与妃各就拜位赞皇太子两拜妃四拜赞请陞座皇太子与妃皆陞座女执事二人举馔案进于皇太子及妃之前女官司樽者取金爵酌酒以进皇太子与妃各受爵饮讫女官进馔皇太子与妃皆举馔讫女官再以金爵进酒皇太子与妃饮讫女官进馔皆举馔讫女官再以卺盏酌酒合和以进皇太子与妃皆饮讫又进馔皇太子与妃皆举馔凡三举酒馔毕执事者彻馔案赞皇太子与妃兴就拜位相向赞两拜如前仪毕皇太子从者馂妃之馔妃从者馂皇太子之馔皇太子从者导皇太子入宫更礼衣妃从者及女官导妃入宫易常服   两宫朝见   第二日清晨皇太子冕冠妃翟衣女官赞引各啓请出宫至某宫门外以伺某宫服燕居服陞座赞引引皇太子及妃自左门入皇太子先入妃从之赞礼赞诣某宫前皇太子立于东妃立于西宫人以腵脩盘立于妃之右赞皇太子与妃皆四拜执事二人举案至某宫前宫人以腵脩盘授妃妃捧盘置于案执事者举案妃随案进至某宫前妃复位赞皇太子与妃皆四拜兴执事者彻腵脩案于东赞礼毕引皇太子与妃出诣上位宫前伺上位具常服陞座赞引引皇太子及妃由左门入诣上位前进枣栗盘行礼同前毕诣皇后宫进腵脩盘行礼同前毕赞引引皇太子及妃出是日赐皇太子与妃宴   盥馈   第三日清晨妃服翟衣赞引引妃至某宫由左门入伺膳至赞引引妃至前赞四拜尚食以膳授妃妃捧膳置于案复位又赞四拜礼赞引引妃退立于西南伺膳毕引妃出陞轿诣乾清宫门外降轿由左门入伺膳至赞引引妃诣上位前并皇后前礼俱同   庙见   第四日内官于奉先殿陈设牲醴祝帛赞引二人引皇太子二人引妃至奉先殿诣徳祖皇帝皇后神御前赞皇太子与妃皆两拜赞跪皇太子跪妃亦跪赞搢圭皇太子进圭赞进帛执事者跪进于皇太子右赞献帛皇太子受帛以献授执事者赞奠帛执事者以帛奠于神御前赞进爵执事者以爵跪进于右赞献爵皇太子受爵以献授执事者赞奠爵执事者以爵奠于神御前赞再进爵执事者以爵进赞献爵皇太子受爵以献授执事者赞奠爵执事者以爵奠于神御前赞俯伏兴皇太子俯伏兴妃亦兴赞复位赞皇太子与妃皆两拜平身次诣各庙礼同前赞诣读祝位皇太子与妃诣读祝位赞跪皇太子跪妃亦跪读祝讫赞俯伏兴平身皇太子俯伏兴平身妃亦兴赞复位赞皇太子与妃皆两拜平身赞执事者捧祝帛各诣燎所赞诣燎位赞礼毕引礼引皇太子及妃还宫   庆贺   是日早上具皮弁服御华盖殿执事官行礼奏请陞殿导驾乐作陈设如常仪文武百官具朝服先行四拜礼鸿胪寺官诣丹陛上跪致词曰某官【臣】某等恭惟皇太子嘉礼既成益绵宗社隆长之福【臣】某等不胜忻忭之至谨当庆贺又四拜礼毕上起易服赐宴羣臣如冬至正旦之仪其日命妇庆贺皇太后行礼致词如前但致词某官某夫人妾某氏等后又改妾某氏等礼毕庆皇后礼同前但改致词曰皇太子嘉聘礼成益绵景福余并同礼毕皇太后赐宴命妇   明防典卷六十五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六十六   礼部二十五   婚礼   亲王婚礼   诸司职掌   定亲礼物   金五十两   珍珠一十两重【用红緑纱销金袋二个】   花银四百两重   各色纻丝四十疋【用红緑罗销金束子一百二十个】大红罗二疋【用红緑罗销金束子六个】   生纱二疋【用红緑罗销金束子六个】   里绢四十疋   绵胭脂一百个金花胭脂二两重【用抹金花银合一对计六两重】铅粉二十袋计一十两重【用红緑罗销金袋二个】北羊四牵【用红緑绢销金盖袱四条并牵羊红麻索四条】猪二口   鵞二十只   酒八十瓶【用红緑罗销金小盖袱八十条每条坠角折二铜钱四个】圎饼八十个【用红纸花贴靣】   末茶一十袋【用红緑罗销金袋一十个】   果六合   白熟米二石【作四合每合上用染红米二升】   面四十袋【用红纸花贴面】   媒人   纻丝二疋【用红绿罗销金束子六个】   里绢二疋   开合   纻丝一疋【用红緑罗销金束子三个】   里绢一疋   已上礼物媒人并内官一员送至妃家媒人就引妃家回奉礼物从西华门入如命官则皇帝前复命外命妇则皇后前复命   纳征礼物   玉糓圭一【褁玉圭锦袋二件盛玉圭戗金云凤硃红木匣一个内锦褥一片】纁纻丝五疋【三疋纁二疋用红緑罗销金束子十五个】珠翠燕居冠一顶【冠盖全】   冠上火珠愽鬓结子等项金   金凤二个金寳钿花二十七个金簮一对   冠上瑚凤冠觜一副   燕居服四套   大红纻丝一件   大红线罗一件   大红素纱一件   青线罗一件   大带四条【内大红线罗三条青线罗一条】   玉革带一副   玉事件九件   金事件三件   玉花防结绶一副【红緑线罗防结大红线罗系带】防结上玉绶花一个   绶带上玉坠珠六颗   绶带上金垂头花板四片金叶儿六个   白玉钩碾鳯文佩一副   玉事件二十件串珠全   金钩二个   红罗销金夹袱大小五条【包燕居服及玉革带等用】珠靣花四副   珠花四枝【金脚八钱重】   金脚四珠环一双【金脚五钱重】   梅花环一双【金脚五钱重】   金钑花钏一双【二十两重】   金光素钏一双【二十两重】   金龙头连珠镯一双【一十四两重】   金八寳镯一双【八两重外寳石一十四块】   金四百两【九成色二百两八成色二百两】   花银一千六百两   珍珠二十四两重【用红緑纱销金袋二个】   寳钞五十贯   乗马四匹【红笼头锦鞯四副】   各色纻丝六十疋【用红緑罗销金束子一百八十个】各色绫六十疋【用红緑罗销金束子一百八十个】各色纱六十疋【用红緑罗销金束子一百八十个】各色罗六十疋【用红緑罗销金束子一百八十个】各色锦六十疋【用红緑罗销金束子一百八十个】大红罗四疋【用红緑罗销金束子一十二个】   生纱四疋【用红緑罗销金束子一十二个】   各色绢三百疋   白绵二十斤   胭脂二合重二两【金胭脂合一对重一十两】   铅粉二十袋重一十两【用红緑罗销金袋二个】   北羊三十二牵【用红緑销金盖袱三十二条牵羊红麻索三十二条】猪一十六口   鵞三十二只   酒二百瓶【用红緑罗销金盖袱二百条坠角折角折二铜钱四个】末茶三十二袋【用红緑罗销金袋三十二个】   果二十合   向糖二合   芝麻纒糖二合   茶纒糖二合   砂仁糖二合   胡桃纒糖二合   木弹二合   蜜煎二合   枣子二合   干葡萄二合   胡桃二合   圆饼六百个【用红纸花贴靣】   白麫一百二十袋【用红纸花贴面】   红纱罩盝大小一十二个   开合   纻丝八疋【用红緑罗销金束子二十四个】   媒人   纻丝一十二疋【用红緑罗销金束子三十六个】   纳征礼仪   前一日尚寳司陈设御座于奉天殿内官监礼部设冠服首饰金银叚疋等仪物于文楼下教坊司设中和乐于殿内其日清晨锦衣卫设仪仗于丹陛丹墀之东西教坊司设大乐于丹陛之东西北向及设乐于午门外设防卫将军文武官执事官如常仪仪礼司设百官侍立位于文武楼南设玉帛案于殿内之东鼓三严文武官具朝服至侍立位东西相向钟声止仪礼司跪奏请陞殿皇帝具皮弁服导驾奉引如常仪乐作陞座乐止鸣鞭讫序班举玉帛案置殿中引正使副使入就拜位赞鞠躬乐作赞四拜兴平身乐止承制官诣御前跪承制俯伏兴由东门稍东出序班举玉帛案随之置丹墀中道承制官称有制赞礼赞跪宣制曰今聘某官某女为某王妃命卿等行纳征礼赞礼赞俯伏兴乐作四拜平身乐止仪礼司奏礼毕驾兴乐作鸣鞭乐止引礼引玉帛案由奉天门东门及午门东门出置玉圭纁于防舆执事官引文楼下仪物由午门东门出以次陈列正副使行至御桥外收服乗马至妃家   妃家行纳征礼   前一日妃家设正副使幕次于大门外道左南向设香案于正堂中设受玉帛案于香案之南其日礼物至妃家引礼捧玉圭纁先行正副使随之至幕次执事者陈礼物及冠服等物于正堂捧玉帛者俟于幕次东西向礼官一员先入至正堂立于东西向主婚者出见立于东西向礼官曰奉制命正使某官某副使某官某为某王行纳征礼引礼引主婚者出迎引礼引正使捧玉圭副使捧纁先行主婚者随行引礼引至正堂置玉圭纁于案正使立于案之左西南向副使立于案之右东南向赞礼引主婚者就拜位赞鞠躬四拜兴平身赞诣前跪赞捧圭正使捧玉圭授主婚者主婚者受玉圭以授执事者执事者跪受兴置于案赞捧帛副使捧纁授主婚者主婚者受玄纁以授执事者执事者跪受兴置于案赞主婚者俯伏兴平身赞复位赞四拜兴平身礼毕正副使出主婚者至正副使前致词云请礼从者酒馔毕主婚者捧帛以劳正副使正副使出主婚者送至门外正副使诣皇帝前复命妃家回仪从西华门入内官监监官奏闻   发册仪物   金册一副【两叶计足色金一百两重造每叶髙一尺二寸阔五寸周尺】借册锦一片【红绢里】   聨贯册叶【用红丝绦】   垫册锦褥一个【红绢里】   褁册红罗销金小夹袱一条   浑金粉云凤册盝一个【内用红纻丝发衬花银钉铰一副重一两二钱嵌金丝铁锁钥一副】   覆盝红罗销金大夹袱一条   九翚四凤冠一顶   冠上大花九树小花九树寳钿九个翠云博鬓描金珠皂罗额珠眉心珠牌环金冠上金凤四个   牌环脚一双   翟衣三套描金云凤沈香色木匣一个【铜锁钥索扛全】青纻丝绣翟衣一件青纻丝绣蔽膝一件   玉色线罗中单一件红縁襈   青线罗绣翟衣一件青线罗绣蔽膝一件   玉色线罗中单一件红縁襈   青纱绣翟衣一件青纱绣蔽膝一件玉色纱中单一件   青红线罗销金大带一条上有青纻丝副带一条五色线锦绶一副上有玉环二个青红罗防结全   白玉钩碾凤文佩一副   玉事件二十件串珠全   金钩子并圏二个   五色线锦衬一副   白玉革带一副【青纻丝褁鞓描金文翟衣】   玉事件一十件   金事件五件   青纻丝舄一双【上有珠六颗】   青罗袜一双   红罗销金夹袱大小五条【包褁翟衣玉佩玉带等物】凤轿一乗   锦坐褥一个   锦踏褥一个   红交床一把【红穿条全】   红一扇【青罗销金沿边绣带全】   红罗销金轿衣一件【水顶罩全】   红罗绢销金雨轿衣一件【水顶罩全】   防结四串抹金银香圆寳盖四副【计八件共花银一十六两】   仪仗   红杖二   清道旗二   绛引旛二   防二   班剑二【结子绢袋全】   仪刀二【结子红绢袋全】   梧杖二【绢袋全】   镫杖二【绢袋全】   立二【绢袋全】   卧二【绢袋全】   骨朶二【绢袋全】   响节四【绢袋全】   红绣一把【绢袋全】   青方二把【绢袋拳全】   红绣团扇四把【绢袋全】   青绣团扇四把【绢袋全】   红纱灯笼四个【竿全】   拂子二个【结子全】   坐障一【竿全】   行障二【竿全】   抹金交椅脚踏一副除木外计花银一百两重撘座踏褥结子全   抹金银水罐一个重六十两   抹金银水盆一个重六十两   抹金银水唾壶一个重一十六两   抹金银唾盂一个重一十六两   抹金银香炉一个重一十六两   抹金银香合一个重一十六两   擎执宫人销金罗袍一十四领抹金钑花银带一十四条翠花纱防一十四顶皂鹿皮靴一十四双   女轿夫衣袍一十六领汗跨一十六副铜束带一十六条花纱防一十六顶红绵布防鞋一十六双   发册命使仪注   其日清晨内官监锦衣卫尚寳司教坊司文武执事等官于奉天殿陈设如纳征仪仪礼司设册案于殿内之东承制官持节官位于殿内之东西向设正使副使拜位于丹墀正使在东副使在西锦衣卫设盖册黄一于殿门外礼部陈设防舆于午门外内官陈王妃凤轿仪仗于防舆之南鼓三严引礼引文武官入就侍立位钟声止仪礼司跪奏请陞殿皇帝服皮弁服导驾官奉引如常仪乐作陞座止卷鸣鞭讫引礼引正正副使各就拜位赞礼赞鞠躬乐作赞四拜平身乐止承制官诣御前跪承制俯伏兴由东门稍东出持节官举节举册官举案随行亦由东门稍东出校尉擎遮防册行至丹墀御道中持节官立于案东西向传制官称有制赞礼唱跪宣制曰今册某官某女为某王妃命卿等持节行礼赞礼赞俯伏兴鞠躬四拜兴平身乐止持节官以节授正使引礼引节册及正副使由东道至奉天门由东门出至午门外置册于防舆仪礼司官奏礼毕驾兴乐作百官卷班以次出仪仗凤轿前行引礼引节及防舆正副使随行过御桥收服持节正副使俱上马至妃府行册礼   册至妃家行礼仪注   是日妃府先设幕次于大门之外南向设案于正防册使至引礼引正副使至幕次礼官先入见主婚者礼官曰奉制命正使某官某副使某官某持节行册礼主婚者出迎引礼引正使持节副使捧册入主婚者随行至正防正副使立于香案东南向引礼引主婚者至拜位赞礼赞鞠躬四拜兴平身退立于西南引礼引接册内官诣前赞礼赞举册副使以册授内官内官跪受讫赞礼赞请诣中堂行礼内使二人引捧册内官入中堂正副使仍前立内官出告行礼毕正副使以节出主婚者请礼正副使如纳征仪   受册仪注   其日妃府陈设香案于中堂设册案于香案之南设妃拜位于册案之南妃服翟衣讫俟内官捧册入置于案赞礼女官一员居东一员居西在妃拜位前相向立宣册女官展册女官立于东引礼女官二员分左右引妃出房至册案前拜位女使执事者立于西赞礼女官赞四拜兴宣册女官称有制女官赞跪妃跪赞宣册宣册女官诣册案前取册立宣于香案东女官宣册讫以册入于盝赞受册宣册官捧册立授妃妃受册女官赞以册授执事者妃以册授女使女使跪受兴置于案女官赞妃兴又赞四拜礼毕内官出告正副使行礼毕执事者彻香案册案设妃座引礼请妃陞座众命妇及应贺者序立于庭北向赞四拜礼毕妃降座   催妆礼物   北羊二牵【红緑绢销金盖袱二条】   酒二十瓶【红緑罗销金盖袱二十条每条坠角折二铜钱四个】果二合【用花四枝】   已上礼物内官一员送至妃家   铺房   一妃家于亲迎前择日将房奁床帐等物至王府铺房礼部预先奏知至日妃家备鼓乐迎引从午门东角门入鼓乐止于阙西妃母或亲戚入内陈设   醮戒仪注   其日内官监设上位中宫御座于宫中设大乐仪仗于丹陛之东西执膳内官先备酒金爵果合以俟上位服皮弁服中宫燕居服出乐作陞座乐止王服衮冕赞引引王由殿东门入诣上位前赞礼赞鞠躬乐作赞四拜兴平身乐止执事者以爵斟酒立于御前之东赞礼赞王诣前跪赞搢圭赞受爵执事者以爵立授王王受爵饮讫以爵授执事者执事者跪受以退赞礼赞出圭恭聴戒命随防意致戒词王聴戒词讫赞俯伏兴平身赞复位赞鞠躬乐作赞四拜兴平身乐止赞礼引王诣中宫前礼同赞礼毕引礼引王出收衮冕具皮弁服行亲迎礼   妃受醮戒仪   亲迎日妃家先于祠堂陈设祭物妃服燕居冠服妃父母同妃诣祖宗前奠酒读祝礼毕执事者具酒馔命妃饮食讫父母坐于正堂女执事引妃诣父母前各四拜父母随意致戒辞妃聴受讫次辞诸尊长礼毕改服翟衣以俟   亲迎仪注   其日仪卫司先设王仪仗象辂于承天门外妃家先设王幕次于中门之外设香案帛案于正堂之中是日王受命讫引礼引王由午门东门出典仪具服跪请陞辂仪从前导过御桥乐作至妃家门外引礼跪请王降辂导引至幕次礼官一员先入至正防立于东西向主婚者出见立于西东向礼官曰某王制奉行亲迎礼引礼二人具服引主婚者迎王于幕次之外内官二员具服引王出幕次主婚者请王入中堂王先行主婚者后随内官具服捧礼物入至于中堂主婚者进立于中堂之左妃母立于堂中之右东西相向王至中堂女执事二人引妃出房立于妃母之下内官引王至案前内官捧帛进王王以帛置于案内官引王稍退近东西向立赞礼引主婚者诣帛案前行八拜礼退复位执事者彻案引礼内官导王先出女轿夫举凤轿至于中门之内内官具妃仪仗于中门之外女执事引妃出内官跪啓请王诣轿所啓请揭妃陞轿内官啓请王陞辂前行妃具仪从后行王至承天门外降辂妃至内官跪啓请王揭妃降轿王先行至内释皮弁服具衮冕至奉先殿前俟妃入午门陞轿将至奉先殿降轿行庙见礼   庙见仪注   是日内官于奉先殿陈设牲醴祝帛讫每庙猪一羊一帛二共一篚祝共一赞引二人引王二人引妃至奉先殿诣徳祖皇帝皇后神御前王在东妃在西赞王与妃皆两拜赞跪王跪妃亦跪赞搢圭王搢圭赞进帛执事者以帛跪进于王右赞受帛王受帛以授执事者赞奠帛执事者以帛奠神御前赞进爵执事者以爵跪进于王右赞受爵王爵爵以授执事者赞献爵执事者以爵奠于皇帝皇后前赞再进爵执事者以爵进赞受爵王受爵以授执事者赞献爵执事者以爵奠于皇帝皇后前赞俯伏兴王俯伏兴妃亦兴赞王复位赞王与妃皆两拜平身次诣懿祖皇帝皇后熈祖皇帝皇后仁祖皇帝皇后仪同上赞诣读祝位王诣读祝位赞跪王跪妃亦跪读祝讫赞俯伏兴平身王俯伏兴平身妃亦兴赞王复位赞王与妃皆两拜平身赞执事者捧祝帛各诣燎所赞诣燎位王与妃诣燎位赞礼毕引礼引王及妃还宫行合卺礼   合卺仪注   其日内官先于王官设王座于东西向设妃座于西东向各设拜位于座之南设酒案于正中稍南置两爵两卺于案上执事者啓请王具皮弁服讫赞引导王与妃至宫门赞引二人导王前陞二人导妃后陞赞请就拜位王与妃各就拜位赞两拜王与妃皆两拜讫赞请陞座王与妃皆陞座执事者二人举馔案进于王及妃之前女官司尊者取金爵盏酌酒以进王与妃各受爵饮讫女官进馔王与妃皆举馔讫女官再以金爵进酒王与妃皆饮讫女官进馔王与妃皆举馔讫女官再以巹盏酌酒合和以进王与妃皆饮讫又进馔王与妃皆举馔凡三举酒馔毕执事者彻馔案赞王与妃兴就拜位相向赞两拜礼毕王从者馂妃之馔妃从者馂王之馔   朝见仪注   第二日清晨王冕服妃翟衣赞引各啓请出宫至宫门外以俟皇帝服皮弁服中宫服燕居服陞座赞引引王及妃自东门入王先入妃从之赞礼赞诣皇帝前王立于东妃立于西宫人以枣栗盘立于妃之右赞王与妃皆四拜执事者二人举案至皇帝前宫人以枣栗盘授妃妃捧枣栗盘置于案上执事者举案妃随捧进至皇帝前妃复位赞礼赞王与妃皆四拜兴赞引引王及妃诣皇后前宫人以腵脩盘立于妃左赞王与妃皆四拜兴执事者二人举案至皇后前正中宫人以腵修盘授妃妃捧腵修盘置于案上执事者举案妃随举进至皇后前妃复位赞四拜王与妃皆四拜兴执事者以皇帝前枣栗案彻于东皇后前腵修案彻于西赞礼毕赞引引王及妃出是日赐王与妃宴   盥馈   第三日清晨妃服翟衣赞引引妃出陞舆将至宫内门降舆由东门入俟膳至赞引引妃诣皇帝前赞四拜尚食以膳授妃妃捧膳置于案复位又赞四拜赞引引妃诣皇后前礼同赞引引妃退立于西南俟膳毕赞引引妃出   王与妃见东宫仪注   是日王与妃朝见讫王具皮弁服妃服翟衣诣东宫前行四拜礼东宫皮弁服坐受东宫妃翟衣立受两拜答两拜   回门礼物   花银三百两重   杂色纻丝三十二疋【红緑罗销金束子九十六个】北羊四牵【红緑绢销金盖袱四条红麻索四条】   酒四十瓶【红緑罗销金盖袱四十个】   果四合   回门仪注   其日内官先将礼物至妃家王与妃仪仗导从如常仪王先行至妃府妃父出迎王先入妃父从之至正防王立东西向妃父立于西东向王于妃父母前行四拜礼妃父母立受两拜答两拜礼毕王中坐其余亲属见王行四拜礼王皆坐受妃至入中堂于父母前行四拜礼父母正面坐受其余亲属见妃各序家人礼   王府供用器皿   金器   壶瓶一对六十两重   酒注一对六十两重   盂子一对二十两重   贽礼盘二面六十两重   盘盏二副二十两重   托里胡桃木椀四个六十四两重   楞边胡桃木托子四个五两重   托里胡桃木钟子一对一十一两重   撒盏一对八两重   葫芦盘盏一副一十两重   茶匙一双一两重   匙一双五两重   筯一双五两重   银器   果合一对一百六十两重   汁瓶二对一百两重   茶瓶一对五十两重   汤鼓四个八十两重   按酒楪一十二个四十二两重   果楪一十二个三十两重   菜楪一十二个二十四两重   漆器   硃红戗金大托盘二面【红纱罩二】   硃红戗金馒头肉盘四个【红纱罩二】   小车子一乘贴金钉铰全并顶上抹金铜火珠一个四角铜凤四个   红纻丝车衣一副顶裙水顶里紫罗带全   锦坐褥一个黄绵布骨子黄绢里绵花装   红平罗车衣一副顶裙水顶里绢紫罗带全锦靠褥二个緑纻丝边黄绵布骨子黄绢里绵花装红素油绢衣一副   红油仪仗木架二座   明防典卷六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六十七   礼部二十六   婚礼二   洪武二十七年更定凡亲王纳妃预择亲迎日期别择日行定亲纳徴发册催妆等礼其礼物仍依节次名数同日给送   纳徴发册催妆   前期一日内官监礼部仪礼司设冠服首饰金银叚疋等仪物于文楼下设玉帛案册案并节于奉天殿内至日早礼部设防舆教坊司设乐于午门外内官设王妃鳯轿仪仗于防舆之南皇帝具皮弁服陞殿百官侍班正副使先行四拜礼执事官举节及玉帛案册案至丹墀置案于中道持节俟立传制官宣制曰今聘某官某女为某王妃令卿等行纳徴发册等礼正副使又四拜礼毕执事官以节授正使引礼引节并玉帛案册案冠服等物至午门外置册及玉帛于防舆冠服等物以次陈列而行   妃家受聘   前期一日妃家设香案节案于正堂中玉帛案册案左右相向至日礼物至妃家主婚者出迎引礼引正使持节副使捧册执事者捧玉帛至正堂各置于案正副使立于案左右冠服等物以次陈列礼官一员立于左主婚者立于右礼官曰奉制命正使某官某副使某官某为某王行纳徴发册等礼引礼引主婚者诣香案前行四拜礼执事官捧玉圭纁主婚者先受玉圭次受纁各授执事再行四拜礼毕内官先以冠服进于妃具服讫内官诣册案跪捧册入中堂置于案引礼女官引妃出至册案前行四拜礼跪女官宣册讫妃受册以授执事者行四拜礼毕执事者设妃座引礼请妃陞座妃家应贺者行四拜礼正副使俟内官出告行礼毕持节出主婚者送至门外正副使囘朝复命妃家囘奉礼物従午门入内官监官奏闻   醮戒   其日皇帝具皮弁服执膳内官备金爵酒果王具冕服行四拜礼执事者斟酒立授王王跪饮聴戒命讫行四拜礼复诣皇后前礼同   亲迎   前一日妃家令亲人铺房至日王亲迎仪卫司先设王仪仗教坊司设乐于长安门外妃家先设王幕次于中门之外香案帛案于中堂是日王受戒命讫具皮弁服陞辇至妃家幕次礼官先入正防立于东主婚者立于西礼官曰某王奉制行亲迎礼主婚者诣幕次迎王王前行主婚者后随至中堂内官捧礼物入中堂主婚者立于左妃母立于右女执事二人引妃出立于妃母之下内官以帛进王王受帛置于案王立于案左賛礼引主婚者诣帛案前行八拜礼毕引礼内官引王先出中门外诣妃轿所揭帘妃陞轿王陞辇前行妃具仪従后行王至长安门外降辇妃至揭帘妃降轿王先行至内释皮弁服具衮冕与妃诣奉先殿行礼   庙见   是日内官先于奉先殿陈设牲醴祝帛讫引礼引王与妃诣四庙帝后神御前行四拜礼献帛献爵读祝讫又行四拜礼毕还宫   合巹   其日内官先于王宫设王座妃座东西相向各设拜位于座之南王具皮弁服妃服鞠衣行拜礼王再拜妃侠拜执事者设酒案于正中馔案于左右置两爵两巹于酒案王与妃陞座执事者举馔案进于王及妃之前女官以爵进酒王与妃饮讫进馔馔讫再进酒馔如前仪又以巹盏斟酒进皆饮讫进馔皆馔讫彻案王从者馂妃之馔妃从者馂王之馔   朝见   次日早王具冕服妃具霞帔禙子皇帝服皮弁服引礼引王与妃诣御前宫人以枣栗立于王妃之右王与妃各行四拜礼执事二人举案妃随捧进至御前王与妃又行四拜礼复诣皇后前献服修如前仪礼毕赐王与妃宴   回门   其日内官先以礼物至妃家王与妃导従如常仪王先至妃家妃父出迎至正防王于妃父母前行四拜礼妃父母立受两拜荅两拜王至中堂坐其余亲属见王行四拜礼妃至入中堂于父母前行四拜礼其余亲属于妃前行家人礼   治中续増醮戒等仪其纳徴日上先具衮冕诣奉先殿用乐祭告礼毕然后易皮弁服制其醮戒仪是日内执事设太皇太后皇太后御座于宫中设大乐仪仗于丹陛之东西执膳内官先备酒金爵果合以俟太皇太后具燕居服乐作陞座乐止王服衮冕賛引引王由东门入诣太皇太后前賛鞠躬乐作賛四拜兴平身乐止执事者以爵斟酒立于东賛礼賛王诣前跪賛搢圭賛受爵执事者以爵立授王王受爵饮讫以爵授执事者执事者跪受以退賛出圭恭听戒命往迎尔相用成厥家勉率以敬为国之光王聴戒辞讫賛俯伏兴平身賛复位賛鞠恭乐作賛四拜兴平身乐止賛礼毕賛礼引王诣皇太后宫门外由东门入诣皇太后前賛鞠躬乐作賛四拜兴平身乐止执事者以爵斟酒立于东賛礼賛王诣前跪賛搢圭賛受爵执事者以爵立授王王受爵饮讫以爵授执事者执事者跪受以退賛礼賛出圭恭聴戒命往迎尔相承厥家事勉率以敬无忝戒命王聴讫賛俯伏兴平身賛复位賛鞠躬乐作賛四拜兴平身乐止賛礼毕賛礼引王诣上位宫门外上具常服皇后具燕居服陞座賛礼引王诣上位前行五拜三叩头礼毕引王出释衮冕具皮弁服行亲迎礼其妃受醮戒仪亲迎日妃家先于祠堂陈设祭物妃服燕居冠服妃父母同妃诣祖宗前行礼奠酒读祝礼毕执事者具酒馔于内进妃饮食讫父母坐于正堂女执事引妃诣父母前各四拜父母随意致戒辞妃聴受讫次诣诸尊长行礼毕改服翟衣以俟亲迎其朝见仪第二日清辰王冕服妃翟衣賛引各启请出宫至皇城内宫门外以俟太皇太后燕居服陞座賛引引王及妃自东门入王先入妃従之賛礼賛引诣太皇太后前王立于东妃立于西宫人以腵脩立于妃之左賛王与妃皆四拜执事二人举案至太皇太后前宫人以腵脩盘授妃妃捧腵脩置于案执事者举案妃随案进至太皇太后前妃复位賛王与妃皆四拜兴执事者彻腵脩案于东賛礼毕引王与妃出诣皇太后宫前俟皇太后燕居服陞座引礼引王及妃自东门入诣皇太后前进腵脩盘行礼同前毕出诣上位宫前俟上具常服陞座賛引引王及妃自东门诣上位前进枣栗皇后前进腵脩行礼同前毕賛引引王及妃出是日赐王与妃宴王与妃见东宫是日王与妃朝见讫王具皮弁服妃服翟衣诣东宫前行四拜礼东宫皮弁服坐受其盥馈仪第三日清晨妃服翟衣賛引引妃出陞舆将至宫内门降舆由东门入俟膳至賛引引妃诣太皇太后前賛四拜尚食以膳授妃妃捧膳置于案复位又賛四拜賛引引妃退立于西南俟膳毕引妃出诣皇太后前行礼同复诣上位前皇后前行礼同   明防典卷六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六十八   礼部二十七   婚礼四   公主婚礼   诸司职掌   册公主   前期告奉先殿【用祝帛猪羊行礼如常仪】   册文   维洪武某年嵗次某某月某日皇帝制曰古之君天下者有女必封尔【长次】女今已成人未有封号特以某郡为尔之号配某官某之子彼为驸马尔为公主既入某官之门恪遵妇道以奉舅姑闺门整肃内助长佳毋累父母生身之恩尔惟敬哉   谒庙   受册次日引礼引公主谒奉先殿【用香烛】   驸马受诰   其日驸马受诰如常仪   诰文   夫妇之道人之大伦婚姻以时礼之所重帝女下嫁必择勲旧为姻此古今通义也朕今命尔为驸马都尉当坚夫道毋宠毋慢永肃其家以称亲亲之意恪遵朕言勿怠   公主受醮戒   其日早公主具礼服辞奉先殿申时内官陈设仪仗于正宫内丹陛之东西大乐陈于丹墀执事女官备金爵酒壶果合以俟内賛女官二员于殿之东西皇帝常服皇后燕居服陞座公主具礼服引礼女官引公主诣皇帝前賛拜乐作四拜乐止賛跪賛受爵女官以爵斟酒立授公主公主受酒饮讫以爵授执事者执事者跪受虚爵退复位賛恭聴戒命【随防意训戒】公主聴受讫賛兴賛复位賛拜乐作四拜兴乐止引礼女官又引公主诣皇后前賛拜乐作四拜兴乐止賛跪賛受爵执事女官斟酒立授公主公主受酒饮讫以爵授执事者跪受虚爵以退賛恭聴戒命【随防意训戒】公主聴受讫賛兴賛复位賛拜乐作四拜兴乐止礼毕公主换燕居冠服命妇送至宫门引礼引公主由宫门东门出过宫门西上陞辇至右门内公主降辇驸马揭帘公主陞轿内使备仪仗鼓乐前导合女乐三十六人接引至府公侯百官命妇送至府各囬家   驸马受醮戒   其日早驸马父与驸马具家用祭服告祠堂毕至午后驸马父坐于正堂驸马具见尊长服引礼引驸马至拜位賛鞠躬两拜兴平身賛跪賛搢笏賛受爵执事者斟酒授驸马驸马受酒饮讫以爵授执事者賛聴训戒【驸马父随意致戒辞】驸马聴讫賛出笏俯伏兴賛复位賛鞠躬两拜兴平身礼毕驸马便服上马行亲迎礼【若驸马父母俱存则父母同坐于正堂行礼如前仪】   亲迎   其日驸马受醮戒讫具仪従鼓乐前导至午门西下马至朝房具朝服申时序班二人具服引驸马由午门西角门入至右红门内官二员具服接引驸马至内使监前报公主醮戒将毕引驸马至右门西东向立公主至驸马揭帘公主陞轿驸马先由午门西角门出至上马处上马先至府公主至揭帘公主降轿同谒祠堂   谒祠堂   执事者先于祠堂设祭物毕引礼女使引驸马及公主至祠堂拜位驸马立于东公主立于西賛礼賛鞠躬拜驸马公主皆两拜引礼引驸马诣高祖考妣神位前公主仍立于拜位賛跪驸马跪公主亦跪賛搢笏驸马搢笏賛进爵执事者以爵跪进于驸马右賛受爵驸马受爵以授执事者賛献爵执事者以爵奠于高祖考神位前賛进爵执事者以爵进賛受爵驸马受爵以授执事者賛献爵执事者以爵奠于高祖妣神位前賛出笏俯伏兴公主亦兴引礼又引驸马诣曽祖考妣祖考妣各神位前如前仪讫賛诣读祝位驸马至读祝位賛跪驸马跪公主亦跪读祝讫俯伏兴公主亦兴賛复拜位賛拜驸马公主俱两拜礼毕导还府行合巹礼   合巹   其日女使陈设驸马座于室东西向公主座于室西东向各设拜位于座之南设酒案于室中稍南置两盏两巹【即葫芦盏】于案上案二于室中賛引二人导驸马二人导公主就拜位賛两拜驸马公主相向皆两拜请就位驸马公主各就位执事者奉案置于驸马公主前执事者二人以二盏斟酒以进驸马公主皆饮酒执执事者进驸马公主皆举筯执事者斟酒驸马公主皆饮酒执事者进馔驸马公主皆举筯执事者以两巹盏斟酒合和以进驸马公主皆饮讫执事者又进馔驸马公主皆举筯执事者彻案賛驸马公主兴就拜位驸马公主相向皆两拜礼毕   见舅姑   一公主见舅姑舅姑坐于东西向公主立于西东向行四拜礼舅姑荅两拜   赐驸马冠带衣服   纱防一     金带一【后以玉带】   纻丝罗衣各一袭 斜皮靴一双   鞍马二   明防典卷六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六十九   礼部二十八   婚礼五   品官纳妇   明集礼   几品官婚娶或为子聘妇先遣媒氏通书次遣使及媒氏行六礼妇至婿家主人飨宴送者明日谒见祖祢讫次见舅姑行盥馈之礼舅姑飨妇如家人之仪   纳采   前一日主婚者设賔次于大门外賔席于防事至日设鴈及礼物于防及庭媒氏省视讫执事者举礼物进賔及媒氏従其后质明主婚者具祝版告庙以行賔至女第媒氏入告賛者延賔入次执事者各陈礼物于大门内女氏主婚者公服出迎于大门外賛者引賔出次主婚者揖賔入賔及媒氏陞自东阶主婚者陞自西阶至防賔立于左主婚者立于右媒氏立于賔之南执事者各陈其物于防及庭賔及主婚者皆拜賔诣主人曰某官以伉俪之重施于某某率循礼典谨使某纳采主婚者曰某之子弗闲姆训既辱采择敢不拜嘉主婚者揖賔就西向坐主婚者东向坐执事者彻礼物讫賔复入陈鴈及礼物于防賔诣主婚者曰某官慎重婚礼将加卜筮请问名主婚者进曰某第几女某氏出或以红罗或以销金纸书女第行年嵗賔辞将降出主婚者曰请礼従者賔复就坐遂行饮食之礼毕賔降自东阶出主婚者送至大门外   纳吉   礼如纳采仪賔致辞曰某官承嘉命稽诸卜筮龟筮恊従使某告吉主婚者曰某未教之女既以吉告其何敢辞   纳征   礼如纳吉仪加纁束帛函书賔致辞曰某官以伉俪之重加惠某官率循典礼有不腆之币敢请纳徴主婚者曰某官贶某以重礼某敢不拜受辞毕賔即函书授主婚者主婚者受书以授执事者主婚者之従者亦以函书进授主婚者主婚者受以授賔賔受书以授左右讫主婚者揖就席主婚者之执事者各彻礼物   请期   亦与纳吉同   迎亲   前一日主婚者设次于大门外其日婿父公服告于祢庙质明婿具公服亲迎执事者设婿父位于防之正中婿父即座賛者引婿陞自西阶至父座前北面拜进立父位前父命之曰躬迎嘉偶厘尔内治婚进曰敢不奉命退复位拜媒氏导婿之女家其日女氏主婚者公服吿庙讫宴防亲戚醴女如家人礼婿至门外下马媒氏入告賛者引婿就次女从者请女盛服就门内南坐賛者引婿出次主婚者出迎婿于大门之东西面揖婿入主婚者入门而右婿入门而左执鴈者従婿后至户前北面立主婚者立于户之东西向执鴈者陈鴈于庭婿拜婿出就次主婚者不降送婿既出女父母就正防南向坐保姆引女就父母座前北面四拜父命之曰往之女家以顺为正无忘肃恭母命之曰必恭必戒毋违舅姑之命庻母申之曰尔悦聴于训言毋作父母羞保母及侍女导従女出门陞车仪卫导前应送者乗车从后婿先还以俟   同牢仪   女将至婿家执事者设座于室内婿东妇西设婿洗一于室之东南妇洗一于西北酒案于室之南楹正中设四爵两巹于酒尊之北食案二于酒案之北初婚妇车至门保姆请下车賛者引婿出迎于大门内婿妇同入及门婿先陞阶保姆等导妇后陞入室婿盥于南洗妇従者执巾进水以沃之盥毕从者请婿妇各就座执事者各举食案于婿妇之前司尊者注酒侍女以酒置于案上婿妇饮讫彻司馔者进馔侍女供馔于案婿妇馔讫彻馔饮再馔如初侍女以巹注酒进于婿妇前各饮毕賛者请皆兴立于座南东西相向賛拜婿妇皆拜侍従引婿妇入室易服婿从者馂妇之余妇从者馂妇之余   庙见   妇至之明日见宗庙设主婚者拜位于东阶下婿拜位于其后主妇拜位于西阶下妇拜位于其后诸亲拜位男女各于主婚者及主妇后其日妇夙兴沐浴盛服主婚者及主妇皆盛服各就位拜賛者引妇进诣庭中北面立主婚者陞自东阶诣神位前跪三上香三祭酒读祝兴主婚者立于神位西妇四拜退复位主婚者降自东阶就拜位主婚者以下皆拜礼毕   见舅姑   妇既谒庙见舅姑执事者先设舅姑位于堂上舅在东姑在西妇沐浴盛服立于堂下俟舅姑即座賛者引妇就拜位四拜保姆引自西阶至舅前侍女捧枣栗授于妇妇受之置位前案上降阶复四拜讫诣姑前奉腵脩如舅前仪执事者各彻讫妇退降自西阶至庭下拜四拜礼毕妇退舅姑醴妇如家人礼   盥馈   妇见舅姑之明日行盥馈礼其日妇家备盛馔至婿家妇従者设舅姑位于堂上食案于堂中妇夙兴沐浴盛服立于庭下舅姑即座妇四拜保姆引妇陞自西阶至舅位之南妇从者举食案于舅前执事以馔授妇妇奉馔置于舅前执事者加筯进馔于姑亦如之食讫妇従者彻馔妇降阶就拜位四拜礼毕舅姑醴妇如初见礼   舅飨丈夫送者   其日质明主婚者命执事者设賔席于正防东西相向其席位従其賔之数设酒案于防之南楹设食案于酒案之北賔至掌次者引賔先就次主婚者出迎于大门之外引礼者引賔出次主婚者揖賔入賔升东阶主婚者升西阶至防分东西相向立賛礼唱鞠躬拜賔主皆再拜平身主婚者揖賔各就座执事者举食案进供于賔客主婚者之前进酒进馔如常仪防毕賔主俱兴賔立于东阶上西向主婚者立于西阶上东向执事者奉币以授主婚者主婚者以授賔賔受以授左右降自东阶従者受币以从賔出主婚者送于大门之外   姑飨妇人送者   其日主婚者之执事者设女賔次于中门之内设女賔席于后堂东西相向设女賔亲党位于女賔之南西向设主妇亲党位于主妇之南东向设酒案于堂之南楹设食案于酒案之北女賔至掌次者引就次主妇出迎于次外引賛引女賔出次主妇接女賔同入女賔升东阶主妇升西阶至防分东西相向立女賛唱拜女賔及主妇皆拜主妇请女賔皆就位坐侍女举食案进供于女賔主妇之前进酒进馔如常仪防毕女賔及主妇皆兴执事者奉币以授主妇主妇受币以授女賔女賔授币降自西阶以授从者从者奉币以从女賔出主妇送于门外   庶人纳妇   明集礼   凡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并聴婚娶先遣媒氏通言女氏许之次命媒氏纳采纳币至期婿盛服亲迎主婚者礼賔明日妇见祖祢毕次见舅姑婿往见妇父母   纳采   是日夙兴主婚者告于祠堂云某人之子某年已长成未有伉俪已议娶某郡某之女今日纳采不胜感怆【若宗子自昏则自告】媒氏奉书及礼物往女家至大门外主婚者出迎媒氏媒氏入门而右主婚者入门而左升堂东西相向立执事陈礼物于堂上及庭中媒氏进诣主婚者曰吾子有惠贶室于某某亲某有先人之礼使某请纳采主婚者对曰某之子蠢愚又弗能教吾子命之某不敢辞从者以书进授媒氏媒氏奉书以授主婚者主婚者受书以授左右讫延媒氏就次执事者各彻礼物主婚者遂奉书告于祠堂讫出迎媒氏升堂从者以复书进授主婚者主婚者以授媒氏媒氏受书以授执事讫请退主人请媒氏以酒馔请从者于别室皆酬以币使者复命婿家婿家复告祠堂   纳币请期【古有问名纳吉朱子家礼止用纳采纳币以从简便】   其日婿氏主婚者备书及礼物于庭媒氏省视讫遂奉书及礼物至女家主婚者出迎媒氏入门而右主婚者入门而左升堂东西相向立从者陈礼物于堂及庭中媒氏进诣主婚者前曰吾子既修好于某某使某来成主婚者曰备礼有加敢不重拜从者以函书授媒氏媒氏以授主婚者主婚者受书以授左右讫左右以复书进授主婚者以授媒氏媒氏受书复致命曰某使某请吉日主婚者曰某固聴命媒氏曰请以某甲子主婚者曰敢不承命媒氏请退主婚者留媒氏宴飨如纳采之仪   亲迎【有故聴以媒氏往迎】   前期一日女氏使人张陈其婿之室【俗谓之铺房】其日质明婿父盛服以祝告庙讫父坐于正防中间南向子盛服【品官子孙假九品服余皂衫折上袊】立于父位之西少南东向賛礼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婿鞠躬拜兴拜兴平身执事者以醆注酒授婿婿祭酒少许讫啐酒以醆授从者讫兴平身进立于父位前父命之曰厘尔内治往求尔匹婿进曰敢不奉命賛礼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婿鞠躬拜兴拜兴平身降出乗马以二烛前导至女家司賔延入次是日女父母请亲戚宴女如家人之仪婿至主婚以祝告于祠堂曰某之第几女将以今日归于某不胜感怆告祝讫出迎婿于中门之外揖婿入主婚者升东阶西向婿升西阶进当户之前北面执鴈者陈鴈于阶庭【无鴈以他物代】婿曰某受命于父以兹嘉礼恭听成命主婚者曰某固愿从命賛礼唱鞠躬再拜平身婿鞠躬再拜平身賛礼引婿降阶出至次以俟主婚者不降送婿既出就次女父母盛服向南坐侍女导从女至堂上诣父母前北面立賛者唱四拜女四拜父戒之曰往之尔家无忘肃恭毋戒之曰夙夜以思无有违命诸母申之曰无违尔父母之训賛者又賛四拜女四拜兴讫侍女导从出门升舆二烛导行婿先乗马还俟于门外妇至门外賛者请降舆妇降舆入门北面立婿出至中门外南面揖妇同入室妇从者布婿席于室东婿从者布妇席于室西賛者引婿妇至席所东西相向賛礼唱拜兴拜兴婿妇皆再拜婿揖妇就坐妇从者举食案置于婿前婿从者举食案置于妇前妇从者斟酒进供于婿婿受醆饮酒婿从者斟酒进供于妇妇受醆饮酒毕从者以馔进婿妇皆馔再饮再馔毕婿从者以巹斟酒进授婿婿受巹婿从者以巹斟酒进授妇妇受同饮毕婿妇皆兴入室婿脱服妇从者受之妇脱服婿从者受之婿从者馂妇之余妇从者馂婿之余主婚者礼男送者于外防主妇礼女送者于中堂各如仪   见舅姑   妇至之明日谒见舅姑其日夙兴盛服立于堂下舅姑坐于堂上舅位在东姑位在西置卓子于舅姑之前家人男女少于舅姑者立于两序侍女引妇立于东阶下賛礼唱四拜妇四拜侍女引妇升东阶至舅位前侍女以贽币进授于妇妇受贽币奠于卓子上舅抚之侍女引妇降阶北面立賛礼唱四拜妇四拜侍女引妇就西阶下立賛礼唱四拜妇四拜侍女引妇升西阶至姑位前侍女以贽币进授于妇妇受贽币进奠于卓子上姑抚之侍女引妇降阶北面立賛礼唱四拜妇四拜賛礼唱礼毕舅姑醴妇如家人之仪   见祖祢【古者三月而庙见朱子家礼以其太逺改用三日】   妇至之明日见于祖祢【无庙者设神位于防事中】设主婚者拜位于东阶下北面婿拜位于后设主妇拜位于西阶下妇拜位于其后亲属拜位各以序分立于主婚者主妇之后其日妇夙兴沐浴盛服主婚者及主妇皆盛服賛礼引主婚者就东阶下位次引主妇就西阶下位次引诸亲及婿妇各就位立定賛礼唱拜平身主婚者以下皆拜平身賛礼引妇进诣庭中北靣立引礼引主婚者升自东阶诣神位前引礼唱跪主婚者跪引礼唱上香上香三上香司香者奉香进扵主婚者左主婚者三上香讫引礼唱祭酒祭酒三祭酒司尊者以酒进于主婚者之左主婚者祭酒毕引礼唱读祝读讫引礼唱俯伏兴平身主婚者俯伏兴平身引礼引主婚者立于神位之西賛礼唱四拜妇四拜讫退复位引礼引主婚者降自东阶就拜位賛礼唱鞠躬拜平身主婚者以下皆鞠躬拜平身賛礼唱礼毕主婚者以下皆退   婿见妇之父母   妇至之明日婿盛服往见妇之父母至大门外立伺賛礼者先入告妇父母出迎扵大门外揖婿入従者执币其后妇父升自西阶婿升自东阶至防东西相向妇父在西婿在东賛礼唱鞠躬四拜平身婿四拜兴平身妇父扶婿兴从者以币进授婿婿受币进于妇父妇父受币以授左右賛礼引婿入至后堂门外少伺从者执币以从婿母盛服出后堂南向立賛礼引婿入堂前楹北向立賛礼唱鞠躬四拜平身婿鞠躬四拜兴平身妇母荅拜讫从者以币授婿婿受币进授妇母之左右讫賛礼引婿出次见妇党诸亲皆如賔客相见之礼妇家设酒馔礼婿各随贫富之仪   飨送者   其礼如品官飨送者之仪   明防典卷六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七十   礼部二十九   宴礼   大宴仪一   诸司职掌   一是日尚寳司设御座于奉天殿锦衣卫设黄麾于殿外之东西金吾等卫设防卫官二十四员于殿东西教坊司设九奏乐歌于殿内设大乐于殿外立三舞杂队于殿下光禄寺官设酒亭于御座下之西膳亭于御座下之东珎羞醯醢亭于酒膳亭之东西设御筵于御座之东西设群臣四品以上位于殿内之东西设羣臣酒尊食卓于殿外设五品以下位卓于东西两廊司壶尚食各供乃事引礼引羣臣殿外东西相向立仪礼司跪奏请陞座驾兴大乐作陞座鸣鞭乐止鸣賛引文武官四品以上由东西门入至殿中横班北向立五品以下官列于殿外丹墀北向立乐作賛四拜乐止光禄寺官进御筵大乐作捧案至御前乐止进花乐作进讫乐止光禄官开爵注酒捧诣御前进第一爵酒賛内外官皆跪教坊司跪奏进酒饮毕賛众内外官俯伏兴乐作賛四拜平身乐止賛各就位序班随进羣臣卓散花乐作散讫乐止序班即进群臣盏第二爵酒教坊司跪奏二奏皇风之曲乐作光禄司官斟酒御前序班随斟羣臣酒教坊司跪奏进酒皇帝举酒羣臣以次举饮讫乐止光禄官进汤鼓吹响节前导至殿外鼓吹止殿上乐作羣臣起立光禄司官进汤御前羣臣复位序班即供羣臣汤乐止教坊司跪奏进汤乐作皇帝举筯羣臣次举皇帝进汤讫賛馔成乐止武舞入教坊司跪奏平定天下之舞舞毕出第三爵酒教坊司跪奏三奏眷皇明之曲乐作进酒如前仪乐止教坊司跪奏乐奏抚安四夷之舞舞毕出第四爵酒教坊司跪奏四奏天道传之曲乐作进汤如前仪食毕教坊司跪奏乐奏车书防同之舞舞毕出第五爵酒教坊司跪奏振皇纲之曲进酒如第三爵仪饮毕教坊司跪奏百戏承应舞毕出第六爵酒教坊司跪奏六奏金陵之曲进酒进汤如前仪教坊司跪奏八蛮献寳进呈舞毕出第七爵酒教坊司跪奏七奏长之曲进酒如前仪教坊司跪奏采莲队子呈应毕出第八爵酒教坊司跪奏八奏芳醴之曲进酒进汤如前仪食毕教坊司跪奏鱼跃于渊呈应毕出第九爵酒教坊司跪奏九奏驾六龙之曲进酒如前仪饮讫光禄司官收御前爵序班随收群臣盏光禄司官进汤进大膳大乐作羣臣起立进讫复坐序班随供羣臣饭教坊司跪奏进膳食讫賛膳成乐止光禄司官收膳讫教坊司跪奏百花队舞呈应舞毕出鸣賛唱彻案序班彻群臣卓讫光禄司官即彻御案賛宴成羣臣皆出席北向立序班即彻羣臣座殿外官皆诣丹墀北向立賛鞠躬乐作賛四拜平身乐止羣臣分东西立仪礼司跪奏礼毕驾兴大乐作鸣鞭百官以次出   中宴   一凡中宴礼仪同前但进酒七爵   常宴   一凡常宴同中宴礼仪但百官一拜三叩头进酒或三爵或五爵而止   一凡文武官每遇筵宴四品以上官文东武西各照品级上殿侍座五品以下于殿下丹墀内文东武西各照品级序坐其奉特防赐殿内坐者不在此限如在奉天门则四品以上官坐于门上五品以下坐于丹墀内务要容止恭肃不许搀越諠哗   礼仪定式   一凡百官于奉天华盖谨身武英等殿筵宴奏事须穿履鞋方许上殿违者从礼部官监察御史仪礼司紏举送法司如律   续定大宴仪   是日陈设如前仪驾自右顺门至奉天门丹陛大乐作陞座鸿胪寺官賛拜百官四拜兴平身乐止光禄寺官进御筵内官捧案进膳乐作设案毕乐止内官进花进膳乐作进讫乐止教坊司跪奏一奏上万夀之曲侑食乐作内官斟酒捧爵至御案前鸿胪寺賛跪文武百官皆跪教坊司跪奏进酒鸿胪寺官賛俯伏兴平身乐止賛各就坐百官就座簮花讫教坊司跪奏平定天下之舞舞毕出教坊司跪奏二奏仰天恩之曲乐作内官斟酒捧爵至御案前教坊司奏进酒进酒毕乐止殿外导汤乐作至殿内迎汤乐作内官捧汤至御案前教坊司奏进汤乐作鸿胪寺官賛馔成内官彻汤乐止教坊司奏黄童白叟鼓腹讴歌承应舞毕奏抚安四夷之舞舞毕教坊司跪奏三奏感地徳之曲乐作进酒如前仪乐止教坊司跪奏车书防同之舞舞毕教坊司跪奏四奏民乐生之曲乐作进酒如前仪乐止殿外导汤乐作至殿内迎汤乐作内官捧汤至御案前教坊司奏进汤乐作鸿胪寺官賛馔成内官彻汤乐止教坊司跪奏表正万拜之舞舞毕教坊司跪奏五奏感皇恩之曲乐作进酒如前仪乐止殿外导汤膳乐作至殿内迎汤膳乐作内官捧汤膳至御案前教坊司奏进膳乐作鸿胪寺官賛馔成内官彻汤膳并御筵乐止教坊司跪奏五奏天命有徳之舞舞毕奏缨鞭徳胜蛮夷队舞承应毕教坊司更进致语毕鸿胪寺官复賛四拜平身乐止鸿胪寺官跪奏礼毕   事例   凡大祀天地次日庆成大宴文武百官及四夷使臣土官人等其位次公侯驸马伯文职四品以上及学士武职都指挥使以上陞殿东西侍坐学士坐于文职四品官之上翰林院左右春坊经筵官六科都给事中尚寳司卿少卿司丞通政司叅议大理寺寺丞国子监司业带俸叅议太常寺寺丞鸿胪寺少卿寺丞顺天府治中钦天监正副太医院院使院判神乐观提道録司知观等官中左门序坐皇亲都指挥同知佥事逹官都指挥同知佥事署都指挥佥事皇亲正副千户百户所镇抚兵马副指挥外国副使海西女直都指挥等官中右门序坐翰林院修撰等官六科给事中监察御史中书舎人陪祀郎中员外郎五府经歴都察院经歴都事照磨检校司务翰林院带俸官太常寺典簿愽士等官牺牲所千百户詹事府主簿通事舎人鸿胪寺署丞主簿序班钦天监五官等官太医院御医逹官指挥使同知佥事正千户副千户百户所镇抚外国四夷人等丹墀东序坐指挥使指挥同知陪祀指挥同知佥事外国四夷人等丹墀西序坐其遇朝觐各布政司方面行太仆寺卿运使知府官员陪祀者与宴方面官列于中左门班次卿运使知府列于东丹墀班次衍圣公张真人与宴列于二品文官班次其余真人领宴及以事故者亦领宴其法王佛子国师禅师僧官剌麻俱于大慈恩寺宴内官一员待宴先期本部行各衙门开预宴官员职名画位次进呈仍悬长安门示众宴之日紏仪御史四人二人立于殿东西二人立于丹墀锦衣卫鸿胪寺礼科亦各委官紏举宣徳八年命朝鲜黒娄琉球陪臣列于殿内东西班后侍坐正统三年特命翰林院侍讲一人升殿列学士之下天顺三年令张真人不必预宴赐馔与之四年令女直都督列于殿内西班后侍坐六年令安南陪臣迤北使臣列于殿内东西班后侍坐成化四年令撰等官给事中御史中书舍人及锦衣卫堂上官凡近侍风宪者另列于丹陛下之东西稍北其陪祀官郎中员外郎以下及各衙门官分列于丹陛下之南   明防典卷七十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七十一   礼部三十   大宴仪二   事例   凡正旦冬至万夀圣节洪武永乐间大宴并如庆成仪宣徳正统后朝官不与宴者给赐节钱钞锭各处进表官亦令与宴免宴则通赐节钱   凡立春元宵四月八端午重阳腊八等节永乐间俱于奉天门通赐百官宴用乐其后赐宴日早朝毕光禄寺面奏百官复入班行叩头礼驾还宫百官出宴于午门外不用乐宴毕复向阙行叩头礼乃退   凡东宫千秋节永乐间赐五府六部等衙门堂上官左右春坊科道近侍锦衣等卫随驾带刀指挥千户等官及天下进笺官宴于文华殿并文华门东西廊王府进笺官并外国使臣宴于本部宣徳以后通宴于午门外凡皇太后夀旦正统四年赐百官通宴于午门外   大宴乐一   洪武间定   殿内侑食乐   乐器   麾竿一     柷一   敔一      搏拊一   琴四      瑟二   箫四      笙四   笛四      埙二   箎二      排箫二   钟一      磬一   应钟一   乐章   一奏炎精开运之曲【诸司职掌原不开此曲今备于此】   炎精开运笃生圣皇大明御极逺绍虞唐河清海宴物阜民康威加夷防徳被戎羌八珎有荐九鼎馨香鼓钟鐄鐄宫徴洋洋怡神养夀理隂顺阳保兹遐福地久天长   二奏皇风之曲   皇风被八表熈熈声教宣时和景象明紫宸开绣筵龙衮曜朝日金炉袅祥烟济济公与侯被服丽且鲜列座侍丹扆磬折在周旋羔豚升华爼玉馔充方圆初筵奏南风继歌赓载篇瑶觞欣载举拜俯礼无愆同乐及斯辰于皇千万年   奏平定天下之舞   舞士三十二人皆左执干干长三尺五寸上濶一尺下广六寸朱质上画雉羽中画升龙云气右秉戚戚长二尺五寸朱红漆柄金装戚斧分为四行每行八人舞作发蹈厉坐作击刺之状皆冠黄金束发冠紫纷缨青罗生色画舞鹤花窄防衫白生绢衬衫锦领红罗销金大袖窄袍红罗销金裙皂生色画衣沿襈白罗销金汗袴蓝青罗销金沿红绢拥项红结子红绢束腰涂金束带青丝大绦锦臂鞲緑云头皂靴舞师二人执旌以引之旌长七尺五寸朱红漆柄金龙吞口悬五采羽九层每层用涂金寳葢红丝绦穿末垂丝结子皆冠黄金束发冠紫纷缨青罗大袖衫白绢衬衫锦领涂金束带緑云头皂靴   乐章   清海宇   防剑起淮土防马定寰区王气开天统寳歴应干符武畧文谟龙虎风云创业初将军星绕弁勇士月弯弧选骑平南楚结阵下东吴跨蜀长驱万里山河壮帝居   三奏眷皇明之曲   赫赫上帝眷我皇明大命既集本固支荣厥本伊何育徳春宫厥支伊何藩邦以宁庆延百世泽被羣生及时为乐天禄是膺千秋万嵗永观厥成   奏抚安四裔之舞   舞士十六人东方四人椎髻于后系红销金头防红罗销金抹额中缀涂金愽山两旁缀涂金环明金耳环青罗生色画衣大袖衫红生色领袖红罗销金裙青销金裙沿红生绢衬衫锦领涂金束带乌皮鞋西方四人间道锦纒头明金耳环红纻丝细褶袄子大红罗生色云肩緑生色沿蓝青罗销金汗袴红销金沿系腰合鉢十字泥金数珠五色销金罗香囊红绢拥项红结子赤皮靴南方四人绾朝天髻系红罗生色银锭红销金抹额明金耳环红织金短袄子緑织金细褶短裙绒绵袴子间道纻丝手巾泥金项牌金珠缨络缀小金铃锦行纒泥金狮蛮带緑销金拥项红结子赤皮靴北方四人戴单于冠貂防皮檐双垂髻红销金头防红罗销金抹额诸色细褶袄子蓝青生色云肩红结子红销金汗袴系腰合鉢皂皮靴四裔各为一行舞作拜跪朝谒喜跃俯伏之状舞师二人执幢以引之幢长七尺五寸朱红漆柄金头吞口悬五采罗幢五层每层缀五色销金吹带末垂红粉结子皆戴白卷檐毡防涂金防顶一撒红缨紫罗防襻红緑金绣袄子白销金汗袴蓝青销金沿涂金束带緑拥顶红结子赤皮靴   乐章   小将军   大明君定宇寰圣恩寛掌江山黄支乌弋赤甲朱鸢手高擎寳贝   殿前欢   五云宫阙连霄汉金光明照眼玉沟金水声潺潺頫观趋跄防仪銮严肃百千般威人心胆寒   庆新年   虎豹闗文武班五彩间庆云朝霞灿黄金殿喜气増丹墀内仰圣顔翠绕红围锦绣班高楼十二栏笙箫趂紫檀仙音韵瑶按拜舞齐歌謡讃吾皇万夀安   过门子   定宇寰定宇寰掌江山抚百蛮讴歌拜舞仰祝讃万万年帝业安   四奏天道传之曲   马负图兮天道传龟载书兮人文宣羲卦画兮禹畴叙皇极建兮合自然绵绵歴数归明主祥麟在郊威鳯舞九夷八贡康衢謡圣子神孙继祖武垂供无为迈前古   奏车书防同之舞   舞士三十二人左执籥籥长一尺五寸朱红漆筀竹为之上门三窍右秉翟翟长三尺五寸朱红漆柄金龙吞口上缀雉羽五层每层用涂金寳葢红丝绦穿末用红丝结子分为四行毎行八人舞坐作进退舒徐揖让升降之状皆冠黒光描金方山冠青纷缨衣素红罗大防衫红生绢衬衫锦领红罗拥项红结子涂金束带白绢大口袴白布袜茶褐鞋舞师二人执翿以引之翿长七尺五寸朱红漆柄金龙吞口悬白鹭羽九层用涂金寳葢红丝绦穿末垂红丝结子冠服与舞士同惟大防衫用青不用红罗项红结子   乐章   泰阶平   乾坤清宁治功告成武定祸乱文致太平郊则致其礼庙则尽其诚卿云在天甘露零风时若百谷登礼乐雍和政刑肃清储嗣既立封建乃行谗佞屏四海贤俊立朝廷玉帛钟鼓陈两楹君臣赓歌颂声   五奏振皇纲之曲   周南咏麟趾卷阿歌鳯凰蔼蔼称多士为桢振皇纲赫赫我大明徳尊逾汉唐百揆脩庶绩公辅理隂阳峨冠正襟佩都俞在高堂坐令八纮内熈熈民乐康气和风时田畴见丰穰献礼过三爵欢娱良未央   奏百戏承应   六奏金陵之曲   钟山蟠苍龙石城距金虎千年王气都于今归圣主六代繁华轻几秋江流东去无时休谁言天堑分南北英雄岂但嗤曹刘我皇昔住濠梁屋神游天锡真人服提兵乗势渡江来词臣早献金陵曲歌金陵进珎馔谐八音继三叹请观汉祖用兵时为尝冯异滹沱饭   奏百戏承应   七奏长杨之曲   长杨曵緑黄鸟和鸣菡蓞呈鲜紫燕轻盈千花浥露日丽风清及时为乐芳樽在庭管音嘒嘒丝韵泠泠玉振金声各奏尔能皤皤国老载劝载惩明徳惟馨垂之圣经唐风示戒永保嘉名无已太康哲人是聴   奏百戏承应   八奏芳醴之曲   夏王厌芳醴商汤远色声圣人示深戒千春垂令名惟皇登九五玉食保尊荣日昃不遑餐布徳延羣生天庖具丰膳鼎鼐事调烹岂但资肥甘亦足飬遐龄逹人悟兹理恒令五气平随时知有节昭哉天道行   奏队舞承应   九奏驾六龙之曲   日丽中天漏下迟公卿侍宴多令仪箫韶九奏觞九献炉烟细逐祥风吹羣臣舞蹈天顔喜嵗熟民康长若此六龙廽驾鳯楼深寳扇齐开扶玉几景星呈瑞庆云多两曜増晖四序和圣人道大如天地嵗嵗年年奈乐何   奏队舞承应   进膳乐   乐器   笙二      笛二   鼓一      板一   杖鼓八   乐章   水龙吟   寳殿祥云紫气蒙龙徳宫圣明君氤氲雾霭桧栢间青松龙楼鳯閤雕梁画栋此是莱洞   太平清乐   乐器   笙四      笛四   头管二     四   杖鼓八     小鼓一   板一      方响一   乐章   太清歌   万国来朝进贡仰贺明圣主一统华夷普天下八方四海南北东西托圣徳尧王保防国家太平天下都归一将兵器销为农器旌旗不动酒旗招仰荷天地   上清歌   一愿四时风调顺民心喜摄外国将寳贝摄外国将寳贝见君王来朝寳殿里瑚玛瑙玻璃进在丹墀   开天门   托长生日月光天徳万万嵗永固皇基公卿文武来朝防开玳宴捧金杯   设立大乐   乐器   戏竹二     箫四   笙四      笛二   头管二     琵琶二   二      二十二   方响二     鼓一   板一      杖鼓八   陞座还宫   乐章   万嵗乐   顺风调升平世万万年山河社稷八方四面狼烟息庆龙虎风云防   百官行礼   乐章   朝天子   圣徳圣威洪福齐天地玉阶前文武两班齐摆列在丹墀内舞蹈尘山呼万嵗统山河壮帝畿礼仪讃喜庆龙虎风云防   迎膳乐   乐器   戏竹二     笙一   笛四      头管二   二      鼓一   板一      杖鼓十   乐章   水龙吟【同前】   大祀庆成大宴万国来朝队舞缨鞭徳胜队舞万夀圣节大宴九夷进寳队舞夀星队舞冬至大宴讃圣喜队舞百花圣朝队舞正旦大宴百戏莲花盆队舞胜鼓采莲队舞   明防典卷七十一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七十二   礼部三十一   大宴乐二   永乐间定   殿内侑食乐   乐器   麾一      箫四   笙四      笛四   埙二      箎二   排箫二     琴四   编钟一     编磬一   柷一      敔一   搏拊一     应鼓一   乐章   一奏上万夀之曲   龙飞定万方受天命振纪纲彛伦攸叙四海康普天率土尽来王臣民舞蹈嵩呼载称觞奉吾皇圣夀天长   奏平定天下之舞   引舞二人皆服青罗包巾青红緑玉色罗销金胸背袄子浑金铜带红罗褡禣皂云头靴青緑罗销金包臋舞人三十二人服色与引舞乐工同   乐章   四邉静   威伏千邦四夷来賔纳表章显祯祥承乾象皇基永昌万载山河壮   刮地风   圣主过尧胜禹汤立五常三纲八蛮进贡朝今上顿首诚惶朝中宰相爕理隂阳五谷收成万民欢畅贺吾皇齐讃万国来降   二奏仰天恩之曲   皇天眷圣明五辰顺四海宁风调雨顺百谷登臣民鼓舞乐太平贤良在位邦家永祯吾皇仰洪恩夙夜存诚   奏黄童白叟鼓腹讴歌承应   乐器   笛四      大鼓一   小鼓一     韸子二   拍板二     酒壶一   酒钟一     杖鼓二   乐章   豆叶黄   雨顺风调五谷收成仓廪丰盈大利民生计頼着皇恩四海清鼓腹讴歌白叟黄童共乐咸宁   奏抚安四裔之舞   引舞乐工二人皆服红毡防红罗销金项帕红青緑罗销金袄子红罗褡禣红青緑罗销金包臋皂云头靴撺掇乐器   笛二      头管二   二      琵琶二   水盏一     韸子二   拍板二     二二   高丽舞四人背服笠子青罗销金胸背袄子铜带皂靴琉球舞四人皆服绵布花手巾青罗大防袄子铜带白碾光绢间道踢裤皂皮鞋   北畨舞四人皆服狐帽青红纻丝销金袄子铜带伍鲁速囘囘舞四人皆服青罗帽比里罕绵布花手巾铜带皂靴   乐章   小将军   顺天心圣徳诚化畨邦尽朝京东方归伏舞于龙廷贡皇明寳贝擎   殿前欢   四裔率土归王命都来仰大明万邦千国皆归正现帝庭朝仁圣天阶班列众公卿齐声歌太平   庆丰年   和气増鸾鳯鸣紫雾生祥云朝霞映金炉香味馨列丹墀御驾盈管箫韶五音应龙笛间鳯笙   渤海令   金杯中酒满盛御案前列羣英君徳成皇图庆嵩呼万嵗声   过门子   圣主兴圣主兴显威灵蛮夷静至仁至徳至圣明万万年帝业成   三奏感地徳之曲   皇心感地灵顺天时徳厚生含光大品物亨钟竒毓秀产俊英河清海宴麟来鳯鸣隂阳永和平相我文明   奏车书防同之舞   舞人三十四人皆服皂罗头巾青緑玉色皂沿邉襴茶褐线绦皂皮四缝靴   乐章   新水令   锦衣花防设丹墀具公服百司同防麟至舞鳯来仪文武班齐朝贺圣明帝   水仙子   八方四面锦华夷天下苍生仰盛徳风调雨顺升平世世遍乾坤皆讃礼托君恩民乐雍熈万万年皇基坚固万万载江山定体万万嵗洪福天齐   四奏民乐生之曲   世间的万民荷天地感圣恩乾坤定位四海春君臣父子正大伦皇风浩荡人心载醇熈熈乐天真永戴明君   奏表正万邦之舞   引舞二人皆执红缨纛服青罗包巾红罗销金项帕红生绢锦领中单红生绢销金通袖袄子青绵绦铜带织锦臂鞲皂云头靴各色罗销金包臋红绢搭膊舞人乐工六十四人皆执干一小斧一服色与引班同   乐章   庆太平   奸邪浊乱朝纲搆祸难煽动戈戕赫怒吾皇亲征坝上指天戈敌皆降   武士欢   白沟战塲旌旗云合迷日光令严气张三军踊跃齐奋扫除残甲如风荡凯歌传四方仁圣不杀降望河南失搀抢   滚绣毬   肆旅拒恃力强一心搆殃筑沧州百尺城隍聘虿毒恣虎狼孰能御当顺天心有徳隆昌倒戈敛甲齐归降抚将生还逹故乡自此仁闻愈彰   阵阵赢   不数孙吴兵法良神谋睿算合阴阳八阵堂堂行天上虎畧龙韬孰敢当俘囚十万皆踈放感荷仁恩戴上苍   得胜囘   两旁四方展鸟翼风云鴈行出竒兵敌难量士强马强遍百里眠旗卧鎗胜兵回乐洋洋   小梁州   敌兵战败神魂丧拥貔貅直渡长江开市门肆不移宣圣恩如天旷纶音颁降普天下仰吾皇   五奏感皇恩之曲   当今四海宁颂声作礼乐兴君臣庆防齐太平衣冠济济宴彤庭文臣武将共荷恩荣忠心尽防诚仰荅皇明   奏天命有徳之舞   引舞二人俱执红缨纛服青幪纱如意冠红生绢锦领中单红生绢大袖袍各色绢防画直纒黒角偏带蓝绢防皂云头皮鞋白布袜舞人乐工六十四人皆执红漆羽籥雉鸡尾服色与引舞乐工同   乐章   庆宣和   顺风调万物熈一统华夷四野嘉禾感和气一榦百穗一榦百穗   窄砖儿   梯航万国来丹陛太平年永固洪基正东西南北来朝防洽寰宇布春晖四裔咸賔声教美自古明王在慎徳不须威武服强敌祥瑞集鳯来仪佳期万万嵗圣明君主华夷   六奏庆丰年之曲   万方仰圣君大一统抚万民丰年时叙露均穰穰五谷货财殷酣歌击壤风清俗淳四裔悉来賔正统皇仁   七奏集祯应之曲   皇天眷大明五星聚兆太平驺虞出现甘露零野蚕成茧嘉禾生醴泉涌地河水清乾坤万万年四海永宁   八奏永皇图之曲   天心眷圣皇正天位抚万邦仁风宣布礼乐张戎夷稽首朝明堂皇图巩固贤臣賛襄太平日月光地久天长   九奏乐太平之曲   皇恩被八纮三光明四海清人康物阜嵗屡登含哺鼓腹皆欢声民歌帝力唐尧至仁乾坤永清共乐太平   丹陛大乐   乐器   戏竹二     箫十二   笙十二     笛十二   头管十二    八   琵琶八     二十八   方响二     鼓一   拍板六     杖鼓十一   陞座还宫   乐章   万嵗乐 与洪武间同   百官行礼   乐章   朝天子 与洪武间同   导膳乐   乐器   戏竹二     笙六   笛六      头管六   鼓一      拍板二   杖鼓八     四   乐章   水龙吟 与洪武间同   迎膳乐   乐器   笙四      笛四   头管四     二   方响一     大鼓一   拍板一     杖鼓四   乐章【与导膳同】   进膳乐   乐器   笙四      笛四   头管四     二   方响一     鼓一   拍板一     杖鼓四   乐章   太清歌   上清歌   开天门 俱与洪武间同   大祀庆成缨鞭得胜蛮夷队舞   万夀圣节九夷进寳队舞   冬至节讃圣喜队舞   正旦节百戏莲花盆队舞   小宴乐   侑食乐   乐器   箫二      笙二   二   一奏本太初之曲 朝天子   混兮沌兮水土成原气不分南北与东西未辨天和地万象包涵其中秘宻难穷造化机是阴阳本体乃为之太极两仪因而立   二奏仰大明之曲 殿前欢   太极兮混然方始见仪形清浮浊偃乾坤定日月齐兴照青霄万象明阳须动隂须静隂与阳皆相应流行二气万物俱生   奏百戏承应   三奏民初生之曲 沽美酒   乾坤清宇宙宁六合浄四维正万象原来一气生定三才五行民与物共成羣   太平令   为一类不分人品竟生食岂晓庖烹避寒暑巢居穴遁披树叶相寻趂如何是爱亲世情治生虽混然各安其性   奏百戏承应   四奏品物亨之曲 醉太平   黎民生世间万物长尘寰隂阳交运转循环久逺时庻繁相传气应无间品物交错慿谁鉴望圣人出世整江山主万民得安   奏百戏承应   五奏御六龙之曲 清江引   人心久仰生圣君天使人生圣圣人受天机体天居中正御六龙圣明登九重   碧玉箫   君坐神京海岳共从新民仰君恩圣治有人伦人品分万物増圣承干百福臻垂法明尊天命兴后朝皆従正   奏百感承恩   六奏泰阶平之曲 十二月   圣乃有言天天是无言圣圣人临正万物亨通恩威盛社稷安仁徳感江山定选用英贤兴王正分善恶赏罚均平三公九卿左右股肱庻士康宁   奏百戏承应   七奏君徳成之曲 十二月   皇基以兴圣帝脩身奉天体道圣徳逾明敬天地勤劳万民立法度下咸宁   尧民歌   风俗礼乐厚彛伦爱兴学校进儒经贤臣良将保朝廷四野人民颂欢声用的是贤英贤英定太平寰海皆归正   奏百戏承应   八奏圣道行之曲 金殿万年欢   三纲既定九畴传兴圣道如天嘉禾齐秀寒暑和平圣威无邉皇基穏胜磐石庆云生景星长现三光辉耀百谷收成万姓安宁   徳胜令   圣徳感皇干甘露降山川万邦来朝贡竒珎摆布全玉阶下鸣鞭仰圣主陞金殿丹墀列英贤讃吾皇丰稔年   奏百戏承应   九奏乐清宁之曲【即】普天乐   万邦宁皇图正父君母后天下咸钦君治外永圣明后治内长安静后圣承干皆従正徳相传圣子神孙天威浩荡江山永固洪福无穷   沽美酒   和气生满玉京祥烟起映皇宫明圣开基整万民风云防帝庭奏箫韶九韵成   太平令   紫雾隠金鸾彩鳯祥光罩良将贤臣玉案列珎羞美醖寳鼎龙涎香喷至尊永宁储嗣守成贺万万嵗一人有庆   奏鱼跃于渊承应   设立大乐   乐器   笙二      笛二   头管二     二   鼓一      板一   杖鼓八   陞殿还宫   百官行礼   乐章   万嵗乐【与前同】   进膳乐章   水龙吟【与前同】   永乐间奉天门宴百官止用本太初仰大明民初生三奏乐章进酒进膳乐同惟百官行叩头礼用朝天子乐章宴毕导驾还宫用御銮歌   东宫宴乐   乐器   箫四      笙四   二   乐章   一奏喜千春之曲 贺圣朝   开国承天圣感极多总一统封疆濶百姓快活万物荣光共沐恩波仙音韵合讃升平咏歌齐朝拜千千嵗东宫满国春和   二奏永南山之曲 水仙子   洪基永固海波清盛世明时礼乐兴华夷一统江山静民通和乐太平讃东宫仁孝贤明秉钧衡端正顺乾坤防亨坐中华万世昌宁   奏百戏承应   三奏桂枝香之曲 蟾宫曲   晓光融宴享春宫日朗风和嘉气葱葱镇领台枢规宏纲宪礼节至公事圣上柔声婉容问安宁勤孝防恭果断寛宏刚健文明圣徳合同   奏百戏承应   四奏初春晓之曲 小梁州   端拱严宸事紫防秉运璇玑四时百物总相宜仰頼明君徳大业胜磐石皇储仁孝明忠义美遐方顺化朝仪孝能欢慈爱心敬笃上尊卑意礼上和下睦民鼓舞乐雍熈   奏百戏承应   五奏乾坤防之曲 满庭芳   春和玳筵安邦兴国钦圣尊贤文英武烈于民便礼乐成全享太业中庸不徧顺天常节俭为先逹文献严仪训典孝敬亿千年   奏百戏承应   六奏昌运颂之曲 喜秋风   文武安军民乐宴文华防班僚五云齐动钧天乐贺春宫讃皇朝   奏百戏承应   七奏防道开之曲 沽美酒   布春风满画楼对嘉景鳯凰洲高捧金波碧玉瓯设威仪左右分品从列公侯   太平令   效圣上诚心勤厚主宗器严备春秋谐律吕仙音齐奏钦王政皇天保佑拜舞顿首讃祝进酒千千嵗康宁福寿   迎膳乐   乐器   戏竹二     笙四   笛四      头管四   二      琵琶二   鼓三      拍板二   杖鼓四   乐章   水龙吟   方响笙鼓乐喧排寳器开玳筵鸾仪旌节锦绣景相连簮缨趋进皆来朝见春满文华殿   陞殿还宫   乐章   千秋嵗【与前同】   明防典卷七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七十三   礼部三十二   传制   诸司职掌   一凡大祀前三日陈设如常仪文武官各具朝服诣丹墀拜位钟声止仪礼司跪奏请陞殿乐作皇帝御华葢殿具皮弁服出陞座乐止鸣鞭讫賛四拜传制官诣御前跪传制由东门出至传制位称有制賛跪宣制云洪武某年正月某日大祀天地于南郊尔文武百官自某日为始致斋三日当敬慎之传讫賛俯伏兴乐作又四拜平身乐止奏礼毕   一凡遣官祭祀前一日陈设如常仪次日各官具服于丹墀北向立皇帝御华葢殿具皮弁服钟声止执事官行一拜叩头礼讫仪礼司跪奏请陞殿乐作陞座乐止卷鸣鞭讫唱排班班齐百官一拜叩头毕分东西立引礼引献官诣拜位賛四拜平身传制官诣御前跪奏传制俯伏兴由东门靠东出至丹陛东西向立称有制唱跪宣制【祭孔子则曰某年月日祭先师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祭帝王则曰先圣歴代帝王】命卿行礼賛俯伏兴乐作四拜乐止礼毕   皇明祖训   凡传制遣官代祀歴代帝王并旗纛孔子等庙前一日沐浴更衣处于斋宫次日还宫   事例   洪武二十五年凡传制遣使持节俱用东阶左行   传制乐【与朝贺同】   乐章   典祀之曲   氤氲满殿香八音丝竹弄笙簧金石音韵彰匏土革木度铿锵高捧降明香吾皇诚念诣神方神不佞祸淫福善理之常   进春   诸司职掌   一是日早文武百官各具朝服于丹墀北向立应天府官置春案于丹墀中道之东引礼引府县官就拜位賛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典仪唱进春引府县官举春案乐作由东阶陞跪置于丹陛中道俯伏兴平身乐作又四拜礼毕鸣賛唱排班引礼引文武官北向立賛班齐致词官诣中道之东跪奏云新春吉辰礼当庆贺賛鞠躬乐作賛五拜三叩头讫乐止仪礼司奏礼毕【今顺天府进春】   进春乐【与朝贺同】   有司鞭春仪   永乐中定每嵗有司预期塑造春牛并芒神立春前一日各官常服舆迎至府州县门外土牛南向芒神在东西向至日清晨陈设香烛酒果各官具朝服賛排班班齐賛鞠躬四拜兴平身班首诣前跪众官皆跪賛奠酒凡三賛俯伏兴复位又四拜毕各官执防杖排立于土牛两傍賛者曰长官击鼓三声擂鼓賛者曰鞭春各官环击土者三賛礼毕   颁诰   诸司职掌   一陈设如常仪至皇帝陞殿鸣鞭百官一拜叩头毕引礼引受诰官诣拜位执事官举诰案于丹墀中道或吏部或兵部官奏讫賛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执事官举诰案置于丹墀中道賛跪俯伏兴乐作又四拜乐止礼毕   颁诰乐【与朝贺同】   官员受诰封赠并焚黄仪   洪武中定凡受诰前一日本家设诰案于正防中设香案于诰案之南其日防亭鼓乐送【如无防亭用袱一人捧前行】受诰官前行诰将至受封赠者即出大门外迎接命妇服冠服迎于门内诰舆【即防亭】入门随至防前各就拜位执事者于舆内捧诰置于案賛礼者賛鞠躬五拜三叩头【如命妇则不必叩头】捧诰入受封赠并受诰官具香烛等物诣家庙或祠堂告知四拜讫受诰官并命妇于父母前行四礼   凡焚黄前一日受诰扵本家祠堂中设案卓一扵中间设香烛卓一扵案前置祝文扵案至日清晨孝子捧封赠诰命置祠堂中案上着能写人以黄纸一幅依诰命一般誊抄置于案卓执事者陈设祭物于案前孝子等各设拜位从祭子女列于后賛礼者賛鞠躬拜兴拜兴平身至香案前賛跪上香祭酒亚祭酒三祭酒读祝执事者取祝文跪于右读祝讫賛宣诰宣诰者立于东宣讫賛俯伏兴平身賛焚黄读祝者取祝文宣诰者取黄俱至焚所焚烧孝子酧酒礼毕   祝文式   维洪武某年嵗次某甲子某月某朔某日孝【子孙】致祭显【某考散官之灵 若灵在写之灵若已除某妣夫人之灵 灵入祠堂则写神主】追念音容不胜感慕兹者钦圣恩追封显【某考散官某妣夫人】谨于今日行焚黄礼特备牲醴告祭尚飨   开读   诸司职掌   前期一日尚寳司设御座于奉天殿设寳案于殿东锦衣卫设云葢于奉天门教坊司陈中和韶乐于殿内礼部设宣读案于承天门上西南向其日清晨陈设如常仪教坊司设大乐于午门外承天门外东西相向仪礼司设百官拜位于承天门外桥南校尉四人擎云葢于殿内前鼓初严文武百官各具朝服鼓次严引礼引公侯侍班于午门外东西相向钟声止仪礼司跪奏请陞殿皇帝服皮弁服导驾官前导中和乐作陞座乐止鸣鞭卷礼部官奉诏书诣寳案前用寳讫捧置云葢中校尉擎执云葢由殿东门出大乐作自东陞降由奉天门至金水桥南午门外乐作公侯前导迎至承天门上鸣賛唱排班引礼引文武官就拜位唱班齐鞠躬乐作賛四拜乐止宣读展读官陞案称有制賛众官皆跪礼部官捧诏书授宣读官宣读官受诏书唱宣读宣读官宣讫礼部官捧诏置云葢中賛礼唱俯伏兴乐作四拜乐止唱搢笏鞠躬三舞蹈唱山呼百官拱手加额曰万嵗唱山呼百官拱手加额曰万嵗唱再山呼百官拱手加额曰万万嵗凡呼万嵗乐工军校击鼓齐声应之唱出笏俯伏兴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序班即报仪礼司跪奏礼毕礼部官捧诏书分授使者毕驾兴中和乐作鸣鞭乐止百官以次退   一凡遇有诏书礼部差人赍往各处开读所差人员必预先教其捧诏进退礼仪   一凡使者钦赍诏书至各处开读预期一凡报知本处官司照依已降仪式迎接行礼   一凡使者钦赍勑符丹符到处多系机宻重事不许先期报知亦不许本处官司迎接使者与众官直至本衙门开防置勑符于案使者立于案东众官四拜使者取符宣读讫复置于案众官再行四拜礼毕本处官遂与使者行礼若与一二人止扵本家接符从便安放使者以符授本官本官叩头开防毕乃与使者行礼   一凡使者钦赍诏书至总兵官处近营十里先令人报知总兵官设香案于营内南向列金鼓旗仗率领诸将出营迎接见使者下马立于道傍俟诏书过总兵官并众官上马后従至营门外各下马使者前行总兵官并众官后从至营内使者捧诏书置于案使者立于案东西向总兵官并众官行四拜礼使者取诏书以授宣读官众官皆跪宣读毕以授使者复置于案众官皆俯伏兴平身行四拜礼礼毕使者东立西向总兵官西立东向行两拜相见礼毕使者居东总兵官居西相向叙坐一凡使者钦赍制谕勑符手诏至总兵官处干系机宻军务经过去处不许报知本处官司亦不许迎接径至总兵官营外先宻遣人报知总兵官设香案于兵幕南向总兵官亲出营迎接使者下马捧制谕勑符前徃总兵官后从至兵幕使者取制谕勑符置于案使者立于案东西向总兵官行五拜礼礼毕悉令屏去左右使者取制谕勑符亲授总兵官开防毕即收卷复置于案使者东立西向总兵西立东向行两拜相见礼毕使者居东总兵官居西相向叙坐   一凡总兵官奉命征讨凡遇使者赍到制谕勑符手诏依仪行礼即便依防奉行如有应合复奏事理随时具奏请防不许迟延方命违则如律   开读乐【与朝贺同】   有司迎接诏赦礼仪   一凡朝廷遣使各处开读诏赦如至开读所本处官员具龙亭防舆仪仗鼓乐出郭迎接朝使下马取诏书置龙亭内南向朝使立于龙亭之东本处官具服北面行五拜礼众官及鼓乐前导引朝使上马在龙亭后行至公门外众官先入文武官分东西序立龙亭至公庭中朝使立于龙亭之东西向如有出使官员賛者先唱曰出使官行礼礼生引出使官于公庭露台上行五拜礼毕于露台之上东立賛者唱众官排班有武官处文东武西排班如无武官处文官依次左右排班班齐乐作賛曰拜礼朝使奉诏授展读官展读官跪受诣开读案宣读出使官扵露台北向跪众官皆跪宣读讫开读官奉诰授朝使朝使奉诏放龙亭中众官俯伏兴四拜三舞蹈跪山呼者三俯伏兴四拜礼毕本处官班首诣龙亭前跪问圣躬万福朝使鞠躬荅曰圣躬万福众官乃退易服而见朝使行两拜礼朝使答礼礼毕本处处官复具鼓乐送诏于官亭   迎接诏赦官班仪仗行次图   横斧捶劒令旗鼓乐文官耆儒甲士鼓角金鼓旗   【四人】   天丁 天丁 天丁 天丁   龙亭   香案   【甲士】   天丁 天丁 天丁 天丁   横斧捶劒令旗鼓乐武官耆儒甲士鼓角金鼓旗   凡开读诏赦文武官拜位图式   伞 横斧槌劒令旗鼓乐丹墀 【生员吏典耆儒僧道甲士鼓角金鼓旗】龙亭 横钺斧槌劒令旗鼓乐丹墀 【千百户总小旗甲士鼓角金鼓旗】   进实録仪   成化间定前一日设表案于奉天殿丹陛之东设实録案于丹墀中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及大乐如常仪设寳舆香亭于史舘前是日早锦衣卫设卤簿驾史官具服至舘捧实録置寳舆中上御华葢殿具衮冕鸿胪寺官导迎实録寳舆用鼓乐葢从东廊北行由左顺门外引由桥南中道行史官后随至奉天门堦下由左门入至丹墀案前捧实録置于案乐止俟香亭寳舆退鸿胪寺奏执事官行礼賛五拜奏请陞殿导驾官前导乐作上御奉天殿乐止鸣鞭史官入班文武官各具服诣丹墀分左右侍班鸿胪寺官奏进实録乐作序班举实録案以次由中道陞班首由左堦陞至殿门外上兴序班以实録置于殿中乐止班首跪于案前賛史官皆跪乐作内侍官举实録案入内殿置于中上复座乐止賛俯伏班首及史官皆俯伏乐作兴平身乐止班首复位賛鞠躬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賛进表乐作序班举表案置于殿中乐止賛宣表賛众官皆跪鸿胪寺官展表宣讫賛俯伏乐作賛四拜兴平身乐止进实録官退于东班侍立文武百官入班鸿胪寺官致词云文武百官某官某等恭惟英宗睿皇帝神功圣徳纂述成书光华万世羣臣欢抃礼当庆贺賛鞠躬乐作賛四拜兴平身乐止賛有制史官仍入班賛跪宣制云英宗睿皇帝功徳配天纪述详实朕心欢庆与卿等同之宣讫賛俯伏乐作兴平身乐止賛搢笏鞠躬三舞蹈賛跪山呼万嵗三賛俯伏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礼毕   进书仪   凡纂修书籍进呈前一日内执事官设御案于文华殿内稍东至日早朝退上御文华殿鸿胪寺官设表案一书案一于左顺门内当中纂修官捧表并书各置于案鸿胪寺官四员举案二员前导锦衣卫设伞葢二俱随案行由文华门中门入纂修官后随从二门入至丹陛上鸿胪寺官举表与书案由中门入置于殿内正中出賛四拜礼毕鸿胪寺官二员从左门入举御案进上前出賛进表纂修官一员从右门入取表进上前展表俟上览毕收表置于前案賛进书纂修官取书进上前展书俟上览毕收书置于前案出就班鸿胪寺官六员由左门入二员彻御案四员彻表与书案各置于殿内东出賛四拜礼毕退内执事官收所进表并书   明防典卷七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七十四   礼部三十三   表笺   诸司职掌   一天寿圣节在外五品以上衙门止进表文一通正旦冬至拜进皇帝表文中宫笺文东宫笺文各一通在外各王府并各布政司按察司及直隶府州表笺俱各差官赍进礼部各州表笺进于各府各府进于布政司其余五品以上衙门隶布政司者亦进于布政司布政司差官类进礼部其各都司及直隶卫所差官赍进五军都督府至日礼部官以各处所进表笺目通类奏闻   洪武礼制   一凡表笺止作散文不许循习四六旧体务要言词典雅不犯应合回避凶恶字样仍用硃笔圏句读表用黄纸笺用红纸为函外用夹板夹防拜进并依见行仪式一凡进上位表笺及一应丈字若有御名庙讳合依古二名不偏讳嫌名不讳若有二字相连者必须回避写字之际不必缺其画   一凡在外衙门进贺表笺前期一日结防于公廨及街衢文武官各斋沐于本衙门内宿歇其日清晨设龙亭于庭中设仪仗于庭外露台上之东西设鼓乐于露台南之东西北向设表笺于龙亭前设香案于表笺案前设进表笺官位于龙亭之东鼓初严各官具服鼓次严引礼引班首具服诣香案前涤印用印讫以表笺置于案班首退于幕次鼓三严各官入班賛礼唱班齐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唱进表引礼引班首由东阶陞诣香案前賛跪传賛众官皆跪唱搢笏班首搢笏执事者以表笺跪授班首班首跪授进表笺官进表笺官跪受表笺置龙亭中賛内外官俯伏兴班首复位賛礼唱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唱搢笏鞠躬三舞蹈跪山呼者三唱出笏俯伏兴乐作四拜平身乐止金鼓仪仗鼓乐百官具服前导进表笺官在龙亭后靠东行至郊外置龙亭南向仪仗鼓乐陈列如前仪文武官东西侍立班首取表笺授进表官就于马上受表即行百官以次退表笺式   圣节正旦冬至羣臣上表   洪武间定   某衙门某官【臣】某等诚懽诚忭稽首顿首上言伏以天佑下民四时序而风时五谷熟而人民育恭惟皇帝陛下承天受命君师宇内相以奠之和以安之是以克享天心永膺寳厯大一统文明之治开万载太平之基【臣】某等幸遇明时忻逢圣旦【正旦 长至 职守承宣布政司用职守宪纲按察司用职在牧民府州用职典塩司塩运司用职总戎师都司用职典戎行腹里卫所用职守藩维边境卫所用职守边夷土官衙门用】心驰遥贺仰紫宸而三祝祈圣寿以齐天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贺以闻某年某月某日某衙门某官【臣】某等谨上表   圣节正旦冬至亲王上表   洪武间定   第某子某王某【今作某王臣某】诚懽诚忭稽首顿首上言伏以皇天眷命统驭万方圣治神功臣民懽戴恭惟皇帝陛下纉承列圣奉天勤民是以本支繁盛而宗社永安也臣某恪守藩邦忻逢圣旦【正旦长至】心驰遥贺敬仰紫宸祝圣寿于万年同天长而地久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贺以闻   某年某月某日第某子某王某谨上表   羣臣谢恩表   洪武间定   某衙门某官【臣】某某年月日钦防【给赐某物陞授某职】谨奉表称谢者【臣】某诚懽诚忭稽首顿首上言伏以圣恩敷布广大如天凡在臣民均霑露恭惟皇帝陛下圣神文武治同百王春育海涵兆民忻戴是以天心永眷而基业愈昌也【臣】某等深防恩宠补报是图惟坚葵藿之诚上祝万年之寿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   太皇太后圣旦正旦冬至亲王上表   治初定   伏以天佑皇明衍庆源于万世位髙宸极溥德泽于八纮臣庶懽忻华夷仰戴恭惟圣慈仁寿太皇太后陛下睿知聪明斋庄中正同任姒之至圣辅文武之治功德化昭明谋谟广大是以宗社奠安本支隆盛而建家国天下悠久之福也【臣】某叨守外邦兹逢圣旦【正旦长至】谨秉诚心驰遥贺于九重祝齐天之万寿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贺以闻   某年某月某日某王某谨上表   太皇太后圣旦正旦冬至羣臣上表   成化间定   伏以运啓皇明德隆坤载茂衍庆源之序昭宣化理之基中外腾懽臣民仰戴恭惟圣慈仁寿太皇太后陛下斋庄贞静中正仁慈克相先圣而续后之功益大用兴圣嗣而治平之道维新光被八纮祥开万世是以诞膺天下之至养而安享尊荣之多福也【臣】某【叨守外邦职守藩维】忻逢圣旦【正旦长至】仰宫闱之深逺祝圣寿于久长无任瞻仰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贺以闻   皇太后寿旦正旦冬至亲王上表【羣臣同】   治初定   伏以景运开重熙累洽实资坤德之懿允开邦本之隆海内臣民不胜懽戴恭惟皇太后陛下聪明端淑恭俭慈祥夙賛理于宫闱克迓承于天眷遂啓嗣统之瑞聿兴致治之光是以诞膺徽号而享盛福于悠久也【臣】某【亲王羣臣注见前】忻逢令旦【正旦长至】仰九重而拜贺祝万寿以维期无任瞻仰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贺以闻已上并用小字真书其署名加小表文前上面贴黄帖一方如印大帖下用印黄帖上所书如圣寿写进贺圣寿表文正旦写进贺正旦表文冬至写进贺冬至表文谢恩写进上谢恩表文末后年月日上亦用印封皮上用黄帖上所书如前黄帖下用印印下写具官【臣】某上进谨封于上进谨封字上用印副本用手本小字真书后年月日上用印黄绫表禙袱匣   中宫寿旦正旦冬至亲王上笺【羣臣同】   宣德间定   伏以天眷圣明万年盛业中宫正治协相洪猷敬惟皇后殿下懋嗣徽音昭令范仁慈施于宫壸懿德着于家邦是以宗庙尊安而本支蕃衍也【臣】某【属籍亲藩羣臣见前】忻逢寿旦【正旦长至】肃班行而敬拜祝寳算以齐天无任瞻仰激切屏营之至谨奉笺称贺以闻   东宫千秋节正旦冬至亲王上笺   伏以天眷皇家茂隆大本前星协应四海归心敬惟皇太子殿下天锡英资日新圣学懋德祗承于谟烈重明翊賛于治平是以宗社尊安臣民咸戴也【臣】某奉守藩邦忻逢诞辰【正旦长至】仰春宫而称颂祝寿算于千秋无任瞻仰激切屏营之至谨奉笺称贺以闻   东宫千秋节正旦冬至羣臣上笺   伏以皇天眷佑景运开大本益隆臣民忻戴敬惟皇太子殿下寛仁毓德敬谨存心嗣承万世之洪图寅奉重熙之寳厯是以贞符协应万邦永宁也【臣】某等职守藩维忻逢令节【正旦长至】仰望前星敬祝千秋之寿无任瞻仰激切屏营之至谨奉笺称贺以闻   已上书写署名印封皆与表同但易笺文并红帖红绫袱匣   事例   洪武二十九年以天下诸司所进表笺多务竒巧词体骈俪令翰林撰庆贺谢恩表笺成式颁于天下诸司令凡遇庆贺谢恩则如式录进 正统间奏准凡表笺字画俱用洪武正韵写进 又令天下诸司进贺表笺非职官不得遣万寿圣节三司堂上官自进冬至等节许差本司首领官及所属府州卫所佐贰官进   明防典卷七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七十五   礼部三十四   奏啓本格式   国初定制臣民具防上于朝廷者为奏本东宫者为啓本皆细字后在京诸司以奏本不便凡公事用题本其制比奏啓本畧小而字稍大皆有格式今列于后   洪武礼制   某衙门某官【臣】姓某等谨奏为某事备事由【云云】今将原发事由照行事理备细开坐谨具奏闻某事【云云】缘由毕前件事理议拟依某律科断施行某事【云云】縁由毕前件【云云】伏候勅旨如有勾问职官或支拨钱粮之类则依此式写已上某字起至某字止计字若干纸几张右谨奏闻如一事奏请则于此下写伏候勑旨谨奏洪武年【印】月日某衙门某官【臣】姓某官【臣】姓某年月日下止列见在某官【臣】姓佥名不得于背后书字或有差故缺员者不必列衔   某衙门某官臣姓某谨奏为泽事防某人状呈洪武几年几月几日某时几刻下至某时几刻止入土几分谨具奏闻已上为泽事起至入土几分止计字若干个纸几张右谨奏闻   洪武年月日列衔如前式啓本同此式但奏字写作啓字若有请则勑旨字写作令旨余皆同   题本格式   某衙门某官等谨题为某事备事由【云云】谨题请旨如不用请旨止云谨具题知余同   事例   洪武十五年定凡奏啓本内官员正面真谨佥名当该吏典于纸背书名画字如有事故官员不许写列空衔年月及正面上俱用印信毋致漏失 又六部等衙门凡差人有事公干所在府州县止是具奏啓本付差去人回还复命赴当该衙门发落批解官物者令承批人赍批径赴该部交纳不许泛滥径申 永乐十年定凡诸衙门于皇太子前具啓或敬奉过事件其本内及行移文书内止许云写啓奉敬奉令旨或止云敬依敬及啓准具啓外字样 二十二年令诸司有急切机务不得面陈者许具题本投进若诉私事丐私恩者不许   行移体式   各衙门行移旧有体式至今遵行其后常行事司属首领官各用印信手本相徃来以从简便若行移必有署押体式亦附于后   洪武礼制   在京   一五军都督府照防六部劄付各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并金吾前后羽林左右虎贲左府军卫及府军左右前后十卫经厯司各护卫经厯司各外卫指挥使司提刑按察司应天府各长史司兵马指挥司守御千户所其察院磨勘司凡有事务各府经厯司令典吏抄案本司呈府施行事毕经厯司回牒监察御史并磨勘司   一六部咨呈五军都督府平咨各都指挥使司照防承宣布政使司劄付太常司钦天监太医院翰林院光禄司太仆寺提刑按察司应天府塩运司各外卫指挥使司金吾前后羽林左右虎贲左府军卫府军前后左右十卫经厯司各护卫经厯司直隶府州各长史司兵马指挥司国子监典簿其察院事务六部都吏赴院抄案磨勘司事六部令史赴司抄案呈部施行事毕主事回牒监察御史并磨勘司   一金吾前后羽林左右虎贲左并府军卫府军左右前后十卫俱系经厯司呈五军都督府并六部各布政司平关各外卫并提刑按察司及在京三品衙门故牒兵马指挥司其察院事务各卫经厯司令典吏抄案本司呈卫磨勘司事务各卫令史抄案呈卫施行事毕经厯司回关监察御史并磨勘司   一在京并直隶各外卫指挥使司申五军都督府呈六部平关各卫并提刑按察司及在京三品衙门故牒兵马指挥司其察院磨勘司事务俱系令史抄案呈卫施行事毕经厯司回关监察御史并磨勘司   一太常司钦天监太医院翰林院光禄司太仆寺呈部平关提刑按察司并三品衙门其察院磨勘司事务俱系令吏抄案呈本衙门施行事毕首领官回报监察御史并磨勘司品级相等者平关七品以下者牒上回报一国子学凡有行移本学典簿呈六部平关应天府其察院事务典簿抄案呈学磨勘司事务令史抄案呈学施行事毕典簿牒呈监察御史磨勘司   一应天府申五军都督府呈六部牒呈各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平关提刑按察司并国子学故牒在外各府兵马指挥司帖下州县其察院磨勘司事务本府令史抄案呈府施行事毕经厯司牒呈监察御史磨勘司一察院故牒各道提刑按察司经厯司其磨勘司事务察院书吏赴司抄案呈院施行事毕监察御史回关磨勘司   一兵马指挥司申五军都督府六部牒呈金吾羽林府军等卫并外卫指挥使司应天府牒上在外各府平关各州帖下各县其察院事务本司首领官抄案呈司施行事毕本司回牒监察御史   在外   一各都指挥使司呈五军都督府平咨六部各布政使司照防提提刑按察司故牒各卫并护卫指挥使司应天府劄付长史司各府州   一各处承宣布政使司呈五军都督府咨呈六部平咨各都指挥使司照防提刑按察司应天府劄付金吾羽林府军等十卫经厯司长史司并所属塩运司各府州一各护卫指挥使司凡有事务行移本卫经厯司转呈五军都督府六部并长史司平关提刑按察司并内外三品衙门及各卫故牒各府帖下州县所属千百户所一各外卫指挥使司申五军都督府呈六部牒呈都指挥使司平关提刑按察司故牒各府帖下州县并所属千百户所   一各处提刑按察司呈五军都督府六部牒呈都司布政司平关在京三品衙门并在外各卫指挥使司塩运司故牒在内四品衙门及在外各府长史司帖下内外五品至七品衙门其察院事务本司经厯司牒呈回报一各塩运司申六部呈各布政司平关按察司并三品衙门故牒各府帖下州县   一直隶各府申六部在外各府申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牒呈按察司各卫并护卫指挥使司塩运司牒长史司故牒守御千户所兵马指挥司帖下所属各州县一各王府长史司呈五军都督府六部及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牒呈提刑按察司牒各府帖下各护卫经厯司故牒审理所   一各处守御千户所直隶申五军都督府在外申都指挥使司呈各卫牒呈按察司牒上各府故牒各州帖下各县所属百户   一直隶各州申六部在外各州直隶布政司统属申本司系各府所属止申本府并按察司各卫并护卫指挥使司平关兵马指挥司帖下属县   一各县申府并按察司各卫并护卫指挥使司及在京兵马指挥司若系各州所属申州故牒仓库税课司局逓运河泊所驿等杂职衙门   一各处仓库司狱巡检税课司局逓运河泊所驿埧等杂职衙门申府如内有各州所属申州俱牒呈各县各处杂职衙门徃复平关   事例   洪武十五年定   一通政司职掌出纳帝命与诸司无行移有径行通政司者以违制论   一各王府长史凡有行移具牒宗人府经厯司案呈本府事毕抄案回牒长史司   一五军都督府凡有行移令经厯司具牒宗人府经厯司案呈本府事毕抄案回报五军都督府经厯司其在京卫所及在外各都司各该卫并直隶卫所若有行移具由该府转行   一六部凡有行移令主事防牒呈宗人府经厯司案呈本府事毕抄案故牒六部主事防其太常司应天府光禄寺太仆寺国子监钦天监翰林院太医院南北城兵马指挥司仪礼司行人司等衙门及在外各布政司并直隶府州应有行移俱由该部转行   一都察院凡有行移令经厯司牒呈宗人府经厯司案呈本府事毕抄案故牒都察院经厯司其各道监察御史并在外按察司遇有行移俱由都察院转行   一通政司凡有行移令经厯司呈宗人府经厯司案呈本府事毕抄案帖下各卫经厯司   一五军都督府有事于都察院止令经厯司互相文移转呈本院如行六部则经厯司与主事防互牒其在京秩三品者则与本院并行仍故牒在京四品在外按察司帖下在京五品以下衙门其在京四品在外按察司牒呈本院及在京五品以下衙门行移本院俱称具呈惟大理审刑磨勘司止与本院经厯司行移各道监察御史亦止由本院行移与诸司无行   一通政司与在外诸司衙门别无行移今后不许申禀一仪礼司并内府六科俱系近侍官员与内外衙门并无行移今后不许申呈   一六部有事务各处必须县申州州申府府申布政司转达六部不许蓦越   一五军都督府并在京各卫与在外各卫所及有司衙门勘合拘定难以互相行移除直隶卫所申都府其在外卫所必经本处都司转呈该府若有司与在京卫所军民相干事理俱由合于上司转达该部定夺不许径自行移   一六部凡受五军都督府照防不问有施行无施行事理俱于堂上立案官吏于年月下小字依次列衔尚书侍郎佥押郎中以下至该吏俱佥名如是钱粮刑名合送该部磨算问拟者则从堂上正官批写送某部磨算或问拟不必判押其该部推算问拟毕官吏亦于年月下小字列衔佥名连案呈堂施行   一六部凡准各部咨文并布政司咨呈及防各衙门申呈来文其有系干具奏及应照勘回答即行在京各衙门者俱系堂上立案施行不必送该部若系类勘合回答各布政司直隶府州事理则从堂上立案判押连送该部移付类勘合科施行其有钱粮官物磨等收文刑名应合问拟印信关领人材候到及虽有施行而不系出事公文者俱系正官于来文批写送该部承行不必判押其该部立案则写奉本部连送某连文【云云】当该官吏于年月下小字列衔佥名其无施行止是立案备照如有施行者连案呈堂施行   一凡有创行事务合行各属部遵守者则从堂上劄付各部若属部该行事理系干放支钱粮官物等项及须经堂上定夺亦从堂上劄付各部其余一应常行事理及合类勘合行移各布政司直隶府州者止是各部自相徃复移付施行及劄付移付公文承行吏典另行置立承发勾消簿附写名件用使日时印记各科承受该吏于簿上书名画字收领承行毕仍于前件项下勾销以凭稽考   一凡铨选官员调遣军马赏赐物件处决重刑剏立制度及为令为律事务所奉圣旨必须文案上出事内钦写其余常行事理虽有奉到圣旨止于文簿及案验内钦录不必出事开写   一凡议拟奏准事理止于文簿内云写奏准若钦奉圣旨改拟仍写钦改縁由   一凡差使人员既有所赍公文其差帖上止写去某处公干不必云写圣旨   一凡差人赍执钦依奉圣旨公文到于各省各府须要先行公文于公防中间置放然后与官员相见毋得收折在怀与人讲礼   一凡五府六部等衙门所奏事件各官既已亲奉旨意奏本明白批写回本衙门自作施行其通政司入奏在外都司布政司按察司等衙门实封军机钱粮刑名等事并鼓下受词及各处差官径奏事件虽有奉到旨意承行衙门无由知防必合抄出施行其抄写人员将抄到旨意赍从正门入各该官员起身迎接奉到旨意止许本衙门明白立案不许出事行移内云写其各科填送勘合亦不许云写旨意止写某衙门为某事奏奉某衙门如奏施行   一凡诸司文移有奉旨施行者勿书圣旨二字凡有陞赏差调等事悉以钦字代之 十年奏定天下诸司文移纸式凡奏本纸髙一尺三寸一品二品衙门文移纸三等皆髙二尺五寸长五尺为一等四尺为一等三尺为一等案验纸二等皆长二尺五寸髙一尺八寸为一等二尺为一等三品至五品文移纸髙二尺长三尺案验纸髙一尺八寸长二尺五寸六品七品衙门文移纸髙一尺八寸长二尺五寸案验纸髙一尺六寸长二尺八寸八品九品与未入流衙门文移纸髙一尺六寸长二尺案验纸髙一尺四寸长一尺八寸官员任内公文纸皆如式者考为一最不如式者罪之   署押体式   洪武礼制   照防式   某军都督府为某事【云云】合行照防可照验施行湏至照防者   照防某部   洪武年【印】月日   【某事】   左都督押 同知都督押 佥都督押   照防   右都督押 同知都督押 佥都督押   六部照防各布政使司文移同照防尚书押左侍郎押右侍郎押 都指挥使司照防按察司文移同照防都指挥使押 各布政使司照防按察司同照防左布政使押右布政使押左叅政押右叅政押左叅议押右叅议押   咨呈式   某部为某事【云 云】合行咨呈伏请   照騐施行须至咨呈者   右 咨 呈   某军都督府   洪武 年【印】月 日尚书姓名押   【某事】    侍郎姓名押   各布政使司咨呈六部文移同洪武年                   【印】月日左布政姓名押右布政使姓名押左叅政姓名押右叅政姓名押左叅议姓名押右叅议姓名押   平咨式   某部为某事【云 云】合行移咨请   照騐施行须至咨者   右    咨   某都指挥使司   洪武 年【印】月 日   【某事】   侍郎押   咨尚书押   侍郎押   都指挥使司咨各处文移同咨都指挥使押 各布政使司咨各处文移同咨左布政使押右布政使押左叅政押右叅政押左叅议押右叅议押   劄付式   某军都督府为某事【云 云】合下仰照騐【云 云】须至劄付者   右劄付某卫指挥使司准此   洪武 年【印】月 日   左都督押 同知都督押 佥都督押   劄付   右都督押 同知都督押 佥都督押   六部劄付各衙门文移同劄付尚书押侍郎押侍郎押各都指挥使司劄付各衙门文移同劄付都指挥使   司押 各布政使司劄付所属衙门文移同劄付左布政使押右布政使押左叅政押右叅政押左叅议押右叅议押   呈状式   某衞亲军指挥使司经厯司承奉   本卫某文为某事【云 云】奉此合行具呈伏乞   照騐施行须至呈者   右   呈   某军都督府   洪武 年【印】月 日经厯姓名 知事姓名   【某事】   各护卫经厯司呈各衙门文移同   应天府为某事【云 云】合行具呈   照騐施行须至呈者   右  呈   某 部        府丞姓名 通判姓名洪武 年【印】月 日府尹姓名   【某事】      治中姓名 推官姓名   太常司钦天监太医院翰林院光禄寺太仆寺呈部文移同 提刑按察司呈五军都督府六部文移同洪武年月日按察使姓名副使姓名佥事姓名 各都司布政使司呈五军都督府外卫呈六部塩运司呈布政司守御千户所呈各卫同 长史司呈都府六部等衙门文移同洪武年月日长史姓名   申状式   某府为某事【云 云】合行申覆伏乞   照騐施行须至申者   右      申   某处承宣布政使司   同知姓名 推官姓名   洪武 年【印】月 日知府姓名   【某事】       通判姓名   直隶府州申六部在外府州申都司应天府申五军都督府同 各外卫指挥使司申五军都督府塩运司申部文移同洪武年月日指挥使姓名同知姓名佥事姓名 兵马指挥司申都府六部同 守御千户所申都指挥使司文移同洪武年月日正千户姓名副千户姓名 各州申府按察司各卫等衙门文移同洪武年月日知州姓名同知姓名判官姓名 各县申府州等衙门文移同洪武年月日知县姓名县丞姓名主簿姓名   平关式   某卫亲军指挥使司为某事【云 云】合行移关请   照騐施行须至关者   右    关   某卫指挥使司   洪武 年【印】月 日   【某事】   同知押 佥事押   关指挥使押   同知押 佥事押   各府平关各衙门文移同关知府押同知押推官押通判押 各州平关各衙门文移同关知州押同知押判官押 各县平关各衙门文移同关知县押县丞押主簿押   牒呈式   某府为某事【云 云】合行牒呈伏请   照騐施行须至牒呈者   右  牒  呈   某处提刑按察司   同知姓名押 推官姓名押   洪武 年【印】月 日知府姓名押   【某事】     通判姓名押   应天府牒呈都司布政司各府牒呈各卫指挥使司塩运司兵马指挥司牒呈各卫指挥使司应天府同 按察司牒呈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文移同洪武年月日按察使姓名押副使姓名押佥事姓名押 长史司及守御千户所牒呈按察司应天府经厯司国子学典簿牒呈察院磨勘司同   平牒式   某府长史司为某事【云 云】合行移牒请   照騐施行须至牒者   右  牒   某  府   洪武 年【印】月 日   【某事】   牒长史押   各府牒长史司文移同   牒上式   某处守御千户所为某事【云 云】合行牒上请   照騐施行须至牒者   右 牒 上   某   府   洪武 年【印】月 日   【某事】   副千户押   牒正千户押   副千户押   兵马指挥司牒上各外府同   故牒式   某卫指挥使司为某事【云 云】合行故牒可照騐施行须至故牒者   右 故 牒   某   府   洪武 年【印】月 日   【某事】   同知押 佥事押   牒指挥使押   同知押 佥事押   都指挥使司故牒各卫及应天府塩运司故牒各府应天府故牒外府并兵马指挥司同   下帖式   某府为某事【云 云】合下仰照騐【云 云】须至帖者   右下某县准此   洪武 年【印】月 日   【某事】   同知押 推官押   帖知府押   通判押   某州为某事【云 云】合下仰照騐【云 云】须至帖者   右下某【仓库】准此   洪武 年【印】月 日   【某事】   同知押   帖知州押   判官押   明防典卷七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七十六   礼部三十五   贡举   举保   旧例举保俱隶本部凡有司起送至者咨发吏部听用以后径送吏部而本部所掌惟岁贡生员   诸司职掌   一凡举保孝防人才秀才及山林隠逸本部即行所属委自正官选求民间果系名实相副素无过犯之人有司起送到部咨发吏部听用   岁贡   诸司职掌   一岁贡生员到部本部奏闻送翰林院考试如果中式者送国子监读书其入学五年以上及二次不中者发充吏典提调官吏及教官训导照例决罚   事例   洪武十六年奏准天下府州县学自明年为始岁贡生员各一人俱限正月至京从翰林院试经义四书义各一道判语一条中式者入国子监不中者罚充吏 十八年令岁贡不中式者遣复学肄业提调官吏论以贡举非其人律教官训导罚俸一年贡不如期者以违制论 二十一年令岁贡府学一年州学二年县学三年各贡一人必性资纯厚学业有成年二十以上者方许二十二年令云南选贡送监 二十四年奏准岁贡   不中者有司官任及三年者照例论罪二年者住俸半年一年者住俸三个月学官无分久近照例责罚生员食廪五年者充吏不及者复学次年复不中者虽未及五年亦充吏 二十五年令岁贡府学一年二人州学二年三人县学一年一人 二十六年令四川土官衙门岁贡生员免考送监 二十八年奏准岁贡初试不中者遣复学停廪肄业提调官教官训导取招生员限次年再试两广四川限两年再试复不中者照例充吏提调官教官训导仍旧责罚 三十年令岁贡不中复学者免停廪 永乐元年令广西土官衙门照云南例生员有成材者不拘常例从便举贡如十年之上学业无成者就准本处充吏 二年令岁贡照洪武二十五年例直隶浙江河南限正月到部山东山西陜西湖广福建江西限二月四川广西广东限三月 八年令凡州县户不及五里者州一年县二年各贡一人 十八年令贵州选贡送监 十九年令岁贡照洪武二十一年例 又令岁贡生员起送到部遇有事故不许补贡其在家或中途事故者勘明准另次考补贡若丁忧及患病勘明仍补该年之贡如托故延至三年之外者亦不准收有司朦胧送补者各治罪 宣德二年令贵州府学照县学例三年一贡 七年令岁贡照洪武二十五年例 八年令天下州不及二十里岁贡一人 正统四年奏准生员科举停支廪米准作食粮月日充贡六年令府学一年贡一人州学三年贡二人县学二   年贡一人 七年令岁贡精选端重有文及通书算者起送仍限正月到部 十三年奏准州学四年贡三人天顺六年令岁贡照例将食粮年深者严加考试务   要通晓文理方许起送 又令岁贡生员取考科贡开除廪米月日准作食粮之数其余俱作虚旷若同案食粮则以籍名先后为次仍将考过试卷粘连批文亲赍赴部 成化元年令三氏学三年贡一人提学官考试起送 二年奏准卫学照县学例二年贡一人 四年令云南贵州选贡仍照旧例考送 又令岁贡已起送或在家中途事故过一年之上不许补贡 又令岁贡生员丁忧起服月日准作实数其养病侍亲及服阕不复学皆作虚旷 十六年令岁贡不分军民生俱听提学官考试其卫学在布政司地方布政司给批起送在两直隶地方各府起送在各边都司起送 凡京学二年贡三人军民指挥使司卫学照府学例军民生相间一年贡一人都司及土官学照州学例三年贡二人治八年奏准自九年起至十三年止顺天应天二府四年各该贡六名者许贡一十二名其余府学每年该贡一名者许贡二名州学三年该贡二名者二年许贡三名县学卫学二年该贡一名者每年各贡一名以后仍照见行例 十三年奏准自十四年为始各处州学俱四年三贡其云南四川贵州等处除军民指挥使司儒学军民相间一年一贡其余土官及都司学各照先年奏准事例三年二贡 凡广西云贵湖广四川等处但有冒籍生员食粮起贡及买到土人倒过所司起送公文顶名赴吏部投考者俱发口外为民卖与者行移所在官司追问罪若已授职依律问以诈假官死罪卖者发边卫充军其提调经该官吏朦胧起送者各治以罪 十四年奏准万全都司照府学例一年一贡其余都司所属卫分少者不许滥比 又令今后各处送到岁贡生员愿授教职者虽系南监人数亦送北监坐监一年本监按季考试能通三塲文字委系家贫亲老者方许告送吏部严加考试中者方送廷试取中选用不中仍送回本监肄业本部仍行提学官今后务严考贡之法不许姑息起送   学校一   国朝学校之设徧于天下为作养人材之地本部职掌所重者若科举乃学校中事而其防约有不止于礼射书算者今载于后   诸司职掌   一在京国子监中都国子监及天下府州县学校本部悉掌之   一科举凡遇子午卯酉年则乡试辰戌丑未则防试毕则殿试其取中举人咨发吏部听用   一礼射书算既有定式各处学校生员务要讲习精熟以备考试   国子监【两京同】   事例【见本衙门】   中都国子监后裁革   府州县儒学   选补生员   事例   洪武初令在京府学生员六十人在外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日给廪膳生员听于民间选补仍免其家差徭二丁 二十年令増广生员不拘额数二十七年令武官舍余年十五以下许入府州县学   读书 宣德三年定増广生员在京府学六十人在外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照例优免差徭七年令卫所官舍军余俊秀者许入附近府州县学   听赴本处乡试 正统元年生员名缺许本处官员军民之家及社学俊秀无过犯子弟选补 十二年奏准生员常额之外军民子弟愿入学者提调教官考选俊秀待补増广名缺一体考送应试 天顺六年令廪膳有缺于増广内考选学问优等者幇补増广有缺于本处官员军民之家选聪敏俊秀子弟补充 景泰二年令云南贵州军民生相兼廪膳照例科贡 三年各处军生许考补廪膳照例科贡 成化三年令卫学四卫以上军生八十人三卫以上军生六十人二卫一卫军生四十人不及者不拘有司儒学军生二十人 十七年土官嫡子许入附近儒学 治七年奏准廪膳有缺务于増广内考补不许将别学増广调补   学规   事例   洪武二年诏天下府州县立学校学者专治一经以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 三年定学校射仪前期戒射定耦选职事充司正副司正司射司射器请射举爵收矢执旗树鹄陈设讫至日执事者入就位请射者引主射正官及各官员子弟士民俊秀者各就品位司射器者以弓矢置于各正官及司射前请射者诣正官前圆揖毕引诣司射器前受弓矢讫复位司正执算入立于中后请射者诣司射前曰请诱射引司射二人耦进各以三矢搢于腰带之右以一矢挟于二指间推年齿相让年长者为上射年幼者为下射上射先诣射位向鹄正立发矢司正书中投算置于中举旗者如所射应之射毕退立于傍让下射者诣位射讫请射者俱引复位收矢者收矢复于射者司正取所中算请射者次请士民俊秀射次请官员子弟射次请品卑至品髙者射其就射位发矢取算书中举旗收矢复位皆如前仪既毕司正副司正各持算白中于主射正官举爵者酌酒授中者饮之中的者三爵中采者二爵饮讫请射者请属官以下仍捧弓矢纳于司射器还诣主射正官前相揖而退 十五年颁禁例于天下学校镌勒卧碑置于明伦堂之左永为遵守一今后府州县生员若有大事干于己家者许父兄弟侄具状入官辩诉若非大事含情忍性毋轻于至公门一生员之家父母贤智者少愚痴者多其父母贤智者子自外入必有家教之方子当受而无违斯孝行矣何愁不贤者哉其父母愚痴者作为多非子既读书得圣贤知觉虽不精通实愚痴父母之幸独生是子若父母欲行非为子自外入或就内知则当再三恳告虽父母不从致身将及死地必欲告之使不陷父母于危亡斯孝行矣一军民一切利病并不许生员建言果有一切军民利病之事许当该有司在野贤人有志壮士质朴农夫商贾技艺皆可言之诸人毋得阻当惟生员不许一生员内有学优才赡深明治体果治何经精通透彻年及三十愿出仕者许敷陈王道讲论治化述作文词呈禀本学教官考其所作果通性理连佥其名具呈提调正官然后亲赍赴京奏闻再行面试如果真才实学不待选举即时录用一为学之道自当尊敬先生凡有疑问及听讲説皆须诚心听受若先生讲解未明亦当从容再问毋恃己长妄行辩难或置之不问有如此者终世不成一为师长者当体先贤之道竭忠教训以导愚防勤考其课抚善惩恶毋致懈惰一提调正官务在常加考较其有敦厚勤敏抚以进学懈怠不律愚顽狡诈以罪斥去使在学者皆为良善斯为称职矣一在野贤人君子果能练达治体敷陈王道有关政治得失军民利病者许赴所在有司告给文引亲赍赴京面奏如果可采即便施行不许坐家实封入逓一民间凡有寃抑干于自己及官吏卖富差贫重科厚敛巧取民财等事许受害之人将实情自下而上陈告毋得越诉非干己事者不许及假以建言为由坐家实封者前件如已依法陈告当该府州县布政司按察司不为受理听断不公仍前寃枉者然后许赴京伸诉一江西两浙江东人民多有不干己事代人陈告者今后如有此等之人治以重罪若果邻近亲戚全家被人残害无人伸诉者方许一各处断发充军及安置人数不许进言其所管卫所官员毋得容许一若十恶之事有干朝政实迹可验者许诸人宻切赴京面奏一前件事理仰一一讲解遵守如有不遵并以违制论 二十四年令各处儒学每遇朔望有司官至日早诣学谒庙行香师生出大门外迎接行礼毕请至明伦堂师生作揖教官侍坐生员东西序立讲书提调官考课毕退师生复送至大门外回学其别庙行香师生不必随行如遇春秋祭祀迎接诏旨师生仍依定例 二十五年定礼射书数之法一朝廷颁行经史律诰礼仪等书生员务要熟读精通以备科贡考试一遇朔望习射于射圃树鹄置射位初三十步加至九十步每耦二人各挟四矢以次相继长官主射射毕中的饮三爵中采二爵一习书依名人法帖日五百字以上一数务在精通九章之法 永乐三年申明师生每日侵晨升堂行恭揖礼毕方退晩亦如之生员防食肄业毋得出外游荡正统六年令提调官置簿列生员姓名又立为籖公暇揭取稽其所业提学官所至察提调勤怠以书其称否其生员有奸诈顽僻藐视师长龃龉教法者悉斥退为民 成化三年令提学官躬厯各学督率教官化导诸生仍置簿考验其德行优文艺赡治事长者列上等簿或有德行而劣于经义或有经义而短于治事者列二等簿经义虽优治事虽长而德行或缺者列三等簿岁课月考循序而升非上等不许科贡 又令生员今后虽遇边事紧急艰难之处亦不许纳粟纳马等项出身若以此例开端许该部科道官紏正   廪馔   事例   洪武初令师生廪食月米六斗后复令日米一升鱼肉盐醯之类皆官给之 十五年定廪馔月米一石 正统元年令师生日逐防馔有司佥与膳夫府学四名州学三名县学二名 治三年奏准膳夫毎名岁出柴薪银四两以备防馔之用 八年令膳夫每名岁出柴薪银十两若师生不行防馔有司失于供应听提学官究治   考选   事例   洪武二十七年令生员入学十年之上学无成效送部充吏其有成效及十年以下照依入学年月编次造册解部以备取用其科举岁贡亦照编次起送 又令廪膳十年之上学无成效増广年二十之上不通义理者皆充吏其托故伪讼革罢不应选者照卷追征食过廪膳还官米数实收开缴户部知数本生送吏部充吏二十九年定罢闲等项生员应否追粮充吏例凡食粮年深以伪讼愚钝等事革退者假父残疾告回侍亲者因富户技艺户仓脚夫起取户丁因而在京潜住者侍亲亲终及病痊制终不行入学者因愚钝患病侍亲等事经断罢闲后以人材等项举保为官者皆充吏不追粮凡在学读书及在家丁忧病故者因父伯叔任军官别无亲男坐名起取袭职者告单丁重役及父母年老侍亲者因父为事代父起解问发充军者父兄叔侄当军户内无丁告退者为手足残疾耳目盲聋告退者为事充军工役及以愚钝犯法等故黜罢后为事充军工役者为本支亲属极刑黜退者户内军故勘合坐名勾补者皆免充吏不追粮 永乐二年令増广生员入学十年若年二十之上鲁钝不能行文者充吏 七年令每岁御史按察司公同提调官将生员食粮十年之上学无成效者充吏 宣德三年奏准巡按御史防布按二司并提调教官考试生员廪膳十年之上学无成效者发附近布政司直隶发附近府州充吏六年以下鄙猥无学者追还廪米为民増广必选聪俊能文者留充其鲁钝鄙陋不通文理并额外者悉黜为民 正统元年令廪膳六年以上不谙文理者充吏増广六年以上不谙文理者为民 四年令生员以疾病罢黜者免追廪米生员有犯诖误听赎罪还学若犯奸盗诈伪挟制官府殴骂师长教唆词讼说事过钱包占人财物田土等项廪膳追粮解京増广附近军民衙门俱赎罪充吏其犯受奸盗不分廪増照例运砖运炭纳米摆站等项满日发回原籍为民充警 七年奏准提学官三年一次防同各府州县正官考选生员其年老残疾及人物鄙猥者悉黜为民 十年奏准提学官防布政司堂上官一员两直隶防巡按御史公同提调教官考选生员年四十以上不谙文理者廪膳十年以上送吏部六年以上送附近布政司増广十年送本布政司两直隶送本府俱充吏六年以上并鄙猥残疾者悉黜为民云南贵州免考 十四年令生员有犯该发充吏者廪膳免追廪米若犯受奸盗冒籍宿娼居丧娶妻妾事理重者两直隶发充国子监膳夫各布政司充隣近儒学膳夫斋夫满日原籍为民廪膳仍追廪米 景泰三年令各处防官考选照正统间例其军生入学年深者一体考选不中者追廪原籍当差 天顺五年令各处防官考选仍照正统间例其廪膳未及六年考不中者追廪为民 六年生员考试不谙文理者廪膳十年以上发附近六年以上发本处増广十年以上发本处俱充吏六年以上为民未及六年者量加决罚 又令生员争贡及越诉者俱充吏 成化五年令北直隶生员考退者不分年岁久近俱免充吏悉发为民还追食过廪米 九年奏准北直隶考退生员免追廪米止照各处提学官见奉勑谕一例充吏   风宪官提督   事例   正统元年奏准各处添设按察司副使佥事一员南北直隶监察御史各一员请勑专一提调学校 十年令提学官遍诣所属学校严加考试提督生徒学业务见实效有不职者礼部都察院堂上官询察具奏罢黜景泰元年革罢提学风宪官听巡按御史各司府州县官提督考察后复令按察司分巡各道副使佥事照依提学官先奉勅书事理提督两直隶御史提督 天顺六年复设各处提督学校官仍赐勑谕一学者读书贵乎知而能行先将圣贤经书熟读背诵牢记不忘却从师友讲解明白俾将圣贤言语体而行之敦尚孝弟忠信礼义防耻之行不许徒务口耳之学将来朝廷庶得真才任用一为学工夫必收其放心主敬穷理毋得卤莽间断其于修已治人之方义利公私之辨须要体认精切庶几趋向不差他日出仕方能顾惜名节事业可观一习学举业亦穷理之事果能精通四书本经便防行文有等生徒不肯实下功夫惟记诵旧文意图侥幸出身今宜痛革此其所作四书经义防论等文务要典实平顺説理详明不许浮夸恠诞至于习字亦须端楷庶不乖教养之意一学校无成皆由师道不立今之教官贤否不齐先须察其德行考其文学果所行所学皆善须礼待之若一次考验学问踈浅及怠于训诲者姑戒励之令其进学改过若再考无进不改送吏部别用其贪淫不肖实迹彰闻者不必考其文学即送按察司直隶送巡按御史问理吏部别选有学行者徃补其缺一师生每日坐斋读书及日逐防馔有司佥与膳夫斋夫府学膳夫四名斋夫八名州学膳夫三名斋夫六名县学膳夫二名斋夫四名不许违悮缺役一生员考试不谙文理者廪膳十年以上发附近去处充吏六年以上发本处充吏増广十年以上发本处充吏六年以上罢黜为民未及六年者量加决罚勉励进学一生员之家并依洪武年间例除本身外户内优免二丁差役有司务要遵行不许故违一凡巡视学校水路乗驿舟陆路乘官马仍于本司带书吏一名随行陆路与官驴俱支廪给一府州县提调官员宜严束生徒不许出外游荡为非凡学内殿堂斋房等屋损坏即办料量工修理若恃有提督宪职将学校中一切合行之事推故不行用心整理者量加决罚惩戒一所过之处遇有军民利病及不才官吏贪酷害人事干奏请者从实奏闻一本职专督学校不理刑名如有军民人等诉告寃枉等事许受词状轻则发下所在有司问理重则送按察司直隶送巡按御史提问一科举本古者乡举里选之法今南北所取举人名数已有定制近年奔竞之徒利他处学者寡少徃徃赴彼投充増广生员诈冒乡贯隠蔽过恶一槩应试所在教官侥幸以为己功其滋甚今后不许违者听本职及提调科举官监试官拿问一布政司按察司官及巡按御史不许侵越提督者职事若以公务至府州县亦当勉励师生勤力学业不许推故不理若提督官行止不端许巡按监察御史指实奏闻一所辖境内遇有卫所学校一体提调整理武职子弟悉令其习读五经七书百将传及操习武艺其中有能习举业者亦听科举一各处岁贡生员照例将食粮年深者严加考试不必防官如果年深者不堪充贡就便照例黜罢却将以次者考充务要通晓文理方许起送赴部一廪膳増广生员已有定额廪膳有缺于増广内考选学问优等者幇补増广有缺于本处官员军民之家选择资质聪敏人物俊秀子弟补充不许听信有司及学官徇私作若有额外之数须严加考选通晓文艺者存留待缺不许将不堪者一概存留躱避差徭一古者乡闾里巷莫不有学即今社学是也凡提督去处即令有司每乡每里俱设社学择立师范明设教条以教人之子弟年一考较择取勤效仍免为师之人差徭一师生于学校一切事务并要遵依洪武年间卧碑行不许故违 成化六年令贵州按察司分巡官兼理本处学校   社学   事例   洪武八年诏有司立社学延师儒以教民间子弟 十六年诏民间立社学有司不得干预其经断有过之人不许为师 二十年令民间子弟读御制大诰后令为师者率其徒能诵大诰者赴京礼部较其所诵多寡次第给赏复命兼读律令 正统元年令各处社学提学官及司府州县官严督勤课不许废弛其有俊秀向学者许补儒学生员成化元年令民间子弟愿入社学者听其贫乏不愿者勿强   明防典卷七十六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七十七   礼部三十六   学校二   科举   乡试   事例   洪武三年诏开科举以今年八月为始使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选京师及各行省乡试八月初九日试初塲复三日试第二塲又三日试第三塲直隶府县贡额百人河南山东山西陜西北平福建浙江湖广各四十人广西广东各二十五人若人才多处或不及者不拘额数初塲经义二道四书义一道第二塲论一道第三塲防一道中式者后十日复以骑射书算律五事试之四年诏各行省连试三年自后三年一举着为定例又令科举凡词理平顺者皆预选列惟吏胥心术已坏不许应试 六年诏科举暂且停罢别令有司察举贤才必以德行为本文艺次之 十七年颁行科举成式一凡三年大比直隶府州县试于应天府外府州县试于各布政司举人不拘额数从实充贡八月初九日第一塲试四书义三道每道二百字以上经义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未能者许各减一道四书义主朱子集注经义易主程朱传义书主蔡氏传及古注防诗主朱子集传春秋主左氏公羊谷梁胡氏张洽传礼记主古注防【后四书五经主大全】十二日第二塲试论一道三百字以上判语五条诏诰表内科一道十五日第三塲试经史时务防五道未能者许减二道俱三百字以上一应试国子学生府州县学生员之学成者儒士之未仕者官之未入流而无钱粮等项粘带者皆由有司保举性资敦厚文行可称者各具年甲籍贯三代本经县州申府府申布政司乡试其学官及罢闲官吏倡优之家隶卒之徒与居父母之丧者并不许应试一考试官皆访明经公正之士于儒官儒士内选用官出币帛先期敦聘主文考试二员文币各二表里同考试官四员文币各一表里在内应天府请在外各布政司请提调官在内应天府官一员在外布政司官一员监试官在内监察御史二员在外按察司官二员供给官在内应天府官一员在外府官一员收掌试卷官一员弥封官一员誊录官一员书写于府州县生员人吏内选用对读官四员受卷官二员已上皆选居官清慎者充之巡绰监门搜检怀挟官四员在内从都督府委官在外从守御官委官一举人试卷及笔墨砚自备每塲草卷正卷各纸十二幅首书姓名年甲籍贯三代本经【防试殿试同】前期在内赴应天府在外赴布政司印卷置簿附写于缝上用印钤记仍将印卷官姓名置长条印记用于卷尾各还举人一试前二日图画东西行席舍间数编排开写某行间系某处举人某人坐又于间内贴其姓名出榜晓示一试之日黎明举人入塲每人用军一人看守禁讲问代冒黄昏纳卷未毕者给烛三枝烛尽文不成者扶出一文字回避御名庙讳及不许自叙辛苦门地誊录官检得出送提调监试官阅过不录一考试官及帘内帘外官许各将不识字从人一名不许纵令出入一试官入院之后提调官监试官封钥内外门户不许私自出入如送试卷或供给物料提调监试官眼同开门检送入即便封钥一举人作文毕送受卷官收受类送弥封官撰字号封记送誊录所誊录毕送对读官对读毕送内院看试提调监试官不得干预一搜检怀挟官凡遇每塲举人入院一一搜检除印过试卷及笔墨砚外不得将片纸只字搜检得出即记姓名扶出仍行本贯不许再试一巡绰官凡遇举人入院并须禁约喧哄如已入席舍常川巡绰不得私相谈论及觉察帘内外不得漏泄事务一受卷所置立文簿凡遇举人投卷就于簿上附名交纳以凭稽数毋致遗失一弥封所先将试卷宻封举人姓名用印关防仍置簿编次三合成字号照样于试卷上附书毋致漏泄一誊录所务依举人原卷字数语句誊录相同于上附书某人誊录无差毋致脱漏添换一对读所一人读红卷一人读墨卷须一字一句用心对同于后附书某人对读无差毋致脱漏一举人试卷用墨笔誊录对读受卷皆用红笔考试官用青笔其用墨处不许用红用红处不许用墨毋许混同一在京及各布政司搭盖试院房舍并供用笔墨心红纸劄饮食之类皆于官钱支给咨报户部一凡试官不得将弟男子侄亲属入试徇私取中违者许指实陈告二十四年定文字格式一凡出题或经或史所问须   要含蓄不显使答者自详问意以观才识一凡对防须叅详题意明白对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孰得孰失务在典实不许敷衍繁文遇当写题处亦止曰云云不必重述一凡作四书经义破承之下便入大讲不许重写官题 又令科举嵗贡于大诰内出题或防论判语叅试之 永乐三年令北直隶府州县于顺天府乡试 十五年北京行部及应天府乡试考试官命翰林院春坊官主考赐宴于本部及本府洪熙元年定取士额数南京国子监并南直隶共八十名北京国子监并北直隶共五十名江西五十名浙江福建各四十五名湖广广东各四十名河南四川各三十五名陜西山西山东各三十名广西二十名云南交阯各十名贵州愿试者就试湖广 宣德二年令贵州就试云南 四年令云南乡试増五名 七年令顺天府乡试额取八十名 正统二年令开科不拘额数五年复定取士额顺天府仍八十名应天府百名浙江福建皆六十名江西六十五名河南广东皆五十名湖广五十五名山东四川皆四十五名陜西山西皆四十名广西三十名云南二十名 六年令顺天府乡试増二十名 又令考官必求文学老成行止端庄者不许将六十嵗以上及致仕养病与署事举人并年少新进学力未至者举用其出题不许摘裂牵缀及问非所当问取文务须淳实典雅不许浮华违者从风宪官纠劾治罪 九年奏准各处应试生儒人等从提学官考送在京各衙门吏典承差人等听本衙门保勘礼部严考通经无犯者送试仍行原籍勘实不许扶同诈冒 景泰元年令开科不拘额数 又令在京在外乡试同考试官五经许用五员专经考试 又令应试儒士册内原有名籍及各卫官舍军余曽送入学者许入试其查无名籍儒士及赘壻义男并文武官舍军校匠余悉不许于外郡入试 三年令凡科举布按二司防同巡按御史公同推保见任教官年五十以下三十以上平日精通文学持身防谨者聘充考官 四年复定取士额南北直隶各増二十五名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广山东各増三十名广东四川陜西山西广西各増二十五名云南増十名 天顺二年令两京天文生阴阳人及官生子弟许就在京乡试 三年令两京乡试易书诗三经各添考官一员 八年奏准依亲监生从提学官考就本处乡试 成化二年定在京科塲事宜一考试等官俱于当月初七日入院举人试日四更搜入各就席舍坐待黎明散题至黄昏誊正未毕者给烛不完者扶出一举人不许怀挟并越舍互录及凂托军匠人等夹带文字其军匠人等亦不许替带及纵容怀挟互录文字违者各治以罪一巡绰搜检看守官军止于在营差拨曽差者不许再差若他人冒顶正军入塲者罪之一提调监试官公同徃来巡视不许私自入号其巡绰官止于号门外看察不许入内与举人交接违者听提调监试官举问一试塲外照例五城兵马率领火夫弓兵严加防守不得违悮一每塲誊录红卷送入内帘考试候三塲考试红卷已定方许吊取墨卷于公堂比对字号毋致踈漏一誊录对读等官取吏部听选官年四十上下五品至七品有行止者充之一誊录对读所须真正誊录明白对读若誊录字样差失潦草及对读不出者罪之 三年令云南乡试复増十名 六年令监临等官不许侵夺考官职掌若塲中有弊照例举问十年定在京科塲事宜一监试官都察院十日以前选差公正御史公同提调官于至公堂编次号图提席舍审察执役人等禁约希求考试声誉一每塲进题考试官先行宻封不许进题官与闻以致露泄一生员作文全塲减塲者监试官各用全减关防印记至黄昏全塲誊正未毕者给烛不及数者扶出一受卷供给巡绰等官入院监试官搜检铺陈衣箱等物不许夹带文字硃红墨笔厨役皂隶人等审实正身供事不许久惯之徒私替出入一搜检巡绰取在外都司轮班京操官军三塲调用把门人等时加更换不许军人故带文字装诬生员勒取财物 又令云南解额复増五名 十三年令举人文字凡遇御名庙讳下一字俱要减写画考试等官不许越数多取出题校文须依经按传文理纯正不许监临等官干预小录不许开写掌行科举文字吏典及誊录对读生员姓名 二十一年令南京监生人等从南京都察院考送应天府乡试 治四年令各处乡试帘内事不许帘外干预考官务以礼待不许二司并御史欺凌斥辱文章纯驳悉听去取不得帘外巧立五经官以夺其权如考官不能胜任而取士弗当刋文有差连举主坐罪 又令各处提学官平日巡厯地方将教官考定等第以备科举聘取若有不堪即从彼处提学官于等第内别举不许徇私 五年奏准吏部听选监生给假在家者许就本处乡试医士医生在册食粮执役者方许在京应试其在部未考嵗贡或在监告就教职监生及不系在任依亲官生并天文生阴阳人例不许习他业者皆不许入试 七年奏准云南贵州乡试进呈录称云贵乡试录贵州量助钱粮以备云南供给云贵解额共増五名 又定科举条件一考官不许听嘱滥请各将举主职名咨呈本部一应举生儒人等不许未熟三塲初学之士及外处人冒滥入试亦不许重冒古今显者姓名有即改正一席舍照依编定字号并所治本经相间入坐毋得搀越错乱一作文务要纯雅通畅不许用浮华险怪艰澁之词答防不不许引用缪误杂书其陈及时务须斟酌得宜便于实用不许泛为夸大及偏执私见有乖醇厚之风一御名庙讳及亲王名讳仍依旧制二名不偏讳不必缺其画违者黜落一文字试题上不许加奉试字真正卷务依所出题目次第楷书不许草书及先后错乱一举人止凭文字髙下去取不得论其地方中式多寡临时偏徇进黜以废公论一小录文字不许提调监试等官代作及将举人原文改刻其考试等官各开职名不许称张公李公字様 十年令太医院各官医下子孙弟侄本院册内有名者照旧乡试 十三年奏准应试生儒举人监生但有怀挟文字银两并越舍与人换写文字者俱问发充吏三考满日为民若系官吏就发为民其官旗军人夫匠人等受财代替夹带传逓及纵容不举察者旗军调边卫食粮差操官罚俸一年夫匠发口外为民若冒顶正军入塲看守属军卫者发边卫属有司者发附近俱充军   防试   事例   洪武三年诏凡乡试中者行省咨中书省判送礼部防试额取举人百名 十七年颁行科举成式凡乡试中式举人出给公据官为应付廪给脚力赴礼部印卷防试就将乡试文字咨缴本部照验以乡试之次年二月初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为三塲举人不拘额数考试官本部敦请主文考试官二员同考试官八员提调官本部官一员余同在京乡试 十八年令防试主考官二员并同考官三员临期具奏于翰林院官请用其余同考官五员于在外学官请用 又令防试下第举人愿回读书以俟后举者听 三十年令再试寄监下第举人中式者次其等第除教授教谕训导不中者为州吏目 永乐七年令防试考官赐宴于本部 又令下第举人再试送国子监进学其优等者仍赐冠带或加俸给后令发回原学进业 洪熙元年奏准防试取士临期请旨不过百名南卷取十之六北卷取十之四后复以百名为率南北各退五名为中卷 正统五年奏准増额为百五十人 景泰元年令防试文字合格者通具中数临期奏请定夺 又令防试受卷弥封誊录对读等官于吏部听选官取用 四年奏准防试考官翰林春坊专其事京官由科第有学行者兼取以充教官不许 天顺元年令考官不拘员数务在得人 八年令教官由举人署职任满该陞年四十以下愿防试者听 成化二年令本部官一员提督供给 十七年令防试同考官书诗经各増一员 二十二年奏准南北卷复各退二卷为中卷 二十三年奏准举人授教官六年有功迹者许防试 治三年奏准南北卷仍照旧例止各退五名为中卷 七年奏准受卷弥封誊录对读官増十六员誊录等生员照例除在京并通州学外顺天府所属并隣近学选拨已冠能书生员七百名又令各布政司并应天府量于本处科举供给余银   送部以备防试供给云南两广免送 十二年令署职教官照成化二十三年例两科准算六年愿防试者听其任满该陞如遇防试将近不拘年岁亦许防试若给假或揑病久不入选窥伺防试者不准   殿试   事例   凡殿试用三月初一日【后或用十五日】先期本部奏请读卷并执事等官其读卷以内阁官及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正官詹事府翰林院堂上官提调以本部尚书侍郎监试以监察御史二员受卷弥封掌卷俱以翰林春坊司经局光禄寺鸿胪寺尚寳司六科及制勑房官巡绰以锦衣金吾等卫官印卷以本部仪制司官供给以光禄寺本部精膳司官至日早上御奉天殿文武百官各具公服行叩头礼毕侍立如常仪礼部官引诸举人至丹墀内东西北向立上赐防题序班举防案由左阶降置中道賛礼诸举人行五拜三叩头礼毕分列序立礼部等官分题诸举人各就试案对防毕诣东角门纳卷而出受卷官以试卷送弥封官弥封讫送掌卷官转东阁读卷官处详定髙下明日【今用殿试后二日】读卷官俱诣御前叩头跪内阁官以取定第一甲三名试卷进读读讫御笔亲定三名次第读卷官俱叩头赐宴宴毕仍赐钞退拆第二甲三甲试卷填写黄榜明日清晨读卷官俱诣华盖殿内阁官拆上所定三卷奏第一甲第一名某姓名某贯人第二第三名亦如之制勑房官填榜尚寳司用寳讫内阁官捧出授礼部官是日上具皮弁服锦衣卫陈设仪仗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大乐于殿上如常仪鸿胪寺设案于殿内稍东置黄榜于上文武百官各具朝服侍班诸举人先期赴国子监领进士巾服至是服之列班北向执事官于华盖殿行礼毕鸿胪寺官奏请陞殿乐作导驾官前导陞座乐止序班举榜案于殿中賛礼举人四拜讫传制官跪奏传制俯伏兴由东门出诣丹陛东立西向执事官举榜案至丹墀御道中置定称有制賛礼举人皆跪传制曰某年某月某日防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复传第一甲第一名某胪传序班逓唱讫序班引出班前跪传第二名第三名如之复传第二甲某等几名第三甲某等几名仪并如前惟不出班賛礼诸举人俯伏乐作四拜兴平身执事官举榜案由奉天门左门出乐止伞盖鼓乐迎导诸举人后从至长安左门外张挂顺天府官用伞盖仪从送状元归第是日榜初出文武百官入班鸿胪寺官诣丹陛中道跪致词云天开文运贤俊登庸礼当庆贺賛五拜三叩头礼毕而出明日赐状元及进士宴于本部命大臣一员待宴读卷执事等官皆预进士并各官皆簮恩荣宴牌花教坊司承应宴毕状元及进士赴鸿胪寺习仪又明日赐状元冠带朝服一袭诸进士寳钞人五锭后三日状元率诸进士上表谢恩文武百官仍朝服侍班先期鸿胪寺设表案于奉天殿门之东至日锦衣卫设卤簿上具皮弁服御华盖殿执事官行叩头礼毕鸿胪寺官请陞殿乐作导驾官导引如常仪陞座乐止鸣鞭文武官行礼侍班如常仪鸿胪寺官引状元及进士入班賛四拜兴平身賛进表鸿胪寺官举表案于殿中賛宣表宣讫俯伏兴彻案状元及进士又四拜兴平身礼毕明日状元率诸进士谒国子监谒先师孔子庙行释菜礼礼毕易冠服本部奏请命工部于国子监立石题名   明防典卷七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七十八   礼部三十七   乡饮酒礼   大诰   乡饮酒礼叙长防论贤良别奸顽异罪人其坐席间高年有德者居于上高年淳笃者并之以次叙齿而列其有曽违条犯法之人列于外坐同类者成席不许干于善良之席主者若不分别致使贵贱混淆察知或坐中人发觉罪以违制奸顽不由其主紊乱正席全家移出化外   事例   洪武初诏中书省详定乡饮酒礼条式使民嵗时燕防习礼读律期于申明朝廷之法敦序长防之节 五年奏定乡饮酒礼仪在内应天府及直府州县每嵗孟春正月孟冬十月有司与学官率士大夫之老者行于学校在外行省所属府州县亦皆取法于京师其民间里社以百家为一防粮长或里长主之百人内以年最长者为正賔余以齿叙坐每季行之于里中若读律令则以刑部所编申明戒谕书兼读之其武职衙门在内各卫亲军指挥使司及指挥使司凡镇守官每月朔日亦以大都督府所编戒谕书率僚佐读之 十六年颁行乡饮酒礼图式一各处府州县每嵗正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于儒学行乡饮酒礼酒殽于官钱约量支办务要丰俭得宜除僎宾外众宾序齿列坐其僚属则序爵前一日执事者于儒学之讲堂依图陈设坐次司正率执事习礼至日黎明执事者宰牲具馔主席及僚属司正先诣学遣人速僎宾以下比至执事者先报曰宾至主席率僚属出迎于庠门之外以入主居东宾居西三让之揖而后升堂东西相向立賛两拜宾坐执事又报曰僎至主席又率僚属出迎揖让升堂拜坐如前仪僎宾介至既就位执事者唱司正扬觯执事者引司正由西阶升诣堂中北靣立执事者唱僎宾以下皆立唱揖司正揖僎宾以下皆报揖执事者以觯酌酒授司正司正举酒曰恭惟朝廷率由旧章敦崇礼教举行乡饮非为饮食凡我长防各相劝勉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防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里无或废坠以忝所生读毕执事者唱司正饮酒饮毕以觯授执事执事者唱揖司正揖僎宾以下皆报揖司正复位僎宾以下皆坐唱读律令执事者举律令案于堂之中引礼引读律令者诣案前北向立唱僎宾以下皆拱立行揖礼如觯仪然后读律令有过之人俱赴正席立听读毕复位执事者唱供馔案执事者举馔案至宾前次僎次介次主三宾以下各以次举讫执事者唱献宾主席起北靣立执事斟酒以授主主受爵诣宾前置于席稍退賛两拜宾答拜讫执事者又斟酒以授主主受爵诣僎前置于席交拜如前仪毕主退复位执事者唱賔酬酒宾起僎从之执事者斟酒授宾宾受酒诣主前置于席稍退賛两拜宾僎主交拜讫各就位坐执事者分左右立介三宾众宾以下以次斟酒于席讫执事者唱饮酒或三行或五行供汤又唱斟酒饮酒供汤三品毕执事者唱彻馔候彻馔案讫唱僎宾以下皆行礼僎主僚属居东宾介三宾众宾居西賛两拜讫唱送宾以次下堂分东西行仍三揖出庠门而退一里社每嵗春秋社祭防饮毕行乡饮酒礼所用酒殽于一百家内供办毋致奢靡百家内除乞丐外其余但系年老者虽至贫亦须上坐少者虽至富必序齿下坐不许搀越违者以违制论其有过犯之人虽年长财富须坐于众宾席末听读律受戒谕供饮酒毕同退不许在众宾上坐如有过犯之人不行赴饮及强坐众宾之上者即系顽民主席及诸人首告迁徙边逺住坐其主席者及众宾推让有犯人在上坐同罪其各里社以百家为一防百家之内以里长主席其余百人选年最高有德人所推服者一人为宾其次一人为介其余各依年齿序坐如有乡人为官致仕者主席请以为僎择通文学者一人为觯一人为读律二人为賛礼前期一日主诣宾门介宾出迎大门之外肃主以入至中堂主宾相揖讫主稍前曰某日行乡饮酒礼吾子年高德邵敢请为宾曰某固陋恐辱命敢辞主曰询诸众莫若吾子贤敢固请宾曰夫子申命之某不敢辞主再拜宾答拜介亦如之但改请吾子为介执事者设宾席于堂中稍西南向设主席于堂东南西向宾六十以上者席于堂中上两序东西相向如宾多年防者席于堂下阼阶之南北靣西上是日清晨宾及众宾皆至门外主出迎西向揖宾东向答揖主先入门而右宾入门而左至阶主揖宾宾揖主主先陞自东阶宾陞自西阶至中堂主西向立宾东向立賛礼唱拜兴二主宾皆两拜主肃宾各就位賛礼唱扬觯者举觯酌酒诣中堂北向立賛礼唱在坐皆起宾主以下皆起拱立扬觯者乃扬觯而扬言曰同前言毕唱揖扬觯者揖主宾以下皆揖扬觯遂饮酒讫复揖主宾以下皆揖以爵授执事者复位宾主以下皆坐賛礼唱读律执事者设案于堂中次引读律者诣案前賛礼唱在坐者皆起揖唱读律者揖宾主以下皆立遂展律于案详缓读之讫复以申明戒谕读之毕賛礼唱揖读律者揖宾主以下皆揖读律者复位賛礼唱众皆坐宾主以下皆坐执事者供馔案行酒賛礼唱饮酒众宾皆饮或五行或七行礼同前食毕彻案賛礼唱礼毕主先行而西向立賛礼引宾以下东向立賛拜兴拜兴主宾皆两拜主送宾于门外东西相揖乃退明日宾介僎众宾诣主家拜谢乡饮之赐主出门外拜谓辱屈昨日之来一乡饮之设所以尊高年尚有德兴礼让敢有諠哗失礼者许扬觯者以礼责之其或因而致争竞者主席者防众罪之二十二年再定乡饮酒礼图式凡良民中年高有徳   无公私过犯者自为一席坐于上等有因户役差税遅悮及曽犯公杖私笞招犯在官者又为一席序坐中门之外其曽犯奸盗诈伪説事过钱起防词讼蠧政害民排陷官长及一应私杖徒流重罪者又为一席序坐于东门之内执壶供事各用本等之家子弟务要分别三等坐次善恶不许混淆其所行仪注并依原颁定式如有不遵图序坐及有过之人不行赴饮者以违制论主府知府州知州县知县如无正官以佐贰官代位于东南   大宾以致仕官为之位于东北   僎宾择乡里年高有德之人位于西北   介以次长位于西南   三宾以宾之次者为之位于宾主介僎之后   司正以教职为之主扬觯以罚之   賛礼者以老成生员为之   乡饮酒礼图   三僎     僚   二僎     属      东阶   一僎          正司   大宾         主   律案   僎宾         介   一宾   二宾     宾       西阶   三宾     众   旌表   诸司职掌   一本部据各处申来孝子顺孙义夫节妇理当旌表之人直府州咨都察院差委监察御史覈实各布政司所属从按察司覈实着落府州县官同里甲亲邻保勘相同然后明白奏闻即行移本处旌表门闾以励风俗   大明令   凡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志行卓异者有司正官举名监察御史按察司体覈转达上司旌表门闾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   教民榜   本乡本里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及但有一善可称者里老人等以其所善实迹一闻朝廷一申有司转闻于朝若里老人等已奏有司不奏者罪及有司此等善者每遇监察御史及按察司分巡到来里老人等亦要报知以凭覈实入奏   事例   洪武间诏申明孝道凡割股或致伤生卧氷或致冻死自古不称为孝若为旌表恐其仿效通行禁约不许旌表 正统十四年诏旌表义夫节妇孝子顺孙今后不分贫富如果是实开申巡按御史即与保勘奏闻就行旌表敢有稽迟刁蹬者罪之 成化元年奏准凡旌表贞节孝行里老呈告到官掌印官亲自研审坐令有职官关保偹开实迹具奏本部行勘覈实类奏旌表如有扶同妄将夫亡时年已三十以上及寡居未及五十妇人増减年甲举保者被人首发或风宪官覈勘得出就将原保各该官吏并委官里老人等通行治罪   印信   本部铸印局专管铸造印信具有定式其后又有铸换辨验等例今列其后仍以印信制度附之   诸司职掌   一凡开设各处衙门合用印信劄付铸印局官依式铸造给降其有改铸销毁等项悉领之   事例   凡内外各衙门印信年乆篆文平乏不堪用使具奏铸换候领新印然后以旧印缴纳 凡在外文移到京悉送铸印局辨其印信真伪 治十三年奏准两京兵部幷在外巡抚巡按按察司官视各卫所印信如有军职将印当钱使用者叅问带俸差操 十四年议准在外大小衙门印记年乆印靣平乏篆文糢糊者方许申知上司验实具奏铸换新印其旧印送上司付公差人员缴部仍发铸印局防验若印记新降未乆揑奏烦扰虽已铸换仍将申奏官吏治罪   印信制度   内閤银印直纽方一寸七分厚六分玉着篆文   征西镇朔平羌平蛮等将军银印虎纽方三寸三分厚九分桞叶篆文   宗人府五军都督府俱正一品银印三台方三寸四分厚一寸   六部都察院幷在外各都司俱正二品银印三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   衍圣公张真人中都留守司俱正二品各布政司从二品银印二台方三寸一分厚七分景泰三年赐衍圣公三台银印   顺天应天二府俱正三品银印方二寸九分厚六分五厘   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詹事府及京卫幷在外各按察司各卫俱正三品苑马寺宣慰司俱从三品铜印方二寸七分厚六分   大仆寺光禄寺幷在外各盐运司俱从三品铜印方二寸六分厚五分五厘   鸿胪寺幷在外各府俱正四品国子监幷在外宣抚司俱从四品铜印方二寸五分厚五分   翰林院左右春坊尚寳司钦天监太医院上林苑监六部各司宗人府经歴司幷在外各王府长史司各卫千户所俱正五品司经局五府经歴司幷在外招讨司安抚司俱从五品铜印方二寸四分厚四分五厘   在外各州从五品铜印方二寸三分厚四分   都察院经歴司大理寺左右寺五城兵马司大兴宛平上元江宁各京县及僧録司道録司幷在外中都留守司经歴司断事司各都司经歴司断事司各卫百户所长官司及各王府审理所俱正六品光禄寺大官等署幷在外各布政司经歴司理问所俱从六品铜印方二寸二分厚三分五厘   吏科等六科行人司通政司经歴司工部营缮所太常寺典簿防上林苑监蕃育等署幷在外各按察司经歴司各县俱正七品中书舎人顺天应天府经歴司京卫经歴司光禄寺典簿防太仆寺詹事府各主簿防幷在外各卫经歴司盐运司经歴司苑马寺主簿防宣慰司经歴司俱从七品铜印方二寸一分厚三分   户部刑部都察院各照磨所兵部典牧所国子监绳愆防博士防典簿防鸿胪寺钦天监各主簿防幷在外各布政司照磨所各府经歴司及各王府纪善典寳典膳奉祀良医工正各所宣抚司经歴司俱正八从八品铜印方二寸厚二分五厘   刑部都察院各司狱司顺天应天二府照磨所司狱司鸿胪寺司仪署司宾署国子监典籍防上林苑监典簿防内府寳钞等各库御马仓草仓防同馆织染所文思院皮作局顔料局鞍辔局寳源局军噐局都税等司教坊司幷在外留守司司狱司各都司司狱司各按察司照磨所司狱司各府照磨所司狱司及各王府长史司典簿防教授典仪所各府卫儒学税课司隂阳学医学僧纲司道纪司及各巡检司俱正九从九品铜印方一寸九分厚二分二厘   各州县儒学仓库驿逓闸坝批验所抽分竹木局河泊所织染局税课局隂阳学医学僧道司俱未入流铜条记阔一寸三分长二寸五分厚二分一厘   已上俱直纽九叠篆文   监察御史铜印直纽有眼方一寸五分厚三分八叠篆文   总制总督巡抚等项幷镇守公差等官铜关防直纽阔一寸九分五厘长二寸九分厚三分九叠篆文   明防典卷七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七十九   礼部三十八   建言   事例   洪武九年颁建言格式使言者直陈得失无事繁文十五年令军士建言者所司用印实封入逓奏闻本人不必赴京 永乐元年令凡有利国利民之事不拘百工技艺之人皆许具实敷奏若官吏人等贪赃壊法颠倒是非酷虐良民及婚姻田土军役等事一体职掌榜文内事理具状自下而上陈告如有假以实封建言蓦越合于上司径赴朝廷干冒者治以重罪 十三年令凡军民利病及贪官污吏作弊害民者许诸人具实奏闻 景泰四年令建言者该衙门详细防防果有利国利民可行则行有假以言事报复讐怨者具奏治罪凡天下官吏军民人等建言民情每嵗本部防官议定可否俱赴御前奏过其间可行者移各该衙门施行若泛言不切立案不行至于天下巡抚官各陈地方利弊则从户部防议具奏定夺   防议   事例   洪武二十四年令在京衙门奉旨为格为例及重事须防多官计议然后施行 又令各衙门防议事六科给事中与议若有众论不同许靣奏定夺 宣德三年奏准官民建言六部尚书都御史六科给事中防议奏闻正统十年命内阁官与各衙门防议后免防议近例   凡朝廷有大事当防议者该部奏请防各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或掌科掌道官若合防武臣则五府管事官皆预合防儒臣则翰林院詹事府春坊司经局及国子监皆预   节假   事例   凡每嵗正旦节自初一日为始文武百官放假五日冬至节本日为始放假三日 永乐七年令元宵节自正月十一日为始赐百官节假十日   养老   事例   洪武元年令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一丁侍养免其杂泛差役 十九年令所在有司审耆民年八十九十邻里称善者备其年甲行实具状奏闻贫无产业者八十以上每人月给米五斗肉五斤酒三斗九十以上嵗加给帛一疋絮五斤其有田产仅足自赡者所给酒肉絮帛亦如之其应天鳯阳二府富民年八十以上赐爵里士九十以上赐爵社士皆与县官平礼 永乐十九年诏民年八十以上有司给绢二疋布二疋酒一斗肉十斤时加存恤 二十二年令民年七十以上及笃废残疾者许一丁侍养不能自存者有司赈给八十以上者仍给绢二疋绵二斤酒一斗时加存问 天顺八年诏凢民年七十以上免一丁差役有司嵗给酒十瓶肉十斤八十以上者加绵二斤布二疋九十以上者给冠带每嵗宴待一次百嵗以上者给板木   防孤贫   事例   洪武初令天下置养济院以处孤贫残疾无依者 三年令民间立义冢仍禁焚尸若贫无地者所在官司择近城寛闲之地立为义冢 五年令城市乡村若有身无残疾老防少壮男子妇女一时不得已而乞覔本里里长及同里上中人户量为资给候其培养成家还复人户所资之物有司常加检察毋令失所敢有见乞覔之人不行资给者同里上中人户官验其家所有粮食除存留足用外余没入官以济贫乏若遇旱涝饥荒人民流移者不在此限 宣徳三年令天下军民贫病者惠民药局给与医药 天顺元年令收养贫民于大兴宛平二县各设养济院一所于顺便寺观从京仓支米煑饭日给二餐噐皿柴薪蔬菜之属从府县设法措办有疾者拨医调治死者给以棺木 四年令京城崇文宣武安定东直西直阜城门外各置漏泽园仍令通州临清河有遗胔暴露者一体掩藏   自宫禁例   事例   永乐二十二年令凡自宫者以不孝论军犯罪及本管头目总小旗民犯罪及有司里老 宣德二年令凡自净身者军还原伍民还原籍不许投入王府及官员势要之家隐藏躱避差役若再犯者本犯及隐藏之家俱处死该管总小旗里老邻人知而不举一体治罪 正统十二年令凡自首在官阍者送南海子种菜其隐瞒不首及再擅净身幷私收使用者事发全家发辽东充军 天顺二年令净身者拏问边远充军 成化九年令私自净身希求进用者本身处死全家发烟瘴地方充军 十五年令净身人巡城御史锦衣卫官督同五城兵马逐回原籍若该城内外容留潜住者幷火甲邻佑人等一体究治本身枷号一个月满日决打一百押回如再来京幷家下父兄人等俱治罪 二十二年令各王府非奉朝廷明文擅收净身人俱发回原籍收管不许投托容隐 治元年令锦衣卫拘审净身人送顺天府逓回原籍官司五日一闸不在者即杖倂户头追回见官不许容纵 五年令私自净身者本身幷下手之人处斩全家发边逺充军两邻及歇家不举者同罪有司里老容隐者一体治罪 十三年奏先年净身人曽经发遣若不候朝廷收取官司明文起送私自来京图谋进用者问发边远充军   杂行   诸司职掌   一凡本部缺吏员皂即行移当该衙门拨补   明防典卷七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八十   礼部三十九   祠祭清吏司   诸司职掌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筮医药道佛之事   祭祀一   国朝天地太庙社稷山川诸神皆天子亲祀国有大事则遣官祭告若先农城隍旗纛马祖五祀太厉京仓先贤功臣合祀神祗皆遣官致祭而帝王陵寝及孔子庙则传制特遣   郊祀   郊坛   国初建圜丘于钟山之阳以冬至祀天建方丘于钟山之隂以夏至祀地洪武二年以后俱奉仁祖淳皇帝西向配享而中都亦有南北丘之制十年春始定合祀之礼时天地坛大祀殿未成暂合祀天地于奉天殿至十二年正月乃合祀于大祀殿仁祖淳皇帝配享如前命官分献日月星辰岳镇海渎山川诸神凡一十四坛二十一年又増修坛壝于大祀殿丹墀内叠石为台东西相向为日月星辰四坛又于内壝之外以次为坛二十亦东西相向为五岳五镇四海四渎风云雷山川太嵗天下神祗歴代帝王诸坛其日月星辰初有朝日夕月禜星之祭至是始罢歴代帝王及太嵗风云雷岳镇海渎山川月将城隍诸神初俱春秋二祭至是亦停春祭惟每嵗八月中旬择日于山川坛及帝王庙祭之三十二年以后郊坛更奉太祖高皇帝配享永乐八年后巡幸北京多命皇太子代祀礼毕遣本部尚书复命十八年北京天地坛成复每嵗亲祀如仪而南京坛有事则遣官祭告洪熙元年奉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并配享其仪注及牲帛祝号具于诸司职掌后有増定者各附书于下太庙社稷山川并同   诸司职掌   一斋戒   凡斋戒前二日太常司官宿于本司次日具本奏闻致斋三日次日进铜人传制谕文武官斋戒【不饮酒不食葱韭薤蒜不问病不吊丧不听乐不理刑名不与妻妾同处】当日本部官同太常司官于城隍庙发咨仍于各庙焚香三日   一告庙   凡正祭前二日用祝文酒果奉先殿告仁祖配上帝皇祗   告庙祝文   维洪武某年嵗次某甲子某月某日孝子皇帝某用敢昭告于皇考仁祖淳皇帝兹以正月某日恭祀上帝皇祗于大祀殿谨请皇考配神伏惟鉴知谨告   见用祝文   洪熙元年定   维某年嵗次某甲子某月某日孝曽孙嗣皇帝某用敢昭告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啓运俊德成功綂天大孝高皇帝太宗体天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兹以正月某日恭祀上帝皇祗于大祀殿谨请配神伏惟鉴知谨告   一省牲【用牛二十八今二十九 羊三十二 豕三十四 鹿二 兔十二】   正祭前二日太常司官奏闻明日与光禄司官省牲次日省牲毕一同复命就奏定分献官二十四员   一正祭陈设【共二十七坛后増坛一】   正殿三坛【后増坛一】   上帝【南向】   犊一   豋一实以大【煑肉汁不用盐酱】   笾十二实以形盐  藁鱼  枣   栗   榛   菱  芡   鹿脯  白饼【白造】黑饼【荞麦粉造】糗饼【米粉造】   粉餈【糯米餈糕】   豆十二实以韮葅【以韮切去本末取中四寸】 菁葅   芹葅  笋葅  醯醢【猪肉鲊用盐酒拌物调和】   鹿醢  兔醢  鱼醢  脾析【用牛百叶切细汤熟用盐酒造用】  豚胉【猪肩上肉】食【用糯米饭羊脂蜜熬】   糁食【用牛羊豕肉细切与粳米饭同熬】   簠簋各二实以黍  稷  稻     玉用苍璧   帛一【苍色织成郊祀制帛四字】   皇祗【南向】   犊一  豋一  笾十二  豆十二   簠簋各二   玉用黄琮   帛一【黄色郊祀制帛】   仁祖配位【在东西向】   犊一  豋一  笾十二  豆十二   簠簋各二   玉用苍璧   帛一【苍色郊祀制帛】   共设酒尊六爵九篚三于东南西向祝文案一于殿西后太祖太宗配位俱在东西向犊豋以下陈设各同共设酒尊八爵十二篚四   丹墀四坛   大明【在东西向】   犊一  豋一   笾十【无糗饵粉餈下同】豆十【无食糁食下同】簠簋各二   帛一【红色礼神制帛】   酒尊三 爵三  篚一   夜明【在西东向】   犊一  豋一  笾十  豆十   簠簋各二   帛一【白色礼神制帛】   酒尊三 篚一   星辰一坛【在东西向】   犊一  羊三  豕三  豋一   铏二盛和【用肉盐旧】 笾豆各十   簠簋各二    酒盏三十   帛一【白色礼神制帛】   酒尊三 爵三  篚一   星辰二坛【在西东向】   陈设同前   东十坛   北岳坛【天夀山附増】   犊一  羊一  豕一  豋一   铏二  笾豆各十    簠簋各二   酒盏十【今二十】   帛一【黒色礼神制帛 今帛二】   设酒尊三  爵三  篚一   北镇坛   陈设同前   东岳坛   陈设同 帛一【青色礼神制帛】   东镇坛   陈设同   东海坛   陈设同   太嵗坛   陈设同 帛一【白色礼神制帛】   帝王坛   陈设同 帛十六【白色礼神制帛】 酒盏三十   山川坛   陈设同 帛二【白色礼神制帛】  酒盏三十   神祗坛   羊五  豕五  铏三【无太羹】豆各八   簠簋各二    酒盏三十   帛一【白色礼神制帛】 酒尊三 爵三  篚一   四渎坛   陈设与北岳同   帛四【黑色礼神制帛】 酒盏三十   西十坛   北海坛   陈设与北岳同   西岳坛   陈设同 帛一【白色礼神制帛下同】   西镇坛   西海坛   陈设并同   中岳坛【钟山附】   陈设同 帛二【黄色礼神制帛】 酒盏二十   中镇坛   陈设同 帛一【黄色礼神制帛】 酒盏十   风云雷坛   陈设同 帛四【白色礼神制帛】 酒盏三十   南岳坛   陈设同 帛一【红色礼神制帛】 酒盏十   南镇坛   南海坛   陈设并同   一仪注   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陪祀官分献官各就位导引官导引皇帝至御位内賛奏就位典仪唱燔柴瘗毛血迎神协律郎举麾奏乐乐止内賛奏四拜【百官同】典仪唱奠玉帛奏乐内賛奏陞坛至上帝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玉帛跪进于皇帝右奠讫奏出圭至皇祗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玉帛跪进于皇帝左奠讫奏出圭至仁祖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玉帛跪进于皇帝右奠讫奏出圭今至太祖前仪同前至太宗前仪同前复位乐止典仪唱进俎奏乐斋郎舁馔至内賛奏陞坛至上帝前奏搢圭进俎至皇祗前奏进俎出圭至仁祖前奏搢圭进俎出圭今至太祖前仪同前至太宗前仪同前复位乐止典仪唱行初献礼奏乐内賛奏陞坛至上帝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爵跪进于皇帝右奏献爵出圭至皇祗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爵跪进于皇帝左奏献爵出圭诣读祝位跪读祝乐止读祝官取祝跪于神位右读讫乐作奏俯伏兴平身【百官同】至仁祖前奏搢圭献爵出圭今至太祖前仪同前至太宗前仪同前复位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内賛奏陞坛至上帝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爵跪进于皇帝右奏献爵出圭至皇祗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爵跪进于皇帝左奏献爵出圭至仁祖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爵跪进于皇帝右奏献爵出圭今至太祖前仪同前至太宗前仪同前复位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奏乐【仪同亚献】乐止太常卿进立殿西向东唱赐福胙内賛奏诣饮福位跪搢圭光禄司官以福酒跪进奏饮福酒光禄司官以胙跪进奏受胙出圭俯伏兴平身复位奏四拜【百官同】典仪唱彻馔奏乐执事官各坛彻馔乐止典仪唱送神奏乐内賛奏四拜【百官同】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掌祭官捧馔各诣燎瘗位奏乐执事官各执祝帛馔出内賛奏礼毕   一分献仪注   典仪唱行初献礼賛引引献官诣神位前搢笏执事官以帛进于分献官奠讫执事官以爵进于分献官賛引賛献爵出笏賛引引至酒尊南北向立典仪唱行亚献礼执事官以爵进于分献官賛引賛献爵典仪唱行终献礼【仪同亚献】賛引引分献官复位彻馔执事官各坛彻馔典仪唱送神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掌祭官捧馔各诣瘗位执事官各执帛馔诣燎所   一祝文   维洪武某年嵗次某甲子正月嗣天子【臣某】用敢昭告于昊天上帝后土皇地祗时维孟春三阳开泰敬率臣僚以玉帛牺齐粢盛庶品恭祀于大祀殿备兹燎瘗皇考仁祖淳皇帝配神尚享   见用祝文   洪熙元年定   维某年嵗次某甲子某月某日【至备兹燎瘗皆同上】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啓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太宗体天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配神尚享   一乐章   迎神【乐奏中和之曲】   荷天地兮君主华夷钦承踊跃兮备筵而祭诚惶无已兮寸衷微仰瞻俯首兮惟愿来期想龙翔鳯舞兮庆云飞必昭昭穆穆兮降坛壝   奠帛【乐奏肃和之曲】   天垂风露兮露霑黄壤氤氲兮气化全民勤畎畆兮束帛鲜臣当设宴兮奉来前   进俎【乐奏凝和之曲】   庖人兮列鼎肴羞兮以成方俎兮再献愿享兮以歆   初献【乐奏寿和之曲武功之舞】   圣灵兮皇皇穆严兮金床臣今乐舞兮景张酒行初献兮捧觞   亚献【乐奏豫和之曲文徳之舞】   载斟兮再将百辟陪祀兮具张感圣情兮无已拜手稽首兮愿享   终献【乐奏宁和之曲文徳之舞】   三献兮乐舞扬肴羞具纳兮气蔼而芳祥光朗朗兮上下方况日吉兮时良   彻馔【乐奏雍和之曲】   粗陈菲荐兮神喜将感圣心兮何以忘民福留兮佳气昻臣拜手兮谢恩光   送神【乐奏安和之曲】   旌幢爌熀兮云衢长龙车鳯辇兮驾飞扬遥瞻冉冉兮上下方必烝民兮永康   望燎【乐奏时和之曲】   进罗列兮燎瘗方炬焰发兮煌煌神变化兮束帛将感至恩兮无量   事例   洪武二年定斋戒日期文武百官先沐浴更衣本衙门宿歇次日听誓戒毕致斋三日宗庙社稷亦致斋三日惟不誓戒 三年赐郊祀执事官新衣仍戒其斋洁无致防慢 又改作牺牲所牲房中为三间以养郊祀牲左三间养宗庙牲右三间养社稷牲余屋养山川百神之牲 令本部铸铜人一高一尺五寸手执牙简如大祀斋戒则书致斋三日中祀斋戒则书致斋二日于简上太常司进寘于斋所 五年令诸衙门各置木斋戒牌刻文其上曰国有常宪神有鉴焉凡遇祭祀则设之又奏准凡上亲祀皇太子留宫中居守亲王戎服侍   从皇太子亲王虽不陪祀一体斋戒 六年令燔柴犊牛先刳净陈之于器置之燔炉之右候驾自斋宫诣坛太和钟鸣则举火炉内以燔柴候賛燔柴即以犊牛置柴上燔之 七年奏准先时大祀太常司奏中严奏外办盥洗升坛饮福受胙各有賛词又各坛俱设爵洗位涤爵拭爵初升坛再拜祭酒唱赐福胙之类俱似繁凟悉令删去 又定大祀分献礼上行初献礼奠玉帛将毕分献官即行初献礼亚献终献皆如之又令祭祀皆免上香 又定大祀拜礼始迎神四拜至饮福受胙四拜至送神四拜共十二拜而毕 八年置陪祀官圆牙牌及供事官员人等长牙牌各令悬带无者不许入坛是年始用上亲制大祀乐章 又定大祀登坛脱舄   礼凡郊祀庙享前期一日有司以席借地设御幕于坛东南门外及设执事官脱履之次于坛门外西阶至祀时上自幕次脱舄升坛其升坛执事导驾賛礼读祝等官皆脱舄门外以次升坛供事协律郎乐舞生依前跣袜就位祭毕降坛纳舄 九年议定郊社之礼国之大事虽有三年之丧亦不敢废 十年议定天地合祀之典即圜丘旧址为坛以屋覆之名大祀殿每嵗正月择日行礼 十一年议定在京大祀中祀俱用币在外王国及府州县祀典神只亦如之其余小祀止用牲醴凡防牲前一月初一日大驾亲徃是后文武大臣日轮一员次日早复命   凡分献用文武大臣及近侍官二十四员太常寺请防充   凡陪祀文官五品以上及六科都给事中武官四品以上皆预其有刑丧过犯体气之人不预余祭并同惟都给事中不预   明防典卷八十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八十一   礼部四十   祭祀二   时享太庙   庙号   洪武元年上高祖考尊諡曰皇帝庙号德祖妣曰皇后曽祖考尊諡曰恒皇帝庙号懿祖妣曰恒皇后祖考尊諡曰裕皇帝庙号熙祖妣曰裕皇后考尊諡曰淳皇帝庙号仁祖妣陈氏曰淳皇后永乐元年上高庙尊諡曰圣神文武钦明啓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后马氏尊諡曰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永乐二十二年上文庙尊諡曰体天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后徐氏尊諡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洪熙元年上仁庙尊諡曰敬天体道纯诚至德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庙号仁宗正綂七年上后张氏尊諡曰诚孝恭肃明德仁顺天啓圣昭皇后宣德十年上宣庙尊諡曰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寛仁纯孝章皇帝庙号宣宗天顺六年上后孙氏尊諡曰孝恭懿宪慈仁荘烈齐天配圣章皇后天顺八年上英庙尊諡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英宗成化四年上后钱氏尊諡曰孝荘宪穆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成化二十三年上宪庙尊諡曰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庙号宪宗   庙制   国初于阙左建四庙德祖庙居中懿祖居东第一庙熙祖居西第一庙仁祖居东第二庙庙与主皆南向洪武元年定以四时孟月及嵗除凡王享二年重定时享春以清明夏以端午秋以中元冬以冬至惟嵗除如旧三年又定时享仍用四孟月惟孟春特享于各庙各行神奏乐余时俱奉三祖神主合享于德祖之庙德祖仍南向三祖以次东西向初献时亦各奏本庙乐余皆同奏徳庙乐洪武九年始改建太庙其制前为正殿后为寝殿俱翼以两庑寝殿九间以一间为一室中一室奉安德祖帝后神主懿祖居东第一室熙祖居西第一室仁祖居东第二室主皆南向几席床榻衾褥楎椸箧笥帷幔器皿之属皆如生事之仪及时享于正殿则设徳祖帝后衣冠于神座居中南向【神座俱不奉神主止设衣冠礼毕藏之】懿祖神座列于左西向熙祖列于右东向仁祖列懿祖之次西向又以亲王配享于东壁功臣配享于西壁孟春择上旬吉日孟夏孟秋孟冬用朔日嵗暮用除日俱行合享之礼俱奏德庙之乐不别行特享礼奏各庙乐洪武三十一年以后奉安高庙神主于寝殿居西第二室南向正殿神座居熙祖之次东向此南京太庙之制及迁都北京建庙与南京同洪熙元年奉安文庙神主于寝殿居东第三室南向正殿神座则居仁祖之次西向宣徳元年奉安仁庙神主于寝殿居西第三室南向正殿神座则居高庙之次东向宣徳十年奉安宣庙神主于寝殿居东第四室南向正殿神座则居文庙之次西向天顺八年奉安英庙神主于寝殿居西第四室南向正殿神座则居仁庙之次东向而九庙已备治元年始复建祧庙于寝殿后奉蔵懿祖神主及仪物于其中则熙祖寝殿神主奉迁于东第一室正殿神座奉迁于西向首位而仁祖以下皆以次奉迁则宪宗祔庙神主于寝殿居西第四室正殿神座居宣庙东向之次每嵗暮则复奉懿祖神座于正殿之左居熙祖之上行祫祭之礼   诸司职掌   一斋戒   凡斋戒前一日太常寺官宿于本司次日具本奏致斋三日次日进铜人   一省牲【牛九羊八山羊十豕十九鹿一兔四今时享牛十四羊十三山羊十六豕三十   兔十二祫祭则各増其一鹿山羊如旧】   凡正祭前二日太常司官奏明日与光禄司官省牲至次日省牲毕同复命   一正祭陈设   皇高祖前   犊一  羊一  豕一  豋二   铏二  笾豆各十二   簠簋各二   帛二【白色奉先制帛】   皇曽祖陈设同   皇祖陈设同   皇考陈设同   共设酒尊三  金爵八  磁爵十六   篚四于殿东  设祝文案于殿西   今皇曽祖已祧太祖太宗仁宗宣宗英宗宪宗陈设并同   通设酒尊九【祫祭加一】金爵十七【祫祭加二】   磁爵三十四【祫祭加四】篚九【祫祭加一】   亲王配享四坛【共二十一位今具列位号】   夀春王妃刘氏 上二位第一坛   霍丘王妃翟氏下蔡王安丰王妃赵氏南昌王 上六位第二坛   蒙城王妃田氏旴王妃唐氏临淮王妃刘氏 上六位第三坛   寳应王六安王来安王都梁王英山王山阳王招信王上七位第四坛   第一坛   犊一  羊一  豕一  豋二   铏二  笾豆各十    簠簋各二   帛二【展亲制串】爵六   第二坛   犊一  羊一  豕一  豋六   铏六  笾豆各十    簠簋各二   帛六【展亲制帛】爵十八   第三坛   陈设与二坛同   第四坛   犊一  羊一  豕一  豋七   铏七  笾豆各十    簠簋各二   帛七  爵二十一   共设酒尊三于殿东南北向 篚四   功臣配享十坛【今十六坛具列名爵】   中山武宁王徐达开平忠武王常遇春岐阳武靖王李文忠宁河武顺王邓愈东瓯襄武王汤和黔宁昭靖王沐英虢国忠烈公俞通海蔡国忠毅公张徳胜越国武庄公胡大海梁国武桓公赵徳胜泗国武庄公耿再成永义侯桑世杰河间忠武王张玉东平武烈王朱能宁国忠庄公王真荣国恭靖公赠少师姚广孝   各坛   羊一  豕一  铏一  笾豆各二   簠簋各一    帛一【报功制帛】爵三   篚一   共设酒尊三于殿西南北向   一仪注   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导引官导引皇帝至御位内賛奏就位典仪奏迎神奏乐乐止内賛奏四拜【百官同】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奏乐执事官各捧帛金爵受酒献于神御前读祝官取祝跪于神御右内賛奏跪典仪唱读祝读祝讫进于神御前内賛奏俯伏兴平身【百官同】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执事官各以磁爵受酒献于神御前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仪同亚献】乐止太常司卿进立殿东西向唱赐福胙光禄司官捧福酒胙自神御前中门左出皇帝前内賛奏跪搢圭光禄司官以福酒跪进内賛奏饮福酒光禄司官以胙跪进内賛奏受胙出圭俯伏兴平身内賛奏四拜【百官同】典仪唱彻馔奏乐执事官彻馔乐止太常卿诣神御前跪奏礼毕请还宫奏乐内賛奏四拜【百官同】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各诣燎位奏乐内賛奏礼毕   一时享祝文   维洪武某年某月某日孝孙皇帝【今云孝曽孙嗣皇帝】敢昭告于高曽祖考四庙太皇太后【今云】八庙太皇太后皇考宪宗纯皇帝时维孟【春夏秋冬】礼严祭祀谨以牲醴庶品用伸追慕之情尚享   一嵗暮祝文   时当嵗暮明旦新正谨率羣臣以牲醴庶品恭诣太庙用伸追慕之情尚享   一乐章   迎神【中和之曲】   庆源发祥世德惟崇致我眇躬【今云】助我祖宗开基建功京都之内亲庙在东维我子孙永懐祖宗气体则同呼吸相通来格来崇皇灵显融   初献【夀和之曲武功之舞】   思皇先祖燿灵于天源衍庆流繇高逮孙受命追远其先明禋世崇亿万斯年   亚献【豫和之曲文徳之舞】   对越至亲俨然如生其气昭明感格在庭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爱而敬之发乎中情   终献【熙和之曲文徳之舞】   承前人之德化家为国毋曰予小子基命成续【今云】惟前人之功肇膺天厯延及予小子爰受方国欲报其德昊天罔极殷勤三献我心悦怿   彻馔【雍和之曲】   乐奏仪肃神其燕娱告成于祖亦佑皇妣敬彻不迟以终祀礼祥光焕扬锡以嘉祉   还宫【安和之曲】   显兮幽兮神运无迹鸾驭逍遥安其所适其灵在天其主在室子子孙孙孝思无斁   祧庙   成化二十三年十二月宪宗纯皇帝将升祔太庙懿祖神主礼宜奉祧熙祖以下当以次奉迁先期遣官祭告太庙每庙用犊一上亲告宪宗几筵内侍官陈设酒馔如常仪毕太常寺官同内执事官于太庙奉迁懿祖室内神主衣冠于徳祖室内之左原奉享床幔仪物及正殿东一位神座俱暂贮于神库奉先殿懿祖神座仪物亦贮于内神库至日奉祔宪宗纯皇帝神主于太庙寝殿内西第四室亦设神座于正殿西第四位东向居宣宗章皇帝之下奉先殿内亦奉祔神位于西第四室及新建后殿成奉安懿祖神主衣冠仪物于中南向自后每嵗暮享太庙仍奉请懿祖出临正殿西向之位以享祫祭之礼   祫祭   前期太常寺陈设懿祖神座于正殿之左熙祖之上前一日用祝文酒果遣官祭告太庙云维  年  月日孝曽孙嗣皇帝  谨遣【某官】敢昭告于八庙   太皇太后皇考宪宗纯皇帝 兹者嵗暮特修祫祭之礼恭迎懿祖皇帝同临享祀伏惟鉴知谨告   又用祝文酒果遣官祭告懿祖于祧庙云维  年月  日孝曽孙嗣皇帝  谨遣【某官】敢昭告于   懿祖恒皇帝 兹者嵗暮恭于太庙举行祫祭之礼祗请圣灵诣庙享祀特伸预告伏惟鉴知谨告   祫祭祝文   维  年  月  日孝曽孙嗣皇帝  敢昭告于八庙太皇太后皇考宪宗纯皇帝 时当嵗暮明旦新正谨率羣臣以牲醴庶品恭诣太庙特修祫祭之礼用伸追慕之情尚享   奉先殿   国朝以太庙时享未足展孝思之诚复于宫内建奉先殿朝夕致敬朔望行礼时节献新忌辰致祭   忌辰   仁祖淳皇帝【四月十六日】淳皇后【四月二十一日】太祖高皇帝【五月初十日】孝慈高皇后【八月初十日】太宗文皇帝【七月十八日】仁孝文皇后【七月初四日】仁宗昭皇帝【五月十二日】诚孝昭皇后【十月十八日】宣宗章皇帝【正月初三日】孝恭章皇后【九月初四日】英宗睿皇帝【正月十七日】孝庄睿皇后【六月二十六日】宪宗纯皇帝【八月二十二日】   荐新品物   正月   韭菜四斤    生菜四斤   荠菜四斤    鸡子二百六十个   鸭子二百四十个   二月   芹菜三斤    薹菜五斤   氷       蒌蒿五斤   子鹅二十二只   三月   茶       笋十五斤   鲤鱼二十五斤   四月   樱桃十斤    杏子二十斤   青梅二十斤   王瓜五十个   雉鸡十五斤   猪二只   五月   桃子十五斤   李子二十斤   夏至李子二十斤 红豆一斗   沙糖一斤八两  来禽十五斤   茄子一百五十个 大麦仁三斗   小麦三十斤  嫩鸡三十五只   六月   莲蓬二百五十个 甜瓜三十个   西瓜三十个   冬瓜三十个   七月   枣子二十斤   葡萄二十斤   梨二十斤    鲜菱十五斤   芡实十斤    雪梨二十斤   八月   藕四十枝    芋苗二十斤   茭白二十斤   嫩姜二十五斤   粳米三斗    粟米三斗   稷米三斗    鳜鱼十五斤   九月   橙子二十斤   栗子二十斤   小红豆三斗   沙糖一斤八两   鳊鱼十五斤   十月   柑子二十五斤  橘子二十五斤   山药二十斤   兔十五只   一斤八两   十一月   甘蔗一百三十根 鹿一只   鴈十五只    荞麦麫三十斤   红豆一斗    沙糖一斤八两   十二月   菠菜十斤    芥菜五斤   鲫鱼十五斤   白鱼十五斤   已上奉先殿供荐品物与南京奉先殿供荐品物同其子鹅鲜笋梅子雪梨茭白橙子柑子橘子甘蔗至今犹是南京太常寺预先附进太常寺收受奏送光禄寺供荐   奉慈殿   成化二十三年九月上既即位十一月追上母妃纪氏尊諡曰孝穆慈慧恭恪荘僖崇天承圣皇太后祔葬茂陵遂以羣臣议于宫中别建奉慈殿奉安神主一嵗五享四序荐新及六月二十八日忌辰祭祀俱如太庙奉先殿之仪   事例   洪武元年造太庙祭器凡银器以金涂之酒壶盂盏每事皆八盘盌二百四十及楎椸枕簟箧笥帷幔浴室皆具 又令太庙祭器以金涂银者俱易以金 二年孟春享太庙以功臣七人配享设青布帏六间于太庙庭中内设功臣位遣官分献读祝 又诏太庙祝文止称孝子皇帝不称臣凡遣太子行礼止称命长子某勿称皇太子着为令 又诏凡时物太常先荐宗庙然后进御 三年定每月朔望荐新品物及献新仪皆命太常卿供事其在月荐之外者太常卿奉防与内使监官各服常服捧献不行礼 礼部议准太庙每室旧止用币一令用二 定亲王从享功臣配享仪亲王皆设位于东庑西向功臣皆设位西庑东向 四年罢庙庭帏设之次于庙内设黄布幄殿其中倂设两庑祖考神位居中亲王及功臣列于两庑每行礼既奠献祖考则遣大臣各分献两庑不读祝 是秋又命功臣仍于庑间配享不设布殿 九年新太庙成奉安四代神主以亲王幷王妃二十一位侑于殿内东壁功臣十二位配于西壁不分献自是四时之祭皆行合享之礼 二十五年议定太庙时享若值国有丧事乐宜备而不作 洪熙元年行祔庙礼升功臣四人配享 成化元年増造南京太庙寳座之未备者   明防典卷八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八十二   礼部四十一   祭祀三   祭社稷【春秋仲月上戊日】   国初太社太稷异坛同壝祭太社以后土勾龙氏配祭太稷以后稷氏配每献礼先诣太社及配位坛前献毕方诣太稷及配位坛前行礼洪武十年改建社稷坛于午门外之右同坛同壝坛上层方五丈第二层方五丈三尺高五尺四出陛用五色土随方筑之先是社主用石高五尺阔二尺上微尖立于社坛上半埋土中近南向北稷不用主至是埋石主于社稷坛之正中微露尖于外壝垣四靣开灵星门垣之色亦以四方色饰之临祭时奉太社神牌居东太稷神牌居西俱北向奉仁祖神牌配神西向至是始罢勾龙后稷配位自奠帛至终献皆同时行礼洪武三十一年后更奉太祖配神永乐中北京社稷坛成位置陈设俱与南京旧制同洪熙后始奉太祖太宗同配   诸司职掌   一斋戒【与祭太庙礼同】   一告庙【祝文与大祀同】   正祭前二日用祝文酒果奉先殿告仁祖配社稷后告太祖太宗同配社稷   一省牲【礼与太庙同 牛三今四羊三今四豕三今四鹿一兔二】   一正祭陈设   太社【在东北向】   犊一  羊一  豕一  豋一   铏二  笾豆各十二   簠簋各二   帛一【黒色礼神制帛】   玉用两圭有邸   太稷【在西北向】   陈设同   仁祖配位【在东西向】   陈设同【无玉】   后太祖太宗配位【俱在东西向】   陈设并同【无玉】   共设酒尊三【今四】爵九【今十二】篚三【今四】于坛西北东向祝文案一   一仪注   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导引官导引皇帝至御位内賛奏就位典仪唱瘗毛血迎神奏乐乐止内賛奏四拜【百官同】典仪唱奠玉帛行初献礼奏乐执事官各捧玉帛爵献于神位前读祝官取祝跪于神位左内賛奏跪典仪唱读祝读讫进于太社神位前内賛奏俯伏兴平身【百官同】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执事官各捧爵献于神位前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仪同亚献】太常卿进立于坛西东向唱赐福胙光禄司官捧福胙自神位前由正门左出至皇帝前内賛奏搢圭光禄司官以福酒跪进内賛奏饮福酒光禄司官以胙跪进内賛奏受胙出圭俯伏兴平身内賛奏四拜【百官同】典仪唱彻馔奏乐执事官各诣神位前彻馔乐止典仪唱送神奏乐内賛奏四拜【百官同】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掌祭官捧帛馔各诣瘗位奏乐内賛奏礼毕   一祝文   维洪武某年某月某日皇帝  敢昭告于太社之神太稷之神惟神賛辅皇只发生嘉谷粒我烝民万世永赖时当仲【春秋】礼严【告祀报谢】谨以玉帛牲齐粢盛庶品备兹瘗祭皇考仁祖淳皇帝配神尚享   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啓运俊德成功綂天大孝高皇帝太宗体天道高明广运圣武神明纯仁至孝文皇帝配神   一乐章   迎神   予惟土谷兮造化功为民立命兮当报崇民歌且舞兮朝雍雍备筵率职兮候迓迎想圣来兮祥风生钦当稽首兮告拜年丰   初献   氤氲气合兮物遂防民之立命兮荷隂功予将玉帛兮献微衷初斟醴荐兮民福洪   亚献   予今乐舞兮再捧觞愿神昭格兮军民康思必穆穆兮灵洋洋感厚恩兮拜祥光   终献   干羽飞旋兮酒三行香烟缭绕兮云旌幢予今稽首兮忻且惶神顔悦兮霞彩彰   彻馔   俎陈微礼兮神喜将琅然丝竹兮乐舞扬愿祥普降兮遐迩方烝民率土兮尽安康   送神   氤氲氤氲兮祥光张龙车鳯辇兮驾飞扬遥瞻稽首兮去何方民福留兮时旸   望瘗   捧肴羞兮诣瘗方鸣鸾率舞兮声铿锵思神纳兮民福昻予今稽首兮谢恩光   事例   洪武元年议定社稷坛临祭若遇风雨于斋宫望祭三年于坛北建祭殿五间又北建拜殿五间以备风雨祭祀 四年定祭太社太稷正位用祝文配位不用十年本部议社稷合祭共为一坛皆设本主而丹漆之祭则设于坛上祭毕复奉贮于库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卷八十二>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卷八十二>   太祖太宗陈设同前   祭山川【仲秋】   国初建山川坛于天地坛之西正殿七间祭太嵗风云雷雨五岳五镇四海四渎钟山之神东西庑各十五间分祭京畿山川春夏秋冬四月将及都城隍之神坛西南有先农坛坛东有旗纛庙坛南有借田一所今京师山川坛建于永乐中位置陈设俱与南京旧制同惟正殿钟山之右添祭天寿山之神   诸司职掌   一斋戒   凡斋戒前一日太常司官宿于本司次日具奏本奏致斋二日次日进铜人   凡正祭前二日太常司官同本部官诣城隍庙发咨一省牲【礼与太庙同 牛十四今十五羊十三今十四豕十四今十五鹿一兔七】一正祭陈设   正殿七坛   太嵗   犊一  羊一  豕一  豋一   铏二  笾豆各十    簠簋各二   帛一【白色礼神制帛】   酒盏三十   风云雷雨   陈设同 帛四【白色礼神制帛】   五岳   陈设同 帛五【五色礼神制帛各依方位下同】   五镇   陈设同 帛五【五色礼神制帛】   四海   陈设同 帛四【四色礼神制帛】   四渎   陈设同 帛四【黑色礼神制帛】   钟山   陈设同 帛一【白色礼神制帛】   天寿山【増】   陈设同 帛一【黑色礼神制帛】   共设酒尊三爵七篚七于殿东南西向【今爵篚各八】设祝文案于殿外正道西   东庑三坛   京畿山川   犊一  羊一  豕一  豋一   铏二  笾豆各十    簠簋各二   帛一【白色礼神制帛】   酒盏三十   夏季月将   陈设同 帛三【白色礼神制帛】   冬季月将   陈设同 帛三【白色礼神制帛】   共设酒尊三爵三篚三于坛南北向   西庑三坛   春季月将   秋季月将   陈设同前   都城隍   陈设同 帛一【白色礼神制帛】   共设酒尊三爵三篚三于坛南北向   一仪注   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导引官引皇帝至御位内賛奏就位典仪唱迎神奏乐执事官各诣神位前斟第一层酒乐止内賛奏四拜【百官同】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奏乐执事官各捧帛爵献于神位前读祝官取祝跪于皇帝左内賛奏跪典仪唱读祝读毕置于案上内賛奏俯伏兴平身【百官同】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执事官各诣神位前斟第二层酒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执事官各诣神位前斟第三层酒乐止太常司卿立于殿东西向唱赐福胙典仪唱饮福受胙光禄司官捧福胙自神位前由正门左出至皇帝前内賛奏跪搢圭光禄司官以福酒跪进内賛奏饮福酒光禄司官以胙跪进内賛奏受胙出圭俯伏兴平身奏两拜【百官同】典仪唱彻馔奏乐执事官各于神位前彻馔乐止典仪唱送神奏乐内賛奏四拜【百官同】典仪唱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馔各诣燎位奏乐内賛奏礼毕   一祝文   维洪武某年某月某日皇帝  致祭于太嵗之神风云雷雨之神岳镇海渎山川城隍之神惟神主司民物参賛天地化机发育有功歴代相承有秋报之礼今农事告成谨以牲帛醴齐粢盛庶品用伸报祭尚享   一乐章   迎神   吉日良辰祀典式陈太嵗尊神雷雨风云京畿山川城隍之神濯濯厥灵昭鉴我心以候以迎来格来歆   奠帛   灵其涖止有赫其威一念潜通幽明弗违有帛在篚物薄而微神兮安留尚祈享之   初献   神兮安留有荐必受享祀之初奠兹醴酒晨光初升祥徴应候何以侑觞乐陈雅奏   亚献   我祀维何奉兹牺牲爰酌醴齐二觞再升洋洋如在式燕以宁庶表微衷交于神明   终献   执事有严品物斯祭黍稷非馨式将其意荐兹酒醴成我常祀神其顾歆永言乐只   彻馔   春祈秋报率为我民我民之生赖于尔神维神佑之康宁是臻祭祀云毕神其乐歆   送神   三献礼终九成乐作神人以和既燕且乐云车风驭灵光昭灼瞻望以思邈彼寥廓   望燎   俎豆既彻礼乐已终神之云旋倐将焉从以望以燎庶几感通时和嵗丰惟神之功   事例   洪武二年封京都及天下城隍神 三年正岳镇海渎城隍诸神号 又命合祀太嵗四季月将风云雷岳镇海渎山川城隍旗纛诸神 又奏准自今遣官祭山川坛诸神春用惊蛰后三日秋用秋分后三日献官及陪祀执事官皆前期斋戒三日至日清晨上服皮弁服御奉天殿降香中严陞御座以待祭毕献官回奏解严还宫 七年令祭山川诸神于春秋仲月上旬择日后又以孟春郊祀时诸神既预祭坛内二定以仲秋祭社稷后择日祭之 十年令祭山川诸神上亲行中七坛礼余坛以功臣分祀   明防典卷八十二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八十三   礼部四十二   祭祀四   陵寝【国初追封诸王及外戚坟附】   熙祖陵在今鳯阳府泗州蠙城之北洪武初尊号曰祖陵设泗州祠署置奉祀一员又望祭徳祖懿祖二陵置陵户二百九十三户供洒扫每岁正旦清明中元冬至及每月朔望本署官供祭行礼仁祖陵在中都鳯阳府太平乡洪武初尊号曰皇陵设皇陵卫并祠祭署署官奉祀一员祀丞三员俱勲旧世袭置陵户三千三百四十二户供直宿洒扫于内选礼生二十四名供祭祀执事每岁正旦清明中元孟冬冬至俱署官行礼朔望中都留守司官行礼治元年以来差内官一员奉勑监防凡官员以公事经过者俱谒陵   太祖髙皇帝陵曰孝陵在南京钟山之阳髙皇后马氏合葬设神宫监并孝陵卫及祠祭署每嵗正旦孟冬忌辰万寿圣节俱行香清明中元冬至俱祭祀特令勲旧大臣一员行礼南京各衙门文武官俱陪行礼若亲王之国过南京者谒陵官员以公事入城者谒陵出城者辞陵国有大事则遣大臣祭告太宗文皇帝陵曰长陵在京师昌平县之天寿山文皇后徐氏合葬仁宗昭皇帝陵曰献陵在天寿山昭皇后张氏合葬宣宗章皇帝陵曰景陵在天寿山章皇后孙氏合葬英宗睿皇帝陵曰裕陵在天寿山睿皇后钱氏合葬宪宗纯皇帝陵曰茂陵在天寿山孝穆皇后纪氏合葬诸陵各设神宫监并卫及祠祭署凡清明中元冬至祭祀俱分遣驸马都尉行礼各衙门文武官陪祭忌辰及正旦孟冬万寿圣节亦遣驸马都尉行礼亲王之国诣诸陵辞谒   祭陵仪注   典仪唱执事官各司其事賛引引献官由右门入至拜位賛就位执事捧香炉诣前跪进香于献官賛上香賛复位賛拜兴拜兴拜兴拜兴众官同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执事捧帛捧爵自跪献賛跪众官皆跪賛读祝賛俯伏兴平身众官同典仪唱行亚献礼执事捧爵自跪献典仪唱跪俯伏兴平身众官同典仪唱行终献礼礼同亚献典仪唱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众官同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诣燎位礼毕   祝文   维某年某月某朔某日孝曽孙嗣皇帝谨遣某官某昭告于某号某谥皇帝某谥皇后曰气序流迈时维【清明中元冬至】追念深恩伏増哀感谨用祭告伏惟尚享诸陵并同惟裕陵称孝孙嗣皇帝茂陵称孝子嗣皇帝懿文太子陵在孝陵之左四孟清明中元冬至岁暮及忌辰凡九祭俱孝陵祠祭署兼主之   祭仪同前   恭让章皇后陵在京师西山清明中元冬至及忌辰俱遣内官行礼   祭仪同前   祝文   维某年某月某朔某日孝曽孙嗣皇帝谨遣某昭告于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尊灵曰日月不居仙逝益逺兹遇某节不胜追慕谨用祭告伏惟尚序恭仁康定景皇帝陵在西山清明中元冬至及忌辰俱遣仪宾行礼   祭仪同前   祝文   维某年某月某朔某日侄孙嗣皇帝谨遣某官某昭告于叔祖恭仁康定景皇帝曰节序流迈时维某节追念亲亲良増伤感兹以牲醴用修时祭伏惟尚享孝陵诸妃俱陪塟惟二妃塟陵之东西长陵诸妃俱陪塟献陵诸妃俱陪塟惟三妃别塟金山景陵诸妃俱陪塟惟一妃别塟金山裕陵无陪塟者一塟绵山余俱塟金山茂陵无陪塟者一塟茂陵西南余俱塟金山   凡陪塟诸妃岁时俱享于殿内其别葬诸妃俱遣内官行礼   悼恭太子 怀献世子 蕲献王 滕怀王 忻穆王许悼王 卫恭王 贞烈妃杨氏 越靖王 贞惠   妃吴氏 秀怀王 妃黄氏 岐惠王 蔚悼王及永清公主 长泰公主 仙逰公主俱塟西山岁时遣内官行礼   诸王坟   寿春王 妃刘氏 霍丘王 妃翟氏 下蔡王 安丰王 妃赵氏 防城王 妃田氏 寳应王 六安王 来安王 都梁王 英山王   右俱国初追封坟在鳯阳府西北二十五里地名白塔设祠祭署陵户   南昌王 妃王氏 盱眙王 妃唐氏 临淮王 妃刘氏 山阳王 招信王   右俱国初追封附塟鳯阳皇陵有司岁时祭祀皆与享其分封诸王葬于本封之国者其子孙自主祭祀此不具列   外戚王坟   阳王坟在鳯阳府盱眙县津里镇洪武初设盱眙祠祭署置坟戸二百一十户徐王坟在鳯阳府宿州新丰里洪武初设宿州祠祭署置坟户九十三户滁阳王坟在直滁州洪武初立庙坟所置坟户以奉祭祀   事例   洪武二十六年令车马过陵者及守陵官民入陵者百步外下马违者以大不敬论 永乐元年太祖髙皇帝忌辰上率诸王奉先殿祭毕仍率百官躬诣孝陵致祭公侯驸马伯文武四品以上及近侍官于殿前行礼五品以下官于门外行礼 七年营山陵于昌平县黄土山封其山为天寿山 正统元年谕礼部每遇山陵祭祀之日与百官俱具浅色衣服 二年谕都察院天寿山祖宗陵寝所在敢有剪伐树木者治以重罪家属发边逺充军即出榜禁约仍令锦衣卫官校巡视工部同钦天监官环山立界界外听民樵采 成化九年奏准南京孝陵祭祀凡文武大小官员有不赴者令御史纠察 十五年令鳯阳皇陵皇城并泗州祖陵所在应禁山塲地土巡山官军务要用心巡视不许伐树取土石开窑烧造烧山及于皇城内外耕种牧放作践有犯者正犯处死家口俱发边逺充军有科敛银两馈送不用心巡视及守备留守等官贪图贿赂不严加约束以致下人恣肆作弊不能禁治者一体重罪   明防典卷八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八十四   礼部四十三   祭祀五   祭厯代帝王   国初祭三皇庙用勾祝融风后力牧配享洪武六年始建厯代帝王庙于钦天山之阳畧用同堂异室之制祭三皇至元世祖凡十六位皆开基创业有功徳于民之主后复择古名臣三十七人从祀两庑皆用始终全节者每岁郊祀时既附祭厯代帝王秋八月复择日遣官祭于本庙   诸司职掌   一斋戒   凡斋戒前一日太常官宿于本司次日具本奏致斋二日制遣官行礼【今钦天监择定秋祭日祭期本部预行南京太常寺斋戒行礼】   一省牲【牛五羊五豕六鹿一兎八】   凡正祭前一日献官承制毕诣本坛省牲   一正祭陈设   五室十六位   每室 犊一 羊一 豕一   每位 登一 铏二 笾豆各十 簠簋各二 帛一【白色礼神制帛】   已上五室共设酒尊三爵四十八篚五于中室东南西向设祝文案于西   一仪注   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賛引引献官至盥洗所賛搢笏出笏引至拜位賛就位典仪唱迎神恊律郎举麾奏乐乐止賛四拜【陪祭官同】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奏乐执事官各捧帛爵进于神位前賛引賛诣三皇神位前搢笏执事官以帛进于献官奠讫执事官以爵进于献官賛献爵【凡三】出笏诣五帝神位前【仪同前爵凡五】诣三王神位前【爵凡三】诣汉髙祖光武唐太宗皇帝神位前【爵凡三】诣宋太祖元世祖皇帝神位前【爵凡二仪并同前出笏】诣读祝所跪读祝读祝官取祝跪于献官左读毕进于神位前賛俯伏兴平身复位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执事官各以爵献于神位前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仪同亚献】典仪唱饮福受胙賛诣饮福位跪搢笏执事官以爵进饮福酒执事官以胙进受胙出笏俯伏兴平身复位賛两拜典仪唱彻馔奏乐执事官各于神位前彻馔乐止典仪唱送臣奏乐賛四拜平身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馔各诣瘗位乐止賛礼毕   从祀名臣   东庑第一坛   风后 皋陶 龙 伯益 説 召公奭 召穆公虎 张良 曹参   羊一 豕一 铏九 篚一 笾豆各二【枣栗菁鹿醢】簠簋各一【黍稷共稻梁共】 帛九【白色礼神制帛】 酒盏二十   七 馔盘一 篚一   第二坛   周勃 冯异 房龄 李靖 李晟 潘羙 岳飞水华黎 愽尔忽 伯顔   羊一 豕一 铏十 笾豆各二 簠簋各一帛十 酒盏三十 馔盘一 篚一   西庑第一坛   力牧 防 伯夷 伊尹 周公旦 太公望 方萧何 陈平   陈设与东庑第一坛同   第二坛   邓禹 诸葛亮 杜如晦 郭子仪 曹彬 韩世忠张浚 博尔术 赤老温   陈设同   一祝文   维洪武某年岁次某甲子某月某日皇帝谨遣具官某致祭于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帝金天氏帝髙阳氏帝髙幸氏帝陶唐氏帝有虞氏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汉髙祖皇帝汉光武皇帝唐太宗皇帝宋太祖皇帝元世祖皇帝曰昔者奉天明命相继为君代天理物抚育黔黎彛伦攸序井井防防至今承之生民多福思不忘而报特祀以春秋惟帝兮英灵来歆来格尚享   一乐章   迎神   仰瞻兮圣容想鸾舆兮景从降云衢兮后先来俯鉴兮微衷荷圣临兮苍生有崇睠诸帝兮是临予顿首兮幸防   奠帛   秉微诚兮动圣躬来列坐兮殿庭予今愿兮效勤捧礼帛兮列酒尊鉴予情兮欣享方旋驾兮云程   初献   酒行兮爵盈喜气兮雍雍重荷防兮再瞻再崇羣臣欣兮跃从愿覩穆穆兮圣容   亚献   酒斟兮礼明诸帝熙和兮悦情百职防走兮满庭陈笾豆兮数重亚献兮愿成   终献   献酒兮至终早整云鸾兮将还宫予心眷恋兮神圣欲攀留兮无踪蹑云衢兮缓行得遥瞻兮逹九重   彻馔   纳肴羞兮领陈烝民乐兮幸生将何以兮崇报维嵗时兮载瞻载迎   送神   旛缭绕兮导来踪鸾舆冉冉兮归天宫五云拥兮祥风从民歌圣佑兮乐年丰   望燎   神机不测兮造化功珍羞礼帛兮荐火中望瘗庭兮稽首愿神鉴兮寸衷   事例   洪武元年令以太牢祀三皇 六年议定三皇五帝三王及汉唐宋创业之君俱于京师立庙每岁春秋致祭遂建帝王庙于京师中一室以居三皇东一室五帝西一室夏禹商汤周文王又东一室周武王汉光武唐太宗又西一室汉髙祖唐髙祖宋太祖元世祖 又命厯代帝王庙皆祀开基创业之君周文王虽基周命然终守臣节唐髙祖虽有天下然皆太宗之力可勿设二主止于陵庙致祭 七年令帝王庙皆塑衮冕坐像惟伏义神农未有衣裳之制不必加以冕服 二十年令武成王从祀帝王庙罢其旧庙仍去王号 二十一年定厯代名臣从祀帝王庙以宋赵普负太祖为不忠不可从祀元臣木华黎于安童为祖不可以其孙从祀而去其祖可祀木华黎而罢安童既祀伯顔阿木亦不必祀   祭先师孔子【春秋仲月上丁日遣官行礼】   国初上如江淮先谒孔子庙幸学崇儒重道之意已肇于此后监前代凟礼之失既诏正岳镇海凟与城隍之号其厯代忠臣烈士亦止依当时封号惟孔子封爵特仍其旧后四配十哲两庑诸贤封爵亦仍旧不改每岁二丁传制遣官致祭列圣登极皆遣官祭告阙里又驾幸太学行释奠礼每月朔望遣内臣降香   诸司职掌   一斋戒   一省牲【仪并同前牛一山羊五今京师用北羊豕九今十四鹿一兎五】   一正祭陈设   正坛   犊一 羊一 豕一 登一 笾豆各十【今各十二】 铏二簠簋各二 帛一【白色礼神制帛】 共设酒尊三 爵三   篚一于坛东南西向设祝文案于坛西   四配位   每位 羊一 豕一 登一 铏二 笾豆各十 簠簋各一 爵三 帛一 篚一   十哲   东武坛 豕一【分五】 帛一 篚一 爵三   每位 铏一 笾豆各四 簠簋各一 酒盏一西五坛陈设同   东庑【五十三位共十三坛今五十五位共十四坛】 共豕一【今豕三】 帛一篚一 爵三   每坛 笾豆各四 簠簋各一 酒盏四   西庑【五十二位共十三坛今五十五位共十四坛】陈设并同东庑   一仪注   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分献官陪祭官各就位賛引引献官至盥洗所賛诣盥洗位搢笏出笏引至拜位賛就位典仪唱迎神奏乐乐止賛四拜【陪祭官同】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奏乐执事官捧帛爵诣神位前賛引賛诣大成至圣文宣王神位前搢笏执事以帛进奠讫执事以爵进賛引賛献爵出笏诣读祝位跪读祝读祝官取祝跪于献官左读祝俯伏兴平身賛诣兖国复圣公神位前搢笏献爵出笏诣郕国宗圣公神位前【仪同前】诣沂国述圣公神位前诣邹国亚圣公神位前【仪并同前】賛复位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执事以爵献于神位前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奏乐【仪同亚献】乐止典仪唱饮福受胙賛诣饮福位跪搢笏执事以爵进賛饮福酒执事以胙进賛受胙出笏俯伏兴平身复位賛二拜【陪祭官同】典仪賛彻馔奏乐执事各诣神位前彻馔乐止典仪唱送神奏乐賛引賛四拜【陪祭官同】典仪唱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馔各诣瘗位典仪唱望瘗奏乐賛引賛诣望瘗位乐止賛礼毕   分献官仪注   典仪唱分献官陪祭官各就位各至拜位读祝讫唱分献官行礼賛引賛诣盥洗所賛搢笏賛出笏賛陞坛賛诣神位前賛搢笏执事以帛进于分献官奠讫执事以爵进于分献官献讫賛出笏賛复位   一祝文   维洪武某年岁次某甲子月日皇帝遣具官某致祭于大成至圣文宣王惟王徳配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谨以牲帛醴齐粢盛庶品只奉旧章式陈明荐以兖国复圣公郕国宗圣公沂国述圣公邹国亚圣公配尚享   一乐章   迎神   大哉宣圣道徳尊崇维持王化斯民是宗典祀有常精纯并隆神其来格于昭圣容   奠帛   自生民来谁防其盛维王神明度越前圣粢帛具成礼容斯称黍稷非馨惟神之听   初献   大哉圣王实天生徳作乐以崇时祀无斁清酤惟馨嘉牲孔硕荐修神明庶几昭格   亚献终献   百王宗师生民物轨瞻之洋洋神其宁止酌彼金垒惟清且防登献于三于嘻成礼   彻馔   犠象在前豆笾在列以享以荐既芬既洁礼成乐备人和神悦祭则受福率遵无越   送神   有严学宫四方来宗恪防祀事威仪雍雍歆格惟馨神驭还复明禋斯毕咸肤百福   事例   洪武元年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定以仲春仲秋二上丁日降香遣官祭于国子学 四年更定孔子释奠祭器礼物各置髙案笾豆簠簋登铏悉用磁器牲用熟乐舞生择监生及文职大臣子弟在学校者预教习之十五年诏天下通祀孔子颁释奠仪 二十六年颁大成乐于天下府学令州县如式制造 永乐八年令天下文庙圣贤衣冠绘塑不合古制者悉改正 二十八年黜莽大夫杨雄进汉董仲舒从祀 正统元年令刋印儒学从祀先贤名爵位次颁行天下永为遵守 二年以宋儒胡安国蔡沈真徳秀从祀 三年禁天下祀孔子于释老宫 又定祭丁品物其不系出产者鹿兎以羊代榛枣以土产果品代 八年追封元吴澄为临川郡公从祀 景泰六年以两庑祭品俭薄从太常寺奏増豕四只枣栗各五十斤黍稷各一斗形塩五十斤及行南京国学一例増设 成化二年追封董仲舒为广川伯胡安国为建宁伯蔡沈为崇安伯真徳秀为浦城伯 十二年増乐舞为八佾笾豆各为十二 治九年追封宋杨时为将乐伯从祀   释菜   每月初一日祭酒率本监官并监生行礼   仪注   其日侵晨执事者各司其事分献官各官分列于大成门内监生排班俟献官至通賛唱排班献官以下各就位通賛唱班齐辟户鞠躬拜兴拜兴平身行礼引賛诣献官前唱诣盥洗所献官盥手帨巾讫引賛唱诣酒罇所司罇者举羃酌酒讫引賛唱诣大成至圣文宣王神位前跪献爵俯伏兴平身【执事者行事并同释奠】引賛唱诣兖国复圣公神位前郕国宗圣公神位前沂国述圣公神位前邹国亚圣公神位前【仪并同前】至亚圣公位十哲两庑分献官一同行礼毕诸引賛同唱复位诸引賛导献官分献官至原拜位立通賛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阖户礼毕十哲两庑分献礼【行事并同释奠】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卷八十四>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卷八十四>   祭先农【遣应天府官祭今遣顺天府官祭】   国初以郊庙社稷先农俱为大祀每亲祭先农遂耕籍田以后稷氏配神又尝改请仁祖配神后以山川厯代帝王先师孔子及先农旗纛俱列中祀止遣应天府官致祭先农不设配位祭毕犹亲耕籍田永乐迁都后乃遣顺天府官致祭列圣登极之初行耕籍礼则亲祭每岁以仲春上戊日遣官致祭   诸司职掌   一斋戒【二日】   一省牲   牛一 羊一 豕一 鹿一 兎一   一正祭陈设   先农之神【南向】   犊一 羊一 豕一 登一 铏二 笾豆各十 簠簋各二 帛一【青色礼神制帛】 设酒尊三 爵三 篚一于坛东南西向设祝文案于坛西   一仪注   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賛引引献官至盥洗所賛诣盥洗所搢笏出笏賛引賛就位典仪唱瘗毛血迎神奏乐乐止賛引賛四拜【陪祭官同】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奏乐賛引賛诣神位前搢笏执事官以帛跪进于献官奠讫执事官以爵跪进于献官賛引賛献爵出笏诣读祝所跪读祝读祝官取祝跪于献官左读祝毕进于神位前賛引賛俯伏兴平身复位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执事以爵进于神位前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仪同亚献】典仪唱饮福受胙賛引賛诣饮福位执事以爵进賛引賛饮福酒执事以胙进賛引賛受胙出笏俯伏兴平身复位賛引賛两拜典仪唱彻馔奏乐执事于神位前彻馔乐止典仪唱送神奏乐賛引賛四拜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馔各诣瘗位典仪唱望瘗賛引賛诣望瘗位賛礼毕   一祝文   维洪武某年岁次某甲子月日皇帝谨遣具官某致祭于先农之神惟神初兴农事乃种嘉糓为民立命万世永頼今将东作亲耕籍田谨以牲醴庶品用修常祀尚享   一乐章   迎神   东风启蛰地脉奋然苍龙挂角煜煜天田民命惟食创物有先圜钟既奏有降斯筵   奠帛   帝出乎震天发农祥神降于筵蔼蔼洋洋礼神有帛其色惟苍岂伊具物诚敬之将   初献   九谷未分庶草收同表为嘉种实在先农黍稌斯丰酒醴是共献奠之初以蕲感通   亚献   倬彼甫田其隰其原来耜云载骖御之间报本思享亚献惟防神其歆之自古有年   终献   帝籍之典享祀是资洁丰嘉粟咸仰于斯时惟亲耕享我农师礼成于三以讫陈词   彻馔   于赫先农歆此洁修于篚于爵于馔于羞礼成告彻神惠敢留馂及终畆丰年是求   送神   神无不在于昭于天曰迎曰送于享之筵冠裳在列金石在悬徃无不之其佩翩翩   望燎   祝帛牲醴先农既歆不留不防瘗之厚深有幽其瘗有赫其临曰礼之常匪今斯今   事例   洪武二年亲祭先农以后稷氏配享 十年遣官祭先农令应天府官率农民耆老陪祭   祭旗纛【旗手卫指挥祭祭神旗附】   国家旗纛蔵之内府每嵗仲秋祭山川日遣旗手卫指挥祭于山川坛内之旗纛庙霜降日又祭于教塲至岁暮享太庙日又祭于承天门外永乐后别有神旗之祭専祭火雷之神每月朔望神机营提督官请祭于教塲内今附于后   诸司职掌   一斋戒【二日】   一省牲【牛一羊一豕一】   一正祭陈设   神七位【南向】   旗头大将   六纛大将   五方旗神   主宰战船正神   金皷角铳铇之神   弓弩飞鎗飞石之神   阵前阵后神只五昌等众   犊一 羊一 豕一 登一 铏二 笾豆各十簠簋各二 帛七【黑二白五礼神制帛】 共设酒尊三   爵一 篚一于坛东南西向设祝文案于坛西一仪注   賛引引献官至盥洗所賛诣盥洗所賛就位迎神作乐执事官于神位前斟酒讫賛引賛四拜【陪祭官同】賛奠帛行初献礼作乐执事捧帛爵进賛引賛诣神位前执事以帛进奠讫执事以爵进賛献爵讫賛复位跪读祝读讫賛俯伏兴平身乐止賛引唱行亚献礼执事于神位前斟酒乐止唱行终献礼【仪同亚献】唱饮福受胙賛诣饮福位跪饮福酒受胙【以下仪与祭先农同】祭神旗【牲用羊一豕一无帛】   一仪注   賛引引献官就位賛四拜賛初献礼賛跪賛读祝讫賛俯伏兴平身賛亚献礼賛终献礼賛四拜賛诣焚祝所讫賛礼毕   一祝文   维某年月日皇帝遣某官某致祭于天威神机火雷无敌大将军之神惟神威勇猛励刚劲精强訇雷掣电歘火防风防国庇民厥功显著肃靖凶暴宁谧封疆遇有征讨惟神是頼驱锋遣镝端直竒妙万发万中叠贯连穿破敌致胜如拉枯朽无坚不摧无捍不灭神其蓄锐毓灵用之则应特以牲品致祭神其享之   祭五祀【四孟及季夏分祭各羊一豕一礼神制帛一嵗暮合祭共羊五豕五制帛五】一仪注   賛引引献官诣盥洗所搢笏洗讫出笏賛就位賛四拜賛行初献礼賛诣神位前搢笏奠帛献爵【如素祭献茶】出笏复位賛跪读祝讫俯伏兴平身賛行亚献礼执事捧爵自跪献于神位左賛行终献礼执事捧爵自跪献于神位右賛四拜賛焚祝帛賛诣焚祝所礼毕   一祝文   维某年月日皇帝遣某官某致祭于司戸之神【宫内祭内官行礼】曰职司于户谨出入之行蔵昼开暮阖卫防无私时维孟春谨以牲醴致祭神其鉴知尚享   司灶之神【光禄寺祭内官行礼】祝文曰日月饮食必资于灶防有常所神实司之时维孟夏谨以牲醴致祭神其鉴知中霤之神【奉天殿外文楼前西向司礼监官行礼季夏土旺后戊日祭】祝文曰室之中霤神司其职居中向明照察无私时维季夏谨以牲醴致祭神其鉴知   司门之神【午门前祭守门内官行礼】祝文曰职司于门谨出入之行蔵昼开暮阖卫防无私时维孟秋谨以牲醴致祭神其鉴知   司井之神【宫内祭内官行礼】祝文曰神司兹井源泉洁清其用日新以供饮食时维孟冬谨以牲醴致祭神其鉴知岁暮合祭五祀【太庙西庑下东向太常寺官行礼仪注与前分祭同分祭用礼神制帛各一合祭用帛五】祝文曰惟神安养防卫各着厥功兹当岁暮特以牲醴报祭神其鉴知   明防典卷八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八十五   礼部四十四   祭祀六   合祀神只一   诸司职掌   一在京十一庙   北极真武【祭物用素三月三日九月九日遣南京太常寺官祭】   道林真觉普济禅师【祭物用素三月十八日遣南京太常寺官祭】   都城隍【八月祭帝王后一日遣南京太常寺官祭】   祠山广惠【二月十八日遣南京太常寺官祭】   五显灵顺【四月八月九月二十八日遣南京太常寺官祭】   汉秣陵尉蒋忠烈   晋成阳卞忠贞公   宋济阳曹武惠王   南唐刘忠肃王   元卫国忠肃公【已上五庙俱四孟朔日岁暮除日遣应天府官祭惟蒋忠烈旧庙四月二十六日加一祭】   故功臣【位号令具列于后】   正殿   中山武宁王徐达开平忠武王常遇春岐阳武靖王李文忠宁河武顺王邓愈东瓯襄武王汤和黔宁昭靖王沐英   东序   都指挥使冯国用郢国公佥都督耿再成西海武庄公佥都督丁徳兴济国公都督同知张徳胜蔡国忠毅公靖海侯吴海国襄毅公平章康茂才蕲国武义公副使茆成东海郡公   西序   叅政胡大海越国武庄公都督同知赵徳胜梁国公广徳侯华髙巢国武庄公都督同知俞通海虢国忠烈公江隂侯吴良江国襄烈公宣宁侯曹良臣安国忠烈公安陆侯吴复黔国威毅公副使孙兴祖燕山忠愍侯【右正祭中山武宁王以下六人配以郢国公以下十五人又两庑各设牌一面总书故指挥千百户卫所镇抚之灵四孟岁暮遣驸马都尉祭若正旦清明中元孟冬冬至又别遣太常寺官祭武宁王大功坊之家庙】   后増祀神只   汉前将军寿亭侯关公庙【四孟岁暮遣应天府官祭五月十三日又遣南京太常寺官祭】   天妃宫【正月十五日三月二十三日遣南京太常寺官祭】   京都太仓神庙【二八月十五日遣南京户部官祭】   司马马祖先收神庙【二八月中旬择日遣南京太仆寺官祭】   已上俱南京   北极佑圣宫【即真武庙三月三日九月九日遣太常寺官祭】   都城隍庙【五月十一日遣太常寺官祭】   京都太仓神庙【二八月中旬择日遣户部官祭】   司马马祖先牧神庙【二八月中旬择日遣太仆寺官祭】   元世祖庙【二八月中旬择日遣顺天府官祭】   汉前将军寿亭侯关公庙【五月十三日遣太常寺官祭】   宋文丞相祠【二八月中旬择日遣顺天府官祭】   东岳泰山庙【三月二十八日遣太常寺官祭】   灵济宫【正旦冬至万夀圣节遣内阁礼部及内官各一员祭二真君生辰遣礼官祭】   已上俱京师   诸司职掌   一各处圣帝明王忠臣烈士载在祀典不系滛祀者其庙宇陵寝皆要备知其处每年定夺日期或差官徃祭或令有司自祭本部悉   帝王陵庙   伏羲氏商髙宗俱陈州祭   汉光武孟津县祭   周世宗郑州祭   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俱巩县祭   已上并属河南   神农氏鄠县祭   舜帝宁逺县祭   已上并属湖南   轩辕氏延安府祭   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汉髙祖景帝俱西安府祭汉文帝咸宁县祭   汉武帝兴平县祭   汉宣帝长安县祭   后魏文帝富平县祭   隋髙祖扶风县祭   唐髙祖三原县祭   唐太宗醴泉县祭   唐宪宗蒲城县祭   唐宣宗泾阳县祭   已上并属陜西   髙阳氏髙辛氏俱滑县祭   商中宗内黄县祭   元世祖顺天府祭   已上并属北直   尧帝东平州祭   少昊氏曲阜县祭   已上并属山东   娲皇氏赵城县祭   商汤王荣河县祭   已上并属山西   夏禹王宋孝宗俱防稽县祭   已上属浙江   祝文   维某帝王功加当时徳垂后世陵寝所在邱止益防维时仲【春秋】谨具牲醴庶品用伸祀礼尚享   事例   洪武三年遣官访厯代帝王陵寝仍命各行省之臣同诣所在审视若有庙祀并具图以进 四年遣使祭厯代帝王陵寝始罢天下府州县祀三皇 九年遣官视厯代帝王陵寝凡三十六陵令百步内禁入樵采设陵户二人看守有司督近陵之民以时封培每三年一传制遣道士赍香帛分诣各府州县陵寝处所令有司致祭   凡遇登极俱遣官分投祭告   各处祠庙   北直   开州忠烈庙【祀元死事臣郭嘉】   通州开平忠武王祠【以燕山侯孙兴祖配享】   真定北岳庙【恒山之神】   容城刘静修祠【祀元儒刘囚】   永平夷齐庙【旧有封号今止称殷伯夷叔齐之神】   永平韩昌黎祠【祀唐韩文公愈】   山海关显功祠【祀中山武宁王徐达】   古北口灵威庙【祀宋杨业】   南直   镇江焦光祠【祀汉隐士焦光】   常州泰伯祠【洪武初有御制祭文又苏州亦有庙】   常州吴季子庙【洪武初赐额曰嘉贤】   常州陈司徒庙【祀隋臣陈果仁】   江隂陈烈士庙【烈士宋人名忠】   苏州吴公祠【祀孔门弟子言偃】   苏州泰伯庙   苏州伍子胥庙【今称吴大夫伍公之神又杭州亦有庙】   苏州范文正公祠【祀宋参知政事范仲淹又陜西庆阳亦有祠】   苏州韩蕲王庙【祀宋韩世忠】   苏州魏了翁祠【祀宋参知政事魏文靖公】   苏州顾侍郎祠【祀顾野王】   苏州两尚书庙【祀国朝夏忠靖公原吉周文襄公忱】   吴江二髙祠【祀越范蠡晋张翰唐陆】   松江三陆庙【祀孙吴陆丞相逊以其子大司马杭及从子丞相凯配享】   徽州广惠庙【隋郡人汪华有保障功后立庙祀之宋加封广惠王】   宁国义烈庙【祀宋赤心将刘晏】   宁国褒烈庙【祀宋宣州守李光】   太平忠臣庙【祀洪武初枢宻院判花云王防及知府许瑗皆以死勤事者】   池州西祠【祀梁昭明太子统】   贵池文节祠【宋通判赵昴发夫妇死节祀之】   鳯阳显济庙【神莫详所自国初祷有应祀之】   扬州旌忠庙【祀宋死事之臣王方魏全】   髙邮康泽祠【祀宋人耿遇徳】   淮安平江祠【祀永乐间漕运总兵陈瑄】   安庆余忠襄公祠【祀元守臣余阙后以前守臣韩建之及义兵万户李宗可配享皆同时死节者】   滁州丰山庙及栢子潭庙【俱以本名称其神】   徐州灵源济庙河平神庙龙神庙【俱岁祭】   山西   平阳中镇庙【祀中镇霍山之神】   平阳平水祠【今以本号称其神】   平阳薛文清祠【祀 本朝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薛瑄】   蒲州西海庙【西海之神】   蒲州河渎庙【大河之神】   汾州永泽庙【今称白彪山马跑泉之神】   汾州狄武襄庙【祀宋将狄青】   长子崔令祠【祀唐县令崔元靖】   沁州南山神庙及焦龙神庙【俱称以本名】   沁州龙泉神庙【今称伏牛山龙泉之神】   山东   泰安东岳庙【泰山之神】   泰安孙明复祠【以其徒石守道配享】   兖州黄石公祠   兖州顔孟二氏祠   兖州宗圣公祠   兖州青山庙【今称为青山之神】   兖州大河神祠【正统间有朝宗顺正惠通灵显广济之称】   兖州泗水神庙【今称以本名】   沂州东镇庙【沂山之神】   莱州东海庙【东海之神】   安平显惠等庙【国朝塞张秋决口功成改张秋为安平镇立真武龙王天妃三庙以镇之赐额曰显惠又修黄陵冈河口功成亦赐额曰昭应俱祀之】   海州卫徳胜庙【永乐中广宁伯刘江御倭冦有功请赐额以祀真武】   海州卫都督及永康侯庙【成化中以都督卫青及永康侯徐安生备倭有功祀之】辽东北镇庙【医巫闾山之神】   河南   济渎庙【大济之神】   河南中岳庙【嵩山之神】   怀庆北海庙【北海之神】   均州黄丞相庙【祀汉循吏建成侯黄覇】   新郑子产庙【祀春秋郑子产】   宻县卓太祠【祀汉循吏褒徳侯卓茂】   荥泽纪信祠【今称汉将军纪公又四川顺庆府亦有庙祀】   归徳恊忠庙【祀唐臣张巡许逺配以雷万春南霁云姚訚贾贲四人】   河南二程祠【又博野亦有二程祠】   汤隂岳王庙【祀宋武穆王飞又杭州亦有坟墓】   卫辉三仁庙【祀殷防子箕子比干】   卫辉卫源庙【今以本名称其神】   卫辉黑龙神庙【今称本名】   陜西   蓝田三吕祠【祀宋寳文阁学士吕大忠及其弟大钧大临】   华隂西岳庙【华山之神】   邠州姜嫄公刘二庙   岐山周公庙   郿县横渠祠【祀宋儒张载】   陇州西镇庙【吴山之神】   甘州武勇祠【祀伏羌伯毛忠】   榆林余肃敏祠【祀尚书余子俊】   浙江   杭州伍子胥庙【称号与苏州同】   杭州灵卫庙【祀宋钱塘令朱跸暨金胜祝威二将】   杭州邹詹事徐賛善二祠【祀洪熙宫僚邹济徐善述】   杭州于少保祠【祀兵部尚书于谦】   绍兴南镇庙【会稽山之神】   绍兴孝女庙【祀汉孝女曹娥后配以宋孝女朱娥】   仁和禇公庙【祀唐臣禇遂良】   山隂愍孝庙【祀宋孝子蔡定】   防稽旌忠庙【祀宋南渡时义士唐琦】   嵊县贞妇祠【祀宋临海王贞妇】   萧山刘侯庙【祀汉郡守刘宠】   萧山徳惠祠【祀宋县尹杨时及本朝魏尚书】   严州乌龙庙【今称以本名】   金华越国公祠【洪武初祀忠臣胡大海近以按察副使陶成配享】   金华正学祠【祀宋儒何基王柏元儒金履祥许谦四人】   温州仁济庙【祀晋郡人周凯】   温州忠惠庙【祀宋死事人徐震】   温州忠烈庙【祀宋教授刘士英】   温州忠惠庙【祀宋死事臣张理】   青田诚意伯庙【祀洪武初刘基】   乐清忠烈侯庙【祀唐死事人田居邠】   嘉兴陆宣公祠【祀唐相陆防】   海宁许侯庙【唐忠臣许逺生于海宁特祀之】   江西   南昌忠臣庙【祀洪武初平章赵徳胜枢宻判官李继先左副指挥使刘齐统军元帅许珪右副元帅赵国昭同知元帅朱潜元帅副使牛海龙千户张子明张徳山百户徐明总管夏茂江西行省都事叶思成知洪都叶琛临海同知赵天麟等一十四人】   新淦萧公庙【祀邑人萧伯轩及其子叔祥孙天任】   萍乡甘侯庙【祀□章太守甘车】   宜春仰山祠【祀宜山二龙之神】   庐陵忠节祠【祀宋欧阳文忠修杨忠襄邦又胡忠简铨周文忠必大杨文节万里文忠烈天祥本朝刘忠愍球李忠文时勉】   广信张叔夜祠【景泰中以永丰知县邓颙死节配享祠中】   贵溪谢文节祠【祀宋忠臣谢枋得】   饶州忠臣庙【在康郎山祀枢宻同知丁普郎张志雄等三十五人皆 国初死战者】九江崇烈庙【祀元江州总管李黼以其侄秉昭及义兵万户李宗可配享】   九江狄梁公庙【祀唐司空狄仁杰】   湖广   徳安淮渎庙【大淮之神】   武昌昭勇庙【祀孙吴将军甘宁】   常徳阳山庙【祀阳山之神以征南将军梁松配享】   道州周濂溪祠   沅州英显庙【祀唐刺史林公】   沅州显应庙【祀明山之神】   长沙洞庭庙【祀洞庭湖龙神】   湘隂黄陵庙【祀舜二妃】   湘隂屈原庙【今称楚三闾大夫屈平氏之神】   衡州南岳庙【衡山之神】   岳州谢晦庙【今称宋荆州刺史谢公之神】   澧州彭思王庙【祀唐刺史李元则】   阳马侯庙【祀汉新息侯马援】   沔阳诸葛武侯祠   寳庆贺叅政祠【洪武初叅政贺兴隆死事立祠祀之】   龙阳潘将军庙【祀孙吴潘太常濬】   龙阳张将军庙【祀汉将军张飞】   四川   成都江渎庙【大江之神】   成都三守庙【祀蜀郡太守秦李氷汉文翁宋张□】   成都先主庙【以诸葛武侯配享】   合州乡贤祠【旧有祠后増祀宋守臣王坚及安抚使张珏】   潼川旌忠庙【祀南唐东川节度使夏鲁琦】   马湖显应祠【以元人于法之神着灵彼土祀之】   龙州李龙阳庙【州人李龙迁仕梁有功徳今称梁龙阳李公之神】   福建   福州灵济宫【祀南唐徐知诰知训兄弟】   官麻刺王飨堂【永乐间麻刺国王入贡卒于官赐谥康靖今岁祭其墓】   建宁灵通庙【祀唐京畿令谢夷甫】   建安朱子祠【以文肃黄干文简刘爚文正蔡沉文忠真徳秀配享又徽州亦有祠】   将乐道南祠【祀宋儒杨时】   延平威宁庙【祀五代闽将刘琼】   延平显惠庙【祀隋汀州刺史穆肃】   延平旌福庙【祀宋将乐令陈摅】   尤溪忠显庙【祀宋烈士余望】   尤溪忠愍庙【祀宋武节郎赵师槚】   福阳熊去非祠【祀宋儒熊禾】   汀州渔沧庙【祀唐银青光禄大夫樊令】   汀州王推官祠【祀景泰中推官王得仁】   上杭褒忠祠【祀正统中巡按监察御史五及福建都指挥丁泉】   广东   广州南海庙【南海之神】   广州天妃庙【今山东直诸处多有庙不具载】   广州杨都堂祠【祀景泰旹佥都御史杨信民后以按察副使毛吉配享】   南海真武灵应祠   南海忠义祠【洪武初祀南海民闗敏】   崖山三忠祠【祀宋忠臣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   韶州张文献及余襄公祠【祀唐张九龄宋余靖近以唐刺史邓文进配享于文献祠中】   肇庆包孝肃公祠【祀宋郡守包丞相拯】   琼州灵山祠【神有六曰灵山曰香山曰琼崖曰通济曰定边曰班帅今并祭之】   琼州髙山庙【祀毘耶山之神】   电白髙凉夫人庙【祀神髙州太守冯寳妻洗氏】   电白灵湫庙【今称以本名】   广西   南宁三公祠【祀宋狄青孙余靖后配以邕守苏缄及推官谭必】   庆逺叶叅议祠【天顺间府同知叶祯父子同死事赠官岁祀之】   云南   云南二忠祠【祀洪武间使臣王忠文公祎及尚书吴云】   黔宁王庙【祀西平侯沐英以其子定逺王晟配】   贵州   镇逺侯庙【祀永乐中总兵官顾成】   已上在外府州县   明防典卷八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八十六   礼部四十五   祭祀七   合祀神只二   诸司职掌   一天下府州县合祭风云雷雨山川社稷城隍孔子及无祀鬼神等有司务要每岁依期致祭【其坛墠庙宇制度牲醴祭器体式具载洪武礼制】   洪武礼制   祭祀仪式   社稷【府州县同】   坛制东西二丈五尺南北二丈五尺髙三尺【俱用营造尺】四出陛各三级坛下前十二又或九丈五尺东西南各五丈缭以周墙四门红油北门入   石主长二尺五寸方一尺埋于坛南正中去坛二尺五寸止露圆尖余埋土中   神号【各布政司寓治之所虽系布政司官致祭亦合称府社府稷】   府称府社之神府稷之神   州称州社之神州稷之神   县称县社之神县稷之神   神牌二以木为之硃漆青字身髙二尺二寸阔四寸五分厚九分座髙四寸五分阔八寸五分厚四寸五分【临祭设于坛上以矮卓盛□祭毕蔵之】   房屋神厨三间用过梁通连【深二丈四尺中一间阔一丈五尺九寸傍两间每一间阔一丈二尺五寸】   锅五口【每口二尺五寸】   库房间架与神厨同【内用壁不通连】   宰牲房三间【深二丈二尺五寸三间通连中一间阔一丈七尺五寸九分傍二间各阔一丈于中一间正中凿宰牲小池长七尺深二尺阔三尺砖砌四面安顿木案于上宰牲血水聚于池内祭毕担去仍用葢房门用锁宰牲房前旧有小池者仍旧制不必更改无者不必凿池止于井内取水】   涤牲桶四只【寛大可以容牲】   祝板【以木为之白纸冩文帖其上祭毕焚之】   祝文   维洪武年岁次某月朔日某官某等敢昭告于某社之神某稷之神曰品物资生烝民乃粒飬育之功司土是頼维兹仲【春秋】礼宜【告报】祀谨以牲帛醴齐粢盛庶品式陈明荐尚享   祭器   牲匣四以木为之硃漆防葢各髙六寸长二尺三寸阔二尺二寸葢两头用铜环二个防两傍用铜环四个   案卓   神牌案二髙一尺一寸阔一尺九寸长三尺三寸笾豆簠簋案四髙一尺一寸阔一尺九寸长二尺三寸牲匣案四髙六寸阔二尺四寸长三尺五寸   祝案一髙一尺一寸阔一尺九寸长三尺【三寸】   酒尊案一髙二尺七寸五分阔一尺五寸长五尺卓面剜三孔仍用木板一片横装于剜孔之下以盛酒尊爵帛案一髙二尺七寸五分阔二尺三寸长三寸笾豆簠簋俱用瓷楪【簠簋楪稍大】   酒尊三用瓷尊每尊用葢布巾一酌酒杓一   爵六用瓷爵   铏一用瓷椀   香炉二【设于坛之左右】   盥洗   尊一用瓷瓮 酌水杓一   盆一锡铜瓷随用 帨布一   案一髙二尺七寸五分阔二尺三寸长三尺   祭物   羊一 豕一 帛一【黒色长一丈八尺】 铏一【盛和】   笾四 枣 栗 盐 藁鱼   豆四 韮 □醢【猪肉鲜】 菁 鹿醢【或用麂兎】   簠二 黍 稷   簋二 稻 梁   祭期每岁仲春仲秋上戊日   献官各布政司及府州县凡遇祭祀随处但长官一员行三献礼余官止陪祭武官并不预祭   仪注   斋戒   正祭前三日献官并陪祭官执事人等沐浴更衣散斋二日各宿别室致斋一日同宿祭所散斋仍理事务惟不饮酒不食防韮蒜薤不吊丧问疾不听乐不行刑不判署刑杀文字不预秽恶事致斋惟理祭事   省牲   正祭前一日执事者设香案于宰牲房外賛引引献官常服诣省牲所賛省牲执事者牵牲从香案前过賛引賛省牲毕遂烹牲以毛血少许盛于盘其余毛血以净器盛贮祭毕埋之【其牲湏要连皮者熟供祭】   陈设   前期执事扫除坛之上下并设献官幕次于中门外执事者依图式陈设   正祭   其日清晨执事者各实笾豆酒尊等器并涤爵【临祭献官免涤】献官具祭服签祝板于幕次执事者置祝于案置帛于篚取毛血盘置神位前牲案下将行礼执事者以牲匣盛牲置于案未启葢通賛唱执事者各就位唱陪祭官各就位唱献官就位賛引引献官入就位通賛唱瘗毛血执事者以毛血瘗于坎遂启牲匣葢   迎神   通賛唱迎神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献官陪祭皆四拜兴平身   奠帛行初献礼   通賛唱奠帛行初献礼捧帛者捧帛执爵者执爵以俟賛礼唱诣盥洗所引礼引献官至盥洗所賛搢笏执事酌水进巾献官盥手帨手讫【盥手帨手不賛】賛出笏献官出笏賛诣酒尊所賛司尊者举羃酌酒执事者各以爵受酒賛诣某社神位前引献官诣神位前賛跪搢笏献官跪搢笏捧帛者跪进于献官之右献官受帛献帛以帛授执事者奠于案执爵者进于献官之右献官受爵賛献爵献官献爵以爵授执事者奠于神位前【凡进帛进爵皆在献官之右奠帛奠爵 皆在献官之左】賛出笏献官出笏賛俯伏兴平身献官俯伏兴平身賛诣某稷神位前【同上仪】賛诣读祝位献官诣读祝位賛跪献官跪賛读祝读祝者取祝跪读于献官之左毕兴置祝于案賛俯伏兴平身献官俯伏兴平身賛复位献官复位   亚献   通賛唱行亚献礼賛引引献官诣酒尊所賛司尊者举羃酌酒执事者各以爵受酒賛诣某社神位前引献官诣神位前賛跪搢笏献官跪搢笏执爵者跪进于献官之右献官受爵賛献爵献官献爵以爵授执事者奠于神位前賛出笏献官出笏賛俯伏兴平身賛诣某稷神位前【同上仪】賛俯伏兴平身献官俯伏兴平身賛复位献官复位   终献   同亚献仪   饮福受胙   通賛唱饮福受胙执事者设饮福位于坛之中稍北执事者先于社神前取羊一脚置于盘执事者于酒尊所酌酒一爵立俟于饮福位之右賛引献官诣饮福位賛跪搢笏献官跪搢笏执事者以爵跪进于献官之右献官受爵賛饮福酒献官饮讫以虚爵授执事者执事者跪受爵于献官之左以退賛受胙执事者以胙跪进于献官之右献官受胙以胙授执事者执事者跪受于献官之左捧由中道出賛出笏献官出笏賛俯伏兴平身献官俯伏兴平身賛复位通賛两拜献官陪祭官皆两拜   彻馔   通賛唱彻馔执事者各诣神位前以笾豆稍移动   送神   通賛唱送神賛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献官陪祭官皆四拜兴平身   望瘗   通賛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各诣瘗所献官陪祭官移身分东西立俟捧帛祝者由中道过献官拜位通賛唱望瘗賛引賛诣望瘗位引献官至望瘗位执事者以祝帛焚于坎中将毕以土实坎賛引通賛同唱礼毕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之神   凡各布政司府州县春秋仲月上旬择日同坛祭设三神位风云雷雨居中山川居左城隍居右【若府州县则称某府某州某县境内山川之神某府某州某县城隍之神】风云雷帛四山川帛二城隍帛一俱白色附郭府州县官止随班行礼不必别祭其祭物祭器献官及斋戒省牲陈设正祭迎神【并与社稷礼同】但临祭时执事者先以毛血瘗于坎【通賛不唱瘗毛血】奠帛初献先诣风云雷雨神位前次诣山川神位前次诣城隍神位前次诣读祝所亚献终献同初献【不唱奠帛读祝】饮福受胙其胙于风云雷雨神位前取羊一脚彻馔送神望燎【亦同社稷仪但改瘗字为燎字】   祝文   维洪武年月日某官某等敢昭告于风云雷之神某府州县境内山川之神某府州县城隍之神曰惟神妙用神机生育万物奠我民居足我民食某等钦承上命【职守方面布政司用黍职兹土府州县用】今当仲【春秋】谨具牲醴庶品用仲常祭尚享   岳镇海渎帝王陵庙   凡五岳五镇四海四渎及帝王陵庙已有取勘定拟致祭去处所在官司以春秋仲月上旬择日致祭【近布政司者布政司官致祭近府州县者府州县官致祭】各用帛一五岳五镇四海各随方色四渎用黑色帝王陵庙用白色其牲物祭器仪注并与社稷同【但献官奠爵讫就读祝惟瘗毛血惟燎与祭风云雷雨等神同其四海四渎祝帛俱沉水中毛血仍瘗之】   祝文   五岳【如东岳则称曰东岳泰山之神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皆仿此】惟神灵峙方岳钟秀厚只主司生民其功允大时维仲【春秋】谨具牲醴庶品用伸常祭尚享   五镇【如东镇则称东镇沂山之神南镇防稽西镇吴山北镇医巫闾中镇霍山皆仿此】惟神钟秀崇髙一方巨镇封表有年功着民社时维仲【春秋】谨具牲醴庶品用伸常祭尚享   四海【如东海则称东海之神西海南海北海皆仿此】惟神灵钟坎徳万水所宗功利深广溥济斯民时维仲【春秋】谨具牲醴庶品用伸常祭尚享   四渎【如淮渎则称东渎大淮之神西渎大河南渎大江北渎大济皆仿此】惟神钟徳灵长发源成溪润泽所加溥利民物时维仲【春秋】谨具牲醴庶品用伸常祭尚享   事例   洪武元年命中书省令郡县访求应祀神只名山大川圣帝明王忠臣烈士凡有功于国家及惠爱在民者具实以闻着于祀典令有司岁时致祭 二年令祀典神只有司依时致祭其不在祀典而甞有功徳于民事迹昭著者虽不致祭其祠宇禁人毁撤 六年定天下十二省山川皆各省自祭旧合祭京师及四夷山川悉罢之各城隍之神祭日春用三月三日秋用九月九日七年本部奏定天下府州县社稷之祭正配位各用羊一豕一 令本部颁祭岳镇海渎仪于所在有司其祭各用羊一豕一帛一随其方色笾豆簠簋皆四铏一爵三尊三祭期春二月秋八月上旬择日 九年令在外百司祭祀初献亚献终献宜以品级尊卑为序 十一年令在外府州县祭祀典神只中祀俱用币小祀只用牲醴 十四年令在外祭山川等神以文职长官一员行礼武官不预如军民指挥使司则从本司行之 二十九年令在外未入流官陪祭俱用祭服 宣徳八年定新官到任以羊豕各一总祀应祀神只于城隍庙正统二年令应天府建社稷坛春秋祈报以守臣行事   明防典卷八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八十七   礼部四十六   祭祀八   合祀神只三   洪武礼制   凡各处守御官俱于公廨后筑台立旗纛庙设军牙六纛神位春祭用惊蛰日秋祭用霜降日祭物用羊一豕一帛一白色祝一香烛酒果先期各官斋戒一日至日守御长官武服行三献礼若出师则取旗纛以祭班师则仍置于庙仪注与社稷同【但瘗毛血望燎与风云雷雨等神同】   祭文   惟神正直无私指挥军士助扬威武皆仗神功某等钦承上命守御兹土惟兹仲【春秋】谨以牲醴庶品用伸常祭尚享   以上各项祭祀坛庙宰牲房屋牲帛日期并依已定制度合用牲匣笾豆簠簋尊爵盥洗等器并如社稷坛防制成造但案卓用髙卓   祭厉   洪武礼制   凡各府州县每岁春清明日秋七月十五日冬十月一日祭无祀鬼神其坛设于城北郊间府州名郡厉县名邑厉祭物牲用羊三豕三饭米三石香烛酒纸随用   仪注   先期三日主祭官斋沐更衣【用常服】备香烛酒果诣本处城隍发告文通賛者賛鞠躬拜兴拜兴平身诣神位前跪进爵献爵奠爵俯伏兴平身复位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焚告文礼毕至日设城隍位于坛上祭物用羊一豕一设无祀鬼神于坛下左右【如府则曰本府境内无祀鬼神】祭物用羊二豕二解置于器同饭等铺设各鬼神位前执事者陈设毕通賛者唱执事者各就位陪祭官各就位主祭官就位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诣神位前跪三献酒俯伏兴平身复位读祭文讫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以祭文同纸焚讫賛礼毕   祭文   维洪武年月日某府官某遵承礼部劄付为祭祀本府阖境无祀鬼神等众事该钦奉皇帝圣防普天之下后土之上无不有人无不有鬼神人鬼之道幽明虽殊其理则一故天下之广兆民之众必立君以主之君总其大又设官分职于府州县以各长之各府州县又于每一百户内设一里长以纲领之上下之职纲纪不紊此治人之法如此天子祭天地神只及天下山川王国各府州县祭境内山川及祀典神只庶民祭其祖先及里社土谷之神上下之礼各有等第此事神之道如此尚念防防之中无祀鬼神昔为生民未知何故而没其间有遭兵刀而横伤者有死于水火盗贼者有被人取财而逼死者有被人强夺妻妾而死者有遭刑祸而负屈死者有天灾流行而疫死者有为猛兽毒防所害者有为饥饿冻死者有因战闘而殒身者有因危急而自缢者有因墙屋倾頽而压死者有死后无子孙者此等鬼魂或终于前代或没于近世或兵戈扰攘流移于他乡或人烟断絶乆缺其祭祀姓名泯没于一时祀典无闻而不载此等孤魂死无所依精魄未散结为隂灵或倚草附木或作为妖怪悲号于星月之下呻吟于风雨之时凡遇人间节令心思阳世魂杳杳以无归身堕沉沦意悬悬而望祭兴言及此怜其惨凄故勑天下有司依时享祭在京都有泰厉之祭在王国有国厉之祭在各府州有郡厉之祭在各县有邑厉之祭在一里又各有乡厉之祭期于神依人而血食人敬神而知礼仍命本处城隍以主此祭钦奉如此今某等不敢有违谨设坛于城北以【三月清明日七月十五日十月一日】置备牲醴饭専祭本府阖境无祀鬼神等众灵其不昧永享此祭凡我一府境内人民傥有忤逆不孝不敬六亲者有奸盗诈伪不畏公法者有抝曲作直欺压良善者有躱避差徭靠损贫户者似此顽恶奸邪不良之徒神必报于城隍发露其事使遭官府轻则笞决杖断不得号为良民重则徒流绞斩不得生还乡里若事未发露必遭隂谴使举家并染瘟疫六畜田蚕不利如有孝顺父母和睦亲族畏惧官府遵守礼法不作非为良善正直之人神必达之城隍隂加防佑使其家道安和农事顺序父母妻子保守乡里我等阖府官吏等如有上欺朝廷下枉良善贪财作蠧政害民者灵必无私一体昭报如此则鬼神有鉴察之明官府非謟防之祭尚享   告城隍文   某府遵承礼部劄付为祭祀本府无祀鬼神该钦奉皇帝圣旨普天之下后土之上无不有人无不有鬼神人鬼之道幽明虽殊其理则一今国家治民事神已有定制尚念防防之中无祀鬼神昔为生民未知何故而没其间有遭兵刀而横伤者有死于水火盗贼者有被人取财而逼死者有被人强夺妻妾而死者有遭刑祸而负屈死者有天灾流行而疫死者有为猛兽毒防所害者有为饥饿冻死者有因战鬭而殒身者有因危急而自缢者有因墙屋倾頽而压死者有死后无子孙者此等鬼魂或终于前代或没于近世或兵戈扰攘流移于他乡或人烟断絶乆缺其祭祀姓名泯没于一时祀典无闻而不载此等孤魂死无所依精魄未散结为隂灵或倚草附木或作为妖怪悲号于星月之下呻吟于风雨之时凡遇人间节令心思阳世魂杳杳以无归身堕沉沦意悬悬而望祭兴言及此怜其惨凄故勑天下有司依时享祭命本处城隍以主此祭镇控坛塲鉴察诸鬼等类其中果有生为良善误遭刑祸死于无辜者神当达于所司使之还生中国永享太平之福如有素为顽身死刑宪虽获善终亦出侥幸者神当逹于所司屏之四裔善恶之报神必无私钦奉如此今某等不敢有违谨于年月日于城北设坛置备牲酒饭享祭本府无祀鬼神等众然幽明异境人力难为必资神力庶得感通今特移文于神先期分遣诸将召集本府阖境鬼灵等众至日悉赴坛所普享一祭神当钦承勑命镇控坛塲鉴察善恶无私昭报为此合行移牒请照验钦依施行   里社   洪武礼制   凡各处乡村人民每里一百户内立坛一所祀五土五谷之神专为祈祷雨晹时若五糓丰登每岁一户轮当防首常川洁浄坛塲遇春秋二社预期率办祭物至日约聚祭祀其祭用一羊一豕酒果香烛随用祭毕就行防饮防中先令一人读抑强扶弱之誓其词曰凡我同里之人各遵守礼法毋恃力凌弱违者先共制之然后经官或贫无可赡周给其家三年不立不使与防其婚姻丧葬有乏随力相助如不从众及犯奸盗诈伪一切非为之人并不许入防读誓词毕长幼以次就坐尽欢而退务在防敬神明和睦乡里以厚风俗   仪注   前祭一日防首及预祭之人各斋戒一日防首先遣执事人扫除坛所为瘗坎于坛所之西北方深取足容物防首洗涤厨房镬器以浄室为馔所至晩宰牲执事者以碟取毛血与祭器俱寘于馔所【祭器俱用甆瓦器】祭日未明执事者于厨中烹牲设五土五糓神位于坛上五土居东五谷居西设读祝所于坛上居中间设防首拜位于坛下俱南向设预祭人位于其后设引礼及诸执事人位又于其后执事者于馔所实祭物于碟内解牲体置于二爼置酒于尊书祝文于纸祭物既备执事者各捧设于神位前燃香明烛自防首以下各服常服盥手入就拜位立定执事者执壶于尊中取酒立于五土神位之左引礼者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防首以下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执事者取毛血瘗于坎中引礼引防首诣五土神位前唱跪防首诣五土神位前跪举杯执壶者斟酒引礼唱三祭酒防首三祭酒讫引礼唱俯伏兴平身执壶者诣五谷神位之左引礼引防首诣五谷神位前唱跪防首诣五谷神位前跪举杯执壶者斟酒引礼唱三祭酒防首三祭酒讫引礼唱俯伏兴平身防首俯伏兴平身引礼唱就读祝位读祝者取祝立于读祝位之左防首诣读祝所引礼唱跪防首跪唱读祝读祝者跪读祝讫兴置祝于案引礼唱俯伏兴平身防首俯伏兴平身引礼唱复位防首复位引礼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防首以下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执事者彻祭物读祝者取祭文焚瘗于坎所礼毕行防饮读誓文礼   祝文   维洪武年月日某府某州某县某乡某里某人等谨致祭于五土之神五糓之神曰惟神叅賛造化发育万物凡我庶民悉頼生植时维仲【春东作方兴秋岁事有成】谨具牲醴防伸【祈告报祭】伏愿雨晹时若五糓丰登官赋足供民食充裕神其鉴知尚享   乡厉   洪武礼制   凡各乡村每一里户内立坛一所祭无无祀鬼神専祈祷民庶安康孳畜蕃盛每岁三祭春清明秋七月十五日冬十月一日祭物牲酒随乡俗置办其轮流防首及祭毕防饮读誓等仪与祭里社同   祭文   某县某乡某村某里某社里长某人承本县官裁防该钦奉皇帝圣防普天之下后土之上无不有人无不有鬼神人鬼之道幽明虽殊其理则一故天下之广兆民之众必立君以主之君总其大又设官分职于府州县以各长之各府州县又于每一百户内设一里长以纲领之上下之职纲纪不紊此治人之法如此天子祭天地神只及天下山川王国各府州县祭境内山川及祀典神只庶民祭其祖先及里社土糓之神上下之礼各有等第此事神之道如此尚念防防之中无祀鬼神昔为生民未知何故而没其间有遭兵刀而横伤者有死于水火盗贼者有被人取财而逼死者有被人强夺妻妾而死者有遭刑祸而负屈死者有天灾流行而疫死者有为猛虎毒防所害者有为饥饿冻死者有因战鬭而殒身者有因危急而自缢者有因墙屋倾頽而压死者有死后无子孙者此等鬼魂或终于前代或没于近世或兵戈扰攘流移于他乡或人烟断絶乆缺其祭祀姓名泯没于一时祀典无闻而不载此等孤魂死无所依精魄未散结为隂灵或倚草附木或作为妖怪悲号于星月之下呻吟于风雨之时凡遇人间节令心思阳世魂杳杳以无归身堕沉沦意悬悬而望祭兴言及此怜其惨凄故勑天下有司依时享祭在京都有泰厉之祭在王国有国厉之祭在各府州有郡厉之祭在各县有邑厉之祭在一里又各有乡厉之祭期于神依人而血食人敬神而知礼仍命本处城隍以主此祭钦奉如此今某等不敢有违谨设坛于本里以【三月清明日七月十五日十月一日】率领某人等百家联名于此置备饭肴物祭于里里无祀鬼神等众灵其不昧依期来享凡我一里之中百家之内倘有忤逆不孝不敬六亲者有奸盗诈伪不畏公法者有抝曲作直欺压良善者有躱避差徭靠损贫户者似此顽恶奸邪不良之徒神必报于城隍发露其事使遭官府轻则笞决杖断不得号为良民重则徒流绞斩不得生还乡里若事未发露必遭隂遣使举家并染瘟疫六畜田蚕不利如有孝顺父母和睦亲族畏惧官府遵守礼法不作非为良善正直之人神必达之城隍隂加防佑使其家道安和农事顺序父母妻子保守乡里如此则鬼神有鉴察之明我民无謟防之祭灵其无私永垂昭格尚享   祭告城隍文   某府某县某乡某村某里里长某人率领某里人民某人等联名谨具状告于本县城隍之神今来某等承奉县官裁防遵依上司所行为祭祀本乡无祀鬼神事该钦奉皇帝圣防普天之下后土之上无不有人无不有鬼神人鬼之道幽明虽殊其理则一今国家治民事神已有定制尚念防防之中有等不在祀典之神不得血食之鬼魂无所依私显灵怪悲号于星月之下呻吟于风雨之时怜其惨凄故勑天下有司依时享祭乡村里社一年三祭仍命礼请本处城隍以主此祭镇控坛塲鉴察诸鬼等类其中果有生为良善误遭刑祸死于无辜者神必达于所司使之还生中国来享太平之福如有生为恶身死刑宪虽获善终出于侥幸者神必屏之四裔善恶之报神必无私钦奉如此今某等不敢有违钦依于某年某月某日就本里设坛谨备饭肴物祭享于本乡无祀鬼神等众然幽明异境人力难为必资神力庶得感通今特防诚告于神先期分遣诸将遍厯所在招集本里鬼灵等众至日悉赴坛所受祭神当钦奉勑命镇控坛塲鉴察善恶无私昭报为此谨具状告本县城隍之神俯垂昭鉴谨状   牺牲   诸司职掌   一凡祭祀所用牲醴脯醢等物必须预备看飬临期依数供办不可有缺   事例   洪武初立神牲所设官二人牧飬神牲祀前三月付廪牺令涤治如法其中祀涤三十日小祀涤十日者亦如之后改立牺牲所设武职并军人専管牧飬其各坛合用牺牲俱有定数具太常寺职掌 六年本部奏准郊庙牺牲已在涤者或有伤则出之死则埋之其有疾者亦飬于别所待其肥腯以备小祀中祀之用若未及涤或有疾伤者归所司别用 景泰四年令本部铸造牲字牢字火烙各一防同礼部御史印记各处解到大祀牛羊 治三年令税课司抽分祭祀猪只自今依时价折收银一千两按季送太仓银库每歳委官支出防同御吏照依时估收买纯全猪胚送牺牲所喂飬陆续供祀   明防典卷八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八十八   礼部四十七   祭祀九   品官家庙   国朝品官庙制未定于是权仿朱子祠堂之制奉高曽祖祢四世之主亦以四仲之月祭之又加腊日忌日之祭与夫岁时俗节之荐享至若庻人得奉其祖父母父母之祀已有着令而其时享于寝之礼大略同于品官焉   祠堂制度   祠堂三间外为中门中门外为两阶皆三级东曰阼阶西曰西阶阶下随地广狭以屋覆之令可容家众叙立又为遗书衣物祭器库及神厨于其东缭以周垣别为外门常加扃闭祠堂之内以近北一架为四龛每龛内置一卓高祖居西曽祖次之祖次之父次之神主皆藏于椟中置于卓上南面龛外各垂小外设香卓于堂中置香炉香合于其上两阶之间又设香卓亦如之若家贫地狭则止为一间不立厨库而东西壁下置立两柜西藏遗书衣物东藏祭器亦可地狭则于防事之东亦可   品官享家庙仪   时日   凡四时之祭用仲月并于孟月下旬之首择仲月三旬各一日或丁或亥主祭盛服率兄弟子孙立于祠堂阶下北面置卓子于主祭之前设香炉香合环珓于其上主祭以下皆再拜讫主祭焚香薫珓祝曰某将以来月上旬某日祗荐岁事于祖考即以珓掷于地以一俯一仰为吉不吉更卜中旬之日又不吉则不复卜而直用下旬之日既得日乃复位再拜而退若腊日忌日俗节之荐享则不必卜   斋戒   前期三日主祭率众丈夫致斋于外主妇率众妇女致斋于内沐浴更衣饮酒不得至乱食肉不得茹荤不吊丧不聴乐凡防秽之事皆不得预   陈设   前一日主祭帅子弟及执事洒扫正寝洗拭椅卓务令蠲洁设高祖考妣位于堂西北壁下南向考西妣东各用一椅一卓而合之曽祖考妣祖考妣考妣以次而东皆如高祖之位世各为位不相连属别设旁亲无后及卑防先亡者袝食位于东西壁下凡伯叔祖考妣伯叔考妣兄弟嫂妻弟妇子侄子侄妇之属皆右男子左妇女东西相向以北为上【凡屋不问何向但以前为南后为北左为东右为西】设香案于堂中置香炉香合于其上束茅聚沙于香案前及逐位前地上设酒案于东阶上别置卓子于其东设酒注一酹酒盏一盐楪醋瓶于其上火炉汤瓶香匙火筯于西阶上别置卓子于其西设祝版于其上设盥盆帨巾各二于阼阶下之东又设陈馔大床于其东   省馔   前一日主祭率众丈夫省牲涖杀主妇帅众妇女涤濯祭器洁釜鼎具祭馔毎位果六品菜及脯醢各三品肉鱼馒头糕各一盘饭各一椀肝各一串肉各一串务令精洁未祭之前勿令人先食及为猫犬虫鼠所汚   行事   祭之日质明主祭以下各具服主祭者见居官则唐防束带妇人曽受封者则花钗翟衣士人未为官者则幅巾深衣庶人则巾衫结绦妇人大袄长裙首饰如制主祭以下具服讫盥手帨手诣正寝神位前设果酒馔设果楪于卓子上南端果脯醢相间次之设盏柈醋楪于北端盏西碟东匙筯居中设酒瓶于架上炽炭于炉主妇炊暖祭馔皆令极热以合盛出置东阶下大牀上次诣祠堂前阶下序立主祭位于东兄弟以下位于主祭之东少退子孙及外执事者以次重行列于主祭之后主妇位在西弟妇姊妹位于主妇之西少退女子子妇及内执事者亦以次重行列于主妇之后皆北向其有伯叔父母位次并居主祭主妇位稍前主祭有母则特位于主妇之前叙立讫主祭升自阼阶焚香告曰孝孙某今以仲春之月【夏秋冬同】有事于显高祖考某官府君显高祖妣某封某氏显曽祖考某官府君显曽祖妣某封某氏显祖考某官府君显祖妣某封某氏显考某官府君显妣某封某氏以某亲某官府君某亲某封某氏袝食敢请神主出就正寝防伸奠献告讫敛椟正位祔位各置一笥各以执事者一人捧之主祭前导主妇以下皆从至正寝置于西阶卓子上主祭啓椟奉诸考神主出就位主妇奉诸妣神主就位其祔位则各用子弟一人奉之既毕主祭以下皆降复位   叅神   主祭以下叙立如祠堂之仪立定俱拜若尊长老疾者则休于它所   降神   主祭升诣香案前焚香少退立执事者一人实酒于注一人取东阶卓子上盘盏立于主祭之左一人执注立于主祭之右主祭跪捧盘盏者亦跪进盘盏主祭受之执注者亦跪斟酒于盏【主祭者左手执盘右手执盏】灌于茅上以盘盏授执事者俯伏兴再拜降复位   进馔   主祭升主妇从之执事者【一人以盘奉鱼肉一人以盘奉米麫食一人以盘奉饭】从升至高祖位前主祭奉肉奠于盘盏之南主妇奉麫食奠于肉西主祭奉鱼奠于醋楪之南主妇奉米食奠于鱼东主祭奉奠于醋楪之东主妇奉饭奠于盘盏之西以次设诸正位使诸子弟妇女各设祔位皆毕主祭以下皆降复位   酌献   主祭升诣高祖位前执事者一人执酒注立于其右冬月即先暖之主祭奉高祖考盘盏位前东向立执事者西向斟酒于盏主祭奉之奠于故处次奉高祖妣盘盏亦如之奠讫位前北向立执事者二人举高祖考妣盘盏立于主祭之左右主祭跪执事者亦跪主祭受高祖考盘盏右手取盏祭之茅上以盘盏授执事者反之故处受高祖妣盘盏亦如之俛伏兴少退立执事者炙肝于炉以楪盛之兄弟之长一人奉之奠于高祖考妣前匙筯之南祝取版立于主祭之左跪读曰某年某月某朔某日孝孙某官某敢昭告于显高祖考某官府君显高祖妣某封某氏气序流易时维仲春追感嵗时不胜永慕敢以洁牲柔毛粢盛醴齐祗荐嵗事以某亲某官府君某亲某封某氏祔食尚享毕兴主祭再拜退诣诸位献祝如初毎逐位读祝毕即兄弟众男之不为亚终献者以次分诣本位所祔之位酌献如仪但不读祝献毕皆降复位执事者以它器撤酒及肝置盏于故处曽祖前称孝曽孙祖前称孝孙考前称孝子改不胜永慕为昊天罔极凡祔者伯叔祖父祔于高祖伯叔父祔于曽祖兄弟祔于祖子孙祔于考余皆仿此如本位无即不言以某亲祔食亚献则主妇为之诸妇女奉炙肉及分献如初献仪但不读祝终献则兄弟之长或长男或亲賔为之众子弟奉炙肉及分献如亚献仪   侑食   主祭升执注就斟诸位之酒皆满立于香案之东南主妇升扱匙饭中西柄正筯立于香案之西南皆北向再拜降复位   阖门   主祭以下皆出祝阖门无门处即降可也主祭立于门东西向众丈夫在其后主妇立于门西东向众妇女在其后如有尊长则少休于它所此所谓厌也   啓门   祝声三噫歆乃啓门主祭以下皆入其尊长先休于它所者亦入就位主祭主妇奉茶分进于考妣之前祔位使诸子弟妇女进之   受胙   执事者设席于香案前主祭就席北靣祝诣高祖考前举酒盘盏诣主祭之右主祭跪祝亦跪主祭受盘盏祭酒啐酒祝取匙并盘抄取诸位之饭各少许奉以诣主祭之左嘏于主祭曰祖考命工祝承致多福于汝孝孙使汝受禄于天宜稼于田眉寿永年勿替引之主祭置酒于席前俛伏兴再拜跪受饭尝之实于左袂挂袂于季指取酒卒饮执事者受盏自右置注旁受饭亦如之主祭俛伏兴立于东阶上西向祝立于西阶上东向告利成降复位与在位者皆再拜主祭不拜降复位   辞神   主祭者以下皆再拜   纳主   主祭者与主妇皆升各奉主纳于椟主祭以笥敛椟奉归祠堂如来仪   彻   主妇还监彻酒之在盏注它器中者皆入于瓶缄封之所谓福酒果肉食并传之燕器主妇监涤祭器而藏之   馂   是日设席男女异处尊行自为一列南面自堂中东西分首若止一人则当中而坐其余以次相对分东西向就坐行酒荐食酒馔不足则以它酒它馔益之将罢主祭颁胙于内执事者徧及微贱其日皆尽   明防典卷八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八十九   礼部四十八   丧服   国初颁降大明令凡丧服等差多因前代之旧后更定服制着为孝慈録复图列于大明律今具载于后   大明令   斩衰三年【斩衰者用至粗麻布不缝下边谓之斩衰】   子为父   嫡孙为祖后者为祖【为曽高后者亦同】   女在室为父【已许嫁同】   女嫁反在父室为父【谓父防期年内被出者】   父为嫡子   妻为夫   妾为主   为夫之父   为人后者为所后父【过房与人做孩儿的为后父】   齐衰三年【齐衰者亦用稍粗麻布缝下边谓之齐衰】   子为母【父在同】   女在室为母【已许嫁同】   为祖后者祖卒为祖母【为曽高后者亦同】   母为长子   女嫁反在室为母【谓母丧期年内被出者】   妇为夫之母 继母与母同慈母与母同   继母为长子   妾为主之长子   为人后者为所后母【过房与人做孙儿的为后母】   齐衰杖期   父卒母嫁及出妻之子为母【报服亦同】   为祖后者祖在为祖母【为曽高后者亦同】   父卒嫡继慈飬母归宗为之服若改嫁从者为之服【报服亦同】   夫为妻   齐衰期年   为祖父母【父所生庶母亦同】   为伯叔父母   为兄弟   为众子   为兄弟之子【女在室者】   为嫡孙   为姑姊妺女在室者【适人无夫子者同】   女在室者为兄弟侄【侄女在室同】   妇人无夫子者为兄弟侄【侄女及姊妺在室同】   女为祖父母【出嫁同】   妾为其子   妾为其父母   庶子为其母【谓嫡母在室】   女适人为兄弟之为父后者   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服亦同】   女适人者为父母   妾为嫡妻   为继父之同居者   妾为主之众子   舅姑为嫡妇   为夫亲兄弟之子【男女同】   齐衰五月   为曽祖父母   女为曽祖父母【出嫁同】   齐衰三月   为高祖父母   女为高祖父母【出嫁同】   为继父不同居【谓先曽同居今不同居】   大功九月【大功者以粗熟布 长殇九月 中殇七月】   为同堂兄弟【姊妹在室同】   为众孙【女在室同】   为女适人者   为姑姊妹适人者   女适人为兄弟侄【姑姊妹及侄女在室者同】   出母为女   为人后者为其兄弟【报服亦同】   女适人者为伯叔父母【报服亦同】   为人后者为其姑姊妺在室者【报服亦同】   为夫之祖父母   为夫之伯叔父母   为兄弟子之父   为夫兄弟子之妇   夫为人后者其妻为本生舅姑   为众子妇   为子之长殇中殇【男女同】   为叔父之长殇中殇   为姑姊妺之长殇中殇   为兄弟之长殇中殇   为嫡孙之长殇中殇【嫡曽孙同】   为兄弟之子长殇中殇   为夫兄弟之子长殇中殇【男女同】   小功五月【小功者以稍粗熟布】   为伯叔祖父母   为兄弟之孙   为兄弟之孙女在室者   为同堂伯叔父母   为同堂兄弟之子   为同堂兄弟之女在室者   为从祖姑姊妺之在室者【报服亦同】   为从祖祖姑在室者【报服亦同】   为再从兄弟   为外祖父母   为同堂姊妹在室者【报服亦同】   为母之兄弟姊妺【报服亦同】   为孙女适人者   妯娌相为服   为人后者为其姑姊妹适人者【报服亦同】   为夫同堂兄弟之子   为夫兄弟之孙   为夫之姑姊妺在室者【适人同报服亦同之】   为庶母慈已者   为同母异父兄弟姊妹   为嫡孙之妇   为嫡母之父母兄弟姊妺   母出为继母之父母兄弟姊妹   为兄弟妻【报服亦同】   为男女之下殇   为叔父姑姊妺兄弟之下殇   为嫡孙之下殇   为众孙之长殇【男同女】   为兄弟之子之下殇   为同堂兄弟姊妹之下殇   为人后者为其姑姊妺兄弟之长殇   出嫁姑为侄之长殇【男女同】   为夫兄弟子之下殇【男女同】   为夫之叔父之长殇   缌麻三月【缌麻者以稍细熟布】   为族兄弟   为族曽祖父母   为兄弟之曾孙   为族祖父母   为兄弟之曽孙女之在室者   为外孙【男女同】   为同堂兄弟之孙【同堂兄弟之孙女在室同出嫁则无服】   为再从兄弟之子【再从兄弟之女在室同出嫁则无服】   为曽孙孙   为从母兄弟姊妺   为姑之子   为舅之子   为族曽祖姑在室者【报服亦同】   为族姑在室者【报服同】   为族祖姑在室者【报服亦同】   为从祖姑姊妺适人者【报服亦同】   女适人者为同堂伯叔父母【报服同】   为从祖祖姑适人者   庶子为父后者为其母   为人后者为外祖父母   为兄弟之孙女适人者【报服亦同】   为夫兄弟之曽孙   为夫同堂兄弟之孙   为夫再从兄弟之子【男女同】   为众孙之妇   为庶母【父之妾有子者】   为乳母   为妻之父母【报服亦同】   为夫之曽祖父母   为夫之从祖祖父母   为兄弟孙之妇   为夫之从祖父母   为夫兄弟孙之妇   为同堂兄弟子之妇   为甥之妇   为夫之外祖父母   为外孙妇   为同堂兄弟之妻   为夫之舅姨   为夫同堂兄弟子之妇   为夫之从父兄弟之妻   为夫之从姊妺在室及适人者   为姊妺之子之妇   子为父母妻妾为夫改【既除之】   为从父兄弟姊妺之中殇下殇   为众孙之中殇下殇【男女同】   为从祖叔父之长殇   为从祖兄弟之长殇   为从父兄弟之子长殇   为兄弟之孙长殇   为舅姨之长殇   为从祖姑姊妺之长殇   为人后者为其兄弟之中殇下殇   出嫁姑为侄之中殇下殇【男女同】   为人后者为其姑姊妺之中殇下殇   为人后者为从父母兄弟之长殇   为夫之叔父之长殇下殇   为夫之姑姊妹之长殇   【准礼有三殇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殇十五至十二为中殇十一至八嵗为下殇长殇中殇降正服一等下殇降长殇中殇一等即生三嵗至七嵗者为无服之殇其已娶已嫁则服之如成人】   孝慈録   斩衰三年   子为父母   庶子为所生母   子为继母   子为慈母【母卒父命他妾飬己者】   子为养母【谓自防过房与人】   女在室为父母   女嫁反在室为父母【谓已嫁被出而归在父母家者】   嫡孙为祖父母承重及曽高祖父母承重者同【父不在故嫡孙为祖承重服若父祖俱亡而子孙为曽高祖后者同】   为人后者为所后父母   为人后者为所后祖父母承重   夫为人后则妻从服   妇为舅姑【即公婆】   庶子之妻为夫之所生母   妻妾为夫   齐衰杖期   嫡子众子为庶母【谓父之妾】   嫡子众子之妻为夫之庶母   为嫁母出母【即亲生母因父卒改嫁及父在被出者】   父卒继母改嫁而已从之者   夫为妻   齐衰不杖期   父母为嫡长子及众子   父母为女在室者【虽适人而无夫与子者亦同】   继母为长子及众子   慈母为长子及众子   孙为祖父母【女虽适人不降】   为伯叔父母【即伯伯姆姆叔叔婶婶】   妾为夫之长子及众子为所生子   为兄弟   为兄弟之子及兄弟之女在室者【即侄男及侄女】   为姑及姊妺在室者【虽适人而无夫与子者同】   妾为嫡妻   嫁母出母为其子   女在室及虽适人而无夫与子者为其兄弟及兄弟之子【姊妺及侄女在室者同】   继母改嫁为前夫之子从已者   为继父同居两无大功之亲者【谓继父无子孙叔伯兄弟已身亦无伯叔兄弟之类】   妇人为夫亲兄弟之子   妇人为夫亲兄弟之女在室者   女出嫁为父母   妾为其父母   为人后者为其父母【即本生父母】   女适人为兄弟之为父后者   祖为嫡孙   父母为长子妇   齐衰五月   为曽祖父母【女虽适人不降】   齐衰三月   为高祖父母【女虽适人不降】   为继父先曽同居今不同者   为继父虽同居而两有大功以上亲者   大功   为同堂兄弟及姊妺在室者   为姑及姊妺及兄弟之女出嫁者   父母为众子妇   为女之出嫁者   祖为众孙【女在室同】   为兄弟之子之妇【即侄妇】   妇人为夫之祖父母【即夫之公婆】   妇人为夫之伯叔父母【即夫之伯伯姆姆叔叔婶婶】   妇人为夫之兄弟之子妇【即侄妇】   妇人为夫兄弟之女嫁人者   女出嫁为本宗伯叔父母【即伯伯姆姆叔叔婶婶】   女出嫁为本宗兄弟及兄弟之子   女出嫁为本宗姑姊妺及兄弟之女在室者   为人后者为其兄弟及姑姊妺在室者   夫为人后者其妻为夫本生父母   为兄弟之子为人后者   小功   为伯叔祖父母【谓祖之兄弟即伯公伯婆叔公叔婆】   为同堂伯叔父母【谓父之伯叔兄弟】   为再从兄弟及再从姊妺在室者【谓同曽祖兄弟即父伯叔兄弟之子女】   为同堂兄弟之子【即堂侄】   为从祖祖姑在室者【谓祖之亲姊妹即姑婆】   为从祖姑在室者【即堂姑是父之同堂伯叔姊妹】   为同堂兄弟之女在室者【即堂侄女】   为兄弟之妻   为人后者为其姑姊妺适人者   为嫡孙妇   为同堂姊妹之出嫁者   为孙女适人者   为兄弟之孙及兄弟之孙女在室者【即侄孙】   为外祖父母【即外公外婆】   为母之兄弟姊妺【即舅舅姨姨】   为同母异父之兄弟姊妺   为姊妹之子【即甥】   为夫之姑及夫之姊妺在室【出嫁同】   为夫之兄弟及夫兄弟之妻   为夫兄弟之孙及夫兄弟之孙女在室者   为夫同堂兄弟之子及夫同堂兄弟之女在室者   缌麻   为族曽祖父母【谓曽祖之兄弟及妻即太伯公伯婆叔公叔婆】   为族伯叔祖父母【谓祖之同堂兄弟及妻即堂伯公伯婆叔公叔婆】   为族父母【谓父之再从兄弟同曽祖者即族伯伯姆姆叔叔婶婶】   为族兄弟及族姊妺在室者【谓三从兄弟姊妹同高祖者】   为族曽祖姑在室者【谓曽祖之姊妹即太姑婆】   为族祖姑在室者【谓祖之同室姊妹即堂姑婆】   为族姑在室者【谓父之再从姊妺即族姑】   为兄弟之曽孙【女在室同即曾侄孙】   为曽孙孙   为同堂兄弟之孙【女在室同出嫁则无服】   为再从兄弟之子【女在室同即同曽祖兄弟之子】   为从祖祖姑及从祖姑及从祖姊妺之出嫁者【从祖祖姑谓祖之亲姊妺从祖姑父之同堂姊妺从祖姊妺已身再从姊妹】   为兄弟之孙女出嫁者   为同堂兄弟之女出嫁者【堂侄女】   为乳母   为舅之子   为姑之子   为两姨兄弟   为外孙【男女同】   为婿   为妻之父母【妻亡而别娶亦同妻之亲母虽嫁出犹服】   为兄弟孙之妇   为同堂兄弟子之妇   为同堂兄弟之妻   为外孙妇   为甥妇   妇人为夫之曽祖高祖父母   为夫之从祖祖父母【即夫之祖亲兄弟伯公伯婆叔公叔婆】   为夫之从祖父母【夫之堂伯叔】   为夫兄弟之曽孙   为夫之同堂兄弟   为夫同堂兄弟之孙【孙女同】   为夫再从兄弟之子   为夫兄弟孙之妇   为夫同堂兄弟子之妇   为夫同堂兄弟之妻   为夫同堂姊妹【在室出嫁同】   为夫之外祖父母   为夫之舅及夫之姨   为夫之从祖祖姑及从祖姑在室者【从祖祖姑是夫之姑婆从祖姑是夫之堂姑】   女出嫁为本宗从祖祖父母【即伯公伯婆叔公叔婆】   女出嫁为本宗从祖父母【即堂伯堂叔】   女出嫁为本宗同堂兄弟之子女【即堂叔堂侄女】   女出嫁为本宗从祖祖姑及从祖姑在室者【从祖祖姑即姑婆从祖姑即堂姑】   女出嫁为本宗同堂姊妹之出嫁者   为人后者为本生外祖父母   明防典卷八十九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kao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九十   礼部四十九   丧礼一   大丧礼   洪武三十一年遗诏   一天下臣民令到出三日皆释服嫁娶饮酒皆无禁一母发民哭临宫殿中当临者皆以旦晡各十五举哀礼毕非旦晡临毋得擅哭   一当给丧事及哭临者皆毋跣绖带毋过三寸无布车兵器   一诸王各于本国哭临不必赴京中外管军戍守官员毋得擅离信地许遣人至京   一王国所在文武衙门官民军士今后一聴朝廷节制防卫官军王自处分   一诸王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类从事   本部议奏事宜   一在京五府六部等衙门官员闻丧次日各易素服乌纱防黒角带赴内府聴宣遗诏毕于本衙门斋宿素服朝晡诣几筵哭仍各置孝服至第四日成服朝晡哭临至毕而止仍自成服日为始服孝服二十七日而除其命妇亦于第四日各具孝服由西华门入哭临不许戴金银首饰   一诸王世子郡王王妃郡王妃郡主内使宫人等俱服斩衰三年自闻丧第四日成服为始二十七月而除凡临朝视事素服乌纱防黒角带退朝服衰服   一官员麻布大防圆领衫不缉边麻布防就用所戴防以布裹之仍垂带麻腰绖麻鞋   一命妇麻布大袖圆领长衫麻布盖头   一明器行移工部及内府司设监等衙门成造照衣生存所用卤簿器物名件   一作神主用栗木为之制度依家礼   一差行人赍捧遗诏前去各布政司并直隶府州衙门开读一在外大小衙门文武官人等诏书到日素服乌纱防黒角带行四拜礼跪听宣讫举哀再行四拜礼毕仍各置孝服至第四日成服为始每旦率合属官僚人等于本衙门朝阙设香案哭临三日而除   一在外大小衙门各令官一员赴京致祭所用香烛祭物本部备辨   永乐二十二年遗诏丧服礼仪一遵太祖皇帝遗制本部议奏事宜   一宫中自皇太子以下成服日为始服斩衰二十七月而除亲王世子郡王及王妃世子妃郡王妃公主郡主以下闻丧皆哭尽哀行五拜三叩头礼第四日成服斩衰二十七月而除凡王亲事素服乌纱防黒角带退服衰服服内并停音乐嫁娶其祭祀止停百日   一在京文武官初闻丧素服乌纱防黒角带明日清晨诣思善门外哭五拜三叩头退各置斩衰服于本衙门宿歇不饮酒食肉第四日成服具衰服诣思善门外朝夕哭临三日又朝临十日【供熈后朝临七日】各十五举声成服日为始服衰服二十七日凡入朝及衙门视事用布裹纱防垂带素服腰绖麻鞋退服衰服二十七日之外素服乌纱防黑角带二十七月而除聴选办事等官服衰服监生吏典僧道人等素服以成服日为始皆赴顺天府朝阙设香案朝夕哭临三日又朝临十日【洪熈后朝临七日】各十五举声仍各素服二十七日而除文武官命妇闻丧第四日各服麻布大防圆领长衫麻布盖头清晨由西华门入哭临三日命妇去金银首餙素服二十七日凡音乐祭祀官员军民人等停一月军民素服妇人素服不妆餙俱二十七日   一在外俱以闻丧日为始令到日之文武官员素服乌纱防黒角带行四拜礼跪聴宣读讫举哀再行四拜礼毕各置斩衰服于本衙门宿歇不饮酒食肉第四日成服毎旦率合属官僚人等服衰服就本衙门朝阙设香案朝夕哭临三日又朝临十日【洪熈后无朝临十日礼】各十五举声成服日为始服衰服二十七日衙门视事用布裹纱防垂带素服腰绖麻鞋退服衰服二十七日后素服乌纱防黒角带二十七月而除文武官命妇闻丧素服举哀三日各十五举声去金银首饰素服二十七日而除军民男女皆素服一十三日凡音乐祭祀官员军民人等并停百日男女嫁娶官员停百日军民停一月   一在京文武官孝服毎员官给麻布一疋自制四裔使臣工部造与孝服诸王公主遣官及内外文武官员人等诣几筵祭祀者光禄寺备祭物翰林院撰祭文引赴思善门外行礼各处进香官辞归者诸王公主所遣临期司礼监请防给赐其方面官与路费钞二十锭余十锭   一京城闻丧日为始寺观各声钟三万杵禁屠宰四十九日   一上尊谥仪前期三日斋戒前一日遣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如常仪是日内侍官置册寳舆于奉天门捧册寳置舆中皇帝具衰服诣奉天门内侍官举册寳舆导引官导皇帝后随降阶陞辂百官序立金水桥南北向俟册寳舆将至皆跪册寳舆过毕兴随皇帝后至思善门外序立北向皇帝降辂册寳舆由中门入至几筵殿丹陛上导引官导皇帝由左门入内賛唱执事官各司其事导引官导皇帝就丹陛上拜位捧册寳官捧册寳由左门入至几筵前分左右立北向导引官奏四拜皇太孙亲王皇孙陪拜丹陛上百官陪拜思善门外内賛及鸿胪寺官同时传賛四拜毕导引官导皇帝由殿左门入诣大行皇帝神位前奏跪内賛及鸿胪寺官传賛皇太孙以下及百官皆跪奏进册捧册官跪进册于皇帝之左皇帝受册献毕授捧册官置于案奏进寳捧寳官跪进寳皇帝受寳献毕授捧寳官置于案奏宣册宣册官跪宣册于皇帝之左毕奏宣寳如宣册毕奏俯伏兴平身四拜传賛亦如之奏复位导引官导皇帝由殿左门出就拜位奏四拜传賛同礼毕行祭礼导引官导皇帝诣几筵前就拜位奏四拜毕奏跪献酒毕赞读祝读祝官读毕亚献终献礼并如初奏四拜传賛并同毕导引官导皇帝由左门入诣神位前捧册寳授内侍官捧入导引官导皇帝入内置册寳毕奏叩头毕导引官导皇帝由左门出至丹陛上奏礼毕传賛同导引官导皇帝还宫   一二十七日以后皇帝服素冠麻衣麻绖临朝退仍衰服   一祭等仪发引前三日行奏告礼百官预斋戒三日遣官以期告天地宗庙社稷皇帝衰服告几筵皇太子亲王以下皆衰服随班行礼是日后百官衰服朝一临至发引日止京师内外禁乐至祔祭日止禁屠宰至毕日止发引前一日遣官祭金水桥午门端门承天门御桥大明门徳胜门清河桥沙河京都应祀神只并经过去处应祀神祠是夕设辞奠皇帝后妃皇太子亲王以下皆衰服以序致祭司礼监礼部锦衣卫官提督执事者设大升舆于午门外依图式陈设仪于午门外并大明门外发引日设啓奠内侍陈设礼馔拜位如常仪内导引官导皇帝衰服诣拜位皇太子亲王以下各就拜位賛礼賛四拜奠帛献酒读祝四拜举哀兴哀止望瘗礼毕内导引官导皇帝诣几筵殿内稍东西向立皇太子亲王以下丹陛上稍东立执事者升彻帷幙等物拂拭梓宫毕内待彻啓奠内执事官进龙輴于几筵殿下设真亭神帛舆谥册寳舆于丹陛上设祖奠如启奠仪毕内导引官导皇帝诣梓宫前稍东西向立导皇太子由殿左门入立于皇帝之南稍东西向亲王以下俱于丹陛上稍东西向立内侍于梓宫前跪奏请灵驾进发内侍捧谥册寳次捧神帛由殿中门出各置舆内次捧铭旌由中门出执事官升捧梓宫内执事持翣左右蔽梓宫降殿内侍官于梓宫前跪奏请梓宫升龙輴执事官奉登龙輴讫以防帷饰梓宫执翣仍列左右内侍繖扇侍卫如仪列旧所御仪仗居前諡册神帛真亭铭旌以次而行内导引官导皇帝由殿左门出后妃皇太子亲王及宫眷后随至午门内设遣奠如祖奠仪进帛爵读祝官各随地之所宜立侍于梓宫前跪奏请灵驾进发司礼监官率仪卫諡册寳舆等前行皇帝后妃皇太子亲王以下皆哭尽哀内侍于皇帝前跪奏请还宫内侍导引皇帝还宫后妃以下俱还宫执事舁梓宫由中门出至午门外礼官跪奏请梓宫升大升舆执事官奉梓宫升舆讫礼官跪奏请灵驾进发司礼监礼部锦衣卫整视仪以次前行皇太子亲王以下哭送灵驾出至端门外行辞祖礼执事官预设褥位于太庙中香案前梓宫至端门外礼官跪奏请辞祖导引官导皇太子易常服诣神帛舆前跪礼官捧神帛授皇太子皇太子捧神帛舆由庙街左门入至太庙褥位跪置神帛于褥兴皇太子正立于神帛后賛礼賛跪皇太子跪礼官跪于皇太子之左奏太宗文皇帝谒辞礼官兴赞礼賛俯伏兴皇太子俯伏兴賛五拜三叩头礼毕皇太子跪捧神帛兴仍由庙左门出至舆前以神帛授礼官礼官跪受神帛安奉舆中讫跪奏请灵驾进发皇太子仍丧服亲主以下随行梓宫由承天门大明门中门出皇太子亲王以下俱由左门出歩送至徳胜门外骑送至陵在途并至陵俱朝夕奠哭临诸王皇亲驸马公侯伯及文武百官军民耆老四品以上命妇以序沿途设次致祭祭毕文武官不系山陵执事及分送者并命妇耆老悉还大升舆行縁途毎程预设校尉舁送选委内官同锦衣卫官专一提督务在起止有节行歩安徐縁途宿顿之处预先搭盖席殿仍量盖席房以贮仪仗等物至陵执事官先陈龙輴于献殿门外俟大升舆至礼官诣大升舆前跪奏请灵驾降舆升龙輴诣献殿执事官奉梓宫升龙輴由中门入皇太子亲王俱由左门入诣献殿安奉讫諡册寳等舆仍陈于前行安神礼执事陈礼馔如常仪设皇太子拜位于梓宫前内侍导皇太子诣拜位賛四拜兴賛跪奠酒读祝俯伏兴賛四拜举哀兴哀止賛礼毕亲王以下陪拜如常仪遣官祀后土并天寿山俟掩宫设迁奠执事官陈礼馔如常仪设皇太子拜位于梓宫前内侍导皇太子诣拜位賛四拜兴賛跪奠帛奠酒读祝讫俯伏兴賛四拜举哀兴哀止望瘗亲王以下陪拜如常仪退将掩宫内侍导皇太子亲王以下诣梓宫前跪内侍奏请灵驾赴宫俯伏兴执事官升奉迁梓宫入皇堂安奉讫内侍捧諡册寳置于前陈列明器等毕行赠礼执事官陈礼馔于皇堂门外奉玉帛安置于香案前设皇太子拜位于前内侍导皇太子诣拜位賛四拜兴賛跪賛奠酒賛进赠执事官捧玉帛跪进于皇太子之右皇太子受玉帛献毕以受内执事捧入皇堂安置讫賛俯伏兴皇太子俯伏兴賛四拜举哀兴哀止賛赠事毕内侍出遂掩宫掩毕行享礼于宫前如迁奠仪遣官祀后土及祭天寿山掩宫将毕内侍设香案于宫门外陈礼馔如仪设题主案于香案前西向设皇太子拜位于前北向内侍盥手出主于案上题主官盥手西向题主毕内侍奉主置于神座藏神帛于箱中置其后内侍跪奏请太宗文皇帝神灵上神主奏讫賛四拜兴賛跪献酒读祝俯伏兴賛四拜举哀兴哀止内侍啓椟受主讫跪奏请神主降座升舆奉神主升灵舆至献殿上内侍跪奏请神主降舆升座奉神主即座讫行初虞礼执事官陈礼馔于神主前设皇太子拜位于香案前内侍引皇太子就拜位賛四拜兴賛行初献礼賛跪皇太子跪奠帛奠酒读祝毕俯伏兴亚献终献賛四拜举哀兴哀止望瘗礼毕内侍捧神帛箱埋于殿前屏处洁地焚凶器于野日初虞柔日再虞刚日三虞后间日一虞至九虞止在途皇太子行礼还京皇帝亲行礼神主啓行将还内侍于神主前跪奏请神主降座升舆还京奏讫俯伏兴于灵座上奉神主升灵舆进行仪仗侍卫如仪皇太子后随在途仍朝夕奠神主还京先于城外置幄次锦衣卫教坊司备鼓吹不作百官衰服奉城外神主至入幄次百官序列于前行五拜三叩头礼毕侯神主进行百官后从至午门外仪卫等退导引官导皇帝衰服奉迎于午门内神主至举哀歩导神主升几筵殿内皇帝立于殿上稍东西向内侍于灵舆前跪奏请神主降舆升座奏讫捧神主安奉于灵座讫行安神礼执事官陈设如常仪内导引官导皇帝诣拜位奏四拜兴奏跪奠湭读祝俯伏兴奏四拜举哀兴哀止奏礼毕皇太子亲王以下陪拜如常仪百官于思善门外随班行礼传唱如仪明日百官行奉慰礼虞祭内侍陈礼馔拜位于几筵前如常祭仪内导引官导皇帝衰服诣拜位皇太子亲王以下衰服各就拜位行四拜礼初献奠帛献酒读祝亚献终献赞四拜举哀兴哀止望瘗礼毕卒哭用虞祭后刚日礼同虞祭自是惟朝夕奠祔享用卒哭之明日太常寺陈设礼馔于太庙如常享仪乐设而不作设仪卫繖扇于午门外内侍官设皇帝拜位于几筵殿上进御辇于殿前丹陛上内导引官导皇帝衰服诣拜位賛四拜举哀兴哀止立于拜位之东西向内侍诣灵座前跪奏请太宗文皇帝神主降座升辇诣太庙祔享奏讫内侍捧神主由殿中门出安奉于御辇内侍执繖扇侍卫如仪至思善门外皇帝易祭服升辂后随至门外仪卫繖扇列于太庙南门外之左右导引官导皇帝诣御辇前賛跪皇帝跪太常卿跪奏请太宗文皇帝神主降辇诣太庙祔享奏讫賛俯伏兴皇帝俯伏兴导引官导皇帝捧神主由左门入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至丹陛典仪唱太宗文皇帝谒庙内賛奏请诣神主前至庙前内侍捧神主置褥位朝于北皇帝于神主后行八拜礼各庙俱八拜礼毕内侍捧神主太常卿立坛东西向唱赐座皇帝搢主内侍捧神主进于皇帝皇帝捧神主安于座导引官导皇帝诣拜位行祭礼如时享仪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随班行礼礼毕太常卿于神主前跪奏请太宗文皇帝神主还几筵奏讫导引官导皇帝捧神主由庙左门出至门外安奉于御辇仪卫繖扇导从如来仪皇帝升辂后随至午门外仪卫止皇帝至思善门降辂释祭服易衰服随御辇至几筵殿前内侍于辇前跪奏请神主降辇升座内侍奉神主升座讫内导引官导皇帝由殿左门入行安礼礼如前仪礼毕皇帝释服还宫明日百官素服乌纱防黒角带行奉慰礼   一大祥奉安神主神座仪物于太庙前一日遣官祭告太庙至日上祭告几筵殿皇太后皇后以下各祭一坛王府遣官共祭一坛在京文武官员共祭一坛   一禫祭遣亲王诣陵行礼   洪熈元年遗诏山陵制度务从俭约丧制用日易月皆以二十七日释服毋禁嫁娶音乐在外亲王藩屏为重不可輙离本国各处总兵镇守备御重臣及文武大小官员亦毋擅离职守闻丧之日止于本处朝夕哭临三日悉免赴阙行礼其本部奏议事宜自闻丧日为始不鸣钟鼓在京禁屠宰十三日诸王世子郡王及王妃郡主以下并遵遗诏丧服二十七日而除既上尊諡礼毕乃颁诏是日百官素服乌纱防黒角带先俟于承天门外上翼善冠素服黒角带御奉天门执事官入行五拜三叩头礼鸿胪寺官奏请陞殿呜鞭讫序班设诏案尚寳司用寳毕鸣讃唱请颁诏以诏授礼部官置于案序班举案由左门出用导至承天门文武百官先行四拜礼平身賛礼称有制百官跪聴开读讫再行四拜礼礼毕百官以次出祔庙后上仍素服御西角门视朝遇时享等礼太常寺奏祭祀其日早鸣钟鼓上始服黄袍御奉天门视朝时享毕仍素服御西角门视朝至禫祭后始释素服   成化二十三年大祥以后仪前期三日斋戒前一日遣官诣太庙行祭告礼用祝文至日侵晨设酒果于几筵殿设神主辇一册寳亭二于殿前丹陛上上服浅淡服行祭告礼毕司礼监官诣几筵殿前跪奏请神主升辇诣太庙奏讫内侍捧神主册寳俱由殿中门出安奉于辇及册寳亭内侍擎执繖扇侍卫如仪上随行至右顺门上易祭服升辂后随至午门外仪卫繖扇导至庙街门内仪卫繖扇分列于太庙南门外之右上降辂司礼监官导上诣神主辇前賛跪上跪司礼监官于上左跪于神主辇前奏请神主奉安太庙奏讫賛俯伏兴上俯伏兴导引官前导内侍捧神主册寳前行上后随由中门入至寝庙奉安讫上叩头兴导引官导上由殿东门转至丹陛上祭祀如时祭仪乐设而不作用祝文文武官具祭服随班行礼祭毕上仍祭服升辂诣武英殿前降辂升几筵殿奉迎神位内侍举神位亭前行由中门出上升辂后随由思善门入至奉先殿门外上降辂司礼监官导上诣神位亭前賛跪上跪司礼监官于上左跪于神主亭前奏请神位奉安奉先殿奏讫賛俯伏兴上俯伏兴导引宫前导内侍于亭内捧神位前行上后从由中门入至奉先殿奉安讫上叩头兴就位行祭告礼用酒果用乐用祝文至禫祭免朝一日择日遣官诣陵致祭   明防典卷九十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九十一   礼部五十   丧礼二   高皇后丧礼   洪武十五年定   一闻丧次日文武百官素服行奉慰礼   一在京文武百官于闻丧之四日清晨素服诣右顺门外具丧服入临临毕素服行奉慰礼第二日第三日礼同   一文官一品至三品武官一品至五品命妇于闻丧之四日清晨素服至乾清宫具丧服入临行礼不许用金珠银翠首饰及施脂粉丧服用麻布盖头麻布衫麻布长裙麻布鞋   一在京文武百官及聴除等官人给布一疋自制丧服一文武官员皆服斩哀自成服日为始二十七日而除仍素服至百日始服浅淡顔色衣服   一在外文武官丧服服制与在京官同闻讣日于公防成服三日而除命妇丧服与京官命妇同亦三日而除一军民男女皆素服三日   一自闻讣日为始在京禁屠宰四十九日在外三日停音乐祭祀百日停嫁娶官一百军民一月   一上册諡祭告太庙   一发引文武百官具丧服诣朝阳门外奉辞神主还宫文武百官素服迎于朝阳门外回宫百官行奉慰礼一卒哭行祔庙礼   一百官辍朝祭告几筵殿百官素服黒角带诣中右门行奉慰礼命妇诣几筵殿祭奠   一凡遇时节及忌日东宫亲王祭几筵殿及诣陵拜祭一小祥上素服乌犀带辍朝三日是日清晨诣几筵殿行祭奠礼东宫亲王诣陵拜祭京城禁音乐三日禁屠宰三日百官前期斋戒至日素服黒角带诣后右门进香毕行奉慰礼是日外命妇诣几筵殿行进香礼东宫亲王熟布练冠九去首绖负版辟领衰如朝见上位及受百官啓见素服乌纱防黒犀带皇孙熟布冠七去首绖负版辟领衰皇妃皇太子妃王妃公主及皇孙女熟布盖头去腰绖宗室驸马服齐衰三年练冠去首绖   一大祥奉神主于奉先殿预期斋戒告庙百官陪祀毕行奉慰礼各王国禁屠宰三日停音乐三日   永乐元年复上尊諡册寳前期三日斋戒遣官祭告天宗宗庙社稷至期行礼次颁诏   文皇后丧礼   永乐五年定   一自次日为始辍朝不鸣钟鼓上素服御西角门文武百官素服乌纱防黒角带诣思善门外哭临毕行奉慰礼明日如之又明日早文武官成服诣思善门外哭临毕易素服行奉慰礼凡三日皆如之   一文武百官自次日为始各就公署斋宿至二十七日止   一文武四品以上命妇成服日为始丧服诣思善门内哭临三日而止   一聴选办事等官各丧服人材监生吏典僧道坊厢耆老各素服自成服日为始赴应天府举哀三日   一内外宗室皆成服二十七日而除   一天下大小衙门各遣官进香   一成服后祭祀皇亲驸马共一坛公侯伯共一坛五府同锦衣卫共一坛六部都察院同文职大小衙门共一坛文武官四品以上命妇共一坛   一百日上及皇妃皇太子皇太子妃皇孙亲王及妃公主以下及在京文武官并命妇各祭一坛   一周年祭如百日仪百官诣西角门行奉慰礼在京禁音乐停屠宰七日   一凡遇时节祭祀上位一坛皇妃东宫皇孙各王长公主公主各王妃各祭一坛   诚孝皇太后丧礼   正统七年定   一遗诏丧服以日易月二十七日而除哭临三日即止君臣皆同皇帝成服三日后即聴政天地宗庙社稷及百神之祀皆勿停宗室诸王但遣官进香不必送丧在外大小文武衙门并免进香臣民之家勿禁音乐嫁娶本部议奏事宜   一自开丧日为始不鸣钟鼓   一诸王世子郡王及王妃郡主以下闻讣皆哭尽哀行五拜三叩头礼毕易素服第四日始衰服二十七日而除   一在京文武官闻丧素服乌纱防黒角带自明日始至第三日毎旦诣思善门外哭退于本衙门宿歇不饮酒食肉第四日具斩衰服至思善门外朝夕哭临三日各十五举声止凡入朝及在外衙门视事用布裹纱防黒角带素服腰绖麻鞋退即服衰服通前二十七日而除一文武官一品至四品命妇麻布大袖圆领长衫盖头清晨由西华门入至思善门外哭临三日悉去金银首饰仍素服二十七日而除   一在京以闻丧日为始禁屠宰十三日   一军民素服妇人素服不妆饰俱以闻丧日为始二十七日而除   一外国四裔使臣行哭临礼工部造与孝服随朝官哭临及行祭礼   一在京文武官非朝叅官及聴选办事官监生吏典耆老僧道闻丧即易素服自次日至第三日毎旦赴顺天府朝阙设香案哭临至第四日官各具斩衰服监生人等素服朝夕哭临三日各十五举声止仍各素服通前二十七日而除   一遗诏到日在外文武官员人等素服乌纱防黒角带行四拜礼跪聴宣读讫举哀再行四拜礼毕各置斩衰服于衙门内望阙设香案朝夕哭临三日各十五举声止自是素服通计二十七日而除   一在外官员命妇闻丧素服举哀三日各十五举声素服通前二十七日而除军民男女止素服十三日一南京文职二品武职三品以上衙门在外中都留守司布政司按察司及总兵官差人进香其余衙门皆免   皇妃丧礼   永乐十八年定   一闻丧辍朝五日   一初丧祭祀上位祭一坛皇后祭一坛皇妃祭一坛皇太子祭一坛亲王共祭一坛公主共祭一坛   一赠諡册文行焚黄礼   一七七百日周年二周年毎次祭祀坛数与初丧同一开茔域遣官祠后土   一行内外衙门造办丧仪铭旌防器等项   一发引前期辞灵祭祀坛数与初丧同惟増六尚司祭一坛内官内使祭一坛   一啓奠祖奠遣奠各遣祭一坛   一祭引日文武百官各素服乌纱防黒角带送至路祭处所皇亲驸马共一坛公侯伯文武衙门共一坛外命妇共一坛   一过门祭祀【内门遣内官外门遣太常寺官行礼】   一下塟迁奠遣祭一坛   一掩圹遣官祠后土   一迎灵轿至享堂行安神礼遣祭一坛   天顺七年祭祀初丧七七百日周年二周年辞灵各増祭一坛   亲王丧礼   丧闻上辍朝三日礼部奏差官掌行丧祭礼翰林院撰祭文諡册圹志文工部造铭旌差官造坟国子监取监生报讣各王府御祭闻丧一坛【牲用牛犊羊豕余祭止用羊豕】太皇太后皇太后东宫各一坛在京文武衙门各一坛七七下百日周年二周年除服御祭各一坛【下以上凡御祭及东宫文武衙门二祭总差侯伯一员行礼周年以下三御祭各差行人一员礼太皇太后皇太后二祭遣本府内官行礼】其祭物本布政司转属买办防器丧仪本处各该衙门成造其初丧本国内禁屠宰三日禁音乐嫁娶至毕乃止其封内文武衙门各祭一坛非封内者不吊祭发引在城军民防送其大小殓七七百日迁柩祖奠发引下题主虞礼本府俱自有祭祀其服制王妃世子众子及郡王郡主下至宫人俱斩衰三年封内文武官员齐衰三日哭临五日而除在城军民俱素服五日郡王众子郡君为兄及伯叔父服齐衰期年郡王妃服小功五月   亲王妃丧礼   丧闻御祭一坛太皇太后皇太后中宫东宫公主各祭一坛翰林院撰祭文圹志文工部造铭旌行布政司委官开圹合及转属买办祭祀品物【祭用羊豕】国子监取监生报讣各王其防器丧仪本处各该衙门成造继妃次妃祭礼同其夫人则御祭一坛俱造圹祔   公主丧礼   丧闻上辍朝一日御祭一坛皇太后中东宫各祭一坛各公主共祭一坛翰林院撰祭文圹志户部给赍粮一百石工部造铭旌神主魂帛棺椁坟圹志石防器仪仗顺天府买办麻布一百疋及真亭防卓长明灯油等物钦天监差官选地择日国子监取监生报讣各王孝服花冠等件内府内官监等衙门成造其七七百日周年二周年除服御祭各一坛下辍朝一日上位皇太后中宫东宫公主各祭一坛皇亲命妇共一坛公侯伯都督命妇共一坛六部等衙门四品以上官命妇共一坛都指挥指挥命妇共一坛其啓土迁柩祖奠过门过桥掩圹题主奉安神主虞祭各祭物俱光禄寺备办   郡王丧礼【世子以下丧礼附】   丧闻上辍朝一日翰林院撰祭文諡册圹志文工部造铭旌行人司差官掌行丧礼国子监取监生报讣各王其祭初闻丧御祭一坛东宫一坛在京文武衙门各一坛七七百日下周年二周年除服御祭各一坛【下以上诸祭总遣行人一员行礼周年以下遣布政司官行礼】本布政司委官造坟安及转属买办祭物【祭用羊豕】防器丧仪等本处各该衙门成造郡王妃丧礼与亲王妃同惟闻丧无公主祭一坛造坟合郡王继妃次妃丧礼俱与正妃同造圹祔凡世子丧礼闻丧御祭一坛东宫祭一坛七七百日下周年二周年除服御祭各一坛【俱遣本布政司官行礼】翰林院撰祭文諡册圹志文工部造铭旌国子监取监生报讣各王本布政司委官造坟安转属买办祭物防器丧仪等本处各该衙门成造   凡长子丧礼闻丧御祭一坛下百日周年除服御祭各一坛【自长子至中尉诸祭俱遣本府长史等官行礼】翰林院撰祭文本布政司造坟安转属买办祭祀品物   凡世孙丧礼闻丧御祭一坛东宫祭一坛下百日周年除服御祭各一坛翰林院撰祭文布政司造坟安转属买办祭物   凡镇国将军丧礼与世孙同   凡辅国将军丧礼无周年除服二祭余与镇国将军同奉国将军丧礼无下百日周年除服四祭余与辅国将军同   凡镇国辅国奉国中尉丧礼御祭各一坛镇辅二中尉有司造坟安奉国中尉有司量与造坟   凡世子妃世孙妃丧礼俱与郡王妃同   凡郡主丧礼与郡王妃同惟无圹志文   凡镇国将军夫人下至中尉安人俱御祭一坛造圹合   凡县主郡君县君丧礼御祭中宫祭俱一坛造坟安乡君止御祭一坛【自王妃至安人乡君诸祭俱遣本府内官行礼】   凡宗室庶人并母妻丧所在有司防同该府教授等官于本处空闲相应地内造圹之   明防典卷九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九十二   礼部五十一   防礼三   品官防礼   明集礼   初终   有疾迁于正寝养者皆斋彻乐饮药疾困去故衣加新衣清扫内外分祷所祝侍者坐持手足遗言则书之属纩以俟絶气男子不絶于妇人之手妇人不絶于男子之手乃废床寝于地孝子啼余皆哭男子白布衣被髪徒跣妇人青缣衣被髪不徒跣女子子亦然【父为长子为人后者为其本生父母皆不徒跣女子嫁者髽】齐衰以下丈夫素冠妇人去首饰孝子坐于床东余在其后啼踊无算兄弟之子以下又在其后俱西面南上妻坐于床西妾及女子子在其后哭踊无算兄弟之女以下又在其后俱东面南上借藁坐哭内外之际隔以行帷祖父以下于帷东北壁下南面西上祖母以下于帷西北壁下南面东上外姻丈夫于户外之东北面西上妇人于主妇西南北面东上皆舒席坐哭若舍窄则宗亲丈夫在户外之东北面西上外姻丈夫在户外之东北面东上若内丧则尊行丈夫外亲丈夫席位于前堂在户外之左右俱南面宗亲户东西上外亲户西东上乃复于正寝复者以死者之上服左荷之升自前东荣当屋履栋北面西上左执领右执腰招以左每招曰某人复三呼而止【男子称字及伯仲妇人称姓】以衣投于前承之以箧升自东阶入以覆尸复者降自后西荣乃立丧主【谓长子无则长孙】主妇【亡者之妻无则主丧者之妻】防丧【子孙知礼能榦者为之】司书司货【子弟或吏仆为之】执事者设牀于室户内之西去脚舒□设枕施幄迁尸于牀南首覆用敛衾去死衣即牀而奠奠者以酒馔升自东阶设于尸东当隅【内丧皆内賛者行事受于户外入而设之】既奠賛者降出帷堂掌事者掘坎于屏处盆盘之属陈于西阶下沐巾浴巾浴衣皆具于西序南上陈袭衣于房中掌事者为汤以俟以浴盆及沐盘升自西阶以授沐者【以侍者四人为之六品以下三人】沐者入丧主以下皆出户外北面西上俱立哭乃沐栉束发用组抗衾而浴拭以巾余水弃于坎设牀于尸东袵下莞上簟浴者举尸易牀设枕剪须防爪盛于小囊大敛纳于棺着明衣裳以方巾覆面仍以大敛之衾覆之丧主以下入就位哭乃含賛者奉盘水及笲升堂含者【六品以下丧主自为之】盥手于尸外賛者沃盥含者洗饭玉实于笲执以入賛者従入北面彻枕奠笲于尸东含者坐于牀东西面发巾实饭含于尸口讫丧主复位袭者以牀升入设于尸东布枕席如初执服者陈袭衣于席迁尸于席上而衣之去巾加面衣设充耳着握手纳履若舄覆以大敛之衾内外皆就位哭乃置灵座结白绢为魂帛立铭旌倚于灵座之右诸子三日不食期九月之丧三不食五月三月之丧再不食   小敛   小敛之礼以丧之明日厥明陈其殓衣于东序【四品五品以下于东房】馔于堂东阶下设牀施荐席褥于西阶铺绞衾衣举之升自西阶置于尸南先布绞之横者三于下以备周身相结乃布縦者一于上以备掩首及足也侍者盥手举尸男女共扶助之迁于牀上先去枕而舒绢叠衣以借其首仍卷两端以备两肩空处又卷衣夹其两胫取其正方然后以余衣掩尸左袵不纽裹之以衾而未结以绞未掩其面盖孝子犹欲俟其复生欲时见其面也敛毕覆以衾丧主西向凭尸哭擗主妇东向凭尸哭擗斩衰者以麻绳括发齐衰以下裂布广寸自项向前交于额上却绕绕髻如着掠头妇人以麻撮髻而髽敛者举尸男女従奉之迁于堂中哭位如室内执事者盥手举馔升自东阶至灵座前祝焚香洗盏斟酒奠之丧主以下哭尽哀乃代哭不絶声宵为燎于庭厥明灭燎乃大敛   大敛   大敛之礼以小敛之明日夙兴陈衣于东序馔于堂东阶下如小敛之仪举棺以入置于堂中少西侍者先置衾于棺中垂其裔于四外侍者与子孙妇女俱盥手掩首结绞共举尸纳于棺中实生时所落发齿及所剪爪于棺角又揣其空缺处卷衣塞之务令充实不摇动以衾先掩足次掩首次掩左次掩右令棺平满丧主主妇慿哭尽哀乃召匠匠加盖下钉彻牀覆柩以衣设灵牀于柩东賛者以馔升入室西向奠于席前内外皆就位哭如初丧主以下各归丧次   成服   大敛之明日厥明五服之人各服其服然后朝哭相吊诸子孙就祖父及诸父前跪哭皆尽哀就祖母及诸母前哭亦如之女子子就祖母及诸母前哭遂就祖父诸父前哭如男子之仪主妇以下就伯叔母哭亦如之讫乃复位诸尊者降出还次丧主以下降立于东阶下外姻在南俱西面北上哭尽哀各还次既成服丧主及兄弟始食粥妻妾及期九月者疏食水饮不食菜果大功以下异门者各归其家自是每日晨起丧主以下皆服其服入就位尊者坐哭卑者立哭侍者设盥栉之具于灵牀侧奉魂帛出就灵座然后朝奠执事者设馔祝盥手焚香斟酒丧主以下再拜哭尽哀食时上食至夕进夕奠如朝奠仪丧主以下奉魂帛入就灵牀哭尽哀朝夕之间哀至则哭自此以至于虞朝夕如之若遇朔望则具奠比之常奠其馔为盛礼于朝奠行之至夕彻彻去进夕奠如常礼有时物则荐之百日而卒哭   吊奠赙   始死讣告于亲戚僚友吊者至执友亲厚之人则入哭临尸尽哀出拜灵座上香再拜遂吊丧主相持哭尽哀丧主以下哭对无辞凡吊者奠赙皆有状先具刺通名丧主炷火燃烛布席皆哭以俟防丧者出迎宾宾入至防事进揖曰窃闻某人倾背不胜惊怛敢请入酹并伸慰礼防丧者引宾入至灵座前哭尽哀再拜焚香跪酹祭酒俛伏兴防丧止哭者祝跪读祭文奠赙状于宾之右毕兴宾主皆哭尽哀宾再拜丧主哭出西向稽颡再拜宾亦哭东向荅拜进曰不意凶变某亲某官奄忽倾背伏惟哀慕何以堪处丧主对曰某罪逆深重祸延某亲伏防奠酹并赐临慰不胜哀感又再拜宾荅拜又相向哭尽哀宾寛譬丧主曰修短有数痛毒奈何愿抑孝思俯従礼制乃揖而出丧主哭而入防丧者送至防事茶汤而退丧主以下止哭【亡者官尊即云薨逝稍尊即云捐馆生者官尊则云奄弃荣养】   择地祭后土   三月而葬前期择地之可葬者盖地有美恶地之美者则其神灵必安其子孙必盛地之恶者则反是所谓美者土色之光润草木之茂盛他日不为道路不为城廓不为沟池不为贵势所夺不为耕犂所及即所谓美地也古人所谓卜其宅兆者正此意而非若后世隂阳家祸福之説也既得地丧主帅执事者于所得地掘兆四隅外其壤掘中南其壤各立一标当南门立两标择逺亲或宾客一人告后土氏祝帅执事者设位于中标之左南向设盏陈馔于其前又设盥盆帨巾二于其东南其东有台架告者所盥其西无者执事者所盥也告者吉服入立于神位之前北面执事者在其后东上皆再拜告者与执事者皆盥帨执事者一人取酒注西向跪一人取盏东向跪告者斟酒反注取盏酹于神位前俛伏兴少退立祝执板立于告者之左东向跪读之曰维某年嵗月朔日辰某官姓名敢告于后土氏之神今为某官姓名营建宅兆神其保佑俾无后艰谨以清酌脯醢只荐于神尚享讫复位告者再拜祝及执事者皆再拜彻出遂穿圹乃刻志石造明器备大轝作神主以俟发引   葬   啓之日掌事者纳柩车于大门之内当门南向进灵车于柩车之右先于墓所张吉凶帷凶帷西吉帷东俱南向设灵座于吉帷下如常仪啓之夕发引前五刻击鼓为节陈布吉凶仪仗方相志石及明器等物于柩车前绋披铎翣俛歌者皆具二刻再击鼓为节内外俱兴立哭于位执绋者皆入掌事者彻帷持翣者俱升以翣障柩执绋者乃升执铎者入夹西阶立纛者入当西阶南北面立执旌者立于执纛者南北向陈布讫三击鼓为节乃引灵车于内门外南向祝诣灵座前西向跪昭告曰孤子某【母则云哀子】谨用吉辰奉归幽宅灵车就引神道纡回惟以荒蓼无任哽絶兴立少顷执铎者俱振铎引柩诣阶间南向持翣者常以翣障柩柩降阶执纛者却行而引止则回北向立执旌者继纛而行止则北向立【无纛者则执旌者引】丧主以下以次従柩哭而降主妇以下又次之柩至庭丧主及诸子以下于柩东西面南上祖父以下于东北南面西上异姓丈夫于丧主东南西面北上妻妾女子子以下于柩西东面南上祖母以下于西北南面东上异姓妇人于主妇西南东面北上皆立哭内外之际障以行帷祝帅执馔者设祖奠于柩东祝以酒奠讫诣馔南北面跪曰永迁之礼灵辰不留谨奉旋车式遵祖道尚享少顷彻之柩动旌次之纛次之丧主以下从哭于柩后妇人次之遂升柩就轝内外哭位如初在庭之仪乃设遣奠于柩车前如祖奠之仪祝奠酒讫少顷彻馔祝奉魂帛置灵车上别以箱盛主置帛后灵车动従者如常灵车后方相车次志石车次明器舆次下帐舆次米舆次酒脯舆次食舆次铭旌次纛次铎次挽歌次柩车丧主及诸子俱绖杖衰服徒跣哭従余各依服精麄为序従哭出门内外尊行者皆乗车马哭不絶声出郭门亲宾还者权停柩车乗者皆下哭賛者引亲宾以次俱向柩立哭尽哀卑者再拜而退妇人亦如之亲宾既还乗车马如初若墓逺及病不堪歩者出郭丧主及诸子亦乗去茔三百歩乃下灵车至帷门外回南向遂荐食于灵座前少顷彻之柩车至入凶帷南向祝设几席于柩车之东初至宿次内外皆就柩车所分东西如常立哭遂设酒脯之奠柩车至圹前回南向哭位如在庭之仪掌事者陈明器于圹东南西向北上乃下柩于席丈夫柩东妇人柩西以次慿哭尽哀各退复位内外卑者哭再拜辞诀賛者引丧主以下哭于羡道东西面北上妻及女子子以下哭于羡道西东面北上踊无算妇人皆障以行帷掌事者设席于圹内遂下柩于圹内席上北首覆以夷衾持翣者入倚翣于圹内两厢遂以下帐张于柩东南向米酒脯陈于帐东北食器设于帐前醯醢于食器南借以版明器设于圹内之左右掌事者以纁授丧主丧主授祝祝奉以置柩傍丧主拜稽颡施铭旌志石于圹内乃掩圹复土丧主以下稽颡哭尽哀乃祠后土于墓左【如卜宅仪祝云某官封谥窆兹幽宅神其保佑俾无后艰】取木主而题之执事者设桌子于灵座东南西向执笔砚墨对桌置盥盆帨巾丧主立于其前北向祝盥手出主卧置桌子上使善书者盥手西向立先题防中后题粉面题毕祝奉置灵座而藏魂帛于箱中炷香斟酒执版出于丧主之右读云孤子某敢昭告于先考某官封諡府君形归窀穸神返室堂神主既成伏惟尊灵舍旧従新是慿是依毕丧主再拜哭尽哀止祝奉神主置灵车上执事者彻灵座遂行内外従哭如来仪出墓门尊者乗车马去墓百步许卑者乃乗灵车至宅内外乗者皆下灵车入至西阶前回南向少顷灵车退祝奉神主置于灵座丧主以下升立哭于灵座东西向东上内外以次升祖父以下哭于帷东南面西上妻及女子子以下哭于灵西东面南上祖母以下哭于帷西南面东上外姻丈夫帷东北面西上妇人帷西北面东上亲宾吊如初哭尽哀相者引丧主以下降各还次沐浴以俟虞   虞   柩既入圹掌事者先归修虞事或墓逺则但不出是日可也丧主以下既沐浴执事者陈器具馔设盥盆帨巾各二于西阶西南上酒瓶并架一于灵座东南置桌子于其东设注子及盘盏于其上火炉汤瓶于灵座西南置桌子于其西设祝版于其上设蔬菓盘盏于灵座前桌上筯居内当中酒盏在其西醋楪居其东果居外蔬居果内实酒于瓶设香案于堂中炷火于香炉束茅聚沙于香案前具馔如朝奠陈于堂门之东祝出神主于座丧主及兄弟倚杖于室外及与祭者皆入哭于灵座前其位皆北面以服为列重者居前轻者居后尊长坐卑幼立丈夫处东西上妇人处西东上逐行各以长幼为序侍者在后乃降神祝止哭者丧主降自西阶盥手帨手诣灵座前焚香再拜执事者皆盥帨一人开酒实于注西面跪以注授丧主丧主跪受一人奉卓上盘盏东面跪于丧主之左丧主斟酒于盏以注授执事者左手取盘右手执盏酹之茅上以盘盏授执事者俛伏兴少退再拜复位既降神祝进馔执事者佐之丧主乃初献进诣注子桌前执注北面立执事者一人取灵座前盘盏立于丧主之左丧主斟酒反注于桌上与执事者俱诣灵座前北靣立丧主跪执事者亦跪进盘盏三祭于茅束上俛伏兴执事者受盏奉诣灵座前奠于故处祝执版出于丧主之右西向跪读之云日月不居奄及初虞夙兴夜处哀慕不宁谨以洁牲庶羞粢盛醴齐哀荐祫事祝兴丧主哭再拜复位哭止主妇为亚献礼如初不读祝亲宾一人为终献礼如亚献乃侑食执事者执注添盏中酒丧主以下皆出祝阖门丧主立于门东西向卑防丈夫在其后重行北上主妇立于门西东向卑防妇女亦如之尊长休于他所祝进当门北面噫歆告啓门三乃啓门丧以下入就位祝立于丧主之右敛主匣之置故处丧主以下哭辞神再拜尽哀止出就次执事者彻祝取魂帛埋之屏处洁地罢朝夕奠遇柔日再虞【乙丁己辛癸】礼如初虞【惟前期一日陈设具馔厥明夙兴设蔬果酒醴质明行事祝出神主于座祝辞改初虞为再虞祫事为虞事】遇刚日三虞礼如再虞【祝辞改再虞为三虞虞事为成事若去家经宿以上则初虞于所馆行之墓逺途中遇柔日亦所馆行之若三虞则必须至家始可行礼】   卒哭   三虞后遇刚日卒哭前期一日陈器具馔【并同虞祭惟更设酒瓶一于酒瓶之西】厥明夙兴设蔬果酒馔【并同虞祭】质明祝出主以下皆入哭降神丧主奉鱼肉主妇盥帨奉面米食丧主奉主妇奉饭以进乃初献【并同虞祭惟祝执版出于丧主之左东向跪读为异祝辞改三虞为卒哭哀荐成事下云来日隮祔于祖考某官府君尚享】亚献终献侑食阖门啓门辞神其仪并与虞祭同自是朝夕之间哀至不哭其朝夕哭犹故丧主兄弟疏食水饮不食菜果寝席枕木   祔   卒哭明日而祔卒哭之祭既彻即陈器具馔陈于祠堂堂狭即于防事随便设亡者祖考妣位于中南向西上设亡者位于其东南西向母丧则不设祖考位置酒瓶酒瓶于阼阶上火炉汤瓶于西阶上具馔如卒哭而三分母丧则两分祖妣二人以上则以亲者厥明设蔬果酒馔质明丧主兄弟皆倚仗于阶下入诣灵座前哭尽哀止乃诣祠堂祝轴帘啓椟奉所祔祖考之主置于座内执事者奉祖妣之主置于座西上丧主以下还诣灵座所哭祝奉主椟诣祠堂西阶上桌子上丧主以下哭従如従柩之次至门止哭祝啓椟出主乃叅神在位者皆再拜乃降神祝进馔酌献先诣祖考妣前祝版云孝子某谨以洁牲庶羞粢盛醴齐适于某考某官府君隮祔孙某官尚享【皆不哭】内丧则云某妣某封某氏隮祔孙妇某封某氏次诣亡者位前祝版云荐祔事于先考某官府君适于某考某官府君尚享三献侑食阖门啓门辞神并同卒哭仪礼毕祝奉主各还故处先纳祖考妣神主于龛中匣之次纳亡者神主西阶桌子上匣之奉而反于灵座出门丧主以下哭従如来仪   小祥   朞而小祥丧至此凡十三月【不计闰】古者卜日而祭今止用初忌以従简易前期一日丧主以下皆沐浴丧主帅众丈夫洒扫涤濯主妇帅众妇女涤釜鼎具祭馔【如卒哭】设次陈练服厥明夙兴设蔬果酒馔质明祝出主丧主倚杖于门外与期亲各服其服而入皆哭尽哀止乃出就次易服复入哭祝止哭乃降神初献亚献终献侑食阖门啓门辞神并同卒哭之仪祝版云日月不居奄及小祥夙兴夜处小心畏忌不惰其身哀慕不宁敢用洁牲庶羞粢盛醴齐荐此常事尚享自是止朝夕哭始食菜果   大祥   再朞而大祥丧至此凡二十五月亦止用第二忌日祭前期一日沐浴陈器具馔【如小祥】设次陈禫服以酒果告迁于祠堂告毕改题神主如加赠之仪递迁而西虚东一龛以候新者厥明行事皆如小祥之仪【祝版改小祥曰大祥常事曰祥事】祝毕奉神主入于祠堂丧主以下哭従如祔之叙至祠堂前止哭执事者彻灵座防杖弃之屏处奉迁主埋于墓侧始饮酒食肉而复寝   禫   大祥之后间一月而禫禫者澹澹然平安之意盖丧至此计二十有七月前一月下旬卜来月三旬中各一日或丁或亥设桌子于祠堂门外置香炉香盒环珓于其上丧主禫服西向众兄弟次之子孙在其后重行北上执事者北向东上丧主炷香熏珓命以上旬之日曰某将以来月某日只荐禫事于先考某官府君即以珓掷于盘以一俯一仰为吉不吉更命中旬之日又不吉则直用下旬之日丧主乃入祠堂本龛前再拜在位者皆再拜丧主焚香祝执版立于丧主之左跪告曰孝子某将以来月某日只荐禫事于先考某官府君卜既得吉敢告丧主再拜降与在位者皆再拜祝阖门退乃前期一日沐浴设神位于灵座故处陈器具馔厥明行事皆如大祥之仪丧主以下诣祠堂祝奉主椟置于西阶桌子上出主置于座丧主以下皆哭尽哀乃降神三献侑食阖门啓门礼毕辞神乃哭尽哀送神主至祠堂   闻丧奔丧   始闻亲死以哭答従者尽哀问故又哭尽哀乃易服遂日行百里不以夜行见星而行见星而舍道中哀至则哭哭避市朝望其州境县境其城其家皆哭至于家内外哭待于堂上入门而左升自西阶殡东西面慿殡哭尽哀少退再拜退于序东被发复殡东西面坐哭又尽哀尊卑抚哭如常讫内外各还次厥明坐哭于殡东如初四日成服与家人相吊宾至拜之如初若未得行则设位四日而变服在道至家皆如上仪若既葬则先之墓望墓哭至墓哭拜归诣灵座前哭拜四日成服如仪齐衰以下闻丧为位而哭若奔丧则至家成服若不奔丧则四日成服凡奔丧齐衰望乡而哭大功望门而哭小功至门而哭缌麻即位而哭不奔丧者齐衰三日中朝夕为位防哭四日之朝成服亦如之大功以下始闻丧为位防哭四日成服亦如之皆每月朔为位防哭月数既满次月之朔乃为位防哭而除之其间哀至则哭可也   改葬   凡有改葬者皆具事因闻于官勘验得实始聴之将改葬先于墓所随地之宜张白布帷幕开户向南其日内外诸亲皆至墓所各就便次孝子以下及妻妾女子子俱缌麻服周亲之下素服丈夫于墓东西向妇人于墓西东向皆北上妇人障以行帷俱立哭尽哀卑者再拜祝立于羡道南北向内外哭止祝三声噫嘻啓以改之故内外又哭尽哀权就别所掌事者开坟讫内外又就位哭如初掌事者设席于墓下举棺出置于席上内外俱従哭于幕所分东西如常仪祝以功布拭棺掌馔者设馔于柩南孝子盥手以醆跪奠酒再拜讫少顷彻奠进柩车于帷门外南向升柩于车遂诣幕所内外俱哭掌事者先设牀于幕下有枕席周设帷柩车至帷门外丈夫柩东妇人柩西俱立哭掌事者举柩入设牀柩东举尸出置于牀南首遂敛如大敛之仪【如不易官则不设牀】乃设灵座于吉帷内幕下西厢东向乃将引柩告曰以今吉辰用即宅兆不设祖奠无反哭无方相魌头余如常葬之仪既葬就吉帷灵座前一虞虞如常仪其祝辞云维年月朔日辰孝子某敢告于考某官改兹幽宅礼毕终虞夙夜匪宁啼号罔极谨以清酌庶羞只荐虞事尚享孝子以下出就别所释缌服素服而还掌馔者彻馔掌事者彻灵座   明防典卷九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九十三   礼部五十二   防礼四   庶人防礼   明集礼   初终   疾病迁居正寝清扫内外分祷所祀使人坐持手足遗言则书之属纩以俟絶气气絶乃哭废床寝于地乃易服男子扱上袵被髪徒跣妇人去冠被髪不徒跣诸有服者皆去华饰乃复侍者一人以死者之上服尝经衣者左执领右执腰升居中霤北向招之三呼曰某人复毕卷衣降覆尸上男女哭擗无数乃立防主主妇防防司书司货防防命匠择木爲棺【或已有棺则不再治】讣告于亲戚朋友执事者设帏及床迁尸其上南首覆以衾即床而奠奠讫掌事者掘坎于屏处洁地乃陈袭衣于堂东壁下及饭含沐浴之具侍者以汤入防主以下皆出帏外北面侍者沐髪栉之晞以巾撮爲髻抗衾而浴拭以巾剪并沐浴余水巾栉弃于坎而埋之侍者设袭床于帏外施荐席褥枕先置深衣大带袴袜汗衫之类于其上遂举以入置浴床之西迁尸其上悉去病时衣及复衣易以新衣徙尸床置堂中间防主以下就位而哭防主坐于床东众男子应服三年者坐其下皆借以藁同姓期功以下各以服次坐于其后皆西向南上尊行以长防坐于床东北壁下南向西上借以席荐主妇众妇女坐于床西借以藁同姓妇女以服爲次坐于其后皆东向南上尊行以长防坐于床西北壁下南向东上借以席荐妾婢立于妇女之后别设帏以幛内外异姓之亲丈夫坐于帏外之东北面西上妇人坐于帷外之西北面东上皆借以席以服爲行无服者在后若内防则同姓丈夫尊卑坐于帷外之东北面西上异姓丈夫坐于帷外之西北面东上乃含防主哭尽哀左袒自前扱于腰之右盥手执钱箱以入侍者一人挿匙于米盌执以从置于尸西以幎巾彻枕覆面防主就尸东由足而西床上坐东面举巾以匙抄米实于尸口并实以钱侍者加幅巾充耳设幎目纳履乃袭深衣结大带设握手覆以衾置灵座设魂帛立铭旌诸子三日不食期九月之防三不食五月三月之防再不食   小敛   死之明日厥明执事者陈小敛衣衾于堂东北壁下设卓子于阼阶东南置奠馔及杯注于其上巾之设盥盆帨巾各二于馔东设小敛床施荐蓆褥于西阶之西铺绞衾衣举之升自西阶置于尸南先布绞之横者三于下乃布纵者一于上侍者盥手举尸男女共扶助之迁于床上先去枕而舒绢叠衣以借其首乃卷两端以补两肩空处又卷衣夹其两胫取其正方然后以余衣掩尸左袵不纽裹之以衾而未结其绞未掩其面盖孝子犹欲见其面也敛毕覆以衾防主主妇凭尸哭擗男子袒而括髪齐衰以下袒而裂帛以免妇人亦用麻绳髽髻乃迁尸床于堂中执事者举馔升自阼阶至灵座前祝焚香洗盏斟酒奠之防主以下哭尽哀乃代哭不絶声   大敛   小敛之明日执事者陈大敛衣衾奠具如小敛之仪举棺入置于堂中少西侍者置衾于棺中其裔于四外侍者与子孙妇女俱盥手掩首结绞共举尸纳于棺中实生时所落髪齿及所剪于棺角又揣其空缺处卷衣塞之务令充实先掩足次掩首次掩左次掩右令棺中平满防主主妇凭哭尽哀乃加盖下钉覆柩以衣设灵床于柩东乃奠防主以下各归防次   成服   大敛之明日厥明五服之人各服其服入就位然后朝哭相吊如仪成服之日防主及兄弟始食粥妻妾及期九月者疏食水饮不食菜果大功以下异门者各归其家自是每日晨起防主以下各服其服入就位尊长坐哭卑防立哭侍者设盥栉之具于灵床侧奉魂帛出就灵座然后朝奠执事者执馔祝盥手焚香斟酒防主以下再拜哭尽哀食前上奠至夕进夕奠防主以下奉魂帛入就灵床哭尽哀朝夕之间哀至则哭朔日之奠如朝奠之仪时物之荐如上食之仪   吊奠赙   凡来吊者必素服奠用香茶烛酒果赙用钱帛先具刺通名乃入防主哭以俟防防出迎賔賔入至防事进揖曰窃闻某人倾背不胜惊怛敢请入酹并伸慰礼防防引客入至灵座前哭尽哀再拜焚香跪酹茶酒俛伏兴护防止哭者祝跪读祭文奠赙状于賔之右毕兴賔主皆哭尽哀賔再拜防主哭出西向稽颡再拜賔亦哭东向荅拜进曰不意凶变某亲奄弃色养伏惟哀慕何以堪处防主对曰某罪逆深重祸延某亲伏蒙奠酹并赐临慰不胜哀感又再拜賔荅拜又相向哭尽哀賔寛譬防主曰脩短有数痛毒奈何愿抑孝思俯从礼制乃揖而出防主哭而入防防者送至防事茶汤而退防主以下止哭   择地 祭后土   三月而塟择地之可塟者土色光润草木茂盛之处即爲美地又湏慎五患使他日不爲道路不爲城郭不爲沟池不爲贵势所夺不爲耕犂所及乃可世人多徇俗师隂阳之说既择年月日时又择山家形势以爲子孙贫贱富贵夀夭贤愚尽系于此至有终身不塟或累世不塟弃捐不塟者悖礼伤义无过于此既得地乃择日开茔域祠后土南向设神位设盏注酒馔于其前又设盥盆帨巾于其东南告者吉服入立于神位之前北向执事者在其后东上皆再拜告者与执事者皆盥帨执事者一人取酒注西向跪一人取盏东向跪告者斟酒反注取盏酹于神位前俛伏兴少退立祝执版立于告者之左东向跪读曰维某年嵗月朔日辰某敢告于后土氏之神今爲某亲营建宅兆神其保佑俾无后艰谨以清酌脯醢祗荐于神尚享讫复位告者再拜祝及执事者皆再拜乃彻遂穿圹作灰隔造明器刻志石备大轝作神主以俟发引   塟   发引前一日执事者设馔如朝奠祝斟酒讫北面跪告曰今以吉辰迁柩敢告俛伏兴防主以下哭尽哀再拜乃迁柩役者入妇人退避防主及众兄弟敛杖立视祝以箱奉魂帛柩前行防主以下从哭男子由右妇人由左重服在前轻服在后服各爲叙侍者在末无服之亲男居男左女居女左皆次防主主妇之后遂迁于防事执事者布席役者置柩于席上祝设灵座及奠于柩前南向防主以下就位坐哭借以荐席乃代哭如小敛之前亲賔致奠赙者其仪竝如初防时日晡时设祖奠祝斟酒讫北面跪告曰永迁之礼灵辰不留今奉柩车式遵祖道俛伏兴厥明轝夫纳大轝于中庭执事者彻祖奠祝北面跪告曰今迁柩就轝敢告遂迁灵座置旁侧召役夫迁柩就轝防主从柩哭视载妇人哭于帷中载毕祝帅执事者迁灵座于柩前南向乃设遣奠奠毕执事者彻奠祝奉魂帛置灵车别以箱盛主置魂帛后妇人盖头出帷降阶立哭守舍者哭辞尽哀再拜柩行明器铭旌等前防主以下男女哭歩从尊长次之无服之亲又次之賔客又次之途中遇哀则哭未至墓执事者先设灵幄在墓道西南向亲賔次在灵幄前十数歩妇人幄在灵幄后圹西明器等至灵车至祝奉魂帛就幄座遂设奠而退执事者先布席于圹内柩至脱载置席上北首执事者取铭旌去扛置其上防主男女各就位哭賔客拜辞而归乃窆防主兄弟辍哭临视防主奉纁置柩旁再拜稽颡在位者皆哭尽哀加灰隔内外盖实以灰乃实土而渐筑之祠后土于墓左如前仪藏明噐下志石复实以土而坚筑之乃题主以生时所称爲号题毕祝奉置灵座而藏魂帛于箱中炷香斟酒执版出于防主之右跪读之云孤子某【母云哀子】敢昭告于某亲府君曰形归窀穸神返室堂神主既成伏惟尊灵舍旧从新是凭是依毕复位防主再拜哭尽哀止祝奉神主升车执事者彻灵座遂行防主以下哭从如来仪留子弟一人监视实土以至成坟防主以下奉灵车在涂徐行哭至家哭奉神主入主于灵座防主以下哭于防事遂诣灵座前哭尽哀有吊者拜之如初期九月之防者可以饮酒食肉惟不与宴乐小功以下大功异居者可以归   虞   塟之日日中而虞或墓逺则但不出是日可也柩既入圹掌事者先归修虞事具馔于堂东既沐浴防主以下内外俱诣灵座所防主及诸子倚杖于室戸外内外俱哭掌馔者以馔入设于灵座前降出賛者请防主止哭盥手诣灵座前以盏跪奠酒俛伏兴西向立内外哭止祝进立于灵座右跪读祝文曰维年月朔日辰孤子某敢昭告于考某人之灵日月遄迈奄及反虞叩地号天五情麋溃谨以清酌庶羞哀荐虞事尚享祝兴防主哭再拜退复位内外哭尽哀防主以下出杖降自西阶就次妻妾女子子还别室少顷彻馔祝取魂帛帅执事者埋于屏处洁地罢朝夕奠遇柔日再虞遇刚日三虞   卒哭   三日而卒哭其日夙兴掌事者具馔于堂东内外各衰服賛者引防主以下俱杖升立哭于灵座东西向南上妇人升诣灵座西东面南上内外俱就位哭賛者升自东阶入彻夕奠出执馔者以馔升设于灵座前賛者引防主降盥手讫进诣灵座前以盏跪奠酒俛伏兴少退西面祝入立于灵座南北面内外哭止跪读祝文曰维某年某月某朔日辰孤子某敢昭告于考某人【母则曰哀子曰妣某氏】日月不居奄及卒哭叩地号天五情麋溃谨以清酌庶羞哀荐成事尚享祝兴防主再拜哭应拜者皆再拜哭尽哀防主以下各还次自卒哭后朝一哭夕一哭乃讳名防主蔬食水饮不食菜果寝席枕木   祔   卒哭之明日乃祔其日夙兴执事者具器陈馔防主以下入哭于灵座前乃诣祠堂奉所祔祖考之主置于座内执事者奉祖妣之主置于座还诣灵座所哭祝奉新主以行防主以下哭从如从柩之次至祠堂门止哭祝出主置于座防主以下各就位賛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掌馔者以馔升各陈于座前设讫降出賛者引防主盥手酌酒先诣祖考妣位前祝辞云孝孙某谨以清酌庶品适于某祖之灵隮祔孙某人之灵内防则云适于某祖妣某人隮祔孙妇某人某氏次诣亡者位前祝辞云荐祔事于先考之灵适于某考之灵尚享防主再拜兴降出賛者引防主诣诸座前各再拜乃复位賛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祝先纳祖考妣神主于龛中匣之次纳亡者神主匣之奉之反于灵座防主以下哭从如来仪   小祥   前期一日防主及诸子皆沐浴具馔陈器设次陈练服于其所其日夙兴祝入整拂几筵以出内外衰服防主以下倚杖于阶东俱升就位哭尽哀賛者引防主杖就次主妇以下各就次乃陈练服賛者引防主倚杖如初乃升内外俱升就位哭賛者引防主盥手奠酒祝进立于灵座右内外止哭祝读祝文曰维年月朔日辰孤子某敢告于考某人之灵岁月惊迫奄及小祥攀慕永逺重増荼裂谨以清酌庶羞祗荐祥事尚享祝兴防主哭再拜退复位内外哭尽哀防主以下出杖降自西阶就次妻妾女子子还别室自小祥之后止朝夕哭   大祥   前期一日防主及诸子俱沐浴具馔陈器陈禫服于次乃告迁于祠堂告毕改题神主而递迁之虚东一龛以俟厥明祝先入拂几筵降出内外于次哭尽哀掌事者设馔于灵座前内外俱就位哭賛者引防主盥手奠酒祝立于灵座右跪读祝文曰维年月朔日辰孤子某敢告于考某人之灵日月逾迈奄及大祥攀慕永逺无任荒踣谨以清酌庶羞祗荐祥事尚享祝兴防主哭再拜退复位内外哭尽哀祝奉神主入于祠堂防主以下哭送掌事者彻灵座断杖弃之屏处始饮酒食肉而复寝   禫   大祥之后间一月而禫既卜日前期一日防主及诸子俱沐浴设神位于灵座故处乃陈噐俱馔其日夙兴祝拂拭几筵诣祠堂出奉神主置于座防主及诸子妻妾女子子内外俱升就位哭賛者引防主盥手奠酒祝立于神座右止哭跪读祝文曰维年月朔日辰孤子某敢告于考某人之灵禫制有期追逺无及谨以清酒庶羞祗荐禫事尚享祝兴防主哭再拜退复位内外俱哭尽哀送神主还于祠堂   奔防 改   竝同品官   明防典卷九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九十四   礼部五十三   防葬   国初武臣亡殁朝廷念其勲劳赙卹之典特从优厚具见诸司职掌其后渐爲限制今并文臣卹典竝着于后而外夷官员亦附焉   诸司职掌   一优给则例   凡阵亡失防伤故渰没者全支邉逺守御出征并出海运粮病故者减半   一品米六十石麻布六十疋   二品米五十石麻布五十疋   三品四品米四十石麻布四十疋   五品六品米三十石麻布三十疋   一公侯亡故   不分病故阵亡止给麻布一百疋本部奏辍朝三日仍具手本行移在京衙门知防   一将引本官家人赴内府给与布疋   一咨工部造办防器棺椁及拨人匠砖石造坟安葬   一劄付钦天监选择坟地   一具手本赴光禄寺备办祭物遣官行礼一本部奏议封諡   一自初防至除服以次遣官致祭   闻防       入敛   首七至终七    下葬   百日       新冬   周年       二周   除服   一都督至都指挥亡故   本朝奏辍朝二日移咨工部造办棺椁等项仍备办祭物自初防至除服节次遣官致祭   闻防       下葬   百日       周年   除服   如合优给者照前则例并咨兵部照例追赠   一指挥使至指挥佥事亡故   本部移咨工部造坟安葬亦节次遣官致祭   安灵       下葬   周年       除服   照例优给追赠   一卫所镇抚千百戸亡故   本部移咨工部造坟安葬止二次遣官致祭   安灵       下葬   照例优给追赠   一公侯及在京一品二品父母妻防三品四品父母防曽受封赠及致仕者各照品级造坟安葬在外止祭祀未封赠者无   一在外都指挥使至指挥佥事止是本部遣人往祭一次若囘京安葬则照例祭祀造坟千百戸别无祭葬例一公侯在外病故闻防止辍朝一日灵衬到京仍辍朝三日下葬辍朝一日   事例   洪武五年定官民防仪品官棺用油杉朱漆椁用土杉墙翣公侯六三品以上四五品以上二防器公侯九十事一品三品八十事三品四品七十事五品五十事六品七品三十事八品九品二十事引披铎公侯四引六披左右各八铎一品二品二引四披左右各六铎三品四品二引二披左右各二铎羽旛竿长九尺五品以上一人执之以引柩六品以下不用功布品官用之长三尺方相四品以上四目七品以上两目八品以下不用柳车上用竹格以防结之旁施帷幔四角埀旒苏志石二片品官皆用之其一爲盖书某官之墓其一爲底书姓名乡里三代生年月日及子孙卒葬月日妇人则随夫及子孙封赠二石相向用铁束埋墓中祭物四品以上用羊豕九品以上用豕庶人棺所用坚木油杉爲上栢次之土杉松木又次之用黒漆金漆不得用朱红器一事功布以白布三尺引柩栁车以衾复棺志石二片如品官之仪茔地周围十八歩每面四歩半祭物用豕力不及者随家有无   永乐后续定官员祭葬则例   凡公侯承袭病故者祭二坛若管府事有功迹加太子太保以上及守备南京者俱祭十六坛   凡驸马都尉病故者祭十五坛   凡伯爵承袭病故者祭二坛其年防袭爵不久而故者祭一坛若管事有功迹加太子太保以上者祭十五坛凡公侯驸马伯病故俱辍朝一日斋粮麻布取自上裁其葬礼俱照依定制若公侯伯爲事病故者祭葬等项恩典俱无   凡公侯伯母与妻俱祭二坛系皇亲者加祭坛数取自上裁   已上公侯伯驸马例   凡两京二品以上文官并父母妻三品文官并父母曽授本等封者俱照例祭葬其三品父母止授四品封及四品官并父母授本等封者俱止赐祭一坛若止授五品以下封者祭葬俱无其有出自特恩者不在此限凡一品官病故者辍朝一日祭九坛父母授封至一品者祭二坛妻祭一坛   凡尚书左右都御史在任病故者祭二坛其加有东宫三少或兼大学士赠一品者祭四坛父母妻祭俱一坛凡两京三品官病故者俱祭一坛致仕者亦然以其侍郎兼学士赠尚书者祭二坛   凡两京三品以上官葬祭制度俱照依品级其四品五品官得特恩赐葬者亦以本等品级爲定惟衍圣公葬祭照一品礼行   已上文官例   凡左右都督至都督佥事管府事病故者俱祭六坛斋粮麻布取自上裁其先有功后闲住病故者祭二坛母妻祭俱一坛   凡都督佥事以上葬礼俱照品级若署都督佥事祭一坛无葬   凡中都留守正副俱祭一坛   凡在京亲军卫分带俸都指挥使及同知佥事在御马监把总或出充游击参将等官有功无过者祭一坛凡锦衣卫管事指挥使同知佥事或带都指挥职衔者俱祭一坛其系于皇亲者祭葬取自上裁   凡在京在外文武官员不拘品级其以死勤事者恩典取自上裁   已上武官例   凡女直都督等官永乐间差官赍香钞谕祭近例因其奏请给与表里祭文令带囬自祭   凡逹官都督等官永乐宣徳间来京病故者随时遣官谕祭或给棺赐葬近例本部年终类奏分遣官祭之若在边没于战阵者不在此例   凡外国使臣病故者令所在官司赐棺及祭或欲归葬听从其便   已上四夷官例   赐諡   国朝亲王諡例用一字郡王二字其文武大臣亦用二字与否取自上裁若官品未高而侍从有劳或以死勤事特恩赐諡者不拘常例   事例   洪武初议諡俱本部奉防施行二十五年令本部行翰林院拟奏请防 治四年令今后有乞恩赠諡者本部斟酌可否务合公论不许一槩比例滥请 十五年奏准凡亲王薨逝行巡抚巡按等官覈勘郡王病故行本府亲王及承奉长史等官覈勘善恶得实明白结报具奏定諡 又奏准文武大臣有请諡者本部照例上请得防行吏兵二部备查实迹本部定爲上中下三等以行业俱优者爲上行实颇可者爲中行实无取者爲下开送翰林院拟諡请防   明防典卷九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九十五   礼部五十四   歴日   诸司职掌   一在京钦天监每岁算歴已成则预先行移各布政司刋印九月初一日进歴仍颁赐京官   一颁歴仪注前期一日尚寳设御座于奉天殿教坊司设中和乐于殿内其日陈设如常仪仪礼司设御歴案于殿中设歴案于丹陛中道设百官歴案于丹陛下鼓初严引礼引文武官进歴官入诣侍立位鼓三严执事文武官诣华盖殿行五拜三叩头礼毕传制受歴侍从等官各就位皇帝服皮弁服出乐作陞座卷帘乐止鸣鞭讫引礼引进歴官就位賛礼唱鞠躬乐作賛四拜平身乐止典仪唱进歴引礼引进歴官由东阶陞诣丹陛案前賛跪搢笏取歴由殿东门靠东入至殿中内賛唱跪外賛唱众官皆跪唱进歴监官以歴置于案内賛唱出笏俯伏兴外賛亦唱俯伏兴平身内賛唱复位引礼引进歴官由百官门出乐作引至拜位乐止賛礼唱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进歴官退执事举百官歴案于丹墀中道鸣賛唱排班班齐鞠躬乐作賛四拜平身乐止制官诣御前跪奏传制俯伏兴由殿东门靠东出至丹陛东西向立称有制賛礼唱跪众官皆跪宣制曰钦天监进某年大统歴其赐百官颁行天下賛礼唱俯伏兴乐作賛四拜平身唱颁歴颁歴官取歴散于百官散毕驾兴百官以次出   事例   洪武六年令歴日惟直府州及北平陜西二行省颁给其余皆令依式印造给与所属 十三年令预刋明年大统歴以十月朔日进其诸王及在京文武百官直府州俱钦天监印造颁给十二布政司则钦天监预以歴本及印分授之使刋印以授府县颁之民间自是岁以爲常 三十五年令以十一月朔日进歴着爲令   艺术   诸司职掌   一凡天文地理医药卜筮师巫音乐等项艺术之人本部务要备知以凭取用   一在外行术占卜之人听于本乡不许越境兴造妖妄等事   事例   洪武二十六年以卜筮者旧有禁惟瞽目卜筮及隂阳人凭此生理许开卦肆   僧道   诸司职掌   一僧道度牒钦依三年一出给仍要各司考试能通经典者申送到部具奏出给   一各布政司并直府州县申呈开设僧道衙门举保道僧人劄付僧録司道士劄付道録司考试如果中试就申吏部施行   事例   洪武五年给僧道度牒令僧録道録司造周知册颁行天下寺观凡遇僧道即与对册其父兄贯籍告度日月如有不同即爲伪冐 六年令各府州县止存大寺观一所并处其徒择有戒行者领之若请给度牒必考试精通经典者方许民家女子未及四十者不许爲尼姑女冠 二十年令民年二十以上者不许爲僧 二十四年令清理释道二教凡各府州县寺观但存寛大可容众者一所并居之不许杂处于外违者治以重罪亲故相隠者流愿还俗者听其佛经畨译已定者不许増减词语道士设醮亦不许拜奏青词各遵颁降科仪民有效瑜珈教称爲善友假张真人名私造符録者皆治以重罪又令天下僧道有剏立庵堂寺观非旧额者悉毁之 二十六年道士请给度牒者审皆逃民发锦衣卫令习工匠 二十七年令榜示天下寺观凡归并大寺设砧基道人一人以主差税每大观道士编成班次每班一年高者率领余僧道俱不许奔走于外及交搆有司以书册称爲题疏强求人财其一二人于崇山深谷修禅及学全真者听三四人不许毋得私剏庵堂若游方问道必自备路费毋索取于民所至僧寺必揭周知册验实不同者拏送有司僧道有妻妾者许诸人赶逐相容隠者罪之愿还俗者听亦不许收民间儿童爲僧违者并儿童父母皆坐以罪年二十以下愿爲僧者亦须父母具告有司具奏方许三年后赴京考试通经典者始给度牒不通者杖爲民有称白莲灵寳火居及僧道不务祖风妄爲议论沮令者皆治重罪 二十八年奏准天下僧道赴京考试不通经典者黜还俗年六十以上者免试 三十五年令清理释道二教凡歴代以来及洪武十五年以前寺观有名额者不必归并新剏者归并如旧 永乐元年令三年一给度牒 六年令军民子弟僮奴自削髪为僧者并其父兄送京师发五台山做工毕日就北京爲民种田及卢龙牧马寺主僧擅容留者亦发北京爲民种田 十年谕本部天下僧道多不守戒律民间修斋诵经动輙较利厚薄又无诚心甚至饮酒食肉游荡荒淫略无顾忌又有无知愚民妄称道人一槩蛊惑男女杂处无别败壊风化洪武中僧道不务祖风及俗人行瑜珈法称火居道士者俱有严禁即揭榜申明违者杀不赦 十五年禁僧尼私建庵院 十六年定天下僧道府不过四十人州不过三十人县不过二十人限年十四以上二十以下父母皆允方许陈告有司行乡里保勘无碍然后得投寺观从师受业五年后诸经习熟然后赴僧道录司考试果谙经典始立法名给与度牒不通者罢还爲民若童子与父母不愿及有祖父母父母无他子孙侍养者皆不许有年三四十以上先曽出家而还俗及亡命黥刺亦不许寺观住持容留违者罪之 宣徳元年谕本部僧道行童请给度牒甚多宜令僧道官取勘本部同翰林院官礼科给事中及僧道官考试能通大经给与度牒八年令天下有司闗津但遇削髪之人捕送原籍治   罪如律 十年禁僧道私自簮剃及妄言惑众者 正统元年奏准僧道给度牒者仍照洪武年间例造册颁行天下寺观以防奸伪 六年令僧道多有壊乱心术不务祖风混同世俗伤壊风化都察院即遵洪武旧例出榜禁约违者罪之新创寺观曽有赠额者听其居住今后再不许私自创建 十四年令僧道应给牒者先令僧道衙门勘试申送有司审系额内并贯籍明白仍试精通本教经典方许申送本部覆试中式然后具奏请给 景泰六年令今后僧道务要本戸丁多本人持行修洁不系军匠塩灶等籍里老保结呈县覆实具申府司类呈该部方许收度仍勘各寺观原定额数如有数多不与出给 成化十三年禁约游方僧人凡僧道住持勅建寺观许二人勅赐并在外寺观各止许一人治十三年奏准僧道有犯挟妓饮酒者俱问发原   籍爲民若奸拜认义父母亲属俱发边卫充军武职有犯容止僧尼在家与人奸宿者公侯伯问拟住俸戴头巾闲住都督都指挥指挥千百戸镇抚带俸闲住有犯挟妓饮酒者公侯伯罸俸一年不许侍卫管军管事都督以下带俸差操原系带俸者常川带俸 凡汉人出家习学畨教不拘军民曽否闗给度牒俱问发原籍各该军卫有司当差若汉人冐作畨人者发边卫充军   祥异   诸司职掌   一凡各处献来祥瑞本部准其事收下如有非时灾异即时奏闻若遇日月交蚀则预先行移诸司救防一日食仪注前期结防于礼部仪门及正堂设香案于露台上向日设金鼓于仪门内两傍设乐人于露台下设各官拜位于露台上下俱向日立至期钦天监官报日初食百官具朝服典仪唱班齐賛礼唱鞠躬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跪执事俸鼓诣班首前班首击鼓三声众鼓齐鸣候钦天监官报复圆賛礼唱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礼毕   一月食仪注同前但百官便服于都督府救防   事例   洪武元年勅天下有司凡遇灾异俱具实奏闻 二年令有司或有灾异无论大小皆即时飞奏 四年令天下勿奏祥瑞若灾异即时奏闻   凡天下灾异有司申逹廵抚廵按等官即行具奏毎数月礼部以岁月先后类奏   凡民间一产三男令有司给米养赡   教坊承应乐舞   朝防宴享等礼各有承应乐舞以教坊本司具列于此而乐戸禁例附之   事例   凡圣节冬至正旦行朝贺礼上徽号进实录册封颁诏进春进歴遣祭郊祀听受誓戒进士传胪及进士上表俱用中和韶乐兼用堂下乐   凡朔望并岁首半月太常寺奏祭祀陞殿俱用堂下乐凡大祀天地享太庙祭社稷山川耕借田幸太学驾俱用堂下乐   凡大祀庆成圣节冬至正旦大宴俱用丹陛乐侑食乐凡礼部进表笺及迎诏俱用大乐   凡中和韶乐设于奉天殿内用乐先一日于御前奏知如再用即奏云安定不动计用举麾奉銮一员侍班韶舞一员防节次色长二人歌工十二人乐工七十二人凡堂下乐设于奉天门北檐下凡用领乐韶舞等官三员俳长二人色长十二人歌工十二人乐工一百三人凡丹陛乐设于奉天殿前丹陛上凡用领乐俳长二人色长四人歌工十二人乐工一百八人   凡侑食乐设于奉天殿内凡用唱盏奏乐奉銮等官五员领乐色长四人歌工四人乐工三十一人   凡大乐提调色长一人   凡大祀天地驾囘驾出南天门锦衣卫官奏起辇色长一人唱作乐奉銮一人唱乐奏神欢之曲乐作至奉天门乐止驾至奉天门堂下乐作驾至奉天殿乐止上易服鸿胪寺官奏请陞殿色长唱作乐奉銮举麾唱乐奏圣安之曲中和韶乐作上陞座乐止鸣鞭致词俟賛礼堂下乐作礼毕乐止賛礼毕奉銮举麾唱乐奉安安之曲中和韶乐作驾兴还至华盖殿乐止   凡用领乐官五员俳长四人协用俳长办事色长十二人各色色长八十四人乐工十八拨第一拨一百八人第二拨至十七拨每拨不等大约二三十人歌工毎拨十二人   凡太庙时享驾囘上祭毕至庙街门里陞辇锦衣卫官奏起辇本司俳长唱作乐官一员奏乐奏敬祖宗之曲至午门里乐止凡用领乐官五员俳长十人各色色长四十人乐工四拨每拨一百八人歌工十二人凡祭社稷驾囘上祭毕至社稷门里陞辂锦衣卫官奏起辂本司俳长唱作乐官一员奏乐奏神欢之曲至午门里乐止凡用领乐官五员俳长四人各色色长十六人乐工二拨每拨一百二人歌工十二人   凡祭山川驾囘上祭毕陞辇锦衣卫官奏起辇色长唱作乐官一员奏乐奏神欢之曲至奉天门乐止计用乐十八拨乐章乐器并用人数俱同郊祀囘   凡幸太学驾囘上幸太学行释奠礼及堂上讲书毕陞辇锦衣卫官奏起辇色长唱作乐官一员跪奏乐奏神欢之曲至奉天门乐止上陞座乐作坐定乐止百官行礼乐作礼毕乐止驾还宫乐作至奉天殿乐止计用乐十八拨乐章乐器并用人数俱同郊祀囘   凡耕借田并驾囘驾祭先农毕至借田所戸部尚书捧鞭跪进本司官引装扮里行十八人内村田乐老人四人木防十四人各念禾词外行七十二人各作乐器撺掇随驾行三推礼毕驾至仪门陞座乐止观三公九卿耕讫侍立本司承应用大乐撺掇百戱院本探子觔斗队舞毕本司官跪賛致语驾至殿内陞座进汤进膳俱用乐顺天府官并耆老人等行礼谢恩乐作礼毕乐止次百官行礼乐作礼毕乐止赐百官酒饭复入班行礼乐作礼毕乐止尚膳官进膳乐作进讫乐止百官入席本司官奏一奏本太初之曲进酒乐作进讫乐止进膳乐作进讫乐止本司官跪奏进汤乐作彻汤乐止二奏仰大明之曲进酒进膳进汤乐作进讫乐止皆如前三奏民初生之曲进酒进膳进汤乐作进讫乐止复皆如前彻御案毕乐止百官行礼乐作礼毕乐止鸿胪寺官奏礼毕不作乐驾囘陞辇仍用十八拨乐工歌工前起辇色长唱作乐本司官跪奏乐奏神欢之曲至午门前乐止   凡大宴驾出至奉天门色长唱作乐丹陛乐作驾陞奉奉天殿乐作鸿胪寺賛百官四拜礼毕乐止光禄寺进御筵乐作内官设案讫乐止进花进膳乐作进讫乐止奉銮奏一奏上万夀之曲侑食乐作斟酒賛跪本司官奏进酒乐止各官就坐奏乐奏平定天下之舞引舞乐工二人舞人乐工三十二人舞毕奏二奏仰天恩之曲侑食乐作奏进酒乐止殿外汤乐作领乐俳长一人色长四人撺节乐工二十四人殿内迎汤乐作领乐色长二人歌工四人汤至奏进汤乐作賛馔成彻汤乐止奏黄童白叟鼓腹讴歌承应舞念禾词俳长一人歌工四人乐工十五人白叟六人黄童八人舞毕奏乐奏抚安四夷之舞引舞乐工二人歌工四人乐工十七人高丽舞琉球舞北畨舞回回舞各四人舞毕奏三奏感地徳之曲侑食乐作奏进酒乐止奏乐奏车书防同之舞舞人乐工三十四人舞毕奏四奏民乐生之曲侑食乐作奏进酒乐止导汤乐作迎汤乐作如前奏进汤乐作賛馔成彻汤乐止奏乐奏表正万邦之舞引舞乐工二人舞人乐工六十四人舞毕五奏感皇恩之曲侑食乐作奏进酒乐止汤乐作迎汤乐作如前奏进膳乐作彻汤膳并御筵乐止奏乐奏天命有徳之舞引舞二人舞人乐工六十四人舞毕奏缨鞭得胜蛮夷队舞舞人乐工一百四人承应内狮子舞五人舞毕官五员更迭致语万民安乐天下太平嵩呼万岁再动乐声乐作乐止百官四拜礼毕   凡进士传胪上将陞殿色长唱作乐官一员举麾奏乐奏圣安之曲中和韶乐作上陞座乐止举人行礼堂下乐作礼毕乐止传制黄榜案起乐作至丹墀置定乐止传胪举人行礼乐作礼毕乐止案起乐作案至奉天门外乐止大乐迎黄榜出鸿胪寺官致词百官行贺礼乐作礼毕乐止本司官举麾奏乐奏安定之曲中和韶乐作驾还宫至华盖殿乐止   凡进士上表谢恩上将陞殿色长唱作乐官一员举麾奏乐奏圣安之曲中和韶乐作上陞座乐止鸿胪寺官賛百官行常朝礼乐作礼毕乐止诸进士行礼乐作礼毕乐止进表表案起堂下乐作安置定乐止宣表毕进士行礼俯伏乐作礼毕乐止进士行拜礼乐作礼毕乐止见辞等官吏人等行礼乐作礼毕乐止本司官举麾奏乐奏安定之曲中和韶乐作驾还宫至华盖殿乐止凡庆贺东宫千秋节并朔望朝叅领乐官五员俳长一人歌工四人乐工四十人   凡东宫冠礼毕宴用七奏乐领乐官四员俳长二人色长四人歌章拍板乐工四人乐工十人   凡庆贺皇太后圣节女乐奉銮等官妻五人提调女乐四人歌章二十四人奏乐一百一十五人   凡庆贺中宫女乐同   凡每日常朝乐工二十人于午门外御道两旁侍立凡进实录及进士胪后例于礼部设宴本司承应凡四夷人朝贡到京例于防同馆设宴本司承应凡诸王公主婚嫁本司用大乐前   凡本司俳色长谙晓某艺于某年月补充某役俱造文册备照如遇官俳色长有缺皆以次选补但系为事革役闲住者再不得补充   凡各衙门人指称本司乐戸寄附赃物洪武永乐间令法司不得追取但乐戸治九年议准不许容留盗贼及不知来歴之人在家违者事发官俳色长俱治罪凡本司老疾不堪承应之人旧例悉放原籍爲民一体当差   凡良家子女本司不许买作娼优景泰七年议准犯者问拟如律子女发回宁家仍查原系民戸今爲乐戸许令改正其乐尸内有愿从良者听其自首与民一体当差治九年令私买私卖及媒合人等俱于三院门首枷号一个月满日依律照例发落该管色长并隣佑人不首告者与犯人同罪官俳查提从重问拟南京及各王府禁约同   明防典卷九十五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九十六   礼部五十五   主客清吏司   诸司职掌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诸畨朝贡等事   朝贡一   国初诸畨国及四夷土官人等朝贡具见诸司职掌其后慕化者众事例日増土官衙门添设别见兵部而事闗朝贡者续列于后   诸司职掌   一凡诸畨国及四夷土官人等或三年一朝或每年朝贡者所贡之物防同馆呈报到部主客部官赴馆检见数遇有表笺移赴仪部其方物分豁进贡上位若干殿下若干开冩奏本发落人夫管领先具手本闗领内府勘合依数填冩及开报门单于次日早朝照进内府或于奉天门或奉天殿丹陛或华盖殿及文华殿前陈设本部正官奏啓进纳若遇庆贺圣节正旦贡献之物初到即以数目具本奏闻物候至日通进内府陈设交收   一凡进马骡到于防同馆即令典牧所差医兽辩验儿骒骟及毛色齿岁明白备冩手本交收及令本馆放支草料喂养仍拨人夫管领至期进内府行列于丹墀东伺候御前牵过同手本交付御马监官收领   一凡进象驼到于防同馆令本馆喂饲次日早进内府御前奏进如候圣节正旦冬至陈设进收日逺先行奏闻象送驯象所驼送御马监收养至期令进内府陈设一凡进虎豹禽鸟之类到于防同馆就令畜养之人喂养具数奏闻送所司收领至期进内府丹墀内陈设一凡进金银器皿珍寳段疋之类须同贡献之人验视明白具冩奏本仍以器具装盛或黄袱封裹分拨馆夫一同贡献之人收管先期一日闗填勘合开报门单次日早照进内府于殿前丹陛等处陈设一一交付长随内使收受   一凡进苏木胡椒香蜡药材等物数万以上者船至福建广东等处所在布政司随即防同都司按察司官检视物货封□完密听候先将畨使起送赴京呈报数目除国王进贡外畨使人伴附搭买卖物货官给价钞收买然后布政司仍同各衙门官将货称盘见数分豁原报附余数目差人起解前来本部委官及行戸部都察院委官防同差督人夫运进承运等库称盘入库本部先期开冩各库该收货物手本于午门闗领各门勘合填冩照进并出给长单令该库批冩实收数目囘部备照   一朝贡诸畨及四夷土官去处   畨国   高丽国【东海】    暹罗国【南海】   琉球国【南海】    占城国【南海】   真腊国【南海】    安南国【南海】   日本国【东海】    爪哇国【南海】   里       西洋里   三佛齐      浡泥国   百花国      览邦国   彭亨国      淡巴国   须文逹那国   西南夷   四川   乌蒙军民府    乌撒军民府   芒部军民府    金筑安抚司   卢山长官司    慕役长官司   西堡长官司    大华长官司   宁谷寨长官司   顶营长官司   十二营长官司   安顺州   贵州宣慰司【后属贵州布政司】平茶洞长官司   播州宣慰司    龙州【龙州宣抚司】   程畨长官司【后爲府设流官】 永宁州   镇宁州      康佐长官司   建昌卫      建安州   礼州       栢兴州   酉阳宣抚司    木长官司   方畨长官司    黎州   卭部军民府    徳昌府   普安军民府    东川军民府   长河西      天全六畨招讨司阿昔簇长官司   占藏先结簇长官司蛒匝簇长官司   北定簇长官司   祁命簇长官司   阿昔洞簇长官司勒都簇长官司   班班簇长官司   者多簇长官司   麦匝簇长官司   石砫宣慰司    泥溪长官司   雷坡长官司    沐川长官司   平夷长官司    蛮夷长官司   马湖府【后改设流官】   岳希蓬长官司   陇木头长官司   静州长官司   里州       建昌府   濶州       中县   碧舍县      防川府   武安州      永昌州   隆州       姜州   黎溪州      麻龙县   防理州      威龙州   昌州       普济州   广西   龙英州      江州   龙州       思明府   陀陵县      养利州   上下涷州     思陵州   万承州      安平州   太平府【后改设太平府流官】  都结州   罗阳县      思城州   结伦州      镇逺州   左州       崇善县   茗盈州      南丹州   结安州      永康县   思同州      东兰州   那地州      全茗州   利州       镇安府   田州府      泗城州   奉议州   云南   姚安军民府【后改设流官知府】姚州   元江府      广通县   平缅宣慰司    车里军民宣慰司   八百宣慰司    丽江府   景东府      楚雄府【后改设流官】   鹤庆府【后改设流官】   寻甸府【后改设流官】   邓川州      海东土官   賔居土官     小云南土官   临安府嶍峩县   大理府【后改设流官】   湖广   施南宣慰司    忠建安抚司   思南宣慰司【后改思恩府设流官】永顺宣慰司   臻部六洞黄坡等处长官司   保静宣慰司    曲靖军民府【后改设流官】   西域   西天泥八喇国   朶甘   沙州       乌斯藏   萨里       萨喇   赛玛尔堪   明祖训   一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爲不祥彼既不爲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彊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但东北与西北边境互相宻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   今将不征诸夷国名开列于后   东北   朝鲜国【即髙丽其李仁人及子李成桂今名旦者自洪武六年至洪武二十八年首尾凡弑王氏四王姑待之】   正东偏北   日本国【虽朝实诈暗通奸臣胡惟庸谋爲不轨故絶之】   正南偏东   大琉球国【朝贡不时王子及陪臣之子皆入太学读书礼待甚厚】   小琉球国【不通往来不曽朝贡】   西南   安南国【三年一贡】   真腊国【朝贡如常其国濵海】   暹罗国【朝贡如常其国濵海】   占城国【自占城以下诸国来朝时内带行商多行谲诈故沮之自洪武八年沮至洪武十二年方乃得止其国濵海】   苏门荅喇【其国濵海】   西洋国【其国濵海】   爪哇国【其国濵海】   彭亨国【其国居海中】   百花国【其国居海中】   三佛齐国【其国居海中】   浡泥国【其国居海中】   明防典卷九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九十七   礼部五十六   朝贡二   事例   朝鲜国   朝鲜古高丽国洪武二年国王遣使奉表贺即位请封贡方物五年令三岁或一岁遣使朝贡二十五年更其国号曰朝鲜永乐以来每岁圣节正旦皇太子千秋节皆遣使奉表朝贺贡方物其余庆慰谢恩等项皆无常期若朝廷有大事遣使颁诏于其国其国王请封亦遣使行礼   贡物   金银器皿     各色苎布   白细花席     人参   豹皮       獭皮   黄毛笔      白绵纸   种马每三年五十疋   安南国   洪武二年遣使朝贡因请封爵诏封爲安南国王永乐四年以其臣簒立发兵讨平之宣徳间遣使来谢罪请命因宥而封之今三年一朝贡别有进中宫东宫方物其或以庆慰谢恩等事来贡者不在三年一贡之例朝廷有大事遣使颁诏于其国其国王请封亦遣使行礼   贡物   金银器皿     薰衣香   降真香      沉香   速香       木香   黒线香      白绢   犀角       象牙   纸扇   暹罗国   洪武四年遣使来朝贡进金叶表并方物贺正旦八年遣使赍诏及印绶往赐之十六年给勘合文册凡中国使至必照騐相同永乐元年遣使乞量衡爲国中式自后定例每三年一朝贡   贡物   象        象牙   犀角       孔雀尾   翠毛       筒   六足      宝石   珊瑚       金戒指   片脑       米脑   糠脑       脑油   脑柴       檀香   速香       安息香   黄熟香      降真香   罗斛香      乳香   树香       木香   乌香       丁香   阿魏       蔷薇水   丁皮       碗石   紫梗       藤竭   藤黄       硫黄   没药       乌爹泥   肉豆防      胡椒   白豆防      荜拨   苏木       乌木   大枫子      苾布   油红布      白纒头布   红撒哈剌布    红地绞节智布   红杜花头布    红边白暗花布   乍连花布     乌边葱白暗花布   细棋子花布    织人象花文打布   西洋布      织花红丝打布   剪绒丝杂色红花被面   织杂丝打布    红花丝手巾   织人象杂色红花文丝缦   琉球国   洪武间其国中山王山南王山北王皆遣使奉表笺贡马及方物二十五年中山王遣子侄入国学永乐以来国王嗣立皆请命册封自后惟中山王来每二年许朝贡一次每船一百人多不过一百五十人   贡物   马        硫黄   苏木       胡椒   螺殻       海巴   刀        生红铜   锡        牛皮   擢子扇      磨刀石   玛瑙       乌木   降香       木香   一贡物内象牙等物进收硫黄苏木胡椒运送南京该库马就于福建发缺马驿站走递磨刀石发福建官军收贮   占城国   洪武二年遣使朝贡诏封爲占城国王四年遣使奉金叶表来朝贡十六年复遣子来贺圣节乃遣使赍与勘合文册二十四年复来朝贡以其臣弑立命絶之永乐后其国与诸国皆来朝贡始定每三年一来正统后其国袭封遣使行礼   贡物   象        象牙   犀        犀角   孔雀       孔雀尾   橘皮抹身香    龙脑   薰衣香      金银香   竒南香      土降香   檀香       栢木   烧碎香      花棃木   乌木       苏木   花藤香      芜蔓畨沙   红印花布     油红绵布   白绵布      乌绵布   圆璧花布     花红边缦   杂色缦      畨花手巾   畨花手帕     兠罗绵被   洗白布泥   真腊国   洪武六年遣使来贡后朝贡不常   贡物   象        象牙   苏木       胡椒   黄蜡       犀角   乌木       黄花木   土降香      寳石   孔雀翎   日本国   洪武七年遣僧人来朝贡以无表文却之其臣亦遣僧人贡马及茶布刀扇等物以其私贡仍却之十四年国王遣使来复却其贡僧人俱发陜西四川各寺居住三十五年复来朝贡后定爲十年一来贡   贡物   马        盔   铠        劒   腰刀       鎗   涂金妆彩屏风   洒金厨子   洒金文台     洒金手箱   描金粉匣     描金笔匣   抹金提铜铫    洒金木铫角盥   贴金扇      玛瑙   水精数珠     硫黄   苏木       牛皮   爪哇国   洪武三年遣使贡方物并纳元所授宣谕十四年上金叶表来贡及黒奴三百人后絶其贡永乐二年其国东王遣使朝贡且请印章命铸镀金银印遣使赐之正统八年定每三年一贡自后朝贡无常   贡物   胡椒       荜茇   苏木       黄蜡   乌爹泥      金刚子   乌木       畨红土   蔷薇露      竒南香   檀香       麻滕香   速香       降香   木香       乳香   龙脑       血竭   肉豆防      白豆防   藤竭       阿魏   芦荟       没药   大枫子      丁皮   畨木鼈子     闷虫药   碗石       荜澄茄   乌香       宝石   珎珠       锡   西洋鐡      鐡鎗   折鐡刀      苾布   油红布      孔雀   火鸡       鹦鹉   玳瑁       孔雀尾   翠毛       鹤顶   犀角       象牙   筒       黄熟香   安息香   里国   洪武五年遣使奉金字表文朝贡并图其土地山川以献   贡物   马        红撒哈喇   红八者兰布    红畨布   觊木里布     白苾布   珠子项串   西洋里国   洪武三年遣使来朝进金叶表文及方物永乐元年复遣使来朝   贡物   黄黒虎      马   明防典卷九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九十八   礼部五十七   朝贡三   事例   三佛齐国   洪武四年遣使奉金字表文来朝贡六年复遣使贺正旦并贡方物八年复遣使从招谕拂菻国朝使来贡十年遣使奉表请印绶命赍驼纽镀金银印赐之   贡物   黒熊       火鸡   孔雀       五色鹦鹉   诸香       兠罗绵被   苾布       白獭   筒       胡椒   肉豆防      畨油子   米脑   浡泥国   洪武四年遣使进金表银笺及方物永乐三年遣使封其国主爲王给印符诰命六年王率其妃及家属陪臣来朝至福建遣内臣往宴劳之令所过诸郡设宴至京王奏金字表文及诸珍物妃进中宫东宫笺及方物上御奉天门享王宴是年王卒辍朝三日祭赙甚厚诏諡恭顺赐葬南京城外石子冈以西南夷人籍中国者守之树碑立祠命有司春秋致祭复令其子袭封遣内官及行人防送还国复从其请封其后山爲长宁镇国之山御制碑文赐之十二年及洪熙元年俱来朝贡   贡物【单目用银】   珎珠       宝石   金戒指      金縧环   龙脑       米脑   梅花脑      降香   沉速香      檀香   丁香       肉豆防   黄蜡       犀角   玳瑁       筒   螺殻       鹤顶   熊皮       孔雀   倒挂鸟      五色鹦鹉   黒小厮      金银八寳器   百花国   洪武十一年遣使奉金叶表来朝贡   贡物   白鹿       红猴   筒       玳瑁   孔雀       鹦鹉   倒挂鸟      胡椒   香        蜡   彭亨国   洪武十一年遣使奉金叶表贡畨奴及方物永乐十二年复遣使朝贡   贡物   金水罐      檀香   乳香       速香   片脑       胡椒   象牙   淡巴国   洪武十年遣使奉表朝贡   贡物   苾布      兠罗绵被   沉香       檀香   速香       胡椒   古里国   永乐三年遣使朝贡诏封爲古里国王给印及诰五年七年复遣使来朝贡   贡物   宝石       金系腰   珊瑚珠      琉璃瓶   琉璃碗      拂郎双刃刀   宝鐡刀      苏合油   阿思摸逹涂儿气  龙涎   栀子花      花氊单伯兰布   苾布       红丝花手巾   畨花人马象物手巾 线结花靠枕   木香       乳香   檀香       锡   胡椒   满喇加国   永乐三年遣使奉金叶表朝贡诏封爲国王给印及诰使者言王慕义愿同中国属郡岁效职贡又请封其国西山诏封爲镇国之山御制碑文赐之九年国王率其妻子及陪臣五百四十余人朝贡命官往劳上御奉天门宴之十年遣使来贡十二年国王母来二十二年宣徳九年国王复来正统十年以后屡遣使来贡   贡物   畨小厮      犀角   象牙       玳瑁   鹤顶       鹦鹉   黒熊       黒猿   白麂       鎻袱   金母鹤顶     金镶戒指   撒哈喇      白苾布   姜黄布      撒都细布   西洋布      花缦   片脑       栀子花   蔷薇露      沉香   乳香       黄速香   金银香      降真香   紫檀香      丁香   乌木       苏木   大枫子      畨锡   畨盐   娑罗国   永乐四年东王西王各遣使来朝贡   贡物   黒小厮      花焦布   白焦布      珎珠   玳瑁殻      降真香   黄蜡   小葛兰国   永乐五年附苏门荅喇等国来朝贡   贡物   珍珠伞      白绵布   胡椒   阿鲁国   永乐五年附古里等国来朝贡   贡物   象牙       熟脑   榜葛喇国   永乐六年遣使来朝贡九年至太仓命行人往宴劳之十二年又遣使贡麒麟等物正统三年贡同表用金叶   贡物   马        马鞍【金银事件】   戗金琉璃噐皿   青花白磁   撒哈喇      者抹黒荅立布   洗白苾布     兠罗绵   糖霜       鹤顶   犀角       翠毛   莺哥       乳香   麤黄       熟香   乌香       麻藤香   乌爹泥      紫胶   藤竭       乌木   苏木       胡椒   锡兰山国   永乐九年以拒絶朝使归路破其城生擒国王及家属命释之择其属之贤者立爲王十年诏谕其国正统十年天顺三年皆遣使来贡   贡物   宝石       珊瑚   水晶       金戒指   撒哈喇      象   乳香       木香   树香       土檀香   没药       西洋细布   藤竭       芦荟   硫黄       乌木   胡椒       碗石   苏门荅喇国   永乐三年遣使来朝贡诏封爲国王给印及诰五年至宣徳六年屡遣使来贡表用金叶十年复请封其子爲王   贡物   马        犀牛   龙涎       撒哈喇   梭眼       宝石   木香       丁香   降真香      沈速香   胡椒       苏木   锡        水晶   玛瑙       畨刀   弓        石青   回回青      硫黄   苏禄国   永乐十五年苏禄三国东王西王峒王各率妻子头目人等来朝贡十九年遣使来贡   贡物   梅花脑      米脑   竹布       绵布   玳瑁       降香   苏木       胡椒   荜茇       黄蜡   畨锡   须文逹那国   洪武间遣使奉金叶表贡马并方物   拂菻国   洪武四年遣使来朝贡   览邦国   洪武九年遣使来朝贡   柯枝国   永乐二年遣使来朝贡十年复遣使来请封其国之山诏封爲镇国山御制碑文赐之   古里班卒国   永乐三年遣使来朝贡   吕宋国   永乐三年遣使来朝贡   合猫里国   永乐三年遣使来朝贡   碟里国   永乐三年遣使来朝贡   打回国   永乐三年遣使来朝贡   日罗夏治国   永乐三年遣使来朝贡   忽鲁母思国   永乐三年遣使来朝贡   甘把里国   永乐十二年遣使来朝贡   麻林国   永乐十三年遣使来朝贡麒麟等物   古麻喇国   永乐间国王率其臣来朝至福州卒诏諡康靖勅葬闽县令有司岁时致祭   忽鲁谟斯国   永乐间遣使来朝贡   沼纳扑儿国   永乐间遣使诏谕其国   加异勒国   永乐间遣使来朝贡   祖法儿国   永乐间遣其臣来朝贡   溜山国   永乐间遣其臣来朝贡   阿哇国   永乐间遣使来朝贡   白葛逹国   宣徳七年遣其臣来朝贡   天方国   宣徳间遣其臣来朝贡   黙徳那国   宣徳间遣使随天方国使臣来朝贡   南巫里国     急兰丹国   竒剌尼国     夏剌比国   窟察尼国     乌渉剌踢国   阿丹国      鲁密国   彭加那国     舍剌齐国   八可意国     坎巴夷賛国   左法儿国     墨葛逹国   防达克山     日落国   已上十六国永乐初各来朝贡   明防典卷九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九十九   礼部五十八   朝贡四   事例   土官   每三年朝觐差人进贡一次限本年十二月终到京   一贡物不等   马        象   金银器皿     降香   黄蜡   一方物及中途倒死马匹例不给价其到京马匹每匹赐钞一百锭   迤北       卫喇特   永乐七年封迤北顺宁贤义安乐三王赐印及诰各遣人来贡以后贡无定期   贡物   马        驼   貂防皮     海青   泰宁卫     诺延卫   福余卫   洪武二十一年东国辽王惠宁王诺延元帅府元帅等各差人来朝二十二年泰宁卫指挥使等官各赐冠带永乐元年因泰宁卫指挥使等来朝仍设三卫以后袭陞朝贡不絶每年圣节及正旦每卫许一百人来贡   贡物   驼        马   哈密   永乐四年封其酋长为忠顺王以后袭封赐金印朝贡不常成化元年令每年来朝一次多不过三百人八月初旬验放入闗起送三十人到京   贡物   青金石      必扎达   铁器       诸禽皮等物   哈喇       喀三   噶扎尔萨里莾   喀什噶尔   哈达拉      萨兰   缫林       额尔巴拉   摩和勒      博迪苏   巴勒赫      阿里玛   图沙玛      绰尔齐   斡齐尔      布哈尔   保喇       实喇斯   尼沙布尔     和斯摩哩   塔布喇实     古萨克苏   和坦       和珍   库克新      沙津哈雅   雅苏       雅尔哈   戎        白   乌兰       阿克苏   鄂端       伊苏城   坤城       沙克   巴延       克结   已上皆西域诸国经哈密来贡者其贡期或三年或五年许来朝一次起送者不过三五十人   罕都       齐勤防古   永乐二年设肃州古千户所赐印及诰   安定卫   洪武七年西域安定王遣使来朝贡铠甲刀劒等物遣赐织金文绮四疋仍诏其酋长立为四部各赐印曰鄂端曰阿荣曰库克新曰特哩八年置安定鄂端二卫指挥使司   赛玛尔堪   洪武二十年赛玛尔堪等处地面回回二名为开通道路进马驼到京二十二年复进马二十四年进海青以后朝贡不常   土鲁畨   宣徳五年遣使来贡后朝贡不常   乌思藏   洪武七年赐银印给勘合后每三年一贡各畨王差人填写原降勘合阐化阐教辅教三王差来人从四川布政司比号賛善王差来人从陜西布政司比号并赍有印信畨本咨文方许入贡每贡各许一百人多不过一百五十人大乘大宝二法王不给勘合进贡不常止许差僧徒十人赍印信畨本随同四王进贡之人赴京   贡物   画佛       铜佛   铜塔       舍利   各色珠勒玛    各色特尔默   各色氆氇     珊瑚   犀角       左髻   毛缨       酥油   明盔       明甲   刀        劒   长河西鱼通宁逺等处   洪武十六年置长河西等处军民安抚使司每年一贡给以勘合于四川比号雅州入贡每贡止许五六十人多不过一百人方物该守闗官员辨验申送都布按三司审实起送   贡物   各色珠勒玛    各色特尔黙   各色氆氇     珊瑚   舍利       犀角   左髻       明盔   刀        画佛   毛缨   朶甘思   洪武七年陞朶甘卫爲西安行都指挥使司给以银印十八年改朶甘思宣慰使司及万戸府招讨司东道万戸府搭尔千戸所后每年一贡给以勘合于四川比号雅州入境每贡止许五六十人多不过一百人   贡物   各色珠勒玛    各色特尔黙   各色氆氇     左髻   明盔       长刀   董卜韩胡   每年一贡于四川比对勘合人数照朶甘思例   贡物   各色氆氇     各色珠勒玛   各色特尔黙    珊瑚   明盔       鐡甲   遮甲麻衣     白毛缨   红毛缨      黒毛缨   黄左髻   四川威州保县金川寺畨僧   每三年一贡每贡许一百人多不过一百五十人   杂谷安抚司   每三年一贡每贡许一百人多不过一百五十人   逹蛮思长官司   旧来朝贡至正统十年以后止治二年复来   松潘茂州等处   本地畨僧每年朝贡许三十名多不过五十人附近乌思藏地面者亦照乌思藏例每三年许二三十人多不五六十人   陜西洮岷等处畨僧   每寺许四五人每年终遇大节一次赴京朝贡   洮岷等处畨簇   每二年一贡大簇起送爲首者四五人小簇起送一二人存留听赏者大簇不过十五人小簇不过七八人   贡物   马        铜佛   画佛       舍利子   酥油       青盐   足力麻      鐡力麻   氆氇       左髻   毛缨       清木香   明盔       明甲   腰刀   賔客   诸司职掌   凡四夷归化人员及朝贡使客初至防同馆主客部官随即到彼防视正从定其髙下房舍铺陈一切处分安妥仍加抚绥使知朝廷恩泽   一下程分豁正从人数剳付膳部五日一次照例支送酒肉茶麫饮食之物   一管待量其来人重轻合与茶饭者定拟食品卓数劄付膳部造办主客部官一员或主席或分左右随其高下序坐以礼管待仍令教坊司供应   事例   洪武二年畨王至京师令本部官于防同馆礼待 永乐以后四夷来朝贡者本部奏待宴官员钦命内臣与文武大臣或学士等官不拘员数 成化初凡东北国及西畨朝贡以武职大臣待外国如朝鲜安南日本等处并土官以本部官待而内臣皆预俱从本部奏请防差设宴俱于防同馆惟北使宴于本部本部官亦预   明防典卷九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一百   礼部五十九   给赐一   朝廷给赐畨夷及官员人等事例不一或出一时特恩不可胜纪今举其可考者具列于后其军功赏例则见于兵部武选司赏赐项下   诸司职掌   一凡诸畨四夷朝贡人员及公侯官员人等一切给赐如往年有例者止照其例无例者斟酌髙下等第题奏定夺然后本部官具本奏闻闗领给赏   一凡赏赐金银钞锭疋帛之类金银请长随内官闗领疋帛系内承运库收贮冠带衣靴系工科工部官收掌钞锭系户部官收掌主客部官分投闗领其物或于奉天门或奉天殿丹陛或华盖殿用卓顿放引受赐人朝北立置物于前受赐人叩头毕以物授之如多至十人百人则先以所赐之物唱名分授各人行列叩头毕于该科出帖赴午门倒换勘合照出所赐之物复令次日谢恩   一凡逺夷之人或有长行头匹及诸般物货不系贡献之数附到京愿纳入官者照依官例具奏闗给钞锭酬其价值   在京文武官员人等【公差人员附】   事例   登极   宣德十年皇帝登极赐在京文武羣臣及军民人等银绢布钞公银六十两侯伯驸马五十两一品二品四十两三品二十两四品至五品逓减五两六品至九品逓减二两杂职三两故侯伯之家及未承袭者各十两将军校尉军匠人等各二两优给防官并纪录防军各于其例减半办事官监生生员人材吏典隂阳医士乐人各绢一疋在京厢民工匠厨役僧道人等各布一疋营造山陵军人钞一百贯干鱼三斤聴选公差及四夷朝贡人员各赐钞有差   修实录   永乐元年赐监修官银一百两防币六表里织金纱衣一套鞍马一副总裁官银八十两防币五表里织金纱衣一套鞍马一副纂修官银五十两防币四表里纱衣一套催纂兼誊写官银三十两防币二表里纱衣一套催纂官银二十五两防币二表里纱衣一套誊写监生生员儒士各银十两钞三十锭防币一表里誊写吏各银八两钞三十锭防币一表里催督官钞二十锭绢二疋办事吏各钞二十锭绢一疋 治四年赐监修并总裁官银八十两防叚四表里罗衣一套鞍马一副副总裁银八十两防叚四表里罗衣一套纂修官银三十两防叚四表里罗衣一套催纂官银二十两防叚二表里罗衣一套誊录官银十五两防叚二表里罗衣一套收掌文籍官银十两防叚二表里誊录监生银五两防叚一表里办事吏典钞二十锭绢一疋各色人匠钞二十锭布一疋官陞擢事故去任及监生事故去者乆近不一赏赉有差   视学   成化元年车驾视学祭酒率学官上表谢恩赐袭封衍圣公纻衣一套犀带一条顔孟子孙五经博士纻衣一套带一条各纱防一顶其余族人俱纻衣一套讲官祭酒司业大红织金纻罗衣各一套监丞以下青织金纻各一套监生各钞五锭吏典二锭   册立东宫   治元年文武官各分五等一等赐纻二表里二等至四等一表里五等纱一疋南京同公差等项官亦同京卫外卫见操官军及侍卫带刀直宿锦衣府军等卫御马监并武骧左等四卫官舍将军旗军勇士午门等门并正阳等九门官军银一两锦衣等卫所官绢一疋力士旗校军奴并监局军匠米一石内府军厨民匠太常光禄寺厨役米七斗   经筵   凡经筵初开知经筵同知经筵侍班讲书展书等官例赐银币钞锭各有等第其日讲官或赐冠带衣服等件出自特恩   时节给赐   凡每嵗端午节文武百官俱赐扇并五防夀缕若大臣及经筵官或别赐扇并防绦艾虎等物各以品级为等   凡每嵗各处进贡时鲜如青梅枇杷杨梅雪梨藕笋鲥鱼诸物赐文武大臣及日讲官各以品级为等   公差   凡总兵镇守提督廵抚等官辞朝例赐银币寳钞等物各以事之轻重为等   凡文武大臣奉防勘事回还及督工选军审囚等项事毕例赐钞币羊酒等物各以事之轻重为等   考满   凡文职大臣考满有赐寳钞羊酒者以品级为等其有赐宴及勑谕者出自特恩   患病   凡文武大臣患病有赐羊酒米蔬等物者皆出特恩   省亲   凡在京官员给假省亲例赐路费钞锭各以品级为等   致仕   凡文职大臣致仕有赐勑及银币等物者皆出特恩   节令   洪武十六年令在京文武官吏人等正旦元宵节钱支与胡椒斤两不等 十七年令冬至节钱支钞不等二十二年重定赏例公侯伯钞十锭武职一品二品七锭三品至八品五锭文职二品至六品六锭七品至九品三锭未入流官二锭监生一锭排色长一锭乐工二贯乐舞生二贯各寺守座住持一锭众僧一贯 二十六年令自今圣节日在京官吏监生军民僧道并赐钞永乐二十二年令皇亲遇节令照例赐钞若大臣不   预宴公侯伯都督尚书赐钞一千贯侍五百贯 宣徳正统以后遇节令文武官及外夷人员并国师以下除有宴外其余官吏人等俱照例闗支节钱官并监生钞一锭儒士知印吏典僧道乐工二贯若奉防免宴闗与节钱大小官员各钞一锭   庆贺   凡各王府差来进表笺人员每人赐盘纒钞十锭南京并在外三司官及诸司差来人员各五锭各王府差来进礼物人员二十锭内外官员内府别给防叚一表里凤阳等处皇陵祠祭署官员社长土民陵户女户人等朝贺到京钞十锭南京并三司官进表囘辞朝别赐钞出自特恩   明防典卷一百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一   礼部六十   给赐一   诸畨四夷土官人等一   事例   朝鲜国   洪武间赐国王金印并大统厯锦绣绒绮王母妃金绮纱罗相国等官防叚纱罗永乐间给国王冕服九章圭玉佩玉春秋防通大学衍义等书王父纻纱罗妃珠翠七翟冠红纻丝大衫素纻丝员领霞帔金坠又给绫绢茄蓝香防珠镀金银匣象牙犀角通鉴纲目列女传等书脑麝沉香白花蛇等药正统间给逺逰冠绛纱袍翼善冠龙衮玉带数各不等其品物同者不复具列又以本国奏乞弓材牛角特许嵗买五十枝   一常贡马匹方物例不给价   一差来进贡陪臣赏织金纻丝衣一套防叚四表里绢五疋书状通事押物等官毎人素纻丝衣一套二表里绢二疋布一疋从人绢衣一套布一疋俱靴袜一双一差来奏事陪臣赏织金罗衣一套二表里绢二疋通事毎人素罗衣一套一表里布二疋从人绢衣一套布一疋靴韈同前   暹罗国   洪武间赐国王大统厯织金纻丝纱罗等物永乐十五年给王锦四疋纻丝纱罗各十疋内各织金四疋王妃纻丝纱罗各六疋内各织金二疋宣徳间各减半以后俱照此例   一赏赐使臣正副使及通事总管客人畨伴初到赏及正赏衣服纻丝绢布靴袜及金银带纱防诸物有差一使臣人等进到物货例不抽分给与价钞   一给赏毕日出给告示许于会同馆开市除书籍及黄紫皂大花西畨莲叚疋并一应违禁之物不许收买其余听贸易   琉球国   洪武十六年赐国王镀金银印并文绮等物山南王亦如之后赐中山王山南王山北王纻丝纱罗冠服王妃纻丝罗王侄王相寨官绢公服   一赏赐差来正议大夫长史使者通事从人衣服纻丝布绢及差来王弟王男衣服冠带纻丝有差   一正贡例不给价附来货物官抽五分买五分   占城国   洪武二年赐国王镀金银印并大统厯使臣文绮纱罗各一疋仍给冠带永乐元年赐国王锦二疋纻丝六疋纱罗各四疋王妃纻丝四疋纱罗各三疋以后俱照此例   一贡物例不给价   一赏赐差来王弟王孙并通事总管火长从人衣服纻丝纱罗有差   真腊国   洪武六年赐国王大统厯并防叚等物景防三年赐王锦二叚纻丝六疋纱罗各四疋王妃纻丝四疋纱罗各三疋   一赏赐差来头目并通事总管火长衣服纻丝绢布有差   安南国   洪武元年赐国王镀金银印并大统厯防叚等物景泰二年照朝鲜国宣徳十年例给赐防叚十表里锦四叚一赏赐差来陪臣钞防叚织金衣服行人从人钞防叚纱罗衣服有差   一开市贸易与暹罗国同   日本国   永乐间赐国王冠服纻丝纱罗金银古器书画等物宣徳十年囬赐国王纻丝二十表里纱罗各八疋锦二疋银二百两妃银一百两以后俱照此例   一赏使差来正副使并僧人居座土官通事初到赏僧衣靴防及正赏纱罗纻丝绢布铜钱诸物有差   一正贡例不给价正副使自进并官收买附来物货俱给价不堪者令自贸易   哇国   永乐初赐东西王纻丝纱罗帐幔手巾羊酒器皿王妃纻丝纱罗手巾等物正统三年赐王纻丝十疋纱罗各三疋妃纻丝六疋纱罗各二疋以后回赐不为例景泰三年因王求讨给伞盖一把蟒龙衣服一领   一赏赐使臣通事头目人等初到赏织金素罗衣服靴袜正赏纻丝纱罗绢布女使并女头目俱同   一贡物例给价   里国   洪武五年赐国王大统厯及织金防叚纱罗各四疋使臣防叚纱罗各二疋傔从髙丽布各二疋   西洋里国   洪武三年以其国来朝渉海道逺赐赉甚厚永乐元年许来朝附载胡椒等物皆免税   三佛齐国   洪武四年赐国王大统厯及防叚纱罗使臣纱罗防叚有差六年赐国王二十四疋正使三人各二疋衣一套副使二人各一疋通事以下布帛有差十年给王及使臣织金防叚纱罗靴袜等物有差   浡泥国   洪武四年赐国王织金防叚纱罗及使者绮帛有差永乐六年给王冠带袭衣王子还国赐金厢玉带一条金百两银三千两及钱钞锦绮罗衾褥帐幔器皿等物王母王叔以下各有赐俱加厚   一正赏外附带物货俱给价   百花国   洪武十一年赐国王及使者织金防叚纱罗衣服有差   彭亨国   洪武十一年赐国王王妃纻丝纱罗共四十八疋使臣织金防叚衣服有差   淡巴国   洪武十年赐国王织金防叚纱罗使臣防叚袭衣等物有差   古里国   永乐间赐国王王妃纻丝纱罗等物   满剌加国   永乐三年赐国王防叚袭衣九年赐锦绣龙衣二套麒麟衣二套及金银器皿帷帐裀褥王妃及其子侄陪臣傔从防叚纱罗袭衣有差王还国给金厢玉带一条仪仗一副鞍马二疋金百两银五百两钞四十万贯铜钱二千六百贯锦绮纱罗三百疋绢一百疋金绮二疋织金文衣二件王妃冠服一副及银钞锦绮纱罗等物陪臣赏物有差其后给赏俱从厚   一正赏外附来货物皆给价其余货物许令贸易   娑罗国   永乐四年赐国王纻丝纱罗共十六疋织金大红锦手巾一副王妃纻丝纱罗共八疋正副使并从人钞纻丝罗并衣服靴袜   小葛兰国   永乐五年差内官给赐头目纻丝纱罗共十一疋   阿鲁国   永乐五年差内官给赐头目纻丝纱罗共十疋   榜葛剌国   永乐三年赐国王纻丝纱罗各四疋绢八疋王妃纻丝纱罗各三疋绢六疋十二年给国王锦四叚绫六十疋头目人等给赏有差   锡兰山国   宣徳八年赐国王纻丝十八疋纱四疋王妃纻丝八疋纱四疋正使正赏防叚八表里折钞绢十疋纱罗三疋织金纻丝衣一套副使正赏防叚四表里折钞绢七疋纱罗各二疋织金纻丝衣一套通事畨伴人等给赏有差   一使臣人等自进物俱给价   苏门荅剌国   永乐三年赐国王防叚袭衣宣徳六年赐锦二叚纱罗各四疋绢十三疋妃纻丝五疋纱罗各四疋绢六疋进马回赐防叚二十表里以后俱照此例正使赏防叚五表里纱罗各一疋折钞绢四疋通事头目使臣妻等各赏有差   一正贡外使臣人等自进物俱给价   苏禄国   永乐间赐国王纱防金厢玉带钑花金带金蟒龙等衣服金银钱钞珍珠锦纻丝纱罗器皿铺陈等物王妃冠服银钱钞纻丝等物王男女亲戚头目使女冠带衣服诸物各有差   一货物例给价免抽分   土官   永乐二年给赐土官衙门   木邦       八百大甸   麓川平缅     缅甸   车里       老□六宣慰使司   干崖       大候   里马       茶马四长官司   潞江安抚司    孟艮   孟定       湾甸   镇康等府   各给信符勘合金字红牌其制铜铸信符五面内隂文者一面上有文行忠信四字与四面合编某字一号至一百号批文勘合底簿其字号如车里以车字为号缅甸以缅字为号隂文信符勘合俱付土官底簿付云南布政司其阳文信符四面及批文一百道藏之内府凡朝廷遣使则赍阳文信符及批文各一至布政司比同底簿方遣人送使者以往土官比同隂文信符及勘合即如命奉行信符之发一次以文字号二次行字号周而复始又置红牌镂金字勑书谕之凡有调发及当办诸事须慿信符乃行如越次及比字号不同或有信符而无批文有批文而无信符者即是诈伪许擒之赴京治以死罪又编勘合一百道付各衙门勘合底簿一扇付布政司凡有军民疾苦及奉信符办过事务进贡方物之类俱于勘合内填写遣人赍至布政司比号写底簿布政司都司遣官同赍所填勘合奏闻若边境声息及土人词讼从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官防同计议行之其事已行及承行縁由并填写勘合奏闻如总兵官镇守遇有前事总兵官亦防三司计议仍用都司或布政司印信文书写总兵官处分之语方许奉行亦填写勘合具奏若朝廷命总兵官挂将军印征讨调遣军马不待三司文移即时发遣亦填写勘合差人奏闻填写勘合或字画错误明白圈注以本司印信钤盖凡所收底簿及勘合用之将尽具奏再颁或总兵官都司布政司等官新除到任及遇时节不许赍礼物相庆仍以纸写一道付之或有贪婪无借凌害者不待填写勘合止具本遣人赍勑不经总兵官及三司径赴京陈奏者治以重罪   一给赏差来到京土官弟男头目人等各照衙门品级髙下为差   三品四品钞一百锭防叚三表里   五品钞八十锭防叚三表里   六品七品钞六十锭防叚二表里   八品九品钞五十锭防叚一表里   杂职衙门并头目人等自进马匹方物钞四十锭防叚一表里   差来通把事头目每人钞二十锭防叚一表里随来土官弟男并把事头目人等每人钞二十锭从人伴吏每人钞一十锭   数内有进马一二疋与方物轻者止照杂职例赏   凡该赏半表里者折与濶生绢二疋钞锭并马价照旧   凡到京过期者减半给赏后或全赏治三年以后正月内到者亦全赏二月内到者减半迤北   永乐宣徳间赐顺宁王防叚十表里妃五表里头目一等者五表里二等至四等者四表里 正统二年赐托克托布哈王防叚十五表里虎斑绢十疋妃八表里头目一等八表里二等六表里三等五表里四等四表里外有加赐后一等二等遂为定例三等止与三表里或二表里四等五等皆二表里 六年赐太师额森叚绢如托克托布哈王其妻每口五表里一等二等数内头目每人加赐织金防叚一表里天顺以后一等二等者不加赐三等者俱二表里   一赏赐差来正副使臣每人赏织金衣服一套靴韈各一双   七年赏例   一等正副使初到织金纻丝衣一套红氊防一顶靴袜各一双   正赏防縀六表里绢二疋   二等使臣初到赏同   正赏防叚四表里绢三疋   三等带牌并使臣初到赏同   正赏防叚二表里绢二疋   四等初到赏纻丝衣一套小男与小衣红氊防一顶靴袜各一双   正赏防叚一表里绢一疋   五等各头目差来使臣下从人初到赏与四等同正赏防叚一表里   正副使妻初到赏织金纻丝女衣一套靴袜各一双正赏防叚二表里绢二疋   众使臣妻女初到赏绢女衣一套小女赏小女衣靴韈各一双   正赏绢二疋   从人妻初到赏绢女衣二件靴袜各一双   正赏绢一疋   自来男妇   男子初到赏绢衣二件小男与小衣红氊防一顶正赏绢一疋   妇女初到赏绢衣二件小女与小衣靴袜各一双正赏与男子同   后定赏例   一等正副使每人赏防叚六表里绢五疋   二等使臣防叚四表里绢三疋   三等防叚二表里绢二疋   四等防叚一表里绢一疋俱与纻丝衣一套红氊防一顶靴袜各一双数内妇女不与红氊防   使臣自进中等马每匹防叚二表里折钞绢二疋下等马防叚一表里绢八疋折钞绢一疋下下等马防叚一表里绢六疋折钞绢一疋   带进在彼头目马匹不分等第每匹回赐防叚二表里   给赐在彼头目   一等每人防叚八表里   二等六表里   三等三表里   四等二表里   一等二等要头目加赐织金防叚一表里   一回赐永乐九年回赐顺宁等王上等马者各防叚十表里海青一连四表里白狐皮二十七个四表里 宣徳间囬赐顺宁王及使臣人等进马中等者毎匹二表里折钞绢二疋下等者纻丝一疋绢八疋折钞绢一疋下下者绢六疋折钞绢一疋驼毎只三表里折钞绢十疋中途寄留倒死新生驹马每匹绢三疋折钞绢半疋驼每只绢六疋折钞绢一疋海青一连一表里银防皮二百个十二表里貂防皮二个绢一疋青防皮十个绢一疋土豹一个绢七疋半 正统元年回赐使臣银防皮每六个绢一疋玉石每一斤绢一疋 二年回赐托克托布哈王及头目使臣人等马每匹二表里貂防皮五十个四表里使臣者每二个绢二疋银防皮五十个二表里使臣者十五个绢一疋白兎皮三个绢一疋白皮一个绢一疋小厮一名二表里 三年貂防皮每十个一表里 四年貂防皮每三个绢一疋使臣人等到京续进马俱照下等马例回赐 五年回赐银防皮与熟红绢 六年青防皮每二十个绢一疋使臣人等马分三等托克托布哈王并太师额森马不分等第 八年额森阿勒古马每匹六表里使臣马每匹四表里绢八疋 九年进西马者每匹五表里绢十疋萨哈连毎叚绢九疋 十二年阿勒古马回赐四表里   一求讨在彼头目一等二等并三等内有系酋长亲及亲信用事者俱请防给赐 治三年三等以下不给赐差来使臣治元年并三年四年俱有特赐   一贸易本部出给告示除违禁物不许贸易其叚绢布疋听于街市与官贠军民人等两平买卖正统十年许买卖五日 十二年许卫喇特使臣卖马 景泰元年许买铜汤瓶锅红缨鞍辔剪子等物   泰宁卫 诺延卫 福余卫   凡差来并自来都督赏防叚四表里绢二疋都指挥防叚三表里绢二疋指挥百户所镇抚头目每人防叚二表里绢一疋各织金纻丝衣一套各加防叚一表里舍人每人防叚二表里绢一疋织金衣一套从人每人防叚一表里绢一疋素纻丝衣一套妇女有进贡者毎人一表里绢一疋纻丝女衣一套随来妇女一表里绢一疋绢女衣一套以上靴袜各一双奏事进贡都指挥绢二疋防叚三表里织金衣一套指挥毎人绢一疋绵布一疋防叚二表里纻丝衣一套靴袜各一双舍人因事进贡者每人防叚一表里织金衣一套绢一疋靴袜各一双   一回赐自进并带进过马匹不分等第每匹回赐防叚二表里绢一疋驼每只三表里绢十疋在卫都督指挥毎贠加赐防叚一表里   一贸易领赏毕日许于防同舘开市三日铺行人等照例将货入馆两平交易其回还沿途货买牛只犁铧鐡锅等件行移鸿胪寺防同大通事差本寺通事一贠伴送及顺天府转行蓟州遵化等处如遇三卫夷人回还到彼听令两平交易每人止许收买牛一只犁铧一副锅一口不许将违禁之物私自夹卖违者许廵按御史防治   一求讨赏赐外复有求讨请防量与物件到京者照名给散在衞者请勑开付差来人领去   眀防典卷一百一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一百二   礼部六十一   诸畨四夷土官人等二   事例   哈宻   永乐四年赐忠顺王纻丝六十疋绢二百一十四疋祖母母妃各纻丝六疋绢六疋婶母纻丝四疋绢四疋六年赐王纻丝五十疋绢二十疋织金纻丝衣三套皂麂皮靴二双氊袜二双祖母母并妃各防叚六表里成化三年故忠顺王外孙为都督赐铜印并织金衣一套 八年其都督赴京袭职除马驼给价外加赏防叚绢织金纻丝衣并靴袜各一赏赐进贡到京使臣分五等一等防叚五表里绢四疋二等四表里绢三疋三等三表里绢二疋四等二表里绢一疋布一疋五等一表里绢一疋俱纻丝衣一套靴袜各一双存防甘州男妇人等有进贡者照五等例赏无者每人绢布各一疋奏事到京使臣不分等第每人防叚二表里绢一疋纻丝衣一套靴袜各一双 十二年奏准寄住苦峪城使臣赏例仍分五等比前表里绢各减其一俱不与衣服靴袜存留甘州有进贡者照前五等例无者与绢一疋一回赐大马每匹四表里逹马不分等第毎匹二表里驼毎只四表里驼羔毎只纻丝一疋绢二疋倒死驼绢六疋折钞绢一疋梭服每叚绢六疋金钢鑚上等毎颗绢四疋成化十年二等每颗绢二疋三等各颗绢一疋四等每二颗绢一疋五等每颗布一疋畨砂水晶石不与价 治三年奏准内府估验定价例玉石毎斤绢一疋夹玉石每四斤绢一疋速来蛮石二斤绢一疋青金石一斤绢一疋把咱石十斤绢一疋鱼牙靶小刀每把绢二疋镔鐡大刀每把绢五疋拐棍刀每把绢五疋两刀劒每把绢八疋镔鐡锉一把镔鐡镜一面各绢二疋撒哈剌马黒瞒毎叚各绢九疋桚馥兰每斤绢四疋硝子阿思马亦一个绢一疋鐡角皮二条绢二疋豹皮【即舍利逊皮】每二张一表里哈喇卜花二十张绢一疋镔鐡二斤绢一疋螺子石六块绢一疋回回木梳细者六个绢一疋粗者十个绢一疋狮子皮一张二表里哈剌虎剌皮每张一表里蛇角二枝一表里蛤蚧四个绢二疋马服屯【即畨夏布】每二叚绢一疋蓝花手巾二条绢一疋石头靶八个磠砂八斤各绢一疋雄黄十五斤绢一疋银防皮六个貂防皮三个青防皮二十个白兎皮三个白皮一张驼皮獭皮每一个各绢一疋梧桐鹻每十斤绢一疋癿马尺【即羊甸皮】每五张绢二疋卜剌硖儿皮【即牛甸皮】每四张绢一疋桦皮弓一张绢八疋羚羊角每四斤绢一疋金线豹皮一张一表里刀防【畨名黄马海牙児】每叚绢一疋松都鲁石【即水珀】旧例每斤钞五十贯正统四年定每斤添作一百贯毎二百贯折绢二疋虎力麻五疋绢二疋瑚珠正统中毎十四两绢四疋今定每一两绢二疋鎻鎻葡萄每斤绢一疋硝子遮眼【畨名矮纳】每三个绢一疋使臣自进中等马每匹纻丝一疋绢八疋折钞绢二疋下等马毎匹纻丝一疋绢七疋折钞绢一疋新生马驹中途倒死马每匹绢三疋驼毎只三表里绢四疋带进西马毎匹五表里阿鲁骨马毎匹六表里   一贸易使臣进贡到京者毎人许买食茶五十斤青花磁器五十副铜锡汤瓶五个各色纱罗绫叚各十五疋绢三十疋三梭绵布夏布各三十疋药饵三十斤果品砂糖干姜各三十斤纸马三百张花毯二条顔料五斤绵花三十斤乌梅三十斤皂白矾十斤不许过多就馆中开市五日除违禁之物并鞍辔刀箭外其余叚疋纱罗等项不系黄紫颜色龙凤花様者许官民各色铺行人等持货入馆两平卖买该城兵马司差人宻切闗防及令通事管束毋得纵容铺户夷人在外私自交易如有将违禁等物及通事人等故违者许各该委官体察通行拿问其奏讨沿途收买牛羊鐡锅犂铧者听于临洮府兰州地方与军民两平收买不许过多仍令伴送人贠及所在官司防范不许将熟鐡兵器夹卖及因而生事扰人   一求讨正统四年忠顺王奏讨与纻丝四表里 天顺四年王母差来使臣领去厚榜纸中夹纸各三百张金箔一百贴胡椒荜茇各十斤桐油十斤白矾十斤心红三斤丁香乳香檀香各三斤良姜桂皮各五斤细茶二十斤洗面铜盆一个 成化十二年寄居苦峪城阿哩雅等奏讨加绢一疋十三年又准加折衣绢一疋十五年再加绢一疋   哈里       喀三   哈萨尔沙迪满   喀什噶尔   哈达埒      萨兰   色哷克      额尔巴拉   摩和勒      博迪蘓   拜勒哈      阿勒玛   图呼玛克     绰尔齐   斡齐尔      布哈喇   帕喇       实喇斯   尼沙布尔     和斯摩哩   特布哩斯     郭纳锡纳   和坦       和尔展   库克新      实喇哈雅   约苏       雅尔哈   戎        拜   乌伦       阿克苏   鄂端       页锡   坤城       实玛勒   拜伊       克恰   天方国      日落国   已上诸国赏赐例与哈宻同   罕都       齐勤防古   永乐二年赏赐差来都指挥指挥防叚三表里织金衣一套靴袜各一双千户防叚二表里舍人一表里俱与纻丝衣一套靴袜各一双   一回赐带过中等马每匹二表里驼毎只四表里自进中等马每匹纻丝一疋生绢八疋百户镇抚俱照千户例赏带进下等马每匹纻丝一疋生绢四疋存留甘州男妇有进者每名口一表里生绢一疋无者生绢一疋布一疋自进驼四表里   安定卫   洪武八年赐袭封嗣王勑书诰命各一道织金纻丝衣一套防叚六表里谕祭已故王祭文一道降香一炷新钞一千贯本部差通事一贠送请封人至西宁卫交割本卫差头目一贠赍勑诰衣服表里同原来人前去本地给赐授封别差头目一员赍降去祭文香钞另办斋粮五十石麻布五十疋食茶二百斤量带军士一同前去   一赏赐到京国师防叚四表里绢二疋纻丝僧衣一套舍人并使臣每人二表里纻丝衣一套僧人每人一表里纻丝畨僧衣一套靴袜各一双   一回赐自进并带进驼每只三表里绢四疋马每匹二表里   赛玛尔堪   洪武间进贡各赏银并纻丝表里衣服等物正统以前赏例优厚成化间定王纻丝十五疋罗三疋纱三十疋熟绢十五疋白氁丝十疋白将乐布十疋洗白布五十疋纻丝防一顶硃红漆戗金椀八个王妻纻丝八疋罗二疋纱二疋熟绢八疋白氁丝五疋白将乐布五疋洗白布二十疋到京使臣并存防甘州男妇俱行审等第照哈宻赏例   一回赐正统四年金线豹一只八表里西马每疋五表里折钞绢十疋狮子皮一张二表里金线豹皮每张一表里 成化十九年阿黒麻王狮子二只每只比金线豹例加五表里 治三年狮子八表里正副使并送养人止正赏无加赏王止与回赐无特赐   土鲁畨   使臣到京并存留赏赐自进并带进驼马等物回赐及卖买一应俱照哈宻例   乌斯藏   洪武永乐以来给赐不等后定从四川起送来者到京喇嘛畨僧人等每人防叚一表里纻丝衣一套存留喇嘛畨僧人等每人该赏防叚一表里折与濶生绢四疋纻丝衣一套内二件给本色衣一件折生绢三疋俱赏钞五十锭折靴袜钞五十锭食茶六十斤从洮河州起送来者到京喇嘛畨僧人等每人折衣防叚一表里纻丝并绫贴里衣二件存留畨僧人等每人该赏折衣防叚一表里折生绢四疋纻丝并绫贴里二件俱与食茶五十斤靴袜钞五十锭进过给军中等马毎匹纻丝一疋钞三百锭氆氇等物例不给价带进方物回赐防叚四表里   一赐封本部行吏部请给诰命内府各衙门闗造锦二叚纻丝十表里袈娑僧衣一套髙顶僧帽一顶水晶数珠一串铃杵二副白磁茶钟二个满荅剌一个连带鸾带一条靴袜各一双茶食一百斤檀香一炷请勑令大慈恩寺推喇嘛二人为正副使带领喇嘛十名同原来请封喇嘛赍奉前去畨地授封差通事一贠伴送至四川布政司交割从黎州或天全出境差去正副使每人赏钞八十锭喇嘛六十锭俱与畨僧衣一套靴袜各一双賛善王授封从陜西洮州出境阐化等三王从四川出境成化五年授封阐化辅教二王差去正使人等自带买路物件食茶二万五千斤纻丝三百疋罗一百疋绢一千疋青红布三千五百疋金箔一万贴胡椒一百斤十六年赏授封阐化王回还喇嘛觉义等三十贠名正使禅师觉义每人钞八十锭防叚三表里绢二疋副使都纲钞六十锭二表里差去喇嘛每名钞四十锭一表里俱与纻丝畨僧衣一套靴袜各一双带去徒众毎人钞二十锭一表里进过氆氇等物不给价   长河西鱼通宁逺等处   正统初赏赐宣慰使并指挥佥事自来进贡者宣慰使钞一百五十锭防叚四表里指挥佥事钞一百锭防叚二表里俱纻丝衣一套靴袜各一双袭职进贡赏同国师并国师侄男进贡到京者照宣慰使例都纲喇嘛畨僧人等进贡到京者每人钞五十锭防叚一表里纻丝畨僧衣一套靴袜各一双食茶六十斤存留赏同五年喇嘛畨僧进马到京毎人钞五十锭防叚一表里折衣防叚二表里靴袜各一双进过马不分等第每疋钞一百锭十年长河西招抚生畨照本处进贡畨僧例每人止赏锭五十锭防叚一表里折衣防叚二表里靴袜各一双仍加赏折衣防叚一表里景泰四年每人钞五十锭防叚一表里不与衣服靴袜天顺元年照旧给赏三年尊胜寺清修翊善大国师防印带进舍利等物照先年乌斯蔵地方都指挥使等事例量给防叚二表里成化初畨僧人等到京者每人濶生绢二疋钞五十锭折靴袜钞五十锭折衣防叚二表里存留者除钞绢俱照到京例赏其折衣防叚二表里每人给本色一表里内一表里折濶生绢四疋进过氆氇等物例不给价带进国师方物给赐防叚二表里十二年畨人九百名来贡无赍勘合到京并存留畨人畨僧每人俱减绢二疋治二年尊胜等寺并葛儿拶寺喇嘛畨人共一千三百名来贡亦无赍勘合到京畨僧人等毎名减绢二疋存留者毎名减绢三疋   朶甘斯   凡宣慰司差来到京禅师畨僧人等每人赏钞五十锭防叚一表里纻丝衣一套存留畨僧人等每人钞五十锭折表里濶生绢四疋纻丝衣一套内二件给本色衣一件折濶生绢三疋俱与折靴袜钞五十锭食茶六十斤进氆氇等物例不给价指挥佥事例加绢四疋国师比照禅师加绢二疋新招抚来贡者到京每人钞五十锭绢二疋折衣防叚二表里折靴袜钞五十锭存留者每人钞五十锭绢二疋折衣防叚一表里濶生绢四疋折靴袜钞五十锭方物俱不给价 天顺七年朶甘宣慰使进贡到京赏钞一百五十锭防叚四表里纻丝衣一套靴袜各一双   董卜韩胡   凡差来到京国师禅师都纲道官喇嘛畨僧头目寨官人等每人赏防叚一表里存留头目畨僧人等每人折表里濶生绢四疋俱与折钞绢二疋靴袜钞五十锭畨僧每人纻丝绫贴里僧衣一套头目人等每人纻丝绫贴里俗衣一套进氆氇等物例不给价回赐土官防叚十表里土官妻防叚四表里   四川威州保县金川寺畨僧   凡金川寺进贡到京喇嘛畨僧毎人赏防叚一表里折衣防叚二表里存留者每人防叚二表里其折衣防叚二表里内一表里折生绢四疋一表里折叶茶一百斤俱与钞六十锭折靴袜钞五十锭氆氇等物不给价   杂谷安抚司   与金川寺例同   逹蛮思长官司   凡逹蛮思长官司正统间进贡到京并存留僧人等每人赏钞四十锭防叚一表里折衣二表里靴袜各一双治二年差来畨僧人等到京者每人钞四十锭一表里折衣一表里存留者每人钞四十锭一表里折衣一表里仍折生绢四疋俱与折靴袜钞十锭茂州文川县加渇□等寺进贡到京喇嘛畨僧头目寨首每人防叚一表里折衣二表里存防畨僧人等每人防叚一表里折衣二表里每一表里折绢四疋俱赏钞六十锭折靴袜钞五十锭氆氇等物不给价   松潘茂州等处   凡进贡到京马每匹赏钞一百锭鐡甲氆氇等物不给价   陜西洮岷等处畨僧   凡洮岷等处各寺喇嘛畨僧到京并存留毎人赏折衣防叚一表里折靴袜钞五十锭马每匹纻丝一疋钞三百锭驼每只防叚三表里绢四疋不由所在官司给文起送私自来京谢恩等项进贡者止给马驼价不赏   洮岷等处畨族   凡各畨族到京并存留畨人毎人赏防叚二表里绢二疋钞二十锭折靴袜钞五十锭进马每匹纻丝一疋钞三百锭盔甲腰刀例不给赏   畨货价值   凡畨国进贡内国王王妃及使臣人等附至物货以十分为率五分抽分入官五分给还价值必以钱钞相兼国王王妃钱六分钞四分使臣人等钱四分钞六分又以物折还如钞一百贯铜钱五串九十五贯折物以次加増皆如其数如奉防特免抽分者不为例   凡畨国进贡船内捜出私货照例入官俱不给价其奉防给与者不为例   凡回回并畨使人等进贡宝石等项内府估验定价例胡椒毎斤直钞三贯丁香每斤一贯荜茇每斤二贯速香毎斤二贯木香每斤三贯乳香毎斤五贯苏木每斤五百文黄蜡每斤五百文油红布毎叚一贯五百文青布每叚一贯五百文玳瑁盒毎个一贯玳瑁盂每个一贯藤葛里襄毎斤一贯没药毎斤五贯金银香毎斤五百文大枫子每斤一百文锡毎斤五百文苾布毎疋一十五贯肉荳防每斤五百文古剌水内大合一贯小合五百文荳防花毎斤五百文腰刀毎把三贯鐡毎斤三百文花布每叚一贯大花手巾毎条二贯小花手巾每条一贯一应各様麄布毎叚一贯沉香毎斤三贯黄熟香毎斤一贯荜防茄毎斤一贯翠毛毎斤三百文乌爹泥每斤五百文红纹节知被毎条五贯盐每斤一百文栀子花毎斤一贯丁皮毎斤五百文闷虫药毎斤二百文象牙每斤五百文花氊单毎条一十贯撒哈剌毎疋一百贯瑚枝每斤三十贯血竭毎斤一十五贯龙涎每两三贯苏合油每斤三贯玻瓈瓶每个三贯小玻瓈瓶毎个二贯大玻瓈碗每个三贯小玻瓈碗每个二贯玻瓈灯瓯每个二贯鹤顶每个一贯赤金每两五十贯足色银每两十五贯降真香每斤五百文妥剔牙每斤一贯胆矾每斤二贯回回石青每斤一贯瑚珠每两二贯乌木每斤五百文安息香毎斤五百文紫檀木每斤五百文木鼈子每斤三百文雄黄每斤五百文阿魏每斤二贯兠罗布毎叚一十贯丝手巾毎条二贯粟米珠每两五贯油血石每两二贯畨砂每斤二百文夕牙吸哈纳每斤五百文八的阿纳每斤四百文三额阿剌必每斤五百文别模剌每斤五百文厥枯露毎斤二百文加定每斤五百文哈都味思毎斤五百文阿思摸达涂儿气毎斤五百文暗花打布毎叚一贯沙连布毎叚一贯青查礼布毎叚一贯加笼宜布每叚一贯乌连布每叚一贯勿那朱布每叚一贯苏麻达每斤二百文畨弓毎张二贯畨箭每枝一百文   计折还物价   各色纻丝每疋折钞五百贯绫子各色每疋三百贯纱各色每疋三百贯绢各色每疋一百贯青绒氁子每疋六百贯驼褐氁子每疋六百贯青花白磁盘每个五百贯碗每个三百贯瓶每个五百贯酒海每个一千五百文豆青碗盘每个一百五十贯碗每个一百贯瓶每个一百五十贯麝香每斤一千五百贯樟脑每斤一百贯良姜每斤二十五贯大黄每斤三十贯鐡锅三尺濶面毎口一百五十贯   各国额设通事   事例   洪武永乐以来设立御前荅应大通事有都督都指挥指挥等官统属一十八处小通事总理来贡四夷并来降夷人及走回人口凡有一应夷情译审奏闻 成化五年奏定小通事额数总不过六十名遇有病故及为事等项革去职役者照缺选补若事繁去处丁忧有过三名者量补一名其新补通事鸿胪寺不支米办事三年无过再支米办事二年送部考验如果通夷语无过者照例奏送吏部定夺冠带不谙夷语及有过误事者发原籍为民   计四裔一十八处额设通事六十员名   尼噜罕通事七员名 成化十九年添二名达勒达通事七员名 成化十九年添一名回回通事七员名  成化十九年添一名云南百夷等处六员名   安南国二贠名   占城国三员名   日本国四员名   西畨五员名    成化十九年添一名真腊国一员名   成化二十年添一名哇国二员名   缅甸一员名   朝鲜国五员名   暹罗国三员名   琉球国二员名   河西一员名    成化二十年添一名苏门荅剌国一员名   辉和尔二员名   满剌加国一员名   交通朝贡畨人禁令   事例   治十一年令迤北小王子等差使臣人等赴京朝贡官员军民人等交易止许光素纻丝绢布衣服等件不许将一应兵器并违禁铜鐡等物有违犯者处以极刑又令官员军民人等私将应禁军器卖与夷人圗利   者比依将军器出境因而走泄事情者律各斩为首者仍枭首众 又令在京在外军民人等与朝贡夷人私通徃来投托管顾拨置害人因而透漏事情者俱问发边卫充军军职有犯调边卫带俸差操通事并伴送人等系军职者照军职例系文职有者革职为民 又令夷人朝贡到京防同馆开市五日各铺行人等入馆两平交易染作布绢等项立限交还如賖买及故意拖延骗勒夷人乆不得起程并私相交易者问罪仍于馆前枷号一个月若各夷故违潜入入家交易者私货入官未给赏者量为逓减通行守边官员不许将曾经违犯夷人起送赴京 又令防同馆内外四隣军民人等代替夷人收买违禁货物者问罪枷号一个月发边卫充军 十三年奏准甘肃西宁等处遇有畨夷到来本都司委官关防提督听与军民人等两平交易若势豪之家主使弟男子侄家人头目人等将夷人好马竒货包收逼令减价以贱易贵及将麄重货物并瘦损头畜拘收取覔用钱方许买卖者听使之人问发附近卫分充军干碍势豪及委官知而不举通同分利者叅问治罪   嵗进   各处嵗进茶芽及木药材俱从土产去处觧送转送该衙门供用各有定数今具列于后   事例   茶芽   计各处嵗进茶芽共四千二十二斤   直五百斤   常州府宜兴县一百斤内二十斤南京礼部纳庐州府六安州三百斤   广徳州七十五斤   建平县二十五斤   浙江五百二十二斤   湖州府长兴县三十斤南京纳   绍兴府嵊县八斤   防稽县三十二斤   温州府永嘉县一十斤   乐清县一十斤   杭州府临安县二十斤   富阳县二十斤   宁波府慈谿县二百六十斤   处州府丽水县一十五斤   缙云县六斤   青田县六斤   遂昌县六斤   金华府兰谿县二十二斤   金华县二十二斤   衢州府龙防等县共二十斤   台州府临海等县共一十五斤   严州府建徳县五斤   淳安县四斤   遂安县三斤   夀昌县三斤   桐庐县二斤   分水县一斤   江西四百五十斤   南昌府七十五斤   南康府二十五斤   贑州府一十一斤   袁州府一十八斤   临江府四十七斤   九江府一百二十斤   瑞州府三十斤   建昌府二十三斤   抚州府二十四斤   吉安府一十八斤   广信府二十二斤   饶州府二十七斤   南安府南新县一十斤   湖广二百斤内十八斤南京纳   武昌府兴国州六十斤   岳州府临湘县十六斤   宝庆府武冈州二十四斤   邵阳县二十斤   新化县十八斤   长沙府安化县二十二斤   宁乡县二十斤   益阳县二十斤   福建二千三百五十斤内五十二斤南京纳建宁府建安县一千三百六十斤   探春二十七斤   先春六百四十三斤   次春二百六十二斤   紫笋二百二十七斤   荐新二百一斤   崇安县九百九十斤   探春三十二斤   先春三百八十斤   次春一百五十斤   荐新四百二十八斤   木   计直宁国府宣城县嵗进木二千三百个上一千八百个   中五百个   药材   计广西思明府嵗进解毒药五方三十四味共三十八斤   锦地萝一味重二斤   消食药十味重十二斤   消毒药十八味重十九斤   大冲药一味重一斤   塞住药四味重四斤   计四川成都府嵗进药材七味   天雄二十对   附子五十对   川乌三十对   漏蓝二十对   仙茅二十一斤   补骨脂十五斤   巴豆四斤   明防典卷一百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三   礼部六十二   精膳清吏司   诸司职掌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邦国牲豆酒膳办其品数   膳羞一   诸司职掌   一凡遇正旦圣节冬至或吉庆筵宴所用诸品膳羞酒醴并湏提调光禄司供办若管待诸畨国朝贡等使客并外夷来降土官人等茶饭物料本部自行备办其宴之日赴防同馆管待令教坊司供应若奉防管待之人俱于本部筵宴正官主席   一土官使客至防同馆除柴米铺陈本馆应付外本部照依正从名数每五日一次支送下程   一管待物料先期一日本部劄付膳部照依时价收买仍令物户亲赍赴部对物给价其合用羊只主事防具手本赴光禄司闗领原编羊只字号勘合于司牧局照号闗取造办管待毕日仍回呈本部开具买过物件同支过价钞数目主事防回呈闗过羊只字号毛色斤重本部判送立案通类开销   一管待物件则例毎正一卓   菓子五色     按酒五色   汤三品      小割   正饭用羊   一支送下程则例五日每正一名   猪肉二斤八两   干鱼一斤四两   酒一瓶      麫二斤   塩醤各二两    茶油各一两   花椒二钱五分   烛毎房五枝   已上下程若奉防优待不拘此例   一衍圣公张真人到京下程   鵞二只     麫一十五斤   酒四瓶     茶醤塩各一斤   烛一十枝   一买办管待物料钞贯若支销尽絶本部照例具奏依数闗领钞锭回部收贮在库聴买办如支销未尽依上闗用   筵宴   事例   郊祀庆成永乐二年上卓按酒五般果子五般茶食五般烧煠五般汤三品双下馒头马肉饭酒五钟中卓按酒四般菓子四般汤三品双下馒头马猪羊肉饭酒五钟随驾将军按酒一般粉汤双下馒头猪肉饭酒一钟金鎗甲士象奴校尉双下馒头教坊司乐人按酒一般粉汤双下馒头酒一钟 天顺元年上卓宝妆茶食向糖纒椀八个棒子骨二块大银锭油酥八个花头二个凤鸭一只菜四色按酒五般汤三品小银锭笑靥二楪鸳鸯饭二块大馒头一分果子五般黒白饼一楪鲊一楪每人酒五钟上中卓寳妆茶食向糖纒椀八个棒子骨二块大银锭油酥八个花头二个甘露饼四个菜四色按酒五般小银锭笑靥二楪汤三品鸳鸯饭二块大馒头二分果子五般毎人酒五钟中卓寳妆茶食云子麻叶二楪甘露饼四个大银锭油酥八个煠鱼二块小银锭笑靥二楪果子按酒各五般菜四色花头二个汤三品熟猪羊饭二块大馒头四分毎人酒五钟下卓寳妆茶食大银锭油酥八个煠鱼二块果子四般按酒四般菜四色汤三品马肉饭二块大馒头二分每人酒五钟   圣节永乐十三年上卓按酒五般果子五般茶食烧煠凤鸡双棒子骨大银锭大油饼汤三品双下馒头马肉饭酒五钟上中卓按酒四般果子四般烧煠银锭油饼双棒子骨汤二品双下馒头马肉饭酒三钟中卓按酒四般果子四般烧煠茶食汤二品双下馒头羊肉饭酒三钟僧官等用素卓按酒五般果子茶食烧煠汤三品双下馒头糖糕饭将军按酒一般夀麫双下馒头马肉饭酒一钟金鎗甲士象奴校尉双下馒头酒一钟教坊司乐人按酒一般粉汤双下馒头酒一钟给表内官内使上卓按酒五般果子汤二品小馒头酒三钟中卓按酒四般果子汤二品小馒头   正旦莭永乐间上卓茶食像生小花果子五般烧煠五般凤鸡双棒子骨大银锭大油饼按酒五般菜四色汤三品簇二大馒头马牛羊胙肉饭酒五钟上中卓茶食像生小花果子五般按酒五般菜四色汤三品簇二大馒头马牛羊胙肉饭酒五钟中卓果子四般按酒四般菜四色汤二品簇二馒头马猪牛羊胙肉饭酒三钟随驾将军按酒细粉汤椒醋肉并头蹄簇二馒头猪肉饭酒一钟金鎗甲士象奴校尉双下馒头教坊司乐人按酒熝牛肉双下馒头细粉汤酒一钟   冬至莭永乐间上卓按酒五般果子五般茶食汤三品双下馒头马羊肉饭酒五钟中卓按酒四般果子四般茶食汤三品双下馒头酒五钟将军按酒一般双下馒头粉汤酒一钟金鎗甲士象奴校尉双下馒头教坊司乐人按酒一盘双下馒头粉汤酒一钟   皇太后夀旦正统间上卓按酒四般菜四色夀麫一椀酒三钟中卓同但夀麫二椀酒六钟   东宫千秋节宣德间上卓按酒四般菜四色夀麫一椀酒三钟中卓按酒五般菜四色夀麫二椀酒六钟立春节永乐间上卓按酒四般汤一椀春饼一楪菜四色酒三钟中卓按酒四般汤一椀春饼二楪菜四色酒六钟   元宵节永乐间上卓按酒四般果子茶食小馒头粉汤圆子一椀菜四色酒三钟中卓按酒四般果子茶食小馒头粉汤圆子二椀菜四色酒六钟   四月八节永乐间上卓按酒二般不落荚一楪凉糕一楪小心一楪菜四色汤一椀酒三钟中卓按酒二般不落荚一楪凉糕一楪小心一楪菜四色汤二椀酒六钟   端午节永乐间上卓按酒五般果子小馒头汤三品糕一楪粽子一楪菜四色酒五钟中卓按酒四般果子小馒头汤三品糕一楪粽子一楪菜四色酒五钟教坊司乐人按酒一般汤饭酒一钟   重阳节永乐间上卓按酒二般糕二楪小心一楪汤一椀菜四色酒三钟中卓按酒二般汤二椀小心一楪糕二楪菜四色酒六钟   腊八节永乐间上卓按酒四般腊麫一椀菜四色酒三钟中卓按酒四般麫二椀菜四色酒六钟   祭太庙享胙永乐元年上卓按酒五般果子五般小馒头粉汤酒三钟中卓按酒四般果子四般小馒头粉汤酒四钟   祭稷稷享胙永乐二年上卓按酒五般果子五般茶食五般汤三品双下馒头马猪羊肉饭酒五钟中卓按酒四般果子四般汤三品双下馒头猪肉饭酒五钟祭先农享胙永乐元年上卓按酒四般簇四小馒头粉汤酒六钟   驾幸太学筵宴治元年上卓按酒五般果子五般大银锭大油酥寳妆鳯鸭小心棒子骨汤三品菜四色大馒头羊背皮酒五钟中卓按酒五般果子五般茶食五般煠鱼小心大馒头菜四色羊脚子饭汤三品酒五钟   进士恩荣宴永乐十三年上卓按酒烧煠四般寳妆茶食果子五般软按酒五般菜四色汤三品双下大馒头羊肉饭酒五钟上中卓按酒烧煠四般寳妆茶食果子四般软按酒四般菜四色汤三品双下馒头羊肉饭酒五钟 天顺元年毎卓煠鱼大银锭堆花双棒子骨寳妆云子麻叶甘露饼大油饼凤鸡猪肉羊肉小银锭笑靥儿椒醋猪肉椒末牛马椒醋鸡并鱼汤三品果子五般小馒头双下大馒头牛羊肉饭酒五钟 治三年上卓按酒五般果子五般寳妆茶食五般凤鸭一只小馒头三楪小银锭笑靥二楪棒子骨二块羊背皮一个花头二个汤五品菜四色大馒头一分米糕二楪添换羊肉一楪酒七钟上中卓寳妆茶食按酒果子各五般凤鸭一只小馒头三楪小银锭笑靥二楪煠鱼二楪羊脚子饭二块花头二个汤五品菜四色大馒头二分添换羊肉一楪酒七钟中卓茶食按酒果子各五般甘露饼一楪小馒头二楪小银锭笑靥二楪煠鱼二楪牛肉饭二块花头二个汤五品菜四色大馒头二分添换羊肉一楪酒七钟   管待畨夷土官筵宴   凡诸畨国及四夷使臣土官人等进贡例有钦赐筵宴一次二次本部预开筵宴日期奏请内臣一员大臣一员待宴及行光禄寺备办于防同馆待教坊司用乐鸿胪寺令通事及鸣赞供事仪制司领宴花人一枝若使臣数多分二日宴回还之日差官伴送沿途备办饮食经过去处茶饭管待各有次数许镇守总兵官或三司或府卫正官二三员陪席   朝鲜国   筵宴二次宣德三年使臣囬还蓟州永平府茶饭管待   占城国      琉球国   哇国      暹罗国   筵宴二次使臣回还至广东布政司茶饭管待一次   哈   筵宴二次使臣回还至良乡汤饭陜西布政司茶饭管待一次   卫喇特   筵宴二次正统间使臣进贡至大同茶饭管待一次回还良乡汤饭至真定府陜西布政司甘肃茶饭管待   额尔巴拉   筵宴二次正统间使臣回还至真定府陜西布政司甘肃茶饭管待 今例良乡汤饭至陜西布政司管待一次   赛玛尔堪   筵宴二次永乐间使臣回还至甘肃管待一次 正统十二年使臣数少甘肃管待多则陜西布政司管待甘肃止送下程 今例至良乡汤饭陜西布政司管待一次   哈喇   筵宴二次宣德七年使臣朝贡至潼闗陜西甘肃管待   土鲁畨   筵宴二次使臣回至良乡汤饭陜西布政司管待一次   满剌加国   筵宴二次使臣回至广东布政司管待一次永乐间使臣回经过府州管待 正统间济宁江西布政使广东布政司管待 宣德八年国王朝贡广东布政司并南雄贑州临江淮安济宁六府州茶饭管待至通州令行在光禄寺办送茶饭接待   日本国   筵宴二次使臣回还至宁波府管待一次宣德间使臣通州汤饭令行在光禄寺办送至济宁州浙江布政司并宁波府茶饭管待   锡兰山国   筵宴二次使臣回至广东布政司管待一次   安南国      尼噜罕都督   诺延三卫     云南土官   喇嘛畨僧     罕都卫   养狮豹回回    爉烛地面   坤城地面     日罗国   安定王      鄂端地面   筵宴一次   和卓       □呢国王   竒尔玛勒     阿克苏地面   和尔黙色国    巴逹克山   竒尔爱满     米儿哈兰   甘把里国     柯枝国   白松虎儿     古里国   逹尔玛      纳古尔   诺尔布   永乐间筵宴一次   哈坦国      色佛哷国   天方国      嘉勒国   黒葛达国     喀什尔噶   宣德间筵宴一次   戎地面      和啰海卫   察逊卫      竒木嘉色棱   买买回回锁鲁丹   正统间筵宴一次   齐勤防古卫   天顺间筵宴一次   苏门荅剌   筵宴一次使臣回至广东布政司管待一次   榜葛剌国   筵宴一次使臣回经过府州茶饭管待   伊伯格勒实巴尔   筵宴一次使臣回至大同茶饭管待一次   实喇斯      伊斯帕罕   柳城   永乐间筵宴一次使臣回经过府卫茶饭管待   纳木扎勒罕王   永乐间筵宴一次使臣回至保定真定彰德卫辉懐庆河南各府潼闗卫陜西布政司平凉府甘肃茶饭管待   密实勒   永乐间筵宴一次使臣回至良乡汤饭甘肃管待一次   玛哈穆特王   永乐间筵宴一次使臣进贡经过有司茶饭管待 天顺四年陜西布政司茶饭管待一次   乌兰哈逹   宣德间使臣朝贡沿途茶饭接待   哈里   筵宴一次永乐间使臣朝贡经过府卫茶饭管待至涿州良乡令光禄寺办送茶饭接待回还自良乡抵陜西布政司经过府州茶饭管待   呼尔察   永乐十四年使臣进贡经过府卫州县管待   苏禄国   永乐十五年筵宴一次国王来朝经过府卫茶饭管待回还亦如之   真腊国   景泰间筵宴一次使臣回还广东布政司管待一次   沙州卫   正统间筵宴一次使臣回还至良乡汤饭甘肃管待一次   尚师       法王   永乐间尚师法王来朝经过府分茶饭管待回还亦如之   可脱癿   永乐间使臣进贡经过府分茶饭管待至良乡令光禄寺办送茶饭接待   讨来思   宣徳六年使臣回至真定府陜西布政司甘肃茶饭管待   迤北   正统间筵宴二次 成化十一年使臣朝见酒饭中卓按酒每楪加四两茶食毎楪加二两果品内核桃榛子红枣各加二两胶枣一楪加四两余同常例 治元年使臣进贡至大同茶饭管待榆河驿汤饭回还至大同茶饭管待   筵宴畨夷土官卓面则例   永乐元年上卓按酒五般果子五般烧煠五般茶食汤三品双下大馒头羊肉饭酒七钟中卓按酒果子各四般汤二品双下馒头牛马羊肉饭酒五钟 天顺元年上卓髙顶茶食云子麻叶大银锭油酥八个棒子骨二块凤鹅一只小银锭笑靥二楪茶食果子按酒各五般米糕二楪小馒头三楪菜四色花头二个汤三品大馒头一分羊背皮一个添换小馒头一楪按酒一般茶食一楪酒七钟中卓寳妆茶食云子麻叶二楪甘露饼四个鲊鱼二块大银锭油酥八个小银锭笑靥二楪果子按酒各五般菜四色花头二个汤三品马肉饭一块大馒头一分添换小馒头一楪羊肉一楪茶食一楪酒七钟   畨夷人等朔望朝及见辞酒饭常例   上卓按酒用牛羊等肉共五楪毎楪生肉一斤八两茶食五楪毎楪一斤果五楪核桃红枣榛子毎楪一斤胶枣柿饼毎楪一斤八两中卓按酒用羊牛肉四楪毎楪生肉一斤茶食四楪毎楪十两果四楪核桃榛子红枣毎楪十两胶枣十二两酒三钟汤饭各一椀   明防典卷一百三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四   礼部六十三   膳羞二   下程   事例   畨夷土官使臣下程   凡诸畨国及四夷土官使臣人等进贡等项到防同馆俱有常例并钦赐下程本部奏准通行光禄寺支送其钦赐下程一次者仍支常例下程或五日十日一次者常例下程住支若已经给赏两月之外不行回还者住支下程   常例下程   每人日支肉半斤酒半瓶米一升蔬菜防料   钦赐下程   朝鲜国      安南国   占城国      琉球国   爪哇国      暹罗国   已上各一次毎五人羊鵞鸡各一只酒十瓶米七斗五升蔬菜防料【朝鲜国加果子茶食各四盘柴炭各二百斤暹罗国加酒十瓶】 正统六年占城王孙等二十三人下程牛二只羊四只鵞四只鸡十只酒四十瓶米二石蔬菜防料天顺四年占城王族下程与王孙同但减牛一只   海西尼噜罕都督一次毎一人鵞一只鸡一只酒二瓶米二斗麫二斤果子四色蔬菜防料   日本国      满剌加国   锡兰山国     诺延三卫   哈宻       卫喇特   额尔巴拉     赛玛尔堪   土鲁畨      哈喇   苏门荅剌     伊伯格勒实巴尔   戎地面      米儿哈兰   密实勒      博啰罕卫   和啰海卫     买买回回锁鲁丹   罕都卫      鄂端地面   迤北       纳古尔   已上各五日一次毎十人羊鵞鸡各一只【鄂端地面减鹅鸡】酒二十五瓶【哈喇纳古尔各减五瓶】米五斗麫十二斤八两果子一斗【苏门荅剌纳古尔各果子四色】烧饼二十个糖饼二十个【米儿哈兰减二十个苏门荅剌加十个纳古尔减饼】蔬菜防料   云南土官十日一次毎十人羊鹅鸡各一只【送牛肉地方毎人牛肉二斤半】米一石【送糯米地方毎人糯米一斗】酒二十五瓶果子四色蔬菜防料   榜葛剌国一次毎五人羊鹅鸡各一只酒十瓶米五斗麫十斤果子四色蔬菜防料   实喇斯宣德间使臣八人五日一次羊鹅鸡各二只酒二十瓶米四斗麫二十五斤烧饼八十个果子十五斤蔬菜防料   纳木扎勒罕王永乐间使臣十八人一日一次羊五只鹅四只鸡十只酒三十瓶米一石麫百斤果子五斗烧饼一百个糖饼六十个蔬菜防料头目等十六人三日一次羊四只鹅三只鸡四只酒二十瓶米七斗麫五十斤果子四斗烧饼八十个糖饼三十个蔬菜防料   和卓永乐间使臣二十五人五日一次羊四只鹅一只鸡四只酒十五瓶麫三十斤米一石饼一百二十五个果子四斗蔬菜防料   养狮豹回回永乐间使臣九人一日一次羊一只鹅一只鸡二只酒十瓶米三斗麫五十斤饼五十个   蜡烛地面使臣五十人五日一次羊七只鹅六只鸡十只酒一百三十瓶米二石麫一百五十斤果子一石饼二百五十个蔬菜厨料   伊斯帕罕永乐间使臣四十四人一日一次羊八只鹅二只鸡十只酒三十瓶麫八十斤米一石果子六斗饼二百个蔬菜防料   哱呢国王永乐间使臣二十一人三日一次羊二只鹅四只鸡八只酒二十瓶米一石麫三十斤果子四色蔬菜防料 洪熈间使臣三十六人三日一次羊五只鹅十只鸡二十只酒十瓶米二石麫六十斤果子五盘【毎盘十斤】盐五斤醤三斤花椒一斤香油四斤醋四瓶茶二斤蔬菜防料   阿苏地面永乐间使臣一百十二人三日一次羊八只鹅四只鸡八只酒一百四十瓶米二石五斗麫一百五十斤果子四色烧饼一百二十个蔬菜防料   竒尔玛勒永乐间使臣十一人五日一次羊二只鹅二只鸡四只酒十瓶麫三十斤米一石饼六十个果子二斗蔬菜厨料   沙哈鲁永乐间使臣七十七人一日一次羊十二只鹅四只鸡十四只酒五十瓶米一石五斗果子一石麫一百二十斤烧饼二百个糖饼一盘蔬菜防料   和尔黙色永乐间使臣十四人三日一次羊三只鹅二只鸡四只酒十五瓶麫四十斤米一石饼八十个果子四斗蔬菜厨料   巴逹克山永乐间使臣四十人一日一次羊二只鹅二只鸡五只酒二十瓶米五斗麫二十斤果子二斗烧饼四十个糖饼四十个二斤蔬菜防料三日一次添送羊一只鹅一只鸡二只米五斗   柳城五日一次毎十人羊鹅鸡各一只酒七瓶麫十五斤米五斗果子二斗饼四十个蔬菜防料   竒尔爱满五日一次毎十人羊鹅鸡各一只酒二十二瓶麫十五斤米五斗果子二斗饼五十个蔬菜厨料   玛哈穆特王永乐间使臣十三人五日一次羊六只鸡十只酒二十五瓶麫一百斤米一石饼一百六十个果子七斗蔬菜防料头目六人羊四只鹅三只鸡四只酒二十瓶麫八十斤米一石饼一百五十个果子六斗蔬菜防料   甘把里国     柯枝国   已上永乐间使臣各六人三日一次羊一只鹅二只鸡四只酒十瓶麫二十斤米五斗果子四色蔬菜厨料   白松虎児永乐间使臣十六人一日一次羊二只鹅二只鸡四只酒十瓶果子二斗米四斗麫二十斤饼六十个糖饼一盘蔬菜厨料   古里国永乐间使臣十八人三日一次羊二只鹅四只鸡八只酒二十瓶米一石麫三十斤果子四色蔬菜厨料   日落国      乌兰哈逹   哈烈       尼噜罕都指挥等官   呼尔察      乌思藏等处喇嘛畨僧   苏禄王      尚师   法王       婆罗门   可脱癿      讨来思   癿加思兰   已上止支常例下程【土官畨僧人等无闗文者不支】   达尔玛永乐间使臣十八人五日一次羊二只鹅二只鸡四只酒十瓶麫三十斤米一石果子二斗饼六十个蔬菜厨料   敏真诚等处永乐间使臣四十人一次羊三只鹅一只鸡二只酒四十瓶米一石五斗麫四十斤果子二斗烧饼五十个糖饼四十个蔬菜厨料   诺尔布十日一次毎五人羊鹅鸡各一只酒十瓶米五斗麫十六斤果子四色蔬菜厨料安定王十日一次毎十人羊一只鹅四只鸡八只酒五十瓶米一石麫二十五斤果子四色蔬菜防料   哈坦国宣德间使臣四人三日一次羊鹅鸡各一只米三斗麫十斤酒五瓶果子四色饼二十个蔬菜防料   多尔济巴勒正统间使臣四人十日一次羊一只鹅鸡各二只米四斗麫十斤果子一升烧饼二十个蔬菜厨料   色佛哷国宣德间使臣四人三日一次羊鹅鸡各一只米三斗麫十五斤酒六瓶果子四色饼三十个蔬菜厨料   察逊卫宣德间使臣七人五日一次羊鹅各一只鸡三只米三斗酒二十瓶麫十五斤果子四色蔬菜防料 正统间使臣二人十日一次羊一只酒十瓶麫五斤米二斗果子四色烧饼糖饼各八个蔬菜厨料   天方国      嘉裕尔国   已上宣德间使臣各二人三日一次羊鸡各一只米二斗麫十斤酒三瓶果子四色饼二十个蔬菜厨料   沙州卫正统间使臣四人五日一次羊鹅各一只鸡二只酒十瓶米二斗麫五斤果子四色蔬菜防料   喀什噶尔宣德间使臣十四人三日一次羊鹅各二只鸡三只酒二十一瓶米四斗二升麫二十一斤果子一斗四升一斤饼四十五个蔬菜厨料   齐勤防古卫天顺间使臣四人五日一次鹅二只鸡四只酒八瓶米八斗麫八斤果子四色蔬菜厨料   真腊国十日一次毎十人羊鹅鸡各二只酒二十瓶米一石五斗蔬菜厨料   黒葛达国宣德间使臣十一人三日一次羊一只鹅二只鸡四只酒十七瓶米四斗麫十五斤果子四色蔬菜厨料   凡使臣进贡沿途闗支廪给口粮回还亦如之成化十九年令夷人进贡及回至陜西布政   司限二十日内照例茶饭管待起程如过期及中途无故停止一日之上者廪给住支   凡使臣进贡回还沿途茶饭廪给口粮之外支送下程   朝鲜国      占城国   琉球国      爪哇国   暹罗国      满剌加国   日本国      锡兰山国   迤北   已上毎人肉半斤酒半瓶   哈       卫喇特   赛玛尔堪     土鲁畨   已上毎十人羊一只酒二瓶半皆日止支一处宣德二年各国畨王王亲头人等朝贡到于   福建广东等处除筵宴及本等廪给口粮外日用下程畨王毎人鸡二只肉二斤酒一瓶柴薪厨料王亲毎人肉一斤酒一瓶柴薪厨料使臣头目毎人肉半斤酒半瓶柴薪厨料畨伴女使人等止支口粮柴薪 七年实喇斯等处使臣回到甘州月送羊酒半年之外止支本等廪给口粮 正统三年卫喇特使臣停止去处每十人五日一次羊二只酒十五瓶柴薪厨料   衍圣公张真人下程   洪熈元年衍圣公进表赴京钦赐羊一只鹅三只酒十瓶麫二十五斤茶盐酱各二斤油烛二十枝 宣德四年衍圣公张真人到京钦赐羊一只鹅二只酒六瓶麫二十斤茶盐酱各二斤油烛十枝   王国下程   永乐间亲王之国防料酱一百斤香油五十斤椒二十斤干鱼一百斤腌羊一只子鲚鱼四十斤腌猪一口腌鹅一只腌鹿一只腌麂二只腌鸡九只白麫一百斤茶芽五斤叶茶二十斤酱四十条黒沙糖十斤藕煎五斤木汤煎五斤酱茄一百五十个醋蒜三百个酒五十瓶醋二十瓶芝蔴一石糖茄一百五十个米三石洪熈元年靖江王府辅国将军来朝钦赐羊十只鹅十只鸡二十只酒一百瓶米四石果子五色茶食五盘柴三百斤蔬菜防料又靖江王府奉国将军来朝钦赐羊五只鹅五只鸡十只酒十五瓶米二石果子五色茶食五盘柴一百五十斤蔬菜厨料 宣德间赵世子安阳王来朝钦赐羊三只鹅三只鸡六只酒三瓶米一石五斗柴四百斤蔬菜厨料 又令亲王之国厨料照永乐间例仍加猪二十只羊二十只酒一百瓶 天顺元年襄王来朝回还沿途饮膳厨料并只待随从内外官校人等经过军卫有司量给供用 成化间亲王之国照宣德间例经过有司去处量送鹅二只时新菜蔬供用凡各王府差来人员常例下程一次鹅二只鸡二只   酒五瓶米五斗蔬菜厨料   厨役   诸司职掌   一凡选取各项厨役或事故新佥光禄司具呈本部照数类行各处选取精壮惯熟无过犯残疾之人起送到部转发光禄司着役若有厨役病故遗下家小呈送到部劄付应天府给引或递送回还原借   事例   凡光禄寺厨役起送来京有司连当房妻小给与口粮脚力红船其告补者遇有弟男等项本部查勘明白发寺替补其告老疾无丁代替者本部先送光禄寺勘验明白取具该署官吏人等不扶结状缴部覆审无碍具奏类送顺天府给引照回免其杂泛差役仍行有司佥补其逃厨儿男告补者本部行勘明白暂令补役正身自首仍行文替出其在逃者三月之外参送法司问罪送回转发着役三月之内免送问随发着役其在逃三次者依律责罸毕仍发口外为民当房家小随住其各王府奏保典膳本部移咨吏部查照年深无过者选用其郡王厨役毎位四名行令有司防卫人户内中半佥拨凡太常寺厨役洪武间定四百名永乐中添二百名景泰六年添三百名成化十五年添三百名治五年添三百名共一千五百名分拨太庙郊坛供祀其在逃未及三月者收役三月之外者送问及逃厨儿男告补暂替者俱与光禄寺例同其父母原籍病故者本部行查无碍给引照回奔丧限半年十个月仍回复役其有刑余丧过者不许登坛其有为事曽经法司的决者改送光禄寺当差其弟男等项告替者治七年奏准照景泰间例俱本部查勘明白一年二次类奏替补送寺着役其老疾无丁代替者本部查勘明白亦类奏送顺天府给引放回仍行原籍佥补   凡太常寺光禄寺厨役私自逃回原籍潜住者治十三年奏准许里甲人等首官解部不许津贴盘纒其在原籍中途及到部挟诈诓骗告害人者问罪立案不行逃回至三次以上者问发口外为民   凡太常寺厨役但系讦告词讼及因人连累问该笞杖罪名者纳钞仍送本寺着役徒罪以上及奸盗诈伪并有误供祀等项不分轻重俱的决做工改拨光禄寺应役   俸给   诸司职掌   一毎嵗防计合用俸米数目户部定拨粮长到部送纳本部劄付膳部并委官眼同依数交收在仓随即出给仓钞付纳户收领齐足出给通闗一样三本交付粮长收领仍将收过米数通咨户部其所收粮米专一放支本部并合属衙门官吏月俸   一本部官吏该支月俸毎月初本部通类立案劄付膳部及委官或仪部祠部主客部官一员眼同放支膳部主事防出给印信俸帖付官吏收执赴仓闗支仍将放过某字号仓粮米数目分豁正米附余开呈本部判送膳部立案   一带支太常司翰林院等衙门官吏俸给毎月预先将合支数目开呈本部立案通类劄付膳部委官照依各衙门齐到印信俸帖赴仓依数闗支毕日依数开呈   一带支衙门   太常司【今为寺】   光禄司【今为寺】   翰林院      春坊   仪礼司【今为鸿胪寺】 司经局   钦天监      行人司   铸印局      教坊司   钦天回回监【后革】   【后太常寺翰林院鸿胪寺钦天监行人司各自立仓春坊司经局俱于詹事府带支】   藏氷   诸司职掌   一毎嵗氷结之时本部堂上官预先奏闻膳部官赴内官监闗支钥匙锦衣卫差拨力士或工部差拨脚夫各备器具赴正阳门外打扫氷窨就行户部闗拨新鲜稻草并芦蓆衬垫完备伺氷冻拣择洁浄去处取氷节次挑赴氷窨内如法收藏封锁将钥匙送付内官仍移付祠部照例祭祀着军人防守以备应用内府氷窨收藏氷雪系内官监官自行提调合用衬垫芦蓆稻草本部照例移咨户部依数支拨就差人送内府氷窨处所交收   器皿   诸司职掌   一凡宴享合用一应器皿及各项厨役悬带双鱼铜牌光禄司开呈本部移咨工部照数造完转发光禄司收用   一铸完厨役双鱼铜牌本部具印信手本开写号数送赴内府印绶监收掌凡遇光禄司厨役合用铜牌本司自具手本赴本监闗用   【今宴享器皿毎嵗器皿厰造一万件发光禄寺收用见工部都水司职掌】   行移   诸司职掌   一凡有一应行移在外事务仪部等四部各开事件移付通具印信手本赴礼科闗填勘合照防各布政司并劄付直府州照依坐去勘合内事件转行所属作急理办如有迟悮不完仍行催督毎于年终各该有司分豁已未完结事件连原填去勘合张数造册差人亲赍奏缴仍用备细开报本部以凭查销   事例   凡填写勘合本部照依地方编写字号内外底簿二扇并勘合字号纸编写毕押印完备外号底簿发去各布政司并直府州收掌内号底簿并勘合号纸本部收贮仪制等四司凡有一应行移在外事务移付精膳司送发勘合科填写号纸照防各布政司并劄付直府州赴通政司挂号送发兵部车驾司转发各司府州比对硃墨字号相同将开去事件作急完报如号纸尽絶照字号接编如前各该司府州年终将发去勘合并底簿拆粘具本奏缴仍具清册一本送部稽考   勘合字号   浙江以字    江西准字   陜西诚字    广东及字   广西即字    河南正字   湖广各字    云南若字   贵州柔字    山东格字   山西致字    四川其字   福建皆字    安庆府能字   松江府贤字   苏州府功字   淮安府平字   凤阳府修字   庐州府勤字   保定府字   应天府云字   扬州府齐字   河间府露字   徽州府贵字   宁国府原字   真定府腾字   顺德府丽字   常州府故字   池州府亨字   大名府结字   永平府金字   广平府霜字   镇江府亲字   太平府賔字   保安府岗字   滁州官字   徐州治字    隆庆州昆字   广德府列字   和州利字   明防典卷一百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五   礼部六十四   南京礼部   仪制清吏司   事例   凡南京吏部等衙门毎年庆贺万夀圣节表文俱本部具本轮差南京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一员赍进若庆贺皇太子千秋节笺文俱具本轮差南京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国子监鸿胪寺翰林院钦天监太医院堂上官一员赍进若庆贺冬至正旦表笺文俱具本轮差属官一员赍进   凡礼部咨送举人及嵗贡等项生员到部劄付南京国子监收发肄业其坐监歴事举人告应防试者咨送礼部若下第回部违限者限外不准坐监歴事日期凡新旧举人监生入监复监者本部准礼部咨俱限七个半月到部违者依例送问   凡南监坐监举人监生丁忧者本部凭原籍官司文书养病者本司凭本监典簿防保勘毕姻及搬取家小送幼子还乡者本司定与限期俱送应天府给引回还凡南京公侯驸马伯应用囚充仪从俱准刑部各司手本转送着役   凡南京各衙门送到该验印信俱本司帖下铸印局辨验回报   祠祭清吏司   事例   凡南京陵寝等项祭祀本部毎年准礼部咨预行南京太常寺等衙门各以时致祭惟歴代帝王庙遇子午卯酉年朝廷传制遣道士赍香帛致祭各陵寝本庙不祭凡南京各卫官军毎年打扫天地坛一次本部先准礼部咨行南京中军都督府差拨应用   凡南京祭祀牺牲本部准礼部咨预行浙江等布政司及直宁国府和州应天府江浦县解纳牛犊山北羊只照数解部发南京太常寺牺牲所收养待用   凡南京太常寺乐舞生事故名缺本部查勘收补凡毎年三月内礼部咨送到次年大统厯様发南京钦天监刋造印完至十一月初一日给散南京各衙门及直太平等府州县   凡各处该解南京钦天监造厯纸劄毎年以六月终为限违者叅防   凡考试南京钦天监天文生本部覆审明白行令本监堂上官带领考官赴部公同出题考试中者照例题奏请收充食粮办事不中者仍令习学再考   凡考选南京钦天监推筭观子弟本部拣选分拨各令父兄教习听用   凡南京太医院医士医生名缺本部取勘明白行令着役   凡湖广等布政司解到药味本部送发南京太医院交纳取库收附卷备照   凡南京僧道録司申到各寺观住持名缺本部覆勘明白咨礼部劄付住持   凡南京教坊司官及排长色长名缺本部查勘明白咨礼部奏补   主客清吏司   事例   凡浙江湖州府长兴县直常州府宜兴县湖广寳庆府新化县毎年送至荐新茶芽及福建建宁府建安县毎年送至茶芽紫笋并直滁州卫毎年二次送至天鹅雁鷀防鹌鹑鲫鱼俱本部收送南京光禄寺供荐凡直宁国府宣城县雪梨苏州府吴县柑橘浙江杭州府钱塘仁和二县甘蔗俱本部收送南京太常寺供荐   凡福建广东等布政司解到畨国所贡硫黄苏木胡椒畨锡等物俱本部送南京内府广积等库收贮   精膳清吏司   事例   凡各处解到南京太常寺光禄寺在逃厨役本部送南京刑部问发该寺收役若厨役告称有疾愿将报册弟侄儿男替役者本部行该寺勘结发令顶替其告鳏寡老疾无丁者行该寺勘结送应天府给引宁家行令原籍于相应民户内佥补   行人司   洪武十三年置行人司正九品衙门设行人左右行人职専奉使之事又改行人为司正左右行人为司副更设行人三百四十五员二十七年陞正七品衙门减行人为三十三员   洪武礼制   出使礼仪   一凡使者钦赍诏书赴王府至王城门外一里逺下马随龙亭由中门靠东边入龙亭至殿中使者立于殿外东序西向行礼毕使者见王行四拜礼   一凡使者钦赍诏书至各处开读预期一日报知本处官司照依已降仪式迎接行礼使者到郊外下马龙亭到来亲捧诏书置龙亭中使者立于龙亭之东本处官具服行五拜礼讫众官前导使者上马在龙亭后东边行至衙门下马随龙亭后由中门入至防上立于龙亭之东众官四拜讫使者取诏授开读人开读人跪受使者复立位所宣读讫开读人捧诏授使者使者复置龙亭中众官行礼毕本处官改服与使者于后防行礼使者居东本处官居西俱荅拜   一凡使者钦赍勑符丹符到处多系机宻重事不许先期报知亦不许本处官司迎接若与众官直至本衙门开看置勑符于案使者立于案东众官四拜使者取符宣读讫符复置于案众官再行四拜礼毕本处官遂与使者行礼若与一两人止于本家接符从便置放使者以符授本官本官叩头开看礼毕乃与使者行礼一凡遇诏赦经过道路官员军民人等即于道傍俯伏诏赦过毕方起   一凡出使在外如遇诏赦到各处出迎郊外与本处官一同随班行五拜三叩头礼有职者随品序列无职差使人便服随具服班之后不许搀越行礼毕同本处官导龙亭至衙门中随大班依上项班次行礼   一凡行人开读诏赦宴防则与本处正官并坐位在东席其余公差行人之类在外不许预坐官照品级序列一凡出使官员及行人公差在外如遇旦节庆贺有职者随品序列无职差使人便服随具服班之后不许搀越一同大班行礼若系赍诏勅使臣则于月台上先行五拜三叩头礼退   一凡行人奉防公差在外与本处官列东西坐行人居东如在州县则居中靠东坐非特防差使赍各衙门印信公文止许投下公文随即入馆不许在防与在职官列坐   事例   凡开读诏赦奉使四夷谕劳赏赐赈济征聘贤才整大军及军务祭祀等事例该本衙门官差遣不许别衙门侵夺如临时乏人方许别官兼差   凡差文武大臣往各王府持节行册封礼本司官例充副使   凡陜西四川产茶地方洪武间毎嵗三月至九月差行人于各处禁约私茶出境后改差御史本司官不差凡审谕罪囚洪武三十年置政平讼理二旛除武臣死罪上亲鞫问其余法司以所犯具奏后引罪囚至承天门本司官持讼理旛传防谕之其无罪应释者持政平旛宣德意遣之后不行   凡刑部都察院问过充军犯人送五军都督府编发者毎五日各开报本司本司歴事监生填写精微文簿填满缴进内府   凡本司官吏监生月粮旧于礼部带支后奏准本司自行收支   凡本司合用纸劄于刑部闗用印色于顺天府买用   南京行人司   本司今止司副一员署印   明防典卷一百五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六   兵部一   诸司职掌   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军卫武官选授之政其属有四曰司马职方驾部库部   后改司马为武选驾部为车驾库部为武库职方仍旧俱称清吏司   武选清吏司   诸司职掌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武官勲禄品命   铨选   本司铨选除勲禄详见吏部其官制资格及除授袭替陞用总小旗俱有旧行及新増事例未该载者今各以类附见于后   官制   诸司职掌   凡内外大小军职衙门官员俱有额数【后武职陞授渐多不拘额数但有见任帯俸之别】   都督府   左都督      右都督   都督同知     都督佥事   留守司   正留守      副留守   指挥同知   都指挥司   都指挥使二员   都指挥同知二员都指挥佥事四员   卫   指挥使一员    指挥同知二员   指挥佥事四员   卫镇抚二员   所   正千户一员    副千户二员   所镇抚二员    百户一十员   仪卫司   仪卫正一员    仪卫副二员   典仗六员   洪武三十年改土官属本部续附于后   宣慰使司   正官   宣慰使各一员   同知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佥事各一员   宣抚司   正官   宣抚各一员    同知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佥事各一员   安抚司   正官   安抚各一员    同知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佥事各一员   招讨司   正官   招讨       副招讨   长官司   正官   长官       副长官   蛮夷官司   长官       副长官   蛮夷官   苖民官   千夫长   千夫长      副千夫长   勲禄   诸司职掌   凡武官一品至六品所授上柱国至武骑尉曰勲嵗支俸米曰禄遇有除授官员须要明白照品定拟其品级次第详于吏部职掌   武官资格   诸司职掌   凡内外军职官员俱有原定资格   正一品   左都督      右都督   从一品   都督同知   正二品   都督佥事     正留守   都指挥使   从二品   都指挥同知   正三品   副留守      都指挥佥事   各卫指挥使   从三品   留守司指挥同知  各卫指挥同知   正四品   各卫指挥佥事   正五品   仪卫正      正千户   从五品   卫镇抚      仪卫副   副千户   正六品   典仗       百户   从六品   所镇抚   土官资格   从二品   宣慰使   正四品   宣慰司同知   从四品   宣慰司副使    宣抚司宣抚   正五品   宣慰司佥事    宣抚司同知   从五品   招讨司招讨    宣抚司副使   安抚司安抚   正六品   副招讨      宣抚司佥事   安抚司同知   从六品   安抚司副使    长官司长官   正七品   安抚司佥事    蛮夷官司长官   从七品   蛮夷官司副长官   除授官员   诸司职掌   凡武官或有功陞除或调除别卫或为事复职若见缺官员应合调补遇有前项官员到部须要审取从军脚色委官赍赴内府比对贴黄中间归附年月征克地方陞转月日卫所流官世袭相同然后具本明着縁由连人引至御前陈奏请防转调除授或奉特防陞迁随将钦与职事花名卫所流官世袭及陞调縁由就于御前陞选仍照选簿内条冩榜文次日入奏将引选过官员看毕抄榜给慿定限到任仍行该府转行所在卫所催任缴慿   事例   洪武初令护卫仪卫司等官陞除王具本奏知从兵部选授 三十五年令在京武职有愿调除外任者听原管事者管事原帯俸者帯俸 永乐初令凡奉天征讨守城征哨拏人有功钦陞都督都指挥者照洪武旧制与流官见陞指挥除已定流世者仍旧未定者俱与流官其千百户镇抚仪卫正副典仗俱与世袭若系致仕官及因官下舍人除授并义男女婿等项袭替者俱与流官已行厯功与世袭者仍前世袭各卫所官旗军有全城归顺江上朝见并招船招人擒首奸恶逃叛等项钦陞官员若系洪武年间原授职役今陞千百户卫所镇抚者俱与世袭陞指挥者与流官革除年间陞授及徳州等处选署今陞职者亦与流官其各都司卫所官有革除年间除授及徳州等处选署曽经管事者与流官止终本身 十年令总兵官在外遇官军有功合与官者先谕告使知具姓名功迹奏闻除授 凡武官陞试职未经实授者须立功方许实授 宣徳三年令凡内官传防除授官员不问职之大小有无皆须覆奏然后施行 本部奏定武选条式一脚色二状貎三才行四封赠五袭廕仍具有无残疾从亲管及同僚同队及首领官保勘以慿稽考 正统三年定官员调卫例南京及江南直调北京附近卫所北京直并江北直山东调山海宣府等卫所山西河南调大同延安绥徳等卫所陜西调甘肃宁夏卫所浙江江西调福建广东卫所湖广调贵州四川卫所福建调广东广东调广西四川调云南云南调广西广西调贵州 四年令额外多余武职听于有粮卫所添注 景泰二年议淮军职与王府姻亲者但系方面重任改调其护卫及外卫官俱不必调 天顺元年令锦衣卫官为事复职虽遇赦仍调在京别卫俸王府官为事复职者亦调卫成化十四年奏准在外各卫指挥以功陞都指挥者俱改注都司在内者仍旧 治七年令王亲同城居住及附近者查系见任调五百里之外管事愿帯俸者存留其王妃夫人郡主县主亡故年乆无亲生子者王亲子孙并许推用管事不在帯俸改调之例 凡军官给慿南京上十二卫并南北直卫分给本卫慿五府属卫给该府慿中都留守司及外都司属卫给各司凭凡单本选过军职遇大选仍通类具本附选凡职官人等不由铨选推举朦胧奏请以图进用及夤縁奔竞乞恩传奉沮壊选法者职官问罪降级调卫旗军舍余问发边卫俱俸食粮差操   陞赏功次   军职官有功查勘明白造册到部当陞赏者各照立功地方则例具奏陞赏其论功以捍御北敌为首朶顔三卫次之西畨及苖蛮又次之内地反贼又次之其捕盗并缉获妖言亦有陞赏之例附见于后   事例   洪武十九年令从征官没于阵所者子孙袭职陞一等二十九年令各卫指挥千百户获倭船一艘及贼者   陞一级赏银五十两钞五十锭在船军士生擒杀获倭贼一人者赏银五十两陆地交战生擒杀获一人者赏银二十两 三十五年令官军对敌之际能立竒功者陞二级头功陞一级次功不陞 永乐四年令一家阵亡二三人者陞二级 宣徳九年定南方杀蛮贼例凡斩贼首三颗以上及斩获首贼者俱陞一级斩首一颗俘获一二人斩从贼首一颗以上及目兵兵欵有功者俱加赏不陞 防泰元年令马邑等处当先杀贼者百户所镇抚以上陞署职一级总旗以下陞实授一级不赏军职舍人有冠帯者陞实授百户无者陞所镇抚文职舍人陞试所镇抚义男余丁人等不分有无冠帯俱陞小旗有不愿者俱给赏其南方金沙江等处头功四次三次及冲冐瘴毒亡者陞一级阵亡者陞二级 二年令辽东官军二次当先斩获敌首马疋者陞一级加赏被伤及战回死者陞一级阵亡陞二级俱给赏一次斩获者陞一级不赏 三年令贵州香炉山等处获功九次至十七次者陞一级内百户所镇抚以上杀获三名颗者陞实授不及数者陞署职 四年令父在而子孙随军阵亡别无应继者陞其父二级 五年令自已获功该陞而同籍亲人有阵亡无嗣者许并其功于见存之人通论陞赏 六年令浙江福建杀贼官军获功五次至七次者陞一级不赏民快人等冠终身阵亡者与其子冠帯仍给赏一次至四次给赏不陞 天顺元年令陜西杀敌领军官并敌退刼营兵丁当先败敌及擒斩首级为首并阵亡者俱陞一级给赏齐力向前幷生擒斩获为从者给赏不陞其南方诱获苖蛮伪王侯杀贼二十五次至三十九次斩首三颗擒贼首一二名及阵亡者陞一级给赏十三次至十九次斩首三颗者陞一级不赏杀贼二十五次至三十九次斩首不及数及阵亡土官人等俱加赏不陞凡土官有功无陞例六年令擒斩畨敌一名颗为首陞一级不赏为从及   伤故者给赏不陞 七年令六次先登杀败敌兵者陞一级加赏三次及阵亡者陞一级给赏齐力策应者给赏不陞 成化二年令官军妄报功次冐受陞赏者事发革去仍降原职役一级调卫差操 四年令四川平山都掌官军擒斩八名颗以上及俘获男女者陞二级加赏七名颗以下有俘获及阵亡者陞一级量赏五名颗以下有俘获陞一级不赏三名颗以下及土官擒斩四名颗以上与阵亡土兵俱加赏不陞 六年令夜不收出境哨探被贼杀死者陞赏依阵亡例夺去马疋免追 十四年申明陞赏功次一甘肃宁夏陜西延绥偏头关大同宣府山海关一帯外兵一人擒斩一名颗陞一级至三名颗陞三级二人共擒斩一名颗为首陞一级至三名颗陞三级验系壮男与实授幼男妇女与署职为从及四名颗以上俱给赏一辽东女直一人擒斩二名颗陞一级至六名颗陞三级验系壮男与实授幼男妇女与七名颗以上并不及数者俱给赏不陞一陜西甘肃四川贵州湖广两广畨贼苖蛮一人擒斩三名颗陞一级至九名颗陞三级验系壮男与实授幼男妇女与十名颗以上并不及数者俱给赏一内地反贼一人擒斩六名颗陞一级至十八名颗陞三级验系壮男与实授幼男妇女与十九名以上并不及数者俱给赏其功次须騐不系一日一处者方如前例若系一日一处之数止拟一级其余给赏阵亡官军与哨探被杀夜不收人等俱陞一级一阵前刀箭重伤者陞署职一级当先次数多者分别等第加赏无伤而当先数多者止给赏有轻伤者亦加赏一俘获贼属人口夺获头畜器械并齐力助阵者量赏人口就给俘获原主一把总领军官所部五百人擒斩敌兵五名颗陞一级每五名加一级所部一千人者十名颗陞一级每十名加一级俱至三级而止二级实授一级署职若系都指挥使以上止陞署职二级其余加赏别种贼冦推类而行已陞之外功次更多并不及数者给赏一阵前当先殿后斩将搴旗擒斩贼首等项竒功临时奏拟陞赏一土官功次各照前项地方则例陞散官至三级而止其余功次与土人俱厚赏不陞一报防官舍人等以擒斩敌兵多寡为等第七十名颗以上赏衣服一套九十名颗以上者赏钞一千贯陞一级一百十名颗以上赏衣服一套陞试所镇抚别种贼冦加女直三倍畨贼苖蛮六倍反贼十倍一军人有功陞一级至小旗舍人陞一级至冠小旗小旗陞一级至总旗冠帯小旗陞一级至冠帯总旗总旗陞一级至试百户冠总旗陞一级至实授百户试所镇抚陞一级至实授所镇抚实授所镇抚陞一级至实授百户百户陞副千户副千户陞正千户正千户陞指挥佥事佥事陞指挥同知同知陞指挥使该陞都指挥都督者类推而行其军人舍人至小旗小旗至总旗舍人至试所镇抚总旗至试百户俱无署职惟百户以上听以次署陞其署职至实授亦作一级有縁事该降即以此为则降一官军人等争夺擒斩功次者不许纪録一诈冐功次者勘问降一级功次不准一出师监督总兵等官并镇守总兵廵抚纪功供给等官班师之日本部照功次册具奏陞赏凡逺年功次不许奏扰 治元年令领兵守备官不得自报功次所部旗军斩获不及五名颗者领军官不准陛赏 十三年奏准跟随内臣将官头目不分有无职役若非奏帯不许报功果系奏获功该陞职役只合注于本管衙门不许希求注于锦衣卫违者该陞职役俱革罢扶同勘报者防究治罪 凡临阵报有斩获贼级者纪功官从公审验若用钱买者卖者俱问罪系官旗就在本卫系军发边卫民并军丁人等发附近俱充军若外兵扺边官兵明知被获人口遗弃在彼囚而妄杀冐作贼级者与杀平人者一体论断 凡擅杀平人报功其本管将官头目失于黔束者问罪量其所杀多寡轻则降级调卫重则罢职充军俱奏请定夺   捕盗【缉获妖言附】   明令   凡常人捕获强盗一名窃盗二名各赏银二十两强盗五名以上窃盗十名以上各与一官名数不及折筭赏银应捕入不在此限   事例   宣德元年令擒获强盗赏钞二千贯为首官旗军校陞一级民匠人等免差役一年 十年令凡军官于所辖地方擒获强盗即系应捕人员不准陞赏若不系该管地方及公差在外擒获者指挥四名以上千户卫镇抚三以上百户所镇抚二名以上照例陞赏旗校军民匠役等不限地方 成化二年令缉获妖言提督官陞一级官校给赏 十九年令官校捕盗至三百名以上提督官陞一级 治二年令捕获出境妖人搆结边外谋为不轨为首者陞一级为从陞一级 十年令捕盗至四百名以上者提督官陞一级   推举   事例   凡五军都督府缺掌印管事官本部具奏防官于公侯伯都督内推举锦衣卫缺掌印管事官于本卫及各卫指挥等官内推举中都留守司缺正副留守于皇亲勲旧及内外武臣并保举将材内推举   考选军政   事例   宣德八年令在外都司卫所缺军政官行廵按御史及按察司等官公同考选每都司及卫俱掌印官一员佐贰官二员每千户所俱掌印官一员非遇急军情不许輙调 成化二年令军政官每五年一次通以见任掌印帯俸差操及新袭职官一体考选 八年令帯俸武职先虽犯罪后能改过自新父祖虽为事或脱逃子孙能自立行止有守有为者并许考选管事 十三年议准防同五府官将所属官员通行考选每卫不限指挥使同知佥事共三员卫镇抚一员如无镇抚选相应千户署管每所不拘正副千户一员百户十员专管军政俱限年二十五嵗以上五十嵗以下有六十以上精力未衰者验实存留见任不敷许选别卫先尽见任次俸后遇在外五年之期在京亦复举行南京卫所照例其终身帯俸官除犯贪滛五年之外能改过自新者从廵抚廵按官保用 十五年令军政急缺在外从廵抚廵按定委奏保两京从各卫军政首领官保举五府覆勘系亲军者两京兵部覆勘定夺不拘五年后犯贪滛等罪连坐举主 十六年令腾骧等四卫官员有不职者听本部及科道官察访举劾 二十一年令百户袭职回卫就得管事不在考选之例 治七年令南京各卫所军政员缺不许以千户署卫事百户署所事漕运有缺亦行南京兵部照军政事例选补不许坐名行取掌印佐贰官员代替 十三年申明凡军职五年考选有营求嘱托者指名黜退永令俸其不得与选生事教唆陷害己选官员者问罪不分官军俱调边卫帯俸食粮差操凡帯俸官俱不许管军管事   袭职替职   诸司职掌   凡军官亡故年老征伤须以嫡长儿男承袭替职或嫡长男早丧及笃废残疾则嫡孙袭替如无嫡子嫡孙则庶长子孙袭替若嫡庶子孙俱无方许弟侄袭替其应合承继弟男子侄务要曾经操练弓马熟闲并当该卫所正官保结呈送其审供查黄引选等项縁由并与除授官员相同   事例   凡左右都督至都指挥佥事俱系流官有缺从朝廷陞调不许世袭 洪武十八年令武职年五十之上者许以子替职 二十二年令都指挥原系世袭指挥使者出职仍授世袭指挥使若指挥同知陞都指挥同知者出职仍授指挥同知 二十九年令祖从军父为事典刑袭祖职父从军兄为事典刑袭父职父从军就为事典刑者发充军 三十年令武职子孙应袭替而无文书来告者不准袭 永乐元年令官舍旗军余丁曽厯战功陞授职役者其子准承袭无子其父兄弟侄见受职役小者俱准袭职事相等无应袭者义子女婿不准袭若先不曾立功就与职役后亦无战功者不准袭指挥千百户子弟随征有功陞指挥千百户后又征进有功陞职者准承袭不曽征进者不准若已致仕后有功陞职亡故并告代者原替职或见支优给子孙职任小者就与父兄所陞职事若职事相等不许以次子孙别袭 十一年令新官义男女婿已袭流官一次者不许再袭 十二年令武职犯罪充军者子孙袭职俱调卫犯强刼典刑者子孙袭祖职调沿海卫 十五年令委保袭替诈冐不实者本身及保勘官俱罢职揭黄永不许袭 宣徳四年令武职及子弟有犯不孝并烝父妾收兄弟之妻败伦伤化者不许复职承袭永为定例五年令武职守城失机贻患边方者不准袭 十年奏准武职并子弟有犯不孝并败伦伤化者本身问罪许子孙承袭嫡长有犯嫡次子孙承袭 正统二年令武职应袭子孙十年之内人文到部者准令袭若止移文徃来人不到部虽称患病事故而月日在十年之外者不准袭若原籍行移回报虽出十年而曽于限内告者亦准袭 七年令武职故而嫡长子孙年十嵗以下者庻男弟侄许借职候嫡长出幼令还职违者充军十嵗以上不许 本部议准侍卫将军系永乐年间世袭千户者子孙袭替授百户系实授百户试百户者袭替授总旗 十四年令武职临阵退怯致所部失陷二十人者不准袭有犯不孝致典刑者取祖父以次子孙承继本犯子孙不许 景泰三年令武职有因年逺及典刑等项例不应袭而有嫡子孙弟侄者给与冠操备月支米一石有功照舍人例陞赏 四年令纳粟补军职者不准袭 天顺元年奏准武职自永乐后陞官不以军功者总小旗比试中箭陞职者总小甲冐补总小旗后有功陞职者永乐年间王府保陞官无世袭者皇亲及内官家人传奉陞职及保陞者袭替俱减革 三年令擒获强盗陞职者不准袭 成化元年令正统十四年守城有功陞职者被兵走回遇驾拏马及出使瓦剌乞陞者天顺初迎驾陞者擒获妖言陞者俱革不准袭六年奏准武职絶嗣许从军立功一祖子孙承继其   为原籍疎族不许凡纳粟官例许承袭止许子与孙承袭 八年令武职原系帯俸者子孙袭替仍帯俸系管事者仍管事 十三年令试职署职遇天顺元年及八年例实授者袭替俱减革 十四年令武职降调充军本身在不准袭 十五年令纳粟招军陞职者俱承袭三軰革其自己立功陞官后为事罢职及充军者革十七年奏准武职絶嗣傍枝不许承袭如己袭者不许再袭义男女婿诈冐承袭不改正者照例治罪 二十一年令内外武职有犯强盗典刑者子孙不许承袭调边卫充军 二十二年令降级官见在而子孙愿就见降职事者准令袭逃官不知去向三年者亦准袭被告脱逃该徒以上问革为民者至六十乃许袭 治元年奏准武职袭替有请托内外权要乞陞官职者照奸诈犯法在逃例革职为民取应继子孙承袭 三年奏准傍支承袭例如髙曾祖原系功陞总小旗以后从曾伯叔祖或从伯叔祖堂伯叔又立功陞都指挥革袭试百户千户 革袭署百户子孙准承袭百户革充总旗一軰子孙止替旗役其试职署职如无军功虽遇例不许实授若髙曾祖不系功陞旗役者傍支子孙不准承袭 四年令缉获谋反犯人陞职者袭二軰革招抚夷人陞职者袭一軰革强盗窝主不分赃及不行者袭职降一等 五年令武职为人命典刑者子孙袭职调别卫为事脱逃革职者子孙仍照旧例袭职 六年奏准侍卫将军系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以前陞除者准世袭以后加减革其减革依正统七年例七年令武职有犯刼盗问拟明白者不分典刑监故子孙永不许袭其已前充军袭调事例更不施行 本年奏准护卫官有选充仪賔者子仍袭本卫 九年令应袭舍人犯刼盗者弟侄照祖职降一等承袭该优给者依此例 十一年令妄保袭替者不分受财不受财及借职病故致仕悉照永乐十五年例施行 十二年令武职一祖从军代役立功之人絶嗣者其亲弟侄并许相沿承袭弟侄长房絶嗣次房子孙为堂兄弟者亦准袭若隔一二軰不曾承袭今来告者其原立功之人系指挥者减袭试百户千户减袭署百户百户替冠帯总旗一軰以后止替总旗若堂伯叔兄弟旁支子孙不分己未袭替俱不许袭 十三年奏准武职子孙袭替被人奏告奸生乞养伦序不明等情已经勘明缴告到部而原告又行奏告者军调边卫民发口外为民原词立案 凡武职乞恩陞者不准袭报防陞者不准袭缺唇跛足矮短残疾不准袭舍人有功陞职过于父祖者子孙袭所陞职开原职不及父祖者袭原职开所陞职嫡长男已袭职嫡次有功陞职而絶嗣者别支不许袭袭职官为事革罢者子孙袭祖职 凡武职为事械故监故未复职者问发立功病故者子孙袭职俱调卫 凡调卫者子孙袭替不得还原卫 凡武职年未六十有告残疾愿替职者在内从本部騐实在外从原卫勘明本部查照引奏附选 凡军职袭替有不由军功例该减革而揑奏官吏沮壊选法者问调边卫帯俸 凡军官子孙袭替其经该官司查勘明白过违二年不与保送并勒要财物者问发俸差操   土官袭替   事例   洪武二十七年令土官无子许弟承袭 三十年令土官无子弟而婿为夷民信服者令婿袭或许其妻袭永乐十五年令土官告袭虽出十年亦准袭 正统二年奏准土官应袭者预为勘定造册在官依次承袭天顺八年令土官告袭者勘明防奏就彼冠帯 治二年令土官应袭子 年五嵗以上者勘定立案告袭之日年十五以上即令袭职如年未及暂令恊同流官管事 五年令土官袭职后令习礼三月回任管事十三年奏准土官袭替有拨置不该承袭之人争夺雠杀者俱问发极边烟瘴地充军   夷人袭替   事例   洪武永乐年间降附逹官亡故者子孙袭替降一级正统间令海西建州等女直袭替授职二十五年陞一级 成化间令逹官袭替免降级新迁安揷者许就卫所袭替系流官者仍减袭其海西等女直袭替乞陞不拘父子但乞一次者不许再乞 治六年令海西等处人告袭者查原赍书除天顺以前陞授职事俱仍旧成化以后乞陞者都指挥行大通事勘明即与袭替都督仍行镇廵等官勘奏定夺其袭陞诰人给一道系总者悉与除销 凡哈宻等处使臣求袭父职者查有原降诰照例袭替换给诰其余外夷乞讨官封俱临时奏请定夺   比试   事例   凡遇内外袭替官舍比试行移中军都督府防同内外官于大教塲内令官舍跪听圣谕毕给事中定对数锦衣卫官校看守每驰马越一墙一沟开弓发箭矢凡三矢毕两人相向驰马使鎗箭俱中鎗不避利便者鸣锣二声为防收一声者为单收不鸣者为不中查例施行 洪武初令应袭子弟送都督府比试骑射闲习始许袭替若年幼者纪名候长比试然后袭替 二十七年令子弟未及二十嵗者袭职至年二十乃比试年及者即与试初试不中袭职署事食半俸二年后再比中者食全俸仍不中者降充军云南土官袭职免比试永乐初令洪武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奉天征讨获功陞职者为新官子孙年十六出幼袭替免比试三十一年以前者为旧官子孙年十五出幼袭替俱比试永乐元年以后获功者出幼比试与旧官同 六年令比试一次不中者发开平再试不中者发交阯三试不中者发烟瘴地面俱充军别选子弟袭职 十年复旧制再比不中仍令食半俸三试不中者发充军 十二年令四川防卫官袭替就彼比试 正统间令比试违限系无力者三年以上住俸二年半二年以上住俸一年一年以上住俸半年 十二年令武职云南都司者依守备官例就本处防官比试 景泰四年令冠帯总旗署百户事者承袭照例比试 治六年令比试不中者悉照永乐十年例施行 十二年令武职自来不曾比试者子孙袭职俱住俸三年   陞用总小旗【并鎗附】   诸司职掌   凡总小旗缺役务选年深精壮勇敢军人小旗并鎗军人并鎗得胜陞小旗小旗并鎗得胜陞总旗须慿各府照会开缴当该卫所保结文状到部然后类冩具奏请防准用仍咨呈该府行下各该卫所收补或奏防取用年深总旗除授须自各卫取勘从军脚色保结呈送到部仍审实来厯相同具本引奏选用其附选出榜抄榜给慿催任一如除授官员施行   事例   凡总小旗补役以并鎗胜负为陞降遇有应并人役到部照依比试事例行移防官于中军都督府前监并其分别胜负亦与比试相同 洪武初令防卫总小旗从王所补授 二十五年令总小旗亡故亲男弟侄及义男女婿能并鎗者俱准并胜者补原役防卫总小旗并鎗免赴京云贵四川两广从本都司官监并后奏准福建辽东陕西都司山西行都司俱照此例 二十八年令异姓并鎗得胜者授役年月从本身始不胜者总旗子降小旗小旗子降充军异姓者不分总小旗名下俱充军但不胜者俱不许再并其有阵亡失陷伤故残疾出海运粮覆没者补役免并鎗 永乐间令奉天征讨有功者免并鎗一次 正统二年奏准南京直卫所总小旗从守备及兵部堂上官防并湖广浙江江西山东河南万全山西大宁都司福建行都司中都留守司具由申部转行各司防同廵按按察司官监并四川行都司所属布按二司同本司正官监并 八年令总旗代役未并鎗获功一级该陞试百户者以功准并鎗补实授总旗竒功一次头功二次该陞实授百户者各除一级准并鎗陞试百户 十二年令应并鎗之人违限十年或年过三十例该收军者发沿边立功五年满日并补若限内获功一级准免并鎗即与实授凡阵亡征伤残疾旗役例免并鎗者以十年为率若替役十年之外不经告明者不准 天顺元年令总小旗系总兵等官及各卫编置不经本部奏补者有功止依军人例陞赏 成化六年令奉天征讨小旗未经类引获功二级该陞试百户者准未并鎗例减一级实授总旗其本身获功陞授者不在此例延绥等处守边总小旗依湖广等处例申部转行就本处防官监并 治十三年奏准凡谋故杀死总小旗者就于犯人户内勾取壮丁抵充军数其旗役仍令本户余丁补当   明防典卷一百六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一百七   兵部二   贴黄   国初置军职黄簿以便稽考永乐后委官清理事例甚详今具载于后其缺官及更名复姓等项各见本条   写黄续黄   诸司职掌   凡除官开写年籍从军脚色赴内府清理明白写黄仍写内外贴黄与正黄关防走号合同请宝钤记正黄送铜柜收贮内外黄各置文簿附贴亦于内府收掌遇有陞调袭替官员次日即具陞转袭替縁由奏闻贴掲续附如有事故亦须总为置簿掲下附贴以慿稽考   清黄   事例   凡武职除授后有陞调袭替及降调减革等项毎三嵗一次清理以本部侍郎一员总其事都御史一员主紏察翰林院官一员主编纂本部仍委主事一员管理取拨监生办事官吏供用将清黄之嵗预行在京卫所在外各都司卫所令各官具亲供申部以慿清理   一取送到各官亲供类见都司卫所抄出所供关大畧将类进贴黄旧册照名挨查如贴黄有名与令供脚色相同者销作重名其不同者誊出   一取誊出亲供于厯年征克册内查其所供征克地方于诰勑簿内查其所供受过诰勑于选簿及陞除册内查其所供除授年月职事仍将旧贴黄对欵通查如供报明白者照例缮写若有漏报父兄本身旧名及调守卫所从军征克地方年月不同或给授诰勑不供流世者依旧贴黄添改有供除授职名与原除日期不同者依选簿陞除册改正若亲供详细而贴黄不开或亲供流官而贴黄作世袭亲供调权试职而贴黄作流官或贴黄归附年深而亲供年浅之类并依亲供写黄一若有诈冐情弊或以流官作世袭试职署职作实授或应袭一辈而冐袭二辈或应减革而未经减革或总小旗妄引事例未经并鎗或调守卫所年月空歇不明等项难以写黄者俱驳出造册照问俟缴报另行一各官缴到回报照问脚色须将原照问总册查对如回称拘收诰勑者须开是何年月卫所拘收给还诰勑系千户者须开写正副称父及伯叔兄弟者须开各人姓名称病故者须开本官有无子孙承袭合拘收诰勑者须开本官父祖姓名卫所职事诰勑道数字号以慿烧毁有重受诰勑者须开曾无烧毁拘收縁故几查对明白然后写黄一写大黄备开脚色凡姓名旧名年甲贯址从军归附来厯征克地方杀获次数受赏名目陞授职役调守卫所并给授诰勑俱要细开仍每姓类作一处分写或系逹官另行类出每写一官后空白六行以备续附写毕仍将各姓见任官父祖脚色与类姓旧册通查有相同者销作重名止将见任袭替縁由续附若与见任官同者亦销作重名如将陞调止将陞调縁由续附凡供杀获人马非亲手者不许开写更名复姓者依今改姓名冩黄   一小黄止存从军归附征克要地方并卫所流世职事总集开写二本一为内黄一为外黄其纸式指挥千百户大小不等每写一官后各空半幅以备续附一为事充军抄没无承袭及义男女婿充总旗者另行类姓用白纸开写仍具事故縁由   一写毕内外黄依类姓资次编写字号内黄左比外黄右比凡编号用武字编讫仍分类都司卫所依式分贴一清理逹官贴黄于逹官总册选簿并承勑郎审过册内查对所供乡贯旧职归附起数除授陞转縁由及有姓无姓有姓者仍旧无姓者类奏赐姓依百家姓编排其写黄不类姓上开某人下来归其编号用逹字余并与武官同   一写黄后将各起逹官亲供脚色编写勘合与黄同进本部用印铃记照例给散   缺官   诸司职掌   凡迁调致仕并犯罪罢职等项官员行移到部知防即便作缺类写缺本进赴内府遇有钦依除调补缺官员随于御前铨注以慿附选   事例【见除授官员项下】   更名复姓   诸司职掌   凡军官或年幼过房乞养今将本姓或幼名到部更改必须明着縁由奏闻准改仍将改换縁由续附贴黄   事例   洪武十九年令武臣士卒有欲复姓更名者兵部具奏改正 永乐元年令各卫鞑靼人同名无姓者照洪武年间例赐以姓氏仍编置勘合以备稽考中国人不得冐鞑□名以避管事违者治罪 十一年令新官义男女壻例袭流官一次不许出新有擅改姓名诈冐承袭者处极刑首告者给赏 成化十八年令清黄之年将更名复姓官员类造一册送内府备照   优给   武职子孙妻女有优给之典后又分优飬之例具列于后   诸司职掌   凡军官亡故遗下嫡长子女年未出幼或母年老或无嫡子嫡孙次及庶子或弟或侄合得优给养赡者须慿各卫保结起送到部审取故官从军脚色一体委官赍赴内府比对贴黄相同具奏如是奉防钦与优给随即于御前附写钦与优给文簿扣筭出幼年分明白开写嵗数至某年住支或奉特防陞等优给及流官特与世袭亦须随即明白注冩通行抄出縁由立案行移锦衣卫作数放支其征进阵亡伤故病故总小旗儿男一体引奏定夺   事例   洪武三年令世袭武臣没后子孙应继袭而年幼者纪其姓名给与半俸没于王事者给全俸候长袭职 四年定优给例凡军职阵亡无子弟而有父母若妻者给全俸三年后给半俸有子弟而年幼者亦同候袭职给本俸有特防令其子孙防随厯练及未授职者给半俸其病故无子弟而有父母若妻者给半俸终身有子弟年幼者初年给半俸次年又半之俟袭职给本俸特防防随及未授职者亦给半俸军士阵亡有妻者月粮全给三年后守节无依者月给米六斗终身病故有妻者初年全给次年总小旗月给米六斗军士给月粮一半守节者给终身将士守御城池战没病故妻子无依者守御官讨其家属有司给行粮送至京优给愿还乡者亦给粮送回愿留见处者依例优给 五年奏准凡优给从征死事者全给从征病故者半给守御病故及从征病回而故者不在此例 六年令武官残疾者月给米二石优养十年有子准承袭无子为民 十九年令故官子女幼者给全俸女出嫁住支父母老者给全俸终身 二十年令京卫官老疾无子孙者全俸优养己袭替而故再无承袭者亦同 二十七年重定优给例凡武臣在任亡故及征伤失陷者自指挥至所镇抚妻并给米五石终身无子孙者亦如之为事亡故无承袭者不给 永乐元年令奉天征讨阵亡官员幼男送锦衣卫优给总小旗幼男锦衣卫食粮出幼原卫补役其杂犯为事亡故并典刑之子俱照祖职与全俸优给在外优给官舍妇女有亲可依不愿赴京者俸粮照例于所在支给 正统七年令武职子弟优给但在父兄没后十年内曽告卫者行勘虽出十年亦准十年外告者不准 十四年令优给优养官愿回原籍或南京者俸粮随所在官司关支愿在京者俱折银布 景泰二年令口外官愿留在京优给优养者俱于后军都督府管 天顺元年令逹官病故无应袭而有正妻者月支米一石优养终身 成化五年令世袭官阵亡其子合陞流官者依该陞俸优给流官病故其子止给世袭俸七年令户絶官优养不分新旧母女俱月支米五石   妻二石母妻终身女系新官者出嫁住支系旧官者十四嵗住支犯奸反改节者不准 治七年令武职亡故无子孙承袭有亲叔年老不堪承袭者仍月支米三石优养待十年无子照例为民 九年令应袭舍人犯强盗者其弟侄依父原职降一级优给 十年令优给子孙在京各卫按季具名数引赴专管官司审验在外从本卫掌印官按季查   凡武职年老户无承袭者支全俸优养入大选应袭人残疾者旧官依洪武六年例新官给全俸入大选不限年嵗母女支优养者新旧官俱入大选妻不准继母与婶优养视妻例月支米二石若武职故其子优给亦故户无次丁者其母止作故官妻月支米二石优养旧官为失机等事问发未复职者子孙优给与半俸   诰勑   给授   诸司职掌   凡武官所授一品至五品曰诰命六品以下曰勑命其有应合给授者须慿各官报到从军脚色比对内外贴黄年籍并见授职事流世相同然后奏闻誊黄照品定夺散官写诰给授如犯法得罪应合追夺到部进送内府收贮若充军征进者置簿编收其典刑及亡故无嗣者防官烧毁   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陞授特进光禄大夫】   从一品【初授荣禄大夫陞授光禄大夫】   正二品【初授骠骑将军 陞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从二品【初授镇国将军 陞授定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正三品【初授昭勇将军 陞授昭毅将军加授昭武将军】从三品【初授懐逺将军 陞授定逺将军加授安逺将军】正四品【初授明威将军 陞授宣威将军加授广威将军】从四品【初授宣武将军 陞授显武将军加授信武将军】正五品【初授武徳将军陞授武节将军】   从五品【初授武畧将军陞授武毅将军】   正六品【初授昭信校尉陞授承信校尉】   从六品【初授忠显校尉陞授忠武校尉】   续冩   事例   凡武官诰勑正统后专差通政司官一员提督遇有袭职替职等项官员赍诰前来告续者查对明白照例续冩类奏给还凡已经给授者并依此例不许重给   封赠   诸司职掌   凡武职有功应封赠祖父母父母妻室者照依钦定资格一品封赠三代二品三品封赠二代四品以下封赠一代各照见任职事依例封赠   正一品至从六品   曾祖父祖父父各照见授职事对品封赠   正从一品   曾祖母祖母母妻各封赠夫人   正从二品   祖母母妻各封赠夫人   正从三品   祖母母妻各封赠淑人   正从四品   母妻各封赠防人   正从五品   母妻各封赠宜人   正从六品   母妻各封赠安人   事例   洪武二十四年令凡武职父见任不封嫡继母在所生庻母不封再醮之妇不封嫡继母已故所生母见在合照子职封嫡继母及所生母故止赠嫡母继母或在嫡母已故合封继母赠嫡母兄从军弟袭其职合封赠父母伯叔从军侄代袭者系为人后合封赠伯叔父母袭祖职者止封赠本父母其致仕官陞除不与陞授止与原授凡试职官及弟男子侄并致仕官不授诰有特防与者不在例其父祖原授官职大未经封赠今子孙见袭官职小该给诰命其祖母并母俱依父祖原职封赠若父祖原授官职小今子孙见授官职大其祖母并母俱依子孙职封赠 二十九年令凡义男承袭义父官职又随义父姓者当封赠义父母若出姓者不封赠其亲父母亦未得封赠若本官以后自立功陞职者许封赠亲父母若代义父总旗先锋身没后自立功得官而尚随义父姓者封赠义父母出姓者封赠亲父母女壻承袭妻父职事者封赠妻父母若代妻父总小旗役后自得官者当封赠父母 永乐二十年令武职已故妻有子承袭者准赠无子者不许 正统六年令武官有废疾或年幼其弟若叔替职者兄侄终身无子方得封妻妇人夫与子俱有官依文职例从其髙者封赠 天顺四年奏准朶顔三卫等原授职事勑书有赍至告袭者拘收在部俟定夺职事后给与新勑照回拘收旧勑通类年终会官烧毁   凡土官无封赠父祖例止给与本身诰勑   加赠   诸司职掌   凡武官殁于王事者照依生前职事加赠二等死于锋镝者照依生前职事褒赠三等   军务   军务除开设卫所仍系本司其余见属职方司掌行今并载职掌原文及事例以存旧制   开设卫所   诸司职掌   凡内外卫所军士队伍俱有定数如是奉防差人视填给勘合户由于内明冩收军来歴縁由除开设衙门原有旗军外其续后调到补伍军士必须穷防原伍旗军下落明白庶不迷失军伍如是伍内空歇未填勘合亦须咨呈该府着令勾补以慿填给其新收军人应关户由者一体照户出给勘合户由   事例【见职方司及车驾司守卫项下】   声息   诸司职掌   凡腹里边境险要去处或有啸聚者飞报声息到部火速入奏母得迟滞   事例【见职方司】   赏赐   朝廷赏赐军官原无定例其功次赏赐则有等第今附列于后   诸司职掌   几奉特防赏赐军官须慿来文开冩姓名职事卫所钦赏银钞叚疋等项数目审对明白具本引奏给赏   事例   凡军功赏赐之等有三曰加赏曰给赏曰量赏俱查照功次移文礼部照例施行其军前激赏勘合银牌遇有奏讨临时请防关给   见行赏赐等第   给赏   陜西三边都指挥每员银五两防段一表里指挥每员银三两防段一表里千百户镇抚每员银二两绢二疋旗军舍余总小甲人等每名银二两布二疋   大同宣府与陜西三边同   辽东都指挥每员银二两防段一表里指挥每员银一两绢布各二疋千百户镇抚每员绢布各二疋旗军舍余人等每名绢二疋   云南都指挥每员钞一千贯防叚三表里指挥每员钞八百贯防叚二表里千户卫镇抚每员钞六百贯防叚一表里百户所镇抚每员钞五百贯绢三疋旗军舍余每名钞三百贯绢布各一疋   四川指挥每员钞六百贯防叚一表里千户每员钞五百贯绢三疋旗军每名钞三百贯绢布各一疋   湖广都指挥每员钞八百贯防叚二表里指挥每员钞六百贯防叚一表里千户卫镇抚每员钞六百贯绢三疋百户所镇抚每员钞五百贯绢二疋旗军人等每名钞三百贯绢布各一疋   广东贵州与湖广同   加赏   各照地方则例于正赏外仍加一倍   量赏   陜西三边应得银两防叚表里者减去防叚表里加绢二疋应得银两绢布者减去绢布   大同宣府都指挥每员银三两防叚一表里指挥每员银二两绢一疋千百户等官每员银一两绢一疋旗军人等每员银一两布一疋   辽东都指挥每员银一两绢布各二疋指挥每员银一两绢布各一疋千百户等官每员绢二疋旗军舍余人等每名绢布各一疋   云南指挥每员钞七百贯防叚一表里千户卫镇抚每员钞五百贯绢三疋百户所镇抚每员钞四百贯绢二疋旗军舍余人等每名钞二百贯布一疋   四川应得钞贯防叚绢布者减去钞贯   湖广广东贵州与四川同   文职按察使照都指挥例知府及土官知府宣慰宣抚照指挥例同知通判知州推官知县及土官千户安抚长官照千户例经厯知事检校县丞主簿教谕训导典史廵检大使等官照百户例掾史省祭官义官隂阳生医生千夫长百夫长吏舍老人总小甲民壮民欵土舍逹军黎兵人等照旗军例   明会典卷一百七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八   兵部三   职方清吏司   诸司职掌   郎中员外郎主事之职掌天下地图及城隍镇戍烽堠之政   城隍一【谓城池也】   国初设太平等翼元帅府以统诸道兵设总制亲兵都指挥使司及都镇抚以总禁卫后改诸翼为亲军立大都督府设内外卫所及各处都指挥使司后又分大都督府为五府外卫统于都司而都司及内卫各以其方五军都督府惟亲军不属其都司卫所自永乐以来添革改调前后不一各处土官衙门有属都司卫所统辖及后来添设未经该载本司见管与诸司职掌所载互有同异今备载职掌旧文而以后定卫所别开于后所属有土官者随处附见其沿革大畧各注本条之下   诸司职掌   凡天下都司并卫所城池军马数目必合周知或遇所司移文修筑须要奏闻差人相度准令守御军士或所在民人筑造然后施行   计天下都司卫所   都司一十七处   留守司一处   内外卫三百二十九处   守御千户所六十五处   上十二卫   金吾前卫    金吾后卫   羽林左卫    羽林右卫   府军卫     府军左卫   府军右卫    府军前卫   府军后卫    虎贲左卫   锦衣卫     旗手卫   五军都督府所属卫所   左军都督府   在京【凡本府在京属卫曽经永乐十八年调守北京者各注其下曰调北京其年月不重出后   四府同】   留守左卫【调北京】 镇南卫【调北京】   水军左卫    骁骑右卫【调北京】   龙虎卫【调北京】  英武卫   沈阳左卫【调北京】 沈阳右卫【调北京】   在外   浙江都司   杭州右卫    杭州前卫   台州卫     宁波卫   处州卫     绍兴卫   海宁卫     昌国卫   温州卫     临山卫   松门卫     金乡卫   定海卫     海门卫   盘石卫     观海卫   海宁千户所   衢州千户所   严州千户所   湖州千户所   辽东都司   定辽左卫    定辽右卫   定辽中卫    定辽前卫   定辽后卫    鐡岭卫   东宁卫     沈阳中卫   海州卫     葢州县   金州卫     复州卫   义州卫     辽海卫   三万卫     广宁左屯卫   广宁右屯卫   广宁前屯卫   广宁后屯卫   广宁中护卫【后为中屯卫】   山东都司   青州左护卫【后为天津右卫】青州护卫【革】   兖州护卫【革】   兖州左护卫【后为临津卫】   登州卫     青州左卫   莱州卫     宁海卫   济南卫     平山卫   徳州卫【后改属后府】  乐安千户所【后改名武定属后府】胶州千户所   诸城千户所   滕县千户所   右军都督府   在京   虎贲右卫【调北京】 留守右卫【调北京】   水军右卫    武徳卫【调北京】   广武卫   在外   云南都司   云南左卫    云南右卫   云南前卫    大理卫   楚雄卫     临安卫   景东卫     曲靖卫   金齿卫     洱海卫   化卫     马隆卫【改云南右护卫革】   平夷卫     越州卫   六凉卫     鹤庆千户所【革】   贵州都司   贵州卫     永宁卫   普定卫     平越卫   乌撒卫     普安卫   层台卫     赤水卫   威清卫     兴隆卫   新添卫     清平卫   平埧卫     安庄卫   龙里卫     安南卫   都匀卫     毕节卫   黄平千户所   四川都司   成都左护卫【后为龙虎左卫南京左府】   成都中护卫【后为豹韬左卫南京前府】   成都左卫【革】   成都右卫   成都前卫    成都后卫   成都中卫    宁川卫   茂州卫     建昌卫【后属行都司】   重庆卫     叙南卫   苏州卫【后为宁畨卫】  泸州卫   松潘军民指挥司 岩州卫   青川千户所   保宁千户所   威州千户所   雅州千户所   大渡千户所   陜西都司   西安左护卫【后为神武右卫】 西安右护卫   西安中护卫【后为神武前卫】 西安左卫   西安右卫【改西安中护卫】 西安前卫   西安后卫     华山卫【改西安左护卫】   泰山卫【改西安右护卫】   延安卫   绥徳卫      平凉卫   庆阳卫      宁夏卫   临洮卫      巩昌卫   西宁卫【后属行都司】   汉中卫   凉州卫【后属行都司】   庄浪卫【后属行都司】   兰州卫      秦州卫   岷山军民指挥司  洮州卫   河州军民指挥司  甘肃卫【后为甘州后卫】   山丹卫【后属行都司】   永昌卫【后属行都司】   凤翔千户所    金州千户所   宁夏中护卫    甘州中护卫【后属行都司】西河中护卫【后改云南中护卫革】   广西都司   桂林左卫【后为广西护卫】 桂林右卫   桂林中卫     南宁卫   桞州卫      驯象卫   梧州千户所   中军都督府   在京   留守中卫【调北京】  神策卫【调北京】   广洋卫      应天卫【调北京】   和阳卫      牧马千户所【调北京】   在外   直   州卫      和州卫   髙邮卫      淮安卫   镇海卫      滁州卫   太仓卫     泗州卫   夀州卫     邳州卫   大河卫     沂州卫   金山卫     新安卫   苏州卫     仪真卫   徐州卫     安庆卫   宿州千户所   中都留守司   凤阳右卫    凤阳中卫   皇陵卫     凤阳卫   留守左卫    留守中卫   长淮卫     懐逺卫   洪塘千户所   河南都司   归徳卫【后属中府】   陈州卫   农卫     汝宁卫【后改千户所属中府】   潼关卫【后属中府】    河南卫   睢阳卫      宣武卫   信阳卫      彰徳卫   武平卫【后属中府】    南阳卫   宁国卫【后为涿鹿左卫属后府】 懐庆卫   宁山卫【后属后府】    颍川卫   安吉卫【后为通州卫亲军】  颍上千户所   河南左护卫    河南中护卫   河南右护卫【三防卫后并彭城卫】   前军都督府   在京   天策卫【后分为保安右卫】  龙骧卫【调北京】   豹韬卫【调北京】   龙江卫【后改龙江左卫】   飞熊卫   在外   直   九江卫   湖广都司   茶陵卫      武昌卫   武昌左卫     黄州卫   永州卫      岳州卫   蕲州卫      施州卫   长沙护卫【革】    辰州卫   安陆卫【后属行都司】   襄阳卫【后属行都司】   常徳卫      沅州卫   宝庆卫      沔阳卫   长沙卫      衡州卫   瞿塘卫【后属行都司】   镇逺卫   平溪卫      清浪卫   偏桥卫      五开卫   九溪卫   荆州左护卫【后为荆州左卫属行都司】   荆州中护卫【革】   靖州卫   永定卫      郴州千户所   夷陵千户所【后属行都司】 桂阳千户所   徳安千户所【后属行都司】 忠州千户所   安福千户所    道州千户所   大庸千户所    西平千户所   麻辽千户所    枝江千户所【后属行都司】   武岗千户所    崇山千户所【革】   长宁千户所【后属行都司】   武昌左右中三防卫【左改东昌卫右改徐州左卫中改武昌防卫】   福建都司   福州中卫     福州左卫   福州右卫     兴化卫   泉州卫      漳州卫   福宁卫      镇东卫   平海卫      永宁卫   镇海卫   福建行都司   建宁左卫     建宁右卫   建阳卫      延平卫   邵武卫      汀州卫   将乐千户所   江西都司   南昌左卫     南昌前卫   袁州卫      贑州卫   吉安卫【后为千户所】   饶州千户所   安福千户所    防昌千户所   永新千户所    南安千户所   建昌千户所    抚州千户所   铅山千户所    广信千户所   广东都司   广州前卫     广州左卫   广州右卫    南海卫   潮州卫     雷州卫   海南卫     清逺卫   惠州卫     肇庆卫   广州后卫    程乡千户所   髙州千户所   亷州千户所【后为亷州卫】万州千户所   儋州千户所   崖州千户所   南雄千户所   韶州千户所   徳庆千户所   新兴千户所   阳江千户所   新防千户所   龙川千户所   后军都督府   在京   横海卫     鹰卫【调北京】   兴武卫【调北京】  江隂卫   防古左卫    防古右卫【革】   在外   北平都司   燕山左卫    燕山右卫   燕山前卫    大兴左卫   永清左卫    永清右卫   济川卫     济阳卫   彭城卫     通州卫【已上后俱为亲军】   蓟州卫     宻云卫【后为宻云后卫属后府】   真定卫     永平卫   山海卫     遵化卫   居庸关千户所【后为隆庆卫已上俱属后府】   北平行都司【后为大宁都司】   大宁左卫【后为营州左护卫改隆庆左卫】   大宁右卫【后为营州右防卫改隆庆左卫】   大宁中卫    大宁前卫   大宁后卫【后为营州中防卫改寛河卫】   防州卫【已上后俱属后府】 营州中护卫【注见大宁后卫】兴州中防卫【革】   山西都司   太原左卫    太原右卫   太原前卫    振武卫   平阳卫     镇西卫   潞州卫     蒲州千户所   广昌千户所   沁州千户所   宁化千户所   鴈门千户所   山西行都司   大同左卫    大同右卫   大同前卫    蔚州卫   朔州卫   北平三防卫   燕山左防卫   燕山右防卫   燕山中护卫【后俱为亲军】   山西三护卫   太原左护卫    太原右护卫   太原中护卫【俱革】   后定天下都司卫所   都司二十一处   留守司一处   内外卫四百九十一处   守御屯田羣牧千户所三百一十一处   仪卫司三十三处   宣慰司二处   招讨使一处   宣抚司六处   安抚司十六处   长官司七十处   畨夷都司卫所等四百七处   上二十二卫   旧制上十二卫后添设十卫俱称亲军指挥使司不属五府又设腾骧等四卫亦系亲军并武功永清彭城及长陵等十一卫俱不属府   金吾前卫    金吾后卫   羽林左卫    羽林右卫   府军卫     府军左卫   府军右卫    府军前卫   府军后卫    虎贲左卫   锦衣卫     旗手卫【右上十二卫】   金吾左卫    金吾右卫   羽林前卫【右北平三护卫洪武三十五年陞】   燕山左卫    燕山右卫   燕山前卫    大兴左卫   济阳卫     济州卫   通州卫【右北平都司七卫永乐四年陞】   已上亲军   腾骧左卫     腾骧右卫【旧为神武前卫】武骧左卫   武骧右卫【已上宣徳八年以各卫养马军士及神武前卫官军开设】   武功中卫【洪武年间设】  武功左卫【宣徳二年设】武功右卫【宣徳六年设】  永清左卫   永清右卫   彭城卫【右北平三卫改常山三防卫宣徳初复为本卫又并河南三防卫多余官军于   彭城卫】   长陵卫【南京羽林右卫永乐二十二年改】   景陵卫【武成右卫宣徳元年改】 献陵卫【武成左卫宣徳十年改】裕陵卫【武成前卫天顺八年改】 茂陵卫【武成后卫成化二十二年改】已上俱不属五府   五军都督府所属卫所   左军都督府   在京   留守左卫     镇南卫   骁骑右卫    龙虎卫   沈阳左卫   沈阳右卫【俱南京旧卫永乐十八年分调】   在外   浙江都司   杭州前卫    杭州右卫   台州卫     宁波卫   处州卫     绍兴卫   海宁卫     昌国卫   温州卫     临山卫   松门卫     金乡卫   定海卫     海门卫   盘石卫     观海卫   海宁千户所   衢州千户所   严州千户所   湖海千户所   金华千户所   澉浦千户所   乍浦千户所   三江千户所   海千户所   三山千户所   大嵩千户所   霩衢千户所   龙山千户所   石浦前千户所   石浦后千户所  爵溪千户所   钱仓千户所   新河千户所   桃渚千户所   健跳千户所   隘顽千户所   楚门千户所   平阳千户所   瑞安千户所   海安千户所   蒲门千户所   壮士千户所   沙园千户所   蒲岐千户所   宁村千户所   新城千户所   辽东都司   定辽左卫    定辽右卫   定辽中卫    定辽前卫   定辽后卫    鐡岭卫   东寜卫     沈阳卫   海州卫     盖州卫   金州卫     复州卫   义州卫     辽海卫   三万卫     广宁左屯卫   广宁右屯卫   广宁前屯卫   广宁后屯卫   广宁中屯卫   广宁卫【已下添设】   广宁左卫   广宁右卫    广宁中卫   宁逺卫     抚顺千户所   蒲河千户所   山东都司   登州卫     青州左卫   莱州卫     宁海卫   济南卫     平山卫   安东卫【已下添设】   灵山卫   鼇山卫     大嵩卫   威海卫     成山卫   靖海卫     东昌卫   临清卫     济宁卫   兖州护卫    胶州千户所   诸城千户所   滕县千户所   肥城千户所【已下添设】 海阳千户所   东平千户所   宁津千户所   雄崖千户所   浮山千户所   福山千户所   竒山千户所   濮州千户所   鲁府仪卫司   徳府羣牧所   泾府羣牧所   徳府仪卫司   泾府仪卫司   衡府羣牧所   衡府仪卫司   右军都督府   在京   留守右卫    虎贲右卫   武徳卫【俱南京旧卫永乐十八年分调】   在外   直   宣州卫【添设】   云南都司   云南左卫    云南右卫   云南前卫    大理卫   楚雄卫     临安卫   景东卫     曲靖卫   金齿军民指挥司 洱海卫   化卫     平夷卫   越州卫     六凉卫   云南中卫【已下添设】  云南后卫   大罗卫     广南卫   澜仓卫     腾冲军民指挥司   木宻关千户所  姚安中屯千户所   姚安千户所   洱海千户所   安宁千户所   宜良千户所   太和千户所   金齿千户所   永昌千户所   腾冲千户所   易门千户所   马隆千户所   通海千户所   定逺千户所   杨林堡千户所   土官【属布政司及府州者见户部图志后同】   茶山长官司   潞江安抚司   凤溪长官司   施甸长官   镇道安抚司   杨塘安抚司【右属金齿司】   贵州都司   贵州卫     永宁卫   普定卫     平越卫   乌撒卫     普安卫   赤水卫     威清卫   兴隆卫     新添卫   清平卫     平埧卫   安庄卫     龙里卫   安南卫     都匀卫   毕节卫     贵州前卫【添设】   黄平千户所   普市千户所   重安千户所   安笼千户所   白撒千户所   摩尼千户所   关索岭千户所  阿落宻千户所   平夷千户所   安南千户所   乐民千户所   土官   新添长官司   小平伐长官司   把平寨长官司  丹平长官司   丹行长官司【右属新添卫】 杨义长官司   乐平长官司【改属都匀府】 平伐长官司   大平伐长官司【右属龙里卫】都匀长官司【改属都匀府】平浪长官司   九名九姓独山州长官司【右属都匀卫】   平定长官司【改属都匀府】   四川都司   成都左护卫     成都右卫   成都前卫     成都后卫   成都中卫     宁川卫   茂州卫      重庆卫   叙南卫      泸州卫   松潘军民指挥司  利州卫【添设】   青川千户所    保宁千户所   威州千户所    雅州千户所   大渡河千户所   黔江千户所【已下添设】   叠溪千户所    广安千户所   灌县千户所    七星关千所   小河千户所    蜀府仪卫司   夀府仪卫     夀府羣牧所   土官   天全六畨招讨使司【属都司】   陇木头长官使   静州长官司   岳希长官司   石砫宣抚司   酉阳宣抚司【右属重庆府】 石耶洞长官司   邑梅洞长官司【右属酉阳宣抚司】   占藏先结簇长官司 蜡匝簇长官司   白马路簇长官司  山洞簇长官司   阿昔洞簇长官司  北定簇长官司   麦匝簇长官司   者多簇长官司   牟力簇长官司   班班簇长官司   祈命簇长官司   勒都簇长官司   包藏簇长官司   阿昔簇长官司   思曩儿簇长官司  阿用簇长官司   潘斡寨长官司   八郎安抚司   阿角寨安抚司   麻儿匝安抚司   芒儿者安抚司【右俱属松潘军民指挥司】   叠溪长官司   郁即长官司【右属叠溪千户所】   四川行都司   建昌卫【旧为四川都司属卫】  宁畨卫【旧为四川苏州卫】建昌前卫【已下新设】   防川卫   盐井卫      越嶲卫   礼州后千户所   打冲河中前千户所   徳昌千户所    迷易千户所   礼州中中千户所  打冲河中左千户所冕山桥后千户所  镇西后千户所   土官   昌州长官司    威龙长官司   普济长官司【右属建昌卫】 马剌长官司【属盐井卫】卭部长官司【属越巂卫】   陜西都司   西安右护卫    西安左卫   西安前卫     西安后卫   延安卫      绥徳卫   平凉卫      庆阳卫   宁夏卫      临洮卫   巩昌卫      汉中卫   兰州卫      秦州卫   岷州卫      河州卫   洮州卫      阶州卫   宁夏中护卫    安东中护卫【已下添设】   甘州中护卫    宁夏前卫   宁夏中卫     宁夏左屯卫   宁夏右屯卫    宁羌卫   靖虏卫      固原卫   榆林卫      凤翔千户所   金州千户所    文县千户所   沔县千户所    礼店千户所   阶州千户所    环县千户所   汧阳千户所    灵州千户所   西安州千户所   西固城军民千户所   归徳千户所    镇羌千户所   安边千户所    灵山千户所   花马千户所    秦府仪卫司   庆府仪卫司    肃府仪卫司   韩府仪卫司    宁夏羣牧所   安东羣牧所    甘州羣牧所   陜西行都司【洪武十二年添设】   甘州左卫     甘州右卫   甘州中卫     甘州前卫   甘州后卫【已上陜西甘肃卫分设】永昌卫   凉州卫      庄浪卫   西宁卫      山丹卫【已上旧为陜西都司属卫】   肃州卫      镇畨卫   镇夷千户所    古浪千户所   髙台千户所   广西都司   桂林右卫     桂林中卫   南宁卫      栁州卫   驯象卫      南丹卫   庆逺卫      浔州卫   奉议卫      广西护卫   梧州千户所    懐集千户所   武縁千户所    贵县千户所   贺县千户所    全州千户所   太平千户所    象州千户所   平乐千户所    郁林千户所   賔州千户所    来賔千户所   富州千户所    容县千户所   融县千户所    灌阳千户所   河池千户所    武宣千户所   白武千户所    五屯屯田千户所迁江县屯田千户所 靖江府仪卫司   中军都督府   在京   留守中卫     神策卫   应天府      和阳卫【俱南京旧卫永乐十八年分调】牧马千户所【南京旧所永乐二十二年分调】   蕃牧千户所【成化十三年添设】   在外   直   州卫      髙邮卫   淮安卫     镇海卫   滁州卫     太仓卫   泗州卫     夀州卫   邳州卫     大河卫   沂州卫     金山卫   新安卫     苏州卫   仪真卫     徐州卫   安庆卫     宿州卫【旧为千户所】   潼关卫【已下旧为河南都司属卫】归徳卫   武平卫     镇江卫【已下添设】   庐州卫     六安卫   徐州左卫    建阳卫   汝宁千户所   松江千户所   青村千户所   南汇嘴千户所   嘉兴千户所   呉淞江千户所   崇明千户所   兴化千户所   通州千户所   泰州千户所   盐城千户所   东海千户所   海州千戸所   莒州千户所   蒲州千户所   中都留守司   凤阳卫     凤阳中卫   皇陵卫     凤阳右卫   留守左卫    留守中卫   长淮卫     懐逺卫   洪塘千户所   河南都司   河南卫     农卫   陈州卫     睢阳卫   宣武卫     信阳卫   彰徳卫     南阳卫   懐庆卫     颍川卫   南阳中护卫【已下添设】 洛阳中护卫   颍上千户所   嵩县千户所   卫辉千户所   林县千户所   邓州千户所   唐州千户所   周府仪卫司   唐府仪卫司   伊府仪卫司   赵府羣牧所   赵府仪卫司   郑府仪卫司   崇府羣牧所   崇府仪卫司   徽府羣牧所   徽府仪卫司   前军都督府   在京   留守前卫    龙骧卫   豹韬卫【俱南京旧卫永乐十八年分调】   南京前府所属七卫【永乐年间帯管】   在外   直   九江卫   湖广都司   武昌卫     武昌左卫   黄州卫     永州卫   岳州卫     蕲州卫   施州卫     辰州卫   常徳卫     沅州卫   宝庆卫     沔阳卫   长沙卫     茶陵卫   衡州卫     镇逺卫   偏桥卫     清浪卫【已上三卫在贵州境内】   平溪卫     五开卫   九溪卫     靖州卫   永定卫     宁逺卫【已下添设】   铜鼓卫     武昌护卫   襄阳护卫    郴州千户所   麻寮千户所   添平千户所   安福千户所   忠州千户所【在四川境内】大庸千户所   桂阳千户所   武岗千户所   澧州千户所   宁溪千户所   常宁千户所   镇溪千户所   桃川千户所   枇杷千户所   锦田千户所   宁逺千户所   江华千户所   天柱千户所   汶溪千户所   广安千户所   大田千户所   黎平千户所   中潮千户所   新化屯千户所  新化亮寨千户所   隆里千户所【已上五所在贵州境内】   宜章千户所   平茶千户所   平茶屯千户所  铜鼓千户所   荆州羣牧所   楚府仪卫司   荆府羣牧所   荆府仪卫司   雍府羣牧所   雍府仪卫司   荣府羣牧所   荣府仪卫司   岷府仪卫司   吉府羣牧所   吉府仪卫司   土官   永顺军民宣慰使司【属都司】   腊惹洞长官司  麦着黄洞长官司   驴迟洞长官司  施溶溪长官司   白崖洞长官司  田家洞长官司【右属永顺宣慰司】保靖州军民宣慰坪   草子坪长官司【右属保靖宣慰司】施南宣抚司【属施州卫】东乡五路安抚司【右属施南宣抚司】   把揺峒长官司  上爱茶峒长官司   下爱茶峒长官司 镇逺蛮夷长官司   隆奉蛮夷长官司【右属东乡五路安抚司】   忠孝安抚司    忠路安抚司【右属施南宣抚司】劒南长官司【属忠路安抚司】 金峒安抚司【属施南宣抚司】西坪蛮夷长官司【属金峒安抚司】   散毛宣抚司【属施州卫】  龙潭安抚司   大旺安抚司【右属散毛宣抚司】东流蛮夷长官司腊壁蛮夷长官司【右属大旺安抚司】   忠建宣抚司【属施州卫】  忠峒安抚司   髙罗安抚司【右属忠建宣抚司】木册长官司【属髙罗安抚司】   镇南长官司    唐崖长官司   容美宣抚司【右俱属施州卫】 椒山玛瑙长官司五峯石宝长官司  水尽源通塔岙长官司石梁下洞长官司【右属容羙宣抚司】   桑植安抚司【属九溪卫】   臻剖六洞横坡等处长官司【属镇逺卫】   湖广行都司   荆州卫      荆州左卫   荆州右卫    瞿塘卫   襄阳卫     安陆卫   郧阳卫【添设】   夷陵千户所   徳安千户所   枝江千户所   长宁千户所   逺安千户所   竹山千户所   均州千户所   房县千户所   辽府仪卫司   襄府仪卫司   兴府羣牧所   兴府仪卫   福建都司   福州中卫    福州左卫   福州右卫    兴化卫   泉州卫     漳州卫   福宁卫     镇东卫   平海卫     永宁卫   镇海卫     大金千户所   定海千户所   梅花千户所   万安千户所   莆禧千户所   福泉千户所   金门千户所   中左千户所   髙浦千户所   浦城千户所   六鳌千户所   铜山千户所   钟千户所   崇武千户所   福建行都司   建宁左卫    建宁右卫   延平卫     邵武卫   汀州卫     将乐千户所   武平千户所   永安千户所   江西都司   南昌左卫    南昌前卫   袁州卫     贑州卫   吉安千户所【旧为吉安卫】饶州千户所   安福千户所   会昌千户所   永新千户所   南安千户所   建昌千户所   抚州千户所   铅山千户所   广信千户所   信丰千户所   宁府仪卫司   淮府羣牧所   淮府仪卫司   益府羣牧所   益府仪卫司   广东都司   广州前卫    广州后卫   广州左卫    广州右卫   南海卫     潮州卫   雷州卫     海南卫   清逺卫     惠州卫   肇庆卫     广海卫【已下添设】   碣石卫     神电卫   亷州卫     新防千户所   韶州千户所   南雄千户所   龙川千户所   程乡千户所   徳庆千户所   新兴千户所   阳江千户所   髙州千户所   儋州千户所   万州千户所   崖州千户所   增城千户所   东筦千户所   大鹏千户所   香山千户所   连州千户所   河源千户所   长乐千户所   平海千户所   海丰千户所   防胜千户所   甲子门千户所   大城千户所   海门千户所   靖海千户所   蓬州千户所   四防千户所   阳春千户所   海朗千户所   双鱼千户所   宁川千户所   信宜千户所   石城千户所   永安千户所   钦州千户所   灵山千户所   海康千户所   海安千户所   乐民千户所   锦囊千户所   清澜千户所   昌化千户所   南山千户所   从化千户所   泷水千户所   后军都督府   在京   留守后卫    鹰卫   兴武卫【俱南京旧卫永乐十八年分调】大宁中卫   大宁前卫    会州卫【俱北平行都司旧卫】   富峪卫【下添设并北平山西等卫改调】寛河卫   神武左卫    神武后卫   忠义左卫    忠义右卫   忠义前卫    忠义后卫   义勇中卫    义勇右卫   义勇后卫    义勇前卫   武成中卫    义勇左卫   蔚州左卫   南京后府所属五卫【永乐年间帯管】   在外   直   蓟州卫     真定卫   永平卫     山海卫   遵化卫     宻云中卫   宻云后卫    开平中屯卫   兴州左屯卫   兴州右屯卫   兴州中屯卫   兴州前屯卫   兴州后屯卫   隆庆卫   东胜左卫    东胜右卫   镇朔卫     涿鹿卫   定边卫     神武右卫   神武中卫    忠义中卫   卢龙卫     武清卫   抚宁卫     徳州卫   宁山卫     大同中屯卫   沈阳中屯卫   定州卫【已上旧为北平山东山西河南等处卫所永乐初调改】   天津卫【已下添设】   天津左卫   天津右卫    通州左卫   通州右卫    涿鹿左卫   涿鹿右卫    河间卫   徳州左卫    武定千户所   梁城千户所   平定千户所【已下添设】   沧州千户所   倒马关千户所   大宁都司【旧为北平行都司永乐元年改设】   保定左卫    保定右卫   保定前卫    保定中卫   保定后卫【俱永乐元年设】 营州左屯卫   营州右屯卫   营州中屯卫   营州前屯卫   营州后屯卫【俱洪武旧卫永乐初改属】   茂山卫【已下添设】  寛河千户所   万全都司【宣徳五年分直及山西等处卫所添设】   万全左卫    万全右卫   宣府前卫    宣府左卫   宣府右卫    懐安卫   开平卫     延庆左卫   延庆右卫    保安卫   龙门卫     保安右卫   蔚州卫     永宁卫   懐来卫     兴和千户所   羙峪千户所   广昌千户所   四海冶千户所  长安千户所   云川千户所   龙门千户所   山西都司   太原左卫    太原右卫   太原前卫    振武卫   平阳卫     镇西卫   潞州卫     沈阳中护卫   汾州卫     沁州千户所   宁化千户所   鴈门千户所   保徳州千户所【已下添设】偏头关千户所   磁州千户所   宁武千户所   晋府羣牧所   晋府仪卫司   沈府仪卫司   代府羣牧所   代府仪卫司   山西行都司   大同左卫    大同右卫   大同前卫    朔州卫   大同后卫【已下俱山西大同等处卫所调改及添设】   镇虏卫     安东中屯卫   阳和卫     玉林卫   髙山卫     云川卫   天城卫     威逺卫   平虏卫     山隂千户所   马邑千户所   井坪千户所   南京见设卫所   亲军卫   金吾前卫    金吾后卫   羽林左卫    羽林右卫   府军卫     府军左卫   府军右卫    府军前卫   府军后卫    虎贲左卫   锦衣卫     旗手卫   金吾左卫    金吾右卫   江淮卫     济川卫   孝陵卫   五军都督府所属   左军都督府【本府所属卫仍北京左府】   留守左卫    镇南卫   水军左卫    骁骑右卫   龙虎卫   龙虎左卫【旧为成都右护卫宣徳六年改调】   英武卫     沈阳左卫   沈阳右卫    龙江右卫   右军都督府【本府所属卫仍北京右府】   虎贲右卫    留守右卫   水军右卫    武徳卫   广武卫   中军都督府【本府所属卫仍北京中府】   留守中卫    神策卫   广洋卫     应天卫   和阳卫     牧马千户所   前军都督府【本府所属卫仍北京前府】   留守前卫    龙江左卫   龙骧卫     飞熊卫   天策卫     豹韬卫   豹韬左卫【旧为成都中护卫宣徳六年改调】   后军都督府【本府所属卫仍北京后府】   留守后卫    横海卫   鹰卫     兴武卫   江隂卫   明防典卷一百八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九   兵部四   城隍二   东北诸国   东北诸国有数种洪武永乐间相率归附朝廷官其部长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百户镇抚等官赐以勑书印记所设有都司卫所等处今具录于后   都司一   尼鲁罕都司   衞三百二十八【案明时诸卫多系空名所称山川城站俱在传闻疑似之间未尝亲涉其地故译对讹舛名目重复一地而三四名一名而三四见者甚多又如黒龙江屯河呼尔哈河与明邉界相去絶逺而亦列于卫所未免过为夸大至正统间所置伊实等百数十卫皆寄住摩琳卫中尤空文无实今悉为译改并识其误于此】   诺延卫     泰宁卫   扶余卫     摩琳卫   寄住摩琳卫  福题希卫   沃济卫    沃济前卫   哈喇乌苏卫  雅罕河卫   伊实左卫   肥河卫   伊尔们河卫  齐努温卫   伊尔登河卫  讷穆河卫   科博栾卫   鄂古河卫   屯河卫    哈尔费延卫   和啰噶卫   哈尔敏卫   塔舒尔河卫  珠敦河卫   沃楞河卫   尼玛拉卫   哈勒珲卫   伊尔库鲁卫   巴尔达河卫  双城卫   苏完河卫   博勒和卫   右城卫    伊拉齐河卫   沃济右卫   沃济左卫   沃济后卫   玛延山卫   圗勒哩山卫  费雅河卫   绥满河卫   塔山卫   达喜穆鲁卫  阿苏江卫   安河卫    赓金河卫   竒集河卫   嘉河卫   萨里卫    都尔弼河卫   海兰城卫   穆逊河卫   枯凌河卫   额烈河卫   推屯河卫   察尔图山卫   图伦卫    伊罕河卫   恰库卫    猷特哩卫   伊实卫    通垦山卫   呼尔哈河卫  绰拉题山卫   穆伦河卫   乌尔坚山卫   额哲密河卫  格林卫   界藩河卫   哈实玛卫   扎凌卫    呼尔哈卫   多林山卫   穆霞卫   塔玛实克卫  阿伦卫   实勒们卫   色珠伦河卫   弼勒古河卫  靉河卫   阿济河卫   费克图河卫   穆克图哩山卫 固里河卫   乌登河卫   祜实哈哩卫   噶穆卫    穆瑚埒河卫   巴延卫    佛尔们河卫   塔克题音卫  沙兰卫   乌拉卫    实勒们卫   呼兰山卫   竒穆尼卫   沃楞卫    塔纳河卫   锡璘卫    竒塔穆河卫   托漠河卫   宣城卫   苏穆噜河卫  瑚尔穆衞   塔玛实克衞  实勒们衞   噶穆河衞   尼玛呼山衞   吉滩卫    鄂勒欢卫   穆勤衞    和屯卫   喀本河卫   和通吉河卫   萨尔浒卫   额伊瑚卫   呼勒河卫   和通吉衞   尼满河衞   伊实衞   伊穆河衞   阿尔拉山衞   穆霞河衞   呼拉尔吉山卫   额音河卫   们河卫   古鲁山卫   伊拉喀卫   克黙尔河衞  黙尔根衞   吉滩河衞   富勒坚卫   尼噜罕卫   伊穆河卫   阿都齐河卫  色埒河衞   讷穆衞    纳尔吉河衞   噶齐克衞   佛讷赫衞   哈实玛衞   瑚叶衞   额苏伦衞   顺民卫   达罕山衞   博和哩衞   乌雅山衞   托漠卫   呼勒山衞   哈玛尔卫   塔山前衞   黙尔根河衞   穆逊河衞   伊尔们河衞   伊拉齐衞   乌尔珲山衞   托罕河衞   扎穆图衞   洮尔河衞   三屯河衞   阿噜河衞   穆瑚埒衞   穆当阿山衞  罗罗衞   勒克山卫   克音河卫   噶哈衞    呼济河卫   多隆武衞   阿济纳河衞   额埒卫    阿苏卫   逊河卫    纳尔吉卫   塔拉河衞   萨喇卫   伊实卫    费克图河卫   扎津卫    伊屯河卫   温托珲河衞  法河卫   额苏伦卫   拉林河衞   拉拉山衞   阿济衞   通恳山卫   乌屯河卫   第拉衞    伊拉齐河卫   哈尔费延卫  赫图河卫   拉们河卫   图河卫   赫图卫    竒穆尼卫   富色克摩卫  萨里河卫   哈实玛卫   额埒河卫   雅鲁卫    呼噜山卫   农额勒卫   希禅卫   法勒图河卫  穆克图哩卫   噶勒弼河卫  雅竒山卫   伊努卫    噶穆卫   色珠伦卫   温河卫   托里山衞   斐森衞   噶穆河衞   拉拉衞   乌屯河衞   察罕山衞   瞻屯衞    穆陈衞   伊努山衞   希禅衞   噶哈衞    拉哈衞   吉河卫    敦珠克山衞   占尼河卫   实山卫   伊屯河衞   齐巴噶衞   扎敦衞    济尔玛台衞   阿都齐卫   纳苏济勒河卫   博和哩卫   敦敦河卫   伊逊河卫   察喇图卫   呼图哩河衞  雅鲁河衞   布尔堪卫   穆伦河卫   喜塔尔河卫  三河衞   伊噜河衞   锡里呼卫   老哈河衞   伊逊河衞   雅尔河卫   舒繙河卫   佛林河卫   乌苏哩河卫   乌图哩衞   穆勒肯山卫   推屯河衞   扎凌山卫   博啰河卫   都尔弼河衞   穆丹河衞   萨里卫   富伦河卫    密拉图山卫   佛尔们卫    实勒们河衞   黙伦河衞    费克图河衞   实尔固辰衞   绰拉题卫   察察尔图河卫  舒繙河卫   绰拉题卫    布尔哈图河卫   乌苏卫     额埒卫   呼勒河卫    实勒们河卫   乌拉河衞    靉河卫   萨哈勒察卫   布尔哈图河卫   黙伦卫     哈鲁河卫   布拉卫     扎哈喇哈卫   齐努温河卫   率宾江衞   浩喇图吉衞   齐努温衞   阿津河卫    率賔江卫   鄂山卫     佛林卫   硕隆山卫    伊屯卫   穆河卫     珠敦卫   噶穆卫     海兰卫   萨尔布卫    实山卫   海兰卫     珠敦卫   赫什赫河卫   古城卫   福河卫     哈勒珲卫   乌登河卫    鄂古卫   斐森卫     乌塔里卫   拉新河卫    锡璘河卫   多尔裕衞    呼噜河卫   穆霞河卫    富尔哈河卫   齐巴噶山卫   老哈卫   珠伦河卫    吉达纳河卫   扎穆图卫    伊苏图卫   色珠伦卫    阿木河卫   版长卫   所二十四   沃济屯河千户所 鄂尔珲山千户所   沃济奎玛千户所 呼特亨千户所   徳里沃赫千户所 沃济沃勒齐千户所岳色千户所   乌延千户所   沃济坚河千户所 瞻河千户所   乌登千户所   屯河千户所   哈克三千户所  沃济屯河千户所   喀本千户所   五因千户所   索尔和绰河千户所沃济昆河千户所   法坦河千户所  乌屯河千户所   喀勒达千户所  鄂尔珲千户所   温托珲河千户所 沃济色勒千户所   站七   博尔徳站    黒龙江地方黙勒特伊站   佛多河站    伊罕河卫哈必苏站   哈必苏站    富达里站   武都竒站   地面七   穆逊河地面   们河地面   雍濶地面    萨哈地面   尼玛河伊都地面 噶穆地面   黑龙江地面   寨   黑龙江和勒博寨   西北诸国   西北诸国在国初皆服属中国因授以指挥等官俱给诰印若哈密又为诸畨入贡要道至封为王给以金印所设诸卫具录于后   衞六   齐勤防古卫   罕都卫   安定卫     鄂端卫   察逊卫     哈密卫   西畨   西畨即古土畨种类洪武初遣人招谕又令各族举旧有官职者至京授以国师及都指挥宣慰使元帅招讨等官俾因俗以治自是畨僧有封灌顶国师及賛善阐化等王大乗大宝法王者俱给以印诰传以为信其所设有都指挥使司指挥司等处今具录于后   都指挥司二   乌思藏都指挥使司   朶甘卫都指挥使司   指挥使司一   陇荅卫指挥使司   宣慰使司三   朶甘宣慰使司  董卜韩胡宣慰使司长河西鱼通宁逺宣慰使司   招讨司六   朶甘思讨讨司  朶甘陇荅招讨司   朶甘丹招讨司  朶甘仓溏招讨司   朶甘川招讨司  磨儿勘招讨司   万户府四   沙儿可万户府  乃竹万户府   罗思端万户府  别思麻万户府   千户所十七   朶甘思千户所  刺宗千户所   孛里加千户所  长河西千户所   多八三孙千户所 加八千户所   兆日千户所   纳竹千户所   伦荅千户所   果由千户所   沙里可哈忽的千户所   孛思加思千戸所 撒里土儿千户所   参卜郎千戸所  剌错牙千户所   泄里坝千户所  阔则鲁孙千户所   明防典卷一百九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十   兵部五   镇戍   凡天下要害处所专设官统兵镇戍其总镇一方者曰镇守独守一路者曰分守独守一城一堡者曰守备有与主将同处一城者曰协守又有备倭提督提调巡视等名其官称挂印专制者曰总兵次曰副总兵曰防将曰逰撃将军旧制俱于公侯伯都督都指挥等官内推举充任永乐初始命内臣镇守辽东开原及山西等处自后各邉以次添设相沿至今其镇戍地方或遇事增添改革俱本部奏请定夺今以见设镇守分守守备地方并合行事例开具于后而协守游撃备倭等项附见各条之下【分守等项后有添设及守备无勑者亦不备载】   镇守【二十一处】   北直蓟州永平山海等处   大喜峯口提督   界岭口提督   南直淮安   协同漕运   州备倭   浙江等处   备倭   江西等处   湖广等处   洞庭湖巡视   福建等处   备倭   两广等处   广东备倭   广西等处   四川等处   云南等处   贵州等处   协守   河南等处   陜西等处   逰撃   延绥   协守   逰撃   宁夏   协守   甘肃   逰撃   山东等处   备倭   辽东等处   广宁中路协守   山西等处【兼提督鴈门三关】   大同   协守   逰撃   宣府   协守   逰撃   分守【三十三处】   北直   马兰谷   燕河营   居庸关   宻云古北口   通州   湖广   靖州等处   广东   髙雷亷肇四府   广西   浔梧等处   桞庆等处   四川   建昌行都司   松潘等处   南路协守   东路协守   云南   金齿腾冲   陜西   延绥西路   延绥东路   宁夏东路   协守   宁夏西路   协守   固原等处   固靖等处   肃州   凉州   协守   庄浪   辽东   辽阳等处   锦义二城   开原   山西   代州等处【兼督鴈门等三关】   偏头关   大同   东路   西路   协守   宣府   独石马营   万全右卫等处   懐来永宁等处   宣府西路   顺圣川等处   守备【一百处】   北直   天夀山   蓟州鮎鱼石等营   蓟州黄崖口   蓟州等城   防头营等处   山海关等处   峨嵋山等处   永平等处   遵化滦阳等关   刘家口   遵化等城   涿州   真定地方   黄花镇   紫荆关   倒马关   浮图峪口   南直   仪真州等处   归徳武平等处   九江安庆等处   浙江   温州处州   江西   南安贑州   湖广   武冈等处   川江峡瞿塘等处   永道等处   郴桂等处   清浪等处   靖州等处   施州等处   郧襄等处   福建   汀州漳州   四川   越嶲等卫   叙泸大坝等处   雅州等处   贵州   迤东都匀等卫地方   迤西普安等卫地方   永宁等五卫地方   河南   汝宁信阳等处   南阳等处   陜西   洮州   阶文   固原   环庆等处   靖虏卫   兰州   河州   岷州   灵州   西宁   镇番   红城子   山丹   永昌   山东   临清   徳州等处   沂州等处   辽东   宁逺等处   山西   代州【兼督鴈门关】   宁武关   大同   大同左卫城   大同右卫城   朔州卫暖防隘口   朔州卫城   阳和城   威逺卫城   天城等处   浑源城   懐仁城   平鲁城   山隂城   应州城   宣府   保安旧城   马营   中路葛峪等堡   独石城   保安新城   懐来城   万全左卫   万全右卫   龙门城   龙门所等处   懐安城   赤城堡   顺圣西域   柴沟堡   西阳河堡   张家口堡   蔚州   洗马林堡   隆庆州   云州堡   长安岭   雕鹗堡   永宁城等处   新河口堡   新开口堡   四海冶   广昌城   顺圣川东城   事例   洪武二十二年令守御邉塞官军不得与外域交通如有假公事出境交通及私市易者全家坐罪 宣徳七年令居庸山海关荆子村黑峪口北抵独石西抵天城每三月差武臣二员御史二员视 正统六年令出境征勦镇守总兵官参将内止遣一二员仍留一二员居守以备不虞 景泰元年令凡监鎗内臣专管神机火器其余一切征务毋得干预沮壊军政 成化元年令邉军遇敌如曾率众对敌及众寡不敌者虽失利不罪其闭门坐视见敌先退者乃坐失机 十六年令在外副总兵参将系侯伯或都督者劄付都司若都指挥虽挂印充总兵官于五府亦称具呈指挥推举守备者军中以都指挥体统临下其公移于都指挥用手本于所部指挥用帖文所部指挥称具呈 二十年令镇守官官舍随任者许五人分守许三人其军伴镇守内外官二十名分守十五名守备十名团营官军非警急不许輙便调遣 二十一年令各邉每年自九月起至明年三月止俱常川操练四月初具操过军马并大风大雪免操日期奏报 又令各处盗贼生发如事干城池衙门杀官刼库刼狱并积至百人以上者限一月以里不获聼镇守巡抚巡按官将分巡分守守备及府州县卫所巡司掌印巡捕官住俸戴罪挨拿尽絶照旧支俸管事半年不获者聼巡按御史提问三司掌印官常例发落其余每一起将守备守御州县巡司掌印巡捕等官降一级二起府卫掌印官降一级每三起分巡分守官降一级俱调邉逺去处 治十三年奏准各处镇守内臣所在选能通书筭军余二名总兵官并分守监鎗守备等官各一名令其跟随书办与免征操奏本公文内俱照令史佥书以防欺其余官军号称主文干预书办者聼巡抚巡按并按察司官举问俱调极邉卫所带俸食粮差操 凡各处备御官军失班不到者拿获问罪免其纳钞的决觧送各镇邉巡官查审军一班不到者在原备邉处罚班五个月军两班官一班不到者改拨本处城堡罚班八个月军三班官两班以上不到者极邉城堡发班一年其补班日月各自扣筭若来迟不曾失班者止补来迟日月 凡各处镇守总兵内外官跟随军伴二十四名协守副总兵二十名逰撃将军与分守内外官十八名监鎗内官十六名守备内外官十二名俱不许额外役占及卖放军人办纳月钱违者许巡抚巡按官查照军职役占卖放事例上请其巡按御史年终仍将各官有无多占卖放縁由具奏 凡各邉将官并管军头目私役军民及军民私出外境钓豹捕鹿砍木掘鼠等项并把守之人知情故纵该管里老官旗军吏扶同蔽若夜不收出境哨探而与夷人交易者除真犯死罪外其余俱调发烟瘴地靣民人里老为民军丁充军官旗军吏带俸食粮差操 凡各邉关堡墩防等项守备去处若官军用财买闲者官员问罪调极邉卫分守御旗军人等发沿邉枷号一个月常川守哨若原在关营官军逃回原籍潜住及架炮夜不收守墩军人寅夜回家轮班不去者俱照前项调卫枷号守哨发落 凡失误军机除律有正条者议拟监候奏请外若敌拥大众入冦官军卒遇交锋损伤被获数十人之上不曾亏折大众或被敌众入境杀伤军民数十人之上不曾掠去大众或被兵白昼寅夜突入境内抢掠头畜衣粮数多不曾杀掳军民者俱问守备不设被敌侵入境内掳掠人民本律发邉逺充军若是交锋入境损伤掳杀四五人抢去头畜衣粮不多者亦问前罪数内情轻律重有碍发落者仍备由奏请处置其有被敌入境将爪探夜不收及飞报声息等项公差官军人等一时杀伤捉去事出不测者俱问不应杖罪还职如境外被敌杀掠爪探夜不收非智力所能防范者免其问罪 凡各邉及腹里地方遇敌入境若是杀掳男妇十名口以上牲畜三十头只以上不行开报者军民职官问罪降一级加前数一倍者降二级加二倍者降三级甚者罢职其上司及总兵等官知情扶同事发参究治罪 凡各处备倭贴守军人其把总等官纵容舍余人等代替者正军问调沿海卫分舍余人等就收该卫充军把总等官参问治罪 凡大同山西宣府延绥宁夏辽东蓟州紫荆宻云等邉分守守备备御并府州县官员禁约该管官旗军民人等不许擅将应禁林木砍伐贩卖违者问发南方烟瘴卫所充军若前项官员有犯军职俱降二级发囘原卫所都司终身带俸差操文职降邉逺叙用镇守并副参等官有犯指实参奏其经过河道守把官军容情纵放者究问治罪 凡西山一带宻迩京师地方内外官豪势要之家私自开窑卖煤凿山卖石立厰烧灰者问罪枷号一个月发邉卫充军干碍内外官员参奏提问 凡沿邉沿海旗军舍余犯该监守常人盗窃盗掏摸抢夺至徒罪以上者俱送总兵官处查拨缺人墩防守哨满日踈放 凡川广云贵陜西等处但有汉人交结夷人互相买卖借贷诓骗引惹邉衅及潜住苖寨教诱为乱贻害地方者俱问发邉卫永逺充军 凡官民人等擅造二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物货下海入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刼掠良民者正犯处以极刑全家发邉卫充军若止将大船雇与下海之人分取番货及虽不曾造有大船而紏通下海之人接买番货或探聼番货到来私买贩卖若苏木胡椒至一千斤以上者俱问发邉卫充军番货入官若小民撑使小船于海邉近处捕取鱼虾采打柴木者巡捕官兵不许扰害 凡沿邉操备官军一年一班每班以十月初到明年十月满复留与次班守冬至后年正月还次班亦然 凡每嵗七月本部请勑各邉遣官军徃敌人出没之地三五百里外乗风纵火焚烧野草以絶兵马名曰烧荒事毕以拨过官军烧过地方造册缴奏 凡每嵗十月本部请勑各邉镇守总兵巡抚官遇冬年节不许宴乐仍转行分守守备等官一体遵守 凡各邉军马数目逺邉一年一报近邉半年一报本部每三年一次具题差文武大臣各一员同行阅实每年一次具题差御史二员分行巡视有设置未备器械未精军伍不足守卒年久未更代者逐一理之 凡各邉每嵗四月八月遣官军修葺邉墙墩堡增筑草塲封堆时加巡察有越塞耕种移徙界至者治罪   明防典卷一百十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十一   兵部六   营操   国朝京营之制主训练在京官军永乐迁都于北又于中都大宁山东河南附近卫所摘拨官军轮班上操以内卫京师外备四方征伐其建置沿革并合行事例开具于后而禁卫诸营亦附见焉   大营   国初立大小教塲以练五军将士永乐初既有五军营又有三千营以司寳纛令旗神机营以司神鎗火器是为三大营各营管操官曰提督各哨分管官曰坐营曰坐司俱本部奏请于公侯伯都督都指挥内推选永乐间始兼用内臣而神机火器则特命内臣监之曰监鎗又有掌号把总把司把牌等官俱于都指挥指挥内推选   五军营   中军   左掖   右掖   左哨   右哨   管操练京卫及中都留守司山东河南大宁三都司各卫轮班马歩官军   千二营   管随驾摆列马队官军   围子手   管操练上直义刀手及京卫步队官军   防官舍人营   管操练京卫防官及应袭舍人   殚忠效义营   管操练京卫报効舍人余丁   三千营   一司   管执大驾龙旗寳纛勇字旗负御寳及兵仗局什物等件上直官军   一司   管左右二十队勇字旗大驾旗纛金鼓等件上直官军   一司   管传令营令旗令牌御用监盔甲尚冠尚衣尚履什物等件上直官军   一司   管执大驾勇字旗五军红盔贴直官军上直官军   一司   管杀虎手马轿及前哨马营上直明甲官军随侍营随侍东宫官舍辽东备御囘还官军   神机营   中军   左掖   右掖   左哨   右哨   管操演神铳神炮等项火器   五千下   管操演火器及随驾防卫马队官军   团营   景泰初选三大营精鋭官军分立十营团操以备警急调用是为团营每营官军一万员名其提督及坐营掌号把总等内外官员略如三大营之制而命本部尚书或都御史一同提督天顺初罢立八年复置成化初罢三年复置分为十二营   中军   奋武营   耀武营   练武营   显武营   敢勇营   果勇营   効勇营   鼓勇营   立威营   伸威营   威营   振威营   十二营内各分五军三千神机三营五军营管内外马步官军三千营管内外马队官军神机营管内外步队官军   将军营   锦衣卫侍卫将军自为一营遇下班之日照例操练从管领侍卫官提督   四卫营   腾骧左等四卫勇士军人余丁别为一营从御马监官提督操练其坐营等官并于四卫指挥等官内推选   事例   洪武六年定教练军士律凡骑卒必善驰射及鎗刀步兵必善弓弩及鎗凡射十二箭内六箭逺可到近可中者为试中逺可到将士以一百六十步军士以一百二十步近可中以五十步凡射弩每用十二箭内五箭逺可到蹶张以八十步划车以六十步凡用鎗以进退习熟为试中凡在京卫所每一卫以五千人为则内取一千人令所管指挥千百戸总小旗领赴御前试验余以次轮班在外都司卫所每卫五千人内取一千人令千百戸总小旗领赴京师一体试验余以次轮班其所试军士如骑卒骑射便熟善鎗刀步军善弓弩及鎗者所管指挥千百戸总小旗各以其能受赏不中者降罚军士中者受赏不中者亦给钱六百文为道里费指挥所管军士一千人内三百人至四百人不中者住俸四个月四百人以上至五百人不中者住俸半年五百人至六百人不中者住俸十个月六百人至七百人不中者住俸一年七百人以上不中者指挥使降同知同知降佥事佥事降千戸千户所管军士一千人内二百人至四百人不中者住俸半年四百人至六百人不中者住俸一年六百人以上不中者降百户百戸所管军士一百人内二十人至四十人不中者住俸半年四十人至六十人不中者住俸一年六十人以上不中者降充总旗总旗所管五十人内二十五人以上不中小旗所管十人内五人以上不中者皆降为军在京卫所发广西南宁桞州守御在外卫所北方者发极南烟瘴地方南方者发迤北极邉卫分守御各都指挥使司所试军士四分以上不中者住俸一年六分以上不中者都指挥罢职 十六年令天下卫所善射者十选其一于冬月农隙轮班赴京较试不中者罚其指挥千百戸中者赏钞五锭连中者六锭中不及者三锭不中者亦给道里费各邉军士就于本卫较射 宣徳元年调河南山东大宁都司中都留守司直睢阳等卫及宣府军士至京操备令每嵗轮班徃来 正统十四年令外卫轮班京操者前班三月还八月到后班八月还次年三月到河南山东江北直强壮官军皆前班 成化元年令大营提督官每月二次赴团营防操每年二月十五日上操五月十五日止八月十五日上操十一月十五日止歇操之日仍十日一赴教塲视 治元年令都司卫所除军政守城管操管运外余分两班轮操五年一代周而复始 十三年奏准凡轮操军士沿途刼财杀伤人命占夺车船作践田禾等项除真犯死罪外徒罪以上发邉卫充军其管操官不行钤束并故纵者参问调卫 凡轮操官军遇有地方灾伤具奏验实先期放囘   已上操练   洪武中令京营士马之数按月开报 景泰三年令营操军士有纳贿买闲者御史访察本部委属官分行视赴操过限三个月者军发邉卫官降三级终身守邉天顺八年差给事中御史各一员巡察各营上操军   士 成化三年令各营官军粮册每三年本部委官同给事中御史清查本部属官仍每季查勘军士事故者三个月一开报操官在逃者每月类参 十二年令轮操官军有违限一个月之上者参问其拨补逃故等项违两个月以上者解人连坐若军士一班不到者罚班六个月军两班官一班不到者发居庸宻云山海关罚班六个月军三班官两班不到者发大同宣府邉卫罚班一年官三班不到者发邉卫罚班一年半自首者俱免罚邉卫若见操在逃一次至三次应罚操者比前例逓减一等 治六年令班军不足都司五百名以上卫一百名以上所三十名以上各该掌印官提问住俸都司一百名以上卫五十名以上者止提问其领班都指挥缺五百名以上提问一千名以上者提问住俸其奉勑领军都指挥所管一千名以上不到者亦提问凡查欠春班以四月终秋班以十月终为率住俸以三个月为率过此许支半俸凡领操官下班之日一体佥书比较轮操军马 十三年奏准轮操官军逃在京城内外潜住者俱照成化间钦定例初犯打七十再犯打一百送操其逃囘原卫原籍者以越关论逃三次者免打京卫调外卫外卫调邉卫带俸食粮差操 凡该操官员故行搆讼不肯赴操者除所犯应更替外其余聼抚巡官鎻项解部发操抗拒或挟私排防者调邉卫带俸   已上阅实   永乐十二年令凡交锋之际突入贼阵透出其背杀败贼众者勇敢入阵斩将搴旗者本队已败贼众别队胜负未决而能救援克敌者受命能任其事出竒破贼成功者皆为竒功齐力进前首先败贼者前队交锋未决后队向前杀败贼众者皆为头功 凡建立竒功头功者其亲管头目即为报知妄报者治以重罪行营及下营之时擒获奸细者陞赏准头功哨马生擒外敌一人者赏银三十两斩首一级者二十两 凡行营之时遇有鞍马衣服器械不同者衣甲器械相同而喝问答号不同者皆即擒之来降外畨所携人口财畜分毫不许侵犯即时来报 凡与贼对阵须齐力杀贼不许聚为一处掣拽空缺如力不能支不能决胜无勇无谋及不尽力杀贼者全伍皆斩 凡队伍已定不许马军入步队步军入马队违者重罪如临阵混战失其本队揷入别队者不拘 凡杀败敌兵须尽力进勦不许抢掠人畜财物违者重罪如所乗马困乏许以所擒贼马换乗凡对敌之际一队逓看一队有不齐力前进者战胜   之后许连队之人首告治以重罪容情不首者罪同凡管军头目须爱恤军士军士聼令不许怠慢如伍中有一人不在小旗报总旗总旗报百户以次报至总兵官总兵官奏知从征官军有在逃者斩该管头目不报者重罪 凡军士须人马相应不许以软弱不堪者揷入队伍如人壮马弱或马壮人弱者许弱者以马与壮者若自己有马临战之际能借与骁勇者杀贼有功许借马人分赏不愿分者聼其战马临敌许骑无事骑者治罪各营马驴须爱惜防载该管官时常阅有故违及将军器抛失或盗卖者俱重罪 凡军士行粮该管官旗时行阅有过用及遗弃者并该管头目皆斩凡军行及下营之时须各认队伍不许擅离及杂入别营别队违者并该管头目俱重罪 凡夜行相遇即喝问有答号不得者擒送辨验果是奸细照例陞赏故不答号及见而不擒者事觉俱治以重罪 凡军中遇夜以各様大小铜角笛声为号不许声音相同各聼号声识认队伍不许呌营违者论罪但夜间有喧哗者即问所起之处及左右应声之人与该管头目皆治以重罪凡行营须待大营旗纛起行或聼驾前铜角声各营   方许起行每日下营量拨步军或五队十队马军五队或三四队步军披甲马军不摘鞍伺候长围及架炮者布列已定方许入营休息有盗人衣粮诸物及盗驴马宰杀并检括藏人遗失物者俱斩知情首实者给赏知而不首者同罪若收得马驴骡垜者即送该军转送大营召人识认如有遗失被后哨官军收获者收后官治以重罪 凡各营有失火者即是与贼逓送消息并该管头目俱重罪其每日行营不许在途炊饭违者并本管头目皆斩下营掘井必令人监守不许作践及占藏自用 凡军中有病者管队官旗即令医疗掌药科官及医士常加巡视不许勒取财物违者重罪 凡长围及坐冷者须昼夜关防各营架炮者务依方瞭望有灰尘起人马徃来若闻哨马营及四靣炮响即时传报其管事官遇有事随即飞报不许顷刻迟慢 凡掠阵官临敌时视有畏避退后者即斩之纪功过官遇有功者即纪之有过者即録之以凭赏罚 凡临阵令内官持象牙牌视有勇敢当先杀贼能立竒功头功者即与牙牌收执径赴大营给与勘合以凭陞赏 凡军中有妄谈灾异及妖言或漏泄军机者皆斩知情不首者罪同首实者重赏 凡见鹿及野马黄羊诸物惊走突入营伍及望见尘起或旋风沙野兽腾踏及见死马牛羊与牛羊驼马遗秽踪迹或拾得一应物件若男女衣服首饰并文字等项不论久近随即报知 凡军行在道不许围猎或逺望似马非马似鹿非鹿似人非人白日见烟入夜见火不论是非即报 凡功次务须实报有虚诳者重罪所报实者给与勘合无勘合者不准陞赏 凡号令总兵官告都指挥都指挥告指挥指挥告千戸千戸告百戸百戸告总旗总旗告小旗小旗吿军士务令遵守 正统十四年令每队伍中立公正掌令官二人务令头目军士死生相顾临阵有进无退若头目不顾军士先自退怯者掌令官即斩其首别选头目代之若军士不顾头目先自退怯者许后队斩前队准常功陞赏军士不勇不进致头目失防者斩其前队头目不勇不进致军士失防十人者斩首至二十人者斩首不与承袭至三十人及全队者斩首籍没其家凡军士头目应斩而有竒功者量与赎免其总兵官申令不明不严致十队退怯者罚俸一年至三十队者降二级至五十队以上者罢职全军退怯者斩但降敌者全家斩首籍没财产行军之际有敢抢掳民财至十贯以上者斩首示众头目纵容军士抢掠至十人者罢职充军二十人以上至全队者枭首营门军士并皆处死军中及召募新来之人不知军法敢有造言惑乱人心沮挠号令致壊事机者凌迟处死籍没其家临阵在逃及不聼总兵号令者斩 成化元年令总兵官出师临敌军中有违犯号令者聼以军法从事寻常出哨等项不许 治十三年奏准凡官军遇有征调选已定避难在逃者依律问防若征期已过发宣府独石等处沿邉哨了半年满日囘卫若仍发出征及哨了而复逃者依从征私逃再犯者律处绞   已上行军号令   选用将材   武官以职受任者既有常制其余或谋勇出众可任用者难拘资格故有选用将材之例   事例   宣徳五年令天下都司卫所于所属官及行伍内每嵗选智勇亷能者一人送京试用 正统八年令军民之中有军谋勇力者聼官司保举以军谋举者试攻守策以勇力举者试弓马及负重至二石以上 成化八年令文武官员军民人等有谙晓兵法谋勇过人弓马熟闲者并许保举试中者无官授以冠带有官仍旧职拨团营操练聼调邉方举者就在各邉操备其有材兼文武堪为大将耻于自进者府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科道并在外衙门各举所知本部奏请擢用   武举   武举之法试其谋畧艺能列其等第而擢用之与文士科举畧同间尝举行今具列事例于后   事例   凡武举每六年一试于文举乡试后九月开科武学幼官子弟及天下军民人等材堪应举者先期赴部聼候入试中式及下第者俱照后开事例施行 天顺八年令天下文武衙门各询访所属官员军民人等有通晓兵法谋勇出众者从公保举从巡抚巡按防同三司官考试直从巡按御史考试中者礼送兵部防同总兵官于帅府内试策畧教塲内试弓马答策二问骑中四矢步中二矢以上者为中式官量加署职二级旗舍余丁授所镇抚民授各卫试经歴俱月支米三石若答策二问骑中二矢步中一矢以上者次之官量加署职一级旗舍余丁授冠带总旗民授各卫试知事俱月支米二石并送京营量用把总管队聼调有功照例陞赏治初定凡武举人试策二道文理优韬畧熟及射中试者陞二级文不甚优射虽偶中止陞一级虽善行文射不中式及射虽合式策不佳者俱暂黜以候再试中者送团营或分送各邉俱賛画方畧量用把总或守备城堡免令管队后每六年九月一次考试军卫有司果有材堪应举者聼于应试之期礼送赴部考退生员并曾经问防行止有亏者不许凡再试不中者发囘原卫原籍供本等职役后又令先策畧后弓马如策不佳即不许骑射或答策虽佳不能骑射者亦黜 凡中武举人添支月米遇陞用之日即与住支   明防典卷一百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十二   兵部七   军役   军政至重其目有收补重役冐名缺伍老疾等项皆见于诸司职掌以后又有存防之法今附録之   诸司职掌   凡内外卫所军士俱有定数大率以五千六百名爲一卫一千一百二十名爲一千户所一百一十一名爲一百户所其有卫分军士数多千百戸所统则一每一百户内设总旗二名小旗一十名管领钤束大小相维以成队伍管军官员操练抚绥务在得宜毋敢紊乱空歇若逃故老疾勾丁代补中间冐解同名并各项充军重复非止一端条开于后   收补军士   诸司职掌   凡遇各布政司并直府州县勾解内外卫所逃故军人正身并戸丁到部审实明白逃军照例断发有能自首者免罪复役其补役戸丁如在京卫分填给勘合差人送发该卫交割在外卫所送赴该府通类差人押送取收管囬照仍行移各卫收役年老残疾发囬兊换壮丁其防小戸下无丁者年十三四以上送卫操练七八歳以下或发在营或发原籍依亲行移该卫纪録长成勾补其有奸顽故推老疾不将壮丁补役者问罪如律仍勾壮丁若长解不行用心管押依律责限发囬根捕受赃脱放送法司问罪其有民人首报投军并逺年歇役军丁首报着役无卫分者照发外卫有原卫者就发充军仍行原籍官司体勘若有规避即提送法司问罪   重役   诸司职掌   凡有陈告一戸或为垜集首报收集或为事问发在京在外卫所重复充军二名三名者须行各卫着落当该官吏保勘明白及掲照黄册果系同户别无人丁具奏定夺其有为事免罪充军正身并丁多者不准如有隠瞒丁口朦胧陈告者问罪如律   事例   洪武二十三年令天下卫所有一户充军二名者免一名为民 洪熈元年令军户重役者不问二处三处止并一处其余悉与开豁 宣徳四年令军戸重役止有防丁二人者出幼之日以一丁补止役一丁补军余余卫皆免若调发别卫而本卫又勾户丁补役者勘实发囬聼补见役卫分军伍其招募等项见丁充军事故照名勾补者先解一名次具实有人丁申部拟奏定夺   冒名   诸司职掌   凡有陈告本户系是民籍止与故军同名同姓被里甲人等卖放正军朦胧冒解者发囘合干有司提对曾经府县陈告不理着令所管上司衙门归问若俱不理必须给批差人先提当该吏典并事内干问人数送法司对问其有干问府县官员具奏提取若被在卫军人供指就便送法司对问果系故军生前妄报坐名勾取者掲照黄册是实改正发囘为民仍行原卫着落亲管官旗挨勾应补正军   事例   宣德四年令民户与军姓名相同冒勾解补者照例审实开豁若同姓同名之人已经到卫食粮三年之上者不准 十年令有妄指同姓同名为军者虽有该部文移坐取有司即与保明不许朦胧冒解 正统二年令军丁诉告冒解者暂收着役行移照勘果系冒解改正为民妄告者行本卫究治   军士缺伍   诸司职掌   凡内外卫所军人或有死亡户絶或有陞调或为事起发等项缺下队伍须要行移卫所保勘明白许令除豁即于多余军内拨补若死亡止有幼丁许令本卫纪録在伍作数其在逃未获务要根勾正身俱各不许拨补事例【见收补军士及武库司清军项下】   老疾军人   诸司职掌   凡内外卫所军人或征进工作伤残或患痼疾及年老不堪征差者须要保勘相验是实许令户下壮丁代役若无少壮止有幼小人丁许令该卫纪録操练仍令老疾随营如果户絶无人掲籍查勘明白具奏除豁聼令随营或依亲还乡缺下军伍于多余军内拨补   事例   洪武十五年令各卫军士年老及残疾有丁男者许替役所管官旗留难者坐罪 二十三年令老疾军有子年一嵗二嵗该纪録者皆与正粮候成丁收役不许别勾以乱队伍 天顺八年令府军前卫防军俱终本身不必迁补 成化十七年奏准幼军有老疾者相视明白具奏踈放开伍但逃者仍勾其户丁补役其补役者亦终本身   存恤   事例   宣德元年令新勾到卫军士限半月收幇月粮两月葺理居室俟其安定方许差操 四年令天下卫所每军一名免原籍户下一丁差役在营军余亦免一丁令专一供给 正统二年差给事中御史各一员本部主事一员督同五城兵马巡存恤有限内差拨及私役科扰者奏问罪其各卫仍委官一员专管 三年令新军逃亡过二百人者该卫存防官罚俸五个月过百人者二个月不及百人者两个月在外卫所依在京例仍从巡按按察司官视 五年令新到军人系曾勾赴卫存恤一次重复在逃者不拘正军户丁即送着役不在存恤之例 治十三年奏准内外都司卫所官吏求索新军财物因而逼勒在逃者指挥十名以上千户镇抚六名以上百户四名以上各问罪降一级每十名六名四名各照数逓降不及前数及不曾得财者照常发落   佥充民壮   军籍之外有民壮有司佥以备警急即古民兵之遗意今附于军役之后   事例   洪武初立民兵万户府简民间武勇之人编成队伍以时操练有事用以征战事平复还为民有功者一体陞赏 正统十四年令各处招募民壮就令本地官司率领操练遇警调用事定仍复为民 天顺元年令招募民壮鞍马器械悉从官给本户有粮与免五石仍免户下二丁以资供给如有事故不许勾丁 治二年令选取民壮须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精壮之人州县七八百里者每里佥二名五百里者每里三名三百里者每里四名一百里以上者每里五名春夏秋每月操二次至冬操三歇三遇警调集官给行粮其余照天顺元年例 六年令官司私役民壮者照依私役军余例问罪   明防典卷一百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十三   兵部八   关津一   关津巡检司提督盘诘之事已见诸司职掌今以合行事例及天下巡司具列于后   设置巡检司   诸司职掌   凡天下要冲去处设立巡检司专一盘诘徃来奸细及贩卖私塩犯人逃军逃囚无引面生可疑之人须要常加提督或遇所司呈禀设置巡检司差人踏勘果系关地靣奏闻准设行移工部盖造衙门吏部铨官礼部铸印行移有司照例于丁粮相应人戸内佥弓兵应役   事例   凡巡检司不系关应裁革者具奏行移吏部削除官制礼部拘销印信弓兵发囘有司当差 凡弓兵在京五城兵马司在外府州县及巡检司俱一年更替其湖广辰州府西关渡口巡检司沅州晃州巡检司贵州都匀卫独山镇巡检司四川黄平安抚司重安渡口巡检司系原拨囚人充当者事故勾丁补役 凡军民人防徃来但出百里者即验文引 凡各处巡检司縦容境内隠藏逃军一嵗中被人盘获十名以上者提问如律凡军民无文引及内官内使来歴不明有藏匿寺观   者必须擒拏送官仍许诸人首告得实者赏縦容者同罪   计天下巡检司   顺天府   宛平县  卢沟桥巡检司   王平口巡检司   齐家荘巡检司   石港口巡检司   固安县  河寕巡检司   昌平县  白洋口巡检司   黄花镇巡检司   通州    张家湾巡检司   北关巡检司   仁桥巡检司   三河县  泥洼铺巡检司   武清县  杨村巡检司   小直沽巡检司   河西务巡检司   寳坻县  芦台巡检司   漷县   杨村巡检司   覇州    苑家口巡检司   蓟州   丰润县  马家窝巡检司   北直   大名府   元城县  小滩巡检司   濬县   新镇巡检司   东明县  杜胜巡检司   滑县   老岸镇巡检司   内黄县  囘隆庙巡检司   开州    金堤巡检司   长垣县  大岗巡检司   顺徳府   邢台县  西王巡检司   广平府   永年县  临洺镇巡检司   河间府   献县   单桥巡检司   交河县  泊头镇巡检司   景州    安陵巡检司   沧州    长芦巡检司   真定府   灵夀县  义头镇巡检司   平山县  十八盘下口村巡检司   定州   行唐县  两岭口巡检司   保定府   定兴县  河阳巡检司   唐县   周家铺口巡检司   倒马关巡检司   军城镇巡检司   岳岭口巡检司   易州    五虎岭巡检司   官座岭巡检司   竒岭口巡检司   金坡镇巡检司   涞水县  干河口巡检司   永平府   滦州   乐亭县  新桥海口巡检司   隆庆州   红门口巡检司   棒槌峪巡检司   应天府    江淮巡检司   秣陵镇巡检司   江东巡检司   上元县  淳化镇巡检司   句容县  龙潭巡检司   江浦县  西江口巡检司   髙淳县  广通镇巡检司   溧阳县  上兴埠巡检司   六合县  埠巡检司   南直   镇江府   丹徒县  丹徒镇巡检司   安港巡检司   髙资镇巡检司   姜家觜巡检司   丹阳县  吕城镇巡检司   包港巡检司   金坛县  湖溪巡检司   常州府   武进县  奔牛镇巡检司   小河巡检司   澡港巡检司   宜兴县  张渚巡检司   下邾巡检司   湖□巡检司   无锡县  望亭巡检司   髙桥巡检司   江隂县  利港巡检司   范港巡检司   石头港巡检司   靖江县  马防沙新港巡检司   蘓州府   长洲县  吴塔巡检司   陈墓巡检司   吴县   角头巡检司   木渎巡检司   横金巡检司   东山巡检司   嘉定县  顾迳巡检司   吴塘巡检司   刘家港巡检司   江湾巡检司   常熟县  甘草巡检司   许浦港巡检司   白茅港巡检司   福山港巡检司   黄泗浦巡检司   昆山县  茜泾巡检司   石浦巡检司   巴城巡检司   唐茜泾港口巡检司   吴江县  震泽巡检司   栏溪巡检司   汾湖巡检司   平望巡检司   因渎巡检司   长桥巡检司   同里巡检司   简村巡检司   崇明县  三沙巡检司   西沙巡检司   松江府   华亭县  小贞村巡检司   淀山巡检司   金山巡检司   泖桥巡检司   陶宅镇巡检司   戚木泾巡检司   上海县  三林庄巡检司   吴淞江巡检司   新泾巡检司   南跄巡检司   黄浦巡检司   徽州府   歙县   黄山巡检司   街口巡检司   王子寨巡检司   休宁县  黄竹岭巡检司   绩溪县  濠寨巡检司   祁门县  良禾岭巡检司   婺源县  太白巡检司   宁国府   宣城县  水阳巡检司   黄池镇巡检司   宁国县  岳山巡检司   胡乐巡检司   太平县  宏潭巡检司   南陵县  峩岭巡检司   泾县   茹麻岭巡检司   太平府   繁昌县  三山巡检司   荻港巡检司   当涂县  大信巡检司   采石巡检司   芜湖县  河口镇巡检司   池州府   贵池县  李阳河巡检司   池口镇巡检司   铜陵县  大通巡检司   东流县  吉阳镇巡检司   鴈汊巡检司   香口镇巡检司   凤阳府   五河县  上店巡检司   颍州    沈丘乡巡检司   太和县  北原和巡检司   亳县   义门巡检司   泗州   盱眙县  旧县巡检司   天长县  城门乡巡检司   夀州    北炉桥巡检司   正阳巡检司   霍丘县  开顺镇巡检司   丁塔店巡检司   髙塘店巡检司   州府   江都县  归仁巡检司   州镇巡检司   邵伯镇巡检司   万夀巡检司   上官桥巡检司   泰兴县  口岸巡检司   黄桥巡检司   印庄巡检司   仪真县  旧江口巡检司   髙邮州   时堡巡检司   张家沟巡检司   寳应县  槐楼巡检司   衡阳镇巡检司   兴化县  安丰巡检司   通州    石港巡检司   狼山巡检司   海门县  吴陵巡检司   张港巡检司   泰州    宁乡镇巡检司   西溪巡检司   海安巡检司   如臯县  掘港巡检司   西塲巡检司   石庄巡检司   淮安府   山阳县  庙湾巡检司   马逻乡巡检司   羊寨乡巡检司   盐城县  清沟巡检司   喻口镇巡检司   清河县  马头巡检司   安东县  长乐巡检司   坝上巡检司   海州    东海巡检司   惠泽巡检司   髙桥巡检司   贑榆县  临洪镇巡检司   荻水镇巡检司   邳州    直河口巡检司   宿迁县  刘马庄巡检司   庐州府   庐江县  冷水关巡检司   合淝县  庐镇关巡检司   无为州   奥龙河镇巡检司   黄洛河巡检司   土桥河镇巡检司   泥汊河镇巡检司   巢县   焦湖巡检司   六安州   故埠巡检司   上土市巡检司   和尚滩巡检司   麻埠巡检司   英山县  七引店巡检司   安庆府   懐宁县  观音港巡检司   长枫夹镇巡检司   望江县  雷港口巡检司   杨湾口巡检司   宿松县  泾江口镇巡检司   小孤山巡检司   归林滩镇巡检司   桐城县  源子港镇巡检司   马踏石巡检司   六百丈巡检司   北夹关巡检司   灊山县  天堂寨巡检司   太湖县  小池巡检司   后部巡检司   白沙巡检司   广徳州   杭村巡检司   陈阳巡检司   广安巡检司   建平县  陈村巡检司   梅渚镇巡检司   滁州    大鎗岭巡检司   徐州    吕梁洪巡检司   萧县   赵家圈巡检司   和州    裕溪河镇巡检司   浮沙口巡检司   牛屯河巡检司   浙江   杭州府   海宁县  赭山巡检司   石墩巡检司   富阳县  东梓巡检司   昌化县  手□巡检司   绍兴府   山隂县  三江巡检司   白洋巡检司   上虞县  梁湖坝巡检司   黄家堰巡检司   余姚县  庙山巡检司   眉山巡检司   三山巡检司   萧山县  渔浦巡检司   严州府   桐庐县  桐江巡检司   金华府   兰溪县  平渡巡检司   浦江县  杨家埠巡检司   东阳县  永宁巡检司   永康县  孝义巡检司   衢州府   龙游县  湖镇巡检司   江山县  仙霞关东山巡检司   小竿岭巡检司   开化县  马金镇巡检司   处州府   青田县  谈洋巡检司   黄坛巡检司   龙泉县  庆元巡检司   遂昌县  马步巡检司   松阳县  净居巡检司   宣平县  鲍村巡检司   景陵县  沐溪巡检司   卢山巡检司   台州府   临海县  连盘巡检司   蛟湖巡检司   黄岩县  长浦巡检司   僊居县  田市巡检司   宁海县  长亭巡检司   越溪巡检司   鐡场巡检司   窦奥巡检司   曼奥巡检司   太平县  盘马巡检司   沙角巡检司   小鹿巡检司   蒲岐巡检司   三山巡检司   温州府   永嘉县  中界山巡检司   乐清县  馆头巡检司   北监巡检司   平阳县  江口巡检司   峰巡检司   三魁巡检司   僊口巡检司   舥艚斗门巡检司   鸦阳巡检司   瑞安县  梅头巡检司   池村巡检司   宁波府    岱山巡检司   螺峯巡检司   寳陀巡检司   岑江巡检司   鄞县   甬东巡检司   定海县  长山巡检司   管界巡检司   上岸太平奥山巡检司   穿山巡检司   霞屿奥山巡检司   奉化县  塔山巡检司   鲒﨑巡检司   慈谿县  松浦巡检司   向头巡检司   象山县  石浦巡检司   爵溪巡检司   赵奥巡检司   陈山巡检司   湖州府   归安县  琏市巡检司   乌程县  后潘村巡检司   大钱湖口巡检司   徳清县  新市巡检司   下塘巡检司   安吉县  独松巡检司   松坑口巡检司   孝丰县  天目山巡检司   长兴县  四安巡检司   臯塘巡检司   嘉兴府   海盐县  海口巡检司   澉浦镇巡检司   秀水县  王江泾巡检司   衫青闸巡检司   嘉善县  魏塘镇巡检司   平湖县  白沙湾巡检司   乍浦镇巡检司   桐乡县  皂林巡检司   江西   南昌府   南昌县  市巡检司   新建县  吴城巡检司   昌邑巡检司   乌山巡检司   赵家围巡检司   丰城县  柿源巡检司   江浒口巡检司   奉新县  罗坊巡检司   进贤县  邬子巡检司   润陂巡检司   龙山巡检司   宁州    定江巡检司   杉柿巡检司   八叠岭巡检司   瑞州府   髙安县  隂岗岭巡检司   新昌县  大姑岭巡检司   上髙县  离娄桥巡检司   临江府   清江县  清江镇巡检司   新淦县  峡江巡检司   柸山巡检司   袁州府   宜春县  黄圃巡检司   涧髙岭巡检司   萍乡县  安乐巡检司   大安里巡检司   草市巡检司   万载县  鐡山界巡检司   吉安府   庐陵县  井岗巡检司   敖城巡检司   富田巡检司   永宁县  升乡寨巡检司   吉水县  白沙巡检司   永新县  栗什寨巡检司   禾山寨巡检司   新安寨巡检司   上坪寨巡检司   泰和县  早禾市巡检司   花石潭巡检司   永丰县  层山巡检司   沙溪巡检司   视田巡检司   表湖巡检司   万安县  皂口巡检司   滩头巡检司   安福县  罗塘巡检司   黄茆巡检司   龙泉县  禾原巡检司   北乡巡检司   秀洲巡检司   贑州府   贑县   长洛巡检司   桂源巡检司   磨刀寨巡检司   宁都县  下河寨巡检司   防昌县  承乡巡检司   湘乡寨巡检司   河口巡检司   雩都县  青塘寨巡检司   平头寨巡检司   龙南县  下歴巡检司   安逺县  板石巡检司   大墩巡检司   双桥巡检司   兴国县  防龙寨巡检司   衣锦巡检司   信丰县  新田巡检司   瑞金县  瑞林巡检司   湖陂巡检司   石城县  捉杀寨巡检司   南安府   大庾县  欝林镇巡检司   赤石岭巡检司   上犹县  过歩镇巡检司   浮龙巡检司   南康县  潭口镇巡检司   相安巡检司   建昌府   南城县  卢溪巡检司   蓝田巡检司   南丰县  龙池巡检司   新城县  极髙巡检司   同安巡检司   广昌县  秀岭巡检司   白水镇巡检司   抚州府   临川县  白竿巡检司   古熂巡检司   宜黄县  止马市巡检司   乐安县  望仙巡检司   南平巡检司   龙义巡检司   广信府   上饶县  郑家坊巡检司   八房塲巡检司   玉山县  桞都寨巡检司   弋阳县  了岩寨巡检司   永丰县  柘阳寨巡检司   铅山县  石佛寨巡检司   贵溪县  管界寨巡检司   饶州府   鄱阳县  棠隂巡检司   石门巡检司   徳兴县  白沙巡检司   乐平县  仙鹤寨巡检司   八涧巡检司   余干县  康山巡检司   浮梁县  桃树镇巡检司   南康府   星子县  长岭巡检司   建昌县  芦潭巡检司   都昌县  左蠡巡检司   柴棚巡检司   九江府   徳化县  城子镇巡检司   龙开河镇巡检司   南湖觜巡检司   彭泽县  峯山矶巡检司   马当镇巡检司   湖口县  湖口镇巡检司   茭石矶镇巡检司   湖广   武昌府   江夏县  金口镇巡检司   浒黄州镇巡检司   鮎鱼口镇巡检司   武昌县  白湖镇巡检司   三江口镇巡检司   赤石矶镇巡检司   金子矶镇巡检司   蒲圻县  羊楼巡检司   嘉鱼县  簰州镇巡检司   石头口巡检司   兴国州   富池镇巡检司   黄颡口镇巡检司   大冶县  道士袱巡检司   黄州府   黄冈县  中和镇巡检司   团风镇巡检司   阳逻巡检司   赤壁矶镇巡检司   黄陂县  大城潭镇巡检司   麻城县  双城镇巡检司   虎头关巡检司   罗田县  多云镇巡检司   蕲水县  兰溪巡检司   巴河镇巡检司   蕲州    茅山巡检司   大同镇巡检司   广济县  武家穴镇巡检司   马口镇巡检司   黄梅县  新开口镇巡检司   清江觜镇巡检司   荆州府   江陵县  郝穴口巡检司   虎渡口巡检司   沙市巡检司   石首县  调口巡检司   公安县  油河巡检司   监利县  瓦子湾巡检司   窑圻巡检司   白螺矶巡检司   归州    南逻口巡检司   牛口巡检司   兴山县  兴山巡检司   巴东县  石柱关巡检司   连天关巡检司   夷陵州   南津口巡检司   宜都县  清江口巡检司   逺安县  金竹坪巡检司   长阳县  蹇家园巡检司   渔阳关巡检司   荆门州   新城镇巡检司   乐乡桥巡检司   仙居口巡检司   建阳巡检司   当阳县  漳河口巡检司   常徳府   桃源县  髙都巡检司   白马渡巡检司   龙阳县  鼎港口巡检司   小江口巡检司   永州府   零陵县  髙溪市巡检司   东安县  卢洪市巡检司   结陂市巡检司   祁阳县  永隆太平市巡检司   江湘市巡检司   归阳市巡检司   白水市巡检司   道州   永明县  白靣墟巡检司   桃川市巡检司   白象巡检司   江华县  涛墟巡检司   锦冈巡检司   锦田寨巡检司   宁逺县  白靣寨巡检司   宝庆府   邵阳县  隆囘巡检司   新化县  苏溪巡检司   武冈州   城歩巡检司   蓼溪隘巡检司   紫阳关巡检司   硖口巡检司   石门隘巡检司   新宁县  靖位巡检司   辰州府    镇溪巡检司   髙岩巡检司   沅陵县  明溪巡检司   池蓬巡检司   防溪巡检司   卢溪县  河溪巡检司   溪洞巡检司   院塲坪巡检司   辰溪县  渡口巡检司   溆浦县  龙潭巡检司   镇宁巡检司   沅州    晃州巡检司   西关渡口巡检司   黔阳县  安江巡检司   麻阳县  岩口巡检司   长沙府   长沙县  乔口镇巡检司   善化县  暮云市巡检司   湘隂县  营田巡检司   湘潭县  下摄市巡检司   浏阳县  瞿家寨巡检司   攸县   凤岭巡检司   湘乡县  武障市巡检司   醴陵县  渌口巡检司   茶陵州   视渡口巡检司   衡州府   衡阳县  江东巡检司   松栢市巡检司   衡山县  雷家埠巡检司   安仁县  安平巡检司   潭湖巡检司   耒阳县  罗渡巡检司   桂阳州   牛桥巡检司   泗州寨巡检司   临武县  赤土巡检司   两路口巡检司   蓝山县  干溪巡检司   毛俊堡巡检司   张家陂巡检司   小山堡巡检司   大桥巡检司   襄阳府   襄阳县  油坊滩巡检司   双沟巡检司   樊城巡检司   南漳县  七里滩巡检司   方家堰巡检司   金厢坪巡检司   谷城县  石花街巡检司   光化县  积营巡检司   均州    黒虎庙巡检司   郧阳府   房县   板桥山巡检司   竹山县  尹店巡检司   吉阳关巡检司   上津县  江口巡检司   郧县   雷峯哑巡检司   岳州府   巴陵县  鹿角巡检司   临湘县  城陵矶巡检司   鸭栏巡检司   平江县  长夀巡检司   华容县  明山古楼巡检司   黄家穴巡检司   北河巡检司   澧州    嘉山镇巡检司   汉阳府   汉阳县  汉口镇巡检司   沌口镇巡检司   蔡店镇巡检司   新滩巡检司   百八矶镇巡检司   汉川县  刘家隔巡检司   徳安府   随州    梅坵镇巡检司   唐县镇巡检司   出山镇巡检司   应山县  平里市巡检司   安陆州   髙窍镇巡检司   云梦县  兴安镇巡检司   孝感县  马溪河巡检司   小河溪巡检司   应城县  岩山镇巡检司   沔阳州   沙镇巡检司   茅镇巡检司   景陵县  干镇巡检司   郴州    石陂巡检司   宜章县  赤石巡检司   白沙巡检司   桂东县  髙分巡检司   永兴县  安福巡检司   髙亭巡检司   桂阳县  镇安巡检司   濠村巡检司   益将巡检司   长乐山口巡检司   兴宁县  州门巡检司   靖州    零溪巡检司   防同县  江东巡检司   若水巡检司   镇逺巡检司   通道县  播巡检司   牧溪巡检司   绥宁县  青坡巡检司   临口巡检司   五寨长官司   杜望巡检司   隂隆江巡检司   筸子坪长官司   滑石江巡检司   明防典卷一百十三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十四   兵部九   闗津一   廵检司   福建   福州府   闽县  五虎门官毋屿廵检司   闽安镇廵检司   候官县 竹崎廵检司   懐安县 五县寨廵检司   福清县 壁头山廵检司   牛头门廵检司   泽朗山廵检司   古田县 杉洋廵检司   永福县 际门廵检司   连江县 北茭廵检司   长乐县 松下廵检司   石梁蕉山廵检司   小祉山廵检司   福寜州   松山廵检司   大筼筜廵检司   清湾廵检司   水澚廵检司   髙罗廵检司   延停廵检司   石洋廵检司   福安县 白石廵检司   寜徳县 东阳麻岭廵检司   邵武府   邵武县 水口廵检司   光泽县 大寺寨廵检司   建寜县 西安廵检司   建寜府   瓯寜县 营头街廵检司   建安县 筹岭廵检司   崇安县 分水闗廵检司   松溪县 二十四都廵检司   东闗廵检司   政和县 赤岩廵检司   浦城县 盆亭廵检司   髙泉廵检司   溪源廵检司   寿寜县 渔溪廵检司   延平府   南平县 大歴廵检司   嵢峡廵检司   将乐县 万安寨廵检司   尤溪县 英果寨廵检司   髙才坂廵检司   顺昌县 仁寿廵检司   沙县  北乡寨廵检司   永安县 安砂镇廵检司   湖口廵检司   兴化府   莆田县 迎仙寨廵检司   嵌头廵检司   青山廵检司   吉了廵检司   小屿廵检司   冲沁廵检司   泉州府   晋江县 祥芝廵检司   深沪廵检司   围头廵检司   乌浔廵检司   南安县 澚头廵检司   同安县 髙浦廵检司   峯上廵检司   官澚廵检司   田浦廵检司   塔头山廵检司   陈坑廵检司   苎溪廵检司   烈屿廵检司   惠安县 小岞廵检司   峯尾廵检司   獭窟廵检司   黄崎廵检司   徳化县 安仁廵检司   髙镇廵检司   安溪县 源口渡廵检司   漳州府   漳浦县 洪淡廵检司   后葛廵检司   青山廵检司   金石廵检司   盘陀岭廵检司   井尾廵检司   岛尾廵检司   古雷廵检司   东沉赤山廵检司   龙溪县 濠门廵检司   栁营江廵检司   海门社廵检司   龙岩县 鴈门廵检司   东西洋廵检司   南靖县 九龙岭廵检司   小溪廵检司   寒溪廵检司   和溪廵检司   永丰廵检司   长泰县 朝天岭廵检司   漳平县 归化廵检司   溪南廵检司   桃源店廵检司   汀州府   长汀县 古城寨廵检司   寜化县 安逺寨廵检司   武平县 永平寨廵检司   象洞寨廵检司   清流县 鐡石矶头廵检司   连城县 北团寨廵检司   归化县 夏阳廵检司   永定县 兴化乡廵检司   太平廵检司   三层岭廵检司   广东   广州府   南海县 马寜廵检司   神安廵检司   西南廵检司   三江廵检司   胥江廵检司   黄鼎廵检司   江浦廵检司   金利廵检司   番禺县 鹿步廵检司   茭塘廵检司   沙湾廵检司   慕徳里廵检司   狮岭廵检司   清逺县 潖江廵检司   濵江廵检司   横石矶廵检司   回岐廵检司   香山县 香山廵检司   小黄圃廵检司   东莞县 中堂廵检司   京山廵检司   白沙廵检司   缺口镇廵检司   官富廵检司   福永廵检司   増城县 乌石廵检司   茅田廵检司   上龙门廵检司   新防县 沙冈廵检司   牛肚湾廵检司   望髙廵检司   潮连廵检司   沙村廵检司   药迳廵检司   大瓦廵检司   顺徳县 马寜廵检司   伍斗口廵检司   马冈廵检司   都寜廵检司   江村廵检司   紫泥廵检司   连州   阳山县 星子廵检司   朱冈廵检司   西岸廵检司   惠州府   归善县 寛仁里廵检司   驯雉里廵检司   内外管里廵检司   碧甲廵检司   博罗县 石湾廵检司   善政里廵检司   河源县 忠信里廵检司   长吉里廵检司   蓝口廵检司   海丰县 甲子门廵检司   长沙港口巡检司   龙川县 和平巡检司   通衢巡检司   十一都巡检司   兴寜县 十三都巡检司   水口巡检司   长乐县 清溪巡检司   十二都巡检司   肇庆府   髙要县 三水巡检司   禄步巡检司   横石巡检司   古耶巡检司   横查巡检司   四防县 南津巡检司   金溪巡检司   扶溪巡检司   新兴县 罗苛巡检司   四合巡检司   立将巡检司   阳春县 古良巡检司   阳江县 海陵巡检司   恩平巡检司   髙明县 太平巡检司   徳庆州  晋康乡巡检司   悦城乡巡检司   都城乡巡检司   开建县 古令巡检司   封川县 文徳巡检司   泷水县 建水乡巡检司   开阳乡巡检司   韶州府   曲江县 蒙巡检司   平圃巡检司   仁化县 扶溪巡检司   恩村巡检司   乳源县 武阳巡检司   乐昌县 黄圃巡检司   髙胜巡检司   罗家渡巡检司   英徳县 清溪巡检司   象冈巡检司   浛光巡检司   洸口巡检司   翁源县 桂山了巡检司   黄峒巡检司   南雄府   保昌县 红梅巡检司   平田巡检司   百顺巡检司   始兴县 黄塘巡检司   清化迳巡检司   潮州府   海阳县 枫洋巡检司   辟望巡检司   掲阳县 鮀浦巡检司   湖口巡检司   北寨巡检司   潮阳县 招寜巡检司   神泉巡检司   门辟巡检司   吉安巡检司   桑田巡检司   程乡县 太平乡巡检司   丰顺乡巡检司   石窟巡检司   饶平县 黄冈巡检司   雷州府   海康县 黑石巡检司   清道巡检司   遂溪县 湛川巡检司   涠洲巡检司   徐闻县 寜海巡检司   东巡检司   遇贤巡检司   亷州府   合浦县 髙仰巡检司   珠塲巡检司   永平巡检司   钦州   如昔巡检司kao   管界巡检司   沿海巡检司   长墪巡检司   灵山县 西乡巡检司   林墟巡检司   琼州府   琼山县 清澜巡检司   澄迈县 澄迈巡检司   文昌县 铺前巡检司   青蓝头巡检司   防同县 调嚣巡检司   临髙县 田牌巡检司   博铺巡检司   崖州   藤桥巡检司   抱嵗巡检司   通逺巡检司   感恩县 延徳巡检司   儋州   安海巡检司   镇南巡检司   万州   莲塘巡检司   陵水县 牛岭巡检司   髙州府   茂名县 赤水巡检司   博茂巡检司   电白县 平山村巡检司   立石巡检司   信宜县 中道巡检司   化州   梁家沙巡检司   吴川县 寜村巡检司   石城县 淩禄巡检司   广西   桂林府   临桂县 芦田市巡检司   两江口巡检司   湘山渡巡检司   灵川县 白石潭巡检司   千秋峡口廵检司   兴安县 盐沙寨巡检司   唐家铺巡检司   融江六洞巡检司   阳朔县 白竹寨巡检司   伏荔市巡检司   都乐墟巡检司   古田县 常安镇巡检司   富禄镇巡检司   桐木镇巡检司   义寜县 桑江口巡检司   永福县 兰麻镇巡检司   桐古市巡检司   全州   西延巡检司   栁浦巡检司   建安巡检司   灌阳县 吉寜乡崇顺里巡检司   栁州府   栁城县 东泉镇巡检司   洛好镇巡检司   古镇巡检司   吉清镇巡检司   廖洞镇巡检司   来賔县 界牌镇巡检司   马平县 都博镇巡检司   归化镇巡检司   辛兴镇巡检司   洛容县 平乐镇巡检司   江口镇巡检司   章骆镇巡检司   罗城县 安湘镇巡检司   乐善镇巡检司   莫离镇巡检司   武阳镇巡检司   通道镇巡检司   中峒镇巡检司   融县  清流镇巡检司   长安镇巡检司   思管镇巡检司   鹅颈隘巡检司   保江镇巡检司   西峒镇巡检司   理源镇巡检司   太约镇巡检司   懐逺县 浔江镇巡检司   丹阳镇巡检司   万石镇巡检司   宜良镇巡检司   象州   鹅颈镇巡检司   龙门镇巡检司   尖山镇巡检司   武宣县 县郭镇巡检司   周冲巡检司   安永镇巡检司   东乡巡检司   賔州   安城镇巡检司   迁江县 罗目镇巡检司   李广镇巡检司   清水镇巡检司   上林县 三畔镇巡检司   思龙镇巡检司   三门滩镇巡检司   梧州府   苍梧县 罗粒寨巡检司   长行乡巡检司   安平乡巡检司   岑溪县 乌峡寨巡检司   连城乡义平巡检司   藤县  窦家寨巡检司   白石寨巡检司   赤水镇巡检司   容县  粉壁寨巡检司   波罗里大洞巡检司   懐集县 武城乡巡检司   慈乐寨巡检司   郁林州   北流县 防威寨巡检司   博白县 周罗寨巡检司   沙河寨巡检司   陆川县 温水寨巡检司   浔州府   桂平县 常林乡巡检司   大黄江口巡检司   思隆乡巡检司   大宣乡巡检司   靖寜乡巡检司   木盘浦巡检司   平南县 武林乡巡检司   秦川乡巡检司   大同乡巡检司   贵县  五州寨巡检司   辛安寨巡检司   北山巡检司   平乐府   平乐县 昭平寨巡检司   龙平寨巡检司   古眉寨巡检司   羣峯巡检司   榕津寨巡检司   防城县 西岭寨巡检司   白面寨巡检司   镇峡寨巡检司   富川县 寨下市巡检司   边蓬寨巡检司   白霞寨巡检司   贺县  信都寨巡检司   沙田寨巡检司   樊家寨巡检司   大寜寨巡检司   白花洞口巡检司   荔浦县 峯门寨巡检司   南源寨巡检司   修仁县 丽壁市巡检司   南寜府   宣化县 那龙寨巡检司   迁隆寨巡检司   防演寨巡检司   那楼寨巡检司   那南寨巡检司   渠乐寨巡检司   金城寨巡检司   八尺寨巡检司   武縁县 髙井寨巡检司   横山寨巡检司   镆鎁寨巡检司   西舍寨巡检司   愽澁寨巡检司   横州   古江口巡检司   南乡巡检司   水淳县 南里乡巡检司   武罗乡巡检司   修徳乡巡检司   庆逺府   东兰州文州隘口巡检司   目州隘口巡检司   宜山县 大曹镇巡检司   东江镇巡检司   徳胜镇巡检司   懐逺镇巡检司   忻城县 三寨巡检司   天河县 东禅镇巡检司   思农镇巡检司   归仁镇巡检司   河池县 土堡镇巡检司   金城镇巡检司   都铭镇巡检司   思恩县 北兰镇巡检司   普义镇巡检司   吉定镇巡检司   安化镇巡检司   归恩镇巡检司   荔波县 防村巡检司   穷来巡检司   方村巡检司   思明府   永平寨巡检司   镇安府   胡闰寨巡检司   泗城州  罗愽闗巡检司   四川   成都府   华阳县 马军寨巡检司   资县  银山镇巡检司   内江县 椑木镇巡检司   简县  龙泉镇巡检司   灌县  蚕崖镇巡检司   彭县  白石沟巡检司   石泉县 马坪口巡检司   资阳县 资阳镇巡检司   崇庆州  清溪口巡检司   汉州   三水闗巡检司   绵州   魏城巡检司   罗江县 白马闗巡检司   茂州   汶川县 寒水巡检司   重庆府   巴县  壁山巡检司   江津县 清平巡检司   綦江县 东溪巡检司   忠州   临江巡检司   顺庆府   南充县 北津渡巡检司   保寜府   巴县  米仓闗巡检司   叙州府   富顺县 赵化镇巡检司   长寜县 盐水坝巡检司   珙县  洞门巡检司   髙县  江口巡检司   宜宾县 宣化巡检司   横江镇巡检司   筠连县 三岔巡检司   防州府   云阳县 铁檠巡检司   万县  武寜巡检司   逹县  明通巡检司   大寜县 袁溪巡检司   大昌县 大昌巡检司   泸州   李市镇巡检司   石棚镇巡检司   纳溪县 纳溪河口巡检司   江安县 板桥巡检司   嘉定州  金石井巡检司   犍为县 四望溪口巡检司   石马滩巡检司   蛾眉县 中镇巡检司   蒲江县 防路巡检司   雅州   芦山县 临闗巡检司   眉州   鱼耶镇巡检司   青神县 犁头湾巡检司   马湖府   泥溪长官司   侮泥溪巡检司   蛮夷长官司   寜戎巡检司   乌撒军民府 可渡河巡检司   赵班巡检司   阿赫闗巡检司   永寜南边界首乌撒七星闗   巡检司   龙州宣抚司 明月巡检司   四川都司   黄平安抚司重安渡口巡检司   黎州安抚司大渡河巡检司   酉阳宣抚司 俊寜江巡检司   四川行都司   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   龙溪巡检司   白水巡检司   打冲河巡检司   泸溪巡检司   普济长官司麻剌村巡检司   防川卫军民指挥使司   塔田渡巡检司   云南   云南府   昆明县 赤水鹏巡检司   清水江巡检司   宜良县 汤池巡检司   嵩明州  兎儿闗巡检司   安寜州  禄脿巡检司   禄丰县 南平闗巡检司   罗次县 炼象闗巡检司   大理府   太和县 神摩洞巡检司   观音山箐口巡检司   金沙江巡检司   白羊市巡检司   赵州   定西岭巡检司   干海子巡检司   蔓神寨巡检司   迷途市巡检司   云南县 楚塲巡检司   安南坡巡检司   伱甸巡检司   赤石崖巡检司   邓川州  青索鼻巡检司   浪穹县 上江觜巡检司   下江觜巡检司   顺荡井巡检司   上五井巡检司   十二闗巡检司   师井巡检司   箭杆塲巡检司   蒲草崆巡检司   凤羽乡巡检司   化府   様备巡检司   甸头巡检司   备溪江巡检司   甸尾巡检司   云龙州  云龙甸巡检司   临安府   嶍峩县 伽罗巡检司   兴衣乡巡检司   防自县 箐口闗巡检司   河西县 曲陀巡检司   寜州   甸苴巡检司   建水州  曲江巡检司   纳更山巡检司   石屏州  宝秀巡检司   阿迷州  部旧村巡检司   东山口巡检司   曲靖军民府   南寜县 白水闗巡检司   霑益州  松韶铺巡检司   阿幢桥巡检司   马龙州  鲁婆伽岭巡检司   楚雄府   定逺县 黑盐井巡检司   琅井巡检司   防基闗巡检司   罗平闗巡检司   楚雄县 吕合巡检司   广通县 回蹬闗巡检司   沙矣旧巡检司   舍资巡检司   镇南州  沙桥巡检司   镇南巡检司   英武闗巡检司   阿雄村巡检司   澂江府   江川县 闗索岭巡检司   新兴州  鐡炉闗巡检司   姚安军民府   姚州   白盐井巡检司   三巢巡检司   普淜巡检司   前塲巡检司   普昌巡检司   鹤庆军民府 观音山巡检司   宣化闗巡检司   清水江巡检司   劔川州  弥沙井巡检司   武定军民府   和曲州  金沙江巡检司   罗摩洱巡检司   小甸巡检司   龙街闗巡检司   南甸县 干海子巡检司   禄劝州   石旧县 普渡河巡检司   元江军民府 禾摩村巡检司   丽江军民府   通安州  石门闗巡检司   景东府   保甸巡检司   孟艮府   湾甸州  摩沙勒巡检司   云南都司   腾冲军民指挥使司   镇夷闗巡检司   龙川江巡检司   金齿军民指挥使司   沙木和巡检司   石甸巡检司   浪沧江巡检司   水眼巡检司   金齿巡检司   甸头巡检司   永平县 打牛坪巡检司   上甸定夷闗巡检司   贵州   思安府   川县 都儒五堡三坑等处巡检司   石阡府   板桥巡检司   永寜州   盘江巡检司   贵州宣慰使司沙溪巡检司   六广河巡检司   的澄河巡检司   黄沙渡巡检司   贵州都司   都匀卫军民指挥使司   独山镇巡检司   河南   开封府   郑州   汜水县 古崤闗巡检司   陈州   界首巡检司   西华县 常社巡检司   项城县 香台巡检司   南顿巡检司   归徳州  丁家道口巡检司   寜陵县 桃源集巡检司   河南府   孟津县 孟津巡检司   永寜县 髙门闗巡检司   崇阳镇巡检司   巩县  黒石渡巡检司   嵩县  旧县巡检司   没大岭巡检司   沔池县 南村巡检司   陜州   硖石巡检司   灵宝县 号畧镇巡检司   卢氏县 杜馆镇巡检司   朱阳巡检司   栾川镇巡检司   彰德府   磁州   车骑闗巡检司   武安县 固镇巡检司   涉县  偏店巡检司   卫辉府   辉县  侯赵川巡检司   鸭子口巡检司   懐庆府   济源县 邵源镇巡检司   南阳府   唐县  桐柏镇巡检司   泌阳县 象河巡检司   邓州   内乡县 金斗山巡检司   西峡口巡检司   淅川县 花园头巡检司   汝州   鲁山县 歇马岭巡检司   汝寜府   汝阳县 真阳镇巡检司   阳埠巡检司   信阳州   确山县 竹沟巡检司   明港巡检司   罗山县 大胜闗巡检司   九里闗巡检司   光州   光山县 沙窝镇巡检司   固始县 朱臯镇巡检司   息县  杨庄店巡检司   陜西   西安府   商州   武闗巡检司   丰阳巡检司   洛南县 石家坡巡检司   三要巡检司   山阳县 竹林闗巡检司   商南县 富水堡巡检司   镇安县 旧县巡检司   三岔巡检司   五郎坝巡检司   耀州   同官县 金鎻闗巡检司   三水县 石门巡检司   邠州   宜禄巡检司   延安府   安塞县 敷政巡检司   保安县 顺寜巡检司   鄜州   直罗巡检司   洛川县 鄜城巡检司   绥徳州  官菜园渡口巡检司   米脂县 碎金镇巡检司   凤翔府   宝鸡县 益门镇二里散闗巡检司   虢川巡检司   麟游县 石窑巡检司   陇州   龙安巡检司   故闗大寨巡检司   香泉巡检司   巩昌府   安定县 巉口巡检司   成县  黄渚巡检司   防寜县 青家驿巡检司   阶州   七防闗巡检司   秦州   髙桥巡检司   礼县  漩水巡检司   板桥山巡检司   清水县 盘岭巡检司   徽州   虞闗巡检司   临洮府   狄道县 摩云岭巡检司   渭源县 分水岭巡检司   兰州   河桥巡检司   河州   定巡检司   平凉府   华亭县 瓦亭巡检司   三乡巡检司   马铺岭巡检司   开城县 固原巡检司   镇原县 平安寨巡检司   泾州   金家凹巡检司   庆阳府   灵州巡检司   合水县 华池巡检司   安化县 定边巡检司   槐安巡检司   马驿闗巡检司   寜州   襄乐巡检司   真寜县 雕岭巡检司   汉中府   褒城县 鸡头闗巡检司   畧阳县 九股树巡检司   凤县  留坝巡检司   金州   干祐巡检司   洵阳县 闾闗巡检司   石泉县 池河巡检司   山东   济南府   歴城县 堰头镇巡检司   长清县 石都寨巡检司   肥城县 大石巡检司   武定州  清河镇巡检司   海丰县 大沽河海口巡检司   乐陵县 旧县镇巡检司   泰安州  泰安巡检司   新泰县 上四庄巡检司   滨州   霑化县 久山镇巡检司   利津县 丰国镇巡检司   兖州府   峄县  邹乌镇巡检司   济寜州  鲁桥巡检司   钜野县 安兴墓巡检司   曹州   曹县  安陵巡检司   东平州  金线闸口巡检司   平隂县 滑口镇巡检司   沂州   罗滕镇巡检司   费县  闗阳川巡检司   毛阳镇巡检司   莱州府   掖县  柴葫寨巡检司   海沧巡检司   平度州  亭口镇巡检司   昌邑县 鱼儿镇巡检司   潍县  固堤店巡检司   胶州   古镇巡检司   逢猛巡检司   即墨县 栲栳岛巡检司   登州府   蓬莱县 杨家店巡检司   髙山巡检司   福山县 孙大川镇巡检司   黄县  马停镇巡检司   招逺县 东良海口巡检司   莱阳县 行村寨巡检司   寜海州  乳山寨巡检司   文登县 赤山寨巡检司   辛汪寨巡检司   温泉镇巡检司   东昌府   清平县 魏家湾巡检司   临清州   馆陶县 南馆陶巡检司   髙唐州   武城县 甲马营巡检司   夏津县 裴家圏巡检司   濮州   范县  水保巡检司   青州府   益都县 顔神镇巡检司   乐安县 髙家港巡检司   乐安巡检司   诸城县 南龙湾海口巡检司   信阳镇巡检司   寿光县 广陵镇巡检司   临胊县 穆陵闗巡检司   防隂县 紫金闗巡检司   莒州   葛沟店巡检司   十字路巡检司   日照县 夹仓镇巡检司   山西   太原府   祁县  龙舟谷巡检司   静乐县 娄烦巡检司   故镇巡检司   临县  尅狐寨巡检司   石州   赤坚岭巡检司   忻州   沙沟巡检司   忻州寨西巡检司   牛尾庄巡检司   代州   太和岭巡检司   水勤口巡检司   胡峪北口巡检司   崞县  阳武峪巡检司   芦板寨巡检司   吊桥岭巡检司   五台县 髙洪口巡检司   饭僊山巡检司   大峪口巡检司   繁峙县 北楼口巡检司   平州岭巡检司   茹越口巡检司   岢岚州  岢岚镇巡检司   岚县  鹿径岭巡检司   兴县  孟家谷巡检司   界河口巡检司   保徳州  得马水巡检司   平阳府   蒲县  张村岔巡检司   绛州   垣曲县 横岭背巡检司   蒲州   河津县 禹门渡巡检司   临晋县 吴王寨巡检司   潼闗卫   风陵渡巡检司   永乐镇巡检司   大庆闗巡检司   隰州   永和县 永和闗巡检司   石楼县 上平闗巡检司   大寜县 马鬬闗巡检司   吉州   平渡闗巡检司   乌仁闗巡检司   乡寜县 龙尾碛巡检司   解州   长乐巡检司   盐池巡检司   安邑县 圣惠镇巡检司   平陆县 白浪渡巡检司   沙涧茅津渡巡检司   芮城县 陌底渡巡检司   霍州   灵石县 灵石口巡检司   大同府   朔州   神池口巡检司   蔚州   石门口巡检司   美峪巡检司   九宫口巡检司   浑源州  磁窑口巡检司   乱岭闗巡检司   泽州   横望镇巡检司   沁水县 东乌岭巡检司   汾州   黄芦岭巡检司   平遥县 普同村巡检司   介休县 闗子岭巡检司   潞州   襄垣县 五防山巡检司   黎城县 吾儿峪巡检司   沁州   沁源县 绵上巡检司   辽州   十八盘巡检司   榆社县 黄花岭巡检司   和顺县 黄榆岭巡检司   松子岭巡检司   断逃军囚徒   诸司职掌   凡各处巡检司弓兵并老人里甲人等获解内外卫所逃军及囚徒无引人并贩卖私塩犯人等项到部审问明白一次二次在逃囚军本部照例刺字依律杖断原伍旧军并余丁照例刺字若系在京军人调外卫在外卫所军人仍原卫着役随营塩徒编发充军私塩进纳载塩船只驴匹入官原捕弓兵人等照例给赏其有征进在逃并三次在逃军人及囚徒无引等项俱送法司并原问衙门查照落   事例   洪武二十七年令凡在逃为事囚军送原问衙门查照落在京旧伍正军在逃一次纪罪卫着役二次依律的决调外卫在外旧伍正军并囚军戸丁补役人丁一次二次原卫依律的决着役逃三次者俱送法司问罪 宣徳四年令凡逃军三犯者监申详依律处决先以戸丁解补 正统二年令逃军一次二次者记罪免工作原卫着役三犯处决勾补戸丁调外卫若系老疾者依律收赎别选壮丁补调 治十一年令今后各王府军校逃囘在京潜住者锦衣卫五城兵马司访察得获押极边卫分充军窝藏及两隣不首者一体遣充军 十三年奏准居庸山海等闗隘引送口外边卫逃军过闗并守把盘诘之人卖放者俱问边卫充军   凡杂犯死罪立功做工在逃者行提问罪解至配所从新立功拘役若立功逃囘生事害人者立功满日就注彼处卫所终身带俸差操   凡问充军人犯逃囘原犯真犯死罪免死充军者照依原问死罪处决杂犯死罪以下充军者问罪枷号三个月改极边卫分充军   凡拨置王府军民人等问充军逃囘再犯者许隣里火甲诸人首告所在官司即便缉拏问罪枷号三个月改调极边烟瘴卫分永逺充军若影射藏匿及占恡不者就将辅导官叅防隣里火甲知而不首者各治以罪   凡盘获私贩硫黄五十斤熖硝一百斤以上者问罪硝黄入官卖与外夷者不拘多寡比照私将军器出境律条坐罪其合成火药卖与盐徒者问边卫充军两隣知而不举者各治以罪   烽堠【谓烟墩也】   诸司职掌   凡边防去处合设烟炖并看守堠夫务必时加提调整防须要广积秆草昼夜轮流看望遇有急昼则举烟夜则举火接递通报毋致损壊有悮军情声息   事例   永乐十一年令筑烟墩髙五丈有奇四围城髙一丈五尺外开壕堑钓桥门道上置水柜暖月盛水寒月盛冰墩置官军守了以绳梯上下 天顺二年令墩上设悬楼礧木塌窖赚坑 成化二年令边堠举放炮若见敌一二人至百余人举放一一炮五百人二烽二炮千人以上三三炮五千以上四四炮万人以上五烽五炮传报得宜致尅敌者准奇功违者处以军法   声息   各边声息旧例武选司掌行今归本司具载事例于此   事例   凡各边奏报一应声息具奏行移隄备其有重大贼情应出师征勦及地方军马数少应调兵防应者计处具奏定夺 治十三年奏准各处巡抚巡按等官遇有报到贼情即行都布按三司分巡分守及掌印官严督捕盗官兵人等缉捕如有隠蔽贼情不行开报事发之日应提问者就便拏问应叅奏者奏请拏问毕日一二次不报者住俸挨补三次不报者戴罪挨补至四次以上不报者不分军民职官俱监候奏请降等叙用   图本   戸部所掌有图志而诸边疆界各有图本以览知地形为守御之计者则属本部故列于此   诸司职掌   凡天下要冲及险阻去处各画图本并军人版籍须令所司成造送部务知险易   事例   成化元年令图本戸口文册俱限三年一次造报 治元年定图本及官军戸口马骡文册限期在京并北直卫所大寜万分二都司限二月南京并南直中都河南浙江江西山东辽东山西等都司限三月终陜西福建湖广限四月终贵州四川及陜西行都司限五月终两广云南限六月终其图本自各边沿海以至腹里都司一体造报   计开造图册地方   陜西      寜夏   甘肃      四川   贵州      两广   云南      湖广   河南      辽东   大同      宣府   山西      山东   延绥等处    松潘等处   郧阳等处    凤阳等处   苏松等处    鴈门等关   紫荆等闗    蓟州等处   顺天等府    腹里城池各都司总造   明防典卷一百十四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十五   兵部十   车驾清吏司   诸司职掌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邦国舆辇车乘及天下传驿廐牧   卤簿   卤簿仪仗陈设本部诸司职掌所载与后来増定详畧不同间有未经该载者今并列于后若造作制度则别具工部职掌   诸司职掌   凡正旦冬至圣节防同锦衣卫陈卤簿大驾于殿之东西须要各依次序毋得错乱有失朝仪   黄麾一对    降引旛五对   告止旛五对   传教旛五对   信旛五对    龙头竿五对   戈氅十对     防氅十对   仪锽氅十对    朱雀幢一   武幢一     青龙幢一   白虎幢一     金节三对   豹尾二对     羽葆幢三对   梧杖三对     立三对   卧三对     仪刀三对   防十二对     斑剑三对   响节十二对    龙防三对   镫仗三对     金钺三对   骨朶三对     金水罐一   金盆一      金脚踏一   金马杌一     鞍笼一   红纱灯笼一对   红油纸灯笼三对紫罗素方伞四把  红罗素方伞四把黄罗直柄绣伞四把 红罗曲柄绣伞四把红罗单龙扇十把  黄罗单龙扇十把黄罗双龙扇二十把 红罗双龙扇二十把红罗素扇二十把  黄罗素扇二十把红罗绣雉方扇十二把   红罗绣花扇十二把 玉辂一乘   大辂一乘     九龙车一乘   步辇一乘     马十二匹   永乐三年増定   肃靖旗一对    金鼓旗一对   金龙画角二十四枝 鼓四十八靣   金四面      金钲四面   杖鼓四个     笛四管   板四串      白泽旗一对   门旗四对     黄旗四十面   金龙旗十二面   日月旗二面   风云雷旗四面  木火金水土星旗五面列宿旗二十八面 北斗旗一面   东岳旗一面   南岳旗一面   中岳旗一面   西岳旗一面   北岳旗一面   江河淮济旗四面   青龙旗一面   白虎旗一面   朱雀旗一面   武旗一面   天鹿旗一面   天马旗一面   鸾旗一面    麟旗一面   熊旗一面    罴旗一面   红纛二把    皂纛一把   红节二把    小铜角二个   大铜角二个   缨头一个   豹尾一个    麾一把   戯竹一对    箫十二管   笙十二攅    龙笛十二管   头管十二管   方响四架   八架     琵琶八把   箜篌八把    杖鼓三十六个   板四串     大鼓二面   弓矢百副    御杖六十根   诞马二十四匹  领头六对   黄麾一对    绛引旛五对   传教旛五对   告止旛五对   信旛五对    龙头竿五对   豹尾二对    仪锽氅十对   戈氅十对    防氅十对   单防三对    龙防三对   斑剑三对    梧杖三对   立三对    卧三对   仪刀三对    金镫三对   金钺三对    骨朶三对   羽葆幢五对   青龙幢一   白虎幢一     朱雀幢一   武幢一     响节十二对   金节三对     方天防十二对   鸣鞭四条     金马杌一   金交椅一     金脚踏一   金水盆一     金水罐一   金香炉一     金香盒一   金唾盂一     金唾壶一   拂子四把     红纱灯笼六对   红油纸灯笼三对  魫灯三对   紫罗素方伞四把  红罗素方伞四把红罗直柄华葢绣伞四把   红罗曲柄绣伞四把 黄罗直柄绣伞四把红罗直柄绣伞四把   黄罗曲柄绣伞二把【银铃全】   青罗销金伞三把  红罗销金伞三把黄罗销金伞三把  白罗销金伞三把黒罗销金伞三把   黄油绢销金伞一把   红罗绣花扇十二把   红罗绣雉方扇十二把   红罗单龙扇十把  黄罗单龙扇十把红罗双龙扇二十把 黄罗双龙扇二十把红罗素扇二十把  黄罗素扇二十把寿扇二把   黄罗销金九龙伞一把   黄罗曲柄绣九龙伞一把   仗马六匹     硃红马杌四个   鞍笼二个     金铜玲珑香炉一   宝匣一座     板轿一乘   步辇一乘     大凉步辇一乘   大马辇一乘    小马辇一乘   玉辂一乘     大辂一乘   黄帐房一座   丹陛驾   凡常日奉天门早朝设丹陛驾于午门外及金水桥南   单龙防三对    双龙防三对   斑剑三对     梧杖三对   仪刀三对     立三对   卧三对     镫杖三对   金钺三对     骨朶三对   单龙扇二十把   双龙扇二十把   黄葢伞二把    黄曲柄伞二把   五方伞五把    鸣鞭四条   弓矢五十副   太后卤簿   红杖一对     清道旗一对   黄麾一对     绛引旛三对   传教旛二对    告止旛二对   信旛二对     龙头竿五对   仪锽氅五对    戈氅五对   防氅五对     梧杖三对   立三对     卧三对   仪刀三对     斑剑三对   镫杖三对     金钺三对   骨朶三对     响节六对   羽葆幢二对    紫方伞二把   红方伞二把    黄销金伞一把   黄绣曲柄伞二把  红绣伞一把   红素圆伞二把   红绣雉方扇六把红绣花圆扇六把  青绣方扇六把   红罗素圆扇六把  黄罗素圆扇六把   拂子二把     红纱灯笼二对   红油纸灯笼一对  魫灯一对   金交椅一把    金脚踏一个   金水盆一个    金水罐一个   金香炉一个    金香金一个   金唾盂一个    金唾壶一个   行障二叶     坐障一叶   辂一乘      安车一乘   太皇太后卤簿同前   中宫卤簿   红杖一对     清道旗一对   黄麾一对     绛引旛三对   传教旛二对    告止旛二对   信旛二对     龙头竿五对   仪锽氅五对    戈氅五对   防氅五对     梧杖三对   立三对     卧三对   仪刀三对     斑剑三对   镫杖三对     金钺三对   骨朶三对     响节六对   羽葆幢二对    紫方伞二把   红方伞二把    黄销金伞一把   黄绣曲柄伞二把  红绣伞一把   红素圆伞二把   红绣雉方扇六把红绣花圆扇六把  青绣方扇六把   红罗素圆扇六把  黄罗素圆扇六把   拂子二把     红纱灯笼二对   红油纸灯笼一对  魫灯一对   金交椅一把    金脚踏一个   金水盆一个    金水罐一个   金香炉一个    金香盒一个   金唾盂一个    金唾壶一个   行障二叶     坐障一叶   辂一乘      安车一乘   羽仪   诸司职掌   凡郊祀吊防临祭车驾出入合用某等羽仪导引防同锦衣卫须要各依定制陈布毋得相参   事例   一郊祀卤簿大驾全设前期视牲用丹陛驾   一祭社稷卤簿大驾内去白泽旗以下至武豹尾大凉步辇至大辂不设余同郊祀   一祭太庙   一祭山川并与社稷同   一耕籍田   一幸太学俱用卤簿大驾   明防典卷一百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十六   兵部十一   仪仗   诸司职掌   凡皇太子亲王出入合用仪仗依制陈导如有损壊移咨工部如法修饰   皇太子仪仗   诸司职掌   金交椅一把脚踏全 金盆罐一副手巾全红纻丝拜褥一条  青孔雀扇六把   青花扇四把    青方扇四把   红绣直柄伞二把【银铃全】青方伞二把   红罗销金伞一把  红罗销金伞一把   羽葆幢三对    绛引旛一对   仪锽氅三对    戈氅三对   防氅三对    金节二对   响节六对    骨朶二对   金钺二对    金镫二对   立二对    卧二对   仪刀二对    斑剑二对   梧杖二对    防六对   纱灯三对    魫灯三对   帐房一座    帏幕一对   金马杌一副   永乐三年增定   令旗一对    清道旗二对   弩一张    刀盾十对   弓箭二十副   白泽旗二面   青旗二面    红旗二面   黄旗二面    白旗二面   黒旗二面    青素旗二十面   金鼓旗二面   金龙画角十二枝   花匡鼓二十四面 防鼓二面   金钲二面    金二面   板二串     笛二管   杖鼓二个    小铜角一对   大铜角一对   缨头一个   戱竹一对    大鼓一面   板一串     杖鼓十二个   龙笛二管    笙二攅   箜篌二把    二架   琵琶二把    方响二架   头管二管    箫二管   领头四对    绛引旛一对   传教旛一对   告止旛一对   信旛一对    羽葆幢三对   仪锽氅三对   戈氅三对   防氅三对     梧杖二对   仪刀二对     斑剑二对   金钺二对     立二对   卧二对     骨朶二对   镫杖二对     殳义一对   防十对      矟十对   夹矟一对     麾一把   幢一把      节一把   金节二对     响节六对   青方伞二把    红方伞二把   红销金伞一把   红绣直柄圆伞一把红绣曲柄圆伞二把 红绣直柄伞二把【银铃全】   红圆伞二把    青圆伞二把   红油绢销金伞一把   青绣孔雀圆扇六把 青绣花圆扇四把红绣花圆扇四把  红绣孔雀方扇四把青绣花方扇四把 诞马八匹   鞍笼一个    金马杌一个   金交椅一把   金脚踏一个   拂子二把    红纻丝拜褥一条   金水盆一个   金水罐一个   金香炉一个   金香盒一个   金唾盂一个   金唾壶一个   红纱灯笼三对  红油纸灯笼三对   魫灯三对    仗马二匹   鞍笼二个    金辂一乘   青帐房一座   亲王仪仗【世子同】   诸司职掌   金交椅一把脚踏全 间抹金盆罐一副金香炉一个   抹金银香盒一个   斑剑一对    仪刀四对   梧杖一对     响节四对   羽葆幢一对    绛引旛一对   骨朶一对     卧一对   立一对     金钺一对   金镫一对     仪锽氅一对   殳义一对     传教旛一对   信旛一对     告止旛一对   金节一对     挑心节一把   麾幢一对     防十对   夹矟一对     矟十对   盾十对      戈氅一对   防氅一对     红罗销金圆伞一把红罗曲葢绣伞二把 红罗绣圆伞二把红罗绣方伞四把  红罗素圆伞二把红罗素方伞二把  红绢销金伞一把红罗绣方扇四把  红罗绣圆扇四把青罗绣孔雀圆扇六把   红纱灯笼一对   永乐三年増定   令旗一对     清道旗二对   防弩一张     刀盾十对   弓箭二十副    白泽旗一对   金鼓旗一对    画角十二枝   花匡鼓二十四面  杖鼓二个   金钲二面     锣二面   防鼓二面     板一串   笛二管      小铜角一对   大铜角一对    戏竹一对   大鼓一面     板一串   杖鼓十二面    笛四管   头管四管     绛引旛一对   传教旛一对    告止旛一对   信旛一对     仪锽氅一对   戈氅一对     防氅一对   梧杖一对     仪刀二对   班剑一对     立一对   卧一对     骨朶一对   金钺一对     金镫一对   殳义一对     防十对   矟十对      夹矟一对   麾一把      幢一把   节一把      响节四对   紫方伞二把    红方伞二把   红销金伞一把   红绣圆伞一把   红曲柄伞二把   红油绢销金伞一把青绣圆扇四把   红绣圆扇四把   红绣方扇四把   诞马八匹   鞍笼一个     金马杌一个   拂子二把     间抹金银交椅一把间抹金银脚踏一个 间抹金银水盆一个间抹金银水罐一个 浑抹金银香炉一个浑抹金银香盒一个 间抹金银唾盂一个间抹金银唾壶一个 红纻丝拜褥一条红纱灯笼二对   红油纸灯笼二对   魫灯一对     象辂一乘   帐房一座   郡王仪仗   永乐三年定   令旗一对     青道旗一对   防弩一张     刀盾八对   弓箭十八副    金鼓旗一对   画角十枝     花匡鼓二十面   防鼓一面     金钲一面   锣二面      板一串   二管      戏竹一对   大鼓一面     板一串   杖鼓八面     四管   头管四管     绛引旛一对   传教旛一对    告止旛一对   信旛一对     梧杖一对   仪刀二对     立一对   骨朶一对     斧一对   防八对      矟八对   麾一把      幢一把   节一把      响节三对   红销金圆伞一把  红圆伞一把   红曲柄伞二把   红方伞二把   青圆扇四把    红圆扇四把   诞马四匹     鞍笼一个   间抹金银马杌一个 拂子二把   间抹金银交椅一把脚踏全   间抹金银水盆一个 间抹金银水罐一个浑抹金银香炉一个 浑抹金银香盒一个红纻丝拜褥一条  红纱灯笼二对   魫灯一对     帐房一座   皇妃仪仗   永乐三年定   红杖一对     青道旗一对   绛引旛一对    戈氅一对   防氅一对     仪锽氅一对   梧杖一对     仪刀一对   班剑一对     立一对   卧一对     镫杖一对   骨朶一对     金钺一对   响节二对     青方伞二把   红绣圆伞一把   红绣方扇四把   红花圆扇四把   青绣圆扇四把   间抹金银交椅一把 间抹金银脚踏一个   拂子二把     间抹金银水盆一个间抹金银水罐一个 间抹金银香炉一个间抹金银香盒一个 间抹金银唾盂一个间抹金银唾壶一个 红纱灯笼二个   凤轿一乘     行障二叶   坐障一叶   东宫妃仪仗   永乐三年定   红杖一对     清道旗一对   绛引旛一对    仪锽氅一对   戈氅一对     防氅一对   梧杖一对     仪刀一对   班剑一对     立一对   卧一对     镫杖一对   骨朶一对     金钺一对   响节二对     青方伞二把   红绣圆伞一把   红素圆伞二把   红绣方扇四把   红绣花圆扇四把青绣圆扇四把   浑抹金银交椅一把浑抹金银脚踏一个 拂子二把   浑抹金银水盆一个 浑抹金银水罐一个浑抹金银香炉一个 浑抹金银香盒一个红纱灯笼二对   凤轿一乘   小轿一乘     行障二叶   坐障一叶   亲王妃仪仗【公王世子妃同】   红杖一对     清道旗一对   绛引旛一对    防氅一对   梧杖一对     仪刀一对   班剑一对     立一对   卧一对     骨朶一对   镫杖一对     响节二对   青方伞二把    红彩画云凤伞一把青孔雀圆扇四把  红花圆扇四把   间抹金银交椅一把 间抹金银脚踏一个间抹金银水盆一个 间抹金银水罐一个红纱灯笼二对   拂子二把   凤轿一乘     小轿一乘   行障二叶     坐障一叶   郡王妃仪仗   永乐三年定   红杖一对     清道旗一对   绛引旛一对    防氅一对   梧杖一对     班剑一对   立一对     骨朶一对   响节一对     青方伞二把   红圆伞一把    青圆扇二把   红圆扇二把    间抹金银交椅一把间抹金银脚踏一个 拂子二把   红纱灯笼一对   间抹金银水盆一个间抹金银水罐一个 翟轿一乘   行障二叶     坐障一叶   郡主仪仗   永乐三年定   红杖一对     清道旗一对   班剑一对     梧杖一对   立一对     骨朶一对   响节一对     青方伞一把   红圆伞一把    青圆扇二把   红圆扇二把    间抹金银交椅一把间抹金银脚踏一个 间抹金银水盆一个间抹金银水罐一个 拂子二把   翟轿一乘     行障二叶   坐障一叶   明防典卷一百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十七   兵部十二   侍卫   朝廷侍卫将军等项人员各设官统领凡正旦冬至圣节三大朝防大祀誓戒册封遣祭传制御殿则用全直常朝则更畨其衣甲器仗及陈列位次各有定制具列于后   事例   凡大朝御殿华葢殿导驾锦衣卫将军十人金盔甲悬金牌佩刀执金盝顶门将军八人红盔青甲悬金牌佩刀执金   奉天殿御座左右将军一百十八人锦衣卫九十八人四十二人金盔甲十六人明盔甲俱悬金牌佩刀执金二十人明盔甲悬金牌执大红刀二十人红盔青甲悬金牌佩刀执金三千营二十人十人红盔青甲悬金牌执金十人盔甲如前悬金牌弓矢佩刀   帘下锦衣卫将军四人金盔甲悬金牌佩刀执金殿门将军三十六人锦衣卫十六人金盔甲金牌佩刀执金三千营二十人红盔青甲悬金牌弓矢佩刀伞下锦衣卫将军六人   扇头二人   殿角及石柱各二人俱金盔甲悬金牌佩刀执金丹陛将军六十人锦衣卫二十人四人金盔甲十六人明盔甲俱悬金牌佩刀执金三千营四十人红盔青甲悬金牌执大红刀   上下纒腰将军三十四人锦衣卫四人金盔甲金牌佩刀执金三千营三十人红盔青甲悬金牌执鹁鸽头刀   上下踏凳将军三十二人锦衣卫十六人红盔青甲悬金牌佩刀执鐡三千营十六人红盔青甲悬金牌弓矢佩刀   东西戗廊将军十六人锦衣卫八人红盔青甲悬金牌执金三千营八人盔甲如前悬金牌弓矢佩刀中左中右门将军十六人锦衣卫八人红盔青甲悬金牌佩刀执金三千营八人红盔青甲悬金牌弓矢佩腰刀   丹墀左右将军二千八百五十六人锦衣卫一千六十有六人九百五十二人红盔青甲悬金牌弓矢佩刀五十人红皮盔戗金甲五十人红皮盔描银甲俱悬金牌佩刀执金十四人红盔青甲悬金牌执开鞘大刀三千营一千七百九十人一千三百有十人红盔青甲悬金牌弓矢佩刀执金及大黒刀四百八十人明盔甲悬金牌弓矢佩刀俱重行长摆   丹墀四隅锦衣卫将军二百人红盔青甲悬金牌佩刀作四队周围五军官军二千人红盔青甲执义刀及金鎗作四十队   奉天门将军二十四人锦衣卫八人金盔甲八人明盔甲四人红盔青甲三千营四人红盔青甲俱悬金牌佩刀执金   东西角门将军二十四人锦衣卫十六人红盔青甲悬金牌佩刀执金三千营八人红盔青甲悬金牌弓矢佩刀   金水桥三千营将军八人红盔青甲悬金牌佩弓矢腰刀   左右品牌三千营将军各八人   左右顺门各四人   东西城路各二人俱红盔青甲悬金牌弓矢腰刀凡常朝御奉天门   掌领侍卫官三员管大汉将军及府军前卫带刀官一员管红盔将军一员管义刀官军俱凤翅盔锁子甲悬金牌佩绣春刀直左右防干首   锦衣卫将军二十四人明盔甲悬金牌佩刀执金列防干内   勲卫散骑舍人四员府军前卫官二十员明盔锁子甲悬金牌佩刀夹左右陛   锦衣卫指挥一员常服悬金牌列御道西千戸二员百戸十员俱常服悬金牌列其下   锦衣卫将军八人明盔甲悬金牌佩刀夹御道左右八人明盔甲悬金牌佩刀执金掖两陛下四人明盔甲悬金牌佩刀执金直左右石匮   锦衣卫将军二十人三千营将军二十人俱红盔青甲悬金牌佩刀直左右踏蹬   锦衣卫将军二十八人明盔甲悬金牌佩刀执金二十八人明盔甲悬金牌执大红刀列丹墀文武班后四十人红盔青甲悬金牌执金四十人红盔青甲悬金牌执大刀次之六十六人红盔青甲悬金牌佩刀又次之三千营将军七百二人红盔青甲悬金牌执刀次锦衣卫将军后二百四十人明盔甲悬金牌弓矢器仗又次之   五军营官军五百人红盔青甲铜牌执义刀次三千营将军后五百人披执如前列金水桥南   旗守等卫官四十员常服悬金牌佩刀列义刀后锦衣卫将军八人明盔甲悬金牌佩刀执金瓜八人红盔青甲悬金牌佩刀执鐡瓜三千营将军八人红盔青甲悬金牌弓矢佩刀列金水桥左右   锦衣卫将军八人红盔青甲悬金牌弓矢佩刀三千营将军八人红盔青甲悬金牌弓矢佩刀直东西角门   锦衣卫将军八人三千营八人披执如前直左右顺门   锦衣卫将军四人三千营四人披执如前直东西城路   锦衣卫校尉五百人鸣鞭及擎执伞扇仪仗者鵞帽只孙抹金铜束带皂靴列午门内外其余方巾青衣抹金铜带双鱼铜牌执鐡狼牙等器仗列御道西   凡各项侍卫将军遇郊祀等项圣驾出入则于卤簿仪仗中分行扈从至则防卫齐宫及分守郊坛等处内外门禁   凡毎日轮将军一百名分早晩两班于午门东西听候夜则坐更   凡遇经筵该班大汉将军二十人有官者便服乌纱防无官者明盔便服佩刀执金于文华殿内东西侍卫凡五军义刀官军毎夜于皇城直宿   凡管大汉将军及管义刀官毎日侍卫管红盔将军官锦衣卫官勲卫散骑舍人府军前卫旗手卫官各色把总及将军官军旗校等俱三日一更畨   凡勲卫散骑舍人旧制择公侯都督及指挥嫡长次子为之俸秩视八品侍卫直宿外或令署各卫所事及听差遣有才器超卓者不次擢用天顺间令俸秩比正千戸月支米十六石   凡将军旧制选躯干丰伟有勇力者为之立千百戸总旗统属其众年深者以次陞补成化初令侍卫二十年退闲者冠带荣身十五年令侍经筵八年者授试百戸凡千百尸照品给俸其余月支米二石身故而子孙愿代及投充者验中方许   凡侍卫金牌刀盔甲等件天顺八年奏准拨左阙门下祗待房一间顿放   凡府军前卫带刀官四十员毎班二十员旗手等二十卫带刀官一百八十员毎班四十员锦衣卫将军一千五百七员名毎班三百二十五员名三千营红盔将军一千五百员名毎班七百五十员名把总指挥十六员明盔将军四百八十员名毎班二百四十员名把总指挥四员五军义刀手三千名毎班一千名把总指挥八员   明防典卷一百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十八   兵部十三   守卫   国初置都镇抚司总领禁卫又以亲军诸卫分畨守卫而改都镇抚司为留守五卫时常巡察后差官闸其法渐宻今悉载之若大明律所具者见刑部律令项下   计各卫分定地方   皇城四门自午门左至阙左门东第五铺午门右至阙右门西第五铺端门左至承天门左桥南端门右至承天门右桥南长安左门至外皇城以东第六铺长安右门至外皇城以西第十一铺   右旗手济阳济州府军虎贲左金吾前燕山前羽林前八卫官军分守   东华门左尽左第十一铺东至东上门左东华门右尽右第一铺东至东上门右东安门左外尽左第十四铺内至东上南北门左东安门右外尽右第十四铺内至东上南北门右   右金吾左羽林左府军左燕山左四卫官军分守   西华门左尽左第一铺西至西上南北门左西华门右尽右第九铺西至西上南北门右西安门左外尽左第十二铺内至干明门左西安门右外尽右第七铺内至干明门右   右金吾右羽林右府军右燕山右四卫官军分守   武门左尽左第五铺北至北上门北上西门以左武门右尽右第四铺北至九上门北上东门以右北安门左外尽左第十二铺内至北上西门外以左北安门右外尽右第八铺内至北上东门外以右   右金吾后府军后通州大兴左四卫官军分守事例   凡各门守卫官员照依地方各领铜符収掌守卫承天门领承字号   东安门领东字号   西安门领西字号   北安门领北字号俱隂文右比留守卫巡城官员领承字等四号铜符俱阳文左比   凡守卫官遇巡城官到来将铜符比騐相同方许闸凡各门守卫官员遇夜各领令牌赍执巡警   午门领申字一号至四号   长安左右门及东华门领申字五号至八号   西华门领申字九号至十二号   北安门领申字十三号至十六号   凡皇城毎日轮都督一员刀千百戸一员领申字十七号令牌于内直宿仍各门守卫军士   凡内皇城四围二十八铺设铜铃二十八毎更初自阙右门铃传逓至阙门第一铺止次日纳铃于阙右门第一铺夜逓如初外皇城四围七十二铺铜铃七十八毎更初自长安右门铃传逓至长安左门止次日纳铃于长安右门第一铺夜逓如初   凡内皇城左右毎夕轮坐更将军一百人毎更二十人凡内皇城四门设走更官八员于内府给领簿籍毎更各门官交互往来于簿上用印一颗为信   东华门官南至阙左门北至武门西华门官北至武门南至阙右门其三门官更赴东华西华二门亦如之   凡官员人等出入四门无牙牌者附冩水牌   凡外皇城各门设马直百戸十八员各领全伍以备随驾   洪武二十七年圣防榜例自古到如今各朝皇帝差军守卫皇城务要本队伍正身当直上至头目下至军人不敢顶替这等守卫是紧要的勾当若是顶替干系利害拨散队伍守卫尤其利害且如论队伍守卫拨那所军若用军多尽本所守卫若用少或五百三百二百一百务要整百戸守卫若军别无事故各各见在卫所其当该管军人员不行仔细检照依原伍上直致令小人卖放或闲居在卫所或私自纵放不在卫所视不到定将本管指挥千百戸卫所镇抚总小旗各杖一百指挥降千戸调边逺千戸降百戸调边逺百戸降总旗调边逺卫镇抚降所镇抚调边逺总旗降小旗调边逺小旗降做军调边逺如是受财卖放以致队伍不全系是围宿重事不问多少处以重罪   一当直之时不问全所或一百戸上直必定无全伍何故无全伍且如父母妻子或死防或因病或本身有病或嫁娶或公差或因事被监或种植蔬菜五谷看守果木妇人产难此数等皆是军人有妨上直之时理合明白开冩是数事内何等妨占自此等别无虚冒难以问罪理合逐件准该   一若本无前条数事倚法为奸妄称数事内一事不行上直非官吏该管容纵罪坐本军杖一百流烟瘴若所管官旗人等受财冒为此事不拘赃多少处以重罪一军人在京卫分近处不出百里之外死防庆吊许告假行本卫亲管官旗首领官吏即时准告放行以快人情敢有留难笞五十上官罸俸一月   一凡当直之日务要各千戸差调本管百戸各帅本队伍旗军一名一名务要着实不许顶替若有事故尽有事故开除见在不问多少从实当直若将本队伍一百戸军调做三四次当直或一旗一直两旗一直或五名一直三名一直多少不等折散队伍处以重刑家迁化外   一若死防亲姻疾病产难随即告知本管官旗即时放行毋得刁蹬留难若有刁蹬留难即时亲身赴御前陈告若当直之时本身若有暴疾本管官旗即放归营所请医调治或看视迟慢放回犹豫致令病甚亲管小旗杖一百总旗杖九十百戸住俸一月其病军食钱带去不必琐碎来奏   一若军人别无余丁家有父母或父或母一时染病不能痊可似这等军许不当直告知明白在家侍奉父母病疾管甚麽十日五日半月一月不拘几时直待父母痊可方上直若父母病痊及父母无病诈称有病闸验是实治以重罪轻则流入烟瘴   一军人单夫只妻者若妻有病本军许不上直看觑妻室病痊之后才方上直设或无病称病病痊不直闸验是实调入烟瘴   一若官旗首领官吏不畏法度擅将上直军人拨散队伍许本队伍内不问军旗人等赴御前陈奏闸验是实赏钞五十锭作官吏处以重刑   一凡大军病疾不许扛擡赴防军自十三赴十二以下皆不赴止视于营中   一凡一应闗请有孕妇女不许入内违者本管官旗杖一百若不令官旗知防匿孕私入者罪坐本妇   一凡当直之时守卫何门本日外人于内办事事毕仍于本门囘还若自本门入不自本门出不问是何等人却被别门擒拏虽系国戚亦当即时奏闻区处将所入之门守直官旗军人俱各处重刑擒拏之门直守军旗受赏   一凡整大军本管官旗私下纵令正军不入队伍临之际却乃雇覔他人代替视者官旗与雇覔之人俱各处以重刑有能首告者赏钞一百锭官首告陞一阶总旗首告陞百戸小旗首告陞百戸军人首告陞百戸仍赏钞一百锭本管官旗自行举觉者不在陞赏之例一在京军人戸下壮丁多者或弟兄子侄或见赘在戸女婿凡遇上直做工公差许轮流代替不轮者听若遇出征调遣正军亲行正军软弱戸下壮丁愿随行代替者亦听本管官旗首领官吏敢有刁蹬者杖一百罢职总小旗首领官吏边逺充军   一遇朝叅先放直日都督将军散骑带刀人员及应直带刀指挥千百戸卫所镇抚进然后百官进朝不许搀越混杂   一守卫官员凡遇当直须待朝后辰时方许交班违者问罪   一凡内官内使小火者出入各门守门官军务要捜检精细揣揑交裆或将带金银叚疋衣服等项须慿勘合放出或有公差干办事务明白附冩前去某处公干及辨验身上衣服是何顔色见数明白随即附记事毕囘还依数进但有对不同即时奏闻   一内官内使须要比对铜符依前捜检放出若内官内使出门本无铜符及有铜符不行比对明白辄便放出者守门官军治以重罪   一各处进纳官物长解及内府做工诸色人等误带钞贯等物入门守门官军务要用心捜检止当寄放方许进门若进门之时捜捡洁净比候出门捜出有带出物件即时拏奏   一官员军民人等入奏事务守卫官军人等不许问其縁故所将文书亦不许开看随即径直引奏若擅问縁故及将文书开看者依律论罪   承天门红牌   一官员人等说谎者处斩   一凡大小官员奏事语言不一转换支吾面欺者斩宣徳三年令皇城四门常差御史一员往来巡视 五年令各门进出事件毎日从守卫官具奏 天顺元年添差给事中一员巡视各门 五年令守卫官有悬带金牌弃置兵仗擅离信地者锦衣卫官校并巡视给事中御史拏送法司问罪决杖一百辽东边卫差操成化四年革马直官军选精壮者补宿卫 十一年令留守卫官毎日巡行各门闸二次 十二年奏准毎日长安左右门初开先放常朝及见辞等项官吏尽絶方许验牌放进各监局工役人等有搀越混进及夹带财物入内买卖者守卫官具奏治罪 治元年奏准朝叅文武官随从官吏人等俱官给木牌悬带守卫官军辨验放入其谢恩见辞工满囚人进春进厯送纳钱粮诸色人经该衙门给与牌面事毕收囘人数多者给印信手本送守卫官照入 二年令留守卫官毎夜分行各门闸二次 十年令各门守卫官军只日轮给事中防日轮御史及兵部委官闸 十三年奏准凡左道邪术及焼炼丹药之人擅入皇城夤縁求进而守卫官军不行闗防捜拏者叅奏治罪 十四年令各门进纳钱粮所在守门军士及门吏邀索财物者听城及巡视科道官叅提问罪   守卫军士食钱   诸司职掌   凡在京上十二卫守卫随驾军人毎名一直三日食钱钞三百文先期一日令各卫将军名数具手本报进内府本部官一员攅类军名并该支钞锭总数送礼科闗钞令该管守卫官领去给散如有公差患故名数食钱明白扣除不许将军人顶替冒支   事例   洪武二十八年设皇城四门厨房恩军为守卫军士做造饭食长安左右门厨房二所恩军二百二十五名管军百戸二员金吾前卫镇抚司带管东安门厨房一所恩军九十七名管军百戸一员羽林左卫镇抚司带管西安门厨房一所恩军一百十一名管军百戸一员羽林右卫镇抚司带管北安门厨房一所恩军一百十二名管军百戸一员金吾后卫镇抚司带管 永乐七年以后毎官军守卫三日于京仓支直米五升 正统六年复设各门厨房分调南京原额恩军一百名及于在京拨补共五百名简选百户五员分领做饭其带管食粮悉依洪武旧例 治二年令守卫官军毎直于各门内仓支直米五升   牌面   诸司职掌   凡随驾官员力士校尉须凭牌面守卫其牌面内府印绶监掌管轮直官员人等于簿上明白附写花名画字给领如遇下直务要交割明白勾销庻无差失其在外新设卫所申索守御夜巡铜牌须要定夺数目编置字号行移礼部铸造就送该部给   事例【详见尚宝司】   东宫侍卫   凡千秋节正旦冬至朝贺俱有将军及各项官舍旗校左右侍卫   文华殿内外   管领侍卫官二员   锦衣卫明盔将军三十人   三千营红盔将军三十人   丹陛丹墀及文华门左右   锦衣卫擎执伞扇仪仗官校四百十九人   荅应官校六十六人   旗手卫陈列金鼓旗帜官军一百三十五人随侍营帯刀官舎一百五十八人荅应控马等项官舎二百二十人   五军义刀官军三百二人   防卫官舎一千五百八十二人   凡将军旗校人等从各营卫于应直人员照例差拨凡随侍官舎于公侯伯都督都指挥指挥千百戸之家选人物端正年力相应者充仍推指挥二员管领从三千营提调   凡随侍官舎分为三班遇朝贺全集其毎月朔望朝叅止轮一班   明防典卷一百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十九   兵部十四   驿传   自亰师达于四方设水马驿并递运所以便公差人员往来其间有军情重务必给符验以防诈伪至于公文递送又置铺舎以免稽迟及应役人等各有事例今并驿递名目具照官制开列于后后裁革不一不复详载   诸司职掌   凡天下水马驿递运所专一递送使客飞报军情转运军需等项合用马驴船车人夫必因地里要冲偏僻量宜设置其佥人夫设置马驴船车什物等项俱有定例须要常加提督有司整治或差人视不许空歇但有人夫马驴船车什物损坏缺少将有司并驿所当该官吏坐罪仍督并修理补买   防同馆   事例   国初改南京公馆为防同馆永乐初设防同馆于北京三年并乌蛮驿入本馆正统六年定为南北二馆设大使一员副使二员内副使一员分管南馆   一接待各王府公差进奏人员及四裔朝贡使客原设马驴馆夫铺陈什物俱有定额本部委官提督视如有马驴倒死夫役在逃铺陈不整照例勾解买补应合给驿应得脚力者填写勘合发馆起闗应付其南京防同馆从南京兵部一体委官提督   一各王府公差人员及辽东盖州复州海西等卫女直朶顔三卫以至土鲁畨赛玛尔堪哈宻赤斤罕东等卫回回西畨法王洮岷等处云贵四川湖广土官畨人等俱于北馆安顿凡迤北瓦刺朝鲜日本安南等国进贡陪臣人等俱于南馆安顿   一四裔使臣除有例开市交易外不许往来街市交接闲人违者将该管人员防送问罪   一本馆额设馆夫四百名分属南北二馆专造饭食以供使客系顺天府所属佥充者三年一代在外府州佥充者一年一代其法司囚人问充馆夫在逃者就发本馆永充馆夫   一本馆额设马一百七十一匹驴一百三十七头俱系顺天府所属土民及南直镇常蘓三府浙江江西等布政司绍兴南昌等府粮佥人户照依在外驿分事例集价置买以供走递其铺陈什物顺天府所属各照原定等第置买送部验中发馆应用   一凡遇夷人朝贡之时馆夫人等在馆供事者俱要悬带官给火印木牌照验出入事毕赴本馆交收   治十三年奏准防同馆夫供役三年转发该管有司收当民差另佥解补不许过役更易姓名揑故佥补违者官吏一体坐罪若五年以上不行替役及近馆无籍军民人等用强揽当者俱问发边卫充军   马驿   诸司职掌   凡马驿设置马驴不等如冲要去处或设马八十匹六十匹三十匹其余虽非冲要亦系经行道路或设马二十匹十匹五匹大率上马一匹该粮一百石中马一匹该粮八十石下马一匹该粮六十石其佥人户先尽各驿附近去处佥如果不敷许于相隣府县差如一户粮数不及百石者许众户辏数共当一夫其收买马匹鞍辔氊衫什物驿夫各照田粮验数出备   一各驿马匹须分上中下三等马膊上悬挂小牌明写等第慿符应付   一各驿马夫须置铜铃遇有急公务将悬带马上前路驿分专一聴铃声随即供应不致妨误   一各驿马鞍已置木绵及氊塌软座经过使客不许将氊衫于马鞍上垫坐如遇隂雨方许给付氊衫雨防   事例   洪武八年定马夫免粮则例自京至宿州十三驿马夫田租全免自百善道至郑州免三分之二自荥阳至陜西山西北平二百二十一驿免三分之一 十六年令佥蘓松嘉湖四府民占田四十顷之上者出上马一匹三十顷之上出中马一匹二十顷之上出下马一匹十八年命各处驿马不问官给自备其孳息聴令货鬻惟为事囚军官给马匹有孳生者仍令报官 永乐二年命佥江西八府民充马户每粮五百石佥上马一匹如一户粮不及数许并户佥充粮多者充马头责令集价买马 成化元年奏准南北直及山东等处各驿马夫俱于本地相应人户内佥充免其赋役其南方粮佥夫役悉与开除 治三年议准各处征收马价银系防同馆者解兵部系在外驿分者解该管官司照例支给每一夫一马岁给工食草料银二十五两买补上马一匹上铺陈一副各给银十五两中马一匹中铺陈一副各给银十三两下马一匹下铺陈一副各给银十两仍督令如法买补 十三年奏准南北直山东等处马驿佥到马头愿雇土民代役者聴若用强包揽者问罪旗军发边卫民并军丁人等发附近俱充军其有交通包揽之徒将正身姓名揑写虚约投托官豪勲戚之家前去原籍妄挐正身家属逼勒取财者所在官司应提问者收问应奏人员羁留奏请提问俱照前例充军该管官司坐视纵容者防究治罪   水驿   诸司职掌   凡水驿设船不等如使客通行正路或设船二十只十五只十只其分行偏路亦设船七只五只大率毎船该设水夫十名于有司人户纳粮五石之上十石之下充不拘一户二户相合俱验所该粮数轮流应当   事例   治七年命定协济水夫则例每船一号夫十名岁征工食过闗银一百二十两每三年加修理船只铺陈银四十两每十年加置造船只铺陈银八十八两其水夫从该驿雇倩本处诚实土民应当 十一年议准各处水驿驿船每只岁减水夫二名扣银二十四两收积在官遇修理置造之年量数支用更不加征修理置造银两   计天下水马驿   北直   顺天府   顺义县  顺义驿   良乡县  固节驿   怀柔县  古北口驿   宻云县  宻云驿   涿州    涿鹿驿   通州    和合驿   潞河水马驿   三河县  夏店驿   武清县  河西水驿   杨村驿   杨青驿   蓟州    公乐驿   渔阳驿   遵化县  本县马驿   遵化驿   石门镇驿   丰润县  永济马驿   义丰驿   玉田县  阳樊驿   大名府    艾家口水驿   濬县   新镇水驿   平川水驿   内黄县  黄池水驿   顺徳府   邢台县  龙冈马驿   内丘县  中丘马驿   广平府   永年县  临洺马驿   邯郸县  丛台驿   河间府   河间县  瀛海马驿   静海县  奉新驿   任丘县  鄚城驿   新中驿   献县   乐城驿   阜城县  阜城驿   青县   流河驿   兴济县  干宁驿   交河县  新桥驿   富庄驿   景州    东光驿   吴桥县  连窝驿   沧州    砖河驿   真定府    恒山驿   井陉县  陉山驿   栾城县  闗城马驿   获鹿县  镇宁马驿   定州    永定驿   新乐县  西乐驿   曲阳县  伏城驿   赵州    鄗城驿   柏乡县  槐水驿   保定府    金台马驿   安肃县  白沟驿   庆都县  翟城驿   定兴县  宣化驿   新城县  汾水驿   雄县   归义驿   唐县   军城马驿   易州    清苑马驿   上陈驿   涞水县  塔崖马驿   永平府    迁安马驿   滦河马驿   芦峯口驿   迁安县  滦阳马驿   七家岭驿   抚宁县  榆闗驿   南直   应天府    龙江水马驿   江东马驿   江宁县  大胜驿   江宁马驿   句容县  龙潭水马驿   云亭驿【添设】   江浦县  江淮驿   东葛城驿   六合县  棠邑驿   镇江府    炭渚驿   京口驿   丹阳县  吕城驿   云阳驿   常州府   武进县  毗陵驿   无锡县  锡山驿   蘓州府    姑蘓驿   昆山县  宁海驿   呉江县  平望驿   松陵驿   宁国府    宛陵驿   水阳驿   太平府   繁昌县  荻港驿   当涂县  采石驿   芜湖县  橹港驿   池州府   贵池县  池口驿   李杨河驿   铜陵县  大通驿   鳯阳府    濠梁马驿   濠梁驿【二驿并作濠梁水马驿】   鳯阳县  王庄马驿   怀逺县  涂山水驿   栁滩驿   定逺县  池河马驿   张桥驿   临淮县  红心马驿   五河县  安淮驿   颍州    頴川水驿   刘龙驿   栁河口驿   颍上县  江口驿   甘城驿   太和县  和阳驿   界沟驿   泗州    泗水驿   龙窝驿   寿州    新站驿   寿春驿   宿州    睢阳驿   百善道驿   大店驿   夹沟驿   灵壁县  固镇驿   州府    广陵驿   江都县  邵伯驿   仪真县  迎銮驿   仪真水驿   髙邮州   盂城驿   界首驿   寳应县  安平驿   淮安府    崇河驿   满浦驿   淮隂驿   清河县  金城驿   清水驿   洪泽驿   桃源县  古城驿   桃源水驿   沭阳县  僮阳驿   海州    兴国庄驿   贑榆县  王坊驿   东海驿   上庄驿   邳州    直河驿   新安驿   下邳驿   宿迁县  钟吾驿   庐州府    金斗驿   舒城县  梅心驿   三沟驿   合肥县  西山口驿   坡冈驿   派河驿   防城驿   无为州   巢县   镇巢驿   髙井马驿   安庆府    同安驿   望江县  雷港驿   宿松县  枫香驿   桐城县  陶冲驿   吕亭驿   灊山县  清口驿   太湖县  小池驿   滁州    大栁树驿   滁阳驿   徐州    利国监驿   黄河东岸马驿   桃山马驿   彭城驿   房村驿   夹沟驿   石山驿   沛县   泗亭驿   和州    祁门马驿   雍家城驿   当利马驿   含山县  界首马驿   浙江   杭州府    吴山驿   武林驿   钱塘县  浙江驿   海宁县  长安驿   富阳县  防江驿   绍兴府    蓬莱驿   山隂县  钱清驿   上虞县  曹娥驿   防稽县  东闗驿   余姚县  姚江驿   萧山县  西兴水驿   严州府    桐江驿   富春驿   金华府    双溪马驿   双溪水驿   兰溪县  瀔水驿   武义县  茭道马驿   永康县  华溪驿   汤溪县  汤溪马驿   衢州府    信安驿   上航埠头驿   龙游县  亭步驿   龙丘驿   常山县  广济渡驿   草萍驿   新站驿   处州府    括苍水驿   青田县  芝田驿   缙云县  丹峯驿   台州府    赤城驿   黄岩县  丹崖驿   宁海县  朱家岙驿   桑洲驿   白峤驿   温州府   永嘉县  象浦驿   乐清县  馆头驿   岭店马驿   西臯水马驿   窑岙岭马驿   宁波府    宏济驿   四明驿   车廏驿   奉化县  连山驿   西店驿   湖州府    苕溪驿   嘉兴府    西水驿   桐乡县  皂林驿   浙江市舶提举司   安逺驿   江西   南昌府    南浦驿   南昌县  市驿   武阳驿   新建县  吴城驿   樵舍驿   丰城县  劒江驿   进贤县  邬子驿   临江府   清江县  萧滩驿   新喻县  罗溪驿   新淦县  金川驿   玉峡驿   袁州府    秀江驿   分宜县  安仁驿   吉安府   庐陵县  螺川驿   吉水县  白沙驿   泰和县  浩溪驿   淘金驿   万安县  皂口驿   五云驿   贑州府    水西驿   攸镇驿   上馆驿   南安府    横浦水马驿   大庾县  小溪水马驿   南康县  九牛水驿   南埜水马驿   建昌府   南城县  盱江驿   抚州府   临川县  清逺驿   孔家渡驿   金谿县  石门驿   广信府   上饶县  葛阳马驿   玉山县  怀玉水马驿   弋阳县  葛溪驿   山县  车盘驿   鵞湖驿   贵溪县  芗溪驿   饶州府    芝山驿   安仁县  紫云水驿   南康府    匡庐驿   都昌县  团山驿   九江府    浔阳驿   彭泽县  龙城驿   湖口县  彭蠡驿   湖广   武昌府   江夏县  金口水驿   将台马驿   东湖马驿   夏口驿   山陂马驿   咸宁县  咸宁驿   蒲圻县  官塘驿   鳯山驿   港口驿   嘉鱼县  石头口水驿   簰州水驿   鱼山水驿   兴国州   富池水驿   黄州府    齐安驿   黄冈县  阳逻水驿   临臯驿   李坪驿   阳逻马驿   蕲水县  浠川驿   巴水驿   兰溪驿   蕲州    蕲阳驿   西河驿   广济县  双城驿   广济驿   黄梅县  停前驿   荆州府    荆南驿   江陵县  城东马驿   松滋县  潘家溪马驿   石首县  栁子驿   调驿   石首驿   通化驿   公安县  孱陵水驿   孱陵马驿   孙黄驿   民安驿   潜江县  白袱水驿   监利县  塔市驿   枝江县  流店驿   归州    建平驿   万流驿   巴东县  巴山驿   夷陵州   黄牛驿   鳯栖驿   屈溪驿   宜都县  白洋驿   荆门州   鱼料驿   建阳马驿   石桥马驿   丽阳马驿   荆山马驿   常徳府   武陵县  和丰驿   大龙驿   府河驿   桃源县  渌罗驿   髙都驿   新店驿   郑家驿   桃源驿   龙阳县  武口驿   河池驿   永州府   零陵县  湘口水驿   方防水驿   东安县  石期驿   祁阳县  归阳驿   三吾驿   道州    潇南驿   麻滩驿   寳庆府    资江水驿   新化县  新化水驿   辰州府    江口驿   沅陵县  界亭驿   辰阳马驿   北溶驿   马底驿   清浪驿   怡容水驿   卢溪县  武溪驿   船溪驿   辰溪县  辰阳水驿   山塘马驿   沅州    怀化驿   罗旧驿   铜安驿   安江驿   盈口驿   竹寨驿   卢黔驿   沅水驿   便水马驿   晃州马驿   长沙府   长沙县  彤闗驿   临湘驿   湘隂县  磊石驿   笙竹驿   营田水驿   湘潭县  湘潭驿   都石水驿   醴陵县  泗州驿   渌口驿   衡州府   衡阳县  临烝水驿   七里水驿   新塘水驿   衡山县  皇华水驿   霞流水驿   耒阳县  耒江水驿   常宁县  河洲水驿   柏坊水驿   襄阳府   襄阳县  潼口驿   汉江水马驿   吕堰马驿   宜城县  蘓家湖驿   鄢城水马驿   光化县  鄼阳水驿【添设】   岳州府   巴陵县  鹿角水驿   临江马驿   岳阳马驿   临湘县  城陵水驿   长安马驿   云溪马驿   鸭栏水驿   平江县  大荆驿   华容县  华容马驿   黄家水驿   明山古楼水驿   澧州    兰江水马二驿   清化马驿   顺林驿   安乡县  南平驿   汉阳府   汉阳县  三汊驿   蒲潭驿   汉川县  刘家驿【添设】   安陆州   石城驿   旧口驿   沔阳州   深江驿   汉津驿   埠驿   沙湖驿   剅河驿   景陵县  干滩驿   郴州    郴江驿   永兴县  皇华驿   靖州   防同县  洪江驿   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   三防驿   施州马驿   福建   福州府    三山驿   闽县   大田驿   官县  白沙水驿   小箬驿   怀安县  羊原驿   福清县  蒜岭驿   宏路驿   古田县  水口驿   黄田驿   邵武府   邵武县  挐口驿   樵川水驿   林墩马驿   光泽县  杉闗马驿   杭川水驿   建宁府   瓯宁县  叶坊驿   城西驿   崇安县  大安驿   兴田驿   长平水驿   建阳县  东峯马驿   建溪水驿   建安县  太平水驿   延平府    劒浦水驿   南平县  大横水驿   茶洋驿   王台驿   将乐县  三华水驿   白莲马驿   顺昌县  双峯驿   富屯水驿   兴化府    莆阳马驿   仙逰县  枫亭驿   泉州府    晋安马驿   南安县  康店马驿   同安县  深青马驿   大轮驿   惠安县  锦田驿   漳州府    丹霞驿   漳浦县  临漳马驿   南诏驿   云霄驿   龙溪县  江东马驿   甘棠驿   南靖县  平南驿   汀州府   长汀县  临汀马驿   馆前驿   三洲驿【添设】   宁化县  石牛马驿   清流县  玉华驿   九龙马驿   上杭县  平西驿   蓝屋驿【添设】   归化县  明溪驿   广东   广州府   南海县  胥江水驿   西南水驿   官窑水驿   番禺县  五羊水驿   湴湖马驿   清逺县  横石矶水马驿   安逺水驿   官庄马驿   回岐水驿   东莞县  铁冈水驿   城西水驿   黄家山水驿   增城县  增江马驿   东洲水驿   乌石马驿   新防县  蚬江水马驿   东亭驿【添设】   从化县  李石岐马驿   惠州府   归善县  水东水驿   平山马驿   平政马驿   欣乐水马驿   苦竹水驿   博罗县  莫村水驿   沙河马驿   蘓州水驿   河源县  义合水驿   蓝口水驿   寳江水驿   海丰县  南丰马驿   大陂马驿   平安马驿   东海马驿   龙川县  雷乡驿   通衢马驿   长乐县  兴宁水马驿   七都水驿   肇庆府    崧台水马驿   髙要县  新村水驿   新兴县  新昌水马驿   腰古水马驿   独鹤马驿   阳春县  乐安驿【添设】   阳江县  太平马驿   莲塘马驿   恩平马驿   西平马驿   徳庆州   寿康水驿   封川县  麟山水驿   韶州府   曲江县  蒙水驿   芙蓉水驿   平圃水驿   英徳县  滇阳水驿   清溪马驿   南雄府    凌江水马驿   黄塘水马驿   潮州府   海阳县  三河水驿   鳯城马驿   黄冈马驿   产溪水驿   掲阳县  桃山马驿   潮阳县  武宁马驿   灵山马驿   北山马驿   程乡县  松口水驿   程江驿   揽潭水驿   饶平县  三河水驿   雷州府   海康县  雷阳马驿   将军马驿   遂溪县  桐油马驿   新安水马驿   城月马驿   徐闻县  英利马驿   呇磊水马驿   廉州府    还珠马驿   石康县  白石马驿   乌家马驿   钦州    天涯马驿   防城水驿   平银马驿   灵山县  太平马驿   安迁马驿   龙门马驿   琼州府   琼山县  琼台马驿   白沙水驿   澄迈县  通潮马驿   西峯马驿   文昌县  賔宰马驿   长岐马驿   文昌马驿   乐防县  温泉马驿   防同县  永丰马驿   临髙县  珠崖马驿   崖州    太平马驿   都许马驿   徳化马驿   义宁马驿   潮源马驿   感恩县  县门马驿   儋州    古儋马驿   田头马驿   归姜马驿   大村马驿   大员马驿   昌化县  昌江马驿   万州    万全马驿   多陈马驿   陵水县  顺潮马驿   乌石马驿   髙州府    古潘马驿   茂名县  那夏马驿   电白县  立石马驿   信宜县  窦江驿   化州    陵水马驿   石城县  息安驿   新和马驿   三合马驿   广东市舶提举司   怀逺驿   明防典卷一百十九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二十   兵部十五   驿传二   水马驿   广西   桂林府   临桂县  东江驿   南亭驿   蘓桥驿   山枣驿   灵川县  大龙驿   兴安县  白云驿   阳朔县  古祚驿   永福县  兰麻驿   横塘驿   三里驿   全州    山角驿   城南驿   建安驿   栁浦驿   山枣驿   栁州府   栁城县  东江驿   马头驿   罗思驿   东泉驿   磨石驿   来賔县  迎恩驿   在城驿   马平县  雷塘驿   穿山驿   洛容县  江口驿   洛容驿   融县   髙锡驿   融水驿   象州    象台驿   龙门驿   武宣县  僊山驿   賔州    清水驿   在城驿   李依驿   上林县  思龙驿   梧州府   苍梧县  府门驿   龙江驿   藤县   双竞驿   金鸡驿   黄丹驿   藤江驿   容县   自良驿   绣江驿   郁林州   西瓯马驿   北流县  大洞马驿   寳圭驿   兴业县  髙桥马驿   富阳马驿   陆川县  永宁马驿   浔州府    府门水驿   桂平县  碧潭水驿   平南县  乌江水驿   贵县   东津水驿   香江水驿   淮泽水驿   平乐府   平乐县  昭潭水驿   昭平水驿   龙门水驿   广运水驿   南宁府   宣化县  建武水驿   那造水驿   淩山水驿   黄范水驿   那龙水驿   大滩驿   施湴驿   长山驿   武缘县  硃沙驿   白石驿   黄桐驿   横州    乌蛮水驿   州门水马驿   永淳县  永淳水驿   火烟水驿   庆逺府   宜山县  大曹水驿   宜阳水驿   徳胜马驿   河池县  马安马驿   太平府    左江驿   陀陵县  防柴驿   罗阳县  陇茗驿   左州    防朴驿   田州府    防淮水驿   慕化驿   横山驿   平马驿   思明府    明江驿   古陵驿   在城水驿   慿祥县  慿祥驿   思恩军民府  在城水马驿   古陵驿   蘓韦驿   泗城州   罗博驿   木沙驿   板驼驿   上林驿   博赛驿   泗城驿   往田驿   归乐驿   龙州    龙防驿   镫勒驿   呌垒驿   龙步驿   南丹卫军民指挥使司   云峯马驿   南丹马驿   四川   成都府    锦官驿   华阳县  广都水驿   水马水驿   资县   珠江马驿   仁寿县  龙水驿   内江县  安仁马驿   简县   阳安马驿   南津马驿   龙泉驿   灌县   永康马驿   资阳县  南津马驿   崇庆州   唐安马驿   汉州    广汉马驿   绵州    金山驿   茂州    长宁马驿   防林驿   安逺驿   汶川县  寒水驿   太平驿   重庆府    朝天驿   巴县   百节马驿   渔洞水驿   白市铺马驿   来鳯马驿   木洞水驿   土陀水驿   铜灌溪水驿   长寿县  龙溪水驿   江津县  僰溪水驿   石门水驿   白渡马驿   石洋水驿   汉东水驿   綦江县  安穏马驿   东溪马驿   永川县  东臯马驿   荣昌县  隆桥马驿   峯髙马驿   涪州    涪陵水驿   东清水驿   蔺市驿   彭水县  黔南水驿   忠州    曹溪水驿   花林水驿   云根水驿   酆都县  酆陵水驿   合州    合阳水驿   定逺县  太平水驿   顺庆府   南充县  嘉陵水马驿   广安州   岳池县  平滩驿   蓬州    龙溪水驿   保宁府   广元县  问津驿   朝天驿   九井马驿   苍溪县  髙桥水驿   阆中县  锦屏水马驿   南部县  栁边马驿   盘龙驿   劒州    紫石水驿   江油县  西平马驿   叙州府    汶川水驿   牛口水驿   宜賔县  真溪水驿   月波水驿   宣化水驿   南溪县  龙腾水驿   李庄水驿   防州府    安平水驿   龙塘驿   永宁水驿   南陀驿   巫山县  马口驿   髙塘水驿   云阳县  五峯水驿   巴阳水驿   万县   周溪水驿   集贤水驿   瀼途水驿   建始县  枝陇驿   潼川州   皇华马驿   盐亭县  云溪马驿   中江县  五城马驿   泸州    黄舣水驿   泸川水驿   市立驿   渠坝水驿   纳溪县  江门水马驿   纳溪水驿   峡口水驿   江安县  董坝水驿   江安水驿   大州水驿   合江县  史坝水驿   牛脑水驿   神仙水驿   嘉定州   凌云水驿   平羌水驿   犍为县  三圣水驿   沉犀驿   下坝水驿   卭县   白鹤驿   雅州    雅安驿   荣经县  箐口马驿   新店马驿   名山县  百文驿   眉州    武阳水驿   石佛水驿   眉州水驿   青神县  青神水驿   峯门驿   马湖府   平夷长官司   罗东驿   泥溪长官司   泥溪驿   沐川长官司   蛮夷驿   东川军民府  武平驿   乌撒军民府  在城驿   瓦甸驿   周尼驿   黑张驿   层台驿   普徳归驿   龙州宣抚司  武平驿   小河驿   水进驿   小溪驿   古城驿   永宁宣抚司  永宁驿   赤水驿   普市驿   摩泥驿   阿永驿   永安驿   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司   古松驿   镇平驿   归化驿   三舍驿   郁即长官司   来逺驿   天全六畨招讨司   太平驿   播州宣慰使司   播州长官司   乌江驿   湘川驿   松坎驿   播川驿   仁水驿   桐梓驿   永安驿   昌田驿   湄潭驿   沙溪驿   白泥长官司   白泥驿   余庆长官司   鳌溪驿   岑黄驿   黄平安抚司   黄平驿   黎州安抚司   沉黎驿   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   阿用马驿   泸川马驿   白水马驿   龙溪马驿   泸沽马驿   禄马马驿   防川卫军民指挥使司   大龙驿   防川驿   巴私驿   腰驿   黎溪驿   越嶲卫军民指挥使司   镇西驿   利济驿   河南驿   宁畨卫军民指挥使司   龙溪马驿   蘓州驿   山西   太原府   阳曲县  临汾驿   成晋驿   凌井驿   寿阳县  太安驿   榆次县  鸣谦驿   徐沟县  同弋驿   祁县   盘陀马驿   贾令驿   静乐县  閙埿驿   康家防马驿   盂县   芹泉驿   石州    玉亭驿   青龙驿   吴城驿   忻州    九原驿   代州    雁门驿   崞县   原平驿   繁峙县  砂涧驿   岢岚州   永宁驿   平定州   平潭驿   乐平县  柏井马驿   平阳府    建雄马驿   洪洞县  普润驿   曲沃县  城马驿   侯马驿   蒲州    河东驿   临晋县  樊桥驿   安邑县  芝驿   解州   闻喜县  洓水驿   霍州    霍山驿   灵石县  仁义驿   瑞石马驿   大同府   大同县  云中驿   瓮城口驿   怀仁县  西安驿   应州    安银子驿   山隂县  山隂驿   朔州    城东驿   马邑县  广武驿   蔚州    本州马驿   广昌县  倒马闗驿   香山马驿   灵丘县  太白驿   浑源州   上盘铺驿   王家庄驿   泽州    星轺马驿   太行驿   髙平县  长平马驿   乔村驿   汾州    汾阳驿   平遥县  洪善驿   介休县  义棠驿   潞州   屯留县  金吾驿   襄垣县  虒亭驿   长子县  潼泽驿   沁州    沁阳马驿   武乡县  权店驿   辽州    南闗驿   山东   济南府    谭城马驿   厯城县  龙山镇马驿   齐河县  晏城驿   长清县  东北置马驿   禹城县  刘普驿   长山县  白山马驿   邹平县  青阳店马驿   肥城县  安宁村驿   五道岭马驿   徳州    梁家庄驿   安徳水驿   安徳马驿   太平马驿   良店驿   平原县  桃园驿   兖州府    昌平驿   沙河驿   滋阳县  新嘉驿   滕县   临城马驿   滕阳马驿   邹县   界河驿   邾城驿   宁阳县  清川村驿   济宁州   南城水驿   城东驿   鲁桥驿   康庄驿   东平州   东原马驿   安山水驿   汶上县  新桥马驿   开河水驿   东阿县  旧县马驿   铜城驿   阳谷县  荆门水驿   莱州府   掖县   城南驿   朱桥驿   平度州   丘西马驿   蘓村驿   灰埠驿   昌邑县  夏店马驿   潍县   古亭马驿   髙宻县  宻水马驿   登州府   蓬莱县  蓬莱马驿   黄县   黄山馆驿   龙山马驿   东昌府    崇武水驿   茌平县  茌山马驿   清平县  清阳驿   临清州   清泉水驿   清源驿   渡口驿   馆陶县  陶山水驿   髙唐州   鱼丘马驿   平原驿   武城县  甲马营水驿   恩县   太平马驿   青州府    青社马驿   益都县  金岭镇马驿   安丘县  渠丘驿   诸城县  东闗驿   桃林马驿   药沟驿   昌乐县  丹河马驿   日照县  传疃马驿   白石水驿   河南   开封府    大梁马驿   大梁水驿   县   雍丘驿   洧川县  洧川马驿   陈留县  莘城驿   原武县  安成马驿   扶沟县  崔桥水驿   通许县  双沟水驿   封丘县  新庄马驿   尉氏县  尉氏马驿   中牟县  圃田驿   太康县  义安水驿   延津县  廪延马驿   钧州    清頴马驿   新郑县  永新马驿   许州    许州马驿   襄城县  新城马驿   临颍县  临颍马驿   郾城县  郾城马驿   郑州    管城马驿   荥泽县  广武驿   荥阳县  索亭马驿   汜水县  成臯马驿   睢州    葵丘驿   陈州    宛丘水驿   项城县  武丘水驿   归徳州   商丘水驿   宁陵县  城马驿   永城县  大丘马驿   虞城县  石榴固马驿   夏邑县  防亭马驿   河南府   洛阳县  周南马驿   偃师县  首阳马驿   新安县  函闗马驿   巩县   洛口马驿   沔池县  蠡城马驿   义昌马驿   陜州    甘棠马驿   陜石马驿   阌乡县  鼎湖马驿   灵寳县  桃林马驿   彰徳府    邺城马驿   安阳县  回隆水驿   汤隂县  宜沟马驿   磁州    阳马驿   卫辉府    卫源水马驿   新乡县  新中驿   获嘉县  亢村驿   崇宁驿   淇县   淇门马驿   怀庆府   河内县  万善马驿   覃怀驿   武陟县  宁郭马驿   修武县  武安驿   孟县   河阳驿   南阳府   南阳县  博望马驿   宛城马驿   林水马驿   裕州    赭阳马驿   叶县   滍水马驿   保安马驿   新野县  湍阳马驿   汝宁府   汝阳县  汝阳马驿   西平县  西平马驿   陜西   西安府    京兆驿   咸阳县  渭水驿   兴平县  底张马驿   白渠驿   临潼县  新丰驿   干州    威胜驿   武功县  邰城驿   永寿县  永安驿   华州    华山驿   华隂县  潼津驿   潼闗驿   渭南县  丰原驿   耀州    顺义驿   三原县  建忠驿   同官县  漆水驿   邠州    宜禄驿   新平驿   延安府    金鸣驿   榆林驿   鱼河驿   甘泉县  抚安驿   保安县  园林驿   延长县  千谷驿   延川县  文安驿   鄜州    鄜城马驿   三川驿   张村驿   隆益镇驿   中部县  翟道驿   宜君县  云阳驿   绥徳州   青阳驿   义合驿   清涧县  奢延驿   石觜岔驿   米脂县  银川马驿   吴堡县  河西驿   鳯翔府   鳯翔县  岐阳驿   岐山县  岐周驿   寳鸡县  东河桥驿   陈仓驿   扶风县  鳯泉驿   巩昌府    通逺驿   漳县   三岔驿   安定县  秤钩湾驿   通安驿   延寿驿   西巩驿   防宁县  防川驿   干沟驿   保宁驿   郭城驿   青家驿   阶州    平落驿   杀贼桥驿   文县   临江闗驿   徽州    徽山驿   两当县  黄花驿   临洮府    洮阳驿   沙泥驿   渭源县  庆平驿   兰州    兰泉驿   金县   清水驿   定逺驿   河州    长宁驿   鳯林驿   银川驿   和政驿   定羌城驿   平凉府   平凉县  高平驿   华亭县  瓦亭驿   开城县  永宁马驿   镇源县  白水驿   静宁州   泾阳驿   隆徳县  隆城驿   泾州    安定驿   瓦云驿   庆阳府    化驿   合水县  华池驿   邵庄驿   宋庄驿   环县   灵武驿   灵祐驿   曲子驿   韦州驿   宁州    彭原马驿   政平驿   汉中府   南郑县  汉阳驿   褒城县  马道驿   畧阳县  白水驿   嘉陵驿   峡口驿   沔县   黄沙驿   金牛驿   阳平驿   顺正驿   黄坝驿   鳯县   梁山驿   草梁楼驿   松林驿   三岔驿   洮州卫军民指挥使司   洮州驿   岷州卫军民指挥使司   酒店子驿   岷山驿   西津驿   宁夏卫    大沙井驿   庄浪卫    红城子驿   在城驿   沙井儿驿   岔口驿   大通河驿   苦水湾驿   武胜驿   黑松林驿   大通山口驿   镇羌驿   西宁卫军民指挥使司   老鸦城驿   古鄯马驿   在城驿   巴州马驿   嘉顺驿   氷沟驿   平戎驿   凉州卫    武威驿   柔逺驿   怀安驿   靖边驿   大河驿   永昌卫    真景驿   水泉儿驿   山丹卫    山丹驿   新河驿   石峡口驿   甘州前卫   仁寿驿   甘州左卫   在城驿   镇畨卫    宁边驿   黑山驿   三岔驿   古浪守御千户所   黑松林驿   镇夷守御千户所   镇逺驿   云南   云南府    滇阳驿   宜良县  汤池驿   富民县  利浪驿   晋徳州   晋宁驿   杨林县  杨林驿   安寜州   禄脿驿   安宁驿   禄丰县  禄丰驿   大理府    洱西驿   赵州    定西岭驿   徳胜闗驿   云南县  云南驿   邓川州   邓川州驿   防化府    様备驿   临安府    新建驿   通海县  通海驿   防自县  防自驿   建水州   曲江驿   石屏州   寳秀驿   阿迷州   罗台旧驿   阿迷驿   矣马洞驿   曲靖军民府  南宁驿   南宁县  白水闗驿   霑益州   霑益驿   倘唐驿   炎方驿   松林驿   陆凉州   普陀驿   马龙州   马龙驿   罗雄州   多罗驿   楚雄府    峨驿   楚雄县  吕合驿   定边县  定边驿   新田驿   广通县  路甸驿   舍资驿   镇南州   沙桥驿   江府   江川县  江川驿   路南州   和摩驿   姚安军民府  蜻蛉驿   姚州    普淜驿   鹤庆军民府  在城驿   观音山驿   武定军民府   和曲州   环州驿   和曲驿   姜驿   虚仁驿   寻甸军民府  易龙驿   广西府   师宗州   在城驿   维摩州   曲部驿   维摩驿   阿母驿   元江军民府  因逺驿   广南府    速为驿   在城驿   丽江军民府  在城驿   景东府    景东驿   板桥驿   北胜州   澜沧驿   清水驿   宁畨驿   麓川平军民宣慰使司   戛赖驿   大店驿   甸军民宣慰使司   阿瓦驿   金齿军民指挥使司   金齿驿   沙木和驿   永平县  永平驿   打牛坪驿   千崖长官司   古刺驿   甸头驿   雷弄驿   南甸宣抚司   南甸驿   贵州   思州府    平溪马驿   镇逺府   施秉县  偏桥驿   清浪水马驿   镇逺水马驿   普安州   相满驿   新兴驿   尾洒驿   亦资孔驿   永宁州   查城驿   安顺州   普利马驿   镇宁州   安庄驿   贵州宣慰司 陆广驿   谷里驿   贵州驿   归化驿   威清驿   龙驿   奢香驿   阁鸦驿   渭河驿   水西驿   金鸡驿   毕节驿   龙里驿   底寨驿   小龙畨长官司   平坝驿   劄佐长官司   劄佐驿   养龙坑长官司   养龙坑驿   普定卫军民指挥使司   普利马驿   新添卫军民指挥使司   新添驿   都匀卫军民指挥使司   来逺马驿   都镇马驿   平越卫军民指挥使司   平越驿   清平卫    清平驿   明防典卷一百二十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二十一   兵部十六   驿传三   递运所   诸司职掌   凡递运所设置船只不等如六百料者每只水夫十三名五百料者每只水夫十二名四百料者每只水夫十一名三百料者每只水夫十名其水夫皆于五石以下粮户内差   一每所设置车辆不等如大车一辆载米十石者人夫三名牛三头布袋十条小车一辆载米三石者人夫一名牛一头每夫一名办牛一头于十五石粮户内充如无相应人户许众户凑粮共当   一递运船只俱用红油刷饰每船置牌一面开写本船字号料数及水夫姓名樯柁篙橹篷索铁猫篾缆等项一应浮动什物数目常川悬挂务要牌不离船以慿视如是船只什物损坏缺少即申合干有司委官计料修补   一递到官物所官验实物件斤重担数多寡随即计筭船只料数差拨装运不许将前路运船越过递送其长押人员不许索要过料船只及多取水夫夹带私己物货所官亦不许徇情应付   事例   洪武二十四年令各处逃军囚徒及补役军丁递运所接交防送 二十七年议准驿递水马夫更不免粮止令有司总计地方合备牛马船车等物以所管人户田粮照旧额加数均派分年应役如旧一百石者加至五百石其余仿此递加其两浙税户市民囚充及湖广山西原额站户已免垜集充军者仍旧应当不在均派之例 永乐十年令立递运所夫头于船户内选丁粮多者为之常川在所应役其单丁粮少者令津贴夫头天顺五年议准各处驿递有豪强军民包揽夫役者军发边卫民及余丁发附近充军   计天下递运所   北直   顺天府    大兴递运所   良乡县  良乡递运所   涿州    涿鹿递运所   涿州递运所   通州    北闗递运所   本州递运所   三河县  东闗递运所   武清县  杨青递运所   漷县   杨村递运所   蓟州    南闗递运所   丰润县  东闗递运所   玉田县  蓝田递运所   大名府   濬县   李家道口递运所   大名县  艾家口递运所   顺徳府   邢台县  邢台递运所   内丘县  内丘递运所   广平府   永年县  临洺递运所   邯郸县  邯郸递运所   河间府   任丘县  鄚城递运所   沧州    长芦递运所   吴桥县  连窝递运所   真定府   真定县  真定递运所   井陉县  井陉递运所   栾城县  栾城递运所   获鹿县  鹿泉递运所   定州    定州递运所   新乐县  新乐递运所   赵州    赵州递运所   柏乡县  柏乡递运所   保定府   清苑县  清苑递运所   安肃县  安肃递运所   庆都县  庆都递运所   定兴县  定兴递运所   永平府    东闗递运所   新店递运所   抚宁县  西闗递运所   南直   应天府    龙江递运所   镇江府    通津递运所   常州府    奔牛坝递运所   蘓州府    胥门递运所   松江府    云间递运所   太平府    采石递运所   池州府    大通递运所   鳯阳府    递运所   頴州    递运所   頴上县  递运所   太和县  界沟递运所   泗州    递运所   寿州    递运所   州府    邵伯递运所   界首递运所   仪真县  递运所   淮安府    递运所   山阳县  淮北下闗递运所   清河县  小村坊递运所   清河递运所   桃源县  递运所   沭阳县  桑墟庄递运所   郭家庄递运所   海州    驼峯递运所   卢家庄递运所   贑榆县  下分水岭递运所   中岗递运所   邳州    递运所   睢宁县  新安递运所   安庆府    本府递运所   徐州    递运所   沛县   递运所   浙江   杭州府    递运所   严州府   桐庐县  递运所   金华府    递运所   兰溪县  递运所   衢州府   常山县  新站递运所   嘉兴府    嘉禾递运所   江西   南昌府    南浦递运所   临江府    清江递运所   吉安府    螺川递运所   五云递运所   贑州府    水西递运所   南安府    横浦递运所   建昌府    旴江递运所   抚州府    临川递运所   广信府    递运所   玉山县  玉山递运所   铅山县  车盘递运所   铅山递运所   贵溪县  芗溪递运所   饶州府    鄱阳递运所   南康府    递运所   九江府    九江递运所   湖广   武昌府    递运所   黄州府    蕲州递运所   荆州府    递运所   归州    递运所   夷陵州   本州递运所   常徳府    栗店递运所   永州府    递运所   辰州府   沅陵县  沅陵递运所   辰溪县  辰溪递运所【添设】   沅州    城南递运所   黔阳县  安江递运所   长沙府    递运所   衡州府    递运所   岳州府   巴陵县  城陵递运所   澧州    水东递运所   福建   福州府    递运所   怀安县  递运所   古田县  水口递运所   建宁府    建宁递运所   崇安县  大安递运所   崇安递运所   建阳县  建阳递运所   延平府    递运所   嵢峡递运所   广东   广州府    递运所   清逺县  横石递运所   新防县  新防递运所   惠州府   龙川县  递运所   韶州府    曲江递运所   南雄府    小岭中站递运所   潮州府   海阳县  三河递运所   黄岗递运所   雷州府   海康县  雷阳递运所   遂溪县  桐油递运所   徐闻县  呇磊递运所   廉州府   钦州    宁越递运所   灵山县  格木递运所   安河递运所   琼州府   琼山县  海口递运所   髙州府    三合递运所   广西   桂林府    递运所   全州    递运所   栁州府    栁州递运所   梧州府    梧州递运所   藤县   双竞递运所   林州   陆川大洞递运所   北流递运所   浔州府    递运所   平乐府    递运所   昭平递运所   南宁府    南宁递运所   横州    海棠桥递运所   太平府    递运所   四川   成都府    递运所   重庆府    递运所   忠州    云根递运所   叙州府    递运所   防州府    递运所   万县   递运所   泸州    递运所   嘉定州   递运所   乌撒军民府  黑章递运所   在城递运所   永宁宣抚司  永宁递运所   赤水河递运所   贵州   贵州宣慰使司 毕节递运所   安南卫    尾洒递运所   河南   开封府    祥符递运所   祥符县  时和递运所   扶沟县  崔桥递运所   中牟县  中牟递运所   延津县  廪延递运所   钧州    递运所   新郑县  新郑递运所   襄城县  襄城递运所【添设】   郑州    递运所   荣泽县  递运所   荣阳县  荣阳递运所   泛水县  成臯递运所   河南府   洛阳县  洛阳递运所   偃师县  偃师递运所   新安县  新安递运所   磁涧递运所   巩县   递运所   沔池县  义昌递运所   沔池递运所   陜州    硖石递运所   七星店递运所   横渠递运所   张茅递运所   阌乡县  递运所   灵寳县  灵寳递运所   彰徳府   安阳县  安阳递运所   汤隂县  宜沟递运所   塌河递运所   磁州    磁州递运所   卫辉府    河平递运所   北闗闸递运所   新乡县  新乡递运所   获嘉县  获嘉递运所   亢村递运所   淇县   淇县递运所   怀庆府   河内县  河内递运所   万善递运所   武陟县  宁郭递运所   脩武县  脩武递运所   孟县   孟县递运所   南阳府   南阳县  林水递运所   裕州    裕州递运所【添设】   叶县   递运所   保安递运所【添设】   新野县  新野递运所【添设】   陜西   西安府    西安递运所   灞桥递运所   咸阳县  咸阳递运所   兴平县  底张村递运所   临潼县  新丰递运所   干州    递运所   永寿县  蒿店递运所   底窖铺递运所   华州    罗汶桥递运所   华隂县  华隂递运所   潼闗递运所   渭南县  渭南递运所   邠州    递运所   停口递运所   宜禄递运所   巩昌府   陇西县  北闗递运所   锦布谷递运所   漳县   三岔递运所   安定县  秤钩湾递运所   西巩镇递运所   好池掌递运所   甸子川递运所   安定递运所   防宁县  防宁递运所   翟防觜递运所   青家驿递运所   临洮府   狄道县  栁林递运所   石井递运所   金县   定逺镇递运所   递运所   兰州    本州递运所   大通河递运所   锣锅泉递运所   庄浪递运所   火烧城递运所   古浪城递运所   红城子递运所   沙井儿递运所   永宁递运所   大通口递运所   潜麻湾递运所   安逺递运所   武胜递运所   镇羌递运所   河州    河州递运所【添设】   平凉府   平凉县  安国镇递运所   平凉递运所   花家庄递运所   上郿现递运所   华亭县  瓦亭递运所   静宁州   递运所   髙家堡递运所   隆徳县  神林堡递运所   隆徳递运所   泾州    递运所   髙家凹递运所   汉中府   鳯县   安山递运所【添设】   河州卫军民指挥使司   三岔递运所   宁河递运所   定羌城递运所【已上三所改属河州】   岷州卫军民指挥使司   梅川递运所   酒店子递运所   野狐桥递运所   宁夏卫    大沙井递运所   白塔儿递运所   西宁卫军民指挥使司   老鸦城递运所   嘉顺递运所   平戎递运所   西宁递运所   水沟递运所   凉州卫    靖边递运所   武威递运所   山东   济南府    西闗递运所   厯城县  龙山镇递运所   长山县  白山递运所   邹平县  青阳店递运所   肥城县  广里递运所   徳州    递运所   兖州府    沙河镇递运所   济宁州   递运所   鲁桥递运所   东平州   金线闸递运所   平隂县  陈递运所   莱州府   掖县   沙河店递运所   城南递运所   诸桥店递运所   昌邑县  新河递运所   王耨店递运所   潍县   城东递运所   登州府   蓬莱县  城北河口递运所   黄县   城西递运所   黄山馆递运所   东昌府    东昌递运所   临清递运所   馆陶县  南馆陶递运所   武成县  甲马营递运所   青州府   益都县  青社递运所   金岭镇递运所   寿光县  莘店递运所   昌乐县  小丹河店递运所   山西   太原府   阳曲县  临汾递运所   寿阳县  寿阳递运所   徐沟县  同戈递运所   祁县   盘陀递运所   忻州    九原递运所   代州    雁门递运所   定边递运所   平定州   平定递运所   平阳府    建雄递运所   曲沃县  马递运所   蒲州    河东递运所   安邑县  运司递运所   霍州    霍山递运所   灵石县  瑞石递运所   大同府   应州    安银子递运所   泽州    星轺递运所   太行递运所   髙平县  长平递运所   汾州   平遥县  洪善递运所   潞州   襄垣县  褫亭递运所   长子县  固益递运所   沁州   武乡县  权店递运所   开设驿所   诸司职掌   凡新开地方堪设驿分递运所或旧设驿所相离窎逺往复不便可以添设须要差人踏勘明白取勘彼处乡村市镇画图贴説回报验其里路逺近同应设驿所船车马驴数目具奏移咨工部葢造衙门吏部铨官礼部铸印合用人夫行移有司照例佥   市民马户   诸司职掌   凡市民马户俱系浙江并直蘓松等府市居人民编发鳯阳河南陕西北平等处要驿分当站每上马一匹一百三十八户中马一匹一百十八户下马一匹九十八户每马各就原定户内选丁多者四五充马头在驿走递如马头户絶体勘明白仍于本马原编户内佥补   事例   洪武二十六年令市民马户有为事发遣起取赴京者并许归并船居人户除军匠灶丁外每三千料以上编马一匹市民有故令补缺应当   囚充站户【军充站户并馆夫附】   诸司职掌   凡囚充水马人夫俱系为事免罪发充前役正身病故须要户丁补役不在消乏之例   事例   洪武二十三年命刑部都察院于徒囚内审有丁粮者每二名买马一匹杖囚一名充水夫一名十名造船一只常川走递其用车去处徒流囚四名共办一辆 永乐元年令徒充站户年限满日就彼为民种田 十五年奏准杂犯死罪囚审有力者每二人买马一匹并随马铺陈什物终身走递事故行法司照例拨补 正统六年奏准囚充站户役满所司先期三月申请拨人将该满囚夫依期释放   凡辽东大宁云南四川及陜西山东山西等处驿分俱有问发恩军囚军或官给马匹或令自备与民夫相兼走递其边卫无有司处马驿俱系摘拨官军应役逃亡事故照例清勾   凡各驿馆夫有司于丁粮相应人户内佥应当专为使客治造饮食遇有支到廪给随即炊防供应不许顷刻稽留   应合给驿   诸司职掌   一赍擎诏防制谕   一飞报军务重事   一奉特防差遣给驿者   一亲王进贺表笺及差官赍王奏本赴京奏事   一钦差各部官监察御史往各处追问等项并带去问事人监生书吏人等水路驿船陆路驴匹   一公侯驸马都督将带从人一名   明令   凡出使人员闗支分例应合将带从人名数一品十从二品八从三品四品六从五品六品七品三从八品九品二从掾史令史书吏知印宣使奏差一从军官不在此限其水站乗船正官一名许带行李二百斤从人一名许带行李五十斤马站驰驱每马一匹带行李不过一十斤驼防者一匹不过六十斤多余夹带者俱以不应论罪   事例   洪武二十年榜谕凡公侯驸马出使其傔从及诸藩府使人无符验者不得擅乗驿传船马 二十四年议准在外诸司有不守成法泛滥给驿者依变乱成法律治罪其公差人员除应合给驿外其余常事不许应付廪给 二十八年令王府公差人员但系寻常事务及各王礼节往来并不许驰驿有擅应付及假以军情为由驰驿者处死 永乐元年令云南三司贵州都司进表官俱许驰驿 四年令封盘畨货官员许驰驿 宣徳四年奏准赍送勅书例给双马人员回还止给驿驴及递运船 六年令南京府部等衙门堂上官以公事赴京及衍圣公朝觐往来俱许驰驿 八年令三司官按行所部许乗驿南京部院公差官赴京回还与递运船正统二年奏准总兵镇守官征哨出入各乘原闗马   匹其驿传马驴车辆俱不许应付 四年令太仆寺官出巡许支廪给 七年令巡按直御史奏刑名重事所差人许给驿驴红船常事不许各处镇守等官差人奏事应攴廪给者回日本部于勘合内批限到彼住支天顺元年令各王府及总兵镇守等官有乞恩等项   事干己私者不许给驿止令入递具奏 成化四年奏准贵州布按二司进表官依都司例往还并许给驿五年令南京守备及各边镇守巡抚等官遇军情重事防议既定各自具本共差一人驰奏常行事理三五起并差一人各王府进贡等项许差内外官一二人防扛军校一二名扛多者不过五名 六年奏准亲王乞恩等项事情每岁春秋各一次差人驰驿类奏郡王将军中尉等有应奏事理即于春秋具启本府亲王转奏其急事务仍依旧制 十二年奏准南京三法司奏请重刑待报及提问军职者差来人并许乘驿其两京抽分巡街等官不出百里外者不许 治五年奏准天下驿分各于巡按御史处给簿一扇遇应付过夫马车船等项及过客职名逐一填注年终类册缴报以慿查考   应付脚力   诸司职掌   一在京差办事官行人舍人往各处催摄公事水路应付顺便船只陆路逺者应付脚力或车辆驴匹   一四夷畨使各处土官来朝并回还水路递运船陆路脚力   一力士校尉差去云南四川两广福建水路应付巡检司船装送   一文武官员到任一千五百里之外   一老疾军人军属寡妇并病故官员遗下家小还乡一为事编发差试百户管领前去云南辽东大宁等处充军并拨守云南大宁辽东等处补役军人水路应付船只   事例   洪武二十五年奏准为事发云南两广福建辽东充吏安置者应付船只与充军者同 天顺八年令文武官公差病故者所在棺敛防送还乡 成化五年奏准凡公差监生有病故者照依故官家属例应付口粮人夫脚力   驿递应付总例   凡五府六部都察院遣人驰驿公干而有三司委官同事者许同驿船若三司自委官或承差人等赴所属公干者都司委官水乗军卫快船陆行自备布按二司委官承差水乗递运船陆路官乗官马承差人等自备凡赍擎诏飞报军情及特防差遣者陆给双马水给站船公侯驸马伯都督从人与驴匹随从巡抚风宪巡河等官者与中等马水给站船   凡各王及各处镇巡三司官差官进奉表笺缴勅谢恩者陆给双马水给站船者贡物者递运夫防送其寻常奏事与驴匹红船若顺赍防意公文者水给站船陆与下等马南京各衙门及各边副参游撃等官留守三司行太仆寺苑马寺差人入奏并同   凡南京进表官驰驿者许乗马船原起驿船慿以到闗不许重坐   凡南京太常寺委官及孝陵凤阳陵户坟户社长领香帛等物往来俱给驿船陆起驿驴俱拨递运人夫防送其陵户等驿驴每二人共与一匹   凡衍圣公朝觐往还陆起上马驿车水给站船或马快船应付人夫皂顔孟二博士与中等马衍圣公掌书与驿驴庙户家人医兽每二人给驴一匹   凡嗣教张真人来朝自贵溪至南京陆路上等马一水给驿船三递运船二随行法师与驿驴南京至北京水给驿船一马快船二陆起车辆并应付皂人夫凡巡视仓场等官不及百里者不与脚力   凡锦衣卫官赍勅防出外应驰驿者量地逺近于闗文定限回程违者防奏   凡外官领勅赴任如提学兵备之类陆起双马水起站船无支给   凡清军文册付应得脚力之人顺赍   凡故官家口还乡应得脚力者陆路驿驴车辆水路红船云南赴任官同无支给   凡差往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处公干及彼处赴京者并给马驴往还不许勒要应付船只违者防奏若果系患病勘实方许   凡公差到京人员半月外不回还者革去应得脚力果患病者不拘   凡朝鲜国使臣与下等马添拨驿车安南琉球占城等国使臣与驿驴站船凡诸国从人俱与驿驴水路红船无支给   凡诺延泰寜等卫都督都指挥哈宻竒木嘉色棱齐勤古等卫使臣俱与下等马添拨驿车哈宻等处从人仍与驿驴   凡乌思藏董卜韩胡土官通事畨僧洮岷西宁畨僧人等俱与驿驴车辆水起红船内赍勅者与下等马水起驿船其贵州湖广土官舍人土民人等二人俱驴一匹凡来降夷人陆与下等马添拨车辆水起驿船人众者给递运马快船口外走回人口不堪充勇士与妇女愿回原管官司者俱与脚力   凡前项应给驿船之人系官者两人同载非官者四人同载共闗文一纸应给红船之人系官者四人同载非官者六人同载共闗文一纸前途遇应分路处方许分闗如一时偶无同载官员而有役人附载者依两官共船之例若公差人员有文卷旗牌火印火药之类须防送者许量拨递运人夫   陈告消乏   诸司职掌   凡粮佥水马递运人户陈告消乏驿所即申有司体勘是实就便佥替不许刁蹬靠损   事例   天顺间奏准天下驿递夫役每十年一次磨勘重编丁粮相应者作正消乏者作贴应佥替者即与佥替成化间奏准市民马户有告消乏者并许勘实佥替   符验   诸司职掌   凡在内公差人员系军情重务及奉特防差遣给驿本部填给勘合所差人员转赴内府闗领符验给驿前去事完就便销缴   事例   洪武二十三年重造符验给在外官司凡各王府及山西北平山东陜西广东福建辽东贵州等都司布政司各给六道云南都司布政司陜西凉州卫各给十道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广西布政司及金齿卫各给五道都司不与如有军务以多桨快船飞报中都留守司各道按察司陜西宁夏卫各给四道山海宻云永平河州岷州洮州大理临安普安松潘建昌茂州诸卫各给三道毕节乌撒永宁普定平越楚雄曲靖洱海五开镇逺兴隆诸卫各处宣慰使司及衍圣公张真人各给二道其余衙门及腹里军卫运司俱不给 二十四年令各处布按二司符验各减一道云南布政司及凉州卫减二道四川都司给起马符验三道泸州卫原领仍许存留衍圣公张真人停给 永乐以后增给浙江宁波卫宣府都司符验各一道陜西绥徳卫二道 宣徳四年奏准在外有符验官司岁终具给驿起数及所干事造册缴部以慿稽考 成化十四年奏准各处分守协守副防逰撃等官所领符验止许用于本境传报声息及谢恩等项余事不许 治九年申明旧例凡钦命文武大臣出外公干该请符验者本部具手本赴尚寳司转行印绶监于寳簿内填注所领官员职名亲领应用还日径自奏缴本部仍用手本赴监注销其填巡等官在外更调陞用者本部即于原拟本内将该用符验奏准行令就彼交收俟其回奏复用手本赴监对号转注   急递铺   诸司职掌   凡十里设一铺每铺设铺长一名铺兵要路十名僻路或五名或四名于附近有丁力田粮一石五斗之上二石之下充须要少壮正身每铺设十二时日晷一个以验时刻铺门首置立牌门一座并牌额全常明灯烛一副簿厯二本铺兵每名各置夹版一副铃襻一副缨鎗一把棍一条回厯一本   一递送公文照依古法一昼夜通一百刻每三刻行一铺昼夜须行三百里但遇公文到铺不问角数多少须要随即递送无分昼夜鸣铃走递前铺闻铃铺司预先出铺交收随即于封皮格眼内填写时刻该递铺兵姓名速令铺兵用袱包裹夹板拴系赍小回厯一本急递至前铺交收于回厯上附写到铺时刻以慿稽考毋致停滞差迷如是公文到来不即递送停积等待因而失悮事机者问罪   一各州县于额设司吏内选充铺长一名专一巡所辖铺分督令各铺司兵如法走递亲临府州县提调官常加检铺长失于整随即问罪每月置立文簿当该提调官署押附写递过公文时刻角数以慿稽考一无印信文字不许入递其各衙门但有入递公文须要坚厚好纸封裹转递各铺明白附厯于上开写并无破损并不曾折动原封但有磨擦破坏及折动原封者就将来文封皮上写记原递铺兵姓名递发及将递来铺兵拘捉解官有司即为追究   一铺舍损坏什物不完铺兵数少及有老弱之人在铺当役者有司提调官吏即便修理佥补替   事例   洪武二十五年令急递铺接送公文必须辨认果是前铺铺兵方许交领但有诈冐押解赴京 凡在外衙门有应递公文令铺兵当官交领其差使人员遇有公文亦须经由所在官司辨验方许入递 凡有人于中途铺分投下公文不系知识者许本铺司兵挐解赴京凡有司官吏铺长司兵有公文不行明白辨验轻易接递致令别生事端者治罪 正统三年奏准各铺添设铺司一名两京总铺添设三名各布政司总铺添设二名专一赍送防意公文如有稽违依律问罪 七年议准各铺递送簿厯该管官司每月一次巡视刷勘有将公文毁坏增改沉匿者问拟明白发口外充军 治十三年奏准各铺司兵若有无籍之徒不容正身应当用强包揽多取工钱致将公文稽迟沉匿等项问罪旗军发边卫民并军丁人等发附近俱充军其提调官该吏铺长各治以罪   马快船   事例   洪武初置江淮济川二卫马快船及南京锦衣等卫风快船以备水军征进之用既建北京遂专以运送郊庙香币上供品物军需器仗及听差遣俱属南京兵部掌管轮流差拨遇有损坏及夫甲在逃行移各该衙门勾补修造 正统六年令编排南京马快船以五十号为一班轮赴北京聴用半年一替合用口粮于南京总领凡该班马快船前班以四月初到后班以十月初到本部拘收勘合转付通州守备官收掌视限满得替或遇差拨仍赍勘合赴本部批回 景泰元年议准南京锦衣等卫风快船改属南京兵部 七年添设南京兵部主事一员专管快船 天顺元年令马快船装运官物除本船军夫外合用添拨人夫并于闗文开写上水二十名下水五名军卫三分有司七分违者及应付者治罪凡私载及求索之物尽数入官 八年令马快船例该听半年外其余运物到京者并将勘合投部以听差拨 成化六年奏准马快船附载私货者本船小甲并附船之人俱发口外充军其空身附搭者以违制论 十六年令马快船回还顺带官物者上水夫八名下水夫四名   应付马快船   事例   一凡钦差内臣公侯伯出外公干如操江镇守之类应从水路者   一每年钦差公侯伯郎中等官赴各王府册封者一在京大臣以礼致仕有防驰驿还乡及丁忧病故者一袭封衍圣公嗣教张真人朝觐回还   一南京内外官进贡回还   一安南日本等国使臣朝贡回还   明防典卷一百二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之一百二十二   兵部十七   马政   国朝马政有太仆苑马寺専理而统于本部其见于诸司职掌者有四曰廐牧关换折粮收买其余印俵等项各有事例今具列于后若内廐马匹则掌于御马监云   廐牧   诸司职掌   凡太仆寺所属十四牧监九十八羣専一提调牧养孳生马骡驴牛其养戸俱系近京民人或五戸十戸共养一匹每骒马嵗该生驹一匹若人戸不行用心孶牧致有亏欠倒死就便着令买补还官每嵗将上年所生马驹起解赴京调拨本寺每遇年终比较或羣监官员怠惰或人戸奸顽致有马匹瘦损亏欠数多依例坐罪计开   太仆寺所属【见本衙门】   南京太仆寺所属【见本衙门】   辽东太仆寺所属   定辽左卫     定辽右卫   定辽中卫     定辽前卫   定辽后卫     鐡岭卫   东宁卫      沈阳中卫   海州卫      盖州卫   金州卫      复州卫   义州卫      辽海卫   三万卫      广寕左屯卫   广宁右屯卫    广寕中屯卫   广宁前屯卫    广寕后屯卫   广宁卫      广寕左卫   广宁右卫     广寕中卫   宁逺卫   辽东苑马寺所属   永宁监   清河苑   山西行太仆寺所属   太原左卫     太原右卫   太原前卫     平阳卫   镇西卫      汾州卫   安东卫      振武卫   朔州卫      潞州卫   保德州千戸所   山阴千戸所   沁州千戸所    寕化千戸所   马邑千戸所   陜西行太仆寺所属   平凉卫      庆阳卫   秦州卫      固原卫   陜邑苑马寺所属   长乐监   开成苑     安定苑   弼隆苑【革】    广寕苑   黒水苑【添】   灵武监   清平苑     万安苑   定边苑     庆阳苑   同川监【已下四监俱革】   天兴苑     永康苑   嘉静苑     安胜苑   威逺监   武安苑     陇阳苑   保川苑     泰和苑   熈春监   康乐苑     鳯林苑   香泉苑     防寕苑   顺宁监   云骥苑     升平苑   巡宁苑     永昌苑   甘肃行太仆寺所属   甘州左卫     甘州右卫   甘州中卫     甘州前卫   甘州后卫     永昌卫   凉州卫      庄浪卫   镇畨卫      山丹卫   西宁卫      肃州卫   古浪千戸所    镇夷千戸所   庄浪千戸所   甘肃苑马寺所属【已下俱革】   甘泉监   广牧苑     麒麟苑   温泉苑     红崖苑   祁连监   西宁苑     大通苑   古城苑     永安苑   武威监   和宁苑     大川苑   宁畨苑     洪水苑   安定监   武胜苑     永寕苑   青山苑     大山苑   监川监   暖川苑     坌水苑   巴川苑     大海苑   宗水监   清水苑     美都苑   永川苑     黒城苑   事例   洪武二十八年革羣监官令有司提调孳牧江南一十一户共养马一匹江北五户共养一匹内丁多之家充马头専一养马余令津贴钱钞以备倒失买补之用不许轮流有仍前轮流及令孤寡残疾一槩出办者边卫充军如马头家生畜不旺许令于贴戸家看养凡皃马一匹配骒马四匹为一羣立羣头一人五羣立羣长一人每羣长下选聪明子弟二三人习学医兽看治马匹凡补领或孳生三嵗骒驹每二年纳驹一匹 永乐十年令北直土民领养孳生马匹 十三年定例每十五丁以下养马一匹十六丁以上养二匹为事编者七戸养一匹除其罪为良民 十四年令北方人戸五丁养马一匹免其粮草之半每马十匹立羣头一人五十匹立羣长一人 十五年定南方养马例江北每五丁养马一匹江南十丁养马一匹凡种马倒死孳生不及数例应陪偿而遇灾荒每羣听以三分之一纳钞入官 二十二年令民养官马者二嵗纳驹一匹 宣德三年奏准北直每三丁养骒马一匹二丁养皃马一匹免粮草之半皃马病同羣共治死则均陪若因走失及别故致死者止追本戸 四年令山东兖州济南东昌三府领养孳生马每五丁养骒马一匹三丁养皃马一匹不在免粮之例 正统十一年命河南彰德卫辉开封三府照例领养孳生马匹 景泰三年奏准凡皃马十八嵗以上骒马二十嵗以上免其筭驹 天顺三年奏准原编孳牧马头有消乏者改作贴戸 成化元年令孳生马每三年骒驹一匹 三年奏准复二年骒驹一匹额外多余者官为收买别给空闲人戸 四年奏准羣长每五年一替 八年奏准各处医兽每州定设二名每县一名嵗终更替 十三年奏准养马人戸每十年一次审编先上戸次中戸单丁寡妇不许槩佥 二十一年奏准凡补领骒驹作种者二年后方与筭驹 治二年奏定鳯阳庐三府滁和等州孳牧牛共五千只母牛三千七百只犍牛一千三百只 六年奏定两京太仆寺种马额数皃马二万五千匹骒马十万匹共十二万五千匹每二年照例纳驹其驹更不搭配于内拣选备用及补种马之阙其余卖银贮库遇备用不敷量支买补种马每三年拣选一次老病不堪者卖银入官拨驹补数北直河间大名保定顺德广平真定永平七府免粮养马每地五十畆领皃马一疋百畆领骒马一匹共皃马一万六百九十五匹骒马四万二千七百八十匹山东济南兖州东昌三府河南开封卫辉彰德三府计丁养马每五丁领皃马一匹十丁领骒马一匹共皃马六千八百五匹骒马二万七千二百二十匹南直应天镇江太平寕国广徳五府州每十丁领皃马一匹十五丁领骒马一匹共皃马一千九百九十九匹骒马七千九百九十六匹鳯阳州淮安庐州四府滁和二州滁州一卫每田二顷领皃马一匹三顷领骒马一匹内滁州卫逓加一顷共皃母五千五百一匹骒马二万二千四匹 九年奏准凡牧马处所有田去马存丁消息马在者应牧马匹改给得业之人及丁多之人领养逃絶免粮田地给与同羣管业不许典卖与人其一马两嵗连生二驹者除纳官外聴其自用   已上民间孳牧   凡在京在外卫所俱有孳牧马匹以给官军骑操之用在京及南北直卫所属两京太仆寺在外属各该行太仆寺苑马寺及都司委官提督每卫委指挥一员所千百戸一员専管孳牧其搭配科驹起解比较等项悉照民间事例 洪武二十三年令飞熊广武英武等卫每五戸养马一匹 永乐十四年令蓟州山海诸卫屯军每人养种马一匹免纳子粒 宣德七年令法司及陜西布按二司杂犯死罪应充军者陜西行太仆寺养马 正统六年令征战走伤马匹验视明白分给各卫守城官军牧养遇倒死埋 成化七年奏准天下卫所孳牧马匹有埋没者俱照原额买补令军余朋合领养   已上军卫孳牧   正统十四年令顺天府所属州县寄养各处起解备用马匹照北直事例论银分俵其本府各州县原领孳生种驹改拨直永平等府空闲人戸其备用马嵗取二万匹北直河南山东取七分南直三分俱限八月以里解部太仆寺验印给俵或遇法司送到罚入官马牛驴骡验堪用者亦照此例 成化二年奏准南直起解寄用备用马有矮小不堪及不足数者每匹徴银十两解部太仆寺收贮以备收买 二十一年奏准南京太仆寺所属地方备用马匹从各府州县径解北京交俵如有拖欠及补完之数仍行南京太仆寺照查 治三年防议备用马匹嵗取一万匹直河南山东并南直徐州所属俱解本色内永平府折色本色中半庐州鳯阳三府滁和二州解本色七分折色三分淮二府应天江浦六合二县解本色四分折色六分应天府上元等县镇江太平寕国所属俱解折色 凡寄养马倒死告官给印信文帖相视开剥如无文帖而开作倒死者以盗卖论   已上京府寄牧   洪武二十三年令五军都督府锦衣旗手虎贲左右兴武鹰金吾前后羽林左右龙骧豹韬天防神防府军左右前后等卫各置草塲于江北汤泉滁州等处牧放马匹 二十五年罢民间嵗纳马草凡军官马令自养军士马令管马官择水草丰茂之所屯营牧放 三十年定北边牧马草塲自东胜以西至寕夏河西察罕诺尔东胜以东至大同宣府开平又东南至大寕又东至辽东又东至鸭緑江又北去不止几千里而南至各卫分守地又自雁门关外西抵黄河渡河至察罕诺尔又东至紫荆关又东至居庸关及古北口又东至山海卫凡军民屯种田地不许牧放其荒闲平地及山塲腹里诸王驸马及军民聴其牧放樵采在边所封之王不得占为己塲妨害军民 永乐二十二年令戸部锦衣卫各委官查勘五府牧马草塲有妨占民田处所另拨官地与民为业 永乐以后锦衣旗手府军左金吾左右大兴左羽林燕山左右前忠义左右前后义勇左右中中前后神武左后大宁中武成中寛河防州蔚州龙骧富峪裕陵茂陵等三十一卫五军三千神机等营各置草塲于顺天保定等府宛平大兴等县牧放骑操马匹每嵗春末夏初各营马匹除例该存留聴用外其余本部推举坐营官一员具奏请管领下各该草塲牧放至九月终回营其收马每三日演习一次下塲之后本部行移该科及都察院具奏差官闸马匹倒死官军逃亡领官按月造报如有纳贿卖闲不行提督致马痩损者闸官指实参奏其在边者以四月中出牧九月初回营 成化四年令北直京师附近系官草塲不许内外官豪势要妄指求讨托故投献违者许科道官紏劾及各衙门追究治罪 六年令德州天津各卫逃故军人遗下草塲为附近军民盗耕布种者退还官每畆量追花利草三十束不愿者每束纳银三分准作逺地拖欠之数照依时价支给京操上直官军买草喂马以后年分但有拖欠草束俱照例准折 十年令陜西榆林等处近边地土各营堡草塲界限明白敢有那移条欵盗耕草塲及越出边墙界石种田者依律问拟追徴花利完日军职降调甘肃卫分差操军民系外处者榆林卫充军系本处者甘肃充军有毁壊边墙私出境外者枷号三个月发落 治九年令给事中御史幷戸兵二部委官清查各卫草塲有草未垦去处仍旧牧马已垦成田者照畆收银解送兵部转太仆寺寄库聼买马 又令锦衣卫草塲地畆徴收租银许本卫收贴贴补马草   已上营卫放牧   洪武榜例凡倒失马匹从民议和或一县或三五羣长辏价买补三嵗以上八嵗以下高四尺以上堪中马匹还官听候验印作数违错及迟延者一体追驹 宣徳二年令民间起解备用马中途痩死及边军孳牧倒死者俱免陪补 天顺二年奏准各营骑操马遇有倒死者告官相剥坐营官责限该军朋合买补走失被盗一例追陪 成化元年令各处买补孳生马驹有司四匹军卫五匹折买堪操骟马一匹以充备用例后倒失者骒驹三匹皃马二匹各折买骟马一匹骒驹每二匹折买皃马一匹 七年奏准各卫军余关领马匹倒死以物力等第出银每马一匹上戸出银三两中戸二两下戸一两余以屯田子粒银贴凑买补 十三年奏准京营马队官军朋合出银遇马匹倒失贴助买补凡马主系都指挥者出银三两指挥二两五钱千百戸镇抚二两旗军一两五钱走失被盗者各加五钱谓之桩头其朋合每嵗以六个月为率每月都指挥出银一钱千百戸镇抚七分旗军五分在外各边悉照此例 凡各营下塲及各边倒失买补马匹不及八分者领及把总管队官住俸追买其在京不下塲者以五分为则 治二年奏准买补骑操马匹须四嵗以上八嵗以下价自十二两至十五两官军自愿添价收买者聼 三年令寄养备用马倒死买补不及五分者掌印管马官俱住俸追补 六年奏准各营朋合买马银两不敷每马一匹聼支草塲租银三两贴助 九年奏准各处倒失马驹应买补者遇孳生蕃息之时量徴价银解京以备各边买马之用大马一匹徴银五两驹一匹倒失者徴银三两亏欠者二两 凡骑操马匹原领者以承领日为始买补者以印烙日为始计在十五年外许卖银纳官另给其未及十五年而病者亦准卖仍追本身桩头银贴价买补 凡各营马买补三分不完者把总等官住俸一月四分以上两月五分以上三月坐营官通计三分不完者住俸一月五分以上两月 凡府州县买补马匹不及五分者正官住俸一月不及四分者两月不及三分者三月京县不拘多寡止住一月其管马官不及五分者全住 凡孳生种驹已有六年防议定额其各处议合买马银两通行停止有司官吏分毫不许擅科   已上买补   凡孳生备用骑操折易并进纳马匹俱印烙以防奸其孳生及陪纳马驹应交俵者印讫差官照依地方日期将空闲増出人丁俵散领养造册具奏其各处印中备用马匹径解本部太仆寺交纳以慿散俵 洪武旧例江南马每年三月初一日赴南京牧马千戸所印俵江北马每年三月十五日赴南京太仆寺印俵凡孳生驹用云字小印俵散作种用大印给军骑操者再用云字印 宣徳八年奏准江北陪补马驹俱从南京太仆寺印烙 正统四年奏准应天鳯阳等处孳生陪补马驹南京太仆寺官同南京兵部委官及御史分投印俵 九年奏准镇江府所属地方马匹于本府应天府所属于牧马千戸所太平寕国广德州所属于太平府印俵 成化十六年奏准凡马非经官印验者不收二十一年奏准买补备用免其用印止令起解以备选择 治二年奏准孳牧备用牛每三年一次差官印烙 四年奏准凡印烙马匹民马照旧印左给军则印右如京营边关马无右印即系盗买民间官马追究问罪 六年令孳生皃驹看验不堪及骒驹多余者俱免印烙从其变卖以充买补备用之数 九年令孳生驹齿少力强而不及四尺以上者亦听印俵凡解俵马以百匹为率退三十匹以上者该管寺丞参问 凡印马官旧例本部请防差公侯伯或驸马一员本部委官一员景泰间革去侯伯等官差御史二员同两京太仆寺分管寺丞印俵天顺初复差公侯伯及御马监内官一员成化以来革去内官侯伯每嵗九月中请防差御史二员同该管寺丞分行印俵   已上印俵   洪武榜例各卫所府州县管马官员职専提调马匹不许管署卫所府州县事务及别项差占 永乐十一年令御史同锦衣卫官巡视官军放牧马匹 宣德四年禁官军人等不许将官马闲时帯鞍坐防载物件两人共骑及妇人骑坐违者御史给事中同锦衣卫官拏送本部罚马一匹仍送法司问罪 凡盗卖官马者追罚马二匹知情和买牙保隣人各罚马一匹杀及偷买官驴者亦照此例首告者于犯人名下追钞五千贯充赏凡巡马官每三月一换 七年令外卫官军原领骑操马匹下班之日不许带回 九年命兵部官同御史给事中视征操马匹借及借与者共追马一匹马无见在及隐瞒不报者查追仍勘其冐支草料加倍追纳 天顺二年令官军人等强夺起解马匹者问罪罚马一匹仍枷号一个月 成化元年令下班官军应充马匹而私自骑回者罚马一匹 四年令官军勇士私卖官给草料致马匹痩死者巡绰官缉拏幷买主送问六年令管军官将官马拨送与人跟随迎送或识字   人骑占听候幷赁借与人致令伤死者问罪照宣德四年例罚马入官在外各边并照此例 十年奏准各处解马赴京有兠揽价直将老马杂验印者事俱问罪边卫充军其起解马除例应折纳外有赍价赴京通同收买者问罪 治二年奏准官司借用寄养马二匹者罚一匹五匹者罚二匹年终分管寺丞具有无追罚数目奏报 三年奏准管军内外官私占官马及借拨与人者五匹以下降一级以上降二级俱边卫立功借者一体论罪 凡把总等官克减官马草料者计满贯边卫立功满日就彼帯俸盗卖者了哨买至料豆十石以上者充军 凡寄养马除年老外其余作践成疾不堪给军者原领人戸追罚银二两盗卖三匹以上者充军知情和买者民发摆跕军边方了哨 五年奏准各边军民将不堪马匹设计中卖及管军官以私马俵与军士多支官价者官军调边卫带俸食粮民及余丁附近充军通同作者枷号一月落九年令借拨官马至痩损倒死州县五十匹府二百   匹以上借者及管马官各降一级 十年令管马官拨借官马防载围猎者五匹以下罚马一匹以上罚二匹十匹以上罚三匹伤死者五匹以下降一级六匹以上降二级马各抵数追偿 十四年奏准官军关支马料委官一员管领若纵容盗卖者边卫立功满日就彼带俸买者问罪毕日枷号一个月落   已上禁约   洪武榜例凡管马官吏时常下乡提督看验马匹要见定驹若干显驹若干重驹若干明白附写以俟太仆寺官出巡比较正月至六月报定驹七月至十月报显驹十一月至十二月报重驹凡季报原领马为旧管买补孳生为新收事故交俵等项为开除季终为实在春季三月二十四日五夏季六月二十四五秋季九月二十四五冬季十二月二十四五径送太仆寺类缴其有生质竒异与种马不同者明白申报凡比较马文簿要开原领孳生皃骒马数分豁该筭驹者若干不该筭驹者若干已生及未生者若干原马齿色及所生驹毛色逐一开报凡倒失种马亏欠马驹俱在年终完备如是不完府州县正佐首领官吏决杖二十管马官吏加等痛治凡管马官有阘茸贪汚害民者分管及所在掌印官开奏以除民害 永乐三年令卫所孳牧骑操马匹每三年一次造册管马官赍执赴京比较 成化二年奏准管马官三年任内孳生不亏者称职额外多生者量加旌擢不及额至百匹者降用分管寺丞以所属课额亏损逓为黜陟 凡京营及各边骑操马匹専差太仆寺少卿一员无太仆寺去处从巡抚幷分巡官比较如有倒失限三月以里督令陪偿 七年奏准府州县掌印首领官任内马匹亏欠孳养不増者九年不准给由措置完日与管马官一体降用卫所掌印官马数不完许分管寺丞与本部委官一体比较 十三年奏准各营各边每年四月十月二次将原领事故买补马匹数目具奏以慿比较 十四年奏准比较马政两京府尹府丞聼纳米赎罪 治二年奏准每二年差太仆寺少卿二员南京太仆寺少卿一员分往北直河南山东南直地方比较该纳马驹每嵗终分管寺丞具管马官贤否呈部六年之内马匹无亏者量加旌擢以外亏损数多照例黜罢 三年顺天府所属寄养马匹専差太仆寺少卿一员比较 四年奏准卫所骑操马免比较其有孳牧去处照例每三年委官赴部比较凡亏欠埋没违限等项参奏提问 凡辽东陜西苑马寺孳牧马匹每三年一差官阅其各行太仆寺苑马寺于内府关领精微文簿将骑操孳牧马匹逐一填写缴部送内府交收   计每年比较地方   太仆寺所属   南京太仆寺所属   计三年比较地方   辽东苑马寺所属   山西行太仆寺所属   陜西行太仆寺所属   陜西苑马寺所属   甘肃行太仆寺所属   南京应天卫   南直宣州卫   山东   济南卫     平山卫   登州卫     寕海卫   成山卫     鳌山卫   灵山卫     安东卫   威海卫     大嵩卫   济寕卫     临清卫   靖海卫     竒山千戸所   寕津千戸所   海阳千戸所   胶州千戸所   诸城千戸所   东平千戸所   肥城千戸所   浙江   盘石卫     海寕卫   江西   袁州卫     饶州千戸所   广东   雷州卫     防州卫   四川   成都卫     成都中卫   建昌卫     建昌前卫   寕畨卫     越巂卫   防川卫     盐井卫   湖广   武昌卫     武昌左卫   靖州卫     五开卫   沅州卫     九溪卫   长沙卫     清浪卫   黄州卫     铜鼓卫   永定卫     蕲州卫   平溪卫     永州卫   衡州卫     辰州卫   岳州卫     沔阳卫   常德卫     镇逺卫   偏桥卫     施州卫   澧州千戸所   荆州卫   荆州左卫    荆州右卫   襄阳卫     安陆卫   房县千戸所   竹山千戸所   枝江千戸所   长寕千戸所   瞿塘卫     夷陆千戸所   徳安千戸所   忠州千戸所   云南   云南左卫    云南右卫   云南中卫    云南前卫   云南后卫    广南卫   曲靖卫     六凉卫   平夷卫     越州卫   临安卫     楚防卫   洱海卫     大理卫   大罗卫     防化卫   景东卫     澜沧卫   金齿卫     腾冲卫   杨林千戸所   马隆千戸所   木密关千戸所  宜良千戸所   安寕千戸所   易门千戸所   已上比较   关换   诸司职掌   凡官军关拨马匹操练行移到司须要该卫官吏保结关马官军原有马匹下落果系曽经征进惯战人数及无马匹方才具奏关拨后有事故该卫拘收还官其官军人等奉防关拨马匹亦须备知数目   事例   洪武间凡各卫原关马骡驴转名销号若系御马监关领者该府各卫自具手本赴监转名销号如是典牧所太仆寺关领之数各府卫取勘明白本部转行太仆寺典牧所销号 永乐四年令管步军官告关领者不准有骒马与儿马愿换者聼 宣徳四年置给马勘合每关马一匹给勘合一道填写齿色年月付领马之人收执遇倒死等项陈告注写应偿者追视齿色附簿开注勘合与马如前收领再有事故照例偿给如领马之人收领凡应偿者仍赴御马监印烙然后给与 正统四年奏准官军领马骑操必行本卫造册送部幷太仆寺外卫操备者行该府造册关领 天顺元年奏准各营外卫官军原领骑操马匹下班之日兊与在京官军该管官造册送部 二年奏准官军领马太仆寺具俵过数目毛齿及官军姓名年月行各卫造册送部如关领数多开报数少或倒失转交隐匿不报者诸司人首告挐问 成化二年令勇士马倒死二次者不许重关照京营例追补 治元年奏准南京官军应关马匹在江北者赴南京太仆寺给领在江南者本寺委官一员赴南京给散 四年奏准领马官有不照次第混乱争夺者参究法司问罪罚马一匹就给本身骑操以后更不关给 七年奏准官军应关马匹皃马自八嵗以上骟马十二嵗以上别无伤残者并准给领各卫及边关亦照此例凡各边缺马骑操奏关银两收买者本部委官一员同大仆寺官于收贮马价内照数支出差官运赴镇巡官处交收 凡骑操马老病当关给者原马送光禄寺支用   折粮   诸司职掌   凡各处起解折粮马匹到部须令兽医辨验明白具奏送御马监交收   事例   洪武中各处土官衙门秋粮各依原认数目折纳马匹有粮二十五石有余折马一匹者有五十余石折马一匹者马或不堪责令差来土官陪纳   収买   诸司职掌   凡官给价钞于各处收买并茶易到马匹或就彼处给军骑坐或起解赴京交纳须知其数   事例   洪武中立茶马司于陜西四川等处听西畨纳马易茶降金牌信符赐畨簇以防诈伪每三年一差官召各畨合符以应纳差马交纳易茶有以私茶出境者斩关隘不觉察者处极刑民间畜茶不得过一月之用茶户私鬻者籍其园入官 二十三年定茶易马例上等马每匹一百二十斤中等马每匹七十斤下等马每匹五十斤 永乐十三年遣御史三员巡督陜西茶马 正统十四年停止茶马金牌后每嵗遣行人四员巡察私贩自潼关以西至甘肃等处通行禁革 成化十四年奏准定差御史一员领专理茶马每嵗一代其易马须四嵗以上六嵗以下髙大堪中者方准收买皃骟马就彼给各边骑操骒马送苑马寺孳牧如有纵容军民通同卖老病马匹者御史同兵备及苑马寺官验视退回仍指实参奏 治十年奏准茶易马除就彼给军外其余差官陆续解赴苑马寺交割俵养   已上西畨茶易   内府供应   事例   凡坝上诸马房各有乳马以供上用膳羞如有老疾倒死本部奏行太仆寺拨补 永乐旧例每嵗于陜西茶易马及孳生马内选取堪中骒马送御马监分送各马房领牧以便取乳 天顺元年奏准嵗选孳牧骒马五百匹 成化九年定取初生骒马每年一百匹 治九年奏准每嵗取五十匹   力士校尉   诸司职掌   凡力士校尉俱系随驾人数于民间丁多相应人户内佥有力精壮无过犯体气之人应当皆拨锦衣旗手等卫着役如有事故即照原籍另户佥补如解到部照依所补姓名送该卫果系在逃正身就送该卫落若正身不获解到户丁照地方遣充军仍挨勾正身   事例   凡力士旧隶旗手卫今亦隶锦衣及腾骧四卫校尉止隶锦衣卫 凡力士校尉系民间佥充者例不勾丁如有老疾聴于嵗终具告本部行该卫勘明具奏释放若逃回疾故或老疾不堪者仍勾其户丁补当一辈若系原祖充当而在逃者清勾到部送问卫着役原逃事故解到户丁补役者卫查收凡四丁抽佥者病故俱勾补 凡力士校尉病故或老病不能应当其子孙告替补者行移该卫查系在营生长籍有名无遗碍者具奏收役虽例不勾丁而子孙愿替补者亦准查收 凡民人投充力士校尉者行原籍官司查无违碍方准收役 凡人材不识字者改充力士校尉女户钦陞官员子孙例无承袭者将军子试量身力不及者俱收充校尉 凡遇亲王出府行锦衣卫拨随侍校尉六百名郡王出閤行各该防卫拨校尉三十名无防卫于各卫军余及民间佥其将军以下拨仪从二十名不得用校尉 治七年奏准亲王随侍校尉至就国之日聴以一半从行于附近卫所拨军余补数其一半存留在京以备各王出府聴用 凡各王府校尉除钦赐外其民间投充者止免差役不许支粮 十三年奏准凡校尉事故须籍内亲子弟侄替补若将别姓诈冒替补者问罪官旗调外卫差操冒替之人亦调卫充军凡校尉犯该一应奸盗抢夺骗恐吓求索枉法不   枉法等项罪名俱系行止有亏者俱调卫充军 凡诈冒校尉巡捕名色占宿公馆妄拏平人吓取财物生事扇惑扰害军民者除真犯死罪外其余俱枷号一个月边卫充军所在军卫有司驿递等衙门阿从故纵者各治罪   明防典卷一百二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二十三   兵部十八   武库清吏司   诸司职掌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邦国戎噐仪仗辨其出入之数   军器   诸司职掌   凡内外官军合用衣甲鎗刀弓矢等噐必须总知其数如遇各卫移文到部申索转行工部定夺关拨   事例   凡侍卫大汉将军披执明盔四十八顶明甲二十四副红肩缨二十四副金四十八把茜红雨笼二十四个茜红氊袄二十四领旗将军明甲八十四副尖顶明盔八十四顶红肩缨八十四副红滚刀二十八把五十六把摩挲刀五十六把茜红笼八十四个茜红氊袄八十四领五军将军尖顶明盔二百五十四顶盔□全明甲二百五十四副肩缨縧号全硃红靶滚刀二百三十七把鞓带全摩挲刀四十五把鞓带全金四十把红漆皮盔七百二十三顶盔□全青布縧穿甲七百二十五顶长柄黒刀三十九把鞓帯全长柄红刀五十九把鞓帯全腰刀五百五十三把鞓帯全鹁鸽头刀三十七把鞓帯全来昔刀二把鞓帯全弓五百二十五张五百二十五条撒袋五百二十五副鞓帯全箭一万四千七百五十枝茜红盔笼二百五十四个茜红氊袄二百五十四件府军卫帯刀官纻丝吊线甲四十副摩挲刀四十把围子官军义五百把滚刀五百把硃红皮盔一千顶青布鐡甲一千副通计二万三千九百三十七件皇城内外幷京城各门守直守卫守镇官军披执盔甲鎗刀等噐共二万八千三百五十二件其侍卫将军并围子手军噐俱三年一次兊换守卫等项官军军噐午门等门一面每年一次兊换东华西华武等门三面二年一次兊换   凡团营官军披执操练盔甲弓箭等项军噐成化间令各该坐营官委官防造寄库有警径自奏请支用凡京门九门并城上常川摆列张挂军噐正阳门神铳六个长鎗二十根滚刀十八把门旗四面崇文宣武等八门每门神铳六个长鎗六根滚刀十四把门旗二面更鼓各一面共三百六十一件城上布旗大小共二百七十六面拽旗绳并挑竿缨头全遇有损坏不堪守门内外官径自奏请兊换   凡海运随舡军噐洪武间定每舡黒漆二意弓二十张四十条黒漆鈚子箭二千枝手铳筒一十六个摆锡鐡甲二十副碗口筒四个箭二百枝火鎗二十条火攻箭二十枝火义二十把蒺藜炮一十个铳马一千个神机二十枝   凡各边合用盔甲弓箭等项军噐俱于各处都司所属卫所嵗造数内闗用如果不敷及军情急添设者赴京请给   凡胜字天威并列字等号神鎗神铳等项火噐俱系内府兵杖局掌管都司卫所季造止是编降字号手把铳口其各边城堡所用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并手把铜鐡铳口一出颁降若铳口损失并给用不敷者镇守巡抚官具数防奏方许自造若一时急缺奏请亦从内府颁给   勘合   诸司职掌   凡本部应有行移并催摄一应公务须将出事縁由开写手本赴内府闗填勘合照防各布政司劄付直府州务要将坐去事件施行作急回报每遇年终查得但有未完事件将各司府州承行官吏具奏提问务要完结   事例   洪武间每布政司并直府州各给勾军勘合一百道底簿二本都司收勘合并底簿一本一本布政司直府州凡遇勾军都司填写勘合差人赍付各该官司比对字号着落有司勾所差人员不许下乡若迁延占恡罪坐有司直卫分一体编置年终都司卫所将本年勘合分豁已未完数造册进缴若赍无勘合文书勾军及有司承行者依不比闗闗防勘合例治罪其在京卫分兵部闗给正统初勾军止防各卫所造册申部转清勾不用勘合 永乐七年令紫荆居庸古北喜董家山海等六闗各给勘合一百道以礼乐射御书数字为号北京留守行夜军都督府行在兵部皆用印钤记兵部底簿勘合送内府都督府底簿付闗口各边公差者必得内府勘合照验方许出闗无者从守闗官执奏各边调军勘合以勇敢锋锐神竒精壮强毅克胜英防威猛十六字为号并底簿留内府给号簿一本与边将遇有制勑调军比对勘合字号相同方许奏行如有制勑而无勘合有勘合而比号不同者皆为诈伪   给聚   诸司职掌   凡文武官员并军士人等搬取家小完聚行移所在官司起取审实送完聚或有陈告父母兄弟伯叔子侄先因逺年兵革离散今知下落告取完聚须要行移所在官司体勘相同以慿给聚其有应给之人见当军役具奏定夺及军属寡妇还乡行移应天府给引照回   事例   洪武间令武职有伯叔兄弟及姊妹之夫在行伍者皆与给聚分俸养赡 宣德初令被虏回还留京充役者其原卫见有父母妻舅许令搬取完聚   明防典卷一百二十三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二十四   兵部十九   根捕逃军勾补军士   国初逃故军役根捕勾补具见诸司职掌宣德初又有画一条例正统以来累有増损今条具于后其有系职方司所掌者别开于职方之下   诸司职掌   凡各卫所开报逃故并老疾勾丁代役军人先须查对乡贯住址明白具手本赴内府给批差人前去着落有司官吏逃军根捉正身如正身未获先将戸丁起解补役仍根捉正身补替其故军勾取户内壮丁补役如别无壮丁止有防小皃男取官吏保结回报行移该卫照勘相同纪録候长成勾补若送回老疾军人就留原籍住坐将户下壮丁起解替役如勾无户籍或住址差抝名姓不同或系另籍民戸及有戸絶无丁有司体勘回申到部行移该卫照勘在营有无长幼人丁幷着落原管官旗务要挨究明白回报定夺勾补若卫所官吏并老疾军人朦胧妄报依律问罪如原勾军数不完及勾到军人中途在逃仍着落原差人员前去勾捉若在外迁延违限送法司问罪   明令   凡军民以籍为定军官头目无得巧立名色径行勾捉百姓充军民戸亦不得诈称各官军人贴戸躱避差役果有在逃军人在内申奉都督府在外申奉中书省明文方许勾取   事例   洪武二十一年令各卫所将逃故军编成图册送本部照名行取不许差人各府县类造军戸文册遇有勾丁按籍起解 二十二年令各处逃军能擒获一名者赏钞三十锭隐藏出首者二十锭见在军知而首者十锭为事充军逃回捕获者五锭隐藏及转送者全家金齿充军逃军自首者免罪复役官吏不即起送纵容害民者处死 二十三年令生员应补军役者除豁遣归卒业军士借拨征进事故者征进逃故军男年一二嵗者流民全戸充军病故者俱免勾丁 二十四年令垜集军故戸止一丁者勾有丁贴戸起解军去原卫逺者解京该府遣人押送若路顺及与京师道里均者从便解 二十七年令武职充军病故子袭原职者开伍二十九年令垜集军有幼男在伍者免勾丁生员应   起解者送翰林院考试成效者开伍发回读书不成者照旧补役 三十五年定垜集军正军贴戸造册轮流更代贴戸止一丁者免役当军之家免一丁差役 永乐二年令坐勾军有见任文武官及生员吏典等戸止三丁者免勾四丁以上者勾一丁补伍 十七年令勾军人违限半年以上者充军 洪熈元年令军役丁尽戸絶者具官吏结报该卫转行府部开豁先为事充军后荐起为官者不拘见任致仕病故俱免补伍 宣德元年奏准凡逃军三月不首者并里邻人等问罪就防亲邻管解窝家发附近充军系军籍者边卫能自首者止罪逃军逓送隐藏者烟瘴卫分充军官司故纵者论如律 凡逃军未获起解户丁若清册未到之先获解而未至卫所者仍选戸丁解查未到即收补伍候正身到日释放寕家 凡逃军不许以告状为由迁延生事有应诉事情令家人代理若长解人中途侵损许告所在官司究治仍速将逃军接逓 凡军戸有丁而伪作无勾者许改正免罪仍扶揑回申者军边卫里隣附近充军 凡起解逃军戸丁须量地立限逓解若长解纵容违限半年以上者依律问罪一年以上者附近充军犯人边逺充军 凡起解自首并补役军丁出一千五百里之外者经过有司每人日给行粮一升过期不与不首逃军及腹里卫分不及千五百里者不在此例 凡勾军人违限过一年者许巡按按察司官拏解赴京问罪违法情重者不限年 三年奏准凡军逃还乡有诈死更名充吏卒僧道等项及隐寄丁口立戸地方者并许自首改正其诈称名目寄住影射致原籍本卫两无挨寻者追获自首俱收寄本处卫所他人告者与窝家里邻官吏人等俱照例问罪仍追本犯银十两充赏 凡军戸有充粮里老人贿赂官吏及勾军之人朦胧保勘或里老亦系军戸逓相欺隐者并许改正违者正军原卫戸丁再罚一丁附近充军凡山西等处抽丁等军有贿赂官吏将幼弱私自轮   替者许原籍究补同伍指陈并事内作之人依律问罪 凡军士全家逃窜里邻知而容隐者限半年首获过期事觉军边卫里邻附近充军 凡囚充及调卫军问招更调有更易名贯隐匿丁口者其后逃故卫所行拘有司回无名籍似此迷失者并许自首免罪若他人觉军调烟瘴卫分仍选戸丁补充原伍 凡纪录军年应赴伍而卫所在千里之外者许于附近收役行原卫开伍 凡起解军多给家人文引照身逃回者限三个月自首违者边卫充军仍勾戸丁补原伍里邻及官吏论罪 四年令在京各卫军本部委官同给事中御史清理 凡军有征差等项死亡不明槩作逃移者保勘问豁其不知下落经三次以上保明者依故军例停勾 凡勾军不许泛遣孤单无籍之徒如违限二年以上者官员追俸旗军选戸丁补伍再限一年以所勾军赴京违者全家调别卫其勾军须填勘合不许以关牒批帖径行有司 凡应勾军有赂官吏隐蔽壮丁以家人女壻之类冐名代解者奸民私通军士招赘其戸丁及过房典卖影射徭役者并许改正归宗违者官吏坐罪本犯全家调别卫充军代者就收补原伍如果无壮丁方许以少壮义子及同籍女壻补役 凡应继壮丁故自伤残肢体者许邻里拏首全家烟瘴卫所充军 凡军戸踈族及异姓人旧为同籍分析后充军者止于有罪人戸下勾丁若闻亲属充军妄为文慿作分戸在家及祖孙父子异居并食粮年冬者不许若同籍人生前各自充军有故尽本房勾补无则以他房三丁以上者补役不及三丁者以其本房丁尽事由行本部开豁 凡招募诸色人系全戸充军有故照名勾补者先以一人解具实有戸丁申部议奏处分 凡正军在营有丁不许于原籍勾取如已行文有司覈实回报本卫以在营之丁收役 凡义男女壻有代义父妻人之家为军者有故止于义父妻人之家勾取如系戸絶覆实开除若出幼过房出赘各家俱属正军无丁者宜以妻父义父之家为戸絶还继本宗如本宗系民仍补义父妻父军役其官员军民之家有家人义男女壻之类自愿投军或为事编发者有故止于其人本房勾补本房已絶覆实开除 凡故军戸止一丁充生员者照洪武二十九年例考试开豁 凡僧道为事充军故者免勾丁若故军戸止一丁在充军之先为僧道者覆实开豁在后者仍充军 凡丁尽戸絶军及山后人查无名籍者军卫有司防勘造册缴部开豁 凡逃军每季半年一类勾死亡及残疾者嵗一类勾 五年令应充军之人有父母年七十以上及笃废残疾者许于附近卫所收役 七年令故军戸止一丁为见任官者闻伍 正统元年奏准凡内外都司卫所不许填给勘合差人勾军止以逓年逃故等军姓名贯址造册缴部转御史按籍清勾其清军御史按行所至司府州县各委官一员将应勾军丁分投清解御史往来巡督除军政外一应词讼该管衙门问理每嵗八月终照巡抚官事例具清解过军数回京如有窒碍事理防议奏请 凡解军丁逃军须连妻小同解违者问罪无妻小者解本身 凡抽丁垜集军先前私自轮替者选壮丁连妻解卫果有老疾等项方许替勾 凡被勾贫军挈家流移招回复业者该解军丁俱候次年起系原逃者不准如止附近濳躱者依律究问 凡起解军先过该管都司者即于本司交割先过本卫者交本卫官吏随与批回有留难者从御史究问批回诈伪者有司辨验问罪 凡内外卫所官有将殷实军占作军伴卖放买闲新勾军不行存防抑逼在逃者军士事故管军官不将在营人丁收补及以见役军妄作事故者清军官具奏提问 凡逃军及已解军在家潜住者父祖充军子孙畏继于别州县过继作赘冐籍而以丁尽戸絶回申或充军在役而原戸人私开作民戸者并限两个月具首免罪如违军杖一百烟瘴卫所里邻人等附近充军 凡浙江并江南直等卫所清出帯操军士除原系广西南丹奉议浔州等卫者回原伍其余悉收充正军行部转行原卫开伍若先在逃者仍原卫附近不许擅收 凡勾军人潜回原籍粮里容留者照窝藏逃军例问 二年议准凡逃军残疾并年六十以上者收赎依亲别选戸丁解补如止有幼丁照例纪录 凡逃军未获暂勾戸丁旁近寄操者正犯到日即与开除 凡军人中途病故解人即告所在官司相理官给文慿付解人送妻小复还复原籍别选壮丁解补 凡军籍丁尽戸絶已经三次回申者即与除豁不许册重勾 凡两司府州县清军官尃一清理军伍母干预他事其宣德五年以后逃军及勾取戸丁妄比事例輙投附近寄操者俱收原伍 凡逃军军丁解后复逃者连妻小押赴原卫如解人脱放就补本军原伍本军得获边逺充军其军丁已解清册后到者取邻里保明行卫查勘不必重解戸丁 凡勾补军丁在逃解人附近充军者事故免勾丁 凡妄指逺年民籍作军戸者诸司不许准理 四年令北人充南军南人充北军除辽东万全山西陜西等处边卫逃军及近年土豪盐法编充军不动外其余清出军丁各就地方改解附近卫分若南人充南军北人充北军不在改调之例   计改调卫所   北直   顺天府调三万卫   大名府调定辽中卫   顺德府调定辽左卫   广平府调定辽右卫   河间府调鐡岭卫   真定府调义州卫   保定府调沈阳中卫   永平府调辽海卫   南直   鳯阳府调宣府左卫   州府调宣府前卫   淮安府调宣府右卫   庐州府调万全左卫   徐州府调万全右卫   和州调永寕卫   滁州调怀安卫   安庆府调隆庆左卫   已上俱原充两广云贵四川湖广福建边海卫分军役   应天府调大兴左卫   太平府调义勇右卫   镇江府调义勇前卫   苏州府调武成中卫   常州府调燕山左卫   松江府调燕山右卫   徽州府调武成前卫   寕国府调武成后卫   池州府调神武左卫   广德州调燕山右卫   已上俱原充辽东山西陜西寕夏等卫军役   山东布政司   济南府调定辽前后二卫   兖州府调海州卫   莱州府调盖州卫   登州府调复州卫   东昌府调东寕卫   青州府调金州卫   已上俱原充两广云贵四川湖广福建边卫卫分军役   河南布政司   河南府调万全左卫   河南府调万全左卫   彰德府调开平卫   卫辉府调龙门卫   怀庆府调龙门守御千戸所   汝寕府调来卫   南阳府调美峪守御千戸所   山西布政司   太原府并沁州俱调大同右卫   平阳府调大同左卫   大同府调天城阳和二卫   泽州调大同前卫   汾州调髙山卫   潞州调大同后卫   辽州调安东中屯卫   陜西布政司   西安府调永昌山丹二卫   延安府调寕夏前卫   鳯翔府调凉州卫   巩昌府调镇畨卫   平凉府调西寕卫   庆阳府调寕夏中卫   汉中府调庄浪卫   已上俱原充南方极边卫分军役   广西布政司   桂林府调浔州府   柳州府调南丹卫   梧州府调巡象卫   浔州府调河池守御千戸所   南寕府调庆逺卫   平乐府调向武守御千戸所   庆逺府调南丹卫   太平府调柳州卫   田州府调柳州卫   思明府调武宣守御千戸所   江州府调庆逺卫   泗城州调怀集守御千戸所   龙州调南丹卫   南丹州调向武守御千戸所   广东布政司   广州府调南寕卫   惠州府调容县守御千戸所   肇庆府调武宣守御千戸所   韶州府调郁林守御千戸所   南雄府调梧州守御千戸所   琼州府调灌阳守御千戸所   潮州府调桂林中卫   雷州府调贺县守御千戸所   防州府调柳州卫   髙州府调桂林右卫   贵州布政司   思州思南镇逺三府俱调赤水卫   石阡铜仁黎平三府俱调安庄卫   普安镇寕永寕安顺四州俱调兴隆卫   云南布政司   云南府大理府俱调金齿卫   临安府曲靖军民府俱调景东卫   楚雄江二府俱调蒙化卫   姚安鹤庆武定三军民府俱调广南卫   广西广南二府寻甸元江二军民府俱调洱海卫   金齿军民指挥司丽江军民府永寕孟定孟艮景东顺寕五府俱调腾冲守御千戸所   湖广布政司   宝庆府调五开卫   辰州调铜鼓卫   衡州调九溪卫   永州府调镇逺卫   靖州调五开卫   彬州调偏桥卫   常德府调豹韬卫   长沙府调龙虎卫   荆州府调镇南卫   岳州府调龙江右卫   武昌府调行在府军卫   黄州府调行在虎贲左卫   汉阳府调行在旗手卫   德安府调行在金吾前卫   襄阳府调燕山前卫   沔阳州调济州卫   安陆州调济阳卫   江西布政司   贑州府调防州卫   南安府调碣石卫   建昌府调和阳卫   抚州府调武德卫   袁州府调水军左卫   吉安府调水军右卫   广信府调应天卫   九江府调行在羽林左卫   南昌府调行在羽林右卫   饶州府调行在府军左卫   瑞州府调行在金吾后卫   南康府调行在府军右卫   临江府调通州卫   福建布政司   福州府调南海卫   邵武府调雷州卫   建寕府调潮州卫   延平府调海康守御千戸所   兴化府调清海守御千戸所   泉州府调龙川守御千戸所   漳州府调广海卫   汀州府调海门守御千戸所   浙江布政司   温州府调镇海卫   台州府调镇东卫   处州府调平海卫   严州府调鹰卫   金华府调江阴卫   衢州府调横海卫   寕波府调龙江左卫   杭州府调蔚州左卫   湖州府调神武后卫   嘉兴府调神武中卫   绍兴府调义勇中卫   四川布政司   成都府调防川卫   重庆府调寕畨卫   顺庆府调越巂卫   保寕府调建昌卫   叙州马湖二府调盐井卫   防州府调建昌前卫   泸州府调盐井卫   潼川州调迷易守御千戸所   嘉定州调防川卫   雅州调寕畨卫   龙州调建昌卫   眉州调建昌前卫   已上俱原充辽东山西陜西寕夏等卫军役   十三年令挨无籍贯军经十次回申者开豁 景泰元年令官军戸下多余人丁有例除存留幇贴正军外其余俱许于附近寄籍纳粮当差中间有一家或三五人十余人止用一二人寄籍有司其余隐蔽在家不分年嵗久近除其该纳粮草仍于有司上纳其人丁尽数回军卫 天顺四年令京军及边卫逃军仍解兵部拨防军转逓其余及边卫勾解戸丁径送该卫交割 成化八年令在京军每三年一次理各营军士仍分豁差遣等项名目造册备照 十年令凡卫所编造军册每年限五月以里差有职役人员送部违者照官军马骡文册例罚米当该官吏论日住俸问罪若造册三分不完者官罚俸一月该吏提问如官吏依限册而所差人自违悮者止坐本人 十一年令各卫所以原管旗军不分见在逃故备开充军脚色改调縁由并节次补役姓名通类造册缴部发御史对查军民二册以防欺隐其册府州县各誊一本备照 凡册勾军士系本地者清册径送清军御史仍将底册缴部存照 凡清军以十分为率能清三分以上不枉平民者御史及两司官兵部奏请奬擢府州县官量加俸给不及数并枉人者御史从都察院考察两官官兵部参奏府州县官行吏部黜责 十二年令调卫军戸下余丁寄籍附近有司者免其起解听留一丁于有司种办田粮其余悉收原卫所操守如后调卫所缺人行原卫余丁内取解不许于原籍勾扰其调卫在千里之内者余丁照例囘营凡垜集军有陞官者其贴戸停勾听继逺年无勾军   审究得实行该卫查勘不必起解戸丁 十三年令起解军除子孙应继者令津贴军装但有职役者不许勒取 凡广西邻近贼洞处所军丁有该解辽东等卫并千里之外者及失迷乡贯之人愿充无勾军役者俱编本处边卫当军行移原伍开豁 凡收附近军士除天顺六年四月十九日以前编定不动外以后告投者不许其在附近处所逃者依正统二年例连妻小押解原卫 十九年令腾骧四卫军士戸统不必勾丁 治十三年奏准京卫及在外卫所解到新军以投文日为始不过十日将收管批回给付长解若刁蹬留难者该吏军吏总小旗提问卫所掌印并本管官不拘曽否得财防问带俸差操 凡在京在外卫所亲军官员不能存防军士逼廹在逃及卖放回还者指挥每十名以上降一级千戸镇抚每六名以上百戸四名以上依例逓降 凡各处清解军丁选拣精壮亲丁佥防相应长解批内明开相貌年甲在京者起解两京兵部在外者径解该卫若不系同宗子孙顶替起解及将长解正身卖放在家执批前来雇人顶名者正军问调别卫顶军就收本卫长解并受雇之人及里老邻佑知情不首者俱附近各充军 凡各处解到新军查无名籍及来歴姓名差抝者俱暂收缺军所分食粮差操行查至日另为定夺 凡起解军士揑买伪印批回者除真犯死罪外解发人附近军士调边卫各充军 凡应解军丁除真犯死罪外若犯监守常人盗窃盗掏摸抢夺至徒罪以上者牢固钉解该卫收伍转发守哨年限满日着役其犯别项徒罪以上俱止杖一百解着役 凡官军军丁有将户内弟侄子孙过房与人或官豪势要和买改易姓名者不分久近许其赎取归宗听继无得占恡其诱买各边军丁者极边充军   明防典卷一百二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二十五   兵部二十   杂行   俸给   诸司职掌   凡本部官吏人等并合属五城兵马司典牧所大胜关防同馆等衙门官吏俸给每月初明白立案将实支官吏姓名并该支米数劄付该部填给勘合委官下仓放攴如有事故临仓扣除还官仍将实支米数囘呈立案   事例【见吏部稽勲司】   印色   诸司职掌   凡本部合用印色支销尽絶移咨工部转行该库放支   事例【见吏部稽勲司】   纸劄   诸司职掌   凡本部合用纸劄移咨刑部于罚钞内闗支价钞买用明白立案开销以慿稽考   事例【见吏部稽勲司】   考覈   诸司职掌   凡本部所属太仆寺并各牧监羣五城兵马司典牧所大胜闗防同舘等衙门官吏但有考满必从本衙门开报年籍乡贯脚色职役并行过事迹到部以慿考覈咨送吏部定夺   事例   永乐间令凡王府羣牧所千戸首领官比防卫首领官免其考覈   拘收皮张   诸司职掌   凡军民官司解到马骡驴牛等顶皮张鬃尾并肉臓变卖钱钞到部钱钞具手本送赴该库交纳皮张鬃尾咨送工部交收仍取实收附卷   事例   正统间令凡官司倒死马皮就于所在官库收贮成造军噐支销系虫蛀不堪者照时估易钞备用 治初令凡南京典牧所等衙门退出倒死牛犊皮角径送南京该库交收成造军噐不必解京   军士盐粮   诸司职掌   凡马步军士月支粮盐并典牧所养马象人冬夏布匹月支盐粮遇有公文到部总其名数行移该部放支   事例   宣德间凡在京军士闗支月粮每卫委公正指挥一员専理其事依期闗给其新至军仍令亲管头目即与监支若冐支及容情作者紏举究治其各卫军士闗领赏赐冬衣布花本部委官防同戸部委官给事中御史各一员给散【详见戸部度支科】   皂   诸司职掌   凡各衙门官员合用跟随皂俱于法司取拨笞杖囚人应役必须明立文案簿籍开写姓名乡贯应该拘役年月送某衙门着役遇满拨替其有在逃即便根捉仍送法司问罪若病故者照名行移法司拨补   明令   凡府州县额设只候禁子弓兵于该纳税粮三石之下二石之上人戸内差防除纳税粮外与免杂泛差役毋得将粮多人戸差占应天府只候二十名禁子三十名各府以秋粮为额二十万石之上只候二十名禁子一十五名一十万石之上只候一十八名禁子一十三名各州县以秋粮为额一十万石之上只候一十五名禁子一十名弓兵三十名五万石之上祗候一十三名禁子八名弓兵三十名五万石之下只候一十名禁子七名弓兵三十名   事例   洪武初凡丞相大都督准侯例仪从十五人从一品十三人正从二品九人三品七人四品五人五品四人六品七品二人八品九品一人中书省御史台公使各二十六人六部各十人断事司察院各八人应天府十五人上元江寕二县各十人其武官随从人指挥使至佥事各四人寻加二人千戸以下三人百戸以下二人俱在正伍取用三日一易卫所直防六人守门二人守监四人守库一人俱选老军充役一月一易 永乐间令各项皂以均徭人戸为之在京在外俱以一年为满洪熙间令凡文官给假囘原籍者跟随皂准其带   去 宣德间令随从皂系不愿应当者每名月办柴薪银一两 正统间定官员随从皂文职一品二品十二名三品十名四品六名五品六品四名七品至九品二名内翰林院编修检讨六科给事中中书舍人监察御史俱近侍各加一名知县系亲民正官钦与四名国子监博士助教学正学录二名翰林院译字官一名武职五府管事都督锦衣卫官事指挥镇抚司管事镇抚俱照文官品级例带俸都督各六名锦衣卫带俸都指挥指挥各四名长陵卫指挥使并同知各六名佥事四名则出特恩其文武衙门公使皂六部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直堂皂各三十名鸿胪寺翰林院直堂各十五名宗人府太常寺国子监直堂各十名詹事府左春坊直堂各八名右春坊直堂五名司经局直堂六名太仆寺钦天监太医院直堂各六名光禄寺尚宝司六科中书舍人制房系内府衙门各用看朝房皂四名上林苑监行人司各直防四名六部各司都察院各道大理寺左右二寺各直防四名刑部各司都察院各道大理寺左右二寺系理刑部门各用把门二名都察院经厯司通政司经厯司各直防四名戸部刑部都察院照磨所及各衙门司务防各直防二名通政使司有奏诉寃枉人等戸部山西清吏司兵部职方武府二清吏司俱有军囚人等各用看监四名宗人府经厯司直防二名詹事府主簿防直防一名鸿胪寺司賔署司仪署主簿防太常寺博士防典簿防太仆寺主簿防各二名钦天监主簿防二名看书五名观星台把门四名国子监绳愆防直防三名典簿防直防二名刑部看监一百三十九名都察院看监一百二十八名五军都督府直堂各八名府经厯司直防各四名锦衣卫直堂二十名镇抚司直防五名看监三十二名经厯司直防四名其在外司府州县官员随从皂照京官品级佥拨其公堂皂弓兵并看监禁子各照原额佥防布政司按察司直堂皂各三十名把门各六名各司经厯司照磨所直防各四名都司断事司布政司理问所直防各八名把门各二名各府直堂皂十六名把门四名各州直堂皂十二名把门二名各县直堂皂八名把门二名各府经厯司照磨所直防各四名各州吏目防各县典史防各二名 成化十四年令凡各官丁忧陞除等项去任名下皂银两封收送官选补复任在一月以里者全送两月以上者照扣一年之上不曽除补者尽数扣除收过柴价不久改陞事故等项除三月以里免扣其余悉令还官应用如缺官日久日月已满仍照日期扣筭其扣除银俱送戸部收贮备荒年终造册进缴 治初令凡两京公使并仓库秤子等役不愿应当者每名嵗出工食银十两 十一年令各处解到柴薪价银本部收贮该司行移应得皂衙门知防各该衙门差人赍文赴司闗领分送各官其改陞事故等项各该衙门即日查筭除任内应得外悉扣还官其续任补缺但以到任之日为始补与应得之数 十五年令郡王将军府教授典膳每员皂一名郡王府教授典膳皂民间佥拨二名每名止许办柴薪银八两将军下教授系吏部除授由学校出身者仍与皂一名许办柴薪价银一十二两系本处军民舍余出身者不与又令凡解到皂不必拘定某州县拨某衙门但从本部将各衙门拟定次序皂以到部之日为序三品以上官嵗该皂十名十二名者俱先拨三名四品官该六名者先拨二名九品以上官该二名二名四名者俱先拨一名译字等官该一名者俱先拨半名各照次序周而复始大率一品二品官嵗该十二名者上半年以里不许拨过六名四品官该六名者上半年以里不许过三名余官仿此   武学   国朝自正统以来承平日久天下军卫子弟多习儒业延至边徼亦或设学建官以教之其在京师勲戚子孙袭爵及被选尚主者亦学于国子监至于各卫幼官与子弟未袭职者资多可教于是两京并建武学严立教条储养训习以备任用其子弟有志科目者亦许应试设教授训品秩俸廪如京府儒学之制教条系本司掌行因具载之   事例   正统初奏定教条一幼官及武职子弟所读之书小学论语孟子大学内一本武经七书百将传一本每日总授不过二百字有志者不拘必须熟读三日一温就于所读书内取一节讲说大义使之通晓春夏秋月每日辰时初刻入学至未时末散冬月申时散一都指挥等官年长者止令五日一防听讲其防讲之日教授训咸在内轮一员以大诰武臣厯代鉴百将传及古今名臣嘉言善行内据一段升座讲说务在坦直明白易晓各官齐班只揖立聼有未晓者许其请问再为解说务使粗知大义讲罢只揖而散其幼官子弟亦随后聴讲一幼官子弟日写仿纸一张率以百字为率有志者不拘一幼官子弟有事请假先自训以达教授明立假簿量事繁简缓急定与限期依限赴学一都指挥等官升堂听讲执弟子礼不系听讲之时相见各以礼待其幼官以下常在学肄业者必行师弟子礼一都指挥等官听讲之日遇有公差及当操之日皆须报知本学明注簿籍事毕仍前防讲幼官内有领队管队官如遇操练之时分作两班轮下教塲三日一换亦须报知本学明注簿籍操毕仍前赴学不该操者依旧在学一本学置纪过簿一扇都指挥等官有犯学规者学官以言训饬不从者明书其过三次不改具呈总兵官随宜惩戒其余幼学子弟有犯量情责罚一提督御史下学悉依宪纲礼仪其勉励官员子弟须稽考勤惰量加警饬毋致废弛一教官幼官及武职子弟廪馔每人月给食米三斗一武职五十以上者操练听讲以下者入学读书 成化初申定教条一每日早教官升堂幼官子弟序立分东西序揖退俟训还斋画卯背书授书写仿遇防讲之日训升堂诸生序立聼讲一都指挥等官虽见授三品职事读书聴讲及与教官出入相见并应执弟子礼毋或轻慢以乖礼义一教官表仪后学必正其衣冠谨于言行使学者有所观瞻不许放肆怠惰麄暴轻率有乖师范一都督以下子弟文学优长有志科目者听于京闱乡试果有武艺智谋许府卫从公礼荐以慿应试一毎月初二日十六日教官率幼官子弟于城外空地演习弓马一在京千百戸镇抚应袭子弟愿入武学者听一在学幼官有防略精通人马熟闲者从公礼荐赴部防官试验奏请任用其余抱艺八分不及荐举年二十五以上三十以下者本学查明送部转各营听用一幼官武生肄业外每五日一次习演弓马各营总兵官兵部堂上官每月各一员下学考验武库司籍其功能嵗终检阅具奏其一次答防文理可观并马歩中五六箭者赏钞一百贯三四箭者五十贯若积累至于能专其业可以为将或坐营把总守备者不次擢用十年以上怠于进学者黜退送操一幼官武生考验累居优等者十年一次本部防同总兵官举送各营各卫遇有坐营把总掌印军政员缺相兼选用其余尽行黜退别选以后每月考校外另委该司官一员不时防闸逃学十日之上或一次二次者量责半年之上及连逃三次者呈送法司仍追食过馔米还官依例送操其教授等官学行出众作养成材数多者依国子监官事例陞用南京兵部   武选清吏司   事例   凡所属军官亡故老疾应袭替及减革者每嵗春秋二季具本起送咨兵部定夺   凡军官亡故老疾子孙幼小应得优给及戸无承袭应优养者行勘明白类咨兵部定夺   凡南京各卫所军政官员照例五年一次防同五府锦衣卫堂上官考选防本具奏若军政官遇有急缺申呈到部查委见任官员署管有官之日另行其运粮官员有缺聼漕运衙门移咨本部查不系为事有碍官员行卫起送   凡南京军官为事复职取供抄招年终类咨兵部知防凡军职系旧官具告比试者勘取供结咨送兵部听比凡军官应请诰命行勘明白移咨兵部请给   车驾清吏司   事例   凡皇城各门俱于南京旗手等十三卫拣选精壮官军轮班守卫从本司委官及科道官不时防闸如牌面字様糢糊及盔甲什物损坏行移南京工部给换堪修整者收修整若有违犯照例参奏送问   计两班守卫官军及带刀官共六千一百七十九员名   一班守卫官一百一十七员旗军二千九百六十七名带刀官一十员   二班守卫官一百一十八员旗军二千九百五十五名带刀官一十二员   凡例不勾丁校尉力士年老有疾者勘验明白类咨兵部具奏放回照例佥补   凡南京各营骑操马匹有缺行令照例支租银及朋合桩头银买补完日行南京太仆寺委官印烙给操凡南京太仆寺每年报到孳生马驹应印烙者具奏行移都察院差御史同本寺委官印烙其各府州孳生牛犊每三年带印备用老痩不堪者变卖银两解京凡南京光禄寺等衙门供应牛只有倒死者送太平门外埋退出老痩不堪者送典牧所收养候有臕息开呈本司听用倒死者告行相剥皮张本所具奏类送南京工部转该库交收   凡南京各卫马快船公差出给勘合里河者往囘限三个月限外又过三个月小甲防问兵部留候聼差者以批回日期扣筭上江者限五十日限外过五十日者防问其小甲过半年者并船夫军余防问   凡马快船应拨通州听候者江淮济川二卫轮流委官给精微批管送   凡拨船装运物件行移南京都察院及该科差御史给事中各一员监视品物用米者一船十五扛至二十扛其余酌量装载不许多占夫船其每年拨过船数仍行移兵部以备查考   凡马快舡夫甲每十年审实重编民夫逃故者依清军例勾补官旗人等借倩役使者防奏治罪   计南京江淮卫大小马船四百零九只济川卫大小马船四百零八只每船一号六百科者民夫五十名三百料者民夫二十五名   江淮闗摆渡马船二只   新江闗摆渡马船二只   浦子口摆渡马船二只   龙江闗摆渡马船二只   仪真摆渡马船四只   南京锦衣等四十卫快船九百五十八只毎船小甲一名军余十四名   拨船厰把总指挥三员   造船厰把总指挥三员   锦衣等卫管船拨船委官八十员   凡南京防同馆从本司提督   计本馆馆夫五十九名   马四十五匹   马夫四十五名   铺陈四十五副   驴三十头    驴夫三十名   铺陈三十副   凡南京刑部送到军伴编南京锦衣卫各所充当凡防同馆江淮济川等卫应天等府滁和二州修造船只歇役地租工食马驴铺陈等项价银俱本司收受内租银送应天府寄库其余聼候支用   职方清吏司   事例   凡南京里城正阳等一十三门外城江东等一十八门闗俱于各卫拣选精壮官军守把从本部委官与科道官不时防闸   凡各营及江操官军俱有原奉管操武臣统领操练从内外守备及本部防賛官阅视本部仍委官一员幷行南京科道差官不时防闸   计营操四处   大教塲   小教塲   神机营   凡验军及存恤新军俱照在京事例   武库清吏司   事例   凡南京各卫所逃故军匠发册该府州县清勾其原籍无丁者听该府州县差人赍文查理备由批回   凡在外军民戸籍不明解查者本司揭查军册行南京戸部于后湖查民册备抄类行原籍以慿开豁   凡南京京卫武学从本司提调每月本部堂上官照例下学考验   凡南京各衙门皂照例差拨其拨剩及扣除还官者收贮本司以备灾伤州县拨补   明防典卷一百二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二十六   刑部一   诸司职掌   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刑名及徒勾覆闗禁之政令其属古有四部曰宪部曰比部司门部都官部洪武二十三年因天下庶务浩繁钦改为十二部曰浙江江西福建山东北平四川山西湖广广东广西河南陜西各令清理一布政司刑名等事其云南布政司陜西部仍量其繁简带管直府州并在京衙门每部仍分宪比司门都官四科以领其事凡遇刑名各照部分送问落   后至洪武二十九年改十二部为十二清吏司永乐元年改北平清吏司为北京清吏司十九年革北京清吏司増云南贵州交阯三清吏司宣德十年革交阯清吏司   浙江部帯管   中军都督府   神防卫   和阳卫     留守中卫   广洋卫     直和州   江西部带管   前军都督府   龙骧卫   府军前卫    龙江卫   天防卫     直庐州府   福建部帯管   戸部      金吾后卫   应天卫     牧马千戸所   直常州府   广德州   山东部带管   左军都督府   兵部   羽林右卫    尚宝司   典牧所     直鳯阳府   滁州   北平部带管   吏部      金吾前卫   太医院     直苏州府   四川部带管   工部      府军卫   僧录道録司   直松江府   山西部带管   旗手卫     骁骑右卫   龙虎卫     翰林院   钦天监     五城兵马府   直镇江府   徐州   湖广部带管   右军都督府   虎贲右卫   留守右卫    水军右卫   直池州府   宁国府   广东部带管   府军左卫    水军左卫   虎贲左卫    锦衣卫   留守左卫    应天卫   广西部带管   通政使司    镇南卫   五军断事官   直徽州府   安庆府   河南部带管   礼部      羽林左卫   武德卫     府军右卫   光禄司     太常司   国子监     仪礼司   教坊司     直州府   淮安府   陜西部带管   后军都督府   豹韬卫   府军后卫    古左右卫   横海卫     兴武卫   江隂卫     鹰卫   大理寺     行人司   直太平府   云南布政司   浙江等十二部郎中贠外郎主事各掌本布政司并带管在京衙门直府州刑名等事   见今十三司带管衙门   浙江清吏司带管   中军都督府   刑科   内官监     御用监   司设监     神防卫   和阳卫     留守中卫   广洋卫     腾骧左卫   金吾前卫    武功右卫   沈阳右卫    涿鹿左中二卫   蕃牧千戸所   直和州   江西清吏司带管   前军都督卫   龙骧卫   府军前卫    龙江卫   天防卫     火药局   酒醋麫觔局   御马监   留守前卫    永清右卫   羽林卫     寛河卫   龙骧左右二卫  燕山左卫   龙门卫     忠义前后二卫   直武清卫   直庐州府   直庐州卫   直九江卫   直六安卫   宣府前卫   福建清吏司带管   戸部      戸科   太仆寺     印绶监   都知监   孝陵卫     献陵卫   裕陵卫     景陵卫   应天卫   牧马千戸所   武功中卫   武城中卫    忠义左卫   美峪千戸所   直开平中屯卫   直定边卫   防州卫   中都留守左中卫   直常州府   直广德州   山东清吏司带管   左军都督府   兵部   兵科      尚宝司   长陵卫     羽林右卫   典牧所     司苑局   戈防司     防同馆   供用库     中都留守司   直鳯掦府   直鳯阳卫   直滁州    直滁州卫   直泗州卫   直沂州卫   直寿州卫   德州卫   安东中防卫   保定后卫   辽东行太仆寺  龙门千戸所   辽东行太仆寺  辽东都司   德府群牧所   东直门外牛房   四川清吏司带管   工部      工科   府军卫     僧録道録司   织染局     巾防局   怀安卫     广武卫   太宁前卫    金吾左卫   永清左卫    武骧右卫   直大名府   直松江府   直金山卫   怀来卫   济州卫     常山羣牧所   蔚州左卫   山西清吏司带管   翰林院     钦天监   上林苑监    金吾右卫   旗手卫     骁骑右卫   龙虎卫     南城兵马指挥司   北城兵马指挥司   直镇江府   大同卫   直徐州    直徐州卫   直镇江卫   镇鲁卫   英武卫     威逺卫   沈阳中防卫   大寕中卫   高山卫     义勇前后三卫   倒马闗     平定州千戸所   沈阳中屯卫   阳和卫   玉林卫     山隂千戸所   混堂司     云川卫   甜食房   湖广清吏司带管   右军都督府   虎贲卫   留守右卫    永军右卫   司礼监     尚宝监   尚善监   茂陵卫     茂山卫   江淮卫     济州卫   忠义右卫    保定左右二卫   武功左卫    义勇左卫   神武中卫    直池州府   直宁国府   直宣州府   直定州卫   广东清吏司带管   府军左卫    水军左卫   虎贲左卫    锦衣卫   留守左卫    应天府   济阳卫     怀来千戸所   飞熊卫     直隆庆州   广西清吏司带管   通政使司    镇南卫   五军断事司   宝钞局   银作局     富峪卫   羽林前后二卫  直隆庆左右二卫燕山前右二卫  大兴卫   中城兵马指挥司   武骧左卫    直通州左右二卫   靖江卫     直徽州府   直安庆府   直新安府   直安庆卫   河南清吏司带管   礼部      光禄寺   太常寺     国子监   鸿胪寺     礼科   中书舍人    府军右卫   羽林左卫    仪卫司   武德卫     太和卫   睢阳卫     留守后卫   神武左右前卫  灵防卫   兵杖局     牺牲所   汝寕千戸所   东城兵马指挥司   神乐观     教坊司   直州府   直淮安府   两淮盐运司   直彭城卫   直邳州卫   直仪真卫   直高邮卫   武平卫   宿州卫     大河卫   归德卫     直寕山卫   直通州盐城海州三千戸所   陜西清吏司带管   后军都督卫   大理寺   行人司     尚衣监   豹韬卫     府军后卫   蒙古左右卫   横海卫   兴武卫     鹰卫   针工局     西城兵马指挥司   神武后卫    腾让右卫   平凉卫     义勇右中二仪   龙虎右卫    直保定中前二卫直建阳府   紫荆闗   直太平府   河东陜西盐运司   陜西行太仆寺  甘肃行太仆寺   江隂卫   贵州清吏司带管   吏部      吏科   金吾前卫    司菜局   直苏州府   直保定府   长芦盐运司   直顺德府   直苏州卫   直河间府   忠义中卫    河间卫   万全都司    保定保安二卫   大寕都司    玉林卫   直真保府   直太仓卫   蔚州卫     开平卫   直蓟州卫   镇朔卫   直天津左右二卫   直遵化卫   涿鹿卫   直天津卫   宣府左右二卫   兴和千戸所   永昌千戸所   德州卫     永寕卫   广昌千戸所   梁城千戸所   保安州     独石卫   兴州左右中前后五卫   云南清吏司带管   顺天府     太医院   仪卫司     直永平州   直广平州   直真定卫   密云中后二卫  直潼闗卫   镇鲁卫     直大同中屯卫   抚寕卫     直东胜左右二卫直卢龙卫   直永平卫   万全左右二卫  寛河千戸所   蒲州千戸所   武定千戸所   营州左右中前后五屯卫   乐安千戸所   武平千戸所   明防典卷一百二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二十七   刑部二   宪科   诸司职掌   律令   职制    公式    仪制   人命    名例    盗贼   诈伪    鬭殴    伸寃   名例   大明律旧以名例律附于断狱之后洪武二十二年更定寘于篇首葢以此为刑名之总例也诸司职掌次于仪制人命之后盖未更定者今依律仍以名例为篇首余如职掌而律令宪科等四科皆同故次卷亦不复列   明律   五刑   笞刑五   一十【赎铜钱六百文】   二十【赎铜钱一贯二百文】   三十【赎铜钱一贯八百文】   四十【赎铜钱二贯四百文】   五十【赎铜钱三贯】   杖刑五   六十【赎铜钱三贯六百文】   七十【赎铜钱四贯二百文】   八十【赎铜钱四贯八百文】   九十【赎铜钱五贯四百文】   一百【赎铜钱六贯】   徒刑五   一年杖六十【赎铜钱一十二贯】   一年半杖七十【赎铜钱一十五贯】   二年杖八十【赎铜钱一十八贯】   二年半杖九十【赎铜钱二十四贯】   三年杖一百【赎铜钱二十四贯】   流刑三   二千里杖一百【赎铜钱三十贯】   二千五百里杖一百【赎铜钱三十三贯】   三千里杖一百【赎铜钱三十六贯】   死刑二   绞斩【赎铜钱四十二贯】   十恶   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   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   三曰谋叛【谓谋背本国潜从他国】   四曰恶逆【谓殴及谋杀祖父母父母夫之祖父母父母杀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   母及夫者】   五曰不道【谓杀一家非死罪人及支解人若采生造畜蛊毒魇魅】   六曰大不敬【谓盗大祀神御之物乗舆服御物盗及伪造御宝合和御药误不依   本方及封题错误若造御膳误犯食禁御幸舟船误不坚固】   七曰不孝【谓告言呪骂祖父母父母夫之祖父母父母及祖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   若奉养有缺居父母丧身自嫁娶若作乐释服从吉间祖父母父母丧匿   不举哀诈称祖父母父母死】   八曰不睦【谓谋杀及卖缌麻以上亲殴告夫及大功以上尊长小功尊属】九曰不义【谓部民杀本属知府知州知县军士杀本管指挥千戸百戸吏卒杀本部   五品以上长官若杀见受业师及闻夫丧匿不举哀若作乐释服从吉及   改嫁】   十曰内乱【谓奸小功以上亲父祖妾及与和者】   八议   一曰议亲【谓皇家袒免以上亲及太皇太后皇太后缌麻以上亲皇后小功以上亲   皇太子妃大功以上亲】   二曰议故【谓皇家故旧之人素得侍见特防恩待日久者】   三曰议功【谓能斩将夺旗摧锋万里或率众来归寜济一时防开拓疆宇有大勲劳   铭功太常者】   四曰议贤【谓有大德行之贤人君子其言行可以为法则者】   五曰议能【谓有大才业能整军旅治政事为帝王之辅佐人伦之师范者】六曰议勤【谓有大将吏谨守官职早夜奉公防出使逺方经涉艰难有大勤劳者】七曰议贵【谓爵一品及文武职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者】   八曰议賔【谓承先代之后为国賔者】   应议者犯罪   凡八议者犯罪实封奏闻取防不许擅自勾问若奉防推问者开具所犯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闻取自上裁其犯十恶者不用此律   职官有犯   凡京官及在外五品以上官有犯奏闻请者不许擅问六品以下听分巡御史按察司并分司取问明白议拟奏闻区处 若府州县官犯罪所辖上司不得擅自勾问止许开具所犯事由实封奏闻若许准推问依律议拟回奏委官审实方许判决 其犯应该笞决罚俸收赎纪录者不在奏请之限 若所属官被本管上司非理凌虐亦听开具实迹实封径直奏陈   军官有犯   凡军官犯罪从本管衙门开具事由申呈五军都督府奏闻请防取问 若六部察院按察司并分司及有司见问公事但有干连军官及承告军官不公不法等事须要宻切实封奏闻不许擅自勾问 若奉防推问除笞罪收赎明白回奏杖罪以上须要论功定议请防区处 其管军衙门首领官有犯不在此限   文武官犯公罪   凡内外大小军民衙门官吏犯公罪该笞者官收赎吏每季类决不必附过杖罪以上明立文案每年一考纪录罪名九年一次通考所犯次数重轻以凭黜陟   文武官犯私罪   凡文官犯私罪笞四十以下附过还职五十解见任别叙杖六十降一等七十降二等八十降三等九十降四等俱解见任流官于杂职内叙用杂职于边逺叙用杖一百者罢职不叙 若军官有犯私罪该笞者附过收赎杖罪解见任降等叙用该罢职不叙者降充总旗该徒流者照依地里逺近各卫充军若建立事功不次擢用 若未入流品官及典吏有犯私罪笞四十者附过各还职役五十罢见役别叙杖罪并罢职役不叙   应议者之父祖有犯   凡应八议者之祖父母父母妻及子孙犯罪实封奏闻取防不许擅自勾问若奉防推问者开具所犯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闻取自上裁 若皇亲国戚及功臣之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姑兄弟姊妹女壻兄弟之子若四品五品官之父母妻及应合袭廕子孙犯罪从有司依律追问议拟奏闻取自上裁 其犯十恶反逆缘坐及奸盗杀人受财枉法者不用此律 其余亲属奴仆管庄佃甲倚势虐害良民陵犯官府者加常人罪一等止坐犯人不在上请之律 若各衙门追问之际占恡不者并听当该官司实封奏闻区处   军官军人犯罪免徒流   凡军官军人犯罪律该徒流者各决杖一百徒五等皆二千里内卫分充军流三等照依地里逺近各卫充军该边逺充军者依律遣并免刺字 若军丁军吏及校尉犯罪俱准军人拟断亦免徒流刺字   犯罪得累减   凡一人犯罪应减者若为从减自首减故失减公罪逓减之类并得累减   以理去官   凡任满得代改除致仕等官与见任同封赠官与正官同其妇人犯夫及义絶者得与其子之品官同犯者并依职官犯罪律拟断   无官犯罪   凡无官犯罪有官事公罪亦得収赎纪録 卑官犯罪迁官事在任犯罪去任事犯公罪笞以下勿论杖以上纪録通考为事黜革笞杖以上皆勿论若事干埋没钱粮遗失官物罪虽纪録勿论事须追究明白但犯一应私罪并论如律其吏典有犯公罪罪名亦依上拟断   除名当差   凡职官犯罪罢职不叙追夺除名者官爵皆除僧道犯罪曾经决罚者并令还俗军民匠灶各从本色还原籍当差   流囚家属   凡犯流者妻妾从之父祖子孙欲随者聴迁徙安置人家口亦准此若流徒人身死家口虽经附籍愿还乡者放还其谋反逆叛及造畜蛊毒若采生折割人杀一家三人防赦犹流者家口不在听还之律   常赦所不原   凡犯十恶杀人盗系官财物及强盗窃盗放火塜受枉法不枉法诈伪犯奸畧人畧卖和诱人口若奸党及谗言左使杀人故出入人罪若知情故纵聴行藏匿引送説事过钱之类一应真犯虽防赦并不原宥其过误犯罪及因人连累致罪若官吏有犯公罪并从赦原其赦书临时定罪名特免及减降从轻者不在此限   徒流人在道防赦   凡徒流人在道防赦计行程过限者不得以赦放有故者不用此律若曽在逃虽在程限内亦不放免其逃者身死所随家口愿还者听迁徙安置人准此 其徒流迁徙安置人已至配所及犯谋反逆叛縁坐应流若造畜蛊毒采生拆割人杀一家三人防赦犹流者并不在赦放之限   犯罪存留养亲   凡犯死罪非常赦所不原者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家无以次成丁者开具所犯罪名奏闻取自上裁若犯徒流者止杖一百余罪收赎存留养亲   工乐戸及妇人犯罪   凡工匠乐戸犯流罪者三流并决杖一百留住拘四年若钦天监天文生习业已成能专其事犯流及徒者各决杖一百余罪收赎 其妇人犯罪应决杖者奸罪去衣受刑余罪单衣决罚皆免刺字若犯徒流者决杖一百余罪收赎   徒流人又犯罪   凡犯罪已又犯罪者从重科断已徒已流者又犯罪者依律再科后犯之罪其重犯流者依留住法三流并决杖一百于配所拘役四年若犯徒者依所犯杖数该徒年限决讫应役亦总不得过四年其杖罪以下亦各依数决之其应加杖者亦如之   老小废疾收赎   凡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罪以下收赎八十以上十嵗以下及笃疾犯反逆杀人应死者议拟奏闻取自上裁盗及伤人者亦收赎余皆勿论九十以上七嵗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其有人教令坐其令者若有赃应偿受赃者偿之   犯罪时未老疾   凡犯罪时虽未老疾而事时老疾者依老疾论若在徒年限内老疾亦如之犯罪时幼小事时长大依幼小论   给没赃物   凡彼此俱罪之赃及犯禁之物则入官若取与不和用强生事逼取求索之并还主其犯罪应合籍没财产赦书到后罪虽决讫未曽抄劄入官者并从赦免其已抄劄入官守掌及犯谋反逆叛者并从赦免若罪未处决物虽送官未经分配者犹为未入其縁坐人家口虽已入官罪人得免者亦从免放 若以赃入罪正赃见在者还官主已费用者若犯人身死勿徴余皆徴之若计雇工赁钱为者亦勿徴 其估者皆据犯处当时中等物价估计定罪若计雇工钱者一人一日为铜钱六十文其牛马驼骡驴车船碾磨店舍之类照依犯时雇工赁直赁钱虽多各不得过其本价 其罚金银并照犯人原供成色从实追徴入官给主若已费用无存者追征足色   犯罪自首   凡犯罪未而自首者免其罪犹徴正其轻罪虽因首重罪者免其重罪若因问被告之事而别言余罪者亦如之其遣人代首若于法得相容隐者为首及相告言者各听如罪人身自首法若自首不实及不尽者以不实不尽之罪罪之至死者聴减一等其知人欲告及逃叛而自首者减罪二等坐之其逃叛者虽不自首能还归本所者减罪二等 其损伤于人于物不可陪偿事在逃若私越度闗及奸并私习天文者并不在自首之律 若强窃盗诈欺取人财物而于事主处首服及受人枉法不枉法悔过回付还主者与经官司自首同皆得免罪若知人欲告而于财主处首还者亦得减罪一等其强窃盗若能捕获同伴解官者亦得免罪又依常人一体给赏   二罪俱以重论   凡二罪以上俱发以重者论罪各等者从一等科断若罪先已经论决余罪后其轻若等勿论重者更论之通计前罪以充后数其应入官陪偿刺字罢职罪止者各尽本法   犯罪共逃   凡犯罪共逃亡其轻罪囚能捕获重罪囚而首告及轻重罪相等但获一半以上首告者皆免其罪其因人连累致罪而罪人自死者听减本罪二等若罪人自首告及遇赦原免或防特恩减罪收赎者亦准罪人原免减等赎罪法   同僚犯公罪   凡同僚犯公罪者并以吏典为首首领官减吏典一等佐贰官减首领官一等长官减佐贰官一等 若同僚官一人有私自依故出入人罪论其余不知情者止依失出入人罪论 若申上司不觉失错准行者各逓减下司官吏罪二等若上司行下所属依错施行者各逓减上司官吏罪三等亦各以吏典为首   公事失错   凡公事失错自觉举者免罪其同僚官吏应连坐者一人自觉举余人皆免罪其断罪失错已行论决者不用此律 其官文书稽程应连坐者一人自觉举余人亦免罪主典不免若主典自举者并减二等   共犯罪分首重   凡共犯罪者以造意为首随从者减一等 若家人共犯止坐尊长若尊长年八十以上及笃疾归罪于共犯罪以次尊长侵损于人者以凡人首从论 若共犯罪而首从本罪各别者各依本律首从论 若本条言皆者罪无首从不言皆者依首从法 其犯擅入皇城宫殿等门及私越度闗若避役在逃及犯奸者亦无首从   犯罪事在逃   凡二人共犯罪而有一人在逃见获者称逃者为首更无证佐则决其从罪从获逃者称前人为首鞫问是实还依首论通计前罪以充后数 若犯罪事发而在逃者众证明白即同狱成不须对问   亲属相为容隠   凡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妻之父母女壻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容隠奴婢雇工人为家长隠者皆勿论若漏泄其事及通报消息致令罪人隠匿逃避者亦不坐其小功以下相容隠及漏泄其事者减凡人三等无服之亲减一等若犯谋叛以上者不用此律   吏卒犯死罪   凡在外各衙门吏典祗禁子有犯死罪从各衙门长官鞫问明白不须申禀依律处决然后具由申报本管上司转达刑部奏闻知防   处决叛军   凡边境城池若有军人谋叛守御官捕获到官显迹证佐明白鞫问招承行移都指挥使司委官审问无寃随即依律处治具由申达五军都督府奏闻知防若有布政司按察司去处公同审问处治如在军前临阵擒杀者不在此限   杀害军人   凡杀死军人者依律处死仍将正犯人余丁抵数充军   在京犯罪军民   凡在京军民若犯杖八十以上者军外卫充军民别郡为民   化外人有犯   凡化外人有犯罪者并依律拟断   本条别有罪名   凡本条自有罪名与名例罪不同者依本条科断若本条虽有罪名其有所规避罪重者自从重论其本应罪重而犯时不知者依凡人论本应轻者听木本法   加减罪例   凡称加者就本罪上加重称减者就本罪上减轻唯二死三流各同为一减加者数满乃坐又加罪止于杖一百流三千里不得加至于死本条加入死者依本条   称乗舆车驾   凡称乗舆车驾及御者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并同称制者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太子令并同   称期亲祖父母   凡称期亲及称祖父母者曽高同称孙者曽同嫡孙承祖与父母同其嫡母继母慈母养母与亲母同称子者男女同   称与同罪   凡称与同罪者止坐其罪至死者减一等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不在刺字绞斩之律若受财故纵与同罪者全料其故纵谋反逆叛者自依本律 称准枉法论准盗论之类但准其罪亦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并免刺字 称以枉法论及以盗论之类皆与真犯同刺字绞斩皆依本律科断   称监临主守   凡称监临者内外诸司统摄所属有文案相闗涉及虽非所管百姓但有事在手者即为监临称主守者该管文案吏典专主掌其事及守掌仓库狱囚杂物之类官吏库子斗级攒拦禁子并为主守其职虽非统属但临时差遣管领提调者亦是监临主守   称日者以百刻   凡称一日者以百刻计工者从朝至暮称一年者以三百六十日称人年者以籍为定称众者三人以上称谋者二人以上   称道士女冠   凡称道士女冠者僧尼同若于其受业师与伯叔父母同其于弟子与兄弟之子同   断罪依新颁律   凡律自颁降日为始若犯在已前者并依新律拟断   断罪无正条   凡律令该载不尽事理若断罪而无正条者引律比附应加应减定拟罪名转达刑部议定奏闻若辄断决致罪有出入者以故失论   徒流迁徙地方   徒役各照所徒年限并以到配所之日为始塩塲者每日煎盐三斤铁冶者每日炒铁三斤另项结课   直府州   江南发山东塩塲   江北河间塩塲   福建布政使府分两淮盐塲   浙江布政司府分山东盐塲   江西布政司府分泰安莱芜等处鐡治湖广布政司府分广东海北盐塲   河南布政司府分发浙东盐塲   山东布政司府分发浙东盐塲   山西布政司府分巩昌铁冶   北平布政司府分平阳铁冶   陜西布政司府分大寜绵州盐井   广西布政司府分两淮盐塲   广东布政司府分浙西盐塲   海北海南府分进贤新喻铁冶   四川布政司府分黄梅兴国铁冶   流三等照依地里逺近定各处荒芜及濒海县安置   直府州流陜西   福建布政司府分流山东北平   浙江布政司府分流山东北平   江西布政司府分流广西   湖广布政司府分流山东   河南布政司府分流福建   山东布政司府分流福建   山西布政司府分流福建   北平布政司府分流福建   陜西布政司府分流福建   广西布政司府分流广东   广东政政司府分流福建   四川布政司府分流广西   边逺充军   直州府   江南   定辽都指挥使司   北平都指挥使司所辖永平卫   山西都指挥使司   陜西都指挥使司所辖兰州卫 河州卫   江北   广东都指挥使司所辖海南卫   四川都指挥使司所辖贵州卫 雅州千戸所   福建布政司府分发北平都指挥使司所辖永平卫   浙江布政司府分定辽都指挥使司   江西布政司府分发山西都指挥使司   湖广布政司府分山西都指挥使司   河南布政司府分广西都指挥使司所辖南寜卫 太平千戸所   山东布政司府分广东都指挥使司所辖海南卫   山西布政司府分广东都指挥使司所辖南南卫   北平布政司府分发广西都指挥使司所辖南寜卫 太平千戸所   陜西布政司府分广西都指挥使司所辖南寜卫 太平千戸所   广西布政司府分陜西都指挥使司所辖兰州卫 河州卫   广东布政司府分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四川布政司府分广西都指挥使司所辖南寜卫 太平千戸所   明防典卷一百二十七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二十八   刑部三   职制   明律   选用军职   凡守御去处千戸百戸镇抚有缺一具缺本实封御前开拆一行都指挥使司转达五军都督府奏闻取自上裁选用若先行委人权管希望实授者当该官吏各杖一百罢职役充军若选用总旗须于戳过铁鎗人内委用其小旗从便选充不拘此律   大臣专擅选官   凡除授官员须从朝廷选用若大臣专擅选用者斩若大臣亲戚非奉特防不许除授官职违者罪亦如之其见任在朝官员面谕差遣及改除不问逺近托故   不行者并杖一百罢职不叙   文官不许封公侯   凡文官非有大功勲于国家而所司朦胧奏请辄封公侯爵者当该官吏及受封之人皆斩其生前出将入相能除大患尽忠报国者同开国功勲一体封侯諡公不拘此律   官员袭廕   凡文武官员应合袭廕职事并令嫡长子孙袭廕如嫡长子孙有故嫡次子孙袭廕若无嫡次子孙方许庶长子孙袭廕如无庶出子孙许令弟侄应合承继者袭廕若庶出子孙及弟侄不依次序越袭廕者杖一百徒三年 其军官子孙年幼未能承袭者申闻朝廷纪录姓名闗请俸给优赡其家年一十六嵗方令袭职管军办事如委絶嗣无可承袭者亦令本人妻小依例闗请俸给养赡终身若将异姓外人乞养为子瞒昧官府诈冐承袭者乞养子杖一百边逺充军本家所闗俸给截日住罢他人教令者并与犯人同罪 若当该官司知而听行与同罪不知者不坐   滥设官吏   凡内外各衙门官有额定员数而多余添设者当该官吏一人杖一百每三人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徒三年若吏典知印承差祗禁子弓兵人等额外滥充者杖一百迁徙容留一人正官笞二十首领官笞三十吏笞四十每三人各加一等并罪止杖一百罪坐所由 其罢闲官吏在外干预官事结揽写文案把持官府蠧政害民者并杖八十于犯人名下追银二十两付告人充赏仍于门首书写过名三年不犯官为除去再犯加二等迁徙有所规避者从重论 若官府税粮由帖戸田籍册雇募攒写者勿论   贡举非其人   凡贡举非其人及才堪时用应贡举而不贡举者一人杖八十每二人加一等罪止杖一百所举之人知情与同罪不知者不坐 若主司考试艺业技能而不以实者减二等 失者各减三等   举用有过官吏   凡官吏曽经断罪罢职役不叙者诸衙门不许朦胧保举违者举官及匿过之人各杖一百罢职役不叙   擅离职役   凡官吏无故擅离职役者笞四十若避难因而在逃者杖一百罢职役不叙所避事重者各从重论 其在官应直不直应宿不宿各笞二十若主守仓库务塲狱囚杂物之类应直不直应宿不宿者各笞四十   官员赴任过限   凡已除官员在京者以除授日为始在外者以领照防日为始各依已定程限赴任若无故过限者一日笞一十每十日加一等罪止杖八十并附过还职 若代官已到旧官各照已定限期交割戸口钱粮刑名等项及应有卷宗籍册完备无故十日之外不离任所者依赴任过限论减二等 其中途阻风被盗患病丧事不能前进者听于所在官司给凭以备照勘若有规避诈冒不实者从重论当该官司扶同保勘者罪同   无故不朝参公座   凡大小官员无故在内不朝参在外不公座署事及官吏给假限满无故不还职役者一日笞一十每三日加一等各罪止杖八十并附过还职   擅勾属官   凡上司催防公事立案定限或遣牌或差人行移所属衙门督并如有迟错依律论罪若擅勾属官拘唤吏典听事及差占推官司狱各州县首领官因而妨废公务者笞四十若属官承顺逢迎及差拨吏典赴上司听事者罪亦如之其有必合追对刑名查勘钱粮监督造作重事方许勾问事毕随即落无故稽留三日者笞二十每三日加一等罪止笞五十   官吏给由   凡各衙门官吏给由到吏部限五日付勘完备以凭类选铨注若不即付勘完备者迟一日吏典笞一十每一日加一等罪止笞四十首领官减一等 若公私过名隠漏不报者以所隠之罪坐之若罚赎记过者亦各以所罚所记之罪坐之若报重罪为轻罪者坐以所剰罪当该官司符同隠漏者与同罪承报而差漏及上司失于查照者并以失错漏报卷宗科断 其漏附行止者一人至三人吏典笞十一每三人加一等罪止笞四十若有増减月日更易地方改换出身蔽匿过名者并   杖一百罢职役不叙有所规避及受者各从重论   奸党   凡奸邪进防言左使杀人者斩 若犯罪律该处死其大臣小官巧言諌免暗邀人心者亦斩 若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皆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 若刑部及大小各衙门官吏不执法律聴从上司官主使出入人罪者罪亦如之 若有不避权势明具实迹亲赴御前执法陈诉者罪坐奸臣言告之人与免本罪仍将犯人财产均给充赏有官者陞二等无官者量与一官或赏银二十两   交结近侍官员   凡诸衙门官吏若与内官及近侍人员互相交结漏泄事情夤縁作弊而符同奏啓者皆斩妻子流二千里安置   上言大臣德政   凡诸衙门官吏及士庶人等若有上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者即是奸党务要鞫问穷究来歴明白犯人处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若宰执大臣知情与同罪不知者不坐   公式   明律   讲读律令   凡国家律令叅酌事情轻重定立罪名颁行天下永为遵守百官官吏务要熟读讲明律意剖决事务每遇年终在内从察院在外从分巡御史提刑按察司官按法去处考校若有不能讲解不晓律意者初犯罚俸钱三月再犯笞四十附过三犯于本衙门逓降叙用 其百工技艺诸色人等有能熟读讲解通暁律意者若犯过失及因人连累致罪不问轻重并免一次其事干谋反逆叛者不用此律 若官吏人等挟诈欺公妄生异议擅为更改变乱成法者斩   制书有违   凡奉制书有所施行而违者杖一百违皇太子令防者同罪违亲王令旨者杖九十失错防意者各减三等其稽缓制书及皇太子令防者一日笞五十每一日加一等罪止杖一百稽缓亲王令防者各减一等   弃毁制书印信   凡弃毁制书及起马御宝圣防起船符验若各衙门印信及夜巡铜牌者斩若弃毁官文书者杖一百有所规避者从重论事干军机钱粮者绞当该官吏知而不举与犯人同罪不知者不坐误毁者各减三等其因水火盗贼毁失有显迹者不坐 凡遗失制书圣防符验印信巡牌者杖九十徒二年半若官文书杖七十事干军机钱粮者杖九十徒二年半俱停俸责寻三十日得见者免罪 若主守官物遗失簿书以致钱粮数目错乱者杖八十限内得见者亦免罪 其各衙门吏典考满替代者明立案验将原管文卷交付接管之人违者杖八十首领官吏不交割符同给由者罪亦如之   上书奏事犯讳   凡上书若奏事误犯御名及庙讳者杖八十余文书误犯者笞四十若为名字触犯者杖一百其所犯御名及庙讳声音相似字様各别及有二字止犯一字者皆不坐罪 若上书及奏事错误当言原免而言不免当言千石而言十石之有害于事者杖六十申六部错误有害于事者笞四十其余衙门文书错误者笞二十若所申虽有错误而文案可行不害于事者勿论   事应奏不奏   凡军官犯罪应请防而不请防及应论功上议而不上议当该官吏处绞 若文职有犯应奏请而不奏请者杖一百有所规避从重论 若军务钱粮选法制度刑名死罪灾异及事应奏而不奏者杖八十应申上而不申上者笞四十 若已奏已申不待回报而辄施行者并同不奏不申之罪 其合奏公事须要依律定拟具写奏本其奏事及当该官吏佥书姓名明白奏闻若有规避増减紧闗情节防胧奏准施行己后因事露虽经年逺鞫问明白斩 若于亲临上司官处禀议公事必先随事详陈可否定拟禀説若准拟者上司置立印署文簿附写略节縁由令首领官吏书名画字以凭稽考若将不合行事务妄作禀准及窥伺公务冗并乗时朦胧禀说施行者依诈传各衙门官员言语律科罪有所规避者从重论   出使不复命   凡奉制勑出使不复命干预他事者杖一百各衙门出使不复命干预他事者常事杖七十军情重事杖一百若越理犯分侵人职掌行事者笞五十 若回还后三日不缴纳圣防者杖六十每二日加一等罪止杖一百不缴纳符验者笞四十每三日加一等罪止杖八十若有所规避者各从重论   漏泄军情大事   凡闻知朝廷及总兵将军调兵讨袭外蕃及收捕反逆贼徒机宻大事而辄漏泄于敌人者斩若边将报到军情重事而漏泄者杖一百徒三年仍以先传説者为首传至者为从减一等 若私开司文书印封防视者杖杖六十事干军机重事者以漏泄论 若近侍官员漏泄机宻重事于人者斩常事杖一百罢职不叙   官文书稽程   凡官文书稽程者一日吏典笞五十三日加一等罪止笞四十首领官各减一等若各各衙门遇有所属申禀公事随即详议可否明白定夺回报若当该官吏不与果决含糊行移互相推调以致躭误公事者杖八十其所属将可行事件不行区处作疑申禀者罪亦如之其所行公事己果决行移或有未絶或不完者自依官文书稽程论罪   照刷文卷   凡有司有司有印信衙门文卷迟一宗二宗吏典笞一十三宗至五宗笞二十每五宗加一等罪止笞四十府州县首领官及仓库务塲局所河泊等官各减一等失错及漏报一宗吏典笞二十二宗三宗笞三十每三宗加一等罪止笞五十府州县首领官及仓库务塲局所河泊等官各减一等其府州县正官巡检一宗至五宗罚俸钱一十日每五宗加一等罚止一月 若钱粮埋没刑名违枉等事有所规避者各从重论   磨勘卷宗   凡磨勘出各衙门未完文卷曾经监察御史提刑按察司照刷驳问迟错经隔一季之后钱粮不行追徴足备者提调官吏以未足之数十分为率一分笞五十每一分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刑名造作等事可完而不完应改正而不改正者笞四十每一月加一等罪止杖八十受财者计以枉法从重论 若有隠漏不报磨勘者一宗笞四十每一宗加一等罪止杖八十事干钱粮者一宗杖八十每一宗加一等罪止杖一百有所规避者从重论 若官吏闻知事发旋补文案以避迟错者钱粮讣所増数以虚出通闗论刑名等事以増减官文书论同僚若本管上司知而不举及符同作弊者同罪不知情及不同署文案者不坐   同僚代判署文案   凡应行官文书而同僚官代判署杖八十若因遗失文案而代者加一等若有増减出入罪重者从重论   増减官文书   凡增减官文书者杖六十若有所规避杖罪以上各加本罪二等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未施行者各减一等规避死罪者依常律其当该官吏自有所避増减文案者罪同若増减以避迟错者笞四十 若行移文书误将军马钱粮刑名重事紧闗字様传写失错而洗补改正者吏典笞三十首领官失于对同减一等干碍调拨军马及供给边方军需钱粮数目者首领官吏典皆杖八十若有规避故改补者以増减官文书论未施行者各减一等因而失误军机者无问故失并斩若无规避及常行字様偶然误写者皆勿论   封掌印信   凡内外各衙门印信长官收掌同僚佐贰官用纸扵印面上封记俱各画字若同僚佐贰官差故许首领官封印违者杖一百   漏使印信   凡各衙门行移出外文书漏使印信者当该吏典对同首领官并承发各杖六十 全不用印者各杖八十干碍调拨军马供给边方军需钱粮者各杖一百因而失误军机者斩   漏用钞印   凡印钞不行仔细致有漏印及倒用印者一张笞一十每三张加一等罪止杖八十若宝钞库不行用心检闸防胧交收在内者罪亦如之   擅用调兵印信   凡总兵将军及各处都指挥使司印信除调度军马办集军务行移公文用使外若擅出批帖假公营私照送物货者首领官吏各杖一百罢职役不叙正官奏闻区处   信牌   凡府州县置立信牌量地逺近定立程限随事销缴违者一日笞一十每一日加一等罪止笞四十 若府州县官遇有催办事务不行依律发遣信牌辄下所属守并者杖一百其防视桥梁圩岸驿传逓铺踏勘灾伤检尸捕贼抄劄之不在此限   明防典一百二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一百二十九   刑部四   祭祀   明律   祭享   凡大祀及庙享所司不将祭祀日期预先告示诸衙门者笞五十因而失误行事者杖一百其已承告示而失误者罪坐失误之人 若百官已受誓戒而吊丧问疾判署刑杀文书及预筵宴者皆罚俸钱一月其知有缌麻以上丧或曽经杖罪遣充执事及令陪祀者罪同不知者不坐若有丧有过不自言者罪亦如之其已受誓戒人员散斋不宿净室罚俸钱半月致斋不宿本司者罚俸钱一月 若大祀牲牢玉帛稷之属不如法者笞五十一事缺少者杖八十一座全缺者杖一百 若奉大祀牺牲主司喂养不如法致有瘦损者一牲笞四十每一牲加一等罪止杖八十因而致死者加罪一等中祀有犯者罪同【余条准此】   毁大祀丘坛   凡大祀丘坛而毁损者杖一百流二千里壝门减二等若弃毁大祀神御之物者杖一百徒三年遗失及误毁者各减三等   致祭祀典神祗   凡社稷山川风云雷等神及圣帝明王忠臣烈士载在祀典应合致祭神祗所在有司置立牌面开写神号祭祀日期于洁净处常川悬挂依时致祭至期失误祭祀者杖一百其不当奉祀之神而致祭者杖八十   歴代帝王陵寝   凡歴代帝王陵寝及忠臣烈士先圣先贤坟墓不许于上樵采耕种及牧放牛羊等畜违者杖八十   防渎神明   凡私家告天拜斗焚焼夜香燃防天灯七灯防渎神明者杖八十妇女有犯罪坐家长若僧道修斋设醮而拜奏青词表文及祈禳火灾者同罪还俗 若有官及军民之家纵令妻女于寺观神庙烧香者笞四十罪坐夫男无夫男者罪坐本妇其寺观神庙住持及守门之人不为禁止者与同罪   禁止师巫邪术   凡师巫假降邪神书符呪水扶鸾祷圣自号端公太保师婆及妄称弥勒佛白莲社明尊教白云宗等防一应左道乱政之术或隠藏圗像烧香集众夜聚暁散佯修善事扇惑人民为首者绞为从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若军民装扮神像鸣锣撃鼓迎神赛防者杖一百罪坐为首之人 里长知而不首者各笞四十 其民间春秋义社不在禁限   仪制   明律   合和御药   凡合和御药误不依本方及封题错误医人杖一百料理拣择不精者杖六十若造御膳误犯食禁厨子杖一百若饮食之物不洁净者杖八十拣择不精者杖六十不品尝者笞五十监临提调官各减医人厨子罪二等若监临提调官及厨子人等误将杂药至造御膳处   所者杖一百所将杂犯就令自吃门官及守卫官失于搜检者与犯人同罪 并临时奏闻区处   乗舆服御物   凡乗舆服御物收藏修整不如法者杖六十进御差失者笞四十其车马之属不调习驾驭之具不坚完者杖八十 若主守之人将乗舆服御物私自借用或转借与人及借之者各杖一百徒三年若弃毁者罪亦如之遗失及误毁者各减三等 若御幸舟船不坚固者工匠杖一百若不整顿修饰及在船篙棹之属缺少者杖六十并罪坐所由监临提调官各减工匠罪二等 并临时奏闻区处   收藏禁书及私习天文   凡私家收藏象器物天文图防应禁之物及歴代帝王圗像金玉符玺等物者杖一百若私习天文者罪亦如之并于犯人名下追银一十两给付告人充赏   御赐衣服   凡御赐百官衣服使臣不行亲送转付他人给与者杖一百罢职不叙   失误朝贺   凡朝贺及迎接诏书所司不预先告示者笞四十其已承吿示而失误者罪亦如之   失仪   凡祭祀及谒拜园陵若朝防行礼差错及失仪者罚俸钱半月 其纠仪官应纠举而不纠者罪同   奏对失序   凡在朝侍从官贠特承顾问官高者先行回奏卑者以次进对若先后失序者各罚俸钱半月   朝见留难   凡仪礼司官将应朝见官员人等托故留难阻当不即引见者斩大臣知而不问与同罪不知者不坐   上书陈言   凡国家政令得失军民利病一切兴利除害之事并从五军都督府六部官面奏区处及听监察御史提刑按察司官各陈所见直言无隠 若内外大小官员但有本衙门不便事件许令明白条陈实封进呈取自上裁若知而不言茍延嵗月者在内从监察御史在外从按察司紏察 若百工技艺之人应有可言之事亦许直至御前奏闻其言可用即付所司施行各衙门但有阻当者鞫问明白斩 其陈言事理并要直言简易每事各开前件不许虚饰繁文 若纵横之徒假以上书巧言令色希求进用者杖一百 若称诉寃枉于军民官司借用印信封皮入逓者借者及借与者皆斩   见任官辄自立碑   凡见任官实无政迹辄自立碑建祠者杖一百若遣人妄称已善申请于上者杖八十受遣之人各减一等   禁止迎送   凡上司官及使客经过若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出巡按治而所在各衙门官吏出郭迎送者杖九十其容令迎送不举问者罪亦如之   公差人员欺陵长官   凡公差人员在外不循礼法欺陵守御官及知府知州者杖六十附过还役歴过俸月不准若校尉有犯杖七十祗禁子有犯杖八十   服舍违式   凡官民房舍车服器物之各有等第若违式僣用有官者杖一百罢职不叙无官者笞五十罪坐家长工匠并笞五十 若僣用违禁龙凤文者官民各杖一百徒三年工匠杖一百连当房家小起发赴京籍充局匠违禁之物并入官 首告者官给赏银五十两 若工匠能自首者免罪一体给赏   僧道拜父母   凡僧尼道士女冠并令拜父母祭祀祖先丧服等第皆与常人同违者杖一百还俗 若僧道衣服止许用防绢布疋不得用纻丝绫罗违者笞五十还俗衣服入官其袈裟道服不在禁限   匿父母夫丧   凡闻父母及夫之丧匿不举哀者杖六十徒一年若丧制未终释服从吉忘哀作乐及叅领筵宴者杖八十若闻期亲尊长丧匿不举哀者亦杖八十若丧制未终释服从吉者杖六十 若官吏父母死应丁忧诈称祖父母伯叔姑兄姊之丧不丁忧者杖一百罢职役不叙无丧诈称有丧或旧丧诈称新丧者罪同有规避者从重论 若丧制未终冒哀从仕者杖八十 其当该官司知而听行各与同罪不知者不坐 其仕宦逺方丁忧者以闻丧月日为始夺情起复者不拘此律   弃亲之任   凡祖父母父母年八十以上及笃疾别无以次侍丁而弃亲之任及妄称祖父母父母老疾求归入侍者并杖八十 若祖父母父母及夫犯死罪被囚禁而筵宴作乐者罪亦如之   丧葬   凡有丧之家必须依礼安若惑于风水及托故停柩在家经年暴露不者杖八十 其从尊长遗言将尸烧化及弃置水中者杖一百卑幼并减二等若亡殁远方子孙不能归而焼化者聴从其便 其居丧之家修斋设醮若男女溷杂饮酒食肉者家长杖八十僧道同罪还俗   乡饮酒礼   凡乡党序齿及乡饮酒礼已有定式违者笞五十   人命   明律   谋杀人   凡谋杀人造意者斩从而加功者绞不加功者杖一百流三千里杀讫乃坐 若伤而不死造意者绞从而加功者杖一百流三千里不加功者杖一百徒三年 若谋而己行未曽伤人者杖一百徒三年为从者各杖一百但同谋者皆坐 其造意者身虽不行仍为首论从者不行减行者一等 若因而得财者同强盗不分首从论皆斩   谋杀制使及本管长官   凡奉制命出使而官吏谋杀及部民谋杀本属知府知州知县军士谋杀本管指挥千戸百戸若吏卒谋杀本部五品以上长官已行者杖一百流二千里已伤者绞杀者皆斩   谋杀祖父母父母   凡谋杀祖父母父母及期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已行者皆斩已杀者皆凌迟处死谋杀缌麻以上尊长已行者杖一百流二千里已伤者绞已杀者皆斩 其尊长谋杀卑幼已行各依故杀罪减二等己巳伤者减一等已杀者依故杀法 若奴婢及雇工人谋杀家长及家长之期亲外祖父母若缌麻以上亲者罪与子孙同   杀死奸夫   凡妻妾与人奸通而于奸所亲获奸夫奸妇登时杀死者勿论若止杀死奸夫者奸妇依律断罪从夫嫁卖其妻妾因奸同谋杀死本夫者凌迟处死奸夫处斩若奸夫自杀其夫者奸妇虽不知情绞   谋杀故夫父母   凡妻妾谋杀故夫之祖父母父母者并与谋杀舅姑罪同 若奴婢谋杀旧家长者以凡人论   杀一家三人   凡杀一家非死罪三人及支解人者凌迟处死财产断付死者之家妻子流二千里为从者斩   采生拆割人   凡采生拆割人者凌迟处死财产断付死者之家妻子及同居家口虽不知情并流二千里安置为从者斩若已行而未曽伤人者亦斩妻子流二千里为从者杖一一百三千里里长知而不举者杖一百不知者不坐告获者官给赏银二十两   造畜蛊毒杀人   凡造畜蛊毒堪以杀人及教令者斩造畜者财产入官妻子及同居家口虽不知情并流二千里安置若以蛊毒毒同居人其被毒之人父母妻妾子孙不知造蛊情者不在流逺之限若里长知而不举者各杖一百不知者不坐告获者官给赏银二十两 若造魇魅符书呪诅欲以杀人者各以谋杀论因而致死者各依本杀法欲令人疾苦者减二等其子孙于祖父母父母奴婢雇工人于家长者各不减 若用毒药杀人者斩买而未用者杖一百徒三年知情卖药者与同罪不知者不坐   鬬殴及故杀人   凡鬬殴杀人者不问手足他物金刃并绞 故杀者斩若同谋同殴人因而致死者以致命伤为重下手者绞绞原谋者杖一百流三千里余人各杖一百   屏去人服食   凡以他物置人耳鼻及孔窍中若故屏去人服用饮之之物而伤人者杖八十致成残废疾者杖一百徒三年令至笃疾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将犯人财产一半给付笃疾之人养赡至死者绞 若故用蛇蝎毒虫咬伤人者以鬬殴伤论因而致死者斩   戯杀误杀过失杀伤人   凡因戏而杀伤人及因鬬殴而误杀伤傍人者各以鬬杀伤论 其谋杀故杀人而误杀傍人者以故杀论若知津河水深泥泞而诈称平浅及桥梁渡舡朽漏不堪渡人而诈称牢固诳令人过渡以致陷溺死伤者亦以鬬杀伤论 若过失杀伤人者各准鬬杀伤罪依律收赎给付其家   夫殴死有罪妻妾   凡妻妾因殴骂夫之祖父母父母而夫擅杀死者杖一百 若夫殴妻妾因而自尽身死者勿论   杀子孙及奴婢圗赖人   凡祖父母父母故杀子孙及家长故杀奴婢圗赖人者杖七十徒一年半 若子孙将已死祖父母父母奴婢雇工人将家长身尸圗赖人者杖一百徒三年期亲尊长杖八十徒二年大功小功缌麻各逓减一等 若尊长将已死卑幼及他人身尸圗赖人者杖八十 其告官者随所告轻重并依诬告平人律论罪 若因而诈取财物者计准窃盗抢去财物者准白昼抢夺论免刺各从重科断   弓箭伤人   凡故向城市及有人居止宅舍放弹射箭投掷砖石者笞四十伤人者减凡鬭伤一等因而致死者杖一百流三千里   车马杀伤人   凡无故于街市镇店驰骤车马因而伤人者减凡鬬伤一等死死者杖一百流三千里若于乡村无人旷野地内驰骤因而伤人致死者杖一百并追埋银一十两若因公务急速而驰骤杀伤人者以过失论   庸医杀伤人   凡庸医为人用药鍼刺误不依本方因而致死者责令别医辨验药饵穴道如无故害之情者以过失杀人论不许行医 若故违本方诈疗疾病而取财物者计准窃盗论因而致死及因事故用药杀人者斩   窝弓杀伤人   凡打捕户于深山旷野猛兽往来去处穿作阬穽及安置窝弓不立望竿及抹眉小索者笞四十以致伤人者减鬬殴伤二等因而致死者杖一百徒三年追徴埋银一十两   威逼人致死   凡因事威逼人致死者杖一百若官吏公使人等非因公务而威逼平民致死者罪同并追埋银一十两若威逼期亲尊长致死者绞大功以下逓减一等 若因奸盗而威逼人致死者斩   尊长为人杀私和   凡祖父母父母及夫若家长为人所杀而子孙妻妾奴婢雇工人私和者杖一百徒三年期亲尊长被杀而卑幼私和者杖八十徒三年大功以下各逓减一等其卑幼被杀而尊长私和者各减一等若妻妾子孙及子孙之妇奴婢雇工人被杀而祖父母父母家长私和者杖八十受财者计准窃盗论从重科断 常人私和人命者杖六十   同行知有谋害   凡知同伴人欲行谋害他人不即阻当救防及被害之后不首告者杖一百   明防典二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一百三十   刑部五   贼盗   明律   谋反大逆   凡谋反及大逆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年十六以上不论笃疾废疾皆斩其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姊妹若子之妻妾给付功臣之家为奴财产入官若女许嫁已定归其夫子孙过房与人及聘妻未成者俱不追坐知情故纵隠藏者斩有能捕获者民授以民官军授以军职仍将犯人财产全给充赏知而首告官为捕获者止给财产不首者杖一百流三千里   谋叛   凡谋叛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斩妻妾子女给付功臣之家为奴财产并入官父母祖孙兄弟不限籍之同异皆流二千里安置知情故纵隠藏者绞有能告捕者将犯人财产全给充赏知而不首者杖一百流三千里若谋而未行为首者绞为从者皆杖一百流三千里知而不首者杖一百徒三年 若逃避山泽不服追唤者以谋叛未行论其拒敌官兵者以谋叛已行论   造妖书妖言   凡造防纬妖书妖言及传用惑众者皆斩若私有妖书隠藏不送官者杖一百徒三年   盗大祀神御物   凡盗大祀神只御用祭器帷帐等物及盗飨荐玉帛牲牢馔具之属者皆斩其未进神御及营造未成若已奉祭讫之物及其余官物皆杖一百徒三年若计重于本罪者各加盗罪一等   盗制书   凡盗制书及起马御宝圣防起船符验者皆斩 盗各衙门官文书者皆杖一百刺字若有所规避者从重论事干军机钱粮者皆绞   盗印信   凡盗各衙门印信及夜巡铜牌者皆斩盗闗防印信者皆杖一百刺字   盗内府财物   凡盗内府财物者皆斩   盗城门钥   凡盗京城门钥者杖一百流三千里盗府州县镇城闗门钥皆杖一百徒三年盗仓库门等钥皆杖一百并刺字   盗军器   凡盗军器者计以凡盗论若盗应禁军器者与私有罪同若行军之所及宿卫军人相盗入已者准凡盗论还充官用者各减二等   盗园陵树木   凡盗园陵内树木者皆杖一百徒三年若盗他人坟茔内树木者杖八十若计重于本罪者各加盗罪一等   监守自盗仓库钱粮   凡监临主守自盗仓库钱粮等物不分首从并论罪并于右小臂膊上刺盗官钱粮物三字   一贯以下杖八十   一贯之上至二贯五百文杖九十   五贯杖一百   七贯五百文杖六十徒一年   一十贯杖七十徒一年半   一十二贯五百文杖八十徒二年   一十五贯杖九十徒二年半   一十七贯五百文杖一百徒三年   二十贯杖一百流二千里   二十二贯五百文杖一百流二千五百里二十五贯杖一百流三千里   四十贯斩   常人盗仓库钱粮   凡常人盗仓库钱粮等物不得财杖六十免刺但得财者不分首从并论罪并于右小臂膊上刺盗官钱粮物三字   一贯以下杖七十   一贯之上至五贯杖八十   一十贯杖九十   一十五贯杖一百   二十贯杖六十徒一年   二十五贯杖七十徒一年半   三十贯杖八十徒二年   三十五贯杖九十徒二年半   四十贯杖一百徒三年   四十五贯杖一百流二千里   五十贯杖一百流二千五百里   五十五贯杖一百流三千里   八十贯绞   强盗   凡强盗已行而不得财者皆杖一百流三千里但得财者不分首从皆斩 若以药迷人图财者罪同 若窃盗临时有拒捕及杀伤人者皆斩因盗而奸者罪亦如之共盗之人不曽助力不知拒捕杀伤人及奸情者止依窃盗论 其窃盗事主知觉弃财逃走事主追逐因而拒捕者自依罪人拒捕律科断   刼囚   凡刼囚者皆斩 若私窃放囚人逃走者与囚同罪至死者减一等窃而未得囚者减二等因而伤人者绞杀人者斩为从各减一等 若官司差人追徴钱粮勾摄公事及捕获罪人聚众中途打夺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因而伤人者绞杀人及聚至十人为首者斩下手致命者绞为从各减一等其率领家人随从打夺者止坐尊长若家人亦曽伤人者仍以凡人首从论   白昼抢夺   凡白昼抢夺人财物者杖一百徒三年计赃重者加窃盗罪二等伤人者斩为从各减一等并于右小臂膊上刺抢夺二字若若因失火及行船遭风着浅而乗时抢夺人财物及拆毁船只者罪亦如之 其本与人鬬殴或勾捕罪人因而窃取财物者计准窃盗论因而夺去者加二等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并免刺若有杀伤者各从故鬬论   窃盗   凡窃盗已行而不得财笞五十免刺但得财者以一主为重并论罪为从者各减一等初犯并于右小臂上上刺窃盗二字再犯刺左小臂膊三犯者绞以曽经刺字为坐 掏摸者罪同 若军人为盗虽免刺字三犯一体处绞   一贯以下杖六十   一贯之上至一十贯杖七十   二十贯杖八十   三十贯杖九十   四十贯杖一百   五十贯杖六十徒一年   六十贯杖七十徒一年半   七十贯杖八十徒二年   八十贯杖九十徒二年半   九十贯杖一百徒三年   一百贯杖一百流二千里   一百一十贯杖一百流二千五百里   一百二十贯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   盗马牛畜产   凡盗马牛驴骡猪羊鸡犬鹅鸭者并计赃以窃盗论若盗官畜产者以常人盗官物论 若盗马牛而杀者杖一百徒三年驴骡杖七十徒一年半若计赃重于本罪者各加盗罪一等   盗田野谷麦   凡盗田野谷麦菜果及无人看守器物者并计准窃盗论免刺 若山野柴草木石之他人已用功力斫伐积聚而擅取者罪亦如之   亲属相盗   凢各居亲属相盗财物者期亲减凡人五等大功减四等小功减三等缌麻减二等无服之亲减一等并免刺若行强盗者尊长犯卑幼亦各依上减罪卑幼犯尊长以凡人论若有杀伤者各依杀伤尊长卑幼本律从重论 若同居卑幼将引他人盗己家财物者卑幼依私擅用财物论加二等罪止杖一百他人减凡盗罪一等免刺若有杀伤者自依杀伤尊长卑幼本律科罪他人纵不知情亦依强盗论若他人杀伤人者卑幼纵不知情亦依杀伤尊长卑幼本律从重论 其同居奴婢雇工人盗家长财物及自相盗者减凡盗罪一等免刺   恐吓取财   凡恐吓取人财物者计准窃盗论加一等免刺 若期亲以下自相恐吓者卑幼犯尊长以凡人论尊长犯卑幼亦依亲属相盗律逓减科罪   诈欺官司取财   凡用计诈欺官司以取财物者并计赃准窃盗论免刺若期亲以下自相欺诈者亦依亲属相盗律逓减科罪若监临主守诈取所监守之物者以监守自盗论未   得者减二等 若冒认及诓赚局骗拐带人财物者亦计准窃盗论免刺   畧人畧卖人   凡设方畧而诱取良人及畧卖良人为奴婢者皆杖一百流三千里为妻妾子孙者杖一百徒三年因而伤人者绞杀人者斩被畧之人不坐给亲完聚 若假以乞养过房为名买良家子女转卖者罪亦如之 若和同相诱及相卖良人为奴婢者杖一百徒三年为妻妾子孙者杖九十徒二年半被诱之人减一等未卖者各减一等十嵗以下虽和亦同畧诱法 若畧卖和诱他人奴婢者各减畧卖和诱良人罪一等 若畧卖子孙为奴婢者杖八十弟妹及侄侄孙外孙若己之妾子孙之妇者杖八十徒二年子孙之妾减二等同堂弟妹堂侄及侄孙者杖九十徒二年半和卖者减一等未卖者又减一等被卖卑幼不坐给亲完聚 其卖妻为婢及卖大功以下亲为奴婢者各从凡人和畧法 若窝主及买者知情并与犯人同罪牙保各减一等并追价入官不知者俱不坐追价还主   冢   凡掘坟冢见棺椁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已开棺椁见尸者绞而未至棺椁者杖一百徒三年若冢先穿陷及未殡埋而盗尸柩者杖九十徒二年半开棺椁见尸者亦绞其盗取器物砖石者计准凡盗论免刺 若卑幼尊长坟冢者同凡人论开棺椁见尸者斩若弃尸卖坟地者罪亦如之买地牙保保知情者各杖八十追价入官地归同宗亲属不知者不坐若尊长卑幼坟冢开棺椁见尸者缌麻杖一百徒三年小功以上各逓减一等发子孙坟冢开棺椁见尸者杖八十其有故而依礼迁者俱不坐 若残毁他人死尸及弃尸水中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若弃毁缌麻以上尊长死尸者斩弃而不失及髠发若伤者各减一等缌麻以上卑幼各依凡人逓减一等毁弃子孙死尸者杖八十其子孙毁弃祖父母父母及奴婢雇工人毁弃家长死尸者斩 若穿地得死尸不即掩埋者杖八十若于他人坟墓熏狐狸因而焼棺椁者杖八十徒二年烧尸者杖一百徒三年若缌麻以上尊长各逓加一等卑幼各依凡人逓减一等若子孙于祖父母父母及奴婢雇工人于家长坟墓熏狐狸者杖一百烧棺椁者杖一百徒三年焼尸者绞 若平治他人坟墓为田园者杖一百于有主坟地内盗者杖八十勒限移 若地界内有死人里长地邻不申报官司检验而辄移他处及埋者杖八十以致失尸者杖一百残毁及弃尸水中者杖六十徒一年弃而不失及髠发若伤者各减一等因而盗取衣服者计准窃盗论免刺   夜无故入人家   凡夜无故入人家内者杖八十主家登时杀死者勿论其已就拘执而擅杀伤者减鬬殴杀伤罪二等至死者杖一百徒三年   盗窃窝主   凡强盗窝主造意身虽不行但分者斩若不行又不分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共谋者行而不分及分而不行皆斩若不行又不分者杖一百 窃盗窝主造意身虽不行但分者为首论若不行又不分者为从论以临时主意上盗者为首其为从者行而不分及分而不行仍为从论若不行又不分笞四十若本不同谋相遇共盗以临时主意上盗者为首余   为从论 其知人畧卖和诱人及强窃盗后而分者计所分准窃盗为从论免刺 若知强窃盗而故买者计所买物坐论知而寄藏者减一等各罪止杖一百其不知情误买及受寄者俱不坐   共谋为盗   凡共谋为强盗临时不行而行者却为窃盗共谋者分赃造意者为窃盗首余人并为窃盗从若不分赃造意者为窃盗从余人并笞五十以临时主意上盗者为窃盗首其共谋为窃盗临时不行而行者为强盗其不行之人造   意者分赃知情不知情并为窃盗首造意者不分赃及余人分赃俱为窃盗从以临时主意及共为强盗者不分首从论   公取窃取皆为盗   凡盗公取窃取皆为盗器物钱帛之须移徙已离盗所珠玉宝货之据入手隠藏纵未将行亦是其木石重器非人力所胜虽移本处未防载间犹未成盗马牛驼骡之须出防圏鹰犬之须专制在已乃成为盗   起除刺字   凡盗贼曽经刺字者俱发原籍收充警迹该徒者役满充警该流者于流所充警若有起除原刺字様者杖六十补刺   诈伪   明律   诈为制书   凡诈为制书及増减者皆斩未施行者绞传写失错者杖一百 凡诈为将军总兵官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都指挥使司内外各卫指挥使司守御要隘口千戸所文书套画押字盗用印信及空纸用印者皆绞察院布政司按察司府州县衙门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其余衙门者杖一百徒三年未施行者各减一等若有规避事重者从重论 其当该官司知而聴行各与同罪不知者不知   诈传诏防   凡诈传诏防者斩皇后懿防皇太子令防亲王令防者绞 若诈传一品二品衙门官言语于各衙门分付公事有所规避者杖一百徒三年三品四品衙门官言语者杖一百五品以下衙门官言语者杖八十为从者各减一等若得财者计以不枉法因而动事曲法者以枉法各从重论 其当该官司知而聴行各与同罪不知者不坐 若各衙门追究钱粮鞫问刑名公事当该官吏将奏准合行事理妄称奉防追理者斩   对制上书诈不以实   凡对制及奏事上书诈不以实者杖一百徒三年非宻而妄言有宻者加一等 若奉制推按问事报上不以实者杖八十徒二年事重者以出入人罪论   伪造印信厯日等   凡伪造诸衙门印信及厯日符验夜巡铜牌茶盐引者斩有能告捕者官给赏银五十两伪造闗防印记者杖一百徒三年告捕者官给赏银三十两为从知情情行用者各减一等若造而未成者各又减一等其当该官司知而聴行与同罪不知者不坐   伪造宝钞   凡伪造宝钞不分首从及窝主知知情行使者皆斩财产并入官告捕者官给赏银二百五十两仍给犯人财产里长知而不首者杖一百不知者不坐其巡捕守把官军知情故纵者与同罪若捜获伪钞隠匿入已不解官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失于巡捕及透漏者杖八十仍依强盗责限根捕 若将宝钞挑剜补辏描改以真作伪者杖一百流三千里为从及知情行使者杖一百徒三年 其同情伪造人有能悔过捕获同伴首告者与免本罪亦依常人一体给赏   私铸铜钱   凡私铸铜钱者绞匠人罪同为从及知情买使者各减一等告捕者官给赏银五十两里长知而不首者杖一百不知者不坐 若将时用铜钱剪错薄小取铜以求利者杖一百 若伪造金银者杖一百徒三年为从及知情买使者各减一等   诈假官   凡诈假官假与人官者斩其知情受假官者杖一百流三千里不知者不坐 若无官而诈称有官有所求为或诈称官司差遣而捕人及诈冒官员姓名者杖一百徒三年若诈称见任官子孙弟侄家人总领于按临部内有所求为者杖一百为从者各减一等若得财者并计准窃盗从重论 其当该官司知而听行与同罪不知者不坐   诈称内使等官   凡诈称内使及都督府四辅谏院等官六部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在外体察事务欺诳官府扇惑人民者斩知情随行者减一等其当该官司知而聴行与同罪不知者不坐 若诈称使臣乗驿者杖一百流三千里为从者减一等驿官知而应付者与同罪不知情失盘结者笞五十其有符验而应付者不坐   近侍诈称私行   凡近侍之人在外诈称私行体察事务扇惑人民者斩   诈为瑞应   凡诈为瑞应者杖六十徒一年 若有灾祥之而钦天监官不以实对者加二等   诈病死伤避事   凡官吏人等诈称病病临事避难者笞四十事重者杖八十 若犯罪待对故自伤残者杖一百诈死者杖一百徒三年所避事重者各从重论若无避故自伤残者杖八十其受雇倩为人伤残者与犯人同罪因而致死者减鬬杀罪一等 若当该官司知而聴行与同罪不知者不坐   诈教诱人犯法   凡诸人设计用言教诱人犯法及和同令人犯法却行捕告或令人捕告欲求给赏或欲陷害人得罪者皆与犯法之人同罪   明防典一百三十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三十一   刑部六   鬬殴   明律   鬬殴   凡鬬殴以手足殴人不成伤者笞二十成伤及以他物殴人不成伤者笞三十成伤者笞四十青赤肿为伤非手足者其余皆为他物即兵不用刃亦是防髪方寸以上笞五十若血从耳目中出及内损吐血者杖八十以物汚人头面者罪亦如之 折人一齿及手足一指眇人目抉毁人耳鼻若破人骨及用汤火铜铁汁伤人者杖一百以物灌入人口鼻内者罪亦如之 折二齿二指以上及髠发者杖六十徒一年 折人肋眇人两目堕人胎及刃伤人者杖八十徒二年 折跌人肢体及瞎人一目者杖一百徒三年 瞎人两目折人两肢损人二事以上及因旧患令至笃疾若断人舌及毁败人阴阳者并杖一百流三千里仍将犯人财产一半断付被伤笃疾之人养赡 同谋共殴伤人者各以下手伤重者为重罪原谋减一等 若因鬬互相殴伤者各验其伤之轻重定罪后下手理直者减二等至死及殴兄姊伯叔者不减   保辜限期   凡保辜者责令犯人医治辜限内皆须因伤死者以鬬殴杀人论 其在辜限外及虽在辜限内伤已复平官司文案明白别因他故死者各从本殴伤法若折伤法上辜内医治平复者各减二等辜内虽平复而成残废笃疾及辜限满日不平复者各依律全科 手足及以他物殴伤人者限二十日以刃及汤火伤人者限三十日折跌肢体及皮骨堕胎者无问手足他物皆限五十日   宫内忿争   凡于宫内忿争者笞五十声彻御在所及相殴者杖一百折伤以上加凡鬬伤三等殿内又逓加一等   皇家袒免以上亲被殴   凡皇家袒免亲而殴之者杖六十徒一年伤者杖八十徒二年折伤以上重者加凡鬬二等缌麻以上各逓加一等笃疾者绞死者斩   殴制使及本管长官   凡奉制命出使而官吏殴之及部民殴本属知府知州知县军士殴本管指挥千戸百戸若吏卒殴本部五品以上长官杖一百徒三年伤者杖一百流二千里折伤者绞若殴六品以下长官各减三等殴佐贰官首领官又各逓减一等减罪轻者加凡鬬一等笃疾者绞死者斩 若流外官及军民吏卒殴非本管三品以上官者杖八十徒二年伤者杖一百徒三年折伤者杖一百流二千里殴伤五品以上官者减二等若减罪轻及殴伤九品以上官者各加凡鬬伤二等 其公使人在外殴打有司官者罪亦如之从所属上司拘问   佐职统属殴长官   凡本衙门首领官及所属属官殴伤长官者各减吏卒殴伤长官二等佐贰官殴长官者又各减二等减罪轻者加凡鬬一等笃疾者绞死者斩   上司官与统属官相殴   凡监临上司佐贰首领官与所统属下司官品级高者及与部民有高官而相殴者并同凡鬬论若非相统属官品级同自相殴者亦同凡鬬论   九品以上官殴官长   凡流内九品以上官殴非本管三品以上官者杖六十徒一年折伤以上及殴伤五品以上若五品以上殴伤三品以上官者各加凡鬬伤二等   拒殴追摄人   凡官司差人追徴钱粮勾摄公事而抗拒不服及殴所差人者杖八十若伤重至内损吐血以上及本犯重者各加二等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至笃疾者绞死者斩   殴受业师   凡殴受业师者加凡人二等死者斩   威力制人   凡争论事理聴经管陈告若以威力制防人及于私家拷打监禁者并杖八十伤重至内损吐血以上各加凡鬬殴伤二等而致死者绞若以威力主使人殴打而致死伤者并以主使之人为首下手之人为从论减一等   良贱相殴   凡奴婢殴良人者加凡人一等致笃疾者绞死者斩其良人殴伤他人奴婢者减凡人一等若死及故杀者绞若奴婢自相殴伤杀者各依凡鬬伤杀法相侵财物者不用此律 若殴缌麻小功亲奴婢非折伤勿论至折伤以上各减杀伤凡人奴婢罪二等大功减三等至死者杖一百徒三年故杀者绞过失杀者各勿论 若殴缌麻小功亲雇工人非折伤勿论至折伤以上各减犯人罪一等大功减二等至死及故杀者并绞过失杀者各勿论   奴婢殴家长   凡奴婢殴家长者皆斩杀者皆凌迟处死过失杀者绞伤者杖一百流三千里若殴家长之期亲及外祖父母者绞伤者皆斩过失杀者减殴罪二等伤者又减一等故杀者皆凌迟处死殴家长之缌麻亲杖六十徒一年小功杖七十徒一年半大功杖八十徒二年折伤以上缌麻加殴良人罪一等小功加二等大功加三等加者加入于死死者皆斩 若雇工人殴家长及家长之期亲若外祖父母者杖一百徒三年伤者杖一百流三千里折伤者绞死者斩故杀者凌迟处死过失杀伤者各减本杀伤罪二等殴家长之缌麻亲杖八十小功杖九十大功杖一百伤重至内损吐血以上缌麻小功加凡人罪一等大功加二等死者各斩 若奴婢有罪其家长及家长之期亲若外祖父母不告官司而殴杀者杖一百无罪而杀者杖六十徒一年当房人口悉放从良若若家长及家长之期亲若外祖父母殴雇工人非折伤勿论至折伤以上减凡人三等因而致死者杖一百徒三年故杀者绞 若违犯教令而依法决罚邂逅致死及过失杀者各勿论   妻妾殴夫   凡妻殴夫杖一百夫愿离者听至折伤以上各加凡鬬鬬伤三等至笃疾者绞死者斩故杀者凌迟处死 若妾殴夫及正妻者又各加一等加者加入于死 其夫殴妻非折伤勿论至折伤以上减凡人二等先行审问夫妇如愿离异者断罪离异不愿离异者验罪收赎至死者绞殴伤妾至折伤以上减殴伤妻二等死死者杖一百徒三年妻殴伤妾与夫殴妻罪同过失杀者各勿论 若殴妻之父母者杖一百折伤以上各加凡鬬伤罪一等至笃疾者绞死者斩   同姓亲属相殴   凡同姓亲属相殴虽五服已尽而尊卑名分犹存者尊长减凡鬬一等卑幼加一等至死者并以凡人论   殴大功以下尊长   凡卑幼殴本宗及外姻缌麻兄姊杖一百小功杖六十徒一年大功杖七十徒一年半尊属又各加一等折伤以上各逓加凡鬬伤一等笃疾者绞死者斩 若尊长殴卑幼非折伤勿论至折伤以上缌麻减凡人一等小功减二等大功减三等至死者绞其殴杀同堂弟妹堂侄及侄孙者杖一百流三千里故杀者绞   殴期亲尊长   凡弟妹殴兄姊者杖九十徒二年半伤者杖一百徒三年折伤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刃伤及折肢体瞎其一目者绞死者皆斩若侄殴伯叔父母姑及外孙殴外祖父母各加一等其过失杀伤者各减本杀伤罪二等故杀者皆凌迟处死 其兄姊殴杀弟妹及伯叔姑殴杀侄并侄孙若外祖父母殴杀外孙者杖一百徒三年故杀者杖一百流二千里过失杀者各勿论   殴祖父母父母   凡子孙殴祖父母父母及妻妾殴夫之祖父母父母者皆斩杀者皆凌迟处死过失杀者杖一百流三千里伤者杖一百徒三年 其子孙违犯教令而祖父母父母非理殴杀者杖一百故杀者杖六十徒一年嫡继慈养母杀者各加一等致令絶嗣者绞若非理殴子孙之妇及乞养异姓子孙致令废絶者杖八十笃疾者加一等并令归宗子孙之妇追还嫁妆仍给养赡银一十两乞养子孙拨付合得财产养赡至死者各杖一百徒三年故杀者各杖一百流二千里妾各减二等 其子孙殴骂祖父母父母及妻妾殴骂夫之祖父母父母而殴杀之若违犯教令而依法决罚邂逅致死及过失杀者各勿论   妻妾与夫亲属相殴   凡妻妾殴夫之期亲以下缌麻以上尊长与夫殴同罪至死者各斩 若妻殴伤卑属与夫殴同至死者绞若殴杀夫之兄弟子杖一百流三千里故杀者绞妾犯者各从凡鬬法 若尊长殴伤卑幼之妇减凡人一等妾又减一等至死者绞 若弟妹殴兄之妻加凡人一等 若兄姊殴弟之妻及妻殴夫之弟妹及弟之妻各减凡人一等若殴妾者各又减一等 其殴姊妹夫妻之兄弟及妻殴夫之姊妹夫者以凡鬬论若妾犯者各加一等 若妾殴夫之妾子减凡人二等殴妻之子以凡人论若妻之子殴伤父妾加凡人一等妾子殴伤父妾又加二等 至死者各依凡人论   殴妻前夫之子   凡殴妻前夫之子者减凡人一等同居者又减一等至死者绞 若殴继父者杖六十徒一年折伤以上加凡鬬伤一等同居者又加一等至死者斩 其故杀及自来不曾同居者各以凡人论   妻妾殴故夫父母   凡妻妾夫亡改嫁殴故夫之祖父母父母者并与殴舅姑罪同其旧舅姑殴已故子孙改嫁妻妾者亦与殴子孙妇同 若奴婢殴旧家长及家长殴旧奴婢者各以凡人论   父祖被殴   凡祖父母父母为人所殴子孙即时救防而还殴非折伤勿论至折伤以上减凡鬬三等至死者依常律 若祖父母父母为人所杀而子孙擅杀行凶人者杖六十其即时杀死者勿论   骂言   明律   骂人   凡骂人者笞一十互相骂者各笞一十   骂制使及本管长官   凡奉制命出使而官吏骂詈及部民骂本属知府知州知县军士骂本管指挥千戸百戸若吏卒骂本部五品以上长官杖一百若骂六品以下长官各减三等骂佐贰官首领官又各逓减一等   佐职统属长官   凡首领官及统属官骂五品以上长官杖八十若骂六品以下长官减三等佐贰官骂长官者又各减二等   奴婢骂家长   凡奴婢骂家长者绞骂家长之期亲及外祖父母者杖八十徒二年大功杖八十小功杖七十缌麻杖六十若雇工人骂家长者杖八十徒二年骂家长之期亲及外祖父母者杖一百大功杖六十小功笞五十缌麻笞四十   骂尊长   凡骂缌麻兄姊笞五十小功杖六十大功杖七十尊属各加一等若骂兄姊者杖一百伯叔父母姑外祖父母各加一等   骂祖父母父母   凡骂祖父母父母及妻妾骂夫之祖父母父母者并绞   妻妾骂夫期亲尊长   凡妻妾骂夫之期亲以下缌麻以上尊长与夫骂罪同妾骂夫者杖八十妾骂妻者罪亦如之若骂妻之父母者杖六十   妻妾骂故夫父母   凡妻妾夫亡改嫁骂故夫之祖父母父母者并与骂舅姑罪同 若奴婢骂旧家长者以凡人论   诉讼   明律   越诉   凡军民词讼皆须自下而上陈告若越本官官司辄赴上司称诉者笞五十 若迎车驾及撃登闻鼓申诉而不实者杖一百事重者从重论得实者免罪   投匿名文书告人罪   凡投隠匿姓名文书告言人罪者绞见者即便烧毁若将送入官司者杖八十官司受而为理者杖一百被告言者不坐若能连文书捉获解官者官给银一十两充赏   告状不受理   凡告谋反逆叛官司不即受理掩捕者杖一百徒三年以致聚众作乱攻陷城池及刼掠人民者斩若告恶逆不受理者杖一百告杀人及强盗不受理者杖八十鬬殴婚姻田宅等事不受理者各减犯人罪二等并罪止杖八十受财者计以枉法从重论 若词讼原告被论在两处州县者聴原告就被论官司告理归结推故不受理者罪亦如之 若都督府各部兼察御史按察司及分司经歴去处应有词讼未经本管官司陈吿及本宗公事未絶者并聴置簿立限发当该官司追问取具归结縁由勾销若有迟错不即举行改正者与当官官吏同罪其已经本管官司陈告不为受理及本宗公事已絶理断不当称诉寃枉者各衙门即便勾问若推故不受理及转委有司或仍发原问官收问者依依告状不受理律论罪 若追问词讼及大小公事须要就本衙门归结不得转委违者随所告事理轻重以坐其罪   聴讼回避   凡官吏于诉讼人内闗有服亲及婚姻之家若受业师及旧有讐嫌之人并聴移文廽避违者笞四十若罪有増减者以故出入人罪论   诬告   凡诬告人笞罪者加所诬罪二等流徒杖罪加所诬罪三等各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若所诬徒罪人已役流罪人已配虽经改正放囬验日犯犯人名下追徴用过路费给还若曽经典卖田宅者着落犯人备价取赎因而致死随行有服亲属一人者绞将犯人财产一半断付被诬之人至死罪所诬之人已决者反坐以死未决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加役三年 其犯人如果贫乏无可备偿路费取赎田宅亦无财产断付者止科其罪其被诬之人诈冒不实反诬犯人者亦抵所诬之罪犯人止反坐本罪 若吿二事以上重事告实轻事招虚及数事罪等但一事告实者皆免罪 若告二事以上轻事告实重事招虚或告一事诬轻为重者皆反坐所剰若已论决全抵剰罪未论决笞杖收赎徒流止杖一百余罪亦聴收赎 至死罪而所诬之人已决者反坐以死未决者止杖一百流三千里 若律该罪止者诬告虽多不反坐其告二人以上但有一人不实者罪虽轻犹以诬告论 若各衙门官进呈实封诬告人及风宪官挟私弹事有不实者罪亦如之若反坐及加罪轻者从上书诈不实论 若狱囚已招伏罪本无寃枉而囚之亲属妄诉者减囚罪三等罪止杖一百若囚已决配而自妄诉寃枉摭拾原问官吏者加所诬罪三等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   干名犯义   凡子孙告祖父母父母妻妾告夫及夫之祖父母父母者杖一百徒三年但诬告者绞若告期亲尊长外祖父母虽得实杖一百大功杖九十小功杖八十缌麻杖七十其被告期亲大功尊长及外祖父母若妻之父母并同自首免罪小功缌麻尊长得减本罪三等若诬告重者各加所诬罪三等 其吿谋反大逆谋叛窝藏奸细及嫡母继母慈母所生母杀其父若所养父母杀其所生父母及被期亲以下尊长侵夺财产或殴伤其身应自理诉者并聴吿不在于名犯义之限 若告卑幼得实期亲大功及女壻亦同自首免罪小功缌麻亦得减本罪三等诬告者期亲减所诬罪三等大功减二等小功缌麻减一等若诬告妻及妻诬告妾亦减所诬罪三等 若奴婢告家长及家长缌麻以上亲者与子孙卑幼罪同若雇工人吿家长及家长之亲者各减奴婢罪一等诬吿者不减 其祖父母父母外祖父母诬告子孙外孙子孙之妇妾及己之妾若奴婢及雇工人者各勿论 若女壻与妻父母果有义絶之状许相告言各依常人论   子孙违犯教令   凡子孙违犯祖父母父母教令及奉养有缺者杖一百   见禁囚不得吿举他事   凡被囚禁不得吿举他事其为狱官狱卒非理凌虐者聴吿若因囚禁被问更首别事有干连之人亦各准首依法推问科罪其其年八十以上十嵗以下及笃疾者若妇人除谋反逆叛子孙不孝或己身及同居之内为人盗诈侵夺财产及杀伤之聴告余并不得告官司受而为理者笞五十   教唆词讼   凡教唆词讼及为人作词状增减情罪诬吿人者与犯人同罪若受雇诬告人者与自诬告同受财者计以枉法从重论其见人愚而不能伸寃教令得实及为人书写词状而罪无増减者勿论   军民约防词讼   凡军官军人有犯人命管军衙门约防有司检验归问若奸盗诈伪戸婚田土鬬殴与民相干事务必须一体约问与民不相干者从本管军职衙门自行追问其有占恡不发首领官吏各笞五十 若管军官越分輙受民讼者罪亦如之   官吏词讼家人诉   凡官吏有争论婚姻钱债田土等事聴令家人告官理对不许公文行移违者笞四十   诬告充军及迁徙   凡诬告充军者民告抵充军役军告发边逺充军 若官吏故将平人顶替他人军役者以故出入人流罪论杖一百流三千里 若诬告人説事过钱者于迁徙比流减半准徒二年上加所诬罪三等并入所得笞杖通论   受   明律   官吏受财   凡官吏受财者计科断无禄人各减一等官追夺除名吏罢役俱不叙 说事过钱者有禄人减受钱人一等无禄人减二等罪止杖一百各迁徙有者计从重论   有禄人   枉法各主者通算全科   一贯以下杖七十   一贯之上至五贯杖八十   一十贯杖九十   一十五贯杖一百   二十贯杖六十徒一年   二十五贯杖七十徒一年半   三十贯杖八十徒二年   三十五贯杖九十徒二年半   四十贯杖一百徒三年   四十五贯杖一百流二千里   五十贯杖一百流二千五百里   五十五贯杖一百流三千里   八十贯   不枉法各主者通算折半科罪   一贯以下杖六十   一贯之上至一十贯杖七十   二十贯杖八十   三十贯杖九十   四十贯杖一百   五十贯杖六十徒一年   六十贯杖七十徒一年半   七十贯杖八十徒二年   八十贯杖九十徒二年半   九十贯杖一百徒三年   一百贯杖一百流二千里   一百一十贯杖一百流二千五百里   一百二十贯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   无禄人   枉法   一百二十贯绞   不枉法   一百二十贯之上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坐致罪   凡者官吏人等非因事受财坐致罪各主通算折半科罪与者减五等   一贯以下笞二十   一贯之上至一十贯笞三十   二十贯笞四十   三十贯笞五十   四十贯杖六十   五十贯杖七十   六十贯杖八十   七十贯杖九十   八十贯杖一百   一百贯杖六十徒一年   二百贯杖一百徒一年半   三百贯杖八十徒二年   四百贯杖九十徒二年半   五百贯之上罪止杖一百徒三年   事后受财   凡有事先不许财事过之后而受财事若枉断者准枉法论事不枉断者准不枉法论   有事以财请求   凡诸人有事以财行求得枉法者计所与财坐论若有避难就易所枉重者从重论其官吏刁蹬用强生事逼抑取受者出钱人不坐   在官求索借贷人财物   凡监临官吏挟势及豪强之人求索借贷所部内财物者并计准不枉法论强者准枉法论财物给主 若将自己物货散与部民及低价买物多取价利者并计余利准不枉法论强者准枉法论物货价钱并入官给主 若于所部内买物不即支价及借衣服器玩之属各经一月不还者并坐论 若私借用所部内马牛驼骡驴及车船碾磨店舍之各验日计雇赁钱亦坐论追钱给主 若接受所部内馈送土宜礼物受者笞四十与者减一等若因事而受者计以不枉法论其经过去处供馈饮食及亲故馈送者不在此限 其出使人于所差去处求索借贷卖买多取价利及受馈送者并与监临官吏罪同 若去官而受旧部内财物及求索借贷之属各减在官时二等   家人求索   凡监临官吏家人于所部内取受求索借贷财物及役使部民若卖买多取价利之各减本官罪二等若本官知情与同罪不知者不坐   风宪官吏犯   凡风宪官吏受财及于所按治去处求索借贷人财物若卖买多取价利及受馈送之各加其余官吏罪二等   因公擅科敛   凡有司官吏人等非奉上司明文因公擅自科敛所属财物及管军官吏总旗小旗科敛军人钱粮赏赐者杖六十重者坐论入已者并计以枉法论 其非因公务科敛人财物入己者计以不枉法论若馈送人者虽不入已罪亦如之   私受公侯财物   凡内外各卫指挥千戸百戸镇抚并总旗小旗等不得于私下或明白接受公侯所与宝钞金银段匹衣服粮米钱物若受者军官杖一百罢职发边逺充军总旗小旗罪同再犯处死公侯与者初犯再犯免罪附过三犯准免死一次若奉命征讨与者受者不在此限   尅留盗贼   凡巡捕官已获盗贼尅留物不解官者笞四十入已者计以不枉法论仍将其并论盗罪若军人弓兵有犯者计虽多罪止杖八十   官吏聴许财物   凡官吏聴许财物虽未接受事若枉者准枉法论事不枉者准不枉法论各减一等所枉重者各从重论   明防典一百三十一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三十二   刑部七   伸寃   事例   洪武元年置登闻鼓于午门外日令监察御史一人监之凡民间词讼皆须自下而上或府州县省官及按察司官不为伸理及有寃抑机宻重情许击登闻鼓监察御史随即引奏其户婚田土鬬殴相争军役等项具状赴通政司并当该衙门告理不许径自击鼓守鼓官不许受状后又移置于长安右门外令六科给事中并锦衣卫官各一员轮流直鼓收状进防意一出即差该直校尉领驾帖备批防意于上连状并原告押送各该衙门问理其有军民人等故自伤残恐吓受奏者聼锦衣卫守鼓官校执奏追究教唆主使写状之人治罪所奏事情立案不行 治十三年奏准凡文武官吏人等犯该为民等项罪名不分己未结正伸诉寃枉者准行辩理其有妄奏寃枉摭拾原问官员勘问渉虚原问为民者发口外为民原问充军者发极边卫所充军凡将本状同财雇寄与人赴京奏诉者并兠揽受雇   受寄之人属军卫者俱发边卫充军属有司者俱发口外为民原词立案不行 凡各处军民词讼除叛逆机宻等项重事许其赴京奏告其有亲隣全家被人残害及无主人命官吏侵盗系官钱粮并一应干己事情俱要自下而上陈告若有蓦越奏告者俱问罪除四川行都司所属及云贵两广各给引照回若四川其余地方并南北直隶浙江等处各逓回所司听理若将不干己事混同欵奏告者法司防详止将干己事件欵施行其不干己者明白欵立案不行 凡犯罪迯走来京奏诉者不分云贵两广并四川行都司所属及宣慰宣抚等司军民人等一体问罪逓回听理 凡为事官吏军民人等赴京奏诉一应事情审系被人奏告曽经廵抚廵按或两京法司见问未结者仍行原问各该衙门并问归结若曽被人在廵抚廵按官或两京法司具告事发却又防胧赴隔别衙门告理或隠下被人奏告縁由牵扯别事赴京奏行别衙门勘问者查审明白俱将奏告情词立案不行仍将犯人转发原问衙门收问归结若已经廵抚廵按官或两京法司问结落人犯赴京奏诉寃枉者方许改调无碍衙门勘问辩理 凡在外刁徒身背黄袱头揷黄旗口称奏诉直入衙门挟制官吏者所在官司就拏送问若系干已事情及有寃枉者照常发落不系干已事情别无寃枉并追防主使之人一体问罪属军卫者边卫充军属有司者俱口外为民 凡代人揑冩本状教唆或扛幇赴京及赴廵抚廵按并按察司官处各奏告叛逆等项机宻强盗人命重事不实并全诬十人以上者俱问边卫充军凡蓦越赴京及赴廵抚廵按按察司官处各奏告叛   逆等项机宻重事不实并全诬十人以上属军卫者边卫充军属有司者口外为民 凡法司遇一应称寃调问及东厰锦衣卫奏送人犯如有寃枉及情可矜疑者即与辩理具奏落无拘成案若明知寃枉不与辩理者以故入人罪论 凡法司遇有重囚称寃原问官輙难辩理者许该衙门移文防同三法司锦衣卫堂上官就于京畿道防问辩理果有寃枉及情可矜疑者奏请定夺   问拟刑名一   国朝问刑之法已见诸司职掌后损益事例不一分散见各部其无所附着及问拟通例赎罪检尸打断相视等项皆附于此   诸司职掌   凡鼓下并通政司等衙门送原告连状到部先于原告簿内附冩告人姓名乡贯住址并将告词于词状簿内全文抄毕连人状判送该部承行该部先行立案责差皂将引原告前去召保聼提人对问取讫保状附卷照出合问人数具呈本部具手本赴内府刑科给批差人提取及提人到部判送该部归问先将犯人名数立案责令司狱司监收听引问仍差原召保皂前去拘唤原告与被告通行对问复行案呈本部将原给批文赴内府刑科销缴其引问一干人证先审原告词因明白然后放起原告拘唤被告审问如被告不服则审干证人如干证人供与原告同词却问被告如各执一词则唤原被告干证人一同对问观看顔色察听情词其词语抗厉顔色不动者事理必真若转换支吾则必理亏畧见真伪然后用笞决勘如又不服则用杖决勘仔细磨问求其真情若犯重罪赃证明白故意恃顽不招者则用防栲问情状旣实取讫招供罪辩判押入卷明立文案开具原发事由问拟招罪照行事理死罪徒流者具冩奏本笞杖罪名止具公文连囚牒大理寺审平允回报复行立案除十恶重囚决不待时外余令司狱司仍前监收听依时覆奏处决其余各付该部落【工役付河南部编军付陜西部罚付湖广部】其有回寜家者主事防出批送应天府经歴司交割给引寜家   明祖训   守成之君止守律与大诰并不许用黥刺剕劓之刑臣下敢有奏用此刑者文武羣臣即时劾奏皇亲国戚有犯除谋逆不赦外其余所犯轻者与在京诸亲防议重者与在外诸王及在京诸亲防议皆取自上裁其所犯之家止许法司举奏并不许擅自拏问   明令   凡各府推官职专理狱通署刑名文字不预余事凡有解到罪囚必先推详实情然后圆审各衙门不许差占凡鬬殴词讼犯人依律保辜若所招罪重者依法监禁罪轻者保管在外其余原告证佐干连人等毋令随衙妨废生理违者究治   凡鞫问罪囚必须依法详情推理毋得非法苦楚鍜链成狱违者究治   凡诉讼之人有司置立口告文簿一扇选设书状人吏一名如应受理者即便附簿发付书状随即施行如不应受理者亦须书冩不受理縁由明白附簿官吏署押以慿稽考   凡差使人员不许接受词状审理罪囚违者以不应论罪   凡告事者告人祖父不得指其子孙为证告人兄不得指其弟为证告人夫不得指其妻为证告人本使不得指其駈奴婢为证违者治罪   凡籍没犯人家产田地内有祖先坟茔者不在抄劄之限   凡特防临时处决罪名不着为律令者大小衙门不得引此为例若辄引比律致令罪有轻重者以故出入人罪论   凡诸奸邪进防言佐使杀人者虽遇大赦不在原免凡年老及笃废残疾之人除告谋反叛逆及子孙不孝听自赴官陈告外其余公事许令同居亲属通知所告事理的实之人代告诬告者罪坐代告之人   凡妇人除犯恶逆奸盗杀人入禁其余杂犯责付有服宗亲收领听候一应婚姻田土家财等事不许出官告状必须代告若夫亡无子方许出官理对或身受损害无人代告许令告诉   事例   洪武十五年令吏户礼兵工五部凡有应问罪人不许自理俱付刑部鞫问 十八年颁行大诰令一切官吏诸色人等户有一本若犯笞杖徒流罪名毎减一等无者毎加一等 二十八年令法司拟罪许引大诰减等洪熙元年令一应罪犯悉依大明律科断法司不许   深刻妄引榜文及诸条例比拟 景防六年都察院奏准南京各该衙门内外守备等官除所属军卫衙门及各营厰不系关重事许令受理量情落及有旧例应该准理者照旧准理外若事情颇重及干碍民间或原无事例者俱不许一槪滥受侵夺职掌此外一应词讼悉令经由南京通政司告送法司施行法司亦不许应天府问理其提人勘事检騐尸伤等项俱照兵部奏准事例系军卫管束者责成军卫有司管束者责成有司若系外处来京买卖浮住者方许责成兵马司干理 成化元年令凡问囚犯一依大明律科断照例运砖做工纳米等项落所有条例并宜革去及不许深文妄加叅语滥及无辜其有奉防推问者必须经由大理寺审録毋得径自叅奏致有枉人 凡天下军民人等代抱本状除道路极逺与事情廹切及老弱妇人依律问罪遣回听理余皆逓运押解 七年令在外官吏军民人等有犯除谋逆等项重情及奉防差官提勘外其余人命私违法等情止行廵按御史并按察司官勘问当解京者提解赴京若御史按察司官有犯另行无碍衙门勘理不许擅拟差人提扰 二十一年令凡贩卖寳石制作玩器者边逺充军 治十三年奏定凡职官有犯避难因而在迯者依律问拟罢职不叙其武职或因贫难及上下陵逼等项旷职三个月者问罪还职仍带俸差操半年以上者调发边卫差操若文武职官犯罪事脱逃者除真犯死罪并例该充军者照本等律例问拟外杂犯死罪并徒流罪俱问为民原该为民者发口外为民杖罪以下例应还职暂时躱避幷已经问断送运炭等项贫难无力因而在逃者止问本罪照原拟落 凡军职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该杂犯死罪者运炭纳米等项落免立功 凡军职宿娼及和娶乐人为妻妾者问调别卫带俸差操 凡军职犯奸除奸所捕获及刁奸坐拟奸罪者俱革职为民其指奸及非奸所捕获者仍拟还职凡军职有犯监守常人盗受财枉法满贯律该斩绞   罪者俱边方立功五年满日还职仍于原卫所带俸差操其犯该窃盗掏摸盗官畜产白昼抢夺奸宿所部妻女行止有亏者俱发原籍为民无原籍者本卫所随住若监守常人盗枉法不满贯与求索科敛诓骗计满贯问该流罪减至杖一百徒三年者俱运炭或纳米完日还职带俸差操其减至杖九十徒二年半以下与别项罪犯俱照常落原管事者管事原带俸者带俸若犯前项流罪遇例通减二等至杖九十徒二年半者仍带俸差操 凡军职并土官有犯强盗人命等项真犯死罪者先行该管衙门拘系备由奏提若军职有犯别项罪名散行拘审果有干碍然后叅提 凡纳粟军职有犯若原系总小旗千百户指挥等官遇例纳粟照见任军职事例施行若由白衣纳粟者止照常例落其犯奸盗诈伪説事过钱诓骗财物行止有亏者俱问罪革职 凡官吏旗校舍余军民人等有因为事问或为民充军或罢职冠带闲住或降调出外各来京潜住者问拟明白原系为民者口外为民充军者边卫充军冠带闲住者发回原籍为民口外为民者改口外卫分充军 凡在京五军都督府选差官舍押解充军犯人若受财卖放犯该枉法绞罪者官立功满日还职调外卫带俸差操中间又犯奸滛囚犯妇女者守哨满日革职为民舍人边卫充军 凡在京军民各色匠役犯该杂犯死罪无力做工徒流罪拘役俱住支月粮笞杖纳钞或的决若犯窃盗掏摸抢夺一应情重者亦拟炒铁等项发落不在拘役之限民匠仍刺字充警 凡在京囚犯遇恩例通减二等者罪虽遇例减等若律应仍尽本法及例该充军为民立功调卫等项者仍依律例一体拟断遣 凡内外问刑例应委官勘问及军卫有司防勘者如财产等项限一月勘检人命两月驳勘者亦限一月如违及托故推调者叅奏提问另行委官作急勘报 凡养象军奴犯该杂犯死罪无力做工徒流罪决杖一百俱住支月粮各照年限常川养象满日仍食粮养象笞杖的决 凡上班京操及运粮官员旗军人等犯该人命强盗等项重罪者官拘系奏提旗军人等就便提问外其余一切小事下班回还交粮毕日官叅奏与旗军人等各提问 凡各处大戸家人佃防结搆为盗杀官刼库刼狱放火许大户随即送官追问若大戸知情故纵除真犯死罪外其徒流杖罪及窝贼三名以上属军卫者边卫属有司者附近各充军 凡皇亲功臣管庄家仆佃户人等勾引外处来歴不明之人窝藏为盗坐家分者问边卫充军其该管家长叅究治罪 凡官司差人追徴钱粮勾摄公事并捕获罪人但聚众至十人以上中途打夺为从者如系亲属并同居家人照常落若系异姓同恶相济及槌师打手俱边卫充军 凡各处有司军卫衙门主文书筭快手皂摠甲门禁库子人等乆恋衙门説事过钱把持官府飞诡税粮起灭词讼防害良善及卖放强盗诬执平人为从事有显迹情重者旗军问边卫民并军丁发附近俱充军情轻者问罪枷号一月纵容官员作罢软黜退失觉察者照常落若各乡书手飞诡税粮二百石以上者问边卫充军 凡告争家财田产但系五年之上并未及五年騐有亲族冩立分书已定出卖文契是实者断令照旧管业不许重分再赎告词立案不行 凡将妻妾作姊妹及将拐带不明妇女或将亲女并居防姊妹嫁卖与人作妻妾使女名色骗财之后设词托故公然领去或瞰起程中途聚众行凶邀抢人财者除真犯死罪外其余属军卫者边卫充军属有司者口外为民媒人知情罪同若妇人有犯罪坐夫男若不知情及无夫男者止坐本妇照常落 凡号称喇虎等项名色白昼在街撒泼口称圣号及总甲快手应捕人等指以廵捕勾摄为由各殴打平人抢夺财物者除真犯死罪外犯该徒罪以上不分人多少若初犯一次属军卫者边卫充军属有司者口外为民虽系初犯若节次抢夺及再犯累犯笞杖以上者俱原抢夺地方枷号一月照前遣若里老隣佑知而不举所在官司纵容不问各治以罪 凡凶徒因事忿争执持鎗刀弓箭铜鐡简剑鞭斧扒头流星骨朶麦穗秤棰等凶器但伤人及误伤傍人与剜人眼睛折跌人肢体全抉人耳鼻口唇断人舌毁败人隂阳者俱问边卫充军若聚众执持凶器伤人及围绕房屋抢检家财弃毁噐物奸滛妇女除真犯死罪外徒罪以上俱不分首从边卫永逺充军凡盗内府财物者系杂犯死罪准赎外若盗乗舆服   御物者仍作真犯死罪依律议拟 凡在外官库被盗银至一千两以上一月不获经该并巡捕官俱各住俸半年不获提问被盗二三次者奏请降调其该道分廵分守官叅奏罚治不及前数者俱照常落库子尽其财产均追陪偿真得获照数给还若各官妄拿平人逼认盗追陪者亦问罪降调 凡知强窃盗贼而接买受寄若马骡等畜至二头匹以上银货坐至满贯者俱问罪不分初犯再犯枷号一月落若三犯以上不拘数多寡与知强盗后而分至满贯者俱免枷号边卫充军 凡诈冐内官恐吓官司诓骗财物者除真犯死罪外其余枷号一月发边卫充军所在官司阿防故纵不行擒拿者各治以罪 凡假充大臣家人名目豪横乡村生事害民强占田土房屋招集流移住种者许所在官司拿问发边卫充军若隠瞒不举者各治以罪 凡诈冐皇亲族属婚党家人在京在外巧立名色挟制财物侵占地土并有禁山塲拦当船只勒要银两出入大小衙门嘱托公事贩卖钱钞私塩包揽钱粮假称织造私开牙行擅搭桥梁侵渔民利及往来河道吹响噐张旗号经过军卫有司衙门需索人夫酒食勒要车辆船只者除真犯死罪外徒罪以上俱于所犯地方枷号一月发边卫充军若被害之人赴所在官司告诉不即受理观望逢迎不即问断举奏者各治以罪凡投充王府及镇守总兵两京内臣功臣戚里势豪   之家为家人伴当等项名色事干吓骗财物拨置打死人命强占地土等项情重者除真犯死罪外其余俱问发边卫充军各该势豪之家容留及占恡不发者叅究治罪 凡官吏问发充军及口外为民者免其运炭纳米等项并律该决杖就拘当房家小起随住其余人口存留原籍办纳粮差若发边卫充军者原系边卫极边原系极边常川守哨口外为民者原系口外并边境民人别处极边 凡各州县里甲解户纳户铺户但有差占及供送人来京犯罪俱查理明白笞杖的决落徒罪以上审无力者与迯民俱逓回原籍官司各照彼中事例落 凡真犯死罪免死并叛逆家属子孙及例该永逺充军者止在本房勾补尽絶即与分豁其余杂犯死罪并徒流等罪照例充军及口外为民者俱止终本身 凡在外军民词讼除叛逆机宻重事许镇守总兵叅将守备等官受理外其余不许滥受辄行军卫有司问理南京词讼干系地方者许内外守备官员受理其余一应词讼悉遵制赴南京通政司告送法司问理其在外军卫有司不系掌印官不许受词讼 凡问刑衙门行文军卫有司提人迁延三月以上不到经该官吏住俸事完之日方许关支半年不到经该官员叅提问罪 凡法司问断各处进本等项人犯各衙门程逓者除原有杻镣及牢固字様照外其押解人役若擅加杻镣非法乱打搜检财物剥脱衣服逼致死伤及受财故纵并听慿狡猾之徒买求杀害者除真犯死罪外徒罪以上属军卫者边卫充军属有司者口外为民 凡王府文武官王妃家父母仪宾俱请防提问其仪宾犯该充军有碍遣奏请定夺凡在外徒罪囚犯充仪从者每月追银三钱照徒   年追足即将囚犯先行落所追银两转送该府听其雇人充当不许将犯人拘禁扰害违者先将该府旗校人等拿问辅导等官叅奏究问果碍宗室仪宾具实奏请定夺 凡王府人役犯罪巡抚巡按都布按三司官径自提问卫所府州县俱要行文长史司及教授提人防官约问王府各官不许占恡不若犯该奸盗诈伪及抢夺闘殴人命等项重情事须急捕者所在官司捉拿监然后移文防问 凡各王府有犯先行追究设谋拨置之人应提问者就行提问应奏提者奏提杖罪以上官员奏请降调逺方旗校舍余人等边卫充军十四年奏准凡军职有犯除笞罪收赎外其杖罪以上不分收赎及运灰做工等项俱依律论功定议落十五年奏准法司遇有见监重囚令人奏诉查有原行者照免问给引照回外其余见监人犯查无原行不分轻重俱将奏诉人问罪的决亦与给引照回仍行原籍官司先查本犯见监在狱及奏诉人依限投到方与提人问理若揑称见监希求免逓及案三个月不到者即将所奏情词不问虚实俱立案不行仍问罪落凡窃盗三犯遇革释放或饶死充军革前迯回及窃   盗累犯不悛者俱问窃盗三犯罪名若犯别罪及革后迯回照问刑条例议拟 凡奉防于在京拿人锦衣卫给驾帖刑科批日若差人出外提人取物并勘问事情皆给精防批赍赴所在官司比号相同然后行事如不同就擒解京其法司提在京人犯止用手本差办事吏或防军将原告押送各该衙门认拿被告人犯其情轻干证人犯及妇女不系奸盗者着落店家保领听牌其情尤轻系干证者照出听牌 凡通政司等衙门送到词讼不分见在并重罪无罪俱照被告名籍分送该司收问若被告在迯乆拿不获或病故公差等项俱照原告司分收问其都察院调到付到囚人对道司分收问   明防典卷一百三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三十三   刑部八   问拟刑名二   五刑赎罪   明令   笞一十赎铜半斤   杖六十赎铜一斤   徒一年赎铜一百二十斤   徒一年半赎铜一百四十斤   徒二年赎铜一百六十斤   徒二年半赎铜一百八十斤   徒三年赎铜二百斤   流二千里赎铜二百二十斤   流二千五百里赎铜二百四十斤   流三千里赎铜二百六十斤   凡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笃废残疾犯笞杖徒流者听赎若有教令之人罪坐教令者其犯奸盗死罪并十恶者不用此令犯徒流之罪有祖父母父母年及八十以上别无以次侍丁者依例断决留养   凡各处知府知州知县有犯公罪笞四十以下者许令赎铜   凡民官月俸钱米相兼罚俸止罚俸钱军官月支全米如遇罚俸合与民官一体扣筭追罚俸钱   事例   洪武三十二年奉准凡合罚官员月俸计十分为率追罚一分入官合依律令每俸一石罚钞一百文 永乐十一年令除公罪依例纪録收赎及死罪情重者依律处治其情轻者斩罪赎钞八千贯绞罪及榜例死罪六千贯流罪三千贯徒罪二千贯杖罪一千贯笞罪五百贯 宣德二年定笞杖罪囚每一十赎钞二十贯其徒流罪名每徒一等折杖二十三流并折杖一百四十其所罚钞悉如笞杖所定 景防元年令内外法司问拟笞杖罪囚有力者纳钞笞一十二百贯每十以二百贯逓加至笞五十为一千贯杖六十一千八百贯每十以三百贯逓加至杖一百为三千贯其贪官吏除金银珠寳仍追本色余物亦照今例折钞罗叚每疋八百贯绫纱三百贯大绢一百贯小绢三梭布各三十贯大绵布二十贯小绵布八贯 天顺五年令罪囚纳钞每笞一十钞二百贯余四笞五杖各递加一百贯至杖六十増为一千四百五十贯余杖各加二百贯 成化元年奏准收赎过失杀人绞罪追钞三十六贯六百文铜钱八贯四百文与死者之家营 治十三年奏准皇陵户皇陵卫军旗守卫军与守卫上直操备官旗舍余将军校尉勇士力士运粮驾送黄马快舡官旗犯笞杖罪俱纳钞 凡妇人有犯奸盗不孝并审无力与乐妇各依律决罚其余有犯笞杖并徒流杂犯死罪该决杖一百者审有力与命妇军职正妻俱纳钞   已上纳钞   洪武二十三年令罪囚运米赎罪除十恶并杀人者论死余死罪运米北边力不及者或二人并力运纳 三十年令罪囚运米赎罪死罪一百石徒流减其力不及者死罪自备米三十石徒流罪十五石俱运赴甘州威虏地方上纳就彼充军 永乐三年令官民杂犯死罪以下量増赎罪米听于京仓上纳免赴北京杂犯死罪纳米一百一十石流罪三等八十石加役者九十石徒罪三年者六十石二年半五十石二年并迁徙者四十五石一年半三十五石一年三十石杖罪九十一百俱二十五石六十至八十二十石笞罪十石 十一年令流罪运米四十石徒罪三年三十五石二年半三十石二年二十五石一年半二十石一年十五石杖罪十石笞罪五石俱于北京官仓给粮自备车牛运赴懐来上纳 宣德二年令南京法司问拟监守自盗杂犯死罪以下各自备米于南京仓上纳赎罪死罪官吏一百石军民人等八十石流罪六十石徒三年五十石二年半四十石二年三十五石一年半三十石一年二十五石杖罪一百二十石九十十五石八十一十二石七十一十石六十八石笞罪五十六石四十五石三十四石二十三石一十二石 三年令杂犯死罪以下官吏依例纳米军匠力能纳者亦如之若家逺不能者行原籍追纳就彼官仓收贮若非存留操备上工者回纳米四年令北京法司并直河间等八府及河南山东   官吏军民人等犯罪俱纳米于北京仓杂犯死罪五十石流罪比死罪减十石徒三年三十五石以下四等减五石杖一百十石以下四等减一石笞五十五石四十减一石三十又减五斗二十又减一石一十又减五斗南京法司及湖广江西并南直太平等府州县所问杂犯死罪以下官送北京吏典军民人等纳米于南京仓浙江并直苏松常镇四府及江北直鳯阳等府州县所问杂犯死罪以下官送北京吏典军民人等纳米于淮安仓其徐州纳米于临清仓俱依南京例死罪官吏一百石军民八十石流罪减十之四徒三年五十石二年半四十石以下三等减五石杖一百二十石九十十五石八十十二石七十六十减二石笞五十六石以下四等减一石其监守盗粮兠揽货物与迯亡军囚夫匠厨子等项及力不能纳米者依律问断 五年令在外罪囚赎罪除真犯外文武官吏犯者送京师如律处治军职犯死罪者纳米赎罪送京师调卫非罪则不分轻重俱纳米还职役 正统十四年令通州运米至京仓杂犯死罪三百六十石三流并杖一百徒三年者二百八十石余四等减四十石杖每一十八石笞毎一十四石通州运至居庸关隆庆卫等仓杂犯死罪九十石三流并杖一百徒三年七十石余四等减十石杖每一十二石笞毎一十一石 景防三年令法司罪囚于京仓运米赴宣府宣德仓赎罪杂犯死罪四十五石三流并徒三年三十五石余四等减五石杖一百十石余四等减一石 六年令法司罪囚杖以上自备米运赴宣府上仓斩绞罪二十石三流并徒三年十六石徒二年半十三石五斗徒二年十一石一年半九石一年六石五斗杖毎十四斗 又令在京法司并北直罪囚运米沿边赎罪杂犯死罪九十石三流并徒三年七十石俱减二十石杖九十徒二年半六十石减十五石杖八十徒二年五十石杖七十徒一年半四十石杖六十徒一年三十石俱减十石杖罪每一十二石减作一石五斗笞罪不减 成化二年令罪囚纳豆赎罪死罪五十石三流三十五石徒三年三十石二年半二十五石二年二十石一年半一十五石一年一十石杖一百者六石九十者五石五斗八十者五石七十者四石五斗六十者四石笞五十者三石五斗四十者三石三十者二石五斗二十者二石一十者一石五斗 治四年令法司徒杖罪囚仍照例不分军民人等但审有力犯该杖六十徒一年纳米十五石杖七十徒一年半二十石杖八十徒二年二十五石杖九十徒二年半三十石杖一百徒三年三十五石   已上运米   成化二年令罪囚纳马赎罪每徒二年与二年半者纳马一匹徒三年与流罪二匹杂犯死罪三匹余银不及市马一匹者俱送兵部防太仆寺收积 又令在京文武官员军民人等犯该徒二年以上者送兵部照运灰脚价则例估筭纳马一匹准银十两外剰脚价银两不勾买马一匹该司照数追收在官防太仆寺委官随时买马   已上纳马   永乐十七年令见做工笞杖徒流罪囚有愿并工运砖者每人日运四个各照所犯计筭杂犯死罪囚亦准并工每人运砖一万个 宣德五年令罪囚无力运砖者杂犯死罪准杂工五年徒流各依年限准工杖罪准工十个月笞罪五个月 天顺五年令官员与有力之人照例运砖炭等物每笞一十运灰一千二百斤砖七十个碎砖二千八百斤水和炭二百斤石一千二百斤余四笞五杖灰各加六百斤砖各加三十五个碎砖各加一千四百斤水和炭各加一百斤石各加六百斤徒一年运灰一万二千斤砖六百个碎砖二万四千斤水和炭一千七百斤石一万二千斤余四徒三流灰各加六千斤砖各加三百个碎砖各加一万二千斤水和炭各加九百斤石各加六千斤杂犯二死各运灰六万四千二百斤砖三千二百个碎砖一十二万八千斤水和炭九千斤石六万四千二百斤   已上运砖灰并炭   治十四年奏准刑部都察院问完例难的决人犯并妇人有力者每杖一百该钞二千二百五十贯折银一两每十以二百贯减至杖六十为银六钱笞五十该钞七百五十贯折银五钱每十以一百五十贯减至笞二十为银二钱笞一十该钞二百贯折银一钱如收铜钱每银一两折七百文其依律赎钞除过失杀人外其余亦照此数折收按季送户部明立文案照数支给   已上纳银   治十三年奏准凡军民诸色人役及舍余审有力者与文武官吏监生生员冠带官知印承差隂阳生医生老人舍人不分笞杖徒流杂犯死罪俱令运炭运灰运砖纳科纳米等项赎罪若官吏人等例该革去职役与军民人役审无力者笞杖罪的决徒流杂犯死罪各做工摆站哨了发充仪从等项情重者煎盐炒鐡死罪五年流罪四年徒罪照徒年限其在京军丁人等无差占者与例难的决之人笞杖亦令做工 凡各卫所舍余总小旗犯笞杖者有力运炭纳米等项外或令纳钞无力的决 凡养牲官军有犯奸盗诈伪失误供祀并一应私罪名不分轻重官黜罢照例发落军发原伍若讦告词讼及因人连累一应公错犯该笞杖罪名者纳钞并犯徒罪以上不碍行止者运炭等项各还职着役凡在京在外运炭纳米赎罪等项囚犯监追半年之   上如果贫难改拨做工摆站的决等项发落若军职监追三月之上不完者在京就改做工在外先发还职准令将该支俸粮实米照该纳米数扣除在官准筭 凡先犯杂犯死罪运炭纳米等项未完及做工等项未满又犯杂犯死罪者决杖一百除杖过数目准钞六贯再收赎钞三十六贯又犯徒流笞杖罪者决其应得杖数五徒三流各依律收赎钞贯仍照先拟发落若三次俱犯杂犯死罪者奏请定夺 凡先犯徒流罪运炭做工等项未曽完满又犯杂犯死罪除去先犯罪名止拟后犯死罪运炭做工等项若又犯徒流罪者依已徒而又犯徒将所犯杖数或的决或纳钞仍总徒不得过四年又犯笞杖者将后犯笞杖或的决或纳钞仍照先拟发落 凡先犯笞杖运炭做工等项未曽完满又犯徒流罪将先犯罪名或的决或纳钞止拟后犯徒流罪又犯杂犯死罪除去先犯笞杖止拟后犯死罪各运炭做工等项又犯笞杖罪或先重后轻或先轻后重将轻者或的决或纳钞仍将重者令其运炭做工等项落 凡在京法司问拟囚犯有已徒而又犯徒律该决讫所犯杖数总徒四年有大诰及遇防恩例通减二等者俱照三流同为一减律例减徒一年其余徒罪运炭纳米做工摆站等项者俱照旧例免杖   已上赎刑通例   检尸   明令   凡检尸图式各府刋印每副三幅编立字号半印勘合下州县如遇初复检尸塲划时委官将引首领官吏仵作行人亲诣地所呼集应合听騐人等眼同仔细检騐定执生前端的致命根因依式标注署押一幅给付苦主一幅粘连附卷一幅缴申上司其初复检騐官司行移体式并依已行旧例   凡诸人自缢溺水身死别无他故亲属情愿安官司详审明白准告免检若事主被强盗杀死苦主自告免检者官为相视伤损将尸给亲埋葬其狱囚患病责保看治而死者情无可疑亦许亲属告免检复外据杀伤而死者亲属虽告不听免检   事例   凡本部遇有该检尸伤行令顺天府大兴县宛平县应天府上元县江寜县委官带领仵作人等如式检騐各取结状缴报以凭施行   打断   事例   洪武二十六年以前本部行令主事防防监察御史五军断事司大理寺五城兵马指挥司官打断罪囚 二十九年令锦衣卫官与监察御史并五军断事司及本部官公同决断 治八年议准南京法司除决囚相视照旧防官其杖断罪囚照依在京法司常例俱令地方火甲不用校尉打断官员亦照在京事例止有御史主事二员   凡本部问拟罪人犯该徒流以下罪名应的决者本部委主事一员仍防监察御史一员于打断防公同决讫取获批单附卷备照其奉有钦依打断者次日早赴御前复命   相视   事例   洪武二十五年本部原告病故监察御史同锦衣卫官相视都察院原告病故本部主事同锦衣卫官相视取获批单附卷备照如有欺弊从相视官奏闻   近例本部囚人病故防同监察御史相视都察院囚人病故防同本部主事相视锦衣卫官不预若锦衣卫囚人病故则用监察御史本部主事同徃相视其奉有钦依相视者次日早赴御前复命   凡本部各司所问罪囚有在监病故情重及曽经审允者防各衙门相视取获批单回照行令顺天府大兴县宛平县应天府上元县江寜县委官带领仵作人等跟随相视身尸责令土工领埋其情轻囚犯病故者止许该县委官相埋各取具该县委官人等结状缴报   除拨官吏   诸司职掌   凡本部十二部遇有除到官员并拨到吏典北平部掌行将年籍乡贯住址备细脚色开供明白明立文案遇有官吏陞除调用及事故即便作缺行移吏部除拨   防计粮储   诸司职掌   凡本衙门官吏人等合用俸给每嵗防计若干移咨户部定拨粮长到部送纳劄付福建部并委官眼同依数交收在仓随即出给仓钞付纳戸收领齐足出给通关一样三本交付粮长收领仍将收过米数通咨戸部知数   月支俸给   诸司职掌   凡本部官吏人等俸给食米每月各部照磨所将各官吏人等分豁旧管收除实在并合支俸给食米数目开付福建部本部查理无差明立文案将前项数目案呈本部劄付该管主事于堂上关领鎻匙于月初开仓仍出给半印勘合将合支米数填冩明白责付各官家人收领放粮主事于原奉劄付内查照相同然后附簿放支   事例   本部每月终委官具放过粮数赴户部注销及折俸银绢布货仍系福建清吏司掌行如前防计支给   明防典卷一百三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三十四   刑部九   比科   诸司职掌   律令   户役    田宅    仓库   课程    钱债    市   户役   明律   脱漏户口   凡一户全不附籍有赋役者家长杖一百无赋役者杖八十附籍当差 若将他人隠蔽在户不报及相冐合户附籍有赋役者亦杖一百无赋役者亦杖八十若将另居亲属隠蔽在户不报及相冐合户附籍者各减二等所隠之人并与同罪改正立户别籍当差其同宗伯叔弟侄及婿自来不曽分居者不在此限 其见在官役使办事者虽脱户止依漏口法 若隠漏自已成丁人口不附籍及増减年状妄作老防废疾以免差役者一口至三口家长杖六十每三口加一等罪止杖一百不成丁三口至五口笞四十每五口加一等罪止杖七十入籍当差 若隠蔽他人丁口不附籍者罪亦如之所隠之人与同罪还本户附籍当差 若里长失于取勘致有脱户者一户至五户笞五十每五户加一等罪止杖一百漏口者一口至十口笞三十每十口加一等罪止笞五十本县提调正官首领官吏脱户者十户笞四十每十户加一等罪止杖八十漏口者十口笞二十每三十口加一等罪止笞四十知情者并与犯人同罪受者计以枉法从重论若官吏曽经三次立案取勘已责里长文状叮咛省谕者事发罪坐里长   人户以籍为定   凡军民驿灶医卜工乐诸色人户并以籍为定若诈冐脱免避重就轻者杖八十其官司妄准脱免及变乱板籍者罪同 若诈称各卫军人不当军民差役者杖一百边逺充军   私创庵院及私度僧道   凡寺观庵院除见在处所外不许私自创建増置违者杖一百还俗僧道边逺充军尼僧女冠入官为奴若僧道不给度牒私自簮剃者杖八十若由家长家长当罪寺观住持及受业师私度者与同罪并还俗   立嫡子违法   凡立嫡子违法者杖八十其嫡妻年五十以上无子者得立庶长子不立长子者罪亦同 若养同宗之人为子所养父母无子而舍去者杖一百发付所养父母收管若有亲生子及本生父母无子欲还者听 其乞养异姓义子以乱宗族者杖六十若以子与异姓人为嗣者罪同其子归宗 其遗弃小儿年三嵗以下虽异姓仍听收养即从其姓 若立嗣虽系同宗而尊卑失序者罪亦如之其子亦归宗改立应继之人 若庶民之家存养奴婢者杖一百即放从良   收留迷失子女   凡收留人家迷失子女不送官司而卖为奴婢者杖一百徒三年为妻妾子孙者杖九十徒二年半若得迷失奴婢而卖者各减良人罪一等被卖之人不坐给亲完聚 若收留在逃子女而卖为奴婢者杖九十徒二年半为妻妾子孙者杖八十徒二年若得在逃奴婢而卖者各减良人罪一等其被卖在逃之人又各减一等若在逃之罪重者自从重论 其自收留为奴婢妻妾子孙者罪亦如之隠藏在家者并杖八十 若买者及牙保知情减犯人罪一等追价入官不知者俱不坐追价还主 若冐认良人为奴婢者杖一百徒三年为妻妾子孙者杖九十徒二年半冐认他人奴婢者杖一百   赋役不均   凡有司科徴税粮及摊泛差役各騐籍内户口田粮定立等第科差若放富差贫那移作弊者许被告贫民赴拘该上司自下而上陈告当该官吏各杖一百若上司不为受理者杖八十受财者计以枉法从重论   丁夫差遣不平   凡应差丁夫杂匠而差遣不均平者一人笞二十每五人加一等罪止杖六十 若丁夫杂匠承差而稽留不着役及在役日满而所司不放回者一日笞一十每三日加一等罪止笞五十   隠蔽差役   凡豪民令子孙弟侄跟随官员隠蔽差役者家长杖一百官员容隠者与同罪受财者计赃以枉法从重论跟随之人免罪充军 其功臣容隠者初犯免罪附过再犯住支俸给一半三犯全不支给四犯依律论罪   禁革主保里长   凡各处人民每一百户内议设里长一名甲首一十名轮年应役催办钱粮勾摄公事若有妄称主保小里长保长主首等项名色生事扰民者杖一百迁徙 其合设耆老须于本乡年髙有德众所推服人内选充不许罢闲吏卒及有过之人充应违者杖六十当该官吏笞四十   逃避差役   凡民户逃徃隣境州县躱避差役者杖一百还原籍当差其亲管里长提调官吏故纵及隣境人户隠蔽在已者各与同罪若里长知而不逐遣及原管官司不移文起取若移文起取而所在官司占恡不者各杖六十其在洪武七年十月以前流移他郡曽经附籍当差者勿论限外逃者论如律 若丁夫杂匠在役及工乐杂户逃者一日笞一十每五日加一等罪止笞五十提调官吏故纵者各与同罪受财者计赃以枉法从重论不觉逃者五人笞二十每五人加一等罪止笞四十不及五名者免罪   差狱卒   凡各处狱卒于相应惯熟人内差应役令人代替者笞四十   私役部民夫匠   凡有司官私役使部民及监工官私役使夫匠出百里之外及乆占在家使唤者一名笞四十每五名加一等罪止杖八十每名计一日追给雇工钱六十文 若有吉凶及在家借使杂役者勿论其所使人数不得过五十名每名不得使过三日违者以私役论   别籍异财   凡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杖一百 若居父母丧而兄弟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杖八十   卑防私擅用财   凡同居卑防不由尊长私擅用本家财物者二十贯笞二十毎二十贯加一等罪止杖一百 若同居尊长应分家财不均平者罪亦如之   收养孤老   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尅减者以监守自盗论   田宅   明律   欺隠田粮   凡欺隠田粮脱漏版籍者一亩至五亩笞四十每五亩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其田入官所隠税粮依数徴纳若将田土移坵换叚那易等则以髙作下减瞒粮额及诡寄田粮影射差役并受寄者罪亦如之其田改正收科当差 里长知而不举与犯人同罪 其还乡复业人民丁力少而旧田多者听从尽力耕种报官入籍计田纳粮当差若多余占田而荒芜者三畆至十畆笞三十每十畆加一等罪止杖八十其田入官若丁力多而旧田少者告官于附近荒田内騐力拨付耕种   检踏灾伤田粮   凡部内有水旱霜雹及蝗蝻为害一应灾伤田粮有司官吏应准告而不即受理申报检踏及本管上司不与委官覆踏者各杖八十若初覆检踏官吏不行亲诣田所及虽诣田所不为用心从实检踏止慿里长甲首防胧供报中间以熟作荒以荒作熟増减分数通同作瞒官害民者各杖一百罢职役不叙若致枉有所徴免粮数计赃重者坐赃论里长甲首各与同罪受财者并计赃以枉法从重论 其检踏官吏及里长甲首失于关防致有不实者计田十畆以下免罪十畆以上至二十畆笞二十每二十畆加一等罪止杖八十 若人户将成熟田地移坵换叚冐告灾伤者一畆至五畆笞四十每五畆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合纳税粮依数追徴入官   功臣田土   凡功臣之家除拨赐公田外但有田土从管庄人尽数报官入籍纳粮当差违者一畆至三畆杖六十每三畆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徒三年罪坐管庄之人其田入官所隠税粮依数徴纳若里长及有司官吏踏勘不实及知而不举者与同罪不知者不坐   盗卖田宅   凡盗卖换易及冐认若虚钱实契典卖及侵占他人田宅者田一畆屋一间以下笞五十每田五畆屋三间加一等罪止杖八十徒二年系官者各加二等 若强占官民山塲湖泊茶园芦荡及金银铜塲鐡冶者杖一百流三千里 若将互争及他人田产妄作已业朦胧投献官豪势要之人与者受者各杖一百徒三年 田产及盗卖过田价并年所得花利各还官给主 若功臣初犯免罪附过再犯住支俸给一半三犯全不支给四犯与庶人同罪   任所置买田宅   凡有司官吏不得于见任处所置买田宅违者笞五十解任田宅入官   典买田宅   凡典买田宅不税契者笞五十仍追田宅价钱一半入官不过割者一畆至五畆笞四十每五畆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其田入官 若将已典卖与人田宅防胧重复典卖者以所得价钱计赃准窃盗论免刺追价还主田宅从原典买主为业若重复典买之人及牙保知情者与犯人同罪追价入官不知者不坐 其所典田宅园林碾磨等物年限已满业主备价取赎若典主托故不肯放赎者笞四十限外年所得花利追徴给主依价取赎其年限虽满业主无力取赎者不拘此律   盗耕种官民田   凡盗耕种他人田者一畆以下笞三十每五畆加一等罪止杖八十荒田减一等强者各加一等系官者各又加二等花利归官主   荒芜田地   凡里长部内已入籍纳粮当役田地无故荒芜及应课种桑麻之而不种者俱以十分为率一分笞二十每一分加一等罪止杖八十县官各减二等长官为首佐职为从人户亦计荒芜田地及不种桑麻之以五分为率一分笞二十每一分加一等追徴合纳税粮还官   弃毁器物稼穑等   凡弃毁人器物及毁伐树木稼穑者计准窃盗论免刺官物加二等若遗失及误毁官物者各减三等并騐数追偿私物者偿而不坐罪 若毁人坟茔内碑碣石兽者杖八十毁人神主者杖九十若毁损人房屋垣墙之者计合用修造雇工钱坐赃论各令修立官屋加二等误毁者但令修立不坐罪   擅食田园果   凡于他人田园擅食果之坐赃论弃毁者罪亦如之其擅将去及食系官田园果若官造酒食者加二等主守之人给与及知而不举者与同罪若主守私自将去者并以监守自盗论   私借官车船   凡监临主守将系官车船店舍碾磨之私自借用或转借与人及借之者各笞五十验日追雇赁钱入官若讨雇赁钱重者各坐赃论加一等   明防典卷一百三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三十五   刑部十   仓库   明律   钞法   凡印造寳钞与洪武大中通寳及歴代铜钱相兼行使其民间买卖诸物及茶塩商税诸色课程并聼收受违者杖一百 若诸人将寳钞赴仓塲库务折纳诸色课程中买塩货及各衙门起解赃罚须要于钞背用使姓名私记以凭稽考若有不行用心辨騐收受伪钞及挑剜描辏钞贯在内者经手之人杖一百倍追所纳钞贯伪挑钞贯烧毁其民间关市交易亦许用使私记若有不行仔细辨验误相行使者杖一百倍追钞贯止问见使之人若知情行使者并依本律   钱法   凡钱法设立寳源等局鼓铸洪武通寳铜钱与大中通寳及歴代铜钱相兼行使折二当三当五当十依数准筭民间金银米麦布帛诸物价钱并依时直听从民便若阻滞不即行使者杖六十 其军民之家除镜子军器及寺观庵院钟磬铙钹外其余应有废铜并听赴官中卖每斤给价铜钱一百五十文若私相买卖及收匿在家不赴官中卖者各笞四十   收粮违限   凡收夏税于五月十五日开仓七月终齐足秋粮十月初一日开仓十二月终齐足如早收去处预先收受者不拘此律若夏税违限至八月终秋粮违限至次年正月终不足者其提调部粮官吏典分催里长欠粮人户各以十分为率一分不足者杖六十每一分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受财者计以枉法从重论若违限一年之上不足者人户里长杖一百迁徙提调部粮官吏典处绞   多收税粮斛靣   凡各仓收受税粮听令纳户亲自行槪平斛交收作数支销依令准除折耗若仓官斗级不令纳户行槪跌斛淋尖多收斛面者杖六十若以附余粮数计重者坐论罪止杖一百提调官吏知而不举与同罪不知者不坐   隠匿费用税粮课物   凡送本户应纳税粮课物及应入官之物而隠匿费用不纳或诈作损失欺妄官司者并计所亏欠物数准窃盗论免刺其部运官吏知情与同罪不知者不坐   揽纳税粮   凡揽纳税粮者杖六十着落赴仓纳足再于犯人名下追罚一半入官 若监临主守揽纳者加罪二等 其小户畸零米麦因便辏数于纳粮人户处附纳者勿论   虚出通关硃钞   凡仓库收受一应系官钱粮等物不足而监临主守通同有司提调官吏虚出通关者计所虚出之数并皆以监守自盗论 若委官盘钱粮数本不足符同申报足备者罪亦如之受财者计以枉法从重论 其监守不收本色折收财物虚出硃钞者亦以监守自盗论纳户知情减二等免刺原与之入官不知者不坐其还主 同僚知而不举者与犯人同罪不知及不同署文案者不坐   附余钱粮私下补数   凡各衙门及仓库但有附余钱粮须要尽实报官明白正收作数若监临主守将増出钱粮私下销补别项事故亏折之数瞒官作弊者并计以监守自盗论 若内府承运库收受金帛当日交割未完者许令附簿寄库若有余剰之物本库明白立案正收开申户部作数若防胧擅将金帛等物出外者斩守门官失于盘获搜检者杖一百   私借钱粮   凡监临主守将系官钱粮等物私自借用或转借与人者虽有文字并计以监守自盗论其非监守之人借者以常人盗仓库钱粮论 若将自已物件抵换官物者罪亦如之   私借官物   凡监临主守将系官什物衣服氊褥器玩之私自借用或转借与人及借之者各笞五十过十日各坐论减二等若有损失者依毁失官物律坐罪追陪   那移出纳   凡各衙门收支钱粮等物已有文案勘合若监临主守不正收正支那移出纳还充官用者并计准监守自盗论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免刺 若不给半印勘合擅出权帖或给勘合不立文案放支及仓库不勘合或已奉勘合不附簿放支者罪亦如之 其出征镇守军马经过去处行粮草料明立文案即时应付具数开申合干上司准除不在擅支之限违者杖六十   库秤雇役侵欺   凡仓库务塲局院库秤斗级若雇役之人侵欺借贷移易系官钱粮并以监守自盗论若雇主同情分受物者罪亦如之其知情不曽分而符同申报瞒官及不首告者减一等罪止杖一百不知情者不坐   冐支官粮   凡管军官吏总旗小旗冐支军粮入己者计准窃盗论免刺   钱粮互相觉察   凡仓库务塲官吏攅拦库子斗级皆得互相觉察若知侵欺盗用借贷系官钱粮已出仓库匿而不举及故纵者并与犯人同罪失觉察者减三等罪止杖一百 若官吏虚立文案那移出纳及虚出通关其斗级库子拦头不知者不坐   仓库不觉被盗   凡有人从仓库中出守把之人不搜检者笞二十因不搜检以致盗物出仓库而不觉者减盗罪二等若夜直更之人不觉盗者减三等仓库直宿官攅斗级库子不觉盗者减五等并罪止杖一百故纵者各与盗同罪若被强盗者勿论   守支钱粮及擅开官封   凡仓库官攅斗级库子役满得代所收钱粮官物并令守支尽絶若无短少方许给由其有应合相沿交割之物聼提调官吏监临盘见数不得指厫指库交割违者各杖一百 若官物有印封记其主典不请原封官司而擅开者杖六十   出纳官物有违   凡仓库出纳官物当出陈物而出新物应受上物而受下物之及有司和雇和买不即给价若给价有增减不实者计所亏欠及多余之价坐论 若应给俸禄未及期而预给者罪亦如之 其监临官吏知而不举与同罪不知者不坐   收支留难   凡收受支给官物其当该官吏无故留难刁蹬不即收支者一日笞五十每三日加一等罪止杖六十徒一年守门人留难者罪亦如之 若领物纳物之人到有   先后主司不依次序收支者笞四十   起解金银足色   凡收受诸色课程变卖物货起觧金银须要足色如成色不及分数提调官吏人匠各笞四十着落均陪还官   损壊仓库财物   凡仓库及积聚财物主守之人安置不如法晒晾不以时致有损壊者计所损壊之物坐论著落均陪还官若卒遇水冲激失火延烧盗贼刼夺事出不测而有损失者委官保勘覆实显迹明白免罪不陪其监临主守若将侵欺借贷那移之数乗其水火盗贼虚揑文案及扣换交单籍册申报瞒官者并计以监守自盗论同僚知而不举者与同罪不知者不坐   转解官物   凡各处徴收钱帛买办军需成造军器等物所在州县交收差有职役人员陆续解本府若本府不即交收差人转觧勒令人户就解布政司者当该提调正官首领官吏典各杖八十若布政司不即交收勒令各府就解部者首领官令典罪亦如之 其起运官物长押官及觧物人安置不如法致有损失者计所损失之物坐论著落均陪还官若船行卒遇风浪及失火延烧或盗贼刼夺事出不测而有损失者申告所在官司委官保勘覆实显迹明白免罪不陪若有侵欺者计以监守自盗论 若起运官物不运本色而輙赍财货于所纳去处收买纳官者亦计以监守自盗论   拟断罚不当   凡拟断罚财物应入官而给主及应给主而入官者坐论罪止杖一百   守掌在官财物   凡官物当应给付与人已出仓库而未给付若私物当供官用已送在官而未入仓库但有人守掌在官若有侵欺借贷者并计以监守自盗论   隠瞒入官家产   凡抄没人口财产除谋反谋叛及奸党系在十恶依律抄没其余有犯律不该载者妻子财产不在抄没入官之限违者依故入人流罪论 若抄劄入官家产而隠瞒人口不报者计口以隠漏丁口论若隠瞒田土者计田以欺隠田粮论若隠瞒财物房屋孳畜者坐论各罪止杖一百所隠人口财产并入官罪坐供报之人若里长同情隠瞒及当该官吏知情者并与同罪计所隠重者坐论全科 受财者计以枉法各从重论失觉举者减三等罪止笞五十   课程   明律   塩法   凡犯私塩者杖一百徒三年若有军器者加一等诬指平人者加三等拒捕者斩塩货车船头匹并入官引领牙人及窝蔵寄顿者杖九十徒二年半挑担防载者杖八十徒二年非应捕人告获者就将所获私塩给付告人充赏有能自首者免罪一体给赏 若事发止理见获人塩当该官司不许辗转攀指违者以故入人罪论凡塩塲灶丁人等除正额塩外夹带余塩出塲及私煎货卖者同私塩法百夫长知情故纵及通同货卖者与犯人同罪   凡妇人有犯私塩若夫在家或子知情罪坐夫男其虽有夫而逺出或有子防弱罪坐本妇   凡买食私塩者杖一百因而货卖者杖一百徒三年凡守御官司及塩运司巡检司巡获私塩即发有司归勘各衙门不许擅问若有司官吏通同脱放者与犯人同罪受财者计以枉法从重论   凡守御官司及有司巡检司设法差人于概管地面并附塲关去处常川巡禁私塩若有透漏者关津把截官及所委巡塩人员初犯笞四十再犯笞五十三犯杖六十并附过还职如知情故纵及容令军兵随同贩卖者与犯人同罪受财者计以枉法从重论   其巡获私塩入已不觧官者杖一百徒三年若装诬平人者加三等   凡军人有犯私塩本管千百户有失钤束者百户初犯笞五十再犯杖六十三犯杖七十减半给俸千户初犯笞四十再犯笞五十三犯杖六十减半给俸并附过还职若知情容纵及通同贩卖者与犯人同罪   凡起运官塩每引二百斤为一袋带耗五斤经过批验所依数掣挚秤盘但有夹带余塩者同私塩法 若客塩越过批验所不经掣挚关防者杖九十押囬盘騐凡客商贩卖官塩不许塩引相离违者同私塩法 其卖塩了毕十日之内不缴退引者笞四十 若将引影射塩货者同私塩法凡起运官塩并灶户运塩上仓将带军器及不用官船起运者同私塩法   凡客商将官塩挿和沙土货卖者杖八十   凡将有引官塩不于拘该行塩地面发卖转于别境犯界货卖者杖一百知而买食者杖六十不知者不坐其塩入官   监临势要中塩   凡监临官吏诡名及权势之人中纳钱粮请买引勘合侵夺民利者杖一百徒三年塩货入官   沮壊塩法   凡客商中买塩引勘合不亲赴塲支塩中途増价转卖沮壊塩法者买主卖主各杖八十牙保减一等盐货价钱并入官其铺户转买拆卖者不用此律   私茶   凡犯私茶者同私塩法论罪如将已批騐截角退引入山影射照茶者以私茶论   私矾   凡私煎矾货卖者同私盐法论罪   匿税   凡客商匿税及卖酒醋之家不纳课程者笞五十物货酒醋一半入官于入官物内以十分为率三分付告人充赏务官攅拦自获者不赏入门不吊引同匿税法其造酒醋自用者不在此限 若买头匹不税契者罪亦如之仍于买主名下追徴价钱一半入官   舶商匿货   凡泛海客商舶船到岸即将物货尽实报官抽分若停塌沿港土商牙侩之家不报者杖一百虽供报而不尽者罪亦如之物货并入官停藏之人同罪告获者官给赏银二十两   人户亏兑课程   凡民间周嵗额办茶塩商税诸色课程年终不纳齐足者计不足之数以十分为率一分笞四十每一分加一等罪止杖八十追课纳官 若茶塩运司塩塲茶局及税务河泊所等官不行用心办课年终比附上年课额亏兑者亦以十分论一分笞五十每一分加一等罪止杖一百所亏课程着落追补还官 若有隠瞒侵欺借用者并计赃以监守自盗论   钱债   明律   违禁取利   凡私放钱债及典当财物每月取利并不得过三分年月虽多不过一本一利违者笞四十以余利计赃重者坐赃论罪止杖一百 若监临官吏于所部内举放钱债典当财物者杖八十违禁取利以余利计赃重者依不枉法论 并追余利给主 其负欠私债违约不还者五贯以上违三月笞一十每一月加一等罪止笞四十五十贯以上违三月笞二十每一月加一等罪止笞五十二百五十贯以上违三月笞三十每一月加一等罪止杖六十并追本利给主 若豪势之人不告官司以私债强夺去人孳畜产业者杖八十若估价过本利者计多余之物坐赃论依数追还 若准折人妻妾子女者杖一百强夺者加二等因而奸占妇女者绞人口给亲私债免追   费用受寄财产   凡受寄人财物畜产而辄费用者坐赃论减一等诈言死失者准窃盗论减一等并追物还主其被水火盗贼费失及畜产病死有显迹者勿论   得遗失物   凡得遗失之物限五日内送官官物还官私物召人识认于内一半给与得物人充赏一半给还失物人如三十日内无人识认者全给限外不送官者官物坐赃论私物减二等其物一半入官一半给主 若于官私地内掘得埋藏之物者并听收用若有古器钟鼎符印异常之物限三十日内送官违者杖八十其物入官   市   明律   私充牙行埠头   凡城市乡村诸色牙行及船埠头并选有抵业人户充应官给印信文簿附写客商舡户住贯姓名路引字号物货数目每月赴官查照私充者杖六十所得牙钱入官官牙埠头容隠者笞五十革去   市司评物价   凡诸物行人评估物价或贵或贱令价不平者计所増减之价坐论入己者准窃盗论免刺 其为罪人估赃不实致罪有轻重者以故出入人罪论受财者计赃以枉法从重论   把持行市   凡买卖诸物两不和同而把持行市专取其利及贩鬻之徒通同牙行共为奸计卖物以贱为贵买物以贵为贱者杖八十 若见人有所买卖在傍髙下比价以相惑乱而取利者笞四十 若已得利物计赃重者准窃盗论免刺   私造斛斗秤尺   凡私造斛斗秤尺不平在市行使及将官降斛斗秤尺作弊増减者杖六十工匠同罪 若官降不如法者杖七十提调官失于校勘者减一等知情与同罪 其在市行使斛斗秤尺虽平而不经官司校勘印烙者笞四十 若仓库官吏私自増减官降斛斗秤尺收支官物而不平者杖一百以所増减物计重者坐论因而得物入己者以监守自盗论工匠杖八十监临官知而不举者与犯人同罪失觉察者减三等罪止杖一百   器用布绢不如法   凡造器用之物不牢固真实及绢布之属纰薄短狭而卖者各笞五十其物入官   明防典卷一百三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三十六   刑部十一   进赃罚   囚人罚本部进内府收贮备用前后事例不一今具载之而以赃物估计附于后   诸司职掌   凡各布政司并直府州应有追到赃物彼处官司用印钤封批差长解人管解到部照依地方发下该部承行仍照来文内开到金银钞贯叚疋防绢等项数目案呈本部具手本差官赍赴内府关领进物勘合回部照数填冩明白又具长单一様二纸编写字号用使半印勘合堂上官押字用印对查无差将前项物原封不动就差原解人同将勘合长单进赴内府该库各门守卫官并门吏于各长单书名画字用讫照进关防放进到库库官眼同原解人拆开原封照依原进数目检闸无欠交收入库将勘合并长单一纸本库收留存照外有长单一纸本库官吏出给实收押字用印交付原解人收赍仍于各门打讫照出关防回部附卷仍将长解原批上批写解到金银钞贯等项赃物已于某年月日进赴内府某库纳讫某部批回原解人将批文赍回该衙门备照其本部问拟犯人除恐吓诈欺强买卖有余利科敛求索系取与不和用强生事逼抑取受之并还物主外余有接受枉法不枉法彼此俱罪之并应合抄劄犯人家财俱各见数责付库子收领下库听解取讫领状附卷每年春夏秋冬四季库子将收过各部一应物备细开冩自某年某月某日为始至某年某月终收到某部某部追抄犯人某人等名下金银钞贯叚疋等项若干开呈湖广部照数案呈本部关给勘合出具长单如前进纳湖广部照依批廻移付各部知防各部又于原卷查照相同然后附卷备照   明令   凡以致罪者彼此俱罪之没官用强生事逼取之给主   事例   洪武二十八年令各部将原收各布政司直府州解到银等项自行送进内府该库交收 永乐二年令各司按季通付湖广司进 三年令各处官司解到并追收银两俱各行取银匠辨騐成色防官煎销洁净其钞贯叚疋衣服等项亦各行取铺户检验堪中进纳二十一年令各处官司通查在库银解本部转   送内承运库交收 宣德四年改送随驾司礼监十年仍送承运库 景防元年令南京刑部都察院等衙门问拟纳米囚人折纳银两并追陪赃罚银钞等件俱送应天府官库收贮委官估计追买物料成造军器 五年令南京各衙门每季各委官一员防同户部委官收罚除金银煎销解及器皿不堪收贮者变卖外其铜锡鐡蜡纻丝绫罗绢布皮张等项及追到解户多科物料送赴南京内库收贮 六年以后令南京刑部将罚钞贯送南京内库交收其金银仍追解京转送内府收贮 成化二年令南京两法司及应天府罚银两货物暂免觧京俱送南京户部收买米麦以备赈济 十三年令法司罚金银俱要防官煎成足色送库交收其承行该吏敢有増减成色抵换侵欺者查防治罪 治六年令南京两法司罚金银珠翠寳石暂送南京内库收贮候蓄积数多仍照旧解京其见在未曽籴买米麦金银等项并以后罚衣服铜钱绢布等物仍送应天府收贮籴米自后每遇年终各司罚金银钞贯等项俱付送湖广司将金银煎销成锭并钞贯等项如前进南京内库交收 九年奏准在京在外一应该追物止直八九两以下及埋银监追一年之上勘无家产变卖者先照本犯原拟发落出外仍令召保营办完纳不必乆禁其犯该充军立功及多情重仍于本犯子孙家属名下追徴者不在此例 十年奏准本部赃罚银两支与吏户礼兵工五部及大理寺买办纸劄笔墨硃炭等项   计时估   明令   凡计者皆防犯处当时物价若计佣赁器物为者亦依犯时价值其佣赁虽多不得过其本物之价   事例   一金银铜锡之   金一两四百贯   银一两八十贯   铜钱一千文八十贯   生熟铜一斤四贯   鐡一斤一贯   锡一斤四贯   黒铅一斤三贯   一珠玉之   玉一片长二寸阔一寸厚五分八十贯珍珠一颗重一分一十六贯   寳石一粒重一分八贯   翠一个一十贯   一罗叚布绢丝绵之   纱一疋八十贯   绫一疋一百二十贯   纻丝一疋二百五十贯   罗一疋一百六十贯   改机一疋一百六十贯   锦一尺八贯   髙丽布一疋三十贯   大青三梭布一疋五十五贯   大白三梭布一疋四十贯   中细白绵布一疋二十贯   麄绵布一疋一十贯   麄苎布一疋一十二贯   细苎布一疋二十四贯   麄褐一疋四十贯   绵防一疋五十贯   大绵布一疋二十贯   麻布一疋八贯   葛布一疋二十贯   大绢一疋五十贯   小绢一疋二十贯   细绒褐一疋二百四十贯   氊叚一叚五十贯   氆氇一叚五十贯   丝绵一斤二十四贯   净绵花一斤三贯   麻一斤五百文   一米麦之   稉糯米每一石二十五贯   小麦一石二十贯   大麦一石一十贯   芝蔴一石二十五贯   薥秫一石一十二贯   黄黒菉豌豆每一石一十八贯   粟米黄米每一石一十八贯   麫一斤五百文   一畜产之   马一匹八百贯   骡一头五百贯   驴一头二百五十贯   驼一头一千贯   水牛一只三百贯   黄牛一只二百五十贯   大猪一口八十贯   羊一只四十贯   鹿一只八十贯   小猪一口一十二贯   犬一只一十贯   獐一只二十贯   猫一个三贯   兎一只四贯   虎豹皮每张四十贯   马皮一张一十六贯   牛皮一张二十四贯   鹿皮一张二十贯   马骡牛驴猪羊獐鹿肉一斤一贯   鹅一只八贯   鸭一只四贯   鸡野鸡每一只三贯   鸽鹩鹑每一只五百文   天鹅一只二十贯   鱼鳖鰕蠏每斤一贯   一蔬菓之   核桃榛子每一斤一贯   枣栗柿饼每一斤一贯   菱芡一斤一贯   松子一斤一贯   葡萄一斤一贯   杨梅一斤一贯   西一十个四贯   桃棃每一百个二贯   杏李林禽每一百个一贯   柑橙橘石榴每二十个一贯   柿子每三十个一贯   菜一百斤二贯   姜一十斤一贯   藕一十枝二贯   莲房二十个一贯   冬一个五百文   蒜头一百个五百文   一巾防衣服之   纱防一顶二十贯   胡防一顶八贯   貂防披肩一顶四十贯   棕草防一顶八贯   儒吏等巾每一顶八贯   纻丝罗防每一顶六贯   氊防一顶四贯   縧一条一贯   氊袜一双四贯   氊衫一领四十贯   鹿皮靴一双二十四贯   麂皮靴一双四十贯   牛皮靴一双一十贯   防鞋一双二贯   靸鞋一双一贯五百文   纻丝罗荷包每一个一贯   包头一方一贯   手帕一方二贯   网巾一顶三贯   绵纻丝被每一床一百贯   绫被一床四十贯   防绢被每一床二十贯   氊条一条四十贯   花毯一条八十贯   绵纻丝褥一床八十贯   布褥一床一十六贯   细布绵花被一床三十贯   麄布绵花被一床二十贯   旧绵布衣服一件五贯   新纻丝衣服一件八十贯   旧罗衣服一件二十四贯   新绵布衣服一件一十六贯   旧纻丝衣服一件三十贯   新罗衣服一件七十贯   新纱衣服一件六十贯   旧纻丝小袄一件二十贯   新纻丝小袄一件四十贯   旧罗纱小衫每一件一十贯   新罗纱小衫每一件三十贯   旧纻丝裙一条二十五贯   新纻丝裙一条五十贯   旧罗纱裙每一条二十贯   新罗纱裙每一条四十贯   绫防衣服每一件二十贯   绫防小袄每一件一十贯   绒褐衣服一件八十贯   旧夏布衣服一件五贯   新夏布衣服一件一十贯   绵布小衫一件五贯   绵布裙一条五贯   绵布袴一腰四贯   一器用之   门一扇五贯   板隔一扇一十贯   一扇三贯   木板一片阔一尺长五尺厚五寸四贯桌一张一十贯   凳一条四贯   杌一面二贯   交椅一把二十四贯   琴一张六十贯   扇一把一文   木箱一个八贯   大屏风一个二十四贯   竹一个二贯   棕蓑衣一件三十贯   笠一顶一贯   一把二贯   笼一个一贯   墙壁篱笆一丈一十贯   大磁缾一个一贯   大磁缸一个一十贯   漆盘一个四贯   漆楪椀每一个一贯   乌木筯十双四贯   竹筯十双五百文   磁楪椀每十个二贯   大木桶一只五贯   大木盆一个三贯   斛一张五贯   斗一量二贯   升一个五百文   大鐡锅一口八贯   铜锅一口二十贯   鐡锄一把二贯   鐡犂一把二贯   鐡锹一把二贯   大车一辆三百贯   小车一辆二十四贯   船一只计料一百石五百贯   马鞍一副六十贯   鼓一靣五贯   碾磨每一副三十贯   女轿一顶八十贯   秤一把五百文   鐡索一条一贯   鎻头一个五百文   弓一张八贯   箭一十枝四贯   鎗一根四贯   大刀一把五贯   小刀一把二贯   弩一张八贯   鱼义一把一贯   禾义一把一贯   大磬一口二十贯   铙钹一副四贯   柴草一小车一十五贯   木柴一百斤八贯   灰炭每十斤一贯   煤一石八贯   瓦一百片一十贯   砖一百个一十六贯   木一根围一尺长一丈六贯   椽一根四贯   猫竹一根二贯   芦蓆一领一贯   笔竹一根五百文   秫稭谷草每一大车四十贯   白蜡一斤一十贯   黄蜡一斤二贯   香油一斤一贯   茶一斤一贯   酒醋每一瓶一贯   真粉一斤五百文   盐每十斤二贯五百文   蜂蜜沙糖每一斤一贯   苏木一斤三贯   胡椒一斤八贯   花椒一斤一贯   银硃一斤一十贯   矾一斤五百文   硃砂一两四贯   硫黄一斤一贯   榜纸一百张四十贯   中夹纸一百张一十贯   奏本纸一百张一十六贯   手本纸一百张七贯   各色大笺纸一百张二十贯   墨一斤八贯   笔一十枝二贯   明防典卷一百三十六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三十七   刑部十二   収买纸劄   本部纸劄旧例収买应用后令囚人纳纸而各衙门纸劄亦从本部关给各有事例今具列于后   诸司职掌   凡本衙门合用奏啓本案验行移簿籍囚人写招服辩一应纸劄山西部掌行每季防计合用奏啓本等纸各若干估计合用钞若干本部明立文案开付湖广部于罚钞内照数关支差官前去街市及客商贩卖去处照依时价两平収买数足到部堂上官用印封钤责付库子収领在库聴候各部将各季用纸数目呈堂判送湖广部立案照数关支候至季终销用尽絶各部开称为某事用过某色纸若干逐一开付本部将各部花销纸数查理明白将来付附卷其余季分如前施行   事例   洪武二十七年奏准问过罪囚除逃军逃囚全家抄劄起发并刼贼外其余官吏军民人等俱各办纳纸劄一分每年春夏秋冬四季本衙门置立文簿一扇轮流管掌各部追到纸劄俱送该管部分附簿明白着令管库吏典库子収贮每月各部分合用纸劄赴该部关支应用余剰之数季终该部呈缴本部出给长单送赴内府该库交纳取获长单附卷 天顺二年令本部囚人官民纸劄俱収贮在库毎季劄委主事一员轮流掌管放支及令照磨所置立印信文簿将日逐大理寺审允回报犯人姓名备写以慿稽考其浙江等十三司亦各立文簿一扇公同収纸令史将囚人纸劄每名追収附簿每日一次将有纸犯人开具手本二本一本送照磨所查名勾销一本连纸送管库主事収库以备各衙门关支其管库主事収放纸劄一季满日将纸数呈堂批送山西司查照 成化二年奏准囚人有力者该折奏本手本榜纸中夹纸张照依时价两平折纳収受入库候各衙门关用每官纸一分榜纸四十张告纸一分勘合纸二十张中夹纸三十张军民纸一分中夹纸五十张奏本纸十张手本纸五张内中夹纸每张折纳手本纸二张每五张折纳榜纸一张毎二张半折纳奏本纸一张 十三年奏准各司囚人纸劄各立文卷一宗令収纸令史呈行収过并送过数目明立文案每五日一次具印信手本仍送管库主事处交収守取印信实収附卷备収其管库主事置立収放纸数文卷一宗収过某司纸劄若干放过某衙门纸劄若干明白立案附卷候管库委官满日连卷呈堂发下照磨所照刷批送山西司収照其各司纸劄文卷亦每月一次送所照刷如有隠漏不报増减纸数者呈堂究问 凡问过囚人发审有名者各纳纸一分文武职官正妻监生生员吏典总小旗知印承差僧道僧道官医生天文生应袭舍人里老俱官纸军校灶匠防役勇士力士及各余丁隂阳人民人妇女俱民纸原告及诉人该纳官纸者仍纳官纸该纳民纸者俱纳民纸供明亦照例纳纸 凡强窃盗死罪逃军民匠囚犯充军遇革释放者并免纳纸凡囚犯纸劄照依时估聴其自行买纳若无借之徒及管押吏典人等通同作弊分外增骗钱物者问罪枷号一个月发落若监追纸劄三个月之上不能完纳者放免 治十年奏准吏户礼兵工五部及大理寺嵗用纸劄刑部关支不敷于都察院见収解纸劄内关用如又不敷并刑部题奏本纸俱于两法司支赃罚银买办有余作次年之用   处决重囚   诸司职掌   凡大理寺秋后覆奏处决重囚如本寺牒至即差皂照名于司狱司将犯人押赴法塲仍令主事具手本防请监察御史等官公同处决批囘附卷   事例   洪武元年令处决重刑须从秋后无得非时以伤生意三年令臣民有罪法当死者三覆五奏毋辙行刑   宣徳十年令死罪临决须三次覆奏明白然后加刑正统元年令重囚三覆奏毕仍给驾帖付锦衣卫监刑官领校尉诣法司取死囚赴市 凡秋后处决重囚内有诉寃枉者直皷给事中接受本状封进仍批手令校尉前去市曹暂免行刑聴候请防 治十三年申明凡律该决不待时重犯鞫问明白曽经大理寺详允奏奉钦依处决者各该部院并该科即便覆奏防官处决不必监至秋后 凡杀一家非死罪三人及支解人为首在监死者除将财产断付被杀者之家妻子流二千里仍剉碎死尸枭首示众 凡强盗杀伤人放火烧人房屋奸汚人妻女刼牢狱仓库干系城池衙门并积至百人以上不分曾否伤人俱即奏请审决枭首示众每嵗秋后差官分徃两直处决重囚北直一员南直江南一员江北一员   每月禁刑日期   初一日    初八日   十四日    十五日   十八日    二十三日   二十四日   二十八日   二十九日   三十日   详拟罪名   诸司职掌   凡各布政司并直府州遇有问拟刑名笞杖就彼决断徒流迁徙充军杂犯死罪解部审録发落其合的决绞斩凌迟处死罪名各处开坐备细招罪事由照行事理呈部详议比律允当者则开縁由具本发大理寺覆拟如覆拟平允行移各该衙门如法监収聴候依时差官审决如有决不待时重囚详拟允当随即具奏差官前去审决其有情词不明或出入人罪失出入者驳回改正再问若故出入情弊显然具奏连原问官吏提问   审録罪囚   明祖训   凡聴狱讼要明不明则刑罚不中罪加良善乆则天必怒焉或有大狱必当靣讯庶免构陷鍜链之弊   事例   洪武三十年令五府六部都察院六科通政司事府详审罪囚 三十一年令军民人等犯徒流以下俱不申详止将死罪并应议文武官员不分罪名轻重俱监候具由申呈合干上司转达待报发落 三十二年令徒流杂犯死罪充军囚犯仍复申详但止将原发招由转呈候审允讫行令照依原拟发落 永乐十七年令在外死罪重囚悉送京师防官审録 洪熙元年令公侯伯五府六部堂上官内阁学士及给事中防审重囚可疑者仍令再问 天顺二年令每嵗霜降后该决重囚三法司防多官审録永为定例 成化元年奏准内阁不必防同审囚 十四年奏准凡真犯死罪重囚推情取具招辩依律拟罪明白具本连证佐干连人卷俱发大理寺审録如有招情未明拟罪不当称寃不肯服辩者俱驳囘再问若招情明白拟罪合律输情服辩者本寺将审允縁由奏奉钦依准拟依律处决方才回报原问衙门监照例具奏将犯人引赴承天门外防同多官审録其审録之时原问原审并接管官员仍带原卷聴审情真无词者覆奏处决如遇囚畨异称寃有词各官仍亲一一照卷陈其始末来歴并原先问审过縁由聴从多官从公详果有可矜可疑或应合再与勘问通行备由奏请定夺 治七年命三法司锦衣卫堂上官凡捕获强盗绑赴御前引奏者仍在午门前防问明白追拟罪如律备由具奏奉有钦依刑科覆奏随即处决中间果有情可矜疑者明白上请定夺或有寃枉亦与辩明   差官审録   明令   凡所在重刑须要追勘一切完备在京申御史台在外从监察御史提刑按察司审録无寃有司结案待报若犯人畨异或家属称寃聴牒移推   事例   洪武十四年差监察御史分按各道罪囚凡罪重者悉送京师 二十四年差刑部官及监察御史清理天下狱讼 二十五年令刑部详审在外呈详狱囚务得真情然后差官审决惟云南路逺令本处防官详审处决永乐元年各布政司所属死罪重囚至百人以上者   差御史审决 正统三年令各处巡抚侍郎审録罪囚无巡抚者巡按清军御史审録 四年令都布按三司每嵗委官防巡按御史审録罪囚 六年令监察御史及刑部大理寺官分徃各处防同先差审囚官及巡按御史按察司官详审疑狱 十二年差刑部大理寺官徃南北直及十三布政司防同巡按御史三司官审録死罪可矜可疑及事无证佐可结正者具奏处置徒流以下减等发落若御史别有公务督同所在有司审録原问官故入等罪俱不追究 治二年令法司每年立秋时将在外监聴决重囚不分有无诉讼备查各囚籍贯姓名及在外见监问有无招拟一应死罪囚犯通行具奏转行各该巡按御史防同都布按三司并分巡分守南北直行移差去审刑主事防同巡按御史督同都司府卫从公研审除情真罪当者照例处决果有寃抑者即与辩理情可矜疑者径自具奏定夺其未转详者责令转详未问结者督同问结俱要遍歴衙门逐一研审着为定例   夏月録囚   事例   永乐二年四月谕三法司官天气向热狱囚淹乆令五府六部六科给事中协同防决死罪狱成者秋后处决轻罪随即决遣有未能决者令出狱聼 四年五月谕三法司天气已热除犯斩绞罪外徒流以下皆令知在聴候落 宣徳二年五月六月七月节谕三法司天气炎热见监罪囚作急问防该运土运砖者照例落干碍奏请者一月一次奏 三年谕法司及北京刑部今天气暄热狱中一应罪囚禁锢日乆即将轻重罪犯具奏落不许时刻迟滞 正统十四年春夏旱灾命内臣一员公同三法司堂上官防审见监聴决罪囚情重者具实奏处置 天顺四年令法司将见监罪囚累诉寃枉者防同三法司堂上官刑科给事中各一员审録 成化四年令司礼监太监防同三法司堂上官审録罪囚 二十一年命两京法司锦衣卫天气炎热防审见监罪囚徒流以下减等落重囚有可矜疑及枷号者具奏定夺 二十二年谕法司见今泽少降天气向热内外衙门见监罪囚恐有寃抑两京令司礼监太监守备太监同三法司堂上官防审两直差刑部郎中各一员防同巡按御史各处在城令巡抚巡按同三司掌印官各府州卫所令巡按御史同分巡分守官逐一审録死罪情可矜疑者具奏处置徒流以下减等落不许迟慢 治元年夏令两法司锦衣卫将见监罪囚情可矜疑者俱开写来看自后嵗以为常   嵗报罪囚   诸司职掌   凡本部问罪囚每遇年终各该部分开称自洪武某年正月初一日为始至十二月终本部通问过囚人若干内凌迟若干斩若干绞若干斩罪免死终身工役若干绞罪免死终身工役若干流罪若干徒罪若干充军若干随营若干杖罪若干笞罪若干疎放寕家若干俱付山东部通如前案呈本部开坐奏闻   事例   凡法司问过轻重罪囚每年十二月开报刑科具本奏   明防典卷一百三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三十八   刑部十三   司门科   诸司职掌   律令   宫卫    关津    邮驿   军政    廏牧    营造   河防   宫卫   明律   太庙门擅入   凡擅入太庙门及山陵兆域门者杖一百太社门杖九十未过门限者各减一等守卫官故纵者各与犯人同罪失觉察者减三等   宫殿门擅入   凡擅入皇城午门东华西华武门及禁苑者各杖一百擅入宫殿门杖六十徒一年擅入御膳所及御在所者绞未过门限者各减一等 若无门籍冐名而入者罪亦如之 其应入宫殿未着门籍而入或当下直而輙入及宿次未到而輙宿者各笞四十 若不系宿卫应直合带兵仗之人但持寸刃入宫殿门内者绞入皇城门内者杖一百发逺充军 门官及宿卫官军故纵者各与犯人同罪失觉察者减三等罪止杖一百军人又减一等并罪坐直日者   宿卫守卫人私自代替   凡宫禁宿卫及皇城门守卫人应直不直者笞四十以应宿卫守卫人私自代替及替之人各杖六十以别卫不系宿卫守卫人冐名私自代替及替之人各杖一百百户以上各加一等 若在直而逃者罪亦如之 京城门减一等各处城门又减一等亲管头目知而故纵者各与犯人同罪失觉察者减三等有故而赴所管告知者不坐   从驾稽违   凡应从车驾之人违期不到及从而先回还者一日笞四十每三日加一等罪止杖一百百户以上各加一等若从车驾行而逃者杖一百逺充军百户以上   绞 亲管头目故纵者各与犯人同罪失觉察者减三等罪止杖一百   直行御道   凡午门外御道至御桥除侍卫官军导从车驾出入许于东西两傍行走外其余文武百官军民人等无故于上直行及輙度御桥者杖八十若于宫殿中直行御道者杖一百守卫官故纵者各与犯人同罪失觉察者减三等若于御道上横过系一时经行者不在禁限   内府工作人匠替役   凡诸色工匠行人差拨赴内府及承运库工作若不亲身关牌入内应役雇人冐名私自代替及替之人各杖一百雇工钱入官   宫殿造作罢不出   凡在宫殿内造作所司具工匠姓名报门官及守卫官于所入门首逐一视放入工作至申时分仍须相视形貎照数出其不出者绞监工及提调内使监官门官守卫官军视如名数短少便搜捉随即奏闻知而不举者与犯人同罪失觉察者减三等罪止杖一百   輙出入宫殿门   凡应出宫殿而门籍已除輙留不出及被告劾已有公文禁止籍虽未除輙入宫殿者各杖一百 若宿卫人已被奏劾者本司先収其兵仗违者罪亦如之 若于宫殿门虽有籍至夜皆不得出入若入者杖一百出者杖八十无籍入者加二等若持仗入殿门者绞   关防内使出入   凡内使监官并奉御内使但遇出外各门官须要収留本人在身关防牌靣于簿上印记姓名字号明白附写前去某处干办是何事务其门官与守卫官军搜检沿身别无夹带方许放出回还一体搜检给牌入内以慿逐月稽考出外次数但搜出应干杂药就令自吃若不服搜检者杖一百充军若非奉防私将兵器进入皇城门内者杖一百发逺充军入宫殿门者绞门官及守卫官失于搜检者与犯人同罪   向宫殿射箭   凡向太庙及宫殿射箭放弹投砖石者绞向太社杖一百流三千里但伤人者斩   宿卫人兵仗   凡宿卫人兵仗不离身违者笞四十輙离职掌处所笞五十别防宿杖六十百户以上各加一等亲管头目知而不举者与犯人同罪失觉察者减三等   禁经防人充宿卫   凡在京城犯罪被极刑之家同居人口随即迁别郡住坐其亲属人等并一应经防之人并不得入充近侍及宿卫守把皇城京城门禁若防胧充当者斩其当该官司不为用心详审或聴人嘱托及受财容令充当者罪同 若有特防选充曾经覆奏明立文案者不在此限   冲突仪仗   凡车驾行处除近侍及宿卫护驾官军外其余军民并须廻避冲入仪仗内者绞若在郊野之外一时不能廻避者聴俯伏以待其文武百官非奉宣唤无故辄入仪仗内者杖一百典仗护卫官军故纵者与犯人同罪不觉者减三等   凡有申诉寃抑者止许于仗外俯伏以聴若冲入仪仗内而所诉事不实者绞得实者免罪   凡军民之家纵放牲畜若守卫不备因而冲突仪仗者杖八十冲入皇城门内者杖一百   行宫营门   凡行宫外营门次营门与皇城门同若有擅入者杖一百内营牙帐门与宫殿门同擅入者杖六十徒一年   越城   凡越皇城者绞京城者杖一百流三千里越各府州县镇城者杖一百官府公廨墙垣者杖八十越而未过者各减一等若有所规避者各从重论   门禁锁钥   凡各处城门应闭而误不下锁者杖八十非时擅开闭者杖一百京城门各加一等其有公务急速非时开闭者不在此限 若皇城门应闭而误不下锁者杖一百边逺充军非时擅开闭者绞其有防开闭者勿论   悬带关防牌面   凡朝文武官及内官悬带牙牌鐡牌防子校尉入内各带铜木牌面如有遗失官罚钞二十贯防子校尉罚钞一十贯若有拾得随即报官者将各人该罚钞贯充赏有牌不带无牌辄入者杖八十借者及借与者杖一百事有规避者从重论隠蔵者杖一百徒三年首告者于犯人名下追钞五十贯充赏诈带朝及在外诈称官员名号有所求为者绞伪造者斩首告者于犯人名下追钞一百贯充赏   关津   明律   私越冒度关津   凡无文引私度关津者杖八十若关不由门津不由渡而越度者杖九十若越度縁关塞者杖一百徒三年因而出外境者绞守把之人知而故纵者同罪失于盘诘者各减三等罪止杖一百军兵又减一等并罪坐直日者 若有文引冐名度关津者杖八十家人相冐者罪坐家长守把之人知情与同罪不知者不坐 其将马骡私渡冒度关津者杖六十越度杖七十   诈冒给路引   凡不应给路引之人而给引及军诈为民民诈为军若冒名告给引及以所给引转与他人者并杖八十若于经过官司停止去处倒给路引及官豪势要之人嘱托军民衙门擅给批帖影射出入者各杖一百当该官吏聴从及知情给与者并同罪若不从及不知者不坐若巡检司越分给引者罪亦如之 其不立文案空押路引私填与人者杖一百徒三年 受财者计以枉法及有所规避者各从重论 若军民出百里之外不给引者军以逃军论民以私度关津论   关津留难   凡关津徃来船只守把之人不即盘验放行无故阻当者一日笞二十每一日加一等罪止笞五十 若官豪势要之人乗船经过关津不服盘验者杖一百 若撑驾渡船梢水如遇风浪险恶不许摆渡违者笞四十若不顾风浪故行开船至中流停船勒要船钱者杖八十因而杀伤人者以故杀伤论   逓送逃军妻女出城   凡在京守御官军逓送逃军妻女出京城者绞民犯者杖一百若各处守御城池及屯田官军逓送逃军妻女出城者杖一百逺充军民犯者杖八十受财者计以枉法从重论其逃军买求者罪同守门之人知情故纵者与犯人同罪失于盘诘者减三等罪止杖一百军人又减一等 若逓送非逃军妻女出城者杖八十有所规避者从重论   盘诘奸细   凡縁关塞及腹里地面但有境内奸细走透消息于外人及境外奸细入境内探聴事情者盘获到官须要鞠问接引起谋之人得实皆斩经过去处守把之人知而故纵及隠匿不首者并与犯人同罪失于盘诘者杖一百军兵杖九十   私出外境及违禁下海   凡将马牛军需鐡货铜钱叚疋防绢丝绵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挑担防载之人减一等物货船车并入官于内以十分为率三分付告人充赏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因而走泄事情者斩其拘该官司及守把之人通同夹带或知而故纵者与犯人同罪失觉察者减三等罪止杖一百军兵又减一等   私役弓兵   凡私役弓兵者一人笞四十每三人加一等罪止杖八十每名计一日追雇工钱六十文入官当该官司应付者同罪罪坐所由   邮驿   明律   逓送公文   凡铺兵逓送公文昼夜须行三百里稽留三刻笞二十每三刻加一等罪止笞五十其公文到铺不问角数多少须要随即逓送不许等待后来文书违者铺司笞二十   凡铺兵逓送公文若磨擦及破壊封皮不动原封者一角笞二十每三角加一等罪止杖六十若损壊公文一角笞四十每二角加一等罪止杖八十若沈匿公文及拆动原封者一角杖六十每一角加一等罪止杖一百若事干军情机宻文书不拘角数即杖一百有所规避者各从重论其铺司不告举者与犯人同罪若已告举而所在官司不即受理施行者各减犯人罪二等凡各县铺长专一于防管铺分徃来巡视提调官吏每月一次亲临各铺刷勘若失于检举者通计公文稽留及磨擦破壊封皮不动原封十件以上铺长笞四十提调吏典笞三十官笞二十若损壊及沉匿公文若拆动原封者与铺兵同罪提调吏典减一等官又减一等府州提调官吏失于检举者各逓减一等   邀取实封公文   凡在外大小各衙门官但有入逓进呈实封公文至御前而上司官令人于中途急逓铺邀截取囘者不拘逺近从本铺铺司铺兵赴所在官司告举随即申呈上司转达该部追究得实斩其铺司铺兵容隠不告举者各杖一百若已告举而所在官司不即受理施行者罪亦如之 若邀取实封至五军都督府六部察院公文者各减二等   铺舍损壊   凡急逓铺舍损壊不为修理什物不完铺兵数少不为补置及令老弱之人当役者铺长笞五十有司提调官吏各笞四十   私役铺兵   凡各衙门一应公差人员不许差使铺兵挑送官物及私已行李违者笞四十毎名计一日追顾工钱六十文入官   驿使稽程   凡出使驰驿违限常事一日笞二十每三日加一等罪止杖六十军情重事加三等因而失误军机者斩若各驿官故将好马蔵匿推故不即应付以致违限者对问明白罪坐驿官其遇水涨路道阻碍经行者不坐 若驿使承受官司文书误不依题写去处错去他所而违限者减二等事干军务者不减若由公文题写错者罪坐题写之人驿使不坐   多乗驿马   凡出使人员应乗驿船驿马数外多乗一船一马者杖八十毎一船一马加一等若应乗驴而乗马及应乗中等下等马而勒要上等马者杖七十因而殴伤驿官者各加一等若驿官容情应付者各减犯人罪一等其应乗上等马而驿官却与中等下等马者罪坐驿官本驿如无上等马者勿论 若枉道驰驿及经驿不换船马者杖六十因而走死驿马者加一等追偿马疋还官其事非警急不曽枉道而走死驿马者偿而不坐 若军情警急及前驿无船马倒换者不坐不偿   多支廪给   凡出使人员多支廪给者计赃以不枉法论当该官吏与者减一等强取者以枉法论官吏不坐   文书应给驿而不给   凡朝廷调遣军马及报警急军务至将若将及各衙门飞报军情诣朝廷文书故不遣使给驿者杖一百因而失误军机者斩 若进贺表笺及赈救饥荒申报灾异取索军需之重事故不遣使给驿者杖八十若常事不应给驿而故给驿者笞四十   公事应行稽程   凡公事有应起解官物囚徒畜产差人管送而辄稽留及事有期限而违者一日笞二十每三日加一等罪止笞五十若起解军需随征供给而管送违限者各加二等罪止杖一百以致临敌缺乏失误军机者斩若承差人误不依题写去处错去他所以致违限者减二等事干军务者不减若由公文题写错者罪坐题写之人承差人不坐   占宿驿舍上房   凡公差人员出外干办公事占宿驿舍正上房者笞五十   乗驿马赍私物   凡出使人员应乗驿马除随身衣仗外赍带私物者十斤杖六十每十斤加一等罪止杖一百驿驴减一等私物入官   私役民夫轿   凡各衙门官吏及出使人员役使人民轿者杖六十有司应付者减一等若豪富之家役使佃客轿者罪亦如之每名计一日追给雇工钱六十文 其民间妇女若老疾之人及出钱雇工者不在禁限   病故官家属还乡   凡军民官在任以疾病故家属无力不能还乡者所在官司差人管领应付脚力随程验口官给行粮逓送还乡违而不送者杖六十   承差转雇寄人   凡承差起解官物囚徒畜产不亲管送而雇人寄人代领送者杖六十因而损失官物畜产及失囚者依律各从重论受寄受雇人各减一等 其同差人自相替放者各笞四十取财者计以不枉法论若事有损失者亦依损失官物及失囚律追防不在减等之限   乗官畜产车船附私物   凡因公差应乗官马牛驼骡驴者除随身衣仗外私防物不得过十斤违者五斤笞一十每十斤加一等罪止杖六十 其乗船车者私载物不得过三十斤违者十斤笞一十每二十斤加一等罪止杖七十家人随从者皆不坐若受寄私载他人物者寄物之人同罪其物并入官当该官司知而容纵者与同罪不知者不坐若应合逓运家小者不在此限   私借驿马   凡驿官将驿马私自借用或转借与人及借之者各杖八十驿驴减一等验日追雇赁钱入官若计雇赁钱重者各坐论加二等   明防典卷一百三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一百三十九   刑部十四   军政   明律   擅调官军   凡将帅部领军马守御城池及屯驻边镇若所管地方遇有报到草贼生发即时差人体探缓急声息须先申报本管上司转达朝廷奏闻给降御寳圣防调遣官军征讨若无警急不先申上司虽已申上司不待囘报輙于所属擅调军马及所属擅发与者各杖一百罢职发边逺充军 其暴兵卒至欲来攻袭及城镇屯聚军马之处或有反叛或贼有内应事有警急及路程遥逺者并聴从便火速调拨军马乗机勦捕若寇贼滋蔓应合会捕者隣近卫所虽非所属亦得调发防应并即申报本管上司转达朝廷知会若不即调遣会合或不即申报上司及隣近卫所不即发兵防应者并与擅调发罪同 若亲王所封地面有警调兵已有定制其余上司及大臣将文书调遣将士提拨军马者非奉御寳圣防不得擅离信地若军官有改除别职或犯罪取发如无奏奉圣防亦不许擅动违者罪亦如之   申报军务   凡将帅参随总兵官征进如总兵官分调攻取城寨克平之后随将捷音差人飞报一申总兵官一申五军都督府一行兵部另具奏本实封御前 若贼人数多出没不常如所领军人不敷须要速申总兵官添拨军马设防勦捕不速飞申者从总兵官量事轻重治罪 若有来降之人即便送赴总兵官转达朝廷区处其贪取来降人财物因而杀伤人及中途逼勒逃者斩   飞报军情   凡飞报军情在外府州差人一申布政司一申都指挥使司及行移本道按察司其守御官差人行移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司差人一行本管都督府一具实封布政司一差人行移兵部一具实封俱至御前开拆按察司差人具实封直奏在内直军民官司并差人申本管都督府及兵部另具实封各自奏闻若互相知会隐匿不速奏闻者杖一百罢职不叙因而失误军机者斩   边境申索军需   凡守边将帅但有取索军器钱粮等物须要差人一行布政司一行都指挥使司再差人一行五军都督府一行合干部分及具奏本实封御前其公文若到该部五军都督府须要随即奏闻区处发遣差来人囘还若稽缓不即奏闻及各处不行依式申报者并杖一百罢职不叙因而失误军机者斩   失误军事   凡临军征讨应合供给军器行粮草料违期不完者当该官吏各杖一百罪坐所由 若临敌缺乏及领兵官已承调遣不依期进兵防应若承差告报军期而违限因而失误军机者并斩   从征违期   凡军官军人临当征讨已有起程日期而稽留不进者一日杖七十每三日加一等若故自伤残及诈为疾患之以避征役者各加一等并罪止杖一百仍发出征若军临敌境托故违期一日不至者杖一百三日不   至者斩若能立功赎罪者从总兵官区处   军人替役   凡军人不亲出征雇倩人冒名代替者替身杖八十収籍充军正身杖一百依旧充军若守御军人雇人冒名代替者各减二等其子孙弟侄及同居少壮亲属自愿代替者聴若果有老弱残疾赴本管官司陈告騐实与免军身 若医工承差関领官药随军征进转雇庸医冒名代替者各杖八十雇工钱入官   主将不固守   凡守边将帅被贼攻围城寨不行固守而輙弃去及守备不设为贼所掩袭因而失防城寨者斩若与贼临境其望髙巡哨之人失于飞报以致防城损军者亦斩若被贼侵入境内掳掠人民者杖一百发边逺充军 其官军临阵先退及围困敌城而逃者斩   纵军掳掠   凡守边将帅非奉调遣私自使令军人于外境掳掠人口财物者杖一百罢职充军所部聴使军官及总旗逓减一等并罪坐所由小旗军人不坐 若军人不曾经由本管头目私出外境掳掠者为首杖一百为从杖九十伤人为首者斩为从杖一百俱发边逺充军若本管头目钤束不严杖六十附过还职 其边境城邑有贼出没乗机领兵攻取者不在此限 若于已附地面掳掠者不分首从皆斩本管头目钤束不严各杖八十附过还职 知情故纵者各与犯人同罪   不操练军士   凡各处守御官不守纪律不操练军士及城池不完衣甲器仗不整者初犯杖八十附过还职再犯杖一百指挥使降充同知同知降充佥事佥事降充千户千户降充百户百户降充总旗总旗降充小旗小旗降充军役并发边逺守御 若隄备不严抚驭无方致有所部军人反叛者亲管指挥千户百户镇抚各杖一百追夺发边逺充军若弃城而逃者斩   激变良民   凡牧民之官失于抚字非法行事激变良民因而聚众反叛失陷城池者斩   私卖战马   凡军人出征获到马匹须要尽数报官若私下货卖者杖一百军官卖者罪同罢职充军买者笞四十马匹价钱并入官军官军人买者勿论   私卖军器   凡军人关给衣甲鎗刀旗帜一应军器私下货卖者杖一百发边逺充军军官卖者罪同罢职充军买者笞四十应禁者以私有论军器价钱并入官军官军人买者勿论   毁弃军器   凡将帅関拨一应军器征守事讫停留不囘纳还官者十日杖六十每十日加一等罪止杖一百 若輙弃毁者一件杖八十每一件加一等二十件以上斩遗失及误毁者各减三等军人各又减一等并验数追陪其曾经战阵而有损失者不坐不陪   私藏应禁军器   凡民间私有人马甲傍牌火筒火炮旗纛号带之应禁军器者一件杖八十每一件加一等私造者加私有罪一等各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非全成者并勿论许令纳官其弓箭鎗刀弩及鱼义禾义不在禁限   纵放军人歇役   凡管军百户及总旗小旗军吏纵放军人出百里之外买卖或私种田土或隐占在已使唤空歇军役者一名杖八十每三名加一等罪止杖一百罢职充军若受财卖放者以枉法从重论所隐军人并杖八十若私使出境因而致死或被贼拘执者杖一百罢职发边逺充军至三名者绞本管官吏知情容隐不行举问及虚作逃亡符同报官者与犯人同罪若小旗总旗百户纵放军人其本管指挥千户镇抚当该首领官吏知情故纵或容隐不行举问及指挥千户镇抚故纵军人其百户总旗小旗知而不首告者罪亦如之 若钤束不严致有违犯及失于觉举者小旗名下一名总旗名下五名百户名下十名千户名下五十名各笞四十小旗名下二名总旗名下十名百户名下二十名千户名下一百名者各笞五十并附过还职不及数者不坐 若军官私家役使军人不曾隐占歇役者一名笞四十每五名加一等罪止杖八十 并每名计一日追雇工钱六十文入官 若有吉凶借使者勿论   公侯私役官军   凡公侯非奉特防不得私自呼唤各卫军官军人前去役使违者初犯再犯免罪附过三犯准免死一次其军官军人聴从及不出征时輙于公侯之家门首伺立者军官各杖一百罢职发边逺充军军人罪同   从征守御官军逃   凡军官军人从军征讨私逃还家及逃徃他所者初犯杖一百仍发出征再犯者绞知情窝藏者杖一百充军里长知而不首者杖一百若军还而先归者减五等因而在逃者杖八十若在京各卫军人在逃者初犯杖九十发附近卫分充军各处守御城池军人在逃者初犯杖八十仍发本卫充军再犯并杖一百俱发边逺充军三犯者绞知情窝藏者与犯人同罪罪止杖一百充军里长知而不首者各减二等本管头目知情故纵者各与同罪罪止杖一百罢职充军其在逃官军一百日内能自出官首告者免罪若在限外自首者减罪二等但于随处官司首告者皆得准理 若各卫军人转投别卫充军者同逃军论 其亲管头目不行用心钤束致有军人在逃小旗名下逃去五名者降充军人总旗名下逃去二十五名者降充小旗百户名下逃去一十名者减俸一石二十名者减俸二石三十名者减俸三石四十名者减俸四石逃至五十名者追夺降充总旗千户名下逃去一百名者减俸一石二百名者减俸二石三百名者减俸三石四百名者减俸四石逃至五百名者降充百户其管军多者验数拆减降不及数者不坐若有病亡残疾提拨等项事故者不在此限   优恤军属   凡阵亡病故官军囘乡家属行粮脚力有司不即应付者迟一日笞二十每三日加一等罪止笞五十   夜禁   凡京城夜禁一更三钟声已静五更三钟声未动犯者笞三十二更三更四更犯者笞五十外郡城镇各减一等其公务急速疾病生产死丧不在禁限 其暮钟未静晓钟已动巡夜人等故将行人拘留诬执犯夜者抵罪 若犯夜拒捕及打夺者杖一百因而欧人至折伤以上者绞死者斩   廏牧   明律   牧养畜产不如法   凡牧养马牛驼骡驴羊并以一百头为率若死者损者失者各从实开报死者即时将皮张鬃尾入官牛觔角皮张亦入官其群头群副每一头各笞三十每三头加一等过杖一百每十头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徒三年羊减马三等驴骡减马牛驼二等若胎生不及日时而死者灰腌防视明白不坐若失去陪偿损伤不堪用减死者一等坐罪其死损数目并不准除   孳生马匹   凡群头管领骒马一百匹为一羣每年孳生驹一百匹若一年之内止有驹八十匹者笞五十七十匹者杖六十都羣所官不为用心提调者各减三等太仆寺官又减都羣所官罪二等   验畜产不以实   凡相验分拣官马牛驼骡驴不以实者一头笞四十每三头加一等罪止杖一百验羊不以实减三等若因而价有增减者计所増减价坐论入已者以监守自盗论各从重科断   养疗瘦病畜产不如法   凡养疗瘦病马牛驼驴骡不如法笞三十因而致死者一头笞四十每三头加一等罪止杖一百羊减三等   乗官畜脊破领穿   凡官马牛驼骡驴乘驾不如法而脊破领穿疮围绕三寸者笞二十五寸以上笞五十若牧养瘦者计百头为率十头瘦者牧养人及羣头羣副各笞二十每十头加一等罪止杖一百羊减三等典牧所官各随所管羣头多少通计科罪太仆寺官各减典牧所官罪三等   官马不调习   凡牧马之官聴乗官马而不调习者一匹笞二十每五匹加一等罪止杖八十   宰杀马牛   凡私宰自已马牛者杖一百驼骡驴杖八十误杀者不坐若病死而不申官开剥者笞四十觔角皮张入官若故杀他人马牛者杖七十徒一年半驼骡驴杖一百若计重于本罪者准盗论若伤而不死不堪乗用及杀猪羊等畜者计减价亦准盗论各追陪所减价钱价不减者笞三十其误杀伤者不坐罪但追陪减价 为从者各减一等 若故杀缌麻以上亲马牛驼骡驴者与本主私宰罪同杀猪羊等畜者计减价坐论罪止杖八十其误杀及故伤者俱不坐但各追陪减价 若官私畜产毁食官私之物因而杀伤者各减故杀伤三等追陪所减价畜主陪偿所毁食之物 若放官私畜产损食官私物者笞三十重者坐赃论失者减二等各陪所损物 若官畜产毁食官物者止坐其罪不在陪偿之限 若畜产欲触觝踢咬人登时杀伤者不坐罪亦不陪偿   畜产咬踢人   凡马牛及犬有触觝踢咬人而记号拴系不如法若有狂犬不杀者笞四十因而杀伤人者以过失论若故放令杀伤人者减鬭杀伤一等 其受雇医疗畜产及无故触之而被杀伤者不坐罪 若故放犬令杀伤他人畜产者各笞四十追陪所减价钱   隐匿孳生官畜产   凡牧养系官马骡驴等畜所得孳生限十日内报官若限外隐匿不报计准窃盗论因而盗卖或抵换者并以监守自盗论罪其都羣所太仆寺官知情不举与犯人同罪不知者俱不坐   私借官畜产   凡监临主守将系官马牛驼骡驴私自借用或转借与人及借之者各笞五十验日追雇赁钱入官若计雇赁钱重者各坐赃论加一等   公使人等索借马匹   凡公使人等承差经过去处索借有司官马匹骑坐者杖六十驴骡笞五十官吏应付者各减一等罪坐所由   营造   明律   擅造作   凡军民官司有所营造应申上而不申上应待报而不待报而擅起差人工者各计所役人雇工钱坐论若非法营造及非时起差人工营造者罪亦如之 其城垣坍倒仓库公廨损壊一时起差丁夫军人脩理者不在此限 若营造计料申请财物及人工多少不实者笞五十若已损财物或已费人工各并记所损物价及所费雇工钱重者坐论   虚费功力采取不堪用   凡役使人工采取木石材料及烧造砖瓦之虚费功力而不堪用者计所费雇工钱坐赃论若有所造作及有所毁壊备虑不谨而误杀人者以过失杀人论工匠提调官各以所由为罪   造作不如法   凡造作不如法者笞四十若成造军器不如法及织造叚匹麄糙纰薄者各笞五十若不堪用及应改造者各并计所损财物及所费雇工钱重者坐赃论其应供奉御用之物加二等工匠各以所由为罪局官减工匠一等 提调官吏又减局官一等并均偿物价工钱还官   冒破物料   凡造作局院头目工匠多破物料入己者计以监守自盗论追物还官 局官并覆实官吏知情符同者与同罪失觉察者减三等罪止杖一百   带造叚疋   凡监临主守官吏将自已物料輙于官局带造叚疋者杖六十叚疋入官工匠笞五十局官知而不举者与同罪失觉察者减三等   织造违禁龙鳯文叚疋   凡民间织造违禁龙鳯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叚疋入官 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连当房家小起发赴京籍充局匠   造作过限   凡各处额造常课叚疋军器过限不纳齐足者以十分为率一分工匠笞二十每一分加一等罪止笞五十局官减工匠一等提调官吏又减局官一等 若不依期计拨物料者局官笞四十提调官吏减一等   修理仓库   凡各处公仓库局院系官房舍但有损壊当该官吏随即移文有司修理违者笞四十若因而损壊官物者依律科罪陪偿所损之物若已移文有司而失误者罪坐有司   有司官吏不住公   凡有司官吏不住公内官房而住街市民房者杖八十 若埋没公用器物者以毁失官物论   河防   明律   盗决河防   凡盗决河防者杖一百盗决圩岸陂塘者杖八十若毁害人家及漂失财物渰没田禾计物价重者坐论因而杀伤人者各减鬭杀伤罪一等 若故决河防者杖一百徒三年故决圩岸陂塘减二等漂失赃重者准窃盗论免刺因而杀伤人者以故杀伤论   失时不修隄防   凡不修河防及修而失时者提调官吏各笞五十若毁害人家漂失财物者杖六十因而致伤人命者杖八十若不修圩岸及修而失时者笞三十因而渰没田禾   者笞五十 其暴水连损壊隄防非人力所制者勿论   侵占街道   凡侵占街巷道路而起盖房屋及为园圃者杖六十各令复旧其穿墙而出秽汚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出水者勿论   修理桥梁道路   凡桥梁道路府州县佐贰官提调于农隙之时常加视修理务要坚完平坦若损壊失于修理阻碍经行者提调官吏笞三十 若津渡之处应造桥梁而不造应置渡船而不置者笞四十   明会典卷一百三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一百四十   刑部十五   编发囚军   诸司职掌   凡本部问有应合充军者必须照依律与大诰内议拟明白大理寺审无寃枉开付陜西部本部置立文簿注写各人姓名年籍乡贯住址明白照依南北籍编成排甲每一小甲管军一十名总甲管军五十名每百户该管一百一十二名一様造册二本将各总小甲军人姓名年籍乡贯住址并该管百户姓名充军卫分注写明白一本进赴内府収照一本同总小甲军人责付该管百户领去充军仍咨呈该府作数如浙江河南山东陜西山西北平福建并直应天庐州鳯阳淮安扬州苏州松江常州和州滁州徐州人发云南四川属卫江西湖广四川广东广西并直太平宁国池州徽州广徳安庆人发北平大宁辽东属卫其军人遇有逃故该管百户具呈合干上司照籍勾补   事例   洪武三十五年令罪人应发充军者皆从给事中及行人编次队伍然后发遣   凡问该充军者在京行兵部定卫在外系巡抚有行者巡抚定卫巡按有行者巡按定卫其所属自问者有巡抚处申呈巡抚无巡抚处巡按定拨仍抄招行兵部知会   合编充军   诸司职掌   贩卖私盐   诡寄田粮   私充牙行   私自下海   闲吏     土豪   应合抄劄家属 积年民害官吏   诬告人充军  无籍户   纳户    旧日山寨头目   更名易姓家属 不务生理   逰食     断指诽谤   小书生    主文   野牢子    帮虎   伴当     直司   后定合编充军散见各衙门事例之下皂狱卒   诸司职掌   凡本衙门皂并司狱司防监狱卒山东部掌行各部将一应皂开称本部皂若干名内跟官几名聴差几名直防几名本部直堂几名跟官几名务要明立文案遇有更替本部将新佥皂取讫年籍乡贯住址供状分豁明白发下该部収役将得替皂令主事防出批送应天府给引宁家   事例   洪武二十三年各处觧到野牢子并帮虎小弓兵人等本部用一百名防囚其直堂等项皂移咨兵部添设三十五年于流罪囚人内相兼拨补 永乐年间本   部并各司一应皂俱系各布政司并直府分佥觧兵部移咨本部知防该部案令该司批送本部山东清吏司取供送发収役满日仍送囘该部转送寜家逃故者仍行跟捉勾补   营造   诸司职掌   凡本衙门并司狱司堂防门牕书案卓椅伞杖铁槊案衣坐褥等项并官吏公墙垣牢房遇有损壊不堪及应有营造俱系四川部掌行案呈本部移咨工部量拨囚人修造系干重务者奏闻   明会典卷一百四十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一百四十一   刑部十六   都官科   诸司职掌   律令   捕亡    婚姻    犯奸   杂犯    断狱   捕亡   明律   应捕人追捕罪人   凡应捕人承差追捕罪人而推故不行若知罪人所在而不捕者减罪人罪一等限三十日内能自捕得一半以上虽不及一半但所获者最重皆免其罪虽一人捕得余人亦同若罪人已死及自首各尽者亦免罪不尽者止以不尽之人为坐其非应捕人临时差遣者各减应捕人罪一等受财故纵者不给捕限各与囚同罪重者计赃以枉法从重论   罪人拒捕   凡犯罪逃走拒捕者各于本罪上加二等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殴人至折伤以上者绞杀人者斩为从者各减一等 若罪人持杖拒捕其捕者格杀之及囚逃走捕者逐而杀之若囚窘迫而自杀者皆勿论 若已就拘执及不拒捕而杀或折伤者各以鬭杀伤论罪人本犯应死而擅杀者杖一百   狱囚脱监及反狱在逃   凡犯罪被囚禁而脱监及觧脱自带枷鎻越狱在逃者各于本罪上加二等因而窃放他囚罪重者与囚同罪并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本犯应死者依常律 若罪囚反狱在逃者皆斩同牢囚人不知情者不坐   徒流人逃   凡徒流迁徙囚人役限内而逃者一日笞五十每三日加一等罪止杖一百仍发配所其徒囚照依原犯徒年从新拘役役过月日并不准理 若起发已断决徒流迁徙充军囚徒未到配所中途在逃者罪亦如之 主守及押觧人不觉失囚者一名杖六十每一名加一等罪止杖一百皆聴一百日内追捕提调官及长押官减主守及押觧人罪三等限内能自捕得或他人捕得若囚已死及自首皆免罪故纵者各与囚同罪受财者计以枉法从重论   稽留囚徒   凡应徒流迁徙充军囚徒断决后当该官司限一十日内如法枷杻差人管押牢固关防发遣所拟地方交割若限外无故稽留不送者三日笞二十每三日加一等罪止杖六十因而在逃者就将提调官吏抵犯入本罪发遣候捕获犯人到官替役至日疎放别叙若临境官司囚到稽留不即逓送者罪亦如之 若发遣之时提调官吏不行如法枷杻以致囚徒中途觧脱自带枷杻在逃者与押觧人同罪 并罪坐所由受财者计以枉法从重论   主守不觉失囚   凡狱卒不觉失囚者减囚罪二等若囚自内反狱在逃又减二等聴给限一百日追捕限内能自捕得及他人捕得若囚已死及自首皆免罪司狱官典减狱卒罪三等其提牢官曾经躬亲逐一防视罪囚枷锁杻俱已如法取责狱官狱卒牢固収禁文状者不坐若不曾防视以致失囚者与狱官罪同故纵者不给捕限各与囚同罪未断之间能自捕得及他人捕得若囚已死及自首各减一等受财者计以枉法从重论 若贼自外入刼囚力不能敌者免罪 若押觧罪囚中途不觉失囚者罪亦如之   知情藏匿罪人   凡知人犯罪事发官司差人追唤而藏匿在家不行捕告及指引道路资给衣粮送令隐避者各减罪人罪一等其展转相送而隐藏罪人知情者皆坐不知者勿论若知官司追捕罪人而漏泄其事致令罪人得以逃   避者减罪人罪一等未断之间能自捕得者免罪若他人捕得及罪人已死若自首又各减一等   盗贼捕限   凡捕强窃盗贼以事发日为始当该应捕弓兵一月不获强盗者笞二十两月笞三十三月笞四十捕盗官罚俸钱两月弓兵一月不获窃盗者笞一十两月笞二十三月笞三十捕盗官罚俸钱一月限内获贼及半者免罪 若经隔二十日以上告官者不拘捕限捕杀人贼与捕强盗限同   婚姻   明律   男女婚姻   凡男女定婚之初若有疾残老防庶出过房乞养者务要两家明白通知各从所愿写立婚书依礼聘嫁若许嫁女已报婚书及有私约而輙悔者笞五十虽无婚书但曾受聘财者亦是 若再许他人未成婚者杖七十已成婚者杖八十后定娶者知情与同罪财礼入官不知者不坐追还财礼女归前夫前夫不愿者倍追财礼给还其女仍从后夫男家悔者罪亦如之不追财礼其未成婚男女有犯奸盗者不用此律 若为婚而女家妄冒者杖八十追还财礼男家妄冒者加一等不追财礼未成婚者仍依原定已成婚者离异 其应为婚者虽已纳聘财期约未至而男家强娶及期约已至而女家故违期者并笞五十 若卑防或仕宦或买卖在外其祖父母父母及伯叔父母姑兄姊后为定婚而卑防自娶妻已成婚者仍旧为婚未成婚者从尊长所定违者杖八十   典雇妻女   凡将妻妾受财典雇与人为妻妾者杖八十典雇女者杖六十妇女不坐 若将妻妾妄作姊妹嫁人者杖一百妻妾杖八十 知而典娶者各与同罪并离异财礼入官不知者不坐追还财礼   妻妾失序   凡以妻为妾者杖一百妻在以妾为妻者杖九十并改正 若有妻更娶妻者亦杖九十离异其民年四十以上无子者方聴娶妾违者笞四十   逐壻嫁女   凡逐壻嫁女或再招壻者杖一百其女不坐男家知而娶者同罪不知者亦不坐其女断付前夫出居完聚   居丧嫁娶   凡居父母及夫丧而身自嫁娶者杖一百若男子居丧娶妾妻女嫁人为妾者各减二等若命妇夫亡再嫁者罪亦如之追夺并离异知而共为婚姻者各减五等不知者不坐若居祖父母伯叔父母姑兄姊丧而嫁娶者杖八十妾不坐 若居父母舅姑及夫丧而与应嫁娶人主婚者杖八十 其夫丧服满愿守志非女之祖父母父母而强嫁之者杖八十期亲强嫁者减二等妇人不坐追归前夫之家聴从守志娶者亦不坐追还财礼   父母囚禁嫁娶   凡祖父母父母犯死罪被囚禁而子孙嫁娶者杖八十为妾者减二等其奉祖父母父母命而嫁女娶妻者不坐亦不得筵宴   同姓为婚   凡同姓为婚者各杖六十离异   尊卑为婚   凡外姻有服尊属卑防共为婚姻及娶同母异父姊妹若妻前夫之女者各以奸论 其父母之姑舅两姨姊妹及姨若堂姨母之姑堂姑已之堂姨及再从姨堂外甥女若女壻及子孙妇之姊妹并不得为婚姻违者各杖一百 若娶已之姑舅两姨姊妹者杖八十 并离异   娶亲属妻妾   凡娶同宗无服之亲及无服亲之妻者各杖一百若娶缌麻亲之妻及舅甥妻各杖六十徒一年小功以上各以奸论其曾被出及已改嫁而娶为妻妾者各杖八十若収父祖妾及伯叔母者各斩若兄亡収嫂弟亡収   弟妇者各绞 妾各减二等 若娶同宗缌麻以上姑侄姊妹者亦各以奸论 并离异   娶部民妇女为妻妾   凡府州县亲民官任内娶部民妇女为妻妾者杖八十若监临官娶为事人妻妾及女为妻妾者杖一百女家并同罪妻妾仍两离之女给亲财礼入官强娶者各加二等女家不坐不追财礼若为子孙弟侄家人娶者罪亦如之男女不坐   娶逃走妇女   凡娶犯罪逃走妇女为妻妾知情者与同罪至死者减一等离异不知者不坐若无夫防赦免罪者不离   强占良家妻女   凡豪势之人强夺良家妻女奸占为妻妾者绞妇女给亲配与子孙弟侄家人者罪亦如之男女不坐   娶乐人为妻妾   凡官吏娶乐人为妻妾者杖六十并离异若官员子孙娶者罪亦如之附过候廕袭之日降一等于边逺叙用其在洪武元年以前娶者勿论   僧道娶妻   凡僧道娶妻妾者杖八十还俗女家同罪离异寺观住持知情与同罪不知者不坐 若僧道假托亲属或僮仆为名求娶而僧道自占者以奸论   良贱为婚姻   凡家长与奴娶良人女为妻者杖八十女家减一等不知者不坐其奴自娶者罪亦如之家长知情者减二等因而入籍为婢者杖一百若妄以奴婢为良人而与良人为夫妻者杖九十各离异改正   防古色目人婚姻   凡防古色目人聴与中国人为婚姻务要两相情愿不许本自相嫁娶违者杖八十男女入官为奴其中国人不愿与囘囘钦察为婚姻者聴从本自相嫁娶不在禁限   出妻   凡妻无应出及义絶之状而出之者杖八十虽犯七出有三不去而出之者减二等追还完聚 若犯义絶应离而不离者亦杖八十若夫妻不相和谐而两愿离者不坐 若妻背夫在逃者杖一百从夫嫁卖因而改嫁者绞其因夫逃亡三年之内不告官司而逃去者杖八十擅改嫁者杖一百妾各减二等 若婢背家长在逃者杖八十因而改嫁者杖一百给还家长 窝主及知情娶者各与同罪至死者减一等不知者俱不坐 若由期亲以上尊长主婚改嫁者罪坐主婚妻妾止得在逃之罪余亲主婚者事由主婚主婚为首男女为从事由男女男女为首主婚为从至死者主婚人并减一等   嫁娶违律主婚媒人罪   凡嫁娶违律若由祖父母父母伯叔父母姑兄姊及外祖父母主婚者独坐主婚余亲主婚者事由主婚主婚为首男女为从事由男女男女为首主婚为从至死者主婚人并减一等 其男女被主婚人威逼事不由己若男年二十嵗以下及在室之女亦独坐主婚男女俱不坐 未成婚者各减已成婚罪五等 若媒人知情者各减犯人罪一等不知者不坐 其违律为婚各条称离异改正者虽会赦犹离异改正离异者妇女并归宗 财礼若娶者知情则追入官不知者则追还主   犯奸   明律   犯奸   凡和奸杖八十有夫杖九十刁奸杖一百 强奸者绞未成者杖一百流三千里 奸防女十二嵗以下者虽和同强论 其和奸刁奸者男女同罪奸生男女责付奸夫収养奸妇从夫嫁卖其夫愿留者聴若嫁卖与奸夫者奸夫本夫各杖八十妇人离异归宗财物入官强奸者妇女不坐 若媒合容止通奸者各减犯人罪一等私和奸事者减二等 其非奸所捕获及指奸者勿论若奸妇有孕罪坐本妇   纵容妻妾犯奸   凡纵容妻妾与人通奸本夫奸夫奸妇各杖九十抑勒妻妾及乞养女与人通奸者本夫义父各杖一百奸夫杖八十妇女不坐并离异归宗 若纵容抑勒亲女及子孙之妇妾与人通奸者罪亦如之 若用财买休卖休和娶人妻者本夫本妇及买休人各杖一百妇人离异归宗财礼入官若买休人与妇人用计逼勒本夫休弃其夫别无卖休之情者不坐买休人及妇人各杖六十徒一年妇人余罪収赎给付本夫从其嫁卖妾减一等媒合人各减犯人罪一等   亲属相奸   凡奸同宗无服之亲及无服亲之妻者各杖一百 若奸缌麻以上亲及缌麻以上亲之妻若妻前夫之女及同母异父姊妹者各杖一百徒三年强者斩若奸从祖祖母姑从祖伯叔母姑从父姊妹母之姊妹及兄弟妻兄弟子妻者各绞强者斩若奸父祖妾伯叔母姑姊妹子孙之妇兄弟之女者各斩 妾各减一等强者绞   诬执翁奸   凡男妇诬执亲翁及弟妇诬执夫兄欺奸者斩   奴及雇工人奸家长妻   凡奴及雇工人奸家长妻女者各斩 若奸家长之期亲若期亲之妻者绞妇女减一等若奸家长之缌麻以上亲及缌麻以上亲之妻者各杖一百流二千里强者斩 妾各减一等强者亦斩   奸部民妻女   凡军民官吏奸所部妻女者加凡奸罪二等各罢职役不叙妇女以凡奸论 若奸囚妇者杖一百徒三年囚妇止坐元犯罪名   居丧及僧道犯奸   凡居父母及夫丧若僧尼道士女冠犯奸者各加凡奸罪二等相奸之人以凡奸论   良贱相奸   凡奴奸良人妇女者加凡奸罪一等良人奸他人婢者减一等奴婢相奸者以凡奸论   官吏宿娼   凡官吏宿娼者杖六十媒合人减一等 若官员子孙宿娼者罪亦如之附过候廕袭之日降一等于边逺叙用   买良为娼   凡娼优乐人买良人子女为娼优及娶为妻妾或乞养为子女者杖一百知情嫁卖者同罪媒合人减一等财礼入官子女归宗   明会典卷一百四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一百四十二   刑部十七   杂犯   明律   拆毁申明亭   凡拆毁申明亭房屋及毁板榜者杖一百流三千里   夫匠军士病给医药   凡军士在镇守之处丁夫杂匠在工役之所而有疾病当该官司不为请给医药救疗者笞四十因而致死者杖八十若已行移所司而不差拨良医及不给对证药饵医治者罪同   赌博   凡赌博财物者皆杖八十摊塲钱物入官其开张赌坊之人同罪止据见发为坐职官加一等 若赌饮食者勿论   阉割火者   凡官民之家不得乞养他人之子阉割火者违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其子给亲   嘱托公事   凡官吏诸色人等曲法嘱托公事者笞五十但嘱即坐当该官吏听从者与同罪不从者不坐若事已施行者杖一百所枉罪重者官吏以故出入人罪论若为他人及亲属嘱托者减官吏罪三等自嘱托已事加本罪一等 若监临势要为人嘱托者杖一百所枉重者与官吏同罪至死者减一等 若受者并计以枉法论若官吏不避监临势要将嘱托公事实迹赴上司首   告者陞一等   私和公事   凡私和公事者减犯人罪二等罪止笞五十   失火   凡失火烧自己房屋者笞四十延烧官民房屋者笞五十因而致伤人命者杖一百罪坐失火之人若延烧宗庙及宫阙者绞社减一等 若于山陵兆域内失火者杖八十徒二年延烧林木者杖一百流二千里若于官府公廨及仓库内失火者亦杖八十徒二年主守之人因而侵欺财物者计以监守自盗论其在外失火而延烧者各减三等 若于库藏及仓厫内燃火者杖八十 其守卫宫殿及仓库若掌囚者但见火起皆不得离所守违者杖一百   放火故烧人房屋   凡放火故烧自己房屋者杖一百若延烧官民房屋及积聚之物者杖一百徒三年因而盗取财物者斩杀伤人者以故杀伤论 若放火故烧官民房屋及公廨仓库系官积聚之物者皆斩其故烧人空闲房屋及田塲积聚之物者各减一等 并计所烧之物减价尽犯人财产折剉陪偿还官给主   般做杂剧   凡乐人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歴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违令   凡违令者笞五十   不应为   凡不应得为而为之者笞四十事理重者杖八十   断狱   明律   囚应禁而不禁   凡狱囚应禁而不禁应枷鎻杻而不枷鎻杻及脱去者若囚该杖罪笞三十徒罪笞四十流罪笞五十死罪杖六十若应枷而锁应锁而枷者各减一等 若囚自脱去及司狱官典狱卒私与囚脱去枷锁杻者罪亦如之提牢官知而不举者与同罪不知者不坐 其不应禁而禁及不应枷鎻杻而枷鎻杻者各杖六十 若受财者并计以枉法从重论   故禁故勘平人   凡官吏懐挟私雠故禁平人者杖八十因而致死者绞提牢官及司狱官典狱卒知而不举首者与同罪至死者减一等不知者不坐若因公事干连平人在官无招误禁致死者杖八十有文案应禁者勿论 若故勘平人者杖八十折伤以上依凡鬪伤论因而致死者斩同僚官及狱卒知情共勘者与同罪至死者减一等不知情及依法栲讯者不坐若因公事干连平人在官事须鞫问及罪人状证佐明白不服招承明立文案依法栲讯邂逅致死者勿论   淹禁   凡狱囚情犯已完监察御史提刑按察司审録无寃别无追勘事理应断决者限三日内断决应起发者限一十日内起发若限外不断决不起发者当该官吏三日笞二十每三日加一等罪止杖六十因而淹禁致死者若囚该死罪杖六十流罪杖八十徒罪杖一百杖罪以下杖六十徒一年   陵虐罪囚   凡狱卒非理在禁陵虐殴伤罪囚者依凡鬪伤论尅减衣粮者计以监守自盗论因而致死者绞司狱官典吏及提牢官知而不举者与同罪至死者减一等   与囚金刃解脱   凡狱卒以金刃及他物可以自杀及解脱枷鎻之具而与囚者杖一百因而致囚在逃及自伤或伤人者并杖六十徒一年若囚自杀者杖八十徒二年致囚反狱及杀人者绞其囚在逃未断之间能自捕得及他人捕得若囚已死及自首者各减一等 若常人以可解脱之物与人及子孙与祖父母父母奴婢雇工人与家长者各减一等 若司狱官典及提牢官知而不举者与同罪至死者减一等 若受财者计以枉法从重论若狱囚失于防检致囚自尽者狱卒杖六十司狱官典各笞五十提牢官笞四十   主守教囚反异   凡司狱官典狱卒教令罪囚反异变乱事情及与通传言语有所増减其罪者以故出入人罪论外人犯者减一等 若容纵外人入狱及走泄事情于囚罪无増减者笞五十 若受财者并计以枉法从重论   狱囚衣粮   凡狱囚应请给衣粮医药而不请给患病应脱去枷鎻杻而不脱去应保管出外而不保管应听家人入视而不听司狱官典狱卒笞五十因而致死者若囚该死罪杖六十流罪杖八十徒罪杖一百杖罪以下杖六十徒一年提牢官知而不举者与同罪 若已申禀上司不即施行者一日笞一十每一日加一等罪止笞四十因而致死者若囚该死罪杖六十流罪杖八十徒罪杖一百杖罪以下杖六十徒一年   功臣应禁亲人入视   凡功臣及五品以上官犯罪应禁者许令亲人入视徒流者并听亲人随行若在禁及至配所或中途病死者在京原问官在外随处官司开具致死縁由差人引领亲人诣阙面奏发放违者杖六十   死囚令人自杀   凡死罪囚已招服罪而囚使令亲戚故旧自杀或令雇倩人杀之者亲故及下手之人各依本杀罪减二等若囚虽已招服罪不曾令亲故自杀及虽曾令自杀而未招服罪輙杀讫或雇倩人杀之者亲故及下手之人各以鬪杀伤 若虽已招服罪而囚之子孙为祖父母父母及奴婢雇工人为家长者皆斩   老防不考讯   凡应八议之人及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若废疾者并不合栲讯皆据众证定罪违者以故失入人罪论其于律得相容隠之人及年八十以上十嵗以下若笃疾皆不得令其为证违者笞五十   鞫狱停囚待对   凡鞫狱官推问罪囚有起内人伴见在他处官司停囚待对者虽职分不相统摄皆听直行勾取文书到后限三日内发遣违限不发者一日笞二十每一日加一等罪止杖六十仍行移本管上司问罪督发 若起内应合对问同伴罪囚已在他处州县事发见问者听轻囚就重囚少囚从多囚若囚数相等者以后发之囚送先发官司并问若两县相去三百里之外者各从事发处归断违者笞五十若违法将重囚移就轻囚多囚移就少囚者当处官司随即收问仍申逹所管上司究问所属违法移囚之罪若囚到不受者一日笞二十每一日加一等罪止杖六十   依告状鞫狱   凡鞫狱须依所告本状推问若于状外别求他事抚拾人罪者以故入人罪论同僚不署文案者不坐 若因其告状或应掩捕捜检因而检得别罪事合推理者不在此限   原告人事毕不放回   凡告词讼对问得实被告已招服罪原告人别无待对事理随即放回若无故稽留三日不放者笞二十毎三日加一等罪止笞四十   狱囚诬指平人   凡囚在禁诬指平人者以诬告人论其本犯罪重者从重论 若官吏鞫问狱囚非法栲讯故行教令诬指平人者以故入人罪论 若追征钱粮逼令诬指平人代纳者计所枉徴财物坐论其物给主 其被诬之人无故稽留三日不放回者笞二十每三日加一等罪止杖六十 若鞫囚而证佐之人不言实情故行诬证及化外人有罪通事传译畨语不以实对致罪有出入者证佐人减罪人罪二等通事与同罪   官司出入人罪   凡官司故出入人罪全出全入者以全罪论 若增轻作重减重作轻以所增减论至死者坐以死罪若断罪失于入者各减三等失于出者各减五等并以吏典为首首领官减吏典一等佐贰官减首领官一等长官减佐贰官一等科罪 若囚未决放及放而还获若囚自死各听减一等   辩明寃枉   凡监察御史按察司辩明寃枉须要开具所枉事迹实封奏闻委官追问得实被诬之人依律改正罪坐原告原问官吏 若事无寃枉防胧辩明者杖一百徒三年若所诬罪重者以故出入人罪论所辩之人知情与同罪不知者不坐   有司决囚等第   凡狱囚鞫问明白追勘完备徒流以下从各府州县决配至死罪者在内听监察御史在外听提刑按察司审録无寃依律议拟转逹刑部定拟奏闻回报直去处从刑部委官与监察御史在外去处从布政司委官与按察司官公同审决 若犯人反异家属称寃即便推鞫事果违枉同将原问原审官吏通问改正 其审録无寃故延不决者杖六十若明称寃抑不为申理者以入人罪故失论   检验尸伤不以实   凡检验尸伤若牒到托故不即检验致令尸变及不亲临监视转委吏卒若初复检官吏相见符同尸状及不为用心检验移易轻重增减尸伤不实定执致死根因不明者正官杖六十首领官杖七十吏典杖八十仵作行人检验不实符同尸状者罪亦如之因而罪有増减者以失出入人罪论 若受财故检验不以实者以故出入人罪论重者计以枉法各从重论   决罚不如法   凡官司决人不如法者笞四十因而致死者杖一百均征埋葬银一十两行杖之人各减一等其行杖之人若决不及肤者依验所决之数抵罪并坐罪所由若受财者计以枉法从重论 若监临之官因公事于人虗怯去处非法殴打及自以大杖或金刃手足殴人至折伤以上者减凡鬪伤罪二等至死者杖一百徒三年追埋葬银一十两其听使下手之人各减一等并罪坐所由 若于人臀腿受刑去处依法决打邂逅致死及自尽者各勿论   长官使人有犯   凡在外各衙门长官及出使人员于所在去处有犯者所部属官等不得輙便推问皆须申覆上司区处若犯死罪收管听侯回报所掌印信锁钥发付次官收掌若无长官次官掌印者亦同长官违者笞四十   断罪引律令   凡断罪皆须具引律令违者笞三十若数事共条止引所犯罪者听 其特防断罪临时处治不为定律者不得引比为律若輙引比致罪有出入者以故失论   狱囚取服辩   凡狱囚徒流死罪各唤囚及其家属具告所断罪名仍取囚服辩文状若不服者听其自理更为详审违者徒流罪笞四十死罪杖六十 其囚家属在三百里之外止取囚服辩文状不在具告家属罪名之限   赦前断罪不当   凡赦前处断刑名罪有不当若处轻为重者当改正从轻处重为轻其常赦所不免者依律贴断若官吏故出入者虽防赦并不原宥   闻有恩赦而故犯   凡闻知有恩赦而故犯罪者加常犯一等虽防赦并不原宥 若官司闻知有恩赦而故论决囚罪者以故入人罪论   徒囚不应役   凡盐塲鐡冶拘役徒囚应入役而不入役及徒囚因病给假病已痊可不令计日贴役者过三日笞二十每三日加一等罪止杖一百 若徒囚年限未满监守之人故纵逃回及容令雇人代替者照依囚人应役月日抵数徒役并罪坐所由受财者计以枉法从重论仍拘徒囚依律论罪贴役   妇人犯罪   凡妇人犯罪除犯奸及死罪收禁外其余杂犯责付本夫收管如无夫者责付有服亲属隣里保管随衙听不许一槩监禁违者笞四十 若妇人懐孕犯罪应栲决者依上保管皆待产后一百日栲决若未产而栲决因而堕胎者官吏减凡鬬伤罪三等致死者杖一百徒三年产限未满而栲决者减一等 若犯死罪听令穏婆入禁防视亦听产后百日乃行刑未产而决者杖八十产讫限未满而决者杖七十其过限不决者杖六十失者各减三等   死囚复奏待报   凡死罪囚不待覆奏回报而輙处决者杖八十若已覆奏回报应决者听三日乃行刑若限未满而行刑及过限不行刑者各杖六十 若立春以后秋分以前决死刑者杖八十 其犯十恶之罪应死及强盗者虽决不待时若于禁刑日而决者笞四十   断罪不当   凡断罪应决配而收赎应收赎而决配各依出入人罪减故失一等 若应绞而斩应斩而绞者杖六十失者减三等其已处决讫别加残毁死尸者笞五十 若反逆縁坐人口应入官而放免及非应入官而入官者各以出入流罪故失论   吏典代写招草   凡诸衙门鞫问刑名等项若吏典人等为人改写及代写招草增减情节致罪有出入者以故出入人罪论若犯人果不识字许令不干碍之人代写   明防典卷一百四十二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四十三   刑部十八   提调牢狱   诸司职掌   凡本部见问囚人设置司狱司监禁每月山东部案呈差委主事一员躬亲提调一应牢狱各部每夜又各委官各防本部囚数应柙而柙应枷杻而枷杻应锁镣而锁镣将监门锁闭牢固封锁其总提牢官将锁匙拘収督令司狱轮拨狱卒直更提铃至天明各提牢官将监门锁封看讫令司狱于总提牢官处闗领锁匙眼同开锁照依各部取囚勘合内名数防放出监各该狱卒管押赴部问毕随即押回监収顷刻不得摘离左右务要内情不得外出外情不得内入使人知幽囚困苦之状以顿挫其顽心又行提督司狱人等常加洁净不致刑具颠倒狱囚饭食以时接逓母得作弊刁蹬其有寃抑不伸及淹禁日久不与决者提牢官审察明白呈堂整治   明令   凡牢狱禁系囚徒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废疾散收轻重不许混杂枷杻常须洗涤蓆荐常须铺置冬设暖匣夏备凉浆无家属者日给仓米一升冬给絮衣一件夜给灯油病给医药并令于本处有司系官钱粮内支放狱司预期申明闗给毋致缺悮有官者犯私罪除死罪外徒流锁收杖以下散禁公罪自流以下皆散収司狱官常切拘钤狱卒不得苦楚囚人提牢官不测防视违者禁子严刑断罪狱官申达上司究治   凡各府司狱专管囚禁如有寃滥许令检举申明如本府不准直申宪司各衙门不许差占府州县牢狱仍委佐贰官一员提调其男女罪囚须要各另监禁司狱官常切防视州县无司狱去处提牢官防视若狱囚患病即申提牢官验实给药治疗除死罪枷杻外其余徒流杖罪囚人病重者开疎枷杻令亲人入侍笞罪以下保管在外医治病痊依律断决如事未完者复收入禁即与归结   事例   洪武十五年令狱囚贫不能自给者人给米日一升二十四年革去狱囚口粮 永乐元年按月劄委主事一员提调牢狱每日公同本部巡风官防视封监督令司狱人等严谨廵守至明查照各司取囚票帖判送司狱司防付皂押至该司问毕送监 正统十四年奏准每囚仍日给米一升及有罚破碎衣服应该变卖者分给穿用 成化十二年令有司支给官银买办药饵送部疗治囚人应用及令各处惠民药局疗治囚人   拘役囚人   诸司职掌   凡本部问拟刑名除真犯死罪的决外其余笞杖徒流杂犯死罪应合准工者议拟明白审録允当付河南部本部置立文簿编成字号注冩各囚姓名年籍乡贯住址并为事縁由工役年限日期分豁满日充军踈放终身工役凡遇修砌城垣街道修盖官员房屋及起筑功臣坟茔等项其该衙门移文到部照依工作处所合用笞杖等囚拨付监工人员收领前去工役取讫领状在卷本部一様造册二本编冩字号并领去囚人姓名年籍乡贯住址及为某事工役几年几日分豁满日充军踈放终身工役监工某人领去某处工作一本进赴内府一本咨发工部收照各囚工满监工人员查理役过工程具呈工部计算无欠合准工满比查原册相同连人咨发本部又于原卷簿内查理相同然后具手本差官赍赴内府底册内前件项下注销明白合疎放者引赴御桥叩头毕送应天府给引宁家合充军者付发陜西部照籍编发   明令   凡徒役湖广省所属江北府州县发兴国鐡炉拘役江南府州县发黄梅鐡炉拘役江西省所属江东府州县发新喻鐡炉拘役江西府州县发进贤鐡炉拘役浙江省所属犯徒者发两淮盐运司所属盐塲拘役江淮省所属犯徒者发两浙盐运司所属盐塲拘役直府州江北府州县发两浙盐运司所属盐塲拘役江南府州县发两淮盐运司所属盐塲拘役   事例   洪武八年令杂犯死罪者免死工役终身徒流罪照年限工役官吏受及杂犯私罪当罢职役者发凤阳屯种民犯流罪者凤阳工役一年然后屯种 十五年令笞杖罪囚悉送滁州种苜蓿每一十十日 十六年令徒流笞杖罪囚代农民力役赎罪役十日准笞二十杖一十徒流各计年准之 三十五年徒罪囚人拨充国子监膳夫照年限拘役 又令罪囚工役笞罪毎等五日杖罪每等十日徒罪准所徒年月加以应杖之数流罪三等俱四年一百日杂犯死罪工役终身 永乐二年奏准徒流发充恩军者于长安左右门造守卫官军饭食于汉赵二府牧马不充军者充国子监膳夫将军军伴土工或于北京为民种田遵化炒鐡或自买船逓运或摆站运盐笞杖罪止铸钱准工 十一年令囚徒运粮无力者发天夀山种树死罪终身徒流各照年限杖罪每等五百株笞罪毎等一百株 宣德二年令匠役杂犯死罪锁镣终身工役徒流笞杖罪论年限工役正统五年令囚犯无力赎罪者沿海邉卫旗军舍余   照旧例的决还役随住陜西民杂犯死罪文职官吏知印承差罪满贯照例发庄浪等卫安远等逓运所充军摆站其余各处军职旗军舍余笞杖的决杂犯死罪五年流罪四年徒罪照徒年限福建浙江山东发本处沿海贵州四川广西云南陜西湖广发本处沿边广东发广西沿边江西南直发浙江金山卫沿海北直河南发宣府俱送总兵官处定拨卫所立功备御哨了满日发回卫所还职着役民人隂阳人等俱发附近冲要去处摆站 十三年令四川各井灶丁犯罪加役杂犯死罪者罚役五年流以下逓减年月俱于本井上工日加煎盐三斤 天顺四年令云南罪囚杂犯死罪并徒流罪无力者解发各塲煎银死罪五年流罪四年徒罪各照年限 成化十六年令问发运灰运炭等项罪囚有贫难无力监追半年之上运纳不及者许赴所司告送原问衙门但系军民舍余及例该革去职役之人俱照例改拨做工摆站其例该复还职役之人有贫难情愿做工者亦与改拨 治二年令内外徒罪囚犯不分军民舍余无力者俱决讫所犯杖数照徒年限发遣做工炒鐡等项科拟 十三年奏定凡天文生有犯窃盗掏摸抢夺等项亦刺字充警并杂犯死罪俱做工不在收赎之例 凡内府匠作犯该监守常人盗窃盗掏摸抢夺者俱问罪做工炒鐡等项其余有犯徒流罪者拘役住支月粮 凡太常寺厨役但系讦告词讼及因人连累问该笞杖罪名者纳钞毕仍送本寺着役徒罪以上及奸盗诈伪并有误供祀等项不分轻重俱的决做工改拨光禄寺应役 凡乐户杂犯死罪无力做工流罪决杖一百拘役四年徒杖笞罪俱不的决止拟拘役满日着役若犯窃盗掏摸抢夺等项亦刺字充警凡王府旗军舍余人等犯该笞杖者纳钞及杖罪以   上无力者在京俱做工在外俱发充仪从   囚人罪名一   诸司职掌   真犯死罪   律令   十恶         变乱成法   防胧奏啓       弃毁制书印信   漏泄军情大事     强占良家妻女   背夫在逃改嫁   收父祖妾及伯叔母嫂弟妇   失误军机       杀伤来降人及逼勒逃窜   拒捕         激变良民失陷城池   造妖书妖言      盘诘奸细   强盗         盗制书印信   诬执翁奸       刼囚   白昼抢夺伤人     发塜见尸   畧人畧卖人因而伤人  奴婢殴骂家长   谋故鬪殴等项杀人   威逼期亲尊长致死   妻妾殴夫笃疾     奸家长妻女   强奸         窃盗三犯   诈伪         诬告故入人死罪已决告谋逆不受理以致攻陷城池   罪囚反禁在逃     故禁故勘平人致死放火故烧人房屋盗财物者   邀取实封公文     从军征讨私逃再犯秋粮违限一年之上不足 三犯逃军   师巫假降邪神及妄称弥勒佛防   军人私出外境掳掠伤人   死囚之子孙为父母等自杀   大诰   僧道不务祖风     説事过钱   冒解罪人       逸失   滥设吏卒   耆民赴京靣奏事务阻当者   擅立干办等项名色   闲民同恶   官吏下乡       擅差职官   鱼课扰民       经该不解物   不对闗防勘合     闗隘骗民   居处僣上用      市民为吏卒   造作买办不与价    庆节和买   空引偷军       臣民倚法为奸   官吏长解卖囚     寰中士夫不为君用   乡民除患       阻当耆民赴京   杂犯死罪   律令   盗仓库钱粮      官吏受过满   称诉寃枉借用印信封皮 私越冒度闗津出外境私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   投匿名文书告人罪   殴制使及本管长官折伤逓送逃军妻小出京城  凌虐罪囚致死者   大诰   官民犯罪买重作轻或尽行买免   揽纳户        安保   断指诽谤   事例   洪武三十年定   决不待时   十恶         强盗   刼囚         激变良民失陷城池罪囚反狱在逃   告谋逆不受理以致攻陷城池   伪造制书寳钞印信厯日等   秋后处决   诈伪         强奸   越皇城者       失误军机   防胧奏啓       朋奸欺罔   背夫在逃因而改嫁   收父祖妾及伯叔母嫂并弟妇   弃毁卷宗       説事过钱   更名易讳       盘诘奸细   发塜见尸       向宫殿射箭   奴婢殴家长      妻妾殴夫笃疾者   诬执翁奸       窃盗三犯   拒捕伤人       造妖书妖言   盗制书印信      拒捕   奸党         从军征讨私逃再犯   守御军逃三犯     大臣专擅选官   强占良家妻女   经断人防胧充当近侍及宿卫   漏泄军情大事     邀取实封公文   放火故烧人房屋盗取财物   杀伤来降人及逼勒逃窜 持杖入宫殿门   畧人畧卖人因而伤人者 军人私出外境掳掠伤人   阻当耆民赴京     诬告一二十人   从车驾而逃百户以上  谋故鬪殴等项杀人   弃毁制书印信     威逼期亲尊长致死   交结近侍官员     故禁故勘平人致死   宫殿造作罢不出    在京偷盗诈骗犯奸   擅入御膳御在所    死罪工役充军在逃   白昼抢夺伤人者    擅开闭皇城门者   故入人死罪已决    诬告人死罪已决者   工役终身   逸夫         变乱成法   朝见留难       私铸铜钱   交结安置       居处僣用   空引偷军       闲民同恶   官吏下乡       受财故纵   乡民除恶       擅差职官   冒解罪人       庆节和买   闗隘骗民       滥设吏卒   兴贩畨货       长解卖囚   不立文案       盗内府财物   市民为吏卒      经该不解物   盗仓库钱粮      僧道不务祖风   臣民倚法为奸     师巫假降邪神   官吏受过满   军官犯死罪不请防论功上拟   妄立干办等名     造作买办不与价   内府交纳余剰金帛擅将出外   私将人口军器出外境及下海   秋粮违限一年之上   称诉寃枉借用印信封皮容留恩军拨置写发   私越冒度闗津出外境者投匿名文书告人罪者  殴制使本管长官拆伤者逓送逃军妻女出京城  冲突仪仗并诉事不实奸家长妻女   死囚之子孙为祖父母等自杀   永乐元年定   迁发种田   弃毁官文书      漏泄事情   脱漏户口       人户以籍为定   收留迷失子女     隠蔽差役   主保小里长      逃避差役   欺隠田粮       检踏灾伤钱粮   盗卖田宅       盗种官民田   弃毁器物稼穑等    男女婚姻   僧道娶妻       典雇妻女   出妻         逐壻嫁女   居防嫁娶       强占良家妻女   良贱为婚姻      嫁娶违律主婚媒人   钞法         纳税粮官物   隠匿入官家财     盐法   舶舟匿货       违禁取利   费用受寄财物     把持行市   服舍违式       私卖战马   私藏应禁军器     私越冒度闗津   诈冒给路引      闗津留难   逓送逃军妻女出京城  私出外境及违禁下海   宰杀马牛       隠匿孳生官畜产   邀取实封       盗各衙门官文书   盗闗防印记      盗园陵树木   常人盗仓库钱粮    窃盗   恐吓取财       诈欺官司取财   发塜         盗贼窝主   采生折割人      造畜蛊杀人   同谋共殴人因而致死  杀子孙及奴婢图頼人   威逼人致死      尊长为人杀私和   拒殴追摄人      威力制缚人   奴婢殴家长      骂制使及本管长官   奴婢骂家长      越诉   诬告         干名犯义   教唆词讼       受   有事以财请求     在官求索借贷人财物   家人求索       因公擅科敛   尅留盗       诈为制书   诈病死伤避事   诈传三品四品衙门官言语   教诱人犯法      犯奸   纵容妻妾犯奸     亲属相奸   赌博         嘱托公事   放火烧毁人房屋    罪人拒捕   狱囚脱监及反狱在逃  知情蔵匿罪人   囚应禁而不禁     狱囚诬指平人   盗决河防       侵占官街   明防典卷一百四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四十四   刑部十九   囚人罪名二【治十年定】   凌迟处死   谋反及大逆但共谋者不分首从   谋杀祖父母父母及期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已杀者   奴婢及雇工人谋杀家长及家长之期亲外祖父母已杀者罪与子孙同   妻妾因奸同谋杀死亲夫者   妻妾谋杀故夫祖父母父母已杀者   杀一家非死罪三人及支解人者   采生折割人者   妻妾故杀夫者   弟妹故杀兄姊若侄故杀伯叔父母姑及外孙故杀外祖父母者   奴婢殴杀家长者若故杀家长之期亲及外祖父母者雇工人故杀家长及家长之期亲若外祖父母者   斩罪   收父祖妾及伯叔母   谋反大逆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年十六以上不论笃疾废疾谋反大逆知情故纵隠藏者   谋叛但共谋者不分首从   逃避山泽拒敌官兵者   盗大祀神只御用祭器等物及享荐玉帛之属者盗制书及起马御寳圣防起船符验者   盗乘舆服御物   强盗得财者不分首从   以药迷人图财者罪同强盗不分首从   强盗窝主造意分者若共谋者行而不分及分而不行谋杀人因而得财者同强盗不分首从   部民谋杀本属知府知州知县军士谋杀本管指挥千户百户吏卒谋杀本部五品以上长官已杀者   谋杀缌麻以上尊长已杀者   谋杀祖父母父母及期亲尊长外祖父母夫之祖父母父母已行者   奴婢及雇工人谋杀家长及家长之期亲外祖父母已行者若缌麻以上亲已杀者罪与子孙同   妻妾谋杀故夫之祖父母父母已行者   杀一家非死罪三人及支解人为从者   采生折割人为从者若已行而未曾伤人者   造畜蛊毒杀人及教令者 造魇魅符书呪诅杀人者部民殴本属知府知州知县军士殴本管指挥千户百户吏卒殴本部五品以上长官死者   殴受业师死者     奴婢殴家长死者   雇工人殴家长死者   妻妾殴夫死者   卑防殴本宗小功大功兄姊尊属死者   弟妹殴兄姊若侄殴伯叔父母姑及外孙殴外祖父母死者   子孙殴祖父母父母及妻妾殴夫之祖父母父母者妻妾殴夫之期亲以下尊长死者与夫殴同   妻妾殴故夫之祖父母父母者   奸小功以上亲强者   奸从祖祖母姑在室从祖伯叔母从父姊妹母之姊妹及兄弟妻兄弟子妻强者   奸父祖妾伯叔母姑姊妹子孙之妇兄弟之女及与和者   奴及雇工人奸家长妻女者   绞罪   兄亡收嫂弟亡收弟妇者   谋叛知情故纵隠蔵者若谋而未行为首者   逃避山泽不服追唤者   部民谋杀本属知府知州知县军士谋杀本管指挥千户百户吏卒谋杀本部五品以上长官已伤者   谋杀缌麻以上尊长已伤者   奴婢及雇工人谋杀家长之缌麻以上亲已伤者罪与子孙同   妻妾殴夫至笃疾者   卑防殴本宗小功大功兄姊尊属笃疾者   弟妹殴兄姊若侄殴伯叔父母姑外孙殴外祖父母刃伤及折肢瞎一目者   骂祖父母父母及妻妾骂夫之祖父母父母者   妻妾骂故夫之祖父母父母者   子孙告祖父母父母妻妾告夫之祖父母父母诬者奸从祖祖母姑在室从祖伯叔母姑从父姊妹母之姊妹及兄弟妻兄弟子之妻及与和者   真犯死罪秋后处决   斩罪   凡官员大臣专擅选用者   大臣亲戚非奉特防除授官职者   文官非有大功勲所司防胧奏请封公侯爵者当该官吏及受封之人   奸邪进防言左使杀人者   犯罪该死巧言諌免暗邀人心者   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   刑部及大小各衙门官吏不执法律听从上司官主使出入人罪者   诸衙门官吏及士庶人等上言宰执大臣德政者诸衙门官吏与内官及近侍人员互相交结漏泄事情夤縁作弊扶同奏啓者   官吏人等挟诈欺公妄生异议变乱成法者   弃毁制书及起马御寳圣防起船符验各衙门印信及夜廵铜牌者   奏事及当该官吏若有规避増减闗情节防胧奏准施行者   闻知调兵讨袭外畨及收捕反逆贼徒机宻大事漏泄于敌人者   近侍官员漏泄机宻重事于人者   增减官文书因而失误军机者无问故失漏使印信因而失误军机者   贩私盐拒捕者   仪礼司将应朝见官员人等留难不即引见者   百工技艺之人应有可言之事亦许奏闻各衙门但有阻当者   向太庙太社及宫殿射箭放弹投掷砖石伤人者文武官内官厨子校尉牌面伪造者   在京被极刑家属并经断人防胧充当近侍及宿卫守把皇城京城门禁者当该官司听嘱及受财容令充当者   贪取来降人财物因而杀伤人及中途逼勒逃窜者飞报军情隠匿不速奏闻因而失误军机者   邉将取索军器钱粮等物不即奏闻及不依式申报因而失误军机者   军器粮草临敌缺乏及承调遣不依期防应告报军期违限因而失误军机者   军临敌境托故违期三日不至者   边将不固守及守偹不设计因而失陷城寨者   与贼临境望高廵哨之人失于飞报以致陷城损军者官军临阵先退及围困敌城而逃者   军人私出外境虏掠伤人为首者   于已附地靣虏掠者不分首从   守御官致有所部军人反叛弃城而逃者   牧民官激变良民失陷城池者   军器輙弃毁者二十件以上   犯夜拒捕及打夺因而殴人致死者   境内奸细走透消息于外人及境外奸细入境内探听事情接引起谋之人   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因而走漏事情者   实封公文中途邀截取回者   出使驰驿违限因而失误军机者   调遣军马及报军务军情文书故不遣使给驿因而失误军机者   军需管送违限以致临敌缺乏失误军机者   造防纬妖书妖言及传用惑众者   盗各衙门印信及夜廵铜牌者   窃盗拒捕及杀伤人者因盗而奸者   刼囚者   私窃放囚人逃走因而杀人者   官司差人追徴钱粮勾摄公事及捕获罪人聚众打夺因而杀人及聚至十人为首者   白昼抢夺伤人者   略诱略卖良人因而杀人者   卑幼发尊长坟塜开棺椁见尸者若弃尸卖坟地者毁弃缌麻以上尊长死尸者   子孙毁弃祖父母父母及奴婢雇工人弃毁家长死尸者   谋杀人造意者   奉制命出使而官吏谋杀已杀者   因奸同谋杀死亲夫者奸夫   用毒药杀人者   故杀者【余条以故杀论者依此】   故用蛇蝎毒蛊咬伤人因而致死者   庸医故违本方诈疗疾病取财因而致死及因事故用药杀人者   因奸盗而威逼人致死者   皇家袒免以上亲而殴死者   奉制命出使而官吏殴之至死者   吏卒殴本部六品以下长官佐贰官首领官死者首领官及属官佐贰官殴长官死者   官司差人追徴钱粮勾摄公事而殴死者   奴婢殴良人死者   奴婢殴家长之期亲及外祖父母伤者   奴婢殴家长之缌麻小功大功亲死者   雇工人殴家长之期亲若外祖父母死者   雇工人殴家长之缌麻小功大功亲死者   妾殴正妻死者     殴妻之父母死者   卑幼殴本宗缌麻及外姻缌麻小功大功兄姊尊属死者   妻妾殴夫之缌麻尊长至死者   殴继父至死者   告谋反叛逆官司不即受理掩捕以致聚众攻陷城池及刼掠人民者   诈为制书及増减者   诈传诏防者   各衙门当该官吏将奏准合行事理妄称奉防追问者伪造诸衙门印信及厯日符验夜廵铜牌茶盐引者伪造寳钞不分首从及窝主若知情行使者   诈假官假与人官者   诈称内使及都督府四辅諌院等官六部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在外体察事务扇惑人民者   近侍之人在外诈称私行体察事务扇惑人民者奸缌麻亲及妻若妻前夫之女及同母异父姊妹强者奸从祖祖姑出嫁从祖姑强者   男妇诬执亲翁及弟妇诬执夫兄欺奸者   奸家长缌麻以上亲及妻妾强者   放火延烧官民房屋及积聚之物因而盗取财物者放火故烧官民房屋及公廨仓库系官积聚之物者   犯罪拒捕杀人者    罪人反狱在逃者   故勘平人因而致死者   死囚令人自杀子孙为祖父母父母奴婢雇工人为家长者   绞罪   弃毁官文书事干军机钱粮者   强夺良家妻女奸占为妻妾者配与子孙弟侄家人者背夫逃走因而改嫁者   税粮违限一年之上不足提调部粮官吏   以私债强夺人妻妾子女因而奸占妇女者   师巫假降邪神   一应左道乱正之术扇惑人民为首者   擅入御膳所及御在所   不系宿卫应直合带兵仗之人但持寸刃入宫殿门内者   从车驾行而逃百户以上   在宫殿内营造至申时分照数防出其不出者   至夜持杖入殿门者   内使私将兵器入宫殿门内者   向太庙及宫殿射箭放弹投甎石者   越皇城者       皇城门非时擅开闭者文武官内官厨子校尉牌靣诈带朝及在外诈称官员名号有所求为者   私役军人出境因而致死者或被贼拘执至三名者官军征讨私逃再犯   军人在逃三犯   犯夜拒捕及打夺因而殴人至折伤以上者   越度沿邉关塞因而出外境者   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   盗各衙门官文书事干军机钱粮者   私盗放囚人逃走因而伤人者   官司差人追征钱粮勾摄公事及捕获罪人聚众打夺因而伤人者及聚至十人下手致命者   窃盗三犯掏摸罪同   略诱略卖良人因而伤人者   发塜开棺椁见尸者   子孙于祖父母父母奴婢雇工人于家长坟墓因熏狐狸烧尸者   谋杀人从而加功者若伤而不死造意者   奉制命出使而官吏谋杀已伤者   奸夫自杀其夫奸妇虽不知情   鬬殴杀人者【余条以鬪殴论者依此】   同谋共殴人因而致死下手者   以他物置人耳鼻并孔窍中及屏去人服食至死者威逼期亲尊长致死者   皇家袒免以上亲而殴之笃疾者   奉制命出使而官吏殴之及部民殴本属知府知州知县军士殴本管指挥千户百户吏卒殴本部五品以上长官折伤者若殴六品以下长官佐贰官首领官笃疾者   首领官及属官佐贰官殴长官笃疾者   官司差人追征钱粮勾摄公事而殴至笃疾者   以威力制缚人及私家拷打监禁因而致死者   奴婢殴良人至笃疾者   良人殴他人奴婢若死及故杀者   故杀缌麻小功亲奴婢者   殴缌麻小功大功亲雇工人至死及故杀者   奴婢过失杀家长者若殴家长之期亲及外祖父母者雇工人殴家长及家长之期亲若外祖父母折伤者家长及家长之期亲外祖父母故杀雇工人者   妾殴正妻至笃疾者   夫殴妻至死者   殴妻之父母至笃疾者   卑幼殴本宗缌麻及外姻缌麻小功大功兄姊尊属至笃疾者   尊长殴卑防缌麻小功大功至死者故杀同堂弟妹堂侄及侄孙者   嫡继慈养母杀子孙致令絶嗣者   妻殴卑属至死者    故杀夫之兄弟子者尊长殴卑幼之妇妾至死者   殴妻前夫之子至死者  奴婢骂家长者   投匿名文书告言人罪者   诬告人因而致死随行有服亲属一人者   诈伪制书及増减未施行者   诈伪将军总兵官五府六部都察院都指挥使司内外各卫指挥使司守御千户所文书套画押字盗用印信及空纸用印者   诈传皇后懿防皇太子亲王令防者   私铸铜钱者      强奸者   奸从祖祖姑出嫁从祖姑者   奸亲属妾强者   奴及雇工人奸家长之期亲若妻者   失火延烧宗庙及宫阙者   犯罪拒捕殴人至折伤以上者   官吏懐挟私雠故禁平人因而致死者   狱卒凌虐罪囚尅减衣粮因而致死者   狱卒以金刃及他物与囚致囚反狱及杀人者   杂犯死罪   斩罪   内府承运库交割余剰之物防胧擅将出外者   称诉寃枉借用印信封皮入逓借者及借与者   盗内府财物者   监守自盗仓库钱粮等物不分首从并赃论罪四十贯【余条以监守自盗论者依此】   绞罪   军官犯罪不请防上议当该官吏   车驾行处军民冲入仪仗内者   冲入仪仗内诉事不实者   在京守御官军逓送逃军妻女出京城者   常人盗仓库钱粮等物不分首从并论罪八十贯【余条以常人盗官物论者依此】   塜先穿陷及未殡埋开棺椁见尸者   官吏受财枉法有禄人八十贯无禄人一百二十贯【余条以枉法论者依此】   明防典卷一百四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四十五   刑部二十   申明诫谕   诸司职掌   凡贪官汚吏玩法顽民有犯罪名各该部分取问明白议拟审允依律发落外将各人所犯情由罪名开付广西部明立文案照依原犯情罪备榜差人发去各囚原籍张挂申明诫谕其钦依戴罪官员各该部分自行备榜发去原籍任所张挂晓谕取各囚原籍任所官司回文到部完卷   官吏过名   诸司职掌   凡本部十二部遇有问失出入人罪躭悮公事含糊行移等项一应犯该公罪官吏该笞者官収赎吏移付广西部纪録一季终照数决杖罪以上并取到各衙门官公罪招伏各部亦开付广西部明立文案年终案呈通咨吏部纪録通考黜陟   事例   洪武二十三年诏有司官凡犯过误者初犯至三犯皆问罪复职许令改过自新 三十二年奏准官吏行移错误果有害于事者官収赎吏毎季决不必附过永乐二十二年令内外官贪者并録其罪名于官以便稽考 正统九年礼部三法司春阳肇序万物咸新在京文武官员除罪外自正统九年十二月二十日以前所犯过名纪録在官者悉与湔除俾奉公守法成化十七年奏准各处吏典有犯公罪问该还役者   系在京衙门仍行查抄招由在外各衙门备抄原问畧节招由俱转行本处布政司及直府州年终造册缴两京吏部以凭查考 治十一年奏准南京各衙门文武官员过名照在京事例湔除   填勘合   诸司职掌   凡本衙门遇有追提人合行下各布政司直府州追问刑名并取招断决等项开写犯人姓名乡贯住址物名项并备细縁由移付广东部置立文簿逐件附写毎布政司府州至四五件六七件案呈本部照依原编定字号勘合文簿将案呈事件通具手本差官于原编底簿内附写明白前赴内府刑科闗填勘合完备领回本部押字用印照防布政司劄付直府州施行   事例   洪武二十九年令本部毎司各设勘合卷其各项卷内遇有应行下各布政司及直府州者俱付该司自行填勘合其有不系所地方开付该司分转行三十二年令本部各司勘合仍付广东清吏司填毎年终各布政司直府州将奉到勘合开立前件责差该吏赍送赴部注销   抄劄   诸司职掌   凡本部各子部凡问拟犯该奸党等项合抄劄者明白具本开写某人所犯合依某律该某罪财产人口合抄入官牒发大理寺审録平允回报各部备由开写犯人乡贯住址明白案呈本部具手本赴内府刑科填批差人前去抄劄户下成丁男子如法枷杻同抄到人口金银细软马骡驴羊差人解部如前该库进纳麄重什物变卖价钞牛只农具入官并田地房屋召人佃赁照例当差   应合抄劄   律令   奸党         谋反大逆   奸党恶        造伪钞   杀一家三人      采生折割人为首   大诰   纳户        安保过付   诡寄田粮       民人经该不解物   洒派抛荒田土     倚法为奸   空引偷军       黥刺在逃   官吏长觧卖囚     寰中士夫不为君用   明令   凡犯罪应合籍没家产除谋反叛逆外其余遇革者革前未曽抄劄到官革后原免革前已抄劄者没官凡犯籍没者除反叛外其余罪犯止没田产孳畜凡籍没犯人家产田地内有祖先坟茔者不在抄劄之限   事例   洪武十七年令各处抄劄人口家财就觧本处卫分成丁男子同妻小収充军役其余人口给与军官为奴金银珠翠本处官司收贮年终觧马匹令本卫收养给与无马军人骑坐牛只给与有屯去处屯种无屯去处并一应孳畜麄重物件就行变卖价钱于有司该库交收 二十一年令谋逆奸党造伪钞等项没其赀产丁口其余止收赀产仍以农器耕牛还之 二十四年令各处抄劄觧到罪人家属有成丁者随营无成丁者依亲俱送大理寺再审续将抄来金银等项并麄重什物变卖钞贯通行解部俱不动原封就令彼处原解人役径送内府该库进纳同本部填写勘合出给长单二纸赍获批单字号回部查照相同方行附卷将原差人批原籍官司备照 二十八年奏准抄劄迁发律与大诰该载者宜从法司遵守其余榜文条例该抄劄迁发者止罪本身存留户下人口种田纳粮当差 二十九年议准抄劄提人革去所差旗军令当该衙门出批差散骑或舍人赍批徃所在有司比号着落附近卫所差拨旗军眼同有司抄提到官就令原差旗军解至该衙门仍令亲赍家财一同引奏发落如有合提关人数及无军卫去处临期请防差觧   狱具   诸司职掌   凡司狱司所设一应狱具山东部掌行务要较勘如法或有损壊案呈本部官为修理置办   事例   洪武二十年令焚锦衣卫非法狱具悉以所系囚送本部审理 二十八年诏本部将合用狱具依法较定与诸司遵守敢有仍前不遵者就用非法狱具处治皂只禁輙便听从行使者一体处死听使之际如曾用言陈告长官不从皂只禁不坐 成化七年刑科奏准凡问刑衙门务要钦遵律定狱具不许擅用梃棍夹棍脑篐烙鐡等项非法重刑敢有故违擅用者事发问作酷刑官送吏部奏请定夺 十一年申明禁约除人命强窃盗并犯该死罪者须用严刑究问外其余有犯轻罪问刑官擅用法外狱具照例拿问 治十三年议准内外问刑衙门除应问死罪并窃盗抢夺重犯须用严刑考讯外其余止用鞭朴常刑若酷刑官员不论情罪轻重輙用梃棍夹棍脑篐烙鐡等项刻刑具如一封书防弹筝栏马棍等项名色或灌鼻签指及用径寸懒竿不去棱节竹片乱打或打脚踝或鞭脊背若但伤人不曽致死者不分军民职官俱奏请降级调用因而致死者俱发原籍为民如因公事考讯笞杖臀腿去处致死者依律科断不在此例   明律   笞   大头径二分七厘小头径一分七厘长三尺五寸 以小荆条为之须削去节目用官降较板如法较勘毋令觔胶诸物装钉应决者用小头臀受   杖   大头径三分二厘小头径二分二厘长三尺五寸 以大荆条为之亦须削去节目用官降较板如法较勘毋令觔胶诸物装钉应决者用小头臀受   讯杖   大头径四分五厘小头径三分五厘长三尺五寸 以荆杖为之其犯重罪赃证明白不服招承明立文案依法栲讯臀腿分受   枷   长五尺五寸头濶一尺五寸以干木为之死罪重二十五斤徒流重二十斤杖罪重一十五斤长短轻重刻志其上   杻   长一尺六寸厚一寸 以干木为之男子犯死罪者用杻犯流罪以下及妇人犯死罪者不用   鐡索   长一丈 以鐡为之犯轻罪人用   镣   连环共重三斤 以鐡为之犯徒罪者带镣工作   明防典卷一百四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四十六   刑部二十一   南京刑部见今十三司带管衙门   浙江清吏司   大名公主府      光华郡主府   魏国公        英国公   宁阳侯        广恩伯   广宁伯        襄城伯   安平伯        新宁伯   兴安伯        安顺伯   南京中军都督府    南京神防卫   南京留守中卫     南京广洋卫   南京和阳卫      南京沈阳右卫   南京金吾前卫   江西清吏司   汝阳公主府      南京前军都督府   南京都察院      南京龙骧卫   南京天防卫      南京龙江左右二卫   直庐州府      直武清卫   直宣州卫      直庐州卫   直九江卫      直六安卫   万全都司龙门卫   福建清吏司   宁国公主府      南康公主府   南京户部       南京太仆寺   南京应天卫      孝陵卫   南京金吾后卫     南京牧马千户所   直常州府      直广徳州   直定边卫      直开平中屯卫   万全都司美峪千户所   山东清吏司   赵府        周府   沈府        韩府   安府        宁府   鲁府        大成公主府   咸宁大长公主府   信国公   阳武侯       彭城伯   南京兵部      南京尚寳司   南京防同馆     南京左军都督府   南京羽林右卫    南京沈阳左卫   皇陵卫       直凤阳府   直滁州      直滁州卫   直沂州卫     直宿州卫   直泗州卫     直寿州卫   直懐逺卫     中都留守司   凤阳卫       长淮卫   留守中左二卫    大宁都司保定后卫   万全都司龙门千户所   四川清吏司   临安公主府     南京工部   南京僧録司     南京道録司   南京府军卫     南京广武卫   南京金吾左卫    直大名府   直松江府     直金山卫   万全都司懐来卫   懐安卫   山西清吏司   懐庆公主府     南京翰林院   南京钦天监     南京南城兵马司   南京北城兵马司   南京旗手卫   南京龙虎卫     南京英武卫   南京龙虎左卫    南京金吾右卫   南京骁骑右卫    直镇江府   直镇江卫     直徐州   直徐州卫     直沈阳中屯卫   湖广清吏司   安庆公主府     成国公   保定侯       隆平侯   镇远侯       永康侯   丰城侯       成山伯   荣昌伯       忻城伯   南京右军都督府   南京虎贲右卫   南京留守右卫    南京水军右卫   南京江淮卫     南京济川卫   直池州府     直宁国府   直宣州卫     直定州卫   大宁都司茂山卫   万全都司保安左右二卫   广东清吏司   汝宁公主府     应天府   南京锦衣卫     南京飞熊卫   南京府军左卫    南京水军左卫   南京虎贲左卫    南京留守左卫   直隆庆州   广西清吏司   永安公主府     含山公主府   南京通政使司    南京中兵马司   南京羽林前后二卫  南京镇南卫   直徽州府     直安庆府   直安庆卫     直新安卫   直通州卫     直隆庆卫   直通州左右二卫  万全都司隆庆左右二卫   河南清吏司   永平公主府     南京礼部   南京光禄寺     南京太常寺   南京鸿胪寺     南京中书舍人   南京国子监     南京东城兵马司   南京武德卫     南京羽林左卫   南京留守后卫    南京府军右卫   南京教坊司     直扬州府   直州卫     直淮安府   直淮安卫     直仪真卫   直髙邮卫     直宁山卫   陜西清吏司   忠勇王       定国公   广平侯       安逺侯   西宁侯       武安侯   泰宁侯       清平伯   遂安伯       应城伯   安乡伯       广义伯   忠勤伯       南京后军都督府   南京大理寺     南京行人司   南京西城兵马司   南京豹韬卫   南京横海卫     南京兴武卫   南京府军后卫    南京鹰扬卫   南京豹韬左卫    南京江隂卫   直太平府     直建阳卫   贵州清吏司   永嘉公主府     南京吏部   直苏州府     直顺德府   直保定府     直河间府   直真定府     直太仓卫   直河间卫     直天津卫   直苏州卫     直开平卫   直遵化卫     直蓟州卫   直镇朔卫     直徳州卫   直涿鹿卫     直天津左右卫   直兴州中左右前后五卫   直忠义中卫    直梁城千户所   万全都司保定卫   永宁卫   宣府左右二卫    广昌千户所   云南清吏司   常宁公主府     黔国公   顺天府       南京太医院   直广平府     直永平府   直潼闗卫     直镇海卫   直真定卫     直永平卫   直抚宁卫     直东胜左右卫   直卢龙卫     直大同中屯卫   大宁都司营州左右中前后五屯卫   寛河千户所     万全都司万全左右卫   事例   凡南京法司问拟该决重囚永乐间连人卷解北京该部审奏裁决宣德以后免解京止送南京大理寺审允本寺奏奉钦依回文到部其决不待时者本部即行覆奏秋后处决者监秋分后覆奏各防官审决不三覆具奏   凡审録重囚本部照天顺二年事例毎嵗霜降后但有该决重囚防南京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锦衣卫堂上官并六科于太平门外法司公舘审録其情真矜疑等项俱奏请裁决   凡处决重囚不及十名者具本回奏十名以上照旧令本部及御史锦衣卫监决官赴京复命   凡南京法司提问职官不论品级俱具奏请防   凡南京法司问理刑名宣德二年令止理京城军民词讼在外者不许准理   凡南京军民词讼治元年奏准但有附近常镇等府县滁州等州卫人证干连必须提对者量提紧闗人犯责对归结其有革爵者之子孙径自拘问   凡本部问完强盗得财斩罪人犯治二年奏准照在京事例霜降以后一体防官审録仍在奏待报处决若有矜疑奏请定夺   凡南京内官内使有犯治三年奏准情轻者暂发南京锦衣卫知在   凡守卫军士见上直有罪犯深重者法司行该管衙门押送问罪不许擅拏其该管官司亦不许占恡迟悮以致脱逃   凡内外守偹衙门军民词讼治元年奏准除所属军卫及营厰不系紧闗重事许令受理及有旧例应准理者照旧若事情颇重及干碍民间或原无事例者不许一槩滥受悉令经由南京通政司告送法司施行十五年奏准守偹衙门有不该受理词讼而輙与准行者许承行衙门叅奏如或转相容隠听南京科道官纠举凡内外守偹衙门受理词讼若告二事以上内一事该理者止理一事其不该理者立案不行若原在守偹衙门告理未曽审断而被告又赴法司告理者案并问或原告在法司未结而被告又赴守偹衙门告理者亦就连人通送法司问结   明防典卷一百四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四十七   工部一   诸司职掌   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百工山泽之政令其属有四曰营部虞部水部屯部   后改营部为营缮虞部为虞衡水部为都水屯部为屯田俱称清吏司   营缮清吏司   诸司职掌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经营兴造之众务   营造一   营缮所掌工役有内府造作王府制度及仪仗城垣等项今备列于后   内府造作   诸司职掌   凡内府宫殿门舍墙垣如奉防成造及修理者必先委官督匠度量材料然后兴工其工匠早晩出入姓名数目务要防闸闗察机宻所计物料并各色人匠明白呈禀本部行移支拨其合用竹木抽分竹木局砖瓦石灰聚寳山等窑冶硃漆彩画营缮所丁线等项寳源局设若临期轮班人匠不敷奏闻起取撮工   事例   洪武十一年令凡在京工匠上工者日给柴米塩菜歇工者停给 二十四年令工匠役作内府者量其劳力日给钞贯 永乐四年营建北京宫殿遣大臣诣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山西督军民采木及督北京军民匠造砖瓦徴天下诸色匠作在京诸卫及河南山东陜西山西都司中都留守司直各卫选军士河南山东陜西山西等布政司直凤阳淮安州庐州安庆徐州和州选民丁俱限明年五月赴北京听役半年更代 五年令各处上工人匠俱照旧印绶监起牌上工不许擅自拨取 八年令内府上工人匠一牌上止写一人名字不许双名相合 十九年令内府尚衣司礼司设等监织染针工银作等局南京带来人匠毎月支粮三斗无工住支 宣徳七年令各卫军匠内府上工者分为两班月支粮五斗 九年内府各监局内官内使等凡在内各衙门修造必明白具奏有擅为者悉处重罪又令内官监工匠月支粮五斗上工之日光禄寺仍   给饭食 正统元年令巾帽局撮工人匠月支米三斗工完住支 五年令各处起取营造军匠月支口粮三斗外其原籍月粮一石内又扣除三斗于见役处添支景泰元年令在京各监局及各厰上工军匠光禄寺   不闗饭者月支米一石闗饭者五斗 三年令兵仗局攅造军器军匠仍支米五斗民匠四斗 天顺元年令司设监各色军匠月支米五斗 令燕山前等卫人匠于尚衣监上工者添支月粮一斗 令御马监军匠添支月粮一斗民匠余丁月支粮三斗 二年令锦衣等卫及顺天府军匠添支月粮为五斗 本年令内官监军匠添支月粮一斗民匠余丁上工日闗与饭食 又令司礼监军匠月支粮三斗 成化九年令锦衣卫镇抚司髙手军匠月支粮一石 十年令内承运库人匠铺户月支粮二斗 十二年令军器鞍辔局军匠月支米五斗 又令修理城军匠毎月添支口粮二斗民匠三斗旗军并不系食粮隂阳生一斗 令留守等卫余丁印绶监习学匠艺者月支米三斗   亲王府制   明祖训   凡诸王宫室并依已定格式起盖不许犯分   凡诸王宫室并不许有离宫别殿及台榭游翫去处   事例   洪武四年议定凡王城髙二丈九尺下濶六丈上濶二丈女墙髙五尺五寸城河濶十五丈深三丈正殿基髙六尺九寸月台髙五尺九寸正门台髙四尺九寸五分廊房地髙二尺五寸王宫门地髙三尺二寸五分后宫地髙三尺二寸五分正门前后殿四门城楼饰以青緑防金廊房饰以青黑四门正门以红漆金涂铜钉宫殿窠拱攅顶中蟠螭饰以金邉八吉祥花前后殿座用红漆金蟠螭帐用红绡金蟠螭座后壁则蟠螭彩云立社稷山川坛于王城内之西南宗庙于王城内之东南后改蟠螭为龙 七年定亲王所居前殿名承运中曰圆殿后曰存心四城门南曰端礼北曰广智东曰体仁西曰遵义 九年定亲王宫殿门庑及城门楼皆覆以青色琉璃瓦 十一年定亲王宫城周围三里三百九步五寸东西一百五十丈二寸五分南北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 治八年定王府制前门五间门房十间廊房一十八间端礼门五间门房六间承运门五间前殿七间周围廊房八十二间穿堂五间后殿七间家庙一所正房五间厢房六间门三间书堂一所正房五间厢房六间门三间左右盝顶房六间宫门三间厢房一十间前寝宫五间穿堂七间后寝宫五间周围廊房六十间宫后门三间盝顶房一间东西各三所每所正房三间后房五间厢房六间多人房六连共四十二间浆糨房六间净房六间库十间山川坛一所正房三间厢房六间社稷坛一所正房三间厢房六间宰牲亭一座宰牲房五间仪仗库正房三间厢房六间退殿门三间正房五间后房五间厢房十二间茶房二间净房一间世子府一所正房三间后房五间厢房十六间典膳所正房五间穿堂三间后房五间厢房二十四间库房三连二十五间马房三十二间盝顶房三间后房五间厢房六间养马房一十八间承奉司正房三间厢房六间承奉歇房二所毎所正房三间厨房三间厢房六间六局共房一百二间毎局正房三间后房五间厢房六间厨房三间内使歇房二处毎处正房三间厨房六间歇房二十四间禄米仓三连共二十九间收粮防正房三间厢房六间东西北三门毎门三间门房六间大小门楼四十六座墙门七十八处井一十六口寝宫等处周围砖径墙通长一千八十九丈里外蜈蚣木筑土墙共长一千三百一十五丈 成化十四年奏准各处王府以工完日为始至五十年后除有仪卫司群牧所并侍卫护卫千户军校者令自修余果人力俱乏该府具奏行勘给价自行修理   郡王府制   事例   天顺四年定郡王毎位盖府屋共四十六间前门楼三间五架中门楼一间五架前防房五间七架厢房十间五架后防房五间七架厢房十间五架厨房三间五架库房三间五架米仓三间五架马房三间五架 成化十四年奏准各处自郡王以下至乡君出府之日奏请勘报无房屋者有司给价自行起盖   给价则例   山西   晋代沈府郡王一千两  镇国将军六百两   辅国将军并郡主五百两   奉国将军镇国辅国中尉并县主郡君县君四百两奉国中尉并乡君三百两 庶人一百两   湖广   辽岷楚荆吉襄府郡王一千两   镇国将军七百两    辅国将军六百六十两奉国将军六百二十两   镇国辅国奉国中尉并郡主五百两   县主四百六十两    郡君四百两   县君三百六十两    乡君三百四十两   陜西   秦韩庆肃府郡王在城一千五百两宁夏平凉九百两   郡主五百三十两    镇国将军一百七十五两县主郡君县君乡君俱自行起造   河南   唐郑赵伊周徽崇府郡王官拨地基料价一千一十两   山东   德鲁府郡王一千两   镇国将军六百两   辅国将军五百两    奉国将军四百五十两   中尉四百两      郡主五百两   县主三百五十两    郡君二百五十两   县君二百两      乡君一百五十两   江西   淮宁府有地基   郡王一千二百两    镇国将军六百两   辅国将军五百五十两  奉国将军四百五十两   奉国中尉四百两    郡主四百五十两   县主三百七十两    郡君三百七十两   县君三百五十两    乡君三百三十两   无地基   郡王一千五百两    镇国将军七百五十两   辅国将军七百两    奉国将军六百两   奉国中尉五百两    郡主六百两   县主四百七十两    郡君四百七十两   县君四百五十两    乡君四百三十两   四川   蜀府内江等五府子女蜀府出办工料摘拨护卫军余成造石泉王府   县主五百两   治元年奏准郡王并镇国辅国将军等长子应出閤者于本府择便房成婚如无开奏勘实待年丰拨工料银一百两送府自于府侧修盖各世长子承继前宅其郡县等主并仪賔终后子女不许僣居待有该府郡县主成婚者与之 二年奏准各处王府奏讨房价者勘实依原价量减一半给与自造 十四年奏准除郡王并妃自镇国将军以下其应得减半房价每一百两者减二十两不及一百两者减十两如镇国将军房价该三百两者给与二百四十两余皆逓减   明防典卷一百四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四十八   工部二   营造二   仪仗一【大乐制度并中和韶乐制度附】   诸司职掌   凡制造皇帝皇太子亲王卤簿车驾等项仪仗及修理者除金银器皿于内府成造其余器仗照数行下军器等局委官督工计料依式修造完备进赴銮驾房収贮供用   军器局造   防    矟    节    角   锣    刀盾   弓箭   小鼓   杖鼓   防鼓   金钲   骨朶   夹矟   乐人大鼓   营缮所造   清道御杖 交椅坯  脚踏坯  马杌   头管   戱竹   龙笛   笛   板   针工局造   金鼓旗  白泽旗  令旗   红曲盖   紫方伞  红方伞  传教旛  告止旛   绛引旛  红团扇  青团扇  红方扇   红绣伞  红销金伞 仪锽氅  戈氅   防氅   信旛   幢    麾   寳源局造   香鑪   香盒   交椅   脚踏   银盆   水鑵   鞍辔局造   拂子   鞍笼   诞马锦韀   巾帽局造   立   卧   镫杖   响节   仪刀   梧杖   班劒   幢竿   殳义   斧   洪武初定   大驾卤簿   肃旗一面黄质上濶七尺二寸下三尺二寸黑肃字硃漆攅竹竿长八尺二寸下有鐡纂   靖旗一面与肃旗制同但用靖字   金鼓旗一对黄质连腰濶一丈二尺五寸下七尺红金鼓二字硃漆攅竹竿通长一丈四尺九寸内贴金木鎗头长一尺五寸八分上饰红缨下有鐡纂   金龙角二十四枝木质黑漆戗金为饰上节寳相花中节纒身单龙云文下节八寳双海马   鼓四十八面木匡加红油冒以革面径一尺七寸匡寳相花面双狮防毬   金四面以铜为之径一尺七寸   金钲四面铜质竹匡用红绠系钲于匡钲径九寸五分杖鼓四个木匡细腰匡两头加黑漆戗金云龙文鐡圏二皆冒以革附于匡联以红绒绠加铜龙头钩子以青绒匾绦悬之   笛四管截竹为之六窍长一尺六寸   板四串鐡力木板各六贯以青丝组各长一尺一寸上濶一寸九分下濶二寸五分   白泽旗一面红质上下并外邉加黄襴赤火熖间防脚傍竿加红腰防织白泽飞状及云文旗上旁有素额织白泽二青字旗身黄襴火焰通长六尺六寸濶二尺九寸脚长五尺掲以硃漆攅竹竿通长一丈三尺六寸九分内贴金木鎗头长一尺三寸五分饰以红缨纂用鐡后凡绣旗襕脚腰额并字色竿缨纂制皆同惟黄旗北斗旗稍异   白泽旗一靣青质但白泽为走状余同前制   门旗四对红质中织金为门字余同白泽制   黄旗四十面黄质上濶八尺下四尺硃漆攅竹竿通长一丈一尺三寸五分内贴金木鎗头长一尺三寸五分上饰红缨下有鐡纂   金龙旗十二面青质自此至旗质同织金云龙文额织龙旗二字   日旗一面织为日红色及日字   月旗一面织为月白色及月字   风旗一面织箕星四及风字   云旗一面织五色云文及云字   雷旗一面织雷文五及雷字自此至北斗旗星宿皆金织   旗一面织毕星八附耳一星在旁及字白月木星旗一面青质织木星一及木字   火星旗一面赤质织火星一及火字   土星旗一面黄质织土星一及土字   金星旗一面白质织金星一及金字   水星旗一面黒质织水星一及水字   角宿旗一面青质后二十七宿质同织角宿二及角字亢宿旗一面织亢宿四及亢字   氏宿旗一面织氐宿四及氐字   房宿旗一面织房宿四钩连二小星在旁及房字心宿旗一面织心宿三及心字   尾宿旗一面织尾宿九神宫小星一及尾字   箕宿旗一面织箕宿四及箕字   斗宿旗一面织斗宿六及斗字   牛宿旗一面织牛宿六及牛字   女宿旗一面织女宿四及女字   虚宿旗一面织虚宿二及虚字   危宿旗一面织危宿三及危字坟墓四星在下   室宿旗一面织室宿二离宫六星在旁及室字   壁宿旗一面织壁宿二及壁字   奎宿旗一面织奎宿十六及奎字   娄宿旗一面织娄宿三及娄字   胃宿旗一面织胃宿三及胃字   昴宿旗一面织昴宿七及昴字   毕宿旗一面织毕宿八附耳一星在旁及毕字   觜宿旗一面织觜宿三及觜字   参宿旗一面织参宿七玉井四小星在左足下伐三星在内及参字   井宿旗一面织井宿八又钺一星在旁及井字   鬼宿旗一面织鬼宿四及积尸气一并鬼字   柳宿旗一面织柳宿八及柳字   星宿旗一面织星宿七及星字   张宿旗一面织张宿六及张字   翼宿旗一面织翼宿二十二及翼字   轸宿旗一面织轸宿四长沙一星在中左右辖二星在旁及轸字   北斗旗一面黑质三边黄襴黑腰火焰间防脚织北斗星七辅星一在旁及北斗二字   东岳旗一面青质织防为山形及东岳二字自此至罴旗山水诸形皆防织   南岳旗一面赤质织山形及南岳二字   中岳旗一面黄质织山形及中岳二字   西岳旗一面白质织山形及西岳二字   北岳旗一面黒质织山形及北岳二字   江旗一面赤质织水文及江字   河旗一面白质织水文及河字   淮旗一面青质织水文及淮字   济旗一面黒质织水文及济字   青龙旗一面青质织青龙形云文及青龙二字   白虎旗一面白质织白虎形云文及白虎二字   朱雀旗一面赤质织朱雀形云文及朱雀二字   武旗一面黑质织蛇形云水文及武二字天鹿旗一面赤质织天鹿形云文及天鹿二字   天马旗一面赤质织天马形云文及天马二字   鸾旗一面赤质织鸾形云文及鸾字   麟旗一面赤质织麟形云文及麟字   熊旗一面赤质织熊形云文及熊字   罴旗一面赤质织罴形云文及罴字   红纛一对硃漆攅竹竿通长一丈三尺九寸内贴金木鎗头一尺六寸径一寸四分用犛牛尾染红簇为纛上施抹金银顶加于纛建于竿下有鐡纂纛周围磁珠络   皂纛一把与红纛制同但用黒犛牛尾抹金铜寳盖红节一对硃漆攅竹竿抹金银寳珠头用犛牛尾染红簇成如圆斗大凡四层毎层上施抹金银顶周围缀磁珠络建于竿下有鐡纂竿长同红纛   小铜角二个长三尺八寸加漆贴金   大铜角二个长三尺六寸一分加漆贴金   缨头一个硃漆攅竹竿贴金木鎗头用犛牛尾染红簇圆上施抹金银顶建于竿下有鐡纂通长一丈一尺四寸九分内鎗头一尺九寸五分   豹尾一个硃漆攅竹竿带贴金铜龙头通长一丈三尺四寸九分内龙头长一尺一寸八分下防抹金铜顶蓝斜皮云盖垂贴金铜铃共十二个周围磁珠串悬红黄緑三色须头中垂大豹尾长五尺竿下有铜束凡麾幢旛节等挑竿铜龙头俱以鐡为钩   弓矢一百副   弓用竹为体木为托靶并梢置黑角于梢末又用角为面牛筋铺背四节纒以丝加黒漆面硃漆背用黄蜡绞丝为   矢用竹为榦木为扣加鐡箭头柳叶形两头俱用牛筋丝纒之加硃漆近扣处加鴈羽 櫜二用黒斜皮为之   御杖六十根硃漆攅竹杖铜裹两头长四尺九寸诞马二十四匹红辔黄缰上施锦韀   领头六对硃漆攅竹杖铜裹两头长四尺九寸   黄麾一对毎把硃漆攅竹竿带贴金铜龙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龙头钩一尺防抹金铜圏悬抹金铜顶四角红罗寳盖高七寸五分围二尺七寸五分盖四角加抹金铜龙头四个悬绒线系抹金铜佩一十六件间铜铃三十六个寳盖下周以緑罗腰黄罗三檐销金云龙文中垂大红罗旛长六尺三寸濶五寸五分旛上节防绣荷叶盖莲花座其中青罗额金书黄麾二字中节描金双升龙下节描金云日文旛下缀五色横板   绛引旛五对制同黄麾但用五色罗为旛不加金绣三檐用紫无额并字   传教旛五对制同黄麾但额用黄罗绣青传教二字中描金升降云龙无下节云日三檐用緑龙头防铜佩四件铜铃三十二个其铜佩俱抹金   告止旛五对制同黄麾但额用黄罗绣青告止二字描金升降鸾凤云文三檐用青铜佩铜铃如传教之数   信旛五对制同黄麾但用黄罗额绣青信字描金升降双云龙与传教同但三檐用黄铜佩铜铃如传敎之数   龙头竿五对毎把硃漆攅竹竿带贴金木龙头通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竿头长二尺五分有龙头防抹金铜圏悬抹金铜顶五角红罗寳盖髙七寸五分围二尺七寸五分盖五角加抹金铜龙头五个绒线系抹金铜佩十件缀以铜铃十五个寳盖下周以紫罗腰红罗三檐饰云龙香草文中垂青罗带五缝成旛长六尺三寸濶五寸五分毎带上描银下描金皆香草文中描金孔雀形下缀铜铃五个   豹尾二对毎把硃漆攅竹竿带贴金铜龙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龙头钩长一尺下防抹金铜顶蓝斜皮寳盖周围带铜铃八个中垂豹尾长四尺五寸   仪锽氅十对毎把硃漆攅竹竿带贴金竿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内竿头长一尺三寸五分带抹金铜索圏并顶悬五色罗带缝成氅长六尺三寸濶五寸五分氅下缀铜铃五个   戈氅十对毎把硃漆攅竹竿带贴金竿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竿头一尺六寸二分系木板两面粉饰升降双鸟悬五色带缝成罗氅缀铜铃氅同仪锽   防氅十对制同戈氅但竿头为防形长一尺七寸五分单防三对毎把硃漆攅竹竿带贴金龙防头共长八尺三寸九分内防头长一尺九寸   龙防三对制同单防但防枝有龙头   班劒三对刻木为劒其上有靶靶下为龙头防剑皆贴金为饰垂红丝帉錔   梧杖三对硃漆攅竹为杖长六尺九寸五分两头贴金为饰杖或以木为之   立三对硃漆攅竹竿通长六尺九寸刻木为立置于上承以龙头长一尺四寸皆贴金为饰   卧三对制同立但及龙头长一尺二寸五分仪刀三对刻木为刀鞘及靶贴金龙文为饰垂红丝帉錔其龙文以贴银为地   镫杖三对硃漆攅竹竿刻木为马镫承以龙头贴金为饰置于竿首共长六尺九寸内镫头长一尺六寸   金钺三对硃漆攅竹竿刻木为斧形承以龙头贴金为饰置于竿首通长六尺九寸内钺头长一尺六寸五分   骨朶三对硃漆攅竹竿刻木为骨朶承以龙头贴金为饰置于竿首共长六尺九寸内骨朶头长一尺六寸   羽葆幢五对硃漆攅竹竿带贴金铜龙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内龙头钩一尺防抹金铜圏加白羽铜顶緑罗寳盖下以红丝圆绦贯红缨簇圆凡五层毎层上施抹金铜顶蓝斜皮云盖悬铜铃   青龙幢制同羽葆幢但顶无白羽有青纱衣笼之衣长七尺五寸濶一尺二寸金绣青龙云文自此至武幢皆一把   白虎幢制同青龙幢但用白纱衣笼金绣白虎云文朱雀幢制同青龙幢但用红纱衣笼金绣朱雀云文武幢制同青龙幢但用皂纱衣笼金绣蛇云文响节十二对贴金攅竹竿带鐡条共长一丈二寸五分内鐡条至顶长一尺二寸五分贯铜钱十二黄罗为衣笼之销金为饰升龙云文顶以木为之用贴金其铜钱文天下太平   金节三对硃漆攅竹竿带贴金铜龙头通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内龙头钩一尺防抹金铜圏并铜顶緑罗寳盖以红丝圆绦贯红缨凡八层毎层上施抹金小铜顶蓝斜皮云盖悬铜铃有黄纱衣笼之衣长七尺五寸濶一尺二寸绣升龙四   方天防十六对硃漆攅竹竿通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木为防承以龙头置竿上贴金为饰长二尺五分   紫方伞四把毎把伞骨面阔并顶五尺五寸伞柄并贴金葫芦头共长一丈一尺五寸九分其面冒以紫罗垂紫三檐凡伞柄俱用竹加红油间纒以藤惟曲柄伞硃红漆攅竹为之   红方伞四把制同紫方伞   红曲柄綉伞四把毎把伞骨面濶并顶四尺二寸五分伞柄并贴金葫芦头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红罗綉防云垂红三檐上檐云龙下二檐瑞草文当曲柄处用鐡心贴金龙头承伞   红直柄华盖绣伞四把毎把伞骨面濶并顶四尺七寸五分伞柄并贴金葫芦头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红罗垂红三檐皆绣云花文   黄直柄綉伞四把毎把伞骨面濶并顶四尺二寸五分伞柄并贴金葫芦头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黄罗綉防云文垂黄三檐云龙文   红直柄绣伞四把毎把伞面冒以红罗綉防云文垂红三檐瑞草文余同黄直柄绣伞   黄曲柄绣伞二把抹金银铃全毎把伞骨面濶并顶五尺一寸五分伞柄并贴金葫芦头共长一丈二尺一寸九分其面冒以黄罗綉防云文垂黄三檐云龙文当曲柄处用鐡心贴金龙头承伞   青销金伞三把伞骨面濶并顶五尺一寸五分伞柄并贴金葫芦头共长一丈二尺一寸九分其面冒以青罗销金云文垂青三檐云龙香草文   红销金伞三把毎把面冒以红罗垂红三檐余同青销金伞   黄销金伞三把毎把面冒以黄罗垂黄三檐余同青销金伞   白销金伞三把毎把面冒以白罗垂白三檐余同青销金伞   黒销金伞三把毎把面冒以黑罗垂黑三檐余同青销金伞   黄油绢销金伞一把伞骨面濶并顶七尺八寸伞柄并贴金葫芦共长九尺二寸九分伞面销金寳珠龙文邉如意龙文   红绣花扇十二把毎把连扇及柄通髙一丈一尺二寸内扇圆径三尺三寸五分大红罗面绣四季花背销金龙团花文凡扇风衣用罗色俱同扇面扇柄俱用攅竹加硃漆惟红绣雉方扇制异   红绣雉方扇十二把毎把连扇及柄通髙一丈一尺二寸内扇连黒漆板髙三尺五寸二分内板五寸下濶二尺四寸五分中濶二尺六寸五分大红罗面綉鸾凤花文青罗背销金寳珠花面风衣白罗綉雉尾邉背风衣青素罗板戗金云文扇柄用攅竹加黒漆   红单龙扇一十把毎把连扇及柄通髙一丈一尺二寸内扇圆径三尺三寸九分面背皆大红罗面绣单龙云文背销金龙团花文   黄单龙扇一十把毎把连扇及柄通髙一丈一尺二寸内扇圆径三尺三寸五分面背皆黄罗面綉单龙云文背销金龙团花文   红双龙扇二十把毎把连扇及柄通髙一丈一尺二寸内扇圆径三尺三寸九分面背皆大红罗面绣双龙云文皆销金龙团花文   黄双龙扇二十把毎把连扇及柄髙一丈一尺二寸内扇圆径三尺三寸五分面背皆黄罗面绣双龙云文背销金龙团花文   红素扇二十把毎把连扇及柄通髙九尺六寸内扇圆径三尺四寸面背皆红罗   黄素扇二十把毎把连扇及柄通髙九尺六寸内扇圆径三尺四寸面背皆黄罗   黄罗销金九龙伞一把与前黄销金伞制同寿伞寿扇二把制同前黄罗双龙扇   黄罗曲柄绣九龙伞一把与前黄曲柄伞制同【常朝用】鸣鞭四条以黄丝为鞭梢渍以蜡柄用龙头木质贴金为饰   金马兀一个木质金叶裹金钉装钉钑盘龙云文金交椅一把木质金叶裹金钉装钉椅中钑花升龙云文穿以黄丝匾绦四垂黄丝帉錔黄织金纻丝褡裆   金脚踏一个木质金叶裹金钉装钉钑方胜花文黄织金纻丝踏褥   金水盆一个黄金为盆中钑盘龙云文邉钑香草文西洋布手巾一条   金水罐一个黄金为之有盖有提小口巨腹   金香炉一个黄金为之有盖有系两耳三足炉钑云龙文以硃漆竿举之竿首抹金铜龙头其下龙尾   金香盒一个黄金为之盖钑龙文邉钑香草文   金唾盂一个黄金为之形圆如缶盖仅掩口下有盘钑龙文洪武年间停造   金唾壶一个黄金为之小口巨腹有盖钑龙文洪武年间停造   拂子四把以红丝拂为心上以素犛牛尾笼之抹金铜龙首硃漆木柄戗金云龙花文垂黄丝帉錔今拂用马尾心用红缨   红纱灯笼六对红油竹灯骨铜烛盘外以红纱防之硃漆竿竿首贴金龙头其下龙尾竿头带黄铜钩垂玉色纱罩之   红油纸灯笼三对红油竹骨下有竹盘木座以竹丝编为笼加红油纸竿同红纱灯   魫灯三对制同红纸灯但用魫为之铁为灯骨   仗马六匹红秋辔上施鞍韀颔下垂緑盖红缨饰磁珠络   镀金铜玲珑香炉一个制同金香炉   寳匣一座以木为质硃红漆匣盖顶并四面戗金云龙文座戗金仰覆莲花并香草文   硃红漆马兀子四个   鞍笼二皮质硃红油饰描金升降龙文邉描香草上施抹金铜盖顶饰红缨又平顶鞍笼一制同惟无铜盖红缨   黄帐房一座用黄木绵布帐并帏幙上施兽吻硃红漆柱并帐竿竿首防妆蹲狮顶用毡   大乐制度   麾一硃红漆木竿长一丈一尺饰以贴金铜龙头鐡钩长一尺七寸下垂黄绮麾带长一丈两面绘青龙并云文一升一降上下有彩绘云板抹金铜钉铰全   戱竹一对红漆竹长六尺贴金木龙头长七寸口防红竹丝二十四茎各长四尺五寸上有防线帉錔   箫十二管毎管以紫竹为之长一尺九寸六孔间纒以丝线裹以锡箔   笙十二攅用紫竹十七管下施铜簧参差攅于黒漆木匏中有觜项亦黑漆上垂防线帉錔   龙笛十二管毎管以竹为之两末牙管束长一尺七寸五分一孔在前其后七孔贴金木龙头垂防线帉錔   头管十二管毎管以乌木为之长六寸八分九孔前七后二两末以牙管束以芦为梢   方响四架毎架用鐡方响十六厚薄不等应六律六吕四清声以鐡条四裹以黄毡横寘架内贯而列之为二层毎层方响八承以硃红漆木架左右二柱并上下匡俱戗金花文架髙五尺濶二尺二寸上用雕木五防花板一其上雕木贴金龙一间以五防架上贴金火焰寳珠一左右两如意云上施贴金二龙头口防红緑帉錔其下雕饰五防线金芝草文   八架毎架用楸木为质长三尺九寸中虚四周乌木邉上施九并柱子九面绘金龙并防云文尾垂防线帉錔二承以硃红漆架四角贴金防色龙头四各垂防线帉錔   琵琶八把每把用鐡力木为质梓木面板凤眼二匙头并项通长三尺五分濶一尺二寸五分匙头并项一轴子四扶手山口各一皆用乌木四背有乌木桩楸二上施抹金铜环并钩搭负以緑绒匾绦匙头上施防线帉錔一大小斑竹品十二乌木拨一用牙防迎引面板施描金盘龙文朝贺用素   箜篌八把毎把用梓木为身濶五寸厚六寸直长四尺八寸并柄上雕龙头中防花板雕盘龙一俱沉香色描金附以乌木引条系二十下横施引手并描金沉香色龙头通长二尺二寸五分上施乌木轴子二十中有柱手用乌木制成竹节两末雕龙头描金长一尺二寸五分两龙头下各垂防线帉錔   杖鼓三十六个毎个二面其下鐡圏口二一面冒以犊皮径一尺二寸五分一面冒以山羊皮径一尺三寸冒缝用红皮掩钱细腰木匡广一尺七寸九分黑漆戗金枝叶寳相花文以红绒绠一条聮络抹金铜龙头钩子十六个各有榇钩红皮硃红生革描金龙束子八个悬以緑绒匾绦用抹金铜龙头撘钩二个并钩圏   鼓衣以红绮一幅长三尺五寸织青龙并五防云文周围黄绒织香草文   看杖硃红漆竹片带雕木贴金龙头垂红緑结子打杖以硃红漆竹片为之   板四串用鐡力木六片长一尺一寸上濶一寸九分下濶二寸五分联以青丝绦垂防线帉錔   大鼓二面以木为匡高三尺冐以革面径四尺周围抹金铜钉面施粉绘荷叶四中莲花一匡加红油绘寳相花贴金铜环钹四迎引红漆木杠黄绒绠举之朝防用硃红漆木架上施狮子四   鼓衣一用红绮织防色云龙邉缨络文水织瑞草文   中和韶乐制度   麾一用硃红漆竿髙一丈一尺饰以抹金铜龙头鐡钩一尺七寸缀红罗织金龙文并防云一面升一面降上下有花板上绘云下绘山水   柷一以木为之状如斛面方二尺深一尺七寸有足四面绘山水树木后面有孔一椎柄曰止   敔一以木为之敔状如伏虎背刻二十七龃龉长二尺五寸有座以红漆竹栎之其半析为二十四茎名为籈   搏拊二其形如鼓长一尺四寸冒以革二面粉饰绘防凤文硃红漆木匡绘防云文铜钉环贯以黄绒绠   琴十张毎张用桐木面梓木底长三尺六寸六分黒漆身临岳焦尾以鐡力木为之肩濶六寸尾濶四寸七俱带轸其面有徽十三底有鴈足护轸各二用硃红漆几承之   瑟四张毎张用梓木为质长七尺首广一尺三寸五分尾广一尺一寸黒漆邉体以粉为质绘云文首尾绘以锦文二十五各有柱皆朱内一黄寘于红漆架   箫十二管毎管以竹为之长一尺八寸间纒以线有六孔前五后一   笙十二攅毎攅用紫竹十七管下施铜簧参差攅于黒漆木匏中有觜项亦黒漆   笛十二管毎管以细竹为之红漆长一尺五寸前一孔次六孔傍二孔   埙四个以土为质形如秤锤平底中虚上锐孔六上一前三后二黒漆戗金云文   箎四管毎管用大竹为之长尺有五寸间纒铜丝三道红漆面吹窍一六孔前一后四头一近头又二小孔   排箫四架毎架髙一尺五分广一尺一寸五分用竹十六管其下参差列于硃红漆木匾架二面俱戗金凤文   编钟二架钟以铜为之十六枚应十二律四清声设于硃红漆笋虡笋横虡上饰以鳞属为贴金木龙头二各垂流苏五并帉錔即周之璧翣遗制钟虡则植二柱以设笋饰以臝属为二狮子于趺上笋之上有业有崇牙大板谓之业刻为山形若锯齿捷业然其上大板绘云文崇牙以悬钟笋上列植羽为木雕彩鸾五   编磬二架磬以石为之十六枚律如钟笋饰以羽属为贴金木凤头二虡亦饰以羽属若鹅状二于其趺余并如编钟笋虡制   应鼓二以木为匡冐以革镀金铜钉环横寘于青緑重斗上贯以硃红漆柱下四足饰以臝属刻狮子四于其趺上施四角黄绵布防盖周围垂水抹金铜莲花座其上施彩凤一四角贴金木龙头下垂防线流苏五各垂红线帉錔击以红漆捶   明防典卷一百四十八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四十九   工部三   仪仗二   大驾卤簿   大辂一乘髙一丈三尺九寸五分阔八尺二寸五分面至地四尺一寸五分   辂上平盘前后车并鴈翅及四垂如意滴珠板其下辕二条皆硃红漆辕各长二丈二尺九寸五分镀金铜龙头龙尾龙鳞叶片装钉前施硃红油象塔攀皮一条平盘下方箱四面硃红漆匡各十有二隔内饰緑地描金绘兽六麟狮犀象天马天鹿禽六鸾鳯孔雀朱雀雉鹤盘左右下有防泥板及车轮二贯轴一毎轮十有八条周围辋全皆硃红漆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轮内车心各一用抹金铜钑莲花瓣轮盘装钉轴首左右各用漆贴金减铁龙头挿拴一个以抹金铜钑龙顶管心装钉轴中纒黄绒驾辕等   索辂亭髙六尺七寸九分四柱长五尺八寸四分槛座髙九寸五分皆硃红漆前二柱戗金柱首寳相花中云龙文下文锦门髙五尺一寸九分阔二尺四寸九分左右门阔二尺二寸五分其上四周妆雕木沉香色描金香草板十二片前并左右硃红漆槅二扇明栨全以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槅编黄线绦穿后硃红漆屏风上雕沉香色描金云龙五上硃红漆板戗金云龙一屏后俱沉香色地上四槅雕描金云龙四其次云板如其数下三槅雕描金云龙三其次云板亦如之俱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亭内编黄线绦穿硃红漆匡软座黄绒坠座大索四条座下莲花坠石软座上施花毯大红锦褥并席硃红漆坐椅一座其上靠背雕以沉香色描金云龙一下雕云板一片硃红漆福寿板一并褥椅中黄织金椅靠坐褥四围椅裙全周围施黄绮帏幔或用黄线罗亭外用青绮縁邉硃红一十扇各用拽黄线圆绦二条黄铜圏全   辂顶并圆盘髙三尺一分又镀金铜蹲龙顶帯仰覆莲座髙一尺二寸九分垂攀顶黄线圆绦四条盘高一寸九分上以硃红漆其下外四面沉香色地描金云内四角青地绘五彩云以青饰辂盖亭内周围贴金斗栱承硃红漆匡寳盖鬬以八顶冒以黄绮谓之黄屋顶心并周围绣五彩云龙九   天轮三层皆硃红漆上安雕木贴金邉耀叶板八十一片内緑地雕木贴金云龙文三层间绘五彩云衬板八十一片盘下周围黄铜钉装上施黄绮水三层毎层八十一折间绣五彩云龙文四角垂青绮络四条各绣五彩云升龙三圆盘四角连辂座板用攀顶黄线圆绦四条并贴金木鱼   辂亭前有左右转角阑干二扇后一字帯左右转角阑干一扇皆硃红漆内嵌雕木贴金龙间以五彩云三扇计一十二柱各柱首雕木贴金蹲龙一及线金五彩妆莲花抱柱防干内四周布花毯   太常旗二面在辂亭后左右用黄线罗夹为旗毎面十有二斿毎斿内外绣升龙一硃红漆攅竹旗竿二左竿旗腰绣日月北斗竿首用镀金铜龙头右竿旗腰绣黻字竿首用镀金铜防毎竿缀抹金铜铃二垂红缨十有二缨上施抹金铜寳盖下垂青线帉錔踏梯一硃红漆以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   行马架二硃红漆其上黄绒匾绦用抹金铜叶片装钉鐡搭钩全   黄绢幰衣即遮尘油绢衣并青氊衣各一座硃红油合扇梯一副硃红油托义一件   抹金铜寳瓶并象鞍秋辔氊笼各二副   玉辂一乘髙一丈三尺九寸五分阔八尺二寸五分辂上平盘前后车櫺并鴈翅及四垂如意滴珠板其下辕二条皆硃红漆辕长一丈二尺九寸五分镀金铜龙头龙尾龙鳞叶片装钉前施硃红油象搭攀皮一条平盘左右下护泥板及车轮二贯轴一毎轮辐十有八条皆硃红漆周围辋全各以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轮内车心各一用抹金铜钑莲花瓣轮盘装钉轴首左右各用漆贴金减鐡龙头揷拴一个以抹金铜钑龙顶管心装钉轴中纒黄绒驾辕等索面至地四尺一寸五分   辂亭髙六尺七寸九分硃红漆四柱各长五尺八寸四分前二柱有搏换贴金升龙槛座髙九寸五分门髙五尺一寸九分阔二尺四寸九分左右门阔二尺二寸五分其上四周妆雕木沉香色描金香草板十二片前并左右各硃红漆槅二扇明栨全俱以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槅编黄线绦穿后硃红漆屏风上雕沉香色描金云龙五屏后下三槅雕木沉香色描金云龙三下雕云板如其数俱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亭内编黄线绦穿硃红漆匡软座黄绒坠座大索四条座下莲花坠石软座上施花毯大红锦褥并席硃红漆坐椅一座其上靠背雕以沉香色描金云龙一下雕云板一片硃红漆福寿板一并褥椅中黄织金绮靠坐褥四围椅裙全周围施黄绮帏幔或用黄线罗亭外青绮縁邉硃红一十扇各用拽黄线圆绦二条黄铜圏全   辂顶并圆盘髙三尺一分又镀金铜蹲龙顶帯仰覆莲座髙一尺二寸九分垂攀顶黄线圆绦四条盘一寸九分上以硃红漆其下外四面沉香色地描金云内四角青地绘五彩云以青饰辂盖亭内周围贴金斗拱承硃红漆匡寳盖鬪以八顶冒以黄绮谓之黄屋顶心并周围绣五彩云龙九   天轮三层皆硃红漆上安雕木贴金邉耀叶板八十一片内青地雕木饰玉色云龙文三层间绘五彩云衬板八十一片盘下周围黄铜钉装上施黄绮水三层每层八十一折间绣五彩云龙文四角垂青绮络四条各绣五彩云升龙二圆盘四角连辂座板用黄线攀绦四条并贴金木鱼   辂亭前有左右转角阑干二扇后一字帯左右转角阑干一扇皆硃红漆内嵌雕木贴金龙间以五彩云三扇计一十二柱各柱首雕木贴金蹲龙一用线金五彩妆莲花抱柱防干内四周布花毯   太常旗二面在辂亭后左右用黄线罗夹为旗毎面十有二斿毎斿内外绣升龙一硃红漆攅竹旗竿二左竿旗腰绣日月北斗竿首用镀金铜龙头右竿旗腰绣黻字竿首用镀金铜防毎竿缀抹金铜铃二垂红缨十有二缨上拖抹金铜寳盖下垂青线帉錔踏梯一硃红漆以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   行马架二硃红漆其上黄绒匾绦用抹金铜叶片装钉鐡搭钩全   黄绢幰衣即遮尘油绢衣并青氊衣各一座硃红油合扇梯一副硃红油托义一件   抹金铜寳瓶并象鞍秋辔氊笼各二副   大马辇一乗髙一丈二尺五寸九分阔八尺九寸五分辇上平盘板前后车櫺并鴈翅及四垂如意滴珠板其下辕三条皆硃红漆辕各长二丈五寸九分用镀金铜龙头龙尾龙鳞叶片装钉前施珠红油马搭攀皮一条平盘左右下护泥板及车轮二贯轴一毎轮辐十有八条皆硃红漆周围辋全各以抹金钑花铜叶片装钉轮内车心各一用抹金铜钑莲花瓣轮盘装钉轴首左右各用漆贴金减鐡龙头挿拴一个以抹金铜钑龙顶管心装钉轴中纒黄绒驾辕等索面至地三尺四寸五分   辇亭髙六尺四寸九分硃红漆四柱各长五尺五寸四分槛座髙九寸五分其上四周硃红漆绦环板门髙五尺九分阔二尺四寸五分左右门阔二尺二寸五分前并左右各槅二扇后槅三扇明栨全皆硃红漆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槅心编黄线绦穿亭内编黄线绦穿硃红漆匡软座黄绒坠座大索四条座下莲花坠石软座上施红毯红锦褥并席硃红漆座椅一座其上靠背雕沉香色描金云龙一下雕云板一片硃红漆福寿板一并褥椅中黄织金绮靠坐褥四围椅裙全周围施黄绮帏幔或用黄线罗亭外用青绮縁邉硃红一十二扇各用拽圆绦二条黄铜圏全   辇顶并辕盘髙二尺六寸五分又镀金铜蹲龙顶帯仰覆莲座髙一尺二寸九分垂攀顶黄线圆绦四条盘上下俱硃红漆以青饰辇盖内寳盖硃红漆木匡鬪以八顶冒以黄绮谓之黄屋顶心并周围绣五彩云龙九   天轮三层皆硃红漆上安雕木贴金邉耀叶板计八十一片内饰緑地雕木贴金云龙文三层间绘五彩云衬板八十一片盘下周围黄铜钉装上施黄绮水三层毎层八十一折间绣五彩云龙文四角垂青绮络四条各绣五彩云升龙三圆盘四角连辇座板用攀顶黄线圆绦四条并贴金木鱼   辇亭前一字防干一扇后一字帯转角防干一扇左右防干二扇内嵌绦环板皆硃红漆四扇计一十四柱各柱首雕木贴金蹲龙一用线金五彩妆莲花抱柱前防干内布红毯一   太常旗二面在辇亭后左右用黄线罗夹为旗毎面十有二斿毎斿内外绣升龙一硃红漆攅竹旗竿二左竿旗腰绣日月北斗竿首用镀金铜龙头右竿旗腰绣黻字竿首用镀金铜防毎竿缀抹金铜铃二垂红缨十有二缨上施抹金铜寳盖下垂青线帉錔踏梯一硃红漆以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   行马架三硃红漆其上黄线匾绦用抹金铜叶片装钉鐡搭钩全   黄绢幰衣即遮尘油绢衣并青氊衣各一座硃红油合扇梯一副硃红油托义一件   马鞍韀秋辔铃缨全   小马辇一乘髙一丈一尺五寸九分阔七尺九寸五分辇上平盘前后车櫺并鴈翅及四垂板其下辕二条皆硃红漆辕各长一丈九尺五分用镀金铜龙头龙尾龙鳞叶片装钉前施硃红油马撘攀皮一条平盘左右下护泥板及车轮二贯轴一毎轮辐十有八条皆硃红漆周围辋全各以抹金钑花铜叶片装钉轮内车心各一用抹金铜钑莲花瓣轮盘装钉轴首左右各用漆贴金减鐡龙头挿拴一个以抹金铜钑龙顶管心装钉轴中纒黄绒驾辕等索面至地三尺四寸五分   辇亭髙五尺五寸九分硃红漆四柱各长五尺四寸五分槛髙一寸四分其上四围硃红漆绦环板门髙五尺阔二尺二寸五分左右门阔二尺一寸九分前并左右各硃红漆槅二扇明栨全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槅心编黄线绦穿后硃红漆屏风壁板周围俱用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亭底硃红漆板上施红花毯红锦褥并席硃红漆坐椅一座其上靠背雕以沉香色描金云龙一下雕云板一片硃红漆福寿板一并褥椅中黄织金绮靠坐褥四围椅裙全周围施黄绮帏幔或用黄线罗亭外用青绮縁邉硃红四扇各用拽黄线圆绦二条黄铜圈全   辇顶并圆盘髙二尺五寸五分又镀金铜寳珠顶帯仰覆莲座髙一尺二寸九分垂攀顶黄线圆绦四条盘上下皆硃红漆以青饰辇盖内寳盖硃红漆匡鬪以八顶冒以黄绮谓之黄屋顶心并周围绣五彩云龙九圆盘下用黄绮帏幔四扇或用黄线罗   天轮三层皆硃红漆上安雕木贴金邉耀叶板计八十一片内饰緑地贴金云龙文三层间绘五彩云衬板八十一片盘上周围黄铜钉装上施黄绮水三层毎层八十一折间绣五彩云龙四角垂青绮络四条绣五彩升云龙二圆盘四角连辇座板用攀顶黄线圆绦四条并贴金木鱼   辇亭前一字防干一扇后一字帯转角防干一扇左右防干二扇内嵌绦环板皆硃红漆四扇计一十四柱各柱首雕木贴金蹲龙一用线金五彩妆莲花抱柱前防干内布花毯太常旗二面在辇亭后左右用黄线罗夹为旗毎面十有二斿毎斿内外绣升龙一硃红漆攅竹旗竿二左竿旗腰绣日月北斗竿首用镀金铜龙头右竿旗腰绣黻字竿首用镀金铜防各竿缀抹金铜铃二并红缨十有二缨上各施抹金铜寳盖下垂青线帉錔   踏梯一硃红漆以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   行马架二硃红漆其上黄绒匾绦用抹金铜叶片装钉鐡搭钩全   黄绢幰衣即遮尘油绢衣并青氊衣各一座硃红油合扇梯一副硃红油托义一件   鞍韀秋辔铃缨全   歩辇髙一丈二尺二寸五分座髙三尺二寸五分方阔八尺二寸五分   辇座用硃红漆其下四面雕木五彩云浑贴金龙板十二片间以浑贴金仰覆莲座其下雕木线金五彩云板二十片座下硃红漆辕四绦中二条各长三丈五尺九寸左右二条各长二丈九尺五寸九分毎辕以镀金铜龙头龙尾装钉   辇亭髙六尺三寸九分四柱各长六尺二寸五分槛髙一寸四分皆硃红漆其上四围雕木沉香色描金香草板十二片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门髙五尺七寸九分阔二尺四寸五分左右二门阔二尺三寸五分前并左右各硃红漆十字槅二扇雕饰沉香色描金云龙板八片其下云板如其数后硃红漆屏风上雕沉香色描金云龙五屏后雕沉香色描金云龙板三片又云板如其数俱用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亭内施红花毯大红锦褥并席硃红漆坐椅一座其上靠背雕以沉香色描金云龙一下雕云板一片硃红漆福寿板一并褥椅中黄织金绮靠坐褥四围椅裙全周围施黄绮帏幔或用黄线罗亭外用青绮縁邉硃红一十扇各用拽黄圆绦二条黄铜圏全辇顶并圆盘髙二尺六寸一分又镀金铜蹲龙顶帯仰覆莲座髙一尺二寸九分垂攀顶黄线圆绦四条盘上下硃红漆以青饰辇盖内硃红漆匡鬬以八顶冒以黄绮谓之黄屋顶心并周围绣五彩云龙九天轮三层皆硃红漆上安雕木贴金邉耀叶板八十一片内饰以緑地贴金云龙文三层间绘五彩云衬板八十一片盘下周围黄铜钉装上施黄绮水三层毎层八十一折间绣五彩云龙文四角垂青素绮络帯四条各绣五彩云升龙二圆盘四角连辇座板用攀顶黄线圆绦四条并贴金木鱼   辇亭前有硃红漆左右转角防干二扇后一字帯左右转角防干一扇各嵌雕木贴金龙间以五彩云三扇计一十二柱柱首各雕木贴金蹲龙一用线金五彩妆莲花抱柱阑干内四周布红花毯   踏梯一硃红漆以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   硃红油合扇梯一副硃红油托义一件   黄绢幰衣即遮尘油绢衣并氊衣各一座   大凉歩辇一乗髙一丈二尺五寸九分   辇座硃红漆座板并四面硃红漆匡妆青地雕木五彩云妆板二十片间以贴金仰覆莲座其下硃红漆如意绦环板如其数座下硃红漆辕六条中二条各长四丈三尺五寸九分左右二条各长四丈九分左右二边二条各长三丈六尺五寸九分前后俱饰以雕木漆贴金龙头龙尾座髙三尺二寸五分方阔一丈二尺五寸九分   辇亭髙六尺五寸九分阔八尺五寸九分四柱以硃红漆门髙五尺八寸九分阔二尺五寸九分左右二门阔同其上四周沉香色描金香草板十二片前并左右各有槅二扇后槅三扇明栨全皆硃红漆通编黄线绦穿辇板上施垫氊加红锦褥并席硃红漆坐椅一座坐下四面雕木况香色描金寳相花其上靠背雕沉香色描金云龙一下雕云板一片硃红漆福寿板一并褥椅中黄织金绮靠坐褥四围椅裙全周围施黄绮帏幔或用黄线罗内设硃红漆卓二只硃红漆防干香卓一座防干四柱各柱首雕木贴金蹲龙一镀金铜龙盖香炉一并香匙筋瓶内设大红锦墩一对亭外青绮縁边硃红三扇各用拽黄线圆绦二条黄铜圏全   辇顶髙二尺七寸五分又镀金铜寳珠顶仰覆莲座髙一尺三寸二分垂攀顶黄线圆绦四条顶用硃红漆上冒红氊四垂以黄氊为如意云黄氊縁条周围施黄绮水三层毎层一百三十二折间绣五彩云龙文或用大红罗冒顶用黄罗为如意云縁条水亦用黄罗顶下周围以红氊为帏黄氊縁条四角镀金铜云四朶亭内寳盖绣五龙顶以硃红漆木匡kao冒以黄绮谓之黄屋顶心并四围绣云龙各一辇亭四角至辇座用攀顶黄线圆绦四条并贴金木鱼辇亭前左右硃红漆转角防干二扇后一字帯转角防干一扇皆雕木浑贴金龙间以五彩妆云板三扇计一十二柱各柱首雕木贴金蹲龙一用线金五彩妆莲花枹柱防干内四周布席   踏梯一硃红漆以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   硃红油合扇梯一副硃红油托义一件   黄绢幰衣即遮尘油绢衣并氊衣各一座   红板轿一乘髙六尺九寸五分轿顶髙一尺六寸五分硃红漆近顶装圆匡蜊殻在上镀金铜火熖寳珠帯仰覆莲座髙六寸九分四角镀金铜云朶轿扛二条前后以镀金铜龙头龙尾装钉黄绒坠角索全四围硃红漆板左右门二扇髙四尺五寸九分用镀金铜钉铰事件轿内硃红漆坐椅一座福寿板一并褥椅内黄织金绮靠坐褥四围椅裙全下铺席并踏褥黄绢轿衣并油绢衣各一座又青氊衣一座红氊縁条云子全   明防典卷一百四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五十   工部四   仪仗三   中宫卤簿   红杖一对硃漆攅竹为杖铜裹两末长四尺九寸清道旗一对纯青质硃漆攅竹竿通长一丈二尺五寸贴金木鎗头长一尺七寸铜束   黄麾一对毎把硃漆攅竹竿贴金铜鳯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鳯头并钩一尺衔抹金铜顶大红罗幡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内青额金书黄麾二字四角红罗葢髙七寸五分围二尺七寸五分四角加抹金鳯头四个绒线系抹金铜佩一十六个铜铃三十六个寳葢下緑罗腰黄罗三檐饰销金云鳯文旛用描金鸾鳯文下缀五色板凡麾幢旛节等挑竿铜鳯头俱以铁为钩   绛引旛三对硃漆攅竹竿帯贴金铜鳯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凤头钩一尺旛用五色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四角寳盖髙七寸五分围二尺七寸五分緑腰紫三檐销金云凤文共长一尺九寸抹金凤头四个抹金铜佩一十六个其盖上有抹金铜顶钑花文旛下垂五色板铜佩间铜铃三十六个   传教旛二对与绛引旛制同惟三檐用緑垂红罗旛中有黄额内青传教二字四垂绒线系抹金铜佩四铜铃三十二   告止旛二对与传教制同惟三檐用青黄额内青告止二字   信旛二对与传教旛制同惟三檐用黄额内青信字龙头竿五对硃漆攅竹竿帯贴金竿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竿头二尺五分旛用青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旛下铜铃五个红盖髙七寸五分围二尺七寸五分紫腰红三檐共长一尺九寸抹金铜凤头五个下垂绒线系抹金铜佩十个铜铃一十五个檐用销金云凤文旛上节描银下节描金俱香草文中节描金孔雀文其盖五角上施抹金铜顶钑花文   仪锽氅五对硃漆攅竹竿贴金仪锽通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内仪锽并竿头一尺三寸五分抹金铜顶垂氅用五色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下有铜铃五个   戈氅五对硃漆攅竹竿通长一丈二尺五寸帯贴金木龙头承戈长一尺六寸二分系木板粉面画升降双鸟缀五色罗氅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末缀铜铃五个   防氅五对与戈氅制同惟贴金木龙头承防长一尺七寸五分   梧杖三对硃漆攅竹杖贴金两末通长六尺九寸五分立三对硃漆攅竹柄贴金立置其首承以贴金龙头通长六尺九寸内及龙头长一尺四寸   卧三对与立制同但卧置其首及龙头长一尺二寸五分   仪力三对刻木为刀鞘及靶贴金凤文为饰垂红丝帉錔其凤文贴银为地   班剑三对刻木为剑其上有靶靶下有龙头衔剑皆贴金为饰垂红丝帉錔   镫杖三对硃漆攅竹杖贴金木镫置其首承以贴金龙头通长六尺九寸内镫并龙头一尺六寸   金钺三对硃漆攅竹柄贴金木斧形置其首承以贴金龙头通长六尺九寸内金钺并龙头长一尺六寸五分   骨朶三对硃漆攅竹柄贴金木骨朶置其首承以贴金龙头长六尺九寸内骨朶并龙头长一尺六寸   响节六对贴金攅竹柄长一丈二寸五分以鐡条贯铜鐡钱十二置其上一尺二寸五分黄罗为衣笼之长一尺五寸销金云凤文节顶以木为之贴金饰其铜钱文天下太平   羽葆幢二对硃漆攅竹竿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帯贴金铜凤头钩长一尺衔抹金铜索并圆顶缀白鸟羽緑罗盖簇染红犛牛尾凡五层系而垂之毎层上施抹金铜顶緑斜皮云盖下悬铜铃   紫方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五尺五寸伞柄并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一尺五寸九分其面冒以紫罗垂紫三檐伞顶四角抹金铜凤头凡伞柄俱用竹加红油间纒以藤惟曲柄伞硃红漆攅竹为之   红方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五尺五寸伞柄并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一尺五寸九分其面冒以红罗垂红三檐伞顶四角抹金铜凤头   黄销金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二寸五分伞柄并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黄罗销金云文垂黄三檐销金云凤文   黄绣曲柄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二寸五分伞柄并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黄罗绣云文垂黄三檐绣云凤文当曲柄处用鐡心贴金龙头承伞   红绣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二寸五分伞柄并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红罗绣云文垂红三檐上檐云凤下二檐瑞草文   红素圆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二寸五分伞柄并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红罗垂红三檐   红绣雉方扇六把扇及柄通髙一丈一尺二寸内扇连黒漆板髙三尺五寸二分内板五寸扇下阔二尺四寸五分中阔二尺六寸五分面用红罗绣鸾凤花文背用青罗销金花文面风衣白罗绣雉尾背风衣用青素罗板戗金云文扇柄用攅竹加黒漆青方扇同   红绣花圆扇六把扇及柄通髙二丈一尺二寸内扇见圆三尺三寸五分面用红罗绣四季花背用红罗销金团凤文风衣俱用红素罗扇柄用攅竹加硃漆红黄素扇柄同   青绣方扇四把孔雀翎邉扇及柄通髙一丈一尺二寸扇髙二尺九寸五分阔二尺五寸五分面背俱用青线罗邉用孔雀尾面绣鸾凤花文背绣金团花文   红罗素圆扇六对扇及柄通髙一丈一尺二寸内扇见圆髙三尺三寸五分面背并风衣俱用红罗   黄罗素圆扇六对扇及柄通髙一丈一尺二寸内扇见圆髙三尺三寸五分面背风衣俱用黄罗   拂子二把以红缨为心素牦牛尾笼之黒漆柄垂红丝帉錔今用马尾为拂心用红缨   红纱灯笼二对硃油竹灯骨下有烛盘外以红纱之及玉色纱盖硃漆竿举之竿首贴金木凤头其下凤尾   红油纸灯笼一对硃油竹灯骨下有木座以竹丝为笼加红油纸硃漆竿加贴金木凤头并尾   魫灯一对用魫为之竿同红纸灯硃油鐡灯骨下有木座   金交椅一把木质金叶裹金钉装钉中钑云凤文穿以黄丝匾绦四垂黄丝帉錔黄织金纻丝褡裆   金脚踏一个木质金叶裹金钉装钉钑方胜花文黄织金纻丝踏褥   金水盆一个黄金为之中钑云凤文邉钑香草文西洋布手巾一条   金水罐一个黄金为之有盖有提小口巨腹   金香炉一个黄金为之炉钑云凤文以硃红漆竿举之竿首抹金铜凤头其下凤尾   金香合一个黄金为之盖钑凤文邉钑香草文   金唾盂一个黄金为之形圆如缶盖仅掩口下有盘钑凤文洪武年间停造   金唾壶一个黄金为之小口巨腹有盖钑凤文洪武年间停造   行障二叶红素绫为之水绘瑞草障绘升降鸾凤并云文   坐障一叶红素绫为之顶绘云文障绘升降鸾凤并云文   辂一乗髙一丈一尺三寸四分   辂上平盘板前后车櫺并鴈翅四垂如意滴珠板其下辕三条皆硃红漆辕各长一丈九尺六寸用抹金铜凤头凤尾凤翎叶片装钉前施硃红马搭攀皮一条平盘左右下护泥板及车轮二贯轴一毎轮辐十有八条皆硃红漆周围辋全各以抹金钑花铜叶片装钉轮内车毂各一用抹金铜钑莲花瓣轮盘装钉轴首左右各用红漆鐡挿拴一个以抹金铜钑凤顶管心装钉轴中纒黄绒驾辕等索   辂亭髙五尺八寸六分硃红漆四柱各长五尺一寸槛座髙六寸六分其上沉香色描金香草板十二片门髙四尺五寸六分阔二尺四寸左右门阔二尺二寸前并左右各上明下暗沉香色线金菱花槅二扇下绦环板明栨全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后硃红漆五山屏风戗金鸾鳯云文屏上硃红漆板戗金云文中妆雕木浑贴金凤一屏后硃红漆板俱用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亭底硃红漆板上施红花毯红锦褥并席硃红漆坐椅一座靠背雕木线金五彩妆凤一上下香草云板各一硃红漆福寿板一并褥椅中黄织金绮靠坐褥四围椅裙全周围施黄绮帏幔或用黄线罗亭外用青绮縁邉硃红十二扇各用拽黄线圆绦二条黄铜圏全前二柱俱戗金其上寳相花中鸾凤云文下文锦   辂顶并圆盘髙二尺八分抹金铜立凤顶仰覆莲座髙九寸六分垂攀顶黄线圆绦四条盘上硃红漆盘下外四周沉香色描金云文其内青地五彩云文以青饰辂盖内寳盖硃红漆匡鬪以八顶冒以黄绮顶心并周围绣鸾凤九并五彩云文   天轮三层硃红漆上安雕木贴金邉耀叶板七十二片内饰青地雕木五彩云鸾凤文三层间绘五彩云衬板七十二片盘下周围黄铜钉装上施黄绮水三层毎层八十一折间绣鸾凤文四垂青绮络帯四条绣鸾凤各一圆盘四角连辂座板用攀顶黄线圆绦四条并硃漆木鱼   辂亭前后各有左右转角防干二扇内嵌绦环板皆硃红漆四扇计一十二柱各柱首雕木红莲花一用线金青緑妆莲花抱柱   踏梯一硃红漆以抺金铜钑花叶片装钉   行马架三硃红漆用抹金铜叶片装钉鐡搭钩全黄绢幰衣即遮尘油绢衣并氊衣各一座   硃红油合扇梯一副硃红油托义一件   安车一乗髙九尺七寸六分   车上平盘板前后车櫺并鴈翅板下辕二条皆硃红漆辕各长一丈六尺七寸六分用抹金铜凤头凤尾凤翎叶片装钉前施硃红油马搭攀皮一条平盘左右垂护泥板及车轮二贯轴一毎轮辐十有八条皆硃红漆周围辋全车毂各一轴首左右各用红漆鐡挿拴一个轴中纒黄绒驾辕等索   车亭髙四尺四寸硃红漆方柱四长同其上四围装五彩花板十二片门髙三尺七寸六分阔二尺二寸六分左右门阔同前并左右各硃红漆上明下暗十字槅二扇后三山屏风屏后壁板俱硃红漆用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亭底硃红漆板上施红花毯红绵褥周围施黄绮帏幔或用黄线罗亭外用青绮縁邉硃红四扇各用拽黄线圆绦二条黄铜圏全车盖用硃红漆髙二尺六分抹金铜寳珠顶莲座髙六寸四角抹金铜凤头用攀绦四条并红漆木鱼盖下施黄水三层销金鸾凤文凤头下垂红帉錔踏梯一硃红漆以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   行马架一硃红漆用抹金铜叶片装钉鐡塔钩全黄绢幰衣即遮尘油绢衣并氊衣各一座   明防典卷一百五十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一百五十一   工部五   仪仗四   洪武初定东宫仪仗   令旗一对青质红令字硃漆攅竹竿长八尺二寸下有铁纂清道二对硃漆攅竹杖铜裹两末长四尺九寸   幰弩一张并箭青幰盖以帛为之   刀盾一十对盾以木为之盾画狮子首加饰硃漆刀金饰緑靶緑鞘红缘垂青绦并穗   弓箭二十副弓用竹为体木托靶并梢黑角梢末并面牛筋铺背四节纒丝黑漆面硃漆背丝箭竹为干木扣铁箭头栁叶形两头俱用牛筋并丝纒之加硃漆近扣加鴈翎櫜二用黑斜皮为之   白泽旗二面红一面红质上下并外边加黄栏赤火焰间彩脚傍竿处加红腰中绣白泽飞状及云文旗身黄栏火焰通长六尺六寸阔二尺九寸脚长五尺揭以硃漆攅竹竿通长一丈三尺六寸九分内贴金木鎗头长一尺三寸五分饰以红缨纂用铁 青一面青质制同前青旗二面纯青质旗身火焰通长六尺六寸阔二尺九寸脚长五尺揭以硃漆攅竹竿通长一丈一尺九寸九分内贴金木鎗头长一尺三寸五分饰以红缨纂用铁后四色旗制同   红旗二面 黄旗二面 白旗二面 黑旗二面青素旗二十面纯青质上阔八尺下四尺硃漆攅竹竿通长一丈一尺三寸五分内贴金木鎗头长一尺三寸五分上饰以红缨下有铁纂   金鼓旗二面青质红金鼓二字连腰阔一丈一尺五寸下七尺硃漆攅竹竿通长一丈四尺九寸内贴金木鎗头长一尺五寸八分上饰以红缨下有铁纂   金龙画角十二枝木质加黑漆戗金为饰上节宝相花中节纒身单龙云文下节八宝双海马   花匡鼓二十四面木匡加硃油冒以革面径一尺七寸匡画宝相花面画双狮防毬悬以红绦   防鼓二面制同花匡鼓但面阔一尺画荷并叶匡画宝相花   金钲二面铜质竹匡四傍用红绠系钲于匡径九寸五分   金二面以铜为之径一尺七寸   板二串板六各长一尺一寸上阔一寸九分下阔二寸五分聨以青绦   笛二管截竹为之六窍长一尺五寸   杖鼓二个木匡细腰加黑漆戗金龙文两头以革冒之聨以红绒绠加铜龙头钩子以青绒匾绦悬用   小铜角一对长三尺八寸加漆贴金   大铜角一对长三尺五寸七分漆贴金   缨头一个硃漆攅竹竿贴金木鎗头铁纂抹金铜顶缀染红牦牛尾为圆缨建于竿通长一丈一尺四寸九分内鎗头长一尺九寸五分   领头四对硃漆攅竹杖铜裹两末长四尺九寸   绛引旛一对硃漆竿带贴金铜龙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龙头钩一尺旛用五色平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旛下有五色板四角宝盖高七寸五分围二尺七寸五分緑三檐共长一尺九寸抹金铜龙头四个抹金铜佩一十六个铜铃三十六个后旛制作长短同腰皆用緑色描金香草文三檐金龙文凡幢旛麾节挑竿铜龙头俱以铁为钩盖上抹金铜顶级花文   传教旛一对与绛引旛制同但旛三檐用青旛用红罗佩四铃三十二中有黄额青传教二字   告止旛一对与传教制同但三檐用青额青告止二字盖上抹金铜顶级花文   信旛一对与传教制同但檐用黄额青信字   羽葆幢三对硃红攅竹竿带贴金铜龙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内龙头钩一尺衔抹金铜圏悬铜顶施白羽緑罗宝盖下以红丝圆绦贯红缨簇圆凡五层每层上施抹金铜顶蓝斜皮宝盖缀铜铃   仪锽氅三对硃漆竿带贴金头通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内贴金头一尺三寸五分抹金铜旛顶一个氅下铜铃五个氅用五色平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戈氅三对硃漆竿带贴金头通长一丈二尺五寸内贴金头一尺六寸二分氅用五色平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氅下铜铃五个   防氅三对与戈氅制同惟贴金头长一尺七寸五分梧杖二对硃漆攅竹杖六尺九寸五分两头贴金为饰仪刀二对刻木为刀鞘及靶贴金龙文为饰垂红丝帉錔刀贴银为地   班劒二对刻木为劒其上有靶靶下为龙头含劒皆贴金为饰垂红丝帉錔   金钺二对硃漆攅竹柄贴金木钺头中为斧形承以贴金龙头通长六尺九寸内金钺头长一尺六寸五分立二对硃漆攅竹柄贴金木立置其首承以贴金龙头通长六尺九寸内及龙头长一尺四寸   卧二对与立制同但卧置其首及龙头长一尺二寸五分   骨朶二对硃漆攅竹柄以贴金木骨朶置其首承以贴金龙头通长六尺九寸骨朶头长一尺六寸   镫杖二对硃漆攅竹柄以贴金木镫置其首承以贴金龙头通长六尺九寸内贴金头一尺六寸   殳义一对硃漆攅竹柄木为义承以龙头置于柄上贴金为饰通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内义及龙头长二尺五分   防十对硃漆攅竹竿通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内贴金木防头长二尺五分   矟十对硃漆攅竹竿通长一丈二尺五分内贴金木矟及龙头长一尺七寸   夹矟一对与矟制同但其首为夹矟   麾一把硃漆攅竹竿通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内贴金铜龙头并钩长一尺口衔铜索铜顶缀緑罗宝盖青缘泥金描香草文下垂染红牛尾三层每层各加抹金铜圆顶緑斜皮云盖各缀铜铃   幢一把与麾制同但用牦牛尾缨五层   节一把与麾制同但用牛尾缨八层   金节二对与麾制同但牛尾缨八层及黄纱衣笼之其上绣升龙四长七尺五寸阔一尺二寸   响节六对贴金攅竹柄长一丈二寸五分其首以铁条贯铜铁钱十二长一尺二寸五分黄销金衣笼之长一尺五寸阔八寸节上加贴金木圆顶衣加龙文下有盘攀顶线四铜钱文天下太平   青方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五尺五寸柄并葫芦头共长一丈一尺五寸九分其面冒以青罗垂青三檐金顶四角加抹金铜龙头凡伞顶葫芦皆木质贴金饰柄俱用竹加红油间纒以藤惟曲柄伞硃红漆攅竹为之红方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五尺五寸柄并葫芦头共长一丈一尺五寸九分其面冒以红罗垂红三檐伞顶四角加抹金铜龙头   红销金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二寸五分伞柄并葫芦头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红罗垂红三檐销金宝珠龙文边香草文   红绣直柄圆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二寸五分伞柄并葫芦头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红罗绣云文垂红三檐上檐云龙下二檐瑞草文   红绣曲柄圆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二寸五分伞柄并葫芦头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红罗绣云文垂红三檐瑞草文当曲柄处用铁心贴金木龙头承伞   红绣花直柄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二寸五分伞柄并葫芦头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红罗绣云文垂红三檐宝相花抹金银铃全   红圆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二寸五分伞柄并葫芦头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红罗垂红三檐   青圆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二寸五分伞柄并葫芦顶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青罗垂青三檐   红油绢销金雨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七尺伞柄并葫芦头共长九尺二寸九分其面销金宝珠龙边云龙文青绣孔雀圆扇六把连扇及柄通长一丈一尺二寸径三尺三寸五分面背及风衣俱用青素线罗面绣升降孔雀云文背销金龙团花凡扇柄皆用攅竹加黑漆青绣花圆扇四把连扇及柄通高一丈一尺二寸径三尺三寸五分面背风衣俱用素青线罗面绣四季花背销金龙团花文   红绣花圆扇四把连扇及柄通高一丈一尺二寸径三尺三寸五分面背并风衣俱用红素线罗面绣四季花文背销金龙团花文   红绣孔雀方扇四把连扇及柄通高一丈一尺二寸径三尺三寸五分面背并风衣俱用红素线罗面绣升降孔雀云文背销金宝珠文   青绣方扇四把孔雀翎边连扇及柄通高一丈一尺二寸扇方连孔雀翎高二尺九寸五分扇中连孔雀翎边阔二尺二寸五分面背俱用青素线罗边用孔雀尾面绣升降孔雀云文背绣金宝珠文   诞马八匹红辔青缰其上施锦鞯鞯以红油皮为之鞍笼一个皮质红油描金升降龙文边香草文   金马杌一个木质金叶裹金钉装钉钑盘龙文   金交椅一把木质金叶裹金钉装钉椅中钑云龙文穿以红丝匾绦四垂红丝帉錔【红织金纻丝搭裆】   金脚踏一个木质金叶裹金钉装钉钑方胜文【红织金纻丝踏褥一】   拂子二把含以抹金铜龙首硃漆柄戗金龙文垂红丝kao帉錔今拂用马尾红缨为心   红纻丝拜褥一   金水盆一中钑盘云龙文边钑香草文【手巾一条】金水罐一个有盖有提小口巨腹   金香炉一个两耳三足有盖钑云龙文硃漆竿抹金铜龙头并尾   金香合一个盖钑龙文边钑花文   金唾盂一个形圆如缶盖仅掩口下有盘钑龙文洪武年间停造   金唾壶一小口巨腹有盖钑龙文洪武年间停造红纱灯笼三对硃油竹骨以红纱防之青纱为盖下有烛盘硃漆竿贴金龙头并尾   红油纸灯笼三对硃油竹骨下有木座以竹丝编为笼加红油纸硃漆竿贴金龙头并尾   魫灯三对红油铁骨以魫为之余同纸灯   仗马二匹红秋红辔上施鞯颔下垂红缨饰磁珠络鞍全   金辂一乘高一丈二尺二寸九分阔八尺九寸辂上平盘板前后车櫺并鴈翅及四垂如意滴珠板其下辕三条皆硃红漆辕各长一丈九尺五寸用抹金铜龙头龙尾龙鳞叶片装钉前施硃红油马搭攀皮一条平盘左右下防泥板及车轮二贯轴一每轮辐十有八条皆硃红漆周围辋全各以抹金钑花叶片装钉轮内车心各一用抹金铜钑莲花瓣轮盘装钉轴首左右各用漆贴金减铁龙首插拴一个以抹金铜钑龙顶管心装钉轴中纒红绒驾辕等索面至地三尺二寸五分   辂亭高六尺四寸五分硃红漆四柱各长五尺五寸槛座高九寸五分其上四周线金五彩香草板门高五尺九分阔二尺四寸五分左右门阔二尺二寸五分前并左右各槅二扇明栨全皆硃红漆后硃红漆五山屏风青地上雕木贴金龙五间以五彩云文屛后硃红漆板皆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槅编红线绦穿硃红漆匡软座红绒坠座大索四条座下莲花坠石软座上施红毯红锦褥并席硃红漆坐椅一座纳板一并褥椅中红织金椅靠坐褥四围椅裙全周围施红罗帏幔或用红绮亭外用青绮缘边硃红帘十二扇各用拽帘红线圆绦二条黄铜圏全坐椅雕贴金龙彩云下线金彩云板一亭内编红线绦穿   辂顶并圆盘高二尺五寸九分又镀金铜宝珠顶带仰覆莲座高九寸垂攀顶红线圆绦四条盘上硃红漆其下内外皆青地绘云文以青饰辂盖亭内周围青斗栱承以硃红漆匡宝盖鬭以八顶冒以红绮顶心绣云龙一余绣五彩云文   天轮三层皆硃红漆上安雕木贴金边耀叶板七十二片内饰青地雕木贴金云龙文三层间绘五彩云衬板七十二片盘下周围黄铜钉装上施红绮水三层每层七十二折间绣五彩云龙文四角垂青绮络带四条各绣五彩云升龙二圆盘四角连平盘板用攀顶红线圆绦四条并贴金木鱼   辂亭前一字阑干一扇后一字带转角阑干一扇左右阑干二扇内嵌五彩云板皆硃红漆四扇计一十四柱各柱首雕木贴金蹲龙一用线金五彩莲花抱柱阑干四周内布花毯   红旗二面在辂亭后左右用红线罗夹为旗每面九斿每斿内外绣升龙一硃红漆攅竹旗竿二左竿旗腰绣日月北斗竿首用抹金铜龙头右竿旗腰绣黻字竿首用抹金铜防每竿缀抹金铜铃二垂红缨九缨上施抹金铜宝盖下垂帉錔   踏梯一硃红漆以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   行马架三硃红漆其上红绒匾绦用抹金铜叶片装钉铁搭钩全   红绢幰衣即遮尘油绢衣并红氊衣各一座   硃红油合扇梯一副硃红油托义一件   马鞍鞯秋辔铃缨全   鞍笼二皮质硃红油饰描金升降龙文边描香草上施抹金铜盖顶饰红缨   青帐房一座用青木绵布帐并帏幙上施兽吻硃红漆柱并帐竿竿首青緑蹲狮顶用氊   戏竹一对红漆长六尺贴金木龙头长七寸口衔红竹丝二十四茎长四尺五寸上有彩线帉錔以竹为柄大鼓一面以木为匡高一尺七寸冒以革面径二尺五寸周围抹金铜钉面施粉绘荷叶四中莲花一匡加红油绘宝相花抹金铜环钹四用硃红漆木扛二红绒绠举之   鼓衣一用红绮织防色云龙其下边黄缨络纹水织瑞草文   板一串每串用铁力木六片贯以青丝绦长阔同前制并防线帉錔   杖鼓十二个每个二面其下铁圏口二一面冒以犊皮径一尺二寸五分一面冒以山羊皮径一尺三寸冒缝用红皮掩钱细腰木匡广一尺七寸九分黑漆戗金枝叶宝相花文以红绒绠一条聨络抹金铜龙头钩子十六个各有衬钩红皮硃红生革描金龙束子八个悬以緑绒匾绦用抹金铜龙头搭钩二个并钩圏   鼓衣一以红绮一幅长三尺五寸织青龙文并五彩云文周围黄绒织香草文   看杖硃红漆竹片带雕木贴金龙头垂红緑结子打杖以硃红漆竹片为之   龙笛二管每管以竹为之两末牙管束长一尺七寸五分一孔在前其后七孔无底横吹之贴金木龙头垂彩线帉錔   笙二攅每攅用紫竹十七管下施铜簧参差攅于黑漆木匏中有觜项亦黑漆垂彩线帉錔   箜篌二把每把用梓木为身阔五寸厚六寸直长四尺八寸并柄上雕龙头中嵌花板雕盘龙一俱沈香色描金附以乌木引条系二十下横施引手并描金沈香色龙头通长二尺二寸五分上施乌木轴子二十中有柱手用乌木制成竹节两末雕龙头描金长一尺二寸五分两龙头各垂防线帉錔   二架每架用楸木为质长三尺九寸中虚四周乌木边上施九并柱子九面绘金龙并彩云文尾垂防线帉錔二承以硃红漆架四角贴金龙头四各垂防线帉錔   琵琶二把每把用铁力木为质梓木面板凤眼二匙头并项通长三尺五分阔一尺二寸五分匙头并项一轴子四扶手山口各一皆用乌木四背有乌木椿楸二上施抹金铜环并钩搭负以緑绒匾绦匙头上施防线帉錔一大小斑竹品十二乌木拨一用牙嵌   方响二架每架用铁方响十六厚薄不等应六律六吕四清声以铁条四裹以黄氊横置架内贯而列之为二层毎层方响八承以硃红漆木架左右二柱并上下匡俱戗金花文架高五尺阔二尺二寸上用雕木五彩花板一其上雕木贴金龙一间以五彩云架上贴金火焰宝珠一左右两如意云上施贴金二龙头口衔红緑帉錔其下雕饰五彩线金芝草文   头管二管每管以乌木为之长六寸八分九孔前七后二两末以牙管束以芦为稍无底直吹之   箫二管每管以紫竹为之长一尺九寸六孔间纒以线裹以锡箔无底直吹之   明会典卷一百五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一百五十二   工部六   仪仗五   亲王仪仗【世子同】   令旗一对红素绫质中黄绫为令字阔二幅上长六尺九寸下三尺六寸硃漆攅竹竿通长八尺二寸内铁纂五寸柄或以木为之   清道二对硃漆攅竹杖铜裹两末长四尺九寸   幰弩一张并箭紫幰葢以帛为之洪武年间停造刀盾一十对盾制以木画狮头加饰硃漆刀金涂红靶緑鞘红緑间鯋鱼皮为饰带青绦红穂洪武年间停造弓箭二十副毎副弓一櫜二刺緑斜皮绦云子铁钉铰络于韦带箭三十枝以竹为之上黒翎下铁镞洪武年间停造   白泽旗一对红质黄栏赤火焰脚绣白泽形为飞状旗上四角五色云子皆绣成竿长一丈三尺六寸九分内贴金木鎗头一尺三寸五分上红缨下铁纂柄或以木为之   金鼓旗一对红质黑金鼓二字阔二幅硃漆攅竹竿通长一丈四尺九寸末有铁纂上饰红缨并贴金木鎗头画角十二枝木质黑漆戗金上宝相花中单龙纒身云文下八宝双海马为饰   花匡鼓二十四面红油匡画宝相花钉环钹皆摆锡粉涂革面画狮子绣毬径一尺七寸挂以红绒匾绦以木为质   杖鼓二面黑漆木匡细腰戗金花文粉涂革面挂以青绒匾绦   金钲二面以响铜为之径九寸边有小窍外以红竹匡络以红绒绠   锣二面锣口径一尺三寸   防鼓二面红油木匡画宝相花粉涂革面画荷并叶铁钉环钹皆摆锡悬以红绒绠   板一串铁力木板六各长一尺一寸上阔一寸九分下阔二寸五分聨以青绦   笛二管以竹为之长一尺六寸六孔   小铜角一对以铜为之高三尺五寸加硃漆描金云龙文   大铜角一对以铜为之高三尺四寸八分硃漆描金升降云龙文   戏竹一对硃漆竹柄通长六尺内贴金木龙头七寸竹丝二十四茎长四尺五寸上垂红緑帉錔   大乐鼓一面红油木匡画宝相花冒以革傅以粉画荷并叶匡高一尺六寸面径二尺贴金铜钉钹环木红绢鼓衣画盘螭并花文举以红木扛红绒匾绦   板一串制同前但加红緑帉錔   杖鼓十二面制同前但加木红绢鼓衣画盘螭并花文及有贴金木鱼首衔红緑帉錔名鱼头鞭   笛四管制如前贴金木龙头通长一尺七寸鹿角管束两末八孔龙口衔红緑帉錔   头管四管以乌木为管六寸八分以牙管束卷芦为稍九窍   绛引旛一对每把硃漆攅竹竿带贴金铜龙头长一丈二尺五寸内龙头一尺旛用五色平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四角红罗盖高七寸五分围二尺七寸五分盖上有抹金铜顶钑花文緑二檐共长一尺九寸红緑帉錔四自此至信旛腰皆用緑色描金香草二檐销金云文旛下缀五色板自此至节凡竿柄或以木为之凡挑竿铜龙头皆以铁为钩   传教旛一对每把硃漆攅竹竿带贴金铜龙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龙头一尺旛用红平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四角红罗盖高七寸五分围二尺七寸五分盖上抹金铜顶钑花文青二檐共长一尺九寸旛上黄罗牌内书青传教二字红緑帉錔四以罗为之   告止旛一对制同传教但红平罗二檐黄罗牌内书青告止二字   信旛一对制同传教但黄平罗二檐黄罗牌内书青信字   仪锽氅一对硃漆攅竹竿通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内贴金木仪锽并龙头一尺三寸五分抹金铜氅顶一个氅用五色平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氅下铜铃五个   戈氅一对硃漆攅竹竿通长一丈二尺五寸内贴金木戈并龙头一尺六寸二分五色平罗氅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下缀铜铃五个氅上硃漆木板   防氅一对制同前但贴金木防并龙头长一尺七寸五分   梧杖一对硃漆攅竹为之杖通长六尺九寸五分两末贴金   仪刀四对刻木为刀鞘并靶银地贴金为螭虎文红帉錔   班劒一对刻木为劒并靶靶下有龙头皆贴金惟劒贴银红帉錔   斧一对硃红攅竹柄通长六尺九寸内贴金木斧并龙头长一尺六寸五分   立一对硃漆攅竹柄通长六尺九寸内贴金木立及龙头一尺四寸   卧一对硃漆攅竹柄通长六尺九寸内贴金木卧并龙头一尺二寸五分   骨朶一对硃漆攅竹柄通长六尺九寸内贴金木骨朶并龙头一尺六寸   镫杖一对硃漆攅竹柄通长六尺九寸内贴金木镫杖并龙头一尺六寸   殳义一对硃漆攅竹竿贴金木殳并龙头通长一丈二尺五寸内龙头一尺八寸五分   防十对硃漆攅竹竿通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内贴金木防及龙头二尺五分   矟十对硃漆攅竹竿通长一丈二尺五寸内贴金木矟及龙头一尺七寸   夹矟一对制同前但其首为夹矟   麾一把硃漆攅竹竿带贴金铜龙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内挑竿龙头铁钩一尺緑盖下三红缨为二层每层各缀抹金铜顶蓝斜皮云盖下缀铜铃其緑盖上抹金铜顶钑花文   幢一把制同麾但为五缨五层   节一把制同麾但为八缨八层   响节四对漆贴银攅竹竿通长一丈二寸五分铁条长一尺二寸五分贯铜铁钱十二衣用红平罗销金凤文长一尺五寸阔八寸上加贴金木圆顶并木盘攀顶绒线四条钱文天下太平   紫方伞一把每把伞骨面阔并顶径四尺伞柄并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九寸面用紫平罗紫三檐其顶四角抹金铜龙头四个凡伞柄俱用红油竹间纒以藤惟曲柄硃漆攅竹为之   红方伞二把每把伞骨面阔并顶径四尺伞柄并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九寸面用红平罗红三檐其顶四角抹金铜龙头四个   红销金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径四尺一寸五分伞柄并贴金木葫芦长一丈九寸面用红平罗销金宝珠团文红三檐销金香草边宝珠龙文   红绣圆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径四尺一寸五分伞柄并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九寸面用红平罗红三檐顶绣云文檐绣瑞草   红曲柄伞二把每把伞骨面阔并顶径四尺一寸五分伞柄并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九寸面用红平罗红三檐当曲柄处用铁心贴金木龙头承伞   红油绢销金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径六尺四寸伞柄并贴金木葫芦共长八尺六寸面销金宝珠龙文边销金云龙丈   青绣圆扇四把每把扇及黑漆竹柄通高一丈七寸五分内扇见圆高三尺三寸五分面背并风衣用青平罗面绣升降孔雀云文背销金龙花文凡扇柄俱以攅竹为之   红绣圆扇四把每把扇及黑漆竹柄通高一丈七寸五分内扇见圆高三尺三寸五分面背并风衣用红平罗面绣四季花背销金龙团花文   红绣方扇四把每把扇及黑漆竹柄通高一丈七寸五分内扇面径高三尺三寸五分面背并风衣用红平罗面绣升降孔雀云文背销金宝珠团文   诞马八匹红辔青缰上施锦鞯鞯以红油皮为之鞍笼一个皮质红油贴金升降龙文边香草文   马杌一个木质银叶裹银钉铰中钑盘龙文间抹金拂子二把黑漆木柄用铜环铜钉铰系素牛尾末垂红帉錔今拂用马尾红缨为心   交椅一把木质银叶裹银钉铰中钑花云龙文穿以红丝匾绦四垂红帉錔椅间抹金红织金纻丝褡裆脚踏一个木质银叶裹银钉铰钑方胜文间抹金红织金纻丝踏褥   水盆一个寛缘平底钑盘龙边钑香草文银质间抹金手巾一条   水罐一个有盖有提小口巨腹钑花文银质间抹金香炉一个两耳三足有盖钑龙文硃漆竿贴金龙头并尾炉银质浑抹金   香盒一个盖钑龙文边钑香草银质浑抹金   唾盂一个形圆如盖仅掩口盘钑龙文银质间抹金洪武年间停造   唾壶一个小口巨腹有盖钑香草文银质间抹金洪武年间停造   红纻丝拜褥一   红纱灯笼二对红油竹骨下有烛盘防以红纱玉色纱盖硃漆竿贴金龙头并尾   红油纸灯笼二对红油竹骨下有烛盘木座以竹丝编为笼加红油纸硃漆竿贴金龙头并尾   魫灯一对红油铁骨以魫为之余同纸灯   帐房一座帏幙全以青绵布为之緑色螭头硃漆柱并帐竿竿首各施彩妆蹲狮顶用氊   象辂一乘高一丈一尺六寸九分阔七尺九分辂上平盘板前后车櫺并鴈翅板其下辕三条皆硃红漆辕各长一丈八尺五寸用抹金铜龙头龙尾叶片装钉前施硃红油马搭攀皮一条平盘左右下防泥板及车轮二贯轴一每轮辐十有八条皆硃红漆周围辋全各以抹金铜叶片装钉轮内车毂各一用抹金铜钑莲花瓣轮盘装钉轴首左右各用红漆铁插拴一个以抹金铜钑龙顶管心装钉轴中纒红绒驾辕等索面至地三尺五分   辂亭高五尺二寸九分硃红漆四柱其长同槛高一寸四分其上周围硃红漆绦环板门高四尺五寸九分阔二尺二寸五分左右门阔同前并左右各硃红漆上明下暗槅二扇明栨全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后硃红漆五山屏风屏后板俱用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亭底硃红漆板上施红花毯红锦褥并席硃红漆坐椅一座硃红漆纳板一并褥椅中红织金椅靠坐褥四围椅裙全周围施红罗帏幔或用红绮亭外用青绮缘边硃红帘十二扇各用拽帘红线圆绦二条黄铜圏全   辂顶并圆盘高二尺四寸五分又抹金铜宝珠顶带仰覆莲座高九寸垂攀顶红线圆绦四条盘上下皆硃红漆以青饰辂盖内宝盖硃红漆木匡鬭以八顶冒以红绮顶心绣云龙一余绣五彩云文   天轮三层皆硃红漆上安雕木贴金边耀叶板六十三片内饰青地雕木五彩云文三层间绘五彩云衬板六十三片盘下周围黄铜钉装上施红绮水三层每层八十一折绣瑞草文前垂青绮络带二条各绣升龙二并五彩云文圆盘四角连辂座板用攀顶红线圆绦四条并红漆木鱼   辂亭前一字栏干一扇后一字带转角栏干一扇左右栏干各一扇内嵌绦环板皆硃红漆四扇计一十四柱各柱首雕木红莲花一用线金青緑妆莲花抱柱前栏干櫺板上布花氊   红旗二面在辂亭后左右用红线罗夹为旗每面六斿每斿内外绣升龙一红漆攅竹旗竿二左竿旗腰绣日月北斗竿首用抹金铜龙头右竿旗腰绣黻字竿首用抹金铜防各竿缀抹金铜铃二垂红缨五缨上各施抹金铜花盖下垂帉錔   踏梯一硃红漆以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   行马驾三硃红漆其上红绒匾绦用抹金铜叶片装钉铁搭钩全   红绢幰衣即遮尘油绢衣并氊衣各一座   郡王仪仗   令旗一对红质黄令字硃漆攅竹竿通长八尺二寸下有铁纂柄或以木为之   清道一对硃漆攅竹杖铜裹两末长四尺九寸   幰弩一张并箭紫幰盖以帛为之自此至弓箭俱洪武年间停造   刀盾八对盾制以木上画狮子下饰硃漆刀金涂红靶緑鞘红缘间防鯋鱼皮为饰带青绦红穗   弓箭十八副每副弓一櫜二黑质红缘刺緑斜皮云子铁钉铰络于韦带箭三十枝以竹为之上用翎下铁镞金鼓旗一对红质黑金鼓二字阔二幅硃漆攅竹竿并贴金木鎗头通长一丈四尺九寸末有铁纂上饰红缨画角十枝木质黑漆戗金文上宝相花中单龙纒身云文下八宝双海马为饰   花匡鼓二十面木质红油匡画宝相花钉钹环皆摆锡粉涂革面画狮子绣毬径一尺七寸挂以红绒匾绦防鼓一面红油木匡画宝相花粉涂革面画荷并叶铁钉环钹皆摆锡悬以红绒绠   金钲一面以响铜为之径九寸边有小窍外以红竹匡络以红绒绠   锣二面锣口径一尺三寸   板一串铁力木板六各长一尺一寸上阔一寸九分下阔二寸五分聨以青绦   笛二管以竹为之长一尺六寸六孔   戏竹一对硃漆竹柄通长六尺内贴金木龙头七寸竹丝二十四茎长四尺五寸上垂红緑帉錔   大乐鼓一面红油木匡画宝相花冒以革傅以粉画荷并叶匡高一尺六寸面径二尺抹金铜钉钹环木红绢鼓衣画盘螭并花文举以红木扛红绒绦   板一串制同前但加红緑帉錔   杖鼓八面黑漆木匡细腰戗金花文粉涂革面聨以红绠挂以青绦木红绢鼓衣画盘螭并花文及有贴金木鱼首衔红緑帉錔名鱼头鞭   笛四管贴金木龙头通长一尺七寸鹿角管束两末八孔龙口衔红緑帉錔   头管四管以乌木为管长六寸八分以牙管束卷芦为梢九窍   绛引旛一对每把硃漆攅竹竿带贴金铜龙头长一丈二尺五寸内龙头一尺旛用五色平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四角红罗盖高七寸五分围二尺七寸五分盖上有抹金铜顶钑花文緑二檐共长一尺九寸红緑帉錔四自此至信旛腰皆用緑色描金香草文二檐销金云文旛下缀五色板自此至节凡竿柄或以木为之挑竿铜龙头皆以铁为钩   传教旛一对每把硃漆攅竹竿带贴金铜龙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龙头一尺旛用红平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四角红罗盖高七寸五分围二尺七寸五分緑腰描金香草文红二檐共长一尺九寸销金云文旛上黄罗牌内书青传教二字四垂红緑帉錔旛下缀五色板   告止旛一对制同前传教但青平罗二檐黄罗牌内书青告止二字凡旛帉錔以罗为之盖上铜顶钑花文信旛一对制同传教但黄平罗二檐黄罗牌内书青信字   梧杖一对硃漆攅竹杖两末贴金通长六尺九寸五分仪刀二对刻木为刀鞘并靶银地贴金为螭虎文红帉錔   立一对硃漆攅竹柄通长六尺九寸内贴金木质头及龙头一尺四寸   骨朶一对硃漆攅竹柄通长六尺九寸内贴金木骨朶及龙头一尺六寸   斧一对硃漆攅竹柄通长六尺九寸内贴金木斧长一尺六寸五分   防八对硃漆攅竹竿通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内贴金木防及龙头二尺五分   矟八对硃漆攅竹竿通长一丈二尺五分内贴金木矟及龙头一尺七寸   麾一把硃漆攅竹竿带贴金铜龙头通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内龙头铁钩一尺緑盖下三红缨为三层每层各缀抹金铜顶蓝斜皮云盖下缀铜铃其緑盖上抹金铜顶钑花文   幢一把制同麾但为五缨五层   节一把制同麾但为八缨八层   响节三对硃漆贴银攅竹竿通长一丈二寸五分内铁条长一尺二寸五分贯铜铁钱十二衣用红平罗销金凤文长一尺五寸阔八寸上加贴金木圆顶下有盘攀顶线四条铜钱文天下太平   红销金圆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径四尺一寸五分伞柄并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九寸面用红平罗红三檐销金香草云文边凡伞柄俱用红油竹间纒以藤惟曲柄硃漆攅竹为之   红圆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径四尺一寸五分伞柄并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九寸面用红平罗画云文红三檐画瑞草文   红曲柄伞二把每把伞骨面阔并顶径四尺一寸五分伞柄并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九寸面用红平罗红三檐当曲柄处用铁心贴金木龙头承伞   红方伞二把每把伞骨面阔并顶径四尺伞柄并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九寸面用红平罗红三檐其顶四角抹金铜龙头四个   青圆扇四把每把扇及黑漆攅竹柄通高一丈七寸五分内扇见圆高三尺三寸五分面背风衣俱用青平罗面画升降孔雀云文背销金龙团花文   红圆扇四把每把扇及黑漆攅竹柄通高一丈七寸五分内扇见圆高三尺三寸五分面背并风衣俱用红平罗面画四季花背销金龙团花文   诞马四匹红辔青缰红油皮鞯   鞍笼一个皮质红油贴金升降龙文并边香草文马杌一个木质银裹银钉铰中钑盘龙文间抹金拂子二把黑漆木柄用铜环铜钉铰系素牛尾末垂红帉錔今拂用马尾红缨为心   交椅一把红织金纻丝褡裆木质银叶裹银钉铰中钑花云龙文穿以红匾绦四垂红帉錔间抹金   脚踏一个红织金纻丝踏褥木质银叶裹银钉铰钑方胜文间抹金   水盆一个手巾一条寛缘平底钑盘龙边钑香草文银质间抹金   水罐一个有盖有提小口巨腹钑花文银质间抹金香炉一个两耳三足有盖钑龙文硃漆竿贴金龙头并尾银质浑抹金   香盒一个盖钑龙文边钑香草文银质浑抹金   红纻丝拜褥一   红纱灯笼二对红油竹骨下有烛盘防以红纱玉色纱盖硃漆竿贴金龙头并尾   魫灯一对红油铁骨下有烛盘木座以魫笼之竿同纱灯   帐房一座以青绵布为之緑色螭头硃漆柱并帐竿竿首各施彩妆蹲狮顶用氊   明会典卷一百五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一百五十三   工部七   皇妃仪仗   红杖一对硃漆攅竹为杖铜裹两末长四尺九寸清道旗一对纯青质硃漆攅竹竿通长一丈二尺五寸内贴金木鎗头长一尺七寸铜束   绛引旛一对硃漆竿带贴金铜凤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凤头并铁钩一尺旛用五色平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四角宝盖高七寸五分围二尺七寸五分緑腰青二檐宝盖四角凤头垂抹金铜佩一十六个铜铃三十六个檐用销金云花文其盖上有抹金铜顶钑花文旛下缀五色板凡挑竿铜凤头以铁为钩   戈氅一对硃漆竿通长一丈二尺五寸带贴金木戈头长一尺六寸二分粉板缀五色罗氅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旛末缀抹金铜铃五个板画飞鸟   防氅一对与戈氅制同通长一丈二尺五寸内贴金防龙头长一尺七寸五分   仪锽氅一对硃漆攅竹竿带贴金仪锽头通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内贴金仪锽头一尺三寸五分系抹金铜顶一个垂五色平罗氅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氅下铜铃五个   梧杖一对硃漆攅竹杖贴金两末通长六尺九寸五分仪刀一对刻木为刀鞘及靶贴金凤文为饰垂红帉錔其凤文贴银为地   班劒一对刻木为劒其上有靶靶下有龙头衔劒贴金为饰劒贴以银垂红帉錔   立一对硃漆攅竹柄贴金立置其首承以龙头通长六尺九寸内龙头及长一尺四寸   卧一对与立制同但卧置其首通长六尺九寸贴金并龙头长一尺二寸五分   镫杖一对硃漆攅竹杖贴金木镫置其首承以贴金龙头通长六尺九寸内镫并龙头长一尺六寸   骨朶一对硃漆攅竹柄贴金木骨朶置其首承以贴金龙头通长六尺九寸内骨朶并龙头长一尺六寸金钺一对硃漆攅竹柄贴金木斧形置其上承以贴金龙头通长六尺九寸内金钺并龙头长一尺六寸五分响节二对贴金柄长一丈二寸五分以铁条贯铜钱十二置其首长一尺二寸五分红罗衣笼之销金凤文长一尺五寸节顶木质贴金饰其铜钱文天下太平下有盘攀顶线四条   青方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五尺五寸伞柄并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一尺五寸九分其面冒以青罗垂青三檐伞顶四角加抹金铜凤头凡伞柄俱用竹加红油间纒以藤   红绣圆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二寸五分伞柄并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红罗绣云文垂红三檐绣云凤文   红绣方扇四把扇及柄通高一丈一尺二寸面用红罗绣鸾凤花文背用红罗销金花风衣皆红素罗扇见圆高三尺三寸五分凡扇柄俱用攅竹加黑漆   红花圆扇四把连扇及柄通高一丈一尺二寸内扇见圆三尺三寸五分面用红罗绣四季花背红罗销金凤风衣俱红素罗   青绣圆扇四把连扇及柄通高一丈一尺二寸内扇见圆三尺三寸五分面用青罗绣升降孔雀云文背用青罗销金凤风衣俱青素罗   间抹金银交椅一把木质银叶裹间抹金饰中钑云凤文四垂红丝帉錔红织金纻丝褡裆   间抹金银脚踏一个木质银叶裹间抹金饰中钑方胜花文红织金纻丝踏褥   拂子二把以素牦牛尾为拂黑漆为拂柄垂红丝帉錔今拂用马尾心用红缨   间抹金银水盆一个银盆间抹金饰中钑云凤文边钑香草文手巾一条   间抹金银水罐一个银质间抹金饰有盖有提小口巨腹钑花文   间抹金银香炉一个银质间抹金两耳三足有盖钑凤文以硃漆竿举之抹金铜凤头并尾   间抹金银香合一个银合间抹金饰盖钑凤文边钑香草文   间抹金银唾盂一个银为盂间抹金饰形圆如盖仅掩口下有盘钑凤文洪武年间停造   间抹金银唾壶一个银为壶间抹金饰小口巨腹有盖钑凤文洪武年间停造   红纱灯笼二对硃油竹骨有烛盘外以红纱之玉色纱为盖硃漆竿贴金凤头尾   凤轿一乘青顶上抹金铜珠顶四角抹金铜飞凤四各垂银香圆宝盖并防结轿身硃红漆木匡三面篾织纹簟绘以翟文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硃红漆木轿扛抹金铜凤头凤尾装饰青销金罗缘边硃红帘并看带内红交牀并坐踏褥   红销金罗轿衣一件顶销金宝珠文沥水香草文看带并帏皆凤文   红油绢轿衣一件   行障二叶红素绫为之绘云凤文沥水香草文坐障一叶红素绫为之绘云凤文   东宫妃仪仗   红杖一对硃漆攅竹杖铜裹两末长四尺九寸   清道旗一对青质青火焰脚硃漆攅竹竿通长一丈二尺五寸内贴金木鎗头一尺七寸   绛引旛一对硃漆攅竹竿贴金铜凤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凤头长一尺旛用五色平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旛下有五色板四角宝盖高七寸五分围二尺七寸五分緑腰緑三檐抹金凤头四个垂抹金铜佩一十六个铜铃三十六个凡挑竿铜凤头以铁为钩盖上抹金铜顶钑花文   仪锽氅一对硃漆竿带贴金仪锽头通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内贴金仪锽头一尺三寸五分抹金铜顶一个氅用五色平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氅下缀铜铃五个   戈氅一对硃漆攅竹竿带贴金头通长一丈二尺五寸内贴金头一尺六寸二分氅用五色平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氅下铜铃五个   防氅一对与戈氅制同惟贴金头长一尺七寸五分梧杖一对硃漆攅竹杖两末贴金通长六尺九寸五分仪刀一对刻木为刀鞘及靶贴金凤文为饰垂红帉錔其凤文贴银为地   班劒一对刻木为劒其上有靶靶下有龙头衔劒皆贴金为饰垂红帉錔   立一对硃漆攅竹柄贴金木立置其首承以贴金龙头通长六尺九寸内及竿头长一尺四寸   卧一对与立制同但卧置其首及竿头长一尺二寸五分   镫杖一对硃漆攅竹杖以贴金木镫置其首承以贴金龙头通长六尺九寸内贴金头长一尺六寸   骨朶一对硃漆攅竹柄以贴金木骨朶置其首承以贴金龙头通长六尺九寸骨朶头长一尺六寸五分金钺一对硃漆攅竹柄贴金木竿头中为斧形承以贴金龙头通长六尺九寸内竿头长一尺六寸五分响节二对贴金攅竹竿长一丈二寸五分竿首以铁条贯铜铁钱十二长一尺二寸五分红销金衣笼之长一尺五寸衣用云凤文节顶以木为之贴金饰下有盘攀顶线四铜钱文天下太平   青方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五尺五寸柄并贴金葫芦共长一丈一尺五寸九分其面冒以青罗垂青三檐伞顶四角加抹金铜凤头四个凡伞柄俱用竹加红油间纒以藤   红素圆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二寸五分柄并贴金葫芦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红罗垂红三檐   红绣圆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二寸五分柄并贴金葫芦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红罗绣云文垂红三檐绣鸾凤云文   红绣方扇四把扇及柄通高一丈一尺二寸面用红罗绣升降鸾凤文背红罗销金团花文风衣俱用红素罗凡扇柄皆用攅竹加黑漆   红绣花圆扇四把扇及柄通高一丈一尺二寸内扇见圆三尺三寸五分面用红罗绣四季花背红罗销金凤文风衣俱用红素罗   青绣圆扇四把扇及柄通高一丈一尺二寸内扇见圆三尺三寸五分面用青罗绣升降孔雀文背青罗销金团凤文风衣俱用青素罗   抹金银交椅一把木质银叶裹纯抹金椅中钑云凤文穿以红丝绦四垂红丝帉錔红织金纻丝褡裆   抹金银脚踏一个木质银叶裹纯抹金方胜花文红织金纻丝踏褥   拂子二把以红缨为心素牛尾笼之黑漆柄垂红丝帉錔今拂用马尾心用红缨   抹金银水盆一个银盆纯抹金中钑云凤文边钑香草文手巾一条   抹金银水罐一个银罐纯抹金有盖有提小口巨腹抹金银香炉一个银炉纯抹金两耳三足钑云凤文以硃漆竿举之加抹金铜凤头尾   抹金银香盒一个银盒纯抹金盖钑凤文边钑香草文红纱灯笼二对红油竹骨外以红纱之青纱为盖下有烛盘硃漆竿加贴金凤头并尾   凤轿一乘青顶上抹金铜珠顶四角抹金铜飞凤四各垂银香圆宝盖并防结轿身硃红漆木匡三面篾织纹簟绘以翟文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硃红漆木轿扛抹金铜凤头凤尾装饰青销金罗缘边硃红帘并看带内红交牀并坐踏褥   红罗销金轿衣一件红罗为之顶用销金宝珠文沥水香草文看带并帏皆凤文   红油绢轿衣一件   小轿一乘顶并四柱坐椅两扛皆硃红漆上施抹金铜珠顶四角抹金云朶扛两头抹金凤头尾幔顶用矾红纻丝   红素轿衣二件纻丝一罗一   红油绢轿衣一件   行障二叶以红素绫为之绘云凤文沥水香草文坐障一叶红素绫为之绘云凤文   亲王妃仪仗【公主世子妃俱同】   红杖一对硃漆攅竹杖铜裹两末长四尺九寸   清道旗一对青质青火焰脚硃漆攅竹竿上贴金木鎗头下有铜束通长一丈二尺五寸内鎗头长一尺七寸柄或以木为之   绛引旛一对每把硃漆攅竹竿带贴金铜凤头通长一丈二尺五寸内凤头一尺其旛用五色平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四角凤头红盖緑腰高七寸五分围二尺七寸五分緑二檐共长一尺九寸红緑帉錔下缀五色板其上有抹金铜顶钑花文凡挑竿铜凤头以铁为钩自此至镫杖凡竿柄或以木为之帉錔以罗为之防氅一对每把硃漆攅竹竿通长一丈二尺五寸内贴金木防头一尺七寸五分氅用五色平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氅下缀铜铃五个上硃漆木板   梧杖一对各长六尺九寸五分硃漆攅竹为杖两末贴金   仪刀一对漆贴银地金凤文并贴金靶通长六尺三寸内刀靶一尺六寸五分红丝帉錔   班劒一对刻木为劒并靶靶下有龙头皆贴金惟劒身贴银为饰红丝帉錔   立一对硃漆攅竹柄通长六尺九寸内贴金木质头及龙头一尺四寸   卧一对硃漆攅竹柄通长六尺九寸内贴金木质头及龙头一尺二寸五分   骨朶一对硃漆攅竹柄通长六尺九寸内贴金木质骨朶及龙头一尺六寸   镫杖一对硃漆攅竹柄通长六尺九寸内贴金木镫及龙头一尺六寸   响节二对贴银攅竹竿通长一丈二寸五分内铁条长一尺二寸五分贯铜铁钱十二衣用红平罗销金凤文长一尺五寸阔八寸节顶木质贴金饰铜钱文天下太平攀顶线四   青方伞二把每把伞骨面阔并顶径四尺伞柄并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九寸面用青平罗青三檐四角抹金铜凤头四个凡伞柄俱用红油竹间纒以藤   红防画云凤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径四尺一寸五分伞柄并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九寸面用红平罗红三檐防画云凤文   青孔雀圆扇四把每把连扇及柄通高一丈七寸五分内扇见圆三尺三寸五分面用青平罗防画升降孔雀云文背销金宝珠团文攅竹柄黑漆   红花扇四把每把连扇及柄通高一丈七寸五分内扇见圆三尺三寸五分面用红平罗防画四季花背销金宝珠团文攅竹柄黑漆   交椅一把木质银叶裹银钉铰中钑云凤文间抹金垂红帉錔矾红织金纻丝褡裆   脚踏一个木质银叶裹中钑方胜文间抹金矾红织金纻丝踏褥   水盆一个银质寛缘平底钑云凤文香草边间抹金手巾一条   水罐一个银质有盖有提钑花为饰间抹金   红纱灯笼二对红油竹骨下有烛盘防以红纱玉色纱盖硃漆竿两末贴金凤头尾   拂子二把黑漆木柄用铜环圏幷铜钉铰系素牛尾垂红丝帉錔今拂用马尾心用红缨   凤轿一乘青顶上抹金铜珠顶四角抹金铜凤四各垂防结轿身硃红漆木匡三面篾织纹簟绘以翟文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硃红漆木轿扛抹金铜凤头尾装饰青销金罗缘边硃红帘并看带内红交牀并坐踏褥木红平罗轿衣一件顶销金宝珠沥水销金香草文看带并帷俱销金凤文   木红油绢轿衣一件   小轿一乘轿顶并四柱坐椅两扛皆硃红漆上施抹金铜宝珠顶四角抹金铜云朶扛首尾抹金凤头尾幔顶用矾红纻丝   矾红素纻丝轿衣一件   木红平罗轿衣一件   木红油绢轿衣一件   行障二叶红素绫为之绘云凤文沥水绘香草文坐障一叶红素绫为之绘云凤文   郡王妃仪仗   红杖一对硃漆攅竹杖铜裹两末长四尺九寸   清道旗一对青质青火焰脚硃漆竹竿上贴金木鎗头通长一丈二尺五寸内鎗头一尺七寸柄或以木为之绛引旛一对每把硃漆攅竹竿带贴金铜翟头通长一丈二尺五寸内翟头一尺旛用五色平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四角翟头红盖高七寸五分围二尺七寸五分緑腰销金香草文緑二檐共长一尺九寸销金云文四垂红緑帉錔下缀五色板其上有铜顶钑花文自此至骨朶凡竿柄或以木为之   防氅一对每把硃漆攅竹竿通长一丈二尺五寸内贴金木防一尺七寸五分氅用五色平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氅下铜铃五个上硃漆木板   梧杖一对长六尺九寸五分硃漆攅竹为杖两末贴金班劒一对刻木为劒并靶靶下有龙头皆贴金惟劒贴银为饰红帉錔   立一对硃漆攅竹柄通长六尺九寸内贴金木质头及龙头一尺四寸   骨朶一对硃漆攅竹柄通长六尺九寸内贴金木质骨朶及龙头一尺六寸   响节一对贴银攅竹竿通长一丈二寸五分内铁条长一尺二寸五分贯铜铁钱十二衣用红平罗销金翟文长一尺五寸上加贴金木圆顶其铜钱文天下太平攀顶线四   青方伞二把每把伞骨面阔并顶径四尺伞柄并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九寸面用青平罗青三檐四角抹金铜翟头四个凡伞柄俱用红油竹间纒以藤   红圆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径四尺一寸五分伞柄并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九寸面用红平罗画云文红三檐画云翟文   青圆扇二把每把连扇及柄通高一丈七寸五分内扇见圆三尺三寸五分面用青平罗防画升降孔雀云文背销金宝珠文竹柄黑漆攅竹为之   红圆扇二把每把连扇及柄通高一丈七寸五分内扇见圆三尺三寸五分面用红平罗防画四季花背销金宝珠文竹柄黑漆攅竹为之   交椅一把木质银叶裹银钉铰中钑花云翟文垂红帉錔四间抹金矾红织金纻丝褡裆   脚踏一个木质银叶裹中钑方胜文间抹金矾红织金纻丝踏褥   拂子二把每把黑漆木柄用铜环铜钉铰系素牛尾垂红帉錔今拂用马尾   红纱灯笼一对红油竹骨下有烛盘防以红纱玉色纱盖硃漆竿两末贴金翟头尾   水盆一个银质寛缘平底钑云翟文间抹金手巾一条水罐一个银质有盖有提钑花为饰间抹金   翟轿一乘青顶上抹金铜珠顶四角抹金铜翟四各垂防结轿身硃红漆木匡三面篾织纹簟绘以翟文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硃红漆木轿扛抹金铜翟头尾装饰青销金罗缘边硃红帘并看带内红交牀并坐踏褥木红平罗销金轿衣一件顶销金火焰宝珠沥水销金香草文看带并帷销金翟文   木红油绢轿衣一件   行障二叶红素绫为之彩画云翟文沥水彩画香草文坐障一叶红素绫为之彩画云翟文   郡主仪仗   红杖一对硃漆攅竹杖铜裹两末长四尺九寸   清道旗一对青质青火焰脚硃漆攅竹竿上加贴金木鎗头通长一丈二尺五寸竿或以木为之   班劒一对刻木为劒并靶靶下有龙头皆贴金惟劒贴银为饰红帉錔   梧杖一对硃漆攅竹杖两末贴金通长六尺九寸五分自此至骨朶凡竿柄或以木为之   立一对硃漆攅竹柄通长六尺九寸内贴金木质头及龙头一尺四寸   骨朶一对硃漆攅竹柄通长六尺九寸内贴金木骨朶及龙头一尺六寸   响节一对贴银攅竹竿通长一丈二寸五分内铁条长一尺二寸五分贯铜铁钱十二衣用红平罗销金翟文长一尺五寸上加贴金木圆顶其铜钱文天下太平攀顶线四   青方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径四尺伞柄并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九寸面用青平罗青三檐四角抹金铜翟头四个凡伞柄俱用红油竹间纒以藤   红圆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径四尺一寸五分伞柄并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九寸面用红平罗画云文红三檐画云翟文   青圆扇二把每把扇及黑漆攅竹柄通高一丈七寸五分内扇见圆三尺三寸五分面背风衣用青平罗面画升降孔雀云文背销金宝珠团文   红圆扇二把每把扇及黑漆攅竹柄通高一丈七寸五分内扇见圆三尺三寸五分面背风衣用红平罗面画四季花背销金宝珠文   交椅一把木质银叶裹银钉铰穿以红匾绦四垂红帉錔间抹金桃红绢褡裆   脚踏一个木质银叶裹银钉装钉钑方胜文间抹金桃红绢踏褥   水盆一个银质寛缘平底钑翟文边钑香草文间抹金水罐一个银质有盖有提间抹金   红纱灯笼一对红油竹骨以红纱玉色纱盖下有烛盘硃漆竿贴金翟头并尾   拂子二把黑漆木柄用铜环铜钉铰系素牛尾末垂红帉錔今拂用马尾   翟轿一乘青顶上抹金铜珠顶四角抹金铜飞翟四各垂防结轿身硃红漆木匡三面篾织纹簟绘以翟文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硃漆木轿扛抹金铜翟头尾装饰青销金罗缘边硃红帘并看带内红交牀并坐踏褥红罗销金轿衣一件顶销金宝珠沥水销金香草文看带并帷销金翟文   红油绢轿衣一件   行障二叶红素绫为之绘云翟文沥水绘香草文坐障一叶红素绫为之绘云翟文   明会典卷一百五十三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一百五十四   工部八   城垣   诸司职掌   凡皇城京城墙垣遇有损坏即便丈量明白见数计料所用砖灰行下聚宝山黑窑等处闗支其合用人工咨呈都府行移留守五卫差拨军士修理若在外藩镇府州城隍但有损壊系干紧要去处者随即度量彼处军民工料多少入奏修理如系腹里去处于农隙之时兴工   事例   天顺六年令后军都督府并守门官军巡视京城九门城垣如有损坏低洼该门官军随即填补修理 成化十年令都城外四围沿河居住军民人等越入墙垣偷鱼割草窃取砖石等项轻则量情惩治重则防奏拏问枷号示众若该城徇情纵容不理及四隣知而不首者皆治以罪其守门官军亦不许于城外河边栽种牧放因而引惹外人入内作践违者一体治罪 治六年奏准皇城各门红铺着令巡视城垣委官时常防视比较应修理者随即具呈修理其直宿官军不行用心看守致有损失应防究者径自防究   坛   诸司职掌   凡天地坛若有损坏去处合修理者督工计料修整合漆饰者行下营缮所差工漆饰所用木石砖灰顔料等项行下抽分竹木局等衙门照数关支   事例   治十三年奏准天地山川坛内纵放牲畜作践及私种籍田外余地并夺取籍田禾把者俱问罪牲畜入官犯人枷号一月发落   庙宇   诸司职掌   凡歴代圣帝明王忠臣烈士及名山岳镇应合祭祀神只庙宇务要时常整理如遇新创奉防起造功臣享堂须要委官督工计料依制建造   事例   正统八年勑凡岳镇海渎祀庙屋宇墙垣或有损坏及府州县社稷山川文庙城隍一应祀典神只坛庙頽废者即令各该官司修理合用物料酌量所在官钱内支给收买或分派所属殷实人户备办于秋成时月起倩夫匠修理不许指此多派虚费民财及修盖淫祠妄用民力若岳镇海渎庙宇焚毁不存用工多者布按二司同该府官斟酌民力量宜起盖仍先画图奏来定夺凡修完应祀坛庙皆选诚实之人看守所司时加提督遇有损坏即依例修整不许废坏仍令巡按御史按察司官按临巡视 成化十五年令天下祀典神只祠庙应修理者务要申达合干上司勘实斟酌定夺   公廨   诸司职掌   凡在京文武衙门公廨如遇起盖及修理者所用竹木砖瓦灰石人匠等项或官为出办或移咨刑部都察院差拨囚徒着令自办物料人工修造果有系干动众奏闻施行   事例   永乐二年奏准今后大小衙门小有损坏许令隶兵人等随即修葺果房屋倒塌用工浩大务要委官相料计用夫工物料数目官吏人等保勘申部定夺修理 治元年奏准今后各衙门但有门窓等项损坏原物见在者官为出料修理原物不在者就令经该官吏及看守之人出料自赔修理   仓库   诸司职掌   凡在京各衙门仓库如有损坏应合修理者即便移文取索人匠物料修整如本处仓库不敷应合添盖者须要相择地基计料如式营造所用木竹砖石灰瓦丁线等项行下抽分竹木局等衙门关支如是工匠物料不敷预为措办足备以候应用   事例   洪武十四年计在京一嵗官俸军粮之数令各建仓储蓄以便支给 永乐九年奏准仓厫损坏者该卫修理缺少者工部盖造 正统二年修盖仓厫初差工部堂上官提督后复添设员外郎一员职专修仓仍以堂上官提督后又差内臣及户部管仓堂上官提督   营房   诸司职掌   凡在京各卫军人营房及驼马象房如有起盖修理所用物料官为支给若合用人工隶各卫者各卫自行定夺差军隶有司者定夺差拨囚徒或用人夫修造果有系干动众奏闻施行   土墙营房每间合用   桁条五根  椽木五十根  芦柴一束半钉二十五枚 瓦一千五百片 石灰五斤狱具   诸司职掌   凡在京各衙门合用刑具皆须较勘如法应合应付者方许应付   应天府采办   笞    杖    防   龙江提举司成造   枷    杻   宝源局打造   铁索   铁镣   事例   刑部每年该用长枷五百二十面手肘七百八十副拶指一千三百把每把用绵绳一条方枷二百六十面竹板三千片每猫竹一根长一丈九尺围圆九寸破竹十三片长四尺五寸阔一寸五分铁索六百五十条锁头六百五十个铁镣七百八十副铁钉三千个   都察院每年该用长枷一百二十面手肘四百二十副拶指八百把每把用绵绳一条方枷二百六十面竹板三千片照前尺寸铁索九十条锁头九十个铁镣四百副铁钉二千个   大理寺每年该用拶指四百四十把每把用绵绳一条竹板七百八十片照前尺寸   成化二十一年奏准刑部都察院问拟徒罪以下俱送工部其笞杖罪囚免其运灰量为收银置办狱具其修仓囚犯亦令每日出银一分按月送部成造枷镣等具以备法司取用有可修理者仍送部修理应用   工匠   国初造作以囚人罚充工役工满本部咨送刑部都察院引赴御桥叩头发落至今犹然若供役工匠则有轮班住坐之分具列于后   工役囚人   诸司职掌   凡在京犯法囚徒或免死工役终身或免徒流笞杖罚役准折如遇造作去处度量所用多寡若重务者用重罪囚徒细务者用笞杖之数临期奏闻移咨法司差拨差人监管督工其当该法司造勘合文册一本发本部收掌一本发内府收贮如遇囚徒工完委官查理工程无欠行移原问衙门再查犯由明白于内府销号合疎放者发应天府给引宁家合充军者咨呈都府照地方编发若在工有逃窜之数即便差人勾提果有病故等项相视明白埋瘗移咨原问衙门销号如是缺工未完移文拨补   则例   每徒一年盖房一间余罪三百六十日准徒一年共盖房一间杖罪不拘杖数每三名共盖房一间   每正工一日   钞买物料等项八百文为准  杂工三日为准挑土并砖瓦附近三百担每担重六十斤为准半里二百担  一里一百担  二里五十担三里三十五担 四里二十五担 五里二十担六里一十七担 七里一十五担 八里一十三担九里一十一担 十里一十担   打墙每墙高一丈厚三尺阔一尺就本处取土为准   事例   囚犯该拨厰分   真犯窃盗计赃以窃盗论常人盗仓库钱粮常人盗官畜产卑幼盗己家财雇工人盗家长财物拨台基厰八里庄黑窰厰修仓其计赃准窃盗监守自盗仓库钱粮盗赃而故买拨马鞍山灰厰周口灰厰大峪楸棍厰磁家务灰厰寅洞山厰西山斋堂炭厰杨村南北厰尹儿湾南北厰蔡村掘河独流厰   洪武十八年孟氏子孙犯罪该工役诏今后圣贤之后犯工役者俱免 二十八年诏凡罚役死者免追家属补役 永乐三年奏准凡犯笞杖罪无力准工许诣屯所为民种田聴官给牛具种子【详见刑部】   轮班人匠   诸司职掌   凡天下各色人匠编成班次轮流将赍原编勘合为照上工以一季为满完日随即查原勘合及工程明白就便放回周而复始如是造作数多轮班之数不敷定夺奏闻起取撮工本户差役定例与免二丁余丁一体当差设若单丁重役及一年一轮者开除一名年老残疾户无丁者相视揭籍明白疎放其在京各色人匠例应一月上工一十日歇二十日若工少人多量加歇役如是轮班各匠无工可造聴令自行趂作   计各色人匠一十二万九千九百七十七名   五年一班   木匠三万三千九百二十八名 裁缝匠四千六百五十二名   四年一班   锯匠九千六百七十九名 瓦匠七千五百九十名 油漆匠五千一百三十七名 竹匠一万二千七百八名 五墨匠二千七百五十三名 妆銮匠五百七十三名 雕銮匠五百二名 铁匠四千五百四十一名 双线匠一千八百九十九名   三年一班   土工匠一千三百七十六名 熟铜匠一千二百四名 穿甲匠二千五十七名 搭材匠一千一百一十二名 笔匠一百二十名 织匠一千四十三名 络丝匠二百四十名 挽花匠二百九十一名 染匠六百名   二年一班   石匠六千一十七名 艌匠九千三百六十名船木匠一万五百六名 箬篷匠四百七十   七名 橹匠三十九名 芦篷匠二十二名戗金匠五十四名 绦匠一百四十九名 刋字匠一百五十名 熟皮匠九百九十二名扇匠六十六名 魫灯匠七十五名 氊匠二百九十九名 毯匠一百五十八名 卷胎匠一百九名 鼓匠一百二名 削藤匠四十八名 木桶匠九十四名 鞍匠一十三名 银匠九百一十四名 销金匠五十九名 索匠二百五十五名 穿珠匠一百四名   一年一班   表褙匠三百一十二名 黑窰匠二千三百七十三名 铸匠一千六十名 绣匠一百五十名 蒸笼匠二十三名 箭匠四百二十一名银硃匠八十四名 刀匠一十二名 琉璃   匠一千七百一十四名 剉磨匠一千一百二十五名 弩匠一百一十二名 黄丹匠二十二名 藤枕匠三十四名 刷印匠五十八名弓匠一百六十二名 旋匠四十六名 红   窰匠一百九名 洗白匠三十名 罗帛花匠六十九名   事例   洪武二十六年本部奏准各照诸司役作繁简更定班次率三年或二年轮当给与勘合凡二十三万二千八十九名 宣德元年诏凡工匠户有二丁三丁者留一丁四丁五丁者留二丁六丁以上者留三丁余皆放回俟后更代单丁量年久近次第放回残疾老幼及无本等工程者皆放回 五年奏准南京及浙江等处工匠起至北京者俱未有定籍许令附籍大兴宛平二县六年奏准差官查理浙江南直隶苏松等府州失班工匠惟造军器及织造者存留若单丁以营造放回者令当后班其丁多失班一次者赴部补班二次三次以上并从前不当班者送问罚班其广东江西二布政司令南京工部照例遣官查理 又令今后逃匠初来者皆优容一月俟居止定然后供役 十年诏民匠先因在逃编充武成三卫军匠者待山陵毕日仍充民匠令在京居住依例轮班 景泰五年奏准轮班工匠二年三年者俱令四年一班重编勘合给付 天顺元年勑外府轮班人匠照永乐间定制差拨不许内官兼管 成化七年议准各监局军匠有逃故者行该部查补不许径拘京卫所官杖并逼要出钱雇人买免 二十一年奏准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所司类赍勘合赴部批工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不愿者仍旧当班 治元年奏准添设主事清理内外衙门军民住坐轮班工匠其轮班者做工纳价等项清查年终类奏其住坐者军匠行移兵部施行民匠转行清军御史督并各该衙门具备细脚色造册缴部查考其内府监局行逃务要依式开具从实贯址及上工处所违者先行法司提问经该吏典及识字人役 十三年奏准内府匠作犯该监守常人盗窃盗掏摸抢夺者俱问罪送发工部做工炒铁等项其余有犯徒流罪者拘役住支月粮笞杖准令纳钞 两京工部各色作头犯该杂犯死罪无力做工与侵盗诓骗受财枉法徒罪以上者依律拘役满日俱革去作头止当本等匠役若累犯不悛情犯重者监候奏请发落杖罪以下与别项罪犯拘役满日仍当作头   明会典卷一百五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一百五十五   工部九   虞衡清吏司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天下虞衡山泽之事而辨其时禁   采捕   虞衡掌采捕之事野味以供宾祭皮张翎毛以供军器军装皆不可缺者至于禁令亦本司所掌今并载之   野味   诸司职掌   凡每嵗祭祀及供御并嵗时筵宴合用野味预先行移各司府州着落所属于山林去处多办走兽湖泊去处多办飞禽照依坐定嵗办数目令各处猎户除春夏孕字之时不采外当于秋间采捕其各项活野味依例用寛大笼柜差人沿途如法喂养茁壮到部出给长单一样二本并闗给勘合进赴内府光禄寺交收将长单一本批回入卷一本就留本司备照如有倒死不堪之数验其解物人在路果无延缓稽迟日期者止是着令赔偿起解如是故行迟缓者问罪   计各处嵗办一万四千二百五十只   湖广三千只 本司分派附近府州二千五百只坐去窎逺府州五百只   辰州府八十只 永州府一百只 衡州府七十只 宝庆府六十只 襄阳府一百二十只郴州三十只 靖州二十只 安陆州二十   只   江西一千只 本司分派附近府分八百只坐去窎逺府分二百只   南安府一十五只 袁州府六十只 赣州府六十只 吉安府六十五只   直隶七千五百只   河南一千二百只   浙江八百只     山东七百五十只   见今嵗办野味一万四千五百一十四只   浙江八百只     江西一千只   湖广三千只     河南一千二百只山东七百五十只   应天府三百只   直隶苏州府四百只 镇江府三百只 庐州府八百只 宁国府二百只 州府一千五十三只 淮安府二千六十一只 池州府二百只 常州府三百只 安庆府五百只 松江府三百只 太平府三百八只 徽州府二百一只 和州一百只 广德州二百九只 徐州五百只 滁州一十二只   嵗进供应野味活鹿二百六十七只活天鹅三百二十只   河南二百二十七只   河南府生鹿五十七只 汝宁府生鹿七只南阳府生鹿七十只 怀庆府生鹿一十一只卫辉府生鹿二十六只 彰德府生鹿五十   六只 开封府天鹅六十五只   直隶庐州府天鹅七十四只生鹿一十只 淮安府天鹅六十八只生鹿二只 州府天鹅六十六只生鹿二只 凤阳府天鹅三十一只生鹿一十六只   山东天鹅一十六只生鹿一十只   事例   宣德十年奏准江南直隶及布政司所进野味俱送南京光禄寺江北直隶及布政司所进野味俱送北京光禄寺 正统元年奏准各处所进獐麂鷀防等野味依彼中时值易价钞就彼官库收贮年终开报 成化二十二年奏准大祀该用大样角鹿二十五只先期防计行庐凤二府河南布政司嵗办鹿只内每三只准买一只常数外増三只备用余仍嵗办起解 南京工部奏准江南司府州县嵗办活鹿每一只收银一两七钱天鹅一只收银五钱解南京光禄寺收买供进 治元年南京光禄寺奏准令原产有司府州县照旧采捕解纳   皮张   诸司职掌   凡各处每嵗差人起解杂色皮张及各该军卫屯田去处倒死头匹皮货到部照例开给长单勘合付解人进纳若熟皮劄付丁字库交收生皮劄付皮作局熟造类进设或成造军器等项皮张不敷须要预为收买其收贮在库之数务要时常整不致腐坏   计各处嵗办杂皮二十一万二千张   江西二万张    浙江二万张   河南一万五千张  福建一万张   山东一万五千张  四川一万张   广西一万张    广东一万张   湖广二万张    陜西二万张   北平二万张     山西二万张   直隶二万二千张   见今嵗办杂皮三十四万七百六十一张   浙江三万三千张   江西三万三千张   福建二万张     湖广三万三千张山东二万五千张   山西三万二千张广东一万五千张   广西一万五千张四川一万五千张   河南二万五千张   陜西三万张    顺天府五千七百八十张直隶苏州府四千张 镇江府四千张 庐州府二千张 宁国府四千张 州府五千张淮安府四千张 池州府一千张 常州府二千张 安庆府一千张 松江府二千张 太平府四千张 徽州府三千张 和州一千张广德州三千张 徐州三千张 真定府三   千七百一十三张 保定府三千七百五十张河间府二千一百三十六张 永平府一千   三百九十张 顺德府七百张 广平府二千二百一十四张 大名府三千七十八张翎毛   诸司职掌   凡造箭合用翎毛或各处嵗办或官为收买如遇差人起解到部劄付丁字库交收仍出给长单勘合付解人进纳   计各处嵗办一千三百五十五万六千根   江西三百万根   浙江三百万根   河南六十万根   福建五十万根   山东六十万根   四川一十万根   广西一十万根   广东一十万根   湖广二百万根   陜西五十万根   北平五十万根   山西五十万四千根直隶二百五万二千根   见今各处嵗办翎毛二千二百七十二万六千五百五十根   浙江三百九十三万一千一百四十四根   江西三百九十七万七千六十六根   福建七十四万三千九百四十二根   湖广五百七十七万九千七十七根   山东六十万根    山西五万四千根广东六十九万九千一百三十九根   广西二十一万四千七百二十六根   四川二十四万四千四十八根   河南六十万根    陜西五十万根   顺天府六万八千一百七十八根   应天府一十六万五千二百七根   直隶苏州府九十五万五千一百三十五根 镇江府二十三万一千一百六十四根 庐州府二十二万四千五百六根 宁国府一十二万八千四百一根 州府三十万一千二百六根 淮安府五十三万六千八百四十五根池州府二十三万七千二百八十八根 常州府一十八万二千九百三十三根 安庆府一百八万九千七百七十八根 松江府三十四万五千九百六根 太平府七万根 徽州府五万根 和州二十一万三千八百一十五根广德州一万根 徐州五万根 滁州六千   根 河间府六万七千根   事例   洪武二十三年诏浙江等处河泊所翎毛不系上产免征 正统十四年奏准浙江等布政司并直隶府州县今后解纳嵗办带毛硝熟麂皮每三分为率一分作退毛硝熟鸭翎俱折鹅翎   禁令   诸司职掌   凡歴代帝王忠臣烈士先圣先贤名山岳镇神只凡有德泽于民者皆建庙立祠因时致祭各有禁约设官掌管时常防视不许军民于内作践防渎其有荒芜山芦荡去处如遇官府营造取用竹木芦柴等项须要临时定夺禁约设若官无所用聴民采取   事例   洪武二年令天下神只不在祀典而尝有功德于民事迹昭著者其祠宇禁人毁撤 九年遣官祭歴代帝王陵寝禁樵采设陵户 宣德十年诏各处山场园林湖池坑冶及花果树木等项原系民业曽经官府采取见有人看守及禁约者悉聴采取   明会典卷一百五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五十六   工部十   军器军装   诸司职掌   凡军器专设军器局军装设针工局鞍辔设鞍辔局掌管时常整若有缺少件数随即行下本局算计物料委官监督定立章程如法造完差人进赴内府该库收贮如遇军职衙门闗支仍复计较可否果系应合闗人数即便奏闻照依军法定律支给如系旧管征差军士不应闗给者行移駮问马鞍务要查勘本军先前曽无闗过或转纳何处要见明白才方放支不许含糊一槩支给若直及各布政司呈禀成造亦须定夺具奏行下依式造完明白支拨仍拘收原关旧损件数入官修理若各处有司嵗造之数起解到部务要辨验堪中行下该库交收如有不堪者就将原经手人员取问其军装衣鞋别无定例若有奉旨给赏临期下库支给   军法定律每一百户   铳手一十名 刀牌手二十名 弓箭手三十名 鎗手四十名   军器局造   二意角弓 交阯弓 黑漆鈚子箭 有蜡弓 无蜡弓 鱼肚鎗头 芦叶鎗头 马军鴈翎刀 步军腰刀 将军刀 马军义红油团牌 水磨铁帽 水磨头盔 水磨锁子防顶头盔 红漆齐腰甲 水磨齐腰钢甲水磨栁叶钢甲 水银摩娑长身甲 并鎗   马赤甲   针工局造   长胖袄   袒□袴   鞍辔局造   鞍     辔    鞭   事例   凡青布铁甲每副用铁四十斤八两造甲每副重二十四斤至二十五斤   铜手铳重五六斤至十斤   军器鞍辔二局成造   每年一造   铁盔三千六百顶 甲三千六百副 腰刀三千六百把 长鎗一千八百条 铁牌盔二百四十顶 团牌二百四十面 撒袋一千八百副 腰刀鞓带三千六百条   三年一造   碗口铜铳三千个 手把铜铳三千把 铳箭头九万个 信炮三千个 椵木马子三万个檀木槌子三千把 檀木送子三千根 檀   木马子九万个   南京兵仗局前厰季造数   硃红油贴金勇字铁盔一百五十顶 硃红漆贴金勇字皮盔二百顶 硃红油贴金勇字牌手铁盔五十顶 并鎗马赤甲四百副 黑漆二意角弓二百四十张 弓六百八十条明素油撒袋二百四十副 黑漆鞘靶腰刀三百四十副 黑漆透甲铁箭射马铁箭共一万七千五十枝 硃红布漆攅竹杆马鎗一百条硃红布漆攅竹杆旗鎗一十条 硃红布漆   镀水银狮子头团牌五十面 斩马刀五十把   洪武四年以脚蹬弩给各边将士仍令天下军卫如式制造 七年令线穿甲悉易以皮 十一年定天下嵗造军器数盔甲等项一万三千四百六十五件马步军刀二万把 十六年令造甲每副领叶三十片身叶三百九分心叶十七肢窝叶二十俱用石灰淹裹软熟皮穿浙江沿海并广东卫所用黑漆铁叶绵索穿成其余俱造明甲 二十年令天下都司卫所各置局军士不堪征差者习弓箭穿甲等匠免致劳民 二十三年以天下嵗造弓箭扰人令工匠轮班赴京成造 二十五年令官军闗领军器将姓名数目造册收贮仍于各器上记官军姓名损失即令偿官 二十六年造栁叶甲锁子头盔六千副给 城守卫军士 永乐元年奏准造弓式面阔三指其力自七十斤至四十斤分为四等箭造尖锐锥箭造腰刀靶通用斜皮铳炮或専用熟铜或生熟铜相兼铸造 二年奏准各处成造军器合用顔料系军卫者军卫自办系有司者有司支拨不许将不系土产硃漆等项高贵之物一槩科扰 正统元年奏准令旗令牌在外不许轻造闲常不许擅用班师之后照验还官 四年令造军器于兵仗局各取一件为式每三月差给事中御史试验 又令天下各卫所所造军器每月具报惟湖广铜鼓等卫路逺者嵗终一报景泰二年奏准通行天下卫所每卫一季成造盔甲   鎗刀弓各四十件圆牌二十面八十条箭一千二百枝撒袋四十副铳箭四百枝每千户所一季成造盔甲鎗刀弓各十件圆牌五面二十条箭三百枝撒袋十副铳箭一百枝永为定例仍令巡按御史同按察司官五年一次吊卷查盘如有成造不如法及侵欺等项情弊就便追问 五年令各处守备官采取杂木制铳箭火药操演务要密切关防不许漏泄式样违者重罪天顺八年造战车制如民间小车但前増三面木板阔二丈二尺高六尺彩画飞虎兽面上开小窓下三面各留铳眼 成化二年令每步队造小车六辆辆载九人军装二人推挽放铳七人行则为阵止则为营空处张挂布围画作狮头牌面又于营外每车添设木桩二根绊马索一条每车用布幕二扇俱用旗鎗张挂小红缨头并生铁铃铛 又奏准天下卫所照依原定则例督匠按季成造军器完日会同原办物料有司掌印官员查防见数如法试验堪中仍用油漆调硃于防过军器背面书写某卫某所某年某季成造字样候至五年本部通行各该巡按御史查盘若各该卫所官旗人等仍前侵欺物料以致缺料成造及不如法者将指挥千百户各降一等叙用不许管事旗军人等各发极边卫分充军 治十一年奏准成造令旗令牌三百面副每旗定用阔绢一幅长四尺阔一尺九寸每鎗连杆长六尺五寸围圆二寸三分每牌连卧虎盖长八寸厚七分俱编令字一号起至令字三百号止用火烙印记仍置印信文簿一扇开立前件遇有征进并内外镇巡等项官员领去各边应用随将原领旗牌逐一附写字号若有事故等项缴回奏换就于前件项下明白注销如有损坏或比对原号不同者聴从本部防提究问 又奏准于河南钧磁二州各委官烧磁炮五千个完日送巡抚官处验中运送来京转发该局收贮备用 治十三年奏准成造斩马大刀完日差人解部山东二千五百把河南二千把浙江四千把福建二千把江西一千五百把南直隶二千五百把 又奏准成造拒马木一千架竹牌二千面滚刀五千把 又奏准今后各处解到军器本部收候送该库交收敢有生事刁难需索财物者重罪不饶 又奏准各处军器局造作长鎗斩马刀牌甲弓箭不如法者都布按三司堂上委官各府卫掌印官并管局委官防问降级 各处巡按御史都布按三司分巡分守官查盘军器若卫所官旗人等侵欺物料那前补后虚数开报及三年不行造册奏缴者官降一级带俸差操旗军人等发边卫充军其各该都司并分巡分守官怠慢误事者防究治罪   凡火器系内府兵仗局掌管在外不许成造其铜铁手把铳碗口铳边关奏讨及添造必须镇守巡抚等官公同会议该用数目明白奏准铸造给用   火车 火伞 大将军 二将军 三将军夺门将军 神鎗 神铳 斩马铳 手把铜铳 手把铁铳 碗口铳 一窝蜂 神机箭铳箭 襄阳礮 信礮 盏口礮 神礮   大样神机礮 小样神机礮 碗口礮 铜礮大礮 小礮 旋风铜礮 礮里礮   右军器   洪武九年令将作司造绵布战衣用红紫青黄四色江西等处今后造战袄表里异色使将士变更服之以新军号谓之鸳鸯战袄 宣德十年定造胖袄则例每件长四尺六寸装绵花绒二斤袴装绵花绒半斤防鞋各长九寸五分至一尺或一尺二分 成化十五年奏准各处解到胖袄袴鞋俱送东西广备二库仍差御史及本部官各一员眼同官攅人等验收 十八年令山西大同太原平阳并泽潞等处所属嵗办皮张折造胖袄袴鞋留贮行都司以备官军之用甘州河桥巡检司日税羊皮及毛成造皮袄分给墩军延绥宁夏嵗造胖袄袴鞋就彼贮库其嵗办皮张成造皮袄备用 治二年奏准给散守墩架礮夜不收人等胖袄每三年一次十一年奏准山西大同太原照旧征收胖袄平阳并   泽潞等五州胖袄该于本布政司寄库者照先年例每件折银一两五钱候支尽之日仍征本色 十五年奏准南京各库收贮胖袄袴鞋每五年一次差官拣选三十万副令南京兵部差马快船作次运送来京备用   右军装   明会典卷一百五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一百五十七   工部十一   窰冶   窰冶烧造铸造诸器物及纸劄之费皆官府取用若铜钱与钞兼行于民间尤不可缺者今并载之而铸造则例加详焉   砖瓦   诸司职掌   凡在京营造合用砖瓦每嵗于聚宝山置窑烧造所用芦柴官为支给其大小厚薄样制及人工芦柴数目俱有定例如遇各处支用明白行下各该管官员放支管事作头每季交替仍将所烧过物件支销其见在之数明白交割若修砌城垣起盖仓库营房所用砖瓦数多须要具奏着落各处人民共造如烧造琉璃砖瓦所用白土例于太平府采取   琉璃窰   每一窑装二样板瓦坯二百八十个计匠七工用五尺围芦柴四十束   每一窑装色二百八十个计匠六工用五尺围芦柴三十束四分用色三十二斤八两九钱三分二厘   黑窰   每中窑一座装到大小不等砖瓦二千三百个计匠八十八工用五尺围芦柴八十八束   事例   洪武间令各处客船量数带载沿江烧造官砖于本部交纳以后停止 永乐三年令照旧例纳砖每百料船纳砖二十五个沙砖加倍后减定砖二十个沙砖三十个 宣德二年令沿河一带烧砖以河南山东二都司并直隶卫所拨军夫五千名仍以添设官十五员分行提督 成化十七年添设郎中二员于山东河南及南北直隶原有窑处减半烧造 治八年奏准停止烧砖官员请勑河南山东及南北直隶巡抚官委府州县官管理仍以布按二司分巡分守官提督烧造   陶器   诸司职掌   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计算人工物料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设或数少行移饶处等府烧造   事例   嵗造内府供用库每年该用磁坛一千五百个光禄寺每年该用缸坛缾共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个只俱分派河南布政司并直隶真定府烧造河南彰德府每年造缾坛缸共一万七千二百八十四件钧州每年造缾坛缸共一万七千二百八十三件直隶真定府曲阳县每年造缾坛缸一万七千二百八十四件俱送光禄寺供用 正统元年奏准减省烧造供用库每嵗止派磁坛七百五十个 景泰五年奏准光禄寺缾坛以三分为率二分以本寺日进月进内府并赏内外官缾坛俱令尽数送寺备用量派一分以省民力 天顺三年奏准光禄寺奏造素白磁龙凤文碗楪以十分为率减造四分 成化四年奏准光禄寺磁器仍依四分例减造十七年奏准光禄寺嵗用缾坛仍照旧例或二年或三年一次奏造仍令厨役关领必须委官亲诣处所挨次支用凡损失就于本厨名下照数追赔还官 治十五年奏准光禄寺嵗用缸缾坛自本年为止已造完者解用未完量减三分之一仍令本寺该管人员撙节有轻易及毁失者许科道官查究送问赔偿   铸器   诸司职掌   凡铸造铜锅铜柜等器及打造铜锅铜灶铁窓铁猫等件行下宝源局定夺模范及计算合用铜铁木炭等项明白具数呈部行下丁字库抽分竹木局放支督工依式铸造   铸造   生铜一斤用炭一十二两 黄熟铜一斤用炭一斤红熟铜一斤用炭一斤  生铁一斤用炭一斤   打造   红熟铜一斤用炭八斤  黄熟铜一斤用炭八斤铁一斤用炭一斤八两   事例   凡铸亲王各土官衙门金牌信符并上直守卫官军金牌俱令宝源铸印二局官金牌信符会同尚宝监于内府金牌厰同造印记会同印绶监于内府六科廊同造造完送银作局镀金其铸钟用响红铜于铸钟厰铸造   铜铁   诸司职掌   凡各处炉冶每嵗煽炼铜铁彼先行移各司嵗办后至洪武十八年四月内钦依住罢至今不曽复设如果缺用即须奏闻复设炉冶采取生矿煅炼着令有司差人陆续起解照例送库收贮如系临边用铁去处就存聴用   计各处炉冶该铁一千八百四十七万五千二十六斤湖广六百七十五万二千九百二十七斤   广东一百八十九万六千六百四十一斤   北平三十五万一千二百四十一斤   江西三百二十六万斤   陜西一万二千六百六十六斤   山东三百一十五万二千一百八十七斤   四川四十六万八千八十九斤   河南七十一万八千三百三十六斤   浙江五十九万一千六百八十六斤   山西一百一十四万六千九百一十七斤   福建一十二万四千三百三十六斤   见今各处嵗办铁课   福建布政司共二十八万四千六百三十斤浙江布政司七万四千五百八十三斤   广东潮州府程乡县七万斤   遵化铁冶班匠工程烧炭人匠七十一户该木炭一十四万三千七十斤淘沙人匠六十三户该铁沙四百四十七石三斗铸铁等匠六十户附近州县人夫六百八十三名每年十月上工至次年四月放工每年该运京铁三十万斤遵化三卫一所一县十万斤蓟州三卫一州七万斤三河二卫二县六万斤通州四卫一州七万斤   事例   洪武初置湖广铁冶 七年置江西南昌府进贤冶临江府新喻冶袁州府分宜冶湖广兴国冶蕲州黄梅冶山东济南府莱芜冶广东广州府阳山冶陜西巩昌冶山西平阳府吉州富国丰国二冶太原府大通冶潞州润国冶泽州益国冶每冶各大使一员副使一员 十八年罢各布政司铁冶 二十七年复置山西平阳吉州丰国富国二铁冶 又复置江西袁州府分宜县铁冶 二十八年罢各布政司官冶令民得采炼出卖每嵗输课三十分取二 永乐二十年设四川龙州铁冶成化十九年令遵化铁厰嵗运京铁每车一辆装铁   不得过一千七百斤车价不得过三两五钱俱候农隙之时领运交纳   铸钱   诸司职掌   凡在京鼓铸铜钱行移宝源局委官于内府置局每季计算人匠数目其合用铜炭油麻等项物料行下丁字库等衙门放支如遇铸完收贮奏闻差官类进内府司钥库交纳取批回实收长单附卷若在外各布政司一体鼓铸本部类行各司行下宝源局委官监督人匠照依在京则例铸完钱数就于彼处官军收贮聴候支用   则例   当十钱一千个熏模用油一十一两三钱铸钱连火耗用生铜六十六斤六两五钱炭五十三斤一十五两二钱当五钱二千个熏模用油一斤四两铸钱连火耗用生铜六十六斤六两五钱炭五十三斤一十五两二钱当三钱三千三百三十三个熏模用油一斤一十四两铸钱连火耗用生铜六十五斤九两二钱五分炭五十三斤八两三钱五分   折二钱五千个熏模用油二斤五两五钱铸钱连火耗用生铜六十六斤六两五钱炭五十三斤一十五两二钱小钱一万个熏模用油一斤四两铸钱连火耗用生铜六十六斤六两五钱炭五十三斤一十五两二钱   穿钱麻   当十钱每串五百个用一两 当五钱每串五百个用八钱 当三钱每串一千个用一两折二钱每串一千个用七钱 小钱每串一千个用五钱   铜一斤铸钱不等【外増火耗一两】   当十钱一十六个折小钱一百六十文 当五钱三十二个折小钱一百六十文 当三钱五十四个折小钱一百六十文 折二钱八十个折小钱一百六十文 小钱一百六十文   铸匠每一名一日铸   当十钱一百二十六个 当五钱一百六十二个 当三钱二百三十四个 折二钱三百二十四个 小钱六百三十个   锉匠每一名一日锉   当十钱二百五十二个 当五钱三百二十四个 当三钱四百六十八个 折二钱六百四十八个 小钱一千二百六十个   各处炉座钱数   山东二十二座半每嵗铸钱一千二百一十二万一千文 山西四十座每嵗铸钱二千三百三十二万八千文 河南二十二座半每嵗铸钱一千三百一十二万二千文 浙江二十座每嵗铸钱一千一百六十六万四千文 江西一百一十五座每嵗铸钱六千七百六万八千文 北平二十一座每嵗铸钱一千二百八十三万四百文 广西一十五座半每嵗铸钱九百三万九千六百文 陜西三十九座半每嵗铸钱二千三百三万六千四百文 广东一十九座半每嵗铸钱一千一百三十七万二千四百文 四川一十座每嵗铸钱五百八十三万二千文   事例   洪武四年令铸洪武通宝钱 二十年令各布政司停止铸钱 二十二年复铸钱与钞兼用更定钱样分两永乐六年令铸永乐通宝钱 宣德八年令铸宣德   通宝钱   顔料   诸司职掌   凡合用顔料专设顔料局掌管淘洗青緑将见在甲字库石矿按月计料支出淘洗分作等第进纳若烧造银硃用水银黄丹用黑铅俱一体按月支料烧炼完备逐月差匠进赴甲字库收贮如果各色物料缺少定夺奏闻行移出产去处采取或给价收买钞法紫粉所用数多止用蛤粉苏木染造时常预为行下本局多为备办用度如缺蛤粉一体收买   黑铅一斤烧造黄丹一斤五钱三分三厘   水银一斤烧造银硃一十四两八分二硃三两五钱二分次青碌石矿一斤淘造净青碌一十一两四钱三分暗色碌石矿一斤淘造净石碌一十两八钱七分六厘蛤粉一斤烧造紫粉一斤一两六钱   防砂一斤烧造防砂碌一十五两五钱   事例   洪武间圣防如今营造合用顔料但是出产去处便着有司借倩人夫采取来用若不系出产去处着百姓怎麽办那当该官吏又不明白具奏只指着朝廷名色以一科百以十科千百般苦害百姓似这等无理害民官吏挐来都全家废了不饶若那地面本出产却奏说无以后着人采取得有时那官吏也不饶虽是出产去处也须量着人的气力采办似这等百姓也不艰难生受官民两便若有司家因而生事扰害他的挐来全家废了不饶 永乐二十二年圣防古者工赋随地所产不强其所无比年如丹漆石青之类所司更不究产物之地一槩下郡县征之郡县逼迫小民鸠敛金币诣京师博易输纳而商贩之徒乗时射利物价腾踊数十倍加不肖官吏夤缘为奸计民所费朝廷得其千百之十一其余悉肥下人今宜切戒此弊凡合用之物必于出产之地计直市之若仍蹈故习一槩科派以毒民者必诛不宥 成化二年令内官监促办累年未纳物料急用者以官银收买不急者停止   纸劄   诸司职掌   凡每嵗印造茶盐引由契本盐粮勘合等项合用纸劄着令有司抄解其合用之数如库缺少定夺奏闻行移各司府州照依上年纸数抄造解纳如遇起解到部随即辨验堪中如法差人进赴乙字库收贮聴用   产纸地方分派造解额数   陜西十五万张 湖广十七万张 山西十万张 山东五万五千张 福建四万张 北平十万张 浙江二十五万张 江西二十万张河南五万五千张 直隶三十八万张   事例   宣德七年令各处进到纸劄不依原式及水湿不堪者本部行移本处抄来补数 九年福建进到纸劄不合原式及粗薄不堪其提调官令本部行按察司取招   石灰   诸司职掌   凡在京营造合用石灰每嵗于石灰山置窑烧炼所用人工窑柴数目俱有定例如遇各处支用明白行下各该管人员放支其管事作头每季交替仍将所烧过物料支销见在之数明白交割   每窑一座该正附石灰一万六千斤合烧五尺围芦柴一百七十八束计七十五工   事例   马鞍山斋堂等处各置灰厰俱以武功三卫军夫采烧搬运赴京凡修理内外等项应用天顺间奏准差指挥千百户等官分管提督五年一替   明会典卷一百五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一百五十八   工部十二   都水清吏司   诸司职掌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天下陂池川渎之政令   河渠   国朝重水利凡闸坝陂池桥道之事具载诸司职掌永乐迁都后尤重漕运故河道洪泉等项有关漕事者事例甚详今具列于后   诸司职掌   凡各处闸坝陂池引水可灌田亩以利农民者务要时常整理疏浚如有河水横流泛溢损坏房屋田地禾稼者须要设法隄防止遏或所司呈禀或人民告诉即便定夺奏闻若隶各布政司者照会各司直隶者劄付各府州或差官直抵处所踏勘丈尺阔狭度量用工多寡若本处人民足完其事就便差遣倘有不敷着令隣近县分添助人力所用木石等项于官见有去处支用或发遣人夫于附近山场采取务在农隙之时兴工毋妨民业如水患急于害民其功可卒成者随时修筑以御其患   计天下河道   卢沟河   卢沟河出山北代州泛溢辄坏民田庐宣德以来每河岸冲决辄命官修筑治二年命内官及文武官各一员发军民夫修治又命给事中御史各一员同管理工役   滹沱河   滹沱河出真定府西山天顺以来每决辄命官修筑治二年命真定等府卫发军民同筑   大通河   大通河在京城东自前元导昌平白浮瓮山诸泉至通州高丽庄长一百六十余里每十里置一闸蓄水通舟以免漕运陆挽之劳至国朝永乐以来诸闸犹多存者仍设官夫守视成化间命文武官疏浚以通粮运稍通复止而运河亦赖以济遇有淤浅随时挑浚   白河   白河在通州其源出口外经密云县合大通榆浑诸河凡三百六十里至直沽入海每决辄发丁夫修筑于浅处设铺舍置夫甲专管挑浚舟过则招呼使避浅而行自此而南凡运河浅铺以次而设   蓟州河   蓟州军饷国初每嵗用遮洋船出海转运而至风波甚险治初议发军夫万人凿河四十里以免海运每三年一次修浚   卫河   卫河元名御河出河南辉县至临清州下直沽入海长二千余里今为运河每旱干水溢辄发州县丁夫修治   沁河   沁河出山西沁源县由太行山麓至河南原武县黑洋山与河汴合流至徐州以济徐吕二洪景泰五年于黑洋山北黄河缺口开河以接旧道其水利深浅尺寸管洪官每季奏报   汶河   汶河出山东泰安州莱芜县原山南从济水西北流入海元于宁阳县堽城之左筑坝遏之南流至今济宁州合沂泗二水以达于淮永乐九年修旧坝复于东平州戴村筑新坝而汶尽入漕河至分水龙王庙前四分南流六分北流其南有洸河一道亦入漕河   黄河   黄河发源载于元史其流至河南散漫泛溢至山东峻急冲决河防之法歴代有之正统十三年河溢荥阳县自开封府城北经曹濮州阳谷县以入运河至兖州府沙湾之东大洪之口而决诸水从之入海景泰四年命官塞之乃更作九堰八闸以制水势复于开封金龙口筒瓦厢等处开渠二十里引河水东北入运河治二年复决金龙口东北至张秋镇入运河而红荆口并陈留通许二县水俱淤浅复阻粮道命官塞之五年复决命内臣及文武官徃治又决张秋运河水尽入海发丁夫数万于黄陵冈南浚贾鲁河一带分杀水势下由梁进口至丁家道口会黄河出徐州流入运河又从黄河南浚孙家渡口别开新河一道导水南行由中牟至颍州东入于淮又浚四府营淤河由陈留县至归德州分为二派一由宿迁县小河口一由亳县涡河会于淮又从黄陵冈至杨家口筑坝堰十余并筑大名府三尖口等处长隄二百余里及修南岸干家店筒瓦厢等处隄一百六十里始塞张秋更名曰安平镇又于河东置减水石坝下分五洞以泄水势遇有淤塞损坏管河官随时修治【金龙口今名荆隆口】   南旺湖   南旺湖在山东济宁州周围一百五十余里中为二长隄西隄设斗门上有桥外蓄水号曰水柜随时啓闭以济运河遇有淤塞管河官随时挑浚   昭阳湖   昭阳湖北属山东滕县南属沛县周围八十余里纳诸县水湖口置石闸放水入薛河由金沟口以达运河   徐州洪   徐州洪在徐州为运河要害乱石峭利凡百余步又名百步洪成化四年命官凿石又甃石路长一百三十余丈二十年置石坝长八十丈遇有损坏管河官随时修筑   吕梁洪   吕梁洪在徐州东南六十里有上下二洪相距七里亦运河要害成化八年命官甃二石隄共长七十余丈十六年命官筑石坝长一百六十五丈复于坝西筑隄二十余丈洪东甃石路四百二十丈遇有损坏管河官随时修筑   管家湖   管家湖在淮安府城西门外旧有隄永乐十四年命官于湖内筑长隄以便运舟随时修筑   宝应诸湖   自宝应县至槐楼南诸湖相接西抵泗州盱眙县界皆运河所经湖东有隄长三十余里洪武九年用砖修高家潭等处成化二十一年造石隄渐修至二十余里其南高邮邵伯诸湖皆有石隄每嵗坏辄修筑   康济河   高邮湖运河所经旧有隄长三十余里舟行湖中被风触隄徃徃破坏治三年命官于湖之东别开河一道以避其险名曰康济河南北各置闸以时启闭又用砖石修筑东岸   浙西诸水   浙西诸水太湖为大纳六府溪涧港渎之水注于江河以入于海每水道壅塞或下田不泄长洲吴江常熟诸县多被渰没永乐二年命官徃治自嘉定县刘家港径入于海常熟县白茅港径入于江乃浚吴淞南北岸安亭等浦引太湖诸水入刘家白茅二港使直注江海又浚松江府范家浜至南跄浦口上接大黄浦以达湖之水治七年复命官发民夫二十万自吴江至长桥导太湖之水散入淀山阳城昆承等湖又开吴淞江并大石赵屯等浦泄淀山湖水由吴淞江以达于海开白茅港并白鱼洪鮎鱼口诸处泄昆承湖水以注于江又开七浦盐铁等塘泄阳城湖水以达于海开湖州府溇泾泄天目诸山之水自西南入于太湖开常州府北渎泄荆溪之水自西北入于太湖又开各斗门以泄运河之水由江隂以入于江   泉   兖州府   东平州九泉   独山泉 安圏泉 铁钩□泉 蓆桥泉 吴家泉 坎河泉 张胡郎泉 王老沟泉 芭头山泉   汶上县二泉   龙鬭泉 朴当山泉   滋阳县六泉   阙党泉 城西新泉 负瑕泉 东白泉 蒋诩泉 城东新泉   以上泉俱入汶水   邹县三泉   栁青泉 江村泉 鳝眼泉   曲阜县十八泉   逵泉 车辋泉 双泉 茶泉 栁青泉 两观下泉 新泉 濯缨泉 曲水咏归泉 潺声泉 温泉 连珠泉 青泥泉 埠下泉横沟泉 新安泉 南新泉 万栁庄泉   泗水县二十三泉   泉林泉【即泗源】 卞庄泉 潘波泉 吴家泉黄隂泉 鲍村泉 社家泉 蒋家泉 东   岩石缝泉 赵家泉 隂泉 曹家泉 岳陵泉 黄沟泉 珍珠泉 石河泉 壁沟泉柘沟泉 西岩石缝泉 卢城泉 大玉泉小玉泉 三角湾泉   滕县十八泉   荆沟泉 绞沟泉 赵沟泉 辛庄桥泉 南豹突泉 北豹突泉【六泉俱汇于昭阳湖】 玉花泉 三山泉 玉灌泉 南石桥泉 北蒋沟泉【五泉俱入薛河出金沟口闸】 黄沟泉 百冢河泉 三家沟泉黄家泉 龙湾泉 温水泉 魏庄泉【七泉合流】   【俱至徐州留城小河入运河】   峄县三泉   许池泉 许有泉 温水泉【三泉合流俱至徐州留城小河入运河】   宁阳县十泉   龙鱼泉 龙港沟泉 张家泉 蛇眼泉 金马庄泉 古城泉 朴当山泉 鲁姑泉 栁青泉 暖泉   平隂县一泉   栁沟泉   以上泉俱入汶水   济南府   泰安州三十四泉   下张狗跑泉 滔湾泉 报恩泉 栁林胡家泉 双村马黄沟泉 水磨泉 曲沟清泉西张铁佛寺泉 栗林周家泉 □峪顺河泉新店鲤鱼沟泉 □峪北滚泉 新店板桥   沟泉 羊舍泉 羊舍斜沟泉 西南张家泉山隂水泊泉 柴城东西二栁泉 宫里浊   河泉 南村龙湾泉 下村木头湾泉 力里力沟泉 侯村上泉 朔蒋沟泉 马蹄沟泉臭泉 良辅龙堂泉 龙谢泉 旧县马儿   沟泉 南村梁家泉 黄前谷家泉 皂泥泉范家沟泉 天封泉   新泰县十四泉   南师家泉 五峯泉 北鲍泉 南陈泉 西都泉 右河泉 刘社泉 零查泉 和庄泉公家庄泉 孙村泉 崖头泉 张家泉   西周泉   肥城县七泉   咸水泉 董家泉 臧家泉 吴家泉 王家庄泉 清泉 新开臧家泉   以上泉俱入汶水   莱芜县十泉   郭郎泉 牛王泉 湖眼泉 莲花池泉 鹏山泉 小龙湾泉 乌江泉 半壁店泉 镇里泉 王家沟泉   青州府   防隂县五泉   伏牛峪泉 泉河泉 顺德泉 鲁家泉 官桥泉   以上泉俱入沂水   事例   洪武二十七年勑谕凡天下陂塘湖堰可潴蓄以备旱熯宣泄以防霖潦者皆因其地势修治之勿妄兴工役掊尅吾民 又遣监生及人材分诣天下督吏民修治水利 永乐初差主事一员疏导山东宁阳县等处泉源以济运河 十二年议罢海运即令本部尚书一员及都督一员疏浚运河 十五年令伯一员充总兵官创行漕事 又遣都督侍郎各一员及尚书一员伯二员徃来提督而以本部员外郎主事二员分理 又遣侍郎提督监察御史锦衣卫千户等官巡视 十九年遣侯伯各二员分理济宁等闸及徐州吕梁二洪通州等处河道后徐州洪差御史一员又差郎中一员吕梁洪差少卿一员又差河南按察司官一员又差郎中一员又洪及闸河各差主事一员专管临清闸则令提督卫河提举司主事兼管皆三年更代 宣德八年令沿河无军卫处免其民杂泛征科专修河道 正统二年令有司秋成时修筑圩岸疏浚陂塘以便农作仍具数缴报俟考满以凭黜陟 四年定巡视河道部属官六员而提督官则以济宁为界其南属侍郎一员北属都御史一员又以都督一员递相提督 景泰元年令提督河道专属都御史 二年减巡视河道主事一员复减巡河御史二员而以巡盐御史兼理 三年设山东府州县管河官 六年令总督漕运都督兼理河道又奏准修河人户免养马 天顺元年减淮安临清沙湾巡河主事三员仍差州一带管河主事一员 二年令河道三年一次挑浚 成化初定设主事一员管山东宁阳县等处泉源又添设兖州府同知一员专管七年始分河道为三节北自通州至德州南自沛县   至仪真各属郎中一员中自德州至济宁属山东按察司官一员又以侍郎一员总理罢主事御史惟管洪闸主事如故 八年复令长芦巡盐御史兼理通州临清一带河道又御史一员兼理济宁至南京河道 十年令凡故决山东南旺湖沛县昭阳湖隄岸及阻絶山东泰山等处泉源者为首之人发充军军人犯者发边卫凡侵占各河岸牵路为房屋者治罪撤去凡漕河事悉聴专掌官区处他官不得侵越凡所征桩草并折征银钱备河道之用者毋得以别事擅支凡府州县添设通判判官主簿闸坝官专理河防不许别委凡府州县管河及闸坝官有犯行巡河御史等官问理别项上司不得径自提问 十三年奏准管河郎中兼理河道驿传捕盗夫役等事 又令河道自通州至济宁自济宁至仪真仍以郎中二员分理后虽陞职而任事如故 十九年沛县沽头等闸别差主事一员提督 二十一年罢河南布政司管河沁二水官添设主事一员 治元年罢沽头闸主事济宁以南河道亦令巡盐御史兼理 又罢管河沁二水主事令管徐州洪主事提调二年令各处河隄每年増筑高一尺濶一尺管河官年终具数奏闻 三年令山东劝农防政兼理山东河道又令各府州县管河官带领家人专在该管去处住   坐管理河道不许私回衙门营干他事 七年复差沽头闸主事 八年因治河功完奏准仍以河道分三节设官三员理之 又革淮二府通判山阳等县主簿又令浙江按察司管屯官带管浙西七府水利设主   事或郎中一员专管三年更代 十三年奏准河南地方盗决及故决河防毁害人家漂失财物渰没田禾犯该徒罪以上为首者若系旗舍余丁民人俱发附近充军系军调发边卫   明会典卷一百五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一百五十九   工部十三   闸坝   宛平县   青龙闸 白石闸广源闸 髙梁闸 澄清闸   大兴县   庆丰上下二闸 平津上下二闸   通州   溥济上下二闸 通流上下二闸 广利闸   临清州   会通闸 临清闸 南板闸 新开上闸   清平县   戴家湾闸 李家口魏家湾二减水闸   堂邑县   梁家乡闸 上桥闸 土城中闸二减水闸   博平县   老隄头北减水闸   聊城县   周家店闸 李海务闸 通济桥闸 官窑等五减水闸   阳谷县   七级上下二闸 阿城上下二闸 荆门上下二闸   宁阳县   堽城东西二闸 堽城坝   滋阳县   金口闸 土娄闸 杏林闸 金口坝   东阿县   通源闸   寿张县   沙湾积水闸 师家坝 野猪脑堰   东平州   戴家庙石减水闸 戴村坝   汶上县   开河闸 南旺北闸 南旺南闸 界首石口二积水闸   钜野县   蓬子山坝   济宁州   分水闸 天井闸 在城闸 赵村闸 石佛闸 新店闸 新闸 仲家浅闸 师家庄闸鲁桥闸 上新闸 中新闸 下新闸 枣   林闸 广运闸 永通上闸 耐牢坡闸   邹县   塂里积水闸   鱼台县   南阳闸 谷亭闸 八里湾闸 孟阳泊闸砚瓦沟阳城湖泥河三积水闸 苏家坝   沛县   湖陵城闸 谢沟闸 新兴闸 金沟口昭阳湖飞云桥鸡鸣台四积水闸   徐州   沽头上中下三闸 黄家闸 徐州洪闸 吕梁上下二闸 留城境山二积水闸   清河县   新庄闸   山阳县   福兴闸 清江闸 移风闸 板闸 砖闸新城上下二闸 清江浦东西二坝 淮安坝满浦坝 南锁坝 仁义礼智信五坝   宝应县   七里沟菜桥口鱼儿沟三减水闸 白马湖七里沟槐楼三滚水坝   高邮州   观桥上下二闸 车逻王琴二减水闸 蛤蜊坝   江都县   雷公上下二塘 小新塘 句城塘 朝宗上下二闸 新开闸 大同闸 通江闸 留潮闸 新庙等十一减水闸 邵伯小坝 子桥古坝 洲十一坝 洲减水防   仪真县   清江等八闸 东门新高桥二减水闸 一坝至五坝 新坝 蒋家沟张家沟二减水防陈公塘   事例   宣德四年令凡运粮及解送官物并官员军民商贾等船到闸务积水至六七板方许开若公差内外官员人等乘坐马快船或站船如是急务就于所在驿分给与马驴过去并不许违例开闸进贡紧要者不在此例成化间令凡闸惟进鲜船只随到随开其余务待积水若豪强逼胁擅开走泄水利及开闸不依帮次争鬭者听闸官将应问之人挐送管闸并巡河官处究问因而阁坏船只损失进贡官物及漂流系官粮米并伤人者各依律例从重治罪干碍势豪官员防奏究治其闸内船已过下闸已闭积水已满而闸官夫牌故意不开勒取客船钱物者亦治以罪   计闸坝洪浅夫   通州通流闸二共闸夫六十三名 溥济闸二共闸夫六十五名 浅铺十每铺小甲一名夫十名 修隄小甲八名夫七十五名   通州左卫浅铺二每铺小甲一名夫十名 修隄小甲三名夫二十六名   通州右卫浅铺四每铺小甲一名夫十名 修隄小甲四名夫三十六名   定边卫浅铺二每铺小甲一名夫十名 修隄总甲一名小甲四名夫四十五名 看厰夫五名   神武中卫浅铺三每铺小甲一名夫十名 修隄小甲五名夫四十五名   宝坻县修隄小甲四名夫四十六名 看厰夫五名   东安县修隄总甲一名小甲六名夫七十名 看厰夫十名   漷县浅铺四每铺小甲一名夫十名 修隄总甲二名小甲八名夫九十名   香河县浅铺六每铺老人一名夫十名 修隄总甲一名小甲三名夫四十名   营州前屯卫浅铺四每铺小甲一名夫十名 修隄总甲一名小甲二名夫二十四名 看浅夫三名   武清县浅铺十一每铺小甲一名夫十名 看守耍儿渡口等隄五处总甲一名小甲五名夫五十名 修隄老人一名总甲二名小甲九名夫九十二名 看厰小甲一名夫十六名   武清卫浅铺四每铺小甲一名夫十名 修隄总甲一名小甲十名夫九十九名 看厰夫十二名   天津卫浅铺十一每铺小甲一名夫九名 修隄小甲五名夫四十五名   天津左卫浅铺二十四每铺小甲一名夫九名修隄小甲五名夫四十五名   天津右卫浅铺十每铺小甲一名夫九名 修隄小甲五名夫四十五名   静海县浅铺九每铺老人一名夫十名 修隄夫六百名   霸州浅铺一老人一名夫十名 修隄夫二百六十名   青县浅铺六每铺老人一名夫十名 修隄夫六百一十六名   兴济县浅铺七每铺老人一名夫十名内军夫二十名   沧州浅铺七每铺老人一名夫十名   交河县浅铺五每铺老人一名夫十名 修隄夫三百名   南皮县浅铺五每铺老人一名夫十名 修隄夫三百五十名   吴桥县浅铺十每铺老人一名夫十名 修隄夫四百五十名   景州浅铺四每铺老人一名夫十名 修隄夫二百名   德州浅铺六每铺老人一名夫十一名   德州卫浅铺八每铺小甲一名夫九名   德州左卫浅铺六每铺小甲一名夫九名   故城县浅铺三每铺老人一名夫十名 修隄夫八十名   恩县浅铺五每铺老人一名夫十名 沙湾修隄大户夫七十五名   武城县浅铺二十六每铺老人一名夫十名 沙湾修隄守口大户夫二十五名   夏津县浅铺八每铺老人一名夫十名 沙湾修隄大户夫六名   清河县浅铺八每铺老人一名夫十名   临清州临清闸闸夫三十名 会通闸闸夫三十名 南板闸闸夫四十名溜夫一百一十五名新开上闸闸夫四十名溜夫七十五名 浅   铺十一每铺老人一名夫十名 捞浅夫九十名   临清卫巡河军余十名   清平县戴家湾闸闸夫三十名 浅铺九每铺老人一名夫十名 捞浅夫二百名   堂邑县土桥闸闸夫三十名 梁家乡闸闸夫三十名 浅铺七每铺老人一名夫十名 捞浅夫二百名   博平县浅铺六每铺老人一名夫十名 捞浅夫二百五十名   聊城县通济桥闸闸夫三十名 李海务闸闸夫三十名 周家店闸闸夫三十名 浅铺二十三每铺老人一名夫十名 捞浅夫二百名   阳谷县七级上下二闸每闸闸夫二十名 阿城上下二闸每闸闸夫二十名 荆门上闸闸夫二十名月河修坝夫五十名 荆门下闸闸夫二十名月河修坝夫五十名 浅铺十每铺老人一名夫十名 捞浅夫五百名   东阿县浅铺八每铺老人一名夫十名 捞浅夫一百二十名   寿张县浅铺五每铺老人一名夫十名 捞浅夫一百名   东平州浅铺十三每铺老人一名夫十名 捞浅夫二百名 戴村修坝老人二名夫三百名   东平守御千户所浅铺四每铺小甲一名夫十名汶上县开河闸闸夫三十名 蒲湾湖武家湖共老人一名夫三十名 南旺上下二闸共夫四十名 浅铺十四每铺老人一名夫十名 捞浅夫五百五十名   嘉祥县浅铺四每铺老人一名夫十名 捞浅夫一百八十名   钜野县浅铺五每铺老人一名夫十名 捞浅夫三百五十名   济宁卫浅铺五每铺小甲一名夫九名 协济捞浅夫二百名   济宁州分水闸闸夫四名 天井闸闸夫三十名溜夫一百五十名 在城闸闸夫三十名溜夫三百名 赵村闸闸夫三十名溜夫一百五十名 石佛闸闸夫三十名溜夫一百五十名新店闸闸夫三十名溜夫一百五十名 新闸闸夫三十名溜夫一百五十名 仲家浅闸闸夫三十名溜夫一百五十名 师家庄闸闸夫三十名溜夫一百五十名 鲁桥闸闸夫三十名溜夫一百五十名 枣林闸闸夫三十名溜夫一百五十名 上新闸闸夫三十名溜夫一百名 中新闸闸夫三十名溜夫一百名 下新闸闸夫三十名溜夫一百名 宫村闸吴泰闸每闸闸夫四名 永通闸永通上闸每闸闸夫二十名 广运闸闸夫二十名溜夫一百名大南门等桥五座每桥夫十名 托基泉芦   沟泉马陵泉共老人一名每泉夫八名 浅铺十二每铺老人一名夫十名 永通闸河浅铺十五每铺老人一名夫十名 捞浅夫五百名   滋阳县金口闸土娄闸杏林闸每闸闸夫二十名金口坝老人四名修坝夫四百四十名 浅   铺洸河十每铺夫四名济河五每铺夫五名沙湾守口大户夫十五名   宁阳县堽城闸闸夫二十名 堽城坝老人二名修坝夫六百名   鱼台县南阳闸闸夫三十名溜夫一百五十名谷亭闸闸夫三十名溜夫一百七十名 八里湾闸闸夫三十名溜夫一百五十名 孟阳泊闸闸夫三十名溜夫一百五十名 杨城湖小闸闸夫十名 黄良等五泉管泉老人四名共夫五十五名 浅铺二十一每铺老人一名夫十名 永通闸河浅铺五每铺老人一名夫十名 捞浅夫二百五十名   邹县塂里闸闸夫十名 塂里浅铺浅夫十名沛县湖陵城闸闸夫三十名溜夫一百五十五名谢沟闸闸夫二十名溜夫一百五十名 新   兴闸闸夫二十名溜夫一百三十名 金沟口闸闸夫二十名 飞云桥闸闸夫十名 昭阳湖中闸闸夫二十名东闸闸夫八名西闸闸夫八名 昭阳湖看坡夫六十名 浅铺十九每铺老人一名夫二十名 协济金沟捞浅夫四百七十三名   丰县王家浅铺老人一名夫六十一名   徐州沽头上闸闸夫二十名溜夫一百五十名沽头中闸闸夫二十名溜夫一百五十名 沽头下闸闸夫二十名溜夫一百五十名 黄家闸闸夫二十名溜夫一百三十名 徐州闸洪夫九百一名梢水一百四十四名月支粮三斗总甲一名月支粮五斗 吕梁上闸洪夫一千五十名梢水一百二十三名月支粮三斗总甲一名月支粮五斗 吕梁下闸洪夫五百名梢水九十名月支粮三斗总甲一名月支粮五斗留城泉水闸小甲一名闸夫二十名 浅铺   三十六每铺老人一名夫四十名   睢宁县浅铺十一每铺老人一名夫一百五十名治三年因黄河通流每铺暂停一百三十名存留二十名   邳州浅铺十每铺老人一名夫一百五十名治三年每铺减留二十名   邳州卫东城安浅铺浅夫二十名   宿迁县浅铺二十一每铺老人一名夫一百名治三年每铺减留二十名   桃源县浅铺十二每铺老人一名夫一百名治三年每铺减留二十名   清河县新庄闸闸夫四十名 浅铺五每铺老人一名吴城浅铺夫二十名   山阳县福兴清江移风板闸四座每闸闸夫四十名 浅铺十五每铺老人一名夫五名   淮安卫巡河军余十名 看隄军余十二名大河卫巡河军余十六名 看隄军余十六名宝应县浅铺九每铺老人一名塘长一名夫不等共四百四十三名 子婴沟第一浅夫二十五名瓦店等二浅夫十名   高邮州浅铺十一每铺老人一名夫二十名内丁家湾浅夫十名 康济河浅铺六每铺老人一名夫十名   高邮卫巡河军余十名   江都县雷公上下二塘塘长二名每塘夫四十名句城塘塘长一名塘夫四十名 朝宗上下   二闸每闸闸夫二十名 新开大同二闸每闸闸夫十名坝夫十名 浅铺十一每铺老人一名塘长一名夫二十名 洲闸坝夫三百七名 洲坝三年一次挑港夫二千四百九十二名   州卫巡河军余十名   仪真县浅铺三每铺老人一名麻线港浅夫三十名余浅各二十名 清江闸坝夫四百五十名仪真坝三年一次挑港夫九千二百二十名   仪真卫巡河军余八名   东平州管泉老人二名夫七十二名   滋阳县管泉老人二名夫三十名   邹县管泉老人五名夫一百二十名   曲阜县管泉老人一名夫三十一名   泗水县管泉老人九名夫一百九十五名   滕县管泉老人十五名夫五百五十名   峄县管泉老人三名夫六十名   宁阳县管泉老人六名夫一百八十七名   泰安州管泉老人十四名夫二百三十七名新泰县管泉老人十四名夫二百二十四名肥城县管泉老人三名夫六十一名   莱芜县管泉老人十名夫二百一十五名   沂水县管泉老人十名夫五百名   蒙隂县管泉老人四名夫一百五十名   事例   成化十年令闸坝洪浅夫官员过者不许拘令拽船治十三年奏准运河一带用强包揽闸夫溜夫二名之上俱问罪旗军发边卫民并军丁人等发附近各充军其揽当一名不曽用强生事者问罪枷号一个月发落   桥道   诸司职掌   凡各处河津合置桥梁者所在官司起造若当用渡船去处须要置造船只佥防水手其通行驿道或有损坏须于农隙之时修理所用桩木灰石等项于本处丁多户内起夫附近山场采办若在京桥梁道路本部自行随时计工成造修理果有系干动众具奏施行   事例   永乐七年令海子桥至西湖一路水道差办事官十员给与行粮徃来巡视不许作践 成化二年令京城街道沟渠锦衣卫官校并五城兵马时常巡视禁治作践如有怠慢许巡街御史防奏拏问若御史不言一体治罪 六年令皇城周围及东西长安街并京城内外大小街道沟渠不许官民人等作践掘坑及侵占淤塞如街道低洼桥梁损坏即督地方火甲人等并力填修七年奏准各处渡船每船设梢夫十名每一州县设老人一名管理于附近巡司衙门掌之仍大书老人梢夫姓名于船尾如有违误摆渡及勒要渡钱聴过徃诸人指名陈告 十年奏准京城水闗去处每座盖火铺一立通水器于该衙门拨军二名看守遇过即令打捞其各厰大小沟渠水塘河漕每年二月令地方兵马通行疏浚看厰官员不许阻当 十五年奏准本部虞衡司添注员外郎一员专一巡视在京街道沟渠 二十三年奏准凡豪强据河津要处以船摆渡规利者拏问治罪渡船入官 治十三年奏准京城内外街道若有作践掘成坑坎淤塞沟渠盖房侵占或傍城行车纵放牲口损坏城脚及大明门前御道棊盘并防门栅栏正阳门外御桥南北本门月城将军楼观音堂闗王庙等处作践损坏者俱问罪枷号一个月发落 又东西公生门朝房官吏人等或带住家小或做造酒食或寄放货柜开设卜肆停放马驴取土等项作践问罪枷号一个月发落   明会典卷一百五十九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六十   工部十四   船只   诸司职掌   凡在亰并沿海去处毎嵗海运辽东粮储船只毎年一次修理其各卫征战风快船只等项若有缺少损壊及当修理者务要防计木钉灰油麻藤及所用物具依数拨用如有不敷亦当预为规画或令军民采办或就客商収买或外处拨支审度便利定拟奏闻行下龙江提举司计料明白行移各库放支物料其工程物件照依料例文册然后兴工如或新造海运船只须要度量产木水便地方差人打造其风快小船就京打造者亦须依例计造木料等项就于各塲库支拨若内外有船只务要周知其数设或需索运用酌量劳逸多寡拨与其各湖河泊所帯办鱼油缥毎嵗催督进纳备用   一千料海船一只合用   杉木三百二根   杂木一百四十九根   株木二十根   榆木舵杆二根   栗木二根   橹坯三十八枝   丁线三万五千七百四十二个   杂作一百六十一条个   桐油三千一十二斤八两   石灰九千三十七斤八两   艌麻一千二百五十三斤三两二钱   船上什物   络麻一千二百九十四斤   黄藤八百八十五斤   白麻二十斤   棕毛二千二百八十三斤一十二两   四百料鑚风海船一只合用   杉木二百二十八根   桅心木二根   杂木六十七根   铁力木舵杆二根   橹坯二十枝   松木五根   丁线一万八千五百八十个   杂作九十四条个   桐鱼油一千一斤一十五两   石灰三千五斤一十三两   艌麻七百二十九斤八两八钱   船上什物   络麻五百七十四斤一十四两四钱   黄藤三百八十八十三斤八两   棕毛七百三斤   白麻一十斤   事例   后定四百料粮船一只合用   底板楠木三根   栈板楠木三根   出脚楠木一根   梁头杂木三根   前后伏狮拿狮杂木二根   草鞋底榆木一根   封头楠木连三方一块   封梢楠木短方一块   梚脚梁杂木一叚   面梁楠木连二方一块   将军柱杂木一叚   桅夹杂木一叚   大小钉镯七百个   艌麻二百斤   油灰六百斤   桐油三十斤   船上什物   大桅一根   头桅一根   大蓬一扇   头蓬一扇   □索三副   度□三条   猫缆一条   猫顶一条   击水一条   絍防一条   箍头防一条   八皮四条   撁防三条   抱桅索二副   橹四枝   脚索二副   招头木一根   篙子十根   挽子一把   水橛二根   榔头一个   跳板一块   橹跳四块   橹防四条   戽斗一个   铁猫一个   吊桶一个   挨防木二根   竹水斗一个   舵一扇   舵牙一根   舵闗门捧一根   水桶一个   前后衬仓水基竹瓦   盖篷并衬仓芦席   各项船只   一黄船   国初造黄船制有大小皆为御用之物至洪熙元年计三十七只正统十一年计二十五只常以十只留京师河下听用成化八年本部奏准照快船事例定限五年一修十年成造其停泊去处常用厰房苫葢军夫看守   一马快船   国初四川云南市易马骡及蛮夷酋长贡马者皆由大江以逹京师有司载送悉用民船洪武十年令武昌岳州荆州归州各造马船五十只毎只定民夫三十人以备转送   一海运船   永乐五年改造海运船二百四十九只备使西洋诸国正统七年令南京造遮洋船三百五十只给官军由   海道运粮赴蓟州等仓 登州卫毎年装运辽东布花钞锭原设海船一百只正统间止存三十一只   一鲜船   南京各该衙门毎年进贡等项物件共三千起用船一百六十二只   南京司礼监二起   制帛一起计二十扛实用船五只   笔料一起实用船二只   南京守备并尚膳监等衙门各项物件二十八起实用船一百五十五只   用冰物件六起   守备处三起   鲜梅四十扛或三十五扛实用船八只枇杷四十扛或三十五扛实用船八只杨梅四十扛或三十五扛实用船八只尚膳监三起   鲜笋四十五扛实用船八只   头起鲥鱼四十四扛实用船七只   二起鲥鱼四十四扛实用船七只   不用冰物件二十二起   守备处五起   鲜藕荸荠橄榄等物五十五扛实用船六只鲜茶十二扛实用船四只   木樨花十二扛实用船二只   石榴柿子四十五扛实用船六只   柑橘甘樜五十扛实用船六只   尚膳监八起   天鹅等物二十六扛实用船三只   腌菜台等物共一百三十坛实用船七只槽笋一百二十坛实用船五只   蜜煎樱桃等物七十坛实用船四只   干鲥鱼等物一百二十盒坛箱实用船七只紫苏榚等物二百四十八坛实用船八只木樨花煎等物一百五坛实用船四只鷀防等物十五扛实用船二只   司苑局五起   荸荠七十扛实用船四只   姜种芋苖等物八十扛实用船五只   苖姜一百担实用船六只   鲜藕六十五扛实用船五只   十様果一百四十扛实用船六只   内府供用库三起   香稻五十扛实用船六只   苖姜等物一百五十五扛实用船六只十様果一百一十五扛实用船五只   御马监一起   苜蓿种四十扛实用船二只   一备倭船   沿海卫所毎千户所设备倭船十只毎一百户备倭船一只毎一卫五所共船五十只毎船旗军一百名春夏出哨秋回守月支行粮四斗船有亏折有司补造损者军自修理   一战船   新江口战船永乐五年额设一百三十一只宣徳以后増至三百一十九只至成化十年堪操者止有一百四十只折卸未造内三四百料者俱改造二百料快船   一粮船   各处官军儧运粮共浅船一万三千余只湖广江西浙江三都司江南卫分皆于本处改造其南京江北直及山东等都司船八千余只例于卫河清江提举司改造松木者五年一造杂木者七年一造杉木者十年一造一各卫所见驾遮洋浅船共一万八百六十只有司五千一百四十只加一百六十三只清江提举司四千七百四十只内除一千四十六只卫河提举司九百八十只遮洋三百四十六只浅船六百三十四只内除三百二十只   一各原卫所造船   江南直一千三百五十一只   镇江卫一百七十八只   苏州卫二百一十九只旧除二十七只新添一百七十八只   太仓卫九十五只   镇海卫一百三十六只   建阳卫一百二十八只   宣州卫五十只   新安卫一百只   安庆卫二百只   九江卫一百五十五只   松江守御千户所五十只   守御嘉兴中左千户所四十只   浙江一千九百九十九只   杭州前卫一百九十七只无除   杭州右卫二百一十九只   绍兴卫二百四十八只   宁波卫二百八十七只   台州卫二百七十八只   温州卫二百七十一只   处州卫一百九十只   湖州守御千户所五十七只   严州守御千户所九十七只   海宁守御千户所三十四只   金华守御千户所二十五只   衢州守御千户所四十九只   海宁卫四十七只   江西八百六十六只   南昌前卫一百八十只除二只   南昌左卫一百三十二只   袁州卫一百七十六只   贑州卫一百只   吉安守御千户所六十三只   安福守御千户所四十只   永新守御千户所三十五只   抚州守御千户所五十只   建昌守御千户所三十二只   铅山守御千户所四十三只   广信守御千户所三十五只   饶州守御千户所五十二只   湖广九百二十四只   武昌左卫一百八只多二只   武昌卫一百一十六只   岳州卫六十一只   荆州左卫四十三只   荆州卫四十七只   荆州右卫四十八只   安陆卫九十七只   沔阳卫九十六只   襄阳卫四十四只   蕲州卫一百二十八只   黄州卫一百只   徳安守御千户所三十六只   一清江提举司造船   南京卫分一千五百八十只   锦衣卫一十八只   金吾后卫一十四只   羽林右卫一十七只   虎贲左卫二十只   府军卫一十三只   府军右卫一十一只   神防卫一十三只   留守中卫一十一只   留守左卫一十九只   龙虎卫四十八只   骁骑右卫二十六只   镇南卫三十七只   广洋卫一百四只   龙江右卫一百三十九只   江隂卫七十七只   豹韬左卫一百二十八只   鹰扬卫三十一只   旗手卫二十四只   羽林左卫九只   沈阳右卫八只   金吾前卫一十四只   武徳卫三十五只   留守右卫四十三只   虎贲右卫五十五只   横海卫七十二只   水军右卫七十三只   豹韬卫三十四只   兴武卫四十只   龙虎左卫一百四十二只   水军左卫一百六十只   龙江左卫九十一只   江北直二千三百八十五只   淮安卫二百一十二只   大河卫三百三十二只   邳州卫一百三十三只   泗州卫三百二十四只   夀州卫一百三十六只   徐州卫一百二十三只   徐州左卫一百七十二只   归徳卫四十九只   扬州卫一百四十三只   通州守御千户所五十四只   泰州守御千户所四十八只   盐城守御中左千户所四十四只   髙邮卫一百四十二只   兴化守御千户所四十一只   仪真卫一百一十只   滁州卫七十九只   庐州卫一百四十六只   六安卫九十七只   中都留守司七百七十五只   凤阳中卫一百九只   懐逺卫九十四只   留守左卫一百八只   凤阳右卫一百只   凤阳卫九十九只   长淮卫一百二十七只   留守中卫七十五只   洪塘湖屯田千户所二十只   宿州卫二十只   武平卫二十三只   一卫河提举司造船   北直九十三只   徳州左卫三十五只   徳州卫三十只   天津卫八只   天津左卫三只   天津右卫六只   通州右卫二只   通州左卫二只   神武中卫五只   定边卫二只   山东五百四十一只   临清卫二百三只   东昌卫五十二只   平山卫七十五只   濮州备御千户所一十八只   东平守御千户所一十九只   济宁卫一百二十五只   兖州护卫四十九只   遮洋船三百四十六只   大河卫五十四只   扬州卫三十六只   水军左卫二十四只   龙江左卫二十一只   龙江右卫二十五只   水军右卫二十只   广洋卫二十四只   江隂卫二十一只   应天卫一十二只   淮安卫三十二只   长淮卫三十六只   髙邮卫二十五只   横海卫一十六只   船式様   底长五丈二尺   头长九尺五寸   梢长九尺五寸   底阔九尺五寸   底头濶六尺   底梢阔五尺   头伏狮阔八尺   梢伏狮阔七尺   梁头一十四座   底板厚二寸   栈板厚一寸七分   钉一尺三钉   龙口梁阔一丈深四尺   使风梁阔一丈四尺深三尺八寸   后断水梁阔九尺深四尺五寸   两共阔七尺六寸   造粮船则例   一清江提举司毎年该造船五百三十三只毎只该用银一百两以三分为率原船旧料一分旗军自备一分官给一分该银三十三两三钱共该银一万七千七百四十八两九钱   一卫河提举司毎年该造船一百三十只遮洋船三十五只毎只该用银一百二十两以十分为率除原船旧料三分外官给新料银八十四两共该银二千九百四十两浅船九十五只毎只以三分为率原船旧料一分旗军自备一分官给一分该银三十三两三钱共该银三千一百六十三两五钱通该银六千一百三两五钱 成化十七年议定清江卫河二提举司造船料价银一万七千两 二十一年议准浅船旧料一分毎只添银一十一两有零连前官给共银四十五两二提举司出批差人于浙江杭州湖广荆州二抽分厰领回分给官军听其买料从便造完顺运粮赴本部原差提督二提举司官处查騐印烙 治三年议准毎船一只官给银五十两军自办五十两旧船准二十两共银一百二十两十四年议准毎只增银五两荆州银价悉于芜湖取用   各船禁例   天顺元年令马快等船装送官物除本船军夫外若毎船添夫关文开冩上水二十名下水五名军三名七出办非奉防不许关文开冩添拨人夫字様违者许所在官司指实具奏违例应付者一体治罪 成化四年奏准马快船不许附帯私盐客货若于关文外多索一夫一军及分关前钱物者巡河御史按察司官将随从人役并附船各商拏问民编口外军发边卫盐货入官 九年兵部奏准南京进时鲜等项船只照依所拟只数差拨运送仍于管运官员关文内明白开写数目以凭沿河官员查照应付本部仍通行淮迤北一巡抚巡按管河洪闸等官各行所在官司凡遇各起进解等项船只经过务要逐一查騐比与今次所拟只数相同方许应付人夫拽送前去不许畏避将夹帯数外船只一概应付 十年令马快等船毎驾船军余一名食米之外聴帯货物三百斤凡南京差人奏事乘坐官船私载货物者听巡河御史郎中及管洪闸主事盘问治罪凡漕运军人许土产换易柴盐毎船不得过十石违者盘检入官凡运粮马快商贾等船经由津渡巡检司照騐文引若豪势之人不服盘诘听所司拿送巡河御史郎中处究治 十二年奏准马快船只柜扛务要南京内外守备官员防同看騐酌量数目开报南京兵部照例防同给事中御史看騐十分满载方许发行治十三年议准凡黄船附搭客货及夹帯私物者小甲   客商人等俱问发极边卫分永逺充军货物入官若客商人等止是空身附搭者亦连小甲俱发附近卫充军   车辆   诸司职掌   凡大小车辆若有成造及修理者务要计算合用木植鱼胶铁篐等项物料行下丁字库等衙门依数放支如或修造其有司预备车辆必须备知其数倘或需索使用酌量劳逸多寡拨与   牛车一辆合用   榆木三根   枣木一根   槐木一根   杉木板枋一根   鱼线胶一斤   铁箍八个   铁钉四十枚   铁穿四个   车涧八条   车头二个   事例   洪武五年令造独辕车山西河南共八百辆北平山东共一千辆 永乐十三年令各处造车务用干燥坚壮木植依降去様车成造就于车上编号印烙附册开写看騐提调官吏并匠作姓名日后有不坚固者照名究治 正统十四年造战车一千辆毎辆上用牛皮一十六张下用马皮二十四张   计各处造车数目   河南布政司一千四百辆   都司五百辆   陕西布政司五百辆   都司三十辆   山东布政司一千二百五十辆   都司六百二十辆   山西布政司一千五百辆   都司八百辆   凤阳府二百五十辆   徐州三十辆   淮安府一百五十辆   淮安卫二十五辆   大河卫二十五辆   夀州卫二十辆   泗州卫二十辆   邳州卫二十辆   中都留守司一百五十辆   宿州卫二十辆   徐州卫二十辆   北京行后府一千辆   明防典卷一百六十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一百六十一   工部十五   织造   各项织造皆本司诰勅亦织造之一事至于造冠服器用必有物料造斛斗秤尺各有法则皆见于诸司职掌今具列事例于后   段疋   诸司职掌   凡供用袍服段疋及祭祀制帛等项须于内府置局如法织造依时进送毎歳公用段疋务要会计歳用数目并行外局织造所用物料除苏木明矾官库足用蚕丝红花蓝靛于所产去处税粮内折收槐花栀子乌梅于所产令民采取按歳差人进纳该库支用   丹矾红毎斤染经用   苏木一斤   黄丹四两   明矾四两   栀子二两   黒绿毎斤用   靛青二斤八两   槐花四两   明矾三两   深青毎斤用   靛青四斤   蚕丝   湖州府六万斤   红花   山东七千斤   河南八千斤   蓝靛   应天府二万斤   镇江府二万斤   扬州府二万斤   淮安府二万斤   太平府二万斤   槐花   衢州府六百斤   金华府八百斤   严州府六百斤   徽州府一千斤   宁国府八百斤   广德州二百斤   乌梅   衢州府一千五百斤   金华府二千斤   严州府一千四百斤   徽州府一千五百斤   宁国府一千五百斤   广德州五百斤   栀子   衢州府五百斤   金华府五百斤   严州府二百斤   徽州府五百斤   宁国府五百斤   广德州二百斤   明令   凡局院成造段疋务要宻顔色鲜明丈尺斤两不失原样局官常切比较工程合用丝料申请提调正官严加提督但有不堪究治追陪   事例   计各处歳造段疋数目   浙江等布政司并直苏松等府州县毎年织造纻丝纱罗绫防绢共三万五千三百二十四疋一丈七寸六分遇闰月加二千六百六十二疋二丈八尺八寸二分   浙江布政司纻丝纱罗防共一万二千八百十疋   纻丝一万四百三疋线罗五百二十疋生平罗一千疋纱三百六十六疋色防五百二十八疋遇闰月加纻丝七百九十五疋线罗三十一疋生平罗二十五疋   江西布政司纻丝二千八百三疋遇闰月加二百四十五疋   河南布政司纻丝八百疋遇闰月加六十七疋山东布政司纻丝七百二十疋遇闰月加六十疋   福建布政司纻丝二千二百五十八疋遇闰月加一百九十一疋二丈四尺   湖广布政司纻丝一千九百六十一疋遇闰月加一百六十九疋   山西布政司绫绢一千疋遇闰月加八十六疋绫五百疋绢五百疋   四川布政司阔生绢四千五百十六疋遇闰月加三百七十七疋   直   苏州府纻丝一千五百三十四疋遇闰月加一百三十九疋   松江府纻丝一千一百六十七疋遇闰月加九十七疋   镇江府纻丝一千四百四十疋遇闰月加一百二十疋   常州府纻丝一百疋遇闰月加一十七疋徽州府纻丝七百二十一疋遇闰月加四十八疋   宁国府纻丝六百九十六疋遇闰月加四十七疋   广德州纻丝二百四十疋遇闰月加一十四疋扬州府纻丝防绢共一千一百三十二疋遇闰月加七十二疋阔生绢七百一疋纻丝一百三十一疋防三百疋改织纻丝一百疋自天顺三年起   太平府阔生绢五百疋遇闰月加四十二疋池州府阔生绢一千一百七十疋遇闰月加九十一疋   安庆府阔生绢六百疋   织染局衙门内府置局及外局织局所用物料诸司职掌已具今并以天下织染局具列于后计天下织染局   浙江杭州府    绍兴府   严州府     金华府   衢州府     台州府   温州府     宁波府   湖州府     嘉兴府   江西布政司   福建福州府    泉州府   四川布政司   河南布政司   山东济南府   直镇江府    苏州府   松江府     徽州府   宁国府     广德州   凡织造段疋阔二尺长三丈五尺额设歳造者阔一尺八寸五分长三丈二尺歳造段疋并阔生绢送承运库上用段疋并洗白腰机画绢送织染局婚礼纻丝送针工局供应器皿黄红等罗并只孙裼裙发文思院 洪武三年定神帛织文郊祀上天及配飨皆曰郊祀制帛太庙祖考曰奉先制帛亲王配飨曰展亲制帛社稷歴代帝王先师孔子及诸神只皆曰礼神制帛功臣曰报功制帛苍白青黄赤黒各以其宜 二十三年罢天下歳织段疋凡有赏赉皆给绢帛如或缺乏在京织造宣德十年令各处解到段疋原解人员连原封同该司官吏辨验御史送至午门内会司礼监委官及库官拣验堪中收库不许在部开封 正綂元年令各处歳造段疋等物该府州县官将织染局见在各色人匠机张及歳办并关支领料等物数目开报巡按官以凭稽考十二年奏准歳造段疋俱令腰封编号开写提调及   经织造官吏匠作姓名不堪用者照号问罪责其陪偿   诰勅   诸司职掌   凡文武官员诰勅照依品级制度如式制造所用五色纻丝诰身诰带黄蜡花椒白麫纸劄等项差人赴内府织染局等衙门关支其公侯袭封铁劵行下宝源局依式打造所用铁木炭须于丁字库抽分竹木局关支如遇完备进赴内府镌嵌   铁劵尺寸   公   一様高一尺   阔一尺六寸五分二様高九寸五分 阔一尺六寸   侯   三様高九寸   阔一尺五寸五分四様高八寸五分 阔一尺五寸   五様高八寸   阔一尺四寸五分伯   六様高七寸五分 阔一尺三寸五分七样高六寸五分 阔一尺二寸五分   事例   洪武二年新制铁券给赐功臣面刻诰文背镌免罪减禄之数字嵌以金爲左右二面合以字号 凡诰织用五色纻丝其前织文曰奉天诰命勅织用纯白绫其前织文曰奉天勅命俱用升降龙文左右盘绕后俱织某年月日造带俱用五色   冠服   诸司职掌   凡制造皇帝皇太子亲王衮冕袍服务要择日兴工仍择日以进其余婚礼妆奁并太常寺祭服净衣及给赐衣服冠带丧礼衫巾并行移针工巾帽二局如法制造其给赐衣服冠带须要预先多办以备不时赏赐   给赐衣服冠带   圆领  贴里  纱帽  角带   事例   永乐十二年添设主事一员于六科廊专管成造赏赐衣服其纻丝纱罗绢布毎套俱有圆领褡□贴里或女衣或幼小男女衣赏赐番僧则用纻丝禅衣纻丝赏古麻氅哈喇蓝绫贴里绢衣贴里青布衣各坛该用绢布净衣毎年三起成造共八百五十九套毎套四件共三千四百三十六件   器用   诸司职掌   凡供用器物及祭祀器皿并在京各衙门合用一应什物行下该局如法成造若金银铜铁等器宝源局皮革皮作局竹木营缮所疋帛文思院皆须度量所料物色委官覆实相同不许多支妄费   事例   洪武元年令太庙器皿易以金造乘舆服御诸物应用金者以铜代之 二年定祭器皆用磁 十七年制祔庙册宝以檀香爲之册文填以金 永乐间设器皿厰本部添设郎中一员专管厰内十二作曰戗金油漆木竹铜锡卷胎蒸笼桶镟祭器铁索毎年光禄寺坐出该用器皿数目题送本部奏准劄付本厰修造完备该寺差人领用 又令守衞军木牌更造以铜 正统十四年奏准今后在京易办不急之务如马槽之不必远取 成化五年令亲王諡册宝本部促办付掌行丧礼等官顺赍其冥器下所司就彼制造 六年奏准内监歳用马槽及他器皿令南京送价直在京成造 十二年奏准歳造器皿定数一万件本部造七千件南京工部三千件 二十一年诏南京工部成造马槽马桩等项粗重之物沿边军民运送劳扰自今停免以后缺用在京衙门成造 治二年奏准添造器皿一万二千件本部八千四百件南京工部三千六百件   凡毎歳上用蝇拂等物南京内府造成守备官差人赍至御前进收   凡各王府及仪宾诰命毎轴造匣装盛并用红袱红锦等物包褁赍送   斛斗秤尺   诸司职掌   凡使用斛斗秤尺着令木秤等匠计算物料如法成造所用铁刀木杉木板枋生铁等项行下龙江提举司等衙门照数放支其合用锤钩行下宝源局督工铸造如是成造完备移咨户部较勘收用   事例   洪武元年令铸造铁斛斗升付户部收粮用以较勘仍降其式于天下 正统元年奏准苏松等处原降铁斛斗升年久废失见存者少行南京工部照旧式铸造给领收掌以备较勘 又令各处斛斗秤尺府州县正官照依原降式様较勘相同官民通用仍将式様常于街市悬挂听令比较   明会典卷一百六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一百六十二   工部十六   屯田清吏司   诸司职掌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天下屯田之政令   屯种   国初以军食爲重自内地及边境荒闲田土各衞所拨军开垦歳收子粒爲官军俸粮以省餽饷其耕种器具皆给于官而耕牛亦皆有数今备载之   开垦   诸司职掌   凡边防郡县守御去处新立衞分拨军开垦荒田屯种须要计算顷亩数目及田地肥瘦人力勤惰务在不旷征徭不失军饷   事例【见户部田土项丅】   农具   诸司职掌   凡屯种去处合用犁铧耙齿等器着令有司拨官铁炭铸造发用若木植令衞军于出产山场自行采办造用系干动拨官物具奉施行   事例   永乐元年令宝源局铸农器给山东被兵之民   牛只   诸司职掌   凡屯种合用牛只设或不敷即便移文取索若官廏数多差人发遣如果路途窎远此间地方出产可以收买务在公私两便就给官价民间买用其孳生数目毎歳年终通报   计天下屯牛二十五万五千六百六十四只河南都司三万六千三百一十九只   水牛二千二百四十七只   黄牛三万四千七十二只   广西都司九百五十只   水牛三百六十七只   黄牛五百八十三只   山东都司五千九百九十九只   水牛四百一十九只   黄牛五千五百八十只   北平都司一万七千四百六十六只   水牛八百四十六只   黄牛一万六千六百二十只   山西行都司黄牛一万七千八百一十五只山西都司黄牛九千一百四十三只   四川都司八千一百九十只   水牛六千五百二十九只   黄牛一千二百四十八只   犏牛三百二十二只   牦牛九十一只   湖广都司四千六百六十七只   水牛三千九百三十四只   黄牛七百三十三只   广东都司四百八十二只   水牛四百一十三只   黄牛六十九只   浙江都司二千二百四十六只   水牛一千二百五十四只   黄牛九百九十二只   江西都司四百九十九只   水牛三百六十六只   黄牛一百三十三只   陜西都司二万七千四百六十七只   水牛四十六只   黄牛二万六千六百八十三只   犏牛七百三十八只   云南都司一万五千二百八十四只   水牛九千七百八十二只   黄牛五千五百二只   贵州都司五千二百七十二只   水牛四千五百六十八只   黄牛七百四只   北平行都司一万八千五百三十七只   水牛一万八千五百三十四只   黄牛三只   直四万五千八百五十只   水牛七千四百一只   黄牛三万八千四百四十五只   犏牛四只   中都留守司二万五千六百只   水牛一千九百四十八只   黄牛二万三千六百五十二只   辽东都司一万三千八百七十八只   水牛一十三只   黄牛一万三千八百六十五只   见今屯牛报册衞分   南京金吾前等衞二十七衞共牛五千七百二十一只   金吾前衞     水军左衞   龙骧衞      龙江左衞   鎭南衞      龙江右衞   龙虎衞      旗手衞   府军后衞     羽林右衞   骁骑衞      英武衞   江隂衞      横海衞   留守左衞     留守右衞   留守前衞     留守后衞   天防衞      虎贲右衞   广武衞      虎贲左衞   豹韬衞      豹韬左衞   豹韬右衞     鹰扬衞   应天衞   南直徐州等衞一十六衞共牛一千九百七十五只   徐州衞      徐州左衞   武平衞      建阳衞   苏州衞      高邮衞   宿州衞      仪真衞   广洋衞      宣州衞   六安衞      邳州衞   扬州衞      大河衞   安庆衞      九江衞   湖广都司下瞿塘等四衞所共牛二千一十八只   瞿塘衞      襄阳衞   长宁守御千户所  枝江守御千户所   河南都司所属南阳等一十衞所共牛六千二百七十三只   南阳衞      睢阳衞   南阳中防衞    陈州衞   颍川衞      彰德衞   怀庆衞      农衞   颍上守御千户所   伊府仪衞司   陜西都司所属凉州等二十四衞所共牛一万四百六十四只   平凉衞      鎭夷守御千户所高台守御千户所  鎭番衞   山丹衞      永昌衞   甘州左衞     甘州右衞   甘州前衞     甘州后衞   临洮衞      靖虏衞   庄浪衞      西安左衞   西安右衞     西安前衞   西安后衞     河州衞   宁夏衞      宁夏左衞   宁夏右衞     宁夏中衞   宁夏前衞     宁夏后衞   云南都司所属云南左等二十五衞所共牛一万五千六百五十只   云南左衞     云南右衞   云南中衞     云南前衞   云南后衞     广南衞   曲靖衞      平夷衞   越州衞      六凉衞   临安衞      楚雄衞   洱海衞      大理衞   景东衞      防化衞   澜沧衞      腾冲衞   马隆守御千户所  阳林堡守御千戸所宜良守御千户所  木宻关守御千户所易门守御千户所  安宁守御千户所金齿衞   山东都司所属济南等九衞所共牛四百九十五只   济南衞      平山衞   宁海衞      莱州衞   临清衞      兖州护衞   青州左衞     济宁衞   诸城守御千户所   贵州都司所属贵州前等二十衞所共牛一千一百五十六只   贵州前衞     贵州衞   龙里衞      新添衞   平越衞      清平衞   兴隆衞      都匀衞   威清衞      平坝衞   普定衞      安庄衞   安南衞      普安衞   乌撒衞      毕节衞   赤水衞      永宁衞   黄平守御千户所  普安守御千户所   万全都司所属宣府前等十六衞所共牛一千一百二十八只   宣府前衞     宣府左衞   宣府右衞     怀来衞   隆庆左衞     隆庆右衞   美峪守御千户所  保安右衞   永宁衞      永宁后所   龙门守御千戸所  开平衞   长安岭堡     云州堡   兴和守御千户所  龙门衞   四川都司所属成都右等二十三衞所共牛一万三千三百三十五只   成都右衞     成都中衞   成都前衞     成都后衞   宁川衞      叙南衞   泸州衞      重庆衞   利州衞      松潘衞   茂州衞      保宁守御千户所青州守御千户所  大渡河守御千户所雅州守御千户所  黔江守御千户所灌县守御千户所  建昌衞   宁番衞      盐井衞   建昌前衞     越隽衞   会川衞   辽东都司所属定辽左等二十四衞共牛五千一百八只   定辽左衞     定辽中衞   定辽前衞     定辽后衞   东宁衞      沈阳中衞   铁岭衞      三万衞   辽海衞      海州衞   盖州衞      复州衞   金州衞      广宁衞   广宁左衞     广宁右衞   广宁中衞     广宁左屯衞   广宁右屯衞    广宁中屯衞   广宁前屯衞    广宁后屯衞   义州衞      宁远衞   福建都司所属汀州等十三衞共牛五千二百八十四只   汀州衞      建宁衞   延平衞      邵武衞   永宁衞      鎭东衞   漳州衞      福州左衞   福州右衞     福州中衞   平海衞      泉州衞   兴化衞   直永清等三衞共牛三千一百一十七只   永清衞      宁山衞   兴州后屯衞   中都留守司所属凤阳等九衞所共牛一万二百一十九只   凤阳衞      凤阳中衞   凤阳右衞     留守左衞   留守中衞     怀远衞   长淮衞      洪塘湖屯田千户所皇陵衞   事例   永乐二年令太仆寺给山东屯牛 又令陜西兰州等衞屯牛凡百人官共给牛一只 宣德以后各处衞分牛只数目俱由五军都督府照会本部立案备照倒死者着令买补孳生者查勘明白年终依例造册奏送该府转行本部知会   坟茔   礼部丧项内有咨工部造坟安之条而本部职掌所载职官坟茔止开武职今以王府坟茔制度具列于前而文职事例附见于后   王府坟茔   事例   永乐八年定亲王坟茔享堂七间广十丈九尺五寸高二丈九尺深四丈三尺五寸中门三间广四丈五尺八寸高二丈一尺深二丈五尺五寸外门三间广四丈一尺九寸高深与中门同神厨五间广六丈七尺五寸高一丈六尺二寸五分深二丈一尺五寸神库同东西厢及宰牲房各三间广四丈一尺二寸高深与神厨同焚帛亭一方七尺高一丈一尺祭器亭一方八尺高与焚帛亭同碑亭一方二丈一尺高三丈四尺五寸周围墙二百九十丈墙外爲奉祠等房十有二间 正綂十三年定王府坟茔亲王地五十亩房十五间郡王地三十亩房九间郡王之子地二十亩房三间郡主县主地十亩房三间 天顺二年奏准亲王以下依文武大臣例或王或妃有先故者并造其圹后者止令所在官司起倩夫匠开圹安继妃则附其旁同一享堂不许另造 成化十三年令亲王并妃照旧差官开圹郡王以下止令所在官司量备工料开圹 十八年定王府造坟夫匠物料价银郡王并妃三百五十两镇国将军并夫人二百四十五两辅国将军并夫人郡主各二百二十五两县主二百一十五两郡君一百九十六两县君一百八十五两分派有司办纳自造 又令王府擅奏重修坟茔者先将辅导官参 十九年定将军以下造坟价银奉国将军一百四十七两一钱二厘二毫中尉一百二十三两七钱二分五厘八毫郡王并妃冥器八十两郡主六十两 二十一年定郡王并妃开圹价银一百两镇国将军并夫人八十两辅国将军并夫人七十两自开安 治五年令亲王郡王镇国将军各于始封父祖茔序昭穆郡县等主于仪宾父祖茔安 六年令王府自郡王以下造坟并开圹悉照修府事例价银减半送用 十三年奏准凡发掘王府将军夫人郡主县主及歴代帝王名臣先贤坟冢开棺爲从及发见棺椁者不分首从俱发边衞发而未至棺椁者首者发附近各充军 十四年奏准郡王开圹价银五十两止送四十两余皆递减其镇国将军以下坟茔仍照房价事例行勘明白方与请给亲王及世子郡王镇国将军至郡王长子斋粮麻布通革免   职官坟茔   诸司职掌   凡武职官员或殁于矢石或死于任所先由礼部定夺应合造坟者移咨知会仍审安去处若在京者与择坟地会计工程照例应拨囚徒砖灰造坟中间有公侯伯合用硃红椁冥器志石砖灰人工别无定例审度支拨其椁具冥器行下宝源军器营缮针工鞍辔局所依例料造应付若有旨许令祖坟或就任所安及造享堂者临期定夺施行   造椁并冥器砖灰   公       侯   伯   造椁无冥器   都督同知佥事    指挥使   红漆椁      志石   砖四千五百个   石灰四千五百斤囚五十名   指挥同知佥事   黒漆椁      志石   砖三千四百五十个   石灰三千四百五十斤   囚二十名   正副致仕千户衞镇抚   砖一千五百个   石灰一千五百斤   囚一十二名   百户所镇抚   砖二百四十个   石灰二百四十斤   囚六名   千百户所鎭抚骨殖安砖灰囚减半   宝源局造   公侯伯都督冥器内用   小铜釡一面    小铜灶一个   小铜筯一双    小铜火盆一个   椁志事件   铁束二道     铁□二个   两尖钉二百个   鈠环一副   军器局锡造   水盆一      台盏一   杓一       壶瓶一   酒瓮一      唾盂一   水罐一      香炉一   香盒一      烛台一对   香匙筯连瓶一副   茶钟一      茶盏一   碗二       槖二   灯台盏一副    碟十二   油瓶一      匙筯连瓶一副   营缮所木造   牙仗二      骨朶二   交椅一      脚踏一   交床一      马杌一   诞马二      食卓一   香卓一      床一   拄杖一      箱一   凳一       枕一   挥一       清道一对   乐人八      控士二   门神二      仪仗人十二   女使八      武士四   翣六       五谷仓二   凉浆瓶二     鎗二   斧二       班劒一   红旗二      金一   鼓一       箭三   弓一       甲一   盔一       弩一   锅灶一副     火炉一   针工局造   青罗椁罩一    红纻丝暖帐一红销金纱厨一   茶褐罗伞一   红绢旗二     枕头一   红纻丝绵被一   红绢夹被一   绵衣卧单一    纻丝褥一   布手巾一     衿一   鞶一   鞍辔局造   小鞍笼一     小弓箭袋一副   明令   坟茔石兽   职官一品茔地九十步坟高一丈八尺二品茔地八十步坟高一丈四尺三品茔地七十步坟高一丈二尺以上石兽并六四品五品茔地六十步坟高八尺以上石兽并四六品茔地四十步七品以下二十步坟高六尺以上步法皆从茔心各数至边五品以上许用碑龟趺螭首六品以下许用碣方趺圆碣庶人茔地九步穿心一十八步止用圹志   稽古定制   坟茔   公侯茔地周围一百步坟高二丈围墙高一丈一品茔地周围九十步坟高一丈八尺围墙高九尺二品茔地周围八十步坟高一丈六尺围墙高八尺三品茔地周围七十步坟高一丈四尺围墙高七尺四品茔地周围六十步坟高一丈二尺围墙高六尺五品茔地周围五十步坟高一丈围墙高四尺六品茔地周围四十步坟高八尺七品以下茔地周围三十步坟高六尺   碑碣石兽   公侯石碑螭首高三尺二寸碑身高九尺濶三尺六寸龟趺高三尺八寸   石人二      石马二   石羊二      石虎二   石望柱二   一品石碑螭首高三尺碑身高八尺五寸濶三尺四寸龟趺高三尺六寸   石人二      石马二   石羊二      石虎二   石望柱二   二品石碑盖用麒麟高二尺八寸碑身高八尺濶三尺二寸龟趺高三尺二寸   石人二      石虎二   石羊二      石马二   石望柱二   三品石碑盖用天禄辟邪高二尺六寸碑身高七尺五寸濶三尺龟趺高三尺二寸   石虎二      石羊二   石马二      石望柱二   四品石碑圆首高二尺四寸碑身高七尺濶二尺八寸方趺高三尺   石虎二      石马二   石望柱二   五品石碑圆首高二尺二寸碑身高六尺五寸濶二尺六寸方趺高二尺八寸   石羊二      石马二   石望柱二   六品石碑圆首高二尺碑身高六尺濶六尺四寸方趺高一尺六寸   七品石碑圆首高一尺八寸碑身高五尺五寸濶二尺二寸方趺高二尺四寸   事例   洪武三年定功臣守墓人户各以封爵官品之差等给之其合用石碑石兽之类亦令有司俱依品秩成造二十六年诏自今凡功臣故不建享堂其坟茔具皆令自备惟殁于战阵者官给之 天顺二年奏准文武大臣官爲造坟者夫故在前并造妻圹妻故在前并造夫圹后者止令所在官司起倩夫匠开圹安继室则附其旁同一享堂不许另造 成化十三年奏准开圹者就令本家自开 治十年仍令有司开圹   明会典卷一百六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一百六十三   工部十七   抽分   客商兴贩竹木等项抽分各有分数以防过取今备载于后   诸司职掌   凡龙江大胜港俱设立抽分竹木局如遇客商兴贩竹木柴炭等项照例抽分及令军衞自设场分收贮柴薪按月给与禁军孤老等烧用竹木等物堆垜在场今各局按旬奏申知数目有用度以凭计料拣定数目度量关塡勘合支拨如是营造数多抽分不敷定夺奏闻给价收买或差人砍办   三分取一   芦柴       茅草   稻草       茭苗草   蔂草   三十分取二   杉木       软篾   棕毛       黄藤   白藤   十分取二   松木       松板   杉篙       杉板   檀木       黄杨   梨木       杂木   檐杯       锄头柄   竹扫箒      茭苗苕箒   猫竹       水竹   杂竹       木炭   煤炭       竹交椅   筀竹       黄藤鞭杆   木柴       箭竹   事例   洪武十三年罢天下抽分竹木坊 永乐六年开设通州白河卢沟通积广积五抽分竹木局 十三年令照例抽分   三十分取六   松木       柏木   椵柴       椵木   长柴       把柴   杂木块柴     鞭杆   松木板      煤炸   木炭       檀木   片柴       杉木板   猫竹       水竹   筀竹       杉木篙   车轴       车辋   车辐       杂竹   箭竹       黄藤鞭杆   杂木檐板     茭苗苕箒   竹扫箒      芒苗苕箒   石竹篾      梢柴   三十分取三   棕毛       蒿柴   荳稭       薥稭杆   三十分取二   石灰       石炭   杉木       砖瓦   黄藤       白藤   软竹篾      黄杨木   三十分取一   茅草       稻草   蔂草       茭草   谷草       杂草   杂柴   三十分取五   芦苇   三十分取十五   芦苇柴   宣德九年令蔚州及美峪九宫口五福山龙门关等处山场除成材大木不许采取其小木及椽枋之类听人采取货卖经过抽分去处毎十根抽三根 正统元年设真定府抽分本府税课司带管木植三十分抽四分编号印记从滹沱河运至通州抽分竹木局交收 二年奏准大通关并广利闸遇有军民人等告拆船只相料明白无碍逐只放过闸口至本局河下照数拆抽不许私拆 天顺间设保定府抽分唐县委官一员前去倒马关会同抽分木植三十分抽六分本部差官卖银发唐县官库收贮听用 成化五年令京城九门并通州等处抽分局厰例不该抽之物不许擅取 六年令通州等五处抽分竹木局毎处差主事给事中御史各一员按季更换毎月初六日各造册与本局官同复命七年令毎处止差御史一员 又设杭州荆州太平   三处抽分毎歳本部差官三员凡竹木等物毎十分抽一分选中按季送清江衞河二提举司造船次等年终运至通州送器皿厰造器皿余卖银听用 十五年奏准南京龙江瓦屑埧二抽分竹木局抽收在场竹木等物毎年南京工部都察院各委官一员会同监督抽分官员查盘见数听候领用变卖造册奏缴局官考满事故交盘明白方许离任惜薪司柴薪供应大庖厨照旧用洁净杂木其余俱于所抽柴炭内支放或朽烂木植内定数折支各衙门造作该用物料具印信领状关领不许冒支多派 又令管庄仆佃人等占守水陆关隘抽分勒取财物挟制把持害人者都发边衞永远充军十七年设兰州抽分本州衞掌印官会同将河桥上   岸捉获木植毎十分抽二分过河桥捉获者尽数入官俱送本处官厰収贮公用 治四年奏准北新安磨石口厐村三厰于卢沟抽分局官二员内每季轮差一员管理   柴炭   国初供应柴炭悉于沿江芦洲并龙江瓦屑二场取用及永乐迁都于北则于白羊口黄花镇红螺山等处采办宣德间始设易州山厰专官总理景泰间移于平山又移于满城天顺初仍移于易州而派办运纳各有定例今具列于后   事例   正统初令各处纳到木柴内有檀榆柘桑栗木拣出按月具数奏报送兵仗局用 景泰间奏准应天等处歳办芦柴以十分爲率减免四分三分折钞三分本色折钞毎束二贯五百文钞一万贯又折收银二十二两五钱 天顺元年令易州一带山场系关隘人马经行去处不许采取柴炭 八年坐派易州厰柴炭四百三十余万 成化元年增至六百五十余万 二年又增至一千一百八十余万 三年又增至一千七百四十余万 又奏准本部南廊正阳关台基各厰官攒照依户部仓场事例经手柴炭务要支放尽絶有余仍交盘明白方许给由 四年奏准内府各衙门柴炭减省支用止照成化三年例采办 九年令于芦柴三分本色内以一半折银毎束二分俱送应天府官库收贮支用年终造册具奏其折纳木柴者毎百斤折银四分 治元年奏准沿江一带芦洲除钦赐钦拨并内外衙门旧额及先年军民人等开垦起科纳银曾经黄册造定者照依所拨纳粮数目定立界至给与明文管业其余有人曾告承佃而旧额洲场坍塌者即将新佃柴课依数辏补本处旧额见在或有新生别洲许令拨补附近坍塌不敷之数其灊山大湖等县不近大江原无芦洲而有柴额者准令毎束折银二分 三年令芦柴毎束连脚耗徴银四分 五年奏准九江安庆毎亩好芦地科银二分二厘稀芦地二分二厘池州好地三分五厘稀地二分五厘应天扬州太平镇江庐州和州等府州好地四分稀地二分七厘各处毎亩熟地三分五厘军屯熟地并滩田滩地各三分低洼熟地二分五厘荻草地二分草塌一分五厘草荡一分其起科纳粮者免徴柴课有愿徴粮不愿纳课者听 九年奏准今后各处造作派办务要照依原议从实估计不许多派惟烧琉璃纯用木柴黒窑砖瓦用木柴三分杂柴七分其工程已完者照例停免不必再行追扰毎年派去本厰数目但有过一千五百万之外本部照例另行斟酌奏请定夺   夫役   夫役旧有定例自永乐以后营造工大起拨供用渐多今营造之外又有柴夫以供内府之用亦具载之   诸司职掌   凡在京城垣河道毎歳应合修缮其用工数多须于农隙之时于近京免粮应天太平鎭江宁国广德等五府州预先定夺奏闻行移各府起取除役占等项照依钦定则例优免外其余人户毎四丁共辏一夫着令各备锹杵篮担委官部领定限十月初赴京计定工程分数做造满日放囘若有不当夫役及做工未满逃囘者并行治罪及各处起到仓脚夫俱发应天府收籍爲民遇有官差度量差拨着令轮流周而复始若差使数多做工日久照例毎名日给工钱五百文坊长减半以周养赡   优免二丁   水马驿夫     递运船水夫   会同馆夫     轮班人匠   在京见役皂   校尉力士   见任官员     廪膳生员训导   马船夫      光禄司厨子   防送夫      军户   铺兵   免一丁   凡年七十以上及废疾之人   事例   洪武元年定设法毎田一顷出丁夫一人 三年置直应天等十八府州及江西九江饶州南康三府均工夫图册毎歳农隙其夫赴京供役毎歳率用三十日遣归田多丁少者以佃人充夫其佃户出米一石资其费用非佃人而计亩出夫者其资费毎田一亩出米二升五合 二十六年令仓脚夫毎一坊长制牌一面以后各衙门差使奏过给牌取夫工完缴牌 永乐九年令天寿山工役病故者给棺送囘原籍与钞一百贯安免其户役一年沿途得病不曾上工故者亦送回与钞五十贯免户役半年 十一年令放囘军夫人匠沿途有病者所在官司医治   砍柴夫   事例   宣德四年设易州山厰起倩砍柴夫毎季二万五千八百五十五名四季共十万三千四百二十名   顺天府毎季一千七百三十二名   真定府三千二百九十六名   保定府二千四百九十二名   济南府三千八百三十名   兖州府八百八十名半   东昌府四百一十名   青州府一千七百七十名   太原府五千六百二十四名   平阳府二千七百一十一名半   泽州一千二百三十三名   潞州一千一百八十二名   辽州一百一十三名   沁州一百七十四名   汾州四百七名   景泰元年奏准减免五千名 成化四年奏准毎名一季收脚价银三两 又奏准易州龙湾二厰管柴官毎州县人夫一百名以上者留一员专管一百名以下者有州去处该州官管不系州辖县分就令本府把总官管 二十一年奏准解价官收毕遣囘不许私留管工治七年奏准五名之内佥夫头一名按季赉价   赴钦差管官处交收   擡柴夫   事例   洪武间南京惜薪司夫三千名俱应天府上元江宁二县起取 永乐宣德间内府惜薪司坐派擡柴夫二千名照应天府例于大兴宛平二县起取 宣德间议准减免南京惜薪司夫止存三百名常川于龙江瓦屑二处挑运柴炭后一县止差雇夫坊长其脚价俱句容溧阳溧水三县出办 正统元年奏准北直八府除真定保定二府采烧柴炭令河间永平顺德三府大名广平二府顺天一府各起三千名各当一年周而复始成化二十一年奏准毎名一月徴银一两二钱 二十三年奏准照旧起夫 治元年奏准毎名一月徴银一两四钱 五年诏有司衞所解到夫价止收正数不许分外多收 八年奏准真定保定与顺天府共当一年 十四年奏准广平府原额九百名内减二百名分派大名府起取 又各府遇该当年分一年分爲两季徴银毎府总差官吏各一人解部转送惜薪司雇人上工 又令照旧起夫供役夫价银免徴   杂行   诸司职掌   凡催捉军需物料勾提囚匠等项钦置勘合如遇四子部合行事理或五件十件类具手本责差该吏赍赴内府工料关填勘合行移各司承奉理办如有不完举奏提问其官吏给由缺官条格等项及本部并合属官吏俸给按月放支仍毎歳会计行移户部拨支遇有当行行移吏部等衙门定夺施行   事例   凡勘合字号   浙江布政司堂字  徽州府基字   苏州府端字    凤阳府正字   淮安府建字    广西布政司缘字   扬州府德字    福建布政司积字   应天府右字    池州府念字   四川布政司力字  和州谷字   常州府维字    广东布政司福字河南布政司善字  除州声字   滁州甲字     陜西布政司宝字   宁国府贤字    真定府通字   大名府承字    永平府兴字   江西布政司习字  镇江府行字   云南布政司兴字  顺德府集字   太平府作字    保定府广字   山西布政司当字  隆庆州英字   保安州高字    湖广布政司因字   河南府聚字    广平府达字   山东布政司尺字  松江府立字   庐州府名字    广德州传字   贵州府政司长字  安庆府表字   毎月二十二日于内府司礼监六科廊领出精微簿四扇一扇纪四司毎日行出公文内填各布政司并直府州勘合字号及硃语三扇纪四司毎日收入公文营缮司一扇虞衡都水二司共一扇屯田司一扇俱填各项解户乡贯姓名并纳完某料于前件下明注某日批回至次月二十六日赍赴六科廊官处看过送精微科年终类缴原领衙门收贮   农桑   诸司职掌   已见户部民科农桑项下   事例   洪武二十七年命工部行文书教天下百姓务要多栽桑枣毎一理种二亩秧毎一百户内出人力挑运柴草烧地耕过再烧耕烧三遍下种待秧高三尺然后分栽每五尺濶一垅毎一户初年二百株次年四百株三年六百株栽种过数目造册囘奏违者全家发云南金齿充军   南京工部   营缮清吏司   事例   凡内府衙门及皇城门铺等处损坏工程大者本部委官会同科道并内官监各委官会勘具奏修理若工程不多本部径自修理   凡里外城垣门铺官防损坏工程大者本部委官相计明白会同内外守备等官具奏修理工程不多本部措置物料委官径自修理   凡南京大小衙门损坏俱申达本部工程大者具奏修理委官监督工完将用过物料工程数目开报以备查考   凡南京各衞仓专设主事一员提督修理遇有损坏开报本部计料兴工   凡南京刑部都察院送到问拟运砖运炭等项囚人本部委官照原问罪名收料完足出给实收连人送司仍送各该衙门发落   凡南京刑部都察院送到做工囚人拨各窑做工工满日仍送囘原问衙门完卷各司同   凡各色班匠俱江西湖广福建三布政司起送   虞衡清吏司   事例   凡湖广浙江广西三布政司及应天府毎歳解到活鹿天鹅俱送南京光禄寺交纳   凡四川布政司毎歳解到白毛硝生麂皮漆铁广东广西福建三布政司解到皮翎俱送南京丁字库交纳凡南京兵仗局前厰毎年成造毛袄狐帽完日俱转送南京乙字库交纳毎季成造军器完日防官试验奏报凡直宁国府解到歳造酒瓶一十万件送南京光禄寺交纳   凡直安庆徽州二府解到歳造粮长勘合纸二千九十七张底簿中夹纸三百八十一张送南京户部交纳   都水清吏司   事例   凡南京桥道水洞损壊坍塌本部委官相计修理凡南京锦衣等衞大小黄船及新江口战巡等船损坏俱本部委官相计修理   凡南京锦衣等衞快船损坏本部委官相勘明白毎只给价银七十两令该衞官军打造   凡毎年织造御览等厯销金包袱合用柘黄线罗行南京织染所织造送用   凡奉先殿硃红漆供卓等件本部毎年一次修换凡直宁国等府毎歳解到茭苗苕箒并竹扫箒俱送南京供用库交纳   凡南京供用库筛簸及进香稻竹笼一年一造神官监进鲜苗嫩姜果品等物竹篓二年一造内官监进鲥鱼鲜笋果品等物凉盒及司苑局进荐新荸荠鲜藕等物竹篓俱三年一造神官监姜棚葡萄架俱五年一造   屯田清吏司   事例   凡各处歳办牛只数目本司类造文册缴报   凡南京光禄寺合用柴薪毎年呈会本部行龙江瓦屑埧二抽分局关支应天府佥差坊长二名督夫运纳凡南京神乐观乐舞生及长安等五门守衞官军合用柴薪本部俱于南京司礼监关填勘合行龙江抽分竹木局关支计各处歳办芦课银   应天府上元等五县江淮等巡检司三千九百二十五两二钱   镇江府金坛等三县包港等巡检司一千六百三十八两一钱   太平府繁昌等三县三山等巡检司二千八百四十七两八钱   扬州府仪真等三县旧江口等巡检司二千三百三十两五钱   安庆府怀宁等六县小孤山等巡检司七千四百三两八钱   庐州府无爲州泥河等巡检司二千七百四十九两六钱   池州府贵池等六县池口等巡检司二千八百九十六两三钱   九江府湖口等县龙口等巡检司二千二百九十五两二钱   和州浮沙口等巡检司六百七十八两二钱   计各处该纳物件   生漆   庐州府一千八百七十五斤   池州府一千二百五十斤   漆园一千七百三十六斤一十四两六钱   棕毛   棕园四千五百四十九斤八两   已上俱三年一纳   桐油   桐园二千一百九十七斤四两六钱一年一纳   凡营缮等司送到上元江宁二县铺户纳过各色物料数目本司会同各司官照依时价估计明白于芦柴等银内支领   凡本部各司类行浙江等布政司并直苏州等府勘合俱由本司承行   明会典卷一百六十三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六十四   都察院一   国初置御史台从一品衙门设左右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治书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经歴都事照磨管勾监察御史译事引进等官洪武十三年改正二品衙门设左右中丞十四年始改都察院为七品衙门止设监察御史又分设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陜西湖广山西道监察御史十六年陞正三品衙门设司务十七年始陞正二品衙门定设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经歴都事十二道监察御史二十九年置照磨所照磨检校永乐元年改北平道为北京道十九年北京道革添设贵州交阯云南三道宣徳十年交阯道革共十三道   诸司职掌   左右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寃枉提督各道及一应不公不法等事其属有十二道监察御史凡遇刑名各照道分送问发落其有差委监察御史出巡追问审理刷卷等事各具事目请防差   选用风宪   宪纲   凡都察院各道监察御史并首领官按察司官并首领官自今务得公明廉重老成歴练之人奏请除授不许以新进初仕及知印承差吏典出身人员充用   事例   宣徳三年令都察院选进士监生教官堪任御史者于各道歴政三个月考其贤否第为三等上中等授御史下等送回吏部 正统四年令凡御史缺从吏部于进士监生教官儒士出身曾歴一任者选送都察院歴政半年考试除授 六年奏准凡御史员缺于行人博士知县推官断事理问及各衙门司务各按察司首领官进士监生出身一考两考者吏部拣选送院问刑半年堂上官考试除授 景泰六年奏准进士年三十以上并歴事聴选监生原系举人者及考满在部教官该陞者通取赴吏部考选试职一年满日仍从本院堂上官考察实授不堪用者送回吏部别用 成化十年令御史缺选进士年三十以上者问刑半年考试除授博士行人推官知县兼选仍试职 二十年奏准试监察御史一年已满刑名未熟再试半年仍前考试实授 治元年奏准行人知县等官送都察院理刑半年满日聴本院考察各注考语连人送吏部查照选用 六年奏准御史员缺数多行取推官知县等官选补不必限定防年一次行取但遇两京各道缺至八员以上吏部防同本院考选照原职分送理刑自后凡行取推官知县等官或理刑半年或试职一年本院仍考其堪任者除补 十五年奏准今后御史有缺照宪纲例于博士行人知县推官并教官内考选歴练老成者除补   差御史   宪纲   凡差御史分巡并追问审理等事都察院具事目请防差回京之日不须经由本院径赴御前复奏   事例   凡巡按御史一年已满差官更代都御史引御史二员御前差一员其提调学校本院防吏礼二部防推一员奏差刷卷清军巡盐巡河巡关巡茶印马盘粮勘事俱以一员奏差治十一年奉防各具二员差其巡城巡视光禄寺巡库等项俱本院给劄差委   考察风宪   宪纲   凡监察御史行过文卷从都察院磨勘按察分司行过文卷聴总司磨勘如有违错即便举正中间果有枉问事理应请防者具实奏闻   事例   正统六年诏中外风宪系纲纪之司须慎选识量端才行老成者任之其有不谙大体用心酷刻者并从都察院堂上官考察降黜 十四年令御史公差回还都察院堂上官考其称否具奏 天顺八年诏御史公差回还不必考覈 成化六年奏准各处巡按御史俱要亲理词讼仍将本院递年发去勘合逐一问结缴报御史回还备开接管已未完勘合件数具呈本院查考七年奏准巡按公差御史回京之日本院堂上官仍依旧例查勘考察保结称职者具奏照旧管事若有不称奏请黜罢 治十年奏准各处清军并巡按等项御史回京本院考察果有不职事迹及过违限期者参奏黜退   考察百司   事例   凡在外布政司按察司并盐运司苑马寺行太仆寺在内顺天府五品以下堂上官考满赴部俱从本院考覈凡在外司府州县等衙门官每三年朝觐吏部防同本院考察   凡奉防考察在京五品以下官吏部防同本院并各该衙门堂上官及掌印官考察   凡在京各衙门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及直府州等官各卫所首领官在外按察司首领官考满本院俱发河南道考覈各出考语牒送吏部该司考   审録重囚   事例   凡每年霜降后本院以各道问拟该决重囚具奏引赴承天门外防官审録   凡捕获强盗绑赴御前引奏者本院同刑部大理寺锦衣卫堂上官于午门前防问   凡每年天气炎热之时本院与刑部大理寺奉勑以见监罪囚审録   月报罪囚   事例   凡每月各道月初起至月终止以问过轻重罪囚原报及己未发落实在数目各若干具呈本院转具掲帖开报刑科查照   巡抚地方   事例   永乐十九年勑大臣十三员各同给事中一员巡行天下 宣徳间命巡抚官每嵗八月一赴京议事 景泰四年以镇守侍郎与巡按御史不相统属难于行事又文移往来亦多窒碍改为都御史巡抚 五年定巡抚官赴京议事例辽东大同每年一次宁夏延绥甘肃二年一次俱四月初一日至京南北直及北方腹里者仍每年一次四川及南方者亦二年一次俱八月初一日至京其二年一次者若果地方宁静事有应议者聴从一年一次   凡各处巡抚官初遣尚书侍郎都御史少卿等官后专用都御史初名巡抚或名镇守后定为巡抚兼军务者加总督赞理掌粮饷者加总督兼理他如整饬边备提督边关及抚治流民等项皆随事异名若边境有事又有总督提督总制参赞赞理及经畧巡视之名近例尚书侍郎治事于外者兼都御史以便行事事毕而罢   诸司职掌   十二道监察御史照刷卷宗衙门   浙江道   中军都督府   留守中卫   广洋卫     府军左卫   神防卫     应天卫   和阳卫     直庐州府   江西道   前军都督府   府军前卫   豹韬卫     龙江卫   龙骧卫     天防卫   直淮安府   福建道   户部      金吾后卫   飞熊卫     直池州府   常州府   北平道   吏部      金吾前卫   旗手卫     直苏州府   广西道   通政使司    镇南卫   五军断事官   直安庆府   徽州府   四川道   工部      府军卫   直松江府   广徳州   山东道   兵部      羽林右卫   典牧所     直凤阳府   徐州      辽东都司   广东道   刑部      虎贲左卫   直应天府   河南道   礼部      太常司   羽林左卫    国子监   翰林院     钦天监   光禄司     仪礼司   教坊司     直州府   陜西道   后军都督府   江隂卫   防古左右卫   府军后卫   鹰卫     兴武卫   横海卫     大理寺   行人司     直和州   湖广道   右军都督府   武徳卫   水军右卫    广武卫   虎贲右卫    留守右卫   五城兵马司   直宁国府   山西道   左军都督府   留守左卫   英武卫     锦衣卫   水军左卫    骁骑右卫   府军右卫    龙虎卫   直镇江府   太平府   见今十三道带管衙门   浙江道   中军都督府   留守中卫   茂陵卫     府军左卫   广洋卫     神防卫   金吾左卫    金吾右卫   和阳卫     应天卫   武功中卫    武功后卫   越府羣牧所   金吾前卫   牧马千户所   庐州府卫   六安州卫   江西道   前军都督府   豹韬卫   天防卫     邳州卫   龙江左右三卫  龙骧卫   府军前卫    燕山左卫   羽林前卫    寛河卫   淮府羣牧所   淮安府卫   九江卫     大河卫   武清卫     龙门卫   福建道   户部      金吾后卫   裕陵卫     忠义左卫   武功左右前三卫 飞熊卫   承运库     广积库   甲乙丙丁戊字库 寳钞提举司   天财库     广惠库   赃罚库     印造钞局   广盈库     军储库   龙江批验盐引所 抄纸局   武成中卫    景陵卫   常州府     池州府   美峪千户所   献陵卫   开平中屯卫   定逺卫   行用库   四川道   工部      军器局   御用监     针工局   尚衣监     文思院   皮作局     惜薪司   寳源局     府军卫   济州卫     永清左卫   蔚州卫     营缮所   常山羣牧千户所 鞍辔局   冠帽局     兵仗局   织染局     大宁前卫   金山卫     石砫宣抚司   播州宣慰司   天全六畨招讨司酉阳等宣抚司  松江府   广徳州     潼川州   梁府羣牧所   怀来卫   怀安卫     孝陵神宫监   陜西道   后军都督府   大理寺   行人司     兴武卫   神武后卫    鹰卫   义勇中右二卫  横海卫   牧马千户所   江隂卫   韩秦庆三府   和州   安化王府    保定左右中前四卫   府军后卫    宁夏卫   防古左右二卫  敢勇报效二营   云南道   顺天府     广备库   羽林前卫    隆庆左右二卫   永平府卫    广平府   通州三卫    卢龙卫   密云中后二卫  镇虏卫   抚宁卫     东胜左右二卫万全左右二卫  山海卫   涿鹿四卫    黄花镇千户所营州左右中前后五卫   大同中屯卫   居庸关   寛河千户所   乐安千户所   定州千户所   宣河千户所   赵府   河南道   礼部      翰林院   国子监     光禄寺   都察院   伊唐周郑四府  太常寺   鸿胪寺     钦天监   钟皷司     太医院   教坊司     羽林左卫   彭城卫     留守前后二卫卫府羣牧所   郑府仪卫司   尚寳司     神武左右前三卫   州府卫    两淮盐运司   大名府     汝宁千户所   睢阳卫     潼关卫   髙邮卫     宁山卫   仪真归徳武平三卫   广西道   通政司     六科   燕山前右二卫  忠义前后二卫   富峪卫     大兴左卫   沈阳左卫    防州卫   镇南卫     武骧左卫   腾骧左右二卫  徽州府   真定府     保定府   紫荆关     倒马关   安庆府卫    新安卫   真定卫     兴河千户所   广昌千户所   镇武卫   牧马千户所   南丹卫   髙山卫     广西卫   靖江王府仪卫司   广东道   孝陵卫     刑部   应天府     虎贲左卫   沈阳左右二卫  常山中防卫   济阳卫     武功左右二卫   武骧右卫    长陵卫   隆庆州卫    怀来千户所   安东中防卫   山西道   左军都督府   锦衣卫   留守左卫    骁骑左右二卫义勇前后二卫  府军右卫   水军左卫    英武卫   龙虎卫     大宁中卫   镇江府卫    太平府卫   建阳卫     朔州卫   振武卫     天城卫   沈阳中屯卫   阳和卫   云川卫     蒲州卫   平定州千户所  威逺卫   晋府长史司   山东道   皇陵卫     兵部   防同馆     大通关   羽林右卫    沈阳中卫   常山右防卫   御马监   济宁卫     永清右卫   典牧所     滕府牧马千户所   辽东都司    凤阳府卫   徐滁二州并卫  沂州卫   中都留守司   泗州卫   怀逺卫     长淮卫   徳州二卫    保定后卫   广宁卫     夀州卫   宿州卫     凤阳中卫   凤阳左卫    洪塘湖千戸所   湖广道   右军都督府   五城兵马司   留守右卫    虎贲右卫   江淮卫     武徳卫   忠义右卫    水军右卫   广武卫     义勇左卫   荆襄楚三府长史司 宁国府卫   辽梁岷吉四府  宣州卫   华阳王府    神武中卫   茂山卫     定州卫   开平卫   贵州道   吏部      太仆寺   上林苑监    旗手卫   忠义中卫    苏州府卫   顺徳府     河间府卫   保安州卫    太仓镇海二卫梁城千戸所   大宁都司   兴州五卫    天津三卫   宣府三卫    玉林永宁二卫遵化蓟州二卫  镇朔蔚州二卫龙门千戸所   沧州千户所   长芦盐运司   万全都司   十二道监察御史职掌后为十三道   纠劾百司   诸司职掌   凡文武大臣果系奸邪小人搆党为非擅作威福紊乱朝政致令圣泽不宣灾异迭见但有见闻不避权贵具奏弹劾   凡百官有司才不胜任猥琐阘茸善政无闻肆贪坏法者随即纠劾   凡大小祭祀敢有临事不恭牲币不洁防渎神明有乖礼典失于举行及刑余疾病之人陪祭执事者随即纠劾   凡朝防行礼敢有搀越班次言语諠哗有失礼仪及不具服者随即纠问   凡在外有司扰害善良贪赃坏法致令田野荒芜民人受害体访得实具奏提问   凡学术不正之徒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求进用或才徳无可称挺身自拔者随即纠劾以戒奔竞   宪纲   凡风宪任纪纲之重为耳目之司内外大小衙门官员但有不公不法等事在内从监察御史在外从按察司纠举其纠举之事须要明着年月指陈实迹明白具奏若系机密重事实封御前开拆并不许虚文泛言若挟私搜求细事及纠言不实者抵罪   凡大朝防行礼若有失仪聴纠仪御史举劾常朝大小衙门官员奏事理有未当及失仪者聴侍班御史并给事中劾奏依律罚俸   凡祭祀郊社宗庙山川等神若有怠于职事及失仪者并聴纠仪御史举劾依律责罚   凡纠举官员生杀予夺悉聴上命若已有防发落不许再劾   凡都察院按察司堂上官及首领官各道监察御史吏典但有不公不法及旷职废事贪淫暴横者许互相纠举毋得狥私容蔽其所纠举并要明具实迹奏请按问明白覆奏区处其有挟私妄奏者抵罪   凡国家政令得失军民利病一切兴利除害等事并聴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各陈所见直言无隐若建言创行事理必须公同评议互相可否务在得宜方许实封陈奏   问拟刑名   诸司职掌   凡鼓下或通政司发下告人连状到院责令供状明白保管聴照出状内被告人数入流官员具呈本院奏闻提取其军民人等给批差人提取理对招供明白取讫服辩无招干连随即保管聴候有罪人数牢固监禁追徴所招赃仗完足责令库子收贮议拟罪名开写原发事由问拟招罪照行事理徒流迁徙死罪充军人数具写奏本笞杖以下止具牒文佥押完备连囚赴堂备説所犯情节罪名审无异词然后入递将囚押送大理寺审録平允回报若罪名不当驳回再问仍将所驳招罪防详明白再拟改正或有畨异则监收聴调别衙门再问其余审允人数除笞杖徒流徒罪准工囚人备开年甲住址畧节招罪工役限期呈堂编发工役的决笞杖人数书写断单开具合得罪名防请刑部等官公同断决取完佥批单入卷其充军囚人具手本送编军御史处照地方编发取收管附卷绞斩死罪仍令司狱司转送重囚监牢固枷收聴大理寺依时覆奏回报具手本防请刑部等官公同处决仍取决讫月日批单附卷无招疎放并笞杖的决还职着役宁家人数另具公文差人管送各该衙门给凭发回取批收附卷原收仗季终通类具呈本院出给长单差委御史觧赴内府该库交纳足备取获库收附卷如有追无见囚人责供明白类行原籍追徴及照出合问人数随即呈提前项审过囚人设有病故请官相视明白取获批单附卷若干系重囚牒报大理寺知防本宗事完通具结絶縁由呈堂照验【余与刑部同】   宪纲   凡告有司官吏人等取受或出首私等事直赴巡按监察御史在外赴按察司并分司及巡按监察御史处陈告追问明白依律施行其应请防者奏闻挐问若军官有犯在京从都察院在外从巡按监察御史按察司并分司密切奏请施行其各都司及卫所首领官有犯即便挐问   凡都察院并监察御史按察司纲纪所系其任非轻行事之际一应诸衙门官员人等不许挟私沮坏违者杖八十若有干碍合问人数敢无故占恡不发者与犯人同罪   凡按察司官断理不公不法等事果有寃枉者许赴巡按监察御史处声寃监察御史枉问许赴通政司递状送都察院伸理都察院不与理断或枉问者许击登闻皷陈诉   凡风宪官问定官员赃罪如有寃屈许本犯从实声诉若果真犯实迹不肯伏罪或揑造挟讐等项为词摭拾原问者于本犯上加二等科罪仍押至午门前聴再审   凡监察御史按察司官追问公事中间如有讐嫌之人并聴移文陈説回避若防胧怀私按问致有违枉者于反坐上加二等科罪所问虽实亦以不应科断   凡监察御史按察司官追问轻重刑名中间果有律令该载不尽者比拟律条开具请防   凡都察院官及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吏人等不许于各衙门嘱托公事违者比常人加三等有赃者从重论   明防典卷一百六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六十五   都察院二   出巡   国初命监察御史巡按刷卷等项诸司职掌所载法制甚详其后若清军提学巡城巡闗巡茶马巡盐巡河捕盗盘粮等项添差渐广各有勑谕并合行事宜则散见于各部本事之下今各项事例仅举其略云   诸司职掌   凡分巡按治州郡必须遍厯不拘限期风宪官吏务要同行不许先后相离其经过去处除差拨弓兵防护依律闗支廪给应付脚力买办心红纸劄之外不许擅令所司和买物货私役夫匠多用铺陈等项亦不得纵容官吏出郭迎送其分巡地面果系原籍及按临之人设有讐嫌并宜回避毋得沽恩报讐防胧举问   凡至按临处所先将罪囚审録卷宗吊刷外稍有余暇首先亲诣各处祭祀坛塲其祭器墙宇有无完缺其次存防孤老审问衣粮曾无支给巡视仓库查筭钱粮有无亏欠勉励学校考课生员有无成效中间但有欺弊即便究问如律   凡受军民诉讼审系户婚田宅闘殴等事必湏置立文簿抄写告词编成字号用印闗防立限发与所在有司追问明白就便发落具由囘报若告本县官吏则发该府若告本府官吏则发布政司若告布政司官吏则发按察司若告按察司官吏及伸诉各司官吏枉问刑名等项不许转委必湏亲问干碍军民官员随即奏闻请防亦不得擅自提取   凡至所在体知有司等官守法奉公亷能昭著者随即举奏其奸贪废事蠧政害民者究问如律   凡至地方所有合行事件着令首领官吏抄案施行一科差赋役仰本府凡有一应差役湏于黄册丁粮相应人户内周而复始从公差毋得放富差贫那移作弊重扰于民先具见役里长姓名同重甘结罪文状并依准囘报   一圩岸坝堰陂塘仰行府县提调官吏查勘槩管地面应有圩岸坝堰坍缺陂塘沟渠涌塞务要趂时修筑坚完防洗流通以备旱潦毋致失时及因而扰害于民先具依准囘报   一荒闲田土仰本府正官多方设法召民开垦趂时布种其合纳秋粮湏侯年限满日科征毋致抛荒仍将任内开过田亩数目同依准缴报   一跕驿仰行提调官常川整各驿船马铺陈什物一切完备仍钤束惯熟稍水人夫常川在驿听候逓送使客毋得失误先具跕船人夫什物马骡头匹数目并不致违误结罪文状缴报   一急逓铺仰行提调官常川视铺舍合用什物完备严督铺长司兵常川在铺走逓公文毋致磨擦及稽迟沉匿仍禁约往来差使人员不得役使铺兵损坏铺舍如有缺坏即便修理具各铺司兵姓名田粮什物数目囘报   一桥梁道路仰令提调官常加视但有损坏去处即于农闲时月并工修理务要坚完毋致阻碍经行具依准囘报   一税粮课程仰本府即将嵗办税粮诸色课程各各数目保结开报   一户口仰本府取勘籍定户口分豁城市乡都旧管收除实在増减数目开坐囘报   一学校仰提调官凡遇庙学损坏即为修理完备敦请明师教训生徒务要作养成材以备擢用毋致因循弛废仍将见在师生员名缴报   一收买军需等项仰本府照依按月时估两平收买随即给价毋致亏官损民及纵令吏胥里甲铺户人等因而克落作弊违错具依准囘报   一额造叚匹等物仰本府即将织染局见在各色人匠机张嵗办数目闗支顔料等物开坐囘报   一升斗秤尺仰行提调官照依原降様式较勘均平毋容嗜利之徒私自造置欺诈小民具依准囘报   一词讼仰本府应有词讼疾早从公依律归结毋得淹延妨废民生及听吏胥增减情词出入人罪仍将见问应有囚数分豁已未完结尽实开报母得隠漏自取罪愆具依准囘报   一皁弓兵仰行本府并合属取勘额设名数籍贯田粮数目开坐毋得多余滥设有害于民具依准回报一节义仰本府取勘境内应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果有志能卓异明着实迹结罪举保毋得举富遗贫影蔽差徭扶同作具依准囘报   一原设申明旌善亭但有损坏仰本府严督所属即便并工修理条列榜示使善恶知所劝惩毋得视为文具因而废弛先将都隅处所同善恶人数囘报   一印信衙门仰照勘本府并所属应有印信大小衙门保结囘报   一上年分巡官有无寄收赃罚仰本府取勘见数开坐已未起解数目囘报   一取勘仰本府将所属去处四至八到画图贴説缴报一讲读律令仰本府并合属官吏湏要熟读详玩讲明律意取依准囘报   一鳏寡孤独仰本府将所属养济院合支衣粮依期按月闗给存防养赡母使失所仍具孤贫名数同依准状呈一仓库房屋仰行本府提调官常川视若有损坏即便修理及设法闗防斗级人等作仍将见在钱粮等物分豁上年旧管今嵗收除实在备细数目同官吏结罪文状缴报   一官吏脚色仰取勘本府并合属见在官吏姓名年甲籍贯厯仕脚色到任月日囘报   宪纲   凡监察御史各道按察司官毎出巡审囚刷卷必湏徧歴不拘限期   凡监察御史巡按许带书吏一名照刷文卷许带人吏二名若应用监生临期奏请按察司官分巡许带吏典二名承差一名皆湏官吏监生承差同行不许相离御史及按察司官陆路给驿马水路应付站船监生吏典承差陆路并骑驿驴水路应付逓运船俱支廪给经过去处量拨弓兵防送不许别带吏典皁人等   凡分巡地面果系原籍并先曽厯仕寓居处所并湏回避   凡在京及各布政司并巡厯地方仓库局务等衙门但系钱粮出纳去处从监察御史按察司并分司官不时巡视若有作就便防治   凡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巡歴去处若有官吏犯罪畏避追问故将财物妇女潜入公廨设计装诬沮坏风宪者并许取问实封奏闻犯人处重财物没官妇女发有司收问其出巡官吏仍不得自生嫌疑回避致妨巡歴凡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巡歴去处所问公事有拟断不当者都察院按察总司随即改正当该吏典罪之如律仍将原问御史及分司官拟断不当事理具奏得防方许取问   凡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巡歴去处但知有司等官守法奉公亷能昭著者随即举闻若奸贪废事蠧政害民者即便挐问其应请防者具实奏闻若知善不举见恶不挐杖一百发烟瘴地面安置有者从重论   凡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忠臣烈女志行卓异可励民风者所在有司举申监察御史按察司覆实移文所司以凭奏闻旌表   凡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巡歴去处各衙门官吏不许出郭迎送违者举问如律若容令迎送不行举问者罪同如有规避者从重论都司布政司府州官所至亦同凡国家律令并续降条例事理有司官吏湏要熟读详玩明晓其义监察御史按察司官所至之处令其讲读或有不能通暁者依律究治   凡都察院合用笔墨心红具奏劄付京府按察司合用笔墨心红纸劄行移附廓府分监察御史按察分司巡厯去处合用纸笔硃墨灯油柴炭行移所在有司并支给官钞收买应用具实销筭   事例   洪武六年令御史察举各处有司官员 永乐元年命巡按御史及按察司凡府州县官到任半年之上察其亷贪具实奏闻 宣徳十年奏准凡在外都司卫所首领官并断事等官从巡按御史按察司考察阘茸无能者起送赴部 正统元年议准各处卫所官员听巡按御史按察司照依文职事例一体考察 四年奏定宪体及出巡礼仪一风宪为朝廷耳目宣上德达下情乃其职任所至之处湏访问军民休戚及利所当兴害所当革者随即举行或有水旱灾伤当奏者即具奏不可因循茍且旷废其职一风宪存心湏用明白正大不可任一己之私昧众人之公凡考察官吏亷贪贤否必于民间广询密访务循公义以协众情毋得偏听及輙凭里老吏胥人等之言颠倒是非亦毋得搜求细事罗织人过使奸人得志善人遭屈一风宪之官当存心忠厚其于刑狱尤湏详慎若刻薄不仁专行酷虐不思罪有大小罚有重轻而一槩毒刑以逞动輙棰人至死不惟有失朝廷钦恤之意抑且祸及身家虽悔无及一居风宪者湏用持身端肃公勤详慎毋得亵慢怠惰凡饮食供帐只宜从俭不得逾分一风宪之职其任至重行止语黙必湏循理守法若纎毫有违则人人得而非议之为风宪之累矣故所至州县取假分毫之物即自玷溷在我无瑕方可律人一所至之处湏用防闲未行事之先不得接见闲杂人凡官吏禀事除公务外不得问此地出产何物以防下人窥伺作一分巡所至不许令有司和买物货及盛张筵宴邀请亲识并私役夫匠多用导从以张声势自招罪愆一巡按之处不得令亲戚人等于各府州县等衙门嘱托公事及营充勾当一出巡同事之人湏相协和若有所见不同而行事乖舛者可于无人之处从容陈説利害以开导之彼心既悟必能从正凡人有言湏虚心以听不可偏执已见若听者能从则言者亦不可矜为已功大抵同僚同事当如兄弟相亲相爱积诚相与未有不相契者凡有善相让有过相规相规之言只两人自知切不可对众发之庶其能从凡处同僚不可推恶避劳不可妨彼利己不可己抑人必务协和以相助益不但宪司如此诸司处同僚者亦皆当然一学校者礼让之地凡监察御史按察司官所至下学先诣大成殿拜谒礼毕退诣明伦堂生员讲説经史监察御史按察司官中坐本处提调七品以上正佐官序坐于左教授学正教谕训导序坐于右听讲余皆立听布政司官下学亦同若布政司按察司官与御史一同下学御史左边正面坐布政司按察司官依品级右边正面坐问答之际教官生员不许行跪礼一总兵镇守官受朝廷委任以防奸御侮凡调度军马区画边务风宪官皆无得干预其相见相待之礼尤湏谦敬如总兵镇守官有犯违法重事湏用体覆明白指陈实迹具奏请防不许擅自辱慢其军职有犯具奏请防已有定例风宪官巡歴去处亦湏以礼待之并不得轻易陵辱一在外乡试自有布政司官提调按察司官监试其巡按及公差问理等项监察御史毋得干预及列名于乡试小録甚失大体其所试生徒若有情听行纠举亦不得生事诬执其在京乡试及防试合用监察御史监试如有兄弟子侄之类在内应举者亦湏回避一初到按临之处其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及卫所府州县官相见之后各回衙门办事每日不许伺候作揖及早晩听事遇有事务许唤首领官吏抄案或佐贰官一员前来发落不许輙唤正官或有合令正佐官计议事务及正佐官自来禀白者不在此例按察司官分巡同都司布政司官所至亦同违者从风宪官举劾一各衙门问过罪囚或有合断事理干碍计禀者先令有司定拟罪名然后参考事例明白方可发落不可輙自与决恐有别例议论不同宜从所长一方面官与御史初相见左右对拜方面官来见御史前门外下马由正道入御史延至后堂方面官坐左御史坐右及御史回望司前下马由正道入方面官延至后堂御史坐左方面官坐右首领官初见行拜礼御史中立还拜一中都留守司官各处按察司官相见并如前仪一各卫指挥盐运司运使同知各府知府初见御史按察司官上手立对拜盐运司副使判官各府同知通判推官各州知州同知判官各县知县及守御千户初见御史按察司官中立答拜各卫并盐运司各府州首领官各县县丞主簿初见行拜礼御史按察司官起身举手各县典史及仓塲库务阴阳医学僧道等官初见行拜礼御史按察司官坐受举手其指挥运使运同知府知州问答之际不许行跪礼一府州县儒学教官生员初见行拜礼御史按察司官出位中立还拜教官生员相见之后不许每日伺候作揖有妨肄业一古圣帝明王先师先贤陵墓山川社稷祀典祠坛仰本府州县提调所属常湏洁净有损坏者即为修理仍禁牧放樵采一山林隠逸怀材秉义之士仰本府州县官究心搜访举送赴京以备擢用一乡饮酒礼仰本府州县行属照依原降图式举行毋得尊卑失序其城市乡村所司宜一体申明遵行无为文贝一本府州县及所属但有急缺官员随即径申吏部以凭除授不许稽迟一境内盗贼仰卫府州县严督所属捕盗官及应捕之人令昼夜用心巡察擒获务要尽絶无遗民患仍将捕盗官及应捕之人职名开报一巡检司及闗津把隘官兵仰卫府州县督令用心守把凡经过之人验引明白即便放行不许纵放逃军逃囚及奸细之人仍严禁约官兵人等不许生事刁蹬取财害民一狱禁所当矜恤仰本府州县官并司狱司官常加视督令狱卒将见禁囚人如法收禁冬设暖柙夏备凉浆合得囚粮依数支养若有疾病令医治疗不许纵令狱卒人等尅落衣粮非理凌虐因而痩死及将平民枉禁违错仍具狱官吏卒名数及见监囚数开报一指挥千百户镇抚总小旗并要抚防军士各令得所不许生事虐害勒取财物及尅减月粮一凡系卫所去处务要髙城深濠门堞坚壮如有损坏即拨军余修理不许怠慢常常严督军士各遵纪律守御地方不许擅离信地扰害人民仍于门禁闗津守把盘诘奸细但有乡村人民挑担物货柴薪等项入城货卖不许指以盘诘为由生事刁蹬因而勒要财物一不许纵容泼皮军余出入府县把持官府欺虐良善一管军官不得纵令军人离役虚申逃亡冒名代替及私占用营运买卖或作佃户等项役使 景泰元年令在外乡试仍听巡按御史监临 天顺元年奏准今后毎年巡按御史将司府州县见任官员从公诘察除贪汚不法者就便拿问其老疾罢輭等项起送吏部查例定夺如有奉公守法亷能超卓者更替回京之日指实举奏吏部记其姓名候考满到部查考陞用若御史考察不公颠倒是非者参问如律 成化三年奏准各处布按司分巡分守官员遇有陈告违法事情并奉到勘合应该勘问事理俱要亲自勘问及访问军民休戚官吏贤否并举行兴利除害等事周嵗满日交替接管方许囘司仍备将问过囚犯完过事件开报本司转呈巡抚巡按等官稽考若有奸慢悮事者径自参奏拏问 治十五年奏准各道分巡分守官有缺该司掌印官从公将应委职名呈禀监临衙门查无违碍依拟施行毋致久缺误事其有推奸不法者许巡按御史指实劾奏   刷卷   诸司职掌   凡监察御史并按察司分司巡厯去处先行立案令各该军民衙门抄案从实取勘本衙门并所属有印信衙门合刷卷宗分豁已未照刷已未结絶号计张缝依式粘连刷尾同具检单目并官吏不致隠漏结罪文状责令该吏亲赍赴院以凭逐宗照刷如出卷内事无违枉俱已完结则批以照过若事已施行别无违枉未可完结则批以通照若事已行可完而不完则批以稽迟若事已行已完虽有违枉而无规避则批以失错若事当行不行当举不举有所规避如钱粮不追人赃不照之类则批以埋没各卷内有文案不立月日颠倒又在乎推究得实随其情而拟其罪其曰照过曰通照曰迟错曰埋没此皆照驳之总名而照刷之方又各有其法今将六房照刷事例各畧举于后   一照刷吏房起取罢闲官吏文卷假如应天府某年月日承奉吏部劄付仰行所属应有为事罢闲官员取勘见数一名起送听用当日立案行移上元等防县取勘花名先申到府案催各县陆续照依原报名数申解完絶取获实收明白卷内行移又无迟错事理则刷尾批云照过设若起解未尽行催不絶则批通照其或各县开称事故文书到后或半月或数日不行催问则批云事属稽迟及有先申某今解某本作某却作某之类则批云事属差错如是原申十名已解六名外四名未解经年歇案不催中间情不无则驳之曰埋没照刷州县吏房卷同   一照刷户房开垦荒田卷假如州府承奉户部劄付仰行所属应有荒闲田土召人开垦合纳税粮三年后依例科征据江都等县申报人户姓名开过田亩数目立案候至年限满日具将起科则例花名田粮数目移付征收秋粮卷收科了当卷内别无稽迟差错事件则批刷尾云照过设若年限未满申报未絶则批通照其或各县申称见行开垦先具人户花名到府迁延三五日或数十日不行立案行催开过田数则批云事属稽迟其有原开顷亩该科秋粮十石却作千石之类则批差错至于原申开过田土比候年限已满或逾年不行收科或将原报顷亩减多作少其显然则当驳之以埋没照刷州县户房巻同   一照刷礼房买办祭祀猪羊果品香烛等项文卷先看何年月日承奉礼部劄付开到本府合该祭祀社稷先圣先贤及风云雷雨山川无祀鬼神等坛若干处每坛计用猪若干羊若干果品香烛等项若干其价照依本处时估对物收买仰于官钞内放支当日立案定限行移所属州县收买要见囘报是何行人物户时估及差委何官眼同收买送官应用仍查筭原估与收买价钞相同已用与原买之数无异俱有行人物户领状在卷祭祀已毕事无施行则批以照过若或已买在官祭祀日期未临虽皆有发付收领明白事无施行则批以通照其或经违日久才方立案行移祭期将临其收买猪羊等项尚有未备显是怠慢则批以事属稽迟若或分派各行人物户所买品数皆同而价钞不一且如春丁祭先师孔子该猪六口每口价钞二百贯却共作一千二百五十贯附卷及查行人物户领状实领一千二百贯并查放支官钱卷内亦止一千二百贯既已明白别无规避则批以事属差错其或猪羊等项已备祭祀已毕但不见所用过钞贯花销不见是何行人物户收领价钞及有无余下物件未用责付何人收领防胧不明显有规避则批以事属埋没照刷州县礼房卷同   一照刷兵房勾补军役文卷先看本府何年月日承奉兵部劄付或都司布政司各卫公文坐勾补役军丁若干名若当日立案行移各该州县立定限期解府各该州县照依坐下名数随即解到卷内见有原获合干上司实收事无施行则于刷尾批以照过若或当日立案照依名数行下各该州县或全不解到已经节次移文催并差人坐守起解虽已尽絶而无实收则批以通照又或经违三五日甚至十数日才方立案行移虽各该州县依数起解未见实收则批事属稽迟若行移不迟名数不缺中间原坐张某今解李某案内不见审实縁由及驳问所司官吏虽有实收则亦批事属不明其或已承上司明文虽已立案经年不见催举间或行移如勾十名止解到五六名已解者不见实收未到者又不举问显有窥避则批曰事属埋没照刷州县兵房卷同一照刷刑房贪赃坏法文卷先看本府何年月日据某人所告词状当日曽无立案将本人引审或监或保若监收原告要见为何縁故明白立案取具司狱司收管在卷若或保在原告要见立案批差皂取获保状附卷其状内合问人数查照曽无立案分豁被告干连着落所司提解又当防本府何年月日据所司依限解到坐提人数要见当日立案将各人引问责与原告对理且如甲告乙受丙赃五十贯乙招如告又告丁赃四十贯丁供明白甲自招虚又当看甲乙丙之招词丁之供状同甲乙丙之服辨曽无题押入卷乙招赃钞曽无立案追征既已追征曽无纳足有无该库收贮领状又防有无立案引律拟罪发落又于发落案内先防原发事由中间曽无増减原状闗情节查批解到月日有无淹禁次于问拟招罪项下详看乙所招受赃情节比甲所告是否同异却于前件议得项下参详甲乙丙之罪名比律允当并无招涉依例疎放又于照行事理要见准工者差人起解的决者立案摘断免科者疎放宁家追足乙名下招受赃钞责令该库收贮取获领状在卷如原发事由内无増减原状闗情节问拟招罪内无故失出入人罪前件议得下比照律条所拟允当照行事理内无人赃埋没之俱已完结事无施行则批以照过若或已提未到人数累催不到原追赃钞催促未足则批以通照其或受状不即立案已经数日方才施行以致提人未到则批曰事属稽迟若案内字样不同粘连颠倒以致月日参差官不题押吏不书名之类事已完结而无窥避则批事属差错若或囚人招出人赃照行事理内不照追提以致经年不行显有窥避则批曰事属埋没照刷州县刑房卷同   一照刷工房成造船只文卷先防何年月日承奉工部劄付坐下本府该造船若干只每只计用丁线大小不等若干斤桐油若干斤麻穰若干斤其价照依时值对物收买仰于官钱内放支合用木植着落人夫采所当日立案定限行移所属州县起集人夫采办木植要见囘报起解人夫若干名并所诣处所及已收买丁线等物时价差委何人带领各匠若干名前来塲所兴造次将引各行具领状支钞依数收买物料成造船只查筭原估与收买价钞相同已用与原计物料无异船只已起限期不违事无施行俱有各行收买物料领状在卷则批以照过若或行移不迟兴工不后物料不缺人匠不少支用物料未尽原定限期不违舡只未起事有施行则批以通照其或经违数日才方立案行移其所属州县合办物料人匠虽已不缺而船只亦起终是怠慢则批云事属稽迟若或派料或多或少用工或众或寡且如每船合办五寸丁线二百斤却买二百五十斤合办三寸丁线三百斤却买二百五十斤之类以致船只未起又违限期中间收买价钞并无尅落查考各行领状在卷文案明白别无窥避则批事属差错其或船只已完不见各船已用物料花销余下丁线等物不见责令是何库分收贮原计料数多已收买数少显有窥避则批云事属埋没照刷州县工房卷同   宪纲   凡在京大小有印信衙门并直卫所府州县等衙门在外各都司布政司按察司文卷除干碍军机重事不刷外其余卷宗从监察御史每嵗一次或二嵗三嵗一次照刷五军都督府六部大理寺令该吏具报事目太常寺通政司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国子监翰林院各卫令首领官吏具报其余衙门正官首领官通署呈报以凭查刷都察院堂上及各道文卷俱照例送刷中间干碍追究改正事理照依已定行移体式施行如有迟错其经该官员应请防者奏请取问其余官吏就便依照刷文卷律治罪其各都司布政司按察司所属卫所府州县等衙门文卷从本处按察分司照刷若有迟错一体依例施行其照刷之际务要尽心若有狱讼淹滞刑名违错钱粮埋没赋役不均等项依律究问迟者举行错者改正合追理者即与追理务要明白立案催督结絶不能尽职者监察御史从都察院按察分司从总司体察奏闻究治   计各处按察司并分司   浙江按察司   浙东道【宁绍台金衢温处】浙西道【杭严嘉湖】   江西按察司   南昌道    湖东道   湖西道    九江道   岭北道   福建按察司   福宁道    建宁道   武平道    漳南道   广东按察司   岭南道    岭东道   岭西道    海南道   海北道   广西按察司   桂林道    苍梧道   左江道    右江道   四川按察司   川东道    川西道   川南道    川北道   湖广按察司   武昌道    湖南道 【上下二道】   湖北道    荆南道 【上下二道】   山东按察司   济南道    东兖道   海右道    辽海东宁道   河南按察司   河南道    河北道   大梁道    汝南道   陜西按察司   闗内道    闗南道   闗西道    陇右道   西宁道    河西道   山西按察司   冀宁道    冀南道   冀北道    河东道   口北道   云南按察司   普安道    临元道   金沧道    洱海道   贵州按察司   贵宁道    新镇道   安平道    思仁道   明防典卷一百六十五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一百六十六   都察院三   追问   诸司职掌   凡在外军民人等赴京或击登闻鼓或通政司投状陈告一应不公寃枉等事钦差监察御史出巡追问照出合问流品官员就便请防挐问带同原告一到追问处所着令原告供报被告干连人姓名住址立案令所在官司抄案提人案验后仍要抄行该吏书名画字如后呈解原提被告人到不详停滞即于来解内立案将原被告当官引问取讫招供服辩判押入卷明立文案开具原发事由问拟招罪照行事理除无招笞杖轻罪就彼摘断徒流死罪连人卷带回审拟奏闻发落【余并与问拟刑名相同】   宪纲   凡监察御史按察司官有追问诸衙门官员取受不公刑名等事除军官京官幷勲旧之臣及在外文职五品以上官具奏请防方许取问其余六品以下取问明白从公决断之后仍具奏闻若奉特防委问者湏将始终縁由议罪回奏取自上裁   凡有告争户婚田土钱粮鬭讼等事须于本管衙门自下而上陈告归问如理断不公或寃抑不理者直赴巡按监察御史在外赴按察司或分司及巡按监察御史处陈告即与受理推问如果得实将原问官吏依律究治其应请防者具实奏闻若见问未经结絶又赴本管上司告理不许辄便受状追卷变易是非须要即时附簿发下原问官司立限归结如理断不当及应合归结而不归结者即便究问违者监察御史按察司体察究治如不系分巡时月及巡歴已过所按地面却有陈告官吏不公不法者随即受理追问   凡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分巡去处如有陈告官吏取受不公等事须要亲行追问不许转委违者杖一百凡有军民相干词讼等事移文到日其应该会问官员随即前去若无故不即会问及偏徇占恡者从监察御史按察司官按问其应请防者具实奏闻   审録   诸司职掌   凡在外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幷直府州刑名有犯死罪囚人收监在彼止开招罪申逹合干上司详议允当移文本院通类具奏差监察御史会同刑部委官按临审决其到所在官司随即令首领官吏抄案各该衙门追吊原行人卷赴官详招罪果无出入及审取犯人服辩无异就令所司抄案差委狱卒将犯人押赴法各照原拟处决将原吊卷宗发还该衙门收照却行具本开坐决过犯人花名回奏仍呈原委官司知会若囚人畨异原招即合辨理重提一干人证到官从公对问明白带回审録发落其原问官吏果有受赃出入人罪情通行具奏挐问   宪纲   凡各都司布政司所属幷直府州县军民诸衙门应有罪囚追问完备杖罪以下依律决断徒流死罪议拟备申上司详审直隶聴刑部巡按监察御史在外聴按察司幷分司审録无异徒流罪名就便断遣至死罪者议拟奏闻事内干连人数先行摘断不须对问者发落寜家必合存留待对者知在聴直隶去处从刑部委官与巡按监察御史在外从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及巡按监察御史公同审録处决如畨异原招事有寃抑者即与从公辩理若果寃抑幷将原问原审官吏按问其应请防者奏闻区处若审録无异故延不决及明称寃枉不与伸理者并依律罪之   清军   事例   宣徳二年勅六科掌科给事中各道掌道监察御史推举亷能给事中御史各十四员具奏差往各处清理军役正统五年议准在京在外都司卫所不许差人勾军   止将逃故等项造册送部选差能干御史一十七员分定地方请勅前去浙江等布政司幷直保定等府州清理每年八月终仍具清解过军数回京具奏 天顺二年奏准清军御史三年一次赴京查考更替治十年奏准清军御史三年满日敢有枉道回家及年限未满揑造册籍回京本院严加考察奏请黜退 十五年奏准清军御史自到地方日为始扣至三年满日赴京复命   提学   事例   正统元年选差监察御史才行兼备者二员提督南北直学校其考试生员黜退为吏及蠲免差役追徴食粮等项俱聴照例施行 成化十三年奏准各处军民嵗贡生员俱聴提督学校官考试   巡城   事例   正统十三年令巡视京城等项御史凡事有奸弊聴其依法受理送问 成化四年令锦衣卫五城兵马司禁约赌博缉捕强盗巡城御史通行提调 五年奏准巡视五城监察御史不许监收各塲草束二十一年奏准京城坐铺火夫除官员二门幷无丁外其余勇士力士将军校尉人匠等项家人余丁例不优免敢有投托内府及在外各衙门分付优免者聴该城兵马司呈送廵城御史送问 治元年奏准在京捕盗官兵人等遇有地方刦杀人财不行用心缉捕聴锦衣卫堂上幷巡城御史指实参奏拏问七年奏准京城九门守门官吏如有私立小班多勒客商车辆等项财物巡城御史拏问   巡闗   事例   居庸闗直抵龙泉闗一带山海闗直抵古北口一带各差监察御史一员请勅前去公同各该分守守备等项内外官员巡视闗口闸军士整饬器械操演武艺幷受理守闗人等一应词讼就彼发落不许军卫有司擅便拘提有悮守把如守备等官有罢輭疾弱不堪任事之人指实具奏替换 山海等闗每半年镇巡等官将捉获军囚开奏若镇巡等官怠惰聴巡按巡闗御史纠举若非应捕人捉获军囚者给赏   巡茶马   事例   陜西洮州河州西寜茶马司三处收贮官茶易换畨马毎嵗差监察御史一员请勅前去申明节次条例提督都布按三司军卫有司幷守备把隘等官不许官豪势要及军民之家兴贩私茶潜入畨境通同交易旧例三年一次招畨易马其后不拘年限愿来者听所买上中下等马俱解陜西行太仆寺   巡盐   事例   宣徳十年选差御史一员于直隶州府通州狼山镇提督军衞巡司官旗弓兵人等巡捕禁革私盐 正统三年令两淮两浙长芦等运司每嵗各差御史一员领巡视禁约催督盐课 十年令长芦巡盐御史兼理山东盐法 成化九年差御史一员巡视河东运司盐课   巡河   事例   成化八年奏准山东济宁州直抵南京一带河道两淮巡盐御史带管通州直抵济宁州一带河道长芦巡盐御史带管提督所属军卫有司时加防濬修筑禁治豪强革除奸及督收船钞视驿跕缉捕盗贼盘检马船等项   捕盗   事例   宣德四年以冬月河冻选差御史锦衣卫官各三员徃良乡固安通州三路督令军卫有司各照地方设法捕盗 成化二年奏准选差监察御史二员各请一员自通州直抵临清一员自临清直抵仪真与原差巡河御史提督捕盗 十四年以朝觐官在途令巡捕御史锦衣卫官先河冻时两月差遣   盘粮   事例   辽东宣府甘肃及湖广两广四川等处每三年各差监察御史一员同给事中一员领勅前去各该地方会同巡按御史幷原管粮官将各仓库一应粮料草束银两吊取各年收放卷簿自某年查盘以后但系续收之数逐一盘验要见每年收支现在若干草束亦依法丈量幷原籴粮料用过价银数目若有陈腐糠粃不堪之数幷虚出盗卖亏折等弊应提问者提问应参奏者参奏施行   杂差   事例   宣徳四年差监察御史九员于京城九门整理钞法毎日将各门收过钞数开坐奏闻 又差监察御史一员同给事中会同光禄寺堂上官验收牲口果品厨料等物幷监收白粮 九年差监察御史一员巡视在京仓一员巡视通州仓一员巡视各处收草一员巡视甲字等库一员提督象牛羊等房钱粮一员巡察光禄寺凡内外官员人等多支食料及需索搔□者皆令执奏又差御史一员同给事中锦衣卫官巡视官军骑操马匹不许闲时带鞍骑坐及防载等项 正统二年令巡视光禄寺御史同户部主事监收钱粮 又差监察御史一员同给事中五城兵马司五府锦衣卫兵部原委官存防清到军士 五年令各门收钞御史等官提督守门官军遇有将官马防载物件等项拏问 七年奏准监察御史除宪纲幷诏勅内该载应合御史理办及军机等项事务如果都布按三司不能完结或完报未明者明白具奏取自上裁其余常事各衙门自行分管理办者不许辄拟奏差委 又差御史一员同太仆寺官给俵马匹 景泰四年差御史一员于两广监军 成化元年差给事中御史各一员巡察各营奸弊遇有该管头目私役卖放科敛及不行如法操练等项指实劾奏 五年各处草塲止令本部原委主事等官督同官攅收受其御史照旧往来巡视 六年令通州卢沟桥等处抽分局监察御史一季一换按月造册具本会同该局官吏御前复命 七年议准在京抽分竹木局五处仍令原设官攅照例抽分每季差御史一员与主事往来巡视提督   已上巡按巡盐巡茶马巡光禄寺巡闗巡城巡仓巡京营御史俱一年满清军御史三年满提学御史九年满存防抽分监收御史俱三月满刷卷盘粮三年一差印马一年一差与监试监军捕盗等项御史事毕即回任管事或御史缺少如清军刷卷等项以南京御史差遣   侍班紏仪监祭员数   每日奉天门朝丹墀二员午门外二员毎月朔望日奉天殿朝丹墀二员奉天门外二员万夀圣节正旦冬至殿上四员丹墀十二员皇太子千秋节文华殿上二员门外二员登极颁诏天下殿上四员丹墀十二员午门外二员承天门外二员上徽号颁诏天下殿上四员丹墀二员午门外二员承天门外二员驾幸太学行释奠礼监礼四员驾还奉天门行庆贺礼丹墀二员祭酒等官率诸生上表谢恩殿上二员丹墀二员册立东宫传制殿上四员丹墀十二员午门外二员承天门外二员上表称贺殿上四员丹墀十二员东宫行冠礼传制殿上二员丹墀二员行庆贺礼殿上二员丹墀二员文华殿上二员门外二员册封皇后颁诏天下殿上四员丹墀二员午门外二员承天门外二员行庆贺礼殿上二员丹墀二员册封亲王殿上二员丹墀二员皇子行冠礼殿上二员丹墀二员册封妃幷王妃及行纳徴礼传制殿上二员丹墀二员进实録殿上四员丹墀十二员经筵二员进春进厯幷科举传制状元率诸进士上表俱殿上二员丹墀二员大祀天地誓戒殿上二员丹墀二员监礼二员五府六部等衙门斋二十四员大祀礼成圣驾回行庆贺礼殿上二员丹墀二员待宴二员纠仪四员太庙时享祫祭春秋祭太社太稷太嵗风云雷等神幷祭诸陵监礼各二员祭岳镇海渎歴代帝王传制殿上二员丹墀二员祭先师孔子传制殿上二员丹墀二员监礼二员日月食纠仪六员   南京都察院   事例   凡本院问拟刑名审録处决重囚及提问职官等项俱与南京刑部同   凡本院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奉督操江官军幷巡视江道自九江至镇江苏松等处成化九年奏准専督巡江后复令兼督操江官军   凡南京各衙门圣节正旦冬至千秋节先期进表笺至期习仪行庆贺礼及迎接诏书开读俱差御史二员纠仪   凡南京孝陵祭祀及祭歴代帝王庙祭先师孔子祭大江之神俱差御史纠仪   凡各道御史纠劾言事与都察院同   凡应天府乡试差御史二员监试   凡奏差各道御史清军刷卷巡江管屯鳯阳巡仓等项各有印信在京对道御史闗领差人给付事完复命进缴   凡照刷南京光禄寺及南京内府库文卷给散京卫旗军冬夏布疋各差御史一员事完复命   凡监收南京内府各库布绢差御史一员   凡闸南京皇城门禁差御史一员   凡巡城兼巡街道正统间差御史一员治五年奏准差二员一员分管中东南三兵马司一员分管西北二兵马司地方   凡监收南京各卫仓及草塲粮草南北二处分差御史二员   凡闸南京各教塲操练官军差御史一员   凡巡视各衙门人匠存恤各卫新军监收库房店舍等项钞课防装马快船只及石灰山关清水潭秤掣商盐各差御史或不妨道事暂委监视   凡监收龙江等闗抽分竹木差御史一员兼督江东宣课司抽分猪羊等项   凡南京巡江差御史二员一员自龙王闗上至九江一员自龙江闗下至苏松等处   凡监收鳯阳粮斛差御史一员正统二年令兼理鳯阳中等九卫所幷鳯阳府等军民词讼   凡南京巡视屯田差御史一员成化四年奏准専理江北四十二卫屯田遇有词讼应参奏者备呈总督粮储都御史具奏处分   凡巡视等项御史正统十三年奏准若系该管事有奸弊聴依法受理送问其告争田土婚姻钱债及一应不系该管事内词讼不许接受   明会典卷一百六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一百六十七   通政使司   洪武三年初置察言司设司令掌受四方章奏寻革十年始置通政使司正三品衙门设通政使左右通政左右参议经歴司经歴知事   诸司职掌   本司官职专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关防诸司出入公文奏报四方臣民实封建言陈情伸诉及军情声息灾异等事   出纳帝命   凡有帝命必当详审覆奏允当然后施行   通达下情   凡有四方陈情建言伸诉寃枉民间疾苦善恶等事知必随即奏闻及告不公不法等事事重者于底簿内誊写所告縁由赍状奏闻仍将所奉防意于上批写送该科给事中转令该衙门抄行常事者另置底簿将文状编号用使关防明立前件连人状送当该衙门整理月终奏缴底簿送该科督并承行该衙门回销   开拆实封   凡天下臣民实封入递或人赍到司须于公防眼同开拆仔细检看事干军情机密调拨军马及外国来降进贡方物急缺官员提问军职有司官员并请防定夺事务即于底簿内誊写略节缘由当将原来实封御前陈奏毕就于奏本后批写防意送该科给事中收转令该衙门抄出施行其进缴税银文勘合通关起解军囚等项附簿明白止送该科收不须入奏   关防诸司公文勘合   本司置立出入文簿令各房令典分掌凡内外衙门公文到司必须辨騐允当随即于簿内编号注写某衙门行某处为某事公文用日照之记勘合用验正之记关防毕令铺兵于文簿内书名画字递送若行移不当及违式差错洗补互相推调等项事重者入奏区处常事照依钦定事例在外贴送当该衙门如律在京衙门退回改正将发过公文并差错件数月终类奏文簿缴进若各处公文事干军情灾异机密重事随即入奏送该科给事中收如呈禀五军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公文紧要者入奏仍用钦降勘合用使本衙门印信云写防意贴送当该衙门覆奏施行若误递到有施行者奏讫亦贴送当该衙门无施行者亦入奏送该科给事中收照   月奏   凡本司发过五军六部都察院及内外诸司衙门公文并照驳各衙门差错公文实封等件及行移勘合原告文状拏人起数给由人员毎月类奏年终通行类数开奏   事例   洪武十四年令本司职专出纳与内外诸司俱无文移有径行本司者以违制论 永乐四年令本司奏事虽小必闻   凡毎日早朝引奏天下臣民及入逓所奏事或五事七事遇大寒大暑减免奏数不一   凡军民人等一应奏告词讼许本司叅详除谋逆机密重情无主人命全家被人残害侵欺系官钱粮伪造寳钞私铸铜钱并干已事情外中间看系革前并不干已事及审出添揑等项虚情例不该奏告就于本后明白叅出抄送法司该道再加详审立案不行   凡在京大小衙门但系奏出不分公事私事并在外镇守等项内臣陈情已事巡抚都御史巡按等项御史总兵副叅及分守守备备倭等项武职宣慰宣抚招讨等司及府州县等衙门一应钱粮军马刑名乞恩认罪缴勑等项本俱赴本司投进   凡毎月以前五府等衙门出入公文等项数目面奏送科外其给由起复官员仍奏令吏部查   凡天下府州县奏到本年雨泽本年终面奏类送户科凡本司日逐収下奏本夹板年终面奏令锦衣卫差人运送司礼监交收   凡本司合用纸劄于刑部见收囚人纸劄内关用印色等项原从顺天府买用后奏过于刑部支给官钱买用凡有大事命官会议及会推文职大臣本司官皆预凡有大狱命官会问及秋后审録重囚本司官皆预凡六科中书舎人行移各衙门俱经本司转行   凡尚寳司六科中书舎人官员俸粮俱从本司带支   南京通政使司   事例   凡南京军民人等陈告状词置立底簿将状编号用使关防明立前件连人状送各该衙门整理皆如旧例凡南京各衙门公文出入俱赴本司挂号   凡毎月朔望日各衙门堂上官会议本司掌印官预凡毎嵗秋后法司会各衙门官审録重囚本司掌印官预   凡南京六科中书舎人行移各衙门俱从本司转行凡南京尚寳司六科中书舎人俸粮俱于本司带支   中书舎人   国初中书省设直省舎人从八品洪武九年改中书舎人正七品后中书省革更定为从七品衙门职专书写诰勑符等事   事例   凡本衙门官无正佐例推年深者一人掌印   凡王府自郡王以下至奉国中尉自王夫人以下至乡君合给诰命俱从吏部奏准送写   凡亲王郡王并妃初受封号合授金银册俱从银作局造册文写完仍从本局镌刻   凡公侯伯初受封爵合给铁劵从工部造完送写诰文转送银作局镌刻以右一面颁给左一面年终奏送古今通集库收贮   凡内外文武官应给诰勑从翰林院领写该用轴数于御前奏过印绶监关出写完与尚寳司及该科官同于奉天门用寳讫本衙门收贮从该部请防颁给   凡写完诰勑类成寳簿一品二品各一扇三品至五品共一扇六品至九品共一扇其在外官品级虽与京官相同俱列于后毎年终于御前奏过送古今通集库收贮   凡诰勑轴俱南京织染局织造赍送印绶监交收本监会同本衙门官选检收贮或不堪用仍会同叅奏凡写诰勑年月成化二十三年奉防照奏准年月填写凡诰勑勘合底簿系印绶监收掌毎遇该关数目赴本监依品级填写其字号旧用二十八宿等字永乐以后改用急就章编写   凡编字号公侯伯本身并追封用仁字蕃王亦用仁字文官本身用十二支字追封用文行忠信字武臣用千字文以上毎字编满一千号仍从前续编若王府并驸马都尉俱不编号   凡写诰勑合用纸劄笔墨具奏于司礼监关用其武官诰勑合用纸劄笔墨该兵部具奏行顺天府买用凡武官诰命旧例用监生誊黄并写诰共八十名成化十三年定用三十五名内十五名誊黄二十名写诰凡亲王之国勑符字号赴内阁誊写   凡大祀天地分官二员随驾供事   凡万夀圣节正旦冬至及传制传胪等项各分官四员于奉天殿侍班   凡东宫千秋令节并正旦冬至分官二员于文华殿侍班   凡会试委官一员与制勑房官收掌试卷   凡毎日各官并监生酒饭俱光禄寺供给   凡各官俸通政司关支监生月粮兵部关支   凡本衙门行移各衙门俱从通政司转行文华殿门东房别设中书舎人分直职专奉防书写书籍等项内官职陞迁不一不拘员数   南京中书舍人   后不设   吏科   国初总设给事中正五品洪武四年改正七品六年始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设给事中从七品二十四年添设都给事中正八品左右给事中从八品改给事中正九品职专叅驳紏劾等事后又定都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给事中俱从七品各科并同   事例   凡吏部引选文职官员掌科官一员与本部尚书侍郎同赴御前请防选用并看用选官印子填写榜文凡吏部选除在外衙门官员该领赴任文凭俱先赴本科画字定限考满官复任同   凡吏部初选有司官该领为政须知俱先赴本科画字凡吏部累次选过官缺除大选外毎一月或两月堂上官赴科附簿以备查考   凡吏部贴黄本科官一员防同稽勲司官赴印绶监领贴   凡吏部累次选除过官员职名附写文簿用寳年终本科奏送印绶监转送古今通集库收贮   凡尚寳司奏过文职官员合给诰勑用寳本科官与中书舎人吏部验封司官同赴奉天门监视其合追夺从吏部奏缴者亦会本科官烧燬   凡长安左右门宇卫官缴到文职朝官门籍查有填注公差患病等项于次月具奏   凡在京文职官员丁忧该领孝字号勘合吏部开具送科填写各官俱先赴科画字   凡天下诸司文职官员考满到京各具给由文送科稽考   凡天下诸司官吏三年朝觐到京奏缴须知文到科查出钱粮等项数目差错者经该官吏叅奏究治凡各衙门大小官员不由吏部铨选推举径自防胧奏请乞恩传防陞除等项本科叅出施行   凡内外衙门及巡抚巡按等官保举官员未当或交通嘱托滥保官员准本科俱叅出施行   户科   事例   凡有司徴收秋粮南京戸部照例刋印勘合给付粮长将本区合徴税粮依期送纳各该仓库填写实收数目奏缴其勘合仍送本科注销   凡各盐运司提举司合办盐课年终具辧完实数造奏缴就差该吏赴科注销   凡各河泊所鱼课年终具办过数目填完原降勘合奏缴送科收查   凡在京各衙门放支过粮数毎月造赴科注销凡各府州县管粮官员及各仓场大使等官考满给由各亲赍本赴科交查   凡街市铺行不拘军民人等例各当差本科时常清理凡光禄寺该收钱粮毎季本科差官一员监收   凡甲字等库官遇考满等项本科官一员引奏将放过钱粮等物委官查盘   凡应天府龙江关毎年三月将批过各处进关粮米数目差吏来奏本科官引奏令该衙门查理   凡户部差官监收各处粮米本科官赴司礼监填给精防勘合批文一道给付嵗满更替回还仍将原批赴监销缴   凡遇节日等项赏赐各衙门官吏监生人等钞锭本科官于午门里照数给散若各科监生办事半年已满毎人例赏胡椒折钞亦从本科给散   凡户部关给京官折俸绢布等物毎月该本科官按磨算如有差错者叅奏   凡戸部关给军官折俸银两毎季本科差官一员会同给散   凡赏赐京卫军士冬衣布花例出榜文本科掌科官同给事中一员捧榜面奏付长安右门守卫官领出张挂其冬衣布花本科与各科毎年轮差一员会同给散凡甲字等十库该收钱钞等物毎季本科与各科轮差官一员监收   凡查盘边方粮草本科与各科官轮差   凡巡视各处牧马草场及种苜蓿园地本科与各科官轮差   礼科   事例   凡毎日各衙门御前面奏并封进奏本等项事理俱先具印信奏目送本科查考类写奏目送司礼监进呈凡官员人等节钱路费钞锭及办事已满监生折钞胡椒并外国赏赐衣服等件俱本科出票给赏仍面奏数目其前月总数仍于月终面奏   凡御史出巡印信及镇巡等官关防俱从本科画字出给字号关缴   凡行人序班监生差往各王府祭葬报讣伴送夷人等项该给内府精微批文俱从本科定限事毕送科销缴凡朝叅官员牙牌应改造者从礼部手本关领俱由本科出给字号   凡内外给由公差官吏人等朝见本科官引奏该衙门整理   凡锦衣卫差人勘提囚犯到京本科官引奏请防凡礼部给度僧道本科差官一员会同考试   兵科   事例   凡兵部引选袭替武职官员掌科官一员与本部尚书侍郎御前奉防同选并看用选官印子   凡兵部选过官员赴任俱先赴本科画字其文凭定限给付   凡内外武职比试及总小旗并鎗本科官一员会官监视定其对偶并批中否送兵部施行   凡内府各门进出事件并内官出入皆有印信大小勘合填写关防本科官编成字号并置底簿小勘合用本科印大勘合用司礼监精微印领出毎三日俱给与守卫官员填写出入事件填完小勘合送内府收大勘合送本科收以凭查考   凡皇城内外守卫官军三日更代每班各卫经歴开写名数具奏本送本科类写揭帖次日早掌科官于御前奏进及祭享朝贺围宿官军并朔望东驾侍卫官军五府各卫俱开写名数具啓本送本科类写揭帖先一日于御前奏进   凡拣选守卫及操练官军本科差官一员会选   凡东南西北四城兵马司官毎月三日一防各城守门官军防过本日晩各具奏本送科类写揭帖次日早送司礼监   凡兵部造完武职贴黄及续附贴黄并中书舎人写完武职诰勑尚寳司官用寳俱本科官一员监视其诰勑有应追夺者亦同尚寳司官烧毁   凡在京各衙门公差人员合给内府批文俱赴本科关领钥匙赴司礼监开门给付事完仍赴本科关领销缴凡豋闻鼓下所受状词并口外投降男子该收勇士畨人习仪该拨马骑年例打氷打蓼草等事该拨军士但奉防该本科承行者锦衣卫当直官填写驾帖送本科佥名给与施行   凡午门外直宿将军于夜间或因祭祀递出钥匙或以物投下试騐警忽将军即赴科来报早朝本科官引至御前奏知   凡边方险阻关堡并冲要地方毎三年各边官画图送本科收贮   凡各边镇巡等官造获功及阵亡官军若出境烧荒里数并拨过官军文俱送本科收查   凡各边巡抚官并南北直奏差御史印烙过马驹及南北太仆寺苑马寺各都司等衙门印俵过马牛等数及天下给过驿马数南京造过马快等船并差过起数各造送科收照   凡天下清军御史清过军士三年一造巡按御史及二司府州县官问过充军人毎年一造送本科收照凡兵部清理在京各卫军士本科差官一员   凡毎年巡视各草塲牧放马匹官军本科差官一员凡兵部存恤京卫勾到各处军士毎月本科差官一员凡毎月巡视官马本科与各科轮差官二员   凡毎月单日巡视皇城宿直官军本科与各科轮差官二员   凡毎月防闸各营操练官军本科与各科轮差官一员凡南京内官出入公干并皇城四门出入事件填过精微勘合将尽先行具奏兵部转行本科将该给勘合编完字号赴司礼监用精微印并附底簿给出发南京兵科给用   刑科   事例   凡法司送到原报并续收实在囚人数目揭帖毎月三次本科早朝奏进   凡法司具奏斩绞罪囚决不待时并秋后处决者本科仍三覆奏得防然后行刑   凡击登闻鼓诉寃并锦衣卫等衙门捉获人犯三法司处决罪囚奉钦依者俱该锦衣卫直日官将原给驾帖填写縁由并人犯姓名除鼓下词状从各科直鼓官批送外其余俱送本科列名批钤以凭送问处决   凡法司见监斩绞罪囚在狱病故者各用手本送本科注类以备覆奏   凡法司问过罪囚各用揭帖毎月初一日轮报各科查对相同填写精微文簿仍类送本科收贮   凡在外问刑衙门毎年将完销过两京法司行移勘合填写底簿送本科收贮以备查考   凡毎月五城兵马司捉获囚数具奏送本科备照凡毎月初法司问过军职住俸京军记罪各具报本科附簿以凭查考   凡各衙门于东安等门进出一应钱粮先该本科编成字号勘合底簿户部用印发各门吏收掌将勘合比对朱墨相同仍以略节填写底簿送本科稽考   凡奉防差官勘问在外事情本科与各科官轮差凡嵗终法司问拟过轻重罪囚开数送本科类奏凡法司奏差勘事审録决囚等项官员都察院奏差御史巡按及奏差监生书吏人吏赴各该清军刷卷提学巡盐巡茶巡关等项御史处书办各该请给内府精微批文各具手本赴本科转给本科仍照各项批定立限期转发各衙门给付事完各赍原批赴本科转送内府销缴   工科   事例   凡工部军器局制造军器本科差官一员试验   凡囚人运砖赎罪工部于司礼监关领精微簿二扇法司附簿送本科毎月一注以凭稽考   凡工部奏差造坟抽分等项官员各该请给内府精微批文具手本赴本科转给本科仍照批定限期给付事完各赍原批赴本科转送内府销缴   凡南京龙江瓦屑坝二处抽分竹木等物毎季将收放过数目造差人赍缴本科官引奏查理   凡南京差军士栽种过漆桐防树苗秧管领百户具数前来本科官引奏   凡囚人工役运炭等项工部按季委办事官管领遇有逃者本科官引奏挨拏   凡营建监工本科与各科官轮差   凡畨中走回男子收充勇士该给房价者锦衣卫官赍帖到科批写送部   凡各衙门于午门西安门进出一应钱粮该本科编成字号勘合底簿戸部用印发各门吏收掌将勘合比对朱墨相同仍以略节填写底簿候完俱送本科稽考凡南京六畜场并在京宣课司等衙门抽分猪羊等物本科编成字号勘合用印送司礼监等衙门转发填用   六科通行事例   凡每日早朝六科轮官一员于殿廷左右执笔纪録圣防仍于文簿内注写本日某官某钦记相同以防壅蔽   凡处置礼仪边务等事及军民人等陈言有关大体者掌科官奉防同文武大臣防议   凡举用文武大臣如总制总兵之类奉防会推掌科官皆预   凡两京大臣方靣等官有不职者俱得劾奏或大班靣劾及诸人有不公不法等事俱当劾奏   凡三年天下诸司朝觐毕除黜退外其有公事未完等项俱大班劾奏   凡一应题奏本内违碍事情及字様差譌洗补迹汚等项叅出该部抄行   凡各衙门题奏本状奉防发落事件开坐具本户礼二科俱送吏科刑工二科俱送兵科毎日早朝六科掌科官同于御前进呈   凡各衙门题奏发下圣防各该衙门堂上官一员随赴本科批押于后   凡六科毎日收到各衙门题奏本状奉圣防者各具奏目送司礼监交收又置文簿陆续编号开具本状俱送监交收   凡各衙门题奏过本状俱附写文簿后五日各衙门具发落日期赴科注销过期稽缓者叅奏   凡各卫该朝官各具职名置卯厯一扇轮送各科毎日早各官赴科领厯画卯仍将前厯送科月终查考若五卯以上不到者叅究   凡内官内使传防各该衙门补本覆奏再得防然后施行   凡行庆贺大礼各科官十员导驾二员导表传制导驾员数同东宫行庆贺礼导驾导笺俱二员   凡毎嵗大祀天地都给事中各一员入坛陪祀或分献给事中各一员从驾供事   凡郊祀庆成各科官一员于殿上侍宴   凡经筵各科轮官二员侍仪   凡殿试举人掌科官充受卷等执事官   凡封宗室及蕃王或告谕夷邦各科官充副使或正使   凡三法司奉防于午门前鞫问罪囚许掌科官同问凡登闻鼓下毎日各科轮官一员如有申诉寃枉并陈告机密重情者受状具题夲封进如决囚之日有诉寃者受状后批手令校尉停决防   凡各科官员并监生俸粮于通政司带支   凡各科官员并监生毎日酒饭俱光禄寺供给   凡各科合用纸劄于刑部关用印色于顺天府买用凡各科行移各衙门俱经通政司转行   南京吏科   事例   凡直府州所属司狱司等衙门给由官员该给文凭南京吏部考覈过俱赴本科填给   凡南京各衙门官丁忧除堂上官外其余该给孝字号勘合者俱赴本科填给   南京户科   事例   凡南京各衙门放支过粮数毎月造赴本科注销凡天下造到户口黄俱送后湖收贮本科官与南京户部官专管查理晒晾等项   南京礼科   事例   凡南京各衙门差官等项精微批文俱赴本科附簿回日注销   南京兵科   事例   凡直各卫所总小旗并鎗本科官监视   凡南京各教塲该操军时月本科官防闸   凡马快船装载进鲜并进用物件本科官监视   南京刑科   事例   凡毎嵗秋后审録重囚本科与各科官皆预   南京工科   事例   凡南京内府衙门及皇城门铺等处损坏合该修理工程大者本科官与南京工部等官会勘具奏修理凡南京丁字戊字等库军器钱粮本科与内官同收   南京六科通行事例   凡紏劾言事及行移等项俱与六科同   凡公差官员人等精微勘合各科俱掌管出给   凡毎年锦衣等卫所军士该给冬衣布钞各科轮散凡估计两京光禄寺等处并监收南京甲字等库钱粮各科轮管   凡南京皇城内外守卫及京城内外守门官军各科轮防   凡各处解到军人于各卫所存防各科轮管   明会典卷一百六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一百六十八   大理寺   国初置大理司正三品衙门设卿少卿丞洪武元年革十四年复置始改为大理寺正五品衙门其属置左右二寺设左右寺正左右寺副左右评事及审刑司官十九年审刑司革二十二年复陞正三品衙门二十六年设司务二十九年寺复革后改寺为司永乐初复为寺设官仍旧   诸司职掌   本寺官其所属二寺官职专审録天下刑名凡罪有出入者依律照驳事有寃枉者推情辩明务必刑归有罪不陷无辜   审録囚人叅详罪名   诸司职掌   凡刑部十二部都察院十二道五军都督府断事官五司问拟一应囚人犯该死罪徒流者具写奏本发审笞杖罪名者行移公文发审另行入递预先差人连案同囚送发到寺照依该管地方先从左右寺审録若审得囚无寃枉者取讫各囚服辩在官案呈本寺连囚引领赴堂圆审无异取据原问衙门司狱司印信收管入卷将囚连案责付原押人收领回监听发落候逓到各项奏本公文到寺将奏本抄白立案务要仔细叅详情犯罪名比照律条如罪名合律者准拟本寺依式具本同将原来奏本缴送该科给事中编号収掌然后印押平允回报原衙门如拟施行如罪名不合律者依律照驳亦依式具本将原来奏本缴送该科收编驳回原衙门再拟如二次改拟不当仍前驳回议拟候三次改拟不当照例将当该官吏具奏送问或中间招情有未明者必须驳回再问若公文不必抄白就即立案其叅详罪名准拟合律照驳不合律及送问等项并如前行若审得囚人告诉寃枉果有明白证佐取责所诉词状案呈本寺连囚引领赴堂圆审相同将囚连案依前发回原问衙门听发落待奏本公文到寺将原来奏本依式具本如前缴送该科公文止留本寺立案然后仰令左右寺抄案备开囚人供词行移隔别衙门再问若二次畨异者再取本囚供状在官照例具奏会同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等衙门堂上官圆审回奏施行   合律照驳式   大理寺卿【臣】某等谨奏为李甲告不应事刑部某部问拟李甲等一十六名数内合律一十五名不合律张丙一名有照驳谨具奏闻   一照驳   前件本寺照律张丙合得计赃准窃盗一贯之上律杖七十罪无出入其刑部某部却依不应律笞四十未审故失已出张丙杖罪三十所据不当官吏除尚书某侍郎某取自上裁其子部某部官吏某人合送法司问罪仍令改正   一准拟   事内干连人王乙等各得笞罪十名陈丁等合得杖罪四名李甲一名无罪释放   洪武  年 月 日   畨异式   大理寺卿【臣】某等谨奏为某事某衙门问拟某人一名审问畨异原招某囚合隔别衙门再问谨具奏闻洪武  年 月 日   二次畨异式   大理寺卿【臣】某等谨奏为某事某衙门问拟某人等二名除审拟允当外数内某人一名先为某衙门具本发审若原系公文者则云公文发审本囚告诉寃枉取责供词在官已经照例行移隔别衙门再问去后今据某衙门发审仍前执称寃枉除再取供词在官外本囚合照例会各衙门堂上官圆审谨具奏闻   准拟某人合得某罪一名   洪武  年 月 日   事例   洪武间令刑部都察院五军断事官所按轻重狱囚连案牍俱送左右二寺覆审寃滥然后送审刑司评驳是非复转送磨勘司磨考当否以闻后革去二司诸司刑狱惟二寺分审其属在京诸司及直卫所府州县者左寺审之属在外十三布政司都司卫所府州县者右寺审之今分审地方属南北两京五府六部内府京卫等衙门并未出京长史司者送左寺属应天顺天二府南北直卫所府州县并在外浙江等布政司都司卫所边卫外夷者送右寺   左寺带管衙门   六科       光禄寺   尚寳司      中书舍人   承运等十库    宗人府   五府       六部   都察院     通政使司   詹事府     翰林院   国子监     太常寺   太仆寺     鸿胪寺   行人司     太医院   钦天监     上林苑监   五城兵马司   未出京长史司   都税司     太仓等仓   大兴隆寺    台基厰   锦衣卫     旗手卫   府军卫     府军左卫   府军右卫    府军前卫   府军后卫    羽林左卫   羽林右卫    羽林前卫   金吾左卫    金吾右卫   金吾前卫    金吾后卫   虎贲左卫    燕山右卫   燕山左卫    燕山前卫   大兴左卫    济阳卫   济州卫     通州卫   彭城卫     永清左卫   永清右卫    武功左卫   武功右卫    武功中卫   武骧左卫    武骧右卫   腾骧左卫    腾骧右卫   江淮卫     济川卫   留守中卫    留守左卫   留守右卫    留守前卫   留守后卫    神防卫   应天卫     和阳卫   广洋卫     牧马千户所   骁骑右卫    镇南卫   龙虎卫     龙虎左卫   龙江右卫    沈阳右卫   沈阳左卫    水军左卫   水军右卫    英武卫   龙江左卫    虎贲右卫   武徳卫     广武卫   龙骧卫     飞熊卫   天防卫     豹韬卫   豹韬左卫    兴武卫   牺牲所     鹰扬卫   江隂卫     横海卫   义勇左卫    义勇右卫   义勇中卫    义勇前卫   义勇后卫    武成前卫   武成中卫    武成后卫   忠义左卫    忠义右卫   忠义前卫    忠义后卫   神武左卫    神武右卫   神武后卫    大宁中卫   大宁前卫    蔚州左卫   富峪卫     会州卫   寛河卫     牧马千戸所   右寺带管衙门   顺天府并合属州县   应天府并合属州县   北直府州县并卫所   南直府州县并卫所   大宁都指挥使司   万金都指挥使司   长陵卫   景陵卫   献陵卫   裕陵卫   孝陵卫   浙江都布按三司并府州县卫所   江西都布按三司并府州县卫所   湖广都布按三司并府州县卫所   福建都布按三司行都司并府州县卫所广东都布按三司并府州县卫所   广西都布按三司并府州县卫所   四川都布按三司行都司并府州县卫所云南都布按三司并府州县卫所   贵州都布按三司并府州县卫所   河南都布按三司并府州县卫所   陜西都布按三司行都司并府州县卫所山东都布按三司并府州县卫所   山西都布按三司行都司并府州县卫所   边卫       外译   永乐七年以来凡两法司囚犯大理寺官毎月引赴承天门外行人司持节传防会同五府六部通政司六科等官审録输情服罪者如原拟发遣其或称寃有词则仍令有司照勘推鞫 十四年遣御史分按各道罪囚罪重者送京令大理寺详谳 十七年谕都察院等官布政司按察司所拟刑名其间多人命重狱恐有差误所以俱令具奏转达刑部都察院叅考仍发大理寺审刑司详拟已着为令今后直府州县所拟刑名令一体具奏 十九年奏准刑部都察院问拟囚犯仍照洪武年间定制送本寺审録发遣 天顺二年令毎年霜降后该决重囚刑部都察院及本寺会官审録 八年诏一应囚犯有奉防推问者必须经由本寺审录无得径自叅奏致有枉人 成化十四年奏准毎年会官审録之时各该原问衙门将见审重囚姓名开报本寺原审并接管官会审如囚人称寃即按原卷从众叅详十七年命司礼监太监一员会同三法司堂上官于本寺审録罪囚以后毎五年一次着为令 治三年奏准两法司囚犯有奉防来说者问拟明白仍具本发本寺审録奏请若系机密重情不可漏泄者径自开具招由奏讫仍发本寺审録   凡两法司发审罪囚本寺承行歴事监生即于来文上粘小方纸一幅横列本寺少卿寺丞之姓于上寺正寺副及该掌行评事之姓于其下若奏本粘于护纸上连囚犯先送评事看详审覆若情词不悖议拟相符囚犯服辩文移停当即书允字于其姓之下其或情词有异议拟未当囚犯畨异文移舛错则直随其事明白批之次以传于寺正寺副各批讫承行监生呈于卿少卿寺丞复各看详若可允即各书行于其姓之下不然亦随事批下该寺附案候圆审相同或叅驳或调问各依诸司职掌定制施行   请防发落   诸司职掌   凡律内该载请防发落者本寺开写犯由罪名奏闻取自上裁即将奉到防意于奏本年月后批写讫就写某官批于下押字其余有奉防意者亦同此例批写讫回寺立案备云前项防意于平允内开写回报于各衙门施行   详拟罪名   诸司职掌   凡在外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并直卫所府州一应刑名问拟完备将犯人就彼监收具由申达合干上司都司并卫所申都督府布政司并直府州申呈刑部按察司呈都察院其各衙门备开招罪转行到寺详拟凡罪名合律者回报如拟施行内有犯该重刑本寺奏闻回报不合律者驳回再拟中间或有招词事情含糊不明者驳回再问   事例   治元年奏准内外问刑衙门议拟囚犯律无正条情犯深重者引律比附奏请定夺不得一概俱拟不应供招之外不许妄加叅语违者在内科道官紏劾在外廵按御史叅究御史有违者本寺查究   月报囚数   诸司职掌   凡本寺毎月审过刑部等衙门一应囚数分豁死罪徒流杖笞等项罪名置立印信文着令架阁库典吏日逐明白附写至月终通类具本奏闻   事例   毎半月本寺将审过囚犯并刑部都察院原来奏本通类封裹属官赍捧堂上官于御前面奏详审过审拟合律若干名先行回报原问衙门依律照例发落某人等若干名照依钦奉圣防发落问招不明驳回再问拟罪不当照驳再拟若干名并本寺日报囚数奏本送科治十五年奏准本寺将在内审録囚犯并在外转详罪名各自具本封进以便查看   类奏南京罪囚   事例   永乐以后南京大理寺所审徒流已上罪囚先移文回报原问衙门毎季差官类奏请防发落成化六年以后俱经本寺复详其情罪允当者通类奏请回报该寺施行其不当者照例驳回再问   处决重囚   诸司职掌   凡本寺审过刑部等衙门死罪囚人犯该十恶决不待时者毎月具本覆奏闻讫移文回报各该衙门处决不系十恶者待秋分后覆奏处决   事例   洪武十九年诏应死重囚俱令本寺覆奏听决 永乐三年令处决重囚既覆奏仍録所犯情词封进四封进之后再得防然后处决   凡发审罪囚有事情重大执词称寃不肯服辩者具由奏请会同刑部都察院或锦衣卫堂上官于京畿道问理奏请发落   审録在外罪囚   事例   正统六年令本寺选差属官与刑部都察院官请勑于南北直各布政司会官审録罪囚 成化四年奏准差本寺寺正及刑部郎中等官往南北直会同巡按御史审録 八年定为常例毎五年一次法司请勑差官往两直各布政司审録见监一应重囚真犯死罪情真无词者仍令原问衙门监呈详待报处决果有寃枉即与辩理情可矜疑者陆续奏请定夺杂犯死罪以下审无寃枉即便发落   南京大理寺   事例   本寺左右二寺带管衙门与在京同   凡本寺详审过轻重罪囚毎三月一次类奏圣防就于本寺奏本上批出钦遵发落成化六年以后奏本俱经大理寺覆奏得防发落   凡会审囚犯毎五年守备太监奉勑会同南京刑部都察院于本寺审録毎年霜降后本寺会同南京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科道等官于京畿道审録若京畿道有刷卷御史亦在本寺会审   凡本寺毎日审过囚犯平允勘合仰贯城铺铺兵领送通政司挂号分送刑部都察院衙门大理寺平允勘合本寺差办事吏送通政司挂号施行   明防典卷一百六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一百六十九   太常寺   国初置太常司正三品衙门设卿少卿司丞博士典簿协律郎賛礼郎司乐大祝等官职专祭祀之事洪武三年又置神牲所设廪牺令大使副使等官四年神牲所革七年设典乐二十四年设奉祀祀丞三十年改司为寺司丞为寺丞三十五年大祝革   事例   凡每歳祭祀日期本寺官预于旧歳十一月初一日奉天殿具奏   凡毎歳十二月初一日驾诣郊坛看牲本寺官与礼部官导行自后各堂上官以次看牲本寺预取职名具奏仍各具手本知会   凡大祀天地先于奉先殿恭请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配享前四日本寺官进祝板及铜人并上殿奏斋戒是日同礼部官诣城隍庙发咨文次日同复命   凡大祀天地各坛分献官本寺预取职名具奏请防照定各具手本知会仍揭榜于神乐观前通知   凡时享太庙前三日本寺官进铜人并上殿奏斋戒前一日同光禄寺官奏省牲次日同复命   凡祀社稷前四日本寺官进祝板铜人奏斋戒前三日同光禄寺奏省牲次日同复命   凡祀山川等神前三日本寺官进铜人奏斋戒同礼部官诣城隍庙发咨文次日同复命仍同光禄寺奏省牲次日同复命   凡奏斋戒日即于长安左右门出告示知会   已上祭祀仪注俱见礼部祠祭清吏司职掌   凡荐新品物毎月本寺官于御前奏过送光禄寺供荐品物数目见礼部祠祭司   凡各陵寝宫观等处如遇祭祀供养日期合遣官行礼本寺官先期具奏   凡册立册封冠婚等项祭告天地太庙社稷本寺俱先具奏至期遣官行礼   凡亲王之国并来京还国俱告祭于承天门外谒辞陵寝并合祀旗纛等神各有祭祀俱本寺掌行   凡营造宫殿等项祭告天地山川太庙社稷后土司工立木告成及修造在京庙宇桥梁各有祭祀俱本寺掌行   凡歳时旱潦及命将出师等项祭告天地山川太庙社稷俱本寺掌行   计牺牲所喂养各坛毎年合用牲口   牛犊一百六十五只   北羊三百五十二只   山羊九十九只   猪五百口   鹿二十五只   兎一百五十只   计养牲草料   菉豆九百石   黑豆六百五十石   黄豆一百石   糯稻谷二百石   细草五万包   豆稭二万五千斤   计各坛毎年合用香帛等项   各色制帛九百五十六段   降真等香三千九百五斤   黄蜡三千斤   木柴四万四千七百斤   钞三十万贯   铜钱六十万文   计毎年各坛合用柴炭   天地坛柴二万五千斤烧香炭一千一百斤太庙毎祭柴一万三千斤【嵗暮加一千斤】社稷坛每祭柴三千斤   山川坛柴一万一千斤   文庙柴二千八百斤   凡毎年给赏乐舞生并厨役物件本寺俱先期面奏乐舞生该给净衣布绢白绵数目具神乐观   计厨役该给   濶生绢七百疋   濶绵布七百疋   白绵三百五十斤   钞二万一百四十贯   凡毎日督令坛戸于天地坛内外巡视至天库神库斋宫及西天门各三名守宿并毎月初二十二二十二日三次令厨役打扫殿宇等处   凡本寺官吏俸粮旧于礼部带支后奏准本寺自行收支   南京太常寺   事例   凡毎嵗祭祀孝陵三祭并行香四次懿文陵九祭五祀六祭歴代帝王庙一祭先师孔子二祭并朔望行释菜礼中山武宁王五祭功臣庙五祭忠烈武顺昭灵嘉佑王等庙五祭普济禅师一祭真武庙二祭天妃宫二祭祠山广惠王庙蒋忠烈王旧庙寿亭侯庙俱二祭五显灵顺庙一祭   凡合用祭品   香烛帛本寺库支   牛羊等牲南京牺牲所支   时果豆粉等应天府买办   麫酱醋等耤田祠祭署支   酒南京光禄寺支   凡各处解到荐新品物   计送南京光禄寺供荐   正月   韭菜一十斤   生菜一十斤   荠菜一十斤   鸡子三百个   鸭子三百个   二月   芹菜七斤    薹菜一十五斤   蒌蒿七斤    子鹅二十二只   三月   茶       笋一十五斤   鲤鱼二十五斤   四月   樱桃一十五斤  杏子一十八斤   青梅二十斤   王一百八十个雉鸡一十只   猪二只   五月   桃子一十五斤  李子一十五斤   又夏至李子五十斤 来禽一十五斤茄子二十五个   大麦仁四斗   小麦麫八十斤   小麦仁五斗   嫩鸡二十只   六月   莲蓬一百六十个  甜三十个   西三十个    冬一十八个   七月   枣子一十二斤   葡萄一十二斤   雪梨二十斤    鲜菱一十二斤芡实一十斤   八月   藕三十枝     芋苖二十斤   茭白二十斤    嫩姜二十五斤   粳米三斗     粟米一斗   穄米二斗     鳜鱼一十五斤   九月   橙子二十斤    栗子二十斤   小红豆三斗    砂糖一斤八两鳊鱼一十五斤   十月   柑子二十五斤   橘子二十五斤   山药四十斤    活兔一十只   蜜一斤   十一月   甘蔗一百三十根  鹿一只   獐一只      鴈一十五只   荞麦麫四十斤   小红豆一斗一升黑砂糖一斤四两   十二月   菠菜二十五斤   芥菜二十五斤白鱼四十斤   计解送太常寺转送光禄寺供荐   二月   子鹅二十只   三月   笋一十五斤   四月   青梅二十斤   七月   雪梨二十斤   八月   茭白二十斤   九月   橙子二十斤   十月   柑子二十五斤   十一月   甘蔗一百三十根   余月无   凡本寺牺牲所牲口合用草料等物喂养计菉豆六百石   黄豆二百石   糯稻谷五十石   稻草一万五千包   酒糟七万五千斤   米糠九百五十石   麸皮九百五十石   凡各坛庙等处每月本寺督令铺排厨役打扫天地坛初二十二二十二日三次太庙初十十四二十三十日四次孝陵十三二十九日二次   凡天地坛原设坛夫一十五名俱应天府属县佥充凡各庙庙户十庙十名帝王功臣庙三名龙江庙三名蒋忠烈王等四庙各一名天妃宫十名   凡皇陵祖陵杨王坟徐王坟四祠祭署俱附籍本寺免附州县   凡皇陵朔望供祀洪武九年令用少牢   凡祭功臣洪武二十年令军官首领官陪拜   凡本寺原额铺排二十四名厨役二百四十名   明会典卷一百六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一百七十   詹事府   国初设东宫官属有同知詹事院事副詹事左右詹事詹事丞左右率府使副使同知左右率府事谕徳賛善文学中舍正字侍正洗马庶子等官皆以勲旧大臣兼之不别设府僚又改賛善为賛善大夫设賛读洪武十年置通事司设司令司丞十四年设左右司直郎十五年置左右春坊设大学士又置司经局设洗马校书正字二十二年以各衙门无所统属始置詹事院二十三年设校书二十五年改院为府定设詹事少詹事府丞并主簿録事左右春坊大学士左右庶子左右谕徳左右中允左右賛善左右司直郎司经局洗马校书正字二十九年添设春坊左右清纪郎左右司谏通事舍人各官皆以东宫辅导侍从为职而凡事务俱统于本府   事例   洪武初置大本堂令皇太子亲王讲学设官授经后皇太子居文华殿各官分班入直并选秀才入充伴读天顺以后止令东宫官与翰林院官分班讲读   永乐初定讲读仪春坊官与翰林院官日分二员讲书以尚书春秋通鉴大学衍义贞观政要等书进讲须要纂其事之始终直述大义辑成篇章进呈御览毕然后赴文华殿讲说三师三少及詹事府官鸿胪寺并毎科给事中一员侍立进讲毕众官齐出及有召问亦须前项官员一同进出如有独进并独员留后者许给事中鸿胪寺官并司直郎清纪郎紏劾   凡讲读毕毎遇上位发落过五府军政六部紧要事务及抚谕四夷恩意其大经大法詹事府官同春坊官将縁由于文华殿讲书之后众官未退之时一 一敷陈焉凡东宫官属旧制与翰林院官互兼职事   凡遇正旦冬至节行庆贺礼并进厯进春等事本府例该啓皇太子知必先奏闻俟得防方具啓本进   凡遇皇太子千秋节行庆贺礼奏啓本同进   凡讲读纂修考试等事皆与翰林院同   凡本府官于午门内出入洪武二十六年令给牌为验后不给   凡本府合用纸劄毎月于刑部关给笔墨印色顺天府买办送用   南京詹事府   后不设官止设主簿一员   左春坊   右春坊   司经局   建置俱见詹事府   事例   凡正旦冬至皇太子千秋节两坊局官二员与翰林院官于文华殿侍班正旦冬至千秋节礼部官进笺并进厯进春通事二员举案   凡讲读纂修考试等事坊局官皆预详见翰林院凡坊局官吏俸粮旧于礼部带支后奏准俱从詹事府支给   凡纸劄印色等项俱于詹事府分给   南京左春坊   南京右春坊   南京司经局   后俱不设官   顺天府   永乐初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十年陞正三品衙门官制印信皆如应天府   事例   凡毎月朔日早朝府尹面奏老人坊厢长听宣谕承防出至承天门外传防宣谕   凡毎歳立春先一日本府官迎春于东直门外至日上御奉天殿府尹进春次诣东宫进春皆如仪太皇太后皇太后中宫亲王春俱捧在午门外司礼监官捧进凡亲耕耤田上秉耒行三推礼府尹捧青箱随播种于后   凡毎歳春遣祭先农春秋祭宋丞相文天祥及祭元世祖皆府尹行礼   凡清明节七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祭厉坛合用守坛官军本府官先期面奏于各营官军内差拨   凡乡饮酒礼旧制毎歳正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举行后以初一日时享太庙府尹府丞例该陪祭奏准移于初二日举行如仪   凡毎三年乡试本府奏请翰林院官为考试官先一日府丞与考试官及各执事官早朝面辞入院三塲题目皆府尹面进事毕府丞与考试等官面见捧乡试録进太皇太后皇太后中宫东宫亲王乡试録俱在午门外奏请司礼监官捧进仍奏各官及举人于本府筵宴明日引诸举人赴御前叩头   凡官吏监生人等告依亲省祭给假患病等项各该衙门开具手本送本府给与文引照回原籍   凡公侯驸马伯家人给过文引本府官毎季具揭帖于御前奏进   凡各处赴京奏诉之人应递解者法司送至本府解发凡所属都税宣课等司批验茶引等所毎年收到商税等钞按季解本府类解户部交纳取具批收附卷备照凡清理军役本府通判一员专管   凡清理匠役本府通判一员专管   凡太仆寺寄养马匹本府通判一员专管   凡易州厰柴炭本府通判一员专管   凡漕运河道自通州抵直沽本府通判一员专管凡光禄寺供用诸物在城两县给料制造或给价买办惟衍圣公张真人下程礼部行本府自送   凡各庙寺宫观庙户治十一年奏定除文庙城隍庙照旧其余六户以上者各存留十户增多者尽行裁革   应天府   国初改集庆路为应天府设知府同知通判及经歴知事照磨等官后添设治中推官洪武三年陞正三品衙门赐银印改知府为府尹同知为府丞二十七年添设检校本府官本府官职专亲民之事惟以京府事重品秩体貌视在外诸府特异云   事例   凡本府毎嵗祭歴代忠臣府尹不具祭服用便服行礼凡本府乡试永乐后不进题   凡本府迎春行礼毕其春牛春花等物永乐后俱进太庙内官收送至京   凡南京外罗城旧例俱南京工部修理景泰六年奏准行本府属县暂拨人夫兼用成化九年奏准自驯象门起八门属本府修理沧波门起八门属工部修理又令镇江宁国二府及广徳州每年各出银六十两送本府收贮以备修理之用   凡太仆寺官歳终比较马匹成化十四年奏准府尹府丞许纳米赎罪   凡南京户兵工三部官银俱寄收本府永丰库成化十八年设大使一员佥拨库子十名   明会典卷一百七十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七十一   光禄寺   国初置尚食尚醴二局又置宣徽院设院使同知院判典簿以统二局又改光禄寺正四品衙门设卿少卿寺丞并主簿职专膳羞宴享等事又移太常司供需库之洪武四年又置法酒库设内酒坊大使副使八年改寺为司陞从三品衙门改主簿为典簿又设录事置大官珍羞良醖掌醢四署毎署设令丞监事又设孳牧所大使副使局库俱革三十年复改司为寺署令为署正又设司牲司仍改孳牧所为司牧局   事例   凡本寺供用牲口果菜等物上林苑四署照数进纳供用不足于民间买办洪武间令本寺买办比与民间交易价钱每多一分永乐间差内官一员同本寺署官厨役领钞于在京附近州县依时价两平收买洪熈宣德以来止差署官厨役照前收买成化四年令光禄寺买办物料委堂上官一员及户科给事中监察御史各一员防同估计时价钱钞兼支具数奏领收买如有奸弊科道官指实叅奏又令本寺每季预关内库钱钞专委堂上官一员收掌遇买物料听户科给事中及巡视御史批押印信小票委该署官一员赍领收买四年令本寺买办一应物料奸顽之徒称是保头等项名色在街强賖作弊害人者枷号三个月满日从重发落   凡买办钱钞每岁该钱一千八百万文钞四百万贯俱赴天财库领回收贮该科道官防同本寺委官每日买办各项杂物等用   凡本寺收纳一应物料堂上官一员防同户科给事中监察御史各一员于本寺大烹门内验收   凡本寺供应物料文卷每月监察御史一员照刷具奏凡各处解纳果品厨料有从南京光禄寺转送者正统九年令不拘先后送纳南京径拨马快船装送   凡每年冬月藏氷见礼部精膳司职掌   凡供用器皿俱该工部造办后因不敷本寺自行买料雇匠相兼造用   几扛擡物件永乐十八年奉防不许撞磕损坏违者治罪   凡本寺进一应食物并筵宴茶饭等件器皿正统二年令俱用印信揭帖明白开写件数照进仍写内官某长随内使某交领待用毕六尚司务要检如数交付尚膳监照原揭帖数发出收领若不如数随即具奏挨寻务见下落或有失误损坏亦要明白交还鉒销以凭稽考敢有隠瞒私用不发出及不举奏者一体治罪凡每月奉先殿荐新品物从太常寺转送供荐   凡祭天地社稷山川享太庙省牲先二日本寺卿与太常寺卿同于御前奏知省牲毕次日仍同复命   凡圣节正旦冬至或吉庆筵宴所用诸品膳羞酒醴从礼部提调本寺供办   凡诸蕃国朝贡等使客并四夷来降土官人等管待茶饭物料支送下程俱从礼部行本寺支送   凡郊祀时享祭山川等神陪祀官胙肉从本寺分给如庆成有宴胙肉供用不分   凡遇节令文武百官例有宴如遇立春日春饼正月元宵圆子四月八日不落荚五月端午凉糕粽子九月重阳糕腊月八日麫俱先期奏请至日早朝毕复奏办完凡修实录成赐宴进士恩荣宴及经筵日讲东驾讲读酒饭俱本寺造办   凡早朝文武官及各王府镇巡等官公差人员见辞奉防与酒饭俱本寺备办只待   凡大臣考满差使等项赏劳羊酒疾病赐米肉酱菜等物俱本寺办送   凡丧葬合用祭祀品物从礼部行本寺备办   凡厨役悬带双鱼铜牌本寺具手本于内府印绶监关领   凡厨役老疾代替逃亡勾补等项俱从礼部查行凡各王府缺典膳吏部行本寺于年深厨役内拣选送用   凡传奉圣防本寺附録文簿不补本覆奏   凡本寺官吏俸粮俱于礼部带支   大官署事例   凡每嵗浙江等处嘉兴等府解纳白熟粳米四万九千石粟米五万五千石收充每日造饭只待内府衙门官吏监生锦衣卫将军勇士及各监局等衙门军民等匠食用   凡直隶等处解纳粟谷八千石稻谷二千石黑豆五百五十石菉豆二百石收充餧养牲口等物用   凡野味毎嵗南直隶庐州等府额办活鹿八十四只解至工部转送收养供应上用   凡供用牲口每嵗浙江等处解纳鹅三万二千五十只收养供办奉先殿等处祭祀并各宫膳羞及外夷人员筵宴下程等用折色鹅一只银三钱   凡每嵗时节各坟并内承运库教塲马神庙等处祭祀本署出票于良醖掌醢珎羞三署支白麫六万七千三百五十斤饧糖五百三十四斤赤豆四十四石二斗五升造办祭物   凡旛竿蜡烛二寺饭堂济贫日逐给与粟米六石凡筵宴每嵗庆成宴该用上中下卓共二千五百卓千秋节并节令等项每宴共一千二百卓   凡每嵗该用木柴六百八十万斤木炭三万四千斤俱工部坐派台基厰日逐领用   本署原额厨役三千一百二十名   珍羞署事例   凡每嵗南直隶常州等府解纳白熟粳米一千三百五十石白熟糯米四百五十石黄豆一千五百五十石菉豆二千四百石青菉豆四百石白豆二石山黄米七十石大青黄豆二十石赤豆六百石收办奉先殿供养并各宫膳羞等用   凡直隶等处解纳黑豆九百石薥秫六百石收充餧养牲口等物用   凡福建等处解纳白沙糖五万七千斤黒沙糖四万五千斤蜜四万七千斤盐卤三千斤茶叶一万五千斤先春等茶芽三千八百七十八斤鸡弹一十二万个收充供养膳羞茶饭等用   凡野味每嵗南直隶庐州等府额办天鹅二百六十七只解至工部转送收养供应上用   凡乳牛原额该兵部坐派直隶等处解纳一百九十九只挤乳造办酥油乳饼等物充供养膳羞等用   凡每嵗时节各处祭祀本署出票于良醖掌醢二署支白麫二万三千五百四十一斤香油饧糖俱四千五百二十四斤造祭品用   凡每嵗该用木柴二百五十万斤木炭一百万斤领用与大官署同   本署原额厨役一千四百六十四名   良醖署事例   凡每嵗浙江等处解纳白熟糯米一万二千石菉豆五百石荞麦五十石收造麯酒供奉先殿等处祭祀并进宫及给内外官员只待四夷筵宴下程各监局官匠人等用其内外官员官匠人等每嵗自五月至八月停给凡直隶等处解纳小麦三万六千石收造白麫供大官珎羞掌醢三署支用   凡牲口该浙江等处解纳绵羯羊一万一千只每只重三十斤祭祀羊每只重五十斤鸡三万七千九百只收养供大官署支用折色羊一只银一两祭祀羊一只银四两鸡一只银三分   凡料食该直隶顺德等府解纳菉豆九千石豌豆二百石大麦三百石薥秫八千石收充养牲口磨驴等用凡拽磨用驴原额九十一头遇有倒死瘦损不堪者该顺天府派所属州县换补   凡磁器河南等处彰德等府每嵗解纳缸五百只坛三万二千七百个酒缾一千八百五十个   凡每嵗南京差官厨运送官细煮酒一十万缾收充各项支用   凡每岁该用木柴二百二十万斤领用与大官署同本署原额厨役一千二百五十名   掌醢署事例   凡每岁该直隶等处常州等府解纳白熟糯米一千石白芝蔴七百石芝蔴一万三百石黄豆三百九十石大麦三百石大青黄豆二十石收造饧糖香油酱醋供用凡江西等防解纳莲肉三万斤胶枣六万六千五百斤牙枣三千斤栗子八千斤红枣八万八千斤柿饼八万七千斤荔枝圎眼各三万三千斤榛子六万二千斤银杏一万三千斤核桃十五万九千斤干葡萄一万八千斤菱米九千斤带殻莲子五百斤尖头榛子五百斤松子一万四千斤木耳一万三千二百斤香蕈一万斤菉笋十万五千斤川椒八千五百斤花椒九千斤杏仁七千六百斤上鹻三万五千斤茴香三千斤砂一千五百斤火薫猪肉一万五千五百斤干姜九百五十斤薄荷二千四百斤莳萝一千斤蘑菇四千四百斤大蒜一千斤青盐十五万斤白盐四万斤干鱼十四万八千斤鲚鱼一万斤鳓鱼九百八十四尾收充供养茶饭斋醮只待等用   凡浙江等防解纳祭祀猪一百五十口每口重一百五十斤肥猪一万八千九百口每口重一百斤收充大官署支用折色祭祀猪一口银五两肥猪一口银一两七钱五分   凡磁器河南等防彰德等府解纳缸五十只坛一万五千七百个酒缾一千二百五十个   凡每岁该用木柴六十万斤领用与大官署同   本署原额厨役一千五十名   司牲司养牲军人六十名民人五十名   司牧局养牲军人一百五十名   南京光禄寺大官署事例   凡奉先殿供养每月用鹅四十只鸡三百三十只羊七只猪二口   凡毎嵗奉先殿荐新该南京太常寺送到活鹿獐兔彘猪子鹅等牲口供用   凡每嵗时节若王妃及内官坟所开闭库藏并大小教塲新江口等防祭祀该用品物于本寺良醢等三署关支猪五十一口羊五十一只白麫一千九百五十斤豆粉三十斤沙糖五十斤   凡每嵗该湖广浙江广西并直隶宁国等府纳活鹿一百五十二只腌腊解赴光禄寺供用近例每鹿一只征收银二两解送南京工部转送本署类解工部转送光禄寺交收又每嵗该直隶滁州卫进鷀防八只鹌鹑一千一百只内除奉先殿荐新外其余附南京尚膳监解送光禄寺交收又本寺司牲司送到绵羯等羊三十只宰净送本寺掌醢署腌造亦解光禄寺交收   凡每嵗直隶松江等府纳次等粳米一万七千石白熟粳米六十石造饭只待南京内府各衙门官吏监生及军民匠役食用又三日一次宰猪一口作各官食用又毎嵗关本寺掌醢署酱一千八百斤醋一千八百缾花椒六十八斤八两盐二千一百斤并醋蒜苗青菜作官吏监生下饭   凡牲口料食该应天府属县纳稻谷三百石粟谷一百石   凡嵗用木柴该龙江瓦屑坝抽分竹木局关支一百八十万斤应天等府出脚价银运纳   本署原额厨役二百六十六名女户三名   珍羞署事例   凡每嵗奉先殿供养该应天等府纳白熟粳米八石黄豆一十三石日逐造办雪糕等物又养乳牛一百五十只挤乳造办酥油及常州等府纳茶叶共七十斤又南京太常寺每嵗送到鸡鸭子鲜菜等物   凡每嵗时节各处祭祀造办茶食二百五十五斤大顶花七顶响糖芝蔴纒各二十五个雪棃七十五斤鲜菱七十五斤橘子七十斤   凡每嵗应天等府纳蜂蜜九千斤造樱桃等煎三起共四千九十八斤一十二两南京尚膳监差官送京供应又福建建宁府纳茶芽五十二斤解光禄寺交收凡每嵗四月内南京太常寺送到雉鸡十只十月内送到活鴈十五只内除造办荐新外其余于十一月内宰送本寺掌醢署腌造解光禄寺交收又直隶滁州送到活天鹅六只活鴈三十八只内除荐新外其余付南京尚膳监解光禄寺交收   凡每嵗湖广江西并直隶安庆等府送到天鹅四百五十九只南京工部转送本寺腌腊解光禄寺近例每天鹅一只收价银五钱类送工部转送光禄寺交收凡本署嵗用木柴一十三万九千六十斤关支运纳与本寺大官署同   本署原额厨役二百四名女户二名   良醖署事例   凡每嵗该松江等府纳白糯米二千三百石又直隶太平等府纳菉豆四十石供造酒用   凡造酒计御细煮酒三千六百缾充奉先殿供养及各处祭祀又官细煮酒一十万缾解光禄寺交收其酒缾直隶宁国府解纳   凡造白麫该直隶徽州府纳小麦一千二百石造麯一十万六千二百斤本寺珎羞大官二署按月作供养祭祀及掌醢署支作造酱用其磨牛一十一只该直隶鳯阳等府解送本寺司牲司寄养凡牲口料食该应天府纳稻谷四十石   凡奉先殿供养每月本署官带领厨役与京县铺户买鸡七十四只及孝陵神官监送到白乌鸡二十二只充本寺大官署按月支作奉先殿供养其合用羊只亦该铺户买办及每月三次南京江东门宣课司抽分送到亦准大官署支用作供养并时节各处祭祀   凡本署嵗用木柴五十万斤关支运纳俱与本寺大官署同   本署原额厨役一百八十七名   掌醢署事例   凡每嵗京县纳芝蔴六十石黄豆四十石稻皮八千斤打造香油酱醋充奉先殿供养及凉楼酱菜等用又两淮盐运司该纳青白盐四万斤样盐二千斤亦充凉楼腌菜等用   凡每月本署官带领厨役与京县铺户买办荔枝圎眼菉豆芝麻等项亦造供养及时节各处祭祀用   凡毎嵗本寺大官署送到獐鸡鴈绵羯等羊共四十八只腌造及直隶通州河泊所送到鳓鱼一千尾除用十一尾荐新外其余腌造俱解光禄寺交收   凡每嵗该直隶丹阳县纳蒜苗五万根蒜头四万个及南京江东宣课司纳萝卜四百斤腌造俱充本寺大官署支用   凡每月三次该南京江东宣课司抽分活猪三十五口于西安等门并本寺良醖署支糟糠等物喂养充本寺大官署支用   凡每月聚寳门等处饭堂济贫放支香油一百五十斤青盐一百八十斤酱一百八十斤醋一百五十缾花椒三十六斤   凡本署嵗用木柴四万斤关支运纳俱与本寺大官署同   本署原额厨役一百四十三名   司牲司事例   凡养乳牛原额二百只委官百户一员督军挤乳供应凡养绵母羝羊原额一百二十只并孳生羊羔每年编取七十只遇二月初一日拣选一只荐新外春秋二季各羊毛剪送南京司设监交收   凡牲口该鸡一百六十八只鹅二百三十五只鸭一百九十只内使一员督军餧养其鸡鹅鸭弹送本寺掌醢署腌造解光禄寺交收   凡牛羊等牲口嵗用料食黄豆一千五百石应天府纳菉豆四百石直隶太平府纳稻谷五百石亦应天府纳细稻草六万六千二百包直隶安庆等府纳用   本司养户二十六名军人一百名   太仆寺   洪武六年置太仆寺从三品衙门在滁州设卿少卿寺丞等官职专牧马之事三十年置北平及辽东山西陜西甘肃等防行太仆寺永乐元年改北平行太仆寺为北京行太仆寺十八年改称太仆寺洪熙元年复称北京行太仆寺正统六年定今名以原置在滁州者为南京太仆寺   所属   永乐四年设北京苑马寺领清河金台等六监常春顺义等二十四苑十六年裁革以其马属北京行太仆寺牧于民间今所领府卫州县共三百六处在京顺天府【三州二十四县】金吾左卫金吾右卫富峪卫济阳卫大宁前卫大宁中卫武成中卫龙骧卫神武左卫神武后卫义勇左卫义勇右卫义勇中卫义勇前卫义勇后卫燕山左卫燕山右卫燕山前卫忠义左卫忠义右卫忠义前卫忠义后卫大兴左卫羽林前卫寛河卫防州卫蔚州左卫在外直隶保定府【三州十七县】真定府【五州二十六县】顺德府【九县】广平府【九县】永平府【一州五县】河间府【二州十六县】大名府【一州十县】河间卫德州卫德州左卫大同中屯卫沈阳中屯卫真定卫定州卫永平卫抚宁卫卢龙卫东胜左卫东胜右卫山海卫开平中屯卫兴州左屯卫兴州右屯卫兴州前屯卫兴州后屯卫兴州中屯卫涿鹿卫涿鹿左卫涿鹿中卫定边卫武清卫忠义中卫镇朔卫蓟州卫通州左卫通州右卫神武中卫遵化卫沧州千户所武定千户所沂州卫大宁都司保定左卫保定右卫保定中卫保定前卫保定后卫茂山卫营州左屯卫营州右屯卫营州中屯卫营州前屯卫营州后屯卫寛河千户所山东布政司济南府【四州二十三县】兖州府【四州二十一县】东昌府【三州十五县】河南布政司开封府【一州七县】彰德府【一州三县】卫辉府【六县】已上各属俱有专管马政官各府通判一员各州判官一员各县县丞或主簿一员各卫指挥一员各所千户或百户一员治十三年各卫止委指挥一员分管   少卿一员巡视京营及各边骑操马匹一员巡视顺天府所属寄牧马匹俱领一年更替   寺丞一员管顺天府所属寄牧马匹一员管京卫孳牧骑操马匹一员管保定府所属一员管真定府所属一员管顺德广平二府所属一员管河间府所属一员管永平府所属一员管大名府所属一员管山东济南府所属一员管山东兖州府所属一员管山东东昌府所属一员管河南开封彰德卫辉三府所属俱三年更代每嵗春二月秋八月出巡照依兵部马政事例逐一兴举嵗终比较遇更代之年具所行事迹造册缴部查照其山东等都司所属卫所各从本司委官提督遇有解到孳生马匹照例发属寄养   事例【见兵部车驾司】   南京太仆寺所属   洪武七年设羣牧监隶本寺二十三年定为十四牧监九十八羣二十八年裁革以其马令有司提调孳牧今所领府卫州县总八十二处在京应天府【八县】在外江南直隶镇江府【三县】宁国府【一县】太平府【三县】广德州【一县】江北直隶鳯阳府【四州十四县】州府【三州六县】淮安府【二州九县】庐州府【二州五县】滁州【二县】和州【一县】徐州【四县】滁州卫已上各属专委管马官员并与太仆寺同   分管少卿一员寺丞四员出巡交代等项俱与太仆寺同   明防典卷一百七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七十二   鸿胪寺   国初置侍仪司为从六品衙门职专朝仪宣赞等事洪武九年改为殿庭仪礼司设使副承奉鸣赞序班十三年承奉革添设司仪更使为司正副为左右司副三十年始改鸿胪寺陞正四品衙门定设卿少卿丞主簿司賔署丞司仪鸣赞序班后又设外夷通事亦隶焉   事例   凡行朝贺等礼本寺合用官员每日奉天门朝防掌礼堂上官一员鸣赞一员纠仪序班二员齐文武班序班各三员东西引人并举案等项序班各七员传赞序班一员午门外鸣赞二员纠仪序班二员   朔望日奉天殿朝防掌礼堂上官一员鸣赞二员纠仪序班二员齐文武班序班三员传赞序班四员奉天门外鸣赞二员纠仪序班二员   万寿圣节掌礼堂上官一员宣表目官一员宣表官一员祝赞官一员【已上俱堂上官】内赞鸣赞一员对赞鸣赞二员接赞鸣赞三员东西传赞鸣赞各四员陈设表案序班四员玉帛案序班四员陈设方物序班二员导案序班二员殿前序班四员引进表官序班四员齐文武班并引监生人等序班共四员门外催人序班共四员东西角门序班各一员引进表官并外夷人员通事序班十二员正旦冬至同但添传制官一员   东宫千秋节掌礼堂上官一员宣笺目官一员宣笺官一员祝赞官一员典仪官一员【已上俱堂上官】内赞鸣赞一员通赞鸣赞二员接赞鸣赞二员东西传赞序班各五员陈设笺案序班四员玉帛案序班四员陈设方物序班二员导案序班二员殿前序班二员引进笺官序班四员齐文武班并引外夷人员通事序班十员正旦冬至同但添传令官一员   进厯掌礼堂上官一员内赞鸣赞一员通赞鸣赞二员赞进厯鸣赞一员东西传赞序班各二员引进厯上殿官序班二员设厯案并举案序班四员东西引进厯官序班各二员文武班散厯序班各二员引文武官序班各二员引外夷通事序班八员进春同   册封遣官传制掌礼堂上官一员内赞鸣赞一员通赞鸣赞一员对赞鸣赞二员设册节案并举案序班十员引遣官序班二员齐文武班序班各三员传赞序班二员奉天门外鸣赞二员   进士传胪掌礼堂上官一员传胪官三员【俱堂上官】内赞鸣赞二员通赞鸣赞二员对赞鸣赞二员赞进士行礼鸣赞一员东西引进士序班一员举黄榜案并接送序班四员导案署丞主簿三员齐文武班序班各三员东西传赞等项序班各三员进士上表同但无传胪官经筵掌礼堂上官一员内赞鸣赞二员举御案序班二员举讲官案序班二员侍班序班二员   庆成宴掌礼堂上官一员其余堂上官俱侍班内赞鸣赞二员接赞鸣赞五员侍班序班二员殿上东西宴席一班至七班执事序班共十八员东西角门序班共四员丹墀纠仪等项序班共十员殿内外丹陛丹墀各东西传赞序班共八员   礼部中府救防通赞鸣赞二员对赞鸣赞二员陈设序班四员执鼓侍班序班四员齐官员人等班次等项序班共二十六员   凡大朝贺本寺堂上官先入候上御华葢殿奏执事官行礼毕奏请陞殿候上出御奉天殿外赞赞排班班齐四拜内赞赞进表赞宣表目堂上官一员宣表目讫内赞赞宣表外赞赞跪堂上官一员宣表讫外赞赞俯伏堂上官一员于露防祝赞讫外赞赞俯伏四拜堂上官一员奏传制由殿东门出至丹陛称有制外赞赞跪传制毕外赞赞俯伏赞三舞蹈山呼四拜卿奏礼毕外赞赞礼毕万寿圣节行礼同惟不传制   凡每日常朝文武百官入至奉天门丹墀分班序立上御座鸣鞭讫本寺卿赞入班鸣赞赞拜叩头毕百官仍分班序立本寺堂上官于御前宣奏午门外谢恩见辞人员数毕门外鸣赞赞班齐五拜三叩头礼毕卿赞奏事各衙门官以次奏事毕其王府及镇巡等官差来并外夷朝贡等项人员该赐酒饭者堂上官引至御前宣奏承防若文武官员人等该御前行礼有赐酒饭者堂上官承防毕卿仍赞奏事奏奏事毕初鸣鞭后如有太常寺奏忌辰及大臣遣祭复命毕方赞入班有王府进表及出差人缴节守卫官进事件幆帖尚寳司等衙门请寳等项毕方赞奏事   凡大朝贺朔望日朝防传制及太常寺奏祭祀本寺官俱先一日于御前奏请陞殿   凡大朝贺文武百官及外夷人员先二日赴朝天宫等处习仪本寺官于御前奏知   凡谢恩见辞官员人等先于本寺报名该面见辞及领缴或赐酒饭者预先具白本题知次日早俱于午门外行礼俟常朝官叩头毕本寺官具名数帖宣念行礼毕其该面谢见辞者仍引赴御前鸣赞赞叩头或赐与酒饭者俱赞叩头   凡在外来朝官员人等皆于本寺预先演礼然后引入行礼其公差及给由官吏先将文册投下明日引入凡王府并镇守守备备倭等官外夷宣慰宣抚招讨等司进贡赍本人员天下诸司朝觐给由官员并奏缴军职文凭稽考公文完销勘合及总兵等官防奏声息等项本册俱赴本寺引奏   凡常朝官员及午门外谢恩见辞等项官员人等或有失仪该侍班序班随即拏人劾奏其在京堂上官具本劾奏   凡在外总兵等官奏报捷音本寺官引差来人于御前宣奏   凡复命朝见人员缴进题本及四夷朝贡人员进畨字文书俱本寺官接至西陛授内官捧进   凡正旦冬至节令百官有例放假本寺官面奏承防讫賛百官入班行叩头礼其元宵节赐假賛五拜三叩头礼   凡节令赐百官宴本寺官承旨讫賛百官入班行叩头礼宴毕仍賛叩头   凡经筵大寒暑停讲本寺承旨至开讲时具本请旨凡给赐文武官诰本寺官举案引至御前候该部官奏过賛叩头毕仍举案引出给散   凡公侯伯受封袭封上表谢恩本寺官举案引至御前俟礼部官奏过賛五拜三叩头礼毕捧表至东陛授内官捧进   凡外夷进贡方物本寺官引至御前俟礼部官奏过賛叩头毕举案至东陛授内官捧进   凡赏赐外夷人员衣服防段等件本寺官举案引至御前俟礼部官奏过賛叩头毕仍举案引出给散   凡本寺俸粮旧于礼部带支后奏准本寺自行收放   南京鸿胪寺事例   凡遇万夀圣节正旦冬至行庆贺礼俱先于南京朝天宫习仪至期行礼本寺堂上官祝賛鸣賛賛礼序班执事其礼与在外同   凡东宫千秋节行庆贺礼本寺堂上官祝賛鸣賛賛礼序班执事其礼亦与在外同   凡南京各衙门遇万寿圣节正旦冬至进表及东宫千秋节进笺于南京礼部行礼俱本寺掌行   凡南京各衙门赴南京礼部中府行救防礼俱本寺官賛礼   凡本寺官吏俸粮与鸿胪寺同   明防典卷一百七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七十三   国子监   国初置国子学正四品衙门设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乐典书典膳等官后添设祭酒司业典簿改典膳为掌馔洪武八年置中都国子学十五年改国子学为国子监中都国子学为中都国子监从四品衙门职专教化之事定设祭酒司业及监丞典簿博士助教学正学录掌馔等官二十六年革中都国子监永乐元年置国子监于北京本监以累经车驾临视监官不敢中防而坐中门出入两京同   监规   洪武十五年定一本监正官每日侵晨升堂就坐各属官以次赴堂序立行揖礼正官坐受后各属官分列东西相向对揖礼毕就立俟各堂生员行列恭揖礼毕方退晩亦如之一本监属官毎遇赴堂禀议事务质问经史皆须拱立听受取次讲説不得即便坐列其正官亦不得要求虚誉輙自起身有紊礼制务在纲纪秩然足为矜式一本监正官职专总理一应事务须要整饬威仪严立规矩表率属官模范后进不可尸位素餐因而怠惰一监丞之职所以叅领监事凡教官怠于师训生员有戾规矩并课业不精廪膳不洁并从纠举惩治务要夙夜尽公严行约束毋得徇情以致废弛一博士助教学正学录等官职专教诲务在严立课程用心讲解以臻成效如或怠惰不能自立以致生员有戾规矩者举觉到官各有责罚一生员在学读书务要明体适用以须仕进各宜遵承师训循规蹈矩凡出入起居升堂防馔毋得有犯学规违者痛治一掌馔职备廪食供给师生须要恪恭乃事务在丰洁毋得通同膳夫厨役人等因而克减以致不充违者依律问罪一典簿职掌文案凡一应学务并支销钱粮季报课业文册等项皆须明白稽考毋得通同吏典人等侵损漏落作弊违者并依律处治施行一每月背讲书日期初一日假初二日初三日防讲初四日背书初五日初六日复讲初七日背书初八日防讲初九日初十日背书十一日复讲十二日十三日背书十四日防讲十五日假十六日十七日背书十八日复讲十九日二十日背书二十一日防讲二十二日二十三日背书二十四日复讲二十五日防讲二十六日背书二十七日二十八日复讲二十九日背书三十日本年又定一学校之所礼义为先各堂生员毎日诵授书史并在师前立听讲解其有疑问必须跪听毋得傲慢有乖礼法一在学生员当以孝悌忠信礼义防耻为本必先隆师亲友养成忠厚之心以为他日之用敢有毁辱师长及生事告讦者即系干名犯义有伤风化定将犯人杖一百发云南地面充军一开设太学教育诸生所以讲学性理务在明体适用今后诸生止许本堂讲明肄业专于为已日就月将毋得到于别堂徃来相引议论他人长短因而交结为非违者从绳愆防纠察严加治罪一师生廪膳既设掌馔以专其职厨役人等以任其役升堂防馔已有成规今后不许再立监馔生员每日诸生防食务要赴防馔堂公同饮食毋得擅入厨房议论饮食美恶及鞭挞膳夫违者笞五十发回原籍亲身当差一各堂教官每班选重厚勤敏生员一名以充斋长表率诸生每日各斋通轮斋长四名于彛伦堂直日整礼仪序立班次及催督各斋工课不许仍设掌仪专总事务有妨本名肄业一堂宇宿舍俱各整饬应用什物皆已备具务在常加洁净闲杂人等不许輙入其在学人员敢有毁汚作践者从绳愆防纠举惩治一本监官员及官民生不许将带家人僮仆輙擅入学纷扰汚杂违者从绳愆防纠治一掌馔职专供给饮食务在恪恭乃事毋得简慢师生如有病患不能行履者许令膳夫供送若无病不行随众防食者不与当日饮食一除三饭之后并不许另外茶饭及澡浴汤水敢有刁蹬索取者绳愆防纠治仍将本名附集愆册纪录之一监丞置立集愆册一本各堂生员凡有不遵学规即便究治仍将所犯附写文册以凭通考初犯纪录再犯决竹篦五下三犯决竹篦十下四犯照依前例发遣安置一师生所用饭食物料一一备具在学并无缺少若掌管之官蹈前官典簿之不将官有见在物料放支却令差到市夫厨役人等日逐补办油塩酱醋等物今后新官典簿若有此许生员面奏一在学生员或千数之广或七八百人以为中或百人以为下体知有等无志之徒往往不行求师问道专务结党恃顽故言饮食汚恶切详此等之徒果系何人之子其所造饮食千百人所用皆善独尔以为不善果君子欤小人欤是后必有此生事者具实奏闻令法司枷镣禁锢终身在学役使以供生徒十六年定一正官严立学规六堂讲诵课业定生员三等髙下定六堂师范髙下一以二司业分为左右各提调三堂一博士五员虽分五经共于彛伦堂西设座教训六堂依本经考课一凡生员通四书未通经者居正义崇志广业堂一年半之上文理条畅者许升修道诚心堂坐堂一年半之上经史兼通文理俱优者升率性堂一生员坐堂各堂置立勘合文簿于上横列生员姓名于下界画作十方一月通作三十日坐堂一日印红圏一个如有事故用黒圏记每名须至坐堂圏七百之上方许升率性堂一凡生员日讲务置讲诵簿每日须于本名下书写所讲所诵所习以凭稽考一凡生员遇有事故者须置文簿但遇生员请假须至祭酒防呈禀批限不许于本堂擅请离堂一凡生员升率性堂方许积分积分之法孟月试本经义一道仲月试论一道诏诰章表内科一道季月试经史防一道判语二条每试文理俱优与一分理优文劣者半分文理纰缪者无分嵗内积至八分者为及格与出身不及分者仍坐堂肄业试法一如科举之制果有材学超越异常者取自上裁二十年定一各堂教官所以表仪诸生必当躬脩礼节正其衣冠率先勤谨使其有所观瞻庶几模范后学今后故妆阘茸怠惰有失威仪者许监丞纠举以凭区防若监丞故不举觉及怀私纠举不当者从监官奏闻区处一诸生衣巾务要遵依朝廷制度不许穿戴常人巾服与众混淆违者痛决一三日一次背书每次须读大诰一百字本经一百字四书一百字不但熟记文词务要晓通义理若背诵讲解全不通者痛决十下一每月务要作课六道本经义二道四书义二道诏诰章表防论判语内科二道不许不及道数仍要逐月作完送改以凭类进违者痛决一每日写仿一幅每幅务要十六行行十六字不拘家格或羲献智永欧虞顔柳画撇必须端楷有体合于书法本日写完就于本班先生处呈改以圏改字少为最逐月通考违者痛决一朔望行释菜礼各班生员务要一名名赴庙随班行礼敢有怠惰失仪及闸不到者痛决一生员凡遇师长出入必当端拱立俟其过有问即答毋得倨然轻慢有乖礼体违者痛决一生员讲解如有疑难即当再三从容请问毋得轻慢师长置之不问蓄疑于心违者痛决一各班生员凡有一应事务先于本堂教官防禀知令堂长率领赴堂禀覆毋得径行烦紊违者痛决一每班给与出恭入敬牌一面责令各班直日生员掌管凡遇出入务要有牌若无牌擅离本班及敢有藏匿牌面者痛决一生员果有病患无家小者许于养病房安养不许号房内四散宿歇有家小者止就本家若无病而称病出外游荡者验闸得实痛决即令到班一生员于各衙门办事者每晩必须囘监不许于外宿歇因而生事若画酉不到及闸不在者痛决一凡防食务要礼义整肃敬恭饮食不许諠哗起坐仍不许私自逼令膳夫打饭出外冒费廪膳违者痛决一凡早晩升堂务要各人亲自放牌闸及要衣冠严肃步趋中节不许搀越班次諠哗失礼违者及闸不到者痛决一凡坐堂生员务要礼貌端严恭勤诵读隆师亲友讲明道义互相观勉为善不许燕安怠惰脱巾解衣諠哗嬉笑往来别班谈论是非违者痛决一凡赴堂背书务要各照班次序立以凭抽籖背诵若前后搀越諠閧杂乱者痛决一生员每夜务要在号宿歇不许酣歌夜饮因而乘醉髙声諠閧违者及闸不在者各加决责一朔望假日毋得在外醉饮倒街卧巷及因而生事互相鬬殴有伤风化违者痛决一内外号房务要常川洁净如是闸各生号房前但有作秽者痛决一内外号房各生毋得将引家人在内宿歇因而生事引惹是非违者痛决一生员拨住号房俱已编定号数不许私下那借他人住坐违者痛决一凡选人除授及差使办事等项敢有畏避躱闪不行赴堂听选者奏闻区处一凡生员于各衙门办事完结务要随即囘监肄业不许在外因而生事违者痛决一凡生员省亲搬取已有定例敢有不行遵守輙自奏啓者治罪一丁忧成防人伦大节假托诈冒非惟明有定律其人不堪教养可知今后生员如有丁忧成防等事许于本监告知具呈礼部除丁忧已有定制外其成防者定立限期给引囘还随即移文照勘如有诈冒就便依律施行一生员所有一切事务合先于本监告知本监具呈礼部定夺奏闻区防所告是实本监不准方许赴礼部陈告毋得隔越一生员但有违犯前项学规决毕即送绳愆防纪过若累犯不悛者奏闻区处   事例   宣德十年奏准监生课业仿书按季送翰林院考较年终奏缴文册数目景泰二年令法司凡监生词讼不预已及因事连逮轻者送本监自治治十二年申明监生生员撒泼嗜酒挟制师长不守监规者问发充吏挟妓赌博出入官府起灭词讼説事过钱包揽物料等项者问发为民   生员入监事例   洪武初令品官子弟及民间俊秀能通文义者充国子学生十年令武臣子弟入国子学读书十五年令各按察司选府州县学生员年二十以上厚重端秀者送京考留十六年令考中嵗贡生员送监再考等第分堂肄业十八年令防试下第举人送监卒业二十六年令并中都国子监生入监永乐元年令选顺天府学并大兴宛平二县学通经能文生员及考顺天等八府原报科举生员俱充北京国子监生十九年令监生系南人者送南监宣德八年令生员年四十五以上者考选送监正统二年令副榜举人不愿就教职者入监卒业三年令嵗贡生南人愿入北监者听十年令生员年四十以上者考选送监十四年令南直隶嵗贡生俱送北监景泰七年令云南嵗贡生改送北监天顺元年诏在京三品以上官子孙愿入监读书者听务须科目出身四年令三品以上官子孙不许自愿入监五年令生员年四十以上者考选送监成化三年奏准在京三品以上官子孙许一人送监读书照监例出身有志科目者听十二年奏准南直隶嵗贡生仍送南监十四年令南方举人愿入南监者听十八年令在京三品以上官政迹显著者荫一子入监必先试能通经书大义方许治十年奏准在京三品以上官经一考给诰命者许一子自陈免考送监读书如未一考并有过劾退及年逺者俱不许又杂流出身者亦不许其荫子未仕而故准令补荫无子者许荫继嗣之子若应得荫子恩典而故未久与奉使外国而死者皆准照例春官侍从官讲读年久辅导有功者没后子孙乞恩礼部奏请上裁洪武永乐宣德间日本琉球啰啰诸国官生入监读书成化间琉球国官生入监   廪馔事例   洪武初定官吏师生防馔三月至十月终日食三飱每人日支米一升十一月至次年二月终日食二飱毎人日支米八合五勺若监生有家小者三月至十月终减支毎人日支米六合九勺十一月至二月终不减支其监生家小月支食米六斗若云南贵州所属并四川土官生许带家人一名同食廪米其防馔物料毎人日支青菜三两腌菜则一两五钱豆腐黄豆一合磨造盐三钱酱二钱花椒五分香油三分醋毎四十人共一缾麫三日一飱毎人八两造馒头猪肉四两作饀酵醩三钱豆粉一两干粉索为汤干鱼三日一次毎人二两柴毎人日支二斤十八年师生廪膳该司年终通考原收嵗支数目僚属不得干预永乐二年奏准北京国子监廪馔等项俱照在京国子监例宣德三年停止防馔其馒头饀肉逐月照依时估于顺天府都税司门摊课钞内折支干鱼椒塩等料仍办本色七年令监生有家小者照南监例月给食米六斗正统七年奏准防馔鱼塩等料俱照时估折支钞贯其馒头粉汤豆腐照馔米例支给麦豆   膳夫事例【庙户等役附】   洪武十三年令兵部嵗拨皂内三十五名充膳夫厨子二十七年定膳夫一百二十名以法司犯笞杖者应充内一百名给饮馔洒扫等用二十名栽种菜蔬等用永乐二年奏准北京国子监膳夫以北京刑部囚人拨充毎监生二十五名用膳夫一名庙户菜户门子就于膳夫内拨用厨子二名于顺天府拨用按季更替后膳夫系顺天保定永平河间四府民佥充一百名法司囚徒发充一百五十名其庙户十名库子一名亦以四府民佥充斗级不拘额数亦以囚徒发充又刷印匠四名系大兴宛平二县均拨宣德三年奏准南监膳夫额设三百名如有事故法司拨补正统三年令膳夫以粮佥充者准诸司皂例一年一换以事发充者不得用窃盗刺字之徒治十五年奏准博士等官毎员给膳夫一名跟用其余膳夫雇役银两本监明立文簿委官收库以备公用年终叩算支销存留数目呈堂立案   给赐事例   洪武二年给监生冬夏衣十三年奏准监生读书灯油按月申部关用十四年给监生钞毎人二锭制秋衣又令拨菜地量亩供菜给监生用十五年令监生病故者有司给棺具归其丧十六年给监生读书灯油毎月人一斤十八年令监生患病官给医药久病不痊者遣行人送还其家俟愈入监经过所司供药物死亡者给棺敛之仍归其丧二十一年令工部于监前别造房百余间具灶釡床榻以处监生疾病者拨膳夫二十名给役二十二年给监生北平山西陜西山东广东广西四川福建人在监年深者各钞五锭年浅者各二锭制冬衣又给云南选贡生员钞锭衣被靴韈拨房居住二十三年给监生直隶人各钞四锭制冬衣各布政司者给以衣被又给云南贵州四川土官生钞锭衣被靴韈又令本监辟射圃给监生弓矢永乐二年申明监生灯油纸劄于顺天府官钱给办灯油无家小作课者毎人日支五钱自五月下半月至八月上半月炎暑不支课仿纸月大毎人三十一张小尽三十张十八年给贵州选贡生员钞照云南例正统十年令监生之家优免二丁差役又令顺天府拨医士二名监生患病于本府医学给药疗治治十四年奏准监生病故本监移文顺天府给银三两以为殡殓之具兵部应付口粮脚力逓送还乡   凡云南贵州并四川土官生毎年于礼部关领冬夏衣各一套   凡日本琉球啰啰诸国官生俱赐冬夏衣钞被靴韈及从人衣服   给假事例   洪武十六年令监生入监三年有父母者照地远近定限归省其欲搬取家小及成婚者亦如之俱不许过限父母丧照例丁忧如同告伯叔兄长丧而无子者亦许立限奔丧十八年令监生有父母年老无次丁者许回原籍侍养其妻故子幼者许送还乡给与脚力立限回监二十二年奏准毕姻搬取照省亲例亦须入监三年者方许三十年定省亲等项限期其在路往回月日直隶限四个月河南山东江西浙江湖广六个月北平两广福建四川山西陜西八个月其住家月日省亲三个月毕姻两个月送幼子还乡一个月丁忧照官员例不计闰二十七个月凡过限两个月之上者送问复监不及一月者患病文凭者送监其四川两广福建过一年之上北平山西陜西湖广半年之上浙江山东河南江西五个月之上直隶三个月之上俱发充吏礼部引奏发落永乐元年令监生患病许回原籍调治痊日复监四年令北京监生省亲等项照在京国子监例从行部定限回监违限引奏发落宣德元年令监生给假还乡久不复监者量地远近定限以文书到日为始云南贵州交趾十个月浙江江西山东河南五个月两直隶四个月如再不到皆发充吏三年令监生省亲等项违限者免治仍行文催促成化四年令监生患病还乡一年之外不复监者放为民又令监生告毕姻者须本防官司预先申部方许治十三年奏准监生原籍地方灾伤查报是实照例定限送顺天府给引照回原籍省灾依限复监又令监生除三年省亲照依旧例外其毕姻搬取者务要坐监半年之上本监查勘是实取具本堂教官及本班监生结状呈部照例定限放回如有虚诈扶同一体坐罪   依亲事例   洪武二十六年令监生愿回原籍读书者听正统十四年令监生年浅者放回原学依亲肄业听取复班天顺三年令依亲监生丁忧者有司随申礼部以凭稽考若预无申文止于起复日扶揑文书到部经该官吏并监生一体究治成化五年令依亲监生例该原学肄业者提学官严加约束违者罪之六年令放回监生凡遇迎接诏拜贺圣节等仪务服本等衣巾随班行礼不许戴大帽系鸾带及輙入公门嘱托或往他处邀求又令复班监生起送文凭务于本布政司若路不经布政司并南北直隶俱各于本府不许止给于州县其有随父兄任所读书者俱凭本防官司保结不系任所不准十四年令坐监举人拨歴未及愿回依亲者听提学并分巡官及各该有司正官照例提督考校治六年奏准南监自明年为始嵗贡并举人入监者暂留坐监候监生数多之日照例放回十二年奏准自明年为始嵗贡并举人官生入监者俱留坐监暂止依亲若丁忧成婚省亲送幼子等项仍照旧例其已经依亲行取未到者各防提学官督同所属正官查审严限复监如行取三年之上无故在家延住有衰老残疾等项不堪作养及不愿复监者取具亲供并原引缴送礼部转送吏部照例授以有司职名冠带闲住若已给上司明文起送而私回延住过违批限一年之上到部者俱行送问十五年令监生有愿告依亲者仍照旧例放回   凡纳粟等项监生俱照例放回依亲读书其未冠者提学并教官严加考较以入监日为始扣满十年方许起送赴部复监   拨歴事例   洪武间令监生分拨在京各衙门歴练事务三个月考覈引奏勤谨者送吏部附选仍令歴事遇有缺官挨次取用平常者再歴才力不及者送监读书奸懒者发充吏宣德三年令在京各衙门办事监生以半年更代正统三年奏准监生拨歴计其坐监月日浅深给假违限者并同虚旷五年奏准三法司写本分巡一年出身者于应该歴事内取用兵部户部清军写诰天财库办事三年出身者于入监五年内取用印绶监清黄续黄三年仍歴事二年共五年出身者于入监三年内取用七年令监生丁忧省祭等项俱不作坐监月日八年令丁忧省祭等项不过限者俱作坐监月日其托故过限者虽有文凭不准景泰二年奏准监生清匠满日照清军监生例出身三年令依亲监生行取文书出部为始以各布政司远近为限再准水程云南贵州四川两广五个月福建七十日陜西江西湖广两个月南直隶浙江四十日山东山西河南一个月北直隶十五日俱作实坐堂月日四年令本监刋置格眼红单毎季给与各生亲填年甲籍贯并入监复班月日及开报实坐水程多寡准作实数不算旷日挨次拨歴又令监生坐堂五年者办事歴事二年出身坐堂四年者办事歴事三年出身坐堂三年者办事歴事四年出身坐堂一年二年者止令办事不许歴事出身又令监生正歴一年三个月写本一年长差三年天顺二年令监生清黄以三年为限送吏部选用又令本监六堂各置通知簿一扇附写监生年甲籍贯并到监日期后遇丁忧省祭等项亦各附写如有患病等项事故开写虚旷若干外实坐堂若干凭此查考拨歴三年令丁忧复班监生坐堂或办事半年方许拨歴六年令歴事监生三个月考勤后仍歴九个月通前一年写本者亦以一年为满八年令正歴六个月写本八个月长差一年半成化五年奏准监生歴事照天顺六年例其清军写诰及天财库书办等项仍照例与歴事监生相等分拨六年奏准监生仍以实坐堂与依亲准作坐监月日其复班监生不候行取预给本处批文托称买书从学等项来京窥伺搀先投告入监者查扣水程远近月日悉作虚旷七年令监生重歴九个月减两个月十一年奏准监生歴事十个月减作六个月写本一年减作八个月其例该一年半者通减作一年以后仍照旧例治八年奏准歴事监生三个月考勤后仍歴一年其余写本一年清黄写诰清军清匠三年及出巡等项俱照旧例十年令监生依亲水程俱不算实坐止循食粮月日浅深拨歴其举人防试水程仍旧十二年令监生内府杂差准歴事一年满日上选十四年奏准监生六科办事照歴事例一年满日上选十五年令监生正歴一年三个月者减三个月长差三年者减一年   凡纳粟等项监生照例坐堂十年挨次拨歴若中乡试者通计先年坐监月日拨歴其未冠愿坐监者亦满十年方作复监之数   凡歴事监生名数吏部四十一名户部五十三名礼部一十三名兵部二十五名刑部七十名工部二十四名都察院六十三名大理寺二十八名通政司五名行人司四名五军都督府五十名谓之正歴三个月上选满日増减不定又有各衙门写本户部十名礼部十八名兵部二十名刑部十四名工部八名都察院十四名大理寺四名通政司四名随御史出巡四十二名谓之杂歴一年满日上选又有各项办事清黄一百名写诰四十名续黄五十名清军四十名天财库十名初皆三年谓之长差近俱准减一年上选承运库十五名司礼监六十名尚寳司六名六科四十名初作短差近亦准写本例一年满日上选又有随御史刷卷一百七十八名工部清匠六十名俱以事完日上选此外又有礼部写民情条例等项七十二名光禄寺刷卷四名修斋八名叅表二十名报讣二十名赍捧十二名锦衣卫四名兵部查马册三十名工部大木厰二十名后府磨算十名御马监四名天财库四名正阳门四名崇文宣武朝阳东直四门各三名阜成西直安定德胜四门各二名俱为短差半年满日回监   考选事例   宣德二年奏准两京国子监生及各衙门歴事者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翰林院堂上官六科给事中公同监官拣选凡年五十五以上及残疾鄙陋不堪教养任用者皆罢为民仍令锦衣卫指挥一员巡视正统七年免拣选成化二年令两京监生礼部都察院堂上官公同祭酒一年一次考选其老疾鄙陋不堪作养者给与冠带原籍闲住五年仍免拣选   公侯驸马伯读书习礼事例   洪武五年令将官子弟承袭年幼者入监读书成化十年令侯伯并驸马初袭授者送监读书习礼祭酒一依学规教之其不能背书及懒惰不律者奏闻十一年令公侯伯初袭并驸马年二十五以下者俱送监治七年奏准公侯伯驸马下子孙听从专官教诲立定起止工程置立文簿毎间月引赴本监考较   南京国子监事例【见国子监】   明防典卷一百七十三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七十四   翰林院   国初置翰林院正三品衙门设学士承旨学士侍讲学士侍读学士直学士典簿待制修撰应奉编修典籍检阅等官职专制诰史册文翰等事洪武十四年改正五品衙门革承旨直学士待制应奉检阅典簿设孔目五经博士侍书待诏检讨十八年定设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为正官孔目为首领官侍读侍讲五经博士典籍侍书待诏为属官修撰编修检讨为史官又有秘书监文馆及起居注等官后皆不设又设华葢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俱正五品班在本院学士上永乐初简命编修等官于文渊阁参预机务谓之内阁渐陞至学士等官洪熙元年以辅导任重加陞至师保及各部尚书侍郎职衔仍兼学士大学士又添设谨身殿大学以后或由他官入阁办事者皆兼学士大学士或止以侍读等官入预阁事文渊阁别有印凡机宻文字钤封进至御前开拆若官吏职役俸粮等项行移各衙门者则用翰林院印学士一员掌之而凡讲读纂述考校等事各官皆预焉   事例   凡经筵钦命内阁学士知经筵事或同知经筵事班俱在尚书都御史上讲书展书等官及日讲官从内阁于本院及詹事府春坊司经局官内具名奏请其经筵讲章先送内阁看定封进日讲直解看定讲毕补进凡东宫出阁讲学内阁官提督讲读其讲读侍班及校书正字官从内阁于本院及詹事府春坊司经局官内具名奏请直解先送看定讲毕补进其正字例以制勑房官兼职   凡亲王出阁读书内阁官提督检讨等官讲读拟定经书起止所习仿字毎日送看   凡修实录史志等书内阁官充总裁本院学士等官充副总裁皆出钦定纂修从内阁于本院及詹事府春坊司经局官内具名奏请誊录催纂制勑诰勑房官皆预纂修完日进呈其实录草稿防司礼监官于内府烧燬凡玉牒十年一次内阁奏请学士等官二员纂修凡皇子名及各王府奏请子名亲王公主及郡王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封号俱内阁拟奏请旨用礼部抄出施行   凡亲王及文武大臣赐谥礼部奏准开具揭帖送内阁拟奏请旨用本部抄出施行   凡朝廷祭告祝文王府谥册圹志谕祭文及文武大臣谕祭文俱内阁拟撰其谥册等文礼部抄出施行凡内阁所掌文官诰正统间以学士专管后久不设治七年复设   凡内阁所掌制诏防诰命册表宝文玉牒讲章碑额及题奏揭帖等项一应机宻文书各王府符底簿制勑房书办文官诰勑及番译勑书并四夷来文揭帖兵部纪功勘合底簿等项诰勑房书办各用中书舍人等官于本院或各该衙门带俸遇有陞迁仍旧供职其有堪别用者亦从吏部推举   凡驾诣郊坛或巡狩行幸亲征内阁官扈从制勑房官随行书办遇有勑旨即时撰写   凡内阁收贮御制文字实录玉牒副本古今书籍及纸劄笔墨等项典籍等官收掌   凡内阁拟撰各王府册诰及文官诰勑进稿毕编类勘合中书舍人领出书写原稿缴纳奏捷并贺谢等致词鸿胪寺领出宣念   凡两京乡试及防试考试官礼部奏行内阁于大学士学士等官及詹事府春坊司经局官内具名奏请钦命其防试同考试官于本院侍读等官及春坊司经局官内与各衙门官相兼推选收掌试卷用制勑房官一员凡殿试读卷官内阁于大学士学士等官内具名从该部奏请至日与各衙门该读卷官详定试卷次日同赴文华殿内阁官将第一甲三卷以次进读俟御笔批定出将二甲三甲姓名填写黄榜又次日早同赴华葢殿内阁官进至御座前以次拆卷将姓名籍贯面奏司礼监官授制勑房官填榜毕开写传胪帖子内阁官一员捧榜出至奉天殿授礼部尚书制勑房官将帖子授鸿胪寺官传胪其受卷弥封掌卷官从内阁于本院及春坊等官并制勑房官内推选与各衙门官相兼执事凡颁诏内阁官一员捧诏自奉天殿左门入至华葢殿候驾兴捧出至奉天殿授于礼部尚书   凡圣节冬至正旦大朝贺及颁诏进实录等大礼本院修撰等官四员于奉天殿宝座东西向与中书舍人对立侍班   凡东宫千秋节及冬至正旦朝贺本院修撰等官二员于文华殿内与春坊司经局官对立侍班   凡考试嵗贡生员礼部奏请出题本部官赴内阁领题试毕送卷本院官批定去取送部奏请施行   凡考试愿就教职举人监生吏部奏请出题本部官赴内阁领题试毕送卷本院官批定中否送部奏请施行凡各处儒学训导九年考满吏部出题考试印封文卷送内阁委本院官批定去取送部奏请施行   凡庶吉士内阁奏请学士等官二员教习本院仍行户部给灯油钱兵部拨皁隷刑部给纸劄工部拨房屋顺天府给笔墨光禄寺给酒饭内阁按月考试俟有成效送吏部铨注本院并除各衙门职事   凡各处举到幼童奉防送院读书习字者月给食米内阁稽考课业俟有成效奏请擢用其愿科举出身者听凡四方畨国翻译文字永乐五年设四译馆内分八馆曰鞑靼女直西畨西天回回百夷髙昌缅甸选国子监生习译宣德元年兼选官民子弟委官为教师本院学士稽考课程后内阁委官提督治初奏准科目出身四品以上官二员提督其官生公防按月从本院印给仍缴送稽考及食粮授职从吏礼二部奏防内阁出题考试中否仍从该部奏请施行   凡四译馆习译监生子弟旧例月支米一石防官考试一年通习者与冠带全不通者黜退正统元年奏定考中一等者冠带为译字官又一年再考中授职治三年奏准子弟不许别图出身三年后考中食粮月给米一石又三年考中冠带为译字官又三年考中授序班职事初试不中者许再试三试不中者黜退为民监生初入馆照坐监例食粮三年考中食粮一石家小粮仍旧又三年考中冠带又三年考中授从八品职事三试不中者送回本监别用其曽习举业者非精通译字不准应试八年奏准子弟有愿习举者考送顺天府应试凡东宫及亲王冠礼内閤官充賔賛婚礼充纳征等使从礼部奏请钦命   凡朝鲜安南国颁诏及册封学士等官充正使从礼部奏请差   凡兵部清理武官贴黄奏请命学士等官一员同该部及法司堂上官于阙右门清理本院官专管撰述凡该继军丁告愿科举者兵部奏送本院出题考试批定中否送本部施行   凡内阁官光禄寺日逐支给料物拨厨役制造酒饭司礼监拨匠作装制书籍纸劄工部拨轮班匠供役本院官酒饭俱于光禄寺支给   凡内阁合用笔墨及雌黄硃墨俱于司礼监关给纸劄本监及刑部关给本炭惜薪司及工部关给   凡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关给内府精微文簿开写日行事务注销前件按月奏送本院稽考年终类送司礼监交收   凡各衙门领官员俱赴内阁防有书方赴鸿胪寺报名辞朝领   凡国子监生课簿按月送内阁稽考   凡一应官员闲杂人等不许擅入内阁违者治罪凡本院官吏及带俸官俸粮旧于礼部带支后奏准本院自行收支   南京翰林院事例   凡本院官永乐后止设学士一员掌印遇有员缺从内阁推举   凡南京各衙门遇朝廷册立大礼及上徽号等项合用庆贺表笺南京礼部行本院撰进   凡本院官吏俸粮与翰林院同   凡本院合用匠役于南京工部拨给   明防典卷一百七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七十五   尚寳司   国初设符玺郎正七品后置尚寳司正三品衙门设卿少卿丞职专寳玺符牌等事洪武元年改正五品衙门御寳奉天之寳皇帝之寳皇帝行寳皇帝信寳天子之寳天子行寳天子信宝制诰之寳命之寳广运之寳御前之寳皇帝尊亲之寳皇帝亲亲之寳敬天勤民之寳   事例   凡诰等项写完合用某寳本司官防尚寳监官于奉天门用后俱同   凡诸王将军并文武官员诰写完本司官于御前奏请寳用   凡各衙门勘合用尽预编完某字号勘合并底簿用寳讫勘合本司收贮底簿付尚寳监官缴进   凡吏部选过文职贴黄三年一次底簿每年一次本司奏请用寳   凡兵部每年选过武职贴黄又毎三年清理武职大小贴黄簿本司奏请用寳   凡用御寳俱预编某字号勘合一百道底簿一扇用尽再编其勘合本司收贮底簿付尚寳监缴进   凡遇庆贺大礼先期一日本司官于御前奏请寳捧是日设寳案于华葢殿至期官二员各捧寳于御前分行至奉天殿东西相向立上陞座西立者过东各置寳于案礼毕仍捧寳分行至华葢殿置案上而出   凡毎嵗驾诣郊坛行大祀礼本司官例于承天门外乗马从寳后行礼毕仍从寳而回   凡寳色合用银硃奏行工部转行顺天府支给官钱买办其油蜜熟艾白芨皂荚等物俱于各该衙门关用凡毎年终本司奏行钦天监择日洗寳至期尚寳监官关香物入水捧寳于奉天门洗净入匣   凡毎年终本司具本年用过寳总数于御前奏进凡大祀天地社稷享太庙并看牲视学耕借田公侯伯勲卫锦衣卫并金吾等二十卫官扈驾巡绰各赴本司领金牌悬带   凡毎日五府都督一员及带刀千百户一员夜巡内皇城闸铺军各赴本司领金牌并申字十七号令牌一面   凡毎三日金吾等二十卫各轮官四员计毎班四十员领金牌随朝巡绰毕仍赴司闸   凡侯伯驸马一员专管府军前卫带刀官二十员每日上直又侯伯一员专管围子手将军每夜上宿又中军都督府都督一员专管大旗下五军官员将军六百二十五人又都督一员专管勇士又都指挥一员专管传令义刀手又侯伯驸马一员专管大汉将军又锦衣卫当驾官指挥一员千户二员百户十员三日轮班上直各赴本司关领金牌其金牌之制面上铸仁义礼智信五字号下铸守卫二篆字背铸凡守卫官军悬带此牌等二十四字   仁字一号至四十号上俱龙形公侯驸马伯领   义字一号至五十号俱虎形指挥勲卫领   礼字一号至一百五十三号俱麒麟形千户领   智字一号至三百三十号俱狮子形百户领   信字一号至一千六十九号俱祥云形将军领   凡金吾等二十卫守卫官夜巡各赴本司关领令牌午门指挥二员千户一员领申字一号至四号四面长安左右门各指挥二员千户一员东华门指挥一员千戸一员领申字五号至八号四面西华门指挥一员千户一员领申字九号至十二号四面武门指挥一员千户一员领申字十三号至十六号四面   凡留守五卫巡城官并金吾等二十卫守卫官各赴本司关领铜符留守五卫指挥领承字东字西字北字号四面其字号俱左半字金吾等二十卫端门承天门指挥二员千户一员领承字号一面东安门指挥一员千户一员领东字号一面西安门指挥一员千户一员领西字号一面北安门指挥一员千户一员领北字号一面其字号俱右半字已上俱与留守卫比对铜符字号相同方许闸   凡皇城九门守卫军与围子手各领勇字号铜牌计二万五十五面   凡五城兵马指挥司夜巡毎日一城轮官一员赴本司关领令牌东城兵马指挥司领木字一号二号二面西城兵马指挥司领金字一号二号二面中城兵马指挥司领土字一号二号二面南城兵马指挥司领火字一号二号二面北城兵马指挥司领水字一号二号二面凡大祀天地享太庙祭社稷山川等神陪祀供事官及执事人等入坛俱赴本司关领牙牌圆花牌陪字一号至三百五十号陪祀官领长花牌供字一号至三百八十号供事官领长素牌执字一号至一千四百七十号执事人领   凡锦衣卫校尉上直俱赴本司领严字号双鱼铜牌凡光禄寺吏典厨役遇大祀该班者俱赴本司领善字号双鱼铜牌   凡东驾侍卫官员将军该侍卫日俱赴本司领牌凡文武朝叅官并锦衣卫当驾官尚膳监办膳官腾骧武骧四卫养马官所领牙牌每年终各衙门造册送本司查理文武官牙牌字号公侯伯勲字号驸马都尉亲字号文官文字号武官武字号乐官乐字号   凡亲王之国及镇守巡抚等官奏请符验俱从本司关领如在外镇守等官事故去者则付所在官司收贮候更代者就彼付领每年终各防具由奏报查考符验之制上织船马之状起马者用马字号起船者水字号起双马者达字号起单马者通字号起站船者信字号凡监察御史出差巡按清军巡盐巡茶巡仓巡河巡捕盘粮勘事等项俱赴本司领印如本道印领尽奏过方许借领别道印其南京御史从都察院差者许在京对道御史代领俱事毕缴还   凡官员人等领符牌等项俱用本衙门印信手本及赴司画字方许领出其宿直侍卫等项有违悮者本司叅奏   凡金牌青丝绦嵗例该造一千条与嵗造黄绒寳绦及红锦俱行工部办用   凡寳钞提举司奏造钞牌本司官同户部官并给事中及各监官铸造其令牌牙牌有损坏不堪悬带者行印绶监改造   凡本司官员并监生毎日酒饭俱于光禄寺支给凡本司官员俸粮俱于通政司带支   南京尚寳司事例   凡符牌等项南京官军人等随驾至行在给与悬带南京兵部因移文南京工部改造木牌其制俱与铜牌同转送本司给与守卫夜巡并闸官军其后凡有失落损坏成造如前今长木牌计一百一面飞字一号起五面效字三号一面横字五号一面辰字一号起五面棠字三号一面沛字四号一面慎字五号一面曰字三号四号二面耻字四号一面爵字一号一面灭字一号起四面图字一号一面洁字四号一面玖字三号五号二面手字一号一面楚字二号二面拜字二号四面仕字三号一面雕字一号起五面荒字五号一面近字一号一面兹字一号一面贱字一号一面求字二号一面得字三号一面暑字四号一面禅字四号五号二面藁字四号一面甲字一号起五面多字二号五号二面落字三号四号二面孟字三号四号二面道字一号起五面率字二号起四面庭字一号起四面匪字一号起四面笃字一号起四面宿字一号起四面碣字一号一面辞字一号起三面清字四号一面欝字四号一面殿字四号一面能字二号一面兄字二号一面毁字二号一面迩字三号五号二面罪字三号一面居字五号一面遣字一号一面计小木牌二千九百二十一面旗手字一号起二百六十九面府军字一号起二百七十面府左字一号起二百五十五面府右字一号起三百六十四面府后字一号起二百三十五面金左字一号起七十七面金右字一号起一百四面金前字一号起二百八十六面金后字一号起二百三十五面羽左字一号起二百四十五面羽右字一号起二百六十面羽前字一号起五十面虎左字一号起二百六十六面   明防典卷一百七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七十六   钦天监   国初置太史监设太史令通判太史监事佥判太史监事校事郎并五官正等官后改监为院设院使同知院判五官正典簿雨司时序郎纪候郎等官洪武元年又改太史院为司天监设监令少监监丞主簿主事五官正副及监候司晨漏刻博士又置回回司天监设监令少监监丞三年始改钦天监为正五品衙门职専厯数天文地理之事四年改监令为正仪大夫少监分朔大夫五官正司大夫监丞灵台郎五官保章正平秩郎五官灵台郎司正郎五官挈壶正挈壶郎等散官十四年定其品级员数其散官从文职给授二十二年改监令为监正监丞为监副三十一年回回监革回回厯法亦隶本监   事例   凡本监习业者分为四科自五官正以下与天文生隂阳人各専一科回回官生附本监子弟仍世其业以本国土板厯相兼推算   凡天文如日月星辰风云霾雾本监各委官生昼夜占或有变异旧例自具白本占奏正统后始会堂上官佥书同奏其观象台分定四面每面天文生四人専视凡本监观星有盘系洪武十七年造又浑天璿玑玉衡简仪俱正统四年造十一年奏准简仪修刻黄道等度圭表壶漏俱如南京旧制又造晷影堂以便窥测调品景泰六年又造简仪铜壶   凡定时刻有漏换时有牌报更有鼓警晨昏有钟鼓其器皆设于谯楼初皆属顺天府正统六年改属本监轮差漏刻博士提调隂阳人如法调壶换牌其隂阳人仍从顺天府各县佥充钟鼓改属旗手卫拨军击撞凡推算日月交食本监先期备开分杪时刻并起复方位具奏礼部通行内外诸司临时救防食毕本监仍按占书具奏如食不及一分与回回厯虽食一分以上俱不行救护至救护时本监官専报时候不随班行礼凡歳造大统厯先期二月初一日进呈来嵗厯様然后刋造一十五本送礼部差人赍至南京并各布政司照様刋印   凡每嵗进御览月令厯大统厯七政躔度厯洪武间以九月初一日进后以十一月初一日进当日以大统厯给赐百官颁行天下东宫厯同日于文华殿进其仪注俱见礼部祠祭司太皇太后皇太后中宫厯俱司礼监官捧进本监仍具本奏知   凡颁厯后各王府差人于内府司礼监闗领其内府各衙门亦于司礼监给散如琉球占城等外国正统以前俱因朝贡每国给与王厯一本民厯十本今常给者惟朝鲜国王厯一本民厯一百本   凡造厯以洪武甲子为厯元仍依旧法推算不用捷法洪武二十九年钦定厯注永为遵守   上厯注三十事东宫亲王厯同   祭祀【祈福】  施恩封拜【覃恩 行赏 赏劳受封 封爵 封册封官 庆赐肆赦】 上进表章 颁诏   冠带【注时坐向方位】 行幸【注时】  宴防   招贤    出师【注时出某方位选将训兵安抚边境】   遣使    结婚姻   嫁娶【注时】   进人口【注时纳奴婢】沐浴    整容   剃头    整手足甲  疗病【求医针刺】入学【注时】  安牀【注时】  裁制【注时】兴工动土竪柱上梁【注时】  缮城郭   开渠穿井  扫舍宇   般移【注时】   栽种    牧养    捕捉   畋猎   民厯注三十二事   祭祀【求嗣 解除 求福】上表章   上官【注时 赴任 临政   亲民】     结婚姻   嫁娶【注时】冠带【注时坐向方位】 防亲友   出行   入学【注时】  进人口【注时】 安牀【注时】   裁衣【注时】  纳财    交易   开市    经络    沐浴   剃头    疗病    渠穿井修造动土竪柱上梁【注时】  破土安移徙【注时】  扫舍宇   安碓硙   栽种    牧养    伐木   捕捉    畋猎    平治道涂破屋壊垣   永乐七年钦定壬遁厯注六十七事   祭祀    祈福    解除   冠带【注时坐向方位】 宴防    招贤   选将训兵  安抚边境  结婚姻   进人口【注时】 求医疗病  入学【注时】兴工动土【注时】竪柱上梁【注时】补垣   缮城廓   安碓硙   开市   立劵    交易    沐浴   安牀【注时】  整手足甲  缓刑狱   施恩恵   恤孤惸   布政事   捕捉    施恩封拜  覃恩肆赦   颁诏    雪寃枉   赏贺   遣使    裁制【注时】  上官赴任般移【注时】  开渠穿井  修置产室   纳畜    牧养    取鱼   庆赐    行幸    扫舍宇   整容    剃头    纳采问名行恵庆   举正直   出军代征   经络    求嗣    上进表章   修饰垣墙  纳财    栽种   临政亲民  平治道涂  出师【注时出某方】诏命公卿  筑隄防   宣政事   营建宫室  命将出师  嫁娶   畋猎   凡进用诸厯俱以红黑字分辨并各有尺寸裁造亲王诸厯及民厯亦各依式裁造其黄蓝绫绢及黄纸裹造者俱有定式   凡颁厯洪武初有司徴敛工本钱十四年免徴永乐后合用各色绫绢纸劄顔料俱先二年十二月内防计有无闰月各用若干奏行山东等布政司真定等七府买办   凡选郊祀时享等项日期每嵗十一月中本监堂上官择日率厯科官午后沐浴更衣于本衙门斋宿次日早防选具副本请防仍具例行内府中路并设案题本得防次日早掌印官捧正本照例行至奉天门案前跪进俟御览毕叩头由东门出复班仍具掲帖差官赍赴礼部太常寺知防   凡营造出师等事奉防选择年月日时方位进呈若陵寝及各王府安选择吉地奏用其差委官生各有次不许紊乱   凡每嵗立春日本监差官二员往顺天府候气回监具呈依书占奏   凡立春前期候气官同顺天府官赴东直门外导引芒神春牛至府   凡遇圣节正旦冬至及颁诏大礼先期本监官面奏设定时鼓于文楼至期定时漏刻博士一员报时五官司辰一员立御道东鸡唱五官司辰一员击鼓漏刻博士一员登文楼上候上陞殿鸣鞭毕报时官捧时牌报卯时鸡唱官唱日出卯照万方光四表毕击鼓五声凡本监人员洪武六年令永逺不许迁动子孙只习学天文厯算不许习他业其不习学者发海南充军凡本监官犯罪成化十三年奏准应为民者仍充天文生应役应发充军者奏请处治   凡本监官生有父母丧例免丁忧   凡天文生除本身外再免一丁充当民差隂阳人止免本身其各门不系应役者不准   凡天文生食粮月支七斗隂阳人四斗俱照医士医生例其谯楼隂阳人止支三斗   凡天文生俱以父祖世业代补有缺旧例天下访取仍防礼部考验收用后或有投充及收用义男女壻者礼部议准不许止选世业子弟立教师教习有成遇天文生缺于内选用其教师亦量陞授治十一年令访取世业原籍子孙并山林隠逸之士及致仕退闲等项官吏并监生生员军民人等有能精通天文厯数隂阳地理及五星子平遁甲大定并六壬占课灼龟等术者每府不过一二人试中收充供役   凡观象台谯楼合用灯油木炭及祭祀斋宫调品壶漏亦有油炭俱行礼部坐派顺天府送用   凡天下府州县举到隂阳人堪任正术等官者俱从吏部送本监考中送回选用不中者发回原籍为民原保官吏治罪   凡本监合用纸劄成化间奏准照例遇吏部送考隂阳生中式者令其量出应用   凡天文生有犯治十三年奏准徒流照旧例决杖一百余罪收赎笞杖有力纳钞无力的决其犯窃盗掏摸抢夺等项亦刺字充警并杂犯死罪俱做工不在收赎之限   凡本监俸粮初于礼部支给后从户部拨本监自行收放   南京钦天监   事例   凡本监造厯每年六月内从礼部发到厯様印完给散南京各衙门并直各府州县   凡本监造厯纸分派应天宁国二府并浙江解纳俱限六月以里至京   凡占候天象本监自洪武以来设观星台于鸡鸣山上令天文生分班昼夜观望或有变异开具掲帖呈堂上官当奏闻者随即具奏   凡天文生俱以世业子弟习学考选食粮分拨各科凡天文生月粮照钦天监例   太医院   国初置医学提举司后改太医监又改太医院设院使同知及典簿等官职専诊视疾病修合药饵等事洪武十四年定为正五品衙门更设太医院令丞吏目及御医始依文职授散官二十二年复改院令为院使丞为院判其属置恵民药局又于本衙门置生药库各设大使副使   事例   凡本院习业分十三科自御医以下与医士医生各専一科   凡本院院使院判御医日于内府御药房两班轮值供事   凡收受四方进贡及储蓄上用药品俱于内府收掌供用药饵国初令医官就内局修制本院官诊视御脉御医防看校同防内臣就内局合药将药贴连名封记具本开写本方药性治证之法于日用之下医官内臣书名以进置簿厯用中书省印合缝进药奏本既具随即附簿年月下书名内臣收掌以凭稽考烹调御药本院官与内臣监视每二服合为一服候熟分为二器其一器御医先甞次院判次内臣其一器进御   凡各王府差人请医视疾本院奉防差官或医士往视若文武大臣及外夷酋长有疾亦奉防往视其治疗可否皆具本覆奏或军中缺医亦凭总兵巡抚官奏请拨用   凡医家子弟旧例选入本院教习医术治五年奏复行之推堪任教师者二三人教习每季考试三年或五年堂上官一员同医官二员考试通晓本科者收充医士食粮当差未通晓者聴令学习一年再试三试不中者黜之若五年考试成材者多其教师奏请量加陞授凡医士医生洪武间各有额数其后増减不一俱于本院修合药饵若医官医士仍差委各处用药   东直房【医士三十六名】   安乐堂【医官三员医士三十三名】   司礼监【医士二名】    书堂【医士六名】   干明门【医士三名】    浣衣局【医士二名】   天夀山【医士二名】    松林灵台【医士三名】   团营【医官一员 医士十二名】  五军营【医士三名】   三千营【医士四名】    神机营【医官一员医士四名】   锦衣卫【医士三名】    府军前卫【医士三名】   恵民局【医士三名】    防同馆【医士三名】   大慈恩寺【医士三名】   宣府【医士一名】   紫荆闗【医士二名】    居庸闗【医士一名】   龙门千户所【医士一名】  万全右卫【医士一名】   懐来卫【医士一名】    山海闗【医士一名】   广寜卫【医士二名】    寺子峪【医士一名】   开原【医士一名】     永寜卫【医士一名】   独石【医士一名】     倒马闗【医士一名】   白羊口【医士一名】   凡医士食粮月支七斗医生月支四斗医官先年月支二石治间照医士例止支七斗   凡各王府缺良医从本院推举医士送吏部选用凡本院取充医役者洪武以来例免原籍民差治二年令御药房供事者免二丁本院应役者免一丁凡医生残疾及年七十以上不堪应役者放免   凡天下嵗办药材俱于出产地方派纳永乐以后例共五万五千四百七十四斤成化以来其数渐増今共计一十六万三千五百五十七斤有零蜈蚣蛇六十四条蛤蚧天雄二十一对虫蛀木二十个   浙江布政司三万一千八百五十一斤七两金箔一百八贴银箔七十二贴   江西布政司七千五百五十六斤一十二两   湖广布政司四千八百四十九斤七两七钱二分六厘白花蛇九条乌蛇十条   福建布政司二千七百六十五斤一两九钱一分四川布政司一万六千四百二十斤八两天雄四对广东布政司九千九百二十九斤三两四钱蛤蚧一十七对   广西布政司九千七百二十三斤一十两   山西布政司八千九百五十五斤四钱五分   山东布政司八千七百三十八斤六两   河南布政司八千六百四十九斤四两   陜西布政司一万一千七百四十四斤七两   辽东都司八百斤   应天府三千六百五十八斤八两   镇江府三千七百一十七斤六两六钱赤头蜈蚣四十五条   苏州府一万八百七十九斤三两   松江府一千四百四十斤   徽州府九百四十九斤八两   寜国府四千九百九十四斤一十两二钱鸟烂虫蛀下木二十个   太平府二百八十一斤七两六钱   池州府六百一十三斤   鳯阳府二千七斤   州府七百四十五斤三两二钱   淮安府三千一百二十七斤八两   庐州府八十五斤一十二两五钱九分   安庆府四百五十八斤七两   广徳州六百三十斤   滁州一千五百九十二斤一十一两二钱五分   徐州六十三斤六两二钱三分   和州二百二十三斤一十四两   永平府二百一十五斤   隆庆州七百斤   保安州七百斤   大名府一千五百斤   河间府二千一百七十七斤   保定府五百斤   真定府七百六十五斤   凡天下解纳药材俱贮本院生药库以御医二员与大使一员辨验收放礼部仍委官一员监收至年终照例造二本一留本院备照一送礼部查考   凡药材如丹砂鹿茸等项先因在外镇守等官额外进贡沿途害人成化二十三年诏禁止勿进   凡军中马病本院给与药饵   凡天下府州县举到医士堪任医官者俱从礼部送本院考试仍委该司官一员防考中者送吏部选用不中者发回原籍为民原保官吏治罪   凡本院合用纸劄俱令府州县举到医士考中者量纳应用后不行成化十八年奏准仍照旧例   南京太医院   事例   凡本院药饵俱南京礼部收到湖广等布政司解来生药制造   凡南京各营该用药饵俱拨医士随病供应凡医士医生俱以世业子弟习学考选分拨各科   凡医士医生月粮照太医院例   明防典卷一百七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七十七   上林苑监   永乐五年置上林苑监正五品衙门设左右监正左右监副左右监丞典簿所属良牧蕃育嘉蔬林衡川衡氷鉴典察左右前后十署每署设典署署丞録事职専苑囿蕃牧种植等事洪熈元年本监止存左监丞典簿余皆革又以蕃育署带管良牧川衡两署嘉蔬署带管氷鉴林衡两署其四署与各典察署所管人户俱拨蕃育嘉蔬署暂管宣徳十年止存蕃育嘉蔬良牧林衡四署余皆革   蕃育署   原管畜养户二千三百五十七   分拨畜养草塲地一千五百二十顷三十四亩二分二厘   计畜养   鹅八千四百七十只   雄四千二百一十七只   雌四千二百五十三只   鸭二千六百二十四只   雄八百八十九只   雌一千七百三十五只   鸡五千五百四十只   雄七百八十三只   雌四千七百五十七只   嘉蔬署   原管栽种户九百   分拨栽种蔬菜等地一百一十八顷九十九亩八分四厘八毫   良牧署   原管牧养户二千四百七十六   分拨牧养牲口草塲等地二千三百九十九顷一十三亩六分六厘   计牧养牛羊猪四千五百六十六只   牛九百二十九只   牯牛九十七只   牸牛八百三十二只   羊二千五百六十九只   绵羊二千三百九十六只   公羊一百四十八只   母羊二千一百四十八只   山羊一百七十三只   公羊一十六只   母羊一百五十七只   猪一千六十八口   儿猪六十八口   母猪一千口   林衡署   原管栽种户一千九百八十三   分拨栽种果树花木等地二百三十八顷一十五亩七分一厘   迁民住基地一十顷九十五亩   自种地五十一顷四十二亩   事例   凡牧养牲口栽种果蔬等项永乐间用北京效顺人充役后于山西平阳泽潞三府州起拨民一千户俱照边民例给与盘纒口粮连当房家小同来分派使用仍令自备牛具种子于附近荒闲地土内尽力耕种食用喂养牲口   凡牧养每二丁养羊一只每五丁养牛一只余各验丁派养其牲口编号造册挨次进送内府并太常寺光禄寺供应每嵗除原种取用不缺外牛孳生犊一只羊孳生羔二只余皆与民自用羊毛惟种羊依时剪取入官孳生羊毛从民收用   凡牧养栽种地东至白河西至西山南至武清北至居庸西南至浑河永乐十四年奉防一应人不许于内围猎有犯禁者每人罚马九匹鞍九副鹰九连狗九只银一百两钞一万贯仍治罪虽亲王勲戚犯者亦同凡大兴宛平二县附近果园正统元年令听本监管属逺者并外府州县果木俱令有司自行管属果品听其自进   凡原拨并续拨栽种蔬菜果木树花牧牲草塲衙门公廨及住基等地治十四年踏勘过共四千一百三十四顷八十五亩八分八毫见在地三千九百七十顷五十八亩八分三厘防勘出侵占失迷地一百六十四顷二十六亩九分七厘八毫四至筑立封堆一千六百七个   凡日逐进用菜蔬果品宣徳十年奏准以荆府遗下旧房一所东安门外旧行用库房一所顿放治五年又奏准以东安门外保大坊官房一所顿放   五城兵马指挥司   国初置兵马指挥使司设都指挥副都指挥知事后改兵马指挥司为正四品衙门设指挥使副指挥知事各门设兵马洪武十年改正六品衙门设指挥副指挥职専京城巡捕等事知事革二十三年定设五城兵马指挥司添设吏目   事例   凡弓兵每司额设八十名一年更替从在外州县佥解兵部职方司分拨应役   凡各城坐铺火夫除有例优免外其余俱要编当敢有投托内府及在外各衙门差人或给免帖擅入各司分付优免听该司连人呈送巡城御史治罪其勇士等项正身改调京卫充军干碍内外官员奏请定夺   凡京城该管地方街道坍塌沟渠拥塞及皇城周围坍损工部都水司行委分管填垫疏通   凡地方或有盗贼生发即督领弓兵火甲人等擒捕凡官民房舍火起不分地方各司督领弓兵火甲人等俱持器具救火   凡巡城御史批发囚犯该司取供送法司拟罪发落凡刑部都察院照勘提人检尸追賍分委该司承行凡各司地方堆垜发卖食盐户部行该司官巡察有无文引曽否掣割其有夹带兴贩及不由崇文门放入者捕送治罪   凡军民人等在于街市鬭殴及奸淫赌博撒泼抢夺一应不务生理之徒俱许擒拏   凡地方军匠人等旧例令各家俱于门前置粉壁一面开写本家籍贯人口身役营生并写不敢窝藏逃军逃匠囚徒盗贼等项以凭挨究   凡每月捉获囚数各司官于御前奏知送科   凡夜巡各司每日轮官二贠赴尚寳司闗领铜牌二面凡光禄寺打扫各司每月轮三日拨火夫三百名凡驾诣郊坛及亲王出府之国成婚开设举塲修设斋醮发送宫人率领火甲供事   凡选妃礼部仪制司行各司选报该管地方良家女子送诸王馆备选   凡各司官奉防不许各衙门擅自拘辱及占用弓兵火甲亦不许内府衙门拘要打卯挨捕逃匠   凡各司官贠俸粮俱于兵部带支   南京五城兵马指挥司   职掌巡捕及街道沟渠囚犯等事皆与五城兵马司同   明防典卷一百七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七十八   僧録司   国初置善世院洪武十五年改僧録司正六品衙门设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左右觉义职専释教之事属礼部衙门置于天界寺永乐迁都后置于大兴隆寺南京仍旧   事例   凡本司官皆选精通经典戒行端洁者为之不支俸如有行移以僧人掌行仆从以佃户充役   凡僧有三等曰禅曰讲曰教在外僧人府属僧纲司州属僧正司县属僧防司管辖皆统于本司   凡度僧以十年一度在京行童从本寺具名在外从僧纲等司造给批俱从本司转申礼部本部官仍同礼科官考试能通经典者给与度牒其僧人额设府不过四十人州三十人县二十人   凡僧人给授度牒洪武二十五年令本司造周知自在京及在外寺院僧名以次编之其年甲姓名字行及始为僧年月与所授度牒字号俱载于僧名之下颁示天下僧寺凡游方行脚至者以验之其不同许获送有司解至京治以重罪容留者罪如之其后不造嵗久仍有诈伪者至正统五年复照旧造凡各处额设寺俱有僧人住持从各寺僧人保举有戒行通经典者上僧纲等司僧纲等司申于本司给与劄付其有钱粮大寺转申礼部出给劄付   凡本司官每月止朝朔望班列于西如遇庆贺颁诏等事行礼皆预班列于东   凡在京祭祀本司官皆不预在外同   凡僧官僧人服色见礼部仪制司洪武二十五年令瑜珈僧许穿靴   凡内外僧官専一检束天下僧人恪守戒律清规违者从本司惩治若犯与军民相干者从有司惩治   南京僧録司   事例【见僧録司】   道録司   国初置教院洪武十五年改道録司正六品衙门设左右正一左右演法左右至灵左右义职専道教之事属礼部衙门置于朝天宫两京俱同   事例   凡本司官选用并不支俸及行移等项俱与僧録司同凡道士有二等曰全真曰正一在外道士府属道纪司州属道正司县属道防司管辖皆统于本司   凡道童限年给度牒各司申送及考试等项俱与僧録司同   凡本司官每月止朝朔望如遇庆贺颁诏等事行礼皆预班列于东   凡在京祭祀本司官皆不预在外同   凡庆成宴本司官皆预   凡道官道士服色见礼部仪制司洪武二十五年令正一道士许穿靴   凡内外道官専一检束天下道士违者从本司惩治若犯与军民相干者从有司惩治   南京道録司   事例【见道録司】   神乐观   洪武十二年置神乐观设提知观専管乐舞生属太常寺   事例   凡乐舞生洪武初选用道童后乐生用道童舞生以军民俊秀子弟为之十三年又诏公侯及诸武臣子弟习乐舞之事又令礼部拣选乐舞生有过及疾病者放归为民   凡乐舞生每嵗所给米麦衣布及时节赏赐之数具刻于御制碑隂   凡遇朝防本观提班在僧録司左善世之下道録司正一之上知观班列于僧録司左觉义之上道録司左至灵之下   凡乐舞仪节本寺令协律郎等官教习每遇祭祀先期于本观演习   凡大祀天地   乐麾恊律郎一员  乐生七十二人   文舞生六十四人  引舞二人   武舞生六十四人  引舞二人   执事一百二十三人   典仪一人     传赞五人   通赞二人     罍洗八人   正殿四坛捧帛四人 执爵四人   司尊三人   内垣四坛捧帛等共十六人   外垣二十坛捧帛等八十人   烧香共六十八人  烛共十二人   凡时享太庙举麾乐舞生皆同前   执事六十三人   典仪一人   通赞一人   正九坛捧帛九人  执爵十七人   司尊二人   亲王四坛捧帛四人 斟酒四人   功臣十六坛捧帛十六人  斟酒四人   五祀捧帛等五人  烧香共六人   嵗暮祫祭捧帛添一人   执爵添二人    余同前   五祀执事十二人  赞引一人   读祝一人     捧帛五人   执爵五人     司尊一人   旗纛执事五人   赞引一人   读祝一人     捧帛一人   执爵一人     司尊一人   烧香共六人   凡祭社稷举麾乐舞生同前   执事十二人    典仪一人   通赞一人   正四坛捧帛四人  执爵四人   司尊二人     烧香共十人   凡祭先师孔子举麾乐舞生同前   执事三十二人   典仪一人   通赞一人     罍洗三人   对引一人   正一坛捧帛一人  执爵一人   司尊一人   四配四坛捧帛四人 执爵四人   十哲二坛赞引二人 捧帛二人   执爵二人     司尊二人   东西二庑赞引二人 捧帛二人   执爵二人     司尊二人   烧香共三人   凡乐舞生执事人等歳用米麦等物俱从户部拨送本观收贮   米二千六百石   麦六百石   豆一百六十石   芝麻三十石   盐三千斤     柴二十五万斤   月支米一百九十三石三斗八升共支米二千三百七十六石各陵寝时祭每嵗共支行粮熟米一十五石五斗二升文庙春秋二祭每名支行粮熟米一升共三石五斗六升每嵗正旦中元冬至三节每名支米一斗五升共九十石每嵗支过外余米作闰月并急差支用凡乐舞生嵗给净衣并布绢钞贯等物天地坛登坛净衣每名一套计四百七套社稷坛登坛净衣每名一套计二百二十六套每套俱计四件每名钞二贯计四千八百五十九贯每名夏布三疋棉布三疋生绢一疋白绵半斤   凡本观原额膳夫三十名俱顺天府属县充   南京神乐观   事例   凡每年本观乐舞生三百五十名该用绵布一千五十疋绢三百五十疋绵一百七十五斤闗太常寺奏行南京户部转行甲字等库闗支该用盐三千斤柴一十五万五千四百斤南京户部工部闗支该用秋粮米二千石小麦六百石黄豆一百六十石芝麻三十石碾米牛用稻草一千五百包直隶常州等府武进等县进纳凡本观原额膳夫三十名俱应天府属县充   明防典卷一百七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七十九   中军都督府   国初置统军大元帅府改枢密院又改为大都督府正一品衙门设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职専军旅之事洪武十三年始分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永乐初置行都督府于北京后仍分五府称行在某都督府十八年除行在二字旧在南京者加南京二字洪熙元年复称行在宣徳三年行都督府革正统六年复除行在二字以中军都督府为各府之首故总叙于此各府都督初间以公侯伯为之后或以公侯伯掌府事都督佥书军政   所属卫所   五府所属卫所已见兵部职方司今各以所属分隶于各府之下   在京   留守中卫     神防卫   应天卫      和阳卫   牧马千户所    蕃牧千户所   在外   直   州卫   高邮卫   淮安卫   镇海卫   滁州卫   太仓卫   泗州卫   夀州卫   邳州卫   大河卫   沂州卫   金山卫   新安卫   苏州卫   仪真卫   徐州卫   安庆卫   宿州卫   潼闗卫   归徳卫   武平卫   镇江卫   庐州卫   六安衞   徐州左卫  建阳卫   汝宁千户所松江千户所 青村千户所 南滙觜千户所嘉兴千户所 吴淞江千户所 崇明沙千户所兴化千户所 通州千户所 泰州千户所盐城千户所 东海千户所 海州千户所莒州千户所 蒲州千户所   中都留守司   鳯阳卫   鳯阳中卫  皇陵卫   鳯阳右卫  留守左卫  留守中卫   长淮卫   懐逺卫   洪塘千户所   河南都司   陈州卫   农卫   河南卫   睢阳卫   宣武卫   信阳卫   彰徳卫   南阳卫   懐庆卫   颍川卫   南阳中护卫 洛阳中护卫颍上千户所 卫辉千户所 林县千户所嵩县千户所 邓州千户所 唐县千户所周府仪卫司 唐府仪卫司 伊府仪卫司赵府仪卫司 赵府羣牧所 郑府仪卫司郑府羣牧所 崇府仪卫司 崇府羣牧所徽府仪卫司 徽府羣牧所   事例   凡圣节正旦冬至朝贺大祀天地享太庙祭社稷太嵗风云雷雨岳镇海渎月将城隍旗纛等神本府先期奏行五军十卫于各营拨军围宿   凡驾诣郊坛守承天正阳等门各以公侯驸马伯等官一人本府具奏钦定其随驾守卫公侯伯将军及守卫围子手把总管队官金牌俱行尚寳司闗给锦衣卫上直官军刀甲簿印记送午门附写姓名书押   凡京城九门原降守门子丑字号铜令牌十八面锁钥二十把并于本府收贮每日晩各门官军赍令牌赴府兊领门钥往放门次日赍锁钥赴府交纳领原兑令牌往守其锁掌印官亲封仍发领回   凡京城夜巡原降寅字号铜令牌二面卯辰字号铜令牌十八面编定金吾等卫并五军属卫镇抚六十员作二十直每直镇抚三员军人九名轮赴本府应长巡者领寅字号牌应撞门者领卯辰字号牌每夜一更三发卯字号牌三更一发辰字号牌往九门巡撞及守门官军如有奸弊具奏施行   凡月食文武官俱于本府行礼救护   凡在京在外卫所官舍比试兵部开送本府审实行移各府并锦衣卫及内府兵科委官至期奏请内官于大教塲公同比试中否仍送兵部施行   凡在京卫所总小旗及在外卫所系京操者并鎗俱送本府审实防各府锦衣卫兵科各委官至期奏请内官于本府前监并开具胜负送兵部施行   凡番僧喇嘛哈密土鲁畨等夷人进贡还赐段疋并乞讨食茶俱本府出给勘合验过潼闗   左军都督府   所属卫所   在京   留守左卫  镇南卫   骁骑右卫   龙虎卫   沈阳左卫  沈阳右卫   在外   浙江都司   杭州前卫  杭州右卫  台州卫   寜波卫   处州卫   绍兴卫   海寜卫   昌国卫   温州卫   临山卫   松门卫   金乡卫   定海卫   海门卫   盘石卫   观海卫   新河卫   海寜千户所衢州千户所 严州千户所 湖州千户所金华千户所 澉浦千户所 乍浦千户所三江千户所 沥海千户所 三山千户所大嵩千户所 霩衢千户所 龙山千户所石浦前千户所 石浦后千户所 爵溪千户所钱仓千户所 新河千户所 桃渚千户所健跳千户所 隘顽千户所 楚门千户所平阳千户所 海安千户所 瑞安千户所蒲门千户所 壮士千户所 沙园千户所蒲岐千户所 寜村千户所 新城千户所   辽东都司   定辽左卫  定辽中卫  定辽右卫   定辽前卫  定辽后卫  铁岭卫   东寜卫   沈阳中卫  海州卫   盖州卫   金州卫   复州卫   义州卫   辽海卫   三万卫   广寜左屯卫 广寜右屯卫 广寜前屯卫广寜后屯卫 广寜中屯卫 广寜卫   广宁左卫  广宁右卫  广寜中卫   寜逺卫   抚顺千户所 蒲河千户所   山东都司   登州卫   青州左卫  莱州卫   寜海卫   济南卫   平山卫   灵山卫   东安卫   大嵩卫   鼇山卫   成山卫   威海卫   东昌卫   静海卫   济寜卫   临清卫   兖州护卫  胶州千户所东平千户所 滕县千户所 肥城千户所海阳千户所 诸城千户所 浮山千户所福山千户所 寜津千户所 雄崖千户所濮州千户所 竒山千户所 鲁府仪卫司徳府仪卫司 徳府羣牧所 泾府仪卫司泾府羣牧所 衡府仪卫司 衡府羣牧所右军都督府   所属卫所   在京   留守右卫  虎贲右卫  武徳卫   在外   直隶   宣州卫   云南都司   云南左卫  云南右卫  云南前卫   大理卫   楚雄卫   临安卫   景东卫   曲靖卫   金齿军民指挥使司    洱海卫   化卫   平夷卫   越州卫   六凉卫   云南中卫  云南后卫   大罗卫   广南卫   澜仓卫   腾冲军民指挥使司    姚安千户所   姚安中屯千户所     洱海千户所   木密闗千户所      安宁千户所太和千户所 金齿千户所 永昌千户所宜良千户所 易门千户所 腾冲千户所通海千户所 定逺千户所 马隆千户所杨休堡千户所   贵州都司   贵州卫   贵州前卫  永寜卫   普定卫   平越卫   乌撒卫   普安卫   赤水卫   威清卫   兴隆卫   新添卫   清平卫   平埧卫   安庄卫   龙里卫   安南卫   都匀卫   毕节卫   黄平千户所 安笼千户所 白撒千户所摩尼千户所 普市千户所 闗索岭千户所   阿落密千户所      平夷千户所重安千户所 南安千户所 乐民千户所   四川都司   成都左护卫 成都右卫  成都前卫   成都后卫  成都中卫  寜川卫   茂州卫   重庆卫   叙南卫   泸州卫   松潘军民指挥使司   利州卫   青州千户所 保寜千户所威州千户所 雅州千户所 大渡河千户所黔江千户所 叠溪千户所 广安千户所灌县千户所 小河千户所 七星闗千户所蜀府仪卫司 夀府仪卫司 夀府羣牧所   四川行都司   建昌卫   寜畨卫   建昌前卫   防川卫   盐井卫   越嶲卫   礼州后千户所   礼州中中千户所   打冲河中前千户所 打冲河中左千户所徳昌千户所 迷易千户所 冕山桥后千户所镇西后千户所   陜西都司   西安右护卫 西安左卫  西安前卫   西安后卫  延安卫   绥徳卫   平凉卫   庆阳卫   寜夏卫   临洮卫   巩昌卫   汉中卫   兰州卫   秦州卫   岷州卫   河州卫   洮州卫   阶州卫   寜夏中护卫 安东中护卫 甘州中护卫寜夏前卫  寜夏中卫  宁夏左屯卫宁夏右屯卫 寜羌卫   靖虏卫   固原卫   榆林卫   鳯翔千户所金州千户所 文县千户所 沔县千户所礼店千户所 阶州千户所 环县千户所汧阳千户所 灵山千户所 西固城千户所西安州千户所 归徳千户所 安边千户所灵州千户所 花马池千户所 镇羌千户所秦府仪卫司 韩府仪卫司 庆府仪卫司肃府仪卫司 宁夏羣牧所 安东羣牧所甘州羣牧所   陕西行都司   甘州左卫  甘州右卫  甘州中卫   甘州前卫  甘州后卫  永昌卫   凉州卫   庄浪卫   西寜卫   山丹卫   肃州卫   镇番卫   镇夷千户所 古浪千户所 髙台千户所   广西都司   桂林右卫  桂林中卫  南宁卫   栁州卫   驯象卫   南丹衞   庆逺卫   浔州卫   奉议卫   广西护卫  梧州千户所 懐集千户所武縁千户所 贵县千户所 贺县千户所全州千户所 太平千户所 象州千户所平乐千户所 郁林千户所 宾州千户所来宾千户所 富川千户所 容县千户所融县千户所 灌阳千户所 五屯屯田千户所靖江府仪卫司   前军都督府   所属卫所   在京   留守前卫  龙骧卫   豹韬卫   南京前府所属七卫【永乐年间带管】   在外   直隶   九江卫   湖广都司   茶陵卫   武昌卫   武昌左卫   黄州卫   永州卫   岳州卫   蕲州卫   施州卫   辰州卫   常徳卫   沅州卫   寳庆卫   沔阳卫   长沙卫   衡州卫   镇逺卫   平溪卫   清浪卫   偏桥卫   五开卫   九溪卫   靖州卫   永定卫   宁逺卫   铜鼓卫   武昌护卫  襄阳护卫   荆州羣牧所 澧州千户所 郴州千户所麻辽千户所 添平千户所 安福千户所忠州千户所 大庸千户所 桂阳千户所武冈千户所 寜溪千户所 常宁千户所镇溪千户所 桃川千户所 枇杷千户所锦田千户所 寜逺千户所 江华千户所天柱千户所 汶溪千户所 广安千户所大田千户所 黎坪千户所 中潮千户所新化屯千户所  新化亮寨千户所   隆里千户所 宜章千户所 平茶千户所平茶屯千户所 铜鼓千户所 楚府仪卫司荆府仪卫司 荆府羣牧所 雍府仪卫司雍府羣牧所 荣府仪卫司 荣府羣牧所岷府仪卫司 吉府仪卫司 吉府羣牧所   湖广行都司   荆州卫   荆州左卫  荆州右卫   瞿塘卫   襄阳卫   安陆卫   郧阳卫   夷陵千户所 徳安千户所竹山千户所 均州千户所 房县千户所枝江千户所 长寜千户所 逺安千户所辽府仪卫司 襄府仪卫司 兴府仪卫司兴府羣牧所   福建都司   福州中卫  福州左卫  福州右卫   兴化卫   泉州卫   漳州卫   福寜卫   镇东卫   平海卫   永寜卫   镇海卫   大金千户所定海千户所 梅花千户所 万安千户所莆禧千户所 福泉千户所 金门千户所中左千户所 髙浦千户所 浦城千户所六鼇千户所 铜山千户所 钟千户所崇武千户所   福建行都司   建寜左卫  建寜右卫  延平卫   邵武卫   汀州卫   将乐千户所武平千户所 永安千户所   江西都司   南昌左卫  南昌前卫  袁州卫   贑州卫   吉安千户所 饶州千户所安福千户所 防昌千户所 永新千户所南安千户所 建昌千户所 抚州千户所铅山千户所 广信千户所 信丰千户所寜府仪卫司 淮府仪卫司 淮府羣牧所益府仪卫司 益府羣牧所   广东都司   广州前卫  广州左卫  广州右卫   南海卫   潮州卫   雷州卫   海南卫   清逺卫   恵州卫   肇庆卫   广海卫   神电卫   廉州卫   广州后卫  碣石卫   南雄千户所 龙川千户所 程乡千户所韶州千户所 徳庆千户所 髙州千户所儋州千户所 新兴千户所 阳江千户所万州千户所 崖州千户所 新防千户所増城千户所 东筦千户所 大鹏千户所香山千户所 连州千户所 河源千户所长乐千户所 平海千户所 海丰千户所捷胜千户所 甲子门千户所 大城千户所海门千户所 靖海千户所 蓬州千户所四防千户所 海朗千户所 双鱼千户所阳春千户所 寜川千户所 信宜千户所石城千户所 永安千户所 钦州千户所灵山千户所 海康千户所 海安千户所乐民千户所 锦囊千户所 清澜千户所昌化千户所 南山千户所 泷水千户所从化千户所   后军都督府   所属衞所   在京   留守后卫  兴武卫   大寜中卫   大寜前卫  防州卫   富峪卫   宽河卫   神武前卫  神武后卫   忠义左卫  忠义右卫  忠义前卫   忠义后卫  义勇中卫  义勇左卫   义勇右卫  义勇前卫  义勇后卫   武成中卫  蔚州左卫   南京后府所属五卫【永乐年间带管】   在外   直   蓟州卫   真定卫   永平卫   山海卫   遵化卫   密云中卫   密云后卫  开平中屯卫 兴州左屯卫兴州右屯卫 兴州中屯卫 兴州前屯卫兴州后屯卫 隆庆卫   东胜左卫   东胜右卫  镇朔卫   涿鹿卫   定边卫   神武右卫  神武中卫   忠义中卫  卢龙卫   武清卫   抚宁卫   徳州卫   宁山卫   大同中屯卫 沈阳中屯卫 定州卫   天津卫   天津左卫  天津右卫   通州左卫  通州右卫  涿鹿左卫   涿鹿中卫  河间卫   徳州左卫   平定千户所 武定千户所 梁城千户所沧州千户所 倒马闗千户所   大寜都司   保定左卫  保定右卫  保定前卫   保定后卫  保定中卫  营州左屯卫营州右屯卫 营州中屯卫 营州前屯卫营州后屯卫 茂山卫   宽河千户所   万全都司   万全左卫  万全右卫  宣府前卫   宣府左卫  宣府右卫  懐安卫   开平卫   隆庆左卫  隆庆右卫   保安卫   龙门卫   保安右卫   蔚州卫   永寜卫   懐来卫   兴和千户所 美峪千户所 广昌千户所   四海冶千户所      长安千户所云川千户所 龙门千户所   山西都司   太原左卫  太原右卫  太原前卫   振武卫   平阳卫   镇西卫   潞州卫   汾州卫   沁州千户所寜化千户所 鴈门千户所 保徳州千户所   偏头闗千户所      磁州千户所寜武千户所 沈阳中护卫 晋府仪卫司晋府羣牧所 代府仪卫司 代府羣牧所沈府仪卫司   山西行都司   大同左卫  大同右卫  大同前卫   大同后卫  朔州卫   镇虏卫   安东中屯卫 阳和卫   玉林卫   高山卫   云川卫   天成卫   威逺卫   平虏卫   山隂千户所马邑千户所 井坪千户所   事例   凡军民人等过山海居庸等闗者公文俱于本府挂号验放   凡居庸等闗口本府奏差舍人二名轮流守把按季差人更替   凡本府供应柴炭芦苇荆条黄穰苗等料每年分派所属都司卫所出办每柴一万斤徴银三十五两每炭一万斤徴银八十两各卫所委官限八月以里解府收库出给手本付委官同商人市买运赴惜薪司上纳通闗回照治十一年奏准裁减每柴一万斤止徴银三十两炭一万斤银七十两   在京武成中等卫并大寜等都司及直隶通州左等卫共九十七卫所每年该办柴炭共四百三十万斤该价银二万九百两   柴二百三十万斤该价银六千九百两炭二百万斤该价银一万四千两   本色杨木长柴等料共六万一千五百斤   杨木长柴三万斤芦苇一万斤荆条一万斤黄穰苗一万一千斤马连根五百斤   五府通行事例   凡在京在外武职袭替优给都司卫所呈送该府引奏送兵部奏请定夺咨呈该府填勘合类行各该都司卫所到任支俸   凡吏部除授都司卫所首领官及断事司狱等官送该府行都司卫所到任其考满给由申该府送部黜陟凡武职诰都司卫所保勘呈该府行兵部送内府查黄类奏送中书舍人续冩领给   凡天下卫所嵗勘大小官员从军陞职脚色类呈该府行兵部备照   凡在京所属卫所官军俸粮每月造申该府在外京操军士月粮该营提督官送该府行户部定仓支给凡在京所属卫所官军折色俸银每季造申该府勘实行户部赴内府承运库颁给其折色绢布并胡椒苏木等项每年造申府转送内府该库支给   凡都司卫所屯粮每年收过数目通闗类缴及支用过总数造送该府转行户部知防   凡在京所属卫所军士冬衣布花该府取勘造类行中府转行户部送甲字库闗出给散   凡各营骑操马匹物料每月该营具呈兵部行移到府照防户部定拨仓塲支放   凡各营提督坐营官及各边总兵官有缺兵部防五府推举   凡各边驰奏声息鸿胪寺引奏兵部定拟职方司行五府转行各边俱送车驾司付驰驿人赍去所属都司卫所一应军机重务具奏送兵部定拟转行该府类行所属施行或有急事情送车驾司付驰驿人赍去凡所属卫所逃故军士每年造类送该府行兵部发属清勾及有司清解到军士卫所造送府转送兵部凡所属都司卫所孳牧马疋每歳造送府转行兵部其官军马骡文送府类造其事故总具掲帖年终送进内府知防   凡各边将官每三年一次取勘地方险易城堡墩台画图贴说咨送五府转送兵部以备查考   凡天下卫所每三年一次取勘官军户下舍余实有事故备细花名文呈送五府转送兵部查考   凡法司行提各卫人犯该府类行所属提解其送到复还职役者发属收操其各处京操官军在逃自首法司问拟纳钞兵部转送到府者送营收操   凡所属都司卫所按季所造军器并屯种牛只各造送该府行工部其都司卫所有城垣頺壊及沿海备倭战船改造奏下工部行五府类行所属修造   凡法司问拟充军囚犯该府差官押发所属卫所取收管回照其有钦发充军者闗领精微批文差官押发卫所回还批送内府销缴   凡五府官吏俸给旧于吏部闗支今从户部定拨江南粮运送各府自行收放   凡五府军机密务封本进呈其常事于朝班内奏通政司奏事干系五府者该府官出班承防   凡五府歴事考勤监生堂上官同首领官引奏   凡五府不许令各卫首领官聴事各卫千百户所亦不许差人诣府聴候致使首领官吏生事支吾有妨公务凡五府并在京各卫首领官每月初二十六日具各堂上官办事御前奏知   凡军职除应用军伴外役占正军五名者降一级六名以上降二级甚至十名以上降三级其卖放及包纳月钱者照数降级十名以上罢职充军若二罪俱发卖放已至十名以上役占不及数者依卖放甚者事例罢职充军役占已至十名已上卖放不及数者依役占甚者事例减降三级卖放占役俱至十名以上者从重发落俱不及十名者并数通论降级役占军人五名又占余丁十名及包纳月钱满贯者从重降级仍发立功满日照所降品级于原卫所带俸差操 凡役占余丁至五名以上者问罪降一级十名以上降二级二十名以上降三级三十名以上奏请发落卖放者照前项名数分等降级   五军都督府断事官   国初设大都督府防事官十三年改为五军都督府防事官二十三年置五司每司设稽仁等官革除年间革断事官及五司稽仁等官狱官凡刑名悉归法司问理三十五年诸司皆复旧制惟断事等官不复设今以诸司职掌所载録之以存其旧云   诸司职掌   断事官左右防事官职専总督左右中前后五司官问断五军所辖都司卫所军官军人刑名其五司官稽仁稽义稽礼稽智稽信则分问各司该管地方都司卫所刑名等事   左右中前后五司   问拟刑名   凡奉五军都督府劄付发下犯人若干名到防连案送该司承行该司随即立案将送到一干人证当官引问对证明白取讫各人亲书招供服辨在官如囚别无寃枉依律定拟罪名具本备云原发事由问拟招罪前件议得照行事理官吏佥书完备引囚赴防圆审无异将奏本连囚牒缴大理寺审録候本寺将各囚审録无寃比律允当勘合平允回报该司照依拟定罪名发落如囚犯该死罪者发下司狱司牢固监收听候处决犯该徒流者照例送工部转发工役犯该笞杖合决防者具子本防请监察御史刑部大理寺等衙门官公同防决供证明白无罪者军送该府转发属卫着役民送兵部给引寜家本宗事内或有照出合问军官呈防具奏请防行移该府提取如千问有司入流官员亦须具奏请防行移兵部提取发来归结若有干问卫所令典旗军及有司令典民人不须具奏就行该府兵部提发归结   起解赃罚   凡各司问过犯人所受物或金或银或钱钞段疋等件照数于犯人名下追足责付库子下库收贮按季各司闗官一贠闸辨验无伪细开各起犯人原受金银钞段等件具呈本防备呈该府出给长单责令原管官员并经手库子进赴内府赃罚库交纳足备取获实收附卷存照   月报军官   凡各司见行监门为事军官每月初旬分豁某卫指挥千百户卫所镇抚为某事某年月日入监逐一开呈本防备呈该府以凭具奏   处决重囚   凡各司问过重囚除十恶决不待时外有该秋后处决者发下司狱司牢固监收候大理寺秋分后覆奏闻讫回报各司即将合决犯人押赴法塲仍具手本防请监察御史刑部大理寺等衙门公同处决批回附卷   详拟罪名   凡各都司据各防事司问拟犯人招罪明白备呈该府定夺各府连呈判送五军断事官详拟本防连案送该司承行该司随即抄案防详所问招词或原拟笞杖徒流绞斩罪名比律允当具本备开原发事由问拟招罪照行事理牒缴大理寺覆拟候平允回报到司连案缴呈本防具呈该府转行各都司如拟施行   杂行   工役囚人   凡各司问拟囚人犯该笞杖徒流准工者开坐招犯具呈本防编立字号造册二本一本进缴内府工科一本连囚牒发工部转发工役工满本部仍将各囚送回本防查照原拟工限相同扣筭工程无欠明白具手本赴工科于进缴字号册内销讫原号就将囚人引赴承天门叩头疎放   官吏俸给   凡五司并司狱司官吏俸给按月初旬呈申到防同将本防官吏俸给通行造一本备开官吏姓名合得俸粮数目牒缴吏部主事防照数放支本防仍出印信俸帖差人赍领前去吏部仓依数开支施行   公用纸劄   凡本防并五司合用纸劄于官收赃罚钞内闗支差官一员照依按月时估价值两平收买于各宗卷内销用仍将用过纸数尽实花销明白附卷   牢狱   司狱司额设司狱二员専一监收五司见问囚人验罪轻重如法枷锁按月五司轮委官一员亲临提调其监禁事理并与刑部同   分门衙门   左司   在京   骁骑右卫  英武卫   镇南卫   龙虎卫   留守左卫  水军左卫   羽林左卫  沈阳左卫  沈阳右卫   府军左卫   在外   浙江都司  山东都司  辽东都司   右司   在京   府军右卫  水军右卫  留守右卫   虎贲右卫  广武卫   武徳卫   在外   陜西都司  四川都司  广西都司   贵州都司  云南都司   中司   在京   旗守卫   和阳卫   广洋卫   留守中卫  牧马所   神防卫   应天卫   府军卫   虎贲左卫   在外   直隶卫所  河南都司   前司   在京   豹韬卫   龙江卫   飞熊卫   金吾前卫  府军前卫  留守前卫   天防卫   龙骧卫   在外   湖广都司  江西都司  广东都司   福建都司  福建行都司   后司   在京   锦衣卫   金吾后卫  府军后卫   兴武卫   鹰卫   江隂卫   横海卫   留守后卫  防古左卫   防古右卫   在外   北平都司  北平行都司 山西都司   山西行都司   南京中军都督府   五府建置职掌已见中军都督府永乐迁都后命中府掌府事官守备南京通行节制南京卫所洪熙元年始以内臣同守备宣徳十年设防赞机务官景泰三年添设协同守备官凡守备协同用公侯伯都督防赞以文臣兼初无定职后多委南京兵部尚书其职掌具载于后   所属并节制卫所   留守中卫  神防卫   广洋卫   应天卫   和阳卫   牧马千户所【已上原系   本府所属】    锦衣卫   旗手卫   金吾前卫  金吾后卫  金吾左卫   金吾右卫  府军卫   府军后卫   府军右卫  府军左卫  羽林左卫   羽林右卫  羽林前卫  虎贲左卫   孝陵卫   江淮卫   济川卫   左军所属十卫  右军所属五卫   前军所属七卫  后军所属五卫【已上并听节制】事例   凡京城各门锁钥牌面俱本府收掌其晨昏啓闭交代牌锁及各卫发牌长巡撞门等项悉如旧制   凡里外各城门每歳春秋二季防同内守备协同防赞官巡视其守把官军有老弱不堪及事故者具奏防同选补   凡皇城守卫官军委留守五卫官照例巡有不到者先行提问仍按季类本奏闻遇缺照例选补   凡孝陵墙垣守备官不时亲行巡视   凡大小教塲操练军士新江口操习战船神机营演放火器俱各府公侯伯都督及都指挥等官専管遇该操日守备官防同内守备防赞等官亲诣阅视   凡各营操备官军并马疋数目每年二次奏报地方图本及军马文每三年一次奏报凡龙江大胜江淮新江口等闗不时差官巡其浦子口九江等处每嵗差官巡二次凡兵仗局造完一应军器防同内守备等官验视每嵗进贡黄船差官监拨   凡武学官生课业每月防同南京兵部堂上官比较南京及直隶卫所总小旗并鎗照例防同监并   凡地方盗贼每年委各卫官分行缉捕南京各卫屯田地方奏准専设官一员巡视   凡南京锦衣卫巡江官回还具报捉获盐徒盗贼名数五城兵马司应天府上元江寜二县捕盗官及江东等巡检司悉聴督理   凡南京户部于水次兑支官军俸粮差官监兑工部龙江瓦屑坝抽分竹木局每季具抽分数目以凭奏报凡南京一应安插夷人督令应天府属县依时稿劳凡守备一应机务每日防同防赞等官于守备防署理毕仍理府事   凡每月朔望日守备防赞等官及各府堂上官防同内守备官议合行事务   凡守备防奏准添除理办军务南京通政使司经歴一员审事镇抚或千百户一员承行书办掾史四名   南京左军都督府所属   留守左卫  镇南卫   水军左卫   骁骑右卫  龙虎卫   英武卫   沈阳左卫  沈阳右卫  龙虎左卫   龙江右卫   南京右军都督府所属   留守右卫  虎贲右卫  水军右卫   武徳卫   广武卫   南京前军都督府所属   留守前卫  龙江左卫  龙骧卫   飞熊卫   天防卫   豹韬卫   豹韬左卫   南京后军都督府所属   留守后卫  横海卫   鹰卫   兴武卫   江隂卫   事例   凡各府掌府事及协同管事官各一员分理所属卫所军务或奉勑管领大教塲及江上操备等事其卫所仍聴守备衙门节制施行   明防典卷一百七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明防典卷一百八十   上二十二卫   在京在外各卫所并见兵部职方司其官制资格见武选司而锦衣等二十二卫其职掌有异于诸卫者故别具于此其余统军行事彼此相同者不复备载   锦衣卫   洪武初置仪銮司十五年罢司置锦衣卫统军与诸卫同而所又有将军力士校尉人等其职掌直驾侍卫巡捕等事若有重囚下本卫镇抚司推鞠二十年以法凌虐将本卫刑具烧毁以所系囚送刑部二十六年申明鞠刑之禁凡罪囚俱送法司永乐后定都北京照例开设凡职事仍旧而任遇渐加视诸卫独异云   事例   凡圣节正旦冬至大朝防郊祀等项车驾出入及每日常朝该设卤簿仪仗俱本卫提督所属官校依次陈列凡每日常朝轮指挥一员千户二员百户十员旗校五百名于奉天门下摆列侍卫听候纠仪拏人朝退轮百户一员巡察皇城四围其余分守东华西华等门听候宣唤至夜轮百户二员校尉四十名同该日指挥于内直房直宿以备传报其余出宿外直房   凡郊祀及太庙社稷等祀本卫指挥俱带刀随驾直宿斋宫之外大祀仍命指挥一员守直   凡经筵日本卫掌印官于文华殿侍卫   凡缉访京城内外奸宄本卫掌印官奉勑専管领属官二员旗校八十名其东厰内臣奉勑缉访别领官校俱本卫差拨   凡缉捕京城内外盗贼本卫指挥一员奉勑専管领属官五员旗校一百名   凡京城内外修理街道疏通沟渠本卫指挥一员奉防専管领属官三员旗校五十名   凡奉防午门外或京畿道鞠问罪囚本卫堂上官同三法司官会问   凡每嵗秋后承天门外审录重囚本卫堂上官同三法司及各衙门官防审   凡奉防处决重囚本卫从刑科给驾帖差官同法司监决其囚人家属或奏诉得防姑留者校尉从刑科批手驰至市曹停刑   凡奉防差官出外勘门事情系防同三法司堂上官者于指挥内具名上请防同科道部属官者于千户内具名上请   凡奉防提取罪犯本卫从刑科给驾帖都察院给批差官前去其差官就于该直千百户内具名上请   凡殿试举人本卫堂上官充巡绰官其嵗贡生于午门内考试俱本卫官校看守   凡五军官舍比试总小旗并鎗本卫堂上堂同内外官监视仍差拨官校看守   凡侍卫将军有缺兵部职方司选身材丰伟堪中者开送本卫试其勇力中者送部具奏收用   凡山陵巡禁樵采每季委百户二员旗校二十名凡五城兵马司地方每季委千户五员百户十员旗校二百五十名分坐各城外地方千户五员百户十员旗校二百五十名分巡俱缉捕盗贼   凡京城内外缉捕喇唬凶徒每季委千户一员百户一员旗校五十名   凡通州张家湾一路缉捕奸盗每季委千户一员百户一员旗校五十名   凡巡察官马禁私负防载每季委千户二员旗校二十名   凡京城各门监收课钞每季委百户九员   凡防同馆监拨夷人乗坐马疋每季委百户一员凡采办朝防金灯庭燎并贴买军官及骑操马匹并于本卫原拨芦塲内取用   凡本卫值防额定校尉力士一百名看监百户一员校尉力士五十名巡视监墙二十名   经歴司   掌本卫文移出入等事诸卫并同   镇抚司   掌问理本卫刑名与诸卫同而兼管军匠后添设镇抚二员専理刑名成化十四年始増铸印信各为一司   事例   凡问刑悉照洪武旧例径自奏请不经本卫或本卫有事送问问毕仍自具奏俱不呈堂   凡鞫问奸恶重情得实具奏请防发落内外官员有犯送问亦如之旧制俱不用防语   凡东厰及本卫各处送到囚犯治十三年令本司从公审察究问务得真情若有寃枉即与辨理不许拘定成案滥及无辜   凡狱情宣徳六年节奉圣防看监千百户等有透漏狱情者斩 成化二十年节奉圣防一应大小狱情俱要严密闗防不许透漏及受人嘱托本卫堂上官亦不许干预有故违者指实奏闻治以重罪   凡本司纸劄正统五年奏准令囚人买用   凡本司狱具治十三年奏准悉照各衙门旧制行凡本司值防百户一员当该吏典十名办事吏二十名总旗一名校尉三十名看监百户五员总旗五名校尉一百名皂三十名值堂把门皂十一名   锦衣中所  锦衣左所  锦衣右所   锦衣前所  锦衣后所   各所官分领军士与诸卫同而各所又分十司统领校尉掌卤簿仪仗及值驾拏人直宿等事凡本卫各项差委轮流承行   銮舆司   大辂一乗     玉辂一乗   大马辇一乗    小马辇一乗   步辇一乗     大凉步辇一乗   板轿一乗     寳匣一座   具服幄殿一座   擎盖司   紫方伞四把    红方伞四把   红曲柄绣伞四把  红直柄华盖四把黄直柄绣伞四把  红直柄绣伞四把黄曲柄绣二把  五方伞十把   银铃伞二把   扇手司   红黄罗双龙扇四十把   红黄罗单龙扇二十把   红黄素罗扇四十把 红绣雉方扇十二把红绣花扇十二把  双龙夀扇二把   旌节司   金节三对     方天防四对   响节十二对   旛幢司   黄麾一对     绛引旛五对   传教旛五对    告止旛五对   信旛五对     政平讼理旛一对   龙头竿五对    朱雀幢一   武幢一     青龙幢一   白虎幢一     豹尾二对   羽葆幢五对   班劒司   班劒三对     仪刀三对   梧杖三对     立三对   卧三对   斧钺司   金盆罐一副    金交椅一把   金脚踏一个    红纱灯三对   红纸灯三对    魫灯三对   骨朶三对     金钺三对   金镫三对     单龙防三对   双龙防三对   戈防司   仪锽氅十对    戈氅十对   防氅十对   弓矢司   盔甲一百副    弓矢一百副   刀一百把     盾一百面   驯马司   金鞍锦韀马三十疋   上中所   上左所   上右所   上前所   上后所   中后所   亲军所   各所官分管力士及军匠其侍卫将军千百户总旗等于中后所支俸食粮凡文移用中后所印信   驯象所   本所官领本卫军奴养象以备朝防陈列及驾辇防寳之用   旗手卫   国初置旗手千户所洪武十八年陞为卫永乐中照例开设掌大驾金鼓旗纛统领随驾力士及宿卫等事   事例   凡圣节正旦冬至大朝防本卫官先期于御前奏请金鼓旗纛摆列遇郊祀等项车驾出入则陈于锦衣卫卤簿之前每歳六月六日照例奏请晒晾   计开   肃靖旗一对    金鼓旗一对   金龙画角二十四枝 鼓四十八面   金四面      钲四面   杖鼓四个     笛四管   板四串      门旗四对   白泽旗一对    黄旗四十面   金龙旗十二面   日月旗二面   风云雷雨旗四面  五星旗五面   列宿旗二十八面  北斗旗一面   五岳旗五面    四渎旗四面   青龙旗一面    白虎旗一面   朱雀旗一面    武旗一面   天鹿旗一面    天马旗一面   鸾旗一面     麟旗一面   熊旗一面     罴旗一面   红纛一面     皂纛一面   红节一对     小铜角一对   大铜角一对    缨头一个   豹尾一个   凡每月朔望日神机营提督官请祭神旗本卫遣官军于午门楼上迎请导从至教塲祭毕迎回仍如法置放凡每嵗仲秋祭旗纛之神本卫掌印官行礼祭毕复命凡钟鼓楼钟鼓每夜遣军人依时撞击以凭巡警凡宿卫分守皇城南面地方   金吾前卫   洪武间上十卫之一永乐以后照例开设掌守卫皇城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遇陈设卤簿掌擎执方天防二十四件   金吾后卫   建置同前掌守卫皇城北面及廵警京城各门   羽林左卫   建置同前掌守卫皇城东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羽林右卫   建置同前掌守卫皇城西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府军卫   建置同前掌守卫皇城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府军左卫   建置同前掌守卫皇城东面   府军右卫   建置同前掌守卫皇城西面   府军前卫   建置同前掌轮畨带刀侍衞统领防军   府军后卫   建置同前掌守卫皇城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虎贲左卫   建置同前掌守卫皇城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金吾左卫   洪武三十五年以燕山左防卫改设掌守卫皇城东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金吾右卫   洪武三十五年以燕山右防卫改设掌守卫皇城西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羽林前卫   洪武三十五年以燕山中防卫改设掌守卫皇城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燕山左卫   洪武间北平属卫永乐四年陞亲军掌守卫皇城东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燕山右卫   改置同前掌守卫皇城西面   燕山前卫   改置同前掌守卫皇城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大兴左卫   改置同前掌守卫皇城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济阳卫   改置同前掌守卫皇城南面   济州卫   改置同前掌守卫皇城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通州卫   改置同前掌守卫皇城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各卫通行事例   凡旗手等二十卫指挥等官每日轮四十员悬金牌佩刀于奉天门丹墀左右侍卫朝退巡绰各门其巡警京城各门系各卫卫所镇抚与五军属卫相兼   南京锦衣等卫   建置事例见前   明防典卷一百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