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县志(康熙版) 清 杜士晋辑   连城县志(康熙版)  (清)杜士晋 辑     ●目录   再版说明   首 卷    新 序    旧 序    志 例    重修县志姓氏    县 图    县署图    儒学图    冠豸山图   卷一 历年纪   卷二 舆地志    沿 革    分 野    疆 域    形 胜    风 俗    岁 时    城 池    山 川    坊 里    里 图    逃亡(附)   卷三 建置志    公 署    学 宫    武 场    文 塔    仓 廒    祠 院    庙宇(楼台附)    坊 表   卷四 籍产志    户 口    田 亩    起 运    存 留    物 产    窑 冶   卷五 官师志    知 县    县 丞    主 簿    典 史    教 谕    训 导    巡 检    名宦(附:宦绩)   卷六 选举志    进 士    乡 举    贡 选    荐 辟    例 贡    例 监    例 仕    掾 仕    委 署    逸 士   卷七 人物志    乡 贤    宦 达    文 学    武 功    忠 烈    孝 友    友 谊    隐 逸    贞 节    烈 妇    孝 女   卷八 艺文志    疏    书    序 文    记    诗 赋   卷九 丘墓 古迹    丘 墓    古 迹   卷十 仙 释   末卷 增 添    教 条    告 示    论 说   ○新  序   连城县志序   夫志,乘也。乘乎天下,则天下之治乱载之;乘乎一国,则一国之治乱载之;乘乎一邑,则一邑之治乱载之。所以纪兴衰,列臧否,备观览也。志之为书,厥重矣哉!余守汀之五年,连城知县杜士晋修志成,请序于余,谢不敏。乃曰:“古之史者,左氏而下廪廪乎惧之。昌黎韩子之言,独无绎思欤?余谢不敏。伏念连志创于明季,戊子城陷,薪之。今我皇上御极龙飞①,迄今五阳数奇②,进而六,则泰道之符③也,泰阶之升④也,内外乂安,海氛宁息,正待橐簪笔⑤纪事之会。连固山隅,属版隶籍,俨然文章之区宇,志胡不修欤?”余嘉其志而与之言:如世之说者,文武異道,取守異宜--武夫、策士可以进取,儒者可以守成,盖文武迭用而各得其宜。是不然。治国之道,譬之人焉。自本观之,手、足、耳、目皆身也,言、动、视、听皆用也;自末观之,则手、足异号,耳、目异使;而世以为異者,有见於末也。古之取天下者以身,其守天下者亦以身,故君子修其身而天下平。治国之道亦如是。由之者,道也;为之者,善也;好仁而恶不仁者,义也;假之者,为人者也。不善其身而善其政者,无有也。是故,上之人无愧,则下之人无憾也;内之者非所昵,则所外者不敢浮也;远之者非所怨,则所迩者不敢偷也。即举县官之卑职,殚心竭力而无不获於身之患。倘以今之人,废今之法,为令者不大可畏哉?其扰,则妨民;其自以为便而求足其欲,则又困民。故夫吏之便,民之病也。有便民之法,而又有不便於吏之忧,余所不敢知也。维连志成,告子以告後之宰连者,且以告天下之宰邑者。   时康熙五年丙午长至⑥之吉   中宪大夫汀州府知府三韩孟熊臣撰   【注释】   ①御极龙飞:天子登位。   ②五阳数奇:五,在乾卦上卦居中,又是阳爻在奇数的阳数得正。作者运用《易经》乾卦的卦辞与爻辞来说明康熙五年正是天下进入太平盛世之时。   ③泰道之符:太平治世之道的征兆。   ④泰阶之升:三台星升起。泰阶,天之三阶,即三台星。三台星两两成体,三台故六。三台星升起,便是太平盛世之时。作者借此谓康熙六年进入太平盛世。   ⑤待橐簪笔:“待”,疑为“持”之误。持橐簪笔:手持盛书囊橐,插笔於头颈,以备记事也。   ⑥长至:指夏至。夏至白昼最长,故称。   序   志有一统,有省,有郡,有邑。志莫小於邑。然邑合为郡,郡合为省,省合为一统。一统合,而一代之史基是,千秋之史基是。夫至一代、千秋之史基是也,谁谓邑志小哉?盖邑视天下虽小,舆地有灾祥,建置有废兴,产籍有登耗,官师有臧否,选举、人物、艺文有盛衰,注往鉴来,一与史等。非三长①具,史不能修也;非三长具,志亦不能修,谁谓邑志小哉?且修志,贵有其才与学与识,亦贵其有时。时和年丰,狱讼衰息,一无水火盗贼之警,从容征文考献,始为快事。故连志未可修也:寡陋如余,既无其长,地瘠且偏,不通商贾,山无果木,水无鱼盐之利;且戊子土寇陷城,大肆焚掠,逃亡遍屋,残喘未苏。连城志未可修也!虽然,不容己:天启丁卯来,迄今凡四十年许,又经鼎革,苟不急为编辑,久将湮没;而予叨牧兹土,又适王师荡平三岛,民心慴伏,诸上台亦复多方安集,哀鸿渐有家室,亦不敢尽以无其时自诿。故仍旧增新,勉从贤士大夫後也。岂敢曰修,亦因时重加补葺云尔。   清康熙五年丙午都门杜士晋撰②   【注释】   ①三长: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认为,写历史必须有三长,即才、学、识。   ②连县知县杜士晋原有序,而复印本已缺,今据民国县志补。   分篹增修後序   志者,记也,表年记事也。是志之修,昔者在於十年以前,综百年之後,补+辑而考核之,不厌其详,固已章章如是矣。今於四十年後,复有增修之命,则以继前功而襄盛典,岂可苟然已哉!大抵十年一变,天道自然。由明丁卯迄清丁未,历四十年矣。其间,风土、人文、天时、人事,由今视昔,不无大異。凡所以纪之,必考其实;书之,必究其详。斯又所目击而耳闻,非若前之缺轶而难稽也。为夫仕宦之去来树徽,耆旧之後先济美,与闾巷闺门砥节砺行者,有长必录,固所以风来祀也。然论人於三代以下,士鲜全行,岂无纯疵相半,瑕瑜不掩?然必究於大德无逾、行谊足述者,始纪而录之。况在鼎革之世,颓风再挽,苟片善之足闻,亦何惜半字之可传,以作中流之砥,而为景行之勖?有传必录,无徽不芳,或经上台旌嘉,或由郡县表彰,及通庠具结举称,果合舆论,始敢纂入。苟非其人,必不敢滥加浮誉,而私一字之褒。然人生百年,好醜不一,岂无雌黄,易作好恶者哉?并将原词立案以备征考,知非附会而无据矣。至若忠烈以身殉国、武功以力拘原者,特书以昭盛节。间有内举不避,亦仿省志,据事直书,異於文妖①。沿置兴革,足以表源流;诗文序记,足以备风采。呜呼,盛矣!至於笔削取裁,则有秉笔者在,非鲰生俚说所得与也。生等章缝末学,敢假赞词之列?第供杜侯之命,不得不殚心力、续前编耳。揆厥由来,极知僭妄之辜,姑叙篇终云。   时康熙六年夏五之吉   谢家宝 黄景烣 李烶同撰   【注释】   ①文妖:封建时代对违反正统思想的文章或作者的蔑称。   ○旧  序   旧 志 序   明嘉靖丙长 昆山陶文渊(定斋) 经魁   予甲寅初夏,承乏是邑,喜地僻、讼简。前此多缺官废事,虽钱谷簿册,稍年远者,辄沦缺无稽:六房司典吏,止三四名兼领之。究之,间多不能终其役,且不能安其身也以为之,执政得至迁转者,什无一二,官吏咸视为传舍,孰能与图成政垂法也哉!考之立县以来,未经辑志,诚缺典也。凡我上司,每每移文访取旧志,奉而诹询士夫世家、耆硕父老,各取记载,用备采集。庠生有黄朝阳者进告曰:“前任令金讳榜者,尝究心於志,汇稿将半,值以事去官,而志稿漫逸,阳得而藏诸笥者若干篇,敢呈览,请采辑而成之。”於是,有绪可循而成功易矣。披集纂录,逾年而草草类分为卷,其间有论有赞可因者,悉因之。遂托黄生,捧告其师学博①,互加雠校。兹幸成於众笔,仿别志式,其立凡创例,此类条分,言博而能要,事核而不芜,似可序而刻也。乙卯冬,会适朝觐,行期逼而不暇。明年夏,复莅任,将举而行之。窃念:连城,汀之一邑耳,其土多亢燥硗瘠,不堪耕植;其俗虽俭,而不阜於财;其民多僿②,而不闲於礼;计田赋不过七千石,而计田不过一万四千顷,约岁收计丁口,不足以给半载。是以农隙凡壮丁俱出境佣工就食。斯民恒产不足,尚安望其兴礼乐也!予质梼昧③,不能敷宣治理,而养民之惠、使民之义,实多歉於君子之道。然志不可缺,乃勉焉而托之木,俾後人之忧勤於是志之中。按城社以思守焉,核赋额、民数以思养焉,访习俗以思教焉,修贡赋以思敬焉,稽祀典以思正焉。教养兼举,能为古之遗爱,则又予之惓惓者也。   【注释】   ①学博:唐代职掌以五经教授学生之经学博士,後来也泛称教官。   ②僿sài,轻薄,不真诚。   ③梼昧:愚昧无知貌。梼,táo。   旧 志 序   明天启乙丑 滇浪张大观(诣台) 经魁   邑有志,徒志邑乎哉?所以备省、郡二志之文献撷蒐,而传为当时後代信志也。邑志信,则郡、省二志皆信。省、郡二志可以征信,则士大夫之家乘不得志诬以乱真,朝廷巨公之正史不至传讹以贻诮。至於山川之灵变,城池之创修,利害之因革,风土之淳薄,人才之兴衰,户口之多寡,赋役之增损,与夫文章词赋之华,人物是非之林,苟有系於政治,无不载。其公且核,足信也。吏於其土者,一开卷而胪列可考镜。政事修明,风俗厚美,恒必由焉,而天下之治因之矣。夫合天下之家国,萃而为会城,分而为列郡,其信史信志重而可征者,必自蒐邑志始。邑之有志,顾可轻乎哉?不佞款启①固陋,生於西南滇天末,去闽几万里,乡先後辈鲜宦游闽中者,筮仕而令连城,问政问俗无由也。连城僻在汀一隅,居万山深峒中,而与江之虔②、粤之潮界、寇盗所出入之区,独去海稍远。入明以来,患於流寇者四矣。既履任,见其风习朴愿,闾阎匮困,清徭赋,核仓廒,简狱狴,练土戍,修陂塘,礼绅大夫问俗焉,进博士弟子问道焉,以为道明而俗美,庶几政举而刑清。迺其时異於昔矣,则又远而求之志。古犹今,今犹古也,或可沿记载、摹前修,而损益调剂以为治。诸博士弟子出其近所修志稿以进,曰:“是前志之传信,不改於今者也。是以今志之增修改窜,而稽核订正润色乎前志者也。”连邑蕞尔僻远,文献可征也,不佞有所藉手矣。夫天下之耳目,惟近者可信;而近者最不可信,则何也?以意易耳,以耳易目,耳目一易,故虽近而信不易也。天下士之议论,惟独者可凭;而独者最不可凭,则何也?以独见独闻阈议论,以独耳独目阈闻见,议论有阈,故虽独而信又不易也。夫志也者,耳目议论之丛也。今夫山川土田,有目者所共覩,有耳者所共闻,然而有利在变易者,且妄更置焉。窃以入於志,伏異日不可信之端,而况其他者。连城维僻且远,则不至是。文明郁萃,心志未变,耳目合一,议论和同,则信之物也。政失而求之文,礼失而求之野,其必在兹志也乎!他日省、郡二志,且藉是信而传焉,宁独不佞治一邑政教赖之。   【注释】   ①款启:见识狭小。   ②江之虔:江西的赣州。   旧 志 序   明天启乙丑 温陵杨瞿崃(号□□①) 进士   今寓内郡国志,率数十年而一修。何也?沿革废置、是非得失,学士能识,故老能言也,过此则无征而不信。噫!此连城县志所为重修也。虽然,新志传则旧志废。兹志也,不当难且慎乎哉!不佞尝阅江志矣,江之《鄱阳志》载湖田几千亩,岁苦阳侯②,而修志者续载云:“倘有明慈刚断,来官兹土,为民请命,当以九百馀米摊派山田。”夫湖,江人也;山,亦江人也,摊此以与彼,然且增入志中,遂致山、湖人数年争噪,曾再力请清丈,而谤议忽腾,吏谪已及矣。不佞又尝阅粤志矣,粤之省志,博赡精核,其华藻可以不朽,而其发扬昭阐,亦可以不磨,作而曰:“是谁何氏之笔也!”其後,遍观名宦、乡贤志所载,简而不苛,核而不滥,今世所称。杨贞复先生,殁二十余年,乡贤未及,叩之,则谓评骘未定也。可畏哉!至夫沙田数万顷,争者盈几案,而无敢变乱飞诡以窜入赋役籍中。其严如此,然後知粤省志之不朽而不磨者,其郡邑志皆可以藉以为信也。今闽通志纂修十余年,而未见成书。往者,黄文简先生修吾温陵志,时则今林大司徒,何、苏二少徒,载笔而专其议,岂不亦一代宗工巨匠聚於一时乎哉?志成,而文简先生有遗憾焉,则何以故?然则省志之未可成,无亦他诸郡邑志多如文简所憾者,而未敢据以为信欤!夫数十年之政教风俗,则数十年之信志出焉;数十年之郡国志,则数十年後为政者之宪章也。上有政教,下有风俗;前有典型,後有治化。志也者,所以信今世、诏来兹也。若不能信於今,後人孰为信之哉?连城之难且慎也,修其信者而已。噫嘻!斯道绝续,在乎其人;斯文明晦,在乎其时;斯世治理,在乎其上。志不可以为政,而游神於志,必可以为政。此则重梓邑志者盛心也。他日省志告成,兹志亦有生色云。   【注释】   ①号□□:“号”後是空白。   ②阳侯:传说中的波神。指代涝灾。   重修连城县志後序   明天启丁卯 何孟潜 主簿   国家自有县治以来,建官以知为名,而县必志,所以考知治理也。是以经制兴革,匪知弗措;民情幽隐,匪志弗稽,则凡职此知者,於志未可缺耳。连志故修於先令陶公,迄今几於百年矣。今天启乙丑冬,邑侯张公来知县事,廉明敦谨,雅好博物。时适朝命修神庙实录①,檄采各郡邑乘。侯甫下车,见旧志简陋,未堪以献当宁②,遂欣然捐俸,征诸名流,不惮旦夕,锐意纂辑。阅二岁而稿成,将授梓工。值孟潜以泰昌恩选,备员僚佐,叨与订正。因读新志,发凡举例,别类命名,望其题引,已知为传信矣。至究其中,阐潜德,蔼若春温;辟淫邪,俨如斧钺③;寄赏鉴於评林,辞严而义正;附隐忧於咨访,文省而意长。沨沨乎,虽古良史莫是过者,谓非连之一部政规乎?是宜深称侯意,付之梓人,藏之马山之室,以俟後之知连者。矧连夙称文献之邦,廌山文水,种种佳丽。其俗淳庞,其民朴鲁,其士崇礼乐而悦诗书。且复赖侯振育,惇信明义以教之,宁无乘时策励,奋翮图南?文章气节,如丘、许诸先达,载在志中,灿然可考,厥後宰连者率是而行之。凡所彰瘅、所兴除,当必按志推移,以修若政,克称此知之职,而造福於连,则斯志之关治理弘矣。孟潜湖湘末学,职属下秩,何幸躬逢其盛,得续貂斯文之後哉!因是纪其岁月,附诸简末云。侯讳大观,领乙卯乡魁,滇之浪穹人。   【注释】   ①神庙实录:下篇陶文彦旧志序作“神宗实录”。   ②当宁:宁,zhù,古代宫室屏门之间,为帝王视朝时站立的地方,因称皇帝为当宁。   ③俨如斧,钺:“俨”字恐误,应是严如斧钺,方与蔼若春温对应。   ④马山:县城东部之马头山,为冠豸山风景区的景点之一,其间有书斋,当地名士多结伴来此吟咏,研究儒家经典,探讨先贤遗文。   旧 志 序   明崇祯己卯 滇浪陶文彦(名箓) 进士   甲戌之役,予从南宫释褐①後,叨一命之荣,筮仕之初,命宰连。道繇武夷九曲,紫气腾郊,望而知为先儒故里,低徊景仰久之。迨入连境,每见廌峰、天马山川风景;觉有異焉。及接缙绅子衿与诸父老,恂雅简朴,心窃喜曰:“是殆经文公所化②,绝无叫跳嚣凌习也。”莅任之馀,披览邑乘,舆图广拓,生齿繁殖,俗尚卓越,人文兴蔚。产连者後先崛起,不乏高良,即宰连者旧新继至。亦不乏贤达。馀叹所载与所见无以異也。未几而郡守唐侯纂修府志,檄召采辑属县,以成全书。按连志创自嘉靖丙辰年,前令陶公,大端虽具,简略尚多。阅百馀载、天启丁卯,余同里友人诣台张公来令,适修纂神宗实录,因志残陋,慨然兴举,征诸名流,克襄厥事。体裁宏正,订考周详,焕乎五都巨观,余复何赘?抑思天道十年而一变,王政三载而考成,繇丁卯迄今,历一纪矣,故取旧藏版籍,复与孝廉童君茂成、童君应举,庠友林生元阳、李生涵、谢生家宝、黄生兆开、谢生锡命、沈生期扬,罄余一得,补遗增缺。虽然,志者纪事之书也,一省之事稽之各府,一郡之事稽之各县,一邑之事稽之各里。连介处僻壤,未足与海内雄藩大镇争相比度,第在连言连,形胜之葱郁,风土之淳庞,士民之敦敏,与夫宦游之懋著,亦彬彬辟一世界,光昭史册。斯又余所乐成吾友诣台未竟之志,仰副我唐侯采辑之盛心也。至於沿习代更,後有美而必彰,端俟将来之知连者。   【注释】   ①南宫释褐:南宫,主持会试之礼部;释褐,脱去布衣。南宫释褐,就是中进士。   重修连城县志後跋   明崇祯己卯 刘芳称 主簿   夫邑之有乘,犹国之有史,所以征信而传远也。语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则何以故?弗克公且慎也。连属汀界,处僻地,其俗醇闷,其民於睢①,其士喜文雅而尚气节。赖多君子涵濡振有②,意不尽而形之笔,笔不尽而载之辞。志之一书,诚昭代不易之鼓吹。芳称以宛南明经备员僚佐,每愧学识管窥,罔裨世用。第入境问俗,首稽图籍,犹幸诸绅衿父老教余曰:“斯志之成,自令滇浪诣台张公殚几心力,阅今刚十载矣,其间政务事迹,尚悬有待。倘继张而起者究心综理,辉煌简册,百尺竿头不更进一步乎?”无几,陶侯以甲戌名隽来视连事。侯与张公同里人也,学业相方,交契最厚。甫下车,礼贤抚赤,兴利除害,不待有成之期,新政焕然,则见绅衿父老自闾巷以及穷檐嬉游乐利,咸颂侯之造连,较之张公大有过焉。岂非天作之合,精神之往来,先告於尺幅间耶?不然,滇、闽相距天来而胡不介而亲?气之所感,千里其若同堂也。然则,今日侯奉郡守檄,召采辑,与孝廉诸君矢公矢眘③,增补是编,芳称叨与订正。虽由邑而郡,续张公未了之义,实由乘而史,大我侯方作之业,其为征信而传远者,宁有既哉?他日太史采风立言,为宇宙盛事,侯其藉是以不朽也夫!   【注释】   ①於睢:疑为“睢盱”之误。睢盱,朴素的样子。   ②有:疑为“育”之误。   ③眘:古“慎”字。   ○志  例   一旧志:嘉靖丙辰,邑令陶文渊、廪生黄朝阳修;迄天启乙丑,部文纂修实录,广搜天下志本,邑令张大观、廪生八人搜集告成;崇祯丙子,郡侯唐公世涵大修府志,邑令陶文彦,孝廉童茂成、童应举,庠生林元阳、李涵、谢家宝、黄兆开、谢锡命、沈期扬原修八人增补。迨顺治戊子,兵燹薪之。庚寅,署令王自成、孝廉童应举、明经谢家宝、沈期扬、郝廷平、庠生童三纲寻觅旧本,缮梓未竣。康熙丙午,邑令杜公士晋手为辑正,乡绅谢家宝已三襄厥事矣。阖邑绅衿详考编集,以成全志。   一志首舆图,约而易见,一总图,次公署、儒学;今增冠廌一图,令观风者按籍而知一邑之胜概也。   一邑内山川,指列名胜,选奇标異,及嵬然一乡者悉书,其余培塿支流,不能尽纪。   一风俗,美恶皆书,其维新之化则有司存。   一食货,民命攸关,故记载必悉,庶经政者有所考焉。   一仕宦,政绩懋著、教化彰明者,其记在传中;若夫兴除有益一二大端可书者,题数语於姓名下,不另立传。   一科名宦达等,帧幅不相连接,留余地以俟增入。   一人物,博采见闻,表彰先哲,後学责也。盖见闻異辞,不爽厥实,斯信史矣。间有父、子、孙相继传者,有先德不仕而後裔官秩者,有潜修傑出特书者,咸公心佥录,不阿所好。   一孝义贞烈,必幽光潜质有奏旌及当道奖扬者;间有捃遗迩年所录,咨询尤核。   一连俗妇矢从一,贞节不胜书,兹仅载数人而已。其苦节特著无嗣者,不有表彰,何以励化阐幽?故书。   一诸贤著作,一邑菁华,以代次先後,文繁不汰;若溢美过情,即全文汗漫①,亦删;贵传远也。   一庙祀,有功德於民者,书之。   一祠记,备载缙绅望族积有世德者,风厥邑;间有一二故家未备载,以俟後之君子。   一凡事迹,据实直书,美而无阿,不另系论赞,过於褒扬。   一逃亡户口,所载仅总目耳,今另一纪,附於里图之後,按黄册②而博稽,使归来者望而宁止。   一制诰封赠,今俱附於本人名下,如诰封则书其赠衔,敕命则述其纶言;若全文则不悉录,听各家乘自为琬琰③。   一艺文中,如记、传、序、文、诗、赋,有品可贵、实可稽而关系於政治风俗者,录之;余不载。   一旧志分列八卷,今列为十卷,卷首各弁以总引,别类命名,便於翻阅;其旧小引悉删。   一而④增添杂著,另为一帙,以俟来者。   【注释】   ①汗漫:不着边际。   ②黄册:上报户部之户口册籍,册面黄色,故谓之黄册。   ③琬琰:美玉。自为琬琰,意即各自珍存。   ④而:衍文。   ○重修县志姓氏      鉴 定:中宪大夫汀州府知府 孟熊臣       奉政大夫同知 卢裕砺       文林郎推官 徐开远   纂 修:连城县知县 杜士晋   协 修:儒学教谕 李振缨   董 梓:典史 周邦杰   同纂修:乡绅 谢家宝 李 烶 黄景煇       赖启亨   校 阅:乡绅 李 炌 傅应元 沈期扬   傅作和 董大炜       贡士 赖延泰 沈元奇 沈日表       举人 沈恩举 沈元霁 赖超彦       庠生 童日鼎 沈逢济 谢学天       童彦深 王朝鼎 官尚德       赖启英 黄金锡 童士辉   誊 真:李 云(上杭县人)   誊 草:谢 元 江 秀(经承书手)   梓 书:刘 儒(建阳人) 温仲辉   黄仲奕 温永昌 丁秀   温祥生(俱上杭县人)   注:上图左侧半页,原本已失。这次再版重印时,补绘复原。   ○县 图   (图表略)   ○县署图   (图表略)   ○儒学图   (图表略)   ○冠豸山图   (图表略)   ●卷一 历年纪①   宋高宗绍兴三年癸丑,初以长汀莲城堡为莲城县。   五年乙卯,县令丘钦若始筑土城三百丈。   八年戊午,县令刘国瑞始建学舍,给官田以赡弟子员。   十四年甲子,诏蠲汀、漳、泉、建四州经贼践蹂赋税。   十七年丁卯,以盗贼妨农,诏令赈粟贷种。   十九年己巳,诏以汀、漳、泉三州民田被贼践蹂,蠲其税。   孝宗淳熙八年辛丑,除汀、漳民为潮贼蹂践者赋役。   十一年甲辰,令守臣赈粟贷种。时不雨,至於八月,是岁无禾。   十三年,减汀州盐价,岁万缗。   十四年,大水。县令刘爚重修儒学,请罢纲运例等钱。   庆元元年,县令鄞康成建惠济桥。   绍定三年,寇乱,暂驻兵於儒学,遂为所坏。   五年,县令米巨宏重修县治儒学、廨舍、土城,建遗爱堂、不欺室、爱莲轩。   嘉熙二年,建万桂贡士庄。   淳祐三年,县令罗应奇重修土城,作瓮门。   十一年,山水暴至,漂荡民居   宝祐四年,县令徐公亮建朱、杨二先生祠。   景炎二年,罢商务税。   元至正四年,夏秋大疫。   六年,罗天麟起兵。(按旧志所载,元顺丙戌②二月朔,日食,山东地震;五月,陕西饥,盗窃太庙神主,六月,罗天麟兵起,破汀州。)   七年,县令王成吉重修土城御寇。   十四年,大饥,人相食。   二十一年,文庙火於红巾贼,惟大成殿存;城池、县治复毁。   二十四年,摄县事马周卿重建儒学门庑两斋,始建文川桥澄清阁,隶东田石十三景。   明洪武元年戊申即位,诏行天下,定律令。   二年,诏天下郡县立学。   三年,诏开科举。   四年,县令邓昇重建县治,建提刑按察分司,迁北团寨巡检司於崇儒坊。   五年,诏天下郡县立孤老院,降户田帖。   六年,县令刘雍建山川、邑厉、乡厉坛。   七年,重修圣殿两庑。   八年,命立社学,建际留仓;命天下郡县访穷民,无告者,月给衣食;无所依者,给以屋舍。   十五年,命改六里为四十一图。   十六年,颁乡饮图式,始立岁贡,裁革税课司。   十七年,置阴阳、医学。   十八年,县令丁良恭改巡检司於新泉。   十九年,诏赐高年肉、帛。   二十一年,建常丰桥。   二十四年,建里社坛。   永乐四年丙戌,遣使购求遗书,命建申明亭、惠民局;主簿许利建预备仓,复设预备仓於各里。   十五年,颁《四书》、《五经》、《性理大全》於学宫。   宣德元年丙午,县令吴衡增置学地为斋舍。   七年,勅减二三粮额及消耗,作民田起科;并六里为三十一图。   十四年③,沙、尤寇邓茂七攻邑,毁官舍、民居及文川桥,邑民登冠廌寨以禦之。   景泰五年,县丞李翰复建文川桥,重修养济院。   天顺七年,训导王顼始塑文庙及两庑像。   成化六年,县丞胡琏迁府馆於县治後。   八年,改建宁道为漳南道,提学游明建明伦堂,县丞胡琏移谯楼於仪门前,建旌善、申明二亭。   十二年,提学钟成建儒学衙宇号舍。   十四年,县丞吴琬重建文川桥。   十五年,迁棂星门於街内,建兴贤、育才二坊,重修社稷、山川坛。   二十一年,夏淫雨,山水骤溢,乡市民居多为所坏,沿溪屋宇漂荡;田苗为沙所压,人畜有溺死者。   二十二年丙午,改射圃为演武亭。   弘治九年丙辰,都御史金泽奏请添设捕盗主簿一员,增新窝铺。次年,裁革主簿。   十年,改清军厅为主簿衙,又建秋家岚隘门楼。   正德四年,正街市火。县令蒋玑筑土城七百余丈。   七年壬申,县令蒋领官兵剿大帽山贼,於黄沙寨死难。次年,赠为汀州府同知,建忠惠祠祀之。   八年,漳南道胡公琏,改建儒学为前庙後堂,县令郑倌董其事,焕然一新;始筑砖城。   十四年己卯,县令吴瓒建雄镇楼於县治後。   嘉靖元年壬午,地震。改建邑厉坛於北山。   二年,建城楼五座,架铺三十余间。   四年,新泉寇扬廷兰等劫掠乡堡,隔川民陈玑等寻获之,卒以事死。   五年,县令方进毁庙祠五所,修饰文庙,建聚奎楼、尊经阁、号舍三十间,重建泮宫兴贤、育才二坊,迁社稷坛於彭坊养济院,於东门外改龙山庙为祝圣宫,金山庙为乡约亭,重建惠济桥。   六年,大水,禾尽偃。   八年,颁御制“四箴碑”,改尊经阁为敬一亭。   九年,饥,赈。   十年,降旨正先师庙号,毁像设主。是岁夏,东南门圮三十余丈,雷震文庙柱。   十二年,九月星陨如雨。   十三年,建启圣祠。   二十一年,县令金榜重修殿庑贤圣牌位,重修棂星门;迁社稷坛於西门郊右。县丞杨汝楫赈饥,徙县土地祠於谯楼东,重修学舍衙宇。   二十二年,主簿陈芳重修圣殿两庑,迁桂亭於明伦堂,後毁。   二十三年,地震;秋冬大疫。   二十五年,火焚养济院,死者三人。   二十六年,署印主簿王一猷往上杭,至伯公滩舟覆,失县印。   二十七年,颁县印。是岁生员一十四名倡义捐赀建儒学,复旧址,又毁及诸从像。   二十八年,建泮池石桥。   三十二年,黄竹花,其实如米,居人以花实食之。署印推官郑信修文庙圣贤牌龛,建镇南关。上杭丰头流贼百余人,劫掠汤头村。   三十四年,夏秋霪水,城圮。募骁勇百六十人,往征倭寇,猝遇杭州府朱仙桥,死敌者二十七人。   三十五年,县令陶文渊修连城县志。夏,大水漂流,南门滨溪岸及城垣冲圮,典史潘瑞督修之。   三十六年,流寇窃发,县令陶改建丰头等隘,仍设乡兵御之。   四十年辛酉,饶贼围城,里老请保,本府节推刘宗寅镇守城池,人民免患。   四十一年,广寇罗袍等据席湖营,生员童邦杰计擒之。   四十二年,新泉筑城叁佰丈以御寇。   隆庆四年庚午,朋口大水,至新泉一带,民居漂荡,损人几百口。   五年,自御极以来,五谷丰登。   万历元年癸酉,县令陈三俊改学,复原址,右庙左堂。   二年,七月大水三日,湮没民居、田塘甚多,推去安东楼、镇川庙。本县命人将县门连城县牌投诸水,水少息。   四年,县令郭鹏卖学前泮池,改儒学於东门外山川坛,仍移山川坛於南顺新庵背山。   七年,县令郭丈量,虚粮之家受惠,加子粒米几百石,贻累殷户,後经当事请豁。   十二年,县令朱九卿迁学宫於原址,六里复丈,田地得均;又,文川桥圮折一半,随修之。   十四年,县令朱佥殷实,填学宫後塘二口,栽树木以培龙脉。   二十一年,县令牛大纬建文塔於李坊庵;是岁大旱,祈祷殷勤,雨随车至。   二十二年,大荒,竹生米,疗饥,活人甚众。   二十三年,西福汲门楼毁,旋建。   二十八年,八月地震。是岁冬,县令徐大化改学为前庙後堂。   二十九年,金山祖庙燬,大疫。   三十年,县令徐建南北二水闸,又建汤背土寨。   三十一年,县令徐於学後建足食仓。   三十二年,冬地震。是岁,县令徐置学前泮池。   三十六年,知县傅坤建城隍庙前堂,又建渡头桥。   三十七年,西、南二隅人,重建金山祖庙。   四十年,宗师冯移文泮池建桥三座。   四十二年,县令丘大成改学宫为子午向,恢大明伦堂,迁名宦、乡贤二祠於学後。   四十五年,县令雷同声建文昌阁於学後。   四十六年,学前泮池水红色,青木石投之,皆染红,如是者一月余。   天启元年辛酉,县令雷改社稷坛於西门接官亭之上,迁邑厉坛於西门旧社稷坛。闰二月,大水,墙屋坏,人民损伤。   三年,六月,雨雹,大如卵,害稼。   四年,学前泮池水复红,二十余日。   六年,秋冬旱,疫厉。   七年,县令张大观修刻县志,重建谯楼。   崇祯元年戊辰,檄调各县乡兵,守福州海口,连官募兵应之。   四年春,广贼逼上杭演武场,掠长汀,连邑警。土夫登城守宿,募勇防卫;贼知有备,他遁。是岁夏五月,天雨黑粟,人不敢食。   八年,冬十一月,地震。是年,县令陶文彦捐俸,委主簿刘芳称,重修内城垛、东水门城楼、窝铺暨养济院、仓廒等处;复委巡简④薛通整理南路新泉公馆、北路新添公馆。   九年,春正月,天雨雹。夏四月,饥,县令陶请发仓赈济;又捐俸修启圣祠东西两庑,详复各乡九隘,委乡兵宿御。   十四年,县令顾祖奎缉捕奸寇,四封安堵。沿城增修垛子二尺;开三望坪麦田,未殚厥功。有劝农祠,今废。   十六年,邑人谢绍荣玄孙谢建奇等,重建城西昼锦桥。   十七年,春饥,县令顾祖奎捐赈。夏六月二十七日夜,城外大水,漂民居,害禾。秋,训导卢旭日率通庠士子修文庙圣贤牌龛、明伦堂两廊照墙。是岁,清兵复北京,国号大清。   顺治三年,三月,大水泊城东龙凤桥;五月,北安里大水,冲圮田塍;山寇取北安之禾,屡掠席湖营,通邑士民练兵造铳,严为防卫。八月二十九日,清兵复汀州。九月二日,差官取钱粮册籍。县令吴希点(浙江人)谕通邑士民,焚香露顶,步出西郊恭迎。御旨:三日,城内外士民剃发。四日,吴县令赍册籍往府,中途阻四。八日,仍赍上府;二十一日,邑中里老赍米、酒、猪、羊等物,供给大兵。十月,县令徐承泽、教谕毛可仰、典史徐一鹏前後莅任。   四年,县令徐建北山楼三层,添设木城,以备防守。八月,山寇初攻,从横山隔口田直入隔川,焚掠逼县。县令徐严为防守,请兵援剿,寇宵遁。时从贼营得谍书,急缉城内奸细数人,同众审确,弃市。十二月,山寇破永安,乘势攻连邑。寇围城急,县令徐晓夜率众,登城守御,矢、石、铳交下,寇不敢近。时援兵未至,而渠魁伪称,赵士冕绐胁内侨寓官李士藻等潜通。三日城陷,县令徐被获,至寇营,义不屈,咬牙怒目骂贼而死;教谕毛、典史徐亦不屈,徇难⑤。贼众入城,焚掳淫掠。後三日,协镇高守贵、参将谭麒、都司张明海等,同领大兵至县,振旅北门演武场。时总兵於公永绶镇汀,运铳继饷,绎络不绝,士饱马腾。协镇高及谭、张等将,冲锋破敌,屡战贼败。至除夜,设计恢复,杀歼达旦,伏尸遍地,生擒李士藻等归营。   五年戊子元旦,恢复,大兵仍屯城外。九日,协镇高率兵入城防守。本日,署任本府经历裘良怡莅任。见城内外尸骸蔽地,时帑藏焚劫,同代捕府仓大史姜凤翔捐胔,自城郭至席湖营一路,掩骸瘗胔,招抚残黎。至十三日,郡守李友兰临邑招抚,见满城焦土,难民颠连,为堕泪不已。或济以囊金,或给以布絮,百姓感激;回郡日,匍匐哭送。十五日,寇陷南乡席湖营寨。协镇高夤夜袭之,斩馘无数,俘者戮之,贼气方沮。自陷城来,黉宫、县衙、民房尽归燹烬,仅存城隍、五显二庙,分司公署。百姓流离转徙,城市杳无人迹。三月,大饥,米一小升价银贰钱四分。士女初啖糠粃,次食野菜,甚至食鱼草、树叶,死者辗转沟壑。时囷廒焚烬,署令裘申请道府,批助赈济,民赖以活。城垛崩圮,署令裘募工修葺,周围先设楞栅,後设木城,多备器械、火药,以备捍御。秋,瘟疫大作。是岁,土寇两踞揭坊寨,掳掠近寨乡村,焚烧民舍。署令裘同驻防谭,内严城守,外严侦探,日率精兵绕寨击之,杀渠魁而馀党惊遁。安抚揭坊难民,仍搜各山寨奸细,设保甲、给腰牌以严出入。八月,署儒学教谕事徐廷雄莅任。冬,署令裘修北山楼,建敌楼三座、窝铺十间,建土地祠。   六年已丑,大饥,黄竹生花结实,乡民舂以代粟。夏,重修城隍庙;三隘乡民流离失所者,蒙分巡漳南道张嶙然渐次招抚。至是,来邑输诚纳课。六月十五日,县令杨方盛莅任,招抚离民,复兴县南集场,以通贸易。署谕徐与通邑士民,建偕乐亭,纪之。视事未几,卒於官。十二月廿六日,部院陈委署县事王自成莅任。   七年庚寅正月,署令王移城外市民入城贸易。集场日,严制兵丁,毋得骚扰,赴集者渐众。三月,葬故令杨於城东郭外,置田立祠,抚恤其家以归。时值饥疫,死亡载道,暴骨如莽,捐赀悉为埋瘗。兵火後,丁粮册籍无稽,命各里逐户挨查,汇集以成黄册。建文川大桥。临旋任,留囊金二百,置产以给贫士。通邑建崇报祠二所,一合祀郡守李友兰、司理周维新、协镇高守贵、驻防谭麒、张明海等官;一专祀署令王公,各有祀田若干亩载册。九月五日,县令钱君铨莅任。土寇掳掠席湖营及田心各乡,请兵援剿,寇遁。惜视事未以,次年正月卒於官。十二月十八日雷鸣,二十五日亥时地震,声响如雷;二十七日清晨,地又微震。   八年辛卯:自丁亥县令徐死难失印,上台谕将学印行用。是春,颁新铸印,署幕姜凤翔入京赍回。   九年,县令田生玉建谯楼於旧址,规制更加宏厂⑤。   十年,县令田鼎建县治正堂,又建内署厅於右旧址,建圣殿於明伦堂旧址,移明伦堂於左肩,其余两庑、宫墙、棂星门未告成。   十二年,三月後饥荒,米价高腾。   十三年,正月元宵日大雪,平地深三尺,旬日方解。岁大丰。冬,县令田建文川桥屋、佛堂、店肆,冬腊告成。   十五年,奉旨裁扣天下绅衿削出优免银两,惟免本身丁徭。   十六年,县令盖继孔、训导叶兆改圣殿於原址,升高其地,作壬山丙向,馀未告成。   十八年五月,奉旨移靖南王统师镇闽,全省安堵,九月,大将军班师出闽,用连民夫叁千名协济浦城,民多逃亡。   康熙元年,正月,前任总督部院李次第招抚,至此,海逆投诚。   二年,县令杜士晋、教谕李振缨复立四配、十哲牌龛,建两庑,立牌座,宫墙、仪门、棂星门焕然改观;重修启圣祠。县令杜又建龙亭库、考政堂、笃功亭、燕喜堂、内署房舍百间;申详免民间解米,抚院许批准永为豁免;又申详以协济邵武人夫银抵兑绅衿优免壹仟贰百馀两,绅士咸颂。夏,奉文取废铜铸钱,旋罢。   四年,奉旨清丈通邑田亩,县令杜丈出隐匿贰千馀石,始合部颁全书原额,不溢不缺。春初霪雨,入夏大旱,早禾无收,县令杜捐赀大赈。自二月至七月,四方饥民、漳泉移民就食;地稍远者,核粟赈之。十一月十二夜,有大奔星⑦天狗,由西南抵西北,长竟天,声如雷响。   五年,春,县令杜建县治土地祠,移宾馆於左个。是年,因旧岁无禾,又饥。县令捐赈如旧,饥民、移民俱就食,自三月起至六月止。夏五月,投诚都督颜等移师江右,台檄取连城民夫贰千余名,协济上杭,过山,解赴往返四十馀日,民多疫死。置申道宪祠田。县令杜捐俸壹百余两;买生员李日淳车田共九处,苗粮上则共叁亩一分贰厘柒毫,中则共柒亩捌分伍厘贰毫。又捐俸置孤贫田银肆拾两,买陈恒甫河源里小鱼潭、小槽、车田等共壹拾肆处,上则壹亩肆分肆厘贰毫,中下则共田壹拾贰亩叁分陆厘玖毫。又查出车田豪民陈东白子,隐匿雷公祠田肆亩,坐落太平隘大鱼塘,拨充启圣祠香灯用。奉部院张建立敌楼炮台四座、望楼一十八所。县令杜捐建城隍牌楼,改雄镇楼为雄镇台,鼎建一新。   ●卷二 舆地志   知县都门杜士晋辑   舆之为言乘也,上乘乎日月五星,而知疆野之分属;下乘乎山川人物,而知岳渎之迴环、英贤之崛起。百里不同风,岁时因之。城池修创,代有殊焉。坊里近遥,区以别矣,悉按省、郡志纪之。   ○沿  革   《禹贡》曰:“淮海维扬。”按扬州之域,北至淮,东至海。今吴、越、闽、广,皆东南濒海之地,则连城属闽而域於扬州,明矣。周为七闽地。春秋,句践灭吴,兼闽为闽越地。秦属闽中郡。汉属闽越国,後为冶县地,属会稽南部都尉,三国吴属建安郡。晋太康三年,置新罗县,即汀州地。唐开元末,置长汀於新罗故城东,置长汀县为汀州所治,则莲城之地皆其所属矣。天宝元年,改州为临汀郡。乾元元年,又复为汀州,初治新罗,後迁长汀村,又迁东方口。大历四年,又迁白石,则莲城又随迁州所治矣。光启元年,寻陷汀、漳二州,为王审知所有。乾宁三年,属威武军,则莲城又为威武所属。至宋元符间,乃以是地为莲城堡。绍兴三年,虞观始上疏,乞於其地置县,遂改堡而置县於其村。时汀守郑强犹为狭隘,割长汀古田乡六团里以益之。景炎二年,元兵破汀关,黄去疾以城降於元。至元十五年,升汀州为路,而莲城隶焉。至正六年,邑民罗天麟、陈积万起兵陷长汀县。福建元帅府合江浙兵克之,始改莲为连,盖去草字之义。十八年,连城为陈友谅所据。二十年,福建行省参知政事陈友定复之。明洪武元年,大将军汤和统大兵克福建,擒友定,汀州路总管陈谷珍以城降,定为汀州府属县,编户三十一里①。传至,丙戌年八月初一日,为清朝顺治三年,大兵复汀州,连城并属统驭焉。   【注释】   ①三十一里:按本县志历年纪,明洪武十五年,改六里为四十一图;宣德七年,并六里为三十一图,与本文不一。   ○分  野①   连城,古闽越地,要荒之服②也。按《禹贡》曰:“淮海维扬州”。世儒多以斗、牛、女三星为吴越之分。《周官·保章氏》:辨九州之分野,以吴越属星纪③。《春秋·纬书》:牵牛流为扬州,分为越国。《尔雅》:星纪,斗牵牛,吴分野。《史记·正义》:南斗牵牛,吴越之分野。费直分星次:斗十度至女五度为星纪,於辰在丑,吴越分野。《前汉志》:属牵牛婺女之分;《後汉志》、《晋志》、《隋志》,皆属斗牛须女之分。皇甫谧《帝王世纪》;星纪自斗十一度至女七度,吴越分。《宋史》志:吴越当天文南斗须女之分。《元史》:斗四度,入吴越分;星纪之次,扬州之分。明类分野书:吴分斗牛在丑,自斗三度至女一度入吴越分,扬州然在南,而星纪在北。其所以相配之理,亦不得而知也。   【注释】   ①分野:古代,把天上星宿的位置与地上州、国相对应,就天文说,称分星,就地上说,称分野。   ②要荒之服:要服、荒服,古称离王城极远之地。服,古王畿以外的地方。   ③星纪:十二星次之一,在十二支中为丑,在二十八宿中为斗宿和牛宿。   ○疆  域   县在府治东,东西广一百十五里,南北袤一百三十里,周围三百六十里。东至溪流口一百里,为延平永安界(自界首至永安一百二十里);西至岩头野狐岭一十里,为长汀界(自界首至长汀一百三十里),南至控岭一百里,为上杭界(自界首至上杭一百四十里);北至焦坑六十里,为长汀界(自界首至长汀一百三十里);东南至浮流口一百五里,为永安界(自界首至永安二百里);西南至河源板岭七十里,为长汀界(自界首自至长汀一百里);东北至上琴坪三十五里,为清流界(自界首至清流一百里);西北至四堡里六十里,为长汀界(自界首至长汀一百一十里)。自县治至布政司一千七十五里,达江南三千八十里,达北京五千九百四里。水路:文川桥下水小,不通舟楫;东自姑田里路经秋家岚五十里至小陶,乘舟一百二十里至永安,抵延平,下通福州,上达北京;自县南六十里至朋口,乘舟下上杭,抵潮、广。   ○形  胜   崇山复岭,南通交广,北达江右。(《一统志》)汀壤,闽越地,西南与章、贡、潮、梅接。崇山复岭,民生尚武。(《鄞江志》)居稠山之中,崇冈复岭,东控莲峰屹立之雄,西拥旗石宝嶂之胜,南案银屏秀出之障,中抱文溪九曲之流,他若金鸡诸岫插汉昂霄,天马群峰如仗如笏。(《汀郡志》)连乃闽之逖①土,层岩叠峦,崇冈复岭,联络於汀、剑之间。其脉自汀州来龙处左分一枝,在大息铺过脉,迤逦而来,至於归岭起巅;又自归岭随水至萧屋岭下,过江顿起为虎忙山,峰峦叠拥,奔腾而东,经历於青岩之坪上,至萧坑、五磜,出为西宝嶂。由是北行,过张坊、岩头、棋子岭,直下南向八里,始屹立为县後龙山。莲峰、石马引其东,宝嶂在其右②,银屏案其南,印山卧其北。若水:一则发源长汀五磜,由新林寺前过;一则发源金鸡山,由法界庵前过。合流而绕於南,九曲九回,复合西昼锦桥之水,自南而绕於东,由东而北,至田口合清流诸水,逦迤入於海。   【注释】   ①逖:远。   ②右:疑为西字之误。   ○风  俗    气习劲毅而狷介。其君子则安分义,励廉隅①,耻浮侠;其小人则质直果敢,不以侈美,崇质相尚。(《宋志》)君子质直好义而恬於进取,小人愿悫②少文而安於勤劳。(《元志》)土壤硗瘠,人民贫啬。(《八闽志》)士知读书尚礼,俗重登科取名;男务勤劳,女安俭朴。(《郡志》)士知向学,民多末作。(《漳南志》)土壤硗瘠,农以耕为业;妇少蚕桑,惟事麻枲③。积贮有限,服用无华。其气习,劲毅勇悍,尚武少文。(《汀郡志》)连城乃闽中僻邑,土壤硗瘠,习尚朴素。士慕讲读而重於仕进,民安稼穑而勤於陇亩。富者仅足於供输,贫者间免於饥冻;途无行货之妇,市乏赌博之风。不通舟楫而行客少,各务生理而商外多。阃范最严,妇耻再嫁。但土不宜蚕,妇职纺绩;田不宜麦,农种稻粱;豪右甘④竞而不悔,乡落习陋而少文。迩来丧事靡耗,计饮食之待客,不为死者痛而为生者忙;婚娶繁华,虑妆奁之苛责,方弄瓦而即湮於水。乡亲死,火化名为金礶⑤。衙役敢於逃遁,穷民间为狗盗。断肠无了,买业之家倍苦;给⑥主盈案,刁讼之风未息。流弊至此,後将何极?有识君子,亟挽颓风。(旧志)   【注释】   ①廉隅:棱角,比喻人的行为、品性端方不苟。   ②愿悫:谨慎朴实。   ③枲:xǐ,雄麻。   ④甘:复印本字迹模糊不清,不知何字。   ⑤礶:同“罐”。   ⑥给:jǐ,言语便捷。   ○岁  时   正月元旦,焚香谒神,悬祖容像,各相拜贺,乡人仿古为傩①。上元城市燃灯,清明祭坟拜扫。四月八日为会,迎五显大帝,先期京、浙、江、广各处客商,俱赍土货,集县贸易,十日而散。端午悬艾佩蒲,角黍祀先。中秋赏月,祭扫如春。重阳饮茱酒登高。腊月二十四日小年,各送牲果。除夕祀先,爆竹以除不祥。   【注释】   ①傩:nuó,古时驱除疫鬼的一种仪式。   ○城  池①   按县内周一里一百四十步,环以土城,上有敌楼,外有城垣;宋绍兴间,县令丘钦若创筑。乾道间,县令杨立中乃名三门:东曰“朝京”,西曰“腾骧”,南曰“龙州”②。岁以复隍③。端平间寇乱,县令米巨宏复筑;淳祐间,县令罗应奇重修,并作瓮城。元至正六年,邑民罗天麟作乱,城池复毁。七年,县令王成吉重加修筑。二十一年,复遭红寇袁景攻陷,民悉奔窜,又毁於乱。□□□□□瓮门四座。正德四年,县令蒋玑筑土城七百余丈,周围以木栅为门,大者四,小者二,上覆以楼,为守御台。九年,佥事胡琏以土城难守,乃募邑之富者分派□□以砖石环之。邑人知府童玺,首倡叁丈,余各分□二百七十丈,又五百丈则输公帑以成之者也。十四年,佥事周期雍按视,命县丞黄锺岳以巨石垒□□以□□□其垣,始获坚厚完固,而工讫焉。大约□□七百七十丈有奇,其高广延袤,皆峭拔掀腾,而□□□□□之外,自福汲至安阜、清泰门滨於溪岸,□□□□□□□未有池壕。嘉靖年间,通判毛毅创窝铺三十间,知县方进又悉以砖垒之。卫经历杜泰□□□楼门,推官秦僎给银,与富民沈长权、谢复隆、李寔、童纪、罗贤等建城楼五座,而於各门书匾,则邑人□奎也。规制颇备,民赖以保障焉。   【注释】   ①本文原复印本多处模糊,虽经参照乾隆志及民国志,仍有不少不能辨认,今以空缺号“□”表示。   ②龙州:乾隆志作“龙川”。   ③复隍:谓城倒复于隍上。隍,无水的城壕。   ○山  川   山   八景(纪载录後):三龙井、冠廌峰、金鸡山、天马山、白云洞、放生池、石门岩、滴水岩   後龙山(发脉经由详见“形胜”)。   莲峰山(县东七里许;屹立群山之表,亭亭秀峙,远望若莲花状,故名。旧呼为东田石,元马周卿改名莲峰山。复取山间之奇胜者为十三景,以古篆、隶书刻於石:一苍玉峡,一云栈,一天梯,一冠廌,一桃源,一清如许,一芙蓉坡,一金字泉,一白云深处,一天光咫尺,一苍谷,一灵虚,一小崆峒。其山虽险,上则平旷,有寨,有池,有城,有堑,有云楼、宣武四间。旧有莲峰庵,左有丘氏书院,右有开国彭侯祠、三君子堂、定光古佛道场;惟书院玄真堂独存。此境在平时可为游息,遇患难足为一方保障)   莲峰胜景(新增):半云亭(在山腰)、滴珠崖(雷县令建)、十王殿、却尘岩、玄天阁、小团瓢、玄真堂、大观堂(雷县令建)、三元殿、静室、灵芝庵、真空堂(香炉山右)、白衣庵(丘县令建)、九老亭、一线天、五老峰、莲峰洞、仰止亭(灵芝庵後)、听松亭(大观堂左)、超然阁(三元殿後,徐县令建)   马头山(即马头石,县东北揭坊。山皆怪石,昂藏若马首。俗传,遇风雨夜能嘶鸣,居人不靖;元季雷陨其首,石尚存焉)   上峡山(县东,北安里。两山夹立,中有一路通北安铺)   金柜山(北安里,莲峰之傍)   堆禾山(北安里。其山特起,若堆禾状)   三仙山(北安里。旧传,昔有三人聚山中谈笑,倏乘鹤去)   狮子山(县东,北安里)   罗婆山(东北,南顺里)   髻头山(东,姑田里)   白云山(南,表席里)   金鸡山(表席里。旧传,人至山下见一庵,有金鸡飞鸣於花瓶上;因寄庵中,晓起不见庵所)   银屏山、笔架山(俱南顺里)   凉伞山、云山(俱县南河源里)   天马山(县南四十里,状如天马。堪舆谓:天马出自南方,公侯立至,故产彭侯)   高贵人山、刘地山(俱县南河源里)   将军山(南,表席里)   尖峰山(东南,表席里)   彭屋山(县西,在城里。山下旧有虎,无人居之)   马坑山(在城里。山下有涧名马坑,民居稠聚)   赤岭山(在城里)   讲书山(县西)   西宝山、三将军山(俱县西,南顺里)   双峰山(县西,童子岩二峰相联)   高冻山(县北五里)   大岭山(县北,隔川里)   小张坑山(县北,黄公桥之侧)   黄屋山(县北二十里)   岭   塔背岭(城内东,御史黄万里宅後)   崎岭(县东五里)   凉池岭(县东,往姑田小径)   楮岭(县东,南顺里。有大小二楮岭,其路陡绝,绵延五七里,险阻难行,通姑田小陶路)   猫儿桥岭(县东,姑田里,与永安县接界)   磨石岭(姑田里。有砥石可淬锋,邑人取用之)   呆鸟①婆岭(曲溪)   朱长岭(小珠地)   环山岭(姑田里)   牛夹岭(大地隔)   打鼓岭(见古迹。俱县东)   赤竹岭(县南,表席里。南接上杭,多产赤竹)   牛路岭(表席里。其岭盘旋十余里)   垂珠岭(见古迹)   远水岭(南,表席里。接上杭界,路近水,病涉行岭上;嘉靖丁已,迁朗村隘於此)   鹧鸪岭(县西。山木阴浓,常有鹧鸪栖其上)   水西岭(县西,十里)   虎忙岭(县西北,五十里,属长汀青岩里。其岭绝峻且长,虽虎过亦忙。半山有庵,为行人憩息之所)   乌石岭(县北安里,见古迹)   彭地岭(北安里。宋开国侯彭孙葬祖坟於此)   分水岭(县北四十里,与长汀为界,中有分水铺,一水横岭,而分汀连之界)   岩   石门岩(县东五里。两石相峙,中虚成门。宋元祐间,沈永钦创总宜亭、悠然阁、宿云堂,植松竹,吟娱之所。年久,亭阁俱废;洪武间复建)   石钟岩(县东,北安里。半岩有古佛道场。宋罗次夔建左右罗汉阁、观音堂。俯瞰绝地,秀柱层崖)   鹫峰岩(县东七里。势如鸑鹫,傍有瀑布,右为苍石岩宇,岁久倾废;永乐间,饶福生募缘重建)   旗石岩(县南顺里,状如旌旗,见古迹)   南峰岩(县南百里,属表席。宋淳熙间,创佛宇)   朝天岩(县南,表席里。高峻而陡绝,上凌云汉,有庵)   白石岩(南,表席里)   白仙岩(南,表席里。峰峦俱白,洞穴甚宽,下有小溪)   西宝岩(县西,南顺里。宋淳熙间,始创佛庐於岩下,後废。元至正间,里民黄得福重建)   广灵岩(南顺里。岩中有洞穴,祀定光古佛,里人祷祀多应。又名童子岩)   滴水岩(县北七里。有泉一线,出窦,溜泻岩下,深不盈尺,潴不溢,汲不竭。相传,定光佛驻锡於此。宋政和间,僧密窒创岩宇,岁久倾圮,永乐间重建)   龙兴岩(北安里。元大德年间,治中许景辉建庵)   宝珠岩(北安里。岩上有圆石如珠)   石室岩(北安里。岩之半有石室,可容五十余人。元至正间,居人马天骥建亭岩中)   石燕岩(县东,姑田里赖源村。岩中宏敞深邃,户牖玲珑,天光透入;後有小洞,数里透出各乡)   石   马鞍石(县东,南顺里)   禾廪石(县东,北安里)   饭罗石(东田石之畔)   迎春石(东田石上,春日,人皆请石祷之)   香炉石(莲峰山上,玄真堂前)   龙爪石(表席里)   又髻石(县东,北安里)   溪   文川溪(县治前,旧名清溪。一源发於五磜,由新村寺前过;一源发於金鸡山,由法界庵过。合流至县,凡九折,而东流入清流,赴於海。因曲折如文字,故名文川)   李冈溪(县南,表席里。源出文笔山,下流抵河源里冯坊渡,出朋口,合流至上杭界)   隔口溪(南,表席里。出俞屋溪源,下流抵河源里合流)   朋口溪(河源里。有二水合流,故名)   莒溪(县南,河源里。发源龙岩山中,下接杨家渡头,西入长汀界)   萧坊溪(南,表席里。水源自上杭苧园溪,下流抵江渡头,入上杭界)   新泉溪(表席里。水源自罗地,下流抵汤背溪,合流上杭县)   丰头溪(表席里北。水流至新泉)   曲溪(姑田里。水流至小陶)   姑田溪(去县七十里。水流至小陶)   温泉(有三处:一南顺里汤头,一表席里新泉,一姑田里丰头。四时水温,人多赴浴)   潭   杨花潭(县东,在城里,由文溪下)   莲花潭(杨花潭下)   龙潭(莲花潭下。其深莫测,云有龙居;岁久浅塞)   粟米潭(县北,廖屋山下)   麻潭(北安里。两岸壤土饶沃,居人多植麻)   石固潭(北安里。两岸峭石,水深莫测)   石门潭(北安里,乌石岭下。两石夹流如门)   石城潭(北安里,石航坡②下)   铁珠潭(县南,表席里。侧有路,石壁峭立,人过不敢俯视;内多细黑石,如铁珠然)   黄石潭(县南九十里,河源车田下。其深莫测,流通上杭)   马脐湖(姚家坪上)   池   放生池(县西一里。水冬夏不竭。旧传为斋醮放生於此;今种莲,名莲塘)   沙水池(县南,南顺里。遇冬涸,春夏泉水涌溢,灌溉姚坊田)   陂   龙爪陂(县东南,灌溉在城田二千顷,官设陂夫守之,元时建)   王城陂(县南,法界庵下)   官陂(县南,南顺里班竹)   彭坊陂(县北,在城里。其水灌彭坊田,元时建)   石陂(县北,黄公桥下)   大田陂(县西,南顺里)   (以上六陂,旧志“南团六陂”是也)   石航陂(黄屋山下)   岩陂(上江坊)   夹石陂(徐坊)   苏坑陂(北山庵下)   中陂(地名溪源)   大田陂(吕屋岩)   (以上俱北安里,旧志“北团六陂”是也)   官田陂(县南,表席里刘家车)   陈张陂(表席里李□③)   大洋陂(表席里湖营)   (以上,旧志“席湖团三陂”也)   吴公陂(姑田郭坑)   店前陂(县东,姑田里)   吴地陂(姑田里峰头)   隔畲陂(姑田里龙坑)   (以上,旧志“姑田团五陂”④也)   在安陂(县南,河源里隔畲口)   丘坊陂(河源里车田尾)   大分陂(河源里赤岭尾)   余坊陂(河源里余坊尾)   岭背陂(河源里李坊村)   (以上即“河源下里七陂”⑤也)   自官陂至此,共二十五陂⑥,皆因田势高下,置陂灌溉。官陂设陂首守之,遇漂决,随即修治。   水圳陂(县南,南顺里。原系古额引水,灌田千余顷;正统间漂决,弘治间县丞万贯通水利於民)   桥  梁   文川桥(县治南门外,旧名清溪。宋绍兴间,县令刘国瑞建,後圮於水。元至正间,照磨马周卿重建,改今名。正统间,燬於沙寇。景泰间,县丞李干复建。成化间又燬,县丞吴琬率邑民桑信等重建,垒石为墩,架屋十七间以覆之,市民胥聚贸易焉。(见《文川桥记》)万历十二年,水冲断其半,邑民复同建。顺治四年,寇焚废,署令王、县令田相继重建)   定安桥(县东。嘉靖间耆民姚龙、桑景陆等建)   龙凤桥(县东。邑人李文建,崇祯年洪水漂去)   彭坊桥(县北二里。成化间邑民黄表建。後嘉靖间   燬,其子黄守慎、守约重建)   昼锦桥(县西一百二十步。嘉靖三年,谢复隆建。崇祯十六年,隆子孙谢建奇等复建)   姚坊桥(县南三里)   赤岭桥(县北二里)   新庵桥(县北五里)   渡头桥(北安里山下,离县二十里)   林坑桥、牛栏桥(俱姑田县)   华坑桥(姑田里下村)   慈悲桥(揭坊)   东演桥(揭坊,离县五里)   江滨桥(席湖营,黄表建)   □□□⑦(县东,路通京省,生员谢廷旌、李开奇等顺治年间倡首重建)⑧   渡   朋口渡(县南,河源里)   杨家渡(县南,表席里杨家坊)   上庄渡(河源里上庄店,春夏用渡夫)   关  隘   乌石隘(北安里隔川,去县二十里,路通长汀、清流)   石固城隘(北安里溪尾,去县三十里)   秋家岚隘(姑田里,去县八十里,路通永安,近设乡勇防守)   廖天山隘(姑田里赖源,去县一百四十里,南通龙岩、永安。弘治初年,作隘楼一座)   横山隘(姑田里伯畲,去县一百四十里)   (以上三隘,由永安阻,盗贼出没时,设民兵防御之)   新御隘(表席里新泉西门城外,去县一百二十里,路通长汀、上杭)   丰头隘(表席里,去县一百五十里,与上杭板橑为界,最通广东等处,流贼经由便捷之处。旧场在山门,窄狭可守,但丰头村在隘外,每流贼屯劄,村民受害。嘉靖三十五年,改在官陂桥,包村於内,峻山临溪,路窄形险,尽足防守)   朗村隘(表席里,去县一百五十里,路通上杭、龙岩。旧场在朗村,平旷虚设。嘉靖丙辰,改置在远水岭上,离旧隘四里许,路颇险窄,易於防守)   白岭隘(席湖营南洋之南,北至县治三十里。人烟辏集,乡民素强。隘之外,西南一路通新泉隘,东南一路通朗村隘,东路通横山、廖天山、秋家岚三隘,北通乌石等隘,为腹心之地,当六路之冲。隘场平旷,以之盘诘⑨,则地在腹心,不须重复盘扰;以之守把,则此为诸隘内援,设有一隘被贼,隘报飞至则堵口设伏,贼自寒心。今改隘为寨,如小教场之制,常令本乡团练之兵屯镇於此。嘉靖丙辰年记)   【注释】   ①呆鸟:音呆,崖。方言称鹰为呆鸟婆。   ②坡:应是“陂”。   ③此字复印本模糊不清,疑是“冈”字。   ④五陂:上文只载有四陂。   ⑤七陂:上文只载有五陂。   ⑥二十五陂:上文只载有二十四陂。   ⑦复印本上空白,疑缺记桥名。   ⑧复印本上,此处文字字体与上下文不同,疑是後来增添。   ⑨盘诘:疑为盘结之误。   ○坊  里   坊   崇儒坊(县东)、富寿坊(县东)、迎恩坊(县西街右)、擢桂坊(县南灵显祠前左)、凌云坊(县南十字街左)。   街   十字街(谯楼前,南通文川楼,东接接官亭,西通福仙观,北抵县治)。   正街、上街。   小街、水南街(俱县南文川桥前)。   下街、城上、城下、西门街、桑屋街、谢屋街、东水街、西水街、上庙前、上庙背、学前街、塔下街、周屋街、吴屋巷、闸口巷、桥下街、庙前街、城墙窝。   墟   县市(县治正街)、御史墟(逢二)、红门墟(逢一)、贺公墟(逢五)、太平墟(逢八)、山下墟(逢六)、河源墟(逢九)、新泉墟(逢三)、朗村墟(逢七)、隔川墟(逢六)。   东  乡   郑屋村、小棉、楮岭下、布地、御地、梁地、大洋池、小洋池、大朱地、小朱地、小地、陈地、大地隔、雷鸣地、徐地塘、北坑、邓坑、曲溪、南坂、黄胜地、後溪、香根、蒲竹、东磜、姑田、溪边、华坑、丰头、源隔、董波、招洋、岭兜、坎兜、石後、新庄、後洋、郭坑、溪口、城兜、长诰、磜头、芜头、济溪、冯地、郑地、小地、山背、当坑、赖源、马面下、官屋壩、松溪坂、黄沙窑、石燕背、罗胜地、老屋营、同关窑、大河思、陈地。   南  乡   罗家营、姚蔡坊、亨子堡、罗家坊、慈姑塘、林坊、乱石、田心、冈上、白坑、汤头、蒋坊、火烧炉、黄家坊、席湖营、席湖隔、黄家橑、伊坊、李冈、田头、下营、南坑、曾地、溪源、马山前、张家营、马家坊、太不平橑、梨树下、隔口、温坊、後浦、莒溪、詹坑、盂窟、店上、碧州、磜头、朋口、王城、车田、余畲、江畲、黄石潭、杨家坊、陈屋坪、朱地、丘坑、新泉、汤背、官庄、梁坊、高地、芷溪、丰头、朗村、萧坊、李坊、罗地。   西  乡   张坑、张坊、李坊、魏坊、横坊、邹磜、姚家坪、隔口田。   北  乡   隔川、揭屋、廖屋山、横坑障、罗坑、黄坊、官庄、马坑、石达砾、吴坊、徐坊、戴屋、许坊、柯屋、上江坊、下江坊、老营下、大坪、蕉坑、正坊、包家车、大坑源、张地井、车上、石背、卓家演。   ○里  图   连城,宋一乡,统二里四图①;明改为六里,统图三十二,後减一。   在城里(旧古田乡,附县,统图四)   姑田里(旧姑田团,县东九十里,统图六)   南顺里(旧南顺团,县南四十里,统图八)   河源里(旧河源下里,县南八十里,统图五)   北安里(旧北团,县北六十里,统图四)   表席里(旧席湖团。宋志县有表正里,疑并入此里,故合名表席。县东南一百一十里,统图四)   ○逃亡(附)   黄册逃亡志目   在城里四图:   壹图(逃亡故绝,共计叁拾肆丁)   贰图(共计叁拾柒丁)   叁图(共计壹拾捌丁)   肆图(共计壹拾伍丁)   南顺里捌图:   壹图(共计壹拾柒丁)   贰图(共计贰拾叁丁)   叁图(共计壹拾伍丁)   肆图(共计贰拾陆丁)   伍图(计柒丁)   陆图(计玖丁)   柒图(计贰拾陆丁)   捌图(计贰拾伍丁)   北安里肆图:   壹图(计贰拾捌丁)   贰图(计壹拾玖丁)   叁图(计贰拾叁丁)   肆图(计玖丁)   河源里伍图:   壹图(计贰拾贰丁)   贰图(计贰拾染丁)   叁图(计贰拾叁丁)   肆图(计叁拾伍丁)   伍图(计叁拾陆丁)   姑田里陆图:   壹图(计壹拾壹丁)   贰图(计壹拾捌丁)   叁图②   肆图   伍图   陆图   表席里肆图:   壹图   贰图   叁图   肆图    【注释】   ①统二里四图:“图”字可能是“团”字之误,应是“统二里四团”。   ②以下文字,在复印本上为另一页码,字体与上文不同,且无逃亡数字,似是後来补入。   ●卷二 舆地志   知县都门杜士晋辑   舆之为言乘也,上乘乎日月五星,而知疆野之分属;下乘乎山川人物,而知岳渎之迴环、英贤之崛起。百里不同风,岁时因之。城池修创,代有殊焉。坊里近遥,区以别矣,悉按省、郡志纪之。   ○沿  革   《禹贡》曰:“淮海维扬。”按扬州之域,北至淮,东至海。今吴、越、闽、广,皆东南濒海之地,则连城属闽而域於扬州,明矣。周为七闽地。春秋,句践灭吴,兼闽为闽越地。秦属闽中郡。汉属闽越国,後为冶县地,属会稽南部都尉,三国吴属建安郡。晋太康三年,置新罗县,即汀州地。唐开元末,置长汀於新罗故城东,置长汀县为汀州所治,则莲城之地皆其所属矣。天宝元年,改州为临汀郡。乾元元年,又复为汀州,初治新罗,後迁长汀村,又迁东方口。大历四年,又迁白石,则莲城又随迁州所治矣。光启元年,寻陷汀、漳二州,为王审知所有。乾宁三年,属威武军,则莲城又为威武所属。至宋元符间,乃以是地为莲城堡。绍兴三年,虞观始上疏,乞於其地置县,遂改堡而置县於其村。时汀守郑强犹为狭隘,割长汀古田乡六团里以益之。景炎二年,元兵破汀关,黄去疾以城降於元。至元十五年,升汀州为路,而莲城隶焉。至正六年,邑民罗天麟、陈积万起兵陷长汀县。福建元帅府合江浙兵克之,始改莲为连,盖去草字之义。十八年,连城为陈友谅所据。二十年,福建行省参知政事陈友定复之。明洪武元年,大将军汤和统大兵克福建,擒友定,汀州路总管陈谷珍以城降,定为汀州府属县,编户三十一里①。传至,丙戌年八月初一日,为清朝顺治三年,大兵复汀州,连城并属统驭焉。   【注释】   ①三十一里:按本县志历年纪,明洪武十五年,改六里为四十一图;宣德七年,并六里为三十一图,与本文不一。   ○分  野①   连城,古闽越地,要荒之服②也。按《禹贡》曰:“淮海维扬州”。世儒多以斗、牛、女三星为吴越之分。《周官·保章氏》:辨九州之分野,以吴越属星纪③。《春秋·纬书》:牵牛流为扬州,分为越国。《尔雅》:星纪,斗牵牛,吴分野。《史记·正义》:南斗牵牛,吴越之分野。费直分星次:斗十度至女五度为星纪,於辰在丑,吴越分野。《前汉志》:属牵牛婺女之分;《後汉志》、《晋志》、《隋志》,皆属斗牛须女之分。皇甫谧《帝王世纪》;星纪自斗十一度至女七度,吴越分。《宋史》志:吴越当天文南斗须女之分。《元史》:斗四度,入吴越分;星纪之次,扬州之分。明类分野书:吴分斗牛在丑,自斗三度至女一度入吴越分,扬州然在南,而星纪在北。其所以相配之理,亦不得而知也。   【注释】   ①分野:古代,把天上星宿的位置与地上州、国相对应,就天文说,称分星,就地上说,称分野。   ②要荒之服:要服、荒服,古称离王城极远之地。服,古王畿以外的地方。   ③星纪:十二星次之一,在十二支中为丑,在二十八宿中为斗宿和牛宿。   ○疆  域   县在府治东,东西广一百十五里,南北袤一百三十里,周围三百六十里。东至溪流口一百里,为延平永安界(自界首至永安一百二十里);西至岩头野狐岭一十里,为长汀界(自界首至长汀一百三十里),南至控岭一百里,为上杭界(自界首至上杭一百四十里);北至焦坑六十里,为长汀界(自界首至长汀一百三十里);东南至浮流口一百五里,为永安界(自界首至永安二百里);西南至河源板岭七十里,为长汀界(自界首自至长汀一百里);东北至上琴坪三十五里,为清流界(自界首至清流一百里);西北至四堡里六十里,为长汀界(自界首至长汀一百一十里)。自县治至布政司一千七十五里,达江南三千八十里,达北京五千九百四里。水路:文川桥下水小,不通舟楫;东自姑田里路经秋家岚五十里至小陶,乘舟一百二十里至永安,抵延平,下通福州,上达北京;自县南六十里至朋口,乘舟下上杭,抵潮、广。   ○形  胜   崇山复岭,南通交广,北达江右。(《一统志》)汀壤,闽越地,西南与章、贡、潮、梅接。崇山复岭,民生尚武。(《鄞江志》)居稠山之中,崇冈复岭,东控莲峰屹立之雄,西拥旗石宝嶂之胜,南案银屏秀出之障,中抱文溪九曲之流,他若金鸡诸岫插汉昂霄,天马群峰如仗如笏。(《汀郡志》)连乃闽之逖①土,层岩叠峦,崇冈复岭,联络於汀、剑之间。其脉自汀州来龙处左分一枝,在大息铺过脉,迤逦而来,至於归岭起巅;又自归岭随水至萧屋岭下,过江顿起为虎忙山,峰峦叠拥,奔腾而东,经历於青岩之坪上,至萧坑、五磜,出为西宝嶂。由是北行,过张坊、岩头、棋子岭,直下南向八里,始屹立为县後龙山。莲峰、石马引其东,宝嶂在其右②,银屏案其南,印山卧其北。若水:一则发源长汀五磜,由新林寺前过;一则发源金鸡山,由法界庵前过。合流而绕於南,九曲九回,复合西昼锦桥之水,自南而绕於东,由东而北,至田口合清流诸水,逦迤入於海。   【注释】   ①逖:远。   ②右:疑为西字之误。   ○风  俗    气习劲毅而狷介。其君子则安分义,励廉隅①,耻浮侠;其小人则质直果敢,不以侈美,崇质相尚。(《宋志》)君子质直好义而恬於进取,小人愿悫②少文而安於勤劳。(《元志》)土壤硗瘠,人民贫啬。(《八闽志》)士知读书尚礼,俗重登科取名;男务勤劳,女安俭朴。(《郡志》)士知向学,民多末作。(《漳南志》)土壤硗瘠,农以耕为业;妇少蚕桑,惟事麻枲③。积贮有限,服用无华。其气习,劲毅勇悍,尚武少文。(《汀郡志》)连城乃闽中僻邑,土壤硗瘠,习尚朴素。士慕讲读而重於仕进,民安稼穑而勤於陇亩。富者仅足於供输,贫者间免於饥冻;途无行货之妇,市乏赌博之风。不通舟楫而行客少,各务生理而商外多。阃范最严,妇耻再嫁。但土不宜蚕,妇职纺绩;田不宜麦,农种稻粱;豪右甘④竞而不悔,乡落习陋而少文。迩来丧事靡耗,计饮食之待客,不为死者痛而为生者忙;婚娶繁华,虑妆奁之苛责,方弄瓦而即湮於水。乡亲死,火化名为金礶⑤。衙役敢於逃遁,穷民间为狗盗。断肠无了,买业之家倍苦;给⑥主盈案,刁讼之风未息。流弊至此,後将何极?有识君子,亟挽颓风。(旧志)   【注释】   ①廉隅:棱角,比喻人的行为、品性端方不苟。   ②愿悫:谨慎朴实。   ③枲:xǐ,雄麻。   ④甘:复印本字迹模糊不清,不知何字。   ⑤礶:同“罐”。   ⑥给:jǐ,言语便捷。   ○岁  时   正月元旦,焚香谒神,悬祖容像,各相拜贺,乡人仿古为傩①。上元城市燃灯,清明祭坟拜扫。四月八日为会,迎五显大帝,先期京、浙、江、广各处客商,俱赍土货,集县贸易,十日而散。端午悬艾佩蒲,角黍祀先。中秋赏月,祭扫如春。重阳饮茱酒登高。腊月二十四日小年,各送牲果。除夕祀先,爆竹以除不祥。   【注释】   ①傩:nuó,古时驱除疫鬼的一种仪式。   ○城  池①   按县内周一里一百四十步,环以土城,上有敌楼,外有城垣;宋绍兴间,县令丘钦若创筑。乾道间,县令杨立中乃名三门:东曰“朝京”,西曰“腾骧”,南曰“龙州”②。岁以复隍③。端平间寇乱,县令米巨宏复筑;淳祐间,县令罗应奇重修,并作瓮城。元至正六年,邑民罗天麟作乱,城池复毁。七年,县令王成吉重加修筑。二十一年,复遭红寇袁景攻陷,民悉奔窜,又毁於乱。□□□□□瓮门四座。正德四年,县令蒋玑筑土城七百余丈,周围以木栅为门,大者四,小者二,上覆以楼,为守御台。九年,佥事胡琏以土城难守,乃募邑之富者分派□□以砖石环之。邑人知府童玺,首倡叁丈,余各分□二百七十丈,又五百丈则输公帑以成之者也。十四年,佥事周期雍按视,命县丞黄锺岳以巨石垒□□以□□□其垣,始获坚厚完固,而工讫焉。大约□□七百七十丈有奇,其高广延袤,皆峭拔掀腾,而□□□□□之外,自福汲至安阜、清泰门滨於溪岸,□□□□□□□未有池壕。嘉靖年间,通判毛毅创窝铺三十间,知县方进又悉以砖垒之。卫经历杜泰□□□楼门,推官秦僎给银,与富民沈长权、谢复隆、李寔、童纪、罗贤等建城楼五座,而於各门书匾,则邑人□奎也。规制颇备,民赖以保障焉。   【注释】   ①本文原复印本多处模糊,虽经参照乾隆志及民国志,仍有不少不能辨认,今以空缺号“□”表示。   ②龙州:乾隆志作“龙川”。   ③复隍:谓城倒复于隍上。隍,无水的城壕。   ○山  川   山   八景(纪载录後):三龙井、冠廌峰、金鸡山、天马山、白云洞、放生池、石门岩、滴水岩   後龙山(发脉经由详见“形胜”)。   莲峰山(县东七里许;屹立群山之表,亭亭秀峙,远望若莲花状,故名。旧呼为东田石,元马周卿改名莲峰山。复取山间之奇胜者为十三景,以古篆、隶书刻於石:一苍玉峡,一云栈,一天梯,一冠廌,一桃源,一清如许,一芙蓉坡,一金字泉,一白云深处,一天光咫尺,一苍谷,一灵虚,一小崆峒。其山虽险,上则平旷,有寨,有池,有城,有堑,有云楼、宣武四间。旧有莲峰庵,左有丘氏书院,右有开国彭侯祠、三君子堂、定光古佛道场;惟书院玄真堂独存。此境在平时可为游息,遇患难足为一方保障)   莲峰胜景(新增):半云亭(在山腰)、滴珠崖(雷县令建)、十王殿、却尘岩、玄天阁、小团瓢、玄真堂、大观堂(雷县令建)、三元殿、静室、灵芝庵、真空堂(香炉山右)、白衣庵(丘县令建)、九老亭、一线天、五老峰、莲峰洞、仰止亭(灵芝庵後)、听松亭(大观堂左)、超然阁(三元殿後,徐县令建)   马头山(即马头石,县东北揭坊。山皆怪石,昂藏若马首。俗传,遇风雨夜能嘶鸣,居人不靖;元季雷陨其首,石尚存焉)   上峡山(县东,北安里。两山夹立,中有一路通北安铺)   金柜山(北安里,莲峰之傍)   堆禾山(北安里。其山特起,若堆禾状)   三仙山(北安里。旧传,昔有三人聚山中谈笑,倏乘鹤去)   狮子山(县东,北安里)   罗婆山(东北,南顺里)   髻头山(东,姑田里)   白云山(南,表席里)   金鸡山(表席里。旧传,人至山下见一庵,有金鸡飞鸣於花瓶上;因寄庵中,晓起不见庵所)   银屏山、笔架山(俱南顺里)   凉伞山、云山(俱县南河源里)   天马山(县南四十里,状如天马。堪舆谓:天马出自南方,公侯立至,故产彭侯)   高贵人山、刘地山(俱县南河源里)   将军山(南,表席里)   尖峰山(东南,表席里)   彭屋山(县西,在城里。山下旧有虎,无人居之)   马坑山(在城里。山下有涧名马坑,民居稠聚)   赤岭山(在城里)   讲书山(县西)   西宝山、三将军山(俱县西,南顺里)   双峰山(县西,童子岩二峰相联)   高冻山(县北五里)   大岭山(县北,隔川里)   小张坑山(县北,黄公桥之侧)   黄屋山(县北二十里)   岭   塔背岭(城内东,御史黄万里宅後)   崎岭(县东五里)   凉池岭(县东,往姑田小径)   楮岭(县东,南顺里。有大小二楮岭,其路陡绝,绵延五七里,险阻难行,通姑田小陶路)   猫儿桥岭(县东,姑田里,与永安县接界)   磨石岭(姑田里。有砥石可淬锋,邑人取用之)   呆鸟①婆岭(曲溪)   朱长岭(小珠地)   环山岭(姑田里)   牛夹岭(大地隔)   打鼓岭(见古迹。俱县东)   赤竹岭(县南,表席里。南接上杭,多产赤竹)   牛路岭(表席里。其岭盘旋十余里)   垂珠岭(见古迹)   远水岭(南,表席里。接上杭界,路近水,病涉行岭上;嘉靖丁已,迁朗村隘於此)   鹧鸪岭(县西。山木阴浓,常有鹧鸪栖其上)   水西岭(县西,十里)   虎忙岭(县西北,五十里,属长汀青岩里。其岭绝峻且长,虽虎过亦忙。半山有庵,为行人憩息之所)   乌石岭(县北安里,见古迹)   彭地岭(北安里。宋开国侯彭孙葬祖坟於此)   分水岭(县北四十里,与长汀为界,中有分水铺,一水横岭,而分汀连之界)   岩   石门岩(县东五里。两石相峙,中虚成门。宋元祐间,沈永钦创总宜亭、悠然阁、宿云堂,植松竹,吟娱之所。年久,亭阁俱废;洪武间复建)   石钟岩(县东,北安里。半岩有古佛道场。宋罗次夔建左右罗汉阁、观音堂。俯瞰绝地,秀柱层崖)   鹫峰岩(县东七里。势如鸑鹫,傍有瀑布,右为苍石岩宇,岁久倾废;永乐间,饶福生募缘重建)   旗石岩(县南顺里,状如旌旗,见古迹)   南峰岩(县南百里,属表席。宋淳熙间,创佛宇)   朝天岩(县南,表席里。高峻而陡绝,上凌云汉,有庵)   白石岩(南,表席里)   白仙岩(南,表席里。峰峦俱白,洞穴甚宽,下有小溪)   西宝岩(县西,南顺里。宋淳熙间,始创佛庐於岩下,後废。元至正间,里民黄得福重建)   广灵岩(南顺里。岩中有洞穴,祀定光古佛,里人祷祀多应。又名童子岩)   滴水岩(县北七里。有泉一线,出窦,溜泻岩下,深不盈尺,潴不溢,汲不竭。相传,定光佛驻锡於此。宋政和间,僧密窒创岩宇,岁久倾圮,永乐间重建)   龙兴岩(北安里。元大德年间,治中许景辉建庵)   宝珠岩(北安里。岩上有圆石如珠)   石室岩(北安里。岩之半有石室,可容五十余人。元至正间,居人马天骥建亭岩中)   石燕岩(县东,姑田里赖源村。岩中宏敞深邃,户牖玲珑,天光透入;後有小洞,数里透出各乡)   石   马鞍石(县东,南顺里)   禾廪石(县东,北安里)   饭罗石(东田石之畔)   迎春石(东田石上,春日,人皆请石祷之)   香炉石(莲峰山上,玄真堂前)   龙爪石(表席里)   又髻石(县东,北安里)   溪   文川溪(县治前,旧名清溪。一源发於五磜,由新村寺前过;一源发於金鸡山,由法界庵过。合流至县,凡九折,而东流入清流,赴於海。因曲折如文字,故名文川)   李冈溪(县南,表席里。源出文笔山,下流抵河源里冯坊渡,出朋口,合流至上杭界)   隔口溪(南,表席里。出俞屋溪源,下流抵河源里合流)   朋口溪(河源里。有二水合流,故名)   莒溪(县南,河源里。发源龙岩山中,下接杨家渡头,西入长汀界)   萧坊溪(南,表席里。水源自上杭苧园溪,下流抵江渡头,入上杭界)   新泉溪(表席里。水源自罗地,下流抵汤背溪,合流上杭县)   丰头溪(表席里北。水流至新泉)   曲溪(姑田里。水流至小陶)   姑田溪(去县七十里。水流至小陶)   温泉(有三处:一南顺里汤头,一表席里新泉,一姑田里丰头。四时水温,人多赴浴)   潭   杨花潭(县东,在城里,由文溪下)   莲花潭(杨花潭下)   龙潭(莲花潭下。其深莫测,云有龙居;岁久浅塞)   粟米潭(县北,廖屋山下)   麻潭(北安里。两岸壤土饶沃,居人多植麻)   石固潭(北安里。两岸峭石,水深莫测)   石门潭(北安里,乌石岭下。两石夹流如门)   石城潭(北安里,石航坡②下)   铁珠潭(县南,表席里。侧有路,石壁峭立,人过不敢俯视;内多细黑石,如铁珠然)   黄石潭(县南九十里,河源车田下。其深莫测,流通上杭)   马脐湖(姚家坪上)   池   放生池(县西一里。水冬夏不竭。旧传为斋醮放生於此;今种莲,名莲塘)   沙水池(县南,南顺里。遇冬涸,春夏泉水涌溢,灌溉姚坊田)   陂   龙爪陂(县东南,灌溉在城田二千顷,官设陂夫守之,元时建)   王城陂(县南,法界庵下)   官陂(县南,南顺里班竹)   彭坊陂(县北,在城里。其水灌彭坊田,元时建)   石陂(县北,黄公桥下)   大田陂(县西,南顺里)   (以上六陂,旧志“南团六陂”是也)   石航陂(黄屋山下)   岩陂(上江坊)   夹石陂(徐坊)   苏坑陂(北山庵下)   中陂(地名溪源)   大田陂(吕屋岩)   (以上俱北安里,旧志“北团六陂”是也)   官田陂(县南,表席里刘家车)   陈张陂(表席里李□③)   大洋陂(表席里湖营)   (以上,旧志“席湖团三陂”也)   吴公陂(姑田郭坑)   店前陂(县东,姑田里)   吴地陂(姑田里峰头)   隔畲陂(姑田里龙坑)   (以上,旧志“姑田团五陂”④也)   在安陂(县南,河源里隔畲口)   丘坊陂(河源里车田尾)   大分陂(河源里赤岭尾)   余坊陂(河源里余坊尾)   岭背陂(河源里李坊村)   (以上即“河源下里七陂”⑤也)   自官陂至此,共二十五陂⑥,皆因田势高下,置陂灌溉。官陂设陂首守之,遇漂决,随即修治。   水圳陂(县南,南顺里。原系古额引水,灌田千余顷;正统间漂决,弘治间县丞万贯通水利於民)   桥  梁   文川桥(县治南门外,旧名清溪。宋绍兴间,县令刘国瑞建,後圮於水。元至正间,照磨马周卿重建,改今名。正统间,燬於沙寇。景泰间,县丞李干复建。成化间又燬,县丞吴琬率邑民桑信等重建,垒石为墩,架屋十七间以覆之,市民胥聚贸易焉。(见《文川桥记》)万历十二年,水冲断其半,邑民复同建。顺治四年,寇焚废,署令王、县令田相继重建)   定安桥(县东。嘉靖间耆民姚龙、桑景陆等建)   龙凤桥(县东。邑人李文建,崇祯年洪水漂去)   彭坊桥(县北二里。成化间邑民黄表建。後嘉靖间   燬,其子黄守慎、守约重建)   昼锦桥(县西一百二十步。嘉靖三年,谢复隆建。崇祯十六年,隆子孙谢建奇等复建)   姚坊桥(县南三里)   赤岭桥(县北二里)   新庵桥(县北五里)   渡头桥(北安里山下,离县二十里)   林坑桥、牛栏桥(俱姑田县)   华坑桥(姑田里下村)   慈悲桥(揭坊)   东演桥(揭坊,离县五里)   江滨桥(席湖营,黄表建)   □□□⑦(县东,路通京省,生员谢廷旌、李开奇等顺治年间倡首重建)⑧   渡   朋口渡(县南,河源里)   杨家渡(县南,表席里杨家坊)   上庄渡(河源里上庄店,春夏用渡夫)   关  隘   乌石隘(北安里隔川,去县二十里,路通长汀、清流)   石固城隘(北安里溪尾,去县三十里)   秋家岚隘(姑田里,去县八十里,路通永安,近设乡勇防守)   廖天山隘(姑田里赖源,去县一百四十里,南通龙岩、永安。弘治初年,作隘楼一座)   横山隘(姑田里伯畲,去县一百四十里)   (以上三隘,由永安阻,盗贼出没时,设民兵防御之)   新御隘(表席里新泉西门城外,去县一百二十里,路通长汀、上杭)   丰头隘(表席里,去县一百五十里,与上杭板橑为界,最通广东等处,流贼经由便捷之处。旧场在山门,窄狭可守,但丰头村在隘外,每流贼屯劄,村民受害。嘉靖三十五年,改在官陂桥,包村於内,峻山临溪,路窄形险,尽足防守)   朗村隘(表席里,去县一百五十里,路通上杭、龙岩。旧场在朗村,平旷虚设。嘉靖丙辰,改置在远水岭上,离旧隘四里许,路颇险窄,易於防守)   白岭隘(席湖营南洋之南,北至县治三十里。人烟辏集,乡民素强。隘之外,西南一路通新泉隘,东南一路通朗村隘,东路通横山、廖天山、秋家岚三隘,北通乌石等隘,为腹心之地,当六路之冲。隘场平旷,以之盘诘⑨,则地在腹心,不须重复盘扰;以之守把,则此为诸隘内援,设有一隘被贼,隘报飞至则堵口设伏,贼自寒心。今改隘为寨,如小教场之制,常令本乡团练之兵屯镇於此。嘉靖丙辰年记)   【注释】   ①呆鸟:音呆,崖。方言称鹰为呆鸟婆。   ②坡:应是“陂”。   ③此字复印本模糊不清,疑是“冈”字。   ④五陂:上文只载有四陂。   ⑤七陂:上文只载有五陂。   ⑥二十五陂:上文只载有二十四陂。   ⑦复印本上空白,疑缺记桥名。   ⑧复印本上,此处文字字体与上下文不同,疑是後来增添。   ⑨盘诘:疑为盘结之误。   ○坊  里   坊   崇儒坊(县东)、富寿坊(县东)、迎恩坊(县西街右)、擢桂坊(县南灵显祠前左)、凌云坊(县南十字街左)。   街   十字街(谯楼前,南通文川楼,东接接官亭,西通福仙观,北抵县治)。   正街、上街。   小街、水南街(俱县南文川桥前)。   下街、城上、城下、西门街、桑屋街、谢屋街、东水街、西水街、上庙前、上庙背、学前街、塔下街、周屋街、吴屋巷、闸口巷、桥下街、庙前街、城墙窝。   墟   县市(县治正街)、御史墟(逢二)、红门墟(逢一)、贺公墟(逢五)、太平墟(逢八)、山下墟(逢六)、河源墟(逢九)、新泉墟(逢三)、朗村墟(逢七)、隔川墟(逢六)。   东  乡   郑屋村、小棉、楮岭下、布地、御地、梁地、大洋池、小洋池、大朱地、小朱地、小地、陈地、大地隔、雷鸣地、徐地塘、北坑、邓坑、曲溪、南坂、黄胜地、後溪、香根、蒲竹、东磜、姑田、溪边、华坑、丰头、源隔、董波、招洋、岭兜、坎兜、石後、新庄、後洋、郭坑、溪口、城兜、长诰、磜头、芜头、济溪、冯地、郑地、小地、山背、当坑、赖源、马面下、官屋壩、松溪坂、黄沙窑、石燕背、罗胜地、老屋营、同关窑、大河思、陈地。   南  乡   罗家营、姚蔡坊、亨子堡、罗家坊、慈姑塘、林坊、乱石、田心、冈上、白坑、汤头、蒋坊、火烧炉、黄家坊、席湖营、席湖隔、黄家橑、伊坊、李冈、田头、下营、南坑、曾地、溪源、马山前、张家营、马家坊、太不平橑、梨树下、隔口、温坊、後浦、莒溪、詹坑、盂窟、店上、碧州、磜头、朋口、王城、车田、余畲、江畲、黄石潭、杨家坊、陈屋坪、朱地、丘坑、新泉、汤背、官庄、梁坊、高地、芷溪、丰头、朗村、萧坊、李坊、罗地。   西  乡   张坑、张坊、李坊、魏坊、横坊、邹磜、姚家坪、隔口田。   北  乡   隔川、揭屋、廖屋山、横坑障、罗坑、黄坊、官庄、马坑、石达砾、吴坊、徐坊、戴屋、许坊、柯屋、上江坊、下江坊、老营下、大坪、蕉坑、正坊、包家车、大坑源、张地井、车上、石背、卓家演。   ○里  图   连城,宋一乡,统二里四图①;明改为六里,统图三十二,後减一。   在城里(旧古田乡,附县,统图四)   姑田里(旧姑田团,县东九十里,统图六)   南顺里(旧南顺团,县南四十里,统图八)   河源里(旧河源下里,县南八十里,统图五)   北安里(旧北团,县北六十里,统图四)   表席里(旧席湖团。宋志县有表正里,疑并入此里,故合名表席。县东南一百一十里,统图四)   ○逃亡(附)   黄册逃亡志目   在城里四图:   壹图(逃亡故绝,共计叁拾肆丁)   贰图(共计叁拾柒丁)   叁图(共计壹拾捌丁)   肆图(共计壹拾伍丁)   南顺里捌图:   壹图(共计壹拾柒丁)   贰图(共计贰拾叁丁)   叁图(共计壹拾伍丁)   肆图(共计贰拾陆丁)   伍图(计柒丁)   陆图(计玖丁)   柒图(计贰拾陆丁)   捌图(计贰拾伍丁)   北安里肆图:   壹图(计贰拾捌丁)   贰图(计壹拾玖丁)   叁图(计贰拾叁丁)   肆图(计玖丁)   河源里伍图:   壹图(计贰拾贰丁)   贰图(计贰拾染丁)   叁图(计贰拾叁丁)   肆图(计叁拾伍丁)   伍图(计叁拾陆丁)   姑田里陆图:   壹图(计壹拾壹丁)   贰图(计壹拾捌丁)   叁图②   肆图   伍图   陆图   表席里肆图:   壹图   贰图   叁图   肆图    【注释】   ①统二里四图:“图”字可能是“团”字之误,应是“统二里四团”。   ②以下文字,在复印本上为另一页码,字体与上文不同,且无逃亡数字,似是後来补入。   ●卷三 建置志   知县都门杜士晋辑   圣主向明而治,建置之设,所自来久矣。县有公署,署以达政;学有黉宫,宫以敷教。至於演武有场,积粟有仓,崇报有祠,象教有庙,流徽有坊。其兴者半,废者半,悉载於志。百年之後,礼乐大备,俨然一都会也,岂仅轮奂饰美哉!   ○公  署   县治:南向。宋绍兴三年,摄县事卓庠创建。绍定间寇毁,县令徐价经始;五年,县令米巨宏踵成。又毁,洪武四年县令邓升重建。年久,正厅仪门敝坏;嘉靖间,县令方进、祝熙、金榜、陶文渊相继修葺。万历三十年,县令徐大化重修。天启间,县令张大观重修谯楼。清朝顺治戊子寇毁,县令田生玉建造亲民堂;康熙二年,县令杜士晋鼎建龙亭库、考政堂、笃功亭、燕喜堂暨六房内署房舍百间,迁寅宾馆於土地祠前旧址。   公堂三间:县令建,额曰“亲民堂”。   赞政厅一间:堂东。   钱粮库一间:堂西。   川堂三间:县令杜建,额曰“考政堂”。   龙亭库、黄册库:俱川堂左,县令杜建。   退思堂三间:衙内,县令田建。   眺远楼:县令杜重修。   燕喜堂六间、笃功亭七间:俱县令杜建。   六房东西舍十四间:县令杜建。   戒石亭:甬道中。   知县衙:川堂右。   主簿衙:旧裁,衙废。   典史衙:在西。   六房吏舍:共二十一间。弘治二年,县丞禹贡建,後废。   仪门三间:县令杜重修。   狱厅东西牢房各三间:仪门外西。康熙元年,县令杜铺床板,免於水湿。   寅宾馆:旧在仪门外东土地祠前,康熙四年县令杜仍建旧址。   土地祠:仪门外东,顺治六年春重建;康熙四年,县令杜增修。   谯楼一座:初在街外,成化八年,县令胡琏移入仪门前。嘉靖二十年,县令金榜修;天启七年,县令张大观又修。顺治四年丁亥,寇毁;五年,县令田鼎建,规模更加宏敞。   版榜亭:谯楼前左右,正统间,寇燹後废。   旌善亭:谯楼外左,兼惠民局,寇毁。   申明亭:谯楼外右。   漳南道分司:县治东。洪武四年,县令邓昇建,为提刑按察分司;二十八年,改为建宁道;成化八年,改为漳南道;康熙 年,改为守建道。   阴阳学:今毁。   府馆:县治後,毁①。   医学:即县治东惠民局。   北团寨巡检司:表席里新泉。宋建,兵燹。②洪武十八年,县令丁良恭迁朗村。嘉靖间徙置,仍在新泉,砌筑土城五百丈。   僧会司;东塔寺。   税课司:文川桥侧,经裁久废。   道会司:城隍庙。   养济院:县治西。洪武十二年,县令刘雍创建,後圮;县令王岐命义官黄表重建。嘉靖间,迁於城东郭左。顺治四年,寇毁;十八年,署印丞宗泰重建。康熙五年,县令杜士晋捐俸四十两,置田於河源。田名养济田,壹拾肆处,上则壹亩肆分肆厘贰毫,中则□亩□分□厘□毫③。   县前铺:谯楼前左。   连安铺:北安里,去县二十五里。   分水铺:去县五十里。   新添铺:北安里、长汀四保接界,去县七十五里。万历甲寅年,县令丘大成改为公馆。   南柴铺:县北长汀县属南柴坑,去县一百里,抵馆前驿,达汀州府。   田心铺:南顺里,去县二十里。   马山铺:县南河源里,去县五十里。   王城铺:县南河源里,去县七十里。   车田铺:河源里,去县一百里。   新泉铺:表席里,去县一百二十里,通上杭。弘治九年,设公馆,巡司驻。   【注释】   ①毁:疑为“废”之误。   ②乾隆县志按:司署在山下,後徙新泉。   ③此处中则田的亩分缺,据本志历年纪载,中、下则共田壹拾贰亩叁分陆厘玖毫。   ○学  宫   儒学① 县治东北,宋绍兴四年建。後迁东南,乾道间复迁今所。万历二十八年,县令徐大化捐资鼎建。   先师庙 照旧子午向。顺治戊子寇毁,後县令田生玉重建。   东西两庑 教谕李建。   书籍房 今废。   祭器房 今废。   明伦堂 文庙後,有卧碑暨教职题名、科贡仕籍,钟鼓各一架,县令田建,今议改建。   居仁斋 左,今废。   由义斋 右,今废。   土地祠 堂左。   戟门    泮池 石桥三座。   棂星门 三门。   儒学大门 并上三项,俱康熙癸卯重修。   学宫外大泮池一口    照墙 外空地一条,立牌至沟为界。   启圣公祠 庙後,教谕李鼎建。   名宦祠 在戟门左,今议建。   文昌阁 明伦堂後,县令雷建。   乡贤祠 在戟门右,今议建。   敬一亭 原在启圣祠前,今废。   教谕衙 堂前东。   训导衙 俱堂东後,康熙四年裁缺。   东、西学舍 俱学後,今废。   兴贤、育才 二坊在左、右,今议建。   书籍 《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性理大全》、《律例》、《四书集注》、《五经集注》、《通鉴大全》、《律条》、《左传》、《公羊》、《孔子世家》、《三儒类要》、《谷梁》、《尔雅》、《周礼》,以上存考。   祭器 锡香炉六、锡花瓶二,锡簠簋五,锡烛台十二,锡登五,锡酒尊莲盖五,锡笾豆十六,铜登一,铜爵一百五十,锡大烛台二,铜盆二,铜簠簋二十,铜铏二十,大笾豆一百二十,帛箱十,木簠簋五十,盆架二,祝板二,先师帐帷一,四配帐帷二,十哲帐帷二,斋戒牌一。以上存考。   冠、射礼器 锡酒瓶二,丰一,鹿钟一,射布侯②一。以上存考。   社学 四门乡约所。   礼仪 元旦、万寿、长至(俱习仪拜贺)、开读、鞭春、救护、朔望(行香)、乡饮、乡射、霜降(祭旗纛神)。   秩祀 先师庙、四配、十哲、两庑、启圣公祠、先贤、先儒、名宦、乡贤、文昌阁(以上俱春秋仲月上丁日致祭)、先师诞日(八月)、忌日(二月)、社稷坛(西门赤岭上,春秋仲月上戊致祭)、风云雷雨山川坛(东门外百步,春秋二仲月上已,合城隍致祭)、邑厉坛(北门外漏泽园,每岁清明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致祭,无祀鬼神)、城隍镇坛、关圣帝庙、县土地祠、朱子祠(俱春秋於祭山川日同致祭)、忠义祠(祀赠汀州府同知蒋玑、承差李元丰、义士江环、童圮等)、崇报祠(祀分巡漳南道胡琏、周期雍)。   学塘叁口 一口学宫前,即外大泮池;二口学後,万历十四年填塞,种树荫龙。   学 田:   一嘉靖乙酉,贡士童世坚捐姚家坪田肆亩(每年正贡收支)。   一监生李稳捐南关外上田叁号(共壹亩肆分捌厘贰毫)。   一邑民林会捐隔口田栋背不平禾塘壹口(共上则壹亩贰分伍厘壹毫),又捐张坊、李屋、湖口五号田(下则,共伍亩陆分肆厘陆毫)。   一邑民童大樑捐姚家不平横塘背田伍坵(下则,壹亩柒分陆厘贰毫),又罗家营田(陆分玖厘)。   以上叁项田租,并归单契簿,俱贮正贡,以备宗师案临公用。(其学前大池塘,系通学捐资取赎,租并属公用)   【注释】   ①原目录中“儒学”为“射礼”。   ②侯:十尺之射布。   ○武  场   演武亭 拱北门外二里,彭坊桥之侧。亭左有听事小亭;有大松树数十株,镇县水口。县令杜建。   ○文  塔   南关外李坊庵。县向居巽,学居丙,前有文昌祠及书舍数十间。万历甲午,县令牛大纬建祠。   ○仓  廒   常平仓 县堂东。   际留仓 久废。   足食仓 学後,久废,址存。   ○祠  院   刘公祠 县左,祀署县司理刘玉成萝岩公。顺治四年,寇毁;今新班缘首童二刚、谢有沂重建造。   牛公祠 一学後,一文塔前,祀令牛大纬文埜①公,缘首李周臣、吴宪等。   徐公祠 龙山祖庙右,祀令徐大化熙寰公,缘首黄思德、李檀、李榆。   李公祠 县治西门内,祀令李待问葵孺公,寇毁。缘首罗岩、黄思德、李天美等,江济邦、童大猷等。   吴公祠 城隍庙左,祀县署②司理吴明昌曙东公,缘首谢世选等。   程公书院 城隍庙右,祀令程三德心一公,缘首吴宪、周世华等。   雷公书院 一文昌阁右,一南岳庙前,祀令雷同声鹿门公,缘首沈济众、李贞启等。   李公书院 北门外彰善坊前,祀署县别驾李九芳和斋公;今秃贵,碑存。缘首谢表、李和春、黄思德等。   陶公书院 西郭外右,祀陶文彦名箓公;寇毁。缘首林尧道等。   李公书院 东门外,祀署县别驾李胜之兰畹公,缘首②。   府镇列台祀祠 东门城内,缘首谢朝宰等。   王公书院 东门城内,祀王自成备我公,缘首谢家宝、童应举、谢君讚、谢朝宰等。   田公祠 城隍庙右,祀令田生玉昆吾公,缘首谢家宝、李烶、黄景烣、钱国珂、黄福宁、童秉彝等。   申公祠 县东闽山,祀漳南道申伟抱又韩公;县令杜士晋捐俸壹百两,买生员李日淳河源里肆图车田灌尾桥头鹅公墘田,亩、分载一卷。   杜公祠 一儒学右,一南岳庙前,一廌山白衣堂前,祀县令杜士晋岱麓公,缘首谢家宝、李烶、黄景烣、沈恩举、沈日表,生员沈登瀛等,里长沈经世等,冠廌缘首谢家宝、黄景烣、沈恩举、谢日皋、童秉彝。   三德祠 冠廌山即东闽山,祀道宪申公、县令丘公、县令杜公,④李升、谢朝宰、里长黄福宁等。   【注释】   ①埜:古“野”字。   ②县署:疑是“署县”。   ③下文涂去。   ④此处疑缺“缘首”二字。   ○庙宇(楼台附)   城隍庙 县治北,旧治西。宋绍兴间创,岁久圮。淳熙间,令安嗣宗重建,元因之。洪武五年,令邓昇移创今地。弘治七年,令王岐建福谦亭,修葺後堂廊宇;万历三十六年,令傅坤复建前堂。   关圣帝君庙 县鼓楼前。成化间,县令关铨建。顺治四年,寇毁,都司张明海等捐资鼎建。   东五显庙 县北。宋嘉定间创;明洪武八年,北团巡检陈寿、邑民黄均禄等募建。今为龙山祖庙。   西五显庙 县西。宋嘉定间创;洪武七年,县令刘雍同邑民江文新等募重建。今为金山祖庙。万历二十九年火;三十六年,两隅人重建。   祠山庙 东塔寺右。宋时建;洪武间,邑民谢文敏等募建。   南岳行宫 县南。宋嘉定间创,元废;洪武间沈庆安等募建。   东岳行宫 县东定安桥下。宋绍兴间,县令王彤创,後废;正统十年,邑人童德庆募建。   镇川庙 县南城外。宋绍兴间建,洪武间李旻宗等募建,崇祯末年水圮,顺治七年士民复建。昔额“灵显庙”,祀蛤湖净口侯王。   水口庙 县东一里许。万历十一年建。   夫人庙 姑田当坑。僧洞真纳租银伍钱零贰厘。   东塔寺 县东郊外。旧名报恩塔院,宋乾道间建塔,改今名。洪武间重建,今又建,为迎春福地。邑人王大振好义乐施,捐田四顷入寺,计租三千八百秤,经院、道旌奖。寺僧建檀越祠於佛殿左。每岁孟春三日,办猪羊报享。南六五甲僧崇焜纳寺租银叁拾伍两肆钱陆分八厘。   石门岩 东门外。系在三七甲江罗通、散佃蔡仁老等,纳租银壹拾伍两玖钱贰分贰厘。   童子岩 西门外。住岩姚荣纳租银叁钱肆分伍厘。   西城庵 姑田里下堡,姑一七甲僧桂义纳租银叁拾肆两叁钱柒分陆厘陆毫。   招福寺 洪武初重建,河源里莒溪店上,河一七甲林启隆纳租银伍拾柒两玖钱伍分叁厘叁毫。   潼关寺 姑田里曲溪,南六五甲僧福境纳租银伍拾叁两肆钱柒分伍厘。   慈悲寺 北安里揭坊,北一七甲僧灵如纳租银叁拾两壹钱贰分肆厘。   法界庵 南顺里姚蔡坊,南五八甲僧兴昌纳租银贰拾玖两壹钱伍分贰厘。   隆寿寺 河源里上莒溪,河三七甲僧世灿纳租银壹拾玖两捌钱壹分壹厘。   新林寺 南顺里田心,南六七甲僧灿明纳租银壹拾叁两壹钱贰分叁厘。   玄真堂 南顺里姚蔡坊,南四九甲道人汤真福纳租钱壹两玖钱贰分柒厘捌毫。   广福堂 南顺里隔川,南三五甲罗羽真纳租银贰两叁钱贰分陆厘。   北山庵 北安里溪尾,北五七甲李正矩纳租银贰两玖钱伍分贰厘。   拦头庵 河源里王城,僧奇士纳租银贰两伍钱捌分陆厘,系□□□①甲。   圆应庵 席湖营,表三一甲僧模津纳租银伍钱壹分贰厘,系表席里。   渐惠庵 南顺里张坊,南九二甲张万安纳租银壹两叁钱叁分叁厘。   金鸡寺 河源里曹坊,河二一甲僧福略纳租银壹两贰钱叁分贰厘。   东琳宫 姑田里,姑一七甲道人赖正华纳租银陆钱柒分陆厘玖毫,中堡僧桂义甲户。   员峰山 姑田里洋地,姑五五甲道人陈华纳银叁钱肆分伍厘,巫福崇户下。   太平庵 南顺里林坊,南二十甲林运纳租银壹钱陆分伍厘,林罗生户下。   新福庵 河源里,河二一甲僧海亨纳租银陆分捌厘,宣河里吴家坊米寄项金福户下。   雄镇楼 县後山巅。正德间,县丞黄钟岳鼎建,顺治四年死难令徐承泽重建。   观音阁 县北二里教场前,万历二十七年建。   【注释】   ①复印本中此三字涂去。   ○坊  表   世科坊 县前,为举人谢讓、谢文宝立。   联璧坊 县左,为举人李旦立。   进士坊 县前,为姚恭立。   亚魁坊 县左,为举人黄康立。   秋官坊 儒学右,为刑部郎中童玺立。   经宪坊 县北,为司务林华立。   丹凤坊 县西,为举人李庆立。   双桂坊 县东,为举人罗矩立。   御史坊 县东,为御史黄万里立。   五马坊 县南,为知府沈仲继立。   折桂坊 县东,为举人叶幹立。   攀桂坊 学前,为举人江濬立。   兴贤坊 学东。   擢桂坊 县南,灵显祠前左,为举人余逊立。   育才坊 学西。   彰善坊 北门外接官亭,为黄表立。   登云坊 县北北安里,为徐行立。   攀龙坊 县西南顺里魏坊,为魏得福立。悉毁。   乔梓联芳坊 南顺里田心,今存;世科坊毁。   魁第坊 许坊,为经魁许浩志立。   攀龙坊 蒋坊,为举人蒋未洪立。   凌云坊 县东。   世芳坊 学前。   登科坊 江坊,为举人江朝宗立。   ●卷四 籍产志   知县都门杜士晋辑   古者,以籍定户,谨民数之登;以士①辨产,亦则壤成,赋之制也。清朝著令为一条编②:有田赋,赋者粮也;有徭役,役者丁也;有起运,运者解司府也;有存留,留者支给县费也。粮则七而丁则三,起运则九而存留则一。普天率土,固所宜。然连瘠壤也,男力耕不足於食,女力纺不足於衣,而盐口之科谓何?贫生於不足,不足则奸邪起。民如鸟兽,轻去其乡,虽严刑重法,不能为禁。仰赖重加优恤,则陆泽所滋,人工所制,僻邑遐荒,咸臻康阜。   【注释】   ①士:疑是“土”之误。   ②编:疑是“鞭”之误。   ○户  口   原额①男子五千壹百陆拾壹丁,共徵银贰千叁百捌拾陆两零伍分捌厘玖毫贰丝捌忽壹微陆秒。新增叁拾玖丁(每丁征银伍钱七厘壹丝四忽七微伍纤九秒),共徵银壹拾玖两柒钱柒分叁厘五毫柒丝伍忽六微壹秒。实在伍仟贰百丁(每丁征银不等),共征银贰千肆百伍两捌钱叁分贰厘伍毫叁忽柒微柒秒。   原额妇女壹万伍仟陆百壹拾贰口,征银叁佰陆拾肆两柒钱贰分捌厘陆毫叁丝陆忽捌微肆纤。内有逃亡,已经审补是额。实在壹万伍千陆百壹拾贰口(每口征银贰分叁厘叁毫陆丝贰忽柒纤),共征银叁百陆拾肆两柒钱贰分捌厘陆毫叁丝陆忽捌微肆纤。   【注释】   ①原额:指顺治四年数额。   ○田  亩①   原额官民田山壹千贰百玖拾叁顷柒拾玖亩捌分肆厘壹毫壹丝叁忽九微伍纤(每亩科②),共征银壹万伍百捌拾陆两叁钱玖分肆毫陆丝玖忽玖微叁纤肆秒。(外康熙元年奉文,以顺治七年为始,补征龙沥纸银壹拾捌两柒钱叁分柒厘肆毫。)   外附征杂项租税银共伍百柒两壹钱叁分柒厘贰毫陆忽肆微(有闰年加征壹钱陆分陆厘柒毫③)。   以上丁田正附征共壹万叁千捌百捌拾贰两捌钱贰分陆厘贰毫壹丝陆忽捌微八纤壹秒(有闰年加征银壹钱陆分陆厘柒毫③)。   【注释】   ①原目录中“田亩”系於“赋课”之下。   ②每亩科:後面无数额。   ③凡逢有闰月之年,其加征额,疑为每亩科征增额。   ○起  运   户部原额折色新增价脚铺垫银贰千七百五十两柒钱叁厘壹毫叁丝叁忽肆微肆纤,本色辨解颜料价脚铺垫银壹拾两陆钱肆分柒厘柒毫玖丝壹忽伍微陆纤,裁扣解部并节年续裁银捌百壹拾伍两肆钱陆分玖厘壹毫叁丝贰忽壹微。   工部原额折色新增并龙沥纸价脚银壹千玖百陆拾捌两伍钱肆厘捌毫捌丝捌忽柒微贰纤。   以上起运折色实征银伍千伍百叁拾肆两陆钱柒分柒厘壹毫伍丝四忽贰微陆纤,本色实征银壹拾两陆钱肆分柒厘柒毫玖丝壹忽伍微陆纤,今奉旨俱汇解户部。   ○存  留   本省额编正附征兵饷并新增人丁充饷银肆千贰百柒拾柒两贰钱玖分捌厘伍毫柒丝贰忽捌微捌纤壹秒(有闰年加征银壹钱陆分陆厘柒毫),裁扣本省充饷银壹千叁百柒拾捌两叁钱柒分伍毫伍丝柒忽。   以上存留兵饷共银伍千陆百伍十伍两陆钱陆分玖厘壹毫贰丝玖忽捌微捌纤壹秒(有闰年加征银壹钱陆分陆毫柒毫)。   以上起运本折、存留兵饷实征共银壹万壹千贰百两玖钱玖分肆厘柒丝伍忽柒微壹秒(有闰年加征银壹钱陆分陆厘柒毫)。   经制官役俸食驿站等项银贰千捌百壹拾玖两叁钱伍分伍厘贰毫伍丝肆忽叁微捌纤(内顺治十五年,奉裁科举生儒盘缠扣半银壹拾伍两陆分柒厘壹毫壹丝肆忽肆微;十六年,裁各官每年匀闰银陆两壹钱贰厘陆毫陆丝伍忽六微;十八年,裁按院舍人工食银肆两柒钱伍分叁厘叁毫叁丝叁忽贰微;康熙元年,裁吏书工食银壹百壹拾壹两陆钱,俱归入裁扣解部数内)。实给银贰千陆百捌拾壹两捌钱叁分贰厘壹毫肆丝壹忽壹微捌纤。   外绅衿削免银伍佰陆拾捌两捌钱叁分玖厘贰毫(顺治十四年奉文为始,岁有增减,年额不同,难以入总,递年照易知由单归入地丁并征)。   匠班,子、辰、申年七名,额征银壹拾贰两陆钱;丑、己、酉年三名,额征银伍两肆钱;寅、午、戌年十名,额征银壹拾捌两;卯、未、刻年五名,额征银玖两。(遇闰年照班每名加征银陆钱)   贡士上京盘缠银柒拾陆两伍钱;如遇恩选,照岁贡例派。科举遗才大收每名盘缠银贰两。县令作兴在外,又署令王自成置有学田资助(载历年纪)。   ○物  产   谷 之 属   稻禾黏,糯(各赤、白二种),粟(高、矮二种),豆(黄、绿、乌、扁、带、花、刀豆、指天、冷落)。   菜 之 属   芥,薑,笋,蕨,芋,薯,茄,葱,蒜,韭,薤,藠,芹,苋,莙达,波菱,萝卜,胡萝卜,血竭菜,荠菰,青菌,瓜(冬、王、丝、苦、金),菜(莴、油、白、葵、蕹),蒲(蓣、杓)。   果 之 属   梅,桃,李,栗,梨,柰,柑,柚,橙,柿,椑,梡,构,杨梅,枇杷,花红,莲蓬,藕,菱角,石榴,西瓜,土瓜,甘楂,小枣,甘蔗,马荠,黄连芽。   花 之 属   兰--山兰、木兰、米兰,长春,玉簪,萱花,山茶,海棠,茉莉,茶■〈艹縻〉,宝相,蜀葵,红梅,绛桃,杜鹃,蔷薇,鸡冠花,木槿,木莲,水仙,含笑,菊花(各色多种),桂花,芙蓉,玉楼春,紫荆,紫薇,铁树,凤尾,金凤花,蓼花,滴滴金,美人蕉。   木 之 属   松,柏,杉,桂,枫,降真香,樟,楮,杨,柳,桐,桑,株,槐,榉,檀,棕,蜡树,肥皂树,冬青树,荷树,枣树,梨树,乌桕树。   竹 之 属   观音竹,黄竹,紫竹,绿竹,赤竹,斑竹,箭竹,苦竹,江南竹,筀竹,蒲竹,猫儿竹。   药 之 属   黄精,天冬,香附,南星,半夏,稀莶,紫草,石菖蒲,山药,山槴,荆芥,柴胡,大青,小青,薑黄,骨碎补,艾叶,香薷,乾葛,车前,金樱,苍耳,木通,旱莲,紫苏,冬青子,穿山龙,黑牵牛,铁马鞭,薏苡仁,益母草,充蔚,茯苓,石南藤,芎藭,三七,青蒿,山香子,威灵仙,百部,苦叶,土茯苓,土当归,天红药,马齿苋,白扁豆,山椒,水蕉,夏枯草,假木棉,缺铜钱,透骨消,千里及,木贼,泽兰,凤尾草,紫金藤,石剑草,黄花远,淡竹叶,石萝卜,蝉脱,山藠头。   畜 之 属   马,牛,羊,鸡,犬,猪,鹅,鸭,猫,驴。   毛 之 属   虎,鹿,獐,豹,狼,猴,狸,野猪,豺狗,山牛,獭,兔,土蜦,竹。   羽 之 属   山雉,鹧鸪,鹭鸶,黄鹂,莺,鹰,画眉,百舌,鸧庚,鹞,锦鸡,鸬鹚,杜宇,伯劳,金钱,鸲鹆,啄木,黄雀,赤雀,鹊,白头翁,鶺鸰,翠翼,鸟戎,燕,鸦,鹳,鸠,鶤,乌,鸽。   鳞 之 属   鲤,青鱼,鱼宛,鲢,鳙,贵鱼,鲫,七星鱼,鲇,鱼奄,鳗,鳝,鳅,鲢①,黄,鳜,鱄,锦鳞鱼,鲠,鲲,鰔,虾,水鸡,石蜦。   介 之 属   龟,鳖,蟹,螺,蚌,猬,穿山甲。   货  类   纸,铁,香蕈,油,梨,橘,茶茗,窑器,土磁。   ○窑  冶   瓦缸磁器窑贰座(隔川)   瓦碗盘碟窑肆座(南顺、姑田里)   铁炉叁座(姑田里)   知县杜士晋曰:闽,古之荒服,而连则荒服中僻壤也。山居其九,田居其一,地不通商,男不负贩,女不蚕纺,区区数锺田,家给不足矣。姑田、河源殖纸为业,而海汛不通矣。贸本以营,而广路且梗矣。土碗犹漏巵 耳,不堪用。铁窑则地方大害也,奸棍某负王本,捏指濑源徐再馨为盗,诈银若干,举家皆逃,而国课悬矣。种种苦状,难以言悉。唯望仁明上台□□□□②全之,连人庶有豸③乎!   【注释】   ①鲢:与上文重复。   ②此四字复印本原来模糊不清,无法辨认。   ③豸:解决。   ●卷五 官师志   知县都门杜士晋辑   司马温公云:“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匪独谏院,即县邑亦然。夫连,固僻壤也,无迎送之劳以藏拙;亦瘠土也,无持赠之费以伤廉。语云:“善事上官,无失名誉。”上官善事,而何以名誉不失,抑难矣!且典史,佐之,共理其民者也,何以归美于长吏;教谕宾之,胥教乎士者也,何以息谤于诸生,抑又难矣!一令之身而具三难,曷弗敬诸?   宋建官:   知县事   主簿   尉   盐商税务   北团寨巡检(各一员)   元建官:   达鲁花赤(以蒙古人任)   县尹(南人任)   主簿   典史   儒学教谕(各一员)   明建官:   知县   县丞(万历八年革)   主簿(顺治初年载)   捕盗主簿(弘治九年添设,次年即裁)   典史(各一员)   北团巡检(万历间移署新泉)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二员,崇祯间裁一员;康熙四年奉又裁缺)   廪膳生员(二十名)   增广生员(二十名)   附学生   司吏(一名)   阴阳学训术(一人)   医学训科(一人)   僧会司(一人)   道会司(一人)   县六房(各设司吏一名、典吏二名)   承发房(典吏一名)   架阁库(典吏二名)   巡检司(司吏一名)   清朝建官:   知县(一员,正七品,月俸米七石五斗)   典史(一员,月俸米三石)   新泉巡检(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廪膳生员(二十名)   增广生员(二十名)   附学生员(今□百□十)   司吏(一名)   阴阳学训术(一人)   医学训科(一人)   僧会司(一人)   道会司(一人)   县六房(各设司吏一名,典吏二名)   承发房(典吏一名)   架阁库(典吏二名)   巡检司(司吏一名)   ○知  县   [宋]知县事   卓庠(名宦有传)   丘钦若(名宦有传)   石敦义   陈南复   冯 輗   李 弇(名宦有传)   谢 龚   刘谷遂(名宦,郡志作国瑞)   熊取义   周 莘   黄立中   黄 彤   常 訚   潘安英   刘宗奭   安嗣宗   徐 擢   刘 爚(名宦,官至尚书)   李昌龄   黄 犖   詹廉能   鄞康成   董兴几   刘 晋   傅 圣(一作壅)   黄南一   赵汝樵   沈柔孙   孙若拙   林有宗   黄 琈(犖之侄)   陈 森   赵犹夫   徐 价   米巨宏(名宦有传)   曾宗鲁   饶于齐   李继申   吴嗣明   罗应奇   丁熙之   赵宗璆   徐公亮   [元]县尹(二尹之外馀失)   王成吉(至正年任)   质 夫(大德间任,失其姓)   [明] 知 县   邓 昇(南丰人,名宦有传)   黄 福   刘 雍(名宦有传,平阳人)   丁良恭   王 珏   孙 骐(海宁人,名宦有传)   冯志良   胡 俊   叶 普   冯 源(仁和人,名宦有传)   周 敬   吴 衡(山阴人,名宦有传)   周景辰   陈邦真(卢陵进士)   陈 翊   叶思诚   王 佐(新城人,名宦有传)   方 至   何 熙   何 浚   白良辅(河南人,御史谪任)   凌有宽(兰溪人)   梁 济(四会举人)   吴 纲   张 允(无锡人)   陈 敏(安福举人)   卫 聪(鄞县举人)   陆 平(海阳人)   关 铨(顺德人)   王 岐(仁和人)   孙 暹(湖广举人)   朱 昶(溧水举人)   叶 魁(龙溪人)   周 缨(道州举人,清谨宽仁,文章讲论作法诸生。正德初,见权奸柄用,叹曰:“岂行道时耶?”遂挂冠去)   蒋 玑(平乐举人,名宦有传)   郑 信(浦江人)   王 理(道昌人)   吴 瓒(庆元人)   方 进(琼山举人)   张云翰(山阴举人)   何 楷(东莞人)   吴 珊(歙县人)   王继承(金华人)   祝 熙(德兴举人)   金 榜(金华人)   郭 梅(吉水举人)   陈其具(番禺举人)   彭 汉(新会举人)   梁以衡(新会举人,革前陋例),里役、供具、听讼常从宽减,吏胥有犯毫不贷。岁编审,有逃亡者以富户补之,悉来复业。入觐,行李萧然,旋乞归,居家教授)。   许尚静(饶平举人)   陶文渊(崑山举人,工部司务,谪兴化检校,升今任)   方 极(桐城人)   汪一伊(南雄人)   陈三俊(番禺举人)   郭 鹏(道州举人)   刘梦锡(广东举人)   朱九卿(宿迁贡士,政治精明,严清夙弊,田亩丈均,民受其福)   李南翰(程乡举人)   牛大纬(琼州举人,有传)   沈文荐(汉阳举人)   徐大化(会稽进士,有传)   傅 坤(沿山贡士,被逮)   程三德(婺源贡士)   丘大成(雩都贡士,有传)   李待问(南海进士,有传)   雷同声(新兴州贡,名宦有传)   甘茂学(南雄举人)   王兆熊(永丰贡士)   张大观(浪穹经魁,有传)   徐际旦(永丰人,进士,七十登第,培养学校,肃清衙役)   戴应昌(信丰人,贡士)   杨俊卿(乌程举人,平图清帑,有美政,调江宁,)   陶文彦(浪穹进士,有传)   台汝砺(临安人,进士)   顾祖奎(吴江举人)   李士藻(彭泽举人,侨寓,死于法)   吴希点(处州人,由岁贡士,投诚去官)   [清] 知 县   徐承泽(歙县人,随征委署殉难,内人被隘贼劫夺,署印同知宋虞望收置。宋升任途中被杀)   杨方盛(辽东人,旗下贡士,侗傥疏节,察官安良,卒于官,署官王自成葬。载历年纪,有丘墓存志)   钱君铨(平湖人,进士,任甫三月,卒于官,柩归里)   田生玉(辽东人,旗下贡士,升沂州知州,政绩有传,併载历年纪)   盖继孙(陕西人,举人,忠厚宽和,被谤解任,宦囊萧然)   杜士晋(顺天人,辛卯举人,政绩载历年纪,有传)   ○县  丞①   [明] 县 丞   陈 训(祀名宦)   谢 式(宾州监生)   (府志:以上正统间任)   李 翰(景泰五年任,祀名宦,府志连州人)   胡 琏(雩都监生,成化初任,迁府馆县治后,移谯楼仪门前,建“旌善”、“申明”二亭)   石 嵩(成化间任)   吴 琬(长兴监生,成化间任,祀名宦)   万 贯(南城人,吏员,弘治二年任)   宋 楚(浙江人,吏员)   方 涌(兰谿监生,弘治间任)   马 樟(临川监生,正德二年任)   黄 焘(乐清监生,正德四年任)   黄钟岳(德庆监生,正德十年筑城,垒石为址,城乃坚固)   鲍 裕(鄞县监生,嘉靖四年任)   白志清(德庆州人,嘉靖间任)   陈世诚(余姚监生,嘉靖九年任,杜志作世臣)   沈 旸(安陆人,监生,嘉靖十年任)   姜 操(临州监生,嘉靖十四年任)   黄 谏(歙县监生,嘉靖十六年任)   杨汝楫(孝感监生,嘉靖二十一年任)   徐 日东(永嘉监生,嘉靖二十四年任)   方 正(惠来监生,嘉靖二十六年任)   熊绍古(东莞人,吏员,嘉靖三十三年任)   花 魁(合肥人,吏员,嘉靖三十四年任)   吴 棣(海盐监生,嘉靖三十六年任)   关汉云(乌程人,吏员,嘉靖三十八年任)   叶朝紫(太平人,吏员,嘉靖四十二年任)   桂 馨(新喻人,清江籍监生,嘉靖四十五年任,省志作桂声)   娄 管(山阴人,万历三年任)   陈嘉谟(广东人,万历八年任)   (此后裁缺)   【注释】   ①复印本县丞缺页,今据民国县志补。   ○主  簿①   [宋] 主 簿   郑良丞   陈 肱   林 更   吴 懿   薛 高   陈文孙   叶覆常   赵翊夫   陆嘉礼   董 璨(重印乾隆县志作燦)   冯 荐   林公庆   陶李传(徐志一作季侍)   叶一新   陈鸿渐   徐梦符(端平二年任)   高 籙(嘉熙二年任)   张应卯(淳祐二年任)   罗 (淳祐四年任)   边应时(淳祐六年任)   洪 思(淳祐八年任)   卓梦吕(淳祐十年任)   刘 祕(宝祐三年任)   李 马日(宝祐六年任)   [元] 主 簿   詹子微(上杭人,春秋第,祀上杭乡贤)   [明] 主 簿   崔 景(洪武间任)   许 利(广州监生,永乐二年任,祀名宦,府志作连州人)   饶永昇(新城人,徐志作允昇,依杜志府志)   郁 成(钱塘人)   刘 翔   郑 昂(钱塘人)   刘 澄(高要人,府志作永乐间任)   杨 楫(定远人,弘治四年任)   陈 策(南雄州人,弘治九年任)   武 卿(井陉人,弘治间任)   杨 湛(安化人,吏员,弘治间任)   郭希正(江西监生,弘治间任)   匡 显(大兴人,弘治十八年任)   来 锦(高陵监生,正德七年任)   黎 琇(琼山人,正德十二年任)   黎 兆(信宜人,正德十六年任)   陈 珠(灵山人,嘉靖六年任)   丁世用(潍县人,嘉靖十三年任)   王大弘(四川人,吏员,嘉靖十五年任)   余德敷(余姚人,嘉靖二十年任,建安东楼)   陈 芳(六安州人,嘉靖二十二年任,修文庙殿庑,迁擢桂亭明伦堂)   王一猷   骆邦治(临安人,嘉靖二十六年任)   方 印(奉化人,嘉靖十三年任)   彭 棐(泰州人,嘉靖三十九年任)   刘 定(丰城人,嘉靖四十二年任)   刘 椿(弋阳人,嘉靖四十五年任)   张嘉忠(浙江人,吏员,万历七年任)   李 愈(余干人,万历十一年任,府志云有善政)   宗 旦(苏州人,万历十五年任)   欧阳籍(泰和人,万历十九年任)   夏宣化(嘉善人,万历二十二年任)   王时端(太平人,万历二十七年任)   吴道东(广昌人,监生,万历三十三年任,府志作广东人)   丁朝忠(义乌人,吏员,万历三十八年任)   秦 权(吴江人,儒士,万历四十二年任)   宋廷宾(澄海人,吏员,万历四十五年任)   李承荣(六安州人,吏员,天启元年任)   刘明道(义乌人,吏员,天启四年任)   何孟潛(桂阳人,恩贡,天启七年任)   徐大懋(会稽人,崇祯三年任)   何达舜(丹徒人,崇祯五年任)   刘芳称(南陵人,岁贡,崇祯八年任)   曾 秩   曹曰试   徐正林(以上三人,府志佚)   【注释】   ①复印本主簿缺页,今据民国县志补。   ○典  史①   [宋] 县 尉②   薛士颖(训导人士,始有与计偕者)   张贵朴   赵崇契   陈真卿(通志作贞卿,府志作直卿)   张 鼎   赵崇春   陈 绾   赵汝贽   赵弋夫   马岩叟(府志作岳叟)   张逢辰(府志作逢春)   李宗勉   刘 庠   赵汝骏   李务行   赵必边   曹有开   邓观光(宝祐五年任)   张应遂(府志阙)   冯岩及(府志作应及)   傅允昇(府志作允升)   吴公亮(通志作功亮)   赵希高(府志作希乔)   周鼎来   岳 玭(少保飞孙)   林 焯   叶 郯(徐志作郯,从府志)   沈 膺   [明] 典 史   骆 通(鄞县人,宣德四年任)   杨 志(铅山人,正统九年任)   胡 连(天顺间任)   曹 旭(天顺间任)   李 春   俞 琳   萧 俊   邬 清(丰城人)   莫 镜(新兴人)   俞 宁   龚 浦(秀水人)   魏 朝(进贤人,弘治六年任)   金文默   俞 伦   麦 扬   郭文聪(嘉兴人,弘治十八年任)   俞士辉(湖口人,正德五年任)   李重琳(东莞人,嘉靖二年任)   邵 浦(淳安人,嘉靖五年任)   张 玉(丰城人,嘉靖六年任)   覃 凤(广西人,嘉靖十一年任)   朱 杲(江西人,嘉靖间任)   夏 有(咸宁人,嘉靖十六年任)   范应鄜(鄞县人,嘉靖二十二年任)   陈 政(高要人,府志作高安人)   潘 瑞(余姚人,嘉靖三十二年任)   冯 瑱(山阴人)   王 盛(山阴人)   章汝种(万历二十年任)   李大能(广东人,万历二十二年任)   苏载华(怀宁人,万历二十五年任)   饶吉袍(临川人,万历二十八年任)   陈汝志(山阴人,万历三十四年任)   季应麟(永嘉人,万历十六年任,徐志作应麒,从杜志府志改正)   汪映志(怀宁人,万历三十九年任)   王子达(奉化人,万历四十二年任)   卢可达(华亭人,泰昌元年任)   岑国讚(广德州人,天启三年任)   周士曾(临川人,天启五年任)   陈光焕(铜陵人,崇祯元年任)   柯应棋(清江人,崇祯四年任,徐志作何应旗,从杜志府志更正)   杨秉曾(鄞县人,崇祯七年任)   郑文谟   赖天佑(上二人,府志佚)   [清]典 史   徐一鹏(顺治三年十月任,死难,有女嫁于北安里)③   【注释】   ①原复印本典史缺页,今据民国县志补。   ②宋无典史之职,而县尉主地方治安与典史同,故将宋县尉列入典史章节。   ③民国县志在徐一鹏之后尚有秦好贤、周邦杰、徐元功、徐宏谟、孟时可等人,但未注明莅任时间,不知是否在修康熙志之後,故未列其姓名。   ○教  谕   李 广(永嘉举人)   彭 昂(永丰举人)   陈 源(万安人)   沈辅之(本邑人)   吴 智(余姚人)   陈 赞(临安)   刘 逵(江西)   周 澄(黄岩举人)   曾 焕(庐陵)   陈 传(有传,名宦)   张万钟(海阳)   李 彪(余干)   锺 韶(顺德)   胡朝宗(武康)   袁永德(东莞)   谭 讠宗(归善)   刘文祥(南海举人)   孔 时(兰溪)   欧文暹(顺德举人)   梁 焘(香山举人)   吴 檖(歙县)   胡维新(南昌举人)   崔道宏(番禺)   莫 繇(灵川)   戴 价   汤 旒(新会)   蔡 符(建昌)   方文烜(浮梁)   刘理昭(南康)   陈文彬(徐闻举人)   林国鼎(侯官)   潘兆麟(番虞举人)   王廷抡(晋江岁贡,和平宅衷,严明励行)   李仕观(安溪举人)   尤仁策(罗源)   朱梦贤(晋江举人)   徐子忠(西安)   王学渊(电白)   陈洪南(福安)   林尚义(福清举人)   杨朝选(连江)   张 法(平阳)   朱廷扬(莆田)   顾 春(昆山举人)   王元佐(孝丰)   高 应(漳浦)   游士章(侯官举人)   林 垠(罗源)   黄呜凤(莆田)   林孟映(宁德)   陶文炳(进贤)   廖经济(奉新)   薛 综(闽县)   黄路清(宜春)   [清] 教 谕   毛可仰(江宁人,随征,城陷死难)   陈 珽(抗节爱士,不报劣行,师模之宗,晋江举人)   吴鹤丹(龙溪人,贡士)   李振缨(晋江人,丙子举人,丁丑、己丑会副,为人直谅多闻,严于课士,政绩详载历年纪)   ○训  导   木时杰   严 怡(浦江举人)   张志仁(上饶)   唐 虔(琼山举人)   卜 巽(会稽举人)   周 晨(吉水举人)   王 顼   邓 纲(鄱阳)   鲍 恭   赵 玉(山阴)   梁贤祖(高安)   韩 显(山阴)   何 礼(东莞)   邬 瑄(归善举人)   黎 缙(归善)   何 洪(顺德)   韦 昂(乌程)   刘 道(庆州)   李 甘(澄迈)   梁 津(南海)   郑 信(揭阳)   沈元贞(仁和)   陈云章(进贤)   朱延宾(进贤)   缪 昌(星子)   刘 宾(广昌)   卢士杰(高安)   冯文祯(海康)   俞 桐(东阳)   陈 兰(化州)   萧允笙(崖州)   张应珍(东莞)   戴 杲(泰兴)   黄舜明(山阴)   何克宅(进贤)   李宗沂(博白)   屈复舒(南海)   李仕鼎(福安)   张思舜(诸暨)   林以文(南平)   叶 敷(河源)   郑一龙(南平)   郭嘉文(程乡)   蔡懋宪(德清)   张一中(侯官)   徐 来(南平)   张尚仁(河源)   陈家谟(浦城)   游于东(南平)   洪云龙(龙溪)   洪其仁(琼山)   谢朝恩(合浦)   黄廷榜(瓯宁)   张鸣鹫(钱塘)   王 桂(太仓)   刘中督(宁德)   庄应奎(晋江)   章 烨(龙岩)   胡 宁(蒙化)   梁思丰(琼山)   池嘉谟(大浦)   施大霖(尤溪)   詹应运(古田人,任连九载,雅范绝俗,蠲贫士贽,士有冤抑,屡为白焉。祠祀学门左)   柳时良(平和人,崇祯三年任,裁减未斋一员)   刘承易(保宁)   萧维乔(泰宁人)   卢旭日(顺昌人,贡士,撰有《练兵七略》、《孙子独著》等书,政绩载历年纪)   林元铸(福州府人,陷戌子之乱幸不死)   [清]训导(康熙四年裁缺)   叶 兆(闽县人,贡士)   冯泰来(顺昌人,温如玉,洁如水,汪汪如千顷,饮酒奕棋自娱)   ○巡  检   陈 寿   李志高   张 昇   赵 昇   王 墰   张 佐   张 珏   田 畯   樊 通   高 贵   朱 深   张 绣   尹 旻   俞仲资   徐 朴   夏同祖   吕 楠   邵廷辑   陈 渭   余泰然   张华潜   薛 通   姚士俊   陶    钱尧仁   黄时锡   洪兴国   陈时懋   张孟烈   倪文耀   陈希诚   [清] 巡 检   张廷樑    李吐秀(陕西富平)   ○名宦(附:宦绩)   仕非为名,名则自堪不朽,盖功在霄壤,德洽人心,纪之,秩祀千百载,休光耿耿,如召伯治南国,昌黎治潮阳。《诗》云:“有斐①君子,终不可谖②兮!”   宋   卓庠 绍兴年间人,以长汀丞摄事,寻升本县令。时县初建,庠审势方面③,廛井涂塍,条理画然,亦天造草昧之时也。   丘钦若 绍兴年间知县事,未几,邻寇窃发,钦若经画地势筑城,率民捍御,寇不敢入境。   李弇 字季纯,闽之崇安人,绍兴间宰连,政务宽平,教民孝友,有兄弟争讼不决者,公曲谕感泣。民为之谣曰:“讼者息争,居者安仁;李公为政,百里如春。”   刘谷遂(郡志作国瑞),绍兴间知县事。肇建学舍,给田以赡弟子员。   刘爚 字伯晦,闽之建阳人,淳熙年间任。曾受学于朱熹、吕子谦。登进士第,繇饶州录事调本县令。罢添给钱运、上供及纲本二税、甲叶钞盐、军期米等钱,大修学校,乞行经界之法。所制皆有条度,有利益于民。每夜斂衽默坐,虚心省察。尝曰:“夜半事物俱静,志气俱定,是君子思虑经纶之时也。”所著集录等书行于世,后赠光禄大夫,谥文简。   米巨宏 绍兴④间,以宁化丞摄县事,当寇乱之余,创廨宇,修学宫,给田养土,定纲领,立卖盐法。郡守李华上其功,迁知连城县事。   明   邓昇 江西南丰人,洪武四年任,性资严恪,勤于抚字⑤,邑治草创,百废俱兴。   刘雍 山西平阳人,洪武六年任。聪敏好读书,励精政事。初至县,自建学校,崇礼师儒,教民种麦。去之日,民思之。   孙骐 浙江海宁人,洪武末知县事。尊贤下士,招集逋逃⑥,自奉淡泊,惟素食而已。卒于官,人多哀之。   许利 广东连州人,监生,永乐二年任主簿。为政勤谨。去后,民犹有景仰其德政者焉。   冯源 浙江仁和人,永乐九年任,崇厉学校,劝课农桑。   吴衡 浙江山阴人,宣德元年任,勤抚字,尊师儒,礼学校,捐赀增置学地以为诸生斋舍。   王佐 正统年间任。沙、尤寇邓茂七寇邑,毁官舍、民居及文川桥。时邑城颓,佐修冠廌寨以御之。凡各里山寨,严督守禦,六里安堵。   李翰 本县丞(出身、籍贯失纪),景泰五年任。   吴琬 字克成,浙江长兴人,监生,成化年间任本县丞。清俭自持,敬老尊贤,兴学校,修桥梁。历任十年,去之日,老稚攀辕不忍舍。   陈传 广东海阳人,举人,成化二十三年任本学教谕。学术正大,善于课士。甫三年,託疾去。   陈训 县丞。(出身、籍贯、政绩俱失纪)   提学道熊汲 江西南昌人,嘉靖甲辰以宪副充学使。日与诸生讲学,听者耸然。操履严正,不可干以私,至诲人则恺悌可亲。没后,闽士思之,请于督学朱公,通祀闽学之名宦祠。   雷同声 字鹿门,云南新兴州人,万历四十四年任。其子翰林跃龙,或者父以子贵而谀之欤!非也。公莅连五载,而连之指诳词以穽人⑦、借卖产为渔⑧壑者,其风寝息。公有异术乎?不迩不殖,无所动其心耳。迄今礼文昌阁如见公,谒南关生祠如公犹生。崇祯十五年,学宪郭公之奇题礼名宦。   【注释】   ①斐:文采,喻显绩。   ②谖:忘记。   ③审势方面:考虑地势方向,方面,方向。   ④绍兴:应作“绍定”。   ⑤抚字:抚养爱护。字,爱。   ⑥逋逃:逃亡的罪人。逋,逃亡。   ⑦穽人:陷害人。穽,本字作“阱”,陷坑,本句中作动词用。   ⑧渔:掠夺,骗取。   宦  绩   刘宗寅 字子肃,别号萝岩,江西万安人,以司理署县事。军门闻其廉而致之连。连苦饶寇,连几危,公两定连乱。连人祀之,志不忘也。马尚书记其捐赈、积粟、剿贼数十事。   牛大纬 号文埜,广东琼山人,乡魁,万历辛卯年任连。曾请蠲浮粮数千缗矣,五年之中大饥三见,非公何活连民乎?瘗骼掩胔,泽及枯骨。去之日,连之人目断行云,无泪可挥。文埜公真廉吏也!尚书裴、参政沈二公记其事。   徐大化 号熙寰,浙江会稽人,万历癸未进士,繇中秘西台谪连。郁郁不得志,盘桓山水间。苛繁之政,一切报罢,洵无扰于狱市。历迁户部尚书,未尝不与连之士往还也。龙山祖庙有祀,叶相台山有传。   李待问 号葵孺,广东南海人,万历甲辰进士,乙巳年任连。连有浮粮之累,牛令蠲之,至李公蠲之,始斩然于一,所以百世之利,家为尸祝①,匪独颂牛、徐,而诵葵孺公,为其利溥大②而深洪也。祷神逐虎虽小乎,裴尚书亦记之。   丘大成 字志竟,江右雩都人,万历四十年任。据历年纪所载,迁学宫于旧址,大建明伦堂,迁名宦、乡贤二祠于学后,建宾馆于衙右。其概也,当前穆穆无可誉,死之日,民思之不能忘,为其卒于途而天不假之以年也。   张大观 字诣台,云南浪穹人,少魁于乡,天启五年任,当时,连之志草创未备,自公修之,而予者予之,夺者夺之;民知为善之乐,而知为不善之耻,乐与耻併,而公之德不朽矣。或曰谯楼自诣台公重建。   陶文彦 字名籙,直隶无锡人③,云南浪穹籍,崇祯甲戌名进士也。正长风作万里浪,而屈迹于县令。见一士曰:“我连士也”。见一民曰“我连民也”。饬学宫,广文教也;简乡勇,储武备也;饘粥④,赈饥也;严刑,禁暴也;蠲耗,洁己清也;司市,平物价也。洗粉饰之文,绝自矜之色,获内求之实,此之谓名籙公。   【注释】   ①尸祝:立尸而祝祷之,表示崇敬,引申为崇拜的意思。尸,原义是代表鬼神受享祭的人,今作神像解。   ②溥大:普遍广大。   ③直隸无锡人:原文有误,陶文彦乃江苏无锡人。参见第283页之注(注19)   ④粥粥:厚粥。   ●卷六 选举志   知县都门杜士晋辑   《易》曰“云从龙,风从虎”,言从之以其类也。明制,三途并用:一进士,一孝廉,一明经。如吏员,则四途矣,故曰異途,顺治十八年以前,数开科目,仍明制,今上御极,黜排耦之文①,崇策论之体,减科目之额,吏员进为部郎,投诚加以殊等,明经听留科举,抑吏治多端矣。明经隐而不彰乎?曰彰。昔汉、唐、宋皆设明经一途,今何为而不彰也?若夫征君资郎,苟茂才之士足以蹑遐躅、辉景光,譬之龙虎,风云翼之,必代有其人,噫嘻!选举之道惟其人,不惟其法也。   【注释】   ①排耦之文:指骈体文,耦,通“偶”。   ○进  士   [宋] 进 士   嘉定十三年庚戌①,刘洧榜:   丘鳞(任赣州赣县尉,辟知邵武军建宁县,终丞②直郎,祀乡贤)   宝定③二年丙戌,王会龙榜:   丘方(鳞之侄,宁都丞,祀乡贤)   [明] 进 士   洪武乙丑,丁显榜:   李子清(任按察使)   天启壬戌,文震孟榜:   姚恭(任浙江归安县知县,有诰封,历任官至岭北道)   【注释】   ①庚戌:误,应是“庚辰”。   ②丞:卷七乡贤传作“承”。   ③宝定:误,应是“宝庆”。   ○乡  举(宋元无考)   洪武辛亥科:   邓 恭   洪武癸丑科:   陈玉卿   洪武甲子科:   李子清   沈仲继(中应天试,任吉安知府,祀乡贤)   洪武丁卯科:   黄宗岱(感恩教谕)   洪武庚午科:   吴 禧(中应天试,任礼部郎中,乡贤,有诰封)   洪武癸酉科:   罗永良(任连州学正)   洪武丙子科:   伍 明(任南雄训导)   李 和(任钱塘教谕)   永乐戌子科:   叶 幹(任教谕)   江 濬   永乐辛卯科:   罗 矩(永良之弟)   余 逊   徐 行(任保昌知县)   永乐丁酉科:   吴 猷   宣德壬子科:   陈 翧(教谕)   正统戌午科:   魏得福(湖广教授,见人物)   正统辛酉科:   许浩志(礼经魁,同安教谕,乡贤)   江朝宗(感恩教谕)   正统甲子科:   李 庆(乡贤,四川监察御史)   景泰庚午科:   蒋永洪(训导,见人物)   谢文宝(於潛训导,见文学)   江 誉 (漳州、徽州、连州三任训导,升淮安府教授)   成化庚子科:   童 玺(全州同知,迁平乐府通判、高州府同知,升刑部员外郎,寻迁澂江府知府,祀乡贤)   成化丙午科:   林 华(都察院司务,迁大理寺司务,又迁刑部员外郎,见人物)   弘治乙卯科:   谢 让(文宝子,中应天试,任怀远知县)   正德巳卯科:   清顺治辛卯科:   李 烶(亚魁,陕西巩昌府宁远知县)   顺治丁酉科:   沈恩举(亚魁)   吴中龙(中广东试,曲江籍)   黄道珪(中广东试,海丰籍)   康熙癸卯科:   沈元霁   赖超彦   ○贡  选   [明] 朝 贡   黄万里(湖广监察御史,见人物)   张得寿(主事)   黄原璧(琼山主簿)   谢文敏(都司断事)   黄道仝(宜春知县)   黄叔达(河南卫经历)   徐 澄(宾州知州)   黄子亮(保定训导)   黄子深(县丞)   陈宗绶(应平知县)   谢文焕(交趾南策州同知)   陈章绶   王 谦(如皋典史)   江汉宗(清江教谕)   黄 斌(永嘉知县)   谢 忠(知县)   丘德明   林 受(通政司经历)   孟 善   徐 温(彭城卫经历)   林 敏   张景亨   江 深   黄 恕(南京经历,升利津知县)   黄祖辉(检校)   伍 脩(阳山知县)   林 恕(丰县教谕)   吕 斌(知县)   陈友仁(知县)   王 贵   吕 敬   陈 琏(湖口知县,祀乡贤)   罗景福(教谕)   王 福(滕县知县)   沈祖海   罗景旸   童 诚(四川东乡知县)   沈思广   徐 梁(检校)   桑时用(江油知县)   黄 汀(正统教谕)   王 宽(怀远知县)   项德辉(正统初,任广东新兴知县,补任江西龙南知县,崇祀名宦)   傅 谦(卫经历)   余德重(广东布司检校)   陈 衡(卫经历)   黄 中(南海卫经历)   赖 敏(卫经历)   江德宗(感恩教谕)   童 琎(道安县丞)   黄 珏(都司都事)   陈 诚(肇庆卫知事)   姚 勋(安仁县丞)   邓 应(潮州府检校)   罗 纪(潮州卫经历)   罗应昇(河南判官)   官 衡(宁海县丞)   丘 能(归善县丞)   黄景贤(合浦主簿)   徐 寿(崑山县丞)   罗 宗   范景发(吏目)   吴 琨(安州判官)   沈尚忠(黄州府知事)   沈绍祖(府贡,定陶知县)   吴 瑄   罗 俊(南雄府照磨)   林仪凤(昌化知县)   周景昌(琼山主簿)   黄彦琛(桐庐县丞)   周 洪(博罗知县)   罗 申   吴文旭(湖广铜鼓卫教授,见人物)   吴廷赞   徐 元   李 瑶   林凤翔(高邮训导)   蔡 诚   林 清   李万春   丘一桂   谢 让(弘治乙卯中应天府乡试)   黄 斌(南京羽林卫经历,见人物)   陈 璠(归善知县)   罗景芳   陈子亨(宣平主簿)   江景彰(泰和训导)   李 瑞   余 昂   赖 庆(见人物)   谢 哲(萍乡训导)   林 崇   陈 政(望江教谕)   周应祥(儋州训导)   童世坚   丘 巍(严州训导,升高州教授)   童 瑭(房山教谕)   李元瑫(袁州府训导)   李 华(保定知县,见人物)   李 璧(乐安训导)   姚 录(吏目)   李元表   桑景昌   林 瑞   罗得时(安远教谕)   童 甫   童 瑁   傅 相   童 瑞(麻阳教谕,升太仓州学正)   林 岱(唐府审理正)   罗世美(王府教授)   项 资   童 瑰   陈文遂(蓝山教谕)   江弘清(新昌训导)   童希荣   童希召   黄 黻(合浦知县)   童希达(长乐主簿)   李 晏(安吉州学正①)   谢守荣(永康县丞)   余 韶(兖州训导)   沈文波(常熟县丞)   伍 鸢(泰兴教谕)   揭景兴(阳江教谕)   赖 滋(高邮训导)   谢世荣(沂州判)   许承宗(义宁教谕)   黄体中(封州县训导)   陈 震(江都主簿)   丘 鹏(台州训导)   罗 紃(连山训导)   李应洪(惟宁训导)   罗文凤   童体元(宜春训导。居家孝友,林下清操)   谢 魁(高淳训导,升惠来教谕,有传)   李元泰(太平县训导)   陈智乐(太平府训导)   林鹤升(鄱阳训导)   林 嶅(桐庐训导)   李 暑(六合训导)   童志德(广西义宁知县)   林 隆   李青美(浙江乌程教谕)   罗 绍(教授)   谢廷翰(施州卫教授。正己率物,雅志恬修)   罗九经(富州州同)   黄 玑   黄思德(广东临②高县丞)   赖公介(漳州府训导)   谢 元(本省宁洋教谕)   李 早(江西萍乡县教谕,学行俱超)   谢 豸(开建知县)   王 夔(广东南海教谕)   林 彬(广东澄海主簿)   李 梓(建宁府训导)   黄 玕(延平府教授)   李 榆(浙江处州府通判,见传)   林方大(高州通判)   林 安(浙江景宁教谕)   童 训(江西太和训导)   江济邦(河南沈丘教谕)   童绍贤(府贡,江西新喻县丞③)   丘文范(江西雩都教谕,升荆州教授)   李 芝   罗师皋(连江训导)   童大猷(江西大庚知县)   黄思仁(广东顺德教授)   谢必恭(平乐府教授,有传)   李舜臣(广西桂林经历)   童 任(浙江衢州府训导,升广东信宜县教谕)   罗九功(瓯宁训导,有传)   李 檀(福宁州训导)   黄 卷   童绍德(广东永安教谕)   谢必敬(兴化府教授)   黄有容   黄有第   李 榛   赖希舜(府贡)   李 焘(浙江缙云知县)   江以澜(浦城训导)   李天美(广东韶州通判)   童大章(府贡,颍州判)   宋廷表(西④宜春县丞)   李世臣(府贡,漳平训导)   陈 器(府贡,长乐教谕)   童养正(广西阳朔知县)   李 柄   黄以良(四川蓬州判)   赖存礼(天启元年,中副榜首名,恩典准贡)   李仕宾⑤(天启元年岁贡)   李 焜(天启二年恩贡,授广东程乡县知县)   罗 昂(山西泽州同知,升云南都司经历,署河西县印,叙加通判)   李汤臣(陕西武功县丞)   童茂成(中顺天试,江西会昌知县)   童应举(恩贡,中顺天试)   陈端明(建宁府训导)   林春试(江西浮梁县丞)   李承汉(府贡,广西浔州府经历)   李 燧(江泽训导,升永福教谕)   罗 厚(兴化府训导)   李 涵   丘凤呜(应万历肆拾七年贡)   黄时行(潮阳训导)   王 逢(兰溪训导)⑥   周 庠(庐州州同)   李 恭   李 烱(崇祯十五年岁贡)   [清] 朝 贡   谢家宝(顺治四年正贡,恩选考通判)   傅应元(四年次贡改正贡,泉州南安训导)   沈期扬(六年岁贡,邵武建宁训导)   黄景煇(八年恩选正贡,考通判)   李日登(八年次贡改正贡,任广东廉州训导,升泉州德化教谕)   傅作和(八年拔贡,考通判)   赖启亨(十年,兴化莆田训导)   沈元奇(十一年恩贡)⑦   李 炌(顺治十二年岁贡,将乐训导)   童彦士(顺治十四年岁贡)   董大炜(顺治十六年岁贡)   谢 瑶(顺治十八年岁贡)   赖延泰(顺治十八年恩贡,祀乡贤)   【注释】   ①此“正”字据乾隆县志补。   ②此“临”字据卷七宦达传补。   ③此“丞”字据乾隆县志补。   ④乾隆县志无此“西”字,可能是“江西”遗漏了“江”字。   ⑤李仕宾以下至沈元奇,在复印本上为同一页码,而版面字体明显不同,可能是以后重印时旧版不全而补刻之板。   ⑥据乾隆县志,王逢之后有“周廷诏(崇祯十五年拔贡)”。   ⑦沈元奇之后缺页,今据乾隆县志补齐。   ○荐  辟①     王德闰(推官,以儒士举)   黄六七(主簿,以人材举)   邓希禹(同知,以人材举)   伍清源(宝钞提举司副使,以明经举)   沈德辅(黄岩县丞,以贤良方正举)   李元祥(瑞州经历,祀乡贤)   童志熹(云南断事,传见宦达)   周 贵(广东都事,以才幹举)   沈德卫(以端厚任本学训导,祀乡贤)   罗永俭(以人材任县丞)   沈安住(知县,以人材举)   黄玉瑺(任鸿胪序班)   黄 隆(任东阳主簿)   罗成製(贡生,任尤溪教谕)   【注释】   ①复印本荐辟缺页,今据乾隆县志补。   ○例  贡①   钱国珂(府庠)   沈日表   李逢时(廪生)   【注释】   ①复印本例贡缺页,今据民国县志选举表辑补,所辑皆明代例贡。   ○例  监①   黄 昱(光禄寺署正)   董大纶(附生)   钱国璋   钱国球   沈文泮   官有权(监生,博罗县丞)   李 烜(增生)   李和春(附生)   沈一元(附生)   林 勋(附生)   江承恩(附生)   李兆祥(附生)   李 稳(廪生)   黄弘仁(附生)   官文桂(监生,万历十二年任阳山朱冈司)   【注释】   ①复印本例监缺页,今据民国县志选举表辑补,所辑皆明朝例监。   ○例  仕   (内无职任可考者,因旧志附名,故仍之)   余祖达(任吉水主簿,父任茶,仗义崇儒,签粮长,运解至京,卒于难,达棄官寻骸)   孙 昂(授南雄推官)   黄玉琰(任杭州卫经历)   沈廷仪(任新安卫经历)   沈文德(任经历)   董三策(授鸿胪序班)   沈有蛟(镇江府知事)   沈有蟠(衡州府照磨)   李 火广(处州卫经历)   沈澄源(海阳主簿)   黄 昱(光禄寺署丞)   沈兆阶   童 纶   沈廷弼   沈文澜   李 烜   沈文泮   李 稳   沈一元   李和春   钱国璋   李逢时   黄宏仁   林 勋   沈日表   钱国球   江承恩   李兆科②   【注释】   ①复印本例仕缺页,今据乾隆县志补。   ②乾隆县志在李兆科之后,有清朝“沈紫芹(监生,任江南常州通判,丁父艰,服阕补顺德府通判)”和“李馥(任云南盐大使)”二人;查民国县志,此二人列在康熙时,但未知是否曾列入康熙县志。   ○掾  仕   李 根(东莞县主簿;居职九载,肃慎爱民。归里,约己齐人,俗称长者)   吴文宇(崇明县典史,升三河巡检)   童乔桂(罗定州东安县主簿)   李 言(陕西渭南典史,督运勤勚,卒于官)   林景智(茂山卫经历)   陈玉章(湖广长沙府经历)   陈定策(广东东莞县丞)   林 卿(湖广广济县主簿,升苏州卫经历)   ○委  署   罗宗夔(县庠,广东饶平县教谕)   沈兆阶   ○逸  士   林台芝(邑庠)   吴翊运(邑庠,善弈)   ●卷七 人物志   知县都门杜士晋辑   夫乡贤,士大夫之表也,民之望也,俎豆百世宜矣。有所谓宦达者焉,虽位职之崇卑,有得志不得志之殊,其表见于当时,一也。若夫文学,犹盛世之麟凤,见则天下瑞,其甲胄之士,讵可忽诸?执斧以靖难,捐生而殉节,文事武备,于例均书。连之俗淳矣,厚矣,孝父母、友兄弟、信朋侪者不胜书,书其著者。至于隐逸、若巢、由流、千载不一见,凡抱道而处者,以隐名之;虽甿也,进而士则书,女而士则书、贞孝节烈之妇,不辱不苟,死生两无遗憾,亦书其著者焉。噫!幽芳能悉阐乎?   ○乡  贤   宋   彭孙 封陇西郡开国侯,食邑千六百户彭孙,字仲谋,连城人,于仁宗皇祐间率里侠应募,剿江南刘石鹘,平陷辰州贼田元獈①,继讨岭南交趾,皆有功。孙常单骑造贼廖恩巢,谕以大义,恩降,馀不杀者三千人。又招讨巨盗詹遇等,悉以计擒戮之。泸南蛮乞弟叛,上召问方略,孙言:“蛮夷徒恃险阻,当令坐困,废农乏粮,久之授首耳。”与韩存宝议不合,乞归。明年再召,上曰:“存宝逗遛不进乎?”孙奏曰:“存宝不易得,愿宽假以竟后功。”乃宥之。寻命进兵讨河西,独以三千军获六万②,往③贼势犹张。上召问状,对曰:“寇未易猝除,宜坚壁以守,且耕且战,期以岁月,则兵不血刃而贼斃。”明年复建言:“愿得藉兵五万人,灵州可得;但不愿为经略节制耳。”凡进劄十五通,皆边防机密大事。适神宗不豫④,寝不报⑤。寻乞老归。孙历事四朝,恩宠甚厚。年七十九,卒于颖昌,后家焉。   邓 字晦之,开国侯彭孙之婿也。有武材,好读兵书,孙平詹遇,谋居多,论功擢里城使。性虽刚毅,然驭下有恩,与士卒同甘苦,皆乐为之用。熙河久叛,画策收复之,迁熙河简会都统。性忠勇,每战輙陷阵先登,竟死王事,终武功大夫。四子以父荫补官,后皆通显。   丘鳞 字起潛,先儒杨澹轩弟子,登嘉定进士,调赣州赣县尉,政有廉声,值绍定寇发,郡委摄连,画计御寇,率民避难于东田石--即寇鹰山也。招捕使陈韡奏其功,辟知邵武军建宁县,终承直郎。   丘方 字正叔,鳞之侄也,登宝庆第,优于文学,耿介特立。任宁都丞,以吾儒正大之学,破宁都邪洿之术;以在官日廪之俸,赈宁都岁歉之饥。嶽嶽稜稜⑥,鱼鱼雅鸦⑦。   邓旦 字日昇,都统使之族。少颖悟,博极群书,为文典雅,四举于礼部,年甫强,即无复仕意,日以诗酒自娱,士夫竟馆致之。卜筑县东十里石门岩,作《归田记》,隐居四十有三年,以寿终。   元   许景辉 北安许坊人也。招集义勇,防禦连城有功,授北团寨巡检。至元间,率众攻贼,师⑧李三等三十余人,捐家赀以犒义士。又攻破伪永兴帝巢穴,射中左胁,折⑨其首,并获伪印。授武略将军,终临江路治中。   林茂轻(府志作林懋)某里人。避罗天麟之乱,损棄田宅,与兄卜筑于北安里之溪尾,号清隐居士。天资纯朴⑩,乐与人为善。岁歉輙赈,人咸德之。复捐赀建林公、昼锦二桥,行人称便。年八十四,以寿终。   明   沈得卫 字辅之,端恪醇儒,隐居莲峰山中,日与朋侣登临啸咏,虽元季一官,不屑居也。洪武初,郡邑闻其贤,辟为本学训导。著《东崖樵唱集》。   伍清源 字石泉,善诗文。洪武初,本府辟充儒学训导。后郡守杨大德以清源应明经举,授宝钞提举司副使。以疾告还,自号秋圃,居家黜浮屠(注11),子孙至今守之。卒年八十七。   沈仲继 字成之,登洪武甲子应天贤书(注12),初授湖广靖州会同县学教授;祭酒张显宗荐,迁山西大同应州知州。有文武才,弭盗安民,境内以治,永乐元年,升江西吉安府知府,改广南知府,卒于官。   吴禧 字君受,中洪武庚午应天乡试,迁授户部主事。奉敕督凤阳商课,适岁水灾,捐俸倡郡邑,仍疏额课拯之,复蠲秋粮,民赖以宁。上念拯灾功,擢礼部仪制司郎中,皇太孙六礼与其事。陛谢过御榻,忽(注13)墨滴袍,时有御墨披红之贺。后以亲老乞归,至建宁叶坊驿卒。万历三年,知县郭鹏申祀乡贤。   许浩志 景辉之族人也,以礼经荐于乡,文章学问显名当时,以亲老乞养。授同安学教授,将奉亲从任。抵家,遇寇发,率乡人登冠豸山御之,卒赖以全,遂不仕。   李庆 字善征,正统甲子乡荐,任广东封川县教授。其邑科第久乏,庆多所造就,士子自是始登科第,迁抚州府教授,改任温州。素富文学,尤善诗赋。成化辛卯,四川以文衡聘,将赴,疾作,卒于官。   童玺  字信之,诚之孙也。天性孝友,领成化庚子乡荐。初授全州同知,累迁平乐府通判,高判府同知,服阕,改广州府,力罢佛山铁课,平寇。迁刑部员外郎,疏请筑连城城堡。时母年将九十,给假省亲。寻迁澂江府知府,建城、迁学、平徭、弭寇,澂人载德,立祠祀之。秩满归林,年逾古稀,躬养九旬老母,朝夕不懈,所谓终身慕父母者乎!   氏黄氏封宜人(注14)   李元祥 任江西瑞州府经历。历署新昌、高安、上高,政绩可纪。又平华林寇,上司嘉其清慎之操。慈爱之心,九载如一日。瑞州人思慕之,祀于名宦祠。   黄表 彰善坊为邑人黄表建也,表素封好义,虽横言触之不怒,洵长者也。成化间,建彭坊、江滨、横坑、蒋地屋桥四座,露桥二十六座。弘治间,督建养济院。时议筑土城,表自鬻产以完。及彭坊桥燬,子守约、守慎继志重建。万历三年,知县郭鹏崇入乡贤祠。   陈琏 字廷器,明经。弘治年间,任湖口县令。筑城,建学,修乡贤祠宇,政通人和,化行俗易,救焚禦御贼,邑赖以安。惜中贼矢,卒于官。政绩见碑记。後知县汪明申入湖口县名宦祠。万历三年,知县郭鹏申入乡贤祠。   赖超彦 崇祀府、县乡贤:赖公讳超彦(注15),号留斋,早年孝友著声,家世清高,澹泊明志,恬如也。为文清超动人,每试冠军。癸卯领乡荐,惟日与父兄子弟盱衡(注16)今古,研思刻苦,不改少年烧松照读时也。遭甲寅之变,耿藩威召,始以托病告危急,继为假覆舟小陶,得脱然不染。后刘应麟据汀,差官金文陞同邑驻房(注17)罗大胜临屋胁行,则又托父殁哀送,终逃归。遂改姓名,挈眷潛匿清流地方。凛凛乎!清风高节,可泣可歌。及筮仕醴陵,兼管浏阳,廉声惠政,口碑载县。时湖广藩台黄有“醴浏召杜”之奖。康熙二十七年十月二十三,勅授文林郎,赠父母爵,封妻孺人。丙子,典试楚闱,所拔皆楚名士。诗房内江芑者,庚辰联翩进士,任汀郡司马。桃李之盛,世服藻焉。及归休数载,谈道赋诗,竟棄人间事,乘彼白云游。于是遐迩追思,两庠崇祀。御史廖莲山先生、太常正卿江采伯先生赠联匾,福建抚台李表之曰“仕学兼优”。嗣子一德,嗜学,工诗文,屡赴棘闱,克绍家学,名卿大夫俱有书匾旌扬,邑绅士公举孝子,府、县详报题表,长孙长,年十二游府庠,余孙能读书。   李尔象(注18) 字君易,号垣蓭,天性孝友,立行端方,当贫窭时,负米负薪,事父母甘旨不缺,迨父殁沙阳,雪夜奔丧,葬祭尽礼。顺治戊子变乱,从积尸流血中,负耄母,携幼弟,备历艰险,逃难山村。甲寅耿变,伪镇罗、萧辈慕公奇伟,欲授以守备劄,托疾潛逃,不为所染。其忠而能智,人所难及如此。且生平怜贫恤孤,施棺焚券,敬士尊师,葺学宫,修桥梁,以及力黜浮屠,垂训义方,种种懿行,难以备述。所以积厚流光,于康熙四十四年署邑李公讳栻有“孝友”之旌。康熙五十二年,邑侯段公讳昕以孝子通详,督抚各宪表其门曰“仁孝维风”。又邑侯程公讳禄旌以“德建名立”之匾。至康熙五十四年,诸庠士及族里念公硕德高风,阅久难忘,爰将实迹公报于学师富、邑宰程、郡守吴,咸为褒扬;申详学院车,批允崇祀乡贤。其子日章,康熙乙未岁举乡进士;日觉英畏超群;孙光豸,府增广生,国珍府庠士,皆优行立品;而诸孙卓越,人咸以为盛德之报,当未有艾云。   傅士芳(注19) 字秀野,号毅庵,孝友持躬,温良处世,凡亲族、闾党皆赖藉焉。于康熙庚申补戊午科乡荐,壬戌进士,任山西大同府阳和卫掌印,兼理屯务事,诰授明威将军,历署天城大同前卫暨本学教授印篆。莅任十余载,重修文武两庙、启圣祠、尊经阁、明伦堂、诸贤祠宇、竭力捐俸以成巍巍之观。念其地处边城,风刁俗悍,躬率士民宣讲圣谕。设义学,课农桑,兴利除害,风化顿改。积劳成疾,寿五十,卒于任。士民哀号遍野,佥请山西省各宪崇祀本卫名宦。榇归县,绅士咸慕追仰,佥请署邑李公讳栻申详,崇祀乡贤。其子侄傅大瑛、大珙、大章、大   琩、大用、大任、大才等,循谨朴茂,承先志而守一经,邑称世家遗范。郡伯方公讳伸颁赐“燕山嗣美”之旌,李、郭二侯历有奖语,并“庆馀堂”之额其族。乃祖评事念公、封君荣公,递传积德,是以巍科焕发,后嗣繁禧,此盖行善昌后之庆也。   【注释】   ①獈:乾隆县志作“猛”。   ②三千军获六万:疑“获”字之后缺漏“辎重”二字。   ③往:以后。乾隆县志作“时”。   ④不豫:不安乐,天子有病的讳称。   ⑤寝不报:止息不答。   ⑥嶽嶽稜稜:高耸突出,非常威严的样子。   ⑦鱼鱼雅雅:整齐有序的样子。雅,通“鸦”。鱼行成贯,鸦飞成阵,言其整齐。   ⑧师:乾隆县志作“获”。   ⑨折:乾降县志作“斩”。   ⑩因装订问题,复印本缺一行,“兄卜筑……天资纯朴”的文句是据乾隆县志补出的。   (注11)浮屠:佛教或佛教徒。   (注12)贤书:举荐贤能者的名籍。登贤书,指称乡试中试。   (注13)复印本缺页,此传来完文字及后面许志浩、李庆、童玺传皆据乾隆县志补。   (注14)此六字为复印本之文字,不知是否童玺传之尾。据乾隆县志顺序,童玺传之后即紧接李元祥传,有可能是康熙县志童玺传尾有记载家人诰封文字已为乾隆县志删去。   (注15)赖超彦传版面字体不同,且所记内容超过康熙县志下限甚久,显系重印时羼入。   (注16)盱衡:纵观。原义是举目扬眉。盱,张目;衡,眉上。   (注17)房:疑为“防”字之误。   (注18)李尔象传在复印本中除此列于乡贤篇外,另有两篇列入孝友篇中,三篇文字大同小异,而版面字迹均与上下文不同,所记之事超过康熙县志时间下限甚久,显系重印时羼入。今留此篇,删去孝友篇中两篇。   (注19)傅士芳传,在复印本中列入隐逸篇,而版面字跡与上下文不同,所记之事亦超过康熙县志时间下限甚久,显系重印时羼入。乾隆县志将傅列于乡贤篇,故今将该传移于此。   ○宦  达   黄万里 字希鹏,国①初贡,除授监察御史,奏绩马政。蒙君宠及,巡按楚荆襄等处。贞度肃僚,稜稜廌冠②也。後卒于京师。   魏得福 正统戊午乡荐,初任湖广邵阳县学训导,升教谕。皋比③三十年,训诸生致通显,俨然一文中子④矣。   沈绍祖 明经,授山东定陶县令。廉勤多異政,屡膺剡荐⑤,因母病告休。去之日,士庶遮泰山而留之。归十余载,一扫公门之迹,盖静者也。   吴文旭 贡士,表席里下洋人,笃学服古。闻吴康斋⑥倡道江右,受业于其门。授江西安远训导,启迪生徒,教规丕振。会寇作,不道委其剿捕,真抵敌巢,谕以大义,贼乃感服。当道上其事,迁湖广铜鼓卫教授,丁内艰⑦归,尝以不得终养为恨。生平以敬自持,势利不入于心,俗言不出于口,盖陈白沙⑧一流人物也。年八十有七,无疾终。   林受 贡士,授通政使司经历。正统十年四月,奉诏勅:“是用尔阶文林郎,父仲长赠文林郎,母吴氏赠孺人,妻杨氏封孺人。”   蒋永洪 景泰庚午乡荐,除徐州训导。引疾归,超然有振衣千仞之想,日与生徒长啸冠廌之高峰,不复问宦津矣,卒之年未妥。   林华 字廷辉,凤翔之子,领成化丙年乡荐,授都察院司务,再迁大理寺司务。持法不阿,触忤权奸,谪芜湖教谕。及权奸伏罪,迁宿松知县,寻升刑部员外,以襄府长史终。   黄斌 字德威,贡生,初通州卫经历,迁南京羽林卫。清慎自持,卒于官,行李萧然,囊无一金。   赖庆 字仲良,明经,授湖广长沙府照唐,月馀遂引归。居家二十馀年,以礼义训子孙,乡人目之为长者。   黄玉瑺 鸿胪寺序班。弘治十六年,奉勅曰:“兹是用尔阶登仕佐郎。”   戴景祯 义民。弘治十九年奉勅曰:“国家先务,养民为急。尔能出备粮米,用助赈济,有司以闻,朕用嘉之。特赐勅告谕,旌为义民。尔尚益敦仁惠,表励乡俗,以副朝廷褒美之意。钦哉!故勅。”(景祯非宦,以有勅,因附此)。   李元瑫 字世玉。父瑗,患痈,瑫吮舐乃愈。寻贡,授袁州府学训导。知府徐琏命往庆宁府寿。忽逆谋作,勒各官传檄。时亦有附者,惟瑫与吉安府训导赵俊不屈,瑫且裂冠碎袍跃身溺水。宸濠义之,卒免,随仝王文成讨贼。   李华 字景实,明经。方其北上也,有林藩者同舟,中途卒,其妻将鬻二女归榇。华以二十金周之,藩之骨归福清矣。授东阿县丞,奉上诏採王木,秋毫不苟。修河堤,镇浮桥,至今碑石犹存。御史马公、吴公,都御史邵公相继奖荐,升保定知县,卒于官。   黄康 字惟良,中嘉靖戊子亚魁,授浙江泰顺令,清介执法,不避权贵。时母在,思之切,遂挂冠矣。甫八月,囊槖萧然。士民遮道涕留,不果。抵家,闭门自好,郡邑重之,郡守杨誌其墓。   林岱 号静庵,明经,授海康训导,升雷州教授,雷士慕之。卒于任。岱,孝女黄珦娘之子也。   谢魁 字公选,贡士,高淳训导,升惠来教谕。会倭乱,以母病告归。嘉靖辛酉,饶平冠犯连,魁议保刘节推镇守。魁素具大略,寇全多有布画,寇平,岭後馀孽复变,兵巡徐公造庐问策,悉平,旌曰“保障奇猷”。   童体元 字德先,贡生。初,训导宜春,服阕,补宣平,升望江教谕,徽州府教授,居丧三年,不茹荤酒,不入燕室。久之疾惫,或慰之曰:“可暂释。”谢曰:“心有哀乐,貌必应之。若夫疾病,所时有也⑨,岂以蔬水致惫耶!”及葬庐墓。生平大端恪谨,其自盟有云:“行已耻矜机巧事,登堂乐与素心人。”而节概可知矣。   李元泰 字见斋,贡士,授太平训导,告归。嘉靖辛酉,饶平寇犯连,泰与谢魁保请郡节推刘公镇邑,协心赞画,率众保守,邑赖以宁。值岁饥,同魁策画,请粮赈济,全活甚众。   童志德 字伯明,昱之裔,以明经首拔。嘉靖辛酉,流寇攻城,德偕谢魁等佐刘节推,计退之,众获赖全。次年,罗袍贼继起,德谋家丁,乘势斩首级二颗。按院李给纪功帖,初授永丰丞,寻升义宁令,有政声。以终养乞归。   谢廷翰 字德钦,贡士,训导南雄,升安福教谕,施州卫教授。博雅恬淡,生徒受业其门,多所进益。历三庠,振铎⑩有声。子聘,逮贡而卒,人惜之。   黄思德 字诚斋,恩贡,临高丞,历署会同、昌化篆,有異政。海刚峰(注11)先生以诗赠,载于集中。因母疾终养,家居五十余年。时邑苦浮粮,协力请蠲。宾筵十次,年九十终。   谢豸 字东井,幼失怙,事母、兄,能孝、敬。十七游庠,旋廪饩。尝读书小棉庵,村有虎患,禳逐不免,题诗於壁,虎遁去。乡人异之。应隆庆辛未贡,授归善训导,升开建令。建,海蛮荒地也,庠土鲜少,豸请设讲院、立蒙塾以教之。俗例聘娶生卒,有赎价入官,悉除之。以疾告归,建人祠而祀焉。   黄玕 字上呈,表之孙。以明经历迁延平府教授,振士风,恤贫士。别时,生徒立碑志之。归田二十余载,以疾终。先是邑侯牛公以“四封表率”彰其贤。   李榆 字春辉,青员之子也。恩贡,授灵山令。著《静观录》,创邑志,奏绩上考,升处州府判;闻母疾,遂谢政归。先是邑中建文塔,蠲浮粮,赖榆首倡其举;岁歉赈饥,发义仓,亦榆之力也。宾筵七次,寿七十一。   罗师皋 字桂亭,元彦之子。事二亲性至孝,居丧三年,不入卧室。嘉靖甲子拟元,阨于数(注12),及贡,训导连江,清介不阿,课士讲学,务先德行。归里二十年,读书不輙(注13)。以寿终。   黄思仁 字近斋,明经。事继祖母、继母孝。及贡,授粤海丰训导。贫生关某,婚不能娶;廪生李某,卒不能殡,捐俸助之。其署丰篆,务清净息争。寻升顺德教谕,卒于任。自号近斋,有“不愿积金,惟求树德”之语。   谢必恭 字节轩。八岁失慈,事继母,抚幼弟,人称其孝。父丧尽礼。邑侯刘公闻而旌之。及贡,廷试授连山训导,造士以诚。建塔、赡贫、助婚,悉捐清俸。匪独士也,即峒民亦感化向学,有祠祀之。寻升平乐府教授而卒。著《正俗四体》行世。   李焘 字见石,事嫡、庶母皆孝,妻童氏亦如之。以明经令缙云。值岁凶,出赈。总宪李公、侍御王公,有旌记存焉。奏最赴觐,卒于杭。当其在任也,得人最盛,进士郑子寿等四十余人扶榇归。今祠于定安桥左。   江以澜 字涣泉,南之子也。弱冠补饩郡庠,嗜学敦行,不私干谒。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尝,文宗旌以孝行。万历壬子贡,训浦城,春风敷化,惜振铎未几而卒。   姚恭 字心翼,寄籍广东海丰县,中天启壬戌进士,任浙江湖州府归安县知县。天启六年三月,奉诰勅:“是用授尔阶文林郎,父应明封文林郎,母赖氏封孺人,妻王氏封孺人。”   李汤臣 字野修,孝妇沈癸金子也。天启乙丑贡,丞武功。慈惠廉明,内翰张嘉以“治著古邰(注14)”。未竟所学,卒于官,民咸痛之,而且立祠礼焉。   童志熹 字成之,性孝,侍婺贞(注15)伯母李氏犹母。堂弟志僴蚤世,遗妇陈氏,激励守节。曾受阳明之学于双江聂公之门,任云南都司断事,思母林氏,遂乞解帑之役,便道归里而寿其母也,未获如志,旋德州卒。   童大猷 号毓江,幼志圣贤之学;及长,恩选入成均,与(注16)宰辅叶台山、宗伯翁青阳、少宰萧玄圃诸公推原道学,相得甚欢。历陵水、大庚令,冰蘖(注17)自持,尤嘉意造士,以阐明绝学为己任。开讲于道源书院,四方授学,有象山鹿洞风,庾人构祠像祀焉。居林下,出赀百金,广祖祠、尝田,族人勒碑颂德,膺府县觯典十六次。读书谈道,接引後学,虽髦不倦。所著有《道源讲录》、《解学篇》等集行世。长嗣可贞生彦深,廪生。   李天美(注18) 字济之,号充宇,文学汀季子也。美承父志,生而颖异,得家学渊源。髫龄补邑庠生,以万历壬子贡入成均。数年,选广东韶州府判,署翁源篆,屡著政绩,不肯奔竞作逢迎态。及致仕归田,构宗祠以报本,教子孙以裕後。族里交游,时相过从,斗酒慰劳。人谓其有二疏(注19)风焉。   【注释】   ①国:误,应作“明”,见卷六贡选篇。   ②稜稜廌冠:非常威严的执法官吏。稜稜,形容威严。廌,“豸”本字;豸冠,古代执法官吏所戴的帽子。豸,一种能辨别是非曲直的兽。   ③皋比:虎皮,虎皮坐席,常指学师的坐席。皋比三十年,就是做了三十年学师。   ④文中子:隋王通的私谥。王通,王勃的祖父,任蜀郡司户书佐,棄官归,以讲学著书为业,所著书名《文中子》。   ⑤剡荐:削牍举荐。剡,削。   ⑥吴康斋:明抚州崇仁吴与弼,号康斋,学程、朱理学。   ⑦丁内艰:旧时称遭母丧。称父母之丧为丁艰,也叫丁忧。父丧称丁外艰,母丧称丁内艰。丁,当。   ⑧陈白沙:明陈献章,新会人,居白沙里,人称白沙先生。任翰林院检讨,乞归,就学者甚众。其教学,以静为主,但令端坐澄心,于静中悟道,著有《白沙集》等。   ⑨所时有也:乾隆县志作“时所有也”。   ⑩振铎:从事教职的代称。铎,有舌的大铃。   (注11)海刚峰:明名臣海瑞之号。   (注12)拟元,阨于数:拟列第一名,但受命运所限,没能实现。元,第一,;阨,困厄;数,命运。   (注13)輙:误,应作“辍”。   (注14)古邰:古代的邰国,在今武功县境,所以古邰就是指武功。   (注15)婺贞:指有坚贞节操的妇女,婺,婺女星。   (注16)入成均与:此四字在复印本中空白,今据乾隆县志补。   (注17)冰蘖:饮冰食蘖,指生活清苦。蘖,芽枝。   (注18)在复印本上,童大猷传后即空白,李天美传是据乾隆县志补入的。   (注19)二疏:指汉疏广及其侄疏受。宣帝时,广为太傅,受为少傅,在位五载,俱谢病免归,日与族人故旧宾客娱乐,不为子孙置田产。   ○文  学   谢家宝 南顺里田心人,潛心经学,领乡荐,授浙江於让训导,迁玉山县教谕,以疾辞,不就。课二子业儒,让登高第,哲列儒绅,经学相传,诚为一邑之光也。   童世坚 少游邑庠,以文知名。正德癸酉应贡,不肯就道,因叹曰:“世与道违,权奸柄用,时可隐矣!”从阳明先生,讲求良知之学,归而沉潛体认,充然有得,而学问大異于人。有阳明先生书,在《传习录》中。又出馀赀,买田为生徒给,提学郡锐赏识之,呼为阳明弟子;自称为寻乐先生。   罗九功 家贫力学,苦志洁操。县令牛嘉奖文行,荐修府志。督学徐慕其淹贯子史,征请讲道。以明经应贡,授瓯宁训导,升益府教授。多有著作行世。   李舜臣 幼英敏嗜学,时以奇童目之。补郡庠员,从温陵许丘葵、莆阳黄凤翔诸名士游。善古文词,著作脍炙人口。副庚午乡荐明经,授鄱阳丞,捐俸置仓,大利运输。寻升柳州府经历,署篆象州,不避权要,曾白三尺①之冤,当道交荐。值季子之变,遂解绶以归。   李燫 少警敏,博通经史,弱冠补郡庠员,见赏于督学王麟洲先生。燫工诗赋,立就,学士多从之游。万历丙午副乡荐,以疾作,遂恬隐焉。   黄卷 成父希闳之志,敦敏嗜学,试輙冠军,而文宗五荐第一,声噪八闽。廷试归,以母老不仕,述古著书,最善真草,字法多行于世。   赖存礼 端方博雅,天启辛酉拟元卷,为侯官令所尼②,置副榜首,以恩贡入太学。大司成蔡,拔冠多士。时魏珰擅权,欲罗门下,诱以美官,拒不应。馆于汀太守金公显名之家,与金忠洁公弟镜镳友善,乞除州幕。疏黄河条议,计最,迁定州。耻复折腰,归休。十余载,著《家规辑略》、《先贤言行录》。子启正,庠士;延泰,明经,不仕;启亨,明经,莆田训导;启英,廪生,名士;孙超彦,癸卯乡荐。   李德桢 工今古文辞,弱冠中乙卯副卷,奇于数③也。从黄石斋、陈二河两先生游,其文章異于时流矣。清操无染,督学陶、吴,直指④李、陆、赵,叠以德行旌之。   林儒 经历景智仲子,甫舞象⑤游邑庠,敦伦睦族,资性颖異,博通经史,屡试前茅,尤工诗赋。吏部李公侍问初令连城时,赏其文有苏家气味。惜乎年四十而终焉。   童可久 总角进庠,试輙冠军。作古文词,酷似秦汉,当道咸以国士待之。非公不至,耿介自持,尤孝友,父病半载,侍汤药不懈;及殁,居丧毁慕,惟以营葬先人为己任。田宅听弟分予,不计厚薄。年四旬卒,邑侯徐公怜其才德而致祭焉,子□□⑥生日鼎,弱冠食饩,文宗□□□□⑦陆皆拔第一。   李焜 少负大志,与弟□⑧炯,下帷攻苦,操觚联案。弱冠游邑庠,屡试前茅,旋膺廪饩,为文宗郑公三俊所器重。有祖母九旬余,焜父武□⑨先卒,责属冢孙,偕妻周氏,左右就养罔懈,以终祖父⑩余年。生平清操自砥。崇祯己巳,北安里饥荒,倾囊赈济。以恩选授广东程乡令,方治装赴任,遘疾而卒,人皆为之哀惜。   官学尧 龀年採芹。时高、曾、祖咸在,晨昏问安,视馔以时,此为孝孙,不啻江夏黄郎(注11)也。读书不鄙章□(注12),浸浸乎大家。著述既富,兵火散逸,後学惜之。生平以谨言慎行遗训。拾揭子兴遗银叁拾两,出帖招还。文宗五旌德行。胡天不吊(注13),卒年四十三。次男讽、嗣孙尚德,廪生,今继其书香。   李标 幼聪敏,耳目所见闻,终身颇能记忆。十七游庠,屡试居优。数应乡试,不第,于是不为章句之学,子史百家皆博观之;不耑治八股之文,诗歌赋序亦工为之。大开讲堂,教授生徒,成就者甚众,如粤中举人姚敬、族中贡士汤臣者,皆其及门也,所著有诗稿、文集,并为当时所重;兵火散逸,学者莫不惜之。尤笃于孝友,父母早丧,产业与兄均分之;兄复将所分产荡尽,标养厥兄终身焉。待朋友极为诚厚。至于财利之所在,则二(注14)毫不以动其心。年八十有二卒,子三人,长有芬,庠生;孙华春辈十余人。   黄景煇(注15) 字章斗,笃实谦虚,若讷若拙。博通经史,潜心举子业,行文一以先正为宗。院道郡邑考试,屡拔第一,孝廉名士多出其门,学宪郭旌其文行。以明经授通判。曾于大地隔拾遗金数十两,访原人江仲枢还之。胞弟荡产家窭,以馆金营葬祖父母、抚幼侄。遇人横逆,含忍受之,置不与较。祖先户内有重务,必殚心力以维持,而後即安,仍不敢自居其功。行谊若此,诚当于古人中求之。   沈友龙 性孝友,资聪敏,幼游庠,负重名,所交皆当时名士,与泉上李元仲诗文往来,不惮数百里访之,款洽数月始还。丁巳榖贵,罄仓给发,仍将银器首饰尽行添济。乡里德之,邑侯汪(注16)深加赞美焉。三男廪生琦,能继父志,辛卯饥荒,将仓榖尽数给济乡族,蒙县主段(注17)匾旌“士林卓品”,旁赐奖语:“沈琦,庠士也,清修有守,读书乐道,且义赈乡族,能缓急人,是可风也,特旌也。”长孙长吉,年十七,以五经七艺游郡庠,后起振振,门多隽誉,人佥云:“友龙盛德之报”云。   【注释】   ①三尺:古代把法津刻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法津为三尺。   ②尼:阻止、阻息。   ③奇于数:命运不顺当,   ④直指:官名,也称直指使者,是朝廷直接派往地方处理问题的官员。   ⑤甫舞象:十五岁。舞象,古舞名,《礼·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成童,十五岁以上;舞象是成童的代称。   ⑥此二字模糊,看不清。其后“生日鼎”之生字,疑为“孙”字之误。   ⑦此四字模糊,看不清。   ⑧此字模糊,看不清。   ⑨此字模糊,看不清。   ⑩祖父:似误,据上文应是“祖母”。   (注11)江夏黄郎:指东汉江夏人黄香,博学经典,能文章,官至尚书令。九岁失母,事父至孝,暑扇床枕,寒以身温席。   (注12)此字模糊,应是“句”字。   (注13)不吊:不怜恤。吊,同“弔”。   (注14)二:不通,疑是“一”或“丝”之误。   (注15)黄景煇及沈友龙传,在复印本上同一页码(又十九),而版面字迹与上下文不同,且沈传已写到康熙四十七年的事,超过康熙县志时间下限甚久,显系重印时羼入。   (注16)邑侯汪:连城知县汪文煜,康熙十六年任。   (注17)县主段:连城知县段昕,康熙四十七年任。   ○武  功   李文庆 字德积,元世祖至元间人。以智勇著,补统义兵,辅高兴等伐爪哇,收伏士罕必阇耶以归,其国遂平。世祖嘉庆功,除授总管。后因连盗起,赐金牌,统军回县镇守。子仲山,以登武承袭总管;适武平黎畲乱,奉命镇守。孙良辅、曾孙敬中,俱袭从义校尉。洪武初,为编民,其裔李子清,洪武乙丑进士;李和,洪武丙子举人;李华,嘉靖间贡士。   宋富 元季任晋江县主簿。洪武元年,从指挥孙正通收军;五年,授和阳卫百户,改燕山右卫前所。洪武六年三月,奉敕将军,敕曰:“国家置府卫以典军政,凡长百夫者必择人而授职焉。尔宋富以英锐之资,武勇之器,为朕选择,俾任是官。尔尚益尽心力能,申明纪律,抚绥士众,则为称职。可昭信校尉、管军百户,宜令宋富准此。”洪武十月十一日,奉敕百户宋富,敕曰:“轩辕平蚩尤以制兵,列圣相传而有军职焉。所以军职者,御武防姦。朕虽薄德,敢不效先圣而安众庶?尔宋富才幹颇能,今特授承信校尉、通州卫管军百户,既承朕命,夙夜毋怠,以称斯职。尔惟懋①哉!”   宋祯 富之子,袭职。洪武己卯,从指挥使朱崇征遵化等处,以功升燕山右卫副千户,改本卫镇抚。宋斌、宋彪、宋时中俱袭职。   宋得 祯之弟,洪武己卯,同兄祯随指挥使朱崇等征克雄县、漠州、真定等处。庚辰,随驾征有功;辛巳,升通州卫指挥同知。宋瑛袭职。   郑友善 初编管河南汝宁卫。洪武辛酉,征云南有功,授本卫百户。後迁四川叙南卫千户。郑友信袭职,改北京开平卫千户。   张得 随驾千户。   吴本 永平卫中所正千户。吴善袭职。   张兴 南顺人,山东济南卫所正千户。   陈福 表席人,山东卫中所正千户。   华兴 姑田人,山东燕南卫右所副千户。   江通 旗所卫守千户。   陈彧 长淮卫右所百户。   罗福 山东宁海右所副千户。   陈聚 山东宁海卫右所千户。俱姑田人。   赖兴 河源人,通州卫右所副千户。   陈暹 南顺人,燕山右卫前所正千户。   郭成 南顺人,山东平山卫中所正千户。   童邦杰 字子龙,玺之孙,府庠生,究心韬略。嘉靖四十一年,寇逼汀郡,杰面军门陆,请生擒罗袍以献。抚台命杰捧招安檄,直入营招顺。贼吓之,杰神色不变。贼谑以诗,杰随和,有“乾坤一统”之句。时赖赐原是胁从,见杰胆智,遂饮杰。杰谕以将功抵罪,赐允谋。饮酣,缚罗袍、杨舜,余党溃而贼首擒。敕赐杰廪膳终身。   周立 字鼎卿,南顺里罗家坊人,忠勇好义。于顺治年间,奉旨特授崇浦屯田都督府候推副总戎,其裨将桑明等二十余人,各有官职。   谢国宝 字赞皇,在城里人。初在行间,抱经济才,素以忠义自许。顺治间,闻其名而陛见焉。谘以当世之务,遂大奇之,世袭以阿达哈哈番②。此特达知遇③,千古所希遘者也。   【注释】   ①懋:勉励。   ②阿达哈哈番:清爵位名,指一、二、三等轻车都尉。   ③特达知遇:特殊的赏识宠遇。   ○忠  烈   李元丰 在城里人,正德七年,武平挂坑寇作,奉宪檄随知县蒋玑往捕。遇寇干黄沙寨,与玑同执,死之。藩臬疏赠冠带小旗七品官,祀于忠惠祠。   童玘、江环、李贱生、俞世旺 皆素勇武。壬申岁,知县蒋玑募勇士征讨,玘等应召,及黄沙寨玑被执,玘等直抵贼垒格杀,遇害。诏赐给绢粟,从祀忠惠祠。   陈玑三十一人① 南顺里隔川人。嘉靖初,杨廷兰劫掠乡落,玑等征捕至陈屋坪。邑丞白志清,纠民兵未至,玑等以手刃贼数十辈。贼纵火烧其庐,玑等死之。侍御简公霄、兵备道王公俊民,命知县吴瓒立祠于隔川,额曰:“义勇”。   吴奇勋 号对廷,表席里席湖营人。天启辛酉,武场中式。初授京营把总。己巳搜罗将才,授兵巡道中军守备。崇祯四年,木员子山寇发②,奉宪令,同上杭知县陈正中会剿于永平寨。杭令被围,勋独冲贼阵,反复救出,以所乘马让陈令,仍率步兵奋呼格杀数十贼,竟死之。③   吴希稷 字坦然,奇勋弟也。与兄同登武榜,力能举鼎。初授钦依把总,升北京行都司。己巳,汇选将才,升参将,委守大同关五军七营火器,入援京师,督战卢沟桥,死之。   黄国举 苦学优行,训徒养志,一时名士皆出其门。顺治四年十二月,土寇自永安乘势攻连,据城,人尽逃散。国举父母两柩在庐,悲守不去,被执;胁撰伪示安民,举大哭,骂贼而死。   蒋受俞 顺治十二年,土寇破连城,迫令胁从。受俞义不受辱,逸归。乡人称其忠义焉。   【注释】   ①陈玑三十一人:应是陈玑等三十一人。   ②发:复印本无此字,据民国县志补。   ③复印本至此後缺一页,下面吴希稷、黄国举、蒋受俞三传据乾隆县志补。   ○孝  友   李瑗 以孝闻于里闾。生元璲,事继母钱氏孝。父子皆以大耄终。元璲生晏、暑;晏任吉安学正,署任六合训导,举堪师范。鸣呼!积德者流光远,连人以此多李瑗之昌其後也。悉见旧志。   童瑗 年百岁,邑侯方公造庐,访长生之术。瑗曰:“无异术,但寡欲清心。济人利物耳。”盖以风方也。噫!既有寿考,又有令名,其守身之孝子欤!故书。   林羽宏 甫周失怙,母李氏苦节抚养。稍长,母命服贾于外。比至殷富,慕先正①之谊,厚宗睦族,周急扶危。授仲子一经,扩蒸尝,焚故券。乡中婚礼不备者助之,生丧不足者给之,待以举火者比比。既以母故,哭恸成瞽,题曰:“燃灯忆念孤灯夜,执杖追思泣杖时。”邑侯牛闻而道之曰:“目中宁几见砥行如此者耶!”   童右 邑庠生,天性纯爱。父先逝,兄弟和乐,以娱母心。迨母没,蔬食悲哀,葬祭悉如家礼,弔者感动。居庠数十年,未尝一入公门,有澹台氏之风。县令牛雅重其操,以孝行申请嘉奖之。   童志召 邑廪生,素性淳笃,文行迈群,善事庶母,与生母无异。让廪于师,让产于弟。博物洽闻,才名震耀;入彀乡荐,而限于数。督学胡嘉其高谊,以孝行匾旌之。   黄思谦 邑庠生,甫五岁而孤,读《孝经》,诵解如流。母江氏,诲谦习儒业,少游邑庠有声,事母敬顺其志。兄早世,嫂李氏矢志孀节,谦命子嘉冕承嗣,长补郡博士员。   黄一魁 幼孤,事母沈氏,每食必恭敬;遇有疾,汤药必亲尝。及长子思德,以弱冠明经,授临皋令。一魁常以母不及见二子为恨,言之泣下。可谓孝矣!   童体行 邑庠生。父童甫抵京廷试,卒于京邸。恐伤祖父母心,私哭奠别所。迨柩至,托族戚劝慰,饔飧必躬进,汤药必亲尝。事其祖父、母,如甫之事父、母也。顺矣!甫之卒也,体行葬祭尽礼,庐墓三载,孝矣!闻学使者田,给孝顺匾以旌之。   童九棘 父早逝,业儒,日以圣谕、《孝经》为庭训。事母、事兄竭思竭诚,有曾、闵风。万历甲午,岁大歉,将承先微产尽捐赈饥。邑侯牛闻之上台,匾旌之。长子茂成,以明经应丁卯贡选,登顺天癸酉贤书,盖其报云。   谢超 事诸兄以友闻。初艰嗣,商于潮。潮有负官缗者,谋以妻为超妾,超偿其负而还其妻。未几,潮盗谋劫超赀,盗妇固与负官缗者妻善,谋泄,妻走达超,超遯去。又商于吴,时告逋②不下千余缗,超取券焚之,卒无所责。年八十,以诏格予冠服。子必先,食饩连庠。   李周臣 植之子,善承先志,笃友于。嘉靖之季,贼乱,携弟应试延津;弟患痢,亲为帚秽。归遇贼,诫舆者:“疾驱于弟,勿及我也。”兄弟免于难,人谓至性所感。凡邑中量田、建学、创塔、修桥,破产以襄其事,盖慕义而乐施者欤!邑令牛公、徐公、李公,逆相造庐以礼之。   谢缨 能顺父志,推诚待诸弟,一钱尺帛不私。常(尝)捐金重建文川桥,邑人德之,年八十终。子必敬,训永福,授兴化③。噫!缨有后矣。   李仕英 郡廪生,早失怙,笃友于,晦明寒暑,偕弟依依膝下,备极诚敬,内外无间言。且好集古,盈箧笥皆其手记。著有《尚书家训》,以贻其后。   童以忠 郡庠生。早失怙,承欢母膝,抚诸幼弟;冠婚,而一钱不入私室。子应举,中顺天庚午乡试。是岁忠卒。其行事,在春坊中允④倪嘉善撰誌中。   沈秉和 父朝宰之卒也,和年十六,侍慈定省不倦。常叹曰:“不得以事母者事父,若得安葬咫尺,朝夕瞻拜,庶少慊。”一日宿庄楼,梦人语:“面山有吉穴,盍往营?”时骇異以语人,及辟荆棘,果如梦,卜期,葬而庐焉。雷邑侯族⑤以“孝思奇感”。   沈惟良 视母疾,衣不解带;母没,哀毁。其事继母,一如其事生母也。抚幼弟以及婚冠,告成人于祖母。盖有孝友之隐德者乎!邑侯牛、沈之稽,实不诬也。   黄有秋 玕之子,慈和天植。以工曹授临武尉,抚绥甿隶,三年奏绩。挂冠而归,馆于留都,馆金尽归亲闱及给同胞。其轻去就而敦伦常者乎!邑令程公以匾旌之。   谢必先 博学宏才,孝事二亲。亲殁,仍庐墓焉。每逢亲忌辰,闭户减飧,悲思不己。娣贵清少孀,无嗣且贫,分衣食给之,娣得以节著。及娣老病,躬为汤药。时称为李勣云。惜濒贡而卒。通判家宝,其长嗣也。   谢汝梧 邑庠生,谦恭孝友。曾以百叁拾金倡建宗祠,谓非孝乎?又造後洋桥、砌长岭路,人戴其德。巡按姚旌之。子建奇,府庠生。父殁,葬荷树塘,庐其侧,梦父曰:“汝诚竭矣!汝母坟,後当居石达砾。”至卜母童氏窀,果应。建奇复输百馀金崇祠祀,继父志也。按院张、应,屡举孝行。   李洞 邑庠生。祖父有还金、建桥之德。父学龙生洞,有異资。母病八年,不忍时刻离。两艰庐舍,以孝著。教人以周、程、朱、王夫子为则。文宗岳、谭。按台郑,旌異焉,详镌雷太史三旌篇中。   林调阳 事二亲怡顺,至老不怠,友爱义方,族里称之,亦长者云。   罗修 性至孝,喜施济。两事继母,尽诚敬,内外无间言。□□⑥路桥,有贾人廖姓亡金七十,修获之,即招还。贾人与谢,不受。郡候钱贤之,按院姚表之。   李仕庄 父唐早逝,遗伯子业儒,仲勤世业;时庄冲龄,克承先志,勉力以成兄学;晨昏定省,依依母膝。儿侄辈志学者,多藉培植,里称“孝友李仕庄”云。   王文经 善事二亲。嫂氏嫠而窭⑦,乏衣粟,不待需而给;侄孤幼,翼之以有成。时造渡桥、建学宫,捐赀完助。其行如此,邑侯徐举以宾饮,无愧焉。   董松 善事父母,多方聚顺,怡悦亲心。弟兄友爱,虽无殊迹可纪,不失为中庸之士。其于亲朋不足者,輙周之。至邑有兴作,如文塔、黉宫、桥梁、道路,咸屡捐助,又其馀也。   沈九祥 乡贤太守仲继裔,明伦□⑧子也。早失怙,事寡母克尽孝道。独立营葬□□□⑨兄弟连丧,待嫂如母,抚侄若儿,不忍寡嫂孤侄分爨。常喜施济,出粟赈饥,邑侯雷申详宾典,旌以“行高一乡”。   王道 父早丧,远贾粤丰,朝夕惟母是念。归省,母遘疾,药饵罔效,道号泣无措,焚香祷天曰:“古有割股疗亲,愿得母痊,予身何恤?”遂秉刀密地割股,昏绝复甦,调汤以进,母疾旋愈。族里举其事以称。   黄聚奎 邑廪生,朴茂苦学,博读群书。母没执丧,泣血不见齿。父晚年病盲,起居沐浴,不离膝下。家贫,以馆食幼弟。所著有闺诗,寓砥士习之意。邑侯徐雅重其器。   黄家俭 弱冠游邑庠,事父母以孝称。父没,事继母如所生之母焉。督学郭以孝行匾旌之。   林日美 榴之子。榴性孝友,日美克缵父志,事寡母以孝闻。邑令杨上其事,按院罗以“纯孝格天”褒之。寿七十卒。   童可圣 幼失怙,事母孝,竭力营葬三代。田产腴让兄,淡泊自守。里人受庇,林姓者餽金,却之,年四十九岁而卒。到今人称之。   黄有颜 乡贤表后裔,琮之子也。颜执父丧,三年不见齿。母耄,左右就养无方。虽⑩天性乎,抑家学欤?对弟子雍雍如(注11),御臧获恢恢如(注12)。里之下无不称为长者,宜乎耿学使有“奕世树德”之旌。颜生策,其立身行已亦如颜;策生景煇,以明经授别驾,待赠策承德郎。景煇通五经,数不第,叹曰:“吾父、吾祖,敬天地、敬鬼神二语,终身受持不懈。别驾,冷官也,忍不念吾祖、吾父之言乎?”可以志。   谢家宝 以明经考通判。少丧父,茕茕骨立,日夕泣血。母谕之曰:“尔父逮贡而卒,以一经授子,子不勉,其如尔父何?”遂发愤苦攻,俭约自持,以家学课弟,相友爱,不没父志也。明季,隘寇作,负母远遁,免于难。北上廷对,授职,少候可除,假归养母,晨夕相倚,凡十馀载。母曰:“匪子,吾无生也。”母近百岁终,家宝愧无俸钱以葬母,竭力成礼焉。   沈庠 宗槐长子。宗槐习举业,数奇未任,仗义好施,赈饥恤寒,为署篆别驾刘公旌义焉。庠有父风,事宗槐孝。幼丧母,事继母如所生。初贫,携弟康贸商三山。康夫妇寻卒,抚幼侄犹子,教养、婚娶备至。晚年赢余,善赈贫乏。其慕义强仁者欤!铨部周公廷鑨高其谊,请于朝,予爵一级,檄郡县隆礼待焉。生子四人,皆肖。癸卯,孝廉元霁,其第四子也。次子元霖,食饩;长子元震,克绍德,生子日表,明经。先祖文江卜宅以葬父,而兄弟相执未决,文江曰:“术家言不过以人理合天理耳,何争之有?”连俗酷尚风水之说,闻文江之言可以喻矣。   沈起昌 孝廉恩举之父也。少失怙,事母克爱敬;抚二弟,婚娶成立。生平谨而肃,直而和,宽而恕。盖君子之行而隐者欤!大其宗是在孝廉矣。饥平粜,负者焚券,虽细行也,亦君子所难。其幽德必有不可殚者。妻项氏,相对如宾,无懈容,每语曰:“量大福大,机深祸深。”其君子之言乎!   吴天俊 生员。六世不分祖产,家推天俊筦理之。衣食必均,兄弟友爱,翕如也。又长汀界宋坊桥久毁,民病涉,多溺死者。天俊捐助百两而为倡首,李广文(注13)建学庑门木薄,天俊勤勣鸠工,荐优行赏格。   李有遇 甘贫乐善。年八旬,遵六训,丁亥冬遭寇,负母逃入山林,怡情友弟。考终焉。   童可尧 天性笃孝。父丧,哭泣哀号,乡邻闻之,亦泣下。父未葬,食不重味,苫块之上,风晨雨夕,哭声不辍。及营葬,负土筑若马鬣,行者望其封曰:“孝子之所手掬土也。”生母李氏,性至严,事之尤谨,稍不怿,跪之膝前,得霁色乃已。及长,能自赡,且恤周三党,岁无虚日。郡丞樊公署县,议建天马文峰;输金首倡,竭力襄成,邑侯陶嘉其行谊,敦请宾筵。   李天丛 汀之季子也。少从父兄授经,以例监充礼部儒士。事汀公孝,父爱之笃,公承顺弥笃。父没,事兄天美,敬恭必至,同爨不忍分居,竭力治家。所以天美得耑力于儒,以韶州别驾成名。生平之事上处下也,无小大,无敢慢,族党以温温恭人目之。长子烶,登贤书,授县令;次子熺,弟子员,皆公隐德义方之所致云尔。   沈景高 廪生,逢济父也。三岁失怙,母寝疾,衣不解带者数月。抚幼侄如已出。生平醇厚,乐善好施,凡遇人急,倾囊以济。即如丘家山有桥冲废,溪流验恶,溺死者众,高复造舆梁、建镇庙,捐田数亩以祀山陵。自是永无水患,往来赖之,至今称颂不衰,妻李氏,事姑谨恪,三馈非手治不敢进,尤足为闺式云。   谢汝砺 早失父,事母极诚敬,一馈不离左右,虽细事必躬亲。母年九十卒,哭踊之声,闻于闾里,三年犹不入寝室。抚三幼弟,帅以礼义,俱得成立。建家庙,修历代先茔,又尝助金修城,倡建城隍庙。邑侯徐、程、傅、咸表其闾。子璠能,以孝义世其家,手创业,毫不自私,均之伯仲;建学、立桥,皆竭力以襄厥成,邑举为乡饮。孙学天,食饩连庠。   沈明模 在城里人,耿介不阿,义形于色,里闾以古彦方目之。事亲孝;为兄三娶,兄逝恤寡抚孤不倦。及大清鼎革,斗米千钱,饘粥赡饥,乡人得活者无数。先朝已旌冠带,百年犹勒乡评。子尽忠,邑庠生;孙元奇,甲午恩选。   丘瑾 父早丧,母张氏患疯,瑾与妻杨氏朝夕侍养,以手舁母,递相更代。母、子、媳承欢三十年。张氏卒,瑾以孝闻,邑侯徐、程、丘前后旌表,按院李给“纯孝”二字,以旌其庐。   罗学仕 曰:“吾毁齿而龀,吾父不转之南亩,而坐之门侧之塾,期我学也。及束发而弁也,夕去孺子而朝进之成人,期我躬行也。遗我如此,与财孰多?”多财亦足以悦亲,服贾亦良,其家殷殷富矣。又曰:“吾父游粤弗归,夜卧谁为搔背庠耶?继母犹吾母也,盍为父续已断之絃而善事之,吾父其差慰乎?”由是孝行高里中,雅不治产,然喜施,虽隐约斥财,赈人益力。年七十余卒。   钱国佐 邑庠生,天性笃孝。生母王氏丧明,弗能步。丁亥冬,流寇陷城,火焰房,遂负母而奔于学宫,母免于难,而已身复殉焉,内外咸称其孝。   伍文蔚(注14) 字彩玉,性至孝。幼年失恃,輙能锥心泣血,踊哀号;又恐伤父意,日则佯于父前作欢喜状,夜则拥被而哭,衾褥泪痕斑斑。续因家贫,父命往外贸易,得父书则喜形于色;若云少安,则废寝忘餐,急归以尽孝养,数十年如一日。父病,衣不解带,旦暮哀天愿以身代。及父殁,号痛绝而复甦者数次。及葬,仍宿墓所,不忍遽离。祭则致斋备物,哭泣感慕。至于父念先人营葬未毕、祠宇未建,即体其志而捐资首唱,竭力襄事;且推类以及族中无祀孤骸、房内无依嫂侄,俾各得所。生事葬祭、继志述事如此,前任县主段曾给匾以旌其行。康熙五十二年冬,合邑人士述其事于邑侯程,详其由于郡宪吴,见在申请抚宪,照例旌题,以励风俗。   江九功 字叙九,性孝友。亲在,色养无违;亲殁,常如袒括(注15)。葬则竭力卜择,祭则备物尽诚。事继母等之亲生,致爱致敬;处兄弟真如手足,让产让财。体亲意志,整先茔,恢祀事,厝外祖,捐祭田。且好善乐施,宗族乡党无间言。署篆李公给匾旌奖,行取(注16)段令更有讚言;陈广文表章于前,程邑侯褒崇于後。豸山祠祀,象厥高风;邑乘传之,以励後来。    【注释】   ①先正:前代贤人。   ②逋:拖欠。   ③训永福,授兴化,任永福县训导,兴化府教授。   ④春坊中允:官名,魏晋以来,太子宫称春坊。中允,太子属官。   ⑤族:误,应作“旌”。   ⑥此二字模糊不清。   ⑦嫠而窭:寡居而贫穷。   ⑧此字模糊不清。   ⑨此三字模糊不清。   ⑩虽:仅。   (注11)雍雍如:非常和善。雍雍,和谐的样子;如,然,助词。   (注12)御臧获恢恢如:管理婢仆,非常宽大。臧获,奴婢的贱称。   (注13)广文:泛指儒学教官。   (注14)伍文蔚及江九功传,皆页码重复,版面字迹与上下文不同,且所记之事超过康熙县志时间下限甚久,显系重印时羼入。   (注15)袒括:左袒束发,古丧礼。   (注16)行取:明制,州县官有政绩者经地方长官保举,由吏部行文调取至京,通过考选,补受科道或部属官职,或奉旨诏见,均称行取。   ○友  谊   林瑞 璧洲人,偕友彭翔、胡一贯膺贡北上。时都下疫,翔与贯皆染疾。已而翔死,瑞殡之;贯死,瑞殡之。其二友馀囊所手封者,以笥贮之,还其家。先是,出赀扶二柩返里,至留都,或劝入监。瑞曰:“如入监,二柩谁归?”竟扶柩抵乡。其笃于友谊如此。督学邵锐闻之,命县令方进奖励、莆生谢炯作传。   李世显 杨家坊人,与乡人林廷友善。嘉靖三十七年,广贼百人驻营陈屋坪。世显往护,贼党惊散。世显中枪死,因叹曰:“既全邻家,一身何恤?”县令陶侯、许侯闻之,旌其门。   黄思诚 邑增生,性孝友,喜交游。幼与邑庠吴思义善。义贫,衣食之;逮死,殡葬之;朔、望每诣其家哭奠焉。是亦友谊中之克笃者。   ○隐  逸   童昱 少负经济大略,从乡先生李庆游。及长,慕吴康斋先生学。晚年,卜筑文溪东,名曰:“东皋清隐舍”。   童公讳昱① 字道彰,号东皋。自少研经史,能文章,恒□□②自命。尝念为学在明道,人惟道之不明,故无以善身善世,遂远从江右吴聘君与弼学,悟道在动静语默间而归。以亲老独侍,无意仕进,隐居东皋。日与林景容、吴秉英以程、朱正学相砥砺,或终日忘食,终夜忘寝,愈加纯粹,时有敦本尚论之作。当天顺间,《遇雪》一诗有“何时利见大明日,洗出青山绿树容”句,忠君忧国之情见乎词,虽遁世无闷,殆非石隐者流也。迄国朝戊子岁,巡抚张公伯行倡道闽疆,慕公之学,特檄连城县建文溪书院于学宫右,以祀公与邑宋儒丘公鳞二人,令有司每岁春秋致祭,牲杀赞礼如各坛祠例,俾後学朝夕瞻拜,有所观型。越三载庚寅,连士以公未与乡贤之祀,于典有缺,佥请邑侯段,上其议于当道,俱允崇祀乡贤祠。公著有《东皋集》,其行谊详《八闽理学源流》及诸载籍。季子世坚,为阳明高第;厥孙志德、志熹、大猷等,皆世其学。即今後裔寿宁广文日鼎者,亦勇往慕道,为张公深契,而壬午举人祖望者,学邃品高;馀文学数十辈,悉砥节砺行,无愧于公焉。   沈长权 素性友义。如董建学宫,如倡筑城陴,如构东城楼,如焚某某债券,且施贫棺及修桥路,岁歉赈济,行谊种种,闻诸侍御伍石李公、佥宪月川钱公,皆曰“义士也”。欲建湖口桥,未及而卒。其子廷翰等继志捐赀,踵而成之。太宰古冲李翁勒其事于桥之左。   童得庆 宣德③年间,沙、尤寇邓茂七乱,时无城堡,庆与乡官许浩志相计画,周视冠廌寨要害,捐赀重葺,率众依之。寇围不解,久闻庆名,欲迫庆以银数百两,下寨善谕,寇曰:“我等素闻公名,不忍害。”众赖全生,邑人戴之,因号曰“廌峰公”。   李应文 敦义行,时流寇袭邑,文首倡建安东关,邑赖全庇。人有含冤欲白者,暮夜以金馈,文却之,力为昭雪,至今犹引以相劝勉,称为“李大叔”云。   李青员 买乡人张德田,值银五十两。德醉卧失落,醒欲堕井。员闻之,不忍以田故伤,复如数予之。是夕,梦神授一榆枝曰:“尔有阴功,锡尔令生④。”生子名榆,仕至处州府别驾。   李植 九岁失怙,日拥棺哀泣。事寡母孝,且好施济。年四十,闭门恬养,搜⑤神玄冥。归⑥时,自赋有“虚度浮生九九秋,归枨⑦不许惹闲愁”之句。是夕,据梧⑧而逝,里人奇之。   童志伋 业儒家居,邑令旌曰:“隐德流芳”。夫隐德,不可见也;流芳则子大猷授大庾令,有治声,所著《性命灵章》、《道源讲录》诸书,阅五十年明清革矣,县令杜公梓以传之。   李汀 邑增生,清贫励行,筑室东山,潜修好学,注训一遵紫阳⑨,以课生徒,生平目不睨视。其父应钟,有如金之操,而汀善承之训。子天美,应万历癸丑贡元,任广东韶州府判,政绩有声;孙烶,中辛卯者魁,任陕西宁远县令。   林爱 邑廪生,性耿介端慎,一介不苟,庶几古之廉士。里有为不义者,咸惮之曰:“勿令林君知也。”   童体和 雅好诗史。嘉靖辛酉,流贼袭城;时值大饥,节推刘公委体和赈济,盖知体和爱能济也。子养正,授广西阳朔县令,囊无金,世以清白称之。   李学儒 瑗之裔,邑庠生,克承先训,事父母存殁尽诚,寿九十六终。   钱文林 慕义好施。邑虎忙岭古路峻岭,文林捐赀易治,行人便之。邑建塔、改学、筑闸,多所乐输,寿八十有九。子应魁,朝夕侍奉不懈。及卒,庐墓三年。时御史张、郡守笪题旌孝义牌坊。   黄鸾 好读史,喜诗文,常以忠孝垂训,著“孝亲惟聚顺,忠君在立诚”等语,恬隐西郊,陶然自适。   罗世礼 义气自好。嘉靖年间,流寇警,世礼率子福、裕、祯、祥、祉、礻任抚禦之。连之人多避旗石寨,粮窘,世礼开仓分给,盖义侠而隐者。   谢文晏 父年九十有二,晏事之,朝夕同膳寝。其遗行里人能道之。至于建憩亭于楮岭横山,行者到今感焉。   赖琼 儒家子,素好义,不欲以金钱丛棘自拥也。县无文峰,何以结秀?琼首倡建塔。至于学宫、文昌祠之大举,琼亦匪吝。诚足嘉尚,邑侯屡举宾筵。   林一樑 邑庠生,九岁失怙,事母孝。读书观古人忠孝大节,輙揭之壁间。每谓人曰:“知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   林钟元 审理岱仲子也,性愿而恭,言动礼法自闲。嘉靖末年,岭後寇乱,被掳入巢。询知姓字,贼惊服素行,命扶卫出。颐年优游田亩,诗书迪後,亦见其概云。   谢绍荣 性友爱,将已置产与兄分;捐赀建昼锦桥,邑与宾筵。子经、孙汝梧、曾孙建奇,俱见于志。   江南 本性醇朴,好善乐施,幼失父,事母孝。适有疲癃袁姓者,目击惨然,引至家,给养以终其年。每岁寒,多设布衣,道遇贫窭给之,诚良民也。   童大亨 幼过目成诵,耻童子试繁搜检,不就。逮壮,佐父志德丞永丰,有循誉,益藩闻而辟为典仪正。父升令义宁,告老归,卒,哭至脐裂。事母无间然,终年五十三。子可久、孙三纲、曾孙日鼎,俱廪生。   董厚 敦伦睦族,为里中义门。贫不能娶者,助之;赀债不能偿者,焚其券。遇人无少长,礼下之,未尝一言忤物。即骄悍者,见之輙云长者,亦自默化,金司理式其庐宾之,以年高,奉诏荣给衣帛。子三,文光、文辉、文耀,克遵义训,屡以公勤著绩。邑侯徐、李、雷历旌孝义。令德寿恺,後先相望,选膺宾筵。文光孙大炜,明经,考授学训。   郑子信 南顺里人,赋性诚朴,生平乐善。人有以非礼相加者,惟婉逊以避,毫不与之较。故终身未尝讼人,亦未尝为人所讼。遇荒年,给粥饘饥,存活者多。有贫不能殓者,则助之棺木。曾于路拾金数两,乃乡人罗壬鬻子之价,因醉而遗于路,访实还之,其不欺如此。至于县有大役,如建学、筑城,皆倡作。居家日以六谕训子孙,其子孙多守理法。郡守王举乡饮,以宾礼宾之。县令杜下车闻其善,申详三院,书名于旌善亭,年七十九岁,无疾终。   李有藩 即文学李标之季子也,少业儒,以数奇不偶,因力耕为业。生平举动,无有不遵礼义者。其住家,事父母爱敬饬尽,自幼至长,愉色婉容,并无违言戾行,族党莫不以孝称之。事两兄恭而有礼,而于财产尤能推让,以故怡怡亲爱,始终无间言。有子六人,教以义方,或治诗书,或习手技,皆谨饬不浮。一门之内,雍雍睦睦,其家法亦有可观者。康熙五年,学录其素行,举报乡饮大宾。至今年过古稀,尚矍铄未艾云。   沈春鹏 连之应宾饮者多矣,沈氏世为县著。沈其姓,春鹏其名也,性厚而情和,又负其赀未常(尝)少骄于人。与人交,必求其善而隐其不善,故善者莫不愿与春鹏交,而不善者莫不加敬诚。又不肯有所忤,以谓非尽善于人之义。用是,乡里莫不辑睦,往往称为长者,春鹏亦不为之谀也,深自砥砺,期于尽善而後快。其生平,古之人不足多也。虽然,春鹏之忠厚传于家,达于里闾,克绍其先世,古人何足道哉!   吴松竹 表席里人,年八十余卒,裘令宾饮之。生平不效里闾庸人,旦夕龌龊经营、求田藏镪为寒饿计。其以义自丰,长者也;以善自懋,恪人也。无堕尔已,子孙效之;无燃尔萁,兄弟居之。若夫礼文仪物,行于宗族乡党,随时制宜,而訾諐不及。谨身之行而节时之用,譬如虬松筼竹,生于古涧之底而不试,自与清风期也,以是知其人与名之所植哉!其行事大略可观矣。   沈桢 隐君子也。其先世吉安太守,传至父继权,为乡之望族。桢少敦诗书,不慕仕进,年八十卒。子男一人--兆阶,署仁化县学教谕。先是,邑侯顾讳祖奎为之铭其墓曰:“才足用世而为乡之善世,非其命也,亦其志也。山夷谷堙而来者不坠,非其志也,固其义也。”   罗寿兴 为人严重深博,忍事镇物,其气貌沉沉,伟然文人也,七十而卒。年方少,以为艰难之易失也,崎岖桑柘间,延师以训其子旻霁,採泮之芹茎讫。晚岁不自侈大,自田闾间积勤服业以起其家。父子且耕且学,以无忘先世之绪而开其来者。其生平于缓急轻重之际,有足观者矣。   余秉良 余姓,秉良其名也,世为连城表席里之农。⑩至秉良,家赀稍裕,每以勤俭训子侄。遇有修建即捐助,里中贫乏輙周恤之,若忘其从艰难而得者。   戴景祯 弘治十九年民饥,景祯发粟以赈,全活甚众。大吏白其事于上,旌为义民。   童永恕(注11) 童昱之父,世坚之祖也。性善乐施,敦伦好义。尝植公田以赡族党,捐粟以赈乡邻。曾孙八代,未尝分居,仁让之风挹于乡党,举报宾筵。(注12)   张国龙 少孤,既长,痛未能事亲,力行善事。有叶石涯,因贫欲卖其妻,即解囊以周之。寇焚劫沈维生,力救之,获免难。时客粤,有上杭友人莫爱病死,因殡之以归。寿至百龄。(注13)   沈济龙 字霖雨,明时中副榜。顺治四年,土寇窃发,其师李德祯为仇家所指,诬其通贼。高游等统兵恢复连邑,缚李德祯将斩之。济龙率诸生代为力辩,获免。人服其义。   蒋正春 刚勇好义,母吴氏死于寇,正春奋曰:“贼杀我母耶!”愤不顾身,手刃数人,生擒官旭祯以献。(注14)诸贼遁,而孝勇之声彻于遐迩。获贼所俘永安、沙县男妇伍拾馀口,男皆给其口粮,妇皆访其家归之。顺治三、四年间,寇陷连城,团聚赖源、山背等乡。告以大义,倡以守望,御侮之方悉具,盗莫能侵。郡守李、副总高旌之,署篆王令举大宾。厥后捐资修城,蒙杜县主匾奖“助而维城”。文庙及启圣祠皆乐输。又捐赀砌路,自赖源至永安湖口及曲溪,计壹百贰拾里;督造文川桥,鼎建牛栏桥,及长汀太平桥、宋坊桥、叶屋岭、俱乐助修造,行人称之。少年曾遭蛊害,因精调治之方,于是广施其药与方,全活颇众。卒年六十有八,亡恙而逝云。   【注释】   ①此传在复印本中列于贞节篇内,显然错误,且版面字迹与上下文不同,又已述及康熙庚寅四十九年祀入乡贤事,超过康熙县志下限时间甚久,显系重印时羼入,今附于隐逸童昱传后。   ②此二字模糊,无法辨认。   ③宣德:误,应作“正统”。   ④令生:似误,应作“令子”。   ⑤搜:乾隆县志作“棲”。   ⑥归:对人死的别称。   ⑦枨:乾隆县志作“根”。   ⑧据梧:依梧树而安息。据梧而逝,意思是指毫无病征,安然地死去,不是真的依靠着梧树而死。   ⑨紫阳:朱熹晚年主讲紫阳书院,故亦别称紫阳。   ⑩复印本至此后还有“其父祖稍稍”五字,下面缺少一页。今据乾隆县志补余秉良之传尾,戴景祯、童永恕、张国龙、沈济龙四人之全传,蒋正春之传头,因乾隆县志对康熙县志文句已稍作删改,今为文句衔接,删去了康熙县志余秉良传“其父祖稍稍”五字。   (注11)此处删去了“理学乡贤”四字。   (注12)此处删去了“雍正五年崇祀”六字。   (注13)此处删去了“雍正五年崇祀”六字。   (注14)复印本蒋正春传无头,上面的文字是据乾隆县志补的,下面是康熙县志原来的文句,只在开头删去一个“之”字。   ○贞  节   丁氏名三娘 吴继养妻。继养卒,丁氏年二十有三,男士奎甫二岁,氏哀痛屡绝。亲族谕以有子尚幼,若抚育成立,不覆其宗,岂不大愈于死耶?氏感悟,教养其子,为之婚冠。士奎旋卒,氏益孤。五十余年凛凛如也。   卢氏 谢文中妻。年十八岁夫死,遗孕浃旬①而生。凡事姑抚幼,惟遗言是从。氏没,县令周敬撰文祭之,训导王顼为之赞。   萧氏 义民戴景祯妻。戴早世,氏以节自守,事舅姑尽妇道,继承夫志,恒有济人利物之心。捐赀创北安里十二不平石桥一座,砌路三里许。正德四年,大帽山贼反,县令蒋玑筑土城,欲建危楼数座为守禦。时民力告乏,闻氏贤,因命创西门楼一座,费金四十两。年七十余卒,乡人至今德之。   吴氏巧丕 江应魁妻。年十七适江,十九夫亡,遗姙数月。姑老家贫,氏矢志靡他。及分娩,举一子江耀先。氏绩纺自供,终老姑馀年,抚幼嗣,艰苦百状。邑令台申其事,按院汪以“节凛冰霜”旌之。年七十有一而卒,子耀先,里中推为谨厚,皆氏遗教焉。   江氏辛娘 黄霆妻。年二十有三夫卒,家贫,氏辛勤绩纺,上以事老姑,下以抚遗嗣,人咸称为节孝妇,卒年九十三。   童氏 生员黄文皋妻。于归五载夫殁,家贫无子,立志守节,奉翁姑竭力不懈。年五十有六卒。   谢氏 生员黄廷瑛妻。年二十二夫死,事老姑不懈。姑怜其贫幼且无嗣,恐不终志,欲强之。氏曰:“夫业儒,今他适,宁不辱夫地下耶?”久之,贫约弥甚,绩缕度日。及姑没,乡邻怜其寡且贫,欲止其丧仪,氏曰:“丧具称家有无,丧仪不举是何礼也?”设灵几;具蔬果,踊尽礼。乡人叹曰:“贫寡如礼,尤不可及。”卒年七十馀。   童氏 邑庠生江英妻。年十七归江,甫九月夫死,守节终身不易。养湖秀为嗣,娶妇林氏。未几湖秀死,遗一女。童氏早夜抚育,其妇林氏,亦克成厥志。姑媳双节,卒年各七十馀。   黄氏 邑庠生余文炳妻,适余二载而夫死,遗有幼子,未几亦卒。舅姑悯其早寡,欲改适之,不从。年七十馀卒。   李德娘 国子生童纶妻。年二十有一,夫死无子,自誓守节。勤能赡贫,无求于族。衰年择嗣。年八十馀卒。   李氏妙金 林禄妻。未笄,听读“烈女不更二夫”句,询父解其义,父大奇之。十八于归,家贫夫病,常默祷,愿得一後,以续夫脉。十九,生一子羽宏。二十禄亡,氏哀甚。殓毕,跪姑泣曰:“氏失所天②,欠一死者惟姑老嗣幼是虑耳。”语毕昏而甦者再。惧伤姑心,毁容深居,勤女红以养姑育子。姑病,朝夕汤药;姑没,竭力营殡。节孝如一矣!寿八十有九。阖邑公举郡守万,督学徐给“栢舟趾美”匾以旌,邑侯牛诣庐亲撰诗赠之。   姚氏 廪生赖璟妻。璟早丧,氏仅二旬。家贫无嗣,每欲死,以公姑在,故矢志自守,克尽孝敬。乡里叹羡者如出一口焉。   黄氏妙贵 林忠妻。年二十一丧夫,姑耄,幼子应春伶仃孤苦,氏甘自守,资女工以养老姑。孀居五十馀年,矢志愈坚。邑侯郭以事闻上,巡道尹给节孝匾旌之,邑侯牛以诗赠。   丘氏 林廉妻,年二十馀,廉亡,家贫子幼,氏矢节自守。署印郡佐陈以“节比松筠”旌。寿九十九而终。   谢氏贵清 童埴妻。年十八适童,二十一夫亡,无嗣,氏誓不再适。几七十余年,足不阃。县令丘举节行申请,按院李以“贞节可风”旌之,且题其匾曰:“有子守节,已为人所难;无子而矢志靡他,贞心可贯金石。”等语。卒日,人皆哀思。   罗氏富贞 年十八适李铮,甫四月夫殁。立兄子扶阳为嗣,抚若已出。家四壁,竭力事姑江,以孝闻。年七十馀卒,按院以孝节旌之。   沈氏癸金 李枢妻,善事姑。枢早世,遗训二儿,读娱姑前,姑几百岁而终。氏亦七十馀,同姑寝处,扶腋溲溺不懈,年九十二而终。邑令程旌以节孝。   吴氏 谢文魁妻。年二十三而寡,无嗣,舅姑慰之,为立嗣。氏事舅姑克孝敬,按院乔旌其门,氏抚嗣子世选若已出,教以游庠,举优行。   童氏锦嫦 儒童沈期亨妻也。亨幼卒,氏年十九,一子匍匐,次尚胎。泣血,几载未尝见齿③。奉姑膳,温凉必察;视疾,药每亲尝,抚二子铨、鉁成立,族闾称之。   黄氏闺秀 庠生谢举妻、生子汝楫,甫三岁,女周岁。举早卒,氏年二十,自誓曰:“立节,存孤,两大事也,”六十余年,服事两继姑,获欢心。时以一劳课子,有敬姜风。厥子楫,以孝闻,邑令李以节孝旌之。   罗氏 童秉刚妻,夙习《女诫》,知大义。夫经商,外殁于南昌。氏闻讣,踊悲号,绝粒累日,即欲从夫地下。姑舅力劝,乃忍死为未亡人,旅榇未得归,氏啮一指流血,曰:“宁子母饿死,决不忍旅魄无依也。”悉罄妆嫁之赀,舁榇而归葬焉。夫既得首丘④,犹不忍茹荤,终身素食,而“柏舟”之志愈坚。虽敝衣粝食,弗恤也,惟日冀子以成立,督教读书,有熊丸画荻风,舅殁,破产治丧,慎终如礼。   沈氏新凤 童名标妻。拾柒归,周载夫亡,无子,剪发绝食求死。祖姑百端谕之,乃奉祖姑,同室寝处,不离左右,祖姑病,吁天求代。迨殁,哀毁骨立。家贫,纺绩支持,奉养舅姑无间;事继姑复谨而孝。遭乱,百窘不回,尝语邻妪曰:“未亡人忍死者,代夫尽子职也。舅姑百年,则从夫于地下矣。”年近六旬,清操一致,人称其节孝云。   沈氏 童应命、应泰之母也;非生母也,乃嫡母也。何以陈氏生二子而不书?贵沈氏之贤而不妬也。妬,女人之常情。沈氏力劝以宽纳妾而生二子,所以贤也。且抚之如已子,教习举子业,二子列于胶庠,贤不仅以不妬也。门户方张,和气充溢,入其门,油然生爱敬。诸孙者,沈氏之孙,所以九十余,在堂颐养;二子奉沈如奉陈,亦不忍彼母、我母也,沈氏所以寿而昌也。沈氏本生父母某名氏,无嗣,以宽妻葬之。     【注释】   ①浃的:十天,一旬,浃,周匝。   ②所天:指丈夫。旧时以天为最高尊称,认为“夫者,妻之天也”。   ③见齿:指笑。笑则露齿,故云。   ○烈  妇   姚氏 庠生童佐乾妻,乾暴疾外殂,柩归殡葬,设灵毕,乘家人熟寝,潜投路井而死。至今覩井而嗟痛焉。   林仙月 生员江燝妻也。生一子江承聘,教育游庠,丁亥腊,土寇逼城,嘱其夫若子曰:“吾义不受辱,汝其各为计”及寇陷城,氏遂缢死。比大兵恢复,距腊几一月,其子始获尸于江祖祠中,颜色不改。是亦女流中之不可泯者。   李官娥 林德妻也。性贞静。丁亥冬,山寇陷城,德值外往,娥不为贼屈,自缢而死,人皆哀之。   桑氏连姊 傅汝璧妻,傅桂继母也。丁亥冬,山寇逼城,桂曰:“势危矣,盍逃之?”桑曰:“子以吾故迟行,则两死,不如子逃。”遂泣别。逮城陷,桑携女傅三姑投莲塘而死。   李氏 周廷诏母;林氏 廷诏妻,生员德辉母也。丁亥冬,寇陷城,李曰:“命可舍,身不可辱。”遂偕媳林氏抱幼子投学池而没,节烈诚有可风。   ○孝  女   黄珦娘 黄应礼之女,林廷玉之妻。年十四,父病危,百药不痊,潜祷天割股烹进,父病旋愈。及于归门,生子二,长岱,仕至审理正;次岳,应贡廪生。至今厥后昌炽,连邑中所不素见者。   ●卷八 艺文志   知县都门杜士晋辑   语云:“极好官,必有一篇不好文字送归林下;极恶人,必有一篇好文字送归地下。”至哉言乎!大凡与见任官作文,则谀官;与去任官作文,则谀墓。甚矣!谀者,德之贼也。至于诗,凡信口谓之打油,猥集谓之业海,滥刻谓之灾梨,苟和谓之逐臭。所谓山谷老人云“有‘北征’、‘终南’可不作”,谓其有关系与无关系耳!是志也,一论品,一考政,一稽实,一励俗,执四法以衡;百世后斯无令观者喷饭、掩口、捧腹、绝倒。   ○疏   筑城奏疏   江南刑部江西清吏司郎中臣童玺谨奏:为乞恩筑城以保障地方事。臣原籍福建汀州府连城县人。切照本府所属地方,北连江西之赣州,南接广东之潮州;山谷蜿蜒,深林茂密,土俗顽犷。或邻境盗贼之延蔓,或地方奸宄之窃发,百年之间,已①经寇乱。且举其甚者言之:正统年间,则有贼首邓茂七之祸;成化年间,则有贼首温文俊之祸;正德三年,则有贼首李四孜之祸。戕人躯命,污人妇女,焚人室庐,劫人财物,甚至掘人坟墓,绝人宗祀。凡遭荼毒之家,难以数计。实乃恶甚于虎,烈甚于火,见之散魄,言之痛心者也。至正德九年二月内,又被江西贼首叶芳越城,本府地方,杀掳之祸,视前尤惨。虽幸有兵备府官督兵却之,然后来伤弓之民,夕不安枕。仰惟祖宗列圣,奠安元元②,所以预为防寇备害者,靡所不至。以本府言之,既设郡治一城,卫之以军矣;于要害之处,又设武平千户所一城以守禦之,又设上杭县一城以屯守之。其于宁化、清流等县,亦皆近筑一城,盖为保障地方计也。故有城处所,虽经前寇,民多保全。惟连城一邑,素当盗贼出没之冲,未尝设有城池。每经前项寇乱,罹祸独惨:或空邑逃亡,而仓库不守;或少壮幸脱,而老弱塗地。如本县新泉、杨家坊等处,糜烂污辱,又有不忍言者。由是观之,城池之有无,利害之关系如此。先年,巡按御史吴一贯亦曾奏行,委先任本府知府吴文度,踏量基址七百余丈,估计砖石工费不满万两,已经勘结回报在官。彼时本县地瘠民贫,财力难处,而上司迁转交代不常,故临患而思备,寇退则因循,岁复一岁,竟未成功,频年有警,辄复仓皇。臣本疏愚,误蒙录用,固知当以天下为计,而不容以乡土为忧。但皇上覆物同天,保民如子,不忍使一民向隅而泣,一物不得其所。矧连城虽小邑,里分亦馀三十,丁粮亦有万数,顾置之于覆冒之外哉?臣用不避斧钺,冒昧上陈。如蒙睿照,俯恤民患,乞勅行巡抚并巡按、守巡、兵备等官,从长计处,量筑一城,为经久之计。仍乞查照延平府顺昌县先年筑城则例,预行布政司,候派粮之时,立通融之法于筑城地方,该府属县多派折色银若干。征收之际,明白晓谕该征人户,每石照旧征银柒钱,照例内扣二钱七分解京,其余四钱三分存留筑城支费。大约多派折色一万石,可存留钱四千参百两矣。只在一年,或匀作二年扣算,彀数即便停止。如此,则在此无独立难成之患,在彼有众轻③易举之势,城池可完于不日,民生获保于无虞。国家一视之同仁恩④,覆帱⑤于无外⑥矣。为此具本奏闻。   【注释】   ①已:应作“几”。   ②元元:平民。   ③轻:似应作“擎”。   ④一视之同仁恩:应是“一视同仁之恩”。   ⑤覆帱:犹言覆被。帱,也是覆的意思。   ⑥无外:指极大的范围。   ○书   王阳明先生复童克刚书   (克刚,本邑贡士,先生门人)   春初枉顾时,承以八策见示。鄙意不以为然。既而思之,皆学术不明之故。姑且与克刚讲学,未暇细论策之是非。旬日之後,学术渐明,克刚之见豁然,如白日之开云雾,遂翻然悔其初志,即欲焚弃八策,以为自此以後誓不复萌此等好高务外之念矣。当时诸友无不叹服克刚,以为不惮改过而勇于从善若此,人人皆自以为莫及也。盛价①远来,忽长笺巨册,谆谆恳恳,意求删改前策,将图复上,与临别叮咛意大相矛盾。岂间阔之久,切磋无力,遂至此耶?《易》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若克刚斯举,乃所谓思出其位矣。又曰:“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忧则违之。”若克刚斯举,是易乎世而成乎名,非“遁世无闷,忧则违之”之谓矣。克刚向处山林,未尝知有朝廷事体。今日群司之中,缙绅士夫之列,其间高明剀切之论,经略康济之谟,何所不有?如八策之所陈,盖已不知几十百人、几十百人之上矣,宁复有俟于克刚耶?克刚此举,虽亦仁人志士之心,然夜光之璧,无因而投人,亦且按剑而遇。况此八策者,特克刚之敝帚耳,亦何保啬之深,而必以投人为哉?昔者,颜子在陋巷箪瓢,孔子贤之。禹、稷昌言于朝,过门不入,以有大臣之责也。今克刚居颜子陋巷之地,而乃冒任禹、稷之忧,是宗祝而代庖人之割,希不伤其手矣!册末授受之说,似未端的②。此则姑留于此,俟後日再讲。克刚自此,但宜收敛精神,只以忠信进德为务,默而成之,不言而信,不见是而无闷可也。   吴康斋先生与吴文旭书   (公名文旭,本邑贡生,先生门人)   比接手笺,似得于心,口能言之。张敞非学人,故口不能言心耳。但学人用功日深,又非语言可形容,只自家觉得,如人饮水,暖冷自知。半是门外粗话,可删。大约要终日静坐,久之浩然,孟夫子非虚语也。世人贾壮馀勇,终是客气③,一静坐则索然矣。我辈可与知者道也。林下水边,胸中踽踽欲动,亦须捉定动者是何物。久之,不认客作主,又何认贼作子耶?至于学道人笔之于书,托之于言,如孟子本领才不落坑。效者漏泄,精者播弄。噫!有口之瓶,子其塞诸!不宣。   【注释】   ①盛价:本作“盛介”,对来使的敬称。介,指传信的人。   ②端的:实在。   ③客气:宋儒以心为性的本体,因以发于血气的生理之性为客气。   ○序  文   连城县逃亡纪序(附哀鸿操)   张来凤   闽海之民逃亡也,不自连城而止也,而连城为甚;连城之民之逃亡也,亦不自今日始也,而今日为极。则以地不通商,无负贩之业;地亦有微产,而近今多阻故也。即如产纸也,海忽不航;纸售外洋获大利,售于江右仅值耳。产砖、碗一也,器粗,止售境内无利。又产木,粤中多盗,难行。区区耕石田,糊口维艰。戊子一经兵燹火,遂多亡户;连年又复大饥也。故闽海之民之多逃亡也,连城为甚;连城之民之逃亡也,今日为极也。   令君杜公岱麓,轸念①民瘼,尤轸亡户,政②欲详请豁免,奉有查豁丁徭之旨,蒙抚院具题,遂详请得之,因有纪纪之。汉宣帝谓:“吾与共此百姓者,其惟良二千石③乎?”言守则令,可知非公其谁家?丹仲分镇漳之龙岩,密迩连城,予因得过连城者再。连士大夫谬来折节予,啧啧令君在口,谓轸念民瘼,尤轸亡户,详请豁免,连利赖无穷也。予曰:“曾以公馀所谱《哀鸿操》示予撰辞,已知令君之大有造于流离琐尾④矣。”因索纪岱麓,岱麓自指笑曰:“邑有流亡愧俸钱。⑤”予曰:“此流民图也,视王成伪增户口,其用心奚啻天渊?且也,王成伪增,名增实减,今君告减,名减实日增无疑。故君之豁免亡户在此,君之户口繁孳亦在此。”岱麓逊谢。予又曰:“‘安得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⑥今君之代普光明烛如此,此真汉宣之所谓‘与共百姓者’也。且为纪以告後之君子,为民请命世世,贾父之歌⑦亦应世世。故予又谓,豁免亡户在此,户口繁孳亦在此,其为长子孙亦在此。盖仁人之言其利溥,亦仁人必有後也。”岱麓又再逊谢。予遂撮其言,书之简端。   哀 鸿 操   第一段:羽毛肃肃兮一哀鸿,山隈水湄渺渺兮焉穷?飞鸣踯躅,向天哽咽而伤恫。伤恫,伤恫!凄风苦雨恨悠悠,片月疑霜,痛折那中心也,身似飘蓬。海云漳水难通,脉脉难通!   二段:父母妻子皆同,奈何使我各自西东。   三段:普天之下孰非王士与王民,泽中独我沉沦。对此扶携襁褓,凄凉孤零谁亲?劬劳万状艰辛。虽则劬劳,不知究竟、尚有那百堵栖身,栖身!   四段:少陵诗里,空称广厦千间,风雨飘摇何日还?比那行吟泽畔更憔颜。涕泪潸潸离愁黯,梦魂绕乡关。可怜断送沟中瘠⑧,夜听水潺湲。潺湲,潺湲!   五段:写我衷曲,涤我烦冤。千山子规,三峡啼猿,说不尽肠断与销魂。纵有衷情欲诉,遥遥万里君门;谁肯绘图飞递,上彻宸阍?宸阍,宸阍!   六段:追思古昔宣王,宣王施德泽,听彼嗷嗷哀鸣声最迫。劳来还定安集也,伊谁责?载歌复载咏,舒肝膈。安敢逸豫宣骄,被愚人笑劳役。   七段:惊魂乍定,困苦将苏。觅妻孥,见颓垣的狡兔,荒冢的啼乌。指点残阳并衰草,墟烟寂甚,日复桑隅。桑隅,桑隅!   八段:仁哉贤长吏,恤民情,敷布那朝廷意,苏此馀生。馀生,馀生!见太平,室家和乐,日永天清。   重修圣殿启圣祠两庑戟门序   杜士晋(邑令)   夫为一邑之政,贵乎重士而宜民。何谓重士?士固異乎民也。何谓宜民?民固不能尽如士也。宜民之政,刑名钱谷是问。善不善系乎有司之功罪,不系乎民之善恶。其重士之政,断自学宫始。《诗》云:“菁菁者莪,在彼中阿。”⑨斯其中阿之地欤!莪之茂植,端由乎是。连城僻于山隅,土瘠民贫,好侠用武,急则走险。而士独不然,惇诗书,悦礼义,无锺石之田(注10),并日易衣,恒执经以终老,恶乎无地以育之?戊子变(注11),而泮宫鞠为茂草。议者曰:“连士之才虽美,如薪(注12),莫为之前,而後将无以兴也;莫为之後,而前将无以继也;莫为之左,而右将无以兴也;莫为之右,左将无以兴也。兴之责在有司,亦在师儒。有司恒苦俗,师儒恒苦贫,二者中沮(注13)。夫县令田公(注14),关东之贤者也,建圣殿以妥灵;师儒李公(注15),晋江之贤者也,建启圣祠两庑戟门。以祥发,以景从,以观美者,□□□□□□□□□□□(注16)而李公後也;田公右其左,而李公右也。令不俗而师不贫。匪不俗尔,与多士气合则不俗;匪不贫尔,与多士气合则不贫。不俗不贫,可以二公立学之四极。四极立,而莪勃勃乎其中。辛卯(注17)之役,李君烶荐于乡;丁酉(注18)之役,沈君恩举荐于乡;癸卯(注19)之役,沈君元霁、赖君超彦荐于乡。议者曰:“连城多才乎哉?微二公为之前後左右,吾谁与归?”不佞忝宰于邑,五年矣,春秋释菜(注20),指其圣殿则曰“田公,田公”;指其启圣祠两庑及门则曰“李公,李公”。二公之前之左,吾能为其後且右哉?士固有能有不能,若此者非吾之所能,吾能不愧于心乎哉?是为序。   【注释】   ①轸念:深切怀念。   ②政:通“正”,恰好。   ③二千石:俸禄等级是二千石,指称郎将、郡守和知府。   ④流离琐尾: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诗·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传》:“琐尾,少好之貌。流离;鸟也。少好长醜,始而愉乐,终以微弱。”《笺》:“云卫之诸臣,初有小善,终无成功,似流离也。”   ⑤邑有流亡愧俸钱:引自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诗句。   ⑥此引唐聂夷中《伤田家》诗。   ⑦贾父之歌:贾父,指汉定陵人贾彪,桓帝时为新息长。时民间穷困,多不养子,彪严其制,数年,养子千数,皆曰:“贾父所长。”生男名为贾子,生女名为贾女。   ⑧沟中瘠:沟壑中的死尸。瘠,zì,通“胔”,未腐烂的尸体。   ⑨这是《诗·小雅·菁菁者莪》中的诗句。菁菁,茂盛的样子。莪,草名,喻人才。中阿,喻学校、学宫。   ⑩无锺石之田:没有能收获一锺一石的田地。锺、石,皆古容量单位。锺,受六斛四斗;石dàn,一百二十斤。   (注11)戊子:指顺治五年。   (注12):yǒu,聚积。   (注13)沮:jǔ,终止。   (注14)田公:即县令田生玉,顺治九年至十五年任连城令。   (注15)李公:指教谕李振缨,康熙二年任。   (注16)此十一字模糊,无法辨认。   (注17)辛卯:指顺治八年。   (注18)丁酉:指顺治十四年。   (注19)癸卯:指康熙二年。   (注20)释菜:谓以芹藻之属礼先师。古始入学,行释菜礼。   ○记   重建儒学记   林华(邑人,郎中)   连城县,隶于汀州府。县设学,昔在县治之东南隅,建于宋绍兴四年。淳化间,县令常訚迁今地。历宋元季世,屡遭兵燹。吏是土者,虽或更新之,率皆因陋就简。前则逼于逵①,後则限于池,堂斋之外无馀也。士习业者,宿于外舍。是虽有学之名,而造士之实几乎废矣。正德癸酉秋,佥宪胡公琏,奉天子命来总饬闽兵备,巡历兹县,莅学谛视,慨然叹曰:“学校为政之首务,颓圮若斯,所不忍也。今学宫北凿污池,山川之气泄矣!”于是,计费于县之富民,各出其私赢,鸠工诹日,又更新之。督课则耆民沈长权、义民童世昌、黄玉奎也,县令郑君倌、县簿来君锦则提调之,汀州府同知陈君袞来会计。又自捐金买学西隅民居地为名贤祠,且以正方面②。继而,府推宋君炫皆左右其事。由是式廓弘邃,坎土舀堙塞,屹然一形胜也。凡殿庑之弗称,堂斋之圮坏者,皆撤而新之。堂之北,立祠以报公之功德。左介名贤,亦彰潜德之光;右介会馔,以为观颐之所。东西号舍,为子弟修藏之处也。堂前两斋。斋之左,循大道及黉门,阶序屏摄,仓库庖厨,瓴壁塗垩,莫不秩秩呼,绳绳乎③。自经始至于落成,仅逾三时④。县令王君理,县丞王君锺岳,县簿黎君琇,县幕俞君仕辉,後先提调,而规制焕然矣。   正德八年,漳南道胡公琏改学以後,日久霪潦泛溢,旋复秃贵圮。嘉靖四年,生员具呈提学副使邵公锐,命修治。于时知县方进,将本处尉司庙、定光寺、福仙观、东岳庙诸礼祠拆毁,官卖得银若干两,命工从新改造儒学。大门新建三间棂星,门外增置大牌坊一座,额曰“泮宫”。东西添修二小坊,额曰“兴贤”、“育才”。泮宫坊外凿池一区,榜曰“洙泗渊源”。圣殿後,旧有明伦堂两斋洎⑤教官公廨,中建门楼三间,额曰“进德修业”。门内甬路,中为桂香亭。亭之两傍,各凿池一区。亭之後为尊经阁。阁之东有乡贤名宦祠,阁之西有师生会馔堂。祠之东有神厨,神厨之西有馔厨。阁之後地高丈许,因为聚奎楼。楼之东西建号舍二十六间,楼之南建号舍十四间。周围缭以墙垣。选择以义民童岳锡、耆民李元礼督工。   学 田 记   陈云章(进贤人)   嘉靖癸未冬,予承乏⑥连城教诸生,日侍讲席,质美而嗜学者,斐然在列。因怪夫科第久乏,而咨其故焉。诸生避席曰:“自学宫改建不利。前此非乏也,今正郎林公华、邦伯童公玺,皆昔时奋迹。”予曰:“若子之云,请诸当道一复其旧,何为不可?”乡士大夫之贤者至,辄与议之。寻乐童先生⑦慨然曰:“兹美事,为学虑及此,连士之幸,愿分囊以为好义者倡。”既而先生之阳明讲道。甲申冬,文宗端峰邵公按郡试士,诸生以其事闻公,诸卖淫祠⑧充其费。乙酉夏,先生自阳明书院归,而学宫已焕然新矣,拜瞻之馀,叹曰:“连文运将其复昌也!然首其事者陈子⑨也,赞其决者世坚也,此心已许而不得施,则亦伤其初矣!”于是买田四亩,凡二十八坵,计租贰两,送入本学永充学田,为有志者少助灯火之需。诸衿士义其举,闻其事于端峰文宗,乃以文命云章书丹,同寅沈君元贞立石学宫,而大尹方公进乐成其美。嗟夫!世坚买学田以求不负初心,世坚其贤矣哉!曩岁孝友之行,已闻于文宗,奖劝而表其门矣,兹学益进,行益修,故深嘉之也如此。夫学宫之修,学田之入,自世坚始。   後学田记   林尚义(举人,教谕)   自井田废而人私其亩,士之业受一经者,能无凿壁萤囊借光于一照者乎?尝按庠序之设在助法,後则学田亦不可缺也。今年李生稳捐田叁亩于学,询所自,则述其父学默时督修学宫,见学缺田,临终有遗命,其子遂成之。愚谓人情之最真者,莫逾于临终之言;而子之不忍忘其父者,莫甚于没後之语。昔屈到嗜芰,其子荐之⑩,苏子讥其为陋;文正麦舟之惠,其子输之(注11),君子嘉其为仁。虽生前没後,父子一心乎,要以为其身谋则讥之,为其人谋则褒之,而公私之别、天理人欲之用異也。吾知李生之不为陋也审矣,其有慕于麦舟之惠也亦明矣。愚忝皋比,适程公以礼乐教连城,而予与二三僚友,并力一心,不惮以身提铃,冀无愧于古之君子。乃谛视连学,贫者十之七八,而学田并未有设,即设亦仅存,而李生适契愚衷。嘉其父之义,其平日之施贫济族亦已惬矣;嘉其子之孝,勇于从而顺令也。士以礼义为田,深耕溉种,俾有秋成之望,则为“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矣。斯田正为有志者助。要之,士所自奋者,岂斤斤于此哉?记之为施田者倡。   文 峰 记   裴应章(尚书,清流人)   今寰寓用堪舆家言,按位辨方,往往创建浮屠(注12)以代文峰,而七闽尤盛。顾汀为闽属,宁化、上杭有之;宁塔最古,杭则肇自弘治间。连城县治,建置于宋绍兴三年,距府治东南二百里,故未有塔然。弘、正(注13)以前,科犹或间出,嘉、隆(注14)以後则寥寥矣,士大夫咸扼腕叹嗟。会郡丞春阳陈公视篆,于是诸青衿进而请曰:“连故无塔,而城南一里许曰李坊庵,当邑之巽方,有塔之故址存焉。夫无搭而有址,毋以曩时相卜兹地宜塔,而塔适肇基,而或以他故棄前功乎?今诚因其故,而便利修筑之,实天人之会适,而诸生之厚幸也。”陈公唯唯首肯,顾独帑藏诎乏事遂寝。岁辛卯(注15),文埜牛大夫来宰兹邑,甫下车,首询邑之文献,而诸青衿复以前言进。大夫跃然曰:“人事气运常相关,安有地灵而人不杰者?不榖(注16)即无能俄顷速诸生化,顾复不藉山川之灵为诸生竖赤帜,以作其气而贾其勇,安所称师牧之责?矧有故址可循,天实启之,奈何逡巡?”于是遂诹日经始,捐俸助工。财不费官帑,而富者输金;役不及五丁,而贫者效力。木石助之近郊,匠石募之西浙。肇工于壬辰之冬,越甲午秋而落成。翼然、屹然、峋嶙然,煌煌伟观,如笋如笔,摩碧汉而插青霄,真汀南之巨观,文献之休祥也。基广一百尺,高一百三十丈(注17),费金二千有奇。塔下建文昌祠,後立祠,世世俎豆大夫,以志不忘。大夫讳大纬,字章甫,为广东琼山人,中乙卯乡试第六。督工则耆民李周臣等一十三人,例得并书。吾闻大夫之宰连也,治行为八闽第一。其大者,如书省过,减子粒,置义仓,绝馈遗,善政种种,皆贤者所难。至于兴起斯文,督课诸生,尤倍勤劬,虽文翁、常袞之治闽、蜀,何以加焉!豪杰无待而兴,即无浮图,自当比翼翩翩。大夫岂漫为此哉?竖诸生之赤帜,以作其气而贾其勇,大夫前言确矣。馀且不敢远引宁塔之修也,杭塔之徙也,而今岁登贤书者邑凡二人,此非其左券欤?   建学前垣池记   李待问(邑令)   连之初,黉宫式廓,今之秩秩鼎新,即其祖武也。面局为池,限前为屏,广袤间如跂斯翼,流气者聚,匪以廉观视大而已。先事者重置,可否不一。更建之,盖至入而迁出,出而迁入,池屏抔土已没于豪而不归,按籍可考也。去会稽徐翁(注18)谪守是邦,增光俎豆,取次轮奂,凡两改朞(注19)而学宫就。独遗离离犹在子来戒事中,而公召矣,代事在予。予释褐领是邑,嘉惠後学之志,矢不负前人。下车之三日,仰观俯视。载色载笑,志未须臾忘权舆(注20)也。仲冬八日,偕博士杨君朝选、游君於东、洪君云龙,率诸弟子员,督原会首,鸠工庀材,指画疆址,就日而发。池广二百四十尺,深八尺。墙横亘五十尺有六,高仅三分之一。取以文峰拱竖,不欲背远之也。屏东西环墙为丽(注21),高如之。屏外为周道。屏南及肩之屏,以界河渠。自桥门及池畔,计可四十六尺,环以朱杆,凡十四楹,限民无媟越焉。盖至是乃复其旧云。是役也,典幕陈君汝志实董之,司训洪君其仁、典簿吴君道东,咸遹观其成焉。费取诸各助学之未竣者,合以馀所捐拾金,计縻七十两有奇。而纠首等咸助银叁两,以速勿亟之成。凡五阅月而工毕。因请书之以志永。   鼎新县堂衙舍碑记   童三纲(邑人)   连城县治,开创自宋,距今五百馀载。顺治四年冬,县治衙舍悉遭兵燹,署事传舍置之(注22)。安得大有为者鼎建,以崇体统而壮一邑之观哉?逮九年春,田父师莅连(注23),甫下车,见县堂衙舍在荆榛瓦砾中,议鼎新之。势弗获而赀弗给,乃先以篷厂而治,躬甘淡素,力清从前溢额,民乐供输而课报完。朔望宣圣谕,彰善阐恶而民革心。釐积奸,殄大憝(注24),尚德化,宽刑罚,而骇鹿复宁,哀鸿渐集。猗欤(注25)!公之政教善哉!殆不下堂而化驰若神矣!于时父老进曰:“堂盍新诸?”公曰:“无庸,将自筑。”今十岁春季,鸠工庀材,易篷厂而新之。未浃夏而横梁虹亘,山节峰峙。曩所为湮没于荆榛瓦砾中者,焕然改观矣。登斯堂也,不且快轮奂之美,而瞻依肃如也哉!于时父老乐观厥成,胥欲纪之。馀窃惟有覆庇天下之量者,不在以一身为堂宇,而在以四境为堂宇。公此举,上无动支,下无科歛,寸木片瓦,悉出俸薪,则请转一语曰:“公不在四境为堂宇,第以一身为堂宇。”公盖一体万物,我闼八荒(注26),所为造福于斯世、斯人者甚大,宁仅覆庇一连已耶?纲素沐帡幪(注27),欣兹盛举,知公之大有为,超出寻常万万者。乃重父老之请,谨以次第数语而寿诸石(注28)。   考政堂记   黄景烣(邑人,通判)   邑父母,子(注29)乎一邑之民者也,而子凋残之民为艰。《书》曰“思其艰以图其易,民乃宁”,乃政之所图。有外堂焉,临民而施之发之;有内堂焉,察民而详之绎之(注30)。连城自戊子遭兵燹,堂俱毁。癸已,田父母始建正堂,额曰“亲民”。而内堂缺有间(注31),署者传舍置之。迨杜父母(注32)莅连二载,乃鼎新内堂,额曰“考政”。考政者,考乎子斯民之政也。古者,考绩三载而定黜陟(注33)。清朝始,亦定诸三载,而今欲准诸六年。虽然弗自考其政于平昔,而惟谋诸考绩,将漫云图政弗艰欤?惟杜父母自考,则清、慎、勤、仁矣。由其额斯堂之意推之,若曰:居斯堂,宜周度之:圣训敷欤、催征善欤、人才育欤、兵民奠欤、建置咸备欤考之;考之于古循吏之政,其克胜欤?抑若曰:居斯堂,尤宜远稽之:大利兴欤、大患除欤、颠连拯欤、疆理清欤、文治丕振欤考之;考之于古卓吏之政,其克举欤?景烣等从帡幪之下,熟知之:杜父母于六谕则勤宣,赋课则悉完,才士则赠,无告则济贴,防扰则请撤,寅宾以内,则皆修置--循吏之政,克胜之矣!尤于文庙则工成,于绅衿则名全,贼首则申戮,派累则请罢,流亡丁口则请蠲,值大饥则屡捐赈,察情伪则惩图赖,清丈则先报明,水口则请建魁楼。连志三纪未修,今则精校刻成全书--卓吏之政,克举之矣!夫政优于循吏、卓吏之为,而民日食其上,考之休而若忘之,何也?则以为其所最艰故也,乃若忘之而终不能忘之。而今颂声载道矣。尸祝之至于三矣,前考成居最矣,今抚院许荐章第一矣。然则,天部考勋,嘉乃歪绩,御屏必首纪姓氏矣!而杜父母犹兢兢日思其艰,出而考诸明庭,入而考诸清夜,以求尽乎子斯民之心。《书》曰:“臣克艰。”厥臣其于古大臣子郡国之民之道,思过半矣!谨纪之以志永。   乡约亭记   童玺(邑人)   乡约亭,士夫经历黄万里、叔达、知县斌、都事珏、序班玉玉常、经历玉琰、生员裳体、克守、允中,先世割其家左畔一区、田陆亩,与乡民祠五显以利祈祷。吾连令方侯,初以其祠易为是亭,旁建社学。劳无俟朴斲(注34),费不出于公私,且政寓于亭,教寓于社,实善举也者。上古人心之善,不约而同;後世人心不古,必约而後善。此吕氏乡约见取于朱子者,以行之庶可以移易靡俗,而元气复也。第有牧民者,或不善绳以法,峻其鞭朴,溃肌流血无所爱;既不教以善,又不使之约而为善。世道职此,去古益远。彼受若直怠若事,而忍心若是耶?嘉靖丙戌,圣天子嗣位之四年,慎简天下之才且贤者,俾令诸邑,而吾连得广琼台方侯进焉。侯持己以庄,莅民以恕,礼贤士,饮人以和。时前久缺令,凡百皆颓驰未振,乃旁议纷萃于侯。人以侯当日夜治文书,督催征,均徭役,谳(注35)狱讼,除寇患不能他有所图。侯则闲雅乐易,随事施为,而日见其就绪也。尤以复古治为首务,乃举蓝田故事(注37),访延约中诸执事,分布于亭。其善善恶恶之典,次第举之。人渐知古道之美,迁善去恶,而师师之风将遍闾巷。闻侯向举进士于乡,尝自倡以约其堂里。是以仁侯今令连,即有是图。备知仓公(注38)之笥,参黄芩术,蓄之既久,一旦遇人疾而启瘳之。仁者之用心也。昔宓贱宰单父,古寰宰仙居(注39),本之德义,感之人心,而待斯民以直道,故不劳而治。公当于古人中求之,而吾连被泽不浅。玉琰辈鼓舞治化,喜成其美,以其事嘱予记。约亭之立,协谋者,丞鲍君裕、簿黎君兆、尉李君重球、邑博谭君琮、沈君元真、陈君云章、生员罗世惠,宜以次永贞于珉(注40)。   安东楼记   李旦(邑人)   连城为汀州属邑,西赣东延,南极漳、潮之交,咸与汀接壤。山有大帽(注41)者,跨赣、潮、汀、漳之域,绵亘数百里。其通延者,亦林箐岭山亢(注42),剑锋指攒,连络不绝。昔秋冬,往往剽掠村落(注43),甚至市镇近城之地,间有乘虚而入者,盖其负固恃险,乍出乍没,驰之则猖獗,捕之则逃匿,终莫得而歼灭者,其势则然也。连故无城,城设于正德末年,内郛(注44)赖之,其村落受害如故,城外居民且将惴惴不能安枕。今年乙酉(注45)秋,寇薄城下,以有备遁去,民用是免于难。每至秋冬,则移旄倪(注46)寄食于城中,一岁之内而恐惧过半。丙申,馀侯至(注47),乃奋然曰:“寇有不弭,民有不安,是责在我。”以事白之僚长祝侯(注48),周虑博访,为经久计。谋既协,咸曰:“城设矣,而水灌者将陷,坝危者将圮,楼薄门宇,风雨颓损者将倾。倾则城以内未可恃也。而近城之民,沿河以居,河以南故敌楼几毁,河以东又缺,何恃以斥堠?洵非重门待暴之义。”侯因闻于巡按李公、分巡沈公、郡伯马公,佥谓不可後者。爰为之创造,因址而加广焉。卜其地河之东,肇建敌楼,名曰“安东”,盖取设备以安民之义云尔。若计工若干缗,咸馀侯捐之,而居民乐助成之,无损公帑,无竭民力。鸠工于己亥,及庚子春,楼成。连之耆旧言于侯曰:“是卫我者,是脱我子孙于锋刃者,是使我子孙处万山中诗书弦诵若中州者。”且祝侯曰:“千秋之後,是在馀侯。”咸拜手曰:“匪侯命,不获此楼成,勒诸石垂为宪。”余侯,浙江余姚人,讳德敷,字惠卿,号澹然,宋余襄公十六代孙。   定安桥记   胡维新   定安桥,去邑东一里而近。其路通东南诸乡,而又东达延、建,南引漳、岩,以故往来者接踵络绎也。旧有桥,圮,行者惄然以嗷(注49),患其莫或举之。耆民桑景陆、姚龙,集义者黄长发、吴世珍、黄长旺、姚得宽、黄玉湖、姚文浩等,以义动众,得赀若干,鸠工饬材,洒沉澹灾(注50),礕础累堆,离立于溪上,亘以木瓿之屋若干楹。经始于丙辰(注51)之冬,越戊午春而桥成。乃形之谣曰:“溪水泱泱兮,偃之苍龙。利攸往兮,殊途归同。尔牧来思兮,饮于长虹。以薪以蒸兮,可南可东(注52)。左右逢源兮,用何穷。济不通兮,福履攸崇(注53)。”已而,士夫咸与观厥成而彰其美。夫桥梁,王政所有事也。道除雨毕,梁成水涸(注54),周礼重之。故桥梁之废,剌史之愆,而乘舆致讥,孟氏有训也。以长民者当亟以拯溺为心,惟思民之溺,若已推之沟中,利涉之政,是以如是其急也。语曰“从桥安”,谓膺腾撇岐(注55)而济水,不若遵途之便也。曰“小人溺于水”,恐于深厉浅揭(注56)之宜,未之定耳。兹过涉之所以凶也,宁容坐视其患而莫为之所耶?桑、姚龙等亦连民耳,乃能率作兴事,定谋一时,以贻无疆惟休,则暂劳久安,上济令政之所未逮,而下为众济焉。其利溥矣!惠岂小乎哉?是可以知连之人能明于善,而动于义者也。因镌之石,俾往者、憩者,聚且观者,知定安之所自。凡为子若孙者,绎其创始之勤,以不替修葺之力,则斯桥诚所谓业一定而世世常安者矣。   黄氏三建彭坊桥记   许尚静(邑令)   按彭坊之溪,水急湍,民病涉,前未有捐赀以为济者,惟黄表特捐重赀,历八年而桥成。石筑五墩,屋构三十三架,其间环栏周砌,檐宇翚革(注57),複道凌空,攸往之利,民未有病涉者焉。由成化迄弘治间,遭回禄之变(注58),忧阳侯之患(注59),及厥子守约重建而长桥成。七十年之後,桥圮于水,及厥孙髦士玑、玕、琮鸠众协襄,不惮捐产,复重建而长桥复完。馀承乏兹土(注60),适阖邑士民请记于余。余重念黄氏之慕义不衰,恶能已于言乎?汉之石建,父子继美;黄氏之美,庶几近之。有是父有是子,有是祖有是孙,可不为难乎?故记之以风来者,志不朽也。凡人之藏厚赀者,宝珠玉,丰田宅,殃子孙,没身命,皆褊心之剌(注61),而载齿之焚(注62)。若夫峻宇雕墙,台榭歌舞,则又侈心之萌,伊于何底(注63),而祸随之。而黄氏不偏不移(注64),为仁义道德之所归。其尸而祝之,食报于乡贤,非幸也,宜也。彭坊桥之修也,全行之一端云尔。安可以无记以为孙孙子子勖也?   兵宪胡公崇报祠记   陈沂(侍讲,□(注65)县人)   昔孔子与赐论政:一曰食,二曰兵,三曰信。生之有养,故惟食;非食则生绝矣。养之以聚,聚之有争,故惟兵;非兵则民戕矣。卫之以安,安之有教,故惟信;非信则民不任矣。于斯三,去其所可已,存其所不可已,惟曰信。故天下设兵备于要冲之区,以卫民也。宪臣典是兵而已,孰曰有教哉?是故不信上,夫何以亲?不信长,夫何以死?亲之者仁,孚于上也;死之者义,孚于长也。此君子之政不遗教也。南津胡公琏,尝以按察兵备于汀、漳,吾知公不忘其备也。连城人生祠公于邑,其言曰:“不能忘公之教。”予曰:“将弛其兵耶?”曰:“何可驰也?公来谕众曰:‘不教而战,谓之殃民;不教而守,谓之废民。喻义则不殃,战斯善矣;喻仁则不废,守斯固矣。’民且不可失其教,而况于士乎?乃兴其庠。为之宫以隆道,庑以尊贤,门以广敬,堂以明伦,斋以修业。四教举矣,五典兴矣,始谋为城之役。廓旧域以广之者,六百馀丈。工费万计,无损于公私。民有沈长权、李鉴、谢复昌、黄玉奎、黄守素辈,皆起而应之,自为版筑百馀丈,曰:‘愿为公之干城(注66)也’。公之教民能忘乎?连人不可一日无俎豆(注67)也。”君子谓公善学孔子之为政者矣。邑人郡守童玺,先尝以筑城疏上,并以建学图诸公。兹告成事,令其婿临川学训导陈文遂持状求于予,谓为公祠记,且言今之学宫复有阁曰“尊经”,有楼曰“聚奎”,有泮池,有名宦、乡贤祠,有牺牲、廪馔之所,皆邵公锐继为之;城有楼橹,有警舍,周公期雍继为之--莫非广公之志也。连人可一日无俎豆于公哉?考之连城学宫,建于宋,而代无兴者,苦无城守。元有罗天麟、李速歹之患,明有邓茂七、温文俊之寇,民遭鱼肉,而今奠安于衽,且驱之礼乐教化之区,民安得而忘乎?谨述邑人祠公之由,以为祠祀(注68)。   汀郡节推刘侯生祠记   马森(尚书,福州人)   临汀郡,古为七闽,崇山复岭,控连延邵,南通交广,北达江右。连城为郡外邑,居闽、广之界。其地多荒林野径,榛聚茀草,为游寇渊薮。山谷不逞之徒,亦时纵剽夺。以故民虽以时耕桑,亦习于战守,不忘备也。沙寇(注69)荡平之後,炮鼓久宁,邑无大警。近以倭乱,远迩戒严。嘉靖庚申以来,广寇张琏、萧晚等,蜂屯蚁聚,四出劫掠,所经连城之界无虚月,掳人民,烧储积,侵扰无孑遗。辛酉之岁,民以大饥死者,相枕于道。其穷横者,往往相聚行劫,而三隘为盛。良民束手无策。先是,汀郡节推刘侯(注70)莅政期年,谳断平允,大有惠声。于是连父老有识者相谓曰:“事亟矣,吾闻刘侯有惠政于民,非刘侯莫能生我。”遂相与走数百里,赴军门叩请,愿以刘侯镇邑事。军门急檄侯行。侯既至,附郭张坊及隔川之众,方谋乘饥作乱。侯闻之,即逞身往谕之曰:“我刘郡推也,以父老之请、军门之命而来,以安尔辈,尔辈勿复为非。”于是众即解散。後乃开仓大赈,设法煮粥,俾民以远近就食,所存活者甚众。未几,忽广寇数千突逼城南。时官、民之粟告竭,城中嗷然,危在旦夕。侯悉心经画,檄请郡主石帆杨公,捐俸金求籴于瑞金以资粮饣寺,调于三隘以为牵制。贼造冲车云梯以攻城,侯设奇以应之;贼买奸细为内应,侯复缉获之;贼又欲焚文川桥以延南楼,侯募壮士撤桥之近城者三座,贼计大阻。如是者旬日。时稻黄遍野,贼以馀粮棲亩,持必攻之势,而城内之粮仅数日。侯虑难持久,乃与乡宦谢魁等画计,密令壮士乘夜入贼营,因风纵火,火猛风烈,官军乘之,数千剌获过半,馀悉宵遁。侯慰抚兵民,亟虑三隘之众为贼煽动,反侧为变,复逞身亲往招安。自是三隘悉归顺,为编兵良民。侯乃周览城郭,增高城垣数百丈,增制窝铺数十所。又以城中缺井,乃疏要地以通水泉。平定安集,民以大宁。侯于时值当有省会之行,曾未两月,市民罗三妹、隔川陈文章、上琴马东山、徐姑塘罗七、分水铺大和尚等,相继作乱,邑中大震。幸侯回车,悉平之。继此则新尹许君尚静知县事,侯以会剿之役纪功上杭。而张琏之党罗袍、杨舜、赖赐等,复由上杭突入连界。侯乃遣人谕以祸福,许尹复行间以离其腹心,赖赐卒降,而袍、舜亦俱就擒。侯又虑清流有罗村之寇,永安岭後有土楼之贼,皆大为连患。因调三隘之兵,以靖罗村,袭破土楼,以荡平东界。又复出赃罚修葺所撤文川桥,以通往来。乃元戎会剿,张琏亦于时凯旋,当道题请奏功,奉旨优赏,赏千金,加俸一级,时壬戌之九月也。侯三载考绩,将上天曹,连之民戴侯之功,思无报,乃相与鸠工治材,立生祠于县治之左,塑像以祀侯。二三父老,复不远千里,来请记于予。予惟古之临大事、济大难者,一曰德望,二曰才智,必其心之切乎时艰,始终于事任之图,而非苟且幸一时之功,以粗毕吾事者。方侯之弭变张坊、招安三隘也,非平日之有惠政德望在民,安足以悦服其心?而城守之策,单刂除之略,非侯之才智素裕,其畴(注71)能辨之?观侯之在连也,盖将以其身与连之城相为存亡;其去连也,又将以其心与连之邑相为安危;即侯之他日显陟崇阶,而其精神亦必常往来于莲峰苍谷之间,期于奠其四封,庇其人民,以永谧而无事。此皆侯以真实之学为真实之事业,非苟且幸一时之功以粗毕吾事者。连人戴侯之恩,生祀侯也宜矣。侯名宗寅,字子肃,别号萝岩,江右之万安人,嘉靖癸卯乡荐,筮仕于汀。其先世尚书公广衡、侍郎公玉景、州牧嘉兴守悫、尊君祈阳令荣,咸有功德在民,所在民当祠之。予久宦江表,知侯之先烈为详,而侯之茂绩在连又彰彰如是,故因父老之请而悉记之。   牛公崇德碑记   沈孟化(参政,永定人)   文野牛先生,以全广名魁,膺天子简命,往谕西安,今宰连城(注72)。政通民洽,方冀久借庇庥,而圣朝嘉乃最绩,宁州之命至焉。连士夫不获留,构祠以悠厥爱,属予文之。且曰:“公自下车,冰玉纯洁,扬金赵水,始终皎然。兴利祛疣,日夕劬恳。连均丈之後,升科备用(注73)六百馀两,民疾呼疡臆(注74),虑为子孙忧。顾涉经费,省司艰为曲劈;佥数吁天恳护,府县靡敢明言,即言之无能回挽。公力为申请,当道直(注75)焉,遂获蠲三百三十馀两。首捐俸金,以倡建塔,文峰嵘然,士竟奋兴。岁荐饥,公积仓和粜(注76),全活万众。步行赛雨,随祷随霖,邑屡祲(注77)而不为疚。他若社间仓塾之置,城桥铺路之修,弭盗纠奸,崇良瘅恶,皆可为循吏法。今公虽去,何日忘之?寿祠之创,固甘棠之思(注78)欤!”予喟然叹曰:先生遗爱深矣!古称先生(注79)能禦大灾、捍大患,则祀之。灾患孰大于苛赋烦徭,捍禦孰急于苛烦之去哉?备武修文,救荒除暴之属,福以岁月;子粒蠹虐之蠲,福及万年。倘涓不塞而江河,水滴而石穿,胡可胜极?公一举大半涤之,即众善未丛,犹宜食报,况他美彰彰如是乎?执此蒸禴(注80)连封,与朱桐乡、文蜀郡(注81)辈并歆寓内。大丈夫封侯庙食,足慰平生。豪杰勋誉,决自清廉。考亭(注82)为寡欲清心,为武侯精明之助,传翙(注82)操洁,而宪纲自行。先生却馈(注83)贞修,人争称颂,则祈神神应,请上上从,推之振驰,无不底绩(注84)所由来矣。予故揭之为循良规。朱邑有言:“子孙奉我,不如桐乡民,千岁後灵犹在邑。”今观连士夫耆英崇构祠宇,买租五百馀秤,以奉蒸尝,将报德永世无穷焉。连固先生之桐乡也,先生岂朱老人之念乎哉?   徐侯德政去思碑(注85)记   陈经邦(侍郎)   陈子(注86)方养疴山中,连邑三生,俨然逢掖(注87)而造之。且持邑博士林君书暨阖邑士民之意,驰千馀里来请曰:“吾邑徐侯,实师保我民,民德侯甚备。兹欲勒石纪德,以永其思,而垂不朽,敢以是累先生。”陈子唯唯,乃坐三生而问政焉。李生仕宾起而对曰:“侯始至,适当岁祲,旱疫相仍,虎妖并恐,侯为民请命,靡神不禋,药病夫,粥饿者,道殍给槥(注88),猎客设置(注89)。于是甘澍(注90)再降,民起岁登;丘林之间,虎亦屏迹。御灾捍患,非侯而谁赐之?”陈子曰:“美哉乎!闵以惠矣!”馀生道对曰:“夫教衰俗失,世吏所忽,而侯独孳孳(注91)以易俗为务。申之以五禁:焚骼者法,溺女者法,捆阈(注92)而习佛事者法,群饮于丧家者法,舆尸而掠财者法。训辞恳恻,听者咸悚,而吾邑之陋俗始一变矣。”陈子曰:“美哉乎!严以忠矣!”李生燫对曰:“往吏吾土者,率安敝而惮更。侯则不然,乃新黉校以育才,复垒砦以捍寇。建闸潴流(注93),垦山兴利,往往躬自督劝之,士民竞作而役不告劳。”陈子曰:“美哉乎!勤以断矣!”三生复同辞称曰:“非直(注94)如是而已。侯鉴于前政,喟然以邑小民贫,惟正赋之不供是惧,奈何复以苛取困之?业已用赋长之力,代吾征输矣。乃又践更(注95)有贽,岁时有馈,客戾止(注96)令行役有饩(注97),是重病吾民也!其一切除之。已又廉(注98)赋长横征之害,著为禁令,岁所省无虑数百缗,而编甿(注99)始安。曩岁核田平赋,吾邑觊胶东之赏(注100),独增税额以千计。邑人苦之,屡控而仅蠲其半。至是侯力陈于台司,牍三四上,必悉豁乃已,所省又无虑数百缗,阖邑欢然若更生。乌乎!微侯之力,其何能得此?”陈子乃喟然叹曰:“美哉乎!徐君之德,博且远矣!”予不佞,尝叨以薄劣,谬教庶常,而徐君文明与焉。既而擢官西台(注101),出守江郡,绣斧金章,骎骎乎尊显矣。去今十馀年而犹淹于左官(注102),屈铜墨之班(注103),居嵔垒之邑,此在恒情所侘傺(注104),抑郁无聊而不平者。君处之独不鄙其职,而益勤其官,诸所注厝(注105)更张,除疾开利,又事事可述,此其度不越人远甚哉!且以予所览记,如武城化俗,晋阳损赋,邺令之引水,赢长之开仓,刘平以渡荒见神,贾彪以全婴称父,皆载之往册,号为循良。矧君兼而有之,是宜论述咏歌,流千载之声,以风百城之长,盖虽美而非诬矣。则予于连人士之请,又何让耶?遂为之记。徐君,会稽人,讳大化,文明其字,以癸未名进士,选读中秘云。   李公生祠碑记   陈鸣春(员外,长汀人)   皇上疆宇天下,建竖群牧,凡有功德于民者,许专祠祀之,以昭激劝,著在令甲(注106)。李令君以乙巳岁(注107)六月莅连,旋以次年八月迁沙。令启行,诸父老子弟相与攀卧不得去,令君亦为慰劳泪下。复追慕不已,就县置祠,肖君像而春秋祀之,走币属予文,以昭令君之德于不朽。馀以邻封密迩,稔闻治声,及征诸缙绅风什、里巷歌谣,窃愿附知我之列。夫令乌能重令君?令以令君重也。令,近民者也,近民莫若廉,廉务与才合,廉而才则得民。乃令君全备也。令君起粤世家,甫弱冠,掇巍科,承命宰连,冰清雷励,鳃鳃然(注108)以爱民好士为务。而理繁剧,遇盘错,牛刀风斤(注109),练若素习。导滞务疏其湮,釐弊务塞其窦。诸簿书一经耳目者,胸中犁然(注110)。万夫之伙,才一向,前後能辨其形貌,列其姓名,人咸惊以为神,相戒无犯。且生平好骚雅,娴词赋,折节章缝。勤考课,奖名士,无纤毫骄矜气,而请托暮投绝不敢干。其率诸寮(注111)属也,严丰采,存大体,遇上事,降心筹询,故僚属兢兢奉职,有寅恭(注112)风。适岁旱,令君曰:“无雨则无岁,无岁则无民。”乃遍叩四郊龙湫,屏驺却盖(注113),三武(注114)一拜,掌膝为肿,甘澍随降,岁以有获。民苦虎,出入孔(注115)艰,令君檄于神曰:“一物损折,上干天和,忍坐视赤子以充虎腹哉?”遂捐赎募捕,随而就檄者八。值祝融(注116)煽虐,令君长跪吁天,遂得反风灭火。邑最苦浮粮,每岁计貱镪钱(注117)五百缗,民切剥肤之惨。去任徐君,怜其苦而上其事,当道匀派诸邑。徐公去,属邑父老哄然,亦各为其子弟诉。令君愤然曰:“有是哉?七邑分之犹称苦,连独奚堪?”再四请上,乃尽蠲之。所谓廉而运以才者也。期年间,种种治状,皆实心实政。连之人士,愿得毕世镇抚焉,固其心也。未几,当道推毂,报以迁沙。诸父老茫然自失曰:“天胡不终我连,而俾我令君去也?玺书久下,计无复之。吾侪其卜地尸祝,以志永思。”余喜令君之能其官,都人士诸父老不倍德(注117)也,为之记。令君讳待问,号葵孺,粤之南海人,甲辰进士,登杨守勤榜。   杜侯冠廌生词(注118)记   谢家宝(邑人,通判)   古之名山大川,在境内者,必以封,归其所有,不私耳。有之而不私,所以公。吏有侯之名,所以公其私;吏有侯之实,所以私其公。公之以尊朝廷,私之以从百姓。彼冠廌,名山也,杜公之所私乎?杜公之所公乎?冠廌属治辖,杜公不得私;祠杜公于廌山,百姓亦不得不私其公。公莅连六载,凡筑黉宫,创衙署,止派米,清丈量,筹削免,修邑乘,此其政之大者,徽猷(注119)种种,备载宦绩卷,毋烦再赘。士民业于邑治坛宇而尸祝之,兹复崇祀于廌山者何居(注120)?夫亦就山与公举似之而自不能已已。山之峨冠屹立,恍公之尊严整肃也;山之林麓蓊郁,恍公之庇荫苍生也;山之壁立千仞,恍公之卓识宏才也。睹双璧名贤,而思公之礼贤敬士也;睹一线青天,而思公之听讼无冤也;睹灵芝瑶草,而思公之惠政祥刑也;睹金泉活水,而思公之膏泽下民也。语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如是地以人重,得公而山含辉;人以地灵,得山而公惟肖。祀公于兹,犹颂申伯于嵩岳,洵所宜矣。祠成而士民歌曰:“陟彼高冈,爰登侯堂;献以兕觥,戴侯弗忘。陟彼崔嵬,棠茇(注121)荣哉;酌以金罍,惟侯永怀。”连之德公如此,则斯祠之建也,将与廌山并峙不朽哉!太平康阜,以大以丰;乱离兵火,弗薙弗芟(注122)。馀老矣,犹能为公记而书其事也。公顺天大兴人,讳士晋,字允弼,岱麓其别号也,登顺治辛卯乡魁。   愍忠祠记   沈日表(邑人,贡士)   愍忠祠,祀邑令徐公承泽也。公死戊子(注123)之难,贼歼其身,血淋碧,心化石,鬚发风,肝脑涂。噫!惨矣!烈矣!室人掳,未死,不知去所;或者邑人怜公而讳之乎?令罹于难,殒身碎骨,民子与其罪--罪不能讨贼。而从公于死耶!人之死,有轻于鸿,重于岱,而公何居?公署篆未几而内难交溃,公可以去而不去,则死之重于泰山明矣!古之有功德于民,祀之;死社稷,祀之。公下车而反侧子自安,非公之功乎?剑隐于鱼,献未终而匕首见。公以社稷死,社稷臣也。历二十年,邑令杜公士晋重哀公,捐俸四十两购车田田,以岁入奉公之祭。酒樽牲房(注124),春秋两举,绅士耆老,行礼如次。祠成,以记之云。   申道台生祠碑记   杨旬英(御史)   粤稽古人吏于其土、泽在人心而不去者,于是有燕齐之栾公社,岘山之碑,益州之画像,要皆久于其地,然後人思慕之勿衰。未有莅政未几,而士庶讴思不已,辞而弗获,久而弥笃。或者危苦之时易见德欤?吾于又韩申公有感焉。公阀阅名家,仁恕明敏,谦和俭勤,其天性也。筮仕蓧郡,刑简敛蠲,辑绥周至,治满奏最,擢知泉州。蓧人奔走数百里,攀辕不忍醳(注125)去。公拊慰,然後得行抵泉。泉故苦海氛用兵之郡,供亿罢极(注126)。公虚,公劝输绅士,黎庶安堵,恬然不知兵革输将之苦。且日夜勤劳,求所以抚循百姓者,不遑暇食。兵有挢虔(注127)侵牟者,至公前,皆自悔,後弗犯。泉绅有为州将所困诬,愿倾幽输饟(注128),公持之不可,竟释之。公于扰攘倥偬之际,事至立断,宽猛得宜。即案牍尤无停蹛(注129),人人自以不冤。其仁恕明敏皆此类也。泉人爱公,虽兵役不休,值公诞辰前後十馀日,香灯满城,如升平灯节夜。部大人奉使至,惊询之,既而又惊叹曰:“良吏有如是哉!”公庀泉媺政(注130),更仆不胜书。甲午(注131)冬,贼破漳郡。当是时,三山、莆阳皆倚温陵为存亡(注132),乡(注133)非公得百姓心,诎(注134)服强寇,俾一矢不敢加遗,岂独三山、莆阳,而上流四郡岂复为国家有哉?公之勋名,谓宜勒鼎彝、锡铁券也。盖馀甲午、己亥办事台中,缘甲午、乙未贼不得志于闽,遂犯江南,破京口,京师震动。使当时全闽沦陷,则其执猖狂什百于此。以此思公之功,不止在七闽,而在社稷也,又曷可泯泯勿彰哉?公莅泉三载馀,擢徽宁道。父老借寇(注135)不得,则相与祷公于祠曰:“愿公螽斯振振,抚治全闽勿绝也。”未几,公奉命巡汀、漳。甫下车,即问民疾苦,悉革陋规,开利祛害,深山穷谷,皆奉牒感泣。(至今连邑贤令杜公充而广之,以惠济斯甿,甿喜苏生。)公又严溺女之禁,全活以千数。而海上投诚驻杭,号称难驯,公调度有方,健儿皆惟命,卒以相安。公任汀、漳期月,然觐京月日且半矣,而连人德之深,相与谋于父母杜君,因上其事。公固却之,然而不自已也。因择地鸠材庀(注136)于冠廌山顶,下环文溪,曰:“我公之德,其与此山并高,与此水俱长者乎!”祠既落成,连博士李君,馀友也,因邑人之请,以书贻馀曰:“愿有言。”馀素德公之惠吾泉,保障南服,寒潢池之胆(注137),以舒朝廷南顾之忧,曰:“公之功,岂独汀、漳意(注138)之,又宁直广川温陵戴之?可谓社稷之臣矣!独念古人之系人思者,皆久于其地;公坐席未暖,而汀人拳拳恳恳,已去而思之逾笃,祝之无斁(注138)。何以至是?岂非人心不甚相远,危苦之时,易见德哉?”公服食俭朴,与人谦和,□□□(注140)怒,台辅器也。馀书此以贻李君,以公之生平行事,见公之可传可思者如此,不独为汀人道也。公三韩人,讳伟抱,别号又韩,今补授江南安庆、池、太副宪,三郡之民,抑何其厚幸欤!其先□□□(注141)之遗泽□□(注142)云中上谷,兹不具述云。   邑侯田公生祠记   叶先登(翰林)   有司以抚养百姓为职,贤否于是乎观,不闻以能奉承大僚为贤也。昔光武戒任延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任延对曰:“忠臣不和,和臣不忠。若务雷同,非陛下福。”帝叹惜称善。以其时考之,循吏得行其志,海内之人咸安土乐业,而诬上行私、乱人之功罪者,莫或肆焉。噫!今较異矣。如馀之一刖、再刖而三刖(注143)也,盖以不能奉承大僚之故。馀家同安,徙于长泰。先是癸巳奉假省墓,耳(注144)汀之连城有贤令焉。田公生玉,辽东贡士也,硬骨山立,铁面披霜,亦不奉承大僚者,与馀同病。何以宸旨宠焕,推□□□(注145),寻升沂州守?士大夫益知奉公守正之可为□□(注146)不得而摧折之,即当日不苟和同之人也。及其去连之沂也,连之绅谢君家宝、李君蜓,茂才沈子登瀛辈,走千里征言于馀,谓其祠成,不可以无纪。馀曰:“彼贪且诬者尸死祝之,天下皆有。数人之私和,遂为一国之苟同,未知君子之意将何归?”谢、李曰:“山不易高,水不易深;彼美君子,如云如龙。爰建厥祠,以祀田公。盖民重公之去,奔走赋功,祈公之生而福泽,享荣名于无穷也。”呜呼!挚哉!夫万人之誉,不可以非道干(注147)。济惟贯河,乃知其清;松柏大寒,萧艾不芳。谓非公无以致此。民心匪石,不可转也;民心匪席,不可卷也。公之致此,果何如哉!公以壬辰年(注148)春来治连邑,竦然如太虚一声,有目者改视,有耳者改听,廉公不受夜之金也肃然;君子泰而小人惕,为善者奋而恶者悛,服公之断狱戢奸也怡然。恺悌之教兴,惠和之风畅,士夫百姓依于公,公钦于士夫百姓也。观公之美如观溟渤,自津者知津,自涘自知涘。其六年之泽,如洪流巨浸,行于连之文川。川盈矣,泽无盈乎?川泽盈矣,渐(注149)于海。馀海氓也,稔知龙耳,请以“见龙”额公之祠。   杜侯生祠记   戴玑(丹霞进士)   辛卯(注150)予承乏分帘京闱,得允弼杜侯文,奇之曰:“此天下才,馀当让之,出一头地,奚啻欧文忠之子瞻也。”荐魁三辅,拟捷奏读中秘,上之迓衡秉钧(注151),次不失拾遗补阙(注152),奚以之和羹而小烹为然?韩魏公(注153)云:“入粗入细,乃经纶好手。”烹又何分大小也?汀连蕞尔(注154),寇再破,荐饥(注155),历数令,惊鸿(注156)未集。朝廷谓非武库其人不可,佥荐侯。侯下车,询利弊,问疾苦,安集多方。民若病疟而登之春台,歌“乐只”(注157),且再报最矣。建祠廌山,尸而祝之,如畏垒、桐乡(注158)焉。祠成,士民麋至(注159),庆予知人,且求言记之。噫!馀何言?。知父母莫若子,子各言子之志。”有前而言者,曰:“侯重农兴学,劝稼之外,惟进士子,论文谈诗,贫窭有志,格外励之。钱谷虽剧,木皂治外,焦桐治内(注160),澹然若无事焉。”馀曰:“美哉!可谓不烦。”有继而颂者曰:“未也。天下愿农而不能耕,好书而不能读者,岂尽劝课之不力哉?有害之者也。侯之去剧害,有大政四焉;侯之兴教化,有先务一焉。民方仳离(注161),田庐为墟,赋役繁兴,现户赔累,不胥为逃户不止。侯慽然伤之,察流亡荒芜,申详蠲之。现户苏虚赔之累,渐次招徕逃户,又获室家之庆,有不输将恐後者乎?此大政一也。百凡用度,规定三册:官存,民存,吏存。如库照例,民册存,贪墨不能多取;官册存,黠猾不敢欺蒙。迩清丈令下,需索陋规驳勘(注162)骚然。侯令所在自供鱼鳞清册,不时抽丈,无敢隐者。鱼鳞册得以不驳,亦以三册预杜中饱之弊也。此大政二也。军需孔亟,上下相蒙,胥差往往朋比吓索下县。日者,投诚兵丁,突入内衙冒请。侯立斥之,申公府正法。奸棍罔民,假托王商渔利。侯启殿下示众。自此蟊贼永清,商工乐业。此大政三也。山林啸聚,大抵一二奸宄,倡流民为之。每饥歉,青黄未交,庀饘粥四方,日食可二千人,故奸宄发,辄授首,流民解散,持钩鉏皆良矣。此大政四也。要所加意者,在兴教化。烝髦(注163)以劝农,读法以警众,人知孝弟力田矣。经义时务,以问师儒;植桃培李,以荐公家,人仰双凤翱翔矣。非其教化之有先务哉?若乃学宫鼎建,子衿勿歌姚蔡(注164);文川捐造,十月成梁;旱魃为虐,祷雨辄应;《洗冤》梓行,天下无冤。种种善政,尸祝何足以尽之?聊歌‘乐只’于不谖云尔。”馀曰:“善哉!所称天下才不虚矣!夫伪增户口,幸蒙奖于综核之世,何如损其户数,称保障于宽和之朝?侯夙夜匪懈,于催科,行其抚字,正鞠谋,劝相于抚字:善其催科者也。经纶好手,质有其文,不亦于武库有光乎?然馀闻侯赋《蓼莪》(注165),载木主如任(注166),时食必荐,每忌(注167)作功课,如不欲生。诸凡善政,皆“锡类”(注168)之思也。圣天子将以孝先天下,求忠于孝,舍侯而谁?用是拾遗补阙、迓衡秉钧,天下尸而祝之,“锡类”又何可量哉?馀不佞,让出一头地,与有荣施矣!于是乎记,以告後之凡为“乐只”与夫不忘“乐只”者。侯讳士晋,字允弼,别号岱麓,京都人。   沈氏重建东塔祠记   黄康(邑人,亚魁)   沈氏,连之世家也,据邑之名胜独多焉。东山胜地者,前金鸡,後天马,左廌屏,右保(注169)障,四顾蛇(注170)蜒磅礴,山光水色,呈秀吐奇,胜地之尤也。宋绍兴三年开县,宣尉寿宁翁令兹邑(注171),绿野清暇,日与士夫寻乐于是,乃建大刹,塑如来佛像于中。佛虽非吾道之正也,庶亦诱贪夫、怵邪淫乎?寺之前累砖为塔,高可若干丈,棂星薄日,节乎为邑之镇。禅堂数十楹,香田数十亩,饲夫山僧野衲,而缁流(注172)弥增。翁仍构“棲幽书院”于侧,日与士夫翻阅图书子史,时娱观甜乐,以终天年。翁卒,士夫仰之,乡人德之,乃图其像祀于院。院之前若干步,旧有观。洪武辛未,诏天下遂并于丛林。凡元旦、万岁千秋节届,百官习仪于兹。迨孙训导德卫翁、知府仲继翁,嗣修葺之。既而岁月弥深,日就圮。弘治丙辰,孙仪隆辈率子姓供事翼之,越五年,乃落成。适辛酉,征邑隐士寻乐翁童世坚记之,八世孙定陶尹绍祖适篆之额。又若干年,院碑倾仆,十二世孙廷翰辈适柄家政出内,凡蒸尝租长,概不入私帑,且争先仗义鸠赀以足费。于是寿宁翁祠重建一新,雄规杰制,烯乎千祀之故(注173)矣。乃寓言桥请倩康续记(注174),时且剧而别。又三年,石业已砻(注175),康适营墓于邑,廷翰复促之言。康乃作而曰:水木本源之念,孰能已之?而失真弗可纪也。获其真矣,而听其湮不恤,斯非尊祖敬宗之孝矣。今而沈氏之族,诚有颜子登制科、入翰林者,岂惟今日之光?数十世後,将复有登堂而拜郭令公者乎?子孙才,族乃大,俎豆惟馨,将归诸沈氏已。   沈氏重建石门岩碑记   沈孟化(参政)   出连城东门八里许,为石门岩。两石相峙,中虚成门,其内为垣,为壁,为床、灶、户、牗,纵横献奇,应接不暇,意若为招隐者。有宋元祐,吾宗永钦公来居,因亭曰“总宜”,堂曰“宿云”,阁曰“悠然”。初,图书琴杖其中,水树浮丹,禽鹿合韵,俨然紫都始青之乡。再传宣尉寿宁公,衣冠之藏在焉,乃即岩而祠之。自始祖侍郎以下数公,皆治主以升,岁时禋祀,从者数千人,驾幔亭之虹,奏宾云之曲,樵牧往返,无不耸观太息,此于大姥宴曾孙然。尔後,颓辄新,新辄缺。在洪武时,则有若彦和公;在嘉靖时,则有若长权、瑁源、珍等;越今万历时,则有若世鼎等,鸠材孔良(注176),协谋孔臧(注177),乃肯之堂,乃锡之光。役竣,将垂于石,示後之人,以其言命孟化。因(注178)以羡吾宗之多奇也。当侍郎公卜藏丰山,欧阳仙从公乞坐具(注179),公许之,仙遂报以吉穴;选胜之馀,复得石门。造化者,固若书其灵,为至人苞孕。六百年来,或通籍而树骏,或立言而流鸿,不下数千百人,固宗德之垂荫远,亦宁可谓地之无灵也?嗟夫!地以其灵毓之,人以其灵护之。欧阳氏之谱纂也,惓惓祈子姓阐扬光大之;而陈後山之记思亭也,方其缮修之日,即以後人颓毁为念。吾宗而欲示後之人所命孟化言之者,其亦犹此也夫!   重修丰山沈氏碑记   张显宗(状元)   丰山者,今欧阳真仙宫阙,初故侍郎沈公佳城也。公讳彪,在宋有护卫功,诰封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监祭酒,兼殿中侍御史、上柱国,御赐名勇,字见义,别号冰洁;今不从彪者,从赐讳也。公先世居杭,宋入闽,娶夫人胡氏,生子二:长永钦,家连城,为连令(注180);次路钦,家清流琴源。而丰山为清、连界道,公素往来,间览其奇峭葱郁,林壑幽闲,若蓬岛,若桃源,徘徊久之不能去。乃构数椽,携二三友人盘桓容与,时而吞吐烟霞,时而吟弄风月。盖不知岁月之几何,而飘飘羽化矣。乃卒,葬其中,即真君殿座是也。时真君授吕仙秘,闻有投桃索藕之奇。迨绍兴己卯(注181),望气云端,隐隐灵異,将卜宅于兹,而公冢存焉,则谓钦曰:“此仙宫也。昔六祖假座具于亚仙而还其冢,功德无量,声施至今。若能为亚仙乎?当报以吉穴。”于是卜一里许改迁公冢。而真君遂从原坟右坐化焉,是为今之化身岩。钦奇其事,乃构堂宇塑像祀之,复置田数百亩为住持资。栋宇云回,亭阁雾隐,傍有丹灶汞鼎,围棋垒石。每当清霁之暇,时隐作丁丁声。直望为天香炉,睹旸谷初升,似浴日磨轮,奇踪奇迹,莫可胜书。骚人贵士会于兹者,祈求辄应,而雅韵芳题,尤难殚述。于是食其士(注182)者,檀越公于左亦并祀,人人咸知有沈氏丰山云。迄今百有馀载,沈氏螽斯衍荫,诜诜(注183)数万,而赋税田园,强居一邑之半;缙绅豪杰,鼎食钟鸣者累累,奚能屈指?吉穴之报,亶(注184)其然乎!馀读《传灯录》,见六祖亚仙之事,每心奇之。以今观于丰山,与亚仙辉映後先,不更奇乎?馀既慕其灵異,具(注185)仰侍郎公之高节,神往者屡矣。适国子博士仲继沈君重修镌石,乞记于馀。馀与君有师生雅,故以夙所睹记者复其请。且以明鄙况,異日解带入山,与沈君登曲豆(注186)之巅,讲黄石、赤松故事,亦生平大快也。遂书以券。   文川李氏重建宗祠记   雷跃龙(内翰)   家君(注187)令文川,文川贤士大夫不辱与家君交者,皆昵不佞,而李氏之昵尤多。李氏故有祠,祀其先十七郎公以下,火于万历丙午(注188)。属韶州君天美同缙云君焘,郡宾学儒硕士仕英、学冯、泮、涵、稳、燮、相、钺、洞、洵、如丹、成汉,太学生稳,集子姓更营之。乃循故址,宏构扩基,高翥长骞(注189),俯压川湄。于是治主以升其屋,仪物数(注190),升降之节,悉如我明集礼,而祀田,视昔有加。始万历庚申年(注191)夏,成天启辛酉秋,额其门曰“李氏宗祠”,将劖牲石,外傅德桢君以状征不佞记之。不佞以家君客,不得辞。谨按李氏之先,昉(注192)于伯阳父。著于闽,自有宋颜中氏。绍兴南渡时,疆宇日蹙,文川寻以堡升县,徙他县豪杰实之。十七郎公自宁化来居,曰文川李氏,从县别也。李氏族日赫,入元皆抱德而隐,中乃散于温陵、安溪、沙阳。而必达公支特繁,有子曰宗政、曰宗闰、曰宗志,子姓半文川。明兴,纁璧四出,用闻于时,乡有举,岁有贡,辟员(注193)荐,以至宦有名,乡有贤,祠有专,坊有旌,乘有纪。若至正之乱也,沙、尤之寇也,宁、濠之变也,华林之盗也,挂坑之剿也,饶平之扰也,非其功树,则其节树也。夫于元,则泯泯若彼;于明,则赫赫若此。出处因乎时,焜燿垂乎後。今知有文川,莫不知有李氏。且微独此也,今贤士大夫若而子姓,初一人之身,春秋飨祭,追远归厚,于以作忠于孝,盖未有艾也,又宁独如前所树已哉!   谢氏宗祠记   吴廷云(郡人,副使)   向予假馆(注194)连阳,得与谢族名士辈游,相得甚欢。每角技斋头,绣虎雕龙,分中原鼎足,心窃異之,意世泽绵远,人文蔚起,非浅近所基也。间索系牒观之,乃知浚源(注195)江左,自东山後掌邵武事,遂家于闽,派分宁、连。连自十一郎公迄今,数百馀年,其间高人辈出,或鹭行竖绩,或昂藏著述,或居平朴雅维风,或值变精明决策。若皆山公世荣、松轩公守荣、南谷公廷翰、东石公魁、东井公豸、首山公元、怀泉公必恭、惺台公必敬诸先达,不一其人,大都不徒世(注197)其名,而世其德;世其德,自世其家矣。不佞辱在词盟,而谢氏一姓,于衷固耿耿也。後荷思甄进,奉命守琼,适谢伻持书至,开缄展读,则宗祠告竣,欲远征予言为记。予何敢辞?按祠址在城东,地接雩坛,廌峰耸左,文水环前;金鸡天马,若鸣若跃;宝嶂西山,为翰为屏。先是皆山、怀泉二公卜筑于兹,未协厥吉。有玄孙汝梧者,连庠生,厥嗣建奇,府庠生,父子殷殷水木之思(注198),输赀贰百叁十金;洎有必庄者,亦输赀伍十金。一时族众亦祇顺乐输。青衿子员若拱、若表、若显、若鼎、若道行、若礼、若家宝、若玮、若应帧、若淇、若锡命、若演、若成章等,协力殚衷,共赎前塘,而规局宏矣。耆俊若汝励、汝范,师蒙若珍、若谟等,鸠工庀材,综理得人,而经画备矣。不渝(注199)岁而堂构新矣,宁非谢族居然不拔鸿图也耶?夫先代贻谋,子孙恢拓,更复彬彬济济,仁义相先,忠信相尚,积厚流长,他日当有奋鸿翮、渐云衢,为苍生酧夙望,为朝廷扬庥光(注200),殆与安石(谢安、字安石,晋阳夏即今河南太康人)、叠山(南宋诗人谢枋得号叠山,江西弋阳人),後先辉映。谢祠固将甲天下,直甲闽连已哉!是又谢氏世德世家,必世其报。不佞于衷尤耿耿也。是为记。   城西李氏宗祠记   徐大化(邑令)   寰宇李氏,盖宗咎繇(注201)云。咎繇,李氏之始也。连阳(注202)李氏,咎繇氏之裔也,家世清阳(注203)陈村。迨宋绍兴间,处士九郎公徙居连阳城西,故世称城西李。传三世敦武总管文庆,具文武全才。时从元征爪哇,有荡平功,遂受是职,勅赐金牌,世镇连、武。厥子仲山、孙良良(注204)辅、曾敬中,并筦(注205)虎符,专节制,玺书昭垂,世传不朽;入明,始寝职。七世孙子清公,以明经起家,登洪武乙丑进士第,历官藩臬宪长;从弟和公,复举洪武丙子乡进士,司教钱塘。胤是而降(注206),墨绶花封,後先相望,称闽西望族。旧故有祠,而堂构湫隘,不数十武,岂亦朴陋相沿,无能恢宏而张大之?其李氏实有阙。岁丁酉(注207),博士君檀等,始议创而更新之。适灵山令君榆,以入觐归省,首捐百金而倡焉。一时子姓,有材者输材,有地者输地,有金者输金,不歃血而争先归命(注208)。遂筮吉鸠工,垒坛筑石。申为明堂,堂有寝,神所凭依。上架枰棋,飞鳌拱斗凌霄汉,不可逼视。旁有厅两:左贮庙中祭器,右则出魂无归者祔(注209)焉。纵步为两廊,直四丈许,护以粉壁。堂外有卷篷,翼以数楹,直栏横槛,有鸾翔凤舞之势。槛外为拜坛,宽五丈许,为主祭有爵位。坛外为仪门,横七丈许,为众子姓序立位。前为大门,树坊表,书年、书科、书爵、书名,以光昭先代之盛美。左廊外构数椽,群族之俊者校艺其中。规模宏大,综理周密。盖创建戊戍冬仲(注210),越辛丑仲秋而告成。于是博士君等率诸子弟员诣予乞记。予从公暇,一望其山川,赡(注211)其堂构,低回久之。且阅其家政整肃,岁时有祭,月旦(注212)有会,冠婚有庆,丧有吊,疾有问,茕独颠连有赍子。善必录,过必督;富不骄,贵能下;先後有经,少长有序;服政而赞“羔羊”(注213)者,亟书媺美于谱牒,嫠居而匹“柏舟”(注214)者,竟请旌扬于郡邑。盖《书》所称“孝友兄弟,克施有政”者,李氏若闻风而兴,可不谓义门乎?予亟族(注215)表其闾,以寓激扬。去今六十(注216)年所,以一官拓落,思欲缀数语自附李氏之宫墙,以簿(注217)偿其观风问俗之夙心,而苦弗逮。而李氏征记书仪,无岁不驰之都下,予再一(注218)把玩,心神踈(注219)然,若概(注220)昔之耳目见闻者,勃然隐跃于予衷,虽椎鲁(注221)自匿,能韬敛不吐哉?且夫前者唱于,随者唱喁,造物自然之感应也。诸君倡于前,以风来裔,而後隽之执经从予游者,斌斌魁傑士也。異日掇取大物(注222),储国家栋梁柱石之用,予且拭目俟之,则李氏之为李氏者,宁独以祠重哉?遂为之记。   城南董氏宗祠记   曾汝召(进士)   《易》之《萃》,言“假(注223)有庙”。夫人已亡远,则其光灵涣于太清、黄垆(注224),贵其子或孙有以萃之。故礼自九七之制,下逮寝室。萃之义大矣哉!董氏昉汉大儒仲舒,系既邈矣。有宋讳五十郎者,原河涧(注225)任丘籍,实为今始祖。三传德源公,以闽博士教于文公阙里(注226),著节行;元乱,用迁连城,家邑之东偏。四传永清公令安东,有政绩。嗣是族日蕃,乃迁居城南,以旧宅奉祠始祖以下。嘉靖末,燔于寇。至是後裔仰山率子姓,以乃翁南山、叔祖文山所遗文川桥前地,鸠材而聿新之。或助赀,或纳币,乃简其才者综木石,计丹漆。既卜之龟,既逢之吉。阅泰昌改元、迄天启改元之腊,而祠成。中区岿然,妥先灵也;左棲附食(注227),推爱亲也;右俨(注228)後土,答地脉也;登拜有等,序昭穆也;饮福(注229)有次,介用(注230)逸也;垣墉既勤(注231),严藩卫也;门墙面阳,肃瞻对也。美轮美奂(注232),宁独织乌兔而饮蛟鼋?其以敦仁,其以讲让,其以刑兄弟而禦家邦(注233),将见族日昌、化日远,出不愧簪绂(注234),入不愧宗祐(注235)。其萃今日之子若孙者,非自祖宗之萃始哉?是役也,总督则仰山、文耀、玉台、楠等,分督则舜文、褒暨序班三策,青衿楷、大焜,皆孝而趋义,和而咸勤,即以追蓝田之约,景浦江之烈,何多逊焉。不佞辱在世讲(注236),而乐观其成也。于是乎书。   重修林氏祠记   林国鼎(教谕,闽县人)   闽夙称海滨邹鲁(注237),道学文章,甲于天下,独莆林、福林族冠八闽。究厥美源,一得金粟之堆于狐穴,有石笏朝坟;一得马鬣之封于米齐婆,受振海潮音,故尔甲第蝉联,宦声鹊起。地灵之关人杰,诚重矣哉!万历己卯(注238),予口卸命典连教,接览邑胜,廌峰峙其东,宝嶂列其西,天马前蟠,猛虎後踞,文川九曲而流,华表天外而钥,叹曰:“美哉!万山中一境界。夫非人文萃止之乡耶?”一日,谒城隍,见一佳城,营于邑治之中土,四圉坚壁,树木清茂。竖亥履之(注239),广几十丈。中列三冢,冢之右肩,昔建祠宇,以妥三代先灵。询之,则曰:“冢上园,林氏之始祖茔也。”聚族之青衿子及乡绅而溯其源,乃予先八代祖谦公之右弟,讳祖诚,配于元治中许景辉公之女,干止于此(注240)。今传十几世,派衍数百家,人文辈出,最誇连阳巨姓。亟取谱而比勘之,源由王子比干之後,胙土(注241)西河,昔自固始高详而入闽,同也;由莆田分为三山,同也。至金元间,避乱散处,莫知所之。兹一旦契若左券,岂非邀祖之灵,令涣者复萃,离者复合乎?于是兴情水木,登坟而拜其堂,见其状如螃蟹,来脉分自县龙。左黉宫,右琴堂,泱泱乎前沼沉金,峨峨乎後屏枕玉,旗峰插汉,兽曜凌霄。都哉(注242)!城市山林,虽古称半眠,曷以加此?夫地灵则人杰,自昔已然。予稽仕籍,见先达昌化令若仪凤公,藩相若岱公,博士君若敏、若鹤升、若嶅、若隆、若安,政绩赫奕,节操可纪,斌斌踵武,足为後学嚆矢(注243)。及睇黉序弟子员与幼学英俊,悉瑶环瑜珥,槃槃(注244)才也。谓非佳城所荫发不可。诚教之好行其善,克孝克友,履麟仁,扬凤德,复锐意于诗书之林,异日掇巍科,立鸿业,拭目以俟,与莆林、福林相颉颃也,宁有艾哉?咸曰:“至哉昌言,愿寿诸石,以为子孙告。”馀谊在宗党,无容辞也,遂记之时思堂。   崇报黄东山先生祠碑记   郑玉(侍郎)   连城东北一里许,有溪曰彭坊,水急湍涆(注245),往来绎络,最要冲。值淫雨,人患陷溺。邑人黄翁表常恻然忧之。成化乙未(注246),毅然捐产,筑石五墩,覆以屋数十架,费千馀金,历八载而桥成,过如履坦。连之人咸曰:“兹黄翁德也!”逾数载,蓆湖江滨之溪,去县三十里,汀漳阨塞处,或雨暴,水患尤剧,黄翁尝目击,又忧之。复倾产为筑石墩,构梁屋,厥费不加少。人无病涉。连之人咸曰:“兹又黄翁德也!”越弘治间,养济院圮,翁捐赀拓址筑室,不三月而成。适山寇剽掠,时计筑城,帑且竭,翁复殚赀完之,邑赖安堵。连之人咸欢呼载道曰:“翁德抑何至于斯也!”久之,乡士大夫耆旧揭景兴等,佥谋其所报,以尸祝之,鸣厥事于邑令张君云翰。张君请于郡侯潘公溥,潘公仰而叹曰:“黄翁德若是,诚不可以忘者,是尚不可以祀乎?”乃请部院司道,辄檄建祠。于是阖邑欣然趣事。厥子守慎曰:“吾翁历捐金百馀斤以济人,今取诸人而祠之,吾不敢也。且君子于其先也,当继志焉,矧其重如祠者乎?”遂相地禾埕上,鸠工庀材,崇堂宇,翼墙屋,刻像其中,时奠祝献,一准诸《礼》。潘侯闻而善之曰:“兹祠也,成先启孝,公道昭明,连之有感而思,思而慰,国家崇功报德之典,亦于焉得之矣!”爰额以匾曰“崇报祠”。经始于庚寅之上元(注247),而季冬告成焉。张令君遣学生揭景兴等捧潘侯书,谒馀以记。馀闻之《礼》:德施于民则祀之,能禦大灾、捍大患则祀之。黄翁功德彰彰如是,祀之以快人心,以劝善行,礼敦往昔,振起来兹(注248)。馀于黄氏功德,固嘉之不置,而于侯之劝善以风世,能无美乎?表号东山,以世德为时望。素笃孝友,尚勤俭,忘横逆,辟浮屠,崇正学,遵古礼,遗家训,而一本于正心诚意,当垂之青史,传之天下後世以为范。而其德则见于乐施也,而是祠,则所谓掘井得泉者也。子守慎,号青山,祇遹乃考(注249),大美悉归于亲;与邑贤童玺、童世坚相善,其学本诸修身,其行皆尚仁义。而兹祠之建,则因阖邑之崇报,而自尽其堂构之思焉者也,并宜记之以寿于石。   童氏墓祠记   大学士翁正春撰   古者墓无祠,而寒食上冢。勅定于开元,故卿大夫士,制得立庙以祀其先。连城雁门童氏,稽往牒,则以为陶唐氏之裔。至建宁伯羽公与晦翁(注250)为友,源远不具论。宋开禧,始家连城,衣冠繁盛,庙祀久矣,然而未记也。万历甲午(注251),大庾令大猷就余论学,余爽然異之。询其钵传,大猷曰:“吾先世自克铭以道学不仕元,嗣而东皋从游吴康斋之门,乃寻乐受良知于王伯安,代以相承,讨研学脉。”馀闻有契于衷,遂与之欢相得,因以祠墓记属馀,并呈谱焉。馀披阅之。按童三世祖讳(注252)郎者,于宋嘉定间葬城东塔背岭,而四世祖妣附之,始固佳城而禴祀也。迨万历初,乃卜吉于坟左臂上,建祠宇焉。祠属邑之青龙,形胜嵯峨,龙虎蟠踞。伟哉!邑之灵秀,萃于此矣。夫地灵人杰,恒相掩映。自诚为东乡令,冰蘖(注253)自持;孙童玺掇巍科,守澂江,承乏三十馀载,披丹竭职,圣天子嘉乃丕绩,诰以封赠。厥後经术起家者,若瑞、若瑭、若瑁、若甫、若瑰、若希达、若志熹、若体元、若希荣、若希召、若绍贤、若绍德、若训、若任、若大章、若养正,朝著绩,乡著贤,後先鹊起(注254)。又以文士立武奇功,擒元戎,钦赐廪禄。若邦杰,退流寇,宪府纪勋;若义宁,令志德。迄于今,纂组(注255)充庭,青衿中分连序,而孝子节妇,英奇硕抱,贲相望(注256)也。谓非祖德宗功所绵荫而然耶?夫祖宗精神,旷世如新,支派虽繁,而源本则一,抚时兴思,启血膋而秉郁鬰鬯(注257),以骏奔于俎豆间(注258),谓童氏之族与天壤不朽可也。故为之记。   笃功亭记   宗彝(巡道)   古之君子,其将责人以有功也,必使之乐其职,安其居,以其优游喜乐之心而就吾事。夫岂徒苟悦之哉?凡人之情,其将有为也,其心乐而为之,则致精而不苟,虽殚力费心而不自知,故所为者有成而无难。古之御史也,为法不苛,其勤惰疏密,随其人之所欲,而吾独要其成。是以古之循吏,皆能有所建立。夫望人以功,而使其情愁沮不乐,求捨去之不暇,谁肯以其怨沮不平之心而副吾之所欲哉?顷时,予见监司(注259)病郡、县之政不立,扼腕盛怒曰:“是惟饮食燕乐居处游观之好。吾日夜以法督责之,使无得有一于此。一岁之日,数计晷刻,吾从而课率之,使无有顷刻之闲。”以约束为不足,而继以辱骂;辱骂为不足,而继以讯诘。方此时,吏起不待晨,卧不及暖;废饮食,冒疾病;屋室败漏,不敢修完;器用敝乏,不敢改作。其勤苦如是,犹不足以当其意,宜其郡县之政无所不举,小大得职,而民物安堵矣。然,吏益奸,民益劳,文书具于有司,而事实不立;吏足以免其身之责,而民不知德,相为欺绐,以善一时,而监司卒亦不得而察也。岂非其所为者,无至诚喜乐之心,出于畏罪不获已,苟以充职故耶?其事功之灭裂(注260)如此,理固然也。   连城令杜君,治邑有能名,以其馀力作燕居之堂,洒扫完洁,足以宴宾客,阅图书。庭有匾额,因以为名。夫杜君岂以谓劬劳而无益,不若暇佚而有功。将安其居,乐其身,以其狱讼簿书之间,与贤士大夫弹琴饮酒,欢欣相乐,舒心而养神,使其中裕然,然後观物图其致,用意于文法寻尺之外,以追古循良君子之风,以大变俗吏之弊而为之哉?夫古人善为政者,不佚而常安,不劳而善成。吾知杜君其有得于此矣。先是,匄(注261)名于大冢宰(注262)杜纯一先生,命曰“笃功”,余思其旨,固有功在。因以为记。   建城隍坊记   张弘俊(按察)   礼不必出于古,求之义而称、揆之心而安者,皆可以举也。凡人之生也,食稻而祭先啬(注263),衣帛而祭先蚕(注264),饮而祭先酒(注265),畜而祭先牧(注266),示不忘本也。犹以为未,则凡日用起居所赖者,如祭门、祭灶、祭中雨留(注267)之类是也。城者以保民禁奸,通节内外,其有功于人最大,顾後世……(注268)   姚坊桥记   陆求可(文宗)   文川水浚源不一,其东一源自陈地大地,二水来至郑屋村,合流递衍,而及姚坊。经县治通清流之水,渐次入海。姚坊旧有桥,岁月久,板罅柄脱,倾欹动摇,行者惴惴焉。夫徒杠舆梁(注269)之不设,而民以病涉,此其害之可见者。至于有桥而不足恃,则有不可知之害。此仁人之所隐,而为政者不可缓也。今文林郎杜公士晋允弼,自蓧郡祭酒来领县事,恻然念之。顾以比年费用日增,较之異时相倍蓰(注270),而不翅左支右吾(注271),殆不暇给。惟是樽缩(注272)浮滥,检柅(注273)欺隐,铢积寸累,久之,得银若干两而赢。于是,撤旧桥而一新之。广厚坚壮,坦如平路,父老嗟叹“前所未尝睹也”。其下流淤潴(注274),盖浮埠之水聚演而四汇于此。远而漳潮,近而各乡所往来之要津也,而桥可不修乎?迨其刓弊(注275)太甚,费无算计,固不能修矣。康熙六年闰四月终始作,越数旬而成。其市材僦工(注276),率为平贾。谨视出纳,无稽留峻刻之患。民之与官,为市为役,如私家然。自初鸠工以至讫事,无一扰于民者。考之《春秋》,常事不书。凡土木之役,不时害义,固非常矣。至于虽得其时,虽当其义,亦谨而书之,盖以用民力为重也。况(注277)能于艰难偪仄(注278)之中,委曲经画,纤悉备至,未尝劳民之力,而能革弊除害。以《春秋》之法言之,则其于凡例之外,变文以示义宜,何如?顾馀不足及此也,特记其事而已。   继雅亭记   杜士晋(邑令)   县西门为客亭,其楹椽大小凡几,其材坚,其矢见木无(按即规模)适中,缭山并溪,支径逶迤,崭然孤绝,名以“继雅”,取淮海先生诗“光华远继周王雅”之句。前诸客饯辂(注279),乃于他氏之祠,进退揖逊局不舒,而徒隶车马勃磎(注280),湫隘可厌;今周旋馀地矣。朝发而明日之午抵汀。是亭也,作于康熙六年夏五月日。或者曰:“侯不在疆,里不受馆,单襄公知陈之不兢,子其无讥欤?”(注281)馀曰“唯唯”。先是庀材鸠工,命典史周邦杰汉臣督营,而嘱之曰:夫宾至如归,子产以美晋文。我辈小吏也,客之饮饯于是乎在,岂敢忽诸?且君官贰也,职重任繁,必有以徹(注282)其疑赞其决,况亭之小务也欤!二十五老一人秦少阳,昔人取益良多,君勉之,裨助所不及,匪独是亭。   王公文溪生祠碑   李于坚(清流,进士)   邑有宰以牧民。牧民以势乎?非也,亦察乎时而已。则德威惟畏之说,可以发明(注283)。盖牧治平之民,利恩;牧暴乱之民,利用威;牧既乱甫治之民,非思威并济无以禁奸而苏困。其德则雨甘雨(注284),威则雷霆也;威则药石,恩则榖菽也。二道偏用,隳厥治矣。戊子(注285)寇陷,旋值恢复,百姓鸟散鱼惊,且饥馑荐臻(注286),瘟疫大作,流亡不可胜数。岂无长吏谩言招抚?要不过传舍故事(注287)而已。安所得经济竑(注288)才职此残疆,以保我士女乎,活我黎首乎?幸陈部院宪台,简委贤能吏王侯来莅兹土。甫下车,慨然曰:“安民莫先弭盗,纠察馀孽。”间有梗化之乡,辄策轻骑往谕之;谕之不悛,然後加以严刑。是以顽民慑服,四郊无垒。时己丑冬也。及春水涨流,民病涉,鬻所乘马,建文川长桥以济之。夏禾未敛,民嗟枵腹,给粥四门,阅两月馀,全活者众。平物价而商贾乐有依归,撤兵丁而贸迁竟无骚扰。立两庠月课,厚奖赏以兴人文;捐二百囊金,置学田以周贫士。修已燬之邑志,增倒塌之城垣。祷雨而甘霖随辙,駈(注289)虎而猛兽渡河。种种懿政,难以备述。期年之政,连民出汤火、登衽席矣。惜乎不久也,部选莅任,公辄回车。童叟遮道,绅衿祖饯,留连数十里。惟德侯之深,慕侯之至,爰建文溪肖像而崇祀焉。公去连虽百年如公矣。夫始也,董之以威,民凛凛惟侯是惮,“孰杀”之语宁无兴乎?既也,煦之以恩,民恋恋惟侯是怀,如赤子之依慈母,谁嗣之歌又曷能已已?侯莅连未期年,而所在著绩,所去见思如此,诚足以愧夫靡俸覆饣束(注290)而无竖建者。大抵吏之贤不肖,系乎人;政之得失,系乎术;而操功之能与不能,洵不在乎久与暂也。馀邻氓也,闻公之政,撰略如左。公讳自成,字备我,号肇予,浙之湖州人,先宰上元,亦以政治见称焉。   文溪书院记(注291)   段昕(邑令,行取)   正风俗自士习始,敦士习自理学始。理学敝则士习坏,士习坏则风俗颓。是理学者,习俗之端表也。孔、孟以後,理学莫盛于宋,宋之理学莫盛于闽,闽称邹鲁也久矣。晦庵(注292)先生教化之所渐被,龟山、延平、豫章诸先生流风遗训之所熏染,固宜理学之绪之不坠也。乃数百年来士之卓卓可纪者,或传以功业,或显以节义,麟麟炳炳(注293),指不胜屈,而志于理学者卒鲜。掇菁华而不究根荄(注294),腾口语而不务实践,盖由知之不真,守之不定故。即循塗守辙(注295),究与逾闲跃冶(注296)者等。此理学之所以不明也。予宰连,即访求乡先生之志此者以为士鹄(注297),亦期以古今不易之理、圣贤相传之学,振兴士习,为风俗倡。得起潜丘先生、东皋童先生二人,虽时有先後,位有显晦,然皆湛深经术,根底圣贤,实有真知笃嗜,乐此不厌者,故能中有所得,而杰然为连士之倡,以续延平、龟山诸儒之绪。语人物者,莫不首称二先生,而功名节义之士未能先焉。大中丞孝先张公表彰理学,命祀二先生于文溪书(注298)院,岂徒以表潜德云耳?盖将以兴顽立懦,守先待後之责,寄之二先生,而期理学之传之不绝于来世也。连人士故素习其教者,如能尊所闻、行所知,寻其源于六经,敦其行于践履,更取二先生之所学而光大之,则士习日上,风俗日古。予于文溪有厚望焉。时通邑之衿,欲文溪之祀于不朽也,而请记于予,因得书其概略,以见理学之未赏(注299)或熄。而有望于後之为二先生者。   傅氏墓记   滇云段昕撰(进士,连令)   德能昌後,和能致详,地灵何预(注300)焉?然孝子仁人之心,未有不汲汲于是者。予得承乏连邑,三年于兹。傅氏之子姓昆弟,皆彬彬有儒者风,无有非公而至者。予久矣,心识之。知其世有哲人,而後嗣之昌大之未有艾也。适簿书之暇,傅子大章以修坟请记于予。按傅族谱系,乃商相裔也,世居清河。汉、唐、宋、明以来,名臣理学,史不胜书。自傅实为唐威武军节度使,避五季(注301)乱,挈男十八郎迁闽邵武石壁(按在今宁化)。居未数年,又以寇警徙莲花村(即连城也),传三世傅念为宋大理评事。自是人文炳蔚,遂为连之望族矣。贡选而仕者,有龙溪教谕之相,河南经历之兴,河间经历之谦,南丰主簿之子旻,州别驾之作和,南安司训之应元;受封而贵,则有茂荣之诰赠明威将军;才干而官,则有青俊之征仕郎;联捷进士而为名宦、为乡贤,则有士芳。至若蜚声黉序,则有文钦、仁钦、庆甫、彦通、恭继、祖琦、长成、廷相、得贵、良种、士伸、大用;国学遴选,则有大章、大瑛之候选县少尹,大任、大才之候补州司马,大琩之为名太学。其他天辅、大珙、焕文等,皆读书种子,斩(注302)然渐见头角。予固知傅氏之兴之未有艾,虽人事之所致,地灵亦不无默相(注303)焉。今公寝丘(注304)在连城波洋,坐丙向壬,与邑龙同干,水聚山环,风藏气煖,诚牛眠佳穴(注305)也。宋时葬讳实号诚一暨配谢氏,後祔葬讳念号勉斋。今傅氏之子姓,重修宅之夫地(注306),有贤孝节义卓卓可称者,表其墓以寓激劝,使後之人知世德相承之实有其源。而继志述事之不可缓,亦司土者之责也,乃因大章之请,为之铭曰:清河毓秀,岩野发祥。仁昭义笃,後裕前光。山高兮水长,嗣姓兮繁昌。公从此千秋万禩(注307),享春秋之醴浆。   【注释】   ①逵:四通八达的道路。   ②方面:方向。   ③秩秩乎,绳绳乎:极有顺序,非常之多。   ④三时:三个季节。   ⑤洎:及,到达。   ⑥承乏:谦辞,表示所任职位一时无适当人选,暂由自己充数。   ⑦寻乐童先生:邑人童世坚,从阳明先生讲求良知之学,自称寻乐先生,本志文学有传。   ⑧淫祠:滥设的祠庙。   ⑨陈子:即本文作者陈云章。   ⑩屈到嗜芰,其子荐之:屈到,战国楚人。芰,四角之菱角。荐,祭祀,进献祭品。   (注11)文正麦舟之惠,其子输之:文正,宋范仲淹谥号。他遣子纯仁至姑苏运麦,船至丹阳,遇石曼卿。曼卿语及无资改葬亲人,纯仁即以麦赙之。至家,向父述及曼卿穷况事,父曰:“何不以麦舟与之?”纯仁曰:“已付之矣。”   (注12)浮屠:塔。   (注13)弘、正:明弘治、正德。   (注14)嘉、隆:明嘉靖、隆庆。   (注15)辛卯:指明万历十九年。   (注16)不榖:不善,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词。   (注17)丈:疑为“尺”之误。   (注18)徐翁:指徐大化,进士,万历间由中秘西台谪连,历迁户部尚书。   (注19)朞:同“期(jī)”,一周年。   (注20)权舆:起始。   (注21)丽:附着物。   (注22)署事传舍置之:在传舍中安置署事的地方。署事,部署事务,即今之办公。传舍,古时供来往行人休息住宿之处所,如今之招待所,旅社。   (注23)田父师莅连:指田生玉莅连任县令。父师,指所尊敬的长者。   (注24)釐积奸,殄大憝:处治累犯,消灭大恶人。   (注25)猗欤:叹美之词。   (注26)我闼八荒:以八荒为我闼。八荒,八方极远的地方。闼,夹室,寝室左右之小房。   (注27)帡幪:庇护。   (注28)寿诸石:刻于碑之上作为永久记念。   (注29)子:抚爱。   (注30)详之绎之:审察之,推究之。   (注31)有间:为时已久。   (注32)杜父母:指杜士晋县令,康熙元年至六年任县令。   (注33)黜陟:进退人材。黜,降官;陟,升官。   (注34)朴斲:将原材料砍削加工。朴,未经加工成器之材料;斲,zhuó,砍、削。   (注35)吕氏乡约:宋蓝田人吕大防,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元祐初官至尚书左仆射。尝为乡约曰:“凡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下文的“蓝田故事”即指此。乡约,乡人共守之约。   (注36)谳:议,断。   (注37)蓝田故事:蓝田人吕大防为乡约的先例。   (注38)仓公:即汉临菑人淳于意。他曾为齐太仓长,故称仓公。他少喜医术,师同郡阳庆,传其禁方,为人治病多验,与扁鹊并称。   (注39)宓贱宰单父,古寰宰仙居:春秋末期鲁国人宓不齐,字子贱,孔子学生,曾为单父宰,相传其身不下堂,鸣琴而治。古寰宰仙居,不详。   (注40)永贞于珉:乾隆县志作“永镌于石”。贞珉,石刻碑铭的美称,犹贞石--坚固之石;珉,似玉的美石。“永贞于珉”,似不通;疑应作“永镌于珉”或“永镌贞珉”。   (注41)大帽:山名,即今称玳瑁山者。   (注42)林箐岭山元:树林竹林深邃高耸。箐,大竹林;岭,保邃;   山元,高。乾隆县志作“林箐岭櫿”。   (注43)往往剽掠村落:缺主语,据下文主语是“寇”。   (注44)郛:外城。   (注45)今年乙酉:时间不合,“年”字有误,乾隆县志作“今上乙酉”,指嘉靖四年。   (注46)旄倪:老人小孩。旄,通“髦”。   (注47)丙申,馀侯至:馀侯,据文末是指馀德敷。查本志官师卷,馀德敷乃主簿,嘉靖二十年任,而丙申则是嘉靖十五年。   (注48)祝侯:指祝熙,嘉靖年间知县。   (注49)惄然以嗷:忧伤地嗷叫。   (注50)洒沉澹灾:清除汙泥,消除灾害,使之安定。洒,清除;沉,淤泥;澹灾,消除灾害,使之安定。   (注51)丙辰:指嘉靖三十五年。   (注52)以薪以蒸,可南可东:砍木割草,可往南,也可往东。薪,粗木;蒸,柴草。   (注53)福履攸崇:福禄高崇。履,禄;攸,助词,无义。   (注54)道除雨毕,梁成水涸:道路修治于雨毕之时,桥梁架成于水涸之节。除,修治。   (注55)膺腾撇岐:应作“膺腾撇波”,指游泳。膺,胸;撇,击。   (注56)深厉浅揭:深则厉,浅则揭。厉,连衣涉水;揭,提起衣裳涉水。   (注57)檐宇翚革:房屋高峻壮丽,檐阿似鸟飞举翼的建筑形式。翚,大飞;革,通“翮”,鸟翼。   (注58)回禄之变:火灾。回禄,火神。   (注59)阳侯之患:水灾。阳侯,波神。   (注60)予承乏兹土:本文作者许尚静,饶平举人,嘉靖四十年任连城县令。   (注61)褊心之刺:意谓因心地狭窄,只图私利而被杀死。褊,狭小。刺,杀死。   (注62)载齿之焚:意谓大象因有象牙而被毙。焚,fèn,通“偾”,毙。   (注63)伊于何底:走到哪里去。不堪设想的意思。本作“伊于胡底”。伊,助词,无义;于,往;底,至。   (注64)不偏不移:据上文,应作“不褊不侈”。   (注65)此字模糊不清。   (注66)干城:干,盾;城,城郭。都起捍御保卫作用。也用以比喻捍卫者或御敌立功将领。   (注67)俎豆:俎,置肉的几;豆,盛干肉一类食物的器皿。都是古代宴客、朝聘、祭祀用的礼器。引申为祭礼,崇奉。   (注68)祀:误,应作“记”。   (注69)沙寇:指沙县人邓茂七之众。   (注70)刘侯:指刘宗寅,江西万安人,嘉靖四十年辛酉由府推署连。   (注71)畴:谁。   (注72)今宰连城:牛大纬,字文野,琼州举人,万历十九年任连令。   (注73)升科备用:增加田赋作为地方备用。   (注74)疡臆:当胸生痈疮,喻重大疾患。疡痈疮;臆,当胸之处。   (注75)直:正,纠正。   (注76)和粜:平价粜卖。   (注77)祲:阴阳二气相侵所形成的征象不祥之气,指水旱灾害,句中指旱灾。   (注78)甘棠之思:传说周武王时,召公(奭)巡行南国曾憩于甘棠树下,後人思其德,因作甘棠诗。後人用来作为称颂官吏政绩之词。   (注79)先生:误,似应作“先正”。先正,指前代贤人。   (注80)蒸禴:祭祀。蒸与 皆祭名。   (注81)朱桐乡、文蜀郡:朱桐乡,就是下文的朱邑,他是汉大司农,曾为桐乡啬夫,为民取信,死後葬于桐乡。文蜀郡,汉文翁,景帝时任蜀郡守,于成都市中起官学,为天下郡国立学之始。   (注82)传翙:飞快地传播。翙,飞声。   (注83)却馈:拒绝赠送。   (注84)底绩:致绩。底,zhǐ,引致,达到。   (注85)去思碑:旧时地方长官离任时地方所立的纪念碑。   (注86)陈子:指本文作者陈经邦。   (注87)逢掖:穿着儒者所服宽袖之衣。逢,大;掖,同“腋”。   (注88)道殍给槥:道路上饿死的人,给予粗陋的薄棺。   (注89)罝:jū,捕兔网,泛指捕兽网。   (注90)甘澍:及时雨。   (注91)孳孳:同“孜孜”,勤勉不懈。   (注92)捆阈:门槛。在门槛内,就是在家中。捆,同“阃”,门限。阈,门槛。   (注93)潴流:停积水流。   (注94)直:只,仅仅。   (注95)践更:贫者得钱,代当值应征者为卒。   (注96)戾止:来到。戾,到达。   (注97)饩:赠送。   (注98)廉:查访。   (注99)编甿:编入户籍的平民。   (注100)胶东之赏:明神宗时,张居正执政,胶东某官因增赋额获赏。   (注101)西台:中书省别称。   (注102)左官:降职外迁之官。   (注103)铜墨之班:县级官吏。铜印墨绶,谓县令、县宰。   (注104)侘傺:失意而精神恍惚的样子。   (注105)注厝:措置,安排处理。厝,通“措”。   (注106)令甲:法令编次的第一篇,也可作为法令的通称。   (注107)乙巳岁:指万历三十三年。   (注108)鳃鳃然:忧惧的样子。   (注109)牛刀风斤:喻具有大材的人具有高超的技艺。牛刀,宰牛的刀,指具有大材的人。风斤,运斧成风。斤,斧头。   (注110)犁然:分明、明晰的样子。犁,通“历”。   (注111)寮:通“僚”。   (注112)寅恭:恭敬。寅,恭敬。   (注113)屏驺却盖:除去驺从,去掉车盖,就是不坐车而步行。   (注114)武: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注115)孔:大。   (注116)祝融:火神。   (注117)貱镪钱:貱,以己所有以益人。镪,成串的钱。   (注117)倍德:背弃恩德。倍,通“背”。   (注118)词:误,应是“祠”。   (注119)徽猷:高明的谋画。徽,善,美。   (注120)何居:什么,为什么。居,jī,助词。   (注121)棠茇:棠树下召公所停留之草舍,喻多惠政的杜公之祠。茇:bа,止于草舍中。传说周召公奭巡行南国,在棠树下听讼断案,後人思之,不忍伐其树。   (注122)弗薙弗芟:意思是没有一草一木的损坏。薙,tì,迫地除草;芟,shn,除草。   (注123)戊子:清顺治五年。而本志大事纪载,徐承泽于顺治三年十月莅任,四年十二月山冠围城,三日城阝舀,县令徐被获至寇营,义不屈,咬牙怒目骂贼而死;五年戊子元旦恢复。   (注124)牲房:放祭祀用的牲畜的有脚祭器。   (注125)醳:同“释”。   (注126)供亿罢极:供应的东西非常缺乏。亿,供应的东西。罢,pí,疲;极,疲困,皆引申为缺乏之意。   (注127)挢虔:用诈力强取。挢,通“矫”。凡称诈为矫,强取为虔。   (注128)输饟:缴纳粮饷。   (注129)蹛:通“滞”。   (注130)庀泉媺政:治理泉州的美政。庀,pǐ,治理;媺,同“美”。   (注131)甲午:指顺治十一年。   (注132)三山、莆阳皆倚温陵为存亡:三山,福州;莆阳,莆田;温陵,泉州。   (注133)乡:通“向”,向使。   (注134)诎:通“屈”。   (注135)借寇:东汉寇恂曾为颍川太守,後随光武帝至颖川,百姓拦住光武帝说:“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後人以借寇为地方挽留官员的典故。   (注136)鸠材庀:疑漏一“工”字,应作“鸠材庀工”。鸠材,聚集材料。庀工,具备动工条件,开始动工。庀,具备。   (注137)寒潢池之胆:使潢池之胆寒。潢池,池塘,指被迫为盗者。汉龚遂传:“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意谓海滨人民被迫为盗,犹如幼儿盗窃兵器,戏弄于池塘之畔,并非有意为乱。   (注138)意:思。乾隆县志作“忆”。   (注139)斁:yì,厌。   (注140)此三字模糊,难以辨认。   (注141)此三字空白。   (注142)此二字模糊,难以辨认。   (注143)一刖,再刖而三刖:刖,砍,断,古代砍掉脚的酷刑。文中借卞和献璞为楚王所刖典故,喻接连几次提出好的建议而不受信任,反被处分。   (注144)耳:闻,听说。   (注145)此三字模糊难辨。   (注146)此二字模糊难辨。   (注147)干:求取。   (注148)壬辰年:顺治九年。   (注149)渐:流入。   (注150)辛卯:顺治八年。   (注151)迓衡秉钧:常作“持衡秉钧”,以秤称物衡量轻重,喻铨选人材,掌握国政。持衡与秉钧同义。   (注152)拾遗补阙:拾遗,官名,常供奉讽谏;补阙亦官名,职务为侍从讽讠东。   (注153)韩魏公:指宋韩琦,天圣五年进士;仁宗时,任陕西经略招讨史,与范仲淹齐名,为朝廷所倚重;嘉祐中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立,封魏国公。   (注154)蕞尔:非常小。   (注155)荐饥:一再发生饥荒。   (注156)惊鸿:惊飞的鸿雁,喻逃亡的百姓。   (注157)乐只:《诗·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这是称美君子之惠能及下的诗篇,“乐只”即指此诗。   (注158)畏垒、桐乡:畏垒,山名,《庄子·庚桑楚》说,庚桑楚,北居畏垒之山;居三年,畏垒大穰。桐乡,地名,在今安徽桐城县北,汉大司农朱邑曾为桐乡啬夫,为民敬信。如畏垒、桐乡,意思是如畏垒之对庚桑楚,桐乡之对朱邑,尸而祝之,永远崇敬怀念。   (注159)糜至:应作“麇至”,成群而来。   (注160)木皂治外,焦桐治内:以木皂治外,以焦桐治内。意思是,外除污去秽,清除贪官污吏;内以教育感化人民。木皂,树上的皂荚,古时用皂荚去污秽。焦桐,琴,儒家主张以礼乐治国。   (注161)仳离:离别,离散。   (注162)驳勘:驳回复查。   (注163)烝髦:推举英俊之士。   (注164)子衿勿歌姚蔡:有知识的读书人不再歌颂佛教和法家。姚,明初以诵经与燕王朱棣投契而飞黄腾达的僧人姚广孝;蔡,战国为秦相、攻灭西周的法家人物蔡泽。   (注165)《蓼莪》:《诗·小雅》篇名。此诗为孝子追念父母之作,後因以《蓼莪》指对亡亲的悼念。   (注166)载木主如任:把亡亲的神主载到任所。木主,为死者立的木制牌位,即神主。如,往、到。   (注167)忌:忌日。旧俗父母死亡之日禁饮酒作乐,叫忌日。   (注168)锡类:《诗经》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指孝子。   (注169)保:应作“宝”。   (注170)蛇:应作“蜿”。   (注171)寿宁翁令兹邑:查本县县志,宋代皆无沈寿宁为连城令的记载,宋绍兴三年置县时知县事是卓庠。   (注172)缁流:僧徒。   (注173)千祀之故:乾隆与民国县志皆作“千秋之祀”。   (注174)乃富言桥请倩康续记:乾隆与民国县志皆无“桥请”二字。   (注175)石业已砻:碑石已经磨好。   (注176)孔良:甚良。   (注177)孔藏:甚善。   (注178)因:乾隆县志作“固”。   (注179)坐具:梵语尼师坛、尼师旦那的意译。僧人在袈裟下,置片布,作护身、护衣以及护床席卧具之用。文中指建宫观之地。   (注180)长永钦,家连城,为连令:查历代连城县志,宋代皆无沈永钦为连城令的记载。   (注181)绍兴己卯:即绍兴五年。   (注182)士:乾隆县志作“主”,民国县志作“土”。   (注183)诜诜:众多的样子。   (注184)亶:诚然,信然。   (注185)具:应是“且”。   (注186)曲豆:复印本是竖排,疑是丰山之丰的误刻。   (注187)家君:自称父亲。疑指云南新兴州贡士,万历四十四年任连城县令的雷同声。   (注188)万历丙午:万历三十四年。   (注189)高翥长骞:形容建筑物的高耸壮丽。翥、骞,展翅的样子。   (注190)仪物数:应作“仪物之数”。   (注191)万历庚申年:万历四十八年。   (注192)昉:始,开始。   (注193)员:应是“有”之误。   (注194)假馆:借用馆舍,指寄居。   (注195)浚源:起源。   (注196)东山:晋谢安,字安石,早年隐居于东山,故世称谢东山。   (注197)世:继承。   (注198)水木之思:水有源,木有根,水木之思喻对祖先的思念。   (注199)渝:应作“逾”。   (注200)庥光:盛美的光辉。庥,同“休”。   (注201)咎繇:咎,gаo。咎繇,即皋陶(yаo)。   (注202)连阳:连城。   (注203)清阳:清流。也可能指汉县名,宋省入清河县,故城在今河北清河县东。   (注204)良良:其一为衍字。   (注205)莞:同“管”,主管,掌握。   (注206)胤是而降:继此而下。   (注207)丁酉:万历二十五年。   (注208)归命:响应。   (注209)祔:祭名,与祖先合享之祭。   (注210)冬仲:应作“仲冬”。   (注211)赡:应作“瞻”。   (注212)月旦:农历每月初一。   (注213)羔羊:《诗·国风·召南》的篇名,比喻卿士大夫的高洁,後遂用以称贤士大夫。   (注214)柏舟:《清·鄘风》有柏舟篇。称妇丧夫为“柏舟之痛”,夫死不嫁为“柏舟之节”。   (注215)族:系“旌”之误。   (注216)六十:乾隆与民国县志皆作“六七”。   (注217)簿:应作“薄”。   (注218)再一:应作“一再”。   (注219)踈:应作“竦”。   (注220)概:应用“慨”。   (注221)椎鲁:鲁钝。   (注222)物:乾隆与民国县志皆作“魁”。   (注223)假:通“遐”,远。   (注224)太清黄垆:天空和地下。黄垆,黄泉下的垆土,犹黄泉。   (注225)涧:应作“间”。   (注226)文公阙里:朱熹(文公)搜徒讲学的地方。阙里,孔子授徒之所,在洙、泗间;文中指朱熹晚年徙居之建阳考亭,主讲紫阳书院。   (注227)附食:疑指後代子孙之配享神主,祭祠时也一并祭祀,故叫附食。   (注228)俨:庄重,作动词用,犹敬奉。   (注229)饮福:祭毕饮供神之酒,谓受神之福,故曰饮福。福,祭神之酒肉。   (注230)介用:以助吃喝。   (注231)垣墉既勤:建造墙壁,竭尽勤劳。垣墉,墙壁;高曰墉,矮曰垣。   (注232)美轮美奂:形容高大美观,多用于赞美新屋。轮,轮囷,言高大;奂,言众多。   (注233)刑兄弟而御家邦:给兄弟做出典范,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刑,通“型”,作动词用,作典范,榜样之意。   (注234)簪绂:簪,冠簪,绂,丝织之缨带。皆古代礼服之制,以喻显贵。   (注235)宗祐:疑是“宗祏”之误。宗祏,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室,指祖宗之灵。   (注236)世讲:指两姓子孙有共同讲学的情谊。後称朋友的後辈,或老师称学生为世讲。   (注237)邹鲁:邹,孟子故乡;鲁,孔子故乡。邹鲁喻文化昌盛之地。   (注238)万历己卯:万历七年。   (注239)竖亥履之:健行者用脚步量一量这地方。竖亥,传说是夏禹的臣子,善于走路。履,踩、踏,文中指用步子丈量。   (注240)干止于此:尸骸埋在这里。干,躯干,尸体。   (注241)胙土:帝王以土地赐封功臣,酬其勋绩。胙,赐与、报答。   (注242)都哉:优美啊。   (注243)嚆矢:响箭。响箭发射时,声先于箭而到,以比喻事物的开端、先声。嚆,呼叫。   (注244)槃槃:大的样子。   (注245)湍■〈氵旱〉:疑为“湍涆”之误。湍涆,水流急速。湍,急流之水;涆,水流疾也。   (注246)成化乙未:成化十一年。   (注247)庚寅之上元:嘉靖九年农历正月十五日。   (注248)来兹:来年,也指今後。兹,年。   (注249)祇遹乃考:恭敬地遵循他的已死父亲的做法。祗,恭敬。遹,遵循。考,已死的父亲。祇,本应作“祗”,但古籍中常混用。   (注250)晦翁:朱熹,生于延平,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遁翁,故人称晦翁。   (注251)万历甲午:万历二十二年。   (注252)童三世祖讳1郎者:乾隆与民国县志皆作“童氏二世祖姚罗氏”。   (注253)冰蘖:饮冰食蘖,指生活清苦。蘖,芽枝。   (注254)鹊起:本谓见机远引,引申为乘势奋起。   (注255)纂组:赤色的绶带,指大官。纂,赤色带子;组,丝带。   (注256)贲相望:奋起者甚众。贲,通“奋”,振起。   (注257)启血膋而秉郁鬯:宰杀牲畜并拿郁鬯酒。膋,liао,脂肪;郁 (chn),古代祭祀用酒名。   (注258)骏奔于俎豆间:在祭祀用的各种礼器间急速奔走。骏奔,急速奔走。俎,置肉的几;豆,盛干肉一类食物的器皿。   (注259)监司:指监察地方属吏之官。清代司、道以监督府、县为专责,通称监司。   (注260)灭裂:违背。   (注261)匄:同“丐”,乞求。   (注262)大冢宰:称吏部尚书。   (注263)先啬:古代传说,神农教民始稼啬,故称神农为先啬。啬,即穑,收获,泛指耕种。   (注264)先蚕:传说中开始教民育蚕之神。   (注265)先酒:始创造酒的人。   (注266)先牧:最先教民畜牧的人。   (注267)中雨留:中室,即後来之宅神。   (注268)复印本至此,下缺一页,无法补全。   (注269)徒杠舆梁:可步行通过的木桥和可通车的大桥。   (注270)倍蓰:好几倍。倍,一倍;蓰,五倍。   (注271)不翅左支右吾:不仅各处勉强支撑。翅,通“啻”,仅。支吾,勉强支撑。   (注272)樽缩:节省压缩。樽,同“撙”,节省。   (注273)检柅:约束阻塞。检,约束,限制;柅,遏止、阻塞。   (注274)潴:聚会停积。,疑为“瘀”之误,血液凝积;潴,水流停积。   (注275)刓弊:同“刓敝”,凋敝。   (注276)僦工:雇工。   (注277)此字模糊难辨。疑为况字。   (注278)偪仄:迫近、相迫。也作“偪侧”。偪,同“逼”。   (注279)饯辂:送行和迎接。饯,以酒食送行;辂,yа,通“迓”,迎。   (注280)勃溪:争斗。勃,争;溪,同“谿”,空”室无空虚之地而争斗。   (注281)侯不在疆,里不受馆,单襄公知陈之不兢,子其无讥欤:你当县令的不在边界上(迎送),主管宅里事务的官员不为宾客安排住宿,像东周单襄公了解陈国的不恭敬一样,你难道不会受到指责吗?疆,边界;里,司里,春秋官名,主宰宅里事务;兢,敬;讥,谴责,非议。   (注282)徹:通“撤”,除去。   (注283)发明:阐明。   (注284)雨甘雨:应作“甘雨”。   (注285)戊子:指顺治五年。   (注286)荐臻,频接而来。荐,频,一再;臻,至。   (注287)传舍故事:把官署视为传舍的旧事。意思是像过去的官吏一样,仅是官样文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并不尽心尽责。传舍,供来往行人休止住宿的处所。故事,旧事,旧业。   (注288)竑:疑应作“弘”或“紘”,通“宏”。   (注289)駈:“驱”的俗字。   (注290)靡俸覆饣束:浪费俸禄,不胜任而败事。覆饣束:鼎中食物倾出于外,喻不胜任而败事。   (注291)《王文溪书院记》及下一篇《傅氏墓记》都是後来重印时羼入之文字。因为两篇的作者段昕,是康熙四十七年才任连城县令,而且刻板的字体也完全不同。   (注292)晦庵:朱熹别号。   (注293)麟麟炳炳:光明显赫。麟,与“燐”古字通用。麟麟,光明的样子;炳炳,非常明亮、显著。   (注294)根荄:植物的根。荄,草根,指事物的根本。   (注295)循塗守辙:犹言循规蹈矩,遵守常规。塗,同“途”。   (注296)逾闲跃冶:超越范围而自炫。闲,犹法也,范围。跃冶,喻自炫,求有所表现;语出《庄子·大宗师》:“今之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   (注297)鹄:箭靶的中心,喻目标、目的,引申为榜样、楷模。   (注298)复印本上,这篇文章至此为止,下缺:下面的文字,是据乾隆县志补上的。   (注299)赏:应作“尝”。   (注300)预:通“与”,参与。   (注301)五季:指唐宋之间的後梁、後唐、後晋、後汉、後周五代。   (注302)斩:通“崭”。   (注303)默相:暗中扶助。相,xiаn,扶助,辅助。   (注304)寝丘:春秋楚邑名。相传楚令尹孙叔敖临死时告诫其子勿受楚王美地,而请封于条件较差的寝丘,可以长保不失。文中喻指佳坟。   (注305)年眠佳穴:迷信说法,谓能使子孙富贵之坟地。《晋书》周昉传附周光:“初,陶侃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遇一老父,谓曰:‘前冈见一牛眠于山汙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矣。’”   (注306)夫地:疑应是“天地”。   (注307)禩:“祀”的異体字。乾隆县志在“禩”字後有“兮”字。祀,年。   ○诗  赋   连城八景咏   (本志八景指三龙井、冠廌山、金鸡山、   天马山、白云洞、放生池、石门岩、滴水岩)   三 龙 井   周景辰(令)①   灵物蜒蟠绝穴天,神光照烛斗牛间。峰头月色浑如洗,得见双龙带子还。   三 龙 井   吴 穟(谕)   仙子青蛇袖里蟠,饮泉偶堕井中间。须臾化作龙飞去,带得雌雄两剑还。   登 冠 廌   王乔桂(巡道)   青天渺无云,登高望不极。白日照沧溟,妖氛潜以熄。豁然发长吟,摇摇北鸿翼。   题 冠 廌   李得阳(巡道)   御史曾留獬廌冠,千年雄立出间关。饮露不嫌天阙远,披鳞无却斧霜寒。远岫似供书笏字,飞泉时泻濯缨湍。谩言名岳埋山骨,侧向连城侧面看。   同  前   康宪(佥事)   寸补无能负廌冠,偶登廌冠愧相看。天梯欲蹑思凌汉,玉峡微行怯痟寒。云敛峰头瞻石丈,风鸣松籁下仙鸾。维摩斗室蒲团坐,啖草茹菘亦自安。   前  题   刘玉成(郡守)   登临一罢几回秋,乘兴重来续旧游。径仄欲穷苔藓合,云深不断晚山稠。莲花尚忆峰头见,诗句空惭石上留。日暮凭高情未极,归来顿觉此生浮。   前  题   陈善行(同知)   悠悠松径贮云烟,仄步丹梯思爽然。回首已看城市远,仰攀还觉斗牛连。高台石室千年在,修竹清泉一味玄。②附诸贤频剧饮,归来踏月过文川。   前  题   彭而珩(节推)   孤衣千仞蹑巃嵸③,冠廌孤悬半壑中。百折层梯惊越鸟,千寻流沫侭寒枫。迷云淡锁洪濛界,古刹高腾法相④空。回首屏峦饶晚翠,绝人长啸几人同。   次 前 韵   温景明   危岩出地郁巃嵸,墟里孤烟入望中。四壁削成寒铁廌,千山移就玉林枫。天开一线丹梯坠,鬼劈层分云栈空。自顾吮毫惭作赋,登高犹大夫同。   前  题   吴明昌(节推)   月窟天根了不分,山山奇石引青云。丹梯似栈凌仙路,廌石如冠隐绣文。一线碧霄随嶂合,半帘飞瀑共钟闻。快游喜近神明宰,不禁殷留待烛薰。   题 冠 廌   吴之儒(节推)   冠廌山房远市烟,碧桃红杏自年年。幽岩长结四时雾,夹壁中间一线天。石堑险关曾保障,洞门深锁且谈玄。凭栏一望风尘静,纵饮何妨呼醉仙。   次佥事康韵   雷同声(令)⑤   晓来凉露湿衣冠,拂拭衣冠遍处看。双屐踏开瑶草路,一瓢吸尽玉泉寒。翻然飞舄⑥腾青嶂,倏尔吹箫下彩鸾。潇洒欲逃绳检⑦外,暂移栖息一枝安。   题 冠 廌   郭鹏(令)⑧   人间何处是蓬莱,一陟莲峰胸次⑨开。危石千寻空欲坠,飞泉百丈画中来。芝房承露荷仙掌,竹杖随云步玉台。拓落浑忘形似我,恍疑今已脱凡胎。   登 冠 廌   郭鹏   嶙峋万叠起层眸,空里高明世界收。弓矢久从文德戢,冠廌今为政清留。烟云变态消尘侣,诗酒留连送客秋(注10)。往事悠悠徒感慨,一樽聊对野人(注11)幽。   前  题   方进(令)(注12)   半云亭畔上山难,亦复寻幽问廌山。翠结蒙莑莑(注13)苍玉立,绿分清映字泉寒。山花依槛迎人笑,野鹤巢云伴石。贪赏不知归去晚,紫骝嘶过月明间。   登冠廌(和彭而珩司理韵)   张大观(令)(注14)   苍苍佳气郁巃嵸,天柱斜撑半壁中。遮那眼界迷山阁,潦倒行踪问老枫。登临远度尘嚣外,徙倚平看物虑空。闻得仙槎(注15)无定止,飞凫(注16)到处也堪同。   冠 廌 峰   周景辰(令)   霜风摇落满空山,秋叶稜稜(注17)护铁冠。鹄立(注18)莲峰天咫尺,俨如正色立朝班。   前  题   吴穟(谕)   碧血千年化一山,峨峨犹戴殿前冠。当年抗疏回天日,不与诸峰列笏班。   前  题   陶文彦(令)(注19)   孤崖天半际中分,雾绕晴晖染翠云。骇鹿不惊封了色,酬山岂惜掌成文。半龛消化五浊(注20)业,一夕飞腾万劫闻。客子莫愁归路险,重斟引满倚斜曛(注21)。   次方邑侯咏   童玺(邑人,知府)(注22)   扶人曳履不辞难,问柳寻花到远山。冷眼风披吹不倦,热衷泉饮酌来寒。莲池鱼跃波翻动,林谷鸟栖羽习闲。俯仰乾坤了无事,那知身在世尘间。   登廌山(次陈郡尊韵)   童茂成(邑举人)   巉岩怪石拂云烟,几度登临意迥然。日月浴天双镜峙,风云匝地万山连。微言大易潜龙宿,蘧坐春秋亭草玄。我友共商经世业。须教弩(注23)力学文川。   前题(和吴司理韵)   童三纲(邑学生)   山律崒(注24)山头多紫烟,天工琢辟在何年?数峰高处见奇石,一线中间有漏天。幽壑耐人屐齿(注25),古风予我道心玄。苦将谢却绁韁(注26)绊,老是山中狗也仙。   前题(和郭梧阳邑令韵)   林元阳(邑廪生)   世路纷纷尽蒿莱,谁能清饮一尊开?千岩石骨如云涌,半夜松声和雨来。野鸟凌空衔落叶,古碑幽径没苍苔。渔溪日暮僧归寺,锄得新篁带紫胎。   续  志   遥同王公路游冠廌   陈襄(建宁巡道)   闻说冠廌有神工,可当武夷之全风。为余寄语连城令,泼墨淋漓写个中。   游 冠 廌   王三捷(保定人)   擎霄拄汉不泥,最上奇观勒字题。不惮詶(注27)山凌绝顶,半山犹听下方鸡。   登 冠 廌   卢裕砺(郡丞)   群山环立别开天,洞里幽光未许传。如烛斯燃石插汉,有金成字海通泉。横空今日峰峰玉,匝地当年朵朵莲。敬为观风登眺久,疲癃(注28)色起万家烟。   春日登冠廌   徐开远(节推)   草色茸茸傍柳青,省方(注29)此日发临汀。修逢上巳流觞禊,醉若环山太守亭。为恋十三奇胜(注30)地,且延百二鹤龟龄。马卿(注31)何不皆头白,冠廌空教自漠冥。   登冠廌(次前韵)   张来凤(真定人,孝廉)   连城门外眼生青,东望清漳西望汀。飞去三龙空是井,憩来九老尚存亭。风前惊对王侯腊,杖底惭周甲子龄。东道久饶彭泽兴,开尊同啸问苍冥。   秋日游冠廌山   忠洁公弟金镜(都门)   雨涤山容痟(注32),烟离叶不肥。伏阴(注33)鸣夜砌,泫露的(注34)朝晞。漫检欢悲句,还添长短衣。凭高目云榭,群马逐溪飞。   前  题   忠洁公七弟金镳(武进人)   索索叶自雨,而知秋已分,泪斑剑头琭,紫绣衣环纹。鱼脑别波已,蜜脾仄蜂群。吾将陟南岳,携尔人(注35)中云。   登冠廌闻蝉   陶元征(浙江人)   语涩意犹嫣,风翻音未歇。况际高山隈,而我生凄恻。垂緌引露知,敛足成羽翼。羽翼不可攀,临风惊暮寒。   题杜岱麓冠廌山祠(丙午)   杨彭龄(顺天人)   一股尸虫不值钱,君何面目向城莲?五年作吏愁双鬓,半纪为官信上天(原注:衙有信天园)。其亩荒榛罝饿鹿,箇山林木剩啼鹃。悬灯岩际僧来往,笑骂方冠何责焉。   秋日登冠廌(赋得旧寺岩前几树茶)   卢履祺(三河人)   高山插汉幛荆扉,惹草沾花醉欲归。金字泉中初覆碗,桃源洞口可添衣。索茗正切寻新叶,转路刚临看落晖。为语连云寄湘水,明年好向楚江飞。   前题(和金仲远韵)   雷化麟(宁化人)   刹古杉松老,山深麋鹿肥。洞烟迷夕照,岚霭密暾晞(注36)。欲拭芙蓉剑,还裁薜荔衣。峰尖时眺望,闻雁复依稀。   游冠廌诗二首   朱雯(石门进士)   绿杨繋马入看山,胜侣登临未拟还。康乐(注37)幽奇苍玉峡,支公(注38)结构白云湾。阴崖坐雨蛟龙没,深谷闻泉麋鹿闲。乘兴拓寻凌绝巘,海门(注39)悲泪满津关。   其  二   云树千寻满碧滩,共携樽酒话高寒。杯前飞瀑啼猿冷,花里仙台去鸟残。城郭千家军饷急,河山几处客衣单。陆生(注40)未许通南越,啸咏溪山醉眼看。   冠廌纪游   黄德   ]燝   取将瀣露(注41)沁心凉,晞髪(注42)岩阿对月米女(注43)。绾就云鬟跨凤去,空馀玉乳至今香。(右玉女盆)   月明缑岭(注44)夜吹箫,知是仙家翠盖遥。阆苑(注45)觞前曾订否,云中拍手笑相招。(右仙鹤岩)   骊烛西衔不夜天,空山古刹一灯燃。女娲炼罢存罝照,独峙风前万仞巅。(右照天烛)   何年神斧凿霄梯,缥缈峰高望欲迷。采茗僧归云尚湿,层崖石上尔应题。(右一线天)   水莲精舍(在冠廌山)   康宪(佥事)   洞大深处亦超然,云作池塘石作莲。欲向此中寻道味,逢人羞乞买山钱(注46)。   登莲峰(冠廌山乃此中一景)   刘玉成(郡守)   睠(注47)兹莲峰山,端居负遐想。廿载今始游,历历皆心赏。初发自丹梯,整衣聊直上。寻彼桃花源,飞泉半空响。冠廌何嵯峨,足令寒魍魉。左折礼玄真,右指白云敞。双峰矗层霄,依稀混沌壤。炼补岂不工,中遗一线广。蹑蹬俯峥嵘,回首裂豁爽。努力陟其巅,忽忽超象罔(注48)。辟岫合迨遝(注49),苍翠不盈掌。顾我二三子,相期长偃仰。   止舟   (注50)  题   沈应奎(郡守)   大块濛鸿谁界划?连城巽隅(注51)多奇石。峦气上薄晴空豁,山斩岩峭耸璚(注52)霄窄。有时高挂数峰青,有时矗立浮云白。嶙嶙复峋峋,错错复落落。此道问之太乙初,生天生帝方开。盘亘直插微茫际,丈人颠头分主伯。药炉丹灶玄之玄,至今唯有巨灵迹。笑予俗吏愧山灵,他年世外为逋客(注53)。   春日偕学博陈仁冈徐环溪   游桂山三老登莲峰绝顶   徐大化(令)(注54)   五柳先生放衙早,讼庭閴寂(注55)闲如扫。莲华峰头春色妍,山灵期余恣探讨。予怀寥落转纷纭,搜奇直欲破氤氲。身凭清汉双飞箇,足蹑丹梯千尺云。金泉香暖堪种药,珠树玲珑舞丹鹤。何处衣冠秦汉人,为言避难藏丘壑。时殊事異几千秋,乌龙洞口花满洲。云间忽尔闻鸡唱,定有仙人在上头。我意从之登绝顶,好向仙人问丹鼎。须臾九老笑相迎,贻余火枣供青茗。冷然故作微风行,仰见星斗纷纵横。东顾闽海三千里,海底珊瑚叶叶明。掩映桃花红万树,树裏弦歌声满城。   夜宿莲峰   马上荣(长汀)   携友薰风寄此庵,芝兰竞爽辏花昙。夜来天雨清书帐,谶(注56)罢禅灯冷佛龛。何处木鱼藏世界,几回金口愧儿男。闻鸡欲唤玄风发,点石干霄吾道南(注57)。   莲花馆即事   谢家宝(邑人,别驾)   烟霞不断此山居,记昔伊吾度岁馀。启匣迎风花落砚,开帘巢角燕窥书。三年下帐常怀董(注58),二子趋庭欲步徐(注59)。浊酒寒灯今夜事,乾坤何处不为庐。   又   谢家宝   一榻清阴竹院居,餐麻胡饭尚多馀(注60)。蝇迷故恋窗间纸,风妒偏翻案上书。共说利名俱草草,几能泉石自徐徐。园林日涉都成趣,人境原来可结庐。   登 莲 峰   谢锡命(邑廪生)   千尺峰头结小庵,诛茅不厌惜花昙。当年鬼斧开人境,入夜禅灯点石龛。共说鸿冥遗世网(注61),谁知豹变(注62)属奇男。逢人奢问长安道,愿借公车作指南。   前  题   李德桢(邑廪生)   玉井莲华十丈寻,半云亭上哭铜人。断鳌负柱鸿濛界,若木(注63)扶舆日月轮。铁蕊虚空捶未碎,玉荄却老(注64)始横陈。前峰一一如十指,应悟人天过去身。   九日与邑侯陈公登莲峰宴饮   谢元(邑人)   山郭澹明晖,林声静郊野。乾坤肃以清,登眺属多暇。欲践寻幽期,招呼命轩驾。载酒上莲峰,凭高憩层榭。支山云影横,华洞海天泻。烟散霞隥晴,日斜雁边下。酣歌石洞鸣,新月高冈挂。酩酊佳兴酬,萸香不盈把。不羞落帽(注65)狂,临风独修雅。   游东田石(莲峰山旧名)   伍清源(邑人)   匡舆小坠(注66)出郊坰(注67),露冕真惭鹤在轩。落日孤城迴野色,高空流水洗秋瘢。劈岩已见仙人掌,柱(注68)杖何须玉女盘(注69)。灵鹜(注70)只疑天竺近,青冥端碍日车番(注71),茶馀月照莲花顶,磬罢僧归柏叶园。自喜病躯生羽翮,少依居士息心魂。岁晚读书岩室上,便应此地即桃源。   天 马 山   周景辰(令)   风鬃竹耳与云齐,赤赭来从大宛西(注72)。皇帝拓疆思汗血,茂林风雨夜犹嘶。   金 鸡 山   周景辰   胶胶(注73)振羽协朝阳,赤跖朱冠动晓光。山立于今千万载,终朝迎日涌扶桑(注74)。   前  题   吴穟   峨冠岌岌峙连阳,一唱寅宾(注75)大地光。有日登临看锦翼,长弓不必挂扶桑。   放 生 池   吴穟(令)(注76)   放生池内水溶溶,闻说全无疏凿工。来世佛天初化劫,钵中分影卧翔龙。   白 云 洞   周景辰   洞中仙子何年去?洞口白云长自闲。出岫潝(注77)从龙作雨,无心时伴鹤来还。   前  题   徐大化   为探白云洞,洞云何未开?岩飞溟溟雨,钟隐默渊雷。鸟语逢人解,僧伽(注78)入定回。吾生淡所得,幽事寄蒿莱。   石 门 岩   周景辰   双峰壁峙自天开,一径中通般若台(注79)。几度空山秋月冷,猿啼和泪暮钟来。   石门岩联韵   (邑令方进同包裕、黎兆、谭宗、   童玺、沈元贞、沈廷弼、沈廷仪游)   裂石穿云尺五天,好敲诗句且留连。淡浓树色供幽兴,断续歌声落醉筵。世外青山争入座,雨中新水欲平川。惜春酒价知多少?谁为东君判杖钱(注80)。(注81)   石 门 岩   童玺(邑人,知府)   爱留春去欲登山,一路苔封夹石斑。衣裾不禁香馥袭,料知空谷吐幽兰。   石 门 岩   童玺   明明春晓寂无氛,老子寻芳出户门。醉舞插花还酌酒,登临引子复携孙。清泉忄左(注82)石看佳境,小阁疏帘见远村。好景撩人吟不尽,谁知别是一乾坤?   石 门 岩   伍清源   连辔来东郭,登临作胜游。风馀岩际雨,花剩石门秋。问竹云林合,搴兰谷响幽。乾坤时俯仰,浩荡一虚舟。   谒石门岩(祖祠)   沈期扬(邑人,训导)   巉岩峭壁峙城东,先代棲神宇栋隆。树色苍苍知蔕(注83)远,泉流曲曲看源通。四时风露千秋慕,一涧繁(注84)百世同。回首瞻依无尽处,洞门惟见白云笼。   滴 水 岩   周景辰   林外泉声任洒洒,岩前苔篆故斑斑。愿分一滴琼浆液,散作飞霖溉入(注85)寰。   前  题   童世贤   石窦才通一线微,悬崖滴沥喷珠玑。雨丝畟畟(注86)云光渡,风片凄凄雪浪飞。半壁定山流净口,方塘活水款荆扉。乘闲吟眺频来此,涤尽尘襟与世违。   【注释】   ①周景辰(令):令指县令,明宣德间任。   ②:“幸”古文。   ③巃嵸:山势险峻的样子。   ④法相:佛教指一切事物的形象。   ⑤雷同声(令):明万历四十四年任。   ⑥箇:xì,鞋。单底为屐,复底而着木者为箇。   ⑦绳检:约束,指世俗礼法。   ⑧郭鹏(令):明万历初任,道州举人。   ⑨胸次:胸怀。   (注10)客秋:去秋。客,过去。   (注11)野人:农夫,平民。   (注12)方进(令):明嘉靖五年任,琼山举人。   (注13)蒙莑:蒙蓬。莑,籀文“蓬”字。乾隆县志作“蒙笼”,民国县志作“蒙茸”。   (注14)张大观(令):明天启五年任。   (注15)仙槎:仙人乘坐的竹、木筏。   (注16)飞凫:传说东汉王乔当叶县令,每月初一、十五从县到朝廷去,都不乘坐车马。有个太史暗中窥看,发现每次他来时,总有双凫飞来。有次张网把凫逮住,却是王乔所穿的一只鞋子。后来便以仙凫(飞凫)喻足迹所至,多用作县令的典故。   (注17)稜稜:威严的样子。   (注18)鹄立:鹄颈长,能远望,因喻引领之状。   (注19)陶文彦(令):江苏无锡人,云南浪穹籍,崇祯甲戌名进士,乙亥年任连城令。   (注20)五浊:佛教称人世为五浊恶世,即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等五浊。   (注21)斜日薰:应作“斜曛”,夕阳余光。   (注22)童玺(邑人,知府):连城城关人,明成化庚子科举人,任全州同知,迁平乐府通判,升高州府同知,升刑部员外郎,寻迁澂江府知府,祀乡贤。   (注23)弩:通“努”。   (注24)山律萃:高峻的样子。   (注25):疑为“忄西”之異体,音xī,意为烦愁。   (注26)绁:,应是“”,同“缰”,马绳。绁缰,缰绳、绳索,喻功名利禄。   (注27)詶:同“酬”。   (注28)疲癃:本谓衰老残疾或有残疾的人,诗中指疲惫、困倦。   (注29)省方:视察四方。   (注30)十三奇胜:即元末摄县事马周卿所标之莲峰山十三景点:苍玉峡、云栈、天梯、冠廌、桃源、清如许、芙蓉坡、金字泉、白云深处、天光咫尺、苍谷、灵虚、小崆峒。   (注31)马卿:即元末摄县事马周卿。   (注32)痟:乾隆县志作“瘦”。   (注33)伏阴:盛夏时节出现的寒气。   (注34)的:鲜明,作动词用。乾隆志作“滴”。   (注35)人:疑应作“入”。   (注36)暾晞:日始出时之光气。   (注37)康乐:南朝宋谢灵运,袭封康乐公,博览群书,工书画;贬为永嘉太守时,好山水,肆意遨游,各处题咏,有诗文集传世。   (注38)支公:支遁,字道林,晋陈留人,家世事佛,深思道行,年二十五出家,通庄子及维摩经等,世称支公,後以支公泛称高僧。   (注39)海门:属江苏省,县名。宋初,犯死罪获贷者,配隶于此,煮盐纳官。   (注40)陆生:陆贾,汉初楚人,以客从刘邦建汉王朝,有辩才,曾两度出使南越,招谕尉陀。著《新语》十二篇,大旨为崇王道,黜霸术。   (注41)瀣露:夜半冷露。   (注42)晞髪:披髪使干。晞,干。   (注43)米女:误,应作“爿女”或“粧”,今简化为“妆”。   (注44)缑岭:山名,在河南偃师县。道家传说,仙人王子乔语桓良,于七月七日在缑氏山岭相见。即指此山。缑,gōu。   (注45)阆苑:阆风之宛,仙人所居之地。李商隐有“阆苑有书多附鹤”句。   (注46)买山钱: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后以买山指归隐。顾况《送李山人还玉溪》诗:“好鸟共鸣临水树,幽人独欠买山钱。”   (注47)睠:同“眷”,反顾,怀念。   (注48)象罔:《庄子·天地》:“黄帝……登乎崑崙之丘……遗其玄球……乃使象罔,象罔得之。”象罔,虚拟人物,意为似有象而实无,盖无心之谓。   (注49)遝:众多的样子。   (注50)止舟:古文“前”字。   (注51)巽隅:按八卦所指方位为东南角。   (注52)王矞:同“琼”。   (注53)逋客:逃人,指隐士。   (注54)徐大化(令):号照寰,浙江会稽人,万历癸未进士,由中秘西台谪连。郁郁不得志,盘桓山水间,苛繁之政,一切报罢。历迁户部尚书,未尝不与连之士往还也。祀龙山祖庙。   (注55)寂:应为“阒寂”。阒,qù,寂静。   (注56)谶:民国县志作“忏”。   (注57)吾道南:杨时,宋南剑州将乐人,晚年隐居龟山,人称龟山先生。师事程颐、程灏,传播理学方面影响很大,东南学者奉为程氏正宗,朱熹即为其三传门人。离程南归时,程灏目送之曰:“吾道南矣。”所以他的门徒称为道南学派,道南即指杨时。   (注58)董:董仲舒,少治《春秋公羊传》,汉景帝时为博士,下帷讲读,三年不窥园。他推崇儒术,抑黜百家,以儒学为正统。   (注59)徐:徐勉,南朝梁时为萧衍掌书记,梁朝朝章制仪,皆参与其议。尝与客夜坐,有求官者,勉正色曰:“今夕只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家无蓄积,自称遗子孙以清白。   (注60)飡麻胡饭尚多余:不讲求富贵寿考和丧葬礼仪。飡,同“飧”,饮食、食物。麻,诏书。胡,寿。饭,唅(以珠玉纳死者口中)。   (注61)鸿冥遗世网:飞鸿入于远空,世网不能制御之。喻脱羁远害。鸿冥,“鸿飞冥冥”之省。世网,喻社会上法律、礼教、风俗等对人的束缚。   (注62)豹变:豹文变美,喻润色事业,或迁善去恶;亦喻人地位转变,由贫贱而显贵。   (注63)若木:神话中谓长在日入处的一种神木,青叶赤华。   (注64)却老:防止衰老,延长寿命。   (注65)落帽:《晋书·孟嘉传》:九月九日,桓温于龙山燕佐吏,其参军孟嘉,风至帽落而不觉,孙盛作文嘲嘉,嘉作文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后因成重阳登高典故。   (注66)坠:疑是“队”之误。   (注67)郊坰:郊野。坰,jiōng,远野。   (注68)柱:应作“拄”。   (注69)玉女盘:喻团的月亮。   (注70)鹜:鸭。乾隆县志作“雾”。   (注71)番:乾隆县志作“翻”。   (注72)来从大宛西:汉武帝太初四年,贰师将军李广利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来,作西极天马之歌。此诗末句之“茂林”,疑是“茂陵(汉武帝陵墓)”之误。   (注73)胶胶:鸡鸣声。   (注74)扶桑:神木名,传说日出其下。   (注75)寅宾:恭敬地引导。寅,敬;宾,导。   (注76)吴檖(令):檖,在复印本中,有时作“穟”。但查各代县志,吴檖或吴穟都是教谕,不是县令。   (注77)潝:似应作“滃”,云气涌起。   (注78)僧伽:梵语,省称为僧。   (注79)般若台:指佛家修炼处。般若,梵语,犹言智慧,或曰脱离妄想归于清静,一切智慧中最为第一。   (注80)杖钱:又称杖头钱,指买酒钱。   (注81)此诗,据乾隆县志记载,八句的联句者的顺序是:方进、包裕、黎兆、谭宗、沈元贞、童玺、沈廷弼、沈廷仪。   (注82)忄左:“忄在”之误。忄在,“怪”俗字。   (注83)蔕:同“蒂”。   (注84)蘋繁:应作“蘋蘩”。蘋与蘩都是草,古代用为祭品。   (注85)入:疑是“人”之误。人寰,人世间。   (注86)畟畟:cè,犹言测测。测测,锋利的样子,犹言寒气刺人。   论  品   秋日登雄镇楼   王乔桂(巡道)   楼上轻云散夕晖,楼前木落已霏微①。铺茵细草丛开锦,翻浪浮鸥羽振衣。绝徼②风清严部曲③,寒林烟雨锁渔矶。层城极望关河迥,目是冥鸿正北飞。   题丘氏书院   王乔桂   天险扪萝上,虚空敞胜游。泉香松雨落,洞古石烟流。绕席层峦度,开轩宿瘴收。大丘人浩渺,林宇迹淹留。问俗酬心赏,怀贤思壮游。登临无限意,一笑碧云头。   赠处士黄表再召不出   侯廷训(巡道)   檄书聘使时时下,不见东山起谢安。堂上久悬徐禾犀④榻,台前俄报子陵⑤竿。开荒正倚施南野,守拙无如乐北园。舟楫愿惟长在好,风光日夜有波澜。   登 文 峰   徐大化(令)   苍黄秋意及山城,翠壁丹岩接地迎。次第云梯霄汉迥,参差栏槛水云清。千家禾黍摇新绿,几个儿童报晚晴。买棹吴江趋内召,循流直北是神京。   次罗袍贼营韵   童邦杰(邑人)   一统乾坤锦绣中,东西南北尽归从。大明日月方升运,嘉靖山河岂等庸?百兽率宾⑥原有主,群乌空噪总无功。当今眉彩侔尧帝,尚有重华协舜瞳⑦。   文川书屋   李元泰(邑人,训)   谁向溪头构草庐,匡床⑧独有过江书。绕楹山色迷三径⑨,傍户波光动四虚(注10)。哦罢松间来放鹤,吟成梁(注11)上羡游鱼。欲通今古消尘虑,明月清风乐有余。   题牧牛图歌   许浩志(邑举人)   谁家耕牛闲牧养?年年惟识春草长。长歌扣角了不闻,挂书双角时可想。丘家兄弟志好奇,丹青画出牧牛图。图中景物春皞皞(注12),青山叠叠迥不殊。双牛突出争肥草,一牛缓出绿坡好。可怜猪突倒骑牛,一声两声吹未了。黄昏驱牛寻故路,穿破山前白云渡。不愁牧野战风寒,宛似桃林归日暮。   东皋清隐赋   李庆(邑人)   文川之东,彭溪之北,童氏东皋,地灵人杰。地何曰灵?非以龙之潜跃,非以凤之飞鸣;非以龟守,非以鳞驯,盖有其灵不可得名焉。尔其崒山律(注13)连霄兮,廌山之幽;源泉溥地兮,彭溪之流;桃源烟暝兮,唳孤峰之鹤;蓼江晓涨兮,戏沙暖之鸥。若乃垂杨旗旐兮江枫,彩翠芊绵(注14)兮春农;秋水长天兮一色,风香两岸兮玉井芙蓉。人何曰杰?非以朝歌之屠(注15),非以淮阴之却(注16),非空桑之伊(注17),非寒冰之稷(注18),其傑诚有不可得而悉焉。尔乃丰姿粹美兮,碧梧翠竹之森森;节操清贞兮,苍松古柏之稜稜;皎皎无瑕兮,崑山之片玉;温温有脚兮,大地之阳春。识超乎乡士,行尚乎古人。水边林下,一鹤一琴。既而结茅为舍,编竹为篱,良辰芳节,高士故知,焚博山(注19)之一炷,掩柴门之半扉。卷舒六籍兮,究尧舜之大道;洞明千古兮,探孔孟之精微。辞尚未竟,有客难予:“子赋东皋清隐,而不原其清隐之实,徒琐琐于地灵人杰之论,不几誇大矜高乎?”“予惟东皋地也,请隐人也,人非地不产,地非人不名。昔伊尹之隐耕有莘之野,吕望之遁钓于渭水之滨。观其春葩秀野兮,披一蓑之烟雨;秋波沉璧兮,垂半竿之水云。三尺蓬窗兮,天地之小;数椽茅屋兮,风尘之清。高山大谷兮,友麋鹿而亲耒耜;云涛烟浪兮,侣鱼虾而理丝纶。遐蹈远引,若将终身。逮夫兆入非熊(注20),礼勤三聘,一则盍归来乎,一则幡然而起。夫岂长沮之果,桀溺(注21)之固,而千古不合圣贤中道之士哉?嗟哉我君,尚志古人,非长沮兮非桀溺,其渭水兮其有莘。方今重光继明,旁求硕德,聘用儒绅。绝深林之长啸,起大泽之幽吟。此人杰也,曾谓不由乎地灵?”客闻而惊曰:“三闾(注22)之乡,家家善骚;谪仙(注23)之後,人人能赋,名下无虚士也。”乃歌而去:“彼美人兮,白玉为珮,芰荷为裳,乃在文川之滨,彭溪之湄,有《卷阿》(注24)之慕,无《考槃》(注25)之讥。非不食也,食非首阳(注26)之薇;非不歌也,歌非商山(注27)之芝。兹其处也,衡门棲迟(注28);待其出也,天朝羽仪(注29)。一出一处,神应道俱。诚有以陋(注30)夫沮兮溺兮,而则(注31)夫伊兮吕兮。”   续  志   谢杜令诗(有引)   李子和(顺天人)   先兰畹府君,于万历朝判汀州,摄事于连,连人德之,立祠祀焉。迄今泰山其颓,而栋宇亦萎。嗟呼!七千里外,我先君子之灵未湮,虽云子孙奉尝,不如桐乡之民。余方分宪河南,每见连士讯祠事,未尝不泣下也。亡姪道廉,自庚辰一第,殉难于山之东,三十年间,其挚友零落殆尽,惟辛卯孝廉杜君允弼出宰连阳,时康熙五年也。恳为先父葺祠,以成连人之义。邮筒达余,余与进士秦公麟叹曰:“允弼,义友也。”聊附一绝以谢。   泪尽南天哭未回,先人真是可怜才。千年道气应常在,斩棘芟藤任尔开。   拜先大夫祠   周毓麟(顺天人)   豭肉鹅鱼效奉尝,连城草设有祠堂。人钦物肃神如在,终是先灵能濯沧(注32)。   宿连城署中集唐   (紫杓先生长孙十二岁能文)   戴沆(长泰人)   空里流霜不觉飞,霜凄万树风入衣。风光若此人不醉,莫为轻阴便得归。   (注33)   花从春老向风光,迴动乡思岂偶然?虽寄客窗焦笔舌,犹惭甲帐出头年。吾徒道德心中问,夫子文章天下传。急促归帆千浪上,靓(注34)观挥麈立帷前。   自粤回连赠岱麓杜邑侯   黄德燝   赋奏天都抒壮猷,初将仙箇(注35)廌峰游。棠阴视事(注36)浣溪水,社树(注37)相传武库侯(注38)。似是远波仍恋浦,敢云海国不依刘(注39)。乡思雁後花前发,万户何如一识州(注40)。   【注释】   ①霏微:犹朦胧。   ②绝徼:僻远的边境。   ③部曲:古时军队的编制单位。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   ④徐禾犀:东汉南昌人,字孺子,家贫,躬耕而食,朝廷多次征聘,不仕。陈蕃为太守,不接宾客,唯禾犀来,特为之设一榻,去则悬之。   ⑤子陵:严光的字。会稽余姚人。少曾与光武(刘秀)同游学,有高名。秀称帝,严光隐遁。秀派人寻访,征召到京,授谏议大夫,不受,退隐于富春山。   ⑥宾:归顺,服从。   ⑦“当今眉彩侔尧帝,尚有重华协舜瞳”:传说尧眉分八彩,舜目有重瞳。侔,相等。重华,重其文德之光华。作者这两句诗谓当时的皇帝能媲美于尧舜。   ⑧匡床:方正舒适的床。   ⑨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告病辞官归隐乡里,于院中辟三径,唯与求仲、羊仲来往。后常用三径指家园。   (注10)四虚:指四方的太空。   (注11)梁:桥。   (注12)皞皞:广大自得貌。同“浩浩”。   (注13)崒山律:山高耸貌。   (注14)芊绵:草木茂密繁盛。   (注15)朝歌之屠:指周吕望(或名吕尚、姜牙、姜子牙、太公望)。相传其未显时,屠牛于朝歌,钓鱼于渭滨。後佐武王灭殷。   (注16)淮阴之却:指韩信。他在淮阴市中忍受衤夸下之辱,人以为怯。後佐刘邦,为大将,灭楚。却,卑而退之。   (注17)空桑之伊:指佐商汤伐夏桀、被尊为阿衡(宰相)的伊尹。空桑,地名,传说伊尹生于空桑。   (注18)寒冰之稷:指周的祖先后稷。相传他母亲生他时欲不养,棄诸寒冰之上,故名棄,後为舜之农官。   (注19)博山:博山炉。古器物表面雕刻重叠山形的装饰叫博山。   (注20)兆入非熊:谓预兆将得贤臣。《宋书·瑞符志上》载:“(文王)将畋,史徧卜之,曰:‘将大获,非熊非罴,天遣汝师以佐昌。’果得吕尚于渭水之阳。”   (注21)长沮、桀溺:春秋隐士。   (注22)三闾:即三闾大夫屈原。   (注23)谪仙:指李白。   (注24)《卷阿》:《诗·大雅》篇名。序谓召康公戒成王也,言求贤用吉士也。   (注25)《考槃》:《诗·卫风》篇名。这是刺庄公“不能继先公之业,使贤者退而穷处”的诗,因以考槃作隐居穷处的代称。   (注26)首阳:山名,在山西永济县南,相传为伯夷、叔齐饿死处。   (注27)商山:山名,在陕西商县东。相传秦末汉初四皓(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里先生四人鬚眉皆白,故称四皓)曾在此山隐居,後出山辅太子。   (注28)衡门棲迟:衡门,横木为门,喻简陋的房屋;棲迟、游息、居住。   (注29)天朝羽仪:皇帝朝廷中能作表率之臣。羽仪,羽饰,引申为表率。   (注30)陋:鄙薄。   (注31)则:效法。   (注32)濯沧:《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濯沧,洗濯于沧浪,喻超尘脱俗,操守高洁。   (注33)复印本至此缺少一页,无法补回。按卷八艺文总引,所缺当是“考政”一目的诗歌,今只剩下面两首。   (注34)靓:同“静”。   (注35)仙箇:仙鞋。借东汉叶县令王乔传说,喻县令足迹所至。   (注36)棠阴视事:在甘棠树下治事,借召伯南巡事赞美对方。   (注37)社树:乡里的代称。   (注38)武库侯:武库,喻人富有才智,干练多能。晋杜预,人称杜武库。侯,县令,指杜士晋岱麓。   (注39)依刘:三国王粲,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刑州依刘表。因称投靠为幕僚曰依刘。   (注40)万户何如一识州:李白《与韩荆州书》云:“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韩荆州,指韩朝宗,曾为荆州长史,喜识拔後进,为时人所重,本诗作者借此以誉杜侯。   稽  实   赠百岁寿童瑗   方极(令)   白髮饶仙骨,春秋历百年。鹿群依杖履,十子为翁镌①。   赠文川镇抚宋祯亲舍歌   周景辰(令)   将军好文兼好武,年少辞亲总貔虎②。铁骑长驱塞北风,征衣梦断江南雨。功成事定论勋绩,将军著名天府籍。宠秩荣嘉圣主恩,生成实赖慈亲力。亲年八十双鬓斑,倚门日望将军还。将军日③告得归养,上堂笑捧祝亲觞。祝觞且酌宜春酒,母问阿孙平安否。回头酌酒问阿儿,主上圣时尧舜耦。阿孙袭职在燕山,扈驾日日趋朝班。一门忠孝啧千古,不觉喜笑盈亲颜。   题石钟岩   童昱(邑人)   遗形宛肖一钟悬,佛子闻钟好坐禅。岩岫晓升无障日,崆峒夜曙有情天。云封陌树山村外,月印寒潭古寺前。携杖登临频眺望,幽篁深径不知年。   雪窗即事   童应举(邑举人)   窗前小草已丛生,入夜飞花彻几明。篱竹临风思曳绿,碧桃封萼自含清。寒崖野鸟吞珠落,冻泽潜蛟戛玉鸣。晓起吟哦淬④冰锷,不知积白满三更。   水 云 阁   (在河源里珠地。峭壁茂林,左右皆深池,中多花木)   黄兆开(邑廪生)   虚阁光涵半接天,晴空潋滟映苔藓。桃花流水仙源去,竹叶依风杯渡传。云⑤鑑湖分素练,日迟珠箔⑥荡漪涟。清蹊⑦不减名山胜,好拟浮槎泛日边⑧。   朝 天 岩   (在表席里。有瀑布流泉,群峰耸翠,上建佛庵)   黄兆开   半刹如杯倚翠峒,诸峰合簇涤山容。泉飞石髓⑨鸣珂,树接崖髟思(注10)列扈从。临水秋人思作赋,摩云穷子叹棲鸿。置身已在清门外,愿奉金仙礼太空。   续  志   题濑(注11)石燕洞   田生玉(邑令)   三才过又五芉(注12),波湖十五九千长。天工奇造埋荒服,穷日贪看又裹粮。   咏潼关寺壁画大士像   盖继孔(邑令)   龙树(注13)无恚(注14)出粉尘,宰官得道优婆身(注15)。还教圣水从南海,来向潼关说法真。   咏汤背温泉   王一曾(雄县人)   不与人间洗冷肠,身中百垢涤泉汤。也须孔雀口卸芳果,已幸亲分连令香。   署中咏鹤   曹逊(三河人)   半影拖花写雪偏,飞腾无计只颓然。可怜独剩沧溟气,乞与昂藏步榻边。   闻鹊赠童健若   杜土晋(邑令)   乾鹊(注16)何知水竹居?偏传好语到山庐。欲傍梅花歌九鼎,共言高士在牛车。邺侯(注17)空挂如些卷,仙客曾翻几个鱼?曝腹莫嫌冬日冷,闲情索可度亭虚。   雪中梅(和杜岱麓韵)   李振缨(谕,晋江人)   梅散空中雪蕊开,寒光直接银河隈。岂因肃杀香偏厚?却是腾虚花万枚。素质乍惊才染就,众芳敢发此时哉?冷毡正喜春旸迩,又赏蔓金照室苔(注18)。   西隐居   童士辉(邑生)   石髪披霜黑,苔衣引露清。凉飚分树杪,秋雨沓蛩声。怀抱疏今古,隐君知晦明。高轩惟寂(注19),静息治生平。   夜游文峰塔(集唐)   杜云孙(燕京人)   中天悬明月,遥望黄金台(注20)。塔势如涌出,昭王安在哉?亭亭碧流暗,至夜转清迴。秋色正萧洒(注21),悲风千里来。   (注22)   【注释】   ①镌:琢凿,引申为督责、晓说。   ②貔虎:喻勇猛的军队。   ③日:乾隆县志作“诣”。   ④淬:洗浴,引申为冒受。   ⑤:jun,挂,缠绕。   ⑥珠箔:珠帘。   ⑦蹊:似应作“谿”或“溪”。   ⑧浮槎泛日边:意谓出仕任职。相传商初大臣伊尹将受汤王之聘时,曾梦见自己乘船在日月边经过。   ⑨石髓:石钟乳。   (注10)崖髟思:崖上小树。髪,小发,喻小树。   (注11)濑:应作“赖源”。   (注12)三才过又五芉:“”是“竺”之误;“芉”是“芈”之误,是“羊”的本字。三竺:浙江杭州灵隐山飞来峰东南有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三座山,合称三竺。五羊:广州的别名。   (注13)龙树:印度古代高僧,南天竺人,释迦灭後七百年出世。初奉婆罗门教,後皈依佛教,大弘佛法,摧伏外道,使大乘教大行于南天竺,为显密八宗之祖师。   (注14)恚:发怒,怨恨。   (注15)宰官得道优婆身:即优婆得道宰官身。优婆:优婆塞、优婆夷,梵语,佛教指在家奉佛的男女。宰官身:佛教语,佛家认为佛有极大神通,可以适应不同对象而变现各种不同身形。如果变现是宰官身形,就叫宰官身。应以宰官身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   (注16)乾鹊:喜鹊。鹊恶湿,晴则噪,故称乾鹊。乾,?。   (注17)邺侯:指唐邺县侯李泌。其家多书,插架三万轴,有来求读者,别院供馔。   (注18)又赏蔓金照室苔:即又赏照室蔓金苔。蔓金苔,黄金色之苔。旧题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云:“祖梁国献蔓金苔,色如黄金,萦聚之大如鸡卵,投于水中,蔓延于波澜之上,光出照日,皆如火生水上也……名曰夜明苔。”   (注19):同“寂”。   (注20)黄金台:相传战国燕昭王筑台,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士,故名。“金台夕照”为北京八景之一。   (注21)萧洒:清丽,明爽。   (注22)复印本至此缺一页,无法补回。   励  俗   勉 诸 生   吴文度(知府)   碧梧凉冷动郊墟,万斛炎高犬①已扫除。匡②壁渐明灯下火,董③帷宜近案头书。功须砥砺方为至,学不沉潜总是虚。老我颛蒙④心未死,欲从诸子乞三余⑤。   赠林禄妻节妇李氏   牛大纬(邑令)   夜雨青灯抚凤雏,徬徨四壁意云胡?霜寒翠竹心同操,月满鸾台影自孤。一担纲常归阃域⑥,三从⑦节概振芳模。旌书指日光闾閈⑧,华扁英声女丈夫。   赠林忠妻节妇黄氏   牛大纬   七十春光五十孀,孤帏风雨淬⑨柔肠。心非转石(注10)何难死?人为存孤但未亡。奕世芳名昭简册,长年英爽寄穹苍。堪嗟瓦裂翩翩者,空负鬚眉若未尝。   警俗用浮屠(注11)   丘德广   人生寿夭系于天,既死神形不复全。纵使浮屠能荐拔,将何气魄为招迁?香花净水诚无用,法鼓金铙总是闲。嘱咐儿孙依我训,異端功果莫相传。   续  志   哭邑令于民徐公死寇难   谢家宝   英年德懋拜郎官,两载鸣琴(注12)百姓安。只为封疆勤斩馘(注13),却因奸宄误塗肝。睢阳(注14)命殒援才至,岘岳(注15)碑存泪未干。满目流离谁作孽?空馀壮士髪冲冠。   庚寅暮春谒邑令杨公墓感怀(有引)   谢家宝   忆公下车初,谒见後,予有采薪之忧(注16),公每询,知予困惫,惓惓有爱惜意。迨微躯勿药,公则抱疴,躬省寝帏,衷曲数语,不胜铭佩,意倾盖有神交耶?公未几而疾革(注17)矣!未几而易箦(注18)矣!又未几而窀穸矣!何缘悭乃尔?诗以志感。   杨花落候拜公坟,一种幽忧正欲焚。抚辑凋伤才数月,招回离散几千群。人情有泪悲羊父(注19),天道无知怆邓君(注20)。越绝家乡千万里,杜鹃啼血不堪闻。   【注释】   ①高犬:敲的俗字。   ②匡: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③董:汉董仲舒,少治《春秋公羊传》,景帝时为博士,下帷读书,三年不窥园。   ④颛蒙:愚昧。   ⑤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泛指空闲时间。   ⑥阃域:妇女界,指节妇李氏。   ⑦三从: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   ⑧闾閈:里门,泛指乡里。   ⑨淬:浴,洗。   (注10)心非转石:《诗·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之缩,意谓守节思想不可动摇。   (注11)浮屠:梵语音译,佛,僧人。   (注12)鸣琴:《吕氏春秋·察贤》中说,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旧时以“鸣琴而治”称颂善于任人,政简刑轻的地方官吏。   (注13)馘:guо,截耳,战争中割取敌人左耳以计功。   (注14)睢阳:指唐张巡。安禄山起兵,他与许远合兵守睢阳,坚守数月,因援绝粮尽,城陷被杀。   (注15)岘岳:山名,在湖北襄阳县南。晋羊祜镇襄阳时,尝登岘山,置酒言咏。祜镇襄十年,有功德于民,死后,他的部属在岘山他生前游息的地方,建碑立庙,每年祭祀。见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称此碑为堕泪碑。   (注16)采薪之忧:自称有病之婉辞,言病不能采薪也。   (注17)疾革:病危。   (注18)易篑:应作“易箦”,调换寝席,喻将死。箦,竹席。春秋鲁曾参临终,以寝席过于华美,不合当时礼制,命子曾之扶起易箦。   (注19)羊父:指晋羊祜,见注(注15)。   (注20)邓君:指晋襄陵人邓攸,字伯道。他为河东太守,没于石勒,挈家出走,途中遇贼,度不两全,因其弟早亡,棄儿存侄。元帝时为吴郡太守,清廉自持,累官至吏部尚书,迁尚书右仆射。无嗣,时人哀之曰:“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晋书》载《良吏传》。   ●卷九 丘墓 古迹   ○丘  墓   知县都门杜士晋辑   其人已死,其骨已朽,丘墓何为志乎?曰:志之所以昭王道,令民无憾之一端也。其人仁,而小宗之祧①者有之;其人贤,而若敖之馁②者有之。志之以延绝嗣,以禁樵采,使不为道路,不为沟渠,况连之俗,道德发冢在在皆有,乌可不志?   宋  元   开国侯彭母夫人墓(龙爪陂上)   常州判黄廷瑞墓(廖坊)   徐长者墓(三坑山)   治中许景辉墓(许坊相公山)   卓丞相墓(卓家衍)   明   御史黄万里墓(吕屋)   吉安知府沈仲继墓(长坑)   澂江知府童玺墓(县後)   襄府长史林华墓(揭坊)   诰赠员外童应凤墓(功德桥)   四川东乡令童诚墓(冯屋坊)   处州府通判李榆墓(白岭)   大庾知县童大猷墓(昼锦桥)   义宁知县童志德墓(姚家坪)   教谕吴文旭墓(席湖营)   同安教谕许浩志墓(许坊杨梅不平)   教谕谢文宝墓(田心)   义宁教谕许承宗墓(竹尾山)   惠来教谕谢魁墓(黄坊)   平乐府教授谢必恭墓(连安铺)   贡士林瑞墓(璧州)   勅赐廪膳童邦杰墓(冠廌山下)   廪生沈禹民墓(小张坊)   将军宋祯墓(後龙山)   总管李文庆墓(横坑)   总管李仲山墓(莲塘)   隐 士 墓   林茂轻墓(北安里)   童四郎墓(白坑)   李必达墓(罗冈头)   林景芳墓(鹧鸪岭)   谢君祐墓(鹫峰岩)   黄一正墓(姚家坪)   童克铭墓(龙潭头)   谢本道墓(田心白鸠塘)   童四四郎墓(曾屋山)   谢超墓(徐坊乌石夹)   童守乾墓(下江坊)   李唐墓(姚坊)   童得庆墓(青草湖)   林魁夫妇合葬墓(迪坑)   黄一魁墓(高桥山)   处 士 墓   黄表墓(溪源)   丘文统墓(官庄陇)   林禄墓(杨家坊)   丘文星墓(龙家坪)   ③   沈朝宰墓(莒溪)   李仕庄墓(墩坑陇)   黄万一郎墓(寨头)   黄福善墓(滴水岩)   黄志美墓(瑶前山坛前)   黄云翁墓(垄一④)妻彭氏墓(老营下)   (俱举人黄德燝、黄道珪祖坟)   续  志   县令杨芳盛墓(辽东人)   游击谭骐墓   守备王崇典墓   【注释】   ①小宗之祧:兄弟的後代承继为後嗣。小宗,旧时称长子以下诸子的世系。祧,承继为後嗣。   ②若敖之馁:喻绝嗣。若敖,氏名。春秋楚子熊鄂生熊仪,命名为若敖,子孙为若敖氏。春秋鲁宣公四年,楚子尽灭若敖氏。馁,饥饿。   ③复印本丘墓至此缺一页,今据由北京图书馆残本抄回的文字补回。   ④垄一:此二字恐抄误,乾隆县志作“龙背上”。   ○古  迹   (见前卷中者不重载)   王城(河源里。文丞相扶帝昺起义兵驻此,因名之)   垂珠岭(河源里朋口。文丞相扶帝昺,过此垂泪,居人痛而哀之,故名。)   龙骨坑(北安里。相传有龙毙此,至今乡人取之犹有骨)   星汶沸(凡二:一县治西,即放生池;一在曾地坪,今迁文川桥下)   旗石砻(县东六②)   乌石夹(北安里)   打鼓岭(姑田里。其石巉岩,凡新任官入境时,假道避之吉)   出米石(凡二:一水西岭,一旗石寨。有石穴寸许,溜米,随人多寡足以食之。今无米出)   石钟(姑田里石燕岩中有石悬于岩,如钟形,叩之鍧然作金玉声)   丘氏书院(在冠廌三元殿左,系丘鳞、丘方读书处)   罗天麟(南顺里亨子堡,祀天麟庙,系元朝人)③   【注释】   ①文丞相:文天祥。   ②六:疑是“六里”之误。   ③此条古迹文字有误,似应作“天麟庙(南顺里亨子堡。祀罗天麟--系元朝人)”。   ●卷十 仙 释   知县都门杜士晋辑   尝闻左氏①浮夸,好言鬼神之事,未闻其言仙释也。佛自后汉时流入中国,即范史②亦未尝言之,惟唐人好为小说,而神仙之事骎广抑诞矣。欧阳修五代史,屏之弗道,而《本论》焯然千古,与《原道》③并峙,诚吾道之堤防也。老氏④近杨⑤精于杨,崇清净,尚无为。汉代食马肝⑥,而盖公为曹参师⑦,于治道小补,未尝有书符咒水、踏罡步斗一切妄说。佛氏⑧之说进于墨⑨,黑衣宰相(注10)足以乱政,亦衰世之米比政(注11)耳。若夫秦皇、汉武,车辙马迹遍天下,与周穆王(注12)同一梦呓,盖死魄驱之而脱衣而走耳。凡有名教之责者,草薙而兽蒐(注13)之。虽然,连俗好鬼,鬼物可以警愚,所谓仙释既有其人,存之以见王道之大,不删亦可。   罗仙,南顺里山坑人,不详其名。按仙生于唐太和间,所寓常在惠济桥之广福堂。年六十有二,乃如清流盈山庵修炼。越数载,得道羽化,里人以其身塑(注14)而祀之,表曰真仙。凡遇旱疫,祷之,无不应者。   罗仙公,唐太和间人也,诞于连之隔川亨塍。厌五浊之世界,求三乘(注15)之玄宗,标最上之法门,获脱离之神力。虎忙(注16)数年,茹柏餐松;盈山一朝,骖鸾驾鹤。垂白之叟,望而欷嘘;载赤之童,见而抃舞(注17)。盖仙风临于俄顷,而功德累乎生平。虽无鞭石(注18)之怪事,断蛟之显迹,而兴云致雨,不俟泰山之肤洒(注19);泽致不足,吸西江之润(注20)。盂底翔龙,何啻杨柳枝开;杖头丹液,殊異讲堂墨渖(注21)。咫尺风云,槁壤顿资生面;爟皞(注22)火国,羽裾忽扇清风。所以南亩棲禾,考我钟而代我鼓(注23);西畴载梱(注24),盈斯坻(注25)而满斯仓。连人之奉仙,匪朝伊夕;仙翁之惠连,以年代日。较之咒酒灭火、口巽火盛矢,逞犭曹狡(注26)于一时,用伎俩于遇然(注27),均此仙家推罗翁为上首矣。议者陈生辈数君曰:广福堂设于坰外,香火弗肃(注28),艾肃(注29)弗亲。慨仙灵之或违,念玄心之不坠。鄙屍乡(注30)之已湮,祝鸡(注31)之莫续。爰建精舍而为法宇,从此汲水献花如闻罄咳(注32),燃香诵经如睹彷佛。以朝礼为功课,以供养为皈依,不类祀淫而嗟报歉,诚善举也。自建为始,洵克有终。仙□呵获(注33),风雨以时,烟火百里,可谓和乐者乎!虽乱离兵火,弗薙弗除,亦何巩如屹如(注34)也哉!为之谶(注35)曰:此山没灭,英灵乃绝,山不灭兮灵不绝。   诰  封   云霭盈山,建登真之福地;风清洞府,开造化之仙基。丹灶药炉;黄芽白雪(注36)。六十二年而功行有感,四方朝谒而显应无边。玉旨诏命于三天(注37),金阙化身于永世。护教玄科(注38),提携后学。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祖师,盈山得道罗公,感应真仙,混元金阙化身天尊。   罗仙公履历   公诞于唐文宗太和二年戊申十月十五日子时。初在虎忙岭织履烹泉以济行人,后隐银屏山(注39)修炼。至汉隐帝乾祐二年乙酉七月十五日于隔川神仙寨飞升,计百二十岁。凡所历处,有紫云盖其上。至宋淳化间,十方于银屏山修炼处恢其宫殿。以公功行宏深,道德完满,因更其山名盈山。登真(注40)□□□□□□□□□□□□□□□□□□□□   □□紫气迴旋,至九月□□□□□整理仙□□身金像迎祀隔川广福堂。今众以坰外香火弗肃,于康熙六年中秋日辰时,□隔川乡中建造行宫崇祀。   杜、陈二真人,唐元贞时寓林坊村,修炼于西山绝顶。人迹罕至,不火食四十五春。一日遇东华君,飘然羽化。至宋初,建广福堂于西山,以棲其灵。自唐历今,法身犹存。或雨旸愆期(注41),灾祲间作,乡人叩祷,神应如响。现今遗有化石址仙迹。   【注释】   ①左氏:左丘明,春秋鲁国人,为《春秋》作传,成《春秋左氏传》,省称《左传》。   ②范史:南朝宋范晔作《后汉书》。   ③《原道》:唐韩愈作。   ④老氏:老聃,道家创始人,著《老子》(又名《道德经》)五千言。   ⑤杨:战国杨朱,主张为我。   ⑥马肝:马肝石,以色如马肝而名。汉郭宪《洞冥记》说,“舂碎以和九转之丹,服之弥年不饥渴也。以之拂髪,白者皆黑”。   ⑦盖公为曹参师:盖公,汉初人,善治黄老言。曹参为齐相,问治世之术。盖公为言,治世道贵清净而民自定。参用其言,齐果大治。   ⑧佛氏:佛教创始人佛陀(即释迦牟尼)。   ⑨墨: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提倡薄葬、非乐。   (注10)黑衣宰相:指南朝宋释惠琳。他善谈论,文帝(刘义隆)常与之议朝政,遂参与权要。会稽孔觊目为黑衣宰相。僧人穿黑色袈裟,故俗称僧为黑衣。   (注11)粃政:同“秕政”,不良之政。   (注12)周穆王:周穆王曾西击犬戎,《穆天子传》因以演述穆王乘八骏西行见西王母故事。   (注13)草薙而兽蒐:除草猎兽,喻不加区别,尽行诛戮。薙,tì,除草;蒐,sōu,打猎,春猎曰蒐。   (注14)自此以下,仙释卷版面文字不同,疑是康熙末乾隆初重印时重刻板所印。   (注15)三乘:道家以洞真部为大乘,洞玄部为中乘,洞神部为小乘,合称三乘。   (注16)虎忙:地名,在本县罗坊与长汀邻近之陡岭,名虎忙崠是也。   (注17)抃舞:鼓掌舞蹈,形容喜极。   (注18)鞭石:传说宜都郡有二大石,一为阳,一为阴,鞭阴即雨,鞭阳则晴。   (注19)泰山之肤洒:泰山神聚云降水。泰山,泰山府君,指泰山神,俗称东岳大帝。自魏晋以来,道家传说人死魂皆归泰山,以泰山神为地下之主。旧时各地有东岳庙祀泰山神。肤,“肤合”之省,谓云气聚合。   (注20)润:雨水,水。   (注21)墨渖:墨汁。   (注22)爟皞:举火的夏季天空。爟,guаn,举火,火炬;皞,通“昊”,昊天,夏季的天。   (注23)考我钟而伐我鼓:敲我钟而击我鼓。“考”和“伐”都是敲击的意思。   (注24)西畴载梱:梱,应作“禾困”,满。西畴,西边的田园。西畴载禾困,就是西边的田园,喜获丰收,满载而归。   (注25)坻:chí,通“墀”,阶上空地。   (注26)犭曹狡:疑应作“狯狡”,即狡狯。   (注27)遇然:偶然。遇,偶。   (注28)肃:衰落。   (注29)艾肃:应作“艾萧”,艾蒿,臭草,喻不良。   (注30)屍乡:地名,在今河南偃师县西。   (注31)祝鸡:,疑应作“笑”。祝鸡,叫鸡。祝鸡翁,传说中善养鸡的仙人。旧题汉刘向《列仙传》上:“祝鸡翁者,洛人也。居屍乡北山下,养鸡百余年。鸡有千余头,皆立名字,暮棲树上,昼放散之。欲引呼名,即依呼而至。”   (注32)罄咳:应作“謦咳”,咳,通“欬”。謦欬”,咳嗽,喻谈笑。   (注33)疑为“仙口阿护”之误,意为有仙灵保佑、庇护。   (注34)巩如屹如:巩固高耸。如,然,助词。   (注35)谶:chèn,预言吉凶祸福的文字。   (注36)黄芽白雪:黄芽,道家炼丹所用之铅华。白雪,琴曲名,相传为春秋时晋师旷所作;又疑是道家炼丹所用之汞的别名。   (注37)三天:道家称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为三天。旧题汉东方朔《十洲记》:“方丈洲在东海中央……有金玉琉璃之宫,三天司命所治之处。”   (注38)玄科:道家科目。《南齐书·百官志》:“太始六年,以国学废,初置总明观,玄、儒、文、史四科,科置学士各十人。”玄,深奥,神妙,特指道家。   (注39)银屏山:即清流盈山。   (注40)以下作“□”者,皆是无法辨认之字。   (注41)雨旸愆期:晴雨误期。旸,晴。   ●末卷 增 添   ○教  条①   劝 农 文   朱文公②   契③勘生民之本,足食为先。是以国家务农重谷,使凡州、县守倅④皆以劝农为职。每岁二月,载酒席出郊,延见父老,喻以课责子弟竭力耕田之意。盖欲吾民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义,以共趋于富庶仁寿之域,德至渥⑤也。当职幸此承摄,敢坠彝章⑥?今有劝谕事件,具开于后:   一今来春气已中,土膏脉起,正是耕农时节,不可迟缓。仰诸父老,教训子弟,递相劝率,浸种下秧,深耕浅种。趋时早者所得亦早,用力多者所收亦多,无致因循,自取饥饿。   一陂塘水利,农事之本。今仰同用水人协力兴修,取令多蓄水泉,准备将来灌溉。如事干众,即时闻官,纠率人工,借贷钱本,日下修筑,不至误事。   一耘犁之功全赖牛力,切须照管,及时餧饲,不得辄行宰杀,致妨农务。如有违戾,准勅科决脊杖二十,每头追偿五十贯文,锢身监纳,的⑦无轻恕。今仰人户递相告戒,毋致违犯。   一种田固是本业,然粟豆麦麻、菜蔬茄芋之属亦是可食之物,若能种植,青黄未交得以接济,不为无补。今仰人户更以馀力,广行栽种。   一蚕桑之务亦是本业,而本州从来不宜桑柘,盖缘民间种不得法。今仰人户常于冬月间,多往外路买置桑栽。相地之宜,逐相去一二丈间;深开窠窟,多用粪壤,试行栽种。待其稍长,即削去细碎拳曲枝条,数年后必见其利。如未能然,更加多种麻苎,亦可供备衣着,免被寒冻。   一乡村小民其间多是无田之家,须就田主讨田耕作。每至耕种耘田时节,又就田主贷借谷米,及至终冬成熟,方始一并填还。佃户既赖田主给佃贷,借以养活家口;田主亦藉田客耕田纳租,以供赡家计。二者相须⑧方能成立。今仰人户递相告戒: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如当耕牛车水之时,仰田主依常年例应副谷米;秋冬收成之候,仰佃户各备所借本息填还。其间若有负顽不还之人,仰田主经官陈论,当为监纳,以儆顽慢。   一本州节次行下诸县,不得差人下乡乞觅、骚扰、科索、强买物色⑨、及以补发经总制钱、发纳上供银、罚科茶等为名,科罚人户银物,所以上体朝廷宽恤之意,欲使民得安居,不废农业。今恐诸县奉行违戾,仰被扰人指定实迹前陈诉,切待追究,重作行遣。   一本州节次印给榜文,劝谕人户,莫非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意。今恐人户未能遍知,别具节略,连黏在前,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子弟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子孙或有美质,即遣上学读书,学道修身,兴起门户。右今出榜散行晓谕外,更请父老各以此意劝率乡闾,教戒子弟,务令通晓,毋致违犯。   绍熙(注10)叁年贰月日榜。   劝 谕 榜   一劝谕保伍互相劝戒事件:仰保人互相劝戒,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宗姻,周恤邻里,各依本分,各修本业,莫作奸盗,莫纵饮博,莫相斗打,莫相论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事迹显著,即仰具申,当依条格旌赏;其不率教者,亦仰申举,依法究治。   一禁约保互相纠察事件:常切停水防火,常切觉察盗贼,常切禁止斗争,不得贩卖私盐,不得宰杀耕牛,不得赌博财物,不得传习魔教。保内之人,互相觉察,知而不纠,并行坐罪。   一劝谕士民:当知此身本出于父母,而兄弟同出于父母,是以父母、兄弟天性之恩,至深至重。而人之所以爱亲敬长者,皆生于本心之自然,不是强为,无有穷尽。今乃有不孝不弟,于父母则辄违教命,敢缺供承;于兄弟则轻率忿争,忍相拒绝。逆天悖理,良可叹伤。宜亟自新,毋速大戾(注11)。   一劝谕士民:当知夫妇婚姻,人伦之首;媒妁聘问,礼律甚严。而此邦之俗,有所谓管顾者,则本非妻妾,而公然同室;有所谓逃叛者,则不待媒聘,而潜相奔诱。犯礼违法,莫甚于斯,宜亟自新,毋陷刑辟。   一劝谕士民:乡党族姻,所宜亲睦,或有小忿,宜各深思,更且委曲调和,未可容易论诉。即得理,亦须伤财废业,况无理不免坐罪遭刑,终必有凶,切当痛戒。   一劝谕官户:既称士宦之家,即与凡民有異,尤当安分循理,务在克己利人;又况乡邻,无非亲旧,岂可恃强凌弱,以富吞贫。盛衰循环,所宜深念。   一劝谕遭丧之家:及时安葬,不得停丧在家,及(注12)寄寺院。其有目前停寄棺柩,亟并限一月安葬。切不须斋僧供佛、广设威仪,但只随家丰俭,早令亡人入土。如违,依律科杖壹百。官员不得注官(注13),士人不得应举。乡里亲知,来相吊送,但可协力资助,不当责其供备饮食。   一劝谕男女:不得以修道为名,私创庵宇。今有如此之人,各仰及时婚嫁。   一约束寺院、民间:不得以礼佛传经为名,聚集男女,昼夜溷杂。   一约束城市、乡村:不得以禳灾祈福为名,敛掠钱物,装弄傀儡。   前件劝谕,只愿民间各识道理,自做好人,自知不犯,有司刑宪,无缘相及,切须遵守,用保和□(注14)。如不听从,尚敢干犯,国有明法,吏不敢私,宜各深思,无贻後悔。   十家牌法约条   一甲内俱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敬,夫和妇顺,善相劝勉,恶相规戒,患难相恤,出入相友;小心以奉官法,勤谨以办国课。但有不遵条约者,同甲之人互相晓谕劝导,至再至四,果不听改,禀官究治。   一甲内但有平日习为奸盗、赌博、教唆,俱要首报在官,许其改过自新。凡遇警窃,即于此辈中查考。但有隐匿事发,甲内坐以知情重罪。   一甲内凡有盗贼、水火,同甲及左右甲、对甲,俱要齐心并力,应援救护。但有坐视不赴者,同甲举告,官司治罪,仍量罚银米给被灾之家。   一甲内婚丧等礼,俱从俭朴。但有习为奢靡,而同甲不劝沮(注15),及劝不听而不禀告官司者,定行罚治。   一甲内斗讼等事,俱要和解劝沮。果有屈抑,许赴官禀告。但有恃强欺弱及诬他人,同甲不首者,连坐以罪。   乡约教谕   一同约中推年高有德、为众所敬服者一人为约长,二人为约副;又推公直果断者四人为约正,通达明察者四人为约史,精健廉干者四人为知约,礼仪习熟者二人为约赞。置文簿三扇:其一扇,备写同约姓名及日逐出入所为,知约司之;其二扇,一书彰善,一书纠过,约长司之。   一同约之人每一会,人出银叁分,送知约具饮食,毋奢取,免饥渴而已。   一会期以月之望。若有疾病事故不及赴者,许先期遣人告知约;无故不赴者,以过恶书,仍罚银壹两公用。   一立约所以道理均平之处,择寺观宽大者为之。   一彰善者其辞显而决,纠过者其辞隐而婉,亦忠厚之道也。知人有不弟,毋直书曰不弟,但云某于事兄敬长之礼颇有未尽,某未敢以为信,姑书之以俟其改。凡纠过,要皆例此。若有难改之恶,且勿直纠,使无所容,或激而遂肆其恶矣;约长、副等,须先期阴与之言,使当会而自首,众共诱掖奖劝之,以兴其善念,姑勿书之,使其可改。若不能改,然后纠而书之。又不能改,然后白之官;又不能改,同约之人执送之官,明其罪。势不能执,则戮力协谋官府,请共灭之。   一同约之人,凡有危疑难处之事,皆须乡长会同约之人与之裁处。区画必当于理、济于事而後已,不得坐视推托。陷人于恶、罪坐约长、约正诸人。   一寄庄人户,多于纳粮当差之时躲回原籍,往往负累同甲。今后约长等劝令及期完纳应承,如蹈前弊,告官惩治,削去寄庄。   一本地大户、異境客商放债收息,合依常例,毋得磊算;或有贫难不能偿者,亦宜以理量宽。有等不仁之徒,辄便捉锁磊取,挟写田地,致令穷民无告,去而为盗。今後有此,告诸约长等,与之明白,偿不及数者,劝令宽捨取;已过数者,力与追还。如或恃强不听者,率同约之人鸣之官司。   一亲戚乡僯(注16),往往有因小忿投贼复仇,残害善良,酿成大患。今後一应斗殴不平之事,鸣之约长等,公论是非;或约长等闻之,即与晓谕解释。敢有仍前妄为者,率诸同约呈官诛殄。   一军民人等,若有阳为善良,阴为贼情贩买牛马,走传消息,利居一己,殃及万民者,约长等率同约诸人指实,劝戒不悛,呈官惩治。   一吏书、义民、总甲、里老、百长、弓兵、机快人等,若揽差下乡索求赍发者,约长率同约呈官追究。   一男女长成,各宜及时婚娶。往往女家责聘礼不充,男家责资妆不丰,遂致愆期。约长等省谕(注17)诸人,自今各称家之有无,随时婚嫁。   一父母丧葬,衣裳棺椁,但尽诚字,称家有无而行。此外,或作佛事,或盛设宴乐,倾家费财,俱于死者无益。约长等其各省谕约内之人,一遵礼制,有仍蹈前非者,即于纠过簿内书以不孝。   一当会前一日,知约预于约所洒扫张具,设告谕牌及香案南向。当会日同约毕至,约赞鸣鼓三,众皆诣香案前序立,北面跪听,约正读告谕毕,约正合众扬言曰:“自今以后,凡我同约之人,祗奉戒谕,齐心合德,同归于善。若有二三其心,阳善阴恶者,神明诛殛。”众皆曰:“若有二三其心,阳善阴恶者,神明诛殛。”皆再拜,兴。以次出会所,分东西立。约正读乡约毕,大声曰:“凡我同盟,务遵乡约。”众皆曰:“是。”乃东西交拜,兴,各以次就位。少者各酌酒于长者,三行(注18)。知约起,设彰善位于上,南向置笔砚,陈彰善簿。约赞鸣鼓三,众皆起。约赞唱:“请举善!”众曰:“是在约史。”约史就彰善,扬言曰:“某有某善,某能改某过,请书之,以为同约劝。”约正遍质于众曰:“如何?”众曰:“约史举甚当。”约正乃揖善者进彰善位,东西立。约史复谓众曰:“某所举止是,请各举所知。”众有所知即举,无则曰:“约史所举是矣。”约长副、正皆出就彰善位,约史书簿毕,约长举杯扬言曰:“某能为某善,某能改某过,是能修其身也。某能使某族人为某善,改某过,是能齐其家也。使人人若此,风俗焉有不厚?凡我同约,当取以为法。”遂属(注19)于善者。善者亦酌酒酬约长曰:“此岂足为善?乃劳长者过奖,某诚惶怍,敢不益加砥砺,期无负长者之教?”皆饮毕,再拜谢,约正、约长答拜,兴,各就位。知约撤彰善之席酒,复三行,知约起,设纠过于阶下,北向置笔砚,陈纠过簿。约赞鸣鼓三,众皆起。约赞唱:“请纠过!”众曰:“是在约史。”约史出,就纠过位,扬言曰:“闻某有某过,未敢以为然,姑书之以俟后图,何如?”约正遍质于众曰:“如何?”众皆曰:“约史必有见。”约正乃揖过者出纠过位,北向立。约史复遍谓众曰:“某所闻正是(注20),请各言所闻。”众有所闻即言,无则曰:“约史所闻是矣。”于是约长副、正皆出纠过位,东向立。约史书簿毕,约长谓过者曰:“虽然,姑无行罚,惟速改。”过者跪请曰:“某敢不服罪!”自起酌酒,跪而饮曰:“敢不速改,重为长者忧!”约长副、正、史皆曰:“某等不能早劝谕,使子陷于此,安得无罪?”皆酌自罚。过者复跪而请曰:“某既知罪,长者又自以为罚,某敢不即就戮?若许某得以自改,则请长者无饮,某之幸也!”趋起,酌酒自罚。约正、副咸曰:“子能勇于受责如此,是能迁于善,某等可免于罪矣!”乃释爵。过者再拜,约长揖之,兴,各就位,知约撤纠过席酒。复三行,遂饮。饮毕,约赞起,鸣鼓三,唱申戒,众起,约正中堂立,扬言曰:“呜呼!我同约之人明听戒:人孰无善,亦孰无恶?为善,虽人不知,积之既久,自然善积而不可掩;为恶,若不知,积之既久,必致恶极而不可救。今有善而为人所彰,固可喜,苟遂以为善而自恃,将日入于恶矣;有恶而为人所纠,固可愧,苟能悔其恶而自改,将日进于善矣。然则今日之善者,未可自恃以为善;而今日之恶者,亦岂遂终于恶哉?凡我同约之人,盍共勉之?”众皆曰:“敢不勉!”乃出席,以次东西而立,交拜,兴,遂退。   【注释】   ①复印本本卷无卷头标目,以上文字是据目录补上的。   ②朱文公:朱熹,谥文,世称朱文公。   ③契:人名。传说中商族始祖帝喾的儿子,虞舜之臣,其母简狄吞玄鸟卵而生。舜时助禹治水有功,任为司徒。赐姓子氏,封于商。   ④守倅:郡守及其佐贰官。   ⑤渥:厚。   ⑥彝章:常典。   ⑦的:dí,的确,确实。   ⑧相须:互相配合,相依。   ⑨特色:物品。   (注10)绍熙:南宋光宗赵惇年号(公元1190~1194年)。   (注11)毋速大戾:不要招致大罪。   (注12):疑是“殡(殡)”之误。殡,停柩。   (注13)注官:按资叙授官。   (注14)此字模糊难辨。   (注15)沮:jǔ,阻止。   (注16)僯:应是“邻(邻)”之误。   (注17)省谕:明白告晓。   (注18)三行:举杯祝酒三回。   (注19)属:注,酌酒。   (注20)正是:仅此,只这些。正,仅,只。   ○告  示   十家牌法告谕各府父老子弟   王文成公①   本院奉命巡抚是方,惟欲剪除盗贼,安泰小民,所恨才力短浅,智虑不及。虽怀爱民之心,未有爱民之政。父老子弟凡可以匡我之不逮,苟有益于民者,皆有以告我,我当商度其可,以次举行。今为此牌,仰亦烦劳,尔众中间固多诗书礼义之家,吾亦岂忍以狡诈待尔良民,但欲防奸革弊,以保安尔良善,则又不得不然。父老子弟其体此意,自今各家务要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妇随,长惠幼顺,小心以奉官法,勤谨以办国课,恭俭以守家业,谦和以处乡里。心要平恕,毋得轻意忿争;事要含忍,母得辄兴词讼。见善互相劝勉,有恶互相惩戒。务兴礼让之风,以成敦厚之俗。吾愧德政未敷,而徒以言教,父老子弟其勉体吾意。毋忽!   告谕各府父老子弟   告谕父老子弟:今兵荒之余,困苦良甚,其各休养生息,相勉于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从,长惠幼顺,勤俭以守家业,谦和以处乡里。心要平恕,毋怀险谲;事贵含忍,毋轻斗争。父老子弟曾见有温良逊让、卑己尊人,而人不敬爱者乎?曾见有凶狠贪暴、利己侵人,而人不疾怨者乎?夫讼②之人,争利而未必得利,求伸而未必能伸;外见疾于官府,内破败其家业;上辱父祖,下累子孙,何苦而为此乎?此邦之俗,争利健讼,故吾言恳恳于此。吾愧无德政,而徒以言教,父老其勉听吾言,各训戒其子弟,毋忽!   告  谕   告谕百姓:风俗不美,乱所由兴。今民穷苦已甚,而又竞为淫侈,岂不重自困乏?夫民习染既久,亦难一旦尽变。吾姑就其易改者,渐次诲尔:吾民居丧,不得用鼓乐为佛事,竭赀分帛,费财于无用之地,而俭于其亲之身,投之水火,亦独何心?病者宜求医药,不得听信邪术,专事巫祷。嫁娶之家,丰俭称资,不得计论聘财、妆奁,不得大会宾客,酒食连朝。亲戚随时相问,惟贵诚心实礼,不得徒饰虚文,奢靡相尚。街市村坊,不得迎神赛会,百千成群。凡此皆靡费无益。有不率教者,十家牌邻互相纠察;容隐不举者,十家均罪。尔民之中,岂无忠信循礼之人?顾一齐众楚③,寡不胜众。不知遗弃礼法之可耻,而惟虑市井小人之非笑,此亦岂独尔民之罪?有司者教导之不明与有责焉。至于孝亲敬长,守身奉法,讲信修睦,息讼罢争之类,已常屡有告示恳切开谕,尔民其听!吾诲尔益敦,毋怠!   汀州府连城县正堂徐讳大化   为地方弊政积习更改有渐,恳乞宪禁以一法守,以垂永赖事。   一禁革户丁纸价:有一里长则有户丁数人执役,年遇交替,每名纳纸价伍钱,甚属非理,且以启纵肆,合应禁革。   一禁革岁造需索:每秋熟,六房书手串同,见年假以岁造册籍为名,沿乡索取纸张工食,每甲约捌钱,又有猪蹄、轿马等费,民间年户不下四百余金,皆以棄之沟壑,合应禁革。   一禁革坐图民快:催征钱粮自有里长,为何每图又有民快一名坐图?假官张威纵恣,需索无所不至,钱粮任意侵那④,夤缘减捺,以历年拖欠数多。且一图事无大小,尽属把持;人无男妇,并遭鱼肉。是纵虎狼而假之翼也,合应禁革。   一禁焚毁尸骸:连俗不论父母、长幼死亡,多即用火焚化,检骨置礶⑤,不仁不孝,罪通于天,相应严禁。后有犯者,查照棄弃毁律问拟刑,乡约长、族长、里保地方、邻佑、卖礶、扛抬人等并罪。每遇朔望,乡约、里保长地方具有无火葬结状呈递,能告状者赏。   一禁淹溺女子:连俗产女必溺,十不一存,残忍薄恶极矣。再有溺者,以杀子孙律治罪,家长、两僯⑥、乡保长地方连坐;诸人有能告者,重赏。如有育至三女者,呈县免其杂差。每月朔望,乡保长地方具有无溺女结状呈递。   一禁扛尸图赖:连城更有一种恶俗--人命不论真假,辄将尸棺抬入人家,惊散男妇,恣意抢掳,甚则擒锁污辱。今有扛尸图赖者,轻则追赃拟徒,重则引例充军。排僯凡遇此等,即便并力阻遏,一面报官;如畏避纵容抬入者,同罪。   ⑦   钦命总督福建少保兼太子太保     兵部尚书加一级正一品李讳率泰         为再申私税横抽、重利伡剥之禁,以除民害事。   照得兴利除害乃有司之职掌,蠹国殃民为律法之当诛。访得闽中豪棍,横抽私税,重利剥民,业经严禁,仍复不悛,为害更炽。且课税系朝廷之额征,借贷实闾阎之周急,何物棍徒,敢于交结衙蠹悍卒,在于各府、州、县及乡、村各处,擅立各项私税,钻给布司票单,不论商贾肩贩,一概横抽盈壑,有司借端分肥。又查放债向例,每两只以三分行息,今则倚藉势要营头,每百两月取子钱叁拾两,名曰大加叁。利上加利,月算月结。贫不能偿,房屋供其磊算,妻子充为奴仆。似此二端,害商害民,业已有年,本部院痛加禁谕。自禁之后,并不闻地方官拏解一人,申报一文,其所以司民社者是皆为民贼也。除密访另行拏究外,合再刊示严禁。为此示仰所属各府、州、县文武各衙门及地方绅衿、民人等知悉,今后除正项额税许官府征收外,其余一概门税、杂税、落地税、总牙税等项,不许私立名色横抽,亦不得钻给布司单示额外私征。违者,许商贾人民奔赴辕门陈告,以凭拏究,按以军法。若夫放借子钱,每两只算三分,敢有大加三、加五伡剥,占人产业、拏人妻儿、累人无干亲属者,俱许尔民奔赴辕门陈告,不论何项奸豪势要,除本银不还外,仍拏放债之人,从重处死。查此二项,通省受告甚多,地方官所作何事,竟不申报?明系扶同故纵,访实定行参处。本部院业已严饬有司,务宜廉访的确,拏解军前正法或拘禁。具文申报,务要事真赃实,不得虚捏妄报,以滋民害。尔等各宜知儆,勿以性命而试法也。慎之,毋忽!特示。   汀州府抄奉   巡抚福建等处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刘为严禁刁讼骗害,以安民生事。   照得人情刁险、讼狱繁兴,皆由积棍讼师刀笔鼓惑。或借言迁移病尸,或假称沿途被劫,告讠干片纸,牵连经岁,虽是非到底罪定,而彼此倾家丧命,不知凡几矣。闽民兵火之后,俗不长厚,良堪叹恤。除行各承问嗣后审词诬告加等重治外,合再出示通行严禁。为此,示仰地方居民人等知悉:各宜勤力畎亩,保惜身家,毋激于一时之愤,毋摇乎不情之惑。积棍讼师,敢再阴阳轻播,希图骗害良民者,审实告发,与原告、干证一并立置大法。如问官明知诬枉,故意不为断决,株连葛藤,因循延缓,查出指名纠参,俱不轻恕。各宜慎之,勿以三尺为尝试也。特示。   【注释】   ①王文成公:明王守仁,浙江余姚人,弘治十二年进士,累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总督两广,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卒谥文成。他是明代著名理学家,主张以心为本体,提出“求理于吾心”的知行合一说,也称姚江学派,又称阳明学派。   ②讼:奸诈而好讼,,yín。   ③一齐众楚:暗引《孟子·滕文公》:“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言一人教,众人喧哗捣乱,比喻不能有所成就。   ④那:通“挪”。   ⑤礶:疑是“罐”之误。   ⑥僯:系“邻(邻)”之误,下条的“排僯”之“僯”亦同。   ⑦复印本此处缺两页。   ○论  说   葬  论   司马温公①   葬者,藏也。孝子不忍其亲之暴露,故敛而藏之。赍送不必厚,厚者有损无益,古人论之详矣。今人葬,不厚于古,而拘于阴阳禁忌则甚焉。古者虽卜宅卜日,盖先谋人事之便,然后质诸蓍龟,庶无后艰耳,无常地与常日也。今之葬书,乃相山川冈亩之形势,考岁月日时之干支,以为子孙贵贱、贫富、寿夭、贤愚皆系焉,非此地、非此时不可葬也。举世惑而信之。于是丧亲者往往久而不葬,问之,曰:“岁月未利也。”又曰:“未有吉地也。”又曰:“游宦远方,未得归也。”又曰:“贫,未能办葬具也。”至有终身累世而不葬,遂棄失尸枢②、不知其处者。呜呼!可不令人深叹愍哉!人所贵于身後有子孙者,为能藏其形骸也。其所为乃如是,曷若无子孙,死于道路,犹有仁者见而殣③之耶?先王制礼:葬期远不过七月。今世著令:自王公以下皆三月而葬。又礼:未葬不变服,食粥,居倚庐,哀亲之未有所归也;既葬,然后渐有变除。今之人背礼违法,未葬而除丧,从宦四方,食稻衣锦,饮酒作乐,其心安乎?人之贵贱、贫富、寿夭系于天,贤愚系于人,固无关预于葬。就使皆如葬师之言,为人子者方当哀穷之际,何忍不顾其亲之暴露,乃欲自营福利邪?昔者吾诸祖之葬也,家甚贫,不能具棺槨。自太尉公而下始有棺槨,然金银珠玉之物,未尝以锱铢入于圹中。将葬太尉公,族人皆曰:“葬者,家之大事,奈何不询阴阳?此必不可。”吾兄伯康无如之何,乃曰:“询于阴阳则可矣,安得良葬师而询之?”族人曰:“近村有张生者,良师也,数县皆用之。”兄乃召张生,许以钱二万。张生,野夫也,世为葬师,为野人葬,所得不过千钱,闻之大喜。兄曰:“汝能用吾言,吾俾尔葬;不用吾言,将求他师。”张师曰:“惟命是听。”于是兄自以己意处岁月日时,及圹之浅深广狭,道路所从出,皆取便于事者,使张生以葬书缘饰之曰“大吉”以示。族人皆悦,无违異者。今吾兄七十九,以列卿致仕;吾年六十六,忝备侍从;宗族之从仕者,二十有三人。视他人之谨用葬书,未必胜吾家也。前年吾妻死,棺成而敛,装办而行,圹成而葬,未尝以一言询阴阳家,迄今亦无它故。吾尝疾阴阳家立邪说以惑众为世患,于丧家尤甚。顷为谏宦,尝奏乞禁天下葬书,当时执政莫以为意。今著兹论,庶俾後之子孙葬必以时。欲知葬具之不必厚,视吾祖;欲知葬书之不足信,视吾家。元丰七年正月日,具官④司马光述。   《葬论》跋   杜士晋   呜呼!连之俗,葬棺于丧寮而数年不葬,累世不葬者多,其志将以求富厚欤?连之穷人万辈,其富者不一二见也。或曰:“葬得时日地,子孙蕃衍。其说似矣。观逃亡册,所载者皆不得时日地欤!总之,时日地不可不为之卜。”为易其亲三数年不葬,必求善时日地以邀富厚蕃衍,是以亲为奇货而居之矣。至于火化其亲者,独非人子也哉?曰:“畏白蚁。”闽地诚有之,如穴隆土□⑤可免此患。倘骨未必蚁,而亲之身先以火,火则吉而蚁则凶乎?推是心也,子啖亲之死肉而获吉昌,亦甘心为之矣。火化之罪,更浮于悬棺不葬者矣。连之俗,以风水相争于公庭者,相习成风。愚故援温公《葬论》序入志,以为千古大呆人--真不孝子若孙者戒也。   “吾道一以贯之”论(课士作)   杜士晋(县令)   天下理有其始,求其始而无始者以出;理有其终,求其终而无终者以明。知此,而圣道⑥乃可得而言矣。故勿二以贰,勿参⑦以三,为入道者言也。迨真积力久,放乎无穷之途,授以至精之旨,亦复若是。盖道贵几其候也,几其候又贵逮乎全也,乃可以大著其功。彼明明履其途,或得焉,或失焉,二三之见惑之也,乌足语道哉?圣门如颜渊⑧,乾学也;如伸弓⑨,坤学也;《大学》之传,独得曾子(注10),其学兼乎乾坤之分。夫子一日呼参曰:“吾道一以贯之。”岂非以其知之明、斯行之备,所以示之勿密,相悦以解哉?(注11)夫百家之说,其流及渐矣,得夫子“一贯”之指,昭昭揭人心目,如登丘阜,循级万仞,一览众山,片言可该(注12)。江出岷山,仅以泛觞,及其盛也,非方舟不可济,何原委之岐哉!是故,道有本末,夫子言本而末在;道有先后,夫子言先而后在;道有体用,夫子言体而用在。天下一而二之,夫子二而一之。故能变者,道夫子为其不变;不迁者,道夫子为其能迁。夫合能变不变、不迁能迁以言道,而道可知矣,而圣人之道亦可知矣。故“道”曰“吾道”。举夫尧舜之禅授,汤武之征诛,伊尹之迓衡(注13),周公之破斧(注14),合诸夫子之疏水曲肱(注15),奚云彼乎此乎?于“吾道”曰“一”,举夫尧舜之“执中”(注16),禹汤之“钦若”(注17),文武之“克明”(注18),成康之“绍闻”(注19),质诸夫子之“致知格物”(注20),奚云拟乎议乎?于“一”曰“以贯之”,举夫居心而杂善恶,适意而为动静,体知而介明昧,反身而分诚伪,约诸夫子之用行舍藏(注21),奚云离乎合乎?惟无彼此,是以无拟议;惟无拟议,是以无离合。贯者,道之量也;一者,贯之宗也。非道之中别有一,道无精粗;又非一之後始能贯,道具变动。故曰:言本而末在,言先而後在,言体而用在。故又曰:理有其始,求其始而无始者以出;理有其终,求其终而无终者以明。是则夫子一贯之旨也。尝闻之矣,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皇王得一以贞。言一而天在其中,地在其中,皇王在其中。天下宁有天、地、皇王外之道?则宁有一外之道哉?噫,犹是一贯耳。悟赐(注22)言知也,呼参言行也,先知後行,紫阳(注23)之所以教万世至准也,又何庸象山(注24)之辩?   【注释】   ①司马温公:北宋司马光,宝元元年进士,历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哲宗即位,入朝为相,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   ②枢:疑是“柩”之误。   ③殣:掩埋。   ④具官:唐宋以后,在公文函牍或其他应酬文字上,常把应写明的官爵品级简写为“具官”。   ⑤此字模糊难辨。   ⑥圣道:指儒家之道。   ⑦参:通“三”,“三”之大写为“叁”。   ⑧颜渊:即颜回,春秋鲁人,孔子弟子。好学,乐道安贫,在孔门中以德行著称。   ⑨仲弓:春秋鲁人冉雍的字,孔子弟子。孔子称他的德行最好。   (注10)曾子:春秋鲁武城人,名参,字子舆,孔子弟子。有文集《曾子》四卷。   (注11)《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注12)该:具备。这里有该洽之意,即详备,广博。   (注13)迓衡:迎来治平之世。   (注14)破斧:赞美周公的诗篇名,此诗是周公东征时人所作,文中实际上是东征的意思。   (注15)疏水曲肱: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疏,粗粝;肱,手臂。   (注16)执中:中庸之道。作事无过无不过叫执中。   (注17)钦若:钦敬顺从。《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   (注18)克明:能明。《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注19)绍闻:承继先王之大业与教导。《书·盘庚上》:“绍复先王之大业,底绥四方。”《书·康诰》:“我闻曰:‘怨大在大,亦不在小。惠不惠,懋不懋。’”   (注20)致知格物:获得知识,推究事物的原理。《礼·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後知至。”   (注21)用行舍藏:被任用即行其道,不任用即退而隐居。语出《论语·述而》。   (注22)赐:孔子弟子,端木名赐,字子贡。能言善辩,善经商。   (注23)紫阳:宋朱熹,晚年主讲紫阳书院,故别称紫阳。   (注24)象山:宋陆九渊,官至荆门军。後还乡居贵溪之象山讲学,学者称象山先生。他与朱熹都是宋代著名理学家,而论多不合。   爱莲尖说   杜士晋(邑令)   介亲民堂左,谋其隙地纵二十余步,南北如之,建燕喜堂三椽,取鲁侯“燕喜”颂也。前屋三椽为茶铛之所,以人迹之罕践,穿地凿池种莲;而观莲者,匪半厦不能蔽风雨。屋若马鬣,仅一楹二柱,侧立峭起,锐上钅享①下,以尖名,似小山之有尖也,且兹地宛在崇堞②,柔木皆木卉③,难于丰茂,非是莲也,朱炎④之节无所观焉。荷浮水面,溉之甘泉,花光四泛,接之香氤,能无爱乎?嗟夫!万彙⑤之多,万情之广,措置有规,生成有术,失之则斁⑥,获之则康,不独莲耳。乃今遂二性之欲,去两伤之患,偃藉吟讽,无施不谐。然而人所好尚,世多同異異。平津客馆,寻为马厩;东汉学舍,鞠为蓁芜。彼经济所先,而汙隆匪一,矧兹近玩,庸冀永年?用祈通贤君子,知所留意,倘与我同爱,庶几不薙也。聊附锓辞琬珉⑦云:“连城破後不如前,财尽民穷也可怜。试上城头高处望,城中荒土少人烟。”噫!连之大概,从可知矣。   【注释】   ①錞:同“钝”。   ②崇堞:高峻的城墙。堞,城上矮墙,指城墙。   ③枿:同“蘖”,新生之枝条。   ④朱炎:盛夏。   ⑤万彙:万物。   ⑥斁:dù,败坏。   ⑦锓辞琬珉:刻辞于美石。锓,刻。琬珉,玉石。   蛤蝴王庙考   杜士晋(县令)   按宋人余良弼云:惟王姓王讳延钧,禀忠勇刚正之节,《五代史世家》章矣。爰自朱梁正明①四年知建州军州事,寻授刺史。逮唐天成初,王延钧嗣闽王位,拜奉国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尉侍中。长兴二年,提兵往福唐,未班师而薨,封灵昭王。龙启二年,当末帝清泰元年也。晋天福末,王延政据建州,改元天德,加封武平威肃王。厥后闽地并入南唐。保大二年,加封弘烈王。宋乾兴元年,避宣祖庙讳,改封英烈王。县令曰:汉韩说封龙额侯,击东越有功,封按道侯,盖一人而再受侯封;而《汉书》功臣侯表乃以龙额侯为韩讠克,按道侯为韩说。夫班固号称为良史,且生于东汉,距说时未甚远,其所撰次宜可考信,尚疏略如此,况历年久远,且蛮音啁嘈如云蛤蝴者哉?揆断大义,王号非可以苟称也,莲城于宋②,去五代已远,传呼失真,其王为王延钧无疑。邵武祈雨辟禳祀之,况连与邵相毗壤者乎?存其说,俟博古君子考焉。   【注释】   ①正明:应是后梁末帝朱王真的年号“贞明”。   ②:疑是“禩”,同“祀”。   讲武榭题辞   陈启泰(巡道)   夫厅,听也。俗谓之演武厅,匪宜。古谓之讲武榭。戎,国大事也;讲,阅军实①也。考之春秋宣榭事,左氏云:“榭,讲武屋”。杜预云:“台有木,曰榭”,则非宫也。周宣王南征北伐,中兴周室,安不忘危,耳目以宣,宣榭所以书也。连令杜士晋,夙将家子也。虽儒生,娴武事,于校场建筑三楹,以偕防弁讲武。于是余壮而题之。其治连也,栉垢爬痒而鬣虱迹扫,苏疲弱强②而冠虎胁息③。兹榭之建也,岂仅蒙皋比④、弯繁弱⑤、耀犀渠⑥、矜车甲、夸服猛⑦而已哉!夫兵,犹酒也。兵以卫民,酒以奉祀。兵可百年而不用,不可一日而无兵;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日而无酒。末世恶兵之蠹而去之,犹恶酒之生祸而慢神废祀也,奚可乎?由斯以谈,兹榭可书。   【注释】   ①军实:兵事,戎事。   ②苏疲弱强:使疲民复苏,使强横者变弱。   ③冠虎胁息:戴帽之虎敛缩气息,即凶如虎狼之人显出恐惧。   ④皋比:虎皮。   ⑤繁弱:良弓名,作良弓的通称。   ⑥犀渠:犀皮做成的盾牌。   ⑦服猛:使凶猛之人屈服。   诫溺女说①   李振缨(举人,教谕)   连有敝俗,每多溺女。②其故,则曰:“遣女奁不腆③,及岁时馈遗尊嫜④、夫子不腆,皆得谴,率以为俗。⑤此,鲜二女之家,而亦多鳏夫焉。”余悯之,上其事于申道台云:“宪台旧刺温陵,缨泉人也。泉俗婚娶不计赇⑥,只择婿妇而许之。于归後,以岁时馈其丈人。连俗乃反是,其多溺女职此之由,请严其禁。”适杜令初莅兹邑,申公檄行严禁,遂镌示遍布,不许婿家勒索妇翁奁资及岁时馈遗。如有溺女,按如律⑦。大清律:祖父母、父母故杀子孙者,杖七十,徒一年半。夫父子天性,溺女之不仁也,甚于杀人。杜令恐其岁久而禁弛也,镌之邑乘,俾後之观此者,动其恻隐,互相劝诫,庶几蕃育有加,户口日增,变敝俗为殷庶,或由此也夫。   飞翼楼记   杜士晋(县令)   飞翼楼,古安东楼基,建三楹,石百二,甓⑧九千,桷柱七十,瓦万五,值约于公。刺夫之壮者阅日率更,无三日,楼成,易以飞翼。时康熙六年九月日。予簿领⑨,至是六年矣。防水南之後户虑贼躏入,左右皆水楼关隘,无忧其逸。且斯楼也,万树竞岩,四望蓊葱,云移烟蹛(注10),渺渺愁予。昔范蠡筑楼于越,故有是名。今登斯楼者,抚图霸之壮志,念卧薪之往事,事定功成,扁舟五湖,庶几鸱夷子(注11)之风,尚有嗣余响于千百世者。予老矣,无能为役,姑识岁月云。   杜岱麓公改葬连城前令   杨君墓题辞   张来凤   汀州连城县令杨君卒于官,来署王君安葬于城西义塚上,事在顺治七年之夏秋。再来县令岱麓杜公改葬于城又西十里之高原,事在康熙肆年之冬。予仲氏开□(注12)幕于连东南界之龙岩县,因过连。时岱麓方磨碑,遂以记属。予曰:“此义举也,乐为记。愿闻其状。”岱麓曰:“杨君讳方盛,辽东广宁人,由拔贡莅任,三月余,一病不起。无嗣,贰室在疚(注13),匪惟榇不能扶,身亦苦归。署事王君自成申详,动支纲银若干为资斧,归其贰室,即捐资取遗榇葬之衣塚,设灵牌于东塔寺,付僧置祭田四亩,立碑。”予曰:“葬且祭,义也。而未尽也,官民杂穴。”岱麓曰:“缘是,故捐俸买地一亩改葬之,并清其祭田。在位百日,洁已抚残,初政已有可观,据王令申详,杨亦贤者云。”予曰:“此杨君小墓志也,铭乎?”岱麓曰:“僭有拟矣:冰操映署,惜日不长。萧萧旅榇,孑孑空囊。浮生大梦,孰是他乡?为卜西原,万古其藏。鹧鸪岭下,放生池旁。请瞑君目,水白山苍。”予曰:“真可瞑杨君之目矣。昔朱邑葬于桐乡,邑施泽于桐久,桐之人尸祝之。今杨君葬于连城,施泽于连未久,而接有王,後又有公,使连之人亦尸祝之,真可瞑杨君之目矣。”噫!是役也,一举而三善备焉:妥杨君未妥之灵,一也;成王君未尽之义,二也;王後有杜,杜之後,安知不又有大君子闻风而起、相观无穷,三也。勒诸贞珉(注14),亶其宜哉!公讳士晋,字允弼,岱麓别号,大都人,由辛卯科,善古辞,好为义举,而此其一端云。   社稷坛说   杜士晋(邑令)   社,土也;稷,榖也。国始建则土遣(注15)以祀,坛而不屋,周制也。郑康成(注16)曰:“後土,田正之所依(注17)也。”连城之坛,与漏泽园(注18)无以异,大不可也。兵燹之後,兵死野死穴,其冢累累千百,武人王崇典一窆,直(注19)坛右,慢神灭礼,不祥之甚者也。余顾而叹曰:“噫嘻,有司之不敬也,民之顽无知也,神之怒也,嘉祥所以不臻也。脱(注20)风雨一不时行,庙之祠山,东西之五显,席湖之湫渊,罗仙之骸形,奔走拜伏,咒诵呶杂,社稷顾漠然无预也。夫莫尊于地,莫察于地,众灵群望,环拱效职,何急彼而慢此哉?故曰非其义也。”拟将筑墙四垣,衡其宇,屋三楹,为省牲之所,以居佩服器用,加甓土上,刺壮城卒,专修平治。吾寝处漏,不补它,观游无用,斯坛不可不亟讲也。周人以栗,宰我(注21)曰“使民战栗”,以为恐惧不自安,非亲地之道也。土莫宜于樟。樟,章之也,皆美甚之名也。数十百年,其大百围,其崇千霄,民无敢不肃也,无庸质诸夫子而後知其可也。   周乡绅寿序(注22)   张松龄   今天下车书一统,民物久际昇平,独闽南片壤,海波尚扬耳。新天子南顾拊髀(注23),方悬不次之赏以待殊勋,则必有崛起奇才,用展其鹰扬神骏之气,以备一代之用。我鼎卿周公,其选也。公以英敏全才,笃生(注24)汀水,为人慷慨有大节,尤娴韬铃(注25),好观古今成败得失,间以己意,规画无不动中机宜,识者已早服其有古将帅风。及壮游湖海,感时抚事,有请缨棄繻(注26)之志。以此,大司马江右詹公荐起为总戎。公一膺推毂,惠训千军、威克群丑,尽抒其折冲(注27)之才,出奇制胜,累建功业,远近莫不翕然称其智勇兼备。当是时,公以全才处得为之地,劳勚(注28)既辑,抚绥用著,即大拜封,计日可俟。奈历数(注29)有归,天生一代之才,别为一代之用,乃以公生平未究之鸿猷,遂大厥施于今日。故朝廷用总督大司马李公荐剡(注30),嘉奖大义,特与优擢。信乎,公之崛起以答拊髀之思矣。既以总督李公以海上连年用兵,若飞輓(注31)不继,谓公才且敏,习于闽事,用公垦崇安、柘浦二邑田,以裕国用。公一至其地,辄招辑流徙,买犊劝耕,垦田五百余顷。不病民而兴利,不数月而成功,非负有经济大用,其孰能臻此者乎?况吾闽在今日,兵莫急于饷,饷足则兵强。古来名将称足饷以强兵者,汉赵充国(注32)、诸葛武侯及晋羊祜而已。充国则屯湟中,因田治赋;武侯则屯渭南,鼓舞开垦,安堵百姓;羊祜则屯淮襄,推恩结心,厚牛结种。今总督李公以公充屯田,既明于任使,而公则开垦结种,兼古法而用之,果不负所任。将见期年之後,京坻仓箱(注33),司农不至仰屋(注34)。饷足而兵因以强,兵强而海因以靖。小丑灭,大功奏,圣天子南顾之殷忧,用足以息,则公所设施,何必有逊古人哉?兹值览揆(注35)之辰,公戏下求余言以贺。余既闻公才,并嘉公遇,又悉李公所以委任之意,为称古良将以公代,欲公之嗣美而有成也。图麟阁而绘云台(注36),非異人任。他日策勋天阙,膺不次之擢,尚能为公奉饮至(注37)之觞以为贶(注38)。   【注释】   ①复印本,此文之上缺二页。以下文章,未按目录之标目分类,似是增添之後再增添。   ②詧:同“察”。   ③腆:厚。   ④尊嫜:即舅姑,对丈夫父母的敬称。   ⑤:“以”的古文。   ⑥赇:非理枉法之财物,文中指彩礼、妆奁。   ⑦:“稽”古文,议也,治也。   ⑧甓:pì,砖。   ⑨簿领:文簿而记录之,文中指当县令。领,录。   (注10)蹛:dаi,环绕。   (注11)鸱夷子:春秋越范蠡佐越王灭吴,知勾践为人不可共安乐,因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省称鸱夷子。   (注12)此字模糊难辨。   (注13)贰室在疚:其妾煢煢居丧。贰室,副宫,疑指副室,即妾。,同“煢煢”,读qióngqióng,孤独无依。在疚,因丧事而悲痛。   (注14)勒诸贞珉:把它刻在碑石上。勒,雕刻。贞珉,石刻碑铭的美称。   (注15)土遣:系“土遣”之误,围绕祭坛四周的矮土墙。   (注16)郑康成:东汉高密人郑玄,字康成,聚徒讲学,刻意研经,遍注五经。   (注17)後土,田正之所依:土地神,是农官之长的依靠。   (注18)漏泽园:官设的丛葬地。因战乱死亡尸体无人认领,或家贫无葬地者,由官家丛葬,其地称为漏泽园。   (注19)偪:同“逼”。   (注20)脱:倘若。   (注21)宰我:即宰予,秦秋鲁人,孔子弟子。与子贡同以长于辞令著称。   (注22)此文之前,复印本缺两页。   (注23)拊髀:以手拍股,表示振奋。   (注24)笃生:谓生而不平凡,犹得天独厚。   (注25)韬铃:应作“韬钤”,兵法书《六韬》及《玉钤篇》的合称,亦指用兵谋略。   (注26)请缨棄繻:意思是象汉代终军一样,自请从军击敌,抱着必胜信念。汉终军使南越,欲说其王,令入朝。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棄繻而去。”繻,汉代出入关隘的帛制衣凭证。   (注27)折冲:使敌人的战车後撤,即击退敌军。冲,战车的一种。   (注28)劳勚:劳苦。   (注29)历数:天道。   (注30)荐剡:荐举人才的公牍。   (注31)飞輓:急速运送,指後勤供输。   (注32)赵充国:汉陇西上邽人,善骑射,通兵法,为人沉勇有方略。武帝时,以破匈奴功,拜为中郎将。宣帝时,以定册功封营平侯,西羌起事,充国年七十余,犹驰马金城,招降开,击破先零,罢兵屯田,振旅而还。其言屯田十二便,寓兵于农,颇有利于地方的安定和开发。   (注33)京仓箱:,应作“坻”,chí。京坻仓箱:米榖堆积如山,千仓装,万车载,形容丰收。京,高丘;坻,水中之高地;箱,车箱。   (注34)仰屋:举首望屋,形容无计可施。   (注35)览揆:本义为鉴度,今作生辰的代称。   (注36)图麟阁而绘云台:喻建不朽之功。汉宣帝时有麒麟阁,为图绘功臣之所。云台,洛阳南宫有云台广德殿,汉明帝图画中兴功臣三十二人于云台。   (注37)饮至:古时,盟伐既归,合饮于宗庙,谓之饮至。饮至,就是犒劳庆功之酒。   (注38)贶: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