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疆域考  (清)杨同桂 孙宗翰 辑   ●目录   序   凡例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序   盛京所隶自周末秦并燕始有兵事中更累代汔有明之季亡虑皆战场矣而荒略之区颇有建置暨或沿或革上下数千年不可齐一又声教时阻列史所志诸家所说未尝躬履其地但据故纸而讹迕挂漏杂出其闲莫由传信然则即其疆域所在甄综之剖析之使览者了然于上下数千年之所以分合其用力既勤而汉句骊夫余濊貊魏公孙晋慕容中间乌桓鲜卑及隋唐有事高骊下逮渤海大氏与奚霫以至辽金元又我朝于明历世战争以次附见有读史方舆纪要所未详者地势兵形如指诸掌俾来者有稽真为功不尤韪哉光绪十七年辛卯云从事吉林通志局亡友杨君伯馨以知府充提调兼分纂舆地伯馨籍北通州少日从宦奉天寻数数于役黑龙江既乃筮仕吉林周旋东三省有年又博极羣书故所纂特精核且闻随侍海龙厅日与其友黄县孙君筱藩同辑盛京疆域考亦既成书未之见也越甲午志事将竣伯馨去署长春府其后云亦为将军郭博罗公要与西授 【授:援】 乙未军罢遂谢归次年伯馨卒吉林府署任无锡秦君曙村亦其 【其:共】 事志局者得所为疆域考于其家寄视云数千里外属为校之亡友也校字之役其忍辞既蒇以视刘葱石观察许付手民云惟观察传伯馨且使孙君与之俱传而曙村抱故人遗书又以传为己责高义均可感至其书言约事赅上下数千年析疑订误多所发明览者自得之云何赘焉惟一再翻阅而幸其书之传于观察也又怳如甲午乙未闲崎岖辽水左右因以慨当日主兵者不能出奇制胜如曩人一役之不力而贻后来环而相轻之患于无穷焉夫远者不具论明杨镐洪承畴先后以二十万十数万之众出关而歼时我朝胜兵可两万耳甲乙之役我关外诸君视敌且十倍而失辽阳以南八城遽与之讲昔人有言神尧以一旅取天下子孙不能以天下取河北其言深痛今岂殊哉宜云校是书而友朋之徂谢与戎马之仓皇交触于心不能以自己也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上元顾云石公谨序   并榆关而东尽鸭绿江岸与朝鲜为邻南至于海北带蒙古诸边至两辽河汇流处是为盛京我国家肇基地也辐员数千里设关置守棊布星罗耕牧渔盐之利日有加益枌榆子弟宿兵而讲武里巷之龡豳奏雅颂声达乎远近登风俗之书考王会之图一水一石今皆可画方而计征舆地者不难得其详备矣而独至古地之沿革则地舆诸家纷然聚讼余以贫薄游辽左十数年于兹山川道理 【理:里】 略闻梗概闲欲钩考汉唐遗迹辄病诸说之抵牾迹其所由率推本于辽史余亦未敢议其非也及证以汉书而辽史误矣班志有山川辽志无山川也复参之金史地理志而辽史益误金志有山川辽志无山川也呜呼志地者不着山川之界限考地者不征各史之参伍徒龂龂然搜数故实承讹袭谬是犹扣盘扪烛取形声之近似而自谓得之乌能窥其要领也哉然诸家亦非乐受辽史之愚也足迹不及乎马訾行踪未逾乎狼水不知山川之远近不谙道里之纵横习焉不察固无怪其然也杨子伯馨近畿之通津人也趋庭关外者有年辽水东西轮蹏几徧山川疆域得于耳目者甚习比者侍膳海龙厅署因于诗礼之暇考证今古厘为斯编余是时适客其署与载笔焉大要以各史地志为之经李氏地理韵编为之纬以洪氏之疆域各志补其阙于顾氏之方舆纪要观其通又参之水道图说裔夷列传蒙古游牧记诸书以正其讹而求其是旁征远引辨微析疑椠铅雠校自秋徂冬始成完帙吁辽东自汉晋以降为华夷割据之场如十六国之燕秦唐世之渤海皆无正史可据千余年而有辽史又徒以臆说误人此舆地诸说之所以日纷古今疆域之所以难合也今于游览之闻见史志之异同山川道里之差池或有千虑一得者诚不免自忘其谫陋若夫缺略之处必欲强不知以为知是固吾侪所不敢也孙宗翰序   ●凡例   一所考郡县皆本各史地理志曹魏十六国则本洪稚存先生之疆域志渤海则本唐书渤海传及辽地志至参互考证则本韵编方舆纪要盛京通志及通典通考各书不敢臆说   一领郡县者唐以前曰州唐曰道宋曰路元曰行省虽所领不止盛京一域必为系之于首其领县之郡有本非盛京境内者亦一体录入特着其地之所在而考则从省   一县为州郡所属降一格列之其有同属一郡之县而不在盛京境内者则附于末再降一格以清眉目至近代散州与县异名而同实故亦与县并列惟辽代之州最为纷歧有领县而为下州者有不领县而为上州者一遵史志体例散州领县者州与县平列其所属之县又降一格   一郡县下必先揭明属今何地其有诸书未能指实而但言当属某境者考之疆域有可互证亦即依例指实若证据亦无姑从众说   一各史地理志其郡县下原有之注系当时纪实自应首先登载而别之曰原志原注凡正史志注备录无遗惟辽金元三史复沓甚多略从节省   一是考归重疆域故于疆域特详闲或考及事实必其有关于争战鼎革之大者余事概不登载其近代经画或有别见于文献者则加以附考意未尽者末附按语已详者不复   一唐与渤海常分据盛京之地唐州本属羁縻渤海又无地志州县之失其属者附于末   ●盛京疆域考卷一   通州杨同桂   黄县孙宗翰辑   虞夏殷   周   秦   西汉   东汉   曹魏   ○虞夏殷 【禹贡九州岛攸同舜典肇十有二州说者谓舜分十二州夏时仍遵禹贡为九州岛是说也蒙窃疑之禹平水土定九州岛在肇十二州之前乃舜既分为十二州而夏时仍合为九州岛已属创论甚或舍禹贡之经文而用汉儒之笺释因尔雅职方之小异而以尔雅为殷制不能起古人而问之亦何敢以今人而臆断之也今所考分州以后迄有殷以前于经史有可登载者载之余盖从阙】   幽州   舜典肇十有二州注十二州冀兖青徐荆扬豫梁雍幽并营也禹治水作贡但为九州岛及舜即位始分冀东恒山之地为并州其东北医无闾之地为幽州又分青之东北辽东等为营州 【孔氏颖达曰知分冀州为幽州并州者周礼职方氏九州岛之名有幽并无徐梁周立州名必因于古知舜时当有幽并职方幽并山川于禹贡皆冀州之域知分冀州之域为之也尔雅释地九州岛之名于禹贡无梁青面有幽营云燕曰幽州齐曰营州孙炎以尔雅之文与职方禹贡并皆不同疑是殷制则营州亦有所因知舜时亦有营州齐即青州之地知分青州为之】 舜既分为十有二州而至商时又但言九围九有周礼职方氏亦止列为九州岛有扬荆豫青兖雍冀幽并而无徐梁营也则是为十二州盖不甚久不知其自何时复合为九也 【按书注所言幽营二州皆在今奉天境内然谓肇置幽并营三州系分冀青二州之域不过依附周礼职方及尔雅齐曰营州一语如孔氏颖达说耳考禹贡分州皆以山川定疆界虽万世可考如海岱惟青州济河惟兖州无不着其方隅所极惟冀州未着疆界盖冀州王畿地广且回带北边幅员辽阔故未能限其所至也窃谓舜肇十二州盖皆分冀州北边之地增置三州本注乃谓分青之东北辽东等为营州使营州果在辽东亦非分青州之土禹贡海岱惟青州明明指定疆界若越千里之海而兼有辽东之地则青州东北必不以海为界矣经文确凿岂能假借且以营州为今之辽东亦不尽足据唐置营海 【海:州】   都督府治柳城在今热河境内安知唐非有所本而名其地欤至以恒山之地为并州医无闾之地为幽州欲本职方之制以强合于舜典禹贡而不知职方分州与禹贡歧异者甚多安能尽合总之今之奉天固应在舜典幽州境内欲并指营州则不敢臆断也当与下齐曰营州附考参看】   禹贡鸟?山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 【禹贡畿内不制贡惟岛夷贡其皮服故夹右碣石贡道专为鸟?山夷而言按经文夹右碣石入于河是其贡道自碣石之 【脱东从二字】 东北航海而来以入于河者也然则鸟?山夷虽未必专指奉天而奉天亦在其中矣】   山海经海内东经潦 【音辽】 水出卫皋 【山名】 东东南注渤海入潦阳   ○周 【周礼职方之幽州即今辽东西地也然考诸成周之世北攘山戎东来肃慎而幽州之列国无传焉七雄争长燕尝略有辽东意者辽土之初变文物在此时耶其春秋以前则不可得而知矣】   幽州   周礼职方氏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无闾其泽薮曰貕养其川河泲其浸菑时 【按医无闾山在今盛京广宁县境河泲则禹贡兖州之水菑又禹贡青州之水是职方之幽州盖环渤海而抱其三面非尽辽东境也而辽地亦在幽州内矣】   尔雅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珣玗琪焉 【尔雅义疏引邵氏正义云今大凌河有锦川石美者莹润如玉大者可作几】   附齐曰营州 【尔雅义疏曰营州者释名云古有营州齐卫之地于天文属营室取其名也释文营者盖取营邱以为号引博物志云营与青同海东有青邱齐有营邱岂是名乎按说苑辨物篇本尔雅作齐曰青州是营即青矣又胡渭禹贡锥指云先儒□分青为营据尔雅齐曰营州以立义而王明逸非之曰中国疆界固有非至海畔止者如珠崖在大海中自为一隅而属于岭南然虽越海而土俗相接又他无可附辽东固中国东境岂有不属接壤之冀而遥属隔海之青乎周时辽东即营州而并于幽州则尧时决非属青矣斯言亦近理云云愚按周礼职方之青州本禹贡之徐州故太公封齐于禹贡属青州于职方则分据幽兖二州之境乃尔雅云齐曰营州考职方分土本无营州舜时营州未必即在辽东即果在辽东亦非为齐之属地战国时之郡县辽土者燕也非齐也使果为齐地岂容燕人略而有之哉盖太公封于营邱营邱齐地疑齐兼有营州之名故尔雅云然然非即舜典之营州也且说苑本尔雅作齐曰青州安知当时非有舛误观尔雅义疏及禹贡锥指所引诸说皆有可据而王明逸之说尤为精详自孙炎以与职方不同遂以尔雅为□制笺释家从而和之不知齐为周之封国周以前未尝为齐也左氏晏子对景公曰爽鸠氏始居其地季□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观此则太公以前国名具在安有所谓齐者乃诸儒以尔雅齐曰营州一语横生枝节说多抵牾故不敢从附辩于此】   燕置辽东郡   燕置辽西郡史记燕召公世家燕王喜二十三年太子丹质于秦亡归二十七年秦兵临易水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拔蓟 【燕旧国于此】 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以献 【顾祖禹方舆纪要辽阳城东北五里有大梁水名太子河即故衍水也太子丹匿于衍水中后人因名为太子河】 秦三十三年秦拔辽东虏燕王喜灭燕又朝鲜列传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障塞又杜氏通典北狄叙云燕将秦开袭破东胡郄千余里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按史记通典所言则辽西辽东等郡自燕时已置非始于秦也又据朝鲜列传所言则当燕盛时并朝鲜亦入属境辽地更无论矣】 【按奉天一省在殷周之世其分封建国俱无可稽惟孤竹山戎两国皆与奉天接壤蒙古游牧记喀喇沁旗为春秋山戎地土默特旗为古孤竹国是二国皆今直隶承德府朝阳建昌各县界与奉天锦州府边境相错当孤竹山戎建国时或兼入奉天境内亦未可知至辽西辽东二郡自燕末始置其未经置郡之先想已早为燕地盖春秋以后燕国强盛辽左右皆其属境先儒以尔雅齐曰营州一语谓分青之东北辽东等为营州直若以辽东为齐地者恐与此相矛盾矣】   秦 【秦政并吞六合取天下而郡县之于是辽东西始置官守筑长城渐同内地矣易世而灭故事无可书】   辽东郡 【通鉴秦政三十二年遣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伐斥逐匈奴收河南地筑长城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又史记朝鲜列传秦灭燕以朝鲜属辽东外徼】   辽西郡 【通鉴秦政二十六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曰辽东郡曰辽西郡于是后世皆谓郡县自秦始然考杜氏通典北狄叙云赵武灵王破林胡楼烦筑长城置云中雁门代郡燕亦筑长城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然则边地之置郡自战国已然秦特举天下而郡县之至郡县之名则不始于秦也】   ○西汉 【汉书地理志班固着并注 班志取法禹贡注晰山川郡县封疆虽百世可考故论古地域至汉书而始详然西汉地之在奉天者辽西辽东玄菟三郡耳而辽西一郡又兼有直隶永平府境至于乐浪郡属本已画入朝鲜而舆地诸家又欲以乐浪之属县强依附于奉天按之地理究属不合未敢从众也】   幽州   辽西郡 【治在今直隶永平府境】 县十四原注秦置有小水四十八并行三千四十六里属幽州 【辽即大辽水发源塞外受水甚多所受诸水多在辽西郡属本注小水四十八盖兼有白狼徒河诸水矣】   海阳 【今宁远州前屯卫东】 原注龙鲜水东入封大水封大水缓虚水皆南入海有盐官   阳乐 【今宁 【脱远字】 州前屯卫西 按李兆洛地理韵编以海阳阳乐二县在今直隶永平府境而顾氏方舆纪要则以海阳属宁远前屯卫以阳乐城属直隶又于辽史之海滨城纪云在卫西八十里辽志海滨本汉阳乐县地方云云盖阳乐跨有直隶奉天两境城在直隶而地则兼属奉天也】   狐苏 【今锦县地】 原注唐就水至徒河入海 【陈澧汉书水道图说云唐就水今蒙古土默特右翼小凌河东南流至奉天锦县入海然则小凌河即汉书之唐就水也】   徒河 【今锦县南境】 原注莽曰河福 【按上狐苏县注唐就水至徒河入海是徒河当在狐苏之南李氏地理韵编既以狐苏为今锦县地又以徒河在今锦县西北未免倒置盖徒河当在锦县滨海处耳】   交黎 【今义州境】 原注渝水首受塞外南入海东部都尉治莽曰禽虏 【按汉书临渝县注渝水首受白狼东入塞外又有侯水北入渝本注云渝水首受塞外南入海则渝盖合侯水以会白狼即今之大凌河也白狼为渝水旁源则临渝即渝水发源处当在交黎之西今锦州之西北边外本注既云渝水首受塞外南入海是交黎正当渝水西来南折之处其为今义州无疑李氏地理韵编以为在直隶境内者非又洪亮吉乾隆府厅州县志以大凌河即古白狼河殆统其原委而言水经注白狼水出右北平白狼县东南流径龙城西南又东南至辽东入于辽水而陈氏汉书水道图说以为白狼河下流即大辽水诸家之说多同陈氏然观汉书本注及临渝县注渝水为白狼下流原委甚清本无疑义且大凌河独流入海本不会于辽陈氏之说盖沿水经注之讹大凌河发源在辽水之南入塞在辽水之西本不同道者也】   且虑 新安平 柳城 令支 肥如 宾从 文成 临渝絫 【按盛京通志云絫县为今义州境然汉书絫县注云下官水南入海又有揭石水滨水皆南入官而义州最着之渝水无一语及之汉书不应如是之略盖絫县当依陈氏汉书水道图说及李氏地理韵编二说在今直隶境内又顾氏方舆纪要广宁后屯卫宏政废县注云今卫治汉置絫县属辽西郡是说不知其所本然考其水道不如陈李二说为可据也】 以上九县 【皆入直隶】 非奉天境从省   辽东郡 【治在今辽阳州北七十里】 县十八原注秦置属幽州   襄平 【附郭】 原注有牧师官莽曰昌平   新昌 【今海城县东】   无虑 【今广宁县治】 原注西部都尉治师古曰即所谓医巫闾   望平 【今新民厅西北境 明一统志望平废县在广宁东北一百五十里】 原注大辽水出塞外南至安市入海行千二百五十里莽曰长说 【水经云大辽水出塞外卫白平山东南入塞过辽东襄平县西又东南过房县西又东过安市县西南入于海本注云辽水出塞外南至安市入海是汉之 平即辽水入塞之处其为今新民北境无疑道元注辽水右会白浪水盖误以辽河旁源之老哈河为白狼也】   房 【今海城县境】   候城 【今开原县东南】 原注中部都尉治   辽队 【今海城县西六十里】 原注莽曰顺睦 【水经注辽队县在辽水东岸是也】   辽阳 【今州治】 原注大梁水西南至辽阳入辽莽曰辽阴 【水经注小辽水出辽山西南流径辽阳县与大梁水会其水西南流故谓之为梁水也又陈氏汉书水道图说大梁水即今奉天辽阳州太子河西南流至州西境入浑河是也水经注所谓小辽水即今之浑河耳陈氏又谓志文至辽阳当作至辽队此水原委如皆在辽阳不当言所至云云按汉书体例凡言至某处入河入海者皆非本境陈氏以辽阳为辽队之讹似乎可据】   险渎 【今新民厅南境广宁县东南】 原注应劭曰朝鲜王满都也依水险故曰险渎臣瓒曰王险城在乐浪郡浿水之东此自是险渎也 【应注盖以险渎即王险城第考王险城在浿水之东而浿水已为乐浪郡属则浿水之东不应更有辽东属县且汉辽东郡属之极偏东者惟□汉一县其境亦仅至沛水何险渎辽至浿水之东臣瓒之说最为明晰此自是险渎断非王满都也按顾氏方舆纪要引胡氏说云辽之三岔河别名黄水在险渎故县界盖即辽渎之异名又李氏地理韵编谓县在今广宁东南二说皆为可据然县名险渎仍当以顾说为优】   居就 【今辽阳州西南八十里】 原注室伪山室伪水所出北至襄平入梁也 【陈氏汉书水道图说云室伪水即今辽阳州沙河出千山北流至州西北境入太子河是则室伪山即今千山】   高显 【当在今奉天府境】   安市 【今盖平县东北七十里 明一统志安市废县在盖平县东北九十里今铁场堡即其地】   武次 【今岫岩州境】 原注东部都尉治莽曰桓次 【胡林翼读史兵略注武次今岫岩厅也李氏地理韵编谓在今承德县东今从胡说】   平郭 【今盖平县南】 原注有铁官盐官   西安平 【今安东宽甸两县境】 原注莽曰北安平 【按下元菟郡西盖马县注云马訾水西南至西安平入海马訾水即鸭绿江则其地为鸭绿江入海处自当在今安东宽甸境内矣今宽甸南境兴安东接壤处有安平河疑沿旧名】   文 【当在今复州境】 原注莽曰受亭 【顾氏方舆纪要引胡氏说在平郭之西】   沓氏 【今金州厅东境】 原注应劭曰沓水也 【按李氏地理韵编以沓氏在今辽阳州境惟顾氏方舆纪要云沓氏在金州卫东南晋废志云辽河旁有沓渚汉沓氏县因以为名非也县西南临海渚谓之沓渚三国吴嘉禾二年谋讨公孙渊陆琩曰沓渚至渊道里尚远盖泛海至辽沓渚其登涉之所也魏景初三年以辽东沓县吏民渡海居齐郡界立新沓县即沓渚之民矣愚谓顾说引证凿凿确有可据盖汉之辽东郡西南尽海金州以东亦必置属县也】   番汗 【在今朝鲜】 非奉天境从省   玄菟郡 【今兴京北】 县三原注武帝元封四年开高句骊莽曰下句骊属幽州 【史记朝鲜列传曰汉兴复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属燕燕王卢绾反入匈奴□亡命东走渡浿水居秦故空地上下□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之都王险传子至孙右渠武帝遣楼船将军等讨平之定朝鲜为四郡后汉书武帝元封三年灭朝鲜分置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至昭帝始元五年罢临屯真番以并乐浪玄菟玄菟复徙居句骊自□大岭己东沃沮秽貊悉属乐浪后以境土广远复分岭东七县置乐浪东部都尉陈寿曰玄菟郡本治沃沮城后为夷貊所侵徙治高句骊县西北】   高句骊 【今兴京及海龙厅境】 原注辽山辽水所出西南至辽队入大辽水又有南苏水西北经塞外 【辽水今谓之浑河诸书所谓小辽水也水经注云玄兔高句骊县有辽山小辽水所出西南至辽队县入于大辽道元注水出辽山西南流又西南径襄平县为淡渊晋永嘉三年涸又径襄平县入大梁水顾氏方舆纪要云浑河一名小辽水源出塞外西南流至沈阳合沙河又西南入于太子河又陈氏汉书水道图说辽水今兴京英额河出英额门外东山西流曰浑河又西南流至辽阳州西北境入大辽水南苏水今奉天昌图辽东境黑尔苏河西北流经蒙古科尔沁左翼为汉塞外地其水又西南流入大辽水志以其入塞外略之按今昌图境内东来之水无大于黑尔苏河者发源海龙厅围场山内西北流折而西南入大辽古名南苏即今东辽河也陈说最确】   上殷台 【今通化县境】 原注莽曰下殷   西盖马 【今怀仁县东境】 原注马訾水西北入盐难水西南至西安平入海过郡二行二千一百里莽曰玄菟亭 【陈氏汉书水道图说云盐难水今与京东南境侈家江南流至朝鲜国山阳公城会城南之鸭绿江西南流至其国义州入海马訾水今吉林南界鸭绿江西南流至山阳公城与佟家江合志文西北疑当作西南愚按本注马訾水西北入盐难水云云是西盖马县地当马訾盐难二水合流处即今侈佳江入鸭绿江口之地自应在今怀仁县东境李氏地理韵编以为今盖平县治非】   【按汉初辽东辽西二部仍为燕国迨燕王卢绾反入匈奴以兵力定之而后复为郡县史记绛侯世家云破绾军上兰复击破绾军沮阳追至长城定上谷十一县右北平十六县辽西辽东二十九县是也又按今昌图府属在汉为塞外地已入乌桓鲜卑境乌桓本东胡鲜卑者东湖之支前汉均未立传后汉书乌桓传云汉武帝遣骠骑将军霍去病击破匈奴左地因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为汉侦察匈奴动静鲜卑传云汉初为冒顿所破远窜辽东塞外与乌桓相接未尝通中国考汉辽东郡之塞即今开原县北之柳边□上文高句骊县注南苏水西北经塞外核其方域汉塞于今无异古今中外之限相去不远乌桓鲜卑两传既皆言辽东塞外知今之昌郡固应在两部界内特两部界址鲜卑在东而乌桓稍西耳】   ○东汉 【续汉书郡国志晋司马彪着梁刘昭注新莽乱政发乌桓句骊各部乓击匈奴其人皆不欲行亡为寇盗自是东北诸夷久患边鄙光武不勤远略建武六年省都尉官遂弃岭东地悉封其渠帅为县侯八年句骊遣使朝贡诏复其王号二十五年乌丸大人郝旦等率众诣阙朝贡又封其渠帅为侯王君长者八十一人皆居塞内布于缘边诸郡令招来种人给其衣食于是始有辽东属国错居郡县之闲而郡县旧疆遂不免少有增损今并征其事之可证者着于编】   幽州   辽西郡 【同前汉】 五城原注秦置雒阳东北三千三百里   海阳 【同前汉】   阳乐 令支 肥如 临渝 以上四县非奉天境从省   辽东郡 【同前汉】 十一城原注秦置雒阳东北三千六百里案本纪永元十六年郡复置西部都尉官 【文献通考四裔鲜卑考云光武建武二十一年鲜卑与匈奴入辽东太守祭彤击破之斩获殆尽又和帝本纪元兴元年句骊王宫复入辽东寇略六县太守耿夔击败之又文献通考乌桓考云灵帝初乌桓渐盛辽西有邱力居者众五千余落自称王辽东苏仆延众千余落自称峭王中平四年前中山太守张纯叛入邱力居众中遂为诸部乌桓元帅寇掠州郡五年刘虞为幽州牧购斩纯首北州乃定】   襄平 【同前汉】   新昌 【同前汉 安帝纪建光元年高句骊复与辽东鲜卑八千余人攻辽队杀掠吏人蔡讽等追击于新昌战没】   无虑 【同前汉】 原志有医无虑山 【安帝纪元初二年鲜卑围无虑县又攻夫犂营注云无虑属辽东郡有医无虑山因以为名夫犂县名属辽东属国鲜卑传注亦同惟夫犂作扶黎今按辽东属国下无夫犂县名当是原书脱漏盖属国下之无虑县应即夫犂无虑则仍辽东郡之属县初不系于属国者也今据王鸣盛十七史商搉诸说移系于此又顺帝阳嘉元年鲜卑寇辽东属国耿□移屯无虑拒之】   望平 【同前汉】   安市 【同前汉】   平郭 【同前汉】 有铁   西安平 【同前汉】 原注魏氏春秋曰县北有小水南流入海句骊别种因名之小水貊 【按汉质桓之闲句骊王伯固复犯辽东西安平杀带方令掠得乐浪太守妻子即此】   汶 【同前汉 按王氏十七史商摧汶当作文】   沓氏 【同前汉】   候城 【本志候城系衍文详见下候城县注】   番汗 【同前汉】 非奉天境从省   玄菟郡 【同前汉】 六城原注武帝置雒阳东北四千里 【按玄菟逼近句骊夫余各夷屡为边患安帝永初五年句骊王宫遣使贡献求属玄菟元初五年复与濊貊寇玄菟攻华丽城建光元年春幽州刺史冯焕玄菟太守姚光辽东太守蔡讽等出塞击之捕斩濊貊渠帅宫乃遣嗣子遂成将二千余人逆光等诈降光等信之遂成因据险以遮大军而潜遣三千人攻玄菟辽东焚城郭于是发渔阳右北平等属国三千余骑救之而貊人已去秋宫遂率马韩濊貊数千骑围玄菟夫余王遣子尉仇台将二万余人与州郡并力破之顺帝阳嘉元年置玄菟郡屯田六部灵帝建宁二年玄菟太守耿临讨句骊斩首数百级伯固降服乞属玄菟此句骤患边之大略也夫余自安帝永初五年始寇乐浪桓帝永康元年又寇玄菟太守公孙域破之灵帝熹平三年复奉朝贡夫余本属玄菟献帝时其王求属辽东此夫余患边之大略也又按华丽城本前汉乐浪郡属县此言寇玄菟攻华丽城疑当时县废以其地改属玄菟耳】   高句骊 【同前汉】 原志辽山辽水所出原注山海经曰辽水出白平东郭璞曰出塞外卫白平山辽山小辽水所出 【按水经大辽水出塞外卫白平山东南入塞本志辽山辽水所出未能指明小辽与大辽易混本注引山海经及郭璞之说盖言出白平者为大辽此辽山特小辽水所出耳所以补志中之略】   西盖乌 【同前汉 王氏十七史商搉乌当作马】   上殷台 【同前汉】   高显 【同前汉】 原志故属辽东   候城 【同前汉】 原志故属辽东 【东观汉纪安帝即位之年分高显候城辽阳属玄菟本志于高显等三县亦书云故属辽东然则辽东郡属之候城其为衍文无疑】   辽阳 【同前汉】 原志故属辽东原注东观书安帝即位之年分三县来属   辽队 【同前汉 续汉书郡国志本无辽队顾氏方舆纪要亦谓辽队至后汉初废公孙度复置然考郝经续后汉书蔡讽姚光兴师伐句驴王宫宫诈降请和二郡不进宫密遣军攻玄菟焚烧候城入辽队杀吏民观此则辽队县固在不然郝经续书岂肯为无稽臆说按句骊王宫寇边正安帝元初之际或辽队废于东汉之初至安帝时业己复置亦未可知顾氏谓后汉初废公孙度复置恐未为确论惟辽队在前汉时本辽东郡属县今详续后汉书攻玄菟焚烧候城入辽队似辽队已与候城皆改属于玄菟兹据郝书补此县系于候城之下】   辽东属国 【当在今锦州府境】 原注故邯乡西部都尉安帝时以为属国都尉别领六城雒阳东北三千二百六十里 【初鲜卑寇辽东属国都尉段颎率所领驰赴之既而恐贼惊去乃使驿骑诈赍玺书召颎颎于道伪退潜于还路设伏虏以为信追颎颎因大纵兵悉斩获之】   昌辽 【今锦州府境】 原志故天辽属辽西原注何法盛晋书有青城山 【洪亮吉曰水经注白狼又东北径昌黎县故城西地理志云交黎也应劭云今昌黎也本志昌辽故天辽句当作昌黎故交黎又通鉴注昌黎汉交黎县属辽西郡后汉属辽东属国都尉魏立昌黎县后立昌黎郡今按昌黎县置于魏正始五年而应劭系后汉初平中太守去正始时尚远然劭已有今昌黎之说则谓昌黎置于魏正始者亦恐未确至本注青城山则今莫能指名矣】   宾徒 【当在今锦州府境】 原志故属辽西   徒河 【今锦县境】 原志故属辽西   无虑有医无虑山 【无虑本辽东属县误脱于此详见前辽东郡无虑县】   险渎 【同前汉】   房 【同前汉】   夫犂 【当与无虑县相近 本志无夫犂惟考之安帝纪元初二年鲜卑围无虑县又攻元犂营则章怀所注不为无据盖辽东属国之无虑当即夫黎之讹今增于此其详则见前辽东郡无虑县 按后汉辽东塞外各夷与前汉略同今之昌图府在东汉仍乌桓鲜卑境也又今安东宽甸两县东汉则为貊地后汉书高句骊传句骊一名貊耳有别种依小水为居因名曰小水貊出好弓所谓貊弓是也本注魏氏春秋曰辽东郡西安平县北有小水南流入海句骊别种因名之小水貊窃按汉西安平县当鸭绿江入海处即今安东宽甸两县境小水貊即在其地此又与前汉小异者也】   ○曹魏 【三国疆域志洪亮吉补撰 公孙割据盖尝易置郡县司马仲达灭之而地始入于曹魏虽创制稍有更张然苟且一时不足据为典要今就三国疆域志录存之】   幽州 【公孙度雄踞海东更名平州自领平州牧渊灭后复合为幽州属炎武京东考古录公孙度自号平州牧据辽东魏分辽东昌黎玄菟带方乐浪五郡为平州后还合为幽州】   辽西郡 【同前后汉】 魏领县三   海阳 【同前后汉】   阳乐 肥如非奉天境从省   昌黎郡 【今锦州府境】 魏领县二原志汉辽东属国都尉魏升作郡   昌黎 【当在奉天境 元郝经续后汉书魏正始五年鲜卑内附置辽东属国立昌黎县以居之又通鉴注昌黎汉交黎县属辽西郡后汉属辽东属国都尉魏立昌黎县后立昌黎郡考汉交黎县即今之义州昌黎为汉之交黎则昌黎亦应在今义州境内矣当与前汉辽西郡之交黎后汉辽东属国之昌辽参看】   宾徒 【同东汉】   辽东郡 【同前后汉】 魏领县八原志汉初平元年公孙度复分辽东为辽西中辽郡魏景初二年公孙渊灭郡复合 【文献通考句骊王伯固数寇辽东建安中公孙康击之破其国其子拔奇怨为兄不得立与消奴加各将下户三万余口诣公孙康降还住沸流水】   襄平 【同前后汉】 原志汉旧县有首山 【司马懿破公孙渊将卑衍杨祚处】 有梁水 【懿斩公孙渊父子于此 自后汉末公孙度自号平州牧及其子康康子文懿并据辽东东夷九种皆服事之公孙氏灭魏置东夷校尉居襄平】   汶 【同前后汉】   北丰 【当在今复州境 洪氏三国疆域志无北丰县考三国志魏正始元年以辽东汶北丰县民流徙度海规齐郡之西安临菑昌国县界为新汶南丰县以居流民观此则北丰本辽东属县且与汶并称当去汶不远应在滨海金复州境界今据三国志增补北丰系于汶县之次】   东沓 【今金州厅东境 东沓县名亦洪氏疆域志所无按三国志魏景初三年六月以辽东东沓县吏民度海居齐郡界以故纵城为新沓县观此则东沓亦辽东属县当即沿前后汉沓氏旧邑谓之东沓或视旧邑东徙考汉之沓氏为今金州厅境则东沓亦应即金州境内虽洪志所无亦据三国志补之系诸北丰之次】   居就 【同前汉】 原志汉旧县中兴后省   乐就 【当在奉天府境】   安市 【同前后汉】   西安平 【同前后汉 三国志魏齐王正始三年句骊王位宫寇西安平五年幽州刺史毌邱俭将万人出玄菟讨之战于沸流位宫败走俭追至□岘悬车束马登丸都山屠其所都斩首万余级六年毌邱俭复讨之过沃沮千余里到肃慎南界刻石纪功又刊丸都山铭不耐城而还又吴书嘉禾中孙权遣谢宏陆恂拜句骊王宫为单于恂到安平口即安平海口也按此则西安平为鸭绿江口益明】   新昌 【同前后汉】   辽队 【同前汉 按辽队县洪志所无因史有明文故依汉书次序补录于此顾氏方舆纪要辽队至后汉初废公孙度复置三国志魏景初元年遣幽州刺史毋邱俭等赍玺书征渊渊遂发兵逆于辽队与俭等战俭战不利而还二年春遣司马懿征渊渊遣将军卑衍杨祚等步骑数万屯辽队围堑二十余里懿佯出其南而潜军济水出其北径指襄平至首山衍等迎战复大破之遂造城下为围堑会霖雨三十余日辽水暴涨运船自辽口径至城下雨霁起土山修橹发石连弩射城中渊窘急八月丙寅夜大流星坠襄平城东南渊与其子修突围东南走遂斩之】   力城 【当在奉天境】   玄菟郡 【今辽阳东北二百里】 魏领县三 【陈寿曰汉玄菟郡本治沃沮后为夷貊所侵而徙公孙氏据辽东复置玄菟郡于辽东东北二百里晋因之即此城矣通鉴初公孙渊奉表称臣于吴吴主大悦遣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将兵万人备九锡乘海道授渊封渊为燕王比至襄平渊欲图之先分散其吏兵置中使秦旦等六十人于玄菟玄菟在辽东北二百里注云此非玄菟郡旧治也又文献通考魏正始中幽州刺史毌邱俭将兵讨句骊遣玄菟太守王颀诣夫余位居遣大加郊迎供军粮自后汉时夫余王葬用玉匣常先以付玄菟郡王死则迎取以葬及公孙渊伏诛玄菟库中犹得玉匣一具按陈寿及通鉴皆谓玄菟郡在辽东北二百里然则其地应在今兴京厅西境矣】   高句骊 【同前后汉 西汉高句骊畏服奉汉故仍其国而属之为县东汉以降判 【判:叛】 服不常屡烦兵力见于记载者皆称高骊王云云其不能伏受约束己可概见又焉得以县羁縻之乎然三国以降犹存高句骊县名而史传所记高句骊与曹魏慕容氏屡屡构兵显然劲敌且其时高句骊辟土益广亦非复曩时旧规安能仍守羁縻之制疑自曹魏以后或别立高句骊县以符旧制第史无所考姑存疑而已】   望平 【同前后汉】   高显 【同前后汉】   【按曹操亲征蹋顿克灭乌桓而鲜卑已强塞外又为鲜卑属矣况魏祚甚短不久易姓疆场出入究不能考其详也】   盛京疆域考卷一   ●盛京疆域考卷二   通州杨同桂   黄县孙宗翰辑   晋   十六国   ○晋 【地理志唐房玄龄等撰 司马氏自魏时翦灭公孙威行辽左迨武帝篡魏统壹寰区永嘉之乱中原板荡五胡云扰辽东一隅慕容氏遂踞而有之矣】   幽州   辽西郡 【同前后汉】 统县三   海阳 【同前后汉】   阳乐 肥如 以上二县非奉天境从省   平州原志汉末公孙度自称平州牧晋咸宁二年分昌黎辽东玄菟带方乐浪等郡国五置平州统县二十六 【晋书公孙度自称平州牧魏克公孙渊遂置平州晋因之 钦定通志云在辽阳城东四十五里今为土堡犹呼为州】   昌黎郡 【当在今锦州府境】 统县二原注汉辽东属国都尉魏置郡 【通鉴辑览武帝太康二年冬鲜卑慕容涉归寇昌黎按顾炎武日知录云昌黎有五魏正始五年立昌黎郡晋太康二年慕容廆寇昌黎安北将军严询败廆于昌黎成帝咸康二年慕容皝自昌黎东践冰而进凡三百余里至历林口是则在渝水下流而当海口此一昌黎也云云观顾氏说则此昌黎即今锦州府境当在海城盖平两县境又按慕容涉归系廆之父一名夷落韩太康二年之寇昌黎者系慕容涉归亭林误以为廆耳盖廆自太康五年始入寇辽西复掠昌黎每岁为边患云】   昌黎 【附郭】   宾徒 【同东汉】   辽东国 【同前后汉郡】 统县八原注秦立为郡汉光武以辽东等属青州后还幽州 【按通鉴太康七年廆寇辽东恒为东部之患永嘉三年辽东太守庞本以私□杀东夷校尉李臻诏以渤海封释代之释牧斩本五年辽东附塞鲜卑素喜连木丸津等托为臻报仇攻陷诸县太守不能讨慕容廆东击连津尽并二部之众得所掠民三千余家徙之棘城立辽东郡而归愍帝以廆为大都督大单于按晋虽置辽东国而仍有太守是与郡县无异又按鲜卑东夷别种其地在今奉天以北塞外考辽东古塞止今开原县北境汉高句骊县注云南苏水西北入塞外是今昌图府属皆当时塞外地也此言附塞鲜卑素喜连木丸津云云疑昌图亦鲜卑境矣】   襄平 【同前后汉】 原注东夷校尉所居   汶 【同前后汉】   居就 【同前汉】   乐就 【当在奉天府境】   安市 【同前后汉】   西安平 【同前后汉】   新昌 【同前后汉】   力城 【当在奉天境】   玄菟郡 【同曹魏】 统县三 【李氏地理韵编以晋玄菟在今朝鲜境按郡属望平县为今新民厅境郡治何遽远在朝鲜且晋玄菟郡史无易置明文疑仍曹魏旧耳】   高句骊 【同前后汉 穆帝永和二年燕王皝使慕容格攻高句骊拔南苏置戍而还】   望平 【同前后汉】   高显 【同前后汉】   【按晋室混一之后两辽土地不久入于慕容虽仍存郡县之名实则为慕容私封晋不得而易置之】   ○十六国 【疆域志洪亮吉补撰 永嘉遘乱胡羯相煽辽东燕蓟之区始没于前燕继没于前秦继又没于后燕继又没于北燕然后入于元魏自永嘉以迄宋之元嘉百年之闲属易其姓而郡县又多侨置其于两汉魏晋旧封或名同而实异或先同而后异离析磔裂苟窃一时史传不可得而详也今所著则依洪亮吉之疆域志而史乘之有可征信者亦采辑之】   前燕   前秦   后燕   北燕   ?前燕 【慕容氏崛起塞外入居辽西棘城之北是为鲜卑大单于永嘉初廆以讨平辽东功都督辽左平州刺史崔□忌之太兴初构高骊及宇文氏共伐棘城不克遂酿兵端廆袭比?心败之比?心奔高句骊廆于是悉降其众尽有辽东地康三年子皝僭王号东破丸都高骊称臣北灭宇文兼扶余西掠幽冀迁都龙城子儁嗣之席卷河洛迁蓟迁邺建国改元传至子暐始为苻秦所灭自廆据辽东至太和五年为秦灭共五十余年】   平州 【仍晋旧】 原志晋置平州治肥如城 【平州初置以慕容廆为刺史永嘉乱后太兴四年拜廆为平州牧咸和九年拜皝平州刺史慕容儁称帝后又拜儁幽冀平并四州牧不过遥以朝命羁縻之而已】   昌黎郡 【当在直隶境去龙城不远】 领县五原志魏置晋书皝徙昌黎郡筑好城于乙连东使兰勃戍之以逼乙连 【顾氏日知录昌黎有五晋书载记慕容皝徙昌黎郡又云破宇文归之众徙其部人五万余落于昌黎以史考之当去龙城不远此又一昌黎也按通鉴辑览鲜卑慕容涉归寇昌黎注云昌黎魏郡晋因之地在今热河塔子沟界疑即慕容皝所徙之昌黎也】   昌黎 【仍汉魏旧】 原志汉旧县晋书太康二年廆寇昌黎三年严询败廆于昌黎咸和中皝讨慕容仁自昌黎践海冰而进建元二年皝及鲜卑帅宇文归战于昌黎归败奔漠北有九城山 【本注引皝讨慕容仁自昌黎践海冰而进是其地滨海盖仍汉魏旧邑顾亭林所谓五昌黎之一者也皝之徙昌黎郡疑当时徙郡而未徙县九城山则今莫能指名矣】   棘城 【今义州境】 原志按地形志棘城前燕时尝作县太平御览称燕书秋七月营新殿昌黎大棘城县河岸崩出铁筑头千余枚又称前燕录元康四年定都大棘城所谓紫蒙之邑也太安初宇文莫圭将大素延率众十万攻棘城为廆所败咸康三年石虎击段辽怒皝不会师进军至棘城皝使子恪击走之 【十六国春秋咸康元年十月慕容仁遣王齐等南还齐等自海道趣棘城遇风不至十二月齐等至棘城皝始拜朝命按此时慕容仁方据平郭叛故欲阻晋使不得径达棘城也通鉴辑览注大棘城今锦州府义州】   宾徒 【同汉魏】 原志汉旧县   徒河 【今锦县】 原志汉旧县晋书段辽寇徒河皝将张萌逆击败之燕二年儁使慕容霸将兵二万自东道出徒河有青山 【前燕录太康十年廆自辽东北迁徒河之青山慕容翰留镇徒河堡廆葬于青山周济晋略建兴初段氏贰于王浚浚使廆攻之以翰为将取徒河遂镇之十六国春秋太兴二年□毖结高句骊及宇文氏段国氏等谋灭廆进攻棘城廆闭门自守使召其子翰于徒河】   龙城 【汉柳城在今直隶】 非奉天境从省   辽东国 【仍曹魏旧】 领县十三原志晋书廆讨鲜卑素连木津斩之二部悉降廆立辽东郡而归封廆辽东郡公 【初廆既平辽东以其子翰镇辽东仁镇平郭廆卒皝嗣立翰等不自安仁遂以平郭叛襄平令王冰等应之辽东相韩矫玄菟太守高□等弃城奔还仁于是尽有辽东地皝自征辽东将乘海讨仁羣下咸谏以海道危阻皝曰旧海水无凌自仁反己来冻合者三矣天其或者欲吾乘此而克之乎乃率三军从昌黎践凌而进仁果不虞皝之至军去平郭七里乃狼狈出战遂斩仁徙辽东大姓于棘城使慕容恪镇辽东】   襄平 【仍汉魏旧】 原志汉旧县晋书皝自征辽东克襄平有梁水淡渊 【晋永康三年五月大旱襄平县梁水淡渊竭晋书皝载记皝遣军讨仁败没襄平令王冰将军孙机以辽东叛于皝】   汶 【仍汉魏旧】 原志汉旧县晋书皝遣高诩等讨慕容仁与战于汶城北   居就 【仍汉魏旧】 原志汉旧县晋书慕容仁所署令刘程以城降皝 【十六国春秋慕容仁以前平州别驾庞鉴领辽东皝攻拔之庞鉴单骑走居就】   乐就 【仍曹魏旧】   安市 【仍汉魏旧】 原志汉旧县按今本作安平误   西安平 【仍汉魏旧】 原志汉旧县后赵录石虎遣王华自海道袭燕安平破之 【事在咸康七年又破之下有后入高骊为泊汋城】   新昌 【仍汉魏旧】 原志汉旧县晋书县人张衡执县宰降皝 【此皝初伐慕容仁时事】 韩恒为新昌令慕容仁遣兵袭新昌督护王寓击走之遂徙新昌入襄平   力城 【仍曹魏旧】 原志汉旧县   平郭 【仍两汉旧】 原志汉旧县晋书廆遣少子仁自平郭入伯林为左翼攻宇文乞得龟克之拔其国城慕容仁杀皝使东归于平郭皝讨仁去平郭七里候骑乃告仁狼狈出战为皝所擒皝以慕容恪为渡辽将军镇平郭太平御览称前燕录海出大龟枯死于平郭辽东送之侍郎王宏以为宇文乞得龟灭亡之征也有南山 【十六国春秋段氏宇文氏各遣使诣仁馆于平郭城皝将张美 【美:英】 将百余骑闲道掩击擒斩之又□以恪为渡辽将军镇平郭抚旧怀新屡破高句骊兵句骊畏之不敢入寇】   险渎 【仍两汉旧】 原志汉旧县晋书皝遣使按弟仁遇仁于险渎有黄水 【皝遣使按验慕容仁兵已至黄水通鉴注黄水当在汉辽东郡险渎县皝使遇仁于险渎仁知事发故杀皝使者据平郭叛按本志黄水疑即辽河下游】   和阳 【当在今辽阳州境】 原志以下三县晋书皆皝征辽东所置 【咸和九年皝自征辽东斩仁所置守宰以杜羣为辽东相安辑遣民置和阳武次西乐三县而归】   武次 【今岫岩州境】   西乐 【今广宁县境 据辽金史志汉辽西郡无虑县地即慕容皝所置之西乐县】   玄菟郡 【疑仍魏晋旧】 领县三原志晋书咸康四年皝玄菟太守刘佩出兵击赵斩获而还 【十六国春秋赵王虎攻燕进次棘城皝惧欲走玄菟太守河闲刘佩曰今强寇在外众心恂惧事之安危系于一人大王当自强以励将士不宜示弱臣请出击之乃将敢死数百骑出冲赵兵所向披靡斩获而还于是士气百倍】   高句骊 【疑仍汉魏旧】 原志汉旧县   望平 【疑仍汉魏旧】 原志汉旧县晋书皝始封望平侯   高显 【疑仍汉魏旧】 原志汉旧县   辽西郡 【疑仍两汉旧】 领县四原志按地形志平州晋置治肥如城则郡盖自前燕时移属平州后魏仍之 【文献通考四裔徒河段考云其侄务勿尘有辽西之地而臣于晋所统三万余家控弦四五万骑封务勿尘为辽西公假大单于再传□慕容皝所破】   阳乐 【当在今锦州府境】 原志晋书廆遣慕容翰攻段氏取徒河新城至阳乐   海阳 【仍两汉旧】 原志有碣石秦长城 【唐彬传彬复秦长城塞自温城洎于碣石绵亘山谷且三千里】 三陉 【慕容霸伐赵军至三陉地形志海阳县有横山通鉴注盖即三陉之地】 乐安城 【慕容霸至三陉赵将邓恒弃乐安遯去孙泳入乐安籍其谷帛霸收乐安北平兵粮与儁会临渠】   集宁 【今宁远州西境 按辽史隰州注汉海阳县地慕容皝于此置集宁县□此则集宁固前燕所设之县今特补系于末】   北丰   肥如 令支 以上二县非奉天境从省   【按鲜卑擅石槐自汉灵帝时已称强盛其后□比能代兴至晋而慕容廆遂大振□割据之日高骊渐强又宇文分踞于辽东徒河段拥众于辽西廆属破高丽灭宇文子皝又灭段氏及其弟仁叛据平郭亦以兵力灭之盖奉省土宇塞内塞外当时皆为前燕有也】   ?前秦 【蒲洪本略阳氐也永嘉乱时石虎以为流民都督居枋头寻都督关中自称三秦王改姓苻氏数传至太和中苻坚破□虏慕容□迫 【迫:追】 歼慕容评于高骊分幽州置平州以石越为平州刺史及淝水一败万事瓦裂慕容垂割据旧疆坚遂走死秦亦沦亡幽平之墟复入鲜卑裔□矣自苻坚灭燕至太元九年慕容垂建国凡四十四年】   平州 【治在今直隶境】 原志晋书地理志苻坚灭燕之后分幽州置平州载记坚分幽州置以石越为平州刺史镇龙城   昌黎郡 【同前燕】 领县五   昌黎 【同前燕】   棘城 【同前燕】   宾徒 【同前燕】   徒河 【同前燕】   柳城 非奉天境从省   辽东郡 【同前燕国】 领县十三原志晋书咸安元年苻坚伐慕容桓于辽东灭之 【载记苻坚长驱至邺慕容桓退保和龙慕容评奔昌黎暐就缚遂追评桓于和龙桓杀其镇东慕容亮而并其众攻其辽东太守韩稠于平川坚将郭庆遣朱□击之执送于坚】   襄平   汶   居就   乐就   安市   西安平   新昌   力城   平郭   险渎   和阳   武次   西乐 【以上十三县皆同前燕】   玄菟郡 【同前燕】 领县三   高句骊 【同前燕】   望平 【同前燕】   高显 【同前燕】   辽西郡 【同前燕】 领县四   阳乐 【同前燕】   海阳 【同前燕】   肥如 令支 以上二县非奉天境从省   ?后燕 【慕容垂自前燕时尝为平州刺史嗣以不容于国走依符坚坚败遂复旧疆定都中山改元称制子宝嗣位败于拓跋东徙龙城又以句骊王安为平州牧封辽东带方二国王辽水东西与高骊分据其半宝子盛击破高骊拔其新城南苏等城于是复有辽东西地再传至慕容熙冯跋高云弒之而慕容氏灭矣自太元九年至义熙五年为冯跋所篡凡二十六年】   平州 【州治无考】 原志后燕录燕二年垂徙平州刺史带方太守王佐镇平郭晋书载记熙平州刺史慕容归弃城走 【载记光始二年夏高句骊攻宿军平州刺史归弃城走按宿军为辽西郡属高骊已用师于此则辽东土地为高骊蚕食者多矣又按载记秦苻坚分幽州置平州以石越为平州刺史镇龙城此言高骊攻宿军平州刺史归弃城走则其平州治所与前燕同异无所考信】   昌黎尹 【疑同前燕郡】 领县五原志胡三省云燕都龙城以昌黎太守为昌黎尹   昌黎 【同前燕】   棘城 【同前燕】   宾徒 【同前燕】   徒河 【同前燕】 原志有青山 【初皝破高句骊徙于青山故高云世为燕城人】   龙城 非奉天境从省   辽东郡 【同前燕国】 领县十三原志晋书载记高句骊寇辽东垂将慕容佐遣郝景救之为所败辽东玄菟遂没慕容农进伐高骊复辽东玄菟二郡农以司马庞渊为辽东太守太平御览称高闾燕志光始五年春慕容熙与符 【符:苻】 后征高骊至辽东为冲车驰道以攻之   襄平 【同前燕】 原志晋书载记襄平令段登等谋反伏诛   汶 【同前燕】   居就 【同前燕】   乐就 【同前燕】   安市 【同前燕】   西安平 【同前燕】   新昌 【同前燕 原注云有卢龙按卢龙本辽西郡境载记又无易置新昌明文则有卢龙三字恐□遽信】   力城 【同前燕】   平郭 【同前燕】   险渎 【同前燕】   和阳 【同前燕】   武次 【同前燕】   西乐 【同前燕】   玄菟郡 【同前燕】 领县三原志晋书载记慕容农进击高句骊复辽东玄菟二郡   高句骊 【同前燕 晋书隆安二年慕容盛袭高句骊拔新城南苏二城开境七百余里】   望平 【同前燕】   高显 【同前燕】   营州原志以辽西郡归营州与石赵同 【同:在第十六字时下】 时   辽西郡 【同前燕】 领县六原志晋书载记盛徙新城南苏五千余户于辽西魏袭幽州刺史卢溥于辽西克之   阳乐 【同前燕】   海阳 【同前燕】   肥如 令支 宿军 建安 以上四县非奉天境从省   ?北燕 【高云见戕冯跋窃据封从兄万泥幽平二州牧万泥怨望奔白狼阻兵以叛以全力讨平之而元魏已强陵于外弟宏更称兵于内惊怖而死宏遂篡立魏太武亲讨之尽夺其地宏旋死于高骊按冯氏国祚尤短鼠窃一隅偷视朝夕非能抚其土而经纪之也故事无可书自义熙五年至魏延和元年六郡降魏凡二十四年】   平州 【州治无考】   昌黎 【脱尹字】 【疑同前燕郡】 领县五原志晋书载记太元十二年跋僭称天王于昌黎   昌黎 【同前燕】   棘成 【成当作城同前燕】   宾徒 【同前燕】   徒河 【同前燕】   龙城 非奉天境从省   广兴 【观下元魏庶都县注知此数县皆今锦县境】   永乐   燕昌   建德郡   建德   望平   广都 【观下元魏庶都县注知此数县皆今广宁县境】   白狼 非奉天境从省   辽东郡 【同前燕】 领县十三原志晋书载记蝚蠕斛律为其弟大但所逐尽室奔跋跋馆之于辽东郡   襄平   汶   居就   乐就   安市   西安市 【市当作平】   新昌   力城   平郭 【十六国春秋宏请迎于高骊高骊处之于平郭寻徙之北丰杀之】   险渎   和阳   武次   西次 【次当作乐以上十三县皆同前燕】   玄菟郡 【同前燕】 领县三   高句骊   望平   高显 【以上三县皆同前燕】   幽州冀州 【治无考】 原志通鉴冯万汲 【汲:泥】 为幽冀二州牧 【晋书载记作幽平】 镇肥如   辽西郡 【同前燕】 领县匕 【匕:七】 原志太平寰宇记称北燕录冯宏太兴元年省辽西郡 【辽西郡前燕及前秦皆属平州后燕改属营州此又改属幽冀二州盖当时州无 【无:多】 侨置故易置无常耳】   阳乐 【同前燕】   海阳 【同前燕】   肥如 令支 宿军 建安 临渝 以上五县非奉天境从省   【按自前秦粗定辽地势同羁縻至后燕慕容宝以句骊王安为辽东带方二国王而迁之土壤渐入高骊冯氏草□漫无经纪而郡县故多侨置尤难稽考盖奉天疆域之□分为合彼时固无确据也】   盛京疆域考卷二   ●盛京疆域考卷三   通州杨同桂   黄县孙宗翰辑   元魏   隋   唐   渤海   ○元魏 【地形志北齐魏收着 魏太武击走冯宏始有辽东六郡数传至于孝武胡后攘羭尔朱构祸国分为二厥后东魏篡于高齐西魏篡于宇文周而河北自晋州以东河南自洛阳以东皆为齐境其西为周境是辽东数郡由东魏入于北齐矣然郡县悉仍魏旧故统于魏书且自后燕慕容宝封高骊王安为辽东带方二国王句骊遂略有辽东郡县北魏北齐之闲屡封高骊皆有辽东郡公之目则辽水以东当时已非魏齐所有特高骊郡县无考今第就魏地形志所有者录之而已】   营州原注治和龙城太延二年为镇真君五年改置永安末陷天平初复 【按魏书地形志营州属有乐良郡平州北平郡属有朝鲜县释地者不一其说然考魏世祖本纪延和元年徙营邱成周辽东带方玄菟乐浪六郡民于幽州开仓赈之是当时已徙其民矣其地形志北平郡朝鲜县注云延和元年徙朝鲜民于肥如复置县属北平郡是朝鲜一县明为侨置而乐良郡注云正光末复置疑亦因迁来之民侨置此郡盖皆在直隶境非两汉旧地然则辽河以东没入高骊久矣】   昌黎郡 【郡治龙域 【域:城】 今直隶境】 领县三原注晋分辽东置真君八年并冀阳属焉 【李氏地理韵编云昌黎郡在今锦州府境按顾亭林五昌黎之说有云魏并柳城昌黎棘城于龙城而立昌黎郡志云有尧祠榆顿城狼水即燕之旧都龙城此又一昌黎也又顾氏方舆纪要云后魏昌黎郡亦治龙城省昌黎县入焉然则昌黎郡治在今锦州北边以外本注推原于晋盖沿旧名而其地则异韵编亦未考实耳】   广兴 【今锦县地】 原注真君八年并徒河永乐燕昌属焉有鸡鸣山石城大柳城   定荒 【今锦州府境】 原注正光末置有鹿头山松山 【顾氏方舆纪要云后魏正光末析龙城广兴二县地置定荒县高齐时废李氏地理韵编云在今锦州府境按龙城在今义州北边外既云析龙城广兴二县地置则定荒当在义州境而本注云有松山按松山在今锦县之西是定荒仍兼锦县境】   龙城 【今锦州边外】 非奉天境从省   建德郡 【当在今锦州边外】 领县三原注真君八年置治白狼城 【李氏地理韵编云在今锦州府境然观本注治白狼城则仍在锦州边外】   广都 【今广宁县地】 原注真君八年并白狼建德望平属焉有金紫城   阳武 【当在锦州府境】 原注正光末置有三合城   石城 【本注云有白鹿山祠按白鹿山今喀喇沁旗地】 非奉天境从省   辽东郡 【疑在今锦州府境】 领县二原注秦置后罢正光中复治固都城 【按顾氏方舆纪要襄平城在营州东南后魏正光中侨置辽东郡于此领襄平新昌二县而李氏地理韵编谓仍汉晋之旧恐难确信以当时辽水之东皆为高骊有也详见下襄平县注】   襄   平 【今锦县境】 原注二汉晋属后罢正光中复有青山 【晋书载记慕容廆以辽东僻远徙居徒河之青山是青山本古徒河县境今本注云有青山则襄平当在锦县境内李氏地理韵编以为同前后汉非】   新昌原注二汉晋属后罢正光中复 【李氏地理韵编谓在今海城县东恐误】   平州原注晋置治肥如城   辽西郡 【同前后汉】 领县三原注秦置   阳乐 【疑同前后汉】 原注二汉晋属真君七年并令支合资属焉有武历山覆州 【州:舟】 山林榆山太真山 【文献通考契丹考有云距幽州北七百里有榆关东临海北有兔耳覆舟山山皆陡绝今本注有覆舟山其地盖去榆关不远】   海阳 【疑同前后汉】 原注二汉晋属有横山新妇山清水肥如 非奉天境从省   【按魏中分天下然辽地仅有其半所置郡县皆辽西之境至辽东郡则但存其名而已又库莫奚东部鲜卑宇文之别种至魏时渐立部落与辽西接壤盖鲜卑灭而奚兴其是否侵人奉天境内亦无从考信也】   ○隋 【隋初混壹区夏未遑从事于边鄙辽水东西高句骊蚕食几尽开皇十七年文帝使拜句丽王元辽东公优册为王明年句骊率靺鞨万余骑寇辽西帝怒命汉王谅总水陆军讨之馈运不继师出榆关复遇疾疫进次辽水元惶惧谢罪乃罢兵待之如初炀帝嗣位藩礼颇阙大业七年诏讨高骊发民夫运米积于泸河怀远二镇八年诏左十二军出镂方长岑海冥盖马建安南苏辽东玄菟等道右十二军出临屯候城肃慎襄平等道凡一百十三万余人号二百万进至辽水高骊阻水拒守大败之乘胜进围辽东城车驾渡辽命尚书卫文升等抚辽左之民建置郡县会宇文述等渡鸭绿水东为高骊所败帝乃引还惟于辽水西拔高骊武厉逻置辽东郡及通定镇而归九年帝复亲征适杨玄感作乱六军并还高骊尽锐来追殿军多败十年又发天下兵征高骊而盗贼蜂起所在阻绝军多失期师至辽水高骊亦困弊乞降乃顿怀远镇受其降班师后天下丧乱隋遂以亡是终隋之世不能有辽左之土文献通考称高骊至隋渐大东西六千里则当时辽之东西固高骊境也即隋师所出之道所称郡县旧名不过推本两汉之故其实高骊皆已易置隋不得知其详也至辽东郡及通定镇隋所创置未能经久兹故摭前后出师大略附于元魏 【脱后字】 焉】   ○唐 【地理志石晋刘昫宋欧阳修等撰 唐初承隋之旧未即用师于辽东武德初高句骊王建武再遣使入朝拜辽东郡王太宗己禽突厥颉利诏瘗隋战士胔毁高骊所立京观建武惧筑长城千里东北首扶余西南属之海未几其东部大人盖苏文杀建武立建武弟之子藏侵侮邻国□书让之 【脱拔字】 不奉诏贞观十九年帝亲征之盖牟等城进围安市不克拔辽盖二州人以归明年诏牛进达李绩等伐之二十二年诏薛万彻自海道伐之高宗永徽六年诏程名振苏定方等伐之显庆三年复遣名振率薛仁贵伐之后二年诏契苾何力等讨之干封元年盖苏文死高骊内乱诏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分五道进讨卒灭高骊以其地置安东都护府治平壤后都护府内徙垂拱中又以藏子德武为安东都督高骊乃复国焉当高骊破灭之初唐己尽有辽地然不即郡县其疆而仅领之以羁縻州于是渤海方强遂略有高骊故地辽水东西大半没于渤海是有唐一代辽东初没于高骊继没于渤海即辽西一隅亦不过置之屯戍兼防契丹未尝革其戎索之旧也今据新唐书地理志录存之而即以渤海次焉】   安东上都护府原志总章元年李绩平高丽国得城百七十六分其地为都督府九州岛四十二县一百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城以之用其渠帅为都督刺史县令上元三年徙辽东郡故城仪凤二年又徙新城圣历元年更名安东都督府神龙元年复故名开元二年徙于平州天宝二年又徙于辽西故郡城至德后废   高丽降户州十四府九原注太宗亲征得盖牟城置盖州得辽东城置辽州得白岩城置岩州 【通鉴辑览注岩州在今辽阳州东北】 及师还拔辽盖二州之人以归高宗灭高丽置都督府九州岛四十二后所存州止十四 【按旧唐书地理志云初置领羁縻州十四惟其所列无诸比识利拂涅拜汉四州而以新城辽城哥勿建安四都督府足之既多缺略亦属牵强】   南苏州 【今海龙厅大围场内 文献通考贞观二十一年李绩破高骊于南苏班师至颇利城渡白狼黄岩二水怪其浅狭间契丹辽源所在云此水更行数里合而南流即称辽水按白狼水即大凌河旁源详见前汉志交黎县注下此言合而南流即 【脱今字】 称辽水盖仍沿水经注之讹黄岩水今莫能指名观上 【上:此】 水合而南流即辽水一语似即颇利城或谓即奉化县境按之道里似乎可据又唐书契苾何力传干封二年高丽兵十五万屯辽水引靺鞨数万众据南苏城何力进击破之胡氏通鉴注南苏汉高句丽县地有南苏水城因此名按南苏水为今之东辽河发源围场是南苏州即今围场无疑方舆纪要诸书均以为金州厅境谬即李氏地理韵编以为今兴京境者亦未确】   盖牟州 【今辽阳州东北境 贞观十九年伐高丽李绩攻盖牟城拔之以其地为盖州胡氏通鉴注盖牟在辽东城东北又贾耽方域考营州道内有自都护府东北经古盖牟新城之语今按唐贞观行军之道渡辽水先拔盖牟次攻辽东白岩次及安市系由北而南胡氏鉴注及贾耽之说皆为脗合辽金史志以及释地各书均以为今盖平县治则沿误耳】   仓岩州 【今昌图府境 薛仁贵传干封初泉男生内附遣将军庞同善等往慰纳诏仁贵援送同善至新城夜为虏袭仁贵击之同善进次金山衄虏不敢前高丽乘胜进仁贵又败之拔南苏木底仓岩三城乃负锐提卒进攻扶余据此则仓岩当在昌图府境】   磨米州 【当在奉天府境 通鉴贞观十九年伐高丽凡拔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沙卑麦谷银山后黄十城按唐书高丽传太宗既破南北部傉萨兵高丽震骇后黄城及银城并自拔数百里无人烟然则后黄银山二城宜皆安市近地沙卑城则张亮海道之师所拔至磨米一州与盖牟辽东相提并数当亦去盖牟不远】   黎山州 【当在奉天境】   延津州 【今铁岭县境 按辽志延津县注本渤海富寿县地有延津故城更名所谓故城疑即此】   木底州 【今海龙厅大围埸境】   安市州 【同汉晋旧 贞观十九年破高丽辽东城进次安市高丽北部傉萨高延寿南部傉萨高惠真以十五万众来援距安市四十里而屯帝曰虏堕我策中矣遂大破 【脱之字】 围安市三日不下乃班师总章中高丽大长钳牟岑率众反诏高偘等讨之偘徙都护府治辽东州破叛兵于安市又败之泉山】   诸比州 【按前高丽降户注云高宗灭高丽置都督府九州岛四十二后所存州止十四是置州之初盖兼高丽故也 【也:地】 非皆在辽东境也后所存州十四盖有所并省非余州陷没止存十四州属都护也然则十四州之地宜半在朝鲜半在辽东舆地诸家谓皆在奉天境内殊难考信如诸比以下四州卫乐以下五州皆此类】   识利州   拂涅州   拜汉州 【以上四州李氏地理韵编谓当在奉天境姑存其说】 代那 积利 【二州皆在朝鲜】 非奉天境从省   新城州都督府 【今新民厅东北 通鉴贞观十九年江夏王道宗将兵数千至新城折冲都尉曹三良引十余骑直压城城中惊扰无敢从 【从:出】 者又高丽传贞观二十年李绩率营州都督兵伐高丽由新城道以进次南苏木底虏战不胜焚其郛而还永徽五年高丽以靺鞨兵攻契丹战新城契丹败之六年诏程名振等讨高丽渡辽水趣新城高丽以其兵少开门渡贵端水逆战名振等大破之焚其外郛而还总章元年李绩复讨高丽次新城合诸将谋曰新城贼西鄙不先图余城未易下进击西南山临城遂降之近 【近:进】 拔城十有六顾氏方舆纪要曰在金州卫西按唐伐高丽凡由陆路进者必先趋新城以至南苏木底且其地与契丹为进 【进:近】 自应在开原新民之境金州处西南一隅为唐世行师所不及顾说不足信】   辽城州都督府 【今州治 按高丽传贞观二十年征高丽围辽东城帝渡辽水营马首山身到城下见士填堑分负之羣臣震惧争挟块以进城遂溃以其地为辽州马首山即今辽阳西南之首山观帝渡辽水营马首山身到城下似彼时辽城去今州治不远说者谓在今州治北七十里恐不足据】   哥勿州都督府 【当在奉天境 按泉男生传既求内附诏契苾何力率兵援之乃举哥勿南苏仓岩等城降】   卫乐州都督府 【当在奉天境】   舍利州都督府 【当在今金州厅境】   居素州都督府 【当在奉天境】   越喜州都督府 【当在今铁岭县境】   去旦州都督府 【当在奉天境 按以上五州姑据类编存之】   建安州都督府 【今盖平县西南六十里 贞观十九年营州都督张俭将胡兵为前锋渡辽水趋建安城破高丽兵斩数千级帝次安市破高丽援兵因议所攻帝曰吾闻安市地险而众悍莫离支击不能下因与之建安恃险绝粟多而士少若出其不意攻之不相救矣建安得则安市在吾腹中绩曰不然积粮辽东而西击建安贼将梗我归路不如先攻安市帝曰善仪凤元年徙熊津都督府于建安故城】   ○渤海 【渤海之先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姓大氏高丽灭率众保挹娄之东牟山万岁通天中契丹□营州都督赵翙反有舍利乞乞仲象者与靺鞨酋乞四比羽及高丽余种东走辽水保太白山之东北阻奥娄河武后封比羽为许国公不受命诏李楷固索仇击斩之时仲象已死其子祚荣引残痍遁去楷固穷蹑度天门岭祚荣因高丽靺鞨兵以拒楷固败还于是契丹附突厥王师道绝不克讨祚荣即并比羽之众恃荒远建国自号震国王西交突厥地方五千里尽得扶余沃沮弁韩朝鲜海北诸国据辽地南至于海西渡辽惟锦州以西尚为蚕食所未及先天中朝命拜渤海郡王始去靺鞨号称渤海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为海东盛国五季之末灭于辽今考其地属奉天省据辽史沿革录之州县或失其本属亦为散附于末不隶辽左版图则从省】   西京鸭渌府 【今通化县东并下神州见辽志渌州】 领州四原志鸭渌朝贡道也 【辽史阿古齐传渤海既平复叛阿古齐与康默记讨之会贼游骑七千自鸭渌府来援势张甚阿古齐一战克之遂进军破辉发城】   神州 【附郭】 县三 【唐志贾耽曰自鸭渌江口舟行百余里乃小舫泝流东北三十里至泊汋口得渤海之境又泝流五百里至丸都县城故高丽王都又东北泝流二百里至神州】   神鹿   神化   剑门   桓州 【今怀仁县通沟口见辽志桓州】 县三 【辽志桓州云高丽王于此创立宫阙国人谓之新国又通典曰汉建安中高丽王伊夷模更作新都于丸都山下在沸流水之东云云今怀仁县通沟口有高丽王墓碑所叙与通典略同可称确据】   桓都   神乡   淇水   丰州 【今通化县东北境见辽志丰州】 县四   安丰   渤恪   隰壤   硖石   正州 【今通化县坟见辽志正州】   长岭府 【今海龙厅境】 领州二原志长岭营州道也 【唐志贾耽曰自都护府东北经古盖牟新城又经渤海长岭府千五百里至渤海王城辽史康默记传从征渤海先登拔之与韩延徽下长岭府军还所下城邑多叛默记与阿古齐平之破辉发城按此则府当去辉发不远】   瑕州   河州   鄚颉府 【今昌图府境见辽志韩州】 领州二   鄚州   颉州 【唐志作高据辽志改】   越喜 【今昌图府境】   万安 【今昌图府境】   定理府 【今铁岭县西南 盛京通志作兴京城西北】 领州二   定州 【盛京通志作兴京境】   渖州 【今承德县治见辽志渖州 明一统志汉辽东郡地渤海置渖州辽东行部志渖州在唐时尝为高丽侵据李绩东征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城实今之渖州也唐季为大氏所有】   定理   平邱   岩城 【当即白岩城】   慕美   安夷 【今铁岭县西南六十里见辽志双州双城县】   渖水   安定 【今铁岭县西南六十里见辽志双城作安定郡者疑系字讹】   保山   能利 【按辽志渖州有县九未载其名元一统志渖州本挹娄故地渤海建定理府都督定渖二州故县九云云后罹兵火定州与县并废今据增入其分属则不可得而详矣】   铁利府 【今承德县西南七十里见辽志广州】 领州六   广州 【今承德县西南六十里 辽志广州注云高丽为当山县】   汾州   蒲州 【承德县北四十里 盛京通志蒲州辽初已废自应以蒲河得名今承德县西北四十里香炉山蒲河源在焉州之设亦应在此】   海州   义州   归州   怀远府 【今昌图府境见辽志信州】 领州九 【按唐书渤海传以南京为沃沮故地西京为高丽故地定理为挹娄故地东平为沸涅故地铁利为铁利故地怀远为越喜故地其说不尽可据按文献通考四裔考沃沮濊貊并属乐浪沃沮凡二国东沃沮在句骊盖马大山之东滨大海而居北与挹娄夫余南与濊貊接北沃沮一名置沟娄去南沃沮八百余里与挹娄接人皆乘船捕鱼挹娄古肃慎国在不咸山北夫余之东千余里滨大海南与沃沮接不知其北所极有石砮楛矢夫余在玄菟北千里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地方二千里最为平敞由黑水稍东南行十日得拂涅越喜铁利等部其地距渤海北东际于海云云合而观之是东沃沮为朝鲜北境北沃沮为吉林东南境之滨海处挹娄为吉林东境拂涅越喜铁利为吉林北境及黑龙江之东境唐书以渤海之西京为高骊故地南京为沃沮东平为拂涅定理为挹娄铁利为铁利怀远为越喜而辽志沿革则以沃沮拂涅挹娄铁利越喜等部俱在今奉天境内按渤海五京原不尽在奉天且其地域亦不应若是之狭据以传信误人实多附辩于此】   达州   越州   怀州   怀福 【今昌图府境】   豹山 【今昌图府境】   乳水 【今昌图府境以上三县均见辽志信州下以意定之当系诸此】   纪州   富州 【今铁岭县治见辽志银州】 领县二   富寿 【今铁岭县境见辽志银州延津县】   优富 【今铁岭县境见辽志银州永平县】   美州 【当在奉天境见辽志遂州】   山河 【当在奉天境并下二县见辽志遂州山河县】   黑川   麓川 【同州地】   福州 【五代史记契丹传胡峤与部曲东之福州又东行过一山名十三山又东行数日过卫州有居人】   邪州   芝州   安远府 【今通化县境见辽志慕州】 领州四宁郿慕常   慕州   慕化   崇平   铜 【独奏】 州 【今海城县东南四十里见辽志铜州 按□奏州之名见渤海传内当如今之直隶州】   花山 【见辽志铜州析水县】   附载郡州县之失其属者   铜山郡 【今铁岭县东北四十里见辽志咸州元一统志铜山郡故城在咸平府南】   安宁郡 【今昌图府境见辽志凤州】   麓州 【当在奉天境见辽志麓州】   集州 【今承德县东南四十五里见辽志集州】   奉集 【同州】   银州 【今铁岭县地见辽志银州新兴县】   盖州 【今盖平县治】 又改辰州 【见辽志辰州】   永丰 【今海城县西六十里见辽志辽阳府仙乡县满洲源流考永丰县在今海城县西六十里辽水东岸明时有永丰堡亦在海城西南六十里】   鸡山 【今辽阳州西八十里见辽志辽阳府鹤野县】   紫蒙 【今辽阳州东见辽志辽阳府紫蒙县】   金德 【又为】 常乐 【今辽阳州治见辽志辽阳府辽阳县】   长宁 【又改】 兴辽 【今辽阳州西南见辽志辽阳府兴辽县】   平阳 【今广宁县境见辽志懿州宁昌县考证下】   麓郡   麓波   云川 【以上麓郡麓波云川三县今广宁县境见辽志干州司农县】   盛京疆域考卷三   ●盛京疆域考卷四   通州杨同桂   黄县孙宗翰辑   辽   ○辽 【地理志元托克托等修 隋唐以来奚与契丹并称后并奚而有其地辽太祖天赞三年征渤海围扶余府天显元年拔之遂围辉罕降渤海王大諲譔以次攻下鄚颉南海定理长岭等府尽有辽东地而辽西郡县自五季时亦蚕食有之幅员稍广增置官守今考其地之属在盛京者得州县百有七十而辉发等地犹为邻封非设官置吏之所也呜呼亦宂矣哉】   上京临潢府 【今蒙古巴林旗牧地 本志临潢府本汉辽东郡西安平之地新莽曰北安平云云按汉辽东郡之西安平在鸭绿江入海处奉天境也辽时临潢府南临潢水即大辽发源处与西安平相去悬绝何等谬附甚且以辽阳为汉浿水县地以显州东北三百里之原州为辽东北安平县地又以兴州为汉海宜县地考之汉地理志并无海宜县名盖辽地得之于渤海其于勃海沿革尚属确实至其征引汉唐茫无足据故以下援引汉书概置不录】   懿州 【今昌图府境】 原志广顺军节度在显州东北三百里西北至上京八百里   渭州 【当在今康平县西境】 原志高阳军节度显州东北二百五十里   壕州 【今新民厅北境】 原志显州东北二百二十里西北至上京七百二十里   原州 【当在今康平县境】 原志显州东北三百里西北至上京八百里   福州 【当在今康平县境】 原志原州北二十里西北至上京七百八十里   横州 【当在今新民厅北境】 原志辽州西北九十里西北至上京七百二十里有横山   凤州 【今康平县北境】 原志果啰国故地渤海之安宁郡境南王府五帐分地韩州北二百里西北至上京九百里 【按蒙古游牧记科尔沁左翼后旗本契丹地辽置凤州金废其牧地当法库边门外东西二辽河于是合流今两辽汇流处即在康平县境内其为辽凤州无疑】   遂州 【当在今新民厅北境】 原志本高州地南王府五帐放牧于此在檀州西二百里 【檀州后更名棋州】 西北至上京一千里   顺州 【今广宁东北百二十里】 原志横帐南王府在显州东北一百二十里西北至上京九百里   闾州 【今广宁县北境】 原志罗古王牧地近医巫闾山在辽州西一百三十里西北至上京九百五十里   以上系头下军州皆诸王外戚大臣及诸部从征俘掠或置生口各团集建州县以居   按上京所属尚有州十一县与城三十一头下军州六边坊城八非奉天境从省   东京辽阳府 【今州治】 原志太祖攻渤海拔辉罕城俘其王大諲譔以为东丹王国立太子托云为人皇王以主之神册四年葺辽阳故城为铁凤城以渤海汉户建东平郡为防御州天显三年迁东丹国民居之升为南京城名天福东至北乌尔呼赫四百里南至海边铁山八百六十里西至望平县海口三百六十里北至挹娄县范河二百七十里十三年改南京为东京府曰辽阳辖州府军城八十七统县九 【太祖本纪天显元年平渤海改渤海国为东丹辉罕城为天福册封太子贝为人皇王以主之盖东丹国即辉罕也圣宗太平九年东京锡里军详衮大延琳囚留守驸马萧孝先杀户部使韩绍勋等遂僭位号其国为兴辽年为天庆分兵取渖州圣宗以燕王萧孝穆讨之十年八月擒延琳渤海平延琳盖渤海族也天祚六年春东京乱裨将高永昌僭号称隆基元年州县多应之屡讨不克永昌求援于金金以王爵招之不从乃伐之永昌败奔长松辽阳人执之以献于是辽之东京州县及南路系辽之女真皆降于金】   辽阳 【今州治】 原志本渤海国金德县地又为常乐县 【文献通考四裔女真考云辽阿保机吞北方三十六蕃女真其一也阿保机虑其为患迁其豪右数千家于辽阳南而着籍焉谓之合苏馆合苏馆者女真也】   仙乡 【今海城县西六十里】 原志渤海为永丰县神仙传云仙人帛仲理能点金以救百姓   鹤野 【今辽阳州西八十里】 原志渤海为鸡山县昔丁令威化鹤来归集于华表以咮画表云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来归城郭虽是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析木 【今海城县东南四十里】 原志渤海为花山县   紫蒙 【今新民厅境】 原志佛宁国置东平府领紫蒙县后徙辽城并入黄岭县渤海复为紫蒙县 【按唐书渤海传东平府拂涅故地督伊蒙陀黑北五州今本志云佛宁国置东平府领紫蒙县细释文义佛宁盖拂涅之转音紫蒙亦即东平府属蒙州之附郭县也又按下辽州志云渤海为东平府有辽河及羊肠锥子等河其地确在今新民厅境府境在此则府属之州县亦当去新民不远又十六国疆域志昌黎郡棘城县下引太平御览称前燕录元康四年定都大棘城所谓紫蒙之邑也按棘城在今义州之北棘城有紫蒙旧名故前燕录云然与本志紫蒙自是两处盖道理相去甚远也】   兴辽 【今辽阳州西南】 原志渤海为长宁县   肃慎 【当在奉天府境】 原志以渤海户置   归仁 【当在奉天府境】   顺化 【当在奉天府境】   辰州 【今盖平县治】 统县一原志奉国军节度本高骊盖牟城渤海改为盖州又改辰州   建安 【疑即附郭】   卢州 【今盖平县西南六十里】 统县一原志元德军刺史本渤海杉卢郡故县五山阳杉卢汉阳白岩霜岩皆废在京东一百三十里 【按本州岛方域及下熊岳县注傍海云云当作在京西一百三十里志云京东误】   熊岳 【附郭】 原志西至 【脱海字】 一十五里傍海有熊岳山   来远城 【今凤凰城东境】 原志本熟女直地统和中伐高骊置两指挥建城防戍 【辽史本纪圣宗统和二十八年亲征高骊还渡鸭绿江皇后及皇弟迎于来远城又文献通考契丹屡侵高骊高骊遂筑六城曰兴化曰铁州曰道州曰龙州曰龟州曰郭州于境上契丹以为贰己遣使求六城其王询不许举兵袭之大中祥符三年契丹再伐高骊询与女直设奇邀击杀契丹殆尽询又于鸭绿江东筑城与来远城相望跨江为桥潜兵以固新城按此则来远城当在凤凰城东近鸭绿江岸处又辽史高骊列传开泰元年诏复取六州地三年诏东京留守耶律托实等造浮梁于鸭绿江城保宣义定远等州太康四年王徽乞赐鸭绿江以东地不许然则鸭绿江东地盖已为辽侵踞矣至文献通考称高骊筑城与来远城相望跨江为桥云云辽史高骊传不载其事然以先后考之高骊跨江为桥在败辽之后辽造浮梁在未败以前不同时也】   铁州 【今盖平县东北六十里】 统县一原志建武军刺史渤海置州故县四位城河端苍山龙州皆废 【天显元年后铁州刺史卫钧反耀库济攻拔之】   汤池 【附郭 鸭江行部志汤池县本辽阳 【阳:时】 铁州以其东有铁岭故名明一统志初置铁岭卫在今铁岭城东南五百余里故铁岭城与高丽接界】   兴州 【今铁岭县南六十里】 原志兴中军节度渤海置州故县三盛吉蒜山铁山皆废   汤州 【今辽阳州西北一百里】 原志渤海置州故县五灵峯常丰白石均谷嘉利皆废   崇州 【今承德县东】 统县一原志隆安军刺史渤海置州故县三崇山沩水缘城皆废在京东北一百五十里   崇信 【附郭】   海州 【今县治】 统州二县一原志南海军节度高骊为沙卑城渤海号南京南海府督沃晴椒三州故县六沃沮鹫岩龙山滨海升平灵泉皆废太平中大延琳叛南海城坚守经岁不下别部酋长皆被擒乃降因尽徙其民于上京置迁辽县移泽州民来实之 【本志以高骊沙卑城即为海州顾氏方舆纪要亦曰沙卑城今海州卫又名卑沙城高骊所筑迭石为城幅员九重或讹为卑奢城唐贞观十八年伐高骊张亮帅舟师自东莱渡海袭沙卑城其城四面悬绝惟西门可上唐兵攻拔之愚按唐书贞观十九年帝亲征高骊张亮帅舟师由海道袭沙卑城破之游兵鸭绿上是沙卑城明明近鸭绿江岸当在鸭绿江下游傍海处盖太宗分道用兵李绩为辽东道大总管帅骑士趋辽东拔盖牟围辽东城此陆军之在北者也张亮为平壤道大总管由海道趋平壤破沙卑城此水军之在南者也破沙卑而游兵鸭绿则沙卑自应近鸭绿江岸去海州且五六百里何遂混入海州境内且今之海城并无依山负嵎之险安有所谓四面悬绝惟西门可上云云者承讹袭谬习焉不察皆辽史之误也】   临溟 【附郭】   耀州 【今海城西南六十里】 统县一原志本渤海椒州故县五椒山貂岭澌泉尖山岩渊皆废隶海州   岩渊 【附郭】   嫔州 【今海城县西北百二十里】 原志柔远军刺史本渤海晴州故县五天晴神阳莲池狼山仙岩皆废隶海州   渌州 【今通化县东境】 统州四县二原志鸭渌军节度本高骊故国渤海号西京鸭渌府都督神桓丰正四州事故县三神鹿神化剑门皆废大延琳叛迁余党于上京置易俗县居之   宏闻   神乡   桓州 【今怀仁县通沟口】 原志高骊中都城故县三桓都神乡淇水皆废高骊于此剏立宫阙国人谓之新国五世孙钊晋康帝建元初为慕容皝所败宫室焚荡隶渌州在西南二百里   丰州 【今通化县东北境】 原志渤海置盘安郡故县四安丰渤恪隰壤硖石皆废隶渌州在东北二百一十里   正州 【今通化县东北境】 统县一原志本沸流王故地国为公孙康所并渤海置沸流郡有沸流水隶渌州在西北三百八十里   东那 【今通化县境】 原志在州西北七十里   慕州 【今通化县境】 原志本渤海安远府地故县二慕化崇平久废隶渌州在西北二百里   显州 【今广宁县治】 统州三县三原志奉先军上节度本渤海显德府地世宗置以奉显陵显陵者东丹人皇王墓也人皇王购书数万卷置医巫闾山绝顶筑堂曰望海有十三山有沙河 【毕沅续通鉴辽天庆七年九月辽主置怨军八营募自宜州者曰前宜后宜自锦州者曰前锦后锦自干自显者曰干曰显又有干显大营二万八千余人屯卫州蒺藜山十二月金咸州都统乌楞古败辽人于蒺藜山进攻显州拔之于是干懿豪徽成川惠等州皆降】   奉先 【附郭】   山东 【今广宁县地顾氏方舆纪要云县东北九十里】   归义 【今广宁县东北】   嘉州 【当在奉天境】 原志嘉平军下刺史隶显州 【李氏地理韵编以嘉州在朝鲜境按嘉州既隶显州自当去广宁不远韵编说恐未确】   辽西州 【今义州东四十里】 统县一原志阜成军中刺史属显州长庆 【附郭】   康州 【当在奉天府境】 统县一原志下刺史世宗迁渤海率宾府人户置属显州   率宾 【疑附郭】 原志本渤海率宾府地   干州 【今广宁县西南五十里】 统州一县四原志广德军上节度圣宗置以奉景宗干陵 【契丹国志燕王既招怨军十月到干州十三山札寨十一月管押武勇军武朝彦等作乱谋杀燕王王奔他军圣宗统和三年秋东幸次槀城庚辰至显州谒凝神殿辛巳幸干州观新宫命南北面臣僚分巡山陵林木及令干显二州上所部里社之数又按统和八年于干州置安德一县今本志无之不知何时并省俟考】   奉陵 【附郭】   延昌 【当在锦州府境】   灵山 【今广宁县境】 原志本渤海灵峯县地   司农 【今锦州府境】 原志本渤海麓郡县并麓波云川二县置 【按契丹国志云天庆七年天祚再命燕王会四路兵马防秋十月至阴凉河闻怨军无衣劫掠干州都统萧干一面招安十一月到卫州蒺藜山遂留大军就粮司农县】   海北州 【今义州南四十里】 统县一原志广化军中刺史地在闾山之西南海之北初隶宣州后属干州 【五代史记晋末帝纪由锦州又行五六日过海北州至东丹王墓即此】   开义 【附郭】   贵德州 【今铁岭县东南】 统县二原志宁远军下节度太宗时置圣宗建贵德军后更名有沱河大宝山 【辽史圣宗统和二十八年亲征高骊十一月渡鸭渌江败其兵遂焚开京至清江次年班师还至贵德州遇雨霁乃得渡己丑次鸭渌江按此则贵德州当在鸭渌江东岸然以金地理志贵德州沿革考之则又确在铁岭承德二县界内或者鸭渌江外高骊亦有贵德州耶辽史本多纰缪不足征信当与金贵德州参看】   贵德 【同州】 原志渤海为崇山县   奉德 【同州】 原志本渤海缘城县地尝置奉德州   渖州 【今承德县治】 统州一县二原志昭德军中节度渤海建渖州故县九皆废 【契丹国志天祚命张琳讨渤海自显州进兵渤海止备辽河三叉梨树口琳遣羸卒数千疑其守兵以精骑闲道渡河趋渖州渤海稍郄退保东京琳隔太子河扎寨越二日发安德州义军先渡河次引大军齐渡】   乐郊 【附郭】 原志太祖俘苏州三河 【脱县字】 民建三河后更名   灵源 【今承德县境】 原志太祖俘苏州吏民建渔阳县后更名   岩州 【今辽阳州东】 统县一原志白岩军下刺史本渤海白岩城属渖州白岩 【附郭】 原志渤海置   集州 【今承德县东南四十五里】 统县一原志怀众军下刺史渤海置州   奉集 【附郭】 原志渤海置   广州 【今承德县西南七十里】 统县一原志防御渤海为铁利郡 【续通鉴辽天庆六年贵德州守将耶律伊都以广州渤海叛附高永昌辽主遣萧罕嘉努张琳讨之】   昌义 【附郭】   辽州 【今新民厅境】 统州一县二原志始平军下节度渤海为东平府督伊蒙陀黑北五州共领县十八皆废 【原志不着县名】 有辽河羊肠河锥子河蛇山狼山黑山巾子山   辽滨 【附郭】   安定 【今新民厅境】   棋州 【今开原县西南四十里】 统县一原志佑圣军下刺史本渤海蒙州地初建檀州后更名 【按此当属辽州本纪天庆八年通棋双辽四州民八百余户降于金】   庆云 【附郭】   遂州 【当在奉天府境】 统县一原志刺史本渤海美州地 【州与上京道同名然参看两处之志似各自为州非重出按本志云本渤海美州地渤海怀远府属有富州美州为今铁岭县治美州与富州并列当去铁岭县不远】   山河 【附郭】 原志本渤海县并黑川麓川二县置   韩州 【今奉化县境】 统县一原志东平军下刺史本果啰国旧治柳河县高骊置鄚颉府督鄚颉二州渤海因之太宗置三河榆河二州圣宗并二州置 【按上凤州志云果啰国故地渤海之安宁郡境在韩州北二百里是韩州固在凤州之南矣蒙古游牧记科尔沁左翼中旗注云旗东南四百七十里有阿拉马图城周六里三百步有奇门四一统志按此城近开原边外疑即旧韩州城也又按金史志帏 【帏:韩】 州柳河县注辽以河为界有枸河柳河今考其河即内辽河外辽河也辽河至此分为二故有枸河柳河之称南流近承德界合为一今无枸柳河名惟称巨流河按此则韩州即今昌图府西境康平县南境也】   柳河 【同州】 原志本渤海粤喜县地并万安县置   双州 【今铁岭县西六十里】 统县一原志保安军下节度渤海置安定郡 【本纪天庆八年正月保安军节度使张崇以双州二百户降于金】   双城 【附郭】 原志本渤海安夷县地   银州 【今铁岭县治】 统县三原志富国军下刺史本渤海富州太祖以银冶更名   延津 【附郭】 原志本渤海富寿县地有延津故城更名   新兴 【今铁岭县地】 原志渤海置银冶尝置银州   永平 【今铁岭县地】 原志本渤海优富县地   同州 【今昌图府治境】 统县二原志镇安军下节度渤海为东平寨   东平 【同州】 原志产铁拨户三百采炼随征赋输   永昌 【今开原县地】   咸州 【今铁岭县东北四十里】 统县一原志安东军下节度渤海置铜山郡地在渤海龙泉府南多山险初号和抡台布城开泰八年置州 【详见金地理志咸平府下】   咸平 【附郭】   信州 【今怀德县西四十里】 统县二原志彰圣军下节度渤海置怀远府 【蒙古游牧记科尔沁左翼中旗本契丹地辽置信州彰圣军领武昌武定二县注云信州故城在旗东南三百八十里全辽志自开原东北至信州三百十里今有城周十里门八土人犹呼为信州城一统志按辽史地理志信州自是古越喜地在今开原县南全辽志作开原东北非是观此则张石州直以信州在开原县南矣然考宋许亢宗行程录云自渖州七十里至兴州五十里至银州又四十里至咸州又四十里至肃州又五十里至同州自同州三十里至信州又九十里至蒲里孛堇寨又四十里至黄龙府按银州为今铁岭县治咸州北之肃州则今开原县北部已入昌图府界又北五十里始至同州又三十里始至信州则信州应在今昌图府之北亢宗于宣和六年奉使至金亲历其境故所记详悉若如张石州所言则亢宗之录反为倒置愚按今昌图府东北之八面城盖即辽信州故城且城东北百余里有玻璃城疑即许亢宗所称之蒲里孛堇寨今八面城盖沿入门而讹玻璃城亦即蒲里之转音也按其里到与全辽志所载相合且与黄龙府方域亦不相矛盾石州之说盖误又文献通考贞观二十一年李绩破高骊于南苏班师至颇利城渡白狼黄岩二水说者谓颇利城即今奉化县境然则八面城北之玻璃城或即唐颇利城亦未可知】   武昌 【附郭】 原志本渤海怀福县地析平州提辖司及豹山县隶之   定武 【今昌图府境】 原志本渤海豹山县地析平州提辖司并乳水县置   铜州 【今海城县东南四十里】 统县一原志广利军刺史渤海置   析木 【与辽阳府下同地同名】 原志初隶东京后来属   定理府 【今铁岭县南六十里】 原志刺史故挹娄国地 【太祖天显元年降渤海王大諲譔以次攻下定理鄚颉长岭等府】   安定府 【当在奉天境 按上双州志云渤海置安定郡然则辽安定府疑即其地辽史本多复沓不止安定一处也】   长岭府 【今海龙厅境 详见渤海长岭府下】   镇海府 【当在今岫岩州境】 统县一原志防御兵事隶南女直汤河司 【文献通考契丹阿保机吞并女直虑其为患迁其豪右数千家于辽阳南而着籍焉谓之合苏馆即南女直也按今辽阳州东南五十里有汤河汤河有司盖辽尝置官以司女直也本志镇海府兵事隶南女直汤河司而府则名以镇海县则名以平南疑其地在今岫岩州滨海处】   平南 【同州】   冀州 【当在奉天境】   东州 【当在奉天境】   尚州 【当在奉天境】   吉州 【当在奉天境】 原志福昌军刺史   麓州 【当在奉天境】 原志下刺史渤海置   荆州 【当在奉天境】   懿州 【今广宁县东北】 统县二原志宁昌军节度太平三年越国公主以媵臣户置 【按此懿州与上京道同名然上京之懿州为广顺军节度系圣宗女燕国公主以媵臣户置与此不同顾氏方舆纪要云懿州在广宁东北二百里本纪天庆八年十二月宁昌军节度使刘宏以懿州八百户降金】   宁昌 【同州治顾氏方舆纪要云在懿州北二十里】 原志本平阳县   顺安 【今广宁县 【脱地字】 】   顺化城 【当在奉天境】 原志向义军下刺史   宁州 【当在奉天境】 统县一 【按此宁州与上京道同名上京属之宁州在上京之北此属东京自当在奉天境内也】   新安 【同州】   衍州 【今辽阳州西南】 统县一原志安广军防御   宜丰 【附郭】   连州 【当在奉天境】 统县一原志德昌军刺史   安民 【同州】   归州 【今盖平县西南九十里】 统县一 【景宗保宁八年女直袭归州五寨剽掠而去】   归胜 【附郭】   苏州 【今金州治】 统县二原志安复军节度本高骊南苏城兴宗置州 【续通鉴载辽天庆七年事云自建隆初女直尝由苏州泛海至登州买马故道虽存久闭不通至是金之苏州汉儿高药师等以大舟浮海欲趋高骊为风漂达宋界备言契丹女直事宋因有交金图辽之意按此则辽之苏州确在今金州境内然非即高骊之南苏也高骊南苏因南苏水得名自系今海龙厅境本志云本高丽南苏城殊为谬误然自有此说而后世舆地诸家皆以南苏为金州境矣其误实由于此】   来苏 【附郭】   怀化 【今金州东】   复州 【今复州治】 统县二原志怀德军节度   永宁 【附郭】   德胜 【今复州东南】   肃州 【今开原县东北三十里】 统县一原志信陵军刺史   清安   安州 【今昌图府境 松漠纪闻自信州二百九十里至安州南铺宋张棣图经地理驿程云自肃州南铺至安州南铺四十里然则安州在今昌图东南境矣本纪保大二年二月金师败奚王哈玛尔于北安州遂降其城】   荣州 【当在奉天境】   率州 【当在奉天境】   荷州 【当在奉天境】   源州 【当在奉天境】   渤海州 【当在奉天境】   河州 【当在奉天境】 原志德化军置军器坊   祥州 【今辽阳州地故长宁县西南】 统县一原志瑞圣军节度   怀德 【今辽阳州西南 按自荣州以下七州一县兵事或属北女直或属黄龙府似皆入吉林界内舆地诸家谓当在奉天境实无确据俟考】   按东京所属尚有军州十二州十县十五下县二非奉天境从省   中京大定府 【今蒙古喀喇沁旗牧地】   神水 【今锦县西北 开泰二年二月诏以女河川为神水县即此】   成州 【今锦县西北】 统县一原志兴府军节度晋国长公主以媵户置军曰长庆隶上京后改军名   同昌 【附郭 顾氏方舆纪要在右屯卫西北百九十里按蒙古游牧记喀喇沁右翼旗东七十里有万岁山山在山海关东北大梁河北其东南有同昌故县及宜民兴城等县并在大梁河北观此是同昌应在锦县西北境矣】   兴中府 【今直隶朝阳县三座塔地】   安德州 【今锦县西北】 统县一原志化平军下刺史属兴中府   安德 【附郭】 原志统和八年析霸城东南龙山徒河境户置   黔州 【今义州东北境】 统县一原志阜昌军下刺史属兴中府 【蒙古游牧记土默特右翼旗注旗东北百五里有辽白川州故城武经总要白川州东至黔州七十里东南至宜州百里云云按此则黔州盖今义州东北境】   盛吉 【同州】   宜州 【今义州治】 统县一原志崇义军上节度有坟山松柏连亘百余里禁樵采浚河累石为堤 【盛京通志作在今义州治东二十五里金天德三年改名义州移今治】   宏政 【附郭】 原志世宗以定州俘户置   锦州 【今锦县治】 统州一县二原志临海军中节度有大胡僧山小胡僧山大查牙山小查牙山淘河岛 【本纪天庆五年十一月锦州刺史耶律珠展叛应章嘉努保大三年正月宜锦显成川豪懿等州相继降金】   永乐 【附郭】   安昌 【今锦县西】   严州 【今宁远州西南】 统县一原志保肃军下刺史属锦州   兴城 【附郭】   来州 【今宁远州西南百三十里】 统州二县一原志归德军下节度有三州山六州山五脂山 【本纪保大三年二月来州归德军节度使田颢权隰州刺史杜师回闰州刺史张成皆籍所管户降于金按来州统隰迁二州迁州已入直隶境内从省】   来宾县 【附郭】 原志本唐来远县地   隰州 【今宁远州西南八十里】 统县一原志平海军下刺史慕容皝置集宁县 【宋张棣图经地理驿程来州至石家店四十里石家店至隰州四十里隰州至杨州馆五十里杨州馆至桃花岛四十里今按桃花岛在宁远东十五里则隰州疑即今中后所城也】   海阳县 【附郭】   按中京所属尚有军州二州十二县十七下县十三非奉天境从省   润州   海滨   附属国之在奉天境者   辉发国 【原作回跋今海龙厅属境 圣宗本纪开泰八年三月癸未辉发部太师塔喇噶来贡兴宗本纪重熙十二年夏四月己亥置辉发部详衮都监】   【按奉天一省在辽为三京之属辽东一带皆为东京锦州一府中京属也昌图一府上京属也去其征引纰缪之处尚可得其要领至边邑疆域分属仍恐不免参差姑以存疑而已】   盛京疆域考卷四   ●盛京疆域考卷五   通州杨同桂   黄县孙宗翰辑   金   元   ○金 【地理志元托克托等撰 女真起混同江外破黄龙府建大号属辽东京有高永昌之乱亦攘其地而有之寻灭辽破宋幅员半中土而榆关以东官守多仍辽旧闲有并省则以镇代之宣宗以降东京叛于万努锦州入于蒙古盖当女真未亡时而辽水东西固己非其有矣哀宗之世卒灭于元今考郡县属奉天者备录之而镇亦分附于其末焉】   上京路 【今混同江外】   信州 【今昌图府北境】 县一原志下彰圣军刺史本渤海怀远军辽开泰七年建 【详见辽志信州下又和尼传和尼攻济州败敌八千与敌遇于信州伊喇本陷于阵和尼力战出之又乌雅扎拉传正隆六年伐宋州县无备契丹瓜里陷韩州围信州扎拉道出咸平亟还信州与战败之】   武昌 【同州】 原注本渤海怀福县地 镇一按上京路所属尚有府一州二路五军一县五非奉天境从省   咸平路府一领剌郡一县十   咸平府 【今铁岭县东北四十里】 县八原志下总管府安东军节度使本高骊铜山县地辽为咸州国初为咸州路置都统司天德二年升为咸平府后为总管府 【按本纪太祖既破宁江州再出师破辽兵于鸭子河拔宾州乌楞古又败辽兵于咸州西遂克咸州考金时咸平府属县多在范河柴河之闲则辽之咸州确在铁岭开原两县境更无疑义】   平郭 【附郭】 原注倚旧名咸平大定七年更   铜山 【今开原县南三十里】 原注辽同州镇安军辽太祖时以东平寨置因名东平军曰镇东世宗大定二十九年以与东平重故更南有柴河北有清河西有辽河   新兴 【今铁岭县治】 原注辽银州富国军本渤海富州熙宗皇统三年更名来属南有范河北有柴河西有辽河   庆云 【今开原县西南四十里】 原注辽棋州佑圣军后更名有辽河 【伊喇干罕传瓜里将犯韩州闻元帅兵至不战遯去将转趋懿宜州默音屯懿州庆云县按懿州属下并无庆云之名志传必有一误】   清安 【今开原县东北三十里】 原注辽肃州信陵军熙宗皇统三年降为县 【元一统志清安故城在咸平府西北】   荣安 【今开原县西境】 原注东有辽河   归仁 【今昌图府治东南境】 原注辽旧隶通州安远军本渤海强师县辽更名金因之北有细河 【辽东行部志归仁县辽时为安州元一统志归仁故城在咸平府北旧安州全辽志开原北陆路第三站曰归仁站即故县也】   玉山非奉天境从省   韩州 【今昌图府境】 县二原志下刺史辽置东平军本渤海鄚颉府 【详见辽韩州下又伊喇干罕传咸平府贼穆昆瓜里招诱富家奴隶得众二千攻陷韩州及柳河县遂趋咸平贼势益张】   临津 【同州治】 原注倚未详何年置 【元一统志临津县废城在咸平府遗址犹存】   柳河 【今昌图府境】 原注本渤海越喜县地辽以河为名有枸河柳河   东京路府一领节镇一刺郡五县十七镇五   辽阳府 【今州治】 县四原志中东京留守司本渤海辽阳故城辽完葺之为东京太宗天会十年改南京路平州军帅司为东南路都统司之时尝治于此以镇高骊 【太祖本纪收国二年高永昌据东京以干鲁统诸军会咸州路都统乌楞古讨败之戮永昌于是东京州县皆降又世宗本纪世宗初为东京留守值海陵南伐天下骚动咸平府贼穆昆瓜里攻陷韩州据咸平帝讨平 海陵又使人图帝帝还东京官属皆劝进遂即帝位于东京改元大定海陵寻见弒又世宗大定二十四年三月如上京四月丙寅行次东京给复东京百里内税租一年迨后卫绍王践位遂南侵宣宗贞佑三年谕辽东宣抚使布什万努选精锐屯渖州广宁以候进止已而万努僭号改元天泰窃据东海者十九年始为元所擒云】 镇一   辽阳 【附郭】 原注倚东梁河国名乌勒呼必喇俗名太子河 【世宗本纪世宗留守东京时东梁水涨溢暴至城下水与城等决女墙石罅流入城城中人惶骇上亲登城举酒酬之水退】   鹤野 【今辽阳州西八十里】 原注哈斯罕在其地 镇一 【曰长宜】   宜丰 【今辽阳州西南】 原注辽旧衍州安广军皇统三年废为县有东梁河   石城 【今辽阳州东南】 原注兴定三年九月以县之灵岩寺为岩州名其倚郭县曰东安置行省 【顾氏方舆纪要石城在州东南十二里又东有石城故城盖高骊旧城也】   澄州 【今海城县治】 县二原志南海军刺史下本辽海州天德三年改州名 【瓜尔佳锡尔格传贞佑三年布什万努取咸平东京澄渖诸州及明安穆昆人亦多从之元耶律瑠格传伊实布僭号于澄州国号辽改元天威】 镇一   临溟 【附郭】 镇一 【曰新昌今海城县东】   析木 【今海城县东南四十里】 原注辽铜州广利军附郭析木县也皇统三年废州来属有沙河   渖州 【今承德县治】 县五原志昭德军刺史中本辽定理府地辽太宗时置军曰兴辽后为昭德军置节度明昌四年改为刺史与通贵德澄三州皆隶东京 【顾氏方舆纪要宋政和六年女真阿骨打攻辽叛将高永昌于辽阳取渖州永昌帅众拒金人于活水金帅既济永昌军不战而却活水即浑河也又金史干鲁传干鲁与辽军遇于渖州败之攻渖州取之许亢宗行程录自显州一百五十里至梁鱼务又一百三里至摩绰寨又八十里至渖州】   乐郊 【附郭】 原注辽太祖俘三河之民建三河县于此后改今名有浑河   章义 【今承德县西南七十里】 原注辽旧广州皇统三年降为县来属有辽河东梁河辽河大口   辽滨 【今新民厅境】 原注辽旧辽州东平军辽太宗改为始平军皇统三年废为县有辽河   挹楼 【今铁岭县南六十里】 原注辽旧兴州兴中军常安县辽尝置定理府剌史于此本挹楼故地大定二十九年章宗更名有范河清河国名魁必喇 【世宗本纪瓜里至渖州遯去会乌雅扎拉等败贼兵还至常安县】   双城 【今铁岭县西六十里】 原注辽双州保安军也皇统三年降为县章宗时废   贵德州 【今铁岭县东南】 县二原志刺史下辽贵德州宁远军国初废军降为刺郡   贵德 【附郭】 原注倚有范河   奉集 【今承德县东南四十五里】 原注辽集州怀远军奉集县本渤海旧县有浑河   盖州 【今州治】 县四原志奉国军节度使下本高骊盖葛牟城辽辰州明昌四年罢哈斯罕建辰州辽海军节度使六年以与陈同音更取盖葛牟为名 镇二   汤池 【今盖平县东北六十里】 原注辽铁州建武军汤池县 【李石传其高祖名仙寿帝尝赐之辽阳汤池地千顷】  镇一 【曰神乡】   建安 【今盖平县境】 原注辽县 镇一 【曰大宁今盖平县东二百四十里即岫岩州地】   秀岩 【今岫岩州治】 原注本大宁镇明昌四年升泰和四年废为镇贞佑四年复升置   熊岳 【今盖平县西南六十里】 原注辽卢州元德军熊岳县辽属南女真汤河司   复州 【今州治】 县二原志下刺史辽怀远军节度明昌四年降为刺史 镇一   永康 【附郭】 原注倚旧名永宁大定七年更   化成 【今金州治】 原注辽苏州安复军本高骊地兴宗置皇统三年降为县来属贞佑四年五月升为金州兴定二年升为防御 镇一 【曰归胜今盖平县西南九十里】   来远州 【今凤凰城境】 原志旧来远城本辽熟女真地大定二十二年升为军后为州   博索府路 【疑在今安东县境】 原志国初置统军司天德二年置总管府贞元元年与海兰路总管并为尹兼本路兵马都总管原注此路皆明安户 【按高骊列传云其国地当鸭渌江以东海兰路以南大定四年鸭渌江堡戍颇被侵越焚毁世宗谕来使曰边境小小不虞尔士使然耶抑疆吏为之耶按此则金与高骊盖以鸭渌江分界又大定十年高骊王晛之弟翼阳公晧废晛自立而以让国来奏世宗诏博索路勿受有司移文详问之云云是博索路实与高骊接壤也又瓜尔佳锡尔格传云贞佑三年布什万努以步骑九千侵博索近境完颜阿里巴斯传云兴定元年万努据辽东侵博索境高骊畏其强助粮八万石又唐志贾耽曰自鸭渌江口舟行百余里乃小舫泝流东北三十里至泊汋口得渤海境唐高骊传载薛万彻攻高骊事有泊汋城疑泊汋城即泊灼口近地今按金博索路名为前代所未有盖沿泊汋音转讹为博索耳合观两传博索去辽阳不远故万努屡屡侵之窃谓金与高骊既以鸭渌江分界则与高丽接壤之博索路自应在鸭渌江西岸在金为来远州及贵德州以东在今日则凤凰兴京二厅以外即新设之宽甸怀仁通化等县地□氏地理韵编谓 【谓:李】 在今凤凰城东四百七十里顾氏方舆纪要李 【李:谓】 在辽阳东四百七十里按辽阳东四百七十里则仅及鸭渌江岸若由凤凰城东四百七十里计之则己在鸭渌江东矣与金史不甚脗合当以顾说为是又按博索府元初未尝遽废元史本纪世祖中统三年六月命博索府屯田军移驻鸭渌江之西以防海道二十七年冬诏谙王奈曼岱辽阳平章政事色彻肯右丞洪察呼摘蒙古军万人分戍双城及博索府诸城以防哈坦兵按此则博索府已兼有鸭渌江东地又按元地理志辽阳省所属之东宁路皆今高骊属境也其原志有云至元十三年升东宁路总管府割静州义州麟州威远镇隶博索府又沈阳路原志云元初平辽东高骊麟州神骑都领洪福源率西京都护龟州四十余城来降然则麟州本高骊地割麟州等处隶博索盖以麟义诸州在鸭渌江东岸地近博索故割以隶之耳此特元时为然未必金旧壤也元后废博索府为巡检司】   北京路   义州 【今州治】 县三原志下崇义军节度使辽宜州天德三年更州名 【伊克传伊克从其兄攻干州其兄病卒伊克代领其众攻干州降之遂与布呼攻下义州】  镇一   宏政 【今义州境】 原注有凌河 【元混一方舆胜览金崇义军宏政开义宏 【宏:饶】 庆三县与此微异明一统志金义州治饶 【饶:宏】 □县】   开义 【今义州南四十里】 原注辽海北州广化军县故名熙宗皇统三年废州来属 镇一 【曰饶庆今义州西五十里】   同昌 【今义州北】 原注辽成州兴府军县故名国初隶川州大定六年罢川州隶懿州承安二年复隶川州泰和四年来属 【布萨忠义传贼陷灵山同昌惠和等县阵而西忠义追之及于和托贼引去】   锦州 【今锦县治】 县三原志下临海军节度使旧隶兴中府后来属 【按宣宗兴定二年元兵徇锦州元帅刘仲亨死之又顾氏方舆纪要云金末蒙古将木华黎镇北京大定府降将张致据锦州以叛华黎以致地险兵精欲设奇取之遣兵急攻溜石山堡而使别将屯永德西十里致驰救溜石永德军遣将断其归路华黎驰至神水与致遇永德军亦至致败走锦州遂下】   永乐 【今锦县治】 原注本慕容皝之西乐县地   安昌 【今锦县西九十五里】   神水 【今锦县西北】 原注辽开泰二年置皇统三年废为镇大定二十九年复升为县有土河 【陈元靓曰大元于锦州置临海节度领永乐安昌兴城神水四县属大定府路按元史锦州并无属县据临海节度一语当系大金之讹然金志锦州属下又无兴城附识于此存以备考本注土河疑即徒河所谓小凌河也】   瑞州 【今宁远州西南百三十里】 县三原志下归德军节度使本来州天德三年更为宗州泰和六年以避睿宗讳谓本唐瑞州地故更今名 镇一   瑞安 【附郭】 原注旧名来宾唐来远县也明昌六年更为宗安泰和六年复更今名   海阳 【今宁远州西南】   海滨非奉天境从省   广宁府 【今广宁县治】 县三原志散下镇宁军节度使本辽显州奉先军天辅七年升为府因军名置节度天会八年改军名镇宁天德二年隶咸平后废军隶东京泰和元年七月来属原注旧有奉先县天会八年改为锺秀县 【通志云后废寻复置明一统志锺秀城在广宁县西南五里元省入闾阳与元史互异】 镇六寨四 镇二 【曰欢城当在今锦州府境曰辽西今义州东四十里 □□传张觉叛上命有司运米万石于广宁给南京润州戍卒遂下宜州拔义牙山】   广宁 【附郭】 原注旧名山东县大定二十九年更名有辽世宗显陵镇寨二 【曰闾城曰兔儿窠】   望平 【今新民厅西北】 原注大定二十九年升梁渔务置 镇一 【有梁渔务山西店地与县治同】   闾阳 【今广宁县西南五十里】 原注辽干州广德军以奉干陵故名奉陵县天会八年废州更名来属有凌河有辽景宗干陵 镇一 【曰闾阳衡家地同县治】 寨二 【曰大斧山曰北川当在锦州府境】   懿州 【今新民厅境北】 县二原志下宁昌军节度使辽尝更军名庆懿又为广顺复更今名金因之先隶咸平府泰和末来属原注大定六年罢川州以宜民同昌二县来属承安二年复以二县隶川州泰和四年罢川州以宜民隶兴中同昌隶义州 【太祖本纪天辅元年十二月乌楞古等败耶律聂呼兵于蒺藜山拔显州干懿豪微成川惠等州皆降贞佑三年元兵徇懿州节度使高闾山死之】   顺安 【今广宁县地 元一统志豪州本辽时懿州金皇统三年省入顺安县后复置元初为懿州路】   灵山 【今广宁县地】 原注本渤海灵峰县地 【金史赫舍哩志宁传贼张觉略懿州陷灵山同昌等县志宁追之又布萨忠义传贼陷灵山同昌惠和等县阵而西行忠义追之及于和托败之】   兴中府 【治今直隶境】 县四   永德 【今锦县西北】 原注辽安德州化平军安德县世宗大定七年更今名北有凌河 镇一 【曰阜安今锦州府地】   兴城 【今宁远州西南】 原注辽严州保肃军县故名皇统三年废州隶锦州有桃花岛   宜民 兴中 【今土默特】 以上二县非奉天境从省   按北京路所属尚有府二州六县三十非奉天境从省   【按奉省地城金世亦佥三京开元以北上京属也广宁以西北京属也铁岭以南皆东京也虽官守亦不免稍繁而郡邑界址甚清与班志遥遥相对考地者可不为诸说所淆矣】   ○元 【地理志明宋濂等监修 元太祖崛起漠北奠壹寰宇幅员之广振古罕闻而辽水东西自女真未灭时已次第有之并省官守举凡辽金所置之州县军镇十不一存阔节疏目未尝不可以为治今考其官守之属在奉天者行省一路府州十数而已】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为路七府一属州十二属县十徒存其名而无城邑者不在此数原志本省计站一百二十处 【按辽阳省本统七路其东宁一路尽入高骊而大宁一路则又半属蒙古非皆奉天属境也】   辽阳路 【今州治】 领县一州二原志唐以前为高句骊及渤海大氏所有梁贞明中安巴坚以辽阳故城为东平郡后为南京又改东京金置辽阳府后复改为东京宜风澄复盖渖贵德州广宁府来远军属焉元初废贵德澄复州来远军以广宁府博索府懿州盖州作四路直隶省至元六年置东京总管府降广宁为散府隶之十五年割广宁仍自行路事直隶省十七年又以博索府懿州盖州来属二十四年始立行省二十五年改东京为辽阳路后废博索府为巡检司 【史天倪传从穆呼哩略地因进言曰金弃幽燕迁都于汴已失策矣辽水东西诸郡金之腹心我若得大宁以扼其喉金虽有辽阳不能保矣穆呼哩善之自太祖十年金宜抚布什万努即据辽东僭号太宗五年擒万努世祖至元三年立东京广宁懿州开元博索等路宣抚司二十四年始立辽阳行省及泰定帝崩于上都雅克特穆尔迎文宗于江陵又征兵辽阳已而以鄂博哈雅发平滦民堑迁民镇以御辽东军于是上都诸王额森特穆尔图们岱等自辽东以兵入迁民镇帝遣雅克特穆尔等御之辽东军抵京城额森特穆尔兵亦至雅克特穆尔击败之辽东军遁图们岱亦走还辽东上都乃降辽王托克托遇害时御史奏言辽王托克托自其祖父以来属为叛逆盖因所封地大物众宜削爵而析其分地文宗天历二年以辽阳蒙古高骊肇州三万户从逆拘其符印制敕顺帝至正六年辽阳为捕海东青烦扰沃济野人及硕达勒达皆叛十八年流贼关先生陷上都略往辽阳遂至高骊复陷辽阳行省命赫噜等征之而元亦亡矣按托克托称为辽王且言自其祖父以来屡为叛逆是袭封已久然则辽阳虽立行省亦尝分封建藩观下广宁府志封布尔古特为广宁王则分封又不止辽阳也】   辽阳 【今州治】 原注倚郭至元六年以鹤野县警巡院入焉 【英宗朝以辽阳金银铁冶改归中政院】   盖州 【今盖平县志】 原志初为盖州路至元六年并为东京支郡并熊岳汤池二县入建安县八年又并建安县入本州岛 【史天祥传太祖时天祥为提控元帅拔盖金苏复等州又荣祖传布什万努僭号于开元命荣祖副萨里台进讨之拔盖州宣城等十余城按宣城当近盖州今无可考证】   懿州 【今广宁县东北】 原志初为懿州路至元六年为东京支郡所领豪州及同昌灵山二县省入顺安县入本州岛 【本纪世祖至元二十四年诸王纳延反北京帝自将征之败其兵诸王苏都尔所部特尔格渡辽欲劫取豪懿州秋七月纳延党苏都尔犯咸平宣慰达春等合兵出渖州宣慰伊尔苏克分兵趣懿州其党悉平又王伯胜传仁宗立拜伯胜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辽阳省治懿州州敝陋民不知学伯胜为增郡学弟子员择贤师教之延佑二年召为大都留守辽阳民状其行事言于中书乞留伯胜不报民涕泣而去按仁宗本纪延佑二年十月以辽阳路之懿州隶辽阳行省而伯胜传乃云辽阳省治懿州殊不可解或者当时行省亦尝徙治他州欤】   广宁府路 【今广宁县境】 领县二原志金为广宁府元封布尔古特为广宁王旧立广宁行帅府事后以地远迁治临潢立总管府至元六年以户口单寡降为东京路总管府属郡十五年复分为路行总管府事原注有医巫闾山为北镇在府城西北二十里 【太祖十年穆呼哩遣史进道等攻广宁府降之又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命赵德泽吴荣领逃奴无主者二百四十户淘银畊田于广宁渖州又成宗大德二年诏加封北镇医巫闾山为□德虞宁王岁时与岳渎同祀着为令】   闾阳 【今广宁县西南五十里】 原注初立千户所至元十五年以户口繁伙复立行千户所后复为闾阳县   望平 【今广宁县东北百五十里】 原注至元六年省锺秀县入焉十五年为望平军民千户所今复为县   大宁路 【今蒙古喀喇沁右翼旗南】 领州九 【按大宁路所领有司一县七州九其七县一司皆今内藩蒙古牧地即所谓九州岛亦非尽奉天属境也】   义州 【今州治 王珣传太师穆呼哩承制以珣为元帅兼领义川二州事丙子张致僭号锦州阴结开义杨伯杰等来掠义州珣出战伯杰引去世祖至正十三年以义州隶博索府顺帝至正二十年命辽阳行省参知政事张居敬讨义州贼】   瑞州 【今宁远州西南百三十里】 原注至元二十三年巴延奏准以索多哈达等拘收户计种田立屯于瑞州之西拨濒海荒闲地及时开畊设打捕屯田总管府仍以索多哈达等为屯田官   锦州 【今锦州 【州:县】 治 穆呼哩传锦州张鲸聚众十余万杀节度使称临海郡王遣使来降穆呼哩以鲸总北京十提控兵从征鲸有反侧意执送行在诛之鲸弟致愤其兄被诛据锦州叛略平滦瑞利义懿广宁等州穆呼哩讨之进逼红罗山主将杜秀降奏为锦州节度使遂破张致军于神水县东围锦州数月城中缚致出降又罗璧传至元十九年初行海运以璧为运粮万户二十四年纳延叛璧复以漕舟至辽阳浮海抵锦州小凌河至广宁十寨诸军赖以济按红罗山今志作虹螺山在今锦县西境】   川州   建州 兴中州 利州 惠州 以上四州非奉天境从省   沈阳路 【今承德县治】 原志本挹娄故地渤海大氏建定理府都督渖定二州此为渖州地契丹为兴辽军金为昭德军又更显德军后皆毁于兵火元初平辽东高骊国麟州神骑都领洪福源率西京都护龟州四十余城来降各立镇守司设官以抚其民后高骊复叛洪福源引众来归授高骊军民万户徙降民散居辽阳渖州初创城郭置司存侨治辽阳故城中统二年改为安抚高骊军民总管府及高骊举国内附四年又以质子淳为安抚高骊军民总管分领二千余户理渖州元贞二年并两司为渖州等路安抚高骊军民总管府仍治辽阳故城辖总管五千户二十四百户二十五 【本纪世祖中统三年立渖州以处高骊降民又成宗大德元年以实喇台所隶新附高骊女真汉军居渖州】   开元路 【治在今吉林】 原志金末其将布什万努据辽东元初癸巳岁禽万努师至开元率宾东土悉平开元之名始见于此乙未岁立开元南京二万户府治黄龙府至元四年更辽东路总管府二十三年改为开元路领咸平府后割咸平为散府俱隶辽东道宣慰司 【按本纪世祖中统三年六月割辽河以东隶开元路是开元路之为今开原县境亦无可疑者第本志有云开元路治黄龙府考黄龙府本渤海夫余府文献通考辽太祖攻渤海夫余城下之改夫余城为东丹府命其子突欲留兵镇之辽史本纪太祖既拔渤海归次夫余府城上黄龙见绕行宫上崩行宫在夫余城西南两河之间因以夫余为龙州黄龙府圣宗更名通州此辽黄龙府之原委也金改通州为隆州元又改为开元路与辽史行宫在夫余城西南两河之间一一脗合是金之隆州即辽之黄龙府元之开元路也金地理志隆州志云有混同江拉林河其地明明为今吉林西境尚在昌图府以北盖元代之开元路兼有吉林西境故设治于黄龙府至明之三万卫仅得元代开原路之南隅而释地者犹以今开原为古之黄龙府毫厘千里其误盖始于此至本志又谓开元为隋唐之黑水靺鞨金之会宁府亦皆臆造之说未敢据以传信也】   咸平府 【今铁岭县东北】 原志辽平渤海以其地多险隘建城以居流民号咸州安东军领县曰咸平金升咸平府领平郭安东新兴庆云清安归仁六县兵乱皆废元初因之隶开元路后复割出隶辽东宣慰司 【本纪泰定帝泰定二年咸平府清河寇河合流失故道坏堤堰敕蒙古军千人及民丁修之按本志有咸平府古朝鲜地箕子所封汉属乐浪郡之说语多无稽今节去】   【按元氏辽阳中书省所属与近代略同惟开元路兼有吉林境视今为小异耳】   盛京疆域考卷五   ●盛京疆域考卷六   通州杨同桂   黄县孙宗翰辑   明   ○明 【地理志国朝张廷玉等奉敕撰  胜朝之经画关外幅员与昭代略同然不置行省而仅领之以指挥戍之以卫所控扼两关屏蔽三卫至于昌图海龙等城明皆未尝有也中叶以降缘边东北罢于奔命而建州一卫遂为我国家王迹所基天戈一挥海隅底定盖当明社未屋时而辽土已入于我于是屯戍之区皆丰镐矣又明洪武纪元至三十一年止迨燕王篡立黜建文年号而仍以洪武纪年故其地志有书洪武三十几年者有已着建文年号而下文又系以洪武年者不为标反令阅者滋出 【出:在第四字标下】 疑故附着之】   辽东都指挥使司 【治在今辽阳州治】 原注元置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治辽阳路原志洪武四年七月置定辽都卫六年六月置辽阳府县八年十月改都卫为辽东都指挥使司治定辽中卫领卫二十五州二十年府县俱罢东至鸭绿江西至山海关南至旅顺海口北至开原由海道至山东布政司二千一百五十里距京师一千七百里 【明史叶旺传初元主北走其辽阳参政刘益屯盖州与平章高家奴相为声援保金复等州帝遣黄俦赍诏谕益益籍所部来归乃以益为指挥同知未几元平章洪保保马彦晖杀益右丞张良佐擒彦晖杀之保保挟俦走纳克楚良佐因权卫事以状闻帝念辽阳重地复设都指挥使司统辖诸卫以叶旺等镇之通鉴辑览洪武八年纳克楚以兵至辽东见御备严不敢攻越盖州趋金州指挥韦富等伏弩城下擒其骁将敌大沮沿柞河遁叶旺先扼河缘河垒冰为墙沃以水经宿凝冱如坚城旁设阮阱敌至伏四起纳克楚急趋连云岛遇冰城旁走悉陷穽中大溃旺合兵追击至毕噜河纳克楚仅以身免已而拥众数十万屯金山数侵辽东二十年帝以冯胜为大将军征之复遣所获之元将鼐喇固北还以书谕纳克楚胜自大宁帅师趋金山进压纳克楚营纳克楚既为大军所偪又先入鼐喇固言遂降九月封纳克楚海西侯成化以后福余等三卫屡犯辽东又李成梁传隆庆四年辛爱大人入辽东时俺答插汉部长土蛮方强泰宁部长速把亥炒花朵颜部长董狐狸长昂佐之东则王杲王兀堂清佳砮杨吉砮之属亦时窥塞十 【十:在第二字下下】 下年之闲殷尚质杨照王治道三大将皆战死成梁方为都督佥事大修战备无何土蛮大入成梁过 【过:遇】 于卓山败之及成梁子如松如柏相继镇辽东而土蛮炒花犹时入为患云】   定辽中卫 【今辽阳州治】 原注元辽阳路治辽阳县原志洪武四年罢六年复置十年复罢十七年置卫 【本纪嘉靖四十年把都儿犯辽阳盖州又李成梁传隆庆六年十月土蛮六百骑营旧辽阳北河去边二百余里俟集众大举成梁击走之万历九年黑石炭以儿邓小歹青卜言兔入辽阳副将曹簠追至长安堡遇伏多所损失十四年土蛮部长一克灰正纠把兔儿炒花花大等三万骑约共驰辽阳挟赏成梁侦得之以轻骑出铁边堡昼伏夜行二百余里至可可母林大风雷敌不觉既至敌大惊将士冒死陷阵破之十八年卜言台周黄台吉结西部五万余骑复深入辽渖海盖成梁潜遣兵出塞袭之遇伏大败国朝天命六年三月癸亥取明辽阳其经略袁应泰自缢】 原注西南有首山南有千山又东南有安平山山有铁场又西有辽河自塞外流入至海州卫入海又西北有浑河一名小辽水东北有太子河一名大梁水又名东梁水下流俱入于辽水 【开国方略国朝天命六年征明辽阳其城守官闻我兵至决太子河水于壕闭西闸列火器以守我兵奋力夺桥遂克其城】 又东有鸭绿江东南入海又东有凤凰城在凤凰山东南成化十七年筑为朝鲜入贡之道又南有镇江堡城 【国朝既下辽阳降者大小七十余城凤凰镇江等城俱降】 又连山关亦在东南   城堡附考 【顾炎武天下部国利病书云辽阳下城一堡二十四曰中辽阳城鞍山驿堡长店铺堡皮驿堡沙河铺堡甘泉铺堡八里铺堡烂泥铺堡首山铺堡板桥铺堡山坳铺堡接官厅铺堡路台二十四座东路马枫单堡散平峪堡一堵墙堡堵堡清河堡张其哈蝲佃子堡敌台四十九座边墙九十四里西路张勇堡长胜堡武靖营堡长定堡长宁堡长静堡长安堡敌台八十二座边墙一百七十里其险山堡下堡十四曰宽佃子堡散等堡双堆儿堡洒马吉堡汤站堡叆阳堡镇东堡长岭堡长佃子堡草河堡凤凰城堡镇夷堡青苔峪堡甜水站堡敌台七十四座边墙七十四里按明时宽甸堡等处称辽东六堡通鉴辑览辽阳镇东二百余里旧有六堡其地不毛与辽阳声援不接万历三年李成梁请移建孤山堡于章齐喀喇甸亦曰新甸险山堡于宽甸沿江新安等四堡于长甸长岭诸处仍以孤山险山二参将戍之其地并扼要害可拓境七八百里益收耕牧利廷议从之又李成梁传迤东都督王兀堂故通市宽奠后参将徐国辅等强抑市价万历八年三月兀堂以六百骑犯叆阳及黄冈岭指挥王宗义战死复以千余骑从永奠入成梁击走之其秋兀堂复犯宽奠副将姚大节击破之兀堂由是不振初成梁献议移建孤山等堡及三十四年成梁以孤山等堡地孤悬难守与督抚蹇达赵楫建议弃之时生聚日繁至六万四千余户乃尽徙居民于内地居民恋家室则以大军驱迫之死者狼籍给事中宋一韩力言弃地非策熊廷弼复连章极论帝素眷成梁悉留中不下国朝天命六年取明辽阳于是险山堡孤山驿新甸宽甸大甸永甸长甸等城俱降】   定辽左卫原志洪武六年十一月置   定辽右卫原志洪武六年十一月置   定辽前卫原志洪武八年二月置   定辽后卫原志本辽东卫洪武四年二月置八年二月改九年十月徙治辽阳城北寻复   东宁卫原志本东宁南京海洋草河女真五千户所洪武十三年置十九年七月改置   自在州 【原治今开原县】 原志永乐七年置于三万卫城寻徙   以上五卫一州同治都司城内   海州卫 【今州治】 原志本海州洪武初置于旧澄州城九年置卫二十八年四月州废东北距都司百二十里 【李成梁传万历十八年土蛮族弟土墨台猪借西部青把都恰不慎及长昂滚兔十万骑深入海州成梁不敢击纵掠数日而去国朝天命六年既下辽阳于是海州等七十余城俱降】 原注西南滨海有盐场西有辽河汇浑河太子河入海谓之三岔河又西有南北通江亦合于辽河东有大片岭关有盐场   城堡附考 【天下郡国利病书云海州下城一堡三曰海州城东胜堡东昌堡耀州堡路台十二座墩台四十四座边墙四十四里】   盖州卫 【今盖平县治】 原注元盖州属辽阳路原志洪武四年废五年六月复置九年十月置卫二十八年四月州复废北距都司二百四十里 【国朝天命六年既下辽阳盖州亦降】 原注东北有石城山又北有平山其下有盐场又东有驻跸山西滨海有连云岛上有关又东有泥河南有清河东南有毕里河下流皆入于海又南有永宁监城永乐七年置又西北有梁房口关 【今营口厅】 海运之舟由此入辽河旁有盐场又东有石门关西有盐场北有铁场   城堡附考 【天下郡国利病书云盖州下城二十三堡四曰盖州城熊岳堡五十砦堡伏兵堡岫岩堡关山堡曹家祚子山城铁矿山城永宁监城赤山城猫儿岭山城霹雳山城西家山城壅石砦山城冰谷山城黄孛罗背山城一面山城匾山城石邱山城小观觜山城得力山城桂羽河山城夹河山城马才山城松山城龙潭山城七家觜山城墩台八座】   复州卫 【今州治】 原志本复州洪武五年六月置于旧复州城十四年九月置卫二十八年四月州废北距都司四百二十里 【国朝天命六年既下辽阳复州亦降】 原注西滨海西南有长生岛又南有沙河合麻河西注于海东有得利嬴城元季土人筑洪武四年二月置辽东卫于此寻徙又南有乐古关西有盐场北有铁场   城堡附考 【天下郡国利病书云复州下城五堡一曰复州城大黄山城吕洪山城骆驼山城栾古驿城羊官堡敌台二十九座】   金州卫 【今州治】 原志本金州洪武五年六月置于旧金州八年四月置卫二十八年四月州废北距都司六百里 【国朝天命六年既下辽阳金州望海埚亦降】 原注东有大黑山小沙河出焉又有小黑山骆马河清沙河俱出焉卫东西南三面皆滨海南有南关岛 【顾氏方舆纪要岛在卫南二十里天启中守将张盘议开河断南关岛以守卫城即此】 东有莲花岛东南有金线岛 【方舆纪要莲花岛在卫东三十里金线岛在卫东南百二十里明时俱有兵戍守】 又东有皮岛 【方舆纪要皮岛在卫东七十余里明天启中毛文龙屯驻于此崇祯二年袁崇焕杀文龙于双岛国朝崇德二年四月取明皮岛】 又有长行岛南有双岛及三十岛 【方舆纪要三山岛在城南海中长行岛在卫东南百余里明天启中毛文龙使朱昌国驻长行岛曾有功驻三山岛张盘守金州为碁布之势今按本注三十岛盖即三山岛也】 西南有铁山岛东北有萧家岛有关又旅顺口关在南海运之舟由此登岸有南北二城其北城有中左千户所洪武二十年置 【国朝天命十年正月克明旅顺城明兵之航海来驻守者也天聪七年七月大军克旅顺口明总兵黄龙战死广鹿岛副将尚可喜以广鹿长山石城诸岛来归】 又东南有望海埚石城永乐七年置 【方舆纪要望海埚堡在卫东南七十余里地特高可驻兵千余明洪武初都督耿忠于此筑堡备倭海滨咽喉地也永乐十七年总兵刘江用石垒之倭入犯尽歼之辽之倭患遂绝】 又卫东有铁场东北有盐场   城堡附考 【天下郡国利病书云金州下城十七堡八曰金州城关厢城木场驿堡旅顺口堡望海埚堡黄骨岛堡石河驿堡盐场堡牛心山城赛歌山城金鹿山城虎洞山城小黑山城中顶山城太白东觜山城岛山城成儿山城可罗山城缩利把山城纵城山城望高山城鹿子山城归服堡红觜堡敌台九十五座】   广宁卫 【今县治】 原注元广宁路原志洪武初废二十三年五月置卫东距都司四百二十里 【本纪正统七年兀良哈犯广宁嘉靖二十七年把都儿寇广宁参将关振战死李成梁传万历九年十月土蛮复连速把亥等十余万骑攻围广宁不克转掠团山堡盘山驿及十三山驿攻义州成梁御却之二十九年成梁再镇辽东开原广宁复开马木二市诸部耽市利争就款国朝天命七年正月征明广宁由东昌堡度辽河围西平堡城克之副将罗一贵等歼焉又破总兵刘渠等援兵广宁巡抚王化贞遂弃城入山海关大军入城于是□州大凌河闾阳驿十三山驿等四十余城皆降】 原注洪武二十五年二月建辽王府建文中改封湖广荆州府西有医无闾山南滨海东有路河东北有珠子河下流皆注于辽河又板桥河在西南流入海北有白土厂关又有分水岭关西北有魏家岭关又北有懿州元属辽阳路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广宁后屯卫于此永乐八年州废徙卫于义州卫城又西南有闾阳关东北有望平县元俱属广宁路又西北有川州元属大宁路又东北有顺州西北有成州元俱属东宁路 【按元史地理志东宁路本高骊平壤城至元六年李延□等以府州县镇六十城来归八年改西京为东宁府十三年升东宁路总管府然则东宁路属皆在高骊境内平壤城左右今本注以顺成二州与广宁卫邻接揆之地理相去悬绝恐亦有误】 又西南有锺秀城元置千户所于此俱洪武中废   城堡附考 【天下郡国利病书云广宁下城三堡一曰广宁城闾阳峡城□山驿城高平堡其正安堡下堡八曰正安堡团山堡镇宁堡镇远堡镇安堡镇静堡镇边堡镇夷堡墩台七十九座边墙一百七十二里】   广宁中卫原志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二十八年四月废三十五年十一月复置   广宁左卫原志 【同上】   广宁右卫原志本治大凌河堡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二十八年四月废三十五年十一月复置 以上三卫俱在广宁卫城   广宁前卫原志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后废   广宁后卫原志 【同上】   义州卫 【今州治】 原注元义州属大宁路原志洪武初州废二十年八月置卫东南距都司五百四十里 【李成梁传万历十年速把亥率弟炒花子卜言兔入犯义州成梁御之镇夷堡设伏待之斩速把亥十七年三月土蛮部犯义州复入太平堡把总朱永寿一军尽没国朝天命七年大军既取广宁移向山海关明经略熊廷弼巡抚王化贞尽焚沿途村堡而走大军遂克义州】 原注西北有大凌河下流入海东北有清河下流合大凌河   城堡附考 【天下郡国利病书云义州下城二堡十曰义州城率马岭驿大清堡大靖堡大宁堡太平堡大康堡大安堡大定堡戚家堡狗河砦堡大顺堡路台八座敌台一百二十座边墙一百五十六里】   广宁后屯卫原志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于旧懿州永乐八年徙治义州卫城   广宁中屯卫 【今锦县治】 原注元锦州属大宁路原志洪武初州废二十四年九月置卫东南距都司六百里 【李成梁传土蛮数求贡市关吏不许万历七年以四万骑自前屯锦州营深入成梁遏其冲会戚继光亦来援敌遂退俄又与速把亥合璧红土城声言入海州而分兵入锦义成梁踰塞二百里直抵红土城击败之土蛮益□诸部兵分犯锦义及右屯大凌河以城堡坚不可克而成梁及蓟镇兵亦集乃引去无何复以二万骑从大镇堡入攻锦州部将周之望等战死敌乃分掠小凌河松山杏山成梁驰援始出境去国朝天命七年取明广宁锦州等处遂降已而明复遣兵戍守十一年正月征锦州松山杏山塔山等七城守将焚粮储遁天聪元年五月征锦州遂败明兵于宁远崇德五年遣兵防戍锦州六年八月再征锦州大破明兵七年三月己卯克锦州总兵祖大寿降】 原注东有木叶山 【方舆纪要木叶山在卫东三十里契丹阿保机建南楼于木叶山在今三卫境内废永州非此山也】 西有东西红螺山西南有杏山东南有乳峰山又东有大凌河小凌河又西有女儿河与小凌河合又南有松山堡在松山西宣德五年正月置中左千户所于此辖杏山驿至小凌河驿东有大凌河堡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广宁右卫二十八年四月废宣德五年正月置中右千户所于此辖凌河驿 【通鉴辑览明万历三十七年恭图陷大胜堡复深入小凌河官军大败时杜松驻大凌河不敢救国朝天聪五年八月围明大凌河城破锦州援兵崇德四年正月征明松山三月败其援兵于锦州六年五月败明总督洪承畴于松山八月征锦州驻营于松山杏山之间自乌忻河南山至海横截大路乙丑大破明兵十三万于松山七年二月克松山洪承畴等就擒】 至十三山驿 【袁崇焕传崇焕为宁前兵备佥事时十三山难民十余万久困不能出大学士孙承宗行边崇焕请将五千人驻宁远以壮十三山势别遣骁将救之宁远去山二百里便则进据锦州否则退守宁远奈何委十万人置度外承宗与总督王象让发插部护关者三千人往告经略王在晋在晋不能救众遂没脱归者仅六千人】 又城南有盐场二铁场一又西有铁场   城堡附考 【天下郡国利病书云锦州下城五堡六曰锦州城松山所城大凌河所城小凌河所城杏山驿城大茂堡大胜堡大镇堡六福堡锦昌堡大兴堡路台十七座墩台九十七座边墙一百四里】   广宁左屯卫原志洪武二十四年九月置于辽河西后徙广宁中屯卫城   广宁右屯卫 【今锦县十三山站南】 原注元广宁府地原志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于十三山堡二十七年迁于旧闾阳县之临海乡东南距都司五百四十里原注北有十三山山西有十三山堡西有大凌河又西南有望梅岭又南有盐场东有铁场   城堡附考 【天下郡国利病书云右屯下城三堡一曰右屯城十三山驿城镇汤所城孙忠堡路台二十四座墩台十二座】   广宁前屯卫 【今宁远州西南山海关东】 原注元瑞州属大宁路原志洪武初属永平府七年七月州废二十六年正月置卫东距都司九百六十里原注西北有万松山北有十八盘山西有麻子峪有铁场东南有山口峪有盐场东北有六州河下流至蛇山务入海西有山海关与北直抚宁县界又有急水河堡宣德五年正月置中前千户所于此辖山海东关至高岭驿 【本纪嘉靖三十九年打来孙又犯中前所杀守备武守爵黄廷勋】 又东有杏林堡宣德五年正月置中后千户所于此辖沙河驿至东关驿   城堡附考 【天下郡国利病书云前屯下城六堡二十四曰前屯城中后所城中前所城高岭驿城沙河驿城东关驿城新兴营堡三通沟堡黑座巢堡锦川营堡高台堡瑞昌堡平川营堡三铁 【铁:山】 营堡永安堡背阴阵堡铁场堡八里铺堡下马驿右堡石河铺堡永丰大砦堡双墩铺堡长安大砦堡徐官屯堡古城砦堡王二由堡禄安砦堡王保屯堡蒋千户屯堡山 【山:铁】 岭堡路台三十六座墩台一百十六座边墙三百六十八里】   宁远卫 【今州治】 原志宣德五年正月分广宁前屯中屯二卫地置治汤池东距都司七百七十里 【国朝崇德八年十月征明宁远拔之遂下中后所中前所等处】 原注西北有大团山东北有长岭山南滨海东有桃花岛东南有觉华岛城 【国朝天命十一年正月征明锦州移兵攻宁远城袁崇焕坚守未易下明兵积聚俱在海中觉华岛凿冰为壕以守乃遣军歼之焚其船及积聚】 西有宁远河即女儿河也又名三女河又东有塔山有中左千户所辖连山驿至杏山驿西有沙河中右千户所辖东关驿至曹庄驿俱宣德五年正月置又南有盐铁二场   城堡附考 【天下郡国利病书云宁远下城五堡十六曰宁远城中左所城中右所城连山驿城曹庄驿城椴木冲堡长岭山堡沙河儿堡松山寺堡灰山堡寨儿山堡白塔峪堡兴水县堡小团山堡仙灵寺堡曲尺河铺堡双树铺堡团山屯堡高桥铺堡王刀堡五里桥屯堡路台三十二座墩台一百五十五座边墙二百二里】   沈阳中卫 【今承德县治】 原注元沈阳路原志洪武初废三十一年闰五月置卫南距都司百二十里 【李成梁传万历三年冬炒花大会黑石炭等二万余骑从平虏堡南掠转掠沈阳见城外列营乃据西北高墩成梁邀战敌大溃走十年王杲之子阿台纠阿海连兵入抵沈阳城南浑河大掠去成梁从抚顺出塞百余里火攻古勒寨射死阿台连破阿海寨击杀之杲部遂灭十三年二月把兔儿偕从父炒花等以数万骑入掠沈阳退驻辽河成梁与巡抚李松击破之其年五月敌犯沈阳伏精骑塞下诱官军游击韩元功追袭之败死闰九月诸部长复犯蒲河大剽掠而西部银灯亦窥辽渖成梁令部将李平胡出寨三百五十里捣破银灯营诸部长始引去十七年脑毛大合长昂等三万骑犯平虏堡备御李有年等战死敌大掠沈阳蒲河榆林八日始去国朝天命六年三月乙卯取明沈阳城阵斩总兵贺世贤等遂败明兵于浑河斩总兵陈策又败明总兵李秉诚等兵于白塔铺】 原注洪武二十四年建渖王府永乐六年迁于山西潞州东有东牟山南有浑河又东有渖水入焉又西有辽河又东北有抚顺千户所洪武二十一年置所东有抚顺关 【李成梁传建州都指挥王杲故与抚顺通马市万历元年诱杀备御裴承祖明年十月杲复大举入成梁檄副将杨腾等分屯要害诸军四面起敌大奔尽聚杲寨寨地高成梁用火器攻之破数栅杲走高台会大风起纵火焚之毁其营垒而还杲走市关都督王台执以献斩之国朝创业之初明万历十九年遣使通好于我太祖乃于抚顺清河宽甸叆阳四关互市通商贡天命三年克明抚顺城东州玛哈丹三城悉下四年明经略杨镐集兵沈阳分四路来攻以杜松等督兵六万由浑河出抚顺关李如柏等督兵六万由清河出鸦鹘关马林等督兵四万由开原合叶赫兵出三岔口刘綎等督兵四万合朝鲜兵出宽甸口期并趋我都城三月甲申我军大破杜松等兵于萨尔浒松等没于阵乙酉大破马林等兵于尚闲崖及斐芬山林仅以身免丁亥又破刘綎等兵于栋鄂路綎战死其李如柏一军自呼兰路遁归是役也明起倾国之兵来侵五日之闲悉被我军诛灭】 又北有蒲河千户所亦洪武二十一年置 【李成梁传万历十二年炒花等以数万骑入蒲河及大宁堡六日始出塞又熊廷弼传万历四十八年五月我大清兵略地花岭遂略王大人屯蒲河明将土失亡七百余人谤腾于朝弼遂不安其位】   城堡附考 【天下郡国利病书云沈阳下城三堡十曰沈阳城奉集堡武宁营堡东路抚顺所城会安堡东川堡路台七座敌台三十九座边墙二十六里西路靖远堡长营堡平敌堡上榆林堡十方寺堡蒲河所城路台五座墩台六十一座边墙四十八里其镇武堡下堡五镇武堡西宁堡西平堡西兴堡平洋堡路台二十七座敌台五十九座边墙一百七里】   沈阳左卫原志洪武中置建文初废洪武三十五年七月复置后仍废   沈阳右卫原志 【同上】   沈阳中屯卫原志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置建文中废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复置属北平都司复属后军都督府寄治北直河间县   铁岭卫 【今县治】 原志洪武二十一年三月以古铁岭城置二十六年四月迁于古嚚州之地即今治也南距都司二百四十里 【李成梁传万历元年土蛮犯前屯成梁击走之已又破走之铁岭镇西诸堡国朝天命四年七月丙午克明铁岭城】 原注西有辽河南有泛河又南有小清河俱流入于辽河又南有懿路城洪武二十九年置懿路千户所于此又范河城在卫南亦曰泛河城正统四年置泛河千户所于此东南有奉集县 【袁应泰传天启元年我大清兵既克沈阳应泰乃撤奉集威宁诸军并力守辽阳】 即古铁岭城也接高骊界洪武初置县寻废又有咸平府元直隶辽东行省至正二年正月降为县洪武初废   城堡附考 【天下郡国利病书云铁岭下城一堡五曰铁岭城东路抚安堡西路镇西堡曾迟堡平定堡彭家湾堡路台七座敌台三十五座边墙五十二里其泛河所下城一堡二曰泛河所城东路白家冲堡西路宋家泊堡路台八座敌台十六座边墙三十一里又懿路所下城一堡二曰懿路所城东路三岔儿堡西路丁字泊堡路台十座敌台二十一座边墙六十六里】   三万卫 【今开原县治】 原注元开元路原志洪武初废二十年十二月置三万卫于故城西兼置兀者野人乞例迷女真军民府二十一年府罢徙卫于开元城南距都司三百三十里 【本纪洪武二十八年六月周兴等自开元追敌至甫答迷城不及而还国朝天命四年六月丁卯克明开原城】 原注洪武二十四年建韩王府永乐二十二年迁于陕西平凉西北有金山东有分水东岭北有分水西岭西有大清河东有小清河流合焉下流入于辽河又北有土河东北有艾河流合焉谓之辽海即辽河上源也 【按本注辽河上源乃东辽河之源西辽则源于直隶承德府界】 又北有金水河北流入塞外之松花江又镇北关在东北广顺关 【即靖安堡】 在东 【李成梁传初王杲死其子阿台走依王台长子虎儿罕以王台献其父尝欲报之王台死虎儿罕势衰阿台遂附北关合攻虎儿罕又数犯孤山泛河成梁出塞破之阿台复掠沈阳成梁从抚顺出塞灭杲部时万历十年也北关清佳砮杨吉砮素雠南关王台没屡侵台季子猛骨孛罗且藉土蛮兵侵边境其年十二月巡抚李松许之贡市清佳砮杨吉砮率二千骑诣镇北关谒松备御霍九皋见其兵谯让之其徒遂杀九皋并侍卒十余人松军炮鸣伏起击斩二人并其子尽歼焉成梁闻炮急出塞击其留骑斩首千五百有奇余众刑白马攒刀誓永受约束乃旋师北关既被创后清佳砮子卜寨与杨吉砮子那林孛罗渐强盛数与南关虎儿罕子歹商构兵成梁以南关势弱谋讨北关以辅之十六年五月率师直捣其巢卜寨走与那林孛罗合凭城守城四重攻之不下用巨炮碎其外郛遂拔二城斩馘五百余级卜寨等请降设誓不复叛乃班师】 又西有新安关西南有清河关南有山头关又北有北城即牛家庄也洪武二十三年三月置辽海卫于此二十六年卫徙又南有中固城永乐五年置   城堡附考 【天下郡国利病书云开原下城一堡十曰开原城清阳堡古城堡庆云堡永宁堡镇夷堡镇北堡靖安堡威远堡松山堡马市堡路台七座敌台一百十八座边墙一百七十一里其中固城下城一堡二中固城东路柴河堡西路定远堡路台四座敌台二十九座边墙六十里】   辽海卫 【初治在今昌图府】 原志洪武二十三年三月置于牛家庄二十六年徙三万卫城   安乐州原志永乐七年置在三万卫城   【按明时辽之边塞东扼两关北控三卫两关者北关东关也三卫者福余朵颜泰宁三外卫也北关曰镇北关东关曰广顺关凡关外之叶赫哈达辉发等部均于此听命蒙古游牧记云科尔沁旗明初置福余外卫喀喇沁旗为朵颜卫土默特旗置泰宁卫洪武二十二年置朵颜福余泰宁三外卫于大宁北兀良哈之地朵颜卫地最西至于宣府边外永乐中割大宁地畀三卫万历后三卫分部散居莫能自振乃折而东合实为残蓟之本热河志今滦平丰宁平泉建昌等处为朵颜卫地朝阳县为泰宁卫地愚按三卫中之朵颜泰宁二卫皆在辽河以西广宁义州边外惟福余外卫当昌图府之北或已入今奉天境内至两关以外则自宽甸县之北海龙厅之南皆关外地不入明版图者也】   盛京疆域考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