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事会元  (北宋)李上交 撰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臣等谨案:《近事会元》五卷,宋李上交撰。上交赞皇人,始末未详。是书成于嘉祐元年,前有上交自序。陈振孙《书录解题》曰:《近事会元》五卷,李上交撰。自唐武德至周显德,杂事细务皆纪之。钱曾《读书敏求记》曰:上交退寓钟陵,寻近史及小说、杂记之类凡五百事,厘为五卷,目曰《近事会元》。《唐史》所失记者,此多载焉。此本末题万历壬午元素斋录副本,犹明人旧钞,卷数与二家所记合。其纪事起讫年月与振孙所言合,条数及自序之文亦与曾所言合,盖即原本。惟振孙以为皆记杂事细务。今观其书,自一卷至三卷首载宫殿之制,次载舆服之制,次载官制、军制,其次亦皆六曹之掌故。四卷为乐曲,为州郡沿革。惟五卷颇载琐闻,然如妇人檐子、兜笼、线鞾、线鞋、亲迎、举乐、障车、公主事姑舅、公主赐谥、山川岳渎封号、国忌行香、上元点灯、散从亲事官、处士谥先生、律格、赦书、投匦、刑统、律令、死罪覆奏、断狱禁乐、逐旬问罪人、表状、书奏、制敕及始流沙门岛、始配衙前安置、始贬厓州诸条,亦皆有关于典制。大抵体例在崔豹《古今注》、《高承事物纪原》之间,其中如《霓裳羽衣曲》考证,亦极精核,不可徒以杂事细务目之。振孙殆未详核其书,但见其标题列说如《云仙杂记》、《清异录》之式,遂漫以为小说欤。   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 昀 臣陆锡熊 臣孙士毅   总校官臣陆费墀   ●原序   儒家者流,诚资博洽,天下之事,故有本原。苟道听之未详,则宾围而奚解。实繁广记,以避无稽。尝谓经籍之渊,颇易探讨;耳目之接,或难周知。上交以退寓钟陵,静寻近史及诸小说杂记之类,起唐武德而下,尽周显德之前。撷细务之所因,庶闲谈之引据,如曰小不足讲,懵则包羞,聊此篇联,无诮丛脞,凡五百事,厘为五卷,曰《近事会元》尔。时丙申嘉祐改元长至日也。   ●近事会元卷一   太极殿   唐高祖于隋义宁二年五月,受隋禅,改大兴殿为太极殿。   翠微宫(长安)本太和宫   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四月,营太和宫于终南山,寻改为翠微宫。   玉华宫(坊州)   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七月,建玉华宫于坊州宜君县之凤皇谷。   玉华寺   唐高宗永徽二年,废玉华宫为玉华寺。   八关宫 合璧宫(雒阳)   唐高宗显庆五年四月,造八关宫于东都苑内,五月复改为合璧宫。   天宫寺(洛阳)   唐高祖潜龙时旧宅。   蓬莱宫(洛阳)   唐高宗龙朔二年四月造。   乾元殿(雒阳)   唐高宗麟德二年三月造。   紫桂宫(雒阳)   唐高宗仪凤四年五月,造于沔池之西。   龙尾道 含元殿(长安)   唐高宗咸亨元年三月,改长安蓬莱宫为含元殿。侧有龙尾道,自平阶至地,凡诘曲七转,曰丹凤门。北望宛如龙尾下垂于地焉。两垠栏悉以青石为之,至今石柱犹有存者。   万年宫 九成宫(长安)   唐高宗永徽二年九月,改九成宫为万年宫。   集贤殿 丽正殿 集贤殿书院(长安)   唐明皇开元十三年四月,改集仙殿为集贤殿,改丽正殿书院为集贤殿书院。   广花萼楼 勤政楼 筑夹城芙蓉园(长安)   唐明皇开元二十年六月,长安广花萼楼,前面题曰勤政楼,又筑夹城芙蓉园。   太清宫(亳州)   唐明皇天宝二年九月,敕谯郡紫极宫,宜准西京为太清宫。   观风楼(长安)   唐明皇天宝八载四月,于华清宫作观风楼。   再广(长安)夹城(长安)   唐德宗贞元十二年八月,广夹城。   华清宫 温泉宫(长安)   唐明皇天宝六载十月,改温泉宫为华清宫。   紫极宫   唐明皇天宝二年,诸州置紫极宫。   集灵台 长生殿(长安)   唐明皇天宝元年十月,新成长生殿,名曰集灵台,以祀天神也。   明皇归西内 兴庆宫(长安)   唐肃宗上元元年七月,上皇自兴庆宫移归西内,李辅国迁之兴庆宫,即南内也。   延英殿   唐传载云:肃宗以苗晋卿年老艰步,故设之也。后来臣僚得诣便殿,多以私自集,希求恩宠,欲进其身以此为望焉。   都亭驿 上元驿(汴)   晋高祖天福五年八月,改东京之上元驿为都亭驿。   至德宫(雒阳)   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六月,以旧宅为至德宫。   紫宸殿 万岁殿   周世宗显德六年十二月,改内万岁殿为紫宸殿。   改宫殿门名(雒阳)   唐哀宗天祐二年五月,延喜门改为宣仁门,重明门改兴教门,长乐门改光政门,光范门改应天门,应天门改为乾元门,宣政门改为敷政门,宣政殿改为贞观殿,日华门改为左延福门,月华门改为右延福门,万寿门改为万春门,积善门改为兴善门,含章门改为膺福门,含清门改为延义门,金鸾门为千秋门,延和门为彰善门。   帝王服赤黄袍衫   唐太宗贞观中,制翼善冠;朔望视朝,以常服,及白练裙襦通著之;若服裤褶,又与平巾帻通用,著于令。其常服赤黄袍衫,折上头巾,九环带,六合靴,皆起自魏周,便于戎事。贞观己后,非元日冬至受朝,及大祭,皆常服而已。《志》云:中宗景龙二年七月,太子左庶子刘子元,进议曰,燕服,盖古之亵服也,今亦谓之常服,江南则以巾褐裙襦,北朝则杂以戎衣之制。爰自北齐,有长帽短鞾,合裤袄子,朱紫元黄各任所好,虽谒见君上、出入省寺,若非元正大会,一切通用。高氏诸帝,尝服绯袍;隋代帝王贵臣,多黄服、文绫袍、乌纱帽、九环带、乌皮六合靴。百官常服,同于匹庶,皆著黄袍出入殿省。天子朝服亦如之,惟带加十三环,以为差异,盖取其便事。其乌纱帽渐废,贵贱通服折上巾。其制,周武帝建德年所造也。晋公宇文护,始命袍加下襕。及大业元年,炀帝始制诏吏部尚书牛宏等,宪章古则,创造衣冠。自天子逮于胥吏,章服皆有等差。始令五品以上,通服朱紫,已后用兵,及车驾行幸,百官虽服裤褶,而军间不便。六年复诏从驾远者,皆戎衣,贵贱异等,杂用五色。五品已上,通著紫袍,六品已下,兼用绯绿,胥吏以青,庶人白,屠商皂,士赤黄。武德初,因隋旧制,天子燕服,亦名常服,唯以黄袍及衫。后渐用赤黄,遂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杂饰。   幞头 帽子 腰带 靴 公服   右五事,上官详前帝王服色赤黄之说,下文幞头乃乌纱帽耳。当时必垂其帽之余者,故前说云渐废,是废其制度也。又云,贵贱通服折上巾,只是以其帽之余帛,折而上系之,俗谓幞头小脚,以便事也。似谓无巾子时为帽,冒其头也,有巾子时为巾也。今之小纱帽子者,亦似因幞头而生其制,又去其巾子耳。何者?其帽之余帛,亦折而上缀之,俗曰帽檐是也。腰带,乃是九环十三环带也。言环,即今之带上金玉等名具也,俗曰裤具,言在裤具之上。有眼目曰左眼,是不忘其本,存古之环象也。环以佩鱼龟算袋等也。鞾即六合鞾也,以六片缝合而成。公服即宇文护加襕之袍也。   笏   唐高祖武德四年八月,敕五品已上象笏。三品已上,前挫后直;五品已上,前挫后屈。自有唐已来,一例上员下方,曾不分别。六品已下执竹木为笏,上挫下方。   手巾 算袋 刀子 砺石 ■〈韋古〉韘   唐高宗上元元年八月制,凡一品已下并带之,武官欲带者听之。睿宗景云元年七月,诏一品已下,带手巾、算袋,其刀子、砺石等,不许佩。武官五品已上,佩■〈韋古〉韘七事。七事谓佩刀、刀子、砺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袋等也。开元初复罢之。   幞头巾子   唐制云:武德已来,始有巾子。文官名流,尚平头小样者。则天朝贵臣,内赐高头巾子,呼为武家诸王样。中宗景龙四年三月,因内宴,赐宰臣已下内样巾子。开元以来,文官仕任,多以紫皂官絁,为头巾平头子,相效为雅制。开元十九年十月,赐内供奉官,及诸司长官罗头巾及宫样巾子,迄今服之也。今宋朝所谓头巾,乃古之幅巾,贱者之服,非此所论者也。   金银铜鱼袋 龟袋 特进佩鱼 散职佩鱼   唐高宗永徽二年五月,开府仪同三司及京官文武职事,四品、五品,并给随身鱼袋。至咸亨三年五月,五品已上赐新鱼袋,并饰以银;三品已上各赐金袋、刀子、砺石。至垂拱二年正月,诸州都督刺史,并准京官带鱼袋。至天授元年九月,改内外所佩鱼作龟。久视元年十月,职事三品已上龟袋并用金饰,四品用银饰,五品用铜饰。上守下行,皆从官给。神龙元年,内外官五品已上依旧鱼袋。六月,嗣王、郡王特许佩金鱼袋。景龙三年八月,令特进佩鱼。散职佩鱼,自此始也。自武德已来,皆从正员带阙官,始佩鱼袋。员外判试检校,自则天中宗后始有之,皆不佩鱼。虽正员官得佩,亦去任及致仕,即解去。鱼袋,至开元九年,张嘉贞为中书令,奏诸致仕,许终身佩以为荣宠,以理去任,亦听佩鱼袋。自后恩制,赐赏绯紫,例兼鱼袋,谓之章服。因之,佩鱼袋服朱紫者甚众。   改铜鱼袋   唐则天嗣圣元年,诏五品佩铜鱼袋。中宗返正从旧。   佩 龟   唐则天天授元年九月,改内外官所佩鱼作龟。   乘舆案褥床帷用赤黄   唐明皇天宝六载,礼仪使太常卿韦绦,奏旧用紫,今请依御袍赤黄色,敕从之。   银菟符   隋义宁二年三月,封唐祖为相国,总百揆。四月,停竹使符,颁银菟符于郡国。   银鱼符   唐高祖武德元年九月,改银菟符为银鱼符。   笏 囊   唐传云:故事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开元二十四年,宰相张九龄体羸,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笏囊之设,自九龄始也。   腰 舆   唐则天神功元年,幸万安山玉泉,以山径危,欲御腰舆而上,以王庆谏而止。   皇亲禁人出入掖庭   唐明皇开元十年九月,禁诸王、公主、驸马、外戚家,除非至亲以外,不得出入门庭,妄说言语。   亲试举人   唐高宗显庆四年二月,上亲试举人,凡九百人,内五百人登上第。   真宰相   唐高祖武德初,至长安四年已前,仆射并是真宰相。   专知枢密   唐太宗贞观十六年正月,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专知枢密。   知门下省   唐太宗贞观十六年,郑国公魏徵为太子太师,知门下省事。   同中书门下三品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三月,以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为太子詹事,同知中书门下三品。   参预朝政   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八月,以刑部尚书张亮参预朝政。   左右相   唐明皇天宝元年二月,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   宰相以平章事为名   唐高宗永隆二年,以中书侍郎郭正一与魏待举,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此官自正一始也。   参知机务   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正月,以崔仁师为中书侍郎,参知机务。   仆射始带同中书门下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高宗嗣位。至七月,以李勣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   参知政事   唐高宗显庆四年五月,以兵部尚书任雅相,度支尚书卢承庆并参知政事。   平章事   唐高宗永淳二年四月,上谓参知政事崔知温曰:郭正一、魏待举等,历任尚浅,且令预闻政事,未可与卿等同名称。自是外司四品已下知政事者,遂以平章事为名。   文昌台 鸾台 凤阁 左右肃政台   唐则天光宅元年九月,改尚书省为文昌台,左右仆射为文昌左右相,吏部为天官,户部为地官,礼部为春官,兵部为夏官,刑部为秋官,工部为冬官,门下省为鸾台,中书省为凤阁,御史台为左肃政台,专知京师百官及监诸军旅,并承诏出使;更置右肃政台,专知诸州按察。   鸾台侍郎 都台 麟台 控鹤   唐则天垂拱元年二月,改黄门侍郎为鸾台侍郎,文昌都省为都台,秘书省为麟台,左右监门率府为控鹤禁卫率府。至神龙二年二月,诏并却依旧,依永淳已前官名。   赐宰相生日器币   晋少帝天福六年七月,赐宰臣冯道生辰器币。道辞以幼失父母,不记生日,坚让不受。生辰赐物始此也。   前八司   《唐志》云:吏、兵、礼部、考功、都省、御史台、中书、门下,谓之前八司,其余则曰后行。   中书草制   唐宪宗元和八年,罢朔方灵盐节度使王佖为右卫将军。凡将相出入,翰林草制,谓之白麻。至佖责罢,中书草制,因为例也。   沙堤(长安)   唐李肇《国史补》云:拜宰相礼绝班行,府县填路,自私第至于子城东,街名沙堤。   火 城   李肇《国史补》曰:宰相元日冬至立仗,太官皆备珂繖,列烛有五六百炬,谓之火城。宰相将至,则皆灭,以避宰相也。   两省 四孔炙 宰相判官 屧脚 挞额裹头   唐《卢氏杂说》云:谏议无事不入,宰相每遇入省,有厨食四孔炙。中书舍人,时谓宰相判官,宰相亲嫌,不拜知制诰为屧脚。又云:不由三省,直押中书舍人者,谓之挞额裹头。   时政记   唐则天长寿二年,姚璹奏,以为帝王谟训,不可暂无记述,若不宣自宰相,百官无从得书。乃表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宰相一人,专知撰录,号曰《时政记》,每日封送史馆。宰相之撰时政记,自璹始也。   堂 老   李肇《国史补》云:宰相呼为堂老。   政事堂   《唐志》云: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故长孙无忌、房、魏辈,以他官兼政事者,皆云门下省事。弘道初,裴炎为中书令,执朝政,始移政事堂于中书省。   内枢密使   唐宣宗大中十一年七月,以飞龙使,宫闱局令王归长,守内侍省。内侍知省事,充内枢密使自此始也。   崇政院   梁太祖开平元年,以敬翔检校司空,改枢密院为崇政院,以翔知院事。   废枢密院   晋高祖天福四年四月,先是桑维翰免枢机之务,以刘处让代之,奏议多不称旨。俄而处让丁母忧,因以其印付中书,枢密院由是遂废。   乞复置枢密院   晋高祖天福七年六月崩,少帝登位,至其年七月,宰臣冯道等表请复置枢密院。初高祖之事后唐也,睹安重诲秉政,赏罚由己,常恶之。及即位,锐意废罢,一委中书。至是道等倦繁剧,乞置不允。   ●近事会元卷二   学士 弘文馆 丽正殿 集贤殿 北门 翰林待诏 翰林供奉 翰林学士   《翰林志》云:唐高祖武德初,在秦府文学馆,擢杜如晦等十八人,皆以本官兼学士,学士自此始也。分三番更直,宿阁下,时谓之登瀛洲。太宗贞观初,置弘文馆学士,政余引入讲论。明皇置丽正殿学士,后改为集贤殿书院学士,亦草书诏。后来翰林草书诏,置学士,集贤书诏乃罢。初,国朝修梁、陈旧事,有中书舍人六员,专掌制诰,虽曰禁省,亦非密切。故温大雅、魏徵等辈,时召草制,未有名号。又乾封中,始置北门学士。睿宗朝,初改为翰林待诏,又改为翰林供奉。至开元二十六年,乃为学士,别建学士院于翰林之南。李白、韩翊辈,在旧翰林院,虽有其名,不职其事。德宗朝,北翰林始兼学士之名。   大学士   唐中宗景龙二年四月,修文馆增置大学士四员,学士八员,直学士十二员。   翰林院承旨   《唐志》:天子在大明宫,其院左右银台门内也;在兴庆宫,其院在金明门内也;西内院在显福门也。若在东都华清宫,皆有待诏之所。其待诏者,有词学经术,合炼僧道卜祝术艺书奕,各别院以廪之,日晚而退。其所重者词学。武德贞观时,有温大雅、魏徵辈;永徽后,有许敬宗等,皆召入禁中驱使,未有名目。乾封中,刘祎之等以文词召入待诏,常于北门候进止,谓之北门学士。天后时,苏味道辈皆待诏禁中。中宗时,上官昭仪独当书诏之任。睿宗时,薛稷辈又当此任。玄宗时,张说等书诏,谓之翰林待诏。王者建极,一日万机,中外表疏批答,或诏从中出;宸翰所挥,亦资其检讨,谓之视草。故常设当代四人,以备顾问。肃宗至德已后,天下用兵制诏,皆从中出,于是择人,命曰翰林学士。充选者文士,入禁中,亦如中书舍人例,置学士六人,内择年深德重者一人为承旨,盖以独承密命故也。德宗好文,尤难其选。贞观已后,为学士承旨多至宰相。   乞废翰林学士   唐德宗贞元初,召吴通元充翰林学士,与陆贽俱为上知,时相嫌恨。贽性褊急,屡于上前短通元,又言平时工艺书画之徒。待诏翰林,本无学士,只自肃宗至德后,天子召集贤学士,于禁中草书诏,因在翰林院待进止,遂以名。奔播之时,道路或预除改,权令草制。今四方无事,制书分职宜归中书舍人,学士之名,理须停寝。贽以通元援引朋党,禁中叶力排己,故欲废之。德宗不许。   花砖 八砖学士   《翰林志》云:学士院北厅,有花砖道,冬中以日影及砖,为入直之候。李程性懒,好晚入,常过八砖,乃至众呼为八砖学士。   铃 索   《翰林志》云:学士院南北厅外,各有铃索,人不敢辄入也。   官诰沿革 命妇官诰用金花纸   李愚《翰林旧规》云:旧例宰相使相官,用五色背绫金花纸,节帅白绫金花纸,命妇即金花绫纸。唐昭宗乾宁二年十月,李鋋自黔南节度授京兆尹,两度咨报中书,使白绫纸也。   四 禁   《翰林志》云:命书起草,其禁有四:一曰漏泄,二曰稽缓,三曰遗失,四曰忘误。所以重王命也。   书诏印   唐宪宗元和初,置书诏印,翰林学士院主之。   制名 白麻 白麻不使印 双日起草   《翰林志》云:凡赦书德音,立后建储,行诛讨,拜免三公、宰相,命将曰制,并使白麻纸,不使印也。双日起草,只日宣,机务急速亦双日。   书诏名 白藤纸 黄麻纸 青藤纸 五色   《翰林志》云:凡赐与徵召、宣索处分曰诏,使白藤纸;凡慰抚军旅曰书,使黄麻纸,并使印也;道场荐告词文,使青藤纸朱字,谓之青词;凡诸陵荐告上表、内道场叹道文,并使白麻纸。凡将相告身,用金花五色绫纸,其次小番用五色麻纸,并不使印。   改年为载   唐明皇天宝三年正月,改年为载。   浴堂 金銮坡   唐德宗雅尚文学,学士辈又常诏对浴堂门,移院于金銮坡,对御起草赋诗。   内 相   唐德宗贞元十一年,虽有宰相,而谋猷参决,多出于翰林学士陆贽,时人目曰内相。   私 臣   贞元十一年,翰林学士陆贽曰:学士乃私臣,元宗初令待诏,唱和文章而已。物议是之。   儤 直   《翰林志》云:初入学士,当直之数外,更有儤直,各有等第数目。   小三昧大三昧   《翰林志》云:学士每下直出门,相谑谓之小三昧;出银台门乘马,谓之大三昧。如佛之去缠缚而自在也。   内翰入院班次   后唐明宗天成三年八月,诏翰林学士,依入院先后为班次,唯承旨必居班首。   后废翰林学士院   晋高祖天福五年八月,废翰林学士院,并归中书舍人。   端明殿学士   后唐明宗天成元年五月,以冯道、赵凤,并充端明殿学士。学士之始命也。   紫薇省 黄门省   唐明皇开元元年十二月,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中书省为紫薇省,门下省为黄门省。   改官名数 司马 长史 中台 西台   唐高祖武德三年三月,改纳言为侍中,内史令为中书令,给事郎为给事中,内史省为中书省。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六月,改民部尚书为户部尚书。七月,改治书御史为御史中丞,改诸州治中为司马,别驾为长史,治礼郎为奉礼郎。高宗显庆元年,改户部为度支。龙朔二年,改尚书省为中台,中书省为西台,仆射为主政,左右丞为肃机,左右郎中为承务,吏部为司列,主爵为司封,考功为司绩,礼部为司礼,祠部为司禋,膳部为司膳,主客为司蕃,户部为司元,度支为司度,仓部为司仓,金部为司珍,兵部为司戎,职方为司城,驾部为司舆,库部为司库,刑部为司刑,都官为司仆,比部为司计,工部为司平,屯田为司田,虞部为司虞,水部为司川,尚书为太常伯,侍郎为少常伯,郎中为大夫,侍中为左相,黄门侍郎为东台侍郎,给事为中台舍人,散骑常侍为左右侍监,谏议大夫为正谏大夫,中书令为右相,侍郎为西台侍郎,舍人为西台舍人,秘书省为兰台,监为太史,以少监为侍郎,丞为大夫,著作郎为司文郎,太史令为秘书阁郎中,御史台为宪台,御史大夫为大司宪,御史中丞为司宪大夫,殿中省为中御府,监为太监,丞为大夫,内侍监为内侍省,太常为奉常,光禄为司宰,卫尉为司卫,宗正为司宗,太仆为司驭,大理为详刑,鸿胪为司文,司农为司稼,太府为外府,少府监为内府监,将作监为缮工监,国子监为司成馆,博士为宣业,都水监为司津监,洗马为司经大夫,家令寺为宫府寺。至咸亨元年十二月,诏新改官名,并仰依旧。   文武部等级依旧   唐明皇天宝十一载正月,改吏部为文部,兵部为武部。至肃宗至德二年十二月,敕并依旧。   殿中省   《唐志》云:炀帝改殿中局为殿内省,唐高祖武德中改为殿中省,龙朔改为中御府,咸亨复改为殿中省。   秘书省   《唐志》云:隶中书之下,汉代藏书之所,有延英阁,广内石渠之藏。又御史中丞,在殿内掌兰台秘书图籍。后汉延熹二年,始置监,属太常寺,掌禁中图书秘文,后并入中书。至晋惠帝,则置秘书寺,掌中外二阁图书。梁又改寺为省,龙朔改为兰台,光宅改为麟台。神龙中复为秘书省也。有二局:一曰著作,一曰太史。   阁老 曹长 院长   唐李肇《国史补》云:两省相呼为阁老,尚书丞郎相呼为曹长,员外郎、御史、拾遗相呼为院长。   谏官兼馆职   后唐明宗长兴四年七月,李愚奏,以著作郎尹拙为左拾遗。直史馆谏官兼馆职,自拙始也。   把麻团句   唐《嘉话录》云:通事舍人宣诏,旧例拾遗团句把麻者,盖谒者不知书,多失句读,故用拾遗低声摘句以助之。及吕温为拾遗,被唤把麻不肯去,遂成故事。拾遗不把麻,自吕始也。   螭头下记言事   唐文宗太和九年十二月,敕左右省起居,赍笔研及纸,于螭头下记言事。   参酌院   唐穆宗长庆初,以刑法太重,每有司断大狱,又令给事中、中书舍人,参酌出入之。百司呼为参酌院。   台谏憎爱   唐李肇《国史补》云:谏院以章疏之故,忧患略同,台中则纠举,省中多士,旨趣不一。故言遗补相惜,御史相憎,郎中相轻。   诸使职   唐李肇《国史补》云:开元已前,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自置八节度、十采访,始有坐而为使者。其后名号益广,于是有为使则重,为官则轻。故天宝末,有佩印至三十者。大历中请俸,有至千贯者。今在朝,太清宫、太微宫、度支盐铁、转知苑、闲厩、左右巡察、监察馆驿等使、监仓、监库、左右街;外任则节度、观察、诸军押番、防御、团练、经略、镇边、招讨、榷盐、水陆运、营田、给纳、监牧、长春宫;有时而置者,则大礼、礼仪、会盟、删定、三司、黜陟、巡抚、宣慰、推覆、礼会册、立吊、祭供军粮料、和籴;以其大略,经置而废者不录。官内外悉谓之使,旧为权臣所馆,州县所理,今属中人者有之。   省眼 南省舍人 振行 比盘 都公   唐李肇《国史补》云:旧说吏部为省眼,礼部为南省舍人,考功度支为振行,比部得廊下食,以饭从者号比盘,二十四曹呼左右司为都公。   拗项桥(长安)   唐《因话录》云:尚书省东南阳通衢,有小桥,相目为拗项桥,言侍御史及殿中久次者,至此必拗项西望南宫也。   冰 厅   《因话录》云:时呼祠为冰(去声)厅,言其清且冷也。   御史 七贵   李肇《国史补》云:御史故事,大朝会则押班,常参则殿中分班,入阁则侍御史监奏,盖含元殿最远,用八品宣政,其次用七品,紫宸最近,用六品。殿中得立花砖,绿衣用紫案褥之类,号为七贵。   御史哄堂   李肇《国史补》云:凡御史上台,绝言笑。有不可忍,杂端大笑,合坐皆笑,谓之哄堂,哄堂不罚。   御史台门北开   唐《谈宾录》云:御史台门北开,盖取其肃杀就阴之义,故京台门北开矣。按北都故事云,御史台在宫城西南,其门北开;又故城御史台亦北开。龙朔中置桂坊,为东朝宪府,门亦北开。然北都御史台门南开,当时创造者,不经反于故事,同诸司,盖以权宜耶。此说御史台亦云尔。又北开者,或云此隋初移都之时,兵部尚书李圆通,兼御史大夫,欲向省便之,故开此门也。   五 院   唐《尚书故实》:御史台,移自大夫已下至监察,谓之五院也。   御史里行   唐太宗贞观中,马周以布衣直门下省,太宗命就监察御史里行,俄拜监察御史。里行始此。   御史中丞   唐太宗贞观中,二十三年七月,改治书为御史中丞。   宰相病坊 给舍病坊 监察御史病坊   唐《两京记》:时以秘监为宰相病坊,少监为给事中、中书舍人、病坊,秘书丞及著作佐郎为监察御史病坊。言从职不任繁剧者,当改入此省。然其职在图史,非复喧卑,故凡好古君子,厌趋竞者,亦求为之。   六军将军兼大夫   唐代宗宝应元年,授王仲升为右羽林将军,兼御史大夫。六将军兼大夫,自此始也。   郎中员外郎授刺史   唐代宗永泰二年四月,诏尚书省郎中授中州刺史,员外郎授下州刺史。   内允 内史舍人   唐高宗永徽二年九月,改太子中允为内允,中书舍人为内史舍人。   太子宾客   唐高宗显庆元年正月,以许敬宗为太子宾客,宾客始有也。   十使巡察   唐中宗景龙三年八月,遣十使巡察天下。   司 封   唐明皇开元二十四年九月,改尚书主爵为司封。   大理评事   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十二月,大理寺置评事。   殿前承旨改为殿直 密院承旨改为承宣   晋高祖天福五年四月,诏以承旨名职严重,除翰林承旨外,殿前承旨改为殿直,密院承旨改为承宣。   司天台   唐睿宗景云二年,自汉浑仪监,改为太史监,复为太史局。乾元二年三月十九日,敕改太史监为司天台。   州别驾   唐高宗永淳元年七月置。   员外判试检校   《唐志》云:自则天中宗后,始有之,皆不佩鱼。   同正员   唐高宗永徽四年八月,尚药奉御蒋孝璋,员外特置,仍同正员。员外同正员,自蒋始也。   医 学   唐太宗贞观三年九月,诸州置医学。   医博士   唐明皇开元十一年九月,天下诸州,各置医博士一人。   致仕给半禄料   唐德宗贞元五年四月,以太子太师萧昕为工部尚书,致仕给半禄料,永为长式。初致仕官,只给半禄无料,上加之。待老臣给半料,自昕始也。   授官举人自代   唐德宗建中元年正月,诏常参官及诸道节帅已下,至大理评事等,授讫三日,于四方馆上表,让一人自代,其外官委长吏附送表,至中书门下。每官阙,以举多者授之。   食实封   唐明皇开元十年十一月,敕中书门下共食实封三百户,自源乾曜、张嘉贞始也。   致仕官在本品上   唐太宗贞观二年九月,诏内外文武官,年老致仕,抗表去职者,参朝之官,宜在本品之上。   待漏院   唐宪宗元和二年六月,始置百官待漏院于建福门外。   笼街喝道   唐文宗太和二年,舒元褒上疏云:元和长庆中,中丞行李,不过半坊,今乃远至两坊,谓之笼街喝道。但以崇高自大,不思僭拟之嫌。   斜 封   唐睿宗景云元年八月,以中宗时官爵逾滥,因依妃主墨敕而授官者,时谓斜封,禁之。   天策上将   唐高祖武德四年十月,高祖以古旧官不称秦王殊功,乃别表徽号,加天刺上将。   节将封王   唐明皇天宝九载五月,封安禄山为东平郡王。节将封王,自此始也。   使 相   唐明皇天宝十五载六月,授崔圆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蜀郡长史,剑南节度如故。使相始此。   骠骑大将军   唐高宗显庆七年九月,初置骠骑大将军,官为从一品。   观军容使   唐肃宗至德中,令鱼朝恩监军事,九节度讨安庆绪于相州。郭子仪、李光弼,名齐功敌,不立统帅,以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观军容之名,自朝恩始也。   元帅 副元帅   《唐志》:天宝中安史之乱,肃宗讨贼,以广平王为天下兵马元帅,即代宗也。又以郭子仪、李光弼,随其方面副之,号副元帅。代宗即位,又以雍王为之,即德宗也。自后不置。至昭宗以晖王为之,即哀帝也。   都 统   唐肃宗乾元中置之,或总五道,至上元末省。至宣宗大中之后,讨徐州,以康成训;讨黄巢,以荆南王铎,皆号为都统。   招讨使   唐德宗贞元末置之,其后随用兵权置,兵罢则停之。   防御使 团练使 守捉使 幕副   唐肃宗至德后,中原置节度使。又大都要害之地,置防御使,治军事,刺史兼之,不赐旌节。至上元后,改防御使为团练守捉使,又与团练使,兼置防御使名。前使各有副使判官,皆天宝后置。《唐志》曰:亲王总戎曰元帅,文武总统曰总管,以奉使言之,则曰节度使。若大使旌节,置木契以行。元宗天宝中,缘边御戎之地,置八节度使,受命之日,赐之旌节,谓之节度使,得以专制军事,行则建节封纛。外任之重,无逾此焉。有副使一人,行军司马一人,判官二人,掌书记一人,参谋无员数,皆天宝后置之。中原则无,塞上有也。   神策军 宦官主兵   唐昭宗天复三年,宰相崔允奏曰:高祖太宗承平时,无内官与军旅,自天宝已后,宦官寝盛,贞元、元和,分羽林卫为左右神策军,以便卫从,令宦官主之,唯以二千人为定制。自是参掌机密,遂至内务百司,皆归宦者,上下弥缝,共为不法。   都部署   后唐末清泰三年五月三日,夔州张景达,落副总管,充西北番马步都部署,始此也。   刺史治军 军镇名节度额 观察   《唐志》曰:肃宗至德之后,中原用兵,刺史皆治戎军,遂有防御团练制置之名。要冲大郡,皆有节度之额,寇盗息,则易以观察之号也。   观察使奏刺史   唐文宗太和三年十一月,赦文,刺史分忧,得以专达,事有违法,观察使然后奏闻。   左右千牛   唐高宗显庆五年三月,始有左右千牛。   ●近事会元卷三   雁子军   唐昭宗景福元年,朱瑄叛于兖、郓,募勇士数百,黥双雁于颊,立为雁子都。时朱全忠闻之,亦选数百人,号为落雁都,署朱汉宾为军使,故人呼朱落雁。   夹 寨   梁太祖开平四年五月,发山东民,馈粮于潞州,以敌后唐,数为唐将周德威掩袭,运路颇艰,乃于东山口筑道,连接为栅,以通饷道。自是梁军保之,谓之夹寨。   破夹寨   梁太祖开平四年,乃唐天祐五年也。盖后唐不改年号,庄宗率亲军抵寨城,以李嗣源、李存璋、王霸进军,斫烧夹寨为道。嗣源坏夹寨,梁军投戈南奔。   舂磨寨   唐僖宗广明三年六月,黄巢与秦宗权合,纵兵掠陈、许、蔡人,并骨为食,谓之春磨寨,盖碎骨也。   殿前诸班   周世宗显德元年,自高平之役,睹诸军未甚严整,遂有退志。至其年十月,命本朝太宗皇帝,一概拣骁健者,署为殿前诸班,遂有散员指挥、内殿直、散都头、铁骑、控鹤之号,汰去老弱者。   兵丁指挥为一军   唐明宗长兴三年三月,以神捷、神威、广捷诸军,左右羽林军,分四十指挥,每十指挥为一军,置都指挥使一员。   大将受命   《唐志》云:大将出军征讨,皆告庙受钺,辞齐太公庙讫,不宿于家。   姑息戎臣   唐穆宗驭军,未得其要。常云:宜姑息戎臣。即位之后,至长庆,诏军士死王事,三周年不得停衣粮,先于恒州留使钱内,每贯割二百文助军。初倾府库给赏,戎行所获,人至钜万,非时赐与,不可胜纪。故军旅益骄,法令益弛,战则不克,而国危也。   监军有印   唐德宗贞元十一年五月,铸河东监军印,自王定远始也。   武官不得转文官   唐僖宗广明元年六月,诏令今后武官不得转文官,所冀辕轮各适其用,其内司不在此限。   南郊赏给   唐德宗贞元六年十一月,内南郊礼毕,宣赦后立仗,将士及诸州共赐十八万端匹。南郊赏给始此。   出兵名数 赞军定制   《唐志》云:凡将帅出行,兵满一万人已上,置长史、司马、仓、兵、胄三参军;五千人已上,减司马。诸军各置使一人,五千人已下各置副使一人,一万人已上置营田副使一人,每军各有仓、兵、胄三参军。其横海、高阳、唐兴、恒阳、北平等五军,皆本州刺史为使。凡镇皆有使一人,副使一人;一万人以上置司马、兵、仓、胄三参军;五千人以下减司马。凡诸军镇,每五百人置押官一人,千人置总管一人。凡诸军镇,使副已上四年一替,总管已下二年一替,押官随军替。   百官罢廊食 入阁赐食   后唐明宗天成初,以乱离之前,常参官每日朝退,赐食廊下,谓之廊食。自乾符后,经费不足,无每日之赐,至是遇入阁即赐。   八 馆   后唐明宗天成四年四月,司业张溥请复旧八馆,以广生徒。按《六典》,监有文学、国子、太学、四门、律学、书学,溥言谬矣。   圣节献物及天下赐宴   唐明皇开元十七年八月五日,上生辰,宴百僚于花萼楼。百僚表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王公已下献镜及承露囊,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假三日,仍编于令。   圣节赐宴素食   唐文宗开成四年八月,诏庆成节朕之生辰,天下赐宴,庶同欢泰。不欲屠宰,非信尚空门,恐中外臣庶,不谕朕意,广置斋筵,自今宴会蔬食,任陈脯醢。   罢元会   唐德宗贞元二年正月,罢元会,为岁饥也。又贞元十八年正月朔,以大雪,罢元会。又宪宗元和十一年正月朔,不受元会,以宿师于野也。   休假追游为乐   唐明皇开元二十五年,诏旬节休假,并不须入曹司,任追胜为乐。   烧 尾   唐中宗景龙三年,苏瓌除右仆射。旧例,公卿大臣初拜官,皆许献食,名曰烧尾。宗晋卿谓瓌曰:何不烧尾?瓌奏中宗曰:今粒食踊贵,百姓不足,臣不称职,所以不敢烧尾。   南曹检核   《唐志》云:员外郎一人,掌判南曹,谓在铨曹之南也。每岁选人考课,必由之核其实,乃上三铨,进申署焉。   小铨 小选   《唐志》云:内外官吏,则有假宁之节,行李之命,簿书景迹,功赏殿最,具员俱为员外。分掌之,郎中一人,掌小铨,亦分为九品,通谓之行署,以其在九流之外,故曰流外铨,亦曰小选。其较试铨注,与流内铨略同也。   雕印《周》《仪》二礼《公》《谷》二传   汉隐帝乾祐二年五月,于国子监置也。   修《唐书》成   晋少帝开运二年六月,监国史刘昫、张远等,修《唐书》二百三卷上之。   罪发解官员   后唐明宗长兴三年,诏选人文解不合式罪,发解官员。   九经印板   后唐明宗长兴三年二月,中书奏乞依石经文字,刊九经书印版,从之。   三铨为一铨   后唐明宗天成四年十月,并吏部三铨为一铨也。   置南曹   唐文宗开成二年六月,吏部奏长定选格,请加置南曹郎中一人,别置印一面,从之。   三传三史科   唐穆宗长庆三年三月,礼部奏请置三传三礼科,从之。   墨 义   唐德宗贞元二年十二月,礼部举人试罢口义,试墨义十条。   通 典   唐德宗贞元十七年,淮南节度使杜祐进《通典》,凡九门,二百卷。   帖 经   唐明皇开元二十五年三月,敕令后明经帖十通。五品已上,口问大义十条,取通;六品已上,仍答时务策三道,取粗有文理者;及进士停帖小经,宜准明经例,试大经十道,通四,然后从试杂文及策讫,送中书门下详覆。   两都罢贡举   唐代宗永泰十年,罢两都贡举,皆集上都。   两都举选   唐代宗宝应二年七月,杨绾知东京选,贾至知东都举。两都分举选,自此始也。   制举诗赋   唐明皇天宝十三载八月,上御勤政楼,试四科制举人,策外加诗赋各一首,自此始也。   不充乡贡   唐明皇天宝十二载七月,诏举人不得充乡贡,皆补学生。   四部书   唐明皇开元盛时,有四部诸库书,谓甲、乙、丙、丁之次。   礼部掌举人   唐明皇开元二十四年三月,始移考功贡举,遣礼部侍郎掌之。   开元礼   唐明皇开元十四年五月,进集贤院学士萧嵩,始奏起居舍人王仲邱,撰成百十五卷,名《大唐开元礼》。二十年九月,颁所司行用。   明经加帖 进士试杂文   唐高宗时,侍御史刘思立,迁考功员外郎,始奏请明经加帖,进士试杂文,自思立始也。   国子监   唐高宗龙朔二年正月,初置国子监也。   颁《五经正义》于天下   唐高宗永徽四年三月,颁孔颖达《五经正义》于天下。   重撰《晋书》   唐太宗贞观十八年,诏房乔、禇遂良重撰《晋书》。于是奏许敬宗、来济、陆元仕、刘子翼、令狐法、李义府、薛元超、上官仪,八人分撰,以臧荣绪书为诸晋书主。参考诸家甚详,然多浮艳细碎,为学者所讥。唯李淳风《天文》之类最佳。太宗自著宣、武二帝及陆机、王羲之四论,遂总题曰《御撰》,凡一百三十卷。   周公孔子庙   唐高祖武德二年六月,令国子监学,立周公孔子庙,四时致祭。   选部高等 蓝罗   唐高祖、太宗,武德、贞观初,因隋制以吏部典选后,人滋多判目近浅,乃采经籍古义、僻书隐言以试之。唯恐选人之知,通者谓之高等,弱者谓之蓝罗。   赐诸道公用粮草   周世祖显德六年二月,诏赐诸道公用粮草有差。   税有省耗   汉隐帝乾祐三年十一月,平章事王章,与郭威、杨邠等,聚敛太过,时论非之。时下令,民税每斛别输二升,名曰省耗,百姓苦之。   估折支   汉隐帝乾祐三年,中宰臣王章与杨邠,不善儒士,郡官月俸,皆以不甚资用者给之,名曰杂闲物,仍命高价估定,旋又加之曰抬估,尚未满其意,时更增之。   转运判官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以刘审交为马绍宏下,转运判官始此。   添蚕盐钱增麴价   后唐末清泰二年正月,三司奏增添也。   发运判官   晋高祖天福六年十二月,两浙钱元瓘卒,史云:元瓘起家,先为盐铁发运判官也。   三司使   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八月,始以许州节度使张延朗,为兵部尚书,充三司使也。   借京城富商钱   唐德宗建中三年四月,太常博士韦都宾、陈京,以军兴庸调不足,请借京城富商钱,大率每商留万贯,余并入官,不过一二十大富,则国用济矣。诰下大索京城,才得八十万贯。又少尹韦祯,巧法索之,止及二百万贯。时判度支杜祐曰:今用月费一百余万贯,若获五百万贯,才可支给也。   盐铁兼转运使   唐代宗宝应元年,以刘晏为户部侍郎、京兆尹、度支盐铁转运使。盐铁转运,自晏始也。   乡里邻保坊村   唐高祖武德七年令云: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在邑居者为坊,在田野者为村。   诸道节帅进奉   《唐志》云:德宗兴元初,克复京师后,府藏尽虚,诸道初有进奉,以资经费,复时有宣索。其后诸贼既平,朝廷无事,常赋之外,进奉不息。韦皋剑南有日进,李兼江南有月进,杜亚杨州、刘赞宣州、王纬、李锜浙西,皆竞为进奉,以固恩泽。贡入之奏皆曰,臣于正税外方圆,亦曰羡余。节度使或托密旨,乘此盗贸官物,诸道有谪罚官吏,入其财者,减刻禄廪;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节度观察交代,或先期税入,以为进奉。然十无其二三耳,其余没入。此节度使进奉始也。   刺史进奉   《唐志》曰:德宗兴元初,裴肃为常州刺史,乃鬻货薪炭,案牍百贾之上,皆亲剂焉,余又进奉。无几,迁浙东观察使。天下刺史进奉,自肃始也。   判官进奉   唐德宗兴元初,宣州刘赞死,判官严绶,倾军府资用进奉,俄拜刑部员外郎。天下判官进奉,自绶始也。   扬掷米运   《唐志》云:明皇开元初,每运米至京,或砂砾糠粃,杂乎其间,诏使扬掷较其虚实。扬掷之名,自此始也。   捉官本钱收利   唐明皇开元十八年,先是高户捉官本钱,后御史大夫李朝隐,奏请薄税百姓一年税钱充之,依旧令高户及典正等,捉月收利,借官人税钱。   税竹木茶漆及常平事   唐代宗永泰四年,度支侍郎赵赞,议常平事,竹木茶漆尽税之。税茶之说,肇于此矣。   税茶法   唐德宗贞元九年,户部侍郎张滂,立税茶法,曰诸于出茶州县及茶山外,商人要路,委申定三等时估,每十税一。   移茶种植   唐文宗太和元年,王涯请使茶山之人,移茶树就官场中栽之,摘茶叶于场中造之。旧有贮积,皆使焚弃,天下怨之。   茶法坏   唐文宗太和九年,王涯诛后,令狐楚以户部尚书右仆射主之。以是年茶法大坏,奏请付州县,而入其租于户部,人人悦之。   复旧茶法   唐文宗开成元年,李石以中书侍郎,判收茶法,复开元之制。   税间架算除陌   唐德宗时,赵赞请税间架,算除陌。其法屋二价为间,上等价每间出钱二千,中等一千,下等五百;或贫无他财,独守故业,坐多屋出算者,动数十万,人不胜其苦。匿一间者杖六十,告者赏钱五十贯,取于其家。除陌法,公私贸易,一贯旧算二十,加等算为五十,给与他物或两相易者,约直为率算之。市牙各给印纸,人买卖,随署记,翌日合算之。有交易了用牙者,给其私簿,无私簿者,投状自夺。其有隐钱,百者没入二千,杖六十,告者十千,取其家资。法既行,而主人市牙,得专其柄,率多隐盗,公私所入,曾不得半。怨声喧然,至兴元元年正月放罢。(已下失折纳賖粜一条)   琼林大盈库   唐德宗兴元元年,贼泚平复,府库空虚。后诸藩供奉继至,乃奉天行在,贮官物于廊下,题名曰琼林大盈库。陆贽谏曰:琼林大盈,自古悉无其制,传之耆旧之说,皆云创自开元。贡臣贪权,饰巧求媚,乃言郡邑贡赋所用,盍各区分,税赋当委于有司,以给经用,贡献宜归于天子,以奉私求。明皇悦之,新是二库,荡心侈欲,祸萌于滋。   开元通宝钱   唐高祖武德四年铸,其文乃欧阳询书也。   ●近事会元卷四   霓裳羽衣曲   唐《野史》云:明皇开元中,道人叶法善,引上入月宫。时秋,上苦凄冷,不能久留,回于天半,尚闻仙乐。及归,但记其半曲,遂笛中写之。会西京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与其声调相符,遂以月中所闻,为之散序,因敬述所进为曲身,名《霓裳羽衣曲》也。又《杨妃外传》云:天宝四载七月,于凤凰园,册女道士杨氏为贵妃。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注云,明皇三乡望女几山所作也。又引刘禹锡诗云:“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又《小说》云:术士罗公远,导明皇入月宫,闻之尤甚怪诞,不足为证。上交尝闻,明皇洞晓音律,必欲神其曲,谓得于天上也。或梦寐所成,亦非异事。若云形体升天,殆欺人也;女几回而作,近之矣。今又按《乐苑》云:《霓裳羽衣曲》,开元西凉府节度使杨敬述进,在越调中。又《乐苑》云:《婆罗门曲》改《霓裳羽衣曲》,入大乞食调。今之大食、越调,声相近,唯高一均,是二调俱可行之,皆属商也。《婆罗门曲》,大乞食调、越调双调,今时乐工,尽知之,其散序不复闻焉。近年乐工穿凿,不明越与大食,俱属商声,但见胡曲有仲吕商,即林钟商也,便就其调,草为八拍。曲破殊无和会,谅其曲必大也。自唐宪宗时,犹奏此曲,今不传者,有以巢贼之后泯然也。无如白居易歌诗可证耳。白诗云:“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见商。”又《和元稹诗》云:“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入昭阳。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舞时寒食秋风天,玉勾栏下香案前。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间俗衣服。虹霓霞帔步摇冠,花钿璎累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罗绮,愿听乐悬行复止。磬箫筝笛竞相搀,击擫吹弹声迤逦。(《法曲》之初,众乐不齐,唯金石丝竹,次第声发,《霓裳》序初亦如此。)《散序》六奏未动衣,(《散序》六遍无拍,故不舞之。《野史》云,此是明皇所得之声,分为六序也。)阳台宿云慵不飞。《中序》擘裂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中序》初有拍,亦名《拍序》,此后乃进《婆罗门曲》也。)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烟娥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袖别飞琼。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十二遍而终。)翔鸾舞了却收趐,唳鹤曲终长引声。(凡曲将终,皆声拍促速,惟《霓裳》之末,长引一声也。)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杨氏谓敬述创歌,今微之寄谱与乐天也。)   胡渭州 伊州   《乐谱录》云:唐明皇天宝中,西凉节度使盖嘉运进。   凉州 新凉州   唐明皇开元六年,西凉州都督郭知运进。又有《新凉州》,并在宫调上宫。窃详七宫有《八凉州》,内正宫别有《小凉州》,亦曰《碎宫凉州》,其慢遍中来七宫凉州中美声,聚而为之。此有似《新凉州》也。又《郑棨传信记》云:初郭知运进此曲,上召诸王便殿听之,曲终,宁王不乐,对曰:此曲虽佳,臣有间焉。夫音者,始于宫、商,成于角、徵、羽,莫不根袭于宫、商也。斯曲宫杂而少徵,商乱而加暴,宫君商臣也。宫不胜则君势卑,商有余则臣事僭。卑则逼下,僭则犯上,落于忽微,形于音声,播之于歌咏,见之于人事。臣恐有播越之祸,悖迫之患,莫不兆于斯曲也。上默然。后有安史之乱。   西凉州曲   唐《幽闲鼓吹》云:元载子名伯和,势倾中外。时闽帅寄乐伎十人,仅半岁无因得进,伺其门下弹琵琶人康昆仑,得通伯和,一试之,尽遗昆仑矣。先有和尚段善本者,自制《西凉州》,昆仑求之不与,至是以乐伎半赠之,乃肯传焉。今《道调凉州》是也。   杨柳枝   唐穆宗时,白居易《长庆集》云:“《杨柳枝》洛下小新声也,小伎有善歌者可听,故试之云。‘小伎携桃叶,新声蹋柳枝,口动樱桃破,鬟低翡翠垂。’”又《别柳枝诗》云:“两枝杨柳小楼中,袅娜多年伴醉翁。”上交按《抒情诗集》,述白居易有数伎,樊素善歌,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居易年既高迈,小蛮方丰艳,因为《柳枝词》以托意曰:“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坊里东南角,尽日无人属阿谁。”及宣宗朝,国乐工唱是词,上问谁词,永丰在何处?左右对。遂因东使,命取永丰柳二枝,植于禁中。居易感上知名,又为一章,末句云:“定知今夜天文里,柳宿光中添两星。”   中和乐   唐德宗贞元十四年二月一日,中和节,以雨雪,改于二月七日。宴群臣,因奏上所制《中和乐》曲也。   倾杯乐   唐太宗贞观初内宴,长孙无忌造此曲。又《乐府杂录》云:唐宣宗善吹芦管,自制此曲,有数拍不均,上初捻管,令俳儿辛骨朏拍,不中其节,上瞋目顾之,朏忧一日而卒。上交详此二说,恐先者是宫调,后来宣宗转于他调制之也。又明皇开元中,亦用此曲,每日轮马三十匹舞之。   道调子   唐懿宗命乐工史敬约,吹芦管,初弄《道调》,上误谓曲拍之,敬约随其拍转成此曲,以隐其误也。   康老子   《乐府录》云:唐富人康老子,落托好与乐工游处,家计荡尽而卒。乐府嗟之,遂制此曲。   离别难   唐则天时,士人陷冤狱,有妻配入掖庭,其本夫善吹芦管,乃撰此曲,以寄哀情。始名《二郎神》,盖取良人行第也。畏人知,遂三易其名,亦曰《悲切子》,终号《怨回鹘》。   如意娘   《乐府杂录》云:唐则天撰之。   君臣相遇乐   《乐府录》云:唐明皇天宝中,命谭净眼等撰。   雨淋铃   《乐府杂录》云:唐明皇自蜀反正,乐人张野狐所制,亦曰《还京乐》。   夜半乐   《乐府杂录》云:唐明皇入平内难,正半夜,斩长乐门关,领兵入宫剪逆人,后造此曲。   望江南   《乐府杂录》云:始朱崖李太尉,镇浙西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亦曰《梦江南》。   荔枝香   唐《甘泽谣》云:天宝四载六月一日,明皇骊山驻跸,会贵妃诞辰,上命小部音声乐入《长生殿》奏新曲,未有名,会南海贡荔枝,因名其曲为《荔枝香》。   奉圣乐曲   唐《卢氏杂说》云:韦皋镇西川进之也。   春莺啭   《教坊录》云:唐高宗晓声律,因风叶鸟声,晨坐闻之,命乐工白鸣达写之,遂有此曲。凡箜篌大弦未尝鼓,唯作此曲,入鸟声即弹之,筝则移西柱向上,鸟声毕,入急复移如旧也。   内教坊 云韶府   唐高祖武德已来,置于禁中,以按习雅乐,以中官一人充使,则天改为云韶府,神龙中复为教坊。   大唐雅乐   唐太宗贞观二年,太常少卿祖孝孙,斟酌南北乐,考以古音,作为《大唐雅乐》,以十二律各顺其月,旋相为宫,制十二和之乐,合三十一曲、八十四调。   改法曲为仙韶曲 仙韶院   唐文宗开成三年,诏改《法曲》为《仙韶曲》,仍以伶官所居谓之仙韶院。   左教坊 右教坊   《教坊录》云:唐明皇开元末,西京右教坊在光宅坊,左教坊在延正坊。右善歌,左善舞,盖相习也。   宜春院 十家 三国   《教坊录》云:女妓入宜春院,谓之内人,亦曰前头人,谓在上前也。骨肉得居教坊,谓之内人家,有请俸,其得幸者,谓之十家。故郑嵎《津阳门》诗云“十家三国增光辉”是也。家虽多,亦以十家呼之。三国,谓秦、韩、虢、杨氏三夫人也。   云韶院   《教坊记》云:宜春人为戏,则以云韶添之。云韶为宫,盖辽柘枝达摩之属,谓之健舞。   七德舞 破阵乐   唐太宗贞观元年宴日,奏《秦王破阵》之曲。盖太宗在籓为秦王时,士庶军人,相与作之,被甲持戟象战事。上叹曰:岂意今日登于雅乐,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以文德绥海内。遂令虞世南等改制歌词,更名《七德舞》,舞者至一百二十人。   胡旋舞   唐明皇天宝六载,安禄山为上所宠,加范阳节度使。先是康居国贡胡旋舞女,尔后安禄山与杨妃,俱言其艺传之者,不述舞态。上交按,白乐天歌词云:“胡旋舞,手应弦,足应鼓。弦一声,双袖舞。左右转,不知疲,千周万匝无己时。”又云:“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中原自有能胡旋,斗妙争能尔不如。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是能胡旋。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太真胡旋感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   舞 马   唐明皇开元中三宴日,诸乐戏外,有舞马三十疋,为《倾杯乐》曲,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又施三层宝床,乘马而上,抃转如飞。后安禄山亦将数匹而归,私习之。其后田承嗣代禄山,舞马尚存者,一旦于枥上闻鼓声,顿挫以舞之,厩人恶之,举彗以击焉。其马尚谓怒其未妍妙,因更奋击宛转,曲尽其态。厮役告承嗣,以为妖,遂戮之,而舞马绝。   梨园弟子   唐明皇开元二十年,以听政之暇,诏太常乐工弟子三百人,为丝竹之戏。音响齐发,有一声误,上必觉,为正之,号皇帝弟子,又云梨园弟子,以置近院于林苑之梨园也。   坐部 立部   唐高祖初登极后,燕享因隋旧制,用九部之乐,其后分为立、坐二部。   雅歌杂胡夷音 法曲   唐明皇开元二十五年,太常卿韦绦,令博士韦逌直、太乐尚冲、乐正沈元福、郊社令陈虔、申怀操等,铨叙前后所用乐章,为五奏,付太乐习之。时太常旧相传,有宫、商、角、徵、羽,宴乐五调,歌各一奏。绦又令元成,更相整比为七卷,又自开元已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其元成所集者,工人多不能晓,相传谓之《法曲》也。   曲 破   《唐传》载云:天宝乐章,多以边地为名,若《凉州》、《甘州》、《伊州》之类是焉。其曲之遍击声处,名《入破》,后其地尽为西番所没破,其兆也。   羯 鼓   唐《羯鼓录》云:此乐出外夷,以戎羯鼓故也。其音主太簇一均,在都昙鼓、答腊鼓之下,都昙状腰而小者,腊取楷鼓也。鸡楼鼓之上。   搊琵琶   唐《国史纂要异》云:贞观中弹琵琶,裴洛儿私拨用手,今日搊琵琶也。   古琵琶   《酉阳杂俎》云:琵琶用鹍鸡弦,开元中,段师名善本,能弹琵琶用皮弦,贺怀智破拨弹之,不能成声。   琵琶名   《传载》云:唐时汉中王瑀,见康昆仑弹之,曰琵声多,琶声少,亦未可弹五十四弦大弦也。自上而下谓之琵,自下而上谓之琶。   贺老琵琶   唐《谈宾录》云:贺老名怀智也。   调哑钟   唐太宗贞观二年,祖孝孙以隋用黄钟一宫,唯叩七钟,余五钟虚悬不叩,谓之哑钟。遂以旋宫之法,皆遍叩之,无复虚悬也。   杂戏弄孔子   唐文宗太和六年二月寒食,上宴群臣,伶人弄孔子。帝曰:孔子古今之师,安得侮黩,亟驱出之。   泼寒胡戏   唐则天神龙二年,中宗即位,后十一月御洛成楼,始观泼寒胡戏。至开元二年禁断,因张说奏也。(胡人以水相泼,于寒月为戏,谓之乞寒胡者。)   雍 州   高祖武德元年,改隋京兆郡为雍州也。   洛州总管府   唐高祖武德四年,讨平王世充,改隋河南郡,置洛州总管府也。   神 都   唐则天神龙元年,改东都为神都。   复东都   唐则天神龙元年,改神都为东都。   河南府   唐明皇开元二年,改洛州为河南府。   东 京   唐明皇天宝元年,改东都为东京,洛阳也。   东 都   唐高宗显庆元年,改洛阳宫为东都。   西 京   唐明皇天宝元年,以京师为西京,长安也。   京兆府   唐明皇开元元年,改雍州为京兆府。   西京 南京 中京   唐肃宗至德二载十二月,改蜀郡为南京,凤翔为西京,西京为中京。   开封府为东都 汴州为开封府 东都为西都   梁太祖开平元年四月,以东都为西都,即洛阳也。   梁都汴   梁太祖于唐天祐四年四月登位,国号大梁,改元天平元年,都于汴。   汴州卫为天宁宫   晋高祖天福三年五月,中丞张昭远奏,据前代行幸所至,皆立宫名,遂改汴州卫城门为天宁宫,   升汴州为东京   晋高祖天福三年十月,升汴州为东京,又改洛阳为西京也。   新东京诸门名   周世宗显德五年五月,改新东京诸门名也。   总管府为都督府   唐高祖武德七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也。   行台为都督府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废陜州道大行台,置洛州都督府;废益州大行台,置益州大都督府。   十 道   唐太宗贞观元年,并省隋之州郡,分为十道。   分天下为十五道   唐高宗时,平高丽、百济,辽海已东,皆为州县。俄而复叛,不入提封。景云二年,分天下州县,置二十四都督府以统之。议者以权重不便,罢之。元宗开元二十四年,分天下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使,检察非法,如汉刺史之职。   二十四都督府   唐睿宗景云二年,依前代故事,分二十四都督府。至其年七月并停,惟扬、益、并、荆四大都督府,长史阶为三品。   分五管 广邕为二道   唐懿宗咸通三年正月,敕广南分道为五管,属岭南广、邕二道。   单于都护府   唐高宗麟德元年正月,改交云中都护府,为单于都护府,官品同大都督府。   安南都护   唐高宗永隆二年八月,改交州为安南都护府。   筑长安罗城汴   唐高宗永徽四年十一月,筑长安罗城,和顾百姓四万一千人,三十日毕功。   作东京罗城   周世宗显德二年四月,新作京师罗城。   郡为州 太守为刺史   高祖武德元年,罢郡置州,改太守为刺史也。   州为郡 刺史为太守   唐明皇天宝元年,改州为郡,刺史为太守。   郡复为州 太守复为刺史   唐肃宗至德二年十二月,诏复旧也。   瓦桥关为雄州 益津关为霸州   周世宗显德六年五月改也。   蔡 州   唐代宗宝应元年十月八日,改豫州为蔡州,避上讳也。   麟 州   唐明皇开元九年,张说奏置,以安党项。   升 州   周世宗显德五年三月,于上元县置升州。   福 州   唐明皇开元十二年,改闽州为福州,避文相类声相近也。   废麟州   唐明皇开元十四年,废麟州。   清德军   晋高祖天福六年八月,改旧檀州为清德军。   明 州   唐明皇开元二十六年,分越州置明州。   五丈河 蔡河   周世宗显德六年二月,发滑、亳丁夫,浚五丈河东流于定陶,入于济,以通青、郓运路。又疏蔡州,以通陈、颍。   ●近事会元卷五   妇人乘檐子及禁断   唐高宗咸亨二年,敕曰:百官家口,咸预士流,至于衢路之间,岂可全无障蔽。妇人比来多著帷帽,遂弃幂帷,曾不乘车,别坐檐子。递相仿效,浸成风俗。过为轻率,深失礼容,理须禁断。   兜 笼   《唐志》:巴蜀妇人多有,肃宗乾元已来,以兜笼易于檐负,京城奚车兜笼代于车轝矣。奚车似今之坐车耳。   妇人线鞾线鞋   唐高祖武德已来,妇人著履,视制亦重,又著线靴。开元以来,例著线鞋,取轻妙便于事。   昏娶亲迎举乐 障车   《唐志》云:太极元年,左司郎中唐绍上疏云,亲迎之仪,备诸六亲。当须昏以为期,诘朝谒见,往者下俚庸鄙,时有障车。邀其酒食,以为戏乐,近日此风转盛,上及王公。乃广奏百乐,多集徒侣,遮拥道路,障车礼贶,过于聘财,歌舞喧哗,殊非助感,请禁之。   公主事舅姑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王珪子钦直,尚南平公主,时废公主事舅姑之礼。珪曰:主上钦明,动修法制,吾受公主谒见,岂为身荣?欲成国家之美耳。遂与妻就席坐,令公主亲行盥馈之礼而退。自此成风,自珪始也。   公主赐谥   唐德宗贞元十五年七月,故唐安公主,赐谥曰庄穆,自此始也。   贵 妃   唐明皇天宝三载八月,册太真妃杨氏为贵妃,始也。   夹寨夫人   后唐庄宗天祐五年五月,破夹寨于潞州,得符道昭妻侯氏,有才色,时称夹寨夫人。   会昌山   唐明皇天宝元年,改骊山为会昌山始也。   后土祠   汉武时,旧有后土祠隳废,至唐明皇再修之。按《传记》云:后土祠隔河与梁山泊相望,旧立山神像以配坐,如妃匹焉。至开元中,始别建室而迁出之。燕公张说为之记,俗传安道者,淫怪尤甚焉。   封诸山为公   唐明皇天宝十载,封沂山为东安公,会稽山为永兴公,吴山为成德公,霍山为圣应公,医巫闾山为广宁公,已上并三月十七日,一时礼册者也。   吴山为西岳   唐肃宗至德二年春,改吴山为西岳。   改岳山名   唐肃宗上元中,圣躬不康,术士请改吴山为华岳,华岳为泰山,华州为泰州,华阴县为泰阴县。宝应元年复旧。   封四海为王   唐明皇天宝十载正月,封东海为广德王,南海为广利王,西海为广润王,北海为广泽王。   封四渎为公   唐明皇天宝六载,河渎封灵源公,济渎为清源公,江渎为广源公,淮渎为长源公。   文宣王 兖国公   唐明皇开元二十七年,赠孔子为文宣王,颜回为兖国公。   五岳封王   唐明皇先天二年三月,封华山神为金天王。至开元十二年,封太山神为天齐王。天宝五载,封中岳为司天王,北岳为安天王。   天下减废佛寺及僧   武宗会昌五年,并省天下佛寺,减僧教,铜像钟磬,纳官铸钱,铁像置农器。由是天下拆寺四千五百余所,还俗僧尼二百六万五百,收充两税户,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隶僧尼属主客,显明外国之教,敕大秦穆护,杖二千余人还俗,不杂中华之风也。   再废寺   周世宗显德二年四月,诸州废寺三千六百三十六所。   佛 骨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名,赴临皋驿,迎凤翔法门寺塔,有释迦佛指骨一节入内。时刑部侍郎韩愈,上书谏之。   道士隶宗正寺   唐明皇开元二年五月诏改。   僧尼拜父母   唐明皇开元二年闰二月,令道士女冠僧尼,致拜父母。   国忌行香斋僧   晋高祖天福五年二月,国忌日,宰臣跪炉,百官依班序立,每忌日饭僧百人,永为定式始也。   关 节   唐穆宗长庆元年四月,诏云文学之科,闻近日浮薄之徒,扇为朋党,谓之关节,干扰主事。   历日板   唐文宗太和九年十二月,敕诸道州府,不得私置历日板。   霍 锥   唐懿宗咸通十年,庞勋据徐州,有众二万,男子十五已上,皆令执兵。其人皆野锄钩为兵,号霍锥。   拂菻狗   唐高祖武德七年,高昌国士麯文泰,献狗雌雄各一,高六寸,长尺余,性甚慧。云出拂菻国,中国有拂菻狗,自此始也。   上元点灯   《唐志》曰:睿宗好乐,元宗又善音律。先天二年正月望,胡僧婆随请夜开门,燃百千灯。睿宗宴喜门,观乐凡四日。   市卖 白望   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宦者主宫中,市买谓之宫市。抑买人物,但称宫市,则敛手付,真伪不辨。   捣 蒜   后唐闵帝初,秦雍间令长,设酒食,私丐于部民,俗谓之捣蒜。及清泰初,安重诲为京兆尹,之镇长安,亦为之。秦人曰:日为捣蒜。老者详之,盖语讹耳,乃倒算是也。   晋少帝败   晋少帝开运四年正月,为契丹所劫,蒙尘于封禅寺也。   茶 神   《唐传》载云:时有鬻茶之家,陶为陆羽之像,置于炀器之间,云宜茶足利也,因目之曰茶神。有交易则以茶祭,无则以釜汤沃之。   玉 树   《唐传》记云:云阳界多汉离宫故地,至唐有树似槐而叶细,土人谓之玉树。玉树青葱,左思赋有之。或非其语过,盖不知此树也。   华夷图   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宰臣贾耽上《海内华夷图》。   繁台音婆 吹台   汴州之南,有地名曰繁台,梁开平二年七月,改为讲武台。本梁王吹台也,因繁氏居之。   打夜狐   唐敬宗宝历二年十一月,帝好深夜自捕狐狸,宫中谓之打夜狐。   甘露事   唐文宗太和元年十一月,李训、郑注谋宦官,诈言金吾仗舍石榴树,有甘露,请上观之。致乱。   立兽炭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五月,德宗即位,至十月,九成宫贡立兽炭炉。   木芍药   唐《松窗杂录》云:开元禁中,初重木芍药,即牡丹也,盖禁中呼之耳。   跳 脱   《卢氏杂说》云:唐文宗问宰臣云,古诗云:“轻衫衬跳脱”,跳脱是何物也?宰臣未对。上曰:即今之腕钏也。《真诰》言安妃有断粟金跳脱,是臂饰也。   废散从亲事官   周太祖广顺元年三月,诏废诸州散从亲事官,公私便之。   谥先生   《唐志》云:养德丘园,声实明著,则谥曰先生。大行大名之,小行小名之。   郑州仆射陂   后唐明宗天成二年十一月,诏册故仆射李靖为太保,改郑州仆射陂为太保陂。及后魏孝文赐仆射李靖冲,因以为名,今改之误也。   天 枢   唐则天长寿三年八月,敛东都铜铁,铸天枢于端门之外。至明皇开元二年九月,诏毁之。   律十二卷   唐太宗贞观六年,房元龄等定律五百条,分为十二卷也。   格十八卷   唐贞观十一年,删武德贞观以来,敕格三千余件,定留七百条,各格十八卷。   式二十卷   唐明皇开元时,式二十卷,前朝多少不定也。   肆 赦   《唐志》云:肆赦之日,武库令设金鸡及鼓于宫城门之外,右勒囚徒于阙前,挝鼓千声讫,宣诏为释之。   赦 书   《唐志》云:赦书颁诸州,用绢写,行天下。   匦   唐则天垂拱初年,镕铜为匦,四面置门,各依方色,共为一室。东面曰延恩匦,上赋颂、求官爵、考封表者投之;南面曰招谏匦,有言时政得失,及直谏诤者投之;西南曰申冤匦,有陈得罪冤滥者投之;北面曰通元匦,有元象灾变,及军谋秘策投之。每日置于朝堂,以职官收表疏。既出之后,不逞之徒,或至攻讦阴私,谤讪朝政者。后令中书门下官一人,专监其状,仍责职官,然后许封进,行之始也。   刑 统   周世宗显德五年七月,中书进新删定《大周刑统》。   律 令   唐高祖武德七年,始定律令。   斗竞律   唐宪宗元和二年八月,刑部奏改律第八卷为《斗竞律》也。   禁选人带京债许借料钱   唐武宗会昌二年二月,中书奏赴选官人,多京债,到任填还,致其贪求,罔不由此。今年三铨,于远官许连状相保,户部各保,量加给料钱,衣食稍足,可责清廉。从之。   州县官禁部民接坐   后唐明宗长兴二年九月,诏天下州县,官无与部民接坐。   死罪五覆奏   唐太宗时,河内人李好德,素有风狂,而语涉妖妄。时直中书省张蕴古,究其狱,实癫病有征,法不当坐。太宗始令斩蕴古于东市,寻悔之,因发敕,凡决死罪,皆令所司五覆奏。蕴古始也。   断狱禁乐   唐太宗贞观五年七月初,令天下决死刑日,上进蔬食,内教坊太常不举乐也。   逐旬问罪人   后唐明宗天成二年正月,诏长史逐旬问罪人,以杜枉滥也。   赦书一本在内   唐文宗开成元年赦毕,上曰:朕务行实,不欲崇长空文。宰臣李石奏曰:赦书须内一本,陛下时看之。   表状书奏制   唐明皇先天二年正月,制敕表状书奏笺牒,每月等数,作一十二十三十四十字。   制敕用黄纸   唐高宗上元三年二月,敕制比用白纸,多为虫蠹,令后尚书省下诸司州县,宜并用黄纸。   沙门岛   汉隐帝乾祐三年正月,罪安友视,坐失城也。友视为永兴节度副使,不能防守,致赵思绾之奔冲,至是流登州沙门岛,始也。   配衙前安置   后唐末帝,清泰元年十月,罪兴州刺史冯晖,坐屯乾渠,为蜀人来侵,奔归凤翔,配同州衙前安置,自此始也。   贬崖州   唐中宗神龙六年六月,浪州刺史、平阳郡王敬晖,贬崖州司马,自此始也。   盗杀武元衡又伤裴度   唐宪宗元和十年六月,镇帅王承宗遣盗夜伏靖安坊,刺宰相武元衡,死之。又于通化坊刺中丞裴度,伤首不死。   贬李德裕   唐宣宗大中元年七月,贬李德裕潮州司马,员外安置。二年九月,再贬崖州司户。至其年十二月,死于崖州也。   吴元济   唐德宗时,先是吴少阳,本沧州人,与吴翔者相善。翔子少诚,知淮西留后,乃以金帛取少阳至,名为堂弟,置为军职,充申州刺史。五年少诚病,因家童蒋,以少诚意,召少阳至。少诚已困,乃伪置少阳摄副使,知军州,遂告少诚死之,少阳自为留后。尔后少阳据蔡,五年不朝。宪宗元和九年卒,子元济僭袭逆命,却略近郡邑千余里,关东大恐。九年十月,以李光颜为忠武节度,光、蔡等州招抚使。十年正月,诏夺元济在身官。五月,裴度经制,屡战不已。至十二年,裴度得贼帅吴秀琳李佑。因委信定计,其年将臣李愬,十一月率兵于十日夜,越墙而入,十一日擒元济,并家属赴京,斩于独柳树下,年二十五。自少诚阻兵已来,三十余年也。   黄 巢   唐僖宗乾符四年四月,宛朐贼黄巢,聚万人,起攻郓州陷之。至中和四年六月,郓州宋奏败巢于合乡,七月巢将林言斩巢,黄揆秉三人降也。   安禄山   唐明皇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反于范阳。至肃宗至德二年正月五日,为严庄、李猪儿斫腹死。   朱 泚   唐德宗建中四年十月,泾军乱,迎朱泚。及至兴元元年,李晟、浑瑊等破贼,泚走至平原,为幽州军士韩旻斩泚。   秦宗权   唐僖宗光启三年六月,蔡州刺史秦宗权,敌黄巢将孟楷退败,遂与通和。文德元年,昭宗即位后十二月,蔡州牙将申丛,执宗权,挝折其足。   拓跋思恭(即元昊之祖也)   昔赫连勃勃,后魏道武末,僭称大夏天王,自云徽赫与天连,又号其支庶为铁伐氏,言钢锐如铁,可以伐人。蒸土筑城,号曰统万,言统领众多也。自赫连筑城已来,频于关右为患。连延至唐僖宗朝,有拓跋思恭镇夏州,讨黄巢有功,赐姓李,名石。卒,有拓跋仁福为番部都指挥使,亦从其姓。梁开平初,将吏立仁福为帅。卒,子彝殷继为帅。世有绥、宥、银、夏、静五州。彝殷仕周,为定难军节度使,封西平王,皇朝建隆元年,赐名彝兴。至乾德五年九月卒,赠太师。其子先睿袭位,太平兴国中卒。其子继筠袭位。继筠卒,弟继捧袭位。继捧以昆弟不睦,乞留京师,于是归者数人,皆别爵也。唯克文者,依旧知夏州。乾德九年,夏州掩袭背逆者继迁,继迁遁去,获其母妻之属,羊马甚多。继迁乃继捧弟也。端拱元年,授继捧节度使,赐姓赵氏,名保忠。端拱二年,继迁伪顺,寻赐官,及姓赵氏,名保吉尔,后累为边患。真宗即位,继迁遣使修贡,亦伪顺也。景德元年二月,鄜延路奏,继迁于去年十二月,劫西番王凉府,为潘罗支诈降,集六国番部合击败之。继迁中流矢,至灵州界三十里死。其子阿移尚幼,即德明也,称臣乞归顺,云保吉遗令也。时景德三年九月,授德明夏州节度使,封西平王。至明道元年十一月,进封夏王。是月,德明薨,制授德明子元昊节制,封西平王。宝元元年十一月,元昊进奉南郊,人不至。十二月,遣人上表纳旌节,自陈僭窃事。